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学前沿研究杂志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资源,它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最新科学研究成果,涵盖了各种领域,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社会学等。这些研究成果都是由专家学者们仔细研究、深入思考后得出的,因此可以放心使用。此外,这些研究成果也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当前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全球科学前沿研究杂志是一本专注于报道最新科学研究进展的期刊,它涵盖了各种领域的科学研究,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社会科学等。该杂志每期发表有关最新科学研究的文章,以及关于科学研究的评论和观点。该杂志的文章由专业编辑精心编辑,以确保文章的质量和准确性。此外,该杂志还提供有关科学研究的最新新闻,以及关于科学研究的最新趋势的信息。总之,全球科学前沿研究杂志是一本优秀的杂志,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了解最新的科学研究进展。
很好。《环球科学》《科学美国人》的中文版,以全世界的科学发展动态为着眼点介绍当今的科学发展前景和趋势,是一本科技前沿杂志。杂志里超过70%的文章来自《科学美国人》英文版,内容的作者主要是前沿的科学家,内容层次比较深,适合科研工作者、对有关领域有兴趣的人阅读。
国外的Advanced Therapeutics很不错,是权威前沿医学研究杂志,这个杂志刊登了无创治疗、靶向药物输送、细胞和基因疗法、个性化药物和药理学等文章。
IPv6协议是取代IPv4的下一代网络协议,它具有许多新的特性与功能。域名系统(DNS)是Internet的基础架构,IPv6的新特性也需要DNS的支持。因此,DNS必须升级以满足IPv6的需求。本文将从IPv6 DNS的体系结构、IPv6的地址解析、IPv6地址自动配置和即插即用、IPv4到IPv6的过渡等几方面对IPv6时代的DNS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IPv6优势简介 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简称DNS)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域名和IP地址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来精确定位网络资源,即根据域名查询IP地址,反之亦然。DNS是当今Internet的基础架构,众多的网络服务都是建立在DNS体系基础之上的。业界权威人士说:“只有理解了DNS,才真正懂得了Internet。” IPv6协议是用来取代IPv4的互联网协议。相比IPv4,IPv6具有很多优点。首先,它提供了巨大的地址空间;其次,IPv6的地址结构和地址分配采用严格的层次结构,以便于进行地址聚合,从而使路由器中路由表的规模大幅度“瘦身”;再次,IPv6协议支持网络节点地址的自动配置,可以实现即插即用功能。此外,IPv6协议对主机移动性有较好的支持,适合于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移动应用;IPv6协议在安全性、对多媒体流的支持性等方面都具有超过IPv4的优势。 IPv6网络中的DNS非常重要,一些IPv6的新特性和DNS的支持密不可分。本文从IPv6 DNS的体系结构、IPv6的地址解析、IPv6地址自动配置和即插即用、IPv4到IPv6的过渡等几方面对IPv6时代的DNS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二、IPv6域名系统的体系结构 IPv6网络中的DNS与IPv4的DNS在体系结构上是一致的,都采用树型结构的域名空间。IPv4协议与IPv6协议的不同并不意味着需要单独应用IPv4 DNS体系和IPv6 DNS体系,相反,它们的DNS体系和域名空间必须保持一致,即IPv4和IPv6共同拥有统一的域名空间。在IPv4到IPv6的过渡阶段,域名可以同时对应于多个IPv4和IPv6的地址。随着IPv6网络的普及,IPv6地址将逐渐取代IPv4地址。 的最上方是DNS树形结构中惟一的根(Root),用点号“.”