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小学主题阅读的论文

发布时间:

小学主题阅读的论文

读书使人成长,读书可以丰富精神,充实生活。读书的美妙无法用言语完美的诠释。如果,有闲暇时间,请放下手机、游戏,多读一些好书吧。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心得,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心得范文一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由全国新学校研究中心负责人李希贵教授亲自策划指导并积极推动的重点课题。此课题已在北京海淀区和山东潍坊市两个实验区实施两年,成效显著。用本人肤浅的认识对“主题学习”的实施策略进行简洁概括的话,即“主题学习”通过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节约课堂时间;利用节约的课堂时间阅读主题丛书,实现大量阅读,实现课内的课外阅读,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的目的。

(一)打破常规的“自主互助式学习”,实现了将课堂三分之二的时间还给学生。

“主题学习”强调语文是学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强调教师不要教得太多,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将教材的学习时间压缩到原来的三分之一。若按传统的常规式教学是不能实现的,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课型,有一篇带多篇的,也有整个单元推进的,有先学教材后阅读实验教材的,也有先阅读主题学习丛书后学习教材的,还有同时进行比较阅读的。这些课堂的共同理念或者说课堂体现出的是“自主互助式学习”。

通过听课和与实验教师交流,“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课堂结构有以下五个环节。

1.欣赏:找到你最喜欢的文章,问一问自己,你为何会喜欢这些文章?

2.分享:同伴间互相介绍自己所喜欢的文章及喜欢的理由。

3.诵读:将自己喜欢的文段反复大声朗读,对特别喜欢的部分能够背诵。

比较:尽管每一单元所选文章属同一主题,但通过比较,找出文章之间更多的不同。

模仿:如果有兴趣,可以模仿其中文章练笔。

课内阅读主题丛书,实现大量阅读,实现课内的课外阅读。我们的教材,不论是人教版还是其他版本,多是按照单元编排的,每一个教学单元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教学重难点上基本上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主题学习”围绕课本上的单元主题选择材料,编成主题丛书。主题丛书的编写紧紧围绕课本上的单元主题选择材料,围绕单元主题选择几十篇相关、相近、相似甚至相对、相反、相连续的文章,这些文章照顾到古今中外,注意到文言的,白话的,诗歌的,小说的,散文的等等,每一篇文章后面都围绕单元的重难点编写了阅读提示。5--9年级每个学期都有7本书,例如五年级下学期的7本书分别是《走进西部》、《金色童年》、《语妙天下》、《回眸感动》、《天门灵秀》《母亲的作业》《美丽地球村》,分别针对教材的七个单≡,每单元编写一本,约15-18万字,七本就是100多万字,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阅读量。主题丛书保障了学生有书可读,课内阅读主题丛书,保障了学生的阅读量也保障了教师对学生阅读的指导。

(二)“语文主题学习”对我们的借鉴意义。

我们的语文课堂是不是该变一变了。一个学期盯着一本教材教、学、练习、巩固,有了深度厚度,失去了广度。

大量阅读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首先保证学生有书可读,其次是有时间读,再就是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在大量阅读中,认识巩固生字;在大量阅读中锻炼阅读能力;在大量阅读中积累语言,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大量阅读中提高人文素养、语文素养。

在课题的实施管理方面,“区域推进”是非常好的经验。通过修改对学校、教师的评价方式,如取消部分不合理的常规检查,对教师的备课,学生作业形式进行改变,为实验学校解开了束缚,扫清了障碍,提高了实验学校参与热情。对实验学校的调研,及时掌握、指导实验的开展,又完成了“由下到上”的转变。由此可看出“由上到下”利于课题的开展,“由下到上”利于发现解决课题开展中的问题,利于课题的推进。

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一定会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借鉴他们的有益经验,把自己的语文教学变得更加富有成效。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心得范文二

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福田区上沙小学,参加第七届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研讨会。刘筱玲、吴敏而、崔峦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个个只能在电视或网络上见到的名师专家、大师学者,齐聚一堂。全国各地数百位同仁带着仰慕之心,带着取经之愿,更带着语文教师特有的教育梦想,来到这里,跟专家面面相对,跟名师倾心交流,尽情领略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的无穷魅力。

一踏入上沙小学的大门,我就被浓郁的校园文化所吸引:内容丰富的宣传展板、温馨舒适的校园书吧、彬彬有礼的上沙学子、还有可爱的姚小英老师热情的笑容,让我情不自禁地爱上了这所学校。

接下来一天半的学习更让我受益匪浅:上沙小学的范征老师上了一节活泼生动的识字课。她亲切的语言、规范的板书、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起到了非常好的学习效果,让我不得不佩服这位年龄与我相仿的年轻女教师。帅气的刘学金老师用他那厚重的男中音给听课老师带来了一节听觉盛宴,他敏捷的思维和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带领着孩子们在《三国演义》的历史长河中尽情遨游。温婉尔雅的全远姬老师更是人如其名,她独特的气质和高超的教育机智,将教与学方式转变和语文主题学习有机结合。让我惊叹的还有来自河南的候华丽老师,借班上课,却依然能娴熟地驾驭课堂,上沙小学聪明的孩子们在候老师的引导下,在课堂上一次又一次的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赢得台下老师阵阵掌声。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幽默风趣的李祖文老师,他给听课老师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绘本文学圈教师体验课。用他的话来说:在这节课里,我是最轻松的,因为都是老师们自己在合作和展示。我在想: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课堂吗?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不正是新的课程理念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吗?但我深知,李老师轻松的背后一定付出了很多,这是他反复实践的结果,这是他智慧的结晶。

专家汇报汇报环节更让我收获颇多,优雅的香港教育研究学会的会长刘筱玲博士以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创造为主题,从全球学生阅读能力进展研究的报告谈起,向我们介绍了每5年一次的全球学生阅读能力的抽样调查结果以及香港学生的阅读发展现状。简短的报告已经使我对这位睿智、优雅而有富有远见的女校长深表敬佩!台湾的吴敏而博士的报告,则让人感觉到她既像一位亲切和蔼的奶奶,又像一个可爱调皮的孩子,一个又一个绘本故事通过她的讲述和演绎,更加生动有趣、形象逼真。吴博士还有几句经典语句让我感触很深,她说:不识字的孩子也有阅读策略。、针对孩子的发言,老师决不订正,要多鼓励那些没有站起来的孩子。启蒙不等同与起萌,而阅读是萌发出来的。、学生讨论不完是好事,从不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而是让学生获得愉悦的体验。、孩子思考过程,说明那些过程就是阅读的好方法。这些语句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吴博士是真正地用心在做教育,她站在研究者的角度,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潜心研究,这种几十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赢得了所有与会老师的敬重,她的讲座结束,仍有很多老师意犹未尽。大会的最后有知识渊博、仰慕已久的中国小语理事会的会长崔峦老师做报告,他对全体老师提出了几点要求和期望,他说:老师们今后的教学要做到六点:

一、教学目标要更加集中。

二、教学内容要更加丰厚。

三、教学环节要更加简化。

四、教学方法要更加简便。

五、学生的学习要更加充分。

六、课堂练习要更加有效。简短精炼的语言,精辟地概括了怎样的课堂才是真正实用、有效的课堂。也顿时解开了我一直以来对有效课堂的困惑。真的非常感谢崔老师的及时点拨。

一天半的学习紧张而又充实,当我走出上沙小学的大门时,我十分的欣喜和激动,虽然我知道自己在语文主题学习这条跑道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我坚信只要你在路上,坚持不懈,只要你有一份热情,矢志不渝,总能遇见、赶上你生命中的盛宴。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心得范文三

我读了《主题阅读训练》后收获很多。特别是其中的《箭射羽毛》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中说凯撒大帝帐下有一位年轻的将军,他不读兵书,不研究战法,但总是牢骚满腹地说凯撒大帝不提拔和重用他。有一次他发牢骚的时候,凯撒大帝听到了。请士兵们准备了许多羽毛,请这位年轻的将军把羽毛射出去。可是羽毛飘飘洒洒地落在了他面前的地上。一次,两次,重复了好几次,依然是这样。这位年轻的将军很郁闷。此时,凯撒大帝递给他一支箭,这一次,将军的箭牢牢地钉在了十米开外的靶心上。凯撒大帝通过这件事情让这位年轻的将军明白了,一个物体能飞多远,决定它的,不仅仅是别人的用力,最关键的是要有自身的重量。

故事读完,我不由得想到,我有的时候也和这位年轻的将军一样。记得有一次去参加围棋的定段赛。我的对手在下的过程中耍赖了一次,结果那一局他赢了。我没有进行反思自己哪里不如他,就一直抓住他耍赖了,一直说这件事。老师和妈妈告诉我,如果我自己的水平高,就是对手耍赖一次了还是不会赢的。关键要提高自己的实力,而不是去抱怨怪罪别人。现在想想真是这样的呀!

我又想到了那些奥运冠军们,刘翔、郭晶晶、杜丽等等。他们每一个都是靠实力来说话的。所以,我懂得了如果你是金子就一定会闪光的。如果你自己不是一块好料,就是给你机会了也没有用。所以与其用时间来抱怨发牢骚还不如抓紧时间来充实自己。让自己成为一块好料。当机会垂青于你时,你才能把握好!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努力!让我们好好利用时间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实力,成为一块真正的好料吧!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心得范文四

假期里,我读了许多书。其中《IQ智商启蒙故事》中的《胜利源于自信》这个故事我看了以后很有同感。

故事讲了一个叫美美的女孩参加乒乓球比赛,经过一路的过关斩将闯入了决赛。眼看第二天就要比赛了,可她却紧张起来,对自己一点都不自信了。原来她遇到的对手是曾经打败过她的晶晶。她的妈妈知道后鼓励了她,让美美回想过去赢过的比赛,回味胜利的感觉。结果美美对自己又充满了信心。最后赢得了比赛。

我不由得想到了我自己。上个学期我们班要向全校开一堂主题队会。老师让我做主持人。虽然我答应了,可是心里很害怕。因为我曾经口吃过,现在虽然好了,可我担心到时候一紧张会出丑,我还担心我说话时能不能做到有感情。我一肚子的心事。妈妈和老师知道后都鼓励了我。妈妈让我想想以前讲故事比赛得奖的情景,老师让我多想想上课时正确、流利、有感情背诵课文的情景以及同学们佩服我的情景。在大家的鼓励下,我对自己也有了自信。上课那天我表现很好,大家都夸奖我了。我很开心。

我想如果以后小朋友遇到我和美美一样的问题时要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一定会取得成功!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心得范文五

暑假里我读了《童话》后收获很多。特别是其中的《七色花》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中的帕飞得到了一朵神奇的七色花,每一片花瓣都会实现一个愿望。可是,帕飞把前面的六片花瓣都用来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结果并没有给她自己带来快乐。当剩下最后一片花瓣的时候她很珍惜,舍不得用。当她知道一个叫嘻哈兔的男孩因为自己是跛子无法和大家跑跳着玩感到伤心时,用最后一片花瓣把男孩的脚变好了。当小男孩幸福地边跑边喊时,帕飞感到快乐极了。

看完故事后我想到了,有一次,我的一个同学遇到了一道难题,他抓耳挠腮就是做不出。于是我主动去教他,过了一会儿,他终于弄懂了,把题目做出来了。他当时高兴得跳了起来。我也立刻觉得很快乐,觉得比自己当时做出来时还快乐。

我还想到了有一次,我叔叔从苏州给我带回来一个需要自己动手拼装的城市模型玩具。我爱不释手。有次一个弟弟到我家玩,他看到我在玩这个玩具也很想玩,我怕他弄坏了,就不肯。结果他哭了起来。后来我就让他参与了,没想到,我们两个创意不同,但在拼的过程中我们有商有量,相互改进,结果拼出来的模型大人都夸好。在玩的过程中我们都很快乐,我觉得比自己一个人玩开心多了。

现在我懂得了能帮助别人,自己会觉得快乐。把快乐带给别人,自己也会快乐!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知识积累,培养语感,而阅读是语文积累的基础,只有通过阅读,把握整体课文内容和要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领会在特定语境中语句的意义和作用,才能培养学生语感。下面是小学群文阅读教学论文,欢迎参考阅读!

一、目前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滞后

我国很多农村小学教学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已经形成了单纯借助教材的教学来促使学生在短期内获得有效的成绩提升,一些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甚至未进行系统化的教学理论的学习,在教学时大多根据自身经验,注重在教学中让学生将一学期中仅有的数十篇课文嚼烂、嚼透,这样反复枯燥的教学方法达不到新课改的要求,使得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质量低下。

2.阅读资源匮乏

丰富的阅读资源是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条件,然而当下我国农村小学语文群文教学受到农村经济水平较低、家长教育思想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使学生仅能依靠有限的教材来进行学习,只能通过课本、电视来获取知识。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多农村小学中一年读过一本以上课外书的学生所占据的比例在10%以下,教师教学资源不足、学校图书室书籍不足等都给群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3.教学设备落后

受到社会模式、教育经费不足、农村经济落后等方面的制约,农村小学的教学设备严重不足,大多学校仅仅依靠教科书、粉笔、黑板等传统的教学工具来辅助教学,大大降低了群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效率。

二、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有效策略

1.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这一原则下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更新来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引导。小学教师可采用创设情境法,通过问题情境的精心设计来实现群文的有效联合,一方面,教师可通过比较性问题的设计来让学生在横向、纵向、内容、异同等多方面的对比当中提升鉴赏能力。例如,在讲解人教版一年级小学语文下册当中的《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时,教师可让学生将其与《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等童话故事放到一起进行阅读比较,并提出“这些文章在情节结构方面具有哪些相同点?”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出童话故事情节的反复性特点。另一方面,教师可通过迁移性问题的设计来引导学生学会将阅读一篇文章时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其他文章阅读当中。例如,在讲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当中的《刷子李》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当中黑衣上无白点、有白点、出现小洞的情节变化并了解跌宕起伏的写作方式,而后让学生阅读《泥人张》《苏七块》等文章,提出“哪些文章当中也应用到了相同的写作方式”的问题,促使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获得已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

2.丰富教学资源

一方面,小学教师应当确保教材资源的充分利用。教师可以根据现有的教材文章合理地做出课本资源的开发。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当中的《秋天的雨》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在课下围绕“秋天”这一主题来寻找相关的文章、诗词等,并展开“我眼中的秋天”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借助收集到的资料朗诵与秋天相关的诗词、画与秋天相关的画等,在拓宽了学生阅读面的同时也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多角度与多渠道。另一方面,小学教师需积极开发课文资源,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课外书进行班级共享来丰富课文资源,并引导学生共同将所阅读的同类型文章放到一起来感受其语言表达方法、情节发展模式等。此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例如,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让其阅读一些童话故事和儿童诗,针对五六年级的`学生可推荐其去阅读中外名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群文阅读这一新兴教学方式逐渐被应用到了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应当认真分析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同时积极对阅读资源做好开发,从而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丰富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获得总结能力、整理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促进群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一、开展农村小学群文阅读存在的障碍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需要一定的条件,如人力、物力、财力等。而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等原因,导致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步履维艰。下面笔者就当前开展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障碍进行分析,如下:

1.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

要开展群文阅读教学,首先得有人力方面的条件,教师得担负起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学习的责任。但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深远,农村小学教师已经习惯了过去的只讲解教材上的内容,学生一年下来也就只能学到大概50篇文章。而教师更多的是选择让学生背课文、抄课文,直至将课文背的滚瓜烂熟,甚至有的教师还要求学生能够倒着背诵课文。日复一日不断重复着这一件事情,既枯燥又没有实际提升效果,还可能导致学生慢慢丧失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2.学校的教辅资源不足

