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会计舞弊研究生论文

发布时间:

会计舞弊研究生论文

当前考试作弊现象在社会各类考试中普遍存在,同样在高等院校里也不例外,所谓“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就灵”,诸如此类的课桌文化段子恰恰折射出了校园作弊这一现象及其背后复杂心理。 考试作弊的不利影响是众人皆知的,在高等教育中,它不但影响学校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察,影响对学生评价的公平性,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一所学校良好教学风气的形成,更影响社会的诚信建设。对大学生而言,更为重要的是作弊的负面心理效应对个体心理健康的成长极其不利。 所以,下文我们就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动因以及如何看待和克服做一简单的探讨。一、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几种典型心理1、依赖心理 由于依赖心理而作弊,源之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薄弱。当代大学生多数为独身子女,称“被抱大的一代”,由于从小家庭、学校包办过多过细,他们对人生观、价值观缺乏思考,自我意识薄弱。自我意识薄弱的个体,往往没有一个健全的人格,会导致一部分大学生对是与非、对与错不加分析,不以考试作弊为耻,在他们的世界里:作弊是他们应对考试有效的可依赖的手段,对考试作弊有一种习惯性的强烈依赖心理。2、功利心理 有的学生把帮助别人考试作弊当成社会交换的筹码,通过帮助别人作弊、充当代考的“枪手”等,达到获得别人尊重、情感、某些承诺甚至获得物质利益的一种方式,是典型的急功近利的心理作用的表现。3、虚荣心理 有些学生平时表现不错,有的是学生骨干、有的是历年奖学金获得者,他们考试作弊不是为了过关,而是为了得到更高的分数以便保持荣誉和评奖评优,满足自己的虚荣心。4、盲从心理 由于目前的社会还缺乏一个健全的诚信体制和诚信环境,导致考试作弊在很多高校成为一种客观的存在,而且为数不少。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都有一种“趋众心理”。看着很多人在作弊,有的大学生也会趋之若骛、“赶趟时髦”。5、投机心理 少数学生跨入大学后,对自己放松了严格要求,学习失去了目标。平时怕吃苦,学习不努力,到了期末考试就动歪脑筋,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考试作弊,想用投机取巧来坐享其成。6、讲义气心理 这类学生自身学习成绩相对较好,但是性格里有一股很强的同情心和侠义之气,是非不分,仅凭义气。面对同学的“求助”,不加思考,慷慨地伸出“友谊”之手,岂知害人害己。究其原因,是把考试当儿戏,对作弊的危害性认识不清。7、冒险心理 有些学生由于学习态度和基础较差,几个学期下来,成绩趋弱、面临退学,这时面对家庭和前途的压力,会自动产生作弊的冒险心理。8、不平衡心理 有些学生看到别的同学考试作弊轻而易举,尤其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使得一些学习努力的反而不如考试作弊的,这些学生就感到考试成绩不公平,产生心态不平衡,进而也加入到考试作弊的队伍之中。二、直面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警惕作弊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以上种种心理都属大学生的认知偏差和心理误区。基于以上心理的作祟,很多学生有作弊的行为。有的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部分大学生作弊之后个人信用从此丢失,心理上会有深深的内疚和罪恶感,并由此导致了心理问题的出现,付出了心理的代价;部分大学生由于作弊被发现受到了行政处分,重者勒令退学、轻者留校察看或记过处分、取消学位等处罚,付出了现实生活的代价。这些都是十分令人痛惜的事情。诚然,大学生作弊有其一定的社会客观因素,如社会大环境不正之风的影响、高校现行教学考试模式的陈旧、监考教师执行不力、学生评价体系的不科学等,但是大学生应该如何从自我认识和心理调节做起,警惕作弊心理的出现和作祟呢?我们认为大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和努力。1、不断强化良好的自我意识,塑造诚信人格所谓自我意识,简单的讲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大学生良好自我意识应当包括自知、自爱、自尊、自制等。自知,指人应有自知之明,也就是既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更要看到自己的长处,这就需要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自爱,就是悦纳自己、保护自己、重视身体健康、珍惜自己的品德和荣誉,以赢得别人的尊敬和友情,并能善于适应现实环境,力求自身的发展和学习的进步。 自尊,是人的基本动机之一,人的能力有大小、地位有高低,但在生活和工作中应与别人居平等的状态,表现出不退缩、不畏惧、不妄自菲薄,要做到谦而不卑;自强,是心理健康之本,也是立身之本。尤其是当今大学生,一定要自我肯定,相信自己,在纷繁多变的环境中,能够自我成长、自我实现,无论要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轻易放弃,轻而言败。 自制,就是不但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且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能独立地做出决定,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大学生只有不断在平时的生活中完善自我意识,树立乐观、成熟、诚实的品性,才能达到完美人格的塑造。2、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动力,学会学习,注意平时积累大学里学习目标的明确是至关重要的。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学习动力的的提高和学习热情的激发。大学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被灌输和积累,而是学会学习、掌握自学的技巧。很多大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效果不佳往往都是因为没有学会学习。 简单的死记硬背、临阵磨枪并不是最理想的学习方式。合理的学习应当遵循一定的心理学规律,比如记忆就有一个认识、保存、再认识的过程而且全过程伴随有遗忘,大学生怎样才能遵循记忆遗忘的规律进行学习、合理安排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这些都是非常值得大学生注意的事情。只有平时认真学习,遵循学习的规律,做到循序渐进、厚积薄发,才能使自己树立自信,笑对考场,而不用去作弊。3、注意对考试认知的调整,理智看待考试及其结果心理学研究发现,应激和挫折本身并不是导致情绪障碍和行为偏差的直接原因,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看法、解释、信念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和行为的直接原因。很多大学生对考试的本身以及考试不及格等引起的后果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考试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考试失败就意味着人生的失败、考试失败会对不起父母朋友、一次考试失败就意味着前途就彻底黯淡等等。 种种的认知偏差都需要我们不断的去转变和矫正。生活中其实有很多的人生哲理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吸取其中的营养,比如“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谋事在人、成是在天”、“阳光总在风雨后”等等。都是具有智慧性的。大学生如果能合理的转变自己绝对化的、以偏概全的认识事物的模式,那么,他就能够有很好的心态面对考试及面对考试的结果。4、做好考试期间的良好心理维护和保健很多大学生在考前有考试焦虑、考场恐怖等心理问题,所以做好考试期间的良好心理维护,确保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去参加考试,从而避免作弊念头的产生和行为的发生是非常有必要的。 考试期间良好的心理维护可以通过自我鼓励、自我积极暗示、科学用脑、有效利用生物节律安排复习、劳逸结合、加强运动、焦虑时转移注意力、学会放松、积极咨询求助、合理用药等一系列心理自我保健、心理咨询甚至心理治疗的方法来达到良好的效果。

5 对医药企业抑制财务舞弊的建议个人层面较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在公司经营困难走向财务舞弊之前,可能从财务数据上就会发现某些问题并及时提出对策建议,及时纠正企业发展方向,因此,加强对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的教育也是企业不容忽视的。函证调查时,对数额巨大或未收到函证的部分,应保持审计人员应有的谨慎性以及警惕性,可以采用电话问询或实地走访的方式进行核实。即使当年并没有查出有舞弊的行为,也不能放松警惕,应对其进行持续的关注。需要审计人员具备专业技能,而且还需要其不断的学习扩充自己实践水平,注册会计师要提高审计识别技能。公司层面在众多股东中持有股份最多的被称为控股股东,一股独大在上市公司中也不可避免,在股东大会表决过程中,控股股东因其股份比重优势会有话语领导权,而股东大会也很可能成为某个大股东的表达个人意志的摆设,在这样的机制下,很有可能会损害到其他中小股东的切身利益。信用标准。建议新华制药应以综合评定的指标指定信用标准,将“5C 评价法”和权重分析法相结合。信用条件。以保证新华制药全面掌握客户应收账款信用信息,以便的客户经营困难时及时作出风险规避,最大限度的保护新华制药的利益。收账政策。建议新华制药应找到收账费用、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和坏账损失的平衡点,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收款政策。政府层面政府应该从道德管理以及监督体系的角度出发,首先应该加大对财务舞弊的人员处罚力度,对违规违法的会计人员、审计人员要有相对应的惩罚。其次是要完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本文研究认为可从两个角度进行思考:一是要完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这就相当于是增强了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可靠程度,二是从审计准则、审计制度上加以改善,使我国审计工作的体系更加严谨。 社会层面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体系,要确保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应该把握住服务单位的行业特性,事务所在接受客户委托时,本着对投资者负责任的专业态度,始终保持应有的职业警觉敏锐性,提升专业审计的质量,尽力维护资本市场审计的声誉。规范上市公司和外部审计师的关系,不断提升外部审计师的独立性以及专业能力,积极有效发挥外部审计师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监督方面的重要作用。 本章小结本章主要是阐述对医药上市公司有效抑制财务舞弊的相关建议,帮助该类型企业提高抑制财务舞弊的能力,也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参考。6 研究结论与启示 研究结论资本市场发展日臻成熟,各项规章制度也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起来,在一片祥和的大环境下,上市公司中仍旧是暗流涌动。上市公司承载着国家和市场消费者的美好寄托,其上市后也具有一定影响力,代表着中国企业的形象,因此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影响的不仅仅是我国投融资市场,更关乎我国企业的国际声誉。财务舞弊的治理需要多手联防,立体防治,封堵所有财务舞弊漏洞,摧毁财务舞弊的温床。本文从财务舞弊发生的宏观微观环境出发,分析财务舞弊与经济波动的关系并用实例来说明了政策变动对企业舞弊的影响,然后深入企业挖掘财务舞弊下的企业特征,进行定性分析,给我国财务舞弊的治理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针对财务舞弊的特征分析提出了树立企业标杆,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弥补法律漏洞,严肃法律政令等一系列净化舞弊环境的措施。 启示综上所述,制药行业的发展不容小觑,现阶段我国制药企业发展势头良好,逐步步入集团化、规模化。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药行业也随之发展迅猛。我国出台全国医疗保险制度的贯彻落实,也为制药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力作用。所以,财务报表舞弊和信息披露的违规现象需要得到有效治理,一是有关法律法规亟待完善,对造假行为应该加大处罚力度;二是对造假的行为以及信息披露违规的行为要进行刑事处罚和受害的民事赔偿,如此一来,受害人的经济利益不仅得到了有效保障,而且舞弊违规的成本也会增加,采取一系列措施对舞弊行为起到威慑作用,从而将舞弊发生概率降到最小。

会计舞弊产生原因及治理摘要:文章分析我国存在的部分企业会计舞弊现象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产生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当前我国遏制日益严重的会计舞弊现象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会计舞弊;原因;审计对策自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以来,上市公司在财务报告舞弊方面的丑闻不断。从最早的“原野”、“琼民源”、“红光”、“郑百文”、“张家界”等,到2001年的银广厦事件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会计舞弊行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公害。因此,探讨分析会计舞弊现象、成因,寻求审计对策,对遏制此起彼伏的会计舞弊案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一、会计舞弊的产生原因分析(一)法律监督不力近年来,我国在规范上市公司经营行为、健全会计核算、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企业改革尚处于探索阶段,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刚刚起步,资本市场的发展还极不完善,因此,面对不断涌现的新的经济事项,法制建设明显滞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迄今为止,我国有关主管部门主要不是依靠法律手段而是依靠行政手段来处理会计造假行为,对违法的处罚力度明显不够。造假即使被查出来了,对造假者的处罚也可以说是不痛不痒,而未被查出则可以获得相当可观的收益,于是违法的巨大利益诱惑与低廉机会成本的反差,使得很多上市公司的管理者甘愿铤而走险,会计舞弊现象屡禁不止。(二)行政监督管理体制不合理、监督不到位我国目前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进行监督的部门主要有财政、审计、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而这些监督部门又按一定的权限分别划定监管范围。财政部门按《会计法》的规定对所有企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监督。审计部门按有关法规规定也只是对涉及国有资产的单位进行审计监督,同时又按国有资产和资金的隶属关系划分了管辖范围,国家审计署对于中央级企业所属的二、三级企业和中央垂直单位在财务会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监督不到位、纠正不及时,许多违法违纪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证监会在负责股票上市过程中,承担了一个全能的角色,既负责新上市公司的资格审查,也负责日常上市管理,包括对上市公司各种违规行为的查处,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监护人”,也不希望上市公司的虚假财务会计信息引发资本市场危机。银监会、保监会对其监管对象也受制于成本效益原则,不可能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去实现事事调查,也不应该细管到不会有任何违规发生的程度。 (三)社会监督缺乏有效性从社会监督来看,由于会计师事务所专业技术水平与职业道德等方面不足,使独立审计难以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一是审计的独立性不足。独立性是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审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是审计结果得到社会公众信任的基础。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实际由内部人决定,股东大会的批准只是一种形式,由内部人委托事务所审查自身,这无疑易使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受到削弱。二是收费制度不科学。在审计工作中,一般而言,所费时间与执业质量呈正相关性。因此,为保证执业质量,国际通行的做法是按审计时间收取审计费用,但我国目前盛行的收费制度是与公司资产或净资产总额相联系的,而与审计时间脱钩。在此情况下,注册会计师为了平衡自身的成本效益,往往有不合理缩短审计时间的倾向,有时还会减少必要的审计程序,以牺牲执业质量为代价换取自身经济利益的增加。三是审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欠佳。目前国内确实有一些业务素质过硬的注册会计师,构成了审计职业界的中坚力量,但从审计执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来看,则不容乐观。另外,各会计师事务所对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重视不够,从而使得不少审计执业人员理论基础不扎实,知识结构单一,职业胜任能力不足。(四)会计政策前瞻性不够任何一套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涵盖会计实践中的一切业务,它们只能对会计工作提出基本的规范和原则,而且大多数只是对以往会计实践的总结,每当许多新情况、新领域、新行业出现的时候,总是很难找到一个恰当的会计准则或制度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也就是说,法定会计政策往往滞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这就使得公司在处理新业务时按照自己的想法,以自己的目标为标准随意地进行会计处理,为滋生会计舞弊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另一方面,由于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一般都是原则性的规定,在指导实际工作时,需要会计人员的专业理解和职业判断。当会计人员存在舞弊的冲动时,就会利用对会计政策的不同理解,做出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会计处理,这样的会计舞弊行为往往具有极大的欺性。(五)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条件下,所有者、董事会和高层管理者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的责权关系而构成的组织结构,是处理公司中各种合约,协调和规范公司各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是由原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由于改制上市的时问比较短,公司受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依然比较严重,故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完善,

