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龙门石窟佛像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龙门石窟佛像研究论文

你可以参看拙文《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及其思想内涵》,发表在2008年第4期《开封大学学报》上。欢迎交流~

忧郁的一片天,无情的倚西风。太多的言语,付诸东去的流水。

不忍心打破我们共同意愿,那持久在心中滋生蔓天延的遗憾,经年已久,镜花水月的诺言,终于在这水天相接中浮出水面。没有一阕喇玉之歌,没有乐天的悲天悯地之声,更没有清新古朴的田田莲叶,腥浊的伊水河畔,各色的人流,如这滚滚东逝的浪花,掩饰不住的惊叹与喜悦对着那呆滞的、面无表情得近乎冷漠的残肢。沧桑的文化,是谁赋予它这么大的魅力。一曲曲的赞歌,一篇篇的歌赋,何来的兴致抒发着异国的调调。魏晋南北、隋唐汉武,繁华逝去,徒留身后这暗淡的无稽之作——被称作光荣的传承文化的使者。长眠的白先生,注视了一千多年,在黄泉会如何的感慨呢?

“ 峥嵘两山门,共扼一水秀”

相传在远古时期,洛阳南面这一大片烟波浩淼的湖水,两侧青山苍翠,芳草萋萋。人们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打鱼,过着平静的生活。村里有个勤劳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听到从地下传出“开不开”的奇怪声音,回到家,便把这件事告诉给母亲。母亲想了想,便告诉他,如果再听到的话就回答:“开!”谁知一声未了,天崩地裂,龙门山倾刻从中间裂开,汹涌的湖水从裂口倾出,奔腾咆哮地绕过洛阳城,一泻千里流向东海。水流之后,无数清泉从山崖石罅中迸出,蓄为芳池,泻为飞瀑。两山的崖壁上则出现了无数蜂窝似的窟隆,窟隆内影影绰绰全是石像,有的眉清目秀,有的轮廓不清,千姿百态,蔚为奇观。从此,龙门石窟便名扬天下了。如若的确如此,我更相信河畔葱郁的麦地和闲情逸致的垂钓者不是蓄意的。

天门中断楚将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不是原三峡那狰狞的姿容,只是经人工雕了又雕的凡俗之态,想极具讽刺的叫他一声“龙窟哥 ”,恭喜你近年来收入甚是可观,只可惜了你的身体状况,看看屏幕上的广告有适合窟哥的没有?鄙人实在没有更好的良策。窟哥就将就的试之一二吧!掩泪又何如,襁褓之中父母违,展眼掉斜晖,伊河水逝洛云飞。呜呼哀哉,随之去吧!

雁飞,心碎,殊容。 可恨,可叹。狂风肆虐的伊水风,呼啸不止的世人声。玷污了曾滋养着一方人的青山绿水。恍惚间传来牧羊童的咿咿呀呀之声,一回头,不仅讶然,一袭异装尚可赞,白颈绿眼实难。..暗笑。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没有想要一帆风顺,只求与世无争,安然泰之。太多违心的事态,在这溪畔的旋窝之中盘旋。回去的路就在咫尺之间,拿开望远镜,却在伊河另一畔。

截至2014年,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佛塔80余座。

龙门石窟是中国古碑刻最多的一处,有古碑林之称,共有碑刻题记2860多块,其中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和褚禭良的伊阙佛龛之碑,分别是魏碑体和唐楷的典范,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龙门全山造像11万余尊,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通高米,头高4米,耳长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2厘米,称为微雕。

龙门石窟也是书法艺术史是宝藏。著名的书法精品龙门二十品,是后代碑拓鉴赏家从龙门石窟众多的石刻造像题记中精选出来的书法极品。

这些碑刻不仅记录了发愿人造像的动机、目的,还为石窟考古分期断代提供了依据。清代学者康有为曾大力提倡整个社会书写要用魏碑体,还称赞魏碑有十美,如:笔法跳跃,结构天成,血肉丰美等。

时值今日,魏碑体还作为标语、装潢用字广泛使用。由此可见,二十品在书法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扩展资料:主要景点 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达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

龙门夜景 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大、中型洞窟50多个。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皇甫公窟、魏字洞、普泰洞、火烧洞、慈香窑、路洞等,为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潜溪寺、宾阳南洞、宾阳北洞(以上两洞的洞窟及窟顶装饰完成于北魏,佛像完成于隋和初唐)、敬善寺、摩崖三佛龛、万佛洞、惠简洞、奉先寺、净土堂、龙花寺、极南洞等为唐代代表洞窟。

东山全是唐代的窟龛,其中大、中型洞窟有20个,如二莲花洞、看经寺洞、大万伍佛洞(又名擂鼓台三洞)、高平郡王洞等。龙门石窟全景 奉先寺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因为它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 称“奉先寺”。

此窟建开凿于唐高宗初,咸享三年(公元672年)皇后武则天赞助脂粉钱两万贯,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功毕,长宽各30余米,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主佛莲座北侧的题记称之为“大卢舍那像龛”,这里共有九躯大像,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

这座佛像通高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米,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下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

双耳长且略向下垂,下颏圆而略向前突。圆融和谐,安详自在,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简朴无华,一圈圈同心圆式的衣纹,把头像烘托的异常鲜明而圣洁。

整尊佛像,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

饱经沧桑、老成持重的大弟子迦叶,温顺聪慧的小弟子阿难,表情矜持、雍荣华贵的菩萨,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与主佛卢舍那一起构成了一组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6] 奉先寺的九躯大像的背后有很多长方形的小龛,这是大约在宋、金时代,人们为了保护大像龛,依龛修建了木结构屋檐式建筑,这些建筑影响了佛像的通风,加速了佛像的风化,因而后来被拆除。

奉先寺大型艺术群雕以其宏大的规模、精湛的雕刻高踞于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成为中国石刻艺术的典范之作,也成为唐朝这一伟大时代的象征。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龙门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三大石窟之一。

地处河南洛阳南边约十三公里处,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有香山和龙门山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因与皇宫的宫门正对,人们习惯称为龙门。

唐代诗人曾说过:洛阳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就在这座高而巨大的龙门山上。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历经东西魏、北齐,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2680余品,佛塔70余座,造像10万余尊。

西山上山后的第一个洞穴,叫古阳洞,。古阳洞是一个天然的石灰岩溶洞开凿而成,从公元四百九十三年开始修建,至今已有一千五百一十五年,是龙门石窟造像群中开凿最早、佛教内容最丰富、书法艺术最高的一个洞窟。

窟顶无莲花藻井,地面呈马蹄形。古阳洞大小佛龛共有十万多尊矗立在里面,占全部佛像的百分之六十。

外形、设计上,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有的是莲瓣似的尖拱、有的是屋形的建筑、有的是帷幔和流苏,并且在龛楣上雕造有佛传故事。古阳洞还是北魏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那些达官贵人还留有一些精品书法艺术,共有二十品,古阳洞占十九品,另一品在慈香窑中。

字迹气势大方,端正有力。看完古阳洞,我们来到了药方洞,其名因窟门刻有诸多唐代药方而得。

它始凿于北魏晚期,经东魏、北齐,到唐初还仍有雕刻。洞中五尊佛像,身躯硬直少曲线,脖子短粗,身体硕壮,菩萨头冠两旁的带子很长,下垂到胳膊上部。

洞门两侧刻有药方150多种,所用药物多是植物、动物和矿物药。药方洞的药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对研究中国医药学起重要的作用。

莲花洞,于北魏孝昌年间所造,因窟顶刻有一朵巨大莲花而得名。正壁为释迦摩尼立像,北侧迦叶手握锡杖,似经长途跋涉。

南壁上方高仅2厘米的小千佛,是龙门石窟最小的佛像,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位于莲花洞南壁上方,生动细致,栩栩如生。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长宽各30余米。

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米,头高4米,耳朵长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卢舍那佛像两边还有二弟子迦叶和阿难,形态温顺虔诚,二菩萨和善开朗。

奉先寺的左侧,是石阳洞,里面仙气扑鼻,佛像雕刻得十分精致。比古阳洞还出名是宾阳洞。

它从魏朝末修建到了唐朝初,分为宾阳中洞,南洞,北洞。宾阳中洞内为马蹄形平面,穹窿顶,中央雕刻重瓣大莲花构成的莲花宝盖,莲花周围是八个伎乐天和两个供养天人。

它们衣带飘扬,迎风翱翔在莲花宝盖周围,姿态优美动人。洞内为三世佛题材,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

洞中前壁南北两侧,自上而下有四层精美的浮雕。第一层是以《维摩诘经》故事为题材的浮雕,叫做“维摩变”。

第二层是两则佛本生故事。第三层为著名的帝后礼佛图。

第四层为“十神王”浮雕像。特别是位于第三层的帝后礼佛图,它们反映了宫廷的佛事活动,刻划出了佛教徒虔诚、严肃、宁静的心境。

宾阳中洞花了二十四年才建成,内有巨大佛像十一尊。有的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有的高鼻大眼,体态端详;有的神态自若;有的青面獠牙,张牙舞爪……真是一个名不虚传的佛洞。

