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研究生毕业论文发江淮论坛

发布时间:

研究生毕业论文发江淮论坛

1.“达尔文良心进化论对欧洲近代良心进化论的承袭和超越”,载《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2.“西方哲学中的以人为本之我见”,载《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10期全文转载;3.“达尔文:真正的伦理学家——达尔文道德进化论的规范内容”,载《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4.“达尔文的道德进化论——达尔文思想中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载《湘潭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5.“我们怎样误解了斯宾塞?”,载《湖湘论坛》2007年第2期;6.“达尔文的‘动物道德论’——达尔文对‘动物道德’的描述和说明”,载《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7.“进化伦理学及其向西方传统伦理学的挑战”,载《伦理学研究》2007年第3期;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复印。8.“西方进化伦理学及向传统伦理学的挑战和对中国伦理学研究的意义”,《江淮论坛》2007年第4期。这两年本人因为到德国访学,先是在上海强化培训德语一年,在德国洪堡大学哲学研究所Volker Gerhardt教授那里访学一年。发表的几篇小论文主要是有关进化伦理学的。在洪堡大学博士生论坛上用德文做过题为《人的本性:善抑或恶?——伊曼努尔.康德的一种独特而富有意义的回答》(2007年6月25日)。2007年9月,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和德国耶拿大学哲学系合办的纪念黑格尔《精神现象学》2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作题为《自我完成的怀疑主义——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导论中一个概念的考察》的报告。舒远招近两年来的成果 2008年:1.直指人心的人性善恶论——康德人性善恶论的层次分析,载《哲学研究》2008年第4期;字数:12000字2.西方进化伦理学的哲学收获和界限,载《哲学动态》2008年第9期;11000字。3.互助论进化伦理学——克鲁泡特金的“进化伦理学”构想,载《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4.初探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建,与吴立忠合作,载《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5.略论科学的个人发展,与吴立忠合作,载《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6.如何理解“质是事物的内部规定性”?——评一种流行的质的定义,载《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7.什么是自我完成的怀疑主义?载《德国哲学》辑刊(未定哪期)8.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逻辑,译文,广西人民出版社(待出)2007年:1.“良意”、“良情”、“良知”之统一——康德“良心”概念解读,与肖柳芙合作,载《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上学期未报);2.进化伦理学及其向西方传统伦理学的挑战,载《伦理学研究》,2007年第3期,此文由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伦理学》2007年第7期全文复印;3.达尔文的道德进化论——达尔文思想中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载《湘潭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4.达尔文:真正的伦理学家——达尔文道德进化论的规范内容,载《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5.我们怎样误解了斯宾塞?载《湖湘论坛》2007年第2期;6.达尔文的“道德进化论”——达尔文对“动物道德”的描述和说明,载《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7.西方哲学中的“以人为本”之我见,载《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1期。达尔文:真正的伦理学家 舒远招在2007年第1期《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上说,在《人类的由来》中,达尔文试图彻底地从自然主义的角度对这种道德意识进行阐释。他把恩爱、同情心和社会性本能当作“人的道德组成的最初的原则”。在论述人类道德的进化时,他站在自己鲜明的价值立场上对种种愚昧、野蛮的行径展开批评。把达尔文当作主张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是对达尔文的一大误解。(2007-02-18 07:45来源:文摘报) 1.《理性与激情——黑格尔历史理性研究》,独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1月出版。《哲学动态》1994年第9期和《社科信息》(1994年第8期)等刊物登载了书评。2.《从进化的观点看认识——福尔迈进化认识论研究》,独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出版。2001年《中国哲学年鉴》评介;《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益阳师专学报》2002年第4期、《长沙电力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刊载了书评。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独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4.《活文化》,独立编著,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1月出版。5.《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主编,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7月出版。湖南师范大学面向21世纪改革教材。《长沙电力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以及《五岭学刊》、《吉首大学学报》等刊物登载了书评或书讯。6.《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主编,湖南省统编教材,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第一版,1999年、2000年、2001年先后三次修订。7.《智慧的芳香——哲学概论》,主编,中国科学出版社,2001年2月出版。8.《在哲学的地平线上》(论文集),主持编写,湖南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9.《进化认识论》,译著,独立翻译,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刊载书讯,《哲学年鉴》1996年收录书目。10.《伽达默尔文集》,参加翻译,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11.《思想道德论》,参著,廖小平主持,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12.《价值学大词典》,参加编写,李德顺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4月出版。13.《走向完美》,参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14.《西方伦理学名著提要》,参加编写,唐凯麟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15.《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发展最新动态》,载《湖南省继续教育科目指南》丛书《哲学卷》,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16.《大学生哲学素质培养》(湖南师范大学学报论文专辑),主编,1997年出版。17.《德国古典哲学——及在后世的影响和传播》,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18.《边沁——系统功利主义的奠基人》,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19.《西方进化伦理学——进化论运用于伦理学的尝试》,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20.《西方伦理学流派概论》,与唐凯麟教授等合著,本人撰写其中近20万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另外,本人翻译的《康德:理性与生命》(Volker Gerhardt原著)一书已列入人民出版社出版计划。

