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ord文档中,可用格式栏里的下划线做出此种效果:1.将光标移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771039)和香港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之前按下回车键。2.选择 “左对齐”或者“两端对齐”,点击 "U"下划线。3.按下空格键即可做出你要的那种效果了。
选中要添加上划线的文字,格式→中文版式→拼音指南-单击“组合”,然后在“拼音文字”栏中按“Ctrl+-”输入与所选文字个数相等的破折号。在“预览”框中可以看到添加后的效果。单击“确定”即可。
学术论文里面的图通常使用以下软件绘画:
1、Visio
Visio属于Microsoft Office系列软件。对于熟悉Office的用户,很容易使用。 Visio有多种绘图模版、工具,制作的图表范围十分广泛,可以绘制流程图、地图、企业标志等。Visio支持将档案保存为svg、dwg等通用矢量图格式,因此受到广泛欢迎。
2、Origin
Origin常被认为是数据处理软件,其实用它做模型图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Matplotlib
Matplotlib是python最著名的绘图库,它提供了一整套和matlab相似的命令API,十分适合交互式地进行制图。而且也可以方便地将它作为绘图控件,嵌入GUI应用程序中。它的文档相当完备,并且Gallery页面 中有上百幅缩略图,打开之后都有源程序。因此如果你需要绘制某种类型的图,只需要在这个页面中浏览/复制/粘贴一下,基本上都能搞定。
以下文章来源于BioMan ,作者mBioMan在临床研究中,生存曲线(又称Kaplan-Meier曲线)是最常用图片之一,旨在描述各组患者的生存状况。一张漂亮的、专业的生存曲线图不仅可以令编辑、读者和审稿专家眼前一亮,同时也能为论文增色不少。然而,对于一些新手而言,生存曲线却显得十分陌生,不知道为何要绘制生存曲线,也不知道该如何解读生存曲线的结果。 如何解读生存曲线呢? (1)对于生存曲线,样本量越大,生存曲线越平滑,误差越小。(2)一般而言,两条曲线之间的距离越大(分叉越大),说明两组患者预后(终点事件发生率)的差别越大,也越容易做出统计学差异。其实这个和t检验差不多:两组数据的均数差异越大,越容易有统计学差异。 (3)随访时间越长,越容易做出统计学差异。这个问题其实也很好理解,一个极端的比方就是,在上述sST2例子中,假定随访时间为1天,而非400天,两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显然是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国际上,随访时间越长的研究越容易发表在高水平的杂志上,原因与此有关。 (4)样本量越大,越容易做出统计学差异。样本量越大,误差(标准误)越小,当然越有统计学意义。其实这相当于在t检验中,两组数据的标准差越小,当然越容易得到阳性统计学结果。 (5)生存曲线与X轴有交叉,并不意味着研究对象全部死亡(发生终点事件)。实际上,在生存曲线中,每一个时间点上只要有病人死亡(或者发生终点事件),曲线就会下降一定的幅度。(参考知乎oriRNA) 接下来,我们就用Graphpad prism9,和大家一起看看如何绘制生存曲线。 1. Survival curve-生存曲线 在有关差异表达基因和生物标志物模型分析中,经常会见到生存曲线分析。 (1)创建(2)写入/导入数据(3)Graphs(4)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5)调整后的Graphs 双击图,弹出如下窗口,就可以编辑line的颜色等等。(6)双击Y轴添加参考线。大多数研究会讨论中位生存时间。 双击Y轴,在”Additionalticks and grid lines“中写入 (如果开始作图时选择”Percents“这里应写入50)点选 TickLine在Details按钮中选择参考线的颜色和线型即可。同样,也可以去添加X轴的参考线。沃斯(WOSCI)由耶鲁大学博士团队匠心打造,专注最新科学动态并提供各类科研学术指导,包括:前沿科学新闻、出版信息、期刊解析、论文写作技巧、学术讲座、论文润色等。
学术论文里面的图通常使用以下软件绘画:
1、Visio
Visio属于Microsoft Office系列软件。对于熟悉Office的用户,很容易使用。 Visio有多种绘图模版、工具,制作的图表范围十分广泛,可以绘制流程图、地图、企业标志等。Visio支持将档案保存为svg、dwg等通用矢量图格式,因此受到广泛欢迎。
2、Origin
Origin常被认为是数据处理软件,其实用它做模型图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Matplotlib
