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论文篇2 浅谈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随着市场 经济的 发展和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 文化建设对农村信用社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农村信用社变革 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的内在需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农信社要真正成为金融市场中活跃的金融企业,跟得上时代发展潮流的步伐,就必须加强代表其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 以人为本 可持续发展 近几年来,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 工作不断取得进步,不但支持和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全面提高了整体业务水平,行业自律也得到了强化。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逐步改善, 社会地位不断提升,形成了自身特色的文化内涵。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归纳起来就是规模、效益增长,稳健、审慎不足。要想实现科学的发展,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抓发展不放松,别一方面更要把稳健放在首位,把合规文化建设引入和贯穿到业务经营的每个环节,才能促进各项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1.概念认识雾里看花 提起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大多员工不知所以然,他们往往把农村信用社内部开展的文体活动、惠民活动当成企业文化,热衷于活动的轰轰烈烈,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还有的农村信用社把以前开展的一些文娱活动都归纳为企业文化,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中并没有搞明白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 2.思想认识墙上芦苇 员工素质的低下是思想认识底子薄的根本原因所在,它严重障碍了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由于农村信用社不同程度地存在近亲繁殖等现象,新鲜血液没能得到及时充实到信用社,而低文化员工对新鲜事务接受能力低下,对企业发展方向不能领会或领会不深,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不能理解或认识不到位,因此在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上表现为整体思想认识打不开局面。 3.对潜在的优良传统没能系统 总结上升到文化层次 农村信用社已经能够生存繁衍50多年且成发达之势,可见其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精神所在。如何发掘和开发并系统地总结,使其上升到“文化”层次,形成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精神支柱之一,此项工作整体上来说处于停滞不前或才起步。 4.党 组织在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系统建立了自己的党建体系,大多县级联社以上都建立了党委,各农村信用社成立了党支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业务发展中得以充分显现,但对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却认识不足,更有甚者仅停留在形式、花架子的错误认识观点上。 二、加快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立完善的措施和途径 1.树立自身品牌、创新服务 农村信用社要在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并发展,就必须转变经营理念,找准市场定位,以服务三农为主体,服务地方、扎根农村、贴近农民,不断加大支农贷款的投入,创新金融工具和服务手段,以信贷结构调整倾力支持农民致富、农村经济发展和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打造农民普遍认可的品牌文化,使广大农民充分感受到农村信用社是农民的银行、自已的银行、可信赖的银行。服务是农村信用社的宗旨,也是各项工作的出发点,更是现代金融企业文化的丰富内涵。农村信用社要根据市场变化,不断创新服务品种,随时满足市场需要。在抓好柜台服务的同时,还要延伸服务区域,不但要形成优良的服务作风,还要探索灵活的服务方式、构建良好的服务 环境。通过服务占领更大市场与空间,拥有更多长期优良客户,创造业绩,树立更好的信合形象。 2.从服务下手,贯彻“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 良好的服务是在竞争中立于不败的关键,信用社应当积极提升自身服务质量,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首先是规范服务环境,农村信用社各营业单位的建设必须使用省联社统一规范标准,统一机构名称,在规定位置悬挂统一的机构牌、利率牌、营业时间牌。营业室要统一悬挂服务公约、服务承诺、服务电话号码,做到悬挂齐全、端正、服务环境整洁、美化。二是完善便民服务设施。营业柜台外应配备沙发、坐椅、老花镜、验钞器具、书写用笔墨等。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一套整体形象设计方案,从员工的仪表、站立、坐姿到办公桌椅、社区卫生、花草等外部环境都要给客户一个全新的感受,使客户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不断创造农村信用社的优质服务品牌。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实施奖励机制,加大员工培训 教育力度 在世界上经营良好的大企业中,优秀企业都建立有完善的竞争激励机制与教育培训系统,有的企业甚至还办有自己的学校,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更是逐渐多元化。农村信用社在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一方面提前准备,尽快建立、健全完善的竞争激励和人才任用机制,通过竞争选拔优秀人才,唯以重任,创造言论自由、工作自主的内部环境,更好的实现员工的自身价值,促进信用社实现双赢;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还应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既要制定完善实用的培训工作制度,又要采取多种培训方式,要通过培训达到教育员工、充实员工、提高员工、培养复合型人才,形成信用社人才储备库的目的,增强信用社竞争力、创新力、生命力,使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具备可靠的动力。 4.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作用无可非议,也是许多成功企业的基本原则,它是企业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农村信用社作为金融企业自然毫无疑问的应将以人为本作为管理的重中之重,了解员工、理解员工、引导员工、爱护员工、关心员工、信任员工、增强队伍凝聚力,知人善用,让员工人尽其才,各显所能,各施其长,促进员工实现人生价值,推动企业实现更佳业绩。 现阶段农村信用社正面临向商业银行改制的关键时期,面对众多金融机构的竞争,建立完善良好的企业文化迫在眉睫,它将是信用社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好的立足农业,服务三农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康凤立.浅谈农村信用社的企业文化建设.河南日报农村版,2005. [2]邹国本.浅谈农村信用社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青年科学,2009. [3]王振宇.浅析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2011. 猜你喜欢: 1. 农村信用社发展论文 2. 金融本科毕业论文关于信用社方面论文 3. 金融本科信用社方面毕业论文 4. 有关信用社内部审计论文 5. 信用社个人总结范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历史任务。如何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实现防范化解风险、支农和自身发展的共赢是个现实的课题,需要各有关方面认真地研究。 二、新农村建设给农村信用社风险防范化解带来的挑战 (一)支农优惠政策可能增加农村信用社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指由于某些制度性的或其他的变化,而引发的私人部门改变行为,或者有意去冒更大的风险以谋取厚利;或者虽无意冒险但却疏于防范,使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为提高农村信用社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国家将陆续出台许多支持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优惠政策措施可能使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压力减少,疏于风险防范化解。同时,一些支农信贷政策可能成为某些农村信用社冒险放贷的借口。 (二)农村巨大资金需求可能诱发过度信贷风险。金融机构所具有过度信贷的内在冲动,是造成金融体系内在脆弱性或内在不稳定的核心原因。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信用社过度信贷主要来自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总量巨大。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到2020年,新农村建设新增资金需求总量为5万亿元左右。