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小学音乐品质课堂论文

发布时间:

小学音乐品质课堂论文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音乐教育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在进行小学音乐的审美教育的过程中,能全面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促进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入手,全面提高学生的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真正的树立美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二、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束缚

由于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束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对一些重点科目较为重视,不重视音乐的教学,只单单认为音乐就是教音乐知识和音乐本身,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育的观念较为陈旧,忽略了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音乐审美的进步和发展。

(二)过于重视对技能的培养

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音乐技能的培养,不能全面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在很大的程度上就造成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就抑制了学生对音乐技能的掌握和学习,不能真正的了解和感受音乐。

(三)教育内容的乏味

在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无法真正了解音乐审美的重要性,使得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只重视抽象的一些理论,不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感受音乐,不能全面接触和感受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就制约了学生进行音乐的审美。

(四)教师的教学手段的问题

在对小学进行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一些教师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手段过于机械和落后,不能真正的使学生参与其中,在很大程度上就造成了学生不能很好的进行音乐的审美。

三、全面实施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策略

(一)要积极创设好的审美的教学情境

在进行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音乐审美的教学规定,依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在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创设能适合小学生的音乐审美情境,使学生在情境学习中,全面的了解音乐,激发学生进行音乐审美的积极性。在一个良好的音乐情境下,注意力更加的集中,能更好地感受、接触音乐,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加强音乐情境的创设会在很大程度上丰富课堂内容,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音乐的审美,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和创新,能通过美的音乐审美情境的创设,使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相连接,能更好地推动学生进行审美的锻炼,全面激发声乐审美的积极性。

(二)教师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设计

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对音乐课堂教学的设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使音乐课堂更加的生动形象,紧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审美的感受。在课程的设计上,加强引导,不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对音乐的美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动参与到音乐课程的学习和音乐的审美中,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全面的.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课堂上的语言和表情一定要切实的吸引学生,逐步将学生引入音乐审美的意境中去,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要让学生参与和体验

教师在进行音乐审美能力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参与和体验的能力,不断地使学生对音乐进行感知和把握,能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会因为枯燥和单调的教学方式,而产生厌倦的情绪。真正地促进音乐能力提高,增强音乐审美能力。

四、结语

音乐课程作为不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学科,必须不断地加强课程的改革。音乐课不再是传统的技能的教学,而更加增强审美能力的教学,音乐是美的艺术,小学是音乐学习的入门阶段,只有不断的加强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和掌握,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素养

教师要带领小学生共同欣赏优美的音乐作品,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声音,乐器的声音、来辅助音乐教学,让小学生模仿音乐作品中动物的声音,进行活动训练。再辅导小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歌词,让孩子们模仿音乐作品自己写一些简单的歌词,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鼓励小学生模仿作品自己写音乐作品,一开始以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准确表达真实的情感为主,从而逐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素养,长期坚持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音乐水平。在教师的引导下小学生应该有针对地定期学习欣赏音乐作品,然后进行自由讨论,通过这样的趣味性欣赏活动,激发了小学生的音乐兴趣,让他们在学习音乐作品的同时,养成积极动脑筋思考的习惯,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认知能力,充分发挥想象力,在欣赏过程中通过对不同事物的分析比较,有利于明辨是非,进一步提高运用音乐语言准确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教师可在不同阶段有针对地实时准备一些音乐作品,在欣赏过程中让小学生边演示边唱,加深了他们对音乐作品中思想情感的理解,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强化一些音乐知识训练,把好的歌词反复记忆,通过有兴趣的歌唱比赛等训练活动,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激发创造意识,进一步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找音乐作品欣赏学习,并且在学习和欣赏过程中逐步提高创造和想象力,进一步挖掘自己的音乐潜能。

二、发挥音乐作品的美感教育功能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音乐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生学习音乐的最初意识源于儿歌,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逐步产生用语言表达自己愿望的需求,这是小学生音乐智能开发的心理依据和客观实践过程,教师需要努力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培养良好的音乐思维习惯,加强音乐知识辅导和训练,鼓励小学生仔细观察生活,提高表现力,加强音乐欣赏训练,提高音乐实践运用能力,积极探索小学生学习音乐和提高音乐水平的客观规律,有计划地进行辅导,加强美感训练,培养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逐步树立爱憎分明的心理素质。在大量音乐作品欣赏过程中,进一步提高美感教育效果和客观认知能力。在开展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为小学生学习音乐营造良好的环境,强化小学生的审美意识,科学引导孩子们通过欣赏优秀音乐作品,在逐步理解事物发展运行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众所周知,小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最好是在兴趣的支配下,潜意识地通过大量欣赏活动和能力学习,进一步认知事物发展的规律,把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听到的、看到的和接触到一切美好的事物逐步记录下来,经过与生活周围的事物和大自然反复而密切地接触,有效获得生活周围的一些美感知识,就有了要表达的欲望,这是唱歌的冲动,用音乐作品为发展小学生的语言能力提供了直接而有效的帮助,对小学生有效实施美感教育,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小学生在欣赏学习优秀音乐作品的同时,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了用歌声弘扬真善美,用歌声鞭笞假恶丑的爱憎分明的决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为小学生营造学习音乐的良好环境,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比赛活动,让小学生在欣赏学习音乐作品的实践中认知世界,在愉悦学习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在欣赏过程中感受生活中的美感力量。

音乐是学校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课程,而小学音乐教学则是整个音乐教育的起始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中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策略

【内容摘要】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基础音乐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大多数中小学音乐教师局限于教会学生唱好一首歌曲,而不注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节奏能力的训练。节奏训练是音乐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给学生打下扎实的音乐基础,从而使中小学音乐教学得以高质量的开展。文章分析了节奏训练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与开展情况,并提出了几点节奏训练的策略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策略

节奏为音乐的重要表现要素。瑞士音乐教育家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提出:音乐教育的前提是通过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与敏捷反应能力。①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也表明,需从节奏着手展开音乐教育,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节奏训练在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节奏训练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与开展情况

节奏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简单来说,一切运动着的事物在时间上的规范,统称为节奏。无论是伫列步伐、人的心跳,还是机械运转、生产流程等均有着自己的节奏。可见,节奏为音乐的骨骼。奥尔夫就曾经说过:“音乐构成的首要要素即为节奏,而非旋律。”中小学音乐教育为音乐教育的初级阶段,而节奏教学属于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节奏感,还能增强其对乐曲、歌曲的感知能力、欣赏能力与分析能力。节奏学习的进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科学、正确的节奏训练能够确保中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更多音乐知识。②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节奏训练的受重视程度不够,存在较多弊端,如整个训练过于程式化,多是通过拍手、读谱的方式来完成,训练方法单一、学习内容枯燥。此外,音乐课堂上节奏训练的时间较少。音乐本就源于生活,源于自然,是人们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但音乐课堂上长时间枯燥的节奏训练已脱离了生活。节奏训练如果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将不利于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违背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宗旨。

二、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策略

一利用语言完成节奏训练

中小学生年龄较小,更愿意去记忆一些简单易懂、生动有趣的东西,而童谣是他们从小就接触的音乐,非常易于记忆,通过童谣来展开节奏训练,对学生而言是相当有效的训练方式。

二利用乐器演奏完成节奏训练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击打、吹奏乐器的方式来感受节奏,从而完成节奏训练。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感受乐器的声音长音、短音,或清脆、浑厚的声音等,并学习碰铃、响板、三角铁、沙锤等打击乐的节奏;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甚至引导其自制打击乐器。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的道具,如筷子、盆、铁桶等,引导学生去感受与创作节奏。

三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完成节奏训练

音乐作品中的很多节奏均是音乐家从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在节奏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唤起学生头脑中已经储存的节奏,如体育课上跑步的“一二一”节奏声、青蛙叫的“呱呱”声、钟摆的“滴答”声等,生活中的这些声音也有助于完成学生的节奏感训练。此外,节奏模仿训练法是中小学音乐课堂节奏训练的常用教学方法。让学生想象和模仿这些声音,如汽车鸣喇叭的声音、公鸡打鸣的声音、火车呼啸而过的声音、敲门声,以及下雨时的滴答声等,这些都能够使其更加快速地掌握其中的节奏,并且有助于提升节奏学习的兴趣。

四利用速度变化完成节奏训练

节奏为乐音中长短变化与轻重变化的一种形式。因此,节奏训练需与速度训练有机结合,方可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如谱例2,若要使节奏、拍子与拍号不变,速度再加快一倍,将会出现谱例3的效果;再加快一倍的速度,将会出现谱例4的节奏效果。

三、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的注意事项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使其能够轻松地学习音乐知识。因此,中小学生音乐课堂上的节奏训练需要注意两点:第一,应注意节奏训练的频率。教师要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与运用节奏,在训练过程中,每次训练时间不能过长,但应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多次反复训练,并坚持“课上练、下课也练”的原则,久而久之,就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并提高其音乐欣赏的能力。第二,节奏训练应多样化。中小学生受年龄、性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对于枯燥的学习形式很容易感到厌倦,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来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让内容更形象、生动。

四、结语

总之,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学好音乐非常重要。节奏训练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应结合中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节奏训练内容。教师可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让学生在唱、玩、说、动的过程中去体验、感知节奏与音乐之间的关系,最终通过高质量的节奏训练强化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提高其创作节奏的能力。

范文二: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利弊分析

[摘要]现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日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音乐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极大地增加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率也明显提高。但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一直受到很大的争议。本文主要讨论在中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利弊,通过对利弊的分析,总结出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正确的使用多媒体技术,从而达到正确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方法。

[关键词]音乐教学;多媒体;中小学;利弊

随着我国的计算机应用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影响了现在的教学方法,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大大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称赞。现在的教学不再是用黑板和粉笔,而是用电脑上影像和图片来进行展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领域的深刻的变革,多媒体中教学的应用严重影响着现在的学生教育。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两面性,应用适当会提高教学的质量,应用不当会误导学生,使学生学不到书本上的知识,达不到真正的教学目的,因此要用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避免因使用多媒体技术而使中小学生学不到书上的基础知识。

一、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优势

在中小学生的音乐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增加了学习的趣味和提高了学生的精神集中率。中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比较发散,如果音乐课上使用往常在黑板上单纯的讲述,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和音乐本身的真谛。音乐课上,老师用多媒体播放一些音乐和图片,会增加学生上课的积极性,给课堂增加很多的生机和活力。多媒体使很多的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生动的影像,这样也可以增加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记忆力。多媒体的应用增加了学生的视野,在多媒体上老师放入课件里的知识可以是多种不同形式的。但是在黑板上老师只能用粉笔大致地描绘出想要表达的意思,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历都是有限的,可能很难理解老师的意思。但是老师如果很好的应用多媒体,容易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老师所要表达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多媒体从视觉和听觉上对学生进行启发,把要学习的知识形象化,不需要老师费力地讲解,学生容易理解书上书面化的知识点,增加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做课件的过程中老师要找很多的资料,会发现许多学生和老师自己没有掌握的其他新的知识,这样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对相应的知识点应多做介绍,介绍的知识是多方面的,学生得到的知识将更加全面,从而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范围。

二、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缺陷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过度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技能明显的退化,老师也养成了一种惰性。学生也不能完全的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是把上课当成了一场娱乐。上课并没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过度的关注多媒体的内容,会忽略学生上课的状态,而学生过度的关注多媒体上有趣的内容,会忽略老师要讲解的重点内容。老师和学生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电脑上,因此会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老师做的课件主要是老师的思想,并没有学生的思维,学生只是跟着老师的思路听课,在听课的过程中缺乏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被动的接受知识,对学生思维能力也有不好的影响。多媒体的操作速度比较快速,可能学生还没有注意上一个课件的内容,老师就已经讲解过去了,当然学生也不能及时的做笔记。但是用在黑板的讲课中,老师讲的内容不会擦掉,学生不懂的知识,会再次提问老师,或者有时间做笔记。多媒体的讲课中,学生当时的记忆是很深的,但是不能记录下来,对以后的复习也是非常不利的。多媒体课堂会使学生一味地追求课堂的趣味性,忽略了学习基础知识,中小学生的学习要打好基础,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有好的铺垫。

综上所述,多媒体在教学方面的应用有利也有弊,因此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有利因素,尽量避免其不利的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能一味的讲解自己做的课件上的知识,要经常提问学生增加他们的思考能力,提问是否知道有关所学习的知识的内容。多媒体课件只是为了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并不能在教学中占很大的位置,在遇到书本中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利用多媒体增加学生的理解力,也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把握书本中的重点。老师在播放课件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反映,不能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要讲解的课件上,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音乐是一种视觉和听觉结合的艺术,不能单纯靠老师对于基础知识的讲解,也需要对听觉的 *** ,上音乐课的过程中,有效地应用课件,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必须的。但是对科学技术的应用不能盲目,不能单纯地依赖科学技术,尤其是教学,学生和老师占非常大的比重,多媒体是不能代替学生和老师的位置的。多媒体应用的利弊要分析清楚,这样才能发挥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曹众,郭声健.突出“以学生为本”理念的香港高中《音乐课程及评估指引》[J].课程•教材•教法,201108.

[2]徐学军.合唱———音乐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助推剂[J].音乐天地,200908.

