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中央党校学报金成波

发布时间:

中央党校学报金成波

能很好解决问题的政策就是好政策》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是我国解决香港、澳门、台湾的基本政策即通过和平手段解决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遗留问题。符合当今“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伟大促进,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避免武力,造福于民,造福于子孙。中国共产党奉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其时,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主题,中美两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在国内,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当时的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立场,两岸存有共识与合作的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经过几年酝酿,1982年1月,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后来首先应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问题。1990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对台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运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解决台湾问题。

作者:王雅君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3年08期 [中图分类号]B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801(2003)02-0031-04 一 目前国内认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近20年来的认识论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认识论的 研究重在主—客体关系中恢复和彻底贯彻主体性原则,充分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的内涵 ;90年代初,认识论研究主要转为对主观主义的防范,强调客观性较多;90年代中期以 来,认识论研究力图突破以往以主客对立为前提的认识论范式,开始关注生活世界,阐 明生活世界的认识论意蕴,以实现认识论研究的现代转向。但这种研究并未引起学术界 的广泛回应和普遍接受。 近代的认识论研究,在一种主—客体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框架中进行,它容易 导致两个弊端:其一,过分强调客体的客观必然性,忽视主体的存在意义。这种客观主 义、自然主义的立场,在认识论上必然走向“独断论”。其二,过分强调主体的主观能 动性,强调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强调人对自然征服的技术理性主义立场。这种片面强调 主体、忽视客体的客观存在,在认识论上必然走向“唯我论”。 主—客体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科学思维方式,而不是哲学思维方式。 以科学思维方式解决哲学认识论的问题,这种方法论上的错误是导致上述弊端出现的最 根本的原因,此乃现代西方哲学研究的普遍共识。丹西在《当代认识论导论》中指出: “当代哲学研究包括哲学解释学在内,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思和批判自然科学方法在哲学 中的运用,主张哲学研究应当有着不同于自然科学的方法。”因而,认清科学思维方式 的局限,有助于我们解决哲学认识论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首先,科学思维方式由于主要以概念范畴认识事物,而概念范畴既有其规定性,同时 亦有其限制性,因而不可能表达形而上学对象的无限性。以任何一种知识概念来表述一 个无限的对象都是不可能的,其结果不是将无限的对象限制为有限的对象,就是将有限 的对象误当作无限的对象。 其次,科学思维方式由于以主客体的二元对立为基础和前提,它无法超越主客体之间 的相互制约或者深入到两者共同的本源处,并由此而通达形而上学的对象。从主体与客 体之间的差别出发去谋求两者的同一,不仅不可能真正实现科学知识所要求的同一性, 而且就连认识赖以成为可能的基本前提、亦即认识主体自身的可能性也是未经证明的。 这种认识方式不可能像人们曾经以为的那样可以获得绝对的真理,它不是人类理性惟一 的、全部的或根本的认识方式。近代西方人们摆脱了神的信仰却又陷入了对实验自然科 学的信仰,获得自由的理性又重新受制于经验的自然科学。随着西学渐进,这种科学思 维方式对我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再次,科学思维方式试图用严密精确性的科学方法分析研究具有开放性、相关性、超 验性的人类社会现象,超出了它的有效使用范围。科学思维方式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效益 ,取得的非凡成就,对自然事物的认识及改造和利用的确卓有成效,但它对人生、信仰 、伦理道德、价值和情感等问题无能为力。由于形而上学的对象与科学知识的对象并不 在一个层面上,这种科学思维方式不仅使形而上学成为科学的理想不可能实现,而且以 衡量科学知识的标准来衡量形而上学也是不恰当的。 最后,科学思维方式是一种对待自然存在物的态度或方式,这种科学思维方式只是人 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或手段,而不是人类的根本存在方式或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 的目的所在。哲学家们将科学思维方式塑造成了一种“科学世界观”,其结果就是使原 本只是工具或手段的科学变成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目的,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就使得科学 技术的发展失去了控制,造成了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各种生存危机。人类文明遭遇的所谓 科技社会的异化问题并非源于科学本身,而在于我们对科学思维方式的误用。 二 从主体间性出发理解认识论问题的必要性 主体间性理论是现代西方哲学反对近代认识论范式,即主客体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避免“唯我论”的困境而实现向现代哲学转向迈出的关键性的一步。对于主体间性概念 及理论的认识,学术界有许多种不同的见解,大都集中表现为与主体—客体结构相并列 的主体—主体结构方面的认识。然而,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说明思想与存在、自我与对象 的内在同一的可能性问题。这个哲学基本问题不解决,其他认识论问题的解决也就成为 枉然。从人的生存状况出发,从本体论生存论的角度探讨主体间性的内在含义,正是本 文试图解决此问题的出发点。 (一)主体间性的本体论生存论内涵 哲学研究的世界归根到底都与人本身的存在密切相关。这个世界虽然不是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以外的另一个世界,却是由人的存在而获得意义与价值的世界,它 相对于人而存在。它的状况如何?怎样呈现?具有怎样的价值与意义?这些均在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人的存在的状况。在一定意义上,作为对象的外部世界的状况是从外在的方面 体现了人本身的存在状况。主体间性理论所凸显的正是人的原本的生存境况。 人的生存有两个最基本的维度:自在性与自为性。所谓自在性,就是给定的、被规定 的维度。在自在的维度中,人是其所是,人要融入对象之中,深切感受自己的对象,在 对象中确证自己的存在。所谓自为性,就是超越、自我规定的维度。在自为的维度中, 人不是其所是,是其所不是的“应是”,人要创造自己的对象,使对象消融在人自身之 内,在人的活动中得到确证。这是人的本性而无须证明的。但在现实中二者经常处于分 离的状态。当人们忽视和抹杀人的自为性,将其同化到人的自在性时,人的生存就成了 给定的生存,人的生存境界就是自在的、追求合规律的存在。当人们忽视和抹杀人的自 在性,将其同化到人的自为性时,人的生存就成了超越性的存在,人的生存境界就是自 为的、追求合目的性的存在。当人们克服了自在性与自为性的二元对立,从自在自为即 自在性与自为性的内在同一出发处理人的生存时,人的生存境界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这时自在性不再是脱离、抹杀自为性的独立自在的存在,自为性也不再是脱离、抹杀自 在性的独立自为的存在。 从自在自为的人的生存境况出发理解自我与对象的关系,对象必然是属人的对象。当 自我被对象规定时,就是人的自我规定。自我既不被对象规定,也不规定对象;既被对 象规定,又规定对象。自我不仅是合规律性的存在,而且是合目的性的存在,是合目的 性合规律性的存在。自我也必然是属于对象的自我。当自我进行创造时,创造对象就是 对象的自我创造。对象既不是规定自我的合规律性存在,也不是被自我规定的合目的性 存在,而是既规定自我又被自我规定的存在。对象具有了合规律性的合目的性的形式。 [1] 主体间性是自我与对象内在同一的生存境界,是人类对自我的“终极关怀”。只有在 人的本体论生存论活动、即给定性与超越性内在同一的自在自为活动中,自我与对象才 能达到无遮蔽的敞开的澄明之境,自我与对象才不会是异化的存在,这才是“生活世界 ”中人的本真的生存状态。其一,我是自在自为的。一方面,自我是自在的,具有直接 的给定性,自我是直接的实体,在任何自我中都包含着决定自我的对象,是以自我的形 式存在的对象;另一方面,自我又是自为的,具有自我超越性。