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外文翻译基本格式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外文翻译基本格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外文翻译基本格式
一、要求
1、与毕业论文分开单独成文。
2、两篇文献。
二、基本格式
1、文献应以英、美等国家公开发表的文献为主(Journals from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
2、毕业论文翻译是相对独立的,其中应该包括题目、作者(可以不翻译)、译文的出处(杂志的名称)(5号宋体、写在文稿左上角)、关键词、摘要、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
3、文献翻译的字体、字号、序号等应与毕业论文格式要求完全一致。
4、文中所有的图表、致谢及参考文献均可以略去,但在文献翻译的末页标注:图表、致谢及参考文献已略去(见原文)(空一行,字体同正文)。
5、原文中出现的'专用名词及人名、地名、参考文献可不翻译,并同原文一样在正文中标明出处。
三、毕业论文设计外文翻译的内容要求
外文翻译内容必须与所选课题相关,外文原文不少于6000个印刷符号。译文末尾要用外文注明外文原文出处。
外文翻译要求:
1、外文资料与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密切相关,译文准确、质量好。
2、阅读2篇幅以上(10000字符左右)的外文资料,完成2篇不同文章的共2000汉字以上的英译汉翻译
3、外文资料可以由指导教师提供,外文资料原则上应是外国作者。严禁采用专业外语教材文章。
4、排序:“一篇中文译文、一篇外文原文、一篇中文译文、一篇外文原文”。插图内文字及图名也译成中文。
5、标题与译文格式(字体、字号、行距、页边距等)与论文格式要求相同。
下页附:外文翻译与原文参考格式
英文翻译 (黑体、四号、顶格)
外文原文出处:(译文前列出外文原文出处、作者、国籍,译文后附上外文原文)
学术论文英文摘要格式及写作技巧
随着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和出版业的进一步规范化,英文摘要已成为国际间知识传播、学术交流与合作最直接的窗口,成为我国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论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对英文摘要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公开发行的学报,其论文应附有中英文摘要。"《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CAJ-CD B/T 1-1998)也对英文摘要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文献标识码为 A(理论与应用研究论文)、B(应用性成果学习经验总结)、C(业务指导管理类文章)3 类的文章均应有英文题名,其中 A 类文章还应附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为提高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质量,更好地满足国际数据库的检索要求,掌握必要的英文摘要编辑技巧,对英语摘要的语言和结构进行修改与润色,使英文摘要规范、准确、简洁,就显得尤为重要。
1 英文摘要的组成
学术期刊论文的英文摘要主要由英文题名、作者名与单位、英文摘要内容、英文关键词 4 个要素构成,是国际重要检索系统中的核心内容。英文摘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术期刊论文被 SCI、EI 等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收录的数量、被检索率和被引频次,继而影响到学术成果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交流。
因此,对于学术期刊而言,英文摘要的质量就非常重要。高质量的英文摘要可增加论文被国际同行阅读和引用的机会、提高期刊的整体质量、扩大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2 英文摘要的编辑技巧
把握好格式的规范性。
了解主要标准规范。
关于学术期刊论文中英文摘要的规范性,目前的主要依据是两"标准"和两"规范".
两"标准"指的是国际标准 ISO214-1976《文献工作(E)》和国家标准 GB/T 6447-1986《文摘编写规则》。前者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了规范文献写作于 1976 年颁布的国际标准,是英文摘要编写的依据;后者是我国为了与国际接轨于 1986 年公布的国家标准,是中文摘要写作的准绳。
两"规范"指的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CAJ-CD B/T-1998)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它们对摘要的写作要求均是基于国际标准 ISO214-1976《文献工作(E)》和国家标准 GB/T 6447-1986《文摘编写规则》。
注意区分大小写。
英文题名的大小写。
学术论文英文题名的大小写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一般来说,题名中第 1 个单词的首字母、每个实词的首字母均应大写,虚词(冠词、连词、介词)的首字母应小写,但 5 个字母及以上的虚词首字母应大写,如 Around,Between,Based on 等。有连字符的合成词只有第 1 个词的首字母大写,连字符后的词首字母应小写。
作者署名的大小写。
作者署名通常在题名之下,关于作者署名的大小写,按照两"规范"的规定,中国作者姓名按汉语拼音拼写,姓氏和名均不缩写,姓前名后,中间空 1 格。为了避免姓和名混淆,表示姓氏的拼音全部字母大写,复姓应连写,表示名字的第 1 个拼音字母大写,其余小写,双名中间宜用连字符隔开,以避免音节混乱。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
关键词的大小写。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一般每篇可选 3~8 个,除专有名词首字母大写外,其余均小写,除必须用复数形式外,一般均用单数形式,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
正确使用英汉标点符号。
学术期刊英文摘要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问题很普遍,主要原因是作者沿用汉语标点符号的习惯。
中英文标点符号在形式、功能和用法方面有许多差异,在进行英文摘要编辑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中文句号是个圈".",而英文句号是一个实心点".".
(2)中文省略号有 6 个点"……",而英文省略号有 3 个点"…".
(3)中文用顿号 "、"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而英文用逗号","表示。
(4)中文书名号用"《》"表示,而英文书名用斜体表示。
(5)中文表示数值的范围用浪纹线"~"表示,连接相关的数字,但英文中表示数值的范围用短破折号"-"表示。浪纹线"~"在英文中主要用于逻辑上或数学上表示否定、近似,或作为代字号用在词典和书籍中表示单词或短语的省略等。
(6)中文主标题与副标题之间一般用破折号"-"分隔,而英文主标题与副标题之间用冒号":"分隔。
把握好内容的一致性。
关于学术期刊论文中英文摘要的一致性,两"规范"都明确规定:"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英文摘要的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可见,中英文摘要的一致性主要是指含义、内容、数量和顺序的一致性。英文摘要应忠实、准确地反映中文摘要的内容,不能随意更改或删去中文摘要的重点内容或重要信息,不能随意增补中文摘要中未提及的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英文摘要是中文摘要的硬性对译,如果受汉语思维的影响生硬地按照中文字面意思直译或进行句对句、词对词的一一对译,一个词也不改动,这不仅会导致在表达上出现中式英语的现象,而且会使英文摘要用词重复累赘、句子繁杂冗长、语义不流畅。
因此,在进行英文摘要的编辑时,要把握好中英文摘要内容的一致性,英文摘要应忠实地再现中文摘要的内容,但英汉 2 种语言的表达习惯不一样,英文摘要不应拘泥于中文摘要的形式,译文要通顺、得体,语言要简洁明了,尽量选择简短、语义具体明确的词汇,避免使用重复多余、容易引起歧义的词语和繁杂冗长的句子。此外,中英文关键词的数量和先后顺序也应保持一致。
把握好句法的简洁性。
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结构。
题名是学术期刊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章主题内容的直接反映,是检索论文的关键。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语言务必要简练,不能太长。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 20 个汉字,英文题名通常为 10个实词以内,不宜超过 15 个词。
英文题名一般不用完整的句子,而是以短语为主要结构,常见的有 4 种类型。
(1)名词短语类。题名以表达论文核心内容的名词为中心词,前后加上前置和(或)后置定语进行修饰,前置定语通常是形容词,后置定语通常是介词短语。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前置定语或后置定语应与其所修饰的名词紧密相邻,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影响读者正确理解题名的真实含义。
经统计发现,学术论文题名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中心词"有:研究(Research/Study on …)、试验/实证/案例研究(Experimental/Empirical/Case Study on …)、分析(Analysis of …)、可行性/可靠性/误差分析(Feasibility/Reliability/Error Analysis of)、探讨(Discussion on…)、调查(Investigation of…)、启示(Enlightenment of…)、影响(Effect of … on …)、比较(Comparisonof … with …; Comparison Between/Among … and …)、应用(Application of …in …)、变化(Change of …)、进展(Development of …)、作用(Role/Function of …)等,只要掌握它们较为固定的译法,题名翻译就容易得多。
(2)动名词短语类。由动名词加宾语构成,有时前后会有状语。
(3)介词短语类。由介词加名词或动名词短语构成。
(4)疑问句。一些评述性、综述性、驳论性文章或对于值得争议的问题,常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有探讨性语气,可以点明论文讨论的焦点,使题名显得比较生动,易引起读者兴趣。
英文题名和关键词可省略冠词。
在英文中,冠词分为定冠词(the)和不定冠词(a/an)2 种形式,当表示所指对象是特定的且能够识别时,便用定冠词(the)表示特指,即当使用定冠词(the)时,读者已经知道所指的是什么。由于汉语中没有冠词的用法,定冠词(the)在英文中很容易被误用或漏用,这一点在进行英文摘要编辑时需特别注意。
但是,由于冠词属于无实际检索意义的词,为提高论文的被检索率,英文题名和关键词中的冠词有简化的趋势,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可以省略,并且英文题名开头的第一个词前尽量少用冠词 The,An或 A.