离开宾阳洞,我们还要去万佛洞。万佛洞因洞内南北两侧雕有整齐排列的一万五千尊小佛而得名,每尊只有四厘米高。

在南北两壁的壁基上各刻有六位伎乐人,舞伎在悠扬的乐曲声中翩翩起舞,体态轻盈,婀娜多姿。

洞窟呈前后室结构,前室造二力士、二狮子,后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是龙门石窟造像组合最完整的洞窟,窟顶有一朵精美的莲花窟顶有一朵精美的莲花,环绕莲花周围的为一则碑刻题记:“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运禅师,一万五千尊像一龛”。整个洞窟金碧辉煌,向人们展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理想国土,烘托出一种热烈欢快、万众成佛的气氛。

看完了西山石窟群,我们过漫水桥来到了东山石窟,在东山脚下的公路未开通以前,巨石上方原是一片平台。传说当年奉先寺竣工时,武则天亲自率百官驾临龙门,主持这次规模盛大的开光仪式,庞大的乐队便在这平台上擂鼓助兴,于是后人便把这里叫做擂鼓台。

相临擂鼓台的三个洞叫擂鼓台三洞。擂鼓台中洞,又名大万伍佛洞。

是一座武周禅宗窟。擂鼓台北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较早,规模最大的密宗造像石窟。

在北洞的前壁南侧,雕有八臂观音一尊,像高米,赤足坐于圆形台坐上,在前壁的北侧还雕有四臂十一面观音,像高米,赤脚立在圆形台坐上。最精美的罗汉群像在看经寺,为武则天时期所雕刻,双室结构,前室崖壁有数十个小龛造像,主室进深1170厘米,宽1116厘米,高825厘米,平顶,方形平面,四壁垂直,三壁下部雕出高均180厘米的传法罗汉二十九祖(正壁11身,两壁个9身),是龙门东山最大的一个洞窟,29尊传法罗汉保存完好。

龙门石窟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但它也折射。

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导游小邓,初次见面,请多多关照。我们要去游览世界文化遗产三大石窟之一——龙门石窟。另两个石窟是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好了,现在我们处于河南洛阳南边约十三公里处。大家看,龙门石窟就在我们面前的这座高而巨大的龙门山上,我们一起上山去游玩吧!

到了,这是上山后的第一个洞穴,叫古阳洞,里面的佛像占全部佛像的百分之六十。看,内有一些精品书法艺术,共有十九品,字迹气势大方,端正有力。还有一品在慈香窖内。古阳洞从公元四百九十三年开始修建,至今已有一千五百一十五年,可谓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十万多尊佛像矗立在里面,那可不是名不虚传的。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准备离开古阳洞去奉先寺了。奉先寺里有龙门石窟的高之最和矮之最,分别是米高和2厘米矮,形象逼真。大家请看奉先寺的左侧,是石阳洞,里面仙气扑鼻,佛像雕刻得十分精致。

我们继续走,看,我们面前的这个洞比古阳洞还出名,叫宾阳洞。它从魏朝末修建到了唐朝初,中间曾停过一个世纪的工。宾阳洞洞口两侧原有两幅画,十分出名,画得逼真的不能再逼真了。是《皇帝礼佛图》和《太后礼佛图》,后被盗窃。现置于美国纽约博物馆。宾阳洞花了二十四年才建成,内有巨大佛像十一尊。有的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有的高鼻大眼,体态端详;有的神态自若;有的青面獠牙,张牙舞爪……真是一个名不虚传的佛洞。

大家快离开宾阳洞,我们还要去万佛洞。万佛洞内有一万五千多尊小佛像,小巧玲珑,做工精巧。洞中还有一把莲花椅,背后刻有五十四枝莲花。

看到我们前面这个洞了吗?这个洞内有一百四十多种药方,体现了古代医学成就,也为传授医术用雕刻法做出了贡献。

龙门石窟有三十余洞,还有一些洞我们下次再来观赏。唐代诗人曾说过:洛阳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真是名不虚传,是个名副其实的文化遗产。

好了,龙门石窟游览完毕,欢迎下次再来,拜拜!对了我还要送大家去车站呢,走吧!

有句诗这样写:"欲问古今天下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素有"九朝古都"和"佛都"之称.去年暑假,因参加河南省乒乓球赛,我有幸来到了古都洛阳。

来洛阳的客人都会知道洛阳有三绝,洛阳牡丹,洛阳水席和洛阳龙门石窟.五天紧张的球赛结束了,高老师说:“今天我带你们到龙门石窟游玩。”大家一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龙门石窟”综合老师曾在课上给我们讲过,听说那里的石刻艺术在世界上都享有声誉。今天终于实现了亲眼所见的愿望。

来到龙门石窟,就像来到西天一样,眼前有数不清的佛雕像,有如来、黑鹰、长须佛、长腿佛、长手仙等,如来左边还有一个仙童。 如来后面有一个大圈,上面雕着字,两旁也有古文字。

佛雕像大的有几十米高,小的只有几厘米,石窟里一年四季的温度相差无几,非常合适存放石像。周围的环境很美,微风从前面的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沿壁而走,一会儿就到了千佛洞。千佛洞有一间屋大小,高三四米。

不论四壁还是洞顶,满是高约二十厘米的小佛像。佛像上下头脚相连,左右并肩而坐,相貌相同,神态安详。

抬头望洞顶,那一个个佛像如夏日群星,令人眼花缭乱。参观完,我们走出洞。

看到那穿着各色服装的游人顺水势修筑的石梯上下穿行,远远望去,犹如一条伏在山间小道上磷光斑斓的巨龙在蜿蜒蠕动。“巨龙”给这纯然一色的千年古地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望着龙门石窟这一尊尊雕像,让每一个游人都不住地啧啧赞叹。这些雕像都是许许多多巨大石块雕成的,单看这数也数不清的石块,一块就有三四千斤重,那时没有机械,得靠无数的手、无数劳动人民的血汗、智慧和幻想,才凝结成这像西天一样的龙门石窟。

多么了不起的古代劳动人民!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上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有句诗这样写:"欲问古今天下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素有"九朝古都"和"佛都"之称.去年暑假,因参加河南省乒乓球赛,我有幸来到了古都洛阳。

来洛阳的客人都会知道洛阳有三绝,洛阳牡丹,洛阳水席和洛阳龙门石窟.五天紧张的球赛结束了,高老师说:“今天我带你们到龙门石窟游玩。”大家一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龙门石窟”综合老师曾在课上给我们讲过,听说那里的石刻艺术在世界上都享有声誉。今天终于实现了亲眼所见的愿望。

来到龙门石窟,就像来到西天一样,眼前有数不清的佛雕像,有如来、黑鹰、长须佛、长腿佛、长手仙等,如来左边还有一个仙童。 如来后面有一个大圈,上面雕着字,两旁也有古文字。

佛雕像大的有几十米高,小的只有几厘米,石窟里一年四季的温度相差无几,非常合适存放石像。周围的环境很美,微风从前面的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沿壁而走,一会儿就到了千佛洞。千佛洞有一间屋大小,高三四米。

不论四壁还是洞顶,满是高约二十厘米的小佛像。佛像上下头脚相连,左右并肩而坐,相貌相同,神态安详。

抬头望洞顶,那一个个佛像如夏日群星,令人眼花缭乱。参观完,我们走出洞。

看到那穿着各色服装的游人顺水势修筑的石梯上下穿行,远远望去,犹如一条伏在山间小道上磷光斑斓的巨龙在蜿蜒蠕动。“巨龙”给这纯然一色的千年古地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望着龙门石窟这一尊尊雕像,让每一个游人都不住地啧啧赞叹。这些雕像都是许许多多巨大石块雕成的,单看这数也数不清的石块,一块就有三四千斤重,那时没有机械,得靠无数的手、无数劳动人民的血汗、智慧和幻想,才凝结成这像西天一样的龙门石窟。

多么了不起的古代劳动人民!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上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龙门石位于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是与大同云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齐名的我国三大石窟之一。龙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现“伊阙”,自古以来,已成为游龙门的第一景观。唐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洛阳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千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造像10万余尊。 。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

门票80元,通票,可以依次游览龙门西山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白园。这些景点分列在依水的两岸。

我们主要游览了西山石窟.

