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关于信用卡论文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

关于信用卡论文开题报告

一、我国区域机构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与问题分析 自1985年中国银行发行国内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以来,信用卡业务在我国经过最初的市场培育阶段后,迎来了迅速上升的发展阶段。截至2007年底,中国信用卡发卡量达到9976万张,较2006年增长,用户规模为3177万,同比增长。基于银行的推广力度逐渐加强,用卡环境的不断完善,社会群体对信用卡的认知度的增强,便利支付、还款渠道的拓展,银行风险控制能力的加强等因素的影响,2008年中国信用卡用户量有望达到4500万,信用卡市场规模将达到1亿4千万张。在信用卡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国内发卡机构大量增加,竞争也趋于白热化,截至2007年10月末,中国信用卡发卡机构达15家,信用卡发卡量已超过5000万张。在我国信用卡业务爆发式增长的同时,我国区域性银行机构(以下简称“区域机构”)的信用卡业务却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我国区域机构主要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5类金融机构。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企业的数量大量增加,这为区域机构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基础。信用卡的产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区域性金融机构信用卡业务受到资金和技术上的制约。近年来,区域机构发展信用卡业务过程中突出地显示出资本金不足、从事信用卡业务的专门人才缺乏、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不足、社会对其信用产品认同度低、营业网点少客户资源相对较少、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等问题。目前,我国许多区域性银行业机构在资本充足率、不良资产比例、流动性等方面也不能完全符合开办信用卡业务的要求,这些因素都成为其发展信用卡业务的“瓶颈”。 此外,由于业务规模等原因,致使区域机构在信用卡业务和技术方面往往得不到卡组织的有效支持。区域机构的信用卡业务与四大商业银行、招商银行和广东发展银行相比,其市场占有比例仍然很低。 二、我国区域性银行机构发展信用卡业务的实施策略 1.依托银联体系,降低发卡成本 首先,中国银联已经建立了强大的新型电子支付服务平台,依托这一平台,区域机构可以为其客户提供更为多样化的支付服务,弥补其网点不足的缺陷。其次,区域性银行业机构可以通过委托第三方专业化服务机构,开展发卡数据处理外包、主机托管和灾难备份等业务,以减少信用卡发卡系统投入,降低发卡成本。目前,国内已有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南京商业银行、宁波商业银行等几十家银行,通过第三方服务解决了信用卡发卡系统一次性投入过高的问题,有效降低了信用卡经营成本。再次,同地方政府、其他区域机构、企业发行联名卡,将成为区域机构信用卡业务发展的一种趋势。区域机构应加强与相关方面的业务合作,并借助中国银联自身的各类资源,努力促成上述合作的展开。 2.发挥自身优势,提供个性化信用卡产品 当前,我国区域机构营业网点占全国银行网点数的一半左右,具有贴近消费者的特点,其很大一部分客户是中小企业、农民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首先,在外观设计上要展示其个性化特征,如有的银行推出了透明的信用卡和照片卡。这些发行带有独特个人印记的信用卡除了可以造就产品的差异化,也可以进一步保障信用卡的安全性。银行在信用卡营销中还应重视品牌的树立与维护, 通过创立品牌来吸引消费者,加强产品的差异性。其次,提供个性化产品的前提需要先有针对性准确地进行市场细分,区域机构应根据各个细分市场的特点设计出个性化产品并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例如,当前有些银行推出的“农民工信用卡特色服务”、“柜面通”、“奥运主题的信用卡”等,都受到了欢迎。 3.加快技术创新,完善信用卡服务体系 当今,银行卡客户服务已经完全依赖于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首先,利用 IT 系统对业务人员和业务过程进行整顿,对企业的客户资源进行管理,对客户的构成和历史交易进行系统分析。其次,开拓新兴办卡渠道,随着信用卡产业的快速发展,信用卡的办理渠道呈现多样化,诸如我爱卡网站这样的网上办卡渠道以其方便快捷的特点吸引到的用户,成为重要的新兴办卡渠道。再次,区域机构经营信用卡的业务基础比较薄弱、客户资源相对有限,应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为此,区域机构要收集市场信息和客户需求,找出真正的盈利客户,对其进行市场营销,为之提供互动式和人性化的服务,进而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并提高客户的忠诚度,进而提高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4.完善治理结构,进行专业集约化经营 首先,专业化发展为区域机构在不必付出巨额投资情况下进入发卡市场提供了条件,如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第一数据公司、2003年成立的中国银联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及其他的一些外包服务公司开始在制卡、账单打印、数据资料录入、销售代理、账款催收等领域向银行提供服务。其次,集约化经营是我国信用卡业务业务的发展趋势,目前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广发银行等专门设立了自己的信用卡中心,通过引进国外的软硬件设备和专家队伍初步实现了信用卡业务从卡申请到授权、结算等业务的集中批量化处理。总而言之,我国区域机构应抓住改革和重组的机遇,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建立良好的经营管理机制,促进信用卡业务的全面快速发展。

美国金融风暴席卷全球,顶尖投资银行土崩瓦解,甚至东欧、南美多个国家濒临破产边缘,各国的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都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受美国金融危机的拖累,中国相关行业大受打击.

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研究这个论文课题的开题报告要的话 能联系.ME

怎么写开题报告呢?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二、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五、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七、课题的经费估算。一个课题要开展,必然需要一些经费来启动,所以最后还应该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课题所需要 的资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资料需要多少钱,实地调查的外出经费,问卷调查的印刷和分发的费用,课题组所要占用的场地费,有些课题还需要购买一些相关的材料,结题报告等资料的印刷费等等。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课题研究势必举步维艰,捉襟见肘,甚至于半途而废。因此,课题的经费也必须在开题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把本课题的研究做到最好。

关于信用卡的论文题目

信用卡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经济分析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信用卡风险管理消费信用卡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关于完善我国信用卡运转体系的若干思考

1、信用卡未来的发展(功能全面化、支付电子化、城市一卡通)及风险2、中国银行的跨国发展战略3、商业银行未来的盈利方式也没什么灵气,供参考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好写的商业银行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变化及营销策略分析;2.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风险防范分析;3.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管理;4.商业银行高层管理者激励机制中的动态模型;5.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研究;6.商业银行结构调整与资本外逃问题研究;7.我国银行保险营销策略的问题和对策;8.投资银行的本质及历史演进过程分析;9.金融危机的国际比较研究新进展;10.金融发展理论的新进展;11.不确定经济学研究的新方法;12.货币乘数分析的理论误区及影响;13.利率市场化及其风险管理机制研究;14.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调整与管理路径分析;15.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卡夫卡论文开题报告

