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关于师说的议论文素材

发布时间:

关于师说的议论文素材

《师说》论点鲜明,结构严谨,正反对比,事实充分,说理透彻,气势磅礴,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文章先从历史事实“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能“传道受业解惑”、学者定会遇到疑难“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三个方面证明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于老师的年长年少,作者认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明确了择师的标准。

接着就从三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次用人们对自己与对儿子的要求不同来对比,指出“士大夫之族”行为的自相矛盾;最后用“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比,揭露士大夫之族的错误想法,指出这是“师道不复”的真正原因。从后果、行为、心理等方面逐层深入分析,指出了他们在“从师”问题上的不同态度,点明了从师学习的重要。

作者从“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择师标准出发,推论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论断。为了证明这一论断,作者选择了孔子的言行来作证。

在当时人们的心中,孔子是圣人,圣人尚且如此,那一般人就更不必说了。而且作者虽只用了寥寥数语,而孔子的言行却写得具体,因而很有说服力。

这样,文章以其鲜明的中心、清晰的层次,充分的说理体现了逻辑思维的严密。

读《师说》有感

——师解其惑,其惑未必能解,弟子努其力方能解其惑!

题记:《师说》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韩愈,字退之,唐代的散文家。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提倡了散文,创造了新的诗歌流派。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最近阅读了《古文观止》这本书,尤其是韩愈的《师说》给我的应象颇为深刻。本文阐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本文开宗明义地指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点明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现就其中一些句子谈谈我的看法。

喜欢其中一句“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简单的来说就是“每个人都可以是我们的老师,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就像一棵树,如果花不娇艳,也许叶子会绿得青翠欲滴;如果叶子和花都不漂亮,也许枝干会长得错落有致;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漂亮,也许她的地理位置很好,在蓝天的映衬下显的格外多姿。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找准每个人身上值得学习的点是很重要的,只有不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能提升自己,充实自己并走向成功。

我也喜欢文中的这句“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俗话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姜还是老的辣”这两句本身就很矛盾,也就应证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只是专长不同罢了,我认为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

最后我觉得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这篇文章没有把它反映出来,那就是“师解其惑,其惑未必能解,弟子努其力方能解其惑。”这句话换成俗语就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各人”。老师只能是引导我们,具体领悟和行动还在于我们自己。像土地给我提供承托,而不能个给我们海拔;像跳板给我们帮助,而不是给我们辉煌;像小巢给我们提供归宿,而不能给我们征程;想乳汁给我们提供营养,而不能给我们人生。因此,老师只是我们的依靠并非依赖,我们必须自己去努力奋斗,带着老师的忠告,带着自己的梦想不断进取,去解其惑。

从师学习固然重要,在实际生活中我理应认识到从师学习是我们的起止,只有不断努力去剖析创造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应这样,才显得更有意义。

望采纳

《师说》的中心论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这句。

"古"指两汉以前,"学者"指学习的人,不同于今天所说有专门学问的人。两个分论点,即“古之学者必有师”和“圣人无常师”。

全文可分两部分,1~3段为第一部分,第4段为第二部分。1~3段又可分两小层,1~2段为一层,第3段为一层,分别提出并论证了一个分论点。

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师说》大约是作者于贞元十七年至十八年(801—802),在京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所作。贞元十七年(801),辞退徐州官职,闲居洛阳传道授徒的作者,经过两次赴京调选,方于当年十月授予国子监四门博士之职。

此时的作者决心借助国子监这个平台来振兴儒教、改革文坛,以实现其报国之志。二、赏析文章开头一段,先从正面论述师道:从师的必要性和从师的标准(以谁为师)。

劈头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这个论断,紧接着概括指出师的作用:“传道受业解惑”,作为立论的出发点与依据。从“解惑”(道与业两方面的疑难)出发,推论人非生而知之者,不能无惑,惑则必从师的道理;从“传道”出发,推论从师即是学道,因此无论贵贱长幼都可为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这一段,层层顶接,逻辑严密,概括精练,一气呵成,在全文中是一个纲领。这一段的“立”,是为了下文的“破”。

一开头郑重揭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就隐然含有对“今之学者”不从师的批判意味。势如风雨骤至,先声夺人。

接着,就分三层从不同的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中流行的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师说。

《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著名论文。

据方成珪《昌黎先生诗文年谱》考证,此文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这一年,韩愈35岁,任国子监四门博士,这是一个“从七品”的学官,职位不高,但是他在文坛上早已有了名望,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也已经开展,他是这个运动公认的领袖。这篇文章是针对门第观念影响下“耻学于师”的坏风气写的。

门第观念源于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自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后,形成了以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重门第之分,严士庶之别,士族的子弟,凭高贵的门第可以做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他们尊“家法”而鄙从师。到唐代,九品中正制废除了,改以官爵的高下为区分门第的标准。

这对择师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就普遍存在着从师“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韩愈反对这种错误的观念,提出以“道”为师,“道”在即师在,这是有进步意义的。

与韩愈同时代的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由此可以看出《师说》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斗争精神。 全文分4段。

第1段,提出中心论题,并以教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和择师的标准。开篇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句首冠以“古之”二字,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借古非今。

“必有”二字,语气极为肯定。然后指出师的职能作用是“传道受业解惑”,从正面申述中心论点。

接着紧扣“解惑”二字,从不从师的危害说明从师的重要,从反面申述中心论点。最后紧扣“传道”二字,阐明道之有无是择师的唯一标准,一反时俗,将贵贱长少排出标准之外,为下文针砭时弊张本。

第2段,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这一段用对比的方法分三层论述。

第一层,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第二层,以为子择师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指出“小学而大遗”的谬误;第三层,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批判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 第3段,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这一段开头先提出“圣人无常师”的论断,与第1段“古之学者必有师”呼应,并且往前推进一步,由“学者”推进到“圣人”,由“必有师”推进到“无常师”。举孔子为例加以论述,因为孔子在人们心目中是至圣先师,举孔子为例就有代表性,能加强说服力。

由此得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结论,这个结论显然是正确的。这种以能者为师的观点就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

第4段,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不拘于时”的“时”指“耻学于师”“惑而不从师”的社会风气。

“古道”指“从师而问”,以“闻道”在先者为师的优良学风。

本文是韩愈所写的古代散文的典范.它论证了教师的职能,作用和从师而学的必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和影响,从而阐明了从师而问的道理.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此句说明了老师的作用.是的,每个老师都有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职能.无论老师的地位显贵还是低下,年少还是年长,只要能掌握真理,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好老师.

从而我想到了四川地震中用自己的身躯守护三个孩子的谭千秋老师,他可以称得上是人民的好老师,他不但为学生传道受业解惑也,而且将自己责任升华.当地动山摇的那一刻来临时,他不顾惜自己的生命,张开守护的翅膀挽救了三个孩子的生命.他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好老师.

学者,应该做到不耻下问.我们要学习古代圣人, “从师而问焉” .学无止境,不耻下问.则会 “圣益圣” .不能向士大夫那样“耻学于师”则会“愚益愚”.

有时,我们在学习遇到困难后,可能很难开口向别人请求帮助,然后问题就会越攒越多.最后就不知道从何解决了。所以为了避免问题的积攒,要做到平常不耻下问,把问题分散的解决。这样量的积累后就会有质的飞越,学习成绩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确,三个人行走必定有一个会是我的老师。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必定会有些方面不如别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可以优势互补,耻学相师。所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每个人都可以作别人的老师,只是看你擅长哪方面了。

《师说》这篇文章蕴含着许多从师问学的道理。作者韩愈想借此激励后人不耻下问的努力学习,同时也批判了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希望后人能够有所启发。

在《“议论文三要素”批判》精神的影响下,居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有的老师以为“古之学者必有师”是中心论点,有的老师以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是中心论点,有的老师则提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中心论点,甚至有的老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是中心论点,当然也有的老师则是吱吱唔唔,语焉不详。

之所以有这样的争鸣与困惑,就是大家心里都认为自己提出的那一个论点才可以算是“‘具有较高逼真度的论点’或‘新论点’”。教了十几二十年的书,讲了五六遍《师说》,居然连文章的中心论点也没有搞清楚,惭愧、困惑甚至羞愤之情溢于老师们之言表。

分析 (托古立论) 必要性(因果论证) 传道受业解惑 (一)、阐述 (为什么) 否则惑之不解 学必有师 (中心论点) 择师标准、原则:“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怎么样) (以什么人为师) (总论,道理论证,逻辑性强,缺少现实意义) (二)、分论点一: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今昔对比 圣益圣,愚益愚 (错误态度) 父子对比 小学而大遗(错误认识) 贵践对比 其智反不能及(错误行为) (对比论证??反证) (批判现实,具体论证,有感而发 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 (三)、分论点二:圣人无常师 (分析略) (例证,正面论证) (四)、树立榜样,表达意图 (照应前文) 四、写作特点 1.有破有立 例如:第1段,教师职责,择师标准。(立) 第2段,师道不传的原因。

(破) 第3段,推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论断。(立) 2.对比论证 3.语言上 (1)整句散句结合。

(2)一个意思,多种句式。 (3)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

原发布者:bectha

《师说》中心论点 多年来,人们都在讨论《师说》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一个中心、两个中心、还是多个中心;最近,《中学语文教学》刊发了多位老师的观点,讨论来讨论去,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原因何在?原来读者都上了韩老先生的大当。因为韩先生倚马可待,文不加点,信笔写来,文路杂沓,读来也就不明究里了。难怪我国有名的教材编辑家,学者张中行先生从来就不喜欢《师说》一文,说它写得空无一物(大意)。作为一篇议论文,显然这是有所不宜的。 那么,韩老先生究竟在文中说了些什么呢?我们且将原文的要点整理如下: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说明古代从师有风尚) 2.(且)圣人无常师。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古人从师有原则) 3.古之圣人,其出圣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对当时从师现状的分析,对今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事迹的经历,对事迹都不陌生吧,根据事迹的性质,可分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一般事迹是怎么起草的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韩愈事迹的作文素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韩愈:文起八代之衰 道济天下之溺

一、作家简介

◆ 人物导语

他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违心,不费时,不浪费生命。他既立业又立言,大力倡导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文章革命,他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开一代文章先河,功绩光耀千古。这个人就是韩愈。

● 作家档案

韩愈:768年—824年

字号:字退之;因郡望昌黎,故他又自称昌黎人,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籍贯: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时代:唐代

仕途: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

作品:《韩昌黎文集》。其中有议论文,如《原道》、《论佛骨表》、《师说》、《进学解》等;传记文学,如《柳子厚墓志铭》等;赠序,如《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等;诗歌,如《山石》、《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左迁蓝关示侄孙湘》、《早春》等。

名望: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其诗对宋诗影响极大,与孟郊等人被称为“韩孟诗派”。

二、成名缘由

▲ 贡献概述

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在思想上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同时宣扬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他的这种有神论思想,适应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在文学上,韩愈反对骈体文,提倡散体文,主张文以载道,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人。古文家李翱、皇甫湜及著名诗人张籍、王建、贾岛、李贺均出其门下或受其提掖。

其作品雄奇奔放,风格鲜明,语言上亦独具特色,除贯彻其务去陈言和文从字顺的主张外,尤善于锤炼词句,推陈出新。

▲ 突出成就儒学

韩愈不仅是唐宋古文运动中的一员健将,也是由汉唐注疏之学向宋明新转变过程中的一位关键人物。

他和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他在文学主张与创作理论上提出:

1、他认为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

道合一,以道为主。

2、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并博取庄周、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等诸家作品。

3、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

4、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

5、提出“不平则鸣”的论点。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

三、趣闻轶事

(一)韩愈走马牵山

韩愈原在朝廷做大官,因写了一篇奏章劝皇帝不要迎佛骨,以免劳民伤财,荒废朝政,皇帝看后很生气,就把他从京城贬到潮州来做刺史。

韩愈上任时,正逢潮州大雨成灾,洪水泛滥,田园一片白茫茫。他到城外巡视,只见北面山洪汹涌而来,心想这山洪如果不堵住,百姓难免受害惨重。于是他骑着马,走到城北,先看了水势,又看了地形,便吩咐随从张千和李万紧随他的马后,凡马走过的地方都插上竹竿,作为堤线的标志。

韩愈插好了堤线,就通知百姓,按着竿标筑堤。百姓听了十分高兴,纷纷赶来,岂料一到城北,就见那些插下竹竿的地方已拱出了一条山脉,堵住了北来的洪水。

从此,这里不再患水灾了。百姓纷纷传说:“韩文公过马牵山。”这座山,后来就叫做“竹竿山”。

(二)韩文公祭鳄鱼

潮州的韩江,从前有很多鳄鱼,会吃过江的人,害得百姓好苦,人们叫它做“恶溪”。

一天,又有一个百姓被鳄鱼吃掉了。韩愈知道后很着急,心想鳄害不除后患无穷,便命令宰猪杀羊,决定到城北江边设坛祭鳄。

韩愈在渡口旁边的一个土墩上,摆了祭品,点上香烛,对着大江严厉地宣布道:“鳄鱼!鳄鱼!韩某到这里来做刺史,为的是保土庇民。你们却在此祸害百姓。如今姑念你们无知,不加惩处,只限你们在三天之内,带同族类出海,三天不走就五天走,五天不走就七天走。七天不走,便要严处!”

