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赵芳

发布时间: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赵芳

投稿北核C扩《河北经贸大学学报》:不收版面费和审稿费,有稿费 2020年1月10日向《河北经贸大学学报》投稿了一篇关于虚拟耕地资源视域下农产品贸 易政策评价的文章,刚开始以为这个期刊是个C刊,结果2月18日,该期刊通过邮件发送了录用通知,稿件说明已通过审稿程序,但刊发时间尚未确定,请勿另投它刊,让回复一下是否收到。 看到此录用通知,心情激动不已,想着终于又录用了一 篇C刊,结果去南大核心收录目录查询的时候 ,发现降为C扩了,但是又查看了该期刊不收版面费和审稿费,还有稿费,想了想发表论文不易,况且也不差,就于2月19日给杂志社回复了作者已收到,并保证专投贵刊。 接下来,可能因为疫情的原因,到4月份一直没有消息,中间打了几个电话 ,也无人接听,想着可能杂志社还未上班。4月13日,再次向贵刊进行电话咨询,这次电话终于打通了,接电话的是一位男老师,沟通了论文题目后,编辑老师说这篇文章已经录用了,刊期待定,让我放心,后期有修改的地方会主动联系我。 总体感觉《河北经贸大学学报》审稿挺快的,一个 月左右会有结果,如果没有的话,可能就没有录用,编辑老师态度也比较好,再说不收版面费,是一个良心期刊,希望此评论对大家有所帮助!

该著追求研究工作的实践化和叙事风格的中华化。主旨是揭示中国政治经济学的以下的三个基本问题:第一,严格区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二,从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上界分“物”和“事”,相应“物的科学”和“事的科学”;第三,实现工作逻辑上的历史研究和过程研究、辩证叙事和批判叙述的统一。 全书由5个工作单元构成:写在前面(代序言)和第一、二、三、四部分。题录在前面的话可谓是“解题”。开局的第一章为和哲学界“对话”专门设置。第二章因应了畅销书《21世纪资本论》。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突出批判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工作的立体交叉性,体现由方法论批判衍生出理论和理论批判的方针。批判归根结底集中于“本体论批判”。最高意义的批判(主推哲学批判)指向了马克思主义=各种形而上学这个公式,以杜绝各种非法的作为预设前提的“本体论”、“存在论”、“知识论”。鉴于当前的研究已达到了“各种学说”迷人眼的地步,从马克思主义及经济科学文献的根部予以清理,彻底澄清事实是实属必要的。开局的论证在首篇尾章得以实质性地展开,即第三章可谓是“破题”。整体看,这是面向实际和为了未来的阅读。第一部分旨在明确经济学之道:其一,说明“保卫”何以是方法或指方法论(主旨在志史),而“经济形态”何以是指理论或建构行动(主旨在批判);其二,说明“保卫”和“经济形态”的相互衔接;其三,说明保卫《资本论》的行动,对于经济形态理论的工作转化。主题实写“运动”和“构造”两方面内容铆合,妥善安排它们的结合。第二、三、四部分安排了《保卫》的具体论证: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地基——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建筑——经济形态社会理论运用,即前者总括了社会主观批判,中者总括了社会客观批判,后者则致力于在《资本论》的基础上,通过这个架构,成功地内生出“中国经济学建构”理论行动。 全书内容紧扣历史,力求以“中国人的资格”研究政治经济学,工作涵容中国历史规定,得出对世界历史尤其马克思之后的世界历史的新理解。这种运思和酿造以极高的智慧统一了人类生产的“历史”和“逻辑”。从中得出创造性的结论:中国经济学的主要对象是社会主义经济。或宁可说,这种对象规定不过是经济形态的人的规定,不过是客观史上的生产的发展(逻辑),——通过对现代资本主义发展规定的批判,其由初级产品社会的相应规定内化而来。 本书推断出:政治经济学不过是对不同历史形态的“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进行研究。 从而,根据马克思的阐述,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定历史发展形态的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和人们之间的交往关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按马克思的说话方式,乃是社会主义生产运动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合作交往关系。

该著全名是《保卫<资本论>——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大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四部分六篇,“1+19”结构安排,即写在前面和十九章正文。该著没有后记,是一个遗憾。四部分:第一部分行动的语境:批判和建构[总论]第二部分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地基:社会主观批判[方法论和思想史批判统一形态]第三部分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建筑:社会客观批判[客观逻辑和主观逻辑统一形态]第四部分经济形态社会理论运用:中国经济学提要暨大结局[历史和思想统一形态]六篇第一篇总问题提出的背景、意义和策略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工作地基:经济形态历史观批判第三篇资产阶级工作地基:经济形态社会观批判第四篇马克思的批判逻辑:历史批判之导入第五篇政治经济学工作逻辑:《资本论》究竟怎样炼成第六篇蕴涵中国历史规定的批判逻辑:对马克思革命的继承和超越“我为什么与如何写《保卫<资本论>》”,是《保卫<资本论>》作者写的。 载于《政治经济学报》2015年第4卷,第214-230页。全面介绍了该书的写作缘由,是迟到的“后记”。许光伟:《<资本论>的逻辑究竟怎样练成?——兼谈如何写<保卫资本论>》,《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第8辑,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5年。P16-P36该文介绍了著作的内容的逻辑实质。行动与理论:哈贝马斯批判——《资本论》中的历史唯物主义问题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 2016年04期P25-35该文是《保卫资本论》的迟到的“写在后面”。尤其值得一提,该著首次采用了“七类文献法”。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主编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80年创刊以来,本着昌明科学、创新知识、培养人才、造就学人之宗旨,始终坚持“双百”方针和正确的办刊方向,现已成长为我国经济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期刊。

