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草地生物多样性研究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草地生物多样性研究论文题目

下载一些文献看就是了

提出保护动物的方法而且要很多多样性嘛

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发展。景观生态结构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鄂尔多斯高原荒漠化草原与草原化荒漠灌木类群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恢复生态学——退化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恢复的有效途径。

生物学重要概念包括了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学术堂整理了一部分好写的生物类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本地珍稀濒危植物生存现状及保护对策2、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3、室内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4、糖尿病研究进展研究及策略5、心血管病研究进展研究及策略6、儿童糖尿病的现状调查研究7、结合当地遗传病例调查谈谈对遗传病的认识及如何优生8、浅析生态意识的产生及其培养途径9、生物入侵的危害及防治对策10、城镇化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1、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2、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保护对策-以当地农村为例13、全球气候变化与低碳生活

生物多样性小论文题目

基因工程药物网址: 题目好取,关键看你要写哪个方面的,推荐你写一下现今中国基因工程药物的发展情况,看看这篇文章:

保护生物多样性小论文: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数以百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生命系统是一个等级系统,包括多个层次或水平:基因、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物种、群落、生态系统、景观。每一个层次都具有丰富的变化,即都存在着多样性。但在理论与实践上重要且研究较多的主要有基因多样性(或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现在,人们往往把生物多样性视为生命实体本身,而不仅仅看作生命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也可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正如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一样,人类文化(如游牧生活和移动耕作)的一些特征表现出人们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策略。同时,与生物多样性的其它方面一样,文化多样性有助于人们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条件。文化多样性表现在语言、宗教信仰、土地管理实践、艺术、音乐、社会结构、作物选择、膳食以及无数其它的人类社会特征的多样性上。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其价值可以从下列两个方面得以了解。第一,直接价值。从生物多样性的野生和驯化的组分中,人类得到了所需的全部食品、许多药物和工业原料,同时,它在娱乐和旅游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二,间接价值。间接价值主要与生态系统的功能有关,通常它并不表现在国家核算体制上,但如果计算出来,它的价值大大超过其消费和生产性的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表现在固定太阳能、调节水文学过程、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吸收和分解污染物、贮存营养元素并促进养分循环和维持进化过程等7个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多样性的最大价值可能在于为人类提供适应当地和全球变化的机会。生物多样性的未知潜力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展示了不可估量的美好前景。

自己写吧,给你一些资料【生物多样性概念】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 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中,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 我们目前已经知道大约有200万种生物,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物种就构成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由遗传(基因 )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部分组成。遗传(基因)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上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区域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物种(生态)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点。 有人问根据对自然界的研究可以推断造物主的工作有何特点,据说英国科学家约翰·波顿·桑德森·霍尔丹(. Haldane)回答:“过于喜爱甲虫。”因为甲虫是地球上最大的动物群。美国史密森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ion)的特里·欧文(Terry Erwin)推断,多数未知的甲虫种类可能生存于我们无法靠近的30米高的热带森林树冠层。 【生物多样性与健康 】 生物多样性同样关系到我们的健康和这个星球的健康。实际上,你的健康和这个星球的健康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我们依赖自然环境去帮助我们恢复健康。多少年以来,人们从自然世界中寻找对于伤病的治疗方法。植物为现代医药提供了有效的成分,比如制作阿斯匹林的成分。顺势疗法的医药也是大量利用植物成分的。从金钱的角度看,入药的植物的价值是无法算清的。世界上这些以植物作为基础的药物的总价值大约是6千亿。 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是多数人并不了解的,但在医药公司的科学家们正在忙着从植物中寻找治疗一些特定疾病的特定药物成分。就在不久以前,专家们在太平洋紫杉树和马达加斯加长春花中发现了用于治疗癌症的植物成分。也许,某一天我们能够从一株植物上发现杀死艾滋病病毒的植物成分。 传统医学的医生依赖植物和药草治疗疾病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在现代,人们也十分欣赏传统医学的疗效。比如说,东部非洲的Maasai人以他们的传统方式做肉、牛奶或血制品时,他们会加入一些树皮,这样的方法做出来可以减少胆固醇。 然而,对入药植物和动物的收获也并不都是好事。实际上,对这些植物、动物的需求导致这些物种濒危。传统药物用乌龟入药导致这个物种的极度衰落。 我们反复地从地球的药柜中搜寻药物。我们需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以便大自然的药柜能够储有现存医药的成分,和未来我们需要抵制新的疾病时制造新药的所需成分。 【生物多样性与你呼吸的空气 】 在一些城市中,尤其是在夏天,呼吸外面的空气是不健康的。我们知道我们必须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工厂废气污染、发电厂的空气污染来保证现代生活。是的,我们都知道这些,但是你知道生物多样性对于环境的自动清洁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吗?你知道生物多样性帮助清洁空气吗? 树和其他绿色植物吸入二氧化碳--这种主要由汽车尾气和工厂排放的产生的温室气体,然后还给自然纯净的氧气。生物多样性是这个世界的空气净化器。 然而,我们持续不断的砍伐树木,把它们切开运往各地。世界上,492种树木物种已经有濒临灭种的危险。我们已经砍伐掉曾经装点着地球的大约一半的树木。我们砍伐但不修复,如此已经伤害了地球的肺。就像一个一天要抽10包烟的瘾君子,一直吸烟,而损坏的肺一块块地被切掉。我们的肺还剩多大一块? 另外,在许多地方,我们引入外来入侵物种。在过去的200年里,我们将一些树种从世界的这一头运到那一头。这种行为有的已经发展到一种产业的规模,像桉树和藤条。也有一些退休人员或旅行者从他们的家乡将土产的植物或是树木带上,随他们旅游。 问题是,这些植物完全适应它们原本的生长地,它们却并不适应新的地点生长。它们也许比当地物种需要更多的水,或者需要杀虫剂来帮助它们不被当地的虫子蛀食。 我们必须尊重自然的安排,不要强迫某些特性的改变。顺其自然。这样,地球的肺能呼吸得更舒服些。 【生物多样性与我们喝的水 】 所有的生命都离不开水,所以,生物多样性也与水资源有关。 因为我们只有有限的水--不是说我们将来什么时候都能从火星上运一船下来--生物多样性、特殊的不同生态系统净化我们的水:森林、土壤和细菌、小溪与云彩一起运作--实际上是过滤,才使我们重新喝到水。没有生物多样性,这个世界就会变得贫瘠与中毒--更像火星--然后我们就不能再生存在地球上了。 所以,问题是,你已经准备好搬到另一个星球上去生活了吗? 【生物多样性、气候和灾难 】 你意识到最近我们一直在遭遇奇怪的气候吗? 科学证据是无法驳斥的:地球的气候正在变化。整个地球上一直发生着奇奇怪怪的事情--珊瑚礁死亡、大型泥石流、不寻常的倾天大雨、一些地区的持续干旱。不管是因为工业排放原因还是自然因素的原因,世界对这些现象的应付机制依旧是相互紧密联系的,从生态系统方面到生态系统中的各类生命间。 例如,在地球上的许多地方,人们发现当他们砍伐森林后,它们的乡村和城镇就容易遭遇洪水。当这种洪水来时,就比以往的洪水要更凶猛、更快速。为什么?不是火箭的推力让它们变得更快,而是因为树可以用它们的根保持水土。根在湿潮季节里吸水并在夏天放出水分来。这是一种自然调节方法。 现在你有两个选择: 1, 帮助保护生物多样性 2, 什么都不作只是去承受 我们希望你选择第一项。我们正是那样做的! 同样的,人们一点也不考虑生物多样性,甚至很少考虑风暴可能造成的危险就把珊瑚红树林全部清除。红树林是自然暴雨的良好缓冲区,同时也是富于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当它们被砍伐,这个缓冲区就不复存在了,无论是对于人类还是其它的物种。 当我们忽视我们应该得到的教训的时候,这个世界上人们的做法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山坡坍塌,整个群落全部被冲走,造成生命的丧失。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也正在用极度悲痛的方式伤害着我们人类。也许现在是我们拾起我们早就该得到的教训的时候了。 什么是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一词是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于自然保护刊物上,《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二条中对“生物多样性”作了如下解释:“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除其他外,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995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NNEP)发表的关于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巨著《全球生物多样性评估》(GBA)给出了一个较简单的定义:“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用句通俗的话说:生物多样性是由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的。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其意义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直接价值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建筑和家具材料、药物及其他工业原料。单就药物来说,发展中国家人口的80%依赖植物或动物提供的传统药物,以保证基本的健康,西方医药中使用的药物有40%含有最初在野生植物中发现的物质。例如,据近期的调查,中医使用的植物药材达1万种以上。 生物多样性还有美学价值,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美化人们的生活。如果大千世界里没有色彩纷呈的植物和神态各异的动物,人们的旅游和休憩也就索然寡味了。正是雄伟秀丽的名山大川与五颜六色的花鸟鱼虫相配合,才构成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的美景。另外,生物多样性还能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的灵感。 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无论哪一种生态系统,野生生物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野生生物之间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共同维系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野生生物一旦减少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要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就要受到影响。 潜在使用价值野生生物种类繁多,人类对它们已经做过比较充分研究的只是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这些野生生物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它的各种潜在使用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因此,对于目前尚不清楚其潜在使用价值的野生生物,同样应当珍惜和保护。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目前,大家公认的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是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或称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这是组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基本层次。 物种多样性常用物种丰富度来表示。所谓物种丰富度是指一定面积内种的总数目。到目前为止,已被描述和命名的生物种有160万种左右,但科学家对地球上实际存在的生物种的总数估计出入很大,由500万到1亿种。其中以昆虫和微生物所占的比例最大。 基因多样性代表生物种群之内和种群之间的遗传结构的变异。每一个物种包括由若干个体组成的若干种群。各个种群由于突变、自然选择或其他原因,往往在遗传上不同。因此,某些种群具有在另一些种群中没有的基因突变(等位基因),或者在一个种群中很稀少的等位基因可能在另一个种群中出现很多。这些遗传差别使得有机体能在局部环境中的特定条件下更加成功地繁殖和适应。 不仅同一个种的不同种群遗传特征有所不同,即存在种群之间的基因多样性;在同一个种群之内也有基因多样性——在一个种群中某些个体常常具有基因突变。这种种群之内的基因多样性就是进化材料。具有较高基因多样性的种群,可能有某些个体能忍受环境的不利改变,并把它们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环境的加速改变,使得基因多样性的保护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基因多样性提供了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的育种材料,使人们能够选育具有符合人们要求的性状的个体和种群。 生态系统多样性既存在于生态系统之间,也存在于一个生态系统之内。在前一种情况下,在各地区不同背景中形成多样的生境,分布着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后一种情况下,一个生态系统其群落由不同的种组成,它们的结构关系(包括垂直和水平的空间结构,营养结构中的关系,如捕食者与被捕者、草食动物与植物、寄生物与寄主等)多样,执行的功能不同,因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也不一样。 总之,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体现,是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中心;基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可以说每一个物种就是基因多样性的载体;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最有效的形式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一般特点 我国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全世界占有十分独特的地位。1990年生物多样性专家把我国生物多样性排在12个全球最丰富国家的第8位。在北半球国家中,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如下。 1.物种高度丰富 我国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仅次于世界高等植物最丰富的巴西和哥伦比亚。 2.特有属、种繁多 我国高等植物中特有种最多,约17 300种,占全国高等植物的57%以上。581种哺乳动物中,特有种约110种,约占19%。尤为人们所注意的是有活化石之称的大熊猫、白鳍豚、水杉、银杏、银杉和攀枝花苏铁,等等。 3.区系起源古老 由于中生代末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上升为陆地,在第四纪冰期又未遭受大陆冰川的影响,所以各地都在不同程度上保存着白垩纪、第三纪的古老残遗成分。如松杉类植物,世界现存7个科中,我国有6个科。动物中的大熊猫、白鳍豚、羚羊、扬子鳄、大鲵等都是古老孑遗物种。 4.栽培植物、家养动物及其野生亲缘种的种质资源异常丰富 我国有数千年的农业开垦历史,很早就对自然环境中所蕴藏的丰富多彩的遗传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培植繁育,因而我国的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的丰富度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例如,我国有经济树种1 000种以上。我国是水稻的原产地之一,有地方品种50 000个;是大豆的故乡,有地方品种20 000个;有药用植物11 000多种等等。 5.生态系统的类型丰富 我国具有陆生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包括森林、灌丛、草原和稀树草原、草甸、荒漠、高山冻原等。由于不同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又进一步分为各种亚类型约600种。如我国的森林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草甸有典型草甸、盐生草甸、沼泽化草甸和高寒草甸等。除此之外,我国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类型也很齐全。 6.空间格局繁复多样 我国地域辽阔,地势起伏多山,气候复杂多变,从北到南,气候跨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生物群落包括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从东到西,随着降水量的减少,在北方,针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向西依次更替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化草原、草原化荒漠、典型荒漠和极旱荒漠;在南方,东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于江南丘陵)和西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于云贵高原)在性质上有明显的不同,发生不少同属不同种的物种替代。参考资料:

生物学是一门能打通很多跨界知识的学科。相比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生物学更深刻地揭示了世界的底层规律,其思想放之四海而皆准。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生物类专业的论文题目及选题方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生物技术 毕业 论文选题

[1]生物技术本科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禽源HSP70、HSP40和RPL4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3]中间锦鸡儿CiNAC038启动子的克隆及对激素响应分析

[4]H9和H10亚型禽流感病毒二重RT-PCR检测 方法 的建立

[5]单细胞测序相关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6]动物细胞工程在动物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7]现代生物化工中酶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

[8]GIS在生物技术方面的应用概述

[9]现代生物技术中酶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0]两种非洲猪瘟病毒检测试剂盒获批

[11]基因工程技术在生物燃料领域的应用进展

[12]基于CRISPR的生物分析化学技术

[13]生物信息技术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14]高等工科院校创新型生物科技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15]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

[16]生物技术启发下的信息技术革新

[17]日本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推进管理

[18]中国基因技术领域战略规划框架与研发现状分析及建议

[19]鸡细小病毒与H_9亚型禽流感病毒三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20]基于化学衍生-质谱技术的生物与临床样本中核酸修饰分析

[21]合成生物/技术的复杂性与相关伦理 政策法规 研究的科学性探析

[22]合成生物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3]应用型本科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思考

[24]知识可以改变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吗?——探究科技争议下的极化态度

[25]基因工程在石油微生物学中的研究进展

[26]干细胞技术或能延缓人类衰老速度

[27]生物技术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8]动物转基因高效表达策略研究进展

[29]合成生物学与专利微生物菌种保藏

[30]加强我国战略生物资源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31]微生物与细胞资源的保存与发掘利用

[32]颠覆性农业生物技术的负责任创新

[33]生物技术推进蓝色经济——NOAA组学战略介绍

[34]人工智能与生物工程的应用及展望

[35]中国合成生物学发展回顾与展望

[36]桓聪聪.浅谈各学科领域中生物化学的发展与应用

[37]转基因成分功能核酸生物传感检测技术

[38]现代化技术在农业 种植 中的应用研究

[39]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及其考核方式的改革

[40]生物技术处理船舶舱底含油污水

[41]校企合作以产学研为平台分析生物技术类人才培养

[42]生物技术专业“三位一体”深化创新创业 教育 改革

[43]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44]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45]生物有机化学课程的优化与改革

[46]地方农业高校生物技术专业“生物信息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

[47]不同育种技术在乙醇及丁醇高产菌株选育中的应用

[48]探秘生命的第三种形式——我国古菌研究之回顾与展望

[49]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50]我国科研人员实现超高密度微藻异养培养

生物教学论文题目

1、本地珍稀濒危植物生存现状及保护对策

2、中学生物实验的教学策略

3、如何上好一节生物课

4、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

5、激活生物课堂的教学策略

6、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8、本地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防控对策

9、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10、室内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1、糖尿病研究进展研究及策略

12、心血管病研究进展研究及策略

13、 儿童 糖尿病的现状调查研究

14、结合当地遗传病例调查谈谈对遗传病的认识及如何优生

15、“3+X”理科综合高考试题分析

16、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差生转化教育

17、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8、在当前中学学科分配体制下谈谈如何转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观念

19、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20、直观教学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21、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准备策略

22、编制中学生物测验试题的原则与方法

23、浅析生态意识的产生及其培养途径

24、生物入侵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25、城镇化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6、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当地旅游区为例

27、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28、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保护对策-以当地农村为例

29、全球气候变化与低碳生活

30、大学与高中生物学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衔接的初步研究

31、国内、国外高中生物教材的比较研究

32、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33、河北版初中生物实验教材动态分析研究 “

34、幼师生物学教材改进思路与建议

35、中学生物学探究性学习的课堂评价体系研究及实践

36、中学生物双语教材设计编写原则探索与研究

37、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生物课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构想

38、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39、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课程创生研究初探

40、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学教学的整合

41、中学生物学情境教学研究

42、游戏活动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43、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性研究

44、尝试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45、生物科学探究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46、生物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47、白城市中学生物师资队伍结构现状的调查及优化对策

48、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开展环境教育的研究

49、让人文回归初中生物教育

50、课程结构的变革与高中生物新课程结构的研究

51、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2、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3、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

54、中学生物教学现状研究

55、中学生物课堂教学艺术探讨

56、“生态系统”一节的 教学方法 探讨

57、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学生科学素质培养

58、初中生物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59、浅谈生物教学中的科学素质教育

60、中学生物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生物技术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1、生物反馈技术在运动性疲劳监控中的应用研究

2、微流控生物催化技术酶促合成天然产物的增效机理研究

3、海洋生物污损过程的分子标记技术研究

4、浮游生物多样性高效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其在渤海褐潮研究中的应用

5、基于QCM生物传感器技术的组氨酸标签蛋白芯片和悬浮细胞芯片的研制及其应用

6、蛋白核小球藻油脂检测技术评价及光生物反应器培养的研究

7、基因工程制备微藻生物柴油中两项关键技术的研究

8、农业水污染治理环节中的生物技术应用问题研究

9、人工构建耐热大肠杆菌的分子设计与应用

10、我国合成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及政策分析

11、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细胞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研究

12、利用菊粉和木薯淀粉生产高浓度山梨醇和葡萄糖酸的生物技术

13、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中的非科学因素探究

14、面向分子生物系统的计算技术应用研究

15、大规模生物数据中的生物信息挖掘技术研究

16、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重金属和蛋白质的检测

17、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单碱基突变与蛋白质的检测

18、基于功能核酸的生物传感技术的研究

19、论我国生物技术专利保护

20、纳米生物相关技术专利分析系统设计与开发

21、生物技术发展困境及其人文 反思

22、基因发明专利制度相关问题分析

23、转基因动物专利研究

24、GAPDH作为原核及真核生物通用型内标蛋白的研究及相关生物技术研发

25、基于生物信息与影像技术识别材料缺陷的研究

26、基于金属纳米材料的光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酶活性的检测

27、DNA assembler技术在顺

28、晋西黄土高原生物农业发展初探

29、睡眠剥夺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30、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生物组织的初步研究

31、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安全管理研究

32、人类基因专利战略布局

33、Web Services和XML技术在生物信息数据发布及整合中的应用

34、面向快速成型技术高分子生物医学材料的研究

35、化学修饰电极与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技术联用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36、小型底栖生物样品自动分离技术研究

37、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及其在生物仪器中的应用

38、强电场常压离子注入方法研究

39、生物信息学中的模式发现算法研究

40、聚类和分类技术在生物信息学中的应用

生物类专业的论文题目及选题方向相关 文章 :

★ 生物技术专业论文选题题目

★ 2021生物毕业论文题目

★ 生物类学术论文(2)

★ 生物类学术论文

★ 生物制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 我们身边的生物技术论文(2)

★ 生物制药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 生物技术论文范文

★ 生物制造技术论文范文(2)

