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图

发布时间: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图

国家地理是美国的一个杂志另外有一个 中国国家地理 国家地理 美国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学会成立于1888年,以“增进并普及地理知识”为宗旨。学会资助了对世界最远的角落的探索,同时还发行了数百种获奖的出版物,包括它的旗舰出版物-《国家地理》杂志。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赢利性组织和教育机构之一,它拥有一千万会员。 美国国家地理在一个世纪中的探索与发现,覆盖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各项主题,比如:陆地生物、水下生物、世界文化和科学-从太空到考古到人文。图片抓住了自然界珍贵的瞬间和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这些极富魅力的图片展现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摄影师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想像力。 国家地理频道于1998年在亚洲成功开播后,业绩卓著,日新月异。时至今日,其24小时收视户已突破3900万,成为亚洲有线电视发展史上增长速度最快的频道之一。 在中国内地,国家地理频道与国内40多家地方电视台合作推出了《神奇的地球》和《狂野周末》两档节目,这些节目均为国家地理频道播出节目中的精华制作,他们以其卓越的品牌质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感染并吸引数以万计的内地观众。 集合国家地理电视的精华之作,国家地理频道将国家地理深造广博的资源,无与伦比的质量和真正的英雄带给全世界。其黄色长框标识己成为探险发现的代名词,深入千家万户。迄今为止,该频道的节目已用25种语言、在144个国家和地区播出。国家地理,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官方杂志,在国家地理学会1888年创办的九个月后即开始发行。现在国家地理杂志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一本杂志,其封面上的亮黄色边框以及月桂纹图样已经成为象征,同时这些标识也是国家地理杂志的注册商标。杂志每年发行12次(一月一次),但偶尔有特版发布则不在此限。杂志的内容为高质量的关于社会、历史、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的文章;其印刷和图片之质量标准也为人们所称道。这也使得这本杂志成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新闻记者们梦想发布自己照片的地方。早在20世纪初期,国家地理杂志即已经开始使用一些当时罕见的彩色照片。杂志的另一特色是经常提供高质量地图。国家地理学会的地图档案曾经为美国联邦政府所采用以弥补美国军方地图资源的不足。2001年国家地理发布了一套8张CD的合集,内容包括从1888年至2000年12月的所有杂志地图。杂志订阅者对这本杂志的收藏爱好也是其与众不同之处(大部分其他种类的旧杂志一般人都是看完就扔),订阅者也可以选择全年合集购买。1915年一月号国家地理杂志封面1960年开始, 杂志开始在其封面刊登照片(原先只有文字)。接下来的几年,杂志去掉了封面上那著名的橡树叶饰纹。1985年有一张封面描述的是阿富汗难民——一位用刺骨的绿眼看着镜头的年轻阿富汗小女孩。她的照片后来变得非常著名。在美军击败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后,国家地理杂志第二次发起人力寻找她。2002年,普什图族妇女Sharbat Gula被认出就是当年的那位女孩。她的故事被刊登在2003年三月号的国家地理杂志上。1995年,国家地理杂志开始发行日文版,这也是第一个本地化版的国家地理。现在,国家地理的本地语言版本已经在全球大大扩展,包括:日文、西班牙文、希伯来文、希腊文、法文、德文、波兰文、印度尼西亚文、韩文、葡萄牙文、繁体中文、捷克文、罗马尼亚文、俄文、挪威文、土耳其文、荷兰文、瑞典文与克罗地亚文。中文环境中第一本国家地理杂志的译版,是在台湾发行,使用繁体中文编辑,创刊号是2001年1月号。2005年4月,印尼版的国家地理杂志开始被雅加达发行。现在在中国内地也可以买到《国家地理》杂志,但只有繁体和英文版,现在还没有简体中文版。而中国内地的《华夏地理》杂志则会从每一期的《国家地理》杂志中选择文章发表。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什么是“国家地理”?“国家地理”是一种刊物类型,适合高素质成年读者的阅读需求。许多国家都创办了这类杂志,如《地球》(GEO、德国)、《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美国)、《地球》(The Earth、美国)、《地理》(Geographical、英国)、《加拿大地理》(Canadian Geographic)、《澳大利亚地理》(Australian Geographic)、《科学与生活》(Science et Vie、法国)、《世界》(World、美国)、《自然历史》(Natural History、美国)、……。这些杂志都是以传导自然关怀和人文情感为己任,精美绝伦的图片、生动有趣的文字,吸引了社会的主流阶层。《中国国家地理》是中国最具成长性的杂志。1949年4月,南京解放。为了适应时代转变的需要在南京的中国地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和南京大学地理系教师,在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南京分会的领导下,经与中学地理教师多次座谈,一致认为需要一份知识性和自我教育的学习刊物。这个刊物首先要刊载一定水平的地理教材,以弥补当时缺乏完善地理教科书的不足;其次为各级干部和大中学生、广大群众提供必需的地理新闻和必须具备的地理知识;第三,作为广大地理工作者共同学习的园地。但在当时,百业待兴。要创办一个刊物是十分不容易的。几位热心的地理工作者,如周立三、吴传钧、高泳源、施雅风、李旭旦、胡豁成、杨纫章、王熙柽等,经过多次热烈的商讨,决定编辑出版定名为《地理知识》的普及刊物。推选南京大学地理系主任李旭旦教授任主编。在出版过程中,首先面临的是出版印刷费没有着落。在当时工资很低的情况下,大家自愿捐款,并物色价格低廉的小印刷厂印刷,同时以科协地理组的名义向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申请了登记证。经过紧张的筹备,大家期盼的地理界最早的科普刊物《地理知识》创刊号终于在1950年1月问世了。这份“创刊号”只有薄薄的8面,共刊出6篇短文和若干讯息,封面上刊登了由施雅风写的发刊词。创刊号仅印刷了600册,形式简陋,但出版后,立即受到地理学界和中学地理教师的欢迎和好评。随着刊物影响的不断扩大,文章质量和编辑水平的不断提高,得到上海亚光舆地学社社长金擎宇的青睐,主动表示愿意出资承印。于是从1950年第8期起改由亚光舆地学社出版销售,印数扩至2000份以上。郭沫若院长为《地理知识》题写刊名,后改名为《地理》,1966年又恢复原刊名亚光舆地学社接印不久,由于印刷质量得到提高,备受读者欢迎,也受到中央的重视。1951年初编辑部突然接到中共中央办公厅的来函,盛赞这个刊物办得好,并索要已经出版的各期。