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学生当不当自力、自强?答案是肯定的——中国学生应当学会自立自强。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有些中国学生却是懒惰的,依赖感十分强,他们在儿时依赖父母,在学习上依赖老师,在社会上依赖朋友。 有个故事,说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一次与同学在外面吃饭,吃到鸡蛋时,他说这里的鸡蛋不好吃,和家里的不一样。问他怎么不一样,他说是太硬了,家里的鸡蛋是白皮的,很软,拿着就能吃。原来,他父母一直把鸡蛋剥了皮才给他吃。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竟连鸡蛋皮都不懂剥,这简直是个天大的笑话,然而事实却是如此,这孩子的自理能力实在太低了,难道我们不应学会自立自强,自己的事自己做吗? 报纸上曾经有这样一则骇人听闻的消息:××名牌大学的一位优秀学生自杀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位学习成绩优异的大学生自杀了呢?原来他是由于生活的困扰:不懂去买饭,不懂洗衣服,,不懂整理自己的房间……也许我们会觉得好笑,但放眼望去,又有多少孩子不懂自己洗衣服,不懂为自己做一顿饭,难道我们不应学会自立、自强,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吗?有人活了十八岁,连吃一个桃子都不懂得自己洗,有人上了初中,生病连药都不懂自己买,更甚至有人读了三四年,书连书包都不懂整理,有人……他们只是一味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就像高高在上的小皇帝,而他们的父母则是呼之则来,挥之则去的仆人,指东不敢往西,这些“小皇帝”真是够威风的了。我们常可以看到,外国的许多孩子的妈妈是一个“狠心”的妈妈,外国的许多孩子的爸爸是也“残忍”的爸爸。比尔盖茨,世界首富,然而他却将自己的财产捐献给自己的祖国,只留下那么很少的一点钱给自己的子女,并要求他们自己出去打工赚钱。外国妈妈看到儿子摔倒;毅然不去扶他,外国孩子向父母借钱,要写借条;外国孩子旅游,要去自己赚钱,而中国学生只要问父母就行了,这难道不是巨大的反差?愿天下的父母让自己的孩子学会自立、自强,愿天下的孩子们学会自立、自强。
细胞生长【摘要】 本文从细胞水平论述了生命生长的三种形式与作用,以及细胞生长与个体生命、生命(医学)科学、生物技术的重要关系。发育生长是生殖细胞全能分化生长,作用是繁衍生命诞生个体,延续物种。【关键词】 细胞 生长 发育 基因 细胞是构成生命体及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每个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生长分化而来,细胞生长在生命体诞生、死亡及生命物种延续发展和维护个体生命中均起着重大作用,也是生物科学技术建立及应用的基础,有非常重要意义。现就细胞生长的作用,简述如下。 1 细胞生长形式 细胞在生命活动中,其生长形式有所不同,根据生长作用结果可分为发育式生长、再生式生长和肿瘤式生长。 发育式生长 发育生长是有性繁殖生物,经两性(雌雄)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细胞生长分化形成胎儿,并成长为(性)成熟个体的整个生命历程,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 胚胎发育是由一个受精卵细胞生长分化出具有不同组织器官能单独生活的胎儿的过程,包括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器官形成〔1〕。胚后发育是由胎儿生长到生命终结(死亡)的整个历程,包括幼年期、青春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再生式生长 再生生长是生命体的一部分在损伤、脱落或截除之后重新生长出的过程,分为生理再生和病理再生。 生理再生是生命体在生命活动中,对不断衰老死亡组织细胞的更换补充,如表皮细胞脱落的补充,红细胞死亡的更替等。病理再生又称损伤再生,是对受伤部分组织器官的修复或补偿。根据再生能力分为愈合修复伤口(称愈合)和重新长出缺失部分(器官),称再生。其再生过程包括创面愈合、再生芽基形成、芽基生长和分化〔2〕。 2 细胞生长的作用和结果 发育生长 发育生长结果第一步通过胚胎发育生长分化出一个具有生命活动的幼体,即胎儿;第二步由胎儿生长成具有繁殖能力的成熟个体,并继续发育生长新的幼体。同时,成熟个体继续发育生长走向衰老死亡,完成生命历程即生命周期。 发育生长的作用是不断的诞生生命个体、增加群体数量。自然界中大部分生命群体(包括人类)都是由不断的发育生长延续生命,以达到生命不灭的,同时两性结合发育生长也是生物自然选择、杂交进化、个体变异的主要途径。 再生生长 再生生长作用是保护个体生命,维护机体生命所需正常生理功能。确保幼体(胎儿)发育生长成熟,继续繁衍生命,直至保护生命个体走完生命历程。如生理再生中皮肤再生,保证了皮肤作为机体第一道防线,阻止外界因素对机体的侵害和对机体内脏器的保护作用〔4〕。红细胞不断再生补充凋亡的红细胞,保证了对机体氧的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5〕。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再生在对入侵体内的有害物(病菌)的清除和增加机体免疫力上,均起着重要作用〔5〕。损伤再生中的伤口愈合,在及时有效的防止有害物质通过伤口进入机体,确保血液正常循环,阻止血液大量流失危及生命上具有不可缺少作用。再生在补偿机体因损伤丢失器官免除残疾,功能恢复上有着重要意义,如蜥蜴再生尾〔2〕、蝾螈再生肢体〔6〕。 再生生长除保护生命、恢复功能、为个体生命保驾护航外,还有无性繁殖生命、纯洁物种、减少变异的作用,如水螅出芽生殖、植物扦插、组织培养、动物克隆等。 3 细胞生长条件 细胞生长需要激活(刺激、诱导)使细胞处于生长状态,同时生长还需要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主要有足够的营养(包括氧)和适合生长的温度及湿度(水分)。 发育生长 发育生长细胞激活是通过两性(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细胞实现的〔1〕。发育生长分为胎生和卵生,胎生发育生长是受精卵细胞在母体子宫内进行,营养靠母体通过胎盘提供,体温和子宫内的水分就是适合发育生长所需要的温度和湿度。卵生发育生长是受精卵(分体内和体外受精)细胞在母体外进行,营养由卵内卵黄提供,温度靠外界提供。如:鸟类的孵卵、壁虎借助自然环境温度(6~9月份)〔7〕,湿度是卵内具有的水分加外界环境湿度。 再生生长 再生生长细胞激活是机体组织细胞受到损伤刺激或正常工作细胞程序死亡丢失情况下被激活,营养靠机体血液通过血管循环供给,温度和湿度借助机体环境,生长以机体为宿主。 人类是社会生活群体,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社会息息相关。总之,人类在竞争发展、追求经济利益、占有财富的同时,更应追求和谐健康,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快乐生活100岁。
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现已越来越大,尤其在新生儿护理的过程中,面对的都是有着家庭重托不会言语的小生命,新生儿科护士肩负着孩子们的康复和孩子家庭的幸福和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新生儿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新生儿;护理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尤其是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如何以新的医学模式进一步加强小儿保健,防治小儿疾病,促进我国 儿童 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未来,所以做好新生儿的护理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每年出生儿童约800名左右,新生儿体重千克。其中男婴约占新生儿的55,4%,女婴约占新生儿的。新生儿脱离母体而独立生存,所处的内外环境发生根本的变化,但其适应能力尚不完善。因此,提高新生儿保健水平和护理质量,减少新生儿疾病和死亡,就成为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我们从日常的护理工作中,逐渐摸索出一些 经验 ,现 总结 如下,和大家共同探讨。
1 保 暖
新生儿出生后应注意保暖,产房温度应以22℃左右为宜。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不成熟,环境温度低时,其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的调节功能差,使体温降低。且新生儿躯体小,总液体含量少,体内储存热量少,对失热的耐受能力差,寒冷时即使有少量热量丢失,体温便可降低。所以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用预热的毛巾擦干皮肤,并采取各种保暖 措施 ,使新生儿处于中性温度中。【可用预热的被毯包裹;也可放置于红外线保温台上或暖箱中数小时】。
2 喂 养
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始喂养,保证充足的热量供应。新生儿喂养主要依赖母乳,母乳是最佳的天然食品,母乳中所含各种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分等,含量适中,比例适当,质地优良,最易于新生儿消化吸收。母乳中还含有多种抗感染因子,如分泌型IgA;乳铁蛋白;溶菌酶及各种细胞成分,可明显减少婴儿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采用母乳喂养是最经济;简便;安全的 方法 ,同时通过喂奶的过程可增进母子感情,密切母婴关系,良好的感觉刺激使婴儿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有利于婴儿的心理发育。而且应早吸吮;早接触;早开奶,乳汁的产生是泌乳激素和泌乳反射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要鼓励母亲让婴儿勤吸吮,哺乳时不要限定间隔时间和次数。婴儿哭闹;母亲感到奶胀;母亲认为孩子需要时均可喂哺,新生儿胃容量小,胃排空时间短,应按需喂哺,一般每天不少于8次。因各种原因母乳分泌不足时,每次应先喂母乳,将乳房吸空,不足部分用其他乳品替代和补充。合理的奶粉调配在保证婴儿营养摄入中至关重要,有统一规格的专用小勺,奶粉勺宜加入温开水30ml(水温约60℃),调配奶粉时一定要注意做好奶具的消毒。
3 保持呼吸道通畅
刚出生的婴儿嘴里常常会有一些粘液,而且常常伴有恶心的症状发生,那是因为在母体里或分娩时吸入羊水所至。所以应把新生儿头略偏向一侧,随时擦去新生儿吐出的粘液。新生儿食管下端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或神经肌肉协调功能差可出现反流。而且新生儿的胃处于水平位,韧带松弛,易折叠,大脑皮层控制呕吐反射的能力又不完善,故易发生漾奶。此外,如喂养方法不当,如奶头过大,吞入气体时,婴儿往往也会发生溢乳。因此每次喂奶后,将婴儿抱起,头靠在母亲肩上,轻轻拍背,等吞入空气排出后再将新生儿放在床上,【俗称拍嗝】。
4 预防感染
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皮肤薄,吞噬细胞少,抗体水平低,造成新生儿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而且局部感染易扩散。如脐炎;尿布疹;牙龈炎;皮肤小脓疱。处理不妥当,会导致败血症危及生命。为预防感染,每次接触婴儿前均应严格洗手,护理和操作也应注意无菌,指导妈妈每次喂奶前不但要洗手,还要用温水洗乳房,以免病从口入。
5 护 理
皮肤护理 保护皮肤,使皮肤清洁,经常洗澡,在脐带脱落前,不要把新生儿全身浸在水中洗,以免脐带被浸湿后污染,也可用防水脐贴来保护脐部,洗澡水不宜过热,一般在38℃-42℃。洗澡前准备好替换的衣物,可选用专用的婴儿皂和浴液,忌用刺激性肥皂。洗脸部时应用干净棉球清洗眼部和鼻腔,洗身体时应注意洗净皱褶处,尤其是颈部;腋下和大腿根部。
臀部清洁尤为重要,大便后用温水将臀部洗干净,要遵循从前向后的顺序即从会阴到肛门的顺序,以预防来自肛门的细菌污染会阴部引起感染。替换的衣物和尿布应选用质地柔软,吸水性强,透气性好的纯棉制品,化纤类织物对新生儿是不适宜的。给婴儿洗澡,动作要快;轻柔。洗后立即擦干,穿好衣服,以免受凉。洗澡时间不可安排在婴儿吃奶或要睡觉时,可在婴儿吃奶后1小时,婴儿觉醒时为宜。婴儿排便后及时清洗臀部,以免因尿便刺激而发生臀红和尿布疹。