尽量采用主动语态。
恰当使用语态是英文摘要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摘要符合英语语法规则的前提。
相关研究和统计表明,在语态使用上,国内外期刊英文摘要相差较大,国内期刊论文英文摘要中被动语态占主导,主动语态使用相对较少;而国外期刊论文英文摘要中主动语态占主导,被动语态使用相对较少。
国内期刊英文摘要多使用被动语态,主要原因如下。
(1)与国家标准 GB/T 6447-1986《文摘编写规则》对中文摘要的规定有关,它规定中文摘要撰写要用第三人称,要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受汉语思维的影响,很多作者在中文摘要译成英文摘要时往往使用被动语态;(2)被动语态不必强调动作的施行者甚至可以省略动作的施行者,可以避免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以减少主观因素,使行文显得客观;(3)被动语态可以使需强调的事物做主语而突出它们的地位,有利于说明事实。
而国外期刊英文摘要多使用主动语态,主要原因如下。
(1)与国际标准 ISO214-1976《文献工作(E) 》对语态使用的规定有关,它明确规定应尽量采用主动语态,因主动语态有助于文字的清晰、简洁及有力地表达。然而,在指示性甚至报道性陈述中,为强调动作承受者,也需采用被动语态,由此可见,主动语态比被动语态在结构上更简练,表达更直接有力;(2)过度使用被动语态将不可避免地造成英语句子头重脚轻,结构笨拙,影响读者的阅读效率。
可见,当前国外学术期刊英文摘要的写作趋势是主动语态多于被动语态,为了充分发挥英文摘要的导向功能、报道功能、检索功能以及促进科研成果的国际交流功能,国内学术期刊英文摘要应当与国际接轨,符合国际写作惯例。在符合英语语法规则、满足表达需要的情况下,我国学术期刊论文英文摘要应尽量使用主动语态,以"this paper"、"the author(s)"等作为主语,以更好地适应国际期刊发展的`主流趋势,满足国际数据库的检索要求。同时,为强调动作承受者,也可使用被动语态,需注意的是:
(1)为了保持句子结构的平衡,被动句的主语不宜太长;(2)当被动句的主语太长时,为避免出现"头重脚轻"的句子结构,可采用"It is+动词过去分词+that"的结构,用"it"作形式主语,代替句子的逻辑主语,把要强调的事物放在句子后部。
把握好语篇的连贯性。
衔接和连贯是语句成篇的重要保证,主要体现在结构和形式上。
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
汉语重意合,注重功能和意义的完整,主要通过语句的先后顺序与逻辑关系实现词语和句子的连接,很少借助连词,以神统形;句子之间的停顿靠标点符号来体现,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顿号"、"表示句中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分号";"表示一句话中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句号"."表示一句话结束后的停顿。
而英语重形合,注重句子结构的完整和形式的规范,以主谓框架为核心,以形显义;只要一个句子有完整的主谓结构,就用实心点"."表示一句话结束后的停顿;2 个或 2 个以上的句子之间若使用逗号,是需要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词)将前后句子的语义联系起来,以清晰体现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语义的连贯性。需注意的是,英语句子讲究主谓一致,即主语和谓语在人称(第一、第二或第三人称)和数(单数或复数)的形式上必须保持一致,意义为单数的主语后的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意义为复数的主语后的谓语动词用复数形式,这是一条最基本的语法规则。
恰当使用连接词使语义更连贯。
英语句子从结构来看有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简单句是只有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并列句和复合句都包含由连词连接的 2 个或 2 个以上的句子,各句都有完整的主谓结构,所不同的是,并列句中各句可以独立存在,各句的意思一般可以单独理解,复合句由 1 个主句和 1 个或 1 个以上的从句构成,主句可以独立存在,而从句不能独立存在,主从句之间的意思是紧密相连的,不能简单地把主从句拆开来看,而必须将主从句综合起来进行理解。
英文摘要一般不分段,但句式结构多样且复杂。过多使用简单句会使句子结构显得松散,语义不连贯,而恰当使用连接词或过渡词作为语篇衔接手段可以使学术期刊论文英文摘要句子之间的衔接更紧凑、语义更连贯、译文更通顺、逻辑性更强。
在英文摘要中,常用表示对等、选择、时间顺序、转折、列举或解释说明、比较或对比、递进或增补、目的、因果、让步、总结的连接词或过渡词将语篇有机衔接起来。
(1)表示对等关系的连接词:and(和),both…and…(两者都),neither…nor(既不……也不……),aswell as…(也)等。
(2)表示选择关系的连接词:or(或者),either…or…(不是……就是……)等。
(3)表示时间顺序的连接词:first(第一),second(第二),third(第三),…finally(最后);first of all(首先),next then(其次),lastly(最后)等。
(4)表示转折关系的连接词:but/however(但是)等。
(5)表示列举或解释说明的连接词:for example/ for instance(例如),namely /that is/ in otherwords(即、也就是说),take…for example(拿……来说),such as(如)等。
(6)表示比较或对比的连接词:compared with/in comparison with(与……比较),on the contrary(正相反), different from(与……不同),in contrast with(相比之下),while(而)等。
(7)表示递进或增补关系的连接词:not only…but also(不但……而且),what's more(而且、更重要的是),what's worse/ worse still(更糟糕的是),besides(此外,还),in addition/moreover/furthermore(此外),on the other hand(另一方面),apart from(除了……之外),including(包括)等。
(8)表示目的的连接词:in order to/to(为了),so that(以便)。
(9)表示因果关系的连接词:because(因为,由于),so/ therefore/ as a result(因此、所以),because of/due to/owing to/ thanks to(多亏、由于),for this reason(由于这个原因)等。
(10)表示让步关系的连接词:though/although(虽然、尽管)。
(11)表示总结的连接词:in a word/ in short/ in a few words/ in brief/ briefly(简言之),onthe whole/in all/to sum up/ in summary(总之),generally speaking (一般说来)等。
需注意的是:(1)当连接 3 个及以上的句子时,只在最后 1 个句子前使用连词 and(和),否则容易造成结构与意义的混乱。(2)汉英 2 种语言中都有表示因果和让步的连词,但在用法上有所不同。在汉语中,表示因果的连词 "因为、由于(because)"与"所以、因此(so)"、表示让步的连词"虽然、尽管(though)"与"但是(but)"是要同时用的。但在英语中,当表达"因为/由于……所以/因此"的因果关系,以及表达"虽然/尽管……但是"的让步关系时,在 1 个句子中是不能同时用 2 个连词的,只能用其中 1 个连词。
3 结语
英文摘要作为学术期刊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语言和结构的修改和润色是永无止境的,掌握一定的英文摘要编辑技巧对提高学术论文英文摘要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英文摘要编辑应把握好格式的规范性、内容的一致性、句法的简洁性、语篇的连贯性,使我国的英文摘要在格式、语言和结构上都尽可能地遵循国际标准规范和通用惯例、符合英语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提高学术论文在国际权威检索系统中的被检索率和被引频次,促进学术成果的广泛交流与传播,更好地与国际期刊接轨。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高度发展的语言,对比其异同,对于英语翻译教学是很重要的。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翻译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英汉语言的异同及其翻译策略
在英汉翻译中,两种语言在词汇方面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词的意义,词的顺序和词的搭配能力三个方面;从句法方面来说,英语和汉语在句子结构,句子顺序和其他一些表达方式上则有各自的特点。下面笔者就从词汇现象和句法现象两方面来探讨英汉的对应程度如何,以及根据这些对比,在进行翻译实践时,应该运用哪些翻译技巧。
1、英汉语言的对比
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
首先,从词的意义方面来看。词汇作为语言的三要素之一,相比于语音和语法,它的变化最快。随着社会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在语言中一方面增加了新词,一方面旧词增添了新的意义。人类发明轮船以前,用的是帆船,英语“sail”一词原意为“帆”,短语“setsail”,就有张帆起航之意。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帆船逐渐被用煤,柴油,甚至是用核动力的轮船所代替。自从潜艇出现后,“sail”这个词又增添了“潜艇指挥塔”的新含义。这就是词义的发展变化,我们在对比英汉语言时,应该明确它们的对应情况是随着时间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着的。英语词汇在汉语里的对应程度,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种情况。第一,完全对应。英语中的词所表达的意义,可以在汉语里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来表达。如“computationallinguistics”(计算语言学),“”(美国国务院)。这主要是一些已有通用译名的专用名词,术语和生活中常见事物名称等。第二,部分对应。英语中有些词和汉语中的词汇在词义上只能部分对应,体现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如“morning”(上午,早晨),“gun”(枪,炮),一个英语单词相对应有较多的汉语意义.第三,无对应。
英语中有些词或汉语里有些词在对方语言里找不到对应的词来表达。这主要是指一些新词以及反映社会特殊风俗和事物的词。如英语单词“beddo”(指的是一种多用途的床),“plumber”(美国调查政府雇员泄密的特工),“brunch”(为了休闲和放松,通常周日才吃的早午餐);汉语里如“八仙桌”,“太师椅”等在英语中都无法找到对应的词。最后,英语中很多词都是一词多义,分别与汉语中几个词对应。对于这些多义词的具体意义,要联系上下文来确定。比如“time”一词,在“havenotimetodosomething”中,它的意思是时间;在“Thetimesaredifferent.”中,意思为时代;在“Imetherseveraltimes.”一句中,它指的是次数。可见一个单词可能会有很多词义,意思随着不同的使用场合而不同。
其次,从词的搭配能力方面看。英语和汉语在词的搭配能力上有差异,一个英语单词往往可以搭配很多其他的单词,来表达不同的汉语意思。以单词“cut”为例,可以用于以下短语之中,如cutcake{切蛋糕},cutwheat(割麦子),cutfingernails(剪指甲)。由此可见,cut的搭配能力很强,可以用于“cake,wheat,fingernails”,而汉语就需要分别用“切,割,剪”来搭配.在翻译时,要注意英汉语在搭配能力上的差异,译文选词要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如“Sheworeapairofsunglassesandawhitedress.”一句中,wear分别搭配了两个名词“sunglasses”,和“dress”,应译为“戴太阳镜”和“穿连衣裙”.
最后,从词的顺序方面看。英汉句子中主要成分如主语,谓语动词,宾语的词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定语的位置和状语的顺序在英汉语中则有同有异,变化多样。例如,汉语句子“他们在教室里唱歌”,翻译成英语是“Theyaresingingintheclassroom.”,汉语中状语“在教室”是放在谓语动词的前面,而英语中状语“intheclassroom”,放在了谓语动词的后面。又如英语中时间或地点状语之间的排列顺序是从小到大,而汉语的顺序是从大到小。如“.”,译为“她出生于1990年10月1日上午8点。”另外,定语的位置在英语和汉语中也有差异,英语单词作定语时通常放在它所修饰的词的前面,但有时也后置,如“aninterestingstory”中,定语“interesting”是放在被修饰词“story”的前面;而“somethinginteresting”,当中定语“interesting”放在被修饰的词的后面。然而汉语的定语一般前置。
英汉句法现象的对比
在翻译中,英汉句子结构有时不需要转换,有时则要根据情况进行转换,这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英汉句法现象上的差异,主要就体现在句子结构和句子顺序两个方面。
句子结构的转换分以下几种情况,将英语简单句转换为汉语复合句,将英语复合句转换为汉语简单句,英语倒装句转换为汉语正装句,英语被动结构转换为汉语主动结构等。如“Shedoesn'tknowwhatlifemeanstoher.”这句话在译为中文时,可将英语中的主从复合句转换为汉语的简单句,译为“她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在英语中,为了突出重点和上下文语气的需要,常常用倒装结构,而汉语一般不倒装,此时应将英语倒装句译为汉语正装句。
另外,英汉的句子顺序,这里指的是主句,从句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它们的先后位置也不完全一样。
现以英汉复合句中的时间顺序为例。英语主从复合句中,表时间的从句既可以放在主句之后,也可以放在主句之前,位置很灵活。而汉语则会按照比较严格的时间先后顺序,将先发生的事陈述,之后陈述后面发生的事。如“AfterIhadmydinner,IwatchedTV.”英语句中,不论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主从句位置可以互换。若将此句翻译为汉语句子,则应先说先发生的事:
“吃完晚饭后,我看电视”.表示因果的英语复合句也是一样,因果顺序较为灵活,而汉语的习惯表达是因在前,果在后。
2、英汉翻译技巧
通过以上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和句法现象的对比,可以看出两种语言各有特点,在翻译时根据这些特点,可以运用一些翻译方法和技巧来表达语言形式的思想内容。英汉翻译常用的方法和技巧很多,如词义的选择,引申,词类转译,增词法,省略法,正反表达法,分句合句法,各种从句的译法,习语,拟声词的译法等。现根据上文提到的英汉差异,从分析语言的特点入手,着重选择几种翻译技巧加以说明。
词义的选择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一词多义,一词多类的现象,同一个词往往有几个不同的词义,属于几个不同的词类。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就要根据英汉词汇的对应情况,选择和确定关键词的意义,有时还需要对词进行引申和选择其褒贬意义。选择词义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其一,根据词在句中的词类和联系上下文,看词在句中的搭配关系。如在“Likechargesrepel,unlikechargesat-tract.”一句中,根据分析词类,判断出“like”是形容词,汉语意思是“相同的”,全句翻译为“同性电荷相排斥,相异电荷相吸引”.
“like”除了作形容词外,还可以作动词和介词。如“Tomlikestoplayfootball.”中,“like”作动词“喜欢”讲.“Herhairisshininglikegoldinthesunbeam.”中,like作介词“像”讲.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要选择正确的词义,可以根据该词在句中的词类来确定。另一方面,英语中同一个词,同一词类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往往也有不同的含义,必须结合上下文再根据词的搭配来确定某个词在特定场合中的意义。如以下几句话中的“serve”一词,都作动词,但根据上下文,可以确定它的词义是不同的。“.”中译为“任职”;在“Histwodaughtersandasonservedinthearmy.”中译为“服役”;在“Itisyourturntoserve.”中,译为“发球”.