会计舞弊的审计研究论文

论文 摘要:结合自身的经验,阐述了舞弊的定义、危害及其表现,分析了会计舞弊的形成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防范措施。

论文关键词:会计舞弊;防范;对策

1 会计舞弊的定义及危害

定义

会计舞弊通常情况下指的是有目的性的、有预谋的、有针对性的造假和行为。它主要包括了以下具体行为:(1)对记录、凭证进行肆意伪造;(2)对资产进行侵占;(3)对交易或事项隐瞒甚至删除;(4)对交易或事项进行虚假记录;(5)故意使用不合理的会计政策。

危害

会计舞弊会造成特别大的危害,会引发贪汚、回扣、挪用公款、泄露商业机密、制造或散布虚假信息、偷逃税款、报表造假等各种违法犯罪现象的产生,损害多方利益。不但影响了的规范有序运行,扰乱了国民的正常发展,甚至会引发信用危机。

企业会计舞弊的表现和体现

针对企业和公司而言,由于欺诈发生的层次不同,将会计舞弊分为非性和管理性两种舞弊行为。

非管理性舞弊

非管理性舞弊一般指公司的底层或层次不高的职员通过欺的方式获取企业或公司的金钱等其他财产的行为。其特征一般表现为:在发生舞弊行为后,舞弊者会利用伪造的资料、记录来掩饰其行为。一般有以下具体行为:一些重要的凭证和记录消失;到期后但账面上显示还没有收回的应收账款仍然不断增加,对凭证或记录被涂改或更换;销售凭证或记录被涂改;应付账户上的姓名重复多次;.应收账款被多次调整过;明细账和总账余额有明显出入;凭借复印件进行记录;长时间空白的账上突然发生交易记录等等行为。

管理性舞弊

管理性舞弊一般指企业的管理层为了实现某种目的,利用政策上存在的漏洞和会计准则某些方面的灵活性等条件,提供充满诱惑或者虚假的经济信息,在违反会计原则的情况下伪造会计账薄,制造虚假的财务报告,以实现对人和债权人的欺目的行为现象。因为管理性的会计舞弊很难发现和防范,具有特别大的危害性,造成特别严重的后果。其特征一般表现为:虚增资产、收入以及利润,虚减负债、税费等。

一般有以下具体行为:(1)虚增存货的价格、伪造存货数量或者计价;(2)虚增应收账款;(3)虚增固定资产;(4)虚减负债或者虚减应付费用;(5)随意对各种费用进行递延;(6)虚增销售收入以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7)虚增存货价值,进而引起销售的虚减;(8)对于一些重要事项隐瞒不报。

2 企业会计舞弊成因分析   企业内部的监督控制制度还不够完善

在一个企业内,合格的监督控制制度要符合以下要求:全部交易和事项要以准确的金额,合适的期间及时而准确地记录在相关账户上,以便让会计报表的编制达到会计准则的有关要求,保障资产及记录的顺利转接和处理都要通过合适的授权;保证账面记录与实际情况的核对相一致等情况。然而从当前国内的企业现状来看,由于公司的控股权独大,管理和决策权通常由一人或少数人控制,规范控制制度严重不足。另外,因为成本效益原则制约着企业控制制度的制定和运行,管理人员在运行制度时失误的决策也会让内控制度失去作用;有关部门的管理人员互相勾结,上下串通引起舞弊,高层人员将行为超越在控制制度之外,造成政企不分,干预,致使了企业的董事会和监事会若有若无。这些因素都严重阻碍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发挥,最终引发会计舞弊。

中介组织参与会计舞弊

如今世界各国均规定事务所的业务范围一般涵盖了两个部分:一部分业务是,另一部分业务是咨询服务。咨询服务不但涵盖了对会计的代理业务,而且还涉及到信息技术、支助、纳税计划、招聘等等业务。当前,因为受到市场供的影响,会计师事务所的咨询服务已远远逾越了他的审计业务,变成事务所最重要的职能和业务,这让事务所在进行咨询服务时为了自身的收益,跟企业形成了利益联盟,因而也就引发了企业会计舞弊行为的产生。

5 对医药企业抑制财务舞弊的建议个人层面较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在公司经营困难走向财务舞弊之前,可能从财务数据上就会发现某些问题并及时提出对策建议,及时纠正企业发展方向,因此,加强对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的教育也是企业不容忽视的。函证调查时,对数额巨大或未收到函证的部分,应保持审计人员应有的谨慎性以及警惕性,可以采用电话问询或实地走访的方式进行核实。即使当年并没有查出有舞弊的行为,也不能放松警惕,应对其进行持续的关注。需要审计人员具备专业技能,而且还需要其不断的学习扩充自己实践水平,注册会计师要提高审计识别技能。公司层面在众多股东中持有股份最多的被称为控股股东,一股独大在上市公司中也不可避免,在股东大会表决过程中,控股股东因其股份比重优势会有话语领导权,而股东大会也很可能成为某个大股东的表达个人意志的摆设,在这样的机制下,很有可能会损害到其他中小股东的切身利益。信用标准。建议新华制药应以综合评定的指标指定信用标准,将“5C 评价法”和权重分析法相结合。信用条件。以保证新华制药全面掌握客户应收账款信用信息,以便的客户经营困难时及时作出风险规避,最大限度的保护新华制药的利益。收账政策。建议新华制药应找到收账费用、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和坏账损失的平衡点,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收款政策。政府层面政府应该从道德管理以及监督体系的角度出发,首先应该加大对财务舞弊的人员处罚力度,对违规违法的会计人员、审计人员要有相对应的惩罚。其次是要完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本文研究认为可从两个角度进行思考:一是要完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这就相当于是增强了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可靠程度,二是从审计准则、审计制度上加以改善,使我国审计工作的体系更加严谨。 社会层面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体系,要确保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应该把握住服务单位的行业特性,事务所在接受客户委托时,本着对投资者负责任的专业态度,始终保持应有的职业警觉敏锐性,提升专业审计的质量,尽力维护资本市场审计的声誉。规范上市公司和外部审计师的关系,不断提升外部审计师的独立性以及专业能力,积极有效发挥外部审计师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监督方面的重要作用。 本章小结本章主要是阐述对医药上市公司有效抑制财务舞弊的相关建议,帮助该类型企业提高抑制财务舞弊的能力,也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参考。6 研究结论与启示 研究结论资本市场发展日臻成熟,各项规章制度也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起来,在一片祥和的大环境下,上市公司中仍旧是暗流涌动。上市公司承载着国家和市场消费者的美好寄托,其上市后也具有一定影响力,代表着中国企业的形象,因此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影响的不仅仅是我国投融资市场,更关乎我国企业的国际声誉。财务舞弊的治理需要多手联防,立体防治,封堵所有财务舞弊漏洞,摧毁财务舞弊的温床。本文从财务舞弊发生的宏观微观环境出发,分析财务舞弊与经济波动的关系并用实例来说明了政策变动对企业舞弊的影响,然后深入企业挖掘财务舞弊下的企业特征,进行定性分析,给我国财务舞弊的治理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针对财务舞弊的特征分析提出了树立企业标杆,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弥补法律漏洞,严肃法律政令等一系列净化舞弊环境的措施。 启示综上所述,制药行业的发展不容小觑,现阶段我国制药企业发展势头良好,逐步步入集团化、规模化。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药行业也随之发展迅猛。我国出台全国医疗保险制度的贯彻落实,也为制药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力作用。所以,财务报表舞弊和信息披露的违规现象需要得到有效治理,一是有关法律法规亟待完善,对造假行为应该加大处罚力度;二是对造假的行为以及信息披露违规的行为要进行刑事处罚和受害的民事赔偿,如此一来,受害人的经济利益不仅得到了有效保障,而且舞弊违规的成本也会增加,采取一系列措施对舞弊行为起到威慑作用,从而将舞弊发生概率降到最小。

