大熊猫是我国独有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和我国国宝级珍稀野生动物,也是我国与世界各国交流的和平使者。“保护好大熊猫既是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自然遗产,也是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体现。”四川省林业厅厅长尧斯丹说。
尧斯丹认为,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可以有效保护珍稀物种,实现大熊猫稳定繁衍生息。推动大熊猫栖息地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促进栖息地板块间融合,对于增强大熊猫栖息地的联通性、协调性、完整性,合理调节种群密度,实现大熊猫种群稳定繁衍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大熊猫栖息地拥有包括大熊猫、川金丝猴等在内的8000多种野生动植物。通过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不仅能够加强对大熊猫的保护,也能促进整个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
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还可以创新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体制,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理顺管理体制机制,解决好跨地区、跨部门的体制性问题,对大熊猫主要栖息地的国土空间实行高效的保护管理。
此外,可以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试点,搭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生态保护平台,把生态保护、扶贫开发与地方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园区内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转型,推动形成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为世界最大的人工繁殖大熊猫基地,四川卧龙大熊猫繁殖中心经过20余年的艰辛探索,创造出一项令世人瞩目的奇迹——从2000年开始,连续5年保持大熊猫幼仔100%的成活率。此后,卧龙还开展了更为艰难的尝试——圈养大熊猫的野化训练,试图让“国宝”重返大自然并健康地生存下去。 2004年9月,卧龙山区已经笼罩在一片浓浓的秋意里。9月2日,我刚到卧龙,就得到了华美产下双胞胎的喜讯。我虽然已经多次到卧龙,但还是第一次赶上大熊猫的产仔期。 当晚,当华美生下一对雄性双胞胎时,魏荣平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只做人工育幼,另一只则轻轻地放入华美温暖的怀抱中。魏荣平知道,在这个万众瞩目的地方,任何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成为世人无法原谅的遗憾。对于初产的华美,他更是倾注了全部心血,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魏荣平是卧龙大熊猫繁殖中心的主管,从早到晚毫不懈怠地泡在饲养场,一处处巡视指导大熊猫的产仔工作。对他而言,喜悦是巨大的,压力也是巨大的。他毕业于四川畜牧兽医学院,1992年到卧龙工作,从饲养员、兽医、育幼等基层工作干起,扎实、细致、耐心,是很具亲和力的领导。大家亲切地称他为“魏哥”。 第二天凌晨,魏荣平早早赶到华美的产房,却发现第一次做妈妈的华美明显缺乏经验:将幼仔搂抱得太紧,致使幼仔无法爬动寻找乳房,没有吃到初乳。不过,华美的学习能力无疑很出众,经过一番纠正练习,它很快就成了一位合格的母亲,尽管它的育幼方式并不完美。这让众人喜出望外,因为在人工饲养状态,很少有年轻的大熊猫母亲初产时就会自己带孩子。 端庄秀丽的华美是卧龙大熊猫妈妈中的明星动物,它拥有几项第一:它是卧龙81只圈养大熊猫中惟一的“美籍华人”——1999年出生于美国,因此它的名字里有一个“美”字。在美国,华美与妈妈白云一直生活到两周岁自然断奶,2004年3月回到祖国;华美是卧龙圈养大熊猫第一个进入繁殖的子二代——它的母亲白云1991年出生,是卧龙第一个成活、并进入繁殖的子一代。 自己的子二代顺利产下双胞胎,科研人员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尤其是那些曾经历了科研中心艰难岁月的第一代科研人员,心情更为复杂。卧龙拥有世界最大的圈养大熊猫种群,从2003年的75只增至2004年的81只,占世界圈养大熊猫的一半以上,使得他们必须要保证它们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前面的路越来越宽,却是渐高渐远。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截至2021年1月,中国大熊猫野生种群增至1864只。为了让您在写的过程中更加简单方便,一起来参考是怎么写的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大熊猫 百科 知识,欢迎阅读!
大熊猫百科知识原因
陕西大熊猫与四川大熊猫不一样
我国至今保留有2000年前,大熊猫在华中、华南、西南、西北等地区多个省(市)活动的痕迹与记载。目前,大熊猫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缘的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凉山和秦岭等6个山系中。其中秦岭山系的大熊猫与其他山系的大熊猫隔离时间较久,在外形和行为上已经有所区别,从外观上来看,秦岭大熊猫鼻吻较短,头部更圆。
大熊猫百科知识注意事项
大熊猫属于食肉一族
大熊猫保留着跟食肉祖先一样相对较短的肠道系统,没有食草动物那种很长的肠道和复杂的胃,所以虽然喜欢吃竹子,但它们对竹子的消化程度很低。
为了应对低营养价值的食物来源,大熊猫采取了大量取食、迅速排便的策略来获得足够的能量,平均日进食量可达到20公斤以上。此外,为了减少能量消耗,大熊猫活动强度很低,平均日活动距离只有400-500米。最新的研究显示,大熊猫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调节自己的代谢水平从而降低能量消耗,也会利用某几种纤毛虫来帮助分解竹子中的纤维素。
大熊猫也有彩色照
记得小时候,有一个脑筋急转弯游戏,问大熊猫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每次绞尽脑汁,总也答不对。最后公布答案:是想拍一张彩色照片!
秦岭发现棕色大熊猫后,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因为近30年来,在秦岭共9次观测到野生棕色大熊猫。其成因至今仍是未解之谜。全球唯一人工圈养的棕色大熊猫“七仔”健康生活在陕西省林业科学院秦岭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如今,“七仔”已到了当父亲的年龄,它的后代是否能保持独特的棕色基因,牵动着每一个科研人员的心。
秦岭大熊猫作为“大熊猫秦岭亚种”,其脸更圆、头骨较小,牙齿较大,多数胸腹部被毛略带棕色,很多人说,秦岭的大熊猫看起来是像“猫”的大熊猫,也因此被誉为“国宝中的美人”和“最美大熊猫”。
大熊猫百科知识 方法
曾为保护大熊猫建立67个保护区
为保护大熊猫,中国政府于2017年全面启动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但在此之前,自然保护区在大熊猫保护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中国,为一个物种建立67个保护区的,恐怕也只有大熊猫了。
我国最早的大熊猫保护区成立于1963年,在四川省汶川县的卧龙林区、南平县的白河、平武县的王朗、天全县的喇叭河等地建立了4个以大熊猫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后来陆续增加保护区。截至2013年,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束,有大熊猫分布的保护区达67个,这67个保护区覆盖了的大熊猫栖息地并保护了的野生大熊猫种群。
目前,我国已建立总面积万公顷的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区。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区内有野生大熊猫1631只,占全国野生大熊猫总量的。
大熊猫百科知识相关 文章 :
★ 大熊猫的五个基本知识
★ 大熊猫基础知识
★ 大熊猫的知识熊猫有什么知识
★ 大熊猫的相关知识
★ 大熊猫相关知识
★ 科学百科知识
★ 世界上体型最大犬排名
★ 常用小学生百科知识
★ 科学百科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2)
成都建设了大型的大熊猫国家公园。里面保持着最原生态的大熊猫生活环境。是现有的最大的大熊猫基地,有很多成年的大熊猫。
为世界最大的人工繁殖大熊猫基地,四川卧龙大熊猫繁殖中心经过20余年的艰辛探索,创造出一项令世人瞩目的奇迹——从2000年开始,连续5年保持大熊猫幼仔100%的成活率。此后,卧龙还开展了更为艰难的尝试——圈养大熊猫的野化训练,试图让“国宝”重返大自然并健康地生存下去。 2004年9月,卧龙山区已经笼罩在一片浓浓的秋意里。9月2日,我刚到卧龙,就得到了华美产下双胞胎的喜讯。我虽然已经多次到卧龙,但还是第一次赶上大熊猫的产仔期。 当晚,当华美生下一对雄性双胞胎时,魏荣平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只做人工育幼,另一只则轻轻地放入华美温暖的怀抱中。魏荣平知道,在这个万众瞩目的地方,任何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成为世人无法原谅的遗憾。对于初产的华美,他更是倾注了全部心血,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魏荣平是卧龙大熊猫繁殖中心的主管,从早到晚毫不懈怠地泡在饲养场,一处处巡视指导大熊猫的产仔工作。对他而言,喜悦是巨大的,压力也是巨大的。他毕业于四川畜牧兽医学院,1992年到卧龙工作,从饲养员、兽医、育幼等基层工作干起,扎实、细致、耐心,是很具亲和力的领导。大家亲切地称他为“魏哥”。 第二天凌晨,魏荣平早早赶到华美的产房,却发现第一次做妈妈的华美明显缺乏经验:将幼仔搂抱得太紧,致使幼仔无法爬动寻找乳房,没有吃到初乳。不过,华美的学习能力无疑很出众,经过一番纠正练习,它很快就成了一位合格的母亲,尽管它的育幼方式并不完美。这让众人喜出望外,因为在人工饲养状态,很少有年轻的大熊猫母亲初产时就会自己带孩子。 端庄秀丽的华美是卧龙大熊猫妈妈中的明星动物,它拥有几项第一:它是卧龙81只圈养大熊猫中惟一的“美籍华人”——1999年出生于美国,因此它的名字里有一个“美”字。在美国,华美与妈妈白云一直生活到两周岁自然断奶,2004年3月回到祖国;华美是卧龙圈养大熊猫第一个进入繁殖的子二代——它的母亲白云1991年出生,是卧龙第一个成活、并进入繁殖的子一代。 自己的子二代顺利产下双胞胎,科研人员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尤其是那些曾经历了科研中心艰难岁月的第一代科研人员,心情更为复杂。卧龙拥有世界最大的圈养大熊猫种群,从2003年的75只增至2004年的81只,占世界圈养大熊猫的一半以上,使得他们必须要保证它们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前面的路越来越宽,却是渐高渐远。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大熊猫的作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熊猫是我们熟悉的动物,长得非常可爱。有两个大大的黑眼圈,耳朵、手、脚也都是黑色的。
大熊猫喜欢在水中游泳、洗澡。你知道吗?大熊猫还是活化石那,已经有上万年的历史了。我们都知道大熊猫爱吃竹子,你能想得到吗?大熊猫的祖先却是以食肉为生呢!
现在的大熊猫已经不能自已繁育后代了,全靠人工培养。它们现在在世界上的.数量也特别少,只有我们中国有,所以被称为国宝。
为了让子孙后代还能看到大熊猫,我们都来好好保护它们吧!
南山竹海来了两只大熊猫。爸爸带我去看大熊猫。
大熊猫在山顶上,要坐缆车才能过去。我们坐着缆车慢慢向上,一片片竹海都在我的身下,我感觉自己要飞上天了。
终于,我们来到了大熊猫住的地方。哇!真的有两只又白又胖的大熊猫。
一只正在太阳底下晒太阳,一会儿伸伸懒腰,一会儿挺着个大肚子打几个滚,可爱极了!另一只在吃竹叶,它一边吃,还一边看着游人,好像心里在说:“哇!这些人的衣服好漂亮呀!可我们只有黑白的颜色,要是我们能穿上五颜六色的衣服,那有多好呀!
大熊猫真是有趣呀!
大熊猫的可爱表现在它的长相,行动和吃相上。
它的长相,第一眼看到大熊猫,就觉得它胖嘟嘟的,很可爱,大大的头上却长着对小小的耳朵,最招人喜欢的却是它标志性的黑眼圈,这就是“熊猫眼”。
大熊猫走路的时候,硕大的屁股一扭一扭,大摇大摆的样子真是可爱极了,大熊猫还喜欢爬上爬下,先用前肢抓住树枝,然后踮起后脚,拼命地往上爬,也许是它的身体实在太重了,“啪”的一声,树枝断了,大熊猫滚落在地上,它索性赖在地上,打起滚来了。
吃饭的时间到了,饲养员拿着食物走过来,刚才还懒洋洋的大熊猫敏捷地爬起来,扭着屁股跑到饲养窗口前面,饲养员刚把食物给它们,两只熊猫你挣我抢的,大的那只揪住小的那只的耳朵,从它嘴里抢过食物,真是可爱。
啊,大熊猫真是憨态可掬,下次有机会的话,我还要去看大熊猫。
大熊猫有胖胖的身子,像穿了一件黑白相间的外衣,三角形的耳朵,黑黑的眼睛像戴了大墨镜似的,鼻子像一块小蛋糕一样,上面有黑色的巧克力,下面有白色的奶油,我都想吃了。小小的嘴在鼻子下好像被连了起来。它的四肢像带毛的小黑柱子。它的爪子可以轻易的把竹子抓到嘴里,尾巴像一个黑毛毛球,非常可爱。
熊猫也叫竹子熊猫。但是现在优质的竹子越来越少了,很难喂饱熊猫了,所以,熊猫也越来越少了。
因此,熊猫是我们的国宝,我们应该保护它。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大熊猫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动物世界有太多奇妙的动物,它们为了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每一个动物都有它们的本领和习性。接下来,让我和同学们一起去看看“国宝”大熊猫吧。
“国宝”大熊猫,它们主要生活在我国的南方四川、陕西、甘肃等的山区。大熊猫生性孤僻,与世无争,分散独居于这些山区的茂密的竹林中,如同竹林里的隐士。
大熊猫嗜饮,常把家安在距水源近的地方。由于体态肥胖的大熊猫,给人的感觉往往是笨拙的,慢吞吞的。其实,大熊猫一点也不笨,它们个个都是爬树高手。大熊猫的天敌是金猫、豺、豹和黄猴貂。
大熊猫耐寒,耐潮湿,从不冬眠。在野外生活的大熊猫寿命为15岁。有时它们会鸣叫一声,唱上一曲求偶恋歌。
大熊猫幼仔长到一个月时,身上才生长出黑白相间的毛,体重增加一公斤。再过两个月,小家伙才开始蹒跚学步视力发育正常。待到半岁时,幼仔体重达到13公斤左右,开始学吃竹子和野外谋生的本领。满一岁时,幼仔的体重达30公斤左右,到一岁班时体重增加到50公斤以上。
现在野外的大熊猫不足1000只了。你看大熊猫有多么的可爱呀!
