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胰蛋白酶的研究现状论文

发布时间:

胰蛋白酶的研究现状论文

将蛋白质水解成多肽

催化纤维蛋白的水解

基因工程制药------浅谈摘要: 主要介绍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技术开发药物的一般过程及基因工程药物,同时探讨了今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药物开发、研究的发展方向。正文:1 基因工程概述所谓的基因工程是指在体外将核酸分子插入病毒、质粒或其它载体分子,构成遗传物质的新组合,并使之参入到原先没有这类分子的寄主细胞内,而能持续稳定地繁殖。基因工程的第一个重要特征是跨越天然物种屏障的能力,即把来自任何一种生物的基因放置在与其毫无亲缘关系的新寄主生物细胞中去的能力。这表明人们有可能按照主观愿望创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种。第二个特征是,它强调了一种确定的DNA小片段在新寄主细胞中进行扩增的事实.才能制备到大是纯化的DNA片断,从而拓宽了分子生物学的领域,使之在生物制药领域有巨大的应用。基因工程自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问世以来,无论是在基础理论研究领域,还是在生产实际应用方面.都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基因组核苷酸全序列的测定与分析,是基因工程技术促进基础生物学研究的一个出色范例。2001年2月12 日,由6国的科学家共同参与的国际人类基因组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这结果为人们提供了约3000 多个基因可用来制药,将推进基因制药产业的快速发展。由于基因克隆技术的发展,已使得基因工程技术在工业生产尤其是制药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前人们利用微生物自身生产有用的产品,如利用青霉菌生产青霉素、利用链霉菌生产链霉素等。但是从这些生物体中分离纯化这些药物,不仅成本昂贵,而且技术上也相当困难。如今将编码这些药物的基因克隆并转移到合适的生物体内进行有效的表达,就可以方便地提取到大量的有用药物。2 基因工程技术开发药物的一般过程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一个药物,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①目的基因片断的获得:可以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来合成已知核苷酸序列的DNA片段;也可以通过从生物组织细胞中提取分离得到,对于真核生物则需要建立cDNA文库。 ②将获得的目的基因片断扩增后与适当的载体连接后,再导入适当的表达系统。③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使目的基因在表达系统中大量表达目的药物。④将目的药物提取、分离、纯化,然后制成相应的制剂。以上方法大部分是以微生物或组织细胞作为表达系统.通过微生物发酵或组织细胞培养来进行药物生产。近年来,通过转基因动物来进行药物生产的"生物药厂"成为目前转基因动物研究的最活跃的领域,也是基因工程制药中最富有诱人前景的行业。转基因动物制药具有生产成本低、投资周期短、表达量高、与天然产物完全一致、容易分离纯化等优势,尤其是适合于一些用量大、结构复杂的血液因子,如人血红蛋白(Hb)、人血白蛋白(HSA)、蛋白C(Protein C)等。英国的爱丁堡制药公司通过转基因羊生产α1-抗胰蛋白酶(α1-AAT)用于治疗肺气肿,每升羊奶中产16g AAT,占奶蛋白含量的 30%,估计每只泌乳期母羊可产70g AAT。另外,转基因植物制药比转基因动物制药更为安全,因为后者有可能污染人类的病原体。目前,已经开发出许多转基因植物药物,例如脑啡肽、α-干扰素和人血清蛋白,以及两种最昂贵的药物即葡萄糖脑苷脂酶和粒细胞-巨噬细胞群集落因子等。3 基因工程药物基因工程药物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有了飞跃的发展。1978年首次通过大肠杆菌生产由人工合成基因表达的人脑激素和人胰岛素,1980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裁定微生物基因工程可以获得专利.1982年第一个由基因工程菌生产的药物--胰岛素.在美国和英国获准使用以来,各种基因工程药物犹如雨后春笋,得到了蓬勃发展。我国的医药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1) 抗生素类 传统的抗生素生产,主要利用化学合成或微生物发酵来获得,其生产过程中菌种的表达水平比较低,生产成本比较高,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耐药菌群。而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对生产菌种进行基因改造,得到表达水平高、产品目的性强的菌株,如大肠杆菌生产青霉素酞胺酶。德国一个科研小组对生产半合成青霉素的材料6APA.用基因工程来增强大肠杆菌的青霉素酰胺酶活性。将大肠杆菌的基因 PBR322的质粒克隆化所形成的菌株,其酶活力比原株提高 50倍.从而提高6APA生产能力。我国王以光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对螺旋霉素产生菌进行改造,增强了丙酰基转移酶的基因在螺旋霉素产生菌中的表达,并提高了丙酰螺旋霉素的产量。(2) 活性多肽类 在人体中存在一系列含量较低,但生理活性很高,而且在人体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的活性多肽类物质如激素等,这些物质在临床上可以作为药物来治疗相应的因此类物质失衡而造成的疾病。此类药物的制剂多来源于各种动物的脏器,生产方法复杂,成本高,个别产品还必须从动物的尸体中进行提取,无法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自基因工程技术问世以来,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可以由微生动进行生产,这是基因工程技术的最大成就之一,以下是这类药物中比较典型的两个。胰岛素: Genentech公司在1978年,由Goeddel等学者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开发出使用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胰岛素的工艺和技术也不断得到完善,在临床上已经完全取代了由动物脏器提取得到的产品。目前,我国新疆转基因羊已能够成功表达人胰岛素原,为胰岛素的生产开发了新途径。生长素: 人类生长素临床用于治疗侏儒症和肌肉萎缩症.传统制造方法是由人脑下垂体抽提精制而得,其原料来源困难,产量受到极大限制。全世界侏儒症患者中仅有1%可以得到治疗,原因是生长素价格极其昂贵,达每克5000美元。1979年Genentech公司由Goeddel等学者应用基因重组技术首先开发出使用大肠杆菌生产人生长素.近年来还开发了以酵母菌来生产生长素,其产量可达到×106~× 106分子/细胞。目前,我国基因工程人生长素已研制成功,并投入市场和用于临床使用。除上述药物外,运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这类药物还有神经生长因子(PDGH)、人基底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3) 细胞免疫调节因子 基因工程技术用于细胞免疫调节因子的产品较多,临床广泛应用于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近年来,由于基因重组和细胞融合两大技术的进步,加上高压液相层析技术、氨基酸序列分拆装置以及蛋白质的精制和解析技术的改进,使一些调节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的研究和开发得到快速发展,如干扰素(INF)、白介素(IL)、集落刺激因子(CS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干扰素是其中研究较为广泛,技术比较成熟,产业化较早的一个产品。第一代干扰素是从血液中进行提取而得到。据芬兰的K Canted报道,处理23000L血液,所得纯度1%以下的干扰素不足100mg.所以产量很低。而且由于血源质量不能保证,可能造成血源性传染病的传播。第二代干扰素是采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生产的,其生产水平可达250000分子/细胞,每升可含亿单位,成本显著下降,产品纯度很高,含量可达90%以上。目前,已经商品化的基因工程干扰素有α、 β、γ三种,而且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完善。俄罗斯科学家构建了以假单胞菌为载体的表达系统来生产基因工程干扰素.与传统的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相比其培养周期短,细胞易于破碎便于提取。随着基因重组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研究人员对干扰素基因进行改造,构建靶向干扰素基因及表达载体。夏小兵等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分别从含有抗乙型肝炎S抗原(HbSAg)人源单链抗体与人干扰素α质粒中切出目的基因,连接到 pET22b质粒中,构建成单链抗体靶向干扰素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成功。(4) 疫苗传统的疫苗是病源微生物的减毒或灭活物质,但这些疫苗都不理想,有可能发生回复突变,恢复毒性;或者因为灭活不适当引起疾病流行。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新型疫苗,可以克服传统疫苗价格昂贵、安全性能差等缺点,能为目前尚无有效疫苗的某些特殊疾病如艾滋病,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第一个商品化的基因工程疫苗是抗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疫苗。我国大约有10% 的人口受到HBV的侵害, HBV的感染通常还与特殊的肝癌(HCC)有着密切的关系,每年全世界死于HCC的病人有30万左右。HBV具有高度的寄主专一性,只能感染人类和黑猩猩,这意味着只能从肝炎患者身上才能获得有限数量的病毒,供做疫苗使用,而且从患者血液中提取制备的疫苗,还有传染艾滋病的可能。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抗HBV疫苗克服了传统疫苗的缺点,质量和安全性高,用量极少,一般剂量为10mg以下,接种3次,为普通药品用量的千分之一。1982年P Valenzuela等人将S基因(HBV表面抗原基因)的一个片段克隆在一种载体上,结果在酵母中合成出来HBV表面抗原(HbsAg)颗粒,其产量达25 μg/L,酵母表达系统现在已经能够大规模生产供给人类使用的重组肝炎疫苗。大约20年前,人们发现"裸露"DNA注入体内能够诱发免疫反应,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研究,开发出了新型的核酸疫苗。所谓核酸疫苗,是指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DNA或RNA)直接转移到动物体内,通过宿主表达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对该抗原蛋白产生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现已开发出多种核酸疫苗,例如:流感核酸疫苗、艾滋病疫苗、狂犬病疫苗、结核病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和戊肝疫苗等。(5) 基因治疗制品 基因治疗在1990年开始进行实验, 1993年美国FDA给人类基因治疗下的定义为:"基于对活性细胞遗传物质的改变而进行的医学治疗,这种改变可以在活体外进行,然后应用于人体,或者直接在人体内进行"。因此,基因治疗存在两种方式,即间接体内法和体内法。间接体内法主要是通过在体外进行基因转移,筛选可表达外源基因的细胞,然后再转移到体内;体内法则是直接在体内改变与修复遗传物质。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有关目的基因的获得方法已趋成熟,但是,目的基因的转移传递系统、目的基因的表达调控以及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目前,基因转移系统主要是两类:一类是由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系统,主要包括逆转录病毒(Rt)、腺病毒(Ad)、疱疹病毒(HSV)和腺病毒相关病毒(AAV)载体等。Nnldini等开发出一种基于HIV的重组Rt载体,不需要辅助细胞,能广泛感染各种非分裂细胞,同时保留了能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的特点。世界上第一例基因治疗所采用的载体即是Rt载体,治疗腺苷酸脱羧酶缺乏所致的严重联合免疫缺乏症(ADA-SCID)。另外一类是非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系统,包括脂质体、分子偶联载体、基因枪和裸DNA等。另外,反义核苷酸技术也应用于基因治疗,尤其在抗乙肝病毒的基因治疗方面,包括反义DNA、反义RNA和核酶 RNA等。2001年,Robaczewska等首次通过静脉给予反义 DNA,选择性抑制北京鸭HBV在鸭肝脏中的复制和表达,证明了反义DNA在动物实验中的有效性。美国Viagene公司研究出一种被称为"艾滋病毒免疫制剂",该药为一种鼠逆病毒与核心蛋白编码的基因序列和HIV表面抗原RNA结合产物,在小鼠和灵长类动物试验中确定该药能诱导出强的 HIV-特异性杀伤细胞。4 结束语基因工程技术使药品开发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传统的药品开发方式是在大量的化学合成物质和微生物代谢产物中进行随机筛选,得到其中的有效成分作为新的药物。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新药,是通过对致病机理的研究,找到那些可用于治疗目的的有效成分以及其编码基因,经过基因重组将其转入适当的载体,大量表达其有效成分作为治疗药物。同时,基因工程技术给药品生产技术带来了革命性变化。过去一些生产困难的产品,如激素、酶、抗体等一些生物活性物质,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可以高质量、高收率地付诸生产,同时生产成本也大幅度降低,提高了患者的用药水平和生活质量。基因工程技术在传统医药不能有效治疗的一些疾病,如癌症、艾滋病、遗传病等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新手段,并取得了一些重大的突破。如发现了致癌基因,可使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药物的开发成为可能。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我们相信这些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疾病,在不久的将来会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细胞工程论文

