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科学的时候,我发现人们的生活逐渐被各种科技产品所代替:出门不用走路,有摩托车、汽车等;做饭不用烧柴,有煤气、天然气等;汉字不认识可以上网查……科技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原本熟稔的本土文化却在慢慢淡出视线,直至消失殆尽。
汉字是我们中国人最为重要的发明,它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文化得以源远流长,由此而诞生的书法也千变万化,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伴随古老的中国走至今天,直至演变成中国符号。但是,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电脑的普及,汉字书写慢慢在我们的生活中退化。中国引以为豪的书法慢慢丢失。
电脑是汉字的最大杀手。以前,我们不懂的字词,我们可以查字典,然后用手书写,以增强记忆;跟远方的亲朋好友交流,要用书信的方式;写书写论文等都是用笔书写。可是,电脑的普及,这一切全都变了,所有的用笔书写的东西全都可以在键盘上代替。汉字,你还会多少?
最近,央视开播了一档以听写汉字为主的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这档节目里,主持人报的这么多字词,全中国有多少人可以写下来?我看没几个!许多人在收看这个节目的时候,也跟着参赛选手一起写,但是却屡屡被拦住!作为一个中国人,连自己的文字都不能正确书写,我们还有什么资格说自己是龙的传人?有什么颜面屹立于世界之林?
我们整天上网,做什么事都依赖网络!我们曾经引以为豪的民族瑰宝,全都被束之高阁!而外国人却在狂热地学习着它们,有很多人比我们写得好得多!我们难道不为之汗颜?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一个中国人,汉字书写不该丢失!不要等到中国文化在异国风起云涌的时候,我们却丢失了自己!
晨读时,我校举行了首次汉字听写大赛,一听到这个活动,我就特别的兴奋,总在电视上看别人听写,现在,终于有机会自己也来闯一闯了,此次是初赛,过了初赛就可以进入决赛PK了。
由于提前做好了准备,我信心十足的等待老师的到来。看着老师翩翩而来,我们的心也不自觉的提了起来,都在暗中为自己打气,争取进入决赛。
听写正式开始,老师也像电视上的读词员一样,先读词语,再读意思。哈哈,第一个——各得其所,我听第一遍就飞速写好了,满心期待第二个。看看周围的伙伴,也都抬起了头,带着期盼的眼神看着老师。老师不紧不慢的报出了——诀别,这是一个容易出错的字,很容易把“诀”写成“决”,我暗自庆幸,这个我特意留意过,以前出过错,自己多抄写了几遍。正开心着,第三个词语来了——湛蓝:深蓝色。我的脑袋飞速旋转,这不是这个学期的,那是六年级的了,深蓝色,指颜色,我恍然大悟,乐滋滋的写下了,偷瞄眼四周,有人明显的难住了,在那里挠头。
听写仍在继续,我越发觉得自己是最有把握进入决赛的,而且很有可能是满分通过,正打着如意算盘,老师报了个四字成语——返璞归真。啊!那个第二字怎么写来着,我的手紧捏着笔,闭眼冥思苦想,但就是忘记了又怎么来书写了,我的心开始有点紧张了。老师的题目还在继续,紧接着的一个,我第一个字就不会写了,天呐!我得意啥啊,高难度的都在后面压轴了。现在,已经有好几个没有听出来了,我的手心冷汗直冒,笔都感觉有点握不住了,不禁为开始的洋洋得意羞愧不已。
最后一个词语结束,我勉强交了卷,心里竹篮打水一般,说不出滋味,但愿自己会好运,能够有幸去参加决赛。
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有感
观看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所写的许多词语都是我们生活中极少用到的,甚至是我见也没见过的,然而这些五花八门数也数不清的汉字却是用点、横、竖、撇、捺,这五个基本笔画组成的。
最近,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一则新闻,讲述的是一个记者从初中生课本中随意抽选的十道看拼音写词的题目给一些路人或一些名牌大学的学生来写,可十个词语写得全对的人数为零,对上四五个的屈指可数,大部分人只能对上一个。然而,这些词都比较简单,如:尴尬、饕餮……“这又是为什么呢?”我陷入了沉思。
由于现在中国的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家家户户都有电脑,办事情用电脑,发信息用电脑,就连不会写的字只要输入拼音,答案便一目了然,还有人们看书时,遇到了一些不认识的词语便“跳”过,因此这些字词便一直困扰着那些绕道而行的人。另外,人们在写文章时,遇到不会写的字便用拼音代替或凭着自己模糊的记忆写出一个“字”,种种原因造成现今汉字成为了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不由联想到了自己平时的“坏习惯”。看到不会写的字词,不动手去查,不动脑去记。通过观看这次“听写大会”,我受益匪浅,真希望祖国的各省市多举办类似活动,让大家远离“提笔忘字”的窘迫。
难忘的汉字听写大赛
一个星期前,我接到老师的电话,说要参加汉字听写大赛,机会难得,还能锻炼自己,我马上一口答应了。回到家,我一有空就拿出以前的语文书,仔仔细细地看学过的生字词,一刻也不敢懈怠。
终于到比赛的那天了,我怀着紧张而激动的心情和妈妈一起到了江南的新华书店,排队领了号码贴在胸前,走进比赛场地,然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根据号码牌找到了自己的座位。等所有人都到齐后,主持人开始宣布了比赛的规则:三、四年级为A组,五、六年级为B组,每次三个人上场,写出答案,最终裁判判定对错,以淘汰赛的方法,选出A、B组的第一二三名。
主持人说完后,万众瞩目的汉字听写大赛终于拉开了序幕。首先是A组每三个人一组依次上场听写词语。有错误的淘汰,全对的进入下一轮的复赛。A组比完了,总算是轮到我们B组了。很快就轮到我上场比赛,因为紧张,我的手心里都是汗。走上场,我聚精会神地听老师报的词语和词义解释,生怕听漏一个字。还好,词语还算简单,听完后,我认认真真、一笔一画地写出来,终于幸运地通过了第一轮,进入第二轮的复赛。
比赛并不像想象中的一帆风顺。在第二轮复赛的时候,我粗心大意,一个不小心,竟把“池塘”听成了“食堂”,我就这样被淘汰了。第二轮复赛通过的同学就进入第三轮的决赛。比赛十二点不到就结束了,A、B组都分出了第一、二、三名,各有不同的奖品。我校的钟倩屏同学荣获三等奖,我们这些淘汰的学员也有一个可爱又精致的小杯子作为留念。
这次难忘的汉字听写比赛让我深深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一定要加倍努力学习中华文化,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这次比赛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永远的成功也没有永远的失败。虽然这次我输了比赛,但只要我不灰心、不放弃,以后还有机会,总会成功的。
周五晚上,我在一个个的电视频道来来回回的跳转,一想起今晚有汉字听写大赛,就急忙去寻找,还好,被我给赶上了……
恩,比赛开始。随着一个个生僻而又难理解的汉字从主持人的嘴里流利的念出,不禁让我觉得头昏脑涨,像是苜蓿等词,实在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好吧,终于有一个我熟悉的词语了——淄博!但结果,那位比赛的选手却还是写错了,这可让我们淄博人情何以堪啊!
下个词语——绥靖!哦,这可是不久前学过的词语,幸好,她倒是没有写错。
啊哦,什么是纵横捭阖?我还以为是“纵横百合”,与铿锵玫瑰是一家人!不过,这词确实很生僻,场下只有一人写对。
好了,看古装剧的优势终于来了——藿香,哈哈。原来看电视剧也未尝不可啊!
趔趄?形容人走路不稳的样子……没想到这种字也会有人写对。
终于到了最精彩的部分,一对六,随着场上一个个的人下场,终于,那个“一”获得了胜利。
通过看这个节目,让我们知道了自己对我们的母语的认识是多么“充分”!
在星期二的时候,我们学校开展了第一届汉字听写大会,很荣幸,我被选为了参赛选手。
到了五楼时,我们都跃跃欲试,不过,我心里还是很紧张。
比赛开始了,我发现每一个班的一号选手们的题还是很容易的,这使我松了一口气。轮到我时,我满怀信心地走了上去。主持比赛的老师说了“掩映”这个词,开始,我把“掩”写成了“演”。我正准备提交时,那位老师又说了这个词的意思,老师的提醒使我感觉不妙,在紧张之余苦思冥想,不过改来改去还是瞎蒙了。最后,只剩18秒了,我没有办法,只好交了。结果可想而知——我错了。接下来,我们班后面参赛的人竟接二连三的走下了台,像是被我传染了似的。最终,只剩下任柯柯一个人了。不过,她的意志真坚强,一直硬拼到底,代表班级赢了一个一等奖。
我们以为比赛已经完了,没想到竟然还有个“复活赛”。是任柯柯给了重活机会,我们幸存的选手又一次上了台,再次比赛。这次我可没被“刷”下来,而且拼到最后还得了个人一等奖。我好激动啊,也发现我们班的人全部跳起来了,那时,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我在大家的掌声和欢呼声中,自豪地走下了参赛场。
在今天,我迈着激昂的步伐,因为,我要参加汉字听写大会。
来到目的地,我发现了周祥和刘佳乐正在兴致勃勃的聊天,我对他们打了声招呼,于是就不禁聊起了天,正在我们都沾沾自喜时,裁判大声喊安静后,给我们介绍了规则,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嗯!”
拿到纸后,我信心十足,但一看到别人胆怯时,我也不禁怕了起来。
开始了,机器“说”:“倒映!”一听这种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词语时,我捂着嘴,跺着脚,哈哈大笑,心想:“这么简单的词,看来我准备的‘魑魅魍魉’(chī meì wāng liǎng,指在山林里害人的怪物)、‘籀文’(zhòu wén,指大篆,易和‘皱纹’混淆),觱篥(bì lì,指中国古簧管乐器)等都白花时间学了!”一开始一帆风顺,到后来,我的笑声戛然而止:“咦,这fēng yuèXX怎么写来着?”正当我在检查时间冥思苦想时,老师一句“考试结束。”让我被陨石“咣!”的一声坠落下来,我垂头丧气得离开考试场地,连考完做游戏都闷闷不乐,当分数算完时,我心已经要破碎了,当老师报出我的名字时,我心中的“不快乐阴影”瞬间被烟消云散,“幸福指数”提高到100%,我欢呼雀跃、欣喜若狂得飞奔到领奖台对我的奖状又是亲又是抱,喃喃自语:“啊,谢天谢地!”,随后,老师又逐一报出许多人的名字,教室顿时沸腾起来了。
有趣的汉字听写大会
在今天,我迈着激昂的步伐,因为,我要参加汉字听写大会。
来到目的地,我发现了周祥和刘佳乐正在兴致勃勃的聊天,我对他们打了声招呼,于是就不禁聊起了天,正在我们都沾沾自喜时,裁判大声喊安静后,给我们介绍了规则,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嗯!"
拿到纸后,我信心十足,但一看到别人胆怯时,我也不禁怕了起来。
开始了,机器"说":"倒映!"一听这种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词语时,我捂着嘴,跺着脚,哈哈大笑,心想:"这么简单的词,看来我准备的'魑魅魍魉'(chī me wāng liǎng,指在山林里害人的怪物)、'籀文'(zh u w n,指大篆,易和'皱纹'混淆),觱篥(b l ,指中国古簧管乐器)等都白花时间学了!"一开始一帆风顺,到后来,我的笑声戛然而止:"咦,这fēng yu XX怎么写来着?"正当我在检查时间冥思苦想时,老师一句"考试结束。"让我被陨石"咣!"的一声坠落下来,我垂头丧气得离开考试场地,连考完做游戏都闷闷不乐,当分数算完时,我心已经要破碎了,当老师报出我的名字时,我心中的"不快乐阴影"瞬间被烟消云散,"幸福指数"提高到100%,我欢呼雀跃、欣喜若狂得飞奔到领奖台对我的奖状又是亲又是抱,喃喃自语:"啊,谢天谢地!",随后,老师又逐一报出许多人的名字,教室顿时沸腾起来了。
你太棒了哟!可是我问的是关于作文的哟!