表示。根的下一级称为域(Top Level Domain, 简称TLD),也称一级域。域的下级就是二级域(Second Level Domain, 简称SLD),二级域的下级就是三级域,依此类推。每个域都是其上级域的子域(Sub Domain),比如 “.”是“.cn”的子域,而“”既是“”的子域,也是“.cn”的子域。 DNS树上的每一个节点都有一个标识(Label),根节点的标识是“空”(即长度为0),其他节点的标识长度在1~63字节之间。一个节点的域名是由从这个节点到根节点的路径上的所有标识从左到右顺序排列组成的,标识之间用“.”分隔。 整个DNS域名空间划分成若干个区(Zone),见上图中的椭圆标记。每个区都有域名服务器(包括主服务器和辅服务器),以资源记录(Resource Record)的形式来存储域名信息。资源记录包括了主机名(域名)和IP地址的对应以及子域服务器的授权等多种类型。 用户在使用DNS服务时,不必细致地了解DNS域名空间的树型结构体系,只须在设置网络时指定一个DNS服务器或使用动态主机配置(DHCP)等相关技术。用户的应用程序可以通过操作系统内嵌的解析器(Resolver)访问DNS系统,查询域名相关的网络资源信息。 三. IPv6地址及其表示方法 IPv6地址长度为128比特,地址按照其传输类型分为3种: (1)单播地址(Unicast Address):用来标识单一网络接口。目标地址是单播地址的数据包将发送给以这个地址为标识的网络接口。 (2)任播地址(Anycast Address):用来标识一组网络接口(通常属于不同的节点)。目标地址是任播地址的数据包发送给其中路由意义上最近的一个网络接口的地址。 (3)多播地址(Multicast Address):用来标识一组网络接口(通常属于不同的节点)。发送到多播地址的数据包将发送给本组中所有的网络接口。在IPv6中没有广播地址(Broadcast Address),用多播地址取代。 其中,单播地址按照地址的传输范围分为可聚合全局单播地址(Aggregatable Global Unicast Addresses)、NSAP地址、IPX层次地址、站点本地地址(Site-Local Address)和链路本地地址(link-Local Address)等。所有的网络接口至少要有一个链路本地地址,同时还可以拥有多个地址(包括单播地址,任播地址和多播地址)。 IPv6的地址在表示和书写时,用冒号将128比特分割成8个16比特的部分,每个部分包括4位的16进制数字。例如: 1080:0000:0000:0000:0008:0800:200C:123A 在每个4位一组的十六进制数中,如其高位为0,则可省略。例如将0800写成800,0008写成8,0000写成0。于是1080:0000:0000:0000:0008:0800:200C:123A可缩写成1080:0:0:0:8:800:200C:123A。为了进一步简化,规范中导入了重叠冒号的规则,即用重叠冒号置换地址中的连续16比特的0。例如,将上例中的连续3个0置换后,可以表示成如下的缩写形式: 1080::8:800:200C:123A。重叠冒号的规则在一个地址中只能使用一次,例如:地址0:0:0:BA98:7654:0:0:0可缩写成::BA98:7654:0:0:0或0:0:0:BA98:7654::,但不能记成::BA98:7654::。 另外,可以用“IPv6地址/前缀长度”来表示地址前缀。这个表示方法类似于CIDR中IPv4的地址前缀表示法。这里IPv6地址是上述任一种表示法所表示的IPv6地址,前缀长度是一个十进制值,指定该地址中最左边的用于组成前缀的比特数。例如,对32比特的前缀10800000(十六进制),可以如下表示: 1080::8:800:200C:123A/32 1080::/32
能不能把你论文发给我啊 我现在急用 谢谢
1引言随着对IPv4向IPv6过渡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业界对于过渡问题的认识也不断深入,IETF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迁移(Migration)、过渡(Transition)、集成(Integration)、互操作(Interoperation)长期共存(Co-existence)阶段。从长远来看,IPv4和IPv6技术在网络中将长期共存(Co-existence)。未来的IP网络将是IPv4网络与IPv6网络的集成(Integration)网络。2综合组网的基本原则在讨论具体IPv4/v6综合组网技术时,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综合组网时所应依据的具体原则,这些原则实际上是IPv4/v6综合组网的基本需求,也是讨论和分析IPv4/v6综合组网技术时的重要依据和基础。