[3]刘敏.钢琴学习者生涯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4]姚海燕.流行音乐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

[5]吴世学.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及其提升[D].华中师范大学,2009.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大方面,结合音乐课教学设备和学生的音乐基础,我觉得应该这样来上音乐课:一、明确目标,启发有方,诱导得法在每上一节音乐课之前首先明确自己这节课,到底要教给学生哪些知识;通过哪些方法才能行之有效的,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这些知识;教师要在每个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起主导作用,就必须创造积极的学习状态,发挥自身素质的特长,努力做到“启发有方,诱导得法”。我认为一节音乐课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步骤:1、指导学生熟读歌词。在进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的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2、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3、读谱训练。在识谱时先给学生标准音,即歌曲的调号。当学生按标准音唱有一定的困难时可进行音阶训练。由于学生音域窄,确实难以达到标准音时可以适当降调,并鼓励学生要经常练习音阶,达到拓宽自己音域的目的。4、教唱歌词。这一步是前四步的综合训练。首先教师应泛唱二至三遍让学生视听,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乐句可以先分小节教唱在连接起来唱,以至圆满完成全部教唱。在学生对本歌曲没有完全学会之前不能让学生练唱,因为学生自己识谱能力有限,一旦个别乐句唱错,则难以纠正。二、用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新课程标准上的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小学生活泼好动,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动作特点,可以进行课堂表演:1、律动。如拍手、点头、转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和步法;也可以模仿某些形象特征,如鸟飞、兔跳、鸭走、蝴蝶飞等,也可以模仿一些形象的劳动、活动,如洗手帕、划船、收割、撒种、刺杀等。通过上述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韵律、强弱的感觉,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满足学生的好动心理,从而更好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歌表演、集体舞。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歌表演和集体舞等课堂活动。歌表演要先把歌唱好,然后再要求学生做到声音与表演动作的有机结合。通过表演体会歌曲的内容和情感,从而更好的完成歌曲的演唱。集体舞自娱性强,动作简单易学,孩子们可以边舞边唱,心情愉快,情绪激昂。通过这些教学,真正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3、音乐游戏。要在课堂中运用一些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竞争性的音乐游戏,来丰富我们的音乐教学,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如在教唱《小猎人》歌曲后,通过生动的语言诱发学生想象大森林中美妙的音响,让他们模仿森林中的鸟叫(吹哨)、下雨(沙球)、猎人的脚步声、野狼的嗥叫声、枪声等。经过集体想象、讨论谱写一曲森林之声的乐章。三、让学生对音乐活动感兴趣21世纪的人才需要全面发展,德、智、体、美、的共同发展。良好的音乐气氛可以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熏陶中。在校园音乐阵地中,最重要的就是课外音乐活动这个阵地。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音乐活动,以解决在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能全方位多角度地领悟音乐的真谛,与教师、同学合作,亲自参与唱歌、舞蹈、表演、演奏和创编。绚丽多彩的文艺表演活动会使学生从中感受美、鉴赏美。同时,也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气质、性格、情操和意志,提高素质修养。音乐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学校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激起大多数学生参与,这就是为音乐教学的开展注入了活力,为学生的音乐实践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让学生发现和体验课外这个大舞台课外也是学习音乐知识、进行音乐实践的途径,它能够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发现音乐人才,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萌发学习音乐的感召力。课外是个广阔的大课堂。自然界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都蕴含着丰富的音乐美。课外教学可以通过许多生动形象,趣味妙生的景物直接影响着学生,去丰富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去发现美,接纳美。比如:电线上跳动的小鸟,就是五线谱上音符;火车开动声、滴滴嗒嗒的钟声可让学生获得节奏的感受;山谷的回声可以把学生带回童年趣事的回忆中,热爱自己的家乡;让学生体会在行进中唱歌把握节奏技能。现在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学校都有配套的媒体设备,如广播、校园电视等。我们要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欣赏音乐主要是用音乐去熏陶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音乐的情绪中受到感染,产生共鸣,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例如,在教师节的时候,我们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太阳的祝福》等优秀的与教师有关的歌曲,让学生在歌曲中感受到师生关系的微妙,体会教师工作的辛苦,增强对教师的热爱之情;在国庆节时,我们播放《歌唱祖国》《爱我中华》,让学生在激昂高亢的音乐声中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和祖国蒸蒸日上的发展形势,坚定努力学习的信心等。我们还可以定期讲座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并在橱窗、教室张贴音乐图片。课外教学是学生用音乐知识去实践的环境,去发现和体验课外这个大教室的魅力,陶冶情操,是补充课堂教学缺欠的重要组成部分。2.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外活动中,展示自我,发展个性心理学讲,参与学习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音乐课外教学的第一和含义就是组织课外活动,它包括建立文艺队、开展课外辅导等,同样给学生的音乐实践提供了锻炼的环境,也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好时机。一个人的兴趣只有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因此,在课外,我们可以定期开展歌咏比赛和集体文艺比赛等活动。在各种音乐艺术实践中也可进行竞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还可组织合唱队、舞蹈队、乐队等兴趣小组,给他们排练节目,参加校、县演出、比赛。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在大庭广众中进行表演,不仅能增加他们的成就感,而且还提高学习兴趣,陶治学生的情操,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让学生在充满艺术的氛围中熏陶和潜移默化,保持对音乐的热情。教师在组织的时候应做到使学生全体、全面、全程、主动、创造性的参与,做到了这几点,活动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天地,才能让学生喜欢参与,积极参与,从而得到良好的活动效果。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于那些缺乏自信的学生,真诚的赞扬他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最能激起他的学习热情.我总是仔细寻找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及时、适当地给予赞扬.如:你的嗓子真甜,你声音真好听等等.尤其对于那些很少得到表扬的学生,真诚的赞扬会让他充分发挥内在的潜力,甚至会成为他的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在课堂上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潜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音乐课堂上,我会有意识地降低难度,增大成功的机率,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如:几个音的高低听辨、几个小节的旋律模唱等,都能有效地鼓舞学生,从而更好地帮助克服自卑、产生自信.当看到学生们因不断成功而取得了宝贵的自信时,我还是不断地支持、鼓励,以巩固他们的自信心.在音乐课上,我以自然、亲切的微笑面对学生,经常用“你真棒、你能行”等鼓励性的语言,创设出一个温馨、和谐、愉快的音乐课堂氛围.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都会不断地努力,音乐课的效果也就越来越好.

音乐品质课堂论文

提高职业院校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研究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提高职业院校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研究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在职业院校学生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不仅是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也是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当下教学环境中,将职业院校的音乐教学质量进行有效提高,能够使音乐课堂的教学本质得以回归,使其在职业院校人才素质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用,同时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提升以及情感抒发的引导,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对职业院校音乐课的定位进行了阐述,分析了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职业院校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给出了一些个人建议。

关键词:

职业院校;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探究

一、职业院校音乐课的定位

职业院校开展音乐课程旨在陶冶高尚的艺术情操,形成正确的艺术观,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性格品质,使人身心得到益处。因此在教学中非常重视欣赏和情感体验。在课堂对学生传输音乐知识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较多的实践活动,经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参与,使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体会,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如此可以将音乐教育质量进行大幅度的提高。职业院校的音乐老师在拥有专业音乐知识的基础上,还应具有较高的素质和水平,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塑造学习氛围,并且使音乐教学课程具有一定生动性和直观性。所以,音乐教师应拥有亲和力、感染力、丰富的人文知识、良好的职业德操和优秀的艺术素质等。只有如此,才可以担负起培养专业音乐技能的人才责任。职业院校在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将音乐课程进行明确的定位,以培养学生的鉴赏音乐能力和体验音乐能力。

二、职业院校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质量方面

职业院校的音乐教材同人才培养的特点不具备同步性,在某种程度上对音乐教学方法的优化有一定制约。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职业院校通常使用音乐专业教材,因为针对的是专业音乐体系以及人才,往往存在着对理论知识尤为重视,但不够重视体验,这对职业院校音乐教育的开展,不能有效地起到推动作用。因为职业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多样化特点,音乐教材实用性的缺乏,将会导致职业院校音乐课堂的开展不具备系统性和科学性。另外,在部分职业院校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老师可以对音乐教材进行自主选择,使老师自主决策权偏大。因为在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下,一些音乐老师并不具备充分的能力对教材的优劣进行鉴别,仅是结合自身爱好或自身的经验来选择教材,如此便会有偏颇的情况发生。教学的基础便是教材,倘若不具备高质量的教材,极易导致音乐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现实需求出现脱节或偏差,若仅是保留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不能使当下学生对音乐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基于此,职业院校音乐教育人员应根据院校学生特点,根据当下教学的具体需求,辅助学生对音乐教育目标的全面建立,共同编制可以充分表现职业院校培养系统中的应有定位的音乐教材,使其同其他高校的音乐教材具有差异性,该种根据教学内容而对音乐教学模式进行革新,可以将职业院校音乐教育独特性进行充分的表现。

(二)教学方式相对单一

结合有关调研发现,目前职业院校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保留着以老师为主导和灌输式教育模式,此种教育模式的特征主要是对知识和概念教育过度重视,却忽视了学生的自身感受,此模式同音乐教育的实质存在矛盾性,对学生艺术情操的引导起到了相对的阻碍作用。近些年,我国的教育得到了质的提升,以往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大部分教育机构摒弃,而多种教学方式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其将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替代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就目前教学环境而言,在音乐课堂开展中,大部分职业院校还是应用以往简便的教学方式。从音乐教学设备投入层面来看,大部分职业院校对音乐设备投入较少,导致音乐教育的实施受到了较多因素的影响。因为音乐教育内容缺乏完善性、设施投入少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导致职业院校对音乐教学的革新面临诸多困难。音乐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在某种程度讲,音乐是一门听觉为主的艺术,其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师生和作品之间呈现一种共情关系。倘若音乐老师仅是将简单的音乐知识灌输给学生,没有重视学生自主欣赏和体验音乐美感的引导,对教学模式不进行重视,会降低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以及体验感受,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降低。

(三)课程建设缺乏影响力

从音乐课程开设方面来讲,大部分职业院校将音乐作为选修课,而选修课内容主要是对音乐自主欣赏。因为学校对课程并没有相应强制性要求,大部分学生感觉音乐课程不是重要科目,对音乐选修只是根据自己的爱好去决定,外动力的缺失,会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发挥产生不良影响。不仅如此,在进行选修课程教育相关活动时,老师通常对学生的要求也不是很严格,对学生是否在上音乐课不会进行重视,在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方面缺乏一定的明确性。甚至有一些老师会对音乐课程所用的教材进行随意选择,学生是否学习全靠个人爱好。由此看出,由于音乐课程建设的缺乏,在师资建设、课堂标准、课堂资源建设等方面均具有较大的.不合理性,导致音乐教育存在可学可不学的现象,促使音乐教育在职业院校素质培养中的应有效应得不到充分发挥。

(四)教学模式陈旧

目前在职业院校音乐课程教学中,因为教材缺乏、模式老旧等不同问题的存在,并且每个学生音乐水平参差不齐,在音乐教育进行时,应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这就需要音乐老师对教育方式进行不断优化,确保其具有多样性,如此才能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将课堂氛围进行充分调动。例如在音乐课堂开展中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促使每位学生对音乐的不同需求得到满足。但目前情况是,大多数职业院校的音乐教师不具备充分的精力以及教学水平对该种教学方式实施,老师们仍然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极易使学生在音乐课程学习过程中发生两极分化的现象,也就是音乐方面略有天赋的同学会更偏爱音乐课程,并且可以同老师的授课进度保持一致性,而其他的学生因为不能和老师的教学进度保持一致性,不能充分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也不能对授课内容进行充分的理解,导致其对音乐课程逐渐失去学习热情。

三、职业院校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一)编写新型教材

当前形势下,我国职业院校的音乐教学存在一定的欠缺,主要就是教材的不统一,不同的院校使用不同的音乐教材。换句话说,就是当前职业院校使用的音乐教材普遍不匹配该院校的职业特征,造成音乐教学缺乏合理性和规范性。据相关调查得出,在职业院校任教的音乐教师对音乐教材具有自主选择权,可随意选择教材种类。而职业院校音乐教学的合理规范化,必然离不开适合现代教学、全面考虑职校学生特性,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音乐教材。此外,教材内容的编写还要具备职业院校的特色,建立起与之相应的教学资源库,以便数字化管理。所以,编撰者在编写音乐教材内容时,要与时俱进,结合当代学生的音乐水准、特点、心理成熟度、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以及兴趣爱好等,编写出能培养其内在艺术修养的音乐教学内容。同时,也不能忽略音乐技能的培养、知识素养的提高和鉴赏优秀作品的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提高综合能力,使教材内容一改过去的单调乏味,变成具有职业院校特色、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在职业院校的教学中,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繁重,安排得比较紧凑,就显得音乐教学的时间所占比例偏低。故而,对音乐教学材料的要求相对较高,教学材料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规范性就显得非常必要,还要能充分体现职业院校的特殊性。音乐教学除了要考虑教材的规范合理,还要重视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的合理化与生动化,这样才能让教学模块被音乐教师充分调配,完成既定目标。因而可知,教材质量的高低对于教学策略的发挥、教育机制的构建、学生的音乐审美及艺术修养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创新教学方式

首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组织实践活动,并正确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潜能,以及对本学科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多参与音乐有关的实践活动,包括各类演出、会演等活动,以强烈的参与感去证明音乐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其次,职业院校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主要渠道之一,就是各类社团和协会,因此,应鼓励学生多参与各类社团中的音乐实践,充分利用这些渠道的优势,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及艺术修养。鼓励与音乐相关的社团和协会多组织实践活动,并助其扩大影响,促使学生通过参加多样化的音乐实践活动,更加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最大限度发挥这些渠道的正能量,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再次,对即将开展的教学活动要保证其具备科学合理性。认真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用以提高整节课教学的质量,一节优秀音乐课的产生是和高质量的教学环节分不开的。而一个教学环节是否优秀,课前的设计也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还应包括在课堂实践中作出的应急反应。社会发展至今,造就了各个年龄段学生的想法、行为和表现都不尽相同,但是都在追求自己的个性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全面结合这些不确定的因素,作出相应的调整。例如:当学生接受能力不同时,那么教师在教学中的侧重点也应因人而异,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深层次的去理解音乐的内涵;对于学习兴趣高涨的班级,可以在课前设计出适合班级特色的教学环节;当面对音乐体验感略低的班级,则应想方设法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基础音乐游戏等。综上所述,无论选择哪种教学方法,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还是最适合学生特点的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音乐教学的实效性。最后,音乐学科需要学生具备整体感觉。基于这一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完成全面教学。比如,利用多媒体工具、互联网技术、仿真手段等。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不同的表达形式,将音乐作品展现于学生面前,能够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了解音乐的魅力,进而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不但如此,其多元化体现形式能够从多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从根本上来讲,先进的科学技术能促进音乐教学不断创新。

(三)规范音乐课程建设

音乐课堂的教学规律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比方需要着重关注学生内心体会、侧重于内心的情感传递,但是在职业院校大力推广音乐课程是最近几年的新举措,基于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很多职业院校的音乐课程内容较为单一,音乐教学自身特色较为匮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学校音乐教学模式与其他学科别无二致,没有将音乐教学和校园自身专业特点相结合,进而产生自身特点突出的音乐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忽略了对教学目标的规划以及课程内容的编写,使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面临较大困难。与此同时,老师自身因素同样具有重要作用,自主调整或改动教学内容,造成学生在参与音乐课堂时的学习效率严重下降。所以,在当前阶段,形成标准的音乐课堂教育模式,音乐教育及教学创新至关重要。

