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毕业论文范例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下面是关于企业文化毕业论文范例的内容,欢迎阅读!
摘 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长治久安的保障,是企业延年益寿的良方。很多企业都在搞企业文化建设,但是有很多人包括企业领导都没有真正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只有充分理解了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的目,才能真正找到建设企业文化的正确道路,才能够建立起真正的企业文化,然而,企业文化不一定是治疗企业疾病的灵丹妙药而一定是企业延年益寿的良方。
关键词: 企业文化;文化;价值观
1 绪论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企业文化”就开始被我国的理论界与企业界所关注,并逐渐升温,我国企业开始从计划走向市场走向竞争。1984年海尔公司的张瑞敏在企业亏损147万元的情况下,首先提出文化先行、企业理念先行,为中国企业界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注入了强心针。中国企业逐渐开始关注“企业文化”这个名词,至今已经有将近30年的历史了。然而,在我国企业逐渐探索的这30多年中,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的案例还并不多。
早在1994年,农业部乡镇企业管理干部学院的潘教授就在大学的课堂里讲过这样的话他说:“同学们,我差不多是中国最早研究企业文化的教授时至今日我很是为中国的企业文化的发展感到悲哀,很多企业都只是停留在企业文化的皮毛,他们认为喊喊口号,统一着装,统一企业形象就是在做企业文化了……,”。潘教授演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企业文化的弊病。事实上18年过去了现在还是有很多学者在为中国的企业文化而叹息。下面对企业文化进行一下探讨和分析。
2 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员工普遍接受的共同的价值观,必须是企业大部分员工都接受的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才可以形成企业文化。很多书籍和学者也介绍和提及价值观问题,但是很多人忽略了共同两个字。就是因为少了共同两个字造成了很多人对企业文化的误解。很多人把企业领导的价值观当成了企业的文化核心。很多企业提出了这样那样的价值观其实都不是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不是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就很难形成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把价值观和共同的价值观混淆了就会误导企业,被误导的企业怎么可能做好企业文化呢?一个人的价值观会影响这个人的行为甚至可能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企业也一样,如果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共同认可接受的价值观也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好的共同的价值观可以支撑一个企业不断的发展。
3 建立企业文化的目的
企业文化建设往往被公司归到人力资源管理的行列,这就充分体现了企业文化的目的性。企业之所以建设企业文化目的是在思想上控制企业员工,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实际上也就是统一思想。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是用来规范员工行为的,而企业文化是用来规范员工的思想的。很多学者为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哪个更重要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制度更重要提倡什么制度文化,有的人认为企业文化更重要。事实上制度也好文化也罢都是为了约束员工的行为,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目的都是想让员工老老实实的为企业效力。企业最希望看到的结果是文化和制度一致,实际工作也是这样,一般情况下企业用制度来维护企业文化,再用文化来让员工从心里接受制度的规定。制度是让员工按企业的要求做事,违反制度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制度带有强制性,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定的纪律。建设企业文化的目的是让你自觉的遵守纪律,让你自觉地做有利于企业的事情不做危害企业的事情。制度和文化是相辅相成。就像国家的法律和民族文化道德规范一样,违反法律的行为往往也是受道德谴责的行为。一些很不道德的事情也很有可能是违法的。在某种意义上讲法律维护了道德,道德有的时候也可以维护法律。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也有类似的地方也是相互维护的。
建设企业文化的目的就是统一思想使企业可以更好的发展更好的为社会做贡献。企业文化属于人的思想范畴,是人的价值理念。这种价值理念和社会道德属于同一种范畴的。我们提出治理社会,首先提出要依法治国,人们要遵守法律,但是完善的法律也是有失效的时候。法律失效了靠什么约束?靠社会道德,所以既要依法治国,同时也要以德治国。管理企业也是一样,首先依靠企业制度,但制度再完善也会有失效的时候,企业制度失效了靠什么约束?靠企业文化约束。
4 企业文化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一个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一旦形成价值观又是很难改变的。因此,要想形成一个企业多数员工接受的共同的价值观也是需要时间的,形不成共同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就没办法建设好。一个企业要想真正建立企业文化往往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现在的企业都说自己有企业文化,严格的说都算不上企业文化。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现象是以人为载体的现象,而不是以物质为中心的现象,由一个企业的全体成员共同接受,普遍享用,而不是企业某些人特有,并且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这个积累的过程往往是漫长的。
5 企业文化不是治病的灵丹妙药而是延年益寿的良方
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时间,他的功效也是长远的,一旦形成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的延续作用极大。但是,企业文化不是用来应急的,也没办法拿他救急。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已经面临危险或者连年亏损的时候,不可能通过立刻建立一个企业文化来解除危机和扭亏为盈。企业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的文化需要不断的完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作用也逐步的加大。当企业文化深入人心之后就形成了真正意义的文化,这种文化会成为企业利益的强大的维护力量。中国的封建社会为什么能够持续几千年,在民国初期还有很多人想要复辟帝制。原因就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深入人心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原理就是来源于社会文化对人的思想的影响。人们试图通过建立企业文化来使企业基业长青,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6 现在大多数企业的所谓企业文化都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
目前很多企业都认为自己有企业文化,实际上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并没有形成真正的文化。有人认为企业文化之所以停留在表面可能是企业领导们误读了企业文化。特别是很多学者和专家他们认为多数企业的领导都没有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其实也不尽然,很多企业的领导们也知道自己公司的企业文化是虚的,不是实际的`。他们明知道是虚的还是要不断的提自己的企业文化。其实很多企业是做给外人看的。他们的初衷就是做做表面文章,他们的心理就是别人都有企业文化我也要有。很多企业都有着冠冕堂皇的“经营理念”这些理念不单单停留在表面文章,其实他们企业自身也有很多员工不了解自己企业的企业文化。比如说你拉过来某个企业的基层普通员工问问他们的企业文化是什么,估计多数人回答不出来。现在各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严格的说应该是正在建设中的企业文化,或者也可以说是企业文化初级阶段。
7 如何建立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全体员工长期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但是我们也不必要望而却步,企业文化的建设也是有捷径的。企业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在现有的文化里面,现有的民族文化和现实中人们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可以被企业加以利用改变为自己的企业文化。例如:小的企业或者是只有少数几个员工的个体经营者,他们完全可以借鉴家文化来管理自己的企业。这种家文化在我国古代商铺中体现的最为明显。新中国建立之前我国很多店铺里的伙计都是非常忠心的,有的伙计世代效忠于一个东家,有的伙计在东家破产的时候还是跟随在东家身边,甚至于东家没有能力给他开工钱了他还是帮着东家做事。这就是家文化和感恩思想的巨大力量。
大型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从集体荣誉感入手,可以向员工灌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思想。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在来建设企业文化就容易多了。这也是一种文化,他也可以约束员工的行为。人们往往害怕被扣上损害了集体利益和损害了集体荣誉的帽子。如果集体的利益和荣誉和自己的利益、荣誉结合在一起了,他就更不会轻易去诋毁自己的企业了。大型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完全可以以此为切入点。
8 总结
建立持续稳定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美好愿望,能够实现这个愿望的企业不多,建一个成功的企业文化要十几年到几十年的时间。但是我们还是要去建设企业文化。不管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应该积极的建设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仔细研究一下百年老店和持续经营几十年上百年的企业他们都或多或少的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有的百年老店的文化是以家规、祖训的形式延续下来的,有的是以行规、店柜的形式存在。
铁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动脉,是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体产业,铁路 企业 文化 是铁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铁路企业文化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铁路运输站段企业文化建设
摘 要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运输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给铁路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铁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创新管理思维,培育并建设自己特有的企业文化,以此来确保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从而为自身发展进一步拓展生存空间,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铁路运输站段 企业文化建设 意义 举措
长期以来,我国铁路一直以“铁老大”自居,在垄断经营体制下,铁路运输站段对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必要的重视。在当前运输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铁路企业的垄断地位被打破,为了更好的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铁路企业已经开始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但铁路运输站段企业文化建设明显与当今社会发展和职工需求还存在许多脱节的地方,导致企业文化建设不仅缺乏内在动力,而且很难系统化。在这种情况下,铁路运输站段要想快速发展,更好的走向市场,则需立足于新常态下,顺应改革发展的大势,加快构建具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体系,通过企业文化这个软实力来引导职工的思想和行为,推进铁路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企业文化建设是适应铁路转型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铁路正处于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铁路运输站段职工数量较多,而且地域和文化背景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需要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加强企业职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因此需要提炼和培育全体员工共同遵循的价值观、企业愿景、共同使命、 基本素养 ,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精神文化体系,使之成为全体员工共同的精神追求,以此来凝聚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企业文化建设是高速铁路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速铁路的建设步伐。随着高铁技术和新设备的大规模投入使用,使得铁路职工的工作条件、业务水平、劳动方式、劳动强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需要铁路运输站段在 企业管理 中做到以人为本,充分的尊重职工,并对职工进行正确引导,培养职工职业情感,使其在价值观上取得共识,从而更好的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三)企业文化建设是职工自身发展的需要
职工是推动铁路企业发展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与企业心 手相 连,必须形成价值上的认同和目标利益上的一致,使职工在自觉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铁路一线职工多处于偏远山区,环境艰苦,信息闭塞,他们渴望能不断的完善、提高和充实自己,在本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需要通过企业文化的软实力来增强他们的信念,鼓舞他们的士气,使他们在精神上与企业同呼吸、共发展,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追求。
(四)企业文化建设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要受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同时还需要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要求进行反映,所以铁路运输站段也不例外,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落实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此为统领,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是铁路运输站段一直强调的永恒主题,也是铁路运输站段最重要、最核心的工作之一,所以需要打造安全文化。要从文化上来树立安全意识,打造安全环境,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把“三点共识”和“三个重中之重”的要求,以及“安全大如天”的思想贯穿于思想 教育 的始终。持续强化安全荣辱观、安全效益观和安全责任观教育,不断放大安全格言、安全警句等环境宣传的效果,通过警示于心、寓教于乐、晓理于行,引导干部职工始终把安全作为第一位的责任,摆在最为重要的位置。
(二)强化服务文化建设
首先,服务要以人为本。以客户需求为根本,通过简化工作流程、完善电子商务平台的功能等,搜集客户需求信息,主动联系货主、主动上门服务,并不断加强与大客户、地方政府和社会物流企业的战略合作,建立健全货运服务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和评价 方法 ,促进货运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另外,增强服务意识,从旅客需要出发,创新售票方式、规范客运服务,改进餐饮供应,改善旅行条件;用旅客视角评价,不断改进服务环境,提升服务质量。
其次,服务要多样化。人民群众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铁路企业必须提供多样性的服务,即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地域、不同群体的需求,这也是体现“让人民满意” 服务精神的重点所在。要真正放下“铁老大”的架子,尊重客户的权益,倾听客户的呼声,掌握客户的需求,大力倡导以满足旅客、货主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以“服务旅客创先争优”为载体,设计推出丰富多样的服务产品和便民利民 措施 ,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
最后,服务要品牌化。服务品牌是服务文化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企业服务文化的精髓。在服务过程中树立名片,通过有形展示,使无形的服务具体化,便于群众感知,增进沟通交流,也为服务文化的传播创造一个有形的窗口,在推出更具特色的服务产品、服务项目的基础上,不断在打造服务品牌上下功夫,从而形成品牌集群,通过以点带面,环境熏陶树立铁路崭新的服务形象。
(三)创新经营管理文化
首先,坚持以效益为目标。由于铁路行业具有显著的公共属性,因此,铁路经营文化的导向必须自觉地把国家利益和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按照“优先配车、优先装车、优先挂运、优先放行、优先卸车”等“五优先”原则,以大局为重,甚至不惜牺牲企业效益,全力确保国计民生的重点物资运输,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其次,铁路经营文化必须强调效率与效益的统一。在当前宏观经济处于复苏阶段,铁路运输局部买方市场渐显,要坚持最大化经济效益的目标,突出增运增收和节支降耗两大主题,围绕货运组织改革的各项要求,在运输一线单位牢固树立起让运输资源公平公正公开的面向社会的共识,通过大力开展全员性的营销攻坚和修旧利废立功竞赛活动,树立增收创效、节支降耗的自觉意识,切实推动增收节支工作取得实效,实现经营质量和收入质量的稳步提高。
最后,坚持以长远为考量。企业经营文化的构建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助力企业实现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尤其是要在经营工作中发挥文化凝聚思想,引领行为和习惯养成等积极作用,不断完善目标倒逼、动态分析和结果考核等制度机制,组织、运用并不断创新诸如“营销状元”评比等活动,积极营造增运增收、挖潜提效、注重效益的文化氛围;同时,要深入研究铁路运输市场的发展趋势,铁路运输生产组织变革的总体方向,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发展规律,不断丰富经营文化内涵和功能,使企业经营文化契合实际、发挥作用,确保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实施始终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不断前进。
(四)培育高铁文化
在当前高速铁路快速建设时期,铁路运输站段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与高铁时代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确保高铁文化和高铁发展能够相一致。在高铁文化的宣传中,要充分的利用各种形式,加快对高铁新知识的宣传力度,特别是高铁建设可能会给经济和社会带来的新变化,使广大干部职工能够对高铁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不断的丰富高铁文化内涵,加快职工高铁精神的培育,从而确保高铁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铁路企业各项改革不断深入,这就需要企业文化建设要与现代铁路建设的步伐相一致,在强化安全文化建设的同时,还要打造优质的服务品牌,进一步对铁路运输站段的现代经营管理文化进行创新,加快推动高铁文化的培育,从而确保更好的促进铁路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张哲.铁路企业如何构建安全文化[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
[2] 夏润禾.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探索与实践[J].铁道标准设计,.
[3] 冯天翔.浅谈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和对策[J].理论学习与探索,.
浅谈铁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摘 要: 文章 结合铁路生产现状,阐述了铁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现实性,对铁路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特色进行了初浅探索,提出了铁路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铁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从管理科学中分离出来的一门新的科学。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已成为企业管理部门一种广泛运用和研究的重要战略,文化力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最持久、最顽强、最能发挥作用的力量,也是企业最终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力。
对铁路企业安全文化内涵的理解也可简单表述为: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指导下,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最大可能的激发铁路职工的内在动力,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充分营造安全、舒适、高效的铁路人文环境和运输生产条件,增加铁路企业 安全生产 的和谐力、创造力和发展力。
铁路企业点多线长、生产任务繁忙、安全责任重大,铁路企业安全文化就是基于铁路安全生产的这一基本特点,自上而下得到铁路企业全体职工认可、接受和实践的安全核心理念、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从业行为的总称,体现在每位职工、每个单位、每个部门对安全生产的认知态度、行为方式和管理程度。它包括铁路企业安全理念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安全物态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行为文化等。
安全是铁路永恒的主旋律,铁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各项管理工作能否落到实处的基础建设,只有逐步培养职工树立安全文化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意识,铁路企业的运输生产管理才能真正落到工作实处、落到职工心中。
1 铁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铁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动脉,是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体产业, 铁路安全生产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抓好铁路企业的安全生产,是铁路企业各级领导和全体职工的第一要务。
如今,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铁路企业为了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生存,对铁路长期以来形成的“铁老大”形象正在逐步地洗新革面、脱胎换骨。这种刮骨疗伤的阵痛时时冲击着每位铁路职工,顺应潮流铁路企业文化建设也必须能够在铁路发展的低谷中裂变重生。
长期以来,铁路安全生产形成了一整套固有的、内在的管理规章、管理体系,伴随着市场多元化发展的需求,铁路企业必须快速加大对企业安全生产的软硬件投入,安全文化建设的软着陆恰恰体现了铁路安全生产的核心管理与铁路职工队伍的基础稳定。因此,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迫切性、现实性日显突出,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关系着铁路改革发展的生死存亡、关系着铁路职工的长治久安。
2 铁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法律是一种震慑与约束,而文化是一种引导与提升。对铁路而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是从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出发,建立全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对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氛围。达到启发人、教育人、提高人、约束人和激励人的目的。
面对铁路硬件设施的高速发展,铁路人安全文化建设的“软件机制”现状如何呢?运行状态良好吗?