舞弊是一个敏感而沉重的话题,它像一块毒瘤,时刻危险着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的良性发展。同时舞弊也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据称,美国联邦调查局将舞弊列为发展最为迅猛的犯罪行为,舞弊问题的严重程度使得联邦调查局每年需要投入约24%的经费来进行反舞弊的工作。舞弊是指用欺的方式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包括人们能够设想的所有通过虚报以牟取利益的方法。舞弊一般分为针对某组织(企业)实施的舞弊和某组织(企业)实施的舞弊两种,而企业实施的舞弊中最为常见的是财务报告舞弊。本文将着重从企业财务报告舞弊产生的主要表现形式、造成的危害出发,提出防范、检查舞弊的几点粗浅见解,与同行商榷。一、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危害性企业财务报告舞弊主要是指企业管理当局蓄谋的舞弊行为,主要目的是通过虚增资产、收入和利润,虚减负债、费用,粉饰企业的经营成果,来欺投资者和债权人,从中谋取私人利益。主要表现形式有:①向财税部门和银行提供的财务报告不一致。目前这种现象比较普遍,企业为谋求财政补贴或减免税收而向财税部门提供的财务报告和欲向银行谋求贷款提供的财务报告,所反映的销售收入、利润、存货、应收(付)账款等数据就会大相径庭。②编造虚假利润,取上市资格,以欺投资者,进行圈钱。企业欲取得上市资格,不惜在财务报告上做手脚。如据成都某会计师事务所公布的案例反映,成都某企业在股票发行上市申报材料中称1996年度盈利5400万元。经查实,该企业通过虚构产品销售、虚增产品库存和违规账务处理等手段,虚报利润15700万元,1996年实际亏损10300万元。③虚报盈利,夸大业绩。在国有企业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某些管理层受功利心驱使,为提高自身政绩、声誉和影响,授意编制虚假财务报告,取名利。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危害性很大,它所制造的错误信息将严重误导各类决策者做出错误的决策;虚假的赢利或亏损报告将使国家资产流失,使企业股东、债权人、顾客及雇员的合法权益遭受侵犯,使其经济蒙受巨大损失。而企业发生财务报告舞弊涉及的金额往往是也触目惊心的。如美国施乐企业五年虚报收入60亿美元;我国的银广厦集团,1998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虚构销售收入万元,少计费用万元,导致虚增利润万元。这些舞弊现象涉及的金额之大,在对社会、国家及投资者个人造成极大伤害的同时,也可能导致社会公众对上市企业、中介机构乃至整个资本市场信心的丧失。二、企业财务报告舞弊产生的原因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其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企业财务报告舞弊也不例外,主要有:(一)私欲膨胀,道德缺失舞弊者的动机直接驱使于其本人内在的动因,基于某种目的而实施故意的违法犯罪行为,最典型的动因来自于私欲膨胀带来的压力。这里的私欲包括对政治地位提高的需求和对经济上的占有两方面。有的企业管理层,为夸大自身工作业绩,从而提升政治地位,迫使企业编造虚假财务报告,使财务报告不仅有经济意义,而且具有政治意义。同时作为社会组成元素之一的人,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除了维持正常生活所需的正当的经济需求外,有的还因追求奢侈的生活方式、染上恶习或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等,使日常入不敷出,诸如此类需求都需要大量的经济资源的支持。当一个人的需求超出了自身条件承受能力,严重的私欲膨胀,道德缺失足以促使舞弊者实施舞弊行为。(二)制度不严,惩罚不力舞弊者之所以能实施舞弊,是因为有机可乘。此处“机”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控制制度(措施)存在漏洞或缺陷,难以防范、发现舞弊。舞弊者作假账,首先是瞅准该项控制制度(措施)存在的漏洞或缺陷;其次是会计控制系统是否严密,是否能使其舞弊行为不留痕迹,不被发现。二是指给予某些企业管理层过大的权利,权利一旦失去控制,就会为犯罪创造条件。财务报告舞弊一般由企业的管理层、决策层授意,财务人员实施,如多计存货价值、提前确认收入、隐瞒重要事项的披露等,只有企业管理层、决策层才能有权、有条件做到。舞弊者如果缺少“机会”这个条件,是无法实施的。另外惩罚不力也使舞弊者无所顾忌、胆大妄为。目前针对财务报告舞弊适用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明确,使舞弊的成本远低于收益;对财务报告舞弊惩罚力度不够,大多数以行政处分、罚款为主,使法律缺乏足够的威慑力。(三)监管机制缺陷,诚信理念不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追本逐利是其本能,出现违规现象在所难免,但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进行纠偏。然而,目前的监管机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在税收、媒体、政法、银行、审计等等监管体制中,不管是站在国家还是企业的立场上行使监管职能,当财务报告供给链中管理层的利益与投资者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某些监管机构没有真正树立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为重的理念,没有真正树立对国家、企业、个人诚信的理念。如美国安然企业会计造假案的揭露,使人们对审计的诚信提出疑问。诚信对于企业、个人也是一样。守信用、讲信誉、重信义、恪守职业道德是企业和个人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如今社会格局多元化,特别是受分配不公、贫富不均,加上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因素的影响,社会各层次难免会存在不诚信现象,如果缺乏诚信理念,都会有可能出于各种动机为实现自身不同的利益,千方百计地实施舞弊行为。三、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防范我们知道,如果舞弊案件一旦发生,在社会上造成的负面影响及给国家、投资者、债权人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而存在反舞弊措施与否,对国家或企业蒙受舞弊的损失会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反舞弊措施上首先要防范舞弊。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防范主要是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增强法律威慑力、建立多元化监管机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等措施,确保企业正常、有序、安全的运转,使企业的各项目标顺利实现。(一)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大对违规的处罚力度首先,完善制度是防范舞弊的根本,也是消除舞弊机会的手段之一。制度是人们的行为准则,也是一种社会激励机制,不完善的制度为舞弊提供便利,只有符合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为防范舞弊提供合理的保证。要防止舞弊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对于企业来说,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不仅要培养员工的自我控制意识,包括培养员工的诚信和良好的道德观、培养工作能力和经营风格等,而且还要建立员工之间、管理层之间、员工和管理层之间的相互控制机制,建立清晰的组织结构和有效的内部审计,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2、建立有效的会计系统。有效的会计系统可以提供审计轨迹,使得舞弊能被发现或难以掩盖。要建立有效、及时、完整的会计系统,以区分真实的舞弊和无意的错误。3、建立适当的控制程序。适当的控制程序可以减少舞弊的机会,企业要建立包括能提供资产的实物控制、恰当的授权制度和明确的职责分工等的控制程序。其次,加大惩罚力度是防范舞弊的保障。要区分不同的责任主体,强化责任者的责任者,明确责任分担标准,对舞弊者惩处。明确区分法律法规的适用标准与范围,对舞弊者不仅依照《会计法》进行经济处罚,还需依靠法律的力量,该诉诸法律的绝不手软,该追究民事和刑事责任的绝不姑息,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各自的约束力,起到打击一小撮,教育一大片的作用。(二)建立多元化监管机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1、恰当发挥政府职能的作用。市场经济离不开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调节,当今世界,不存在没有任何政府监管的纯粹的市场经济,也不存在没有任何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如国家某些政策、规章制度之间存在摩擦,会使得有些企业有机可乘,有空可钻。政府应培育完善的监管环境,完善市场机制和法律体系,净化法律环境,以法律的震慑力防范舞弊。2、加强独立审计职能。我国的审计结构是由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组成,国家审计的重点是对政府宏观管理部门和国家重点建设资金的审计,对企业监督的力度不强;民间审计与被审企业间形成的被雇佣与雇佣关系,使得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难以充分发挥。因此需进一步加强独立审计职能,笔者认为:①应引入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等制度,并正确处理好审计委员会和监事会等的关系。因为我国的企业虽均设有内部审计机构,但其职责仅仅是对企业下属部门或单位按照企业管理层的安排进行内部审计,受制于企业经营者,独立性不强,对企业监督难有成效,而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等制度的引进有助于改变此现状。②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使注册会计师对同一企业的职业服务内容不交叉;不在受聘企业任职;保持经济上的独立性,不受制于企业等等。同时还要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制建设和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3、强化内部监督机制。要建立具备健全的制度体系的企业治理结构,实现高层管理人员控制经营,制度控制高层管理人员,强化高层管理人员的责任,约束高层管理人员行为,严格信息披露制度,强化信息对称性。建立起企业内部人员相互监督机制或设立举报热线,使舞弊者时时处在“有人在监视我”的意识中,起到防范舞弊的作用。(三) 加强诚信理念教育,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工作环境对舞弊的滋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社会存在着严重的信用危机,工作环境中到处充斥着假冒伪劣、权钱交易、贪污受贿,就会为做假账、出具虚假财务报告培植一块赖以生存的土壤。因此:整个社会要树立良好的风气,形成相互信任的氛围。目前“会计假账普遍、审计诚信严峻、会计审计诚信危机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要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赢得公众的信任,要从个人做起,每个人要实实在在地做足“本分”的工作,而不是以权宜之计搪塞,或以擦边球试探底线,只有将可信、诚实原则贯彻到底,才能建立公众信任的环境。企业要加强诚信教育,创造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加强道德建设和诚信教育,只有潜移默化的诚信教育,才能使道德发挥效能,使员工在遇到巨大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法律规范发生碰撞时,不至于迷失方向;要制定科学的制度,实行公开的政策,宣传行为准则或道德守则,并要求员工严格遵守,使制度和规则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四、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检查舞弊的检查主要包括发现舞弊和对舞弊的调查。由于舞弊是一种不易察觉的违法犯罪行为,其从计划到实施再到被发觉一般需持续一段时间。因此,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检查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了解、评价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防范舞弊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内部控制不充分、员工疏忽造成的内部控制失效,会给舞弊者提供机会。在检查舞弊时,采取询问有关管理层和员工,抽取部分资料进行符合性测试等方式了解、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是否合理、有效,关注可能存在的舞弊信号或迹象,如会计系统不完善、管理当局承受着重大的压力、凭证和记录不齐全、经营或财务决策只有少数几个人决定,缺乏必要的控制和监督等现象表明内控存在漏洞,是舞弊检查需关注的线索。(二)分析企业经营的敏感点1、关联交易。目前关联交易有关联购销、受托经营、资金往来和费用分担等方式,是管理当局利用关联方交易掩饰亏损, 其发生大多是为了调节利润的需要。在检查舞弊时,要仔细寻找关联方及其交易,理顺整个上市企业的产权关系,仔细审阅企业的会议记录,有策略地向管理当局询问,尤其要关注年末这一时点,关联交易常常被用来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企业提高形象或体现管理层经营业绩的重要舞弊途径。另外还应分析关联方交易价格是否合理、与下属子企业或股东的交易(转让)是否正常。2、收入的确认。检查时应通过核对发票存根、发货凭证,审阅大额或非正常交易的会计记录,验证重大交易合同等方法,分析是否存在虚构收入情况。是否存在通过提前确认收入或记录虚假交易的方式虚报收入,达到虚增利润、夸大业绩的目的。3、存货的变动。存货往往被用来操纵主营业务成本,从而达到虚增或需减利润的目的。因此,检查时要关注存货的异常变动,掌握存货的成本核算资料,必要时进行实地盘点核实库存。4、期后事项的调整。重点分析企业对重大的期后事项有否未加以披露的现象。检查有否在来年年初记录虚假的交易以掩盖上年的虚假记录;有否存在资产负责表日后发生的合并、清算等重点事项;有否存在会计报表与同时披露的其他信息之间重大的不一致等。(三)抽查重要会计资料会计记录、有关原始凭证等是舞弊实现的载体之一,舞弊行为通常会在有关会计资料中留下痕迹。在舞弊检查时,有针对性地抽取重要会计资料,进行查证、分析,以发现舞弊信号。如抽检查“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其他应收款”的列账依据是否充分、合理,是否按收益期限进行摊销,来验证企业有否将当期发生的管理费用、经营费用,虚列在上述科目中,不计入损益,同时还要检查总账与明细账是否相符,对于应收、应付款,还应追根刨底,彻底弄清它的内容和性质。(四)征询对舞弊的检查除了了解、评价内控制度,掌握有关证据,找准薄弱环节外,还应通过征询手段找出发现舞弊的切入点。检查企业的财务报告是否存在虚盈实亏或隐瞒利润以蒙投资者现象,需通过向政府部门、行业主管、银行询证,了解其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经营、财务情况,是否存在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情况,核实是否存在以虚构销售收入、少转销售成本、少提或不提银行贷款利息等情况虚增利润;是否存在以销售收入不入账、虚构成本、虚列负债等情况隐瞒利润。当今社会大多的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经济违法犯罪活动,以及大量的腐败现象,都与做假账分不开。企业的会计造假现象屡禁不止,而每一次虚假财务报告的曝光都给投资者的信心带来沉重打击,消除舞弊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配合,需要一个公平、合理、和谐的环境,需要诚信的个人素质支撑

会计人员舞弊行为防范研究论文

论文 摘要:结合自身的经验,阐述了舞弊的定义、危害及其表现,分析了会计舞弊的形成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防范措施。

论文关键词:会计舞弊;防范;对策

1 会计舞弊的定义及危害

定义

会计舞弊通常情况下指的是有目的性的、有预谋的、有针对性的造假和行为。它主要包括了以下具体行为:(1)对记录、凭证进行肆意伪造;(2)对资产进行侵占;(3)对交易或事项隐瞒甚至删除;(4)对交易或事项进行虚假记录;(5)故意使用不合理的会计政策。

危害

会计舞弊会造成特别大的危害,会引发贪汚、回扣、挪用公款、泄露商业机密、制造或散布虚假信息、偷逃税款、报表造假等各种违法犯罪现象的产生,损害多方利益。不但影响了的规范有序运行,扰乱了国民的正常发展,甚至会引发信用危机。

企业会计舞弊的表现和体现

针对企业和公司而言,由于欺诈发生的层次不同,将会计舞弊分为非性和管理性两种舞弊行为。

非管理性舞弊

非管理性舞弊一般指公司的底层或层次不高的职员通过欺的方式获取企业或公司的金钱等其他财产的行为。其特征一般表现为:在发生舞弊行为后,舞弊者会利用伪造的资料、记录来掩饰其行为。一般有以下具体行为:一些重要的凭证和记录消失;到期后但账面上显示还没有收回的应收账款仍然不断增加,对凭证或记录被涂改或更换;销售凭证或记录被涂改;应付账户上的姓名重复多次;.应收账款被多次调整过;明细账和总账余额有明显出入;凭借复印件进行记录;长时间空白的账上突然发生交易记录等等行为。

管理性舞弊

管理性舞弊一般指企业的管理层为了实现某种目的,利用政策上存在的漏洞和会计准则某些方面的灵活性等条件,提供充满诱惑或者虚假的经济信息,在违反会计原则的情况下伪造会计账薄,制造虚假的财务报告,以实现对人和债权人的欺目的行为现象。因为管理性的会计舞弊很难发现和防范,具有特别大的危害性,造成特别严重的后果。其特征一般表现为:虚增资产、收入以及利润,虚减负债、税费等。

一般有以下具体行为:(1)虚增存货的价格、伪造存货数量或者计价;(2)虚增应收账款;(3)虚增固定资产;(4)虚减负债或者虚减应付费用;(5)随意对各种费用进行递延;(6)虚增销售收入以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7)虚增存货价值,进而引起销售的虚减;(8)对于一些重要事项隐瞒不报。

