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研究论文
摘要 : 文章主要介绍了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三个层次,即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区以及历史文化名城。
关键词: 保护单位;保护区;历史城;历史文化遗产
当前阶段我国的历史文化古城正处于关键的时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目前对于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因此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但是在进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时,需要对历史文物进行一定分层,进而更为针对性和准确性的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因此探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层次是具有重要意义的[1]。在此背景下,文章主要介绍三个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层次,旨在增加人们对于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视程度,以下是具体内容。
一、第一层次:各级重点文物的保护单位
(一)保护单位的保护方法
在对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单位进行保护时,首先就需要确定保护的方式,根据国家在这一方面的规定可知,在进行保护时维修时主要需要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二)保护文物古迹历史环境
在保护重点文物单位维修保障为原状的前提上,同时在我国的相关法律上还规定,需要建立保护历史文物的古迹的历史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历史文化环境和保护文物单位是同样重要。对于任何一个文物而言期都是具备一个自身的存在环境的,这个环境自身也蕴含着历史的遗迹,其和文物相辅相成,共同呈现着一个时代的历史沧桑。对于古迹历史环境而言,保护其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体现了历史文化文物的功能和地位,并且会对历史事件的细节进行揭露;同时也对于文物的设计意图以及艺术效果进行了表达,其对于历史的坐标进行了揭示,同时也可以对于那些已经不在的建筑进行合理的猜想。
二、第二层次:历史文化保护区
(一)正确理解保护区的价值
历史文化遗迹保护的第二个层次便是建立历史文化保护区,首先我们需要正确的理解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价值和意义。在一些古城之中我们通常可以看见一些地区,其存在大量的历史古迹,新的建筑较少,同时在该地区的居住人民也较少。对于这些地区有一些人认为已经是没有存在价值了,但是同时这些地区也是历史的最佳体现。从历史信息保护的角度进行观察,其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历史时期的最原始面貌,这属于城市历史的一个篇章,属于城市记忆的一部分,所以其和文物单位的层级是具有一定差别的,其更为完整的体现了一个时代的城市历史,它的价值和环境一体化的遗留了下来,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保护区保护方法
通常而言对于历史文化保护区而言,其居住的环境较差,并且其成片的面积很大,因此其和文物单位的保护是具有一定差别的。其在保护时应该给以一些特殊的保护,即在保护外观的同时,允许给以合理的内部改造,但是必须保障整体化的风貌。就现阶段的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措施而言,其已经很为成熟,起保护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点:1、具体的文物保护需要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恢复原状的保护;2、对于一些保存十分完整的历史建筑,其可以对外观进行细微的装饰,在其内部进行合理的改造;3、对于一些外貌应经有一些较大改造的建筑文物,应当进行的改建将其恢复至原始的面貌;4、当建筑物的'内部结构已经受到了很大破坏,进而致使古建筑成为了危房的情况,则需要将建筑结构进行重建,但是在其外观上仍然要保障其为历史的原貌;5、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内部的新建筑,可以将其和历史建筑进行协调化的调整,对于一些难以实现协调化的建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迁移。
(三)和第一层次的差别所在
与第一层次的文物保护单位不同,其和历史文化保护区是存在一定差别的,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为并不是对于历史文物的保护均给以原汁原味的保护,只是在外貌上要求完美的保存,但是在其室内上是可以进行一定改造的,这样的保护措施相较之文物单位的保护是更为容易实现的,对于古迹建筑物而言,其在保存了历史遗迹的同时,还可以充分使用建筑的价值;第二为对于在历史文化区的原始居民而言,可以继续在历史文化区生活,不需要强制的迁出。
三、第三层次:历史文化名城
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第三个层次便是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原则为需对城市中的历史文化古迹进行完美的保存,但是同时还需要保障城市的发展,居民的正常生活。故此历史文名城层次的保护,其保护的内容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其一为保护历史地段以及文物古迹、其二为延续和保护古城的风貌以及格局的特殊;其三为发扬和继承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就现阶段,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措施主要有三种。第一种为进行仿古建筑的建设,这属于是一种历史遗迹的抢救方式,但是防建的历史建筑其自身是不具备历史价值的,更多的只会为了商业上的利益,其最大程度上只能说是一种历史遗貌的延续;第二种为深度挖掘传统建筑的特点,在原有历史遗迹建筑的基础在进行新建筑的建设,同时在其形式、布局、格调等方面均和传统的建筑保证一定的联系,这是一种较为成功的古城保护措施;第三种为抓住古城的历史传统精神,进行精神上的再创作,让古城其特殊性、历史性得以完美的延续,这一种极佳的保护措施。结束语综上所述,就现阶段的中国历史文化遗迹而言,加强对其的保护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在进行保护时给以历史文化遗产分层次化保护,也是一种加强保护措施效益的手段之一。就目前而言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区以及历史文化名城是现阶段较为合理、科学的层次分化方式,值得各个城市历史保护单位进行合理的使用。
参考文献:
[1]张希晨,郝靖欣.城市历史文化街区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途径研究——针对无锡历史文化街区遗产保护工作的整体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40(4):338-343,356.
世界文化遗产论文 以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为研究对象,对其特色旅游资源的构成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利于今后本地旅游资 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保护。 关键词 武当山 世界文化遗产 特色旅游资源道教 1 引言旅游资源是—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但旅游业要想获得更大发展,往往还取决于当地旅游资源的特色。 特色旅游资源是产生旅游吸引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旅游业获得发展的重要保证。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 武当山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旅游资源丰富,武当山旅游资源开发是湖北省和十堰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迄今为止,海内外学者已从多角度对武当山进行过研究:如王光德、杨立志(1993)对武当道教渊源及发展的研究;刘守华(1991,2001)、李征康(2001,2003)对武当民俗文化的研究;曹本治(1993)、蒲卓强(1993,2001)对武当道教音乐的研究;及其他一些学者对武当建筑、历史等方面进行的专题性研究。 从特色旅游资源角度进行的研究尚不多见,冀群风(2001)、廖兆光(2002)在对武当山旅游发展研究,李程(2002)对武当山人文旅游资源的分析中有所涉及。 特色旅游资源是指在自然界、人类社会中,凡垄断性、典型性、特异性、区域性等特征突出,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的各种因素和事物。 本文依据上述特性,尝试对武当山特色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和归纳。 2 独树一帜的道教文化——武当山最重要的特色旅游资源 2.1武当山道教——中国道教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鲁迅,1918),它在中国文明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武当山道教是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得到历代统治者的捧持和推崇,明朝时达到鼎盛:先后被皇帝封为“大岳”(明成祖),“治世玄岳”(明世宗),使其地位高于五岳,被尊为“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雄镇打岳而祀超百代”。 武当山成为专为朝廷祈福禳灾的“皇室家庙”、“天下第一山”(北宋米芾),在道教领域中取得了独尊的地位,成为全国最大的道场和全国的道教活动中心,影响深远,在中国道教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武当山道教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奇迹 武当山道教建筑群,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为完好的道教古建筑群,是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特色突出; 规模宏伟,工程浩大。 明朝 *** “南修武当,北修故宫”大兴土木,先后动用了30万工匠,历时12年来修建武当宫观,建成9宫,9观,36庵堂、73岩庙的大规模的道教建筑群,成为皇室利用宗教思想统治的 重要场所。 经过后来的不断扩展,武当山共达到2万多间庙宇,总占地面积160万平方米,超过故宫一倍以上。 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的宏伟场面。 选址独特,布局巧妙。 武当山建筑选址融合“阴阳典术”的道家思想、中国古代“风水术”及真武帝修仙的神话,并严格按照政权和神权相结合的意图营建。 布局方面,武当山整个建筑群依山就势,处处结 合自然环境,巧妙利用峰峦岩涧和奇峭幽壑,建设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山体的原始风貌。 武当建筑群的中心位于天柱峰顶的金殿,处于全山各悬崖绝壁的八大宫为主体,众多的庵堂神祠自成体系分布在主体建筑的周围,庞大建筑群与群山和谐地融为一体,完美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道教理念。 总体规划严密,建筑技艺高超,工艺精湛。 规模宏大的武当建筑群采取了皇家建筑法式,统一设计布局,其总体规划十分严密,在建筑技艺和建筑美学上均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体现出我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 这里有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鎏金大殿——“金殿”,被喻为“中国古代建筑和铸造工艺中的一颗明珠”,其焊接和铸造技术已达相当高的水平,此外如“九曲黄河墙”,“一柱十二梁”,“转身殿”等也都 体现出古代建筑技艺的高超,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武当道教建筑被喻为“补秦皇汉武之遗,历朝罕见,张金阙琳宫之胜,亦环宇所无”(见明代张开东《大岳赋并序》)。 1982年国务院公布武当山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称武当山古建筑”工程浩大,工艺精湛,成功地体现了“仙山琼阁"的意境,犹如我国古建筑成就的展览”。 名扬四海、自成一派的武当武术 武当武术是中国武术中最重要流派之一,由武当山著名的道士张三丰创建,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的说法。 武当武术自成一派,被称为“内家拳派”,它以养身练功、防身保健为宗旨,是以柔克刚, 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的“内家功”。 武当武术深受道教思想影响,提倡心性修养、武德修养,注重内涵与修身养性。 武当功夫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份宝贵的遗产,在国际上也颇有影响,如今武当拳、太极拳、太极剑已是闻名天下,深受民众的喜爱。 仙乐神韵——武当道教音乐 武当道教音乐又称武当道乐,是中国道教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乐是道士们念经和进行法事活动时表演的,由于历史及所处地域等原因,武当道乐内涵极为丰富:虽属地方道乐,但却有着宫廷音乐的庄严典雅;一方面难袭了远古巫观乐舞传统及先秦的民俗祭神音乐,另一方面又吸纳了大量地方民间音乐元素;除本地外,周边地域的音乐也对其产生着影响,如“秦音楚声”、“秦腔豫调”、“楚韵汉凋”; 既有长期历史传承又在发展中不断创新的道乐,最终形成南北交融,以道为主,同时兼有佛乐和儒乐旋律的道教音乐,被称为武当仙乐神韵,武当韵,悦耳动听,它是武当山宗教文化遗产中极富特色的一部分。 