呈然,铁路企业一谈到安全生产,依然觉得是一种“三如”状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坐针毡。正是这种对安全生产如临大敌的高强、高压状态,导致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始终介于法制与文化的中间地带,安全文化建设的本质是通过文化建设来促安全、保安全,让职工在享有和谐文化的工作氛围中身心愉悦去稳固安全。如果安全文化建设脱开“三平”状态,即平和、平等、平静,那么职工的心情难舒畅、工作的气氛难融恰、生产的安全难保障。
铁路半军事化的管理让铁路职工多年来顺从接受着我说你听、你干我看的强管、强压管理模式,铁路企业更多的是缺乏一种自主创新力、缺乏一种自我提升力,被动管理还是主动上手是成年人对企业管理模式、安全文化氛围的一种最本质的反映,自主管理的良性循环与发生事故――整改――检查――再发生事故――再整改――再检查的不良循环相比较,安全文化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就会融合显现在其中,或者也会自觉与不自觉地引导着职工的行为与生产。
3 铁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功能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首先触及到一个必须谈到的问题,即企业安全文化的功能在哪里?企业安全文化是文化范畴的一个分支,它的功能与人类文化的功能基本是相通的,不同的是企业安全文化更多、更强烈地打上了企业的痕迹与烙印。
铁路企业安全文化主要由三个层次组成,即: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精神文化层,其主要功能有以下三个方面。
凝聚功能
文化不是制度而是日积月累在职工心中沉淀下来的一种心理契约,但企业文化往往又会通过制度的落实来体现与表达。铁路企业的安全文化通过不同层次的文化展现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职工的思想,或者通过制度来规范职工的行为,教育职工 爱岗敬业 是铁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最基本的要素,通过广泛宣传培训教育等方式传授引导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理念,牢固树立“主人翁”的工作意识,开阔职工的思想境界,保证职工在安全生产的过程中自觉与不自觉的在思想观念上形成一种“认同感”和“使命感”。
约束功能
对企业来讲合适的人比优秀的人更加有用。只有对铁路企业文化在共同认知的基础上企业文化对职工才会产生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即企业安全文化为职工所接受,使职工自觉克服不良的陋习,养成良好的安全标准化作业习惯。安全规程、安全规范、安全规章等一系列安全制度,都是一种带有严格约束性与规范性的企业安全文化,是职工共同遵守和服从的行为准则。它用严格、准确、简洁的语言告诉职工在一定的情况下应该做些什么,不应该做些什么,怎样做是安全的,怎样做是违章的。这种约束力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稳步前行的基础定力与制胜法宝。
辐射功能
蒙牛法则中有一段这样的比喻:“企业文化从本质上讲就是企业制度和行为的长期积淀,一开始,由制度决策者发起,是少数人改变多数人的游戏,等大家都改变过来了,新来者就成了少数,于是又变成了多数人改变少数人的游戏。”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职工是社会的一员,铁路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不单单是运输服务于社会,企业职工与社会还有更深一层的文化联系,铁路企业安全文化一旦形成,必然就会突破企业的界限,对社会产生影响,进而又会反作用于铁路企业。
老子日: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种无形的文化力会穿透企业的各个系统、各个部门,其辐射力的影响关系着职工队伍的稳定、关系着铁路企业的发展与兴衰、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4 铁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安全文化就是一种生产力,安全文化建设是种看似无形却有形的经济效益。铁路企业文化建设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抓源头,教育为本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使安全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必须多管齐下在安全学习和 安全教育 的途径上下功夫,铁路企业安全文化教育要适应铁路发展特点采取灵活多样、形式丰富的方式,使安全学习和安全教育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寓教于乐,让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安全意识,逐步形成“人人学文化,事事讲规章,时时讲安全”的氛围,使广大职工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升华到“我会安全”的工作境界。绝大多数的事故、违章都是安全意识淡薄带来的结果,头脑里“我要安全”的这根“上弦”没有绷紧,自然“下弦”――各种危险行为就会时时出现,很难弹奏出安全文化的和谐音符。
抓管理,以人为本
有道是“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生产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和最大的保障。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每位职工息息相关,同呼吸、共命脉。企业的利益是以企业的安全为保障。
首先,以人为就是要求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安全责任心,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克服侥幸心理,消除麻痹大意的松懈思想。
其次,以人为本就是各项管理制度的决策与制定要从职工的切身利益出发,贯穿“以人为本”、“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的理念,真正做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以职工是否满意、是否得利、是否安康稳定为标准,形成社会效益、企业利益和个人权益的多赢局面,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再者,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就是企业抓安全生产要把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当员工人身安全与企业的生产、企业的经济利益等其他方面发生冲突时应无条件地服从人的生命安全。
安全文化就是企业的安全意识、安全目标、安全责任、安全素养、安全习惯、安全科技、安全设施、安全监管和各种安全 规章制度 的总和,其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保护人的健康,珍惜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并在企业的安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激励、凝聚和规范作用。
抓落实,诚信为本
企业安全文化是全体职工安全素质和良好习惯的具体表现。任何一个事故的发生,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设备的不安全因素、人员误操作等直接或间接的原因外,还存在企业安全生产综合管理不到位的这一致命因素。因此铁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除了职工内在的驱动外,还要靠规章制度的落实来约束体现。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一个企业各项安全生产制度的核心,也是最基本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在制度的落实考核过程中,更要体现诚信公开的考评原则,真正做到有章必循、有法必依,自律改变习惯,自觉贵在养成,真正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因此,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还应积极探索,求实创新。只有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才能枝繁叶茂、落地开花。
猜你喜欢:
1. 关于企业文化毕业论文范文
2. 公司企业文化理念范本
3. 企业文化方面的论文5000字
4. 铁路职业道德论文
文献综述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分析和描述前人已经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到何程度,要求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态、前沿性问题做出较详细的综述,并提供参考文献。作者一般不在其中发表个人见解和建议,也不做任何评论,只是客观概括地反映事实。 一、何谓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学科、专业或专题的大量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炼而成的一种学术论文,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根据其涉及的内容范围不同,综述可分为综合性综述和专题性综述两种类型。所谓综合性综述是以一个学科或专业为对象,而专题性综述则是以一个论题为对象的。学生毕业论文主要为专题性综述。 二、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的意义 1. 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2.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3.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三流的企业出售的是产品;二流的企业出售的是服务;一流的企业出售的是文化。可见,企业发展的轨迹是循着这样上升的方向前进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设计与开发和产品质量的竞争,因为设计与开发是保证................的;产品质量是保持..............的;然而,这些竞争力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人力资源的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反之,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的管理的要求是...........(阐述主题)
企业文化论文怎么写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企业文化论文怎么写,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在理念识别系统的侵蚀中强化安全理念
安全理念是企业做好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做好安全工作是企业永恒的重大课题。安全无小事,必须防微杜渐,从一点一滴做起,安全无空档,必须落实到每时每刻,把从“满意创造价值”的核心价值观中提炼出的“遵纪守法、关爱生命”的安全文化核心理念深得人心。因此,应从“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角度提高安全意识,深层次影响人的意识,培养正确的安全意识。
二、在行为规范系统的落实中强化安全理念
一般来讲影响交通安全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和一些客观因素,人的因素是主观包括人的情绪行为以及心理的变化导致的安全隐患,因为客观因素的发生的概率较小,所以把控好人的主观因素对交通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行为规范一方面是前期的强制约束,另一方面是平时的习惯养成,这就需要在企业文化的推进过程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注重整体教育和差异化教育方法
在安全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紧抓安全薄弱的环节,而且还应该注重整体的安全教育,从而使得企业每一个员工都是受众者,也都是传播者,但是在实际的安全教育的工作中,因为安全教育的群里各有不同,其性格也是千差万别,所以在整体教育的基础上,也要针对不同的岗位以及不同的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样对于一些在安全运营第一线的员工的安全教育也要注意方法和方式的选择,因为其岗位关于到安全运营的特殊性,其教育也要因人而异的进行,根据每一个员工的性格进行行为规范系统等相关的安全教育,只有把整个教育与差异化教育相结合,才能更好的使安全教育的传播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2.注重疏导式教育和学习性教育的工作原则
由于工作压力比较大,或者其他的原因,有时候员工的安全意识就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这个时候如果在给其压力,就会适得其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进行有效的疏导式的教育,积极的为企业员工排忧解难,在开导的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安全意识的教育。而学习性的教育就是要更好的引导企业员工学习相关的规章制度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以及素养,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服务和保障安全运营。
三、在形象识别系统的渗透中强化安全理念
形象识别系统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即企业的理念识别——Mind Identity(MI),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ty(BI)和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VI)。企业理念,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企业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准则和文化观念,以及由企业价值准则和文化观念决定的企业经营方向、经营思想和经营战略目标。企业行为识别是企业理念的行为表现,包括在理念指导下的企业员工对内和对外的各种行为,以及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行为。把企业的安全理念渗透到企业的形象识别系统中,就必须要从企业的理念、行为、视觉等方面做到安全教育的渗透,把安全教育和理念写到企业文化理念里,同样也要把教育安全道德教育以及职业道德教育和以及安全案例分析进行宣传和比较,强化安全意识和和行为规范。要让职工喜闻乐见、甘心情愿地接受安全教育,如何让员工规范操作,确保安全,企业文化在安全工作上要以人为本,提倡生活化,人性化,入情入理,润物无声。企业文化渗透在企业中,时间与空间上的天然优势决定了形象识别系统贯穿于企业的各个空间及时间,把形象识别灌输到安全工作的整个过程以及生产流程的每一个步骤。
四、结语
安全管理在企业文化中的有效应用,可以把职工的工作状态调节到最佳的状态,同时安全工作更上一层楼,使企业文化的效果得到全面的提高。这就要求企业把安全管理理念灌输到具体的职工生活和安全生产的每一个步骤,增强企业文化的及时有效性。
摘要:
随着企业现代化治理水平的提升,更多的企业注重企业文化建设,通过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内凝聚员工力量,对外塑造品牌形象,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为了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需要建设相对应的企业文化。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的互动关系,首先分析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的内涵,然后分析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的互动关系,最后尝试探索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路径。
关键词:
企业文化;内部控制;互动关系
1、引言
近年来,我国企业日益重视企业文化和内部控制,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以营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本文主要研究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的互动关系。
2、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的内涵解析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即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目的、经营方针、价值观念、经营行为、社会责任、经营形象等的总和。
内部控制的内涵
内部控制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管理目标,为了提高经营效率,保护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性,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保证各项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为了确保既定管理目标达成,而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自我调整、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控制的程序和方法。
3、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的互动关系
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的互动关系体现在:内部控制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有效手段,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内部控制建设,企业文化改变内部控制实施环境。
内部控制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有效手段
企业文化包含企业经营目标,为了确保企业经营目标能够实现,就需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通过内部控制实施一系列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实施的流程,同时也属于企业文化层次的制度文化建设,不仅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还有助于提升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促进企业资产保护的安全和完整,增强企业的财务风险能力,从长远来看,有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内部控制建设
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注重员工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内部控制需要企业内部各层人员加强自我管理。因此,企业文化有助于实现内部控制员工的自我管理,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同时,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化、科学化,进而又优化了员工的行为,进而又组成了优秀的企业行为文化,为内部控制提供良好的人文支撑环境。
企业文化改变内部控制实施环境
企业文化建设,注重企业价值理念体系,让员工在企业经营中自发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可以长到内部控制需要的价值观念,将内部控制需要的观念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或者载体来完成。因此,企业文化有助于改变内部控制的实施环境。
4、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路径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融入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观念,加强内部控制知识培训完善企业文化体系,创新内部控制环境来打造优秀企业文化,通过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实现内部控制目标,最终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融入正确的内部控制观念
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融入正确的内部控制观念,让企业员工能够借助价值观念,实现员工的自律精神提升,从而矫正其价值观,规范其行为,促进企业员工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减少员工个人价值和企业价值之间的冲突,促使个体目标与企业的经营目标趋于一致。
加强内部控制知识培训,完善企业文化体系
为了实现企业内部控制水平,需要加强企业员工的内部控制知识培训,内部控制水平需要员工掌握专业化的知识,能够有风险管理与控制能力,并且能够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能力,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方法与效果的改进,不断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符合企业发展要求,建立全新的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状况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明确主要业务活动中的控制要点、控制标准和控制方法。
创新内部控制环境,打造优秀企业文化
创新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包括从组织结构设计,优化业务流程,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截止和机构。企业内部控制需要专业的管理机构,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组织结构设计,明确职能分工,要求各个部门和岗位加强对于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增强风险控制能力,并能够有效地进行控制效果提升,加强内部控制的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有效的监督机构,加强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增加企业发展价值。加强科学合理的业务流程和严格的规章制度制定,优化业务流程,规范生产经营标准,这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
5、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互相促进、互为动力。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完善的内部控制有助于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内部控制的贯彻和实施,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支持;优秀的企业文化,倡导的价值观有助于完善企业内部制度,营造企业良好的内部经营环境,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摘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领导提倡、上下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具有时代性、共识性、人文性和延续性的特征。企业文化能够推动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加强领导,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
关键词:
企业文化;特征;作用;培育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领导提倡、上下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简要地说,就是一个企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1]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助推器,也是保持企业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源泉,是企业的无形财富,决定企业的品牌形象,其核心就是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取向。
一、企业文化的特征
企业文化并不是游离于社会文化的产物,相反,它植根于整个社会文化,打上社会文化的深刻印记,然而,它又有着自己的特定内涵,有着明显的固有的特征。
1、时代性。任何企业,都是置身于一定时空环境之中的,受时代精神感染,而又服务于社会环境,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折射,因此,企业文化中必然反映出特定的时代精神。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时代的要求在发生变化,企业文化也应该按照时代的要求赋予新的内容,或更新或变革或重塑。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它必须在分析继承本民族、本企业的'优良传统和管理风格的基础上,吸纳其他文化有益的营养反映时代要求,体现时代精神,不断向前发展。
2、共识性。企业文化是共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即多数员工的“共识”。以初期企业少数代表人的先进思想意识为起点向外发散,通过领导者的积极倡导和身体力行,使之渗透在企业每一个员工的行为、每件产品的制造过程、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进而逐渐成为多数人的“共识”。这种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经营思想、共同的行业准则,既可以极大地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提高企业外部的竞争力,又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增进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和献身事业的责任感。
3、人文性。企业文化关注的中心,是对企业中人的因素的管理与激发,虽然如此做的终极目标在于企业价值的顺利实现,但这并不妨碍企业以开发人的潜能为切入点的管理模式为企业带来的巨大张力。[2]企业的价值准则、精神道德、经营哲学、行为规范等是依靠企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才建立和完善起来的,只有广大员工认可的企业文化,才是有生命的企业文化。企业的成长与发展需求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需求在企业文化这个层面达到了完美的契合。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着力于以文化因素去挖掘企业的潜力,尊重和重视人的因素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4、延续性。延续性也称继承性。好的企业文化一旦产生,便会世代相传。特别是企业创业之初的价值观、创业精神,会极大地影响企业文化,并在历程与实践中绵延发展,不断丰富其内容。众多百年老字号的企业之所以成为老字号,并不断兴旺发达,它必然有可以延续和传承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的传承性是一种继承和发展的结合,继承是基础,发展是创新。
二、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能够推动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企业文化能推动企业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关系到企业做强、做大、做优、做长,这些作用是通过以下企业文化的功能实现的。
1、凝聚功能。企业的根本动力来源于员工由某种共同意识所激发出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工作热情。企业文化就像一种黏合剂,它所塑造的共同价值观念、共同意识能够把员工团结起来,使他们把个人的命运和企业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产生对企业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树立对企业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为企业最终目标而拼搏奋斗,从而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企业的凝聚力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一个企业活力的集中表现。
2、激励功能。共同的价值观念使每个职工都感到自己存在和行为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在一种“人人受重视,个个被尊重”的文化氛围中,每个人的贡献都会及时受到肯定、赞赏和褒奖,而不会被埋没。这样,员工就时时受到鼓舞,处处感到满意,有了极大的荣誉感和责任心,自觉地为获得新的、更大的成功而瞄准下一个目标。企业文化给员工多重需要的满足,并能对各种不合理的需要用它的软约束来调节。所以,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及行为准则会形成强烈的使命感、持久的驱动力,成为员工自我激励的一把标尺。
3、辐射功能。当企业文化一旦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它不仅会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对本企业员工产生影响,而且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如宣传、交往等向外扩散,同化异质小文化,感染社会大文化。[3]在企业越来越重视广告、重视形象和声誉的今天,企业文化对社会的辐射作用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这也是一个为自己企业打广告的好机会,不仅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拥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还能提升企业产品的品牌知名度。
4、创新功能。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任何企业失去了创新能力其后果只有死亡。企业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创新,还有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等诸多方面。优秀的企业文化则可以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鼓舞员工开拓进取,促进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使得组织成员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思想观念。这样企业创新就有了源动力。
三、企业文化的培育
企业文化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通力合作,也是企业全体员工都要参与的事情,同时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企业文化的培育必须大家都来重视并持之以恒地常抓不懈。
1、领导者必须成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企业是由领导者进行管理的,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行动。企业领导者应该带头学习企业文化知识,对企业文化的内涵有深刻的认识,对建设本企业文化有独到的见解,对本企业发展有长远的战略思考。要亲自参与文化理念的提炼,身体力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2、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企业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企业做强做大。只有员工都热爱自己的企业,认为只有自己的企业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会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企业文化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激发员工的潜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智慧,实现员工的全面发展。企业文化强调人本管理,其根本性的意义在于确定人的中心地位,培养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人才,达到人企合一的最高境界。优秀的企业文化最终通过企业中的人表现出来,因此,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的自觉性和创造性,是否体现了人的价值已成为衡量企业文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建设企业文化,就要使企业中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4]要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着力营造以依靠人、关心人、塑造人、激活人为核心的人本文化氛围,培养全体员工共同认可的企业文化,为他们搭建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充分发挥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工会组织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地把职工动员和组织起来,同时也可以代表职工的利益,充分发挥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有着多方面的优势和有利条件,具有健全的组织体系,拥有众多的活动阵地,拥有多种活动载体,其群众性的工作方式方法容易为职工所接受,这些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除此以外,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还要正确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理顺继承传统文化与建设现代企业文化的关系等一系列重要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李忠义,荆建林.《“企业文化”是什么》,《中国矿业》2008年11期
[2]常欣,张锐.《企业之魂创新之源――论现代企业文化》,《商场现代化》2008年12月(下旬刊)
[3]张磊.《浅析企业文化的作用》,《商业文化》,2008年第11期
[4]佘杰.《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商场现代化》2008年11月(下旬刊)
[5]黄璐.《试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第10期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程序的加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企业发展中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分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渐加剧,而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秉承著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企业提出具有创新的发展策略,从而使企业能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发展;重要性
企业要想稳定的发展,使自身的经济得到提升,企业就必须做好企业文化的建设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创设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明确管理目标,制定出相关管理方案。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中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对企业文化的构建,在发展的过程中培养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员工为企业良好形象的树立做出贡献。
一、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显示,目前许多企业管理者都缺乏对企业文化的重视度,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只关注企业经济的变化,而导致企业存在大量的问题,如不能及时的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将导致企业无法正常经营。与此同时,相关管理者缺乏对经营方法的创新,在经营的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方法,从而使企业无法跟随时代的程序,久而久之,企业则将会时淘汰。由于企业对文化建设缺乏严重的关注,致使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中只是一种简单的理念,无法为企业的发展发挥实际的作用。而企业管理者又缺少对企业员工的培训,使得企业员工缺少职业道德意识,这样员工就不会主动的工作。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存在以上问题,同时,企业管理者也无法将企业文化的内涵灌输到员工的思想中,企业只注重经济的发展,而忽视培养员工的工作精神。所以,企业不能为自身树立良好的形成,在宣传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阻碍,而企业要想让文化发挥实际的作用,只有明确企业文化发展的目标,制定相应的方案,这样才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经营体系,然而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却缺乏明确企业文化的经营方案,从而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没有任何意义[1]。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1.企业文化能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企业的健康成长需要管理者能科学的经营和管理,并保证企业精神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因此,企业文化则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文化中不仅包含着企业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同时,也存在良好的经营理念,如果管理者能有效的将企业文化贯彻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那么将会得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企业文化也会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使企业能在发展的过程中稳定的成长。与此同时,企业文化也会使员工的思想发展改变,让员工具备基础的职业道德理念。
2.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也离不开企业的发展,企业发展过程与企业文化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如果企业文化离开了企业是发展,企业文化将无法实际的作用,而企业也很难稳定的发展。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采用科学的经营方法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其中,并利用企业文化与其他企业做竞争,从而使企业能提高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其构建理念中融入著以人文字的理念,因此,企业文化能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管理者在经营的过程中会与员工友好的相处,并以身作则,为员工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促进员工与管理者、员工与员工和谐的相处,并一同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只有这样,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才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从而促进企业的增长。
三、关于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提出的策略
1.企业应对企业文化有足够的认知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明确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并对企业文化有足够的了解,这样企业在能有效的应用企业文化。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在制定企业管理方案时,首先要明确企业文化的目标,并根据企业文化的目标制定管理方案。与此同时,企业管理者要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工作水平,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学习企业文化,从而保证能科学的管理员工,并在管理的过程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这样企业也才会不断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根据可持续发展策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改善自身的经营方式,并按照企业文化的方案合理对企业员工进行分工,从而使企业形象完整的经营体系,让企业朝着正确的发向发展[2]。
2.遵循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员工的努力奋斗,因而,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尊重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管理者应尊重每一位工作者,使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系与重视,这样企业员工就会激发自身对企业的思想情感,在工作的过程中认真对待自身的工作,帮助企业快速的发展。比如:企业管理者在适当的时候可以激励和鼓励员工,表扬工作优异的员工,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奖品,从而激发员工参与工作的热情。而企业也要让员工在工作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员工根据自己的思想工作,为企业构建新颖的经营方案,只有企业管理者重视每一位工作人员,员工才会为企业贡献自身的力量[3]。
3.构建企业的特色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具有独特的经营理念,使其企业在市场中突出重要的位置,只有企业文化的特色别具一格,吸引人的眼球,企业的经营方法才会得到创新。因而,企业的管理者要选择合适的文化内容,构建属于自己企业的特色,从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发展效率。而在此过程中,企业必须要深入的了解基层群众,根据群众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经营方案,积极开展企业文化活动,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参与到其中。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得到真正的改革,并把企业员工的力量凝聚起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四、结束语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企业要重视文化建设,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将新颖的发展理念和良好的工作意识灌输到企业员工的思想中,让员工拥有良好的工作素养,在工作的过程中对企业负责,从而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只有让企业文化真正的发挥作用,企业才会稳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得到认可。
参考文献
[1]杨康.企业文化建立中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1:12-34.
