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从严治党为主题的论文标题

发布时间:

从严治党为主题的论文标题

我指点的,你先按想要的。

你可以写:浅谈从严治党的重要性,论从严治党与国家的关系,

大学生理想信念调查报告 一、背景介绍 鉴于今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大学生找工作都比较难。大学生会不会因为各种难题而对自己的理想产生一种消极的影响或者降低自己理想的要求呢。有没有坚持自己的信念,重新树立自己的梦想。因此我们对大学生的理想和信念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情况,结合社会的现实,更好地有效地分配人力资源,促进社会发展。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是由它的职能和作用决定的。只有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政治优势,才能保证我们工作的正确发展方向,才能及时排除和战胜各种错误思想的干扰。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正确的理想信念从来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教育、培养、引导等科学的途径,逐步建立起来进而发展为人们的行动指南。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核心内容抓好落实,才能发挥塑造人、引导人的功能。面向新世纪,由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人们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必然发生巨大而深刻的改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努力探索,深入研究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内容、新特点、新方式,探索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发扬好传统,找出新路子,开创新局面。 二、调查目的与方法 我对我院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本次调查通过问卷、座谈、个别访谈等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70份。调查范围涵盖非毕业班三个年级的学生,其中本科生160份,占%,一年级125份,占%;二年级110份,占%;三年级35份占13%,基本上反映了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情况。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生活态度、入党情况、“三个主义”、价值观等方面的24个问题。问卷调查结果采取检验与统计分析的方法。调查结果表明,计算机学部大学生的政治倾向、人生态度、竞争意识、奉献精神等与时代变革的步伐基本一致,呈现出积极、进取、务实、开放的特点和变化,同时,思想上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 三、发现问题 (一)、调查结果 1、思想积极要求进步,关心政治,但年级差别明显,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同学思想积极要求进步,比较关心热点问题。如:问及是否想加入中国共产党时,有的同学回答很想,有%的同学回答不想加入。在被问及是否关注国际国内新闻时,有%的同学表示关注或很关注,只有%的同学说很少关注。在被问及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目的时,有%的同学表示为信仰共产主义,有%的同学表示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有%同学表示是为发挥自己的作用早日成才。但是,从另一个数字来看反映了一些问题。问及是否想加入中国共产党时,本科同学有%的同学想加入,专科同学有%的同学想加入。不难看出本科同学比专科同学思想要求更积极。从年级分布来看,一年级同学有%的同学想加入中国共产党,二年级有%的同学想加入,而到了三年级只有%的同学愿意加入共产党。低年级要求入党的学生比高年级多。 2、集体观念较强,但表现出个人主义倾向 在回答个人利益和群体或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由%的同学选择以群体或集体利益为重,有%的同学选择了兼顾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问及是否想成为一个先人后己,先公后私的人时,有72%的同学回答想,有%的同学表示不想。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能把集体利益放到优先位置,能为他人和集体牺牲个人利益,集体主义观念是比较强的。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他们内心并不想失去个人利益,在不损害个人利益的情况下兼顾集体利益。从后一个问题可以看出,一部分同学表现出个人主义倾向。 3、生活态度积极,表现为追求实用主义 在问及对待人生态度时,有%的同学选择乐观进取,自强不息。在问及大学期间怎样才是成功时,有%的同学选择从事各种社会活动交际面广泛的人。在问题有用就是真理的选项中,有40%认同这个观点,在有钱就是真理的选项中有%同学认同这个观点,在物质利益第一的问题中,有%同学认同这个观点。他们的生活态度是积极向上的,渴求了解社会,融入社会,也体现年轻人受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追求实用主义。但是,他们判断事物的标准更多的是是否有用,更多的人愿意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结合起来考虑,即讲贡献也不违言索取。追求个人事业成就,也就是实用主义标准。 4、要求独立,但存在依赖心理, 在被问及对待事物正确与否的判断标准主要标准时有57%的学生选择自己判断标准。在被问及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途径时有66%的学生选择自己努力同时寻求帮助。大学生脱离了父母的管束和高考的压力,青春期就已萌动的独立意识迅速复苏,自我意识增强。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教育导向的弊端,大学生普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准备,当生活、学习上碰到问题、遇到困难挫折时,表现出较大的心理依赖性,存在不劳而获的心理。 5、获取信息多渠道,内容多样化 他们期望了解社会或信息,但渠道不再是单一的方式。在被问及了解信息的渠道时,有%的同学选择报纸,有18%的同学选择收音机,有24%的学生选择电视,有%的学生选择网络,另外还有%的同学选择校内宣传橱窗。通过多方面的获取信息的渠道反映出他们渴求信息的愿望,也进一步反映出他们希望获取内容的多样化。 (二)、分析问题 1、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影响。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经济价值多元化,人们心理失衡,对道德的调节作用失去信心,仅适用于经济领域的原则,如追求利益最大化原则、等价交换原则等侵蚀到人们的道德领域。青年大学生处在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等多种知识的积累期,也是最容易受到一些外界因素影响的时期。这个时期他们学习、模仿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导致一些领域出现了道德失范现象,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界限混淆,导致一些人道德观念颠倒、错位。 2、西方的价值观念侵入。改革开放一些西方资产阶级的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自由主义等价值观念的进入与传播,腐蚀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对年轻人的思想影响,来改变他们的价值观念。一方面青年大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对事物的判断标准不一,他们多以个人意识作为判断标准;另一方面,青年人有追求新知识,接收新事物心理;第三方面,部分同学存在国外的都是好的,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思想。从而导致大学生价值观的偏移。 3、现代科技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同时带来现代病。人的物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人与机器接触的机会和频率增加,人际交往的减少,人情味越来越淡,道德意识自然开始减退。现在的社会交通设施现代化,网络、电话等方便了人们的联系,但是减少了人与人在一起的时间,使得人们之间的感情减弱。另一方面,人物之间的接触,淡化了中华传统的礼仪要求,甚至最起码的礼貌也丢失掉了,这种情况使他们道德滑坡。而且网络使学生接受信息渠道发生了很大变化,网络信息量大,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什么样的信息都有可能出现,难免有错误和不健康的信息,这方面给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4、教育本身存在问题。①道德建设重视理论教育,轻实践,导致学生自己看不惯的行为,自己却不加控制,而且缺乏一种对人和对己一致的普遍的公共道德标准认识。即使安排实践,也多流于形式,为活动而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够,缺乏实效性。②中小学教育是学生教育的关键时期,而我们的教育追求应试教育,以追求升学率为目标。形成只要成绩好其他无所谓的思想。这种思想灌输给学生,甚而影响他们的思想道德,在进入大学后这种现象很难一时扭转。③大学开设的政治理论课、道德修养课的形式不理想,造成课堂乏味,学生不愿听课。教学内容与实际联系不紧密,针对性不强,教学效果不明显或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5、家庭影响不可忽视。一方面,由于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有的父母娇之、惯之,使其放任个人意识和行为,缺乏自律意识,过了18岁仍然象个孩子,责任心不强,不成熟,缺乏正确人生观。另一方面,学生们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同,但是他们之间互相攀比心理强,在穿衣、吃饭、花钱等方面相互攀比,使一些学生的人生观发生扭曲。一些人感觉生活无着落,不能正确对待自身的经历,开始相信命运,这也是价值多元化带来的附属产物。 6、实用主义太强。实用主义强调行动、注重实效,主张从效果去确定行动方向,对其他因素不予考虑,把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看成两点一线。现在部分大学生功利心理太重,急功近利,他们要求学什么,必须有用,重视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忽视思想道德素质的加强。不理解道德的社会作用,轻视甚至忽视道德修养。做什么事情的反应是对本人是否有好处,有多大好处。把贡献与奉献放到了次之位置。 四、解决问题 理想信念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科学的理想信念的确立需要长期大量的积累,这样才能产生质的飞跃。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确立也是一个曲折反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真正做到标本兼治,由表及里,解决深层问题,就必须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找准结合点,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开展学理论、学国情、学先进的三学活动,从根本上做好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 ①正确的理想信念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武装,来源于在这一科学理论指导下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生价值的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着眼于“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②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走出课堂,强化实践基地建设,把理想信念的基地建设同社会实践基地、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发挥一个基地的多功能作用,让大学生在基地活动中接受形象教育,巩固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果,通过社会实践锻炼人。③同时,理想信念教育还要靠典型引路、榜样感染,有理想的人讲理想,让先进事迹感染人。要及时宣传学生党员中的典型,引导学生寻找党员中的积极因素,因为身边的人和事更有亲切感和说服力,身边的“闪光点”更易接受,更易模仿,这样在形象教育中就将理论武装和实践教育有机地结合了起来。④理想信念教育也离不开国情教育和形势任务教育。历史让我们刻骨铭心,历史可以激起我们的民族主义精神,通过重大历史事件激励人。通过学习历史事件或现今的国情报告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主义精神。 (二)开展“四步递进”教育,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针对性的做好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也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如何做事,学会如何生活。为了能帮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有必要根据他们的不同时期的特点制定阶梯状的教育内容,根据每个年级的特点,确立目标,制定计划,安排系列活动,也就是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达到在成才教育过程中实现系统思想教育。 1、一年级加强道德礼仪教育 刚从高中升入大学的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浅,思想不成熟和心里脆弱。他们自我意识强,但缺乏自我监督约束和控制能力,他们渴望成才,却缺乏学习的毅力,他们想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却在实际生活中难以自律,他们不知道如何做才好,他们缺乏对正确的礼仪的理解与认识,他们需要理解,但又处理不好个人与他人、集体的关系。针对这种情况,开展以适应大学生活的修身教育。开设公关礼仪必修课或举办专题讲座,来补充他们在读大学前缺少的道德教育。围绕做合格大学生,做文明大学生进行教育,加强大学生责任感、使命感教育,进行集体主义和优良学风教育。 2、二年级自我认知教育 二年级学生对大学生生活基本适应了,思想基本趋于稳定,心理趋于成熟。这个时期应教育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做一个正确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思维方式、思维方法、道德水准、学识等等,根据个人情况确立志向,这也是职业生涯规划最关键的一点。帮助学生正确规划成才目标,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教育他们对人生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通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3、三年级综合能力培养 三年级是学生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关键阶段,也是学习计划执行的关键时期,更是打好专业基础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专业倾向测试,根据个人兴趣与发展潜力,有选择的培养一些突出技能,教育学生撰写专业文章,大胆提出自己见解,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鼓励他们做社会兼职,尝试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有选择的选(辅)修其他专业知识,增强英语口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英文写作能力,从而为实现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4、四年级职业道德教育 由于本院的特殊情况,还不存在大四学生,但并不代表要松懈,作为我院第一届本科毕业生,代表我院的面貌,代表我院本科教学实力。因此做好对四年级学生的教育准备工作。四年级是大学生期间最后一年,学生面临择业和从业的考验,因此对他们实施择业观教育和就业前的职业能力教育就十分迫切。其目标是通过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地择业观,通过举办讲座或与企业联合举办模拟应聘检查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缺陷,对综合素质进行再提高,提高他们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的能力。对他们进行适应社会环境和工作需要的教育,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艰苦朴素的精神,培养奉献精神。教育他们为社会做贡献,为祖国建设做贡献。 (三)思想教育与发展党员相结合, 及时把表现好、成绩突出的学生确定为积极分子,及时确定培养联系人,加强教育培养,做到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四年级有党支部。充分发挥教工党员的作用和各总支、支部的作用,实施集体教育与个别帮助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入党积极分子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系统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他们端正入党动机,真正解决思想上入党的问题。此外,还应强化实践环节,有意识地给积极分子交任务、压担子,引导和鼓励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工作、勇挑重担,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尽快成熟。 (四)加强德育课程改革,从课程上为理想信念教育做保证。 1、改变低年级两课的讲授方式,吸引同学们注意力。现在,政治理论课枯燥,学生不愿意听,开小差。为此,有必要改变这类课的讲课方式,采用纵向联系的方式,举办几个专题版块讲座,比如:经济版块,军事思想版块。同时结合一些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学有所思,思有所得。 2、在高年级学生中开设国情教育必修课或定期举办形势任务讲座,这样不仅可以做到四年理论学习不断线,又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同学们进行了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教育。针对高年级学生思想认识趋于成熟,抓住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时事焦点的特点,开展学生喜欢的国情教育课,或举办国情形势任务讲座。 3、增开公关礼仪必修课。近些年,由于中小学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影响,现在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待人接物,不懂也不明白应该怎样正确与人交往。所以,有必要在一年级开设公关礼仪课,教会大家一些待人接物的方法,弥补大学之前的教育缺陷,通过一学期或一年的学习,使每位大学生真正成为一名文明的大学生。 (五)把德育教育与教学工作相结合,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提高素质,素质振兴民主,推动历史进步。 教育的方式有两点:一是教书,二是育人。徐特立老先生曾经说过:“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教育后一代成长为有共产主义思想品质的人。”只有学高才能做人师、德高才能做人范,才能成为人们学习敬仰的楷模。这样的教师才会受到社会的尊重,学生才会乐于接受老师的赐教和谆谆教诲。而现在教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使得教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割裂。所以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加强教师的道德培养与规范,真正作到即教书又育人。 以上是我对信息管理与工程系学生的理想信念情况的调查和分析,针对这些情况采取的一些措施和提出了个人的一些建议,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从严治党论文题目