细胞工程是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总的来说,它是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按照人们的设计蓝图,进行在细胞水平上的遗传操作及进行大规模的细胞和组织培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细胞工程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 目的制作去细胞肌肉组织工程支架,并检测其与人羊膜上皮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采用TNT和十二烷基磺酸钠结合的化学萃取方法制作去细胞肌肉组织工程支架,冰冻切片观察其结构。将人羊膜上皮细胞种入支架培养7 d后,用免疫组化检测羊膜上皮细胞的增殖活性、NT3及BDNF的表达,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 支架中细胞去除完全,其主要结构为平行排列的管状结构。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保持完好。羊膜上皮细胞在支架里有增殖活性,并呈现NT3、BDNF免疫反应阳性。扫描电镜显示,羊膜上皮细胞在支架中分布均匀,生长良好。结论 成功的制作了去细胞肌肉组织工程支架,其与人羊膜上皮细胞有良好的相容性。

【关键词】 去细胞肌肉;人羊膜上皮细胞;生物相容性

近年来组织工程研究的重要进展之一就是采用自体或异体移植物制作天然生物降解材料的组织工程支架。其中去细胞移植物与机体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去细胞肌肉支架可作为生物工程支架支持神经细胞轴突再生。Mligiliche等〔1〕把去细胞肌肉移植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处,4 w后发现有大量神经轴突长入去细胞肌肉支架中。由于单独应用去细胞肌肉支架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效果有限,去细胞肌肉支架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往往需要向支架中植入种子细胞〔2,3〕。研究表明羊膜上皮细胞可分泌多种神经因子〔4,5〕,促进神经元轴突的生长,是一种良好的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种子细胞。本研究利用化学去细胞的方法制成去细胞肌肉支架,并把羊膜上皮细胞种入去细胞肌肉支架内,探究两者的相容性,为开展组织工程治疗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提供新的途径。

1 材料与方法

材料

实验动物 Wistar 大鼠由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试剂 IMDM培养基及小牛血清由Hyclone 公司提供。5′溴尿嘧啶核苷(BrdU) 及BrdU 单克隆抗体购自Neomarker公司;神经营养素(NT)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兔抗人多克隆抗体购自武汉博士德公司,SABC免疫组化试剂盒购自福州迈新生物公司。人羊膜上皮细胞株为本实验室保存。

方法

去细胞肌肉支架的制备 参考 Brown等〔6〕去细胞膀胱的制作方法制备去细胞肌肉支架,简述如下:取Wistar大鼠腹锯肌,放入蒸馏水中,在摇床中以37℃、50 r/min摇48 h后,转入3%的TritonX100溶液,摇床中37℃、50 r/min摇48 h。然后放入蒸馏水中,摇床37℃、50 r/min摇48 h。换成1% SDS溶液,摇床37℃,50 r/min摇48 h。PBS洗24 h。PBS中4℃保存备用。