脐部护理 脐部护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脐带未脱落之前,此时脐带残端是一个创面,脐带内血管尚未完全闭合,有时还会渗血容易发生脐炎并导致败血症。脐炎可表现为脐部周围皮肤红肿,脐部有渗出物,严重时新生儿可表现为精神弱;吃奶差,甚至发热等全身症状。因此这一阶段,脐部护理尤为重要。首先要保持脐部干燥,经常检查脐部是否有红肿,渗出。可用碘伏擦拭脐带残端和脐轮周围,保证脐部清洁干燥。如有结痂者,对结痂下有无渗出物或脓性分泌物更要关注和清洁处理。并且每天更换脐部保护带,如脐部保护带被新生儿尿液及粪便污染,应及时更换。脐带脱落之后,仍会有少量分泌物,每日用碘伏棉棒擦拭,保持脐部干燥;清洁即可。
眼部护理 新生儿要有专用的脸盆和毛巾给婴儿洗脸,洗脸时用干净的棉球沾水清洁眼部。应由内眦擦向外眦。有时新生儿两眼红肿,有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睁不开眼,临床上用小乐敦滴眼液效果较好。在做眼部护理前必须注意洗手。
口腔护理 口腔黏膜不宜擦洗,在新生儿的牙龈上常客看到白色的小圆点,一般高出牙龈,像小米粒一样习俗称它为“马牙”实际上它是角化的上皮细胞团,不用处理会自行脱落,但老人们常常用黑布去擦它,这样做往往损伤了新生儿娇嫩的口腔黏膜造成感染,重者可导致败血症,危及生命。我们要加强健康 教育 ,向年轻的父母讲清危害。在新生儿的口腔还经常可以看见白色斑点状或泡状膜样东西样子像奶块,但基底部潮红,不易擦去,在医学上叫“鹅口疮”多半是由于喂奶时不注意卫生,也可能是宝宝服用抗菌素造成的。鹅口疮会令会令宝宝感到很疼影响吃奶。
妈妈要注意卫生喂奶前要洗净双手,还要勤换内衣。
衣物及尿布的选择 新生儿的衣着应选纯棉制品,宜宽大质地柔软,不用纽扣,无接缝,清洁舒适即可。尿布的选择尤为重要。新生儿吃的都是液体食物经常会尿湿尿布,如更换不及时新生儿会出现臀红和尿布疹。它就是由于尿布更换不及时,大小便污染尿布后刺激皮肤而形成的。
当尿布不透气,尿布用洗衣粉洗后未漂净,残留较多碱性药物均可发生。开始仅为臀部,外阴部皮肤发红,严重者可使皮肤糜烂,溃疡。应选择柔软透气好的纯棉制品,颜色以浅色为主。新生儿皮肤角质层薄嫩,对一些重色或化纤类的衣物会产生过敏反应,还易受空气中的杂质等外界刺激,导致在脸部,前胸,后背等部位经常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如红斑较重时,临床上用百多邦脓泡膏效果较好,轻者无需处理会自行消退。
新生儿黄疸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宝宝出生后2-3天皮肤会发黄,这就是新生儿黄疸,一般出生后7-10天会自然消退。吃母乳的宝宝黄疸持续时间可能会长一些,早产儿的黄疸比足月的要重一些,消退的会慢一些。如果黄疸出现的早,黄的厉害,排除病理性黄疸后,用茵栀黄口服液效果不错。
新生儿抚触 婴儿的抚触是指在科学指导下有技巧的对婴儿全身进行抚摸。婴儿有被爱的需求,新生儿的健康成长除了有喂养和睡眠这些生物性需求外,更有情感上的需求,需要有人对他讲话,经常给予肌肤上触摸和抚爱以满足肌肤饥渴。早期婴儿抚触密切了亲子交流,是孩子情商发育的最关键的要素,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
通过抚触让大量良好,温和,适度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达到婴儿大脑,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利于婴儿生长发育减弱应激反应,增强免疫应答,提高免疫力,增进亲子交流,亲子互动,减少哭闹改善睡眠。做抚触时婴儿应处在温暖舒适的环境中,清醒、半空腹、沐浴后为最佳时间。
抚触时应先洗手,用婴儿润肤油或爽身粉擦于手掌侧,边和孩子说话或放些轻柔的音乐边做抚触。手法要轻柔,逐渐增加力度。抚触按照头、胸、腹、四肢、背部、臀部的顺序进行,每个部位4-6次。每日1-2次,时间5-15分钟。抚触时应注意婴儿的反应,一旦孩子觉得足够了,或者哭闹不配合时需停止操作。
预防接种 ①卡介苗:新生儿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采用皮内注射法,如因特殊原因未及时接种者应于产后三个月内接种,超过三个月未接种应先做结核菌素试验,确诊未感染结合才可接种卡介苗。卡介苗接种后两到三天局部发红,2-3周形成红肿硬块,中间逐步软化形成小浓疱,破溃后留有疤痕,个别婴儿会有邻近淋巴结肿大、化脓、破溃可请医生帮助处理。②乙肝疫苗:生后第1天、1个月、6个月时应各注射重组乙肝病毒疫苗1次,第一次的乙肝疫苗大的越早,新生儿产生抗体也就越早。如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或乙肝患者,婴儿出生后应立即肌注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新生儿疾病筛查 新生儿应进行先天性遗传代谢病筛查;目前开展的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的筛查(新生儿出生72小时-7天内吃足8次奶就可以采血了,如因特殊情况未及时采血者,最迟不超过20天);及听力筛查。
【摘 要】“新生儿期”是胎儿从母亲子宫内娩出到外界生活的适应期,由于这段时期新生儿的身体系统各个脏器功能的发育尚未成熟,易出现一些问题,因而新生儿护理是新生儿时期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新生儿保健工作的重要部分,护理起来应需细心、科学、合理。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护理特点
新生儿是指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满28天[1]。近年来,我国的新生儿数量有所提高,但其死亡率及病死率却大幅度的降低。这一结果的出现是与护理意识和护理观念的转变是不可分割的。只有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才能获得良好的生长发育基础[2]。根据多年来对新生儿科工作的经验,有关新生儿的护理特点总结如下:
1 注意室温、体温及光线
新生儿是胎儿的继续,胎儿脱离母体以后就会独立生存,他所处的环境也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可以说新生儿对外界温差的变化有些不适应,因此出生后应立即将其全身轻轻擦干,用洁净温暖的棉毯包裹,适宜的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5℃~28℃[3],盛夏要适当降温,而冬天则需要保暖,但均应注意通风时最好有取暖器在身旁。新生儿体温应保持在36~37℃,生后第一天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体温稳定在℃左右时,可改为每6~12小时测一次[4]。若体温低于36℃或高于38℃时,应查找原因,进行处理。而室内的光线[5]不能太暗或太亮,有些家长认为新生儿感光较弱,害怕刺激眼睛,常常喜欢挂上厚重的窗帘,其实这是不宜的,应让宝宝在自然的室内光线里学会适应,而避免阳光直射眼部。
2 注意皮肤护理
新生儿皮肤娇嫩,容易损伤,因而接触动作要轻柔,衣着要宽松,质地要柔软,不宜钉扣子或用别针。要用温水擦洗皮肤皱折处,每次大小便后清洗,并用毛巾擦干。新生儿洗澡时不需要肥皂。肥皂是一种脱脂剂,而婴儿的皮肤很娇嫩。他需要保留所有的天然油脂,所以6个星期前只用水洗。你也许想要试试一种特别的液体肥皂,这种肥皂只需加到洗澡水里就行,无须冲洗。一定要用沾有肥皂的手指好好地擦洗过所有的褶皱,然后再冲洗干净。将皮肤彻底揩干,潮湿的褶皱部分非常容易导致发炎[6]。
3 注意脐带护理
婴儿一出生脐带就会被夹住并立刻剪断,只留下5-8厘米的根部。过几天,脐带就干枯了,然后它会脱落。在新脐带未脱落时,每天用75%乙醇溶液擦洗脐部一次,然后用消毒纱布盖上,洗澡后必须保持脐部干燥清洁。脐部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带有恶臭味,脐窝周围皮肤发红时,称之为新生儿脐炎。由于脐炎可引起腹壁蜂窝组织炎、腹膜炎、败血症、肝脓肿等严重疾病,所以,预防脐部发炎显得更为重要。如已经发炎时,应及时用双氧水清洗脐部,再用75%酒精消毒处理(也可使用“聚乙烯醇醚络碘溶液”进行脐部的处理,避免酒精带来的皮肤刺激),并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7]。
4 注意喂养
目前,居多研究表明出生后母乳喂养越早越好,一般为出生后半小时左右。然而刚出生完毕的产妇来说,其母乳量可能不能满足婴儿的应用需求,为此可以在初期对婴儿进行适当剂量的糖水喂养。也要尽量让新生儿吮吸乳头,以促进乳汁分泌,并增进母婴的感情。同时,对婴儿的母乳喂养基本上来说不需要定时定量,以婴儿的实际需求为主,每次喂养并不是越多越好,应适当而增加喂养频率为宜。人工喂养时奶嘴洞大小应适中并注意温度,奶嘴喂奶时尽量不要让婴儿吸进空气,以免吐奶,而喂完之后可轻拍宝宝背部,以免积气。此外要对奶瓶、奶嘴严格煮沸消毒。
5 正确看待特殊生理现象
如所谓的新生儿“马牙”、女婴出生后数天内阴道有粘液或血性分泌物,红尿、乳房肿大、红斑、色素斑以及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出现)等,这些现象过几天后就会自然消失,不必特殊处理。如果时间较长或出现 其它 不良症状时,则应去医院检查[2]。
6 注意预防感染
护理新生儿时,要注意卫生,在每次护理前均应洗手,以防手上沾污的细菌带到新生儿细嫩的皮肤上面发生感染,如护理人员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带菌者则不能接触新生儿,以防新生儿受染。如新生儿发生传染病时,必须严格隔离治疗,接触者隔离观察。对新生儿居住的室内进行及时的通风和换气,确保室内空气新鲜。并且尽量避免流动性人员对婴儿进行密集的探视,以减少新生儿受感染的机会[8]。
总而言之,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生后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可见新生儿护理是极其重要的。相关的护理人员在进行新生儿护理之前,应对有关新生儿护理的基本常识进行掌握,避免任何唯心的护理意识和护理活动。新生儿出生不久,不能马上适应外部的环境,而且,其生理功能和体质都比较薄弱,因此,新生儿护理是新生儿时期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新生儿保健工作的重要部分,提高新生儿的护理水平,就等于给新生儿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护理起来应需细心、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 实用新生儿学[M]. 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 彭田红.浅谈新生儿护理的体会[J].华章,2013,2:359
[3] 陈琴.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03-08
[4] 陈清霞,付伟.新生儿体温测量研究现状[J].健康研究. 2013-04-15
[5] 田继敏,胥素平. 医院新生儿室环境卫生学监测[J].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8-07-15
[6] 李自美. 新生儿皮肤护理体会[J].世界中医药.2012-03-16
[7] 何小仁,廖凯明. 新生儿脐带护理浅析[J]. 中外妇儿健康. 2011-05-15
[8] 张凤梅,王成贤,张静. 新生儿护理及新生儿疾病的预防[J].职业与健康.2005,21(6):956~957
浅谈新生儿护理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新生儿护理论文范文
2. 浅谈婴幼儿护理论文
3. 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
4. 儿科护理论文范文
5. 浅谈妇产科护理论文范文