当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的徐特立同志还约见施雅风面谈,对《地理知识》给予极大的鼓励和鞭策。编辑部每月召开1-2次编委会,商量组稿、审稿事宜。参与办刊的几位积极分子,积极写稿,充实稿源,以保证稿件的质量,外来投稿数量也日益增加。1951年7月改由北京开明书店及其后改名的青年出版社出版。1953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成立,《地理知识》编辑部挂靠在地理研究所内。郭沫若院长亲自为《地理知识》题写了刊名。从1954年第1期起正式启用郭老题的刊名。同年10月改由科学出版社出版。50年代,《地理知识》主要介绍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国民经济建设。在向苏联学习的口号下,大量刊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五年计划的实施情况以及介绍东欧新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作者队伍不断扩大。 在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以农业为基础,为农业服务的号召下,《地理知识》的编辑方针已跟不上形势的需要,于1960年8—12月停刊整顿。1961年1月,《地理知识》以新的面貌出现,并改名为《地理》。整顿后的《地理》成为一份中级刊物。经过5年的实践,认为未能认真贯彻以普及为主、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的编辑方针,而且刊登的稿件偏深偏专,既不像中级水平的刊物,又不像科普读物。有一段时期,还采取由各地理机构轮编的形式,各机构之间又缺乏紧密的沟通,致使刊物质量下降,读者为此提出很多意见和建议。他们需要一份打破“老框框”、“洋框框”的普及性刊物,反对冗长繁琐的文章,要求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图文并茂。为此经有关部门批准,于1966年第2期起又恢复《地理知识》的刊名。1966年5月起,全国爆发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地理知识》和其他刊物一样,遭到停刊的厄运。文革中最早复刊的刊物之一,发行量曾高达40万1972年10月,停刊了6年的《地理知识》,顶着“文化大革命”后期的风浪,率先复刊了。在地理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的领导支持下,由高泳源、李汝燊、朱德祥、张庆祥、郑平、李志华组成编辑部,高泳源任主任负责进行筹备,首先兵分两路,到京广、京沪沿线各?⑹形���俊⒏鞔笞ㄔ盒5乩硐岛偷乩硌芯克��樯芨纯�囊庖搴妥谥迹�髑笠饧��橹�寮�T诘笔比嗣强是笾�丁⒖释��暗那榭鱿拢�兜乩碇�丁返母纯��玫搅说乩砉ぷ髡摺⒌乩砝鲜�陀泄夭棵诺娜惹橹С帧L乇鹗求每设甯痹撼せ裣ぁ兜乩碇�丁犯纯�南�ⅲ��中牢浚�春�婊�鲜Ψ堆г旱乩硐翟�谚�淌冢�龈嬷С帧暗乩斫逃�钡睦改俊?《地理知识》的复刊,是紧密结合了当时的形势,正如复刊号上编者话所阐明的:本刊是一地理科学普及刊物,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向广大工农兵群众、知识青年和革命干部普及地理知识,宣传辩证唯物主义,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是本刊的根本任务。并规定刊物的内容为:介绍伟大祖国的锦绣河山和日新月异的地理面貌;介绍我国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丰富经验;介绍世界各国的地理情况,帮助人们对国际事物的了解和关心;介绍大自然发生的各种地理现象和一般规律;交流地理教学的经验和体会等,同时还把批判地理学领域的各种资产阶级思想列为内容之一。 复刊后的《地理知识》,分三大栏目运作:国内地理、外国地理和基础知识。每期32页,为月刊,订价元,1972年10—12月共出了三期。但当时由于工厂停产学校停课,地理工作者也停止了研究工作,致使纸张短缺,稿源不足,在复刊的第二年即改为双月刊,一直到1975年的上半年。1975年7月后又恢复为月刊,订价为元,这一订价一直稳定了6年。广大读者认为《地理知识》是一本物美价廉的刊物。当时发行的刊物较少,《地理知识》在被列为限制发行刊物的情况下(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邮局列为限制发行),发行量还迅速增加到近40万册,被称为一花独秀。是为《地理知识》的火红年代。期刊如林,竞争激烈;《地理知识》艰难开拓 进入80年代,随着各种老刊物的复刊和新刊物的大量涌现,装帧简单、坚守老传统的《地理知识》逐渐被淹没在如林的期刊中。1982年发行量下降到20多万份,到1988年时仅剩下10几万份了。为了走出困境,编辑部全体同仁努力开拓思路,寻求改革,1989年实现了四封彩色印刷。为了摆脱旧的体制,在主办单位未给任何经济支持下,于1993年第一个从科学出版社脱离出来,成立了《地理知识》杂志社,开始自己设计,自己排版,自己联系印刷厂。1995年在彩色封面的基础上又增加4个彩色插页,页面由32页增加到48页。然而,刊物质量虽然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仍没跳出传统的老框框,加上新潮杂志的不断涌现,本刊发行量继续下降。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使大家开拓了眼界,《地理知识》的编辑们并没有被发行不景气吓住,相反,更促使大家把眼光瞄准了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在编辑会上,不时谈论起美国《国家地理》的编辑风格和内容,探讨如何能将《地理知识》办成一本高水平的杂志。此时一些读者也通过电话、信件传达了这样一种希望:中国能有一本美国《国家地理》那样的杂志就好了!编辑的愿望、读者的希望凝聚成了一个目标:要办一本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国家地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1997年5月地理所调曾到南极、北极进行科考研究,登过珠峰的李栓科研究员来杂志社任社长,开始了《地理知识》的全面改版工作。《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大事记1949年9月以《地理知识》为名在南京创刊, 1950年1月正式发行,1961-1966年一度改名《地理》。发行量曾高达400,000册998年1月,改为全彩色进口铜版纸精印,版面扩至84页;1999年1月,扩版至100页;2000年10月,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6月,中文繁体版在台湾及其他大陆以外地区发行;2001年11月,“中国国家地理基金会”成立;2002年1月,以《中国地理纪行》为刊名在日本发行日文版;2002年1月,扩版至132页;2002年2月,《中国国家地理》影视版推出;2002年3月,“世界华人地理学会”成立;2002年6月,《中国国家地理少年版》问世;2002年6月,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网正式开通;2002年7月,“中国国家地理系列图书”发行;2003年1月,《中国国家地理英文版》发行;2003年1月,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网改版完成;2003年1月,中国国家地理青少网开通;2004年1月,“中国国家地理博物馆”奠基。