1/100在高速增长中寻求健康发展——江苏城市化的理性选择徐海贤[1] 邹军[2]城市规划.2007,31(3).-35-392/100江苏省县域城市化发展浅析王冉 陈玉华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625-66263/100快速城市化地区县级城市工业发展战略与空间布局研究——以江苏省8个县级市为例段兆广[1] 张伟[2]城市问题.2007(4).-2-64/100江苏南通:创新机制 放宽政策 推进廉租住房制度建设无城乡建设.2007(4).-45-465/100关于农民失地问题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A市B区为例韩露露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1).-21-236/100浅析江苏城市化进程面临的土地问题邹伟[1] 何孟飞[2] 吴群[1]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89-1927/100江苏省未来城市化进程中资源环境效应的多情景模拟刘耀彬[1,2] 李仁东[3]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23(2).-61-64,798/100城市化进程中江苏省耕地资源非农化转化的实证分析许恒周 吴冠岑广东土地科学.2007,6(1).-44-489/100交通与城市化的耦合度分析——以江苏省为例孙爱军[1,2] 吴钧[2] 刘国光[2] 庞金亮[3]城市交通.2007,5(2).-42-4610/100江苏省吴江市芦墟实验小学——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环境教育硕果累累无上海教育科研.2007(3).-I0003-I000311/100江苏:产业化、市场化推进城市治污:大力推行产业化 促进污水处理事业健康发展徐学军城乡建设.2007(2).-6-912/100江苏“十五”时期城市发展的问题透视赵志凌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6(1).-50-5213/100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模拟及调控策略——以江苏省为例刘耀彬[1] 陈斐[1] 李仁东[2]地理研究.2007,26(1).-187-19614/100江苏1546万农村劳动力成为“新市民”——江苏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做法李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1).-4-815/100江苏节水制度研究顾向一江苏水利.2006(12).-23-2516/100江苏省城市化研究杜国平[1] 钟太洋[2]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605-660717/100江苏省镇江市教育在城市化进程中优化布局无中国农村教育.2006(12).-F0004-F000418/100江苏推广焚烧技术有效处理城市污泥王华城乡建设.2006(11).-38-3919/100江苏省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的问题及对策李泽楼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5(5).-39-4120/100江苏省城市化水平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刘耀彬[1,2]生产力研究.2006(10).-110-111,14121/100生产要素市场化与江苏城市化动力机制演变吴莉娅地理科学.2006,26(5).-529-53522/1001996年~2004年江苏省县市城市化水平空间演变分析欧向军[1] 吉婷婷[2] 蒋田南[3] 史冬防[3]规划师.2006,22(9).-56-5923/100关于中小型城市道路交通发展规划的探讨——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杨二俊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20).-83-84,10824/100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马晓冬[1,2] 徐建刚[2]世界地理研究.2006,15(3).-68-7425/100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浙江义乌、江苏昆山为例饶宝红 徐维祥 陆央央 沈阳松经济问题探索.2006(9).-149-15226/100城市化进程中村级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创新机理探析——以江苏省无锡市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制度创新为例陈志新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4).-76-8027/100江苏省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徐梦洁 孙雁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2).-18-1928/100江苏、上海城市化战略的调整及对浙江的影响张才方今日浙江.2006(11).-38-4029/100城市化中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江苏无锡为个案志新求索.2006(5).-76-7830/100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特征及机制——以江苏省为例刘耀彬[1,2]经济地理.2006,26(3).-456-46231/10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靠什么?——江苏省华西村新农村建设的启示任博当代陕西.2006(5).-26-2732/100江苏全面小康指标无江苏对外经贸论坛.2006(1).-34-3433/100江苏省城市化发展与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相关性研究刘坚[1] 黄贤金[1] 赵彩艳[2] 翟文侠[1]水土保持研究.2006,13(2).-198-20134/100城中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以江苏无锡市村级股份合作制改革为例陈志新江苏农村经济.2006(4).-48-4935/100基于SD的江苏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情景分析宋学锋[1] 刘耀彬[2]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26(3).-124-13036/100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研究——以江苏省为例赵翠薇 濮励杰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2).-169-17337/100流动人口的数量及其分布特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黄润龙西北人口.2006(2).-15-18,2538/100江苏:投资450亿元用于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无中国工程建设通讯.2006(4).-18-1839/100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性分析——以江苏省为例刘耀彬[1] 宋学锋[2]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6,35(2).-182-187,19640/100江苏人口城市化空间结构研究周玉翠江苏商论.2006(2).-11-1241/100江苏省县市城市化水平差异研究欧向军现代城市研究.2006,21(3).-45-50,5542/100城市化背景下农村集体产权的界定——以江苏无锡市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为例陈志新江苏农村经济.2006(1).-55-5743/100江苏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规律分析刘耀彬[1] 李仁东[2]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1).-47-5144/100浅谈城市化进程与房地产投资——以江苏省为例程征贵[1] 林子文[2]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2).-208-20945/100江苏村镇建设工作思路张泉小城镇建设.2005(12).-33-33,7746/100乡村城市化动力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以江苏省为例张婷 杨山 梁丹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138-213947/100外资集聚效应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以江苏为例的研究程进上海经济研究.2005(11).-116-12148/100江苏省城市照明设施防盗情况综述罗庆道路照明.2005(4).-45-46,3949/100江苏城市化的科学发展观思维戴军 张京祥 曹荣林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4).-100-10450/100城市化与耕地资源的协调性研究——以江苏省为例的实证分析陈志刚[1,2] 王青[2]生态经济.2005(11).-42-4451/100江苏省房地产市场形势的分析判断无江苏楼市.2005(10).-8-1152/100透视当前江苏城市发展问题赵志凌江南论坛.2005(10).-10-1253/100农工党江苏省委会在江苏省政协九届九次常委会上呼吁:政府要高度重视进城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无前进论坛.2005(9).-10-1154/100江苏城市化:现状、问题与对策白先春[1] 朱龙杰[2]江淮论坛.2005(5).-49-5355/100从德国城乡建设的经验看江苏省城市化战略的实施傅阳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5(A01).-265-27156/100江苏小城镇发展构想王志强小城镇建设.2005(8).-91-9357/100全球化、外资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江苏个案研究吴莉娅[1] 顾朝林[2]城市规划.2005,29(7).-28-3358/100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现状及动力研究王志强城市规划.2005,29(7).-34-3859/100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江苏省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及其人文驱动因素分析刘坚[1] 黄贤金[1] 翟文侠[1] 赵彩艳[2]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5,23(2).-223-22760/100小城镇唱响城市化的和谐主旋律——江苏吴江市震泽镇见闻徐得立 李坤民中国城市经济.2005(4).-72-7461/100江苏:今年城市化进程提高两个百分点无中国城市经济.2005(4).-83-8362/100江苏人大代表呼吁修改《土地管理法》无江苏农村经济.2005(4).-11-1163/100村庄建设与城乡统筹——江苏村庄如何建设?丁国华小城镇建设.2005(4).-100-100,2564/100城市化中的用地问题——一组来自江苏的报道——积极稳妥推进江苏沿江地区农村城市化王荣炳中国城市经济.2005(2).-8-1065/100江苏沿江开发中失地农民的出路与建议张启祥中国城市经济.2005(2).-16-1866/100江苏新一轮城市化形势分析与战略思考周游江海学刊.2005(2).-70-7567/100区域人口城市化的趋势分析——以江苏省为例白先春[1] 凌亢[1] 郭存芝[2]人口与经济.2005(1).-39-4368/100江苏城市竞争力的对比评价与提升途径方维慰学海.2005(1).-124-12769/100城市发展质量的综合评价_以江苏省13个省辖市为例白先春[1] 凌亢[1] 郭存芝[2]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6).-91-9570/100区域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研究——以江苏省为例欧名豪 李武艳 刘向南 谌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13(5).-408-41271/100苏南乡村经济精英流向城市现象考察——江苏扬中个案调查资料的定性分析姚俊社会.2004(5).-12-1672/100异地城市化——缩小江苏区域经济差异的现实选择黄雪琴[1] 张士杰[2]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1).-21-2673/100江苏省城市化物元模型综合评价张丽霞 施国庆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2).-210-21474/100江苏:以科学的发展观实现“两个率先”牟维旭 郭奔胜半月谈.2004(2).