第104窟(宾阳洞)

这个窟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洞内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释迦牟尼像,高鼻大眼、体态端祥,左右二边有弟子、菩萨侍立,佛和菩萨面相清瘦,目大颈平,衣锦纹理周密刻划,有明显西域艺术痕迹。窟顶雕有飞天,挺健飘逸,是北魏中期石雕艺术的杰作。洞中原有两幅大型浮雕《皇帝礼佛图》、《太后礼佛图》,画面上分别以魏孝文帝和文明皇太后为中心,前簇后拥,组成礼佛行列,构图精美,雕刻细致,艺术价值很高,是一幅反映当时帝王生活的图画。可惜被美国人勾结中国奸商盗运到美国,现分别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和纽约市艺术博物馆。而洞口唐宰相书法家褚遂良书碑铭,很值得一览。

万佛洞在宾阳洞南边,洞中刻像丰富,南北石壁上刻满了小佛像,很多佛像仅一寸,或几厘米高,计有1500多尊。正壁菩萨佛像端坐于束腰八角莲花座上。束腰处有四力士,肩托仰莲。后壁刻有莲花54枝,每枝花上坐着一菩萨或供养人,壁顶上浮雕伎乐人,个个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还有一座观音菩萨像,手提净瓶举尘尾,体态圆润

奉先寺

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长宽各30余米。建于唐咸亨叁年(公元672年),历时四年竣工。它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的露天大龛,是唐代雕塑艺术的杰作。佛龛南北宽36米,东西深41米。雕有11尊佛像,主佛卢舍那高米,面容丰腴饱满,修眉长目,嘴角微翘,流露出对人间的关注和智慧的光芒。据造像铭载,女皇武则天为建造此寺,“助脂粉钱两万贯”,并亲率朝臣参加了卢舍那佛建成仪式。

龙门石窟电话

云冈石窟是北魏时期的,可以作为参考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龙门石窟优秀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导游小邓,初次见面,请多多关照。我们要去游览世界文化遗产三大石窟之一——龙门石窟。另两个石窟是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好了,现在我们处于河南洛阳南边约十三公里处。大家看,龙门石窟就在我们面前的这座高而巨大的龙门山上,我们一起上山去游玩吧!

到了,这是上山后的第一个洞穴,叫古阳洞,里面的佛像占全部佛像的百分之六十。看,内有一些精品书法艺术,共有十九品,字迹气势大方,端正有力。还有一品在慈香窖内。古阳洞从公元四百九十三年开始修建,至今已有一千五百一十五年,可谓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十万多尊佛像矗立在里面,那可不是名不虚传的。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准备离开古阳洞去奉先寺了。奉先寺里有龙门石窟的高之最和矮之最,分别是米高和2厘米矮,形象逼真。大家请看奉先寺的左侧,是石阳洞,里面仙气扑鼻,佛像雕刻得十分精致。

我们继续走,看,我们面前的这个洞比古阳洞还出名,叫宾阳洞。它从魏朝末修建到了唐朝初,中间曾停过一个世纪的工。宾阳洞洞口两侧原有两幅画,十分出名,画得逼真的不能再逼真了。是《皇帝礼佛图》和《太后礼佛图》,后被盗窃。现置于美国纽约博物馆。宾阳洞花了二十四年才建成,内有巨大佛像十一尊。有的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有的.高鼻大眼,体态端详;有的神态自若;有的青面獠牙,张牙舞爪……真是一个名不虚传的佛洞。

大家快离开宾阳洞,我们还要去万佛洞。万佛洞内有一万五千多尊小佛像,小巧玲珑,做工精巧。洞中还有一把莲花椅,背后刻有五十四枝莲花。

看到我们前面这个洞了吗?这个洞内有一百四十多种药方,体现了古代医学成就,也为传授医术用雕刻法做出了贡献。

龙门石窟有三十余洞,还有一些洞我们下次再来观赏。唐代诗人曾说过:洛阳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真是名不虚传,是个名副其实的文化遗产。

好了,龙门石窟游览完毕,欢迎下次再来,拜拜!对了我还要送大家去车站呢,走吧!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之一,其规模之大、气势之宏列世界前茅。石窟内现存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整个景区由西山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白园组成。我们主要参观的是西山石窟。

沿着伊水顺流前行,景区里面别有洞天。西面的山体上布满了一个个蜂巢似的洞窟,里面的佛像神态各异:或质朴憨厚,或饱经沧桑,或温柔亲切,或威武勇猛。

进入洞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潜溪寺,它是西山北端的第一大窟,共塑有7尊佛像。中间的主尊佛像平易近人而又不失端庄肃穆,神情睿智。佛像形神兼备,仔细看他裸露的手臂,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潜溪寺的佛像有着浓郁的人情味,拉近了人与神的距离。

走着走着,造型精致的莲花洞吸引了我们的眼球。这个洞窟的洞顶是一个不规则的穹窿形,这朵精美的大莲花就镶嵌在窟顶的正中央,它直径米,厚米,呈三层由里向外蓬勃怒放。最中心的莲蓬栩栩如生,圆形的莲子分四层向四周扩散,如同石子击水时溅起的圈圈涟漪。莲蓬外周是一圈三层叠压的莲花花瓣,花瓣错落有致,排列规整。最外层是带有流水状花纹的圆盘,同莲花浑然一体。周敦颐的《爱莲说》里写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是高洁的代名词,而在佛教里,莲花更是清净、圣洁的化身。徜徉在洞窟边,仿佛听到了阵阵梵音。

据说武则天笃信佛教,她捐脂粉钱修建的大卢舍那佛可是我们这次游览的重头戏。卢舍那佛高米,头高约4米,连耳朵都比普通人高一大截呢!只见她面颊丰满圆润,双眉弯弯犹如新月,樱桃小嘴略略上翘,勾出一丝隐隐的喜悦,一泓秋水似的双目和谐安详,凝视万物,洞察一切。传说卢舍那是武则天的化身,贤淑美丽。虽然其他朝代也有卢舍那佛像,但是只有武后在这里留下的塑像“鸿颜无匹,大慈大悲,如月如日”。武后自称曌,与卢舍那大佛的“佛光遍地,光明普照”有异曲同工之妙。

今天的龙门石窟,是历史遗迹与 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人们前来观望,为的不只是探访,更是对历史风尘的感怀。离别前,我向卢舍那大佛投去遥遥的目光,这目光和她的注视默默相遇,多么神圣的感受呀!

论文洛阳龙门石窟佛像研究

应用智能化三维打印技术性,洛阳市龙门石窟奉先寺一尊流布近百年的无量寿佛佛首22号极致完成“身首合璧”。

早上十点三十分,在龙门石窟奉先寺东北方的佛台前,龙门石窟研究所研究者杨超杰、副研究员焦建辉携手并肩将三维打印的佛首置放在残缺不全的佛的身上,这尊含冤而死近近百年的无量寿佛完成身首合一。

当这一佛像确实和佛身严丝无缝拼接的连接起来之后,当那一幕发生的情况下,我也说我的心里边安稳了。

龙门石窟研究所研究者、声誉校长温玉成详细介绍说,这尊无量寿佛是公年700很多年,内侍省高力士等一批太监为唐高宗修建的。

便是大唐官府内侍省的高力士给唐高宗贺寿,干了一批啊弥陀佛,使用寿命无尽、光辉无限的意思,贺寿的这批佛呢,基本上全是等个子,由于那时候这一石窟群早早已完成了,是这一石窟群完成了公年676年一月。那麼造这批新项目的情况下呢,早已到八世纪初了,公年700很多年了,高力士这批人很有势力,就一声令下寻找领域空白,不毁坏原来佛象的基本上,把这种像造出。

从这张1910年英国旅游家弗利尔拍摄的照片看,那时候这尊佛像还比较详细。权威专家推论,佛首失窃大约在上世纪20年代。

龙门石窟尽管他这一内容很丰富多彩,规模非常非常大。可是在上世纪初,上世纪上半叶这一段时间,遭受了规模性地盗凿。在大家企业在上世纪50年代做了一次调研,就会有780好几处都早已失窃这类残疾等级。

这尊无量寿佛佛首现阶段由上海博物馆个人收藏,根据收集三维数据信息、创建三维模型、开展虚似拼凑、完成了虚似还原。根据三维打印,进而形象化呈现龙门石窟失窃凿窟龛的历史时间原状,为造像的精确校准出示了必备条件。

大家基本明确之后,上海博物馆和大家这里就各自干了三维的实体模型,在电脑上里边根据三维虚似的拼接,就觉得这一早已是没有问题。

龙门石窟流布手工雕刻的校准科学研究获得重特大获得,也为国内外公与私个人收藏很多龙门石窟流布手工雕刻的校准科学研究、虚似还原和三维打印展现探寻出了一条行得通的技术性途径。

如今做这一工作中便是把信息内容先回家,一致性先把它这一反映出去,对这一精致的造型艺术大家先可以有一个总体的体会,它是大家现阶段做这一工作要求。

4件上海博物馆个人收藏龙门石窟佛首均可完成智能化重归

上海博物馆个人收藏的收藏品,有五件石雕据其特点被判断为龙门石窟的佛家造像,包含西汉交脚弥勒菩萨造像2件,唐朝佛头像1件、神皇头像图片1件,观音菩萨立象1件。除开刚进行三维打印身首合璧的奉先寺无量寿佛外,别的三件佛首也完成了智能化收集,即下将完成智能化重归。

据统计,上海博物馆个人收藏的五件龙门石窟造像全是该馆《中国古代雕塑馆》的关键展览品。因为时期要素和标准的限定,这五件造像在龙门石窟实际窟龛及在窟龛内的部位,一直无法考资格证书。

上年五月,龙门石窟研究所研究者杨超杰、副研究员焦建辉到上海博物馆参观考察调查,和上海博物馆研究者李柏华一起历经深入分析,评定这五件造像属龙门石窟,并从其造像内容和造型设计现状分析后,确立得出其所属窟龛范畴。