6. 儿科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具有继承遗产和接受遗赠的权利。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即在进行继承或者赠与时,应当将胎儿视为是自然人。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即胎儿出生为死体的,继承的份额应当由被继承人的其他继承人按份享有,赠与的财产仍归赠与人所有。医学上,胎儿是指妊娠8周以后的胎体。民法上的“胎儿”是指受孕后尚在妊娠期未娩出的胎体,即法律意义上的“人”从受孕成功至出生时止的生命形态,是不同于母亲的独立生命体。一、胎儿的权利是什么?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根据这条民法总则的规定,在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的保护,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对胎儿保留份额的处理,依胎儿出生时是死体还是活体而不同:1、如果胎儿出生时是活体的,则该保留份额为该婴儿所有,可由其母亲代为保管。2、如果胎儿出生后不久即死亡,则该保留份额为该婴儿所有,但应由该死婴的法定继承人按法定继承处理。3、如果胎儿出生时即为死胎,则该保留的份额由被继承人的继承人再分割。二、对指定监护人不服怎么办?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民政部门或者人民法院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在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中指定监护人。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指定监护人前,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处于无人保护状态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法律规定的有关组织或者民政部门担任临时监护人。三、哪些情况下监护权会被撤销?监护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根据有关个人或者组织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安排必要的临时监护措施,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1、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行为的;2、怠于履行监护职责,或者无法履行监护职责并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导致被监护人处于危困状态的;3、实施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的。综上所述,民法总则比之前通则修订了不少内容,体现了法治进步,其中首次明确胎儿的权利。其规定如果胎儿出生时是活体的,享有继承及被赠与的权利。也就是说其应该是合法的继承人,只不过胎儿没有民事行为能力,应该由法定监护人代为保管继承来的财产。关于“胎儿”规定的变化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出生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1.我国一直重视对胎儿权益的保护,1985年的继承法明确规定了胎儿的继承权益,继承法司法解释从司法裁判技术方面作出了进一步明确。2.我国民法通则颁布于继承法之后,未对胎儿除继承权益以外纯获利益的权益作出规定,导致司法实践中对胎儿权益的保护存在困境。3.民法总则明确了胎儿的权利。4.民法典体吸收和完善了继承法、民法总则关于胎儿权利的规定,让胎儿的权利保护的法律规定体系化。法律依据《民法典》第十六条 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此次审议的民法总则草案对胎儿权利提出了明确的保护原则。第十六条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的保护,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出生时未存活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对此,王轶表示,在所有的部门法中,民法最能体现出来对人的全面的和终极的关怀,在胎儿权利的保护上就能够体现出来。我国重视对胎儿利益所进行的确认和保障,有自己的法律基础,在以前的《继承法》中也有零星的关于胎儿保护的规定。王轶指出,不仅仅是继承的时候体现对胎儿权利的保护,接受赠与的时候也是如此。王轶还注意到草案中用了一个“等”字,谈到这一点的意义,他说:“(这)意味着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我们要重视对胎儿权利的保护,从侧面折射出来我们今天的社会共识的进步,以及我们今天的民法文化、法治文明的进步”。如果是婚外遗腹子,对婚生孩子是否不公平呢?对于网友热议的这一问题,王轶表示:不管胎儿他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被孕育的,不管孩子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孩子本身都是无辜的,胎儿孩子的权益都应当没有区别地去得到确认和保障。王轶还指出,要保障非婚生子和婚生子是享有同等权利,应当通过法律的手段把纸面上边的规则变成现实生活中间活的法律。“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法典》才不会仅仅是一个停留在文本上边的法律规则,而会成为一部活的法典。” 王轶如是说。怀孕妇女权益遭到侵害,她腹中的胎儿是否也能像母亲一样得到法律援助呢?对此,王轶表示,尚在母体中的胎儿如果在母体中就遭受到了侵害的话,只要他出生的时候是存活的,他都应当有一个不同于母亲的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他可以就自己尚在母体中间的时候,遭受的损害向加害人去主张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
一切正常情况下,胎儿在生长到四个月左右的前提下准妈妈们就可感觉到婴儿的怀孕胎动了,虽然怀孕胎动情况并没有那麼明显,但这对于妈妈来讲毋庸置疑是十分令人意外的惊喜激动的。伴随小宝宝慢慢有怀孕胎动情况产生,也代表着胎儿进入了一个迅速成长发育发育过程。小宝宝看上去越多,在妈妈肚子里所占的室内空间设计也就越多,这个时候是会挤压准妈妈们的身体器官的,在这其中就包括心血管。照理说此时准妈妈们理应会感觉显著的呼吸困难,但是绝大部分妈妈们为什么不易感受到呼吸发现异常呢?这主要是因为宝宝会代谢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细胞,其实就是试管胚胎细胞,这种细胞能够帮助准妈妈们修补心血管的一切正常功效。
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表明,女士一生中要靠一次详尽的造就整个过程,就可提高10年抵抗能力,这种抵抗能力目的是为了针对妇科癌症的。不生育的女人因不能获得雌性激素马上有效的维护,患妇科炎症的风险会提升。造成儿童生长激素依赖性症状,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且未怀孕女士的卵巢良性瘤及卵巢疾病的发病率也相对应高过生孕过的女士。胎儿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会新陈代谢一种干细胞,它能够帮助准妈妈们提升自己的抵抗能力,因而还会减少怀孕期生病的次数。
相信很多准妈妈们全是有较为严重的痛经疑惑,一般女士来月经时是不太可能有较为较为严重的症状的,极有可能有且只有轻微不适感,例如腰酸背痛,小腹坠痛等。不过有这么一部分女士因为虚寒体质等原因会腹腔十分疼痛,面色苍白,更比较严重会产生疼晕的情况,别称痛经。痛经一般无法调理,也没什么快速高效率的方式。当怀孕期间有一些时间之后,子宫相关控制肌浆网收缩的中枢神经系统大部分会完全看不见,并且去甲肾脏功能水平伴随着减少。生完宝宝这类中枢神经系统会一部分再造,但去甲肾脏功能却修补不上原来的水平了。这正好缓解了痛经,终归痛经的原因就是子宫发现异常收缩,肾脏功能能中枢神经系统正好与其说密切相关。
讲了那么多准妈妈是否觉得造就新生命的诞生是一件更为幸福快乐的事情呢,大家在维护着小宝宝的此外,小宝宝还在努力维护着妈妈们呢。
在妈妈的肚子里非常的安静,不折腾,非常的乖,也不会让妈妈有太多的孕吐反应,反应特别的轻,而且自己生长的非常的好,给妈妈减少了很多的麻烦。
营养一定要充足,像维生素白的胡萝卜素,胶原蛋白,铁,钙锌,这些都是非常有营养的,可以补充孩子的大脑,让孩子变得非常聪明可爱,有气质。
一般情况下,准妈妈在胎儿长到四个月左右时,就能感觉到宝宝的胎动。 胎动现象虽然没有那么明显,但对于妈妈们来说无疑是非常惊喜和兴奋的。 随着宝宝开始有胎动,也意味着胎儿进入了快速的生长发育期。 宝宝长得越大,在妈妈肚子里占据的空间就越大。 这时,它会挤压准妈妈的身体器官,包括心脏。
我觉得全面二和政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并不大,因为在放开二胎政策以后,出生率并没有预估计的那么多,所以说对学前教育的影响是很小的。随着即将进入重度老龄化,出生率又非常的低,这已经是一个研究的问题了,就应该出台一些更优惠的政策,鼓励多生。
摘要:二胎政策的实施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好机会,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学前教育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质量有待提高、教育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这些问题提出提高学前教师待遇、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强化教学素养等解决方法。关键词:二胎政策;学前教育;素养;对策1引言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现象,2015年实施了全面二胎政策,全面二胎政策开放以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但是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预计2050年我国学前入学人数会明显增加,这一方面缓解了学前教育事业招生难的问题,促进学前教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给教育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们应该了解全面二胎政策给学前教育事业带来的压力,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来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新一代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2二胎政策全面开放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师资力量不足估计到2020年,我国学前人员的数量会明显增加,这缓解了学前教育事业招生难的问题。学前教育机构不必困惑其生源,但是对学前教师个人教学能力、教师数量需求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在教师短缺的同时也存在一个问题,教师性别比例失调严重,在教育事业中男性教师数量本就偏少,学前教育男性教师更是屈指可数,这致使孩子在自立、自强方面缺乏教育,不能更加全面的发展。教育质量有待提高在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家长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也越来越越重视,对学前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进入好的学校,受到更好的教育,学到更多的知识。在全面二胎政策实施以后,新生儿人数逐渐增多,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前教育质量下降。因为在师资、资金等资源不变的情况下,入园儿童人数增加,学校现实施的都是大班制教学,教育质量也自然下降。对教育前景的影响据文献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幼儿园总数量比上年增长了万所,学前教育的毛入园率为,相对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所提出的,2015年学前毛入园率要达到60%[2]。然而很多学前教育机构面临这一快速增长的儿童数量问题,其发展规划设计相对不足,学前教育中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够健全等矛盾问题日渐突出,需要加以重点分析与积极改善。