3优美的自然风光——武当山不容忽视的特色旅游资源 武当山虽以“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但与其人文资源相比,武当山的自然景观也毫不逊色。 自古以来武当山优美的自然风光就一直吸引着无数的道教修练者、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和隐士们。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盛赞武当山“山峦清秀、风景幽奇”,认为“玄岳出五岳上”,这里还有着“顶镇乾坤举世无双胜境,峰凌霄汉天下第一仙山”的美喻。 最著名的自然景观为“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海拨高1612米的主峰天柱峰,如擎天一柱,拔地冲霄,周围有七十二峰拱立,二十四涧环流,形成天柱峰如一座巨大的神龟,座落在群山之颠,其余诸峰均俯身颔首朝向主峰的“万山来朝”奇观。 联合国赴武当山专家考察组官员们也盛赞武当山美丽的自然风貌,武当山自然景观有“72峰、36岩、24涧、11洞、3潭、9泉、10石、9台”等之称,均各具特色,风光优美。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武当山珍贵的特色旅游资源 武当山地区历史悠久,蕴藏着丰富的史前文物。 从目前巳出土恐龙蛋化石、海洋上脊椎动物化石、古猿颅骨化石、猿人牙齿化石看,这里曾是人类祖先的栖息地之一,中国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武当山地区曾是楚国早年国都所在地,秦汉以来历朝历代均有建制及发展,悠久的历史为本地遗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存,道教文物最为丰富,有我国道教文物宝库之誉。 5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武当山极具开发价值的特色旅游资源 武当山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中药材,是我国现存野生药材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初步确定武当山现有野生药材617种。 早在魏晋南北朝即有隐士在此采药修炼,唐宋以后更是络绎不绝。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长期在武当采药,据统计《本草纲目》中有400余种药材取自武当山。 俗话说“十道九医”,道教素有重视医药学研究的传统,结合其博大精深的道教养生文化,与现代旅游开发的健康理念正相一致,药用植物资源无疑是武当山极具开发价值的特色旅游资源。 6多彩的民俗文化——武当山极具开发潜力的特色旅游资源 武当山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本地留下了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其中以道教气息浓郁的民俗文化为特征:如武当信仰民俗、大法会、罗天大醮、进香、斋膳禁忌等习俗;如三月三、九月九等与道教信仰密切相关的游艺节日民俗。 这里还留存着许多历代高道、帝王将相、社会名人等与武当山的传说故事,如著名的“铁杵磨针”、“太子读书”等,以及大量描绘武当山的诗词、歌、赋、游记、小说等文学资源。 此外,由于历史的原因,如历代朝廷的扶持及明代大修武当等事件,均直接导致部分宫廷民俗文化与来自全国不同源流的民俗文化同聚于武当,与本地民俗文化碰撞、相融,加之此地处于秦楚交界的“朝秦 暮楚”之地,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的交汇处,历史文化渊流巳呈多元化,所以武当民俗文化还表现出来源广泛、南北相融、多姿多彩的显著特点。 7 结论 特色是旅游业的生命,特色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得以发展的基础,是旅游开发的重要依据。 世界文化遗产地武当山的特色旅游资源内涵丰富,特异性突出,除却传统的道教文化资源外,本地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特色也十分鲜明,极具开发价值。 对武当山特色旅游资源的认识,对今后本地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和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充分认识武当山旅游资源的特色及内涵,才能更好地在进—步的旅游开发中挖掘特色,发挥特色,使其更好地为旅游业服务,也才能在旅游资源保护中做到针对性强、有实效的保护。
无语了,不是口头文化么?为什么打开却是这个??!
生物多样性科学已经成为最热门的话题。贵州是生物资源极其丰富的省份,据统计,贵州省境内植物种数在国内名列第四位,动物种数在国内名列第三位,贵州还是野生食用菌生长的天然温室,此外还拥有十分丰富的极端微生物资源和生长环境。显然,贵州典型喀斯特岩溶山区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及开发利用与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由于贵州省长期以来生物多样性研究存在着力量分散及创新不够等问题,已难于适应今后贵州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使贵州省生物多样性研究真正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依托,对贵州省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科技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已势在必行。本文概要介绍了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意义、贵州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本情况、贵州省生物多样性研究有待拓展的学科领域以及贵州从事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科技资源概况,并提出了对贵州省科技资源进行重新组合的初步设想。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广义概念,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 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截止2009年6月,中国已有38处世界遗产。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5处,世界自然遗产7处,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4处,文化景观2处。【文化遗产】(25处)1.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北京,)18.龙门石窟(河南,)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19.都江堰—青城山(四川,) 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20.云冈石窟(山西,) 下载网22.澳门历史城区(澳门,2005)23.安阳殷墟(河南,)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24.开平碉楼与古村落(广东,)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25.福建土楼(福建,)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自然遗产】(7处)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1.九寨沟(四川,)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2.黄龙(四川,)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3.武陵源(湖南,) 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4.三江并流(云南,) 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5.大熊猫栖息地(四川,)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6.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林(云南)、荔波(贵州)、武隆(重庆), ) 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7.三清山(江西,)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处)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1.泰山(山东,) 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2.黄山(安徽,)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3.峨眉山—乐山(四川,) 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4.武夷山(福建,) 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文化景观】(2处)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1.庐山(江西, )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2.五台山(山西, )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其他形式的世界遗产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无形遗产】(4处)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昆曲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中国古琴艺术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蒙古族长调民歌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南音(泉州弦管)()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记忆遗产】(4处)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传统音乐录音档案(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清朝内阁秘本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清代大金榜(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纳西东巴古籍文献(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巴文化研究所)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世界遗产预备名单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部分)】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云居寺塔及石经(北京房山) 北京古观象台(北京建国门) 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北海公园(北京西城区) 安济桥(河北赵县) 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独乐寺(天津蓟县) 婺源理坑、汪口古村落(江西婺源县)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丁村民宅(山西襄汾县) 永乐宫(山西芮城县) 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牛河梁遗址(辽宁朝阳市) 元上都遗址(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闪电河) 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西安碑林西安古城墙 汉长安古城遗址(西安) 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杭州西湖良渚遗址(浙江余杭)铜录山古铜矿遗址(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县) 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江南水乡城镇(苏州周庄、同里)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丝绸之路(中国) 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程阳永济桥(广西三江,即风雨桥) 佛宫寺释迦塔(山西应县,即“木塔”) 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卢沟桥(北京丰台) 开元寺塔(河北定州)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