IPv4/v6综合组网时所需要依据的原则可以分为必需满足的原则和参考原则两种。必需原则(1)最大限度地保护既有投资(终端用户,ISP,ICP,电信运营商)在进行IPv4/v6综合组网方案的研究时,需要考虑到现有的各个网络运营实体的既有投资,这包括设备投资、市场投资、技术储备、人才储备等多个方面。只有很好地保护既有投资的组网技术和其相应的方案才能具有较好的实用性。(2)保证IPv4和IPv6主机之间的互通网络中的IPv4主机和IPv6主机必须能够互通,包括路由可达和IP包可达。只有在两者互通的基础上才能谈应用层面的互通。(3)保证现有IPv4应用在综合组网环境中的正常应用现有IPv4网络中的应用已经支持了大量的用户,IPv6技术在网络中的引入不能对现有的业务造成影响,这种影响包括业务性能的影响、网络可靠性的影响以及网络安全性的影响等多方面。(4)避免设备之间的依赖性,设备的更新须具有独立性IPv4/v6综合组网技术要求避免设备升级时设备之间的依赖和耦合,网络中的各个部分可以单独选择可用的组网技术,这些技术的选择不能制约其他网络部分组网技术的选择和设备的更新。(5)综合组网过程对于网络管理者和终端用户来讲要易于理解和实现综合组网过程简单并易于实现是组网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过为复杂的组网过程不但增加网络故障发生的机率,而且也影响用户的跟进速度。(6)提高组网灵活性,支持网络渐进升级,用户拥有选择何时过渡和如何过渡的权利(7)综合组网以后网络的服务质量不应该有明显的降低由于IPv6路由器的性能比同级别的IPv4路由器的性能有所下降,双栈路由器的性能也不是很高,因此IPv4/v6综合组网以后,网络的整体性能可能下降,但是这种下降不会对现有业务的服务质量造成明显的影响。(8)综合组网以后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不能削弱(9)综合组网过程中应该考虑如何充分发挥IPv6的技术优势IPv6技术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IP地址空间不足的问题,但也增加了一些其他功能,比如网络安全性支持能力等。在综合组网技术研究中应该考虑如何使这些技术优势得以发挥。(10)在设计综合组网方案时,一方面要考虑到IPv4/v6长期共存,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将来网络全部采用IPv6的可能。因此,在技术研究时要注意所选技术能够支持网络的平滑过渡,不会形成将来网络过渡的新障碍。参考原则(1)在IPv4业务和IPv6业务互不影响的前提下,支持IPv4业务与IPv6业务的互通在综合组网初期要实现IPv4网元与IPv6网元的互联,可以分别支持IPv4业务和IPv6业务,这些业务可以单独运营,互相不互通,在综合组网的后期要实现IPv4业务与IPv6业务的业务层面的互通。(2)应着重考虑从边缘到骨干的逐步演进策略(同时关注从骨干到边缘的策略)网络演进的策略(从边缘到骨干还是从骨干到边缘)一直是IPv4/v6综合组网技术研究中有较多争论的问题。一般认为,IPv6技术在网络中的引入主要是为解决IP地址空间不足的问题,而大量消耗IP地址的是网络的边缘,因为网络的终端、接入设备、汇集设备数量远远多于城域核心网络或骨干网络的网元数目,因此在网络边缘采用IPv6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IP地址空间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骨干网络和城域核心网络的设计原则是简单、高效,而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讲,IPv6路由器的路由转发性能低于IPv4路由器的性能,因此在城域核心网和骨干网应该采用IPv4协议,目前还没有对这部分网络进行IPv6协议升级的迫切需求。保证核心网和骨干网的长期相对稳定有利于网络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从边缘到骨干的网络逐步演进策略得到了大多数研究人员的认同。(3)综合组网后网络管理功能应该较原有网络有所加强在电信网络中引入IP技术以后,网络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都不能再按照互联网的相关模式进行,这一点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的支持。