3学前教育事业面对二胎政策的发展对策分析提高学前教师待遇在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情况下,如果想改善当前学前教师缺乏的情况,必须要提高学前教师待遇。统一制定标准的学前教师薪资,并且设定额外的福利补贴。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制定严格的师资标准,对教师自身的思想品德、生活习惯、职业素养等方面都要严格要求,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学前教师能力学前教育是教育的关键时期,而教师是教育的关键。全面二胎政策开放以后,随着儿童数量的增加,导致学前教师匮乏,从而影响教育质量,也影响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提高学前教师的教育水平,一方面要制定严格的招聘方案,制定完善的教师标准制度,学前教师必须是学前教育专业,受过专业的培训,以便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发展;另一方面在教师入职后定期举行考核,使教师在工作中能够时刻督促自己,学习更多的教学知识,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以便他们能够对儿童言传身教。强化教学素养在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家长对孩子的学前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加之现在的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学习力也很强,所以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时常会提出一些让人无法回答的问题。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在学前教学工作中努力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促进自身素质的发展,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学前教师要多读一些关于学前教育相关的书籍,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学前教师要参加一些关于学前教师培训的课程或论坛,在互相的交流中取长补短,从而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养。全面开放二胎政策以后,在发展学前教育教育中,要增加财政投资,完善基础建设设施,采取一些积极措施,满足学前学员更多的需求,促进学前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参考文献:[1]张绘.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问题如何解决——江苏省镇江市改革试点的经验与启示[J].财政科学,2016,(9):27-40.[2]高闰青.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研究——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J].课程•教材•教法,2013,33(7):122-127.作者:王伊晓 曹玉涛 单位:洛阳师范学院
生二胎要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金钱和时间。那么二胎对学前教育的影响有哪些呢?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一、人口政策与教育
人口政策指的是一个国家根据本国人口增长的情况而采取的相应的政策措施。其最直接的影响便是会使得国家人口生育率发生变化,继而影响整个国家的人口数量规模以及人口结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也就意味着入学人口的数量也会随之改变,其必然会导致国家教育资源的不足或者过剩。此外,人口数量的改变会使得人口结构发生变化,首先生育率持续变化会引起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继而会导致不同教育阶段人口规模发生变化,即教育结构会有所改变。其次,各地区的人口政策实施情况会存在差异,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中国的人口分布状况,会对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出新的要求。
二、“全面二孩”政策的提出及其对人口的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整个经济社会的全局发展与国家人口政策紧密相连。在长期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后,人口倒三角结构、少子化、老龄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基于此,国家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新的人口政策,即“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国家生育率,继而改变新增人口的数量,最终影响整个国家的人口结构。翟振武教授根据2013年单独二胎政策放开后,中国人口生育率的变化,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估算,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实行的第一年带来的新增人口大致为500万。此后逐年递减,短期人口增量可能会在未来5年释放,共计1500—2500万。此外,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可以调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有利于缓解中国人口的老龄化问题。二孩政策的提出在改变了中国的人口数量以及人口结构后,会进一步影响中国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以及质量。中国的教育发展随之会面临一系列挑战。
三、实施“全面二孩”后中国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教育数量面临的挑战一定数量学龄人口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前提,学龄人口的数量直接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开始实施“全面二孩”后,中国的人口生育率将会有所上升,对教育数量的需求会相应增加。近些年来,部分地区由于受到周期性生育高峰的影响,已进入学龄人口迅速增长期,教育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已开始显现,二孩政策实施后,学额过满、大班上课、多部制教学等教学资源紧张的问题会更加突出。此外,中国教育行业一直面临着女多男少的.现状,特别是幼师行业。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可能会使得教师数量短缺,加之部分年轻女教师可能会在工作与生育二胎中选择后者,这样可能会使得教师资源的供需矛盾更为激烈。
(二)教育质量面临的挑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对教育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有学上”,而是上升为“上好学”。但是,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学龄人口数量的增加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学龄人口数量增加后,教育资源紧张,学校会更多的采用大班教学,国家发展教育的重点也会放在普及教育上而非提高教育质量上。另一方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使得许多家庭结构发生变化,由之前的“四二一”式转变为“四二二”式,家长教育孩子的经历开始分散,孩子的家庭教育质量也会有所下降。
(三)教育投资面临的挑战经济学中,人口增长速度与教育投资之间是负相关关系,即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社会所提供的人均教育投资就越低。国家会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当前人口结构来确定教育投资比例。实施“全面二孩”后,人口生育率会有所上升,学龄人口比重增大,会加重国家的社会抚养费用,继而会使得平均到每个学生身上的教育经费相对减少。同理,家庭教育投资也会由一个孩子平均到两个孩子身上,许多家庭会面临教育投资的困境,继而减少孩子教育经费。
(四)教育布局面临的挑战教育布局指的是学校的地区分布结构状况。我国目前的教育资源配置情况是:东部沿海地区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城镇地区远高于农村地区。实施“全面二孩”后,教育资源地区分配不公平现象可能更为严重。据调查显示,大多城市女性的生育意愿并不是很高,二孩政策的受惠群体可能集中于中西部地区及小城镇,而这些地区本身就存在着优质教育资源缺乏的现象,这样会使得其矛盾更为突出。同时,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会导致随迁子女的就学需求增加,对人口流入区而言,这些地区的教育资源不足问题也就更为突出。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虽然目前“全面二孩”政策刚刚开始实施,其对人口数量及结构的影响还未显现出来,学术界对其实施效果众说纷纭,但学龄人口的数量一定会有所增加,政府需要尽可能采用科学的方法预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中国受教育人口的变化趋势,提前布局教育资源。
(一)提前规划教育资源,加强师资培训国家应根据人口出生率、人口年龄结构以及地区分布的变动趋势,提前布局教育资源,及时调整教育结构。面对新生儿数量的增加,应加大资源调整力度,重点考虑学前教育的需求,加快建设普惠性幼儿园,扩大优质公共幼儿园的数量。此外,科学预测实施全面二孩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合理规划各个阶段的教育资源,完善国家的教育结构。针对师资队伍可能面临的问题,国家应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待遇。并加大奖励力度,鼓励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潜心教学工作。
(二)采用多种办学模式,优化“家校配合”机制面对教育质量可能下降的挑战,国家应不断完善教育体制改革,采取学校联盟、委托管理以及集团化办学模式等,最大限度地满足适龄儿童的教育需求,尽可能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针对“四二二式”的新型家庭结构,应该不断优化“家校配合”机制,尽可能地发挥新型家庭结构对教育的有利影响,让孩子们相互帮助、成长;避免家长分散注意力而影响育儿质量。并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资源,让家校合作更为便捷,共同促进孩子教育质量的提升。
(三)加大教育投入,加快教育经费体制改革针对教育投资面临的挑战,国家应加大教育投入,不断完善教育经费体制改革。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借助出生人口增加对扩大教育投资产生的压力,顺势而为,建立多元化的教育融资体制。探索筹建教育基金,完善困难学生资助机制。另一方面,还需赋予地方自主权利,加大教育经费省级统筹的力度。除此之外,取消“借读赞助费”等额外收费,试点多子女家庭的补贴机制,进一步降低家庭教育负担。
(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科学规划教育网点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面对中国的教育布局现状,政府需加快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步伐,逐步缩小教育资源的城乡、区域差距,同时尽量保证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具体来说,要根据人口分布的变动趋势适当调整教育网点。针对随迁子女的教育需求,以人口流入为主,学龄人口呈增长态势的地区,要包括基本建设在内的全方位的改善办学条件,以适应人口变动的需要。同时,对于生源不足的城市老城区中小学校,应积极吸纳流动适龄人口入学,以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
