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诗意语文论文

发布时间:

诗意语文论文

潘新和先生在《语文:表现与存在》中深情地向往:“未来的语文教师要是都能充满诗意情怀,都能用自己的诗意感悟去唤起孩子‘心灵中的诗人’;未来的孩子如果都能拥抱、谱写自己的诗意人生,那是多么好!”深受潘先生的影响,语文名师王崧舟老师扛起了“诗意语文”的大旗。何为“诗意语文”?其基本教学策略是什么?诗意语文的课堂有何特点?这些问题萦绕在我的脑海。阅读了《王崧舟和诗意语文》,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形成了以下思考。 一、诗意语文的内涵 语文有三个层次: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化,其共性是“语言”。语文教学的本质在于语言性。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指导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从属性看,语文有多重性:如语言习得、思维培养、人文渗透和常规训练等。诗意是感性的、抒情的、灵动的、文化的、精神的、意境的,它归属于人文。这是从语文教学的本质和属性对诗意语文的理解。 王崧舟老师在《诗意语文的理想和信念》一文中,把“诗意语文”诠释为“精神的语文”、“感性的语文”、“儿童的语文”、“民族的语文”、“生活的语文”。王崧舟指出“语文教育过程,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底子的过程,语文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精神的熏陶和感染,而这一过程是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实现的。 语文的本色和最高境界是诗意,而诗意的语文课堂,是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完整人格的理想课堂。诗意的语文课堂,是以文本为基础,根据语境和形象,用艺术的手段营造一种情境和意蕴,激起学生言语表达的热情,从而唤醒心灵的诗意,追求人生的真善美。诗意语文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培养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 我觉得余小刚在《王崧舟教学艺术美学解析》中的一段文字是对诗意语文的最好阐述。诗意语文以价值引领为灵魂,以文化传承为血脉,以精神诉求为旋律,以神秘唤醒为光华,以感性复活为情怀,以个性高扬为风采,以智慧观照为神韵,以心灵对话为境域,主张将生命融于语文教育,将语文教育融于生活,让语文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 二、诗意语文基本教学策略 诗意语文用到的基本教学策略即举象、造境、入情、会意、求气、寻根。 1、举象:还原语言的生命图景。 所谓举象,就是将语言文字还原成一定的形象、印象、意象。举,即呈现、打开。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饱经风霜”一词的教学,先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的“饱经风霜”的脸,借此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番车夫的脸,并引导学生透过车夫这一脸的特征把握他的生活境遇和社会地位,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想,假如自己在现场会怎么做,最后引出鲁迅先生对车夫的细节描写。诗意语文就是在教学中举象。其中,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所描述的一道道的皱纹、脸色灰黑等就是象。 2、造境:创生语言的生命境域。 造境就是在举象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将语言文字还原成特定的情境、意境、心境。情境指向课堂,意境指向文本,心境指向学生。境是景象的连续体,很多象的叠加,形成一种氛围,人置于其中,会产生共鸣。如:《长相思》中“身在征途”的“象”的还原,“心系故园”的“象”的创生,将这两种连续呈现的“象”加以剪接和重组,就形成了一种孤独,寂寥的课堂情境和文本意境。 3、入情:体验语言的生命温度。 所谓入情就是置身于语言文字所造的境中,体验其承载的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境语也皆为情语。诗意语文的灵魂之处便在这个“情”字。让学生充分地体验,让学生的生命情感之门打开以后,感受语文的精彩魅力,感受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思想和感情。是否还记得王崧舟老师的那一节作文课《亲情测试》? 师:写下五个你最爱的人的名字 在五个你最爱的人中划掉一个 在四个你最爱的人中划掉一个 在三个你最爱的人中划掉一个 将最爱的人全部划掉 伴随着老师的一步步要求,学生泪如雨下,把所有的人全部划去,亲情的激荡已达高潮,感情已成熊熊烈火。这堂课通过让学生在虚拟情境中体验亲情的丧失。每划去一位亲人,就意味着失去一位亲人的关爱和呵护。随着亲情强度的递增,每次失去亲情后的体验也变得愈加沉重、愈加痛苦,终至于触及到学生心灵最深处的那份沉睡的生命意识和潜能。就在那一刻,在一股难以抗拒、难以遏制的情感力量的驱使下,学生的言语生命欲求被充分地激活和唤醒。这就是诗意语文的“入情。” 4、会意:感悟语言的生命哲思 就是在特定的情境中感悟并体会文字所包含的意蕴。例如《草船借箭》对笑的品读。文章同小说一样,什么诸葛亮说,周瑜说,刚开始觉得乏味,没意思,甚至连人物的神态都懒得加上去,然而仔细读后,却发现了文字背后的味道。这篇课文写“诸葛亮说”出现了11次,“周瑜说”6次,“鲁肃说”3次。前面十次都是诸葛亮说,最后一次,诸葛亮是笑着说。给人惊喜万分的感觉。这就是语言的魅力,那个笑着,读着读着,文字味道就出来了,这时候老师可以问,你知道他在笑什么?随着学生的理解,一切也就会意了,会意之后,才能读出文字的魅力和神韵。 5、求气:触摸语言的生命律动 在特定的情境中,探求语言文字的声气、节奏和神韵。我们对文本,对语言文字就要“求气”。有些孩子不懂,在朗读的时候扯嗓子,用力喊,其实真正会朗读的,用的不是蛮力而是绵力,文字与文字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有种关系存在,叫作字里行间,这些关系能够形成语言的节奏,语言的张力,这就是能量,这就是气。朗读用的是绵力,像唱歌一样,注重气息的控制,一唱三叹中,文字的声气,就出来了。 6、寻根:传承语言的生命律动 在特定的情境中,开掘语言文字背后的价值取向、精神母题和文化传承。语文教师要有文化意识,才会把语文课上得更深刻,更生动,更富有感染力。例子被誉为“五绝之冠”的古诗《江雪》中的“钓”,从表面看,钓的是鱼,一个物化的现实意象。但从文化的角度品味,则“钓”是“不钓之钓”,渔翁之意岂在“鱼”?在这里,“钓”是一种独善其身的宣告,一种静观其变的智慧,一种东山再起的报负,一种无所畏惧的气度。一个“钓”字,承载着多少中华文化的基因。