论加强党的建设、反腐倡廉的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全面提高纪检监察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坚决反对腐败。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好;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牢;只有坚决反对腐败,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党的性质,实践党的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既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我们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腐败是党之大敌、国之大敌、民之大敌。党风的好坏关系人心向背,而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因素。党的执政地位,既为我们党提供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又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土壤和条件还存在,一些腐败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严重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基础。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把反腐倡廉作为重要内容,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持之以恒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使我们党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执政的考验。 切实加强党风政风建设,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党风政风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要在巩固廉洁自律有关专项治理成果的同时,针对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向领导干部送钱、跑官要官的歪风,领导干部插手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等微观经济活动中谋取私利的问题,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领导干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私利的问题,少数党员干部参与赌博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严加整治。认真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围绕监督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内容,制定相关规定和配套措施,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进一步加大巡视工作力度,重视巡视成果运用,增强巡视效果。 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惩处腐败分子。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是贯彻从严治党方针的重要体现,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效手段。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重大违纪违法案件一再发生。要增强查办案件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继续加大查办案件工作的力度,严惩腐败分子。重点查处领导干部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问题,特别是利用审批权、人事权、司法权严重违纪违法的案件,党政机关和公务人员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对顶风作案的要依纪依法从严惩处,绝不姑息。 继续加大纠风工作力度,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问题。那些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以权谋私、与民争利、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既直接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引发民愤民怨,也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加强监督检查,坚决予以纠正。对损害群众利益导致的恶性事件要严肃查处,对措施不得力、不良风气长期得不到治理的地方要追究领导责任。坚持纠建并举、寓纠于建,把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同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形成一套能用管用的制度体系,从源头上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加强和改进行政监察工作,促进依法行政和廉政勤政。加强和改进行政监察工作、促进依法行政和廉政勤政,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要加大行政监察力度,增强党政监督的整体效能,推动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围绕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加强执法监察,特别是要结合重庆实际加大对移民资金和移民工程质量管理的监督力度,加大安全执法监察和事故责任追究力度;进一步加强效能监察,促进行政机关转变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和最重要的是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纪检监察机关保障和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必须提高为改革、发展服务的能力,必须提高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能力。纪检监察机关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贴经济建设,紧贴改革开放,紧贴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深入改革开放第一线和市场经济新领域,自觉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使反腐倡廉各项措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相适应,确保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通过严格执纪执法、强化监督检查,及时解决在党风政风方面严重影响建设和改革的问题,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环境,以严明的纪律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努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促进市场体系的完善和市场秩序的规范。始终把调动和保护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作为重要职责,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通过保护改革者、支持创新者、查处违纪者、教育失误者,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支持和保护党员干部投身于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 提高对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有效监督的能力。强化监督,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纪检监察机关要针对当前的监督现状,进一步提高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有效监督的能力,既要增强敢于监督的勇气,又要注重善于监督的方法,进一步拓宽监督的思路和渠道,加大监督力度,切实履行党内监督的职责。重点加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切实加强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切实加强对民主集中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切实加强对党的群众路线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严格执行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谈话诫勉、民主生活会、巡视和派驻、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和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建立健全及时发现问题和纠正错误的机制,防止小错酿成大错。健全和完善质询制、问责制和罢免制,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辞职制度。把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纪律监督与法律监督、专门机关监督与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和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形成监督的合力。要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保障人民群众的批评、建议、检举、控告等权利,建立举报激励机制,鼓励实名举报。提高依法执纪、依法办案的能力。坚持依法执纪、依法办案,是贯彻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的必然要求。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学习宪法和法律,学习党章和其他党纪政纪规定,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和纪律意识,把依纪依法的要求贯穿到纪检监察工作的各个方面。要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严明纪律,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深入研究和把握办案规律,正确运用政策和策略,正确运用纪律和法律手段,创新办案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突破大案要案的能力。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保障被审查人的合法权益,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综合考虑办案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加强纪检监察机关与其他执纪执法机关的协作配合,加强垂直管理部门的纪检监察机构与地方纪检监察机关的协作配合,健全大案要案协查机制,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履行各自职责。建立健全查办案件的内部制约和监督机制,严格办案程序和要求,建立执纪办案工作责任制,加强对执纪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严格依纪依法履行职责。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深入开展反腐倡廉,要求各级纪检机关进一步提高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能力。要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提供组织保证。针对反腐倡廉的全局性、倾向性问题,深入研究,通盘谋划,提出对策和建议,并协助党委抓好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的落实。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关键环节,对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失职行为,依据有关规定严格追究责任。进一步规范组织协调的内容和程序,推进组织协调工作制度化。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妥善处理与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形成全党全社会抓党风廉政建设的良好局面 参考资料: 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的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段的先锋队,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反对腐败,保持廉洁是其一贯主张和应尽天职。在70多年的光辉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开展了同党内出现的腐败现象的坚决斗争,并在长期反腐败斗争的实践中经受住了考验。回顾党反腐败的历史。总结党反腐败的经验教训,对推进当前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7月成立后,就对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一直高度警惕,并在实践中坚持同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纵观党的反腐败斗争历程,大致可分以下几个阶段: 1、我们党执政以前的反腐败斗争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虽然在根据地和解放区内建立了政权,有了局部执政的经验,但总的来说,还处在被压迫,被围剿的无权状态,不具备权钱交易大规模发生的客观条件,再加上我们党在主观上注重从严治党,坚持反对腐败,所以腐败现象并不严重,廉政建设的任务比较轻,反腐倡廉的效果十分显著,建设起了与国统区的腐败政治形成鲜明对照的解放区廉洁政府。极大地争取了人心,成为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性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这一时期反腐倡廉的主要做法是:(1)注重思想教育。通过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增强党员、干部对腐败现象的免疫力,著名的延安整风即是这方面的范例。(2)注重法规建设,1922年4月,即建立了最早的纪律检查机关——中央监察委员会。1926年8月4日,又发布了我党最早的有关反腐败的文件——《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1933年12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发布了《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第26号训令。1939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惩治贪污条例》,规定贪污数目在500元以上者,处死刑或五年以上有期徒刑。(3)领导廉洁自律。