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物流本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物流本论文范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加入WTO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增长,国际物流需求将会有很大的增长,这必将促进第三方物流的迅速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物流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地方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SWOT分析

1劣势分析

协同创新不足。由于地方院校和政府、院所以及企业的协同不足,实践教学开展困难。一方面,地方高校服务地方和企业的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地方资源有限。一般地方很少有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

核心竞争力缺乏。地方高校受其自身层次和地域性特征的影响,在与全国重点高校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学生素质有差距。同时和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相比,实践能力又比较欠缺。所以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人才培养未形成具有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实践师资队伍缺乏。人才队伍引进的重点是院校毕业的高学历人才,注重科学研究水平忽视实践水平。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和针对性不够,教学能力不能完全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特别是实践创新教学能力不足。另外由于政策的导向,教师自身普遍对实践能力的提升不够重视。

2机会分析

高等教育得到广泛关注。在当今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和国家科教兴国的战略下,高等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地方政府也意识到高等教育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力,而且地方高校也是本着服务地方的理念而成立的,更能够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另外,据调查,“子女教育”一直都是中国居民投资意向和储蓄目的的第一位[1]。这为地方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宏观环境。

人才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较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事实证明,既有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本科生是最符合企业需求的。很多企业都反映专科生基础太薄弱,素质亟待提高。这也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高层次应用性人才提供了市场需求。而且我国物流业发展迅速,物流管理人才紧缺,市场需求旺盛。

3威胁分析

地方高校面临来自多方面的威胁:重点院校、职业教育学院、同类院校等。地方高校不具备重点院校的“名牌效应”,也没有职业学院的实践条件,而层次相当的同类院校数量众多。地方本科院校因为多与重点大学办学定位向相似,已面临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不高的生存窘状。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市场对人才水平要求的提高,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实践教学方面。若不能满足学生和市场的要求,就会失去市场竞争力。

二、策略分析及发展对策建议

地方高校应充分抓住发展机遇,利用自身优势,培育核心竞争力,进而形成品牌优势。地方高校品牌优势的形成必须立足地方、服务地方,根据自己的区位优势,找准定位,确定学校发展和建设的重点,进一步凝练为地方服务的特色,形成品牌,从而提升学校综合实力[2]。地方高校要建立健全校企协同培养机制,就要依托政府和行业组织建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为校企深度合作对接提供政策和组织保障。并积极寻求企业的支持与合作,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坚强保证。地方物流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积极开展和邻近大城市资源的整合。强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完善人才引进机制,要把实践经验看作一项重要的条件。加强对现任教师的培训,强化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制度,使其尽快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地方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只要充分发挥和强化自身优势,改善劣势,抓住发展机遇,与政府、行业、企业形成良好的协同创新机制,未来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通过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可以向社会输送大量合格的高层次物流应用型人才。

1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实现协同发展的良好途径

提高认识,强化软硬件的基础设施建设

要想实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协同发展,就要不断地提高思想认识,对各种软硬件基础设施进行必要的建设。首先,电子商务可谓是商业领域内一次新的革命,而现代物流则是物流领域内的一次重要改革,相关政府要根据具体的发展情况,在与企业进行通力合作的前提下,共同建设电子信息化的环境,政府要在信息网络、航空、铁路和公路等方面给予大量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逐步构建与形成一个尽可能覆盖全社会的信息网络与交通网络,为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的合理化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企业要结合现实的发展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走向,借助于信息网络的力量进行商贸活动,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同时要构建符合网络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企业营销模式,在更大的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配送的协同发展进程;再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保障体系,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专用于规范与完善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协同发展的法律和规定,包括完善市场准入原则、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保险与税收、信息安全保护与网络管理、物流标准化建设等内容,运用法律的手段和方式严惩那些恶意窃取他人的机密信息、违反商业道德等不良行为,为市场秩序的完善提供更扎实的保障。

建立以信息化为依托的网络信息平台

构建信息化为核心和依托的网络信息平台,有利于为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协同发展提供更多的活力源泉。具体来说,搭建相应的信息平台,就是借助于互联网的作用,对企业的相关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电子商务是物流、商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高度互动、融合与对称,信息流与商务活动的发展信息相关,督促和引导着商务活动的良性发展,而现代物流是商流继续的保证,是商务活动中实际性物资流通的过程,也需要信息流的整合与支持。在各个环节层层联系的现代物流的进程中,虚拟性的路径与场景将相应的操作程序进行简化,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减少了工作的误差和失误,促使每个环节之间所存在的停顿时间都进一步的降低,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与此同时,现代物流朝着更加柔性化、网络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传输系统和信息处理模式,才能更加准确、快速地获得配售的货物跟踪信息以及销售的反馈信息,促使物流企业能够根据最新的实时动态去调整工作模式和细节,为企业服务水平的提高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也提高了电子商务的质量与效率,在尽可能地降低成本的情况下赢得更多客户的青睐与支持。

制订一套顺应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协同发展的可行性方案

要结合不同的消费者的收入、地理分布以及需求偏好等各种条件的差异,对销售的区域进行合理的定位,对于情况不同的销售区域进行差别性的物流服务的政策,以便减少流通中不必要的成本浪费;要对销售的品种进行认真、合理的筛选,限制品种的必要范围,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模式的销售商品,再派遣专业的人员对配送的细节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完善,要考虑到送货频率、库存的可供性、订货的状况信息、反应细节等因素。与此同时,要结合电子商务的服务提供商的差异,在取长补短的前提下实现供应链的集成,在共同合作的情况下向消费者提供相应的电子商务服务;要进一步通过合理的技术和手段,对库存进行合理的控制,对相应的历史数据、实时数据等进行必要的分析,从而确定合理范围内的库存,在进一步降低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配送的手段与结算的方式。需要注意的是,一套可行性方案的制订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这就必然要求物流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相关企业要加快培育电子商务、物流领域的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专题会议、主题性的拓展训练活动、推荐优秀人员外出深造、邀请社会专家前来指导等多种多样的手段,在此进程中要注重加强对相关人员的考核工作,从而培育既懂电子商务知识又通晓现代物流理论与技术的高素质人才,在多层次、多方面的培育与教育活动中为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发展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

2结论

现代企业的竞争更多是供应链管理水平竞争和物流管理的竞争,供应链的管理思想改变了物流管理方式和模式,其中供应链物流管理尤为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物流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功能

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功能主要有:

1、库存管理。通过实行合理的库存管理策略,可以缩短产品的周转时间,避免缺货,同时也能减少库存资金占用,从而实现整个供应链的高效运作。

2、订购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中,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对供应商、订单、订购合同的高效管理,减少了供应链中订购环节的失误。

3、配销管理。这部分功能主要是针对实物库存、运输车队、配销需求等进入分销中心的物资,保证其准确性和高效性。

4、仓库管理。仓库管理是一项传统的物流管理活动,包括接收货物环节的货物编码、验收、储存等活动和货物分拣、配送、发货等活动。

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

1、建立一体化供应链管理。目前,物流行业仍然缺少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通过高素质的、熟悉供应链管理和运作的人才,积极推动物流行业的发展。其次,建立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链的革新,必须彻底打破各企业之间存在的隔阂,从整体的目标出发,对各个子系统实行一体化管理。将组织的物流职能部门和供应链中合作伙伴使用的对等职能的物流部分进行合并或无缝连接,以便将企业内部物流职能和外部供应商和顾客,或者第三方物流企业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集成化系统。

2、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调整。传统物流运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运输管理混乱、运输成本高昂、客户满意度不高、市场灵活性差等问题,这样的模式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企业的收益微少。因此,物流企业必须调整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取消多余的层次,实现整个架构的简洁明晰,从而保证信息的高效传递,提高整个业务流程的运作效率。

3、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在供应链环境下,对于企业的数据采集、分析、传输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这样一个物流信息公共平台上,整个供应链中的企业都能及时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同时,消费者也能及时查询业务的相关信息,方便企业与客户沟通,利用客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供应链的运作流程,使客户满意最终的产品或服务。本文围绕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内涵,分析了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特点及功能,并讨论了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通过建立一体化供应链管理,调整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等手段,保证供应链的高效合理运作,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费用,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一、物流的需求能够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

目前随着全球的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国内外的物流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所以整个物流企业面临的竞争也是越来越大。如何提高整个物流企业的竞争力成为了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事实上想要提升物流企业的竞争力主要就在于时间和效率这两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到送货及时、精准并且能够使得顾客很满意。所以说以前的交通运输也在物流发展的大背景下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因为目前我国的运输在管理的体制、交通枢纽的建设以及组织的衔接这些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并且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就交通运输建设来看,政府也是做了很多方面的努力,对交通运输的整个资源进行整理,并且对组织的关系进行梳理。在2013年的时候,交通运输管理方面的负责人说一定要对交通运输方面的各个资源进行整合;大力建设各个交通运输方式联网售票的系统;能够为旅客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积极的整个物流公共的信息平台,提高物流的效率。构建出一些应急的机构,确保公路以及铁路等运输方式能够有很好的应急措施。

二、国内目前交通运输的综合物流管理情况

目前我国在对于交通运输的管理方式上是采用纵向的管理体制,这样能够很好地实现管理职能。但是缺点就是会使得很多部门之间不协调,工作的效率很低。对于这个缺点我国管理机构采取了很多措施,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相比于一些发达国家的物流行业来说,我们国家的交通运输体制对于综合物流的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就是表现在下面这几个方面。

(一)交通运输的成本提高

对于前几年来说,我国的汽油价格和柴油价格都上涨了很大的幅度,但是对于整个运输行业来说,油价是对于运输成本影响最大的因素。除此以外,全球的通货膨胀也给交通运输行业的经济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就目前物流行业整个的需求看来,形式并没有很乐观,再加上近几年整个物流行业的竞争非常大,使得物流行业在利润方面的提升很小。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外国的一些企业也是争抢着在我国发展物流企业,这样激烈的竞争对我国的物流行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二)物流的基础设施很差

目前我国政府在对于物流行业的整体规划和行业指导这两个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就比如说在一些物流的基础设施方面应该加强建设、重复建设的问题应该得到解决、发展物流行业的无序性问题应该得到改善。

(三)过多的税费总类使得物流的运输成本很高

在我国运输车辆都需要交很多各种各样的税费,这其中不仅仅是包括交安委的管理费用、养路保险的费用、车船的税务,还包括了民工的建勤费、货运的附加费以及停车的费用,各个行业都想在这个运输当中获得经济利益,有的时候罚款还要分为超限的处罚、路政的处罚、环保的处罚等等一系列的费用,这样看来一般情况下一辆运输的车子每年都需要交纳差不多7万的税务费用,这样高额的税务费用使得整个物流的运输成本大大增高。