悠悠中华五千年,散落在各地的古村落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是中国农耕文明的结晶,是镌刻着人类智慧光芒的“活化石”。中国的村落遍布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江南水乡之唉乃,茫茫草原之炊烟,东方海岛之渔村,西北山中之人家,黄土高原之窑洞,东北密林之木屋,西南边陲之寨子……千姿百态,魅力迷人。但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现代演进,许多历史街区、古镇、古村落正遭遇着被忽视、甚至被毁灭的命运。这些即将消失的历史遗存,在中国的文化中占居着何等的地位,它们目前的境遇如何,现在的人们又该如何对其进行保护和利用?带着这些疑问和担忧,近日中外专家聚首西塘,探讨古村落保护之法。在前来参加论坛的五十多名专家学者当中,有被称作“民间文化守望者”的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画家冯骥才;有以“骂”著称、且被媒体称为“保护古城的卫士”的国家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还有远道而来的两位日本民俗学界的领军人物:日本神奈川大学教授福田亚细男和日本东京大学副教授菅丰博士。另外,国内外具有典型意义的古村落——江西婺源、山西榆次、越南顺化等地的代表也悉数到场,为论坛带来了更多的声音。让我们借着专家的智慧,试着寻找延续这些传统文化的良方。宣言书4月27日清晨,银色的月光刚刚退去,苏醒中的古镇西塘充满了生机,鸟鸣声、摇橹声、脚踏车声、还有清风拂柳的婆娑声袅袅不绝于耳……一如“生活着的千年古镇”本色。而此时,冯骥才和西塘镇党委书记沈国强两人早早地就出现在了“明清食代”的二楼露台上,参加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的节目录制,主题正是“古村落保护”。第二次来到西塘的冯骥才还是老样子,一头桀骜不驯的头发,说起话来慷慨激昂。这几年他一直为抢救民俗文化而奔忙,走了不少地方,今年他把保护的重点放在的古村落上,他坚定地认为,在民间文化遗产和抢救过程中,古村落是民间文化的“箱底”,因此从2005年3月至今,他已辗转考察了国内七八个省的古村落。他说:“时间很紧迫,我们现在连多少古村落都不知道,怎么保护?因此在这里开这个会议,希望集中各方力量探讨今后古村落的出路。”“古村落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农耕文明留给后人的财富,我不希望我们的后代只能在博物馆里看到镰刀、锄头,那将是无比的悲哀。”这是他最大的担忧。不止在一个场合,冯骥才用“来晚了”来形容对西塘的感受,他也不止一次讲述他第一次到西塘时偶遇的一个细节:“我去年第一次到西塘,镇长陪我在岸边走,走着走着天有些凉了,我看到一个老太太正把支窗户的棍子拿起来关窗户,同时把一盆窗外的花拿进去。我注意到当时花盆上落了一只蝴蝶,老太太拿起花盆,轻轻一抖,蝴蝶飞走了。西塘连生活的诗意都保存下来了,这种和谐让我感动。”冯骥才认为西塘的经验是一种生态的保护方式,它延续了当地人生活的原态,是以人为本,可以作为典型供其他地方学习。当谈到为什么选择西塘作为论坛主办地时,他说,除了西塘的保护做得成功之外,当地政府的观念也让他感动。“当时西塘镇领导有两句话给我印象特别深,一句是‘对于古村落的保护,责无旁贷是政府的事’,还有一句是‘当经济的GDP和文化保护发生冲突时,我们要把根留住。’一名基层的领导能有这样的先见之明和文化责任感,让我看到了希望。”带着这样的希望,冯骥才把论坛带到了西塘,并发出了旨在呼吁开展古村落保护的《西塘宣言》。他说:“必须要抓紧时间,不然的话,很多古村落可能我们还没来得及认识它,就要失去它。”观点论一批重量级专家、学者、官员的到场无疑为本次论坛增色不少,他们在会场上激烈的观点碰撞更是擦出了精彩绝伦的火花。冯骥才:古村落遗产,比万里长城还大“我一直认为古村落是中国最大的文化遗产,比万里长城还大。”冯骥才这样解释他的观点,“从规模上讲,我国有5000年到7000年的农耕文明,56个民族,960万平方公里,约1600个县,19000个镇,按照一个镇10个行政村来算,我们有20万个左右行政村落。但不是所有村落都是古村落。我原来估计中国的古村落大约有3000个到5000个。但后来听说仅贵州黔东南地区就有六七百个古村落。所以我们心里应该有个数,我们的古村落数量至少过万。”他认为,古村落应该符合以下几个标准: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历史文化遗存,基本保留原来村庄的体系以及鲜明的地方特色。“村落是历史文化的容器,它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体。它的建筑,它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规划,都是其物质遗产,还有很多诸如民俗之类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关于民俗,他补充道:“我所说的民俗,包括人们生产、生活的民俗,商贸的民俗,婚丧嫁娶的民俗,起居饮食的民俗,节日的民俗,信仰的民俗,还有类似神话、故事、谚语、歌谣之类的口头文化。民间戏剧、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艺人们身怀的民间技艺和民间手艺都是这个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要进行保护?冯骥才这样回答:“我们的古村落有它研究的价值、学术的价值、见证的价值、历史文化的价值、审美的价值、欣赏的价值,但最终的价值还是它的精神价值。我们之所以传承文化遗产,最终的目的就是传承我们民族的独特文化,就是把我们的民族身份、民族基因传承下来。”他认为我们的文化遗产有一个问题,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面对的是全球化这种同质化的文化,它把我们的文化变成了同一个样子。同时它又是商业文化,能成为卖点的就利用,不能成为卖点的就抛弃、甚至毁掉。“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文化危机,也是我们这一代文化人的失职。”“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从去年开始做的,但是由于目前没有法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现在只能做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但令他感到欣慰的是,目前有关方面正在加紧相关法律的制定。阮仪三:村落是最后的“净土”“阮仪三”这个名字,对于关注中国遗产保护的人并不陌生。作为一名建筑学家,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他就发起了山西平遥古城的保护运动,而他最让人熟悉的“力作”莫过于周庄古镇的保护了。在他的努力下,上世纪80年代,北京、西安、开封、扬州、洛阳等城市相继被列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山西平遥、江苏周庄、云南丽江等又在上世纪90年代同时进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行列;进入21世纪,阮仪三又马不停蹄地促使了同里、南浔、乌镇、西塘等古镇走上了“保持原汁原味、扩展文化内涵”的道路,为中国留下了叹为观止的“水乡”。阮仪三认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城市建设热潮使许多传统历史地域遭到了灭顶之灾。许多旧城在“旧貌换新颜”的同时,失去了原有的特色风貌。他说:“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基、一种精神文明的传承,需要载体。而我们所说的非物质的东西,民俗文化的东西,就依存在建筑等物质载体当中。所以那些具有价值的物质与非物质的遗存都应该保护。比如江南水乡,就要保护构成江南水乡的构建:因水成市、因水成街、因水建房、邻水建镇的特点,这是它的灵魂。”在谈到“城市记忆”这一概念时,阮仪三举了“上海犹太人保护区”的例子,那里是中国人民与犹太人民友好的见证,现在是上海市第12块历史风貌区。“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残酷屠杀犹太人,在许多国家拒绝接纳四散逃亡的犹太难民时,也在遭受日本帝国主义蹂躏的中国人民友好地接纳了3万多犹太人。曾任美国卡特政府财政部部长的布鲁门撒尔60年后旧地重游时,泪流满面,对身边的女儿说,‘记住,没有上海就没有我们一家,没有中国就没有我们这些犹太人的活路。’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个街区反映了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慈爱之心,是和世界人民和谐相处的里程碑。这个街区就是重要的城市记忆,记忆着一代人的友谊,这不是语言能够承担的。相反,如果承载着历史信息的载体消亡了,负载在其上的历史和文化也必然会被冲淡或消亡。”他对把旅游与保护等同起来的看法嗤之以鼻:“我们通常认为用保护来发展旅游,来搞经济开发,把保护等同于赚钱。”他认为保护不应该围绕着商业利益,因为商业利益的背后必然是破坏。“保护不是为了政绩,不是为了开发旅游,为的是留存我们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民族建筑的精华、和谐的人与自然相处的环境。而这些是我们今后创造新城镇、新建筑的规范。”青岛泰之:保护活态的文化联合国教科文驻亚太地区总代表青岛泰之应邀出席了论坛。他在发言中表示,古村落是一个特定文化历史发展的珍贵的有形见证,反映了人们文化、哲学和审美价值的演变过程。与考古遗址和废墟相比,这些历史遗产群落是活态的遗产。青岛泰之认为,在快速的经济发展、社会转型以及全球化过程中,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传统建筑和街道正不断被现代建筑所替代。因此,保护历史遗产群落的非物质文化元素与保护其物质形态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而在保护这类遗产的努力中,提高当地社团保护遗产的意识,促进他们的参与至关重要。他说,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明的国家,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在中国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文化遗产保护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平遥古城、丽江古城以及皖南古村落西递和宏村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他同时希望中国政府、非政府机构和组织以及地方社团都能够参与到遗产保护工作中来。他山石在“中国古村落保护”(西塘)国际高峰论坛上,浙江西塘、江西婺源、山西榆次、越南顺化等地代表的经验发言也为其他古村落的保护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江西婺源——文脉的延续婺源的乡村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冯骥才对婺源也是赞不绝口,“色彩太漂亮了!青砖、灰瓦、白墙、翠绿的竹林、金色的菜花、蓝色的山野、红色的霞光,简直像一幅画。”婺源县政府根据各村落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不同的保护方式。包括景区式、博物馆式、分区保护式和原始生态式。由于婺源境内徽派建筑遍布乡野,独具地方特色的傩舞、徽剧、茶道等文化绚丽多彩,因此政府出资对分散在乡村的古建筑进行普查、登记、建档,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保护性规划,同时成立了“婺源县历史文化名村(古村落)建设管理领导小组”,还制定了详细的农村建房审批流程,以抑制乱拆乱建的现象。为了增强古村落的生命力,该县还专门成立“婺源文化研究会”,研究会下设茶文化、民俗文化、古建文化、徽商文化、民艺文化和民间故事等9个分会,负责对全县民间民俗文化进行保护性挖掘整理。今年,婺源傩舞、婺源徽剧、婺源徽州三雕、婺源歙砚制作技艺等4项民间艺术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榆次后沟古村——民居博物馆后沟古村以古朴的农耕文化、精美的建筑文化、传统的信仰文化、灵动的生态文化,构成了完整的民间文化体系。特别是精巧别致的古戏台、玉皇殿、观音堂等堪称北方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后沟古村因地制宜、顺势选址、择吉而居,强调和谐的“田园山水”和“耕读文化”。2005年,在经过周密论证的基础上,当地政府对后沟古村进行了抢救性的整理和修复开发。同时还成立工作组,围绕村民生产生活的自然形态开展调查、挖掘、整理、引导工作,再现了古村久远的民间艺术、独特的饮食文化、特色地域节庆活动,并筹建了农耕民俗博物馆。在抢救和保护古村过程中,始终贯穿“简单不简陋,民俗不粗俗”这一主线,在修复保护过程中,力求展现其简单而精巧的建筑、悠久而古朴的风俗、厚重而传统的民风,使“田园风光、淳朴民风、古村风貌”跃然而出。越南顺化——新旧的和谐顺化市是承天化的省会,位于越南的中部。在顺化市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和金属时代遗物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当时受南方考古文化的影响和北方青铜时代文化的影响。因此从古代起,这里就成为独特文化的十字路口,也奠定了多样风格和生活方式的城市基调。顺化的一个特点是博采众长,历史上所有的独特艺术形式都为顺化文化所吸收利用;而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宫廷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共存与互融。顺化是一个都市,但仍保存着历史中形成的诸多传统。因此,顺化不仅扮演着多样城市和历史城市的角色,其实它本身就是一座博物馆,在这座博物馆里有着很多的可触与不可触的文化遗存。
当女性达到35岁以上的年龄时生育,就算是大龄生育了。与24-30岁的最佳生育年龄相比,大龄生育会给高龄产妇本人带来产后恢复慢、容易流产、容易难产等三方面影响。1,大龄生育的女性产后恢复慢。对于大龄生育的女性来说,因为自身年龄偏大,体质变差,因此产后恢复的速度会比较慢,与适龄生育时期相比,产后恢复的程度也要差一些,需要更多时间的调理才能恢复。2,大龄生育容易流产。五适龄生育相比,大龄生育容易出现流产的情况。……这是因为高龄产妇自身体质相对比较差,所以怀孕以后胎儿的状态可能受影响,一旦孕妇的身体状态出现某些问题,就更容易流产。3,大龄生育容易难产。高龄产妇的骨骼状态以及身体状态与年轻时相比有比较大的下降,因此更不容易顺产,更容易出现难产的情况。……因此对于大龄生育的高龄产妇及其家人来说,需要进行多方调理来确保产妇本人以及孩子的健康,并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母子平安。综上所述,大龄生育与适龄生育相比确实有更大的难度。但是只要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大龄生育并不可怕,是完全有保障的。随着结婚生育年龄的延后,现在有很多人都属于大龄生育的情况,而她们本人以及孩子都很健康,就充分说明了问题。
为什么高龄产妇生畸形患儿的风险明显增高
为什么高龄产妇生畸形患儿的风险明显增高,什么时候生孩子,应该生几个孩子?这一类的问题说到底还是每个家庭的私事,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家里的现实条件来决定。那么为什么高龄产妇生畸形患儿的风险明显增高?