汉字听写大会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事实也确实如此,而这一点在中国文化——汉字的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汉字有简单的,有复杂的,每个字都有它被造出来的道理,但汉字那么多,怎么可能记得完呢,这无妨,日积月累,总会越记越多的。为了让大家记住一些难记的汉字,某人突发奇想,弄了个汉字听写大会,还上了电视,且特受欢迎,于是我们班照本宣科,也搞了这么个大会。
首先上场的是杨雨欣,考了个“饮鸩止渴”,结果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于是失败退场。其实主要是考“鸩”这个字,说来惭愧,这个字我也见了很多次,但我连念都不会,就更别说写了。开头就给人一个下马威,我顿感大事不妙,后面的人恐怕有苦果子吃了。
果不其然,第二个考的是“罂粟”,这个词也不知听过几回了,但惭愧的是,从来没认真留意,所以也不会写,但台上的郭思雨略加思索便写了出来,令我钦佩不已。紧接着的第二个第三个,写的是“龌龊”和“蹴鞠”,这两个也是如雷贯耳的词语,但真到要写的时候,却仿佛下笔如有千斤重的感觉。
这后面还有一堆诸如“擀面杖”“阴霾”“商榷”“崴脚”“梦魇”“鼹鼠”“桀骜不驯”“分道扬镳”“暴殄天物”“妖孽”“龋齿”“眼翳”“馥郁”“篡权”等听过或没听过,见过或没见过,但心中能想到,手上写不出的非常熟悉又陌生的词语。估计这么多经常见到的词语写不出来,很多人已经羞愧得快要钻地缝了吧。
最令我羞愧的却是“辎重”这个词,对别人来说这或许是个陌生词语,但对我这个狂爱古典小说的人来说却最熟悉不过了。但我比划了半天到头来还是不会写,直令脸红脖子粗。
下课后,张兴中向我感叹道:“这些字看了令人胆寒啊,竟没几个会写的。”我附和道:“同感,同感。”
确实,中国这博大的文化底蕴我们还得慢慢吸收啊,否则连最基本的汉字都不会写,又能干成什么呢?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汉字听写大会作文 汉字听写大会的800字作文
导语:汉字,偏居人人所不及处,终有一日,汉字的幽灵,将且仅将在庸人心头回荡,却不屑悲悯叹息。下面是关于汉字与传统的议论文800字,欢迎参考。
《牢记汉字是根本,莫忘姓名是炎黄》
每一笔都冥思苦想,每一字都方正漂亮,每一次开口都令观众汗颜,每一次关于文化的节目都深得人心。
科技发展十分迅速,各种高端手机竞相推出新产品,各种输入法也是层出不穷,人们日常对手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有的人甚至不用看键盘就能盲打出想要的字,对于一些日常挂在嘴边的字,竟然提笔就不会写,这一切,也许都是对中国汉字的陌生化与疏离感。
科技是把双刃剑,作为拥有自由意志的人类,我们应当将科技玩弄于鼓掌之间,而不是被套入科技的“囚笼”中。扪心自问,中华上下五千年,哪一段深刻的历史不用汉字书写?哪一个美丽的故事不用汉字润色?哪一首漂亮的诗歌不用汉字珍藏?从先秦到现代,汉字文化一脉相承,师尊孔子用汉字记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训后人为人处世之道;诗仙李白,写下如美丽银河般无数的诗,那汉字,就如那构成美丽银河的点点繁星;明代洪应明,“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豁达情怀也是由汉字来传达给后人……从古至今,汉字作为文化的传承品,经久不息,把古人的思想带给我们,试想若中华文化是一棵参天大树,那汉字,就是它的根啊!若没有汉字,我们何以交流?何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何以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
同时,汉字也代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日本曾经有一个将军说过:“如果想征服中国,光靠杀人是没用的,我们要让这里的孩子说日语,写日语,把大和民族的文化放入他们的心中,才能够真正地征服这里。”是啊,在“国外风”充斥人心的现在,有几人能够读出“直挂长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有几人能够在国画的淡墨寥寥几笔品味出宁静淡雅?有几人能在二十四式太极拳中品出古老的人体全息和以柔克刚的民族思想?又有几人能够在《昆曲牡丹亭》浅浅几句中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那些“日漫控”连日本因明治维新而崛起都不知道,那些“欧美控”连向基督祷告的顺序都不了解,如此之国人,何等悲哀!
从今开始,喜欢中国的汉字吧!品读中国文化吧!在月朗星稀的夜晚,微开小轩,任月光流淌,摆一纸熟宣,执一杆毛笔,磨一方淡墨,写我们的文字,写我们的文化,看月光照亮,微风拂面,墨香四溢。
从一个“汉字听写大会”映射出如此感悟,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传承中国的民族文化,多写汉字,多读文化,意境无穷。
已等不及写一纸我们最珍贵的灵魂了。
评语:文字写得颇为精彩,主旨鲜明,中心突出,引题析因后,运用比喻论证,排比,反问进行深入剖析,议论说理有力度,后半部分更是渐入佳境越写越美写出了作者的独立思考与真情实感,很好地完成了训练任务。
《莫让传统文化渐行渐远》
突然发现身边的朋友们都在看《来自星星的你》时;突然发现自己偶像都是欧美或日韩的明星时;突然发现和朋友们的聊天都变成明星八卦时,我心里也莫名的百感交集。回想起往日的种种,似乎只是一个个空洞的躯体在行尸走肉般的话看。在这个极速的时代里,不容停歇,一旦如此,那将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我,我们都似乎只能麻木地从众,寻找并沉浸在那所谓的娱乐里,僵硬的活着,丧失了自己的灵魂。直到——一个个红白相间的田字格,和一股名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清风拂进我的心底,我“清醒”了许多。它带来的警示和启发引我深思。
“汉字听写大会”一炮而红,甚至远超以往所谓的“大热”的娱乐节目。但我不希望人们只是因为随波逐流,或是三分热度地去关注汉字。像“癞蛤蟆”这样常见的'字却只有30%的人写对,这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是简单地提笔忘字这样的普遍现象,更暗含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步缺失。而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国家的发展是绝不可能离开传统文化的延续的,因此我认为,莫让传统文化渐行渐远。
汉字对于中国人来说,早已不仅仅是方格内的横竖撇捺,也不是简单的交流工具,它满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炎黄子孙的血液,沉淀着民族的精魂。作为国人,不会写中国汉字是理应去警醒的。或许你会说,这提笔忘字不就是现在科技化国际化的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个弊端吗?但是请你谨记,汉字早已融入了我们的血液中,分不开,斩不断。它是传统文化的载体,而传统文化又是一个民族的魂,这样一个承载着我们的根的灵魂,怎么可以被舍弃?试想一下,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怎么可能被人记住,被人敬佩?怎么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活动及时为我敲响了警钟,每个国人都应该关注传统文化。
其实,我觉得我是幸运的,练习过书法的我更能体会传统文化之美。墨的沁香环绕身旁,提笔印下或端正或潇洒的汉字。我爱那方正有致的楷体,飘扬舒展的行书,圆润协调的隶书,洒脱不羁的草书。我置身于那一撇那一横长中,心中独有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在中华民族的结晶包裹下,我深陷其中,带给我不一样的欢愉。
关注传统文化不仅利于民族发展和传承,更是文化复兴,国家振兴不可丢失的存在。与其过多地崇洋媚外,看什么韩剧美剧,听什么外文歌曲,不如放下手中的iPhone,拿起身边的“孔孟老庄”,端起一杯青茗,细细品尝。
所以,不要让外文垃圾再侵蚀我们的灵魂了,让我们回归传统!书写我们自己的文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依靠你我,让我们并肩前行,莫让传统文化渐行渐远!
评语:很好!文章取得了长足进步,开篇“排比列举”引材,而后打开思路,从汉字与文化,汉字与民族,汉字与爱国等角度谈生意,危害,有力论证,接着联系自身实际谈汉字之美,结尾发出倡议,点题,能将堂上所讲方法迅速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很好地达到了训练目标。
《汉字与传统,矢志不渝的根》
汉字,偏居人人所不及处,终有一日,汉字的幽灵,将且仅将在庸人心头回荡,却不屑悲悯叹息。
央视举办的汉字听写大会,预料之中地暴露出汉字书写的严重问题,有如虚假繁荣的当头一棒,让人们从被社会导向宣扬捧到的云雾里摔下,警醒,然后意识到当代文化的颓唐,荒芜。
汉字在中华文明中,从来领衔主演,策划着时代的发展。汉字,是野蛮与文化的边界,是左祍与开化的差别,由汉字开创的早起国家直接衍生出“天下共主”的思想,莫不赋予中华民族强烈的精神认同和整体意识,其后演变为唐宋的普世主义,中华民族精神依托汉字得以体现,舒展,最终使整个亚洲为其先进的文化,文明折服,让中国一时万国来朝。
纵览千年华夏文明史,汉字,是作为一个民族,一群拥有者同样经历,记忆,价值观的人所最珍重的内核与底蕴出现的,然而,反观今日,尚文化之风不似古之盛行,尽管科技的发展难辞其咎,但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淡漠冷淡,以及中国重理轻文的教育模式,无一不动摇着汉字的根基,动荡的十年,信仰伦理,公序良俗的沦丧,无一不导致着人心的浮躁,此消彼长之下,自然为外来文化造就了可乘之机,悠远宁静,恬淡自如的汉字,又怎么会有立身之地呢?然而古今对比之下,扪心自问,是从何时起,我们自己拔下了我们深深扎在这片土地上的根,使我们慢慢枯萎,成为一株无根的,枯黄的,垂老的,毫无灵气的野草?
可以说是千年间文化的积淀,时间的冲刷,在神州大地上孕育出无数闪耀的群星,积累出千年的时间,空间,积累出我大中华,然而,身为中国人,我们有理由坚信,能让我们在世界面前,引以为傲的,并非是科技,而是我们的文化底蕴,那是深浸在骨髓里,经时间发酵,可于一言一行间投射出一个人的品行修养的灵魂素养,这种人文情怀,绝不是任何尖端技术在一朝一夕间可模拟的,贪图多与快,却背弃了对自我行为道德的约束,或许会飞黄一时,但代价,却是整个民族的永久倒退。
每个汉字,都封存了多少尘封的历史,往事,回望书写大会,唯愿人人警觉自醒,倘若某日汉字消亡,中华民族定当不负在存。
评语:好一篇宏论!作者思考深入,鞭辟入里,深入文化内核,与民族之基,字里行间散发出浓郁的忧思情怀与爱国热忱,文章引题后细数汉字发展历史以饱蘸情感之笔抒写保护汉字与文化的意义价值,剖析弃掷汉字的危害与后果,引人深思,给人警醒。
汉字听写大会作文13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汉字听写大会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连续看了4场央视科教频道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觉得这档节目催进了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字的兴趣和关注!
我觉得掌握这些汉字,离不开我们平时的读书看报写作和日常生活。例如:课本上学到的有“眼花缭乱、恽代英、茱萸、怨天尤人、椭圆、美轮美奂”、生活中学到的有“电饭煲、郫县豆瓣、瓜瓤、择菜、陀螺、反刍、虱子、癞蛤蟆、崴脚、犟嘴、嘎嘣脆”、关注历史学到的有“光绪、曾国藩、蚩尤、隋炀帝、郓城、绥靖”、游玩写作写到的有“貔貅、鳜鱼、猕猴、层峦叠嶂、暮霭”等等,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热爱读书,处处皆文化!