要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还需要有足够的物力、财力,要有足够的教辅资源支持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但由于农村办学资源有限,大多数小学是没有图书室的,即使有图书室,里面书籍也存在着过于陈旧以及收藏量少的情况。另外,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滞后,不会主动为孩子添置课外书籍,这就导致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几乎没有可供阅读的书籍。虽然学生可以通过电视了解一些课本外的知识,但是也很有限,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少,知识面窄。

3.学生缺乏有效的引导

虽然有些农村地区的小学已经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但是在实施方法上存在不足。教师在对学生开展群文阅读活动时,大多数的情况下都在讲套话、空话,如告诉学生阅读书籍可以获得增长见识云云。教师并没有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根本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至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更是难上加难了。

二、改善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现状的解决措施

基于以上对开展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所存在的障碍的分析,下面笔者提出几点相关的解决措施,如下:

1.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活动

教师应该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不能仅仅盯着书本进行教学。教师除了日常教学以外,还应该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活动,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时间。目前农村小学下午放学时间基本在16:00左右,放学后学生基本都是在打闹中度过的,与其这样,倒不如利用好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例如,教师可以在放学后将学生组织起来,将16:00~17:00这段时间作为课外阅读的时间。当然,不能每一天都进行,这样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可以规定每周周二和周四或者每周周三和周五为课外阅读时间。

2.学校要积极募集教辅资源

学校要募集教辅资源,其渠道多种多样。例如,学校可以报批上级主管部门拨款建立图书室、购买教辅书籍和课外书籍;学校可以直接向社会募集捐款购买教辅书籍和课外书籍,或者直接号召捐献旧书籍;学校可以求助于媒体,通过多方渠道将学校的需求信息发布出去,相信会有很多好心人提供帮助的。只有丰富了学校的教辅资源,开展群文阅读才有可能。

3.教师要积极进行有效的引导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主导是教师,教师应当充当好引路人的角色。第一,在设计教学目的,要注意将某一组文章看着一个整体,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延展性。例如,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有两篇文章都提到了“爬山虎”,一篇是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另一篇是肖复兴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师可以先就爬山虎与学生进行探讨,让学生了解它的特征、习性等。进而延展到爬山虎代表的是一种怎样的品格进行讲述,最后再上升到对作者自身品格进行讲述,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层层深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第二,教师应当根据每个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推荐课外书籍,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去阅读更多的文章资料,而不是教师强行规定学生的阅读内容,通过这种兴趣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

4.建立奖励机制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不能一味的强制学生去阅读、去学习,要让学生由被动式的阅读转变为主动式的阅读,要让学生由被动式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式的学习。这可能就要引入奖励机制,通过奖励在群文阅读中表现良好的学生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通过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农村地区小学推行群文阅读教学的障碍有: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学校的教辅资源不足、学生缺乏有效的引导等。为此,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学校要积极募集教辅资源、教师要积极进行有效的引导、建立奖励机制等。以上是笔者的一些浅显看法,希望可以为农村地区的小学推进群文阅读教学提供参考性意见。

一、教什么

低年级学生的年龄一般只有6-8岁,他们生性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低年级是字词学习的重要阶段,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群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应以学习巩固汉字、积累知识、激发阅读兴趣为主。基于这样的思考,低年级群文阅读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应关注以下几点。

(一)议题适合,学生能读

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的选择是丰富多样的,可以从文章内容、人文内涵、表达方式、作者等方面确定议题。由于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这阶段的群文阅读教学内容可从人文内涵、文章内容、人物专题等来选择议题。同样是寓言的群文阅读教学,议题的选择可以不同。我们可以从关注寓言的文体特征,关注寓言故事中角色特点、情节变化、人物语言行为等方面来确定议题。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确定的议题是:初步感受寓言的文体特征———小故事,大道理。因为,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现“寓言”这个词,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寓言故事,因此让学生了解何谓“寓言”,对寓言的文体特征有初步正确的认识,应该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

(二)内容有趣,学生悦读

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是阅读活动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要迈出成功阅读的第一步,就必须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阅读兴趣。因此,低年级群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一定要有趣,要让学生喜欢读、喜欢看,让学生自觉投入其中,或暗自窃喜,或捧腹大笑,或急切与人分享。低年级群文阅读教学内容可以在学生熟练认读字词的基础上,阅读儿歌、童谣、韵文、短小的故事、浅显的寓言和浅近的古诗等。例如,在《寓言两则》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选取了《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画蛇添足》这三则寓言故事。这三则故事情节上都比较简单,结果都是事与愿违,三个主人公都傻得可爱。学生只要稍作思考就知道不可能的事他们却傻傻地坚持去做。读着读着,学生情不自禁地发笑。这样的故事能深深地吸引学生。那这三则寓言故事确定哪个教学落脚点更贴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心理呢?我们抓住人物的“傻”作为本课教学的落脚点。因为,首先,“傻”对二年级学生来说容易理解;其次,每个故事中主人公不但有傻想法,还付诸傻行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和学生一起了解主人公的傻想法,谈谈他的傻行为,最后通过傻带来的坏结果感悟故事的寓意。

(三)容量适中,学生会读

群文阅读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短时间里学习多个文本。这就意味着我们绝对不可能再采用原先一课一文本的教学方式。正如蒋军晶老师所说的“: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教师对课堂结构的艺术性不能有太多苛求,意味着教师不可能这么深、这么细、这么透地讲析文章,意味着教师也不能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进行教学。”群文阅读教学一定要忍痛割爱,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重锤敲击,这样才能腾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多悟,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例如,《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安排了三则寓言故事的学习,其中《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是教材中的课文。作为二年级的课堂教学,扎扎实实的字词教学是分内的事。按照平时的教学,一节课安排一则寓言故事的学习,而这次两节课却要学习三则寓言故事。所以,我们把字词教学和了解《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这两则寓言故事的大意放在第一课时进行教学。在学生熟练掌握生字新词后,我们才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教学的重点是抓住人物的“傻想法”“傻行为”和事情的“坏结果”,感受人物的“傻”劲,明白寓言的寓意。

(四)群文相关,学生易读

群文阅读教学最困难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选文。组织群文,群文的关联性越强越容易取得阅读效果,甚至达到结构化更好。由于群文阅读教学方法的不同,群文的选择方法也不同,有求同型———强化某种认识,有比异型———引发认知冲突,有整合型———丰富多元理解等。例如,《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中,考虑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觉得本课群文的选择求同型比较适合。经过反复比较,我们从三个方面思考:首先,故事中的主人公也得傻得可爱;其次,他们也得有傻想法、傻行为、坏结果;最后,最好也是成语寓言,而且不能太深奥。再三比较后,我们确定《画蛇添足》作为补充文本。由于学生在前两则寓言的阅读中充分掌握了读此类寓言的方法,再加上三篇文章相关度很高,所以阅读《画蛇添足》时,教师给足时间,学生便能潜心会文,读懂了人物,读懂了寓言。

二、怎么教

(一)直线型推进为宜

群文阅读教学的推进方式很多。如,分组递进式———先呈现一组再呈现一组;点射状推进———先呈现一篇再阅读一组;举三反一式推进———先呈现一组,再归纳出关键的写作方法,最后写话练习;直线型推进———一篇一篇地阅读,反复重读推进———同一组文章反复阅读,不断提升。低年级学生的群文阅读教学一般采用“直线型推进”比较适宜。这种推进方式,一篇带多篇,教师容易教,学生也容易学,可操作性强。同时,学生能很好地习得阅读方法,较好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例如,《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中,《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画蛇添足》这三则寓言是一则一则推进的,但是每则寓言教学的侧重点不同。《揠苗助长》重点教给学生抓住种田人的傻想法、傻行为和坏结果读懂寓言。这则寓言的教学始终围绕“把握故事的整体”这一问题展开:你觉得这个种田人傻在哪里?随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焦急”“转来转去”“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体会种田人急于求成的心里,这是种田人“傻”的根源;同时,多次入情入境的朗读,一步一步地引领学生走进人物内心。这则寓言的教学目的是夯实基础,让学生习得阅读的方法。对《守株待兔》这则寓言的教学,教师则适当放手,让学生尝试抓住种田人的傻想法、傻行为和坏结果读懂寓言。先学生个人阅读,画出有关语句;再全班交流,重点抓住“每天”体会想法的傻,抓住“整天”“一天一天”体会行为的傻。《画蛇添足》这则寓言的教学,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去学习,从读准、读通故事到读懂主人公的傻都充分关注小组合作交流。《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采用的是“教—扶—放”的有层次的直线型推进方式,让每个学生循着教师有步骤、有程序的教学设计,习得阅读方法。

(二)多样化教学方式为妙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天窗开得越大,我们学到的东西就越多。一旦注意力无法集中,心灵的天窗就关闭了,一切有用的知识信息都无法进入。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持久性不强。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阅读信息量比起单篇教学肯定要大,这就要求学生更要集中注意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想方设法,尽量让自己的课堂在形式上多样化。例如,《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中,三则寓言相同的教学落脚点———傻,相同的学习重点———傻想法、傻行为、坏结果,教到最后揭示寓意。这种教学,低年级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从而学习激情降低,注意力转移。于是,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在揭示寓意环节,对《揠苗助长》一文,教师直接提问: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守株待兔》则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教师扮演种田人一再傻等兔子的到来,学生扮演邻居、朋友、路人等不同角色劝说“种田人”;教师引导学生在扮演角色中说出寓意。《画蛇添足》是最后学习的寓言,则安排课堂练笔:“我想对这个人说———”在与文中人物思想交流中点出寓意。

(三)强化阅读主体为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在相同的时间内要阅读多篇文章,教师要少问精讲,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思考。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言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例如,对第三则寓言《画蛇添足》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运用前两则寓言中所习得的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首先,让学生大声朗读,读通故事,碰到不会读、不理解的词语做个记号,再请教组内的同学。低年级的学生阅读陌生的文章,一定要先扫清字词上的拦路虎。接着,让学生反复默读,画画写写,找出主人公的“傻想法”“傻行为”和“坏结果”,可以在相关语句旁写写自己的想法。然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所得。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班级交流。这样的教学,学生一直在阅读、思考、交流、倾听的语文实践中忙得不亦乐乎。这是一个享受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呈现交流思考的过程,是一个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体现阅魅力提升的过程。

课外1: 暖色的梦 路边的小花在瑟瑟的寒风中 谦卑地开放了 仿佛大地做了一个小小的梦 纤弱的身影 投在深黑的土地上 沉默的微笑 温柔了整个世界 那几片单纯的花瓣 竟一下子使行者的眼眶涌满了泪水 开了又枯萎了 路边的小花 仿佛大地做了又一个小小的梦 1.路边的小花开了,大地做了一个“小小的梦”,她梦见了什么,请你展开 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如些谦卑的小花,“行者的眼眶涌满了泪水”,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 组织语言表达。 参考答案: 1. 如:它梦见自己装点着这个世界,人们非常喜欢它。 2.小花默默地吐露芬芳,装点自然,温暖世界,她的生命虽然短暂,奉献 虽然很小,但她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个行者。 角斜小学 赵兴军 认真品读诗歌,体悟诗歌内涵;仔细阅读题目,结合诗歌内容,发挥想象, 课外2: 我爱水,所以我爱大海,爱长江,也爱小溪流。但是,我最爱的还是湖。 静静的湖,像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美丽的光泽。 我喜欢独自一个人坐在湖畔,看着平静的湖面幻想。我想湖中一定有一个明 亮的水晶宫,那是鱼儿的家园,不然它们怎么整天那么欢乐?水晶宫里一定有一 块巨大的、发光的翡翠,不然湖水为什么会绿得这么美?我凝视湖面,偶尔投一 枚石子,让它激起一道道波纹;或是放一只纸船,让它随着湖波飘荡。 静静的湖是可爱的,但雨中的湖更动人。 细丝般的雨丝飘下来,不停地织啊织,织出湖——这块绿色的“锦”。“锦” 上无穷无尽的圆环,像美丽的姑娘绣出的`朵朵鲜花。 雷雨到来时的湖真热闹。你看,天空中一道道亮光,那是开幕的礼花上了天。 你听,“轰轰”,礼炮响了,大会就开始了。等大雨一落,联欢会立刻开始。你看 到湖面上朵朵竞相开放的雨花了吗?那是正在翩翩起舞的金色姑娘头上的玉花。 你想知道节目是否精彩吗?那“哗哗”的雷鸣般的“掌声”会把一切都告诉你。 湖是美的…… 1、给短文加上题目,写在横线上。 2、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用“~~”画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 3、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了雨中湖的什么特点? 4、文中的“礼花”指的是 ,“礼炮”指的 是 ,“玉花”指的是 ,“掌声”指的 是 。 解题指导: 新大纲明确要求: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 言的积累,培育语感,发展思维”。如何让学生学会分析文章,领悟主要精神? 一是读懂短文,知道短文讲的主要内容,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二是指导学生抓住短文的开头和结尾,因为一般人用文字表达思想的时候总喜欢把最为重要的东西放在开头和结尾,诸如开场白、压轴戏; 三是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 四是抓住短文的关键句子,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内容。 五是回答问题,答题要简单明了 ,答案要紧扣题目要求。 参考答案: 1、美丽的湖。 2、过渡句:静静的湖是可爱的,但雨中的湖更动人。 相照应的句子: 我爱水,所以我爱大海,爱长江,也爱小溪流。但是,我最爱的还是湖。 湖是美的?? 3、细雨中的湖像块绿色的锦;雷雨到来时的湖很热闹。 4、闪电、雷声、雨花、雨点落在湖面上的声音 海安县开发区实验小学 葛海燕 课外3: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1、根据这段文字所形成的成语是 。用“ ”画出文中表示该成语寓意的句子。 2、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解释句中“其’指什么。 (1)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 (2)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 ) (3)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 (4)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 3、你还想起了哪些词语、句子呢? 、 。 解题指导: 1、联系学习课文内容,理解本文意思。 2、要学会集思广益。 参考答案: 1、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2、(1)树(2)蝉(3)螳螂(4)黄雀 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坐山观虎斗 开发区实验小学 张爱萍 课外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在巴黎旅游的外国人,在车站附近遇到一个街头卖艺者,其琴声悠扬,令人感伤,吸引不少行人。拉完一曲,周围的人纷纷向钱罐里丢钱,有的面额还不小。转眼工夫,钱已装满了罐子。但卖艺者的脸上并没有一丝欣喜的表情。 “已赚到不少钱了,他为什么还不快乐?”旅游者望着卖艺人那依旧忧郁的面孔,疑惑地问。 “也许他需要掌声吧。”他的朋友谈谈地说了一句。 旅游者的心被触动了,她缓缓抬起手来,为之鼓掌。果然,卖艺人那张黯淡消瘦的脸慢慢绽开了,眼睛里还溢出了感激的泪水。 不错,卖艺者心底最终期待的是掌声! 钱只不过是别人因可怜他而给予的一种恩赐,而掌声则是他对人生经历的赞许和鼓励,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无私认可。 人生旅途往往险峻崎岖,不满辛辣,不幸与灾难随时都可能降临你的头上,人为了生活,不得不与之斗争。在斗争的过程中,难免会坠入危难的境地。此时,最好的帮助就是给予一点掌声,为之喝彩,因为这能给人以生之动力和生之信心。 这掌声能帮助一个水手在黑暗 □广袤的海洋中找到希望之灯 □这掌声能使一个求知者在断壁悬崖边找到通幽之捷径 □这掌声能使一个绝望者的 □冰心□解冻 □重整生活之旗鼓 □ 这掌声使人感到自己受到了关注,得到了赞许。他们因为有了掌声而倍感欣慰,他们也因为有了掌声而信心百倍。 很多时候,你的举手之劳或许正是别人的真正需要,不要吝啬你的掌声,慷慨赋予吧,它会给别人带来快乐。或许是一切。 1.给文章加个题目。 2.在□中点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崎岖—— 无私—— 给予—— 4.“其琴声悠扬,令人感伤,吸引不少行人。”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想想看,对那个卖艺人来说,掌声代表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生活中,我们要多给别人一点掌声,那也许是对人们最好的帮助。你给过别人掌声吗?你也经常得到别人的掌声吧?结合实际,写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掌声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指导: 做阅读短文首先要用心通读文章,然后读懂每一题题目的要求,认真思考后再答题。给文章起题目,必须要抓住文章的中心,出现字眼最多的“掌声”;加标点,要弄清“黑暗”和“广袤”之间的并列关系以及几个句子是运用排比手法的并列关系;写反义词必须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再想想与之相反的一面;回答问题必须读懂短文,细细揣摩有关语句,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定夺。 参考答案: 1.题目参考:给别人一点掌声、掌声等。 2.所点符号依次是 、 ; ; “” , 。 3.平坦 自私 索取 4.赞美卖艺者的弹奏技艺高超。 5.对卖艺者来说,掌声是对他弹奏技艺的赞许和鼓励认可,是无私的认可,是让他觉得自己是凭本领生活着,而不是靠别人的施舍活着,找到了生活下去的信心。 6.略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与解决手段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与解决手段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阅读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一直都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其教学优化策略自然而然地成为很多教师的共同目标。文章结合该背景,简要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围绕“如何优化”提出了设计分层目标、注意兴趣培养、适当结合生活、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调整考核评价方式等策略,希望能为广大教师开展相关工作带来有价值的帮助。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研究分析;