很多语文老师在批改作文时,常常很困惑,大部分学生能做到“文从字顺”、“内容具体”,能抒发真情实感,能鲜明的表明观点,但有时就如既无色彩又无芳香的花朵,太平淡了,淡的如同一杯白开水,难以引起读者的兴趣,也就难以给出高分。要让作文变得绚丽夺目,就必须使用文学化的手段,进行诗意化的表达。尤其是议论文,虽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即可,但是这样写会枯燥乏味,不能精彩的阐述观点,所以,在作文中抛一粒文学的种子,让它成长起来结满绿荫,使原本沙漠化的作文盎然生机。一、借用故事,相得益彰说理性文章其实没有什么固定的写法,由讲故事引出中心论点,既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人入胜,又能深入浅出,使论证更易让人接受。如写“相信自己、为什么听取他人意见、如何听取他人意见”之类的文章,就可以以这个故事导入:“ 汉末,群雄逐鹿,英豪四起。曹操北踞中原,虎视江南,修书一封与孙权曰‘与将军会猎于吴’,吴国朝野顿时人心惶惶,有人主战,有人主降,莫衷一是。吴主孙权主战,然张昭等一干人竭力劝孙权降曹。到底是何去何从,关键时刻孙仲谋拔下佩剑,砍下案头一角,斩钉截铁地说:‘孤意已决,再有言降者,如斯!"于是便有了赤壁一战的辉煌,于是曹军"樯橹灰飞烟灭’,败走华容。”自然引出吴国能在群雄中得三足鼎立之一席,成就霸业?孙权对自己信念的坚持自是不言而喻!关键时刻要相信自己,给自己一个“我意已决”的回答。再如:写“忘记与铭记的关系”为主题的文章,也可以选取“民族英雄苏武”的故事,热情讴歌他为“汉匈和睦”,为了民族团结,选择了铭记忠心的伟大精神,他给“人性涂上了最浓重的一笔”,他为历史唱响了“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以故事引出中心论点但不能局限于讲故事,而是利用故事进行分析说理,否则就不是议论文了。二、引化诗典,底蕴横生如写“为他人喝彩(鼓掌)”为题目的文章,就可以化用诗句、巧用典故,有力论证。开篇引用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和鲁迅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引出他们倾尽全能为他人喝彩,体现一种智慧、一种胸襟、一种大家风范。中间可以运用俞伯牙与钟子期、萧何与韩信、鲍叔与管仲的故事和苏轼高度评价王维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更加有力论证观点,最后运用典故“既生瑜,何生亮”,从反面论证为他人喝彩者就是智者、贤者。其实在作文中,还可以引用、化用俗语、谚语、诗词、广告语、古文中的名句等等,一定会增加文章的底蕴,使文章语言典雅优美。三、使用修辞,音气和谐在议论文中使用排比、比喻、对偶、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能使文章气韵流畅、音韵铿锵。如:表达对“贿赂”的看法:“如果说‘贿赂’是一叶方舟,那么乘上它扬帆起航,它会使你葬身于海浪的吹打中。如果说‘贿赂’是一条小路,那么走在这条路上,等待你的将是牢狱的大门。如果说‘贿赂’是一扇窗,那么推开它,迎接你的便是刺骨的寒风。”运用比喻、排比修辞,让读者体会到:“别让诱惑迷住了双眼”深刻哲理。再如:谈“人与自然关系”的文章,开头用排比“春去春来,一个阳光明媚走开了,可一个轮回后,又一个春光烂漫走来了。这,是自然的规则。花谢花开,一片片娇嫩鲜艳凋落了,可一个轮回后,又一个娇美欲滴的生命崭新而至。这,是自然的规则。云卷云舒,变幻莫测的云永远会处在变动之中,你永远不知它下一刻的形态。这,是自然的规则。”展现大自然的规则,结尾又使用排比“遵循自然规则,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人生飘逸;遵循自然规则,漫随天际云卷云舒,人生豁达;遵循自然规则,去留无意潮来潮汐,人生超然!”表明作者观点:“该遵循自然规则。”这样既显得有气势,有力度,又有画面,有意境,结尾又对前人的话语进行改造,巧妙,中肯,得体。四、变换句式,文采生辉在行文中,如果能够注意不同句式间的巧妙搭配,避免语言、语态、语势的呆板与僵滞,就能使文章文采摇曳,言语生辉。《让孩子翱翔吧》最后一段“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只有在艰难困苦中,我们的孩子才能展翅翱翔,也只有这样,他们脚下的路才更坚实、牢靠。家长们、老师们放开你们手中的锁链,给孩子一个自由空间。高尔基说:‘不幸是一所很好的大学。’那么就让孩子们在种种的人生奇遇和挫折中,去磨炼他们的意志,去锤炼他们的心性,因为社会的不幸和苦难是最好的练兵场“中前四个句子采用的是常式句的形式,后一个句子用的是变式句,将“结果”提前,予以强调,“原因”置后作为补充。这样就很好地表达了希望家长、老师能放手让孩子们自由翱翔的强烈愿望,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此外,还可以在作文中把整句与散句融合在一起使用,会使文章形成舒缓有致的艺术效果;长短句兼顾使用,让它们各尽其妙,各展优势。总之,只要你注意在文章中灵活运用句式,就会使文章文采摇曳,变幻多姿,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与感染力,语言的厚度,提升文章的品位。但需要注意的是,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句式变化的形式再多再灵活再丰富,都要为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及写作意图服务。五、妙用喻证,异彩纷呈议论文中的喻证法常常用浅显、具体的事物来说明深奥、抽象的道理,论证浅显易懂,形象生动,易被接受。如:在阐述“人生与读书的关系”中:“人与书的关系,犹如船舶与河流的关系;人与书,就像鸟的翅膀与羽毛;人与书,就如琴与弦;”作者是从日常生活中选择形象作为喻体,比喻连续不断,形象层出不穷,十分详细透彻的分析二者的关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再如:“谈宽容”中,作者为了充分论证自己的主张,先用养鱼为喻,论述了宽容的三种境界,即“最初的境界是玻璃缸养鱼,在一定的范围存在和活动;中等境界是池塘养鱼,水肥鱼跃,相互利用;最高境界是江海生鱼,任期自生,海阔天高”,而后提出四个分论点,纵横深入,层层拓展,得出结论:“宽容是力量和自信的标志”。值得注意的是,它不等同于比喻修辞,议论文中的比喻应着眼于说理性。