按照过去农村投入资金中财政资金、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的经验比例,即使考虑到公共财政加大对新农村建设投入的情况,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中的大部分仍将由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而农村信用社目前和将来一定时期内仍是支农信贷的主渠道。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目前是我国金融机构中的弱势群体,自身治理结构不完善。在农村经济出现繁荣景象的诱导和有关部门不当引导、干预下,农村信用社可能放松贷款条件,满负荷或超负荷扩张信贷规模。 (三)多因素积聚加剧农村信用社流动性风险。除上述过度信贷因素外,还存在以下三个因素造成信用社流动性风险上升:1、分流农村信用社资金来源的渠道增多。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在保证资本金充足、严格金融监管和建立合理有效的退出机制的前提下,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允许私有资本、外资等参股。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管理办法。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这些新成立的机构和组织将直接分流农村信用社资金。2、农民边际长期储蓄倾向降低。随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等制度的建立健全,农民养老、看病和供子女上学等大项支出中由公共支出承担的部分逐渐增加,农民边际长期储蓄倾向减弱。3、农村信用社资金变动季节性特征减弱。以前农民年度性收入和支出主要围绕种植业变动,农村信用社存款增减和贷款收放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使农民收入和支出渠道呈现多元化趋势,种植业收入在农民总收入中比重下降。农村信用社资金变动季节性特征减弱,资金头寸匡算和调配比以前复杂。 三、抓住机遇 应对挑战的对策 (一)以外部治理促进内部治理完善。 农村信用社完整的治理结构包括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外部治理结构的建立健全有助于促进内部治理结构运行机制的完善。经过近几年的改革探索,农村信用社普遍建立了股东大会-理事会-主任-监事会的内部治理框架。相对于内部治理,外部治理发育不全。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日益增多,农民的参与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增强,为培育农村信用社的外部治理结构提供了契机。建议:1、吸收农村信用社存款人和贷款客户等利益相关者进入信用社的“三会”,遏制内部人的道德风险。2、开拓农村信用社的“经理人”市场。信用社高管人员面向社会选拔,培育竞争性经理人市场,减少代理问题的发生。3、加大市场退出监管的力度。对于存在严重清偿性风险的农村信用社及时进行接管、重组、关闭或解散,严厉追究责任人责任,充分发挥市场的惩戒作用。 (二)以支农合力化解过度信贷压力。1、围绕增强支农功能加快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的步伐。农业银行要按产权股份化方向加快改革步伐,加大对农村资金的市场化支持力度;农业发展银行要按功能扩大化方向进行改革,扩大业务范围和服务领域,增强支农服务功能;邮政储蓄机构要按照机构企业化方向进行改革,开展抵、质押贷款业务,建立完善邮储资金回流农村的机制。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设有网点的,也应将一定比例的资金投放到农村。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允许私有资本、外资等参股。积极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尽快改变目前主要靠农村信用社一农支“三农”的局面。2、统筹规划,合理调配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政策性金融和商业金融在支持“三农”中的分工,提高资金整体使用效率。农村信用社资金运用应坚定立足于“小额、短期、低风险”。大额、长期资金需求由财政性资金或政策性银行提供。3、明文规范农村信用社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的资金运用,防止内部人以支持新农村建设为名滥贷寻租。 (三)以增量激活存量。目前农村信用社普遍资产质量不高,资产负债比例居高不下,农村信用社可用支农资金余地较小。同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借款人已经占农户的一定比例,如果按照现行的贷款管理办法,这些借款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得不到新的信贷支持。因此,以新增贷款增量激活不良贷款存量是实现支农和化解信贷风险的理想渠道。思路有二:一是保全旧贷增加新贷。允许农村信用社在以农民土地承包权和宅基地房地产权做抵押等方式把以前不良贷款中的信用贷款变成抵、质押贷款的前提下,增加对原借款人的贷款。二是还二贷一。不良贷款借款人如在信用社约定的时间和金额内归还一定金额的贷款,即使借款人在信用社贷款仍有余额,信用社可按照还二贷一的原则增加新贷款。上述两种方式并没有增加信用社的信贷风险。 (四)以系统性风险防范遏制单体风险蔓延。1、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构筑农村信用社安全放火墙,增强公众信心。2、建立金融机构伙伴风险的缓冲机制。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金融机构城乡一体化趋势不可阻挡。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阻滞城乡金融机构伙伴风险的传播有利于维护农村信用社的安全稳健运行。思路之一如:其他金融机构从农村信用社划入大额款项,划入方金融机构应提前一定时间预约通知信用社。3、拓宽农村信用社的筹资渠道。畅通农村信用社从银行同业资金市场筹资渠道,拓宽信用社应急筹资渠道;允许农村信用社采取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长期资金,增强农村信用社资金来源的稳定性。4、在确保不会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前提下适时引爆已经出现清偿性危机的单体信用社风险,缓释风险能量,防止风险集中爆发。
目前,农村信用社经营困难、效益低下、亏损面大。究其原因,除了金融体制等外部条件的制约之外,财务管理工作没有规范化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如何加强农村信用社的财务管理是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一、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从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的现状来看,其正处在从传统的财务管理向现代财务管理转型的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依法稳健经营,建立了科学的财务管理分析指标。农村信用社引进开发了一些现代化管理手段,通过建立“存贷款业务统计分析表”、“经营指标考核情况表”、“营业费用情况表”、“财务收支分析表”等一系列财务报表,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计算、分析、预测和决策,对信用社筹资管理和资金运用起到了有效的调节和引导作用。其中,固定资产的指令性计划管理保证了农村信用社的固定资产保持在上级主管部门控制的指标之内,有效控制了固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引进的综合费用率管理将费用与财务收入挂钩,费用额较有弹性,较之不管信用社是盈是亏、财务收入是多是少的“费用定额管理”更灵活、有效。2.以财务决策为中心的现代财务管理机制还没有形成,财务管理仍然属于以计划为中心的传统管理。目前,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主要围绕存贷款、财务收支、利润三个方面的计划展开,侧重于事后核算,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很少涉及。即使涉及,也往往由于缺乏科学的方法,造成计算结果与实际误差太大,因而不能追踪千变万化的实际业务发展情况,达不到动态管理的目的。而且,数量指标分析运用相对较少,主要是针对人民银行监管办下达的五项指标进行考核,尤其是费用支出的考核指标单一,仅有“综合费用率”一项。虽然它比费用定额管理前进了一步,但仍不够科学。3.内部财务管理不严格,体现为有章不循、违章不纠、管理松懈。这主要表现在对《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实施办法》执行不到位上。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对抵贷资产处理不当。近年来,随着经营业务不断扩大,借款人或担保人因无力以货币资金偿还贷款而以资产抵偿贷款本息的情况大量增加,农村信用社由此取得的抵贷资产也就增多。农村信用社在取得抵贷资产时,往往账务处理不当,使“待处理抵贷资产”科目成为农村信用社转移不良贷款的“避风港”。《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实施办法》第五十三条规定:“信用社取得的不能当即变现的抵贷资产,应根据其计价价值的大小,冲减贷款本金与应收利息。其中,冲减贷款本息不足的,不足部分作为呆账或坏账按规定进行核销;冲减贷款本息有结余的,结余部分暂作为信用社的负债,待抵贷资产变现后再按借贷双方事前签定的合同或协议的有关约定,作为信用社的当期收入或退还借款人。”但在实际工作中,信用社在取得抵贷资产时,都是以本金全额计入“待处理抵贷资产”科目,而没有把不足以抵偿本金部分冲减贷款呆账准备金、所欠利息部分冲减坏账准备金。这样做的结果是使抵贷资产名不符实,价值相差甚远,使当前利润反映不真实,增加了信用社的税费开支,形成了信用社新的风险源。
金融本科我能肯定好