我最喜欢的传统式节日是新春佳节。每到大年三十,大型商场里人来人往,大家都忙着买年货。可是你清楚吗?过春节还有一个美好的神话传说,我讲让你听吧!
传说中,在一个峡谷里住着一只叫“年”的怪鼠,每到新春佳节的夜里“年”都是会围攻山脚下的'一个村庄。村庄里的人十分担心年,提前准备到城内过春节,走在路上,她们看到一个仙人,仙人对她们讲“年”最担心红色的东西和声响,大家听了之后,赶忙去买来春联和锣鼓。到夜里“年”又来了,它见到鲜红色,听见锣鼓声赶快逃走了,此后村子太平了。
如今,大家每到过春节,吃了午饭,就兴高采烈地跑到爆竹店内买很多礼花。到夜里,我便急不可耐的取出礼花撕掉包装袋子,取下礼花,用打火机提心吊胆的引燃后向天上发送,只听一声“啪”,一束美丽的烟花挂在天上上,五彩缤纷,漂亮无比。放完礼花后,我依依不舍的回家,和亲人收看晚会节目。
你可知道我们的国宝动物是什么吗?对了,那就是可爱的大熊猫。
大熊猫的样子憨态可掬。它的颜色是黑白相间的,样子很可爱。它的耳朵是黑色的,形状是半圆形的,像粘上了巧克力酱的两个小包子,眼睛呈八字形,旁边还有一大圈黑色,像戴着墨镜一样,它的四肢也是黑色的,像烤糊的大面包。它的身体圆乎乎的,像一个大肉球一样。
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它最喜欢吃的食物是竹叶和竹笋,它每次都是津津有味的吃着,它吃竹子的时候看似懒洋洋的,其实它用两只手紧紧地抱着竹子,生怕别人和它抢。它生活的地方是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它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800万年了。它的别称叫:猫熊。别看它很肥,但是它爬树的本领可是很高明的,它一只抓着树枝,一只脚踩着枝干,一直向上爬,动作灵活极了!
啊!大熊猫是那么的可爱,我爱它!
大熊猫体重约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野外大熊猫寿命为18—20岁,圈养下可超过30岁。熊猫的眼、鼻、耳、四肢都是黑色的,其他地方是白色的。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活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
大熊猫最初是食肉动物,但后来就成了素食主义者。每天吃的食物99%都是竹子。大家可能见到过成年熊猫,但没有见过熊猫宝宝,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吧!
熊猫一般会产出两只熊猫宝宝,但会留下一只强壮的,放弃一只弱小的。熊猫基地的工作人员就会把它留下来,并模仿熊猫妈妈的方式,帮熊猫宝宝生存下来。
熊猫宝宝刚出生时只有花生米大小,粉嫩粉嫩的,非常可爱。几个月后才会长出黑白相间的毛,一岁后可以不再依靠奶水。熊猫宝宝喜欢玩耍、爬树、打闹,十分讨人喜爱。熊猫宝宝在基地工作人员的精心照料下茁壮成长。
每只熊猫的性格都不一样。有的害羞、有的自大、有的调皮……就像我们一样,每只熊猫也是与众不同的。
大熊猫有胖胖的身子,像穿了一件黑白相间的外衣,三角形的耳朵,黑黑的眼睛像戴了大墨镜似的,鼻子像一块小蛋糕一样,上面有黑色的巧克力,下面有白色的奶油,我都想吃了。小小的嘴在鼻子下好像被连了起来。它的四肢像带毛的小黑柱子。它的爪子可以轻易的把竹子抓到嘴里,尾巴像一个黑毛毛球,非常可爱。
熊猫也叫竹子熊猫。但是现在优质的竹子越来越少了,很难喂饱熊猫了,所以,熊猫也越来越少了。
因此,熊猫是我们的国宝,我们应该保护它。
大熊猫
大熊猫是我们熟悉的动物,长得非常可爱。有两个大大的黑眼圈,耳朵、手、脚也都是黑色的。
大熊猫喜欢在水中游泳、洗澡。你知道吗?大熊猫还是活化石那,已经有上万年的历史了。我们都知道大熊猫爱吃竹子,你能想得到吗?大熊猫的祖先却是以食肉为生呢!
现在的大熊猫已经不能自已繁育后代了,全靠人工培养。它们现在在世界上的数量也特别少,只有我们中国有,所以被称为国宝。
为了让子孙后代还能看到大熊猫,我们都来好好保护它们吧!
大熊猫长着一双黑溜溜的眼睛,特别是胖乎乎且黑白相间的身子使我更喜欢它了。
熊猫最爱吃竹子,也喜欢吃肉,因为竹子的营养很少,所以大熊猫每天得吃3000克左右的竹子。
熊猫很贪玩、很淘气、很可爱,在草地上打滚是它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它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像一个黑白色的大汤圆在草坪上滚来滚去。
熊猫很温顺,当活泼可爱的熊猫宝宝在它怀里时,大熊猫会慢条斯理地给熊猫宝宝抓痒。“小熊猫”是大熊猫的亲戚,它也会温柔的对待它。
你知道大熊猫为什么是黑白相间的吗?让我来告诉你一个传说: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女孩看见一只熊猫在和老虎打架,小女孩知道温柔可爱的大熊猫打不过凶猛的老虎,小女孩便把老虎引开,自己却不幸牺牲了。大熊猫把全世界的熊猫都召集在一起,去参加小女孩的葬礼,根据风俗,大熊猫必须穿上黑纱,但黑纱把大熊猫的白肤毛染黑了,从此,大熊猫就变成黑白相间的样子了。
大熊猫还是国宝活化石。它的慈爱、勇敢、善良使我更加喜欢它!
大熊猫是我国国宝,也是一种很惹人喜爱的小动物,简直是一首优美的诗。
熊猫憨厚可爱,全身黑白相间,一对小巧玲珑的耳朵,眼睛边还有“黑眼圈”,还有一个像小绒球似的黑尾巴,这么一想,好像在真的在它面前观察。熊猫它真是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呀!
然而大熊猫却因为它的憨厚而被人忘却了它的凶猛。
在野生动物园,大熊猫在吃竹子,它慢吞吞地包着竹笋的外皮,然后用锋利的牙齿将竹子咬断,那里的风景好像是有心人为熊猫专门设计的镜匣,大熊猫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在下午的时候,大熊猫会找个凉快的地方倚靠大树,在享受自己的“下午茶”,看起来特别好吃,看起来特别悠然。
在参观动物园,它要是和你“玩”,更是你的天大幸运。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极具有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认为熊猫不会唱歌,没有百灵鸟那清脆的歌喉,但熊猫不就是一首歌吗?
不,歌未免太铿锵了。熊猫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非常优美的散文诗。
我喜欢小动物,尤其喜欢憨厚可爱的国宝大熊猫。
它身体圆圆的、胖乎乎的,尾巴短短的、四肢黑乎乎的,皮毛滑滑的,头上长着一对毛茸茸的耳朵,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对大大的黑色眼圈和闪闪发光的小眼睛,像是戴着一副眼镜,样子十分可爱。
大熊猫很活泼可爱,喜欢爬上爬下,也常常用爪子抱着头,呼呼睡大觉。有时它也摆动着胖呼呼的身子,走来走去找东西吃。
大熊猫喜欢吃新鲜的竹叶、竹笋、牛奶、鸡蛋。可它最喜欢吃的食物还是箭竹。只见它先把竹子咬断,扯断竹枝,最后撕开竹皮。只见它左一口,右一口,坐在地上一大口一大口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大熊猫喝水的过程很有意思。一到小溪旁,它先用爪子刨一个小水洼,然后就大口大口地喝起来。水洼里的水喝干了又流满,流满了又被喝干。直到再也喝不下了,大熊猫才罢休。
大熊猫这么可爱,我真想把它带回家。
哪种动物的别名是竹熊和猫熊?哪种动物肚皮和脑袋都雪白雪白的?哪种动物的四肢和胸部都黑黑的?没错,就是它——熊猫!它有“活化石”、“食铁兽”之称,它是中国国宝,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大熊猫喜欢吃竹子、竹笋,这是经过了数百年的进化才形成的。有时找不到食物时也会展现出掠夺者的本性,捕食竹鼠等动物。但大熊猫不会常常吃肉,因为肉会让它消化不良。它每次吃竹子都会吃很多,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啊,竹子纤维很多,吃得多,排出的也多,在大熊猫的生存地附近,经常能看到绿色的排泄物。大熊猫是喜湿的动物,住在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和四川北部的山区。
大熊猫每次生熊猫幼仔只生一个,最多两胎,每次幼仔生下来都很容易夭折,所以,现在都是人工饲养。
大熊猫不仅是国宝,还是友谊的使者,国家的骄傲!
熊猫是一种可爱的动物,它长得可有意思啦,它的身子胖乎乎的,尾巴短短的,身上毛茸茸的。头和身子雪白的四肢和肩膀油黑油黑的,圆圆的脑袋上长着一对黑耳朵,黑黑的眼圈就像戴着一副大墨镜。
熊猫主要栖息于海拔1400—3500米。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亚高山针叶林带的山地,分布在中国各地,有800万年的历史了,有很大的科学价值。它只在中国,存活数数量异常稀少,在国际社交上有着“和平大使”的称号。
熊猫玩耍时才是最可爱的,它们用着看似笨拙的四肢轻松地爬上了秋千,手紧紧地抓住了绳子,慢悠悠地荡来荡去,突然一个不留神,“扑通”一声掉进了水池。可它并不惊慌,只是轻轻地摆了摆手,踢了踢脚,抖了抖身上的水,便又大摇大摆地走开了,就像刚刚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根本不理会周围的人哈哈大笑。
这就是可爱的大熊猫。
放寒假后大年三十就是我期盼已久的节日,我很喜欢新春佳节,因为它是那麼令人喜气洋洋,那麼令人体会传统式风俗习惯的风采。
我很喜欢由于是新春佳节能够穿新衣;新春佳节能够贴对联;新春佳节能够拜神祷告一家人健康平安,健健康康;新春佳节可以吃上香喷喷的团圆饭;新春佳节可以吃上甘甜的年糕。
我很喜欢是新春佳节由于能看新春佳节联欢晚会;新春佳节能够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拜年,祝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新年快乐!新春佳节还可以向爸爸妈妈、老人、教师、同学们致以节日的问好;新春佳节能够回家;小孩子在春节能够拜年时收很多的大红包。自然,因为我收了很多大红包,好开心!
我很喜欢是新春佳节由于能够逛花街,大街上可繁华了,张灯结彩,人山人海,人头攒动,人一切苦恼都消失了;我很喜欢新春佳节是由于在乡下能够放烟花和鞭炮,要我觉得到中国春节是那麼的传统式和繁华及喜气。
啊!我很喜欢春节的传统,春节的风俗,新春佳节的喜气,新春佳节的开心,新春佳节的……
你们好,我是大熊猫。我相信你们肯定听过我的大名,却不了解我的个人信息。那么,今天你就很幸运,因为我要把我的所有信息全部告诉你们。如果你知道了我的信息,是不是可以和我交个朋友呢?
我是食肉动物,别以为我吃竹子就是食草动物。虽然我吃竹子,但是我在进化的过程中。保留了祖先的很多特点。虽然我是熊猫,但我并不是猫,我可比猫大得多了。我有一个圆圆的脑袋,我的耳朵、眼睛以及手和脚,都是黑色的。
我们熊猫的身长最短在一点二米,最长可达一点八米。我的尾巴最短,是十厘米。当然我们家族中也有十二厘米的尾巴。我的体重是八十千克。在我们的家族中,最重的可以达到一百二十千克左右。
我们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为“国宝”。我到底有多稀有呢?我来告诉你:全世界仅有1000多只熊猫,我国也只有几百只。我们大部分分布在四川的北部、陕西南部、甘肃。只有在深山老林中才能看见我们的身影。
我就是中国的国宝——大熊猫。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很喜欢我呢?你想和我交个朋友吗?
在大自然里有许多的动物,我最喜欢的就是——大熊猫。
大熊猫非常可爱。身体黑白相间,体毛是白色,但四肢与肩胛还有尾巴都是黑色的,眼睛也是黑色的黑眼圈,像戴了个墨镜似的,可爱极了!
大熊猫可爱之余也有一些调皮呢!有一次,我去动物园的时候,我们往熊笼看大熊猫,有几只垂头丧气地趴着,只有一个在啃竹子。估计它们刚才吵架了吧!估计那个大熊猫仗着自己力大气粗,欺负另外几只了吧!这调皮的样子,真让人哭笑不得呢!
大熊猫是我国国宝,因为它只有我们国家才有,而且数量很稀少。人们称大熊猫是“和平友好的使者”。因为作为赠礼,可以增进我们国家和其他国家的友谊,大熊猫可真是宝贵呀!
我喜欢大熊猫,不仅它是国宝,更因为它的调皮可爱。
你见过憨厚可爱的大熊猫吗?是在动物园里,还是在无人看管的竹林里?你对大熊猫的印象是什么?是可爱的,还是温顺的?