让我们的心灵细腻温润起来,让我们的生命鲜活诗意起来 ——有关于小学中段年级阅读和写作教学中“爱的教育”的尝试         上虞市崧厦镇华镇小学 叶迎春 【摘要】语文是人的精神家园,语文教育必须重视精神的熏陶感染,在阅读中学习写作,以写作来唤醒、激励和鼓舞孩子们更加自信的学、自主的学、自觉的学,实现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自由表达和平等交流,从而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能爱读,乐读,会读;爱写,乐写,会写。 【关键词】心灵细腻温润 生命鲜活诗意 语文课堂 阅读和写作 不知为什么,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上,在我们的小学生习作中,我常常会听到或看到一些本不该出自孩子们之口的话语、言语,却非常顺畅地从孩子们的口中,或是从孩子们的笔端汩汩涌出,常常会在震惊的同时为当下一些孩子精神生命的冷漠和粗糙,言语表现的不敬和蹂躏感到深深的叹息:是什么让我们的孩子有时会变得这样没有人道,没有同情心,没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又是什么让本该天真烂漫的孩子仿佛是在一夜之间变得如此早熟,而又如此地不可思议?孩子们心灵的苍白,情感的贫乏,感悟的残缺何时才了哪! 我们都知道,语文是人的精神家园。苏霍姆林斯基说:“童年是人生最好的时期,这不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时期,而是真正的、灿烂的、独特的、不可重现的一种生活。”“童化作文”教学的倡导者,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的吴勇老师在《让儿童拥有一颗饱满的“文心”》一文中说:“在当下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教’儿童写作上,但对写作主体——儿童却缺乏足够的体认,对儿童写作行为的发生以及运动过程更是知之甚少。”王崧舟老师在他的《诗意语文的理想和信念》一文中说:“语文是人的精神家园,是人的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引领学生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理解这种见解、转化这种智慧、积淀这种文化,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于是在我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在苦苦地思考着,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受到语文精神的熏陶和滋养?如何正确地把握和处理好语文阅读和习作的关系,在阅读中学习写作,以写作来唤醒、激励和鼓舞孩子们更加自信的学、自主的学、自觉的学,实现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自由表达和平等交流,从而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能爱读,乐读,会读;爱写,乐写,会写? 现就结合自己的中段年级语文课堂教育教学中关于“爱的教育”这一主题所开展的一系列阅读和写作尝试作一个简单的回顾和总结。 缘起:沉默《可贵的沉默》中那可贵的一分钟 三年级第二学期开学后不久,清明节假日刚过,我在自己班上《可贵的沉默》一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是一位叫王圣民的老师写的一则教育札记。课文的主要内容讲的是:上课时,老师从孩子们那里了解到,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并向他们表示祝贺,孩子们因此感到骄傲和快乐;然而知道爸爸妈妈生日的孩子却只有几个,而没有一个孩子向爸爸妈妈祝贺过生日。在这强烈对比之下,孩子们沉默了。老师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引导孩子们懂得了要关心父母,并学会以行动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先让他们完成了这样一道作业题: “这篇课文讲了这么一件事:上课时,老师问同学们:“爸爸妈妈知道你的生日在哪一天吗?”孩子们都(    )地回答:“知道!”老师又问:“生日那天,爸爸妈妈向你们(    )吗?孩子们全都(    )地举起了手,有的还(    )地(    )。可当老师问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霎时,教室里(    )下来,老师又问了一遍,才有几位女学生(    )地举起了手。可向爸爸妈妈祝贺过生日的,一个人也没有。孩子们(    )了。” 孩子们很顺利地从课文中找到了相关词完成了这道填空题,在检查校对时,我随机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结合课文插图进行有关字词的辨析和理解。接着引导学生认识破折号并找到文中带有破折号的这一个句子—— “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pie)了一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qia)恰在那满脸的犯(fan)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 指名几个孩子读后,我告诉他们:“其实,这个句子中包含着两个句子。而现在作者用一个破折号把两个句子连在一起,变成了一个句子。请同学们再来细细地读读这个句子,注意破折号前后的文字,你发现了什么?”有一个孩子读后马上站起来说:“这些孩子为什么还是可爱的呢?他们不是已经犯了错误吗?”于是我就引导孩子们展开讨论,在进行前后部分课文内容的学习后,得出破折号在这儿的用法:孩子们已犯了错,本不应该觉得可爱,可作者却说他们可爱,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作者正是想到我们读者读到这儿会产生矛盾,于是要解释一下,或者说明一下,就这样用一个破折号,然后在破折号后面加以说明和解释。这就是破折号这个标点符号用在这里的可贵之处。 在初步懂得文中这一破折号的用法后,我出示这样一道题: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然后跟孩子们说:“你知道这极为珍贵的东西是什么吗?请同学们静静的,让我们用一分钟的时间来思考,好吗?” 待孩子们用一分钟的时间思考后,我请同学们把刚刚的思考写在作业纸上 ,写好后进行交流。