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宏观经济学初阶论文该研究什么

发布时间:

宏观经济学初阶论文该研究什么

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规律作为考查的对象,研究单个生产者或企业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利润;单个消费者或家庭如何利用有限的货币收入购买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的满足。其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消费理论或需求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要素价格或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等。由于这些理论均涉及市场经济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因而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市场经济学。①研究的对象:整个国民经济。②解决的问题:资源利用。③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④研究方法:总量分析。基本内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理论等。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是现代社会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也是构成了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1、供给侧的问题,即“给”的问题,也就是经济的潜在增长,即经济的增量。

2、需求侧的问题,需求是一种现实的经济活动,我们经常见的经济活动包括投资、消费、出口,经济活动离不开买卖,买卖离不开钱。

3、若供给与需求不均衡,比如说要拿钱买的东西多,而能够提供的东西少,或者提供的东西多,要拿钱买的东西少,这该怎么处理?

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1.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

2.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

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若钱很多,需求很旺盛,而供给满足不了需求,即潜在增长无法满足需求,则会出现通胀。

宏观经济学:①研究的对象:整个国民经济。②解决的问题:资源利用。③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④研究方法:总量分析。基本内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理论等。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投资等各种变量的关系2、就业理论:失业分为摩擦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3、通货膨胀理论:根据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通胀与失业短期有相互替代关系,可以以增加失业率来换取通货膨胀率的降低,两者长期无任何关系4、经济周期理论:是指经济增长过程中反复出现并具有规律性的扩张与衰退相互交替的经济现象5、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经济发展是一个质的概念。经济增长原因有:a、劳动力在数量上的增加和质量上的提高;b、资本(包括土地)在数量上的增加;c、劳动力从农业和小本经营中重新配置到更有效的用途上去,即资源配置的改善;d、规模的节约;e、知识进展以及它在生产上的应用。6、财政与货币政策理论:财政政策是政府为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贷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做出的决策。货币政策主要是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两者的效果的即时性和持久性不同。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的各个总量和相互关系一一一一、、、、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 1、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以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即在一定时期内究竟创造了多少新的物质财富。所谓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的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单位和个人。所谓经济领土是指由一国政府控制或拥有的地理领土,即在本国地理范围基础上,还包括了该国驻外使领馆、科研站和援助机构等,并相应扣除外国驻本国的上述机构。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式,三种方式从不同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1)生产法 是从生产方面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一种方式,也称部门法和增加值法。其计算公式为: GDP=各部门增加值之和(增价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2)收入法 是根据生产要素在初次分配中应收到的收入份额来计算增加值,然后加总各部门增加值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其计算公式为: GDP=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3)支出法 又称最终使用法。即GDP构成人们的收入后,是如何支出的。其计算公式为: 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三种计算GDP的方法都有各自的用途。生产法,其生产阶段形成的总量可以反映和研究国民经济部门构成及其变化情况。收入法,其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在分配阶段表现的总量,可以反映和研究国民经济的分配构成及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原始收入构成状况。支出法,可以研究最终产品使用的构成及其规模状况,研究使用中的各种比例关系。 三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国内生产总值在理论上应当相符,即所谓“三面等值”,但是,由于资料来源不同,实际上往往存在三值差异,这种差异属于统计误差。 2、国民生产总值(GNP)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GNP=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国外从本国获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 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GNP是个收入概念,GDP是个生产概念。GNP衡量的是一国国民的收入,而不管收入是从国内生产还是从国外生产中获得的。 3、国民可分配总收入(GDI) 国民可分配总收入是指本国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原始收入的基础上,经过与国外的转移支付收支后可最终用于消费和投资的收入。 GDI=国民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转移支付净额 4、价格指数 价格指数是用来反映物价水平及其变化的一种指标。价格指数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按照定义,价格指数是从该年价格水平与基年价格水平(设定为100)的比率乘以100计算而得。 我国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的价格指数有: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等。根据国际通行做法,从2001年起,我国以2000年价格水平为基数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反映我国通货膨胀(或紧缩)程度的重要指标。 二二二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总供给与总需求 总供给和总需求是宏观经济学的两个关键概念,也是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总量指标。总供给平衡既是宏观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又是宏观经济学理论的核心问题。凯恩斯把复杂的宏观经济进行抽象,得出总供求平衡方程式: 消费+储蓄+财政收入+进口=消费+投资+财政支出+出口 宏观经济要想正常运行,总供给一定要等于总需求。总供给和总需求相互作用产生的种种失衡结果,成为了政府宏观调控的对象与动因。 2、政府与市场失灵 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由于经济中存在的外在性,公共物品和收入、分配等市场失灵问题,需要政府干预经济。政府具有稳定经济、提供公共服务、创造公平竞争条件、进行收入再分配的职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简言之,市场失灵的部分由政府出面解决,市场能发挥作用的地方,政府就不要出面干预。 3、财政赤字与国债 所谓财政赤字是政府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出现的收支失衡表现,简言之,是当政府钱不够花时就会产生财政赤字。我国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于税收收入、债务收入、企业收入和其他收入四块,其中税收占我国财政收入的90﹪以上。政府的支出分经常性支出和建设性支出两部分。弥补财政赤字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向银行透支,二是财政借债,前者会造成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后者要考虑偿还能力和适度的规模。 4、货币与银行 货币不仅是人们用来交换物品和劳动力的纸币和硬币,而是任何一种被普遍接受为交换媒介、价值储藏、计算单位与延期支付标准的物品。由于货币的职能和信用卡的出现,产生了银行,并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货币和信用卡的广泛应用,各种金融中介机构应运而生。大多数资金通过金融中介流动。银行是最重要的金融中介。金融中介机构具有使获得资金的成本最小,使监督债务人的成本最小,分摊风险,创造流通性的作用。 5、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是当今世界通行的一种制度。中央银行具有与商业银行完全不同的职能,它负责制定一国的货币政策,是货币发行的银行,管理银行的银行,中央政府的银行,是了解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窗口。 6、货币政策 一国的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制定的,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货币政策的目标,二是货币政策的工具。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经济目标而在金融领域所采取的方针和各项调节经济的措施。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稳定币值,以此促进经济发展”。货币政策工具有三:准备金率、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 7、国际贸易 一国宏观经济的平衡离不开国际贸易。国与国的竞争,正是通过比较优势下的国际贸易来实现的。各国对国际贸易的种种限制,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对一国的经济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8、国际金融 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各国政府短期宏观调节的目标之一。国际收支与收支的顺差、逆差,汇率与汇率的升值、贬值,是世界各国都关心的重要经济信息与指标。 9、宏观经济政策 政府调控任务有三大政策工具:一是财政政策,二是货币政策,三是对外经济政策。当一国经济过热时,宏观政策会采取不同程度的紧缩措施;当经济过冷时,宏观经济政策会采取不同程度的扩张策略。