随着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试点工作的逐步推进,选择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改革模式成为主流,法人(县联社)管理法人(信用社)将被取代。因此,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已是摆在农村信用社面前的新课题。本文拟从建立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体系、财务预算机制和强化成本核算等三个方面来建立新的财务管理模式谈点粗浅看法。 一、建立新的财务管理体系,构建集中统一的组织形式。 在两级法人体制下,农村信用社采取“分级核算”,财务管理比较分散,存在很多缺陷,在县级法人体制下,建立“集中统一”财务管理组织体系已成为改革发展的必然。(一)加快县联社财会部门建设,强化管理服务职能。 实行县联社一级核算后,由于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等职能全部集中到联社财务部门,增加了联社财务部门的责任和压力,对联社财务部门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快强化联社财务部门建设步伐。一是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用一批组织能力强、懂管理、业务技术过硬的优秀人才充实联社财务部门;二是有意识地选送财会人员进行政治、业务、法律、计算机培训,学习商业银行同业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取其精华,更新观念;三是财会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树立“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的职业道德,以确保县联社对各项财务工作的具体管理服务职能落到实处。(二)推行财务主管派驻制,强化监督制约。 长期以来,由于会计管理制度不规范、机制不健全、监督不到位等问题的存在,基层信用社在业务进度上“玩数字”,在费用开支上“想点子”,在信贷管理上“绕圈子”的现象屡见不鲜,对此,基层信用社财务主管也常常处于“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的尴尬境地。因此,统一法人后,改革传统的会计管理体制成为必然。 现代金融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上的一大特点,就是对其分支机构实行财务主管派驻制。即上级部门对所辖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监督和控制,会计主管亲临第一线,对财务会计行为做原始确认,从源头抓起,实施有效监督,从而确保其规范性和真实性。实行委派制后,财务主管实行“垂直管理”和“双线负责制”。各个信用社的财务主管分别由县联社垂直管理,实行业务上的专门领导。 一是财务主管在派驻社日常的财务管理,实行双线负责制。一方面要负责本社内部所有的财务管理事务,协助本社主任开展工作,参与本社的财务决策;另一方面,也要对联社负责,贯彻县联社或上级部门的有关政策,监督本社的所有业务活动在可以控制和可行的范围之内。 二是接受县联社财会部门的直接管理。财务主管由县联社任命和考核,实行任命制,代表县联社对信用社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和财务管理工作,参与所在信用社经营管理决策,督促所在信用社员工认真执行财经纪律和相关制度、办法,对违反国家政策、财经纪律和规章制度的行为拒绝办理,不能制止的及时向联社反映;检查所在信用社所有财务收支、财产保管和资金使用情况,对违规问题向信用社领导提出质询,并书面报告联社;凡职责履行不好,对问题隐瞒不报的,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二、建立新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转变财会职能。 目前,大多数信用社(尤其是县联社)的财务管理还仅限与事后的财务分析和监督,财务工作基本上还停留在记账、报表、财务分析、财务检查的记账型会计阶段。而财务预算管理是以强化内部经营管理,通过对经营过程的预测、规划、组织、控制和考核评价,实现最佳经济效益,在统一法人后的农村信用社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强化财务信息的集成与分析,提高预算预警力。 1.财务信息系统的建立。主要是是采集全县每个信用社及县联社所有业务数据,本地同业及其他兄弟联社相关数据,尽力扩大财务信息的采集面,提高信息的加工程度,做到内部与外部信息、当期与历史数据相结合。 2.财务分析系统的建立。主要是依据财务信息系统和预算体制,建立财务综合分析数据库及完善的财务分析指标和方法体系,定期向县联社领导和有关部门报送财务分析报告,准确、科学地分析信用社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 3.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经济运行质量的好坏,主要通过财务评价指标反映出来。财务部门应根据日常收集整理的财务信息,需要连续不断地反映信用社业务指标动态变化的趋势,直观表达各项业务指标预算执行情况,对照有关指标的最大允许范围,及时发出预警信号,超前提出财务建议,使财务管理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二)科学编制财务预算,强化预算执行力。 1.制定目标,编制财务预算。一是年初县联社财务部门利用建立的财务信息系统,特别是对存、贷款、成本、利息收支等各项指标进行科学的整理和分析,预测经营前景,初步确定年度总体的经营目标;二是县联社经营班子召开业务经营分析会,对总体经营目标进行分析,找出目标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和措施;三是结合各基层分支机构的具体情况,测算和分解资产质量、管理水平、盈利状况和资产流动性等几方面的约束指标,确定信用社的目标利润,寻求实现目标利润的最佳《预算方案》,并配套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责任制度和考核办法;四是将《预算方案》报请社员大会或理事会审核通过后下发各分支机构和县联社各业务部门执行。2.落实目标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的控制和约束能力. 对《预算方案》,各信用社必须充分考虑财务预算的约束,围绕实现财务预算开展工作,使财务预算渗透到哪里,财务管理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以形成全员和全方位的财务管理局面。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要及时进行对比分析,发掘预算管理的潜力,同时,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发现和查清目标管理和项目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准着力点,适时进行调整或弥补。3.总结目标,对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和分析。 每到财务预算考核期,对各项经营目标的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进行比较,计算出差异,分析原因,提出对策,评价和考核所属单位的绩效,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并将所有情况纳入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以预算为前提的财务管理模式,使一切经济活动都围绕财务目标的实现而开展,从而带动和推动信用社的各项工作,提高信用社的经济效益。三、强化全员核算意识,增收节支“双管齐下”。 为了有效执行财务预算,全社上下必须强化核算意识,一方面拓宽增收渠道,另一方面有效控制费用成本开支,继而实现“员工、社员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1.加强宣传,强化全员核算意识。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每位员工深刻认识到信用社面临的困难,关键在于拓宽增收渠道和降低成本。抓住“增收节支”这两条主线,就抓住了信用社提高经济效益摆脱困境、求得生存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突破口。以此提高职工对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的参与意识。 2.努力降低存款成本。作为农信社主要资金来源,存款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信社的经营效益,降低存款成本无疑成为农信社的“另类收入”。同时,对负债成本高、规模小的信用网点进行撤并. 2.培植多种效益增长点。一是搞好贷款营销,最大限度地用活资金,减少无息资金占用,培植优良的客户群体和优势项目,增加利息收入;二是优化信贷资产质量,盘活不良资产;三是树立现代市场营销理念,大力开拓中间业务。选择有特色、有发展前景的业务品种,发挥点多面广的优势,扩大代理范围,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3.严格控制费用支出。提倡“过紧日子”思想,以“勤俭办社、厉行节约”为宗旨,有效地控制各项费用开支,杜绝一切不合理支出。费用开支实行“账户”管理。对所有费用支出账户进行分类,根据每个账户的不同性质划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工资福利型账户。必须严格按照员工工资标准及国家和地方津贴规定执行;二是比例控制型账户。如: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等,必须在规定控制比例内据实列支,不得预提,更不允许突破;三是比例计提型账户。如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必须按照规定的比例及时足额提取,不准多提或少提,更不准不经提取自行列支;四是监督控制型账户。如公杂费、钞币运送费、水电费等,此类账户要严格控制,认真履行审批手续,可通过核定费用额和费用率的方法实行“双线”控制。
