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企业资产管理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企业资产管理研究论文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分析论文

摘要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运行的物质基础和重要资源,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虽然很多企业都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相关条例,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还存在问题。本文主要基于现有的会计理论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列出了固定资产问题的表现,具体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为此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对策。期望这些对策能够帮助问题企业改善固定资产管理,提升市场竞争力,进而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一、固定资产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遵循固定资产的基本原则,能提升市场竞争力

1.充分使用固定资产,提高利用效率

不少企业因为缺乏一整套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造成执行人员的管理方法模糊,固定资产闲置情况严重,不能做到物尽其用,长安福特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就有其优势,长安福特公司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按程序办事,一方面盘点旧的固定资产,另一方面根据企业发展状况对新增固定资产部署好投入生产经营的准备工作,充分使用固定资产。时时关注企业下一时期的发展,从而做好固定资产的准备工作。管理人员明确按照程序执行工作任务,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执行实物负责条例,管理工作更流畅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上要明确规定实物管理按哪个部门使用,就有哪个部门管理的原则进行分工,保管员及时报告物资存储情况,入库固定资产必须按照类别,按固定位置摆放。每个工作日结束后,出入库单记账联及时交给财务部,便于财务部及时调整固定资产的会计账簿。工作过程中将固定资产按本身的分类口径和具体内容以及分布特点,依照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职能部门的具体划分,随时按照固定资产的变化实行分级管理和归口管理。

3.及时更新固定资产,保证企业正常经营

任何固定资产都有使用年限的规定,但不是所有的固定资产都能使用到最后,固定资产会存在减值、损毁、报废等情况。如果企业更新了生产技术,但现有设备落后或陈旧,就要更新固定资产,不然就会造成企业经济利益的直接损失。又或者固定资产在某一时期的使用效果和效率的降低,也要更新固定资产。总而言之,在固定资产的黄金时期要能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而到了规定的使用年限要及时更新。

(二)固定资产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形象

随着企业的良性发展,固定资产的总量会逐步上升。固定资产在财务报表的列示中,它的价值反映了企业偿债能力的大小。而后众多的投资、合并都与固定资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固定资产的本身价值是另一方衡量企业经营状况的一个因素,到底适不适合投资或兼并我方企业?一旦成功,固定资产为企业创造新的收益。由此可见,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为企业增加了获得更多经济收益的可能性,进而提升了企业形象。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企业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很多企业对其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都不是很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相应的重视与了解。有些企业虽然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条例,但仍存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做出具有主观色彩的管理决策,使之前制定的条例失去了相应的效果。管理层制定决策会以一段时期内的销售报告单作为直接材料,而并不关注与之相辅的其他材料。因为销售业绩能够直接反映经济效益的好坏,主观上能够直接做出判断。而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坏,对成本费用的影响需要专业的财会人员客观分析得出,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是间接的,就造成了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忽视。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账目与实物不符的问题

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账、卡、物三者相符是最基本的原则。但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账目与实物不相符的情况,例如,实物已经支出,会计处理仍然保持原样,导致资产存量不清这就是有实无账。对拆迁、报废、调出的资产未核销就是有账无物的表现。一些企业的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没有记载实物资产数量及其价值明细是账实不对应的表现。这些表现产生的`原因如下归纳分析。

1.固定资产信息共享性程度不高

最大的源头在于职能部门之间不衔接的工作,不仅存在着管理上的断裂带,还存在着多部门之间共同管理同一实物的现象。各职能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严重,尤以资产使用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以及财务部门问题突出,这就容易造成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缺乏衔接性,信息不能及时更新,更容易出现问题发生后相互推诿的现象,结果使账目与实物不符的问题出现在固定资产管理当中。

2.管理人员的管理范围混乱

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过程分为计划、采购、验收、使用、修理、维护、保管、处置、报废。这一系列过程是基于固定资产的生命周期管理理论。有的企业中计划,采购,验收是同属于采购部门,没有专门设立验收部门,这就容易造成固定资产从购置环节的流失与闲置。然而使用、修理、维护、保管、处置、报废又都属于资产管理部门,不设立资产使用部门。这就容易造成企业财务部门信息滞后,不能及时反映固定资产的账务情况。最终固定资产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而且会吞噬企业的经济效益。

3.企业的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不及时

原本企业设立清查制度是为了发现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的问题,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一方面有的企业的管理人员拘泥于传统的定期清查,出现了“到时再查,不到不查”的现象,一旦企业的固定资产出现经济损失,相关的监管工作人员逃避责任,导致账目与实物有所出入。另一方面有的企业的定期清查制度形同虚设,更有甚者就算检查过后也没有及时向财务部门上报,导致信息不同步更新,当然会出现实物与账目不符。

(三)企业固定资产的不正常流失

固定资产的不正常流失有多种表现形式,企业人员对固定资产的考评不真实,虚增企业的运营成本,还有一些企业员工利用职务便利,转售固定资产,使企业财务审计不合格,造成固定资产的不正常流失。在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与管理阶段的工作并不到位。一些固定资产“带病”工作,增加了企业的维修成本,从而使固定资产不能及时实现应有的价值,固定资产人为流失事件频发。于是分析得出是以下原因造成固定资产不正常流失。

1.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企业固定资产的全过程包括计划、采购、验收、使用、修理、维护、保管、处置、报废这九个环节。然而有的环节企业没有做出明确的管理制度,导致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不在掌控范围内。再加上由于企业规模的限制和自身经费的问题,没有设立监督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专门部门,管理制度也因此缺失这一方面的制定,于是就造成固定资产闲置或者流失问题严重。

2.不能合理配置人员,岗位责任划分不具体

固定资产一旦投入使用,也是管理人员工作最难的一部分,不少企业在这个环节出现问题。在这个环节第一要求是企业合理配置人员。但有些企业的后勤部门定期维护与检修固定资产人员少,不可能记住每一台设备检修时间,使用部门不能及时处理,造成机器无法正常运转。财务部门人员只能进行财务核算,不深入对机器进行了解,已经计提过折旧了,还是按照原有的公允价值计价,导致企业成本升高。管理部门不止要管理固定资产,还有其他方面的管理工作,部门人员会因为事务繁杂做不到定期盘点与清查,造成了固定资产流失严重。

三、改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管理人员素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1.引入奖惩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素养

企业要强化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养,增强管理意识,提高业务水平与道德素质。根据各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分工不同,要有针对性地培训管理人员。以明确规范的制度落实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要求每位管理者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对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退出制定统一标准,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从行动上,拟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规范化考核办法,组织专门小组监督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确认为工作任务完成优秀,给予物质奖励。对违反规定者或没有完成工作任务者,给予相应的批评和教育,直至改正。

2.加强企业管理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管理文化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开展的基本前提。管理层要形成自己的核心理念,才能促进企业员工更好地工作,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才能顺利的展开,有效避免有些问题的发生。所以管理人员要结合社会文化,企业实际制定企业管理文化,形成一种独有的企业管理文化氛围,更好地开展固定资产管理。

(二)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实施动态监控固定资产

1.部门之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据连接,实现信息共享

建立以先进,科学的企业管理观念作为依据,形成高度整合化的信息系统。使该系统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过程管理,达到信息共享的效果。使它主要对固定资产实行“身份证”管理,做到一物一卡,帮助企业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分类管理,同时财务部门能够进行固定资产核算,并与实物信息进行电算化比对,帮助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做出正确决策,实现全方位监控。

2.划分管理层的管理范围,建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复杂烦琐,需要清楚的划分管理范围,下设多个部门,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那么建立体系的三字经:“进,出,用”。“进”指固定资产的采购要严格,全方位控制年度预算,每年的预算要慎重考虑,细致审批。“出”指固定资产的处置,无论是固定资产的报废还是转售,都必须有严格的程序处理与文档资料。“用”最重要的点在于每一项固定资产都要有相应的管理责任者。

3.监督部门要及时监督清查工作,并进行评分考核

清查工作要及时完整,需要清查人员与监督人员的共同协作,对于报废,损坏,查明不清的固定资产做出详细的记录,两部门之间需要比对记录材料,以防数量不符,造成以后账目的问题。监督部门要给清查人员在清查工作中的表现打分,分为认真程度,材料填写是否规范,实物数量是否正确,自我评价程度是否符合实际四个部分。

(三)从管理制度的健全和人员配置方面改善固定资产的不正常流失

1.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使之更加规范化

改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使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得以完整落实到实际工作中。需要改善固定的资产盘点制度,划分盘点人员、盘点方式、盘点地点、盘点时间及盘点记录人员。将任务分配给各个部门,各个部门明确划分给各个岗位,做到人尽其责,物尽其用。企业固定资产应严格核算,合理选取折旧方法,使固定资产账目与实物紧密联系。此外,对于先进的管理方法也要渗透到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上。

2.合理配置人员,具体划分岗位职责

企业需要合理配置管理人员,对于管理人员要求有相应的职责。在管理规范上具体写出岗位需要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哪一时间段做哪一个工作,这样严格按照规范会减少固定资产的人为流失。将固定资产的日常检修与保养部门人数加多,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固定资产购置成本,也就降低了固定资产闲置与流失的频率,也优化了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环节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蒋薇.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丽水学院学报,2012(04):56-59.

[2]顾淑清.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北电业,2014(01):54-55.

[3]徐继军.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4(24):198.

[4]孟和图雅.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05):43-46.

[5]高洁.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01):222.

[6]姜楠.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研究,2014(10):102-107.

[7]李红红.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5(19):75.

[8]孙军.刍议当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使用现状及创新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7):22-23.

[9]齐艳霞.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新经济,2016(11):77.

固定资产管理在一个企事业单位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固定资产业务对于公司中的领导和决策者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固定资产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使得设备利用率的增加得以有效的提高,通过优化安排维修资源得以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强公司固定资产管理,保证公司资产安全和完整,充分发挥资产使用效能。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 固定资产管理的电算化 固定资产效 益分析体系

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目标是提高固定资产的可利用率以及降低企业运行维护成本,使得企业维修资源为核心得以优化,通过各种信息手段,来合理的安排维修计划以及相关的资源与活动。企业通过提高设备可利用率来实现收益的增加,通过优化安排维修资源得以降低成本,从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以提高和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企业对资产的管理不但要进行静态核算外,而且还要现资产的动态管理,比如从资产的申购、资产领用、资产维护一直到资产的报废,整个资产生命周期的管理。

在日益竞争的商业时代,对于拥有高价值资产的企业来说,对于设备的维护已经不再局限于成本范畴了,资产的管理更成为获取利润的战略工具,加强公司固定资产管理,保证公司资产安全和完整,充分发挥资产使用效能。

一、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公司领导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理念

根据我国《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公司负责人必须对本企业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所以,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好《会计法》,固定资产的管理的关键是,公司领导必须真正做到并且担任起对资产管理的相关责任。一个企业的负责人重视企业的资产管理,应当成立专门的委员会来管理固定资产,应当设有专门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杜绝思想意识上的“重进轻管”、“重资金、轻实物”。

(二)加强各级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的责任意识

对于职责不明,有些企业在出借出租固定资产时没有办理相关的手续,致使企业固定资产流失毁损;有的固定资产由于长期使用达到报废状态,但是没有办理报废手续,账面上仍大量的反映固定资产的存在;在对房屋改造、修建应增强建筑物面积和金额的情况下,由于疏忽没有及时管理等情况,使得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机制不健全、制度执行能力弱,不能定期清查、盘点,造成企业资产状况不清。

(三)加强固定资产使用人员和固定资产维修人员的责任心

固定资产管理是实物形态的管理。企业的主要资产组成大部分来自生产设备,生产设备使用寿命包括有物质寿命、技术寿命、经济寿命。生产设备的自身质量及运行以及生产设备的保养和正常维修,决定着物质生命的长短。首先,要对生产设备注重日常维护,以确保延长其物质寿命。否则,固定资产会提前报废,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给企业增加了支出,导致固定资产总值的减少。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出现了技术上更先进、经济上更合理、更好的生产设备,从而造成原有生产设备的贬值。有些设备虽然能继续使用,但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固定资产的经济寿命是从经济效益角度看设备最否达到合理的使用期限。在最适宜的使用年限内使用固定资产,出现年均总成本的最低值,而能使年均总成本最低的年数,这就是设备的经济寿命。技术更新处于相对于缓慢阶段的设备,其更新主要以经济寿命为主,同时兼顾技术寿命。