你好,这是官方的说法,还是很有道理的: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根据人口形势发展变化,在全国普遍实行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基础上,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调整完善生育政策顺应群众期盼,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发生明显变化,“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逐步淡化。根据《决定》的要求,要通过调整完善生育政策,逐步实现国家意志和群众意愿的统一,缩小城乡、地区、民族之间生育政策的差别,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恢复正常水平。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必将进一步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改善家庭人口结构,显著增强家庭抵御风险能力和养老照料功能,更好地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 第二,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有利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国妇女总和生育率稳中有降,目前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国民收入增长、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制度趋于健全,特别是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妇女总和生育率还可能进一步下降。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符合人口发展规律,有利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减缓人口总量在达到峰值后过快下降的势头,有利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 第三,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1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达到亿人峰值,2012年下降为亿人,按此趋势,2030年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仍可保持8亿人以上,但年轻劳动力在劳动年龄人口中比例下降,劳动力资源的国际比较优势有所减弱。同时,人口老龄化明显加速, 2012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2013年底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2亿,而2025年、2030年将分别达到3亿和4亿。如维持现行生育政策不调整,几十年后劳动年龄人口锐减,老年人口比重过大,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就是要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这些决策将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
幼儿学前 教育 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应当立足于尊重幼儿、培养幼儿的角度,与时俱进,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学前教育 毕业 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幼儿教育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教育内容不完整,教育 方法 不当,教育主题不明确,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幼儿教育发展,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 家庭教育 情商教育
幼儿教育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教育内容不完整,教育方法不当,教育主题不明确,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幼儿教育发展,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具有重大的意义。幼儿学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在社会.家庭.幼儿园等多方面的互相配合教育下才能达到的特殊工程。
一、学前教育中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家庭教育是幼儿的第一课程,每个 儿童 从出生到进入社会,约有百分之六十的时间是家庭度过的,家庭教育在儿童早期发展中影响极大,这是因为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思想品质, 文化 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具备着社会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优势.据专家分析,幼儿有如下方面的表现优势:①天然的早期化:②巨大的感染性:③强烈的针对:④间接的传递性.如果家庭教育的优势发挥很好,这对幼儿早期的成长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反之,就会阻碍儿童的发展和成长.由于幼儿在家里受到父母的第一教育,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中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性.例如:受过家庭礼貌教育的幼儿来到幼儿园后,他会向老师问好,离开幼儿园时会向老师说谢谢.在智力上,这类幼儿也明显比没受过教育的幼儿强,他们反应敏锐,动作轻快,能完成教师安排下的作业,其质量很好.老师要经常配合幼儿家庭进行教育,帮助纠正其不良的习惯.例如:特别幼儿爱吃零食,老师要结合家庭教育,使家长做到在幼儿上学前,让其能吃好早餐.此外,不要给孩子零花钱.培养其从小注重节俭的习惯。
二、幼儿进行情商教育的必要性
幼儿到四、五岁时,脑会长至成人的2/3,其精密的演化是一生中最快的阶段,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尤其是情感学习能力,也在这个时期得到最大发展,6岁以后的情感 经验 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一个儿童此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燥,猜疑、易怒、悲观,具有破坏性,孤独、焦虑,有各种恐惧的幻想,对自己不满意等,以后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将很难把握机会,发挥潜力,可以说他这时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在幼儿阶段进行正规系统的情商教育十分必要,这是奠定人生成败的基础。
三、学前教育的方法
(一)善于掌握幼儿的心理特征
幼儿与成人是两个不同范畴的群体,两者在心理上差异是很大的,只有真正认识这些事实,才能对幼儿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达到预期目标.幼儿的心理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①活泼好动:②好奇好问:③认识具体形象:④模仿性强:⑤无意性大:针对幼儿以上的心理特征,就不能长时间地让幼儿单纯而枯燥地进行活动.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应该热情地.耐心地给予解答.在教育幼儿时,要注意将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生动的东西〔比如概念和道理〕.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要让幼儿多模仿文明的语言和优良的行为.例如:我校幼儿园全部幼儿都出生在农村.所接受到的东西不如城里的幼儿多.农村中好多庸俗.无聊的话语容易被幼儿带入园内传诵,行成 顺口溜 ,久而久之,就容易行成难改口语而流传下来.至于某些下流式的动作.有些幼儿也会模仿.甚至在老师面前也胆做作.因此.加强对幼儿文明语言和优良行为教育十分必要.要经常组织幼儿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这些活动应尽量考虑幼儿兴趣,要有必要地对其进行教育,才能收到良好成效。
(二) 智力开发 要科学进行
智力是在外界环境中锻炼的结果.专家认为,它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决定的.对于平常人来讲,后天因素的作用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大脑发育与成长大部分是在幼儿阶段进行的,一般可以结合如下几个方面来开放幼儿的智力.①训练幼儿的动作发展:②促进幼儿观察力的提高:③丰富幼儿的语言观念:④提高幼儿 记忆力 :⑤培养幼儿思维能力:⑥鼓励幼儿的创造力.专家认为,要为幼儿提供广泛的生活经验和内容.让幼儿的智力在吸收了形式多样的生活经验后得到发展.例如:在语言传授中.可结合礼貌进行.可让幼儿学习“我爱祖国,又爱人民”.“我爱爸爸,有爱妈妈”这样既学会了语言,又培养了个性和思想感情.为了提高对幼儿的直观教学,可以配合用直观的教具进行.比如:用一个三层式的书架,上面放小玩具:中间放书本:下面文具盒等.让孩子先观察,接着让孩子们说,然后由老师来规范.只有运用形式多样的教法,才能提高其兴趣,激发起其情感,以达到既教书又教人的目的.
(三)艺术启蒙要有新颖性
上面已经提到,由于幼儿个性好动.好问.好玩等.因此不能让其长时间地进行“读写”训练,要让孩子们多接受些艺术启蒙教育,比如: 唱歌 .跳舞.画画等.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他通过美妙的声音,生动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音乐的感染力是巨大而不可比拟的.马雅可夫斯基说过:“歌手的声音唤起勇气.”宛转动听的旋律可以使人兴奋,给人带来无比的喜悦,有可以使人黯然流泪.音乐能潜移默化地陶治幼儿的性情,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多些开辟 音乐欣赏 课,让孩子们多接触音乐,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一些简单易懂的歌曲进行.比如:教唱《小猫你别吵》.《一分钱》.《蚂蚁搬豆》.《蝴蝶花》等,培养幼儿的原因素养.此外,让孩子们看看一些简单的画册,激发他们对画画的兴趣,让五彩缤纷的画画在孩子们的脑子中留下印象.要有目的地让孩子学会画一些简单事物.如:太阳.月亮.树木等,画成后,再让他们分别涂上颜色,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在教示跳舞时,先让孩子们观看幼儿们表演的各种节目,主要的朗诵.跳舞等,让他们在脑子里形成概念.上面已经提到.孩子们的模仿性很强,老师只要认真.耐心地教.孩子们肯定学得快,演得很棒.专家认为,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结合音乐的感受,审美的眼光,感情的表达等,对幼儿来说,这不仅可以锻炼优美的体态.培养美好的情感和高尚的情趣,还能开发智力,增长知识,使幼儿变得更加聪明.自信.活泼和健康.