原有IPv4网络所存在的技术、管理方面的问题已经逐步暴露出来,在IPv4/v6综合组网技术的研究中,要同时考虑这两方面的内容,提高网络的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4)应考虑综合组网对用户认证和计费方式的影响IP网络的计费和认证问题一直是一个重点研究的热点,这个问题在电信网络中尤为突出,目前在IPv4网络中的计费认证问题已经有了一些解决办法,并且这些办法在实际网络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IPv6技术在网络中的引入使得问题变得更为复杂,有时会出现重复计费和认证的现象。(5)应考虑对IPv4地址资源的使用效率在进行IPv4/v6综合组网时,不同的综合组网技术对于IPv4地址的需求也不相同,有些组网技术依然需要大量的IPv4地址,因此IPv4地址的需求量也是综合组网技术研究中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6)应考虑为终端用户所能带来的好处(业务、兴趣点等)在IPv4网络中引入IPv6技术,可以解决运营商的IP地址空间不足的问题。但是,网络的这种升级究竟能为终端用户带来什么好处,或者说,终端用户有什么理由要支持这种升级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网络升级以后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或者可以增加新的业务种类,并形成新的业务兴趣点是刺激终端用户积极跟进的重要因素。网络升级以后,只有用户的增加、用户对网络满意度的提高、业务收入的增长才能够真正推动运营商对网络升级改造的进程。(7)各电信运营商应该有明确的网络过渡计划网络的升级是一个牵涉到网络各个层面的重要问题,因此运营商应该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和具体的实施计划,这种规划和计划应该和企业的技术路线和网络发展方向相一致,避免网络升级过渡的盲目性以及由此带来的诸多混乱。(8)综合组网时应统筹考虑到对现有IPv4网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改进(NAT,地址规划等)在IPv4/v6综合组网技术研究时要充分分析和研究现有IPv4网络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期在综合组网方案中能够解决或者避免这些问题。(9)网络的各个部分之间的技术选择应该具有独立性,如城域核心网、接入网、驻地网应该可以选择不同的技术。3现有综合组网技术双栈策略双栈策略是指在网元中同时具有IPv4和IPv6两个协议栈,它既可以接收、处理、收发IPv4的分组,也可以接收、处理、收发IPv6的分组。对于主机(终端)来讲,“双栈”是指其可以根据需要来对业务产生的数据进行IPv4封装或者IPv6封装。对于路由器来讲,“双栈”是指在一个路由器设备中维护IPv6和IPv4两套路由协议栈,使得路由器既能与IPv4主机也能与IPv6主机通信,分别支持独立的IPv6和IPv4路由协议,IPv4和IPv6路由信息按照各自的路由协议进行计算,维护不同的路由表。IPv6数据报按照IPv6路由协议得到的路由表转发,IPv4数据报按照IPv4路由协议得到的路由表转发。隧道策略隧道策略是IPv4/v6综合组网技术中经常使用到的一种机制。所谓“隧道”,简单地讲就是利用一种协议来传输另一种协议的数据技术。隧道包括隧道入口和隧道出口(隧道终点),这些隧道端点通常都是双栈节点。在隧道入口以一种协议的形式来对另外一种协议数据进行封装,并发送。在隧道出口对接受到的协议数据解封装,并做相应的处理。在隧道的入口通常要维护一些与隧道相关的信息,如记录隧道MTU等参数。在隧道的出口通常出于安全性的考虑要对封装的数据进行过滤,以防止来自外部的恶意攻击。隧道的配置方法分为手工配置隧道和自动隧道,而自动配置隧道又可以分为兼容地址自动隧道,6to4隧道,6over4,ISATAP,MPLS隧道,GRE隧道等,这些隧道的实现原理和技术细节都不相同,相应的其应用场景也就不同。典型的隧道技术主要包括:(1)配置隧道手工配置隧道主要应用在个别IPv6主机或网络需要通过IPv4网络进行通信的场合,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实现相对简单,缺点是扩展性较差,表现在当需要通信的IPv6主机或网络比较多时,隧道配置和维护的工作量较大。(2)6to4隧道6to4隧道是自动隧道的一种,也是IETF较为重视、并得到深入研究、有广阔应用前景的一种网络过渡机制。6to4隧道的主要应用环境是,它可以使连接到纯IPv4网络上的孤立的IPv6子网或IPv6站点与其它同类站点在尚未获得纯IPv6连接时彼此间进行通信。