参考文献第一章 金融市场概论1.(美)威廉·F·夏普、戈登·J·亚历山大、杰佛里·V·贝利.《投资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2.(美).格罗佩利、埃森.尼克巴克特著,申海波、鲁昌译,《公司财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3.[美]弗兰克·法伯兹,弗朗哥·莫迪里安尼,迈克尔·费里,《金融市场与机构通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一版。4.[美]威廉·F·夏普,《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市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5.[美]兹维·博迪,亚历克斯·凯恩,艾伦·马库斯,《投资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6.博迪,莫顿:《金融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7.[美]弗兰克·J. 法博奇,弗郎哥·莫迪利亚尼,唐旭等译,《资本市场:机构与工具》(第二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8.张亦春主编,《现代金融市场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9.[美]小詹姆斯 L.法雷尔,沃尔特 J. 雷哈特著,齐寅峰等译,《投资组合管理,理论与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10.[美]约翰·马歇尔、维普尔·班塞尔著,宋逢明、朱宝宪、张陶伟译,《金融工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11.[英]洛伦兹·格利茨著,唐旭等译,《金融工程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第二章 货币市场1.[美]詹姆斯·托宾,斯蒂芬·戈卢布,《货币、信贷与资本》,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2.[美]兹维·博迪,亚历克斯·凯恩,艾伦·马库斯,《投资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3.[美]米什金著,李杨译,《货币金融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4.胡庆康编著,《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5.唐旭,《金融理论前沿课题》,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6.[美]弗兰克·J. 法博奇,弗郎哥·莫迪利亚尼,唐旭等译,《资本市场:机构与工具》(第二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7.钱小安,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结机制及其疏导,金融研究, 2001年 09期,67-738.王一萱、屈文洲,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连通程度的动态分析,金融研究, 2005年 08期,112-1229.周正庆,建立健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机制,中国金融,2004年第1期10.华仁海、陈百助,国内!国际期货市场期货价格之间的关联研究,经济学(季刊),第3卷,第3期,727-74211.张敬国,我国货币市场运行特征及其与资本市场的关系,金融经济,2003年第9期第三章 资本市场1.(美)威廉·F·夏普、戈登·J·亚历山大、杰佛里·V·贝利.投资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2.[美]威廉·F·夏普,《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市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3.[美]兹维·博迪,亚历克斯·凯恩,艾伦·马库斯,《投资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4.[美]弗兰克·J. 法博奇,弗郎哥·莫迪利亚尼,唐旭等译,《资本市场:机构与工具》(第二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5.唐旭,《金融理论前沿问题》,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6.[美]小詹姆斯 L.法雷尔,沃尔特 J. 雷哈特著,齐寅峰等译,《投资组合管理,理论与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7.王亚民 朱荣林,资本市场发展模式比较:一个风险投资视角,国际金融研究, 2002年 12期,61-668.赵明勋,中国资本市场“拉美化”之忧,国际金融研究, 2005年 06期,46-519.朱新蓉,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开放运行,广西金融研究, 2004年 02期,4-710.孙建平,汇率弹性化与资本市场的风险控制,金融研究, 2004年 09期,25-3611. 张亦春、蔡庆丰,西方私人权益资本市场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国际金融研究, 2004年 08期,46-53第四章 外汇市场1.姜波克,《国际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美]弗兰克·J. 法博奇,弗郎哥·莫迪利亚尼,唐旭等译,《资本市场:机构与工具》(第二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3.[美]詹姆斯·托宾,斯蒂芬·戈卢布,《货币、信贷与资本》,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4.哈继铭,中国利率和汇率问题,国际金融研究, 2006年 01期5.曹凤岐,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研究,金融研究, 2005年 01期6.谭雅玲,人民币汇率面临调整压力,农村金融研究, 2005年 06期7.姜凌、马先仙,正确认识人民币汇率稳定的若干问题,金融研究, 2005年 08期8.范俊杰,论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农村金融研究, 2004年 06期9.裘元伦,欧元汇率:受四大因素制约,国际金融研究, 2004年 01期10.高海红,美元汇率和美国“双赤字”, 国际金融研究, 2004年 01期第五章 衍生市场1.[美]约翰·马歇尔、维普尔·班塞尔著,宋逢明、朱宝宪、张陶伟译,《金融工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2.[英]洛伦兹·格利茨著,唐旭等译,《金融工程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3.[美]约翰·赫尔著,张陶伟译,《期权、期货和衍生证券》,华夏出版社,19974.叶永刚主编,《金融工程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5.[美]兹维·博迪,亚历克斯·凯恩,艾伦·马库斯,《投资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6.叶永刚主编,《衍生金融工具概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7.胡奕明,金融期权衍生技术的新发展,金融研究, 2001年 04期8.杨峰,海外股指期货市场比较研究,金融研究, 2002年 07期9.王晋忠、王滨,金融工程与现代投资银行的发展,财经科学, 2004年 第1期10.陈国辉、李守铎,衍生金融工具对资产本质及其确认的冲击,财经问题研究, 2005年 02期第六章 利率机制1. [美]米什金著,李杨译,《货币金融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2. 胡庆康编著,《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3.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 博迪,莫顿:《金融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5. 陈学彬等编,《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6. [美]詹姆斯·托宾,斯蒂芬·戈卢布,《货币、信贷与资本》,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7. 陈雨露,赵锡军,《金融投资学》,中国人民出版社,1996年8. 任兆璋、彭化非,我国同业拆借利率期限结构研究,金融研究, 2005年 03期9. 沙振林,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利率管理模式的探讨,金融研究, 2005年 06期10. 王一鸣、李敏波,非正规金融市场借贷利率决定行为:一个新分析框架,金融研究, 2005年 07期11. 李扬、彭兴韵,解析美联储的利率政策及其货币政策理念,国际金融研究, 2005年 02期第七章 风险机制1. [美]约翰·马歇尔、维普尔·班塞尔著,宋逢明、朱宝宪、张陶伟译,《金融工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2. 叶永刚主编,《金融工程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3. 王春峰著,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4. [美]威廉·F·夏普 , 《投资学 第五版》 , 1998年8月第1版5. [美]威廉·F·夏普,《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市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6. [美]兹维·博迪,亚历克斯·凯恩,艾伦·马库斯,《投资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7. 博迪,莫顿:金融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8. 冯燮刚、杨文化,风险、风险资本与风险偏好,国际金融研究, 2005年 02期9. 邓可斌 何问陶,个体理性、风险偏好、社会地位与我国消费增长——基于跨期替代资产选择理论模型的研究,财经研究, 2005年 05期10. 高全胜,金融风险计量理论前沿与应用,国际金融研究, 2004年 09期11. 胡志强,中国金融系统风险配置的实证研究,金融研究, 2004年 10期第八章 风险资产定价1. [美]威廉·F·夏普 , 《投资学 第五版》 , 1998年8月第1版 2. [美]兹维·博迪,亚历克斯·凯恩,艾伦·马库斯,《投资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3. 