自我自由创造自己的对 象,自我又是主体,任何对象中都包含着创造对象的自我,是以对象形式存在的自我; 自我是自在自为的,既作为被创造的被给定的对象,又作为进行创造的主体存在,是在 创造对象的同时进行自我创造的存在。这时,自我指向对象,就是指向创造对象的自我 本身,就是自我创造的自我通过对象而实现的自身回归;自我走进对象,就是回归自身 ,对象不是与自我相互外在的存在,而是与自我内在同一的存在。其二,对象也是自在 自为的。一方面,对象是自在的,即作为被自我创造的对象而存在,对象是直接的实体 ,对象中包含着创造对象的自我,就是以对象形式而存在的自我;另一方面,对象又是 自为的,对象是主体,对象自我超越、自由创造指向对象的自我,自我中包含着创造自 我的对象,就是以自我形式而存在的对象。对象是自在自为的,既是实体又是主体,既 是被创造的也是进行创造的存在。当自我指向对象时,就是决定自我的对象通过自我而 实现的自身回归。对象走向自我,并不是走进一个异己的存在,而是回到自己真正的家 园。自在自为的对象就是通过自我不断显现,不断生成的对象。[2] 这种从本体论生存论视域理解的主体间性理论揭示了人与人、人与物、主体与客体、 自我与对象的交互主体关系,把人与人、人与物、主体与客体、自我与对象不是看作相 互外在、彼此分离,而是看成相互生成、内在同一,即对象是自我的对象,自我是对象 的自我,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依存、无法脱离对方而独立存在。它不是把对象看作是脱 离自我而独立自足的存在,以自我符合于对象,追求客观的合规律性;也不是把自我看 作是脱离对象而独立自足的存在,以对象符合自我的意志、追求主观的合目的性。在这 种生存状态中,人与物、人与人、主体与客体、自我与对象,都是内在同一、相互交融 而不再是相互对立的关系,这就消解了主客二元对立的科学思维模式在形而上学中的误 用,而代之以主体间性的哲学思维方式。 这种主体间性的思想在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中也早有体现,只是由于受传统思维方式的 局限,而没有得到深入挖掘与阐述。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强调,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劳 动就是人的“生命活动本身”,“生产活动就是人的类生活”[3-1]。“正是实践创造 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人才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 的类生活。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因此,劳动的对象是 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在精神上使自己二重化,而且能动地、现 实地使自己二重化,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3-2]对实践中所包含的主 体间性思想的理解,有助于我们从单纯地只把实践看成是认识论及全部认识活动的基础 ,转向实践具有认识论的本体论生存论地位的确立。 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以主—客体相互外在的同一为其预设的前提,主体间性思维方式 是以自我与对象相互内在的同一为其出发点。但哲学是追根问底的,必然要追问自我与 对象内在同一的可能性问题。如果从人的某一特定的活动领域出发,并不能从根本上解 决自我与对象的内在同一的可能性,因此有必要悬置人的活动的具体方面,而从人的本 体论生存论活动中,也就是在使人成为人的活动中,才能寻求到答案。海德格尔认为, 人的存在是比人对自己的反思性推论更具源始性的事实,人的存在才是人的意识的根基 。 (二)主体间性的认识论意义 1.主体间性理论的提出,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解决认识论研究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使认识论有了本体论生存论的根基。 哲学实质上就是一种思维方式,哲学的进步与发展依赖于认识论的进步与发展。现代 哲学转向的困难就在于认识论的转向尚未突破。哲学思维方式是人类思想成果的最集中 的体现,它不同于科学思维方式,而是以理论的形式表达着人的生存状态和存在方式。 所谓哲学变革其实质是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以一种现代主体间性哲学思维方式取代传 统的抽象的类主体的主客二元对立的科学思维方式,无疑有助于目前近代哲学实现向现 代哲学的转向。 2.主体间性理论的提出意味着哲学转向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及人的生存,哲学从天上 回到了人间,重新成为人类的朋友。 从亚里士多德到笛卡尔,西方哲学普遍都遵循着“哲学第一范式”的原则,从感性中 具体的东西追问到理性中抽象的东西,以普遍性概念为事物之根底,以主体—客体对立 的思维模式为前提追根问底,在追求永恒的、不属人的绝对和普遍的世界本原的过程中 ,哲学丧失了其本性,也就失去了为人类安身立命提供意义支撑的资格,哲学越来越变 得“敌视人”了,它追求的是死了的、静止的世界,而不是生动鲜活的人的“生活世界 ”。海德格尔认为,对世界的理论认识只是人在世的一种派生模式,主、客体的对立仅 仅发生在反思的水平上,而不是我们直接经验到的一种基本的事实。因此,传统认识论 采用科学思维方式着力于主体对客体的认知而对真正的世界视而不见,它就不能以一种 存在论的方式去解释“外在世界”,从而世界也就难以被正确地领悟为此在的一个结构 性因素。的确,我们所面对的这个世界不仅仅是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对象,它同时也是内 在于人的生存活动、构成人的本性所不可或缺的外在条件,马克思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把 自然界称作人的“无机的身体”。把世界看成是我们的生活世界并不是一个唯心主义的 命题,而恰恰是把世界由一个僵死的抽象概念转化成了一个活生生的现实。 3.主体间性思想在我国哲学界引起的广泛讨论,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中国传统哲学,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为中西哲学交流与对话架起一座桥引。 主体间性思想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并不缺乏,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人 合一”、“仁学”、“观鱼之乐”等。这也是我国许多学界人士认为中国并不缺乏主体 间性的一个理由。虽然,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现代哲学所包含的主体间性思想都由于没 有建立在人的生存实践的基础之上,缺乏实践的品格,故并不能真正解决我们所面临的 理论及实践问题,但是,这毕竟给中西哲学理论的交流与对话提供了基础。 4.由主体性认识论向主体间性认识论的转向不仅可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解决认识 论研究中及社会实践中许多难以突破的问题,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可以提供 一个新的视角。 我们由于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局限,对马克思实践哲学所蕴含的主体间性思想缺乏理解 ,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长期以来没有突破性进展,致使马克 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作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主体间性理论的提出 ,可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加贴近生活,指导生活,恢复哲学的本性,重新为人类安身 立命提供意义支撑。 5.主体间性理论的提出,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有利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 不同信仰、不同种族的人们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对于促进世界和平,解决全球面临的人 性危机与生态危机大有益处。 目前,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两大主题。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 、不同信仰、不同种族的人们都不可避免要进行交往,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宽容是顺利 交往的第一步。人类的生存现在面临着诸多危机,人性危机、生态危机在目前显得尤为 突出。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人与自然,是许多国家尤其在解决本国经济社会发展时 不可避免的抉择。 总之,主体间性认识论不是一种求真、求知的认识论,它不以论证科学知识的客观有 效性为己任,而是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从存在论生存论的角度为人类提供一种交互主体 的生存境界,一种本真的原初的无蔽的世界。对于西方现代哲学中倍受关注的主体间性 思想,我们在吸收、借鉴时不能过于盲目,必须结合哲学理论自身及时代文化的发展, 有所选择,运用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理论,分析西方哲学的主体间性思想,在克服我国认 识论研究中的“唯我论”及“独断论”弊端时,也达到对现代西方哲学主体间性理论所 体现的抽象性、先验性的克服。 收稿日期:2003-03-01 作者介绍:哈尔滨理工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王雅君(1965-),女,黑龙江密山人,哈尔滨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副教授。