唐开元六年高力士、杨思勖等内侍省太监为唐高宗所造无量寿佛头像图片和唐展腾年间内法事监造万佛洞巨星头像图片,展现了两京宫廷大监的信念趋向和审美情趣,是科学研究龙们与内廷关联的珍贵材料。

上海博物馆有一批龙门石窟的外流珍贵文物,在其中有一件佛头像,大伙儿一看就能显著的觉得到这应该是龙门石窟奉先寺的造像。由于上海博物馆这一造像身后的断裂面它有一部分特点,在后侧它的横断面是呈V字形的凹痕,随后大家就依照这一构思,就对二十多尊残缺的佛象开展逐一的核对,最终明确是在北壁力士两侧中间那样一座佛,上博巨星头像图片跟万佛洞窟外的2个力士像脸部特点,包含窟内南壁这一巨型头像图片,她们脸部特点的核对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大家就分辨上博这一巨型头像图片应当便是万佛洞北端巨星的头顶部。

西汉两尊交脚弥勒菩萨像隶属古阳洞,是中国石窟造像设计风格过渡阶段的典型性案例和宝贵商品材料。

上博有俩件西汉的交脚观音像,历经大家核对是古阳洞窟顶郑长猷造像龛,也是我们龙们十分知名的龙门二十品,它的所属也有一件观音菩萨的立象,这一部位大家如今都还没彻底明确,这就体现出龙们流布珍贵文物校准科学研究它的艰难和多元性。

现阶段,上海博物馆5件龙门石窟流布造像,在其中四件顺利完成智能化数据采集,即下将创建其残疾等级的三维数据模型,进行造像与残疾等级的智能化拼接,给予虚似还原和展现,进而完成这种历史文物的一致性和原病理性。

根据这一试着大家也这一号召,个人收藏大家龙门石窟的精致的工艺品的企业或是本人,我们能够协作,能够这一携手同行,尽快的把这个龙门石窟外流的外面的一些精致的佛像,商品很有可能有多种要素重归不到,可是能够信息内容先回家,随后把它的一致性先反映出去。佛像重归他的本身,全部的造型艺术可以一致性的反映给大伙儿,让我们大家都可以感受到全世界全球历史文化遗产它精致的造型艺术风采。

龙门石窟是在北魏孝文帝时修筑,是展示我国灿烂石窟文化的一个表现

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前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双耳长且略向下垂,下颏圆而略向 前突。圆融和谐,安详自在,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简朴无华,一 奉先寺(4张)圈圈同心圆式的衣纹,把头像烘托的异常鲜明而圣洁。饱经沧桑、老成持重的大弟子迦叶,温顺聪慧的小弟子阿难,表情矜持、雍容华贵的菩萨,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与主佛卢舍那一起构成了一组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引自百度百科)奉先寺