(四)缺乏协调能力

一般情况下物流行业涉及的领域很广泛,不仅仅是要涉及到一些交通、贸易以及工商等等部门,还要涉及到海关、公关和税务这一系列的政府部门。物流涉及到的这几个部门管理权限都很大,但是在管理的方式以及管理的制度上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在整个物流的过程中,每一个部门都想要使得自己的利益最大,这样就会导致很大的竞争,最终会使得很多政策的制定不合理。并且因为每一个部门的规划都不统一,加上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很差,国家部门与一些地方部门在枢纽设施和服务设施之间的衔接存在很大的问题。

(五)国家的政策体制还不是很完善

我国目前对于交通运输建立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完善,其中很多在运输方面的政策并不具有可行性,城市的交通政策与城乡之间的交通政策并不统一,这样就是的整个物流的费用大大增高。

(六)物流的供应和需求还没有取得很好的平衡

在市场经济体制观念和一些信任机制匮乏的影响之下,国内很多企业的物流都是通过企业自己的物流来完成,除此以外的第三方物流行业并没有完全的打开。形成这个局面的主要因素就是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并没有实现社会化以及专业化的管理,并且目前物流的企业一般情况下规模都不是很大,综合方面的实力也并不是很强,所以一些企业就对于这些物流企业没有很大的信任。

三、加快发展交通运输的综合物流管理

(一)国外在交通运输方面的主要特点

1.集中起来进行管理

世界上大多数的发达国家,在对于交通运输方面的管理都是采取集中式的管理模式,也就说中央的政府统一来设置水运、陆运、空运这三个运输方式的部门。这种集中的管理模式也对我国交通运输方面的管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法律法规的建设比较完善

一般情况下,国外一些发达的国家在对交通管理这一方面的管理,都是非常重视对于交通发面法律法规的完善,并且将一些管理运输的设置以及一些运输的政策都提升到了立法的高度。比如说:日本目前就是通过自己以前不同时期交通运输方面的发展规律,不断地对目前的交通运输的管理体制进行改善,这样能够使得整个交通运输行业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能够使得物流企业在运输方面更加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提高运输的效率,节约运输的成本。

(二)将国内的交通运输现状与国外的优秀管理经验结合

1.加强对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对于综合的物流运输体制进行规划,并且加强对于水路运输和铁路运输这些薄弱运输环节的建设,充分发挥各个运输方式的优点,使得最后的综合利益能够最大化。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于一些与物流有关联的运输枢纽和集疏运的投资,2012年时我国在仓储行业、交通运输的行业以及邮政行业的投资力度都大大提高,并且我们国家在“十二五”时期制定了一些目标都能够充分体现我国政府对于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大力建设的决心。

2.加强对于运输服务的衔接

目前要对公路、铁路和民航等方面的运输政策进行统筹的管理,是互相之间的法律和法规都能够实现很好的统一,并且实现一体化的管理。与此同时还要积极促进联网售票的发展,使得各个运输方式的效率得到提高。

3.对于交通运输综合物流管理之间

组织的建设原则第一点就是根据我国的政策以及市场经济的体制,来进行组织之间的建设。第二点就是坚持让政府与企业分开、依法行政、精简和统一的原则,对于政府的机构设置进行调整和完善,梳理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分工情况,提高各个部门之间的办事效率以及政府的管理能力。第三点就是规范行为,权利和责任制度分明,每一个部门只负责自己的工作,每一个政府的权利和责任也都是独立的。第四点就是各个部门之间协调运作,对于政府之间的管理职能进行一个好的协调,为交通运输综合物流管理提供好的工作环境,同时也要重视各个部门内部的协调。第五点就是借鉴一些其他国家好的经验,在对外国一些好的经验进行借鉴时一定要考虑到每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与政府政策,同时制定出属于自己国家的好的管理体制。

4.加强对于综合运输管理的衔接

将很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资源进行一个很好的整合,大力推广民航和公路网络售票的系统,对信息进行一个有效的管理,构建一个好的物流公共的信息服务方面的平台,能够很好地降低货物之间的换装时间,这样就能够提升物流的效率,与此同时构建一些好的应急措施,提高自身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关于应急能力这一方面,有一些地方就是做得很好。就比如说,浙江省就正式建立了一个物流公共服务的信息平台,让我国在交通运输信息平台的建设方面翻开了一页崭新的篇章,并且取得了好的效果。

四、结语

物流成本论文范文

物流成本管理就是通过成本去管理物流,管理的对象是物流而不是成本,物流成本管理可以说是以成本为手段的物流管理 方法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物流成本管理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推动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各种企业越来越注重物流的管理。随着企业物流管理意识的不断加强,要想提升物流企业更加有效地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他们首先需要思考的就是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加强物流企业的物流管理,降低企业的成本,有助于推动我国企业更好地发展。但是,在当前的物流企业的管理中,却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就需要加强物流企业的管理,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对策,降低企业的成本。

现代物流管理与物流成本概述

(一)现代物流管理

现代物流主要是指在需求主体与供给主体之间建立的一种联系,通过克服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障碍,实现服务于商品之间快速、有效地流动的一种经济活动的过程。现代物流主要是为了方便顾客,让顾客满意是其服务宗旨。现代物流是由多种要素共同构成的,具体包括了保管、包装、输送、装卸、流通加工、信息等多方面的要素。现代物流活动坚持为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与满意度为宗旨,选择的是顾客能够接受的服务来实现物流活动的顺利进行的。与传统物流相比,现代物流具有许多传统物流不具备的优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代物流有利于节省商品流通的时间;第二,现代物流有助于现代贸易的顺利进行;第三,现代物流有助于确保经济联系空间的缩短;第四,现代物流有助于社会库存量的节省;第五,现代物流有助于实现流通费用的减少,降低物流的成本。

(二)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与核算

物流成本是指在物流活动中活劳动与物化劳动所消耗的货币表现,它是完成整个物流活动所耗费的所有费用的总和。根据物流成本的控制与管理,物流成本包括了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物流企业的物流成本、社会物流成本以及商品流通企业物流成本等四方面的内容。按照国家关于企业物流的相关规定,中国的社会物流总成本包括了流通、生产以及消费等全部过程方面的价值变化以及物品的实体而产生的全部费用。而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首先需要确定核算的对象。根据不同企业的物流活动的不同特点,物流成本核算的对象也是不一样的,成本核算的对象是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而确定的。其次,就需要建立相关的物流成本核算的核算体系;进行物流成本核算的体系是指根据企业的不同特点以及具体的管理情况,然后在确保企业的财务核算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在相应的成本费用账户下进行二级账户的设立,从而保证物流成本的二级核算的独立进行。

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的整体运作效率低

在当前的企业物流管理过程中,存在着整体运作效率偏低的情况。就零售企业来说,物流运作效率比较低主要是指商品的缺货率高的问题。按照罗兰·贝格

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对国内的3个城市中的连锁零售企业中的5家连锁零售企业中的12家大型卖场进行相关的 市场调查 ,我们了解到中国的终端缺货率比起国际上的缺货率,还要高出7%左右,中国的缺货率停留在10%左右。而根据零售企业的具体销售特点,商品缺货容易给消费者造成各种不便,引起消费者情绪上的不满,最终导致企业的销售大量减少,不利于企业获得利润。根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来看,国内的连锁超市因为商品缺货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都能达到830亿元人民币左右。

(二)统一配送率不高

此外,物流企业也存在着配送率不高的情况。就目前我国零售业的发展现状来说,他们没有形成统一的配送制度与配送体系,因而降低了整体的配送效率。另外,在零售业中,许多车辆与仓库并没有充分发挥它们的价值,存在着车辆的空载率偏高的情况,这样就容易造成运动力的大量浪费,导致送达速度的缓慢。此外,零售企业配送的规模一般都偏小,现在投入运营的许多配送中心都没有达到实际需要的经济配送规模,再加上运输都是由分店分别配送的,这就容易出现运输的线路不合理的问题,从而导致城市交通压力的增大。

加强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对策

(一)实行效率化配送

要想加强企业物流成本的控制,就需要加强企业的效率化配送,实现企业成本的降低。企业应该从运输的数量上进行减少处理,通过合理安排车辆的运输并提高装载的效率,确保运送手段的最佳化,这样来保证物流成本的降低。此外,还要注重效率化配送,企业需要充分利用空车,合理使用车辆,还需要加强对货物在运送途中的情况进行了解与控制。

(二)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受多方面的因素制约,不利于保证各个环节的最优化的控制。因此,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将数据及时汇总,并做好相关的分析,从而控制成本。同时,也可以确保各种不同的作业迅速有效地进行。

结语

通过本文关于的分析,我们了解到通过实行效率化配送以及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地控制物流管理的成本。相信本文的分析,能够对于现代物流企业节省成本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摘 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物流管理已经成为企业降低成本、创造利润、提高经济效益的新途径。物流成本管理就是通过成本去管理物流,管理的对象是物流而不是成本,物流成本管理可以说是以成本为手段的物流管理方法。现代物流理念引入我国已20余年,但是由于物流成本管理包括的内容极广,涉及到成本核算、库存管理、现代信息系统的建立等各方面的问题,目前,我国对物流成本管理尤其是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尚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关键词: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现状分析;完善思路

所谓物流成本管理,就是通过成本去管理物流,即管理的对象是物流而不是成本,物流成本管理可以说是以成本为手段的物流管理方法。成本作为物流管理的手段是因为,一是成本能真实地反映物流活动的实态;二是成本可以成为评价所有活动的共同标尺。就第一点而言,一旦用成本去掌握物流活动,物流活动方法上的差别就会以成本差别的形式明显地表现出来。就第二点而言,用成本这个统一的尺度来评价各种活动,可以把性质不同的活动放到同一场合进行比较,是有效管理物流的一种新思路。物流成本管理的目的是物流成本的控制和降低。

一、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1.企业内部物流体制没有理顺

虽然不少企业对自身物流体制进行了改革,但并没有真正理顺,体制设计缺乏科学性、前瞻性,与社会物流的发展与分工不协调,没有从供应链的角度,整合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在职能制或直线职能制的框架下,依然是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物流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依然是难以达到的目标,企业物流中心的构建还有很多困难,内部配送难以实现。