【摘要】 阐述了狭隘民族主义的历史、根源、分析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对生态的影响,认为将生态思想提升到政治的高度,有助于生态思想的贯彻,使生态保护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缓解生态危机,最终有助于生态危机得到有效地治愈。作为政治灵魂之尊的政治伦理更应该将生态思维纳入其中。

【关键词】 政治伦理;生态伦理;政治生态主义

生态问题走到危机的地步不仅仅只是意识领域的问题,也不应该将反思与改革只限于经济领域、技术领域,还应该将这种反思的范围扩展到政治领域。

一、狭隘的民族主义

(一)狭隘的民族主义的历史

民族主义,就是一个民族对本民族的文化和历史的一种自我肯定和钟爱,是一个民族对自身存在的价值的肯定和推崇。狭隘的民族主义是民族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文艺复兴后,伴随着早期商业贸易的开始,民族主义开始走上历史的舞台,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的历史性转折点,在这个历史浪潮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无疑成为民族主义的时代主题。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不仅是资本主义经济间的斗争,更是民族主义这一历史元素的猛烈涌现。民族主义的极端形式——狭隘的民族主义开始出现。民族主义是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资本的积累,资本的积累必然要求出现一个强有力的权利主体,民族主义完成了这个历史任务。

先进政治制度的建立为经济的顺利发展扫除了障碍,英、法正是在此阶段完成了工业革命;狭隘民族主义在推动种族平等方面功不可没,日俄战争中日本获胜就是极好一例。狭隘民族主义的变种沙文主义、军国主义化破坏了自由主义的传统,使各国政府关注、扶持规模庞大的民族企业以与他国竞争,这使垄断成为可能,正是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狭隘民族主义最突出的贡献是在二战以后,美苏争霸推动了科技的长足发展,形成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

(二)狭隘的民族主义的根源

1.机械自然观。机械自然观在16世纪兴起,并在17、18世纪的西方哲学中占居支配地位。机械自然观是指一种单纯用古典力学解释一切自然现象的观点。首先,机械自然观以一种片面、机械、静止思维方式来看自然,把自然简化为由基本粒子组成的机器。自然界的事物是可以分解成许多基本粒子的事物,了解这些事物可以通过分解的方法,即将事物分解到最基本的层次,通过对这些基本粒子的把握来掌握这个事物的整体。这种思维是一种简单性思维,简性思维有助于掌握事物,更容易造成对事物的忽视与低估而对自己的能力无限高估。其次,自然这部机器的运动与规律由外在理智控制。机械自然观认为事物运动变化都是由外部原因造成,这种观点客观上形成了人对自然的态度:人类征服和统治自然,人与自然敌对的观念开始蔓延。

2.人类中心主义。在某种意义上,人类中心主义的形成是上述观念的逻辑结果或者说是对前者的回应。伴随着机械自然观的确立,自然不再具有生命,不再得到上帝的荫护,在人们的眼中,不过是一架通过力学方式推动的巨大机器。自然观在支持科技万能论的同时,也助长了彻底的人类中心主义:人类无需对任何非人的存在心怀敬畏之情,人类可以在征服自然的征途上一往无前。科技之光驱散了关于自然的蒙昧与困惑,增强了人类征服、改造并进而控制自然的信心,机械自然观则为人类中心主义提供了充分施展的舞台。其结果是,人类愈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自然,也就愈危险地导致几乎不可逆转的环境危机。

3.狭隘的民族主义本质上是机械自然观和人类中心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本质上是机械自然观和人类中心主义,机械自然观和人类中心主义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产生的根源。狭隘的民族主义是对自己民族的一种极端盲目的肯定,以及采用极端的手段来捍卫自己权益的努力。这种盲目性、极端性就是一种片面、静止、孤立的世界观的体现,实质上是机械世界观。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中,这种民族主义体现的是排他性,采取的手段是对抗与斗争,目的是消灭对方的同时保存自己或强大自己,国家间的矛盾与战争就是例证。这种思维贯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就是人类中心主义,为了自己的需要,人类以自己为中心对自然界展开了肆无忌惮的掠夺与瓜分。

机械自然观和人类中心主义就是把自然看作一部人类可以制造可以掌控的简单的机器,这种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政治伦理中的体现就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这种政治伦理思想迎合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反过来,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维护了这种观念的至尊地位,这种理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告诉了人类如何去认识自然和开发自然,却没有告诉人类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狭隘的民族主义对生态的影响

首先,在处理民族矛盾时,狭隘民族主义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战争与剥削是民族冲突的表现与解决手段,民族之间冲突与矛盾最终转嫁到了环境中。战争的爆发对环境造成直接破坏,无论哪一方是战争的胜利者,面对环境的破坏,战争的双方都是失败者,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毁灭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灾难,最终是全人类的灾难。民族之间的剥削最终是人对自然的剥削,生物中心主义者阿提菲尔德就指出,“在等级金字塔中,每一个较高等级的利益集团和阶层都从下一等级中获益。发达国家的工人阶级从状况更为恶劣的第三世界穷人中获益。他们的生活从其他生物的交往中获益:驯养的动物被用来运输、食用;野生动物经常因它们的皮毛、肉而被猎捕;森林也因人们对木材和农场的需要而被摧毁……强权体系从人际关系扩散到了种际关系”。由此看出,人与人之间的剥削最终转嫁到了人对环境的剥削上。

其次,狭隘民族主义的发展标准:速度与数量。工业革命以来,人们惯于用单纯的经济增长来衡量发展,发展被简化为财富的增长,这种发展只以单纯的经济指标为增长目标。能源问题、粮食安全问题成为经济高速发展下的产物,形成了发展的悖论:经济越发展人类的生存就越陷入生存与发展的困境中。这种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前提的发展模式,既不关心自然,也不关心人自身,造成了对自然的污染和破坏。

最后,狭隘的民族主义的不合作态度。生态系统有自组织和自调节的能力,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灾难才不至于频繁发生,生态系统的这种特殊性使得生态危机的影响也具有蝴蝶效应。生态危机的解决不在个人层面,不在集体层面,在国家层面,即全人类的层面。现实中,国与国之间的不合作态度使得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举步维艰,京都议定书的尴尬就在于此。狭隘的民族主义这种政治理念不仅难以给环境保护提供坚强的支持,其理念也不能完全与环保理念相协调。批判中构建新的政治伦理不仅成为必然,也成为可能。

三、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政治伦理的生态转向

(一)树立生态观

1.机械观向生态观转变。狭隘的民族主义本质上是一种机械世界观,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就是在克服旧的世界观的同时树立新的世界观,这种新的世界观就是生态世界观。整体观、有机观以及人与自然平等而和谐的关系是生态世界观的核心要素,政治伦理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更应该将生态观应纳入政治伦理的体系中。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政治伦理有其自身的特定的结构,包括政治道德意识、政治道德规范、政治道德活动。生态观的纳入就是要将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贯彻到政治道德的意识、规范和活动中。

2.生态世界观要求政治道德规范应该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协调。政治道德规范的主客体应该从人与人扩展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传统的政治道德规范只涉及人伦的领域,国家与国家,国家与公民,公民与公民的关系是政治伦理的主要调节对象,生态观的纳入就是要在此基础上让人类与自然,国家与自然,公民与自然的关系成为其中一部分。除了对主客体范围的扩展,政治道德规范的内容也应该有质的转变,政治道德规范的评价标准应该以是否符合生态规律为标准,生态标准的确立是政治道德体系生态转向的有效之举。

(二)突破狭隘的民族主义

1.树立世界主义价值观。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是世界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世界主义看来,不管生活在那个国家,基于共同的人性,都属于一个人类共同体。成为这个或那个政治共同体的成员,这是由出生的时间和地点所决定的偶然事实;作为人类的一员而存在,这才是一个更为基本和各位重要的事实。在世界主义看来,所有人之间都存在着一种根本性的伦理联系。家庭、国家和人类都是我们认同和忠诚的对象。既是特定的国家公民,也是世界公民,既对自己民族和国家的成员负有义务,也对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成员负有义务。每一个人都应该把保护人类共享的地球当做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都应当积极地参与和推动地方、国家和全球层面的环境保护。

2.树立生态正义观。正义范畴是一般伦理学的主要范畴 ,特别是政治伦理学的主要范畴。传统的正义观是社会的“平衡器”,生态正义观是将正义概念扩大到对自然本身、自然生命和自然界的关心,将权利的概念扩大到自然实体和过程,确立它们在一种自然状态中持续生存的权利。生态正义是指经济、社会发展应该站在全面、均衡、公平、公正的高度认识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等社会关系,用理性、求实和正义的原则审视生态文明和生态道德,最大程度地避免生态危机,构建和谐、公正、真善美的生态观。生态正义观的确立,意味着人类自我认识的再次升华,意味着人类将选择在地球上可持续的生活范式。

3.全球合作态度。生态危机的全球性和公害性要求我们超越姓“资”、姓“社”的思维惯性,生态危机的全球性要求以合作的态度来联手解决世界性的生态危机。2009年全球国际生态安全合作年正式启动,这标志着全球生态合作的可能性已经成为现实。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首任主席兼总干事蒋明君博士指出,全球一体化、区域经济合作需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正遭遇空前的生态危机:全球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水资源匮乏和污染、森林植被破坏、生物失去多样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环境、传染病流行、城市交通拥挤和基础设施落后等。这些问题,只有合作,才能发展,才能共赢。

