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财经大学学报》需要交版面费。
广东财经大学2023年研究生分数线610左右。
广东财经大学(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坐落于广州。
入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单位、教育部首批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单位。
是教育部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2020)(A)项目试点院校(2021年)、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特色高校提升计划建设学校,为“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中国-俄罗斯经济类大学联盟、全国财经院校“一带一路”教育国际化产学研合作联盟等成员单位。
学术资源:
1、学术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设有粤商与广东经济、经济理论与探索、金融与资本市场、财税与公共管理、公司财务与会计、企业与商务经济、城镇化与农村经济、法和经济学等栏目,设有经济随笔、学术争鸣、粤商研究等特色栏目。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全国高校社科精品期刊、全国高校社科特色栏目期刊、广东省优秀期刊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2002年,学报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06年,学报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并入选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规范》规范获奖期刊。
2、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图书馆有馆藏图书万册,其中,纸质图书万册、电子图书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3100种(含过刊),中外文电子期刊56182种;购买中外文数据库35个,自建数据库14个,数据库内容涵盖学校所有学科。
一、广东财经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广东财经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为 ,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广东财经大学简介 1983年5月,学校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校名为广东财经学院;1985年6月,更名为广东商学院;2013年6月,更名为广东财经大学。经过35年的发展,学校已建设成为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生25000余人的省属重点院校,是广东和华南地区重要的经、管、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基地。 学校有广州和佛山三水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275亩,广州校区毗邻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佛山三水校区坐落在三水森林公园旁。现有校舍约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万元,图书552余万册(含电子图书);自主建成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1851项。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32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218人、副高职称教师404人,656人具有博士学位;有硕士生导师294人、博士后合作导师21人;拥有1支国家级教学团队、12支省级教学团队、4支省级科研团队、5个珠江学者设岗学科。 有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4人、青年珠江学者1人,聘任“南岭学者”等高层次人才1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省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省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 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人,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入选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16人次入选广东高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1人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项目,2人入选“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文化英才项目,3人入选广东省理论宣传青年优秀人才项目;有广东省、广州市“十大中青年法学家”4人,广东省教学名师5人,南粤优秀教师16人。 2013年首次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人才培养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并不断完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实体课堂与虚拟课堂相结合、校内外教育资源相融合”的开放、协同、实用、有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科学精神、人文素养、专业知识和国际视野,勇于开拓创新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近几年来,学校人才培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是全国首批两个经管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之一,并入选首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具有企业家精神和潜质的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校入选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我校与广州市税务局共建的经济学实践教育基地为国家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企业仿真综合运作”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物流”2门课程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获批为教育部首批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单位,是广东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国际化应用型会计人才协同育人平台、广东财经大学税收学专业协同育人基地获批为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2017年,学校与广东省教育厅、佛山市人民政府、佛山市三水区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广东财经大学佛山校区协议,共建国际商学院、文化创意与旅游学院、佛山研究生院、佛山现代服务业研究院以及现代服务业孵化和创新创业基地等“四院一基地”,突出实践创业、校政行企协同育人、国际化三个办学特色。 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稳居全省高校前列,并保持较高的就业质量。历年来,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为99%,毕业生在社会上赢得良好口碑。 学科专业建设 学校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体,坚持商法融合,促进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同发展,已形成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学科专业体系。 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法学3个一级学科是省级优势重点学科,理论经济学是省级特色重点学科。 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设计学等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覆盖40多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和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拥有金融、税务、保险、审计、法律、出版、工程、会计、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艺术等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现有57个本科专业,其中市场营销、法学、金融学、会计学、财政学等5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2017年,学校获批成为广东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科学研究 学校坚持“求真、致用”的科学研究理念,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拥有4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东财经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广东财经大学法治与经济发展研究所、广东地方公共财政研究中心、粤港澳大湾区资本市场与审计治理研究院;1个广东省协同创新平台——珠三角科技金融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中心;1个广东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大数据与教育统计应用实验室;1个广东省重点智库——华南商业智库;1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智能商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广东财经大学开放型经济创新研究中心、广东财经大学商贸物流与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个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广东财经大学华南商业史研究中心;2个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州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发展研究基地、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 近5年,教师承担国家级项目87项,省部级项目357项,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各1项。在《中国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348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239篇;出版各类著作211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3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MI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全国高校社科特色栏目期刊、广东省优秀期刊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在安徽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2013-】 广东财经大学王牌专业 比较好的特色专业名单 广东财经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广东财经大学是公办还是民办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教务处电话 附号码及其他联系方式 广东财经大学教务处官网入口地址 广东财经大学教务处系统入口: 广东财经大学男女比例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宿舍条件,宿舍几人间环境好不好(图片)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 ;
您好,您那边最终有接到修改的通知吗?我也是,投稿两个月左右了,哪天突然看到已采用了,不知道是个啥情况啊,好慌,等了俩月怕被拒稿
修改意见可能会在1-2周发给你。见刊一般3-6个月吧。
有的期刊是不需要修改的,一般在该刊出版发行当月的20日以后出刊
您好,请问一下,您的录用证明是以什么形式发给您的,是挂号信么?