Matplotlib是python最著名的绘图库,它提供了一整套和matlab相似的命令API,十分适合交互式地进行制图。而且也可以方便地将它作为绘图控件,嵌入GUI应用程序中。它的文档相当完备,并且Gallery页面 中有上百幅缩略图,打开之后都有源程序。因此如果你需要绘制某种类型的图,只需要在这个页面中浏览/复制/粘贴一下,基本上都能搞定。
以下文章来源于BioMan ,作者mBioMan在临床研究中,生存曲线(又称Kaplan-Meier曲线)是最常用图片之一,旨在描述各组患者的生存状况。一张漂亮的、专业的生存曲线图不仅可以令编辑、读者和审稿专家眼前一亮,同时也能为论文增色不少。然而,对于一些新手而言,生存曲线却显得十分陌生,不知道为何要绘制生存曲线,也不知道该如何解读生存曲线的结果。 如何解读生存曲线呢? (1)对于生存曲线,样本量越大,生存曲线越平滑,误差越小。(2)一般而言,两条曲线之间的距离越大(分叉越大),说明两组患者预后(终点事件发生率)的差别越大,也越容易做出统计学差异。其实这个和t检验差不多:两组数据的均数差异越大,越容易有统计学差异。 (3)随访时间越长,越容易做出统计学差异。这个问题其实也很好理解,一个极端的比方就是,在上述sST2例子中,假定随访时间为1天,而非400天,两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显然是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国际上,随访时间越长的研究越容易发表在高水平的杂志上,原因与此有关。 (4)样本量越大,越容易做出统计学差异。样本量越大,误差(标准误)越小,当然越有统计学意义。其实这相当于在t检验中,两组数据的标准差越小,当然越容易得到阳性统计学结果。 (5)生存曲线与X轴有交叉,并不意味着研究对象全部死亡(发生终点事件)。实际上,在生存曲线中,每一个时间点上只要有病人死亡(或者发生终点事件),曲线就会下降一定的幅度。(参考知乎oriRNA) 接下来,我们就用Graphpad prism9,和大家一起看看如何绘制生存曲线。 1. Survival curve-生存曲线 在有关差异表达基因和生物标志物模型分析中,经常会见到生存曲线分析。 (1)创建(2)写入/导入数据(3)Graphs(4)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5)调整后的Graphs 双击图,弹出如下窗口,就可以编辑line的颜色等等。(6)双击Y轴添加参考线。大多数研究会讨论中位生存时间。 双击Y轴,在”Additionalticks and grid lines“中写入 (如果开始作图时选择”Percents“这里应写入50)点选 TickLine在Details按钮中选择参考线的颜色和线型即可。同样,也可以去添加X轴的参考线。沃斯(WOSCI)由耶鲁大学博士团队匠心打造,专注最新科学动态并提供各类科研学术指导,包括:前沿科学新闻、出版信息、期刊解析、论文写作技巧、学术讲座、论文润色等。
双Y轴图我们之前讲过怎么做了,用来展示同一个X轴对应的两组数据。那么如果只想 用一个Y轴展示两组数据 ,该怎么做呢?有粉丝问,下面的图形如何制作?这其实就是一幅 Y轴左右对称的图 ,使用Origin很好做!那么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怎么做!其实就是使用Origin里面的一个作图模板,直接使用即可! 软件 Origin 2021 1.打开Origin软件,输入数据,分别为 X,Y1,Y2 数据。这里我直接使用工具进行填充,作为演示数据 2.选中数据,然后点击菜单栏,选择 绘图 - 统计图 - 人口金字塔图 绘图模板 3.一幅基础的图就出来了,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 4.如果不需要X轴,可以选中,直接删除即可,然后设置一下坐标轴即可 5.也可以将数据标签展示出来,双击柱子, 启用Y轴 的标签 ,显示 两位小数 6.一幅图就做好了,怎么样,赶紧来试试吧! WOSCI沃斯编辑,耶鲁大学博士团队匠心打造,专注最新科学动态并提供各类科研学术指导,包括:前沿科学新闻、出版信息、期刊解析、SCI论文写作技巧、学术讲座、SCI论文润色等。
单纯画流程图的话要求不高,确实很多软件都能画,如果你想让你的学术论文更专业美观的话可以用亿图图示。
亿图图示操作比较简单,不需要很多的基础知识就能用,而且软件自带很多精美丰富的模板符号可以使用,除了流程图,论文中需要的好看的插图也可以用亿图图示来绘制。
还有一些专业的图形图表等,都可以轻松画出来。
其实这个直接在world文档里都可以画出来了,你看看world里面的画图工具,应付流程图的话已经够了
排版,文字排版Word、数学公式Mathtype、文献管理Endnote画图,看你那个学科、画什么图了。统计图,理科一般用Origin,社科类一般是SPSS