金融专业的,这个我知道的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概念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银行类金融机构,所谓银行类金融机构又叫做存款机构和存款货币银行,其共同特征是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负债,以发放贷款为主要资产,以办理转帐结算为主要中间业务,直接参与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 农村信用合作社又是信用合作机构,所谓信用合作机构是由个人集资联合组成的以互助为主要宗旨的合作金融机构,简称“信用社”, 以互助、自助为目的,在社员中开展存款、放款业务。信用社的建立与自然经济、小商品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由于农业生产者和小商品生产者对资金需要存在季节性、零散、小数额、小规模的特点,使得小生产者和农民很难得到银行贷款的支持,但客观上生产和流通的发展又必须解决资本不足的困难,于是就出现了这种以缴纳股金和存款方式建立的互助、自助的信用组织。 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银行类金融机构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农民和农村的其他个人集资联合组成,以互助为主要宗旨的合作金融组织,其业务经营是在民主选举基础上由社员指定人员管理经营,并对社员负责。其最高权利机构是社员代表大会,负责具体事务的管理和业务经营的执行机构是理事会。 2、主要资金来源是合作社成员缴纳的股金、留存的公积金和吸收的存款;贷款主要用于解决其成员的资金需求。起初主要发放短期生产生活贷款和消费贷款,后随着经济发展,渐渐扩宽放款渠道,现在和商业银行贷款没有区别。 3、由于业务对象是合作社成员,因此业务手续简便灵活。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主要任务是:依照国家法律和金融政策的规定,组织和调节农村基金,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综合发展,支持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社员家庭经济,限制和打击高利贷。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历史沿革 合作金融组织在我国有悠久历史,在共和国建立以前合作金融在实践中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在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个人对生产资料所有权被取消,随着共公有化程度的提高,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合作性质被淡化,并被转化成国家银行在 农村的基层机构。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种“官办”的制度安排已不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1984年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开始推行以恢复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和经营上的灵活性为基本内容的体制改革。1996年农村信用合作社与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脱钩,受人民银行代管,并开始按合作性原则于作。2003年,8个省开始进行推行改革试点,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2004年,在全国范围那进行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并持续至今。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概念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银行类金融机构,所谓银行类金融机构又叫做存款机构和存款货币银行,其共同特征是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负债,以发放贷款为主要资产,以办理转帐结算为主要中间业务,直接参与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 农村信用合作社又是信用合作机构,所谓信用合作机构是由个人集资联合组成的以互助为主要宗旨的合作金融机构,简称“信用社”, 以互助、自助为目的,在社员中开展存款、放款业务。信用社的建立与自然经济、小商品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由于农业生产者和小商品生产者对资金需要存在季节性、零散、小数额、小规模的特点,使得小生产者和农民很难得到银行贷款的支持,但客观上生产和流通的发展又必须解决资本不足的困难,于是就出现了这种以缴纳股金和存款方式建立的互助、自助的信用组织。 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银行类金融机构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农民和农村的其他个人集资联合组成,以互助为主要宗旨的合作金融组织,其业务经营是在民主选举基础上由社员指定人员管理经营,并对社员负责。其最高权利机构是社员代表大会,负责具体事务的管理和业务经营的执行机构是理事会。 2、主要资金来源是合作社成员缴纳的股金、留存的公积金和吸收的存款;贷款主要用于解决其成员的资金需求。起初主要发放短期生产生活贷款和消费贷款,后随着经济发展,渐渐扩宽放款渠道,现在和商业银行贷款没有区别。 3、由于业务对象是合作社成员,因此业务手续简便灵活。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主要任务是:依照国家法律和金融政策的规定,组织和调节农村基金,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综合发展,支持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社员家庭经济,限制和打击高利贷。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历史沿革 合作金融组织在我国有悠久历史,在共和国建立以前合作金融在实践中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在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个人对生产资料所有权被取消,随着共公有化程度的提高,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合作性质被淡化,并被转化成国家银行在 农村的基层机构。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种“官办”的制度安排已不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1984年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开始推行以恢复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和经营上的灵活性为基本内容的体制改革。1996年农村信用合作社与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脱钩,受人民银行代管,并开始按合作性原则于作。2003年,8个省开始进行推行改革试点,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2004年,在全国范围那进行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并持续至今。
论文的选题是金融论文写作的基础步骤,选题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国际金融 毕业 论文的质量好坏。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金融本科学生论文选题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供大家参考。
1.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潜在风险分析
2. 利率市场化势在必行
3.金融体制改革与利率市场化
4.我国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前提
5.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步骤
6.我国利率市场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7.商业银行应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
8.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或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
9.利率市场化后投融资策略的调整
10.我国利率市场化后衍生金融工具的推出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利率市场化
12.利率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13.我国的利率弹性问题研究
14.小议如何提高存款利率弹性
15.小议如何提高贷款利率弹性
16.我国利率传导机制的优化
17.提高商业银行在利率传导中的效果
1. 农村信用社风险的形成及防范 措施
2. 论农村信用社制度创新
3. 论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
4. 如何构建县联社综合体系
5. 论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6.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农村金融体系再造中的作用研究
7. 中国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机制及其效率
8. 农户信贷行为变迁的趋势分析
9. 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问题探讨
10. 论我国农村金融风险控制
11. 论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发展
12. 构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思考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政策探讨
14. 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强化管理的思考
15. 论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
1.我国设置政策性银行的理论依据
2.我国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问题的解决
3.政策性银行如何配合我国产业政策的实施
4.我国政策性银行外部关系的协调
5.对我国政策性银行有效监管的实施
6.政策性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7.政策性金融机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加强商业银行的风险内控机制
9.我国金融风险的制度性分析
10.国际金融风险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11.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机制有效性研究
12. 我国企业债券风险特征研究
13. 中小投资者保护问题研究
14. 开放条件下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与防范