参考文献

[1]靳凤林.民族主义政治伦理的道德悖论[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6)

[2]何怀宏.生态伦理-精神资源与哲学基础[M].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

[3]孙爱军,孟桃.基于生态转向的可持续技术[J].《生态经济》.2007(6)

[4]杨通进.环境伦理:全球华语中国视野[M].重庆出版社,2007

[5]吴灿新.政治伦理学新论[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5)

[6]吴灿新.政治伦理学新论[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5)

中央党校论文格式

查重包括摘要正文,不包括目录参考文献附录等,

论文评价怎么写 大概框架: 格式:基本符合要求。 内容:较好运用所学知识,体现学科发展趋势,紧跟学科研究前沿。紶 研究目的:基本达到。 论文的评价怎么写? 主要是从写作角度对全篇论文作出评价。评价要点是:1.观点是否正确、鲜明; 2.论据是否充分; 3,分析是否全面; 4.结构是否合理; 5.语句是否通顺; 6.有无现实指导意义。 下面是《对制止中小学乱收费现象的几点思考》一文的评语: 本文能理论联系实际,对当前中小学乱收费现象的表现及其产生原因作了较全面的和较为深刻的分析,并提出了制止措施,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和参考价值。论文论点鲜明,结构合理,条理分明,论据较充分,语句通顺,文笔流畅。 论文评语怎么写 要那个专业的?每个专业的语言不同,也要结合该文的具体特征. 初稿评语: 论文题与论文的内容基本相符,结构基本完整,语言也比较通顺,没有大的语法错误。问题是,全文引用的部分太多,自己的分析太少,有些“分析”有抄袭的痕迹。应当说,完成这篇论文所需的材料已经具备,作者可以在此基础上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以得出自己的结论。 二稿评语: 在一稿的基础上有所改进,合并了某些不必要的段落,重拟了论文中某些章节的标题,修改了某些病句,参考文献中的错误也得到了纠正。 新的修改意见包括:摘要的首句,关键词的更换,对影响Jack London的一生,并在其作品The Call of the Wild中有所体现的“Superman”还应有进一步的说明。时态用法上的部分混乱情况还需纠正。引用部分过多,自己的评述太少,有的参考书目在文内根本未提及是一个不太好解决的问题。建议从London是所谓超人,Buck也是超狗的角度说明两者之间的联系以及作者生平对其作品的影响。 定稿评语 论文题与论文的内容基本相符,结构完整,语言比较流畅。即或在初稿中除了分段过细外,也没有发现多少严重的语法或拼写错误。作者试图从Jack London的生平中寻找作家与其小说中某个人物的关联。从内容看,作者对原著比较了解,也收集到了相关的资料,但仅限于资料的罗列,如何通过分析资料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是论文写作应达到的目的,而恰恰在这一点上,作者所下的功夫还不够。 [例二] 初稿评语: 论文涉及的内容对跨国公司内文化冲突的解决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论述比较充分,条理比较清晰。在东西方文化的对比中,作者举了很多有趣的例子,但对近在眼前的中国的例子却很少。东方文化的例子多取自日本文化,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文章层次分得过细是另一个缺点,几乎一个自然段一层,如不仔细看反而更令人糊涂。在打印格式、拼写、用词上有不少错误,特别是论文的后半部分。参考文献部分尚缺出版社地点。 二稿评语: 在一稿的基础上有较大改进。主要的问题多已解决。特别是一稿中分层太细、缺少中国文化例证等缺点。语言上的错误纠正了许多,但仍有上次指出的错误没有更正,如course,cause不分等。参考文献的排列也还存在一些小问题。引言部分还是没有标明出处。 定稿评语: 论文结构完整,各部分基本符合英语论文的写作规范。作者试图从东西方文化对比的角度分析跨国公司内的文化冲突并寻找解决的途径。为了写好这篇论文作者显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论述比较充分,条理也很清晰。遗憾的是,由于作者本人没有跨国公司的工作经历,也没有去跨国公司作相应的考察,因此,她的论述只能基于阅读中获得的二手资料,而所谓东方文化又多以日本的资料为代表,要解决人们更为关心的在华跨国公司内的文化冲突问题,读者更需要的则是中西文化的对比,这方面作者虽然在以后各稿中补充了一些,仍显不足。 [例三] 初稿评语: 论文的选题很好,有创意。作者对Maslow的心理学理论及Jack London的原著都有所研究。问题主要表面在:1:对英语论文的格式很不了解,Introduction部分又是图表又是分节。论文的后边没有结语,参考文献的排列也不规范;2:观点方面的错误在于骇然认为人类心理学的理论也适用于动物。其实杰克伦敦作品中的那条狗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拟人化了的,是体现所谓权力意志的超人,或super dog。此外语法上也有一些错误。 二稿评语: 作者在一稿的基础上作了比较认真的修改。论文从...... 论文学术水平评价怎么写 教育论文可分为一般论文和特殊论文两类,两类论文有其不同特征。但两类论文的撰写,实质上都是提出问题、分析(或陈述)问题、解决(或回答)问题的过程。据此,我们可以探讨两类论文共同的评价标准。对教育论文的评价,一般认为有五个评价标准。这五个评价标准有其特定的内涵,它们是评价一篇教育论文是否优良的基本依据。 关键词:两类论文;解决(或回答)问题;评价标准 怎样写好一篇论文常常与如何评价一篇论文有关,因为值得了论文的评价标准,实际上也就大致知道了写好一篇论文的方向和要求。 一 教育论文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般学术探讨文章,另一类是特殊研究报告。两类论文各具不同的特征。 一般学术探讨文章俗称“议论文”,是思辨性研究论文。这类教育论文的文体结构灵活多变,它主要依据研究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积累和现成的文献资料就可写成,无须进行系统的专门的研究行动。我国教育期刊上发表的大多是此类论文。思辨性论文以理论分析和逻辑证明为其基本特征,在内容上,注重观点创新、理论深度和学术研讨;在方法上,常用因果分析、矛盾分析、历史分析、比较分析、结构功能分析、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科学抽象等定性分析法;在行文上,重论述轻叙述,重考证轻实证,重文献注释轻图表统计,重理论推理轻实践检验。 特殊研究报告大多是实证性研究论文,这类教育论文包括教育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经验总结报告、行动研究报告、观察研究报告、个案研究报告等。之所以称为“特殊论文”,是因为这些研究报告的文体有其独特的结构模式。例如,实验研究报告的结构模式为:①报告的题目;②问题的提出;③研究方法;④实验的结果;③讨论与结论;⑥参考资料。一般而言,实证性研究的文体结构严谨,表述规范,格式相对固定,具有“应用文”文体的某些要求,在大多数情况下,研究者需经历一定的研究行动或研究实践才能完成。这类论文以检验假设、证实理论判断,或获得经验体会为主要特征。在行文上,一般先陈述研究背景、研究价值、研究目的或假设,有关变量、研究过程和方法,然后,重点陈述研究结果,并对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指出新发现的情况和问题,最后,针对所得的研究结果,回答对理论假设的检验情况和是否达到研究目的、解决了研究问题,或陈述研究者的见解,也可提出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和建议。必须注意的是,对研究问题、变量、过程与方法的陈述,要清晰、准确,简明扼要;对研究结果的描述和解释要客观、平实,条理清楚;讨论问题应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采用科学的语体,恰如其分地阐析和评价;作结论应全面归纳、高度概括。 虽然上述两类论文的特征有异,但由于教育研究过程实质上都是提出问题、陈述问题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的过程,两类论文的撰写大致按此过程展开,因此两类论文的评价标准也有共性。 二 1974年出版的《美国心理学会出版手册》(第二版)规定了心理学研究论文的格式和写作方式。这一手册已成为心理学杂志发表论文报告的标准。据有关研究,心理学论文与研究报告的评价有如下8条标准: 1具有一个或多个具有理论意义的新结果;2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可应用性;3论文构思新异,或者以新方式说明老问题;4研究结果的解释明确合理;5论文以简明方式综合了新的研究数据;6论文指出了先前所持的某种理论观点的问题或局限;7研究有明确的研究图式、思路或者实验(或实践)操作;8所报告的结果或理论具有普遍性。 这八条标准中,突出了对研究结果的评价标准(见第1、2、4、8条),注重论文的创新性(见第1、3、5、6条)以及应用性和推广性(见第2、8条),此外,还重视论文的思路、价值、以往研...... 