宏观经济论文该怎么写

嘿嘿~写的不好,将就着看吧,希望对你有帮助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模式的比较摘要:在过去的10多年中,中国和印度两国经济高速增长,这正在改变着世界经济的格局,并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中印两个文明古国在长期停滞后重新实现经济增长,证明了市场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为世界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动力,有利于世界消除贫困、控制人口,因而有着多方面的世界意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模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相似的原理和诸多不同的外界因素改变着两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为两国带了了不同的市场与未来。关键词: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印度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增长率、当我们把目光投向近年的亚洲经济版图,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无疑是其中的一抹亮色。中国与印度既是邻国,又是世界人口大国,两国国情有很多共同之处,经济增长的模式上也有种种相似以及诸多不同。在过去的10多年中,中国和印度两国经济高速增长,目前已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两个国家,而这样快速的增长正在改变着世界经济的格局,并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从而引发了中国与印度热。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如果说印度崛起的原因是自然而然的和自由化的改革政策,那么中国经济增长则得益于政府深思熟虑的结果。一、中国与印度崛起的世界意义中国与印度所在的亚洲曾经是非常富庶的地方,直到19世纪之前,中国比欧洲或者亚洲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强大,在1820年时,中国的GDP 比西欧及其衍生国家的总和还要高出将近30%。在西方国家进行殖民扩张以前,印度是后来成为西方殖民地国家中唯一的工业品出口国,即使到了英国对印度进行殖民地统治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印度的工业规模仍然要比其他任何一个欧洲殖民地的工业规模都要大。但是,随着西方对印度的殖民,以及对中国的殖民渗透,本来就已处在停滞状态的中印两国经济更是出现了历史性的大逆转。在此后的100多年时间里,中国与印度,以及这两个大国所在的亚洲很快就成为世界上最为贫困的地区,而且大部分贫困人口恰好集中在中国与印度这两个人口规模极其巨大的国家里。亚洲的复兴是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但是走出亚洲经济复兴第一步的并不是中国和印度,而是日本。这是因为中国与印度在争得民族独立与解放之后,选择了被事实证明是缺乏效率的"计划经济体制",结果未能实现有效的经济增长,从而也就不能有效地解决多个世纪积累起来的贫困。但是,当日本于20世纪70年代成功实现对欧洲的赶超,以及随之而来的东亚"四小龙"的经济起飞,给中国以巨大的冲击。中国在经过审慎的思考以后,在1979年以后毅然决然地走上了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道路,从而创造了令世人震惊的中国经济奇迹。面对中国的经济奇迹,印度最终也在1992年开始了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结果,在进行转型后的10多年时间里,也发生了在印度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经济增长。中国与印度的崛起为解决世界性的贫困问题提供了新的希望。只有经济增长才能有效地减少和消灭贫困,即财富的创造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性因素,而分配至多只能解决公平问题,绝对不能解决贫困问题。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使大致 4亿左右的贫困人口脱贫。印度在刚开始改革时,贫困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6%,改革仅 8 年,其贫困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就下降了八个百分点,平均每年降低一个百分点。中国和印度的崛起有助于减少和消除世界性的贫困,为世界经济带来新的增长动力。它们都是 “人口年轻”国家,可以为世界带来巨大的红利;它们拥有强大的低成本制造能力,可以让世界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而不通货膨胀;从长期来看,它们将为世界创造一个规模空前巨大的新兴市场。二、中国和印度相似又不同的发展模式1、中国模式:当中国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以闪电般的速度起飞,并且成为全球经济强国时,全世界从最初对中国的不信任逐渐转为由衷的钦佩。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主要以制造业拉动,增长率在2006年达到11%后,又在2007年增至12%。中国依靠巨大的国内储备资金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吸收大量外资在中国建立工厂,引进所需的国外专业技术。改革开放后30年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是以否定计划经济的弊端为发端,以市场经济为价值取向和依靠市场调节自发优化资源配置为理论根据而设计和安排的经济模式。是以市场经济为价值取向、以地方分权为行政运作、从农村分田单干起步、公有经济民营化、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经济模式。