宋逢明著,《金融工程原理——无套利均衡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年出版4. [美]Stephen ,Randolph ,Jeffrey 著,吴世农、沈艺峰等译,《公司理财(第5版)》(MBA教材精品译丛),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8月5. 博迪,莫顿:金融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6. [美]小詹姆斯 L.法雷尔,沃尔特 J. 雷哈特著,齐寅峰等译,《投资组合管理,理论与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7. 靳云汇、刘霖,中国股票市场CAPM的实证研究,金融研究, 2001年 07期8. 韩高龙、李劲松、陈彦斌,基于货币和财富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证券市场导报, 2004年 04期9. 段续源,CAPM股票定价理论的延展,南开经济研究, 2004年 02期10. 苏萍,套利定价理论在深圳股市的实证检验,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 03期11. 刘霖、秦宛顺,中国股票市场套利定价模型研究,金融研究, 2004年 06期12. 张淑英、张世英,CAPM和APT模型的比较研究,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1998年 02期第九章 效率市场假说1. 饶育蕾,刘达锋,《行为金融学》,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2. 宋军,吴冲锋,从有效市场假设到行为金融理论,世界经济,2001(10):74-803. 韩海平,陶燕红,方兆本,行为金融学综述,经济研究,2002(1):3-104. 刘志阳,国外行为金融学理论述评,经济学动态,2002(3):71-755. 张亦春主编,《现代金融市场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6. 宋逢明著,《金融工程原理——无套利均衡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年出版7. 李兴绪,上海证券市场有效性的实证分析,统计与决策, 2004年 08期8. 曲盛恩,我国投资基金市场效率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中国软科学, 2004年 07期9. 赵冬梅、陈柳钦,市场有效性及其检验方法,管理科学, 2003年 03期10. 管征、谭克、陶欣,股票市场有效性的横截面检验:文献综述,现代管理科学, 2003年 08期第十章 债券价值分析1. 威廉·F·夏普 , 《投资学 第五版》 , 1998年8月第1版2. 管志强,附认股权公司债价值分析,数学理论与应用,. 蒋殿春,张新,可转换公司债券定价问题研究,证券市场导报,2001年12月4. [美]兹维·博迪,亚历克斯·凯恩,艾伦·马库斯,《投资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5. 林清泉主编,《固定收益证券》,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6. 类承曜 ,《固定收益证券》,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7. 王一鸣 李剑峰,我国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金融研究, 2005年 01期8. 赖其男、姚长辉、王志诚,关于我国可转换债券定价的实证研究,金融研究, 2005年 09期9. 谢海玉,我国债券收益率变动分析 ,国际金融研究, 2004年 07期10. 宋永明,指数化债券的理论与实践,金融研究, 2003年 09期11. 鲍建平、杨建明,利率期货交易对债券现货市场价格发现的影响分析,金融研究, 2004年 02期第十一章 普通股定价1. 布瑞德福特·康纳尔著,张志强,王春香译,公司价值评估——有效评估与决策的工具,2001,华夏出版社2. 汤姆·科普兰,蒂姆·科勒,杰克·默林著,贾辉然等译,价值评估——公司价值的衡量和管理,1998,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3. Aswath Damodaran 著,朱武祥,邓海峰等译,投资估价——评估如何资产价值的工具和方法,1999,清华大学出版社4. [美]威廉·F·夏普,《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市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5. [美]Stephen ,Randolph ,Jeffrey 著,吴世农、沈艺峰等译,《公司理财(第5版)》(MBA教材精品译丛),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8月6. (美).格罗佩利、埃森.尼克巴克特.《公司财务》.申海波、鲁昌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7. 牛凯龙、李永军,我国IPO定价的实证分析,农村金融研究, 2003年 07期8. 段进东、陈海明,我国新股发行定价的信息效率实证研究,金融研究, 2004年 02期9. 于增彪、梁文涛,股票发行定价体制与新上市A股初始投资收益,金融研究, 2004年 08期10. 宋逢明、梁洪昀,发行市盈率放开后的A股市场初始回报研究,金融研究, 2001年 02期第十二章 远期与期货的定价1. [美]约翰·赫尔著,张陶伟译,《期权、期货和衍生证券》,华夏出版社,19972. [美]约翰·马歇尔、维普尔·班塞尔著,宋逢明、朱宝宪、张陶伟译,《金融工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3. [英]洛伦兹·格利茨著,唐旭等译,《金融工程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4. 叶永刚主编,《金融工程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5. [美]兹维·博迪,亚历克斯·凯恩,艾伦·马库斯,《投资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6. [美]小詹姆斯 L.法雷尔,沃尔特 J. 雷哈特著,齐寅峰等译,《投资组合管理,理论与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7. 华仁海、陈百助,我国期货市场期货价格收益及波动方差的长记忆性研究,金融研究, 2004年 02期8. 鲍建平、杨建明,利率期货交易对债券现货市场价格发现的影响分析,金融研究, 2004年 02期9. 杨星,股指期货合约设计的国际比较与借鉴——适度保证金的确立,国际金融研究, 2001年 09期10. 张晋生,股票和期货价格的比较分析,国际金融研究, 1996年 03期第十三章 期权的定价1. [美]约翰·赫尔著,张陶伟译,《期权、期货和衍生证券》,华夏出版社,19972. [美]约翰·马歇尔、维普尔·班塞尔著,宋逢明、朱宝宪、张陶伟译,《金融工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3. [英]洛伦兹·格利茨著,唐旭等译,《金融工程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4. 叶永刚主编,《金融工程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5. 宋逢明著,《金融工程原理——无套利均衡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年出版6. [美]兹维·博迪,亚历克斯·凯恩,艾伦·马库斯,《投资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7. 胡奕明,金融期权衍生技术的新发展,金融研究, 2001年 04期8. 解利艳、曹颖,期权定价Black-Scholes模型评述,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5年 03期9. 郑振龙、林海,银行资产负债中隐含期权的定价,金融研究, 2004年 07期10. 丹·拉提莫,实物期权如何帮助确定投资价值,国际金融研究, 2002年 03期第十四章 投资管理1. [美]威廉·F·夏普,《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市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2. [美]小詹姆斯 L.法雷尔,沃尔特 J. 雷哈特著,齐寅峰等译,《投资组合管理,理论与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3. [美]兹维·博迪,亚历克斯·凯恩,艾伦·马库斯,《投资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4. (美)威廉·F·夏普、戈登·J·亚历山大、杰佛里·V·贝利,《投资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5. 博迪,莫顿:金融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6. 王树娟,中国证券基金最优投资组合,系统工程, 2005年 01期7. 唐欲静,投资组合业绩评价理论、发展及在中国的应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5年 03期8. 肖奎喜、杨义群,基于风险调整收益的开放式基金业绩评价,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5年 01期9. 王骥涛、欧阳丹,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综述,甘肃金融, 2005年 10期10. 李锐,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的运作原理,证券市场导报, 2004年 02期11. 徐少君,投资组合理论发展综述,浙江社会科学, 2004年 04期第十五章 金融市场监管1. 史福厚,《金融监管导论》,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2. 杨德勇,贾奇珍著,《金融监管伦》,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3. 蔡浩议著,《抉择:金融混业经营与监管》,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4. 周英著,《金融监管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5. 谢伏瞻主编,《金融监管与金融改革》,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6. 赵锡军著,《论证券监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7. 尹龙,金融创新理论的发展与金融监管体制演进,金融研究, 2005年 03期8. 江春、许立成,金融监管与金融发展:理论框架与实证检验,金融研究, 2005年 04期9. 王志军,欧盟金融监管的新发展 ,国际金融研究, 2004年 02期10. 刘夏、蒲勇健、陈斌,混业经营模式下的有效金融监管组织体系研究,金融研究, 2005年 09期11. 尹灼,英国新金融监管体系述评,农村金融研究, 2004年 01期12. 徐进前,现代金融法律制度变革的潮流——新法案下的美国金融监管制度及其启示,金融研究, 2003年 06期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实证类