最后回到课题《可贵的沉默》作结: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在这足足一分钟的沉默中感受到了父母给予他们的很多很多的爱,孩子们在沉默中反省了自己,在沉默中思索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在沉默中懂得了接受爱的同时更要回报爱的道理。这是多么可贵的沉默啊!同学们长大了,懂事了,会体贴关心人了,这对一位跟你们一样的这样一群可爱的孩子朝夕相处的老师来说,又是一种多大的欣慰啊!所以这位老师最后这样说(一起深情并茂地读最后一段课文):“啊!我真快活!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以上是我的第一课时教学,隔了好长时间,我记得是在玉树大地震后才又上了第二课时和第三课时。其中第二课时则作为我校的教研课。课后我常常会这样沉思: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育教学中,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到底该怎样来向我们的这些可爱的孩子进行我们的母语教学,又该如何在我们的阅读课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就这样我开始把我的每一堂语文课当作我的一次生命享受的过程,一路思考着,摸索着,前行着,实践着。 承接:劝慰《爱的教育》一书中失去母亲的卡罗纳 学习选自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一书中的《卡罗纳》一文时,是在四年级的上学期,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课文抓住卡罗纳失去母亲后第一天来上学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从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边人对他的无限关爱这两方面展开来写。文章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卡罗纳的爱,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所以学到最后,为了让孩子们更能设身处地体会人物的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我设计安排了这样一项写话练习——让孩子们写一写假如你就是卡罗纳的同学,你会怎么劝慰卡罗纳。下面则是几个孩子课堂上当堂写就并交流的一些内容: 一个孩子说:“卡罗纳,你别伤心了,我们一起回家吧!你虽然失去了亲爱的母亲,可是你还有我们呀!我们一定会尽所能地给你爱,给你温暖的。” 一个孩子说:“卡罗纳,你尽情地哭吧,没有母亲不是你的错,世间万物一切都会有酸甜苦辣,人总有生老病死,你母亲虽然已经不在这个世上了,我们会陪你的,你可一定要坚强哦!” 一个孩子说:“你不要再伤心了,人死是不能再复活的,无论你再怎么哭也没用啊!你妈妈会在天上看着你,她可不希望你一直哭。所以你就别再伤心了,让你妈妈好好安息吧!” 还有一个孩子这样说:“你别太伤心了,我们大家都会一起关心你,帮助你的,我们不会让你一个人孤单的,你一定要振作啊,你的母亲在另一个世界正看着你呢!如果你不振作起来,你的母亲会很伤心的,她在那个世界一直望着你,爱着你。” 还有一个孩子这样说:“别伤心了,卡罗纳,虽然你妈妈去世了,可你还有我们这些好朋友呢!我们一定会给你温暖的。其实,世界上并不是只有你一个没有了母亲,也有许多孩子失去了亲人,何况,你还有你的父亲呢,我相信,你的父亲一定会给你母亲般的呵护的。” 课堂上,听着孩子们的交流体会,我被深深地感动了。谁还能说我们的孩子没有同情心,没有爱心?孩子们的心正在渐渐地变得细腻而温润起来。当时我真的好想跟孩子们说这样的话——“我可爱的孩子们哪!老师真的好为你们感到自豪呢!”我发现在我的语文课堂上孩子们越来越喜欢上语文课,无论是阅读课还是写作课,无论是口语交际课还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转换:呼唤《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中爸爸所呼唤的和平 在前不久刚刚上的四年级下册第15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课文时,我和孩子们都流泪了。这篇课文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名叫雷利的中国孩子写给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这是个生活在我们中国这个和平国度原本有着幸福家庭的孩子,却因为国际社会的不太平,自己的爸爸在执行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中壮烈牺牲。失去亲人已经两年多来的巨大悲痛,让这个中国孩子拿起笔于1996年的11月8日这一天给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写了这封信,希望加利先生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于是我围绕信中两次出现的这顶“蓝盔”,还有这个孩子和他妈妈如约捧着的这一束最美的“鲜花”去迎接他爸爸的这一个撕心裂肺的场面,以及文中的两次对比描写来进行引导和学习,最后根据文中的这段话:“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让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就是文中的这个失去父亲的孩子,也就是这篇课文的作者进行这样的拓展想象写话练习:爸爸的嘴张着,仿佛正在对我和妈妈说:“—————————————————————————————” 孩子们写得可真棒!在孩子们写的同时,我也像他们一样地写了。等孩子们把自己写的都交流过后,我给孩子们读我所写的话,读着读着我终于控制不住自己,再一次地流泪了。因为在今年清明节放假的前一天,我已上了第一课时,那天在读这封信时,我读着读着就哭了。在我读完后有一个孩子站起来先劝我说,叶老师,您别哭了,还说到了爸爸是家里的“顶梁柱”,这是我班最年长的一个男孩子,从云南来的,叫黄伟。清明节后上第二堂课的时候我终于学会控制我自己的感情了,但还是有一个男孩子站起来说:“叶老师,我看到了您眼眶里在打转的眼泪了。”随后这个叫黄伟的孩子说他也看到了。其余的孩子也都点着头轻轻地说着:“我也看到了。”课堂上我们就这样一起共鸣着,学习着,也一起呼唤着,感悟着。 