[2]李丽丽.企业文化建设的概念和方法[J].现代经济资讯,2015,21:45-56.
[3]于桂红.企业文化在核心竞争中的地位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5,23:78-89.
范文二: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在房地产企业的管理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摒弃了依靠数字分析和规章制度来强化管理工作的硬性管理方法,将更多的经历转移到了文化的认同上,通过优化企业的文化,凝聚更多的心理趋向、行为规范和价值观来柔性管理企业,从而在提高了企业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使得房地产企业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和执行,所以本文就房地产企业文化的内涵进行阐述,探究了强化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的状况,并以万达集团为例提出了强化我国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内涵;作用;现状;措施
一、房地产企业文化的内涵
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是房地产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以房地产企业的管理哲学和理念为核心的,凝聚著全体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了房地产企业及其成员的价值准则、经营哲学、行为规范、共同信念以及凝聚力。现阶段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主要包括物质层、制度层和观念层三个主要的层面,具有文化导向性,注重整体意识,有一定的精神追求,同时房地产企业也具有双向属性,即房地产企业既遵循文化事业的一般规律,同时,房地产企业又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
二、强化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强化房地产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提高房地产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法宝,同样也是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灵魂。也就是说房地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和进步,就必须通过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商业信誉、品牌和服务的质量来提高自身的内在竞争力,而这些都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其次,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最终目标的,而在房地产界,品牌竞争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强化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此外,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具体稳定性,是企业发展的土壤,能够给予房地产企业更多的力量,是企业发展的灵魂,由此可见,强化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对于房地产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我国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方面,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一些房地产企业的管理者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只是从口号上理解企业文化,没有将企业的使命、宗旨和目标等内容结合起来,缺乏实际的执行力,导致了房地产企业出现“老板文化”、“旗手文化”等企业文化,形式化的房地产企业文化大大降低了房地产企业文化的价值,没有实现房地产企业实施企业文化的初衷。另一方面,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中缺乏创新性,众所周知,我国大多数房地产企业都是诞生于改革开放后,所以大部分的房地产企业存在同一化和重复性,大部分的房地产企业都将“团结求实、质量第一、开拓创新、顾客质量、服务周到”等口号作为自己的企业文化,千篇一律,模仿较多,不能和企业自身的特点和特色来建设自身的企业文化,这样一来,既不能体现企业的价值观和精神信念,也不能发挥企业文化应有的价值。
四、强化我国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措施
1.实际案例
众所周知,万达集团可谓是房地产企业的领头军,之所以万达集团能够有今天的成就,与其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分不开的,纵观万达企业集团的企业文化,我们可以看出,在第一阶段,万达集团的强调诚信经营,老实做人,精明做事是其企业文化;第二阶段,万达集团强调社会责任,共赢创富,回馈社会是其企业文化;第三阶段,万达集团强调追求卓越,国际万达,百年万达是其企业文化。由此可见,万达集团在不同阶段,都有着不同的企业文化,而且其制定的企业文化是与其发展水平和战略目标相吻合,是有利于其下一步的发展和进步的,因此,万达才有着今天的成功和成就。
2.强化措施
①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人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也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所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也是使企业文化能够切实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关键,而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对于房地产企业的员工来说,要把一切活动都围绕着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来开展,使员工能够接受企业文化,并且使员工拥有较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而对外,要树立信贷的营销观念,强调以顾客为中心。
②加强创新和协作的力度
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在营运过程中不仅需要和本行业的其他企业进行交流,而且需要和 *** 行政管理部门、金融机构以及建筑材料供应商等其他组织进行沟通和联络,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协作意识成为了房地产企业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此外,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必须加以创新,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中必须真正的体现人性化、个性化以及现代的服务理念。
③优化自身的企业形象
优化房地产企业的企业形象,不仅要树立良好的品牌意识,还需要房地产企业以诚信为根本,打造具有房地产企业特色的企业形象,这同时也是优化房地产企业外在企业文化的必然需求,这就要求房地产企业要充分的考虑自身的品牌设计、规划设计、市场定位、文化品味以及服务水平等,以诚信为根本,做到表里如一,加大宣传的力度,使自身的企业形象得到不断的优化,强化自身的竞争力。
五、结语
虽然现阶段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比较重视房地产企业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是就实施情况来看,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所以不断的优化和完善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是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
[1]郝丹江.浅析国有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与途径[J].南方论刊,2015,5:79-80.
知道企业论文怎么写吗?下面是关于企业文化的一些论文范文,不知道怎么下手的朋友们可以看看哦。欢迎阅读借鉴,希望你喜欢。
打造江西菸草企业文化软实力之我见
1企业文化与“软实力”
“软实力”的由来
20世纪90年代,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教授约瑟夫?奈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他把竞争中的国际政治力量区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种。硬实力指的是一个国家在军事、经济等领域所具有的物质性力量。软实力则是指一个国家在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和道德诉求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力量。这一概念的提出,明确了软实力的重要价值。因此,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企业层面,对软实力的研究越来越流行。
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软实力
将“软实力”的概念引入企业竞争领域, 就有了企业软实力一说。企业软实力是企业执行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能有效整合企业资源的综合力,这种力量与企业价值意识相关。而企业价值意识其实质就是企业文化。因此,企业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企业文化的影响力, 因而兴起了对企业文化软实力的研究。
事实上,管理界对“软实力”的研究早于约瑟夫?奈。20 世纪70 年代,由于日本经济实力的飞速增长和日本企业深不可测的竞争力对美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美国企业界和管理学界不得不重新审视日本的管理学理论,对日本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进行研究。美国哈佛大学的R?帕斯卡尔教授和斯坦福大学的A?阿索斯教授就是其中的研究者之一。他们合著了《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一书,在书中提出了著名的“7S管理模式”,即战略Strategy、结构Structure、制度Systems、人员Staff、技能Skills、 作风Style、最高目标Super-ordinate Goal。他们把战略、结构和制度作为企业“硬体”部分,把人员、技能、作风和最高目标统称为企业的“软体”,这其实就是企业文化。
当然,企业文化并不等于企业文化软实力,每个企业都有企业文化,但并非每个企业都具有文化软实力,从企业文化到企业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发挥作用的过程,衡量的标准就是企业对资源整合的效果。因此,只有当企业围绕着共享价值观,立足于利益相关者,努力使企业的技术创新、生产管理、销售管理、人员管理等发挥了协同、放大和增值效应,企业文化才能形成企业文化软实力。
2打造江西菸草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意义
有利于规范企业行为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要求江西菸草必须把诚信、公正作为企业的核心理念。这要求从企业的领导到基层的普通员工都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而企业文化软实力反映了全体员工的共同追求、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利益,对企业每一位员工的思想、行为都会产生导向作用。因此,通过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可以规范企业内部的行为,使员工在企业价值观念的薰陶下,即使在没有各种硬性的规章制度约束也能够自觉地按照它来行动,自觉朝着本组织的目标努力。
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在“卷菸上水平”的大背景下,在市场竞争越来越严峻的形势下,要贯彻落实省局领导提出的 “十二五”时期“卷菸上水平”主要目标和任务,要实现江西菸草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软实力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因为企业文化软实力恰恰注重对“软体”的管理,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人的情感、尊重人的选择出发。它把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人,在管理策略上注重用人性化的柔和管理,能不断提高员工思想觉悟、意志品格和综合素质,使管理物件从“要我做”的被动执行,转化为“我要做”的主动践行。
有利于激发企业的创新潜能
创新是企业的力量之源、竞争之本。《财富》杂志在分析总结全球成功企业经验时指出:“成功来自于第一是创新,第二是创新,第三是创新。”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市场竞争格局,江西菸草要想有效突围,真正做大做强江西菸草事业,并最终脱颖而出,关键在于掌握创新的真谛,开拓出具有企业特色的创新之路。而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就是要培育良好的创新环境,建立有效的创新机制,使企业一切创新愿望得到尊重,一切创新活动得到支援,一切创新才能得到发挥,一切创新成果得到肯定,激发企业的创新潜能,从而有利于江西菸草进行管理创新、制度创新。
3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打造江西菸草文化软实力的策略
提升江西菸草软实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领导推动,需要员工参与,更需要社会上相关组织的支援和帮助。因此,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出发,提出打造江西菸草文化软实力的策略,希望能给实践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
利益相关者理论简介
1984年,弗里曼在《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书中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弗里曼指出,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等交易伙伴,也包括 *** 部门、本地居民、本地社群、媒体、环保主义、自然环境等受到企业经营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客体。结合江西菸草企业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企业员工、卷菸销售商、菸农和国家社会是四个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因此,打造江西菸草企业文化软实力的策略要围绕这四个方面展开。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打造江西菸草文化软实力的策略
面对企业员工,要尊敬人才,打造“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
建设“以人为本”的江西菸草企业文化,提升江西菸草的软实力就是要以企业广大员工为本,做到尊重员工、信任员工、培训员工、激励员工。一是尊重员工。要在管理实践中,大力推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实行政务公开,建立公开透明执行的监督和约束机制,进一步增强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信任员工。要在企业建立“公开竞选、公平竞争、公正竞聘”的选人、用人机制,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风气,为员工的晋升开辟一条绿色通道,真正的让每一位员工的聪明才智得到一个发展的平台。三是培训员工。应科学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建立系统的教育培训机制,加强员工教育培训,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四是激励员工。江西菸草要进一步完善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制定科学的员工等级晋升、薪酬管理及考评激励办法,以进一步激励员工立足岗位、敬业高效、开拓创新。
面对卷菸经销商,要完善服务,打造“消费者利益至上”的文化氛围。
面对广大经销商,我们要完善服务,实现双赢。“双赢”是现代企业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江西菸草要取得长远发展, 必须要重视客户的价值体验, 要为他们着想, 设法为他们创造价值,形成的“共赢”价值观。姜局长曾经强调:零售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因此,我们必须维护零售户合理利益。一是是要强化卷菸网路的控制力度,保护诚实、守法的零售户利益不受侵害。要调整供求关系,组织适销对路的货源,使零售户销量合理增长。要切实落实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经营,切实加强专卖队伍建设,做到文明执法、公正执法。二是开展全员营销, 要秉持“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把为客户和合作伙伴创造价值放在企业生存的高度来看待。要想方设法提高经营卷菸产品的“盈利率”, 帮助客户促销,把客户的利益作为衡量服务水平的标准;精心组织品牌结构,既兼顾市场又满足消费,与经营者共向开发经营适销对路的产品。
面对菸农,要保障菸农收益,打造“烟企、菸农一家亲”的文化氛围。
菸农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掌握著菸草发展的命脉。菸草行业要有所作为,就得通过发展产业让菸农的腰包鼓起来,菸农的种烟积极性才有所提高,才能巩固好菸叶的基础地位。首先,在收购的时间坚持合理定级,阳光收购。菸叶分级人员首先要通过严格的考试,持有上岗证后才允许从事分级工作。采取“阳光收购”,加强政策宣传,做到收购政策、实物样品、收购价格、收购程式、监督举报电话公开,使菸农售烟时对各个环节做到清楚明白,心里有数。其次,建立菸农学校。为了提高菸农的科技种烟水平,丰富菸农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菸农学校,指导菸农科学种烟,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菸叶质量,而且有利于树立“烟企、菸农一家亲”的和谐氛围。
面对社会,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打造“国家利益至上”的文化氛围。
姜成康局长多次强调指出:“要牢牢记住,菸草实行专卖,其目的就是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除此以外没有菸草行业自身的特殊利益。我们要把专卖体制所产生的效益真正贡献给国家,回报于社会。要牢牢记住,菸草企业都是国家的企业,我们的责任就是通过加强严格管理,实现国有资产增值保值。”
首先,江西菸草要用于承担社会责任。我们加强基层菸草专卖队伍建设尤其是要树立服务意识和责任社会责任意识。在日常工作中,要提高专卖管理人员的行政执法工作水平,将“两个至上”与提高专卖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过硬、公正廉洁、群众满意”的高素质基层菸草专卖执法队伍。其次,要追求与社会的和谐,努力回报社会。江西菸草除了要努力践行国家菸草专卖法和贡献税收外,还应主动承担社会慈善事业。如各地方菸草公司可以救助本地的贫困大学生甚至创办希望小学;也可以在大学设立奖学金,赞助体育专案等等。这些不仅体现了国家利益至上,而且也有助于提高了江西菸草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几点思考
1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综述
企业文化是在美日企业管理较量的背景下产生和兴起的。在管理变革思潮的推动下,这种将西方管理理论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思潮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社会经济开始衰退,与此同时,依靠美国扶持,并大力学习美国管理的日本,却在经济增长上创造了奇迹。美国发现日本的企业经营效率高于美国企业,日本的管理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这些引起了美日比较管理学的研究热潮。
威廉? 大内1981在《Z理论一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一书指出企业管理方法被文化所包含[1]。
托马斯?彼得斯1982和小罗伯特?沃特曼合著的《寻找优势》提出企业管理的八大品质,可综合为以关心顾客、不断革新、以人为核心的观点[2]。
阿伦? 肯尼迪和特伦斯?迪尔1982合著的《企业文化》指出企业文化包含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礼仪和文化网路,杰出而成功的公司独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以上三部著作的出版,掀起了企业文化研究的热潮[3]。
西方企业文化研究主要存在两个派别,一是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沙因教授Edgar 为代表的定性研究,对其企业文化的概念和深层结构进行了分析。二是以密西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奎恩为代表的定量研究,他们通过定量分析对企业文化进行测量、评价和诊断,但因过于量化而不能够深入组织文化内涵的研究而受到质疑[4]。
基于以上基础上,本杰明?斯耐得1990Beenjamin Scheider在《组织气氛与文化》一书中提出社会文化、组织文化、组织气氛与管理工程、员工的工作态度和组织效益的关系的模型,并将使企业文化力度量化为绩效指标。霍夫斯帝德Hofstede通过定性和定量结合分析拓展了几个维度,制定出企业文化研究量表。
目前,西方学者对企业文化研究主要以量化的方法为主,试图将无形的企业文化转化为有形的制度、规范等加以考评,以达到强化企业文化的目标。
国内研究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也备受关注。我国企业文化的研究分为大陆派和港台派。在香港、台湾多采用霍夫斯帝德Hofstede的定量化研究方法,如陈正南、黄文巨集的《成功企业之企业文化型别》,徐联恩、赖国茂的《企业文化属性与企业绩效》,占德干、张炳林的《企业文化构建的实证性研究》刊载在“管理世界”等等。
而在大陆,学者多青睐于沙因Schein式的“深入”、“参与”、“观察”、“阐释”的临床研究方式,如代表性的有陈春花的《企业文化的改造与创新》,刊载于北京大学学报。胡晓清1998在《中国建设现代化企业制度的社会文化困扰》一文中指出“当代中国社会缺乏主流文化,是一种过渡性文化”,这种主流文化的缺失正制约著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王利平2000从总体上对我国管理的文化特征进行了总结, 指出中国传统的管理模式是一种儒法互补、兼兵家权谋的管理文化,并对我国企事业单位提出了新颖的见解[5]。仲伟周等2000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内在化的企业人格体现,是整个社会文化在企业中的影像, 企业文化建设正是运用满足顾客的多层次需求而在企业内产生一种最为完全的激励和认同机制,是对企业经济手段的一种有效补充,是减少企业内部交易成本的最好途径”[6]。
总之,国内管理学界、企业界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取得一些成果,但仍处在初步探索阶段,并未形成系统理论。由于我国多数企业正处于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的转型期,其理论也侧重家族式管理文化研究,试图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这一难题提供理论支援。
2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的定义
综合国内外各种关于企业文化的观点,现代企业文化公司文化应该是企业的管理文化、组织文化和经济文化的对映综合体。企业文化必须反映管理主体的基本观念和意识形态,必须产生产业群体认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必须形成明确的经营意识和经济利益观念以及相应的物质形态[7]。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可以表述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培育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并体现出管理者主体意识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
企业文化的构成体系
理论界把企业文化分为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和精神层四个层次。具体见下表所示。