(3)兼容地址自动隧道兼容地址自动隧道是自动隧道的一种,在IETF的RFC中进行规定,但是目前已经不推荐使用这种隧道方式。(4)6over46over4机制通常只能应用在网络边缘,例如企业网和接入网。6over4能够将没有直接与IPv6路由器相连的孤立的IPv6主机通过IPv4组播域作为它们的虚拟链路层形成IPv6的互联。通过这种机制,IPv6可以独立于底层的链路,可以跨越支持组播的IPv4子网。6over4机制由于要求在IPv4网络中支持组播功能,而目前大多数网络均没有布置组播功能,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很少被利用。(5)隧道代理隧道代理通常应用于独立的小型的IPv6站点,特别是独立的分布在IPv4互联网中的IPv6主机需要连接到已有的IPv6网的情况。隧道代理(TB)提供一种简化配置隧道的方法,可以减少繁重的隧道配置工作。隧道代理的思想就是通过提供专用的服务器作为隧道代理,自动地管理用户发出的隧道请求。用户通过TunnelBroker能够方便和IPv6网络建立隧道连接,从而访问外部可用的IPv6资源。隧道代理这种过渡机制对于在IPv6的早期为吸引更多的IPv6使用者能方便快捷地实现IPv6连接有很大的益处,同时也为早期的IPv6提供商提供了一种非常简捷的接入方式。(6)ISATAPISATAP机制(theIntra-siteAutomaticTunnel Addressing Protocol,站内自动隧道寻址协议)在IETF的RFC中进行定义,通常应用在网络边缘,如企业网或接入网。ISATAP可以和6to4技术联合使用,可以使IPv4站点内的双栈节点通过自动隧道接入到IPv6路由器,允许与IPv6路由器不共享同一物理链路的双栈节点通过IPv4自动隧道将数据包送达IPv6下一跳。(7)MPLS隧道MPLS隧道主要应用于骨干网和城域核心网。MPLS隧道实现IPv6岛屿互联的方式,尤其适合于已经开展了BGP/MPLSVPN业务的运营商。这种过渡方式可以使运营商暂时不必将现有核心网络升级为IPv6网络就可以实现对外提供IPv6业务。IPv6站点必须通过CE连接到一个或多个运行MP-BGP的双栈PE上,这些PE之间通过MP-BGP来交换IPv6的路由可达信息,通过隧道来传送IPv6数据包。(8)二层隧道为了连接分散的IPv6网络,一种可能的方法是利用二层技术(如ATM,PPP,L2TP等)把这些IPv6网络连接在一起。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概念清晰、易于理解。缺点是实现较为困难,扩展性较差,当需要互联的IPv6网络较多时,不宜采用这种方式。翻译策略在网络的过渡时期不可能要求所有的主机或终端都升级支持双栈,在网络中必然存在纯IPv4主机和纯IPv6主机之间进行通信的需求,由于协议栈的不同很自然地需要对这些协议进行翻译转换。对于协议的翻译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IPv4与IPv6协议层的翻译,另一个方面是IPv4应用与IPv6应用之间的翻译。翻译策略可以对应多种实现技术,其中NAT-PT和TRT主要应用于网络汇聚层,而BIA,BIS则主要是针对主机终端而提出的。(1)NAT-PTNAT-PT网关能够实现IPv4和IPv6协议栈的互相转换,包括网络层协议、传输层协议以及一些应用层协议之间的互相转换,原有的各种协议可以不加改动就能与新的协议互通,但该技术在应用上有一些限制:●在拓扑结构上要求一次会话中双向数据包的转换都在同一个路由器上完成,因此地址/协议转换方法较适用于只有一个路由器出口的网络;●一些协议字段在转换时不能完全保持原有的含义。(2)TRT传输中继转换器简称“TRT”(TransportRelayTranslator)适用于纯IPv6网络与纯IPv4网络通信的环境。TRT系统位于纯IPv6主机和纯IPv4主机之间,可以实现(TCP,UDP)/IPv6与(TCP,UDP)/IPv4的数据的对译。传输中继可以分为TCP中继和UDP中继两类。TRT与NAT-PT的最大区别是,TRT做为中继,在TCP/UDP层面以代理的身份来沟通双方,例如TCP中继分别与TCP通信的双方建立TCP连接,双方的所有TCP通信均由TCP中继来中转,而NAT-PT则只起翻译作用,并不代理通信。(3)BISBIS技术是在双栈主机中添加若干个模块(翻译器、扩展域名解析器、地址映射器),用于监测TCP/IP模块与网卡驱动程序之间的数据流,并进行相应IPv4与IPv6数据包之间的相互翻译。当与其他IPv6主机进行通信时,在这台主机内部给对应IPv6主机分配一些IPv4地址,这些地址只在这台主机内部使用。而且,这种分配过程是通过DNS协议自动来完成的。