由语言和文字组成的语文,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学艺术,小学生通过阅读学习该部分知识,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还能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语文始终在小学课程中占据不可动摇的地位,是学生必须要主动学习并掌握的学科。但受教师教学方法不当、教学目标不合理等因素影响,一些小学生在当前语文阅读中的表现并不是十分理想,影响了学科总教育目标的实现。这就意味着结合现实情况探寻优化策略势在必行。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情况和学生发展现状展开分析,可以发现存在学生积极性不足、教师教学方法不当、课堂学习氛围沉闷、读写严重失衡等问题,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体教育工作的落实和推进,也限制了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进而制约了他们在语文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部分教师采取的“不得当”方法,使课堂活动出现了局限性过强、缺乏实际意义等表现,将学生限制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体验和兴趣,阻碍了“优化教育效果”工作的展开。

二、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手段分析

(一)革新教学目标,落实分层教学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来说,分层培养与目标革新是必不可少的[1]。简单来说,受学习态度、性格差异、个人能力等因素影响,不同学生在语文阅读活动中的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衍生出一个问题——若教师始终“一视同仁”地组织学习活动,设计“统一”的目标,必然会造成“部分学生可以实现目标,另一部分学生无法完成任务”的情况,这也是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因此,教师从“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角度出发,还可以革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在日常活动中的表现将其合理划分至不同层次,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目标并安排差异化任务,同时提供差异化指导。使学生在更适合自己的目标指引下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任务,在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下逐步完成并进入更高层次,整体教学自然能够实现“优化”的目标。

(二)尊重学生主体,注意兴趣培养

新课改越来越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只有将小学生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优化阅读教学效果。这也意味着除分层教学外,教师还应进一步提高对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尊重,同时加强对他们兴趣的培养。一旦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足够的尊重,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信任和关心,他们就会形成越来越积极的学习态度,进而对语文阅读越来越感兴趣。

但在传统模式下,一些教师不是十分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主体地位的尊重,将教学局限在教材内容上,要求学生读刻板的文字。久而久之,由于始终面对刻板的文字进行被动阅读,学生的兴趣“不进反退”。因此,以“优化”为目标,教师还需要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入手,适当选择一些课外趣味素材,将其与教材文本一同展示给学生,鼓励他们一边查看趣味素材,一边自主阅读文章,并分析其趣味素材的内在联系。使“读文章”的过程转化为“在趣味元素和教材文本中找不同”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必然会更高,整体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三)适当结合生活,促进阅读教学

生活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结合生活设计小学阅读教育活动,也是优化教学的重要选择。小学生虽然并未与语文知识有更深入的接触,但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而这一阶段的语文教材知识大多都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这就意味着如果学生能够迁移自身生活经验读文章并分析文章的情感内涵,必然可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教师通常会引导学生直接读文本并分析其情感内涵,鲜少引入生活元素,在无形中加大了学生阅读和分析的难度,也影响了整体教育的效率与效果。因此,在“优化”的任务指示下,教师还应在“生活化教学”方面做出调整,合理融入生活元素,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阅读并理解文章[2]。甚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将学生直接带到现实生活中,鼓励他们先观察生活,再参与阅读学习活动。

(四)借助信息技术,情境助力理解

信息技术的出现为社会生活注入了更多活力,也为基础教育带来了更多选择,将其与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结合在一起,同样可以起到优化教学的作用。尤其是将其运用在情境创设方面,为学生创设一个更加真实的学习情境,可以使他们产生“置身所阅读文章之中”的感觉,对整体教育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提升有极高的促进作用。而对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展开分析也可以发现,学生之所以会出现参与积极性不足、收获甚微等表现,与缺乏合适的学习情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学习情境体验不足限制了他们对文章情感内涵的理解。因此,以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目标,教师还可以将信息技术利用起来,借助媒体工具创设或还原真实的文本故事情境,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之感,为其理解文章提供更多帮助。

(五)明确合作价值,鼓励小组学习

合作能力是当今社会比较重视的一种人才能力,也是基础教育中关于核心素养人才培养任务的重要内容。这也意味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重视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并借助合作学习优化整体教育工作[3]。传统模式下的小学语文阅读之所以会出现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与小组合作价值被忽视也有难以分割的联系。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学生经常会在独立读文章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小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一问题。但在实际上,大多数教师都忽略了对“合作”的组织,并未给予学生足够的“在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机会,导致问题积压、困惑增多,最终影响学生在整个阅读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因此,在新的教育环境中,以“优化教学”为目标,教师需要明确合作学习的价值,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鼓励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此,伴随着问题的有效解决,学生能够建立起更坚定的学习自信,形成更优秀的自主合作阅读能力,其学习积极性更高、收获更多,“优化”目标得以实现。

(六)设计多元活动,丰富教学形式

小学生还存在着思维发散、性格活泼、极易被形式更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注意力等特征,越是丰富的学习形式和活动,越能增强其学习动力。这就意味着在优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从“丰富教学形式”上入手,设计更加多元的阅读活动。分析当前的教育情况不难发现,一些教师并未设计足够丰富的学习活动,只是刻板地将需要学生通过阅读掌握的知识灌输给他们。这样一来,学生自主思考受到限制,学习体验也变得更加消极,自然无法在课堂上有更加优秀的学习表现。因此,在全新的教育环境中,以“优化小学语文教学”为目标,教师还可以设计更多充满趣味的活动,如故事演绎、情境对话、问答互动、朗读竞赛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有更多不同的接触文章、表达阅读感受、深入挖掘文章情感内涵的机会,以丰富的形式促进学生深入地学习。

(七)读写有效结合,写作帮助阅读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课程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要想让阅读教学更加有效,应适当将写作活动融合进来。但对以往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展开分析可以发现,有些教师在“优化”工作中并未有效地将“写作”内容融合进来。这就提醒小学语文教师,应适当利用“读写结合”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让学生结合阅读主题书写充满个人特色的新文章[4]。这样一来,写作的过程也是一个对“主题”展开思考的过程,学生可以迁移自身的书写感悟,对所读文章主题、内涵形成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高质量地完成优化任务。再者,书写读后感也是不错的方法。通过写读后感,学生可以对所读内容以及“读”的体验进行回忆,这一回忆的过程就是巩固阅读的过程,同样可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质量的提升。

(八)灵活考核评价,调整促进成长

虽然“考试”已经不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唯一目标,但考核与评价仍是提高教学有效性,优化课程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着师生对后续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参与。简单来说,通过考核与评价,教师可以准确地把握自身在阅读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学生也可以明确自身知识掌握不到位之处,双方均能对“不足”展开调整,循序渐进地提高教学或学习能力。如此,师生能力不断提高,课堂配合越来越默契,整体教学自然而然地得到优化,教育效率与质量也能实现质的飞跃。小学语文教师在优化教学过程中,还应该足够重视考核与评价,以前文所述“分层”为基础,对不同学生采取差异化的考核和评价方法,紧密观察学生学习表现,进行全面考核与评价,借助客观评价引导其正向调整和个人发展。

综上所述,语文对于小学生来说有极高的学习价值,也是文化传承的必经之路。以新课改为背景,为培养更能满足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小学语文教师应给予阅读优化教学足够的重视,积极通过调整教学目标与方法、培养学生兴趣、多元组织活动等手段优化整体教学结构,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为其日后在语文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参考文献

[1]潘玉兰.基于四大聚点优化阅读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1):54.

[2]高国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19):245.

[3]于学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15):97.

[4]黄剑丽.优化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阅读教学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51):173.

语文阅读活动承载着语文学习的内容,不仅包含着语文知识的学习,而且还包含着各种情感的体验和学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语文阅读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可被忽视的,它不仅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也对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有诸多帮助。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寻求相应的解决对策,能够让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问题;对策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但是有些却背离了阅读教学的总目标。在近几年来的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付出了很多汗水,促进了教学水平整体的提高,但也出现了很多不如意的地方,阅读教学所具有的独特性并未被充分重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阅读教学应该“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1]但是在现实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目标并没有得到充分实现。本文试通过结合近年来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状况,总结出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1.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关系处理欠妥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含内容较为丰富,涉及范围较为广泛,所以学习这门学科就应该正确对待不同内容所侧重的方面,充分意识到目标导向的重要性。一方面,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于文章中个别词句的解释,偏重于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探究,而不能够深入挖掘隐藏于整个文本背后的思想,不能让学生与文章思想产生心灵共鸣。学生完全致力于字词的辨析、语法手段和语法格式的辨别、语篇和句法形式的层次划分。这些项目类型本身的独有特点决定了处于初学阶段的学生在心智和趣味性上都不容易接受。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仅侧重于对文本整体性和人文性的把握,仅仅沉醉于文章抒发的感情之中,而不对好词好句进行相应的辨析。这容易导致老师自我沉醉,而学生并不能够很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意义,进而在充分把握和体会文本上遇到更大的瓶颈。所以,对学生阅读审美性评价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而对于文章语言风格、字词运用的方式等也应该有所了解,二者综合起来才能够真正达到合理性发展的目的。

2.阅读教学的方向性指导偏移

在教学的主要方面我们不应该只注重细节性的词句理解,而应该学习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从阅读文本的基本思路上出发,从整体上学会体会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态度及表达的感情,这应该是语文素养乃至文学素养所应该培养的目的所在。而我们现在的阅读训练和教学乃至整个评价体系中的主要导向也过于偏重对词句的理解,缺少从重复性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解读深层次文本能力的培养,缺乏发掘学生心智的意识。考试是整个教学的辅助性手段,主要的作用应该是甄别学生学业水平,考试题目应该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但很多时候我们把评价性考试作为教学的准绳,这是很大的问题。必须建立并推行目标性体系才能不让阅读教学举步维艰。考试题目并不能单纯地发挥相应的目标性和系统性指导作用。从本质上来讲,教学课文仅是为了给学生举例子,让学生从其内容表达的技巧中获得写作的启示,学习到表现自己思想内容的方法和技巧。然而,当前在阅读教学中,考试题目和考点解析成为了教师日常的教学重点,甚至很多教师对于阅读教学仅仅是考点式的梳理和单纯记忆性的知识训练,这就不能有效发挥整篇文章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3.课堂形式过分倚重辅助性手段,舍本逐末

我们不否认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和奇迹,但是多媒体教学等辅助性教学设施的引进所产生的负面效果也是不容忽视的。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一部分教师过多追求多媒体产生的视觉效果,只注重形式而忽略教学内容,教师仅仅能够在浅层面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却难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深层共鸣的效果。许多教师的课件都设计得色彩斑斓、形态万千,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会让语文课堂变成课件的堆砌,让学生丧失了主观能动性。”[2]42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赏心悦目的课件上,而对老师的讲解启发却无动于衷,不能深刻理解并掌握课件上所展示的知识。大屏幕虽然可以把很多声音,画面,视频等引入课堂,增加课堂的丰富性,但是阅读教学作为人文性较强的领域,更应该通过阅读和语言上的修饰调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联想想象。从这一点而言,多媒体又是局限的,难以和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产生的多种多样的想象相媲美。

二、改善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1.逐步确立阅读教学的引领作用,拓宽学生阅读思维发散的界域

在传统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考试一直处于指导性的地位,阅读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在考试时能够做出最完美的答案。然而,考试的评价性作用并不能更不应完全决定整个阅读学习的体系目标,不能作为对学生语文思维导向的标杆性评价,而仅能对督促学习,提高积极性有一定作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要把眼光局限在对于一篇课文的拆解和分析,更应该从整个语文教学的实质性作用出发,以课文为引导,从讲解和学习课内阅读的藩篱中突破出来。例如,在学习莫怀戚《散步》这篇课文中,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浓浓的亲情;通过阅读朱自清的《背影》能够从父亲的一举一动中察觉到父爱表达的方式。这是人性和生物个体永远无法磨灭的本性。学生从本真的角度散发出来的觉悟是语文教学中所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抓住这样的关键点发动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关于亲情的优秀作品。这样一来,通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价值,更能够让学生体会一篇篇关于情感、想象、推理等优秀的文学作品的人文价值。这样,阅读就不仅仅是让学生顺利地完成学科任务,而更能够促使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这不是考试能够得来的。

2.发挥阅读独特魅力吸引学生自主阅读

任何的学习动力都应该源于自身,而不是外在的压迫和推动,外来的压力所造成的影响是不能持久的主动性的学习和接受是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因素,教师的进解技巧和引导从本质上就是要保持兴趣的持久性。教师要能够抛砖引玉,从一点一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吸引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让其明白阅读的情感内涵,把阅读变成体验和享受。”[3]首先,应该让学生树立阅读学习的信心,让学生体会到阅读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通过阅读能够收获到很多意外惊喜,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其次,教学形式要多样。比如,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采用情景再现、分角色朗读等方式以更真实的画面感来加强学生对于文章的把握和对于中心思想的领会体悟。在学习一篇文章之前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类似经历来告诉学生阅读是和生活密切相关,而不是千里之外的空中楼阁。

3.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种持久力,也是学习 程中保鲜知识的重要方式。从兴趣中可以寻找更多的阅读快乐,而从习惯中能够发现因量变引起质变而达到的阅读上乃至自身素养上的新水平。所有的阅读技巧和阅读积累都是在前人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完成的,学生和老师都应该首先具备经常阅读的习惯。这不仅是知识上的积累,更能对心灵和精神进行崇高的洗礼。比如,可以让学生朗读一些古诗词,体会古人对于生活的热情豪迈,品读诗人对人生的俊逸洒脱,回味从字行间飘洒出来的对国家人民的炽热情怀。当然必要的阅读技巧还是要掌握的,但阅读技巧是为阅读实践而服务的,不能单纯地讲解技巧而忘记技巧怎么才能落到实处,怎么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心灵上的共鸣,而不单单是对于所谓技巧的填鸭式介绍。有时候技巧不单单是从教师在黑板上列出来的公式中得来,而是在自己反复品味和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去发觉和体悟的,任何教师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充当的应该是引路人的作用,而不是像厨师一样直接给学生提供美味。所以学生和教师都应该对自己的定位有一个更精确的了解。

4.更加注重将传统文化道德培养和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

人文性学科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传递一代代保存下来的值得学习和尊崇的精神品质,任何一个学习语文的人都应该体会到这点,并切实地去做。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古典文学的相关篇目的教学中,这样的目标和任务显得更加明显。比如在阅读和学习《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时,不能简单地让学生认为鲁智深是一个好勇斗狠,不务正业的形象,而应该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鲁智深的故事,让学生知道我们应该从他身上学到更多积极的人格魅力,如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不顾及自身安危的牺牲精神、朋友之间诚实互助的忠义之情,这些都是当今社会缺少的,也是应该大力发扬和积极提倡的。我们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以这样的方式结合当下的道德缺失、人与人之间缺少信任的社会背景,教育学生从传统的优秀文化中培养更完美的人格,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达到心灵的释放和思想境界的自由舒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范丽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5(3).