1.基本定位以“综合性、高水平”为办刊方针,求新、求快,及时、准确地反映我国植物科学领域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新发现和新方法等)、系统评述国际研究热点(新理论、新发展)。2.刊登内容发表涵盖植物科学各领域(包括农学、林学和园艺学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创造性的研究成果。3.栏目设置研究论文、研究报告、研究快报、技术方法、特邀综述和专题论坛。4.服务对象中国国内从事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中高级专业人员。《植物学报》主要刊登植物学各学科有创新的原始研究论文和快讯,并发表植物科学重要领域的综述国际最新进展的文章;期刊的定位是以中文(英文摘要)及时、快速和全面地反映我国植物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植物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中国植物学会主办的中文版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128页,国内外公开发行。发表涵盖植物科学各领域(包括农学、林学和园艺学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创造性的研究成果。服务对象为中国国内从事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中高级专业人员。《植物学报》是全国优秀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已被国内外多家著名检索系统收录,包括CAB、AGRIS、CSCD、CSTPCD、CNKI和CAJCED等。在新一届编委会(主编:种康)成立的契机下,为了将刊物推向一个新的高度,2006年起,我刊开始了跨越式改革:新增主编评述文章(每年1篇);2006年5期组织出版了“激素香山会议专辑”,2007年又陆续出版了“植物进化发育”和“植物生殖生物学”专辑。期刊名称:植物学报出版地:北京市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植物学报曾用刊名:植物学通报创刊时间:1983植物学报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1)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2年计划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1992)
西北植物学报外审一次,这个外审主要是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审核,通过审核来看一看是否满足外审的要求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扬州大学学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竹子研究汇刊 中国森林病虫 林业资源管理 浙江林业科技 林业实用技术 S8 畜牧、动物医学:中国草地学报) 草地学报 动物营养学报 蚕业科学 黑龙江畜牧兽医 草业科学 中国家禽 动物医学进展 中国饲料 畜牧与兽医 饲料工业 中国畜牧杂志 饲料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S9 水产: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兽医杂志 草业学报 中国草地(改名为:环境昆虫学报) 植物检疫 中国植保导刊 S6 园艺类核心期刊表 园艺学报 果树学报 中国蔬菜 北方园艺 食用菌学报 中国果树 中国食用菌 中国南方果树 S7 林业类核心期刊表 林业科学 林业科学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福建林学院学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蚕、蜂类核心期刊表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学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科技(改名为. 自然科学版 浙江林学院学报 西北林学院学报 世界林业研究 中南林学院学报(改名为、狩猎. 自然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农作物类核心期刊表 作物学报 中国水稻科学 麦类作物学报 玉米科学 杂交水稻 棉花学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大豆科学 种子 核农学报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中国棉花 作物杂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中国烟草科学 S4 植物保护类核心期刊表 植物病理学报 中国生物防治 植物保护学报 植物保护 农药 农药学学报 昆虫天敌(改名为.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西南农业学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科学 上海农业学报 中国农业学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西北农业学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学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S5农学:中国土壤与肥料) 生态环境 中国水土保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S2 农业工程类核心期刊表 农业工程学报 灌溉排水学报 农业机械学报 节水灌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农机化研究 中国农机化 S3. 自然科学版 广东农业科学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湖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科学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贵州农业科学 河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S1 农业基础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土壤学报 水土保持学报 土壤 土壤通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水土保持通报 水土保持研究 土壤肥料(改名为. 自然科学版 浙江农业学报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S 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中国农业科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华北农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1、广东财经大学王牌专业名单国家特色专业序号 高校名称 专业名称 批次1 广东财经大学 市场营销 第二批2 广东财经大学 法学 第三批3 广东财经大学 金融学 第四批4 广东财经大学 财政学 第六批5 广东财经大学 会计学 第六批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税收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审计学、电子商务2019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序号 高校名称 专业名称1 广东财经大学 财政学2 广东财经大学 金融学3 广东财经大学 法学4 广东财经大学 审计学5 广东财经大学 电子商务6 广东财经大学 市场营销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市场营销广东省级名牌专业:市场营销、法学、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广东省级综合改革项目:立法学综合改革、应用心理学综合改革、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综合改革、金融学综合改革专业2、广东财经大学专业排名(推荐人数)以下是广东财经大学学长学姐实名推荐的比较好的专业:序号 专业名称 推荐人数1 金融学 (367人)2 法学 (352人)3 会计学 (342人)4 国际经济与贸易 (231人)5 经济学 (226人)6 税收学 (136人)7 审计学 (125人)8 财务管理 (121人)9 财政学 (102人)10 金融工程 (88人)3、广东财经大学简介广东财经大学(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司法部共同建设,是一所以法律和商科为教学特色的高等学府,广东省重点建设大学之一,为教育部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定点高校之一,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成员。 1983年5月,学校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校名为广东财经学院;1985年6月,更名为广东商学院;2013年6月,更名为广东财经大学。