主机可以使用现有的IPv4应用和其他IPv6主机进行通信,使其成为能够既支持IPv4应用又同时支持IPv6应用的双栈主机,从而扩大了双栈主机的应用领域。此外,BIS机制还可以和其他的转换机制共存。(4)BIABIA技术在双栈主机的SocketAPI模块与TCP/IP模块之间加入一个API翻译器,它能够在IPv4的SocketAPI函数和IPv6的SocketAPI函数间进行互译,这种机制简化了IPv4和IPv6间的转换,无需进行IP头的翻译。采用BIA的双栈主机假定在本地节点上同时存在TCP/IPv4和TCP/IPv6两种协议栈。当双栈主机上的IPv4应用程序与其他IPv6主机通信时,API翻译器检测到IPv4应用程序中的SocketAPI函数,并调用IPv6的SocketAPI函数与IPv6主机通信,反之亦然。4综合组网技术的比较分析在IPv4/v6综合组网具体技术的选择时要重点考虑如下几个重要因素:(1)扩展性(Scalability)扩展性一方面是指某种组网技术能否支持网络平滑的升级,扩展性较差的技术虽然会解决目前的问题,但同时也会成为网络升级的障碍。另一方面是指,在网络的各个部分采用的不同技术之间是否存在制约,如某个网络的部分采用了6to4机制,则要求与其通信的其他网络部分也要支持这种机制(采用6to4路由器或6to4中继器)。(2)安全性(Security)安全性包括多个方面:首先,组网技术是否会破坏原网络的安全性。其次,组网技术本身是否存在安全漏洞或隐患。(3)性能(Performance)组网技术的性能包括其对原有网络的网络性能的影响、其自身的网络性能如何两方面。(4)主机需求(RequirementsofHosts)主要需求包括协议栈、IPv4地址(全局还是临时、如何获得和管理)需求、IPv6地址(地址类型、分配策略等)需求等。(5)路由器需求(RequirementsofRouters)(6)IPv4地址需求(IPv4AddressRequirement)当在网络中按照某个组网技术组网时,其对IPv4地址的需求量如何,需要全局地址还是临时地址,地址如何管理等。(7)IPv6地址需求(IPv4AddressRequirement)(8)易用性(EaseofUse)组网技术的复杂性直接制约了其应用的范围,一个复杂的、不易理解的组网技术对网络的采用会带来诸多问题(维护与管理、实施成本等)。(9)易管理性(EaseofManagement)(10)应用场景与应用阶段(ApplicationScenariosandPhase)每种网络迁移策略及其相应的组网技术均有其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有着各自的适用环境,这些特性直接影响了在综合组网中组网技术的选择。(11)其他因素(OtherFactors)IPv6技术增加了一些和网络安全、QoS保证等方面的支持能力,但是在一些综合组网环境中,这些附加的特性可能不能得以体现。5结束语本文对IPv4/v6综合组网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涉及的主要策略和相应技术进行了分析,对于了解IPv4/6综合组网技术、设计IPv4/6综合组网方案有一定的帮助
2019年3月《关于2018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 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 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正式发布,报告列举了2019年中国要推进的70个大型工程项目,其中将5G和IPv6列为第十大工程:“加快5G商用步伐和IPv6规模部署,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融合应用”。 2019年,IPv6进入了第二阶段,预期到2020年末,IPv6流量必须要占据50%,新增网络不再使用IPv4,排名靠前的互联网应用、企事业单位、运营商的固定和移动网络全部要支持IPv6商用。IPv6协议不是对IPv4协议的简单扩展,也不能做拿来主义直接去用,IPv6也要面对一些新问题的出现,所以IPv6自己也要不断做创新。由此,不少新的IPv6技术随之而来,这些技术完全为IPv6技术量身定做,打着深深的IPv6技术的烙印。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几个当前比较火的IPv6技术。 SRV6技术 Segment Routing(SR)技术是由Cisco提出的源路由机制,旨在IP和MPLS网络引入可控的标签分配,为网络提供高级流量引导能力,简化网络。