特别是第四场安徽代表队的精彩表现让我相信了团队的力量,也展现了我们江南的文化底蕴,福建代表队队员被“郓城”这个词组打败,而我们安徽代表队“捋虎须”、“僭越”、“踆乌”都能正确写出,真牛!我和妈妈坐在电视机前一直兴奋地同步答题,我用田字格本认真听写,当我写出:眼花缭乱、电饭煲、美轮美奂、茱萸等词语时,妈妈夸我写得好,我也觉得自己今年进步很多,去年还经常写错别字,特别是我写出“梭镖”这个词语时,我很开心,因为我前段时间看了电影《镖行天下》,我就记住这个“镖”字。真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啊!
写好汉字是我们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在认真书写的过程中,我们既可以丰富知识,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可以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高潮还意犹未尽的时候,我们家也上演了一次“汉字听写搞笑大会”。
事情发生在前几天晚上:语文老师茅老师布置了听写“词语盘点”的作业,爸爸妈妈争着想给我听写。我一时之间不知道怎么办,就让妈妈先试了试:第一单元很安全地过去了,可第二单元就有问题了:“真长(其实是珍藏)。”“什么?打住!有‘真长’吗”“哦!是珍藏!”“这才对嘛!什么‘真长’都来了。”我一边抱怨一边做着表示“很长很长”的动作。
唉!算了,还是让老爸来胜任“听写师”的职务吧!可老爸也辜负了我的期盼,因为他也不咋滴:“zhào音。”“嘿!什么zhào音?”“这个难道不翘舌吗?”“废话!”“态度能不能好点?我改正不就是了嘛!噪音。”“下一个。启sì!”“慢着!老爸你读几年级毕业呀?就这水平,连幼儿园小朋友都比您强一百倍!这读启示,是翘舌的!”“那好,我在读一遍。启sì。哦,不!启示,这回对了吧!”“嗯,这还差不多!”“最后一个:眼帘。”“请问,有这个词语吗?”“这不读lián吗?”他一边说,一边把语文书拿过来给我指点。“这读jiǎn,眼睑。”“你这儿不写了个liǎn吗?”“不要说啦!错了就错了,还争辩呢!哼!”
听写总算是磕磕绊绊地好了。我不禁摇摇头,叹息道:“就说你们不是当语文老师的料,要是去听写,肯定没一个同学全对!”听了这话,爸爸妈妈就像斗败了的大公鸡一样,垂下了头……
在今天,我迈着激昂的步伐,因为,我要参加汉字听写大会。
来到目的地,我发现了周祥和刘佳乐正在兴致勃勃的聊天,我对他们打了声招呼,于是就不禁聊起了天,正在我们都沾沾自喜时,裁判大声喊安静后,给我们介绍了规则,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嗯!”
拿到纸后,我信心十足,但一看到别人胆怯时,我也不禁怕了起来。
开始了,机器“说”:“倒映!”一听这种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词语时,我捂着嘴,跺着脚,哈哈大笑,心想:“这么简单的词,看来我准备的‘魑魅魍魉’(chīmeìwāngliǎng,指在山林里害人的怪物)、‘籀文’(zhòuwén,指大篆,易和‘皱纹’混淆),觱篥(bìlì,指中国古簧管乐器)等都白花时间学了!”一开始一帆风顺,到后来,我的笑声戛然而止:“咦,这fēngyuèXX怎么写来着?”正当我在检查时间冥思苦想时,老师一句“考试结束。”让我被陨石“咣!”的一声坠落下来,我垂头丧气得离开考试场地,连考完做游戏都闷闷不乐,当分数算完时,我心已经要破碎了,当老师报出我的名字时,我心中的“不快乐阴影”瞬间被烟消云散,“幸福指数”提高到100%,我欢呼雀跃、欣喜若狂得飞奔到领奖台对我的奖状又是亲又是抱,喃喃自语:“啊,谢天谢地!”,随后,老师又逐一报出许多人的名字,教室顿时沸腾起来了。
我们的母语是汉语,汉字博大精深,稀奇稀奇真稀奇,今天汉字要开听写大赛。
老师把我们分成8个小组,开始了,第一组倾城队的选手走上了台,结果,他的手气背的不行,刚开始写的不慌不忙的,到了后面,只听见有人大叫:”写错了,那是时的场面甚为壮观,第一组“出师未捷身先死”
下面所有的选手都跃跃欲试的,现在轮到我们了,有位女将上场了,她的手气是一流的,抽到了简单的“舒服”这个字,所以我们这队拿下了这幸运的一分。
最可惜的是胜利队,他们的水平在我们这谁都知道,只可惜就失之毫里,谬以千里,错了一个点和撇。他们就和冠军擦肩而过。
第一局除了我们队,其余的各队都全军覆没,虽然如此但我们也不敢掉以轻心,以更大的努力对待下一局的比赛。第二局开始,其他队不甘落后,挺身而出,大家都打起十二分精神参战,这第二局的竞争更激烈了,各路选手个个都志在必得,准备拼死一搏了,终于我们队不敌其他队,败下阵来。虽然我们输了,但我们懂得了:我们的汉字是我们的骄傲,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以后更努力地学习、去领悟。
“听写大会”我们很早就在电视中看见过了,我也很想参加这样的比赛。终于,我们迎来了学校一年一度的听写大会。
今天下午的第一节课,四年级的老师纷纷走进我们的教室。那一刻我心里又紧张又激动,当时我心里在想老师们到底会考我们什么词语呢?当时教室里非常安静,时间仿佛停止了。
第一部分进行的是认字,刘老师随机抽取了三个同学,后来熊老师也请上了余芳菲和许木子,老师们见许木子脸色苍白,走起路来都颤颤巍巍的,就选了“胆大包天”的唐朝睿,只见他走起路来都如此镇定。参赛的每个选手读词规定的时间是二十秒。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唐朝睿,他只用了十六秒的时间就完成了,老师和同学们都对他刮目相看,怪不得熊老师叫他“棒棒唐”呢!
在认字比赛后进行的是听写比赛。给我们报听写的是四年级的关老师,关老师报的第一个词语,我一听这个我会,赶忙写上了。紧接着是第二个词语--销量,我暗自高兴,这个词语很简单,正高兴着,第三个词语来了--拾金不昧,我的脑袋飞速旋转错把“金”当成“机”,糟糕!我写错了,这时老师已报出第四个词语了,来不及顾那么多了,我只能写下一个了。当最后一个词语结束,我勉强交了卷,心里竹篮打水一般,说不出滋味。
听写比赛结束了,听写大会也结束了。看来要想在以后的听写大会上取得名次,要努力才行,俗话说的好: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下次听写大会我一定会表现的更好,老师说的没错,有付出才有回报嘛!
7月22日下午,天气格外炎热,但是近百名小记者的热情丝毫没有减弱,因为——要举行汉字听写大会啦!小记者们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来到镜湖区文化馆准备参加今天的比赛。
比赛开始了!小记者们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铅笔和橡皮,认真地书写起来,我也不例外。赛场上可以清楚的听到选手们书写的“沙沙声”。第一大题——看拼音写词语。我仔细地写着每一个字,生怕写错了任何一个笔画。写着写着,我发现,词语一点儿也不难嘛!我暗暗高兴起来,一定能拿个不错的分数,于是放心大胆地写了起来。
正当我得意洋洋的时候,突然, 有两只“拦路虎”跳了出来——“pái chǎng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个词,我苦思冥想,在心里拼了一遍又一遍,但还是没有想出来是什么。时间有限,我不能在这儿耗时间,还是赶快绕开这两只大老虎吧!我默默地对自己说。
第二大题是报听写。一个词,两个词……我一边写,一边在心里嘀咕着,千万不要再有“拦路虎”了呀!结果,我顺利地写完了所有的十个词语,我不仅暗自庆幸。
虽然我不可能得到满分了,但是我也非常期待进入复赛。我对自己说:加油,你一定行!
学校领导为了让我们小学生能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踊跃报名参加汉字听写大会。我在班主任老师的鼓励下报名参加了汉字听写大会,我首先要参加的是初赛,初赛胜出以后才有机会参加复赛,最后才能够去参加决赛。
初赛的日期安排在了7月15日的下午,那一天的阳光非常热情,火辣辣的太阳照射着大地,走在街上就像五花肉走进了大烤箱,美丽的花儿在阳光猛烈的照射下,变得奄奄一息快要枯萎了。小草无精打采的耷拉着小脑袋。
妈妈带着我早早的来到了文化馆,这里是我们参加初赛的地点。来到以后才发现,很多参赛的小记者们也陆陆续续到齐了。如此酷热的天气,也没有阻挡住这些小记者们的脚步。根据老师的安排,我才知道这次汉字听写大会的初赛,分成两个小组。一二三年级在文化馆的一楼,四五六年级在文化馆的二楼。
大厅里的中央空调早已经打开,但是我却热的汗流浃背。我感觉到自己有一点紧张,我担心这次听写的词语我是不是能够全部写下来,如果遇到没有学过的不会写,我又该怎么办?妈妈也许看出了我的紧张,她轻轻地握了握我的手说:“不要紧张,没有关系的,只要你尽力就好了,一切重在参与!”
为了让我的情绪不那么紧张,我拿出了书包里的《鲁宾逊漂流记》读了起来。时间很快,不知不觉就要开始比赛了,我的情绪缓解了很多,也感觉不到那么热了。
下午一点半的时候,比赛正式开始了。我按照编号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安静的等待着老师给我们发试卷。初赛的试卷分成了两部分,前面的一部分是看拼音写词语,后面的一部分是词语听写。
拿到试卷以后,大家都开始认真的答题,我也有些小小的紧张,总是害怕出现自己不确定的词语。可是怕什么来什么,真得有几道小题是我不确定的。那一刻,我真得后悔自己没有好好的读书,这么简单的词语自己都不会。写完之后,我检查了一会儿,老师就来收卷了。这次考试不是很理想,比赛结束的时候,我有点儿难过。
交卷以后,我找到一位认识的同学开始对起了答案。结果他也不是很确定我写得对不对。我也只能自我安慰的想:也许这次初赛真得只能够“重在参与”了。
回到家里之后,我开始对这次汉字听写大会进行了反思,为什么那些看着熟悉的词语,在关键时刻我却想不起来了呢?现在想想:就是因为自己读书的时候总爱走马观花,对很多文字和词语一知半解,很多知识积累的不牢固也不深刻。这就像在吃饭的时候,总是狼吞虎咽就会很难消化。
所以,我以后一定要改掉这个坏习惯,以后读书也要慢下来,学会细嚼慢咽,才能够把书里面的.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懂得了这个道理,这次无论自己能不能进入复赛,我都已经知足了!
7月22下午,我和查杨政茂一起到镜湖图书馆参加汉字听写大会。
带着一首《忐忑》般的心,我走进了图书馆。“加油!你可以的!这只是玩一玩,别害怕!”坐下后,我默念上面那句话,给自己加油打气。可是,这紧张的情绪却一直持续到了发试卷。
发完试卷后,我觉得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开题答题!”随着一声响亮的口令,我们开始了答题。“wei蓝的wei,怎么写呀?”天哪,第一个词语就那么难!我先写了一个上尉的尉,觉得不对,又写了一个安慰的慰,觉得还不对,又写了一个三点水加一个安慰的慰,还是不对。想来想去,我写了一个正确的“wei”-蔚。然后,我又接着写下一个词语……经过了紧张的十五分钟后,我写完了二十个词语。可是“lanyu充数”的“lanyu”又怎么写呢?我想了五分钟也没想出来。Oh!No!
然后,我们又进行了报听写。“掩耳盗铃”、 “坪坝”、“捉迷藏”……我很顺利地写完了10个词语。“呼!”,我长出一口气:终于写完了!
活动结束!我好想知道我得了多少分!我很高兴呢!