合奏:触摸《触摸春天》中安静那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 接下去是第五单元的围绕“生命”这一专题编排的一组课文,选编的四篇中外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触摸春天》告诉我们:谁都有热爱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永生的眼睛》启示我们:以自己的爱心给他人带来幸福,生命才更有意义。台湾作家杏林子的《生命生命》则教育我们:要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冯骥才的《花的勇气》则激励我们:在人生道路上,阴风冷雨并不可怕,要以无所畏惧的勇气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在学习过程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把具体的人和事与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道理结合起来,还有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帮助学生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触摸春天》是本组的第一篇课文,捧读这篇课文,一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在春暖花开的美景中,一个小女孩穿梭在花丛中。她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慢慢地伸出双手,悄然拢住了一只逗留在花间的蝴蝶。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小女孩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着翅膀飞走了。小女孩仰起头来张望。这位小女孩就是课文的主人公安静,她是一位盲童,可她却能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春天的信息,触摸春天的脉搏,捕捉春天的影踪。在这样一个清香袅袅的早晨,作为这位小女孩邻居的作者也触摸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生命力,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课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何引导学生体会盲童安静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并感悟作者最后所揭示的深刻道理都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于是让孩子们也来试着当当盲童,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模仿和想象能力,引导孩子们在书上的这三个地方分别写下当时安静内心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第一个地方是“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后面,孩子们说:“哇,好香的花哪!”第二个地方是“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后面,安静发现了什么,她是怎么发现的?孩子们说:“咦!……”第三个地方是“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后面,“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前面。让孩子们写此时的感觉,孩子们说:“啊!……”有的说——惊喜,有的说——有趣,有的说——意外,还有的说——舒服。 因为是的,对于安静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而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我想这样的课堂学习也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就这样我慢慢慢慢地引导孩子们跟安静一起,走进了安静的内心,触摸到了安静那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孩子们用上的这些丰富的语气助词,还有发自各自心灵深处的对美好生活,美好春天的向往之情,以及正在鲜活诗意起来的生命感悟,难道不正是一首触摸春天、赞美生命的合奏曲吗? 周一贯老师在他的题为《儿童作文在自由表达前提下的规则指导》这一讲座中说:“作文是生命的表达和交流,是生命的自由表达和真情的快乐交流。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一定要唤醒学生的生命状态,让思想和生命密切地联系起来!以生命的自由表达为主,把规则指导潜藏在自由表达的后面,使童心童趣能更好地发挥,体现出一个人善于写作的功力。”所以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引导我们的每一个孩子以一颗细腻温润的心灵去感受和描摹一切对象,这是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带着一份人类对生命最美好的情感,如关爱、同情、善良、尊重等,去关注生命,理解生命,那么笔下流淌的文字一定亦真亦善亦美。 正如潘新和教授所说的:“懂得了‘阅读指向言语表现、指向写作’,在阅读教学中就能有意识地往写作能力培养上迁移,尽量使阅读能力转换成说、写能力,提高教学效能。”就让我们怀揣着一颗柔润的童心踏上阅读和写作之旅,引导我们的每一个孩子有滋有味地进入阅读和写作的状态,乐此不疲地参与阅读和写作的活动,在阅读和写作中自由自信地展示自我,从而使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能从言语表现中品味到童年的幸福滋味,让我们的心灵细腻温润起来,让我们的生命鲜活诗意起来,这不是梦想! 【参考文献】 1、周一贯 《儿童作文教学论》 宁波出版社 2005年6月 2、王崧舟 《王崧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6年2月 3、王崧舟 《“写作本位”:读写观念的重构——著名语文教育家潘新和先生访谈录》 4、吴 勇 《让儿童拥有一颗饱满的“文心”——“童化作文”教学的理想旨归》 《语文教学通讯》2010年第2期 5、吴 勇 《让每个儿童幸福而有尊严地写作——构筑“适合儿童”的习作教学》 《语文教学通讯》2011年第4期                               写于2011年5月