(四)培养学生的独立实践能力

相比其他学科,音乐对于课堂氛围的调节作用更加显著,主要因为老师完成音乐教学过程中可对动态教学模式加以利用,艺术最直接的体现方式就是音乐,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前组织同学进行校园舞蹈表演,当作新课导入的手段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由于此类教学模式存在新鲜感,因此能够获得学生广泛认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老师可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演唱自己最喜欢的歌曲中感触最深或最有震撼力的一句,老师需要在此过程中做最好的倾听者,并可利用适当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如此一来,不但可以锻炼学生自我表达能力,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勇于进取的精神,并且使课堂氛围更加积极、活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另外可以让学生参与“讲课”,此处“讲”指的是老师通过课堂教学,激励学生能够踊跃发表自身感想,像老师那样表达自身对音乐的领悟及欣赏音乐后的感触,此举不仅能够使课堂氛围更加生动有趣,还可以使学生逻辑思维得到锻炼,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使其拥有充分的音乐情感体验和音乐表达欲望。

长年以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观念、上课形式滞后不前,一直受多方诟病。本文将从实际出发,从教学实践中发现的缺点切入,着实解决传统中职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问题。

1高中职声乐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本文以湛江开放大学附属中专—湛江市财政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实践过程中出现问题主要如下:

1。1生源良莠不齐、学生腼腆内向

我校(湛江开放大学附属中专—湛江市财政职业技术学校)生源多是湛江各县区乡镇学生,特点是年龄偏低、心智不成熟、不爱学习不爱劳动、脱离生活实践。面对陌生的演唱技能教学,学生普遍不敢开口唱,恶性循环容易造成学生的习得性无助,造成声乐课教学收效甚微。

1。2学生概念不清、无法自我评价

性格外向的学生喜欢唱歌,但不掌握正确的声音概念,不能分辨哪种声音是正确的,哪种声音是错误的,往往开口就是浅、白、嘶吼。长此以往的错误习惯一旦养成,不仅对声乐学习设下重重障碍,还会对自身发声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1。3课程设置单打独斗,脱离职业技能联动

声乐课设置长久以来没有与其他课程联动,脱离实际,如:没有乐理支持学生识谱唱谱能力差;学生只会演唱不会伴奏,或没有结合幼儿舞蹈,学生接受的技能教育形式相对呆滞,与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人才的方向大相径庭。

1。4缺少展示平台,学生缺乏锻炼

实践中发现,声乐教学一直是“教”与“学”,缺乏相关平台使学生有机会展示,没有良性竞争促进优良学风形成,并与中职培养人才教学“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相矛盾。

2提高中职声乐课教学质量的策略

受限于中职生源及学校硬件等客观原因,想做到高等校园自由、自立的优秀学风不能一蹴而就。要提高中职声乐课的教学质量,就要实事求是从实际情况出发,据此我做出思考并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2。1从横纵向提高学生自信心,创设情景解放学生天性

(1)面对内向腼腆,被评价学习能力低的学生,教师在声乐课教学时,及时作出形成性评价,从声音条件、声乐技术、演唱情感等纵向表现,认可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每次学习、演唱时充满信心,课堂教学能事半功倍。

(2)除了专业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演都可作横向高度评价,例如及时的模唱、跟唱时的韵律感等。根据罗森塔尔效应,不断激励学生,暗示学生能成为大家都期待的人才。在长期不被重视的环境中,学生往往会对自己做比较低的评价。在充满赞赏的环境中,学生则容易受到启发和鼓励,往更好的方向努力,行动越来越积极,最终做出更好的成绩。

(3)要内向羞怯的学生放松地学习声乐,解放天性训练必不可少。所谓解放天性是表演专业的一个基础训练,使演员在舞台面对观众时能不受阻碍地将下意识表达出来。人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玩,玩是人被压抑的天性,玩让人放松,让人解开束缚。因此“玩”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最常运用的手段,例如一位同学“照镜子”,另一位同学观察并模仿;提供各种状态的动物,由学生去模仿,如慵懒的狮子,调皮的猴子等。解放天性训练不仅能释放学生被压抑的学习状态,还能与幼儿园教学模拟相结合,可谓益处多多。

2。2帮助学生确立正确声音概念

要让学生唱出优美的歌声,就必须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通过科学的教学,使学生找到舒服正确的声音,并且记住发声时周围肌肉发力状态,在开口演唱之前已经有一个具体的概念;学生能分辨错误的声音,分析成因。要做到以上两点,则对教师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具体如下:

(1)教师自身要掌握发声器官的具体介绍和发力剖析,将抽象的概念转换为具体的器官发力动作;

(2)能听辨学生错误的各种发力动作,因材施教地纠正,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2。3多课程联动,培养学生全面性

多课程联动意义十分重大,由于工作需要,幼儿教师需掌握视谱即兴弹唱、幼儿歌舞创编等技巧。要掌握以上技能,声乐课设置必须创新,以演唱为主,即兴伴奏、幼儿舞蹈伴舞为辅,建立多课程联动,使之成为机制。

(1)声乐课教学中,适时邀请舞蹈教师为学生结合面部表情、演出动作等形体做针对性训练;幼儿歌曲演唱时要求学生小组为单位,创编简单的幼儿舞蹈动作,由舞蹈教师即时作出反馈和修改。

(2)结合乐理和钢琴课内容,引入即兴伴奏教学,使学生在演唱歌曲时有能力加入简单的即兴伴奏,增加声乐学习乐趣和成就感,切实做到多课程融合。

2。4建立展示平台机制,以项目促进教学

传统声乐教学只在集体课堂上完成基本功训练、作品教学、演唱,优秀学生没有成就感,落后学生缺乏锻炼,因此建立展示平台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在数位学前教育教师的协调和组织下,学校定期开展学前教育专业演唱技能比赛、师生音乐会等展示平台,以赛促教、以演促教,不仅能锻炼学生公开演唱心态,更能为学校比赛、演出选拔优秀人才,将来学生亦能带着荣誉和经验就业,可谓一举多得。

综上所述,要提高中职声乐课的质量,就要做到循序渐进,适应新课堂改革中学生主体的教学规律,并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究,千方百计使得中职声乐课的学习做到“有趣、有效、有用”。

音乐教育的出现是因为社会关系在交过过程中所需要的。音乐作为一个表达思想情感的手法,包括了教学和研究。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音乐教育论文2500字,希望大家喜欢!

《音乐与爱的教育》

摘要:21世纪成功的音乐课堂是一个充满了爱的课堂,这需要音乐老师热爱音乐·热爱教育·关爱学生,运用一切积极的教育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才能更好地展现出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在每一节音乐课堂中都能够感受到这才是爱的教育。

关键词:音乐;爱的教育;尊重;课堂主人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47-02

在人们的心目中,音乐老师在舞台上都是热情奔放、能歌善舞、吹拉弹唱样样精通的老师,给每位观众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那现代的音乐教育需要什么样的音乐老师呢?他们怎样才能带动和教育好我们的学生呢?

除了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之外,爱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它是音乐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爱的力量是最强大也是最伟大的。它为人类在社会发展中起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也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之一。

每位优秀的音乐教师都应具备爱的品质:热爱他的音乐事业、热爱他的教育事业、热爱他的每一位学生。虽然他们在表达爱的方式上不尽相同,但都因为有了爱的教育,人们才会对音乐更加热爱,也更加热爱他们的生活。可以说:爱是音乐教育的基础。

音乐教师首先就是爱音乐。因为他们热爱音乐,所以他们才会去学习音乐并立志从事音乐教育,可以说他们已经视音乐为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他们不热爱音乐,不热爱音乐教育,很难想象他们将怎样来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而学唱歌曲在中学音乐课堂上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如果老师自己都不喜欢这首歌曲,没有热情来演唱它,试问一下,有几位学生能在下面兴致盎然地唱歌呢,这种尴尬就可想而知的了,长此以往,音乐课堂很可能就成了学生的噪音课堂了。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该怎样处理呢?中学生们有着自己年龄上的心理特性,我要怎样带动激发他(她)们呢?热情的示范演唱、带唱是我发现最有效的方法。记得我刚刚进入上饶县中学工作,因为我们上的科目是音乐欣赏课,里面有很多耳熟能详的歌曲,为了能让课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从网上下载了歌曲给同学们听赏,并让学生一起跟唱,学生唱的开心我上的轻松,我为每次的课堂感到窃喜,就这样教了好一阵子,可我发现学生的兴趣渐渐变得越来越淡了。后来有一天教室停电不能使用多媒体教学,于是我就临场发挥,自己坐在钢琴前面自弹自唱了当时要上的歌曲,由于以前就熟唱过这首作品,加上自己也很喜欢它,更多的是学生的高呼“老师来一首。”,于是我激昂地唱了这首《长江之歌》,唱完之后掌声雷动,同学们大呼过瘾,说能亲耳听到自己的老师现场演唱才是最亲切最激动的,都跃跃欲试,我于是趁热打铁,同学们都跟着我积极主动地大声唱起来。在边弹边唱的过程中我还会伴随音乐用肢体语言,尽量让每位学生的每一个身体细胞都融入到音乐中,激起了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使他们都融入到音乐当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在同学们崇敬的目光中我有点沾沾自喜,但更多的是惭愧和警醒。从此以后,在课堂上碰到需要教唱的歌曲我都会尽量自己范唱带唱了。

其次是热爱音乐教育。这是在热爱音乐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过来的一种爱。当音乐教师真正热爱音乐时,自然会产生与学生一起来分享音乐的欲望。记得刚进校教书不久,我看了一部电影《红河谷》,里面的主题音乐是用钢琴演奏出来的,旋律优美动人,当晚我就把它的旋律记录下来,第二天上课就在班上自弹自唱起来,学生顿时围了上来,我趁机教他们怎样来欣赏这首作品,学生听得如痴如醉,对我真是崇拜之极。通过自己的教学,让学生也学会欣赏和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直接传承发扬了音乐,让学生获得音乐文化的真谛。

音乐教师具备的第三种爱,是爱学生。它是建立在前两种爱的基础上的一种更深层次的爱。任何音乐教师如果想把他所掌握的音乐知识传授给他们的学生,那他就必须爱他的学生,全面去了解学生的性格,培养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将自己所学到的音乐知识最大程度地教给学生,从而让学生的身心通过音乐学习得以全面的发展。

要想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就必须把爱在课堂中直接表达出来,这对于威严的中国教师可不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从古至今,中国的教师只是传道授业的解惑者,很少在课堂上流露出对学生的爱,更别提直接表达了,于是养成了很多教师上课板着脸,一本正经的上课模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进步,现代教育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爱,其实很简单:在教学中,教师只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并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用“我们”一词,把每个学生都拉进课堂的情境中,与每个学生互动,遇事多用商量的语气,语言中字里行间地充满真挚的情感和爱意,让每位学生感觉到自己是课堂上的主人,感觉到老师对他们是非常尊重的,我相信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成为轻而易举的事情了。记得在2008年的某天下午第一节课堂上,我上课的内容是欣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音乐鉴赏第十八单元第三十四课《走进新时代》,其中有一环节是教唱并排练合唱歌曲《走进新时代》,我请同学们分三组讨论并把他们的排练想法逐一告诉我,然后一起商讨研究,第一组告诉我怎样把四个声部衔接演唱好,第二组告诉我怎样处理音乐的情绪变化,第三者则告诉我队形该怎样排列,怎样根据歌曲来变化肢体语言,就在大家进行的非常投入之时,一个男学生突然闯进来,不好意思地说因为午睡过头而迟到了,我看着他,微笑地说:你来的正好,我这确少一个指挥呢,过来吧,我们一起指挥排练。看到我信任的目光和坚定的话语,他最终出色地完成了这次排练,课后这位学生感动地说:“自己在老师同学和家长心目中一直就是个差生,没想到你不但没有批评我,还那么信任我,老师,我会永远记住你对我的爱,争取做一个有用的人才。”。2011的高考,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

音乐的爱还可以延伸到课堂以外,由于大多数学校的班级每周只开了一两节音乐课,大大降低了音乐教师与同学们的交流,为了弥补这种不足,在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一些音乐活动,比如每周抽出一两次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一些音乐课外活动(组建校合唱队、民乐队、管乐队和舞蹈队等),既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又增强了师生感情,同时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学习更多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为他们美好的人生增添更多的亮点。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音乐教育论文2500字

音乐课堂管理是音乐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手段。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音乐课堂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却仍需要学校老师以及教育工作者提高,相信在克服层面上的改进后,中国式音乐教学会迎来美丽的春天。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管理

一、小学音乐课堂需培养学生的作用点

1、立足点必须落实在培养学生积极性上,只有学生拥有学习主动性,才能做到培养学生的根本目的。2、学生需要掌握对基本乐器的认知能力,最好能够做到用简单乐器演奏简单的乐曲。3、培养了学生的演唱能力,能够做到基本声域的了解并运用4、做到识谱,许多音乐老师忽略教育学生识谱的运用,认为小学生认知五线谱是不必要的,但是却忽略了识谱对于学生创造能力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5、学生的音乐创作的能力,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学生只有掌握了创造的基本条件后产生创作兴趣,存在创作能力后才具有未来发展的可能性。6、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该能力作用于任何社会环境。7、感情感受音乐能力。在教学中,老师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通过领唱等方式让学生接受音乐教学,以情动人,达到人文素质教学的目的。

二、音乐教学的具体改进措施

1、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因材施教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并不健全,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健全。同时,阅历增加,与之改变的是老师需要向学生教导更加丰富的音乐,甚至于是将音乐贯注于表演等更加新颖的形式。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尽量采取正确而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其音乐兴趣,与有效而运用于大众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学生,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音乐,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歌曲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特殊标记,如:反复记号、升降记号、上滑音、下滑音、休止符、倚音等,这些符号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与记忆,学习时犹如咀嚼鸡肋,此时老师用生动有趣的表达形式来表达符号的用法就显得更为必要了。各科学习在教育中其实有极大的想通性,因此在教学中融入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也不失一种好方法,例如引入语文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乐曲,说说听后的感受,如语文中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然后透彻感情。而后让学生分析出相似句中的不同之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试唱、视唱、哼唱等,如数学教学中举一反三教育。最后,在歌曲教学时要有针对性,特殊点进行特殊教育,这样下去,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了,效率提高了,对学生兴趣培养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2、更新观念,换位思考