大熊猫,是大熊猫亚科以及大熊猫属中唯一的哺乳动物,主要分布在我国陕西、四川和甘肃的海拔高达2600~3500米的竹林里,所以,大熊猫厚厚的皮毛足以抵挡住寒冷。
大熊猫有一副“黑眼镜”这副“黑眼镜”也就是我们说的“黑眼圈”。大熊猫只有黑白两种颜色,除了眼睛、四肢和耳朵之外,其它部位全是白色的,但你要仔细瞧瞧,就会发现,大熊猫那绒球似的尾巴也是黑色的。大熊猫的行动方式是倒“八”字行走,行动十分缓慢。这是因为它们的生活地区没有它们的天敌,长期以来,它们99%的食物全是竹子,不需要常常捕猎,动作不必很快。
大熊猫还是典型的“吃不饱,睡不好”。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间睡上2~4个小时,这也是有原因的。这是因为,竹子的营养不高,大熊猫必须吃很多竹子才能满足它们身体的营养需要。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物种,在地球上已生存800万年,是著名的“活化石”和中国国宝,我们应该珍惜爱护它们!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熊猫吗?它们有着一双椭圆形的耳朵,一双戴着“墨镜”的眼睛,那眼珠子啊,像两颗发亮的黑珍珠。
别看这个“大肉球”笨重,爬树的时候可灵活的很哪!大熊猫喜欢在潮湿的地方居住。它们的生活十分悠闲,一般是:睡醒后,晒太阳,爬树啊,荡秋千啊!等它们饿了,自己会去寻找“美味盛宴”。
那你们知道大熊猫为什么会是国宝吗?因为全球现存的大熊猫不足1600只,大熊猫的繁殖艰难,生两只仔通常只有一只能活下来,整个大熊猫种群濒临灭绝,所以会成为国宝。它们的别名有:猫熊,竹熊等。它们一般的食物都是以竹子为主,偶尔会吃一些肉。很早以前,熊猫也是吃肉的,古人叫它们食铁兽,在一次灾难中,由于环境的影响,它们不得不吃素。后来,熊猫吃惯了素食,就很少吃肉了。
熊猫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甘肃和陕西南部,其他地方都没有。大熊猫可真是稀有呀!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大熊猫,让它们的种族再次壮大起来。
我喜欢大熊猫!
见到了成效。近些年来,我国对于大自然的生态保护下了大力气,青山绿水又回来了,大熊猫的生存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2004年,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陕西省宁陕县境内生活着17只成年大熊猫。宁陕县林业局在大熊猫调查中成绩突出,获全国大熊猫调查先进集体称号,受到国家林业局的表彰。 2001年,宁陕大熊猫外业调查结束后,调查专家通报:“宁陕县辖区内至少生存着两个大熊猫种群”。安康市294万人为之欢欣鼓舞。安康市政府领导立即带领市林业局、市野生动植物管理站负责人,前往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汇报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设想。随后,安康市政府于2001年4月在全省率先批准成立了“安康市宁陕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并划定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面积15882公顷。保护区成立3年来,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加快了保护区的建设步伐。 加强保护 让资源为大熊猫所用 宁陕县地处秦岭中段南麓,属北亚热带湿润型气候,是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带,长江、黄河水系的分水岭,森林覆盖率达86%。保护区内有种子植物117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红豆杉、秦岭冷杉等27种;保护区有竹林6287公顷,为大熊猫提供了丰富的食物;保护区内栖息有陆生野生动物273种,国家重点保护的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林麝、斑羚、天鹅等33种,宁陕已成为国宝大熊猫的生活乐园。 为了加大保护区的管护力度,宁陕县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从林业系统抽调精兵强将组建皇冠、新场、四亩地三个大熊猫保护站,配备9名管理人员,并聘请村组护林员30名,专门从事大熊猫保护管理工作。由世界自然基金会资助、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负责培养的7名具有大专学历的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人员已经毕业,其中3名已充实到大熊猫保护区工作,加强了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 大力宣传 为大熊猫营造美好家园 为给大熊猫营造一个安全宁静的家园,安康市政府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大力宣传保护大熊猫的重要性,他们还用宣传车,在每年“爱鸟周”和“野生动物宣传月”活动中,广泛进行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举办“保护大熊猫,保护野生动物”图片展览;印刷野生动物动宣传标语,张贴保护野生动物通告,制作《关于加强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通告》永久性宣传铁牌150块。在自然保护区的醒目位置,竖立50平方米的大型宣传牌。通过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热爱大熊猫、爱护大自然的热潮空前高涨。 为确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安全,改善大熊猫的栖息环境,宁陕县人民政府于2002年9月10日成立了《宁陕县野生动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并下发了《关于开展保护野生动物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由林业、公安、工商等部门参加,共开展了4次大规模的野生动物专项治理,查处无证非法经营野生动物7户,捣毁非法出售猎具窝点3个,没收铁夹300余个,收缴野生动物制品40公斤,行政处罚7人,清理整顿养殖场和经营户22户,取缔养殖场6个,取缔经营户5个,规范了野生动物市场管理,消除了保护大熊猫工作的隐患。 为加强了大熊猫食物资源的保护,宁峡县政府于2001年5月14日下发了《关于禁止在大熊猫活动区采割杂竹》的通知,制止乱砍滥伐和割竹挖笋行为,以保护大熊猫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并主动协调周边省属宁东、宁西林业局,加强了国有林区的大熊猫保护管理工作。 与此同时,宁陕大熊猫保护区,时刻把抢救伤病野生动物作为首要任务。自保护区成立以来,共抢救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林麝、黑熊等10只。2001年6月11日,宁陕县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对发现大熊猫实体的陈冬学同志给予表彰奖励的通报》。通报发出以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也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爱护珍稀野生动物的意识,对大熊猫的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熊猫 开放分类: 活化石、濒危物种、国宝、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动物 目录• 【名称】 • 【分类】 • 【濒危等级】 • 【外形特征】 • 【分布范围】 • 【生活环境】 • 【生活习性】 • 【至危因素】 • 【物种历史】 • 【食物特性】 • 【圈养及社会行为】 • 【危险时期】 • 【大熊猫的天敌】 • 【人工繁殖大熊猫】 • 【大家一起帮助大熊猫】 • 【关于大熊猫的一些问题】 • 【物种历史】 • 【食物特性】 • 【圈养及社会行为】 • 【危险时期】 • 【大熊猫的天敌】 • 【人工繁殖大熊猫】 • 【大家一起帮助大熊猫】 • 【关于大熊猫的一些问题】 【名称】 学 名:Ailuiopodidae melanoleuca 别 名:花熊,华熊,竹熊,花头熊,银狗,大浣熊,峨曲,杜洞尕,执夷,貊,猛豹,猛氏兽,貘,食铁兽,猫熊,大猫熊,熊猫,貔貅,白熊,黑白猫 英文名:Giant Panda 拼音:dà xióng māo 法语名:panda géant 【分类】 杂食类 (Carnivora)熊科(Ursidae)大熊猫亚科(Ailurinae) 大熊猫的分类地位一直有较大争议,大熊猫的祖先是拟熊类演变而来的始熊猫。现在国际上普遍接受将它列为熊科、大熊猫亚科的分类方法,目前也逐步得到国内的认可。国内传统分类将大熊猫单列为大熊猫科。【濒危等级】 CITES:附录I IUCN:濒危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一级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濒危【外形特征】 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但头圆尾短,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其体长120~180厘米,尾长10~20厘米,白色,体重60~110千克。头圆而大,前掌除了5个带爪的趾外,还有一个第六趾。躯干和尾白色,两耳、眼周、四肢和肩胛部全是黑色,腹部淡棕色或灰黑色。 【分布范围】 大熊猫生活在中国西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温带森林中,竹子是这里主要的林下植物。我国长江上游向青藏高原过渡的这一系列高山深谷地带,包括秦岭、岷山、邛崃山、大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山系。秦岭山系分布于南麓,主要分布的县是佛坪,一般分布的县是洋县,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太白、宁陕、周至、留坝、宁强等。岷山系除甘肃文县为一般分布外,其余都分布于四川。在四川主要分布的县有平武、青川和北川等三县,一般分布的有九寨沟县、松潘、茂县等县,少量分布的县有安县、绵竹、彭州、什邡和都江堰市。邛崃山系主要分布的县有宝兴、汶川和天全等,一般分布的县有大邑和芦山,仅少量分布的县有邛崃、崇州、康定、泸定等。大小相岭除洪雅和冕宁为一般分布县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荥经、石棉、汉源、九龙等。大小凉山除马边、美姑和越西有一定数量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甘洛、峨边和雷波等。 目前野外到底有多少只大熊猫?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居住在高山区陡坡的密竹林中,大熊猫的统计成为一项很艰苦的工作。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曾经有过两次调查,估计野外有约1000只大熊猫,这个数字可能偏低。大熊猫分布区域内共有37个县,若按主产、一般和少量三级划分,主产县每县约有100只左右,共有7个县;一般产县每县约50只以上,共11个县;少产县每县常在50只以下,计有19个县。据此推算,大熊猫野生数量总计约有一千余只,圈养的数量约为100只。大熊猫的净生殖率为,种群增长缓慢。根据国家林业局2006年的调查,目前全国有野生大熊猫1596只,圈养数量161只。大熊猫是熊科家族中最为珍稀,也是受到最大生存威胁的哺乳动物之一。20世纪八十年代调查统计的栖息地的面积约为13000平方公里。根据国家林业局2005年调查报告,现在已经确认将大熊猫秦岭种群认定为大熊猫新亚种。秦岭大熊猫和四川大熊猫在地域上已经分隔5万年之久,外形上秦岭大熊猫头部较圆。目前秦岭大熊猫的数量有273只。在秦岭山区,在黑白色大熊猫中发现过棕色大熊猫。【生活环境】 大熊猫栖息于长江上游各山系的高山深谷,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80%以上,故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它们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缓坡地形。这些地方土质肥厚,森林茂盛,箭竹生长良好,构成为一个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的优良食物基地。居住于海拔2400~3500米的高山竹林中。其生活环境湿度很大,温差也比较大。【生活习性】 除发情期外,常过着独栖生活,昼夜兼行。巢域面积为不定,个体之间巢域有重叠现象,雄体的巢域略大于雌体。雌体大多数时间仅活动于30~40公顷的核域内,雌体间的核域不重叠。食物主要是高山、亚高山约50种竹类,偶食其它植物,甚至动物尸体。日食量很大,每天还到泉水或溪流饮水。 野外生活的大熊猫,平均寿命约为15岁,性成熟期是岁,多在4月发情。一般于当年9月初在古树洞巢内产仔,每胎多产1仔,偶尔也产2仔。刚出生的大熊猫幼崽只有25克,一个月左右的熊猫幼仔长出黑白相间的毛,体重约有1公斤,但仍不能行走,眼不能感光。三个月的幼仔开始学走步,视力达到正常。半岁后的幼仔体重已达13公斤左右,它可以跟着母亲,学吃竹子,还要吃些奶补充营养,同时开始学习野外生存的本领。满一岁时幼仔已长到40公斤左右,到一岁半时体重可达50公斤以上,这时熊猫幼仔才开始独自生活。 野外大熊猫雌雄性比约为1:1。【至危因素】 1、森林采伐。大熊猫栖息地每年的采伐面积达到至少1万公顷。