(四)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
1、家园结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对孩子的生活照顾的是无微不至,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一声:不。结果,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依赖性强的坏习惯。况且幼儿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在幼儿园接受的行为模式,如果家长不配合,孩子回到家后,可能很快便弃之一旁。因此幼儿园的教育是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补充的。
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用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幼儿成长手册,使家长了解科学育儿的知识,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可以让家长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让家长和幼儿在愉快的环境中,受到教育。
家庭也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首先,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其次,要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使幼儿从小萌发爱美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最后,要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这样,才能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
2、榜样激励。幼儿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成人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家长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如:为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解决有些幼儿不愿洗手的坏毛病,老师对已经养成洗手习惯的幼儿讲讲自己对洗手的看法,同时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向幼儿出示两张图片,一张图为脏的小手,一张图为干净的小手,然后组织幼儿讨论:“你喜欢那只小手?为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能说出脏手上有细菌,吃到肚子里会生病的道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会洗手,当幼儿洗干净手后,教师及时在班级进行表扬,从而使孩子们逐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3、科学引导。幼儿教育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师或者家长很想教育好孩子,养成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与教育方法不当有关。例如,有一位父母很想教育孩子孝敬老人,但由于爱子心切,吃任孩子挑,钱任孩子花,结果导致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自私任性的坏习惯,对老人却不够孝敬。因此,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对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 故事 ,而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载体,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为培养幼儿爱惜粮食,我们向幼儿讲述了《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再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在故事教育之后的进餐中,扔饭菜的行为明显减少了。
我曾今听过这样一个例子,一天一位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出去散步,走到半路时,孩子看到地上有一根羽毛,孩子蹲在地上把玩,妈妈看到了就制止孩子“不要玩,太脏了”,孩子被妈妈拉着走时还不停的回头张望。同样的一件事发生在另外一对母子身上,那位母亲的做法是“你怎么发现这根羽毛的啊?你的眼睛真厉害,可是它太脏了,我们把它带回去洗个澡,让它变漂亮”孩子高高兴兴地带着羽毛回家了,并把它做成了一个小玩具,不仅家长尊重了孩子还让家长和孩子有了一次亲子活动的机会。一件同样的事情却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家长朋友们你们觉得哪一种教育机制比较好呢?
4、言传身教。幼儿的思想很单纯,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所以对于自己第一个启蒙老师——父母的 言行举止 ,尤为上心,父母不雅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能误导到幼儿。家长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表率,来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平时能够很好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就往往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妈妈看到垃圾桶旁掉了很多餐巾纸,就对正在玩耍的女儿说:“你看,垃圾都掉在地上了,你是想让家干净还是不干净啊?”然后当着女儿的面把垃圾拣起来放进垃圾桶。此后有这种情况出现,女儿都很自觉地把垃圾扔到垃圾桶。
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影响就逐渐发展成一种人生方式。孩子好模仿,思维具体形象,家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孩子学习的直接范例,家长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如排队、让座、不随地吐痰等到细节都是如此,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父母一定首先不做。
5、强化巩固。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如有个别幼儿在玩完玩具后,没有把玩具放回玩具柜,我们就要有意识一组织幼儿进行收拾玩具的练习,并多次重复训练,使幼儿养成不用提醒玩完后就能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好习惯。行为巩固是指定期对幼儿的行为常规进行检查和评比,使其能够在生活常规的制约下自觉养成良好生活常规和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在行为巩固教育时,还使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来促进幼儿坚持良好行为。在检查中对行为习惯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对较差的孩子个别帮助。检查中行为表现好的孩子在墙报上贴上星星,使其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以激励其他幼儿学习。还在值日生活动中开展了“小小检查员”的活动,每天安排1-2个幼儿担任班级的“检查员”,让他们检查和评价全班小朋友的生活常规表现,对幼儿的良好行为的养成作用很大,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综上所述,培养幼儿工作是繁重而光荣的,涉及到方面也很多,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研究和进取,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一、幼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社会需求急剧增大的多元化
重新思考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需要重新思考当前现段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点,重新定位自己的专业目标,在培养方向上,注重以服务社会为导向,强调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上强调多角度多方向的进行专业方向的设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专门培养幼儿教育专业人才的教育基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应与时俱进的进行的应改革与发展需要逐步改进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设置应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要考虑当前我国所特有的城镇化进程的需要和幼儿科学素养的早期介入的需要以及幼儿的心理素质养成方面的需要,这三方面的社会需求十分紧迫。根据市场经济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当今社会需要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服务社会市场型人才,并对其要求越来越高。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掌握专业的、结合提升职业能力的理论基础知识后,经过分方向的专业培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一定的创新精神,相信会适应社会的发展并为之服务的。因此,本研究与当前社会需求挂钩,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以服务为基本导向,在科学素养、心理素质、城镇化需求等方面改革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以服务为导向的在培养人才规格和课程设置的对应、课堂教学内容体系的更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对理论和实践方面均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以服务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向改革对策
1.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素质发展”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方向改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终身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明确指出要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素质教育蓬勃发展,心理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幼儿期作为个体成长的最初时期,是个体素质,尤其心理素质萌发和培养的关键时期。脑科学和心理科学从不同角度证明,幼儿时期是心理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对个体整体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从教育实践上看,心理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性的教育,其立足点在于优化人的心理素质。幼儿虽然经验不足,身心未成熟,但其心理结构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可塑性,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对于培养准幼儿教师的摇篮———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有必要专门开设幼儿心理素质发展方向培养专业的幼儿心理素质老师,服务于当前的幼教一线,避免幼儿期心理问题的发生。
2.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幼儿科学素养”方面的人才培养方向改革目前全面实施“科教兴国”的氛围中,科学教育作为培养科技人才和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手段,也日益受到重视。中国人的科学素养位列世界落后行列、发展的水平较低且一直停滞不前的现状已经引起了国人的担心和忧虑,纷纷找原因想策略,而究其根源,是对科学素养的重视不够,尤其是对幼儿阶段,进行科学素养早期介入不够。幼儿期是人的各方面素质发展和萌芽的关键时期,幼儿期的科学启蒙当然就成为能否诞生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所以,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科学领域教育:“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教育是人才培养的第一步,这一时期的教育要为幼儿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教育的跟在于教师,教育的质量在于教师的质量。幼儿教师是幼儿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影响重大。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科学素养。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的重要来源是职前培养,应加强对于幼儿教师科学素养职前培养。应重点改革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人才培养方向。
3.改革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城镇化需求”方面的人才培养方向在黑龙江省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同时,教育特别是农村的教育发展已经与城镇化发展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在城镇化进程中黑龙江省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发展最为滞后,且发展不均衡、不公平的问题最为突出。本研究能够打破城镇化进程中学前教育发展瓶颈,并从幼儿园布局调整、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幼儿园管理体制、幼儿园课程设置、幼儿教师教育模式等方面创新幼儿教育发展模式,促进当前学前教育公平,形成城乡互动、协调共进的新局面,使当前社会城镇化进程中中城乡儿童真正的融入到城市的氛围中,实现学前教育的真正公平。
作者:董静单位:哈尔滨剑桥学院
猜你喜欢:
1. 关于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
2. 幼儿教育专业论文范文
3. 学前教育心得3篇
4. 幼儿学前教育心得体会3篇
5. 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心得3篇
6. 幼儿教育类论文最新范文
幼儿的早期 教育 不仅仅是智力教育,教育者应多方面来发展幼儿的早期教育。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早期教育的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每一个幼儿都有权利接受教育,发展自己的潜能,获得人生的良好开端。幼教机构和家庭都要依据《3~6岁 儿童 学习与发展指南》,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客观规律,保护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渴望学习的天性,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宝贵资源和教育契机,寓教育于生活和游戏之中。制止超前学习、练习,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使每一个幼儿都受到科学优质的保育和教育,获得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快乐的童年生活。
【关键词】早期教育指南 安全教育 家园共育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0—6岁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阶段,科学、优质的早期教育对人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对幼儿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将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发展,是我们所有成人特别是家长和幼儿发展从业者的追求,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并思考什么对孩子来说最重要?