支架形态结构的观察及成分鉴定 肉眼观察去细胞肌肉的形态。去细胞肌肉用4%多聚甲醛PBS固定1 h,5%蔗糖90 min,15%蔗糖90 min,30%蔗糖过夜以梯度脱水,OCT包埋,冷丙酮速冻,之后放入-70℃冰箱保存。恒冷箱切片机切片,HE 染色,观察其内部结构。此外对切片进行Van Gienson(VG)染色和 Weigert染色(VG+ET染色)检测支架的细胞外基质成分。

人羊膜上皮细胞的培养 人羊膜上皮细胞在DMEM培养液中(含10%胎牛血清,100 U/ml青霉素,100 mg/ml链霉素,200 μg/ml的谷氨酰胺),37℃、5 % CO2及饱和湿度条件下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隔天换液,待单层培养细胞生长至80%汇合后,传代培养。

人羊膜上皮细胞与去细胞肌肉支架相容性的鉴定

取生长良好的人羊膜上皮细胞,80%细胞接近融合,弃去培养液,胰蛋白酶消化,当胞体回缩,细胞间隙变宽时,用血清终止消化,反复轻吹瓶壁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于离心管中,1 000 r/min,离心3 min。用DMEM重悬细胞。用1 ml注射器吸入细胞悬液,以2×106/ml 密度注入去细胞肌肉支架中分装至24孔板中,在37℃、5 % CO2及饱和湿度条件下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隔天换液,培养1 w。掺入Brdu(终浓度为10 mg/L),继续培养1 d后,恒冷箱切片机切片(方法同前)。切片经PBS 洗后,3% H2O2灭活内源性过氧化物酶10 min,血清封闭20 min;一抗用BrdU(1∶1 000稀释)单克隆抗体,BDNF和NT3多克隆抗体(1∶100稀释)4℃孵育过夜,PBS 洗后,二抗37℃孵育30 min,PBS 洗后,SABC37℃孵育30 min,DAB显色。光镜下观察。

扫描电子显微镜鉴定羊膜上皮细胞在去细胞肌肉支架上的生长情况 取生长良好的人羊膜上皮细胞,80%细胞接近融合时,用上述方法消化下来后,把羊膜上皮细胞种植到去细胞肌肉支架中,放在24孔板中,在37℃、5 % CO2及饱和湿度条件下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7 d后,用2%戊二醛固定后,梯度乙醇脱水,CO2临界点干燥,镀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并拍照。

2 结 果

支架的组织结构与成分 去细胞肌肉外观呈乳白色,半透明,质地柔软。从大体上看,肌肉去细胞前后整体大小与形状无显著变化。支架纵切面的HE染色观察可见骨骼肌细胞成分消失,而纤维网架结构保持完整,支架内主要为平行管道。VG+ET染色证明支架成分主要为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等细胞外基质成分,胶原纤维为红色波浪状结构,弹性纤维为蓝色丝状结构,见图1。

羊膜上皮细胞与去细胞肌肉支架的兼容性 见图2,HE染色显示人羊膜上皮细胞在支架中生长良好,分布均匀(图

图1 去细胞肌肉支架大体与组织切片染色

图2 去细胞肌肉支架的病理图片2A)。免疫组化染色显示,BrdU阳性细胞数目多,提示支架中的人羊膜上皮细胞有增殖能力(图2B)。抗NT3和BDNF染色显示,支架中的人羊膜上皮细胞含有NT3、BDNF阳性颗粒,呈棕褐色分布在细胞质中(图2C,2D)。JSM5600LV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在支架内部分布有大量细胞,细胞在支架中分布比较均匀,生长状态良好(图2E)。

3 讨 论

理想的支架材料应与细胞外基质类似,与活体细胞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7,8〕。去细胞肌肉作为治疗神经损伤的生物工程支架材料有如下优势:(1)去细胞肌肉的细胞外基质成分对组织细胞的'迁移、黏附、生长代谢都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再生的轴突可以很好的黏附在去细胞肌肉支架上〔9〕。(2)去细胞肌肉的排列结构与神经膜管类似,仅在直径上略大于神经膜管〔10〕,它们提供了轴突可生长穿过的足够空间〔9〕,该结构对于诱导神经轴突再生是十分重要的。 Fansa等比较了接种施万细胞的不同去细胞生物材料(肌肉,静脉,神经外膜)桥接缺损的外周神经的结果,发现缺乏神经膜管样结构的去细胞肌肉支架(静脉和神经外膜支架)中的再生轴突是无序和排列混乱的,而有神经膜管样结构的去细胞肌肉支架中的再生轴突是有序排列的〔11〕。这种轴突再生的有序性对神经损伤的轴突再生同样也是十分重要的。(3)去细胞肌肉引起的免疫排斥反应较小〔9,12〕。这些优势都说明去细胞肌肉可作为治疗神经损伤的理想的材料。本研究采用的制作去细胞肌肉的方法主要用来减少异种移植材料的免疫排斥反应。该方法能有效的去除脂膜和膜相关抗原以及可溶性蛋白,并能有效的保留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原始空间结构。肌细胞正常呈平行分布,其细胞外基质成分也是平行分布的,从支架纵切面的结果看支架的纤维成分也是平行排布的,VG+ET染色结果显示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保持完好。这些结果进一步证实此方法可成功制备去细胞肌肉支架。

由于单独应用去细胞肌肉支架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效果有限〔13〕,去细胞肌肉的生物相容性也有待验证。本研究用人羊膜上皮细胞作为种子细胞种入去细胞肌肉支架以探讨其相容性。研究表明,羊膜上皮细胞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因子,包括黏蛋白、转移生长因子、前列腺素E、表皮生长因子样物质,IL1,IL8 等因子,另外,还可分泌BDNF和NT3等重要的神经营养因子〔4〕。其中层黏蛋白、BDNF和NT3等生物活性因子对神经损伤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羊膜上皮细胞可作为一种较理想的种子细胞,与去细胞肌肉支架结合可能成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一个理想的组织工程材料。本实验观察到人羊膜上皮细胞在去细胞肌肉支架中分布均匀,抗BrdU、BDNF及NT3免疫组化显示去细胞肌肉支架中羊膜上皮细胞有良好的增殖能力,并能表达BDNF和NT3,说明羊膜上皮细胞在去细胞肌肉支架中保持了良好的生物学活性。以上结果一方面证明了本研究制作的去细胞肌肉支架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另一方面为应用羊膜上皮细胞和去细胞肌肉支架结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总之 ,本研究成功制备了去细胞肌肉支架,并证实人羊膜上皮细胞在去细胞肌肉支架中能分泌重要的神经营养因子,人羊膜上皮细胞与去细胞肌肉支架桥接体为神经缺损再生提供了基底膜、神经营养因子等种种有利因素,构成了良好的神经再生微环境,有利于使神经缺损得到较好地修复,为进一步研究羊膜上皮细胞与去细胞肌肉支架桥接体治疗神经损伤奠定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参考文献】

1 Mligiliche N,Kitada M,Ide of detergentdenatured skeletal muscles provides effective conduits for extension of regenerating axons in the rat sciatic nerve〔J〕.Arch Histol Cytol,2001;64 (1):2936.

2 Fansa H,Keilhoff G,Forster G,et muscle with Schwanncell implantation:an alternative biologic nerve conduit〔J〕.J Reconstr Microsurg,1999;15(7):5317.

3 Gulati AK,Rai DR,Ali influence of cultured Schwann cells on regeneration through acellular basal lamina grafts〔J〕.Brain Res,1995;705(12):11824.