论文点评怎么写 一看论文的选题是否有创新 所谓选题,就是要确定文章的主题,明确文章要写些什么,要阐述什么思想观点。古人说,“意在笔先”,也就是说,只有确定好了主题。才好动笔。还有人说,“确定一个好的主题,等于完成论文工作的一半”。因此,确定论文主题是撰写论文的第一要务. 那么,怎样才能选好主题呢?最关键的就是主题要有新意。创新是文章的灵魂,论文的好坏就取决于此。我们评价一篇文章有没有价值,就看这篇文章有没有新意。“文贵出新”,这是最根本的要求:那么,什么是“新”呢?主要表现为新的思想、新的见解、新的视角。一是观念要新。就是说,文章写作的指导思想要正确,要符合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如果你文章讲的仍然是旧的观念、旧的培养模式、旧的教学方法,那就不行了。比如,我们对教学观的探讨,就经历了一个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再到现在的“以人为本”的过程。现在,你写文章讲教学观,就要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千万不要讲以知识为本位。二是角度要新。就是说,论文选题的角度要别具一格。“一树梅花万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讲的就是观察事物的新视角。选题同样有个角度问题、找切入点的问题。同样的问题,同样的材料,不同人来选就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主题。因为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我们在选题时必须坚持:“老问题要有新角度,常规的东西要有特色。”如《融“逗”于数学教学中》一文,通过相声能逗大家乐这二现象启示,把相声“逗”的艺术应用到数学教学中,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作者选题的角度就比较独特。又如《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合作技能的培养》,选题也比较 好,很有新意。 在选题时,中小学教师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陈旧雷同,二是贪大求全。选题陈旧雷同和贪大求全都有悖创新,写出来的论文也谈不上有什么价值,论文题目小,观点集中,以小见大,就容易做到厚积而薄发。题目小的对立面就是大而空,贪大求全。如《素质教育浅谈》、《素质教育中的数学教育》、《职业教育之管见》、《谈语文教育中的思想教育》、《浅谈创新教育》等。这些题目的概念外延都很大、很全,尽管有的在“谈”前冠以“浅”字,或者缀以“之管见”,但那都是客套话。关键是贪的面大,要谈的问题根本没谈清楚。在实际中,初学写作的人比较喜欢用全景式、统览式、鸟瞰式的题目来写文章,这些文章可能涵盖的内容多,比较容易写。殊不知,有不少这类文章,因为没谈清楚而被编辑“枪毙—r。 二看论文的题目是否恰当 题目是什么?《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题”,就是额头,“目”,就是眼睛。人们常说,器宇轩昂、眉目清秀是帅哥靓女的“题目”,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潇洒和漂亮。文章的题目亦然。如果第一眼见你的文章题目不行,那就完蛋了。如《抓关键,提质量》一文,明显缺少一个副标题,一看题目,不明白文章的主题到底是什么。 “文章要好,题目要巧”。有的文章题目好,令人拍案叫绝,过目不忘,甚至终生难忘。例如,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路易·波拿巴十八日》,恩格斯的《反杜林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列宁的《宁肯少些,但要好些》、《进一步,退两步》, *** 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别了,司徒雷登》, *** 的《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的《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面向新世纪的中国 *** 》等等,都是十分好的题目。有些理论家、学者的文章题目也起得非常好,如胡乔木的《 *** 的革命和尼赫鲁的哲学》、《中国 *** 怎样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胡绳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评价怎么写? 5分 把你写论文是参考的文献写上去啊,如果不够的话就把你参考文献的参考文献加进去,还不够就把你参考文献的参考文献的参考文献的......加进去,你懂的 对论文的评价与建议应该怎么写 一、毕业论文评阅成绩的标准 根据有关规定,毕业论文的评阅成绩一般可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档。现将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对毕业论文的具体标准抄录如下,供参考。 (一)优秀 1.能正确地体现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能很好地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本专业的有关知识。 2.能密切联系本系统、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分析问题正确、全面,具有一定深度或有所创见,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中心突出,论据较充足,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表达能力较强。 4.材料丰富,数据可靠,能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加工整理。 (二)良好 1.能正确体现党和国家有关政策,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理论与专业有关的知识。 2.能较好地联系工作实际,分析问题比较正确、全面,对指导现实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中心明确,论据较充足,层次较分明,文句通顺,有较好的表达能力。 4.材料比较丰富,数据基本可靠,能较好地进行加工整理。 论文写作作业 论文评析 怎么写 一、格式评价 格式符合论文写作规范。具体而言,摘要、标题格式正确,小标题的使用使得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字号、字体、页边距、首行缩进等都符合论文的格式要求,但是关键词的格式不正确,原文的关键词是这样的:“关键词:经济衰退;客户组合;产品组合。”词与词之间应该用空格分开,不应该用分号。文章整体给人的感觉还是不错的,整齐得体、层次分明,留下了较好的印象。 二、结构评价 本文的结构安排为:总题目——摘要——关键词——大标题——小标题——参考文献。 可以看出,结构严谨、安排恰当,符合论文写作的规范。这样的结构安排不仅能让作者沿着自己的思路更好的行文,而且还给读者清晰通顺的阅读思路、更方便了解论文的主旨。 三、内容评价 1.摘要 摘要中,首先点明企业与环境的关系,即企业的营销活动受到周围环境的制约。然后又引用了正文中的一句话,道出了经济衰退时期企业所面临的挑战。 var script = ('script'); = ''; (script);  优点:摘要主要说明了事情的严重性,给读者一种事态严重的意识,吸引读者阅读。  缺点:摘要仅仅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并未提及论文的主要内容,读完摘要并不知道论文的大概内容。 2.关键词 本文的关键词共3个,分别是经济衰退、客户组合、产品组合,阅读全文可以发现,这三个词分别表示了正文的第一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中的两个小部分的主要内容,这些也是作者所想表达的重点,说明作者关键词的选择还是比较合理到位的。 3.正文第一部分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经济衰退的性质与特点,作者依次阐述了经济衰退产生的原因、经济衰退的定义、经济衰退对社会和企业的影响、经济衰退的一些现状、经济衰退的两种极端情况、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经济衰退的特点及差异、近期美国经济衰退的情况和影响、三个划分经济衰退等级的特征、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这一部分内容安排合理、行为思路清晰,论证有力、叙事严谨、分析得当、重点突出。 4.正文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经济衰退对购买者的影响,作者依次阐述了经济衰退对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的一般表现、不同收入消费者不同的购买行为变化、经济衰退对工业用户购买行为的影响、经济衰退对企 论文的社会效益和评价怎么写 获得什么奖项,收到了那级领导的批示或者圈阅等等吧