1企业物质文化是由企业职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即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二是企业的厂房、装置等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企业的物质文化直接影响顾客的感性认识,进而决定顾客对该企业优劣的判断。
2企业行为文化反映出企业人的行为形态中的浅层企业文化,位于系统结构中的第二层。它是企业人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文化活动,涉及到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所产生的一切文化现象。
3企业制度文化又称企业文化的制度层,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
4企业精神文化,即企业文化的精神层,它在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是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一种精神支柱和文化观念,包括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和价值观念等等,是企业意识形态的综合。
3现代企业文化的的几点思考
企业文化要从小抓起
无论企业大小,历史长短,从企业建立的那一天起,就酿孕了企业文化的萌芽 ,也许这种企业文化是分散的、良莠并存的,但它都对企业的发展起著促进或阻碍的作用。企业历史越长,企业的文化积淀越厚,渗透力越强。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在2005年对2881位企业经营者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近60%的被调查者同意“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有的”这一说法,正是这类错误认识误导了我国很多企业文化建设的迟滞或“无为”行为。
企业文化建设有其自身发展到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不可超越自身发展的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不加引导,无为而治,而应该从企业的“幼儿期”抓起,在创业初期有意识的塑造企业文化建设,使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创造有利于促进企业自身发展与素质提升的管理模式和文化氛围。
企业文化建设重在塑造内涵
我国企业由于在对西方文化精髓的领悟不深,不可避免地偏离企业文化建设的宗旨。许多企业内容为“团结、奋进、务实” 这种千篇一律的口号式文化,更是外在形式化的典范。打造企业文化也不是要求员工穿一样的服装,露出一样的职业化的微笑,这种表层的形式,是难以持续的,不能体现企业的价值观和内在理念,因而也无法形成有效达的文化推动力,进而激发团队的活力和员工的创造力。
通过汇入CIS理念是提升企业内涵的一种有效手段。CIS理念并不非如同技术和经验那样可以简单“嫁接”到企业生产经营中,而是通过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和视觉识别VI三大部分析出沉淀在企业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使消费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较易地识别出该企业的差异性,从而塑造企业品牌形象,提升企业内涵软实力。
执行力是企业文化实施的保障
在对2881位企业经营者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企业经营者最满意的企业文化内容中,“行为规范”则居于最末位。可见,企业文化执行力的偏差与发力,使众多企业文化建设束于高阁,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做支撑。从企业文化构成体系来看,制度层的执行不力,使企业缺乏适当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制度文化的形成基于企业精神的制度化,即通过将企业精神体现于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中,它对组织成员的行为起到引导、规范和激励的作用。“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管理大师德鲁克告诫我们企业管理者不只是喊喊口号而已,而是必须做企业文化的践行者,在企业内部塑造一个执行力组织,确保规章制度与企业文化理念相一致,为提高文化执行力提高制度保障[7]。中国香港首富李嘉诚在谈到其成功的秘诀时讲,对于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大家都懂,我只是“JUST DO IT!”,这是对文化执行力重要性的有力佐证。
确保企业文化贯彻的连续性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促成优秀企业的形成和发展,优秀企业必定有自己的优秀文化,它们与普通企业只是一线之隔。企业文化的塑造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实施过程,因此,保持文化建设相对稳定的支援环境和贯彻的连续性至关重要[8]。
然而,在企业的实际执行过程中,许多企业领导层更换的同时,也把领导个性风格和管理模式隐性地植入企业,这种文化理念的频繁变更久而久之会使员工丧失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兴趣和信心,对外也难以树立稳定、统一的企业形象。只有持之以恒地灌输企业文化意识,用企业文化思想来指导员工的行为,才能从根本上使文化在员工心里生根、发芽,以至开花结果。
1.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管理创新2.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信息化建设3.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4.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5.管理重组是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效益的根本途径6.数据质量管理与企业信息化建设7.论信息化建设与现代企业管理8.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现代企业管理9.试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10.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管理创新研究11.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创新12.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的典型问题13.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管理重组14.建设中小型施工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15.谈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16.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项目管理18.对我国服装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讨19.企业信息化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20.出版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点滴如果这些合适的话,,请你留下你的邮箱。。。我发给你已经发送//
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升探究论文
摘要 :会计是反映和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主要工具,对于企业会计而言,会计的作用伴随企业的发展而不断革新,从最初的单纯记账,到财务管理和分析,再到管理会计,会计也逐渐细分为会计与财务管理。这其中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为会计职能的升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与提升的重要意义,进而说明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此为基础,阐明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与提升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升
会计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持工具之一,这一点主要基于会计对于企业管理的基础支持作用。会计信息化解放了企业会计人员进行基础核算所占用的巨大劳动力,优化了企业会计部门所承担的财务决策支持作用发挥效能,并在企业规模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会计信息化模式,实现了会计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发展。但必须认识到,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水平并不均衡,企业间的差距仍然较大,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企业不断提高对会计信息化的正确认识,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持续推进与完善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以促进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与提升的重要意义
(一)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会计核算效率提升的必然选择
会计信息化最初的起源是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是将会计手工劳动的计算机化模拟,提高了会计人员的核算效率。伴随企业规模扩张,企业对于会计信息化的要求不断提升,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会计信息化软件的`网络版发展,给总账及报表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提供了工具。如在企业对分子公司进行合并报表编制过程中,通过网络版的会计信息化软件,可以快速形成合并报表,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编制合并报表的工作量。
(二)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会计支持决策提升的必然选择
会计信息化在解放会计工作人员繁重劳动的同时,使得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企业管理之中,在财务管理理论快速发展的当下,企业财务人员的职能逐步转变到企业决策支持的领域当中,为企业资本资金管理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这其中,会计信息化也在发生功能上的变更,通过数据积累与分析,提高财务人员对企业决策事项的支持效率,逐步转变会计人员在企业中的职能地位。
(三)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会计规模管理提升的必然选择
伴随实体经济持续发展,企业集团越来越多,企业多元化发展和数量极发展,使得企业会计自身管理的难度越来越高,在规模化管理中的需求越来越高。大型企业集团都在发展的ERP系统即是对会计信息化的延伸,是企业整体信息化的代表。当前,国内的金蝶、用友、浪潮等会计信息化系统开发商,都在财务共享系统方面作出了很多的创新,相关系统也不断成熟,为企业集团会计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工具,使得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管理能力与水平大幅提升。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信息化体系搭建仍需不断改进
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化工程,体系搭建尤为重要。但在实践操作中,有的企业对系统搭建并不重视,缺乏顶层设计,仅仅照搬照抄某个会计系统,或是购买现成软件,使得会计信息化的定位较为初步,不利于后期发展。也有的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在需求分析方面较为忽视,没有考虑企业未来发展的目标定位,使得会计信息化缺乏延展性,或是与其他系统的接口难以建立,形成数据信息孤岛,制约企业整体效率提升。
(二)会计信息化实施推进仍需不断加强
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需要企业引起高度重视,并有效实施。在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中,往往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企业领导对会计信息化发展不重视,认为会计信息化是企业财务部门自己的事情,没有通盘考虑,使得会计信息化实施效率较低。有的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实施中缺乏时间计划,职能分工较为粗浅,在实施中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使得会计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三)会计信息化改进完善仍需不断提高
会计信息化是一项循环往复的工作,需要企业在不断发展中不断提升与改进,是一项持续性工作。在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中,企业往往没有认识到持续改进的重要作用。有的企业没有建立会计信息化改进机制,将会计信息化理解为会计电算化,而没有在会计职能提升的同时,更新会计信息化的功能。也有的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发展中,对评估重点、监督体系、协同发展等事项没有具体研究与实施,使得会计信息化对企业的支持效果较弱。
三、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与提升的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会计信息化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会计信息化顶层设计,充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会计信息化的功能有较强的理解与设计。二是加强会计信息化功能需求的充分论证,在各部门中对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需求细致把关,特别是与企业其他部门相关系统的连接事项。三是提高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延展性设计,对于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发展具有前瞻性,不断增强会计信息化的广泛适应性。
(二)进一步加强会计信息化实施推进
一是加强企业领导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提高其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层次,从顶层加强管理。二是加强会计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职能分工,明确会计部门、信息部门和其他涉及部门的各自职责,制定时间计划,提高会计信息化的过程效率。三是加强会计人员培训,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形成会计信息化与会计人员素质的整体协同提升。
(三)进一步加强会计信息化改进完善
一是建立会计信息化改进机制,对于企业对会计的职能要求要不断提升,并据以设计会计信息化发展思路,不断提升会计信息化功能。二是定期开展对会计信息化的评估工作,明确评估重点,不断推进会计信息化发展。三是建立统一的会计监督体系,将会计信息化作为企业考评管理的重要内容,以此促进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不断推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
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难点与对策
摘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的发展经历中重大的考验,伴随着世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各大企业对网络信息技术的依赖性大大提高,面对这一发展趋势,中小企业需要借助网络信息化的力量,进行企业内部全方位的革新和改造。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中小企业信息化不但可以有小强化企业的管理效率,还可以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信息化管理俨然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路径。但是因为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偏低不高,很多方面亟待完善。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中小企业;信息化;困境;解决策略
当今社会,在这个大的市场环境下,内部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各个企业集团在网络化的今天完善信息管理工作,为了保证信息系统得以正常的运行,必须要精细的对信息配置进行检查和分析,由此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出准备。在管理工作的实际运行中,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许多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中仍不完善,因为这些漏洞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所以亟待解决。
1、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瓶颈
对信息化缺乏认识理解
信息化时代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信息技术已经密不可分,我国大多数企业管理者都意识到对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很多中小企业也在积极引进人才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但是,中小企业有其发展的弊端,就是大部分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缺乏深刻的认识理解,只是简单地用几台电脑办理一些相关业务,并没有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还有一些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没有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盲目地添置各类设备,没有细致地分析自身的管理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对于企业信息化管理乃至信息化建设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规划,造成在信息化管理的道路上问题频出。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薄弱,设备落后
要想实现信息化建设,就要对信息技术充分了解掌握,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要深入了解,但在实际运作中,很多中小企业因为资金、人力等方面不够健全,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上投入有点,导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所配置的设备存在严重落伍的现象。无法满足信息迅速而高效的要求。
缺乏实施信息化建设人才
改革开放初期,以家族企业为代表的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企业内部管理人员都是家族内成员,不像现在的大型企业,人员聘用方面要经过层层筛选,因此很多中小企业不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管理理念比较落后,无法掌控市场动态。因此导致目前急需的信息化建设人才不容易进入中小企业,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薪酬低,待遇差,无法提供信息化人才所需要的发展平台,无法留住适用的信息化建设人才,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
2、加快地方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的对策
借助信息化建设管理平台,提高资金集中管理效率
当今社会,信息化建设十分重要,中小企业通常会以加强信息化建设为手段进而提高资金集中管理的效率,以资金集中管理平台为媒介,做到资源共享,相互协作,从中获取利益,为保证信息化建设得到提升,还需要资金集中管理系统提供以下帮助:财务记录、资金支持和风险预警。想要做好信息化建设,在各个环节上资金都要覆盖到位,并且加强内部对其的监控,为推进信息模板的完善,中小可以在ERP系统、商业银行和网络系统上获得技术支持,如果这个平台顺利完成,将会具有多种功能,如实现线上审批、网上结算、对资金进行预算和权限管理等,可以说是全方位、一体化的。这样的一个信息化平台,不仅让总部可以实现高效、全面的监管,还使它们可以用低成本实现高收益,实现业务和资金的统一,这样就算一个成功的信息化平台了。
促进网络管理和信息管理统一发展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去世的带动下,企业在管理方面更多的倾向于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行管理,当然,运用网络技术管理企业,对企业的发展进步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推动中小企业融入到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所以,在企业网络管理工作中,必须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网络管理和信息管理统一发展。如此,在大数据的引领下,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数据进行的采集和归类,这样,企业领导在制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规划的时候,就可以轻易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制定出与本企业实际相符合的发展规划,同时加强了与外部的密切合作和交流,真正做到了信息资源共享。
关于提高信息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力
首先,我们知道信息管理是针对整个企业而言的,而信息管理人员就是管理的主体,所以,这要求信息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采取多种方式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检验,使其在信息化管理中更加专业,比如对待专业性较强的问题,解决思路和提出方案更加专业化,能够清晰、明确的解决所出现的故障,这样能够减小故障所造成的波及程度,从而保证信息管理工作得以正常运行,并且安全、可靠的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使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重视信息档案管理
企业档案是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但是企业档案大多过于庞大繁杂,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解放人力,提高工作效率,不断促进企业档案工作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充分发挥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结合以上情况,为符合时代潮流,满足中小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信息化管理必不可少,因为网络信息管理直接关系到内部管理水平,保证内部信息管理的安全与稳定,正因如此,需要加大网络管理力度,采用正确方式解决可能发生的一系列问题,促进中小企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彤.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对策[J].情报探索,2008,(12).
[2]杨国川.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J].经济经纬,2008,(4).
[3]吴京慧.中小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模型研究[J].当代财经,2013(2).