2.传统的物流服务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生产运作模式

当前,由于竞争的加剧,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大量的定制化生产,对物流的要求也倾向于实行多批次、小批量配送和适时配送。而大多数企业只是企图在过去物流系统的基础上降低物流成本,尚未建立适应现代化生产运作的物流系统,以适应多批次、小批量物流和及时配送的要求,导致了物料不能立即进入生产线,产成品也无法即时流通,增加了企业的物流成本,降低了整体盈利能力。

3.物流意识、理念落后

企业讨论的发展重点通常都是关于生产领域的,而缺乏对物流的关注,“大采购、小批发”、“重商流、轻物流”的观念在人们头脑中仍有较深的痕迹。企业对物流的理解大多仅限于运输、仓储等低增值业务,而对物流系统设计、物流合理化、开发信息系统等高增值业务缺乏应有的了解。没有树立现代物流意识,没有充分认识到现代物流管理是降低生产总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更为严重的是中国企业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另外,在物流的服务意识等方面也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的差距。而企业所建立的物流结构体系正是基于其自身所持有的物流理念,落后的观念必然导致的落后的物流体系和物流管理,当然也就无从谈到降低物流成本。

二、完善物流成本管理的思考

1.物流合理化

物流合理化就是使一切物流活动和物流设施趋于合理,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好的物流服务。根据物流成本的效益背反理论,物流的各个活动的成本往往此消彼长,若不综合考虑,必然会造成物流成本的增大,造成物流费用的极大浪费。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物流合理化是降低物流成本的关键因素,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整体效益,也是物流管理追求的总目标。物流的合理化要根据企业物流流程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规划,不能单纯地、片面地强调某个环节的合理、有效、节省成本,而是必须系统考虑。

2.提高物流速度

物流速度是影响物流成本的重要因素。提高物流速度,节省时间资源,可以减少资金占用,缩短物流周期,降低库存费用,从而节省物流成本。充分体现了“时间就是金钱”。提高物流速度可以从提高各个物流子系统的速度入手,比如,提高采购物流的速度,提高生产物流的速度、提高销售物流的速度,来缩短整个物流周期,提高资金利用率。

三、完善物流成本管理的思路

1.建立现代企业物流组织结构

要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内部物流职能分散,物流活动难以协调的问题,必须从改造企业的组织结构入手,建立现代的企业物流组织结构。目前,企业的物流组织结构主要有几种可供选择:第一,传统组织结构模型。基本是基于传统的职能专业化分工,按职能设置部门,而物流活动实际上分散于各个相关的专业活动中,由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协调。在职能分工中,全部物流职能直接由采购、制造、财务、 市场营销 等部门负责监督管理,简单直接。但是实际中各部门可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很难使物流系统的运作协调一致,企业整个物流活动缺乏连接,容易出现断流现象。第二,功能集合型组织结构。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将各专业部门内的物流功能进行整合,使物流活动在组织中凸现出来,以便于各部门进行计划、控制、协调。这种组织结构对于外部环境较为稳定,采用常规技术,重视内部经营效率,员工专业素质不高的中小规模企业比较适合。

2.构建高效率的物流系统

根据物流成本效益背反理论,物流成本得以降低的关键在于从物流的整体来考虑,而不是片面的强调某一环节。也就是说要把物流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看成一个物流系统进行整体设计和管理,以最佳的结构、最好的配合,充分发挥其系统功能、效率,实现整体物流合理化。物流系统包括商品补充、仓储、保管、库存管理、物流作业、出货、配送、信息管理等物流有关的一切活动。显然,对于提高物流质量、加快物流速度、降低物流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损耗,从而降低整个企业的物流成本来说,企业构建物流系统并使之高效率的运作是其必不可少的手段。

参考文献:

[1]张鲲:《试析沃尔玛物流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模式》,《物流技术》,2004年第3期

[2]傅桂林编著《物流成本管理》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3]潘锦华:《自控高手海尔》,《环球供应链》,2004年第5期

[4]魏琳:《构建社会大物流势在必行》,《中国信息报》,2003年3月11日

物流成本管理毕业论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物流成本管理论文

2. 物流成本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3. 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研究论文

4. 浅谈快递物流企业成本管理论文

5. 关于物流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6. 物流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成本控制的论文范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成本控制的论文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一、我国物流企业成本控制现状。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物流企业意识到控制物流成本的必要性与加强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从物流意识的提升、物流人才的引进以及运输设备的革新各个方面都有所加强,因此物流业在某种程度上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与物流发达国家比较,我国的物流企业在诸多方面有很多的不足,仍然不具备与其竞争的能力。物流成本严重过高制约着物流企业的发展,从广义上讲我国的物流企业进行物流业务时,在仓储、装卸搬运、包装、运输各个环节都应当控制成本的耗费。

二、我国物流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原因分析。

(一)缺乏先进、科学的仓储管理技术。先进、科学的仓储管理技术,能够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物流作业成本。

例如RFID技术是目前发达国家物流企业应用广泛的物流控制技术,然而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滞后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物流企业的规模较小、信息化程度低、专业化人才很少、仓储技术未成熟运用于本企业,导致物流企业自身仓储水平落后,发展缓慢,导致企业的经济利益无法提升,并且仓库的建造成本、折旧费用、人力成本以及税负的提升使得物流企业的负担变得更加沉重,另外有的物流企业缺少资金购进先进仓储控制设备,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加大了货物的丢失几率,降低了仓储技术的提升。

(二)装卸搬运机械化程度低。物流业发达的国家在装卸搬运环节都是由机器来完成的,机械化劳动不仅可以解放人力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能有效降低货物的损坏率,从而降低装卸搬运的成本,以提高货物装卸搬运质量。而我国的物流企业机械化、信息化程度低,能够使用专业设备的物流企业很少,究其原因是为了节省开支,降低成本。

使用成本较低的人工劳动,但是对于装卸搬运这种反复次数最多的物流环节,劳动力的不断增加,只限于搬运小型货物,对于搬运那些大宗型货物以及对人体造成危害的货物,采用人力会造成人员的伤害,劳动力消耗过大的现象严重,从而影响装卸搬运的效率,给企业带来损失。

(三)包装设计不合理。我国物流企业包装设计缺乏科学性、合理性,是造成货物包装不当损坏货物的主要原因。很多物流企业没有充分考虑货物的特征和包装材料的经济适用性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对不同的货物使用相同的包装材料进行统一包装,特别是那些易碎、易腐、易变质的货物和精密仪器,如果包装形式和缓冲材料选择不当加之包装人员偷工减料没有责任感的去包装,以及在运输中碰上恶劣的自然环境的话,这样会增加了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的几率,这不仅仅会增加企业包装成本,加大重复作业的可能性,而且会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无法提升,更重要的是影响到企业的物流服务质量。

(四)运输环节信息化程度很低。在物流发达的国家信息化程度普遍很高,然而我国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低,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对物流运输的实时监督难以实现,导致物流运输信息很分散,无法进行跟踪货物,来保证货物的安全,相关信息的堵塞,不利于向不同部门之间信息的传递;此外,有的物流企业没有将GPRS 熟练运用于运输车辆上,使得物流企业无法确定车辆位置及运输情况,突发情况难以应对,车辆运输专用过度,空车返回的情况经常发生,没有将可以重复利用的材料和客户退换的货物带回本企业,降低车辆利用程度的同时,降低了运输效率,增加了物流企业的运输成本。

三、解决对策。

(一)加强仓储技术的运用,提高管理水平。首先,RFID 技术可以对货物的盘点、分拣、移库进行统一调度,由终端来接受反馈的数据,实时控制货物的进出,操作简单降低了库存管理的难度,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出入库产品信息记录的准确性;其次,要培养仓储人员的管理水平,做到加强仓储的合理性降低货物堆放的毁损率;最后,加强货物的安全防范,认真仔细地做好各项保护措施,防患于未然。RFID技术的成熟运用是物流企业在技术方面的重要发展,可以动态的监督货物的出入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由于仓储是物流的首要环节,提升货物在库的.安全性,才能很好地保证后续环节的正常进行,所以提升仓储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二)加强装卸搬运机械化程度,降低劳动消耗。我国的物流企业机械化水平低是普遍现状,很多大型货物的装卸搬运工作依然是人工完成,这既影响了装卸搬运的效率,还严重消耗了劳动力,导致企业经济效益受损,所以提高物流装卸搬运的机械化是当务之急,企业应当租入或是购买装卸搬运的机器设备,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同时又要提高对机器的监控维修工作,这样减轻了人工消耗,提升装卸搬运的效率。在进行货物的装卸搬运时,由机器来完成,工作人员应当进行监督,在重要的环节适当的进行人工干预,保证装卸搬运环节的有序进行。

(三)树立节约意识,合理回收利用旧包装。我国的物流企业在进行货物包装时,过度使用纸箱、泡沫塑料以及胶带等包装材料,这不仅增加了包装成本,而且还造成对环境的破坏。

所以,我国的物流企业应当重视对包装材料的管理与控制,加强对包装人员树立节约意识,制定节约标准,对那些浪费包装材料的人员进行惩罚。还可以对包装材料进行合理回收利用,实行鼓励或优惠的措施,让顾客返回可以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这样可以有效建立双方节约意识,保护了环境,包装物的重复利用,也减少了物流企业不必要的开支,而且在降低包装成本的同时,提升了对客户的服务。

(四)提高信息化管理,增加车辆利用率。物流企业应当建立物流信息网,实行信息化管理,对输运车辆进行监督与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极大地方便了企业以及客户查询物流信息,体现了物流信息的动态性和实时性。物流企业还可以根据物流的变化,随时调度运输设备,一方面GPS技术的推广实现了跨地区的服务,信息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增加业务量,加快资金周转,节约运输时间,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物流企业应当在回程过程中寻找货源,为新的客户提供物流服务,减少空车回程现象,有效增加车辆的利用程度,降低空载率。

主要参考文献:

[1]段青莎.企业物流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研究[J].财会研究..