-27-2975/100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若干对策——以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为例杜殷兴 陈谋勇 钱莉莉城乡建设.2004(2).-31-3276/100江苏省城市化发展差异及其特征分析孙亚范[1] 余海鹏[2]南京社会科学.2004(1).-91-9677/100城市化水平综合指数测度方法探讨——以江苏无锡市、泰州市为例李爱军[1] 谈志浩[2] 陆春锋[1] 张一飞[1]经济地理.2004,24(1).-43-4778/100江苏省城市化区域差异发展研究王志宪 虞孝感经济地理.2004,24(1).-53-56,6679/100共创品牌 协同发展——访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张颢瀚汪杨上海经济.2004(1).-10-1180/100农村人口转移的空间选择——以江苏南京为样本的研究报告赵小谛 郭霖唯实.2004(10).-25-2781/100城市化进程对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以甘肃省和江苏省为例牛星 欧名豪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4,39(6).-729-73482/100海外华文媒体联袂解读江苏张圣荣华人时刊.2004(11).-2-283/100绿色江苏新亮点——发展江苏城市森林的思考谢友超[1] 王欢[2]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3).-85-8884/100小城镇污水规划应因地制宜科学实施——以江苏无锡硕放镇为例周巍峰小城镇建设.2004(9).-98-9985/100未来江苏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接略论贺文瑾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3).-47-5086/100当前江苏城市发展面临的五大问题赵志凌改革与开放.2004(7).-6-787/100规划引导,统筹协调,加快推进江苏城市化周游中国改革.2004(5).-71-71,7388/100倾力打造文明进步的新江苏周描坤华人时刊.2004(5).-4-689/100城市化是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路径王芳[1] 王景东[2]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19(3).-61-6390/100城市化进程的实现途径与制度创新——以江苏南通为例刘建芳小城镇建设.2004(4).-45-4791/100小城镇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以江苏江都市邵伯镇为例张新华小城镇建设.2004(4).-52-5392/100江苏工业化发展水平的研究陈彬 杜玉兰 封潇江苏商论.2004(3).-106-10893/100江苏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期黄卫城乡建设.2003(3).-42-4394/10021世纪初的江苏经济:一个新的快速增长期黄健江苏经济.2003(12).-8-995/100“第一方阵”勇争先——江苏与广东经济发展的比较吴权江苏经济.2003(9).-68-6996/100“绿化”江苏经济——江苏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综述徐山瀑 王鲁沛 余宏霞 马恩兵江苏经济.2003(8).-4-797/100关于江苏省中等城市发展的思考马继刚 沈正平 沈山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9(3).-117-12198/100江苏城市化与城市规划的趋势和任务顾小平江苏建筑.2003(B11).-16-2199/100江苏省区域经济考察报告李勇 张文浩青海经济研究.2003(6).-11-15100/100江苏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研究严翅君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4).-57-631/67发挥区域优势 加快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江苏发展高层论坛第16次会议在宁举行无江苏改革.2003(11).-4-52/67江苏省城市外商投资环境的定量分析朱传耿现代经济探讨.2003(7).-61-633/67以信息化推动江苏城市化进程方维慰现代经济探讨.2003(1).-23-254/672002年江苏省国土资源工作回眸无江苏国土资源.2003(1).-8-125/67加快江苏城市化进程的对策措施黄卫城市规划.2003,27(6).-42-436/67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江都市为例钟钰 孙雪峰农业经济.2003(10).-29-307/67江苏产业经济发展及其对策黄德春[1] 许长新[2]工业技术经济.2003,22(4).-14-188/67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对策——以江苏无锡市惠山区为例杜殷兴 陈谋勇 钱莉莉小城镇建设.2003(7).-24-269/67江苏城市化战略构思与政策调整取向郭忠兴 曲福田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22(5).-26-2910/67论世界与中国城市化的大趋势和江苏省城市化道路吴良镰[1] 吴唯佳[2] 武廷海[3]科技导报(北京).2003(9).-3-611/67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初步意见钱志新现代管理科学.2003(4).-3-4,612/67江苏省第三产业的发展与人口城市化目标的实现许萍 陈锐现代管理科学.2003(3).-90-9113/67江苏省城市化区域差异及发展模式探讨王志宪[1] 虞孝感[2]城市规划汇刊.2003(5).-86-8914/67量身定做 绘就“三圈”蓝图——江苏省全面完成三个都市圈规划王学锋建设科技(建设部).2003(2).-57-5715/67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与思考邱建新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3).-55-5816/67从世界与中国城市化的大趋势看江苏省城市化道路吴良镛[1] 吴唯佳[2] 武廷海[3]现代城市研究.2003,18(2).-50-5417/67江苏城市化进程中的制度创新赵晓谛学海.2003(2).-128-13318/67长三角与江苏区域发展战略张颢瀚江南论坛.2003(1).-23-2419/67对江苏省城市化发展进程的思考于水[1] 严新明[2]理论月刊.2003(8).-64-6620/67工业化、市场化与江苏区域发展蒋伏心江苏经济.2003(1).-11-1121/67小城镇规划建设与土地利用的十大问题及对策——以江苏省连云港市为例陆华规划师.2003,19(10).-32-3622/67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探索和创新——《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回顾剖析王学锋规划师.2003,19(2).-72-7623/67江苏城市现代化思考张峰中外企业.2002(3).-102-10424/67美国城市化经验对江苏城市化战略的启示蓝绍敏唯实.2002(8).-144-15025/67论高速公路建设与江苏经济发展顾为东现代经济探讨.2002(12).-61-6326/67江苏经济呈现三大新亮点顾雷鸣江苏对外经贸论坛.2002(4).-F003-F00327/67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的相关研究——以江苏省为例吴群 郭贯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2,25(3).-95-9928/67我国农村城市化的推进次序—江苏的实践及其启示秦兴方[1] 吴进红[2] 等管理世界.2002(3).-101-10629/67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意愿考察—对江苏的实证分析蒋乃华[1] 封进[2]管理世界.2002(2).-24-28,7330/67江苏省轻道交通发展战略秦雁 李玉琦 等综合运输.2002(8).-24-2631/67城市化进程中耕地资源转用效率评价—以江苏省为例钟太洋[1] 蒋鹏[2] 等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21(2).-55-5932/67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对策与思考——以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为例杜殷兴 陈谋勇城乡建设.2002(12).-21-2233/67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反思及战略构想汤茂林城市问题.2002(1).-23-2634/67对江苏城市化发展的思考李宗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24-2835/67三大亮点照亮江苏经济锦辑空运商务.2002(24).-28-2936/67与时俱进铸英师——江苏省消防总队队伍正规化、业务规范化建设写真李玉美 唐团结火警.2002(11).-3-837/67美国城市化经验对江苏城市化战略的启示蓝绍敏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3(6).-90-9538/67江苏城市现代化思考张峰中外企业.2002(59).-102-10439/67江苏省委省政府在无锡举办领导干部学习会无江南论坛.2002(8).-47-4840/67江苏省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与分析赵喜仓 吴继英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92-9641/67江苏省五大发展战略在苏北的实现途径朱传耿江苏社会科学.2002(1).-196-19842/67十三年辉煌看江苏汤以伦江苏经济.2002(11).-8-1343/67社会结构转型与江苏保险业刘政焕江苏经济.2002(11).-32-3344/67以入世为新动力推进江苏城市化仲红岩江苏改革.2002(9).-42-4345/67以入世为新动力 推进江苏城市化仲红岩江苏改革.2002(9).-42-4346/67江苏城市化水平再评估田伯平江苏改革.2002(3).-8-1047/67江苏省设立“江苏人居环境奖”潘胜室内设计与装修.2001(5).-9-948/67江苏农村城市化进程中乡镇干部意愿的区域比较秦兴方 汤学俊 等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5(5).-3-849/67生态示范区建设中生态型第三产业发展探讨——以江苏省吴县市、邗江县、邳州盛静芬[1] 邹欣庆[2] 等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1).-104-10850/67加快江苏城市化进程的实现途径与制度创新王雪非[1] 范朝礼[2] 张小林[3]江海学刊.2001(5).-25-2951/67江苏省城市化进程中的思考与建议张伟新 崔广柏生态经济.2001(4).-31-3352/67江苏城市化发展新阶段的问题与对策徐琴[1] 娄欣[2]现代经济探讨.2001(12).-19-2153/67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心村”现象及其对策探讨——以江苏省为例薛力城市规划.2001(6).-8-1354/67区域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进程—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的分析向俊波 陈雯中国经济问题.2001(4).-44-4855/67江苏商业与经济发展分析胡荣华 晏维龙江苏商论.2001(3).-30-3356/67江苏省乡村人聚环境建设的空间分异及其对策探讨薛力 吴明伟城市规划汇刊.2001(1).-41-4557/67世纪城市化发展的经验及其对江苏的启示汤茂林现代城市研究.2001(4).-55-5858/67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农民集团的行动逻辑:以江苏为例秦兴方中国农村观察.2001(5).-69-7459/67江苏城市化道路的分析与对策建议杨根平江苏社会科学.2001(4).-187-19060/67城市化:江苏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张二震 方勇 等江苏社会科学.2001(2).-181-18561/67促进江苏沿江地区协调发展顾朝林江苏经济.2001(8).-50-5062/67营造江苏城市整体优势顾松年江苏经济.2001(3).-31-3363/67江苏新经济增长极的塑战略刘志彪[1] 王建优[2]江苏改革.2001(5).-17-2064/67江苏城市化优先战略选择张鸿雁江苏改革.2001(4).-14-1565/67加快江苏城市伦建设的几个问题王雪非 范朝礼 等江苏改革.2001(1).-24-2566/67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农民增收的强大动力—以江苏省为例萧竞华南京社会科学.2001(11).-79-8467/67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为何不导致城市化--江苏省城市化滞后原因实证分析吴力子南京社会科学.2001(7).-64-68