马克思曾经说过:“思想决定行为”,同理,教师的观念决定着教师的教育方式。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如果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最先确认的前提就是要以受教育人群为中心,教育理念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促进者,抛弃过去的蜡烛理念,要做到切身体会学生的感受,与学生平等交流,要成为学生发展的引路人,而不是独裁者。音乐更是如此,因为在音乐教学中,沟通永远起着主导作用,老师与学生做朋友无疑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3、把握课堂节奏,提高组织能力课堂

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是在有限时间内好笑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这点在音乐教学中体现的尤为突出。老师要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做到分类标记,彻底分析;对学生学习情况与对音乐课堂是否有兴趣进行充分了解;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清晰而周密的思考,做到有预见性的教学。同时,音乐课堂通常面对各类学生,在教育曲目的选择上,老师更需要综合各方因素,选取适合班级学生的演唱曲目,制定合适合理的教育计划;最后,虽然倡导以友为师的教育理念,但却不能忽视课堂纪律的重要性,我们所谓的课堂纪律,并不是生硬死板的纪律感,音乐课堂追求的是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但要保证学生能够做到全身心投入到老师的教学中,通过制定课堂纪律守则,学生之间互相监督等方式做到防范于未然。

4、掌握部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拓展音乐教学渠道

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对于任何成功的事情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小学音乐教育自然也不会例外。如今是信息化时代,而未来世界的信息化程度只会越来越高,这也向音乐老师提供了许多发展平台,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其实更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老师可以利用先进设备,给学生播放配上需要教育音乐的动画片段,真正做到让学生身临其境。如果条件支持的话,也有许多关于音乐教学的APP可以投入到教学中。

5、注重教学研究、教学反思

《论语》中说:“五日三省吾身”,教育也是一个需要时刻反省的问题,老师需要认清许多现实因素,学生无法接受音乐教育的原因,学生积极性始终不够的原因,教育目标无法真正落实的原因等等都是需要老师正确反思面对并解决的问题,许多老师认为,这些要求达不到是教育研究者的工作,其实并不然,老师才是真正深入学生群体,对学生进行根本教育的人群,才是更有发言权的人。老师如果不善于总结反思并且解决问题的话,瓶颈就永远是瓶颈,对学生的音乐教育也会随之消沉。当然,随着社会进步,老师们需要完善的还有很多,但是,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却仍需要学校老师以及教育工作者提高,相信在克服层面上的改进后,中国式音乐教学会迎来美丽的春天。

摘要:对初中学生的课堂进行有效管理,是保证课堂教学有序开展的前提。从构建良好的音乐教室环境、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等三方面,探讨了有效管理初中音乐课堂的方法。

关键词:音乐;课堂管理;教室环境;教师素质;教学内容

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和课堂的管理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课堂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绩。教师只有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课堂教学才能井然有序,学生的成绩才能稳步提高。如果课堂管理不好,课堂一片混乱,是无法有效开展教学的。尤其初中生大多处于叛逆时期,课堂管理尤为重要。结合教学经验,对初中音乐课堂的管理进行了研究。

一、构建良好的音乐教室环境

很多学校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有专门、专业的教室,由于教室不经常使用和音乐课程的特殊性,音乐教室便显得有些“随便“”自由”。试想一下,学生在上语文、数学等文化课时都是在很规范的教室里,当上音乐课时,学生来到音乐教室,不再是单调的桌子、椅子,学生自然会欢呼雀跃,犹如一群出了笼子的小鸟,闹腾不已,不利于音乐课堂的管理。如果音乐教室里的物品随意摆放,教学设备杂乱无章,无疑仿佛向学生传达一个信息:音乐课就是给大家放松的课程,大家可以随便一点。音乐课虽然不是主要课程,但也不是单单让学生学习一点音乐来陶冶情操,还需要让学生掌握一些专业的音乐知识,为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音乐教室的布置要讲究。虽然要使学生在音乐教室感觉放松,不像上其他课程时一样严肃,但是,教室也要简洁、干净,各种教学设备摆放规范。同时,可在教室里张贴一些音乐海报或宣传画,或音乐知识。音乐教室的使用要有明确的规定,在教室前张贴音乐教室的使用规范,让学生感到音乐教室、音乐课堂也是一个有规范、有规则的地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学生看到整洁的教室和明确的教室使用规范后,自然会对自己形成一些约束,使得他们在音乐课堂能自觉遵守纪律,利于教师的教学开展。对于在音乐教室中的规范,教师不能刻意苛求学生,要给予他们音乐课上应有的放松和艺术性感受。但是,对于违反教室使用规范的学生,比如,带零食进教室、穿拖鞋进教室等行为,教师一定严肃处理,切不可放纵,以免导致更多类似的违规现象发生。

二、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

音乐课程不是中考科目内容,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中音乐课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容易导致音乐教师本身就不重视音乐教学,在教学中没有热情,对待音乐课是得过且过的态度,更不用说提高自己的音乐教学水平,学习音乐教学的专业知识了。一些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能有效地吸引、满足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导致许多学生在音乐课上兴趣缺失,显得无精打采。完善初中音乐课堂管理的一个巨大突破口,就是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音乐是一门艺术性课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音乐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以及课堂的教学秩序。音乐可以让人感受到美,可以让人沉浸在欣赏中,使学生进而喜欢上音乐、专心致志地学习音乐。教师自身必须拥有熟练的、高水平的音乐专业素质,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吸引学生。比如,教师在教学《四小天鹅舞曲》时,教师要能熟练、高水平地弹奏《四小天鹅舞曲》,才能让学生完整地欣赏和领略到该曲目的精髓,感受其中包含的音乐性和音乐美感,感受创作者构曲的巧妙及作品中饱含的深情。如果教师没有高超的音乐专业素质,只是靠一些音乐理论知识来指导学生学习音乐,那么,学生学习的兴趣必然会大大降低。教师除了要有较高的音乐专业素质之外,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对于音乐教学,不是教师只通过音乐素质就可以完成教学的,音乐还包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内涵,这些都是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而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音乐会被赋予很多不同的内涵和欣赏角度,教师只有掌握这些相关知识,才能在音乐教学中向学生讲解和传授这些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三、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

初中生对于有趣的学科是具有巨大的好奇心和兴趣的,尤其是音乐课这类艺术性课程。传统的音乐课教学基本是教师示范唱,然后让学生一起唱,学生们就一起“有气无力”地唱,或者教师教授一些乐理等音乐理论知识。而这些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初中生对音乐学习的需求了,教师必须大大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第一,教学内容的丰富。在教学中加入一些音乐背景知识的讲解,穿插一些同类型音乐曲目的欣赏,并且在教学中加入适当的音乐表演内容,从而调动起所有同学的积极性,便于课堂管理。第二,教学手段的丰富。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音乐课程内容等。

四、结束语

初中音乐课虽然在学生的中考中不占据比重,但却对学生的艺术审美培养及成长的影响意义重大。因此,要重视音乐课堂的管理。音乐教师必须掌握一些有效的方法,才能做好音乐课堂管理工作。要让学生既能放松身心,充分感受音乐艺术的美好,又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以保证音乐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作者:蒋红梅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中学

参考文献:

[1]刘玉梅.初中生课堂不良行为特点及管理[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4).

品质课堂音乐教学论文

提高职业院校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研究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提高职业院校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研究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在职业院校学生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不仅是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也是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当下教学环境中,将职业院校的音乐教学质量进行有效提高,能够使音乐课堂的教学本质得以回归,使其在职业院校人才素质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用,同时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提升以及情感抒发的引导,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对职业院校音乐课的定位进行了阐述,分析了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职业院校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给出了一些个人建议。

关键词:

职业院校;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探究

一、职业院校音乐课的定位

职业院校开展音乐课程旨在陶冶高尚的艺术情操,形成正确的艺术观,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性格品质,使人身心得到益处。因此在教学中非常重视欣赏和情感体验。在课堂对学生传输音乐知识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较多的实践活动,经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参与,使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体会,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如此可以将音乐教育质量进行大幅度的提高。职业院校的音乐老师在拥有专业音乐知识的基础上,还应具有较高的素质和水平,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塑造学习氛围,并且使音乐教学课程具有一定生动性和直观性。所以,音乐教师应拥有亲和力、感染力、丰富的人文知识、良好的职业德操和优秀的艺术素质等。只有如此,才可以担负起培养专业音乐技能的人才责任。职业院校在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将音乐课程进行明确的定位,以培养学生的鉴赏音乐能力和体验音乐能力。

二、职业院校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质量方面

职业院校的音乐教材同人才培养的特点不具备同步性,在某种程度上对音乐教学方法的优化有一定制约。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职业院校通常使用音乐专业教材,因为针对的是专业音乐体系以及人才,往往存在着对理论知识尤为重视,但不够重视体验,这对职业院校音乐教育的开展,不能有效地起到推动作用。因为职业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多样化特点,音乐教材实用性的缺乏,将会导致职业院校音乐课堂的开展不具备系统性和科学性。另外,在部分职业院校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老师可以对音乐教材进行自主选择,使老师自主决策权偏大。因为在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下,一些音乐老师并不具备充分的能力对教材的优劣进行鉴别,仅是结合自身爱好或自身的经验来选择教材,如此便会有偏颇的情况发生。教学的基础便是教材,倘若不具备高质量的教材,极易导致音乐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现实需求出现脱节或偏差,若仅是保留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不能使当下学生对音乐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基于此,职业院校音乐教育人员应根据院校学生特点,根据当下教学的具体需求,辅助学生对音乐教育目标的全面建立,共同编制可以充分表现职业院校培养系统中的应有定位的音乐教材,使其同其他高校的音乐教材具有差异性,该种根据教学内容而对音乐教学模式进行革新,可以将职业院校音乐教育独特性进行充分的表现。

(二)教学方式相对单一

结合有关调研发现,目前职业院校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保留着以老师为主导和灌输式教育模式,此种教育模式的特征主要是对知识和概念教育过度重视,却忽视了学生的自身感受,此模式同音乐教育的实质存在矛盾性,对学生艺术情操的引导起到了相对的阻碍作用。近些年,我国的教育得到了质的提升,以往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大部分教育机构摒弃,而多种教学方式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其将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替代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就目前教学环境而言,在音乐课堂开展中,大部分职业院校还是应用以往简便的教学方式。从音乐教学设备投入层面来看,大部分职业院校对音乐设备投入较少,导致音乐教育的实施受到了较多因素的影响。因为音乐教育内容缺乏完善性、设施投入少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导致职业院校对音乐教学的革新面临诸多困难。音乐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在某种程度讲,音乐是一门听觉为主的艺术,其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师生和作品之间呈现一种共情关系。倘若音乐老师仅是将简单的音乐知识灌输给学生,没有重视学生自主欣赏和体验音乐美感的引导,对教学模式不进行重视,会降低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以及体验感受,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降低。

(三)课程建设缺乏影响力

从音乐课程开设方面来讲,大部分职业院校将音乐作为选修课,而选修课内容主要是对音乐自主欣赏。因为学校对课程并没有相应强制性要求,大部分学生感觉音乐课程不是重要科目,对音乐选修只是根据自己的爱好去决定,外动力的缺失,会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发挥产生不良影响。不仅如此,在进行选修课程教育相关活动时,老师通常对学生的要求也不是很严格,对学生是否在上音乐课不会进行重视,在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方面缺乏一定的明确性。甚至有一些老师会对音乐课程所用的教材进行随意选择,学生是否学习全靠个人爱好。由此看出,由于音乐课程建设的缺乏,在师资建设、课堂标准、课堂资源建设等方面均具有较大的.不合理性,导致音乐教育存在可学可不学的现象,促使音乐教育在职业院校素质培养中的应有效应得不到充分发挥。

(四)教学模式陈旧

目前在职业院校音乐课程教学中,因为教材缺乏、模式老旧等不同问题的存在,并且每个学生音乐水平参差不齐,在音乐教育进行时,应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这就需要音乐老师对教育方式进行不断优化,确保其具有多样性,如此才能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将课堂氛围进行充分调动。例如在音乐课堂开展中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促使每位学生对音乐的不同需求得到满足。但目前情况是,大多数职业院校的音乐教师不具备充分的精力以及教学水平对该种教学方式实施,老师们仍然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极易使学生在音乐课程学习过程中发生两极分化的现象,也就是音乐方面略有天赋的同学会更偏爱音乐课程,并且可以同老师的授课进度保持一致性,而其他的学生因为不能和老师的教学进度保持一致性,不能充分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也不能对授课内容进行充分的理解,导致其对音乐课程逐渐失去学习热情。

三、职业院校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一)编写新型教材

当前形势下,我国职业院校的音乐教学存在一定的欠缺,主要就是教材的不统一,不同的院校使用不同的音乐教材。换句话说,就是当前职业院校使用的音乐教材普遍不匹配该院校的职业特征,造成音乐教学缺乏合理性和规范性。据相关调查得出,在职业院校任教的音乐教师对音乐教材具有自主选择权,可随意选择教材种类。而职业院校音乐教学的合理规范化,必然离不开适合现代教学、全面考虑职校学生特性,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音乐教材。此外,教材内容的编写还要具备职业院校的特色,建立起与之相应的教学资源库,以便数字化管理。所以,编撰者在编写音乐教材内容时,要与时俱进,结合当代学生的音乐水准、特点、心理成熟度、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以及兴趣爱好等,编写出能培养其内在艺术修养的音乐教学内容。同时,也不能忽略音乐技能的培养、知识素养的提高和鉴赏优秀作品的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提高综合能力,使教材内容一改过去的单调乏味,变成具有职业院校特色、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在职业院校的教学中,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繁重,安排得比较紧凑,就显得音乐教学的时间所占比例偏低。故而,对音乐教学材料的要求相对较高,教学材料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规范性就显得非常必要,还要能充分体现职业院校的特殊性。音乐教学除了要考虑教材的规范合理,还要重视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的合理化与生动化,这样才能让教学模块被音乐教师充分调配,完成既定目标。因而可知,教材质量的高低对于教学策略的发挥、教育机制的构建、学生的音乐审美及艺术修养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创新教学方式