一般来说,只要是非商业性质的使用,都是可以的。可以用photoshop,修改一下。

“内容为王”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践行原则。突出图片和地图独立语言的作用,图文并重,版面达到1:1。以颠覆常识来吸引读者目光是招牌战术。但并非是噱头,而是有着严谨的科学态度。杂志在文风定位时强调要文章以第一人称“我”来讲述,令读者有带入感。杂志图片选用上,要求精选图片并大量选取大尺度航拍片,写好每张图片的说明,充分表达图片信息,保证有足够文字量和空间。杂志首先通过强大的视觉冲击读者视觉,其次通过详实图片文字说明引导读者进入文章内容。缺陷是图片有片面性的缺陷,仅仅读图是无法完全读懂文章。纵使再好的图片,如果不能结合文字内容,最终读者只能浮光掠影。

很不错的,且值得收藏,有精美且经典的图片。不过比美国国家地理还差一点。对本国介绍比较多。如果对世界地理感兴趣,可以看看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同样对美国介绍要多,不过内容更丰富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图片

有没有不清楚的图片 拍的或者部分图片也可以啊

中国国家地理是讲国内地理和乡土文化,国家地理应该是讲各个国家的地理,华夏地理是世界的一些风景等等,一般报刊亭卖的都是中国国家地理。

是阿富汗少女是美国著名摄影家史蒂夫·麦凯瑞,在战争爆发前的阿富汗,凭着过人的勇气拍摄了许多珍贵照片。其中一幅《阿富汗少女》作品1985年登上美国《国家地理》封面而赢得无上荣誉。岂料当年一个5分钟的作品,无意间却成为生命中的一部份,不惜花费17年时间在茫茫人海寻找这位梦中的女孩,虽然三番五次找错了人,但终于有志者事竟成。而照片中的女孩莎尔巴特‧古拉,浑然不知自己的肖像早已引起世人极大的反响。如今,这幅不朽的作品已经成为世界受苦难的社会底层妇女以及儿童的标志。

这幅照片就是鼎鼎有名的“阿富汗少女”,由摄影师史蒂夫;麦凯瑞(Steve McCurry)摄於1984年,地点在巴基斯坦,白夏瓦(Peshawar)附近的难民营;照片中的女孩-莎尔巴特;古拉(Sharbat Gula),直到2002年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重新找到之前,浑然不知自己的肖像引起世人广大的回响。

史蒂夫•麦凯瑞一九五○年出生於美国的费城,一九七四年毕业於宾州州立大学历史与电影制片艺术专业,取得摄影及历史学士,完成了学校教育。毕业後在宾城的报社担任了二年的摄影工作,便开始了他的自由摄影生涯。 史蒂夫•麦凯瑞在1978年正式展开自由摄影生涯,首先前往的地点便是战事爆发前的阿富汗,凭著过人的勇气拍摄了许多珍贵照片;战事爆发之後他的独家照片受到国际媒体争相采用,更赢得了象徵勇气过人、富有冒险精神的Robert Capa金牌奖。

1984年12月史蒂夫.麦凯瑞在巴基斯坦难民营中拍下了那幅著名的照片《阿富汗少女》。

1985年6月号的《国家地理》用这张照片做了封面,全世界都知道了这位名叫莎巴特.古拉的“阿富汗少女”。17年後,史蒂夫.麦凯瑞突然产生了一个愿望:前往阿富汗寻找17年前拍摄的那个少女。

2002年1月,史蒂夫.麦凯瑞和《国家地理》的一组工作人员重返巴基斯坦,试图寻找这位有著摄人眼神的神秘少女的下落,瞭解这些年在她身上发生过的故事。

但是这茫茫人海,哪里找去?您想想17年过去了,那女孩一定变成妇人了,况且在那个充满战火的地方,这女子是死是活?这些都是疑问。可是史蒂夫.麦凯瑞偏偏不放弃,他奔赴阿富汗,联系了当地熟人,寻找当年阿富汗少女的学校,用美国联邦调查局分析案件的手法分析真伪。虽然他三番五次找错了人,但最後史蒂夫.;麦凯瑞终於找到了那个少女。当他见到少女的时候,发现这少女变了:苍老了很多,眼睛也没有那麼清澈了,可有一点却没有变:她的眼神中依然还带著原来的惊恐!少女说,17年前,她之所以惊恐是因为,在拍这张照片的几天前,她家的房子被战机轰炸了,父母被炸死了。祖母带著她和哥哥趁天黑把父母埋葬了之後,就开始在冰天雪地中翻山越岭,冒著被轰炸的危险投奔难民营。他们到达难民营以後,就遇上了史蒂夫.麦凯瑞。现在她的日子依然不好过,孩子没机会上学,生活依然饥寒交迫。

“我一看到她,就知道她正是我们要找的‘阿富汗少女’,”史蒂夫.麦凯瑞说,“她也认出了我,因为她一生中只照过那一次相。然而她却没见过那张照片。当然,她也从不知道这个地球上,有无数人看过她的照片。”

事隔17年,史蒂夫.麦凯瑞再次为她拍下一组照片。莎巴特.古拉的经历被作为《国家地理》4月号的封面故事。寻找、确认其身份的过程也拍摄成为纪录片,在国家地理频道做全球性播出。

“莎巴特.古拉的故事促使《国家地理》杂志成立了‘阿富汗女童基金’。”史蒂夫.麦凯瑞说,“通过各种渠道捐来的款项,再加上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一些捐助,总额达到150万美元,她的生活因此得以改善。大部分钱用来资助那些失学的女童。比如,我们以她的名义在她居住的村庄建立了一所小学。同时,我们也用这笔钱在阿富汗的许多村庄建立了小学和诊所。”

下边的这幅照片是17年後的阿富汗少女,和17年前相比,明显苍老了很多,眼睛也没有那麼清澈了,可有一点却没有变:她的眼神中依然还带著原来的惊恐!事隔17年,史蒂夫.麦凯瑞再次为她拍下一组照片。莎巴特.古拉的经历被作为《国家地理》4月号的封面故事。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的地图

1、《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或简称为《国家地理》)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官方杂志,在国家地理学会1888年成立后的9个月开始发行第一期。现在国家地理杂志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一本杂志,其封面上的亮黄色边框及月桂纹图样已经成为其象征,同时这些标识也是国家地理杂志的注册商标。2、国家地理杂志每年发行12次(此杂志为月刊),每刊带有辅助地图。但偶尔有特版发行则不在此限。杂志的内容包括地理,科普文章,历史,文化, 实事和照片。3、杂志现在的首席主编是著名的摄影记者克里斯·约翰斯(Chris Johns),他曾经拍摄了大量关于非洲的照片。原南非总统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曾经为克里斯的书撰写了前言。约翰·格里芬(John Q. Griffin),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行政副总裁和国家地理杂志的主席主要负责本杂志英文版的所有事物。泰瑞·阿达姆森(Terry B. Adamson),另一名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专门负责法律事务和政府公关的行政副总裁主要负责杂志的国际版所有事务。国家地理杂志每个月以各种不同的语言出版9 百万册,并拥有超过5千万的读者。

《国家地理》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官方杂志,在国家地理学会1888年创办的九个月后即开始发行。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一本杂志,其封面上的亮黄色边框以及月桂纹图样已经成为象征,同时这些标识也是国家地理杂志的注册商标。杂志每年发行12次,但偶尔有特版发布则不在此限。杂志内容为高质量的关于社会、历史、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的文章;其印刷和图片之质量标准也为人们所称道。这也使得该刊成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新闻记者们梦想发布自己照片的地方。早在20世纪初期,国家地理杂志即已经开始使用一些当时罕见的彩色照片。杂志的另一特色是经常提供高质量地图。国家地理学会的地图档案曾经为美国联邦政府所采用以弥补美国军方地图资源的不足。2001年国家地理发布了一套8张CD的合集,内容包括从1888年至2000年12月的所有杂志地图。杂志订阅者对这本杂志的收藏爱好也是其与众不同之处(大部分其他种类的旧杂志一般人都是看完就扔),订阅者也可以选择全年合集购买。