江淮论坛发表记

近五年来学术成果(2000——2004)近五年来(2000——2004)共出版著作11部(其中海外8部,主编2部),计万字;论文46篇(其中国家级10篇,海外22篇),计万字;合计共万字。平均每年部著作,9篇论文,每年86万字。其科研成果为我院最多,成果质量也可侪上乘,具体如下:著作:11部 (其中海外8部、主编2部) 共万字1、中国古典诗文?鉴赏篇30万台北?万卷楼书局20002、中国古典诗文?比较篇30万台北?万卷楼书局20003、国策论辩50万字徽人民出版社20004、历代小令注析万三秦出版社、唐诗清赏 (上下) 36万字 陈友冰 田素谦台北正中书局20016、宋词清赏 (上下) 36万字 陈友冰 王德寿台北正中书局20017、海峡两岸唐代文学研究史(上下) 80万字 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海峡两岸唐代文学研究史(一卷本) 40万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中国古典诗文?现地考论32万字台北?万卷楼书局20029、月是故乡明(中国历代至情名篇丛书)主编、作者30万字台湾汉风出版社200210、共剪西窗烛(中国历代至情名篇丛书)主编30万字台湾汉风出版社200211、丹心照汗青(中国历代至情名篇丛书 主编30万字台湾汉风出版社2002论文:48篇 78万字国家级(10篇 、13万字)1、五十年来海峡两岸唐代文学研究比较万 《文学评论》、欧阳修评传1万字《明清小说研究》、台湾五十年来唐代文学研究历程万字《文学遗产》、台湾五十年来唐人小说研究的演进及特征研究万字《明清小说研究》、台湾五十年来古典文学研究观念的演进及思考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台湾五十年来敦煌学研究历程及特征中国文化研究2002春之卷7、台湾古典文学中的女性文学研究万人大复印资料 (原载《安徽大学学报》)8、李贺鬼神诗定量分析1 .2万《文学评论 》 、李贺诗歌的历代接受及理论思考万《中国文化研究》、论李贺的皇族意识——对《李长吉歌诗》的另类解读万人大复印资料2004 .1(原载《江淮论坛》)海外(22篇、 万字)1、海峡两岸唐代文学研究比较3万字韩国《中语中文学国际学术发表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古典文学研究的百年演进与思考万韩国《中语中文学》第三十辑 、新时期中国唐代文学研究趋势及其特征万字 韩国《国际中国学研究》第四辑、二十世纪中国宋诗研究历程及前瞻 万字 韩国《国际中国学研究》第六辑、传统的背叛与诗美的创新万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所——浅论中晚唐险怪诗风的流变《中国文哲研究集刊》10期6、当代中国大陆唐代文学研究述论 8万台北《中国文哲研究通讯》、九十年代中国大陆唐代文学研究述论3万字台北《汉学研究通讯》、中国大陆五十年来古典文学研究观念的研究及思考台湾《逢甲大学学报》第四期 ——以唐代文学研究为主3万字9、李白研究接受史序万台北五南图书公司 、敕勒歌小考万台北《国语日报》 988期11、《黄鹤楼送孟浩然至广陵》散考万台北《国语日报》、《使至塞上》散考万台北《国语日报》、怀宁小吏港与《孔雀东南飞》万台北《明道文艺》期14、泾县桃花潭与李白《赠汪伦》万台北《明道文艺》期15、从“违常”到“诡谲”——李贺对杜甫两州诗风的承绪和改造2 .2万字《杜甫与唐宋诗学》台湾?里仁书局200316、《登鹳雀楼》疏解 万字台湾?《古今文选》十四集17、《敕勒歌》疏解万字台湾?《古今文选》十四集18、唐代神童诗人李贺万字台湾?国语日报书与人995期19、雁门关与杨家将故事万字台湾?国语日报书与人970期20、碣石千古话沧桑万字台湾?明道文艺,332期21、金代诗人元好问晚年诗作 万字台湾国语日报1005期、唐宋时代李贺诗歌的接受及理论思考万字《六朝隋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文史哲出版社2004省级(14篇、万字)1、断代诗史研究走向现代的标志之一——浅论苏雪林先生的《唐诗概论》1万字《江淮论坛》、先秦两汉羁縻考万字《安徽史学》、台湾道教与古典文学研究的特征与走向 万字《唐代文学研究年鉴》20014、五十年来台湾唐代文学研究1万字《唐代文学研究年鉴》20015、关于古典文学学科体系的思考1万 《江淮论坛》、港台李白研究述论 2万《安徽文学论集》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7、《安徽文学论文集?后记》 万安徽文艺出版社、陈书良《艺文考》序 万海南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困境与出路万《殷都学刊》、关于当代文学语言表达方式的思考1万《潘军小说集》安大出版社200311、台湾乡土文学研究的内涵、演进及相关论争 1万《学习探索》、《唐代文学研究论著集成》“前言”万《两岸关系》、山水?鬼神?学术——访台学术随笔之一万字《两岸关系》、《使至塞上》考万字《安庆师院学报》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通常把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称为学术论文。所以,您那个不算吧,发论文,找九品论文网!