首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组织实践活动,并正确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潜能,以及对本学科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多参与音乐有关的实践活动,包括各类演出、会演等活动,以强烈的参与感去证明音乐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其次,职业院校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主要渠道之一,就是各类社团和协会,因此,应鼓励学生多参与各类社团中的音乐实践,充分利用这些渠道的优势,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及艺术修养。鼓励与音乐相关的社团和协会多组织实践活动,并助其扩大影响,促使学生通过参加多样化的音乐实践活动,更加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最大限度发挥这些渠道的正能量,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再次,对即将开展的教学活动要保证其具备科学合理性。认真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用以提高整节课教学的质量,一节优秀音乐课的产生是和高质量的教学环节分不开的。而一个教学环节是否优秀,课前的设计也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还应包括在课堂实践中作出的应急反应。社会发展至今,造就了各个年龄段学生的想法、行为和表现都不尽相同,但是都在追求自己的个性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全面结合这些不确定的因素,作出相应的调整。例如:当学生接受能力不同时,那么教师在教学中的侧重点也应因人而异,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深层次的去理解音乐的内涵;对于学习兴趣高涨的班级,可以在课前设计出适合班级特色的教学环节;当面对音乐体验感略低的班级,则应想方设法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基础音乐游戏等。综上所述,无论选择哪种教学方法,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还是最适合学生特点的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音乐教学的实效性。最后,音乐学科需要学生具备整体感觉。基于这一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完成全面教学。比如,利用多媒体工具、互联网技术、仿真手段等。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不同的表达形式,将音乐作品展现于学生面前,能够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了解音乐的魅力,进而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不但如此,其多元化体现形式能够从多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从根本上来讲,先进的科学技术能促进音乐教学不断创新。

(三)规范音乐课程建设

音乐课堂的教学规律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比方需要着重关注学生内心体会、侧重于内心的情感传递,但是在职业院校大力推广音乐课程是最近几年的新举措,基于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很多职业院校的音乐课程内容较为单一,音乐教学自身特色较为匮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学校音乐教学模式与其他学科别无二致,没有将音乐教学和校园自身专业特点相结合,进而产生自身特点突出的音乐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忽略了对教学目标的规划以及课程内容的编写,使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面临较大困难。与此同时,老师自身因素同样具有重要作用,自主调整或改动教学内容,造成学生在参与音乐课堂时的学习效率严重下降。所以,在当前阶段,形成标准的音乐课堂教育模式,音乐教育及教学创新至关重要。

(四)培养学生的独立实践能力

相比其他学科,音乐对于课堂氛围的调节作用更加显著,主要因为老师完成音乐教学过程中可对动态教学模式加以利用,艺术最直接的体现方式就是音乐,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前组织同学进行校园舞蹈表演,当作新课导入的手段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由于此类教学模式存在新鲜感,因此能够获得学生广泛认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老师可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演唱自己最喜欢的歌曲中感触最深或最有震撼力的一句,老师需要在此过程中做最好的倾听者,并可利用适当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如此一来,不但可以锻炼学生自我表达能力,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勇于进取的精神,并且使课堂氛围更加积极、活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另外可以让学生参与“讲课”,此处“讲”指的是老师通过课堂教学,激励学生能够踊跃发表自身感想,像老师那样表达自身对音乐的领悟及欣赏音乐后的感触,此举不仅能够使课堂氛围更加生动有趣,还可以使学生逻辑思维得到锻炼,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使其拥有充分的音乐情感体验和音乐表达欲望。

长年以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观念、上课形式滞后不前,一直受多方诟病。本文将从实际出发,从教学实践中发现的缺点切入,着实解决传统中职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问题。

1高中职声乐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本文以湛江开放大学附属中专—湛江市财政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实践过程中出现问题主要如下:

1。1生源良莠不齐、学生腼腆内向

我校(湛江开放大学附属中专—湛江市财政职业技术学校)生源多是湛江各县区乡镇学生,特点是年龄偏低、心智不成熟、不爱学习不爱劳动、脱离生活实践。面对陌生的演唱技能教学,学生普遍不敢开口唱,恶性循环容易造成学生的习得性无助,造成声乐课教学收效甚微。

1。2学生概念不清、无法自我评价

性格外向的学生喜欢唱歌,但不掌握正确的声音概念,不能分辨哪种声音是正确的,哪种声音是错误的,往往开口就是浅、白、嘶吼。长此以往的错误习惯一旦养成,不仅对声乐学习设下重重障碍,还会对自身发声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1。3课程设置单打独斗,脱离职业技能联动

声乐课设置长久以来没有与其他课程联动,脱离实际,如:没有乐理支持学生识谱唱谱能力差;学生只会演唱不会伴奏,或没有结合幼儿舞蹈,学生接受的技能教育形式相对呆滞,与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人才的方向大相径庭。

1。4缺少展示平台,学生缺乏锻炼

实践中发现,声乐教学一直是“教”与“学”,缺乏相关平台使学生有机会展示,没有良性竞争促进优良学风形成,并与中职培养人才教学“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相矛盾。

2提高中职声乐课教学质量的策略

受限于中职生源及学校硬件等客观原因,想做到高等校园自由、自立的优秀学风不能一蹴而就。要提高中职声乐课的教学质量,就要实事求是从实际情况出发,据此我做出思考并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2。1从横纵向提高学生自信心,创设情景解放学生天性

(1)面对内向腼腆,被评价学习能力低的学生,教师在声乐课教学时,及时作出形成性评价,从声音条件、声乐技术、演唱情感等纵向表现,认可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每次学习、演唱时充满信心,课堂教学能事半功倍。

(2)除了专业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演都可作横向高度评价,例如及时的模唱、跟唱时的韵律感等。根据罗森塔尔效应,不断激励学生,暗示学生能成为大家都期待的人才。在长期不被重视的环境中,学生往往会对自己做比较低的评价。在充满赞赏的环境中,学生则容易受到启发和鼓励,往更好的方向努力,行动越来越积极,最终做出更好的成绩。

(3)要内向羞怯的学生放松地学习声乐,解放天性训练必不可少。所谓解放天性是表演专业的一个基础训练,使演员在舞台面对观众时能不受阻碍地将下意识表达出来。人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玩,玩是人被压抑的天性,玩让人放松,让人解开束缚。因此“玩”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最常运用的手段,例如一位同学“照镜子”,另一位同学观察并模仿;提供各种状态的动物,由学生去模仿,如慵懒的狮子,调皮的猴子等。解放天性训练不仅能释放学生被压抑的学习状态,还能与幼儿园教学模拟相结合,可谓益处多多。

2。2帮助学生确立正确声音概念

要让学生唱出优美的歌声,就必须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通过科学的教学,使学生找到舒服正确的声音,并且记住发声时周围肌肉发力状态,在开口演唱之前已经有一个具体的概念;学生能分辨错误的声音,分析成因。要做到以上两点,则对教师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具体如下:

(1)教师自身要掌握发声器官的具体介绍和发力剖析,将抽象的概念转换为具体的器官发力动作;

(2)能听辨学生错误的各种发力动作,因材施教地纠正,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2。3多课程联动,培养学生全面性

多课程联动意义十分重大,由于工作需要,幼儿教师需掌握视谱即兴弹唱、幼儿歌舞创编等技巧。要掌握以上技能,声乐课设置必须创新,以演唱为主,即兴伴奏、幼儿舞蹈伴舞为辅,建立多课程联动,使之成为机制。

(1)声乐课教学中,适时邀请舞蹈教师为学生结合面部表情、演出动作等形体做针对性训练;幼儿歌曲演唱时要求学生小组为单位,创编简单的幼儿舞蹈动作,由舞蹈教师即时作出反馈和修改。

(2)结合乐理和钢琴课内容,引入即兴伴奏教学,使学生在演唱歌曲时有能力加入简单的即兴伴奏,增加声乐学习乐趣和成就感,切实做到多课程融合。

2。4建立展示平台机制,以项目促进教学

传统声乐教学只在集体课堂上完成基本功训练、作品教学、演唱,优秀学生没有成就感,落后学生缺乏锻炼,因此建立展示平台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在数位学前教育教师的协调和组织下,学校定期开展学前教育专业演唱技能比赛、师生音乐会等展示平台,以赛促教、以演促教,不仅能锻炼学生公开演唱心态,更能为学校比赛、演出选拔优秀人才,将来学生亦能带着荣誉和经验就业,可谓一举多得。

综上所述,要提高中职声乐课的质量,就要做到循序渐进,适应新课堂改革中学生主体的教学规律,并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究,千方百计使得中职声乐课的学习做到“有趣、有效、有用”。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范文2000字

论文摘要: 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内涵。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特点是: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既有内容广泛的政治、地理、历史、民俗等知识的传授,又有严格的节奏、听音、视唱、发声、演奏等技能技巧的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最佳途径。正如列宁指出:“音乐是对人民进行教育的有力工具。”

论文关键词: 小学生 德育 音乐教学

一、在教学准备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的准备关键在对教材的分析,教师应当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在我们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有的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如:《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国旗国旗真美丽》、《小乌鸦爱妈妈》等。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作好教具、课件等其他的教学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国旗国旗真美丽》欣赏教学中,我就准备了一面五星红旗放在新课的引入阶段进行展示,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边欣赏音乐边看照片,同学们既有听觉又有视觉的感受,对他们更深切理解歌曲的情绪给予很好的帮助。

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一节优质课中,教学过程是精粹,在此环节中体现德育教育最忌空洞说教,应该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指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德育工作生命力的重要体现。”作为教师就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把情感做为主线来贯穿整节课。同时音乐教师还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音乐学习习惯。

三、在音乐感受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音乐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

四、在学习评价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以往音乐课的学习评价中,教师往往让几个学生组成一组选唱一首歌曲,打上一个等级草草了事。这样不仅没有起到综合评价作用,更重要的是严重淡化了学习评价对学生的教育功能。

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等。都是我们评价应包含的内容或要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对美的追求。例如:我在一次期末考核中,加入了父母评价一栏,让学生把《洗手绢》回家唱给父母听,还可以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创编歌词,表演给家长看,家长给出简要的评价。第二天看到家长们的评价时,让我大感意外。“她长大了,懂事了!”“我的宝贝儿子也会做事了!”一句句真挚的话语,不正是我们德育教育的最好结果吗?

五、在教学手段中渗透德育教育

将音乐与文化融合起来,把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音乐与历史、地理、体育的关系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来讲,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律动、歌表演,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中低年级同学的喜爱。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够“当众、自信、有表情地歌唱和表现”。学生在自由表现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了自信与勇气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新颖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养成群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六、在音乐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游戏时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它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音乐能力,也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优秀品质。如以班级、小组等为单位的游戏,需要学生的协作精神;而一些需要克服一定困难的游戏,有利于学生毅力的训练。

歌表演、律动特别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如教学《我爱雪莲花》,将具有新疆舞特点的律动交给学生,《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歌表演有彝族风味,《金孔雀轻轻跳》是美丽的傣家舞。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不仅清楚认识中国的多个民族,也加深了对民族音也的理解和热爱。

七、教师以自身形象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为培养跨世纪的接班人,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需要树立教书育人的意识,在本职岗位上,落实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良好的师德修养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有献身教育事业的伟大理想,以为人师表的道德标准衡量自己,培养高尚的情操,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待教学工作。课堂上,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生动形象,歌唱充满激情,琴声优美动听,所有这些,都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感化作用,使学生不仅通过间接的教材内容,更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得到直接的德育教育。

结束语

总之,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音乐课深入挖掘音乐歌曲的德育因素,揭示音乐情感,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受到陶冶,受到影响,受到启发,受到鼓舞,最终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小学音乐课堂的研究论文

音乐是学校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课程,而小学音乐教学则是整个音乐教育的起始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中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策略

【内容摘要】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基础音乐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大多数中小学音乐教师局限于教会学生唱好一首歌曲,而不注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节奏能力的训练。节奏训练是音乐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给学生打下扎实的音乐基础,从而使中小学音乐教学得以高质量的开展。文章分析了节奏训练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与开展情况,并提出了几点节奏训练的策略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策略

节奏为音乐的重要表现要素。瑞士音乐教育家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提出:音乐教育的前提是通过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与敏捷反应能力。①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也表明,需从节奏着手展开音乐教育,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节奏训练在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节奏训练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与开展情况

节奏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简单来说,一切运动着的事物在时间上的规范,统称为节奏。无论是伫列步伐、人的心跳,还是机械运转、生产流程等均有着自己的节奏。可见,节奏为音乐的骨骼。奥尔夫就曾经说过:“音乐构成的首要要素即为节奏,而非旋律。”中小学音乐教育为音乐教育的初级阶段,而节奏教学属于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节奏感,还能增强其对乐曲、歌曲的感知能力、欣赏能力与分析能力。节奏学习的进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科学、正确的节奏训练能够确保中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更多音乐知识。②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节奏训练的受重视程度不够,存在较多弊端,如整个训练过于程式化,多是通过拍手、读谱的方式来完成,训练方法单一、学习内容枯燥。此外,音乐课堂上节奏训练的时间较少。音乐本就源于生活,源于自然,是人们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但音乐课堂上长时间枯燥的节奏训练已脱离了生活。节奏训练如果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将不利于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违背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宗旨。

二、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策略

一利用语言完成节奏训练

中小学生年龄较小,更愿意去记忆一些简单易懂、生动有趣的东西,而童谣是他们从小就接触的音乐,非常易于记忆,通过童谣来展开节奏训练,对学生而言是相当有效的训练方式。

二利用乐器演奏完成节奏训练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击打、吹奏乐器的方式来感受节奏,从而完成节奏训练。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感受乐器的声音长音、短音,或清脆、浑厚的声音等,并学习碰铃、响板、三角铁、沙锤等打击乐的节奏;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甚至引导其自制打击乐器。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的道具,如筷子、盆、铁桶等,引导学生去感受与创作节奏。

三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完成节奏训练

音乐作品中的很多节奏均是音乐家从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在节奏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唤起学生头脑中已经储存的节奏,如体育课上跑步的“一二一”节奏声、青蛙叫的“呱呱”声、钟摆的“滴答”声等,生活中的这些声音也有助于完成学生的节奏感训练。此外,节奏模仿训练法是中小学音乐课堂节奏训练的常用教学方法。让学生想象和模仿这些声音,如汽车鸣喇叭的声音、公鸡打鸣的声音、火车呼啸而过的声音、敲门声,以及下雨时的滴答声等,这些都能够使其更加快速地掌握其中的节奏,并且有助于提升节奏学习的兴趣。