观看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所写的许多词语都是我们生活中极少用到的,甚至是我见也没见过的,然而这些五花八门数也数不清的汉字却是用点、横、竖、撇、捺,这五个基本笔画组成的。
最近,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一则新闻,讲述的是一个记者从初中生课本中随意抽选的十道看拼音写词的题目给一些路人或一些名牌大学的学生来写,可十个词语写得全对的人数为零,对上四五个的屈指可数,大部分人只能对上一个。然而,这些词都比较简单,如:尴尬、饕餮……“这又是为什么呢?”我陷入了沉思。
由于现在中国的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家家户户都有电脑,办事情用电脑,发信息用电脑,就连不会写的字只要输入拼音,答案便一目了然,还有人们看书时,遇到了一些不认识的词语便“跳”过,因此这些字词便一直困扰着那些绕道而行的人。另外,人们在写文章时,遇到不会写的字便用拼音代替或凭着自己模糊的记忆写出一个“字”,种种原因造成现今汉字成为了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不由联想到了自己平时的“坏习惯”。看到不会写的字词,不动手去查,不动脑去记。通过观看这次“听写大会”,我受益匪浅,真希望祖国的各省市多举办类似活动,让大家远离“提笔忘字”的窘迫。
“哗哗哗”教室里传来了翻字典的声音,我们正在紧张地准备着下节课的汉字听写大赛,就连平常慢吞吞的毛轶宣同学,此时速度也加快了三分。
go!比赛正式开始了,“电饭煲”当张起同学报出这个词时,我心中暗暗想:太容易!于是我挥笔很自信的写下了这个词,想着并不难啊!这样也能称大会?
“颠茄”张起又报出下一个词,我惊起一身冷汗,越听越耳熟,似乎听过这个词,好像那天在电视汉字听写大赛上,那些选手一路过关斩将,当主持人报“颠茄”的时候,妈妈对我大吼一声:“有没有时间观念,你看看都几点了?还不快回去睡觉?”我只好“逃”回了书房,没想到……
经过“颠茄”的教训之后,我变地小心起来。
“紧箍咒!”我的天呀,虽然看过《西游记》不止100遍了,可是哪一次注意过这个词的呢?又错了。
“怨天尤人”这个简单,我想:抱怨天,还疑人吗?于是我写了个“怨天犹人”,但是我不确定,就偷偷瞄了同桌一眼,看到他写的与我一样,于是就放下心来。结果可想而知,又错了。
天灵灵,地灵灵,众路神仙快显灵,千万不要再有很难的了。
可上天负我,又让我写“味同嚼蜡”,可惜我绞尽脑汁,不知死了几万亿脑细胞,还是没能想出来这个词怎么写。
汉字博大精深,这些词只是冰山一角,我一定要加深对汉字的认识与熟悉,努力精通中华汉字,让我的前途不可限量。
为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7月22日下午,我们来到了镜湖区文化馆参加汉字听写大会。本周进行的是初赛,初赛通过以后,下周才能参加复赛,最后再参加决赛。
酷热的天气也没能阻挡小记者们的脚步,13点左右,参赛的小记者们陆陆续续到齐了。一二三年级被安排在文化馆的二楼,四五六年级被安排在三楼。我来到三楼大厅,按着编号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这时我有一点小紧张,不知道听写的词语是不是我们学过的,如果不会写该怎么办呢?妈妈安慰我说:“没关系,重在参与,尽力就好了!”
13点半,比赛正式开始了。初赛试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看拼音写词语,第二部分是词语听写。由于要报听写,所以四五六年级分批进行。文化馆的老师先将我们四年级的试卷发了下来,我一看,拼音填词共有20道题,写着写着,有几个词语我拼着感觉很熟悉,却总是想不起来该怎么写。想了很久,最后还是凭第一感觉将字填了上去,也不知道对不对。大约二十分钟后,老师开始给我们报听写。听写一共只有十个词语,还挺简单的,我全都会写。再检查了一会,老师就来收卷了。
交完卷后,我迫不及待地找认识的小伙伴对答案,因为有两个拼音填词我实在想不出来,不知道写得对不对。结果问他,他也不能确定。算了,正如妈妈说的,结果不重要,还是重在参与吧!
我所知道的听写大会。只是看到的,电视上的哥哥、姐姐可厉害啦!个个都是“棒棒糖”,我也想参加。这回,我们学校也有听写大会,我可高兴啦!心里感觉有吃糖果的滋味。
今天下午第一节课听写大会开始,四年级的老师们面带微笑,从容地走了进来,此时我十分紧张,教室里也十分安静,连熊老师改作业时用红笔的声音也听得见。
听写大会第一项是认字。老师用点名器选出三位同学:陈炎泽、高筠仪和宋家淇。熊老师还挑选了两位同学:余芳菲和唐朝睿。本来是选许木子的,当老师点她的时候,看见许木子脸色苍白,走路颤颤巍巍,样子胆小如鼠,就把这位“鼠”请回了座位,把我们班的“棒棒糖”胆大包天的唐班长请了出来。
其中我最羡慕的是“余小姐”(因为太敬佩而写)别看她个子小,声音弱。但她读的真是流畅,一气呵成。用10秒时间把八个两字词读完了。全都对了。
认完字后是听写比赛,全班都要参加。先开始,我很得意,前面都是简单词。后来,我失望,一堆词我都不会,特别是“shuihuzhuan”,“shui”和“zhuan”我都会写,可“hu”字不会写,我想肯定不是“水虎传”里面又没有“水虎”。刘老师这时喊了一声“停”,把我吓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我很失望,希望老师别把我的卷子收上去。
听写比赛结束了。我发现,想要在听定大会上有好成果,平时就得下功夫!下回我努力,一定可以选上。
我以前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个非常好看的节目“汉字听写大会”。那里的哥哥姐姐实在是太棒了!好多我不会写的字他们都写出来了。现在,我们学校也举行了“汉字听写大会”的活动。
今天下午的第一节课刚开始,一群组织比赛的老师们就面带微笑的走进了我们班的教室。那时,我真是太紧张了,心都“扑通、扑通”的跳了起来。教室里安静的连呼吸声都听得到。
听写大会首先第一项是认字。主持老师刘老师用点名器点出了是三个人,后来熊老师又点了两个人,他们分别是余芳菲和许木子。许木子上台后吓得脸色苍白,熊老师十分体谅,就让她回到座位,改换出我们班“胆大包天”的唐朝睿来参加比赛。
每个人的读词时间只有20秒。有的读得多,有的读的少。让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余芳菲。她个子虽然小,但是她把10个词在20秒内全读出来了。不仅刘老师给了她掌声,我们全班同学也给了她热烈的掌声。
认字比赛结束后就是听写比赛了,四年级的关老师报了10个词,首先,她报了一个“馈赠”,我开心极了,突然她又报了一个“水浒传”,我想:完了,这个词我不会写啊,怎么办啊?只见刘老师说:“时间到,请同学们停笔。”唉,关老师报了10个词,我只写了5个,真是糟糕呀!
听写比赛结束了,听写大会也就结束了。如果我平时能更加积极的进行听写准备,把玩和看课外书的时间多用一些在复习生字的方面,那我一定会比现在考得更好,会更开心。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 考古和文献记载说明,至少在四五千年之前,中国的文字——汉字,已经诞生并日趋成熟了。关于汉字起源的历史,基于现存的古代文献记载和现已得到确认的考古发现,至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而汉字起源的历史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历史,所以通常我们说中华民族有5000年文明史。 中国的文字从出现至今,已经历了早期的图画文字、甲骨文字、古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以及印刷术发明后为适应印刷要求而逐渐派生出来的各种印刷字体等漫长的发展历程。其中,甲骨文字被人们看作是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甲骨文 19世纪后期,在河南安阳,农民在耕地时偶尔发现了甲骨的碎片,他们把这些甲骨作为龙骨卖到药房。1899年,古文字学家刘鄂在别人所服的中药中,发现了这种上面刻有古文字的甲骨,便开始了收集研究工作。 甲骨文字是商朝后期写在或刻在龟甲、兽骨之上的文字,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因为那时人们用被灼烫过的甲骨上的纹络来判断事物的吉凶。占卜完毕,就将占卜的时间、人名、所问事情、占卜结果,以及事后验证刻在上面,形成了具有明显特征的甲骨文。 甲骨上的文字,有刀刻的,也有朱书墨书的。刀刻的甲骨文字有的填满朱砂,其字体与今不同,因此难以辨认。现已发现的甲骨文字有四五千个。经过文字学家和考古学家们的分析、判断,能够辨认的已近两千。这些甲骨文字,多为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文字,许多字的笔画繁复,近似于图画,而且异体字较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 另一方面,甲骨文中已有形声、假借的文字,从而说明文字的使用已经有了相当长久的历史。 金文 继甲骨文之后出现的汉字书体就是金文。由于这种文字多铸于各种青铜器上而得名,也称为钟鼎文或青铜器铭文。至今所见最早有铭文的青铜器,为商代中期以后之物,铭文都很简单,文字书体近似于甲骨文。最有代表性的是西周的青铜器铭文。金文还载于各种彝器、乐器、兵器、度量衡器、铸币、铜镜和金属印章之上。其中以彝器之上载文数量最多。各种器物上的文字,较之甲骨文长且完整,字数少者数十字,多者数百字。例如西周前期的大盂鼎就载字二百九十一个。 大篆和小篆 篆书又分为大篆和小篆,是汉字书体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小篆较之大篆,形体笔画均已省简,而字数日增,这是应时代的要求所致。从古文到大篆,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占有重要地位。 隶书 隶书始为秦朝程邈所作。程邈本为秦朝县之狱吏,因得罪于秦始皇而被投入云阳狱中。他在狱中苦心凝思十年,损益小篆,作隶书三千字,上之始皇。始皇采纳用之,遂拜其为御史。当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务多端,文书日繁,记录事务单用小篆已深感不便,迫切需要一种比小篆更为省简、规范的文字,以便于书写和镌刻。由于当时改简小篆为社会急需,势在必行,致使隶书这一比小篆规范得多的新的字体应运而生,得以面世。 楷书 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今隶。楷书之"楷"者,法也,式也,模也。草书之名出于草率、草稿,楷书之名则反之。虽然篆书和隶书也有草写者,以此而论,其工整者亦可谓之为"楷",但这里所说的楷书,是指自成一体、现在通用的"楷书"而言,如欧阳询、柳公权等碑帖的字等。关于楷书的首创者,众说不一。因为魏、晋、南北朝几百年来的文字,是隶书中的八分与楷书笔意错杂时期。比较一致的说法是由东汉王次仲所创。现存实物中,只有魏时期钟繇的“贺克捷表”的法度可称为楷书之祖。钟繇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楷书书法家。今天的楷书,其笔画端庄,是由古隶之方正,八分之遒美,章草之简捷等脱化、演变而来的(注:章草指“用于章程文书之上者”,是由八分隶再简约其点画,以便于书写之字体)。从三国时期钟繇作“楷书”起,这种字体一直沿用至今,被视为标准字体而为世人所喜爱。 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运笔自由的一种书体,这是后汉颖川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变体,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称之"行书"。自晋迄今,行书用处最大,用得最广,一般性书写几乎均用之。 草书 草书,又称破草、今草,由篆书、八分、章草,沿袭多种古文字变化而成。草书本于章草,而章草又带有比较浓厚的隶书味道,因其多用于奏章而得名。章草进一步发展而成"今草",即通常人们习称的"一笔书"。今草字中的大部分均章草或行书趋于简捷者。汉字发展到草书一体,已近完美无暇。唐朝之后,虽又出新体,即张旭之“狂草”,但狂草写出来他人多不能识,只能作为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品,而失去了它作为记载和传播信息的文字的作用。鉴于此因,草书难以再向前发展。文字的发展只能另辟新径,沿着新开辟的方向——印刷字体演进了。 象形字 象形字源于绘画,容易辨认,易于区别。如“人、目、山、火、木、鱼”等等。“元”是开始或第一的意思。“旦”是一个象形字,表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我国殷商时代的青铜器上就有“旦”的象形字了。最早的汉字像画的画儿,如“月”字,多像弯弯的月牙;如“山”字,多像偏山,上头还有三个高高的山尖。 会意字 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组成的汉字,它的意义往往就是它包含的几个汉字的意义组合成的。比如:“明”是由“日、月”两个字组成的,因为“日、月”都是能发光、明亮的东西,所以,“明”也就是“光亮、明亮”的意思;像大家学过的“尖”也是如此,上面“小”,下面“大”,可不就是“尖”吗?最有意思的,还要数“泪”字,它是由“水”和“目”两个字组成,“目”中的“水”,就是眼泪。 形声字 用形旁和声旁组成的字,就叫形声字。由于古今字音、字形的变化,今天形声字声旁的表音作用已十分有限,但适当利用这有限的作用还是必要的。因为汉字是表意性的文字,字形不能直接标示字音,除了需要依靠拼音字母来注明字音外,声旁也可以帮助提供字音信息。 (这也是我的考试论文,有些事网上的,有些事我找的资料,有些是我自己的,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呵呵)
导语:汉字,偏居人人所不及处,终有一日,汉字的幽灵,将且仅将在庸人心头回荡,却不屑悲悯叹息。下面是关于汉字与传统的议论文800字,欢迎参考。
《牢记汉字是根本,莫忘姓名是炎黄》
每一笔都冥思苦想,每一字都方正漂亮,每一次开口都令观众汗颜,每一次关于文化的节目都深得人心。
科技发展十分迅速,各种高端手机竞相推出新产品,各种输入法也是层出不穷,人们日常对手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有的人甚至不用看键盘就能盲打出想要的字,对于一些日常挂在嘴边的字,竟然提笔就不会写,这一切,也许都是对中国汉字的陌生化与疏离感。
科技是把双刃剑,作为拥有自由意志的人类,我们应当将科技玩弄于鼓掌之间,而不是被套入科技的“囚笼”中。扪心自问,中华上下五千年,哪一段深刻的历史不用汉字书写?哪一个美丽的故事不用汉字润色?哪一首漂亮的诗歌不用汉字珍藏?从先秦到现代,汉字文化一脉相承,师尊孔子用汉字记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训后人为人处世之道;诗仙李白,写下如美丽银河般无数的诗,那汉字,就如那构成美丽银河的点点繁星;明代洪应明,“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豁达情怀也是由汉字来传达给后人……从古至今,汉字作为文化的传承品,经久不息,把古人的思想带给我们,试想若中华文化是一棵参天大树,那汉字,就是它的根啊!若没有汉字,我们何以交流?何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何以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
同时,汉字也代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日本曾经有一个将军说过:“如果想征服中国,光靠杀人是没用的,我们要让这里的孩子说日语,写日语,把大和民族的文化放入他们的心中,才能够真正地征服这里。”是啊,在“国外风”充斥人心的现在,有几人能够读出“直挂长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有几人能够在国画的淡墨寥寥几笔品味出宁静淡雅?有几人能在二十四式太极拳中品出古老的人体全息和以柔克刚的民族思想?又有几人能够在《昆曲牡丹亭》浅浅几句中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那些“日漫控”连日本因明治维新而崛起都不知道,那些“欧美控”连向基督祷告的顺序都不了解,如此之国人,何等悲哀!