其栖息地每年以大约 平方千米的速度在消失(Kleiman et al,1991年)。近30多年来,陕、甘、川三省大熊猫分布区内人口倍增,已达43万余人,大型森工企业自1950~1985年共达27个(不含县属伐木场),采伐的森林核实面积为42万多公顷,年均伐木面积为2万多公顷,致使栖息地由70年代初的31,450平方千米,经过15年后,已锐减至13,平方千米,减少面积达平方千米,占原栖息地的56%,并造成6个伐区内熊猫消失,10个伐区内仅残存极少数熊猫,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2、捕捉过多。如在解放前汶川县草坡,英、美等西方国家,在那时收购、捕捉活体达20多只(猎杀者在外),致使那里的大熊猫种群,迄今已逾50余年,数量仍然很少,且尚未恢复。又如宝兴县从1963年迄今,仅在一个县内,捕捉的大熊猫就达113只以上。从50年代中期开始,从野外捕捉的熊猫已超过240只到国内外展出,其中又集中在宝兴110余只,平武60余只,致使这两个县种群结构被破坏,数量大幅度下降。根据大熊猫生命表分析,它们一个世代约需12年,种群增长很慢,如果大量捕捉,即使在保护得好的情况下,也需要几十年才能恢复; 3、近些年来,盗猎、走私大熊猫皮张标本尚时有发生; 4、大熊猫种群分布在25个以上岛状隔离的生境中。这些隔离的生境区大小为205平方千米(30~2384km范围),其中大多数(67%)的面积少于350km2。这种种群的孤立和分割则是长期威胁其种群的重要因素,小群体的近交衰退现象将降低繁殖力、幼体成活率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最终"岛状"成员将消失。据潘文石等对秦岭熊猫种群的遗传分析,那里有200余只大熊猫,可构成一个约90只的繁殖群体,其世代杂合率递减率为%,经过12代后即140年后,每个成员都将有1/8的基因相同,相当于表(堂)兄妹的亲缘关系; 5、由于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大熊猫被迫退缩于山顶,竹种十分单纯,一遇竹子开花,将无回旋余地,仅1975年岷山地区箭竹开花,死亡达138只以上;80年代邛崃山冷箭竹大面积开花,灾后发现大熊猫尸体108具,抢救无效死亡33只,共计141只; 6、在大熊猫栖息地存在未经政府允许的矿产开发、污染以及矿工的伐树和捕猎也是威胁之一。 7、大熊猫一生才生几个后代,一般每两年才繁衍一次,一胎只会生两只小熊猫而且雌熊猫没有精力全部养活它们。【物种历史】 大熊猫是一种有着独特黑白相间毛色的活泼动物。它的拉丁名:Ailuropodamelanoleuca,指的就是它黑白相间的外表。大熊猫的种属是一个争论了一个世纪的问题:它究竟是属于熊科,或象小熊猫一样接近浣熊科,还是自成一种?最近的DNA分析表明,大熊猫属于熊科,代表了熊科的早期分支。成年熊猫长约120~190厘米,体重85到125公斤。独特的特征包括:大而平的臼齿,它的一根腕骨已经发育成了"伪拇指"这都是为了适应以竹子为食的生活。与其他六种熊类不同,大熊猫和太阳熊都没有冬眠行为。 化石显示,大熊猫祖先出现在2~3百万年前的洪积纪早期。大熊猫的栖息地曾覆盖了中国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北达北京,南至缅甸南部和越南北部(夏勒,1993年)。化石通常在海拔500~700米的温带或亚热带森林发现。大熊猫栖息地的巨大变化近代才发生。近几百年中国人口激增和占用土地,很多栖息地消失了。以前,大熊猫曾经生活的在低山河谷,现在已经成了居民点。大熊猫只能生活在竹子可以生长的海拔1200~3400米之间。【食物特性】 大熊猫的食谱非常特殊,几乎包括了在高山地区可以找到的各种竹子,大熊猫也偶尔食肉(通常是动物的尸体有时也是竹鼠)。大熊猫独特的食物特性使它被当地人称作"竹熊"。竹子缺乏营养,只能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营养,大熊猫逐步进化出了适应这一食谱的特性。在野外,除了睡眠或短距离活动,大熊猫每天取食的时间长达14个小时。一只大熊猫每天进食12~38公斤食物,接近其体重的40%。大熊猫喜欢吃竹子最有营养,含纤维素最少的部分,即嫩茎,嫩芽,和竹笋。大熊猫栖息地通常有至少两种竹子。当一种竹子开花死亡时(竹子每30~120年会周期性地开花死亡),大熊猫可以转而取食其他的竹子。但是,栖息地破碎化的持续状态增加了栖息地内只有一种竹子的可能,当这种竹子死亡时,这一地区的大熊猫便面临饥饿的威胁。【圈养及社会行为】 "繁殖困难"被作为新闻标题来描述大熊猫的繁殖状况。但是,野外的研究表明虽然大熊猫在圈养状态下寿命更长,但野外的繁殖成功率更高。在野外,成年熊猫不论雄雌都参与繁殖。雌性可以和几只争偶的雄性交配,同时一只雄性会寻找处于发情期的不同的雌性。交配的季节在春季三至五月份,通常不超过2~4天。怀孕期大约为5个月。野外偶尔会有孪生的情况出现,但是雌性熊猫一般只喂养一只幼崽。圈养种群中,孪生的情况较多。分娩之前,雌性个体寻找空树的根部和洞穴生产。它在这种庇护所里和附近要呆上三个月,用它宽大的手掌小心地照料幼崽。大熊猫的幼崽出生时非常小,通常只有100~200克,大概只有母熊重量的1/900。在大熊猫幼仔出生几天到一个月之后,母熊猫会把幼仔独自留在洞中或树洞里外出觅食。母兽有时会离开2天或者更长时间。这并不意味它丢弃幼仔,而是养育幼仔过程中很自然的一部分。幼仔在12个月左右开始吃竹子,但是在此之前,它们完全依赖于母亲。野外的幼仔死亡率比圈养要低,约40%左右。在秦岭地区的长期研究表明大熊猫的繁殖率大概是幼仔/雌性/每年,与北美棕熊的一些自然种群类似 大熊猫是独居动物,每个成体的巢域明确,雄性个体的巢域通常很大,接近30平方公里,一般和多个雌性个体的巢域重叠。当雄性大熊猫在同一巢域相遇时,如发情期在雌性熊猫周围,它们之间有明显的等级,为争偶会导致争斗。占优势的雄性个体有和雌性交配的优先权,但其它雄性也还有机会。雌性个体在3-4岁时性成熟,雄性个体5岁左右。年轻的雄性个体在等级中位置较低,到7-8岁时才有机会交配。雌性个体从4岁到20岁,通常每2-3年产仔一次。虽然大熊猫唯一的家庭结构只存在母兽和不到一岁半的幼仔之间,大熊猫之间也会通过声音和气味经常交流,即使不是在发情期。大熊猫幼仔在一岁左右断奶,并一直和母亲在一起到一岁半左右,直至母亲再次怀孕。如果母兽未怀孕,幼仔会和母亲一起生活到两岁半,这时母亲将它赶走。独立之后,大多数的幼仔在母亲的附近居住,另一些,尤其是雌性,会远离出生地生活。大熊猫的行为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圈养大熊猫可以存活30年或更长,但野生大熊猫的寿命通常只在20年左右。【危险时期】 1974年至1976年,是大熊猫生活史中的饥饿年代。成都动物园派出了张安居参加国家林业部的调查队,到平武、青川唐家河、北川小寨子沟调查灾情。调查队员们踩着没膝深的积雪,看见一片片枯黄发黑的竹林,如烧伤的肌肤。最为惊心动魄的是,不断发现熊猫尸体——有的已经腐烂不堪;有的被豺狼们撕碎;有的母子紧抱着,长眠雪谷里。还有一只不到半岁的熊猫宝宝,离妈妈仅一步之遥,但它再也没法吮吸到妈妈的乳汁了,妈妈的生命冻结于回眸一望的瞬间,而小宝宝最后的啼饥号寒之声也被风雪声吞没了。 森林默哀,山风低泣。倔强的汉子们都流泪了。 一个苦涩的数字和着热泪一齐咽下——138只熊猫陈尸山林! 调查队的兽医专家张安居连续解剖了13只熊猫尸体,个个胃腔空无一物,肠子透明发亮,可见其饥饿到何等程度。 与此同时,各地不断将病饿大熊猫送到成都动物园抢救,最多时达到四十多只。那时,成都动物园刚从百花潭搬迁到佛教大庙昭觉寺,一切没有理顺,熊猫的笼子挤向了熊山,挤向猩猩馆,甚至挤向了大殿,挤得菩萨们不得安身。 没有一只熊猫不是皮包骨,有的虚弱得啃食物的力气都没有了。没有一只熊猫体内不生蛔虫,有一只熊猫体内竟有3000多条蛔虫! 爱心与使命感数次战胜了纠缠大熊猫的死神,送到成都动物园的熊猫百分之九十获救。 1983年夏季,灾难再度袭来,岷山和邛崃山系的高山箭竹大面积开花枯萎,500多只熊猫再次大祸临头。 与几年前不同的是,中国结束了“文革”,国门洞开,熊猫受灾的消息很快传遍全世界。 有一首深情的歌,讲述箭竹开花,熊猫咪咪在挨饿,唤起了无数人的同情心。盛大的募捐活动,迅速热遍全世界。 成都动物园再次成为大熊猫的医疗与救助中心。动物园的老主任何光昕回忆说,我们没日没夜地抢救病饿大熊猫。一只从天全县送来的,后来被起名为“全全”的大熊猫,因觅食从高崖摔下来,头皮裂开,逢了十一针,全靠一勺勺地给它喂流质维系生命。后来,它终于能动弹了,能站立了,能走路了,成为最喜欢与人亲近的熊猫,它牢记着人类的恩情。但是,由于野外的生态环境尚未恢复,康复的大熊猫不能放归山林。于是,迁地保护的战略思路开始形成。所谓迁地保护,有个举世闻名的成功典范——中国麋鹿十九世纪“流亡”英国,由于得到很好的迁地保护,竟在德机轰炸与二战的动荡中繁衍下来。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国早已绝种的野生麋鹿从英国又回到了故土。 1986年春节,成都市文化宫在办灯会。已担任成都市园林局局长的张安居,与建设部的郑淑玲司长、省林业厅的胡铁卿处长等人闹中取静,相会八角亭,商量建立“基地”。有两盏灯在大家心中亮着:首先,它的定位,不仅是“饲养场”,更应该是探索大熊猫奥秘的科研机构,向广大群众普及科学知识的大课堂;二是它修建在成都,不仅属于“成都市园林局”,更属于中国。最后,大家敲定了这个日后名扬四海的名字: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大熊猫的天敌】 尽管大熊猫与世无争,但在它的栖息领域里,还是有一些与它们为敌的动物,如金猫、豹、豺、狼、黄喉貂等,但是它们主要是袭击大熊猫的幼仔和病弱年老者,因为年轻体壮的大熊猫仍不失食肉祖先的凶猛,遇强不弱,令敌害生畏,。动物园里貌似温顺憨态的大熊猫一旦被激怒,也有伤人事件发生。豺 :主要袭击少年大熊猫或病弱老年个体。捕猎绝招是爬上其脊背,先挖眼,后抓肛门将肠拉出,故称“掏狗”;豹 :袭击少年大熊猫及年老病弱个体;金猫:常袭击大熊猫幼仔。 从大熊猫生育、成长来看,大熊猫属于逐步走向衰败、十分脆弱的种群,外界条件的恶变会十分敏感得使其种群数量下降,最终导致灭绝。【人工繁殖大熊猫】 早在八十年代初,北京动物园某专家曾断言,在人工条件下,繁殖大熊猫难!难!难!三个难字,指的是:授精难、怀孕难、育幼难。 1990年,是基地解决“育幼难”的突破之年。 从野外送到成都抢救的几十只大熊猫康复后,分别送往它们原生地放归,部分调往北京、上海、福州等地的动物园,成都动物园留下了6只,成为“基地”熊猫的“老祖宗”。 老主任李光汉说,在1990年以前,人工繁殖成活率只有33%。究其主要原因是熊猫妈妈生下双胞胎之后,通常只养一只,要丢弃一只。还有个别熊猫妈妈缺乏经验,不会带娃娃。让熊猫妈妈养好双胞胎,让有经验的妈妈能当上缺奶水的娃娃的“奶妈”,是提高成活率,突破“育幼难”的关键。 当时,比较流行的权威说法是,熊猫幼育要绝对安静,人决不能去惊动它。动物园的黑熊、棕熊妈妈生下幼仔后,护仔性特别强。熟悉它们的饲养员送食物也离得远远的,哪怕粪便堆积如山,臭气熏天也不能接近它。如果它受了惊,哪怕闻到一点异味,就会惶恐不安,立刻咬死幼仔。类似的悲剧在小熊猫妈妈分娩后也发生过。 大熊猫会不会像黑熊和小熊猫那样,一有动静就咬死幼仔?这是大熊猫行为学研究上的盲区。 1963年9月14日,第一只人工圈养的大熊猫在北京动物园诞生。那时,何光昕作为北京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值了两个月的夜班。他回忆说,那时环境绝对安静,除个别投食的饲养员,任何人不得接近大熊猫母子。真是比伺候“万岁爷”还小心百倍。但是,大熊猫毕竟与黑熊和小熊猫不一样,它应该有自己的“行为学”。不弄清楚熊猫妈妈的行为规律,就无法提高幼仔成活率。大胆接近熊猫妈妈,把丢弃的幼仔拾去人工喂养,又引发两大难题:一是育幼箱保持多高的温度?二是给它喂什么奶?他们沿用人工哺育老虎、狮子幼仔的经验,因陋就简,钉个木箱,在木箱里吊上个灯泡,保持摄氏30度左右的温度,结果幼仔冷得不行,两三天就被冻死了。 1988年,美美生下了双胞胎。饲养员左红、周永珍、胥桂蓉等,把幼仔用小毛巾包起来,紧贴胸脯,轮流用人体温暖小宝宝,效果不错。后来,兽医钟顺隆设法测得熊猫妈妈怀抱的温度——摄氏36至37度。以后,有了自动育婴箱,这就成了“经典温度”。 至于给熊猫幼仔喂什么奶,更是煞费苦心!牛奶、羊奶全试过了,最后尝试用人奶。基地曾派人到医院产房去讨人奶。女工陈秀清刚分娩,奶水足,在熊猫产房隔壁安了一张床,自愿挤出自己的乳汁喂养熊猫小宝宝。 此举,曾让中外专家们感动不已:这是人类向大熊猫幼仔敞开了胸怀,展示出伟大的母爱! 但是,人奶也无法延续熊猫幼仔的生命。经分析,初生幼仔必须吃上妈妈的初乳。那初乳,像绿色的菜汁水,却包涵了人工无法合成的丰富的抗体。只有吃上初乳的熊猫宝宝才有存活的希望。 这意味着,要设法把初生的幼仔乙偷走,让熊猫妈妈先给怀中的幼仔甲喂上初乳,再设法偷甲换乙,让双胞胎能轮流吃上初乳。太冒险了!1989年,饲养员和兽医钟顺隆曾尝试过,将涂过美美尿液的幼仔送入美美怀中时,美美突然发怒,分别踩死一只咬死一只幼仔。这,是不是又触犯了“权威”定下的铁律? 1990年,庆庆生下双胞胎。高兴之余,让何光昕、李光汉二位主任为难,让技术负责人宋云芳、叶志勇犯愁——该怎么办?去年,付出了两只幼仔夭折的惨痛代价,今年还敢试吗?讨论来研究去,只有一条路,不冒险,永远无法前进。在外出差的张安居局长表示支持,再试一试。 饲养员把一盆甜甜的牛奶递到庆庆面前,遮住了它的视线,就在它注视着奶盆时,把一只新生仔给偷出来。庆庆丝毫没有察觉。 新生仔被送进了温暖的育婴箱。等庆庆把怀中的新生仔喂饱了,再趁送食物之时施“调包计”。也许是饲养员太紧张了,也许是庆庆突然有所察觉,饲养员不敢太接近庆庆,把涂了庆庆尿液的新生仔放在地上。新生仔像一只没毛的小耗子,在地上叽叽叫着,蠕动着,引起庆庆的注意。它不明白,刚才还在怀中的娃娃,怎么会爬在地上了。 这时,在外观察的所有的人,心都提到嗓子眼上了。庆庆起身走过去,嗅了嗅地下的娃娃,伸出粉红的舌头舔了舔,然后轻轻把它叼起来。成功了!两只新生仔都吃上了初乳。它们被反复对调,轮流吃母乳和人工合成奶,长得非常健壮。第一次只有两毫升(只有两滴!)的珍贵初乳,成就了一只熊猫的生命。熊猫并不像黑熊、棕熊和小熊猫那样护仔。这一行为学上的新发现,推动了大熊猫人工圈养史上的重大突破! 1992年,大熊猫双胞胎培育的成果,通过了四川省科委组织的重大成果鉴定,先后被评为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建设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首创的双胞胎育幼技术,很快公布于世,得到广泛的应用。