在过去的几年,杂志的开篇文章总是涉及到环境,森林砍伐,化学污染,全球变暖和濒危物种,一系列的主题远远超过了地理探索的好奇心。杂志发表的一些文章还重点涉及到历史和新产品,新技术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比如说一种金属,基因技术,食物和农产品或者是新的考古发现。有时整个一期杂志的焦点集中到一个国家之上(它的过去的文明,自然资源,或其他题目)。在最近的几十年里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还发行了其他的,主要关于其他主题的杂志。在冷战时,该杂志试图扮演一种超于铁幕的角色,向读者提供关于一个国家的自然与人文的客观均衡的观点。杂志在不同的地点印刷,其中包括德国的柏林,奥地利,苏联和中国,在关于美苏太空竞赛时,国家地理主要集中在当时的科学贡献上而避免涉及同军备竞赛联系的核武库的扩张。 除了那些关于众人皆知的关于科技,历史和介绍世界上人迹罕至的地方的文章外,杂志还因为其印刷质量和图片的标准得到了世界的公认,这也使得这本杂志成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新闻记者梦想发布自己的照片的地方。早在20世纪初期,国家地理已经开始使用一些当时很罕见的彩色照片了,尽管这种技术在当时还是很罕见的。在20世纪三十年代,路易斯·马登(Luis Marden,生于1913年,卒于2003年)国家地理的撰稿人和摄影师说服杂志允许摄影师们使用35毫米照相机用的电影胶片来代替当时普遍使用的大体积,三脚架的照相机。在1959年杂志开始在其封面上发表照片,很快国家地理在其杂志和官方网站中广泛地使用了数码照片。在以后的几年中,杂志决定保留其封面上的亮黄色边框而去掉橡树叶饰纹和关于介绍本期内容的文字,以腾出地方来发表更大的照片。同其他的杂志不同,国家地理经常被读者经年收藏,从2006年起,国家地理参加了由超过18个国家参与的国际摄影竞赛。《国家地理》杂志创建之初只是一本学术性很强的科学杂志。从1979年起,该杂志开始以地理为切入点,融入了新闻、生态、环境和人文等多种因素,成为大众杂志。此后,该杂志照片水准一直很高,文字浅显易懂,同时具有文学特质。 为追求图片和文字质量,该杂志不惜巨资投入。看过《国家地理》的人都知道,其上刊登的照片绝不是在一般杂志中所能看到的,拍摄者往往需要亲身前往常人难以到达的环境,以特殊手法进行拍摄。例如,该杂志的摄影师要近距离拍摄凶猛的野兽,或潜入深海。《国家地理》平均每年要拍摄和撰写150个专题故事,为此,在世界各地的签约摄影师旅行里程超过100万英里,每个专题都需要耗费几百个胶卷,每幅刊出的图片,都是从上千张候选照片中选出来的。至于拍摄本身,甚至可以与拍电影相提并论。 1992年,为了在西伯利亚做深水拍摄,该杂志的摄影师克里斯托夫把价值100万美元、重达15吨的摄影器材运至贝加尔湖,总共动用了171个箱子,而最终只刊出6张照片。1995年,为拍摄一个关于恐龙的报道,摄影师皮奥斯和助手托运了42个箱子,仅托运费用就高达6位数。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于2015年底发布了其精挑细选的几幅2015年度最佳“每日美图”,令人叫绝,包括裂缝的冰湖、女子水下与万千水母合照、对镜头好奇的企鹅。见下图。 作为对文章的补充,国家地理有时还提供被介绍地区的地图。国家地理学会的地图曾经为美国联邦政府所采用以弥补军方地图资源的不足。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白宫地图室里地图大部分是国家地理的地图。国家地理欧洲地图被收藏在伦敦温斯顿·丘吉尔博物馆里,地图上可以看到当时丘吉尔在由盟军和苏联领导人划分战后欧洲参加的雅尔塔会议上的标记。