在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广大党员干部,艰苦朴素,为政清廉,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2、建国初期的反腐倡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们党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执政党的地位和和平建设的环境,一方面为我们党提供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同时也便于我们党面临脱离群众乃至腐化变质的危险。为经受住执政考验,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我们党实行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措施:(1)加强反腐败法规建设。1952年3月,中央节约检查委员会制定了《关于处理贪污、浪费及克服官僚主义错误的若干决定》和《关于追缴贪污分子赃物的规定》同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制定并公布了《惩治贪污条例》,这一专项惩贪法规在以后多年的反腐败斗争中起了重要作用。(2)开展整风,整党。1950年下半年开展的全党整风运动,重点是解决各级干部的作风问题。1951年下半年到1954年春的整党,解决了包括贪污腐败在内的基层党组织存在的各种问题。(3)开展“三反”运动。1951年12月至1952年10日,在党和国家机关内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共查处了有贪污行为的干部120多万人,其中贪污一千元以上的10万多人。受到刑事处分的腐败分子有4万多人。刘青山、张子善等腐败分子被处决。以上措施,有力地遏制了建国初期腐败现象滋长的势头,基本上实现了廉洁政治,从而使五十年代的党风和社会风气成为党的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 3、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反腐倡廉 从1956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的十年,是我们党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这一时期,我们党的执政地位进一步巩固,再加上逐步形成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以及同这种政治体制相适应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个别党员,干部的以权谋私现象和官僚主义作风有所滋长。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克服消极腐败现象。党中央采取了以下措施:(1)整党整风,这一时期为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先后进行了四次大的整党整风,包括1957年的整风,1958年开展的整党整社,1961年的农村整风和“四清”运动中的整党。(2)开展专项反腐败斗争。1960年在农村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新“三反”斗争,处理了农村部分干部中存在的贪污等违法乱纪的问题。但被查出的有一段“贪污和行为”的干部占干部总数的20%之多。有扩大化倾向。1963年2月,中央又决定在县以上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开展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的“新五反”运动。1963年9月,中央在“新三反”的基础上,决定在农村搞“四清”,最初是清帐目、清仓库、清财物、清工分;后来发展为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实质上变成了一场遍及各个领域的阶级斗争,误伤了不少干部。毛泽东在“四清”运动中得出了农村三分之一的领导权已不掌握在健康分子手中的结论。 (3)建立干部定期参加生产劳动制度。1958年2月,中央发出了《关于下放干部进行劳动锻炼的指示》,出现了干部下放劳动的热潮,密切了干群关系,但也开始出现形式主义和极端化的做法,从以上措施可以看出,我们党是重视反腐败斗争的,并把反腐败斗争做为一件大事来抓,因而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长,但由于缺乏经验,仍然简单沿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思想教育防腐,群众运动反腐的老路子,并从阶级斗争的角度认识和处理党内的消极腐败现象,因而存在反腐败扩大化的倾向。 4、“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反腐倡廉 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就毛泽东的主观设想来说,是为了反修防修。包含有明显的克服党内消极腐败现象的愿望。毛泽东希望通过公开地、全面地;由下而上的“文化大革命”的形式,彻底揭露党内的阴暗面,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理论,并过于夸大了阴暗面,采取了“大民主”式的群众运动的方式,因而使“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廉政建设不得不陷入误区。其基本失误是:(1)对党内消极腐败现象的估计过于严重。发动“文化大革命”时,毛泽东认为农村中有三分之一的政权不在我们手里,工厂企业里一个相当大的多数的领导权不在工人群众手里,党内已形成了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这种对党内形势的严重估计,必然会使反腐败斗争扩大化。(2)用“大民主”的方式反对消极腐败现象,在“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认为以前那种由党委领导群众运动的方式已不能解决问题。需要搞自下而上的不要党委领导的群众运动。用这种不要党委领导的“大民主”方式反腐败,只会助长阶级斗争的扩大化的错误,不能达到反腐倡廉的目的。(3)防腐不治穷,搞“穷廉法”。腐败现象的产生有思想、政治、经济、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要反对腐败,除了加强思想教育外,还要处理好廉政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大力发展生产力,铲除腐败现象滋长的物质土壤。但“文化大革命”只治腐不治穷。并认为富则修,把富裕当作是腐化的物质基础,使反腐败带有严重的禁欲色彩。(4)一些廉政做法走向极端化。最典型的是把干部参加生产劳动的做法极端化,把它变成了造反派排挤打击异己的重要手段,失掉了廉政的本来意义。总之,“文化大革命”不仅是一场内乱,而且作为一场反腐败的实践也是失败的。尽管由于扩大化的阶级斗争的高温高压的作用,使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形式的腐败现象得到了抑制,但以“走后门”为主要特征的不正之风和组织人事上的不正之风,却在“文化大革命”后期普遍蔓延。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反腐倡廉。 粉碎“四人帮”后,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的反腐倡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为遏制腐败现象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对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也会从体制上堵塞腐败现象滋生的漏洞,因此,从总体上说,改革开放有利于反腐倡廉而不是相反。但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难以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政策上和法规上的漏洞和空隙,再加上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使得反腐倡廉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比以前更为艰巨、复杂。在新的时期,我们党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在继承发展过去反腐倡廉有效做法的同时,摒弃以前的群众运动的做法,努力探索改革开放条件下廉政建设的新路子。其主要做法有:(1)加强纪律检查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和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重新恢复,并成立了各级行政监察机构,对廉政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2)完善反腐败立法,1982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犯罪的决定》,是一部惩腐的专项法律。1987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通过了《关于惩治贪污、受贿罪的补充规定》,标志着我国肃贪法律的完善化。(3)实行“从严治党”的方针,党中央制定了一系列加强自身建设的条例和规定,如《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关于禁止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的规定》,等等。(4)开展专项反腐败斗争。1982年4月,国务院作出《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决定》后,开展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反腐败斗争,集中打击和解决干部索贿受贿,投机倒把,套汇、走私等问题,取得了较大成绩。1989年8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出《关于贪污、受贿、投机倒把等犯罪分子必须在限额内自首坦白的公告》,监察部也发出了《关于有贪污受贿行为的国家行政机关人员限期主动交代问题的通告》。这两个《通告》发出后也开展了一场专项反腐斗争。 (二) 总结我们党反腐倡廉的历史经验,可以看到,我们党开展反腐败斗争,主要遵循的是这样一套路子,即思想教育防腐、群众运动反腐、法制建设惩腐。这实际上是反腐倡廉的三项大思路,应该说,这三项大思路,仍然是我们今天反腐倡廉应该遵循和借鉴的。但我们在遵循和借鉴时,应根据历史的经验教训加以扬弃。 第一、不再搞运动,但要发动群众造声势。我们党和毛泽东同志在反腐败斗争的理论和实践中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要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但在发动群众的方式问题上,毛泽东简单沿用了在革命战争时期十分有效的发动群众搞政治运动的方式,事实证明,这种方式确实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把群众迅速发动起来,造成一种强大的声势,从而对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产生明显的震慑作用,收到反腐倡廉的效果。然而,在社会主义时期,频繁而大规模的政治运动,会带来一系列消极后果,如助长无政府主义思想,削弱党的领导,混淆政策界限,挫伤群众积极性等,造成动机与效果的背离,历史经验证明,依靠群众运动的方式反腐败,不是正确的选择。因此,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时明确提出,当经济建设遇到自由化思潮和腐败现象干扰时,“对待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再走老路,不能再搞什么政治运动”但反腐败时不再搞群众运动,并不等于不要发动群众参与。作为工作方法,仍然需要动员群众,把群众发动起来,造成一定声势,以达到彻底揭露和打击一切腐败现象,教育全体党员和人民的目的。这就需要运用宣传教育和严格执法等多种手段,启发群众的觉悟,把群众动员起来,造成全社会反腐败的大气候,大环境,使腐败现象无法隐藏,都能得到应有的惩处。 第二,既要从严治党,更要有制度保证。我们党历来重视党的建设。重视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在民主革命时期,正是由于我们党从严治党,高级干部在廉洁自律方面以身作则,大大推进了党的廉政建设。现在和今后的反腐败斗争,仍然需要加强党的建设,需要从严治党,需要高级干部的以身示范。但历史经验表明,单靠用惩治手段从严治党,从严要求高级干部,虽然可以起到必不可少的示范作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党和政府的反腐防变问题,也不能使党和政府长久地保持清正廉洁形象。要从根本上遏制和清除腐败现象。关键是要加强法制和制度建设。许多情况表明,有了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反腐败斗争就能够有章可循;领导者以身作则以及人民群众对领导人的监督,也就容易得到保证,因此,反腐败斗争必须逐步向法制化轨道:既治标更治本。这就要求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完善有效的权力约束和监督机制,使宪法监督、司法监督,党纪监督、行政监督有足够的权威和效能,每时每刻地发挥作用,对各种腐败现象予以铁面无私的查处。 第三,既要重视思想教育,也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将治贪与治穷相结合。通过整风、整党等形式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牢固地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地树立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既是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坚固防线,又是保持为官清廉的精神支柱。因此,在任何时候,加强思想教育防腐的优良传统都不能丢。但要使反腐败斗争取得成效,还必须消除腐败现象赖以滋生的物质匮乏的经济条件。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同时,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而不能干扰它,冲击它,因此,新时期开展反腐败斗争,必须使反腐败斗争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并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使反腐败斗争不断向前推进。 第四,既要重视专项斗争,也要重视经常性工作,努力把阶段性战役和长期斗争结合起来,纵观历史上的反腐败斗争,可以看出反腐败斗争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即经过一段时间腐败现象有所滋长后,即开展一次阶段性战役,打击腐败现象,过一段时间后再开展一次,这说明,腐败现象具有顽固性的特点,不是一两个阶段性战役就能消除的。而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因此,反腐败斗争既要有紧迫感,要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进行,不断抓出阶段性成果,又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注重经常性的反腐工作,不间断地抓下去,不能中途歇口气,等到腐败现象严重后再来开展反腐败斗争。尤其是在日前新旧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经济生活中存在的某种无序状态会造成腐败现象的多发性,为了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更要把阶段性战役与长期斗争结合起来,掌握反腐败斗争的主动权。 第五,要把反腐败同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结合起来,力求改革和廉政建设的双效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反腐倡廉的实践表明,在新旧体制过渡时期,由于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还没有形成行政权力,计划权力对资源配置仍有一定作用,再加上新的改革措施开始时不完善,漏洞较多,这就使以发展市场经济为名搞权钱交易腐败分子有机可乘。一项新的改革措施出后,可能诱发出一些新的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如价格双轨制下出现“官倒”,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后土地审批部门出现的大量问题,以及金融、房地产、期货市场上的一些经济犯罪现象,表明腐败发生的热点部位和表现形式会随改革进程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出台新的改革措施时,要根据腐败现象的动态性特点,同时考虑廉政建设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对策,制止那些打着改革的旗号搞权钱交易的现象,取得改革和廉政建设的双重效果。 当前,我们党正在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我们相信,只要认真吸取反腐败斗争的历史经验,并依据新时期的历史条件探讨和提出反腐败和对策,并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就一定可以把消极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的胜利。 (作者单位: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宋敬华