基地还派员去上海、福州、重庆等地的动物园,帮助其解决“育幼难”的问题。 如今,熊猫双胞胎的养育已不成问题。“英雄妈妈”庆庆不仅能养自己生下的双胞胎,还可以帮助其它姐妹哺育幼仔,当好三个、四个幼仔的奶妈。最能干的当数娅娅,除了给自己生的双胞胎喂奶,还帮助不太会当妈妈的蜀兰、奇缘和娇子喂娃娃,做到了“一拖五”。【大家一起帮助大熊猫】 大家一起帮助大熊猫斧头山上郁郁葱葱的竹海与森林,形成了与成都市区不同的“小气候”。 在熊猫基地,已形成了适宜人才成长的“小气候”。进入21世纪,一批批高学历的拔尖人才,不断充实熊猫基地的科技队伍。 张安居说,我们这一批六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年过花甲,知识老化,应当让位给年青一代,把事业推向新的高度。最让我高兴的是,以张志和为代表的一帮年轻人,成为基地的顶梁柱。他们基础扎实,信息灵通,勇于实践,锐意进取,比我们强得多! 生物教师吴先智,擅长制作标本,又擅长科普宣传,被“挖”来做博物馆长,蝴蝶专家赵力,连人带蝴蝶,一起调进基地,办起了蝴蝶展览馆。 基地筹建伊始,领导人就明确:一个实验室,一个博物馆,决不能少。没有高水平的实验室,基地就只是个喂熊猫的圈养场,解决不了任何实质问题;没有博物馆,基地就只是个看热闹的地方,很多观众永远不知其所以然。于是,攻关,科普,成为基地腾飞的一双翅膀。 走进实验室,走进产房,走进博物馆,处处都能见到青春逼人的一代正挑大梁。侯蓉、沈富军、黄祥明、蓝景超、王成东、王基山等,是各个技术部门的负责人。他们的名字不断出现在基地的光荣榜上,也出现在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上。 连续熬夜,精力旺盛,对付难题,功夫扎实。大熊猫超小幼仔51克的繁育成功;越洋帮助亚特兰大动物园的“伦伦”产仔成功——青春,不断创造着奇迹。与美国、英国、日本、西班牙的多项国际合作项目,既是光荣任务也是巨大压力——青春,把重任扛在肩上。 最近,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项目正在启动。国家把大熊猫科学研究的重点定在斧头山,无非是看上了熊猫基地这一柄“利斧”——只有青春的臂力,才能挥动“利斧”,披荆斩棘。 成都熊猫基地,不仅出熊猫,出人才,还出经验,出理论。二十年来,基地取得科研成果59项,发表论文300多篇,发表学术专著19部。 值得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是两部专著,为大熊猫生物科学树起了里程碑。一部是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张安居和英国动物学家戴卫领衔编著的《大熊猫:生物学、兽医学与管理学》,本书从1997年签约,历时10年,汇萃了中外专家90篇论文,其中有16篇出自成都大熊猫基地的作者。一部是科学出版社出版,由张志和、魏辅文编著的《大熊猫迁地保护理论与实践》。著名生物学家赵尔宓院士高度评价这本书:“系统地反映了大熊猫迁地保护方面的研究成果,引入了新理论和实用技术,既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又兼具了实践指导意义”。 由于近百分之八十的野生大熊猫生活在四川省,成都熊猫基地的成功,对保护大熊猫的意义不言而喻,对于其它的濒危物种的迁地保护,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当我们盘点二十年取得的成果时,更向往着基地的未来。 在《汉语大词典》中,是如此解释“基地”一词:基地,作为某种事业基础的地区。 二十年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已经为大熊猫迁地保护事业奠定了基础。基础,只是高楼的地基,飞机的跑道,长诗的开篇,交响乐的序曲。而更辉煌更壮美的画卷正徐徐铺开——基地,将扩大到三千亩,在北郊的广阔土地上将建设一座森林小城“熊猫镇”……当人工培育的种群扩大到一定数量后,将启动野化与放归计划,为大熊猫种群复壮注入强大的活力,最终让大熊猫家族走向兴旺…… 看起来,我们在拯救大熊猫,其实也在拯救自己。当整个成都市被森林竹海包围着,被花香鸟语充溢着,被潺潺流水滋养着,被明媚阳光爱抚着,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多好呵,这是人与熊猫共同的家园。
我住在秦岭深处,我是一只来自秦岭的大熊猫。听老人们说,80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地球上。古人不了解我们,给我们起了好多名字,貔貅、貘、食铁兽、猛氏兽、啖铁兽等。经过数百万年的变化,我们现在主要生活在秦岭、岷山、邛崃山、凉山、大相岭和小相岭六大山系之中,范围包括陕西、甘肃和四川三个省。我的家族一直生活在秦岭,被称为“秦岭亚种”,因为性状的古老和原始,更为人们珍惜并倍加呵护。秦岭地区海拔落差小,森林茂密,水源丰沛洁净,空气清新,还有大片的竹林,被称为我们熊猫家族“最有希望生存和繁衍下去的地方”。秦岭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秦岭人为活动的减少,都为我们提供了繁衍生息的良好条件。听陕西省林业科学院秦岭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的叔叔阿姨们说,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全国野生大熊猫总量是1864只,秦岭野生大熊猫数量由20世纪80年代109只增加到345只,占大熊猫总量的。秦岭大熊猫栖息地主要集中在秦岭中段南坡,北坡和西段也有少量分布,范围涵盖陕西5市11县27个乡镇。栖息地面积由20世纪80年代的1037平方公里,扩大到3600平方公里。差不多平均每100平方公里就有10只我们的小伙伴在活动。当然,最让叔叔阿姨们自豪的还是——秦岭大熊猫野外种群密度居全国之首。1985年3月26日,人们在佛坪大古坪发现了一只棕色大熊猫。当时,这个小伙伴非常虚弱,经过专家的精心救治终于恢复了健康,并给她取名丹丹。后来,丹丹和弯弯结婚了,1989年,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名叫秦秦。后来,我的棕色小伙伴陆续出现在秦岭。现在名气最大的当属“七仔”。2009年冬季,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外工作人员在三官庙保护站辖区发现了七仔,便将他带回进行救护。消息传开,他就和电影《长江七号》里面的“七仔”一样火了起来,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想一睹他的风采。你知道我们为什么可以握住食物进食吗?那是因为,我们在进化的过程中,在腕骨处分出另一节骨头,这节骨头就是我们的“拇指”,能让我们很方便地握住竹子进食。说到吃,我们的饭量说出来会“吓”住你,一只体重超过80公斤的熊猫,每天要吃掉竹叶和竹竿大约20公斤、竹笋大约50公斤,当然我们还要吃许多零食。一年中我们最向往的事情就是过生日,那一天,保护区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会制作特别的生日蛋糕,那个味道、那个口感、那个香甜,想起来就要流口水。今年7月10日,秦岭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给双胞胎佳佳、园园过1周岁生日,那热闹的情景让我们好羡慕。长期以来,许许多多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当地村民、志愿者,坚守在秦岭,为保护我们和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作出了巨大贡献。今年已经70多岁的雍严格爷爷就是其中一位,他现在依然每年都要走进秦岭深山,看望我们。我们熊猫整天像绒球一样在地上滚来滚去、爬上爬下,叔叔阿姨、哥哥姐姐时常要把我们抱来抱去。技术员张丹辉叔叔说,养熊猫不仅要有耐心还得有肌肉。第十四届全运会将在我的家乡陕西举办,我们有幸和朱鹮、羚牛、金丝猴一同被选为吉祥物,寓意奔向新时代、喜迎八方客、同享新生活、共筑中国梦。作为“秦岭四宝”之一的我们好开心,盼着十四运会开幕的那一天。
作为世界最大的人工繁殖大熊猫基地,四川卧龙大熊猫繁殖中心经过20余年的艰辛探索,创造出一项令世人瞩目的奇迹——从2000年开始,连续5年保持大熊猫幼仔100%的成活率。此后,卧龙还开展了更为艰难的尝试——圈养大熊猫的野化训练,试图让“国宝”重返大自然并健康地生存下去。 2004年9月,卧龙山区已经笼罩在一片浓浓的秋意里。9月2日,我刚到卧龙,就得到了华美产下双胞胎的喜讯。我虽然已经多次到卧龙,但还是第一次赶上大熊猫的产仔期。 当晚,当华美生下一对雄性双胞胎时,魏荣平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只做人工育幼,另一只则轻轻地放入华美温暖的怀抱中。魏荣平知道,在这个万众瞩目的地方,任何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成为世人无法原谅的遗憾。对于初产的华美,他更是倾注了全部心血,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魏荣平是卧龙大熊猫繁殖中心的主管,从早到晚毫不懈怠地泡在饲养场,一处处巡视指导大熊猫的产仔工作。对他而言,喜悦是巨大的,压力也是巨大的。他毕业于四川畜牧兽医学院,1992年到卧龙工作,从饲养员、兽医、育幼等基层工作干起,扎实、细致、耐心,是很具亲和力的领导。大家亲切地称他为“魏哥”。 第二天凌晨,魏荣平早早赶到华美的产房,却发现第一次做妈妈的华美明显缺乏经验:将幼仔搂抱得太紧,致使幼仔无法爬动寻找乳房,没有吃到初乳。不过,华美的学习能力无疑很出众,经过一番纠正练习,它很快就成了一位合格的母亲,尽管它的育幼方式并不完美。这让众人喜出望外,因为在人工饲养状态,很少有年轻的大熊猫母亲初产时就会自己带孩子。 端庄秀丽的华美是卧龙大熊猫妈妈中的明星动物,它拥有几项第一:它是卧龙81只圈养大熊猫中惟一的“美籍华人”——1999年出生于美国,因此它的名字里有一个“美”字。在美国,华美与妈妈白云一直生活到两周岁自然断奶,2004年3月回到祖国;华美是卧龙圈养大熊猫第一个进入繁殖的子二代——它的母亲白云1991年出生,是卧龙第一个成活、并进入繁殖的子一代。 自己的子二代顺利产下双胞胎,科研人员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尤其是那些曾经历了科研中心艰难岁月的第一代科研人员,心情更为复杂。卧龙拥有世界最大的圈养大熊猫种群,从2003年的75只增至2004年的81只,占世界圈养大熊猫的一半以上,使得他们必须要保证它们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前面的路越来越宽,却是渐高渐远。 熊猫妈妈神奇而复杂的抚幼方式 在整个动物界中,大熊猫的生殖行为也极为独特,深深打下了熊类家族的烙印。所有的熊都生产身体弱小、发育不全的幼仔,出生幼仔与成体身体重量的比例是动物界中最低的,为1/300~1/200。而大熊猫初生幼仔更是熊中之最,是1/933。在几千万年的漫长岁月中,大熊猫逐渐演化形成了极为独特的生殖行为。为了养活发育不全、体重极轻的幼仔,大熊猫妈妈抚育幼仔比其他任何动物的母亲都要专注,有着更为复杂的抚幼方式和手段。 2004年的5个大熊猫妈妈中,有两个是来自野外的高龄妈妈——雷雷和20#。虽然雷雷来自野外,却极为温顺,母性很强。 在野外,大熊猫的产仔期正是秋雨连绵的季节,阴冷潮湿,温度只有十几度。但是大熊猫妈妈的“手”可以托、搂、抱幼仔,它能够用掌、前臂、后肢以及下颌给幼仔营造一个保持在34~℃(大熊猫的体温)舒适、恒温的“襁褓”。 当幼仔刚刚露头,富有经验的雷雷立刻用嘴衔起,搁置在襁褓中——出生后的前20天里,雷雷几乎将幼仔时时刻刻掩于其间,并经常向襁褓呼气,调节襁褓的温度和湿度。在雷雷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分压较空气中的高,这种刺激促使幼仔加深呼吸,有益于肺的充分扩张。 在产后的一段时间里,雷雷不再进食,排干净了粪便,始终不变地以坐姿搂抱着自己的幼仔。除了喂奶,雷雷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在不停用舌头细细地舔舐幼仔的周身。哺乳以后,舔它的口唇、颜面、周身;排便前,舔它的肛门和会阴部,直到排便结束。雷雷的唾液中含有铁合蛋白,对口腔、呼吸道、肠道的感染有独特的免疫力。雷雷的舔舐行为还能促进幼仔微循环,保持皮肤的温度,防止水分超量蒸发。因此跟初乳一样,大熊猫妈妈的舔舐行为是熊仔存活的必要条件。 3个年轻的妈妈显然不如雷雷有耐心,它们在喂奶后,经常是草草舔舐以后就用宽大的掌拍打幼仔的周身——可能是觉得这样比较省事;而且它们常常横躺在地面,这样自己可能会舒适省力,但是当它们翻身或者站起时,容易伤着幼仔。在幼仔出生的头一个月,每个大熊猫妈妈都有一个监视屏幕,工作人员日夜监视,以便出现意外时能及时处理。 5天以后,大熊猫妈妈才开始进食、排便、饮水,但雷雷永远不会让幼仔离开自己半步。它来自野外,救助时因为一只前掌受了重伤不得不截去。这位第4次生育的“断掌妈妈”带孩子驾轻就熟,应付自如:它用断掌的胳臂搂抱幼仔,用完好的前掌拿取食物;或者将孩子放在腹部下边,用两只脚勾住幼仔。从2000年初产以来,雷雷共生产4胎5仔,全部成活,是最让人敬佩、放心的大熊猫妈妈。 20天以后,大熊猫妈妈开始与幼仔嬉戏,两掌捧住幼仔用嘴轻咬或者用鼻拱动幼仔的吻端。1月以后,妈妈哺乳的次数和舔舐的时间减少,但与幼仔嬉戏的时间和次数却在增加——嬉戏锻炼了幼仔的体能。 在卧龙的两个多月,我幸运地看到了从刚出生的幼仔到3个月的幼仔。当我亲眼目睹大熊猫妈妈不同寻常的育幼方式时,由衷赞叹:大熊猫妈妈将这样一个弱小的幼仔抚育长大,不愧是自然进化史中生命的奇迹! 熊猫“爸爸”的奇迹 只有深入了解了大熊猫的生殖特性,亲眼目睹了怎样伺喂幼仔,你才能理解为什么大熊猫人工育幼是世界人工育幼的尖端技术。从1999年开始,每年来卧龙拍照记录大熊猫人工繁殖的何海洋感慨地对我说:“一群男人,没有一个女的,自己带这么小的生命,真是太不容易了!” 在圈养的条件下,大熊猫幼仔的存活率仅为%,远低于其他动物幼仔的存活率。由于人工授精技术的不断完善,雌性大熊猫生产双胞胎的几率越来越大。在卧龙没有攻克大熊猫人工育幼难关之前,圈养大熊猫出生的双胞胎都只能成活一只,因为大熊猫妈妈没有能力同时抚育两个孩子。卧龙圈养大熊猫种群得到迅速增长,得益于保护区能够将那些大熊猫妈妈无力抚育的幼仔成功育活。