国家地理杂志百科名片《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或简称为《国家地理》)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官方杂志,在国家地理学会1888年成立后的9个月开始发行第一期。现在国家地理杂志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一本杂志,其封面上的亮黄色边框及月桂纹图样已经成为其象征,同时这些标识也是国家地理杂志的注册商标。目录[隐藏]文章图片地图辅助保罗·萨洛佩科(Paul Salopek)莎芭·古拉(Shabat Gula)格伦伯格(Greenberg)诉国家地理杂志案不同语言版本国家地理杂志每年发行12次(此杂志为月刊),每刊带有辅助地图。但偶尔有特版发行则不在此限。杂志的内容包括地理,科普文章,历史,文化, 实事和照片。 杂志现在的首席主编是著名的摄影记者克里斯·约翰斯(Chris Johns),他曾经拍摄了大量关于非洲的照片。原南非总统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曾经为克里斯的书撰写了前言。约翰·格里芬(John Q. Griffin),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行政副总裁和国家地理杂志的主席主要负责本杂志英文版的所有事物。泰瑞·阿达姆森(Terry B. Adamson),另一名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专门负责法律事务和政府公关的行政副总裁主要负责杂志的国际版所有事务。国家地理杂志每个月以各种不同的语言出版9 百万册,并拥有超过5千万的读者。 编辑 克里斯·约翰斯 类别 地理、科学、历史、自然 发行周期 月刊 首发日期 1888年10月 公司 国家地理学会 发行地 美国 语言 英文 网站 ISSN 0027-9358[编辑本段]文章 在过去的几年,杂志的开篇文章总是涉及到环境,森林砍伐,化学污染,全球变暖和频危物种,一系列的主题远远超过了地理探索的好奇心。杂志发表的一些文章还重点涉及到历史和新产品,新技术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比如说一种金属,基因技术,食物和农产品或者是新的考古发现。有时整个一期杂志的焦点集中到一个国家之上(它的过去的文明,自然资源,或其他题目)。在最近的几十年里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还发行了其他的,主要关于其他主题的杂志。 在冷战时,该杂志试图扮演一种超于铁幕的角色,向读者提供关于一个国家的自然与人文的客观均衡的观点。杂志在不同的地点印刷,其中包括德国的柏林,脱离四国占领的奥地利,苏联和共产主义的中国,在关于美苏太空竞赛时,国家地理主要集中在当时的科学贡献上而避免涉及同军备竞赛联系的核武库的扩张。[编辑本段]图片 除了那些关于众人皆知的关于科技,历史和介绍世界上人迹罕至的地方的文章外,杂志还因为其印刷质量和图片的标准得到了世界的公认,这也使得这本杂志成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新闻记者梦想发布自己的照片的地方。早在20世纪初期,国家地理杂志已经开始使用一些当时很罕见的彩色照片了,尽管这种技术在当时还是很罕见的。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路易斯·马登(Luis Marden),(生于1913年,卒于2003年)国家地理杂志的撰稿人和摄影师说服杂志允许摄影师们使用35毫米照相机用的电影胶片来代替当时普遍使用的大体积,三脚架的照相机。在1959年杂志开始在其封面上发表照片,很快国家地理杂志在其杂志和官方网站中广泛地使用了数码照片。在以后的几年中,杂志决定保留其封面上的亮黄色边框而去掉橡树叶饰纹和关于介绍本期内容的文字,以腾出地方来发表更大的照片。同其他的杂志不同,国家地理杂志经常被读者经年收藏,从2006年起,国家地理杂志参加了由超过18个国家参与的国际摄影竞赛。[编辑本段]地图辅助 作为对文章的补充,国家地理有时还提供被介绍地区的地图。国家地理学会的地图曾经为美国联邦政府所采用以弥补军方地图资源的不足。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白宫地图室里地图大部分是国家地理杂志的地图。国家地理杂志欧洲地图被收藏在伦敦温斯顿·丘吉尔博物馆里,地图上可以看到当时丘吉尔在由盟军和苏联领导人划分战后欧洲参加的雅尔塔会议上的标记。2001年国家地理杂志发布了一套8张CD的合集,内容包括了从1888年到2000年12月的所有发表过的地图。[编辑本段]保罗·萨洛佩科(Paul Salopek) 2006年8月,两度普利策新闻奖(Pulizer Award)获得者保罗·萨洛佩科受国家地理杂志委托撰写一篇关于苏丹(Sudan)萨赫尔(Sahel)地区的文章时,在苏丹同他的两位助手一起以间谍罪,非法入境和其他的罪名被逮捕。此后国家地理杂志和芝加哥论坛报(保罗·萨洛佩科也同时是它的撰稿人)发起了拯救运动,参加者中有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Jimmy Carter),美国民权运动领导人杰西·杰克逊(Jessy Jackson)和其他著名的新闻记者和新闻组织。当时新墨西哥州的州长比尔·理查森(Bill Richardson)正接受苏丹总统奥尔玛·阿尔·巴希尔(Omar Al Bashir)的邀请访问苏丹,在他抵达的当天的会议上,巴希尔总统表示他将以人道原因释放保罗·萨洛佩科。杂志主编克里斯·约翰斯同理查森在一起,其他的人员随即飞往萨洛佩科被关押的苏丹北部达福(Dafour)地区的埃尔法希尔(El Fashir)。随后萨洛佩科被释放同他的妻子一起回到了老家新墨西哥州,他的两名来自乍得(Chad)的助手也同时被释放并回到了家乡。[编辑本段]莎芭·古拉(Shabat Gula) 1985年6月期杂志上的著名封面照片时一个阿富汗难民,一个用刺骨的绿眼睛盯着镜头的13岁的阿富汗小女孩。这张照片当时由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史蒂文·麦柯里(Steve McCurry)摄于在巴基斯坦白沙瓦(Peshawar)难民营的一间小教室里。在美军击败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后,国家地理杂志第二次发起人力来寻找这个小女孩。很快杂志摄影部的人就找到了她,她于2002年被确认是沙芭·古拉,普什图族妇女,已婚并同她的家人生活在一起,她根本不知道自己作为一个封面人物已经世界闻名了。摄影师史蒂文·麦柯里再次为莎芭·古拉照了一张照片,关于她的故事后来发表在杂志2002年4月期中和国家地理杂志电视纪录片中。莎芭·古拉表示这两张著名的照片,一张是在1985年,另一张在2002年,是她至今为止唯一的两张照片。一个以古拉为名字的基金在国家地理杂志资助下建立了,此后在众多的读者帮助下国家地理杂志同亚洲基金会建立了联系,并在阿富汗建立了一个女子学校,使得数千名年轻的女性得到了基础和职业教育,此外学校还为学生们提供一顿热餐和健康上的照顾。此基金还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Kabul)资助建立了一所女子公立学校。[编辑本段]格伦伯格(Greenberg)诉国家地理杂志案 国家地理杂志出版了国家地理CD ROM和DVD全集,包括了在其108年历史中发表的所有在每一期中出现的图片和摄影照片。在1997年合集出版面世后不久,许多栽植以前的摄影师和作者对国家地理杂志提出版权诉讼。国家地理杂志在2004年诉讼结束后从市场上撤回了所有的合集。两个联邦上诉法院受理了不同的案件,一个案件是美国第十一巡回法院2001年受理的针对多家地理杂志的上诉案,即格伦伯格诉国家地理杂志案。同年,在此案之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审理相似案件时(即塔西尼诉纽约时报案)(Tasini vs New Zork Times)对美国版权法的适用作出了判决。美国联邦第二巡回法院在审理上诉时认为格伦伯格案不符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塔西尼案的判决,并作出了有利于国家地理杂志出版其合集的判决。国家地理杂志对美国联邦第十一巡回法院辖区内的下属法院的判决的上诉还暂时没有最终决定。2007年3月15日为暂定的口头辩论。当国家地理杂志在美国联邦第二巡回法院取得胜利后,至少有两家杂志社,纽约人和花花公子,已经开始出版或者宣布将要出版DVD版合集。[编辑本段]不同语言版本 1995年国家地理杂志开始发行日文版,这也是第一个本地化版的国家地理杂志。现在国家地理杂志以33种不同的语言全球发行:英语,保加利亚语,繁体中文,简体中文,克罗地亚语,捷克语,丹麦语,荷兰语,芬兰语,法语,德语,希腊语,希伯来语,匈牙利语,印度尼西亚语,意大利语,日文,朝鲜语,挪威语,波兰语,两种葡萄牙语版本,罗马尼亚语,俄文,塞尔维亚语,斯洛文尼亚语,两种西班牙语版本,瑞典语,泰文和土耳其语。 1. 2005年4月,印尼版开始在雅加达由格拉梅地亚马加拉出版社(Gramedia Majalah)发行。 2. 2005年11月,保加利亚语版由萨诺玛出版联合公司(Sanoma Publishing Joint Venture)发行。 3. 2006年5月,斯洛文尼亚语版由罗库斯(Rokus)出版公司发行。 4. 中国的《华夏地理》在2007年7月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与国家地理杂志进行版权合作,和全球32个版本同步刊出国家地理杂志的精彩内容 5. 2006年11月,塞尔维亚语版由萨诺玛出版联合公司和格鲁纳亚尔(Gruner Jahr)出版公司联合发行。 6. 2007年,希伯来语版正式在以色列发行。 在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会员资格是唯一可以得到该杂志的途径,除了订阅,其他世界不同的版本只能在报摊上才能买到。在其他几个国家里,像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土耳其,国家地理杂志除了在传统的报摊上可以买到外,还可以通过定期订阅的方式得到。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18

有没有喜欢话的文艺青年,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国内赏花的一些地方,这些地方如果在适合的季节去会非常漂亮的,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有哪些赏花点吧。

提到春天的色彩,让我最先想到的颜色,一定是黄色!家乡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海!