一、广东财经大学专业排名1、广东财经大学王牌专业名单省级名牌专业:市场营销,法学,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市场营销,法学,金融学,会计学,财政学省部级特色专业:国际贸易,工商管理,旅游管理 ,电子商务, 社会工作,法学,财政学,市场营销,金融学,会计学广东重点建设学科省级优势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2、广东财经大学专业排名(按推荐人数排名)1 金融学 (354人)2 法学 (332人)3 会计学 (329人)4 国际经济与贸易 (228人)5 经济学 (217人)6 税收学 (125人)7 审计学 (116人)8 财务管理 (115人)9 财政学 (95人)10 金融工程 (82人)3、广东财经大学专业排名(按推荐指数排名)1 应用统计学 (18人)2 汉语国际教育 (9人)3 艺术设计 (29人)4 广播电视编导 (23人)5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13人)6 会计学 (329人)7 播音与主持艺术 (32人)8 应用心理学 (17人)9 金融学 (354人)10 审计学 (116人)二、广东财经大学简介1983年5月,学校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校名为广东财经学院;1985年6月,更名为广东商学院;2013年6月,更名为广东财经大学。经过35年的发展,学校已建设成为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生25000余人的省属重点院校,是广东和华南地区重要的经、管、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基地。学校有广州和佛山三水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275亩,广州校区毗邻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佛山三水校区坐落在三水森林公园旁。现有校舍约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万元,图书552余万册(含电子图书);自主建成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1851项。师资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32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218人、副高职称教师404人,656人具有博士学位;有硕士生导师294人、博士后合作导师21人;拥有1支国家级教学团队、12支省级教学团队、4支省级科研团队、5个珠江学者设岗学科。有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4人、青年珠江学者1人,聘任“南岭学者”等高层次人才1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省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省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人,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入选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16人次入选广东高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1人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项目,2人入选“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文化英才项目,3人入选广东省理论宣传青年优秀人才项目;有广东省、广州市“十大中青年法学家”4人,广东省教学名师5人,南粤优秀教师16人。2013年首次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人才培养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并不断完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实体课堂与虚拟课堂相结合、校内外教育资源相融合”的开放、协同、实用、有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科学精神、人文素养、专业知识和国际视野,勇于开拓创新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近几年来,学校人才培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是全国首批两个经管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之一,并入选首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具有企业家精神和潜质的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校入选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我校与广州市税务局共建的经济学实践教育基地为国家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企业仿真综合运作”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物流”2门课程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获批为教育部首批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单位,是广东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国际化应用型会计人才协同育人平台、广东财经大学税收学专业协同育人基地获批为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2017年,学校与广东省教育厅、佛山市人民政府、佛山市三水区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广东财经大学佛山校区协议,共建国际商学院、文化创意与旅游学院、佛山研究生院、佛山现代服务业研究院以及现代服务业孵化和创新创业基地等“四院一基地”,突出实践创业、校政行企协同育人、国际化三个办学特色。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稳居全省高校前列,并保持较高的就业质量。历年来,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为99%,毕业生在社会上赢得良好口碑。学科专业建设学校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体,坚持商法融合,促进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同发展,已形成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学科专业体系。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法学3个一级学科是省级优势重点学科,理论经济学是省级特色重点学科。