从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上应该对固定资产采购、固定资产发放、固定资产登记与转移、固定资产验收、固定资产报废、固定资产盘点、检查制度,应该严格要求以确保固定资产在各个环节中保证账实相符,避免造成损失。

二、管理好固定资产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固定资产的预算制度

企业应当每年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及资金情况,合理进行固定资产预算,预算得以批准后,一般情况下不予突破,对于“紧急需求”固定资产的情况,应当上报。在制度上有所规定,并从严掌握固定资产的采购。公司应根据各部门提出固定资产采购要求,报公司指定指定部门或专人进行审核,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根据现有资产情况,判断是否同意购置新固定资产或直接从 其它 部门调拨固定资产。如需采购,由报相关领导审批后,由负责人员采购。

(二)固定资产的授权批准制度

明确审批人对固定资产购置的审批权限和批准方式以及程序和责任。审批人不得越权审批。未经审批,不得采购。

(三)组织责任制度

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接收、使用等环节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明确其相应的责任、对工作作出具体要求,并相互监督、职权分离。采购的资产由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办理固定资产验收。如发现固定资产与采购要求不符,或者固定资产质量存在明显问题,须立即 报告 负责人,并进行固定资产更换,否则不予入库。由指定部门发放固定资产时,领用人须分别在《出库单》和《固定资产领用明细表》中签字确认。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生因保管不善或其它人为因素造成固定资产丢失、被盗或毁损的,使用人应当按照规定赔偿。固定资产使用人 离职 时,须归还所有办公资产,经相关负责部门进行清点核实、确认无误后方可办理离职手续。由指定部门负责查核、统计各部门的固定资产,经领导签字确认后,填写《固定资产登记表》,明确部门对固定资产看管责任。固定资产出现丢失、毁损的,须到由指定部门进行备案,及时填写《固定资产登记表》;固定资产发生转移的,须经转出部门和转入部门相关人员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转移。由指定部门库管员根据《固定资产登记表》的变更情况及时更改资产管理台帐记录,并将相关情况备案至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经专业人员确认无法维修或维修费用超过资产原值时,需申请报废并办理相应报废手续。由指定部门相关人员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的自查和盘点,每季度协助进行资产检查及盘点,并做出资产清查盘点情况表。由指定部门进行资产的登记、检查以及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不定期抽查各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情况。每季度,由指定部门会同财务部门对各部门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盘点,并出具书面报告。对各部门资产盘盈盘亏的情况,找出原因及责任人,报公司领导批后处理。如果属于管理不善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应当追究当事人和管理者的责任,并且视具体情况进行赔偿损失。 (四)记录固定资产的账簿制度

负责管理固定资产的部门和公司的财务会计部门要全套保管好固定资产的申请单、固定资产审批资料、固定资产购买计划等各项会计记录,相关责任人禁止对固定资产的材料进行更换、丢失以及损坏,随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实施固定资产卡片,确保固定资产的情况及时反映。设立固定资产台账,更好地反映出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建立固定资产档案,固定资产从初始规划到固定资产结束的全过程所形成文字描述、会计账务等相关资料。对固定资产进行归类划分建立相应的动态系统资料。

(五)固定资产处置、报废制度

按相关规定,企业各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调配要以固定资产的充分利用为原则,以来办理内部的调拨手续,及时进行固定资产的变更登记。

三、要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电算化

由于固定资产规模越来越大并且种类繁多,各项管理工作仅靠手工管理、手工统计不再适应工作要求,所以必须实现管理工作的电算化,建立起对固定资产的计划管理和核算管理等功能齐备的信息化系统,将固定资产的购建、预决算、固定资产的处置、固定资产的报废、固定资产的核算等各项业务全部通过系统加以反映。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有助于公司管理机构实时掌握固定资产信息情况,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在实现核算电算化的前提下,可以取消手工固定资产明细账和总账,有利于减少手工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四、固定资产效益分析体系

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应当充分对效益进行分析。一是固定资产购置前,应对固定资产进行相关的预测和有效的分析。二是统计各部门固定资产使用率,发挥固定资产效能,该报废的固定资产报废,该维修的要及时进行维修。三是预算固定资产的盈亏平衡点,分析固定资产的工作量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四是对企业固定资产全部实行电算化核算,分析每件固定资产的收入、支出、毛利和毛利率,明确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教科文司编,2006年8月第一版

[2]董定芳.浅议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经济师,2006年第6期

[3]王丽姿.经济寿命在医疗设备经济管理中应用初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年7月第23卷第7期

【摘要】本文针对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脱节,账、卡、物不符等现象,对固定资产的购建管理、日常管理、处置管理、效率管理等,提出了相应的改进 方法 与对策。

【关键词】固定资产 购建管理 日常管理 处置管理 效率管理

一、引言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现代公司战略部署及集团化运作、集约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公司系统应加强资产管理,着眼未来,推进资产管理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强化资产管理,提高资产质量,防范和化解资产管理风险,盘活存量资产,改善公司资产运营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二、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有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脱节,账、卡、物不符的现象;2.个别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3.固定资产营运成本有待进一步降低;4.固定资产管理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定资产管理改进方法或对策

(一)固定资产购建管理

1.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固定资产购建

根据《河南省电力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按照预算管理程序,严格按照经过总经理办公会和省公司批准的年度资本性收支预算安排固定资产购建,对于不可预见的固定资产购建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

2.设备物资采购及工程施工款项结算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

充分发挥招投标管理中心在物资采购方面的优势,降低物资采购成本。严格工程施工款项结算管理,提高工程资金使用效益。将设备物资采购和工程款项结算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在满足工程进度需要的前提下,积极进行资金运作,降低资金综合成本。

3.及时编制竣工决算报告

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公司《工程竣工决算管理办法》等制度的要求,加强工程项目竣工决算报告编制的管理工作,定期对竣工决算报告编制情况进行清理,及时督促上报审查,保证竣工决算的及时审批,有效解决固定资产长期以暂估价值入账带来的问题。

(二)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1.狠抓固定资产基础管理工作

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包括:1)在资产发生变动时,要求各职能管理部门在规定的时限内传递变动信息,确保帐、卡、物一致;2)建立管理责任追究制度;3)提出资产出租和委托经营管理的程序及职责;4)严格控制以固定资产进行担保的行为;5)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6)建立固定资产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制度。

2.制定定期清查盘点制度

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工作,是完善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基础,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原则上每年至少应当进行一次全面清查,清查盘点结束后,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及时提交清查盘点报告,对盘盈、盘亏固定资产原因进行认真分析,提出整改 措施 并会同有关部门对相关责任人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及时处理,资产清查发现重大资产损失情况的,及时上报省公司。

3.动态监控资产增减变动

设计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变动情况月度报表,要求填报月度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情况,按月份对固定资产变动进行监控,发现异常及时查找原因并更正,防患于未然,避免重大差错的发生。

4.会同生产部门做好更新改造支出管理

财务部配合运维检修等部门提出公司年度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计划,并纳入年度资本性支出预算管理。在制定更新改造支出计划时,综合考虑各单位固定资产规模、成新程度等因素。不定期对更新改造资金的使用进行监控,更改支出得到有效控制。按照有关规定调整原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将技改形成的新增资产调整原有固定资产卡片,避免出现一项固定资产对应多张卡片的情况。

5.严格运行维护支出管理

固定资产运行维护支出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公司有关规定进行管理,保证固定资产的使用及质量处于良好状态。在下达固定资产的运行维护支出预算时,充分考虑固定资产规模、成新率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合理分配,提高固定资产维护效益。

(三)固定资产处置管理

1.固定资产处置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根据《河南省电力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的处置根据不同的管理层面,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规定程序办理。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资产损失核销管理办法》及《河南省电力公司账销案存资产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对有关固定资产损失及时进行核销、账销案存资产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管理。

2.固定资产转让、盈亏、毁损及报废审批情况

固定资产转让、盈亏、毁损及报废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办理,由使用保管部门提出申请,说明理由,并提出处理意见,填制相关申请单据,经实物管理部门和价值管理部门审核后,报经主管领导审批,手续完备后进行处置,并及时报价值管理部门进行账务处理,做好残值回收工作,在未获批准前,不得擅自处置。

(四)固定资产效率管理

对于无效低效资产,积极盘活、收回资金。对于非生产用资产,积极按市场化方式出售变现。对于账销案存资产,进一步清理核实,制定专门机构,明确工作机制,积极清理追索。

1.推行固定资产全寿命管理,努力提高投入产出水平;2.制定固定资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切实提高管理水平;3.加强固定资产基础管理,落实固定资产定期维护保养制度,保证 安全生产 ;4.建立固定资产使用评价制度,动态掌握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管理总体思路是:按照国家电网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控制购建成本,严格处置程序,优化固定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防范和化解资产管理风险,盘活存量资产,改善公司资产运营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根臣.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

[2] 马桂荣.在实施新财务制度中对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2.

[3] 胡蓓蓓.浅谈企业固定资产管理[J].经济师,2011.

[4] 王彦宽.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中国建材报,2009 .

[5]宋凯芳.浅谈企业改制后固定资产管理[N].中华建筑报,2011.

目前我国企业虽然基本实现了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电算化信息化,但是在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工作仍然存有问题,主要是制度和主观因素上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一、企业固定资产概念及加强意义

企业固定资产主要是指持有和使用时间超过一年,资产价值超过一千元,且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其原物质形态的资产。

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一方面能够提高单位资产合理利用率。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能够更好适应单位业务发展和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资产的状态、使用及流通等信息,全面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能够实现企业资产的集中化管理与控制。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资产分布和应用情况,合理化分配和协调资产运作,避免和降低资产浪费情况的发生。与此同时,明确固定资产操作和应用规划,制定科学资产管理计划,确保固定资产安全性和完整性,能够全面提升企业固定管理效率和资金效益,保证企业各方面工作顺得开展。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一)核算不及时且计价不够准确

我国很多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核算不及时和计价不准确现象。首先,有些企业固定资产调拨、转出、报废等流程较为复杂,需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其固定资产处理可能存在不及时现象;其次,当前固定资产填报软件对资产信息要求较为全面,不但需要填写固定资产的金额、品牌、购入日期、型号,同时还需要填写其凭证号、照片等信息。然而由于一些企业前期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较为松散,一些固定资产在填报系统软件时出现严重的核对不实现象,造成资产管理难问题;最后,一些企业在接受捐赠或无偿使用固定资产时,并未根据相关制度规定进行计价和入账处理,同时对于改建或扩建的建筑物存在增值价值时,也并未如实对其增值价值进行入账处理。这些客观现象的存在都使得我国固定资产管理核算存在明显偏差。

(二)管理制度及监督机制不完善

随着我国企业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得到了普遍应用,一些企业相关管理制度及监督机制仍然未能与固定资产信息系统操作相结合,管理制度不健全且监督机制缺乏实效性仍较为严重。首先,在实际的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缺少必要参照和制定规范约束,一些国有企业为了能够争取更多的国家财政资金补助,盲目的大量购买单位不需用固定资产,极大的浪费了国家资金,并造成固定资产大量闲置;其次,购入固定资产不及时进行入账处理,在处置固定资产时也不进行账务处理,资产管理和处置程序不够合理和规范,造成固定资产大量流失;最后,当前企业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不够准确和全面,监督管理机制建设不够健全,缺乏必要的监督与管理。

(三)利用效率低且报废处置不规范

企业不能合理正常使用相关固定资产,相关资产利用率偏低,同时其报废处理也存在明显不规范现象。首先,固定资产采购过程中未能根据单位实际需求进行购置,极大的弱化了固定资产使用性,降低资产利用率;其次,在固定资产购置过程中并未考虑到购入资产的更新速度和性能,比如大量购置电子产品,而使得一些电子产品尚未使用就被淘汰;最后,绝大多数企业在进行报废处理时并未完全按照国家相关审批处置办法执行,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存在不合理现象。

(四)核算、预算与 财务管理 相脱节

虽然一些企业设置了专门的固定资产岗位管理人员,但其固定资产核算、预算工作并未能够与财务管理之间实现同步,进而使得职责管理之间相脱节,造成固定资产与账目记录出现严重不相符现象。除此之外,由于固定资产全部通过信息系统软件进行核算与管理,因此对固定资产盘点则较为忽视,容易造成账实不符现象的发生。