[2]秦丹.物流企业作业成本管理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

物流本科毕业论文范本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学习啦【其它论文范文】编辑:斯娃发布时间:2016-06-01

目前,我国的物流业已从起步期逐渐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这也就意味着社会需要更多的物流专业人才,而高职作为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物流专业人才的基地,其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必须要进一步创新和加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物流管理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一:高校物流管理类教材建设思考

1引言

“物流”一词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走热,现在在我国几乎无人不知。近年来,政府对物流发展和建设的关注和热情更是推动了这一热潮。为了培养相关的物流人才,从物流建设热潮中分一杯羹,全国的高校———从本科院校到专科院校,从硕士教育到博士教育,都全面开花,几乎是有条件的办物流专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开办物流专业。在这种急功近利的追求下,物流人才的培养质量让人担忧。本文主要从物流管理类专业教材建设的方面进行几点思考。教材结构和内容的合理性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影响到学生对相关理论的掌握和解决问能力的培养,还影响到学生对国内外物流发展现状和实际情况的认知。

2我国物流管理类专业教材建设现状及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物流管理类的教材有400多种。由于物流管理类专业学生总数庞大,又是热门专业,加上教师个人利益驱动、相关院校的利益驱动、各大教材出版社的利益驱动,会有更多的物流管理类教材出现。但绝大部分教材的出版都是利益驱动。高校使用什么教材,由各院系专业选定,里面掺杂多种因素,所以好教材不一定好销售,这也就导致了好教材没有好的认可度的局面,某种程度上扼杀了优秀教材的出现和成长。在这个新生的物流管理类教材体系里,好的本土教材的出现需要时间或者大师级学者的出现。总的来说,我国现行的物流教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课程体系不明朗

首先体现在物流类专业对现代物流认识的不足,在课程开设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一是课程条块分割严重,注重理论,但忽略了知识的应用性,违背了现在物流的整体系统性观点;二是课程体系没有及时更新,大多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物资管理的课程,不利于学生了解掌握现代物流的发展动态;三是不同专业的课程重复性大,没有根据现代物流的发展特点延伸出新的分支。给人的感觉就是物流各专业没有自己特色,导致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到的几乎是同样的知识。课程体系的不明朗直接导致了相关教材的低质量和新理论教材的缺乏。这样的教育结果就是:学生毕业后除了了解运输、仓储、配送、货代这些知识外,对物流发展前沿的特种物流、危险品物流、会展物流、冷链物流、第四方物流、特种物流装备、物流金融、物联网等发展动向一无所知。这将直接导致我国高素质物流人才教育形成瓶颈。

课程知识内容陈旧

部分教材知识陈旧,很多是沿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知识内容,物流设备图片也是老古董,教材的内容已经反映不了现代物流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这种教材的危害性极大,会误导部分学生对现在物流的认知和学习。

课程之间知识重复程度大

不同课程之间的知识内容重复程度大。物流专业教材与基础课程教材相同或者相近内容,如《物流统计学》与《统计学》,《物流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物流专业教材之间,如EOQ模型在《仓储管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课程中都有详细讲解,这种重复性内容浪费了资源,没有必要。

缺乏本土案例素材

目前较好的物流教材要么是外文原著,要么是外文翻译过来的,里面大部分是国外物流企业的案例。中国本土教材要么是缺乏案例,要么就是从外文资料中摘选过来的外文案例,所以,教材中很缺乏物流管理相关的本土案例,这对学生了解我国物流发展的现状是一个很大的阻碍。政府、物流管理部门、物流企业协会、高校、相关学者等相关机构应该一起参与解决这个问题。

教材内容抄袭严重

教材内容雷同在我国教材出版界中比较多见。在物流管理类教材中也是比较普遍的。虽然政府和教育部都通过行政力量推出国家精品课程教材、教育部“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但是教材质量还是不理想,很多内容是雷同的。其背后各个利益群体对利益的追求推动了这种现象的发生。应该严格要求教材的出版和发行,保护知识产权,吸引优秀的学者来编写教材。

缺乏经典教材

有没有那么几本物流教材,学生在毕业的时候把它们视为珍宝,带在身边,温故知新,在工作遇到难题的时候在上面寻找解决方法?到目前为止,国内鲜有这样的物流教材。大多教材内容缺乏深度,很难揭示深层次的本质,难以引导学生思考。

3几点建议

根据以上的问题分析,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加大物流专业的建设力度和创新力度,建设满足市场需求的相关物流专业,打造合理的课程体系,为课程开发和教材的开发提供保障平台。如我们可以开发特种物流专业、建筑行业物流、冷链物流、钢材物流等新的专业,在新的专业领域中,会有更多的有特色的物流教材出现。

(2)推行学校、企业、行业和政府的合作,建设国内物流案例资源库,并且定期更新。这样教材编者就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物流案例,就可以弥补国内教材缺乏相关国内的物流案例的弊端,从而提升教材的质量。

(3)改革高校管理体制,鼓励教师到物流企业实践、兼职。推进高校管理体制的改进,鼓励教师参与物流企业科研和经营活动,鼓励教师到物流企业进行调研、兼职、项目合作等,为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验,在编写教材时,可提升教材的实用性和真实性。

(4)改革教材的出版和采购机制。应建立相关的审查制度,加强教材出版前的审查力度,对教材的原创性、实用性、时效性进行审查。杜绝非原创教材、质量差的教材的出版。同时要加大高校教材采购反腐败力度,打击腐败行为,打击出版社的行贿和高校采购部门的受贿,恢复教供求材市场的正常运作,通过市场运作提升教材的质量。

(5)系统规划教材内容,避免出现知识内容“撞车”现象。物流学术指导委员会应界定各科课程的知识内容,在知识内容安排上,要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同时处理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知识衔接问题。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二:民族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思路

一、引言

民族高校是指设立在民族地区辖区内的高等学校和设在其他地区的民族院校,目前我国有200多所。[1]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转型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在数量上、素质上有了新的要求,这需要民族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动适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互联网+”新常态下的物流人才需求,并为民族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二、传统物流管理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全国高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建设及学科战略发展》明确指出物流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以往的同种课程知识结构过时

所安排的课程与本行业、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实践内容有所不足(仅占调研高校的);所教授课程也无法反映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课程并无明显特色、同质化现象很严重。

(二)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较为单一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师资紧张与教学实践经验缺乏,尤其是专业建设时间相对较短的院校,优秀师资缺乏的问题尤为凸显。同时教学偏重理论,手段停留在单一的课堂教学上,科研与产业结合度不高,教师往往缺乏从业经验或企业实践经历。

(三)传统课程资源不能共享

2013年全国本科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总计为475个,其中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学校最多,由2000年的2个提高到2013年的393个。的学校没有建立实验室或实验实训室占地面积都在500平米以下。这些问题也普遍存在于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中[2]。

(四)民族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起步晚,人才培养仍处于探索阶段

据调查,截至2014年底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246所,其中专科以上民族类普通高校32所,本科院校24所,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有4所。从2006年到2014年,广西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和西南民族大学相继设置了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形成了一定的学科建设特色。但是,民族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着工科基础薄弱、知识面狭窄、创造力不足等问题,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也有待提高[3]。

三、新形势下物流业发展趋势以及对人才能力需求分析

由“互联网+”推动各产业的互联网化,倒逼出对各行业背景下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细分。互联网时代的物流人才应该首先拥有这样的三大思维和十大物流技能类型(图1):第一,需要有开放的思维,而且随时拥抱行业前沿信息,并结合企业内部管理、外部市场、行业趋势,敢于推动技术变革和管理创新;第二,需要有拥抱思维,能够随时抓住标杆企业的最新动态,结合企业自身现状,主动适应变化;第三,要有跨界的思维,将其他领域的商业模式,结合本行业的特性,具备较强探索精神。

四、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北方民族大学为例

物流管理专业是在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上、以定性和定量为研究分析方法,以系统工程为技术依托,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兴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民族高校是以少数民族为主要教育对象。不同的少数民族高校教育对象其民族,语言、心理、文化特征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不同的少数民族高校应根据自己学校内的少数民族情况设置适合的课程,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不能完全照搬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对于民族高校及我国民族地区物流人才的培养路径与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为了应对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性和动态性变化,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从2011年招生以来,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分为三个层次,包括应用型物流人才、复合型物流人才和创新创业型物流人才。

(一)分层培养模式

第一,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是具备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管理、物联网与智能物流、物流金融和采购管理等方面综合理论和应用能力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第二,复合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是既具有物流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也具有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第三,创新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丰富学术课题和企业创新创业项目经验,同时具备追踪行业前沿趋势,能够解决企业问题能力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

(二)基本思路与实施措施

1.及时修订并更新对学生的培养计划与方案,建立并完善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完整体系。在2014的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类实践、实训和跨专业实践操作环节,确定合理的实验与实习内容、时间及学时数,保证与理论教学的衔接配合;同时充分考虑和利用第二课堂,设置几类与本专业直接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4]。

2.设置人格养成通识教育平台。作为民族本科高校,要想吸引更好的生源,培养更具竞争优势的学生,只有走教育改革之路,夯实通识教育,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上走出一条富有民族院校特色的通识教育之路,才能赢得更大竞争力。

3.购置实践教学平台。2014年学院大力投入购置软硬件设备,建立了1200平米的现代物流中心,购买了各种物流仿真实验软硬件设施,增加物流软件的仿真实验课程,增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设计意识及能力。通过加强和物流企业的联系,在校外建设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演练场景与环境,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物流规划、物流项目管理以及对企业物流供应链的解决方案能力。

4.开展课外科技创新创业实践和职业规划活动。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策略,积极开展“企业家进校园”和教师“双师型”培养活动,拓展创新创业实践和职业规划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并借鉴各种大学生活动,如课外竞赛、创新实验活动和创业大赛活动,积极筹备并组织开展院、校内的多种特色课外竞赛活动,从而挖掘学生创新、创业的潜能、增强学生素质及团队合作意识。

5.重点体现教师在指导学生方面的重要性。教师在众多教学环节中都扮演着执行者的角色、同时还是培养学生的主力军。只有不断增强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企业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同时倡导教师积极参与并指导学生的各项课外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加入到相关课外活动中,才能保证教师培养目标的成功实现[5]。

五、结语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和“互联网+”时代下,要求民族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具有应用性型、复合型和创新能力强的现代物流人才,能为“互联网+物流”企业提供专业的“智慧型”物流管理服务。

《现代营销》(理论版)省级 综合性学术期刊 主要栏目:企业文化、经营与管理、改革与创新、政策与法规、市场调研、工程技术、商业科学、电子商务、经济纵横、财务天地、实践与探索等。对期刊满意的话 追问

这个我可以先帮你拟题,题目满意了我再帮你继续做,4000字一天的时间就差不多了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本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学习啦【其它论文范文】编辑:斯娃发布时间:2016-06-01

目前,我国的物流业已从起步期逐渐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这也就意味着社会需要更多的物流专业人才,而高职作为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物流专业人才的基地,其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必须要进一步创新和加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物流管理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一:高校物流管理类教材建设思考