英语中,常用一个表具体形象的词来表示一种概念或一种属性,而汉语常用抽象的概念。在翻译时,要注意到英汉在表达习惯上的差异,不能逐词死译,应根据上下文和逻辑关系将该词的意义作进一步的引申.如,“Everylifehasitsrosesandthorns”中的“rose”(玫瑰)和“thorn”(刺)这两个具体形象不能直译,而要引申为“甜”和“苦”.整句话译为“每个人生都有自己的苦与甜”.又如,“Ihavealittlemoneyputasideforarainyday.”此句中的“rainyday”不能译为“下雨天”,而是一个抽象概念,指急需用钱之时。
转译法
在英汉翻译中,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就不能“一个萝卜一个坑”来死搬硬套,有些词在翻译时需要转换词类,这样才能使译文流畅自然。词类的转译法就是指将原文的词类转译为其他的词类,如英语名词转译为汉语动词,例句“.”中的“teacher”是名词“教师”,在翻译时可转译为动词“教”,本句译为“我想她会教得比我好”,如果译为“我想她会是比我好的教师”就显得死板生硬。形容词有时也可以转译为名词。英语中有些形容词加定冠词可以表示一类人,汉译时就要把形容词译为名词。如“Wewilldoourbesttohelpthesickandthewounded”中的形容词“thesickandthewounded”要译为名词“病人和伤员”.英语中还有一些形容词表感觉,情绪,如“angry,confident,afraid,aware,concerned,ashamed,thankful”等,这类形容词放在系动词后作表语用时,往往可以转译为汉语动词。
如“Heisawareofhismistakes.”此句中形容词aware应译为动词“知道”.英语和汉语比较起来,汉语中动词用得比较多。根据这一特点,英语中很多词类,尤其是名词,形容词,副词在汉译时往往可以转译成动词。
增词法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表达方式不尽相同,翻译时,除了转换词类外,还可在词量上作增减。增词法就是根据意义和句法上的需要增加一些词使译文更加忠实于原文的思想内容。为了使句子更加通顺流畅,在翻译时可以增加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等。如“Hewenthomeafterthebanquetsandconcerts.”如果直译为“在宴会和音乐会后,他回家了。”,意思似乎不够明确,但如果在名词前加上动词,译为“在参加完宴会和出席了音乐会之后”,这样就形成了两个动宾词组,句子就更通顺了。又如“Thecrowdsmeltedaway,”(人群渐渐散开了)。本句中,在动词前增加了副词“渐渐地”,使译文的表达更加确切。再如“Youshouldwashbeforemeal.”(你应该饭前洗手)。该句的宾语“手”其实是隐含在动词“wash”之后的,所以在翻译时要把宾语表达出来,在这里增加了名词。另外,英语中的数词往往能直接与可数名词连用,而汉语往往要借助量词来表达其形状,特征。如,abike一(辆)自行车,abaddream一(场)恶梦,aredsun一(轮)红日.
以上几个例子中,在汉译时都增加了量词,这样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省略法
前面提到的增词法是指增加一些词来使译文更通顺,省略法则是指原文有些词不需要译出来,删除一些可有可无,有之反而累赘或违背译文语言习惯的词。但省略并不是摒弃原文的思想内容,而是译文中虽无其词但明其意。现从语法角度和修辞角度分别举例加以探讨。第一,从语法角度看,可以省略代词,it,连接词,冠词,前置词等。根据汉语的习惯,前一句话已经出现主语,而后一句若是相同主语,则不需要重复使用。然而英语通常每句话都有主语,在翻译时应考虑到英汉在表达上的差异。如“Hewasthinandhelookedmiserable.”(他很消瘦,看上去很可怜),第二句话中的主语在翻译时已省略掉。英语中的物主代词在汉译时往往也可以省略。如“Heshruggedhisshouldersandshookhishead.”中的物主代词“his”不需要译出来,该句译为“他耸耸肩,摇了摇头”.在英语中,it也是一种代词,它常常作非人称用,此时,往往省略不译。如Sheglancedathiswatch;itwas7.(她一看表,是七点了)。另外,汉语词语之间的连接词不多,其逻辑联系常常是暗含的,英语则不然,连接词用得比较多,因此,英汉翻译时不需要把连接词译出来。第二,从修辞角度看,英语句子有些短语反复出现,英译汉时可作适当省略。“Appli-cantswhohadworkingexperiencewouldreceivepreferenceoverthosewhohadnot.”译为“应聘者有工作经验的优先录取。”如果不作省略,译成“应聘者有工作经验的比没有工作经验的优先录取”就显得罗嗦。
英汉翻译还有很多方法和技巧,如重复法,正反表达法,反正表达法,分句合句法等,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英语和汉语是两种高度发展的语言,对比其异同,对于英语翻译教学是很重要的。本文对比研究了英语汉语在语言文字上最普遍最典型的特点和差异,提出几种适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供教师在翻译课教学时参考。当然,各种翻译方法和技巧在翻译时应根据原文的具体思想内容加以灵活运用,不应生搬硬套。总之,翻译是一种语言的创造性活动,经过实践积累总结的翻译理论和技巧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们可以用来指导和启发翻译实践,而翻译实践也是检验翻译理论是否正确的标准。作为英语教师,在进行翻译课的教学时,应注意到翻译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做到既重视翻译实践,也不忽视必要的翻译理论。
参考文献:
[1]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陈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J].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方梦之。英语汉译实践与技巧[J].天津翻译出版公司,1994.
[4]范仲英。实用翻译教程[J].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英汉翻译中的“忠实”
摘要: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英文写作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中英文背景的巨大差异,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写作角度、方法、用词等的不同使得我们在英语写作中出现了很多错误。很多的实例证明,英语的学习言语错误与汉语干扰有直接的关系,即负迁移,也就是汉语之间的差异对外语学习造成的干扰以及与所学外语的某些特点、某些规则造成的干扰有关。
关键词:英汉翻译 表达方式 忠实 1 英文对同一事物的表达方式的不同造成的错误
词性错误
很多同学在英文写作时只注意所选词的词义,而忽视了该词的词性,造成用词错误的发生。
(1)My friend doesn’t afraid of dogs.
(2)His father adviced him not to fight with anybody.
例句1)把形容词误用为动词,而例句2)把名词误用为动词。这是由于基础不牢,对一些常用词不认真考证,导致用词的错误。
词形错误
在英文写作中经常会出现遗漏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形态,还有关于名词单、复数的错误,这是因为在汉语中,汉语的名词一般不分单、复数,也无可数、不可数之分,主谓间也不存在数的关系,谓语没有第三人称单数的问题,由于中英文用词这明显的区别,在英文写作时会写出这样的句子:
(1)There are many sheeps on the grassland.
(2)She look after 3 children.
例句(1)中,sheep被当作可数名词,其实它不可数名词。例句2)中,look应为第三人称单数looks。
虚词错误
英语虚词包括冠词、介词和连词,冠词和介词在汉语中根本就不存在,用错的几率很频繁,而唯一在汉语中可以对上号儿的连词显然起到了很是深远的负迁移的作用:
(1)He arrived Beijing yesterday.
(2)I bought the dictionary in 1980s.
(3)Although it is raining, but I go to school all the same.
在例句1)中,arrive是不及物动词,其后一定要用前置词in或at,所以arrive后应加in。例句2)中,英语中“…年代”前必须用定冠词,所以应改为“in the 1980s”。例句3)中,由于受到汉语“虽然…但是…”结构的影响而出错,所不同的是在英语中although…but只能用一个。
语境不同所选词也应不同,这是又一个易出错的地方
语境不同,用词也应不同,语境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着用词,因此在写作时必须要选用适合上下问的词语来选词,如不注意语境对选词的影响,就可能因用词不当而写出前后矛盾、不合逻辑的句子。
May I open the gate?The are in the room is too close.
此句从上下文看,说话者gate指的是房门,应该用door才合理,而gate指的是“院落的大门”,不符合上下文的表达。
2 翻译界在翻译的标准问题上很难达成共识,但有两条标准是大家所公认的忠实、通畅
所谓“忠实”,首先是指译文必须准确如实的传达原文的内容,对原文的意思既不能随意歪曲,也不能任意增减。内容除了指原文中所叙述的事实,说明的道理,描写的景物以外,也包括作者在叙述、说明和描写过程中所反映的思想、观点、立场和感情。“忠实”还指对原文风格的如实传达。译者者不能随意改动原作的风格面貌,如原作是口语体,就不能译做书面体;原作是粗俗的文体,就不能译成高雅的格调,也就是说,译者不能用自己的风格去代替原文的风格。
有些译者过分拘泥于原文的字面形式,译文晦涩难懂,不知所云
汉英翻译中,“忠实原著”一向是第一要求,是多少年来翻译理论和实践一直围绕的中心。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呼吁想要告诉大家对翻译的仅仅“忠实”已经满足翻译要求。《外国语》1998年第3期所载《从梦想到现实:对翻译学科的东张西望》一文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例子。文中引勒菲弗尔语曰:“忠实只不过是多种翻译策略里头的一种,是某种意识形态和某种文学观结合之下才导致的产物。把它捧为唯一一种可能的、甚至唯―一种可容许的策略,是不切实际的、徒劳无益的。”文章作者据此及其他一些类似论点得出结论:“忠于原文不是理所当然的、唯一的标准,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绝对正确的标准。”
译者可否选择百分之三十、五十、七十的忠实
翻译的出现是出于文化交流的需要。在这一点上,完全可以把它比之于向国人介绍西洋绘画、西洋音乐,或者相反,把中国画或者中国的民族音乐介绍到国外去。无论这种介绍活动的其他目的怎样,在一个首要的、根本的目标上它们是一致的:向文化的接受者呈现原作的本来面貌。在这个起点上要求的是绝对忠实,我们并没有“百分之三十、五十、七十”的选择。
这时“忠实”就意味着一个客观存在的对象完完全全、不多不少的再现。但是我们无法把翻译与介绍绘画、音乐的类比坚持到底,其根本原因在于,两者所使用的媒介不同。钱钟书先生早就指出,“我们该辨清,假使绘画的媒介(medium)是颜色线段,音乐的媒介是音调,那末诗文的媒介不就是文字,是文字和文字的意义;假使我们把文字本身作为文学的媒介,不顾思想意义,那末一首诗从字形上看来。只是不知所云的墨迹,从字音上听来,只是不成腔调的声浪。”
到这时“忠实”就成了一个非常主观的概念,缺乏客观性就缺乏可操作性。
但是,翻译的“忠实”标准并不是如此就能被轻易否定的。在实践中,人们可能牺牲一部分“忠实”,但这往往是为了保证更大部分的“忠实”能够实现,仍然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忠实”。事实上,―旦放弃对于忠实的主观追求,译者就没有理由停止在“百分之三十”,而会走向百分之十、百分之五甚至更少。对忠实的追求是维持原文与译文之间联系的纽带,这根纽带一旦被切断,也就无从被称之为译文,翻译也就随之不复存在。
3 结语
在翻译中,“忠实”固然重要,但只有忠实是远远不够的。翻译不是一字不落的复制,也不是不顾原著的表达肆意加上译者的思想随意篡改,翻译不仅要重现原文中所叙述的事实、所描述的景物更重要的还要重现作者在叙述、说明和描写过程中所反映的思想、观点、立场和感情及风格。
浅谈英译汉中的英汉词性的转换论文
摘要: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在英译汉过程中,不能逐词逐句翻译。一方面,汉语词大部分是一词一类,而英语常用词有许多都是一词多类,有的甚至多达五类。另一方面,汉语一个词能充当的句子成分较多,一般无须转换词类;而英语一个词能充当的句子成分较少,充当不同成分需要转换词类。翻译时,在忠实原意的前提下,可以把一些英语词性作适当调整,如英文的名词可以转为汉语的动词、副词以及形容词;英文的动词可以转为汉语的名词及副词等。
关键词: 英译汉;词性转换
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有些句子可以逐词翻译,有些句子则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就不能以“挖个坑填个萝卜”方法来逐词对译。翻译时原文的有些词在译文中需要转换词类,才能使汉语译文通顺自然,即翻译时不必拘泥于原文的表层结构,可以在忠实原意的前提下将原文中有些词的词性转换为汉语的其他词性。现将英语中的四类主要词性和汉语词性之间的转换介绍如下:
英语名词的转换
(一)英语的名词译成汉语的动词
英语和汉语比较起来,汉语中动词用的比较多一些,在英语句中只用一个谓语动词,而在汉语句中可以几个动词连用,因此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把英语的名词译成汉语的动词,这主要有下列两种情况:
作为习语主体的名词往往可以转化为动词。如:to have a rest中的rest,make no mention of中的mention,pay attention to中的attention,又如take care of中的care这几个词都是短语中的中心词, 这些词虽然是名词,但几个短语表达的都是一种动作,再者,rest,mention和care本身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因此这样有动作意味的名词可以翻译成汉语的动词。因此这几个英语短语中的名词可以翻译成汉语动词休息、提及、注意和 照顾。
英语中有许多名词都是由动词派生出来的。如:abolition,connection,conclusion,treatment和detection等这些词分别由动词abolish,connect,conclude,treat和detect派生而来,这些名词在翻译成汉语时,可恢复它们的动词词性。如The medicine is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这种药用于治疗癌症)句中 treat(治疗)因作介词宾语需要用名词treatment,译成汉语时仍可用作动词——治疗。当然原句也可翻译为:这种药用于癌症的治疗,treatment依然翻译为名词。但前者显然要比后者听起来更加通顺,自然。
(二)英语中一些有抽象意义的名词可以翻译成汉语的副词
I had the impression that Mr. Smith was the director of the company.(在我印象中,史密斯先生是该公司的董事长)此句中,原句带有一个同位语从句修饰impression,而汉语中很少有这种表达方式,故impression可译为汉语的副词。这种翻译通常用于翻译英语中的同位语从句。
(三)英语中一些加不定冠词作表语的名词可以转化为汉语形容词,由形容词派生出来的名词也可翻译为形容词
如名词necessity,stupidity,depth都是由形容词necessary,stupid,deep派生而来。Independent thinking is an absolute necessity in study.(在学习中独立思考是绝对必需的)虽然原句可译为 “在学习中独立思考是一个绝对的必需”,但此种汉语译法听起来很不自然,也不符合汉语表达方式。因此,在翻译的时候还是要符合汉语习惯,把英语的'名词译成汉语的形容词。
英语形容词的转换
(一)形容词加上定冠词时,形容词可以翻译成名词
在英语中一些形容词加上定冠词可以表示一类人,这些形容词可以翻译成名词。如poor,young,rich, blind等等;另外用来表示特征或性质的形容词可以根据汉语习惯翻译成名词。
如(1)They did their best to help the sick and the wounded.(他们尽了最大努力帮助病号和伤员)(2)The more carbon the steel contains, the harder and stronger it is.(钢的含碳量越高,强度和硬度就越大)(3)The Smith family were religious.(史密斯一家都是教徒)
例句(1)中的the sick和the wounded分别表示具有sickness和wound的两类人,因此可译为病号和伤员。例句(2)中的形容词hard,strong用来表示钢的两种性质,即强度和硬度的程度。例句(3)中的形容词religious用来描述史密斯一家的宗教信仰,故可译为名词。
(二)当英语名词翻译为汉语动词时,通常修饰该名词的形容词往往转译成汉语的副词
如(1)Warm discussions arose on every corner as to his achievements.(到处在热烈地讨论他的成就)。(2)We place the highest value on our friendly relations with developing countries.我们高度地珍视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例句(1)(2)中的英文名词discussion和value首先分别译为汉语动词“讨论”和“珍视”,因只有副词才能修饰动词, 故修饰它们的形容词warm和highest就可分别译为汉语副词“热烈地”和“高度地”,用来修饰动词。