全面落实从严治党新要求,要把握一个“长”字,务必继续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作风建设无止境,必须时刻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在敬终如一做好教育实践活动后续工作的基础上,锲而不舍、弛而不息推进作风建设,继续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务必在抓常抓细抓长上持续努力、久久为功,特别是要紧紧盯住作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及时跟进相应的对策措施,坚决打赢作风建设的攻坚战和持久战,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确保作风建设要求落地生根。 全面落实从严治党新要求,要突出一个“严”字,坚持从严教育管理选拔任用干部。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提高理论水平、增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严格落实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坚决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坚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确保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风清气正。严格落实干部监督管理和经济责任审计,坚决整治为官不为、廉而不勤、失职渎职行为。全面落实从严治党新要求,要落实一个“廉”字,切实加大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力度。坚持惩防并举、标本兼治,深入抓好反腐倡廉教育,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强化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加快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想腐的保障机制,把制度的“笼子”扎得更紧更牢,提高制度的约束力和执行力,真正实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不论涉及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切实做到凡腐必惩、除恶务尽,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大学生理想信念调查报告 一、背景介绍 鉴于今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大学生找工作都比较难。大学生会不会因为各种难题而对自己的理想产生一种消极的影响或者降低自己理想的要求呢。有没有坚持自己的信念,重新树立自己的梦想。因此我们对大学生的理想和信念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情况,结合社会的现实,更好地有效地分配人力资源,促进社会发展。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是由它的职能和作用决定的。只有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政治优势,才能保证我们工作的正确发展方向,才能及时排除和战胜各种错误思想的干扰。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正确的理想信念从来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教育、培养、引导等科学的途径,逐步建立起来进而发展为人们的行动指南。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核心内容抓好落实,才能发挥塑造人、引导人的功能。面向新世纪,由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人们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必然发生巨大而深刻的改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努力探索,深入研究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内容、新特点、新方式,探索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发扬好传统,找出新路子,开创新局面。 二、调查目的与方法 我对我院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本次调查通过问卷、座谈、个别访谈等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70份。调查范围涵盖非毕业班三个年级的学生,其中本科生160份,占%,一年级125份,占%;二年级110份,占%;三年级35份占13%,基本上反映了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情况。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生活态度、入党情况、“三个主义”、价值观等方面的24个问题。问卷调查结果采取检验与统计分析的方法。调查结果表明,计算机学部大学生的政治倾向、人生态度、竞争意识、奉献精神等与时代变革的步伐基本一致,呈现出积极、进取、务实、开放的特点和变化,同时,思想上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 三、发现问题 (一)、调查结果 1、思想积极要求进步,关心政治,但年级差别明显,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同学思想积极要求进步,比较关心热点问题。如:问及是否想加入中国共产党时,有的同学回答很想,有%的同学回答不想加入。在被问及是否关注国际国内新闻时,有%的同学表示关注或很关注,只有%的同学说很少关注。在被问及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目的时,有%的同学表示为信仰共产主义,有%的同学表示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有%同学表示是为发挥自己的作用早日成才。但是,从另一个数字来看反映了一些问题。问及是否想加入中国共产党时,本科同学有%的同学想加入,专科同学有%的同学想加入。不难看出本科同学比专科同学思想要求更积极。从年级分布来看,一年级同学有%的同学想加入中国共产党,二年级有%的同学想加入,而到了三年级只有%的同学愿意加入共产党。低年级要求入党的学生比高年级多。 2、集体观念较强,但表现出个人主义倾向 在回答个人利益和群体或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由%的同学选择以群体或集体利益为重,有%的同学选择了兼顾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问及是否想成为一个先人后己,先公后私的人时,有72%的同学回答想,有%的同学表示不想。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能把集体利益放到优先位置,能为他人和集体牺牲个人利益,集体主义观念是比较强的。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他们内心并不想失去个人利益,在不损害个人利益的情况下兼顾集体利益。从后一个问题可以看出,一部分同学表现出个人主义倾向。 3、生活态度积极,表现为追求实用主义 在问及对待人生态度时,有%的同学选择乐观进取,自强不息。在问及大学期间怎样才是成功时,有%的同学选择从事各种社会活动交际面广泛的人。在问题有用就是真理的选项中,有40%认同这个观点,在有钱就是真理的选项中有%同学认同这个观点,在物质利益第一的问题中,有%同学认同这个观点。他们的生活态度是积极向上的,渴求了解社会,融入社会,也体现年轻人受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追求实用主义。但是,他们判断事物的标准更多的是是否有用,更多的人愿意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结合起来考虑,即讲贡献也不违言索取。追求个人事业成就,也就是实用主义标准。 4、要求独立,但存在依赖心理, 在被问及对待事物正确与否的判断标准主要标准时有57%的学生选择自己判断标准。在被问及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途径时有66%的学生选择自己努力同时寻求帮助。大学生脱离了父母的管束和高考的压力,青春期就已萌动的独立意识迅速复苏,自我意识增强。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教育导向的弊端,大学生普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准备,当生活、学习上碰到问题、遇到困难挫折时,表现出较大的心理依赖性,存在不劳而获的心理。 5、获取信息多渠道,内容多样化 他们期望了解社会或信息,但渠道不再是单一的方式。在被问及了解信息的渠道时,有%的同学选择报纸,有18%的同学选择收音机,有24%的学生选择电视,有%的学生选择网络,另外还有%的同学选择校内宣传橱窗。通过多方面的获取信息的渠道反映出他们渴求信息的愿望,也进一步反映出他们希望获取内容的多样化。 (二)、分析问题 1、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影响。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经济价值多元化,人们心理失衡,对道德的调节作用失去信心,仅适用于经济领域的原则,如追求利益最大化原则、等价交换原则等侵蚀到人们的道德领域。青年大学生处在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等多种知识的积累期,也是最容易受到一些外界因素影响的时期。这个时期他们学习、模仿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导致一些领域出现了道德失范现象,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界限混淆,导致一些人道德观念颠倒、错位。 2、西方的价值观念侵入。改革开放一些西方资产阶级的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自由主义等价值观念的进入与传播,腐蚀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对年轻人的思想影响,来改变他们的价值观念。一方面青年大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对事物的判断标准不一,他们多以个人意识作为判断标准;另一方面,青年人有追求新知识,接收新事物心理;第三方面,部分同学存在国外的都是好的,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思想。从而导致大学生价值观的偏移。 3、现代科技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同时带来现代病。人的物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人与机器接触的机会和频率增加,人际交往的减少,人情味越来越淡,道德意识自然开始减退。现在的社会交通设施现代化,网络、电话等方便了人们的联系,但是减少了人与人在一起的时间,使得人们之间的感情减弱。另一方面,人物之间的接触,淡化了中华传统的礼仪要求,甚至最起码的礼貌也丢失掉了,这种情况使他们道德滑坡。而且网络使学生接受信息渠道发生了很大变化,网络信息量大,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什么样的信息都有可能出现,难免有错误和不健康的信息,这方面给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4、教育本身存在问题。①道德建设重视理论教育,轻实践,导致学生自己看不惯的行为,自己却不加控制,而且缺乏一种对人和对己一致的普遍的公共道德标准认识。即使安排实践,也多流于形式,为活动而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够,缺乏实效性。②中小学教育是学生教育的关键时期,而我们的教育追求应试教育,以追求升学率为目标。形成只要成绩好其他无所谓的思想。这种思想灌输给学生,甚而影响他们的思想道德,在进入大学后这种现象很难一时扭转。③大学开设的政治理论课、道德修养课的形式不理想,造成课堂乏味,学生不愿听课。教学内容与实际联系不紧密,针对性不强,教学效果不明显或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5、家庭影响不可忽视。一方面,由于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有的父母娇之、惯之,使其放任个人意识和行为,缺乏自律意识,过了18岁仍然象个孩子,责任心不强,不成熟,缺乏正确人生观。另一方面,学生们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同,但是他们之间互相攀比心理强,在穿衣、吃饭、花钱等方面相互攀比,使一些学生的人生观发生扭曲。一些人感觉生活无着落,不能正确对待自身的经历,开始相信命运,这也是价值多元化带来的附属产物。 6、实用主义太强。实用主义强调行动、注重实效,主张从效果去确定行动方向,对其他因素不予考虑,把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看成两点一线。现在部分大学生功利心理太重,急功近利,他们要求学什么,必须有用,重视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忽视思想道德素质的加强。不理解道德的社会作用,轻视甚至忽视道德修养。做什么事情的反应是对本人是否有好处,有多大好处。把贡献与奉献放到了次之位置。 四、解决问题 理想信念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科学的理想信念的确立需要长期大量的积累,这样才能产生质的飞跃。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确立也是一个曲折反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真正做到标本兼治,由表及里,解决深层问题,就必须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找准结合点,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开展学理论、学国情、学先进的三学活动,从根本上做好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 ①正确的理想信念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武装,来源于在这一科学理论指导下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生价值的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着眼于“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②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走出课堂,强化实践基地建设,把理想信念的基地建设同社会实践基地、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发挥一个基地的多功能作用,让大学生在基地活动中接受形象教育,巩固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果,通过社会实践锻炼人。③同时,理想信念教育还要靠典型引路、榜样感染,有理想的人讲理想,让先进事迹感染人。要及时宣传学生党员中的典型,引导学生寻找党员中的积极因素,因为身边的人和事更有亲切感和说服力,身边的“闪光点”更易接受,更易模仿,这样在形象教育中就将理论武装和实践教育有机地结合了起来。④理想信念教育也离不开国情教育和形势任务教育。历史让我们刻骨铭心,历史可以激起我们的民族主义精神,通过重大历史事件激励人。通过学习历史事件或现今的国情报告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主义精神。 (二)开展“四步递进”教育,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针对性的做好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也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如何做事,学会如何生活。为了能帮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有必要根据他们的不同时期的特点制定阶梯状的教育内容,根据每个年级的特点,确立目标,制定计划,安排系列活动,也就是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达到在成才教育过程中实现系统思想教育。 1、一年级加强道德礼仪教育 刚从高中升入大学的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浅,思想不成熟和心里脆弱。他们自我意识强,但缺乏自我监督约束和控制能力,他们渴望成才,却缺乏学习的毅力,他们想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却在实际生活中难以自律,他们不知道如何做才好,他们缺乏对正确的礼仪的理解与认识,他们需要理解,但又处理不好个人与他人、集体的关系。针对这种情况,开展以适应大学生活的修身教育。开设公关礼仪必修课或举办专题讲座,来补充他们在读大学前缺少的道德教育。围绕做合格大学生,做文明大学生进行教育,加强大学生责任感、使命感教育,进行集体主义和优良学风教育。 2、二年级自我认知教育 二年级学生对大学生生活基本适应了,思想基本趋于稳定,心理趋于成熟。这个时期应教育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做一个正确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思维方式、思维方法、道德水准、学识等等,根据个人情况确立志向,这也是职业生涯规划最关键的一点。帮助学生正确规划成才目标,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教育他们对人生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通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3、三年级综合能力培养 三年级是学生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关键阶段,也是学习计划执行的关键时期,更是打好专业基础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专业倾向测试,根据个人兴趣与发展潜力,有选择的培养一些突出技能,教育学生撰写专业文章,大胆提出自己见解,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鼓励他们做社会兼职,尝试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有选择的选(辅)修其他专业知识,增强英语口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英文写作能力,从而为实现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4、四年级职业道德教育 由于本院的特殊情况,还不存在大四学生,但并不代表要松懈,作为我院第一届本科毕业生,代表我院的面貌,代表我院本科教学实力。因此做好对四年级学生的教育准备工作。四年级是大学生期间最后一年,学生面临择业和从业的考验,因此对他们实施择业观教育和就业前的职业能力教育就十分迫切。其目标是通过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地择业观,通过举办讲座或与企业联合举办模拟应聘检查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缺陷,对综合素质进行再提高,提高他们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的能力。