2 企业会计舞弊成因分析   企业内部的监督控制制度还不够完善

在一个企业内,合格的监督控制制度要符合以下要求:全部交易和事项要以准确的金额,合适的期间及时而准确地记录在相关账户上,以便让会计报表的编制达到会计准则的有关要求,保障资产及记录的顺利转接和处理都要通过合适的授权;保证账面记录与实际情况的核对相一致等情况。然而从当前国内的企业现状来看,由于公司的控股权独大,管理和决策权通常由一人或少数人控制,规范控制制度严重不足。另外,因为成本效益原则制约着企业控制制度的制定和运行,管理人员在运行制度时失误的决策也会让内控制度失去作用;有关部门的管理人员互相勾结,上下串通引起舞弊,高层人员将行为超越在控制制度之外,造成政企不分,干预,致使了企业的董事会和监事会若有若无。这些因素都严重阻碍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发挥,最终引发会计舞弊。

中介组织参与会计舞弊

如今世界各国均规定事务所的业务范围一般涵盖了两个部分:一部分业务是,另一部分业务是咨询服务。咨询服务不但涵盖了对会计的代理业务,而且还涉及到信息技术、支助、纳税计划、招聘等等业务。当前,因为受到市场供的影响,会计师事务所的咨询服务已远远逾越了他的审计业务,变成事务所最重要的职能和业务,这让事务所在进行咨询服务时为了自身的收益,跟企业形成了利益联盟,因而也就引发了企业会计舞弊行为的产生。

为解决会计造假这一不良现象,我们要探究会计造假的成因,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会计造假防范与治理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企业发展迅猛,需要规划会计信息。当前一些会计从业者追求自身利益,抛弃了原有的职业操守,频频出现企业会计造假行为,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平稳有序发展,对经济体制产生了不良影响,本文对会计造假形式和危害做出了深刻的阐述,进而分析会计造假的成因和条件,从而得出会计造假的防范和治理措施,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关键词】会计造假 成因 治理

一、会计造假的形式和危害

会计造假行为表现的多种多样,主要是为了逃避税费或者故意牟利,一些会计人员造假是为了将资产转移到自身名下,还有一些则是被授意进行造假活动。为了达到获利目的,会计往往通过对业务程序和会计凭证更改来进行造假。会计程序造假主要是违反国家的规定,进行非法获利,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而凭证篡改则是用一些假的发票或者报销凭证来获得私人利益。当私人利益满足以后又会引发更强烈的愿望,导致更为严重的会计造假事件,这种影响经济发展和企业良性发展的做法非常不可取。

因为会计造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利,因此在个人或者部分组织获利的同时,就会损害集体利益,给企业和国家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这种损失扩大化以后,甚至会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导致国家经济发展减速,因此我们应该杜绝此类行为。对会计造假行为细分原因可以分为五大类:第一是影响资本市场运作,导致市场发展不健康,不积极;第二是影响股东和权益人的利益,让一些违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不当获利;第三会影响经营者的决策,导致经营者不可获知真实数据,严重干扰了经济发展体系;第四导致企业蒙受损失,很多不当收购或者出售,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灾害[2]。

二、会计造假的成因

(一)会计人员本身缺乏职业操守,自身素质不高

很多会计人员在从业那天起,就经受着各类诱惑,同时社会上的享乐主义、自私主义盛行,每天经手很多钱,但自身收入又有限,自然会对会计人员的人生观产生冲击,因此一些人放弃应有的职业操守,自己或者协同他人伪造会计凭证,为一些人的不法行为大开方便之门,甚至自己贪污挪用,使得企业利益受损。

(二)法律监督体制不严格,行业内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

在法律方面,虽然我国推出了很多管理会计造假行为的法律法规,但社会发展迅速,造假的技术和手段不断更新,而且有一些造假行为不是第一时间能够被发现和查处,上面缺少有效的监管体系[3]。各部门由于资源有限,无法随时随地监管,同时内部审计部门通常是迫于国家规定建立的,人员素质有限,往往只是个形式,没有发挥实际效能,反而给企业增添了不必要的负担和拖累。

(三)企业外部利益复杂,外部监管有限

很多企业的会计造假行为,来源于企业想要盲目扩张经营或者迎合地方政府的任务需求。因为好多地方的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很多人的切身利益,难免不采用会计造假的行为来掩饰发展力的不足,争取等多的账面利润和国家投入。同时国家对于发票的开具管理不是十分严格,存在很多漏洞,很多地方可以很轻易的开出虚假的发票,使得会计造假行为有机可乘。

三、会计造假的防范措施与整治方案

(一)提升企业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严格把关选拔人才,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应该严格把关,选拔有素质的人才,提升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谨记朱�F基给国家会计学院留下的墨宝“不做假账”,加强对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的训练,培训其业务知识,只有熟悉业务才能不被利用,自检自查。另外完善企业内控体系,对于内控一定要严格认真的对待,发现问题及时清查,严格准守规章制度,对会计凭证和流程体系层层把关,相互牵制,反复检查和确认,杜绝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

(二)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对会计造假行为重罚不怠

因为会计主体责任的模糊,所以一些会计作假后,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罚,而是接受调查和处分后调离岗位,或者一些指使和强迫会计作假的人很容易就脱罪[4]。虽然会计法中规定了单位负责人为会计行为的主体,但是对于指使会计造假的人却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因此需要完善会计法,对会计造假的行为加以重罚,以儆效尤。加重会计造假的处罚力度也会规范会计行为,让会计在造假时思考再三,一旦会计进行造假或者协助造假,那么不仅仅要处罚会计,更是要从重处罚要求会计造假的人员,如何把握证据,需要会计从业者的配合,也需要完善监管和查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规范会计行为。

(三)加强对企业内部利益和外部利益的把控,管理层多下功夫

由于一些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的混杂,很多人希望通过会计造假来不正当得利,所以应该优化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倡导廉洁从业精神,改进一些企业考核手段,合理的分配职权和利益,考虑不同岗位之间的约束作用,加强对会计业务处理的监控,使得会计造价人员一旦付出行动 ,立即就会得到发现和抑制[5]。同时对发票要严格把控,不仅仅是贴票报销的人员需要对票据负责,审批的人员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要防止虚假的发票流入企业内部,要加强监管,控制会计造假行为。

四、结语

总之,我们需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水平,规范化其操作,留住高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加强管理和控制,控制好企业外部利益和内部利益,改变以往的财务模式,相互监督和合理分配职权,争取会计账务透明化,防范好会计造假行为。

参考文献:

[1]洪荭,胡华夏,郭春飞.基于GONE理论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研究[J].会计研究. 2012(08).

[2]盛岚.强化会计监督 杜绝会计造假[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0).

[3]韦琳,徐立文,刘佳.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基于三角形理论的实证研究[J]. 审计研究.2011(02).

[4]侍冬岳.浅谈中小企业会计人员职业能力及素质要求[J].办公室业务.2012(07).

[5]朱秋月.谈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1(22).

浅谈会计造假问题防治分析

0 引言

会计造假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包括内在动因和外部 环境两个方面:会计信息生产者与会计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是产生虚假会计信息的内在动因; 企业 产权不明晰、 政治 经济 、 文化环境和会计人员业务、道德水平等因素,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外部条件。上述两方面共同作用,才会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1 会计造假的原因

产权不明晰,使会计失去信用建立的基础。在国有产权制度下,企业经营者与其经营的企业信用没有长期的相关性。民营企业虽有明晰的产权和天然的制度优越性,但在国有经济为主体的经济体系中,他们深感产权没有安全的保障,面临随时被剥夺的可能,因而产权实际上也是不清晰的。于是只好追求短平快,不愿为维护信用的建立而投资,导致其失去了长远而稳定的预期;企业受短期利益的驱动又会导致会计师事务所等 社会 审计部门也因此失去了利害关系人(股东)对他们公正审计的压力。当受托人着眼短期利益时,他们就不可避免会选择不守信,而这些不讲信用的行为将通过会计造假并以会计失信的形式表现出来。

“委托——代理”契约中缺乏独立存在的委托人。所谓委托代理关系,应包括委托方、代理方两方:一方是资产的实际所有人即委托人;另一方为资产的实际经营者即代理人。委托方独立地位如何决定着信息不对称情形下会计诚信的实际履行程度。若委托人能明确其存在,意味着委托方有可能对会计产生足够的影响,会计诚信的实现会比较现实;相反,一旦找不到确定的委托人,就意味着委托方不可能对会计产生作用,此时会计诚信就失去了实现的动力和必要,于是会计造假会层出不穷。

在目前我国的产权制度下,确定独立的委托人是不存在的。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以规范的财务分析为评价标准的理性投资观念远未形成,真正愿意以“股东”身份出现的长期投资者并不多,相对而言,赚取短期差价为主要目的的“股民”却是大有人在,投机与炒作之风盛行;委托人不能独立明确,委托方高度自由流动,使得企业会计完全受制、听命于 管理当局;而真正代表委托方行使权利的股东大会则行同虚设,给会计行业诚信建设增加了难度。

企业及会计人员独立性差,且 法律 保护不够。会计人员身为领导的下属则成了领导直接操纵并反映其意图的工具;加之单位领导、会计人员法律意识差、法制观念淡薄、 职业道德素质弱化、内部控制不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会计人员往往既负责信息提供又充当内部审计,两个班子一套人马, 现代 企业制度在现实当中并没有得到切实的实现,没有真正发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的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功能,弱化了企业的内部监督和内部约束效力。有时也存在监事会成员身份与行政关系不能保持独立,其职位、待遇等基本由管理层决定,从而无法担当起监督董事会及管理层的职责。

政府监管部门政策行为多变,为会计失信创造了条件。政府管制越多,其政策就越变化无常,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就越不稳定,建立长期的社会信用机制就越困难。

社会监管部门未能充分发挥有效作用。在会计信息对外披露过程中,审计的作用至关重要,原因在于委托人对于会计信息的判断及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注册会计师的鉴证意见。

2 防治会计造假的措施分析

明晰产权 产权制度的基本功能是给人们提供一个追求长期利益的稳定预期和重复博奕的前提或规则。讲求信用就是人们为获得长远利益而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使之符合特定环境下的社会道德规范。由此可见,清晰的产权是保证人们考虑长远利益的前提,在此前提现实存在的条件下,信用便得以建立和维护;否则没有清晰的产权作基础,也就不会有人为获得长远利益而恪守信用,信用就无从谈起。

明确委托人的独立地位 在会计行业中,会计成为维系投资者与经营者、企业与市场之间关系的基础。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方若处于信息劣势,则可通过现代会计制度用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有效保护委托人利益;但若委托方未能独立明确其地位,会计造假就会成灾,由于委托方不明确又会导致会计信用缺失的受害主体不确定,从而会进一步加剧会计信用缺失。为此,明确委托人的独立地位十分重要。

严格内控

加强 会计 基础 工作。合理配备会计岗位人员,实现会计岗位之间的内部牵制,加强内部控制的实施;规范会计核算资料所需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同时对会计账簿、报表的合法有效性进行规范,以保证各单位依法设置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明确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内部 审计制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加大对各类会计基础资料的监审力度,保证账证、账账、账表相符,保证其真实性、合法性。

实行 管理参与制,以有效监督经理层的日常经营活动,防止会计舞弊行为。管理参与制是使处于服从地位的雇员或其代表有机会参与决定公司 发展 目标的决策、监督经理的日常经营活动,是对经理管理权力的再分配,即对雇主、雇员之间的不平等权利关系进行的调整,从而使掌权者权力受到更好的约束,使服从者的权利和自主得到提升和补偿,以实现权力的监督、约束和平衡,防止舞弊行为发生。

建立股东对经理的强力约束机制。股东大会要定期审议公司财务 报告,严格评估经理经营业绩,并决定对经理的聘免撤换。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切实建立 现代 企业 制度。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彻底分离,并建立起决策权、监督权、挂靠权等分离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出资人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委托代理关系,有利于强化财务约束力,真正发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者不同的职能作用,从而形成互相监督、互相约束的体系。

分散大股东股权。通过持股结构的调整,分散大股东股权,增加股权之间的相互制衡,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

完善业绩评价机制。考虑增加一些涉及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等的非财务会计指标,使代理人所得利益与企业目标约束挂钩。

推行诚信 保险制度。即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在保险公司投保诚信险,当上市公司因诚信问题损害投资人利益时,保险公司必须负责赔偿。这样既保证了投资人利益免受损失,又可使保险公司为了自身利益免受损失而加大对公司的监督力度。

改进并逐步完善利益分配及激励机制 利益分配与考核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不尽合理是诱发会计造假的 经济 根源,只有改进和完善利益分配及激励机制,才能从根本上防止会计信息造假。

建立起利益分配均衡机制,理顺国家、地方、企业及职工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兼顾各方利益。

改进现行绩效考核制,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对领导干部及管理人员的考评除看数字外,更要与定性考核结合进行。

规范政府行为,让政府成为讲信用的表率 西方国家的失信者是由 社会和市场 自然 淘汰的,所以不可以给政府过多的权力,要严格限制并明确界定其权力范围。比如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审批;清理政府部门几乎不受限制的制定利己不利人的 法律 和政策的权力;禁止政府直接参与市场交易活动;保持政策稳定性等。只有政府率先守信,政府政策才能真正有效,管制也才能恰到好处,产权才能得以保护,整个社会才会形成讲信用的风尚。