因为高龄孕妇胎儿染色体异常几率增高,导致一些遗传病的发生几率增高,这些胎儿大多数能生出来,但会具有某些遗传缺陷疾病,如21-三体综合征和唐氏综合症等。以21-三体综合征为例,人体遗传物质有23对染色体46条染色体,21-三体综合征的发病是由于多出了一条21号染色体,该染色体比较短,携带遗传物质比较少,
而且作用并不是十分重要,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并不会导致胎儿死亡,但却会导致出生胎儿发生畸形和智力低下等表现。高龄孕妇的卵子质量不好,流产率高,早期孕妇流产,相当多是其他型号染色体有问题,如携带遗传物质变异增多太多,导致胎儿无法生存,而染色体变异的胎儿即使能够生出来并能存活也大多会具有某些缺陷。
高龄产妇生畸形婴儿的风险增高,主要考虑可能是产妇随着年龄的增大,体质也会走下坡路,日常所承受的有害物质也较之低龄产妇要多,对卵巢各方面的影响也会随之增多,建议高龄产妇在备孕前一定要做好身体各方面的调理,平时适当的增加体育锻炼,保持心情放松,不要压力过大。
因为高龄孕妇胎儿染色体异常几率增高,导致一些遗传病的发生几率增高,这些胎儿大多数能生出来,但会具有某些遗传缺陷疾病,如21-三体综合征和唐氏综合症等。以21-三体综合征为例,人体遗传物质有23对染色体46条染色体,21-三体综合征的发病是由于多出了一条21号染色体,该染色体比较短,携带遗传物质比较少,而且作用并不是十分重要,
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并不会导致胎儿死亡,但却会导致出生胎儿发生畸形和智力低下等表现。高龄孕妇的卵子质量不好,流产率高,早期孕妇流产,相当多是其他型号染色体有问题,如携带遗传物质变异增多太多,导致胎儿无法生存,而染色体变异的胎儿即使能够生出来并能存活也大多会具有某些缺陷。
高龄女性的生育能力具有以下特点
1、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卵子数目减少,异常概率增加,流产和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增加。
2、子宫环境变差:宫腔粘连、疤痕子宫、子宫肌瘤、宫颈病变等诸多问题随年龄增加;
3、输卵管问题:在年轻时数次的人流史、宫外孕史、和盆腔感染史,输卵管梗阻的风险增加;
4、合并其他内外科疾病:潜在心、脑、肾及循环系统退行性改变,代偿能力、应激能力明显下降,怀孕后会显著增加孕期和分娩的风险;
随着年龄的增大,男性女性的身体素质肯定都比不了年轻的.时候,女性年龄是影响卵巢卵子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卵子的质量下降,由于卵细胞的老化,染色体畸变几率会明显升高。胎宝宝发生染色体异常的几率就比常人高,这也是早期流产的主要原因。年龄的增大,带来了自然流产发生率的升高。
总之,想要高龄生产的女性,一定要科学了解下面三个可能会影响自己和孩子的主要危害,然后再进行理智的选择。
一、胎儿更容易出现发育异常
无论男女,人体机能一般在25-30进入巅峰,之后便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弱。与年轻的产妇相比,高龄产妇的年龄越大,生理条件就越不占据优势,而胎儿在子宫内的发展是受到孕妇身体因素的直接影响的。
因为身体机能的下降,所以导致胎儿无法获得充分的营养而出现发育不良、发育停滞甚至死亡的情况非常多见。有研究表明,高龄产妇生下的孩子大多会出现早产、体重过轻等异常的现象。
二、母体更容易出现妊娠并发症
孕妇身体机能的下降不仅会影响胎儿的发育。最直接的负面影响其实还是会表现在自己身上。有研究表明,高龄产妇在10月怀胎期间,比普通产妇更容易患高血压、妊娠糖尿、胆汁潴留等疾病。
这是因为怀孕后,孕妇体内的激素会产生剧烈变化,而高龄产妇比身体情况好的一般产妇更容易因为这种内环境的剧烈变化而产生各种问题。
三、出生后孩子的身体健康不良
有研究表明,即便顺利度过了孕产期,高龄产妇生下的孩子在日后的健康和运动表现上依然会与普通孕妇产下的孩子出现差距。当然,这种差距是存在一定概率的,也就是说并非全部高龄产妇生下的孩子都会在日后出现健康问题。
但是,由于高龄生产难免会面临卵子和精子质量下降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孕育出的孩子,其面对基因异常的风险自然较高。另外,由于高龄生产时,孕产妇的身体机能下滑,孩子在母体内的发育会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出生后由于免疫系统问题引发的过敏、哮喘等问题也很常见。
高龄孕妇是指妊娠年龄大于35岁的妇女,一般认为女性最佳生育年龄在25~29岁之间,随着妊娠年龄的增长,在孕期、分娩时出现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风险增高,容易出现早产、死胎、畸形儿等异常情况。
最新的人口调查显示,随着社会结构的改变,女性晚婚晚育的趋势逐渐明显,自从2015年国家开始全面实施二胎政策后,我国高龄孕妇人数在快速上升,产科医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何在孕前与孕期做好高龄孕妇的孕期保健,是预防母儿并发症和避免不良妊娠结果的关键。
高龄孕妇会面临哪些风险?
与育龄孕妇(指具有生育能力年龄阶段的女性,其年龄范围为15~49岁)相比,尽管高龄孕妇接受过更高水平的教育、具备更好的经济能力、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良好的健康运动意识,即便如此,随着生育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并发症仍未减退。高龄孕妇发生不孕、死胎、胎儿畸形、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期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自35岁以后明显增高。
高龄妇女自然流产率与胎儿畸形率增加
调查表明:
<35岁自然流产率为10%~15%
35岁以后的自然流产率为25%
≥40岁以后自然流产率为35%
高龄妇女流产率明显增高与卵巢功能下降、受精卵质量下降有明显关系。此外,高龄妇女一般子宫内环境不利于妊娠的维持,与内科合并症(如慢性高血压、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增高都有关系。
高龄使遗传物质容易发生畸变和异常,≥35岁的高龄产妇面临围产期死亡、低出生体重儿、早产、胎儿染色体畸形、胎儿畸形等不良围产期结果的风险比20~34岁的产妇高~倍。
高龄孕妇的孕期管理:
完善孕前评估:
对于有高危因素但有意愿再次生育的妇女,必需进行孕前咨询,充分评估再次妊娠的风险,及时干预妊娠合并症。如检查体重、血压、血糖、甲状腺功能;关注月经情况、排除妇科肿瘤;有剖宫产史的妇女应注意子宫切口情况;指导合理饮食和运动。
进行孕期筛查:
所有高龄孕妇,应在妊娠11~13+6天周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带厚度(NT)、鼻骨、神经管等是否有缺陷,如果有以上超声软指标异常,可行绒毛活检或羊水穿刺来了解染色体有无异常。
高龄孕妇,无论单胎还是双胎妊娠,孕12~14周都建议采用无创DNA来确定胎儿是否有染色体疾病(如13、18、21-三体综合征),其准确率可高达99%。如果无创DNA检测发现异常,一定要通过绒毛活检或者羊水穿刺来进行复核与确诊,决定是否终止妊娠。
完善产后康复:
产后可进行适当心理咨询,预防并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还可加强盆底康复训练与指导,完善高龄产妇育儿指导,同时关注产褥期宣传与指导。
随着高龄高危孕妇人数的增多,必须加强孕前和孕期管理。可以设立高龄孕妇门诊、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门诊等;多措并举,降低缺陷儿出生率;规避孕产妇与胎儿相关风险并减少围产儿并发症,迎接健康宝宝的来临。
"高龄产妇",是指年龄在35岁以上第一次妊娠的产妇,或受孕时34岁以上的产妇。 一般来讲,高龄产妇的胎儿发生缺陷的概率,要远远高于非高龄产妇。高龄产妇由于年龄过大,对宝宝的健康也有影响。当女性年纪过大时,其坐骨、耻骨、骼骨和骰骨相互结合部基本已经骨化,形成了一个固定的盆腔,这样不利于产妇生产,胎儿滞留在腹中的几率增大,致使的产妇并发症的几率也会增大。胎儿滞留宫内引起胎儿窘迫症,轻则引起胎儿缺血缺氧,重则引起不可逆性脑损伤。甚至窒息致命。另外,由于高龄产妇的身体素质已经不高,胎儿畸形的概率大大增高。从遗传的角度来说,高龄产妇的胎儿畸形率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这些影响带来的后果可能造成受精卵在分裂的过程中病变,胎儿可能患有唐氏综合征、先天缺陷等。
35岁高龄产妇的危险
35岁高龄产妇的危险,高龄产妇不仅面临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考验,还要冒着比一般产妇更大的风险去生产宝宝。面对孕产危险,高龄产妇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下面分享35岁高龄产妇的危险。
1、对妈妈的危险
俗话说:“女人30一个坎。”对许多高龄产妇而言, 虽然30岁之后在外表上没有什么明显变化,但是身体功能,特别是生育系统会有更多问题出现。专家表示,在35岁,怀上带畸形染色体的孩子几率是 1/178,流产的几率是1/200。
在此阶段怀孕的女性尤其要需要被密切关注,因为高龄产妇很有可能出现并发症,例如妊娠高血压、先兆子痫等疾病,高龄初产妇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率约为年轻初产妇的5倍。
因为高龄产妇年龄大,还可能引起流产难产,“高龄”更容易流产。对于适龄产妇,流产率是12%,而高龄产妇则达到了31%。由于高龄产妇年纪大,产后还可能面临一些不良后果,可能产后可能感梁及产后贫血,高龄产妇年纪大体力不如适龄产妇易造成身体衰弱。
另外生殖道和生殖器官功能下降可能引起并发症。
2、对宝宝的危险
高龄产妇由于年龄过大,对宝宝的健康也有影响。医学上这样解释,当女性年纪过大时,其坐骨、耻骨、骼骨和骰骨相互结合部基本已真的了解经骨化,形成了一个固定的盆腔,这样不利于产妇生产,胎儿滞留在腹中的几率增大,致使的产妇并发症的几率也会增大。
胎儿滞留宫内引起胎儿窘迫症,轻则引起胎儿缺血缺氧,重则引起不可逆性脑损伤。甚至窒息致命。另外,由于高龄产妇的身体素质已经不高,胎儿畸形的概率大大增高。
从遗传的角度来说,高龄产妇的胎儿畸形率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这些影响带来的后果可能造成受精卵在分裂的过程中病变,胎儿可能患有唐氏综合征、先天缺陷等。
1、流产的可能性增加
高龄产妇流产的可能性会增加。卵子已经过了最佳状态的,再加上子宫较可能长囊肿,如肌瘤,流产的可能性也增加。另外,年长的妇女也会有常见的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和其他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肾脏病等。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流产的可能性。
2、产程延长以及难产
高龄产妇产程一般会延长,为什么呢?因为高龄初产妇的子宫收缩力和阴道的伸张力变差,宫颈,盆底组织,阴道和外阴变“硬”,宫口不易扩张,分娩时间延长,容易发生难产,引发并发症,往往有些女性就会选择剖腹生子。
3、胎儿影响
上面我们谈到高龄产妇,会对孕妇产生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那么,高龄产妇对孩子也存在的危险。高龄产妇,畸形婴儿的机率较高,容易造成婴儿不健康。另外,由于高龄产妇产程会延长,容易发生难产,容易致胎儿滞留宫内引起胎儿窘迫症,分娩过程中容易对胎儿产生损伤。
高龄产妇会有如此高的风险,因此,从备孕到分娩整过过程,都要关注自己的健康,定期去医院进行检查,减少意外发生几率,生产一个健康的宝宝。
高龄产妇面临潜在危险一、出生缺陷
随着女性年纪增加,生出具有染色体疾病婴儿的概率更大。以唐氏综合症为例:年纪25岁的孕妈妈怀上唐氏宝宝的概率是1/11250,35岁的孕妈妈怀上唐氏宝宝的概率是1/400,45岁的孕妈妈怀上唐氏宝宝的概率是1/30。
高龄产妇面临潜在危险二、流产
孕期流产主要发生在孕期的.钱13周,随着年纪的增张,孕妈妈出现早期流产的可能性会随之增加。研究表明,35岁孕妈妈早期流产的概率为20%,45岁孕妈妈早期流产的概率为80%。
高龄产妇面临潜在危险三、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
高龄产妇更容易换上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这些疾病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包括:流产,胎儿发育问题以及其它的并发症。
高龄产妇面临潜在危险四、前置胎盘
前置胎盘是指在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是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妊娠期的严重并发症。40岁的孕妈妈出现前置胎盘的机率是20岁孕妈妈的3倍。
高龄产妇面临潜在危险五、早产及胎儿体重偏小
高龄孕妇出现早产的概率更高,大部分孕妈妈在37周前就产下了宝宝,这也就增加了胎儿出生时出现体重小于磅的风险。
相较于年龄较小的产妇而言,高龄产妇可能会面临上面提到是众多风险,不过只要做好产检,保证心情愉快,可以做到对问题的早发现早治疗,还是可以保证自己与宝宝的人身安全的。
更多高龄产妇孕婴知识介绍,尽在本安全网站母婴安全频道!