知道企业论文怎么写吗?下面是关于企业文化的一些论文范文,不知道怎么下手的朋友们可以看看哦。欢迎阅读借鉴,希望你喜欢。
打造江西菸草企业文化软实力之我见
1企业文化与“软实力”
“软实力”的由来
20世纪90年代,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教授约瑟夫?奈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他把竞争中的国际政治力量区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种。硬实力指的是一个国家在军事、经济等领域所具有的物质性力量。软实力则是指一个国家在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和道德诉求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力量。这一概念的提出,明确了软实力的重要价值。因此,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企业层面,对软实力的研究越来越流行。
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软实力
将“软实力”的概念引入企业竞争领域, 就有了企业软实力一说。企业软实力是企业执行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能有效整合企业资源的综合力,这种力量与企业价值意识相关。而企业价值意识其实质就是企业文化。因此,企业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企业文化的影响力, 因而兴起了对企业文化软实力的研究。
事实上,管理界对“软实力”的研究早于约瑟夫?奈。20 世纪70 年代,由于日本经济实力的飞速增长和日本企业深不可测的竞争力对美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美国企业界和管理学界不得不重新审视日本的管理学理论,对日本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进行研究。美国哈佛大学的R?帕斯卡尔教授和斯坦福大学的A?阿索斯教授就是其中的研究者之一。他们合著了《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一书,在书中提出了著名的“7S管理模式”,即战略Strategy、结构Structure、制度Systems、人员Staff、技能Skills、 作风Style、最高目标Super-ordinate Goal。他们把战略、结构和制度作为企业“硬体”部分,把人员、技能、作风和最高目标统称为企业的“软体”,这其实就是企业文化。
当然,企业文化并不等于企业文化软实力,每个企业都有企业文化,但并非每个企业都具有文化软实力,从企业文化到企业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发挥作用的过程,衡量的标准就是企业对资源整合的效果。因此,只有当企业围绕着共享价值观,立足于利益相关者,努力使企业的技术创新、生产管理、销售管理、人员管理等发挥了协同、放大和增值效应,企业文化才能形成企业文化软实力。
2打造江西菸草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意义
有利于规范企业行为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要求江西菸草必须把诚信、公正作为企业的核心理念。这要求从企业的领导到基层的普通员工都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而企业文化软实力反映了全体员工的共同追求、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利益,对企业每一位员工的思想、行为都会产生导向作用。因此,通过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可以规范企业内部的行为,使员工在企业价值观念的薰陶下,即使在没有各种硬性的规章制度约束也能够自觉地按照它来行动,自觉朝着本组织的目标努力。
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在“卷菸上水平”的大背景下,在市场竞争越来越严峻的形势下,要贯彻落实省局领导提出的 “十二五”时期“卷菸上水平”主要目标和任务,要实现江西菸草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软实力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因为企业文化软实力恰恰注重对“软体”的管理,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人的情感、尊重人的选择出发。它把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人,在管理策略上注重用人性化的柔和管理,能不断提高员工思想觉悟、意志品格和综合素质,使管理物件从“要我做”的被动执行,转化为“我要做”的主动践行。
有利于激发企业的创新潜能
创新是企业的力量之源、竞争之本。《财富》杂志在分析总结全球成功企业经验时指出:“成功来自于第一是创新,第二是创新,第三是创新。”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市场竞争格局,江西菸草要想有效突围,真正做大做强江西菸草事业,并最终脱颖而出,关键在于掌握创新的真谛,开拓出具有企业特色的创新之路。而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就是要培育良好的创新环境,建立有效的创新机制,使企业一切创新愿望得到尊重,一切创新活动得到支援,一切创新才能得到发挥,一切创新成果得到肯定,激发企业的创新潜能,从而有利于江西菸草进行管理创新、制度创新。
3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打造江西菸草文化软实力的策略
提升江西菸草软实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领导推动,需要员工参与,更需要社会上相关组织的支援和帮助。因此,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出发,提出打造江西菸草文化软实力的策略,希望能给实践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
利益相关者理论简介
1984年,弗里曼在《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书中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弗里曼指出,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等交易伙伴,也包括 *** 部门、本地居民、本地社群、媒体、环保主义、自然环境等受到企业经营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客体。结合江西菸草企业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企业员工、卷菸销售商、菸农和国家社会是四个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因此,打造江西菸草企业文化软实力的策略要围绕这四个方面展开。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打造江西菸草文化软实力的策略
面对企业员工,要尊敬人才,打造“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
建设“以人为本”的江西菸草企业文化,提升江西菸草的软实力就是要以企业广大员工为本,做到尊重员工、信任员工、培训员工、激励员工。一是尊重员工。要在管理实践中,大力推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实行政务公开,建立公开透明执行的监督和约束机制,进一步增强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信任员工。要在企业建立“公开竞选、公平竞争、公正竞聘”的选人、用人机制,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风气,为员工的晋升开辟一条绿色通道,真正的让每一位员工的聪明才智得到一个发展的平台。三是培训员工。应科学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建立系统的教育培训机制,加强员工教育培训,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四是激励员工。江西菸草要进一步完善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制定科学的员工等级晋升、薪酬管理及考评激励办法,以进一步激励员工立足岗位、敬业高效、开拓创新。
面对卷菸经销商,要完善服务,打造“消费者利益至上”的文化氛围。
面对广大经销商,我们要完善服务,实现双赢。“双赢”是现代企业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江西菸草要取得长远发展, 必须要重视客户的价值体验, 要为他们着想, 设法为他们创造价值,形成的“共赢”价值观。姜局长曾经强调:零售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因此,我们必须维护零售户合理利益。一是是要强化卷菸网路的控制力度,保护诚实、守法的零售户利益不受侵害。要调整供求关系,组织适销对路的货源,使零售户销量合理增长。要切实落实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经营,切实加强专卖队伍建设,做到文明执法、公正执法。二是开展全员营销, 要秉持“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把为客户和合作伙伴创造价值放在企业生存的高度来看待。要想方设法提高经营卷菸产品的“盈利率”, 帮助客户促销,把客户的利益作为衡量服务水平的标准;精心组织品牌结构,既兼顾市场又满足消费,与经营者共向开发经营适销对路的产品。
面对菸农,要保障菸农收益,打造“烟企、菸农一家亲”的文化氛围。
菸农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掌握著菸草发展的命脉。菸草行业要有所作为,就得通过发展产业让菸农的腰包鼓起来,菸农的种烟积极性才有所提高,才能巩固好菸叶的基础地位。首先,在收购的时间坚持合理定级,阳光收购。菸叶分级人员首先要通过严格的考试,持有上岗证后才允许从事分级工作。采取“阳光收购”,加强政策宣传,做到收购政策、实物样品、收购价格、收购程式、监督举报电话公开,使菸农售烟时对各个环节做到清楚明白,心里有数。其次,建立菸农学校。为了提高菸农的科技种烟水平,丰富菸农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菸农学校,指导菸农科学种烟,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菸叶质量,而且有利于树立“烟企、菸农一家亲”的和谐氛围。
面对社会,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打造“国家利益至上”的文化氛围。
姜成康局长多次强调指出:“要牢牢记住,菸草实行专卖,其目的就是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除此以外没有菸草行业自身的特殊利益。我们要把专卖体制所产生的效益真正贡献给国家,回报于社会。要牢牢记住,菸草企业都是国家的企业,我们的责任就是通过加强严格管理,实现国有资产增值保值。”
首先,江西菸草要用于承担社会责任。我们加强基层菸草专卖队伍建设尤其是要树立服务意识和责任社会责任意识。在日常工作中,要提高专卖管理人员的行政执法工作水平,将“两个至上”与提高专卖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过硬、公正廉洁、群众满意”的高素质基层菸草专卖执法队伍。其次,要追求与社会的和谐,努力回报社会。江西菸草除了要努力践行国家菸草专卖法和贡献税收外,还应主动承担社会慈善事业。如各地方菸草公司可以救助本地的贫困大学生甚至创办希望小学;也可以在大学设立奖学金,赞助体育专案等等。这些不仅体现了国家利益至上,而且也有助于提高了江西菸草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几点思考
1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综述
企业文化是在美日企业管理较量的背景下产生和兴起的。在管理变革思潮的推动下,这种将西方管理理论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思潮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社会经济开始衰退,与此同时,依靠美国扶持,并大力学习美国管理的日本,却在经济增长上创造了奇迹。美国发现日本的企业经营效率高于美国企业,日本的管理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这些引起了美日比较管理学的研究热潮。
威廉? 大内1981在《Z理论一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一书指出企业管理方法被文化所包含[1]。
托马斯?彼得斯1982和小罗伯特?沃特曼合著的《寻找优势》提出企业管理的八大品质,可综合为以关心顾客、不断革新、以人为核心的观点[2]。
阿伦? 肯尼迪和特伦斯?迪尔1982合著的《企业文化》指出企业文化包含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礼仪和文化网路,杰出而成功的公司独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以上三部著作的出版,掀起了企业文化研究的热潮[3]。
西方企业文化研究主要存在两个派别,一是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沙因教授Edgar 为代表的定性研究,对其企业文化的概念和深层结构进行了分析。二是以密西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奎恩为代表的定量研究,他们通过定量分析对企业文化进行测量、评价和诊断,但因过于量化而不能够深入组织文化内涵的研究而受到质疑[4]。
基于以上基础上,本杰明?斯耐得1990Beenjamin Scheider在《组织气氛与文化》一书中提出社会文化、组织文化、组织气氛与管理工程、员工的工作态度和组织效益的关系的模型,并将使企业文化力度量化为绩效指标。霍夫斯帝德Hofstede通过定性和定量结合分析拓展了几个维度,制定出企业文化研究量表。
目前,西方学者对企业文化研究主要以量化的方法为主,试图将无形的企业文化转化为有形的制度、规范等加以考评,以达到强化企业文化的目标。
国内研究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也备受关注。我国企业文化的研究分为大陆派和港台派。在香港、台湾多采用霍夫斯帝德Hofstede的定量化研究方法,如陈正南、黄文巨集的《成功企业之企业文化型别》,徐联恩、赖国茂的《企业文化属性与企业绩效》,占德干、张炳林的《企业文化构建的实证性研究》刊载在“管理世界”等等。
而在大陆,学者多青睐于沙因Schein式的“深入”、“参与”、“观察”、“阐释”的临床研究方式,如代表性的有陈春花的《企业文化的改造与创新》,刊载于北京大学学报。胡晓清1998在《中国建设现代化企业制度的社会文化困扰》一文中指出“当代中国社会缺乏主流文化,是一种过渡性文化”,这种主流文化的缺失正制约著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王利平2000从总体上对我国管理的文化特征进行了总结, 指出中国传统的管理模式是一种儒法互补、兼兵家权谋的管理文化,并对我国企事业单位提出了新颖的见解[5]。仲伟周等2000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内在化的企业人格体现,是整个社会文化在企业中的影像, 企业文化建设正是运用满足顾客的多层次需求而在企业内产生一种最为完全的激励和认同机制,是对企业经济手段的一种有效补充,是减少企业内部交易成本的最好途径”[6]。
总之,国内管理学界、企业界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取得一些成果,但仍处在初步探索阶段,并未形成系统理论。由于我国多数企业正处于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的转型期,其理论也侧重家族式管理文化研究,试图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这一难题提供理论支援。
2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的定义
综合国内外各种关于企业文化的观点,现代企业文化公司文化应该是企业的管理文化、组织文化和经济文化的对映综合体。企业文化必须反映管理主体的基本观念和意识形态,必须产生产业群体认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必须形成明确的经营意识和经济利益观念以及相应的物质形态[7]。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可以表述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培育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并体现出管理者主体意识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
企业文化的构成体系
理论界把企业文化分为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和精神层四个层次。具体见下表所示。
1企业物质文化是由企业职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即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二是企业的厂房、装置等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企业的物质文化直接影响顾客的感性认识,进而决定顾客对该企业优劣的判断。
2企业行为文化反映出企业人的行为形态中的浅层企业文化,位于系统结构中的第二层。它是企业人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文化活动,涉及到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所产生的一切文化现象。
3企业制度文化又称企业文化的制度层,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
4企业精神文化,即企业文化的精神层,它在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是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一种精神支柱和文化观念,包括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和价值观念等等,是企业意识形态的综合。
3现代企业文化的的几点思考
企业文化要从小抓起
无论企业大小,历史长短,从企业建立的那一天起,就酿孕了企业文化的萌芽 ,也许这种企业文化是分散的、良莠并存的,但它都对企业的发展起著促进或阻碍的作用。企业历史越长,企业的文化积淀越厚,渗透力越强。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在2005年对2881位企业经营者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近60%的被调查者同意“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有的”这一说法,正是这类错误认识误导了我国很多企业文化建设的迟滞或“无为”行为。
企业文化建设有其自身发展到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不可超越自身发展的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不加引导,无为而治,而应该从企业的“幼儿期”抓起,在创业初期有意识的塑造企业文化建设,使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创造有利于促进企业自身发展与素质提升的管理模式和文化氛围。
企业文化建设重在塑造内涵
我国企业由于在对西方文化精髓的领悟不深,不可避免地偏离企业文化建设的宗旨。许多企业内容为“团结、奋进、务实” 这种千篇一律的口号式文化,更是外在形式化的典范。打造企业文化也不是要求员工穿一样的服装,露出一样的职业化的微笑,这种表层的形式,是难以持续的,不能体现企业的价值观和内在理念,因而也无法形成有效达的文化推动力,进而激发团队的活力和员工的创造力。
通过汇入CIS理念是提升企业内涵的一种有效手段。CIS理念并不非如同技术和经验那样可以简单“嫁接”到企业生产经营中,而是通过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和视觉识别VI三大部分析出沉淀在企业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使消费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较易地识别出该企业的差异性,从而塑造企业品牌形象,提升企业内涵软实力。
执行力是企业文化实施的保障
在对2881位企业经营者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企业经营者最满意的企业文化内容中,“行为规范”则居于最末位。可见,企业文化执行力的偏差与发力,使众多企业文化建设束于高阁,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做支撑。从企业文化构成体系来看,制度层的执行不力,使企业缺乏适当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制度文化的形成基于企业精神的制度化,即通过将企业精神体现于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中,它对组织成员的行为起到引导、规范和激励的作用。“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管理大师德鲁克告诫我们企业管理者不只是喊喊口号而已,而是必须做企业文化的践行者,在企业内部塑造一个执行力组织,确保规章制度与企业文化理念相一致,为提高文化执行力提高制度保障[7]。中国香港首富李嘉诚在谈到其成功的秘诀时讲,对于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大家都懂,我只是“JUST DO IT!”,这是对文化执行力重要性的有力佐证。
确保企业文化贯彻的连续性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促成优秀企业的形成和发展,优秀企业必定有自己的优秀文化,它们与普通企业只是一线之隔。企业文化的塑造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实施过程,因此,保持文化建设相对稳定的支援环境和贯彻的连续性至关重要[8]。
然而,在企业的实际执行过程中,许多企业领导层更换的同时,也把领导个性风格和管理模式隐性地植入企业,这种文化理念的频繁变更久而久之会使员工丧失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兴趣和信心,对外也难以树立稳定、统一的企业形象。只有持之以恒地灌输企业文化意识,用企业文化思想来指导员工的行为,才能从根本上使文化在员工心里生根、发芽,以至开花结果。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程序的加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企业发展中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分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渐加剧,而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秉承著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企业提出具有创新的发展策略,从而使企业能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发展;重要性
企业要想稳定的发展,使自身的经济得到提升,企业就必须做好企业文化的建设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创设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明确管理目标,制定出相关管理方案。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中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对企业文化的构建,在发展的过程中培养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员工为企业良好形象的树立做出贡献。
一、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显示,目前许多企业管理者都缺乏对企业文化的重视度,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只关注企业经济的变化,而导致企业存在大量的问题,如不能及时的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将导致企业无法正常经营。与此同时,相关管理者缺乏对经营方法的创新,在经营的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方法,从而使企业无法跟随时代的程序,久而久之,企业则将会时淘汰。由于企业对文化建设缺乏严重的关注,致使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中只是一种简单的理念,无法为企业的发展发挥实际的作用。而企业管理者又缺少对企业员工的培训,使得企业员工缺少职业道德意识,这样员工就不会主动的工作。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存在以上问题,同时,企业管理者也无法将企业文化的内涵灌输到员工的思想中,企业只注重经济的发展,而忽视培养员工的工作精神。所以,企业不能为自身树立良好的形成,在宣传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阻碍,而企业要想让文化发挥实际的作用,只有明确企业文化发展的目标,制定相应的方案,这样才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经营体系,然而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却缺乏明确企业文化的经营方案,从而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没有任何意义[1]。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1.企业文化能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企业的健康成长需要管理者能科学的经营和管理,并保证企业精神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因此,企业文化则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文化中不仅包含着企业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同时,也存在良好的经营理念,如果管理者能有效的将企业文化贯彻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那么将会得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企业文化也会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使企业能在发展的过程中稳定的成长。与此同时,企业文化也会使员工的思想发展改变,让员工具备基础的职业道德理念。
2.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也离不开企业的发展,企业发展过程与企业文化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如果企业文化离开了企业是发展,企业文化将无法实际的作用,而企业也很难稳定的发展。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采用科学的经营方法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其中,并利用企业文化与其他企业做竞争,从而使企业能提高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其构建理念中融入著以人文字的理念,因此,企业文化能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管理者在经营的过程中会与员工友好的相处,并以身作则,为员工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促进员工与管理者、员工与员工和谐的相处,并一同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只有这样,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才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从而促进企业的增长。
三、关于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提出的策略
1.企业应对企业文化有足够的认知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明确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并对企业文化有足够的了解,这样企业在能有效的应用企业文化。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在制定企业管理方案时,首先要明确企业文化的目标,并根据企业文化的目标制定管理方案。与此同时,企业管理者要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工作水平,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学习企业文化,从而保证能科学的管理员工,并在管理的过程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这样企业也才会不断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根据可持续发展策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改善自身的经营方式,并按照企业文化的方案合理对企业员工进行分工,从而使企业形象完整的经营体系,让企业朝着正确的发向发展[2]。
2.遵循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员工的努力奋斗,因而,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尊重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管理者应尊重每一位工作者,使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系与重视,这样企业员工就会激发自身对企业的思想情感,在工作的过程中认真对待自身的工作,帮助企业快速的发展。比如:企业管理者在适当的时候可以激励和鼓励员工,表扬工作优异的员工,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奖品,从而激发员工参与工作的热情。而企业也要让员工在工作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员工根据自己的思想工作,为企业构建新颖的经营方案,只有企业管理者重视每一位工作人员,员工才会为企业贡献自身的力量[3]。
3.构建企业的特色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具有独特的经营理念,使其企业在市场中突出重要的位置,只有企业文化的特色别具一格,吸引人的眼球,企业的经营方法才会得到创新。因而,企业的管理者要选择合适的文化内容,构建属于自己企业的特色,从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发展效率。而在此过程中,企业必须要深入的了解基层群众,根据群众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经营方案,积极开展企业文化活动,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参与到其中。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得到真正的改革,并把企业员工的力量凝聚起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四、结束语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企业要重视文化建设,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将新颖的发展理念和良好的工作意识灌输到企业员工的思想中,让员工拥有良好的工作素养,在工作的过程中对企业负责,从而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只有让企业文化真正的发挥作用,企业才会稳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得到认可。
参考文献
[1]杨康.企业文化建立中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1:12-34.