★ 动物科学论文题目

生物多样性国外研究论文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本章特别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在本章有限的篇幅里不可能详尽地介绍,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看也没有必要。因此,教师应注意避免加重学生的负担,应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和行动上。 本章的“角色扮演”是一个新的栏目,这一栏目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口头表达能力、与人合作和发扬民主思想的一个好的载体,其意图是让学生通过一个具体事例“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来理解和学会处理在实施保护生物多样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重大问题及各种关系,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能力。因此,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 本章的“课外实践”栏目“设计并安放人工鸟巢”,是让学生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既能形成爱鸟的情感,又能获得一定的技能,教师应把这一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2.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3.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4.参与一种珍稀动物或植物保护的辩论和协商活动,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民意识。 二、教学策略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现代社会的热门话题之一,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宣传片供学生上课时观看,这样更有利于形成强烈的视觉和语言效果,体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因此,本章的教学策略可充分运用现代传播媒体,灵活多变和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关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说明。第一个方面是17世纪以来鸟类和哺乳类灭绝的数据;第二个方面是我国特有的部分珍稀动植物图片及文字说明。建议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第二个方面上。除了课本提供的几种动植物外,教师还应启发学生列举我国还有哪些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并指出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种类很多,在世界上位居前列。另外,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珍稀动植物的录像片,以便进一步增强学生热爱动植物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关于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教材列举了4个具体事例,分别从滥砍乱伐、滥捕乱杀、环境污染和外来物种的入侵等四个方面进行说明,这样做避免了空泛说教,能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不要只注重于事例本身,而应通过讨论题引导学生分析是人类的哪些行为导致了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身边是否有这些行为,自觉地宣传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即就地保护。在这里教师应强调依法保护。只有严格按照法律办事,才能保护好生物的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章的角色扮演活动非常具有针对性,这是因为在我国人与大象、与野猪、与大熊猫等野生动物争地的现象常有发生。本章中的角色扮演活动,虽然是以白头叶猴为例进行说明的,但并不是要求每位教师都必须以这个事例开展活动,而是以这个事例为模本,结合当地某种珍稀动物或植物为例进行辩论和协商活动。这样做会更具有针对性,更能形成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公民意识。为了保证角色扮演活动的成功,课前应组织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如收集必要的背景资料,让角色扮演者写好发言提纲等。在准备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不要过多地限制学生,应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独立完成角色扮演的任务。 本章的技能训练有两层意思:一是训练学生根据鸟类的足形推测其栖息环境和种类;二是提醒学生,要爱护鸟类,要与违法捕杀野生鸟类的行为作斗争。 本章教学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要过分局限于教材,可灵活补充身边正在发生的或新闻媒体正在报道的鲜活事例。 2.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调动学生举办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图片展,也可举办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板画活动,使保护生物多样性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 3.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对当地某种亟待保护的珍稀动植物或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行为进行调查研究,并形成书面文字,向当地政府的有关部门或当地新闻媒体反映。 三、参考答案 资料分析 1.森林大面积减少使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造成空气、地面湿度降低,使许多植物,尤其是阴湿植物减少或衰亡;同时由于动物失去了栖息地和食物,一些动物种类数量急剧减少,以至濒临灭绝。 2.是非法武装盗猎分子对藏羚羊疯狂的捕杀造成的。 3.生活污水排入水体,大大促进了水体的富营养化,使藻类植物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这些生物遗体被分解时,大量消耗水中氧气,并产生有毒物质,从而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种类和数量锐减。 4.水葫芦的疯长,使得其他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失去生存空间和营养物质,导致其他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 5.除以上因素外,还有大气污染,过度捕捞,过度利用,农、林、渔、畜牧业品种结构单一化,工业化和城市的发展,以及法律法规不健全和全球气候变化等。 技能训练 执法人员判断该餐馆出售的食品中有野生鸟类,是根据该餐馆垃圾桶中鸟的足与家禽的足有明显的不同,野生鸟类的足有尖锐的钩曲或细长的腿。 从几种鸟足的形态来看:左图所示的足,粗大有力,爪锐利而钩曲,是猛禽类的足。猫头鹰、苍鹰和秃鹫等都属于猛禽类。它们以捕食小动物为食,以树栖生活为主,也有的生活在岩洞中。中图所示的足,短而健壮,两趾向前,两趾向后,趾端有尖利的勾爪,适于攀缘,是攀禽类的足。啄木鸟、杜鹃等都属于攀禽类。它们以昆虫为食,以树栖生活为主。右图所示的足,趾间少蹼,腿细长,适于在浅水中行走,是涉禽类的足。丹顶鹤、白鹭等都属于涉禽类。它们以水中鱼、虾及水生小动物为食,适于在近水浅滩或沼泽地中行走。 练习 2.鼠、蚊、蝇等有害动物由于繁殖力强,对人类和部分动物有害,但他们是食物链中的一环,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尽管这些动物对人类直接有害,但不应该完全消灭它们,而应该是控制其发展,使之维持在一定数量。 四、背景资料 鸟类的几大生态类群 根据鸟类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特点,可以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生态类群,主要有鸣禽类、游禽类、走禽类、鹑鸡类、猛禽类、攀禽类、涉禽类(后三种见参考答案中“技能训练”部分)。 鸣禽类 鸣禽类的足短而细,三趾向前,一趾向后。鸣禽类大都善于鸣啭,巧于营巢。常见的种类有家燕、画眉、黄鹂、百灵等。 游禽类 游禽类的足短,趾间有蹼,善于游泳。游禽类通常在水上或近水处生活。常见的种类有豆雁、天鹅、鸬鹚和鸳鸯等。 走禽类 走禽类的足趾减少。翼退化,胸骨上没有龙骨突,善于行走。走禽类是体型最大的鸟类类群,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的沙漠和草原地带。常见的种类有鸵鸟、鸸鹋等。 鹑鸡类 鹑鸡类的后肢中型而强健,趾端有钩爪,善走,不善飞,常以爪拨土觅食。常见的种类有鸡、鹌鹑和环颈雉等。褐马鸡和绿孔雀等珍稀鸟类也属于鹑鸡类。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这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这是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森林的超量砍伐、草原的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以及围湖造田、沼泽开垦、过度利用土地和水资源等,都导致野生生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甚至消失,影响到物种的正常生存。例如,过去北大荒(东北的沼泽湿地)曾出现的“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情景已随着大规模的农垦而消失。我国的脊椎动物由于这方面的原因而造成濒危或灭绝的物种,约占全部濒危或灭绝的物种的67%。 栖息地缩小和破坏已成为我国一些动物数量减少、分布区面积缩小、濒临灭绝的最重要原因。许多为保护濒危物种而建立的自然保护区被大面积的已开发地区所包围,成为“生态孤岛”。由于森林采伐迹地、居民生活区或其他的人类生产活动区的隔绝,使被保护动物在保护区内部的必要迁移受到限制,受到保护的物种在其分布区内被分割在互不相连的保护区内,形成一个个孤立的小种群。例如,我国珍贵濒危动物大熊猫的保护就受到栖息地破坏的严重威胁。 掠夺式的开发利用 滥捕乱杀和滥采乱伐使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例如,在濒临灭绝的脊椎动物中,有37%的物种受到过度开发的威胁。许多野生动物因被作为“皮可穿、毛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药”的开发利用对象而遭到灭顶之灾。 环境污染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1998)报道,我国1998年废水排放量达到395亿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 090万吨,烟尘1 452万吨,工业粉尘1 322万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7 034万吨,酸雨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0%。我国不少河流和湖泊由于遭到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而导致水生生物大量减少或消失。 外来物种的影响 外来物种的引入使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例如,大米草是60年代从美国引进到福建的一种植物,当时认为它有保护海堤、做饲料和燃料的用途。由于大米草的繁殖能力极强,很快遍布9 338 hm2海滩,致使鱼虾及贝类等水产品遭到毁灭性打击,其中霞浦县200多种生物濒于绝迹。 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还有很多,如农、林、渔、畜牧业品种结构单一化,工业化和城市的发展,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更深层的原因,如法律和制度上的缺陷,缺乏科学知识,没有认识到资源和环境的真实价值,生物资源利用和保护产生的效益在占有、管理和分配上的不均衡等。总之,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以及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等等。下面简要介绍其中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就地保护 就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最为有效的一项措施。就地保护是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就地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等。就地保护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我国于1956年在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截止到1999年底,我国已建成自然保护区1 146个,约占陆地国土总面积的8.8%。到2000年初,我国已经有16个自然保护区加入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中。 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是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因生存条件不复存在,物种数量极少或难以找到配偶等原因,而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迁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补充,它为行将灭绝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的最后机会。 