——江西婺源(油菜花期)

特点:油菜花田面积大,有很多片观赏区。油菜花是梯田状,其他地方多是平地上种的,观赏效果和拍照效果都不如婺源。与徽派建筑相映,粉墙黛瓦的古墙,拍照很漂亮。缺点是节假日、周末人太多,所以选择工作日去更好。

2018最佳观赏花期:3月初进入花期,花期30天左右,3月中下旬去最佳。

门票价格:婺源通票价格210元/人,5天有效,通票包含14个景点。

交通:去婺源有高铁能够直达,从北京高铁到婺源大概要六个多小时。在各个景点之间都有班车。

——江苏兴化(油菜花期4月初到5月上旬)

特点:千岛样式形成的垛田景观,上千个湖中小岛,在国内很少见。规模大,近万亩的油菜花,一望无际,很是壮观。划着小船欣赏油菜花海,体验很不一样。

2018油菜花期:4月初5月上旬,4月15日左右花开的最盛,前后一周都是最佳观赏期。

门票价格:门票、船票一票通100元/人。

交通:位于江苏省兴化市缸顾乡,可以乘坐到南京的飞机,南京有到兴化市的班车,车票69元/人。坐火车到泰州,然后乘坐泰州到兴化市的班车,票价16元/人。

——浙江开化(油菜花期3月中旬到4月中旬)

特点:相比婺源人山人海的喧闹,开化的更少,更加安逸。在这里也能看到梯田的花海,值得一去。

2018油菜花期:3月15日左右开化的大部分油菜就能进入观赏期,持续到4月中旬。

门票价格:免费

交通: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可从杭州乘动车到衢州,衢州乘快客到开化县城。

油菜花在很多地方,特别是南方,基本上都能看到,可以说是南方春色的标配了,其中国内油菜花最早绽放的地方在云南罗平,花期较早,最佳欣赏花期一般在2月中下旬到3月中旬。

——武汉大学

特点:在很多城市、公园都可以看到樱花。赏樱最热门的地方莫过于武汉大学了。武大樱花的历史比较久远;樱花树规模很大。特别是武汉大学的民国风的建筑与樱花掩映,实在是很美。武大的樱花值得一看,就是人太多了。

2018赏樱期:3月15日左右,盛花期在18-28日

女生去拍照真的太美了

——江苏无锡鼋头渚(樱花期3月中下旬)

特点:世界三大赏樱胜地之一。融入了江南古风的精髓,漫天的樱花,飘舞在江南的水、亭、楼旁,美到极致。还能在晚上赏樱。

2018花期:在3月中下旬进入最佳赏樱期

门票价格:105元,夜场95元。

交通:无锡鼋头渚位于无锡西南郊的太湖之滨,距离市区约18公里。在无锡火车站东广场有旅游观光巴士可以到达鼋头渚。

——福建漳平永福樱花园(樱花期1月~4月)

特点:规模全国最大,永福樱花园有10多万株樱花,樱花数量为“中国各地樱花园之最”。最特别的是樱花与满山茶香交相辉映。曾有《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也被吸引至此拍摄封面。

2018花期:1月2月,开红色樱花为主(春节前后各半个月左右);2月底至3月中下旬,开粉红色樱花和红色樱花为主;预计4月份,开白色樱花和水红色樱花为主。

门票价格:免费

交通:漳平市永福镇永福樱花园,深圳坐动车/高铁到厦门后,到枋湖汽车站乘坐厦门至永福的汽车,全天多个班次,很便利

——湖北武汉东湖樱花园(樱花期3月中旬到4月中下旬)

特点:武汉的樱花不一定非得去大热门的武大,这是武汉另一个绝佳的赏樱地。人相对少,日式庭园设计,很具有日式风情。

2018花期:3月中旬到4月中下旬,3月20日左右进入盛花期。

交通: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乘坐401、402、413、515、643等赏樱专线车,到东湖磨山站下即可

还有很多热门的赏樱地,比如北京的玉渊潭公园,我已经去过好几次了。杭州太子湾、昆明圆通山、南京鸡鸣寺、上海植物园、同济大学、成都凤凰湖、苏州方山、青岛中山公园、陕西青龙寺等等。

——四川金川(梨花期3月低到4月初)

特点:规模大,十万株梨树占地上万亩,可以说是万亩梨花。最特别和让你震撼的,3月的时候,梨花绵延百余公里的大金川河谷两岸。就是交通不太方便,距离比较远。金川每年的3月有梨花节,4月有雪梨节。主要观景点在金川河谷、沙耳乡。周边的甲居藏寨也是特别美的赏花地。

2018花期:3月~4月初,一般在3月底进入赏花最佳期。

门票价格:免费

交通: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金川县。

——河北赵县(梨花期4月初)

特点:赵县是雪梨之乡,梨园面积25万亩,华北最大的生态观光园。交通方便,从北京出发很近。

2018花期:4月初进入花期,为期20天。

门票价格:35元(含赵州桥门票)

交通:河北石家庄市东南40公里处。石家庄火车站乘坐215路公交到南焦客运站下车,南焦客运站有到赵县的客车,11元每人次。

——西藏林芝(桃花期3月15~4月20)

特点:林芝桃花多为野生,生长分布更自然随性。放眼望去满眼都是粉白色,不经意就是一副美景。最特别的桃花与雪山、碧水相映,很美很震撼,无法形容。

2018花期:3月15日至4月20日,林芝已经把3月29日定为2018桃花节的开幕时间。

门票价格:免费

交通:林芝位于藏南地区,首府巴宜区八一镇。距离拉萨越400km,林拉高速已通车,有林芝米林机场。

——四川成都龙泉(桃花期3月中旬)

特点:桃花故里,桃花最绚烂的地方。龙泉是成都人每年赏桃花必去的。这里还是世界五大赏花胜地。

2018花期:3月中旬到4月最佳,3月中下旬是最佳观赏期。

门票价格:免费

交通: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在成都市里乘坐地铁2号线到龙泉驿方向的终点站(龙泉驿站),再沿着鸥鹏大道直走到达山脚。

——北京平谷(桃花期4月初~5月初)

特点:北京小伙伴京郊赏花的好去处。世界最大的桃园,面积有22万亩,简直是一片桃花海洋。

2018花期:4月初~5月初,平谷桃花节预计4月8日开幕。

门票价格:免费

交通:位于北京平谷区,自驾从北京京平高速,直达平谷城区,在东高村站下高速,按指示牌走即可。

——新疆伊犁(杏花期4月20左右)

特点:中世纪留下的最大原始野生杏林,杏花沟的春天,像一个世外桃源。有时开花时,可能会遇到下雪,又是另一番景象。

2018花期:杏花沟最佳时间一般集中在4月20左右,受每年当地气温的影响,前后也就是一周的花期。

门票价格:免费

交通:位于新疆伊犁新源县吐尔根乡,距伊宁市205公里,新源县32公里,吐尔根乡2公里,离218国道不远。乘飞机飞往伊宁市,再从伊宁市坐班车去新源县,在新源县客运站有前往吐尔根乡的线路车,每人十元,客满发车。