4 朱 梅,陈 东,盂晓婷,等.羊膜上皮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的实验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2):2279.

5 Meng XT,Chen D,Dong ZY,et neural differentiation of neural stem cells and neurite growth by amniotic epithelial cells coculture〔J〕.Cell Biol Intern,2007;31:6918.

6 Brown AL,BrookAllred TT,Waddell JE,et acellular matrix as a substrate for studying in vitro bladder smooth muscleurothelial cell interactions〔J〕.Biomaterials,2005;26:52943.

7 Suh JK,Matthew of chitosanbased polysaccharide biomaterials in cartilage tissue engineering:A review〔J〕.Biomaterials,2000;21(24):258998.

8 Grande DA,Halberstadt C,Naughton G,et of matrix scaffolds for tissue engineering of articular cartilage grafts〔J〕.J Biomed Mater Res,1997;34(2):21120.

9 Fansa H,Schneider W,Wolf G,et responses after acellular muscle basal lamina allografting used as a matrix for tissue engineered nerve grafts〔J〕.Transplantation,2002;74(3):3817.

10 李培建,胥少汀.去细胞肌肉支架移植及神经生长因子对脊髓横断性损伤的修复作用〔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0;10(4):2203.

11 Fansa H,Keilhoff of different biogenic matrices seeded with cultured Schwann cells for bridging peripheral nerve defects〔J〕. Neurol Res,2004;26(2):16773.

12 Brown AL,Farhat W,Merguerian PA,et week assessment of bladder acellular matrix as a bladder augmentation material in a porcine model〔J〕.Biomaterials,2002;23:217990.

13 李培建,李兵仓,胥少汀.肌基膜管移植修复脊髓缺损的实验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001;17(9):5258.

核桃蛋白研究现状综述论文

不经有小伙伴问:吃核桃真的能补脑吗?

首先,要明确一下大家心目中“补脑”的概念。

提高学习能力和记忆力

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工作效率

提高智商、治疗弱智

提高认知能力

有助于儿童、青少年的大脑发育

帮助脑损伤的复原

延缓老年人的记忆力衰退

这里,蝌蚪君要说的是:“补脑”本身就是一个很具争议的话题,目前没有明确可靠的研究数据能证明哪个物质有具有长期作用于大脑并改善大脑功能的作用。

其次,一起来了解一下核桃的营养价值。

核桃仁的脂肪含量很高,能提取核桃油,其主要成分是亚麻酸和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而α-亚麻酸是DHA的前体,可以间接补充DHA(一般认为,DHA与人类大脑发育相关)。

核桃蛋白是一种优质蛋白,含量高达14%—17%,有4种蛋白质:谷蛋白、球蛋白、清蛋白和醇溶谷蛋白,且含有18种氨基酸,包含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

核桃中含有丰富的锌,锌对人体智力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此外还含有锰、硒等微量元素和VA、VB1、VB2、VD、VE等维生素,并含有烟酸、尼克酸、核黄素、卵磷脂以及多种氨基酸。

这是每100g核桃仁所含营养成分表↓↓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核桃的营养价值这么丰富,为什么多吃却不能补脑?

要知道,任何对人体有益的食物并不是多多益善。

对于胎儿来说,孕妇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想吃核桃的可以每天吃1—2颗,如果不想吃,其营养也可以从其他食物中获得;而对于成年人来说,人的脑细胞数量会呈不可逆下降的趋势,吃再多也没有用。

关于营养成分的补充,蝌蚪君要强调4点↓↓

◆人体大脑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但是并非多摄入蛋白质就能增加大脑容量,人发育到一定程度之后,脑细胞数量就不可能逆转的下降了,吃再多蛋白质也于事无补。

◆α-亚麻酸是DHA的前体物质,对大脑发育有好处,但是核桃并不是α-亚麻酸的唯一植物来源,含量也不是最高的,例如亚麻籽油中的α-亚麻酸含量就很高。

◆核桃中锌含量比较高,锌是脑垂体的重要成分,缺乏会影响人的记忆力,但是也没有说锌越多,记忆力就越好,过量的摄入也有可能造成锌中毒。同时,含锌量多的食物有很多,例如:牡蛎、猪肝、黄豆等。

◆核桃中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E,可防止细胞老化,增强记忆力及延缓衰老,但VB和VE也不是核桃独有的。

电视上经常会出现一款核桃乳的广告。它的配料主要有3个:水、核桃仁、白砂糖。

既然是饮料,核桃乳的主要成分还是水,而且所含的精制糖也不少,多喝无益。

要想补脑,光吃核桃的效果并不明显,配合一些思考、练习(对大脑有计划的训练),会让你大脑中的神经突触变得明显。这样,你的脑子也会变得灵活。

其实,形成多样化的膳食平衡很重要,再加上锻炼(脑部+身体)和规律的作息,会让你拥有一个更加完美的大脑。

核桃含有的蛋白质含量是挺高的,但同时也含有油脂,热量不低,虽然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对身体有好处,但不宜一口气吃太多,而且因为是坚果类的,还有人会对核桃出现过敏反应。所以如果是要补充蛋白质话,牛奶鸡蛋会是更好的选择。

核桃蛋白功能性质及其影响因素效应的研究 知网空间有这篇文章,核桃蛋白功能性质及其影响因素效应的研究丁晓雯 张红 姚舜 李国军 【摘要】:研究了核桃蛋白的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粘度、热稳定性、持水力等功能性质和它们在一定的温度、加热时间、pH条件下的变化。结果表明:当pH=时,核桃蛋白的持水力、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最弱;当NaC l浓度为 ,温度为40℃时,核桃蛋白的持水力最强;NaC l能提高发泡力,但会使泡沫的稳定性降低;蔗糖对核桃蛋白的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有抑制作用。核桃蛋白的热稳定性较差,pH值、温度、加热时间均对其有影响。在40℃时,核桃蛋白的粘度最高。

影响因子是空气,湿度。 皮的主要成分是脂肪油、蛋白质、糖类、钙、磷、铁、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