高龄产妇生孩子的危险
近日,台湾艺人范玮琪、刘若英先后被证实,分别在38岁和44岁的高龄怀孕。医学上界定,35岁以上初产产妇为高龄产妇,由于高龄产妇的身体状况已处于下滑趋势,所以导致胎儿畸形的发生率和高龄产妇并发症风险增加。
高龄产妇生孩子的危险
一是对母亲的危害,易患妊娠高血压、先兆子痫等疾病;因高龄生育,关节韧带组织弹性差,子宫易出现宫缩无力导致难产;易发生产后感染及产后贫血;易造成身体衰弱。
二是对孩子的危害,女性到了中年,其坐骨、耻骨、骼骨和骰骨相互结合部基本已经骨化,形成了一个固定的盆腔。因此,当胎儿产出时容易导致生产困难,致使产妇本
人发生各类并发症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同时也极容易致胎儿滞留宫内引起胎儿窘迫症。轻者影响胎儿心脑缺血缺氧,甚至导致不可逆性脑损伤。同时,分娩时易出现新生儿损伤;易发生新生儿窒息。
值得关注的是,高龄产子的畸形儿发生率也在增加。如唐氏综合征的比例,35岁的孕妇是四百分之一,但40岁的孕妇却高达百分之一
另外,孕妇年纪大,孕期发生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胆汁淤积综合征等妊娠并发症的风险增加,从而使得提前终止妊娠、医源性早产的可能性变大,剖腹产概率也随之增高。年龄较大的女性如果想怀孕,应该做好一系列准备。除了查心、肺、肝、肾功能,还要查血糖、血脂、甲状腺功能等。
同时,高龄孕妇的产前检查非常重要,除了围产保健指南里规定的常规检查以外,绝对不能忽视以下检查:
一是羊膜腔穿刺,查胎儿的染色体,必要时要做脐带血穿刺;
二是22周左右做胎儿畸形筛查;
三是建议26周的时候做胎儿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与孕妇常做的普通B超不同,普通B超基本只能看到胎儿心脏四个腔的大体结构,而不易看到大血管发育异常、心脏射血功能等细微情况。
河北正定隆兴寺转轮藏殿修缮工程实施时间:1953年至1955年项目主持人:余鸣谦;参加人员:李良姣、李全庆、梁超、何凤兰、姜怀英、汪德庆、李竹君、贾瑞广。山西永乐宫建筑群搬迁保护工程实施时间:1958年至1964年项目主持人:祁英涛;参加人员:杜仙洲、金荣、王仲杰、刘世厚、陈长林、李惠岩、吕俊岭、张中义、陈继宗、王真、梁超、赵仲华、贾瑞广、张智、崔淑贞、秦秀云、王德庆、律鸿年、姜怀英、何云祥、黎辉、张思信等。北京十三陵昭陵保护维修、复建工程实施时间:1985年至1992年项目主持人:祁英涛;参加人员:孔祥珍、梁超、崔兆忠、张之平、杨新、贾克俭、袁毓杰、闫明、何流以及北京市文物局的同志。山西云冈石窟保护工程实施时间:1974至1998年项目主持人:余鸣谦;参加人员:姜怀英、贾瑞广、蔡润、李哲元及云冈石窟解廷藩等。北京大学红楼维修加固工程实施时间:1977年至1979年项目主持人:罗哲文;结构设计人:崔兆忠;设备设计人:白丽娟;参加人员:傅连兴、陶宗震、杨玉柱、李建勋、张思信等。天津蓟县独乐寺修缮工程实施时间:1997年至1998年项目主持人:余鸣谦、杨新;参加人员:崔兆忠、孔祥珍、袁毓杰、顾军。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大修工程实施时间:1977年至1980年项目主持人:祁英涛;参加人员:孔祥珍、梁超、李全庆、孔德垿、李良姣、李竹君、杨玉柱等。河北承德普宁寺大乘阁落架大修工程实施时间:1963年至1999年项目主持人:祁英涛;参加人员:李全庆、李方岚、孔祥珍等。河北正定开元寺钟楼维修工程实施时间:1988年至1990年项目主持人:孔祥珍。参加人员:袁毓杰。河北定州开元寺料敌塔维修加固工程实施时间:1995年至2001年项目主持人:崔兆忠;审核人:罗哲文;参加人员:贾克俭、张立方、孙刚、甄文宜、鲍雷、程俊峰等。吉林集安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地保护规划与工程实施时间:2002年至2003年项目主持人:付清远;参加人员:李宏松、顾军、陈超平、葛川、王金华、刘忠平等。内蒙古呼和浩特金刚座舍利宝塔维修工程实施时间:1992年项目主持人:崔兆忠;审核人:罗哲文;参加人员:贾克俭。山西善化寺大殿、山门维修工程实施时间:1993年至1998年。项目主持人:李竹君。福建泉州洛阳桥修复工程实施时间:1993年至1996年。项目主持人:杨玉柱;参加人员:许言。河南登封少林寺初祖庵大殿修缮工程勘测、设计实施时间:1981年至1982年项目主持人:梁超;参加人员:杨新、孙致云等。宁夏拜寺口双塔维修工程实施时间:1986年项目主持人:崔兆忠,参加人员:贾克俭、袁毓杰、闫明、孙燕英等。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勘测维修工程实施时间:1978年至1981年项目主持人:姜怀英;参加人员:杨玉柱、贾瑞广、李竹君、梁超、孔祥珍等。青海塔尔寺建筑群一期维修工程实施时间:1992年至1996年项目负责人:姜怀英;参加人员:杨招君、刘江、顾军、李宏松、王金华。广州西汉南越王墓维修加固工程实施时间:1988年至1990年项目负责人:蔡润、王志良。柬埔寨吴哥古迹周萨神庙保护维修工程实施时间:1998年至2006年项目主持人:姜怀英;参加人员:顾军、刘江、王磊、李宏松、胡源、乔梁。三峡工程库区文物保护项目实施时间:1994年至2003年项目主持人:李宏松;参加人员:王金华、陈超平、胡源、鲁民、何流等。香港志莲净苑仿唐木构寺庙建筑群复建设计实施时间:1994 年至1996年项目主持人:张之平、张同生;参加人员:杨新、袁毓杰、莫涛、闫明、颜华、孔祥珍、李竹君、宋森才、梁超、杨烈、崔兆忠。北京恭王府府邸保护维修工程设计实施时间:2004年至2005年项目主持人:杨新;子项负责人:丁燕、袁毓杰、闫明;参加人员:张秋艳、永昕群、查群、杨招君等。湖南岳阳楼基础滑坡治理实施时间:1992年至1995年项目负责人:李竹君;基础抗滑工程设计:冯丽娟。青海塔尔寺大金瓦殿维修保护工程设计实施时间:2001年至2002年项目主持人:杨新;参加人员:章忠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设计研究院负责地质及基础勘察。西藏布达拉宫维修保护工程第一期保护维修工程实施时间:1989年至1994年工程主持人:姜怀英;参加人员:贾瑞广、袁毓杰、陈超平、许言、莫涛。第二期保护维修工程实施时间:2002年至2007年工程主持人:张之平;参加人员:颜华、袁毓杰、莫涛、闫明、杨招君、杨新、刘忠平等。新疆伊犁昭苏圣佑庙维修工程勘测、设计实施时间:2003年至2005年项目主持人:丁燕;参加人员:永昕群、闫明、颜华、陈超平。福建泉州德济门遗址保护工程实施时间:2003年至2004年项目主持人:查群;参加人员:付清远、王志良。天安门城楼、城台保护维修工程实施时间:1997年至2003项目负责人:张之平故宫中和殿区古建筑群保护维修工程实施时间:2003年项目主持人:张之平;参加人员:丁燕、肖东、闫明、颜华、袁毓杰。甘肃天水伏羲庙文物保护工程设计实施时间:2002年8月项目主持人:沈阳;参加人员:肖东等。 宁夏西夏陵保护规划实施时间:1999年至2000年项目负责人及文本编写人:付清远;审定人:王景慧、黄克忠;参加人:高洪莉、赵中枢、张文奇。新疆吐鲁番地区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实施时间:2001年至2002年项目主持人:付清远;参加人员:黄克忠、高洪莉。湖南里耶古城遗址文物保护规划实施时间:2004年至2006年项目负责人:沈阳;参加人员:王金华。内蒙古阿尔寨石窟遗址保护规划实施时间:2003年至2007年项目负责人:王金华;参加人员:付清远。内蒙古大窑遗址文物保护规划实施时间:2003年至2004年项目负责及编写人:冯丽娟;顾问:张森水;审定人:付清远,参加人员:葛川、汪英华。黑龙江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保护规划实施时间:2001年至2002年规划编制主持人:付清远;参加人:陶刚、高洪莉。 1.国家科技支撑课题铁质文物综合保护技术研究实施时间:2006年至2009年课题负责人:马清林空间信息技术在大遗址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以京杭大运河为例)实施时间:2007年至2008年课题负责人:孟宪民2.国家级其他项目清代建筑世家样式雷族谱校释实施时间:2007年至2009年课题负责人:崔勇濒危馆藏壁画抢救工程-馆藏壁画保护综合研究实施时间:2007年至2009年课题负责人:马清林、郭宏南方地区贴金彩绘石刻保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以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保护为例实施时间:2008年至2010年课题负责人:詹长法、王金华木结构文物建筑变形现状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以应县木塔现状信息采集为例实施时间:2008年至2010年课题负责人:侯卫东文化遗产灾害风险评估及防灾体系建设—不可移动文物地震风险评估初步研究实施时间:2009年课题负责人:侯卫东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藏珍贵古籍及文物资料抢救保护实施时间:2009年课题负责人:赫俊红新疆出土文献的保护与研究实施时间:2009年至2010年课题负责人:刘绍刚援助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项目二期(茶胶寺)实施时间:2005年至2014年课题负责人:侯卫东3.国家文物局课题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编制第一阶段要求研究实施时间:2008年课题负责人:侯卫东碳酸盐石质文物劣化定量分析与评价系统研究实施时间:2006年至2008年课题负责人:李宏松文化遗产资源特性研究实施时间:2008年至2009年课题负责人:于 冰新疆且末古国出土玻璃的科学分析与综合研究实施时间:2008年至2010年课题负责人:成倩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研究实施时间:2009年至2011年课题负责人:刘爱河可移动文物标准体系研究实施时间:2008年至2009年课题负责人:高峰4.国家文物局委托课题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代码编制规则实施时间:2008年至2009年课题负责人:李战崎成立国际标准组织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委员会的可行性研究实施时间:2008年至2009年课题负责人:范佳翎馆藏铁质文物保护技术手册实施时间:2009年课题负责人:马清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体系建设预研究实施时间:2009年至2010年课题负责人:张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技术与工艺科学化问题研究实施时间:2009年至2010年课题负责人:梁宏刚古建筑木构稳定性分析与安全性评定预研究实施时间:2007年至2008年课题负责人:王林安重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保存状况研究实施时间:2007年至2008年课题负责人:王金华古代发明创造数字展示项目可行性研究实施时间:2007年至2008年课题负责人:张谨5.