从今开始,喜欢中国的汉字吧!品读中国文化吧!在月朗星稀的夜晚,微开小轩,任月光流淌,摆一纸熟宣,执一杆毛笔,磨一方淡墨,写我们的文字,写我们的文化,看月光照亮,微风拂面,墨香四溢。
从一个“汉字听写大会”映射出如此感悟,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传承中国的民族文化,多写汉字,多读文化,意境无穷。
已等不及写一纸我们最珍贵的灵魂了。
评语:文字写得颇为精彩,主旨鲜明,中心突出,引题析因后,运用比喻论证,排比,反问进行深入剖析,议论说理有力度,后半部分更是渐入佳境越写越美写出了作者的独立思考与真情实感,很好地完成了训练任务。
《莫让传统文化渐行渐远》
突然发现身边的朋友们都在看《来自星星的你》时;突然发现自己偶像都是欧美或日韩的明星时;突然发现和朋友们的聊天都变成明星八卦时,我心里也莫名的百感交集。回想起往日的种种,似乎只是一个个空洞的躯体在行尸走肉般的话看。在这个极速的时代里,不容停歇,一旦如此,那将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我,我们都似乎只能麻木地从众,寻找并沉浸在那所谓的娱乐里,僵硬的活着,丧失了自己的灵魂。直到——一个个红白相间的田字格,和一股名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清风拂进我的心底,我“清醒”了许多。它带来的警示和启发引我深思。
“汉字听写大会”一炮而红,甚至远超以往所谓的“大热”的娱乐节目。但我不希望人们只是因为随波逐流,或是三分热度地去关注汉字。像“癞蛤蟆”这样常见的'字却只有30%的人写对,这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是简单地提笔忘字这样的普遍现象,更暗含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步缺失。而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国家的发展是绝不可能离开传统文化的延续的,因此我认为,莫让传统文化渐行渐远。
汉字对于中国人来说,早已不仅仅是方格内的横竖撇捺,也不是简单的交流工具,它满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炎黄子孙的血液,沉淀着民族的精魂。作为国人,不会写中国汉字是理应去警醒的。或许你会说,这提笔忘字不就是现在科技化国际化的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个弊端吗?但是请你谨记,汉字早已融入了我们的血液中,分不开,斩不断。它是传统文化的载体,而传统文化又是一个民族的魂,这样一个承载着我们的根的灵魂,怎么可以被舍弃?试想一下,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怎么可能被人记住,被人敬佩?怎么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活动及时为我敲响了警钟,每个国人都应该关注传统文化。
其实,我觉得我是幸运的,练习过书法的我更能体会传统文化之美。墨的沁香环绕身旁,提笔印下或端正或潇洒的汉字。我爱那方正有致的楷体,飘扬舒展的行书,圆润协调的隶书,洒脱不羁的草书。我置身于那一撇那一横长中,心中独有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在中华民族的结晶包裹下,我深陷其中,带给我不一样的欢愉。
关注传统文化不仅利于民族发展和传承,更是文化复兴,国家振兴不可丢失的存在。与其过多地崇洋媚外,看什么韩剧美剧,听什么外文歌曲,不如放下手中的iPhone,拿起身边的“孔孟老庄”,端起一杯青茗,细细品尝。
所以,不要让外文垃圾再侵蚀我们的灵魂了,让我们回归传统!书写我们自己的文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依靠你我,让我们并肩前行,莫让传统文化渐行渐远!
评语:很好!文章取得了长足进步,开篇“排比列举”引材,而后打开思路,从汉字与文化,汉字与民族,汉字与爱国等角度谈生意,危害,有力论证,接着联系自身实际谈汉字之美,结尾发出倡议,点题,能将堂上所讲方法迅速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很好地达到了训练目标。
《汉字与传统,矢志不渝的根》
汉字,偏居人人所不及处,终有一日,汉字的幽灵,将且仅将在庸人心头回荡,却不屑悲悯叹息。
央视举办的汉字听写大会,预料之中地暴露出汉字书写的严重问题,有如虚假繁荣的当头一棒,让人们从被社会导向宣扬捧到的云雾里摔下,警醒,然后意识到当代文化的颓唐,荒芜。
汉字在中华文明中,从来领衔主演,策划着时代的发展。汉字,是野蛮与文化的边界,是左祍与开化的差别,由汉字开创的早起国家直接衍生出“天下共主”的思想,莫不赋予中华民族强烈的精神认同和整体意识,其后演变为唐宋的普世主义,中华民族精神依托汉字得以体现,舒展,最终使整个亚洲为其先进的文化,文明折服,让中国一时万国来朝。
纵览千年华夏文明史,汉字,是作为一个民族,一群拥有者同样经历,记忆,价值观的人所最珍重的内核与底蕴出现的,然而,反观今日,尚文化之风不似古之盛行,尽管科技的发展难辞其咎,但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淡漠冷淡,以及中国重理轻文的教育模式,无一不动摇着汉字的根基,动荡的十年,信仰伦理,公序良俗的沦丧,无一不导致着人心的浮躁,此消彼长之下,自然为外来文化造就了可乘之机,悠远宁静,恬淡自如的汉字,又怎么会有立身之地呢?然而古今对比之下,扪心自问,是从何时起,我们自己拔下了我们深深扎在这片土地上的根,使我们慢慢枯萎,成为一株无根的,枯黄的,垂老的,毫无灵气的野草?
可以说是千年间文化的积淀,时间的冲刷,在神州大地上孕育出无数闪耀的群星,积累出千年的时间,空间,积累出我大中华,然而,身为中国人,我们有理由坚信,能让我们在世界面前,引以为傲的,并非是科技,而是我们的文化底蕴,那是深浸在骨髓里,经时间发酵,可于一言一行间投射出一个人的品行修养的灵魂素养,这种人文情怀,绝不是任何尖端技术在一朝一夕间可模拟的,贪图多与快,却背弃了对自我行为道德的约束,或许会飞黄一时,但代价,却是整个民族的永久倒退。
每个汉字,都封存了多少尘封的历史,往事,回望书写大会,唯愿人人警觉自醒,倘若某日汉字消亡,中华民族定当不负在存。
评语:好一篇宏论!作者思考深入,鞭辟入里,深入文化内核,与民族之基,字里行间散发出浓郁的忧思情怀与爱国热忱,文章引题后细数汉字发展历史以饱蘸情感之笔抒写保护汉字与文化的意义价值,剖析弃掷汉字的危害与后果,引人深思,给人警醒。
中国汉字的重要性论文
写作思路:主要写出中国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正文: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也应该是文字创作者之一,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大约一个世纪以前,中国河南安阳,有一项重大的考古发现,这就是殷墟和甲骨文的发现。从此,中国殷商史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新时期。按中国古文字学家的意见,甲骨文是“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而又比较完备的文字”。
它已经比较复杂,已发现多达3000个以上字汇,包括名词、代名词、动词、助动词、形容词等数大类,而且还能组成长达170多字的记叙文。所以学者们肯定甲骨文决不是我中国文字的初创阶段,在它以前,一定已经有一段较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了。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 考古和文献记载说明,至少在四五千年之前,中国的文字——汉字,已经诞生并日趋成熟了。关于汉字起源的历史,基于现存的古代文献记载和现已得到确认的考古发现,至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而汉字起源的历史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历史,所以通常我们说中华民族有5000年文明史。 中国的文字从出现至今,已经历了早期的图画文字、甲骨文字、古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以及印刷术发明后为适应印刷要求而逐渐派生出来的各种印刷字体等漫长的发展历程。其中,甲骨文字被人们看作是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甲骨文 19世纪后期,在河南安阳,农民在耕地时偶尔发现了甲骨的碎片,他们把这些甲骨作为龙骨卖到药房。1899年,古文字学家刘鄂在别人所服的中药中,发现了这种上面刻有古文字的甲骨,便开始了收集研究工作。 甲骨文字是商朝后期写在或刻在龟甲、兽骨之上的文字,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因为那时人们用被灼烫过的甲骨上的纹络来判断事物的吉凶。占卜完毕,就将占卜的时间、人名、所问事情、占卜结果,以及事后验证刻在上面,形成了具有明显特征的甲骨文。 甲骨上的文字,有刀刻的,也有朱书墨书的。刀刻的甲骨文字有的填满朱砂,其字体与今不同,因此难以辨认。现已发现的甲骨文字有四五千个。经过文字学家和考古学家们的分析、判断,能够辨认的已近两千。这些甲骨文字,多为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文字,许多字的笔画繁复,近似于图画,而且异体字较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 另一方面,甲骨文中已有形声、假借的文字,从而说明文字的使用已经有了相当长久的历史。 金文 继甲骨文之后出现的汉字书体就是金文。由于这种文字多铸于各种青铜器上而得名,也称为钟鼎文或青铜器铭文。至今所见最早有铭文的青铜器,为商代中期以后之物,铭文都很简单,文字书体近似于甲骨文。最有代表性的是西周的青铜器铭文。金文还载于各种彝器、乐器、兵器、度量衡器、铸币、铜镜和金属印章之上。其中以彝器之上载文数量最多。各种器物上的文字,较之甲骨文长且完整,字数少者数十字,多者数百字。例如西周前期的大盂鼎就载字二百九十一个。 大篆和小篆 篆书又分为大篆和小篆,是汉字书体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小篆较之大篆,形体笔画均已省简,而字数日增,这是应时代的要求所致。从古文到大篆,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占有重要地位。 隶书 隶书始为秦朝程邈所作。程邈本为秦朝县之狱吏,因得罪于秦始皇而被投入云阳狱中。他在狱中苦心凝思十年,损益小篆,作隶书三千字,上之始皇。始皇采纳用之,遂拜其为御史。当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务多端,文书日繁,记录事务单用小篆已深感不便,迫切需要一种比小篆更为省简、规范的文字,以便于书写和镌刻。由于当时改简小篆为社会急需,势在必行,致使隶书这一比小篆规范得多的新的字体应运而生,得以面世。 楷书 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今隶。楷书之"楷"者,法也,式也,模也。草书之名出于草率、草稿,楷书之名则反之。虽然篆书和隶书也有草写者,以此而论,其工整者亦可谓之为"楷",但这里所说的楷书,是指自成一体、现在通用的"楷书"而言,如欧阳询、柳公权等碑帖的字等。关于楷书的首创者,众说不一。因为魏、晋、南北朝几百年来的文字,是隶书中的八分与楷书笔意错杂时期。比较一致的说法是由东汉王次仲所创。现存实物中,只有魏时期钟繇的“贺克捷表”的法度可称为楷书之祖。钟繇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楷书书法家。今天的楷书,其笔画端庄,是由古隶之方正,八分之遒美,章草之简捷等脱化、演变而来的(注:章草指“用于章程文书之上者”,是由八分隶再简约其点画,以便于书写之字体)。从三国时期钟繇作“楷书”起,这种字体一直沿用至今,被视为标准字体而为世人所喜爱。 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运笔自由的一种书体,这是后汉颖川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变体,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称之"行书"。自晋迄今,行书用处最大,用得最广,一般性书写几乎均用之。 草书 草书,又称破草、今草,由篆书、八分、章草,沿袭多种古文字变化而成。草书本于章草,而章草又带有比较浓厚的隶书味道,因其多用于奏章而得名。章草进一步发展而成"今草",即通常人们习称的"一笔书"。今草字中的大部分均章草或行书趋于简捷者。汉字发展到草书一体,已近完美无暇。唐朝之后,虽又出新体,即张旭之“狂草”,但狂草写出来他人多不能识,只能作为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品,而失去了它作为记载和传播信息的文字的作用。鉴于此因,草书难以再向前发展。文字的发展只能另辟新径,沿着新开辟的方向——印刷字体演进了。 象形字 象形字源于绘画,容易辨认,易于区别。