金属蛋白酶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

动脉硬化(AS)斑块不稳定性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目前认为动脉硬化斑块不稳定性与炎症反应、免疫机制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的增加密切相关。目前认为基质的降解主要是由MMP来完成的,MMP能够降解细胞外所有的基质成分。有研究发现AS斑块中MMP蛋白及活性明显升高,MMP升高可降解纤维帽中的胶原纤维,易导致纤维帽变薄,甚至破裂。现认为MMP增多与斑块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1,2〕。本文主要阐述MMP与动脉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的进展。1 MMP 的定义、分类、调控机制 MMP 的定义、分类 MMP是一类依赖Ca2+和Zn2+而起作用的酶,在体内主要降解细胞外基质(ECM),参与结缔组织的降解和重建、炎性反应和缺血缺氧损伤等。到目前为止已发现20多种MMP。MMP可由许多细胞如血管的单核细胞、平滑肌细胞(SMC)、泡沫细胞、T淋巴细胞等合成,根据底物不同可分为4类〔3〕:(1)胶原酶(collagenases),包括间质胶原酶(MMP�1)和中性白细胞胶原酶(MMP�8),可降解I、II、III、VII、X型胶原;(2)明胶酶,分为MMP�2(72KD)和MMP�9(95KD),可降解IV、V、VII、X型胶原;(3)基质分解素(stromelysins),包括MMP�3(stromelysin�1),MMP�10(stromelysin�2)、MMP�11(stromelysin�3)、MMP�7(PUMP�1)等。其作用底物广泛,包括层粘连蛋白、纤连蛋白、弹性蛋白、蛋白聚糖及III、IV、V、IX型胶原等;(4)膜型MMP(MT�MMP),可激活明胶酶原A,可作用于IV型胶原和明胶。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细胞因子、机械损伤、炎性反应、ox�LDL、氧自由基、肥大细胞及胶原本身均能调节MMP的产生〔2,3〕。MMP降解细胞外基质的作用有其共性:均在中性pH值下,需要有内在Zn2+和外在Ca2+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发挥酶活性;其酶活性可被螯合剂所抑制,亦可被金属蛋白酶的组织抑制因子所抑制。它们均以无活性的前酶或酶原形成分泌,此后可被膜蛋白酶、纤溶酶或有机汞4�醋酸氨基苯汞(APMP)等激活。一旦MMP全部激活,能完全降解所有的细胞外基质。 MMP的活性调控 转录水平的调节: MMP可由许多细胞分泌,包括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泡沫细胞等。许多生长因子都可诱导和促进MMP的合成,如白介素�1(IL�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等均可诱发MMP的合成增加,而转移生长因子�β(TGF�β)、α2�巨球蛋白、肝素、皮质类固醇等则可抑制MMP的合成。生长因子对MMP基因表达的作用是通过刺激原癌基因产物c�fos和c�jun的表达来实现的,c�fos和c�jun可作为转化激活因子与间质胶原酶和基质蛋白酶基因的启动区活化蛋白�1(AP�1)结合位点相结合,促进它们的基因转录。因此,许多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重要调节因子。此外,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物(EMMPRIN)具有诱导MMP基因表达的作用。把人成纤维细胞暴露于重组的EMMPRIN中时,可诱导MMP�1、2、3的表达。目前对调控MMP表达和功能的信息通路还不太清楚,已有证据表明蛋白激酶C(PKC)参与了MMP基因转录的诱导。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II、内皮素�1(ET�1)、TNF�α可引起受体介导的PKC增加。 酶原激活: MMP是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分泌,其活性的封闭是由于在Zn2+活性中心附近结合有该MMP前肽链内所含的1个半胱氨酸,后者阻断了活性中心与底物结合,MMP的激活是将前肽区劈开,使半胱氨酸与Zn2+分离,从而暴露出Zn2+活性中心。纤溶系统在MMP酶原激活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纤溶酶原在尿激酶纤溶酶原活化剂作用下变成纤溶酶,后者可激活MMP酶原从而使其活化。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中性白细胞弹性硬蛋白酶和组织蛋白酶G也可激活MMP�1、MMP�3。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 TIMP是MMP的内源性特异性抑制因子,是多基因家族编码蛋白。到目前为止,已发现4种TIMP。TIMP�1是糖基化蛋白,主要抑制MMP�1活性,还可抑制MMP�9、MMP�3活性;TIMP�2是非糖基化蛋白,抑制MMP�2及所有激活的MMP蛋白水解酶活性;TIMP�3除具有MMP抑制作用外,尚具有刺激细胞生长作用;TIMP�4抑制性较弱,但其参与调节局部MMP活性及选择性的心肌表达。TIMP的合成受多因素影响,如TNF�α、EGF、IL�1、IL�6等细胞因子可促进TIMP合成,而TGF�β抑制TIMP�2合成。2 MMP与AS斑块破裂的关系急性冠脉缺血综合征(ACS)的发生多是在不稳定斑块出现裂缝、糜烂及破裂的基础上,血管内血栓形成以至管腔闭塞所致。高危、脆弱斑块的破裂是形成冠状动脉血栓的主要原因〔4~8〕。易于破裂斑块的特点如下:(1) 活跃炎性反应(单核巨噬细胞及T�淋巴细胞浸润);(2)脂质核大;(3)薄的纤维帽;(4)斑块内细胞凋亡增加。Bruke等研究了113个有冠状动脉疾病并突发心源性猝死的患者,证实斑块破裂与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比值升高有关,但与吸烟以及高血压无相关性。值得注意的是,破裂斑块的纤维帽厚度是(23±19)μm,95%的破裂纤维帽为64 μm或更薄;脆弱斑块定义为纤维帽厚度<65 μm并伴有巨噬细胞浸润的斑块。目前认为斑块的生物学特征是决定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不稳定斑块的特征是纤维帽较薄,SMC较少,炎性细胞多,脂类核心较大。稳定性斑块为纤维帽较厚,炎性细胞少,SMC较多。外力对斑块的作用主要由纤维帽承受,纤维帽由胶原纤维、蛋白多糖、弹性蛋白等组成。纤维帽的完整性及对破裂的抵抗力主要靠细丙外基质来维持,最主要的是基质中的胶原纤维,胶原纤维靠自身合成及降解来维持稳定。胶原纤维主要由SMC合成,由蛋白酶降解。目前的研究发现MMP升高与纤维帽变薄、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9~12〕。Shah 等将取自于人的主动脉与颈动脉斑块的纤维帽与单核细胞共同培养,发现巨噬细胞能分泌MMP,并能降解胶原蛋白,表明MMP具有分解纤维帽的功能,与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从稳定型心绞痛到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各个阶段,炎性细胞明显增多,MMP的表达及活性亦明显升高,ACS患者血清及单核细胞分泌MMP的活性亦明显升高;有报道在不稳定性斑块中,巨噬细胞的密度和MMP的表达明显增多,基质降解速度加快,尤其是在摄取脂质的巨噬细胞和脂核附近,MMP的合成及降解十分活跃;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及正常内乳动脉中,MMP�9的表达分别为83%、25%及0,AS斑块组织的免疫组化发现斑块内的SMC及巨噬细胞均可表达MMP�1、MMP�2、MMP�3及MMP�9。不稳定斑块中由于炎性细胞增多,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及SMC可大量分泌MMP,促进了斑块的破裂〔11~13〕。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细胞因子、机械损伤、炎性反应、ox�LDL、氧自由基、肥大细胞和CD40配基均能调节MMP的产生。CD40/CD40配基(CD40L)信号传导通路在调节非免疫细胞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具有重要意义。CD40L为跨膜糖蛋白(分子量为45~50 kD),存在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组织中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上,活化T淋巴细胞也表达CD40L。通过CD40L能诱导内皮细胞、SMC及巨噬细胞表达MMP�1和MMP�3,能诱导内皮细胞和SMC表达MMP�9。而且,表达基础水平无活性MMP�2的这2种细胞能在CD40L介导下表达活性的MMP�2,更为重要的是CD40L介导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的作用远远强于干扰素�α和白细胞介素�1β的刺激作用。3 针对MMP治疗的可能途经 他汀类药物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积极降脂治疗后使急性冠脉事件明显减少,其可能的原因主要在于其非降脂作用:(1)能减缓或终止动脉硬化的病程,消退AS斑块;(2)可迅速改善血管内皮的功能,使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得到改善;(3)减少炎性细胞浸润:抑制单核细胞对内皮的黏附及跨膜迁徙,减少巨噬细胞浸润及组织因子表达;抑制肾间质细胞单核细胞趋化因子的表达和分泌;减少炎性细胞浸润;抑制ox�LDL诱发的巨噬细胞增生,但不影响细胞内LDL胆固醇酯聚集;抑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表达,减轻后者引起单核/巨噬细胞活化、迁移和增殖;调节免疫反应,抑制T细胞抗原受体信号传导和自然杀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减少炎性细胞浸润;(4) 抑制MMP的活性,从而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这是他汀类药物对AS斑块最重要的进展〔14〕。 基因治疗 主要方法是抑制MMP的功能及抑制促进MMPs产生的有关因素,如炎性反应因素等。基因治疗的目的是通过转基因来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恢复受损血管内皮的功能和防止血栓形成〔15〕,包括:(1)应用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用反义原理阻断促炎分子如核因子κB;(3)抑制CD40/CD40L信号转导环节;(4)用转基因方法抑制血管过度表达炎性因子的通路;(5)转TIMP基因,抑制MMP的活性。4 展望进一步探讨MMP在ACS中的发病机制,继而通过抑制MMP活性达到稳定AS斑块作用,这是未来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重要措施之一,估计未来会有更为乐观的前景。