不容置疑,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生命,生命的存在是其他的一切存在的前提,而健康作为生命存在的保证也就成为其他各方面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其次是品格,即如何做人,如何生活以及提高生活的质量。其实这些和我们常说的行为习惯养成休戚相关,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良好的生活态度是一个人后继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第三是贡献,即服务于社会。社会服务项目何止是“三百六十行”,了解各行业劳动者对社会的贡献和重要作用,建立良好的荣辱观和服务的意识,成为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四是才能,即才学、才华、才艺、才干。最不足挂齿的是出身、性别、长相、身高……
但是,纵观我们当前的早期教育现象,本末倒置者比比皆是:重喂养轻教养;重认知轻运动;重规范轻道德;重物质给予轻精神抚慰;重近期目标轻长期目标;重智商开发轻情商培养;重知识技能轻社会适应;重外表技能技巧学习轻伦理道德灵魂塑造;重学习结果成功与否轻学习过程快乐与否……
作为幼儿发展的从业者,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的指导幼儿的发展?我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中得到了许多启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就像一枚指南针,给我们对幼儿的早期教育指引了方向。
《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
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教育建议部分针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 方法 。其中让我最有感触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解和认同指南的理念是正确使用《指南》的前提。
教育理念对幼儿教育有重大影响。对待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理念不同,对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理解、态度就会不同,教育方式和指导方法也会不同,给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带来的后果也截然不同。因此,使用《指南》做好幼儿早期教育,必须首先理解和认同《指南》的理念,正确地把握《指南》的标准与教育建议的内涵。
二、《指南》和《纲要》不同。
《纲要》是制定《指南》的依据。它比较宏观地指导和规范着幼教机构的保育和教育。从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角度,指出了应该教什么、各领域中“教”的重点是什么,教师应该做什么、怎样做等。《指南》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角度,明确地反映了幼儿应当知道什么、能够做什么、各领域中“学”的重点是什么、需达到什么基本水平、成人应当给予怎样的支持和帮助等方面,比较微观地指导教师和家长的教育实践。对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提出了比《纲要》更详细的教育标准和建议,它是对《纲要》的细化、具体化,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正确的了解认识了早期教育理论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在教育活动的安排中有“法”可依。
三、《指南》各部分相互渗透具有整体性。
在《指南》中,为了清楚地表述各领域幼儿应该学习与发展的核心指标而将六个领域和每个领域的标准分别列出,但这绝不意味着各领域是彼此分割的。幼儿各个领域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应把《指南》把幼儿各领域的学习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不强调夸大任何一个领域而忽视其他领域的教育。
四、《指南》是幼儿发展的“路标”,而不是简单评价幼儿的“标尺”。
幼儿的发展具有累积效应,行为习惯的养成尤其如此。因此,不应当用突击训练的方法强化幼儿练习,从而达到《指南》的指标。幼儿有自身发展的敏感期,会出现某段时间发展较快,而某段时间发展缓慢的现象,因此,在教育活动中,不宜以统一标准评价幼儿的发展和教育活动的效果。鉴于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不可能也不应当要求所有3~6岁幼儿按照统一的时间达到同样的目标。即使同一个幼儿,其各领域的发展也不一定同步。因此,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幼儿的具体发展状况给予适宜的指导,尊重每一个幼儿的发展速度和进程。帮助每一个幼儿按照自己的速度在其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和进步,避免以盲目的比较或不恰当的评价伤害幼儿。
五、根据环境的不同需要灵活地使用《指南》。
在幼儿园,《指南》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在《指南》的指导下,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了解幼儿,记录有关信息,并运用相关指标分析和评价幼儿发展的状况;以便教师制订适宜的教育活动目标、选择适合幼儿教育活动,灵活地融入到一日生活和各种教育活动中,创设活动区、投放活动材料,依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并评价和 反思 教育活动的效果,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在家庭中,家长可按孩子的年龄,参考《指南》的相应内容,对孩子进行观察,特别是注意那些过去忽视的方面,从孩子的日常表现中,比较全面地了解孩子学习与发展的情况;参考《指南》相应的活动建议,了解关于孩子学习和发展的规律,有意识地利用家庭和社会交往中的各种机会帮助孩子学习;提高家庭的教育水平和效果。
六、强调安全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在拐带、溺水、交通安全等公共事件广为关注的背景下,幼儿安全问题仍是大家的关注重点,希望幼儿能具备最基本的 安全知识 和自我保护能力。比如:3-4岁的孩子要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不在河边和马路边玩耍;要遵守交通规则。在提醒下能注意安全,不做危险的事,不动热水壶,不玩火柴或打火机,不摸电源插座,不攀爬窗户或阳台。在公共场所走失时,能向警察或有关人员说出自己和家长的名字、电话号码等简单信息。
4-5岁的孩子知道在公共场合不远离成人的视线单独活动。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如:小心触电、小心有毒、禁止下河 游泳 、紧急出口。
能遵守安全规则。运动时能主动躲避危险。不允许别人触摸自己的隐私部位。知道简单的求助方式。记住自己家庭的住址、电话号码、父母的姓名和单位,一旦走失时知道向成人求助,并能提供必要信息。遇到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时,知道要拨打110、120、119 等求救电话。
5 -6 岁的孩子未经大人允许不给陌生人开门。能自觉遵守基本的安全规则和交通规则。运动时能注意安全,不给他人造成危险。知道一些基本的防灾知识。七、强调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不可忽视的作用。《指南》强调“亲切地对待幼儿,关心幼儿,让他感到长辈可亲,可近,可信赖的,家庭和幼儿园是温暖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教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孩子的饮食习惯、作息习惯、行为习惯很大程度上依靠在家养成,因此,《指南》详细指出“为幼儿提供多样化、均衡搭配的食物,保证幼儿每天睡11 ~12 小时,其中午睡一般应达到2小时左右;”“幼儿做错事时要冷静处理,不要斥责打骂,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每天按时睡觉起床,要多喝白开水,不贪喝饮料,不挑食;”“3-4岁连续看电视不超过15 分钟,4 - 5 岁不超过20 分钟,5 -6 岁不超过30 分钟。建议孩子看电视要离电视3米远,建议家长和幼儿一起观看体育比赛或有关体育赛事的电视节目,培养他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生活自理或参加家务劳动自己穿脱衣物、鞋袜、扣纽扣、系鞋带、整理自己的物品,帮助家人打扫卫生、择菜叶,做面食等。”“每天有足够的时间与幼儿交谈,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询问和听取他们对自己事情的意见等;”“幼儿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的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如在超市购物时,幼儿懂得要排队付款,要使用礼貌用语,学习他人是如何与营业员交流沟通的,对幼儿来说也是一种现鲜活的教育。”因此,幼儿教育中家园合作是必然的,幼儿的成长需要家庭和幼儿园的同步协调,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担负起教育人的责任。学前儿童正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享受快乐童年的时候,但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忽视了儿童生理、心理成长的规律或“拔苗助长”或强行灌输。让孩子过早地承担起并不适合他们的重担。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过分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措。岂不知孩子的早期教育有规律可循,如此心急只会适得其反。今天,良好的早期教育的重要问题不是成人对孩子的期望是赢是输,而是如何为孩子们创造更健康的成长环境,使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得到更好地保护。只有真正做到尊敬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特点,才能真正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帮助儿童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 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年4 月版。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8。
[3] 《刘延东在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2010. 12. 01。
[4] 《渴望学习》(美)芭芭拉? 鲍曼等著,吴亦东、周萍、罗峰、刘红译,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年9 月第1版
摘要:本文分析了儿童早期教育的发展,以及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在以后的社会发展当中如何看待早期教育这一社会发展趋势,以期给一些不太了解早期教育的家长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早期教育 重要性 发展趋势
今天,早期教育已经成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的一种重视的表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教育自身建设、发展的结果。
一、早期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社会的发展,高科技水平的提高,人才的匮乏是早期教育得以发展的社会前提。我国是个具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0―3岁婴儿约有7000多万,是世界上无可置疑的人口大国。我们具有足够的人力,我们如何将第一人口大国转变成为第一人力资源大国,这是个巨大工程,是场深刻的革命,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优化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动员全社会各方力量致力于这项工程。将提高人口素质纳入国家人口计生工作职责范围,建立完善的系统,整合营养、卫生、医疗、心理、教育等多学科的力量,组建跨学科专业团队,做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主要任务来抓。甚至于深入到每个家庭,落实到每个父母肩上,在国家提供的政策论证,科学研究,教育培训等诸多政策、队伍组织的支持和帮助下,才可使此工程落到实处。
全世界人才竞争的激烈,我国飞速发展的速度,人才匮乏的严重,给教育提出了极为严重的课题,加速培养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有超越世界高科技水平的创造性人才。教育责无旁待,是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只有高速、高质量的又多、又快、又好地,源源不断地培养出人才来,才能满足国家的需要。
二、早期教育是孩子生长发育规律的需要
(一)早期教育是开发孩子潜能的最有效的途径
科学证明儿童与生俱来就具有巨大的潜力,应该说每个孩子生下来个个都是天才。那是遗传基因决定的,科学发现,人的基因当精卵子一经结合就决定了孩子大脑的结构,其影响作用占30%――60%,所占比例因人而异,以生理遗传最为明显。它告诉了我们儿童的潜能是客观存在的,开发的空间的巨大的。这不仅为孩子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物质前提和发展的可能性,而且还制约着孩子日后发展的方向。
日本学者木村久一曾经提出过儿童的可能能力的递减法则,他说:生来具备一百度可能的能力的儿童,如果从一生下来就给他进行理想的教育,那么就可能成为具备一百度能力的成人。如果从五岁开始教育的话,教育再好,也只能达到具备六十度能力的成人。到十五岁时教育就会剩下四十度。说明教育开始的早晚对开发潜能的巨大影响。
开发的可能性、可发的前景及开发时间早晚为早期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必然。
(二)早期教育是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需要
1.早期教育是开发智力的有效手段
开发智力一个重要条件,必须以知识为载体,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孩子的能力,早期教育就成为开发智力的内容和有效手段。
2.早期教育是脑细胞发育和大脑网络形成的必备条件
儿童早期是孩子大脑发育最快,而且最具开发可能性的时期。儿童是一个具有一定潜能积极发展的个体。急待开发。出生后新生儿的脑重量为360克――390克,是成人脑的25%;六个月新生儿脑重为660克――700克,近成人的一半;1岁脑重量为900克;三岁脑重量为1011克,是成人的四分之三;七岁脑重量为1280克接近成人;十三岁脑重量为1350克;成人平均脑重量为1400克。可见,早期教育是大脑发育和促进大脑发达的需要。
3.早期教育是脑神经发展规律的需要
脑神经发育有几个特殊的发展规律,成为孩子生长发育及成熟的天然的驱动力。
第一个“关键期”。关键期是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只要错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这个概念是从奥地利著名的动物学家劳伦兹在研究小动物发育过程中发现的“印刻现象”引入的,“印刻现象”是指小动物在出生后一个短时期,具有很容易生成的一种本能的反应。如追随对象、偏爱对象、对象消失时发出悲鸣等反应。
第二是“敏感期”和“最佳期”,敏感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错过了敏感期或最佳期,则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发展比较缓慢。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主张,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有两种内在的动力,引导着孩子努力的达到成熟,这是一种是儿童趋向成熟的冲动力,儿童借助着这种内在的敏感能力,去发展自己对复杂环境的反应能力、适应能力。他对敏感期的解释,为敏感期是在儿童生长阶段中某些时间范围内儿童只对环境的某一项特质专心,所以儿童在这个阶段产生特别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狂热,直到内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会消失,孩子不需要任何理由对某种行为产生强烈的兴趣,不厌其烦的反复、学得快、效果高。在整个人生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0-6岁间有许多的敏感期,因此,早期教育的发展是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必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
(三)早期教育的实践 经验 证明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是真理
卡尔・威特的聪慧,威廉・詹姆斯的睿智等,各国超长孩子都受到世界瞩目。当今世界美国是零岁教育发展最早最快的国家,既有全国性研究机构在理论上探讨和实践上实验观察;又有全国国民的普遍关注和积极实施,成果非常显著。
国际上非常关心人才培养,国际超长儿童基金会,一直在做这项工作,赞助世界各国异与一般能力的儿童,进入世界名牌大学深造,让他们享受最好的教育,使其能够发挥最好的潜能,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早期教育是有理论基础和实践见证的,孩子具备了充分的可能性,只要我们适时、适度、科学、准确、均衡、全面的进行教育和影响。会换来孩子精彩的人生。由此看来,社会的疾呼、孩子生长的急切、教育革命的深入,无疑证明早期教育是重要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是人生不可缺或的,是孩子生长发育的所必须的,是奠定人生基础的基石。
参考文献:
[1]卡尔・威特的教育.关于儿童早期教育.教育.2008.