15. 论我国农村金融风险控制
16. 论政策性银行的风险防范问题
17. 银行脆弱性问题研究
18. 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机制有效性研究
19. 论金融全球化下的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20.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测度及防范
1. 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取
2. 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财政政策目标的调协
3. 货币供应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终结
4. 增加有效需求的途径初探
5. 发挥再贴现政策的作用,加强宏观金融调控
6. 进一步拓展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对策
7.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研究
8. 货币政策影响居民储蓄行为的有效性分析
9. 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的特点
10. 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确定
11. 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
12. 电子货币的发展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13. 浅析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14. 通货膨胀机制与通货紧缩的机制
15. 信贷配给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16. 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进一步改革
17. 我国应继续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
猜你喜欢:
1. 金融毕业论文题目
2. 国际金融论文参考文献
3. 国际经济学论文选题最全
4. 2017年金融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5. 浅谈国际金融论文
浅谈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的构建论文
摘要 :农村信用社要稳健发展,走向辉煌,就需全体干部职工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尤其是要充分发挥每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而要做到这些,单靠行政命令和组织纪律的强制约束是不行的,还必须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农村信用的企业文化是农村信用社职工在从事货币经营中所共同持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外显于农村信用社风貌,内隐于员工心灵之中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一种意识形态。它作为农村信用社的“软件”,为农村信用社的高效运行和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关键词 :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
一 农村信用社的概念:
农村信用合作社(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农村信用社、农信社)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以其全部资产对农村信用社债务承担责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其财产、合法权益和依法开展的业务活动受国家法律保护。其主要任务是筹集农村闲散资金,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依照国家法律和金融政策规定,组织和调节农村基金,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综合发展,支持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社员家庭经济,限制和打击放高利息的。农信社分为以下部门,农信社合作社,农信社国际金融部门,政通农信社培训学校,农信社信贷部门等,是目前有银监会和国务院双重领导的部门。
二 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的内容:
1、表层的企业文化。这是企业文化的外显部分,指那些视之有形,闻之有声,触之有觉的文化形象。农村信用社的外形外貌,职工的接人待物、言谈话语、行为习惯等皆属于表层的企业文化。它能给客户以第一印象,使之从中观察或感觉到信合职工的精神风貌与职业道德状况,从而决定是否与农村信用社建立一种长
期的合作关系。正是基于表层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江津区农村信用联社修建了信合大厦,80%的基层信用社的房屋进行了改建,员工统一着装,同时提高服务质量,“承诺服务”、“快速服务”、“微笑服务”。
2、中层的企业文化。它不像表层文化那样直接外露,需要人们调查了解才能搞清楚,又不像深层文化那样隐蔽在职工的头脑中,人们可以通过一定的直观形象把握它。它体现在农村信用社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职工群众的思想观念在不断变化,农村信用社应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约束机制。通过合理的制度,合理的管理,使信用社的社风健康向上,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3、深层的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表层部分截然不同,深层的企业文化不是人们凭感觉器官就能直接体察到的,它是渗透在信合职工的心灵之中的意识形态,包括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经营思想等,这部分内容是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农村信用社这特殊企业的灵魂。农村信用社是由社员入股的合作制性质的企业,在谋求盈利的同时,服务“三农”,富国强民。作为联系农民的最好金融纽带的农村信用社,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应把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支农力度,创新金融品种、改进工作作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全方位的改善农民生活。
三 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理念:
1、以人为本:这是对农村信用社管理工作的要求,也是农村信用社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百年大计,人才为本;人才兴,事业兴。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才兴社的观念,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形成识才、爱才、用才的用人环境,形成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培养人,以德治社、以情感人、以心聚人的良好氛围。充分考虑到广大农民的'新期待,充分考虑到股东(社员)资本回报的新要求,充分考虑到广大员工的新追求,切实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利益诉求。
2、市场为导:这是农村信用社不断做大做强、加快发展的要求。我们要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大势,遵循金融业发展规律,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基础,持之以恒地开展产品、机制、管理、手段和文化创新,适应农村经济社会日益增长
的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从而在多种金融主体并存、竞争激烈的市场格局中把握先机,加快发展。
3、客户至上:这是农村信用社改进经营理念,推进优质文明服务的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视客户为“衣食父母”,视客户为宝贵的资源,视客户需要为第一需要,视客户利益为最大利益,视客户意见为有力鞭策。把客户满意度作为衡量一切服务工作的准绳,推行个性化、亲情化、标准化、便捷式服务,使业务发展建立在不断巩固客户依存度、增强客户忠诚度、提升客户贡献度之上。
4、稳健经营:这是农村信用社管控风险、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们要营造正规文化,强化风险意识和管理,建立完善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要建立健全资本约束机制,以资本约束资产总规模,使业务增长与资本增长相匹配,充分认识规模、质量与效益的辩证关系。要按照金融法规、制度办事,合法经营,谨慎经营,强化内部控制,严禁违规、违纪、违法经营,对国家的金融资产高度负责,确保金融资产安全,防范金融风险。
结束语:总之,在国内外金融市场的竞争压力之下,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农村信用社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通过塑造企业文化,将极大促进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现阶段农村信用社正面临向商业银行改制的关键时期,面对众多金融机构的竞争,建立完善良好的企业文化迫在眉睫,它将是信用社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好的立足农业,服务三农的保证。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农村信用合作社
随意网数据交流中心有中国金融统计年鉴全套合计,免费的,你去找找看
农村信用社的内部审计的思考 建 议 到 www bysjbl com 找找参考的范文
写过类似的...把你的开题模板发给我