SR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基于MPLS的Segment Routing(SR-MPLS),另一种是基于IPv6的Segment Routing(SRv6)。SRv6是IPv6与SR技术的结合,依靠IPv6地址的灵活性,通过IPv6报文的扩展支持隧道功能,从而取消了MPLS转发承载技术,将普通IP转发和隧道转发统一,简化网络。SRv6使用嵌入在IPv6数据包中的SRH(Segment Routing Header),支持SRH节点读取报头、更新指针、交换目标地址并转发,这是一种基于IPv6网络的SR技术,目前仍是IETF的草案。 SRv6从2017年开始启动标准化进程,短短一年半,已有超50个的草案,覆盖组网的各个方面,可见大家对SRv6技术的热情程度。不过,SRv6对ASIC提出了一些特殊要求,SRv6节点必须沿SR路径执行多个操作,包括读取SRH,将IPv6目标字段重写到路径中的下一个节点,更新指针以及执行特定于节点的操作,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支持SRv6的网络设备出现,仍是处于技术研讨阶段,相信在后面的ASIC中会添加支持SRv6。在软件中,Linux内核通过SREXT内核模块支持内核版本的SRv6,开源项目也支持SRv6。SRv6实质上是SR在IPv6中的落地,鉴于IPv6本身协议应用还没有IPv4普及,所以当前SR-MPLS更实际一些,而且SR-MPLS不需要任何特殊ASIC要求,仅需要特定的SR-MPLS控制平面软件,不影响ASIC转发数据包能力,已有实际应用落地。 DIP(Deterministic IP)技术 在IPv6包头中唯一新增的Flow Label字段,为基于流差异化服务提供了更方便的网络层识别方式,使得路由器对流的识别不再依赖传统的五元组,可以在不解析TCP/UDP四层传输层包头的条件下,实现对流的精准识别,并匹配相应的流转发策略。 IP协议最初的“尽力而为(Best Effort)”已满足不了新应用场景中差异化服务的需求,确定性服务最早在IETF DetNet工作组被提出来,旨在为数据流提供确定性低时延及低抖动的IP层转发,并孵化出DIP(Deterministic IP)技术,DIP能够通过确定性的报文调度和核心无状态的网络架构,同时实现三层大网端到端时延确定性和大规模可扩展性,使得在IP网络可以为高优先级别的流提供确定性的转发服务。所谓确定性服务指的是服务选择中QoS信息往往具有不确定性,通过一些技术处理达到相对的确定,以便更好地进行流量调度。DIP技术不仅在流量调度上可以大显身手,在IP溯源技术上也有建树。DIP利用确定包标记溯源法,记录边界路由器IP包,可获得相应入口地址和攻击源所在子网,这种溯源方法简单高效。 Multi-homing技术 Multi-homing多宿主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网络服务方式,具有提高网络可靠性、实现均衡复杂、增加网络带宽、保证传输层存活性等优点。Multi-homing并不是IPv6的一个新概念,但在多宿主环境中部署IPv6,还是会遇到不少新问题。IPv6的自动配置功能,采用格式正确的ICMPv6路由器公告(RA),会引起设备安装传送路由器的默认路由,当不止一个路由器发送这样的数据包时,问题就会出现。虽然两个路由器发送这种格式正确数据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可是在测试网络中,路由器公告很容易溜出去、跑到生产环境上,或者是跑到不同的测试网络上,从而造成严重破坏。 Multi-homing问题会导致流量似乎丢失或从来没有被发送。区别在于,它时而行,时而不行,似乎是间歇性的。这归因于计时器或生命周期的不同,让设备有一个“恢复”期间,它在这段期间似乎会正常运行。在IPv6中,可以通过路由策略、主机中心策略和网关策略来解决Multi-homing问题。路由策略使用BGP的IPv6多宿主或者“隧道”机制的IPv6多宿主和ISP之间协商的多宿主实现。主机中心策略是通过主机来实现链路容错性和均衡复杂能力的,由主机对源地址和目的地址进行选择,选择不同的源地址相当于选择了不同的ISP。网关策略在多宿主站点和上游ISP网络之间使用一个网关,对源地址的转换达到多宿主的目的。Multi-homing技术不是IPv6特有,IPv4网络中就存在了,不过Multi-homing在IPv6部署时会遇到新问题,因而基于IPv6的Multi-homing出现了各种应对策略。 除了以上三种,IPv6还有Mobile IP,VXLAN over IPv6等一系列新的技术,很多都处于标准草案阶段,大家对IETF RFC草案标准贡献也比较活跃。现在的IPv6网络部署仍处于初级阶段,随着IPv6网络的普及,这些新技术迎来了实践的机会,相信还会不断有新的技术加入进来。从IPv4到IPv6,不仅仅是简单的地址长度增加,借助于这次网络变革,IPv6也设计了许多解决以往网络顽疾的新技术,寄希望在IPv6网络到来之时,顺便解决掉。从IPv4到IPv6的进化过程已不可逆转,有一大推的网络问题等待IPv6技术去解决。