当没什么人能回答你的问题的时候你已经是这方面的专家了。

一位哲人说:“人会感到孤独,是因为没有信仰。” 可是信仰是什么。 卡夫卡的《城堡》带给我们了彷徨无助。K的信仰就是要进城堡见领导人一面,然而他在城堡外的村子一直进不去,他的生活充满荒谬和不可思议,他一直在诉求和上进,但是一切毫无用处。最终他是得到进入城堡的许可了,但他即将因为心力衰竭而死。 其实我完全看不懂网上对卡夫卡作品的赏析。我能理解的只有他在荒诞中揭示了一种世界就是荒谬的论断。在看完《城堡》的当天夜里我做了一个迷幻的梦,我来到一个熟悉的地方,但一点熟悉的感觉都没有,周围有着许多人,他们笑着说着走着宛如常人,但我只觉得他们都不是真人。在梦里我来到了一个虚无的境地,然后我强烈的感受到了恐惧,这也许就是这时间空间扭曲所带来的晕眩感和无力感。我梦见了卡夫卡?笑话。因为我读不懂他。 以前看了一篇罗萨的短篇小说《第三条河流》。一条现实中的河流,一条生命之河,最后还有一条理想之河。但理想之河是要通过死亡才能达成,因为现实总是如逃不开的梦魇。 我看的书不多,因而像《第三条河流》这样的“现代派”和卡夫卡“表现主义”和萨特的“存在主义”我也分不清。在我印象中我总把他们归在一类:同样的“象征”手法,同样的“荒谬”,同样的很“意识流”,和同样的难懂。但很奇怪这样的类似的小说我会相当喜欢读,然后查资料试着理解,然后再读。 再谈信仰。

一般来说,以格里高尔的心理世界为切入点不是太好写。应为卡夫卡写变形记的初衷是讽刺当时西方资本主义的黑暗。我这里有一段资料供参考,是当时的时代背景: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现代主义文学应运而生。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酷,人对社会的绝望。艺术上强调使用极度夸张以至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开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变态心理以至半疯狂、疯狂的言行、心理。现代主义的优秀文学作品探索人的心灵,为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新的艺术手法。相信你一定看过这篇文章,格里高尔的家人态度在不断地转变,作者描写这种人情反差,揭示了当时社会生活对人的异化,致使亲情淡薄,人性扭曲。《变形记》的主题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卡夫卡创作的文学作品的主题,不同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体验和理解。有人认为《变形记》的主题是:表现人对自己命运的无能为力,人失去自我就处于绝境。也有人认为,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无利于人,自行死亡;一家人重新工作,走向新生活;存在就是合理,生活规律是无情的。所以我认为,这篇论文议论的应该就是这么几个方面,所以,站在客观角度,以第三人称的口吻来写这篇论文比较好,谢谢!这是变形记在百度的网址,可以去看一下!谢谢!

批准号 项目名称 成果名称 负责人 工作单位 03AKS005 中国公民人文素质现状与对策研究 中国公民人文素质现状与对策研究 袁贵仁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05BJL037 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研究 中国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研究 万高潮 北京理工大学新经济研究院 00BZS026 国民政府时期农村基层政权研究 绅权·党权·政权:国民政府时期县以下基层政治研究 王奇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 02BZX029 孔孟之间的哲学——以出土文献为背景 孔孟之间 郭沂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03BJL017 我国宏观调控新内涵与宏观调控政策协调 景气政策与经济繁荣——宏观调控新内涵与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王健 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 01BZW016 魏晋南北朝文化思潮与文人集团、文学流派研究 魏晋南北朝文化思潮与文人集团、文学流派研究 詹福瑞 河北大学人文学院 04BZX007 哲学境界与当代意义上的形而上学 当代意义上的形而上学与哲学境界 陆杰荣 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01BJY051 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资本营运跟踪研究 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资本营运跟踪研究 马克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01BZX053 汉语语言哲学研究 语言哲学研究 朴金波 吉林大学 04BDJ020 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倾向及教育问题研究 青年知识分子——时代·重逆·创新 高军 哈尔滨理工大学 02BYY024 闽、台闽南方言韵书比较研究 闽、台闽南方言韵书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04BJL050 从中美经贸关系的最新发展趋势看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内在机制与经济影响 从中美经贸关系的最新发展趋势看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内在机制与经济影响 庄宗明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01BZS020 齐鲁文化与当代民族文化的建构 齐鲁文化与当代民族文化的建构 王志民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研究中心 02BYY041 自由派翻译传统的梳理 自由派翻译传统的梳理 张彩霞 山东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 04BWW019 跨文化视野中的卡夫卡研究 卡夫卡研究 曾艳兵 青岛大学文学院 01AKG002 宝丰清凉寺汝窑址的发现与研究 宝丰清凉寺汝窑 孙新民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02BZW020 类群理论与杂剧的生成 类群理论与杂剧的生成 刘晓明 广州大学 05XZJ009 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对策研究——云南跨境民族中的宗教渗透与反渗透 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对策研究——云南跨境民族中的宗教渗透与反渗透 张桥贵 云南民族大学党委行政办公室 良好(30项) 批准号 项目名称 成果名称 负责人 工作单位 01BXW003 少数民族语文的新闻事业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通史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新闻事业调查报告 白润生 中央民族大学 03BGJ009 汇率与经济增长:理论与东亚经济 汇率与经济增长:理论与东亚经验 高海红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03BJY074 我国水资源及其价格管理制度改革研究 我国水资源及其价格管理制度改革研究 温桂芳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 02BTQ001 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学创新体系研究 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学创新体系研究 柯平 南开大学 00BSH023 黄河中下游家族村落民俗与社会现代化研究 黄河中下游家族村落民俗与社会现代化研究 段友文 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02BZX044 技术与文化批判的英国新马克思主义 技术与文化批判的英国新马克思主义 乔瑞金 山西大学哲学系 03BMZ017 城市化中猎牧民族的游牧与定居问题研究 城市化中猎牧民族的游牧与定居问题研究 孛·吉尔格勒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校 04BMZ02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张文奎 内蒙古政协文史委员会 05ATY002 中国体育经济政策研究 中国体育经济政策研究 隋路 辽宁省沈阳市体育局 03BJY085 旅游业对扩大就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贡献的理论与评价体系研究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评价体系旅游业对扩大黑龙江省就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贡献的影响及对中国发展旅游业的启示 王朗玲 黑龙江大学应用经济研究所 97BZW017 明清山水审美意识研究 明代山水审美研究 夏咸淳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01BZW026 中国戏曲传播接受史 中国戏曲传播接受史 赵山林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01BZW029 《乐府诗集》研究 《乐府诗集》研究 王小盾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03CZS010 中国江南地区一个家族的变迁:洞庭席家研究 中国江南地区一个家族的变迁:洞庭席家研究 马学强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01EWW001 艾丽斯·沃克与当代美国女性文学 艾丽斯·沃克与当代美国女性文学 王晓英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02BZX005 历史唯物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社会理论与社会批判 王晓升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系 04CJY022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一体化分析及其联合发展战略研究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一体化分析及其联合发展战略 卞显红 江南大学商学院 04BJY046 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及相关问题研究 钱文荣 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03BZX052 马克思的环境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马克思的环境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宋周尧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理论研究所 04BJY050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整体思路及路径选择研究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整体思路及路径选择研究 张文棋 福建农林大学 04CJY001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趋势与我国的对策研究 基于共同演化视角的跨国公司战略与产业集群互动研究 王益民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04BTY015 转型期我国体育需求与供给特征、成因及未来发展趋势与对策 转型期我国体育需求与供给特征、成因及未来发展趋势与对策 李丰祥 山东理工大学体育系 05BJY042 地下水水权制度建设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地下水水权制度建设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葛颜祥 山东农业大学 05BZZ028 深化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深化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赵立波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02CZX001 真理问题探索 真理符合论的困难及其解决 郭继海 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 01AJY001 粤港区域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的研究 粤港区域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研究 陈鸿宇 广东省委党校 02BFX003 近现代中西法概念理论比较研究 一种历史实践——近现代中西法概念理论比较研究 刘星 中山大学法学院 03BJY053 西部地区传统中小企业转型中的资金困难及融资渠道研究 西部传统中小企业转型融资问题研究 揭筱纹 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04CJL008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与就业辩证关系及失业保障制度研究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与就业辨证关系及其失业保障制度研究报告 钱振伟 云南财贸学院 05BJY023 循环经济研究:柴达木矿产资源开发的模式转换 循环经济研究:柴达木矿产资源开发的模式转换 冀康平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 合格(8项) 批准号 项目名称 成果名称 负责人 工作单位 04BJY021 扩大城市就业的对策研究 扩大城市就业的对策研究 罗润东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01EJY002 鞍钢改革跟踪调查与国企发展战略研究 鞍钢改革跟踪调查与国企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闫海涛 鞍山师范学院 00CWW004 现代日本文学批评史 现代日本文学批评史 叶琳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 00BJY005 西部大开发中区域间经济合作竞争的理论及实证研究 西部大开发中区域间经济合作竞争的理论及实证研究 孟卫东 重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03BMZ003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村民选举的实施与效益的研究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村民选举的实施与效益的研究报告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村民选举的变迁(论文集) 龚慕霞 贵州大学政治学系(马列部) 03AZZ001 边疆多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的条件、任务和途径 边疆多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的条件、任务和途径 周平 云南大学政治系 01CMZ001 中国多民族国家的民族理论——新范式的探索 中国多民族国家的民族理论——新范式的探索 周传斌 宁夏大学政法学院 03CRK001 新疆维吾尔人口离婚问题研究 新疆维尔族人口离婚问题研究 艾尼瓦尔 新疆大学经管学院人口研究所