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设计学等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覆盖40多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和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拥有金融、税务、保险、审计、法律、出版、工程、会计、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艺术等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有57个本科专业,其中市场营销、法学、金融学、会计学、财政学等5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7年,学校获批成为广东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科学研究学校坚持“求真、致用”的科学研究理念,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拥有4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东财经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广东财经大学法治与经济发展研究所、广东地方公共财政研究中心、粤港澳大湾区资本市场与审计治理研究院;1个广东省协同创新平台——珠三角科技金融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中心;1个广东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大数据与教育统计应用实验室;1个广东省重点智库——华南商业智库;1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智能商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广东财经大学开放型经济创新研究中心、广东财经大学商贸物流与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个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广东财经大学华南商业史研究中心;2个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州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发展研究基地、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近5年,教师承担国家级项目87项,省部级项目357项,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各1项。在《中国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348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239篇;出版各类著作211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3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广东财经大学学报》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MI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全国高校社科特色栏目期刊、广东省优秀期刊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社会服务学校坚持需求导向和“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社会服务理念,紧密结合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咨询服务。66位专家教授被聘为省市行政决策咨询专家、应急管理顾问和省市人大立法顾问、财经顾问等。学校先后与政府和社会各界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与广州市社科联共建“广州市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协同创新中心”,与广东省国税局、地税局共建校政协同创新平台“广东纳税服务研究中心”,与广州合锦嘉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共建南沙自贸区科技金融创新发展基地,与广州市税务局共建全国首个校政合作的税务干部进修学院,与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共建广东旅游产业集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与清远市人大常委会共建清远市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与东莞虎门镇共建广东财经大学东莞电子商务研究院,与广东省税务学会、博智税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互联网+财税研究中心,与广州市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共建广州科技金融协同创新研究院,与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共建广东财经大学瑞华审计研究院,与广东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共建广东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广东财经大学工作站,与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建广东省反垄断执法与大数据分析研究中心,与广东省翻译教育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签署了广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区域/领域/行业特色高校开展“政产学研”集成创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广东鸿特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共建广东财经大学一点车金融研究院,与广东省美术设计装修工程有限公司签署了产学研合作协议,与开平市、新丰县、广西贺州市等地方政府和多个行业、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对外交流与合作学校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以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国际化人才为目标,以打造能够胜任国际化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为支撑,充分借力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办学国际化的程度、水平和效益。着力构筑教学与管理人员国际化培训平台:持续实施“专任教师海外访学工程”,创建了“广东财经大学国际化师资海外研修基地”佩斯大学站和西澳大学站,分批选派教师和管理干部赴国(境)外出席学术会议、开展合作研究、参加课程学习或业务培训。着力构筑科学研究国际化合作平台:立项建设9个国际暨港澳台科研合作创新平台类项目;建成了广东财经大学国际化教育交流中心和国际化教育项目英语教学与研究中心。着力构筑应用型高端人才国际化培养平台:与国(境)外70多家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进实施各类国际化教育项目;创办了3个中外合作本科实验班;创建了“广东财经大学海外实践教学平台”德国基地、新西兰基地、意大利基地和阿根廷基地;成为“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成员院校和教育部“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项目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基地。着力构筑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化交流平台:港澳台学生教育工作初具规模;积极推进来华留学教育工作。不断打造具有学校品牌和特色的计划外国际教育与培训项目体系,稳步扩大计划外国际化办学规模;与德国歌德学院合作成立了华南地区首家德语培训和德语考级权威机构“广东财经大学歌德语言中心”。
我本人不是广东财经大学的学生,但是我的高中同学在这所学校读书,这所学校资源很好,非常值得报考。
整体资源:
广东财经大学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体,经、管、法、文、理、工、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类本科院校。省属重点大学,华南第一家财经大学,广东和华南地区重要的经、管、法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是中国大陆第一所以商科与法律为教学特色的高等学府。
宿舍条件:
广州校区最近新添了29栋和30栋都是新宿舍,结构与三水校区相似,都是上床下桌,标配阳台,独立卫生间,还配备了电梯哦。三水校区:宿舍为标准四人间,上床下桌,床的尺寸是190cm*90cm,还配备有书柜、桌柜、杂物柜、衣柜和凳子,宿舍门口左右两侧各有一个柜子。
食堂条件:
本部的还没怎么吃过,但三水的饭堂是一年年的在进步。菜品的性价比比较高,我朋友个人是比较喜欢吃二饭的,一二三楼都好吃。很多外卖是到宿舍门口的,最近也不抓外卖。
果树学报会送到推荐审稿人手里。果树学报会投稿成功会推荐审稿人手里进行初审。果树学报终审退稿的意思是初审不合格。退稿:指作者投稿成功,经编辑或者初审审核,文章不适合期刊,或者找不到审稿人,给予退稿。
《果树学报》好投一些。《植物学报》是1983年创办的中文学术期刊,和《果树学报》相比,《果树学报》更好投一些。《果树学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主办的园艺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