长白山和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简介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和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都是驰名中外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东部,与朝鲜接壤,保护区的中心是以长白山天池为主的火山群。长白山平均海拔500~1 000 m,是松花江、图门江和鸭绿江的发源地。在这里有茫茫的原始森林和各种珍稀动植物,是景观独特、举世难寻的动植物“博物馆”。 据统计,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存着1 800多种高等植物,栖息着50多种哺乳动物,280多种鸟类,50多种鱼类和1 000多种昆虫。长白山的密林深处盛产五味子等珍贵药材,野生动物有濒临灭绝的东北虎以及紫貂、水獭、黑熊等。 1961年,国家在这里建立了面积达190 000 hm2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已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 青海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大通山、日月山和青海南山之间,因断层陷落而成。面积为4 635 km2,湖面海拔3 196 m,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和最大的咸水湖。 青海湖中有5个小岛,其中以鸟岛最为著名。鸟岛面积只有 km2,岛上生活着许多鸟,主要有斑头雁、棕头鸥、鱼鸥、鸬鹚、燕鸥、黑颈鹤、天鹅、赤麻鸭等10多种鸟类,尤其以前4种最多,约占全岛鸟群总数的70%。有人估计,每年大约有10万只鸟在岛上繁殖育雏。人若登上鸟岛,铺天盖地而来的鸟群会使人产生无立足之地的感觉。 鸟岛主要由卵石和沙砾构成,土层瘠薄,再加上地处青藏高原,冬长夏短,多风少雨,干燥寒冷,日夜温差大,只有少数禾本科植物和豆科植物形成稀疏植被覆盖在地表。吸引成千上万只鸟来这里繁衍生息的是青海湖中丰富的鱼类资源。生活在鸟岛上的鸟类,大都以湖中丰富的鱼类为食。青海湖中的鱼类主要是湟鱼。每年春季,鸟群便成群结队地从南方飞来,它们各自选择舒适的地方,筑巢安家,求偶产卵,孵育幼雏。深秋时节,它们又各自带着子女离岛南飞,度过寒冬。 潘文石教授与白头叶猴的研究 教材中有一个角色扮演活动“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为了顺利开展这项活动,下面介绍有关白头叶猴及其保护的一些背景资料。 白头叶猴别名花叶猴,属于猴科,学名为Presbytis leucocephalus,是我国特有种,有人认为是黑叶猴的一个亚种。白头叶猴的头部连同冠毛及颈部和上肩均为白色,像戴一顶白色风帽,手、足背面亦杂有白色,尾的一段为白色。生活于热带、亚热带丛林中,善于攀缘,不仅能在树上悠荡,也会攀登悬崖。常聚集成家族小群生活,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和路线,并有相对固定的栖息地。一般栖息于峭壁的岩洞和石缝中。以嫩叶、芽、花、果为食。 白头叶猴产于我国广西崇左、扶绥一带。分布狭窄,数量稀少,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在国外还没有活体和标本。白头叶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非常近,具有很多与人类相同的遗传基因,而且具有复杂的社会形态。因此,科学家认为白头叶猴的研究价值并不亚于我国的另一特有种——大熊猫。 最早对白头叶猴进行系统科学研究的是潘文石教授。潘文石教授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熊猫及野生动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是国际公认的大熊猫研究权威。因为他对动物的社会行为课题一直很感兴趣,希望研究一种与人类更接近的灵长类动物的社会行为,于是选择白头叶猴作为研究对象。 潘文石教授在研究白头叶猴的过程中,发现由于栖息地减少及偷猎者的双重打击,广西特有的白头叶猴在野外只剩下约700只,比大熊猫还稀少。因此,开展保护行动是当务之急。 潘文石教授是怎样保护白头叶猴的呢?一方面,他率领科研小组对白头叶猴的地理分布、种群数量、繁殖组群等进行观察研究;另一方面又不遗余力地向当地农民和政府部门宣传环保知识,并用自己节省下来的财物帮助当地农民改善做饭条件和教育条件。与在秦岭研究大熊猫时相比,他这次更注重寻找一种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的办法。 1996年,潘文石教授和他的同事刚开始研究白头叶猴时,住在简陋废弃的兵营里,从没洗过澡,顿顿方便面,每天只是进山看猴子,这引起当时的县委书记的注意,他请这些学者进城吃饭和洗澡。于是,潘教授认识了许多当地领导,有机会向他们介绍自己的工作,讲保护白头叶猴和它们生存环境的重要性;讲“生态旅游”对保护白头叶猴和发展当地经济的意义。1997年初,按照潘教授的建议,县里关闭了一座采石场。次年又关闭了另一座采石场。后来那里成为白头叶猴一个7口之家的领地。 潘教授走访与白头叶猴比邻而生的雷寨村村民时发现,当地村民喝的是混浊的池塘水。池塘里还有水牛在洗澡,村里许多人肝肿大,青年人想参军都不合格。他把问题反映给了县领导。县政府拨款在雷寨修建了蓄水池,引山泉水进村。雷寨人喝上了清水,潘教授自然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戴,村民们不再偷猎了,有的还教育外来的偷猎者。有一次,三个当地农民在山里救出一只被铁夹子夹住的白头叶猴,他们把受伤的猴子送到潘教授的研究小组。经过包扎以后,猴子被送回大自然,农民们没要一分钱。这些都使学者们认识到,帮助当地老百姓就是帮助白头叶猴。 1998年5月,潘教授邀请一对美国朋友访问崇左,并参观了附近的巴兰屯村简陋的小学校,为这所学校争取到了万美元的捐款。2000年10月,潘教授在美国接受了5万美元的保罗·盖地野生动物保护奖,不久又获得10万元人民币的福特汽车环保奖。他决定把钱用于在雷寨和巴兰屯两村推广使用沼气。他说:“沼气能代替木材为农民提供燃料,这样,农民能放弃砍伐白头叶猴赖以生存的山林。” 他的善意和慷慨得到了回报。如今,当地农民的环保意识有了根本的改变,偷猎动物的行为已基本得到扼制,烧山垦荒毁林的传统生产方式被政府明令禁止了。保护生态环境,爱护野生动物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而且,崇左县政府已于2001年3月投入200多万元把兵营改建成了白头叶猴的研究基地。北京大学医学部也在崇左建起了医疗站。医疗站对所有人开放——所有这些努力的回报都将是白头叶猴的福音。 经过几年的努力,潘文石科研小组欣喜地发现到2001年6月为止,广西崇左县境内的20多平方公里的研究基地内,白头叶猴已由1996年的不足百只增加到212只。潘文石的梦想——“把当地美丽的喀斯特地貌风光与世界独一无二的白头叶猴两大资源合理利用,开发成为一种全新的环保旅游产业,以求兼顾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成为现实。世界上惟一的白头叶猴生态公园将于2002年在广西崇左县建立。这个生态公园,总面积约24 km2,总投资3 000万元左右,在这里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白头叶猴种群,总共有18群约240只。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 1999年8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公布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下面是《名录(第一批)》中一级保护植物的内容。 光叶蕨、玉龙蕨、水韭属(所有种)、巨柏、苏铁属(所有种)、银杏、百山祖冷杉、梵净山冷杉、元宝山冷杉、资源冷杉(大院冷杉)、银杉、巧家五针松、长白松、台湾穗花杉、云南穗花杉、红豆杉属(所有种)、水松、水杉、长喙毛茛泽泻、普陀鹅耳枥、天目铁木、伯乐树(钟萼木)、膝柄木、萼翅藤、革苞菊、东京龙脑香、狭叶坡垒、坡垒、多毛坡垒、望天树、貉藻、瑶山苣苔、单座苣苔、报春苣苔、辐花苣苔、华山新麦草、银缕梅、长蕊木兰、单性木兰、落叶木莲、华盖木、峨眉拟单性木兰、藤枣、莼菜、珙桐、光叶珙桐、云南蓝果树、合柱金莲木、独叶草、异形玉叶金花、掌叶木。 《生物多样性公约》和“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并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迄今为止,已有160多个国家批准,接受或核准了该公约。为纪念《生物多样性公约》正式生效这一有意义的日子,更为认真履行公约,唤起全社会广泛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提高公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联合国大会于1994年12月29日这天决议:决定从1995年起,每年的12月29日(后改为每年的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在这一天里,世界各国都举行大规模的各种纪念活动。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生物多样性保护进程中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件,是关系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性公约,是全面探讨生物多样性的第一个全球性协议,是世界各国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地利用生物资源和公平地分享遗传资源所创效益的庄重承诺。 《生物多样性公约》生效以来,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联合国有关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政府积极行动,认真履行,一起为保护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而努力。 我国是世界上最先加入该公约的少数国家之一,是最先批准该公约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于1993年底就编制完成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并于1998年完成了《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为指导和推动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国际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生物的多样性与稳定性我想我们大家都学过生物起源,还有达尔文的进化论.它们,告诉了我们人类的起源与发展,为我们今后的科学的发展,也为了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又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虽然是同一种生物,但是它们的外行样貌也是不一样的.这也是生物的多样性的一个鲜明例子.也就是说,生物界没有完全相同的同一种生物.即使,它们具有了相同的外行,这种很少的特例,它们的性格特征.也是有所不同的.像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很少能看到有一样的人,不是吗?即使遇到了这样了很少的特例,他们的性格特征也是不一样的.大家也可以去向这样的母亲去咨询一下.这是无可后非的.我希望大家往后能面对这个现实,有效了利用起来.去发展创造我们的未来.我想大家都知道,猪生猪,兔生兔.它们不可能生出猫和老鼠.对吧?这也就是生物学所说的稳定性.我想:也有可能大家都知道,有些生物会生出一些畸形的下一带但它也属于本身同一种生物.也不可能基因突变制其它生物.如果大家有谁见到过,可以给我打电话,我会告诉你,你是历史第一人,你可以获得吉尼斯世界记录,大过年的恭喜你了.世界生物的稳定的性,也给达尔文的进化论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个残酷的现实希望大家能够接受它,这是不可改变的.我相信你们会很好利用的.不论世界的生物在怎么的发展与变化,事物的多样性与稳定性是不可改变的,也是世间万物都必须遵守的法则.希望大家能领会这个道理,能真正的运用其现实当中,来创造我们的社会,为我们的人类,现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照这篇的结构和内容吧: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资源与环境学院 X X X)摘要: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动态的基础上,从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的概念出发,可以确定忽视多样性和稳定性的生物组织层次可能是造成观点纷争的根源之一。特定生物组织层次的稳定性可能更多地与该层次的多样性特征相关。探讨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关系应从不同的生物组织层次上进行。扰动是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稳定性关系悖论中的重要因子,如果根据扰动的性质,把生态系统(或其他组织层次)区分为受非正常外力干扰和受环境因子时间异质性波动干扰 " 类系统,稳定性的 ( 个内涵可以理解为:对于受非正常外力干扰的系统而言,抵抗力和恢复力是稳定性适宜的测度指标;对于受环境因子时间异质性波动干扰的系统而言,利用持久性和变异性衡量系统的稳定性则更具实际意义。结合对群落和种群层次多样性与稳定性相关机制的初步讨论,:在特定的前提下,多样性可以导致稳定性。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生物入侵;生态系统稳定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入侵则是指外地生物进入另一地区,因为在此地区没有天敌,会较快繁殖而形成种群,打破本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对本地物种的生存造成威胁。生物入侵是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物种的多样性意味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复杂,网络化程度高,异质性强,能量、物质和信息输入输出的渠道众多而密集,纵横交错,畅通无阻,因而流量大、流速快、生产力高。