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改进措施

(一)增强会计人员管理责任意识

企业为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应当从根本上增强会计工作人员的管理责任意识,全面提升工作人员信息系统操作能力及工作责任心。首先,应定期组织会计工作人员参加相关职业道德 教育 和专业能力培训;其次,全面实行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固定资产采购、验收和付款等相关环节应分开管理,同时,固定资产采购和会计处理也应进行分离,明确不同岗位具体职责,不相容岗位不能同时由一人兼任;最后,全面贯彻并落实各类相关管理制度,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能够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提高固定资产管理重视度,根据实际管理情况制定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首先,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和清查,发现隐患或不对现象要及时进行整改,形成良好的固定资产全面管理机制;其次,确保固定资产管理与实物价值相符,制定科学的、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运行机制,确保企业各项管理制度能够全面落实并有效实施;再次,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明确管理职责。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需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工作责任心,定期对固定资产处理进行审查,以确保固定资产完整性,避免固定资产的不必要流失;最后,制定固定资产监督管理制度,对企业固定资产购置和应用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避免固定资产流失和国家资金的浪费。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处理时,必须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以及账证相符。

(三)提高管理意识及有效利用率

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加强其有效利用效率,避免不必要浪费,应当与单位固定资产采购预算相配合,两者之间应存在必要的相关性和相符性。首先,充分发挥当前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固定资产管理起到的重要作用,采购预算计划准确、采购物品性能适当,采购后及时进行核算处理,使单位会计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准确的对购置固定资产数量和质量全面掌握并处理;其次,合理优化固定资产购置情况,对采购的固定资产进行统一化管理,进而有效减少企业所需运行成本的支出;最后,制定并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监督制度,通过监督管理来提高固定资产有效利用效率,确保按章办事、按章行事,提高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四)规范固定资产核算及盘点办法

规范企业固定资产使用,通过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加强财务、物资及使用部门等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和控制,必须要做到固定资产账、卡、实三方面内容相符,有效防范国有资产的流失。一方面,定期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和清查,至少每年需要盘点一次,并将盘点情况与信息系统数据进行核对,发现账实不符要及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将国家损失降至最低;另一方面,根据国家相关财务制度规定以及信息系统软件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资产核算方法,对企业接受捐赠及无偿调入的资产进行入账处理,避免账外资产现象的发生。

四、结束语

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研究论文

固定资产管理在一个企事业单位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固定资产业务对于公司中的领导和决策者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固定资产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使得设备利用率的增加得以有效的提高,通过优化安排维修资源得以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强公司固定资产管理,保证公司资产安全和完整,充分发挥资产使用效能。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 固定资产管理的电算化 固定资产效 益分析体系

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目标是提高固定资产的可利用率以及降低企业运行维护成本,使得企业维修资源为核心得以优化,通过各种信息手段,来合理的安排维修计划以及相关的资源与活动。企业通过提高设备可利用率来实现收益的增加,通过优化安排维修资源得以降低成本,从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以提高和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企业对资产的管理不但要进行静态核算外,而且还要现资产的动态管理,比如从资产的申购、资产领用、资产维护一直到资产的报废,整个资产生命周期的管理。

在日益竞争的商业时代,对于拥有高价值资产的企业来说,对于设备的维护已经不再局限于成本范畴了,资产的管理更成为获取利润的战略工具,加强公司固定资产管理,保证公司资产安全和完整,充分发挥资产使用效能。

一、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公司领导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理念

根据我国《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公司负责人必须对本企业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所以,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好《会计法》,固定资产的管理的关键是,公司领导必须真正做到并且担任起对资产管理的相关责任。一个企业的负责人重视企业的资产管理,应当成立专门的委员会来管理固定资产,应当设有专门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杜绝思想意识上的“重进轻管”、“重资金、轻实物”。

(二)加强各级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的责任意识

对于职责不明,有些企业在出借出租固定资产时没有办理相关的手续,致使企业固定资产流失毁损;有的固定资产由于长期使用达到报废状态,但是没有办理报废手续,账面上仍大量的反映固定资产的存在;在对房屋改造、修建应增强建筑物面积和金额的情况下,由于疏忽没有及时管理等情况,使得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机制不健全、制度执行能力弱,不能定期清查、盘点,造成企业资产状况不清。

(三)加强固定资产使用人员和固定资产维修人员的责任心

固定资产管理是实物形态的管理。企业的主要资产组成大部分来自生产设备,生产设备使用寿命包括有物质寿命、技术寿命、经济寿命。生产设备的自身质量及运行以及生产设备的保养和正常维修,决定着物质生命的长短。首先,要对生产设备注重日常维护,以确保延长其物质寿命。否则,固定资产会提前报废,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给企业增加了支出,导致固定资产总值的减少。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出现了技术上更先进、经济上更合理、更好的生产设备,从而造成原有生产设备的贬值。有些设备虽然能继续使用,但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固定资产的经济寿命是从经济效益角度看设备最否达到合理的使用期限。在最适宜的使用年限内使用固定资产,出现年均总成本的最低值,而能使年均总成本最低的年数,这就是设备的经济寿命。技术更新处于相对于缓慢阶段的设备,其更新主要以经济寿命为主,同时兼顾技术寿命。

从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上应该对固定资产采购、固定资产发放、固定资产登记与转移、固定资产验收、固定资产报废、固定资产盘点、检查制度,应该严格要求以确保固定资产在各个环节中保证账实相符,避免造成损失。

二、管理好固定资产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固定资产的预算制度

企业应当每年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及资金情况,合理进行固定资产预算,预算得以批准后,一般情况下不予突破,对于“紧急需求”固定资产的情况,应当上报。在制度上有所规定,并从严掌握固定资产的采购。公司应根据各部门提出固定资产采购要求,报公司指定指定部门或专人进行审核,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根据现有资产情况,判断是否同意购置新固定资产或直接从 其它 部门调拨固定资产。如需采购,由报相关领导审批后,由负责人员采购。

(二)固定资产的授权批准制度

明确审批人对固定资产购置的审批权限和批准方式以及程序和责任。审批人不得越权审批。未经审批,不得采购。

(三)组织责任制度

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接收、使用等环节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明确其相应的责任、对工作作出具体要求,并相互监督、职权分离。采购的资产由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办理固定资产验收。如发现固定资产与采购要求不符,或者固定资产质量存在明显问题,须立即 报告 负责人,并进行固定资产更换,否则不予入库。由指定部门发放固定资产时,领用人须分别在《出库单》和《固定资产领用明细表》中签字确认。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生因保管不善或其它人为因素造成固定资产丢失、被盗或毁损的,使用人应当按照规定赔偿。固定资产使用人 离职 时,须归还所有办公资产,经相关负责部门进行清点核实、确认无误后方可办理离职手续。由指定部门负责查核、统计各部门的固定资产,经领导签字确认后,填写《固定资产登记表》,明确部门对固定资产看管责任。固定资产出现丢失、毁损的,须到由指定部门进行备案,及时填写《固定资产登记表》;固定资产发生转移的,须经转出部门和转入部门相关人员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转移。由指定部门库管员根据《固定资产登记表》的变更情况及时更改资产管理台帐记录,并将相关情况备案至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经专业人员确认无法维修或维修费用超过资产原值时,需申请报废并办理相应报废手续。由指定部门相关人员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的自查和盘点,每季度协助进行资产检查及盘点,并做出资产清查盘点情况表。由指定部门进行资产的登记、检查以及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不定期抽查各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情况。每季度,由指定部门会同财务部门对各部门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盘点,并出具书面报告。对各部门资产盘盈盘亏的情况,找出原因及责任人,报公司领导批后处理。如果属于管理不善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应当追究当事人和管理者的责任,并且视具体情况进行赔偿损失。 (四)记录固定资产的账簿制度

负责管理固定资产的部门和公司的财务会计部门要全套保管好固定资产的申请单、固定资产审批资料、固定资产购买计划等各项会计记录,相关责任人禁止对固定资产的材料进行更换、丢失以及损坏,随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实施固定资产卡片,确保固定资产的情况及时反映。设立固定资产台账,更好地反映出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建立固定资产档案,固定资产从初始规划到固定资产结束的全过程所形成文字描述、会计账务等相关资料。对固定资产进行归类划分建立相应的动态系统资料。

(五)固定资产处置、报废制度

按相关规定,企业各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调配要以固定资产的充分利用为原则,以来办理内部的调拨手续,及时进行固定资产的变更登记。

三、要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电算化

由于固定资产规模越来越大并且种类繁多,各项管理工作仅靠手工管理、手工统计不再适应工作要求,所以必须实现管理工作的电算化,建立起对固定资产的计划管理和核算管理等功能齐备的信息化系统,将固定资产的购建、预决算、固定资产的处置、固定资产的报废、固定资产的核算等各项业务全部通过系统加以反映。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有助于公司管理机构实时掌握固定资产信息情况,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在实现核算电算化的前提下,可以取消手工固定资产明细账和总账,有利于减少手工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四、固定资产效益分析体系

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应当充分对效益进行分析。一是固定资产购置前,应对固定资产进行相关的预测和有效的分析。二是统计各部门固定资产使用率,发挥固定资产效能,该报废的固定资产报废,该维修的要及时进行维修。三是预算固定资产的盈亏平衡点,分析固定资产的工作量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四是对企业固定资产全部实行电算化核算,分析每件固定资产的收入、支出、毛利和毛利率,明确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教科文司编,2006年8月第一版

[2]董定芳.浅议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经济师,2006年第6期

[3]王丽姿.经济寿命在医疗设备经济管理中应用初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年7月第23卷第7期

【摘要】本文针对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脱节,账、卡、物不符等现象,对固定资产的购建管理、日常管理、处置管理、效率管理等,提出了相应的改进 方法 与对策。

【关键词】固定资产 购建管理 日常管理 处置管理 效率管理

一、引言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现代公司战略部署及集团化运作、集约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公司系统应加强资产管理,着眼未来,推进资产管理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强化资产管理,提高资产质量,防范和化解资产管理风险,盘活存量资产,改善公司资产运营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二、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有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脱节,账、卡、物不符的现象;2.个别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3.固定资产营运成本有待进一步降低;4.固定资产管理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定资产管理改进方法或对策

(一)固定资产购建管理

1.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固定资产购建

根据《河南省电力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按照预算管理程序,严格按照经过总经理办公会和省公司批准的年度资本性收支预算安排固定资产购建,对于不可预见的固定资产购建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

2.设备物资采购及工程施工款项结算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

充分发挥招投标管理中心在物资采购方面的优势,降低物资采购成本。严格工程施工款项结算管理,提高工程资金使用效益。将设备物资采购和工程款项结算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在满足工程进度需要的前提下,积极进行资金运作,降低资金综合成本。

3.及时编制竣工决算报告

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公司《工程竣工决算管理办法》等制度的要求,加强工程项目竣工决算报告编制的管理工作,定期对竣工决算报告编制情况进行清理,及时督促上报审查,保证竣工决算的及时审批,有效解决固定资产长期以暂估价值入账带来的问题。

(二)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1.狠抓固定资产基础管理工作

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包括:1)在资产发生变动时,要求各职能管理部门在规定的时限内传递变动信息,确保帐、卡、物一致;2)建立管理责任追究制度;3)提出资产出租和委托经营管理的程序及职责;4)严格控制以固定资产进行担保的行为;5)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6)建立固定资产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制度。

2.制定定期清查盘点制度

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工作,是完善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基础,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原则上每年至少应当进行一次全面清查,清查盘点结束后,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及时提交清查盘点报告,对盘盈、盘亏固定资产原因进行认真分析,提出整改 措施 并会同有关部门对相关责任人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及时处理,资产清查发现重大资产损失情况的,及时上报省公司。

3.动态监控资产增减变动

设计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变动情况月度报表,要求填报月度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情况,按月份对固定资产变动进行监控,发现异常及时查找原因并更正,防患于未然,避免重大差错的发生。

4.会同生产部门做好更新改造支出管理

财务部配合运维检修等部门提出公司年度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计划,并纳入年度资本性支出预算管理。在制定更新改造支出计划时,综合考虑各单位固定资产规模、成新程度等因素。不定期对更新改造资金的使用进行监控,更改支出得到有效控制。按照有关规定调整原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将技改形成的新增资产调整原有固定资产卡片,避免出现一项固定资产对应多张卡片的情况。

5.严格运行维护支出管理

固定资产运行维护支出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公司有关规定进行管理,保证固定资产的使用及质量处于良好状态。在下达固定资产的运行维护支出预算时,充分考虑固定资产规模、成新率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合理分配,提高固定资产维护效益。

(三)固定资产处置管理

1.固定资产处置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根据《河南省电力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的处置根据不同的管理层面,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规定程序办理。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资产损失核销管理办法》及《河南省电力公司账销案存资产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对有关固定资产损失及时进行核销、账销案存资产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管理。

2.固定资产转让、盈亏、毁损及报废审批情况

固定资产转让、盈亏、毁损及报废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办理,由使用保管部门提出申请,说明理由,并提出处理意见,填制相关申请单据,经实物管理部门和价值管理部门审核后,报经主管领导审批,手续完备后进行处置,并及时报价值管理部门进行账务处理,做好残值回收工作,在未获批准前,不得擅自处置。

(四)固定资产效率管理

对于无效低效资产,积极盘活、收回资金。对于非生产用资产,积极按市场化方式出售变现。对于账销案存资产,进一步清理核实,制定专门机构,明确工作机制,积极清理追索。

1.推行固定资产全寿命管理,努力提高投入产出水平;2.制定固定资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切实提高管理水平;3.加强固定资产基础管理,落实固定资产定期维护保养制度,保证 安全生产 ;4.建立固定资产使用评价制度,动态掌握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管理总体思路是:按照国家电网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控制购建成本,严格处置程序,优化固定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防范和化解资产管理风险,盘活存量资产,改善公司资产运营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根臣.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

[2] 马桂荣.在实施新财务制度中对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2.