从总体上说,这是一种市场经济模式,由于它具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优越性,从而为中国经济带来了活力。2、印度模式: 记得家人出差到印度,回来后形容对那里的“落后”印象深刻。简陋的基础设施、堵塞的交通、满街低档国产车、大城市的贫民窟、随处可见的乞丐,作为孟买一景的多比哈特露天洗衣场……都给人以一种“穷国”的强烈观感,跟中国沿海城市热火朝天的市政建设比起来相形见绌。然而,人们往往没有看到的是印度发展的潜力及其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随处可见的IT公司招牌挂满大街小巷,迅速发展的服务行业……自1980年到2002年,印度的经济增长率保持在6%,到2002年至2006年,其增长率稳步上升到。2006年以后的经济增长率突破8%。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中产阶级的规模翻了4倍,达到亿人。印度的经济起步落后于中国大约10年,它的崛起之所以令人关注,并不是因为这是新的现象,而是因为它的发展模式非常特殊。其崛起主要依靠西方工作岗位的地域性转移。同时印度迅速造就了一批世界级的知识密集型企业以高科技为先导的服务业优先,所属行业包括软件业、IT业和制药业。这些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很少得到政府的资助,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印度采取的战略跟其他亚洲国家不同,它并不依赖于出口劳动密集型的、价格低廉的工业产品,而更依靠国内市场以内需为主拉动消费,他们重消费而非投资,重服务业而非制造业,重高新技术产业而非技术含量低的工业,自下而上的市场主导的经济运作。这种方式意味着印度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受到全球经济疲软的冲击,从而表现出很强的韧劲。以消费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普遍提高,印度的贫富差距比其他发展中国家都要小。而且,30%至40%的国民生产总值来自于生产力的增长,而不是资本或劳动力的增加。3、中国经济增长率和印度经济增长率(图)4、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模式的比较:如果说世界上有一个国家对中国来说最有可比性的话,那就是印度,因为两个国家的很多禀赋都比较相似。由于制度环境和初始条件不同,中印两国的发展模式也不同,这表现在市场化路径、开放模式和增长道路的差异。中国和印度走向市场化的道路不同,由于中国与印度的国情不同,中国和印度走向市场化的道路存在着很大差异。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前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基本制度的计划经济,而印度在其改革开放以前所实行的则是以私有制为基本制度的计划经济,这种制度上的根本差异导致了这两个国家在向市场经济转型时,必须要选择不同的改革道路。对于中国而言,要想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首要的任务便是进行所有制的改革。对于印度来说,其通向市场化的道路就是放松政府管制、大力推进经济自由化与贸易自由化就可以了。但不管中国和印度在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有多大的不同,中国和印度的改革在有一点上却是非常相似的,那就是两国都谨慎地采取了渐进改革的方式,从而避免了那种发生在前苏联和中东欧计划经济国家转型过程中的社会动乱,以及因为社会动乱而造成的经济衰退。中国和印度对外开放的模式不同,这两个国家也存在着相当显著的差别。就中国而言,对外开放的主要方式是出口导向和引进外资,而印度的对外开放则采取了对外投资与自由贸易的方式。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增长道路不同,中国是沿着从农业到制造业,再到服务业的发展道路循序渐进的,而印度则部分地采取后一种经济增长的道路,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服务业的发展上。三、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的未来和所需面对的挑战为了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印两国都面临着挑战。两国共同的问题是坚持通过创造财富来消灭贫困而不要搞平均主义。中国还需要深化以农民土地所有权、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私人财产所有权为重点的产权改革,印度则需要改革其限制社会流动、压抑经济活力和削弱人力资本投资的种姓制度。印度与我国相比在经济增长中的优势:开放程度比中国高得多,与世界各主要大国关系较好,外部压力较小,精英教育已见成效,印度社会精英阶层整体素质比中国高得多。而印度的劣势是:宗教矛盾日益突出,社会动荡,恐怖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都极大地打击了外国投资,由于市场过度开放,对本民族工业造成很大冲击,有些领域经济命脉把持在外国资本家手里,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很差,已经严重束缚了印度经济的发展。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说:“只要政策对症下药,经济成就是会持续下去的,从而相应提高亚洲区内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也即代表着全球近半的人口,生活素质得到改善。”辛格还指出,当前全球经济面对的最大挑战,仍是在如何复苏这个问题上。即使亚洲国家并没有受不良证券的拖累,但区内国家多倚靠全球贸易支撑经济,经济变差,需求大减,波及出口贸易。“对中国、印度、印尼这些着重内需的国家来说,外来经济环境不景气,对其冲击不会很大,但对于倚赖出口的经济体来说,影响却甚大。”但辛格补充说:“如今,亚太区经济陆续转佳,截至去年年底,亚洲多数国家的出口更已重回经济危机发生前的水平,当中还包括曾遭受最严重打击的国家。”依据2010年一季度的增长率来看,短期内中、印两国的经济发展走向还是会加速前进的。