你猜啊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是一类结构中含Zn2+和Ca2+的蛋白水解酶类,主要参与细胞外基质的代谢。它们在血管形成、伤口愈合、肿瘤浸润和纤维化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备受关注.分类和功能 目前已发现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已经超过14种,主要分为五类:间质胶原酶类,可降解间质胶原(Ⅰ、Ⅱ、Ⅲ型胶原),包括MMP1、MMP8和MMP3;另一类为Ⅳ型胶原酶/明胶酶等,可降解基底膜Ⅳ型胶原和变性的间质胶原(明胶),包括MMP2和MMP9;第三类为基质分解素类,可降解蛋白多糖、层粘连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和Ⅳ型胶原,包括MMP3、MMP7和MMP10;第四类为膜型金属蛋白酶类(membrane-type MMP3,MT-MMPs),是最近克隆克出来的MMP家庭新成员,并迅速成为研究热点,它包括MMP14、MMP15、MMP16和MMP17。膜型金属蛋白酶类有双重功效:激活MMP2酶原(proMMP2),降解细胞外基质;第五类包括MMP11和MMP12。 特性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有许多共同的特性;(1)其催化机制依赖于含锌离子的活化中心;(2)以酶原形式泌出;(3)酶原需经蛋白酶等水解和修饰后才有活性;(4)结构相似,cDNA序列上显示同源性;(5)能裂解一种或多种细胞外基质;(6)可被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s)或螯合剂EDTA所抑制。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TIMPs同MMPs活性的主要抑制剂,目前已发现的有TIMP-1、TIMP-2、TIMP-3和TIMP-4四型。关于TIMP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其17~19位上的亮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与MMP的S1′-S2′-S3′区结合,与MMP第16位上天冬氨酸残基的羧基和其活性中心的锌结合,从而抑制其活性。TIMP不仅能与酶的催化位点结合,使酶失活,还能与酶原的某些位点结合,阻止酶原活化。…… 参考资料:医师进修杂志1002-0764(2001)03-0053-02 查光成 冯向阳