农村信用社论文篇2 浅谈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随着市场 经济的 发展和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 文化建设对农村信用社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农村信用社变革 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的内在需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农信社要真正成为金融市场中活跃的金融企业,跟得上时代发展潮流的步伐,就必须加强代表其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 以人为本 可持续发展 近几年来,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 工作不断取得进步,不但支持和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全面提高了整体业务水平,行业自律也得到了强化。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逐步改善, 社会地位不断提升,形成了自身特色的文化内涵。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归纳起来就是规模、效益增长,稳健、审慎不足。要想实现科学的发展,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抓发展不放松,别一方面更要把稳健放在首位,把合规文化建设引入和贯穿到业务经营的每个环节,才能促进各项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1.概念认识雾里看花 提起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大多员工不知所以然,他们往往把农村信用社内部开展的文体活动、惠民活动当成企业文化,热衷于活动的轰轰烈烈,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还有的农村信用社把以前开展的一些文娱活动都归纳为企业文化,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中并没有搞明白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 2.思想认识墙上芦苇 员工素质的低下是思想认识底子薄的根本原因所在,它严重障碍了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由于农村信用社不同程度地存在近亲繁殖等现象,新鲜血液没能得到及时充实到信用社,而低文化员工对新鲜事务接受能力低下,对企业发展方向不能领会或领会不深,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不能理解或认识不到位,因此在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上表现为整体思想认识打不开局面。 3.对潜在的优良传统没能系统 总结上升到文化层次 农村信用社已经能够生存繁衍50多年且成发达之势,可见其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精神所在。如何发掘和开发并系统地总结,使其上升到“文化”层次,形成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精神支柱之一,此项工作整体上来说处于停滞不前或才起步。 4.党 组织在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系统建立了自己的党建体系,大多县级联社以上都建立了党委,各农村信用社成立了党支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业务发展中得以充分显现,但对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却认识不足,更有甚者仅停留在形式、花架子的错误认识观点上。 二、加快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立完善的措施和途径 1.树立自身品牌、创新服务 农村信用社要在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并发展,就必须转变经营理念,找准市场定位,以服务三农为主体,服务地方、扎根农村、贴近农民,不断加大支农贷款的投入,创新金融工具和服务手段,以信贷结构调整倾力支持农民致富、农村经济发展和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打造农民普遍认可的品牌文化,使广大农民充分感受到农村信用社是农民的银行、自已的银行、可信赖的银行。服务是农村信用社的宗旨,也是各项工作的出发点,更是现代金融企业文化的丰富内涵。农村信用社要根据市场变化,不断创新服务品种,随时满足市场需要。在抓好柜台服务的同时,还要延伸服务区域,不但要形成优良的服务作风,还要探索灵活的服务方式、构建良好的服务 环境。通过服务占领更大市场与空间,拥有更多长期优良客户,创造业绩,树立更好的信合形象。 2.从服务下手,贯彻“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 良好的服务是在竞争中立于不败的关键,信用社应当积极提升自身服务质量,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首先是规范服务环境,农村信用社各营业单位的建设必须使用省联社统一规范标准,统一机构名称,在规定位置悬挂统一的机构牌、利率牌、营业时间牌。营业室要统一悬挂服务公约、服务承诺、服务电话号码,做到悬挂齐全、端正、服务环境整洁、美化。二是完善便民服务设施。营业柜台外应配备沙发、坐椅、老花镜、验钞器具、书写用笔墨等。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一套整体形象设计方案,从员工的仪表、站立、坐姿到办公桌椅、社区卫生、花草等外部环境都要给客户一个全新的感受,使客户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不断创造农村信用社的优质服务品牌。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实施奖励机制,加大员工培训 教育力度 在世界上经营良好的大企业中,优秀企业都建立有完善的竞争激励机制与教育培训系统,有的企业甚至还办有自己的学校,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更是逐渐多元化。农村信用社在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一方面提前准备,尽快建立、健全完善的竞争激励和人才任用机制,通过竞争选拔优秀人才,唯以重任,创造言论自由、工作自主的内部环境,更好的实现员工的自身价值,促进信用社实现双赢;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还应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既要制定完善实用的培训工作制度,又要采取多种培训方式,要通过培训达到教育员工、充实员工、提高员工、培养复合型人才,形成信用社人才储备库的目的,增强信用社竞争力、创新力、生命力,使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具备可靠的动力。 4.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作用无可非议,也是许多成功企业的基本原则,它是企业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农村信用社作为金融企业自然毫无疑问的应将以人为本作为管理的重中之重,了解员工、理解员工、引导员工、爱护员工、关心员工、信任员工、增强队伍凝聚力,知人善用,让员工人尽其才,各显所能,各施其长,促进员工实现人生价值,推动企业实现更佳业绩。 现阶段农村信用社正面临向商业银行改制的关键时期,面对众多金融机构的竞争,建立完善良好的企业文化迫在眉睫,它将是信用社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好的立足农业,服务三农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康凤立.浅谈农村信用社的企业文化建设.河南日报农村版,2005. [2]邹国本.浅谈农村信用社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青年科学,2009. [3]王振宇.浅析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2011. 猜你喜欢: 1. 农村信用社发展论文 2. 金融本科毕业论文关于信用社方面论文 3. 金融本科信用社方面毕业论文 4. 有关信用社内部审计论文 5. 信用社个人总结范文
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论文
【摘要】 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业正经历着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并面临着一些棘手的重大问题。其中,金融机构人力资源问题显然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对此,农村信用社也不例外。本文正是通过对当前农村信用社的人力资源的现状出发,重点讨论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和壮大的关键问题,即人力资源结构性缺乏与现代金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矛盾,最后提出转变经营观念,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健全后续教育培训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等四大方法,以期对我国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建设起到良好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农信社 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这必将催生出“人”的竞争。也就是说一群高素质员工团队,将决定一个企业的进一步生存和发展。
对于日益竞争激烈的金融行业也不例外。随着当前我国金融业的全面放开,在城市里金融机构们正进行着残酷的生存竞争,并且这种竞争态势已经开始向广大农村地区蔓延。作为农村地区最重要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正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变革。这其中,最重要的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