科技类的杂志主要有:
社会上习惯于把科学和技术连在一起,统称为"科技"。实际二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科学解决理论问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科学要解决的问题,是发现自然界中确凿的事实与现象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理论把事实与现象联系起来;技术的任务则是把科学的成果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科学主要是和未知的领域打交道,其进展,尤其是重大的突破,是难以预料的;技术是在相对成熟的领域内工作,可以做比较准确的规划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力量》杂志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一批出版的科普杂志,到现在依旧受到很多读者的信赖和喜爱。许多的科学家都是读着《知识就是力量》长大的。
全球科学前沿研究杂志是一本面向国内外有关科学前沿话题的论文集,可信度高、出版品质优、影响力大。这本杂志的特点是,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为重点,广泛收集来自国内外学者的学术论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全球科学前沿研究杂志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资源,它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最新科学研究成果,涵盖了各种领域,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社会学等。这些研究成果都是由专家学者们仔细研究、深入思考后得出的,因此可以放心使用。此外,这些研究成果也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当前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于科学导报旗杆和教育前沿期刊的区别,我的看法是,两者期刊各具不同,并且科学导报期刊的特点为科学导报》首先对文章质量要求较高,期刊周期越短,审核时间越短。教育类期刊为教育探探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杂志是国家级期刊。《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主管,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全国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部门重点指导的教育类优秀馆配期刊(国家级期刊)。
你好,科学导报期刊和教育前沿期刊区别在:科学导报更侧重于普及科学知识,更偏专业一点,教育刊的话是涉及教育知识,更偏生活化。
山海经教育前沿2022年12月23日停刊。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是正规期刊,截止2023年1月9日处于停刊状态。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杂志是国家级期刊。《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主管,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全国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部门重点指导的教育类优秀馆配期刊(国家级期刊)。
是的,《优格·科教前沿》是省级教育类的学术期刊。 主管:华夏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华夏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