[3] 胡蓓蓓.浅谈企业固定资产管理[J].经济师,2011.

[4] 王彦宽.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中国建材报,2009 .

[5]宋凯芳.浅谈企业改制后固定资产管理[N].中华建筑报,2011.

目前我国企业虽然基本实现了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电算化信息化,但是在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工作仍然存有问题,主要是制度和主观因素上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一、企业固定资产概念及加强意义

企业固定资产主要是指持有和使用时间超过一年,资产价值超过一千元,且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其原物质形态的资产。

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一方面能够提高单位资产合理利用率。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能够更好适应单位业务发展和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资产的状态、使用及流通等信息,全面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能够实现企业资产的集中化管理与控制。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资产分布和应用情况,合理化分配和协调资产运作,避免和降低资产浪费情况的发生。与此同时,明确固定资产操作和应用规划,制定科学资产管理计划,确保固定资产安全性和完整性,能够全面提升企业固定管理效率和资金效益,保证企业各方面工作顺得开展。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一)核算不及时且计价不够准确

我国很多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核算不及时和计价不准确现象。首先,有些企业固定资产调拨、转出、报废等流程较为复杂,需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其固定资产处理可能存在不及时现象;其次,当前固定资产填报软件对资产信息要求较为全面,不但需要填写固定资产的金额、品牌、购入日期、型号,同时还需要填写其凭证号、照片等信息。然而由于一些企业前期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较为松散,一些固定资产在填报系统软件时出现严重的核对不实现象,造成资产管理难问题;最后,一些企业在接受捐赠或无偿使用固定资产时,并未根据相关制度规定进行计价和入账处理,同时对于改建或扩建的建筑物存在增值价值时,也并未如实对其增值价值进行入账处理。这些客观现象的存在都使得我国固定资产管理核算存在明显偏差。

(二)管理制度及监督机制不完善

随着我国企业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得到了普遍应用,一些企业相关管理制度及监督机制仍然未能与固定资产信息系统操作相结合,管理制度不健全且监督机制缺乏实效性仍较为严重。首先,在实际的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缺少必要参照和制定规范约束,一些国有企业为了能够争取更多的国家财政资金补助,盲目的大量购买单位不需用固定资产,极大的浪费了国家资金,并造成固定资产大量闲置;其次,购入固定资产不及时进行入账处理,在处置固定资产时也不进行账务处理,资产管理和处置程序不够合理和规范,造成固定资产大量流失;最后,当前企业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不够准确和全面,监督管理机制建设不够健全,缺乏必要的监督与管理。

(三)利用效率低且报废处置不规范

企业不能合理正常使用相关固定资产,相关资产利用率偏低,同时其报废处理也存在明显不规范现象。首先,固定资产采购过程中未能根据单位实际需求进行购置,极大的弱化了固定资产使用性,降低资产利用率;其次,在固定资产购置过程中并未考虑到购入资产的更新速度和性能,比如大量购置电子产品,而使得一些电子产品尚未使用就被淘汰;最后,绝大多数企业在进行报废处理时并未完全按照国家相关审批处置办法执行,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存在不合理现象。

(四)核算、预算与 财务管理 相脱节

虽然一些企业设置了专门的固定资产岗位管理人员,但其固定资产核算、预算工作并未能够与财务管理之间实现同步,进而使得职责管理之间相脱节,造成固定资产与账目记录出现严重不相符现象。除此之外,由于固定资产全部通过信息系统软件进行核算与管理,因此对固定资产盘点则较为忽视,容易造成账实不符现象的发生。

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改进措施

(一)增强会计人员管理责任意识

企业为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应当从根本上增强会计工作人员的管理责任意识,全面提升工作人员信息系统操作能力及工作责任心。首先,应定期组织会计工作人员参加相关职业道德 教育 和专业能力培训;其次,全面实行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固定资产采购、验收和付款等相关环节应分开管理,同时,固定资产采购和会计处理也应进行分离,明确不同岗位具体职责,不相容岗位不能同时由一人兼任;最后,全面贯彻并落实各类相关管理制度,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能够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提高固定资产管理重视度,根据实际管理情况制定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首先,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和清查,发现隐患或不对现象要及时进行整改,形成良好的固定资产全面管理机制;其次,确保固定资产管理与实物价值相符,制定科学的、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运行机制,确保企业各项管理制度能够全面落实并有效实施;再次,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明确管理职责。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需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工作责任心,定期对固定资产处理进行审查,以确保固定资产完整性,避免固定资产的不必要流失;最后,制定固定资产监督管理制度,对企业固定资产购置和应用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避免固定资产流失和国家资金的浪费。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处理时,必须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以及账证相符。

(三)提高管理意识及有效利用率

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加强其有效利用效率,避免不必要浪费,应当与单位固定资产采购预算相配合,两者之间应存在必要的相关性和相符性。首先,充分发挥当前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固定资产管理起到的重要作用,采购预算计划准确、采购物品性能适当,采购后及时进行核算处理,使单位会计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准确的对购置固定资产数量和质量全面掌握并处理;其次,合理优化固定资产购置情况,对采购的固定资产进行统一化管理,进而有效减少企业所需运行成本的支出;最后,制定并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监督制度,通过监督管理来提高固定资产有效利用效率,确保按章办事、按章行事,提高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四)规范固定资产核算及盘点办法

规范企业固定资产使用,通过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加强财务、物资及使用部门等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和控制,必须要做到固定资产账、卡、实三方面内容相符,有效防范国有资产的流失。一方面,定期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和清查,至少每年需要盘点一次,并将盘点情况与信息系统数据进行核对,发现账实不符要及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将国家损失降至最低;另一方面,根据国家相关财务制度规定以及信息系统软件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资产核算方法,对企业接受捐赠及无偿调入的资产进行入账处理,避免账外资产现象的发生。

四、结束语

国有固定资产报废处置问题探讨论文

摘要 :国有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问题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该项国内工作对于提高国有企业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希望对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关键词 :固定资产;报废处置;问题;对策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规模相当庞大,每当大规模的新资产被购进同时也有很多落后资产被淘汰,国有固定资产报废处置问题值得重视,为了保证国有资产安全,避免资产流失和浪费,本文尝试从集团层面对国有固定资产报废处置问题进行分析。

一、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的相关概念

所谓固定资产报废就是指企业购买的固定资产因为长时间的使用,资产磨损严重、因技术进步而无法适应,又或者遭受到自然灾害和责任事故等,最终使得固定资产失去原有的性能或者原有性能无法满足目前的生产所需而对其进行淘汰处置。在进行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的时候首先要办理好固定资产的报废手续,并且要将其转入到固定资产进行清理,为了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国有企业应该及时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置。国资委12号令《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所有和“置换”“产权转让”“资产转让”有关的经济行为,国有企业要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对经济行为进行评估并且出具评估报告,将和报告有关的材料统一呈报到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其派出资企业办理备案,也就是办理资产评估备案手续。总之,国有企业报废固定资产处置之前务必要办好资产评估备案手续,以经过备案之后的评估结果作为参考依据。

二、目前国有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报废管理不严格,固定资产报废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

(1)部分国有企业未办理资产报废手续或者手续流于形式,尤其是对尚未达到报废年限的资产进行非正常报废,没有深入分析原因和追究其责任;(2)账面有余额但是固定资产已经不存在的,要按照盘亏流程进行处理申报,但是一些企业仍然按照报废流程申报,不仅没有分析资产盘亏原因,进行整改,而且存在资产报废以后无残值收入的问题;(3)忽视固定资产实际经济寿命情况,会计折旧年限期满后直接报废,比如采购的笔记本电脑,实际使用寿命往往比预估折旧年限短1-2年,以至于在资产可用状态下依然将其报废处理,导致资源浪费。

(二)资产报废处置信息没有有效的传递,财务账务没有及时更新

(1)部分国有资产报废处置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沟通不畅,各自为政,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手续没有在规定时间内保送到财务部门,以至于其没有做会计报废处置有关处理,继续计提折旧,导致资产和利润虚增;(2)国企内部固定的资产管理系统和集团统一的财务核算系统没有有效衔接,导致了信息孤岛发生,固定资产管理信息没有及时传递到财务系统中,资产报废处置信息没能够及时更新。

(三)未按照国有资产的监管规定做好评估备案,程序不合规定

报废资产处置之前需要办理评估备案,在达到一定的标准之后再进场交易,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如下问题:(1)没有进行评估和已经进行评估但是未经备案,或一些国有企业处置价值规模较大的报废资产已经办理评估备案但是没有按照规定进场交易,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风险;(2)评估备案之前已经处置报废资产,使得资产评估备案流于形式;(3)一些国有资产对评估备案和进场交易流程不够了解,材料缺失或者上报时间晚,耽搁了资产处置。

三、报废资产处置问题管理的对策

(一)明确资产报废处置的管理流程并纳入到经营业绩考核当中

制定操作指南将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流程标准化,有利于指导事项经办人员更好的办理资产报废处置手续。建议流程如下:下级单位完成资产报废处置内部审批-集团总部予以批复意见-下级单位申请办理评估备案手续-集团总部备案并上报国资委-集团总部结合报废处置效果,纳入下级单位当年度的经营业绩考核当中。

(二)国有企业要保证资产报废处置信息的有效传递,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

在落实责任方面,国有企业对于非正常报废和盘亏等原因导致的资产流失,不仅要按照规定报请处理,还应该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同时在报废处置事项的过程中不管财务部门是否参与到审批当中,都要由最终决策机构和相关领导同意报废处理,然后报送到财务部,使其获得进行会计核算的信息。对于有条件的下级要充分借助信息系统优势,将资产管理信息和财务核算信息的系统端口对接到一起,使不同的资产管理信息能够实现同步。对于账面还有价值但是实际资产已经不存在的账目,要根据盘点表做盘亏处理,把该固定资产在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中的金额转入待处理财产损益。

(三)催促下属单位全面树立资产报废的处置流程,对已处置的报废资产提前进行规划

第一,要求下属单位的管理层要提高对资产报废处置问题的重视,尽早地对报废程序进行规范;第二,集团总部要组织系统内的资产报废处置经验交流,广泛宣传基层单位资产报废处置工作中积累的成功经验;第三,加强单位的事项经办人员的培训,通过知识竞赛等形式让每个人都能够熟悉资产报废的处置有关制度和流程,以及重点注意事项,以便更为高效地完成资产报废处置工作。

四、结语

国有固定资产报废处置问题十分重要,需要单位增强自身资产效益观,提升技术员工的综合管理技能,同时还要树立资产分析观,对国有资产进行实际盘点和账目清查,进一步做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问题,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鸣.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视野,2014(12).

[2]徐大虎.关于对国有固定资产减少会计核算程序的探讨[J].陕西水利,1996(5).