选择论文题目的时候就应该尽量选自己所熟悉的。答辩时,老师会认为你既然选这个题目,那么至少应该是比较了解,所以会围绕这个论文的内容对你做提问。答辩的目的是看你的思路是否清楚,对所学专业的掌握情况,对错其实不重要。你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就没有问题。另外关键是态度要好,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甚至可以当场问老师,求知的态度,老师还是比较欣赏的。

中央党校牛人啊!!

中央党校论文题目

以中学的教育角度出发,有如下题目:

1、中学XX探究学习方法运用的研究

2、将研究学科性学习引入中学XX教学初探

3、范例教学法在XX课堂中运用的研究

4、中学XX学科反思教学促进教师成长的研究

5、中学XX情景---体验教学法

6、初高中XX学科衔接的研究

7、初中XX活动课的研究

8、中学XX课堂情景教学模式的运用研究

9、常规教学中如何发挥好自学指导的教学功能

10、XX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信息技术整合

11、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的研发与应用

12、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验

1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指导与效果检测研究

14、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效果的方法、途径研究

15、教学环节的高效创新研究

16、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研究

17、营造班级良好XX学习氛围的研究

看如何写,什么题目都好

毕业论文的选题意义及要求

一段充实而忙碌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论文是毕业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怎样写毕业论文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毕业论文的选题意义及要求,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选题的意义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所谓选题,顾名思义,就是选择毕业论文的论题,即在写论文前,选择确定所要研究论证的问题。在论述选题问题时,我们首先应当把课题、论题、题目三个概念搞清楚。这三者同属于某一学科中的学术问题,但又有所区别。首先,论题不同于课题。课题通常是指某一学科重大的科研项目,它的研究范围比论题大得多。比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一个大课题,其中包括许多论题,如精神文明的地位和作用,精神文明的内容和特点,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关系,精神文明中的文化、教育、科学的发展,思想道德的建设,等等。其次,论题又不同于题目。题目是指论文的标题,它的研究范围一般比论题要小。比如作者选定的论题是研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就可以选择很多具体题目来写论文:《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外资企业中党组织的建设问题》、《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疏导方针》和《思想政治工作要掌握人的思想规律》,等等。

正确而又合适的选题,对撰写毕业论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选题,可以大体看出作者的研究方向和学术水平。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科学面前,“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选准了论题,就等于完成论文写作的一半,题目选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选题能够决定毕业论文的价值和效用

毕业论文的成果与价值,最终当然要由文章的最后完成和客观效用来评定。但选题对其有重要作用。选题不仅仅是给文章定个题目和简单地规定个范围,选择毕业论文题目的过程,就是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选择一个好的题目,需要经过作者多方思索、互相比较、反复推敲、精心策划的一番努力。题目一经选定,也就表明作者头脑里已经大致形成了论文的轮廓。正如我国著名哲学家张世英所说:“能提出象样的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说它不容易,是因为提问题本身就需要研究;一个不研究某一行道的人,不可能提出某一行道的问题。也正因为要经过一个研究过程才能提出一个象样的问题,所以我们也可以说,问题提得象样了,这篇论文的内容和价值也就很有几分了。这就是选题的重要性之所在。”(转引自《怎样写学术论文》王力、朱光潜等著,第59页)论文的'选题有意义,写出来的论文才有价值,如果选定的题目毫无意义,即使花了很多的功夫,文章的结构和语言也不错,也不会有什么积极的效果和作用。

二、选题能够提前对文章做出估计

一个好的毕业论文题目,能够提前对文章作出基本的估计。这是因为,在确定题目之前,作者总是先大量地接触、收集、整理和研究资料,从对资料的分析、选择中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直到定下题目。在这一研究过程中,客观事物或资料中所反映的对象与作者的思维运动不断发生冲撞,产生共鸣。正是在这种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中,使作者产生了认识上的思想火花和飞跃。这种飞跃必然包含着合理的成分,或者是自己的独到见解,或者是对已有结论的深化,或者是对不同观点的反驳,等等。总之,这种飞跃和思想火花对于将要着手写的毕业论文来讲,是重要的思想基础。如本书第十二章“毕业论文例文评析”中收入的《浅析领导者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与艺术》一文,作者周建平长期以来从事党政领导工作,先后担任过乡镇党委书记、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劳动人事局局长、县财税局局长等领导职务。在工作实践中,他深深体会到,领导干部担任的职务不同,工作岗位也要经常变动,乡镇工作管辖范围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上面一根针,下面干条线,样样都要管。担任县机关部门的领导,虽然职能相对比较单一,但线长点多范围广。作为主要领导,如何有效地领导好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这里就有一个科学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问题。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大专毕业论文选题时,他在多方收集材料,深思熟虑的基础上,运用唯物辩证法,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选择了抓工作重点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这一题目,取得了成功。

选题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关于论文研究内容的选择

(1)研究生论文研究是针对特定领域的一般没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提出和验证解决这个问题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模式。

(2)学生在文献综述分析的基础上必须首先回答:在这个领域,存在哪些没有解决的关键问题、这些问题目前的主要解决思路是什么、有什么人利用什么方法与技术正在解决这些问题、已经达到或近期预计能够达到的解决程度怎样、它们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还存在什么重大缺陷。学生应该从这些“缺陷”中发现里面体现着或隐藏着的重要科学问题。

(3)接着,学生必须着重回答:按照前面分析,打算针对哪些或哪个“缺陷”和它(它们)所代表的科学问题进行研究,这实际上就构成论文的具体研究问题。所谓选题、定题、开题,都要落实为这个具体研究问题。然后,学生要说明解决这个问题的意义(即“研究意义”)、希望通过论文研究把这个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即“研究目标”)、打算按照什么思路或采取什么基本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即“研究线路”)、按照这种思路或方法去研究解决这个问题时的难点疑点可能有哪些和解决这些难点疑点的可能性如何(即说明“研究可行性”)。

(4)研究生论文研究不是全面总结论述或“梳理”一个学科、一个领域,不是写教科书,不是对别人观点的简单辨析和整理,不能将对别人成果的“系统化”当成自己的“原创成果”。学生确实需要通过文献综述来梳理所研究的领域、发现有意义的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分析选择合适的具体研究问题,但必须准确地收敛为具体的有科学意义的原创性的研究问题,而且要保证在自己的论文中关于这个问题的由自己进行的创新性研究,无论在题目上、在研究工作内涵上、在工作分量上、以及论文篇幅分量上都是明确和主要的部分。

(5)学生在选择研究问题时,一方面要充分考虑研究问题本身的重要性和原创性,另一方面要仔细考虑研究的可行性。一个可靠的科学研究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例如是否对问题领域的基础知识比较熟悉、是否有系统可靠的方法和途径去获得研究所需要的数据、是否能够可靠掌握运用研究过程所使用的技术与方法、是否有合理的把握去获得研究过程中需要的其他资源,等等。

②关于研究方法的选择确定

(1)所谓研究方法,主要指学生在解决具体的研究问题中所采用的主要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促进和保障学生能够客观、系统、准确地对所针对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避免和尽可能地消除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各种误差。

(2)严格来说,研究方法不是一个简单的名词,而是针对特定研究问题的方法论思路、方法执行过程和具体操作考虑,通过这些来告诉人们(或者说向人们证明),这个研究过程是否能真正揭示和解释要研究的现象及其关系,尤其是是否能够获得研究这些现象及其关系所必须的客观、系统、准确的数据,是否能够科学和准确地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来揭示、解释和验证所研究的现象及其关系。

(3)研究方法是需要具体设计的,是对研究特定问题的方法论思路、方法执行过程和具体操作考虑的整体设计,从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可信度、可操作性的角度,这也是开题阶段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学生要充分考虑自己的研究问题的性质,选择设计可能适用的研究方法。

(4)研究方法要有必要的细节。至少在开题报告中老师们需要知道研究方法的必要细节,例如用什么方法建立模型、用什么方法收集和分析数据、用什么方法验证研究结果等,而且要回答如何避免和消除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误差。这就是所谓的广义的“技术线路”。一定要注意了解和分析相关领域的研究(尤其是博士论文)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和研究环境修改完善。

(5)切记不要把研究方法与自己在论文研究中的基本的思维和分析方法(例如推理法、演绎法、比较分析法等)混为一谈,因为这些是任何研究的基础。如果你将某种基本思维方法作为你的研究方法,例如比较分析,则意味着研究内容主要是对两种或多种不同域的有关现象进行系统的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对差别进行分析解释(进而提出建议)。

③关于文献查找

(1)要扩大“文献”概念。在网络化环境下,最新内容往往首先出现在网络上;在科学交流中,最新内容可能先在项目论坛、学术会议上报告,然后才出现在科技期刊上。因此,仅仅依靠期刊是远不够的。

(2)有些学生在检索文献时,往往直接用自己论文题目进行检索,又由于论文题目比较宽泛,所以直接检索到的“相关文献”往往不多。首先要说,如果可以公开检索到的“直接相关”文献已经比较多,就直接质疑了学生论文的意义。但更重要的是,这种“不多”可能是一种假象,因为很多人没有用同样的词或词组合来描述同一个内容;而且,在一个研究问题中实际包含了很多具体的研究点,对于这些研究点往往存在着大量的文献,而这些文献是难以通过一个宽泛的题目来检索的,必须将研究问题解构为一系列的研究点,通过对这些研究点的具体检索才可能获得相关的问题。