楼主你好,我才小学一年级,不懂啊

洛阳龙门石窟毕业论文

龙门石窟 简介2000年11月洛阳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龙门石位于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是与大同云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齐名的我国三大石窟之一。龙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现“伊阙”,自古以来,已成为游龙门的第一景观。唐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洛阳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千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造像10万余尊。 。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高的艺术造诣。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长宽各30余米。据碑文记载,此窟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历时三年。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 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米,头高4米,耳朵长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尊佛像,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 卢舍那佛像两边还有二弟子迦叶和阿难,形态温顺虔诚,二菩萨和善开朗。天王手托宝塔,显得魁梧刚劲。而力士像就更动人了,只见他右手叉腰,左手合十,威武雄壮。金刚力士雕像比卢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加动人,是龙门石窟中的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积土时,在极南洞附近发现的,是被盗凿而未能运走遗留下的。只见金刚力士两眼暴突,怒视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犷豪放,雄健有力,气势逼人。龙门石窟中另一个著名洞窟是宾阳洞。这个窟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洞内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释迦牟尼像,高鼻大眼、体态端祥,左右二边有弟子、菩萨侍立,佛和菩萨面相清瘦,目大颈平,衣锦纹理周密刻划,有明显西域艺术痕迹。窟顶雕有飞天,挺健飘逸,是北魏中期石雕艺术的杰作。洞中原有两幅大型浮雕《皇帝礼佛图》、《太后礼佛图》,画面上分别以魏孝文帝和文明皇太后为中心,前簇后拥,组成礼佛行列,构图精美,雕刻细致,艺术价值很高,是一幅反映当时帝王生活的图画。可惜被美国人勾结中国奸商盗运到美国,现分别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和纽约市艺术博物馆。而洞口唐宰相书法家褚遂良书碑铭,很值得一览。万佛洞在宾阳洞南边,洞中刻像丰富,南北石壁上刻满了小佛像,很多佛像仅一寸,或几厘米高,计有1500多尊。正壁菩萨佛像端坐于束腰八角莲花座上。束腰处有四力士,肩托仰莲。后壁刻有莲花54枝,每枝花上坐着一菩萨或供养人,壁顶上浮雕伎乐人,个个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还有一座观音菩萨像,手提净瓶举尘尾,体态圆润丰满,姿势优美,十分传神。古阳洞也很出名。这里有丰富造像题记,为人称道的龙门十二品,大部分集中在这里。清代学者康有为盛赞这里的书法之美为: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越、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还有一个药方洞,刻有140个药方,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成就。把一些药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别的地方也有发现,这是古代医学成就传之后世的一个重要方法。龙门石窟不仅仅是佛像雕刻技艺精湛,而石窟中造像题记也不乏艺术精品。龙门石窟造像题记遍布许许多多的洞窟,约有3600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国内外学术界、书法界有很广泛的影响。龙门二十品,十九品集中于古阳洞,另有一品在西山中部偏南老龙洞崖壁的慈香窟里。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的一个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一年。洞内小佛龛琳琅满目,雕刻精巧。龙门石窟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料。因此,它堪称为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它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宾阳中洞外南侧,依崖镌刻一碑,即著名“褚遂良碑”,即《伊阙佛龛之碑》,记载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泰,为其死去的母亲文德皇后长孙氏做功德开窟造像的一篇法愿文(贞观15年即公元641年)。此碑文已严重腐蚀,难辨其文。��宾样中洞原为北魏雕凿,由于宫廷发生内乱而止。故半途而废。该洞是北魏至淌初的过渡洞。该洞高9米、宽8米多、进深9米。主像是唐代流行的阿弥陀佛,高8米多,脸型稍长、嘴唇厚大、颈有横纹、胸部隆起。木尊两侧侍立二弟子,其中左侧的迪叶雕像,刻工十分逼真。他满脸皱纹、目不斜视、严谨持重、深谙世故。左右弟子外侧侍立的菩萨,披巾、璎珞厚重,造型古朴、典雅,具有北魏的风格。在洞内的四壁上,布满大小150余个佛龛,其中有隋大业和唐贞观年的佛龛多个。宾阳南洞体现的艺术风格,上承北魏时期的刚健雄伟,下启盛唐时期的生动活泼。��宾阳北洞,此洞完工于唐代初年。洞中所供主像为阿弥陀佛,高近10米,结跏跌坐,双手平分指天、地。称作“施无畏印”即天地之间唯我独尊。就是佛祖释迦牟尼出生后站在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所说的“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左右两侧南北浮雕二天王。其造型威武,刚强有力。��(前往万佛洞)��我们离开宾阳三洞拾级而上,即可看到万佛洞。万佛洞的形状是方形平顶,顶上雕一莲花藻井,莲花藻井周围刊刻楷书大字:“大唐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云禅师,一万五千尊佛龛。”洞口过道北侧上有“沙门智运,奉天皇太后太子诸王敬造一万五千尊像一龛”的题记。两个题记互为补充,说明什末人,为什末发愿造像的原因。永隆为高宗李治的年号。太监为宫中的女官。沙门智运和内道场运单师,指比丘尼智运的号。因该洞为智运奉旨修造,所以又叫“智运洞”。天皇指唐高宗,天后指武则天,因洞勺刻有15000尊佛像,又叫“万佛洞”��该洞主尊名阿弥陀佛,有圆光和身光,结跏跌坐在印覆莲束腰须弥座上,一手贴身斜举胸前,一手抚膝。这种手势说明阿弥陀佛在向弟子信徒说法,故称“说法印”。束腰莲花座中间雕刻四个赤膊季节袒胸、筋肌突起、体朵勇猛的力士承托室座。佛背光以上崖壁上雕刻有54朵莲花,每枝上坐一菩萨,姿态生动、富于变化、造型别致、独具匠心。此外,在南北壁上雕有伎乐人,分;乐伎和舞伎。乐伎手执乐器有瑟、竺、拔、茎溪、笛子、西腰鼓等,这是唐代宫廷的“坐部”乐队。舞蹈者或吹、或弹、或拨弄琴弦,彷佛会奏出优美的旋律。将唐朝宫廷中的舞乐场面表现得活灵活现,真可谓工匠们的神工之处。��原洞外除浮雕的二力士之外,还有两尊石狮,即龙门唐代浮雕的精品,在30年代被盗。现存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和堪萨斯城纳威尔逊艺术博物馆内。��(在莲花洞)��这里为什末叫“莲花洞”呢?听我给大家解释:莲花洞是继宾阳中洞之后开凿的又一大型北魏石窟。因洞顶雕有大型飞天环绕的大莲花藻井图案而得名。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为出淤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顶藻井多以莲花为饰,但像这样大型的莲花,雕刻的如此精美,在龙门石窟中这不多见。此洞开凿于北魏孝昌年间即公元526—528年前后,属于北魏后期作品。此洞高米,深米,主尊释迦高6米(为立佛)。两侧为胁侍菩萨,佛与菩萨之间,为侍立的伽叶、阿难二弟子。其左的伽叶,身披厚重的袈裟,显示着艰辛跋涉、风尘仆仆的苦行僧形象。他右手执锡杖,这是龙门石窟造像中所独有的。莲花洞南北两壁上方各有似为“法华经”所指十方分身佛的小千佛浮雕,每个高度仅有2厘米左右。他们就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小的佛像。在坚硬的石壁上雕刻如此小的佛,而又刻得如此精工细作,确实为龙门一绝。洞口北侧上方有一块平面下凹的碑记,上刻两个大字“伊阙”,原为唐刻陀罗尼经,后复刻明代河南巡抚的“伊阙”二字,说明龙门的原称。��(往奉先寺)��在登几十步台阶就到奉先寺了,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像就在这个寺内,奉先即奉供祖先之意。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大、艺术最精、气势最磅礴、最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洞窟。��奉先寺东西深约40米,南北宽约36米,卢舍那佛(披身佛)左侧的《大卢舍那像龛记》记载:大唐高宗天皇大帝之所建也,佛身通光,高85尺,二菩萨高70尺,伽叶、阿难、金刚神王各高50尺。奉先寺的建造时间,据有关资料和专家推测,约始建于武则天被立为皇后的永微六年。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佛教石窟艺术宝库之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公布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位于洛阳市南13公里的伊河两岸,这里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形若门阙,故称“伊阙”,隋朝始称龙门。龙门石窟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始凿(公元493年),历经400余年的雕刻,现存窟龛2300多个,雕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0多万字。两山窟龛造像以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题材多样,雕刻精美,蕴涵丰富而蜚声中外。以北魏和唐代造像达到当时艺术的顶峰及匠心独具的皇家典范、中原风格而异于早、晚期石窟。以碑刻题记数量为世界石窟之最而被誉为“古碑林”。以造像内容广涉佛教信仰的众多宗派甚至包括道教的题材也是石窟艺术中所罕见。龙门石窟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典型的皇家风范。其中奉先寺规模最大,是唐代雕刻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皇后武则天曾助脂粉钱两万贯,于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竣工。它是依据《华严经》雕凿的敞开式佛龛,主佛卢舍那大佛,通高米,头高4米,耳长米,她雍容大度、气宇非凡、撼人心魄,体现了大唐帝国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显示了唐代雕塑艺术的最高成就。香山寺地处世界遗产——龙门石窟景区内。始建于北魏,唐代武则天曾在这里主持了一次诗会,留下了“香山赋诗夺锦袍”的佳话。大诗人白居易放情于龙门山水,慕恋香山寺清幽,居住于香山十八年,自号“香山居士”。香山寺北侧的白园就是这位伟大诗人的墓园,如今这里已成为各界来宾凭吊这一历史名人的理想之地。龙门石窟,在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口处,距市区公里,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共同组成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龙门,在春秋战国时期称“伊阙”,香山(东山)与龙门山(西山)东西对峙,伊水从中流过,形成一座壮丽的门阙。后因处于隋唐帝国之南,又称龙门。所谓“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开凿的洞直,或是天然形成的石洞,用以藏身或贮藏食物和东西。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已利用天然石洞描绘动物形象和生活情景,然而以石窟寺的现象出现并作为佛教信徒、僧侣礼佛和修行的场所,却是在古印度兴起佛教后出现的。由于山林的幽静、神秘、石窟的冬暖夏凉,依山雕凿石窟比用砖石筑的寺院便利耐久,所以在古印度出现了集建筑、绘画、雕凿艺术之大成的石窟寺。这种石窟寺艺术,随着僧侣的传教活动传入我国的边疆和内地,同我国民族特点和传统的各种艺术技法风格融合交汇,成为我国的一种特有的雕刻、彩绘工艺。我们今天要看的龙门石窟就是我国众多寺群中的瑰宝之一。龙门石窟群的雕刻,除了前面所说的有利条件外,还有个不可忽视的自然条件。伊水两岸的山崖都属于古生代寒武纪和奥陶纪的石灰岩层。其石质坚硬、结构紧密,不宜风化和大面积脱裂,很适合于艺术造像,与其他砂岩石相比,有着宜于保存的有利条件。洛阳龙门石窟的开凿是继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之后由皇室开凿的又一大型石窟寺群,建于北魏太和年间,先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前后400多年。其中大规模、有效率的营建约计150年左右,分别出现在北魏(占40余年)和隋唐(约占110年左右)时期。龙门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龛、石像沿伊水两岸星罗棋布的在龙门东西两山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龙门石窟修建于隋唐是模仿云岗石窟世界上许多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其载体大都为石头,位于洛阳城南13公里的龙门石窟就以石刻的形式记下了公元五世纪到十世纪之间那段已经消失的文明。龙门石窟开凿于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北宋诸朝,开凿时间长达四百多年。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00多个,造像十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多块,佛塔70余座。代表了不同时代的雕凿风格,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时尚。龙门,最具永恒魅力的当属奉先寺。这是一组斩山为石、依崖临壁凿就的群像。主佛卢舍那是中国古代人物雕塑最完美的作品之一。她丰颐秀目,仪表堂堂,一泓秋水般深邃的目光微微向下俯视,默默传递着慈爱与安详,洋溢着关注人间和洞察一切的智慧之光。龙门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最大的皇家雕刻艺术宝库。追溯渊源流长的历史,拂去千年岁月的风尘,龙门石窟,这朵石刻艺术奇葩,将永远的绽放在世界的东方。 龙门石窟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洛阳市南郊公里处,龙门峡谷东西两崖的峭壁间。因为这里东、西两山对峙,伊水从中流过,看上去宛若门厥,所以又被称为“伊厥”,唐代以后,多称其为“龙门”。这里地处交通要冲,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文人墨客的观游胜地。又因为龙门石窟所在的岩体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所以古人选择此处开凿石窟。龙门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时(公元471~477年),大规模营建于北魏、唐代,后经历代修建而成,迄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龙门石窟南北长约1公里,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沿西山石栈道缓缓而行,古阳洞、宾阳洞、万佛洞,洞洞有典;魏晋南北朝、唐代造像,代代不同。最显赫最精美的是奉先寺群像和卢舍那石佛,充分显示了唐代工匠巧夺天工的技艺,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从火车站乘81 53 60路公交车直接到景区,门票80元,有学生票.

游龙门石窟后,你有什么感触呢,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游龙门石窟作文300字,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的写作。

昨天,我们去洛阳游览龙门石窟,那里的佛像很壮观,景色很美。龙门石窟是专门雕塑佛像的地方。唐朝时,佛教非常兴盛,所以这里雕了很多座。

我们看的最大佛像是武则天捐了两万贯的脂粉钱用了三年时间雕刻成的,名字叫大卢舍那佛。它身上刻的衣裳跟真的一样,旁边的四个力士又威风又强壮;其中一个脚下踩着妖魔,手里拿着宝塔,最为神武。

龙门有许多外国游客,我想和他们说“welcom to china”,可是又觉得害怕,这时妈妈鼓励我勇敢一些,于是我就鼓起勇气对一个外国叔叔说:“ hello”,叔叔也笑着对我说:“hello”;我心里觉得很高兴,因为这件事没有我想得那么难。

这次龙门之行,我不但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而且还明白了一个道理:与人交往并不困难,只要主动一点点,自信一点点。

我下了高铁后,走了一段路就来到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南郊五公里处的伊河两岸,这里山青水绿,万象生辉,东西两山崖壁上的窟龛星罗棋布,密如蜂房。听爸爸说:“龙门石窟凿于北魏季文帝迁都洛阳之际,之后历经西魏、东魏、北魏,隋唐、唐五代营造。”

我慢慢地爬山上去,来到龙门石窟最大的窟前。最大的石窟高米,相当于8个姚明那么高。爸爸还说:“龙门石窟具有2300余座窟龛,10万余尊造像,2800余块碑刻题记的石窟遗存。”我又来到东山石窟,东山石窟比西山石窟就少多了,但是东山石窟刻雕精美程度还是可以的。我从东山石窟山下来,我们又游了香山寺和白居易的坟墓。

洛阳龙门石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好好珍惜。

暑假的一天,我们一家到河南的龙门石窟去玩。

经过长途的旅程,终于到达了我久已向往的旅游胜地。龙门石窟风景优美,吸引了不计其数的游客。石窟门前人山人海。只见一尊高大的佛祖盘坐在洞里,栩栩如生,它双手捧着几个小石头人,好像神仙与人在对话。山上云雾迷漫,一位位仙人在云雾中约隐约现,我们仿佛到了天界。