诗意语文课堂论文题目

语文 教育 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其目的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初中语文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初中语文论文题目(一) 1. 论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 2. 语文学习 兴趣研究及对策思考 3. 论蔡元培语文教育思想——人文教育的探索 4. 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法 5. 建构主义的语文阅读教学 6. 高中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研究 7. 写作情境教学研究 8.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9. “全程”视野中的语文教学模式 10. 信息化时代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趋势探讨 11.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文科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探究 12. 中学生语文学业评价探究 13. 中学语文阅读策略及其教学研究 14. 初中生阅读理解监控能力的研究 15. 中学 作文 课堂教学软件设计研究 16.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 17. 个性化阅读及其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18. 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19. 培养中学生写作兴趣的理论与对策研究 20. 中学作文教学创新研究 初中语文论文题目(二) 1. 中学生协作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2. 人文素养的渗透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3. 21世纪中学语文教师素质结构研究 4. 高中作文 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探究 5. 论作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6. 执教新教材的教学观和教法初探 7. 论语文教 行体系的全程优化 8. 中国汉 语文教材 教育思想的研究 9. 作文个性研究 10. “以人为本”,走出职高语文教学困境 11. 中学古典诗歌教学与中学生健全人格建构 12. 创新阅读与人格培养 13. “伙伴编辑”作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4. 中专语文教学应加强文学教育 15.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现状与思考 16. 学习心理差异与语文教育 17. 语文新课程与高考改革研究 18. 中学语文课堂预习及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论文题目(三) 1. 语文学科学生无问题意识的成因分析及策略研究 2. 学生写作主体性教育初探 3. 现代语文教育的评价指向 4. 高中语文教学中儒家传统思想问题 5. 口语交际内隐能力的理论与实践 6. 素质教育呼唤高考语文考试改革 7. 从汉语的美开拓语文教学 8. 中学生阅读理解监控能力的培养 9. 中学语文教学人格教育功能之研究 10. 合作—互动式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11. 诗歌审美人生教育研究 12. 我国中学语文单元教学研究 13. 关于评价语文课堂提问的实践研究 14.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魏书生教学改革之比较 15. 国内四套语文教科书听说系统比较研究 16. 多媒体网络教室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17. 语文课堂教学个性化研究 18. 中学语文美育研究 19. 语文情感教学的思考 20. 语文活动课研究 猜你喜欢: 1.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题目大全 2. 初中语文教学的论文参考范文 3.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4. 初中语文创新参考论文 5. 初中语文职称论文范文

小学教师论文题目有哪些,回答如下:

1、理性思考,诗意创作--从创作《月光启蒙》看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

2、课前调查--你开始了吗?