1.“我国先进制度技术发展的管理环境及其优化”,《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1期;2.“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问题与对策”,《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4期;3.“主管质量及非均衡条件下的质价关系机理的讨论”,《经济学管理学前沿》,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期;4.“交通运输市场化经济理论分析框架”,《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2年5期;5.“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机理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9期;6.“西藏的经济竞争力的变化及其与交通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增刊;7.“工业企业竞争力的DEA评价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11期;8.“产业空洞化对一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国际贸易问题》,2002年11期;9.“北京为何向电动自行车说‘不’”,《综合运输》,2002年11期;10.“企业成长分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1期;11.“制度安排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作用研究”,《西藏研究》,2003年3期;12.“战略性贸易政策中的产业政策及其绩效”,《中国软科学》,2003年3期;13.“藏区交通发展与制度的关系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4期;14.“环境成本内部化与我国对外贸易环境竞争力”,《经济与管理》,2003年4期;15.“试论‘后非典时期’的政府危机管理”,《学术论丛》,2003年6期;16.“交通向度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经济论坛》,2003年增刊;17.“公共政策框架下的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9期;18.“北京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战略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11月;19.“邮政市场引入竞争的经济学分析”,《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2期;20.“非正式制度变迁的实证方法研究——以西藏为例”,《凉山大学学报》,2004年2期;21.“精益供应及其启示”,《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2期;22.“中国应对WTO贸易技术壁垒的管理政策研究”,《亚洲商务论坛》,2004年会论文;23.“战略性贸易政策下的关税保护理论与实证分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3期;24.“基于经济发展战略角度的城乡收入差异分析”,《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3期;25.“‘无为而治’与现代行政管理”,《晋阳学刊》,2004年4期;26.“基于‘链理论’的汽车产业政策链探析”,《学术论丛》,2004年6期;27.“对当前价格传导受阻现象的解析”,《价格月刊》,2004年11期;28.“汽车产业的政策链理论初探”,《经济师》,2005年1期;29.“汽车产业政策的国际比较与启示”,《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1期;30.“对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构想”,《陕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1期;31.“浅析我国的金融制度供给”,《经济瞭望》,2005年1期;32.“提高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开发能力的政策选择”,《山西科技》,2005年3期;33.“提高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选择”,《太原科技》,2005年6期;34.“对中国汽车发展自主品牌的思考”,《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6期;35.“基于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中国MP3产业‘游击战’思考”,《南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6期;36.“对中国汽车发展自主品牌的思考”,《生产力研究》,2005年7期;37.“从产业链‘微笑曲线’看北京汽车工业的发展策略”,《改革与战略》,2005年11期;38.“我国汽车工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北京汽车》,2005年12期;39.“对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思考”,《学习论坛》,2006年1期;40.“对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思考”,《学习论坛》,2006年1期;41.“BDA级和产业群:开拓产业机群理论新视野”,《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年1期;42.“青藏铁路的建设与对西藏发展的影响”,《中国藏学》,2006年2期;43.“基于地区专业化指数的北京优势产业分析”,《商场现代化》,2006年2期;44.“物流系统中要素冲突问题研究”,《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年3期;45.“创新招商引资模式与提升机和产业机群效应研究”,《科学管理研究》,2006年4期;46.“服务链理论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4期;47.“国外知识重用研究述评及新进展”,《情报科学》,2006年5期;48.“基于产业价值链理论的北京汽车服务业发展研究”,《北京汽车》,2006年5期;49.“物流网络模式研究”,《商品储运与养护》,2006年5期;50.“服务链结点相关性理论在区域产业规划中的应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5期;51.“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北京汽车服务业发展研究”,《北京汽车》,2006年5期;52.“基于价值链的物流企业组织模式的探讨”,《改革与战略》,2006年8期;53. “中国供应链管理发展分析与展望”,《金融经济》,2006年8期;54.“基于链理论的服务业运行机理初探”,《管理科学文摘》,2006年9期;55.“北京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改革与战略》,2007年1期;56.“企业绩效评价研究概况分析”,《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年1期;57.“全流程核电经济性评价系统的探讨”,《能源工程》,2007年2期;58.“核电经济性评价中的流程问题”,《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2期;59.“从委托代理视角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演进”,《商业时代》,2007年3期;60.“城市汽车服务链节点最优选址与规模”,《统计与决策》,2007年4期;61.“The Construction of the Qinghai Tibet Railway and It’s Impact on Tibetan Development”,《China Tibetology》;62.“企业管理变革下的业绩评价创新趋势”,《商业时代》,2007年4期;63.“基于区位商的中国汽车产业结构研究”,《经济论坛》2007年7期;64.“基于常规电力的核电发展经济性研究”,《中国电力》,2007年9期;65.“北京市企业技术创新现状与对策研究”,《经济论坛》,2007年11期;66.“熵思想下的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模型探讨”,《工业技术研究》,2008年2期;67.“运用汽车报废推导汽车产业需求规模”,《企业经济》2008年5期;68.“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来选取与汽车保有量有关的因素”,《北京汽车》2008年6期;69.“中国汽车产业市场集中度与市场绩效关系研究”,《商场现代化》,2008年3期;70.“美国机场时刻分配政策演变的经济学分析”,《综合运输》,2008年7期;71.“基于行业性质的出租汽车产业结构分析”,《综合运输》,2008年8期;72.“出租汽车司机收入相对偏低的原因分析 以北京市为例”,《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年5期;73.“北京出租汽车行业管制的关键问题”,《综合运输》,2008年9期;74.“我国电线电缆行业现状与发展研究”,《电器工业》,2008年第2期;75.“北京如何发展可持续的都市型工业”,《经济导刊》,2008年第2期;76.“后工业经济时期北京都市工业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分析”,《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第2期;77.“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分析”,北方经济,2008年第8期;78.“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选取与汽车保有量相关的因素”,《汽车工业研究》2008年第7期;79.“后工业经济时期首都产业结构优化研究”,《商业时代》,2008年第22期;80.“罢运风波呼唤出租车管理模式的变革”,《综合运输》,2008年第12期;81.“工业节能降耗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研究”,《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2008年第4期;82.“北京城市生活垃圾物流系统研究”,《时代经贸》,2008年第S3期;83.“基于熵视角的价值理论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9期;84.“论产品族生产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年第2期;85.“出租车市场的利益分配格局及对策”,《综合运输》,2009年第4期;86.“综合运输的价值链与价值链治理”,《综合运输》,2009年第12期;87.“耗散结构理论与都市圈发展演化过程”,《经济论坛》,2009年第5期;88.“都市圈演进中的产业空间影响机理”,《经济论坛》,2009年第4期;89.“都市圈内区际差异及度量方法”,《新西部》,2009年第1期;90.“产品族的作业成本法核算模型初探”,《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4期;91.“基于网络分析的什邡市灾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92.“西藏草地畜牧业现代化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年第9期;93.“基于信任机制的复杂网络知识传播模型的研究” 《价值工程》,2009年第12期;94.