[3]赵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学习体会。想要学生学好语文,不仅要有良好的写作能力,更要有丰富的情感,比如写作文,我们想要写好一篇作文就必须具备丰富的情感。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关注学生的文学修养、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要想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重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不断增加学生语文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获得学习成就感。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不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的阅读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的灌输为主,课堂教学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与老师的交流较少,学生渐渐失去了阅读的兴趣,降低了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2.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一般都是老师带领着学生学习,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较少,学生无法独自思考、感悟文章的内涵,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枯燥化、单一化、死板化,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引导机械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并没有真正做到自我吸收,自我感悟。

3.缺乏情景创设模式的有效应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但是当前的语文阅读课堂忽略了情境创设的应用,语文阅读教学形成了为学习而学习,针对阅读课文内容而学习的教学模式,导致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过于僵化,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善对策

1.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对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对话的关系,让学生想说、愿说、乐说。因此,我们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探索的机会,使学生置身于探索问题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的形象,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仅能启迪学生的思维,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盘古开天辟地》,由于学生难以走进文字描述的童话故事情境中,我们的课堂应创设出山林大火、洪水喷涌、猛兽出没等动画情境,将文字阅读表象化,借助形象、真实的画面渲染情境,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和情感,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2.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能够将学生带入到文章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头脑中浮现出阅读文章中的情景,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要生动形象,要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将学生引入到阅读内容中,或对阅读文章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笔者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创设出学生扮演小蝌蚪的游戏情境,结合情境品读文章。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要创设多样的对话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热情。首先,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向学生提供具体的条件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其次,通过创设游戏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阅读问题。

3.利用阅读情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学习体会。想要学生学好语文,不仅要有良好的写作能力,更要有丰富的情感,比如写作文,我们想要写好一篇作文就必须具备丰富的情感。对于情感丰富的学生,会觉得写作文时总有说不完的话,他们也能写出很优美的语言。但是有些学生一看到作文就会无从下笔,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更应该对其情境教育,提高他们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比如,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课后,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完成一项“做好事”的任务,并将感受写成作文,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多媒体技术也可以互相借鉴和学习,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参考优秀老师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让自己的教学更生动有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文学修养和素质教育培养至关重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需要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立足学情,立足教学,立足生活实际,及时创设出合适的情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语文教育民族化”的一个尝试——批注式阅读孙立权东疆学刊2005-03-25

小学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阅读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在信息化社会,阅读能力会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速度,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小学生阅读学习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学生从识字、认字到具备一定的文本阅读能力,并能够通过对文本的感知和体验以及初步的理性分析,提高文学审美修养和分析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也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提出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扩充知识、陶冶情操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和方向。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文字和语文知识基础,并达到一定的阅读数量,日积月累,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和体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首位,从学生心理接受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逐步走入色彩斑斓的读书世界,只有以兴趣为基础,学生才能有阅读的动力。另外,转变阅读教学的模式,灵活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经验,谈谈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注意日常积累,培养兴趣,扩大阅读面

现在的小学生,每天接触的信息量很大,但是很多信息都来源于电视、网络等数字化媒体。图像、图片等直观的信息流通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接受,相反的,许多学生会表现出对书本的厌倦和缺乏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想办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书籍,扩大阅读面,适当地做好导读和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阅读。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一些图文并茂的导读教案,让学生对将要阅读的作品或者书籍,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另外,教师还可以每天利用一定的课堂时间,为学生朗读一些优秀作品的精彩片段,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和审美修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阅读空间,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自主完成这样的内容。只有不断地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获。

二、精读和泛读相结合,适当渗透阅读技巧和方法

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会对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这些技巧和方法,因为小学生还处在感性思维为主的阶段,过多的条条框框会让他们对阅读失去热情。其实,我们的阅读应该是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进行的,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篇章,进行精读讲解,让学生学会快速地抓住主旨和文章大意,并适当训练一下学生的阅读速度,渗透一些阅读技巧。而对于绝大多数的阅读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给学生足够的自我思考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当学生积累到一定的阅读量之后,他们就会对阅读的内容和阅读的方法有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教师可以再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总之,教授和学习阅读的方法要遵循灵活的原则,不能够简单地照本宣科。

三、以多向互动的方式进行阅读体验、交流和探讨

阅读重在情感体验与沟通,学生与作品产生一定的心理共鸣,并能把这种共鸣表达出来,同其他人一起分享,将会极大地提升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建设图书角的机会,让学生们自己提供喜欢的阅读书目,也可以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书拿到学校和同学们互换阅读和分享,这样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让学生养成一种自主阅读的习惯。在学生阅读了一些作品之后,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们互相谈谈阅读的感受和体验,也可以针对书中的某一话题,进行探讨和辩论,教师也可以参与交流和讨论,和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这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向互动和交流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也为阅读延伸出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在班级里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

总之,小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的提升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重视兴趣的培养和方法的引导。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读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法和阅读计划,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做一些应试化的突击训练,要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逐步积累语言素材和阅读经验,以一种欣赏和体验的方式来享受阅读的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让学生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热爱读书,让读书成为他们获取知识、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梁春莲.“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9年36期.

[2]刘慧,冉敏方.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3期.

[3]詹全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8期.

[4]崔峦.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十项策略[J].天津教育,2007(11).

[5]毛爱华,张兴文.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J].教育探索,2004(09).

【摘要】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在信息化社会,阅读能力会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速度,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小学生阅读学习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学生从识字、认字到具备一定的文本阅读能力,并能够通过对文本的感知和体验以及初步的理性分析,提高文学审美修养和分析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也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提出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扩充知识、陶冶情操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和方向。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文字和语文知识基础,并达到一定的阅读数量,日积月累,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和体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首位,从学生心理接受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逐步走入色彩斑斓的读书世界,只有以兴趣为基础,学生才能有阅读的动力。另外,转变阅读教学的模式,灵活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经验,谈谈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注意日常积累,培养兴趣,扩大阅读面

现在的小学生,每天接触的信息量很大,但是很多信息都来源于电视、网络等数字化媒体。图像、图片等直观的信息流通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接受,相反的,许多学生会表现出对书本的厌倦和缺乏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想办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书籍,扩大阅读面,适当地做好导读和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阅读。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一些图文并茂的导读教案,让学生对将要阅读的作品或者书籍,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另外,教师还可以每天利用一定的课堂时间,为学生朗读一些优秀作品的精彩片段,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和审美修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阅读空间,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自主完成这样的内容。只有不断地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获。

二、精读和泛读相结合,适当渗透阅读技巧和方法

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会对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这些技巧和方法,因为小学生还处在感性思维为主的阶段,过多的条条框框会让他们对阅读失去热情。其实,我们的阅读应该是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进行的,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篇章,进行精读讲解,让学生学会快速地抓住主旨和文章大意,并适当训练一下学生的阅读速度,渗透一些阅读技巧。而对于绝大多数的阅读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给学生足够的自我思考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当学生积累到一定的阅读量之后,他们就会对阅读的内容和阅读的方法有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教师可以再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总之,教授和学习阅读的方法要遵循灵活的原则,不能够简单地照本宣科。

三、以多向互动的方式进行阅读体验、交流和探讨

阅读重在情感体验与沟通,学生与作品产生一定的心理共鸣,并能把这种共鸣表达出来,同其他人一起分享,将会极大地提升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建设图书角的机会,让学生们自己提供喜欢的阅读书目,也可以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书拿到学校和同学们互换阅读和分享,这样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让学生养成一种自主阅读的习惯。在学生阅读了一些作品之后,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们互相谈谈阅读的感受和体验,也可以针对书中的某一话题,进行探讨和辩论,教师也可以参与交流和讨论,和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这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向互动和交流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也为阅读延伸出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在班级里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

总之,小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的提升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重视兴趣的培养和方法的引导。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读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法和阅读计划,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做一些应试化的突击训练,要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逐步积累语言素材和阅读经验,以一种欣赏和体验的方式来享受阅读的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让学生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热爱读书,让读书成为他们获取知识、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梁春莲.“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9年36期.

[2]刘慧,冉敏方.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3期.

[3]詹全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8期.

小学有关主题阅读教学的论文

小学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阅读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在信息化社会,阅读能力会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速度,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小学生阅读学习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学生从识字、认字到具备一定的文本阅读能力,并能够通过对文本的感知和体验以及初步的理性分析,提高文学审美修养和分析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也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提出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扩充知识、陶冶情操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和方向。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文字和语文知识基础,并达到一定的阅读数量,日积月累,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和体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首位,从学生心理接受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逐步走入色彩斑斓的读书世界,只有以兴趣为基础,学生才能有阅读的动力。另外,转变阅读教学的模式,灵活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经验,谈谈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注意日常积累,培养兴趣,扩大阅读面

现在的小学生,每天接触的信息量很大,但是很多信息都来源于电视、网络等数字化媒体。图像、图片等直观的信息流通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接受,相反的,许多学生会表现出对书本的厌倦和缺乏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想办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书籍,扩大阅读面,适当地做好导读和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阅读。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一些图文并茂的导读教案,让学生对将要阅读的作品或者书籍,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另外,教师还可以每天利用一定的课堂时间,为学生朗读一些优秀作品的精彩片段,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和审美修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阅读空间,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自主完成这样的内容。只有不断地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获。

二、精读和泛读相结合,适当渗透阅读技巧和方法

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会对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这些技巧和方法,因为小学生还处在感性思维为主的阶段,过多的条条框框会让他们对阅读失去热情。其实,我们的阅读应该是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进行的,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篇章,进行精读讲解,让学生学会快速地抓住主旨和文章大意,并适当训练一下学生的阅读速度,渗透一些阅读技巧。而对于绝大多数的阅读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给学生足够的自我思考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当学生积累到一定的阅读量之后,他们就会对阅读的内容和阅读的方法有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教师可以再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总之,教授和学习阅读的方法要遵循灵活的原则,不能够简单地照本宣科。

三、以多向互动的方式进行阅读体验、交流和探讨

阅读重在情感体验与沟通,学生与作品产生一定的心理共鸣,并能把这种共鸣表达出来,同其他人一起分享,将会极大地提升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建设图书角的机会,让学生们自己提供喜欢的阅读书目,也可以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书拿到学校和同学们互换阅读和分享,这样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让学生养成一种自主阅读的习惯。在学生阅读了一些作品之后,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们互相谈谈阅读的感受和体验,也可以针对书中的某一话题,进行探讨和辩论,教师也可以参与交流和讨论,和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这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向互动和交流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也为阅读延伸出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在班级里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

总之,小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的提升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重视兴趣的培养和方法的引导。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读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法和阅读计划,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做一些应试化的突击训练,要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逐步积累语言素材和阅读经验,以一种欣赏和体验的方式来享受阅读的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让学生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热爱读书,让读书成为他们获取知识、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梁春莲.“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9年36期.

[2]刘慧,冉敏方.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3期.

[3]詹全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8期.

[4]崔峦.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十项策略[J].天津教育,2007(11).

[5]毛爱华,张兴文.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J].教育探索,2004(09).

【摘要】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在信息化社会,阅读能力会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速度,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小学生阅读学习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学生从识字、认字到具备一定的文本阅读能力,并能够通过对文本的感知和体验以及初步的理性分析,提高文学审美修养和分析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也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提出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扩充知识、陶冶情操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和方向。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文字和语文知识基础,并达到一定的阅读数量,日积月累,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和体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首位,从学生心理接受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逐步走入色彩斑斓的读书世界,只有以兴趣为基础,学生才能有阅读的动力。另外,转变阅读教学的模式,灵活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经验,谈谈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注意日常积累,培养兴趣,扩大阅读面

现在的小学生,每天接触的信息量很大,但是很多信息都来源于电视、网络等数字化媒体。图像、图片等直观的信息流通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接受,相反的,许多学生会表现出对书本的厌倦和缺乏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想办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书籍,扩大阅读面,适当地做好导读和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阅读。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一些图文并茂的导读教案,让学生对将要阅读的作品或者书籍,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另外,教师还可以每天利用一定的课堂时间,为学生朗读一些优秀作品的精彩片段,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和审美修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阅读空间,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自主完成这样的内容。只有不断地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获。

二、精读和泛读相结合,适当渗透阅读技巧和方法

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会对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这些技巧和方法,因为小学生还处在感性思维为主的阶段,过多的条条框框会让他们对阅读失去热情。其实,我们的阅读应该是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进行的,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篇章,进行精读讲解,让学生学会快速地抓住主旨和文章大意,并适当训练一下学生的阅读速度,渗透一些阅读技巧。而对于绝大多数的阅读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给学生足够的自我思考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当学生积累到一定的阅读量之后,他们就会对阅读的内容和阅读的方法有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教师可以再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总之,教授和学习阅读的方法要遵循灵活的原则,不能够简单地照本宣科。

三、以多向互动的方式进行阅读体验、交流和探讨

阅读重在情感体验与沟通,学生与作品产生一定的心理共鸣,并能把这种共鸣表达出来,同其他人一起分享,将会极大地提升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建设图书角的机会,让学生们自己提供喜欢的阅读书目,也可以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书拿到学校和同学们互换阅读和分享,这样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让学生养成一种自主阅读的习惯。在学生阅读了一些作品之后,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们互相谈谈阅读的感受和体验,也可以针对书中的某一话题,进行探讨和辩论,教师也可以参与交流和讨论,和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这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向互动和交流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也为阅读延伸出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在班级里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

总之,小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的提升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重视兴趣的培养和方法的引导。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读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法和阅读计划,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做一些应试化的突击训练,要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逐步积累语言素材和阅读经验,以一种欣赏和体验的方式来享受阅读的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让学生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热爱读书,让读书成为他们获取知识、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梁春莲.“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9年36期.

[2]刘慧,冉敏方.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3期.

[3]詹全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8期.