3、蓄情.体情:抒情--浅谈阅读教学的情感流程

4、别“伤”着孩子--当今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隐性伤害”的一点思考

5、用“延时评价”点击学生心灵的鼠标

6、让课外阅读成为低年级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餐后甜点”7、今夜没有暴风雨

8、让课堂变“水平如镜”为“波澜起伏9、创设自主探究空间,让学生“亲”数学

10、自觉进行“知识教学的革命”11、以生活为本过有道德的课堂生活

12、我会和一年级小朋友说话了--浅谈教师口语的艺术表达

13、 创设“听”的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14、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五' '规划课题《小学“学习地图”》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提纲

15、晨会,您有效利用了吗?--晨会活动开展现状剖析及整改策略

16、在学生眼前悬一把“青草”--让“草香”飘逸在课堂始终

17、让阅读课“写”起来 18、“协商”--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

19、亲近“白纸黑字”:谨防阅读教学平面化 20、爱的吐蕊

21、从错别字现象反思小学识字教学

22、校本课程"识字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的生成和实施

23、融入生活,超越文本,碰撞情感--我对《品德与生活》学科的初浅认识

提供一些资料,供参考。1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2 、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研究3 、国正语文教育思想研究4 、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初探5 、语文课堂调控艺术初探6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初探7 、语文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8 、论语文学习环境的营造9 、学校文化资源与语文教育10 、创新意识与语文教育11 、论语文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2 、语文诵读教学的艺术13 、论语文自主学习14 、语文批评与语文教育的发展15 、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策略16 、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7 、论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观18 、多媒体手段与语文教育19 、语文特级教师的研究20 、对我国“文选”型语文教材的思考21 、语文教科书内容及其价值取向分析22 、对语文教育中倡导“人文精神”的思考23 、学生亚文化与语文教育24 、试论语文探究性学习25 、语文教育合作学习初探26 、对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思考27 、语文新课程与语文教师的发展28 、发展性评价理念与语文教育29 、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初探30 、多样文化与语文教育的关系31 、试论阅读多元解读与阅读教学32 、说课与说课的艺术33 、文言文教学的困惑及其对策34 、中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及其对策35 、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发展观36 、语文新课程改革研究37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

意林投稿诗歌

所有的意林后面都会有联系方式的,投稿的话最好先与编辑联系,通过了一定要签订合同。

一、邮件标题:只写所投文章的题目。

1、有目的性的投稿请注明“原创”“专题”“拇指”等。

二、邮件内文格式

1、规范:宋体五号字单倍行距,不要把正文加粗。

2、文章题目——作者——正文——推荐者 摘自《》第几期/日期——推荐者联系方式。

三、有固定的邮箱和邮箱名。

1、最好有固定的邮箱和邮箱名哦。

四、一封邮件只发一篇文章

1、一封邮件只能发一篇文章,以防稿费算漏。

2、不能一稿投多栏目或者多本意林旗下刊物。

3、如果您的稿子适合什么栏目的话,编辑会帮您调整过去。

五、不要用附件,直接将内容放在邮件正文。

1、请看完说明再投搞。

2、不需要写“谢谢评阅”“采用的话请及时通知我,谢谢”等客套话。

3、因为稿件数量巨大,编辑部设置了自动回复,以示收到。

4、由于编辑部人力所限,无法做到投稿一一回复。如果稿件被录用,会有相关的编辑通知您,但如果超出一个月还是木有收到回复或通知,视为不采用,您可以另投他刊。

六、投稿邮箱

意林:

意林原创版:

意林少年版:

意林小文学投稿邮箱:

意林小淑女-小小姐:

意林12+绘阅读:

意林绘英语:

意林作文素材:

意林儿童绘本:

意林环球儿童文学:

插画投递邮箱:

轻小说: 或

七、稿酬方面(常规)

1、转载原创是千字100,推荐是100/篇 。

2、原创是千字300。

3、荐稿是100/篇,转载稿就是有荐稿人推荐的是千字100。

《意林》(原创、首译作品)稿酬标准:

A.纪实稿:千字千元,3500字左右。

B.小故事、小品文:

a.字数500字以内,稿酬原创千字千元,首译千字800元。

b.500字以上,2000字以内,原创作品千字800元,首译作品千字500元。

C.其他稿酬: 首译幽默每则50元。转载千字100元,推荐每篇文章(200字以上)100元,幽默、测试、智力题、花边、诗歌30元/则;