关于信仰的论文开题报告

信仰给人的生命以意义 陈敏昭 (三门峡行政学院 472000) [提要]1、信仰是人存在的需要;2、信仰的本质:被期待的理想;3、中国传统文化与信仰的缺失;4、物质和生命都起源于运动;5、探求信仰。 1、信仰是人存在的需要在我们这个与信仰久违的社会里讨论信仰,似乎是个出力不讨好的事情。没有信仰的生活已经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索然无味,行同走肉,空话、假话、大话漫天飞。什么是信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山东笔名叫“藿香正气丸”的朋友从信息的角度说:“‘信’就是认为自己知道的东西是符合事实的;‘仰’即仰望,就是在一种知识体系内相信那些无法证实的内容,因为此知识体系内低层的信息得到了确认,所以高级信息即使不能证明,但由于因为信任此体系,也便相信其信息的真实性”。另一位笔名“历史哲学”的人从实用的角度讲:“信仰即是自己的需要。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就信。物质上的需要,人们需要科学,科学即是信仰”。一位自称“月亮鱼”的朋友从反面说:“信仰是自我欺而欺别人的工具。人有信仰,则必定在精神上成为奴隶”。而另外一个朋友则从正面说:“信仰是一种心理依托,是一种可以激发人潜力的力量”。“天涯客子”和他的朋友认为信仰是:“精神的家园,心灵的归向”。关于心灵的归向,他们认为:“自然的方向有东西南北,前后左右上下。而信仰非自然的方向,而是人心的归向,人灵性生命力的方向,是指你的心,你的灵性,你的生命是否归向天主。人生命的归向,心灵的归向就是信仰”。还有人说:“信仰就是相信自己的思想。”wuqiangnian认为:“信仰是人内心秉持的精神规范,是心灵的寄托。它指导着人的行为方式和评价事物的态度。”当然,我相信大多数人赞同:“信仰是人们对自己理想的不放弃,对真理的尊重和实践 ”。笔名叫“梦梦心绝痛”的朋友说:“信仰,是指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神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概括地说,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而网名zhxr63的朋友则用近乎抽象逻辑的口吻告诉我们:“信仰即是对万事万物存在惟一性真理的坚信不疑的认定。迄今为止,人们对信仰的认识,都仅仅限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宗教信仰,或以为只要人们心中有神的信念,就是有了信仰。其实,这只是人们对人类智慧尚处于蒙昧时期的信仰活动现象的肤浅外表的认识。神,从现代人认知水平的角度看,不过是人类对真理尚处于完全无知状态时期的一种抽象观念的代偿,而且还只限于一神论的宗教信仰。因为全知全能的神——上帝抽象的惟一性,正好可以代偿真理抽象的惟一性;这也因为无论神抑或真理,都应是最高的抽象,而不能是任何想象或具象。一切进入具象的神都将造成使人愚昧的偶像和偶像崇拜。正是因此,具有惟一神宗教崇拜的民族,可以具有一定程度信仰的因素,但严格地说,还不能说是具有完整的信仰本身。因为作为宗教,其中仍旧含有大量违背真理的迷信成分。至于具有多神论宗教崇拜的民族,就只能认为是无信仰的民族了。正是因此,中国人就是一个无信仰的民族。此外,我在前面的文章中也曾多次谈到,中国人心中无真理,这与中国人心中无信仰其实是同一个事实的两面。信仰与迷信,严格地说,是两个完全对立乃至彼此根本不可相容的概念。迷信的人不可能会有信仰,而有信仰的人,则应自觉地杜绝任何迷信。然而实际上,在人类具体的生活中,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把信仰和迷信混合在一起,使之难解难分。正因如此,坚信真理惟一性的科学家,有时也会自称是某某宗教的信徒。在理性上这的确是矛盾的,然而在超验的心理以及情感上,却常常二者能够和平共处得似乎天衣无缝。这并不奇怪。因为人本身,即同时都是在追求真理、善法和美德(情感)的人。这种情况,在西方大哲人康德的著作中就曾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他在纯粹理性中杀死了上帝,另一方面,他却又在实践理性中假设有一个上帝,再一方面,在涉及美学意义的判断力批判中,他更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上帝。其实,这在今天的我看来,康德的‘上帝’,全都只应是惟一性真理的代称。之所以康德到最后都难以自圆其说,并一再被后来的哲学家们所曲解,关键都在于,西方哲学的二元论逻辑,彻底限制了他一切努力的可能。至于为什么如此这般的道理,我没法在这短短的文章中给大家说清楚,但我的确深信,我的三元论逻辑能够非常容易地解决这个难题。今天,我在这里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信仰即应是对万事万物存在惟一性真理的信仰。信仰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为人类的智慧发育,只能从真理的‘惟一性’出发,然后进化到善法的‘相对性’,最后达到美德的‘三全性’,使人类的智慧最终臻于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和有所创造的最高境界。缺乏信仰的民族,绝对只能是一个愚昧的民族。中国人长期以来受到儒学伪学的蛊惑,完全不知真理为何物,致使中国历史上智慧发展停滞的中世纪长达两千多年之久。今天看来,儒学伪学对中华民族的造孽,真是罪莫大焉。今天仍还有那么多人在继续鼓吹儒学、儒教,甚至还要以‘国学’而礼遇之,而尊奉之,简直是无知之极,愚昧之极,更是对中华民族的后代子孙有害之极。”zhxr63先生的观点真叫人振聋发聩!网名 zhoujunyi 的朋友则从更深层次上告诉我们:“什么是信仰?可能这个一再被提及的词语还是很难被下一个定义的,或者说每个人对它都有自己的阐释。的确,人们大多数时候并不愿提及这个沉重的词,有时候还会忽略甚至逃避它。因为我们一直被灌输的意识形态教育告诉我们,信仰就是和宗教有关的,而宗教就是迷信的一种形式,所以信仰也成为一种和科学对立的事物。因此很多人在填写表格的时候,在信仰那一栏里,总是写上‘无’或‘共产主义’。这很值得思考。如果说一个人没有信仰,那么他的行为基础、社会活动、思考模式又是建立在什么之上的呢?而‘共产主义’只是一种社会形态,根本不是一种价值观或者认识论的基础,对于共产主义,你可以用相信这个词,而不是‘信仰’这个词。为什么要信仰?因为我们需要有所畏惧。如果一个人可以无惧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那不是勇敢,而是可怕。无论是法律、规章制度、道德,都是在做着同样的工作——告诉你,什么你可以做,什么你不可以做——总之,你需要一个让你畏惧的系统,让你在某个体系内照章办事.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信仰的存在首先是一种需要。信仰的复杂只是体现在形式上,究其本质而言,信仰还是相当纯粹的一个实体。乌拉穆诺曾在其一篇论文中写道:‘相信我们不曾见过的,不!而是创造我们所不曾见过的。’这句话对于笃信基督教的西方世界可能更好理解——信仰并非是一个存在,而是一种被期待的理想。我们的信仰在本质上是一种世俗理想,只是随着这个世俗理想被不断丰富和修饰,并且伴随着仪式和经文,它大多数情况下被改变为一种宗教(或者说,宗教成为信仰的主要形式)。乌拉穆诺在《生命的悲剧意识》一书中,同样写道,‘通常,并不是由于我们相信我们才寄以希望,而是由于我们有所希望所以我们才相信。’当一位年老的母亲在寺庙里祈祷孩子的病能康复时,她并非时因为相信神佛才来参拜,而是因为她希望孩子能真的因为自己的祈祷能康复,所以才去相信神佛的存在。——这个因果关系在信仰的理解上非常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圣经中有这样一句:主啊,我信!请帮助我的不信。前面写道,信仰的复杂只是体现在形式上,只是还真的没有见到对于信仰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即什么可以称之为信仰,什么不能称之为信仰。有些人说他信仰科学,也有人说他是无神论者,怎么分别那究竟是是信仰,还是一种态度?“从信仰的对象看,也许可以简单的分为一神论、多神论、泛神论、自然主义以及无信仰。不管你是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还是佛教、道教,其区别只是神的存在形式和神性的不同,在根本上都是对于神是统治力量和支配力量的崇信和想象。当你说你信仰科学的时候,你其实是在说你的一种现实态度,你只愿意相信用现有科学能解释的事物,并且热衷于用科学来解释所有发生的事情。科学不能成为一种信仰,因为信仰的支配者是人,并且信仰是与意志有关的非理性存在,而科学与之无关。就像你虽然相信科学,但在黑暗中你还是会害怕鬼神,这就是《X档案》里Scully说的不理性的恐惧。“前面写道,信仰的复杂只是体现在形式上,只是还真的没有见到对于信仰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即什么可以称之为信仰,什么不能称之为信仰。有些人说他信仰科学,也有人说他是无神论者,怎么分别那究竟是是信仰,还是一种态度? 从信仰的对象看,也许可以简单的分为一神论、多神论、泛神论、自然主义以及无信仰。不管你是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还是佛教、道教,其区别只是神的存在形式和神性的不同,在根本上都是对于神是统治力量和支配力量的崇信和想象。”在我们的人生中,信仰究竟是什么?是生命的最终依归,还是可有可无的点缀?信仰究竟又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是人生道路上的智慧明灯,还是遭遇挫折时的心灵安慰?我相信您读了前面那些朋友的观点后会形成自己的认识,并且能够找到或者发现自己的信仰。2、信仰的本质:被期待的理想信仰,又作仰信,信奉瞻仰之意。信,信奉;仰,仰慕。梵语sraddha译作信心、信解、信仰。《法苑珠林》卷九四:“生无信仰心,恒被他笑具。”(谓对佛、法、僧三宝的崇信钦仰。佛教强调修行之初,须立坚固的信心不动摇)信仰,就是以崇敬的心态去对待某种东西,并且坚信不疑。宽泛地讲,信仰是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信仰属于信念,是信念的一部分,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信仰,是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神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概括地说,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信仰是可以感知的,可以感受的、可以继承、可以体验、可以接纳的。贵州人周毅先生在《生命信仰》中从认识论角度将其定义为:“信仰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终极假设。”这种“终极假设”,人只能确信和仰望,不能置疑,或者无法置疑。所有的一切论理道德都是在这个终极假设的基础之上构筑起来的。世界的来源问题是人类首先关心的根本问题。人类凭借自身有限的认识是无法作出绝对确切的判断的。这只能借助于假设。马克思主义者将物质作为世界的本源,但物质又起源于什么呢?宗教将上帝神灵作为世界的本源,但上帝神灵又起源于什么呢?都很难回答。于是他们会这样告诉你:“世界它本来就是这样的!”意思是说这已经是终极问题了,不能再追问下去了,你只能确信这是真的,不能再作任何置疑了。这就信仰。信仰是任何一个文化的核心肯定。信仰的指向是“意义”。“意义”的背后是“价值”。信仰是一个文化的价值系统。信仰是文化中那个“万变不离其宗”的宗,是纲,是根本。这是因为人的存在是需要意义的。人,一定要找出活着的意义来。信仰就是这样一种让人“安身立命”的东西。一个西方哲人说:“人是唯一不凭靠面包而活着的存在物”。