题目是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写论文参考以下几点:

大一的论文应该不难,只要用心,很快就可以完成,加油年轻人!

我个人认为:第一、提出问题一是宏观经济的基本概念和含义二是宏观经济相关的组成部分三是宏观经济的作用和意义第二、分析问题一是宏观经济的发展现状(基本数据、基本情况、成绩)二是宏观经济发展积累的经验三是宏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列举)四是宏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的原因五是国外宏观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第一、 解决问题一是解决宏观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的思路、方针和预期目标二是解决宏观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的具体措施三是解决宏观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的过程中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上建议,仅供参考。

宏观经济研究期刊什么级别

国家发改委是正部级单位,其直属研究机构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为正厅级单位,因此,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的行政级别为正厅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是国家发改委直属研究机构,简称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成立于1995年。研究院以政策研究和咨询为主,为国家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决策服务,同时面向社会,为各行业、各级地方政府和中外企业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研究院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运行的基本态势、发展趋势进行跟踪监测,对经济运行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对策性建议。

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产业结构、地区布局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前瞻性的政策思路。

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报告。

为各产业部门、各级地方政府和中外企业制定发展战略、规划、进行重大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发挥联系国内外学术理论界专家学者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收集和提供国内外有关经济信息,提供战略、规划、政策咨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

A类、B类期刊等的划分是各单位根据相关政策文件,结合自身研究特点,从国内外核心期刊数据库进行筛选,把和本单位研究方向结合相近的、办刊质量好的刊物,划归为A类期刊,其次为B类期刊,再次为C类期刊,以此类推。

由此可见,这类刊物是各个单位根据自己的科研考核标准制定的,不同单位制定标准也是不一样的。A类期刊也并不一定是核心期刊,在有些单位,没有被任何核心数据库收录的报刊也会被划为本单位的A类期刊,比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