七天之后,江里果真再也没有看见鳄鱼,所有的鳄鱼都出海到南洋去了。现在,人们把韩愈祭鳄鱼的地方叫做“韩埔”,渡口叫“韩渡”,又叫“鳄渡”,还把大江叫做“韩江”,江对面的山叫做“韩山”。

(三)韩愈勇于改错

韩愈是唐代著名诗人,才华横溢,才名四播,但有一个明显的毛病,就是不能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而且生活不检点,喜欢赌博。张籍结识韩愈后,发现了他的这一毛病,就一再写信给他,直言不讳地提出忠告和批评,最终促使韩愈认识并改正了自己的毛病。

韩愈在给张籍的回信中表示:“当更思而悔之耳”,“敢不承教?”他们的友谊并没有因为开展批评而断送,反而在这种批评中得以不断地加深。

四、精彩语录

1、“唯陈言之务去。”

2、“不务修其诚于内,而务其盛饰于外,匹夫之不可。”

3、“夫所谓文者,必有诸其中,故君子慎其实。”

4、“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与言犹是也。”

5、“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6、“师古圣贤人,师其意不师其辞。”

7、“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8、“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9、“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10、“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五.佳作欣赏

平常的心也需要心灵的颤动

当我们的心灵在经历了一次次的感动、震撼、冲击后,当我们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悲欢离合之后,我们觉得一切都变得平常,似乎没有什么可以引起我们心灵的震撼了。可是朋友,对于生命来说,这不是太乏味了吗?不要让自己的心在“无动于衷”中变得粗重,还要保持一颗敏感的人,感触生命中丝丝感动与爱。

有时,我们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当困难挫折来临时,用平常心去对待它,不放弃,不气馁;当荣誉、光环来临时,不骄傲,不沾沾自喜,用平常心去对待它,毕竟荣誉只属于过去。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确实不易。但真正做到了,生命也会因此而绚烂。居里夫人面对挫折不放弃,面对荣誉而能保持冷静的头脑,用平常心对待,才创造了历史上首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的奇迹。

在生活中不过度敏感,保持平常心,才能握住幸福的生活。当你羡慕别人有房有车,生活舒适时,当你嫉妒别人天使的面容,魔鬼的身材时,朋友,我要告诉你,不要太敏感,保持平常心,要知道你的生活也许也是别人羡慕的对象,调整好心里的天平,幸福才会光顾你。

难道我们就这样一直保持一颗平常、毫无波澜的心境吗?当然不是。其实在平常之中保持敏感,在平常之中感受人性的美好,生命的多彩,生命才不会乏味。韩愈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如果没有对大自然的敏感,何能感受这轻盈的美丽;孟郊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如果没有对母爱敏感的感受,没有心灵的触动,何以写出如此让人读之泪下的文章?同样,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当我们听到田世国捐肾救母,魏青刚三次下水救人,黄志全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使乘客安全下车时,当我们受到父母的关爱,朋友的帮助时,当我们春天赏雨,夏天赏花,秋天赏果,冬天赏雪之时,如果我们保持一颗敏感的心,那么这一切不都会引起我们心灵的触动吗?我们的情感因此而变得丰富,我们的生活因此而变得充实,我们的心灵深处因此而变得温暖……

在平常之中感受不平常,在平淡的生活中感受精彩,平常与敏感齐飞,平淡与精彩一色。聪明的你,用柔软的心绘出一片人生的真色彩!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写得好是真的。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就连他写的奏折,也比一般为官者讲究些。于理、于情都特别动人,文字铿锵有力。他的那篇《谏迎佛骨表》,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大气和献身精神。但是,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就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

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一般的不顺,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他在过蓝关时写了那首著名的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这是给前来看他的侄孙写的,其心境之冷可见一斑。但是,当他到了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就气候水土而言这里还算富庶,但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有钱人养奴成风。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于是他到任之后,就如新官上任一般,连续干了四件事。一是驱除鳄鱼,大除其害。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耕作技术。三是赎放奴婢。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钱赎,以后不得蓄奴。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甚至还“以正音为潮人诲”。当其获罪海隅,尚能心系百姓,真是难能可贵了

一个人为文不说空话,为官不说假话,为政务求实绩,这在封建时代难能可贵。应该说韩愈是言行一致的。他在政治上高举儒家旗帜,是个封建传统思想道德的维护者。传统这个东西有两面性,当它面对革命新潮时,表现出一副可憎的顽固面孔。而当它面对逆流邪说时,又表现出撼山易撼传统难的威严。韩愈也是这样,他一方面反对王叔文的改革,一方面又对当时最尖锐的两个社会问题,即藩镇割据和佛道泛滥,深恶痛绝,坚决抨击。他亲自参加平定叛乱。到晚年时还以衰朽之身一人一马到叛军营中去劝敌投诚,其英雄气概不亚于关云长单刀赴会。他出身小户,考进士三次落第,第四次才中进士,在考官时又三次碰壁,乌纱帽得来不易,按说他该惜官如命,但是他犯上直言,被贬又继续尽其所能为民办事。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违心,不费时,不浪费生命。他又倡导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革命,他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开一代先河,砍掉了骈文这个重形式求华丽的`节外之枝,而直承秦汉。他既立业又立言,全面实践了儒家道德。

人生的逆境大约可分四种: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三曰事业受阻,功败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处绝境。处逆境之心也分四种:一是心灰意冷,逆来顺受;二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三是见心明志,直言疾呼;四是泰然处之,尽力有为。韩愈是处在第二、第三种逆境,而选择了后两种心态,既见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脚踏实地,尽力去为。只这一点他比屈原、李白就要多一层高明,没有只停留在蜀道叹难、江畔沉吟上。他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显,只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

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时就价值无穷,就被社会所承认。于是,我心中也渐渐泛起这样的四句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八月为民兴四利,一片江山尽姓韩。

《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著名论文。据方成珪《昌黎先生诗文年谱》考证,此文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这一年,韩愈35岁,任国子监四门博士,这是一个“从七品”的学官,职位不高,但是他在文坛上早已有了名望,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也已经开展,他是这个运动公认的领袖。这篇文章是针对门第观念影响下“耻学于师”的坏风气写的。门第观念源于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自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后,形成了以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重门第之分,严士庶之别,士族的子弟,凭高贵的门第可以做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他们尊“家法”而鄙从师。到唐代,九品中正制废除了,改以官爵的高下为区分门第的标准。这对择师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就普遍存在着从师“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韩愈反对这种错误的观念,提出以“道”为师,“道”在即师在,这是有进步意义的。与韩愈同时代的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以看出《师说》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斗争精神。

对耻学于师,文章连续用了三个对比。第一,古今对比,阐明耻学于师违背圣人之道,其后果只能是更加愚昧。第二,将同一个人既明于择师教子的必要,却又不明于自己从师的必要,把这两种完全矛盾的做法加以对比,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揭示那些人确实糊涂不通道理。第三,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的对比,进一步道出士大夫的错误心理,发人深省地指出两种人的地位与智能的反差,更令人幡然醒晤。

全文分4段。

第1段

提出中心论题,并以教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和择师的标准。开篇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句首冠以“古之”二字,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借古非今。“必有”二字,语气极为肯定。然后指出师的职能作用是“传道受业解惑”,从正面申述中心论点。接着紧扣“解惑”二字,从不从师的危害说明从师的重要,从反面申述中心论点。最后紧扣“传道”二字,阐明道之有无是择师的唯一标准,一反时俗,将贵贱长少排出标准之外,为下文针砭时弊张本。

第2段

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这一段用对比的方法分三层论述。第一层,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第二层,以为子择师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指出“小学而大遗”的谬误;第三层,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批判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

第3段

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这一段开头先提出“圣人无常师”的论断,与第1段“古之学者必有师”呼应,并且往前推进一步,由“学者”推进到“圣人”,由“必有师”推进到“无常师”。举孔子为例加以论述,因为孔子在人们心目中是至圣先师,举孔子为例就有代表性,能加强说服力。由此得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结论,这个结论显然是正确的。这种以能者为师的观点就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

第4段

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不拘于时”的“时”指“耻学于师”“惑而不从师”的社会风气。“古道”指“从师而问”,以“闻道”在先者为师的优良学风。从而总结全文主旨,点明主题。

韩愈是一个气场和存在感均极强的人物。作为文坛领袖,他“手持文柄,高视寰海”“三十余年,声名塞天”(刘禹锡《祭韩吏部文》);作为作家,他敢为风气之先,为文为诗气势磅礴;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人”,他刚直敢任,人格伟岸,诚为伟丈夫。如此人中鸾凤,却也是性情中人,不但极重感情,而且敏感于生活中的许多细微乐趣或烦恼,而且有幽默的一面。——潘向黎

韩愈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历史人才,他的影响使无数帝王将相相形见绌。在中唐的政治舞台上,他扮演过监察御史、考功郎中知制诰、刑部侍郎、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角色,所至皆有政绩。但他的主要贡献是在文学上。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为文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在封建思想道德方面,他也有独到的建树,坚决反佛排道,大力提倡儒学,以继承儒学道统自居,开宋明理学家之先声。故宋人苏轼对他推崇备至,称他立下“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弱”的丰功伟绩。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历程

朱啸宇称韩昌黎,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是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辙,苏洵,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之一。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而韩愈世居昌黎,故又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故与其并称为“韩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骈偶之风。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称。与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为三苏)合称为“唐宋八大家”。现在已经得到考证,韩愈祖籍河北昌黎县。

生平

韩愈一生经历大致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4岁以前。3岁丧父。受兄韩会抚育。后随韩会贬官到广东。兄死后,随嫂郑氏北归河阳。后迁居宣城。7岁读书,13岁能文,从独孤及、梁肃之徒学习,究心古训,并关心政治,自称"前古之兴亡,未尝不经于心也,当世之得失,未尝不留于意也"(《与凤翔邢尚书书》),确定了一生努力的方向。20岁赴长安应进士试,三试不第。

第二阶段,25至35岁。先登进士第。然后三试博学鸿词不入选,便先后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至京师,官四门博士。这一阶段重要诗文,有《原道》、《原性》、《答李翊书》、《师说》、《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此日足可惜赠张籍》、《山石》等。

第三阶段,36至49岁。先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徭役赋税,指斥朝政,被贬为山阳令。顺宗即位,用王叔文集团进行政治改革,他持反对立场。宪宗即位,获赦北还,为国子博士。改河南令,迁职方员外郎,历官至太子右庶子。因先后与宦官、权要相对抗,仕宦一直不得志。这一阶段重要诗文,有《张中丞传后叙》、《毛颖传》、《送穷文》、《进学解》、《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南山诗》、《秋怀诗》11首、《陆浑山火和皇甫□用其韵》、《石鼓歌》等。

第四阶段,50至57岁病故。先从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乱,任行军司马,贯彻了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的主张。淮西平定后,升任刑部侍郎。他一生排斥佛教。元和十四年(819年)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奋不顾身,上表力谏,为此被贬为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官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显职。为兵部侍郎时,镇州王庭凑叛乱,他前往宣抚,成功而还。最后这一阶段,政治上较有作为。重要诗文有《平淮西碑》、《论佛骨表》、《柳子厚墓志铭》、《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泷吏》等。

评价

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指韩愈的古文提振八代的萎靡文风。),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年~780年)以来的平庸诗风。

师说》一文的中心论点是:“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说明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话:“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关于师恩的议论文素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师恩如山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在我认识的老师之中,我最喜欢赵老师了。赵老师那双黑宝石似的眼睛似乎能看透你的心思,那张会吐出知识的嘴巴每天都会教导我们。

每逢上课,赵老师和我们就像是朋友一样,和我们一起讨论问题,和我们一起分析课文,偶尔也会讲些小笑话逗你们笑,所以,大家都十分喜欢上语文课。不过,有时候赵老师也是十分严肃的:

在五年级快接近期末考试的时候,同学们还像没事儿似的,有些同学甚至心不在焉。赵老师严肃地对我们说:“快要考试了,你们如果不专心学习,到时考不好,怎么对得起老师和父母。”同学们听后,个人惭愧不已。

可是,性子刚烈的赵老师也会有柔情的一面。

有一次,一位同学在跑步时不小心摔伤了腿,赵老师见后,心把这位同学送往医务室。之后又对这位同学嘘寒问暖,与平时的赵老师完全是一个人。

赵老师,为了我们学生,是操透了心。每天,都要面对一大堆的问题,晚上回到家,还要备课,写论文。一天中,他只有几个小时休息地时间。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老师,是我们成长的旅途上不断矫正人生之舵。

老师,是用人格大旗为我们领航!

老师是爱是嫩芽上滚动的晨露。

老师是爱是花朵间普照的阳光。

师爱远比母爱严肃,

师爱远比父爱温柔。

无论怎样报答,都报答不了老师的教导。

师恩如山,师爱似海。

我们要永远铭记老师的爱,永远将老师的爱铭刻在心上。

感恩,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感情。

善良、诚信、友善这些美好感情都是建立在感恩之上的,只有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拥有这一切美好的品质,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

我们感恩父母,给予我们血肉之躯,带给我们无限的关爱与亲情;感恩兄弟姐妹,让我们拥有了相亲相爱的手足之情,也带来了许多知心的话语;感恩同学,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是嬉戏玩耍的小伙伴,六年的相处,有了无比深厚的友谊。但是,感恩节刚刚过去,当你为父母捧上一杯热茶,给姐妹递上一张贺卡,为同学送上一份祝福的时候,想起老师了吗?