圣经里有一句同样的话:“人活着不只为了面包”。若是没有意义,人是活不下去的。信仰,给人的生命以意义。正是因为信仰这样重要,耶稣提出的最大的诫命才会是这样的:“你要尽心尽意尽性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这里,耶稣明确告诉世人,最大的诫命,是信仰,是对上帝的爱。3、中国传统文化与信仰的缺失从文化与信仰上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信仰是缺失的。我们不但不认识上帝,没有对上帝的信仰,甚至,我们什么信仰都没有,我们连信仰的能力都不具备!为什么?揭示自然界真理的科学是在清朝末年才传入中国的。在历史上我们的祖先又如何能够“接近”真理呢?信仰缺失的最典型表现,就是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真正的信仰,从来没有过正式的宗教信仰,也没有过自己的神,作为一个民族,也没有真正信仰什么。没有信仰,没有超越精神,剩下的就是现实性的、实用的、功利的东西,所以,我们的文化甚至呈现出很强的实用性。没有信仰,就没有根基,没有坚定的目标,自然那就是什么有用追求什么,所以中国文化的实用主义很突出。我们对价值的判断很典型的方式就是:“这有什么用”?中国的实用文化还体现在这样一句口号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什么?实践是人的社会活动,人作为有限的存在,人的实践怎么能检验真理呢?牛顿说时空是绝对的,万有引力是客观存在的力;而爱因斯坦发现,时空是物质的存在形式,万有引力是表象,是物质引起了空间的弯曲。玻尔又以测不准原理反驳了爱因斯坦,今后,还会有发展。哪个实践能检验出真理呢?实践只是可以让我们接近真理罢了。信仰指向意义,而不是现世的好处。信仰是道德的核心,能够让我们活出一种更高的标准。4、物质和生命都起源于运动信仰是人认识世界的假设。所有的一切伦理道德都是在这个假设的基础之上构筑起来的。世界的来源问题是人类首先关心的根本问题。人类凭借自身有限的认识是无法作出绝对确切的判断的。宗教信仰假设世界和生命是被神灵创造的。世界和人处于一个被动的位子。所以宗教信仰很多的伦理道德都是强加给人的诫律。当然也有的是来自于生命本身的需要。例如,孝敬父母,关爱子女,友善亲朋等等。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宗教也将人类进化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公德作为自身的伦理道德要求。从这一角度看,宗教信仰具有其积极的一面。神灵和上帝是宗教信仰用来认识世界的工具,并将其作为偶像顶礼膜拜的一种观念的东西。而事实上呢,神灵和上帝的创造者就是人本身。生命信仰必须回答物质起源于什么。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现代科学理论表明:绝对不变的即不生不灭物质实体是不存在的。物质不是一种死的东西,它有着自身的产生的灭亡的过程,也存在着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过程。微观世界有很多物质微粒的寿命只有几百万分之一秒。相对论认为,物质与能量,物质与空间、时间之间,随着物体的矛盾运动是相互转化着的。一个正电子与一个负电子相互碰撞就会发生湮灭,转化为能量。当一个物体的以接近光速的高速运动,则物质的质量就会增加,沿着运动方向上的体积就会缩小,时间的流逝就会变慢。这表明,物质本身也存在着一个起源问题。英国宇宙学家史蒂芬·霍金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也存在着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宇宙是由于强大的热力冲破了极小的宇宙“奇点”产生爆炸而来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宇宙万物产生于永不停息的运动。我们将这种产生宇宙万物的、永不停息的运动叫做生命活力,这种生命活力不只是人有,所有的物,只要它在运动之中,它都具有生命活力!正因为如此,宇宙才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进化,才会出现生物生命和智慧,世界才会如此丰富多采、五彩缤纷。世界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世界。人是运动中的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存在静止的、绝对的、抽象的人性,也不存在以人为中心的绝对宇宙。只是限于我们的物质力量和认识能力,我们对广阔的宇宙还知之甚少。若能做如是想,那么,我们就能够脱离宗教信仰的宿命,改变唯物主义的冰冷。生命是生命信仰的本体,是生命信仰唯一敬畏和崇拜的对象。生命的本质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进步的运动过程。发展进步是生命的本质需要。发展进步是生命信仰最大的善。这是生命信仰构建一切伦理道德的基础。信仰需要道德要求、道德准则,但道德不能等同于信仰。没有五彩缤纷的生命形式,也就没有美的基础。美是生命创造的,也是生命发现的,既是生命的追求又是生命本身。任何关于美的问题,都是关于生命的问题。对美的追求,实质上就是对生命活力的追求。这种追求,抛弃了对神灵的崇拜,无疑是人类信仰的一种进步。经过反右、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运动糟践的中国人轻易不敢有信仰,也让很多人认为中国人已经失去了信仰。其实,应该说我们不能轻率地信仰,更不能盲目地接受别人强加给我们的似是而非的所谓“信仰”。信仰,应该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后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一种认真选择。5、探求信仰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在《走向现代化》一书中讲:“任何一个国家,那些完善的现代制度以及伴随而来的指导大纲、管理守则,本身是一些空的躯壳。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再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一堆。”在当今世界上,其历史超过百年并且仍然具有活力的组织两种:教会和学校。这两种组织的共同特点是,都有深入人心的信仰,都有优良的行为传统。所以,从我们个人讲,要做一个不辜负此生并且有益于众生的人,我们需要信仰,需要一个让心灵歇息的港湾;从宏观层面讲,国家要持续发展,社会要进步也需要有能够广结善缘、能够统领众生的信仰。不过,我们不需要强求一致、千篇一律的信仰。作为被期待的理想和价值观,信仰,只要能够满足维护基本正义、公正和在善待自己的同时能够善待他人就可以了,就有它存在的空间和理由。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nimal Word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Abstract] In the history of developing process of human beings, some animals always keep relation with human and deeply influence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to some extent. This close relation repose human’s abounding emotions, like love, joy, hatred, fear and jealousy in animals, so there are lots of animal words in different languages. Words can reflect differences of culture and words are influenced by history, customs, values, and religion. Animal words are given special cultural connotations in different languages. There are many words of animals, such as dogs, birds, sheep, dragons, etc, used in metaphors in the human languages. These animal metaphors have explained the origins of different cultures. Research on comparisons of animal metaphors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language provides an answer to the explanations of cultural generalities. Cognitive interpretation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r coincidence in different animal metaphors have been reflected from different language levels. Therefore, a reasonable explanation can only be foun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ognitive science. There are a lot of animal words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Their modes of thinking and background are different and they result in the implied meanings of animal words are possibly different. As we known, language is a culture carrier. Culture loaded word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aper focuses 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animal words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ways of thinking result in the different connotation of animal words. To be aware of the different cultures and ways of thinking in the two countries will help us understand the usage of the animal words better, thus understand the language itself much better.[Key Words] Animal words; cultural connotation;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英汉动物词的对比研究 【摘 要】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进程中, 有些动物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种关系使得人类对动物产生喜爱、同情、厌恶、恐惧等错综复杂的情感, 人们也常常借动物来寄托和表达人的感情, 所以在英汉两种文化中都有许许多多与动物相关的词汇。