获取刊物级别很简单,一般权威数据库中,以及期刊的官网中,对刊物的级别都有所体现,一般知网、新闻出版总署网站、万方等平台都是非常权威的数据库,通过这些平台都是可以检索到期刊的详细信息的,期刊的官网需要作者稍加辨别,期刊真正的官网信息才可信,需要特别警惕仿制的假官网。

常见的国内刊物级别

有部级、省级、国家级、核心级几类。发表难度是逐渐上升的,选择刊物不必刻意追求高级别,高级别刊物固然比低级别刊物要好,但并不是适合所有人,也不是谁都可以轻易发表的,比如核心期刊,对作者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普通作者没有足够的积累是很难发表的。

刊物级别的选择首先要参考具体文件,职称文件或者学校的具体要求以及其他方面的文件,了解清楚自己需要发表什么级别的期刊,再去做选择,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即可。

杂志《财经界》为大型财经月刊,属于国家一级B类期刊。

杂志《财经界》在明确的细分市场上开展经营活动,增强了市场调研针对性,市场信息反馈快,有利于提高应变能力。另一方面,建立在市场细分基础上的战略避免了在整体市场上分散使用力量,使人力、物力、财力、信息资源用在"刀刃"上,提高了杂志的竞争能力。

综合版《财经界》主要栏目:宏观经济、封面文章、部省长论坛、热点追踪、国家发改委最新工作动态、封面人物、非常风云人物、中国企业案例揭秘与探讨、博士论坛、牛津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产经分析、投资顾问、理财天地。

扩展资料:

杂志《财经界》的刊物特色:

1、新鲜

特别为企业决策者提供,简洁明快,重点、热点行业,市场出现剧烈变动的行业,政府出台重大政策的行业,具有全局影响的行 业,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资讯,及时地给出清晰、精准的评估和判断。

2、深度

由多家权威研究机构共同打造的行业研究成果,共覆盖宏观经济、金融业、能源业、加工制造业、服务业、新兴产业等60个国民经济重要产业、朝阳产业和热点行业。数据权威,信息丰富,分析判断独到。

3、权威

提供包括能源、电力、煤炭、石油、钢铁、石化、汽车、房地产、旅游、零售业等十大重点、热门行业分析报告。报告综合国家重点研究项目成果,与行业主管部门全力合作,对这十个行业的发展前景、未来政策走势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科学的分析预测,客观评价了行业的投资机遇和投资风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经界

你好,《宏观经济管理》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此刊是2011版中文核心期刊, 2014版中文核心期刊,2014版CSSCI扩展版, 复合影响因子:扩刊版影响因子:期刊简介:《宏观经济管理》是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办的专业性学术经济期刊。主要栏目:宏观论坛、特稿、回顾与展望、省市长之声、“十五”思路、政策与建议、观察与思考、工作研究。具体情况建议你咨询你当地单位。各个单位要求不同。如果有不明白的,可以继续交流。如果我的回答能帮到你一点点,请及时采纳,也算是一份鼓励。

宏观经济研究论文

经济师经济论文分类论文

一、议论文的类别

经济论文是议论文中的一种。就议论文而言,除学术论文之外,还有多种形式,如党政机关和政治团体的宣言、声明,国家或政党领袖的政治性文章、报告、讲话,报刊的社论、评论、短评,人们常写的读后感、议论性的杂文以及各种分析报告等。

二、经济论文的种类

按不同的标志,可将经济论文作如下分类。

(一)按研究对象的范围分类按研究对象的范围划分,经济论文可分为宏观经济论文、微观经济论文和中观经济论文。

1、宏观经济论文,是指研究和论及整个国民经济中带有普遍性、全局性问题的论文。如论及经济体制改革、宏观经济调控、财政金融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劳动分配制度变革、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对外经济政策等等的论文。

2、微观经济论文,是指研究和论及基本经济单位(如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的论文。比如研究企业的供、产、销活动和人、财、物组织等方面的论文。

3、中观经济论文,是指研究和论及某一地区(省、地、县)或部门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论文。比如研究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研究某一城市的经济增长、研究某一行业(如钢铁、纺织、邮电等)经济状况等方面的论文。

(二)按论文的功能分类按论文的功能划分,经济论文可分为基础理论型、应用研究型、学术论争型和调研报告型。

1、基础理论型经济论文,是指运用科学抽象、实证分析和高度概括的方法,对经济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研究的论文。这类论文侧重探讨资源配置方式、经济运行机制、经济利益调整、经济发展规律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2、应用研究型经济论文,是指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对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指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的论文。这类论文侧重研究某一时空条件下某一经济现象的具体状况和可操作性的对策。