老师,就是那深夜还在伏案批改作业的人;就是那身体不舒服还在那精神抖擞为同学们上课的人……我们由展翅欲飞的雏鹰成为羽翼丰满的雄鹰;我们由牙牙学语的孩童成为知识丰富的少年;我们从认读拼音到通读四大名著;我们从咿咿呀呀学习母语到能说满口流利的英语;我们从学习写字到创作文章;我们从只知道一些生活常识到了解电、磁、热、光、声;我们从连一数到十都做不到到在那数学的海洋里遨游……这些都是谁的功劳?是老师!没有老师园丁一般的栽培祖国的花朵,没有老师的辛勤劳动,哪能有我们的今天?从孩提时代到青年时期,甚至在我们的整条人生之路上,老师是至关重要的人物,只有老师和父母才能让我们受益终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每个老师都像是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了我们的人生之路。感恩老师!

那是一种界于父爱与母爱之间的爱;那是一种比父爱严慈的爱;那是一种比母爱温柔的爱,它是师爱!

是师爱培育了古今中外一代又一代的每一位名人、伟人;是师爱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地穿梭。师爱是什么?师爱是地震来临的时候为我们撑起一片安全的领地。师爱是用身体挡住呼啸的汽车,让学生不受伤害。师爱是您坐在昏暗的灯光下为我们批改作业,师爱是您在课堂上含辛茹苦的向我们传授知识……。

记得有一次,是师爱打动了我那颗坚硬的如铁石般的心,情景仍历历在目。三年级的时候,正遇上秋风送爽,片片黄叶如黄色的蝴蝶般飘落下来。星期一,我来到学校。仔细询问同学才知道需要听写生字,因为听写的家庭作业忘记了做,所以我急中生智抄了一遍生字就交上了。可谁知第一节上语文的时候谭老师问我:“王博源,你的生字是谁给你听写的。”

我壮着胆子说:“是我妈妈给我听写的。”,我的心里很慌乱。

或许,谭老师从我的神态中看出来我没说实话,就给我妈妈打了电话问了问,确实是我在撒谎。惨了,可等着挨罚吧。可是我等待的批评话语却一直没有响起,而是谭老师温和的声音:“没事!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谁都有犯错的时候。难道说爱因斯坦、毛泽东主席就没有犯错的时候吗?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错不改。只要改正了,一切总归一切。记住,以后千万不要撒谎了。”

谭老师的话令我茅塞顿开,如拨开云雾见青天一样。老师说的对。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错不改,改正了错误,才会更进一步。再说谁可以做到十全十美啊!就这一次,让我的心重新充满了温暖。就这一次,我觉得自愧不如。在老师博大的胸怀里,我又算一个什么?恐怕只是一只渺小的船只吧!

老师,我感悟到了您的深深教诲——传道、授业、解惑!我会永远记住这种爱,因为师恩如山,师情似海。

您用知识甘露,浇开我们理想的花朵;您用心灵清泉,润育我们情操的美果;您用岁月长河,指明我们前进的方向;您就是我们最敬佩的老师——田燕萍老师。

她有一头漂亮的头发,乌黑发亮。她的眼睛永远都是笑眯眯的,是那么的和蔼可亲。但我最喜欢她脸上的两个小酒窝,小小的,深深的。

别看田老师平时文文静静的,上起课来可严厉了。记得有一次,高同学在课堂上说空话,被她看到了,她皱了皱眉头,一只手拿着书,一只手轻轻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慢慢的走过去,用严厉的眼神望着他,高同学顿时一声不响,连忙低下头,改正了错误。

田老师知识渊博,经验丰富,常常给我们讲一些有利于学习的小故事,把我们引入一个学习的世界。她讲的每个知识点都条理清晰,每个知识点都有拓展,让我们当堂学习,当堂巩固,争取欣赏卡,激发我们的学习热情。

她是一个对工作非常负责的老师。记得上学期的一天,田老师在课堂上不停的咳嗽,只见她脸上苍白,声音沙哑。不知道哪位同学提醒说:“田老师,您身体这么不舒服,去医院看一下吧?”田老师尴尬一笑,回答说:“快期末考试了,不能耽误你们的学习,我晚上再上医院。”

她还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老师,不论是在敬老院、国学堂、治安巡逻、环保使者等等公益路上都能看到她带着两个儿子热于奉献的身影。

我喜欢这样的数学老师,她能带我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十八岁的天空,我怀着梦想与希冀走进了高中的校门。一个懵懂的年纪,我迎来了一个新的老师。他,消瘦的身材却不乏健壮,矮矮的个子却凝聚着精华,刀削的眼睛却不乏犀利。吕老师,一个让我感恩于心,犹如一座坚毅的山的普通教职工。

高一的生活对我来说枯燥而又漫长,如同一条小路,我走了很久很久,却仍旧望不到尽头,而自己却只能漫无目的地走下去,但是,我却很幸运,让我遇到了您,让迷茫的我找到了新的希望,看到了梦的曙光,您,似一盏明灯为我指明了方向。

记得那个明朗的午后,我迈着沉重的步伐,板着脸,走进教室里——"报告".您微笑着示意我进去,环顾之后指给我第一排的位子,让我就坐,我一下子蹲了上去,用手托着脑袋爬在桌子上,而您却用一个微笑回视我,我记得,当时我还傻傻的发呆,直到现在我才明白您是良苦用心啊。那一堂课,您幽默尽现:"我在来校的路上,在转口处碰到了一条狗,对我龇牙咧嘴,可我只说了一句话,‘我饿了。’它转身就跑了。"哈哈,太逗了!那一堂课,我记忆犹新。

从那以后,我经常往来于您的住处和教室之间,我喜欢和您在一起谈心的日子,跟您诉说自己的不快,分享自己的欢乐,而您也不厌其烦地听我诉说,总是用微笑来相待,让我感觉自己原来是如此的幸福,是您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

在一起走过的两年里,有过欢乐,有过悲伤,但是现在我不再担心,不再害怕因为我知道在我的身后有座山,他,坚如磐石,屹立不倒,载着我走向光明。

什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科学家、作家、数学家?你想过没有,这些伟大的人是谁培养出来的?是老师!我们在为科学家、作家、数学家所取得的成就喝彩时,你注意过培养他们的老师吗?老师总是默默无闻地奉献着,所以我说老师是最伟大的人。

最令我难忘的要数四年级教我语文的陈老师了。她个子不高,白白的脸上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鼻梁上架着一副厚厚的红眼镜。

陈老师能说会道,课讲得很仔细。上课时,她偶尔会开一两个小玩笑,让我们放松放松。她经常向我们推荐一些好书,课堂上经常提到课外知识,让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使我们受益无穷。她经常鼓励成绩不好的同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我们班同学的语文素养表现突出,令全校师生刮目相看。

陈老师关爱学生是众所周知的。在一次朗读比赛前的练习中,在讲台上,我忽然头昏脑涨,四肢发麻,视线模糊。朗诵不久,便忘词了,几十双眼睛都目不转睛地盯着我,顿时,我的脸像苹果一样红。陈老师用信任的目光看着我,但我仍然感到头重脚轻,陈老师立刻上前扶住我,不停地嘘寒问暖。我说明了情况,她松了口气,想带我去看医生,但我仍坚持上课。继续上课时,她每隔一会儿就问问我的状况,令我十分感动。

陈老师,当我们还是雏鹰,羽毛还未丰满,是您教我们怎样飞翔,飞向那知识的天空。陈老师,难忘您,难忘您的身影,难忘您的笑容,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年,您的恩情却令我终生难忘。

每次上课,老师的身影在我的脑海里都清晰可见;每次上课,老师的话语都在我的耳边回荡;每次上课,老师那深刻的“名言”一直都在我的心灵深出扎根。

记得在小学的时候,那“时代”

刚到学校的时候,由于不适应新的环境,下课的时候,我默默无语,而我却自我安慰的说:“沉默是金”,上课我更是心惊胆战,有时候老师提问我的时候我甚至怕的想老鼠见了老猫——两腿直发软,之后,便是受到老师的批评和指责……渐渐的,我也真正知道了什么叫做“严师出高徒”这句话的含义,我才真正弄懂了老师严中有爱。我才知道老师并不是恨大家,是因为老师希望大家都能变成一个优秀的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没有任何‘障碍物’,实际上,老师的责备与批评都出于老师内心最真挚,最无私的爱。

其实,老师并不是总是以“严”来教导同学,记得那是寒风呼啸的早晨,一个同学发高烧,老师见了,2话没说,三步并两

步的朝医院奔去。

老师对自己的事业也是忠心耿耿,她为了同学,每天晚上都为许多差生去补课,每天早上都可以看见老师的眼里布满血丝,而老师却为了同学,对这些满不在乎。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是园丁,培养祖国的花朵;老师是大树,把一片片绿荫撒向大地

教过我的老师有许多,他们都很优秀,也令我们深深敬佩。其中有一位老师最让我感激不已,她就是我四年级的班主任——李老师。

她四十多岁,个子不高不矮,身材有些偏瘦。她有一头笔直的长发,中间夹着几缕白发,那是她辛苦工作留下的痕迹。她说话抑扬顿挫,时而温柔,时而严厉。

课堂上,她是一位敬业的严师;课后,她又是一位平易近人的“慈母”。

有一次调研考试,我们班考得不是很理想,但李老师没有责怪我们,反倒是鼓励我们下次再接再励。接下来她针对我们的弱点,非常严谨地给我们查缺补漏,不厌其烦地一个一个地给我们讲解。呕心沥血的工作使得她病倒了,敬爱的老师累的心脏病发作,可她还是不愿住院,带病坚持上课。我们心疼不已,默默发誓一定好好学习,来回报老师的教诲之恩。课堂上我们全神贯注,认真听讲。终于,我们在接下来的考试中屡屡获胜。老师欣慰不已,亲手为我们制做了可口的咖啡面包。看着我们狼吞虎咽地吃着,老师摸摸我们的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敬爱的李老师不但非常严谨地教育着我们,课后她还不忘与家长频繁地联系,真正把我们当作自己的孩子关心着教育着。

对李老师的感激之情我无语言表,只希望敬爱的老师妈妈身体健健康康,快乐地生活每一天!

老师,您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我拂去心中的愁云;您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尽情地为我弹奏生活的愉悦;您是忧伤日子里的一把雨伞,静静地为我遮挡心中的阴雨。

在一个阴雨不断的夜晚,我脸上不知为什么冒出了三个“小精灵”,大概是在仙境玩腻了,想到凡间来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吧。当阿姨发现时便急忙告诉了老师。

“他脸上应该是过敏了,上午为什么不跟你说呀?”阿姨说道。

“上午问他什么事,他还说是虫子咬的呢。”孟老师道。

“我跟你妈妈打了电话,等下跟我去教师那放行条,再去大门口。”孟老师转身跟我说,他和蔼可亲的面孔让我觉得脸似乎不痒了。

然后他便带我去了教室,我第一次看到了人山人海的教学楼,变得格外安静,不禁让我有点毛骨悚然,但孟老师一直带我走着,寂静之地反而充满了师爱。看到孟老师因忙碌而斑白的两鬓,我不禁感受到教师这份工作是多么的辛苦。

到了楼下,厅内空无一人,厅外阴雨不断。望着天外那可怕的倒影像是露出了狰狞的面孔,我的心像麻花一样打了一个又一个的结。孟老师举着雨伞,还不停叮嘱我要尽快回家看病,然后早点休息,我的心瞬间融化了。

“等一下妈妈来了,你就走吧,我还要去看一下宿舍的.情况。”孟老师把我交给了门卫,又悄无声息地去学生宿舍了,不知怎的,我感动的泪水如同今夜的雨一样,夺眶而出了。

感谢老师教授我们知识;感谢老师无私的奉献;感谢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

每天,我们总是能够在祝老师的“加油”声中迎来早读课,她总是用和蔼的语调读出朗朗顺口的课文,我们就这样在祝老师的教导下,度过了一天又一天难忘的时光。

祝老师的课堂是与众不同的,他不是一个演员,却能吸引许多人的目光,祝老师总是能绘声绘色的讲着每一课,每一课都是那么生动有趣,我很高兴能听到她的讲课。

祝老师,您以自己的一举一动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每当星期一举行升旗仪式时,你总是肃立在队伍的前面,望着国旗冉冉升起,地上有纸屑,您弯腰捡起;黑板脏了,您自己轻轻擦掉……有一次,您过度操劳嗓子沙哑了,您生病以后还为我们上课,出很多题目给我们做,您连吊水的时间都抽不出来。祝老师呀祝老师,在我们心目中,您是灯塔,为我们照路;您是工程师,造出我们纯洁的心灵;您是一棵树,为我们遮风挡雨。

祝老师,谢谢您!是您在我们的心田里,播下进取的种子,师恩如一座高大的山,令我难以忘怀。

指导老师评语:

小作者平时观察生活细致,因此描写得体,抒情自然。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感动中国》,给我很大的触动。其中,最令我敬佩的是“最美教师”张丽莉。

我想起了我的老师。数学老师是我的班主任,头上已经有了些许白发,斑斑点点。记得寒假时,我做了几道数学题,想让她帮我看看对错。于是,我把题目用电子邮件发给了她。她回复说,她有点事要出门,让我明天早上收邮件。我没放在心上,早点晚点无所谓。到了第二天,我无意中打开邮箱,真的收到了她发来的邮件。一看时间,我惊呆了,是凌晨1点29分——— 我的心一震。我仿佛看到了整座居民楼中,只有老师家的灯亮着,老师正拖着疲惫的身躯,熬夜为我批改……我眼睛湿润了。