同时语言中的词汇反映了文化发展的差异, 由于受历史、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诸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 中英两种语言赋予动物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众所周知, 在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背景下, 每个词除了具有字面意义外, 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即该词所隐含的附带的联想义、比喻义、象征义及带有感情色彩的褒义和贬义等。许多同一动物在不同语言中其语词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从文化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对比中英两种语言中动物词的文化内涵之异同会有助于语言学习。动物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出现频率都很高。英汉民族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不同,同一动物所承载的意义也就会出现差异。通过对动物词文化意义的揭示和研究,不仅可以避免交际中的语用失误,而且对于不同文化的比较与导入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不同民族的语言使世界上的文化呈现出千姿百态。文化差异赋予同一动物词语不同的内涵, 词汇反映了特定的社会文化, 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差异造成了词汇在文化内涵上的差异。通过比较, 人们可以更清楚地感受到英汉文化在动物词语上留下的历史文化差异。本文从同一个动物词代表相同的意义;同一个动物词代表不同的意义; 不同的动物词代表相同的意义; 英汉特有的动物词涵义这四个方面来讨论英汉动物词汇涵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关键词】动物词;文化内涵; 异同 1. IntroductionIn the history of developing process, human beings keep close relation with animals. They live together on the same earth, and they have great impact on each other. This close relation reposes human’s abounding emotions, like love, joy, hatred, fear and jealousy in animals and results in the emergence and enrichment of animal words in different languages. However, different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ways of thinking and social backgrounds. Therefore, the implied meaning of the words that have the same denotations may be totally different. They are given special cultural connotations for the different social backgrounds and national conventions. And as it is well-know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have a sea of animal words, which are endowed abunda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So, this paper tries to discus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animal words both i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words refer to the same animal with the same connotations; the words refer to the same animal but with different connotations; the words refer to different animals with the same connotation; the words refer to the same animal but only has connotation in English or Chinese. With comparison, the English learners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usage of the animal words. 2. The worth for the comparison of animal word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Cultural connotation refers to the general meaning including connotative meaning and cultural meaning carried in different cultural circumstance. It includes the meaning added and the amplified meaning under special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also includes the emotions and attitudes of some particular cultural colony.”[1] As we have mentioned above, different social backgrounds render diverse cultural connotations to different languages. Therefore, even if animal words of different languages have the same conceptual meanings, their connotative meanings are not totally the same. As we all know, English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open languages around the world. Since it was born, it has never stopped its self-development and meanwhile assimilated other’s cultural essenc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s the result, it can be sure that the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language have rich cultural implications. And Chinese, as one of the oldest languages in the world, has evolved over 5000 years. The animal words in Chinese have their own specific cultural connotations as well. Fore these reasons, it is worthwhile to make a good comparison of animal word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both for the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and Chinese language learners. It can help them get a better comprehension of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s well. 3.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animal words between English and . Similar words or similar . The words refer to the same animal with the same connotation It is sure that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live in similar surroundings, so they will have similar thinking on some aspects. When they learn some animal words from their basic cognition to the world, these animal words are endowed with the same cultural connotation. For example, regardless of English or Chinese culture, the animal, fox is the symbol of crafty. Phrases: old fox; play the foxSentences: (1) She is as cunning as a fox, you’ve got to watch her. [2] (2) I could not help reflecting on the strange by which the old fox had saved himself. (3) Are you sure you can trust that man------he is such a sly old fox. [3] Fox also means sly crafty and doubtful in Chinese, for example: (1) 狐假虎威: the ass in the lion’s skin;(fig) bully people by flaunting one'spowerful connections.(2) 狐狸尾巴: fox's tail-cloven hoof; something that gives away the evil intention of somebody like a fox tail(3) 狐朋狗友: a pack of rogues; a gang of scoundrels(4) 狐狸精: fox spirit symbolizing a seductive woman(5) 狐疑: doubt; suspicion [4]In Chinese, “old fox” means someone who is very crafty. For example:(1) 他是一只老狐狸,不要轻易相信他说的话。(He is an old fox, whose words cannot be believed.)(