浅析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浅析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群文阅读教学有着一定的价值意义,并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已经充分认知到群文阅读的重要性,比如提高群文阅读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等等,都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在对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意义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其教学对策。

关键词: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对策

群文阅读在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及培养小学生思考能力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深受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及小学生的喜爱。在教育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以教材基本体系为前提,教师应该结合语文教学进度及文本内容主体,提高对群文教学的编排及组织,以满足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实现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目标。

1、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意义

1.1扩大小学生的阅读视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有小学语文教师都是要求学生能够多读书,读好书。学生如果能够长期坚持群文阅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不过目前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中的教材仅仅只是语文课本中的内容,这就限制了学生的与度量。所以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比如教师可以使学生在上课前几分钟自由阅读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外文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还能够扩大小学生的阅读视野及知识面。

1.2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目前我们正处于信息化的社会中,学生要想能够与时俱进,就要获取足够先进及丰富的信息,要想实现这一目的,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能够有效的增加学生的信息量。目前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为了保障自己的讲课质量,会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放慢自己的讲课速度。虽然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全面理解小学课文中的内容,但是也大大抑制了学生阅读速度的提高。

1.3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都使用单篇文章进行教学的模式,只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的状态。另外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中完成自己的教学进度,往往会忽视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问题。为了教学为教学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能力。那么群文阅读就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小学教师在为学生布置相关的群文阅读任务的时候,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并且找出问题的答案,能够潜意识的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1.4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阅读方式的指导。但是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整堂课都围绕同一篇文章进行讲解,内容也都是以文章中的知识为主,完全忽视了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能够使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归纳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具有正确阅读方式。

2、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对策

目前小学语文中使用的教材都是根据同类题材编排的`课程体系,每个单元都可以作为一个群文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学生进行年级层次进行教学。

2.1以主题为基础进行阅读:中心议题体现着教学的目标,是群文阅读课堂的中心。教师在备课的阶段,要设置好议题,把握好议题的难易程度。议题既要有挑战性,也要有可学习性。议题的选择需要结合小学生的理解水平,以及接受能力。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对事物的看法不够全面,教师在群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小学生的特点,合理选择一个或者几个议题。议题的选择要有启发性,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主题为基础进行阅读指的是以小学生目前的阅读能力水平为基础,以主题为前提,使小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计划及教学计划进行的群文阅读活动。此阅读活动有两种方式:其一,完善型。教师以学生平时在语文学习中的表现为基础,包括学生对不同主题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一些掌握较为薄弱的主体进行群文阅读引导;其二,提升型。教师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基础,通过展开不同的主体进行阅读指导。这种方式是以学生具备相应的能力及基础知识为前提,进行的高层次的阅读指导。比如在进行《矛和盾的集合》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不同主题知识的阅读指导,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充满矛盾但是却被统一的现象,通过此搜集相关的资料进行阅读。从这个过程中学习相关的知识以及为人处事的道理,教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要根据不同的主题,使学生能够自主归纳知识,并且对其进行分析和整体,使学生能够在搜集知识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2.2以任务为导向进行阅读:以任务为导向进行阅读指的就是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进度,并且结合教学中的任务,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在实际教学中,为了使其能够服务教学,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其一,预习型。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前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使学生阅读类似的文章,了解文章中的内容,为文本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二,复习扩展型。在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掌握文本知识的程度,开展学生课外时间的阅读活动,使学生能够完善自身的知识面,并且充分的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比如在进行《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下阅读环境、生态之类的群文,使学生了解目前的生态环境及环保状况,这样小学生能够充分认知课文中的危机。并且还可以使小学生体验身边的污染现象,使其能够全面了解地球状况,那么就自然而言的完成文本的学习。

2.3充分运用群文阅读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除了需要的课文之外,教师可以选择有对比性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在对比阅读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寻找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生有深刻的认识,在差别中看到学习方法和规律,提高语文文章的鉴赏力。联想阅读是学生联系自己的自身经历,体会不同文章的情感。对于部分摘抄的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全文,使学生关注作者的选材以及情感的表达。在课堂上开展群文阅读之后,可以在课下拓展阅读,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体裁或者相关作者的文章,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结语

人们在生活及工作中的阅读方式主要分为单篇阅读、多篇阅读及整本书阅读三种,为了使学生能够具有多篇文章阅读技能,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能够有效更新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的思想,创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以上本文重点分析了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意义以及教学对策,以为同行工作者提供相应的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李开忠.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B版,2014,(1):60-60.

[2]李晖.链接生活,点击教学---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15,(4):169.

[3]陈玲.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特色课程建设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4,(54):37-38.

[4]甘玉林.群文阅读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路解读[J].小作家选刊,2016,(25):170.

[5]杜娟.起承转合---浅谈小学语文与群文阅读的联系[J].东方教育,2015,(6):188-188.

[6]易文慧.试论小学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与策略[J].读与写(上,下旬),2015,(16):72-72.

初中语文阅读是扩大学生知识面、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课堂,传统的阅读教学文章少而精,学生视野较窄,缺乏对同类文章思考的空间,群文阅读的出现打破了单篇文本教学的局限,让学生从课内走到课外,实现既聚焦课堂又走向社会、家庭的阅读视野。群文阅读的课堂需要用心、用智、选对文、选好文才能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切实获益,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组合选文的策略。

一、以作者为中心选文

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文学风格,初中语文阅读可以从教材选定的作者出发,对该作者的文章进行精心筛选,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对作家的文风有更深刻的认知。例如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选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教师就可以选择老舍同样写济南的《大明湖之春》《趵突泉的欣赏》让同学一起学习,看老舍怎样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济南,增加学生的写作技巧。同样还可以选择老舍的散文如《北京的春节》《养花》《草原》《猫》等,通过群文阅读学习,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材选文以及名家文风,学习名家风范,积累见识和学识。

二、以“体裁”为中心选文

以体裁为中心选文,把同一体裁的作品放在一起,让学生了解掌握该类体裁的写法。文章的体裁无外乎有六大类即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小说,诗歌等形式。语文教师在选文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难易适中同类体裁的文章,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古今中外的议论文杂糅在一起,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丰富性。例如可以将古代名家苏轼、韩愈、欧阳修等人的议论文、现代名家鲁迅、梁启超、钱钟书等人的作品以及国外名家的议论文放在一起,以供学生欣赏,同时精心讲解其中的一两篇文章,让学生理解不同的时代、国别、地域、作家都有不同的风格,从而达到丰富学生视野的目的。

三、以“同文”为中心选文

所谓“同文”就是主题相同甚至题目相同的文章,文学作品中存在大量的“同文”现象,甚至同样的题目有多个人写,但是写作的角度和内容都不相同。教师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利用文学作品中大量的“同文”,让经典与经典对话,“以文解文”,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文经典的作品总是有内在的契合,尤其是同样主题的文章,语文教师在解释文章的过程中,有时也不能把经典文本的意思内涵解释得十分到位,那么让经典“互文”,无疑是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绝妙法则。著名的散文家俞平伯和朱自清都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便是“同文”中的经典,另外古诗文中“同文”的作品就更多了。古人喜欢吟咏同一对象,例如边塞诗,有一个边塞诗派,王昌龄、高适都是写作边塞诗的高手,同一篇《出塞》,王昌龄就有“秦时明月汉时关”“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等诗文。唐诗中送别诗也很多,例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和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同样送别却寄托了诗人不一样的情怀。这些阅读的经典,无论是针对初中语文古文阅读教学还是现代文阅读教学,都有着丰富的作品,出现在课堂上,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验阅读的快乐,提高阅读能力,同时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群文阅读组文的方式

上文讲了从文章的作者、体裁甚至“同文”方面去选文,是选文的一个思路,但是选出的文章会有很多篇、很多种,怎样巧妙组合到一起也是初中语文老师面临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和前人的研究,提出以下几种组文的方式:

(一)以“拓展强化”的方式组文

顾名思义,拓展强化就是在一个水平基准线上进行不断完善,达到不断强化的目的。比如围绕社会的话题会有很多文章,也有很多科技、过年、特产、奉献等话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切合时代的作品,根据已有的教材篇目进行群文阅读。也可以在上文诸如以作者为中心选择的文章基础上,根据文章深度层层递进强化,也可以补充其他作者类似的文章,交叉进行,补充文章作者风格单一的不足,进行拓展强化。

(二)以“完善增补”方式进行组文

根据研究初中语文阅读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有些类型的文章缺失,例如有关家庭教育、自我认知类型的文章较少。众所周知,初中生正处在叛逆时期,对自我认知不太明确,容易造成心理障碍,对家庭教育不理解,缺乏对家庭教育的正确认知,此时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完善增补此类型的文章,引导他们正确认识青春期所面临的各类问题和家庭教育的不足及优点,正确与家长沟通,表达情感,帮助他们成长。可以说很多作家都以自身家庭故事和自己成长经历创作,趣味性强,也有很强的教育意义,诸如《傅雷家书》《名人传》等励志型作品都可以成为教师的推荐对象,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群文阅读组文方式灵活,不拘一格,教师可以不同的选文里自由组合,达到拓展强化、完善增补、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目的即可。但是选文时目标要明确,根据难易程度螺旋上升,切不可超越学生理解阅读能力之上,否则一些枯燥的文章反而降低学生阅读兴趣,适得其反。群文阅读是当今语文阅读教学中创造性的发现,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应当围绕课程要求和标准,提高自身素质和阅读面,在选文、组文上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素材,选择名家、经典文学作品,确保文章不难不易、恰到好处、阅读性强,既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又能达到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目的,切实落实群文教学为阅读教学服务的目标。群文阅读自由性、创造性较强,组文更是千差万别,这是在浩瀚的文学海洋里筛选合适的素材,组文技巧上要求很高。笔者在此提出了组合选文的几种方法,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望学术界多加研究。

主题阅读群文阅读的论文

语用型文本群文教学初探——群文教学视野下的文本特质与课型创新研讨(1)本期研讨者: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王君  孙秋备  司艳平  卢望军  曹静特邀专家 司体忠 王君:2019年,我们将结合群文教学和整本书阅读来进一步探索文本特质和课型创新的问题。群文教学是我们现在语文教研前沿最热的话题。一个科研现象的产生肯定不是偶然的。我请到了重庆树人教育研究院司体忠老师做客我们的教研室。“群文阅读”其实就是他们这个机构正式提出来且大力推动研究实践的。这几年,树人教育研究院正在持续做这方面的研究,并且掀起了全国群文阅读研究和实践的高潮。应该说,在这个领域,他们是专家。我出版《更美语文课——王君群文教学课例品读》,就是请司老师做的序。所以,今年的研讨,我想请他来做我们的指导专家。有请司老师。 曹静:欢迎司老师!王君:为什么群文阅读会成为一种趋势呢?我们先请司老师谈一谈。司体忠:王老师好,各位老师好。群文阅读成为一种趋势,我想这是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共同结果。社会发展角度,主要是信息技术的长足进步带来海量信息的产生,我们既要面对浩繁的历史文本,又要面对更加庞杂的正在产生和即将产生的文本信息。虽说我们也可以以“把玩”的心态和精雕细刻的姿态去阅读,但更多时候我们不得不对各种文本信息进行梳理整合进而判断应用。教育发展角度,无论是我们的语文教育,还是其他学科,都会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就拿语文学科教学来说,不可能永远在单文阅读和教学这个层面徘徊,并不是说孰优孰劣,而是单文、群文应该相融相生。从根本上讲,“立人”需要有群文教学这样一种形态。应该说,群文阅读、群文教学近年来也逐渐成为学界共识并且引起教育顶层设计者的重视。大家关注近年的语文课程改革、教材改革以及高考改革,可以发现群文的理念已经有充分的体现。比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就对学生“整合、聚焦、发散、思辨”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实际上是对学生阅读量与质的综合考查,而群文通过“阅读场”的建构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尤其是在语言的整合、比较和参照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进而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王君:看来,群文阅读已经不是民间的一种自发行为,我们的课标编写者和教材编写者已经把它纳入正式的课程体系了。司体忠:可以这样说,日常生活和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群文阅读”。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生活中很容易产生一些焦点、热点话题,围绕这些话题产生丰富多元的观点和文本,我们常常在不同文本中“纠结”,然后比较、甄别,作出自己的判断。在教学活动中,备课、写论文,我们往往需要查阅大量的参照资料,去粗取精,优中选优,择取最合适的内容为我所用,这又何尝不是“群文阅读”呢?孙秋备:是的,在这个时代,其实我们都在不自觉地进行群文阅读。司体忠:虽然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群文阅读”,但是我们不能把这种广义上的“群文阅读”等同于“群文阅读教学”。“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教学指向明确、要实现一定教学效能的教学活动。王君:大家一定注意了,我们研究的不是广义的“群文阅读”,而是狭义的“群文阅读教学”,厘清这两个概念很有必要。司艳平:司老师,我想问问在群文阅读教学研究之前,“主题阅读”之类的阅读也一直很热。那主题阅读和群文阅读教学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司体忠: 这个问题很多研究者都作过思考且有论述,也有研究者试图把不同的阅读理念截然分离。我个人是这样看的,不同的阅读理念和阅读教学理念是不可能截然区分的,甚至会存在诸多交叉,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窃以为没有多大的必要在理念、概念上画出一条一条的道来。在王老师的书序里,我写过这样一个句子——在容量恰切、有生成性和沉淀感的“阅读场”和“教学场”中,学生眼中的“小美之景”才能走向“大美之境”。我想不论是主题,还是议题、焦点,我们首先要思考的是给学生构建“容量恰切”的“阅读场”,精心耕耘经典单文,但必要的时候要超越单文、超越教材;也不能求多贪大,须力求文本的容量适度和教学目标的少而精准,所以群文的文本组元更多强调“议题、焦点”,人文元素可以,语文要素可以,阅读策略和方法也可以,是开放的。曹静:司老师是这方面的专家,在你们的研究范围内,您能够给群文教学下一个更准确的定义吗?司体忠:说下定义实在不敢。有很多研究者都在书面上谈过对群文阅读教学的理解,比如华东师范大学倪文锦教授、西南大学于泽元教授和山东师范大学潘庆玉教授,他们都有高瞻的见解,可以参照。我对“群文阅读教学”的一点浅见是——根据议题(焦点)甄选一组具有一定结构性(关联性、序列性、多元性、比较性、递进性、立体性等)特征的文本,师生围绕议题(焦点)展开阅读感知、阅读理解、阅读比较、整合归纳、阅读评鉴、阅读表达等活动,以达成一定共识的多文本阅读教学过程(或形态)。大家还可以继续思考。王君:司老师请再深入一步给大家讲讲,我们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哪些方面是需要特别重视的呢?司体忠:个人观点,实践“群文阅读教学”有几点需要思考。第一,“群文”的来源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教材内群文、教材内外群文和教材外群文,但对一线语文教学最具实践意义的是教材内外群文,即践行“1+X”理念,融通课内外,守正创新,增量提质,利学便教。当然,生活中还有广阔适切的文本我们可以善加运用。第二,经典单文的精读为学生的阅读力奠基,群文教学为学生的阅读力展翼。实践群文教学,须实现对单文阅读和教学的超越,力求“锦上添花”或者“雪中送炭”。换言之,单文能解决的问题交给单文,群文才能更好解决的问题走向群文。第三,“群文阅读教学”要经历一个“感知、理解、比较、整合、归纳、评鉴、表达”的自然过程,这个过程要求“议题定点精准,目标精确,选文精当而适切,教学环节精简而一线贯穿”,推进深度阅读而力避“水过地皮湿”。第四,可以紧扣语文核心素养的几个维度,凸显群文教学的作用。二王君:综合了解了群文阅读教学之后,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语用型文本的一些基本知识。“语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双向开掘与情趣呈现”是青春语文课堂追求的根。我把文本特质定义为:一个文本所具有的区别于其它文本的标志性属性。这个属性决定了该文本在课程内容、教学内容以及在教材内容中的特殊地位,也就决定了围绕该文本采取的独有的教学策略。我们现阶段研究的文本特质和课堂类型有七种:主题型文本、语用型文本、写作型文本、诵读型文本、思辨型文本、跳板型文本、积累型文本。孙秋备:记得王老师讲过,主题型文本侧重于文学教育,其“语言训练”是隐性的、柔性的,课堂目标直接指向思想启蒙和情感熏陶,所以这种课型的课堂状态颇有些似政治课哲学课。曹静:我记得语用型文本侧重于汉语教育,其“语言训练”是显性的、直接的,课堂目标直接指向文本的某一种语言特质的认识和学用。这样的课,也有思想启蒙和情感熏陶,但这一块恰恰是隐性的、柔性的。王君:看来大家掌握得很扎实。2019年,我们要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把群文教学和文本特质课型研究两个概念结合起来。第一期,我们先探讨“群文教学视野下的语用型文本教学”。也就是说,我们要有意识地开发出一种最重要的课:它既是语用型文本的教学,又是群文教学。为什么要从语用型文本开始呢?大家还记得去年的讨论吗?司艳平:王君老师认为,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部分文本都应该处理为语用型文本。这是语文学科性质决定的,也是学生的学习特点决定的。只有那种主题确实具有多义性,学生理解起来确实有难度的文本才有必要处理为主题型文本。王君:是的,对于语用型文本,我们现在的困难是“语用解读”在现行文本解读的体系中还比较薄弱,其研究的空白点还非常多。我们的老师面对一个文本,头脑中除了一点中小学学来的可怜的修辞方法知识外,其他的语用知识几乎为零。我去年谈到要突破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超越文字个体或词句小团体,扩大到段、章、篇、书的文字大团体。二是超越“有辞格”——传统的修辞方法,进入到“无辞格”的研究。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段落衔接、语篇结构、作品风格等方面全面透视一个文本。曹静:去年我们还探讨了这个问题:一个文本被定位为语用型文本之后,是不是就不能再说主题了?王君:不是。在一个文本被定位为语用型文本后,并不是说就不研究主题,不探究思想,不做情怀熏陶的工作,而是说,“语言的训练”成为了教学的主体,而主题探究仅仅只是辅助内容。要呈现,但呈现方式应该是含蓄的,呈现时机应该是巧妙的,其所占的时间和内容的比例应该是相对较小的。总之,不可喧宾夺主,挤占了语言学习的时间。孙秋备:王老师,这个问题也应该复习一下:如果我们把一个文本当做主题型文本来对待了,是不是在语用上就准许大而化之呢?王君:对,必须复习。这个问题复杂一些。首先,从根本上来看,不可能有完全超越了语用学习的“主题研究”,只不过看呈现方式是显性还是隐形罢了。就算是主题型文本,在主题解读之外,也依旧应该有“语用解读”。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强化自己对文本的认识,梳理文本有用的语用知识,适时教给学生,让语文教学尽可能“教得清清楚楚学得明明白白”。卢望军:请王老师再讲一讲对语用型文本我们有哪些处理方法吧。去年这个时候我还没有加入研讨。王君:语用型文本的教学方式很多。主要路径有两种:一种是聚焦法——侧重解决文本中最鲜明突出的语言问题,比如《安塞腰鼓》,整个课就只研究它的排比。第二种是发散法——全面关注一个文本的“语用”。近两年来我着重研究实践的是“五看式——看篇、看段、看句、看词、看意”,针对文本特质,或者“五看”均看,或者选择其中“几看”来看。这个方法简单易学,变式也很多,既可以是老师研读文本的方法,也可以是学生课堂上学习文本的方法。未完待续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我整理的《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读后感(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近阅读了蒋军晶的《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这本书,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工作室研究的主题是单元主题教学,自己在工作室的学习中,对这种教学方式有了一些认识,自己在教学中也在尝试着做,可是觉得自己做的很“肤浅”、表面化,存在很多问题。无意间看见这本书,于是刚好可以给自己充充电。