3、学术论争型经济论文,是指就某些经济问题的不同见解和不同观点开展争鸣的论文。这类论文往往是针对某一篇文章中的理论探讨或工作研究所提出的观点有不同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进行商榷,或展开争论。论争的对象可以确指,也可以泛指;论争的内容范围很广,或许是基础理论问题,或许是应用研究问题。

4、调研报告型经济论文,是指通过对现实经济生活中某一现象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后,就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产生的根源、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以及应对策略向上级部门或社会公众进行报告的论文。这类论文就其内容大致可分为报告基本状况、发现新生事物、总结典型经验、揭露存在问题等四种类型。

(三)按论文的体式分类按论文的体式不同,经济论文可分为纯理论性论文、考证性论文、实证性论文、方法研究性论文、调查报告性论文、案例分析性论文和争鸣性论文。

1、纯理论性论文,是指运用抽象、概括、归纳及推理等手段,对经济领域某些概念或原理进行系统的理性认识与分析的论文。所谓纯理论性,并非是指完全脱离实际的空泛议论,而是从实际出发,就实际经济生活中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只是这种研究不是以实例作佐证,而是以公理、定理(包括法律规范)或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根据,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推理,由此得出新的结论。

2、考证性论文,是对事物的本来面貌或事物的本质特征采用引经据典的方法进行考据和分析的论文。这类论文借以为据的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现实资料;法典法规资料;经典作家的言论;对相关问题国内外学者的主要观点。

3、实证性论文,是指运用大量翔实资料去论证说明某一观点或问题的论文。经济论文大多都需要用事实作为论据来说明论点,但实证性论文对事实资料陈述得更详尽,对论点的论证一般多是根据所列示的事实用归纳推理的'方法来阐述。用事实说明是实证性论文的基本特征。

4、方法研究性论文,是指就经济研究中某些定量分析或定性分析的方法提出有独到见解的论文。经济问题的研究能否深入透彻,很大程度取决于研究方法。有关经济研究方法的研究是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科学、严谨、创新是对方法研究性论文的基本要求。

5、调查报告性论文,是指对现实经济活动中某一方面的问题经过深入调查后,就其现状及发生发展的情况进行分析,并作出结论的论文。这里所说的调查,包括深入现场对第一手资料的搜集,也包括对各种渠道所提供的统计信息资料的搜集。调查报告性论文与实证性论文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侧重于陈述事实,结论只是精练的几笔,起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后者则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依据观点选用资料,用事实说明观点。

6、案例分析性论文,是指用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来说明某些经济问题的论文。这类论文要求所举实例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通过分析使人们由此受到启示,并由事件的本身对某些经济问题的本质有个透彻的认识。

7、争鸣性论文,是针对一些经济问题的观点和见解,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意见的论文。这类论文,必须有的放矢,或是针对某一篇文章的观点,或是针对某些人的普遍看法,旗帜鲜明地陈述己见,提出不同的认识。

(四)按论文的作者分类

按论文的作者不同,经济论文可分为学者论文、一般工作者论文和学生论文。学者论文,是指专门从事经济理论研究或教学工作且在理论研究上具有一定造诣的人员所撰写的经济论文。一般工作者论文,泛指不属于专门研究经济问题的学者、也不属于在校学生的其他人员所撰写的经济论文。学生论文,是泛指在校学生,主要是普通高等院校和成人院校学生所撰写的经济论文。学生论文又分为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和学位论文三种。学年论文,是指各类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在每一学年度所写的、以考查学习成绩和科研能力的论文。撰写学年论文是学生学习论文写作的初始阶段,由此可使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提高写作水平。学年论文论题不宜过大过难,篇幅不要过长,所论及的课题主要是经济活动中的具体问题。通过写作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取得论文撰写的经验,为写好毕业论文奠定基础。毕业论文,是指各类高等院校学生毕业时,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以检验学习成果、培养科研能力并取得毕业资格的论文。毕业论文的篇幅有规定的要求,论述上应有一定的深度。它要求学生对所学专业中带有基础性质的某个重要问题或某一热点、难点问题有一定见解,能够反映出学生所具备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学位论文,是指各类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中攻读学位的学生毕业时,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以检验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并获得相关学位的论文。学位论文又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三种。