固定资产管理研究论文哪种企业好

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盈利能力分析可以为企业的未来作出很好的规划等等。那么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呢?服务博成都兼职财务会计表示,一般有如下的3种分析方法。(一)盈利稳定性的分析盈利的稳定性主要应从各种业务利润结构角度分析,即通过分析各种业务利润在利润总额中的比重判别盈利的稳定性。我国损益表中的利润按着业务的性质划分为,商品(产品)销售利润、其它业务利润、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等。各利润项目又是按获利的稳定性顺序排列的,凡是靠前的项目在利润总额中所占比重越高,说明获利的稳定性越强。由于主营业务是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一个待续经营的企业总是力求保证主营业务的稳定,从而使得盈利水平保持稳定,所以在盈利稳定性的分析中应侧重主营业务利润比重的分析,重点分析主营业务利润对企业总盈利水平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二)盈利持久性的分析盈利的持久性,即企业盈利长期变动的趋势。分析盈利的持久性通常采用将两期或数期的损益进行比较的方式。各期的对比既可以是绝对额的比较,也可以是相对数的比较。绝对额的比较方式就是将企业经常发生的收支、经营业务或商品的利润的绝对额进行对比,看其盈利是否能维持或增长。相对数的比较方式,是选定某一会计年度为基年,用各年损益表中各收支项目余额去除以基年相同项目的余额,然后乘以100%,求得各有关项口变动的百分率,从中判断企业盈利水平是否具有持续保持和增长的可能性如企业经常性的商品销售或经营业务利润稳步增长,则说明企业盈利的持久性就越强。(三)盈利水平分析的几个指标分析企业的盈利水平,通过计算相对财务指标评价企业盈利水平。这些指标一般根据资源投入及经营特点分为四大类:资本经营盈利能力分析、资产经营盈利能力分析、商品经营盈利能力分析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成都兼职财务会计表示,包涵的基本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收入利润率、成本利润率、每股收益、普通股权益报酬率和股利发放率等等。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主要指对利润率的分析。

尽量不要写上市企业,中小型的企业很多的。也就是说,非上市企业的中小企业适合写毕业论文。

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人员规模、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包括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

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划分标准由国务院负责中小企业促进工作综合管理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等标准划定。现将适合写论文的知名中小企业例举如下:

1、无锡尚德太阳能

工厂致力于新能源产业,前景还是非常不错的,总裁曾经是中国首富,但还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如果个人能力等各方面比较优秀的话,还是不错的就业选择啊。

2、青岛金王集团(这俩是典型的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例子)

青岛金王集团,金王Kingking,1993年始创于青岛,是一家不断致力于创新前沿,引导世界时尚消费潮流的企业。2002年被《中国企业家》杂志入选金王为中国最具有成长性的企业,综合指标排名全国21家“未来之星“企业榜首。

同时,被美国沃尔玛、德国麦德龙等世界500强集团连年评为全球最佳信誉公司,名列前茅的商务、质量企业。Kingking--中国同行业进入沃尔玛、家乐福设立专柜的第一家企业。金王以数字化、无纸化的先进物流流程再造体系,与国际接轨的操作模式,不断否定自我,突破发展。

3、宁波立时

一般经营项目:塑料制品、汽车配件、模具、五金制造、加工。

4、宁波西摩

宁波西摩电器进出口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家用电器的生产商,公司下属两个全资生产基地、其主要产品包括电吹风、电水怀、咖啡壶、电熨斗、打蛋机、三明治炉等 , 以上产品均已通过 “GS”、“EMC”、“CE”、“UL”认证和中国强制认证CCC认证。

本公司是全国进出口 500 强企业和外经贸部定点“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业务网络遍及欧洲、亚洲、非洲及澳大利亚、美国等。2002 年度出口创汇达到 3200 万美元,2003年实现出口创汇4500万美元。

5、大连理想

大连理想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9月,是中加合资企业,注册资本万元,是中国罐头工业协会理事单位。现位于大连市金州区石河经济开发小区,毗邻海皮公路,资源丰富,风景秀丽,交通便利。

公司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达26000平方米,公司现有员工近560人,年生产水果、蔬菜、畜禽水产品等各类罐头近20000吨,产品90%出口,远销欧洲、美洲、日本等二十多个国家。

是中国东北大的罐头工业企业,也是中国苹果罐头、草莓罐头大的生产商,苹果罐头的出口总量占全国的60%,成为美国亨氏、沃尔玛、英国MAC的全球供应商。于2001年在中国罐头行业率先通过英国摩迪公司的ISO9000、HACCP和GMP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注册,2005年通过ISA和BRC认证。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小企业

首先推各行业大型企业。比如贵州茅台,伊利股份。第一,这种选择一般选择行业比较有代表性的;第二,公司要有一定的规模;第三,最好又是大家都能知道的公司。,消费里面的,制造业里面,上汽集团,宁德时代。地产企业,万科A等。要注意行业不同报表差别很大,这里就不说银行和保险了,报表项目都差别很大。拓展资料: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经济管理活动。它是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的经济应用学科。因此,在应用企业效绩评价结果和评价指标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未进行资产评估调账的老企业。这类企业资产负债表的项尤其是资产项目以及由此计算的指标值与新办企业和经过评估调账的企业比较相差甚远,因此,对这类企业的财务指标计算值,应做进一步的分析。2.未经独立审计机构审计调整的会计报表数据。这类企业由于未按国家统一会计政策和会计制度进行调整,其会计科目和对应会计科目的数据,缺乏可比性,由此计算出的指标值,也就缺乏可比性。3.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等虚拟资产项目和高账龄应收账款、存货跌价和积压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等可能产生潜在的资产项目。对这两类资产项目,一般称之为不良资产。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既说明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可能有问题,也可能表明企业在过去几年因人为夸大利润而形成“资产泡沫”;如果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超过利润总额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说明企业当期的利润表数据有“水份”。

无锡尚德太阳能、宁波立时、宁波西摩、大连理想等等。

一、代表性中小企业介绍

1、无锡尚德太阳能:

工厂致力于新能源产业,前景还是非常不错的,总裁曾经是中国首富,但还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如果个人能力等各方面比较优秀的话,还是不错的就业选择啊。

2、青岛金王集团:

青岛金王集团,金王Kingking,1993年始创于青岛,是一家不断致力于创新前沿,引导世界时尚消费潮流的企业。2002年被《中国企业家》杂志入选金王为中国最具有成长性的企业,综合指标排名全国21家“未来之星“企业榜首。

同时,被美国沃尔玛、德国麦德龙等世界500强集团连年评为全球最佳信誉公司,名列前茅的商务、质量企业。Kingking--中国同行业进入沃尔玛、家乐福设立专柜的第一家企业。

金王以数字化、无纸化的先进物流流程再造体系,与国际接轨的操作模式,不断否定自我,突破发展。

3、宁波立时:

一般经营项目:塑料制品、汽车配件、模具、五金制造、加工

4、宁波西摩:

宁波西摩电器进出口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家用电器的生产商,公司下属两个全资生产基地、其主要产品包括电吹风、电水怀、咖啡壶、电熨斗、打蛋机、三明治炉等 , 以上产品均已通过 “GS”、“EMC”、“CE”、“UL”认证和中国强制认证CCC认证。

本公司是全国进出口 500 强企业和外经贸部定点“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业务网络遍及欧洲、亚洲、非洲及澳大利亚、美国等。2002 年度出口创汇达到 3200 万美元,2003年实现出口创汇4500万美元。

5、大连理想:

大连理想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9月,是中加合资企业,注册资本万元,是中国罐头工业协会理事单位。

现位于大连市金州区石河经济开发小区,毗邻海皮公路,资源丰富,风景秀丽,交通便利。公司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达26000平方米,公司现有员工近560人,

年生产水果、蔬菜、畜禽水产品等各类罐头近20000吨,产品90%出口,远销欧洲、美洲、日本等二十多个国家。

是中国东北大的罐头工业企业,也是中国苹果罐头、草莓罐头大的生产商,苹果罐头的出口总量占全国的60%,成为美国亨氏、沃尔玛、英国MAC的全球供应商。

于2001年在中国罐头行业率先通过英国摩迪公司的ISO9000、HACCP和GMP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注册,2005年通过ISA和BRC认证。

二、中小企业的范畴

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人员规模、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包括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

《公司法》第十一条,设立公司必须依法制定公司章程。公司章程对公司、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具有约束力。

企业资金管理研究论文

浅谈新形势下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相关问题论文

一、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普遍缺陷

第一,人多数企业并不重视资金管理工作的开展,在工作中也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资金是企业生产运营的血液,是维持企业正常经营的根本,很多企业意识到资金管理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它们并没有从思想观念上意识到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企业的管理者人多数将精力用于新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和市场地位提升上,他们从本质上缺乏资金管理的意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现金流量概念对很多企业管理者来说异常陌生,笔者调查发现部分企业的则务管理理念落后于时代要求,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另外,企业缺少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并没有对此进行规范,资金管理没有制度性保障,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第二,企业资金管理效率低下。企业一般会因资金的重要性而对资金的收入和支出进行严格的把控,这样有利于保证资金的安全,但是却造成了资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率的双低。举例来说,企业如果在运用资金阶段控制过于严格,在审批的过程中耽误过多时间,那么势必会造成效率的低下和投资机会的丧失,导致企业失去本可获得的资金收益。加之资金管理制度的缺失,企业内部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缺少相应的协调机制,在调动资金和合理分配资金使用上显得捉襟见肘。当前很多企业迫在眉睫的任务就在于提升资金的而是用效率。

第三,资金管理缺乏有效的控制。完善的资金管理控制应该囊括事前控制、事中监督和事后控制三个部分,企业应该实时地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控,以保障资金的安全性和效率个性。人部分企业在这方而依然没有有效的监督制度,信息反馈不及时,难以应对市场变化,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比较差,最终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果。很多企业将人部分精力用于资金筹集,致力于扩宽筹资渠道,但是对筹集来的资金的使用效率却不够重视,也没有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实时监控,增加了企业的则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二、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

(一)实施资金预算管理

企业资金管理需要进行计划安排,这就需要将资金管理纳入到预算体系之中去。企业要对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的资金进行认真核算,在此基础上详尽计划资金使用方案,让资金管理和资金的规划变得科学和准确,企业内部应该实施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企业可以将资金预算管理制度纳入到全而预算管理制度之中来,严格实施编制、审批和监督工作,为资金管理奠定良好的前提,给企业的资金管理开个好头。

(二)提升资金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企业可以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资金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金管理的实时性要求较高,因此建立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很有必要。笔者认为相应的管理制度也是必要的,信息管理制度的运行应该尽量避免受到认为影响,使资金管理走上科学化道路。

(三)完善资金管理制度

企业上下应该不断提升资金管理意识,尤其是则务人员的资金管理意识。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状况培养则务人员,提升其专业知识,灌输其最新则务管理理念,为企业的资金管理储备最优秀的人才队伍。另外,企业还要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角度来为企业的资金管理提供制度性保障。

(四)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加人监督力度是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措施,企业应该加强监督的频率和力度,注重对资金使用过程的监控,提升则务人员执行资金管理制度的能力,强化资金管理制度的权威性,严格按照制度进行资金调度,不断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强化企业资金管理的`出发点

(一)资金运行过程

首先,企业要编制资金使用计划。编制资金使用计划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资金使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避免资金短缺和资金限制,有效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并协调资金调度。企业应该以具体的业务为基础进行资金使用计划的编制,兼顾企业资金需求和成本节约原则,采取正确的、科学的测算方法,计算出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资金的需求量。企业资金管理应该建立在合理的资金需求量的基础上,资金管理需要专人管理,另外,企业应该设置应急方案以应对计划外情况和突发状况。

其次,企业要重视资金筹集管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所需的发展资金并不都是自有的,其需要通过相应的筹资渠道获得资金,资金筹集管理也就相当重要。资金筹集管理可以从外源性资金管理和内源性资金管理两方而展开。外源性资金一般产生于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企业需要选择恰当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从外部获得资金支持,在发展中积累信用,并充分利用国家针对产业发展的相应优惠政策。内源性资金则主要是指企业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项,企业应该合理布局当前掌控的资金,让资金的使用效率逐步提升。

再次,企业要重视资金运用。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原则是以最低的成本换取最人的效益,企业的资金管理也应以此为目标。企业资金的管理反映了企业则务管理的水平,是企业则务管理技术能力和企业资金运用管理能力的双重结合,是企业则务管理人员素质和素养的直接体现,企业要重视资金运用管理,在原材料采购环节、在途资金环节和存货管理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力求实现企业资产优化配置和资金的合理调配,让企业的资金结构完善起来。

最后,企业应该重视资金分配管理。企业的创造的价值一方而企业作为留存收益为扩展生产经营规模使用,另一方而企业要分配给利益相关者。企业内部的利益问题也是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企业陷入管理困境之中,影响企业的业务开展。而良好的资金分配制度能够让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劳动创造性保持在较高水准上,使得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获得提高。所以企业要制定科学的、实际的资金分配制度,这也是资金管理重要内容之一。