读完这本书,对蒋老师更加喜欢。蒋老师对教材解读深入,课外阅读广泛,将课内课外的文本能够进行巧妙的组合,带领学生围绕一个“话题”进行有趣的学习。佩服蒋老师之余,也会思考,蒋老师是如何做到的呢?在书中谈到“群文阅读对老师的意义”时,刚刚好就解答了我心中的疑惑。书中写到“刚开始尝试群文阅读的老师,会陷入紧张和焦虑中。”读到这里,心中感慨:“这说的不就是我吗?”关于找不到合适的文章,自己心中也有此困惑,正因为有这样的困惑,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教师的成长,因为只有多阅读,逼着自己去阅读,提升阅读能力,扩大自己的阅读量,让自己成为阅读者,这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对于蒋老师在教学中如何去做群文阅读,蒋老师有详细的介绍。首先在议题的确定上,蒋老师在书里面给我们介绍了六类,这和我们工作室倡导的两大类:工具性和人文性差不多,但是在如何确定一个议题时,我回想之前在解读教材时做的“主题”(我认为这里的主题和议题差不多,都是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学习。)太“大”了,也就显得“空”、“泛”了,对比蒋老师的群文议题,就觉得自己对教材的解读完全不够,仍需对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

对于不同的文体,如何进行群文阅读,在这本书中蒋老师也一一做了讲解,神话、童话、散文、儿童诗、小说、语言、知识性文本,不同文体在教学时抓的重点不一样,例如不能把童话当做记叙文来教,否则就丢了童话的文本特征了。

群文阅读和主题教学、单元整组教学在蒋老师的观点中虽有细微差别,但大致相同,读完这本书,特别是策略的指导、以及案例的分析,对自己今后在主题教学中的尝试有更强的指导意义。无论是群文阅读,还是主题阅读,目的都是让孩子在课堂上能够阅读更多篇目,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正如蒋老师在书中所说:“我们和学生在课堂上研究文学表达,并非要把学生培养成作家,而是要和学生尝试像作家一样思考,通过对文学表达的发现促进对文本的理解与感受。”

在全民阅读的影响下,我也抽空翻看了蒋军晶老师写的《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一书。

此书从什么是群文阅读、群文阅读的操作方式、不同题材怎么进行群文阅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群文阅读,感觉读后受益匪浅。

一、指导学生略读、浏览、跳读,提高阅读的速度。

传统语文课堂上,往往一篇500字左右的精读课文要教两课时,略读课文要教一课时。而群文阅读,则要求学生在一个单位时间内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更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群文阅读,意味着不能将“朗读”,“有感情朗读”无限放大,要有新的阅读方式和习惯。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在一节课中需要读三篇以上的文章,就要求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小学高段学生的默读速度也进行了要求: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因此,教师必须根据读物的不同性质,指导学生更多地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初读课文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读文后对文本内容用关键词句进行概括;再读课文时跳读、扫读,把重点词、句、段划出来读一读,强化学生的阅读感受。

二、指导学生质疑,促其思辨能力的提高。

群文阅读教学,不同体裁、不同表达形式、不同语言风格、不同作者的文章,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信息量和巨大的思考空间,也给学生带来了许多疑惑,难以全面理解,需要在交流讨论中厘清。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会质疑讨论,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同学进行讨论。蒋军晶老师就列举了自己执教的群文阅读《创世神话》一课。首先,他在引导学生寻找各国创世神话故事的共同之处时,激发学生质疑: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原始人都认为原始世界像一个蛋、神话故事中都有一个本领超人的神、世界万物都是神变化而来的……质疑后引导学生猜测讨论:我认为鸡蛋里黑糊糊的,当时混沌的世界也是黑色的;世界上所有的星球都是圆的,蛋也是圆的;蛋是封闭的,我估计原始人认为宇宙是永远都走不出去的……。类似这样的开放性的问题,对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是我们传统课堂中单篇课文无法实现的。

三、不同文体,规律可循。

对于不同的文体,如何进行群文阅读,在这本书中蒋老师也一一做了讲解,神话、童话、散文、儿童诗、小说、语言、知识性文本,不同文体在教学时抓的重点不一样。例如:抓住矛盾读懂诗歌,利用反复结构教童话,追索原意教散文等。

有收获,也有困惑。蒋军晶老师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团队,不论是群文阅读同议题文章的搜集和筛选,还是文章的解读与教学的实施,都有一群志同道合的老师共商大计,他们不孤单!可是,我们势单力薄,缺乏一路同行的人。不过,蒋军晶老师曾说:只有做起来,才会有真进步!所以,我就在我们班进行了一次“美丽的谎言”群文阅读课。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人间真情”单元有两篇课文《唯一的听众》、《别饿坏了那匹马》。这两篇文章有一个共同点:美丽的谎言。我就从这两篇文章导入,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美丽的谎言”一般都有三个共同的要素:善意的动机、刻意的言行、心灵的震撼。接着,为了验证这个发现,当堂拓展阅读了两篇课外文章《谎言与音乐会》、《伟大的谎言》。学生通过快速默读、小组讨论验证了“美丽的谎言”具备相同的三要素。最后,让学生们对比阅读《爸爸最值钱》,思考:谎言都是美丽的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各抒己见,思维的火花被当堂点燃。我顺势利导:下节课我们将围绕“辩论: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进行口语交际。请大家明确观点,收集证据,一决高下!

无论是群文阅读,还是主题阅读,目的都是让孩子在课堂上能够阅读更多篇目,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正如蒋老师在书中所说:“我们和学生在课堂上研究文学表达,并非要把学生培养成作家,而是要和学生尝试像作家一样思考,通过对文学表达的发现促进对文本的理解与感受。”我想:这就是群文阅读的魅力吧!

世界先进的国家都有共识:阅读可以增进理解力、培养创造力,可以拓展视野和丰富生活经验。通过阅读,可以有效提升自学的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阅读能力,关系到一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判读能力,是竞争力的重要关键。阅读能力的形成离不开阅读策略的引导与实践,在阅读中学会方法,学会思考,并形成习惯。

蒋军晶老师所著的《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这本书旨在告诉我们什么是群文阅读,怎么运用群文阅读让学生学会阅读以及群文阅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运用。书中指出:“群文阅读的特征:同一个议题、多个文本、探索性教学。”较单篇阅读(课文阅读)和主题阅读,群文阅读就是阅读的解放,就是开拓思维,是基于多文本和多元视野的不同视界的融合。

实践之踏实、有用,不论是本课题研究还是课堂教学,都给了我很多帮助:因为群文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练习默读、浏览等无声视读,提升阅读速度,适应真实的阅读材料,练习了单篇阅读很难练习的阅读策略,感受、学习接近文学的表达,练习复杂情境中的思考力。同时,也逼着老师自己主动积极去阅读,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对教师的成长也有着积极的意义。这些正是我想交给学生、提高自身想学和想做的事情。

我做这个课题的初衷,就是想在孩子们还小的时候多给予阅读的熏陶,丰富知识,让孩子们头脑灵活起来,愿意动脑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有阅读的思维和兴趣,把绘本阅读作为课内知识的一个补充拓展,从而发现学习的乐趣。群文阅读的特点告诉我们,群文阅读可以在平时的学习、阅读中使用,有难度的是老师的用心引导和自身提升,有目的地阅读和训练,找到适合的议题并真正有效地实施。在带我们班两年的时间里,我尽量去理解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们的喜好,以课本为本,以生活为本,去拓展适合孩子的阅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阅读,努力尽自己所能,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做一个爱生活、爱学习、会思考、会发现的人。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知识积累,培养语感,而阅读是语文积累的基础,只有通过阅读,把握整体课文内容和要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领会在特定语境中语句的意义和作用,才能培养学生语感。下面是小学群文阅读教学论文,欢迎参考阅读!

一、目前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滞后

我国很多农村小学教学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已经形成了单纯借助教材的教学来促使学生在短期内获得有效的成绩提升,一些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甚至未进行系统化的教学理论的学习,在教学时大多根据自身经验,注重在教学中让学生将一学期中仅有的数十篇课文嚼烂、嚼透,这样反复枯燥的教学方法达不到新课改的要求,使得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质量低下。

2.阅读资源匮乏

丰富的阅读资源是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条件,然而当下我国农村小学语文群文教学受到农村经济水平较低、家长教育思想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使学生仅能依靠有限的教材来进行学习,只能通过课本、电视来获取知识。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多农村小学中一年读过一本以上课外书的学生所占据的比例在10%以下,教师教学资源不足、学校图书室书籍不足等都给群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3.教学设备落后

受到社会模式、教育经费不足、农村经济落后等方面的制约,农村小学的教学设备严重不足,大多学校仅仅依靠教科书、粉笔、黑板等传统的教学工具来辅助教学,大大降低了群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效率。

二、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有效策略

1.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这一原则下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更新来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引导。小学教师可采用创设情境法,通过问题情境的精心设计来实现群文的有效联合,一方面,教师可通过比较性问题的设计来让学生在横向、纵向、内容、异同等多方面的对比当中提升鉴赏能力。例如,在讲解人教版一年级小学语文下册当中的《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时,教师可让学生将其与《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等童话故事放到一起进行阅读比较,并提出“这些文章在情节结构方面具有哪些相同点?”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出童话故事情节的反复性特点。另一方面,教师可通过迁移性问题的设计来引导学生学会将阅读一篇文章时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其他文章阅读当中。例如,在讲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当中的《刷子李》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当中黑衣上无白点、有白点、出现小洞的情节变化并了解跌宕起伏的写作方式,而后让学生阅读《泥人张》《苏七块》等文章,提出“哪些文章当中也应用到了相同的写作方式”的问题,促使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获得已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

2.丰富教学资源

一方面,小学教师应当确保教材资源的充分利用。教师可以根据现有的教材文章合理地做出课本资源的开发。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当中的《秋天的雨》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在课下围绕“秋天”这一主题来寻找相关的文章、诗词等,并展开“我眼中的秋天”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借助收集到的资料朗诵与秋天相关的诗词、画与秋天相关的画等,在拓宽了学生阅读面的同时也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多角度与多渠道。另一方面,小学教师需积极开发课文资源,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课外书进行班级共享来丰富课文资源,并引导学生共同将所阅读的同类型文章放到一起来感受其语言表达方法、情节发展模式等。此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例如,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让其阅读一些童话故事和儿童诗,针对五六年级的`学生可推荐其去阅读中外名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群文阅读这一新兴教学方式逐渐被应用到了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应当认真分析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同时积极对阅读资源做好开发,从而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丰富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获得总结能力、整理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促进群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一、开展农村小学群文阅读存在的障碍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需要一定的条件,如人力、物力、财力等。而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等原因,导致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步履维艰。下面笔者就当前开展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障碍进行分析,如下:

1.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

要开展群文阅读教学,首先得有人力方面的条件,教师得担负起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学习的责任。但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深远,农村小学教师已经习惯了过去的只讲解教材上的内容,学生一年下来也就只能学到大概50篇文章。而教师更多的是选择让学生背课文、抄课文,直至将课文背的滚瓜烂熟,甚至有的教师还要求学生能够倒着背诵课文。日复一日不断重复着这一件事情,既枯燥又没有实际提升效果,还可能导致学生慢慢丧失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2.学校的教辅资源不足

要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还需要有足够的物力、财力,要有足够的教辅资源支持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但由于农村办学资源有限,大多数小学是没有图书室的,即使有图书室,里面书籍也存在着过于陈旧以及收藏量少的情况。另外,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滞后,不会主动为孩子添置课外书籍,这就导致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几乎没有可供阅读的书籍。虽然学生可以通过电视了解一些课本外的知识,但是也很有限,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少,知识面窄。

3.学生缺乏有效的引导

虽然有些农村地区的小学已经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但是在实施方法上存在不足。教师在对学生开展群文阅读活动时,大多数的情况下都在讲套话、空话,如告诉学生阅读书籍可以获得增长见识云云。教师并没有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根本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至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更是难上加难了。

二、改善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现状的解决措施

基于以上对开展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所存在的障碍的分析,下面笔者提出几点相关的解决措施,如下:

1.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活动

教师应该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不能仅仅盯着书本进行教学。教师除了日常教学以外,还应该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活动,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时间。目前农村小学下午放学时间基本在16:00左右,放学后学生基本都是在打闹中度过的,与其这样,倒不如利用好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例如,教师可以在放学后将学生组织起来,将16:00~17:00这段时间作为课外阅读的时间。当然,不能每一天都进行,这样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可以规定每周周二和周四或者每周周三和周五为课外阅读时间。

2.学校要积极募集教辅资源

学校要募集教辅资源,其渠道多种多样。例如,学校可以报批上级主管部门拨款建立图书室、购买教辅书籍和课外书籍;学校可以直接向社会募集捐款购买教辅书籍和课外书籍,或者直接号召捐献旧书籍;学校可以求助于媒体,通过多方渠道将学校的需求信息发布出去,相信会有很多好心人提供帮助的。只有丰富了学校的教辅资源,开展群文阅读才有可能。

3.教师要积极进行有效的引导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主导是教师,教师应当充当好引路人的角色。第一,在设计教学目的,要注意将某一组文章看着一个整体,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延展性。例如,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有两篇文章都提到了“爬山虎”,一篇是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另一篇是肖复兴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师可以先就爬山虎与学生进行探讨,让学生了解它的特征、习性等。进而延展到爬山虎代表的是一种怎样的品格进行讲述,最后再上升到对作者自身品格进行讲述,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层层深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第二,教师应当根据每个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推荐课外书籍,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去阅读更多的文章资料,而不是教师强行规定学生的阅读内容,通过这种兴趣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