来到伊河边,用石头做成的观音雕像,站立在七色彩莲上,左手垂下来,右手持着净化瓶,瓶里插着一根柳条,白色的.纱衣迎风飘扬,嘴角向上微微一翘,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她是那么温柔慈祥!山上的小洞里有许多和尚雕像,有的和尚在坐禅,有的和尚在讲经书,有的和尚在比武,还有的和尚拿着利剑挥舞……

河面上波光粼粼,河里有各种各样的鱼,河水清澈见底,河水两边的杨柳在微风的吹拂下给旅客们带来一丝凉意,碧绿的河水随风荡漾,如一匹匹柔软的绸缎。

龙门石窟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重点旅游城市,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起,城市的兴起距今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先后有13 个朝代在此建都。作为古都,洛阳建都时间最长,朝代最多,历史悠远。司马光曾称誉洛阳君临天下,是天下兴废的缩影。可惜自宋明以后,洛阳在战火纷扰的洗礼下,昔日的繁华已所剩不多,再也没有当日的气势了。明代末年,闯王李自成的一把大火彻底结束了洛阳作为帝都的辉煌。洛阳历经劫难,现存的名胜古迹廖若星辰,有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关林,更多的则是文化遗址,这其中有二里头夏都宫殿遗址、偃师商城宫殿遗址、东周王城王陵遗址、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洛阳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道德经》、《汉书》、《资治通鉴》等都在此著成,更有众多的历史名人与洛阳休戚相关,这些人物或生于洛阳,或长期居住洛阳,或死后葬于洛阳,或创作在洛阳,或洛阳造就了他的辉煌,或洛阳带给他终生的苦难……他们给洛阳留下了众多古迹、无数的传说与典故;譬如,孔子“入洛问礼”、洛阳纸贵、鲤鱼跳龙门等等。春天是牡丹花开时节,洛阳在每年的4月10 日至4 月25日举办牡丹花会,至今已举办了22 届。由于牡丹花会紧连五一黄金周,所以这一期间被称为洛阳市旅游黄金月。在2004 年的旅游黄金月中,洛阳市共接待境内外旅游者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 亿元,较2002 年同期分别增长%和%;主要旅游景区(点)共接待游客 万人次,门票收入 万元,较2002 年同期分别增长%和%(由于2003“非典”肆虐,所以2003 年的数据不具有可比性)。从各方面的综合数据可以看到,洛阳市的主要旅游指标创历史新高,历史文化游和休闲游交相辉映,客源结构趋向合理,长线游客大幅增长,人均消费大幅增加。但是,从全国范围内看,由于近年来洛阳市在改制、旅游招商引资、旅游发展思路上失去了一些重要机遇,致使洛阳的旅游发展形势日益严峻:不仅和国内旅游发展先进城市的差距在拉大,而且在河南省内旅游业的龙头地位也正在丧失。

人间四月,芳菲无限,不忍辜负这大好的春色,我们一家去游览位于中原腹地西部的“九朝古都”———洛阳。 在领略了洛阳牡丹的国色天香之后,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参观著名的龙门石窟。是啊,龙门依山傍水,风景宜人,自古即为洛阳八景之冠。 从洛阳出发,驱车南行约十余公里,便来到了龙门风景区。只见这里青峰屏峙,绿水畅流,气势不凡的龙门大桥犹如彩虹卧波,雄跨于伊水之上,飞架于龙门之口,令人叹为观止。由于天气晴好,两岸垂柳枝叶婆娑,宛如碧玉丝绦,微风过处摇曳生姿,令人一扫旅途劳顿,倍感神清气爽。 穿过大桥拱门,沿着西山缓缓南行,进入龙山第一大洞窟,洞窟平面为马蹄形,穹隆顶,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和二天王,特别是南壁的大势至菩萨,造型丰满敦厚,仪态文静,与主佛造像为龙门石窟唐代石雕中最优美的两尊。 我们一路啧啧称赞着缓缓前行,不久便来到了西山最高处的奉先寺。站在奉先寺下,一仰头,便看见了主尊卢舍那大佛,乍看之下,我的内心只能用“震憾”二字来形容,只见这尊佛像雍荣华贵、仪态万方,浓密的螺形发髻松松地盘在头顶,轻柔薄透的通肩式袈裟披在她匀称丰腴的身体上,勾画出了优美的曲线。她静静地端坐着,眉稍嘴角含着浅笑,头微低,俯视的目光正好同礼佛朝拜者敬仰的目光交汇在一起,显得那样的温柔、典雅、优美……据说这尊大佛乃是一代女皇武则天为自己歌功颂德仿照自己面容所造,被誉为“东方维纳斯”或“东方雅典娜”,她的宁静和慈祥是东方智慧对于力量这个概念的最高深也是最精确的诠释,再看卢舍那大佛侧旁还有其弟子阿难、迦叶、胁侍菩萨和力士、天王的雕像,比较之下,那身披铠甲、手持宝塔、足踏夜叉的天王,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龙门石窟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中,吸引着更多的中外游人前来旅游观光。 随着人流而行,途经药方洞、古阳洞,还有火烧洞、石窟寺、极南洞,跨过连接东西两山的人行便桥,我们又来到了龙门东山石窟。这里的洞窟虽年代不如西山的久远,数量也没有西山的众多,但在雕刻技巧和风格上,也有它们的独到之处。 出得龙门来,夕阳已西下,我们不约而同地回首向南,只见满天绚丽的霞光里,那青山秀水的自然景色与鬼斧神工的人文雕刻更显得相映成辉。仅此龙门石窟一游,便是不虚洛阳此行了,我在心底对自己说,同时依依挥手,不舍地作别这座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自然宝

龙门石窟历史文化遗产论文文献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广义概念,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 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截止2009年6月,中国已有38处世界遗产。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5处,世界自然遗产7处,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4处,文化景观2处。【文化遗产】(25处)1.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北京,)18.龙门石窟(河南,)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19.都江堰—青城山(四川,) 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20.云冈石窟(山西,) 下载网22.澳门历史城区(澳门,2005)23.安阳殷墟(河南,)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24.开平碉楼与古村落(广东,)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25.福建土楼(福建,)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自然遗产】(7处)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1.九寨沟(四川,)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2.黄龙(四川,)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3.武陵源(湖南,) 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4.三江并流(云南,) 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5.大熊猫栖息地(四川,)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6.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林(云南)、荔波(贵州)、武隆(重庆), ) 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7.三清山(江西,)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处)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1.泰山(山东,) 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2.黄山(安徽,)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3.峨眉山—乐山(四川,) 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4.武夷山(福建,) 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文化景观】(2处)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1.庐山(江西, )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2.五台山(山西, )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其他形式的世界遗产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无形遗产】(4处)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昆曲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中国古琴艺术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蒙古族长调民歌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南音(泉州弦管)()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记忆遗产】(4处)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传统音乐录音档案(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清朝内阁秘本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清代大金榜(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纳西东巴古籍文献(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巴文化研究所)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世界遗产预备名单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部分)】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云居寺塔及石经(北京房山) 北京古观象台(北京建国门) 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北海公园(北京西城区) 安济桥(河北赵县) 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独乐寺(天津蓟县) 婺源理坑、汪口古村落(江西婺源县)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丁村民宅(山西襄汾县) 永乐宫(山西芮城县) 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牛河梁遗址(辽宁朝阳市) 元上都遗址(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闪电河) 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西安碑林西安古城墙 汉长安古城遗址(西安) 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杭州西湖良渚遗址(浙江余杭)铜录山古铜矿遗址(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县) 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江南水乡城镇(苏州周庄、同里)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丝绸之路(中国) 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程阳永济桥(广西三江,即风雨桥) 佛宫寺释迦塔(山西应县,即“木塔”) 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卢沟桥(北京丰台) 开元寺塔(河北定州)GqJ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