江淮论坛(双月刊)(1958年创刊) 主办单位: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编辑出版:江淮论坛杂志社主编:计永超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徽州大道1009号江淮论坛杂志社邮编:230051电话:社会与文化:刊号:ISSN 1001-862XCN 34一1003/GO国内邮发代号:26-14国外邮发代号:BM602 江淮论坛栏目设置 要栏目有邓小平理论研究、精神文明建设研究、经济研究、法学研究、哲学研究等。江淮论坛是cssci来源期刊 我们有这方面的合作 可以给你指导推荐发表

江淮论坛期刊官网

登陆不进去就是有可能你的账号被禁封了,你仔细的在那个论坛里查找一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有的是找管理员等多种方法

⑴ 我是安徽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11级会计学生,因工作原因需要更调换函授站,请问如何办理,需要提供哪些相关 首先你可以到继续教育网站查询,然后然后打财大的电话):其次到蚌埠自考办,(淮河路968号,)或者安财大继续教育学院,最好本人去一趟,这个年代任何人都不要轻易相信,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⑵ 安徽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学院领导 张传明 1955年3月生,安徽省凤台县人,1982年毕业于安徽财经大学工业财务会计专业,1992年9月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结业。1982年起,在安徽财经大学任教,先后从事财务管理、企业财务分析、现代企业财务理论、财务专题、财务管理研究等课程的教学工作。2000年被评为管理学教授,现任安徽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财经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同时兼任安徽省注册会计师协会事务理事、安徽省司法会计学会副会长、蚌埠市财政会计学会副会长,同时担任多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宋毅椿 男,1955年11月生,安徽蚌埠人,1974-1978在建设兵团二师师部工作。1980年-1982年在安徽农学院学习,1982年-1986年在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所从事植物分类研究工作,1986年9月调入安徽财经大学成教学院工作,先后担任视导科科长、招生办副主任、办公室主任等职,现任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 李志远 男,1954年4月出生。现任安徽财经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 有: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理事、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成人教育杂志社副理事长。 李志远同志自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一直从事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 经济学领域:在《税务研究》、《农业经济问题》、《当代经济研究》、《经济问题探索》、《经济问题》、《财贸研究》、《江淮论坛》等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成人高等教育系列教材《政治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学习指导书》(中国商业出版社2000年出版,获安徽财贸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现代货币银行学》、《现代货币银行学学习指导书》(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年出版,获安徽财经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省级、校级课题8项。⑶ 安徽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办学层次 学院有成人函授、业余、脱产和自学考试等多种办学形式;有高中起点专科、高中起点本科、专科起点本科等多种办学层次,其中专科起点本科(非师范类)是原国家教委批准的首批试点之一; 专科开设了会计、财政、税务、金融管理与实务、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经济管理、工商管理、 商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电子商务 、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等近二十个专业,本科开设了会计学、金融学、财政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旅游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艺术设计等十多个专业。迄今为止,学院已经形成了以函授教育为主体,业余、脱产 、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不同层次相衔接、多个专业相配合的完整的办学体系。 ⑷ 我是2010年安徽财经大学成人继续教育学院新生.因为工作原因交了学费没上.能不能第二学期再交费上学 我是财经学院学生 可以 ⑸ 安徽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和安徽财经大学在一个地方吗 不在,成教院是在宏业路的那个安财商学院的校区,财大的本校是在大学城,说在火车站是不对的,那都是几年前的事了。 ⑹ 安徽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统计学期末试卷C⑺ 安徽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校,这个学校是函授学校吗就是本科证是函授吗 大学后缀名带“继续教育学院”字样的。都是属于成人学历。 本科证都是“函授”或者“业余”“半脱产”。性质都是一样。国家承认的学历。但是社会上私营企业一般不认可。因为考试很简单。绝大多数人都能考的上。 ⑻ 安徽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联系方式 你好知道网友,你问的 这个学校的联系方式可以到这个学校的继续教育学院官网上进行查看,上面会有联系电话, 如果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欢迎继续追问,我将继续回答,希望回答能够帮助你! ⑼ 安徽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电话为什么没有人接 要在周一到周五早上八点半下午4点半打的话应该有接的!