英语老师也为我们操碎了心。有一次,我们班纪律不好,英语老师生了气。班主任知道后,批评了我们。我们从班主任口中得知,英语老师上周用一上午的时间做了手术,本来是应该在家休息的,可她下午接着就来上课了。她教的两个班,一节课也没耽误。同学们听后十分羞愧,对自己当时的不懂事懊悔。多么好的老师啊,能成为她们的学生,我感到无比幸运。

老师是无私的,把自己全部的知识传授给我们,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我们。老师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国家栋梁。

我们作为学生,为有这样的老师而自豪,应该发愤学习,努力成为有用之才,不辜负老师的付出和希望。

世界上最美丽的感动是什么?有人说是亲情,有人说是爱情,也有人说是友情,而我觉得最美丽的感动,是老师的爱与关心。

我心中有无数次有关老师的记忆,在脑海里忽闪忽现,而关于万老师的记忆才最深刻。

那天,阳光明媚,空气中偶然透露着芬芳扑鼻的花香,每吸一口都让人神清气爽。高大挺拔的杨树,婀娜多姿的柳树,都沐浴在晨光之中。

万老师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双眼,头发乌黑亮丽,看起来精神抖擞,还有一张能说会道,出口成章的嘴巴,说起话来像兴致盎然的诗人在吟诗一样,妙语连珠。

记得那天,中午我们正在开心的玩耍,不一会,有位同学想背书,便把我和我最要好的朋友也拉去了办公室。这时,突然有两位同学湿淋淋的冲进办公室,老师连忙放下手中的作业匆忙地拉起那两位同学的手,脱下湿淋淋的衣服,二话不说,直接把衣服放在火炉旁烘烤,用衣服披在他们身上,这一幕仿佛让我看到了,母亲在用温暖的爱关怀自己的儿女。我顿时惊讶了起来,老师是这么关心同学,真是个善良的好老师。

我最记忆犹新的还是那次。

中午,我和朋友在津津有味的吃着美味的午饭,突然,老师径直走向了我们的对面,对我们嘘寒问暖,还时不时的夹起自带的虾仁、鱼肉给我们品尝,老师把她自带的所有的肉类全部分给了我们。

从这件事,我终于明白老师是那么的慈祥,老师犹如我们的母亲时刻在关怀着我们。

还记得那次。

我们正在开心地嬉戏。

“砰”,突然我的朋友摔了一个狗啃泥便哇哇大哭了起来,老师瞧见后急迫的冲了过来着急的慰问着我的朋友,“有没有事,伤到哪了?痛不痛呀?”万老师用急切的语言说。

我见后,觉得万老师真是一个善良,慈祥,关心学生如同关心自己的儿女一样。原来,世界上任何东西都会变化。老师的爱真是如水晶般啊!

万老师真是个无私而伟大的老师呀!

当人们惊叹于彩虹的艳丽时,首先想到的是太阳;当我赢得掌声和鲜花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您!谢谢您老师。

老师除了父母双亲外,您是第二个扶着我在人生道路上—蹒跚学步,走向独立的最亲密的长辈。

老师您使我失去身心疲惫的灵魂,重新得阳光雨露的滋润,萌发勇气和希望的新芽,是您扶植了我这朵小花!

老师啊,是您向我伸出了温暖的手,那手是黑暗彷徨中的灯塔,使我于迷茫中坚定,在思索中亲醒。

您把自己凝聚成第二个太阳,为我们送来光明和智慧。

您用生命的音符教了我门一首歌,歌词是真实,坚定,谦逊,朴素,执着……我唱我歌,奔向七彩的生活!

您用无私的爱,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哺育了我丢失的自信,点燃了我熄灭的理想的之火,催发我踏上崭新的里程……

您把阳光播进我的心灵,多少个日子的教诲与关怀,您丰富了我的心灵与智慧。

您是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您渲染了世界,送来了春天,自己却消失在大地之中。

您是海洋,我是贝壳,是您给了我斑斓的色彩……

一只粉笔,点拨知识王国的迷津;一块黑板,记下了老师的无限深情;一个讲台,映着老师的艰辛;三尺教鞭,指点通向理想的道路。

老师,紊白的雪是您的象征,献上为您编织的神圣的花环,祝福您岁岁愉快,年年如意。

时光飞逝,在中加已经一年半了。在这看似很短却也漫长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学习到了知识,感受了温暖,享受到了关怀……而这其中,最让我感动最使我难忘的是:中加老师对学生们的执着。

过去,我就读的是一所重点学校,示范性高中。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使我感窒息,令我觉得迷茫,而老师不冷不热的态度更让人倍感气愤,难道非要顶尖的学生才能受到重视吗?这样故意忽略一个想学习的学生的热情是一个为人师表该做的事吗?令人最为愤怒的是,她会极力劝些差生报读职业中学,不让其参加中考。凭什么扼杀别人的权利?凭什么帮别人选择该走的路?

如今,我就读于华美中加高中,这里环境优美,设施完善,老师和蔼,同学友善。在这里,所有的学生感觉到的是民主、平等、互尊互重。

记得有一次,张助理迟了几分钟进教室,边向我们道歉、说明迟到原因,边用手擦额头上的汗珠,紧接着马上讲课。对于同学们的错误,他总是以理服人;对于大家的提问,他总能耐心解答;对于我们的任性,他总是宽容善诱。这样慈祥和蔼的长者,这样精心教导的教育者,这样无话不谈的好朋友,都是我们所敬重所关怀的人。

一次半夜,我突然半夜发烧,是生活老师彭春蕾送我去医院,陪我打吊针,给我端水送药,一直忙到凌晨三点我们才回宿舍睡觉,才刚过了六点,她又要起床叫同学们起床。

我亲爱的老师们啊!我感激你们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会奋发图强,以优异的成绩报答你为我们所付出的汗水。将来,我们会在遥远的异国思念你,祝福你!愿你一生平安!

有人说,师恩如山,因为高山巍巍,使人崇敬;我觉得师恩似海,因为大海浩瀚,无法估量。古人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虽然老师您不是我的亲生父母,但您却对我犹如亲生孩子般尽心指导,细心呵护。

张老师,虽然您是第一次教我们班,但我依然能从您写下的词句、生字、符号中感受到您对我们的浓浓关爱。您就像是一位辛勤的园丁,而我们则是土地里的种子,您教导的每一项知识就像是在给我们浇水,时刻提醒着我们要快快长大,不能松懈。

谢老师,我们在您的教导下迎来了第二个学年。上课的时候,您对我们要求严格,把我们班管理得循规蹈矩,不过您偶尔也会开开玩笑,让我们紧张的身体和精神能放松下来。无论我们班的成绩怎么样您都不会放弃任何一位学生,更不会落下任何一节课。

林老师,如果我们是船,那您就是帆,您带领我们在英语的海洋里前进;如果我们是一个迷路的孩子,那您就是那路上的明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老师您所做的一切润泽了我的心灵,开阔了我的视野,今天我在这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老师!您们辛苦了!”

是啊!师恩如山似海,让我们在老师们的关爱下茁壮成长。

是谁像蜡烛,燃烧自己,点燃别人的希望?是谁像园丁,辛勤付出,呵护幼苗的成长?又是谁像蔚蓝而又宽阔的大海,向小鱼们张开自己知识的胸怀?—是您,我敬爱的老师。 四年前,我还是一只羽翼还未丰满的雏鹰,当我第一次跨入小学的大门,第一眼见到的就是您—我的老师。您那和蔼可亲的面容与亲切的话语,立刻使我产生了爱师之情。四年来,我们共同走过了多少风风雨雨;四年来,我也体验到了无限的温情: 您就如温暖的阳光,照耀我们快乐成长; 您就如甘甜的雨露,给予我们充分的养料; 您就如柔和的春风,吹抚我们的`脸颊。 老师就像我们的父母,在我们困难时帮助我们,在我们伤心时安慰我们,在我们开心时与我们分享。虽然您现在不能与我们朝夕相处了,但我仍然记得您的音容笑貌,我永远忘不了您对我们的谆谆教导和那幽默的授课方式;更忘不了您下课时与我们共同嬉戏玩耍的笑声。 在团结一心的集体里,在老师和蔼可亲的笑容下,我真诚的心找到了归宿! 千言万语,汇成最真挚的感动: “老师,谢谢您!”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马上要来了,同学们心中自有数不清的话要说——老师,您就像园丁,呵护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老师,您就像久旱的甘露,滋润着我们,让我们吸取了不少知识;老师,您就像一支蜡烛,默默地奉献着;老师,您就像…… 一说到教师节,就很容易想起连续两年教我们的张老师。张老师就像老小孩,总是笑呵呵的,给人一种亲切、和蔼的感觉。张老师上课的时候经常咳嗽,一开始我没怎么注意,直到有一天,细心的同桌何秀秀对我说:“雯婕,你知道不,张老师经常吃药,还经常仰起头滴药水,哎!”“真的?我平常很少注意!”经秀秀这么一提,我猛然想起老师有时候在上课前会拿好一个小小的.白色瓶子和一壶水,然后吃下什么东西过后再上课。“我问过老师,张老师说她的心脏不好,眼睛有些老花了,再加上常年的咽喉炎,所以,身边常备好药。”何秀秀一脸担心的样子,“老师这样上课多么辛苦啊!”我听着秀秀说的话,心想:张老师对我们可真好,我们得更努力学习啊。 还有一次,张老师的手不知怎么破了一条口子,有两厘米长。可老师要用粉笔上课啊,老师总是写几个字,就把手放到嘴边吹吹,那粉笔灰能是一般人忍受的吗?我恍然大悟:张老师教了那么多年书,粉笔灰吸了不少,能不咳嗽吗?张老师为了教好学生才会这样啊! 一幕一幕,张老师的点点滴滴在我眼前回放,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只想对老师们说那句最简单的话语:“老师,教师节快乐!”

A. 关于赞美老师的小故事

有关赞美老师的小故事:

千古以来,赞美老师的诗歌不计其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养育出了多少英雄人物,老师成就了多少辉煌,老师又是何其伟大!

在我记忆深处,最难忘的便是我的启蒙老师一郭老师。她很漂亮,灵气的眼睛,甜美的笑容,我们总爱围着他,听她讲故事,起穿越到书中的森林小溪中,和小红帽一起采蘑菇、听百灵鸟在歌唱。他带着我们到过许许多多奇妙的地方。

最难以忘怀的事,应该是刚走进幼儿园的那几天。从小,我就是个恋家的孩子,到了幼儿园,即使知道晚上还是会回到家,即使其他小朋友都热热闹闹的,可我还是害怕得不搭理别人。直到有一次上写字课,我无助地看着老师的嘴一张一合,泪水又涌下来模糊了我的眼,就连老师漂亮的鹅黄色裙子也模糊起来。

郭老师通过我妈妈终于理解我为什么这么喜欢掉眼泪。我记得她牵着我的手到园里的滑滑梯上玩我从来不晓得幼儿园还有这么美丽、这么好玩的地方,我乐此不疲地奔跑着。后来老师又拉着我的手说了许多,内容我已经不太记得了,可那以后,我变得活泼开朗,成了一个人见人爱的小女孩。

我发现了更多美的地方,我们的小操场、小舞蹈室,镶蓝边的连衣裙校服,我统统爱上了它们,爱上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老师经常和我们在一起。睡觉时,她和我们一起躺在小木床上,我们都爱挤到他身边去睡,好似在她身边入睡会做一个好梦,会睡得沉沉的。

事实上,郭老师身上淡淡的幽香真的让我们睡得踏实、安稳。老师是我们成长中重要的伴侣,是人生中指引我们到达彼岸的灯塔,是不断发光发热给我们能量的太阳。在幼时的我小小的世界里,我永远忘不了郭老师,忘不了记忆中那抹淡黄的身影。

古代关于赞美老师的名人故事:

孔子带领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在去陈国和蔡国的路上被困,一连好几天没吃上一顿饭。孔老夫子实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觉,想以此来忘却饥饿。

孔子的大弟子颜回见老师饿得很心中十分忧伤,心想,老师上了年纪,怎能经得住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办法,怕是要出危险了。颜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讨。这一次真是天不绝人,居然碰上一个好心肠的老婆婆给了他一些白米 。

颜回高高兴兴地把米拿回来急忙把米倒在锅里,砍柴生火,不一儿,饭就熟了。孔夫子这时刚好醒来,突然闻到一股扑鼻的饭香,好生奇怪,便起来探看刚一跨出房门。就看见颜回正从锅里抓了一把米饭往嘴里送孔子又高兴生气:高兴的是有饭吃了;生气的是颜回竟然如此无礼,老师尚且末吃,他却自己先吃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颜回恭恭敬敬地端来-大碗香喷喷,热腾腾的白米饭,送孔子面前,说:" 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赠米,现在饭做好了,先请老师进食。 "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来,说:"刚才我在睡梦中见到去世的父亲,让我先用这碗白米饭祭奠他老人家。"

颜回一把将那碗米饭夺了回去,连忙说:"不行!不行!这米饭不干净,不能用它来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问道"为何说它不干净呢?"

颜回答道:“刚才我煮饭时,不小心把一块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很为难,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脏的饭给老师吃呀!后来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饭抓来吃了。这掉过炭灰的米饭怎能用来祭奠呢!”