如“人、目、山、火、木、鱼”等等。“元”是开始或第一的意思。“旦”是一个象形字,表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我国殷商时代的青铜器上就有“旦”的象形字了。最早的汉字像画的画儿,如“月”字,多像弯弯的月牙;如“山”字,多像偏山,上头还有三个高高的山尖。 会意字 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组成的汉字,它的意义往往就是它包含的几个汉字的意义组合成的。比如:“明”是由“日、月”两个字组成的,因为“日、月”都是能发光、明亮的东西,所以,“明”也就是“光亮、明亮”的意思;像大家学过的“尖”也是如此,上面“小”,下面“大”,可不就是“尖”吗?最有意思的,还要数“泪”字,它是由“水”和“目”两个字组成,“目”中的“水”,就是眼泪。 形声字 用形旁和声旁组成的字,就叫形声字。由于古今字音、字形的变化,今天形声字声旁的表音作用已十分有限,但适当利用这有限的作用还是必要的。因为汉字是表意性的文字,字形不能直接标示字音,除了需要依靠拼音字母来注明字音外,声旁也可以帮助提供字音信息。 (这也是我的考试论文,有些事网上的,有些事我找的资料,有些是我自己的,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呵呵)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商) (周)(秦) (汉)(魏晋)(草书)一、甲骨文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主要是牛肩胛骨上的文字)。它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旱的成体系的相当成熟的汉字材料。这种文字是清末光绪年间(公元1889年)在河南安阳县城西北五里路小屯村以北洹水以南发现的。 特点a 瘦弱纤细的风格。由于这种文字受到书写工具的限制,所以笔道都是直的,有时与圆转相同。故而字形瘦长,线条细而硬,瘦且直,呈平直,瘦劲的风格。b形体结构还没有完全定型。一个字刻怎样去写,还没有完全固定下来,并保留着浓重的描画物象的色彩。如字形可方可圆,笔画可多要少,方向可正可反,写法可横可竖,偏旁可左可右,还有多种异体,还有合文写法。二、金文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所谓青铜器是铜和锡合金制造的器皿。这种合金更坚固,因其颜色发青,故称青铜器。主要有乐器“钟”,食器“彝,尊,爵”,洗器“盘”,兵器“戈,戟”等。特点a 瘦弱纤细的风格。由于这种文字受到书写工具的限制,所以笔道都是直的,有时与圆转相同。故而字形瘦长,线条细而硬,瘦且直,呈平直,瘦劲的风格。b形体结构还没有完全定型。一个字刻怎样去写,还没有完全固定下来,并保留着浓重的描画物象的色彩。如字形可方可圆,笔画可多要少,方向可正可反,写法可横可竖,偏旁可左可右,还有多种异体,还有合文写法。三、大篆1、产生大篆是对后来的小篆而言的。广义的大篆包括小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和六国文字。这里的大篆指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由于周平王东迁洛阳,秦占据了西周的故地,同时也继承了西周的文字,即是继承金文发展而来的。因其带有地域性,有的难以识别。大篆,也称籀(zhòu)文。因其着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得名。《汉书·艺文志》:“《史籀》十五篇,周室王太史籀作大篆。”特点石鼓文具有遒劲凝重的风格。字体结构整齐,笔画匀圆,并有横竖行笔,形体趋于方正。大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留西周后期文字的风格,只是略有改变,笔画更加工整匀称而已。笔势圆整。线条比金文均匀,线条化达到完成的程度,无明显的粗细不均的现象。形体结构比金文工整,开始摆脱象形的拘束,打下了方块汉字的基础。同一器物上几乎没有异体字。字体繁复,偏旁常有重叠,书写不便。 四、小篆1、产生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春秋战国时的“文字异形”,秦始皇统一后,采纳了丞相李斯的意见,推行“书同文字”的改革,统一了文字。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文字改革。①“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即战国时期流行于东方的区域性文字——六国文字)②“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这就是说小篆是在大篆的基础上,简化了大篆的形体结构,改变了大篆的叠床架屋,复杂的写法,逐渐整齐统一,稳固定型而成,如“商:(大)(小)”③把原来没固定形式的偏旁部首统一起来,使一个偏旁只有一种固定的写法,如“(心),(衣),(水)”并确定了每个偏旁在汉字形体中的部位,不能随意正反,左右颠倒。每个字的书写笔数也基本固定了。这就使字体基本上定型化,统一化了。特点曲折宛转的风格。小篆在大篆圆转的基础上进行加工,起笔和收笔大都是浑圆。转角处都带弧形,曲折引长而划一,使线条更匀称圆转,字形长圆,体势雄健,已线条化了。观《峄曲线之美,线条匀净圆畅,柔中带刚。历来被视为篆书的正宗。因笔画圆劲丰腴如筷子,古称“玉筋篆”,后代的篆书家,如唐山刻石》运笔宛转自如,字态活泼矫健,极尽代的李阳冰,南唐徐弦,无不从李斯的风范中立下根基。用线条代替了图形。小篆是规范的字体,比大篆更整齐定型。用线条代替了复杂的图形,基本上脱离了图画,确定了汉字的符号性。异体字也基本上废除了。但仍保留大篆某些象形写实的特点。另外,匀圆宛转的线条,弧线的连笔,起讫不清,不便书写。“篆书”这个名称,在当时还没有。直到汉代“隶书”出现以后,才把这种文字称为“篆书”。因此,篆书是相对隶书而言的。小篆正式通行的时间不长。汉代就已不常用了,但是两千多年来,印章一直用小篆镌刻,篆刻是我国的传统艺术之一。五、隶书秦代有两次文字改革,一是统一文字,由大篆改为小篆;二是使用了较小篆潦草些的隶书。这是第二块里程碑——文字发展摆脱像形性。1、产生隶书是从小篆脱胎出来的。始于秦朝,经过两汉231年(前206—25)的演变,到汉代才臻于成熟。隶书是汉代的主要通行书体。这样说来,隶书可分秦隶,汉隶两个发展阶段,又称古隶和今隶。特点 a.、点画转写线条汉隶用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转写小篆曲折宛转的线条。整个字体棱角鲜明,方正平直,字形由长圆变成扁方。这种变化称谓“隶变”。这极大的摆脱了线条的束缚,打破了古文字象形系统,使汉字的象形图画面貌基本消失,奠定了现行文字的基础,使之变成纯符号性质的文字。 b.、笔势飞扬成波势“蚕头燕尾”是隶书的主要特点。“蚕头”指起笔处重而秃,呈方圆;“燕尾”指收笔处轻而上翘,拖一个捺状的尾巴。如有的横画和平捺要挑起,呈波状。但在隶书中强调“燕为双飞”即在一个字的结构中,只允许主要笔画出锋,挑出“燕尾”状,其它诸笔都成秃笔,以方为主,一住即收。 撇和捺也要挑起来,形成左右飞扬之势。撇捺做慢弯形,尾部尖细,捺角向上推,呈波势。这样,整个字体上下收紧,左右舒展,以主笔“蚕头燕尾”贯穿字中。魏晋时代,汉隶又叫“八分”,指的就是笔势波磔,向左右分开,象“八”字形状一样,左右分散。隶书,无论是平平展展的,还是翩翩飞动的,由于字形较扁,总比等比例书看上去安稳。隶书出现是汉字形体发展上的一次大改革,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结束了古文字时代,开创今文字新的时期,有划时代的意义。六、楷书楷书,也叫“真书”或“正书”。楷是规矩,整齐,楷模的意思,是说这种字体可作为法式,模范,即标准字体。1、产生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兴于汉末,盛于魏晋南北朝。直到现在,仍是汉字的标准字体,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了。东汉,三国魏时的书法家钟繇的小楷《贺捷表》,虽还没有摆脱隶书笔意。但已是今天见到的最早的楷书了,是由隶向楷过渡的典型作品。其主要横画已失去了“蚕头燕尾”特征,撇捺已成锐势,但还存在隶书遗意。有的捺画还顺势飘扬作波磔。撇捺仍向左右飞扬。东晋被称为“书圣”的王羲之的小楷作品《黄庭坚》《乐毅论》改变了钟繇变汉隶为楷书后仍存有隶意的笔法。凡钟书仍作波挑的地方都敛锋不发,从形体上完全自立了。至今仍采用他创造的字体,字形。魏碑,是在汉隶的基础上渐演变的楷书体。虽是楷书,却融篆势隶意,草情等众妙于其调。如方笔魏碑的典型代表作《始平公造像》,棱角分明,雄强朴拙。所有点画都宽厚肥壮而不呆板,显示出刚健的气势和飘逸的风格,有阳刚之美。、特点楷书字体确实颇具规模。这种字体同汉隶的基本结构虽相同,但它是对隶书的改造而成的,它吸收了隶书结构匀称明晰的优点,改变了隶书的笔势或适当简化。形体上,汉隶向外推开,呈“八”字扁方形。楷书向里集中,成“永”字方形。笔画上,发展了隶书的点横撇捺竖钩等笔画。如汉隶和撇是慢弯状,尾不尖细,有时上挑,;略有勾形;而楷书的撇是笔势斜下,导尖细,不挑不勾。尤其是横画,楷书没有“蚕头燕尾”的波势了。汉隶波动,楷书平稳。楷书在摆脱古代汉字图形意味这一点上,比隶书又进一步。它完全是由完备的笔画组成的方块符号,作为方块汉字,从此定型。楷书印刷体:印刷上常用的各种变体,宋体,横细竖粗—通用印刷体;仿宋体,粗细不分,秀丽—序言;楷体,诗词正文正楷,接近手写体,比仿宋丰满—通俗读物,小字课本;黑体,庄重—标题。七、草书草书一般是比正式字体写的草一些的字体。广义的说,自有汉字以来,篆隶楷书通行时,都有相应的草体。但“草书”成为一种字体的专称,是东汉以后,并分“章草”“今草”“狂草”三种。1、章草是隶书的草写体。相传西汉元章刘奭shì时,黄门令使游创制的。现流传的有他的《急就章》,取其章字叫“章草”。笔画常带草意,有连笔。仍保留隶书的波磔,但字字独立,不相连属。笔画界限清楚,布局也较匀称,书写比隶书简便迅捷的多。如西晋书法家索靖的《出师颂》,用笔既沉稳劲健,又活泼灵捷,是标准的隶草,历来习草者皆视为正宗法帖。2、今草是章草的继续,是楷书的快写体。东汉末年一直流传至今。今草,体势连绵,一笔到底,一气呵成。虽偶有不连,但血脉不断。字字顾盼呼应,贯通一气。今草写起来灵活流畅,简易快速。但往往难以辩认。如王羲之的《十七帖》体势婉转,宽态活泼。历代视为草书的绝品而奉为法度(标准)。3、狂草是在今草的基础上任意增减笔画,恣意连写。兴于唐代。狂草笔形连绵不绝,上一字的末笔常与下一字的首笔相连,甚至数字一笔挥成,偏旁混用,其部位也改变的厉害,可谓任意挥洒,狂放不羁,较难辨认,很少有实用意义。但在书法艺术上有狂放的风格。如盛唐的张旭,怀素,有“张颜醉素”或“颠张狂素”之称。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体势连绵,笔意奔放,给人一种开朗而有变化的感觉。这种狂放不羁的草书,是追求纯艺术的表现,抒发自己的情感。总的说来,草书把楷书十几笔的字,用两三笔画出来,这种高度简化,可以达到快写的目的,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八、行书是介于今草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始于楷书出现以后,盛于魏晋,晋代已流行。直到现在仍是手写时最多,最广泛的一种字体。行体兼采楷草的优点,是草书的楷化或楷书的草化。近楷而不拘谨,近草而不狂纵。接近楷书的叫“行楷”,接近草书的叫“行草”。行书简化了楷书的笔画,采用草书连绵的笔法。笔画连绵而又各字独立,清晰易认。书写效率较高,成为楷书的辅助字体。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姿媚飘逸,幽雅清秀。另有集字成碑的《圣教序》是盛唐长安张福寺和尚怀仁从唐内府收藏的王羲之的行书墨迹中集中而成。此举共费20余年,选字均为王书的上乘之作,摹勒精美,历代十分珍重。又如唐代李的《云麾将军李思训碑》,用笔硬挺奇崛,以险绝取胜。横笔明显向右上方倾斜(左低右高),虽借鉴《圣教序》,但奇伟雄强之势胜于晋人,别开一门。宋代书法成就,行书突出,出现了苏轼、黄庭坚、蔡襄等书法家。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两种字体的过渡,不是新旧衔接,继承,起伏突变。而是新旧交搭,并行,逐渐替变的。在前一种通行的形体中,就已经蕴育萌芽一种更适合实际需要的新的形体结构,最终取代了前一种字体,而居于统治地位。由殷商的甲骨文到周代的金文,到秦的大篆和统一后的小篆,到汉代的隶书,魏晋以后的楷书,这是汉字形体演变的主流。隶书通行后的草书和楷书通行后的行书,是这一种演变的两个旁支。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章)草行书↓↗ (今)草↗ 印刷字体 印刷术发明後,为适应印刷,尤其是书刊印刷的需要,文字逐渐向适于印刷的方向发展,出现了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的印刷字体—宋体。其发端于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宋朝,定型于明朝,故曰本人称其为"明朝体"。由于宋体字适于印刷刻版,又适合人们在阅读时的视觉要求,是出版印刷使用的主要字体。电脑字体 随看文化事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在西方文字体的影响下,又出现了黑体、美术字体等多种新的字体,如海报(POP)体、综艺体、勘亭流、少女字体等,及更多的宋体之变形,如仿宋、扁宋等。并将各类汉字电脑化,运用的范围更加广泛。