——湖北麻城(杜鹃花期4月初~5月初)

特点:世界面积最大的古杜鹃群,约10万亩,春天花开的时候,映红山岭。龟峰山风景区距离武汉市不远,去武汉看完樱花,还可以去这里看一看。

2018花期:4月初~5月初

门票价格:75元/人

交通:龟峰山风景区位于湖北黄冈麻城市东30公里处,武汉去麻城有火车和动车组在麻城站下,自驾有武汉至合肥的高速公路经过龟峰山,交通十分便利。

——重庆金佛山(杜鹃花期4月下旬~5月初)

特点:这有50万株杜鹃花,散落于原始林海。可以在高空缆车上赏花,可以搭直升飞机赏花,这个简直太赞了。可以搭乘金佛山小火车观赏,一路繁花似锦,单程票价10元/人/次。金佛山三大赏花点:金佛山野生古杜鹃公园、金佛山顶、索道上行。

花期:4月下旬到5月初最佳。

门票价格:70元/人

交通:重庆南川金佛山。

——贵州毕节(杜鹃花期3月中旬至5月下旬)

特点:国内最大的野生杜鹃林,原生态。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满眼都是五彩的颜色,对于爱花之人来说,毕节百里杜鹃真是个“一生中总该去一次的地方”。

2018花期:今年的花期预计从3月中旬持续至5月下旬。盛花期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中旬为最佳赏花期。百里杜鹃国际杜鹃花节将于3月28日开始。

门票价格:150元/人

交通:位于贵州省毕节市百里杜鹃名胜风景区,距黔西县城32公里,距大方县城45公里。

——上海嘉定(紫藤花期4月中旬)

特点:上海嘉定的紫藤园,是国内紫藤种植面积最大,最集中的市民公园。这里的紫藤花是日本引种的。刺藤花的长度一般在80至140厘米,最长的能到150厘米,简直就是一片紫色瀑布。

2018最佳花期:4月中旬

门票价格:免费

开放时间:早上6:30至下午6:00

交通: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博乐路45号,轨道交通11号线——嘉定西站下——嘉定11路——博乐路金沙路站下。

——四川西昌(蓝花楹花期4月下旬~5月下旬)

特点:国内蓝花楹种植最多的城市之一,国内少有的蓝紫色海洋。在4月的西昌,满城的蓝花楹,随处可见,真的很漂亮。航天北路,是最早种植蓝花楹的地方,除了航天北路,胜利路与文汇路之间的花鸟市场、滨河南路和健康南路、长板桥都可以看到很不错的蓝花楹风景。

2018花期:4月下旬至5月下旬

门票价格:免费

交通: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区。

——云南昆明(蓝花楹花期4月下旬~5月下旬)

特点:在昆明也能看到成片的蓝花楹。春天的云南是很多人的旅行首选,到了昆明,除了圆通山的樱花,蓝花楹不可不看的一道风景。蓝花楹树开出的花不仅仅是蓝色,还有紫色,淡蓝色,深蓝色。每年4月底到5月底,昆明的很多大街小巷就会被蓝紫色的花海装点得十分绚丽。

2018花期:一般在每年的5月一整月,最佳的5月10左右。蓝花楹花期较短,大约仅20多天。主要观赏地:北市区红锦路、教场中路片区、盘龙江油管桥片区、滇池路片区、宝海公园。

门票价格:免费

交通:云南昆明市中心

——江苏南京梅花山(梅花花期2月底~3月)

特点:梅花山上的种梅传统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悠久。这有梅花三万多株,国内著名的赏梅胜地之一。梅花品种最丰富,各种品种的梅花都有。

2018花期:2月底~3月。

门票价格:70元/人(包含在明孝陵门票内)

交通: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明孝陵景区内。

——浙江杭州太子湾(郁金香花期3月中下旬到5月)

特点:杭州人都必去的公园。园内可以看到樱花和郁金香同时开放。一到春天,公园内樱花、郁金香、桃花数十万株花齐开。

2018花期:3月中下旬到5月

门票价格:免费

交通:太子湾公园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南山路51号。

——广西柳州(紫荆花期4月初到4月中期

特点:市城区有约24万株洋紫荆花树。中国紫荆花树种植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城市。随处可见,每年3月,走在柳州的街头,一片紫荆花海。

2018花期:整体始花期4月3~5日,4月6~10日进入盛花期,4月18进入末花期。赏花最好的地点是三中路弯塘路和文昌路。

门票价格:免费

交通:广西柳州市区

——上海(玉兰花期3月中旬)

特点:可以说是国内玉兰花种植最多的城市。玉兰花还是上海的市花。

2018花期:3月中旬,集中观赏期只有约3周。主要观赏地:上海植物园、方塔园、醉白池公园、共青森林公园、世纪公园、顾村公园、人民广场、玉兰园、闵行文化公园等。

门票价格:免费

交通:上海市城区

一眨眼,2018年已经过了一半,上半年你去旅行了吗?如果你错过了上半年的花海、春风就不要浪费下半年的美好时光了,让我带你下半年走进重庆

重庆下半年景色介绍:

七月:綦江花坝

花坝旅游风景区位于綦江区石壕镇,海拔1200-1800米,夏季平均气温为23度,夏天来这里避暑特别舒适。

沿着山路蜿蜒而上,便能清楚地感受到气温的变化,舒爽的凉意与山下的闷热形成了鲜明对比。视野也变得开阔起来,远处山峦叠起,天边云雾变幻,美不胜收。

到了景区内,不用担心无聊,游玩的项目有很多。想要感受与世隔绝的惬意田园生活,你可以到李公坝,穿过半山腰上的一处山洞,映入眼帘的是小桥流水和美丽花海。

在这里,你可以漫步在薰衣草花田的紫色波浪中,感受浪漫的气息,也可以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逗逗路边的小狗,听听林间的鸟语,享受田园快意。

如果你希望多一点浪漫,也可以选择夜宿玫瑰谷。静谧的山谷里,到处都是浪漫的景致,玫瑰、月季竞相开放,穿过藤蔓、花篱,还有独特的欧式帐篷和生态木屋,与家人住在这里,白天看蓝天白云浮动,晚上观星海寻找银河,好不浪漫。

光看风景,没有美食怎么行呢?