B. 赞美老师的语句,短一点,50字左右就够了。

1、您是园丁,为祖国山川添秀色;您如春雨,润育桃李,神州大地尽芳菲。在这喜庆的节日里,让我献上一支心灵的鲜花,向您表达衷心的祝愿。

2、人生有许多难做的事,而最难的事是做人。在这世上首先教你做人的人,便是老师。

3、教师的春风,日日沐我心。

4、延续了你的工作后,才明白当日的你。明了这一切后,我会做得更好,只因为你是我的老师。牙医对病人说不要害怕,喝一杯酒镇静镇静。酒后,医生问你现在感觉如何。看谁还敢拔我的牙!老师轻松一下

5、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

6、园丁——崇高的称号。看那枝头绽放的鲜花,是您辛勤的汗水灌浇。祝福您: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7、您的岗位永不调换,您的足迹却遍布四方;您的两鬓会有一天斑白,您的青春却百年不衰。

8、在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愚昧走向文明的路上,您用生命的火炬,为我们开道。

9、莘莘学子心,难忘恩师情。辛勤的汗水是您无私的奉献,桃李满天下是您最高的荣誉。祝您:节日快乐!幸福永远!

10、学生眼中的您:婚前比婚后亲;课下比课上活;校长比学生熟;假期比开学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桃李芬芳,其乐亦融融。祝福您,节日愉快!

11、像天空一样高远的是您的胸怀、像大山一样深重的是您的恩情、请您接受我诚挚的祝福吧,教师节快乐!想念您,怀念您--老师!对您的怀念与祝福将与日俱增,让一幕幕脉脉深情与祝福盈满,好人一生平安!

12、老师的职业,容不得虚假;老师的职业,排斥奸佞。诲人之心长在,哗众之意皆一无。一切伪善、恶丑、买空卖空,损人肥己的言行,与老师的道德相悖,为老师的称号所不容。

C. 赞美老师的故事五十字

人生旅程上,您丰富我的心灵,开发我的智力,为我点燃了希望的光芒。谢谢您,老师! 春雨,染绿了世界,而自己却无声地消失在泥土之中。老师,您就是滋润我们心田的春雨,我们将永远感谢您。 老师,您是海洋,我是贝壳,是您给了我斑斓的色彩……我当怎样地感谢您! 踏遍心田的每一角,踩透心灵的每一寸,满是对您的敬意。 有如从朔风凛冽的户外来到冬日雪夜的炉边;老师,您的关怀,如这炉炭的殷红,给我无限温暖。我怎能不感谢您? 对于您教诲的苦心,我无比感激,并将铭记于心! 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感谢您,老师! 您用心中全部的爱,染成了我青春的色彩;您用执著的信念,铸成了我性格的不屈……老师,我生命的火花里闪耀着一个您! 鸟儿遇到风雨,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上有风雨袭来,总是躲在您的怀里--我的师长,您是我遮雨的伞,挡风的墙,我怎能不感谢您! 没有您的慷慨奉献,哪有我收获的今天。十二万分地感谢您,敬爱的老师。 您送我进入一个彩色的天地,您将我带入一个无限的世界……老师,我的心在喊着您,在向您敬礼。 把精魂给了我,把柔情给了我,把母亲般的一腔爱给了我……老师,您只知道给予而从不想收取,我怎能不向您表示由衷的敬意? 您的眼神是无声的语言,对我充满期待;是燃烧的火焰,给我巨大的热力:它将久久地、久久地印在我的心里…… 假如我能搏击蓝天,那是您给了我腾飞的翅膀;假如我是击浪的勇士,那是您给了我弄潮的力量;假如我是不灭的火炬,那是您给了我青春的光亮! 老师,在今天我们身上散发的智慧光芒里,依然闪烁着您当年点燃的火花! 往日,您在我的心田播下了知识的种子,今天,才有我在科研中结出的硕果――老师,这是您的丰收! 您谆谆的教诲,化作我脑中的智慧,胸中的热血,行为的规范……我感谢您,感谢您对我的精心培育。 因为您的一片爱心的灌浇,一番耕耘的辛劳,才会有桃李的绚丽,稻麦的金黄。愿我的谢意化成一束不凋的鲜花,给您的生活带来芬芳。 忘不了您和风细雨般的话语,荡涤了我心灵上的尘泥;忘不了您浩荡东风般的叮咛,鼓起我前进的勇气。老师,我终生感激您! 真空、坚定、谦逊、朴素――这是您教给我唱的歌,这是您指引我走的人生之路。 有一道彩虹,不出现在雨后,也不出现在天空,它常出现在我心中,鞭策着我堂堂正正地做人――给时刻关怀着我的导师! 老师,感谢您用自己的生命之光,照亮了我人生的旅途。

D. 有关赞美老师的故事

这是一个真实的,关于老师的故事。很感人,你听说过吗? 5月13日,四川德阳的历史会记下一个难忘的名字: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在灾难突然降临的那一刻,他用自己的双臂和生命,换回了4个学生的生命。 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其含义至少有二。一是责任重大,培育新人,绵延文明,传承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二是师德崇高,为人师表,爱生如子,在任何时候,当老师的都要把学生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 如今,在这场罕见的灾难中,灾区的老师,显现出无愧于这个职业的牺牲精神。映秀镇小学年仅29岁的青年教师张米亚,跪仆在废墟中,用双臂紧搂着两个孩子,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两个孩子活了,而“雄鹰”已经气绝。汉旺镇小学有5位遇难的老师,至死他们的怀里都抱着孩子。北川县一中班主任刘宁,在地震突发时,机智勇敢地保护59名学生安然脱险,却永远失去了当时也被压在废墟里的女儿。 成都财贸职高女教师周航,在危险袭来的瞬间,毫不犹豫地向学生高喊:“你们先走,不要慌,老师殿后。” 这是怎样的一种无私而无畏的勇气啊!不管他们是本能反应,还是理性选择,我想,有良知的人们,都会从中看到师德的博大和光芒。 我们的教师,特别是长期默默无闻辛勤工作在农村、山区的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艰苦的环境中,忠于职守,教书育人,心向神圣却依然平凡。今天,在生与死、亲人与学生的抉择中,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一个师者最真实的爱,用血肉为学生筑起一道永生的长城,用自己的行动,为学生上了最深刻的一课,从而成为百姓心中的救命恩人,孩子眼里的神圣英雄。 这样的老师,这样的师德,理当彪炳千秋。 老师就是燃烧着的夜烛,照亮了我们心中的路,燃尽了自己最忠实的付出。我敬重老师,所以,我感谢教过我的老师们。

E. 关于赞美老师的小故事4则 是故事(大概内容就行)急急急急!!短点的!跪谢!!再过20分钟我就要走了

立家的实习故事 我实习的学校在北京的郊区,叫亚太实验学校,在那我学到了好多,忽然觉得老师很伟大,自己也因此明白了许多事情.带队老师说,这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25天的时间能让一个人懂得多少东西? 在回来的路上,用一半的心思和几个实习生聊天,另一半就在想这个问题! 翻开我的实习手册,我才发现已经写的满满的,听课记录也是好多好多,在欣喜自己的努力的同时,我忽然觉得很伤感,时间过的好快. 回来时候我没去自己的班级里看看,因为我知道我不属于这,你走了也要给那留下一丝宁静,和谐,就象我来时感受到的一样. 留给我的"学生"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老师的职业病,到毕业的时候总是要说点什么,可是这次是老师毕业了. 没有隆重的仪式,也没有眼泪的告别,我觉得很好,因为我是个禁不住离别场面的人. 还是说点什么给我的学生吧! 你们是我的第一班学生,也可能是我一生中唯一一班学生.最后一天的时候,风特别大,树叶从树上掉下来,很好看,(学校领导给我们安排的办公室很好,还可以欣赏景色), 旁边一起实习的同学在那发呆,我问是不是有点怀念,她说不是,是在感受. 中国人总是最多愁善感的,也很爱触景生情,可是我还是弄不清到底在最后离开的时候,我是在怀念还是在感受!? 临走之前,我去高一(2)班门口站了一会,因为答应了一个学生,我要给他一样礼物,还要长相和我差不多的,他说我坐在他旁边听课,他做的题全对.我把女朋友送的佐助给了他(当然经过她同意了!) 也许我是太过细心,也许不给他礼物也可以.可是我想还是留下点什么比较好,其实我也希望他们能留给点我什么一样.这就好比,在雨中,你留给大地的是浅浅的脚印,而你希望雨水能让人清醒. 不知道为什么觉得心里不是滋味 给指导老师 想感激的人好多,今天回来之前还匆忙的写了个条,夹到老师办公室门缝里,希望他们能看到,很感谢他们,于老师,田老师,不是因为你给我的成绩高,我那些都不在乎,你教会我们好多,还有下次要是有实习生的话,田老师要多说点,我还是想听您的指导,于老师,您讲的课很好,我很喜欢当你的学生. 还有要感谢亚太那么好的伙食,很好吃,我比在学校吃的多了。

F. 请写出赞美老师的句子50字左右

1) 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爱,比父爱更专严峻,比母爱更细属腻,比友爱更纯洁。您--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 2) 您给了我们一杆生活的尺,让我们自己天天去丈量;您给了我们一面模范行为的镜子,让我们处处有学习的榜样。 3) 您是大桥,为我们连接被割断的山峦,让我们走向收获的峰巅;您是青藤,坚韧而修长,指引我们采撷到崖顶的灵芝和人参。当苗儿需要一杯水的时候,绝不送上一桶水;而当需要一桶水的时候,也绝不给予一杯水。适时,适量地给予,这是一个好园丁的技艺。我的老师,这也正是您的教育艺术。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技残,种花容易树人难。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 4) 红烛升级长明灯,照亮别人,提升自己;春蚕丝化万卷书,哲理名言,启迪后裔。 5) 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在笔和纸的摩擦间,您度过了您神圣的一生。

G. 赞美老师的片段50字

““一名真正伟大的教师没有什么可供名垂青史的。他的生命都用来影响到他人的人生轨迹中去。.........”我愿意成为一名教师,因为教师是人类能够从事的最有价值的职业。”.....“教师有两个工作:传道授业是其一没错,但更重要的是,给充满知识的头脑指明方向,让那些知识不至于白白浪费了。” ...“我从事的这一事业,是要将智慧成熟的头脑,放到年轻稚嫩的肩上。”..........................老师不辞劳苦地教育我,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 教师是一支蜡烛,虽然细弱,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这无私的奉献,令人永志不忘。 您讲课的语言,悦耳像叮咚的山泉,亲切似潺潺的小溪,激越如奔泻的江流…… 春蚕一生没说过自诩的话,那吐出的银丝就是丈量生命价值的尺子。敬爱的老师,您从未在别人面前炫耀过,但那盛开的桃李,就是对您最高的评价。 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您--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 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在您的节曰里,我要把一份崇高的敬意献给您。

H. 感恩老师的故事 要50字以内

感恩老师的故事(一) 朱德给老师让座1959年,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内看戏,容开演前,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朱德一眼便认出,那位老人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急忙起身向前,立正敬礼,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将座位让给老人,待老人座定后,他自己才坐下。 感恩老师的故事(二) 周恩来不忘师恩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岑突患脑血栓逝世,周总理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挽联上写着:“张伯岑老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张伯岑病故后,周恩来一直惦记着张家的生活,自然灾害时期,周恩来把自己的购物证给张伯岑夫人,还派人给张夫人送去500元,并嘱咐交际处对张夫人及其子女的生活要倍加关照。 感恩老师的故事(三) *** 向教师敬酒1959年6月25日, *** 同志来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他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时的教师毛禹珠一起用饭,席间热情为老师敬酒。毛禹珠不胜荣幸,感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却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I. 有关赞美老师的小故事

以下是我引用的一部分,具体的请楼主到我给出的连接去看!有几十篇吧~~~ 立家的实习故事 我实习的学校在北京的郊区,叫亚太实验学校,在那我学到了好多,忽然觉得老师很伟大,自己也因此明白了许多事情.带队老师说,这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2005-11-11 18:46:39 25天的时间能让一个人懂得多少东西? 在回来的路上,用一半的心思和几个实习生聊天,另一半就在想这个问题! 翻开我的实习手册,我才发现已经写的满满的,听课记录也是好多好多,在欣喜自己的努力的同时,我忽然觉得很伤感,时间过的好快. 回来时候我没去自己的班级里看看,因为我知道我不属于这,你走了也要给那留下一丝宁静,和谐,就象我来时感受到的一样. 2005-11-11 18:56:14 留给我的"学生"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老师的职业病,到毕业的时候总是要说点什么,可是这次是老师毕业了. 没有隆重的仪式,也没有眼泪的告别,我觉得很好,因为我是个禁不住离别场面的人. 还是说点什么给我的学生吧! 你们是我的第一班学生,也可能是我一生中唯一一班学生.最后一天的时候,风特别大,树叶从树上掉下来,很好看,(学校领导给我们安排的办公室很好,还可以欣赏景色), 旁边一起实习的同学在那发呆,我问是不是有点怀念,她说不是,是在感受. 中国人总是最多愁善感的,也很爱触景生情,可是我还是弄不清到底在最后离开的时候,我是在怀念还是在感受!? 临走之前,我去高一(2)班门口站了一会,因为答应了一个学生,我要给他一样礼物,还要长相和我差不多的,他说我坐在他旁边听课,他做的题全对.我把女朋友送的佐助给了他(当然经过她同意了!) 也许我是太过细心,也许不给他礼物也可以.可是我想还是留下点什么比较好,其实我也希望他们能留给点我什么一样.这就好比,在雨中,你留给大地的是浅浅的脚印,而你希望雨水能让人清醒. 2005-11-11 19:39:31 不知道为什么觉得心里不是滋味 给指导老师 想感激的人好多,今天回来之前还匆忙的写了个条,夹到老师办公室门缝里,希望他们能看到,很感谢他们,于老师,田老师,不是因为你给我的成绩高,我那些都不在乎,你教会我们好多,还有下次要是有实习生的话,田老师要多说点,我还是想听您的指导,于老师,您讲的课很好,我很喜欢当你的学生. 还有要感谢亚太那么好的伙食,很好吃,我比在学校吃的多了。

J. 赞美老师的话50字

老师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的花朵;老师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老师像一股专清泉,向孩子们的属心田注入知识的甘露;老师像…… 老师像园丁,辛勤地培育着祖国的花朵;老师像北极星,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老师像一股清泉,向孩子们的心田内灌注知识的甘露……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老师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 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身为世范,为人师表 老师是我们的在生父母!`爹娘生养我们老师教育了我们! 老师,你的守护,是我千年的祈盼。 我是幼苗,您是雨露,滋润 *** 枯的心田。我是小草,您是太阳,照耀我成长的路。 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作出的奉献!诗词歌赋,颂不完对您的崇敬!您用知识甘露,浇开我们理想的花朵;您用心灵清泉,润育我们情操的美果。在这不寻常的节曰里,献上我们深深的祝福! 每年,我把第一缕春光和贺年卡一起寄给您;我亲爱的老师,愿春天永远与您同在!