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按主要研究领域分类)岩石类(含石窟类)课题(1)重庆大足千手观音金箔的破坏状况研究实施时间:2008年至2010年课题负责人:田兴玲(2)安岳石窟圆觉洞地质条件及病害研究实施时间:课题负责人:王金华(3)河南龙门石窟潜溪寺石窟岩体构造特征及渗水机理研究实施时间:课题负责人:张兵峰广西花山岩画保护工程相关课题(1)岩画渗水病害热红外成像探测及机理研究实施时间:课题负责人:吴育华(2)三维激光扫描和GIS技术在野外大型岩画保护中的应用研究实施时间:课题负责人:黄玉琴(3)石灰岩质文物裂缝注浆材料及工艺研究实施时间:课题负责人:周 霄(4)广西花山岩画颜料脱落及褪色病害保护修复技术研究实施时间:课题负责人:孙延忠(5)花山岩画环境监测方法与指标研究实施时间:课题负责人:刘意鸥(6)天然水硬石灰在岩土文物与遗址加固修复中的应用研究实施时间:课题负责人:李 黎木构建筑类课题(1) 应县木塔斗栱静动力荷载下力学性能研究实施时间:课题负责人:王林安(2)木结构文物建筑变形现状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以应县木塔现状信息采集为例(二期工程)实施时间:课题负责人:颜 华(3)应县木塔二层明层倾斜变形及其对整体结构安全影响研究实施时间:课题负责人:王林安(4)古建筑木材横纹承压增强加固技术研究实施时间:课题负责人:王林安(5)辽代木构建筑大木结构研究实施时间:课题负责人:温玉清(6)木结构建筑不完全落架维修方法研究—以奉国寺大雄殿为例实施时间:课题负责人:王雪莹大运河相关课题(1)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导则及实施方案研究实施时间:课题负责人:李宏松(2)大运河淮安段遗产本体调查方法研究实施时间:课题负责人:于 冰(3)大运河扬州段水利遗产真实性研究实施时间:课题负责人:崔 明(4)大运河遗产可持续发展利用研究—以淮扬区段和南运河为例实施时间:课题负责人:赵 夏土遗址类课题(1)南越王宫署土遗址保护材料研究实施时间:课题负责人:王云峰(2)北方地区非露天条件下既有土遗址加固材料保护效果评估研究实施时间:高句丽壁画保护工程相关课题(1)高句丽墓葬壁画制作材料分析与病害原因研究-以麻线安子沟等四座墓为例实施时间:课题负责人:成 倩(2)高句丽墓葬壁画微生物的检测研究-以麻线安子沟等四座墓为例实施时间:课题负责人:葛琴雅(3)高句丽墓葬岩土结构前期调查与评价研究实施时间:课题负责人:葛 川金属类课题(1)室外铁质文物保护材料长期有效性评价研究实施时间:课题负责人:沈大娲(2)沧州铁狮子加固方案支撑节点部位应力状况研究实施时间:课题负责人:永昕群(3)高度矿化青铜器腐蚀特征与成因初步研究实施时间:课题负责人:张治国(4)浙江瓯海出土西周时期青铜器腐蚀与土壤环境关系研究实施时间:课题负责人:马菁毓其他研究领域课题(1)柬埔寨吴哥古迹茶胶寺建筑保护修复史研究实施时间:课题负责人:温玉清(2)海洋出水陶瓷、金属和木质文物保护前期研究实施时间:课题负责人:李乃胜(3)南海诸岛文物考古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及初步研究实施时间:课题负责人:范伊然(4)天津近现代工业遗产评价与保护体系研究实施时间:2008年至2009年课题负责人:王晶(5)国保单位申报标准研究实施时间:2008年至2009年课题负责人:刘文艳(6)意大利文化遗产登录制度与我国国保单位评审制度对比研究实施时间:2009年至2010年课题负责人:王乐乐 科研期刊:《出土文献研究》《文物科技研究》《中国文物科学研究》工程与科技保护专著:《西藏布达拉宫修缮工程报告》《周萨神庙(世界遗产柬埔寨吴哥古迹)》《大足石刻保护》《中国古代建筑——蓟县独乐寺》《文物保护与修复的问题(卷1-4)》《天衣有缝-纺织品保护修复论文集》《中国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基础工作类专著:《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藏地方志书目》《新中国出土墓志》《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译著:《艺术品中的铜和青铜腐蚀产物、颜料、保护》《国外文物保护科技编译参考》《国外文物保护机构介绍》《中国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艺术品中的铜和青铜:腐蚀产物,颜料,保护》文物保护研究论著:《内庭圆明园内工诸作现行则例》《壬寅消夏录》《文物保护科技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文物科技研究》《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藏地方志书目》《中国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中国文物科学研究》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藏孤本、善本出版:《新中国出土墓志》《银雀山汉墓竹简》《睡虎地秦墓竹简》《张家山汉墓竹简》《吐鲁番出土文书》《敦煌悬泉月令诏条》《尹湾汉墓简牍》《敦煌吐鲁番天文历法研究》《敦煌天文历法文献辑校》教育培训主要出版物:全国文物古建研究所所长培训班讲义;“文物保护与修复的问题”卷一、卷二;中意合作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东亚纸质文物保护——第一届东亚纸张保护学会研讨会论文集;文物修复理论——中文版;“文物保护与修复的问题”卷三、卷四;天衣有缝——中国古代纺织品保护修复论文集。 出版物:2010年4月,首届“紫禁城杯”(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评选结果揭晓,我院《中国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艺术品中的铜和青铜:腐蚀产物,颜料,保护》两部图书从全国164种入围图书中脱颖而出,分别评为“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奖和“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最佳译著”奖。《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获2002年国家古籍整理图书二等奖《睡虎地秦墓竹简》——获首届全国古籍图书一等奖《吐鲁番出土文书》——1999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全国第二届古籍整理图书评奖一等奖同年获得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颁发的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图书评奖一等奖同年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颁发的首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三等奖1997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国家图书奖提名奖1992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全国首届古籍整理图书评奖一等奖《敦煌天文历法文献辑校》——获得江苏古籍图书二等奖工程项目:北京大学红楼维修加固工程——获得1981—1982年度文化部科技成果三等奖。天津蓟县独乐寺修缮工程——获得国家文物局2004年文物保护科技进步二等奖。风化石质文物的渗透加固——1992年4月获国家文物局科技进步三等奖香港志莲净苑仿唐木构寺庙建筑群复建设计——获得2002年优质工程奖第一名获得2000年香港十大优秀建筑奖获得美国建筑学会亚洲惟一大奖(1998年)敦煌莫高窟起甲壁画修复技术——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7获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山东临沂金雀山帛画揭裱技术——获得文化部1985—1986年科技成果三等奖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竹、木、漆器脱水修复技术——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集体奖。吉林集安长川一号高句丽墓壁画保护——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集体奖出土彩绘陶俑的保护处理方法—北周李贤墓彩绘陶俑保护方法的研究——获1985—1986年度文化部科技进步奖四等奖北周李贤墓壁画的揭取和修复新技术——获1985—1986年度文化部科技进步奖四等奖AC—I型防紫外线胶片的研制与应用——获1985—1986年度文化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不算是。现在是CSSCI来源期刊。还未纳入到核心范围。
不好投。《中国文化遗产》于2004年创办,全刊信息多却有条有理,坚持打造交流思想和经验共享的主流平台,国内刊号为:11-5191/G2,创刊多年来受到许多读者的支持和喜爱。《中国文化遗产》长期以来关注文物行业发展的热点与难点问题、探讨文化遗产前沿理论与实践应用、挖掘阐释文化遗产价值,旨在为文化遗产学科构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发挥学术引领作用。
世界文化遗产论文 以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为研究对象,对其特色旅游资源的构成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利于今后本地旅游资 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保护。 关键词 武当山 世界文化遗产 特色旅游资源道教 1 引言旅游资源是—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但旅游业要想获得更大发展,往往还取决于当地旅游资源的特色。 特色旅游资源是产生旅游吸引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旅游业获得发展的重要保证。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 武当山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旅游资源丰富,武当山旅游资源开发是湖北省和十堰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迄今为止,海内外学者已从多角度对武当山进行过研究:如王光德、杨立志(1993)对武当道教渊源及发展的研究;刘守华(1991,2001)、李征康(2001,2003)对武当民俗文化的研究;曹本治(1993)、蒲卓强(1993,2001)对武当道教音乐的研究;及其他一些学者对武当建筑、历史等方面进行的专题性研究。 从特色旅游资源角度进行的研究尚不多见,冀群风(2001)、廖兆光(2002)在对武当山旅游发展研究,李程(2002)对武当山人文旅游资源的分析中有所涉及。 特色旅游资源是指在自然界、人类社会中,凡垄断性、典型性、特异性、区域性等特征突出,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的各种因素和事物。 本文依据上述特性,尝试对武当山特色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和归纳。 2 独树一帜的道教文化——武当山最重要的特色旅游资源 2.1武当山道教——中国道教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鲁迅,1918),它在中国文明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武当山道教是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得到历代统治者的捧持和推崇,明朝时达到鼎盛:先后被皇帝封为“大岳”(明成祖),“治世玄岳”(明世宗),使其地位高于五岳,被尊为“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雄镇打岳而祀超百代”。 武当山成为专为朝廷祈福禳灾的“皇室家庙”、“天下第一山”(北宋米芾),在道教领域中取得了独尊的地位,成为全国最大的道场和全国的道教活动中心,影响深远,在中国道教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武当山道教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奇迹 武当山道教建筑群,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为完好的道教古建筑群,是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特色突出; 规模宏伟,工程浩大。 明朝 *** “南修武当,北修故宫”大兴土木,先后动用了30万工匠,历时12年来修建武当宫观,建成9宫,9观,36庵堂、73岩庙的大规模的道教建筑群,成为皇室利用宗教思想统治的 重要场所。 