大熊猫被人们称为活化石,世上现存数量极少,属濒临灭绝物种,它的适合生存环境仅限于中国西南部地区。大熊猫是我国独有的珍稀动物,从物种上说,这就是地球上生存着的最后的大熊猫了,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人们的关注。影片从大熊猫的历史演变、生理遗传、饮食习惯、繁殖哺幼极其困难等方面,用事实阐述了大熊猫这个物种衰退,数量不断减少的科学道理,提示了大熊猫许多鲜为人知的生性特征和有趣的行为。同时也展示了中国科学工作者拯救大熊猫取得的成果及其发展前景。
大熊猫生活习性 别 名 大猫熊、竹熊、花熊 学 名 Ailuropoda melanoleuca 英文名 giant panda 大熊猫科 Ailuropodidae 分 布 四川、陕西、甘肃局部地区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性情温顺、姿容可掬、行动逗人喜爱的大熊猫是人们最喜爱的野生动物园之一,现已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选用作会徽。其体长120~180厘米,尾长10~20厘米,尾长10~20厘米,体重60~110千克。头圆而大,前掌除了5个带爪的趾外,还有一个第六圆而大,前掌除了5个带爪的量趾外,还有一个第六趾。躯干和尾白色,两耳、眼周、四肢和肩胛部全是黑色,腹部淡棕色或灰黑色。 栖息于海拔2000~3000米的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亚高山针叶林带的山地竹林内。无固定巢穴,边走边吃,喜单独活动,四处悠荡。常在大树下或竹林内卧睡。视觉较差,行动锾慢,但能快速而灵活地爬上高大的树木,并能泅渡湍流的河溪。主要以竹类的竹笋、竹叶为食,偶尔也捕食小动物。发情期为每年4~5月份,也有秋季交配的,每胎1仔,偶见2仔。 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后来同期的动物相继灭绝,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因而被誉为"活化石。"如今大熊猫分布范围已十分狭窄,仅限于中国的秦岭南坡、岷山、邛崃山、大小相岭和凉山局部地区。目前,我国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以便更好地保护这一濒临灭绝的活化石。大熊猫的存亡,早已为世人所关注。今后为保护和繁殖大熊猫,还需要继续做大量巨的工作。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更是面临濒危的珍贵稀有动物。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份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目前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00只以下,而且数量在不断减少。根据科学统计有78%的雌性大熊猫不孕,有90%的雄性大熊猫不育,这就给大熊猫的繁殖带来了许多困难。 在动物学上,大熊猫属食肉目。据考证,大熊猫的古代名称有貘、白豹、虞等。在200多万年前的更生世早期到100万年前的更生世中晚期,大熊猫已经广布于我国南半部,组成了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今天该动物群的许多种已经绝灭,而大熊猫却一直活下来,所以大熊猫有“活化石”之称。 大熊猫长期生活在中国西部青藏高原东缘的高山深谷稠密的竹林丛中,过着神秘的"隐士"生活。而且形态构造特殊,秉性奇特,因此生物学家们对这种动物的分类一直没有统一的认识。有的把它与熊一起列入熊科,有的把它与熊一起列入熊科,看作高度特化了的熊类;有的又把它独立地列为大熊猫科Ailuropodidae。100多年来,从大熊猫的形态解剖,化石材料,行为生态等多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仍未得出结论。近年来科学家们又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方面进行研究,使分类研究有了更深入的发展,但仍然未取得一致的认识,得出统一的结论。 大熊猫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而能够生存到今天,反映了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但是,由於受历史发展因素的不利影响,使它目前已处於一种濒危状态。在各种不利因素中,其内在原因是由於食性、繁殖能力和育幼行为的高度特化。外在原因则是栖息环境受到破坏,形成互不联系的孤岛状分布,导致种群分割,近亲繁殖,物种退化。再加上主食竹子的周期性开花死亡,人为的捕捉猎杀,天敌危害,疾病困扰。这就构成了对大熊猫生存的严重威胁,使其面临濒危的境地。 大熊猫是生活在高山深谷中十分隐蔽的动物,所以野外的确切数量较难统计。一般认为有1000-1200只左右,再加上人工繁育和豢养的近100只,确实在减少。据群众反映:有的地方过去有,现在少了;有的地方过去有,现在没了。野外所见大熊猫一般是成体多,幼体少,种群正在衰弱。但目前,大熊猫种群数量下降的趋势已基本得到控制,有的保护区的种群数量还略有增长。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大熊猫在其自然栖息地里的繁殖行为所知无几,有关它们的生殖生理过程也知之甚少,一直笼统地认为当代大熊猫的繁殖状况不景气。可是,最新研究证实,大熊猫具有正常的生殖能力,种群未表现出减少的迹象,而种群处于增长或稳定的可能性要大于种群处于减少的可能性。从大熊猫的生殖遗传潜力来说,它是一个有希望继续繁衍下去的种群。 从大熊猫的食物来看,可供其食用的竹子是足够的。80年代,人们曾担心竹子开花枯死会导致大熊猫饿死,最近的野外研究表明当时是杞人忧天。因为大熊猫的分布区中通常都生长着几种竹子,当一种竹子开花时,大熊猫很容易找到替代的食物,仅有一种竹子开花并不会对大熊猫的生存构成威胁。即使大熊猫分布区中只生长着一种竹子,在其大面积开花枯死之后,大熊猫仍然可以取食到大量残存的竹子以满足对食物的需求。如秦岭大熊猫,其每年对竹林的消耗量实际上都不超过一种竹林当年生长量的2%。因此,竹子开花、枯死都不会威胁大熊猫的生存。 当然,大熊猫要继续生存下去,还必须有人类的真诚爱护和精心管理。目前,全国已建立了12个专门保护大熊猫的自然保护区,加之停止对长江中上游地区天然林的采伐,绝大部分的大熊猫栖息地都得到了保护,这是当代大熊猫有可能继续生存下去的福音。只要保护好大熊猫的生活环境,我们珍奇的“国宝”就一定能够一直繁衍生存下去。 疾病: 在自然状况下,疾病可能是影响大熊猫生存的最大危害,消化、呼吸、神经、造血系统的疾病往往是致命的,还会出现各种肿瘤,体内外寄生虫病和皮肤病以及外伤等,都会影响大熊猫的健康和寿命。 天敌: 尽管大熊猫与世无争,但在它的栖息领域里,还是有一些与它们为敌的动物,如金猫、豹、豺、狼、黄喉貂等,但是它们主要是袭击大熊猫的幼仔和病弱年老者,因为年轻体壮的大熊猫仍不失食肉祖先的凶猛,遇强不弱,令敌害生畏,。动物园里貌似温顺憨态的大熊猫一旦被激怒,也有伤人事件发生。 在野外,大熊猫的雄兽和雌兽平常都是过着独居的生活,每个个体的活动范围大约为4-7平方公里左右,所以它的种群通常也是由零散的个体所组成的,每个个体均栖息于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分享着同一地区的食物来源,彼此之间互相依赖和制约,自然地组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大熊猫的面部缺乏表情,一般通过视觉、嗅觉和听觉来保持种群之间的通讯联系,其中嗅觉最为重要。在它的肛门两侧各有一片裸露的区域,是肛周腺的所在地,这种腺体可以分泌一种闻起来带酸味的物质,它常在高大的树干基部或者其他显著的物体如石块、土堆等,用肛周腺的分泌物涂抹,同时也用粪便和尿液等,作为互相之间识别的标记,表明各自所在的地理位置。 大熊猫的眼睛的瞳孔象家猫一样,呈纵裂状,说明它具有夜行性动物的特征。大熊猫发出的声音比较复杂,专家们采用了对其各种可分辩的叫声进行声谱分析的方法,并且参照它的行为表现,从而分析其叫声所表示的本能行为、求偶和感情状态等生物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大熊猫成体的叫声由12个比较清晰的叫声和喘声所组成,其声音信号的意义可以表示占有领域、寻觅配偶、抚育幼仔、受到了威胁的恐惧等等,包括嗷叫、低嗷、哼叫、吠叫、强吠、吼叫、尖叫和嘶叫等叫声,还有呼气、鼓鼻、咂嘴等声音。大熊猫初生幼仔的叫声比较单调,只有“吱吱”、“哇哇”和“咕咕”等三种,表示饥饿、身体不适或者需要排便等生理现象。到了9月龄时,还会发出呻吟、鼓鼻,以及类似牛叫和犬吠等叫声,其意义已经接近成体。随着其月龄的增长和体重的增加,它们的叫声变得越来越复杂。 大熊猫的洞巢大多位于针阔混交林中的空心大树的基部或者树兜的凹穴中,树洞是由于人类在采伐时在树的基部一侧砍过几斧或由于其他原因而腐朽穿孔,里外沟通形成的。洞内一般有20-40厘米厚的朽木粉、碎屑、朽块。树兜凹穴则是由树根包围而成。这些洞巢或巢穴以高大的冷杉树为主,所处的环境都比较僻静,附近食物资源丰富,隐蔽条件也比较好。筑成的巢,结构比较简陋而粗糙。里面的铺垫物通常呈浅盘状,由从洞外衔入的几十根干枯的或新鲜的、带有嫩叶的树枝、冷箭竹、藤条,以及木块、苔藓等构成,树枝或竹枝的一般为直径厘米,长度为10-200厘米,种类有冷杉、红桦、野樱桃、杜鹃、花揪、冷箭竹、猕猴桃等,粗枝弯成弧形,交叠后作为巢的边框,较细的枝条和苔藓重叠起来作为巢的内缘,巢底则利用树洞里的朽木粉和碎屑、木块等筑成浅盘状。巢穴周围留下的踪迹很多,如垫脚物、毛发、粪便、卧穴、爪痕、齿痕,以及残余的食物等。有的洞口前面的地面比较陡,不便进出,它就用衔来的直径为2一7厘米,长度为40-190厘米的新鲜或干枯的冷杉、杜鹃、红桦和花揪等树木的树枝,堆积成厚达几十厘米高的垫脚物,进出洞穴都从垫脚物的上面走过,时间长了,踩得十分光滑
为何被称为活化石?答: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后来同期的动物相继灭绝,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因而被誉为“活化石”。详细信息:熊猫 熊猫翻开历史的长卷,可以追溯出许多关于大熊猫的充满传奇的记载。由于在古代大熊猫的分布范围比现在广得多,其地名竟有数十个之多,如貔貅、貘、貊、驺虞、白熊、花熊、竹熊、食铁兽等等。 3000多年前的西周初年编汇的《尚书》和《诗经》,记述了貔貅皮 (大熊猫皮)是向皇帝进贡的珍品;貔象虎豹一样威武;把古代的勇士比喻为貔一样威武英勇,以至军队打着 "貔"、"貅"的旗号,象征神勇之师。 西晋时 (1700年前)称大熊猫为 "驺虞",因为它只吃竹子,不伤害猎食其他动物,是一种能与友邻和平共处的"义兽",故在当时把大熊猫当作和平友好的象征。两军交战中,只要有一方举起 "驺虞"旗,战斗会嘎然而止。因为战争规则:凡使用"驺虞"旗,表示要求和平友好,停止冲突。 据日本 《皇家年鉴》记载,公元658年10月22日,唐朝女皇武则天曾将一对活体白熊 (大熊猫)作为国礼,送给日本天武天皇。 西方世界对大熊猫的认识,应首功于法国苦修会神甫、博物学家戴维 (Amand Pere Ddvid 1826一1900)。戴维从1826年至1874年在中国住了12年,先后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传教,同时担任法国国家自然博物馆的通讯研究员。 戴维在他的日记中写道:"1869年3月11日,在返回教堂途中,这条山谷中的主要土地占有者一个姓李的人邀请我们到他家里去用茶点。在这个异教徒家里,我看到一张展开的那种著名的黑白熊皮,这张皮非常奇特,它可能成为科学上一个有趣的新种"! 1869年3月23目的日记中戴维写道:"我的猎人在离开十天之后,今天回来了,他带给我一只年幼的白熊。捕到时是活的,为了携带方便,它被杀死了"。"他们以很高的价格把这个年幼的白熊猫卖给了我,它除了四肢、耳朵、周围为黑色外,其余全为白色。它的体色同我以前看到的成年个体毛皮的颜色是一样的。因此,这一定是熊属的一个新科,这很明显,不仅在于它的体色,而且因为它的脚底有毛和它的其它一些性状"。 戴维将白熊标本寄给巴黎自然博物馆主任米勒·爱德华(melne edwaeds),爱德华认真研究毛皮和骨骼后在1870年发表的论文中指出:"在外部形态上,它确实同熊非常相似,但它的骨胳特征和牙齿,明显地与熊不同,却与小熊猫和浣熊很相近,它肯定构成一个新属,我称之为Ailuropoda"。为了纪念戴维对大熊猫的这一新物种的发现,爱德华将大熊猫的学名定为Ailuropodamelanoleruca David这一学名一直沿用至今。戴维收集的第一具大熊猫模式标本,是在四川宝兴县得到的,一直在法国巴黎自然博物馆珍藏着; 自1869年戴维首次向世界介绍大熊猫后,西方国家曾一度掀起 "熊猫热"。许多动物学家,探险家、旅行家、狩猎家不远万里,纷纷进入中国,想捕捉到这种唯有中国才有的珍奇动物。但是大熊猫是一种独栖的善于隐蔽的动物,整天游荡于高山密林之中,极难觅其踪影。 现代第一个把活体大熊猫带出中国的人,是美国一位叫露丝·哈克纳斯的女服装设计师,其夫威廉·哈克纳斯是一位动物学家和探险家,新婚不久便进入中国寻觅大熊猫,可惜尚未进入大熊猫产区,便病死于上海。哈克纳斯夫人继承丈夫遗志,带了两个在美国出生的华人作响导和翻译,进入四川汶川县,继而来到戴维发现大熊猫的宝兴县东河一带,开始了寻找大熊猫的艰苦历程。机遇偏爱有心人。露丝终于在夹金山下约2000米的山林竹丛中,发现一只不到两磅重,出生约30天的大熊猫幼仔,露丝欣喜若狂,象对婴儿一样细心照料它。她曾在日记中写道:"它那黑白花的小园球脑袋,用鼻子磨蹭着我的上衣,忽然本能地找到了我的乳房"。露丝给它取了个美丽的名字"苏琳",在朋友帮助下,露丝以两美元 "贿赂",用竹筐装着"苏琳",海关登记上写着 "随身携带哈巴狗一只",登上麦金莱总统号海轮,混出了中国。1937年春,"苏琳"在美国芝加哥动物园展出,立即成为该城明星,参观者一天达4万多人。从此,"苏琳"和露丝的故事厂为传诵,引发了又一次世界大熊猫热。大熊猫成了摇钱树,成了国际猎获目标,从1936年到1941年,仅美国就从中国弄走了9只活体大熊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西方掠夺大熊猫的历史。