“产品族设计的成本测算研究”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增刊)》,2009年第5期;95.“台海两岸物流合作方式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96.“基于公共经济视角的北京市郊铁路资源整合”,《综合运输》,2010年第1期;97.“铁路改革中公益性问题的解决途径”,《综合运输》,2009年第11期;98.“基于灰色预测的生态足迹方法研究”,《中国市场》,2010年第49期;99.“西藏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特区经济》,2010年第5期;100.“印度农业地下水灌溉用电电价研究”,《中国物价》,2010年第4期;101.“农村地区水权管理研究”,《北京水务》,2010年第5期;102.“农民在灌溉系统管理转移中的作用研究”,《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年第10期;103.“基于区位熵理论的北京第三产业发展研究”,《中国市场》,2010年第13期;104.“基于环境经济协调度模型的草场生态系统协调性评价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第9期;105.“草场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 以西藏那曲地区为例”,《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第7期;106.“磁浮交通技术应用中的路径依赖及对策”,《综合运输》,2010年第9期;107.“海峡两岸经济整合的驱动机制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108.“西藏经济增长:事实、机理及政策选择”,《中国藏学》,2010年第1期;109.“西藏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特区经济》,2010年第5期;110.“中小学建筑抗震设防情况的抽样调查与分析”,《结构工程师》,2010年第2期;111.“草场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 以西藏那曲地区为例(英文)”,《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2010年第1期;112.“城乡统筹发展中农村人口流动的复杂网络分析 以南磨房乡为例”,《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113.“社会网络分析法在农转非中的实证研究 以朝阳区南磨房乡为例”,《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114.“A Contrastive Study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glev and High-Speed Wheel-Rail”,第十届“交通运输领域华人学者国际会议”(ICCTP 2010,);115.“基于公共经济视角的北京市郊铁路资源整合”,《综合运输》,2010年第1期;116.“市郊铁路参与城市交通的冲突及其治理机制”,《中国铁路》,2010年第4期;117.“市郊铁路参与城市交通的合作机制研究”,《综合运输》,2010年第11期;118.“Research on the Nonlinear Pricing of Transportation: Based on ConsumerHeterogeneity for Passenger-dedicated Lines”,10th International Chinese Conference of Transportation Professionals2010卷1579页;119.“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 Bases to the Decision Making of Railway Traffic Safety in China”,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cience(MASS 2010),2010卷/年2期97页;120.“Team Decision Making of Scientific Research Organization Based on Knowledge Management”,IEEE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Management Science (ICAMS 2010),2010卷/年1期252页。121.“交通规则形成的演化博弈分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122.“面向市政管理的不良信息传播仿真模型”,《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123.“城市交通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铁道运输与经济》,2011年第4期;124.“北京市交通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价格月刊》,2011年第1期;125.“城市公共交通技术应用的探讨”,《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1年第1期;126.“西藏普兰县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第3期;127.“高寒草原圣域区保护与发展模式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128.“‘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概述”,《全球定位系统》,2011年第1期;129.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及因果关系分析,《现代管理科学》,2011年第10期;130.“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产业集群组织内部企业边界”,《企业活力》,2011年第11期;131.“房地产投资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1年第11期;132.“基于BA模型的朝阳奥运功能区产业优化模式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第12期;133.“中国各行政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对应分析”,《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第2期;134.“关于完善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思考”,《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第2期;135.“基于自组织的台海两岸经济系统演化机制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2年第1期;136.“北京市私人小汽车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及因果关系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137.“美国富人利己政治隐藏在“占领华尔街”身后的真正祸根”,《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2年第1期;138.“西藏普兰县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动力学分析”,《软科学》,2012年第1期;139.“企业战略联盟博弈策略选择分析”,《企业活力》,2012年第2期;140.“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分析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第4期;141.“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制度及谈判进展分析”,《绿色科技》,2012年第3期;142.“民族手工企业盈利能力差异研究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分工理论的视角”,《中国商贸》,2012年第11期;143.“外部冲击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效应分析基于VAR模型”,《中国证券期货》,2012年第4期;144.“不完全契约视角下的生态工业园区企业共生研究”,《商业时代》,2012年第13期;145.“人力资本专用性视角下的农村池塘闲置研究(英文)”,《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2年第5期;146.“新加坡城市固体废弃物管理的经验”,《亚太经济》,2012年第3期;147.“美军基于网络空间战的空袭作战信息指挥系统效能浅析”,《飞航导弹》,2012年第6期;148.“人力资本专用性视角下的农村池塘闲置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第19期;149.“网络结构对集体行动合作决策扩散影响的仿真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2年第7期;150.“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缘何陷入困境?基于博弈论的视角”,《当代教育论坛》,2012年第4期;151.“基于“交通—经济”大系统环境下的交通投资预测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2年第8期;152.“交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模型研究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实证分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经济学1.胡坚、王海平主编:《国内金融发达城市金融产业促进政策比较研究》,中国人口出版社,2010年1月。2.王铁军,胡坚主编:《中国中小企业融资28种模式成功案例》,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7月。3.胡坚:《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多维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pp302;4.胡坚、陶涛:《日本金融:危机与变革》,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8月,pp229;5.胡坚:《亚洲――金融风暴后的再崛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5月,pp217;6.胡坚:《欣欣向荣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pp376;7.胡坚:《转变中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台湾)大秦出版社,1996年12月,pp365;8.胡坚:《日本金融市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10月,pp157;9.胡坚、刘伟、丛培国和江明华:《当代资本主义的财产制度》,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6月,pp250。文学1.胡坚:《飞过沧桑的蝴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4月,pp269。2.胡坚:《爱的答案》,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10月,pp280。 1.(美)杰克·弗朗西斯和罗杰·伊博森著:《投资学全球视角》(胡坚等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2.