经过后来的不断扩展,武当山共达到2万多间庙宇,总占地面积160万平方米,超过故宫一倍以上。 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的宏伟场面。 选址独特,布局巧妙。 武当山建筑选址融合“阴阳典术”的道家思想、中国古代“风水术”及真武帝修仙的神话,并严格按照政权和神权相结合的意图营建。 布局方面,武当山整个建筑群依山就势,处处结 合自然环境,巧妙利用峰峦岩涧和奇峭幽壑,建设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山体的原始风貌。 武当建筑群的中心位于天柱峰顶的金殿,处于全山各悬崖绝壁的八大宫为主体,众多的庵堂神祠自成体系分布在主体建筑的周围,庞大建筑群与群山和谐地融为一体,完美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道教理念。 总体规划严密,建筑技艺高超,工艺精湛。 规模宏大的武当建筑群采取了皇家建筑法式,统一设计布局,其总体规划十分严密,在建筑技艺和建筑美学上均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体现出我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 这里有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鎏金大殿——“金殿”,被喻为“中国古代建筑和铸造工艺中的一颗明珠”,其焊接和铸造技术已达相当高的水平,此外如“九曲黄河墙”,“一柱十二梁”,“转身殿”等也都 体现出古代建筑技艺的高超,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武当道教建筑被喻为“补秦皇汉武之遗,历朝罕见,张金阙琳宫之胜,亦环宇所无”(见明代张开东《大岳赋并序》)。 1982年国务院公布武当山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称武当山古建筑”工程浩大,工艺精湛,成功地体现了“仙山琼阁"的意境,犹如我国古建筑成就的展览”。 名扬四海、自成一派的武当武术 武当武术是中国武术中最重要流派之一,由武当山著名的道士张三丰创建,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的说法。 武当武术自成一派,被称为“内家拳派”,它以养身练功、防身保健为宗旨,是以柔克刚, 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的“内家功”。 武当武术深受道教思想影响,提倡心性修养、武德修养,注重内涵与修身养性。 武当功夫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份宝贵的遗产,在国际上也颇有影响,如今武当拳、太极拳、太极剑已是闻名天下,深受民众的喜爱。 仙乐神韵——武当道教音乐 武当道教音乐又称武当道乐,是中国道教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乐是道士们念经和进行法事活动时表演的,由于历史及所处地域等原因,武当道乐内涵极为丰富:虽属地方道乐,但却有着宫廷音乐的庄严典雅;一方面难袭了远古巫观乐舞传统及先秦的民俗祭神音乐,另一方面又吸纳了大量地方民间音乐元素;除本地外,周边地域的音乐也对其产生着影响,如“秦音楚声”、“秦腔豫调”、“楚韵汉凋”; 既有长期历史传承又在发展中不断创新的道乐,最终形成南北交融,以道为主,同时兼有佛乐和儒乐旋律的道教音乐,被称为武当仙乐神韵,武当韵,悦耳动听,它是武当山宗教文化遗产中极富特色的一部分。 3优美的自然风光——武当山不容忽视的特色旅游资源 武当山虽以“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但与其人文资源相比,武当山的自然景观也毫不逊色。 自古以来武当山优美的自然风光就一直吸引着无数的道教修练者、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和隐士们。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盛赞武当山“山峦清秀、风景幽奇”,认为“玄岳出五岳上”,这里还有着“顶镇乾坤举世无双胜境,峰凌霄汉天下第一仙山”的美喻。 最著名的自然景观为“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海拨高1612米的主峰天柱峰,如擎天一柱,拔地冲霄,周围有七十二峰拱立,二十四涧环流,形成天柱峰如一座巨大的神龟,座落在群山之颠,其余诸峰均俯身颔首朝向主峰的“万山来朝”奇观。 联合国赴武当山专家考察组官员们也盛赞武当山美丽的自然风貌,武当山自然景观有“72峰、36岩、24涧、11洞、3潭、9泉、10石、9台”等之称,均各具特色,风光优美。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武当山珍贵的特色旅游资源 武当山地区历史悠久,蕴藏着丰富的史前文物。 从目前巳出土恐龙蛋化石、海洋上脊椎动物化石、古猿颅骨化石、猿人牙齿化石看,这里曾是人类祖先的栖息地之一,中国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武当山地区曾是楚国早年国都所在地,秦汉以来历朝历代均有建制及发展,悠久的历史为本地遗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存,道教文物最为丰富,有我国道教文物宝库之誉。 5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武当山极具开发价值的特色旅游资源 武当山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中药材,是我国现存野生药材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初步确定武当山现有野生药材617种。 早在魏晋南北朝即有隐士在此采药修炼,唐宋以后更是络绎不绝。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长期在武当采药,据统计《本草纲目》中有400余种药材取自武当山。 俗话说“十道九医”,道教素有重视医药学研究的传统,结合其博大精深的道教养生文化,与现代旅游开发的健康理念正相一致,药用植物资源无疑是武当山极具开发价值的特色旅游资源。 6多彩的民俗文化——武当山极具开发潜力的特色旅游资源 武当山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本地留下了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其中以道教气息浓郁的民俗文化为特征:如武当信仰民俗、大法会、罗天大醮、进香、斋膳禁忌等习俗;如三月三、九月九等与道教信仰密切相关的游艺节日民俗。 这里还留存着许多历代高道、帝王将相、社会名人等与武当山的传说故事,如著名的“铁杵磨针”、“太子读书”等,以及大量描绘武当山的诗词、歌、赋、游记、小说等文学资源。 此外,由于历史的原因,如历代朝廷的扶持及明代大修武当等事件,均直接导致部分宫廷民俗文化与来自全国不同源流的民俗文化同聚于武当,与本地民俗文化碰撞、相融,加之此地处于秦楚交界的“朝秦 暮楚”之地,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的交汇处,历史文化渊流巳呈多元化,所以武当民俗文化还表现出来源广泛、南北相融、多姿多彩的显著特点。 7 结论 特色是旅游业的生命,特色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得以发展的基础,是旅游开发的重要依据。 世界文化遗产地武当山的特色旅游资源内涵丰富,特异性突出,除却传统的道教文化资源外,本地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特色也十分鲜明,极具开发价值。 对武当山特色旅游资源的认识,对今后本地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和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充分认识武当山旅游资源的特色及内涵,才能更好地在进—步的旅游开发中挖掘特色,发挥特色,使其更好地为旅游业服务,也才能在旅游资源保护中做到针对性强、有实效的保护。
保护历史 文化 传统本质,保护城市的历史信息修复受损、破旧、危塌的部分,整旧如旧、修旧如初,环境如初。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关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论文的相关 文章 ,欢迎阅读!
文化遗产与保护
摘要:保护历史文化传统本质,保护城市的历史信息修复受损、破旧、危塌的部分,整旧如旧、修旧如初,环境如初。尊重历史是第一位的,还要深刻认识古旧建筑是城市的真正财富,哪怕只是一段墙体都要认真对待。
关键词:整旧如旧;修旧如初;环境如初。
早在六十多年前,梁思成先生就对“西化”风潮中我国古旧历史建筑的颓萎凋零忧心忡忡。他曾叹道,研究和保护历史建筑,是一种“逆时代的工作”。[1]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了现代建筑再利用风潮,这是因为战后许多都市的重建工作更加迫不及待,当时在现代主义笼罩下,许多开发商与建筑师采取破坏、重建为首选,以求得快速发展追求城市效果。而不愿意改善那些有着良好的状态、有着历史意义的旧建筑更好适应新时期要求来满足人们的需要。许多古旧建筑在隆隆声中被夷为平地。
国内对古旧建筑的态度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20世纪60年代““””为了破四旧,一批有价值的历史建筑被平为正负零点零。
80年代古旧建筑常常被视为是某些基地利益开发的阻碍,毁掉了一批有价值的古旧建筑。
90年代一些城市对于古旧建筑以与整体环境不符、年老多病等为理由毁坏了一些有价值的古旧建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地方的建筑遗产处境陷恶,要么在改造后面目全非,要么在保护地段中苟延残喘,而市场则在历史地段巨大的地产潜值驱动下对之“虎视眈眈”。翻开到2003年为止的世界遗产目录,被认为代表中国的世界遗产有29项,除了其中的4项为自然遗产和为数可怜的反映人民生活历史的文化景观外,绝大多数是封建帝王和士大夫们的宫苑和死后的坟墓,及其为维护其统治的宗教庙宇建筑。我们当然要万分珍惜历史遗产,保护和善待它们是文明程度的标志。
比起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几大文明古国,法国的历史和文物不能说是非常悠久非常众多的,但现在的法国和法国人,却总是以文化大国的姿态出现,并以自己优秀的 传统文化 而自豪。这种自豪,来源于他们文化遗产保护观念之深入人心。在现代法国,“遗产”一词使用得是如此广泛,人们听到它的第一个反应并不涉及财产,而是全民共有的“文化遗产”,以及一系列与此有关的词汇: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学校、文化遗产基金会、文化遗产 百科 全书…那巍峨而辉煌的宫殿,斑驳而高耸的哥特式教堂,闪着金光的古典家具,以及价值连城的名画,所有这些,都为法兰西增光添彩。事实上,法国以其卓越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成果,已经成为骄人的世界第一旅游大国。为何做的如此之好呢?让我们来看以下。
1887年法国制定出了世界第一部文物建筑保护法。
1913年12月31日,现代世界第一部文物保护法《保护历史古迹法》在法国诞生。
法国的文物保护法规定全面而细致,例如,在被列入保护名单的古建筑内,哪怕在墙上钉一个钉子,也要经过许可;在一间被特别保护的17世纪的建筑物内部,家具摆设的位置都不能随便变动。任何破坏规定的做法都要受到严厉的惩罚。特别是由于文物保护的观念深入人心,公众都自觉自愿的做文物保护的“监督人”一个破坏文物、不尊重古人的家伙,在普通法国人眼里会被视同强盗、窃贼。利用名胜古迹举办文化和大型欢庆活动是近年国际上的潮流,但这些活动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他们说,在这些金碧辉煌的大厅内活动,“除了这里的空气,我们什么也不能碰;除了声音,我们什么也不能留下!”