忧郁的一片天,无情的倚西风。太多的言语,付诸东去的流水。不忍心打破我们共同意愿,那持久在心中滋生蔓天延的遗憾,经年已久,镜花水月的诺言,终于在这水天相接中浮出水面。没有一阕喇玉之歌,没有乐天的悲天悯地之声,更没有清新古朴的田田莲叶,腥浊的伊水河畔,各色的人流,如这滚滚东逝的浪花,掩饰不住的惊叹与喜悦对着那呆滞的、面无表情得近乎冷漠的残肢。沧桑的文化,是谁赋予它这么大的魅力。一曲曲的赞歌,一篇篇的歌赋,何来的兴致抒发着异国的调调。魏晋南北、隋唐汉武,繁华逝去,徒留身后这暗淡的无稽之作--被称作光荣的传承文化的使者。长眠的白先生,注视了一千多年,在黄泉会如何的感慨呢?“峥嵘两山门,共扼一水秀”相传在远古时期,洛阳南面这一大片烟波浩淼的湖水,两侧青山苍翠,芳草萋萋。人们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打鱼,过着平静的生活。村里有个勤劳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听到从地下传出“开不开”的奇怪声音,回到家,便把这件事告诉给母亲。母亲想了想,便告诉他,如果再听到的话就回答:“开!”谁知一声未了,天崩地裂,龙门山倾刻从中间裂开,汹涌的湖水从裂口倾出,奔腾咆哮地绕过洛阳城,一泻千里流向东海。水流之后,无数清泉从山崖石罅中迸出,蓄为芳池,泻为飞瀑。两山的崖壁上则出现了无数蜂窝似的窟隆,窟隆内影影绰绰全是石像,有的眉清目秀,有的轮廓不清,千姿百态,蔚为奇观。从此,龙门石窟便名扬天下了。如若的确如此,我更相信河畔葱郁的麦地和闲情逸致的垂钓者不是蓄意的。天门中断楚将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不是原三峡那狰狞的姿容,只是经人工雕了又雕的凡俗之态,想极具讽刺的叫他一声“龙窟哥”,恭喜你近年来收入甚是可观,只可惜了你的身体状况,看看屏幕上的广告有适合窟哥的没有?鄙人实在没有更好的良策。窟哥就将就的试之一二吧!掩泪又何如,襁褓之中父母违,展眼掉斜晖,伊河水逝洛云飞。呜呼哀哉,随之去吧!雁飞,心碎,殊容。可恨,可叹。狂风肆虐的伊水风,呼啸不止的世人声。玷污了曾滋养着一方人的青山绿水。恍惚间传来牧羊童的咿咿呀呀之声,一回头,不仅讶然,一袭异装尚可赞,白颈绿眼实难.....暗笑。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没有想要一帆风顺,只求与世无争,安然泰之。太多违心的事态,在这溪畔的旋窝之中盘旋。回去的路就在咫尺之间,拿开望远镜,却在伊河另一畔......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是与大同云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齐名的中国三大石窟之一。它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千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造像10万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 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长宽各30余米。据碑文记载,此窟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历时3年。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龙门石窟中另一个著名洞窟是宾阳洞。这个窟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洞内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释迦牟尼像,高鼻大眼、体态端祥,左右二边有弟子、菩萨侍立,佛和菩萨面相清瘦,目大颈平,衣锦纹理周密刻划,有明显西域艺术痕迹。窟顶雕有飞天,挺健飘逸,是北魏中期石雕艺术的杰作。 龙门石窟不仅佛像雕刻技艺精湛,而且石窟中造像题记也不乏艺术精品。龙门石窟还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料。因此,它堪称为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 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佛教石窟艺术宝库之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公布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它位于洛阳市南13公里的伊河两岸,这里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形若门阙,故称“伊阙”,隋朝始称龙门。龙门石窟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始凿(公元493年),历经400余年的雕刻,现存窟龛2300多个,雕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0多万字。两山窟龛造像以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题材多样,雕刻精美,蕴涵丰富而蜚声中外。以北魏和唐代造像达到当时艺术的顶峰及匠心独具的皇家典范、中原风格而异于早、晚期石窟。以碑刻题记数量为世界石窟之最而被誉为“古碑林”。以造像内容广涉佛教信仰的众多宗派甚至包括道教的题材也是石窟艺术中所罕见。龙门石窟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典型的皇家风范。其中奉先寺规模最大,是唐代雕刻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皇后武则天曾助脂粉钱两万贯,于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竣工。它是依据《华严经》雕凿的敞开式佛龛,主佛卢舍那大佛,通高米,头高4米,耳长米,她雍容大度、气宇非凡、撼人心魄,体现了大唐帝国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显示了唐代雕塑艺术的最高成就。 香山寺地处世界遗产——龙门石窟景区内。始建于北魏,唐代武则天曾在这里主持了一次诗会,留下了“香山赋诗夺锦袍”的佳话。大诗人白居易放情于龙门山水,慕恋香山寺清幽,居住于香山十八年,自号“香山居士”。香山寺北侧的白园就是这位伟大诗人的墓园,如今这里已成为各界来宾凭吊这一历史名人的理想之地。

人间四月,芳菲无限,不忍辜负这大好的春色,我们一家去游览位于中原腹地西部的“九朝古都”———洛阳。在领略了洛阳牡丹的国色天香之后,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参观著名的龙门石窟。是啊,龙门依山傍水,风景宜人,自古即为洛阳八景之冠。从洛阳出发,驱车南行约十余公里,便来到了龙门风景区。只见这里青峰屏峙,绿水畅流,气势不凡的龙门大桥犹如彩虹卧波,雄跨于伊水之上,飞架于龙门之口,令人叹为观止。由于天气晴好,两岸垂柳枝叶婆娑,宛如碧玉丝绦,微风过处摇曳生姿,令人一扫旅途劳顿,倍感神清气爽。穿过大桥拱门,沿着西山缓缓南行,进入龙山第一大洞窟,洞窟平面为马蹄形,穹隆顶,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和二天王,特别是南壁的大势至菩萨,造型丰满敦厚,仪态文静,与主佛造像为龙门石窟唐代石雕中最优美的两尊。我们一路啧啧称赞着缓缓前行,不久便来到了西山最高处的奉先寺。站在奉先寺下,一仰头,便看见了主尊卢舍那大佛,乍看之下,我的内心只能用“震憾”二字来形容,只见这尊佛像雍荣华贵、仪态万方,浓密的螺形发髻松松地盘在头顶,轻柔薄透的通肩式袈裟披在她匀称丰腴的身体上,勾画出了优美的曲线。她静静地端坐着,眉稍嘴角含着浅笑,头微低,俯视的目光正好同礼佛朝拜者敬仰的目光交汇在一起,显得那样的温柔、典雅、优美……据说这尊大佛乃是一代女皇武则天为自己歌功颂德仿照自己面容所造,被誉为“东方维纳斯”或“东方雅典娜”,她的宁静和慈祥是东方智慧对于力量这个概念的最高深也是最精确的诠释,再看卢舍那大佛侧旁还有其弟子阿难、迦叶、胁侍菩萨和力士、天王的雕像,比较之下,那身披铠甲、手持宝塔、足踏夜叉的天王,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龙门石窟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中,吸引着更多的中外游人前来旅游观光。随着人流而行,途经药方洞、古阳洞,还有火烧洞、石窟寺、极南洞,跨过连接东西两山的人行便桥,我们又来到了龙门东山石窟。这里的洞窟虽年代不如西山的久远,数量也没有西山的众多,但在雕刻技巧和风格上,也有它们的独到之处。出得龙门来,夕阳已西下,我们不约而同地回首向南,只见满天绚丽的霞光里,那青山秀水的自然景色与鬼斧神工的人文雕刻更显得相映成辉。仅此龙门石窟一游,便是不虚洛阳此行了,我在心底对自己说,同时依依挥手,不舍地作别这座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自然宝藏