即使个别途径被破坏,系统也会因多样物种之间的相生相克、相互补偿和替代而保证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的正常运转,使系统结构被破坏的部分迅速得到修复,恢复系统原有的稳定态,或形成新的稳定态。1.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群落生物组成结构的重要指标,它不仅可以反映群落组织化水平,而且可以通过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间接反映群落功能的特征。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始于本世纪初叶,当时的工作主要集中于群落中物种面积关系的探讨和物种多度关系的研究。1943年,Williams在研究鳞翅目昆虫物种多样性时,首次提出了"多样性指数"的概念,之后大量有关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概念、原理、及测度方法的论文和专著被发表,形成了大量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一度给群落多样性的测度造成了一定混乱。自70年代以后,Whittaker(1972)、Pielou(1975)、Washington(1984)和Magurran(1988)等对生物群落多样性测度方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综述,对这一领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生物多样性通常包含三层含义,即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狭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遗传(基因)变化,亦称为基因多样性。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遗传信息的总和。物种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包括一定区域内生物区系的状况(如受威胁状况和特有性等)、形成、演化、分布格局及其维持机制等。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从目前来看,生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可分为α多样性指数、β多样性指数和γ多样性指数三类。α多样性指数包含两方面的含义:①群落所含物种的多寡,即物种丰富度;②群落中各个种的相对密度,即物种均匀度。β多样性指数可以定义为沿着环境梯度的变化物种替代的程度。不同群落或某环境梯度上不同点之间的共有种越少,β多样性越大。精确地测定β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①它可以指示生境被物种隔离的程度;②β多样性的测定值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地段的生境多样性;③β多样性与α多样性一起构成了总体多样性或一定地段的生物异质性。群落物种多样性是梯度变化的。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是指群落组织水平上物种多样性的大小随某一生态因子梯度有规律的变化。①纬度梯度:从热带到两极随着纬度的增加,生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如北半球从南到北,随着纬度的增加,植物群落依次出现为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寒带苔原,伴随着植物群落有规律的变化,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逐渐降低。②海拔梯度:随着海拔的升高,在温度、水分、风力、光照和土壤等因子的综合作用下,生物群落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在大多数情况下物种多样性与海拔高度呈伏相关,即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群落物种多样性逐渐降低。如喜马拉雅山维管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就表现了这样的规律。③环境梯度: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有的时候表现明显,而有的时候则表现不明显。如Gartlan(1986)研究发现土壤中P、Mg、K的水平与热带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关系。Gentry(1982)对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的研究表明,在新热带森林类型,物种多样性与年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在热带亚洲森林类型,两者则不存在相关关系。④时间梯度:大多数研究表明,在群落演替的早期,随着演替的进展,物种多样性增加。在群落演替的后期当群落中出现非常强的优势种时,多样性会降低。2.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以及在受到一定的干扰后恢复到原来平衡状态的能力。它包括以下几个概念。1.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抵抗力也叫抗变能力,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和维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表示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后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能力。2.局域稳定性和全域稳定性 局域稳定性表示生态系统在经受小的干扰后回到原状的能力。全域稳定性表示生态系统在经受一次大的干扰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对不同的生态系统来说,这两种稳定性可能有下列4种情况(图8-13):(1)局域稳定性和全域稳定性都低(图中以小球是否容易保持稳定来表示);(2)局域稳定性高,全域稳定性低;(3)局域稳定性低,全域稳定性高;(4)局域稳定性和全域稳定性都高。3.脆弱性和强壮性 能在环境条件改变不大的情况下保持稳定的生态系统称为脆弱的生态系统。能在环境变化范围很大的条件下保持稳定的生态系统称为强壮的生态系统3.生物的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动态的基础上,从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的概念出发,可以确定忽视多样性和稳定性的生物组织层次可能是造成观点纷争的根源之一。特定生物组织层次的稳定性可能更多地与该层次的多样性特征相关。探讨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关系应从不同的生物组织层次上进行。扰动是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稳定性关系悖论中的重要因子,如果根据扰动的性质,把生态系统(或其他组织层次)区分为受非正常外力干扰和受环境因子时间异质性波动干扰 " 类系统,稳定性的 ( 个内涵可以理解为:对于受非正常外力干扰的系统而言,抵抗力和恢复力是稳定性适宜的测度指标;对于受环境因子时间异质性波动干扰的系统而言,利用持久性和变异性衡量系统的稳定性则更具实际意义。结合对群落和种群层次多样性与稳定性相关机制的初步讨论:在特定的前提下,多样性可以导致稳定性。例如采用多样性理论和冗余理论对固沙植物群落稳定性机制进行论述.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能很好地反映固沙植物群落的稳定性状态.在生物学各级水平都存在冗余,冗余是生命系统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性,其主要功能是确保生物个体和群体更好地适应极端环境、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和保持稳定,而且其功能只是在受到干扰时才明显地表现出来.削弱冗余,会导致在个体、种群或群落水平上产生补偿作用,以此来增加群落的功能.固沙植物群落的稳定程度主要取决于群落内冗余的数量和结构,冗余越多结构越复杂,群落越稳定.削弱固沙群落的根系冗余可获得生物量上的补偿,但使群落稳定性下降.①多数生态学家认为,群落的多样性是群落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尺度,多样性高的群落,物种之间往往形成了比较复杂的相互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更加趋于复杂,当面对来自外界环境的变化或群落内部种群的波动时,群落由于有一个较强大的反馈系统,从而可以得到较大的缓冲。从群落能量学的角度来看,多样性高的群落,能流途径更多一些,当某一条途径受到干扰被堵塞不通时,就会有其它的路线予以补充②May(1973,1976)等生态学家认为,生物群落的波动是呈非线形的,复杂的自然生物群落常常是脆弱的,如热带雨林这一复杂的生物群落比温带森林更易遭受人类的干扰而不稳定。共栖的多物种群落,某物种的波动往往会牵连到整个群落。他们提出了多样性的产生是由于自然的扰动和演化两者联系的结果,环境的多变的不可测性使物种产生了繁殖与生活型的多样化。在群落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关系上,目前仍未定论。物种多样性在生物群落中的功能和作用:1.有关物种在生物群落中作用的假说,物种以什么样的机制维持生物群落的稳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还仍然没有解决的生态学问题,而且是生物多样性与生物群落功能关系中的核心问题。目前有关物种在生态系统中作用的假说有下列4种。(1)冗余种假说(Redundancy species hypothesis) :生物群落保持正常功能需要有一个物种多样性的域值,低于这个域值群落的功能会受影响,高于这个域值则会有相当一部分物种的作用是冗余的(Walker 1992)。(2)铆钉假说(Rivet hypothesis):铆钉假说的观点与冗余假说相反,认为生物群落中所有的物种对其功能的正常发挥都有贡献而且是不能互相替代的(Ehrlich,1981) ,正像由铆钉固定的复杂机器一样,任何一个铆钉的丢失都会使该机器的作用受到影响。(3)特异反应假说(Idiosyncratic response hypothesis): 特异反应假说认为生物群落的功能随着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而变化,但变化的强度和方向是不可预测的,因为这些物种的作用是复杂而多变的。(4)零假说(Null hypothesis)零假说认为生物群落功能与物种多样性无关,即物种的增减不影响生物群落功能的正常发挥。 2、概念与类型:上述4个假说中都没有对每个物种的作用程度做出明确的说明。在生物群落中不同物种的作用是有差别的。其中有一些物种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们的存在与否会影响到整个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这样的物种即称为关键种(Keystone species)或关键种组(Keystone group)。关键种的作用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可能是常见的,也可能是稀有的;可能是特异性(特化)的,也可能是普适性的。依功能或作用不同,可将关键种分为7类。关键种的鉴定目前比较成功的研究多在水域生态系统,而陆地生态系统的成功实例相对较少(Menge等,1994 )。3.功能群的划分及其意义 :为了更好地认识生物多样性与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有必要引入功能群的概念。功能群是具有相似的结构或功能的物种的集合,这些物种对生物群落具有相似的作用,其成员相互取代后对生物群落过程具有较小的影响。将生物群落中的物种分成不同的功能群的意义表现在:(1)使复杂的生物群落简化,有利于认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弱化了物种的个别作用,从而强调了物种的集体作用。4.多样性稳定性的意义及其价值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长期进化的结果,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由于当今世界人口的高速增长,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加剧,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其原因原因在于以下几点:(1)人口增加;(2)生境破坏;(3)环境污染;(4)人类大规模的迁移。除外界因素之外,物种本身的遗传特点,也往往促成了灭绝的发生。如某些种定居与食物链的高级位,还有一些种分布的范围十分有限,某些种散步和定居的能力很弱,它门对环境有特殊的要求,等等这些原因。通过对生物多样性稳定性的研究,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利用的角度出发,很好的利用生物多样性具有的现实及其未来的社会经济价值,等等。随着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不断深入,从以物种为中心转向一生态系统为重点,即从多样性的生物学研究向转向多样性的生态学研究,在大多数物种特化群落或营养级网络层次上认识种群和群落的多样性结构、功能和动态特征。这样将能使种群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与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有机的联系起来,予以它们某种统一规律的认识。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从个体至生态系统的多层次组织结构及其功能的重要性,从而深入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产生、维持和濒危机制,以及生物多样性结构与动态变化过程的相互关系。参考文献[1] 孙儒泳.动物生态学原理(第三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林育真.生态学.科学出版社,2004.[3] 人类发展与生存环境.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维普或者cnki一搜一大堆,你要什么样的啊?可以上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的网站上去看看,那有许多书和会议论文可以下载。