这题目英文翻译的就有问题。。

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素

各部分撰写内容

论文标题应该简洁,且能让读者对论文所研究的主题一目了然。

摘要是对论文提纲的总结,通常不超过1或2页,摘要包含以下内容:

目录应该列出所有带有页码的标题和副标题, 副标题应缩进。

这部分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解释研究背景,缩小研究问题的范围,适当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

这一部分不只是你已经阅读过的相关文献的总结摘要,而是必须对其进行批判性评论,并能够将这些文献与你提出的研究联系起来。

这部分应该告诉读者你想在研究中发现什么。在这部分明确地陈述你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研究问题应该足够广泛,而次要研究问题和假设则更具体,每个问题都应该侧重于研究的某个方面。

关于信托论文的开题报告

集美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政法 学院 法学 专业 2008 年 3月1 日设计(论文)题目 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利益的法律保护学生姓名 王兰花 学号 2004952023 指导教师 许翠霞一、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及其意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可转债最早起源于美国,1843年美国纽约益利铁路公司首次向社会发行可转债筹集资本,开创了美国可转债的先河。从此,可转债在债券市场上越来越受投资者欢迎,它已经成为美国、欧盟、日本和东南亚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重要的融资工具,并对这些国家债券市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可转换债虽然在中国资本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相应的法律制度也从无到有一步步地发展,但相应的法律规范并不完善,理论界对之相关的研究并不太多,尤其是对债券持有人利益的法律保护研究更不多见。可转换债在转换之前,债券持有人只是公司的债权人,并非公司的股东,无权以股东的身份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我国《可转换债暂行办法》(虽然在去年已废止)规定:“可转换债在转换股份前,其持有人不具有股东的权利和义务。”站在债券持有人角度考虑,作为投资者,其注重的并非固定的债券利息收益,而是公司股票的升值收益,而股票市价的涨跌与公司的经营业绩密切相关,公司经营业绩的好坏就直接影响了投资者利益,因此债券投资者对公司的经营情况的关心并不亚于股东,但这样投资者的处境就变得十分微妙,他们没有参与经营管理,可经营管理的结果却与其利益息息相关。对债券持有人更为不利的是发行公司及其股东利用对公司的经营管理之便,可通过各种行为侵犯债券投资者利益,增发、配股、分配股票股利或者现金股利以及合并重组等等都是常见的手段,因此,对可转换债持有人的利益更需要从法律上予以特别的保护。(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国外: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可转债已经成为世界资本市场融资的不可或缺的工具。纵观世界其他国家,为了保护可转债债券持有人的利益,大都制定了详细的法律规范,对可转债持有人面临的种种风险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和对策,并建立了可转债债券持有人利益保护的法律机制。比如,美国的可转债持有人利益保护的会议制度和信托制度就能够较好地避免发行人的股东侵害债券持有人的利益;1953年法国政府发布了《转换公司债令》,对于发行人在转换前的法律地位严加约束,并限制各种金融操作,加强反稀薄化措施,以保护债券持有人的利益;《意大利民法典》、德国《股份公司法》则通过对转换权进行立法规制,加强发行人义务,防止债券持有人利益被侵犯。 国内:在我国,对可转债持有人的法律散见于《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实施办法》、《公司法》中,主要从可转债的发行条件、转换权、担保制度等方面进行保护,但法律对相关的制度规定得过于笼统、模糊,不足以真正保护债券持有人的利益。二、基本思路,主要内容和观点,创新之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和观点:基本思路:本文试从介绍可转换公司债券与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的权利、研究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利益法律保护的必要性、完善我国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利益法律保护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现行法律规范中的不足及其完善措施。希望此文能够真正起到对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利益进行保护的作用,促进可转换公司债券在我国市场的健康发展。引言(一)可转换公司债及可转债持有人的权利1、可转债的含义和特点2、可转债持有人的主要权利3、可转债持有人利益保护的意义(二)我国对可转债持有人利益保护的法律现状 1、我国可转债持有人的法律地位现状 2、中石化发行可转债对债券持有人的影响(三)国外对可转债持有人法律保护的相关制度介绍1、英美可转换公司债信托制度 2、日本和台湾地区的可转债持有人会议制度 3、可转债持有人会议制度和信托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四)我国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利益法律保护的完善1、加强可转换公司债债券持有人转换权的保护2、可转换公司债债券持有人知情权的保护3、赋予可转换公司债债券持有人回售的权利4、完善可转换公司债持有人的会议制度5、引进可转换公司债的信托制度(五) 结论 本文的创新之处:本文主要从我国在可转债持有人利益保护的立法现状入手,结合国外先进的法律制度,并借鉴其相关制度,试图找出一条适合我国可转债持有人法律保护的路子。三、参考文献[专著、论文等纸质或网络文献不少于15(篇)部,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2(篇)部]1、时建中:《可转换公司债法论》[M] 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2、赵旭东:《商法学教程》[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3、张福:《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利益的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6年5月4、何宝玉:《信托法原理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5、.陈继超:《浅析可转换债券在公司激励机制中的运用》,[J],《企业家天地》, 2006年第5期6、张钢:《可转换公司债利益平衡机制分析》,[D],华东政法学院 2006年4月7、崔炳文:《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南开经济研究》,2004年第6期,第101页。8.秦远灏:《论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利益的法律保护》,[D] 吉林, 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9.王金晖等:《我国可转换公司债券问题研究》,《唐山师范学院学报》[J]2004年7月。10.赵晓荣等:《筹资新方式——可转换公司债券解析》,《交通财会》[D]2004年12期。11.李凤宁、马栋:《证券实时行情信息的法律地位及其保护》,[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1期。12.张竞芳:《论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的保护》,《经济师》[J]2005年第6期。13. 李伯圣:《论公司治理中债权人治理权的前置》,《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N],2005年1月。14.Efrat Lev,Adv,THE INDENTURE TRUSTEE:DOES IT REALLY PROTECT BONDHOLDERS? . .周友苏:《新公司法论》,法律出版社,[M],2006年版16.徐娟:《论可转换公司债债权人利益保护》,[D],吉林大学 2007年4月17. 陈守红:《可转换债券投融资——理论与实务》,[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年10月第1版。18. 张丹:《论可转换公司债之债权人保护》,[D],西南政法学院出版社 2007年4月19. 欧阳启明:《可转换公司债各主体利益平衡法律制度设计》,[D] 中国政法大学 2004年5月,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Movement,35 (1982).四、完成论文的条件、方法及措施(一)完成论文的条件:1、图书馆具有大量的专业著作2、丰富的网络、期刊资源3、专业指导老师的指导(二)拟采用研究方法及措施:1、研究方法(1)法理分析(2)实证分析(3)应用研究(4)比较研究2、研究措施(1)查阅图书馆的专业性著作;(2)上中国期刊网,维普资讯,超星数字图馆查找相关内容的期刊及论文资料,并做记录;(3)查找相关专业性术语的解释;(4)上权威网站查询最新的发展趋势;(5)参考专家的最新的专业学术性论文;(6)上网查询近期的网络文献和最新的法律规定,并比较新旧法的变化。五、指导教师的意见及建议 论文选题是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的利益保护,这是我国现行公司法及相关法律制度至今缺乏相应完善法律规定的领域。而随着可转换公司债券日益成为一项重要的融资手段,可转债公司债券持有人的利益保护诉求便会越来越强烈。正是由于立法存在缺漏,先行的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就选题而言,我同意开题。就目前的大纲,我觉得还需要进一步斟酌和修改。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的利益保护可能涉及多个角度,如果面面俱到的话,可能导致整篇论文都在泛泛而谈,而每个问题都浅尝辄止,没有深入探讨。建议从中确定一个更具体的方面来写作。 签名: 年 月 日 注:此表前4项由学生填写后交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否则不得开题;此表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评分的依据