198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各类学位论文都有具体要求。学士论文,对于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通过评审达到学士水平的,该生可以取得学士学位。国家学位条例对学士论文的要求是:“①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硕士论文,是指硕士研究生为取得硕士学位所提交的论文。国家学位条例对硕士论文的要求是:“①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②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硕士论文应能反映所掌握本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新的见解。博士论文,是指博士研究生为取得博士学位所提交的论文。国家学位条例对博士论文的要求是:“①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②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③在学科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的成果。”博士论文应对本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研究课题有创新的见解,在理论阐述上有新的高度和深度,分析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有新的对策。

想要写出一篇具有吸引力的宏观经济学论文,首先得有个好的论文题目,本文整理了 150 个"宏观经济学论文题目范例", 希望能给大家选题时带来一些灵感和收获。     宏观经济学论文题目范例一: 1、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的中国实践及经验 2、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证券分析师预测效果影响研究 3、金融市场中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及其影响 4、宏观经济政策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 5、论稳增长在中国特色经济理论中的性质 6、财政货币政策对通胀剪刀差影响的实证研究 7、论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调控的关系 8、论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调控的关系 9、论审计为宏观调控服务的研究 10、考虑记忆性质与时间滞后效应的非线性经济周期模型分析 11、试析减税在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中的作用 12、宏观调控理论的创新思维模型构建与中国实践 13、货币政策预期与宏观经济效应--兼论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多指标评价体系 14、审计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发挥的作用分析 15、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16、土地政策参与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工具和途径探讨 17、浅谈宏观调控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科学调整--评《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体系研究》 18、试论中国宏观经济调控与资源环境保护关系 19、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理性思考 20、宏观经济调控下经济发展趋势探讨 21、宏观经济调控视角下的政府采购模式选择 22、国家审计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23、试论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转变 24、我国宏观经济问题及宏观调控面临的困难分析 25、宏观调控法本土资源刍议--以《盐铁论》为例 26、新常态下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经济法思考 27、经济法视角下房地产经济宏观调控中的问题与对策 28、北部湾地区土地宏观调控对房地产发展的影响研究 29、新常态下我国地方经济增长质量的转型及其宏观调控的转向 30、基于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分析 31、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宏观调控探析 32、宏观调控情境下商业模式创新的机理分析 33、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宏观调控研究分析 34、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探究 35、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36、宏观经济管理视域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路径研究 37、宏观经济管理中经济信息的有效应用研究 38、区域经济在宏观经济管理下的协调发展和思考 39、浅谈积极财政政策对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40、浅谈宏观经济管理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41、新形势下强化国家审计在宏观管理中的地位与对策研究 42、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探析 43、审计监督在国家监督体系中的定位及其功能独特性研究 44、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45、宏观经济管理中经济信息的应用 46、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47、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策略阐释 48、体育经济职能定位与转变的相关思考 49、浅析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 50、应用经济信息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的思考     宏观经济学论文题目范例二: 51、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52、关于应用经济信息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的思考 53、基于宏观经济管理中经济信息的有效应用分析 54、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55、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探讨 56、试析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57、年改革开放研究的时空变迁--基于CNKI大数据的分析 58、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的几个问题 59、基于文献计量统计分析的期刊影响力提升 6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进展与制度构建 61、浅析区域经济在宏观经济管理下的协调发展 62、浅析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63、新时代背景下经济管理创新研究 64、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65、试析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66、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法论路径取向与中美比较 67、谈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 68、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69、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70、试论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71、宏观经济管理对企业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72、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73、对宏观经济管理的相关问题研究 74、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75、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管理的协调配合--基于中国六部门DSGE模拟分析 76、国家审计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探析 77、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宏观经济调控与管理新思维 78、财政融资政策及其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79、凯恩斯主义及其对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启示 80、企业经济管理中会计管理的应用 81、试论宏观经济管理中国家审计的地位与作用 82、浅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下的区域经济增长 83、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原因与经济增长的道路选择 84、浅谈进一步深化宏观经济管理 85、基于VAR模型的我国存贷款利差与房地产开发投资影响分析 86、矿产资源政策参与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研究 87、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变化与地方政府应对--以深圳为例 88、经济信息在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9、宏观经济管理下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相关思考 90、论宏观经济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91、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探究 92、经济虚拟化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 93、中国的金融稳定及其产出与通货膨胀效应检验 94、不同周期状态下财政政策的异质性产出和通货膨胀效应研究 95、我国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时变效应及其稳健性检验 96、"脱实向虚"与"脱虚向实":基于动态宏观经济效应的分析 97、基于金融稳定目标的规则型货币政策研究 98、人口老龄化与货币政策:研究进展与政策启示 99、探讨影响宏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100、"新常态"时期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联机制研究     宏观经济学论文题目范例三: 101、浅谈宏观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102、宏观经济波动与产业结构的关联性 103、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104、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探讨 105、新常态环境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及对策选择 106、浅谈积极财政政策对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107、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探析 108、刍议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宏观调控的新途径 109、邓小平关于经济改革和发展论述中蕴含的宏观调控思想 110、债务融资来源异质性与企业投资--基于宏观经济政策视角 111、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企业资产配置影响研究 11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113、全球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及启示 114、宏观经济政策对通货膨胀预期影响的时变性研究 115、住房市场波动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研究 116、新冠肺炎疫情对宏观经济政策财税改革与全球化的影响 117、国家审计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118、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管理转型策略 119、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120、供给侧改革下的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分析 12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内涵研究 122、基于信息网络化视角的宏观经济管理分析 123、综合类科技期刊排名与影响因子修正建议 124、关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法问题的探讨 125、基于总供求模型和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体系 126、宏观经济下电子商务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研究 127、论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28、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129、市场对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多维透视 130、浅析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131、论宏观调控经济政策下经济法的价值体现 132、浅谈进一步深化宏观经济管理 133、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给予我们的思考 134、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探究 135、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模式初探 136、浅析通胀预期是社会公众对未来发生通货膨胀的担心 137、浅析后危机阶段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趋向 138、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数据解说 139、经济周期与房地产波动的关系研究分析 140、后危机时代安徽省财政宏观调控政策研究 141、扩大消费需求的理论与对策探究 142、美国加州生物制药行业资本投资更新变化 143、房地产动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44、浅析对现代经贸教育的三点看法 145、浅论宏观经济剖析和政策前瞻 146、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与地区发展不平衡关系研究 147、中国货币政策与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研究 148、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与全球经济不平衡关系研究 149、西方宏观经济理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150、新宏观经济学的演进及研究对象 151、宏观经济学的新突破--评罗运贵的《新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研究怎么投稿