4.建立奖励机制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不能一味的强制学生去阅读、去学习,要让学生由被动式的阅读转变为主动式的阅读,要让学生由被动式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式的学习。这可能就要引入奖励机制,通过奖励在群文阅读中表现良好的学生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通过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农村地区小学推行群文阅读教学的障碍有: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学校的教辅资源不足、学生缺乏有效的引导等。为此,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学校要积极募集教辅资源、教师要积极进行有效的引导、建立奖励机制等。以上是笔者的一些浅显看法,希望可以为农村地区的小学推进群文阅读教学提供参考性意见。

一、教什么

低年级学生的年龄一般只有6-8岁,他们生性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低年级是字词学习的重要阶段,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群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应以学习巩固汉字、积累知识、激发阅读兴趣为主。基于这样的思考,低年级群文阅读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应关注以下几点。

(一)议题适合,学生能读

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的选择是丰富多样的,可以从文章内容、人文内涵、表达方式、作者等方面确定议题。由于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这阶段的群文阅读教学内容可从人文内涵、文章内容、人物专题等来选择议题。同样是寓言的群文阅读教学,议题的选择可以不同。我们可以从关注寓言的文体特征,关注寓言故事中角色特点、情节变化、人物语言行为等方面来确定议题。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确定的议题是:初步感受寓言的文体特征———小故事,大道理。因为,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现“寓言”这个词,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寓言故事,因此让学生了解何谓“寓言”,对寓言的文体特征有初步正确的认识,应该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

(二)内容有趣,学生悦读

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是阅读活动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要迈出成功阅读的第一步,就必须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阅读兴趣。因此,低年级群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一定要有趣,要让学生喜欢读、喜欢看,让学生自觉投入其中,或暗自窃喜,或捧腹大笑,或急切与人分享。低年级群文阅读教学内容可以在学生熟练认读字词的基础上,阅读儿歌、童谣、韵文、短小的故事、浅显的寓言和浅近的古诗等。例如,在《寓言两则》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选取了《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画蛇添足》这三则寓言故事。这三则故事情节上都比较简单,结果都是事与愿违,三个主人公都傻得可爱。学生只要稍作思考就知道不可能的事他们却傻傻地坚持去做。读着读着,学生情不自禁地发笑。这样的故事能深深地吸引学生。那这三则寓言故事确定哪个教学落脚点更贴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心理呢?我们抓住人物的“傻”作为本课教学的落脚点。因为,首先,“傻”对二年级学生来说容易理解;其次,每个故事中主人公不但有傻想法,还付诸傻行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和学生一起了解主人公的傻想法,谈谈他的傻行为,最后通过傻带来的坏结果感悟故事的寓意。

(三)容量适中,学生会读

群文阅读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短时间里学习多个文本。这就意味着我们绝对不可能再采用原先一课一文本的教学方式。正如蒋军晶老师所说的“: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教师对课堂结构的艺术性不能有太多苛求,意味着教师不可能这么深、这么细、这么透地讲析文章,意味着教师也不能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进行教学。”群文阅读教学一定要忍痛割爱,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重锤敲击,这样才能腾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多悟,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例如,《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安排了三则寓言故事的学习,其中《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是教材中的课文。作为二年级的课堂教学,扎扎实实的字词教学是分内的事。按照平时的教学,一节课安排一则寓言故事的学习,而这次两节课却要学习三则寓言故事。所以,我们把字词教学和了解《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这两则寓言故事的大意放在第一课时进行教学。在学生熟练掌握生字新词后,我们才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教学的重点是抓住人物的“傻想法”“傻行为”和事情的“坏结果”,感受人物的“傻”劲,明白寓言的寓意。

(四)群文相关,学生易读

群文阅读教学最困难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选文。组织群文,群文的关联性越强越容易取得阅读效果,甚至达到结构化更好。由于群文阅读教学方法的不同,群文的选择方法也不同,有求同型———强化某种认识,有比异型———引发认知冲突,有整合型———丰富多元理解等。例如,《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中,考虑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觉得本课群文的选择求同型比较适合。经过反复比较,我们从三个方面思考:首先,故事中的主人公也得傻得可爱;其次,他们也得有傻想法、傻行为、坏结果;最后,最好也是成语寓言,而且不能太深奥。再三比较后,我们确定《画蛇添足》作为补充文本。由于学生在前两则寓言的阅读中充分掌握了读此类寓言的方法,再加上三篇文章相关度很高,所以阅读《画蛇添足》时,教师给足时间,学生便能潜心会文,读懂了人物,读懂了寓言。

二、怎么教

(一)直线型推进为宜

群文阅读教学的推进方式很多。如,分组递进式———先呈现一组再呈现一组;点射状推进———先呈现一篇再阅读一组;举三反一式推进———先呈现一组,再归纳出关键的写作方法,最后写话练习;直线型推进———一篇一篇地阅读,反复重读推进———同一组文章反复阅读,不断提升。低年级学生的群文阅读教学一般采用“直线型推进”比较适宜。这种推进方式,一篇带多篇,教师容易教,学生也容易学,可操作性强。同时,学生能很好地习得阅读方法,较好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例如,《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中,《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画蛇添足》这三则寓言是一则一则推进的,但是每则寓言教学的侧重点不同。《揠苗助长》重点教给学生抓住种田人的傻想法、傻行为和坏结果读懂寓言。这则寓言的教学始终围绕“把握故事的整体”这一问题展开:你觉得这个种田人傻在哪里?随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焦急”“转来转去”“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体会种田人急于求成的心里,这是种田人“傻”的根源;同时,多次入情入境的朗读,一步一步地引领学生走进人物内心。这则寓言的教学目的是夯实基础,让学生习得阅读的方法。对《守株待兔》这则寓言的教学,教师则适当放手,让学生尝试抓住种田人的傻想法、傻行为和坏结果读懂寓言。先学生个人阅读,画出有关语句;再全班交流,重点抓住“每天”体会想法的傻,抓住“整天”“一天一天”体会行为的傻。《画蛇添足》这则寓言的教学,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去学习,从读准、读通故事到读懂主人公的傻都充分关注小组合作交流。《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采用的是“教—扶—放”的有层次的直线型推进方式,让每个学生循着教师有步骤、有程序的教学设计,习得阅读方法。

(二)多样化教学方式为妙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天窗开得越大,我们学到的东西就越多。一旦注意力无法集中,心灵的天窗就关闭了,一切有用的知识信息都无法进入。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持久性不强。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阅读信息量比起单篇教学肯定要大,这就要求学生更要集中注意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想方设法,尽量让自己的课堂在形式上多样化。例如,《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中,三则寓言相同的教学落脚点———傻,相同的学习重点———傻想法、傻行为、坏结果,教到最后揭示寓意。这种教学,低年级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从而学习激情降低,注意力转移。于是,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在揭示寓意环节,对《揠苗助长》一文,教师直接提问: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守株待兔》则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教师扮演种田人一再傻等兔子的到来,学生扮演邻居、朋友、路人等不同角色劝说“种田人”;教师引导学生在扮演角色中说出寓意。《画蛇添足》是最后学习的寓言,则安排课堂练笔:“我想对这个人说———”在与文中人物思想交流中点出寓意。

(三)强化阅读主体为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在相同的时间内要阅读多篇文章,教师要少问精讲,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思考。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言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例如,对第三则寓言《画蛇添足》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运用前两则寓言中所习得的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首先,让学生大声朗读,读通故事,碰到不会读、不理解的词语做个记号,再请教组内的同学。低年级的学生阅读陌生的文章,一定要先扫清字词上的拦路虎。接着,让学生反复默读,画画写写,找出主人公的“傻想法”“傻行为”和“坏结果”,可以在相关语句旁写写自己的想法。然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所得。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班级交流。这样的教学,学生一直在阅读、思考、交流、倾听的语文实践中忙得不亦乐乎。这是一个享受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呈现交流思考的过程,是一个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体现阅魅力提升的过程。

关于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的论文

推荐你一个网站,中国知网,有不少相关论文,都是公开发表的专业论文,你自己上去检索关键词“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挑挑吧

六.填补空白,发挥审美想象想象是儿童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爱因斯坦说:“想象有时比知识更重要。”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审美想象力是阅读教学的天职。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含蓄深刻,意境深远,留给儿童再创造的空间十分广阔。这些“艺术空白”正是培养儿童审美想象力的天然素材。通过想象去填补课文的艺术空白正是审美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如《凡卡》中写凡卡不堪忍受学徒生活的苦楚,偷偷给爷爷写了信,匆匆投进邮筒,回去之后还做了一个好梦。这里关于信的去处及梦的内容就自然形成了一个艺术空白,《凡卡》的悲剧色彩可因这空白内容的揭示与填补而趋于浓烈。教学时应因势利导,让学生驰骋想象——凡卡的爷爷能收到凡卡的信吗?即便收到,他能来救凡卡吗?凡卡会做一个什么样的好梦呢?填补课文艺术空白的过程就是运用想象再创造形象的过程。由此,学生不仅会进一步加深对课文中美的感受和理解,而且还能为今后自觉地创造表现美打下良好的基础。七.仿写扩写,寻求审美再造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最终是培养小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这是审美教育的目的。叶圣陶说“课文无非是例子。”课文是阅读分析的例子,也是学生学习如何表现美创造美的例子。小语课文尤其是高年级课文多为名家名篇,作者的思想情感、人格精神都是给儿童心灵以本质定性的精神食粮,而文章丰富的表现手法与技艺则是培养儿童审美创造力的好材料。因此,从有利于儿童审美创造力形成的角度讲,教学课文应特别强调读写结合,在阅读过程中增设仿、扩写内容,让学生由此开始,学习表现美的方法,训练表现美的技巧。如《鸟的天堂》一文以静态描写的方法展示了“鸟的天堂”——大榕树的大和美,又以动态描写的方法表现了天堂的鸟的风姿。文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体现了均匀的和谐美。该文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趣的生动教材,也是锻炼学生美的表现力的典范佳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紧扣课文内容设计仿写练习,为学生学习表现美提供契机。如在学习了大榕树的美与大的特点之后,可及时让学生观察描写校园中的一株芙蓉或梧桐,着重练习静态描写的方法;在分析天堂的鸟之后,可让学生仿照课文写课间操声,体会动态描写的好处。实践证明,这种结合课文审美教学而进行的练习,十分有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又如教学《江雪》,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插图,通过想象,扩写《江雪》,让学生用自己的笔进行创造性描绘。有位学生这样写道:“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大地披上银装。在风雪中,鸟儿都不敢再飞了,它们躲在家里过起冬来,每条小径上,都找不到人的踪影。江面上只有一只孤零零的小船漂浮着,上面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渔翁,只见他身披蓑衣,头戴斗笠,饱经风霜的脸上满是皱纹。他抖簌簌地拿着钓竿,在船上钓鱼……”。从这段扩写中,可以看出学生被《江雪》这首诗的意境所感染,使情感的调节功能、动力功能都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同时,也使我们深深感受到:只有紧紧抓住培养小学生创造美这个大课题,审美教育才能有始有终,有声有色,才能升华美的情感,培养美的想象,激发美的发现,培养小学生热爱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总之,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编的都是古今中外优秀名篇,这些教材不仅体现了美,讴歌了美,而且自身也是美的结晶,教师要发挥教材的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关键在引起师生间的情感共鸣。没有美的情感,教学必然是干巴巴的知识灌输;没有美的教育,教学必然是冰冷冷的抽象说教。所以,语文教师要在授课时,通过绘声绘色地讲读,引导学生进入意境,诱发学生的想象,启迪学生思维,像春风吹动池水一样掀起联想的层层涟漪,乃至产生模仿创造的冲动,从语言入手,催动学生的情感破闸而出,把握文章的蕴意,升华其美感,促使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在“美”的教学中均得到发展。

小学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阅读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在信息化社会,阅读能力会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速度,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小学生阅读学习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学生从识字、认字到具备一定的文本阅读能力,并能够通过对文本的感知和体验以及初步的理性分析,提高文学审美修养和分析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也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提出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扩充知识、陶冶情操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和方向。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文字和语文知识基础,并达到一定的阅读数量,日积月累,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和体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首位,从学生心理接受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逐步走入色彩斑斓的读书世界,只有以兴趣为基础,学生才能有阅读的动力。另外,转变阅读教学的模式,灵活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经验,谈谈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注意日常积累,培养兴趣,扩大阅读面

现在的小学生,每天接触的信息量很大,但是很多信息都来源于电视、网络等数字化媒体。图像、图片等直观的信息流通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接受,相反的,许多学生会表现出对书本的厌倦和缺乏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想办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书籍,扩大阅读面,适当地做好导读和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阅读。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一些图文并茂的导读教案,让学生对将要阅读的作品或者书籍,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另外,教师还可以每天利用一定的课堂时间,为学生朗读一些优秀作品的精彩片段,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和审美修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阅读空间,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自主完成这样的内容。只有不断地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获。

二、精读和泛读相结合,适当渗透阅读技巧和方法

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会对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这些技巧和方法,因为小学生还处在感性思维为主的阶段,过多的条条框框会让他们对阅读失去热情。其实,我们的阅读应该是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进行的,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篇章,进行精读讲解,让学生学会快速地抓住主旨和文章大意,并适当训练一下学生的阅读速度,渗透一些阅读技巧。而对于绝大多数的阅读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给学生足够的自我思考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当学生积累到一定的阅读量之后,他们就会对阅读的内容和阅读的方法有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教师可以再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总之,教授和学习阅读的方法要遵循灵活的原则,不能够简单地照本宣科。

三、以多向互动的方式进行阅读体验、交流和探讨

阅读重在情感体验与沟通,学生与作品产生一定的心理共鸣,并能把这种共鸣表达出来,同其他人一起分享,将会极大地提升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建设图书角的机会,让学生们自己提供喜欢的阅读书目,也可以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书拿到学校和同学们互换阅读和分享,这样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让学生养成一种自主阅读的习惯。在学生阅读了一些作品之后,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们互相谈谈阅读的感受和体验,也可以针对书中的某一话题,进行探讨和辩论,教师也可以参与交流和讨论,和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这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向互动和交流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也为阅读延伸出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在班级里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

总之,小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的提升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重视兴趣的培养和方法的引导。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读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法和阅读计划,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做一些应试化的突击训练,要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逐步积累语言素材和阅读经验,以一种欣赏和体验的方式来享受阅读的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让学生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热爱读书,让读书成为他们获取知识、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梁春莲.“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9年36期.

[2]刘慧,冉敏方.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3期.

[3]詹全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8期.

[4]崔峦.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十项策略[J].天津教育,2007(11).

[5]毛爱华,张兴文.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J].教育探索,2004(09).