论文写作我试过各种各样的画图导图工具,感觉很麻烦又得不到理想的图片质量,弄过Origin ,MATLAB,VISIO及Latex的排版工具。下面是我现在关于论文写作画图的一些小想法:一直觉得科技论文里的画图很麻烦但也蛮重要的,给reviewer要留个好印象,远了说也希望给读者能留个好印象,说不定能增加citation。我一直很重视画图,排版。开始时候是跟着师兄写文章,他用的什么方法画图我就学的什么方法!用Origin画完导成tiff格式,插入到论文中。后来发现这样子插入会把word弄很大,email给老板时很痛苦,而且不清晰,标量图经不起放大。做学术一段日子了,也Follow了其他团队的工作,比如UCSB的Banerjee团队,感觉他们工作棒图也漂亮,崇拜啊!后来学习他们把图弄小,同样页数里就可以放入更多的工作,份量重文章全面,citation的机率也大些!便更无法忍受tiff格式!IEEE论文接收后会要求author提交figures,可以是eps, ps和tiff格式,但eps和ps格式图片是用于Latex排版的(正规journal排版应该都是用Latex的吧),其中只有tiff格式能兼容word,但不好也不方便使用。建议submit时manuscript里可以直接用Origin的图,便可端给老板和reviewers了[Note: origin中经常有些特殊符号,如mm,可以直接Ctrl+m插入这些特殊符号]。这样足够清晰了,accepted后最终稿可用origin导出eps图片,不用管图片尺寸,在Latex里可以限定大小。但我老板很麻烦,经常要求在图表的空白处插入model图,看起来会更紧凑,Origin在画结构图方面渣得很,不得不求助于VISIO。把Origin的图copy到VISIO里,用VISIO画model图插到空白处,再将VISIO图copy到word。Accepted后最终稿要注意,把VISIO图保存为wmf格式,再用小工具wmf2ps将其转为ps格式,再用GSview将ps格式图片另存为eps格式,同时就可以把周转空白边距去掉。如果是word里的表格也可以将之转为VISIO后再进行这一流程。也有人用MATLAB画图导为emf格式,个人觉得MATLAB画图很好但不大方便,像我这样经常要调线型颜色标记的人会崩溃的。
发表一篇学术论文(特别是SCI、SSCI)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往往需要经历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对于科研新手而言,可能比较好奇发表一篇学术论文需要经过哪些步骤,今天就以理工科生发表SCI为例来谈一谈。第一步,数据收集要想发论文,首先得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对理工科生来说,就必须有值得发表的数据,因此收集数据是发表一篇学术论文的第一步(此处忽略选题、文献调研等前期工作)。一般来说,理论性的论文可以将一些理论计算、仿真分析等结果作为数据,构成一篇论文;工程性的论文,往往需要实验数据,如果再结合一些理论分析(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会给文章加分不少。看过这么多文献,我发现比较牛逼的文章往往有深厚的理论分析。收集数据是第一步,也是最难、最耗时间的一步,因为你的数据是否漂亮一定程度决定了论文的创新性和价值。为了获得好的数据,好课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更需要的是潜心钻研、经得住磨炼的精神。实验往往是残酷的,可能10次实验里前9次都是失败的,只有最后一次成功了,可能干脆全崩了,这时我们的心态也有可能跟着崩了。因此,不能害怕失败,就算失败了也要稳住心态,分析失败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办法,一步一步完善实验。理论计算和仿真分析,有时比做实验更有挑战,因为往往只有具备深厚的数学和专业基础才能做好这一块,这不是一日之功就能完成的,往往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和很强的学习能力。当接触了一个新的方向时,我们对其理论背景往往不是非常熟悉,这时大量阅读文献,特别是英文书籍就很有必要,这个过程是痛苦且漫长的。第二步,数据处理/科研绘图数据很重要,数据分析也不能轻视。运用适当的数据分析方法有助于我们掌握数据的特点和内在规律,引发我们新的思考。因为论文的讨论(discussion)部分都是围绕数据展开的,数据的特点更丰富,值得说的点就更多,写起文章来也更容易。论文中的图(Figure)除了数据图还有示意图,炫酷的示意图能给论文增加不少印象分,相信审稿人看到一篇作图水平非常高的论文心情都会好很多吧。像CNS这种级别的论文的作图那叫一个赏心悦目,据说有个学者为了将一颗白菜的三维图做的更漂亮,买了一车的白菜来研究!因此掌握一定的数据处理/科研绘图能力非常重要,平时可以学一下相关的软件,知乎上有个相关的帖子打击可以点击“阅读原文”看一下。