另外,依靠政府获得垄断权力的行业协会和认证中介机构,对信用的建立有害而无益。他们依靠垄断寻租,根本不会考虑自己的信用,因此,必须对与会计密切相关的 中国 会计协会、注协进行市场化改革。在市场中成长起来的行业协会才会真正懂得关心信用问题。

实行市场退出机制 我国应尽快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对那些不守行业操守的企业或个人,一旦出现失信行为后就应将其驱逐出相关行业。如对会计造假上市公司要立刻退市;对参与造假的中介机构要进行取缔;对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不允许继续从事相关 职业。

实施诚信工程,建立诚信档案 加紧建立和实施注册会计师、企业单位和会计人员的诚信档案管理及考评制度,对违反诚信的单位、事务所和个人要记录在案,以便于公民随时查询,从而增强单位和个人的执业危机感及诚信意识。

5 对医药企业抑制财务舞弊的建议个人层面较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在公司经营困难走向财务舞弊之前,可能从财务数据上就会发现某些问题并及时提出对策建议,及时纠正企业发展方向,因此,加强对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的教育也是企业不容忽视的。函证调查时,对数额巨大或未收到函证的部分,应保持审计人员应有的谨慎性以及警惕性,可以采用电话问询或实地走访的方式进行核实。即使当年并没有查出有舞弊的行为,也不能放松警惕,应对其进行持续的关注。需要审计人员具备专业技能,而且还需要其不断的学习扩充自己实践水平,注册会计师要提高审计识别技能。公司层面在众多股东中持有股份最多的被称为控股股东,一股独大在上市公司中也不可避免,在股东大会表决过程中,控股股东因其股份比重优势会有话语领导权,而股东大会也很可能成为某个大股东的表达个人意志的摆设,在这样的机制下,很有可能会损害到其他中小股东的切身利益。信用标准。建议新华制药应以综合评定的指标指定信用标准,将“5C 评价法”和权重分析法相结合。信用条件。以保证新华制药全面掌握客户应收账款信用信息,以便的客户经营困难时及时作出风险规避,最大限度的保护新华制药的利益。收账政策。建议新华制药应找到收账费用、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和坏账损失的平衡点,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收款政策。政府层面政府应该从道德管理以及监督体系的角度出发,首先应该加大对财务舞弊的人员处罚力度,对违规违法的会计人员、审计人员要有相对应的惩罚。其次是要完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本文研究认为可从两个角度进行思考:一是要完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这就相当于是增强了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可靠程度,二是从审计准则、审计制度上加以改善,使我国审计工作的体系更加严谨。 社会层面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体系,要确保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应该把握住服务单位的行业特性,事务所在接受客户委托时,本着对投资者负责任的专业态度,始终保持应有的职业警觉敏锐性,提升专业审计的质量,尽力维护资本市场审计的声誉。规范上市公司和外部审计师的关系,不断提升外部审计师的独立性以及专业能力,积极有效发挥外部审计师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监督方面的重要作用。 本章小结本章主要是阐述对医药上市公司有效抑制财务舞弊的相关建议,帮助该类型企业提高抑制财务舞弊的能力,也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参考。6 研究结论与启示 研究结论资本市场发展日臻成熟,各项规章制度也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起来,在一片祥和的大环境下,上市公司中仍旧是暗流涌动。上市公司承载着国家和市场消费者的美好寄托,其上市后也具有一定影响力,代表着中国企业的形象,因此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影响的不仅仅是我国投融资市场,更关乎我国企业的国际声誉。财务舞弊的治理需要多手联防,立体防治,封堵所有财务舞弊漏洞,摧毁财务舞弊的温床。本文从财务舞弊发生的宏观微观环境出发,分析财务舞弊与经济波动的关系并用实例来说明了政策变动对企业舞弊的影响,然后深入企业挖掘财务舞弊下的企业特征,进行定性分析,给我国财务舞弊的治理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针对财务舞弊的特征分析提出了树立企业标杆,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弥补法律漏洞,严肃法律政令等一系列净化舞弊环境的措施。 启示综上所述,制药行业的发展不容小觑,现阶段我国制药企业发展势头良好,逐步步入集团化、规模化。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药行业也随之发展迅猛。我国出台全国医疗保险制度的贯彻落实,也为制药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力作用。所以,财务报表舞弊和信息披露的违规现象需要得到有效治理,一是有关法律法规亟待完善,对造假行为应该加大处罚力度;二是对造假的行为以及信息披露违规的行为要进行刑事处罚和受害的民事赔偿,如此一来,受害人的经济利益不仅得到了有效保障,而且舞弊违规的成本也会增加,采取一系列措施对舞弊行为起到威慑作用,从而将舞弊发生概率降到最小。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研究毕业论文

会计舞弊产生原因及治理摘要:文章分析我国存在的部分企业会计舞弊现象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产生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当前我国遏制日益严重的会计舞弊现象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会计舞弊;原因;审计对策自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以来,上市公司在财务报告舞弊方面的丑闻不断。从最早的“原野”、“琼民源”、“红光”、“郑百文”、“张家界”等,到2001年的银广厦事件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会计舞弊行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公害。因此,探讨分析会计舞弊现象、成因,寻求审计对策,对遏制此起彼伏的会计舞弊案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一、会计舞弊的产生原因分析(一)法律监督不力近年来,我国在规范上市公司经营行为、健全会计核算、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企业改革尚处于探索阶段,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刚刚起步,资本市场的发展还极不完善,因此,面对不断涌现的新的经济事项,法制建设明显滞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迄今为止,我国有关主管部门主要不是依靠法律手段而是依靠行政手段来处理会计造假行为,对违法的处罚力度明显不够。造假即使被查出来了,对造假者的处罚也可以说是不痛不痒,而未被查出则可以获得相当可观的收益,于是违法的巨大利益诱惑与低廉机会成本的反差,使得很多上市公司的管理者甘愿铤而走险,会计舞弊现象屡禁不止。(二)行政监督管理体制不合理、监督不到位我国目前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进行监督的部门主要有财政、审计、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而这些监督部门又按一定的权限分别划定监管范围。财政部门按《会计法》的规定对所有企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监督。审计部门按有关法规规定也只是对涉及国有资产的单位进行审计监督,同时又按国有资产和资金的隶属关系划分了管辖范围,国家审计署对于中央级企业所属的二、三级企业和中央垂直单位在财务会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监督不到位、纠正不及时,许多违法违纪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证监会在负责股票上市过程中,承担了一个全能的角色,既负责新上市公司的资格审查,也负责日常上市管理,包括对上市公司各种违规行为的查处,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监护人”,也不希望上市公司的虚假财务会计信息引发资本市场危机。银监会、保监会对其监管对象也受制于成本效益原则,不可能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去实现事事调查,也不应该细管到不会有任何违规发生的程度。 (三)社会监督缺乏有效性从社会监督来看,由于会计师事务所专业技术水平与职业道德等方面不足,使独立审计难以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一是审计的独立性不足。独立性是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审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是审计结果得到社会公众信任的基础。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实际由内部人决定,股东大会的批准只是一种形式,由内部人委托事务所审查自身,这无疑易使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受到削弱。二是收费制度不科学。在审计工作中,一般而言,所费时间与执业质量呈正相关性。因此,为保证执业质量,国际通行的做法是按审计时间收取审计费用,但我国目前盛行的收费制度是与公司资产或净资产总额相联系的,而与审计时间脱钩。在此情况下,注册会计师为了平衡自身的成本效益,往往有不合理缩短审计时间的倾向,有时还会减少必要的审计程序,以牺牲执业质量为代价换取自身经济利益的增加。三是审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欠佳。目前国内确实有一些业务素质过硬的注册会计师,构成了审计职业界的中坚力量,但从审计执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来看,则不容乐观。另外,各会计师事务所对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重视不够,从而使得不少审计执业人员理论基础不扎实,知识结构单一,职业胜任能力不足。(四)会计政策前瞻性不够任何一套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涵盖会计实践中的一切业务,它们只能对会计工作提出基本的规范和原则,而且大多数只是对以往会计实践的总结,每当许多新情况、新领域、新行业出现的时候,总是很难找到一个恰当的会计准则或制度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也就是说,法定会计政策往往滞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这就使得公司在处理新业务时按照自己的想法,以自己的目标为标准随意地进行会计处理,为滋生会计舞弊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另一方面,由于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一般都是原则性的规定,在指导实际工作时,需要会计人员的专业理解和职业判断。当会计人员存在舞弊的冲动时,就会利用对会计政策的不同理解,做出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会计处理,这样的会计舞弊行为往往具有极大的欺性。(五)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条件下,所有者、董事会和高层管理者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的责权关系而构成的组织结构,是处理公司中各种合约,协调和规范公司各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是由原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由于改制上市的时问比较短,公司受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依然比较严重,故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完善,

好写,建议大量阅读文献后着手写。

财务报表舞弊印象中接触过很多,这个题材相对来说是比较好写的了,当然前提是你要找到足够经典的财务舞弊案例,因为案例足够经典,能够成为教科书级别的案例,那对应的对这个舞弊事件的分析和讨论就会有很多,这也为你写论文提供了大量的参考依据。

题目虽然有点陈旧,但是我每年都会接触那么几篇。一般情况下是拿不到高分,毕业绰绰有余。好写程度堪称财会之最。

或者你可以对某个行业做实证研究,这是可行的。因为很多人不愿做实证,因为计算公式太多了。

比如: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状况研究。

或者你的案例非常典型,没人研究过但是被你发现了。你还从中找到一些其他案例没有的特征。

再就是换一个选题进行:

国有建筑集团公司表外融资的应用研究——以xx公司为例

工程机械行业授信转让供应链融资模式研究——基于xx的案例分析

基于SOA架构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研究——以xx为例

纺织服装业供应链成本管理效率评价研究——以xx为例

国际租赁会计准则改革对我国xx预期影响研究

xx反向购买xx的会计处理方法研究

舞弊是一个敏感而沉重的话题,它像一块毒瘤,时刻危险着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的良性发展。同时舞弊也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据称,美国联邦调查局将舞弊列为发展最为迅猛的犯罪行为,舞弊问题的严重程度使得联邦调查局每年需要投入约24%的经费来进行反舞弊的工作。舞弊是指用欺的方式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包括人们能够设想的所有通过虚报以牟取利益的方法。舞弊一般分为针对某组织(企业)实施的舞弊和某组织(企业)实施的舞弊两种,而企业实施的舞弊中最为常见的是财务报告舞弊。本文将着重从企业财务报告舞弊产生的主要表现形式、造成的危害出发,提出防范、检查舞弊的几点粗浅见解,与同行商榷。一、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危害性企业财务报告舞弊主要是指企业管理当局蓄谋的舞弊行为,主要目的是通过虚增资产、收入和利润,虚减负债、费用,粉饰企业的经营成果,来欺投资者和债权人,从中谋取私人利益。主要表现形式有:①向财税部门和银行提供的财务报告不一致。目前这种现象比较普遍,企业为谋求财政补贴或减免税收而向财税部门提供的财务报告和欲向银行谋求贷款提供的财务报告,所反映的销售收入、利润、存货、应收(付)账款等数据就会大相径庭。②编造虚假利润,取上市资格,以欺投资者,进行圈钱。企业欲取得上市资格,不惜在财务报告上做手脚。如据成都某会计师事务所公布的案例反映,成都某企业在股票发行上市申报材料中称1996年度盈利5400万元。经查实,该企业通过虚构产品销售、虚增产品库存和违规账务处理等手段,虚报利润15700万元,1996年实际亏损10300万元。③虚报盈利,夸大业绩。在国有企业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某些管理层受功利心驱使,为提高自身政绩、声誉和影响,授意编制虚假财务报告,取名利。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危害性很大,它所制造的错误信息将严重误导各类决策者做出错误的决策;虚假的赢利或亏损报告将使国家资产流失,使企业股东、债权人、顾客及雇员的合法权益遭受侵犯,使其经济蒙受巨大损失。而企业发生财务报告舞弊涉及的金额往往是也触目惊心的。如美国施乐企业五年虚报收入60亿美元;我国的银广厦集团,1998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虚构销售收入万元,少计费用万元,导致虚增利润万元。这些舞弊现象涉及的金额之大,在对社会、国家及投资者个人造成极大伤害的同时,也可能导致社会公众对上市企业、中介机构乃至整个资本市场信心的丧失。二、企业财务报告舞弊产生的原因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其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企业财务报告舞弊也不例外,主要有:(一)私欲膨胀,道德缺失舞弊者的动机直接驱使于其本人内在的动因,基于某种目的而实施故意的违法犯罪行为,最典型的动因来自于私欲膨胀带来的压力。这里的私欲包括对政治地位提高的需求和对经济上的占有两方面。有的企业管理层,为夸大自身工作业绩,从而提升政治地位,迫使企业编造虚假财务报告,使财务报告不仅有经济意义,而且具有政治意义。同时作为社会组成元素之一的人,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除了维持正常生活所需的正当的经济需求外,有的还因追求奢侈的生活方式、染上恶习或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等,使日常入不敷出,诸如此类需求都需要大量的经济资源的支持。当一个人的需求超出了自身条件承受能力,严重的私欲膨胀,道德缺失足以促使舞弊者实施舞弊行为。(二)制度不严,惩罚不力舞弊者之所以能实施舞弊,是因为有机可乘。此处“机”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控制制度(措施)存在漏洞或缺陷,难以防范、发现舞弊。舞弊者作假账,首先是瞅准该项控制制度(措施)存在的漏洞或缺陷;其次是会计控制系统是否严密,是否能使其舞弊行为不留痕迹,不被发现。二是指给予某些企业管理层过大的权利,权利一旦失去控制,就会为犯罪创造条件。财务报告舞弊一般由企业的管理层、决策层授意,财务人员实施,如多计存货价值、提前确认收入、隐瞒重要事项的披露等,只有企业管理层、决策层才能有权、有条件做到。舞弊者如果缺少“机会”这个条件,是无法实施的。另外惩罚不力也使舞弊者无所顾忌、胆大妄为。目前针对财务报告舞弊适用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明确,使舞弊的成本远低于收益;对财务报告舞弊惩罚力度不够,大多数以行政处分、罚款为主,使法律缺乏足够的威慑力。(三)监管机制缺陷,诚信理念不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追本逐利是其本能,出现违规现象在所难免,但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进行纠偏。然而,目前的监管机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在税收、媒体、政法、银行、审计等等监管体制中,不管是站在国家还是企业的立场上行使监管职能,当财务报告供给链中管理层的利益与投资者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某些监管机构没有真正树立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为重的理念,没有真正树立对国家、企业、个人诚信的理念。如美国安然企业会计造假案的揭露,使人们对审计的诚信提出疑问。诚信对于企业、个人也是一样。守信用、讲信誉、重信义、恪守职业道德是企业和个人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如今社会格局多元化,特别是受分配不公、贫富不均,加上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因素的影响,社会各层次难免会存在不诚信现象,如果缺乏诚信理念,都会有可能出于各种动机为实现自身不同的利益,千方百计地实施舞弊行为。三、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防范我们知道,如果舞弊案件一旦发生,在社会上造成的负面影响及给国家、投资者、债权人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而存在反舞弊措施与否,对国家或企业蒙受舞弊的损失会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反舞弊措施上首先要防范舞弊。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防范主要是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增强法律威慑力、建立多元化监管机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等措施,确保企业正常、有序、安全的运转,使企业的各项目标顺利实现。(一)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大对违规的处罚力度首先,完善制度是防范舞弊的根本,也是消除舞弊机会的手段之一。制度是人们的行为准则,也是一种社会激励机制,不完善的制度为舞弊提供便利,只有符合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为防范舞弊提供合理的保证。要防止舞弊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对于企业来说,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不仅要培养员工的自我控制意识,包括培养员工的诚信和良好的道德观、培养工作能力和经营风格等,而且还要建立员工之间、管理层之间、员工和管理层之间的相互控制机制,建立清晰的组织结构和有效的内部审计,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2、建立有效的会计系统。有效的会计系统可以提供审计轨迹,使得舞弊能被发现或难以掩盖。要建立有效、及时、完整的会计系统,以区分真实的舞弊和无意的错误。3、建立适当的控制程序。适当的控制程序可以减少舞弊的机会,企业要建立包括能提供资产的实物控制、恰当的授权制度和明确的职责分工等的控制程序。其次,加大惩罚力度是防范舞弊的保障。要区分不同的责任主体,强化责任者的责任者,明确责任分担标准,对舞弊者惩处。明确区分法律法规的适用标准与范围,对舞弊者不仅依照《会计法》进行经济处罚,还需依靠法律的力量,该诉诸法律的绝不手软,该追究民事和刑事责任的绝不姑息,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各自的约束力,起到打击一小撮,教育一大片的作用。(二)建立多元化监管机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1、恰当发挥政府职能的作用。市场经济离不开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调节,当今世界,不存在没有任何政府监管的纯粹的市场经济,也不存在没有任何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如国家某些政策、规章制度之间存在摩擦,会使得有些企业有机可乘,有空可钻。政府应培育完善的监管环境,完善市场机制和法律体系,净化法律环境,以法律的震慑力防范舞弊。2、加强独立审计职能。我国的审计结构是由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组成,国家审计的重点是对政府宏观管理部门和国家重点建设资金的审计,对企业监督的力度不强;民间审计与被审企业间形成的被雇佣与雇佣关系,使得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难以充分发挥。因此需进一步加强独立审计职能,笔者认为:①应引入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等制度,并正确处理好审计委员会和监事会等的关系。因为我国的企业虽均设有内部审计机构,但其职责仅仅是对企业下属部门或单位按照企业管理层的安排进行内部审计,受制于企业经营者,独立性不强,对企业监督难有成效,而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等制度的引进有助于改变此现状。②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使注册会计师对同一企业的职业服务内容不交叉;不在受聘企业任职;保持经济上的独立性,不受制于企业等等。同时还要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制建设和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3、强化内部监督机制。要建立具备健全的制度体系的企业治理结构,实现高层管理人员控制经营,制度控制高层管理人员,强化高层管理人员的责任,约束高层管理人员行为,严格信息披露制度,强化信息对称性。建立起企业内部人员相互监督机制或设立举报热线,使舞弊者时时处在“有人在监视我”的意识中,起到防范舞弊的作用。(三) 加强诚信理念教育,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工作环境对舞弊的滋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社会存在着严重的信用危机,工作环境中到处充斥着假冒伪劣、权钱交易、贪污受贿,就会为做假账、出具虚假财务报告培植一块赖以生存的土壤。因此:整个社会要树立良好的风气,形成相互信任的氛围。目前“会计假账普遍、审计诚信严峻、会计审计诚信危机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要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赢得公众的信任,要从个人做起,每个人要实实在在地做足“本分”的工作,而不是以权宜之计搪塞,或以擦边球试探底线,只有将可信、诚实原则贯彻到底,才能建立公众信任的环境。企业要加强诚信教育,创造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加强道德建设和诚信教育,只有潜移默化的诚信教育,才能使道德发挥效能,使员工在遇到巨大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法律规范发生碰撞时,不至于迷失方向;要制定科学的制度,实行公开的政策,宣传行为准则或道德守则,并要求员工严格遵守,使制度和规则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四、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检查舞弊的检查主要包括发现舞弊和对舞弊的调查。由于舞弊是一种不易察觉的违法犯罪行为,其从计划到实施再到被发觉一般需持续一段时间。因此,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检查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了解、评价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防范舞弊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内部控制不充分、员工疏忽造成的内部控制失效,会给舞弊者提供机会。在检查舞弊时,采取询问有关管理层和员工,抽取部分资料进行符合性测试等方式了解、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是否合理、有效,关注可能存在的舞弊信号或迹象,如会计系统不完善、管理当局承受着重大的压力、凭证和记录不齐全、经营或财务决策只有少数几个人决定,缺乏必要的控制和监督等现象表明内控存在漏洞,是舞弊检查需关注的线索。(二)分析企业经营的敏感点1、关联交易。目前关联交易有关联购销、受托经营、资金往来和费用分担等方式,是管理当局利用关联方交易掩饰亏损, 其发生大多是为了调节利润的需要。在检查舞弊时,要仔细寻找关联方及其交易,理顺整个上市企业的产权关系,仔细审阅企业的会议记录,有策略地向管理当局询问,尤其要关注年末这一时点,关联交易常常被用来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企业提高形象或体现管理层经营业绩的重要舞弊途径。另外还应分析关联方交易价格是否合理、与下属子企业或股东的交易(转让)是否正常。2、收入的确认。检查时应通过核对发票存根、发货凭证,审阅大额或非正常交易的会计记录,验证重大交易合同等方法,分析是否存在虚构收入情况。是否存在通过提前确认收入或记录虚假交易的方式虚报收入,达到虚增利润、夸大业绩的目的。3、存货的变动。存货往往被用来操纵主营业务成本,从而达到虚增或需减利润的目的。因此,检查时要关注存货的异常变动,掌握存货的成本核算资料,必要时进行实地盘点核实库存。4、期后事项的调整。重点分析企业对重大的期后事项有否未加以披露的现象。检查有否在来年年初记录虚假的交易以掩盖上年的虚假记录;有否存在资产负责表日后发生的合并、清算等重点事项;有否存在会计报表与同时披露的其他信息之间重大的不一致等。(三)抽查重要会计资料会计记录、有关原始凭证等是舞弊实现的载体之一,舞弊行为通常会在有关会计资料中留下痕迹。在舞弊检查时,有针对性地抽取重要会计资料,进行查证、分析,以发现舞弊信号。如抽检查“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其他应收款”的列账依据是否充分、合理,是否按收益期限进行摊销,来验证企业有否将当期发生的管理费用、经营费用,虚列在上述科目中,不计入损益,同时还要检查总账与明细账是否相符,对于应收、应付款,还应追根刨底,彻底弄清它的内容和性质。(四)征询对舞弊的检查除了了解、评价内控制度,掌握有关证据,找准薄弱环节外,还应通过征询手段找出发现舞弊的切入点。检查企业的财务报告是否存在虚盈实亏或隐瞒利润以蒙投资者现象,需通过向政府部门、行业主管、银行询证,了解其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经营、财务情况,是否存在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情况,核实是否存在以虚构销售收入、少转销售成本、少提或不提银行贷款利息等情况虚增利润;是否存在以销售收入不入账、虚构成本、虚列负债等情况隐瞒利润。当今社会大多的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经济违法犯罪活动,以及大量的腐败现象,都与做假账分不开。企业的会计造假现象屡禁不止,而每一次虚假财务报告的曝光都给投资者的信心带来沉重打击,消除舞弊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配合,需要一个公平、合理、和谐的环境,需要诚信的个人素质支撑

论文会计舞弊文献综述

财务造假问题由来己久,现今全球都存在财务造假的问题,人们采用了众多的手段和方法,却一直未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与国外财务造假状况相比,我国财务造假的现象更为普遍,并且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我国财务造假的原因有自身的独特性。[1]这些财务造假事件引起中国的资本市场的巨大震动,并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不仅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对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证券市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危害,已成为各国证券市场的公害。因此,识别财务造假的主要手段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已成为会计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议题。