[2]李丽丽.企业文化建设的概念和方法[J].现代经济资讯,2015,21:45-56.
[3]于桂红.企业文化在核心竞争中的地位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5,23:78-89.
范文二: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在房地产企业的管理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摒弃了依靠数字分析和规章制度来强化管理工作的硬性管理方法,将更多的经历转移到了文化的认同上,通过优化企业的文化,凝聚更多的心理趋向、行为规范和价值观来柔性管理企业,从而在提高了企业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使得房地产企业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和执行,所以本文就房地产企业文化的内涵进行阐述,探究了强化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的状况,并以万达集团为例提出了强化我国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内涵;作用;现状;措施
一、房地产企业文化的内涵
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是房地产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以房地产企业的管理哲学和理念为核心的,凝聚著全体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了房地产企业及其成员的价值准则、经营哲学、行为规范、共同信念以及凝聚力。现阶段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主要包括物质层、制度层和观念层三个主要的层面,具有文化导向性,注重整体意识,有一定的精神追求,同时房地产企业也具有双向属性,即房地产企业既遵循文化事业的一般规律,同时,房地产企业又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
二、强化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强化房地产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提高房地产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法宝,同样也是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灵魂。也就是说房地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和进步,就必须通过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商业信誉、品牌和服务的质量来提高自身的内在竞争力,而这些都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其次,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最终目标的,而在房地产界,品牌竞争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强化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此外,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具体稳定性,是企业发展的土壤,能够给予房地产企业更多的力量,是企业发展的灵魂,由此可见,强化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对于房地产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我国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方面,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一些房地产企业的管理者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只是从口号上理解企业文化,没有将企业的使命、宗旨和目标等内容结合起来,缺乏实际的执行力,导致了房地产企业出现“老板文化”、“旗手文化”等企业文化,形式化的房地产企业文化大大降低了房地产企业文化的价值,没有实现房地产企业实施企业文化的初衷。另一方面,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中缺乏创新性,众所周知,我国大多数房地产企业都是诞生于改革开放后,所以大部分的房地产企业存在同一化和重复性,大部分的房地产企业都将“团结求实、质量第一、开拓创新、顾客质量、服务周到”等口号作为自己的企业文化,千篇一律,模仿较多,不能和企业自身的特点和特色来建设自身的企业文化,这样一来,既不能体现企业的价值观和精神信念,也不能发挥企业文化应有的价值。
四、强化我国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措施
1.实际案例
众所周知,万达集团可谓是房地产企业的领头军,之所以万达集团能够有今天的成就,与其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分不开的,纵观万达企业集团的企业文化,我们可以看出,在第一阶段,万达集团的强调诚信经营,老实做人,精明做事是其企业文化;第二阶段,万达集团强调社会责任,共赢创富,回馈社会是其企业文化;第三阶段,万达集团强调追求卓越,国际万达,百年万达是其企业文化。由此可见,万达集团在不同阶段,都有着不同的企业文化,而且其制定的企业文化是与其发展水平和战略目标相吻合,是有利于其下一步的发展和进步的,因此,万达才有着今天的成功和成就。
2.强化措施
①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人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也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所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也是使企业文化能够切实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关键,而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对于房地产企业的员工来说,要把一切活动都围绕着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来开展,使员工能够接受企业文化,并且使员工拥有较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而对外,要树立信贷的营销观念,强调以顾客为中心。
②加强创新和协作的力度
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在营运过程中不仅需要和本行业的其他企业进行交流,而且需要和 *** 行政管理部门、金融机构以及建筑材料供应商等其他组织进行沟通和联络,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协作意识成为了房地产企业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此外,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必须加以创新,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中必须真正的体现人性化、个性化以及现代的服务理念。
③优化自身的企业形象
优化房地产企业的企业形象,不仅要树立良好的品牌意识,还需要房地产企业以诚信为根本,打造具有房地产企业特色的企业形象,这同时也是优化房地产企业外在企业文化的必然需求,这就要求房地产企业要充分的考虑自身的品牌设计、规划设计、市场定位、文化品味以及服务水平等,以诚信为根本,做到表里如一,加大宣传的力度,使自身的企业形象得到不断的优化,强化自身的竞争力。
五、结语
虽然现阶段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比较重视房地产企业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是就实施情况来看,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所以不断的优化和完善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是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
[1]郝丹江.浅析国有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与途径[J].南方论刊,2015,5:79-80.
企业文化毕业论文范例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下面是关于企业文化毕业论文范例的内容,欢迎阅读!
摘 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长治久安的保障,是企业延年益寿的良方。很多企业都在搞企业文化建设,但是有很多人包括企业领导都没有真正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只有充分理解了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的目,才能真正找到建设企业文化的正确道路,才能够建立起真正的企业文化,然而,企业文化不一定是治疗企业疾病的灵丹妙药而一定是企业延年益寿的良方。
关键词: 企业文化;文化;价值观
1 绪论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企业文化”就开始被我国的理论界与企业界所关注,并逐渐升温,我国企业开始从计划走向市场走向竞争。1984年海尔公司的张瑞敏在企业亏损147万元的情况下,首先提出文化先行、企业理念先行,为中国企业界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注入了强心针。中国企业逐渐开始关注“企业文化”这个名词,至今已经有将近30年的历史了。然而,在我国企业逐渐探索的这30多年中,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的案例还并不多。
早在1994年,农业部乡镇企业管理干部学院的潘教授就在大学的课堂里讲过这样的话他说:“同学们,我差不多是中国最早研究企业文化的教授时至今日我很是为中国的企业文化的发展感到悲哀,很多企业都只是停留在企业文化的皮毛,他们认为喊喊口号,统一着装,统一企业形象就是在做企业文化了……,”。潘教授演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企业文化的弊病。事实上18年过去了现在还是有很多学者在为中国的企业文化而叹息。下面对企业文化进行一下探讨和分析。
2 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员工普遍接受的共同的价值观,必须是企业大部分员工都接受的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才可以形成企业文化。很多书籍和学者也介绍和提及价值观问题,但是很多人忽略了共同两个字。就是因为少了共同两个字造成了很多人对企业文化的误解。很多人把企业领导的价值观当成了企业的文化核心。很多企业提出了这样那样的价值观其实都不是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不是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就很难形成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把价值观和共同的价值观混淆了就会误导企业,被误导的企业怎么可能做好企业文化呢?一个人的价值观会影响这个人的行为甚至可能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企业也一样,如果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共同认可接受的价值观也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好的共同的价值观可以支撑一个企业不断的发展。
3 建立企业文化的目的
企业文化建设往往被公司归到人力资源管理的行列,这就充分体现了企业文化的目的性。企业之所以建设企业文化目的是在思想上控制企业员工,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实际上也就是统一思想。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是用来规范员工行为的,而企业文化是用来规范员工的思想的。很多学者为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哪个更重要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制度更重要提倡什么制度文化,有的人认为企业文化更重要。事实上制度也好文化也罢都是为了约束员工的行为,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目的都是想让员工老老实实的为企业效力。企业最希望看到的结果是文化和制度一致,实际工作也是这样,一般情况下企业用制度来维护企业文化,再用文化来让员工从心里接受制度的规定。制度是让员工按企业的要求做事,违反制度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制度带有强制性,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定的纪律。建设企业文化的目的是让你自觉的遵守纪律,让你自觉地做有利于企业的事情不做危害企业的事情。制度和文化是相辅相成。就像国家的法律和民族文化道德规范一样,违反法律的行为往往也是受道德谴责的行为。一些很不道德的事情也很有可能是违法的。在某种意义上讲法律维护了道德,道德有的时候也可以维护法律。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也有类似的地方也是相互维护的。
建设企业文化的目的就是统一思想使企业可以更好的发展更好的为社会做贡献。企业文化属于人的思想范畴,是人的价值理念。这种价值理念和社会道德属于同一种范畴的。我们提出治理社会,首先提出要依法治国,人们要遵守法律,但是完善的法律也是有失效的时候。法律失效了靠什么约束?靠社会道德,所以既要依法治国,同时也要以德治国。管理企业也是一样,首先依靠企业制度,但制度再完善也会有失效的时候,企业制度失效了靠什么约束?靠企业文化约束。
4 企业文化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一个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一旦形成价值观又是很难改变的。因此,要想形成一个企业多数员工接受的共同的价值观也是需要时间的,形不成共同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就没办法建设好。一个企业要想真正建立企业文化往往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现在的企业都说自己有企业文化,严格的说都算不上企业文化。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现象是以人为载体的现象,而不是以物质为中心的现象,由一个企业的全体成员共同接受,普遍享用,而不是企业某些人特有,并且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这个积累的过程往往是漫长的。
5 企业文化不是治病的灵丹妙药而是延年益寿的良方
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时间,他的功效也是长远的,一旦形成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的延续作用极大。但是,企业文化不是用来应急的,也没办法拿他救急。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已经面临危险或者连年亏损的时候,不可能通过立刻建立一个企业文化来解除危机和扭亏为盈。企业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的文化需要不断的完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作用也逐步的加大。当企业文化深入人心之后就形成了真正意义的文化,这种文化会成为企业利益的强大的维护力量。中国的封建社会为什么能够持续几千年,在民国初期还有很多人想要复辟帝制。原因就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深入人心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原理就是来源于社会文化对人的思想的影响。人们试图通过建立企业文化来使企业基业长青,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6 现在大多数企业的所谓企业文化都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
目前很多企业都认为自己有企业文化,实际上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并没有形成真正的文化。有人认为企业文化之所以停留在表面可能是企业领导们误读了企业文化。特别是很多学者和专家他们认为多数企业的领导都没有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其实也不尽然,很多企业的领导们也知道自己公司的企业文化是虚的,不是实际的`。他们明知道是虚的还是要不断的提自己的企业文化。其实很多企业是做给外人看的。他们的初衷就是做做表面文章,他们的心理就是别人都有企业文化我也要有。很多企业都有着冠冕堂皇的“经营理念”这些理念不单单停留在表面文章,其实他们企业自身也有很多员工不了解自己企业的企业文化。比如说你拉过来某个企业的基层普通员工问问他们的企业文化是什么,估计多数人回答不出来。现在各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严格的说应该是正在建设中的企业文化,或者也可以说是企业文化初级阶段。
7 如何建立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全体员工长期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但是我们也不必要望而却步,企业文化的建设也是有捷径的。企业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在现有的文化里面,现有的民族文化和现实中人们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可以被企业加以利用改变为自己的企业文化。例如:小的企业或者是只有少数几个员工的个体经营者,他们完全可以借鉴家文化来管理自己的企业。这种家文化在我国古代商铺中体现的最为明显。新中国建立之前我国很多店铺里的伙计都是非常忠心的,有的伙计世代效忠于一个东家,有的伙计在东家破产的时候还是跟随在东家身边,甚至于东家没有能力给他开工钱了他还是帮着东家做事。这就是家文化和感恩思想的巨大力量。
大型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从集体荣誉感入手,可以向员工灌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思想。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在来建设企业文化就容易多了。这也是一种文化,他也可以约束员工的行为。人们往往害怕被扣上损害了集体利益和损害了集体荣誉的帽子。如果集体的利益和荣誉和自己的利益、荣誉结合在一起了,他就更不会轻易去诋毁自己的企业了。大型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完全可以以此为切入点。
8 总结
建立持续稳定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美好愿望,能够实现这个愿望的企业不多,建一个成功的企业文化要十几年到几十年的时间。但是我们还是要去建设企业文化。不管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应该积极的建设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仔细研究一下百年老店和持续经营几十年上百年的企业他们都或多或少的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有的百年老店的文化是以家规、祖训的形式延续下来的,有的是以行规、店柜的形式存在。
3000--5000就可以
铁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动脉,是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体产业,铁路 企业 文化 是铁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铁路企业文化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铁路运输站段企业文化建设
摘 要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运输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给铁路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铁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创新管理思维,培育并建设自己特有的企业文化,以此来确保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从而为自身发展进一步拓展生存空间,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铁路运输站段 企业文化建设 意义 举措
长期以来,我国铁路一直以“铁老大”自居,在垄断经营体制下,铁路运输站段对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必要的重视。在当前运输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铁路企业的垄断地位被打破,为了更好的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铁路企业已经开始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但铁路运输站段企业文化建设明显与当今社会发展和职工需求还存在许多脱节的地方,导致企业文化建设不仅缺乏内在动力,而且很难系统化。在这种情况下,铁路运输站段要想快速发展,更好的走向市场,则需立足于新常态下,顺应改革发展的大势,加快构建具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体系,通过企业文化这个软实力来引导职工的思想和行为,推进铁路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企业文化建设是适应铁路转型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铁路正处于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铁路运输站段职工数量较多,而且地域和文化背景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需要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加强企业职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因此需要提炼和培育全体员工共同遵循的价值观、企业愿景、共同使命、 基本素养 ,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精神文化体系,使之成为全体员工共同的精神追求,以此来凝聚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企业文化建设是高速铁路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速铁路的建设步伐。随着高铁技术和新设备的大规模投入使用,使得铁路职工的工作条件、业务水平、劳动方式、劳动强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需要铁路运输站段在 企业管理 中做到以人为本,充分的尊重职工,并对职工进行正确引导,培养职工职业情感,使其在价值观上取得共识,从而更好的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三)企业文化建设是职工自身发展的需要
职工是推动铁路企业发展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与企业心 手相 连,必须形成价值上的认同和目标利益上的一致,使职工在自觉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铁路一线职工多处于偏远山区,环境艰苦,信息闭塞,他们渴望能不断的完善、提高和充实自己,在本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需要通过企业文化的软实力来增强他们的信念,鼓舞他们的士气,使他们在精神上与企业同呼吸、共发展,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追求。
(四)企业文化建设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要受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同时还需要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要求进行反映,所以铁路运输站段也不例外,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落实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此为统领,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是铁路运输站段一直强调的永恒主题,也是铁路运输站段最重要、最核心的工作之一,所以需要打造安全文化。要从文化上来树立安全意识,打造安全环境,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把“三点共识”和“三个重中之重”的要求,以及“安全大如天”的思想贯穿于思想 教育 的始终。持续强化安全荣辱观、安全效益观和安全责任观教育,不断放大安全格言、安全警句等环境宣传的效果,通过警示于心、寓教于乐、晓理于行,引导干部职工始终把安全作为第一位的责任,摆在最为重要的位置。
(二)强化服务文化建设
首先,服务要以人为本。以客户需求为根本,通过简化工作流程、完善电子商务平台的功能等,搜集客户需求信息,主动联系货主、主动上门服务,并不断加强与大客户、地方政府和社会物流企业的战略合作,建立健全货运服务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和评价 方法 ,促进货运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另外,增强服务意识,从旅客需要出发,创新售票方式、规范客运服务,改进餐饮供应,改善旅行条件;用旅客视角评价,不断改进服务环境,提升服务质量。
其次,服务要多样化。人民群众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铁路企业必须提供多样性的服务,即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地域、不同群体的需求,这也是体现“让人民满意” 服务精神的重点所在。要真正放下“铁老大”的架子,尊重客户的权益,倾听客户的呼声,掌握客户的需求,大力倡导以满足旅客、货主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以“服务旅客创先争优”为载体,设计推出丰富多样的服务产品和便民利民 措施 ,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
最后,服务要品牌化。服务品牌是服务文化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企业服务文化的精髓。在服务过程中树立名片,通过有形展示,使无形的服务具体化,便于群众感知,增进沟通交流,也为服务文化的传播创造一个有形的窗口,在推出更具特色的服务产品、服务项目的基础上,不断在打造服务品牌上下功夫,从而形成品牌集群,通过以点带面,环境熏陶树立铁路崭新的服务形象。
(三)创新经营管理文化
首先,坚持以效益为目标。由于铁路行业具有显著的公共属性,因此,铁路经营文化的导向必须自觉地把国家利益和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按照“优先配车、优先装车、优先挂运、优先放行、优先卸车”等“五优先”原则,以大局为重,甚至不惜牺牲企业效益,全力确保国计民生的重点物资运输,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其次,铁路经营文化必须强调效率与效益的统一。在当前宏观经济处于复苏阶段,铁路运输局部买方市场渐显,要坚持最大化经济效益的目标,突出增运增收和节支降耗两大主题,围绕货运组织改革的各项要求,在运输一线单位牢固树立起让运输资源公平公正公开的面向社会的共识,通过大力开展全员性的营销攻坚和修旧利废立功竞赛活动,树立增收创效、节支降耗的自觉意识,切实推动增收节支工作取得实效,实现经营质量和收入质量的稳步提高。
最后,坚持以长远为考量。企业经营文化的构建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助力企业实现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尤其是要在经营工作中发挥文化凝聚思想,引领行为和习惯养成等积极作用,不断完善目标倒逼、动态分析和结果考核等制度机制,组织、运用并不断创新诸如“营销状元”评比等活动,积极营造增运增收、挖潜提效、注重效益的文化氛围;同时,要深入研究铁路运输市场的发展趋势,铁路运输生产组织变革的总体方向,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发展规律,不断丰富经营文化内涵和功能,使企业经营文化契合实际、发挥作用,确保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实施始终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不断前进。
(四)培育高铁文化
在当前高速铁路快速建设时期,铁路运输站段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与高铁时代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确保高铁文化和高铁发展能够相一致。在高铁文化的宣传中,要充分的利用各种形式,加快对高铁新知识的宣传力度,特别是高铁建设可能会给经济和社会带来的新变化,使广大干部职工能够对高铁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不断的丰富高铁文化内涵,加快职工高铁精神的培育,从而确保高铁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铁路企业各项改革不断深入,这就需要企业文化建设要与现代铁路建设的步伐相一致,在强化安全文化建设的同时,还要打造优质的服务品牌,进一步对铁路运输站段的现代经营管理文化进行创新,加快推动高铁文化的培育,从而确保更好的促进铁路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张哲.铁路企业如何构建安全文化[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
[2] 夏润禾.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探索与实践[J].铁道标准设计,.