1引言

“物流”一词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走热,现在在我国几乎无人不知。近年来,政府对物流发展和建设的关注和热情更是推动了这一热潮。为了培养相关的物流人才,从物流建设热潮中分一杯羹,全国的高校———从本科院校到专科院校,从硕士教育到博士教育,都全面开花,几乎是有条件的办物流专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开办物流专业。在这种急功近利的追求下,物流人才的培养质量让人担忧。本文主要从物流管理类专业教材建设的方面进行几点思考。教材结构和内容的合理性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影响到学生对相关理论的掌握和解决问能力的培养,还影响到学生对国内外物流发展现状和实际情况的认知。

2我国物流管理类专业教材建设现状及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物流管理类的教材有400多种。由于物流管理类专业学生总数庞大,又是热门专业,加上教师个人利益驱动、相关院校的利益驱动、各大教材出版社的利益驱动,会有更多的物流管理类教材出现。但绝大部分教材的出版都是利益驱动。高校使用什么教材,由各院系专业选定,里面掺杂多种因素,所以好教材不一定好销售,这也就导致了好教材没有好的认可度的局面,某种程度上扼杀了优秀教材的出现和成长。在这个新生的物流管理类教材体系里,好的本土教材的出现需要时间或者大师级学者的出现。总的来说,我国现行的物流教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课程体系不明朗

首先体现在物流类专业对现代物流认识的不足,在课程开设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一是课程条块分割严重,注重理论,但忽略了知识的应用性,违背了现在物流的整体系统性观点;二是课程体系没有及时更新,大多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物资管理的课程,不利于学生了解掌握现代物流的发展动态;三是不同专业的课程重复性大,没有根据现代物流的发展特点延伸出新的分支。给人的感觉就是物流各专业没有自己特色,导致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到的几乎是同样的知识。课程体系的不明朗直接导致了相关教材的低质量和新理论教材的缺乏。这样的教育结果就是:学生毕业后除了了解运输、仓储、配送、货代这些知识外,对物流发展前沿的特种物流、危险品物流、会展物流、冷链物流、第四方物流、特种物流装备、物流金融、物联网等发展动向一无所知。这将直接导致我国高素质物流人才教育形成瓶颈。

课程知识内容陈旧

部分教材知识陈旧,很多是沿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知识内容,物流设备图片也是老古董,教材的内容已经反映不了现代物流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这种教材的危害性极大,会误导部分学生对现在物流的认知和学习。

课程之间知识重复程度大

不同课程之间的知识内容重复程度大。物流专业教材与基础课程教材相同或者相近内容,如《物流统计学》与《统计学》,《物流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物流专业教材之间,如EOQ模型在《仓储管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课程中都有详细讲解,这种重复性内容浪费了资源,没有必要。

缺乏本土案例素材

目前较好的物流教材要么是外文原著,要么是外文翻译过来的,里面大部分是国外物流企业的案例。中国本土教材要么是缺乏案例,要么就是从外文资料中摘选过来的外文案例,所以,教材中很缺乏物流管理相关的本土案例,这对学生了解我国物流发展的现状是一个很大的阻碍。政府、物流管理部门、物流企业协会、高校、相关学者等相关机构应该一起参与解决这个问题。

教材内容抄袭严重

教材内容雷同在我国教材出版界中比较多见。在物流管理类教材中也是比较普遍的。虽然政府和教育部都通过行政力量推出国家精品课程教材、教育部“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但是教材质量还是不理想,很多内容是雷同的。其背后各个利益群体对利益的追求推动了这种现象的发生。应该严格要求教材的出版和发行,保护知识产权,吸引优秀的学者来编写教材。

缺乏经典教材

有没有那么几本物流教材,学生在毕业的时候把它们视为珍宝,带在身边,温故知新,在工作遇到难题的时候在上面寻找解决方法?到目前为止,国内鲜有这样的物流教材。大多教材内容缺乏深度,很难揭示深层次的本质,难以引导学生思考。

3几点建议

根据以上的问题分析,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加大物流专业的建设力度和创新力度,建设满足市场需求的相关物流专业,打造合理的课程体系,为课程开发和教材的开发提供保障平台。如我们可以开发特种物流专业、建筑行业物流、冷链物流、钢材物流等新的专业,在新的专业领域中,会有更多的有特色的物流教材出现。

(2)推行学校、企业、行业和政府的合作,建设国内物流案例资源库,并且定期更新。这样教材编者就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物流案例,就可以弥补国内教材缺乏相关国内的物流案例的弊端,从而提升教材的质量。

(3)改革高校管理体制,鼓励教师到物流企业实践、兼职。推进高校管理体制的改进,鼓励教师参与物流企业科研和经营活动,鼓励教师到物流企业进行调研、兼职、项目合作等,为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验,在编写教材时,可提升教材的实用性和真实性。

(4)改革教材的出版和采购机制。应建立相关的审查制度,加强教材出版前的审查力度,对教材的原创性、实用性、时效性进行审查。杜绝非原创教材、质量差的教材的出版。同时要加大高校教材采购反腐败力度,打击腐败行为,打击出版社的行贿和高校采购部门的受贿,恢复教供求材市场的正常运作,通过市场运作提升教材的质量。

(5)系统规划教材内容,避免出现知识内容“撞车”现象。物流学术指导委员会应界定各科课程的知识内容,在知识内容安排上,要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同时处理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知识衔接问题。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二:民族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思路

一、引言

民族高校是指设立在民族地区辖区内的高等学校和设在其他地区的民族院校,目前我国有200多所。[1]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转型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在数量上、素质上有了新的要求,这需要民族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动适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互联网+”新常态下的物流人才需求,并为民族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二、传统物流管理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全国高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建设及学科战略发展》明确指出物流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以往的同种课程知识结构过时

所安排的课程与本行业、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实践内容有所不足(仅占调研高校的);所教授课程也无法反映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课程并无明显特色、同质化现象很严重。

(二)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较为单一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师资紧张与教学实践经验缺乏,尤其是专业建设时间相对较短的院校,优秀师资缺乏的问题尤为凸显。同时教学偏重理论,手段停留在单一的课堂教学上,科研与产业结合度不高,教师往往缺乏从业经验或企业实践经历。

(三)传统课程资源不能共享

2013年全国本科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总计为475个,其中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学校最多,由2000年的2个提高到2013年的393个。的学校没有建立实验室或实验实训室占地面积都在500平米以下。这些问题也普遍存在于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中[2]。

(四)民族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起步晚,人才培养仍处于探索阶段

据调查,截至2014年底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246所,其中专科以上民族类普通高校32所,本科院校24所,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有4所。从2006年到2014年,广西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和西南民族大学相继设置了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形成了一定的学科建设特色。但是,民族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着工科基础薄弱、知识面狭窄、创造力不足等问题,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也有待提高[3]。

三、新形势下物流业发展趋势以及对人才能力需求分析

由“互联网+”推动各产业的互联网化,倒逼出对各行业背景下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细分。互联网时代的物流人才应该首先拥有这样的三大思维和十大物流技能类型(图1):第一,需要有开放的思维,而且随时拥抱行业前沿信息,并结合企业内部管理、外部市场、行业趋势,敢于推动技术变革和管理创新;第二,需要有拥抱思维,能够随时抓住标杆企业的最新动态,结合企业自身现状,主动适应变化;第三,要有跨界的思维,将其他领域的商业模式,结合本行业的特性,具备较强探索精神。

四、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北方民族大学为例

物流管理专业是在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上、以定性和定量为研究分析方法,以系统工程为技术依托,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兴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民族高校是以少数民族为主要教育对象。不同的少数民族高校教育对象其民族,语言、心理、文化特征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不同的少数民族高校应根据自己学校内的少数民族情况设置适合的课程,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不能完全照搬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对于民族高校及我国民族地区物流人才的培养路径与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为了应对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性和动态性变化,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从2011年招生以来,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分为三个层次,包括应用型物流人才、复合型物流人才和创新创业型物流人才。

(一)分层培养模式

第一,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是具备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管理、物联网与智能物流、物流金融和采购管理等方面综合理论和应用能力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第二,复合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是既具有物流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也具有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第三,创新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丰富学术课题和企业创新创业项目经验,同时具备追踪行业前沿趋势,能够解决企业问题能力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

(二)基本思路与实施措施

1.及时修订并更新对学生的培养计划与方案,建立并完善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完整体系。在2014的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类实践、实训和跨专业实践操作环节,确定合理的实验与实习内容、时间及学时数,保证与理论教学的衔接配合;同时充分考虑和利用第二课堂,设置几类与本专业直接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4]。

2.设置人格养成通识教育平台。作为民族本科高校,要想吸引更好的生源,培养更具竞争优势的学生,只有走教育改革之路,夯实通识教育,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上走出一条富有民族院校特色的通识教育之路,才能赢得更大竞争力。

3.购置实践教学平台。2014年学院大力投入购置软硬件设备,建立了1200平米的现代物流中心,购买了各种物流仿真实验软硬件设施,增加物流软件的仿真实验课程,增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设计意识及能力。通过加强和物流企业的联系,在校外建设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演练场景与环境,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物流规划、物流项目管理以及对企业物流供应链的解决方案能力。

4.开展课外科技创新创业实践和职业规划活动。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策略,积极开展“企业家进校园”和教师“双师型”培养活动,拓展创新创业实践和职业规划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并借鉴各种大学生活动,如课外竞赛、创新实验活动和创业大赛活动,积极筹备并组织开展院、校内的多种特色课外竞赛活动,从而挖掘学生创新、创业的潜能、增强学生素质及团队合作意识。

5.重点体现教师在指导学生方面的重要性。教师在众多教学环节中都扮演着执行者的角色、同时还是培养学生的主力军。只有不断增强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企业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同时倡导教师积极参与并指导学生的各项课外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加入到相关课外活动中,才能保证教师培养目标的成功实现[5]。

五、结语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和“互联网+”时代下,要求民族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具有应用性型、复合型和创新能力强的现代物流人才,能为“互联网+物流”企业提供专业的“智慧型”物流管理服务。

物流成本管理就是通过成本去管理物流,管理的对象是物流而不是成本,物流成本管理可以说是以成本为手段的物流管理 方法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物流成本管理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推动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各种企业越来越注重物流的管理。随着企业物流管理意识的不断加强,要想提升物流企业更加有效地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他们首先需要思考的就是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加强物流企业的物流管理,降低企业的成本,有助于推动我国企业更好地发展。但是,在当前的物流企业的管理中,却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就需要加强物流企业的管理,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对策,降低企业的成本。