舞弊是一个敏感而沉重的话题,它像一块毒瘤,时刻危险着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的良性发展。同时舞弊也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据称,美国联邦调查局将舞弊列为发展最为迅猛的犯罪行为,舞弊问题的严重程度使得联邦调查局每年需要投入约24%的经费来进行反舞弊的工作。舞弊是指用欺的方式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包括人们能够设想的所有通过虚报以牟取利益的方法。舞弊一般分为针对某组织(企业)实施的舞弊和某组织(企业)实施的舞弊两种,而企业实施的舞弊中最为常见的是财务报告舞弊。本文将着重从企业财务报告舞弊产生的主要表现形式、造成的危害出发,提出防范、检查舞弊的几点粗浅见解,与同行商榷。一、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危害性企业财务报告舞弊主要是指企业管理当局蓄谋的舞弊行为,主要目的是通过虚增资产、收入和利润,虚减负债、费用,粉饰企业的经营成果,来欺投资者和债权人,从中谋取私人利益。主要表现形式有:①向财税部门和银行提供的财务报告不一致。目前这种现象比较普遍,企业为谋求财政补贴或减免税收而向财税部门提供的财务报告和欲向银行谋求贷款提供的财务报告,所反映的销售收入、利润、存货、应收(付)账款等数据就会大相径庭。②编造虚假利润,取上市资格,以欺投资者,进行圈钱。企业欲取得上市资格,不惜在财务报告上做手脚。如据成都某会计师事务所公布的案例反映,成都某企业在股票发行上市申报材料中称1996年度盈利5400万元。经查实,该企业通过虚构产品销售、虚增产品库存和违规账务处理等手段,虚报利润15700万元,1996年实际亏损10300万元。③虚报盈利,夸大业绩。在国有企业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某些管理层受功利心驱使,为提高自身政绩、声誉和影响,授意编制虚假财务报告,取名利。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危害性很大,它所制造的错误信息将严重误导各类决策者做出错误的决策;虚假的赢利或亏损报告将使国家资产流失,使企业股东、债权人、顾客及雇员的合法权益遭受侵犯,使其经济蒙受巨大损失。而企业发生财务报告舞弊涉及的金额往往是也触目惊心的。如美国施乐企业五年虚报收入60亿美元;我国的银广厦集团,1998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虚构销售收入万元,少计费用万元,导致虚增利润万元。这些舞弊现象涉及的金额之大,在对社会、国家及投资者个人造成极大伤害的同时,也可能导致社会公众对上市企业、中介机构乃至整个资本市场信心的丧失。二、企业财务报告舞弊产生的原因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其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企业财务报告舞弊也不例外,主要有:(一)私欲膨胀,道德缺失舞弊者的动机直接驱使于其本人内在的动因,基于某种目的而实施故意的违法犯罪行为,最典型的动因来自于私欲膨胀带来的压力。这里的私欲包括对政治地位提高的需求和对经济上的占有两方面。有的企业管理层,为夸大自身工作业绩,从而提升政治地位,迫使企业编造虚假财务报告,使财务报告不仅有经济意义,而且具有政治意义。同时作为社会组成元素之一的人,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除了维持正常生活所需的正当的经济需求外,有的还因追求奢侈的生活方式、染上恶习或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等,使日常入不敷出,诸如此类需求都需要大量的经济资源的支持。当一个人的需求超出了自身条件承受能力,严重的私欲膨胀,道德缺失足以促使舞弊者实施舞弊行为。(二)制度不严,惩罚不力舞弊者之所以能实施舞弊,是因为有机可乘。此处“机”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控制制度(措施)存在漏洞或缺陷,难以防范、发现舞弊。舞弊者作假账,首先是瞅准该项控制制度(措施)存在的漏洞或缺陷;其次是会计控制系统是否严密,是否能使其舞弊行为不留痕迹,不被发现。二是指给予某些企业管理层过大的权利,权利一旦失去控制,就会为犯罪创造条件。财务报告舞弊一般由企业的管理层、决策层授意,财务人员实施,如多计存货价值、提前确认收入、隐瞒重要事项的披露等,只有企业管理层、决策层才能有权、有条件做到。舞弊者如果缺少“机会”这个条件,是无法实施的。另外惩罚不力也使舞弊者无所顾忌、胆大妄为。目前针对财务报告舞弊适用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明确,使舞弊的成本远低于收益;对财务报告舞弊惩罚力度不够,大多数以行政处分、罚款为主,使法律缺乏足够的威慑力。(三)监管机制缺陷,诚信理念不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追本逐利是其本能,出现违规现象在所难免,但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进行纠偏。然而,目前的监管机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在税收、媒体、政法、银行、审计等等监管体制中,不管是站在国家还是企业的立场上行使监管职能,当财务报告供给链中管理层的利益与投资者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某些监管机构没有真正树立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为重的理念,没有真正树立对国家、企业、个人诚信的理念。如美国安然企业会计造假案的揭露,使人们对审计的诚信提出疑问。诚信对于企业、个人也是一样。守信用、讲信誉、重信义、恪守职业道德是企业和个人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如今社会格局多元化,特别是受分配不公、贫富不均,加上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因素的影响,社会各层次难免会存在不诚信现象,如果缺乏诚信理念,都会有可能出于各种动机为实现自身不同的利益,千方百计地实施舞弊行为。三、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防范我们知道,如果舞弊案件一旦发生,在社会上造成的负面影响及给国家、投资者、债权人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而存在反舞弊措施与否,对国家或企业蒙受舞弊的损失会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反舞弊措施上首先要防范舞弊。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防范主要是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增强法律威慑力、建立多元化监管机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等措施,确保企业正常、有序、安全的运转,使企业的各项目标顺利实现。(一)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大对违规的处罚力度首先,完善制度是防范舞弊的根本,也是消除舞弊机会的手段之一。制度是人们的行为准则,也是一种社会激励机制,不完善的制度为舞弊提供便利,只有符合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为防范舞弊提供合理的保证。要防止舞弊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对于企业来说,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不仅要培养员工的自我控制意识,包括培养员工的诚信和良好的道德观、培养工作能力和经营风格等,而且还要建立员工之间、管理层之间、员工和管理层之间的相互控制机制,建立清晰的组织结构和有效的内部审计,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2、建立有效的会计系统。有效的会计系统可以提供审计轨迹,使得舞弊能被发现或难以掩盖。要建立有效、及时、完整的会计系统,以区分真实的舞弊和无意的错误。3、建立适当的控制程序。适当的控制程序可以减少舞弊的机会,企业要建立包括能提供资产的实物控制、恰当的授权制度和明确的职责分工等的控制程序。其次,加大惩罚力度是防范舞弊的保障。要区分不同的责任主体,强化责任者的责任者,明确责任分担标准,对舞弊者惩处。明确区分法律法规的适用标准与范围,对舞弊者不仅依照《会计法》进行经济处罚,还需依靠法律的力量,该诉诸法律的绝不手软,该追究民事和刑事责任的绝不姑息,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各自的约束力,起到打击一小撮,教育一大片的作用。(二)建立多元化监管机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1、恰当发挥政府职能的作用。市场经济离不开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调节,当今世界,不存在没有任何政府监管的纯粹的市场经济,也不存在没有任何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如国家某些政策、规章制度之间存在摩擦,会使得有些企业有机可乘,有空可钻。政府应培育完善的监管环境,完善市场机制和法律体系,净化法律环境,以法律的震慑力防范舞弊。2、加强独立审计职能。我国的审计结构是由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组成,国家审计的重点是对政府宏观管理部门和国家重点建设资金的审计,对企业监督的力度不强;民间审计与被审企业间形成的被雇佣与雇佣关系,使得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难以充分发挥。因此需进一步加强独立审计职能,笔者认为:①应引入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等制度,并正确处理好审计委员会和监事会等的关系。因为我国的企业虽均设有内部审计机构,但其职责仅仅是对企业下属部门或单位按照企业管理层的安排进行内部审计,受制于企业经营者,独立性不强,对企业监督难有成效,而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等制度的引进有助于改变此现状。②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使注册会计师对同一企业的职业服务内容不交叉;不在受聘企业任职;保持经济上的独立性,不受制于企业等等。同时还要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制建设和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3、强化内部监督机制。要建立具备健全的制度体系的企业治理结构,实现高层管理人员控制经营,制度控制高层管理人员,强化高层管理人员的责任,约束高层管理人员行为,严格信息披露制度,强化信息对称性。建立起企业内部人员相互监督机制或设立举报热线,使舞弊者时时处在“有人在监视我”的意识中,起到防范舞弊的作用。(三) 加强诚信理念教育,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工作环境对舞弊的滋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社会存在着严重的信用危机,工作环境中到处充斥着假冒伪劣、权钱交易、贪污受贿,就会为做假账、出具虚假财务报告培植一块赖以生存的土壤。因此:整个社会要树立良好的风气,形成相互信任的氛围。目前“会计假账普遍、审计诚信严峻、会计审计诚信危机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要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赢得公众的信任,要从个人做起,每个人要实实在在地做足“本分”的工作,而不是以权宜之计搪塞,或以擦边球试探底线,只有将可信、诚实原则贯彻到底,才能建立公众信任的环境。企业要加强诚信教育,创造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加强道德建设和诚信教育,只有潜移默化的诚信教育,才能使道德发挥效能,使员工在遇到巨大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法律规范发生碰撞时,不至于迷失方向;要制定科学的制度,实行公开的政策,宣传行为准则或道德守则,并要求员工严格遵守,使制度和规则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四、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检查舞弊的检查主要包括发现舞弊和对舞弊的调查。由于舞弊是一种不易察觉的违法犯罪行为,其从计划到实施再到被发觉一般需持续一段时间。因此,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检查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了解、评价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防范舞弊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内部控制不充分、员工疏忽造成的内部控制失效,会给舞弊者提供机会。在检查舞弊时,采取询问有关管理层和员工,抽取部分资料进行符合性测试等方式了解、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是否合理、有效,关注可能存在的舞弊信号或迹象,如会计系统不完善、管理当局承受着重大的压力、凭证和记录不齐全、经营或财务决策只有少数几个人决定,缺乏必要的控制和监督等现象表明内控存在漏洞,是舞弊检查需关注的线索。(二)分析企业经营的敏感点1、关联交易。目前关联交易有关联购销、受托经营、资金往来和费用分担等方式,是管理当局利用关联方交易掩饰亏损, 其发生大多是为了调节利润的需要。在检查舞弊时,要仔细寻找关联方及其交易,理顺整个上市企业的产权关系,仔细审阅企业的会议记录,有策略地向管理当局询问,尤其要关注年末这一时点,关联交易常常被用来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企业提高形象或体现管理层经营业绩的重要舞弊途径。另外还应分析关联方交易价格是否合理、与下属子企业或股东的交易(转让)是否正常。2、收入的确认。检查时应通过核对发票存根、发货凭证,审阅大额或非正常交易的会计记录,验证重大交易合同等方法,分析是否存在虚构收入情况。是否存在通过提前确认收入或记录虚假交易的方式虚报收入,达到虚增利润、夸大业绩的目的。3、存货的变动。存货往往被用来操纵主营业务成本,从而达到虚增或需减利润的目的。因此,检查时要关注存货的异常变动,掌握存货的成本核算资料,必要时进行实地盘点核实库存。4、期后事项的调整。重点分析企业对重大的期后事项有否未加以披露的现象。检查有否在来年年初记录虚假的交易以掩盖上年的虚假记录;有否存在资产负责表日后发生的合并、清算等重点事项;有否存在会计报表与同时披露的其他信息之间重大的不一致等。(三)抽查重要会计资料会计记录、有关原始凭证等是舞弊实现的载体之一,舞弊行为通常会在有关会计资料中留下痕迹。在舞弊检查时,有针对性地抽取重要会计资料,进行查证、分析,以发现舞弊信号。如抽检查“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其他应收款”的列账依据是否充分、合理,是否按收益期限进行摊销,来验证企业有否将当期发生的管理费用、经营费用,虚列在上述科目中,不计入损益,同时还要检查总账与明细账是否相符,对于应收、应付款,还应追根刨底,彻底弄清它的内容和性质。(四)征询对舞弊的检查除了了解、评价内控制度,掌握有关证据,找准薄弱环节外,还应通过征询手段找出发现舞弊的切入点。检查企业的财务报告是否存在虚盈实亏或隐瞒利润以蒙投资者现象,需通过向政府部门、行业主管、银行询证,了解其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经营、财务情况,是否存在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情况,核实是否存在以虚构销售收入、少转销售成本、少提或不提银行贷款利息等情况虚增利润;是否存在以销售收入不入账、虚构成本、虚列负债等情况隐瞒利润。当今社会大多的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经济违法犯罪活动,以及大量的腐败现象,都与做假账分不开。企业的会计造假现象屡禁不止,而每一次虚假财务报告的曝光都给投资者的信心带来沉重打击,消除舞弊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配合,需要一个公平、合理、和谐的环境,需要诚信的个人素质支撑

会计职业道德论文的参考文献

[1]蔡庆梅。 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73.

[2]帅勇。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外企业家,2016,01:135-136.

[3]杨柠境,刘中友。 职业道德与会计诚信[J]. 中外企业家,2016,02:200.

[4]潘湛明。 对财务会计中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 科技风,2016,02:273.

[5]邱梓轩,孟宪军。 会计职业道德和诚信问题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4:47-48.

[6]邓妍鑫,田倩。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风险与应对措施[J]. 财经界(学术版),2016,02:137+28.

[7]赵婧一。 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浅析[J]. 亚太教育,2016,04:119.

[8]毛晓明。 浅析当前社会的会计诚信问题[J]. 信息化建设,2016,02:186.

[9]金媛媛。 我国会计行业诚信缺失问题研究[J]. 中外企业家,2016,04:148-149.

[10]张粒尘。 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其治理途径[J]. 财会学习,2016,03:84-85.

[11]郭子宾。 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现状调查与改进路径[J]. 财经界(学术版),2016,03:179.

[12]王金凤,刘强。 新准则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 新经济,2016,11:95-96.

[13]王红。 会计职业道德缺失及其防范[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7:170-171.

[14]沈旭东。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J]. 财经界(学术版),2016,06:257.

[15]常根萍。 浅议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J]. 经营管理者,2016,06:57.

[16]刘娜娜。 试论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行业发展的重要性[J]. 经营管理者,2016,06:67.

[17]林春燕。 浅论中国公司会计诚信如何建立[J]. 现代商业,2016,12:156-157.

[18]李艳。 浅析会计诚信问题[J]. 中外企业家,2016,08:76-77.

[19]梁景瑜。 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和重建探究--以餐饮业为例[J]. 中外企业家,2016,11:104.