蛋白酶猪动物营养学报

纳米蒙脱石与氧化锌在乳仔猪饲料中的对比应用 陈大水1,叶志惠1,吕大丰2,韩秀山2,黄周可2,谌刚3 (1金华市格瑞特动物营养技术有限公司,浙江金华,3113002;2浙江三鼎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绍兴,312071;3中国地质大学纳米中心,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高锌对仔猪的腹泻有控制作用,并且效果显著,但高锌对仔猪生长发育造成危害,纳米蒙脱石可以完全替代氧化锌。每吨饲料添加纳米蒙脱石克解决高锌问题。此外,纳米蒙脱石中含有丰富的铜、锌、钴、硒等微量元素,可以弥补微量元素的不足,对畜禽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纳米蒙脱石;氧化锌;腹泻;吸附;乳仔猪饲料; 以往饲料营养的研究和养猪的经验都认为高锌对仔猪的腹泻有控制作用,并且效果显著。大量研究表明:补锌均能提高溶菌酶活性,高锌3000mg/kg对溶菌酶活性的提高程度更显著;高锌能提高仔猪的日采食量和日增重,并能大幅度降低仔猪腹泻率;高锌可提高饲料粗蛋白、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可增加胃、胰脏、小肠的相对重量,提高了十二指肠内容物总蛋白水解酶、胰蛋白酶、α-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降低了粪中大肠杆菌数量[1-20]。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却发现高锌对仔猪生长发育造成危害:高锌首先打破原有各种元素的平衡,造成仔猪对铜、铁的吸收不利,可导致铁、铜继发性缺乏,出现贫血。San—dov al等(1998)研究认为,当锌摄入量超过体内各种排泄器官的排泄能力,则会破坏内恒稳机制。所以高锌的饲料使用时间受到了较为严格的限制,使用半个月以上仔猪就会出现皮肤苍白、被毛粗乱卷曲、贫血等现象。仔猪断奶后2周使用高锌具有防腹泻促生长效果,若一旦停止添加高水平锌,更换日粮,仔猪腹泻现象又会发生。原因是对肠道内细菌的抑制作用对有害菌和有益菌都起作用。当不存在高锌时,病原菌比有益菌更容易在肠道内定植和繁殖,因此,常导致肠道菌落紊乱而诱发腹泻。高锌大部分随粪便排泄到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21]。锌的重金属(镉)含量较高,高锌容易造成畜禽镉中毒。因为高锌的上述问题,几乎所有饲料厂家均在寻找高锌的替代产品,如复合益生素、益生元、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等,然效果均不如意。 据报道已有人将用于人治疗腹泻的蒙脱石作为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成分申请了专利[22];用纳米蒙脱石治疗仔猪腹泻的临床效果观察表明用纳米蒙脱石治疗仔猪腹泻疗效显著[23]。蒙脱石具有层纹状结构及非均匀性电荷分布,对消化道内的霉菌毒素、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固定、吸附作用;对消化道粘膜有覆盖能力,并通过与粘液糖蛋白相互结合,从质和量两方面修复、提高粘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蒙脱石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连同所固定的攻击因子随消化道自身蠕动排出体外不改变大便颜色和正常的肠蠕动[24]。纳米蒙脱石比普通蒙脱石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吸附力更强[25]。为了验证纳米蒙脱石应用于断奶仔猪饲料中的防腹泻效果,特进行了本试验。 l 材料与方法 材料 纳米蒙脱石,浙江三鼎科技有限公司产;型号:SD3004禽畜类纳米蒙脱石护肠剂(以下简称纳米蒙脱石,标准备案号:)。 氧化锌:市售,用于乳猪浓缩饲料的饲料级氧化锌。 基础饲料配方:玉米61﹪;膨化大豆8﹪;豆粕18﹪;进口鱼粉4﹪;乳清粉5﹪;乳猪预混料(金华市赛福饲料有限公司提供)4﹪。 试验动物及分组 实验动物选择: 试验选择25日龄正常断奶的杜长大健康仔猪64只,按体重和性别分成4组,每组16头,经统计分析体重差异不显著。 方法 试验Ⅰ组每吨饲料添加氧化锌; 试验Ⅱ组每吨饲料添加纳米蒙脱石; 试验Ⅲ组每吨饲料添加纳米蒙脱石; 试验Ⅳ组每吨饲料添加纳米蒙脱石。 试验Ⅰ组饲喂添加了氧化锌的断奶仔猪料,其它组饲喂添加纳米蒙脱石的饲料。试验期15天。试验期间出现的腹泻治疗方法:以100ml生理盐水加60克纳米蒙脱石粉成混悬液,每次喂服7ml/头。每天上、下午各观察一次,对出现腹泻猪进行治疗,并记录为一头.次。 2 试验结果 试验各组饲料于同一栋保育猪舍,各组均自由采食。试验期间的防疫、消毒工作等按猪场正常程序进行。 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添加纳米蒙脱石和氧化锌的饲料对仔猪的影响 组别 头数 初始重,kg 末重,kg 耗料量,kg 日增重,g 料肉比 腹泻,头.次 Ⅰ组 16 ± ± 8 Ⅱ组 16 ± ± 11 Ⅲ组 16 ± ± 7 Ⅳ组 16 ± ± 6 3 讨论 从试验结果看,纳米蒙脱石和氧化锌对仔猪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纳米蒙脱石随着添加量的增加,治疗效果有递增的趋势。每吨饲料添加1500pp与2000ppm效果显著优于1000ppm。但试验Ⅲ组与试验Ⅳ组间差异不显著。考虑成本因素,以1500ppm添加最为经济。 每吨饲料添加纳米蒙脱石可以完全替代氧化锌,由于蒙脱石没有氧化锌的副作用,其生长速度、料肉比与使用氧化锌组相比,性能更佳。 纳米蒙脱石替代高锌的优势:成本相对较低,纳米蒙脱石在饲料中的使用剂量为每吨饲料,只有氧化锌的一半左右;纳米蒙脱石在体内能够吸附病毒、细菌和各种毒素,保护和修复肠道粘膜。不会被机体吸收,所以能够长期使用,不产生抗药性;纳米蒙脱石中含有丰富的铜、锌、钴、硒等微量元素,可以弥补微量元素的不足,对畜禽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本次试验由于挑选的猪只均匀数和健康水平较好,腹泻程度均较轻,加上样本数量较小,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扩大试验。 据资料报道,纳米蒙脱石与抗菌药物有协同增效作用。断奶仔猪腹泻主要是非感染性腹泻。但是如果治疗不及时也会继发细菌性腹泻。在生产实际中如果有继发细菌性腹泻可以跟抗菌药物配伍使用。 浙江三鼎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SD3004禽畜类纳米蒙脱石护肠剂是和中国地质大学联合开发的,是利用富镁蒙脱石改性纳米化的,具有巨大比表面积,吸附能力强。总之,纳米蒙脱石作为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具有优异的经济性能和使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冯自科,马学会,Hanne . 谈高剂量氧化锌降低断奶后仔猪腹泻的作用机制[J].饲料工业,2006,(12):18 [2] 李凯年.用氧化锌控制猪的断乳后腹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0,(6):45 [3]周小秋.断奶仔猪饲粮氧化锌适宜水平研究[J].饲料研究,1999,(03):14 [4]Noel kavanagh,张代坚.在仔猪饲料中添加氧化锌[J]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1993,(02):11 [5]张庚华.谈断奶仔猪补喂氧化锌[J]. 饲料博览 , 1993, (06):11 [6]陈艳珍,李其风,赵玉兰,乔良,孙广东.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氧化锌的试验[J] .中国畜牧杂志,1998, (04):6 [7]郑家茂,赵国芬,许梓荣. 氧化锌和硫酸锌对仔猪断奶后腹泻率和生长的影响[J]. 饲料工业,2000, (07):4 [8]杨立彬,李德发,谯仕彦,张伟芳,胥学新.高铜高锌水平预混料对断奶仔猪促生长防下痢效果比较[J] .饲料工业,2000,(05):10 [9]颜新春,汪以真,许梓荣.早期断奶仔猪营养需要的研究状况[J] .饲料工业 , 2000, (04):6 . [10]许梓荣,王敏奇. 氧化锌和蛋白锌对仔猪生长性能和饲料养分消化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2000,(04):6 . [11]王敏奇,许梓荣. 饲粮中添加高剂量无机锌对断奶仔猪消化性能的影响[J] .中国畜牧杂志,2003, (01):3 . [12]郑家茂,许梓荣,赵国芬. 在日粮中添加高锌的研究状况[J] .饲料工业 , 1999, (12):33 . [13]邝声耀,唐凌,张纯,曾礼华. 有机锌在动物营养中的研究与应用[J] .中国畜牧兽医 , 2006, (07):11 . [14]汤继顺,吴金节,王希春,唐萍,徐雪松,刘智. 锌源和锌水平对断奶应激仔猪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 2006, (06):12 . [15]方俊. 不同饲料添加剂锌源对仔猪的影响[D] .湖南农业大学,2003 . [16]计峰,罗绪刚,李素芬,刘彬,余顺祥.高锌对断乳仔猪促生长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J] .动物营养学报,2003,(03):10 . [17]冷静,戴志明,杨国明,顾平生.日粮锌对断奶仔猪血清溶菌酶活性的影响[J] .四川畜牧兽医,2003, (11):12 . [18]雷宁利,宋代军.仔猪高锌研究进展[J] .中国饲料,2005, (06):11 . [19]冷静,戴志明,杨国明,顾平生.高剂量锌及抗生素对预防断奶仔猪腹泻和促生长的影响[J].中国兽医科技,2003, (12):17 . [20]易中华.高锌的作用机理及其在仔猪饲粮中的应用[J].江西饲料,2003,(06):4 [21]辜玉红,童晓莉,钟正泽. 猪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铜锌砷对环境污染程度的研究[J]. 当代畜牧,2005,(8):20 [22]翟永功,刘蓉,冯保华.蒙脱石做为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成分[P] .CN:1326746, 2001-12-19 [23] 谢长青,吕大丰,谌刚,黄周可,韩秀山.纳米蒙脱石治疗仔猪腹泻的临床效果观察[J].吉林畜牧兽医,2006,(12):7-9,11 [24] 苏海涛,李宜姝,等. 天然蒙脱石防治烧伤后肠道细菌移位的实验研究[J]. 中华烧伤杂志,2005,21(2):89-92 [25] 李辉,皮振邦,李丹,晏高华. 纳米蒙脱石对大肠杆菌吸附作用的研究[J]. 湖北农学院学报,2003,23(4):275-276,280 点图进入相册

冯焱,杨小军,胡雄兵,刘烨,尹瑞卿,覃定奎,姚军虎.免疫应激对肉鸡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2, 20(7):807-814.(通信作者)杨小军,高泽,刘凯,王益兵,覃定奎,姚军虎.谷氨酰胺对肉仔鸡肠道黏膜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氧化应激和免疫应激的调控作用.动物营养学报,2011,23(1):274-279.杨小军,王筱霏,尹瑞卿,姚军虎.功能性多糖与家禽肠道黏膜免疫调控的构效关系.动物营养学报,2011,23(7):1089-1093.杨小军,杨凤霞,罗定媛,姚军虎.木聚糖酶对肉仔鸡养分利用和消化器官发育的影响.动物营养学报,2010,22(1):157-162.杨小军,左伟勇,陈伟华,邹思湘.面筋蛋白的胃蛋白酶酶解物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4,27(4):69-72.杨小军,左伟勇,陈伟华,邹思湘.灌喂大豆蛋白胃蛋白酶酶解物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畜牧兽医学报,2004,36(4):348-351.杨小军,杨鹰,贺喜,袁建敏,王忠,呙于明.日粮中添加不饱和油脂改善肉仔鸡脂质代谢. 见:呙于明,齐广海主编. 家禽营养与饲料科技进展.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47-52.冯焱,杨小军,王筱霏,覃定奎,尹瑞卿,姚军虎.不同免疫状态对肉仔鸡血液生化指标和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2011,44(20):4309-4316.(通信作者)王益兵,姚军虎,覃定奎,李朝云,杨小军.肉仔鸡肠道B 淋巴细胞Ca2+ 浓度流式细胞术测定方法的建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1,39(3):13-16.(通信作者)杨小军,贺喜,何丽霞,刘永祥,杨鹰,呙于明.日粮添加PUFA对肉仔鸡抗氧化机能的影响.动物营养学报,2008,20(3):299-304.杨小军,潘翠玲,朱于敏,黄耀凌,张源淑,李爱学,陈伟华,邹思湘.γ-氨基丁酸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液激素水平的影响.动物营养学报,2009,21(3):388-392.