四利用速度变化完成节奏训练

节奏为乐音中长短变化与轻重变化的一种形式。因此,节奏训练需与速度训练有机结合,方可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如谱例2,若要使节奏、拍子与拍号不变,速度再加快一倍,将会出现谱例3的效果;再加快一倍的速度,将会出现谱例4的节奏效果。

三、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的注意事项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使其能够轻松地学习音乐知识。因此,中小学生音乐课堂上的节奏训练需要注意两点:第一,应注意节奏训练的频率。教师要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与运用节奏,在训练过程中,每次训练时间不能过长,但应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多次反复训练,并坚持“课上练、下课也练”的原则,久而久之,就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并提高其音乐欣赏的能力。第二,节奏训练应多样化。中小学生受年龄、性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对于枯燥的学习形式很容易感到厌倦,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来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让内容更形象、生动。

四、结语

总之,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学好音乐非常重要。节奏训练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应结合中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节奏训练内容。教师可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让学生在唱、玩、说、动的过程中去体验、感知节奏与音乐之间的关系,最终通过高质量的节奏训练强化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提高其创作节奏的能力。

范文二: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利弊分析

[摘要]现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日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音乐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极大地增加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率也明显提高。但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一直受到很大的争议。本文主要讨论在中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利弊,通过对利弊的分析,总结出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正确的使用多媒体技术,从而达到正确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方法。

[关键词]音乐教学;多媒体;中小学;利弊

随着我国的计算机应用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影响了现在的教学方法,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大大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称赞。现在的教学不再是用黑板和粉笔,而是用电脑上影像和图片来进行展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领域的深刻的变革,多媒体中教学的应用严重影响着现在的学生教育。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两面性,应用适当会提高教学的质量,应用不当会误导学生,使学生学不到书本上的知识,达不到真正的教学目的,因此要用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避免因使用多媒体技术而使中小学生学不到书上的基础知识。

一、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优势

在中小学生的音乐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增加了学习的趣味和提高了学生的精神集中率。中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比较发散,如果音乐课上使用往常在黑板上单纯的讲述,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和音乐本身的真谛。音乐课上,老师用多媒体播放一些音乐和图片,会增加学生上课的积极性,给课堂增加很多的生机和活力。多媒体使很多的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生动的影像,这样也可以增加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记忆力。多媒体的应用增加了学生的视野,在多媒体上老师放入课件里的知识可以是多种不同形式的。但是在黑板上老师只能用粉笔大致地描绘出想要表达的意思,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历都是有限的,可能很难理解老师的意思。但是老师如果很好的应用多媒体,容易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老师所要表达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多媒体从视觉和听觉上对学生进行启发,把要学习的知识形象化,不需要老师费力地讲解,学生容易理解书上书面化的知识点,增加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做课件的过程中老师要找很多的资料,会发现许多学生和老师自己没有掌握的其他新的知识,这样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对相应的知识点应多做介绍,介绍的知识是多方面的,学生得到的知识将更加全面,从而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范围。

二、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缺陷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过度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技能明显的退化,老师也养成了一种惰性。学生也不能完全的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是把上课当成了一场娱乐。上课并没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过度的关注多媒体的内容,会忽略学生上课的状态,而学生过度的关注多媒体上有趣的内容,会忽略老师要讲解的重点内容。老师和学生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电脑上,因此会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老师做的课件主要是老师的思想,并没有学生的思维,学生只是跟着老师的思路听课,在听课的过程中缺乏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被动的接受知识,对学生思维能力也有不好的影响。多媒体的操作速度比较快速,可能学生还没有注意上一个课件的内容,老师就已经讲解过去了,当然学生也不能及时的做笔记。但是用在黑板的讲课中,老师讲的内容不会擦掉,学生不懂的知识,会再次提问老师,或者有时间做笔记。多媒体的讲课中,学生当时的记忆是很深的,但是不能记录下来,对以后的复习也是非常不利的。多媒体课堂会使学生一味地追求课堂的趣味性,忽略了学习基础知识,中小学生的学习要打好基础,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有好的铺垫。

综上所述,多媒体在教学方面的应用有利也有弊,因此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有利因素,尽量避免其不利的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能一味的讲解自己做的课件上的知识,要经常提问学生增加他们的思考能力,提问是否知道有关所学习的知识的内容。多媒体课件只是为了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并不能在教学中占很大的位置,在遇到书本中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利用多媒体增加学生的理解力,也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把握书本中的重点。老师在播放课件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反映,不能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要讲解的课件上,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音乐是一种视觉和听觉结合的艺术,不能单纯靠老师对于基础知识的讲解,也需要对听觉的 *** ,上音乐课的过程中,有效地应用课件,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必须的。但是对科学技术的应用不能盲目,不能单纯地依赖科学技术,尤其是教学,学生和老师占非常大的比重,多媒体是不能代替学生和老师的位置的。多媒体应用的利弊要分析清楚,这样才能发挥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曹众,郭声健.突出“以学生为本”理念的香港高中《音乐课程及评估指引》[J].课程•教材•教法,201108.

[2]徐学军.合唱———音乐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助推剂[J].音乐天地,200908.

[3]刘敏.钢琴学习者生涯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4]姚海燕.流行音乐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

[5]吴世学.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及其提升[D].华中师范大学,2009.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范文2000字

论文摘要: 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内涵。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特点是: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既有内容广泛的政治、地理、历史、民俗等知识的传授,又有严格的节奏、听音、视唱、发声、演奏等技能技巧的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最佳途径。正如列宁指出:“音乐是对人民进行教育的有力工具。”

论文关键词: 小学生 德育 音乐教学

一、在教学准备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的准备关键在对教材的分析,教师应当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在我们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有的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如:《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国旗国旗真美丽》、《小乌鸦爱妈妈》等。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作好教具、课件等其他的教学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国旗国旗真美丽》欣赏教学中,我就准备了一面五星红旗放在新课的引入阶段进行展示,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边欣赏音乐边看照片,同学们既有听觉又有视觉的感受,对他们更深切理解歌曲的情绪给予很好的帮助。

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一节优质课中,教学过程是精粹,在此环节中体现德育教育最忌空洞说教,应该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指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德育工作生命力的重要体现。”作为教师就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把情感做为主线来贯穿整节课。同时音乐教师还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音乐学习习惯。

三、在音乐感受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音乐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

四、在学习评价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以往音乐课的学习评价中,教师往往让几个学生组成一组选唱一首歌曲,打上一个等级草草了事。这样不仅没有起到综合评价作用,更重要的是严重淡化了学习评价对学生的教育功能。

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等。都是我们评价应包含的内容或要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对美的追求。例如:我在一次期末考核中,加入了父母评价一栏,让学生把《洗手绢》回家唱给父母听,还可以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创编歌词,表演给家长看,家长给出简要的评价。第二天看到家长们的评价时,让我大感意外。“她长大了,懂事了!”“我的宝贝儿子也会做事了!”一句句真挚的话语,不正是我们德育教育的最好结果吗?

五、在教学手段中渗透德育教育

将音乐与文化融合起来,把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音乐与历史、地理、体育的关系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来讲,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律动、歌表演,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中低年级同学的喜爱。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够“当众、自信、有表情地歌唱和表现”。学生在自由表现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了自信与勇气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新颖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养成群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六、在音乐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游戏时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它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音乐能力,也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优秀品质。如以班级、小组等为单位的游戏,需要学生的协作精神;而一些需要克服一定困难的游戏,有利于学生毅力的训练。

歌表演、律动特别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如教学《我爱雪莲花》,将具有新疆舞特点的律动交给学生,《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歌表演有彝族风味,《金孔雀轻轻跳》是美丽的傣家舞。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不仅清楚认识中国的多个民族,也加深了对民族音也的理解和热爱。

七、教师以自身形象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为培养跨世纪的接班人,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需要树立教书育人的意识,在本职岗位上,落实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良好的师德修养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有献身教育事业的伟大理想,以为人师表的道德标准衡量自己,培养高尚的情操,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待教学工作。课堂上,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生动形象,歌唱充满激情,琴声优美动听,所有这些,都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感化作用,使学生不仅通过间接的教材内容,更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得到直接的德育教育。

结束语

总之,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音乐课深入挖掘音乐歌曲的德育因素,揭示音乐情感,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受到陶冶,受到影响,受到启发,受到鼓舞,最终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小议现代小学音乐课堂教育》

摘要:现代小学音乐教育要求充分发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让其有独到的感受与见解。笔者觉得当下的音乐课要有实实在在的东西,不要太多“花架子”,基础的音乐元素和基本的知识技能还是要真正的渗透到教学当中,让课堂真正的充满音乐性。

关键词:小学教育;基础知识;音乐;课堂

一、引言

新课改提出的“学科综合”这个基本理念使音乐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但同时课堂的音乐性也在逐渐地被削弱。现代小学音乐教育要求充分发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让其有独到的感受与见解。我们要怎样去解决才能真正让音乐元素和基本的音乐技能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真正让学生们掌握音乐之魂,感受音乐之美呢?下面我们就一一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探析其解决策略。

二、种种课堂弊端出现的原因

(一)过度追求兴趣体验,忽视音乐本位

如一节聆听的欣赏课,从一开始学生就用手拍着节拍来伴奏欣赏,紧接着是敲击种种打击乐器的伴奏欣赏,再下来是用肢体的动作、舞蹈来表现音乐,学生一直手脚不停,言而无暇,忙得不亦乐乎,在如此忙碌、频繁的活动中,学生们能深入到音乐中去体验音乐的美吗?配合音乐课的各种活动都应该只是辅助手段,同时其前提是服从和服务于音乐之美的需要。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的根本途径,是学生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通道。但过分追求以音乐兴趣为主力、重视音乐实践,就会忽视音乐的“魂”――音乐最本位的东西,如果喧宾夺主的去上音乐课,效果可想而知。

(二)拼盘式的课堂结构

音乐新课标提出了“提倡学科综合”的基本理念,音乐课的综合是有条件限制的,必须以音乐为本,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体验,绚丽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学生探究的主要目标。如看过一节音乐课――《蜗牛和黄鹂鸟》,一节课四十分钟,教师却用了二十分钟让学生了解蜗牛和黄鹂鸟的生活习性,真让人犯糊涂:这是音乐课还是自然课?这不是音乐课,而是非牛非马的大拼盘,是偏离音乐而在音乐的外围问题上做文章。

(三)无限制的学生活动

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的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在新课改下,有的教师却矫枉过正,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追求以学生为主体,本末倒置。有这样一节音乐课:人音版一年级第五课《跳起舞》。这堂课的重点是了解蒙古族的舞蹈和风情,并能用简单的律动表现。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合作式、探究式教学,让学生根据了解的蒙古族风俗来创编自己喜欢的活动。教师的意思是无论是骑马、射箭,还是挤奶等都可以。可学生们的理解却和教师预想的大相径庭。学生们兴致大发,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摔跤,更有甚者说打架,而且迅速地抱成一团,课堂变成了摔跤场,教师一时之间无法驾驭课堂,好半天才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学生在这样的环节里有什么收获呢?这种自由的、没有正确引导的活动和表演,只是流于形式。教师在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的同时,也要给予适度地指导,这样才能做到活而不乱,有效地参与,也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行之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解决策略

(一)加强学生音乐基本知识的掌握

要想让孩子真正感受音乐,喜欢音乐,首先就要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这样才能准确分辨音准和节奏的旋律,从而才能懂得音乐、欣赏音乐,甚至创造音乐。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设计切合学生生活的音乐实践活动,并适时把握活动过程的动态生成和活动内容与形式的音乐性、艺术性,使学生全身心的参与活动,并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这样就真正体现了音乐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基本功――音准和节奏

往往有教师认为,课改要求课堂不要太过于死板,要从视、听、做、玩各方面综合起来进行教学,而对于音乐、歌曲中最基本的音准、节奏一带而过,最终导致歌曲学完了,音乐欣赏完了,留给学生的却只有一些表面的感觉,如怎样好玩、怎样好看,而对于真正的旋律、节奏却不能准确的掌握。对于一首新歌,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分析节拍节奏,将节拍带入到节奏中去,加上很好的情感处理,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掌握歌曲的节奏。我在课堂上做过这样的实验:用钢琴带旋律,进行细致的歌曲教学,学生们表现出来的不是厌烦和枯燥,而是在钢琴的引领下,对旋律有了更准确的记忆,学习起来也投入,歌曲反而掌握的更加准确和熟练了。如果教师再进一步的用上好听的钢琴伴奏,优美的音乐旋律一下子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起来了,也更加投入了,整个课堂让音乐填的满满的,这难道不比整节课虽然热闹,却什么都没留下要好得多吗?

(三)注重音乐课堂的音乐性

音乐课与其他课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音乐课的音乐性。一堂好的音乐课应该是在动听的音乐中完成的,充满丰富的音乐语汇,环绕动听的音乐旋律。怎样才能把握住课堂内的音乐性,是每位音乐教师都在努力探索研究的课题。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要使他们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就应该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方法将音乐表现出来。

四、结论

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也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教师必须在注重新课标的前提下将音乐的基本元素与基本知识技能传授与学生,切不可顾此失彼,不能走出“填鸭式”、“一言堂”的极端,却又进入了“民主开放=越乱越好”的误区。这需要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思考,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我们的音乐真正的充满课堂。

小学音乐课堂乐器论文参考文献

在写作音乐论文过程中,正确地标注以及合理地引用参考文献不仅关系到音乐论文的质量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学术态度。下文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音乐论文的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 付娜. 儿童 二胡启蒙教材的比较研究[D]. 河南大学 2014

[2] 王扬扬. 唐代教坊考述[D]. 河南师范大学 2013

[3] 王珣. 邓州罗卷戏的历史与现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4] 汪怡帆.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分析及歌曲钢琴伴奏的特点[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5] 张倩. 两汉魏晋太常音乐机构考辨[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6] 杜化丽. 《全唐诗》中琵琶史料的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7] 刘欢. 义务 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实施及教学现状探析[D]. 贵州师范大学 2014

[8] 李建荣. 姜夔自度曲的音乐创作风格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9] 桑玉婷. 少年儿童手风琴启蒙教材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4

[10] 王婷. 郑州市小学校外古筝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1] 王越. 论发展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个性化音乐修养[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12] 陈兆君. 钢琴即兴演奏在小学音乐课中的运用[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13] 柴森.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D]. 河北大学 2014

[14] 孙近钧. 新乡市小学生管乐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与途径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5] 陈晓静. 谈明清时期以“真”为美的音乐审美观[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16] 王哲. 临清时调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17] 徐忠奎. 宋代说唱音乐的商业性特征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18] 栗晓洋. 民间音乐-西平大铜器的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19] 于琼芳. 河南浚县庙会中“踩高跷”的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3

[1]郝红英。九十年代中国 文化 中的怀旧倾向[D].华南师范大学 2002.