生物多样性现状研究论文范文

给出电子邮件 我发给你

生物的多样性与稳定性 我想我们大家都学过生物起源,还有达尔文的进化论.它们,告诉了我们人类的起源与发展,为我们今后的科学的发展,也为了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又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虽然是同一种生物,但是它们的外行样貌也是不一样的.这也是生物的多样性的一个鲜明例子.也就是说,生物界没有完全相同的同一种生物.即使,它们具有了相同的外行,这种很少的特例,它们的性格特征.也是有所不同的. 像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很少能看到有一样的人,不是吗?即使遇到了这样了很少的特例,他们的性格特征也是不一样的.大家也可以去向这样的母亲去咨询一下.这是无可后非的.我希望大家往后能面对这个现实,有效了利用起来.去发展创造我们的未来. 我想大家都知道,猪生猪,兔生兔.它们不可能生出猫和老鼠.对吧?这也就是生物学所说的稳定性.我想:也有可能大家都知道,有些生物会生出一些畸形的下一带但它也属于本身同一种生物.也不可能基因突变制其它生物.如果大家有谁见到过,可以给我打电话,我会告诉你,你是历史第一人,你可以获得吉尼斯世界记录,大过年的恭喜你了.世界生物的稳定的性,也给达尔文的进化论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个残酷的现实希望大家能够接受它,这是不可改变的.我相信你们会很好利用的. 不论世界的生物在怎么的发展与变化,事物的多样性与稳定性是不可改变的,也是世间万物都必须遵守的法则.希望大家能领会这个道理,能真正的运用其现实当中,来创造我们的社会,为我们的人类,现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 新疆虎、野马等已经灭绝或在我国境内绝迹;毛脉蕨等野生植物也早已绝迹。大熊猫、金丝猴、野骆驼、银杉、珙桐、人参等野生动植物的分布区域明显缩小,种群数量骤减,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2、生态系统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 长江流域的许多湖泊被改造成农田。截止到1994年,仅湖北、湖南、江西、安徽4省的湖泊,被围垦的就有。我国的天然林面积,1981年比1976年下降了51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截止到1997年,我国某地区退化草原的面积占全地区可利用草原面积的50%左右。

中国知网 你上去输入关键词“海洋生物的药用”,搜索一下就有了 1. 海洋生物多糖的药用功能 徐旭,于冰,汤立达 文献来自: 天津药学 2004年 第06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人们对海洋生物多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发现了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多糖类物质。本文就海洋生物多糖的药用功能综述如下。1 免疫调节作用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 ,海藻多糖、海带多糖、珠蚌多糖等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或免疫增强作用。海带 ... 海洋生物多糖;;药用功能1 薛静波,刘希英,张鸿芬.海带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激活作用 ... 被引用次数: 4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2. 海洋生物多糖药用功能的新进展 王琪琳,王海仁 文献来自: 生物学通报 2002年 第07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较重要的药用资源 ,同时经过化学修饰 (如硫酸化、乙酰化 ) ,将开发出更多的高效低毒的新型多糖药物海洋生物多糖药用功能的新进展@王琪琳$山东大学生命科学院 ... 被引用次数: 8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3. 药用海洋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 涂洪斌,卫剑文,彭立胜,钟肖芬,杨文利,吴文言,徐安龙 文献来自: 世界科学技术 2001年 第04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为海洋生物药用活性物质的产业化铺平道路。综上所述,开展以药用海洋生物为切入点的药用海洋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既是我国在功能基因组研究领域的突破口,同时也为促进我国中医药的现代化和海洋生物肽类活性物质的研究提供了一个 ... 被引用次数: 3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4. 名优海洋生物的药用 刘学谦 文献来自: 家庭医学 2001年 第07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其鱼鳍加名优海洋生物的药用@刘学谦!研究员<正> 茫茫海洋栖息着种类繁多的名优海洋水产生物,男女老少皆宜,容易消化吸收,有效的增进人体健康。现将几种名优海洋水产生物的药用分述如?...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5. 可供药用的海洋生物 秦思昌 文献来自: 解放军健康 2005年 第05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发掘和利用海洋生物防治疾病是造福人类的伟业。下面介绍一些可供药用的海洋生物。海藻类海洋中生长着1万多种海藻,海藻中含有藻胶、氨基酸、维生素、甘露醇、无机盐等重要的医药成分?... 可供药用的海洋生物@秦思昌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6. 略述海洋生物多糖的药用价值 王琪琳 文献来自: 聊城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2海洋生物多糖药用功能 具有整肠和解毒作用 人们通过对多种乳酸菌细胞壁中多糖组分抗溃疡作用的研究表明,它们能诱导胃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合成水平 ... 略述海洋生物多糖的药用价值@王琪琳$聊城大学生物系!山东 聊城 252059海洋生物;;多糖;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7. 海洋生物的结构多样性及其药用前途 林文翰 文献来自: 中国海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05年 CAJ下载 借鉴药用海洋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成果,从 药用海洋生物中筛选克隆得到活性物质的相关功能基因并阐明药用的分子生物学机理,运用基因工程技 术对认为确切有效地药用基因进行大规模生产,从而克服传统生化提取方法的产品产量小、纯 ... 海洋生物的结构多样性及其药用前途@林文翰$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8. 甘露醇的药用研究进展 詹天荣,宋金明 文献来自: 中国海洋药物 2003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药用;;生物活性甘露醇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既可用作原料药配制甘露醇注射液 ... 被引用次数: 1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9.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司玫,展翔天 文献来自: 中国海洋药物 2003年 第06期 CAJ下载 PDF下载 海洋生物由于其独特的代谢方式,产生的活性物质化学结构丰富多样,分子结构独特新颖具有极大的药用潜力,从海洋中寻找生物活性物质并开发研究新的药物前景广阔。现简述2 1世纪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1] 翁心华 ... 被引用次数: 6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0. 我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马程琳,邹记兴 文献来自: 海洋湖沼通报 2003年 第02期 CAJ下载 PDF下载 此外许多海洋生物还具有重要的药用及工业价值。因此 ,海洋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实现条件之一 ,?...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人类的生存环境 (王斌 ,1996 )。中国海域辽阔 ,海岸线漫长 ,其海洋生物多样性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陈清潮 ,1996 )。1 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1 ... 被引用次数: 8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搜海洋生物 的学术趋势 翻译 海洋生物的药用