现代物流管理与物流成本概述

(一)现代物流管理

现代物流主要是指在需求主体与供给主体之间建立的一种联系,通过克服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障碍,实现服务于商品之间快速、有效地流动的一种经济活动的过程。现代物流主要是为了方便顾客,让顾客满意是其服务宗旨。现代物流是由多种要素共同构成的,具体包括了保管、包装、输送、装卸、流通加工、信息等多方面的要素。现代物流活动坚持为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与满意度为宗旨,选择的是顾客能够接受的服务来实现物流活动的顺利进行的。与传统物流相比,现代物流具有许多传统物流不具备的优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代物流有利于节省商品流通的时间;第二,现代物流有助于现代贸易的顺利进行;第三,现代物流有助于确保经济联系空间的缩短;第四,现代物流有助于社会库存量的节省;第五,现代物流有助于实现流通费用的减少,降低物流的成本。

(二)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与核算

物流成本是指在物流活动中活劳动与物化劳动所消耗的货币表现,它是完成整个物流活动所耗费的所有费用的总和。根据物流成本的控制与管理,物流成本包括了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物流企业的物流成本、社会物流成本以及商品流通企业物流成本等四方面的内容。按照国家关于企业物流的相关规定,中国的社会物流总成本包括了流通、生产以及消费等全部过程方面的价值变化以及物品的实体而产生的全部费用。而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首先需要确定核算的对象。根据不同企业的物流活动的不同特点,物流成本核算的对象也是不一样的,成本核算的对象是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而确定的。其次,就需要建立相关的物流成本核算的核算体系;进行物流成本核算的体系是指根据企业的不同特点以及具体的管理情况,然后在确保企业的财务核算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在相应的成本费用账户下进行二级账户的设立,从而保证物流成本的二级核算的独立进行。

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的整体运作效率低

在当前的企业物流管理过程中,存在着整体运作效率偏低的情况。就零售企业来说,物流运作效率比较低主要是指商品的缺货率高的问题。按照罗兰·贝格

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对国内的3个城市中的连锁零售企业中的5家连锁零售企业中的12家大型卖场进行相关的 市场调查 ,我们了解到中国的终端缺货率比起国际上的缺货率,还要高出7%左右,中国的缺货率停留在10%左右。而根据零售企业的具体销售特点,商品缺货容易给消费者造成各种不便,引起消费者情绪上的不满,最终导致企业的销售大量减少,不利于企业获得利润。根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来看,国内的连锁超市因为商品缺货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都能达到830亿元人民币左右。

(二)统一配送率不高

此外,物流企业也存在着配送率不高的情况。就目前我国零售业的发展现状来说,他们没有形成统一的配送制度与配送体系,因而降低了整体的配送效率。另外,在零售业中,许多车辆与仓库并没有充分发挥它们的价值,存在着车辆的空载率偏高的情况,这样就容易造成运动力的大量浪费,导致送达速度的缓慢。此外,零售企业配送的规模一般都偏小,现在投入运营的许多配送中心都没有达到实际需要的经济配送规模,再加上运输都是由分店分别配送的,这就容易出现运输的线路不合理的问题,从而导致城市交通压力的增大。

加强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对策

(一)实行效率化配送

要想加强企业物流成本的控制,就需要加强企业的效率化配送,实现企业成本的降低。企业应该从运输的数量上进行减少处理,通过合理安排车辆的运输并提高装载的效率,确保运送手段的最佳化,这样来保证物流成本的降低。此外,还要注重效率化配送,企业需要充分利用空车,合理使用车辆,还需要加强对货物在运送途中的情况进行了解与控制。

(二)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受多方面的因素制约,不利于保证各个环节的最优化的控制。因此,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将数据及时汇总,并做好相关的分析,从而控制成本。同时,也可以确保各种不同的作业迅速有效地进行。

结语

通过本文关于的分析,我们了解到通过实行效率化配送以及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地控制物流管理的成本。相信本文的分析,能够对于现代物流企业节省成本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摘 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物流管理已经成为企业降低成本、创造利润、提高经济效益的新途径。物流成本管理就是通过成本去管理物流,管理的对象是物流而不是成本,物流成本管理可以说是以成本为手段的物流管理方法。现代物流理念引入我国已20余年,但是由于物流成本管理包括的内容极广,涉及到成本核算、库存管理、现代信息系统的建立等各方面的问题,目前,我国对物流成本管理尤其是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尚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关键词: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现状分析;完善思路

所谓物流成本管理,就是通过成本去管理物流,即管理的对象是物流而不是成本,物流成本管理可以说是以成本为手段的物流管理方法。成本作为物流管理的手段是因为,一是成本能真实地反映物流活动的实态;二是成本可以成为评价所有活动的共同标尺。就第一点而言,一旦用成本去掌握物流活动,物流活动方法上的差别就会以成本差别的形式明显地表现出来。就第二点而言,用成本这个统一的尺度来评价各种活动,可以把性质不同的活动放到同一场合进行比较,是有效管理物流的一种新思路。物流成本管理的目的是物流成本的控制和降低。

一、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1.企业内部物流体制没有理顺

虽然不少企业对自身物流体制进行了改革,但并没有真正理顺,体制设计缺乏科学性、前瞻性,与社会物流的发展与分工不协调,没有从供应链的角度,整合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在职能制或直线职能制的框架下,依然是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物流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依然是难以达到的目标,企业物流中心的构建还有很多困难,内部配送难以实现。

2.传统的物流服务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生产运作模式

当前,由于竞争的加剧,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大量的定制化生产,对物流的要求也倾向于实行多批次、小批量配送和适时配送。而大多数企业只是企图在过去物流系统的基础上降低物流成本,尚未建立适应现代化生产运作的物流系统,以适应多批次、小批量物流和及时配送的要求,导致了物料不能立即进入生产线,产成品也无法即时流通,增加了企业的物流成本,降低了整体盈利能力。

3.物流意识、理念落后

企业讨论的发展重点通常都是关于生产领域的,而缺乏对物流的关注,“大采购、小批发”、“重商流、轻物流”的观念在人们头脑中仍有较深的痕迹。企业对物流的理解大多仅限于运输、仓储等低增值业务,而对物流系统设计、物流合理化、开发信息系统等高增值业务缺乏应有的了解。没有树立现代物流意识,没有充分认识到现代物流管理是降低生产总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更为严重的是中国企业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另外,在物流的服务意识等方面也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的差距。而企业所建立的物流结构体系正是基于其自身所持有的物流理念,落后的观念必然导致的落后的物流体系和物流管理,当然也就无从谈到降低物流成本。

二、完善物流成本管理的思考

1.物流合理化

物流合理化就是使一切物流活动和物流设施趋于合理,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好的物流服务。根据物流成本的效益背反理论,物流的各个活动的成本往往此消彼长,若不综合考虑,必然会造成物流成本的增大,造成物流费用的极大浪费。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物流合理化是降低物流成本的关键因素,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整体效益,也是物流管理追求的总目标。物流的合理化要根据企业物流流程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规划,不能单纯地、片面地强调某个环节的合理、有效、节省成本,而是必须系统考虑。

2.提高物流速度

物流速度是影响物流成本的重要因素。提高物流速度,节省时间资源,可以减少资金占用,缩短物流周期,降低库存费用,从而节省物流成本。充分体现了“时间就是金钱”。提高物流速度可以从提高各个物流子系统的速度入手,比如,提高采购物流的速度,提高生产物流的速度、提高销售物流的速度,来缩短整个物流周期,提高资金利用率。

三、完善物流成本管理的思路

1.建立现代企业物流组织结构

要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内部物流职能分散,物流活动难以协调的问题,必须从改造企业的组织结构入手,建立现代的企业物流组织结构。目前,企业的物流组织结构主要有几种可供选择:第一,传统组织结构模型。基本是基于传统的职能专业化分工,按职能设置部门,而物流活动实际上分散于各个相关的专业活动中,由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协调。在职能分工中,全部物流职能直接由采购、制造、财务、 市场营销 等部门负责监督管理,简单直接。但是实际中各部门可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很难使物流系统的运作协调一致,企业整个物流活动缺乏连接,容易出现断流现象。第二,功能集合型组织结构。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将各专业部门内的物流功能进行整合,使物流活动在组织中凸现出来,以便于各部门进行计划、控制、协调。这种组织结构对于外部环境较为稳定,采用常规技术,重视内部经营效率,员工专业素质不高的中小规模企业比较适合。

2.构建高效率的物流系统

根据物流成本效益背反理论,物流成本得以降低的关键在于从物流的整体来考虑,而不是片面的强调某一环节。也就是说要把物流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看成一个物流系统进行整体设计和管理,以最佳的结构、最好的配合,充分发挥其系统功能、效率,实现整体物流合理化。物流系统包括商品补充、仓储、保管、库存管理、物流作业、出货、配送、信息管理等物流有关的一切活动。显然,对于提高物流质量、加快物流速度、降低物流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损耗,从而降低整个企业的物流成本来说,企业构建物流系统并使之高效率的运作是其必不可少的手段。

参考文献:

[1]张鲲:《试析沃尔玛物流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模式》,《物流技术》,2004年第3期

[2]傅桂林编著《物流成本管理》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3]潘锦华:《自控高手海尔》,《环球供应链》,2004年第5期

[4]魏琳:《构建社会大物流势在必行》,《中国信息报》,2003年3月11日

物流成本管理毕业论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物流成本管理论文

2. 物流成本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3. 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研究论文

4. 浅谈快递物流企业成本管理论文

5. 关于物流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6. 物流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现代营销》(理论版)省级 综合性学术期刊 主要栏目:企业文化、经营与管理、改革与创新、政策与法规、市场调研、工程技术、商业科学、电子商务、经济纵横、财务天地、实践与探索等。对期刊满意的话 追问

流程物流论文范文

现代企业的竞争更多是供应链管理水平竞争和物流管理的竞争,供应链的管理思想改变了物流管理方式和模式,其中供应链物流管理尤为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物流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功能

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功能主要有:

1、库存管理。通过实行合理的库存管理策略,可以缩短产品的周转时间,避免缺货,同时也能减少库存资金占用,从而实现整个供应链的高效运作。

2、订购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中,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对供应商、订单、订购合同的高效管理,减少了供应链中订购环节的失误。