第三步,论文撰写数据处理好了,下一步自然就是撰写论文了。有了好东西,得把它说得漂亮才行,就像你开发了个好产品,但是卖得不好也没用。学术论文的结构总是差不多,相信文献看多了之后就发现,总是少不了摘要(abstract)、前言(introduction)、结果(results)、讨论(discussion)、总结(conclusion)等几个部分。在写论文初稿时,不要想着论文的排版,只管把该写的内容写下来就好(word单栏即可,或者LaTeX)。初稿完成后,再根据想要投稿的期刊的格式要求对论文进行排版,一般来说期刊会在官网提供投稿模板(template),按照要求修改格式即可。其实,投稿论文(manuscript)的格式要求和最后发表的格式往往并不一样,涉及到的都是一些比较简单的排版(字体大小、论文结构、图表等 ),因此完全不用为排版担心。因为发表前,期刊编辑会按照发表格式的要求对论文进行重新排版的。总之记住一点,写论文时把重点放在内容上,而不是格式上。论文撰写过程中,英文的表达非常重要,因此平时在文献阅读过程中,要养成积累优秀句型的习惯,做好笔记,拿来即用。前面有几期介绍过一些有助于论文写作的网站,如《论文写作时,堪称神器的网站!》。如果对自己的英文写作不够自信,最好请外国人或者相关的机构润色一下。论文写作过程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参考文献格式的书写。我发现身边很多人都会受这个困扰,花很多时间去琢磨如何排版参考文献。其实,有很多优秀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些,比如前面介绍的软件Zotero,后期我会专门讲解如何排版参考文献。
学术论文里面的图通常使用以下软件绘画:
1、Visio
Visio属于Microsoft Office系列软件。对于熟悉Office的用户,很容易使用。 Visio有多种绘图模版、工具,制作的图表范围十分广泛,可以绘制流程图、地图、企业标志等。Visio支持将档案保存为svg、dwg等通用矢量图格式,因此受到广泛欢迎。
2、Origin
Origin常被认为是数据处理软件,其实用它做模型图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Matplotlib
Matplotlib是python最著名的绘图库,它提供了一整套和matlab相似的命令API,十分适合交互式地进行制图。而且也可以方便地将它作为绘图控件,嵌入GUI应用程序中。它的文档相当完备,并且Gallery页面 中有上百幅缩略图,打开之后都有源程序。因此如果你需要绘制某种类型的图,只需要在这个页面中浏览/复制/粘贴一下,基本上都能搞定。
首先,你需要写出像样的论文,文章肯定不能是炒冷饭的那种,需要有自己的创新点。所以在写文章之前,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以确保此前没人发过类似的文章。多看一些好文章,从中能够学到很多东西,比如一些观点或者写作方法。文章撰写完成之后,一定要反复修改,避免出现口语化的句子。如果是英文,还要注意语法,一定要按照英文惯用的表达方式来撰写文章。当文章经过反复修改之后,可以开始找期刊投稿。为了提高文章的接收率,找一个合适的期刊非常关键。所以一定要多看文章,这样才能知道自己写的文章大概在什么样的水平,然后选择相应档次的期刊进行投稿。中文期刊包括中文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学报,英文期刊包括SCI收录期刊、EI收录期刊,其中中文核心期刊和SCI收录期刊在中文和英文中是档次较高的期刊,也是很多人的投稿目标。此外,中科院把SCI收录期刊分为四区:一区、二区、三区和四区,档次和难度依次降低。在确定要投哪个期刊之后,按照该期刊的要求把论文的格式改好。然后,通过电子邮件把文章投出去。切忌,不要一稿多投!这样的做法只会降低你的信用,不利于以后的投稿,毕竟这个圈子不大。文章投出去之后,就是等待同行评审的结果。一般至少有两个审稿人评审同一篇文章,如果审稿人给出的意见都是修改(可能是大修或者小修),那么,只要按照要求修改好文章,最终一般都会被接收。如果其中有个审稿人给出的审稿意见是拒稿,那么文章就不会被接收。但你也可以根据审稿人的意见修改文章,然后再找一个更合适的期刊进行投稿。