意林小语、魔鬼定义10元/条;漫画20元/幅。

稿费发放周期:转载,推荐稿费于杂志上市1个月左右寄奉,首发稿顺延一个月。

参考资料:意林杂志社

1.《意林》投稿:邮箱:《读者》投稿:邮箱:duzhe@.投稿形式可以是诗歌。 3.稿酬标准: 原创千字800元,首译千字500元. 推荐稿每篇100元(200字以上)。幽默、测试、智力题、花边、诗歌30元/则;意林小语、魔鬼定义10元/条;漫画20元/幅。 4.审稿用稿周期: 推荐稿一般不超过15天。原创一个月左右。 5..稿费发放周期 转载、推荐稿费于杂志上市1个月左右寄奉,首发稿顺延一个月。 《意林》:是由长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知名文摘期刊,杂志创刊于2003年8月,是中国目前最有影响力的杂志之一。《意林》的内容风格现实温暖,通常用一些故事、寓言和生活经历来吸引读者。在价值观的宣传上,《意林》强调励志和人文关怀,是我国杂志类中的佼佼者。《读者》:杂志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创刊于1981年1月,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读者》杂志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读者》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并以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

作者可以将自己的稿件直接投入以下对应的邮箱:

意林荐稿:

意林原创版:

意林少年版:

意林小淑女-小小姐:

意林12+绘阅读:

意林作文素材:

意林儿童绘本:

意林环球儿童文学:

意林绘英语:

图解作文:

意林小文学:

插画投递:

稿件要求:体裁、出处不限,形式不拘,原件、复印件均可。务请注明作者、出版日(刊)期、出版单位,并留下推荐者真实姓名、通讯地址、电话、电子信箱和身份证号码。

扩展资料:

《意林》(原创、首译作品)稿酬标准:

A.纪实稿:千字千元,3500字左右。

B.小故事、小品文:

a.字数500字以内,稿酬原创千字千元,首译千字800元。

b.500字以上,2000字以内,原创作品千字800元,首译作品千字500元。

C.其他稿酬: 首译幽默每则50元。转载千字100元,推荐每篇文章(200字以上)100元,幽默、测试、智力题、花边、诗歌30元/则;

意林小语、魔鬼定义10元/条;漫画20元/幅。

稿费发放周期:转载,推荐稿费于杂志上市1个月左右寄奉,首发稿顺延一个月。

参考资料:意林官网

诗意的议论文题目

要想中考作文得高分,好的题目占一半。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找准位置绽放光彩》

《为对手鼓掌》

《学会感恩不需作秀》

《“被改变”未必不是一种成功》

《给自己一个微笑》

《有梦才有明天》

《用心去感悟》

《阳光总在风雨后》

《风雨中那把伞》

1.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诚信满乾坤

2.采撷唐诗宋词之花

3.成功,需要一颗谦卑的心

4.成长需要悉心的呵护

5.诚信,爱你没商量

6.诚信,让世界充满阳光

7.吃一堑未必长一智

8.出乎其外,入乎其内

9.带上自信上路

10.等待是一种借口

11.记与忘之间

12.忘记不快铭记幸福

13.执子之手

14.雨正大路也正长

15.执子与通子

16.星星发光,张扬个性

17.张扬与内敛

18.坐看流星划空时

19.跳出枷锁创造风格

20.一花一世界

“好题一半文”,确实好的中考作文文章标题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更为整篇文章添加了亮点,使阅卷老师有阅读下去的欲望,但是好的标题绝不是标题党,故弄玄虚,否则适得其反它能提炼中心,完整结构,吸引读者。中考作文题目能使文章锦上添花,令阅卷者倦处生神。这种说法并不夸张。希望以上那个我整理的中考优秀作文题目,帮助各位初中生中考得高分。

题目是标明文章、作品等内容的简短语句,标题可以使读者了解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一个优美而具有诗意的题目会给作文加分哦。

1.《我和冬天有个约会》

2.《被搁浅的梦》

3.《那时,花开》

4.《我是船,只属于远方》

5.《感谢阳光雨露》

6.《那天,那人,那事,那成长》

7.《成长的滋味》

8.《城市与我》

9.《幻想与现实》

10.《守候心灵的春天》

11.《点一盏心灯》

12.《路的尽头鲜花盛开》

13.《人生也是一张答卷》

14.《揣好梦想上路》

15.《“拒绝”也是一种美》

1.《时光苍凉了谁的青春》

2.《谁的青春喋喋不休》

3.《莫让机遇擦肩而过》

4.《倾听心灵的钟声》

5.《抬头看看,有别样的风景》

6.《心中有个梦叫飞翔》

7.《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8.《六月荷塘》

9.《匆匆那年》

10.《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11.《奔跑人生》

12.《不如放歌》

13.《夕阳下的背影》

14.《倾听大自然的心跳》

15.《傍晚清秋》

论文可否诗意题目

如果是人文社科类(文科)论文,当然是前者好。如果是自然科学类(理科)论文,个人认为还是后者好,理科人大多沉稳、严谨、直接

你就写这三个人:贝多芬,肖邦,李斯特,网上一拉就行而且这三个大师很有名气的。

游鱼和海洋飞鸟与天空宇宙中的一颗尘埃历史中的小人物(历史的转这点在于小人物)蝴蝶扇动了翅膀(蝴蝶效应)很随便的回答,建议再好好想想。

《大地之歌》,取自马勒同名交响乐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