【摘要】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在信息化社会,阅读能力会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速度,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小学生阅读学习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学生从识字、认字到具备一定的文本阅读能力,并能够通过对文本的感知和体验以及初步的理性分析,提高文学审美修养和分析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也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提出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扩充知识、陶冶情操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和方向。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文字和语文知识基础,并达到一定的阅读数量,日积月累,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和体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首位,从学生心理接受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逐步走入色彩斑斓的读书世界,只有以兴趣为基础,学生才能有阅读的动力。另外,转变阅读教学的模式,灵活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经验,谈谈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注意日常积累,培养兴趣,扩大阅读面

现在的小学生,每天接触的信息量很大,但是很多信息都来源于电视、网络等数字化媒体。图像、图片等直观的信息流通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接受,相反的,许多学生会表现出对书本的厌倦和缺乏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想办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书籍,扩大阅读面,适当地做好导读和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阅读。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一些图文并茂的导读教案,让学生对将要阅读的作品或者书籍,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另外,教师还可以每天利用一定的课堂时间,为学生朗读一些优秀作品的精彩片段,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和审美修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阅读空间,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自主完成这样的内容。只有不断地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获。

二、精读和泛读相结合,适当渗透阅读技巧和方法

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会对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这些技巧和方法,因为小学生还处在感性思维为主的阶段,过多的条条框框会让他们对阅读失去热情。其实,我们的阅读应该是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进行的,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篇章,进行精读讲解,让学生学会快速地抓住主旨和文章大意,并适当训练一下学生的阅读速度,渗透一些阅读技巧。而对于绝大多数的阅读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给学生足够的自我思考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当学生积累到一定的阅读量之后,他们就会对阅读的内容和阅读的方法有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教师可以再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总之,教授和学习阅读的方法要遵循灵活的原则,不能够简单地照本宣科。

三、以多向互动的方式进行阅读体验、交流和探讨

阅读重在情感体验与沟通,学生与作品产生一定的心理共鸣,并能把这种共鸣表达出来,同其他人一起分享,将会极大地提升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建设图书角的机会,让学生们自己提供喜欢的阅读书目,也可以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书拿到学校和同学们互换阅读和分享,这样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让学生养成一种自主阅读的习惯。在学生阅读了一些作品之后,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们互相谈谈阅读的感受和体验,也可以针对书中的某一话题,进行探讨和辩论,教师也可以参与交流和讨论,和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这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向互动和交流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也为阅读延伸出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在班级里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

总之,小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的提升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重视兴趣的培养和方法的引导。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读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法和阅读计划,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做一些应试化的突击训练,要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逐步积累语言素材和阅读经验,以一种欣赏和体验的方式来享受阅读的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让学生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热爱读书,让读书成为他们获取知识、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梁春莲.“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9年36期.

[2]刘慧,冉敏方.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3期.

[3]詹全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8期.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知识积累,培养语感,而阅读是语文积累的基础,只有通过阅读,把握整体课文内容和要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领会在特定语境中语句的意义和作用,才能培养学生语感。下面是小学群文阅读教学论文,欢迎参考阅读!

一、目前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滞后

我国很多农村小学教学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已经形成了单纯借助教材的教学来促使学生在短期内获得有效的成绩提升,一些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甚至未进行系统化的教学理论的学习,在教学时大多根据自身经验,注重在教学中让学生将一学期中仅有的数十篇课文嚼烂、嚼透,这样反复枯燥的教学方法达不到新课改的要求,使得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质量低下。

2.阅读资源匮乏

丰富的阅读资源是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条件,然而当下我国农村小学语文群文教学受到农村经济水平较低、家长教育思想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使学生仅能依靠有限的教材来进行学习,只能通过课本、电视来获取知识。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多农村小学中一年读过一本以上课外书的学生所占据的比例在10%以下,教师教学资源不足、学校图书室书籍不足等都给群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3.教学设备落后

受到社会模式、教育经费不足、农村经济落后等方面的制约,农村小学的教学设备严重不足,大多学校仅仅依靠教科书、粉笔、黑板等传统的教学工具来辅助教学,大大降低了群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效率。

二、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有效策略

1.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这一原则下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更新来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引导。小学教师可采用创设情境法,通过问题情境的精心设计来实现群文的有效联合,一方面,教师可通过比较性问题的设计来让学生在横向、纵向、内容、异同等多方面的对比当中提升鉴赏能力。例如,在讲解人教版一年级小学语文下册当中的《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时,教师可让学生将其与《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等童话故事放到一起进行阅读比较,并提出“这些文章在情节结构方面具有哪些相同点?”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出童话故事情节的反复性特点。另一方面,教师可通过迁移性问题的设计来引导学生学会将阅读一篇文章时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其他文章阅读当中。例如,在讲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当中的《刷子李》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当中黑衣上无白点、有白点、出现小洞的情节变化并了解跌宕起伏的写作方式,而后让学生阅读《泥人张》《苏七块》等文章,提出“哪些文章当中也应用到了相同的写作方式”的问题,促使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获得已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

2.丰富教学资源

一方面,小学教师应当确保教材资源的充分利用。教师可以根据现有的教材文章合理地做出课本资源的开发。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当中的《秋天的雨》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在课下围绕“秋天”这一主题来寻找相关的文章、诗词等,并展开“我眼中的秋天”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借助收集到的资料朗诵与秋天相关的诗词、画与秋天相关的画等,在拓宽了学生阅读面的同时也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多角度与多渠道。另一方面,小学教师需积极开发课文资源,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课外书进行班级共享来丰富课文资源,并引导学生共同将所阅读的同类型文章放到一起来感受其语言表达方法、情节发展模式等。此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例如,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让其阅读一些童话故事和儿童诗,针对五六年级的`学生可推荐其去阅读中外名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群文阅读这一新兴教学方式逐渐被应用到了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应当认真分析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同时积极对阅读资源做好开发,从而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丰富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获得总结能力、整理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促进群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一、开展农村小学群文阅读存在的障碍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需要一定的条件,如人力、物力、财力等。而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等原因,导致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步履维艰。下面笔者就当前开展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障碍进行分析,如下:

1.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

要开展群文阅读教学,首先得有人力方面的条件,教师得担负起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学习的责任。但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深远,农村小学教师已经习惯了过去的只讲解教材上的内容,学生一年下来也就只能学到大概50篇文章。而教师更多的是选择让学生背课文、抄课文,直至将课文背的滚瓜烂熟,甚至有的教师还要求学生能够倒着背诵课文。日复一日不断重复着这一件事情,既枯燥又没有实际提升效果,还可能导致学生慢慢丧失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2.学校的教辅资源不足

要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还需要有足够的物力、财力,要有足够的教辅资源支持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但由于农村办学资源有限,大多数小学是没有图书室的,即使有图书室,里面书籍也存在着过于陈旧以及收藏量少的情况。另外,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滞后,不会主动为孩子添置课外书籍,这就导致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几乎没有可供阅读的书籍。虽然学生可以通过电视了解一些课本外的知识,但是也很有限,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少,知识面窄。

3.学生缺乏有效的引导

虽然有些农村地区的小学已经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但是在实施方法上存在不足。教师在对学生开展群文阅读活动时,大多数的情况下都在讲套话、空话,如告诉学生阅读书籍可以获得增长见识云云。教师并没有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根本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至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更是难上加难了。

二、改善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现状的解决措施

基于以上对开展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所存在的障碍的分析,下面笔者提出几点相关的解决措施,如下:

1.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活动

教师应该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不能仅仅盯着书本进行教学。教师除了日常教学以外,还应该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活动,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时间。目前农村小学下午放学时间基本在16:00左右,放学后学生基本都是在打闹中度过的,与其这样,倒不如利用好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例如,教师可以在放学后将学生组织起来,将16:00~17:00这段时间作为课外阅读的时间。当然,不能每一天都进行,这样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可以规定每周周二和周四或者每周周三和周五为课外阅读时间。

2.学校要积极募集教辅资源

学校要募集教辅资源,其渠道多种多样。例如,学校可以报批上级主管部门拨款建立图书室、购买教辅书籍和课外书籍;学校可以直接向社会募集捐款购买教辅书籍和课外书籍,或者直接号召捐献旧书籍;学校可以求助于媒体,通过多方渠道将学校的需求信息发布出去,相信会有很多好心人提供帮助的。只有丰富了学校的教辅资源,开展群文阅读才有可能。

3.教师要积极进行有效的引导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主导是教师,教师应当充当好引路人的角色。第一,在设计教学目的,要注意将某一组文章看着一个整体,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延展性。例如,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有两篇文章都提到了“爬山虎”,一篇是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另一篇是肖复兴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师可以先就爬山虎与学生进行探讨,让学生了解它的特征、习性等。进而延展到爬山虎代表的是一种怎样的品格进行讲述,最后再上升到对作者自身品格进行讲述,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层层深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第二,教师应当根据每个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推荐课外书籍,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去阅读更多的文章资料,而不是教师强行规定学生的阅读内容,通过这种兴趣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

4.建立奖励机制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不能一味的强制学生去阅读、去学习,要让学生由被动式的阅读转变为主动式的阅读,要让学生由被动式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式的学习。这可能就要引入奖励机制,通过奖励在群文阅读中表现良好的学生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通过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农村地区小学推行群文阅读教学的障碍有: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学校的教辅资源不足、学生缺乏有效的引导等。为此,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学校要积极募集教辅资源、教师要积极进行有效的引导、建立奖励机制等。以上是笔者的一些浅显看法,希望可以为农村地区的小学推进群文阅读教学提供参考性意见。

一、教什么

低年级学生的年龄一般只有6-8岁,他们生性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低年级是字词学习的重要阶段,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群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应以学习巩固汉字、积累知识、激发阅读兴趣为主。基于这样的思考,低年级群文阅读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应关注以下几点。

(一)议题适合,学生能读

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的选择是丰富多样的,可以从文章内容、人文内涵、表达方式、作者等方面确定议题。由于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这阶段的群文阅读教学内容可从人文内涵、文章内容、人物专题等来选择议题。同样是寓言的群文阅读教学,议题的选择可以不同。我们可以从关注寓言的文体特征,关注寓言故事中角色特点、情节变化、人物语言行为等方面来确定议题。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确定的议题是:初步感受寓言的文体特征———小故事,大道理。因为,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现“寓言”这个词,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寓言故事,因此让学生了解何谓“寓言”,对寓言的文体特征有初步正确的认识,应该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

(二)内容有趣,学生悦读

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是阅读活动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要迈出成功阅读的第一步,就必须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阅读兴趣。因此,低年级群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一定要有趣,要让学生喜欢读、喜欢看,让学生自觉投入其中,或暗自窃喜,或捧腹大笑,或急切与人分享。低年级群文阅读教学内容可以在学生熟练认读字词的基础上,阅读儿歌、童谣、韵文、短小的故事、浅显的寓言和浅近的古诗等。例如,在《寓言两则》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选取了《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画蛇添足》这三则寓言故事。这三则故事情节上都比较简单,结果都是事与愿违,三个主人公都傻得可爱。学生只要稍作思考就知道不可能的事他们却傻傻地坚持去做。读着读着,学生情不自禁地发笑。这样的故事能深深地吸引学生。那这三则寓言故事确定哪个教学落脚点更贴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心理呢?我们抓住人物的“傻”作为本课教学的落脚点。因为,首先,“傻”对二年级学生来说容易理解;其次,每个故事中主人公不但有傻想法,还付诸傻行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和学生一起了解主人公的傻想法,谈谈他的傻行为,最后通过傻带来的坏结果感悟故事的寓意。

(三)容量适中,学生会读

群文阅读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短时间里学习多个文本。这就意味着我们绝对不可能再采用原先一课一文本的教学方式。正如蒋军晶老师所说的“: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教师对课堂结构的艺术性不能有太多苛求,意味着教师不可能这么深、这么细、这么透地讲析文章,意味着教师也不能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进行教学。”群文阅读教学一定要忍痛割爱,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重锤敲击,这样才能腾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多悟,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例如,《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安排了三则寓言故事的学习,其中《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是教材中的课文。作为二年级的课堂教学,扎扎实实的字词教学是分内的事。按照平时的教学,一节课安排一则寓言故事的学习,而这次两节课却要学习三则寓言故事。所以,我们把字词教学和了解《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这两则寓言故事的大意放在第一课时进行教学。在学生熟练掌握生字新词后,我们才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教学的重点是抓住人物的“傻想法”“傻行为”和事情的“坏结果”,感受人物的“傻”劲,明白寓言的寓意。

(四)群文相关,学生易读

群文阅读教学最困难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选文。组织群文,群文的关联性越强越容易取得阅读效果,甚至达到结构化更好。由于群文阅读教学方法的不同,群文的选择方法也不同,有求同型———强化某种认识,有比异型———引发认知冲突,有整合型———丰富多元理解等。例如,《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中,考虑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觉得本课群文的选择求同型比较适合。经过反复比较,我们从三个方面思考:首先,故事中的主人公也得傻得可爱;其次,他们也得有傻想法、傻行为、坏结果;最后,最好也是成语寓言,而且不能太深奥。再三比较后,我们确定《画蛇添足》作为补充文本。由于学生在前两则寓言的阅读中充分掌握了读此类寓言的方法,再加上三篇文章相关度很高,所以阅读《画蛇添足》时,教师给足时间,学生便能潜心会文,读懂了人物,读懂了寓言。

二、怎么教

(一)直线型推进为宜

群文阅读教学的推进方式很多。如,分组递进式———先呈现一组再呈现一组;点射状推进———先呈现一篇再阅读一组;举三反一式推进———先呈现一组,再归纳出关键的写作方法,最后写话练习;直线型推进———一篇一篇地阅读,反复重读推进———同一组文章反复阅读,不断提升。低年级学生的群文阅读教学一般采用“直线型推进”比较适宜。这种推进方式,一篇带多篇,教师容易教,学生也容易学,可操作性强。同时,学生能很好地习得阅读方法,较好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例如,《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中,《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画蛇添足》这三则寓言是一则一则推进的,但是每则寓言教学的侧重点不同。《揠苗助长》重点教给学生抓住种田人的傻想法、傻行为和坏结果读懂寓言。这则寓言的教学始终围绕“把握故事的整体”这一问题展开:你觉得这个种田人傻在哪里?随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焦急”“转来转去”“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体会种田人急于求成的心里,这是种田人“傻”的根源;同时,多次入情入境的朗读,一步一步地引领学生走进人物内心。这则寓言的教学目的是夯实基础,让学生习得阅读的方法。对《守株待兔》这则寓言的教学,教师则适当放手,让学生尝试抓住种田人的傻想法、傻行为和坏结果读懂寓言。先学生个人阅读,画出有关语句;再全班交流,重点抓住“每天”体会想法的傻,抓住“整天”“一天一天”体会行为的傻。《画蛇添足》这则寓言的教学,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去学习,从读准、读通故事到读懂主人公的傻都充分关注小组合作交流。《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采用的是“教—扶—放”的有层次的直线型推进方式,让每个学生循着教师有步骤、有程序的教学设计,习得阅读方法。

(二)多样化教学方式为妙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天窗开得越大,我们学到的东西就越多。一旦注意力无法集中,心灵的天窗就关闭了,一切有用的知识信息都无法进入。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持久性不强。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阅读信息量比起单篇教学肯定要大,这就要求学生更要集中注意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想方设法,尽量让自己的课堂在形式上多样化。例如,《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中,三则寓言相同的教学落脚点———傻,相同的学习重点———傻想法、傻行为、坏结果,教到最后揭示寓意。这种教学,低年级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从而学习激情降低,注意力转移。于是,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在揭示寓意环节,对《揠苗助长》一文,教师直接提问: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守株待兔》则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教师扮演种田人一再傻等兔子的到来,学生扮演邻居、朋友、路人等不同角色劝说“种田人”;教师引导学生在扮演角色中说出寓意。《画蛇添足》是最后学习的寓言,则安排课堂练笔:“我想对这个人说———”在与文中人物思想交流中点出寓意。

(三)强化阅读主体为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在相同的时间内要阅读多篇文章,教师要少问精讲,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思考。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言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例如,对第三则寓言《画蛇添足》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运用前两则寓言中所习得的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首先,让学生大声朗读,读通故事,碰到不会读、不理解的词语做个记号,再请教组内的同学。低年级的学生阅读陌生的文章,一定要先扫清字词上的拦路虎。接着,让学生反复默读,画画写写,找出主人公的“傻想法”“傻行为”和“坏结果”,可以在相关语句旁写写自己的想法。然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所得。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班级交流。这样的教学,学生一直在阅读、思考、交流、倾听的语文实践中忙得不亦乐乎。这是一个享受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呈现交流思考的过程,是一个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体现阅魅力提升的过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