(二)资金运行质量

首先,企业要做好资金调剂。企业发展需要资金作为需要,这说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就是资金流转的过程中,而且资金只有流动起来才能维持企业正常的运行。企业要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就要注重资金运行的协同性,以科学的管理制度为之保证。

其次,企业要做好资金效益管理。资金的流动性与效益性存在矛盾,流动性资金过多会加人企业的机会成本,企业资金便失去了获利的机会。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需要首先保证日常资金的需求,对暂时不确定的资金支出,可以通过投资获利性较小但流动性强、风险低的项目的方式来提高资金的效益。对于期限长、金额人的投资则要谨慎处置。

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生存或谋求发展壮大,除了技术领先、资本雄厚之外,管理在其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企业资金成本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 资金成本在 企业管理 中应用探究 》

摘要:当前我国处在 经济高速 发展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企业间竞争也日趋激烈,更好的控制企业成本,增强资金利用的有效率成为了企业竞争,提高企业效益的一道关键环节。在企业管理当中,资金成本管理的控制结果最终的目的是给企业带来成本效益,但是在现今的众多企业内部对成本管控不是很重视,管理观念、 方法 落后,管理部门负责不到位等原因,导致企业资金成本管理效率低下,给企业造成一定效益损失。本文从资金管理的内容、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 措施 三个方面谈谈对提高企业资金成本管理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资金成本 企业管理 原则 问题 优化

有一句至理 名言 说得好,“掌握了资金命脉,就掌握了企业发展的走向”。这句话虽然有所偏颇,但是也不无道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质就是一场经济活动,资金运动就是其真实本质。目前,在很多企业当中都存在着资金管控以及资金流动方面的问题,造成企业缺少资金进行生产、经营,那么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就很难提高。由此,加强企业资金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合理安排资金流动成为了现今企业发展必须面临的重要研究方向。在经济“多元化、全球化”的今天,传统的资金管理理念已不能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我们也只有在日后的不断管理实践中,进一步解决企业资金管理的困惑。

一、资金成本管理概述

(一)资金成本管理的目标

众所周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已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的。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有资金的投入,投入越多,成本就越高,风险也就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更好的健康发展,必须要对内部资金进行有效管理。由此可见,企业资金成本管理的目标就是在企业正常的运营模式下,尽可能的降低成本,提高资金的利用有效率,降低资金投入所带来的风险,为企业带来更加丰厚的利润,使企业的发展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二)资金成本管理的原则

很多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缺少相应的管控措施,原则化的缺失造成了企业资金管理的混乱,造成了企业效益低下。在企业高速发展的情势下,企业内部需要真正抓好资金成本的管理落实,贯彻资金成本管理原则,真正提高资金管理使用效益率。资金管理的原则就是在适应国家政策的情况下,根据企业内部管理决策有计划的进行资金的有效利用,专项资金、流动资金等项目不能相互交叉使用,与此同时,要将分级管理与统一管理相结合,建立资金管理责任机制,提高企业内部部门的资金节约意识,把各个部门结合起来,相互协调,共同管理控制好资金成本。

二、资金成本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企业资金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资金管理的制度不够健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内部的资金流动管理差,流向不明确,管理方法不适宜等因素造成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资金浪费,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企业在如何有效、不浪费的进行资金投入,使企业效益最大化等问题上,缺乏一套 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久而久之企业资金管理将会更加松散。

(二)资金管理模式模糊

我国许多企业习惯了旧的管理模式,缺乏针对性的资金管理方式,生产经营的资金投入决策缺乏科学手段。这种模糊的管理模式,使资金在生产中消耗过多,企业投入成本过高,造成企业资金紧张,致使企业内部各部门资金互相受到牵制,资金周转严重受阻。

(三)资金预算编制粗糙

企业资金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企业今后发展的整体规划。当前,很多企业没有相关的资金管理计划,资金管理控制不到位,资金管理人员散漫懈怠,致使资金预算编制相对粗糙,使企业资金流向查无根据,并造成企业资金损失。

(四)资金信息化管理程度低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信息化管理模式早已走进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当中。然而,很多企业不重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在资金管理上缺乏科学的有效手段,造成资金管理能力低下,最终影响企业自身发展。

三、企业资金成本管理的优化

(一)健全资金管理制度

企业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首先必须要制定相关的资金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并定期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及时发现纠正发现的问题,做到“合理使用、减少浪费”,促进资金使用的合理化、有效化。

(二)明确资金管理模式

企业必须明确资金的管理模式,将资金管理模式系统化,并对资金管理做好合理规划,充分利用财务杠杆,以达到企业获利最大化。

(三)完善资金预算管理

企业应及时做好资金的预算管理工作,根据资金预算进行相关的资金投入,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降低企业投入成本。

(四)加强资金信息化管理

现今,是信息化、 科学化时代。信息化管理的参与,大大降低了人为的工作失误、降低了人工成本。企业要抓好信息化管理这一有效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的管理水平,减少资金投入失误,提高资金使用有效率,为企业的经营活动获取更高的 经济效益。

四、结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 发展、完善,资金管理在企业发展当中的重要性日趋明显。企业的资金运动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努力改善资金管理模式,提高资金使用有效率已然成为企业高速发展的有效助力。

参考 文献:

[1]杜杰,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新理念[J].2007,2

[2]王君彩, 现代企业集团 财务管理 研究[M].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6

[3]杨周南,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解决方案[J]. 会计师,2005,7

《 略论制造型企业资金与成本管理的结合 》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带动了其对消费品的高要求。这一社会现状无疑给我国制造型企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企业内部资金规划,加大成本管控成为许多常见的措施。而在很多制造型企业中,其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中无可避免的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采取一定的有效对策,才能进一步推动制造型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制造型企业 资金 成本管理 对策

一、引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对各大企业而言,树立什么样的经营理念,采取什么样的经营模式,才能最大化的在社会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成为当务之急。而相对的制造型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为了让制造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对其经营管理也提出了更多要求,但很多制造型企业资金管理不到位,资金浪费现象严重,且成本管控工作也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做好制造型企业内部的资金规划,加大成本管控成为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有效的将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完美结合,将更利于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二、制造型企业资金与成本管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缺乏将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二者结合的意识

就资金管理而言,主要是从资金筹集、使用上出发对整个企业的资金进行合理的规划,以确保企业资金的合理运转,能有效的杜绝出现企业资金断流的现象。而成本控制则是以最大程度节约资金支出为目的,通过对成本的规划与监督,达到企业成本管控的目的。如:日本丰田汽车制造公司的成本管控意识十分高,在企业员工管理中,要求员工使用的A4纸张,都需要正反两面都是用才可以。正是这样细致的成本管控,使得丰田汽车制造公司在市场上具有极大的价格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了国际市场的一席之地。

然而在很多制造型企业中根本没能清楚认识到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意识的重要性,不仅没有将二者相互结合,还多将二者分开单独进行管理,这样往往会出现资金与成本规划不匹配的现象,还会大大的降低企业资金的利用率。尤其是过多的企业存货,给资金管理带来极大不便,削弱了资金的流动性,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成本与生产成本,将企业置于经营风险中,大大影响了整个企业的运营利润。

(二)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严重脱节

就我国制造型企业的分析发现,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都相当薄弱,甚至还有一些根本没有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因此难以将企业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二者很好的结合起来考虑,导致很多制造型企业的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呈现严重脱节的情况,难以及时获取资金流与成本管控的信息,使得资金管理与成本管理效率降低。尤其是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环节较多,如果没能注重对资金的合理调配,以及成本的有效管控,很可能提高企业的成本,在竞争中失去价格优势,处于劣势地位。具体表现为两方面:

一是在进行资金规划时忽略了成本管控的重要性。如:在很多制造型企业在进行资金筹集时,关于资本结构往往只看到了筹资成本或是债务危机,而没能延伸到与其相关资产结构所蕴含的成本支出。或是在利用企业资金投资时,更关注资金断流后会出现的危机预防措施,以及怎样提升企业资金使用效率,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投资成本,可能会对成本管理计划产生一定的牵制。

二是成本管控过程中也缺乏对资金管理方案的考虑。成本管控计划制定需要从全局出发,针对制造型企业的经营现状,制定出完善的成本管控计划并严格执行,然而在实际进行中,往往难以充分考虑到资金管理方案。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制造型企业成本管控计划脱离了资金管理方案的现象,执行起来很难,无形中也增加了成本差异分析以及纠正的难度,反而不利于制造型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三)资金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成本管控体系不健全

从某方面而言,我国制造型企业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工作不到位,主要还是因为对其管理重视度不高。因此,在资金管理人员配置上,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等也普遍偏低,同时很多制造型企业都没有建立健全成本管控体系,无法对全面及时的掌握整个企业的资金情况,以及成本管控工作进行及时的跟踪反馈,而是将这些工作重担纷纷压在了财务部门的成本核算与管控上,根本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完善创造型企业资金管理与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分析

(一)加强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相结合的观念意识

对制造型企业的发展而言,“正确的思维才是行为的先导”,因此要想让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二者完美结合,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首先需要的就是转变理念,树立正确的资金管理与成本管理相结合的意识。通过制造型企业领导的以身作则,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全面、深刻、正确的认识到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相结合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才能上行下效的在整个企业形成正确的观念意识,让工作人员也能更好的认识到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之间的密切关系,树立起成本管控意识。

制造型企业各部门都充分建立起资金管理与成本管理意识,就能从各部门的历史数据中找到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的着手点,确立相应的成本管控指标,并在平时的工作中进行严格监管,不断的分析各部门实际的成本消耗与指标成本的差距,才能真正的找到制造型企业经营中存在的不足。同时还需要将资金管理与成本管理二者有效结合,即在进行资金管理时,要多考虑考虑成本管控,就不会出现对成本管控出现牵制的局面。同样,在进行成本管理时,也要结合资金管理方案制定行之有效的计划,二者才能相互促进,实现1+1>2的效果。

(二)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实现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的完美结合

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无论是基于企业内部管理还是长远发展战略,都需要建立健全资金内部控制体系,实现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的完美结合。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进一步推动制造型企业的运营效率,提高盈利能力。而要想实现资金管理中有成本管控,成本管控中有资金管理,也需要从具体方面着手进行。 一是建立MRP(物料需求)系统,控制存货的数量,降低企业存货的资金占用;成本管控的同时提出科学的资金需求。

首先,运行此系统要求我们根据市场销售及运输周期、生产周期进行产成品的期量标准设置,同时对原材料也要进行期量标准设置;然后由市场部根据市场销售预测在系统内下达销售计划,系统会根据销售计划、系统内存货数量、期量标准自动运算产生生产订单,生产订单产生后,系统会根据生产订单、BOM清单(产成品耗用物料清单)、材料库存数量、材料期量标准计算出生产出订单所需产成品的物料需求订单,采购部门根据物料需求订单组织采购,保证生产工作正产开展。这样采取“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的方式组织材料物资采购,企业存货数量在保证正常生产经营的同时,将会大大降低,同时资金占用也会大降低;这样当我们进行成本管控的同时,就可以提出准确的资金需求计划。

二是进行成本差异分析,分析成本可控原因点,看是生产环节浪费还是材料成本过高或者是 其它 原因,制定科学的成本管控计划。

三是采取了以上方式后,我们在做资金管理规划时,才可以兼顾成本管控,有效的推动成本管控目标的实现,这样成本管控与资金管理就可以相辅相成。另外资金管理规划可以从筹资、投资、资金调度3方面进行来保证资金的取得;多方面的考虑成本管控计划,更利于资金管理计划的顺利实现。

(三)加大资金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完善成本管控体系

在制造型企业中实现资金管理工作,管理人员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者。为了有效的提升资金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可以通过定期培训,或是引进优秀的资金管理人才等方式来改善,通过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制造型企业资金管理队伍,确保制造型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以便在社会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同时成本管控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成本管控体系,提高制造型企业的盈利能力。尤其是将成本管控与资金管理二者很好的结合,共促进其长远发展,成为行之有效的策略。

四、结语

在激烈的社会市场竞争中,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都是推动制造型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完美的将二者进行结合,更利于进一步凸显其在社会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吴芳.略论房地产企业资金与成本管控的结合[J].经济研究导刊,2015,12:132-133.

[2]李瑞.略论生产型企业资金与成本管控的结合[J].会计师,2015,11:37.

[3]王春梅.略论生产型企业资金与成本管控的结合[J].中国经贸,2015,15:182-183.