对他们进行适应社会环境和工作需要的教育,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艰苦朴素的精神,培养奉献精神。教育他们为社会做贡献,为祖国建设做贡献。 (三)思想教育与发展党员相结合, 及时把表现好、成绩突出的学生确定为积极分子,及时确定培养联系人,加强教育培养,做到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四年级有党支部。充分发挥教工党员的作用和各总支、支部的作用,实施集体教育与个别帮助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入党积极分子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系统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他们端正入党动机,真正解决思想上入党的问题。此外,还应强化实践环节,有意识地给积极分子交任务、压担子,引导和鼓励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工作、勇挑重担,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尽快成熟。 (四)加强德育课程改革,从课程上为理想信念教育做保证。 1、改变低年级两课的讲授方式,吸引同学们注意力。现在,政治理论课枯燥,学生不愿意听,开小差。为此,有必要改变这类课的讲课方式,采用纵向联系的方式,举办几个专题版块讲座,比如:经济版块,军事思想版块。同时结合一些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学有所思,思有所得。 2、在高年级学生中开设国情教育必修课或定期举办形势任务讲座,这样不仅可以做到四年理论学习不断线,又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同学们进行了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教育。针对高年级学生思想认识趋于成熟,抓住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时事焦点的特点,开展学生喜欢的国情教育课,或举办国情形势任务讲座。 3、增开公关礼仪必修课。近些年,由于中小学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影响,现在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待人接物,不懂也不明白应该怎样正确与人交往。所以,有必要在一年级开设公关礼仪课,教会大家一些待人接物的方法,弥补大学之前的教育缺陷,通过一学期或一年的学习,使每位大学生真正成为一名文明的大学生。 (五)把德育教育与教学工作相结合,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提高素质,素质振兴民主,推动历史进步。 教育的方式有两点:一是教书,二是育人。徐特立老先生曾经说过:“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教育后一代成长为有共产主义思想品质的人。”只有学高才能做人师、德高才能做人范,才能成为人们学习敬仰的楷模。这样的教师才会受到社会的尊重,学生才会乐于接受老师的赐教和谆谆教诲。而现在教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使得教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割裂。所以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加强教师的道德培养与规范,真正作到即教书又育人。 以上是我对信息管理与工程系学生的理想信念情况的调查和分析,针对这些情况采取的一些措施和提出了个人的一些建议,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形势与政策以从严治党为主题论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中央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总结发展经验,直面发展难题,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勾绘了社会主义中国未来发展的美好图景,共同托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大学生理想信念调查报告 一、背景介绍 鉴于今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大学生找工作都比较难。大学生会不会因为各种难题而对自己的理想产生一种消极的影响或者降低自己理想的要求呢。有没有坚持自己的信念,重新树立自己的梦想。因此我们对大学生的理想和信念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情况,结合社会的现实,更好地有效地分配人力资源,促进社会发展。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是由它的职能和作用决定的。只有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政治优势,才能保证我们工作的正确发展方向,才能及时排除和战胜各种错误思想的干扰。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正确的理想信念从来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教育、培养、引导等科学的途径,逐步建立起来进而发展为人们的行动指南。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核心内容抓好落实,才能发挥塑造人、引导人的功能。面向新世纪,由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人们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必然发生巨大而深刻的改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努力探索,深入研究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内容、新特点、新方式,探索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发扬好传统,找出新路子,开创新局面。 二、调查目的与方法 我对我院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本次调查通过问卷、座谈、个别访谈等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70份。调查范围涵盖非毕业班三个年级的学生,其中本科生160份,占%,一年级125份,占%;二年级110份,占%;三年级35份占13%,基本上反映了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情况。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生活态度、入党情况、“三个主义”、价值观等方面的24个问题。问卷调查结果采取检验与统计分析的方法。调查结果表明,计算机学部大学生的政治倾向、人生态度、竞争意识、奉献精神等与时代变革的步伐基本一致,呈现出积极、进取、务实、开放的特点和变化,同时,思想上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 三、发现问题 (一)、调查结果 1、思想积极要求进步,关心政治,但年级差别明显,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同学思想积极要求进步,比较关心热点问题。如:问及是否想加入中国共产党时,有的同学回答很想,有%的同学回答不想加入。在被问及是否关注国际国内新闻时,有%的同学表示关注或很关注,只有%的同学说很少关注。在被问及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目的时,有%的同学表示为信仰共产主义,有%的同学表示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有%同学表示是为发挥自己的作用早日成才。但是,从另一个数字来看反映了一些问题。问及是否想加入中国共产党时,本科同学有%的同学想加入,专科同学有%的同学想加入。不难看出本科同学比专科同学思想要求更积极。从年级分布来看,一年级同学有%的同学想加入中国共产党,二年级有%的同学想加入,而到了三年级只有%的同学愿意加入共产党。低年级要求入党的学生比高年级多。 2、集体观念较强,但表现出个人主义倾向 在回答个人利益和群体或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由%的同学选择以群体或集体利益为重,有%的同学选择了兼顾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问及是否想成为一个先人后己,先公后私的人时,有72%的同学回答想,有%的同学表示不想。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能把集体利益放到优先位置,能为他人和集体牺牲个人利益,集体主义观念是比较强的。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他们内心并不想失去个人利益,在不损害个人利益的情况下兼顾集体利益。从后一个问题可以看出,一部分同学表现出个人主义倾向。 3、生活态度积极,表现为追求实用主义 在问及对待人生态度时,有%的同学选择乐观进取,自强不息。在问及大学期间怎样才是成功时,有%的同学选择从事各种社会活动交际面广泛的人。在问题有用就是真理的选项中,有40%认同这个观点,在有钱就是真理的选项中有%同学认同这个观点,在物质利益第一的问题中,有%同学认同这个观点。他们的生活态度是积极向上的,渴求了解社会,融入社会,也体现年轻人受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追求实用主义。但是,他们判断事物的标准更多的是是否有用,更多的人愿意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结合起来考虑,即讲贡献也不违言索取。追求个人事业成就,也就是实用主义标准。 4、要求独立,但存在依赖心理, 在被问及对待事物正确与否的判断标准主要标准时有57%的学生选择自己判断标准。在被问及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途径时有66%的学生选择自己努力同时寻求帮助。大学生脱离了父母的管束和高考的压力,青春期就已萌动的独立意识迅速复苏,自我意识增强。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教育导向的弊端,大学生普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准备,当生活、学习上碰到问题、遇到困难挫折时,表现出较大的心理依赖性,存在不劳而获的心理。 5、获取信息多渠道,内容多样化 他们期望了解社会或信息,但渠道不再是单一的方式。在被问及了解信息的渠道时,有%的同学选择报纸,有18%的同学选择收音机,有24%的学生选择电视,有%的学生选择网络,另外还有%的同学选择校内宣传橱窗。通过多方面的获取信息的渠道反映出他们渴求信息的愿望,也进一步反映出他们希望获取内容的多样化。 (二)、分析问题 1、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影响。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经济价值多元化,人们心理失衡,对道德的调节作用失去信心,仅适用于经济领域的原则,如追求利益最大化原则、等价交换原则等侵蚀到人们的道德领域。青年大学生处在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等多种知识的积累期,也是最容易受到一些外界因素影响的时期。这个时期他们学习、模仿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导致一些领域出现了道德失范现象,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界限混淆,导致一些人道德观念颠倒、错位。 2、西方的价值观念侵入。改革开放一些西方资产阶级的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自由主义等价值观念的进入与传播,腐蚀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对年轻人的思想影响,来改变他们的价值观念。一方面青年大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对事物的判断标准不一,他们多以个人意识作为判断标准;另一方面,青年人有追求新知识,接收新事物心理;第三方面,部分同学存在国外的都是好的,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思想。从而导致大学生价值观的偏移。 3、现代科技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同时带来现代病。人的物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人与机器接触的机会和频率增加,人际交往的减少,人情味越来越淡,道德意识自然开始减退。现在的社会交通设施现代化,网络、电话等方便了人们的联系,但是减少了人与人在一起的时间,使得人们之间的感情减弱。另一方面,人物之间的接触,淡化了中华传统的礼仪要求,甚至最起码的礼貌也丢失掉了,这种情况使他们道德滑坡。而且网络使学生接受信息渠道发生了很大变化,网络信息量大,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什么样的信息都有可能出现,难免有错误和不健康的信息,这方面给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4、教育本身存在问题。①道德建设重视理论教育,轻实践,导致学生自己看不惯的行为,自己却不加控制,而且缺乏一种对人和对己一致的普遍的公共道德标准认识。即使安排实践,也多流于形式,为活动而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够,缺乏实效性。②中小学教育是学生教育的关键时期,而我们的教育追求应试教育,以追求升学率为目标。形成只要成绩好其他无所谓的思想。这种思想灌输给学生,甚而影响他们的思想道德,在进入大学后这种现象很难一时扭转。③大学开设的政治理论课、道德修养课的形式不理想,造成课堂乏味,学生不愿听课。教学内容与实际联系不紧密,针对性不强,教学效果不明显或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5、家庭影响不可忽视。一方面,由于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有的父母娇之、惯之,使其放任个人意识和行为,缺乏自律意识,过了18岁仍然象个孩子,责任心不强,不成熟,缺乏正确人生观。另一方面,学生们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同,但是他们之间互相攀比心理强,在穿衣、吃饭、花钱等方面相互攀比,使一些学生的人生观发生扭曲。一些人感觉生活无着落,不能正确对待自身的经历,开始相信命运,这也是价值多元化带来的附属产物。 6、实用主义太强。实用主义强调行动、注重实效,主张从效果去确定行动方向,对其他因素不予考虑,把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看成两点一线。现在部分大学生功利心理太重,急功近利,他们要求学什么,必须有用,重视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忽视思想道德素质的加强。不理解道德的社会作用,轻视甚至忽视道德修养。做什么事情的反应是对本人是否有好处,有多大好处。把贡献与奉献放到了次之位置。 四、解决问题 理想信念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科学的理想信念的确立需要长期大量的积累,这样才能产生质的飞跃。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确立也是一个曲折反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真正做到标本兼治,由表及里,解决深层问题,就必须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找准结合点,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开展学理论、学国情、学先进的三学活动,从根本上做好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 ①正确的理想信念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武装,来源于在这一科学理论指导下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生价值的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着眼于“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②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走出课堂,强化实践基地建设,把理想信念的基地建设同社会实践基地、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发挥一个基地的多功能作用,让大学生在基地活动中接受形象教育,巩固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果,通过社会实践锻炼人。③同时,理想信念教育还要靠典型引路、榜样感染,有理想的人讲理想,让先进事迹感染人。要及时宣传学生党员中的典型,引导学生寻找党员中的积极因素,因为身边的人和事更有亲切感和说服力,身边的“闪光点”更易接受,更易模仿,这样在形象教育中就将理论武装和实践教育有机地结合了起来。④理想信念教育也离不开国情教育和形势任务教育。历史让我们刻骨铭心,历史可以激起我们的民族主义精神,通过重大历史事件激励人。通过学习历史事件或现今的国情报告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主义精神。 (二)开展“四步递进”教育,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针对性的做好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也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如何做事,学会如何生活。为了能帮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有必要根据他们的不同时期的特点制定阶梯状的教育内容,根据每个年级的特点,确立目标,制定计划,安排系列活动,也就是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达到在成才教育过程中实现系统思想教育。 1、一年级加强道德礼仪教育 刚从高中升入大学的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浅,思想不成熟和心里脆弱。他们自我意识强,但缺乏自我监督约束和控制能力,他们渴望成才,却缺乏学习的毅力,他们想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却在实际生活中难以自律,他们不知道如何做才好,他们缺乏对正确的礼仪的理解与认识,他们需要理解,但又处理不好个人与他人、集体的关系。