[2]郑恺。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8

[3]刘可欣。流行音乐研究[D].北京大学。2003

[4]张婧。论大众文化中的怀旧情结[D].山东师范大学。2013

[5]贾永平。审美中的怀旧现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6]王志辉。“中国风”流行音乐的价值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

[7]郭星星。大陆校园民谣与台湾校园民歌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8]王耀宗。中国当代校园歌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

[9]张秀娟。大众传播语境下流行歌词的古典回归[D]福建师范大学。2012

[10]魏蕾。唐宋诗词在现代流行歌曲中的潜行与显现[D]中南民族大学 2012

[11]丁洁。电影音乐类型探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0

[12]王丽娟。大众审美情趣影响下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D]陕西师范大学,2010

[13]杨秀敏。论当下中国流行音乐新趋势[D]山东师范大学。2009

[14]王黎。流行音乐与文化消费[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

[15]吴磊。关于中国流行音乐与大众传媒的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2004

[16]李广平。现代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特征[J].北京:词刊。2004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2]赵玲玲。《文学与怀旧--论民族记忆的艺术传承》[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3]朱光潜。谈美[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4][苏]列。谢。维戈茨基着,周新译《。艺术心理学》[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5]于润洋。音乐美学史学论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6]杜洪泉。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概论。[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5

[7]管建华。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M]中国文联出版社。1995

[8]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9]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10]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11]孙蕤。中国流行音乐简史[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12]陶辛。流行音乐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13]周志芬,赵一萍。 音乐与戏曲[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8

[14]傅雪漪。戏曲传统声乐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15]陶东风。社会转型期审美文化研究[M].北京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1. 2017年音乐论文文献

2. 音乐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3. 音乐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

4. 音乐方面论文综述范文

5. 艺术类论文参考文献

音乐是学校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课程,而小学音乐教学则是整个音乐教育的起始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中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策略

【内容摘要】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基础音乐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大多数中小学音乐教师局限于教会学生唱好一首歌曲,而不注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节奏能力的训练。节奏训练是音乐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给学生打下扎实的音乐基础,从而使中小学音乐教学得以高质量的开展。文章分析了节奏训练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与开展情况,并提出了几点节奏训练的策略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策略

节奏为音乐的重要表现要素。瑞士音乐教育家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提出:音乐教育的前提是通过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与敏捷反应能力。①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也表明,需从节奏着手展开音乐教育,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节奏训练在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节奏训练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与开展情况

节奏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简单来说,一切运动着的事物在时间上的规范,统称为节奏。无论是伫列步伐、人的心跳,还是机械运转、生产流程等均有着自己的节奏。可见,节奏为音乐的骨骼。奥尔夫就曾经说过:“音乐构成的首要要素即为节奏,而非旋律。”中小学音乐教育为音乐教育的初级阶段,而节奏教学属于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节奏感,还能增强其对乐曲、歌曲的感知能力、欣赏能力与分析能力。节奏学习的进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科学、正确的节奏训练能够确保中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更多音乐知识。②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节奏训练的受重视程度不够,存在较多弊端,如整个训练过于程式化,多是通过拍手、读谱的方式来完成,训练方法单一、学习内容枯燥。此外,音乐课堂上节奏训练的时间较少。音乐本就源于生活,源于自然,是人们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但音乐课堂上长时间枯燥的节奏训练已脱离了生活。节奏训练如果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将不利于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违背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宗旨。

二、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策略

一利用语言完成节奏训练

中小学生年龄较小,更愿意去记忆一些简单易懂、生动有趣的东西,而童谣是他们从小就接触的音乐,非常易于记忆,通过童谣来展开节奏训练,对学生而言是相当有效的训练方式。

二利用乐器演奏完成节奏训练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击打、吹奏乐器的方式来感受节奏,从而完成节奏训练。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感受乐器的声音长音、短音,或清脆、浑厚的声音等,并学习碰铃、响板、三角铁、沙锤等打击乐的节奏;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甚至引导其自制打击乐器。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的道具,如筷子、盆、铁桶等,引导学生去感受与创作节奏。

三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完成节奏训练

音乐作品中的很多节奏均是音乐家从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在节奏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唤起学生头脑中已经储存的节奏,如体育课上跑步的“一二一”节奏声、青蛙叫的“呱呱”声、钟摆的“滴答”声等,生活中的这些声音也有助于完成学生的节奏感训练。此外,节奏模仿训练法是中小学音乐课堂节奏训练的常用教学方法。让学生想象和模仿这些声音,如汽车鸣喇叭的声音、公鸡打鸣的声音、火车呼啸而过的声音、敲门声,以及下雨时的滴答声等,这些都能够使其更加快速地掌握其中的节奏,并且有助于提升节奏学习的兴趣。

四利用速度变化完成节奏训练

节奏为乐音中长短变化与轻重变化的一种形式。因此,节奏训练需与速度训练有机结合,方可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如谱例2,若要使节奏、拍子与拍号不变,速度再加快一倍,将会出现谱例3的效果;再加快一倍的速度,将会出现谱例4的节奏效果。

三、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的注意事项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使其能够轻松地学习音乐知识。因此,中小学生音乐课堂上的节奏训练需要注意两点:第一,应注意节奏训练的频率。教师要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与运用节奏,在训练过程中,每次训练时间不能过长,但应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多次反复训练,并坚持“课上练、下课也练”的原则,久而久之,就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并提高其音乐欣赏的能力。第二,节奏训练应多样化。中小学生受年龄、性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对于枯燥的学习形式很容易感到厌倦,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来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让内容更形象、生动。

四、结语

总之,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学好音乐非常重要。节奏训练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应结合中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节奏训练内容。教师可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让学生在唱、玩、说、动的过程中去体验、感知节奏与音乐之间的关系,最终通过高质量的节奏训练强化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提高其创作节奏的能力。

范文二: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利弊分析

[摘要]现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日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音乐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极大地增加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率也明显提高。但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一直受到很大的争议。本文主要讨论在中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利弊,通过对利弊的分析,总结出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正确的使用多媒体技术,从而达到正确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方法。

[关键词]音乐教学;多媒体;中小学;利弊

随着我国的计算机应用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影响了现在的教学方法,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大大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称赞。现在的教学不再是用黑板和粉笔,而是用电脑上影像和图片来进行展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领域的深刻的变革,多媒体中教学的应用严重影响着现在的学生教育。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两面性,应用适当会提高教学的质量,应用不当会误导学生,使学生学不到书本上的知识,达不到真正的教学目的,因此要用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避免因使用多媒体技术而使中小学生学不到书上的基础知识。

一、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优势

在中小学生的音乐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增加了学习的趣味和提高了学生的精神集中率。中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比较发散,如果音乐课上使用往常在黑板上单纯的讲述,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和音乐本身的真谛。音乐课上,老师用多媒体播放一些音乐和图片,会增加学生上课的积极性,给课堂增加很多的生机和活力。多媒体使很多的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生动的影像,这样也可以增加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记忆力。多媒体的应用增加了学生的视野,在多媒体上老师放入课件里的知识可以是多种不同形式的。但是在黑板上老师只能用粉笔大致地描绘出想要表达的意思,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历都是有限的,可能很难理解老师的意思。但是老师如果很好的应用多媒体,容易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老师所要表达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多媒体从视觉和听觉上对学生进行启发,把要学习的知识形象化,不需要老师费力地讲解,学生容易理解书上书面化的知识点,增加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做课件的过程中老师要找很多的资料,会发现许多学生和老师自己没有掌握的其他新的知识,这样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对相应的知识点应多做介绍,介绍的知识是多方面的,学生得到的知识将更加全面,从而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范围。

二、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缺陷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过度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技能明显的退化,老师也养成了一种惰性。学生也不能完全的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是把上课当成了一场娱乐。上课并没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过度的关注多媒体的内容,会忽略学生上课的状态,而学生过度的关注多媒体上有趣的内容,会忽略老师要讲解的重点内容。老师和学生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电脑上,因此会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老师做的课件主要是老师的思想,并没有学生的思维,学生只是跟着老师的思路听课,在听课的过程中缺乏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被动的接受知识,对学生思维能力也有不好的影响。多媒体的操作速度比较快速,可能学生还没有注意上一个课件的内容,老师就已经讲解过去了,当然学生也不能及时的做笔记。但是用在黑板的讲课中,老师讲的内容不会擦掉,学生不懂的知识,会再次提问老师,或者有时间做笔记。多媒体的讲课中,学生当时的记忆是很深的,但是不能记录下来,对以后的复习也是非常不利的。多媒体课堂会使学生一味地追求课堂的趣味性,忽略了学习基础知识,中小学生的学习要打好基础,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有好的铺垫。

综上所述,多媒体在教学方面的应用有利也有弊,因此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有利因素,尽量避免其不利的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能一味的讲解自己做的课件上的知识,要经常提问学生增加他们的思考能力,提问是否知道有关所学习的知识的内容。多媒体课件只是为了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并不能在教学中占很大的位置,在遇到书本中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利用多媒体增加学生的理解力,也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把握书本中的重点。老师在播放课件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反映,不能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要讲解的课件上,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音乐是一种视觉和听觉结合的艺术,不能单纯靠老师对于基础知识的讲解,也需要对听觉的 *** ,上音乐课的过程中,有效地应用课件,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必须的。但是对科学技术的应用不能盲目,不能单纯地依赖科学技术,尤其是教学,学生和老师占非常大的比重,多媒体是不能代替学生和老师的位置的。多媒体应用的利弊要分析清楚,这样才能发挥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曹众,郭声健.突出“以学生为本”理念的香港高中《音乐课程及评估指引》[J].课程•教材•教法,201108.

[2]徐学军.合唱———音乐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助推剂[J].音乐天地,200908.

[3]刘敏.钢琴学习者生涯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4]姚海燕.流行音乐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

[5]吴世学.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及其提升[D].华中师范大学,2009.

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论文

现如今,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整理的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中国小学音乐教学整体上还停留在初级阶段,音乐课堂没有充分发掘学生的内在音乐潜力,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上也收效甚微。律动与音乐本就一体,大部分音乐课堂都忽略学生的律动教学,在课堂上实现音乐律动教学有益于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律动教学;小学;音乐课堂

在中国,小学音乐科目一直得不到重视,大部分的小学音乐课堂都流于形式,课堂的主要学习内容便是单纯唱歌,不管是在培养学生乐感还是发掘学生音乐天赋上都存在着严重不足。在小学生群体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小学生自身都很喜欢音乐,但奇怪的是他们中大部分人都对音乐课不太热衷,甚至觉得上音乐课很无聊,这样的现象使我们反思,我们的音乐教学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做出改变?

一、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这是由小学生的大脑发育所决定的。学生在小学时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这个时候要能够抓住时机进行大脑音乐开发,那么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要是等到学生大脑发育基本成型的时候再进行音乐教育,那么不仅费时费事,而且效果不会很理想。纵观大多数在音乐领域上取得一定建树的人,他们绝大部分在小时候就受到了良好的音乐教育,音乐天赋在小时候就得到良好开发,一般而言小时候没有展现音乐天赋但是长大后大放异彩的人实在寥寥无几。众所周知,人的左右脑分管不同的领域,右脑要比左脑发达很多,而且右脑又是音乐与艺术的领域,学生进行音乐学习也有利于右脑的智力开发。音乐教学如此重要,但是我们的小学音乐教学却一直停滞不前,我们需要引入一些教学手段来使音乐课堂焕发活力,提高小学音乐教育水平。

二、律动教学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一般的小学音乐课程内容都是学生端坐于座位上,进行歌曲的学习和演唱,但是律动教学却不同,律动教学主张释放学生的天性,并用旋律加以引导使学生在课堂上与音乐共舞。小学阶段这个年龄的学生大多都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正是天性得到释放的时候,但是传统的教学一直束缚着学生,压抑了他们的天性,尤其是在音乐课这样强调感受与艺术的课堂上,学生更加应该获得自由权。在律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培养协作能力,也学会更加开放地去表达展示自己,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2.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律动教学打破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传统学习方法,提倡鼓励学生离开座位,随着音乐旋律而进行律动学习,注重节拍与乐感。众所周知,当人的大脑与身体协同工作的时候,大脑思维会更加敏捷,二者相辅相成,所以当学生用身体动作诠释音乐的时候,大脑对于音乐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不仅是理解,还体现在对音乐旋律的记忆上,在各个方面都能够达到高效学习。

3.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多进行律动教学能够增加课堂活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而且小学生生性爱动,律动教学正适合他们的成长规律。生动有趣的律动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徜徉于音乐的世界,感受到音乐旋律的美妙奇特。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音乐不分国界,只要用心聆听感受,便能够体会到音乐旋律中包含的悲喜情绪,孩子是敏感的,只要鼓励他们用心体会音乐旋律,他们便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真谛。律动教学非常重视学生对音乐的体会和表达,在实施律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任由自己的思想驰骋,进行天马行空般的想象,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音乐潜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三、如何实施律动教学

律动教学强调的是对旋律的感受与掌握,所以在音乐课堂上需要开展一些互动性强的活动。学习音乐的第一步是掌握七音符,这就需要考验学生对音的高低进行辨别,教师可以使学生离开座位,安排他们按照自己对音的理解进行蹲站,如果感觉音高则站立,音低则蹲下,进而循序渐进,使他们按照对音的理解来改变自己的站立高度,一开始教师可以做适当引导,到后来便需要考验学生的音感了。再比如,歌曲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根据歌曲演绎一段小小的情景剧,用肢体与歌声诠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律动教学的方式有很多,主要前提就是使学生参与到音乐理解中,使教学不断深入,不能停留于表面,以挖掘学生的音乐天赋为主要宗旨。我国的小学音乐律动教学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律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所以需要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适当探索,不断完善律动教学,改变中国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提高小学音乐教育水平,整体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余红霞.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其策略:上[J].乐器,2011(11).