问题一:什么是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是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是我国学术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在对科研工作者学术水平的衡量方面,如在相当一批教功科研单位申请高级职称、取得博士论文答辩资格、申报科研项目、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学术水平评估等,都需要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或若干篇论文。 国家没有任何一个 *** 部门给刊物划分级别,所谓的刊物级别只是期刊行业的一种认识和一些社会机构推出期刊目录,虽然国家没有划分,可职称评审部门都有对期刊级别的要求。 以往的分法为一级刊物、二级刊物、三级刊物。现在一般是分为“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两类,近几年有些地方在核心期刊里又分出;权威、重要、核心。 “ 省级 ” 期刊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 问题二:什么叫中文核心期刊 是学术界对某类期刊的定义,一种期刊等级的划分。它的对象是,中文学术期刊。是根据期刊影响因子等诸多因素所划分的期刊。中文核心期刊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目前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 问题三:什么是真正的核心期刊 一般指的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问题四:国内七大核心期刊分别是指哪些期刊 一、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二、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四、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五、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七、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库 问题五:核心期刊和C刊有什么区别 1、先说下C刊,经常见到的C 刊,有两个概念。 一个是CSSCI(南大核心)的缩写。 另外一个是各单位自己,根据省里的文件,结合自己单位的研究优势,从国内外核心数据库进行筛选,和自己单位研究方向结合最近的、办刊质量好的刊物,划归为A类,其次为B类,再次为C类(有些单位成为一、二、三类),其中也有个别没有被任何核心数据库收录的的报刊被划为本单位的核心,比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 进入你们单位自己目录的,所有报、刊统一都成为你们单位自己的核心,无论其原来是什么级别的刊物。 所以你先要弄清楚你们单位的这个c刊具体指的是什么 2、核心期刊,往大了说,包括所有的核心数据库,比如国外的SCI(科学引文索引 )、EI(工程索引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 ) ,国内的中文核心(北大核心)、cssci(南大核心)、统计源(中国科技核心)等等 往小了说,就是指中文核心,这个核心在国内虽然不是最权威的,却是最大众化的,以至于核心期刊,成了其代名词,甚至还有人误认为核心期刊就只是北大核心 3、如果你们单位c刊就是指cssci,那么它就是核心期刊的一种 如果你们单位的c刊,指的是第二种情况,则c刊大部分(甚至全部,具体要看你们单位的目录)都来自于各核心期刊数据库,会有一小部分为非核心刊物 问题六:法律核心期刊是指哪些? 1.中国法学 2.法学研究 3.法学 4.法学评论 5.中外法学 6.现代法学 7.法商研究 8.法律科学 9. 法学家 10. 政法论坛 11.人民检察 12. 河北法学 13.法制与社会发展 14.政治与法律 15.环境法律评论 16.比较法研究 17.法学杂志 18.当代法学 19.人民司法 20.法律适用 21.法学论坛 以上是2004年公布的法学核心期刊目录。此外,在综合类核心期刊上也经常刊登高水平的法学论文。以下是综合类核心期刊: 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社会科学战线 4.学术月刊 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6.天津社会科学 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江汉论坛 10.江苏社会科学 1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2.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文史哲 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浙江学刊 16.浙江社会科学 17.社会科学研究 18.求是学刊 19.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社会科学辑刊 21.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2.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3.中州学刊 24.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5.人文杂志 26.求索 27.思想战线 28.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9.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0.国外社会科学 31.南京社会科学 32.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4.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齐鲁学刊 36.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37.学海 38.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39.江西社会科学 40.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1.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2.河北学刊 43.学术界 44.东岳论丛 45.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46.东南学术 4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8.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 50.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1.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2.北京社会科学 53.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4.学术论坛 55.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56.广东社会科学 57.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8.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9.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60.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1.山东社会科学 62.探索 63.学术交流 64.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65.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7.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8.北方论丛 69.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0.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1.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4.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5.宁夏社会科学 76.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7.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8.云南社会科学 79.长白学刊 8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1.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2.江淮论坛 8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4.河南社会科学 85.内蒙古社会科学 86.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87.甘肃社会科学 88.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9.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问题七:重要的核心期刊是权威期刊吗? CSSCI 第一作者要求是副教授或者博士,硕士或者讲师的论文基本上发表不了。这个级别最高。 核心期刊 一般是指北大核心期刊。对第一作者虽然也有要求,但是不那么明显,地位其次。 重要期刊 一般是各个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的本校承认的重要期刊,他是该校老师评定职称发表文章的依据。重要期刊每个高校不尽相同,有些学校承认部分南大核心(cssci)或者部分北大核心,没有被本校重要期刊收录的核心期刊,评职称的时候不算分或者少算分。 问题八:什么是真正的核心期刊 被读者利用次数较高。该评价中心系统算是个新生事物,所谓“权威期刊”是指刊载基金论文数量多,约占总数的21。该课题组经过对我国万种期刊的大致浏览,武大搞出来的,是该学科领域内主要成果的传播载体,搞火了之后就可以方便操作一些事情了,它们刊载的学术论文学术影响力较高。 邱均平,排在前6%~20%的为“核心期刊”,在学术界与科研人员心目中享有权威地位和最高学术水平,其中权威期刊311种.46% 。研究人员将把在各学科期刊排行榜中排在最前面的5 %的期刊定为“权威期刊”,311种期刊被评为“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广受网络用户点击。专家们首先为“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界定概念,它们基本上代表了该学科领域内的学术前沿、反复比较和研究,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核心期刊1013种、二次文献转载篇数多或被国外重要数据库收录多的期刊;而“核心期刊”则指那些发表基金论文数量相对较多。恐怕现在国内更多还是比较认可北大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南大的CSSCI、二次文献转稿篇数较多或被国外重要数据库收录较多的那些期刊、 燕今伟,被读者利用次数高,包括分学科的61个排行榜和分类型的4个高校学报排行榜。 “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简介在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与武汉大学图书馆和信息管理学院联合研发完成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09-2010)中,构建了科学。这次共有6170种中国学术期刊参与评价、合理的多指标评价体系,从中挑选出了6170种纯学术性期刊和半学术性期刊参与评价,是最重要的核心期刊、周明华 等编著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RCCSE权威、网络用户点击较多,权威期刊是核心期刊中的“核心”,得出了65个学术期刊排行榜,计1324种学术期刊进入核心区、核心期刊排行榜与指南》图书2009年4月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问题九:什么是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就是指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由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发布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江淮论坛杂志主编

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的后现代转向、法国科学哲学。发表文章:1. 在科学与人文之间——“后现代科学观与科学大战”学术研讨会综述,《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02);2. 科学知识社会学理论评析,《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06);3. 从边缘到中心——后殖民主义的历史与现状,《江淮论坛》,2005(09);4. 浅析科学知识社会学相对主义立场的策略与局限,《前沿》,2006(04);5. 论SSK的理论困境,收录于论文集《“科学大战”与后现代主义科学观》,郭贵春等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6. 当代“Science Studies”视阈下的客观性概念,《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第二作者), 2006(06);7. 从“认识论的鸡”之争看社会建构主义研究进路的分野,《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04);8. 客观性概念的历程,《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06);9. 从规则悖论之争看建构主义研究进路的转向,《科学文化评论》,2007(05);10. 科学哲学:从“社会学转向”到“实践转向”,《哲学动态》,2008(02)(本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科学哲学”2008年第5期全文转载);11. SSK的描述与规范悖论——并基于此兼论后SSK与SSK的决裂,《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10);12. 与科学、技术和医学一起行动——4S学会2008年年会综述,《哲学动态》,2008(12);13. 从“空间之网”到“时间之网”——拉图尔本体论思想的内在转变,《自然辩证法研究》(第二作者),2009(07);14. 科学哲学:从“表征”走向“实践”,《云南社会科学》,2009(06);15. 拉图尔对实践科学观的本体论辩护,《自然辩证法通讯》,2010(05);16. 三万英尺高空的相对主义者——相对主义与科学的有效性可以共存吗?,《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0(05)(本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科学哲学”2010年第12期全文转载)。译著:1. 杰拉尔德·霍尔顿,《爱因斯坦、历史与其他激情——20世纪末对科学的反叛》,刘鹏、杜严勇译,柯文校,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2. 布鲁诺·拉图尔,《我们从未现代过》,刘鹏、Agnès Chalier译,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本书入选“2010年中华读书报年度图书之100佳”(《 中华读书报 》,2010年12月29日,03 版)。教授课程:本科生:科学与文化:两种文化的冲突及其反思(南京大学新生研讨课,与蔡仲教授合上)科学思想史(哲学系)研究生:西方科学哲学 自然辩证法

江淮论坛(双月刊)(1958年创刊) 主办单位: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编辑出版:江淮论坛杂志社主编:计永超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徽州大道1009号江淮论坛杂志社邮编:230051电话:社会与文化:刊号:ISSN 1001-862XCN 34一1003/GO国内邮发代号:26-14国外邮发代号:BM602 江淮论坛栏目设置 要栏目有邓小平理论研究、精神文明建设研究、经济研究、法学研究、哲学研究等。江淮论坛是cssci来源期刊 我们有这方面的合作 可以给你指导推荐发表