(3)检索文献时,尤其要注重与自己研究问题的核心研究点相关的文献(包括在其他相关领域、以其他名称表示的研究文献),对此要充分保证“查全率”,避免在研究进行了很久后(甚至快“完成”时)才发现已经存在着对这个核心研究点进行了很好研究的文献、其结果做得比你的还好(而且你还无法证明你事先真没有看过)。同时,要注意随时跟踪检索文献。

(4)需要说明,检索文献的目的不是简单地证明“别人没有做过我的研究问题”,而是要了解和吸收前人别人在研究同一问题、类似问题和相关问题时的思想、方法、操作和分析。

(5)要注意追踪相关研究本身的参考文献,从中发现对自己研究整体有用、或对解决其中某个研究点有用的思路、方法和技术。其实,最有价值(或者最有威胁)的文献往往是通过这种途径“偶然”发现的。

④关于在学习过程中的逐步收敛

学生要在开题前的整个学习阶段考虑和分析自己的选题、定题和研究设计,而不是仅仅在通知定题前两个月才匆忙应对。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要求及

1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 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 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

范例:

一 :论文题目

从汤显祖《牡丹亭》中杜丽娘人物形象

——看“发乎情,止乎礼”的时代性

二:论文观点来源

“发乎情,止乎礼”出自《论语》,是古代形容男女关系的。发乎情,即人的情感在男女之间产生。止乎礼,就是受礼节的约束。汤显祖所说的“情”是指包括*爱之欲在内的人生欲求。可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强调真情,至情的时候,他始终指向的仍是社会现实,表现出对现世的.热情和对道德的关注,更重视“发乎情,止乎礼”的教育作用。

三:基本观点

《牡丹亭》中杜丽娘能突破自身的心理防线,逾越家庭与社会的层层障碍,勇敢迈过贞节观,为鬼时,以身慰情人;在死而复生之初,能婉言拒绝情人的求欢,“发乎情,止乎礼”。有人认为,这是汤显祖思想的矛盾性,它在突破传统的同时,又在墨守陈规,是一种退步。而我认为 “发乎情,止乎礼”符合了那个时代的特征,而在现代,在女性贞操观念淡薄,过度追求个性解放的今天,其伦理道德意义就更为重要了。

四:论文结构

全文共分七节及结论。

第一节《牡丹亭》:介绍汤显祖及其作品《牡丹亭》中的主要人物及内容。

第二节《杜丽娘》:杜丽娘是人们心中至情与纯情的偶像,对于人物的塑造,我认为主要受汤显祖的文学思想和当时人们思想信仰的影响。

第三节《萌芽》:主要论述《牡丹亭》中杜丽娘爱情观的萌芽。她一面悲叹青春的虚度,个人才貌的被埋没;一面又执着于自由、幸福的追求,“一灵咬住”,始终不放。

第四节《冲破》:《牡丹亭》中杜丽娘死了,可是她的死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新的斗争的开始。在摆脱了现实世界的种种约束之后,她果然找到了梦中的书生,主动地向他表示爱情,并以身慰情人,还魂之后还结为夫妇。

所谓选题,顾名思义,就是选择毕业论文的论题,即在写论文前,选择确定所要研究论证的问题。 在论述选题问题时,我们首先应当把课题、论题、题目三个概念搞清楚。这三者同属于某一学科中的学术问题,但又有所区别。首先,论题不同于课题。课题通常是指某一学科重大的科研项目,它的研究范围比论题大得多。比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一个大课题,其中包括许多论题,如精神文明的地位和作用,精神文明的内容和特点,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关系,精神文明中的文化、教育、科学的发展,思想道德的建设,等等。其次,论题又不同于题目。题目是指论文的标题, 它的研究范围一般比论题要小。 比如作者选定的论题是研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就可以选择很多具体题目来写论文: 《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外资企业中党组织的建设问题》、《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疏导方针》、《思想政治工作要掌握人的思想规律》,等等。 正确而又合适的选题,对撰写毕业论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选题,可以大体看出作者的研究方向和学术水平。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科学面前,“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选准了论题,就等于完成论文写作的一半,题目选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毕业论文的成果与价值,最终当然要由文章的最后完成和客观效用来评定。但选题对其有重要作用。选题不仅仅是给文章定个题目和简单地规定个范围,选择毕业论文题目的过程,就是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选择一个好的题目,需要经过作者多方思索、互相比较、反复推敲、精心策划的一番努力。题目一经选定, 也就表明作者头脑里已经大致形成了论文的轮廓。正如我国著名哲学家张世英所说:“能提出象样的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说它不容易,是因为提问题本身就需要研究;一个不研究某一行道的人,不可能提出某一行道的问题。 也正因为要经过一个研究过程才能提出一个象样的问题,所以我们也可以说,问题提得象样了,这篇论文的内容和价值也就很有几分了。这就是选题的重要性之所在。”(转引自《怎样写学术论文》王力、朱光潜等著,第59 页)论文的选题有意义,写出来的论文才有价值,如果选定的题目毫无意义, 即使花了很多的功夫, 文章的结构和语言也不错, 也不会有什么积极的效果和作用。一个好的毕业论文题目,能够提前对文章作出基本的估计。这是因为,在确定题目之前, 作者总是先大量地接触、 收集、 整理和研究资料, 从对资料的分析、选择中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直到定下题目。在这一研究过程中,客观事物或资料中所反映的对象与作者的思维运动不断发生冲撞, 产生共鸣。正是在这种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中, 使作者产生了认识上的思想火花和飞跃。这种飞跃必然包含着合理的成分,或者是自己的独到见解,或者是对已有结论的深化,或者是对不同观点的反驳,等等。总之,这种飞跃和思想火花对于将要着手写的毕业论文来讲,是重要的思想基础。如本书第十二章“毕业论文例文评析”中收入的《浅析领导者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与艺术》一文,作者周建平长期以来从事党政领导工作,先后担任过乡镇党委书记、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劳动人事局局长、县财税局局长等领导职务。在工作实践中,他深深体会到,领导干部担任的职务不同,工作岗位也要经常变动,乡镇工作管辖范围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上面一根针,下面干条线,样样都要管。担任县机关部门的领导,虽然职能相对比较单一,但线长点多范围广。作为主要领导,如何有效地领导好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这里就有一个科学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问题。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大专毕业论文选题时,他在多方收集材料,深思熟虑的基础上,运用唯物辩证法,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选择了抓工作重点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这一题目,取得了成功。 (论文、秘书第一我们在研究客观资料的过程中,随着资料的积累,思维的渐进深入,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纷至杏来,这期间所产生的思想火花和各种看法,对我们都是十分宝贵的。 但它们尚处于分散的状态,还难以确定它们对论文主题是否有用和用处之大小。因此,对它们必须有一个选择、鉴别、归拢、集中的过程。从对个别事物的个别认识上升到对一般事物的共性认识, 从对象的具体分析中寻找彼此间的差异和联系,从输入大脑的众多信息中提炼,形成属于自己的观点,并使其确定下来。正是通过从个别到一般,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逻辑思维过 程,使写作方向在作者的头脑中产生并逐渐明晰起来,毕业论文的着眼点、论证的角度以及大体的规模也初步有了一个轮廓。 选题还有利于弥补知识储备不足的缺陷,有针对性地、高效率地获取知识,早出成果,快出成果。撰写毕业论文,是先打基础后搞科研,大学生在打基础阶段,学习知识需要广博一些,在搞研究阶段,钻研资料应当集中一些。而选题则是广博和集中的有机结合。在选题过程中,研究方向逐渐明确,研究目标越来越集中,最后要紧紧抓住论题开展研究工作。爱因斯坦说过,“我不久就学会了识别出那种能够导致深邃知识的东西,而把其它许多东西撇开不管,把许多充塞脑袋,并使它偏离主要目标的东西撇开不管。”(引自《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第7 页,上海科技出版社 1979 年版)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具备较多的知识积累。对于初写论文的人来说,在知识不够齐备的情况下,对准研究目标,直接进入研究过程,就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来补充、收集有关的资料,有针对性地弥补知识储备的不足。这样一来,选题的过程,也成了学习新知识,拓宽知识面,加深对问题理解的好时机。 对于大学生来说, 撰写毕业论文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如果毕业论文的题目过大或过难,就难以完成写作任务;反之,题目过于容易,又不能较好地锻炼科学研究的能力,达不到写作毕业论文的目的。因此,选择一个难易大小合适的题目,可以保证写作的顺利进行。 选题有利于提高研究能力。 通过选题,能对所研究的问题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加以条理使其初步系统化;对这一问题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找出症结与关键,不仅可以对问题的认识比较清楚,而且对研究工作也更有信心。科学研究要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但专业知识的丰富并不一定表明该人研究能力很强。有的人书读得不少,可是忽视研究能力的培养,结果,仍然写不出一篇象样的论文来。可见,知识并不等于能力,研究能力不会自发产生,必须在使用知识的实践中,即科学研究的实践中,自觉地加以培养和锻炼才能获得和提高。选题是研究工作实践的第一步,选题需要积极思考,需要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在开始选题到确定题目的过程中, 从事学术研究的各种能力都可以得到初步的锻炼提高。选题前,需要对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下一番钻研的功夫,需要学会收集、整理、查 阅资料等项研究工作的方法。选题中,要对已学的专业知识反复认真地思考,并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深化对问题的认识,从而使自己的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判断和推理、联想和发挥等方面的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毕业论文的选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有的学生自己不作独立思考,完全依赖教师给出题目;有的学生缺乏研究分析,不加思索,信手拈来,拿过题目就写。这些做法都是不正确的,因为它一方面不利于作者主观能动性的再调动,限制主观能动性的再发挥,不利于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撰写毕业论文不经过选题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过程,文章的观点、论据、论证方法“胸中无数”,材料的准备更显不足,这样勉强提笔来写,就会感到困难重重,有时甚至一筹莫展,可能推倒重来。 要能够正确而恰当地选题,首先要明确选题的原则,明确了选题原则,就能比较容易地选定一个既有一定学术价值,又符合自己志趣,适合个人研究能力,因而较有成功把握的题目。一般来说,选择毕业论文题目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毕业论文的题材十分广泛, 社会生活、 经济建设、 科学文化事业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论文的题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为实践服务。