[2]早期教育与天才.早期教育和天才关系的思考.教育与天才.2009.
大专学前教育论文范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大专学前教育论文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学前教育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极其重要
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婴幼儿逐渐形成和发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奠定着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研究和事实均表明,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性格雏形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礼貌、友爱、帮助、分享、谦让、合作、责任感、慷慨大方、活泼开朗等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并且,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其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同时,儿童在学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会性、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
二、学前教育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尤其是对人我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身体和感觉意识的发展,也包括情绪情感的发展。孩子很早就能照镜子,并开始区分自己与别人,但很多3岁幼儿对身体各部分关系的理解还很肤浅。
对自己的外部形象的认识是值得注意的。有研究表明,外表吸引人的幼儿和其貌不扬的幼儿相比,前者被认为更富于自信和独立性,而后者则被认为有更多的非社会性行为。即使3岁的孩子,在选择图片时也更倾向于选择漂亮的幼儿。漂亮的幼儿更招人喜欢,容易与他人建立起良好关系;不漂亮的孩子往往受人忽视。这些又反过来影响着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对年龄的意识,在幼儿身上也是较有趣的。理解身体随年龄变化这一点对幼儿来说是较困难的,甚至那些已经有了婴儿小弟弟(小妹妹),并知道小婴儿也会长得和自己一样大的幼儿,仍难理解妈妈和教师从前也是小孩子。幼儿对生命、生长、死亡等概念的理解是逐渐产生的,他们试图用简单的办法来处理这类复杂问题,例如,把静息和死亡联系在一起,因而变得害怕睡觉等。
关于性别意识,许多4-5岁幼儿仍然不能完全知道性别的`恒常性。2-3岁的孩子倾向于把积极方面(如外表漂亮)归于女孩,而把消极方面(如自私、好战)归于男孩。一旦儿童确定了自己的性别,他们会很快学习成人期望的行为和性别角色。
幼儿生活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不可避免地会与别人相处、受到他人评价等,因而会产生一定的情绪情感。幼儿的情感体验也是其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由于受皮亚杰观点的影响,我们一直认为幼儿是自我中心的,难以从别人角度考虑问题。但近年来有研究表明,3-4岁幼儿已经显示出对成人或同伴的理解和同情,即使经常捣乱的孩子,当看到老师难过时也会主动安静下来;5岁幼儿,还能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发展幼儿自我意识,是学前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学前教育对于人的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学前期是人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人一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同时,学前期还是人的好奇心、求知欲、想像力、创造性等重要的非智力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处于学前期的儿童虽然发展变化迅速,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但是这种发展特点只是说明了婴幼儿具有很大的发展“可能性”。要将这种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需要成人提供适宜于儿童发展的良好环境,尤其是良好的教育影响。已有研究证明,早期教育对于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单调、贫乏的环境刺激和适宜的学前教育的缺乏,会造成儿童认知方面的落后;而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并给以积极的引导、帮助和教育,则能够促进其认知的发展。另一方面,学前教育的质量还直接关系到儿童能否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对个体的认知发展和终身学习产生重大影响。而不适宜的学前教育如单纯对儿童进行机械的学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不但会损害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内在的学习动机,降低其自我效能感,而且会使儿童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产生长远的消极影响。
近年来中国关于孤儿院儿童与正常家庭中成长儿童的比较研究则进一步表明,如果在婴幼儿时期缺少了恰当的抚育与学习机会,将会使儿童的智力发展受到压抑、迟滞。研究发现,在孤儿院的单调环境中成长的婴儿,与生活在一般正常家庭环境中的婴儿相比,不仅情绪行为表现异常,而且智力发展水平低下。此后,研究者将这些婴儿分成两组,第一组迁居到丰富多彩的正常环境中,并有成人很好的照顾和引导;而第二组仍处在孤儿院单调的环境中。一年后,这两组儿童的智力水平出现了明显的差异:第一组儿童的智力远远高于第二组;随着在不同环境和教育影响中生活时间的延长,两组儿童智力发展的差异愈加显著。
总之,学前教育是人的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科学的有计划的高水平的学前教育必将对受教育者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为受教育者的人生发展奠定终生受用的基础;而失败的学前教育也将对受教育者的一生产生消极、难以弥补的影响。
一、学前教育现状
综合来看,近年来学前教育机构逐年递增,各式各样的学前教育机构在为家长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幼儿在以后的学习生涯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分析了一部分学前教育机构后发现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符合国家标准的幼儿教育机构占据比例较低。
学前教育机构的基数巨大,形式和种类多样,但真正的幼儿园在其中的比例不是很高,而符合国家标准的幼儿园比例更加偏低,未达到标准的幼儿园无论在校园的软硬件建设,还是师资力量上都存在巨大问题,危害幼儿正常的成长。这些幼儿园或其他类型的学前教育机构也使得学前教育系统变得混乱,严重影响正常良好的学前教育的进行。
2、幼儿园的基础设施不足。
在不符合标准的学前教育机构和其他勉强符合标准的幼儿园中,其因为资金、规模等原因使得其在软硬件的建设上出现纰漏,有些幼儿园没有完善的配套学习和游戏启蒙设施,有些幼儿园没有足够的空间供幼儿活动,还有些幼儿园在食物的供应上存在问题,这些问题大大影响着幼儿的身心成长。在师资方面,很多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并没有国家认可的相关工作资质证明,甚至不是专门的科班出身、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前教育培训,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强,思想理念落后,无法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对于幼儿的学习潜力的开发程度低,有些教育不合理还会使幼儿过早的产生厌学等问题。
3、幼儿园选址不当。
多数幼儿园都是依附于居住人口密集的区域,如小区等,但由于竞争问题,在人口密集高的区域有时就只有一个幼儿园,这造成了很多本区域内适龄儿童无法就近上学,甚至无法完成学前教育的问题。还有些幼儿园的选址极其不科学,有些将幼儿园选在交通密集的区域,这不仅会造成交通拥堵,也会提高幼儿出行的危险率;有些学前教育机构将地址选在工厂附近,工厂平时生产排泄的有害物质极有可能在不经意间侵蚀学生的身体健康。
4、相关部门缺乏足够的重视。
对于教育部门来讲,幼儿学前教育并不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于是无论是在指导,还是监察的力度都很缺乏,产生了很多的空子,为一些心思不良者创造了机会。没有完善的学前教育体制,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缺乏章程,造成混乱,没有健全的奖励惩罚机制,使得正规幼儿园产生一定的消极心态。
二、导致当前学前教育问题多的原因
1、家庭对于幼儿学前教育的要求低。
很多时候,大人对于幼儿学前教育的要求只是能够帮助家长分担一部分看管孩子的任务,只要幼儿园能够保证幼儿的饮食、休息和看护时间,家长就会对幼儿园的其他设施不很在乎。这直接导致了一些民办幼儿园的兴起,这些民办幼儿园的学费较低,饮食和休息状况良好,看护时间久,但师资力量差,主力教师往往没有专业素质及能力。
2、幼儿园本身无法兼顾。
很多时候,幼儿园本身需要兼顾质量和价格,价格太高会引起家长的不满,从而影响入学的学生数量。完整的学前教育需要很多方面的配合,学校的影响力不足,无法顺利地进行完整的学前教育,由于幼师这一职业本身的热度很低,所以很难找到高素质的优秀教师资源,即使有也往往需要付出许多额外的薪资待遇。规模小的幼儿园成本低,教学水平低;规模大的幼儿园成本又过高难以承受。
3、社会各界并不重视幼儿园的发展。
无论是家长、幼儿园,还是相关部门和其他组织,都对幼儿学前教育不够重视。家长、幼儿园的不重视就会双方面地造成学前教育水平下降,相关部门的不够重视就会造成对学前教育整体的规划安排不合理和有力的干预指导不足,同时监督力度不够,没有合适的奖惩措施也会加大幼儿园的懈怠教育。
4、专业师资力量的匮乏。
学前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可以通过加强学前教育机构的软硬件建设来实现。而幼儿心灵的发展却需要优秀的师资团队来引导,而我国师范类教育机构在学前教育和幼师培养方面没有投入很多的关注。这不仅造成幼师力量的匮乏,也使得幼师水平得不到提高,在社会中还存在着一批非专业学校培养出的大批不合格的学前教育团队,使得现有的教师团队受到了很大的侵蚀。在教育行业大力改革发展的今天,幼儿学前教育却遭到了忽视,这不禁让人感慨。幼儿学前教育在目前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学前教育的各方面形式总结现在的学前教育状况并得出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但是学前教育机构除了幼儿园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机构,也在没有相关规划管理的前提下危害着幼儿的身心发育。希望幼儿学前教育能在之后的时间里受到更多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