1999年11月获湖北大学研究生优秀奖学金。2001年12月获浙江大学研究生一等奖学金。2002年11月论文《一种奇特的词体——“福唐独木桥”考辨》获浙江大学董氏文史哲研究奖励基金会的优秀成果三等奖。2002年12月,获浙江大学光华奖学金。2003年六月,获浙江大学校优秀毕业生称号。 博士论文《文化版图的重组与文学命运的再造——宋南渡文坛的历史文化考察》被浙江大学评为校优秀毕业论文,并参评2004年度全国百佳优秀博士论文。论文《南渡前后岭居岭南文人的不同心态与环境变化》获厦门市第六次社科奖三等奖。 自1999年起,发表论文有:1、《系统开拓重构——评刘学锴<李商隐诗歌研究>》《江淮论坛》1999年2期。2、《尊词与辨体——宋词独特风貌形成中的一对矛盾因子》《湖北大学学报》2000年3期(此文为2000第四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学术文摘》摘录)。3、《宋词分期研究述评》,收入《词学研究年鉴》(1995——1996),武汉出版社2000年3月版。4、《一部有特色的断代词学思想史——评<清代前中期词学思想研究>》《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3期。5、《古典文学研究中的理论提升与人文关怀——评余恕诚<唐诗风貌及其文化底蕴>》《中国图书评论》2001年2期《中国韵文学刊》2001年1期(与尚永亮先生合写)。6、《花间词情民间风味——刘过情词初探》《中国韵文学刊》2001年2期。7、《评刘尊明<唐五代词史论稿>》《中国图书评论》2002年6期。8、《一种奇特的词体——“福唐独木桥”考辨》《古典文学知识》2002年3期。9、《一种奇特的词体——“福唐独木桥”考辨》《人大复印资料》2002年第9期全文复印。10、评《金元词通论》《宋代文学研究年鉴》武汉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11、《<唐诗风貌>简介》,蒋寅、张伯伟等主编《中国诗学》(第七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12、《东坡词误收<青玉案>一阕考》,《文学遗产》2004年第5期。13、《南渡士人的佛教因缘与文学创作》《浙江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与美国印地安纳东亚系助教尹罗兰(LARA I INGEMAN)合作撰写)此文为《人大复印资料》2003年第八期全文转载,又同时为《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3年3期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录。14、《宋诗人庄绰、林季仲、郭印、曹勋生卒考辨》《文献》2004年第1期。15、《齐梁名士 宫廷文人––––南朝梁江陵庾氏世家》,收入《中华文化世家丛书》(荆楚卷),曹月堂、舒怀等主编,湖北教育出版2004年3月版。16、《宋室南渡前期的政局变化与词坛风气》《厦门大学学报》2004年3期。17、《宋室南渡与词坛唱和之风的兴盛》,《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18、《南渡前后贬居岭南文人的不同心态与环境变化》,浙大学报2004年第5期。19、《宋室南渡与文化版图的重组——以宋代文人及其文学活动为切入点》20、2004《文学遗产》国际论坛会议论文。《江淮论坛》2005年第6期。21、《秦桧与绍兴文坛的谀颂之风》(与郑玲合作),《集美大学学报》2006年6期22、《和战之争与南渡士人的分野》(与李本红合作),《安徽史学》2006年5期。23、《书即师也》,光明日报2006年1月。24、《南渡词人的地理分布与南宋文学发展的新态势》 文学遗产2006年11月。《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5、《科举与江湖诗派的漫游》,2007年1月。26、《略论晚清目录学家丁丙的词学思想》(与陈瑶合作),《古典文学知识》2007年第2期。27、钱建状 《苏轼元祐三年科场舞弊辨伪——兼论李廌落第原因》,《浙江大学学报》2008第3期。28、《科举与宋代文学的期集》,《教育与考试》2008年第5期。29、《围绕赵明诚诸子与李清照生平创作的几个问题》,《庆贺吴熊和教授从教50周年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版。30、《南宋进士分科考试的形成契机——兼论宋代科举史上的经义与诗赋之争》,《厦门大学学报》2008年10月。《北京大学学报》、《教育史研究》转载。31、《考官的雅集——同文馆唱和诗发覆》(与杨唐衍合作),《教育与考试》,2009年8月。32、《山谷词与唐诗》(与孙宗英合作),《古典文学知识》2009年第6期。33、《以<全宋文>补<全宋诗>二十则》(与苏碧铨合作),《中国韵文学刊》2009第第4期。34、《贬谪文化在北宋的演进及其文学影响》(与尚永亮教授合作),《中华文史论丛》2010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录。35、《宋代书画家生平事迹考辨四则》,《新美术》2011年第6期。36、《宋徽宗朝停废科举真相辨证》,《科举学论丛》2011年6月.。37、《宋诗人萧贯生卒年考》,《江海学刊》2012年第3期。38、《糊名誊录制度下的宋代进士行卷》,《文学遗产》2012年5月。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39、《落花无言 人淡似菊》,收入《追求知音的教学境界》一书,2012年9月。40、《宋诗人刘潜卒年考》,《江海学刊》2012年11月。41、《宋代的科名崇拜、科名歧视与文学传播》,《厦门大学学报》2012年11月。42、《北宋书画家郭忠恕、李建中、黄伯思生平仕履订补》,《新美术》2013年3月。43、《如是我闻——忆吴熊和师》,文学遗产(网络版),2013年3月。44、《定量分析在词学研究中的成功尝试》,《词学》 ,2013年6月。45、《宋史文苑传的史料来源与史料价值》,《厦门大学学报》2014年7月。 (一)《南宋初期的文化重组与文学新变》,厦门大学2006年10月版。本书所选取的,是宋代文化、文学研究中尚属薄弱而又亟待开的一个重要方面,力图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下,为一个时代提供文化面貌、文人精神、文学风貌的解剖图。努力在文化、文学与士人的社会生活之间寻找中介点,是本书研究的一个出发点,也是本书需要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就南宋初期而言,大量北方士人的南渡,给宋代文化、文学带来最深刻的影响是文化版图的重组与文学命运的改变。因此,举凡南渡士人阶层与类型、南迁路线、士人地理分布等关涉文化版图重组的重要因素,是本书力图说明的研究的对象。本书的第二章,即以此为中心而展开。而政局变化、时势内涵、地理环境、士人生活、南宋政府安置士人政策措施与文学进程、文坛风气之深层联系,亦是本书全力关注的重点。本书的第三章、第四章,其说明之着重点即在此。具了解之同情,力图展示两宋之际南渡士人生活的原生万言书,是本文切入研究的一个主要视角。因此,虽然本书选取的只是士人中的一种类型——“词人”来作为说明对象,但意图却是借此来突出一代士人的生活状态,进而对当时的文化生态的重组、士人的文化创作的新动向进行剖析,故在说明文化、文学的总体特征与风貌时,重点并不放在现象的描述上,而是深入史料,力图对人所处时代之背景与生活之环境进行深入的探讨。文史互证,是本书在研究方法上力图实践的原则。表现在文中,一方面,对于宋诗、宋词、宋文的解读,本书与既往的艺术批评和鉴赏的文学研究方法有有所不同,更为关心的是这些文化成果中可供利用的史料价值及因此而表现出的士人的全新的心态与精神面貌;另一方面,对于士人的文学创作和思想动态,往往由外向内、由表及里,重在剖析其成因,而不仅仅是风貌描述与价值判断。主要社会评价:安徽师范大学叶帮义教授著文指出:“从历史文化学研究的角度来看,钱著至少有两点值得肯定,一是文献的搜罗与考辨;二是从材料出发,发现问题,寻找视角,提炼观点。……在南渡词的研究成果已有相当积累的情况下,钱著在材料、观点、方法上都有自己的心得与创新。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宋代文学年鉴》2006-2007,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第370-372页)。(二)、《宋代文学的历史文化考察》 ,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内容简介:本专著分上下两编,上编为理论编,主要从科举、贬谪、地理文化三个层面来考察宋代文学,旨在揭示宋代文学所涵盖的广泛的社会内容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下编为考证编,将制度史、社会史、风俗史的知识运用与传统考据学方法结合起来,对宋代重要作家的生平事迹、流传本事和作品进行了考证、辨析和辑佚。本专著的学术贡献主要有三点:一、从研究视角来看,本专著努力将制度史、风俗史、政治史、文化史的知识运用于宋代文学研究当中,充分吸收当代宋史界已有的学术成果,并以此为切入点,找到了历史与文学的若干个中介点(如科举中的行卷风尚、期集风尚、士人漫游等)。二、从研究成果来看,本专著所提出的宋代士人的行卷风尚长期存在,宋代江湖派诗人群体的形成与士人觅南举有着密切的关联,宋室南渡以后南方文学的崛起、文学重心的南移以及文学版图的重组等观点,皆为前人未曾触及或未予充分关注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相关空白。本专著所运用的考据方法据有一定的启示性。例如运用宋代的科举史知识(宋代的锁院制度、考试阅卷流程)来考证苏轼科场舞弊案的真伪,从宋代婢妾买卖制度考证李清照的生平创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充分吸收相邻或相关学科的知识,对于文学研究是相当重要。本专著以例证加深、细化了对这一理论的理解。社会评价:本专著的大部分章节曾在《文学遗产》、《中华文史论丛》、《厦门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中国韵文学刊》、《江海学刊》等重要刊物上公开发表过。其中《糊名誊录制度下的宋代进士行卷与文学》、《南渡词人的地理分布与南宋文学发展的新态势》、《<东坡词>误收<青玉案>作者作》三篇发表在《文学遗产》上,前两篇还为人大复印资料2007第4期、2012年第7期全文转载。 另外,《“福唐独木桥体”考辨》一文为人大复印资料2002年第9期全文转载。《南宋进士分科考试制度的形成契机》一文为《北京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论点摘编。梁建国《2008年宋史研究动态》一文亦加以评述(《中国史研究动态》)(三)《宋史文苑传笺证》,凤凰出版社2012年版。内容简介:本书耗时七年,依托《宋史文苑传》,广收博采,对宋代近百位作家的生卒年、籍贯、家世、仕宦经历、著述等作了详细的考订。主要观点为:(一)、《宋史文苑传》,其最直接的史源是宋代《国史》。比对《续资治通鉴长编》、《事文类聚》、《范仲淹集》、《郡斋读书志》、《容斋随笔》、《嘉定赤城志》、《京口耆旧传》等诸书所引宋代《国史》片段,知和㠓、陈充、谢炎、曾致尧、苏舜钦、杨蟠、米芾、张耒、吕南公等皆《国史》有传,其所记诸人事迹并能与《宋史文苑传》互参。而《新安文献志》所载《国史洪湛传》、除个别文句稍异《宋史洪湛传》,其余全同,民国《适园丛书》本《山谷先生年谱》所引诸多《国史黄庭坚传》原文,则与《宋史文苑传》全同。(二)、宋代诸朝《国史》,本之《实录》、而又参之宋人碑志、行状、家传、文集、笔记。因此,宋人碑志、文集等实为《宋史文苑传》的原始史料来源,但非直接史源。(三)、《宋代文苑传》固然有不少舛误之处,但其作为信史的地位不容置疑。以吕南公为例,本传谓熙宁中,士方推崇马融、王肃、许慎之业,南公度不能逐时好,遂不复以进取为意。四库馆臣斥其为不经之说,谓“《宋史》荒陋,此亦一端”,然考诸本集,此实吕南公自述如此。《宋史》实不误。类似此例,不烦再举。(四)、《宋史》致误,或沿《国史》(如米芾之籍贯),或因传写(如误书“张唐卿”为“孙唐卿”),或因转述史料不慎(如误唐庚事为其兄唐瞻事,《贺铸传》误程俱诗序为词序)。或因误读原文(如记晁补之世系)。而更多的“错误”,实为《宋史》数事并举,或后事而前叙,删汰改换之际,未之熟思深考,遂致叙事失次、不确。也就是,《宋史》之书法,导致诸多疑似之误,非真误也。因此,后世学者取资《宋史》,当深味其意,未可遽断其是非。学术贡献与理论创新为:(一)弥补了《宋史》在文献整理方面的不足。(二)本课题既考《宋史文苑传》之失,又举其正,从而以实证研究纠正了长期以来对《宋史》的若干偏见与深度误解,还其信史之本来面目。(三)辑录了近百位宋代作家的生平事迹的大量资料,进一步充实了宋代文学研究的文献基础。笺证》。社会评价:一、本书中的部分成果,曾以《苏轼元祐三年科场舞弊辨伪——兼论李廌落第原因》、《宋代书画家生平事迹考辨四则》、《宋诗人萧贯生卒年考》、《宋诗人刘潜卒年考》、《宋代书画家郭忠恕、李建中、黄伯思生平事迹订补》为题,公开发表在《浙江大学学报》2008第3期、《新美术》(中国美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江海学刊》2012第3期、2012年第6期、《新美术》2013年第3期上。二、本书出版后,陆续收到了武汉大学王兆鹏、尚永亮、北京大学钱志熙、台湾成功大学王伟勇等学者的来信,对其学术价值予以肯定。三、本书作为《历代文苑传笺证》这一重大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之后,《古籍新书报》、,《中华古籍网》、《文学遗产》网络版、《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等国内报纸、网站皆曾予以报道,并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二、本书作为《历代文苑传笺证》的重要组成部分,曾获厦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