白蛋白的研究进展论文

蛋白质(protein)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因此,它是与生命及与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质。机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和所有重要组成部分都有蛋白质参与。蛋白质占人体重量的,即一个60kg重的成年人其体内约有蛋白质。人体内蛋白质的种类很多,性质、功能各异,但都是由20多种氨基酸按不同比例组合而成的,并在体内不断进行代谢与更新。被食入的蛋白质在体内经过消化分解成氨基酸,吸收后在体内主要用于重新按一定比例组合成人体蛋白质,同时新的蛋白质又在不断代谢与分解,时刻处于动态平衡中。因此,食物蛋白质的质和量、各种氨基酸的比例,关系到人体蛋白质合成的量,尤其是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孕产妇的优生优育、老年人的健康长寿,都与膳食中蛋白质的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编辑本段]蛋白质的生理功能1、构造人的身体: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是肌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组织更新和修补的主要原料。人体的每个组织:毛发、皮肤、肌肉、骨骼、内脏、大脑、血液、神经、内分泌等都是由蛋白质组成,所以说饮食造就人本身。蛋白质对人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比如大脑发育的特点是一次性完成细胞增殖,人的大脑细胞的增长有二个高峰期。第一个是胎儿三个月的时候;第二个是出生后到一岁,特别是0---6个月的婴儿是大脑细胞猛烈增长的时期。到一岁大脑细胞增殖基本完成,其数量已达成人的9/10。所以0到1岁儿童对蛋白质的摄入要求很有特色,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尤关重要。2、修补人体组织:人的身体由百兆亿个细胞组成,细胞可以说是生命的最小单位,它们处于永不停息的衰老、死亡、新生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例如年轻人的表皮28天更新一次,而胃黏膜两三天就要全部更新。所以一个人如果蛋白质的摄入、吸收、利用都很好,那么皮肤就是光泽而又有弹性的。反之,人则经常处于亚健康状态。组织受损后,包括外伤,不能得到及时和高质量的修补,便会加速机体衰退。3、维持肌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各类物质在体内的输送。载体蛋白对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在体内运载各种物质。比如血红蛋白—输送氧(红血球更新速率250万/秒)、脂蛋白—输送脂肪、细胞膜上的受体还有转运蛋白等。4、白蛋白:维持机体内的渗透压的平衡及体液平衡。5、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6、免疫细胞和免疫蛋白:有白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干扰素等。七天更新一次。当蛋白质充足时,这个部队就很强,在需要时,数小时内可以增加100倍。7、构成人体必需的催化和调节功能的各种酶。我们身体有数千种酶,每一种只能参与一种生化反应。人体细胞里每分钟要进行一百多次生化反应。酶有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利用的作用。相应的酶充足,反应就会顺利、快捷的进行,我们就会精力充沛,不易生病。否则,反应就变慢或者被阻断。8、激素的主要原料。具有调节体内各器官的生理活性。胰岛素是由51个氨基酸分子合成。生长素是由191个氨基酸分子合成。7、构成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五羟色氨等。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味觉、视觉和记忆。8、胶原蛋白:占身体蛋白质的1/3,生成结缔组织,构成身体骨架。如骨骼、血管、韧带等,决定了皮肤的弹性,保护大脑(在大脑脑细胞中,很大一部分是胶原细胞,并且形成血脑屏障保护大脑)9、提供热能。[编辑本段]蛋白质的作用蛋白质在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物的结构和性状都与蛋白质有关。蛋白质还参与基因表达的调节,以及细胞中氧化还原、电子传递、神经传递乃至学习和记忆等多种生命活动过程。在细胞和生物体内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中起催化作用的酶主要也是蛋白质。许多重要的激素,如胰岛素和胸腺激素等也都是蛋白质。此外,多种蛋白质,如植物种子(豆、花生、小麦等)中的蛋白质和动物蛋白、奶酪等都是供生物营养生长之用的蛋白质。有些蛋白质如蛇毒、蜂毒等是动物攻防的武器。蛋白质和健康蛋白质是荷兰科学家格里特在1838年发现的。他观察到有生命的东西离开了蛋白质就不能生存。蛋白质是生物体内一种极重要的高分子有机物,占人体干重的54%。蛋白质主要由氨基酸组成,因氨基酸的组合排列不同而组成各种类型的蛋白质。人体中估计有10万种以上的蛋白质。生命是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这种运动方式是通过蛋白质来实现的,所以蛋白质有极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人体的生长、发育、运动、遗传、繁殖等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生命运动需要蛋白质,也离不开蛋白质。球状蛋白质(三级结构)人体内的一些生理活性物质如胺类、神经递质、多肽类激素、抗体、酶、核蛋白以及细胞膜上、血液中起“载体”作用的蛋白都离不开蛋白质,它对调节生理功能,维持新陈代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体运动系统中肌肉的成分以及肌肉在收缩、作功、完成动作过程中的代谢无不与蛋白质有关,离开了蛋白质,体育锻炼就无从谈起。在生物学中,蛋白质被解释为是由氨基酸借肽键联接起来形成的多肽,然后由多肽连接起来形成的物质。通俗易懂些说,它就是构成人体组织器官的支架和主要物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活动的存在。每天的饮食中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瘦肉、蛋类、豆类及鱼类中。蛋白质缺乏:成年人:肌肉消瘦、肌体免疫力下降、贫血,严重者将产生水肿。未成年人:生长发育停滞、贫血、智力发育差,视觉差。蛋白质过量:蛋白质在体内不能贮存,多了肌体无法吸收,过量摄入蛋白质,将会因代谢障碍产生蛋白质中毒甚至于死亡。[编辑本段]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纤维状蛋白质(二级结构)食物中的蛋白质必须经过肠胃道消化,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人体对蛋白质的需要实际就是对氨基酸的需要。吸收后的氨基酸只有在数量和种类上都能满足人体需要身体才能利用它们合成自身的蛋白质。营养学上将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两类。必需氨基酸指的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对成人来说,这类氨基酸有8种,包括赖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对婴儿来说,组氨酸和精氨酸也是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并不是说人体不需要这些氨基酸,而是说人体可以自身合成或由其它氨基酸转化而得到,不一定非从食物直接摄取不可。这类氨基酸包括谷氨酸、丙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胱氨酸、脯氨酸、丝氨酸和酪氨酸等。有些非必需氨基酸如胱氨酸和酪氨酸如果供给充裕还可以节省必需氨基酸中蛋氨酸和苯丙氨酸的需要量。

现代意义上的抗生素来自英国,英国人亚历山大·弗莱明,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一种抗生现象,就是青霉素的抗生作用。1929年,发表了题为《论青霉菌培养物的抗菌作用》的论文,这一年被视为“抗生素元年”。白蛋白(也叫清蛋白),是人体自己合成的一种蛋白。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