重庆人擅长烹饪鱼,也擅长吃鱼,说到綦江的代表美食,就不得不提到北渡鱼,它的最大的特色是有三种吃法:麻辣鱼、酸菜鱼、番茄鱼。一桌人来一道北渡鱼就完全够吃了。

八月:江津大园洞

大圆洞位于江津区永兴镇和塘河镇境内,距重庆主城区118公里,交通便捷。公园森林覆盖率,公园内植物繁多,空气清新,夏天的时候超适合来这里纳凉。

山顶的原始森林郁郁葱葱,让你分分钟沉醉在大自然的乐趣中,这里也很适合拍照,不用PS,用手机随便一拍都是大片。

里面还能看到湖泊的水流下来形成的瀑布,落差很大。这里也是大圆洞最美的核心景区之一。

这里周遭翠林环抱,山风过谷,水雾拂面,如练的瀑布似纱幻雾,好不清凉。

提起江津,大家都知道米花糖,其实江津还有一道很出名的美食,那就是尖椒鸡。我们对尖椒鸡肯定都不陌生,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这道菜是发源于江津。

九月:万州大石板梯田

万州太安镇境内的凤凰山最高海拔在千米之上,山上分布着2000亩高山茶园,山腰则是占地15平方公里的大石板梯田。

大石板梯田可用古老二字形容,它起于唐朝、成于明代,倚靠凤凰山坐南朝北顺势而下,共有1133层,最高处海拔1027米,最低处海拔却不到500米。

太安大石板“千层梯田”是农业部公布的全国10大梯田之一,被授予为“中国美丽田园”,还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为“重庆100个最佳观景拍摄点”。

宏大的规模,磅礴的气势外加优美的线条都让大石板梯田有了几分版画的气质,深深地镌刻进了土壤中,让平凡的背景变得有趣起来。

每到春种、秋收时,这里便成摄影发烧友们追逐的“圣土”。

万州烤鱼是万州最出名的美食名片,基本上是每一个外地人到万州必尝的美食。万州烤鱼将腌,烤,炖三种烹饪方法有机集合,采用独特配方又集合了重庆火锅的用料精华,调制出麻辣、酱香、泡椒、椒香、香辣等十余种口味。

十月:巴南天坪山

天坪山风景区在巴南区二圣镇天坪山上,距离市中心38公里,一个多小时就能到了。

景区面积大约40平方公里。十月的天气不冷不热,天坪山的格桑花也竞相开放,此时可以约上朋友一起来这里感受大自然的乐趣!

格桑花默默地开在农舍旁、小溪边、树林里,随处可见,在纷繁的世俗中享受着那恬淡的安静,简单婉约。

而在风姿绰约格桑花海中邂逅皮划艇,你可以尽情享受在花海中划行的独特魅力。

豆花是巴南的一道传统菜,由河水将黄豆泡开,再用石磨研磨,加入水烧热后过滤,再将滤后的豆汁用卤水点过,加热至豆花凝结即可。

十一月:巫山小三峡

巫山小三峡是长江三峡支流大宁河下游在巫山县境内的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的总称,全长约60公里。

与长江三峡的宏伟壮观、雄奇险峻相比,小三峡则显得秀丽别致,精巧典雅。

巍峨青山,碧波映两岸,金秋时节,漫山是色彩!一首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道出千百年来人们对秋日红叶的喜爱。

而在这个时节,坐在小三峡上的游轮上看整个山坡火红火红,那是多么的令人神往。

三峡边的巫山人,因其独厚的地理位置而颇有口福,肉质细嫩的巫山纸包鱼,就藏在这座小城里。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鱼馆子,到处散发着鱼肉麻辣鲜美的香气,再配二两小酒,到了巫山千万别错过纸包鱼。

十二月:黔江灰千梁子

黔江的灰千梁子,作为武陵山脉的一部分,它有近百平方公里原始森林,有着“中国最美森林氧吧”的称号。

灰千梁原始生态区呈狭长地带,是勇敢者追求和向往的地方。首末端直距33公里,东西宽平均约6公里,最宽9公里。梁脊线状如玉女仰卧之势。

冬季只要下冻雨,灰千梁子就会出现雾凇奇观。

雾淞这个本来北方才有的景观,在灰千梁子却“落地生根”,并且奇幻无比,非常漂亮。

玉树琼枝,晶莹剔透,千姿百态,宛如童话一般,是深冬季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上世纪90年代初,在民间出现了一种以鸡内脏为原料的美食,这就是地道的风味菜———黔江鸡杂。如今,黔江鸡杂已经成为黔江的一道美食名片,来黔江玩,不尝一下地道的黔江鸡杂怎么行?

旅游小tips:

充足的准备工作能降低临时状况发生的机率。

首先,确定旅游目的地,提前查天气预报,提前订好返程票,做好行程攻略。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准备好所需生活用品和衣帽鞋袜,带上小药箱,备好常用的感冒药、创可贴、止痛片、消炎片等。现金准备足量,各类证件带好。

结伴而行、不要去人流拥挤的地方,也不去无人或者人很少的偏僻地方。不要随便走进路边阴暗的小巷子,随时观察周围环境的情况。

叶子分割线

今天推荐的景点和美食

大家可还满意?

万州的小伙伴们

带上这份攻略

下半年挨着去打卡吧!

01——2001年03期 台湾专辑02——2001年06期 北京专辑 03——2002年01期 新疆,澳门04——2002年06期 山西05——2002年01期 云南06——2003年01期 山东 07——2003年09期 四川专辑 08——2004年07期 大香格里拉09——2004年10月 贵州10——2005年5月 陕西11——2005年6月 陕西12——2005年9月 西藏13——2006年2月 青海14——2006年3月 青海15——2007年3月 江南16——2007年10月 塞北西域17——2008年5月 河南18——2008年7月 河南19——2008年8月 北京20——2008年10月 东北21——2009年4月 福建22——2009年5月 福建23——2010年1月 宁夏24——2010年2月 宁夏25——2012年1月 浙江26——2012年2月 浙江27——2012年10月 内蒙古海南新疆重庆西藏河北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网

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唯一授权的合法品牌内容资源独家专享网站。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网将成为中国第一家以专业地理百科知识为基础的、以深度旅游服务为核心的,线上线下商业运作为一体的、多元化经营机构。主要经营门户网站、电子杂志、无线增值业务、广告传媒、线下活动、旅游房地产等项目。宗旨:阅古今,行天下,品生活!定位:最权威的地理资讯百科网站最专业的深度旅游体验平台最具特色的个人企业互动社区

北京全景国家地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于2008年3月成立,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进军新媒体平台的旗舰。

资讯前沿:大地理资讯行游天下:户外旅行权威介绍,提供深度旅游一站式解决方案。CNG聚焦: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品牌下各期刊精彩内容介绍,活动介绍。手机媒体:第五媒体全新体验,手机电视手机报内容介绍及互动参与。地理论坛:国内最权威,人气最旺的地理论坛。个人门户:国内首家权威地理爱好者个人展示平台。地理商城:主要经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旗下所有杂志的订阅销售,同时兼营地理类相关户外旅游产品。全景中国(二期上线):分省介绍中国吃、住、行、玩等4个方面全面内容。足迹中国(二期上线):将个人旅游足迹标注到地图上,展现给所有好友及其他网络用户。V访谈(二期上线):邀请与地理、生态、户外相关的名人和普通人齐聚一堂,展现他们不平凡的人生和成就。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