(三)表示心理状态的形容词在联系动词后作补语时常转译成汉语动词
如confident、certain、careful、cautious、angry、sure、afraid、doubtful、glad等,这些都是常用作补语的表示心理状态的形容词,可译为动词。又如I am sure the meeting will be a success.(我确信这次会议会成功)句中形容词sure表示的是一种心理状态,也可理解成心里面的一个动作,所以可译成汉语动词。另外,汉语“是”经常构成判断句,而英语中的系动词be可以构成一个判断句,其后也可以跟一个补语从句。因此,在作补语从句的情况下,be后面所跟的表示心理状态的形容词常常要翻译成汉语的动词,以使译文符合汉语的习惯。
英文动词的转换
(一)英文中由名词派生出来的动词可转成汉语的名词
英文中有许多由名词派生出来的动词,以及有一些名词本身又可作动词使用。这些词在翻译时,在汉语中往往不容易找到相应的动词,或者就根本没有相应的动词,这时可将该动词转成汉语的名词。如(1)The electronic computer is chiefly characterized by its accurate and rapid computation.(电子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计算迅速,准确)(2)What’s that?It is shaped like a ball.(那是什么?它形状像个球)例句(1)(2)中的characterize和shape分别由名词 character和shape转化而来,而这两个动词在汉语中很难找到相应的动词,如果非要按照动词来翻译的话,翻译出的只能是非常蹩脚的汉语。因此,为了使汉语听起来自然,characterize和shape只能翻为汉语的名词,用来作主语。
(二)英语被动式句子中的动词可以译成“受(遭)到…+名词”
有些英语被动式句子中的动词可以译成“受(遭)到…+名词”这类结构。这也是英文被动句的一种翻译技巧。
His image as a good student was badly tarnished.(他作为好学生的形象已遭到很大的玷污)
(三)英语中有些动词具有汉语副词的含义可转译成汉语的副词
I succeeded in persuading him.(我成功地说服了他)句中succeed虽为动词,但动词意义并不明显,在句中只是强调其结果怎么样,真正具有动词含义的应该是persuade.故而把succeed翻译成汉语副词“成功地”来修饰动词persuade。
英语副词的转换
英语中副词使用频繁而且种类繁多,有的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用来修饰动词;有的表示程度,用来修饰形容词或其他副词;有的起连接作用引导从句;有的用来修饰整个句子。英语副词在句中的位置也比较灵活,有时在句首,有时在动词前后,有时在词语中间。翻译时应先弄清它的修饰关系,正确理解其含义,然后根据汉语习惯灵活处理。
(一)转为动词
That day he was up before sunrise.(那天他在日出之前就起来了)句中up虽为副词,但所表达的是一种动作,因而具有动词含义,据全句的意义可译为动词“起床”。
(二)转为名词
He is physically weak but mentally sound. (他身体虽弱,但思想健康)句中physically虽然是状语,但表达的是主语虚弱的方面,故可译为名词“身体”。同样,译mentally为“思想”。
(三)转为形容词
He was deeply impressed by what they did in the critical moment.(他们在关键时刻的行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句中副词deeply句中表示程度,再加上动词impress译为汉语名词“印象”,因此deeply可译为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印象”。
英语介词的转换
(一)表示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与动词搭配时可省略不译
英语介词含义灵活,搭配关系复杂,翻译时要根据其搭配关系和上下文灵活处理。一般来说,与动词搭配的介词往往可以省略不翻译。如arrive in/at(到达)look after(照看)persist in(坚持)put up with(忍受)在这四个短语中,介词只起一种搭配作用,是词法的需要,故省略不译。
(二)具有动作含义的英语介词或介词短语,翻译时往往转译为汉语动词
如go by bike(骑自行车去)a letter for Tom(给汤姆的信)介词by表示去的方式;for表示给谁的信,故两个介词都可译为动词。We drove home a bit after midnight,over the river and through the lovely sleeping town.该句中介词over 和 through 可以分别翻译为汉语的动词“过了”和“穿过”。
总之,在英汉翻译当中,词性的转换是很灵活的,没有固定的格式。如果是生搬硬套,只能背离其道。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的主要方式,也是一门艺术,在语言翻译中词性之间的转换应以达到交流为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2]吕瑞昌.汉英翻译教程[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
[3]杨莉藜.英汉互译教程[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
[4]范仲英.实用翻译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一、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题目: 1、中西语言方式对比 2、 词汇学 3、 近代英语语言的衍变 二、 英语语言学课程由三个知识模块组成:理论启蒙、基础理论、研究方法。理论启蒙模块内容涉及英语的词汇知识、语音知识、语法知识、修辞知识、语体知识
A Contrastive Study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题目:二号,黑体,加粗,居中,除了英语小词外,其他单词首字母都要大写;另外:除了题目外,论文中所有英文的字体均采用“Times New Roman”)(学院、专业、学号、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小四号宋体字,加粗),依次排印在论文题目下,上空二行,居中)【Abstract】 This paper centers on the different expressions of …… (英文摘要:上空二行;题目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置于粗体方括号【】内,顶格放置;随后的内容与前面的粗体方括号【】之间空一格,不用其他任何标点符号;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不加粗;单倍行距。)【Key Words】 idiom; comparison; English; Chinese (英文关键词:题目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两个单词的首字母要大写,置于粗体方括号【】内,顶格放置;随后的内容与前面的粗体方括号【】之间空一格,不用任何其他标点符号,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不加粗,除了专有名词外,其他单词的首字母不大写,各单词之间用分号“;”隔开,分号之后空一格;最后一个关键词之后不用任何标点符号;单倍行距。)1. Introduction (顶格,除了第一个单词及专有名词外,其他单词首字母都不要大写;标题最后不用任何标点符号,上空两行)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 So, this essay is trying to focus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doms in terms of their essential meaning, customary usage and typical expression (Chang Liang, 1993:44; Li Guangling, 1999). (段落第一行缩进4个英文字符;夹注的标注法:出现在夹注中的作者必须与文后的参考文献形成一一对应关系;注意一个或多个作者间的标点符号,时间、页码等的标注法;另外,汉语参考文献的作者要以拼音形式出现,不能出现汉语姓氏;夹注出现在标点符号之前)2.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English idioms and Chinese idioms In English, …. And it can be clearly seen in the below examples:(1) I don’t know。我不知道。 (2) I am not a poet. 我不是诗人。 (正文中的例子以(1),(2)…为序号排列,直至最后一个例子;而①, ②…则为脚注或尾注的上标序号)3.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idioms and Chines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idioms(正文章节序号编制:章的编号:1. ,2., 3.,…;节的编号:…,…;小节的编号为:, …。小节以下层次,采用希腊数字加括号为序,如(i),(ii)…;之后再采用字母加括号,如(a), (b),…;每章题目左顶格,小四号字,加粗;每节(及小节以下)题目左顶格,小四号字,不加粗但要斜体;所有章节的题目都单独一行,最后不加任何标点符号)….In conclusion, ….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idioms….Feng (1998) found some problems as shown in the following examples (注意此句中夹注的另一种写法):(9) We never know the worth of water till the well is dry.(10) People take no thought of the value of time until they lose it.…. Th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i) ….….(ii) ….…. 4. Conclusion….Bibliography (References) (小四号,加粗,后面不加任何标点符号) Sanved, ed. The Oxford book of American literary anecdotes[C]. New York: OUP, 1981.常亮,“关于英语的偏离否定”[J] 。《外国语文》,1993,4:44。 冯树健,“否定之否定新说”[J] 。《英语辅导》,1998,6:11。 李光陵,“不完全否定浅析” [J] 。《大学英语》,2000,30:30。 (论文最后的参考文献中所有文献的排列顺序:尾注:按照编号顺序。夹注:英文文献----网络文献----汉语文献,各个文献的先后以作者的姓氏字母或拼音为序,不用单独加序号或编号;每个参考文献的第二行起必须缩进4个英文字符;倍行距;另外,与文中的夹注一一对应;不同类型的参考文献写法请参照写作指南中附件2的内容)
英语语言学论文题目有浅谈英汉句子结构差异、英汉否定问句的答句对比研究等。 扩展资料 英语语言学论文题目有很多,比如浅谈英汉句子结构差异、英汉否定问句的`答句对比研究、英汉否定问句的答句对比研究、汉英色彩词汇的对比研究及其象征意义等。
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哪些题目好写? 一、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题目:1、中西语言方式对比2、 词汇学3、 近代英语语言的衍变二、英语语言学课程由三个知识模块组成:理论启蒙、基础理论、研究方法。 理论启蒙模块内容涉及英语的词汇知识、语音知识、语法知识、修辞知识、语体知识、英语变体、英语学习策略等。 基础理论模块由英语语言学概论执行,内容涉及语言的各种属性、语言学的学科知识、语音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语言与心理、语言与文化、语言习得等。 研究方法模块通过介绍语言学研究的设计与分析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从事语言研究的本领,并直接与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挂钩。 三、毕业论文,泛指专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等,即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语言学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哪个方面比较好写? 说实话毕业论文弄好的话还是比较烦人的,准备了两个星期也没弄出来,题目全被否决了,老师又不给现成的题目,选题都麻烦的不得了,最后直接找VIP英语论文网的帮我的,值得庆幸的是我还好找VIP英语论文网的老师帮了忙,还辅导我熟悉了论文,还有答辩的问题,老师也没发现有什么问题,还是顺利的通过了,嘿嘿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如何学习语言学论文答辩,最好300字以 名词化的语篇功能330诺曼时期法语对英语词汇的影响339浅谈英语虚拟语气的语用功能340浅谈英语虚拟语气及其语用功能345浅析二十世纪计算机英语词汇的构成特点346浅析汉英动物谚语中的文化348浅析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根源349浅析英语禁忌语及其发展352浅析英语无标志被动句356浅议译者能力359认知语言学角度下“within” 的空间隐喻意义365商标英语汉译的原则和方法384体育新闻英语文体研究375社会语言学视野中的网络语言418新闻英语中的语法特点研究423颜色词在英汉互译中的不对应性425移就的审美价值和生成基础426以认知为基础的颜色隐喻研究428隐喻认知功能研究的新视角429隐喻与一词多义的关系438英汉被动句对比研究439英汉宾语类型差异的认知原因440英汉动词非谓语用法之比较研究442英汉否定问句的答句对比研究443英汉汉英双关语及其翻译研究444英汉合成词构词对比研究446英汉名词短语修饰模式比较447英汉拟声词异同探讨448英汉人称代词运用对比研究449英汉人名的比较研究450英汉时间的空间隐喻对比研究451英汉习语的文化共性和个性的研究453英汉颜色词的引申义的文化差别454英汉颜色词跨域对比分析?—以RED和红为例458英汉隐喻性词汇对比研究462英汉语中红绿色文化比较468英语道歉方式研究 语言学论文的研究思路怎么写 语言学论文的困惑:选题是否有新意或价值,选题是否可行,选题如何打开思路。 一、选题原则:选题要新颖,选题路径:学科、方向、领域、课题、话题、问题,解决方法、效果评估。 选题方向:学科前沿课题,特别是学科交叉性课题,有扩展空间和创新余地。 二、误区:前辈研究很多的东西,没有多少好研究的,在前人的基础上不容再攀高峰。 这需要看研究目标、看研究问题,看研究框架,润物细无声,于无声处听惊雷,时代在进补,科学在发展,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多元化思考,发散思维,去研究人家没有研究过的东西一定有价值,同时前辈的研究成果也可去粗取精,继承学术也要与时俱进,有创新才有发展。 三、从选题找创新:面向新的语言现象(网络时代、自媒体时代语言的研究)、面向旧的语言现象(旧有语言的发展和继承,交叉发展进化等),面向特定语言理论(补充、修正、完善)、面向学科交叉点(社会心理学与语用学:语码转换、符号代替等。 )理论研究:寻求共性(语言共性、语用共性、认知共性等)。 应用研究:寻求对策(面向规划政策、实践(教学、口语化应用、翻译、矫正等。 )。 四、那些选题不会有创新:选题太大,太泛,如语法的认知研究,汉语英语系统的对不分析,认知语法初探等。 太微观没有一般理论性价值。 选题太大,容易重复别人的研究。 结论指向容易归结的常识化和空泛化。 怎样写语言学论文 How to improve your English in full detail (my experience) The Third Edition To be good at English is not particularly easy but not terribly hard you start to learn sentences, or new words, the first and also the most important step is the "pronunciation". To pronounce perfectly you should buy a tape to assist you to learn and practise. This is the fundamental step to learn English, ignore or pay no attention to this step; you will not learn proper English and you will find the later steps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If you are solid and accurate in pronunciation, you will find the later steps much easier and you will stand firmly on the right mastering the pronunciation perfectly, it is the time to accumulate new words and useful expressions. Of course start from the simplest words like “hello, hi, you, me, he, him, his, her”, etc.... and expressions like “how are you, how old are you, how do you do”, etc.......... It is essential to write the words on a piece of paper so that you remember them well. Actually everyone had done these at his/her primary school.