[2]丁雯颖.让视唱教学动起来:将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应用于视唱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3(S2).

[3]张建萍.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与新课程改革[J].中国音乐教育,2004(3).

摘 要:律动教学法的出现为传统枯燥的小学音乐课堂带来新的活力,在培养学生兴趣、提高课堂积极性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升小学三年级音乐教学水平的首要方法就是教师要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对工作不断进行反思和研究。

关键词:律动教学法;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多媒体

1、引言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入新的元素,不仅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是新课改的要求与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律动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音乐天赋与音乐教学相结合,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水平,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2、律动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音乐通常被称为舞蹈的灵魂,所以由此可以看出,音乐和舞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歌唱是一种以声音为载体的音乐表现形式,往往在歌唱过程中或需要加入肢体动作来衬托音乐中蕴含的情感。这些肢体动作可以称为表演,表演在音乐表现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加入肢体表演,也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小学三年级的音乐教学中有一些比较平淡但是不容易控制音准的音乐内容,对于音乐教师来说,这些音乐不容易吸引学生。遇到这种情况,音乐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其他方法提起小学生的好奇心。音乐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歌曲的内容或故事,让学生对该音乐产生悬念;如果歌曲中存在不同的角色,可以让学生扮演其中的人物,让音乐活起来。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对音乐有更深的理解。这种方法也被称为创造情境,能够迅速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改变教学内容重复、方法单一的情况,更主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音乐的旋律,提升教学质量。

为了创设鲜活的音乐情境,还可以采用多媒体。目前音乐动画丰富多彩,多媒体教学更具色彩与声音于一体,生动形象,充满吸引力。音乐教师应该让多媒体变成自己的得力助手,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来学习音乐。

律动音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律动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应用得比较广泛,其主要作用是课前引导、活跃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一教学方法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同样适用。这一方法主要是选择简单的律动音乐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律动音乐的选择对于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律动音乐往往欢快易懂,节奏比较简单,有了律动音乐的引导,能使学生更快地进入状态。音乐课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律动教学法具有将抽象音乐具体化的特点。如果教师能够把教学与律动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会使小学生更容易接受。律动教学法的融入更能使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收放自如,但是在运用过程中需要细心观察学生的状态,掌握好课程进度。

律动教学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改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促进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成为音乐学习的关键。实现这一目标的主导权更多在音乐教师的身上,音乐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号召力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能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完成对音乐的学习,很大一部分都归功于教师能否善于应用律动教学法,如上文中提到角色扮演的方法、律动音乐的方法等。小学生的表现欲是比较强的,在音乐律动中学生能够融入活动中,全身心地体验音乐的美和奥妙,从而更加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3、运用律动教学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律动虽然有独特的优势,但是需要掌握一个度,过犹不及,要分清主次,律动是为音乐教学服务的,占据的时间也应该把握好,不能占用太多的学习时间。简单地说,也就是要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出律动最大的作用。律动的运用需要研究,但不能把律动作为教学的全部,律动的使用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有很多教师分不清律动和舞蹈,律动不是舞蹈,但是舞蹈可以律动。因此,“体态律动”可以看成是对音乐的一种表现,但是舞蹈是音乐的语言。律动的应用还能够加强师生交流、拉近师生距离,有利于教师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并有针对性地教学。

4、律动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

掌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对于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严格要求,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游刃有余。在音乐知识教授过程中,相对应的音乐知识要与音乐文化氛围相结合,还可以加入一些学生接受能力范围内的律动要素。小学音乐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这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更要对音乐有深刻的理解。

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每个学生的音乐天赋和音乐灵感是不同的,如果能把学生的音乐潜质与音乐学习结合起来,必定会事半功倍,锦上添花。但是对于小学音乐教师来说,要做到这一点是比较难的,想要发挥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才能,就要把每一个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认真分析他们的特点,并根据各自的接受能力和学习速度安排音乐内容。

塑造多元文化音乐课堂在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过程中,课堂活动是不可缺少的,前边提到的`用表演创造情境也可以看成是课堂活动的一种。在课堂活动中更好地融入多种与音乐有关的文化,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能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同时也能把所学的音乐更好地表达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为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积极开展音乐欣赏教学,以培养学生音乐感悟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目前的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有相关要求。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音乐的时代特征日益凸显,这些值得小学音乐教师审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能力。

5、结论

教学资料是教学的必要准备工作,当然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也不例外。教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可以看成教学准备的一部分,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直接影响学生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人才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所以小学音乐教师的责任很重。要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水平,需要不断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要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反思总结,营造“趣味教学,趣味学习”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陈飞.用心聆听感悟鉴赏音乐以情演唱传达个人共鸣:小学音乐教学浅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

[2]张瑞.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12):152.

[3]向明卉.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培养探析[J].综合版,2010(12):97.

[4]谢征.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0(7):51—52.

摘要: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体态律动,打破了音乐教学的传统模式,主要强调把音乐与身体的感应和运动紧密结合,让音乐课堂有静有动,使音乐变得更加具体形象。本文主要围绕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作用,阐明了如何将体态律动运用到音乐教学之中的观点与看法,以及现阶段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音乐教育;小学音乐;体态律动;应用

时代的发展对学生素质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音乐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瑞士作作曲家达尔克洛兹开创的体态律动,主要强调唤醒人的本能,让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因此在现阶段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组成部分。

一、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影响及作用

体态律动的本质核心是,通过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律动从而展现音乐情感,让学生领略到音乐之美。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音乐中释放自己找到快乐,感受学习过程中音乐的美感。

(一)合理的体态律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的体态律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一首英文歌让小学生学起来很难,但是如果让他们熟悉音乐,以听为主线,去引导他们拍手、点头、踏脚等做一些简单肢体动作,来调整学生的大脑活动,缓解上课时的疲劳状态。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情,有利于接下来的教学活动。

(二)有效的体态律动能够发展学生思维想象力1.适当的听觉训练达尔克罗兹曾说过:“一切音乐教育都应当建立在听觉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模仿和数学运算的训练上。”他认为,良好的听觉是接受音乐教育最重要的禀赋。在聆听的过程中,通过体态律动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用身体动作去感受音乐的要素和技能。学生在课堂中通过体态律动锻炼听觉艺术,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学生就能感受音乐的不同魅力。2.合理的节奏训练律动是一种身体进行有韵律、有节奏的运动。节奏训练在体态律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教师可以把一些枯燥乏味的音乐知识,通过体态律动中的节奏训练使音乐知识变得生动具体。3.有效的即兴创作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音乐表演都需要一定的即兴创造能力,无论在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舞台表演上即兴创作都是离不开的。如果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加入即兴创作,会使整个课堂变得有活力。4.积极的体态律动能够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体态律动鼓励学生多动,通过音乐让自己动起来。运用除了耳朵和嘴巴身体其他部分来表现音乐,这样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就会变得富有生命力,学习进步的也会特别快。教师从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二、现阶段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设施不完善。在我国音乐教学中以作为培养学生兴趣为主,陶冶学生情操为目的。因此,许多学校的领导都对音乐不太重视,这样也导致老师及学生对音乐产生轻视的态度,并且政府及有关部门没有一些确切针对性的措施,在国家政策上得不到支持,所以发展起来还是很困难的。

(二)专业教师匮乏。1.教师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学习体态律动对于部分老师来说还是很陌生的,由于它是引进其他国家的教育,它的一些用法对于教师来说不能全面的掌握,并且还有部分老师在运用过程中并没有真正的掌握到其中的真谛,对体态律动教学中的核心内容掌握的不是很到位,恰缺的的东西还有很多,在目前来看很多在职的教师很少会参加相关的课程培训,对于律动教师了解的甚少。所以,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音乐教师还是很缺少的,导致在课堂中使用体态律动时,大部分教师们都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来运用的,而并没有真正的理解体态律动教学的根本意义。2.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有效的体态律动对专业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要求很高,要求教师不仅对体态律动有一个完整的理解,而且重要的是在教学设计上要有所改变。从我国来看,专业教师在课堂的实践能力上还是非常欠缺,教师们在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时,仍然按照原来的课堂模式进行教学,或者只是表面模仿教学照搬一些课例,并没有掌握其中的内涵。所以教师教学理念的落后也会影响体态律动在教学中的展开。

三、改进措施和建议

(一)完善教学设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重视程度。政府及相关部门也要积极支持与配合,完善音乐教学设施,配备专业的音乐教室和教学器材根据相关政策进行统筹规划,设计出总的整改方案。

(二)加强教师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教师的课堂实战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师也应该跟上步伐,不断的充实自己。一些在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行教师进修,要学懂学透体态律动教学体系的基本理念,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和专业技能。四、结语综上所述,体态律动教学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能够将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调动起来,能培养学生从小就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同时也加强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力,对未来创作作品也有很大的帮助,增强学生表现力和创作力。

[参考文献]

[1]尹红.音乐教学论[M],西南示范大学出版社,2013,12.

[2]许淼.谈音乐教育中怎样引导学生积极感受音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3]段文辉.音乐课应回归音乐教育的本原[J].江苏教育,2010.

[4]华建新.体态律动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南京音乐学院.

摘要: 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幼儿能够通过适当的音乐教育来得到在美感上的体验和幸福,同时这种方式还能够对儿童的情操进行陶冶,使儿童的智力得以被开启。现在,在儿童的音乐教学中,儿童律动教学已经愈发地体现出了它在其中所能够发挥出的巨大作用。而对于特殊儿童来说,音乐教育同样能够发挥出强大的力量。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针对特殊儿童的音乐教育在我国的教学表现和结果都可以说是极为不乐观的,在很长一段时间以内,我国在针对特殊儿童的音乐教育时一直都是处于一个受到忽略的、较为薄弱的状态。因此,笔者决定从特殊儿童的音乐教育来出发,并针对律动教学来对特殊儿童进行音乐教育的影响进行探讨。

关键词: 律动教学;特殊儿童;音乐教育;影响与探讨

音乐是一种能够真正使人的生命达到最高点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不同乐器和演奏手法的配合而达到的一种能够将人们所寄托在其中的情感所抒发出来的媒介。对于未成年的、心智尚处于未成熟阶段的儿童们来说,实施及时而有益的音乐教育能够让他们的天性得到解放,可以让他们能够真正地体会欢乐,并得到兴趣的培养。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智力上的开发都是极富有益处的。特殊儿童是指在智力、感官、情绪、身体、行为、沟通能力以及心理活动(或心理状态)等主要方面相较于正常儿童来说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异的儿童群体。相比于正常儿童们来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更加困难。例如,他们不能理解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和板书,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也会逊色于正常儿童。因而,教师必须针对这样的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手段与方法来促进特殊儿童能够像正常的儿童一样通过学习来得到发展。

一、目前我国在特殊儿童方面的教育现状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政府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残疾公民的劳动、生活以及教育”。由此可见,针对特殊儿童的特殊性教育亦是从属于全民教育的,而且同样是全民教育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项针对我国残疾人的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我国已经正常接受义务教育的特殊儿童总数达到300多万,这其中有部分特殊儿童所接受的是特殊的教育[2]。在这一方面,国家已经建成了多所盲聋哑学校等针对特殊儿童教育的教育场所。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开放,人们对于特殊儿童的关注度与关怀度都在不断增加,社会各界也在通过诸如舆论力量、慈善机构等方式来帮助特殊儿童群体能够和普通儿童一样,拥有可以受到匹配他们的教育的场所。不过,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东西地区发展还存在不平衡的现象,这就注定了要想彻底解决我国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各教育工作者和政府官员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笔者注意到,在西部诸如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份还存在着特殊教育资源投入力度小的问题,这些贫困地区因受到经济和基础设施落后等条件限制而仍然无力解决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加之绝大部分的特殊教育资源又都集中在城市,使得两地之间联系不便。综上所述,加紧对特殊儿童教育的推广工作仍是我们的重中之重。

二、简析何为律动教学的音乐教育

按照瑞士音乐家达尔克罗兹的思想观念来看,音乐本身是离不开律动的,二者天生一对,不可分割。所谓“律动”,其实就是指人身体的物理运动。如果要把人体视为乐器,那么人体通过各种各样的物理活动所展现出来的姿态、形状与动作,就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抽象的音乐情感的表达。儿童在参与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这样的表达来得到对音乐的更为直观的表达,从而使他们在音乐节奏感、身体协调性以及对美的欣赏能力等体质和精神层面得到良好的发展。在进行音乐教育中的律动教学时,儿童需跟随着音乐的节奏来进行有规律的、协调的身体动作。要想达到较好的律动教学结果,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一)游戏方法。在开展游戏的同时,将音乐的元素结合并贯穿于游戏的整个过程。这样可以让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更好地跟随着音乐的节奏来进行律动,在这一过程中,音乐的节奏感和音调的起伏变化感都能够无形地传递给儿童,最后使儿童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得到综合潜能的激发。这里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游戏的选择时,要注意所选游戏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要考虑到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特点,要使儿童们能够在一个活泼快乐的状态下来对音乐的节奏之美进行直观的感受,从而使他们能够增加对外部世界的了解范围。

(二)示范——模仿方法教师可以根据音乐类型与节奏来预先设计一套动作或者是舞蹈。然后在儿童面前进行演示,并让它们进行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儿童们去进行自主改编。注意:教师的动作仅仅是为了示范,并非为限制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做。

三、结语

音乐教育的主线永远只能是律动教学,而对音乐的耐心倾听则是律动教学的最根本途径。在律动教学中,特殊儿童可以通过简单而重复的拍手、跺脚等动作来体会音乐中所表达出来的韵律感。这一过程的实现不仅是特殊儿童的身体得到了锻炼,更使他们能够受到在音乐思想上的点播和启发,并且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打开他们在审美方面的启蒙之门,从而让他们能够得以置身于音乐的世界之中,使心理上的异常状态得到逐步缓解。总之,律动教学能够使特殊儿童逐步走出生理与心理上的缺陷,并为他们能成功地融入家庭、学校和社会打下更加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桂枝.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实践策略[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7,06:16-17.

[2]李娟.音乐教育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影响[J].新校园(中旬),2017,06:16.

[3]卢慧婷.刍议特殊教育中智障儿童的音乐教学[J].青年时代,2016,10:117.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