(美)彼德.纽曼等著:《新帕尔格雷夫辞典--货币金融卷》(第一卷),(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译,胡坚教授主持),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3月,pp835。3.(美)威廉·夏普:《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市场》,(胡坚译),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2001年3月,pp400。4.(日)林华生:《日本在亚洲的作用》,(曾刚译,胡坚审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pp244。 1.胡坚:“供应学派两个主要经济模型述评”,厉以宁主编:《西方经济思想评论》(第二辑),商务印书馆,1990年,pp97-123。2.胡坚:“90年代以来的中国金融改革--步骤与走向”,晏智杰、宁骚、李玉主编:《面向21世纪的中国现代化--课题与展望》,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4月,pp120-140。3.胡坚:“林华生(日)著:《日本在亚洲的作用》(中译本)序言”,2000年10月,北京大学出版社,pp3-7。4.胡坚:“中泰两国金融体系比较及未来发展”,北京大学泰国研究所编:《现代化进程中的中泰关系--纪念中泰建交25周年论文集》,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12月。5.胡坚:“风险投资机制建立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北大论剑》,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年7月。6.胡坚:“香港金融业回顾与展望(2002)”,萧灼基主编:《金融市场分析与预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3月。7.胡坚:“第一章 退市机制与股市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韩志国、段强主编:《退市机制--市场压迫还是压迫市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4月。8.胡坚:“对女性学学科教学、学生培养和课程设置的一点思考”,魏国英、王春梅主编:《女性学理论与方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pp133-139。9.胡坚:“从亚洲金融危机看腐败的危害”,计高成主编:《世界反腐风云备忘录》,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年6月,pp277-284。10.胡坚:“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规律与趋势”,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第2辑),2002年9月,辽宁人民出版社。pp5-19。11.胡坚、孙素民:“香港金融业回顾与展望(2003)”, 萧灼基主编:《2003年中国金融市场分析与预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3月,pp355-368。12.胡坚:“王曙光:《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发展》序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pp1-3。13.胡坚:“加入WTO对于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王长胜主编:《经济信息绿皮书——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2003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1月。14.胡坚:“从亚洲金融危机看腐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张保民等主编:《亚洲地区的行政改革》,澳门理工学院、澳门特区行政及公职局出版,2003年10月。15.胡坚、秦娟娟:“中国国际资本管理制度变化”,王长胜主编:《经济信息绿皮书——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2004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12月。16.胡坚、高飞:“中国香港金融业回顾与展望”,萧灼基主编:《2004年中国金融市场分析与预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2月,pp265-281。17.胡坚:“王学东:《商业房地产投融资与运营管理》序言二”,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18.胡坚、郭国圣:“中国香港地区金融业回顾与展望”,萧灼基主编:《2005年中国金融市场分析与预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3月,pp81-100。19.胡坚、梁志隆:“中国香港地区金融业回顾与展望”,萧灼基主编:《2006年中国金融市场分析与预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3月。20.胡坚:“序言”,韩玲慧:《经济发展中的银行体系》,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4月。21.郜全亮、胡坚:“2006年香港金融业回顾与展望”,萧灼基主编:《2007年中国金融市场分析与预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6月。Pp343-368。22.胡坚、郜全亮:“东盟经济合作背景下的中国与泰国经贸与投资关系”,傅增有、薄文泽主编:《中泰关系30年:回顾与展望》,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7年8月。Pp126-131。23. 胡坚、杨霞:“澳门金融业的现状即未来发展方向——兼论金融海啸对于澳门金融的影响”,李向玉主编:《腾飞的澳门:回归十年的回顾与展望(社会卷)》,澳门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Pp313-320页。24.胡坚:“论澳门产业结构的适度多元化发展”,杨允中、饶戈平主编:《国家十二五规划与澳门特区的发展——纪念《澳门基本法》颁布18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澳门基本法推广协会出版,2011年7月。25.胡坚、王智强:“中国女性劳动力教育回报率问题研究——基于heckman模型和分位数回归的实证分析”,魏国英、马忆南主编:《亚洲女性论坛报告——性别平等与女性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 (如无特别注明,均为独立完成)1、“论发展经济学中的结构主义和新古典主义思潮”,《经济科学》,1992年第2期,pp67-72。2、“‘评斯拉法对李嘉图‘不变价值尺度’难题的解答”,《经济科学》,1993年第1期,pp67-71。3、“英美银行兼营证券业务的争议及其发展概况”,《经济学动态》,1993年第6期,pp57-60。4、“发展市场经济与转变思想观念”,《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3年第1期,pp39-41。5、“目标与人--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观念更新与转变”,《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3年第2期,pp54-62。6、“大陆、香港、台湾工商管理硕士教育的比较研究”,《高等教育论坛》,1994年第1期,pp20-26。1993年5月28日(美国)《世界日报》先行刊载。7、“B股与其相关市场的联动关系”,《北京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pp36-48。8、“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规律与上海的选择”,《经济科学》,1994年第2期,pp9-14;并被编入国务院研究室财金贸易研究司课题组“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专辑”,《经济研究参考》1994年第115/116期。9、“发展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科的关系”,《经济评论》,1994年第4期,pp29-32。10、“建立国际金融中心指标评估体系的基本设想”,《经济科学》,1995年第2期,pp38-43。11、“让经济学成为真正的科学”,《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pp22-23;1996年6月29日《文摘报》转载。12、“香港与广东省的金融互动关系”,《国际金融研究》,1995年第5期,pp18-21。13、“1997年之后香港继续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几个问题”,《银行家》,1995年第2期,pp8-11。14、“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北京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pp65-69。15、“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的失业问题”,《经济学动态》,1996年第1期,pp25-31。1995年11月9日《华南早报》(香港)先行刊载。16、“台湾发展亚太金融中心的历程”,《银行家》,1996年第2期,pp8-12。17、“日本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经济评论》,1996年第3期,pp84-90。18、“香港--面临挑战的国际金融中心”,《中国金融信息》,1996年第6期,pp16-17。19、“香港与亚洲其他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的关系”,《中国金融信息》,1996年第7期,pp25-27。20、“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运作”,《中国金融信息》,1996年第8期,pp24。21、“九七临近话汇丰”,《中国金融信息》,1996年第9期,pp17-18。22、“中银集团--香港金融市场的支柱力量”,《中国金融信息》,1996年第10期,pp35-36。23、“过渡时期香港的股票市场”,《中国金融信息》,1996年第11期,pp19-21。24、“论亚太地区多层次的国际金融中心体系”,《经济科学》,1996年第6期,pp67-72。25、“日本银行业经营管理的改革与调整”,《经济问题》,1996年第11期,pp46-49。26、“东京国际金融中心的现状与前景”,《银行家》,1996年增刊,pp9-12。27、“香港回归在望,更上层楼--96年经济、金融回顾与97年展望”,《中国金融信息》,1997年第1期,pp30-32。28、“中国因素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中国金融信息》,1997年第2期,pp28-29。29、“1997年前后的港台金融关系”,《中国金融信息》,1997年第3期,pp24-25。30、“香港上海,比翼齐飞”,《中国金融信息》,1997年第4期。31、“过渡时期香港银行业监管体制的演变及未来发展方向”,《中国金融信息》,1997年第5期,pp24-26。32、“香港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其前景展望”,《经济问题》,1997年第4期,pp32-34;《华人月刊》(泰国),1997年7月号,第18期。33、“谈中国因素对香港证券市场的影响兼论今后两地证券市场互动的方向”,《证券市场导报》,1997年第3期。34、“回归在即,红筹更红”,《中国金融信息》,1997年第6期。