cer期刊很有权威性。CER是中国留美经济学会出版的一本广受欢迎的英文学术期刊。目前已经成为研究中国经济 的权威期刊。中国留美经济学会(TheChineseEconomistsSociety,简称CES)于1985年5月26日在纽约成立。它最早的创办理事有6个人,包括美国加州大学 伯克利分校教授、清华经管学院 院长,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北大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国工商管理博士 ,这位曾在美国GE公司 和GM公司做管理工作,现在是美国500强企业Koch公司中国区的总裁。留美经济学会的目的是促进中国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促进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交流,促进国外经济学者参与到中国经济学研究中,促进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当前,CES在美国、亚洲、欧洲和加拿大以及其他地区的学术界、政府以及跨国公司或者金融服务组织中拥有超过700名成员。每年CES会举办年会促进协会成员间的学术交流。1992年,CES成为社会科学协会联盟成员单位(AlliedSocialScienceAssociation,ASSA)。自从1992年以来,协会独立或者联合其他成员单位赞助举办了一系列的会议。自从1993年以来,CES每年都在大陆举办经济学年会给中国政府 进一步的改革或者建立战略提供建议。与会者包括国内外著名的经济学家、高级政府官员以及商业领袖,这表明CES在中国已经有了巨大政治影响。在每年的年会上,CES都会选出新一届的由六人小组组成的学会领导小组以及一名当选会长(Presidentselected)。当前的CES的当选会长是美国康奈尔大学 经济系终身教授、厦门大学 讲座教授、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院长洪永淼博士。在福特资金的赞助下,CES每年会选派六名左右的成员到中国大陆各个高校任教。

基本上不是核心就不难发表。经济类很多,随便就可以找到。版面费一般都是200到250一个版面。找投稿方式只要到壹品优或者杂志的官网就可以了

《当代经济》《知识经济》《经济师》《经济研究导刊 》《市场观察》《中国国际财经》《经济学文摘》《现代经济信息》《经贸实践》这些都可以发宏观经济类文章,都比较好发

刊名: 宏观经济研究英文刊名:Macroeconomics主办: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周期: 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ISSN: 1008-2069CN: 11-3952/F邮发代号: 82-791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宏观经济研究曾用刊名:计划经济研究 & 经济改革与发展创刊时间:1979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