太夸张了,中国文字也不过3000多年历史
关于汉字的研究报告如下:
范文一:
汉字的起源:最早的文字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出现的,这时构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汉字的演变:甲骨文是古代用写或刻的方式,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其广泛使用于殷商后期,为最古老的文字。
范文二:
发明汉字的原因:仓颉负责管理粮食,由于华夏民族的强大,牲口粮食的储藏日渐增多,光凭脑袋已经记不住了。最开始仓颉用堆石记事,再结绳记事,又用贝壳。
他觉得贝壳挺好用,一连用了好几年,黄帝看他挺能干,于是将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都交给仓颉负责。绳子和贝壳慢慢的也不够用了,受到三位老人的启发,仓颉创造了符号文字,又创造了甲骨文。汉字所以诞生了。
范文三:
上古时期,黄帝部落,没有文字,只能结绳记事。有位大臣名叫仓颉,虽然他很能干,也所以很苦恼,无法解决结绳记事不能记录的事情,只能在门外饮酒解闷。他看见天上飞的鸟和水里游的鱼顿时有了灵感创造出了一种和动物相似的文字,就是甲骨文。金文是商朝晚期出现的,主要体此刻龟壳上。金文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更“复杂”了一步,一向到了战国时期才结束。
写作思路:主要写出中国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正文: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也应该是文字创作者之一,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大约一个世纪以前,中国河南安阳,有一项重大的考古发现,这就是殷墟和甲骨文的发现。从此,中国殷商史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新时期。按中国古文字学家的意见,甲骨文是“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而又比较完备的文字”。
它已经比较复杂,已发现多达3000个以上字汇,包括名词、代名词、动词、助动词、形容词等数大类,而且还能组成长达170多字的记叙文。所以学者们肯定甲骨文决不是我中国文字的初创阶段,在它以前,一定已经有一段较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了。
关于汉字历史的研究报告写法如下:
一、疑问的提出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对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汉字的源头是什么?汉字是如何演变的?带着这些疑问,我进行了一次关于汉字演变的研究。
二、研究步骤
1、上网查询资料。2、借阅书籍。3、参观博物馆。4、资料整理
三、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汉字的历史确切可追溯到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甲骨文是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出土在河南安阳小屯一带。
从结字上看,文字有变化,虽大小不一,但比较均衡对称形状变化甲骨文笔划的线条细瘦,直画居多,折笔常刻成两刀,几乎没有弯转;因使字形接近长圆,渐趋齐;笔划粗细和结构布局较为匀称小篆以毛笔为书写工具,具有圆转流畅的书体风格。
笔划均匀一致,笔形圆转勾连,笔法舒展流畅;形体长圆,大小一致;异体字大量消失,小篆是汉字发展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政府倡导的规范化字体。楷书规矩齐有楷模之意。楷书外型规整,有隶书演变而来,从魏延用至今,是通用时间最长的标准字体。
四、研究结果
1、汉字源头于甲骨文。是刻在兽皮骨骼上的文字。它已经基本具备了汉字的特点。
2、汉字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小蒙到隶书到楷书。汉字经过上千年的演变,被时间精华所浇灌,具备规范之美,端正之美,形状之美。楷书是汉字楷模。写好每一个中国字是我们的使命。
论文不好写啊。
对外汉语教学词汇教学技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目的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体系中,词汇教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的前提,是学生掌握和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认识、理解、记忆词语,并最终能熟练运用所学词语进行交际,是每个对外汉语教学老师所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界对这类问题已经展开了具体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本人在实习过程中的亲身经历,绝大多数留学生认为,词汇难以理解,不会运用。在课堂讲解词汇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最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语言来解释词汇,同时教师要适当地使用体态语,即便是这样,还有很多汉语学习者理解不了所学的词汇,就不用说是正确运用于句子和篇章当中了。
本文结合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词汇教学方面的科研成果,针对留学生对词汇理解情况,对以往的课堂词汇教学技巧进行综合梳理。目的在于能够对汉语词汇教学方面的问题研究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进一步探讨词汇教学的课堂教学技巧与规律,这样便于汉语学习者学习词汇,更好地理解所学词汇,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能更好地为对外汉语教育事业服务。
(二)意义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汉语热成为全球的普遍现象。目前,国外许多国家设有孔子学院,这预示着汉语正逐渐走向国际。本文结合当前汉语形势,运用正确的方法对对外汉语词汇课堂教学技巧进行综合分析,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几个课堂教学技巧进行综合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综合分析,可以给对外汉语教师提供一些词汇教学的方法,给教师和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旨在帮助外国留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教师能够用最简单,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所教授的词汇展示给外国留学生。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教师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能够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在教与学方面,达到完美的统一。力求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提供课堂教学技巧方面的参考,能够给以后的教学带来启示。
二、与课题相关的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其前沿水平:
(一)研究现状
对外汉语教学是目前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尽管当前词汇教学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但经过长期探索,词汇教学还是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一些科研工作者针对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情况进行科研研究,例如:李大农(2000)研究了韩国学生有关“文化词”的学习,提出了对韩国人汉语词汇教学应当注意的一个问题,包括:“如何利用‘汉字词’迅速,大量地掌握汉语词汇;指导学生在使用汉语词汇的过程中注意交际场合和语体要求;把词汇教学的重点放在词汇的搭配和应用上”等等;何干俊(2002)就英国国家的留学生的词汇教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与此同时,针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研究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如陈贤纯(1999)提出了编写集中强化型的词汇教学教材的建议;胡鸿, 褚 佩如(1999)也提出实行集合式词汇教学的方法;刘 珣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中强调汉语词汇教学要掌握每一个词语的具体意义和用法,把词的教学与句子教学相结合,同时注意利用词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在系统中学习词,掌握汉语构词法,重视语素教学,并提出不同的言语技能,对词汇的掌握有不同的要求,要通过加强词汇的重视与复习来减少遗忘。黄振英在《初级阶段汉语词汇教学的几种方法》中总结了演示描述法,联系扩展法,提问讨论法,汉外对应词对比法,词语联系搭配法,总结归纳法七种初级阶段词汇教学的方法,为后来的词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方面的宝贵财富。
(二)前沿水平
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词汇教学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点。如何更好地进行词汇教学,对教学工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杨希贵(2009)认为扩大词汇量是中级阶段留学生汉语学习的主要任务,并强调兼顾词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崔永华、杨寄洲(2002)主编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和周健(2004)主编的《汉语教学法研修教程》对词汇、语法等汉语各方面的教学技巧做了较为系统地总结,为对外汉语教师的课堂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前辈们的探索给我们带来很大启示,但词汇研究的现状与它的重要性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相关的研究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展开,尚没有达到应有的广度与深度。
对外汉语教学在词汇教学方面仍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许多问题是不容回避的。例如:词汇教学从哪儿教起?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确定词汇教学的重点?对外汉语教师可以采用哪些手段和方法?怎样才能使学生理解、掌握词语的意义?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因此,本文选取对外汉语教师和学生都十分关注的课堂词汇教学技巧,作为研究目标,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及其特点出发,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主要技巧等方面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进行了论述,以期望有助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更好地为对外汉语教育事业服务。
三、拟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其新颖性:
主要研究问题:
近年来,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逐渐成为学者
们关注的目标,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引起了广泛的重视。然而,词汇教学研究的现状与它的重要性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介于此种情况,本文主要是通过研读李明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与习得研究》和崔永华、杨寄洲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深入研究书中所包含的词汇课堂教学技巧,词汇教学技巧,以及词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理念,课堂词汇教学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并对词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和解读。同时紧密结合当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对杨老的词汇教学技巧的应用与发展的实践,希望能够对当下的对外汉语课堂词汇教学有一些借鉴和启示。
说是至关重要的。介于对第二部分的理论分析,本部分着力将理论与本人在实习过程中的授课经验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便达到更好的至关效果。第四部分内容主要为综合以上陈述,对本论文提出的词汇课堂教学技巧及规律做出综合总结,以及写作本论文的意义。
新华社近日公布了最新的统计信息,目前汉字的总数已经超过了8万,而常用的只有3500字。虽然常用字的数量没有多少变化,而字库总量却变大了,这是为什麼呢?中国汉字总量是多少,大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有「总汇汉字之大成」评价的《康熙字典》,在书后附有《补遗》,「尽收冷僻字,再附《备考》,又有音无义或音义全无之字」,收录的汉字是4万多个。1994年出版的《中华字海》收入了87019个汉字,而已经通过专家鉴定的北京国安咨询设备公司的汉字字库,收入有出处的汉字91251个,据称是目前全国最全的字库。与庞大的汉字库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历代日常书面语常用的不同的汉字数量一般都控制在三四千个。数量上并没有超过最初的文字甲骨文。国家在1988年公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选收了2500个常用字、1000个次常用字,总共只有3500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前副所长纪恒铨认为,一个国家的文字总量有增有减,但基本字的数量则比较固定。汉字有很多,可以分做很多层面。中国常用汉字有2500多个,只要掌握了它们,就可以熟练阅读现代汉语书面语了。《毛泽东选集》5卷本,使用的不同汉字也不超过2000多个。小学语文大纲规定学生应该认识3000个汉字,如果掌握了1800多个汉字,也就可以脱盲了。纪恒铨说,文字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传达著一定的信息,不同社会阶段文字适用特点也不同。随著社会发展,一些文字就被逐渐淘汰了。从现代汉语角度,人们传情达意需要更简便的方式,「4万甚至9万多汉字,恐怕许多人一辈子也记不完。汉字中的生僻字很多,即使自己记住了,如果交流时对方不懂,还是没用」。许多生僻字就是这样逐渐被淘汰出常用字。随著社会的发展,为了表现新的事物,语言也在发展,9万汉字的背后是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由於中国文字积淀的历史长,这些字就构成了汉字库的主体,主要体现在包括国家编撰的《说文解字》、《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的收字上。在语言文字本身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还出现了大批的异体字和不规范字,就像孔乙己曾经坚持「茴」字有四种写法一样,汉字中的异体字是汉字家族日益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在50年代,国家曾经做过一个异体字整理表,然而工作还未结束,随著汉语拼音化方案的提出,这项工作没有进行到底。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系教授晁继周先生这样解释。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参与了《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编纂工作的刘庆隆先生介绍,做这样一个大的字库收集整理工作,不但备查备用,还可供国内两岸四地及国外进行汉字文本印刷、古籍整理和研究适用,而且为人名名录及证件制作、中国地图地名标注提供了水平很高的字库工具。90年代初,国家制作过一个包含20902个字的国家标准字库表,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这个字表还远远不够使用,目前补充工作还在开展中。整理汉字库的原因,刘庆隆认为一是适应国际上要求建立国际字标的需要,做成一个国际通用的字库以方便国际文字的交流,目前国际ISO国标委员会正在收集各国文字;二是适应计算机输入法的发展、扩大计算机字库的需要。目前信息产业部的计算机标准化研究所也正在进行汉字字库的统计整理工作,已经整理出来近7万字;第三,汉字发展过程中的字体变形使得一些字看起来已经不像汉字,需要整理以便统一。
对于外国学生来说,汉语难学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是“汉字难输入难书写”,二是“汉字难认难记”。这两个方面的学习困难都与汉字字形紧密相连,与字音无关,解决这两个方面的困难只有从汉字字形的研究入手,并且一定要解决。 “和码”汉字字形编码方案及其输入法,是汉字字形编码研究的最新成果,“和码”输入法,是电脑字母大键盘,数字小键盘“和”手机上统一通用,易学易记,快速高效的输入法,同时“和码”输入法,也是通过汉字字根,分析理解汉字字形字义,帮助认识记忆汉字的方法,“和码”特别适合外国学生学习使用。以“和码”输入法为工具,能彻底地解决外国学生“汉字难输入”的问题,有效地帮助解决“汉字难写”的问题,“和码字根学习法”能有效地帮助外国学生克服“汉字难认难记”的困难。“和码”的技术表明,与汉字字形有关的“汉字难学”的问题,可以从汉字字形编码输入技术入手,从汉字教学方法上找到解决的办法。。 一、用“和码”输入法,解决“汉字难输入”的问题 汉语对外教学的对象,一般都是在校(小中大)学生,他们都会用电脑。这些已经习惯了在键盘上输入英、法、德、西班牙语等字母文字的外国学生,也都期待汉语学习的第一节课,就能学会通过键盘简单方便地输入汉字。 但这一点外国朋友从来就没有做到过,不要说第一节课就学会汉字输入,即使几年的汉语学习,外国朋友也不能轻松自如地输入汉字。因为到目前为止,对外汉语教学都是从拼音开始,以学拼音为主,等学会汉语拼音之后,再学汉字拼音输入,这已是一个学期以后的事。因为拼音输入要求读音很准确,外国人说汉语本来就很绕口,能说准确的人是极少数,读音不准,使用拼音输入就很困难。 汉字读音不准,拼音输入难,对于绝大多数外国人来说,不是一时,而是一世的困难,因此拼音输入法不适合于外国学生学习使用。这一点已被多年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所证实。 拼音输入不适合于外国学生,那么还有许多汉字形码输入法,依照字形就可以输入,外国学生为什么不使用汉字形码输入法呢?因为以往的汉字形码输入法,没有做到易学易记易用,也都不适合外国人使用。如“五笔字型”输入法的“王旁青头兼五一,土士二干十寸雨”的字根口诀,只是适合有汉语背景的中国人,让外国学生去背,不要说在开始,就是学了汉字几年之后,也难做到。 在过去,“汉字输入难”让外国学生尝够了苦头,更加重了汉字难学的感觉,影响了学习汉语的兴趣,更妨碍了学生借助电脑学习汉语。 “和码”输入法是新的汉字形码输入法,有25个字根,每个字根相当于一个汉字的形义字母,如“土口人氵力女心王木日犭米”等,通过输入这些形义字母,就能输入汉字。这一点与英语、法语、德语的输入一样。汉字的字根(形义)字母。比英文的字母更具有形义特征,通过字根输入汉字的过程,是最好的汉字字形字义分析与学习的过程,如:汉(氵又)、字(宀乛十)、结(纟土口)、构(木勹厶)。和码把汉字的字根按起笔画的不同(横横竖撇点)严格地分为5个区,每个区按字根由简到繁分5个位,区与位排列的严格顺序,使字根表易学易记。 各个字根用其区与位的顺序号12345表示,如:一11、口33、日35、冫52、氵53,就形成了字根的25个数字码。和码在电脑大字母键盘上用25个字母键盘输入这25个数字码,在小数字键盘和手机上通用12345五个键的两两组合输入25个数字码。“和码”输入软件,通过输入单字的字根码,就可以显示输入单字。 特别是在小数字键盘和手机上,“和码”输入软件有字根提示功能,只要输入字根的区号,软件就列示该区内的所有字根,并提示位号。借助这个逐码提示的功能,“和码字根表”25个码的记忆,就简化为“1横2横3竖4撇5点”5个区号的记忆了。对于外国学生,“和码”的学习需要2个课时 ,具体步骤与时间安排如下:①、介绍汉字的4个基本笔画,横(一)竖(丨)撇(丿)点(丶),以及它们的折笔画如横折(乛乁乙)、竖折(亅乚)、撇折(く)等(10分钟); ②、介绍汉字的基本字根,如“十土艹木,山口囗日,亻人女禾,冫氵灬米”,并举例解释汉字是由字根组成的,就象英语单字是字母组成的一样(15分钟);③、介绍和码字根表五区五位的划分规则,字根数字码,以及利用数字小键盘输入字根练习(20分钟); ④、10分钟休息。 ⑤、介绍单字分块,以及字块取码的方法(15分钟); ⑥、介绍三块汉字的单字取码方法,如:品,晶,最,新,并做输入练习(5分钟); ⑦、介绍二块字的单字取码方法,如:汉,字,和,春,打,迫,并做输入练习(10分钟); ⑧、介绍一块字的单字取码方法,如:来,龙,马,虫,并做输入练习(5分钟); ⑨、简单介绍词组的编码输入方法,标点符号的输入方法(10分钟); ⑩、介绍输入软件的常用功能,以及“和码练习软件”的使用(10分钟)。 学生学会“和码”后,不需知道字音与字义,就可以用使用“和码练习软件”进行输入速度练习,就象学英语的学生,不需知道字音与字义,就开始进行英文输入速度的练习一样。另外,“和码”还能在数字小键盘和手机上快速输入,这一点英语却做不到。对于外国学生来说,“和码”汉字字形输入法,比汉语拼音输入法容易学得多,学生练习使用和码输入汉字的过程,就是分解与组合汉字字形结构,掌握汉字书写顺序,分析理解记忆汉字的过程。掌握了汉字输入,就能借助于电脑学汉语,也为字音与字义的学习做准备。 二、用“和码”字根学习法,解决“汉字难认难记”的问题 对于习惯了用26个字母拼字的外国学生来说,不同字形与结构的汉字,就是没有规律,几百上千个汉字的记忆太困难了。“汉字难认难记”成了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严重障碍。 正因为汉字难学,使得许多外国学生,学汉语时只学拼音,不学汉字。这样学生虽然会听会说,但不会读书看报,不会写文章,也就不能用汉语做有深度的学习与交流,就不能算真正地学会了汉语。 怎样才能帮助外国朋友克服“汉字难认难记”的困难呢?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记忆英语单字时,我们常用“字根学习法”,就是找出英语单字中的一个或几个字根,通过字根来分析理解记忆单字。 汉字的字形结构,更明显地含有一个或几个字根,如:汉(氵又)、字(宀乛十)、结(纟土口)、构(木勹厶)。汉字中更容易提取一个或几个由基本笔画组成的字根。汉字字根(部分是偏旁部首)是单字字形的重要内容,也是字义的重要内容。掌握汉字的一个或几个字根,对于分析理解记忆汉字有不可替代的帮助作用。因此对于外国朋友的“汉字难认难记”的问题,汉字的“字根学习法”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 “汉字字根学习法”,即是从字根的角度看汉字,用单字中的一个或几个字根表示该单字,通过这些字根分析理解记忆汉字的字义与字形,在电脑上通过输入这几个字根来显示(还原)单字。这样通过单字到字根,再由字根到汉字的反复对应练习,达到掌握字义,记忆字形与输入运用汉字的目的。 “汉字字根学习法”,把每个汉字的平面图形结构,简化为由一个或几个字根组合的线性结构,用约100常用的字根,来表示所有的汉字。这样就从字根的角度,提供了一个线性化、简单化汉字字形的方法,以帮助分析与记忆汉字。在电脑上通过输入软件,进行字根与单字的转换,达到练习与运用汉字的目的。这样汉字的学习就有方法可依,有技术可用,变得容易起来。 “和码”汉字编码输入方法,也是一套完整的“汉字字根学习方法”。和码有完整的易学易记的字根表,以及易用的单字取码方法,能让初学者很容易地记忆这些字根,很容易地从汉字提取一个或几个汉字字根,利用和码输入软件,通过输入字根来显示(输入)汉字。 和码单字的取码方法是,把单字最多分为三块,以字块为基础,按书写顺序提取三个主要字根,这三个字根就是“汉字字根学习法”所需要的字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