*************Now let me tell you how I learnt English in China. ******************* Speaking:In China, you won"t have enough chances to speak English. What I did was in the morning I got up early and read aloud the texts in the textbooks. The initial aim was to achieve the same speed as the tape, and then being able to read aloud the texts with the same style as the English announcer in the tape. By doing this, it helps you to consolidate your pronunciation and it is much easier to learn English in China because you can watch some TV channels in English. The more channels in English the better because you can choose your preferred programmes and it helps you to learn English with interests of your own, hence ideal for listening and expression/words is also very useful to write diaries. On writing diaries, it is not useful if you just write it without the care of grammar and spelling. When you finish you should always read your diaries again to check for errors and refine your sentences (. remove repetitive words, use better expressions, and sort out the structure of the sentences).Reading:It is also very important to read story books in English, starting from thin ones with not many new words. Read as many thin books as you possibly can. Little by Little you will want to read thicker books, and your reading ability will get even four elements together:I have to emphasise that when you do all these reading, listening, writing and speaking; you should join them together as a whole, apply the new words you learn from watching TV, reading books to your writing and enhancement of learning comes from getting hold of the possible opportunities to speak English (in China or abroad):In China, you should try to go to local English corner to practise your oral English. If you are abroad then you should make a lot of English or international friends so you always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speak Spoken English, attitude is very important. You need to be very keen and you must not be shy. Never be afraid to make mistakes. Always think that a talk in English with some one will help you can think in this way: since my parents have paid so much to support me to study abroad, the money is partly spent on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for learning English; therefore I ought to try my best to take every opportunity to practise my English. My English has risen to a higher level in the last 2 years, because I talk in English most of the time. Having some international friends is particularly useful indeed. Summing up the activities:I have also been watching TV too. The real improvement lies in staying with international friends long enough and watching a lot of TV such as news, football, dramas, documentaries etc.... Writing diaries also helps me to remember good words, good expressions and practise sentence structuring.*****Now, I have finished talking about how to learn and improve General is the time to switch to "Your Major in English" ******************************* Knowing general English on its own is not going to be sufficient for most people. Skills are as important as mastering another language. General English helps people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in their lives. Technical English helps you to take on challenges to change the world for the highest, to earn money for your living for the people who have a degree in English go abroad to learn something different but heavily based on the language such as Media study, ... 中文系 关于语言学的论文题目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 emphasis, accent and prominence is also defined differently;s build a fire. Táá diné "ooljéé". A syllabl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In English only long vowels and diphthongs can occur in open syllablesOn suprasegmental features 一. Introduction So far we have been talking about phonetic features as they apply to single phonetic segments: phonetic. (Hawaiian) On the other hand. The study of phonological features which applies to groups larger than the single segment, are known as suprasegmental features, such as the syllable or the word. The study of these features is known as prosody.二. Syllable The most obvious prosodic feature in language is the syllable, nucleus, and coda, of which nucleus is a must. A syllable that has no coda is called an open syllable while a syllable with coda is called a closed syllable. It mainly includes syllable, stress, pitch, that is, onset; they must end in a consonant (Navaho): Háá"ishah dididiljah;syllable". In this paper, I will talk about the suprasegmental features in great detail, that is, they always end in a vowel, never a consonant, suprasegmental.) In other languages, syllables are always closed. Let"s briefly discuss the notion of syllables. Like all of our other basic linguistic concepts, although everyone knows what a syllable is, the concept ", tone. The maximal onset principle states that when there is a choice as to where to place a consonant, it is put into the onset rather than the coda, every Hawaiian syllable must begin with a consonant. (Aloha spoken as a single word begins in a glottal stop, and production of stress is generally believed to depend on the speaker using more muscular energy than is used for unstressed syllables. From the perceptual point of view, all stressed syllables have one characteristic in common, and that is “prominence”. Roach has manifested that at least four different factors are important to make a syllable prominent:i) Loudness: Most people seem to feel that stressed syllables are louder than unstressed ones; in other words, loudness is a component of ) Length: The length of syllables has an important part to play in prominence; the syllables which are made longer than the others will be heard as ) Pitch: Pitch in spee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requency of vibration of the vocal folds and to the musical notion of low-pitched and high-pitched notes; if one syllable is said with a pitch that is noticeab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others, this will have a strong tendency to produce the effect of ) Quality: a syllable will tend to be prominent if it contains a vowel that is different in quality from neighboring vowels. Languages differ in how they use ) In some languages, each syllable is equally stressed or unstressed,as in Cambodian2) the syllable in each word is more stressed. The place of stress is fixed on a certain syllable:1) initial. Finnish, Hungarian and other Finno-Ugric languages2) penultimate. Polish,3) final. ) Complex set of rules. In Bulgarian nouns and verbs have separate sets of rules for stress placement. Hopi (phonetic: first syllable of a two syllable word: síkwi meat; in words of three or more syllables, accent falls on the first long vowel: máamatsi to recognize; or on the first short vowel before a consonant cluster: péntani to write; otherwise it falls on the next to last syllable: wunúvtu stand up) The place of stress is ) In Russian the stress is completely random: xoroshó, xoró) In English the stress is more predictable but still random. Usually a middle syllable of a longer word receives the stress. In two syllable words stress is rando and often renders differences in meaning: project/to project, produce/produce, and insult/ to insult. Some languages have more than one stress per word: English is such a language. In English, words of four syllables or more have a primary and a secondary stress. Some English compounds have phrasal stress on the first element of the compound. Phrasal stress often distinguishes meaning in adjective/noun combinations. Sentence stress in English According to He Shanfen (1992), English sentence stress has two main functions:⑴ to indicate the important words in the sentence; ⑵ to serve as the basis for the rhythmic structure of the sentence. Consequently, in connected English speech, sentence stress usually falls on content ( or lexical) words, which carry the basic meaning of a sentence, . nouns, adjectives, adverbs etc. Those which are usually unstressed in sentences are form (or structural) words, which show grammatical relationships, such as articles,...