森林公园生物多样性研究论文

20世纪后叶生命科学各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突破性成就,使生命科学在自然科学中的位子起了革命性的变化,很多科学家认为在未来的自然科学中生物科学将成为带头学科,甚至预言本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专业人员也越来越多,例如,在美国近年统计48万博士学位获得者中从事生命科学的占51%。在生物科学诸多的分支中,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当前生物科学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学界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据可靠的数据说明每天约有100多种生物在地球上绝灭,很多生物在没有被人类认识以前就消亡了,这对人类无疑是一种悲哀和灾难。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近年来国内外最为流行的一个词汇。由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一个问题。现在无论是联合国还是世界各国政府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开展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与保护工作,一些非政府组织也积极支持和参与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例如: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共同成立的Global Environment Facility每年支出数亿美元支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美国MacArthur Foundation1992年花了$17millions支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世界许多国家都派出代表团参加会议。我国领导人也参加了这次盛会。在这次大会上,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标志着世界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工作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从以往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转入到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一、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1. 生物多样性概念的提出�� 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人类活动范围与强度的不断增加,人类社会遭遇到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粮食和能源等5大危机。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密切相关。��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社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关注生物资源的保护问题,并且在拯救珍稀濒危物种、防止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等方面开展了很多工作。1948年,由联合国和法国政府创建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1961年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建立。1971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著名的"人与生物圈计划"。1980年由IUCN等国际自然保护组织编制完成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正式颁布,该大纲提出了要把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与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的观点,对促进世界各国加强生物资源的保护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在开展自然保护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自然界中各个物种之间、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自然保护仅仅着眼于对物种本身进行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往往也是难于取得理想的效果的。要拯救珍稀濒危物种,不仅要对所涉及的物种的野生种群进行重点保护,而且还要保护好它们的栖息地。或者说,需要对物种所在的整个生态系统进行有效的保护。在这样的背景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便应运而生了。 2.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生物多样性(英文为biodiversity 或biological diversity)是一个描述自然界多样性程度的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对于生物多样性,不同的学者所下的定义是不同的。例如oNorse et al.(1986)认为,生物多样性体现在多个层次上。而Wilson等人认为, 生物多样性就是生命形式的多样性("The diversity of life") (Wilson & Peter, 1988; Wilson, 1992)。孙儒泳(2001)认为,生物多样性一般是指"地球上生命的所有变异"。 �� 在《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1992)里,生物多样性的定义是"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变异性,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The variability among living organisms from all sources including: inter alia, terrestrial, marine and other aquatic ecosystem and the ecological complexes of which they are part, this includes diversity within species, between species and of ecosystem)"。�� 在《保护生物学》一书中,蒋志刚等(1997)给生物多样性所下的定义为:"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 综合各家的观点,我们认为,"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 3.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组成�� 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 (1) 遗传多样性(genetic diversity)��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的总和。这些遗传信息储存在生物个体的基因之中。因此,遗传多样性也就是生物的遗传基因的多样性。任何一个物种或一个生物个体都保存着大量的遗传基因,因此,可被看作是一个基因库(Gene pool)。一个物种所包含的基因越丰富,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基因的多样性是生命进化和物种分化的基础。�� 狭义的遗传多样性主要是指生物种内基因的变化,包括种内显著不同的种群之间以及同一种群内的遗传变异(世界资源研究所,1992)。此外,遗传多样性可以表现在多个层次上,如分子、细胞、个体等。在自然界中,对于绝大多数有性生殖的物种而言,种群内的个体之间往往没有完全一致的基因型,而种群就是由这些具有不同遗传结构的多个个体组成的。�� 在生物的长期演化过程中,遗传物质的改变(或突变)是产生遗传多样性的根本原因。遗传物质的突变主要有两种类型,即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变化以及基因位点内部核苷酸的变化。前者称为染色体的畸变,后者称为基因突变(或点突变)。此外,基因重组也可以导致生物产生遗传变异。�� (2) 物种多样性 (species diversity)�� 物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对于什么是物种一直是分类学家和系统进化学家所讨论的问题。迈尔(1953)认为:物种是能够(或可能)相互配育的、拥有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他类群存在着生殖隔离。我国学者陈世骧(1978)所下的定义为:物种是繁殖单元,由又连续又间断的居群组成;物种是进化的单元,是生物系统线上的基本环节,是分类的基本单元。在分类学上, 确定一个物种必须同时考虑形态的、地理的、遗传学的特征。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物种必须同时具备如下条件:①具有相对稳定的而一致的形态学特征,以便与其他物种相区别; ②以种群的形式生活在一定的空间内,占据着一定的地理分布区,并在该区域内生存和繁衍后代; ③每个物种具有特定的遗传基因库,同种的不同个体之间可以互相配对和繁殖后代,不同种的个体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不能配育或即使杂交也不同产生有繁殖能力的后代。�� 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物种多样性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指一定区域内的物种丰富程度,可称为区域物种多样性;其二是指生态学方面的物种分布的均匀程度,可称为生态多样性或群落物种多样性(蒋志刚等,1997)。物种多样性是衡量一定地区生物资源丰富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 在阐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时,最常用的指标是区域物种多样性。区域物种多样性的测量有以下三个指标:①物种总数,即特定区域内所拥有的特定类群的物种数目 ;②物种密度,指单位面积内的特定类群的物种数目; ③特有种比例,指在一定区域内某个特定类群特有种占该地区物种总数的比例。��(3) 生态系统多样性(ecosystem diversity)�� 生态系统是各种生物与其周围环境所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所有的物种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之中,不仅各个物种之间相互依赖,彼此制约,而且生物与其周围的各种环境因子也是相互作用的。从结构上看,生态系统主要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所构成。生态系统的功能是对地球上的各种化学元素进行循环和维持能量在各组分之间的正常流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主要是指地球上生态系统组成、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包括生境的多样性、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等多个方面。其中,生境的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基础,生物群落的多样化可以反映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 近年来,有些学者还提出了景观多样性(landscape diversity),作为生物多样性的第四个层次。景观是一种大尺度的空间,是由一些相互作用的景观要素组成的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景观要素是组成景观的基本单元,相当于一个生态系统。景观多样性是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程度。 遗传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施立明等1993 葛颂等1994),或者说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物种多样性是是构成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本单元。因此,生态系统多样性离不开物种的多样性,也离不开不同物种所具有的遗传多样性。 4. 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国际社会所达成的有关自然保护方面的最重要公约之一。该公约于1992年6月5日在联合国所召开的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正式通过,并于1993年12月29日起生效(因此每年的12月29日被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目前为止,已有 100多个国家加入了这个公约。该公约的秘书处设在瑞士的日内瓦,最高管理机构为缔约方会议(CoP)。 CoP由各国政府代表组成。其职责为:按照公约所规定的程序通过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修正案、附件及议定书等。��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目标是: �� (1)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对资源的持续利用;�� (2)促进公平合理地分享由自然资源而产生的利益。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一些方面:�� (1)各缔约方应该编制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持续利用的国家战略、计划或方案,或按此目的修改现有的战略、计划或方案。 �� (2)尽可能并酌情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其持续利用纳入到各部门和跨部门的计划、方案或政策之中。�� (3)酌情采取立法、行政或政策措施,让提供遗传资源用于生物技术研究的缔约方,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切实参与有关的研究。�� (4)采取一切可行措施促进并推动提供遗传资源的缔约方,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公平的基础上优先取得基于其提供资源的生物技术所产生的成果和收益。�� (5)发达国家缔约方应提供新的额外资金,以使发展中国家缔约方能够支付因履行公约所增加的费用。 �� (6)发展中国家应该切实履行公约中的各项义务,采取措施保护本国的生物多样性。二、 生物多样性的起源与发展 ��1.地球上生物演化的历史����地球上迄今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用放射测定法测出的年龄是38亿年。但是,通过测定陨石和月球岩石的年龄以及其他天文学的证据表明,地球与太阳系的形成大约在46亿年前(彭奕欣、黄诗笺, 1997)。����(1)前寒武纪 (亿年前)���� 通过对1978-1980年澳洲西部出土的丝状化石的研究,表明大约在35亿年前,地球上便出现了原核生物。最早的原核生物可能是异养生物。在南非的岩石中所发现的化石表明,距今31-34亿年前蓝藻类(蓝细菌)开始形成。蓝藻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大约在20亿年前,光合作用所释放出来的氧气使大气层中开始含有氧气,这可能会导致许多厌氧生物的灭亡,但甲烷细菌以及它们的近缘种类仍然在无氧的环境中存留至今。由蓝藻和其他原核生物占优势的时代大约历时20亿年。����最早的真核生物的出现大约在距今14-15亿前。真核生物的起源是生物演化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因为伴随着真核生物的形成,染色体、减数分裂和有性繁殖开始出现。在前寒武纪(亿年前), 真核生物中的真菌、原生动物以及藻类中的几个门便形成了,动物与植物开始出现分化。到前寒武纪结束时,腔肠动物、环节动物或节肢动物等几个动物的门开始形成。����(2)古生代�� ��寒武纪(亿年前):在大约距今5亿9000万年前,类型丰富多样的无脊椎动物的出现标志着寒武纪的开始。在这个时期,以三叶虫为代表的节肢动物门以及腕足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多孔动物门、棘皮动物门的许多纲开始形成。这些门类存留至今,仍然有一些种类生存下来。在距今亿年前的海相沉积中,发现了最早的脊椎动物的遗迹-甲胄鱼外甲的碎片。在寒武纪时,所有动物的门都已经形成了。����奥陶纪(亿年前):许多动物的门出现适应辐射,形成了大量的纲和目。例如棘皮动物形成了21个纲,腔肠动物门中珊瑚纲也开始出现了。奥陶纪时期,无颌、无鳍的甲胄鱼大量出现并留下了完整的化石。����志留纪(距今亿年前):生物多样性增加,无颌类出现多样化。同时,有颌类中的盾皮鱼开始出现。维管植物(蕨类)和节肢动物(蝎子、多足类)开始侵入陆地。�� 泥盆纪(距今亿年前):珊瑚和三叶虫发生大规模的适应辐射;头足类出现。无颌类和盾皮鱼达到多样性的高峰。泥盆纪被称为"鱼类的时代",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陆续起源并随后发生了适应辐射。与此同时,两栖类、苔藓、维管植物(蕨类、裸子植物)和昆虫起源于这个时期。 �� 石炭纪(距今亿年前):陆生孢子植物(蕨类)繁盛并形成大面积的森林,两栖动物的种类多样化,并出现最早的爬行类。昆虫发生适应辐射,一些原始的目(直翅目、蜚蠊目、蜉蝣目、同翅目等大量出现。�� (3) 中生代�� 二叠纪(距今亿年前):爬行动物出现适应辐射,兽孔类成为占优势的类群;昆虫的各个类群多样化,形成了蜻蜓目、半翅目、脉翅目、鞘翅目、双翅目等类群。菊石大量增殖。�� 三叠纪(距今亿年前):菊石第二次大规模增殖,海洋无脊椎动物的一些类群(如双壳类)的多样性增加。裸子植物开始占优势。爬行类出现适应辐射,形成了龟类、鱼龙、蛇颈龙和初龙类(进一步形成植龙、鳄类和恐龙)。早期哺乳动物出现。大陆开始漂移。�� 侏罗纪(距今亿年前):恐龙多样化,翼龙、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等种类出现。原始鸟类(始祖鸟等)出现。古代哺乳动物、裸子植物占优势。大陆继续漂移。�� 白垩纪(距今亿年前):大多数大陆分隔开来,恐龙继续适应辐射并在本期结束时灭绝。最早的蛇类出现并发生适应辐射。具有现代鸟类特征的黄昏鸟出现。被子植物和哺乳类开始多样化,有袋类与有胎盘类哺乳动物开始分化。