有关浅谈企业资金成本管理论文推荐:

1. 企业资金成本管理论文

2.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论文

3. 企业生产成本控制论文:浅谈企业成本管理

4. 有关于成本管理论文参考

5. 关于成本管理论文范文

6. 关于成本管理论文精选

企业资产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固定资产管理在一个企事业单位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固定资产业务对于公司中的领导和决策者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固定资产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使得设备利用率的增加得以有效的提高,通过优化安排维修资源得以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强公司固定资产管理,保证公司资产安全和完整,充分发挥资产使用效能。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 固定资产管理的电算化 固定资产效 益分析体系

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目标是提高固定资产的可利用率以及降低企业运行维护成本,使得企业维修资源为核心得以优化,通过各种信息手段,来合理的安排维修计划以及相关的资源与活动。企业通过提高设备可利用率来实现收益的增加,通过优化安排维修资源得以降低成本,从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以提高和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企业对资产的管理不但要进行静态核算外,而且还要现资产的动态管理,比如从资产的申购、资产领用、资产维护一直到资产的报废,整个资产生命周期的管理。

在日益竞争的商业时代,对于拥有高价值资产的企业来说,对于设备的维护已经不再局限于成本范畴了,资产的管理更成为获取利润的战略工具,加强公司固定资产管理,保证公司资产安全和完整,充分发挥资产使用效能。

一、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公司领导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理念

根据我国《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公司负责人必须对本企业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所以,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好《会计法》,固定资产的管理的关键是,公司领导必须真正做到并且担任起对资产管理的相关责任。一个企业的负责人重视企业的资产管理,应当成立专门的委员会来管理固定资产,应当设有专门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杜绝思想意识上的“重进轻管”、“重资金、轻实物”。

(二)加强各级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的责任意识

对于职责不明,有些企业在出借出租固定资产时没有办理相关的手续,致使企业固定资产流失毁损;有的固定资产由于长期使用达到报废状态,但是没有办理报废手续,账面上仍大量的反映固定资产的存在;在对房屋改造、修建应增强建筑物面积和金额的情况下,由于疏忽没有及时管理等情况,使得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机制不健全、制度执行能力弱,不能定期清查、盘点,造成企业资产状况不清。

(三)加强固定资产使用人员和固定资产维修人员的责任心

固定资产管理是实物形态的管理。企业的主要资产组成大部分来自生产设备,生产设备使用寿命包括有物质寿命、技术寿命、经济寿命。生产设备的自身质量及运行以及生产设备的保养和正常维修,决定着物质生命的长短。首先,要对生产设备注重日常维护,以确保延长其物质寿命。否则,固定资产会提前报废,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给企业增加了支出,导致固定资产总值的减少。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出现了技术上更先进、经济上更合理、更好的生产设备,从而造成原有生产设备的贬值。有些设备虽然能继续使用,但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固定资产的经济寿命是从经济效益角度看设备最否达到合理的使用期限。在最适宜的使用年限内使用固定资产,出现年均总成本的最低值,而能使年均总成本最低的年数,这就是设备的经济寿命。技术更新处于相对于缓慢阶段的设备,其更新主要以经济寿命为主,同时兼顾技术寿命。

从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上应该对固定资产采购、固定资产发放、固定资产登记与转移、固定资产验收、固定资产报废、固定资产盘点、检查制度,应该严格要求以确保固定资产在各个环节中保证账实相符,避免造成损失。

二、管理好固定资产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固定资产的预算制度

企业应当每年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及资金情况,合理进行固定资产预算,预算得以批准后,一般情况下不予突破,对于“紧急需求”固定资产的情况,应当上报。在制度上有所规定,并从严掌握固定资产的采购。公司应根据各部门提出固定资产采购要求,报公司指定指定部门或专人进行审核,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根据现有资产情况,判断是否同意购置新固定资产或直接从 其它 部门调拨固定资产。如需采购,由报相关领导审批后,由负责人员采购。

(二)固定资产的授权批准制度

明确审批人对固定资产购置的审批权限和批准方式以及程序和责任。审批人不得越权审批。未经审批,不得采购。

(三)组织责任制度

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接收、使用等环节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明确其相应的责任、对工作作出具体要求,并相互监督、职权分离。采购的资产由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办理固定资产验收。如发现固定资产与采购要求不符,或者固定资产质量存在明显问题,须立即 报告 负责人,并进行固定资产更换,否则不予入库。由指定部门发放固定资产时,领用人须分别在《出库单》和《固定资产领用明细表》中签字确认。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生因保管不善或其它人为因素造成固定资产丢失、被盗或毁损的,使用人应当按照规定赔偿。固定资产使用人 离职 时,须归还所有办公资产,经相关负责部门进行清点核实、确认无误后方可办理离职手续。由指定部门负责查核、统计各部门的固定资产,经领导签字确认后,填写《固定资产登记表》,明确部门对固定资产看管责任。固定资产出现丢失、毁损的,须到由指定部门进行备案,及时填写《固定资产登记表》;固定资产发生转移的,须经转出部门和转入部门相关人员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转移。由指定部门库管员根据《固定资产登记表》的变更情况及时更改资产管理台帐记录,并将相关情况备案至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经专业人员确认无法维修或维修费用超过资产原值时,需申请报废并办理相应报废手续。由指定部门相关人员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的自查和盘点,每季度协助进行资产检查及盘点,并做出资产清查盘点情况表。由指定部门进行资产的登记、检查以及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不定期抽查各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情况。每季度,由指定部门会同财务部门对各部门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盘点,并出具书面报告。对各部门资产盘盈盘亏的情况,找出原因及责任人,报公司领导批后处理。如果属于管理不善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应当追究当事人和管理者的责任,并且视具体情况进行赔偿损失。 (四)记录固定资产的账簿制度

负责管理固定资产的部门和公司的财务会计部门要全套保管好固定资产的申请单、固定资产审批资料、固定资产购买计划等各项会计记录,相关责任人禁止对固定资产的材料进行更换、丢失以及损坏,随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实施固定资产卡片,确保固定资产的情况及时反映。设立固定资产台账,更好地反映出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建立固定资产档案,固定资产从初始规划到固定资产结束的全过程所形成文字描述、会计账务等相关资料。对固定资产进行归类划分建立相应的动态系统资料。

(五)固定资产处置、报废制度

按相关规定,企业各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调配要以固定资产的充分利用为原则,以来办理内部的调拨手续,及时进行固定资产的变更登记。

三、要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电算化

由于固定资产规模越来越大并且种类繁多,各项管理工作仅靠手工管理、手工统计不再适应工作要求,所以必须实现管理工作的电算化,建立起对固定资产的计划管理和核算管理等功能齐备的信息化系统,将固定资产的购建、预决算、固定资产的处置、固定资产的报废、固定资产的核算等各项业务全部通过系统加以反映。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有助于公司管理机构实时掌握固定资产信息情况,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在实现核算电算化的前提下,可以取消手工固定资产明细账和总账,有利于减少手工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四、固定资产效益分析体系

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应当充分对效益进行分析。一是固定资产购置前,应对固定资产进行相关的预测和有效的分析。二是统计各部门固定资产使用率,发挥固定资产效能,该报废的固定资产报废,该维修的要及时进行维修。三是预算固定资产的盈亏平衡点,分析固定资产的工作量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四是对企业固定资产全部实行电算化核算,分析每件固定资产的收入、支出、毛利和毛利率,明确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教科文司编,2006年8月第一版

[2]董定芳.浅议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经济师,2006年第6期

[3]王丽姿.经济寿命在医疗设备经济管理中应用初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年7月第23卷第7期

【摘要】本文针对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脱节,账、卡、物不符等现象,对固定资产的购建管理、日常管理、处置管理、效率管理等,提出了相应的改进 方法 与对策。

【关键词】固定资产 购建管理 日常管理 处置管理 效率管理

一、引言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现代公司战略部署及集团化运作、集约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公司系统应加强资产管理,着眼未来,推进资产管理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强化资产管理,提高资产质量,防范和化解资产管理风险,盘活存量资产,改善公司资产运营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二、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有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脱节,账、卡、物不符的现象;2.个别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3.固定资产营运成本有待进一步降低;4.固定资产管理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定资产管理改进方法或对策

(一)固定资产购建管理

1.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固定资产购建

根据《河南省电力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按照预算管理程序,严格按照经过总经理办公会和省公司批准的年度资本性收支预算安排固定资产购建,对于不可预见的固定资产购建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

2.设备物资采购及工程施工款项结算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

充分发挥招投标管理中心在物资采购方面的优势,降低物资采购成本。严格工程施工款项结算管理,提高工程资金使用效益。将设备物资采购和工程款项结算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在满足工程进度需要的前提下,积极进行资金运作,降低资金综合成本。

3.及时编制竣工决算报告

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公司《工程竣工决算管理办法》等制度的要求,加强工程项目竣工决算报告编制的管理工作,定期对竣工决算报告编制情况进行清理,及时督促上报审查,保证竣工决算的及时审批,有效解决固定资产长期以暂估价值入账带来的问题。

(二)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1.狠抓固定资产基础管理工作

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包括:1)在资产发生变动时,要求各职能管理部门在规定的时限内传递变动信息,确保帐、卡、物一致;2)建立管理责任追究制度;3)提出资产出租和委托经营管理的程序及职责;4)严格控制以固定资产进行担保的行为;5)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6)建立固定资产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制度。

2.制定定期清查盘点制度

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工作,是完善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基础,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原则上每年至少应当进行一次全面清查,清查盘点结束后,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及时提交清查盘点报告,对盘盈、盘亏固定资产原因进行认真分析,提出整改 措施 并会同有关部门对相关责任人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及时处理,资产清查发现重大资产损失情况的,及时上报省公司。

3.动态监控资产增减变动

设计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变动情况月度报表,要求填报月度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情况,按月份对固定资产变动进行监控,发现异常及时查找原因并更正,防患于未然,避免重大差错的发生。

4.会同生产部门做好更新改造支出管理

财务部配合运维检修等部门提出公司年度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计划,并纳入年度资本性支出预算管理。在制定更新改造支出计划时,综合考虑各单位固定资产规模、成新程度等因素。不定期对更新改造资金的使用进行监控,更改支出得到有效控制。按照有关规定调整原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将技改形成的新增资产调整原有固定资产卡片,避免出现一项固定资产对应多张卡片的情况。

5.严格运行维护支出管理

固定资产运行维护支出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公司有关规定进行管理,保证固定资产的使用及质量处于良好状态。在下达固定资产的运行维护支出预算时,充分考虑固定资产规模、成新率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合理分配,提高固定资产维护效益。

(三)固定资产处置管理

1.固定资产处置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根据《河南省电力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的处置根据不同的管理层面,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规定程序办理。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资产损失核销管理办法》及《河南省电力公司账销案存资产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对有关固定资产损失及时进行核销、账销案存资产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管理。

2.固定资产转让、盈亏、毁损及报废审批情况

固定资产转让、盈亏、毁损及报废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办理,由使用保管部门提出申请,说明理由,并提出处理意见,填制相关申请单据,经实物管理部门和价值管理部门审核后,报经主管领导审批,手续完备后进行处置,并及时报价值管理部门进行账务处理,做好残值回收工作,在未获批准前,不得擅自处置。

(四)固定资产效率管理

对于无效低效资产,积极盘活、收回资金。对于非生产用资产,积极按市场化方式出售变现。对于账销案存资产,进一步清理核实,制定专门机构,明确工作机制,积极清理追索。

1.推行固定资产全寿命管理,努力提高投入产出水平;2.制定固定资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切实提高管理水平;3.加强固定资产基础管理,落实固定资产定期维护保养制度,保证 安全生产 ;4.建立固定资产使用评价制度,动态掌握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管理总体思路是:按照国家电网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控制购建成本,严格处置程序,优化固定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防范和化解资产管理风险,盘活存量资产,改善公司资产运营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根臣.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

[2] 马桂荣.在实施新财务制度中对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2.

[3] 胡蓓蓓.浅谈企业固定资产管理[J].经济师,2011.

[4] 王彦宽.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中国建材报,2009 .

[5]宋凯芳.浅谈企业改制后固定资产管理[N].中华建筑报,2011.