敢于说不的议论文素材

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尤其是占有重要地位的议论文,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我们该怎么去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自信议论文论据作文素材,欢迎大家分享。

自信议论文论据作文素材

1、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

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哀莫大于心死。——《庄子》

名言

1、一百个零加起来还是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表后,有人炮制了一本《百人驳相对论》,爱因斯坦对此不屑一顾:"假如我的理论是错的,一个人反驳就足够了,一百个零加起来还是零。"

2、假如生活欺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阴郁的日子需要镇定。相信吧,那快乐的日子即将来临。——普希金

事例

1、小泽征尔敢于说"不"。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有次赴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演奏中发现乐谱出现了错误。但在场的音乐家,作曲家,评委都郑重申明没问题,说是他自己的错觉。他考虑再三,还是坚持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原来,这是评委故意设置的考题,他也因为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而夺魁。

人生在世,凡事唯唯诺诺似乎是最容易了。人在许多场合,能毫不含糊地说一声"不",是需要有很大的勇气的。

2、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居里夫人坚信能提炼出镭;爱迪生发明电灯;中国历史上的有成就者,哪个不是在信心的支撑下获得成就的呢?

倾心努力向前,立志有所作为。进取是一种向上的精神。进取才能获得人生的辉煌;进取心意味着超越平庸;进取应该成为终身之事。

勇敢说不;生命因拒绝更加美丽山清水秀,溪水叮咚,百花争艳,炊炯袅袅……大白然创造的美太多太多,我们希望用一生来收获的也太多太多。然而,小草因为拒绝蒙蔽,才能将~簇簇崭新的绿色展现在大地之上;溪水因为拒绝停滞,才裹挟着一路芬芳,把梦想带向远方……大自然的一切又何尝不在教会我们学会拒绝?我们对生活有过太多的渴望,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们应当学会拒绝。转而追溯历史,多少古人为我们诠释了拒绝的真谛。“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满腹诗书的诗仙太白,在那个繁荣昌盛的年代里,本可吟诗作赋,取悦皇权以做高官,但他面对厚禄与权力,坦然拒绝。相反,历史留下了高力士为他脱靴,杨贵妃为他磨墨的千古佳话。世俗的枷锁永远羁绊不了他坦荡洒脱的胸怀,也无法扭曲他高洁自由的灵魂。于是,他注定孤独,只能以酒为伴,以月为友,却仍旧用孤傲的心继续书写着他的人生。但是,盛唐最明亮的星不是天子而是他啊!且看余光中先生赞誉他的诗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拒绝为官,隐居山林,最终成就一代名士的风范:苏轼拒绝富贵,独上高楼,让我们看到他被雨打湿的脊背,被风吹刮的身躯,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他“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与才情……是拒绝使得他们千古流芳。拒绝,是为了更好的选择。拒绝低劣,就为高贵留下了空间;拒绝丑陋,就为美丽准备了机会。拒绝,还是为了更有价值的收获。拒绝城市的喧嚣,你就收获了乡村的宁静与闲适; 拒绝忧伤的阴霾,你就收获了跳跃着的阳光与活力。拒绝是一种高质量的思考,是一种智慧的选择,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是一种美丽高贵的生活姿态。年轻的我们更要学会拒绝。学会拒绝吧,拒绝之后,蓦然回首,你会发现,生命因拒绝而更加美丽!

在20世纪,一位身患“卢伽雷氏症”的科学泰斗用《时间简史》极大地震撼了天文界。他,就是轮椅上的科学家——史蒂芬·霍金。不能行动,不能说话,只能通过电脑打字机与别人交流。但霍金没有绝望,凭着自己无比优秀的大脑和对科学的无比热爱,他证明了“黑洞不黑”的猜想。而这个猜想竟然来源于一个闪念。在1970年11月的一个夜晚,霍金在慢慢爬上床时开始思考黑洞的问题。他突然意识到,黑洞应该是有温度的,这样它就会释放辐射。也就是说,黑洞其实并不那么黑。这一闪念在经过3年的思考后形成了完整的理论。1973年11月,霍金正式向世界宣布,黑洞不断地辐射出X光、伽马射线等,这就是有名的“霍金辐射”。而在此之前,人们认为黑洞只吞不吐。从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到黑洞辐射机制,霍金对量子宇宙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88年,霍金获得沃尔夫物理奖。着名的超级畅销书《时间简史》就是在霍金坐在轮椅上完成的。黑洞神秘的面纱和宇宙难以想象的运行规律在霍金聪明的大脑前缴械投降了。能做出如此伟大的成就,来自对科学的直觉固然不可缺少,但霍金对科学执着的态度和对命运勇于说不的精神更不可少。能把霍金禁锢在轮椅上的“卢伽雷氏症”无法阻挡霍金向宇宙前进的脚步,身体的缺陷在他对科学的执着追求面前烟消云散。学习霍金勇于说不,我们得到了与命运斗争的勇气。

敢于说“不”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约束我们,让我们遵守公共秩序,使社会井井有条。 从我们的课堂来说吧。在上课时,班长喊了“起立”,可是有的同学站起来向老师问好;老师开始讲课了,有些同学还在说话、打闹,甚至连课本都没有拿出来;一旦下课铃响起了,这些同学马上“活”了过来,争相以最快的速度冲出教室。针对这些我们身边的小事,我们一定要学会敢于说“不”! 马路上的行人和车辆川流不息,如果没有交通规则,结果会是怎样呢?汽车就会横冲直撞,造成交通阻塞;行人在路边东张西望,却不知从哪里通过马路;自行车和摩托车在车辆缝隙中紧张穿行……那时,场面该有多么“壮观”啊!所以,对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要敢于说“不”。 电影院里人山人海,电影的音量调到了最高,可是没有几个人能听到电影里到底演了什么,这是怎么了?你一定会这样问。原来是几个衣着华丽的太太大声喧哗,高谈阔论一些琐碎的事情,许多人投来愤怒的眼光,鄙视的目光,可是他们却浑然不觉。不! 十几个人正在排队买票,忽然,一个身着高级西装的男人硬挤过来,抢到了一张本属于一位抱着孩子的妇女的车票。不! 以上这些违背公共秩序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可见,一旦失去了这些准则,社会就会混乱不堪。只有从自己做起,从人人做起,才能使社会生活和谐安宁,这也是我们每一位青少年提高道德修养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关于雪的议论文素材

雪在新年的一个早上,刚刚张开惺忪的眼睛,就发现外面有无数的雪花仙子纷纷扬扬落下,我一下把被子就掀到了地上,立刻就趴窗户上,真是“呼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外面白茫茫的一片,我一动不动的,痴痴地看着,直到一阵寒风从窗户缝里钻进来我才回过神儿来;这时才发现我还没穿毛衣呢,要不是我家里有暖气,我肯定冻成冰雕了。于是,三下五除二把衣服穿上,狼吞虎咽地就把早饭吃了,飞似的向楼下跑。到了楼下,一股清新的凉气扑面而来,一下就精神抖擞。 外面一片死寂,似乎我算我走在雪地里,耳旁响起“咯吱、咯吱”的美妙声音,加上雪花擦过衣服的“沙沙”声,再伴上北风的呼啸的声音,简直就是一首动听的冬天歌曲。我抬起头,望着天空,雪花就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样,一朵朵、一簇簇、一团团的雪纷纷扬扬飘落下来,飘到地上、树上、房顶上,也飘到我的脸上、手上。我深深地吸一口气,雪的清凉和甜蜜便沁入了我的心底。 不一会,风便小了下来;一阵风吹来,雪花便打乱了“阵行”,随心所欲、漫天飞舞。树也穿上了“花衣”,每一条树枝上都穿着一条白袖子,可真是让人目不暇接啊!微风拂过,树上的雪便在寒风中轻盈地飘落下来来,像雨丝般落下来,在天空中翩翩起舞。雪密密地飘着,像是织出了一面白网,远处的景物笼罩在一片白色之中,若隐若现,好似雪雾仙境。 雪已经给大地镀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边,像穿上了厚厚的冬衣,但好像还是满足不了大家的心愿似的,还是不停地下。看着地上厚厚地积雪、真想立刻堆一个大雪人,再打一场雪仗,该是多么有趣啊!一会儿,雪花徐徐飘下,像轻悠悠的鹅毛;一会儿,雪花猛烈地撞击着,像小舞人在跳舞,多么轻快的身影,多么飘逸的舞蹈,多么活泼的姿态。雪花下地渐渐慢了下来,变的越来越温和,像一个小孩哭累了似的,要打盹了。这时的雪花的姿态格外引人注目,像是跳起了,慢慢悠悠,而不像刚才那样龙飞凤舞了。 “冬天雪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句话不正是赞美了雪的功劳啊!今年农民们会高兴的等待着今年的丰收的。雪,是那样的无私、是那样的美妙,是那样的清新,是那样的洁白,是那样的晶莹。难道你不喜欢雪吗?

不经意间,窗外已飘起了雪花,姗姗来迟的雪密密匝匝,在灰暗的天空中急速的落向地面,凌空划过无数道弧线,随风旋转、飞舞,犹如从天而降的柳絮,一时间弥漫天空。雪静静地飘着,坐在教室里的我,好像来到了一个幽雅恬静的境界,来到了一个晶莹剔透的童话般的世界。看着那雪,我心想:这是多美的雪啊!一切都在过滤,一切都在升华,连我的心也在净化,变得纯洁而又美好,而被这小小的却又晶莹的雪?松的那清香,白雪的那冰香,足以给人一种凉莹莹的抚慰。看着窗外的雪,深切切的,时大时小,时隐时现,这不正是我们千丝万缕的情绪吗?但又像海水一般汹涌,无情地在我脸上划过,我想:雪啊,你足够淹没一切吧!但当你平静时,那乖巧的样子,足以给人一种温暖,一种怜悯,让人不得不心动……校园里弥漫着无数似花似蝶的六角精灵,他们无声无息地湿润了万物,用纤巧的魔棒将校园打扮一新,淘气的小精灵们无拘无束,欢快地,轻盈地在空中演绎着一场绝佳的舞蹈,也许是在天空中呆久的缘故吧,它们似乎把全身的能量都释放出来了,渲染了一切……听,“丁丁当当”,偶尔有几片雪花落在了栅栏上,一会儿却又落在地上,好像跳高选手,时不时发出一些清脆的敲击声,似乎在空旷的操场上举行着一场热闹非凡的音乐会,然而,那纯洁的雪花最终还是化成了水,依附在栅栏上,风儿呼呼地吹着,它们摇摇欲坠,摆着一副不肯善罢甘休的样子。融化的雪水中,隐隐约约映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直到现在,雪还在下着,一切好像成了透明的,万物像刚刚洗刷了一样,那种韵律让人憧憬着下次飘雪的日子。我爱白雪,我更爱冬天,冬天是心灵的年轮。虽然十分寒冷,但是它有着无可比拟的温馨和希望。