【共引文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1 郭绪文;英、汉广告语言的艺术魅力[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2 李景艳;论英语缩略语的结构与应用[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06期3 谢屏;探索英汉缩略词[J];中国科技翻译;2004年03期4 柳青军;孙清海;;论网络语言研究中的“两个三角”问题[J];理论界;2006年11期5 王银泉,钱叶萍;字母词在中文媒体中的使用:纯洁语言还是兼纳并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6 李云云;;从《字母词词典》看新时期字母缩略语[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7 徐来娣;也谈汉语“字母词”的读音问题——由外语“字母词”相关情况得到的启发[J];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04期8 赵菁;浅谈商务英语的特点和翻译[J];市场周刊.管理探索;2005年06期9 滕延江,单士坤;英汉数字缩略语的语用修辞功能对比及翻译[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10 王宏远;杨瑛;;近30年来英语借词对汉语的影响[J];山东外语教学;2006年06期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1 郭定泰;郭明惠;;评《新英汉缩略语大词典》[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1 周启强;英汉构词法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1 张美霞;现代汉语双音节缩合词语语素选择的制约机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2 王宏;英语网话语体特征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3 张永敏;现代汉语数字缩略语研究[D];延边大学;2004年4 陈小宁;汉语字母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5 柴静;试论汉语字母词[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6 王剑瑶;汉语英源外来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7 洪增长;英语对现代汉语词汇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8 方红霞;改革开放以来汉语政治新词英译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相似文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1 梅孝达;“简明牛津辞典”第六版简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0年01期2 张娟云;俄语缩略词的构成[J];外语学刊;1980年04期3 刘玉林;谈谈以“o”结尾的名词复数形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0年01期4 李慰萱;漫谈连词BECAUSE,AS,SINCE,FOR的用法[J];现代外语;1980年03期5 杨丽珠;“然”字小议[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01期6 陆俭明;“程度副词+形容词+的”一类结构的语法性质[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02期7 张宝敏;如何区分作词素的“得”与作结构助词的“得”[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5期8 张乃骏;论世界语中的英语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9 牛欣芳;典型和非典型的矛盾[J];社会科学研究;1980年05期10 周律;我院双语词典编写工作喜获成果[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80年04期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1 王益民;余鸣娇;邓培;孙孝云;;科技论文标准化规范化若干问题探讨[A];科技期刊编辑研究文集(第四集)[C];1996年2 周全;;学报论文摘要的规范化加工[A];科技期刊编辑研究文集(第四集)[C];1996年3 白林含;;科技论文前言与摘要的功能及写作[A];高校编辑出版工作论集[C];1999年4 唐桂礼;沈柳音;邓君奇;;与CUJA密切相关的两件事[A];外向型文献库的数据质量控制——首届CUJA系统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5 潘伯荣;;医学论文英文文题的写作和分析[A];外向型文献库的数据质量控制——首届CUJA系统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6 刘永岩;;医学论文英文摘要的编辑加工[A];外向型文献库的数据质量控制——首届CUJA系统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7 张汉文;;谈谈CUJA数据中的缩写[A];外向型文献库的数据质量控制——首届CUJA系统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8 梁福湛;;动物的喜好和诱食[A];2000年中国香料香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9 张谦;沈进;王昌淑;张丽玲;刘萍;李秀普;;科技期刊英文摘要的编辑加工浅议[A];科技编辑出版研究文集(第六集)[C];2001年10 兰俊思;邓玲;;缩略语在科技英语中的应用[A];科技编辑出版研究文集(第六集)[C];2001年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1 北京 叶公;非通用外文缩略语阅读困难[N];新闻出版报;2000年2 于志宏 袁冶;承揽合同应注意的问题[N];信息时报;2000年3 湖北 宋勇飞;手写码寻呼机写码方法[N];电子报;2001年4 卢晓辉;关爱灵魂[N];光明日报;2001年5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张海鹏;网络术语 寻根溯源[N];计算机世界;2001年6 尚丽娜;《振动结构模态分析》理论实验并重[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7 ;英文缩略语 让谁辛苦让谁忙[N];人民日报;2002年8 黄集伟;2003我收藏的关键词 流行语[N];北京科技报;2003年9 上海 王坦;常用手机英语缩略语构成特点及解释[N];电子报;2003年10 成凯;媒体不应滥用英语[N];光明日报;2003年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1 刘志生;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2 王宝红;清代笔记小说俗语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3 杨朝军;英语左偏置构式:功能视角[D];河南大学;2006年4 林彤;恶性黑素瘤致病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5 杨佩正;涉讼犯罪论[D];吉林大学;2006年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1 张莉莉;英汉缩略语对比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2 王倩;法庭审判问答冲突的语言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3 郑凯波;在经济转轨时期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研究及其救助措施[D];吉林大学;2005年4 毛鹏;韩国科技类语料特点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5年5 赵海红;胡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6 虞亚琴;高中生历史比较思维能力的构成与培养[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7 贾玉平;寿字的形体构成及其审美启示[D];四川大学;2005年8 宋强;新课改背景下辽宁省中小学体育教师能力构成与评价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9 陈霞;动态语境的构成及其在话语理解过程中的解释作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10 孙琳;论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摘 要: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本要素,能部分反映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本文就英汉词法之间存在的几点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了其思维差异,阐述了研究英汉词汇差异对二语习得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词法差异 思维差异 对比分析 1.引言 众所周知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这两种语言在各自的发展中,产生了各自不同的特点,表达方式也有很大不同,词汇之间也存在巨大差异。 词汇作为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奠定语言的基础。因此一个人的词汇知识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的语言能力。但不少二外学习者却发现掌握的词汇量越大并不意味着语言运用能力强。相反地还会出现用词不当、死搬硬套,学用脱节等现象。究其原因是学习者对词汇没有深入了解,对两者的差异缺乏比较。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特征和文化特色;思维方式又影响语言,引导并支配语言的发展。东西方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历史环境、经济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和价值观的不同以及审美观、伦理观、时空观等方面的差异,使东西思维方式从总体上呈现不同的特征。这种思维的差异性影响了英汉语言的方方面面,包括了基本要素――词汇的构成和使用。 所以要学好外语,必须了解其特点,要了解特点,最有效的方法是与母语的特点作比较,加以科学对比,分析其差异的原因。尤其要利用对比分析法(contrastive analysis),排除母语思维的影响。词汇学习也不例外。 2.英汉词法差异对比及其原因 (1)物称与人称(impersonal vs. personal) 英语较常用物称表达法,即不用人称来叙述,而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那是因为在西方传统的思维方式中,自然客体和人类主体是同等重要的,因此英美人很重视客体意识,客体意识体现在他们的表达方式中。 而汉语则重视主体思维,这种思维模式以“万物皆备于我”作主导,往往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述人及其行为或状态,因而常用人称。 例如:What happened to you? 你怎么了? A great elevation overcame them. 他们欣喜若狂。 英语用“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来表达,而汉语是“什么人怎么了”。 英语以抽象名词和无生命名词充当主语,却用人的行为做谓语,带有一些拟人(personification)的修辞色彩,反映了英语民族的幽默感。而汉语往往用人和比较确定的事物做主语。 例如:The thick carpet killed the sound of my footsteps. 我走在厚厚的地毯上,一点脚步声都没有。 Beijing has witnessed many great historical events. 很多伟大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北京。 (2)综合和分析(synthetic vs. analytic) 综合语的特征是运用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分析语的特征是不用形态变化而用别的,比如说词序和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形态变化、词序、虚词是表达语法的三种方法,出于主题的需要,我们只讨论英汉在形态变化的区别。 首先我们看看构词形态,英语词汇有大量的前缀和后缀,比如说human这个单词,就有数种词缀,包括inhuman, humanism, humanity, humanly, humanitarian等。汉语利用词缀构词仍处在发展中,无论在规模和数量上,都远不及英语。 接着是构形形态,汉语的代词没有形态变化,同一个词可以表示主格、宾格或所有格;同一个名词可以表示单数或复数;同一个动词可以表示过去、现在或将来。以“给”为例,英语对应的词有gives, gave, be giving, will give。而汉语没有这类变化,一般通过借助词语,安排词序,隐含意义从整体来把握。 因此,英汉在构词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英语是具有形态变化的半屈折词,具有典型的综合语特征(也有分析语的特征);汉语是缺形态变化的孤立语,是分析语的代表。 英汉构词在这一方面的差异同样体现了反映了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即中国人习惯于综合概括,整体把握,不求形式分析和逻辑推理;而西方人则往往重个体成分的独立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强调形式分析和规则的制约。 还补充说明一点,汉语复合词构词法也有两点与英语不同:一是有不少词语以阴阳为序构成,如天地、男女、长幼等这些词体现了形式平衡,反映出汉民族的整体思维。而英民族的语言思维特性是二项式逻辑,强调非此即彼常常忽略中间价值。体现汉语思维特性的第二点是同义相构的现象比较多,如美好、道路、胡思乱想、循规蹈矩等。这些词语体现了汉民族求和谐、求对称平衡的思维模式。而英语中除了少数成语如“wear and tear”(磨损)和一些拟声词如“ding-dong”外很少有同义相构现象,这也体现了英民族重分析的特征。 (3)抽象和具体() 英语的抽象表达法主要见于大量使用抽象名词。英语丰富的词义虚化手段大大地增加了抽象名词的数量。这些手段主要是用虚化词缀构词。前缀和后缀都可以使词义虚化,其中后缀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比如,前缀:inter-互相:interplay,micro-微microcosm,trans-跨过transport,等等。后缀有表示状态、性质的-ness,-ity等,表示主义、特征的-ism等,表示身份、状态的-hood,-ship等。 而汉语常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重直接描述和具体描述。汉语没有形态变化,因此汉语也没有词缀这样的虚化手段。但是汉语中有丰富的形象词汇(如比喻、成语、谚语、歇后语等),汉语常常借助这类生动形象的词语来表达抽象的意思。如: lack of perseverance三天晒鱼,两天晒网 with great eagerness如饥似渴 disintegration土崩瓦解 英语“虚”、“泛”、“暗”、“曲”、“隐”,通常用来表达复杂的思想和微妙的情绪;而汉语“实”、“明”、“直”、“显”、“形”,措辞具体,涵义明确,叙事直接。英汉表达法在这方面的区别主要是由于中西方的思维方式不同:西方人重抽象的思维方式和中国人重具体的思维方式,抽象思维的偏好使英民族擅长于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往往通过对事物感性认识分析达到对事物的理性认识。而汉民族更习惯于使用具体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不太重视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注重直接经验,以感觉、知觉、表象为依据。 3.总结 各民族在自己的文化发展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构词方式,同样的事物、现象,英汉两种语言都能完美地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来实现。各种语言之所以有不同的表达效果,是因为受制于各自所处的文化环境,只能放在适合自身规律的方式中才能得以实现。由此可见,在二外习的得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英汉词汇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准确判断其词义和内涵,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并运用词汇。比较分析法,对外语学习和教学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曾建平.从词语看英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外语和外语研究,2002,(5). [3]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外语和外语研究,2002,(2). [4]汪德华.英语思维方式对其语言、文字的影响.外语和外语教学,2003,(3). [5]彭家玉,扬贤玉.英汉思维差异在语言上的折射.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3).
1英汉语言禁忌的深层文化映现13英汉对比研究分析觉得适合联系我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高度发展的语言,对比其异同,对于英语翻译教学是很重要的。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翻译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英汉语言的异同及其翻译策略
在英汉翻译中,两种语言在词汇方面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词的意义,词的顺序和词的搭配能力三个方面;从句法方面来说,英语和汉语在句子结构,句子顺序和其他一些表达方式上则有各自的特点。下面笔者就从词汇现象和句法现象两方面来探讨英汉的对应程度如何,以及根据这些对比,在进行翻译实践时,应该运用哪些翻译技巧。
1、英汉语言的对比
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
首先,从词的意义方面来看。词汇作为语言的三要素之一,相比于语音和语法,它的变化最快。随着社会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在语言中一方面增加了新词,一方面旧词增添了新的意义。人类发明轮船以前,用的是帆船,英语“sail”一词原意为“帆”,短语“setsail”,就有张帆起航之意。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帆船逐渐被用煤,柴油,甚至是用核动力的轮船所代替。自从潜艇出现后,“sail”这个词又增添了“潜艇指挥塔”的新含义。这就是词义的发展变化,我们在对比英汉语言时,应该明确它们的对应情况是随着时间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着的。英语词汇在汉语里的对应程度,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种情况。第一,完全对应。英语中的词所表达的意义,可以在汉语里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来表达。如“computationallinguistics”(计算语言学),“”(美国国务院)。这主要是一些已有通用译名的专用名词,术语和生活中常见事物名称等。第二,部分对应。英语中有些词和汉语中的词汇在词义上只能部分对应,体现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如“morning”(上午,早晨),“gun”(枪,炮),一个英语单词相对应有较多的汉语意义.第三,无对应。
英语中有些词或汉语里有些词在对方语言里找不到对应的词来表达。这主要是指一些新词以及反映社会特殊风俗和事物的词。如英语单词“beddo”(指的是一种多用途的床),“plumber”(美国调查政府雇员泄密的特工),“brunch”(为了休闲和放松,通常周日才吃的早午餐);汉语里如“八仙桌”,“太师椅”等在英语中都无法找到对应的词。最后,英语中很多词都是一词多义,分别与汉语中几个词对应。对于这些多义词的具体意义,要联系上下文来确定。比如“time”一词,在“havenotimetodosomething”中,它的意思是时间;在“Thetimesaredifferent.”中,意思为时代;在“Imetherseveraltimes.”一句中,它指的是次数。可见一个单词可能会有很多词义,意思随着不同的使用场合而不同。
其次,从词的搭配能力方面看。英语和汉语在词的搭配能力上有差异,一个英语单词往往可以搭配很多其他的单词,来表达不同的汉语意思。以单词“cut”为例,可以用于以下短语之中,如cutcake{切蛋糕},cutwheat(割麦子),cutfingernails(剪指甲)。由此可见,cut的搭配能力很强,可以用于“cake,wheat,fingernails”,而汉语就需要分别用“切,割,剪”来搭配.在翻译时,要注意英汉语在搭配能力上的差异,译文选词要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如“Sheworeapairofsunglassesandawhitedress.”一句中,wear分别搭配了两个名词“sunglasses”,和“dress”,应译为“戴太阳镜”和“穿连衣裙”.