大熊猫成为国家最珍贵的政治礼品,从1957年到1983年,我国赠送给前苏联、朝鲜、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德国、墨西哥、西班牙等九个国家,共24只大熊猫,但是目前仅有2只活着,而且已入暮年,其中朝鲜活着1只,柏林1只,幸运的是墨西哥竟有3只后代大熊猫健康地生活着。 从1983年以后,中国政府再也不把大熊猫作为国礼赠送了。但是大熊猫仍有不少短期出国,参加诸如奥运会庆典,联合科研展出等机会,这使得大熊猫的身价更高,它无疑是各国动物园梦寐以求,最想得到而最难得到的动物! 对大熊猫的认识,虽然中国经历了3000多年,西方世界也经历了100多年,但对它的认识远远不够,从它的进化历史,分类地位,野外生态,种群繁育,遗传保护等诸方面,对世界范围的许多学者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在学术研究上具有不少特殊的意义和价值。熊猫亦称“猫熊”、“大熊猫”,属猫熊科。熊猫体形似熊,很肥壮,成年的熊猫多在100公斤,体长1.5米,尾短小仅20厘米长。头圆吻短,脸廓很像猫。四肢粗短,前后足都是5趾。它们栖息在2000-3500米的高山原始森林中。虽是食肉动物,但现在已演变成主要食竹的素食动物了。它的食量很大,日需10-15公斤的箭竹。熊猫性格孤僻,喜独来独往。每胎一仔,幼仔十分弱小(重仅2市两),极易夭折。寿命为15年左右,目前总数不超过1000只。熊猫产于中国,分布在四川省凉山、邛崃山、大小相岭,四川与甘肃交界的岷山和陕西秦岭的南坡也有分布。别名 大猫熊、竹熊、花熊学名 Ailuropoda melanoleuca英文名 giant panda大熊猫科 Ailuropodidae分布 四川、陕西、甘肃局部地区大熊猫是我国特产动物,是被全世界公认的自然遗产和活化石,从其祖先出现到现在至少有八、九百万年。研究大熊猫对研究整个生物进化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大熊猫属食肉目大熊猫科,与熊类是表兄弟。其体型似熊,头大而圆,身体肥胖,尾巴极短。一般成年大熊猫体长在120-180厘米,尾长10-12厘米,肩高65-75厘米,胸围87-89厘米,臀高64-65厘米,后足长12-20厘米,耳长72-115毫米,体重60-110公斤。躯干和尾白色,两耳、眼周及四肢全黑。大熊猫因其浑圆的体型,憨态可掬的动作,黑白相间的色彩博得世人的青睐和喜爱。大熊猫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3000米的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亚高山针叶林带的山地竹林内,主要以竹茎、竹叶和竹笋为食,偶尔也捕食小动物。无固定巢穴,边走边吃,喜单独活动,四处游荡。大熊猫行动缓慢,视觉较差,性情温顺,很少有攻击行为。大熊猫发情期一般为每年4-5月,也有秋季交配的,一般每胎1仔,偶有2-3仔。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后来同期的动物相继灭绝,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因而被誉为“活化石”。如今大熊猫的分布范围已十分狭窄。我国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以便更好地保护这一濒临灭绝的“活化石”。大熊猫是我国特产动物,是被全世界公认的自然遗产和活化石,从其祖先出现到现在至少有八、九百万年。它不但被世界野生动物协会选为会标,而且还常常担负“和平大使”的任务,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远渡重洋,到国外攀亲结友,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 大熊猫, 从分类上讲属于哺乳纲食肉目动物,但食性却高度特化,成为以竹子为生的素食者。大熊猫与熊类是表兄弟。其体型似熊,头大而圆,身体肥胖,尾巴极短。身体肥胖,形状像熊但要略小一些,尾巴短,眼睛周围、耳朵、前后肢和肩部是黑色,其余都是白色。毛密而有光泽,耐寒。喜欢吃竹叶、竹笋。大熊猫居住地带的竹子,曾大面积开花、枯死,威胁着大熊猫的生存。其实大熊猫的祖先是食肉动物,现在却偏爱吃素,主要以吃箭竹为生。一只成年的大熊猫每天要吃20千克左右的鲜竹。有时,它也会开一次“斋”,捕抓箭竹林里的竹鼠美餐一顿,甚至大摇大摆闯入居民住宅,偷吃食物。 一般成年大熊猫体长在120-180厘米,尾长10-12厘米,肩高65-75厘米,胸围87-89厘米,臀高64-65厘米,后足长12-20厘米,耳长72-115毫米,体重60-110公斤。躯干和尾白色,两耳、眼周及四肢全黑。 大熊猫因其浑圆的体型,憨态可掬的动作,黑白相间的色彩博得世人的青睐和喜爱。特别是那一对八字形黑眼圈,犹如戴着一副墨镜,非常惹人喜爱。大熊猫行动缓慢、性情温顺,一般不主动攻击人或其他动物。当大熊猫听到异常响声时,常常是立即逃避。大熊猫的视觉极不发达。这是由于大熊猫长期生活在密密的竹林里,光线很暗,障碍物又多,致使其目光变得十分短浅。此外由于它的瞳孔像猫一样是纵裂的,因此当夜幕即将降临的傍晚,它们还能活动。 大熊猫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3000米的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亚高山针叶林带的山地竹林内,主要以竹茎、竹叶和竹笋为食,大熊猫性情孤僻,喜欢独居,昼伏夜出,常常随季节的变化而搬家。春天一般待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竹林里,夏天迁到竹枝鲜嫩的阴坡处,秋天搬到2500米左右的温暖的向阳山坡上,准备度过漫长的冬天。 大熊猫平时孤居,到了每年的四五月份即是大熊猫的繁殖季节(也有秋季交配的),雌雄互相吸引,在稠密的竹林里,唱出一曲曲恋歌,由此开始进行各种求爱活动。大熊猫的婚配属于多雄争配制。雄、雌大熊猫难得同居在一起。但5月一过,便又各奔东西。雌性大熊猫怀孕4-5个月左右,就急着寻找树洞或石穴作为“产房”,它一般每胎1仔,偶有2-3仔。刚生下的幼仔重量只有150克左右,相当于妈妈体重的1‰。可是,一个月后体重可达2千克,3个月就能长到五六千克。熊猫妈妈常把小熊猫搂在怀中,轻轻抚摸,外出时也把它衔在嘴里,或用背驮着,亲亲热热,形影不离。等到小熊猫五六个月大时,妈妈就开始教它爬树、游泳、洗澡和剥食竹子等本领。两年后,小熊猫才离开母亲,开始独立的生活。大熊猫的寿命一般为20-30年。它们一生中产仔数量少,且幼仔不易成活。由于大熊猫生殖能力和育幼行为两方面的高度特化,使种群增长十分缓慢,如保护管理跟不上,则数量日趋减少。 据考证,大熊猫的古代名称有貘、白豹、虞等。在200多万年前的更生世早期到100万年前的更生世中晚期,大熊猫已经广布于我国南半部的陕西、山西和北京等地区,在云南、四川、浙江、福建、台湾等省也有它们的踪迹,组成了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今天该动物群的许多种已经绝灭,而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所以大熊猫有“活化石”之称。 如今留下来的大熊猫数量很少,分布范围已十分狭窄。迄今为止,在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分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研究大熊猫对研究整个生物进化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我国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以便更好地保护这一濒临灭绝的“活化石”。熊猫亦称“猫熊”、“大熊猫”,属猫熊科。熊猫体形似熊,很肥壮,成年的熊猫多在100公斤,体长1.5米,尾短小仅20厘米长。头圆吻短,脸廓很像猫。四肢粗短,前后足都是5趾。它们栖息在2000-3500米的高山原始森林中。虽是食肉动物,但现在已演变成主要食竹的素食动物了。它的食量很大,日需10-15公斤的箭竹。熊猫性格孤僻,喜独来独往。每胎一仔,幼仔十分弱小(重仅2市两),极易夭折。寿命为15年左右,目前总数不超过1000只。熊猫产于中国,分布在四川省凉山、邛崃山、大小相岭,四川与甘肃交界的岷山和陕西秦岭的南坡也有分布。 熊猫不仅是中国最稀有的珍贵动物,而且已成为世界上最珍贵最稀有的动物,世界各大动物园内每种有绝灭危险的珍稀动物笼前要悬挂熊猫为图案的徽志 大熊猫现代分布区 据调查,如今仅有不到1000只大熊猫分布于秦岭南坡、岷山、邛崃山和大、小相岭及凉山6个山系,并且被分割成近20块孤立的种群。由于森林不断采伐,从50年代到90年代,仅40年,大熊猫的栖息地被吞噬了4/5。这对于大熊猫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历史分布区 据古籍及地方志记载,在近2000年前,在我国的湖南、湖北、山西、甘肃、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均有大熊猫分布。由于人类生产活动的半径不断扩大,大熊猫栖息地逐渐减少,现仅分布于陕西秦岭南坡、甘肃南部和四川盆地西北部高山深谷地区。化石分布区 大约在中新世晚期距今约8-9百万年时,始熊猫开始在地球上出现。随后,在更新世早期,开始出现大熊猫小种,其化石发现于广西柳城、广东罗定、四川巫山县、陕西洋县和云南元谋等地。到了更新世中晚期,大熊猫发展到全盛时期,大熊猫巴氏亚种出现,并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华南、华中、华北和西北十六个省市――北京周口店、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四川、云南以及国外越南和缅甸北部。 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份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目前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00只以下,而且数量在不断减少。 根据科学统计有78%的雌性大熊猫不孕,有90%的雄性大熊猫不育,这就给大熊猫的繁殖带来了许多困难。在动物学上,大熊猫属食肉目。据考证,大熊猫的古代名称有貘、白豹、虞等。在200多万年前的更生世早期到100万年前的更生世中晚期,大熊猫已经广布于我国南半部,组成了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今天该动物群的许多种已经绝灭,而大熊猫却一直活下来,所以大熊猫有“活化石”之称。大熊猫的繁殖能力如何?大熊猫在几百万年间由盛而衰,以至濒临绝灭境地。究其原因,除了外界环境的恶化以外,也有自身生育繁殖能力方面的问题。据有关专家对大熊猫所作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和内分泌学等方面的长期研究表明,大熊猫生殖机能异常低下。由于遗传和环境的原因,许多大熊猫的生殖系统严重发育不良,成年后生殖内分泌机能紊乱,不能排卵或不能正常排卵,以至终生不育。大熊猫性喜独居,发情后才愿意进行异性间的接触。雌性大熊猫每年只发情一次,且其择偶性极强,非见“白马王子”不抛“绣球”。在野外,公兽们往往须通过残酷的斗殴竞争,最后的胜利者才能获得雌兽的亲睐。如果一个小种群内缺乏足够优良的雄兽,显然就会大大降低雌雄正常交配的机会,并降低交配后的受孕率。大熊猫产仔多数为单胎,即使产下双胎也往往只能抚养其中一只。大熊猫幼仔非常脆弱,很易因缺乏营养、患病、气候恶劣或遭遇天敌而夭折。大熊猫母兽在怀孕和哺乳期内很少采食,并由于独自哺乳带养幼仔而极尽劳苦,体力极度衰竭,对其健康和寿命影响极大。在哺乳期结束后,母兽还要继续抚养儿女,教会他们采食和生存的各种本领。在这种情况下,母兽自会本能地“克制”自己,不再发情,暂停生育,直到儿女长大成“人”,远走高飞。大熊猫的野外栖息地被严重地隔绝成小块地域,偏偏他们又必须独占很大面积的领土才能保证生存,所以在小块的栖息地内,能容纳的大熊猫数量是非常有限的。一个种群太小,不可避免会导致近亲繁殖,降低遗传多样性,造成遗传性能、生育能力、生存能力的全面退化。人工繁育大熊猫,可以减低野外天敌和疾病的危害、保障营养供给、消除恶劣气候的侵袭。此外,还可以大大提高大熊猫的繁殖能力:通过合理配对,可有意地避免近亲繁殖,改良繁殖和遗传机能;通过人工授精,可以增加配种机会,提高配种怀孕率;通过对母仔的精心看护和充足的营养供给,提高幼仔成活率,尤其是双胞胎成活率,并促进其正常发育,也有利于母兽身体健康,使其迅速恢复体力,为下一次生育作好准备。多年的实践证明,大熊猫人工繁育、移地保护是拯救大熊猫的重要战略之一。大熊猫是“草食动物”吗? 大熊猫以竹类为主食,从食性看似乎应该划入“草食动物”之列。然而以其消化道的解剖、生理特点以及物种进化的观点来分类,它们却是道道地地的肉食动物。在科学分类中,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纲、食肉动物目。你看,如此可爱的大熊猫竟与虎豹豺狼等猛兽同属一个大家族。大熊猫的祖先是名副其实的肉食动物:有尖锐发达的犬齿、较短的肠道和肉食动物的消化生理特点,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仍保留了祖先的这些特点。只是由于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它们为了生存,食性和习性必须适应环境。渐渐地,它们退居深山竹林,适应了低营养、低消化率的竹类,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士生活。于是,现代的大熊猫就变成了吃草的“肉食动物”。事实上,在肉食动物家族的进化史中,随着环境变化而改变食性的“大有人在”。与大熊猫血缘非常接近的熊类,不是也变成了荤素不论的“杂食动物”了吗?(图2--正在吃竹子的大熊猫)(图3--成都大熊猫基地实验室)大熊猫的世界影响 一百多年以来,西方世界从1869年法国神父戴维在中国发现大熊猫开始,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哈克尼斯夫人把大熊猫"苏琳" 带到美国芝加哥动物园展出,以及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国以大熊猫作为国礼相送--世界性的熊猫热,越来越高涨、大熊猫开始名扬全球,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一位苏联动物学家如此赞美道: "大熊猫是野生动物世界中绝无仅有的,货真价实的瑰宝,非常美丽的、标新立异的、令人惊叹的动物。"