你到北京论文在线网站看看,这个网站是专门写论文的。

【摘要】 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不断发展,机构投资者更是超常规发展。随着其规模的扩大和影响的加强,机构投资者的持股行为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本文回顾了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发展过程;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内在动因;借鉴美国经验提出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可行方式;阐述了我国资本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治理的积极作用;从机构投资者本身、法律角度等提出发挥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作用的建议。【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公司治理;资本市场2008年2月28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在由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主办的“2008年养老金国际研讨会”上指出,目前机构投资者持股比重已占A股流通市值近50%的份额,截至2007年底,我国已有基金公司59家,管理基金346只,资产管理规模为22 339亿份,基金净值为32 762亿元,基金持股市值占流通市值的比重达到28%。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持股市值约占流通市值的。截至2008年1月底,我国已经有52家境外金融机构获批QFII资格,核准外汇额度亿美元,QFII持股市值占股票流通市值的比重约为。机构投资者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作为资本市场重要参与者,机构投资者在改善投资主体结构、稳定市场、活跃交易、推进公司治理乃至促进金融体系竞争与效率等方面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我国资本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历程中国资本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2—1997年),共同基金在一种缺乏规章制度、监管不力、地方政府各自为政、投机盛行的状态中发展,最终以中国证监会“规范老基金”而告终;第二阶段(1997—2000年),中国证监会颁布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参照主要发达国家基金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引进了托管等制度框架,使得中国基金业逐渐步入了规范发展的轨道,但是,由于市场整体规范程度等原因,基金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发展的速度和规范的程度仍然差强人意,这一阶段的发展由于2000年的“基金黑幕”事件而告一段落;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2001年,我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发行成功。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在监管层大力推动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中国基金业开始了超常规发展的历程。机构投资者的规模迅速增加,成为市场不可忽视的一支主流力量,在2002年中兴通讯(000063,SZ)增发H股的事项中,机构投资者显示出了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2002年8月20日,尽管遭到众多基金和中小股东的强烈反对,中兴通讯临时股东大会仍以90%以上的赞成票通过了H股发行计划。虽然大局已定,汉唐证券、申银万国、长盛基金等数十家机构投资者仍联名上书证监会要求审慎看待中兴通讯发行 H股,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众多的基金公司之所以反对中兴通讯的增发H股方案,是认为该公司增发 H 股导致现有股东的股东权利全面摊薄,侵害了现有股东的权利。“中兴事件”是大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博弈,传递出了一个积极的信号:机构投资者开始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二、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原因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更多是出于信托责任以及持股比例的增加,与中小股东相比,他们更有动机参与公司治理、监督管理层,此时他们在监督活动中获得的好处远远超过他们承担的成本。(一)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中所持有的资本总额逐渐增加这种增加的结果是促使机构投资者的规模壮大,他们再运用传统“行走于华尔街”的方式显然不便。“他们持股量大,一旦套牢,必定开口说话,不然割肉就成本太高,况且,机构投资者大量抛售股票,必然会冲击市场并使股价猛跌,反而使自己受损。”相反,正因为他们所占资本市场中资本总额的量大,他们有能力参与公司治理,而参与的利益往往高于不参与的利益。(二)管理学中的实证分析研究也为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提供了有利的证明频繁的买卖股票并不能获得市场平均水平以上的收益,长时间的持有增长型的股票所获得的收益更高。(三)机构参与公司治理有利于解决公司控制权、公司股权机构等关系公司长远利益的问题公司长远利益的实现必然也会给机构投资者带来实在的利益,从而形成作为股东的机构投资者与公司的长远利益的有机结合。三、我国资本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可行方式美国是世界上资本市场最成熟的国家之一,美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程度也走在世界的前列,对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具有借鉴意义。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特点,我国资本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可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行使股东投票权机构投资者凭借自己拥有的股票份额参加股东大会,并行使表决权。(二)召集临时股东大会和临时董事会,提出股东议案机构投资者对公司出现的重大问题召集临时股东大会和临时董事会进行讨论,并向董事会或管理层递交一些能对解决其问题有益的股东提案。(三)行使代理投票权机构投资者代理其他股东在股东大会上行使代理投票权,获得更多的表决权份额,提高“说话”的声音,这也要求机构投资者在行使代理投票权时要积极且谨慎。(四)对被投资公司实施监控美国机构投资者通常聘请财会、审计、法律等方面的专家担任被投资公司的独立董事,以加强其对公司经营管理和控制。(五)私下交谈美国机构投资者经常采用非正式对话方式向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就公司的业绩问题提出质疑,并进行讨论。四、我国资本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作用(一)完善股东会职能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表现在3个方面。1.控股股东股权比例过高;2.流通股股东股权比例低,而且过于分散;3.国有股比例偏高,出现国有股股东虚位的情况,造成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正在进行股权分置改革,改革完成后将实现股票全流通,股票同股不同权的现象将不会存在。