35、“台湾发展亚太金融中心的历程及最新进展”,《中国金融信息》,1997年第8期。36、“从亚洲金融危机看反腐倡廉”,《中国监察》1999年第9期。《澳门日报》,1999年3月28日、4月4日、4月11日分上、中、下三部分连载。37、“谈我国金融市场开放与金融风险防范意识的培养”,《金融研究》,1999年第5期。38、“中国应增强金融实力”,《中国国情与国力》,1999年第7期,《新远见》1999年第4期转载。39、“风险资本投资机制与高科技产业”,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经济活页文选(理论版):为高科技产业走向市场搭建桥梁》,1999年第14期,总第16期(1999年7月);《会计之友》2000年第1期。40、“从加入WTO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看我国银行业构建中的几个核心问题”,《中国金融》,2000年第6期。41、“亚洲金融危机与国际金融体系三大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经济问题》,2000年第4期。42、“论在西部大开发中消除城乡差别的基本战略”,《宁夏科技》,2000年第3期,第18页。43、“中国经济的光和影”(中日文双语),《新泻大学经济学年报》第25号(2001年3月印刷出版)。44、“香港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争议及对内地银行业的启示”,《经济科学》,2001年第4期。2004年3月被收入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心主编:《中国现代银行核心竞争力培育与创新运营成功模式全集》第二集1579-1584页。45、“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与动因探讨”,《经济界》,2001年第5期。46、“在不同学科的交汇点行进”,《当代经济科学》,2001年第5期。47、“存托凭证发展的国际趋势及其在中国资本市场流通的可行性分析”,《南方金融》,2002年第1期。48、胡坚、杨素兰:“国际金融中心指标体系的构建――兼及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可能性分析”,《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9月(第40卷第5期)。49、胡坚、郭国圣和林宛洁:“进入WTO与两岸金融的契机与挑战”(上),《信用合作》(台湾)第79期(2004年1月20日)。50、胡坚、郭国圣和林宛洁:“进入WTO与两岸金融的契机与挑战”(下),《信用合作》(台湾)第80期(2004年4月20日)。50、魏子力、胡坚:“基于网络的信息与证券市场监管”,《经济科学》,2004年第2期。51、胡坚、高飞:“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的借鉴”,《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52、魏子力、胡坚:“行为金融理论回顾及其前沿研究”,《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4年第31期。53、“金融业改革和开放进程中需保持金融稳定”,《银行家》,2004年第4期。54、胡坚、钱宥妮:“中国消费者短视行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2005年4月)。55、胡坚、董曦明:“西方干预理论述评――兼论西方外汇干预理论在我国的实用性”,《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2005年5月)。Pp17-23。56、刘洋、胡坚:“中国期货市场流动性的实证研究”,《经济科学》,2005年第3期(2005年6月)。Pp54-。57、胡坚“近期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调整的重点及其影响”,《南方金融》2005年第8期。58.胡坚、钱宥妮:“政府在日本金融制度演化中的作用”,《北京行政学院学报学报》(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6年第3期(总第43期)。59.胡坚、董曦明:“汇率目标区在外汇干预中的作用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CSSCI来源期刊),2006年第3期(总第167期)。60.胡坚:“积极发挥工会作用 建设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中国政治类全国核心期刊),2006年第20卷增刊。61.卜紫洲、胡坚:“我国银行卡业的产业结构研究”,《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2006年7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62.胡坚、董曦明:“银行往来关系研究理论及启示”,《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63.胡坚、郜全亮:“国际证券交易所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南方金融》,2007年5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64..胡坚、赵翔:“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途径”,《南方金融》2008年8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65.胡坚、吕鹏博:“上海股市与香港股市的连动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12月,(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66.胡坚、杨霞:“澳门金融业迈向何方”,澳门社会进步协会:《九鼎》,2009年第4期,总第18期。67.李继民、胡坚:“经典产业组织理论框架下我国保险行业的SCP 范式研究”,《商业时代》(《中文核心期刊要要目总览》经济贸易类核心期刊),2010年第32期。68.李继民、胡坚:“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绩效与规模经济——基于2004-2007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6期,总第371期。69.胡坚、王智强:“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研究——基于Pr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财政研究》(全国经济类核心期刊),2010年11月。70.胡坚、王智强:“房地产业公司治理与绩效关系研究”,《商业研究》(《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经济贸易类核心期刊),2012年第5期。71.胡坚、杨光、王智强:“我国政府财政支出挤出效应研究》,《商业研究》(《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经贸类核心期刊),2013年第8期。 (经济学与金融学)1、“第二届证券市场暨金融市场理论与实务研讨会简介”,《北京大学学报》,1994年第5期。2、“90年代发展中国家外资流入规模增大利弊并存挑战尤多”,《中国城乡金融报》,1995年4月19日。3、“新加坡香港角逐亚洲第二大国际金融中心”,《中国城乡金融报》,1996年3月20日。4、“香港基金市场的发展”,《金融时报》,1997年5月18日。5、“香港经济腾飞的奥秘”,《经济工作通讯》,1997年第17期。6、“金融业的发展对香港经济的作用”,《经济工作通讯》,1997年第20期。7、“东南亚金融危机给予我们的启示”,《金融内参》,1998年1月13日(总73期)。8、“人民币变动的趋势与中国经济”,(日)《东海日中贸易中心通讯》,1999年第1期,总第165期。9、“也谈实行个人金融财产实名制”,《经济学消息报》,1999年4月16日。10、“要用政策保证每个人受教育的机会”,《中国改革报》,1999年6月29日。11、“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与动因探讨”,《海淀政协文件资料汇编》(中关村发展战略议政会专辑),北京市海淀政协办公室,1999年6月。12、“新形势下中关村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海淀报》2000年1月15日第二版。13、“香港金融创新给我们的启示”,《中国市场经济报》,2000年3月2日第四版。14、“董建华美加招呼‘外援’--香港跨世纪发展人力资源战略初露端倪”,《中国市场经济报》,2000年4月20日第四版。15、“优势城市群战略可获得规模经济效果”,《南方日报》2000年6月12日。16、“纵观香港经济的重新定位”,《中国市场经济报》,2000年4月20日第四版。17、“市场不相信新经济神话”,《中国市场经济报》,2000年4月29日。18、“用经济学原理反思‘假日经济’”,《南方日报》2000年5月15日。19、“对于中关村地区建设高科技园区的建议”,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办公室:《海淀政协》(文件资料汇编)第22期,2000年8月,pp19-20。20、“密切关注金融市场的变化”,《经济日报》,2000年9月28日,第12版。21、“让新世纪充满爱”,《北京大学校报》第917、918期(2001年1月1日)。22、“中国大陆股市的‘结’与‘解’”,《商业新闻周刊》(台湾),总第7期,2001年1月8日-14日,pp100-101。23、“发展结构层次丰富的证券市场”,《科技日报(创业板周刊)》,2001年3月29日(2001年第12期)。24、“建立退市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中国证券报》2001年4月17日,第九版。25、“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和文物收藏”,《东南文化》,2001年第4期。26、“日本创业板的新格局及其影响”(上),《科技日报(创业板周刊)》,2001年6月14日(2001年第22期)。27、“日本创业板的新格局及其影响”(下),《科技日报(创业板周刊)》,2001年6月21日(2001年第23期)。28、“中国股市急需蓝色兵团”,《证券日报》,2001年10月17日第4版。29、“降息推动经济增长--评央行再度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中国财经报》2002年2月22日第2版。30、“低利率:世界经济的新特点”,《人民日报》,2002年3月1日,第7版。31、“交易所也上市”《三联生活周刊》,2002年第16期。32、“存托凭证发展的国际趋势及其在中国资本市场流通的可行性分析”,黄河证券责任有限公司主办《黄河证券研究》,2002年第3期。33、“‘造假’拖累美元”,《人民日报》2002年7月19日。34、“开拓创新拳头产品”,《经济日报》2003年11月25日第14版。35、“笙歌伴忧思:亚洲金融危机十周年祭—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胡坚教授”,《中国市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7年8月。36.胡坚:“金融与实体经济:孰重孰轻?”,《实效管理》,2012年第6期。37.胡坚:“贝卢斯科尼们无法抵御金融全球化的风险”,《中国健商》2012年第3期。38.胡坚:”再接再厉,继续创造新的辉煌”,《金融时报》2012年11月23日第五版。 1、“给我一个小小的世界”,《南方周末》1992年11月12日。2、“今夜无人安睡”,《北京大学校报.校庆专刊》第3版,2003年5月5日。3、“永恒的四季”,何芳川教授纪念文集编辑组:《何芳川教授纪念纪念文集》,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4、“燕园,与你同在”,赵为民、郭俊玲主编:《精神的魅力》(2008),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5、“等您,在燕园”,刘昀、王曙光编:《岱岳长青:陈岱孙纪念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好发吗