3、配销管理。这部分功能主要是针对实物库存、运输车队、配销需求等进入分销中心的物资,保证其准确性和高效性。

4、仓库管理。仓库管理是一项传统的物流管理活动,包括接收货物环节的货物编码、验收、储存等活动和货物分拣、配送、发货等活动。

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

1、建立一体化供应链管理。目前,物流行业仍然缺少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通过高素质的、熟悉供应链管理和运作的人才,积极推动物流行业的发展。其次,建立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链的革新,必须彻底打破各企业之间存在的隔阂,从整体的目标出发,对各个子系统实行一体化管理。将组织的物流职能部门和供应链中合作伙伴使用的对等职能的物流部分进行合并或无缝连接,以便将企业内部物流职能和外部供应商和顾客,或者第三方物流企业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集成化系统。

2、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调整。传统物流运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运输管理混乱、运输成本高昂、客户满意度不高、市场灵活性差等问题,这样的模式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企业的收益微少。因此,物流企业必须调整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取消多余的层次,实现整个架构的简洁明晰,从而保证信息的高效传递,提高整个业务流程的运作效率。

3、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在供应链环境下,对于企业的数据采集、分析、传输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这样一个物流信息公共平台上,整个供应链中的企业都能及时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同时,消费者也能及时查询业务的相关信息,方便企业与客户沟通,利用客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供应链的运作流程,使客户满意最终的产品或服务。本文围绕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内涵,分析了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特点及功能,并讨论了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通过建立一体化供应链管理,调整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等手段,保证供应链的高效合理运作,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费用,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一、物流的需求能够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

目前随着全球的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国内外的物流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所以整个物流企业面临的竞争也是越来越大。如何提高整个物流企业的竞争力成为了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事实上想要提升物流企业的竞争力主要就在于时间和效率这两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到送货及时、精准并且能够使得顾客很满意。所以说以前的交通运输也在物流发展的大背景下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因为目前我国的运输在管理的体制、交通枢纽的建设以及组织的衔接这些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并且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就交通运输建设来看,政府也是做了很多方面的努力,对交通运输的整个资源进行整理,并且对组织的关系进行梳理。在2013年的时候,交通运输管理方面的负责人说一定要对交通运输方面的各个资源进行整合;大力建设各个交通运输方式联网售票的系统;能够为旅客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积极的整个物流公共的信息平台,提高物流的效率。构建出一些应急的机构,确保公路以及铁路等运输方式能够有很好的应急措施。

二、国内目前交通运输的综合物流管理情况

目前我国在对于交通运输的管理方式上是采用纵向的管理体制,这样能够很好地实现管理职能。但是缺点就是会使得很多部门之间不协调,工作的效率很低。对于这个缺点我国管理机构采取了很多措施,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相比于一些发达国家的物流行业来说,我们国家的交通运输体制对于综合物流的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就是表现在下面这几个方面。

(一)交通运输的成本提高

对于前几年来说,我国的汽油价格和柴油价格都上涨了很大的幅度,但是对于整个运输行业来说,油价是对于运输成本影响最大的因素。除此以外,全球的通货膨胀也给交通运输行业的经济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就目前物流行业整个的需求看来,形式并没有很乐观,再加上近几年整个物流行业的竞争非常大,使得物流行业在利润方面的提升很小。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外国的一些企业也是争抢着在我国发展物流企业,这样激烈的竞争对我国的物流行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二)物流的基础设施很差

目前我国政府在对于物流行业的整体规划和行业指导这两个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就比如说在一些物流的基础设施方面应该加强建设、重复建设的问题应该得到解决、发展物流行业的无序性问题应该得到改善。

(三)过多的税费总类使得物流的运输成本很高

在我国运输车辆都需要交很多各种各样的税费,这其中不仅仅是包括交安委的管理费用、养路保险的费用、车船的税务,还包括了民工的建勤费、货运的附加费以及停车的费用,各个行业都想在这个运输当中获得经济利益,有的时候罚款还要分为超限的处罚、路政的处罚、环保的处罚等等一系列的费用,这样看来一般情况下一辆运输的车子每年都需要交纳差不多7万的税务费用,这样高额的税务费用使得整个物流的运输成本大大增高。

(四)缺乏协调能力

一般情况下物流行业涉及的领域很广泛,不仅仅是要涉及到一些交通、贸易以及工商等等部门,还要涉及到海关、公关和税务这一系列的政府部门。物流涉及到的这几个部门管理权限都很大,但是在管理的方式以及管理的制度上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在整个物流的过程中,每一个部门都想要使得自己的利益最大,这样就会导致很大的竞争,最终会使得很多政策的制定不合理。并且因为每一个部门的规划都不统一,加上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很差,国家部门与一些地方部门在枢纽设施和服务设施之间的衔接存在很大的问题。

(五)国家的政策体制还不是很完善

我国目前对于交通运输建立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完善,其中很多在运输方面的政策并不具有可行性,城市的交通政策与城乡之间的交通政策并不统一,这样就是的整个物流的费用大大增高。

(六)物流的供应和需求还没有取得很好的平衡

在市场经济体制观念和一些信任机制匮乏的影响之下,国内很多企业的物流都是通过企业自己的物流来完成,除此以外的第三方物流行业并没有完全的打开。形成这个局面的主要因素就是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并没有实现社会化以及专业化的管理,并且目前物流的企业一般情况下规模都不是很大,综合方面的实力也并不是很强,所以一些企业就对于这些物流企业没有很大的信任。

三、加快发展交通运输的综合物流管理

(一)国外在交通运输方面的主要特点

1.集中起来进行管理

世界上大多数的发达国家,在对于交通运输方面的管理都是采取集中式的管理模式,也就说中央的政府统一来设置水运、陆运、空运这三个运输方式的部门。这种集中的管理模式也对我国交通运输方面的管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法律法规的建设比较完善

一般情况下,国外一些发达的国家在对交通管理这一方面的管理,都是非常重视对于交通发面法律法规的完善,并且将一些管理运输的设置以及一些运输的政策都提升到了立法的高度。比如说:日本目前就是通过自己以前不同时期交通运输方面的发展规律,不断地对目前的交通运输的管理体制进行改善,这样能够使得整个交通运输行业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能够使得物流企业在运输方面更加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提高运输的效率,节约运输的成本。

(二)将国内的交通运输现状与国外的优秀管理经验结合

1.加强对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对于综合的物流运输体制进行规划,并且加强对于水路运输和铁路运输这些薄弱运输环节的建设,充分发挥各个运输方式的优点,使得最后的综合利益能够最大化。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于一些与物流有关联的运输枢纽和集疏运的投资,2012年时我国在仓储行业、交通运输的行业以及邮政行业的投资力度都大大提高,并且我们国家在“十二五”时期制定了一些目标都能够充分体现我国政府对于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大力建设的决心。

2.加强对于运输服务的衔接

目前要对公路、铁路和民航等方面的运输政策进行统筹的管理,是互相之间的法律和法规都能够实现很好的统一,并且实现一体化的管理。与此同时还要积极促进联网售票的发展,使得各个运输方式的效率得到提高。

3.对于交通运输综合物流管理之间

组织的建设原则第一点就是根据我国的政策以及市场经济的体制,来进行组织之间的建设。第二点就是坚持让政府与企业分开、依法行政、精简和统一的原则,对于政府的机构设置进行调整和完善,梳理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分工情况,提高各个部门之间的办事效率以及政府的管理能力。第三点就是规范行为,权利和责任制度分明,每一个部门只负责自己的工作,每一个政府的权利和责任也都是独立的。第四点就是各个部门之间协调运作,对于政府之间的管理职能进行一个好的协调,为交通运输综合物流管理提供好的工作环境,同时也要重视各个部门内部的协调。第五点就是借鉴一些其他国家好的经验,在对外国一些好的经验进行借鉴时一定要考虑到每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与政府政策,同时制定出属于自己国家的好的管理体制。

4.加强对于综合运输管理的衔接

将很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资源进行一个很好的整合,大力推广民航和公路网络售票的系统,对信息进行一个有效的管理,构建一个好的物流公共的信息服务方面的平台,能够很好地降低货物之间的换装时间,这样就能够提升物流的效率,与此同时构建一些好的应急措施,提高自身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关于应急能力这一方面,有一些地方就是做得很好。就比如说,浙江省就正式建立了一个物流公共服务的信息平台,让我国在交通运输信息平台的建设方面翻开了一页崭新的篇章,并且取得了好的效果。

四、结语

物流是现代国民经济的一个新兴产生的服务业,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势不可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物流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1国际物流课程改革相关教学方法的研究

教师引导式教学方法

教师在讲授国际物流相关理论知识时,应该改变原有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应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提问和讨论。提问引导式教学方法和讨论引导式教学方法都应该基于预习的质量上。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强调学生积极做好预习工作。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积极解决教师上课时设定的问题;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学生就可以了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知识。通过引导式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

能力分层教学方法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理解能力都是层出不穷的。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分层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将国际物流课程分为三个模组实施教学计划:一是基础教学模组,该模组适用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二是巩固教学模组,该模组适用于能力良好的学生;三是提高教学模组,该模组适用于能力较高的学生。在实行分层教学时,教师应该对每一位学生都保持积极的态度,不能因为学生能力有问题就加以冷落,这样不利于分层教学地实施。

专案实践教学方法

国际物流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实践。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不仅可以巩固现有理论知识,还可以提高实际物流作业中的经验。专案实践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实践专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启发,将学生置身于专案实践过程中,并让学生积极、独立完成专案中的各个任务。在完成相关专案之后,教师应该根据专案实践的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实际作战能力。专案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交流能力、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获得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理论案例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中不能缺少实践教学,但理论知识的传授方法也应该进行改革。理论案例教学方法是一种启发性强并兼具实践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案例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并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述进出口检疫、国际货物流通、进出口货物入境等相关知识时,应该先向学生展示准备好的教学案例,学生通过阅读、分析、讨论案例,最终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多媒体教学方法

国际物流课程会跟码头、口岸挂钩,但是某些学校并没有时间或者财力组织学生到这些地方进行参观。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港口、口岸实际工作情况,国际物流园区的工作情况,以此增加学生整体性认识。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物流的实际背景,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这种新颖的教学形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手段改革

考试手段的改革是国际物流课程改革内容中的一部分。传统考试形式无疑是选择、填空、解答、名词解释等等。这种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情况,并不是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考察。久而久之,学生只会死记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长进,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地提高。改革传统的考试形式,就是要在考试中加入分析题、计算题、制作表单题等等,这种型别的题目不仅可以考察学生理论知识,还可以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让学生感觉到,考试不再是考试,物流问题离自己根本不遥远。

2结语

总而言之,国际物流课程地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地培养,避免学生出现“纸上谈兵”的现象。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班级学生实际的情况进行教学方法地改革,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1增值税转型对物流产业税收影响的研究现状