关于让的议论文素材

谦 让谦让仿佛是一种美德,若想在眼前的实际生活里寻一个具体的例证,却不容易。类似谦让的事情近来似很难得发生一次。就我个人的经验说,在一般宴会里,客人入席之际,我们最容易看见类似谦让的事情。 一群客人挤在客厅里,谁也不肯先坐,谁也不肯坐首座,好像“常常登上座,渐渐入祠堂”的道理是人人所不能忘的。于是你推我让,人声鼎沸。辈份小的,官职低的,垂着手远远的立在屋角,听候调遣。自以为有占首座或次座资格的人,无不攘臂而前,拉拉扯扯,不肯放过他们表现谦让的美德的机会。有的说:“我们叙齿,你年长!”有的说:“我常来,你是稀客!”有的说:“今天非你上座不可!”事实固然是为让座,但是当时的声浪和唾沫星子却都表示像在争座。主人腆着一张笑脸,偶然插一两句嘴,作鹭鸶笑。这场纷扰,要直到大家的兴致均已低落,该说的话差不多都已说完,然后急转直下,突然平息,本就该坐上座的人便去就了上座,并无苦恼之象,而往往是显着踌躇满志顾盼自雄的样子。 我每次遇到这样谦让的场合,便首先想起聊斋上的一个故事:一伙人在热烈的让座,有一位扯着另一位的袖子,硬往上拉,被拉的人硬往后躲,双方势均力敌,突然间拉着袖子的手一松,被拉的那只胳臂猛然向后一缩,胳臂肘尖正撞在后面站着的一位驼背朋友的两只特别凸出的大门牙上,喀吱一声,双牙落地!我每忆起这个乐极生悲的故事,为明哲保身起见,在让座时我总躲得远远的。等风波过后,剩下的位置是我的,首座也可以,坐上去并不头晕,末座亦无妨,我也并不因此少吃一嘴。我不谦让。 考让座之风之所以如此地盛行,其故有二。第一,让来让去,每人总有一个位置,所以一面谦让,一面稳有把握。假如主人宣布,位置只有十二个,客人却有十四位,那便没有让座之事了。第二,所让者是个虚荣,本来无关宏旨,凡是半径都是一般长,所以坐在任何位置(假如是圆桌)都可以享受同样的利益。假如明文规定,凡坐过首席若干次者,在铨叙上特别有利,我想让座的事情也就少了。我从不曾看见,在长途公共汽车车站售票的地方,如果没有木制的长栅栏,而还能够保留一点谦让之风!因此我发现了一般人处世的一条道理,那便是:可以无需让的时候,则无妨谦让一番,于人无利,于己无损;在该让的时候,则不谦让,以免损己;在应该不让的的候,则必定谦让,于己有利,于人无损。 小时候读到孔融让梨的故事,觉得实在难能可贵,自愧弗如。一只梨的大小,虽然是微屑不足道,但对于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其重要或者并不下于一个公分员之心理盘算简、荐、委。有人猜想,孔融那几天也许肚皮不好,怕吃生冷,乐得谦让一番。我不敢这样妄加揣测。不过我们要承认,利之所在,可以使人忘形,谦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孔融让梨的故事,发扬光大起来,确有教育价值,可惜并末发生多少实际的效果:今之孔融,并不多见,谦让做为一种仪式,并不是坏事,像天主教会选任主教时所举行的仪式就满有趣。就职的主教照例的当众谦逊三回,口说“nolo episcopari”意即“我不要当主教”,然后照例的敦促三回终于勉为其难了。我觉得这样的仪式比宣誓就职之后再打通电声明固辞不获要好得多。谦让的仪式行久了之后,也许对于人心有潜移默化之功,使人在争权夺利奋不顾身之际,不知不觉的也举行起谦让的仪式。可惜我们人类的文明史尚短,潜移默化尚未能奏大效,露出原始人的狰狞面目的时候要比雍雍穆穆的举行谦让仪式的时候多些。我每次从公共汽车售票处杀进杀出,心里就想先王以礼治天下,实在有理。 谦让如春风刘兵辉 在生活中,尽管你用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但不顺心的事也会时有发生。为此,你要想享受到至真至美情感的温暖,必须学会谦让。 当兵离家之后,母亲千叮咛万嘱咐:“当兵出门在外了,凡事要多替别人想想,不要和人斤斤计较。”到部队后,我一直把母亲的话谨记在心,真切地体会到了“人”字取长补短、相互支撑的含意,体会到了别人离不开你的谦让、你也离不开别人的宽容。 讲谦让,关键是要有大局观念、整体意识,有对人宽对己严的风尚,有不怕委屈的肚量。当然,谦让要讲原则,无原则就是中庸。 谦让如和煦的春风,能让秃枝披绿,能让鲜花竞放。当你看见一名怨气难平的朋友而为之奉送一首真诚的心曲,当你看见一个痛苦彷徨的伙伴而伸出一双温暖的手,当你受到伤害后尚能心平气和地自我调节时,你的谦让就显示了帮助别人也帮助自己的价值。 朋友,学会谦让吧!它是一个人具有良好修养的表现,它能给你带来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清康熙年,桐城张英官拜文华殿大学士,老家的邻居和他家之间有一条一尺宽的小巷,邻居要扩建占用这条小巷,张家不同意,于是争吵起来,张家写信给张英,张英以诗回信“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家里人主动让出三尺,邻居很惭愧也让出三尺,于是就成了“七尺巷”。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礼让的作文写作素材,欢迎大家分享。 近日,河南鲁山县一对特困姐弟俩互推让对方上学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据悉,在他们的家庭里父亲残疾,奶奶瘫痪,母亲患有精神疾病。他们生活十分贫困,每天步行六、七公里上学。 3月20日上午,对于鲁山县四棵树乡代坪村村民何民喜、陈丑,以及四棵树乡沃沟村的潘清军等5户居民来说是个喜悦的日子。当天,平顶山卫东农村商业银行的10名职工一起来到四棵树乡,给他们每家送去了550元现金、两袋大米、两袋面粉、一壶食用油和衣服等生活物品。 “这都是同事们自掏腰包筹集资金购买的物品。”平顶山卫东农村商业银行职工、爱心人士胡璁告诉记者,从平顶山市爱心之家的工作人员王石岭处得知四棵树乡有5户居民急需帮助后,他就和同事韩道平等人一起到这几户村民家中进行了探望。 代坪村的陈圆圆今年9岁,弟弟8岁,姐弟俩的父亲一年前遭遇事故去世,母亲又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家庭重担完全落在了六七十岁的爷爷和奶奶身上,经济紧张;代坪村村民何民喜有两个儿子,一个8岁、一个5岁,妻子3年前溺水身亡,让本就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可即便如此,何民喜还得照看年迈的叔叔和爷爷,一家人生活十分不易。记者在何民喜家中看到,房屋四处透风,屋内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姐弟俩喜欢在学校吃饭,因为有肉吃。姐姐说让弟弟上学,自己帮爸爸干活养家;弟弟说让姐姐上学,自己是男子汉。 网友们也是议论纷纷,有网友表示“不是九年义务教育么?”对此,有网友回复表示“学费都是免费的,但是这一大家人没有生活来源……”“免的只是学费,还有一堆有的没的的.费用。”“这姐弟俩不仅仅是上学的费用,他们心里的担子太重了。想要为父亲为他们的家分担一点吧。” “他们真的太困难了,以后咱还得继续帮助他们。”爱心人士韩道平12岁的儿子贾翔淇得知母亲等人要去深山献爱心后,随即拿出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作业本、铅笔等文具,随母亲一起来到四棵树乡,为5个家庭的8个孩子送上了自己的祝福。