答案是没有,

现在的杂志,版面费一个高过一个。

不是文章无敌好,就只能掏腰包。

我觉得是一些大学学报的经济类好发,比如一些211大学的学报

发表论文一般都要收版面费的啊!还有一些期刊还收审稿费呢,推荐一下汉斯出版社,审稿到录取之前是不收费的,而且对于学生还有折扣

1、《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该期刊的主办单位是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每半个月出版一次,为电子信息科学综合核心期刊。创刊时间为1964年,出版地是北京,邮发代号为82-605。

2、《环境化学》。该期刊的主办单位是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为月刊类型,是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类的核心期刊。创刊时间为1982年,出版地是北京,邮发代号:82-394。

3、《控制工程》。该期刊的主办单位是东北大学,为月刊类型,是自动化技术类的核心期刊。创刊时间为1994年,出版地是辽宁省沈阳市,邮发代号:8-216。

4、《饲料研究》。该期刊的主办单位是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每半个月出版一次,为畜牧与动物医学类核心期刊。创刊时间为1978年,出版地是北京,邮发代号:2-216。

5、《河北经贸大学学报》。该期刊的主办单位是河北经贸大学,为双月刊。是经济与管理综合类核心期刊。创刊时间为1980年,出版地是河北省石家庄市,邮发代号:18-287。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知网-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知网-环境化学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知网-控制工程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知网-饲料研究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知网-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期刊级别

1992年入选中国中文核心期刊,是河北省惟一的首届全国政治经济学类核心期刊。1998年在河北省出版局、教育厅和高校学报研究会共同组织的“三优”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奖。1999年,在全国近千家人文社科学报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及《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三大信息刊物转摘率中,跻身国内人文社科学报50强,位居全国经济类报刊第30位;在全国财经院校学报中排名第6位;在河北省人文社科学报中名列榜首。同年在中国人文社科学报“三优”评比中荣膺“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2000年获得“河北省优秀社科期刊”称号,2001和2002年均被评为河北省人文社科学报一等奖。2002、2005年分别蝉联全国第二届、第三届百强社科学报,并连续两次入选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2003年被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选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2005年入选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2004、2006年分别再获“河北省优秀社科期刊”称号。

如下:

经济与管理评论是c刊。《经济与管理》是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是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曾在第五届全国省市经济期刊评比中获“优秀期刊”奖,曾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学报,是河北省优秀期刊,第二届北方优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

《经济与管理》于1986年创刊,目前本刊为双月刊,由河北经贸大学主办,主要刊登经济类、管理类研究论文,是原河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原主管单位为河北省委组织部,后调整为河北经贸大学主办,河北教育厅主管。

c刊是指什么期刊?

c刊是一个简称,有两种意思,一种是A刊B刊C刊,一种是指cssci核心期刊的简称,即南大核心期刊。

1、C刊,指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为“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缩写为CSSCI。

2、有些单位只是简单地确定学术期刊的级别,根据各单位所依据的文件,结合本单位的研究特点,将出版物分为A类,其次是B类和C类(有的单位成为I类、II类和III类),其中C类出版物有时被称为C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