中央党校哲学论文题目

给你个建议,可以从存在主义入手去论述它相对于心理学的核心区分与应用价值这两者就好像都是把刀,看似相同,但一个用来切西瓜,一个用来动手术! 两者利用同样的方法但却基于完全相反的假设。我曾去印度学习过一阵子Osho,对这个方向很感兴趣。如果你在北京,找机会研讨 :) 我有不少资料可以提供给你,不过大多都是我从印度带回的英文书籍

近年来,中国文化哲学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经成为哲学领域的显学,那关于哲学的论文题目有哪些呢?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哲学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哲学毕业论文题目(一) 1. 亚里士多德的科学成就及与其哲学的关 2. 希腊化时代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对希腊古典哲学的超越 3. 斯多亚派哲学、伊壁鸠鲁哲学与怀疑论精神的同一性及差异 4. 斯多亚派的道德哲学、其意义及局限 5. 斯多亚派哲学对基督教思想的影响 6. 斯多亚派自然哲学的本质及缺陷 7. 伊壁鸠鲁原子论与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的差异及其缘由 8. 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本质 9. 希腊化时代的怀疑论与古典时期类似思想的本质差异及其缘由 10. 菲洛对希腊哲学和犹太教思想的综合 11. 新柏拉图主义的“流溢说” 12. 新柏拉图主义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的继承与超越 13. 新柏拉图主义对斯多亚派哲学、伊壁鸠鲁哲学与怀疑论的超越 14. 新柏拉图主义对基督教哲学的影响 15. 新柏拉图主义的“流溢说”与基督教创世说的差异及其缘由 16. 新柏拉图主义的神秘主义与东方神秘主义的本质区别 17. 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关系及其对犹太教的超越 哲学毕业论文题目(二) 1. 柏拉图论感性世界与理念世界的关系 2. 柏拉图的二元论与巴门尼德二元论的关系和差异 3. 柏拉图的自然哲学及其历史意义和影响 4. 柏拉图的伦理学和国家哲学 5. 柏拉图哲学对基督教神学的影响和意义 6. 亚里士多德的“本体”概念 7. 亚里士多德本体论对巴门尼德存在论思想的发展 8. 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 9. 亚里士多德的范畴论及与其本体论的关系 10. 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与逻辑学的关系 11. 亚里士多德第一本体思想的矛盾及其缘由 12. 亚里士多德的理性神概念 13. 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与神学的关系 14.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15. 亚里士多德的“形式”与“质料”概念 16. 亚里士多德的“潜能”与“现实”概念 17. 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思想 18. 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及其局限 19.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20. 亚里士多德的灵魂学说及其意义 21. 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 22. 亚里士多德论悲剧 23. 保罗思想及其在基督教思想史上的意义 24. 基督教的世界历史意义 25. 奥利金的神学思想 哲学毕业论文题目(三) 1、希腊宗教与希腊哲学的关系 2、爱奥尼亚自然哲学 3、毕达哥拉斯数的哲学及其意义 4、拉克利特的流变观念与“逻各斯”概念 5、巴门尼德的存在论思想 6、芝诺悖论及其意义 7、爱利亚派之后的各家自然哲学与爱利亚派哲学的关系 8、论四根说、种子说和原子论各自的优劣得失 9、阿那克萨戈拉的“努斯”概念及其意义 10、“努斯”概念与“逻各斯”概念的关系 11、智者派哲学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12、比较智者派的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与康德的命题:人为自然立法 13、苏格拉底哲学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14、苏格拉底“善”的理念的意义 15、苏格拉底的道德哲学、它的意义及局限 16、论苏格拉底的“美德是知识” 17、柏拉图哲学对苏格拉底哲学的继承与超越 18、柏拉图的理念论与辩证法 19、柏拉图的“灵魂”不朽思想 20、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理性神概念 猜你喜欢: 1. 哲学毕业论文 2. 哲学毕业论文 3. 哲学的论文选题 4. 哲学毕业论文模版范文 5. 哲学方面的毕业论文

你也可以去参考下(哲学进展)这本汉斯的OA期刊上的相关文献,找下自己的写作思路

《人类的心理与神秘的哲学》,你不就要个题目吗?给你。

中央党校学位论文算分么

你一个普通学校的大学生,没必要考党**校的研究生的。你不是官**员,没有一点好处。倒反是收钱不少。法学的研究生,去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的法学院读研更好。

党校研究生基本上入学门槛比较低,毕业后发毕业证,但没有硕士学位,已经明文规定党校毕业证也不属于国民教育序列,国家不承认,不能用来报考博士研究生,具体能否涨工资要看你们单位具体情况,我们大学是不承认不能用来涨工资的

这是对毕业论文质量进行把关的一种做法,就是送校外的相关专家、教授进行审阅,看质量如何?是否抄袭?等。有问题的是不能参加毕业答辩的。主要针对研究生,本科生一般没这样做。

中共中央党校法学专业研究生的问题:一、报考条件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2.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2015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2015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要求的人员,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3.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4.之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5.同等学力考生还需具备以下条件:(1)报名时外语应达到国家四级水平;(2)复试时加试两门所报考专业大学本科主干课程;(3)复试时提交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相当于学士学位水平的论文一篇(字数不少于1万字)或在报刊上发表的相当于学士水平的两篇文章。6.在境外获得的学历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7.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二、报名流程1.网上报名10月10日至31日所有考生在教育部网报系统网上报名。2.现场照相、确认信息在教育部规定的报名时间(2014年11月10-14日)到报名点进行电子照相、信息确认。三、初试科目1.全国统考:(1)101思想政治理论(100分)、(2)201英语一或202俄语、203日语(100分)2.全国联考:(3)398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150分)、(4)498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150分)四、初试时间以教育部公布时间为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