针对这种情况,开展以适应大学生活的修身教育。开设公关礼仪必修课或举办专题讲座,来补充他们在读大学前缺少的道德教育。围绕做合格大学生,做文明大学生进行教育,加强大学生责任感、使命感教育,进行集体主义和优良学风教育。 2、二年级自我认知教育 二年级学生对大学生生活基本适应了,思想基本趋于稳定,心理趋于成熟。这个时期应教育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做一个正确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思维方式、思维方法、道德水准、学识等等,根据个人情况确立志向,这也是职业生涯规划最关键的一点。帮助学生正确规划成才目标,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教育他们对人生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通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3、三年级综合能力培养 三年级是学生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关键阶段,也是学习计划执行的关键时期,更是打好专业基础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专业倾向测试,根据个人兴趣与发展潜力,有选择的培养一些突出技能,教育学生撰写专业文章,大胆提出自己见解,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鼓励他们做社会兼职,尝试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有选择的选(辅)修其他专业知识,增强英语口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英文写作能力,从而为实现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4、四年级职业道德教育 由于本院的特殊情况,还不存在大四学生,但并不代表要松懈,作为我院第一届本科毕业生,代表我院的面貌,代表我院本科教学实力。因此做好对四年级学生的教育准备工作。四年级是大学生期间最后一年,学生面临择业和从业的考验,因此对他们实施择业观教育和就业前的职业能力教育就十分迫切。其目标是通过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地择业观,通过举办讲座或与企业联合举办模拟应聘检查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缺陷,对综合素质进行再提高,提高他们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的能力。对他们进行适应社会环境和工作需要的教育,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艰苦朴素的精神,培养奉献精神。教育他们为社会做贡献,为祖国建设做贡献。 (三)思想教育与发展党员相结合, 及时把表现好、成绩突出的学生确定为积极分子,及时确定培养联系人,加强教育培养,做到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四年级有党支部。充分发挥教工党员的作用和各总支、支部的作用,实施集体教育与个别帮助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入党积极分子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系统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他们端正入党动机,真正解决思想上入党的问题。此外,还应强化实践环节,有意识地给积极分子交任务、压担子,引导和鼓励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工作、勇挑重担,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尽快成熟。 (四)加强德育课程改革,从课程上为理想信念教育做保证。 1、改变低年级两课的讲授方式,吸引同学们注意力。现在,政治理论课枯燥,学生不愿意听,开小差。为此,有必要改变这类课的讲课方式,采用纵向联系的方式,举办几个专题版块讲座,比如:经济版块,军事思想版块。同时结合一些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学有所思,思有所得。 2、在高年级学生中开设国情教育必修课或定期举办形势任务讲座,这样不仅可以做到四年理论学习不断线,又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同学们进行了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教育。针对高年级学生思想认识趋于成熟,抓住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时事焦点的特点,开展学生喜欢的国情教育课,或举办国情形势任务讲座。 3、增开公关礼仪必修课。近些年,由于中小学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影响,现在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待人接物,不懂也不明白应该怎样正确与人交往。所以,有必要在一年级开设公关礼仪课,教会大家一些待人接物的方法,弥补大学之前的教育缺陷,通过一学期或一年的学习,使每位大学生真正成为一名文明的大学生。 (五)把德育教育与教学工作相结合,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提高素质,素质振兴民主,推动历史进步。 教育的方式有两点:一是教书,二是育人。徐特立老先生曾经说过:“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教育后一代成长为有共产主义思想品质的人。”只有学高才能做人师、德高才能做人范,才能成为人们学习敬仰的楷模。这样的教师才会受到社会的尊重,学生才会乐于接受老师的赐教和谆谆教诲。而现在教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使得教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割裂。所以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加强教师的道德培养与规范,真正作到即教书又育人。 以上是我对信息管理与工程系学生的理想信念情况的调查和分析,针对这些情况采取的一些措施和提出了个人的一些建议,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浅谈十八大以来的国家发展变化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中央确定,党的十八大代表名额共2270名,由全国40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2012年11月8日9:00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举行。大会选举了新一届的中共中央领导层,包括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候补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在之后召开的中央委员会上选举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央书记处、中共中央军委等。2012年11月14日12时许,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大会主要强调了一下几点内容;1、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2、制定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前进方向。3、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4、回答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政策立场。会议通过了8项决议,其中最贴近民生的还是要数第二条:小康社会目标: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番。五年过去了,时值十九大圆满落幕,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各领域都取得重大的突破。政治方面,十八大以来苍蝇老虎一齐打,政治风气大为改观,许多大老虎下马以后,政坛的腐败现象得到巨大的改善,官员的腐败风气被扫清,社会对政府的信任度大幅上升,民众的参政议政热情大幅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的工作认可度也大幅增加,整个官场呈现出一片积极的,富有朝气的景象。这离不开党中央的领导,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这是官民一家的美好体现。是十八大以来重要的发展成果。经济方面,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持续稳步增长,经济增长速度之快令西方发达国家咂舌。而今,我国的GDP总量已经超过日本,直逼美国。未来的二十到五十年内,我们可以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近年来,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使用率得到大幅提升,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高,终有一天,人民币将成为最受欢迎的流通货币。科技方面,十八大以来,中国制造逐步向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发展。我国的各项科技在大踏步的发展。超级计算机,射电望远镜,量子卫星,国际空间站,各种超级工程等……一桩桩,一件件无不彰显着中国科技发展的成果。军事方面,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海军和空军建设取得了跨时代的发展。歼-20,运-20等新型飞机全面列装。海军战舰下饺子,国产航母业已下水,中国海军在未来十年内将成为一支纵横四海,所向披靡的武装力量。纵观十八大以来的各项成果,有党中央的英明领导,有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有无数技术工人的默默付出。这是凝聚着十七亿人的努力和汗水取得的珍贵果实。我们将牢记,也将传承,让十八大的光辉发扬,同时也让十九大成为新的太阳,让前方的道路更加辉煌

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主题的论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中央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总结发展经验,直面发展难题,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勾绘了社会主义中国未来发展的美好图景,共同托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本质——宏大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蕴含了深刻的战略思想。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四个“全面”加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浅谈十八大以来的国家发展变化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中央确定,党的十八大代表名额共2270名,由全国40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2012年11月8日9:00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举行。大会选举了新一届的中共中央领导层,包括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候补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在之后召开的中央委员会上选举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央书记处、中共中央军委等。2012年11月14日12时许,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大会主要强调了一下几点内容;1、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2、制定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前进方向。3、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4、回答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政策立场。会议通过了8项决议,其中最贴近民生的还是要数第二条:小康社会目标: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番。五年过去了,时值十九大圆满落幕,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各领域都取得重大的突破。政治方面,十八大以来苍蝇老虎一齐打,政治风气大为改观,许多大老虎下马以后,政坛的腐败现象得到巨大的改善,官员的腐败风气被扫清,社会对政府的信任度大幅上升,民众的参政议政热情大幅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的工作认可度也大幅增加,整个官场呈现出一片积极的,富有朝气的景象。这离不开党中央的领导,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这是官民一家的美好体现。是十八大以来重要的发展成果。经济方面,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持续稳步增长,经济增长速度之快令西方发达国家咂舌。而今,我国的GDP总量已经超过日本,直逼美国。未来的二十到五十年内,我们可以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近年来,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使用率得到大幅提升,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高,终有一天,人民币将成为最受欢迎的流通货币。科技方面,十八大以来,中国制造逐步向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发展。我国的各项科技在大踏步的发展。超级计算机,射电望远镜,量子卫星,国际空间站,各种超级工程等……一桩桩,一件件无不彰显着中国科技发展的成果。军事方面,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海军和空军建设取得了跨时代的发展。歼-20,运-20等新型飞机全面列装。海军战舰下饺子,国产航母业已下水,中国海军在未来十年内将成为一支纵横四海,所向披靡的武装力量。纵观十八大以来的各项成果,有党中央的英明领导,有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有无数技术工人的默默付出。这是凝聚着十七亿人的努力和汗水取得的珍贵果实。我们将牢记,也将传承,让十八大的光辉发扬,同时也让十九大成为新的太阳,让前方的道路更加辉煌

从严治党小论文题目

论加强党的建设、反腐倡廉的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全面提高纪检监察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坚决反对腐败。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好;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牢;只有坚决反对腐败,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党的性质,实践党的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既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我们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腐败是党之大敌、国之大敌、民之大敌。党风的好坏关系人心向背,而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因素。党的执政地位,既为我们党提供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又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土壤和条件还存在,一些腐败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严重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基础。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把反腐倡廉作为重要内容,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持之以恒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使我们党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执政的考验。 切实加强党风政风建设,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党风政风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要在巩固廉洁自律有关专项治理成果的同时,针对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向领导干部送钱、跑官要官的歪风,领导干部插手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等微观经济活动中谋取私利的问题,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领导干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私利的问题,少数党员干部参与赌博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严加整治。认真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围绕监督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内容,制定相关规定和配套措施,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进一步加大巡视工作力度,重视巡视成果运用,增强巡视效果。 