[3] 冯天翔.浅谈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和对策[J].理论学习与探索,.
浅谈铁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摘 要: 文章 结合铁路生产现状,阐述了铁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现实性,对铁路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特色进行了初浅探索,提出了铁路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铁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从管理科学中分离出来的一门新的科学。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已成为企业管理部门一种广泛运用和研究的重要战略,文化力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最持久、最顽强、最能发挥作用的力量,也是企业最终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力。
对铁路企业安全文化内涵的理解也可简单表述为: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指导下,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最大可能的激发铁路职工的内在动力,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充分营造安全、舒适、高效的铁路人文环境和运输生产条件,增加铁路企业 安全生产 的和谐力、创造力和发展力。
铁路企业点多线长、生产任务繁忙、安全责任重大,铁路企业安全文化就是基于铁路安全生产的这一基本特点,自上而下得到铁路企业全体职工认可、接受和实践的安全核心理念、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从业行为的总称,体现在每位职工、每个单位、每个部门对安全生产的认知态度、行为方式和管理程度。它包括铁路企业安全理念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安全物态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行为文化等。
安全是铁路永恒的主旋律,铁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各项管理工作能否落到实处的基础建设,只有逐步培养职工树立安全文化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意识,铁路企业的运输生产管理才能真正落到工作实处、落到职工心中。
1 铁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铁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动脉,是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体产业, 铁路安全生产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抓好铁路企业的安全生产,是铁路企业各级领导和全体职工的第一要务。
如今,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铁路企业为了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生存,对铁路长期以来形成的“铁老大”形象正在逐步地洗新革面、脱胎换骨。这种刮骨疗伤的阵痛时时冲击着每位铁路职工,顺应潮流铁路企业文化建设也必须能够在铁路发展的低谷中裂变重生。
长期以来,铁路安全生产形成了一整套固有的、内在的管理规章、管理体系,伴随着市场多元化发展的需求,铁路企业必须快速加大对企业安全生产的软硬件投入,安全文化建设的软着陆恰恰体现了铁路安全生产的核心管理与铁路职工队伍的基础稳定。因此,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迫切性、现实性日显突出,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关系着铁路改革发展的生死存亡、关系着铁路职工的长治久安。
2 铁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法律是一种震慑与约束,而文化是一种引导与提升。对铁路而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是从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出发,建立全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对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氛围。达到启发人、教育人、提高人、约束人和激励人的目的。
面对铁路硬件设施的高速发展,铁路人安全文化建设的“软件机制”现状如何呢?运行状态良好吗?
呈然,铁路企业一谈到安全生产,依然觉得是一种“三如”状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坐针毡。正是这种对安全生产如临大敌的高强、高压状态,导致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始终介于法制与文化的中间地带,安全文化建设的本质是通过文化建设来促安全、保安全,让职工在享有和谐文化的工作氛围中身心愉悦去稳固安全。如果安全文化建设脱开“三平”状态,即平和、平等、平静,那么职工的心情难舒畅、工作的气氛难融恰、生产的安全难保障。
铁路半军事化的管理让铁路职工多年来顺从接受着我说你听、你干我看的强管、强压管理模式,铁路企业更多的是缺乏一种自主创新力、缺乏一种自我提升力,被动管理还是主动上手是成年人对企业管理模式、安全文化氛围的一种最本质的反映,自主管理的良性循环与发生事故――整改――检查――再发生事故――再整改――再检查的不良循环相比较,安全文化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就会融合显现在其中,或者也会自觉与不自觉地引导着职工的行为与生产。
3 铁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功能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首先触及到一个必须谈到的问题,即企业安全文化的功能在哪里?企业安全文化是文化范畴的一个分支,它的功能与人类文化的功能基本是相通的,不同的是企业安全文化更多、更强烈地打上了企业的痕迹与烙印。
铁路企业安全文化主要由三个层次组成,即: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精神文化层,其主要功能有以下三个方面。
凝聚功能
文化不是制度而是日积月累在职工心中沉淀下来的一种心理契约,但企业文化往往又会通过制度的落实来体现与表达。铁路企业的安全文化通过不同层次的文化展现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职工的思想,或者通过制度来规范职工的行为,教育职工 爱岗敬业 是铁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最基本的要素,通过广泛宣传培训教育等方式传授引导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理念,牢固树立“主人翁”的工作意识,开阔职工的思想境界,保证职工在安全生产的过程中自觉与不自觉的在思想观念上形成一种“认同感”和“使命感”。
约束功能
对企业来讲合适的人比优秀的人更加有用。只有对铁路企业文化在共同认知的基础上企业文化对职工才会产生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即企业安全文化为职工所接受,使职工自觉克服不良的陋习,养成良好的安全标准化作业习惯。安全规程、安全规范、安全规章等一系列安全制度,都是一种带有严格约束性与规范性的企业安全文化,是职工共同遵守和服从的行为准则。它用严格、准确、简洁的语言告诉职工在一定的情况下应该做些什么,不应该做些什么,怎样做是安全的,怎样做是违章的。这种约束力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稳步前行的基础定力与制胜法宝。
辐射功能
蒙牛法则中有一段这样的比喻:“企业文化从本质上讲就是企业制度和行为的长期积淀,一开始,由制度决策者发起,是少数人改变多数人的游戏,等大家都改变过来了,新来者就成了少数,于是又变成了多数人改变少数人的游戏。”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职工是社会的一员,铁路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不单单是运输服务于社会,企业职工与社会还有更深一层的文化联系,铁路企业安全文化一旦形成,必然就会突破企业的界限,对社会产生影响,进而又会反作用于铁路企业。
老子日: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种无形的文化力会穿透企业的各个系统、各个部门,其辐射力的影响关系着职工队伍的稳定、关系着铁路企业的发展与兴衰、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4 铁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安全文化就是一种生产力,安全文化建设是种看似无形却有形的经济效益。铁路企业文化建设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抓源头,教育为本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使安全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必须多管齐下在安全学习和 安全教育 的途径上下功夫,铁路企业安全文化教育要适应铁路发展特点采取灵活多样、形式丰富的方式,使安全学习和安全教育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寓教于乐,让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安全意识,逐步形成“人人学文化,事事讲规章,时时讲安全”的氛围,使广大职工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升华到“我会安全”的工作境界。绝大多数的事故、违章都是安全意识淡薄带来的结果,头脑里“我要安全”的这根“上弦”没有绷紧,自然“下弦”――各种危险行为就会时时出现,很难弹奏出安全文化的和谐音符。
抓管理,以人为本
有道是“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生产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和最大的保障。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每位职工息息相关,同呼吸、共命脉。企业的利益是以企业的安全为保障。
首先,以人为就是要求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安全责任心,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克服侥幸心理,消除麻痹大意的松懈思想。
其次,以人为本就是各项管理制度的决策与制定要从职工的切身利益出发,贯穿“以人为本”、“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的理念,真正做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以职工是否满意、是否得利、是否安康稳定为标准,形成社会效益、企业利益和个人权益的多赢局面,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再者,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就是企业抓安全生产要把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当员工人身安全与企业的生产、企业的经济利益等其他方面发生冲突时应无条件地服从人的生命安全。
安全文化就是企业的安全意识、安全目标、安全责任、安全素养、安全习惯、安全科技、安全设施、安全监管和各种安全 规章制度 的总和,其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保护人的健康,珍惜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并在企业的安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激励、凝聚和规范作用。
抓落实,诚信为本
企业安全文化是全体职工安全素质和良好习惯的具体表现。任何一个事故的发生,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设备的不安全因素、人员误操作等直接或间接的原因外,还存在企业安全生产综合管理不到位的这一致命因素。因此铁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除了职工内在的驱动外,还要靠规章制度的落实来约束体现。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一个企业各项安全生产制度的核心,也是最基本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在制度的落实考核过程中,更要体现诚信公开的考评原则,真正做到有章必循、有法必依,自律改变习惯,自觉贵在养成,真正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因此,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还应积极探索,求实创新。只有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才能枝繁叶茂、落地开花。
猜你喜欢:
1. 关于企业文化毕业论文范文
2. 公司企业文化理念范本
3. 企业文化方面的论文5000字
4. 铁路职业道德论文
企业文化方向论文
企业文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与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应运而生,在管理科学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企业文化方向论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摘 要 :国企作为现代化社会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从新中国成立后的计划经济到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一直以来扮演着重要角色。思想政治工作是国企持续发展的思想保障,企业文化是国企保持活力、彰显企业文化实力的重要依托,紧抓思想政治工作,是国企战胜困难、齐心协力解决问题的重要利器,企业文化是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逐步沉淀下来的企业精神品质。在社会经济供给侧大改革的态势下,如何加强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中企业文化的融入,是企业管理必须攻克解决的重点难点。文章从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这二者存在的问题切入,提出有效地解决策略,改善企业文化无法有效融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窘境。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企业文化; 思想政治
改革开放以来,国企在“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指导下,开发对外口岸,设立经济特区,是我国经济实现飞跃式发展。继承优秀的历史传统,造就了国企的辉煌,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定位为企业紧抓工作,作为企业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国企建立集体荣誉、团结实干的文化氛围,从思想教育上,拉近员工与企业的距离,激发员工工作热情,进而促进企业获得重大成果和经济利益。
企业文化有利于员工快速融入企业内部,认可企业的价值观和发展方向,通过企业自身特点,对员工起到熏陶鼓励作用,将企业目标与个人意志有效结合,企业利益和个人价值实现统一,最终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二者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立足于员工,从员工中来,到员工中去,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存在一定的交叉范围,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中企业文化的融入,是国企在市场经济变革下急需处理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企业文化融入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枷锁
1形而上的企业文化。目前,国企的企业文化千篇一律,缺乏企业个性和特色,企业缺乏品牌管理意识,对自身的文化定位模糊不清,敷衍了事,通常都是提出一个象征性的宣传口号,缺乏新意,缺乏特点,形而上的企业文化广泛存在,企业管理过于粗放式。国企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定位认知不足,没有从企业发展历程中沉淀企业精神、文化内涵,这也充分反映出来,国企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缺乏企业责任心,工作没有积极性,工作质量低,只关注企业业务发展和经济效益,未能立足企业长远利益,只追求一时的利益。同时,这也反映出来管理者缺乏创新意识,思想保守,循规蹈矩做事,做事情前缺乏思考,不敢大胆做事,不去踏实做事。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象征,企业需要借助企业文化来突出企业特色,彰显企业魅力,必须剔除过去“虚、大”的文化理念,诸如“拼搏、奋斗”等宣传口号。
2.思想政治工作形式主义严重。形式主义问题,伴随历史长久地存在于我国政治工作中,尚且一直未能有效解决。在国企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形式主义问题突出,诸如收到上级指示后,下发倡议文件,提出口号,只停留在宣传阶段,并没有开展实质性的教育活动,导致上级指示,只是存在于纸面,没有深入人心,没有将上级精神指示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对实际工作未能产生根本的改观。长期以来的'形式主义的工作模式,已经深入到职工的骨子里,严重阻碍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给企业文化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3.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作用没有辩证统一看待。思想认识片面性和极端性,广泛存在于国企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上。一方面,有的企业认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或者发展企业文化是无用功,都是虚的套路,不会给企业带来实质性的影响,于是,在企业中,缺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的工作热情,消极对待,敷衍了事。这种思想认识,完全无视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下取得的成就,忽视了意识的能动作用,企业没有正确的发展方向作为指导,注定会被社会的洪流所吞噬。另一方面,有的企业将在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文化放在过高的位置,认为只有加强思想教育,形成统一战线,保持思想高度一致,企业的任何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严重夸大企业文化作用。这两方面的认识,都是没有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文化作用辩证统一看待,思想认识局限,对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文化定位不准确,主观夸大或忽视这二者的能动作用,形成对思想工作融入企业文化的外部枷锁。
二、加强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中企业文化的融入策略探讨
1开拓创新,稳步发展。20世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开始与世界接轨,经济发展水平,实现井喷式增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依然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所以,国企要认清当今竞争激烈,变革与挑战并存的经济形势,升级产业链,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发展,增加企业文化软实力,加强人才引入,加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企业文化的融入,在发展中沉淀企业精神,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形成良性循环,激发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企业目标与个人意志有效结合,企业利益和个人价值实现统一,形成企业和个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
2.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员工,是构成企业的基本元素。每一位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效率,影响企业在社会中的竞争力,保持员工思想统一,形成认可的价值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工作。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企业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思想教育中的工作内容,注入新活力、新思想,将新时代下的思维模式融入到企业文化中,让思想政治工作真正的企业服务;国企要大胆创新,不拘一格,将国企资源平台优势发挥出来,形成鲜明的企业风格,根据企业特点,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及时发现企业内部存在的思想问题,及时帮助员工解决思想问题,从实际出发,满足企业和员工的实际需求;企业文化要有真情实感,得到员工的一致认同,不能再是口号的宣传,生硬的说教,把企业价值观强行加给员工,反而适得其反,员工形成抵制情绪,不利于工作的梳理进行。企业应该正确引导,通过趣味知识竞赛、职工文化墙、技能之星评选等活动,让员工主动融入企业文化当中,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职工的知识素养和专业技能培训,强化员工在企业存在感和主人翁意识。
3.明确需要,不断探索。企业文化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融入,根本上是为了增强企业实力,提升企业品牌价值,提高企业社会竞争力,这就要求国企要根据自身发展需求,统筹规划,对自身企业文化定位清晰,对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制定策略,将二者统一结合起来,共同提升企业凝聚力,发挥高新人才作用,开发新产品,丰富企业产业链。企业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引进高技术人才,保持企业活力,鼓励科研创新,保证企业在从事领域内专业领先能力。
4.提高党建工作水平。为了满足形势下改革工作需求,国企各级党组织必须调整工作思路,改变思维模式,加强党政工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传承历史优秀传统,采用新的工作方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大对党员干部的约束,杜绝工作中建立派系,树立个人山头和小团伙;引入互联网思维,通过网络渠道,加大宣传力度,保证信息的时效性,摒弃过去政治学习,读报,讲座的学习模式,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结合起来,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通过网络学习的方式,保证党员先进性,提高党员素质,保证党员在工作中保持优良作风,恪守原则,加强企业从业人员的廉洁教育,相互监督,进一步提升企业各级党组织的联络力度。
三、结语
人才是企业不断进步的源泉,在我国经济改革的形势下,国企面临体制改革,产业链升级,产业调整转移的挑战,需要企业从实际出发,确定企业发展方向,规划产业布局,实现精细化管理;同时,国企需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开展多种方式的培训育活动,从专业上、思想上提升职工素质,增强企业文化连锁效应,科学开展党建工作,做好宣传工作,做好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企业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促进国企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逊瑜.如何加强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中企业文化的融入探讨[J].企业导报,2015.