一、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
人力资源作为金融机构最重要的竞争型资源,正日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是一种其他企业都无法模仿复制的特定资源,也是金融主体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创造核心竞争力的必备资源。因此,人力资源是金融机构的第一资源,也是他们最宝贵的战略性稀缺资源。
对于农信社而言,如何有效地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积极应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是摆在他们面前必须彻底解决的迫切任务之一。我们知道,当前我国农村地区信用社分布广泛,机构庞大,员工众多,人力资源相当丰富,但是致命的不足之处就在于复合型人才缺乏,特别是高素质人才奇缺,这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农村金融机构进一步开拓和发展业务的需要。因此,只有通过加快农村信用社的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步伐,真正的将农村信用社改革、稳定与发展与其人力资源管理结合起来才是应对之策。现代管理理论告诉我们,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要通过整合人力资源,发挥个体和团队的内在潜能,实现组织的使命与愿景。一般而言,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是基于对组织使命的追求需要人们去完成组织的各项工作,以及达到组织所需要的使命,或者基于对员工的尊重以及对人性的把握,激励人的行为方式,从而间接实现组织的使命。那么,农村信用社应该采用哪一种呢?显然,我们人本管理的角度出发,认为当前我国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应该是建立在对员工的尊重和理解基础之上,在实现员工个人目标的前提下,间接实现了农村信用社自身的发展和壮大目标。
二、当前农村信用社所存在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信用社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这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信社员工结构不合理,高端人力资源严重缺乏。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农信社主要工作在广大农村地区,这都客观的`造成我国农信社人力资源出现的员工结构不合理,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严重缺乏等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信社目前的员工年龄呈现“倒金字塔”,即普遍以中老员工为主,年轻员工非常稀缺,这不利于农信社的长远发展。另外在知识结构上也存在明显的不足。比如体力型和低技术型人力资源偏多,而高技术性、多学科背景的人才基本上没有。在我们进行的一个调查中发现,某市农信社中法律和计算机科学的专业人才不足现有员工的5%,而向现代投资理财专业人士则没有一个,这样的员工队伍如何起到为客户服务的作用真是难说。
第二,农信社绩效薪酬尚不健全,员工激励机制难以发挥作用。
这里,我们知道要让一个员工充分的发挥其最大效用,必须有一套合理有效地激励刺激机制去促进他工作。良好的具有可比性的绩效薪酬制度应该是不错的选择。然而,在现有的农村信用社中,这种绩效薪酬制度上没有建立起来,仍是沿用落后的依靠职务级别、工龄时间以及关系亲密等来划分工资级别。这种薪酬管理制度既不能区分出员工的努力程度,也没有体现员工的岗位差别、学识价值和能力标准,与当前流行的人才激励机制形成鲜明的反差,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用社的人才吸纳和吸引能力。另外,这种基本工资和工龄工资的发放模式,严重了制约了那些想通过努力工作,获取更多收入的员工的积极性,这也制约了信用社的长足发展。
第三,农信社员工后续培训教育缺失,人力资源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高。我们知道,金融行业本应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服务行业。现代金融知识日益发展,就要求金融从业人员加强学习,不断地通过新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更好的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然而,现有农信社在这方面做得上不能令人们满意。他们的员工基本上没有什么后续的培训,即使有也是这种“传、帮、带”模式,缺乏那种脱岗专业学习的机会。另外,农信社所要求的也仅是普通员工能够熟练掌握本岗位业务操作,对其他岗位之间的关系或者联系也没有要求,对员工金融理论水平更是没有强调,这种机械式的重复劳动,不利于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样,对于一些高素质人才也就缺乏吸引力了。
三、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面对农村信用社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应引起广大农信社等金融机构的足够重视。我们认为,为了更好解决农信社人力资源问题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工作:首先,农村信用社应该树立远大目标,进而塑造自身优秀的企业文化。我们知道,随着国家关于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的颁布和落实,农信社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应该是举足轻重的,尤其是“十二五”时期,对于农信社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需要我们农信社从自身做起,树立远大有抱负的企业发展目标,塑造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和企业文化,将农信文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农信社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更应该切实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发展方式,为广大普通员工创造一种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环境,从而间接为农信社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农村信用社应以这次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员工结构,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技术技能和积极性。在这里,应该从农信社自身的情况和所处的环境出发,盘活现有人力资源存量,进一步发挥新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鼓励和激励他们为了自身的发展而努力工作。并应形成一种员工之间互相学习的新风气,以此不断地提高现有员工的业务能力和理论知识。另外,农信社还要广开就业之门,吸纳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知识层次。这里,应该鼓励和奖励那些敢于在农村地区努力工作的高学历人才,打破那种封闭型的招聘模式,进一步拓宽招工渠道,进行学识、能力和绩效并重的考核机制。还有,在不断地从适宜企业需要的角度,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从顾客所需到企业量身定作出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以此指导企业的人才引进工作。
再次,农村信用社应该加强人才的培训机制,为员工的职业晋级提供保障。农信社所实行的省、市和县三级培训管理制度,在每一层中都应该建立良好完备的档案管理工作。同时,应该严格按照业务发展的需要,定期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生产安全教育,以此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改善农信社经营效益的目的。另外,应该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尤其是引进一些现代教育管理理念,采用学员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对待年轻员工的培训工作上,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把对年轻员工的培训作为对人才的再投资来管理。以使他们尽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和熟悉业务操作,进一步丰富他们的工作经验。同时,应该本着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角度,让普通员工多掌握些本领,有条件的从各项业务中都给与其锻炼学习的机会,使之成为农信社业务的多面手。还有一点也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那就是加强年轻员工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意识,注重团队精神的发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工作积极性。
最后,农村信用社应该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在员工发展的同时提高农信社自身的经营效益。这里建立规范合理富有挑战性的人才激励机制尤为重要。因为这是一切发挥作用最基础的物质保障。这对于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我们必须知道员工想要什么,想得到什么,想怎么做,合理的分析其中的相互作用和引导他们进行符合于农信社发展的行为。只有弄懂了这些问题,并一一做出满意的解答,那么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一套人才激励制度才是正确的,必将为农信社的下一步发展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赵明.农村信用合作社人本思想研究.北京:管理世界,2009(2).