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惩处腐败分子。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是贯彻从严治党方针的重要体现,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效手段。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重大违纪违法案件一再发生。要增强查办案件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继续加大查办案件工作的力度,严惩腐败分子。重点查处领导干部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问题,特别是利用审批权、人事权、司法权严重违纪违法的案件,党政机关和公务人员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对顶风作案的要依纪依法从严惩处,绝不姑息。 继续加大纠风工作力度,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问题。那些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以权谋私、与民争利、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既直接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引发民愤民怨,也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加强监督检查,坚决予以纠正。对损害群众利益导致的恶性事件要严肃查处,对措施不得力、不良风气长期得不到治理的地方要追究领导责任。坚持纠建并举、寓纠于建,把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同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形成一套能用管用的制度体系,从源头上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加强和改进行政监察工作,促进依法行政和廉政勤政。加强和改进行政监察工作、促进依法行政和廉政勤政,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要加大行政监察力度,增强党政监督的整体效能,推动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围绕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加强执法监察,特别是要结合重庆实际加大对移民资金和移民工程质量管理的监督力度,加大安全执法监察和事故责任追究力度;进一步加强效能监察,促进行政机关转变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和最重要的是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纪检监察机关保障和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必须提高为改革、发展服务的能力,必须提高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能力。纪检监察机关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贴经济建设,紧贴改革开放,紧贴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深入改革开放第一线和市场经济新领域,自觉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使反腐倡廉各项措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相适应,确保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通过严格执纪执法、强化监督检查,及时解决在党风政风方面严重影响建设和改革的问题,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环境,以严明的纪律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努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促进市场体系的完善和市场秩序的规范。始终把调动和保护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作为重要职责,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通过保护改革者、支持创新者、查处违纪者、教育失误者,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支持和保护党员干部投身于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 提高对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有效监督的能力。强化监督,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纪检监察机关要针对当前的监督现状,进一步提高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有效监督的能力,既要增强敢于监督的勇气,又要注重善于监督的方法,进一步拓宽监督的思路和渠道,加大监督力度,切实履行党内监督的职责。重点加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切实加强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切实加强对民主集中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切实加强对党的群众路线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严格执行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谈话诫勉、民主生活会、巡视和派驻、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和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建立健全及时发现问题和纠正错误的机制,防止小错酿成大错。健全和完善质询制、问责制和罢免制,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辞职制度。把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纪律监督与法律监督、专门机关监督与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和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形成监督的合力。要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保障人民群众的批评、建议、检举、控告等权利,建立举报激励机制,鼓励实名举报。提高依法执纪、依法办案的能力。坚持依法执纪、依法办案,是贯彻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的必然要求。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学习宪法和法律,学习党章和其他党纪政纪规定,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和纪律意识,把依纪依法的要求贯穿到纪检监察工作的各个方面。要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严明纪律,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深入研究和把握办案规律,正确运用政策和策略,正确运用纪律和法律手段,创新办案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突破大案要案的能力。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保障被审查人的合法权益,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综合考虑办案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加强纪检监察机关与其他执纪执法机关的协作配合,加强垂直管理部门的纪检监察机构与地方纪检监察机关的协作配合,健全大案要案协查机制,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履行各自职责。建立健全查办案件的内部制约和监督机制,严格办案程序和要求,建立执纪办案工作责任制,加强对执纪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严格依纪依法履行职责。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深入开展反腐倡廉,要求各级纪检机关进一步提高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能力。要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提供组织保证。针对反腐倡廉的全局性、倾向性问题,深入研究,通盘谋划,提出对策和建议,并协助党委抓好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的落实。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关键环节,对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失职行为,依据有关规定严格追究责任。进一步规范组织协调的内容和程序,推进组织协调工作制度化。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妥善处理与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形成全党全社会抓党风廉政建设的良好局面 参考资料: 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的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段的先锋队,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反对腐败,保持廉洁是其一贯主张和应尽天职。在70多年的光辉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开展了同党内出现的腐败现象的坚决斗争,并在长期反腐败斗争的实践中经受住了考验。回顾党反腐败的历史。总结党反腐败的经验教训,对推进当前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7月成立后,就对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一直高度警惕,并在实践中坚持同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纵观党的反腐败斗争历程,大致可分以下几个阶段: 1、我们党执政以前的反腐败斗争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虽然在根据地和解放区内建立了政权,有了局部执政的经验,但总的来说,还处在被压迫,被围剿的无权状态,不具备权钱交易大规模发生的客观条件,再加上我们党在主观上注重从严治党,坚持反对腐败,所以腐败现象并不严重,廉政建设的任务比较轻,反腐倡廉的效果十分显著,建设起了与国统区的腐败政治形成鲜明对照的解放区廉洁政府。极大地争取了人心,成为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性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这一时期反腐倡廉的主要做法是:(1)注重思想教育。通过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增强党员、干部对腐败现象的免疫力,著名的延安整风即是这方面的范例。(2)注重法规建设,1922年4月,即建立了最早的纪律检查机关——中央监察委员会。1926年8月4日,又发布了我党最早的有关反腐败的文件——《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1933年12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发布了《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第26号训令。1939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惩治贪污条例》,规定贪污数目在500元以上者,处死刑或五年以上有期徒刑。(3)领导廉洁自律。在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广大党员干部,艰苦朴素,为政清廉,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2、建国初期的反腐倡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们党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执政党的地位和和平建设的环境,一方面为我们党提供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同时也便于我们党面临脱离群众乃至腐化变质的危险。为经受住执政考验,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我们党实行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措施:(1)加强反腐败法规建设。1952年3月,中央节约检查委员会制定了《关于处理贪污、浪费及克服官僚主义错误的若干决定》和《关于追缴贪污分子赃物的规定》同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制定并公布了《惩治贪污条例》,这一专项惩贪法规在以后多年的反腐败斗争中起了重要作用。(2)开展整风,整党。1950年下半年开展的全党整风运动,重点是解决各级干部的作风问题。1951年下半年到1954年春的整党,解决了包括贪污腐败在内的基层党组织存在的各种问题。(3)开展“三反”运动。1951年12月至1952年10日,在党和国家机关内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共查处了有贪污行为的干部120多万人,其中贪污一千元以上的10万多人。受到刑事处分的腐败分子有4万多人。刘青山、张子善等腐败分子被处决。以上措施,有力地遏制了建国初期腐败现象滋长的势头,基本上实现了廉洁政治,从而使五十年代的党风和社会风气成为党的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 3、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反腐倡廉 从1956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的十年,是我们党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这一时期,我们党的执政地位进一步巩固,再加上逐步形成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以及同这种政治体制相适应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个别党员,干部的以权谋私现象和官僚主义作风有所滋长。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克服消极腐败现象。党中央采取了以下措施:(1)整党整风,这一时期为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先后进行了四次大的整党整风,包括1957年的整风,1958年开展的整党整社,1961年的农村整风和“四清”运动中的整党。(2)开展专项反腐败斗争。1960年在农村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新“三反”斗争,处理了农村部分干部中存在的贪污等违法乱纪的问题。但被查出的有一段“贪污和行为”的干部占干部总数的20%之多。有扩大化倾向。1963年2月,中央又决定在县以上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开展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的“新五反”运动。1963年9月,中央在“新三反”的基础上,决定在农村搞“四清”,最初是清帐目、清仓库、清财物、清工分;后来发展为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实质上变成了一场遍及各个领域的阶级斗争,误伤了不少干部。毛泽东在“四清”运动中得出了农村三分之一的领导权已不掌握在健康分子手中的结论。 (3)建立干部定期参加生产劳动制度。1958年2月,中央发出了《关于下放干部进行劳动锻炼的指示》,出现了干部下放劳动的热潮,密切了干群关系,但也开始出现形式主义和极端化的做法,从以上措施可以看出,我们党是重视反腐败斗争的,并把反腐败斗争做为一件大事来抓,因而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长,但由于缺乏经验,仍然简单沿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思想教育防腐,群众运动反腐的老路子,并从阶级斗争的角度认识和处理党内的消极腐败现象,因而存在反腐败扩大化的倾向。 4、“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反腐倡廉 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就毛泽东的主观设想来说,是为了反修防修。包含有明显的克服党内消极腐败现象的愿望。毛泽东希望通过公开地、全面地;由下而上的“文化大革命”的形式,彻底揭露党内的阴暗面,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理论,并过于夸大了阴暗面,采取了“大民主”式的群众运动的方式,因而使“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廉政建设不得不陷入误区。其基本失误是:(1)对党内消极腐败现象的估计过于严重。发动“文化大革命”时,毛泽东认为农村中有三分之一的政权不在我们手里,工厂企业里一个相当大的多数的领导权不在工人群众手里,党内已形成了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这种对党内形势的严重估计,必然会使反腐败斗争扩大化。(2)用“大民主”的方式反对消极腐败现象,在“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认为以前那种由党委领导群众运动的方式已不能解决问题。