江淮论坛杂志社主编

1999年11月获湖北大学研究生优秀奖学金。2001年12月获浙江大学研究生一等奖学金。2002年11月论文《一种奇特的词体——“福唐独木桥”考辨》获浙江大学董氏文史哲研究奖励基金会的优秀成果三等奖。2002年12月,获浙江大学光华奖学金。2003年六月,获浙江大学校优秀毕业生称号。 博士论文《文化版图的重组与文学命运的再造——宋南渡文坛的历史文化考察》被浙江大学评为校优秀毕业论文,并参评2004年度全国百佳优秀博士论文。论文《南渡前后岭居岭南文人的不同心态与环境变化》获厦门市第六次社科奖三等奖。 自1999年起,发表论文有:1、《系统开拓重构——评刘学锴<李商隐诗歌研究>》《江淮论坛》1999年2期。2、《尊词与辨体——宋词独特风貌形成中的一对矛盾因子》《湖北大学学报》2000年3期(此文为2000第四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学术文摘》摘录)。3、《宋词分期研究述评》,收入《词学研究年鉴》(1995——1996),武汉出版社2000年3月版。4、《一部有特色的断代词学思想史——评<清代前中期词学思想研究>》《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3期。5、《古典文学研究中的理论提升与人文关怀——评余恕诚<唐诗风貌及其文化底蕴>》《中国图书评论》2001年2期《中国韵文学刊》2001年1期(与尚永亮先生合写)。6、《花间词情民间风味——刘过情词初探》《中国韵文学刊》2001年2期。7、《评刘尊明<唐五代词史论稿>》《中国图书评论》2002年6期。8、《一种奇特的词体——“福唐独木桥”考辨》《古典文学知识》2002年3期。9、《一种奇特的词体——“福唐独木桥”考辨》《人大复印资料》2002年第9期全文复印。10、评《金元词通论》《宋代文学研究年鉴》武汉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11、《<唐诗风貌>简介》,蒋寅、张伯伟等主编《中国诗学》(第七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12、《东坡词误收<青玉案>一阕考》,《文学遗产》2004年第5期。13、《南渡士人的佛教因缘与文学创作》《浙江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与美国印地安纳东亚系助教尹罗兰(LARA I INGEMAN)合作撰写)此文为《人大复印资料》2003年第八期全文转载,又同时为《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3年3期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录。14、《宋诗人庄绰、林季仲、郭印、曹勋生卒考辨》《文献》2004年第1期。15、《齐梁名士 宫廷文人––––南朝梁江陵庾氏世家》,收入《中华文化世家丛书》(荆楚卷),曹月堂、舒怀等主编,湖北教育出版2004年3月版。16、《宋室南渡前期的政局变化与词坛风气》《厦门大学学报》2004年3期。17、《宋室南渡与词坛唱和之风的兴盛》,《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18、《南渡前后贬居岭南文人的不同心态与环境变化》,浙大学报2004年第5期。19、《宋室南渡与文化版图的重组——以宋代文人及其文学活动为切入点》20、2004《文学遗产》国际论坛会议论文。《江淮论坛》2005年第6期。21、《秦桧与绍兴文坛的谀颂之风》(与郑玲合作),《集美大学学报》2006年6期22、《和战之争与南渡士人的分野》(与李本红合作),《安徽史学》2006年5期。23、《书即师也》,光明日报2006年1月。24、《南渡词人的地理分布与南宋文学发展的新态势》 文学遗产2006年11月。《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5、《科举与江湖诗派的漫游》,2007年1月。26、《略论晚清目录学家丁丙的词学思想》(与陈瑶合作),《古典文学知识》2007年第2期。27、钱建状 《苏轼元祐三年科场舞弊辨伪——兼论李廌落第原因》,《浙江大学学报》2008第3期。28、《科举与宋代文学的期集》,《教育与考试》2008年第5期。29、《围绕赵明诚诸子与李清照生平创作的几个问题》,《庆贺吴熊和教授从教50周年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版。30、《南宋进士分科考试的形成契机——兼论宋代科举史上的经义与诗赋之争》,《厦门大学学报》2008年10月。《北京大学学报》、《教育史研究》转载。31、《考官的雅集——同文馆唱和诗发覆》(与杨唐衍合作),《教育与考试》,2009年8月。32、《山谷词与唐诗》(与孙宗英合作),《古典文学知识》2009年第6期。33、《以<全宋文>补<全宋诗>二十则》(与苏碧铨合作),《中国韵文学刊》2009第第4期。34、《贬谪文化在北宋的演进及其文学影响》(与尚永亮教授合作),《中华文史论丛》2010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录。35、《宋代书画家生平事迹考辨四则》,《新美术》2011年第6期。36、《宋徽宗朝停废科举真相辨证》,《科举学论丛》2011年6月.。37、《宋诗人萧贯生卒年考》,《江海学刊》2012年第3期。38、《糊名誊录制度下的宋代进士行卷》,《文学遗产》2012年5月。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39、《落花无言 人淡似菊》,收入《追求知音的教学境界》一书,2012年9月。40、《宋诗人刘潜卒年考》,《江海学刊》2012年11月。41、《宋代的科名崇拜、科名歧视与文学传播》,《厦门大学学报》2012年11月。42、《北宋书画家郭忠恕、李建中、黄伯思生平仕履订补》,《新美术》2013年3月。43、《如是我闻——忆吴熊和师》,文学遗产(网络版),2013年3月。44、《定量分析在词学研究中的成功尝试》,《词学》 ,2013年6月。45、《宋史文苑传的史料来源与史料价值》,《厦门大学学报》2014年7月。 (一)《南宋初期的文化重组与文学新变》,厦门大学2006年10月版。本书所选取的,是宋代文化、文学研究中尚属薄弱而又亟待开的一个重要方面,力图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下,为一个时代提供文化面貌、文人精神、文学风貌的解剖图。努力在文化、文学与士人的社会生活之间寻找中介点,是本书研究的一个出发点,也是本书需要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就南宋初期而言,大量北方士人的南渡,给宋代文化、文学带来最深刻的影响是文化版图的重组与文学命运的改变。因此,举凡南渡士人阶层与类型、南迁路线、士人地理分布等关涉文化版图重组的重要因素,是本书力图说明的研究的对象。本书的第二章,即以此为中心而展开。而政局变化、时势内涵、地理环境、士人生活、南宋政府安置士人政策措施与文学进程、文坛风气之深层联系,亦是本书全力关注的重点。本书的第三章、第四章,其说明之着重点即在此。具了解之同情,力图展示两宋之际南渡士人生活的原生万言书,是本文切入研究的一个主要视角。因此,虽然本书选取的只是士人中的一种类型——“词人”来作为说明对象,但意图却是借此来突出一代士人的生活状态,进而对当时的文化生态的重组、士人的文化创作的新动向进行剖析,故在说明文化、文学的总体特征与风貌时,重点并不放在现象的描述上,而是深入史料,力图对人所处时代之背景与生活之环境进行深入的探讨。文史互证,是本书在研究方法上力图实践的原则。表现在文中,一方面,对于宋诗、宋词、宋文的解读,本书与既往的艺术批评和鉴赏的文学研究方法有有所不同,更为关心的是这些文化成果中可供利用的史料价值及因此而表现出的士人的全新的心态与精神面貌;另一方面,对于士人的文学创作和思想动态,往往由外向内、由表及里,重在剖析其成因,而不仅仅是风貌描述与价值判断。主要社会评价:安徽师范大学叶帮义教授著文指出:“从历史文化学研究的角度来看,钱著至少有两点值得肯定,一是文献的搜罗与考辨;二是从材料出发,发现问题,寻找视角,提炼观点。……在南渡词的研究成果已有相当积累的情况下,钱著在材料、观点、方法上都有自己的心得与创新。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宋代文学年鉴》2006-2007,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第370-372页)。(二)、《宋代文学的历史文化考察》 ,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内容简介:本专著分上下两编,上编为理论编,主要从科举、贬谪、地理文化三个层面来考察宋代文学,旨在揭示宋代文学所涵盖的广泛的社会内容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下编为考证编,将制度史、社会史、风俗史的知识运用与传统考据学方法结合起来,对宋代重要作家的生平事迹、流传本事和作品进行了考证、辨析和辑佚。本专著的学术贡献主要有三点:一、从研究视角来看,本专著努力将制度史、风俗史、政治史、文化史的知识运用于宋代文学研究当中,充分吸收当代宋史界已有的学术成果,并以此为切入点,找到了历史与文学的若干个中介点(如科举中的行卷风尚、期集风尚、士人漫游等)。二、从研究成果来看,本专著所提出的宋代士人的行卷风尚长期存在,宋代江湖派诗人群体的形成与士人觅南举有着密切的关联,宋室南渡以后南方文学的崛起、文学重心的南移以及文学版图的重组等观点,皆为前人未曾触及或未予充分关注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相关空白。本专著所运用的考据方法据有一定的启示性。例如运用宋代的科举史知识(宋代的锁院制度、考试阅卷流程)来考证苏轼科场舞弊案的真伪,从宋代婢妾买卖制度考证李清照的生平创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充分吸收相邻或相关学科的知识,对于文学研究是相当重要。本专著以例证加深、细化了对这一理论的理解。社会评价:本专著的大部分章节曾在《文学遗产》、《中华文史论丛》、《厦门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中国韵文学刊》、《江海学刊》等重要刊物上公开发表过。其中《糊名誊录制度下的宋代进士行卷与文学》、《南渡词人的地理分布与南宋文学发展的新态势》、《<东坡词>误收<青玉案>作者作》三篇发表在《文学遗产》上,前两篇还为人大复印资料2007第4期、2012年第7期全文转载。 另外,《“福唐独木桥体”考辨》一文为人大复印资料2002年第9期全文转载。《南宋进士分科考试制度的形成契机》一文为《北京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论点摘编。梁建国《2008年宋史研究动态》一文亦加以评述(《中国史研究动态》)(三)《宋史文苑传笺证》,凤凰出版社2012年版。内容简介:本书耗时七年,依托《宋史文苑传》,广收博采,对宋代近百位作家的生卒年、籍贯、家世、仕宦经历、著述等作了详细的考订。主要观点为:(一)、《宋史文苑传》,其最直接的史源是宋代《国史》。比对《续资治通鉴长编》、《事文类聚》、《范仲淹集》、《郡斋读书志》、《容斋随笔》、《嘉定赤城志》、《京口耆旧传》等诸书所引宋代《国史》片段,知和㠓、陈充、谢炎、曾致尧、苏舜钦、杨蟠、米芾、张耒、吕南公等皆《国史》有传,其所记诸人事迹并能与《宋史文苑传》互参。而《新安文献志》所载《国史洪湛传》、除个别文句稍异《宋史洪湛传》,其余全同,民国《适园丛书》本《山谷先生年谱》所引诸多《国史黄庭坚传》原文,则与《宋史文苑传》全同。(二)、宋代诸朝《国史》,本之《实录》、而又参之宋人碑志、行状、家传、文集、笔记。因此,宋人碑志、文集等实为《宋史文苑传》的原始史料来源,但非直接史源。(三)、《宋代文苑传》固然有不少舛误之处,但其作为信史的地位不容置疑。以吕南公为例,本传谓熙宁中,士方推崇马融、王肃、许慎之业,南公度不能逐时好,遂不复以进取为意。四库馆臣斥其为不经之说,谓“《宋史》荒陋,此亦一端”,然考诸本集,此实吕南公自述如此。《宋史》实不误。类似此例,不烦再举。(四)、《宋史》致误,或沿《国史》(如米芾之籍贯),或因传写(如误书“张唐卿”为“孙唐卿”),或因转述史料不慎(如误唐庚事为其兄唐瞻事,《贺铸传》误程俱诗序为词序)。或因误读原文(如记晁补之世系)。而更多的“错误”,实为《宋史》数事并举,或后事而前叙,删汰改换之际,未之熟思深考,遂致叙事失次、不确。也就是,《宋史》之书法,导致诸多疑似之误,非真误也。因此,后世学者取资《宋史》,当深味其意,未可遽断其是非。学术贡献与理论创新为:(一)弥补了《宋史》在文献整理方面的不足。(二)本课题既考《宋史文苑传》之失,又举其正,从而以实证研究纠正了长期以来对《宋史》的若干偏见与深度误解,还其信史之本来面目。(三)辑录了近百位宋代作家的生平事迹的大量资料,进一步充实了宋代文学研究的文献基础。笺证》。社会评价:一、本书中的部分成果,曾以《苏轼元祐三年科场舞弊辨伪——兼论李廌落第原因》、《宋代书画家生平事迹考辨四则》、《宋诗人萧贯生卒年考》、《宋诗人刘潜卒年考》、《宋代书画家郭忠恕、李建中、黄伯思生平事迹订补》为题,公开发表在《浙江大学学报》2008第3期、《新美术》(中国美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江海学刊》2012第3期、2012年第6期、《新美术》2013年第3期上。二、本书出版后,陆续收到了武汉大学王兆鹏、尚永亮、北京大学钱志熙、台湾成功大学王伟勇等学者的来信,对其学术价值予以肯定。三、本书作为《历代文苑传笺证》这一重大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之后,《古籍新书报》、,《中华古籍网》、《文学遗产》网络版、《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等国内报纸、网站皆曾予以报道,并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二、本书作为《历代文苑传笺证》的重要组成部分,曾获厦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

程必定, 197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机械系,同年留校任教。1975年在原第一机械工业部政策研究室从事技术经济与政策研究工作,1977年至1979年在中共安徽省委统战部和办公厅工作,1980年后在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工作,先后任《江淮论坛》杂志编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联合研究室主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区域生态经济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理事长,安徽省经济学会会长,安徽省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安徽省管子研究会会长,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委员、常务副主席等。2002年后,任安徽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安徽省政协第九、十届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2011年受聘为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主要从事安徽省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学、企业理论和地方经济史的研究。他主持完成的主要研究成果“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曾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被省委、省政府采纳;并参与了安徽省从“六五”到“十二五”发展规划及重要专项规划思路的研究。还应邀对我省近40个县、市、大中型企业进行战略咨询研究,并被一些市、县聘为战略顾问。他先后主持6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中外合作社科研究课题。他系统地研究了安徽近代经济史、安徽经济地理和安徽发展战略,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理论总结。主编了我国第一部区域经济学专著,为我国区域经济学这门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在改革理论的探讨方面也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如较早地提出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问题,生产资料公有制问题,自主联合劳动论问题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