[20]解淑。 基于社会契约理论的会计诚信问题探究[J]. 经营管理者,2016,06:65.

[21]杜永康。 会计职业道德问题探讨解析[J]. 企业导报,2016,07:133-134.

[22]娄观宇,田海霞。 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16,10:197-198.

[23]王传菲。 浅析我国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信息质量[J]. 中外企业家,2016,12:39-40.

[24]国波。 会计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J]. 新经济,2016,15:119.

[25]盖国强。 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 中国市场,2016,14:101+133.

[26]王伟。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会计诚信的再思考[J]. 科技经济导刊,2016,06:178-179.

[27]李超。 律师事务所会计失真的原因和对策[J]. 现代商业,2016,16:162-164.

[28]马凌。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原则与职能探析[J]. 中国市场,2016,18:150-151.

[29]谭可心。 浅谈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识[J]. 经营管理者,2016,14:22.

[30]王琳。 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4:241-242.

[31]潘雪莲。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之廉洁自律[J]. 财经界(学术版),2016,11:258.

[32]项钰珂。 会计职业道德的规范研究[J].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6,08:107-108.

[33]余畅,高亚。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研究[J]. 经营管理者,2016,17:40.

[34]郑翠芳。 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16,11:242+244.

[35]温林杰。 会计职业道德问题及对策探讨[J]. 市场研究,2016,06:72-73.

[36]苏明芳。 对企业会计诚信缺失问题的分析[J]. 财经界(学术版),2016,12:216.

[37]宋宣辰。 会计职业道德的新思考[J]. 财经界(学术版),2016,12:240.

[38]马紫晨。 会计职业道德培养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2:28-29.

[39]徐春美。 会计舞弊问题的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16,13:172.

[40]宋玉禄,李赛。 浅议当今社会的会计伦理现状[J]. 商,2016,19:130.

[41]白晓童。 会计信息失真研究[J]. 时代金融,2016,17:167-168.

[42]苗西坦。 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环境问题研究[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6:240-241.

[43]何双利。 论会计人员诚信道德的体现[J]. 经济研究导刊,2016,18:78+92.

[44]乔乐林。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困境与纾解[J]. 人才资源开发,2015,01:38-39.

[45]宣晓霜。 浅析我国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的构建[J]. 中国集体经济,2015,04:117-119.

[46]程质洁。 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方法[J]. 财经界(学术版),2015,03:195.

[47]李梦。 试论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信息质量[J]. 经营管理者,2015,01:85.

[48]穆爽,唐朋。 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制定者研究[J]. 电子制作,2015,03:290.

[49]陈玲。 当前会计职业道德问题与对策[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5:168-169.

[50]袁晓旭。 会计自觉与会计职业道德[J]. 现代经济信息,2015,05:262-263.

[51]崔璐瑶,崔璐佳,吕少雷。 会计德治规范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04:206-207.

[52]张莉。 企业会计职业道德风险管理研究[J]. 财经界(学术版),2015,07:287.

[53]龚明。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J]. 山西农经,2015,02:110-111.

[54]王颖驰,喻博。 浅论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信息失真[J]. 商场现代化,2015,10:248-249.

[55]杨晓平。 浅议契约理论视角下会计职业道德的重塑[J]. 现代商业,2015,09:198-199.

[56]罗细根。 论会计职业道德的职能作用及现状[J]. 商场现代化,2015,12:232.

[57]方祺。 会计造假的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分析[J]. 市场研究,2015,05:67.

[58]陈舒宇。 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和对策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15,15:99-100.

[59]朱兴华。 新形式下会计职业道德问题探究[J].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5,04:115-117.

[60]丁广进。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J]. 财经界(学术版),2015,14:230+234.

[61]刘丹雪,王玉婷。 会计职业道德研究[J]. 中外企业家,2015,24:65-66.

[62]王琦文,董美霞。 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思考[J]. 经营管理者,2015,21:65-66.

[63]刘辉。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分析[J]. 经营管理者,2015,24:417.

[64]张远清。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发展现状[J]. 时代金融,2015,26:180.

[65]葛然。 浅析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问题及对策[J]. 经营管理者,2015,25:32.

[66]梅英,李玮。 浅析建设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21:50-51.

[67]赵国芳。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外部环境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15,18:186.

会计职业道德论文的写作技巧

会计职业道德论文的写作采用三段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一般都选用资料中提供的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来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要紧密结合材料,不能东拉西扯,海阔天空地乱谈。要集中力量论述主要问题,论述时有详有略,重点内容详写,次要内容略写,但要兼顾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既要看到正面情况,又要注意到次要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有层次,涉及到相关部门时方案要体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互相合作精神。分析问题要按照由此及彼、由表象到本质、由微观到宏观、由特殊到一般的方式进行。

会计职业道德论文参考:《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论文关键词:会计舞弊;会计职业道德

论文提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大企业、大集团频频出现会计舞弊案件。从中可以发现,大量的会计造假可以折射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重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仍很有必要,而且势在必行。

会计职业道德问题伴随着经济发展普遍存在,但近两年是会计准则的变更阶段,会计职业道德缺失导致的问题更加突出。2007年是我国实施新会计准则的第一个年份,上市公司年报是全面执行新准则的首份年度报告,其年报工作要求高、事项多、难度大、责任重。其中涉及到追溯调整或者其他方面的操作,如果会计从业人员的责任心不强,那么在转型期间的会计造假等现象所造成的经济后果就会更加严重。伴随经济持续发展,对于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再探讨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天津磁卡会计舞弊案

2005年10月10日,天津磁卡被舞弊研究中心撰文指控涉嫌操纵现金流虚构巨额非经常性损益,10月19日该公司公告称证监会已正式立案调查。

天津磁卡在2005年9月7日公告中称:研发基地一期建设总用地亩,总投资103,896万元;2005年3月25日,公司与中贸源签订总价款为431,972,300元的《设备采购合同》,2005年6月30日,公司向中贸源预付了亿元设备采购款及原材料采购款。总价值只有亿元,就预付亿元,且如此巨额工程设备不自己招标采购,反而委托一家背景不明公司操作,这只能说明这亿元实际是在空转,也就是天津磁卡并没有真实收到亿元的售房款,也没有真实支付亿元的设备款,而是在银行的配合下做出的虚假现金流;实际上,2003年度收回的关联方欠款亿元以及后面支付印刷厂亿元也怀疑涉嫌资金空转,以此转回巨额的减值准备,如果是这样,则其2003年、2004年巨额的非经常性损益都是虚假的。

募集资金的使用必须存入专用账户中,做到专款专用。不少上市公司在募集资金的时候虚报项目所需经费;募集到资金后名义上还挂在账户上,但早已秘密转出到账外;或者将改存款质押套取贷款;或者虚报募集资金的使用金额和使用范围。

二、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现实危害

由天津磁卡会计舞弊案应该引发人们再次思考会计职业道德问题,其将对国家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深远的现实危害。

1、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近年来,造假账、虚列资产权益等现象较为严重,并且出现了贪污、漏税等严重问题,这都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2、影响国家宏观经济决策。会计的目的就是真实公允地反映经济经营状况,而国家宏观调控便依赖于报表等会计成果,认为其反映的经营与资产列报是合理的,并做出宏观的经济决策。但是,在会计人员违背职业道德的条件下,会计结论的可信度受到威胁,更何谈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呢?

3、侵害投资者利益。此种危害在上市公司中更为明显。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产生会使得会计工作丧失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为企业及上市公司提供虚假的会计报告与验资报告,从而欺投资者,侵害其利益。

三、会计职业道德问题成因

会计职业道德是一个多元化复杂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故应以我国国情为出发点进行分析。首先,现实的社会历史条件。会计职业道德更多地依附于历史继承性和经济规律,一些观念、一些做法虽然不符合时代、不符合要求,但是往往由于是老习惯、老传统,人们还是会沿袭下来。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变化,会计人员的道德观念也处在一个徘徊、不稳定的状态。会计人员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发生变化,而且随着改革开放,国外的各种思想,不论是好的坏的,都会对会计人员产生诱惑。在这样的情况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也就不难理解了。其次,国家的法制不健全,道德的作用有时显得无力。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生活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法制也应该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但是法律一旦颁布施行,就有一定的稳定性,不可能时时改变,而社会经济生活是时时发生变化的。所以,法律往往有不周全的地方,有漏洞,这是在所难免的。法制不健全,会计人员在抵制违法会计行为时,就会缺乏法律保障。另外,尚未形成完善的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及会计人员自己的行业自律组织。会计职业道德评价具有裁判作用、激励作用、示范作用和调节作用。我们能以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为尺度对会计行为加以衡量。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这样一种体系,不管是道德好还是道德坏,没有及时的评价,也没有及时的表扬或是纠正,使目前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和意义不够突显。另外,我国虽已有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事务所等,但是还没有建立起一个针对所有会计人员的行业自律组织来对会计人员的行为做出约束和监督。

四、关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建议

促进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化,制定有效、可行、完善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会计法律法规约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标准,会计是以一定的法律制度作为工作的依据与行使管理权之保障的。规范地方政府行为,真正实现政企分开,优化会计从业的政治环境。做好会计职业道德的评价工作,建立行业自律组织。构建一个涵盖所有会计人员的属于会计人员自己的组织,那么就可以有专门的机构来对会计人员的日常活动进行管理,可以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对违反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实行相应的处罚,对情况严重的有资格吊销会计从业资格等。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把会计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内化为会计人员的道德品质,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使他们自觉履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二、会计舞弊产生的原因1、会计政策滞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任何一套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涵盖会计实践中的一切业务,它们只能对会计工作提出基本的规范和原则,而且大多数只是对以往会计实践的总结,每当许多新情况、新领域、新行业出现的时候,总是很难找到一个恰当的会计准则或制度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也就是说,一方面法定会计政策往往滞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这就使得公司在处理新业务时按照自己的想法,以自己的目标为标准随意地进行会计处理,为滋生会计舞弊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另一方面由于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一般都是原则性的规定,在指导实际工作时,需要会计人员的专业理解和职业判断。当会计人员存在舞弊冲动时,就会利用对会计政策的不同理解,做出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会计处理,这样的会计舞弊行为往往具有极大的欺性。2、法律监督机制不健全,执法不严。随着我国《企业法》等有关法规的颁布实施,国家将许多权力下放给企业,经营者的经营自主权得到落实,如何有效而合理地监督制约经营者的权力和行为,却一直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常常出现有法不依或执法不严的现象。这一现象需要健全《会计法》等相关法规,使财务会计法规尽可能全面、配套、及时,并具有可操作性,以堵住会计舞弊的法律漏洞。3、利益驱动也是舞弊产生的一种原因。有的企业为了通过公司上市、向银行借贷等手段达到融通资金的目的,就有可能粉饰财务经营业绩来达到相关的规定;还有的企业利用虚假的财务信息来抬高股价,通过股票交易使公司的相关利益群体获利;也有的上市公司由于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恶化,利润连年下滑,为了避免公司股票暂停交易或停牌的处罚,不得不提供虚假财务报表。中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往往带有一些政治色彩,它们的管理者为了追求荣誉与晋升往往迎合政府偏好来编制财务报表。这也是舞弊产生的一种原因。三、会计舞弊的防范1、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国立法机关及有关管理部门先后制定并发布了数十项相关的法规和制度,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披露细则》等,尽管这些法规和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是只要认真执行,基本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更不会出现蓄意造假的现象。目前,问题的关键是贯彻执行法规和制度的情况很差,很多单位知法犯法,阳奉阴违。因此,加大相关法规和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是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严格执行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反之,企业内控不严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收支管理混乱,使国家和单位的财产遭受重大损失。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会计行业迫切要求各单位必须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良好、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顺畅运行的基础,是企业预防舞弊的主要手段。只要制度严密、健全,权力受到了必要的制约、监督,员工的行为得到了规范,企业的舞弊就会大大减少。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是会计舞弊的直接制造者,虽然他们也要服从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但对于会计舞弊的产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国家和会计工作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不断更新财会人员的知识,使其能自觉抵制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以不断提高我国会计信息的可信程度。此外,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管理也有助于减少或防止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如会计管理部门可督促企业按会计法及国务院有关规定,依法建账和做好会计基础工作。4、加强监督,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配合一致。强化会计监督,有效地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是对当前经济领域中出现的造假现象的有力挑战,也是预防会计造假产生的有力措施。在会计监督中单纯强调内部监督是不够的,必须强化对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即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社会审计监督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以独立的第三者身份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政府监督主要是指国家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督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会计监督检查,进行宏观调控。这样,在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础上,将专业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配合一致,为会计人员创造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主要参考文献:[1]谢朝斌。股份公司会计舞弊及其制度防范[J].会计研究,。[2]叶雪芳。基于财务报表审计的会计舞弊揭示机制研究[J].会计研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