目前我国企业虽然基本实现了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电算化信息化,但是在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工作仍然存有问题,主要是制度和主观因素上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一、企业固定资产概念及加强意义

企业固定资产主要是指持有和使用时间超过一年,资产价值超过一千元,且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其原物质形态的资产。

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一方面能够提高单位资产合理利用率。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能够更好适应单位业务发展和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资产的状态、使用及流通等信息,全面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能够实现企业资产的集中化管理与控制。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资产分布和应用情况,合理化分配和协调资产运作,避免和降低资产浪费情况的发生。与此同时,明确固定资产操作和应用规划,制定科学资产管理计划,确保固定资产安全性和完整性,能够全面提升企业固定管理效率和资金效益,保证企业各方面工作顺得开展。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一)核算不及时且计价不够准确

我国很多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核算不及时和计价不准确现象。首先,有些企业固定资产调拨、转出、报废等流程较为复杂,需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其固定资产处理可能存在不及时现象;其次,当前固定资产填报软件对资产信息要求较为全面,不但需要填写固定资产的金额、品牌、购入日期、型号,同时还需要填写其凭证号、照片等信息。然而由于一些企业前期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较为松散,一些固定资产在填报系统软件时出现严重的核对不实现象,造成资产管理难问题;最后,一些企业在接受捐赠或无偿使用固定资产时,并未根据相关制度规定进行计价和入账处理,同时对于改建或扩建的建筑物存在增值价值时,也并未如实对其增值价值进行入账处理。这些客观现象的存在都使得我国固定资产管理核算存在明显偏差。

(二)管理制度及监督机制不完善

随着我国企业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得到了普遍应用,一些企业相关管理制度及监督机制仍然未能与固定资产信息系统操作相结合,管理制度不健全且监督机制缺乏实效性仍较为严重。首先,在实际的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缺少必要参照和制定规范约束,一些国有企业为了能够争取更多的国家财政资金补助,盲目的大量购买单位不需用固定资产,极大的浪费了国家资金,并造成固定资产大量闲置;其次,购入固定资产不及时进行入账处理,在处置固定资产时也不进行账务处理,资产管理和处置程序不够合理和规范,造成固定资产大量流失;最后,当前企业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不够准确和全面,监督管理机制建设不够健全,缺乏必要的监督与管理。

(三)利用效率低且报废处置不规范

企业不能合理正常使用相关固定资产,相关资产利用率偏低,同时其报废处理也存在明显不规范现象。首先,固定资产采购过程中未能根据单位实际需求进行购置,极大的弱化了固定资产使用性,降低资产利用率;其次,在固定资产购置过程中并未考虑到购入资产的更新速度和性能,比如大量购置电子产品,而使得一些电子产品尚未使用就被淘汰;最后,绝大多数企业在进行报废处理时并未完全按照国家相关审批处置办法执行,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存在不合理现象。

(四)核算、预算与 财务管理 相脱节

虽然一些企业设置了专门的固定资产岗位管理人员,但其固定资产核算、预算工作并未能够与财务管理之间实现同步,进而使得职责管理之间相脱节,造成固定资产与账目记录出现严重不相符现象。除此之外,由于固定资产全部通过信息系统软件进行核算与管理,因此对固定资产盘点则较为忽视,容易造成账实不符现象的发生。

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改进措施

(一)增强会计人员管理责任意识

企业为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应当从根本上增强会计工作人员的管理责任意识,全面提升工作人员信息系统操作能力及工作责任心。首先,应定期组织会计工作人员参加相关职业道德 教育 和专业能力培训;其次,全面实行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固定资产采购、验收和付款等相关环节应分开管理,同时,固定资产采购和会计处理也应进行分离,明确不同岗位具体职责,不相容岗位不能同时由一人兼任;最后,全面贯彻并落实各类相关管理制度,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能够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提高固定资产管理重视度,根据实际管理情况制定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首先,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和清查,发现隐患或不对现象要及时进行整改,形成良好的固定资产全面管理机制;其次,确保固定资产管理与实物价值相符,制定科学的、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运行机制,确保企业各项管理制度能够全面落实并有效实施;再次,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明确管理职责。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需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工作责任心,定期对固定资产处理进行审查,以确保固定资产完整性,避免固定资产的不必要流失;最后,制定固定资产监督管理制度,对企业固定资产购置和应用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避免固定资产流失和国家资金的浪费。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处理时,必须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以及账证相符。

(三)提高管理意识及有效利用率

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加强其有效利用效率,避免不必要浪费,应当与单位固定资产采购预算相配合,两者之间应存在必要的相关性和相符性。首先,充分发挥当前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固定资产管理起到的重要作用,采购预算计划准确、采购物品性能适当,采购后及时进行核算处理,使单位会计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准确的对购置固定资产数量和质量全面掌握并处理;其次,合理优化固定资产购置情况,对采购的固定资产进行统一化管理,进而有效减少企业所需运行成本的支出;最后,制定并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监督制度,通过监督管理来提高固定资产有效利用效率,确保按章办事、按章行事,提高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四)规范固定资产核算及盘点办法

规范企业固定资产使用,通过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加强财务、物资及使用部门等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和控制,必须要做到固定资产账、卡、实三方面内容相符,有效防范国有资产的流失。一方面,定期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和清查,至少每年需要盘点一次,并将盘点情况与信息系统数据进行核对,发现账实不符要及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将国家损失降至最低;另一方面,根据国家相关财务制度规定以及信息系统软件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资产核算方法,对企业接受捐赠及无偿调入的资产进行入账处理,避免账外资产现象的发生。

四、结束语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其财务有其自身独特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目前为止,我国中小企业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但由于受到大量内外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与其发展相背的情况也层出不穷,导致其经济发展受阻。由此,引起了人们日益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视。本文就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做出了浅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1如今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中国经济中的位置与作用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中小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成为世界性的发展现象。我国中小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据统计,1998年我国工业企业生产总值增长18%,其中大型企业增长率位5%-8%,中小企业增长率则超过30%。由此可见,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发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大型企业。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就会激发市场竞争,从而全面促进经济增长。此外,中小企业较大型企业而言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中小企业在缓解就业压力方面做出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中坚力量。

2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困难,资金短缺

首先,资金有效周转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技术水平不足,就需要更多资金来协调企业运作,因此便需要通过融资手段来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困境。然而,在企业融资过程中遇到很大阻力。一方面是中小企业本身条件不足以达到投资方的条件;另一方面是,中小企业的自有资金不足,导致其信用等级不高,很难轻易达到贷款水平。最终,由于资金短缺的问题,中小企业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继续发展中的资金问题,从而制约了中小企业的有效发展。

(二)经营规模较小,实力差

中小企业经营规模较小,因此,企业各个部门分工不是十分明确。企业也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设置财务部门。对于未设置财务部门的企业而言,其财务管理状况会产生难以预计的问题。比如:企业对现金等资产管理不善,就会造成资金周转困难,从而使得企业发展受阻,甚至造成企业的信誉问题。

(三)财务管理观念陈旧,财务控制力薄弱

中小企业管理者的财务观念陈旧,在财务人员上多任用有亲缘关系的或血缘关系的人员。或是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忽略成本管理,资金流通等问题。从而缺乏健全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在企业内部控制上缺乏约束力与相互制约力。往往会造成财务信息失真、账目混乱、虚增收入、企业资金转移、偷税漏税等财务管理漏洞。

(四)两权未分离,管理水平不足

由于经营规模较小的特点,中小企业多采用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因此便产生了许多的负面影响。尤其在一些个体企业、私营企业中,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使得企业财务核算不健全。同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也不完整,很难保证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这便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漏洞提供了条件。

(五)信息化程度不高,制约发展水平

由于中小企业存在经营规模小、资金短缺、管理水平薄弱等缺点,会更加制约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如今,会计信息化发展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因而,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程度不高也成为制约发展的因素之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处于初级甚至起步阶段,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上的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不仅加大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也增加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成本,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经营利润。

3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改善管理模式

正确且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观念是一个企业有效获取经济效益的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要求中小企业从陈旧的观念转变为创新适宜的财务观念。首先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部门,有效管理企业筹资、投资、营运、分配等一系列财务活动。其次,要顺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不断创新财务管理的目标,使得目标多元化,再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最后,要实现财务分配的公平性。在激励企业成员效力企业的同时,分担的成员的工作负担,成为加快经济效益回收的一大助力。

(二)完善信息化建设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通过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创新能力,是应对财务管理危机的良策之一。选择市场上适合中小企业自身的财务软件,规范合理的使用信息化管理,加快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在完善的信息化结构下,企业有了发展的动力与目标,使得经济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三)强化专业财务人员的培养

在改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要从企业自身出发,及时建立符合各个企业本身的财务人员团队。在健全的管理模式下,制定财务人员的奖惩制度以及考核制度以规范团队的管理。更重要的是要提供充足的建设成本以提升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专业技能。有了专业财务人员对企业财务进行管理,将显著提高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四)设立融资机构,扩大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首先,有关部门应积极提供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措施,加速建立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机构,为融资提供有效的条件,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其次,中小企业应从完善自身的角度计划多方位的融资渠道,以减少融资不足带来的资金风险。

参考文献:

[1]贾晓娟.浅议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中国电子商务,2010(5).

[2]蒋晓宁.完善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探析[J].民营科技,2010(6).

摘要:综上所述,针对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应当遵循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加强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措施。总而言之,中小企业必须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不断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建设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应当遵循的原则

根据以上对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其主要问题的分析,结合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应当遵循整体性、弹性、比例、优化等原则,在此基础上有效发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作用。

1.整体性原则

对于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往往从筹集资金到收回货币资金要经历较多的环节。而且以上环节相互作用和联系,具有整体性。同时,中小企业具有资金流动较快的特点,因此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上,应当从财务管理的内外部的联系出发,重视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统一协调。比如,财务管理在实行分权管理中,需要协调各个责任部门的利益,促使整体效益的最优化。

2.弹性原则

弹性原则强调收治平衡,最好是略有结余的实现。由于任何决策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也即存在风险性。对此,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应当确保合理的弹性。当然,该弹性范围受到企业环境、决策可靠性等因素的影响,也要求中小企业科学评估面对的财务风险,从而提高财务管理系统的确定性。

3.比例原则

财务管理不仅规划和控制着绝对量的资金,还必须利用各因素的比例关系,从而找到管理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促使比例合理化。比如,财务管理中经常碰到的负债比率、流动比率等内容。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需要进行比率分析,保持各种比例关系的合理,从而确保企业资金结构的稳定、合理。

4.优化原则

一般来说,最优原则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就是多方案中的最优选择,也即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中选择最优的问题解决方案;其次就是确定最优总量,比如理想现金金额,企业筹资总额等总量的确定;最后就是确认最优比例关系,包括利润分配比例、资本结构比例等。

二、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措施

1.优化财务管理环境

对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必须构建良好的财务管理环境,从而为确保财务管理的质量。为此,首先是掌握企业外部财务管理环境。企业财务人员应当清醒认识到影响财务管理的因素,比如政治、经济、法律制度、市场状况等,对搜集的相关资料全面分析研究。其次,中小企业应当增强企业管理层对财务管理的认识程度,提升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另外,企业应当保证财务管理的独立性,确保审计工作和财务监督工作得到切实执行,从而为企业管理层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促使企业决策科学性、合理性。

2.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财务人员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主体,也是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者。只要充分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财务人员责任意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才能不断提高。对此,企业需要增强财务人员的培训教育力度,尤其是重视在岗培训,促使财务人员了解企业自身的特点,并掌握企业财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进而根据各自的岗位需求,开展做很对性的培训工作。同时,中小企业还需要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力度,严把财务人员的用人关。另外,通过科学的激励约束体制的建设,增强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培养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通过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上的不足,进而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

3.完善财务管理体制,明确财务管理职责与权限

结合某国有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该公司财务管理基本任务包括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监督机制,规范企业财务行为,提高财务运行效率,明确母子公司财务管理职责,有效利用资源,以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为目的,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其次,在财务管理体制建设上,公司财务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制。各级单位须按照国家有关财经法规,独立从事经营活动,独立纳税,规范会计核算,加强财务管理,独立承担民事及经济责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保证出资人、投资者、债权人权益不受侵犯,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另外,财务部分的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会计核算的职责。遵循会计核算原则,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对企业日常经营收支状况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资金、成本、费用、利润预算,编报月、年度财务报告,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二是财务监督的职责。规范企业的日常财务收支行为,对本企业的日常财务收支活动进行监督,杜绝和纠正企业经营中违规和违纪财务事项。如发现企业经营中违规违纪甚至违法行为的,应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三是参与经营管理的职责。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重大经营决策。按照有关规定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有效降低和控制成本费用增长。四是财务信息管理的职责。利用会计信息,分析、预测、控制、评价和考核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揭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增收节支的措施和建议。

三、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应当遵循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加强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措施。总而言之,中小企业必须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不断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王革;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05-25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