该让就让,不该让就不让 “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让”的佳话不在少数;但“让”也造就了中华民族内敛的性格,以至于对外交往时显得有些软弱。因此,对于“让”这个问题我们有重新思考的必要。 韩信从市井屠夫胯下钻过,对屠夫咄咄逼人的气势作出了退让,他让出了风度,让出了明智;“融四岁,能让梨”,他让出了文明,让出了亲情;晋文公“退避三舍”,让出了诚信,让出了气概……历史上“让”的事件不胜枚举,但这些“让”都体现了人的魄力,远见,这些都是些该让的事情,该让就让! 对于一些可以体现个人良好品质的事或一些无伤大雅的事,我们能让则让;但是,如果遇到一些原则性问题或举足轻重的事,我们必须当仁不让。 《红岩》中大部分共产党员在反动派严刑逼供下咬紧牙关,不肯向反动派作出丝毫退让,因为这关系到党的安危,关系到革命的成败,当然不能让;长征时期王明“左倾”思想泛滥,毛泽东虽无实权但据理力争,不断批评这种错误路线,即使最高军事指挥三人团对他发出威胁,也不让,因为这关系到红军十万士兵的安危,关系到中国的命运,当然不能让;2004年人权大会上,美国仗势欺人,无端指责我国,我国外交部毫不退让,发表《2004年美国人权记录》以反击美国的污蔑,这关系到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名誉,关系到中国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地位,当然也不能让!这些都是事关国家、民族的大事,我们是不能让的。一旦让,后果不堪设想。 对于生活中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我们完全没有必要锱铢计较,该让就让了吧,这样不但不会使我们有所损失,反而会扩大我的胸襟,何乐而不为?但是,对于一些事关重要的大事,对于一些影响全局的事情,我们千万不能让! 总之,该让就让,不该让就不让!的确常有人说谦让是美德,不错,我也举手赞成. 但是你不觉得写赞美谦让的什么文章太多太多了吗.再怎么些也是没的什么特色.这样的文章只会让人觉得平庸和可笑.还能有什么? 那么我们能不能发思维来思考这个谦让吗? 比如说,有什么时候过度的谦让却发生了一些很不恰当的事,特别可以以一种讽刺的口吻来些某件自己经历过或者见过的"谦让"的事.从而发表自己不满所谓的谦让的行为.,那样的文章,只要不是无理取闹.稍微加点文辞修饰,老师觉得会赞你的文章标新立异,独具一格的! 好文章就是要与重不同! 可以无需让的 时候,则无妨谦让一番,于人无利,于己无损;在该让的时候,则不谦让,以免损 己;在应该不让的的候,则必定谦让,于己有利,于人无损。 小时候读到孔融让梨的故事,觉得实在难能可贵,自愧弗如。一只梨的大 小,虽然是微屑不足道,但对于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其重要或者并不下于一个公分 员之心理盘算简、荐、委。有人猜想,孔融那几天也许肚皮不好,怕吃生冷,乐得 谦让一番。我不敢这样妄加揣测。不过我们要承认,利之所在,可以使人忘形,谦 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孔融让梨的故事,发扬光大起来,确有教育价值,可惜并末 发生多少实际的效果:今之孔融,并不多见。在生活中常会看到,有些“血气方刚”的人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琐碎小事、一点微不足道的蝇头小利而互不相让、恶语攻击,甚至大打出手,使事情发展到不欢而散直至无法挽回的地步。这样做不仅使双方怒火中烧,破坏了各自的心情,而且损害了双方的形象,还可能会付出搭钱又搭命的惨重代价。试问,这样做有意义吗?这样做值得吗?不相谦让、斤斤计较的结果既然是害人又害己,那为什么不能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展示自己的涵养,表现自己的大度,谦让一下别人呢? 遇到纷争时,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谦让会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同时,别人也会感激、欣赏、佩服你的谦让和大度。谦让,意味着不要“无理夺三分”,意味着不要“得理不饶人”,如果无理者主动向有理者道歉,有理者向无理者说声没关系,双方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那种场面不知会让多少人的心中暖意融融呢。 谦让是一种风度和境界,如果人人都能谦让,那人人都能受益。举一个很浅显的例子:比如走在山间小路上,两个人不能同时通过时,如果争先恐后就有堕入深谷的危险,最终会导致同归于尽,但如果自己先停住脚步,让他人先过去,那么每一个人都能安全的走过这条小路。所以在生活中,只有相互谦让友爱,才能避免纠纷,得到开心。 俗话说得好:“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谦让不但能让你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感激,而且会使你拥有很多知心朋友,当你遇到困难时,他们会伸出无私的援助之手,这是对你谦让别人的最大回报。而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是永远品尝不到帮助别人的乐趣的,他也只能是孤家寡人,没有知心的朋友和他同舟共济,这样的人不是很可悲也很可怜? “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深处,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 为了把我们的社会变得美好而又和谐,让我们用谦让来对待别人,用微笑来面对别人,用双手来帮助别人,用心灵来关爱别人吧谦 让 谦让仿佛是一种美德,若想在眼前的实际生活里寻一个具体的例证,却不 容易。类似谦让的事情近来似很难得发生一次。就我个人的经验说,在一般宴会里, 客人入席之际,我们最容易看见类似谦让的事情。 一群客人挤在客厅里,谁也不肯先坐,谁也不肯坐首座,好像“常常登上 座,渐渐入祠堂”的道理是人人所不能忘的。于是你推我让,人声鼎沸。辈份小的, 官职低的,垂着手远远的立在屋角,听候调遣。自以为有占首座或次座资格的人, 无不攘臂而前,拉拉扯扯,不肯放过他们表现谦让的美德的机会。有的说:“我们 叙齿,你年长!”有的说:“我常来,你是稀客!”有的说:“今天非你上座不可!” 事实固然是为让座,但是当时的声浪和唾沫星子却都表示像在争座。主人腆着一张 笑脸,偶然插一两句嘴,作鹭鸶笑。这场纷扰,要直到大家的兴致均已低落,该说 的话差不多都已说完,然后急转直下,突然平息,本就该坐上座的人便去就了上座, 并无苦恼之象,而往往是显着踌躇满志顾盼自雄的样子。 我每次遇到这样谦让的场合,便首先想起聊斋上的一个故事:一伙人在热 烈的让座,有一位扯着另一位的袖子,硬往上拉,被拉的人硬往后躲,双方势均力 敌,突然间拉着袖子的手一松,被拉的那只胳臂猛然向后一缩,胳臂肘尖正撞在后 面站着的一位驼背朋友的两只特别凸出的大门牙上,喀吱一声,双牙落地!我每忆 起这个乐极生悲的故事,为明哲保身起见,在让座时我总躲得远远的。等风波过后, 剩下的位置是我的,首座也可以,坐上去并不头晕,末座亦无妨,我也并不因此少 吃一嘴。我不谦让。 考让座之风之所以如此地盛行,其故有二。第一,让来让去,每人总有一 个位置,所以一面谦让,一面稳有把握。假如主人宣布,位置只有十二个,客人却 有十四位,那便没有让座之事了。第二,所让者是个虚荣,本来无关宏旨,凡是半 径都是一般长,所以坐在任何位置(假如是圆桌)都可以享受同样的利益。假如明 文规定,凡坐过首席若干次者,在铨叙上特别有利,我想让座的事情也就少了。我 从不曾看见,在长途公共汽车车站售票的地方,如果没有木制的长栅栏,而还能够 保留一点谦让之风!因此我发现了一般人处世的一条道理,那便是:可以无需让的 时候,则无妨谦让一番,于人无利,于己无损;在该让的时候,则不谦让,以免损 己;在应该不让的的候,则必定谦让,于己有利,于人无损。 小时候读到孔融让梨的故事,觉得实在难能可贵,自愧弗如。一只梨的大 小,虽然是微屑不足道,但对于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其重要或者并不下于一个公分 员之心理盘算简、荐、委。有人猜想,孔融那几天也许肚皮不好,怕吃生冷,乐得 谦让一番。我不敢这样妄加揣测。不过我们要承认,利之所在,可以使人忘形,谦 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孔融让梨的故事,发扬光大起来,确有教育价值,可惜并末 发生多少实际的效果:今之孔融,并不多见,谦让做为一种仪式,并不是坏事,像 天主教会选任主教时所举行的仪式就满有趣。就职的主教照例的当众谦逊三回,口 说“nolo episcopari”意即“我不要当主教”,然后照例的敦促三回终于勉为 其难了。我觉得这样的仪式比宣誓就职之后再打通电声明固辞不获要好得多。谦让 的仪式行久了之后,也许对于人心有潜移默化之功,使人在争权夺利奋不顾身之际, 不知不觉的也举行起谦让的仪式。可惜我们人类的文明史尚短,潜移默化尚未能奏 大效,露出原始人的狰狞面目的时候要比雍雍穆穆的举行谦让仪式的时候多些。我 每次从公共汽车售票处杀进杀出,心里就想先王以礼治天下,实在有理。 谦让如春风 刘兵辉 在生活中,尽管你用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但不顺心的事也会时有发生。为此,你要想享受到至真至美情感的温暖,必须学会谦让。 当兵离家之后,母亲千叮咛万嘱咐:“当兵出门在外了,凡事要多替别人想想,不要和人斤斤计较。”到部队后,我一直把母亲的话谨记在心,真切地体会到了“人”字取长补短、相互支撑的含意,体会到了别人离不开你的谦让、你也离不开别人的宽容。 讲谦让,关键是要有大局观念、整体意识,有对人宽对己严的风尚,有不怕委屈的肚量。当然,谦让要讲原则,无原则就是中庸。 谦让如和煦的春风,能让秃枝披绿,能让鲜花竞放。当你看见一名怨气难平的朋友而为之奉送一首真诚的心曲,当你看见一个痛苦彷徨的伙伴而伸出一双温暖的手,当你受到伤害后尚能心平气和地自我调节时,你的谦让就显示了帮助别人也帮助自己的价值。 朋友,学会谦让吧!它是一个人具有良好修养的表现,它能给你带来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谦让的故事2006-08-17 18:28 谦让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美德,想在现实社会中寻找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例子,却很难把它找到。像“谦让”这样的事情在我的身边很少发生,原因很简单:我是个直性子的人。哈哈,照此来说,那“谦让”的例子不就没有了吗?您别着急,在各种宴会上,比如结婚时客人就坐,不就发生了一种微妙的“谦让”关系了吗? 去年参加一个亲戚的结婚庆典,各色各样的人拥挤在新郎和新娘旁,虚情假意地嘘寒问暖,恭喜他们。我最讨厌这种人了,一看见他们,我便远远地离开那里。该到就坐的时候了,客人们争先恐后地谦让,谁都不肯先坐,把新郎和新娘弄得不知如何是好。真是有种“常常登上座,渐渐入祠堂”的感觉。于是大家们你推我让,大声嚷嚷着。像我这种辈分小的孩子们,被大人们安置在一旁就走了;自己认为可以上座的人都在拉拉扯扯,不放过一刻可以表示自己“谦让”的机会。瞧瞧他们正在推辞的语言,甚为“幽默”: ‘您看看您,您的资格比我高,您应该上座才对啊!’有的说:‘今天您是特邀嘉宾,您请!’还有的说:‘我们哥们几个说说话,您就别客气了!’”事实上看起来像是让座,其实背后藏的诡计,连小孩都知道:就是抢座呗!他们那看似甜蜜的笑脸上暗含着多么可怕的虚伪啊!我看见这些人的所做所为,无不鄙视地想:这些人多虚伪啊,谁上座不都一样吗!我便大胆地走到座旁,大声说:“我坐这了!大家叙旧的叙旧,聊天的聊天,继续!……”那些人看了 看我,面面想觑,脸色苍白地不知该说些什么好。现在想想,我真佩服 自己当初的勇气啊! 我听朋友讲过《聊斋志异》中一个关于“谦让”的乐极生悲的小故事:一群人热闹地让座,有一个人拉住另一个人的袖子,想把他拽上座去。那个被拉住的人使足全身力量向后躲闪。双方势均力敌,互不相让。突然,拉袖子的人手一松,被拉袖子的胳膊猛得向后一冲,正好撞着后面看热闹的人的大板牙上,一声脆响——双牙落地!我听完后,不禁感到后怕:幸亏我不爱看热闹,不然——我的板牙恐怕也会象这个人一样的悲惨下场啦! 近年来,考场让座之风频繁出现。本人也经历过一次。 学校期末考试时,因为是打乱顺序分考场,我也不害怕别人抄袭了,便放松了警惕。我来到考场时,坐在前面的男生说:“大姐啊,我知道你的语文成绩最好,总是第一,您……让我看看行吗?”我想:“这个人这么神通呢,啥都知道,先假装许诺,不让他看!”我说:“行吧,你可别让老师发现了!”他说:“谁我不敢抄啊?”我心想:得,这回碰到个能超的主,真惨! 后来,监考老师转悠到我旁边就不走了,我心里暗暗高兴,前面的“神抄”一看有老师,哪还敢抄啊?!考完以后,他说:“这老师是不是有毛病啊,不到前面看着,在后面看?” 考场让座之风之所以如此盛行,就是因为一些学生品德的败坏和好学生的软弱,所以,父亲给我的教诲,真是总结了这一点:该让时让,不该让时不要让…… 我将永声铭记…… 谦让的故事2006年09月16日 星期六 23:35 谦让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美德,想在现实社会中寻找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例子,却很难把它找到。像“谦让”这样的事情在我的身边很少发生,原因很简单:我是个直性子的人。哈哈,照此来说,那“谦让”的例子不就没有了吗?您别着急,在各种宴会上,比如结婚时客人就坐,不就发生了一种微妙的“谦让”关系了吗? 去年参加一个亲戚的结婚庆典,各色各样的人拥挤在新郎和新娘旁,虚情假意地嘘寒问暖,恭喜他们。我最讨厌这种人了,一看见他们,我便远远地离开那里。该到就坐的时候了,客人们争先恐后地谦让,谁都不肯先坐,把新郎和新娘弄得不知如何是好。真是有种“常常登上座,渐渐入祠堂”的感觉。于是大家们你推我让,大声嚷嚷着。像我这种辈分小的孩子们,被大人们安置在一旁就走了;自己认为可以上座的人都在拉拉扯扯,不放过一刻可以表示自己“谦让”的机会。瞧瞧他们正在推辞的语言,甚为“幽默”: ‘您看看您,您的资格比我高,您应该上座才对啊!’有的说:‘今天您是特邀嘉宾,您请!’还有的说:‘我们哥们几个说说话,您就别客气了!’”事实上看起来像是让座,其实背后藏的诡计,连小孩都知道:就是抢座呗!他们那看似甜蜜的笑脸上暗含着多么可怕的虚伪啊!我看见这些人的所做所为,无不鄙视地想:这些人多虚伪啊,谁上座不都一样吗!我便大胆地走到座旁,大声说:“我坐这了!大家叙旧的叙旧,聊天的聊天,继续!……”那些人看了看我,面面想觑,脸色苍白地不知该说些什么好。现在想想,我真佩服自己当初的勇气啊! 我听朋友讲过《聊斋志异》中一个关于“谦让”的乐极生悲的小故事:一群人热闹地让座,有一个人拉住另一个人的袖子,想把他拽上座去。那个被拉住的人使足全身力量向后躲闪。双方势均力敌,互不相让。突然,拉袖子的人手一松,被拉袖子的胳膊猛得向后一冲,正好撞着后面看热闹的人的大板牙上,一声脆响——双牙落地!我听完后,不禁感到后怕:幸亏我不爱看热闹,不然——我的板牙恐怕也会象这个人一样的悲惨下场啦! 近年来,考场让座之风频繁出现。本人也经历过一次。 学校期末考试时,因为是打乱顺序分考场,我也不害怕别人抄袭了,便放松了警惕。我来到考场时,坐在前面的男生说:“大姐啊,我知道你的语文成绩最好,总是第一,您……让我看看行吗?”我想:“这个人这么神通呢,啥都知道,先假装许诺,不让他看!”我说:“行吧,你可别让老师发现了!”他说:“谁我不敢抄啊?”我心想:得,这回碰到个能超的主,真惨! 后来,监考老师转悠到我旁边就不走了,我心里暗暗高兴,前面的“神抄”一看有老师,哪还敢抄啊?!考完以后,他说:“这老师是不是有毛病啊,不到前面看着,在后面看?” 考场之风之所以如此盛行,就是因为一些学生品德的败坏和好学生的软弱,所以,父亲给我的教诲,真是总结了这一点:该让时让,不该让时不要让……我将永声铭记…… _____读《谦让》有感 (作者:梁实秋) 学会谦让 喜悦人生 大中镇中心幼儿园 许映辉 [摘要]1、一个外国故事的描述:一个孩子的谦让故事。 2、谦让是幼儿将来参与社会竞争的必备条件。 3、幼教工作者如何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会谦让。 [关键词] 谦让 必备条件 树立榜样 情感体验 积极疏导 随机教育 曾看过这样一个外国故事:一个叫威廉的孩子,人们拿五分和十分的钱币让他挑时他总那拿五分的,许多人都不信,屡次试验,都是如此,人们都说他是傻孩子,一位智者试了一次以后哈哈大笑:“你真聪明!”威廉笑了,这个孩子长大后当上了美国第九任总统。原来,如果威廉第一次就拿了十分的硬币,从此就不会再有人拿硬币让他挑了,那他只能得到十分的硬币,他每次都拿五分的,人们觉得奇怪,才会不断试验,这样他就可以得到好多的五分硬币。小威廉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巧妙地运用了谦让的交往方法,在不损坏他人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获得了成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分享和谦让历来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是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表现,更是人类群体乃至全社会得以凝聚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我们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亲人无微不至的爱护,有的甚至娇惯、溺爱,他们身上会常出现斤斤计较、受不得一点委屈、得理不饶人等毛病,经常和同伴闹矛盾,容易发脾气,这些幼儿正是缺少了谦让的良好美德。因此,对孩子来说,学会谦让是将来适应社会竞争的必备条件。 一、谦让可以帮助幼儿获得好的人缘。无论在成人世界还是孩子世界,善于谦让的人一定会受到同伴的欢迎和接纳,因而获得更多的交往机会,也更具有竞争力。 二、谦让可使幼儿获得别人给予的谦让和支持。俗话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退一步海阔天空。谦让可能会使孩子失去一些物质上的东西,却能享受到精神上的真正快乐。一个懂得谦让的人,一定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三、谦让有助于幼儿以退为进,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 文章开头的故事就足以说明了这个道理。 四、谦让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竞争能力。谦让不仅有利于孩子获得同伴的尊敬,能融洽和同伴的关系,而且也给孩子自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游戏过程中,甲乙两个孩子为玩积木达成协议,甲谦让,乙先玩,如果甲利用等待的时间向乙学习,哪怕是观察、模仿,等到甲操作时,甲就可能拥有两种或多种玩法。 由此可见,让幼儿学会谦让,是有利无弊的。有的孩子虽然已有了谦让的意识,但也是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落实在行动中,要想使谦让转化为孩子自觉的行为,为使他们将来融入社会、与人合作、参与竞争获得成功,我们幼教工作者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会谦让。 一、教师树立良好榜样 儿童的学习是从简单模仿开始的,教师作为模仿的对象,必须调整自己的行为做起,教师应把自己处于与孩子平等的位置,不仅在孩子与自己意见一致时接纳他,更应该在孩子的意见与自己不同时或相反时,更应该真心地去倾听。 假如一时无法沟通,要允许有再交流的机会。 二、增加认识,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 幼儿的情感是与认识相结合的,情感的产生受到知识经验的影响。为了丰富幼儿的知识,可以向幼儿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幼儿分析大家为什么表扬孔融,使幼儿懂得分享和谦让是一种优良的品质,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孔融学习。还可以学习歌表演“让座”,先让幼儿体验老婆婆站不稳,需要别人的关心与照顾,再让幼儿体验为老婆婆让座,汽车上的乘客都为他鼓掌,使幼儿懂得谦让所带来的光荣与愉快。通过情感体验,幼儿产生自觉、稳定的行为,感受进行分享与谦让行为的快乐。 二、通过开展角色游戏进行行为练习。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意愿进行游戏,以角色的身份要求自己完成游戏。角色游戏可以培养幼儿谦让的行为。如:组织幼儿开展“大家一起玩”的游戏,在游戏中提供一辆玩具车和若干大小不一的饼干,向孩子们提出,当有“客人”来“娃娃家”做客时,“妈妈”“爸爸”和“宝宝”应当怎样分配这些玩具和饼干?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启发他们学习谦让,把玩具车送给客人玩,把小饼干留给自己,让幼儿在语言表达的同时,谦让的行为也能随之产生。在玩“书报亭”的游戏时,准备�%F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