需要搞自下而上的不要党委领导的群众运动。用这种不要党委领导的“大民主”方式反腐败,只会助长阶级斗争的扩大化的错误,不能达到反腐倡廉的目的。(3)防腐不治穷,搞“穷廉法”。腐败现象的产生有思想、政治、经济、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要反对腐败,除了加强思想教育外,还要处理好廉政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大力发展生产力,铲除腐败现象滋长的物质土壤。但“文化大革命”只治腐不治穷。并认为富则修,把富裕当作是腐化的物质基础,使反腐败带有严重的禁欲色彩。(4)一些廉政做法走向极端化。最典型的是把干部参加生产劳动的做法极端化,把它变成了造反派排挤打击异己的重要手段,失掉了廉政的本来意义。总之,“文化大革命”不仅是一场内乱,而且作为一场反腐败的实践也是失败的。尽管由于扩大化的阶级斗争的高温高压的作用,使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形式的腐败现象得到了抑制,但以“走后门”为主要特征的不正之风和组织人事上的不正之风,却在“文化大革命”后期普遍蔓延。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反腐倡廉。 粉碎“四人帮”后,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的反腐倡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为遏制腐败现象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对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也会从体制上堵塞腐败现象滋生的漏洞,因此,从总体上说,改革开放有利于反腐倡廉而不是相反。但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难以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政策上和法规上的漏洞和空隙,再加上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使得反腐倡廉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比以前更为艰巨、复杂。在新的时期,我们党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在继承发展过去反腐倡廉有效做法的同时,摒弃以前的群众运动的做法,努力探索改革开放条件下廉政建设的新路子。其主要做法有:(1)加强纪律检查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和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重新恢复,并成立了各级行政监察机构,对廉政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2)完善反腐败立法,1982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犯罪的决定》,是一部惩腐的专项法律。1987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通过了《关于惩治贪污、受贿罪的补充规定》,标志着我国肃贪法律的完善化。(3)实行“从严治党”的方针,党中央制定了一系列加强自身建设的条例和规定,如《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关于禁止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的规定》,等等。(4)开展专项反腐败斗争。1982年4月,国务院作出《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决定》后,开展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反腐败斗争,集中打击和解决干部索贿受贿,投机倒把,套汇、走私等问题,取得了较大成绩。1989年8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出《关于贪污、受贿、投机倒把等犯罪分子必须在限额内自首坦白的公告》,监察部也发出了《关于有贪污受贿行为的国家行政机关人员限期主动交代问题的通告》。这两个《通告》发出后也开展了一场专项反腐斗争。 (二) 总结我们党反腐倡廉的历史经验,可以看到,我们党开展反腐败斗争,主要遵循的是这样一套路子,即思想教育防腐、群众运动反腐、法制建设惩腐。这实际上是反腐倡廉的三项大思路,应该说,这三项大思路,仍然是我们今天反腐倡廉应该遵循和借鉴的。但我们在遵循和借鉴时,应根据历史的经验教训加以扬弃。 第一、不再搞运动,但要发动群众造声势。我们党和毛泽东同志在反腐败斗争的理论和实践中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要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但在发动群众的方式问题上,毛泽东简单沿用了在革命战争时期十分有效的发动群众搞政治运动的方式,事实证明,这种方式确实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把群众迅速发动起来,造成一种强大的声势,从而对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产生明显的震慑作用,收到反腐倡廉的效果。然而,在社会主义时期,频繁而大规模的政治运动,会带来一系列消极后果,如助长无政府主义思想,削弱党的领导,混淆政策界限,挫伤群众积极性等,造成动机与效果的背离,历史经验证明,依靠群众运动的方式反腐败,不是正确的选择。因此,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时明确提出,当经济建设遇到自由化思潮和腐败现象干扰时,“对待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再走老路,不能再搞什么政治运动”但反腐败时不再搞群众运动,并不等于不要发动群众参与。作为工作方法,仍然需要动员群众,把群众发动起来,造成一定声势,以达到彻底揭露和打击一切腐败现象,教育全体党员和人民的目的。这就需要运用宣传教育和严格执法等多种手段,启发群众的觉悟,把群众动员起来,造成全社会反腐败的大气候,大环境,使腐败现象无法隐藏,都能得到应有的惩处。 第二,既要从严治党,更要有制度保证。我们党历来重视党的建设。重视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在民主革命时期,正是由于我们党从严治党,高级干部在廉洁自律方面以身作则,大大推进了党的廉政建设。现在和今后的反腐败斗争,仍然需要加强党的建设,需要从严治党,需要高级干部的以身示范。但历史经验表明,单靠用惩治手段从严治党,从严要求高级干部,虽然可以起到必不可少的示范作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党和政府的反腐防变问题,也不能使党和政府长久地保持清正廉洁形象。要从根本上遏制和清除腐败现象。关键是要加强法制和制度建设。许多情况表明,有了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反腐败斗争就能够有章可循;领导者以身作则以及人民群众对领导人的监督,也就容易得到保证,因此,反腐败斗争必须逐步向法制化轨道:既治标更治本。这就要求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完善有效的权力约束和监督机制,使宪法监督、司法监督,党纪监督、行政监督有足够的权威和效能,每时每刻地发挥作用,对各种腐败现象予以铁面无私的查处。 第三,既要重视思想教育,也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将治贪与治穷相结合。通过整风、整党等形式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牢固地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地树立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既是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坚固防线,又是保持为官清廉的精神支柱。因此,在任何时候,加强思想教育防腐的优良传统都不能丢。但要使反腐败斗争取得成效,还必须消除腐败现象赖以滋生的物质匮乏的经济条件。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同时,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而不能干扰它,冲击它,因此,新时期开展反腐败斗争,必须使反腐败斗争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并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使反腐败斗争不断向前推进。 第四,既要重视专项斗争,也要重视经常性工作,努力把阶段性战役和长期斗争结合起来,纵观历史上的反腐败斗争,可以看出反腐败斗争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即经过一段时间腐败现象有所滋长后,即开展一次阶段性战役,打击腐败现象,过一段时间后再开展一次,这说明,腐败现象具有顽固性的特点,不是一两个阶段性战役就能消除的。而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因此,反腐败斗争既要有紧迫感,要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进行,不断抓出阶段性成果,又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注重经常性的反腐工作,不间断地抓下去,不能中途歇口气,等到腐败现象严重后再来开展反腐败斗争。尤其是在日前新旧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经济生活中存在的某种无序状态会造成腐败现象的多发性,为了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更要把阶段性战役与长期斗争结合起来,掌握反腐败斗争的主动权。 第五,要把反腐败同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结合起来,力求改革和廉政建设的双效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反腐倡廉的实践表明,在新旧体制过渡时期,由于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还没有形成行政权力,计划权力对资源配置仍有一定作用,再加上新的改革措施开始时不完善,漏洞较多,这就使以发展市场经济为名搞权钱交易腐败分子有机可乘。一项新的改革措施出后,可能诱发出一些新的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如价格双轨制下出现“官倒”,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后土地审批部门出现的大量问题,以及金融、房地产、期货市场上的一些经济犯罪现象,表明腐败发生的热点部位和表现形式会随改革进程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出台新的改革措施时,要根据腐败现象的动态性特点,同时考虑廉政建设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对策,制止那些打着改革的旗号搞权钱交易的现象,取得改革和廉政建设的双重效果。 当前,我们党正在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我们相信,只要认真吸取反腐败斗争的历史经验,并依据新时期的历史条件探讨和提出反腐败和对策,并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就一定可以把消极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的胜利。 (作者单位: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宋敬华

你可以写:浅谈从严治党的重要性,论从严治党与国家的关系,

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须从严的要求,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反映了我们党管治党的根本方针,揭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唯有从严治党才能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规律性认识。治国必先治党、从严治党是由党的性质和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肩负历史使命决定的,是我们党的一贯要求和优良传统。一、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事关人民的福祉,事关中国的命运。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把励精图治、振兴中华的重任托付在我们党的肩上。我们党几十年治国理政的经验表明,没有严密的组织、严明的纪律、严格的管理、严肃的监督,就很难肩负起人民的重托。只有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始终加强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才牢固,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戴。应当看到,我们党执政以后,党的建设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在执政90多年后的今天,在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更为繁重和紧迫。怎样克服脱离群众、因循守旧、腐化变质的风险,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怎样排除各种干扰,妥善应对复杂局面,经受住改革开放的考验;怎样在防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侵蚀的同时,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经受住市场经济的考验;怎样以世界眼光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迎挑战化危机,变风险为机遇,经受住外部环境的考验;怎样继承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群众路线、夯实执政基础,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在强化组织效能和严格党的监管中实现从严治党,在加强思想建设和提高党员素养中实现从严治党。二、从严治党的基本涵义要严格按党章办事,按党的制度和规定办事;要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要在党内生活中讲党性,讲原则,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弘扬正气,反对歪风;要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标准发展党员,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坚持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五条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我们党正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我党的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研究和解决前进道路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继续付出艰苦的努力。当今中国的事情办得怎么样,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纪律、组织状况和战斗能力、领导水平。三、如何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实从严治党的方针,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必须全面贯穿于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的各方面工作,切实体现到对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等各个环节中去。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要认真按照从严治党的五条要求去做,领导干部更要以身作则,严以律己,起好带头作用。从严治党,首先要治理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同时还要严格教育和管理广大党员。从严治党有诸多方面,但必须把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从制度上确保从严治党方针的贯彻实施。从严治党,关键在于建立起一整套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机制,使党的各级组织对党员、干部实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及时发现矛盾、解决问题,使党的肌体始终保持健康。要健全党的领导工作制度、党内生活制度、干部工作制度、权力监督制度等各项制度,使党的建设走上制度化的轨道。我们党严于自我剖析、勇于坚持真理的坦荡胸襟,体现了党中央从严治党、忧党兴国的坚强决心与意志。一时从严治党易,始终从严治党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从严治党贯穿于党的建设各个方面,体现到对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各个环节;必须把加强干部建设当作重中之重,对领导干部一定要有更严格的约束、更高标准的要求;必须坚持与健全民主集中制,更好地开展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必须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不懈开展反腐败斗争,以反腐倡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须从严。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面对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和任务,我们更要在党要管党中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我们党就一定能够带领广大人民实现“中国梦”,不负人民重托和信任。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