对于刚进大学的大学生来说,可能对于发表论文的事情,感觉离他比较遥远,但是你可以再自己在低年级的时候就对论文发表进行一定的了解,这样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发表出比较好的学术论文。现在学术型论文还是相对于其他论文比较有优势,对于学术性论文是关于相关的,或者是同一个事物的,这种长远考虑是比较有优势的。想要顺利的发表一篇学术性的论文,就要敢想敢做,如果你连想都不敢想,那么你的同学对于发表论文这件事更加不会讲关于一个自己的思维能力,那么机会来临的时候,你就可以突破思维的局限,解除自己的限制,然后取得最后的成功。俗话说,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所以想要发表论文,第一个就是要做到有思想上的准备,那就是我要发表学术性的论文。做到敢想之后,还有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发现大学生活中写论文的机会,并且牢牢把握住它,关于论文撰写你要了解报告文献综述和初稿等问题,都可以和导师以及任课老师进行一定交流,导师是你对论文的一个关键性了解。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机会,这个方面有三点比较重要,那就是要主动积极的和导师沟通,一定要坚持到底,并且热情地去做每件事情,还要对论文的总体结构有一个现状分析问题,问题分析和相对应的对策分析。当然还要切记在和导师进行沟通的时候,要礼貌和主动做是作为一个学生应该做到的。导师对你的指导和一些问题的纠正要虚心求教,再改完之后发给老师修改之后也要给老师查看,自己要对自己的事情有一定的全局把握及时的进行处理。再进行经验的累积之后,对于学术论文的发表是比较重要的,导师在选择的时候会喜欢那种积极向上主动好学的学生,就算没有机会出现,他们也会主动的去问一些有关于做论文的一些东西
单纯画流程图的话要求不高,确实很多软件都能画,如果你想让你的学术论文更专业美观的话可以用亿图图示。
亿图图示操作比较简单,不需要很多的基础知识就能用,而且软件自带很多精美丰富的模板符号可以使用,除了流程图,论文中需要的好看的插图也可以用亿图图示来绘制。
还有一些专业的图形图表等,都可以轻松画出来。
论文写作我试过各种各样的画图导图工具,感觉很麻烦又得不到理想的图片质量,弄过Origin ,MATLAB,VISIO及Latex的排版工具。下面是我现在关于论文写作画图的一些小想法:一直觉得科技论文里的画图很麻烦但也蛮重要的,给reviewer要留个好印象,远了说也希望给读者能留个好印象,说不定能增加citation。我一直很重视画图,排版。开始时候是跟着师兄写文章,他用的什么方法画图我就学的什么方法!用Origin画完导成tiff格式,插入到论文中。后来发现这样子插入会把word弄很大,email给老板时很痛苦,而且不清晰,标量图经不起放大。做学术一段日子了,也Follow了其他团队的工作,比如UCSB的Banerjee团队,感觉他们工作棒图也漂亮,崇拜啊!后来学习他们把图弄小,同样页数里就可以放入更多的工作,份量重文章全面,citation的机率也大些!便更无法忍受tiff格式!IEEE论文接收后会要求author提交figures,可以是eps, ps和tiff格式,但eps和ps格式图片是用于Latex排版的(正规journal排版应该都是用Latex的吧),其中只有tiff格式能兼容word,但不好也不方便使用。建议submit时manuscript里可以直接用Origin的图,便可端给老板和reviewers了[Note: origin中经常有些特殊符号,如mm,可以直接Ctrl+m插入这些特殊符号]。这样足够清晰了,accepted后最终稿可用origin导出eps图片,不用管图片尺寸,在Latex里可以限定大小。但我老板很麻烦,经常要求在图表的空白处插入model图,看起来会更紧凑,Origin在画结构图方面渣得很,不得不求助于VISIO。把Origin的图copy到VISIO里,用VISIO画model图插到空白处,再将VISIO图copy到word。Accepted后最终稿要注意,把VISIO图保存为wmf格式,再用小工具wmf2ps将其转为ps格式,再用GSview将ps格式图片另存为eps格式,同时就可以把周转空白边距去掉。如果是word里的表格也可以将之转为VISIO后再进行这一流程。也有人用MATLAB画图导为emf格式,个人觉得MATLAB画图很好但不大方便,像我这样经常要调线型颜色标记的人会崩溃的。
其实这个直接在world文档里都可以画出来了,你看看world里面的画图工具,应付流程图的话已经够了
学术论文里面的图通常使用以下软件绘画:
1、Visio
Visio属于Microsoft Office系列软件。对于熟悉Office的用户,很容易使用。 Visio有多种绘图模版、工具,制作的图表范围十分广泛,可以绘制流程图、地图、企业标志等。Visio支持将档案保存为svg、dwg等通用矢量图格式,因此受到广泛欢迎。
2、Origin
Origin常被认为是数据处理软件,其实用它做模型图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Matplotlib
Matplotlib是python最著名的绘图库,它提供了一整套和matlab相似的命令API,十分适合交互式地进行制图。而且也可以方便地将它作为绘图控件,嵌入GUI应用程序中。它的文档相当完备,并且Gallery页面 中有上百幅缩略图,打开之后都有源程序。因此如果你需要绘制某种类型的图,只需要在这个页面中浏览/复制/粘贴一下,基本上都能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