大熊猫是面临濒危的珍贵稀有动物 大熊猫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而能够生存到今天,反映了它具有顽强的生命。但是,由于受历史发展因素的不利影响,使它目前已处於一种濒危状态。在各种不利因素中,其内在原因是由於食性、繁殖能力和育幼行为的高度特化。外在原因则是栖息环境受到破坏,形成互不联系的孤岛状颁,导致种群分割,近亲繁殖,物种退化。再加上主食竹子的周期性开花死亡,人为的捕捉猎杀,天敌危害,疾病困扰。这就构成了对大熊猫生存的严重威胁,使其面临濒危的境地。资金如何用于大熊猫的保护 中国政府早已意识到大熊猫处境的严峻,所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大熊猫进行保护。 1.通过立法对大熊猫进行保护,在立法方面已作了大量工作,先后制定了保护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的多种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九条中规定:"国家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野生动物保护法》将大熊猫列为一类保护动物",而且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作了详细的规定。《森林法》和《环境保护法》也有明确规定,为了有效的打击和制裁不法分子猎杀和走私大熊猫的违法行为,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87年通过的刑法补充案进一步强调,对走私、捕杀大熊猫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将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可并处罚款和没收财产、情节严重的可判处无期徒刑和死刑并没收全部财产 "。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为保护大熊猫等珍稀动物提供了法律依据对大熊猫的保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中国政府自1963年以来,在秦岭、岷山、大相岭、小相岭等6大山系,先后建立了14个大熊猫" 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6000平方公里,对大熊猫密集的地区和栖息地实施有效的保护。在保护区内,坚持常年巡逻检查,抢救生病和挨饿的大熊猫,制止和惩处危害大熊猫的犯罪行为。同时进行治山治水,恢复植被,防治各种自然灾害,减少人类活动对大熊猫野外生息的干扰,为大熊猫的生存和繁衍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大熊猫的未来前景 从已经发现的化石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大熊猫的发展经历了始发期,成长期,鼎盛期,现在已开始进入衰败期。 目前正以极为稀少的数量侥幸存世的局面而引起了人们的深切忧虑和关注,对它未来的命运也就牵动着亿万人们的心弦。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中国政府和人民以及有关国际组织、科学团体和科学家们都在积极地投入对大熊猫的保护和科学研究工作,以探索出科学有效的方法,开拓出新的局面,使大熊猫能摆脱濒危的境地,得以永续繁衍,与人类存。 经过多年的努力,大熊猫的保护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大熊猫种群数量下降的趋势已基本得到控制,有的保护区的种群数量还略有增长。大熊猫种群生态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大熊猫种群生殖率大于1就意味着种群将继续缓慢地发展。这一研究成果激励了科学家以更大的努力,从各个方面去推动这个良性的进程。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工程的实施,对大熊猫野生种群的延续,即可发挥重大作用。大熊猫异地保护工程,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进展,饲养繁殖大熊猫的成活率已有显著的提高,由以前平均成活率的 提高到1998年以后平均成活率的这就证明现有人工饲养的大熊猫种群是能够得到维持和发展的。大熊猫异地保护工程的实施,还可有力的推动人工饲养种群数量的增长。 从全局看,中国的大熊猫就地保护工作和异地保护工作都正在扎扎实实地向深度进军,作为保护大熊猫的系统工程,正在逐步形成其综合性、科学性和连续性。人们保护大熊猫和生态环境的意识也在不断深入和普及。这一切都在加强我们保护大熊猫的信心和决心,推动保护大熊猫事业的发展。独特的秉性 竹林隐士1)竹林隐士 大熊猫生性孤僻,常分散独栖于茂密的竹丛中,故得雅号“竹林隐士”。仅在春暖花开时节,为了爱,它们才各自打破鸿沟,相互追逐,热恋成婚。 2)善于爬树 熊猫善于爬树,以便逃避敌害、沐浴阳光、嬉戏玩耍、求偶婚配。 别看大熊猫个体肥胖,爬树却是能手,这是他们食肉祖先的本能,有利捕食,也能躲避敌害。幼年大熊猫爬树多为玩耍。 3)嗜好饮水 熊猫常生活在清泉流水附近,有嗜饮的食性。有时,也不惜长途跋涉到很远的山谷中去饮水。一旦找到水源,好似一个酗酒的醉汉躺卧溪边,没命的畅饮,以至“醉”倒不能走动。因此有“熊猫醉水”之说。特化的食物 大熊猫为食肉目动物,但它们食物成分的99%却是高山深谷中生长的20多种竹类植物。随着季节变化,大熊猫食谱中的竹种和所食竹部位也有差异,最喜爱的是竹笋,从春到夏爱以筇竹、刚竹属的几种竹,以及巴山木竹、拐棍竹、糙花箭竹、华西箭竹、大箭竹的竹笋为食。竹笋是从竹的地下茎竹鞭上长出的未放枝叶的新竹株,其组织幼嫩,含水量高,营养成分粗脂肪为,粗纤维,粗蛋白,总糖量。竹笋幼嫩多汁,适口性好,易消化吸收,是大熊猫的美味佳肴。每年从春到秋,为了吃到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种的竹子竹笋,大熊猫的觅食从中山到高山迁徙,这叫“赶笋”。 从整支竹看,营养成分的含量从竹株的下部到上部逐渐增加。以冷箭竹为例,粗脂肪含量竹杆为,竹枝为,粗蛋白质竹杆为,竹叶为,粗纤维竹杆为,竹叶为。可见,大熊猫虽偏爱竹笋,但常以竹叶和一年生幼竹中上部竹杆为食是很有道理的。 野外生活的大熊猫,偶尔也采食其它植物,如无芒小麦、玉米、木贼、青茅、多孔蕈(xùn)、野当归、羌活、幼杉树皮等数十种植物。甚至一反常态,捡食动物尸体,或捕捉较小的动物为食。特殊的生活和作息 大熊猫为什么选择食竹这种生活方式,至今令人费解。从生态学角度看,大熊猫特化的食性表示生态位狭窄,通过压缩生态位(食物的宽度)来避免竞争。大熊猫正是依靠最广泛分布于北温带,营养低劣却贮量丰富而稳定的食物存活至今,使人们觉得它们是进化历程中的一个久经考验的胜利者,但它却失去了竞争感和好奇心,从而循规蹈矩,把自己维系于前途暗淡的命运之中。熊猫特化以低营养,低能量的竹子为食,为了生存,它们采取尽可能减少活动范围和活动量,多休息以节能的特殊活动方式。 1)活动范围(家园) 与其它同等躯体大小的食肉动物相比,其活动范围最小。每年大约为4-7平方公里,而黑熊可达30平方公里。它们常年在这样小的天地里活动,因此活动范围小,活动量也相应减少,从而也减少了为吃喝而到处奔波所耗费的能量。 其雄性“公民”每年的活动范围大约为6-7平方公里。每月只在家园的一半范围活动。 雌性“公民”年活动范围较雄性小,大约为4-5平方公里。每月活动较集中在总面积的1/10的范围内。 2)作息制度 因为竹子的能量低,为了尽可能的减少能量消耗,大熊猫将一天时间主要分配在觅食和休息上。吃饱了,喝足了,美美的睡上一觉,爬上高高的树杈,又安全又凉爽,也有“困不择床”的时候,草坪、雪地、岩石......只要打个盹,又继续觅食。大熊猫每天的作息时间为:00:00-02:00 休息02:00-07:40 早餐07:40-10:30 早休 10:30-11:00 游玩11:00-12:00 午餐12:00-14:30 午休14:30-21:00 晚餐21:00-24:00 晚休 因此,熊猫一天中有的时间用于觅食,用于休息,用于游玩。 另外,大熊猫有不惧严寒、从不冬眠
美国家园合作研究现状近况是教育改革。美国家园合作是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趋势。当前各国学前教育在改革中都把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园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做好家长工作这也是是幼儿园完成教育任务,提高保教质量的需要。家园合作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共育,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这是家园社区的出发点和归宿。美国家园合作开展较早,并且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儿童为主,家庭学校为辅,社区为助推力的较为完善的合作系统,目前家园合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美国家园合作的特点进行梳理,期望通过在借鉴。
在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参考文献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反映研究者的层次和水平,但参考文献也是学术论文存在差错的重灾区。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有关幼儿心理健康的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大家参考。
1. 家园联合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刘新才智2013-02-05
2. 利用游戏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分析廖雪芬中华少年2016-04-25
3.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高灵时代教育2012-07-23
4.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冯金现代交际2015-12-15
5.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俞国良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25
6. 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邓明当代教育论坛2004-06-08
7. 浅谈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对在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刘菲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5
8. 如何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刘月平考试周刊2010-05-21
9. 幼儿心理素质基本成分与发展特点的研究梁运佳西南师范大学2005-04-01
10.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吴冰清科学大众2007-05-20
11.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园合作策略探讨肖晓文教育实践与研究(C)2016-03-05
12.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张净学周刊2012-09-05
13. 浅议利用游戏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易万清; 熊佳蕾; 王莉丽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4-21
14.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钟翠苹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02-21
15. 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曹向华教育教学论坛2013-11-06
16.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罗有芬青年文学家2010-08-23
17. 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及其操作杨贤君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0-05-15
18.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初探赵明昆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08-25
19.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徐萍新课程(小学)2010-08-08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园良性习惯的研究好的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