最后,从词的顺序方面看。英汉句子中主要成分如主语,谓语动词,宾语的词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定语的位置和状语的顺序在英汉语中则有同有异,变化多样。例如,汉语句子“他们在教室里唱歌”,翻译成英语是“Theyaresingingintheclassroom.”,汉语中状语“在教室”是放在谓语动词的前面,而英语中状语“intheclassroom”,放在了谓语动词的后面。又如英语中时间或地点状语之间的排列顺序是从小到大,而汉语的顺序是从大到小。如“.”,译为“她出生于1990年10月1日上午8点。”另外,定语的位置在英语和汉语中也有差异,英语单词作定语时通常放在它所修饰的词的前面,但有时也后置,如“aninterestingstory”中,定语“interesting”是放在被修饰词“story”的前面;而“somethinginteresting”,当中定语“interesting”放在被修饰的词的后面。然而汉语的定语一般前置。
英汉句法现象的对比
在翻译中,英汉句子结构有时不需要转换,有时则要根据情况进行转换,这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英汉句法现象上的差异,主要就体现在句子结构和句子顺序两个方面。
句子结构的转换分以下几种情况,将英语简单句转换为汉语复合句,将英语复合句转换为汉语简单句,英语倒装句转换为汉语正装句,英语被动结构转换为汉语主动结构等。如“Shedoesn'tknowwhatlifemeanstoher.”这句话在译为中文时,可将英语中的主从复合句转换为汉语的简单句,译为“她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在英语中,为了突出重点和上下文语气的需要,常常用倒装结构,而汉语一般不倒装,此时应将英语倒装句译为汉语正装句。
另外,英汉的句子顺序,这里指的是主句,从句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它们的先后位置也不完全一样。
现以英汉复合句中的时间顺序为例。英语主从复合句中,表时间的从句既可以放在主句之后,也可以放在主句之前,位置很灵活。而汉语则会按照比较严格的时间先后顺序,将先发生的事陈述,之后陈述后面发生的事。如“AfterIhadmydinner,IwatchedTV.”英语句中,不论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主从句位置可以互换。若将此句翻译为汉语句子,则应先说先发生的事:
“吃完晚饭后,我看电视”.表示因果的英语复合句也是一样,因果顺序较为灵活,而汉语的习惯表达是因在前,果在后。
2、英汉翻译技巧
通过以上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和句法现象的对比,可以看出两种语言各有特点,在翻译时根据这些特点,可以运用一些翻译方法和技巧来表达语言形式的思想内容。英汉翻译常用的方法和技巧很多,如词义的选择,引申,词类转译,增词法,省略法,正反表达法,分句合句法,各种从句的译法,习语,拟声词的译法等。现根据上文提到的英汉差异,从分析语言的特点入手,着重选择几种翻译技巧加以说明。
词义的选择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一词多义,一词多类的现象,同一个词往往有几个不同的词义,属于几个不同的词类。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就要根据英汉词汇的对应情况,选择和确定关键词的意义,有时还需要对词进行引申和选择其褒贬意义。选择词义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其一,根据词在句中的词类和联系上下文,看词在句中的搭配关系。如在“Likechargesrepel,unlikechargesat-tract.”一句中,根据分析词类,判断出“like”是形容词,汉语意思是“相同的”,全句翻译为“同性电荷相排斥,相异电荷相吸引”.
“like”除了作形容词外,还可以作动词和介词。如“Tomlikestoplayfootball.”中,“like”作动词“喜欢”讲.“Herhairisshininglikegoldinthesunbeam.”中,like作介词“像”讲.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要选择正确的词义,可以根据该词在句中的词类来确定。另一方面,英语中同一个词,同一词类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往往也有不同的含义,必须结合上下文再根据词的搭配来确定某个词在特定场合中的意义。如以下几句话中的“serve”一词,都作动词,但根据上下文,可以确定它的词义是不同的。“.”中译为“任职”;在“Histwodaughtersandasonservedinthearmy.”中译为“服役”;在“Itisyourturntoserve.”中,译为“发球”.
英语中,常用一个表具体形象的词来表示一种概念或一种属性,而汉语常用抽象的概念。在翻译时,要注意到英汉在表达习惯上的差异,不能逐词死译,应根据上下文和逻辑关系将该词的意义作进一步的引申.如,“Everylifehasitsrosesandthorns”中的“rose”(玫瑰)和“thorn”(刺)这两个具体形象不能直译,而要引申为“甜”和“苦”.整句话译为“每个人生都有自己的苦与甜”.又如,“Ihavealittlemoneyputasideforarainyday.”此句中的“rainyday”不能译为“下雨天”,而是一个抽象概念,指急需用钱之时。
转译法
在英汉翻译中,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就不能“一个萝卜一个坑”来死搬硬套,有些词在翻译时需要转换词类,这样才能使译文流畅自然。词类的转译法就是指将原文的词类转译为其他的词类,如英语名词转译为汉语动词,例句“.”中的“teacher”是名词“教师”,在翻译时可转译为动词“教”,本句译为“我想她会教得比我好”,如果译为“我想她会是比我好的教师”就显得死板生硬。形容词有时也可以转译为名词。英语中有些形容词加定冠词可以表示一类人,汉译时就要把形容词译为名词。如“Wewilldoourbesttohelpthesickandthewounded”中的形容词“thesickandthewounded”要译为名词“病人和伤员”.英语中还有一些形容词表感觉,情绪,如“angry,confident,afraid,aware,concerned,ashamed,thankful”等,这类形容词放在系动词后作表语用时,往往可以转译为汉语动词。
如“Heisawareofhismistakes.”此句中形容词aware应译为动词“知道”.英语和汉语比较起来,汉语中动词用得比较多。根据这一特点,英语中很多词类,尤其是名词,形容词,副词在汉译时往往可以转译成动词。
增词法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表达方式不尽相同,翻译时,除了转换词类外,还可在词量上作增减。增词法就是根据意义和句法上的需要增加一些词使译文更加忠实于原文的思想内容。为了使句子更加通顺流畅,在翻译时可以增加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等。如“Hewenthomeafterthebanquetsandconcerts.”如果直译为“在宴会和音乐会后,他回家了。”,意思似乎不够明确,但如果在名词前加上动词,译为“在参加完宴会和出席了音乐会之后”,这样就形成了两个动宾词组,句子就更通顺了。又如“Thecrowdsmeltedaway,”(人群渐渐散开了)。本句中,在动词前增加了副词“渐渐地”,使译文的表达更加确切。再如“Youshouldwashbeforemeal.”(你应该饭前洗手)。该句的宾语“手”其实是隐含在动词“wash”之后的,所以在翻译时要把宾语表达出来,在这里增加了名词。另外,英语中的数词往往能直接与可数名词连用,而汉语往往要借助量词来表达其形状,特征。如,abike一(辆)自行车,abaddream一(场)恶梦,aredsun一(轮)红日.
以上几个例子中,在汉译时都增加了量词,这样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省略法
前面提到的增词法是指增加一些词来使译文更通顺,省略法则是指原文有些词不需要译出来,删除一些可有可无,有之反而累赘或违背译文语言习惯的词。但省略并不是摒弃原文的思想内容,而是译文中虽无其词但明其意。现从语法角度和修辞角度分别举例加以探讨。第一,从语法角度看,可以省略代词,it,连接词,冠词,前置词等。根据汉语的习惯,前一句话已经出现主语,而后一句若是相同主语,则不需要重复使用。然而英语通常每句话都有主语,在翻译时应考虑到英汉在表达上的差异。如“Hewasthinandhelookedmiserable.”(他很消瘦,看上去很可怜),第二句话中的主语在翻译时已省略掉。英语中的物主代词在汉译时往往也可以省略。如“Heshruggedhisshouldersandshookhishead.”中的物主代词“his”不需要译出来,该句译为“他耸耸肩,摇了摇头”.在英语中,it也是一种代词,它常常作非人称用,此时,往往省略不译。如Sheglancedathiswatch;itwas7.(她一看表,是七点了)。另外,汉语词语之间的连接词不多,其逻辑联系常常是暗含的,英语则不然,连接词用得比较多,因此,英汉翻译时不需要把连接词译出来。第二,从修辞角度看,英语句子有些短语反复出现,英译汉时可作适当省略。“Appli-cantswhohadworkingexperiencewouldreceivepreferenceoverthosewhohadnot.”译为“应聘者有工作经验的优先录取。”如果不作省略,译成“应聘者有工作经验的比没有工作经验的优先录取”就显得罗嗦。
英汉翻译还有很多方法和技巧,如重复法,正反表达法,反正表达法,分句合句法等,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英语和汉语是两种高度发展的语言,对比其异同,对于英语翻译教学是很重要的。本文对比研究了英语汉语在语言文字上最普遍最典型的特点和差异,提出几种适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供教师在翻译课教学时参考。当然,各种翻译方法和技巧在翻译时应根据原文的具体思想内容加以灵活运用,不应生搬硬套。总之,翻译是一种语言的创造性活动,经过实践积累总结的翻译理论和技巧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们可以用来指导和启发翻译实践,而翻译实践也是检验翻译理论是否正确的标准。作为英语教师,在进行翻译课的教学时,应注意到翻译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做到既重视翻译实践,也不忽视必要的翻译理论。
参考文献:
[1]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陈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J].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方梦之。英语汉译实践与技巧[J].天津翻译出版公司,1994.
[4]范仲英。实用翻译教程[J].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英汉翻译中的“忠实”
摘要: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英文写作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中英文背景的巨大差异,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写作角度、方法、用词等的不同使得我们在英语写作中出现了很多错误。很多的实例证明,英语的学习言语错误与汉语干扰有直接的关系,即负迁移,也就是汉语之间的差异对外语学习造成的干扰以及与所学外语的某些特点、某些规则造成的干扰有关。
关键词:英汉翻译 表达方式 忠实 1 英文对同一事物的表达方式的不同造成的错误
词性错误
很多同学在英文写作时只注意所选词的词义,而忽视了该词的词性,造成用词错误的发生。
(1)My friend doesn’t afraid of dogs.
(2)His father adviced him not to fight with anybody.
例句1)把形容词误用为动词,而例句2)把名词误用为动词。这是由于基础不牢,对一些常用词不认真考证,导致用词的错误。
词形错误
在英文写作中经常会出现遗漏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形态,还有关于名词单、复数的错误,这是因为在汉语中,汉语的名词一般不分单、复数,也无可数、不可数之分,主谓间也不存在数的关系,谓语没有第三人称单数的问题,由于中英文用词这明显的区别,在英文写作时会写出这样的句子:
(1)There are many sheeps on the grassland.
(2)She look after 3 children.
例句(1)中,sheep被当作可数名词,其实它不可数名词。例句2)中,look应为第三人称单数looks。
虚词错误
英语虚词包括冠词、介词和连词,冠词和介词在汉语中根本就不存在,用错的几率很频繁,而唯一在汉语中可以对上号儿的连词显然起到了很是深远的负迁移的作用:
(1)He arrived Beijing yesterday.
(2)I bought the dictionary in 1980s.
(3)Although it is raining, but I go to school all the same.
在例句1)中,arrive是不及物动词,其后一定要用前置词in或at,所以arrive后应加in。例句2)中,英语中“…年代”前必须用定冠词,所以应改为“in the 1980s”。例句3)中,由于受到汉语“虽然…但是…”结构的影响而出错,所不同的是在英语中although…but只能用一个。
语境不同所选词也应不同,这是又一个易出错的地方
语境不同,用词也应不同,语境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着用词,因此在写作时必须要选用适合上下问的词语来选词,如不注意语境对选词的影响,就可能因用词不当而写出前后矛盾、不合逻辑的句子。
May I open the gate?The are in the room is too close.