[2]张涛.金融机构人力资源管理.深圳:特区经济,2010(12).
[3]王峰.农信社的金融风险与金融创新.北京:金融研究,2011(1).
浅谈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的构建论文
摘要 :农村信用社要稳健发展,走向辉煌,就需全体干部职工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尤其是要充分发挥每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而要做到这些,单靠行政命令和组织纪律的强制约束是不行的,还必须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农村信用的企业文化是农村信用社职工在从事货币经营中所共同持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外显于农村信用社风貌,内隐于员工心灵之中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一种意识形态。它作为农村信用社的“软件”,为农村信用社的高效运行和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关键词 :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
一 农村信用社的概念:
农村信用合作社(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农村信用社、农信社)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以其全部资产对农村信用社债务承担责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其财产、合法权益和依法开展的业务活动受国家法律保护。其主要任务是筹集农村闲散资金,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依照国家法律和金融政策规定,组织和调节农村基金,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综合发展,支持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社员家庭经济,限制和打击放高利息的。农信社分为以下部门,农信社合作社,农信社国际金融部门,政通农信社培训学校,农信社信贷部门等,是目前有银监会和国务院双重领导的部门。
二 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的内容:
1、表层的企业文化。这是企业文化的外显部分,指那些视之有形,闻之有声,触之有觉的文化形象。农村信用社的外形外貌,职工的接人待物、言谈话语、行为习惯等皆属于表层的企业文化。它能给客户以第一印象,使之从中观察或感觉到信合职工的精神风貌与职业道德状况,从而决定是否与农村信用社建立一种长
期的合作关系。正是基于表层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江津区农村信用联社修建了信合大厦,80%的基层信用社的房屋进行了改建,员工统一着装,同时提高服务质量,“承诺服务”、“快速服务”、“微笑服务”。
2、中层的企业文化。它不像表层文化那样直接外露,需要人们调查了解才能搞清楚,又不像深层文化那样隐蔽在职工的头脑中,人们可以通过一定的直观形象把握它。它体现在农村信用社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职工群众的思想观念在不断变化,农村信用社应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约束机制。通过合理的制度,合理的管理,使信用社的社风健康向上,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3、深层的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表层部分截然不同,深层的企业文化不是人们凭感觉器官就能直接体察到的,它是渗透在信合职工的心灵之中的意识形态,包括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经营思想等,这部分内容是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农村信用社这特殊企业的灵魂。农村信用社是由社员入股的合作制性质的企业,在谋求盈利的同时,服务“三农”,富国强民。作为联系农民的最好金融纽带的农村信用社,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应把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支农力度,创新金融品种、改进工作作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全方位的改善农民生活。
三 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理念:
1、以人为本:这是对农村信用社管理工作的要求,也是农村信用社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百年大计,人才为本;人才兴,事业兴。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才兴社的观念,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形成识才、爱才、用才的用人环境,形成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培养人,以德治社、以情感人、以心聚人的良好氛围。充分考虑到广大农民的'新期待,充分考虑到股东(社员)资本回报的新要求,充分考虑到广大员工的新追求,切实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利益诉求。
2、市场为导:这是农村信用社不断做大做强、加快发展的要求。我们要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大势,遵循金融业发展规律,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基础,持之以恒地开展产品、机制、管理、手段和文化创新,适应农村经济社会日益增长
的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从而在多种金融主体并存、竞争激烈的市场格局中把握先机,加快发展。
3、客户至上:这是农村信用社改进经营理念,推进优质文明服务的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视客户为“衣食父母”,视客户为宝贵的资源,视客户需要为第一需要,视客户利益为最大利益,视客户意见为有力鞭策。把客户满意度作为衡量一切服务工作的准绳,推行个性化、亲情化、标准化、便捷式服务,使业务发展建立在不断巩固客户依存度、增强客户忠诚度、提升客户贡献度之上。
4、稳健经营:这是农村信用社管控风险、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们要营造正规文化,强化风险意识和管理,建立完善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要建立健全资本约束机制,以资本约束资产总规模,使业务增长与资本增长相匹配,充分认识规模、质量与效益的辩证关系。要按照金融法规、制度办事,合法经营,谨慎经营,强化内部控制,严禁违规、违纪、违法经营,对国家的金融资产高度负责,确保金融资产安全,防范金融风险。
结束语:总之,在国内外金融市场的竞争压力之下,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农村信用社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通过塑造企业文化,将极大促进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现阶段农村信用社正面临向商业银行改制的关键时期,面对众多金融机构的竞争,建立完善良好的企业文化迫在眉睫,它将是信用社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好的立足农业,服务三农的保证。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农村信用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