机构投资者作为出资人,在股东大会上凭借自己持有的股票份额,成为能够制约大股东的力量,监督损害中小股东的关联交易行为。此外,可弥补国有股股东虚位,有效发挥股东会的权力,监督经理层的经营决策,减少“内部人控制”问题。(二)提高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治理的关注有助于提高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董事会是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独立董事的存在有利于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提升企业价值。反之,内部人所控制的董事会则容易作出不当的决策,损害股东的利益。在机构投资者的大力推动下,董事会的独立性将不断提高。(三)减少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大量持股以及成熟的机构投资者会监督和约束管理层,确保他们选择的投资水平能最大化企业的长期价值而不只是满足短期收益目标。布什(Bushee)的实证研究发现,当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时,管理者不太会通过减少研发支出来扭转盈余下降,这意味着机构投资者是成熟型投资者并担负着减少管理者短视行为的监督角色。(四)为公司决策提供建议机构投资者集中了治理方面的专业人才,能更好地履行治理职能,增加公司决策的专业性与科学性。Pound(1995)指出:“在很多公司中,公司的管理者并不缺乏激励,而缺乏的是选择更优策略的能力。”Pound认为,因为管理者缺乏这种选择更优策略的能力,往往会作出错误决策,结果使得公司陷入危机。他认为,防止这种错误的决策需要一套体制,在这一体制中,高层经理和董事会在决策上可实现真正合作。另外他认为,董事和经理应该积极寻求机构股东的参与。可见,机构投资者不再是管理型公司模式的消极组成部分,在公司治理中,他们成了积极的参与者。因为他们的加入,能影响管理者策略的制定,完善公司的治理。五、我国资本市场中发挥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积极作用的建议(一)机构投资者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及完善机构投资者内部法律制度我国机构投资者要大力引进产业经营人才。在投资上市公司之后,对上市公司未来的发展进行长远规划,不能把眼光始终集中在资本重组和金融投资上,而应该引导企业长期经营的经营方向。要积极完善机构投资者内部法律制度构建,使得机构投资者内部组织结构合理,以解决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中监督者的监督问题。(二)放宽对机构投资者介入公司治理的限制世界银行研究报告小组(2001)研究表明,当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股票达到某个临界值(占股票市场总额20%)时,他们才有可能积极地参与公司治理。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对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有一定的限制,比如规定一个基金持有一家上市公司股票不得超过该基金净值的10%;同一基金管理人持有某证券比例不得超过该证券的10%。这些限制目的在于分散机构投资者的风险,但也造成机构投资者投资过度分散,使他们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应适当放宽这些限制,使机构投资者成为公司的积极投资者和大股东,并真正关注公司的长久发展,深入、积极地参与公司的治理工作。(三)大力扶持并培育多元化、大规模的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种类应该多样化,以便能够促使不同种类机构投资者为牟取利益而积极参与公司治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险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养老基金、金融投资公司的规模会越来越大。这些机构的发展为壮大机构投资者的队伍提供了可能性。加入WTO后,我国逐步开放了国内证券市场,引进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资金雄厚,参与公司治理经验丰富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的活跃,将对机构投资者参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产生积极影响和示范作用。法律必须逐渐放松他们参与投资活动的限制,使得他们参与公司治理具有合法依据。(四)完善投票权委托征集制度投票权委托征集制度是小股东在股东大会上对抗公司经营者和大股东的有效手段,它对凸现小股东公司地位、实现股份民主和保护投资者利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投票权委托征集制度的完善能够减少机构参与公司治理的成本。而机构参与公司治理的成本能够决定公司是否作为积极投资者。成本过高时机构投资者往往采取“用脚投票”的方式。但我国至今尚未建立完善的投票权委托征集制度。为鼓励机构投资者用手投票,我国法律应该完善投票权委托征集制度。(五)建立机构投资者组织建立机构投资者自律性组织有利于解决机构投资者集体协商成本问题和搭便车问题。机构投资者组织为各类机构投资者之间的信息沟通和集体行动提供平台,其调查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情况,为机构投资者了解公司的信息提供了一种便利。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公布,督促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我国尚缺乏这样的自律性组织。为了促进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治理,我国管理部门可以尝试指导建立机构投资者的自律性组织。同时,可以指导证券交易所或民间研究机构建立一些调查中心,组织协调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主要参考文献】〔1〕 张舫.公司控制的理论与实践.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 Pound著.孙经纬译.公司治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3〕,,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through Private Negotiations:Evidence from Tiaa2cref 〔J〕.Journal of Finance,1998,(53):1 335-13 621.〔4〕,〔M〕. Malden,MA:Blackwell Publishers,1995.〔5〕 Influence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on Myopic R&D Investment Behavior〔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8,Vol173,(3):305-3 331

写开题报告是写论文的一个关键环节.你首先要确定你的论文方向,如文学,翻译,英语教学法,语言与文化等,然后要确立一个合适的题目,题目不能太大,也不要太小,太大了就必然会空,到时候什么也说不清楚,太小了则不知所云,容易造成重复罗嗦.和题目一样,提纲也要适中,提纲尽可能用完整的句子来写,这样比较清晰,可避免日后遗忘了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另外,提纲其实是一篇论文的缩影,所以要相文章一样条理清楚,逻辑清晰合理,结构完整.写提纲不是那么简单的,你在写之前就要查阅大量的资料以确定你要写的内容,我建议还是要做好准备方写出好的提纲和论文.当然写的过程中也要查阅资料,任何一个地方都不要马虎,因为答辩的时候考官们会抓你的不是.最后祝你写出你满意的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