增值税转型不但会影响到财政收入,还会对企业经营管理产生明显影响。卢锐、许宁2011认为增值税转型会导致企业推迟固定资产投资[2]。胥佚萱、林志伟2011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增值税转型会导致企业提高固定资产投资[3]。夏红雨2009认为增值税转型会导致企业财务杠杆效应降低[4]。骆阳、肖侠2010通过研究发现,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和非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增值税转型对其实际的税负产生的影响不同[5]。李亚婕2011研究了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发现增值税转型会降低增值税税额和营业税金及附加,增加所得税税额[6]。当前针对实行全面的增值税转型后对物流企业纳税波动影响的研究成果较少,多数研究选取2009年全国范围实行消费型增值税以前的资料,因此本文以四川省为例,通过模型分析增值税转型对物流行业纳税造成的影响,并用增值税转型后的资料,采用逆向计演算法推算转型前的物流行业应缴税款,建立增值税转型影响物流企业纳税的模型,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2增值税转型对地方物流产业税收收入波动影响分析建模

关于物流的学术论文范文篇二 城市物流与物流城市 【摘要】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城市建设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城市物流与物流城市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物流业的现状,发展物流业的作用及怎样发展物流业。 【关键词】 城市物流 物流城市 关系 发展定位 国际贸易是一个关于物的流通的学科,物流是国际贸易离不开的重要一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用这样的话揭示了现代经济学的历史:“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分工和专业化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市场上离不开物流活动。 一、物流的概念 物流是指通过有效安排商品的仓储、管理和转移,使商品在需要的时间到达需要的地点的经营活动,是商品流通――从空间位移和从时间推移,也就是商品从供应地到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由此可见,物流并不改变物品的大小、形状、外观等物理性质,但是它却克服了需求方和供给方在空间的距离和时间的限制,创造了物品的空间效应和时间效应,在经济运行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物流的空间效应是指在商品流动过程中由于商品的空间转换所产生的效应。从需求方的角度来看,空间效应是由于商品的空间转换所带来的效用满足或消费者剩余的增加,体现了“从无到有”或“从小到大”的过程。 二、我国的物流业发展现状 2013年中央政府发布经济工作重点是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其中,不少议题特别提出要扶持重点企业的物流建设。 企业现代物流以及服务于社会的第三方物流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点,而单独对城市物流、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讨论却比较少;同时由于我国物流技术、管理水平发展起步较晚,在国内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东南沿海城市的企业认识、发展了现代物流,从物流管理中取得了巨大的效益,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激发了企业的活力,而西部、北方城市的企业由于地域、经济发展速度的差距,企业的物流管理大部分停留在过去粗放型的物资供应、储存、运输、中转、装卸等单一的流程操作管理上,没有对现代物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三、城市物流发展定位――城市物流和物流城市 近几年来,中央提出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战略,将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完整地阐述了四大区域的战略布局,完成了全国区域经济的宏观布局。现在不仅是企业之间存在竞争,城市与城市之间也是竞争愈演愈烈。从争做金融中心,争做经济中心,争做产业中心,到现在开始了对物流中心位置的争夺。每个城市都力图成为该省,该地域,甚至全国的物流中心。 一个城市发展物流需要一个清晰的宏观定位,其中有两种定位就是城市物流和发展物流城市。 城市物流,是指为城市服务的物流,或者是城市内的物流。它服务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它的特点是:属于中观物流领域;城市物流流动的物质资料,有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废弃物等;城市物流的流量比企业物流大。在现今高速发展的中国,每个城市都需要一个完善的物流系统,以满足本市及与周边地区的物流需要。以城市多个物流中心为建立区域物流中心网络,合理组织物流。物流中心网络体系就是多个物流中心合理布局、合理分工、合理衔接的结果,同时也是情报信息网络,城市物流也是发展物流城市的基本条件,是一个城市发展物流的基础。 物流城市,即它是一个物流的城市,即物流占据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成为区域的物流中心。如广州、上海、重庆、武汉区域物流枢纽等。当城市物流发展到一定程度,区域内具有地域优势的城市可以发展为物流城市,一个城市,通过出台实施各项政策,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兴建的力度,加速引进各种具备实力的物流公司,通过建设各种物流中心,发挥本身所具备的如地理位置、经济地位等优势,支持城市物流发展,使该城市的物流能力极大提高,辐射力加强,成为周边城市商品交易的集散地,利用强大的物流能力成为地区内的中心城市、物流中心。城市相继建成各种物流中心,谋划在新世纪站企制高点,成为商品流通的中转集散地,在城市经济推动中加入物流这一充满活力的重要环节。 四、物流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1、发展物流对城市的作用 首先,发展城市物流,可以减低城市内物料流通的效率,减低城市的运营成本,减少物耗,有效整合利用城市资源,提高城市运转的速度,并同时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其次,发展成为物流城市,成为地区物流中心,就可以更多地吸引商品进入该市享受物流服务,从而使城市的贸易量增加。一个物流区域中心,必然是周转中心,一定会带动仓储、交通、消费方面的增长,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由此带来的人流的增加,房地产业的发展。一个区域物流中心,供应商或者生厂商或者电商自己,为了节约成本,必然尽量的在物流城市设工厂或者是物流增值服务,例如包装、非主要工序的加工等,这就会带动生产企业进驻。这个乘数效应无疑是巨大的。由此可见,城市竞争力的下降、比较优势的减弱、经济发展的增长要求及物流带来的种种好处,使物流成为城市间的热门话题。 2、城市发展物流的动力 纵观全国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我们发现,城市物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物流城市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必要环节,即便是占尽发展先机的沿海城市也需要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其原因有三点:首先,当今中国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城市间在政策方面的差距越少,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在政策方面并无法再凝聚太多的眼球;没有太大的优惠。其次,劳动力廉价的比较优势减弱。以前沿海城市的廉价劳动力是最大的比较竞争优势。廉价的劳动力可以减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所以吸引了很多外资企业前来投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沿海城市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而劳动力更为廉价的中国内陆城市及其他国家如越南等在这方面开始具备了比较优势,虽然这些地区的劳动力劳作水平不高,但假以时日,他们将同样扮演以前沿海城市所扮演的角色。再次,世界各地区、各城市的发展表明,一个城市如果没有自主创新能力,而一直处于产业链上最低端的加工地位,不仅无法取得更高的利益,更危险的它将失去所有活力,而将城市的发展决定权完全交出去。近几年国家开始在大力强调自主创新,强调城市的转型。那么在当前各城市发展普遍出现瓶颈,找不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之时,发展物流可以说是不错的选择。 在现有的经济模式中,举广州为例,广州市是中国传统的贸易中心,多年对外贸易的经验和积累,使城市内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商品集散地,加上陆路、铁路、航空、水路的网路建设,保税园区引进国外知名物流企业,广州城市内的物流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在区域概念来看,广州是华南地区,乃至于全国的物流中心,是区域物流城市的佼佼者。在国外市场受全球经济拖累的今天,广州依然可以依靠物流的能力,支撑扩大内需求增长的要求。 3、如何发展区域物流城市 不是每个城市都能成为物流城市,物流城市需要具有先天地域中心的先机,需要有通达的城际网络,省际网络,以及国际网络。首先必须对城市定位,是否能成为物流城市,应该成为哪个级别的城市。这个定位必须考虑几个方面,即地域、行政级别、影响辐射能力、交通辐射、经济发展程度、本地的主要经济类型等。一旦定位为物流城市,必须在软件和硬件上有所完善。 软件上,政策,包括第三方企业扶持政策、税收政策、人才政策、招商引资政策、土地政策、商贸政策。一个区域物流中心城市也必定是区域零售批发中心周转城市,如广州的白马衣服市场,深圳的华强北。因此必须发展现代商贸物流节点,推进集群发展。规划设立一批现代商贸物流节点,建立商贸物流园区发展机制和政策,通过市场运作加强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充分发挥园区集聚和带动作用,吸纳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和商贸经营者入驻,推进商贸物流集群发展。 硬件上,具有地域优势的城市以转化区域优势为导向,加快构建商贸物流、公路、铁路、航空等现代区域服务中心,着力提升城市影响力和辐射力。调整提高、发展占位,适时调整城市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城市空间结构,与区域城市进行产业衔接,提高城市经济实力和区域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加强城市拓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更加完备的区域现代服务中心。 培育龙头企业,形成产业支撑。建立健全商贸物流产业发展机制,引导企业既兴建现代专业市场,又积极投身商贸物流业发展,促进企业向开发建设与发展产业并重转变,形成“企业+市场+产业”的发展模式。引进战略投资者,以项目带动,建立健全项目带动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开发好高质量的项目、核心项目、前瞻性项目和大项目,通过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战略投资者发展商贸物流业。支持和鼓励骨干流通企业通过自由连锁、挂大靠优等形式扩大投资,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企业集团。 在政府层面,消除城市发展物流和区域发展物流城市的障碍。首先,政府的重视不应该在理念上,而应该付诸行动,如在国家允许范围内废除阻碍物流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出台政策法规来支持城市物流发展,加强城市物流的研究与规划。其次,成立专门的物流部门,来统一协调城市的物流发展,改变城市物流无人管理的历史和现状,整合物流资源。如在现有交通主管部门的基础上扩大和延伸其职能,把全市的交通运输、仓储保管、装卸搬运、加工包装、配送服务的能力统筹统管起来。政府对本市的这些物流设施资源,不但要心中有数,而且能够制定政策法规,控制其运作,规划其发展,使其为城市物流的总体优化服务。再次,大力吸引各物流企业,特别是第三方物流。政府创造环境,而经济的主体,经济的活力来源于企业。所以物流的发展,最终还是得这些物流企业来实施。政府只是做好保姆,提高良好的公共服务。最后,人才是21世纪的根本。就世界范围而言,物流发展到今天,其价值的创造已经形成一大产业;其知识体系已构成一门学科;其专业人才正日益成为物流企业家、物流专家和物流学者。然而,在我国这一切的发展距离国际水平的差距还很大,其中,物流知识的普及和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二项重要使命。政府要做好这个工作,吸引培养物流人才,提供人才给企业。在经济受外部市场影响的今天,发展物流城市对区域经济是机遇,对企业是机遇,对政府同样是机遇。 【参考文献】 [1] 李斌:物流的时空效应分析[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7(S8). [2] 张文杰:城市化物流中心的建设与规划[J].北京商业,2000(3). 看了“关于物流的学术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关于物流的学术论文 2. 关于物流毕业论文范文 3. 物流论文范文大全 4. 物流论文范文 5. 关于物流管理论文范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