1964年,法国对文化遗产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点,经国家登记的历史建筑即达4万处,而这个数字现在还在增加。这些情况表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担心民族特性的丧失,渴望寻求民族文化的身份认同,凡是能够加强这种认同感的遗产都受到加倍的珍视。[2]
但是,在我们中国,情况却不容乐观。那种部分青红皂白,借口发展任意破坏遗产的行为,在今天并没有绝迹。目前,报纸上报道,长城被国外的青年随意践踏。长城是我国统一的象征,是伟大的文化遗产,而国人竟然为了利益,不顾国家形象以每人60元的价格“出售”给外国人狂欢。相对而言,法国人绝对不会这样做。
就在2000年的时候,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云南省建水古城几十座珍贵的百年以上保存完好的传统民居,包括建水人耳熟能详的五官府、进士府及翰林第,被拆的片瓦无存了。按照拆除计划,606米长的建新街临街一百多座传统民居也都被夷为平地。
然而,据建水县副县长李国才说,拆除这些遗产的理由只是要“把这条街建成集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步行商业街”――要把它成一条清式仿古街。记者问道:“一边是真实的历史遗迹,一边是钢筋混水泥的假古董,究竟哪一个更有价值,应该十分清楚。
这种破坏文化遗产的情况经常发生。在一本艺术杂志上,刊登了一篇关于旧火车站客运楼毁坏的文章,叙述了在本世纪初由德国人设计修建的一坐标志性建筑,无论是年代,还是建筑艺术价值,从多角度来说都应该无条件的保留着,只可惜最终结局还是被大方的拆掉了,原因是在那个时期对旧建筑的历史性及艺术价值建议,只有少数人发出了无力的呼声。事情非常清楚,城乡中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已经在随着建筑遗产的无存而濒临消失。而刻意保护所导致的各种利益矛盾,引发了一个又一个激烈的社会冲突。面对这样复杂的状况,我们能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做?
文化遗产保护、修缮有诸多内外因素,在改造修缮中“寻根”是设计师的追求,对一座古旧建筑改建的成功将会迎来不同寻常的称誉。为此,尊重历史是第一位的,同时还要深刻认识古旧建筑是城市的真正财富,哪怕只是一段墙体都要认真对待。这一方面北京元大都城遗址公园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在抢修、修旧如旧的基础上战士给人的是昔日文化、文明。它的成功之处在于保留旧有遗迹,实行重点整修,解决新功能对古遗址的要求。
保护历史文化传统本质,保护城市的历史信息修复受损、破旧、危塌的部分,整旧如旧、修旧如初,环境如初。
在“整旧如旧”这一术语中,存在隐藏的含义,是说在修缮古建筑的时候,其中的某些部分,在有充分依据的时候,仍应尽可能的恢复到它建造之初的那个样子。一个比较著名的例子,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大教堂的修缮。这座建筑原为____教堂,在改为伊斯兰清真寺以后,原来6世纪绘制的早期基督____被覆盖在伊斯兰式的装饰之下了。现代文物修复者小心的剥除了表面的后世装饰,将早期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墙面绘饰重新显露出来。
只有那些拥有充足的考古依据,如长时间的调研、测绘、解读、论辩和方案探讨等,充分了解其原始状况,因种种原因已遭破坏的对象,在十分必要的时候,经过缜密详细的复原研究和论证,将之恢复到原有的样子,“再现”它的历史与艺术信息,才是能够接受的,甚至是有意义的。
毋庸质疑的是,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将是21世纪建筑学的重要议程。从时下的全国范围看,城乡改造更新已是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但盲目的“大拆大建”和“拆真造假”正甚嚣尘上,而对木结构为主体的我国大量性建筑遗产究竟如何进行有效保护及合理利用,在保护原则与实际操作之间仍存在着一定弹性空间,而我们要如何具有针对性的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是需要提出一个较为妥当的 方法 。
参考文献:
[1]梁思成,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七卷第一期。
[2]参见人民网驻法国记者郑园园文章《法国:视文化遗产如生命》。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论文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研究论文
摘要 : 文章主要介绍了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三个层次,即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区以及历史文化名城。
关键词: 保护单位;保护区;历史城;历史文化遗产
当前阶段我国的历史文化古城正处于关键的时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目前对于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因此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但是在进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时,需要对历史文物进行一定分层,进而更为针对性和准确性的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因此探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层次是具有重要意义的[1]。在此背景下,文章主要介绍三个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层次,旨在增加人们对于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视程度,以下是具体内容。
一、第一层次:各级重点文物的保护单位
(一)保护单位的保护方法
在对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单位进行保护时,首先就需要确定保护的方式,根据国家在这一方面的规定可知,在进行保护时维修时主要需要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二)保护文物古迹历史环境
在保护重点文物单位维修保障为原状的前提上,同时在我国的相关法律上还规定,需要建立保护历史文物的古迹的历史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历史文化环境和保护文物单位是同样重要。对于任何一个文物而言期都是具备一个自身的存在环境的,这个环境自身也蕴含着历史的遗迹,其和文物相辅相成,共同呈现着一个时代的历史沧桑。对于古迹历史环境而言,保护其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体现了历史文化文物的功能和地位,并且会对历史事件的细节进行揭露;同时也对于文物的设计意图以及艺术效果进行了表达,其对于历史的坐标进行了揭示,同时也可以对于那些已经不在的建筑进行合理的猜想。
二、第二层次:历史文化保护区
(一)正确理解保护区的价值
历史文化遗迹保护的第二个层次便是建立历史文化保护区,首先我们需要正确的理解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价值和意义。在一些古城之中我们通常可以看见一些地区,其存在大量的历史古迹,新的建筑较少,同时在该地区的居住人民也较少。对于这些地区有一些人认为已经是没有存在价值了,但是同时这些地区也是历史的最佳体现。从历史信息保护的角度进行观察,其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历史时期的最原始面貌,这属于城市历史的一个篇章,属于城市记忆的一部分,所以其和文物单位的层级是具有一定差别的,其更为完整的体现了一个时代的城市历史,它的价值和环境一体化的遗留了下来,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保护区保护方法
通常而言对于历史文化保护区而言,其居住的环境较差,并且其成片的面积很大,因此其和文物单位的保护是具有一定差别的。其在保护时应该给以一些特殊的保护,即在保护外观的同时,允许给以合理的内部改造,但是必须保障整体化的风貌。就现阶段的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措施而言,其已经很为成熟,起保护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点:1、具体的文物保护需要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恢复原状的保护;2、对于一些保存十分完整的历史建筑,其可以对外观进行细微的装饰,在其内部进行合理的改造;3、对于一些外貌应经有一些较大改造的建筑文物,应当进行的改建将其恢复至原始的面貌;4、当建筑物的'内部结构已经受到了很大破坏,进而致使古建筑成为了危房的情况,则需要将建筑结构进行重建,但是在其外观上仍然要保障其为历史的原貌;5、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内部的新建筑,可以将其和历史建筑进行协调化的调整,对于一些难以实现协调化的建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迁移。
(三)和第一层次的差别所在
与第一层次的文物保护单位不同,其和历史文化保护区是存在一定差别的,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为并不是对于历史文物的保护均给以原汁原味的保护,只是在外貌上要求完美的保存,但是在其室内上是可以进行一定改造的,这样的保护措施相较之文物单位的保护是更为容易实现的,对于古迹建筑物而言,其在保存了历史遗迹的同时,还可以充分使用建筑的价值;第二为对于在历史文化区的原始居民而言,可以继续在历史文化区生活,不需要强制的迁出。
三、第三层次:历史文化名城
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第三个层次便是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原则为需对城市中的历史文化古迹进行完美的保存,但是同时还需要保障城市的发展,居民的正常生活。故此历史文名城层次的保护,其保护的内容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其一为保护历史地段以及文物古迹、其二为延续和保护古城的风貌以及格局的特殊;其三为发扬和继承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就现阶段,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措施主要有三种。第一种为进行仿古建筑的建设,这属于是一种历史遗迹的抢救方式,但是防建的历史建筑其自身是不具备历史价值的,更多的只会为了商业上的利益,其最大程度上只能说是一种历史遗貌的延续;第二种为深度挖掘传统建筑的特点,在原有历史遗迹建筑的基础在进行新建筑的建设,同时在其形式、布局、格调等方面均和传统的建筑保证一定的联系,这是一种较为成功的古城保护措施;第三种为抓住古城的历史传统精神,进行精神上的再创作,让古城其特殊性、历史性得以完美的延续,这一种极佳的保护措施。结束语综上所述,就现阶段的中国历史文化遗迹而言,加强对其的保护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在进行保护时给以历史文化遗产分层次化保护,也是一种加强保护措施效益的手段之一。就目前而言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区以及历史文化名城是现阶段较为合理、科学的层次分化方式,值得各个城市历史保护单位进行合理的使用。
参考文献:
[1]张希晨,郝靖欣.城市历史文化街区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途径研究——针对无锡历史文化街区遗产保护工作的整体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40(4):338-343,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