海底捞企业文化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海底捞企业文化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在国民经济素质和综合国力提高的前提下,中国第三产业发展迅猛,餐饮业发展呈稳步上升趋势,市场竞争激烈。海底捞在如此残酷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了24年,无论是海底捞的企业文化还是服务营销,都成了其他餐饮企业争先恐后模仿的对象。海底捞的成功是餐饮业的一个奇迹,其中的“秘密”还需进一步探析。
关键词:
海底捞;企业文化;服务;激励机制
一、引言
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融汇各地火锅特色于一体的大型跨省直营餐饮民营企业。公司从最初的麻辣烫小摊,到全国知名的餐饮连锁,董事长张勇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公司始终秉承“服务至上、顾客至上”的理念,为顾客提供“贴心、温心、舒心”的服务,为员工创建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实施人性化和亲情化的管理模式,提升员工价值,创造客户价值。海底捞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成为了其他企业争相模仿的对象,营造温暖的家文化,给予员工平等的尊重,带给顾客五星级的服务,使得海底捞成为了餐饮连锁的一个奇迹。
企业文化是近来企业都在强调的一个概念,企业文化是抽象的,因为它存在每一位员工的思想中,同时企业文化又是具体的,它表现在企业员工的行为中。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能激发员工的潜力,凝聚员工的向心力,创造员工的归属感,赋予员工荣誉感。海底捞的企业文化是海底捞一直引以为傲的,深入每一位员工的内心,再由员工感染每一位顾客,海底捞真正达到了将企业文化深入人心的程度。
二、海底捞企业文化现状
收获人心,营造家文化
海底捞是典型的餐饮连锁企业,对于餐饮管理来说,收获人心是其中一大重点。海底捞董事长张勇深谙这一道理,提出了“把员工当做家人”这一理念,24年海底捞一直在做这件事。
海底捞的新员工入职时会有员工培训,培训的内容细致到如何使用ATM机、如何乘坐地铁,这不仅仅是员工培训,而是在帮助来自农村的员工融入这个企业、融入这个城市。海底捞有独特的师徒制,每一位员工都有自己的“师傅”,这样可以消除员工的不安全感,能够帮助员工尽快融入到集体中来。
餐饮行业大多都是包吃包住,但是很多餐饮企业人员住的是地下室,吃的是店里剩下的食物,而海底捞的宿舍房间设施齐全,有正规的物业,甚至连衣物都有专门的阿姨洗[1]。海底捞的补贴政策相比与其他企业也要高出很多,有交通补助、餐饮补助、话费补助等。在海底捞还有一种特殊的补助叫“嫁妆”,店长及以上级别员工离职,会得到企业给的一笔钱,但是拿走“嫁妆”的至今只有三人,这是海底捞对员工的一种承诺[2],这个承诺让海底捞的员工流动率每个月只有10%左右,店长以上级别的员工基本不会流动,而其他大部分企业员工流动率在20%以上。
合理授权、适当激励
海底捞在全国50多个城市拥有200多家直营店,如今业务也开展到了海外,拥有四万多名员工,面对这么多的员工张勇很谨慎,对人力资源这一部分很有规划,他认为激励是过河的独木桥,而授权则是一根平衡木。
在海底捞,激励机制随处可见,领导随时保持和员工在一起的状态,一旦发现员工有做得好的地方就会进行激励,有的是口头激励,特别优秀的还会申请物质和金钱奖励[3]。新员工入职时,领导会进行自我介绍,向员工展示那些东西是员工应该学习的地方,并且坚持和员工站在同一战线上,这样就能激发员工的斗志。而对于创新这一块,海底捞也有自己的小创意,例如在成都分店就有三块板,黑、黄、红三种颜色分别代表没有创意、有创意但不能推广、有创意并且可以全国推广,员工都努力不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黑板上,因此海底捞的创新层出不穷。有些在全公司推广的创意,该推广的创意会以提出该建议的员工的名字来命名,这种做法激励员工不断创新。
充分信任合理授权,只有授权才是信任员工的表现[4],海底捞通过有效的授权和放权来激发员工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上至区域经理有百万以上的自主权,不用过问上级领导;下至普通员工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断,自主决定是不是可以给客人免费送一些小菜,甚至遇到不满意想免单的顾客时,员工可以及时做出决定,避免顾客抱怨。这种自主性能使员工产生“企业主人翁”的自豪感,因此对这个“大家庭”的归属感会更加强烈。授权是对员工的尊重,尊重员工才能实现员工价值,最终才能创造客户价值。
服务至上、顾客至上
海底捞的变态服务备受称赞,在海底捞等餐的时候,能够享受免费水果、免费茶水、免费美甲,免费上网,免费玩牌等服务,在厕所还能免费刷牙、补妆。吃饭时能够及时送上你所需要的物品,例如袖套围裙等,海底捞还提供手机套和热毛巾,这样的服务堪比在飞机上所享受的服务。海底捞菜品丰富,价钱公道,分量足,还能点半份菜,没吃没动的还可以退菜。海底捞就是敢于突破常规,为客户创造价值。出去吃饭等位的现象很常见,但大都是干等,海底捞却把等待变成了一种享受,把等待变成了一件容易的事,留住了更多的顾客。
2017年海底捞的老鼠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众都以为会看到海底捞公关的各种解释,但是到来的只有公关的道歉以及坦诚,这令大众措手不及,无一例外地选择原谅海底捞。网上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这个公关危机:这个锅我背,这个错我改,员工我养。如此坦率的企业、人性化的管理、诚挚的服务,最终赢得了大家的青睐。
三、海底捞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
员工文化水平较低
众所周知海底捞的晋升制度是非常公开透明的,服务员可以脚踏实地地做,最后达到总会计师的职位,这使得海底捞员工的文化水平大都在高中及以下。海底捞董事长张勇在一次采访中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海底捞不需要精英,需要的是踏实、能干、善良的人,精英是为国家做大事的人”,这句话清晰表达了海底捞员工的文化层次定位。餐饮服务行业的一线员工普遍文化较低,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现象将会有所改变,员工“高知化”将成为必然趋势,海底捞如果不做出改变,发展将会变得变缓,到达瓶颈期,缺少精英人士的专业支持的企业,很难有新的突破。
奖惩机制标准差异化
海底捞设有奖励制度和惩罚制度,惩罚制度有非常严格的标准,而奖励制度却充满了主观性。这样会使得员工不满,自己努力工作得到的奖励只有一点,犯了一个小错误却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这就是典型的奖惩力度不平衡。犯错有迹可循,做得好却找不到标准,完全依赖领导者的公平性。长期以往下去,员工的积极性会消退,员工流动率会增加。
员工缺乏竞争意识
海底捞有一套作业标准以及企业文化,在新员工入职时就会被告知如何去做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才能让顾客更满意,员工在一开始便接受了这样的输入,形成了固定思维。餐饮服务是个很枯燥的行业,服务员每日重复着相同的动作,要保证一定的效率,这就使得员工缺乏竞争意识,只想着完成既定目标,没有想过突破自我。随大流不会出错,但也不会取得成功,而创意就来自于和别人的不一样。
海底捞抵触“空降兵”,招聘方法一直采用内部选拔,人才聚集速度缓慢[5],也使得老员工的竞争意识减弱,因为大家都有这样的思想“领导者是从基层做起的”。内部选拔虽然可以保证企业原有的企业文化,但是常年不流动的水,只能变成一潭死水,丧失活力。
四、对策及启示
定期培训吸纳人才
海底捞应从内部提升和外部提升两个方面综合提高员工的文化水平。
内部提升则是在企业内部全面提升,对于普通员工应当进行定期培训,包括计算机、语言、管理等等,提升员工知识储备的同时,还促进了员工之间的感情。而海底捞的高层大都是从基层一步步提拔上来的,因此在晋升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提升员工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鼓励店长及以上级别的领导者到到高校进修,开拓员工的知识面。
外部提升则是广纳人才,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海底捞就业,如今本科毕业生越来越多,人们的文化水平逐渐提高,小学生当董事长的时代将不复存在,因此吸收新鲜血液,才能真正给企业带来活力。到高校进行招聘,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也是给海底捞更多的出口,有输入才能更好地输出。还可以给大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海底捞。
建立透明的奖惩制度
奖惩力度不平衡的原因是奖励制度不够透明,主观性太强,奖励往往由领导做出判断,领导的意识会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例如员工的外貌、工龄以及天气的好坏都会影响一个人的判断。和奖励制度形成对比的则是惩罚制度,太过标准的惩罚制度会让员工觉得企业很没有人情味,如果能适当模糊一下惩罚制度,而列出非常详细的奖励标准,会让员工觉得有了努力的目标,减少了恶意竞争。将员工的注意力从避免犯错转移到如何得到奖励,才是消除员工不平衡心理的根本办法。
建立合适的竞争制度
建立合适的竞争制度能让员工有一定的危机感,给员工设定一些目标,并用公开透明的奖励制度激励员工,使得员工努力完成目标。员工每当完成一个目标就会有满足感,而这个满足感将会继续延续到下一段工作目标中。如果竞争制度过度,就会本末倒置,太过激烈的竞争会造成员工的心理负担,适当的竞争制度才是提高员工积极性的良药。
五、启示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们在满足了低层次的生理需求之后就会向更高层次追求,最终达到自我实现。海底捞一直在做两件事,一是让员工满意,二是让顾客满意[6],正确的目标设定和企业文化建设,让海底捞越走越远。企业文化的中心思想就是以人为本,对于海底捞来说,人无非就是员工和顾客,尊重员工才能让员工达到自我实现,产生让员工为企业付出的主观性,才能让顾客满意。企业文化是企业背后一只无形的手,从企业存在时就在推着企业前进,是企业的灵魂所在。很多企业在模仿海底捞的时候,都只能做到形似神不似,学得会经营模式,却学不会海底捞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才是海底捞的'核心,是员工自豪感的聚集地,更是员工幸福感的生产地。
参考文献:
[1]李艳红,王莹.企业文化真招牌--以海底捞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7(13):50-51.
[2]黄铁鹰.海底捞你学不会[J].当代电力文化,2017(12):88.
[3]万鹃. 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4]靳冬梅. 海底捞企业文化管理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5]余吉安,杨斌,王曼.餐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功之道--以小肥羊和海底捞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4,28(11):115-122.
[6]刘艳红,袁俊.马斯洛需求理论视角下的海底捞服务创意研究[J].价值工程,2016,35(28):42-44.
公司逐步从一个不知名的小火锅起步,发展成为今天,拥有四千余名员工,拥有一批食品、饮食、营养、工程、仓储、管理方面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跨省大型餐饮企业;发展成为拥有三十二家直营分店,直营店经营面积超过五万平方米。四个大型配送中心和一个投资两千多万元人民币,占地约20余亩大型生产基地(获得HACCP认证、QS认证和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在市场定位方面,海底捞在创业之初就是主打川味为主的火锅,因此,在产品的研发、自身形象的设定上,都力求凸显十足的川味。在产品价格方面,海底捞坚持走平民化大众化的价格,其价格定位坚持大众化,以工薪阶层的消费水平为定价导向。海底捞能够在众多火锅餐饮中独树一帜,打出自己的品牌,与这种明确、从一而终的定位不无关系。
一、海底捞的文化理念
海底捞始终奉行“服务至上,顾客至上”的理念,致力于打造贴心、周到、优质的个性化服务,这一点可以说早已成为了海底捞的一个品牌象征。很多消费者纷纷表示:火锅店到处都是,味道好的也绝对不仅仅,但就是忍不住想来体验一下传说中的海底捞服务。服务,一直是海底捞的王牌竞争优势,也是消费者对海底捞最为称道的一个方面。很多人甚至不是冲着火锅,而是想体验一下服务才选择海底捞的。在服务上,海底捞的要求无疑是精益求精的。不但要让顾客对服务感到满意,甚至乐此不彼地致力于服务的最高境界——感动。海底捞的服务策略之所以能够成为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在差异化服务上的创新。海底捞不是简单地在“服务”二字上做文章,而是用具体行动将这种贴心服务落实到了消费者用餐的整个过程中,并针对每个环节设定了不同而极具人性化的服务。
在就餐前,种类繁多的免费服务令人目不暇接。我们了解到,海底捞顾客多,一般去那吃火锅排队两小时左右是非常常见的。按常理来说,很多人是不愿意把宝贵的时间花在等待上的,作为服务业的餐饮行业更是会担忧让顾客等太久容易造成顾客流失的问题。然而,海底捞却成功的将这一忧虑化险为夷。在就餐前,海底捞准备了五花八门的免费服务,弱化了顾客在排队等待中容易产生的负面情绪,让他们在保持良好用餐心情的同时,又加深了对海底捞的好感。在等候区里,瓜果、茶点、酸梅汤,报纸、杂志等配备丰富,甚至还有免费美甲和擦鞋服务。对于带宝宝的顾客还有专门的儿童区,还贴心地安排了负责陪玩的服务员,对老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也有专门服务。这些免费的服务成功消解了顾客等座时的烦躁情绪,让原本枯燥又漫长的等位时间变得丰富多彩,让顾客不觉得是在排队,而是另一种休息了。
在就餐时,海底捞更是别出心裁地设置了多项特色服务。小到给长发的女士提供绑头发的皮筋和发卡,给戴眼镜的顾客提供眼镜布,大到给每位顾客提供围裙以防止汤料溅到身上,每个餐桌甚至还至少配有一名服务生来下菜、捞菜、剥虾皮和递毛巾,等等。为了使顾客能够尽可能多地品尝到丰富菜品,服务员多半会推荐点半份菜。在餐厅的洗手间,海底捞还安排了专人为顾客开水龙头、递纸巾等,真真是没有漏掉与顾客接触的任何一个环节。对于这种无微不至的服务,顾客纷纷表示受宠若惊。
而在就餐后,海底捞还不忘给顾客的服务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会用一些小惊喜或免费赠品来加深顾客的好感度。例如:有小孩夸赞等候区的小蚕豆好吃,临走时服务员就会特意给小朋友赠送一小盒精美包装的蚕豆。通常情况下,在餐馆点餐过后的就餐过程中顾客与服务员就不会再有什么互动了。然而,海底捞的服务是贯穿全程的。在顾客用餐完毕,他们也并不会满足于一句简单的“感谢光临”,而是将这种超出顾客期望的服务进行到底。
这些服务策略成功就在于真正做到了想消费者之所想,思消费者之所思。并且都不是给顾客开出的“空头支票”,而是细致地一一落到了实处。就像用餐前的点心服务,很多餐馆也有提供,甚至茶点的种类比海底捞的还要多样。但他们只是将茶点简单地放在用餐区,没有或者比较疏于在这一块的服务。很多茶点没有了半天都没有补上,也没有及时将这些餐具摆放齐整,更别说其他针对特殊人群的贴心安排了。服务,不仅仅是顾客用餐时那一个点上的服务,应该是贯穿于顾客整个的用餐过程的,这才称得上真正全面而用心的服务。
二、海底捞企业文化背后的危机
火锅文化作为我国特有的一个传统文化,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火锅自然是餐饮行业关注的焦点。在花色纷呈、百锅千味的火锅市场,要想打出一片天地并非易事。虽然凭着多年来的苦心经营,海底捞在火锅市场中已经逐步站稳脚跟,但也不可避免地遭受着严峻的外来压力。
(一)服务至上理念遭遇瓶颈期
海底捞顾客至上的“变态服务”在赢得消费者好评的同时,也不断提高着消费者的期望。而海底捞服务水平的提升速度明显有些跟不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速度,两者难以配套,顾客满意度反而出现下滑现象。此外,海底捞一味追求服务至上的理念难免有些本末倒置,毕竟海底捞是以火锅为主营业务的餐饮企业。此前曝光的海底捞骨汤勾兑等负面新闻,就对其多年来苦心树立的良好形象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质量与服务并重、杜绝产品的负面新闻至关重要。
(二)创新脚步略显迟缓
海底捞的创新脚步略显迟缓。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面对日益繁多又强大的竞争对手,大力创新对海底捞来说刻不容缓。尽管海底捞一直致力于提升经营与管理以及员工整体的创新能力,但就目前看来,在创新这一块海底捞取得的成绩并不乐观。相比之下,呷哺呷哺更是有些后来居上。与众多火锅企业不同,呷哺呷哺另辟蹊径,首创了吧台式涮锅饮食。凭借着这种新颖独特的就餐形式和亲切温馨的家庭式服务,呷哺呷哺成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中式快餐之路,让每位顾客在享受健康美食的同时,又能感受时尚而惬意的就餐氛围。追求时尚的心理,早已由服装衍生到来饮食,餐饮企业也应该把握好消费者的这些心理需求变化,推陈出新,及时制定出相应的配套服务。在这一方面,海底捞就有待加强了。
三、海底捞提升企业文化的途径
从创业之初仅有四张桌子的小火锅店,到今日上百家连锁分店的火锅品牌,海底捞始终不变的是“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针对消费者的用心服务早已成为海底捞最重要的企业文化,对推动海底捞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十分重要。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伴随时代的变化,消费者的需求也是在不断变化着的。所以,要开拓市场,海底捞不能只是寄希望于一种成功的服务模式,必须推陈出新,强化针对消费者的服务活动,尽力满足消费者的期望与潜在需求。
(一)改进产品口味满足顾客需求
如上文所述,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人们早已不再仅仅满足于一日三餐要吃饱了。对于饮食,人们越来越追求口味的推陈出新。传统的、一成不变的口味,已经远远不能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很多人选择走出家门去餐馆吃饭,很大程度上正是带着一种尝鲜的心态。因此,作为火锅餐饮企业,海底捞要开拓市场,建立一个消费者口味研究中心刻不容缓。
火锅餐饮,从形式上来看虽然较为单一,然而火锅饮食的文化也是比较悠久的了。由于地域、风俗等方面的差别,消费者对于火锅的口味也是千差万别。海底捞如今在全国、甚至海外都发展了连锁分店,更要多从当地消费者口味分析入手,研究消费者不断变化着的消费需求,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突破。建立消费者口味研究中心,这也是一种有利于产品实现创新的有效途径。
(二)强化服务活动增强顾客互动
强化服务活动,可以不时开展一些感恩回馈活动。如:逢年过节给一些VIP客户送一些精心包装准备的礼品;对于那些推荐朋友来海底捞的回头客,可以适当送一些菜品或是海底捞纪念小礼物。也可以多开展一些与顾客互动的活动。例如:抽选一些幸运顾客,邀请他们参观海底捞的原料生产基地、产品加工后台、物流配送基地,等等。加强顾客对海底捞了解的同时,也能拉近两者的距离。此外,除了这类线下活动,也可以大力开展线上活动。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的网民规模达亿。这样一个庞大群体具有的市场潜力无疑是难以估量的,中国的网民比较年轻化,接近海底捞的目标市场,因此,开展针对消费者的线上活动很有必要。这一方面海底捞可以向其他企业的成功案例借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