此句从上下文看,说话者gate指的是房门,应该用door才合理,而gate指的是“院落的大门”,不符合上下文的表达。
2 翻译界在翻译的标准问题上很难达成共识,但有两条标准是大家所公认的忠实、通畅
所谓“忠实”,首先是指译文必须准确如实的传达原文的内容,对原文的意思既不能随意歪曲,也不能任意增减。内容除了指原文中所叙述的事实,说明的道理,描写的景物以外,也包括作者在叙述、说明和描写过程中所反映的思想、观点、立场和感情。“忠实”还指对原文风格的如实传达。译者者不能随意改动原作的风格面貌,如原作是口语体,就不能译做书面体;原作是粗俗的文体,就不能译成高雅的格调,也就是说,译者不能用自己的风格去代替原文的风格。
有些译者过分拘泥于原文的字面形式,译文晦涩难懂,不知所云
汉英翻译中,“忠实原著”一向是第一要求,是多少年来翻译理论和实践一直围绕的中心。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呼吁想要告诉大家对翻译的仅仅“忠实”已经满足翻译要求。《外国语》1998年第3期所载《从梦想到现实:对翻译学科的东张西望》一文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例子。文中引勒菲弗尔语曰:“忠实只不过是多种翻译策略里头的一种,是某种意识形态和某种文学观结合之下才导致的产物。把它捧为唯一一种可能的、甚至唯―一种可容许的策略,是不切实际的、徒劳无益的。”文章作者据此及其他一些类似论点得出结论:“忠于原文不是理所当然的、唯一的标准,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绝对正确的标准。”
译者可否选择百分之三十、五十、七十的忠实
翻译的出现是出于文化交流的需要。在这一点上,完全可以把它比之于向国人介绍西洋绘画、西洋音乐,或者相反,把中国画或者中国的民族音乐介绍到国外去。无论这种介绍活动的其他目的怎样,在一个首要的、根本的目标上它们是一致的:向文化的接受者呈现原作的本来面貌。在这个起点上要求的是绝对忠实,我们并没有“百分之三十、五十、七十”的选择。
这时“忠实”就意味着一个客观存在的对象完完全全、不多不少的再现。但是我们无法把翻译与介绍绘画、音乐的类比坚持到底,其根本原因在于,两者所使用的媒介不同。钱钟书先生早就指出,“我们该辨清,假使绘画的媒介(medium)是颜色线段,音乐的媒介是音调,那末诗文的媒介不就是文字,是文字和文字的意义;假使我们把文字本身作为文学的媒介,不顾思想意义,那末一首诗从字形上看来。只是不知所云的墨迹,从字音上听来,只是不成腔调的声浪。”
到这时“忠实”就成了一个非常主观的概念,缺乏客观性就缺乏可操作性。
但是,翻译的“忠实”标准并不是如此就能被轻易否定的。在实践中,人们可能牺牲一部分“忠实”,但这往往是为了保证更大部分的“忠实”能够实现,仍然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忠实”。事实上,―旦放弃对于忠实的主观追求,译者就没有理由停止在“百分之三十”,而会走向百分之十、百分之五甚至更少。对忠实的追求是维持原文与译文之间联系的纽带,这根纽带一旦被切断,也就无从被称之为译文,翻译也就随之不复存在。
3 结语
在翻译中,“忠实”固然重要,但只有忠实是远远不够的。翻译不是一字不落的复制,也不是不顾原著的表达肆意加上译者的思想随意篡改,翻译不仅要重现原文中所叙述的事实、所描述的景物更重要的还要重现作者在叙述、说明和描写过程中所反映的思想、观点、立场和感情及风格。
浅谈英译汉中的英汉词性的转换论文
摘要: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在英译汉过程中,不能逐词逐句翻译。一方面,汉语词大部分是一词一类,而英语常用词有许多都是一词多类,有的甚至多达五类。另一方面,汉语一个词能充当的句子成分较多,一般无须转换词类;而英语一个词能充当的句子成分较少,充当不同成分需要转换词类。翻译时,在忠实原意的前提下,可以把一些英语词性作适当调整,如英文的名词可以转为汉语的动词、副词以及形容词;英文的动词可以转为汉语的名词及副词等。
关键词: 英译汉;词性转换
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有些句子可以逐词翻译,有些句子则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就不能以“挖个坑填个萝卜”方法来逐词对译。翻译时原文的有些词在译文中需要转换词类,才能使汉语译文通顺自然,即翻译时不必拘泥于原文的表层结构,可以在忠实原意的前提下将原文中有些词的词性转换为汉语的其他词性。现将英语中的四类主要词性和汉语词性之间的转换介绍如下:
英语名词的转换
(一)英语的名词译成汉语的动词
英语和汉语比较起来,汉语中动词用的比较多一些,在英语句中只用一个谓语动词,而在汉语句中可以几个动词连用,因此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把英语的名词译成汉语的动词,这主要有下列两种情况:
作为习语主体的名词往往可以转化为动词。如:to have a rest中的rest,make no mention of中的mention,pay attention to中的attention,又如take care of中的care这几个词都是短语中的中心词, 这些词虽然是名词,但几个短语表达的都是一种动作,再者,rest,mention和care本身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因此这样有动作意味的名词可以翻译成汉语的动词。因此这几个英语短语中的名词可以翻译成汉语动词休息、提及、注意和 照顾。
英语中有许多名词都是由动词派生出来的。如:abolition,connection,conclusion,treatment和detection等这些词分别由动词abolish,connect,conclude,treat和detect派生而来,这些名词在翻译成汉语时,可恢复它们的动词词性。如The medicine is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这种药用于治疗癌症)句中 treat(治疗)因作介词宾语需要用名词treatment,译成汉语时仍可用作动词——治疗。当然原句也可翻译为:这种药用于癌症的治疗,treatment依然翻译为名词。但前者显然要比后者听起来更加通顺,自然。
(二)英语中一些有抽象意义的名词可以翻译成汉语的副词
I had the impression that Mr. Smith was the director of the company.(在我印象中,史密斯先生是该公司的董事长)此句中,原句带有一个同位语从句修饰impression,而汉语中很少有这种表达方式,故impression可译为汉语的副词。这种翻译通常用于翻译英语中的同位语从句。
(三)英语中一些加不定冠词作表语的名词可以转化为汉语形容词,由形容词派生出来的名词也可翻译为形容词
如名词necessity,stupidity,depth都是由形容词necessary,stupid,deep派生而来。Independent thinking is an absolute necessity in study.(在学习中独立思考是绝对必需的)虽然原句可译为 “在学习中独立思考是一个绝对的必需”,但此种汉语译法听起来很不自然,也不符合汉语表达方式。因此,在翻译的时候还是要符合汉语习惯,把英语的'名词译成汉语的形容词。
英语形容词的转换
(一)形容词加上定冠词时,形容词可以翻译成名词
在英语中一些形容词加上定冠词可以表示一类人,这些形容词可以翻译成名词。如poor,young,rich, blind等等;另外用来表示特征或性质的形容词可以根据汉语习惯翻译成名词。
如(1)They did their best to help the sick and the wounded.(他们尽了最大努力帮助病号和伤员)(2)The more carbon the steel contains, the harder and stronger it is.(钢的含碳量越高,强度和硬度就越大)(3)The Smith family were religious.(史密斯一家都是教徒)
例句(1)中的the sick和the wounded分别表示具有sickness和wound的两类人,因此可译为病号和伤员。例句(2)中的形容词hard,strong用来表示钢的两种性质,即强度和硬度的程度。例句(3)中的形容词religious用来描述史密斯一家的宗教信仰,故可译为名词。
(二)当英语名词翻译为汉语动词时,通常修饰该名词的形容词往往转译成汉语的副词
如(1)Warm discussions arose on every corner as to his achievements.(到处在热烈地讨论他的成就)。(2)We place the highest value on our friendly relations with developing countries.我们高度地珍视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例句(1)(2)中的英文名词discussion和value首先分别译为汉语动词“讨论”和“珍视”,因只有副词才能修饰动词, 故修饰它们的形容词warm和highest就可分别译为汉语副词“热烈地”和“高度地”,用来修饰动词。
(三)表示心理状态的形容词在联系动词后作补语时常转译成汉语动词
如confident、certain、careful、cautious、angry、sure、afraid、doubtful、glad等,这些都是常用作补语的表示心理状态的形容词,可译为动词。又如I am sure the meeting will be a success.(我确信这次会议会成功)句中形容词sure表示的是一种心理状态,也可理解成心里面的一个动作,所以可译成汉语动词。另外,汉语“是”经常构成判断句,而英语中的系动词be可以构成一个判断句,其后也可以跟一个补语从句。因此,在作补语从句的情况下,be后面所跟的表示心理状态的形容词常常要翻译成汉语的动词,以使译文符合汉语的习惯。
英文动词的转换
(一)英文中由名词派生出来的动词可转成汉语的名词
英文中有许多由名词派生出来的动词,以及有一些名词本身又可作动词使用。这些词在翻译时,在汉语中往往不容易找到相应的动词,或者就根本没有相应的动词,这时可将该动词转成汉语的名词。如(1)The electronic computer is chiefly characterized by its accurate and rapid computation.(电子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计算迅速,准确)(2)What’s that?It is shaped like a ball.(那是什么?它形状像个球)例句(1)(2)中的characterize和shape分别由名词 character和shape转化而来,而这两个动词在汉语中很难找到相应的动词,如果非要按照动词来翻译的话,翻译出的只能是非常蹩脚的汉语。因此,为了使汉语听起来自然,characterize和shape只能翻为汉语的名词,用来作主语。
(二)英语被动式句子中的动词可以译成“受(遭)到…+名词”
有些英语被动式句子中的动词可以译成“受(遭)到…+名词”这类结构。这也是英文被动句的一种翻译技巧。
His image as a good student was badly tarnished.(他作为好学生的形象已遭到很大的玷污)
(三)英语中有些动词具有汉语副词的含义可转译成汉语的副词
I succeeded in persuading him.(我成功地说服了他)句中succeed虽为动词,但动词意义并不明显,在句中只是强调其结果怎么样,真正具有动词含义的应该是persuade.故而把succeed翻译成汉语副词“成功地”来修饰动词persuade。
英语副词的转换
英语中副词使用频繁而且种类繁多,有的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用来修饰动词;有的表示程度,用来修饰形容词或其他副词;有的起连接作用引导从句;有的用来修饰整个句子。英语副词在句中的位置也比较灵活,有时在句首,有时在动词前后,有时在词语中间。翻译时应先弄清它的修饰关系,正确理解其含义,然后根据汉语习惯灵活处理。
(一)转为动词
That day he was up before sunrise.(那天他在日出之前就起来了)句中up虽为副词,但所表达的是一种动作,因而具有动词含义,据全句的意义可译为动词“起床”。
(二)转为名词
He is physically weak but mentally sound. (他身体虽弱,但思想健康)句中physically虽然是状语,但表达的是主语虚弱的方面,故可译为名词“身体”。同样,译mentally为“思想”。
(三)转为形容词
He was deeply impressed by what they did in the critical moment.(他们在关键时刻的行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句中副词deeply句中表示程度,再加上动词impress译为汉语名词“印象”,因此deeply可译为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印象”。
英语介词的转换
(一)表示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与动词搭配时可省略不译
英语介词含义灵活,搭配关系复杂,翻译时要根据其搭配关系和上下文灵活处理。一般来说,与动词搭配的介词往往可以省略不翻译。如arrive in/at(到达)look after(照看)persist in(坚持)put up with(忍受)在这四个短语中,介词只起一种搭配作用,是词法的需要,故省略不译。
(二)具有动作含义的英语介词或介词短语,翻译时往往转译为汉语动词
如go by bike(骑自行车去)a letter for Tom(给汤姆的信)介词by表示去的方式;for表示给谁的信,故两个介词都可译为动词。We drove home a bit after midnight,over the river and through the lovely sleeping town.该句中介词over 和 through 可以分别翻译为汉语的动词“过了”和“穿过”。
总之,在英汉翻译当中,词性的转换是很灵活的,没有固定的格式。如果是生搬硬套,只能背离其道。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的主要方式,也是一门艺术,在语言翻译中词性之间的转换应以达到交流为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2]吕瑞昌.汉英翻译教程[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
[3]杨莉藜.英汉互译教程[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
[4]范仲英.实用翻译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