关于佛像的论文研究

藏传佛教文化在藏地十分兴盛,也得到了其他民族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受佛教影响以来,藏族寺院的宗教信仰、信仰仪轨 不断发展变迁。佛教与民间信仰的关系,是藏族宗教文化史上日益引起兴趣的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课题。藏族自古以来浓郁的宗教气氛一直是区域文化突出的特点。 不论岁月的变幻还是时代的兴替,民间信仰与佛教两大宗教文化,都以其炽热的温度,反映着社会变迁的轨迹。 藏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信巫好鬼”的民族,这是培植民间信仰最好的土壤。对古代的闽越人而言,世界万物都是具有神秘力量的,人生存在的一个重要主题,即是 协调自己与大自然精灵之间的关系。古老的藏族有着内容十分丰富的民间信仰崇拜。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近现代藏族民俗得以了解;另一方面,藏族民间信仰的许多 内容被后起的本教乃至本土化的佛教所吸收,已经融入到本教、佛教中去了。因此,藏族本教、佛教中的一些内容如果追根溯源的话,其源头同样可以一直找到民间 信仰中去。在藏区,尤其是安多牧区有着与众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在此地区佛教影响下的民间信仰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研究领域。对此情况,寺院宗 教文化历来备受学者关注,但对民间宗教文化研究甚少,因此,研究佛教与民间信仰的关系,安多牧区是较为典型的代表。据笔者调查和搜集资料发现,安多地区唐 克人文的研究历来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本文以唐克地区的宗教习俗为出发点,论述了深受藏传佛教文化影响的民间意识形态、风俗习惯、社会活动等与宗教有 密切相关的民俗文化。 本论文包括导言、正文和结论三大部分。导言涉及了有关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民俗文化研究的最新动态。迄今为止,关于唐克牧区的历史著作仅仅只有两 本,一本是贡秋尊主的《安多唐克部落史志明镜》和罗让曲平的《神奇的黄河一弯》,两本著作都叙述了近现代的唐克历史以及寺院历史,虽然现在学术界藏学是热 门的课题,尤其有关藏传佛教教义、教理及寺院宗教文化的研究层出不穷,但是对在佛教思想影响下的民间信仰及民俗文化方面的研究还是比较少见,尤其是在笔者 论文中的主题案例唐克的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的研究目前还没有学者进行考察和研究。 论文的第一部首先概述了唐克地区的民情风俗、自然环境及特点以及牧民的生活状况等,同时通过阐述唐克人的渊源也对该地斯何仓寺院的历史也做了简要的介绍。 唐克地区为纯游牧地区,这种独特的自然和生活环境是唐克地区民风民俗的大背景,了解唐克地区的生产生活环境,对我们研究该区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具有很大帮 助。斯何仓寺院对唐克地区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具有很大的影响,有必要在背景部分做简要的论述和介绍,主要包括斯何仓寺院的产生、发展和寺院现状;该部分还 阐述了斯何仓部落的相关方面。 第二部是佛教教理传入民间后演变成了民间宗教或民间习俗。本文主要通过民间故事、寓言以及民间的访谈,论述了佛教对人们行为习惯等产生的影响。其中第一节 阐述了因果的概念、民间对因果观的理解、其践行情况以及因果观的作用。第二节界定了今生来世的概念,论述了民间对今生来世、命运、福份的认知,及后世相关 的朝拜习俗等。但这样的神灵观并不符合佛教的本意,比如在的案例里的唐克牧区有佛教寺院民众都是信佛的,但这种的神灵观是无处不见。佛教与其他宗教最大的 不同之处在于“无神论”的主张。还认为缘起产生世界等佛教的本意相差很远,所以笔者在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佛教的基本理论来比较牧区的民间信仰和佛教之间的差 别以及佛教思想对民间信仰的影响。该部分主要从民间信仰的因果业报观、来世思想、慈悲观等特点为主线做了梳理和论述。 第三节阐述了人们对无常观的看法与认知。无常是佛教思想的最根本观点之一,了解和认知无常的观念,才能打开认识佛教的大门。对于藏传佛教而言,其能发展并 兴盛于雪域藏地的最主要因素也是其无常观对广大藏族信徒的思想认知和启发方面起到了根本的改观,因此,无常观成了藏族民间信仰和认知的根本表现之一。唐克 地区的藏族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也体现了这一点,甚至可以说,唐克地区因其独特的游牧文化的背景,该区民间信仰中的无常观念相比藏地农区而言,更具有浓厚的 宗教意味和虔诚性。 第四节论述了民间慈悲心的发愿和践行。民间信仰及其民俗文化是伴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发展而产生和变化的,民间信仰及民俗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发展史,其 历史远于宗教,其内容也更广于宗教。但是,宗教因其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先进性,其宗教仪轨的程式化等特点,使得宗教在一个地区传入和发展后,其理论和思想 瞬间遍及到民间信仰和文化的方方面面,对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的变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唐克地区民间信仰因受藏传佛教的影响,其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 化,笔者主要论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民间祈福仪式及其变化,主要体现在祈福日期的选定、祈福对象、祈福人员的变化等方面;二是饮食、服饰变化及禁忌。饮食 和服饰是一个民族物质文化的外在表现,随着藏传佛教的传入,该区饮食内容、饮食习惯和服饰类型、服饰装饰及民间禁忌文化等相应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基本 的特点就是这些民间生活和习俗的渊源都开始渗入了藏传佛教文化的相关思想和内容;三是盟誓的产生及其变化。 第三部分论述了唐克地区一年供养、祭祀仪式及民间活动等,即:一是夏季的活动,主要介绍了藏历兔月民间宗教活动习俗、藏历四牛月的煨桑活动中牛月唐克部落 的煨桑活动习俗、虎月颂度母会仪式过程,并对此一一作了简要的分析。二是冬季的活动,主要对藏历马月仪式活动、羊月婚俗文化、猴月“朵玛”仪式等作了简要 论述。三是秋季的宗教活动仪式,主要论述了“多热”星辰仪式,蛇月的活动及其文化特点。四是春季的宗教活动,概述并分析了鸡月大法会、狗月金桥活动、猪月 “持嘛呢”等活动。这些民间宗教习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从思想意识层面产生的民间宗教习俗和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民间宗教习俗。不管是从思想意识层面产生 的民间习俗,还是从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民间习俗,两者都深受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但是它们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又与藏传佛教的教理有着一定的区别。 第四部分论述了藏传佛教对民间信仰及民俗方面的功能及其价值。有藏传佛教特色的民间习俗不仅有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佛教思想对构建社会和谐思想方面的功能 和对人们伦理道德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这些都是通过与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结合而产生的。 本论文的现实意义也就是佛教思想对人们思想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和教育意义。佛教一直在致力于适应时代的改革,所以中国佛教在发展的进程中间,都是以建立 一种契合时机的人间佛教作为它的一个改革的核心。在现在来讲,迷信是社会的公敌,所以要建设人间佛教是大家共识的。所谓建设人间佛教,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 意义:一是说它作为一种人生的修养,在提升人的修养,提升人的道德品质方面有积极意义,我们也可以称它为一种人生佛教,体现人生的一种哲理;再一个方面就 是在服务社会方面,佛教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诚然,因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所限,本论文还有很多不足支持,主要是尚未能从文学与艺术的角度对各种信仰和民俗的考察:一是从文学的角度出发,对民俗文化与 文学之关系特别是关于民俗与民间通俗文学之关系的探讨。二是从艺术的角度出发,即藏传佛教佛像艺术,这些研究既是艺术的研究,也是信仰的探析。从这些不同 角度出发做研究对我们理佛教思想在藏区的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对我们认识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具有很大的帮助。这也是笔者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值得加深和 改进的地方。

可以研究佛教的发展历史,这样是对自己帮助最大的。可以看《印度佛教史》英.渥德尔

谈佛像艺术,对不少人来说是一个相当遥远而陌生的题目。对我自己,也曾经是如此的,所以我将追述一下个人的经验,从我的幼年说起,从我尚未与佛像结缘时说起。我出生在“五四”运动之后,所以是在科学与民主口号弥漫的空气中成长起来的。父亲属于把现代西方科学引入中国的第一代,他曾在不同的大学里创办了数学系。我入的小学,首先是南京东南大学附设的大石桥实验小学,后来是北京清华大学附设的成志小学。可见我在童年和佛教是毫无缘分的。母亲确曾供着一座观音白瓷像,但对于孩子的我说来,那是家里的一件摆设,并不觉得有什么特殊意义,有时随大人去参观寺院,看见有人烧香磕头,便自己解释说,那是乡下老太婆的迷信,觉得可笑又可悯。我听叔叔讲述,他如何在乡间扫除迷信,跑到庙里砸泥菩萨,我也觉得有些滑稽。泥菩萨本是泥的,膜拜固是无知,认真地砸起来,也显得多事。中学时代,每有远足去游什么古寺,对于山中的钟声,翠丛后的飞檐有着难名的喜爱。对于大殿中的金佛,觉得那是必须有的装饰,和铜香炉、蜡烛台、木鱼、挂幡……共同构成古色古香的气氛,没有了很可惜,古诗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情调就无处可寻了。至于佛像本身,则从未想到当作艺术作品去欣赏。在学校里读古文,不见有一篇文章说到佛教雕塑。读古诗,记得韩愈有: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照来所见稀。

1、“中原北朝期のサッタ太子とスダーナ太子本生図”(《中原北朝时期的萨埵太子与须达拏太子本生图像》),《MUSEUM》(东京国立博物馆研究志)第580号,2002年 。2、“中国北朝期における定光佛授记本生図の二种造形について”,《美学美术史研究论集》第18号,名古屋大学,2000年。又,“北朝时期定光佛授记本生图像的两种造型”,《艺术与科学》第5卷,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3、“云冈第9·10窟の図像构成について”,《佛教艺术》第267号,东京,每日新闻社,2003年;“关于云冈第九、十窟的图像构成”,《艺术史研究》第10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4、“北朝后期法华经图像的演变”,《艺术学》第21期,台北,艺术家出版社,2004年。5、“北斉~隋の卢舍那法界佛像の図像解釈”,《佛教艺术》第251号,东京,每日新闻社,2000年;“北齐至隋代三尊卢舍那法界佛像的图像解释”,《艺术学》第22期,台北,觉风佛教艺术文化基金会,2006年。6、“敦煌莫高窟北朝隋代洞窟图像构成试论”,《艺术与科学》第3卷,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7、“安阳修定寺塔唐代浮雕图像分析”,《故宫学刊》第5辑,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8、“大足安岳宋代石窟柳本尊十炼图像解析”,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编《2005年重庆大足石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年。9、“定州系白石佛像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1999年第3期。10、“南北朝隋代佛教造像系谱与样式的整体观察”,《艺术与科学》第9辑,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09年。11、“四川南朝浮雕佛传图像考察”,《石窟寺研究》2010年。12、“佛足迹图像的传播与信仰(上)——以印度与中国为中心”,《故宫博物院院刊》2011年第4期。13、“佛足迹图像的传播与信仰(下)——以印度与中国为中心”,《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1年第5期。14、“乐至与富县石窟浮雕唐宋时期观音救难图像分析”,《故宫博物院院刊》2012年第4期。15、“佛钵信仰与传法思想及其图像”,《敦煌研究》2011年第2期。16、“仁寿能仁寺摩崖浮雕五代前后降魔图像分析”,《石窟寺研究》2012年。17、“陕北宋金石窟大日如来图像类型分析”,《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3年第3期。18、“陕北宋金石窟题记内容分析”,《敦煌研究》2013年第3期。19、“陕北宋金石窟佛教图像的类型与组合分析”,《故宫学刊》2014年第1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