�� (4)新生代�� 第三纪(距今6500-200万年前):被子植物大规模的多样化,并成为在森林中占优势的组成成分。昆虫发生适应辐射,并形成了大多数的现代科。脊椎动物的许多现代科已经形成。�� 第四纪(距今200万年前到现在):冰川反复出现,大型哺乳动物(如剑齿虎、猛犸象、大型的美洲野牛等)绝灭,人类出现。 2.物种形成(speciation)的基本方式�� 从原有的物种中形成一个新的物种,称为物种形成。对于新的物种形成的机制有不同的假说,但基因突变、自然选择是两个基本的过程。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根据成种的区域,大致可以分为异域型、同域型和邻域型三种。�� (1) 异域型的物种形成�� 一个物种的多个种群生活在不同的空间范围内,由于地理隔绝使这些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出现障碍,导致特定的种群积累着不同的遗传变异并逐渐形成各自特有的基因库,最终与原种群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的物种。�� (2) 同域型的物种形成�� 生活在同一区域内的物种,由于资源的限制和种群内部的激烈竞争,导致生态位出现分化。占据不同生态位的群体出现基因交流的障碍,通过生殖隔离而形成新的物种。�� (3) 邻域型的物种形成�� 有些物种的分布区很广但扩散能力较差,在其分布区的边缘地带的一些种群,由于栖息地环境的差别而形成基因交流的阻碍,逐渐建立起自己独特的基因库,并形成生殖隔离,最终形成了新的物种。 三、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1. 自然资源与生物资源��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人类可以直接获得并用于生产或生活中的各种物质的总和。自然资源一般是指天然存在的自然物。自然界的任何部分,包括土壤、水、森林、草原、矿物、野生动植物等物质,凡是人们可以用于改善自己生产或生活状况的,均属于自然资源。197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自然资源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自然资源的范围将不断扩大。例如,过去被认为属于外在因素的空气、自然风景等,现在已经属于自然资源的范畴。�� 自然资源的比较确切的定义为:在现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研究情况下,为了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要而被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量(金鉴明等,1991)。��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一般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气侯资源:包括空气、热量、光线、风、降水等。�� (2)水资源:包括地上水(江、河、湖、海)与地下水两部分。�� (3)矿物资源:金、银、铜、铁等各种金属矿物,各类宝石,及各 种可做建筑的岩石。�� (4) 能源:包括太阳能、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5)生物资源:生物资源是自然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生命的自然资源。包括动、植物和微生物。生物资源和其它非生物资源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如果进行合理开发,能够长期予以利用。 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资源也就是生物多样性,有的生物已被人们作为资源所利用,另有更多生物,人们尚未知其利用价值是一种潜在的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一般人们利用生物资源时,没有经过市场流通而直接被消费,只是取而用之而已。生物多样性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在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中,生物多样性的开发与利用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直接价值(Direct Value):也叫使用价值或商品价值。是人们直接收获和使用生物资源所形成的价值。包括消费使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两个方面。�� 消费使用价值:指不经过市场流通而直接消费的一些自然产品的价值。生物资源对于居住在出产这些生物资源地区的人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人们从自然界中获得薪柴、蔬菜、水果、肉类、毛皮、医药、建筑材料等生活必需品。尤其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利用生物资源是人们维持生计的主要方式。 �� 例如: �� A. 大约80%的世界人口仍主要依赖从植物中获得的各种药材(Farnsworth, 1988)。 在亚马孙河流域有2000多种动植物被作为药用, 在中国,能够入药的物种多达5000多种。�� B. 木材和动物粪便提供了尼泊尔,坦桑尼亚和马拉维主要能源需求的90%和其它一些国家的80%(Pearce, 1987)。�� C. 在偏僻地区生活的居民的蛋白质主要来源于狩猎野生动物。在非洲,野生动物的肉制品在人们食物中占据了所需蛋白质的很高的比例;在尼日利亚为20%,博茨瓦纳为40%;扎伊尔为75%;在加纳,大约75%的人口的蛋白质来源为动物,包括各种鱼类、昆虫和蜗牛;在尼日利亚的一些边远地区,猎物为人类提供的蛋白质占其年消耗总量的20%。�� D. 在马来西亚东部的沙捞越(Sarawak),猎人每年捕获到并吃掉的野猪的价值可折合成市场价的40亿美元。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要捕获1亿吨的鱼类, 主要为野生鱼类,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被渔民自己吃掉。�� 生产使用价值:指商业上收获时,用于市场上进行流通和销售的产品的价值。(生物资源的产品一经开发,往往会具有比其自身高出许多的价值,常见的生物资源产品包括:木材、鱼类、动物的毛皮、麝香、鹿茸、药用动植物、蜂蜜、橡胶、树脂、水果、染料等) �� 例如:在美国西部,可从一种药鼠李的树皮中提取轻泻剂产品,十分的畅销,每年约为100万美元,而市场销售价更高达每年7500万美元。在1976-1984年期间,美国从生物资源方面获得的利润高达每年876亿美元。�� 木材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出口产品, 全世界每年的木材产值在750亿美元以上。在印度尼西亚,木材是第二大出口产品,地位仅次于石油。从1981-1983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出口的木材产品的价值为平均每年81亿美元。�� 一些非木材的生物产品也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例如:印度尼西亚1982年非木材产品的对外贸易达2亿美元。�� (2)间接价值:生物资源的间接价值是与生态系统功能有关,它并不表现在国家的核算体制上,但它们的价值可能大大超过直接价值。而且直接价值常常源于间接价值,因为收获的动植物物种必须有它们的生存环境,它们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没有消费和生产使用价值的物种可能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供养那些有使用和消费价值的物种(陈灵芝,1994)。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包括非消费性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存在价值和科学价值四种价值。�� ①非消费性使用价值:保护生物资源可以为人类社会带来日益增长的利益,这种效益因地域和物种的不同而各不相同。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 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使光能经绿色植物进入食物链,从而给可收获物种提供维持系统。�� *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传粉、基因流动、异花授精的繁殖功能、维持环境的效力和对经济物种获取有益遗传品质有影响的物种,保持进化过程,在生态系统中使竞争者之间保持永恒的张力。�� * 污染物的吸收和分解,包括有机废物、农药以及空气和水污染物的分解作用。�� * 娱乐和生态旅游(recreation and ecotourism)。指人们采用不同的方式利用生物资源开展娱乐活动。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条件下进行旅游活动称为生态旅游。如野外观鸟、赏花、森林浴等。这些活动的价值也叫休闲价值。在全世界,生态旅游可获取120亿美元的收入。例如, 在加拿大,每年大约84%的人口要参与到与野生动物有关的娱乐活动中去(如狩猎、参观动物园、保护区旅游等),每年可为加拿大创造约8亿美元的收入(Fillon等,1985)。我国四川省九寨沟,社区共管。另外,生态旅游还有一定的生态教育功能。�� * 保护土壤:受自然植被覆盖和凋落层保护的优质土壤可保持肥力、防止危险滑坡、保护海岸和河岸以及防止淤积作用对珊瑚礁、淡水和近海渔业的破坏。�� * 调节气候: 生态系统对大气候及局部气候均有调节作用包括对温度降水和气流的影响 �� * 稳定水文:在集水区内发育良好的植被具有调节迳流的作用。植物根系深入土壤使土壤对雨水更具有渗透性。有植被地段比裸地的径流较为缓慢和均匀。一般在森林覆盖地区雨季可减弱洪水干季在河流中仍有流水。例如马来西亚森林集水区内,每单位面积迳流在高峰期大约相当于橡胶园油棕园内迳流量的50%。在迳流的低峰期约为种植园的1倍。�� ②选择价值: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以尽可能多的基因,可以为农作物或家禽,家畜的育种提供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机会。 例如:家猪与野猪杂交,培育形成了瘦肉型猪的新品种。 家鸡目前已有上百个不同的品种,均来自于原鸡。紫杉和红豆杉中提取抗癌药物。(现在自然界的许多野生动植物,也许断时间内人类无法进行利用,其价值是潜在的。也许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发现其价值,找到利用它们的途径。因此多保存一个物种,就会为我们的后代多留下一份保贵的财富。)�� ③存在价值:有些物种,尽管其本身的直接价值很有限,但它的存在能为该地区人民带来某种荣誉感或心理上的满足。例如:我国的大熊猫,金丝猴,褐马鸡等是我国的特产珍稀动物,全国人民都引以为荣。熊猫已成为中国的象征。�� ④科学价值:有些动植物物种在生物演化历史上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其开展研究有助于搞清生物演化的过程。如一些孑遗物种(银杏)。 3.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密切相关。�� (1) 首先,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我们的食物全部来源于自然界,维持生物多样性,我们的食物品种会不断丰富。人民的生活质量会不断提高,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 (2) 生物多样性还在保持土壤肥力、保证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本章特别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在本章有限的篇幅里不可能详尽地介绍,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看也没有必要。因此,教师应注意避免加重学生的负担,应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和行动上。 本章的“角色扮演”是一个新的栏目,这一栏目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口头表达能力、与人合作和发扬民主思想的一个好的载体,其意图是让学生通过一个具体事例“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来理解和学会处理在实施保护生物多样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重大问题及各种关系,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能力。因此,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 本章的“课外实践”栏目“设计并安放人工鸟巢”,是让学生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既能形成爱鸟的情感,又能获得一定的技能,教师应把这一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2.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3.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4.参与一种珍稀动物或植物保护的辩论和协商活动,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民意识。 二、教学策略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现代社会的热门话题之一,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宣传片供学生上课时观看,这样更有利于形成强烈的视觉和语言效果,体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因此,本章的教学策略可充分运用现代传播媒体,灵活多变和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关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说明。第一个方面是17世纪以来鸟类和哺乳类灭绝的数据;第二个方面是我国特有的部分珍稀动植物图片及文字说明。建议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第二个方面上。除了课本提供的几种动植物外,教师还应启发学生列举我国还有哪些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并指出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种类很多,在世界上位居前列。另外,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珍稀动植物的录像片,以便进一步增强学生热爱动植物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关于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教材列举了4个具体事例,分别从滥砍乱伐、滥捕乱杀、环境污染和外来物种的入侵等四个方面进行说明,这样做避免了空泛说教,能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不要只注重于事例本身,而应通过讨论题引导学生分析是人类的哪些行为导致了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身边是否有这些行为,自觉地宣传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即就地保护。在这里教师应强调依法保护。只有严格按照法律办事,才能保护好生物的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章的角色扮演活动非常具有针对性,这是因为在我国人与大象、与野猪、与大熊猫等野生动物争地的现象常有发生。本章中的角色扮演活动,虽然是以白头叶猴为例进行说明的,但并不是要求每位教师都必须以这个事例开展活动,而是以这个事例为模本,结合当地某种珍稀动物或植物为例进行辩论和协商活动。这样做会更具有针对性,更能形成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公民意识。为了保证角色扮演活动的成功,课前应组织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如收集必要的背景资料,让角色扮演者写好发言提纲等。在准备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不要过多地限制学生,应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独立完成角色扮演的任务。 本章的技能训练有两层意思:一是训练学生根据鸟类的足形推测其栖息环境和种类;二是提醒学生,要爱护鸟类,要与违法捕杀野生鸟类的行为作斗争。 本章教学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要过分局限于教材,可灵活补充身边正在发生的或新闻媒体正在报道的鲜活事例。 2.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调动学生举办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图片展,也可举办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板画活动,使保护生物多样性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 3.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对当地某种亟待保护的珍稀动植物或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行为进行调查研究,并形成书面文字,向当地政府的有关部门或当地新闻媒体反映。 三、参考答案 资料分析 1.森林大面积减少使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造成空气、地面湿度降低,使许多植物,尤其是阴湿植物减少或衰亡;同时由于动物失去了栖息地和食物,一些动物种类数量急剧减少,以至濒临灭绝。 2.是非法武装盗猎分子对藏羚羊疯狂的捕杀造成的。 3.生活污水排入水体,大大促进了水体的富营养化,使藻类植物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这些生物遗体被分解时,大量消耗水中氧气,并产生有毒物质,从而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种类和数量锐减。 4.水葫芦的疯长,使得其他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失去生存空间和营养物质,导致其他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 5.除以上因素外,还有大气污染,过度捕捞,过度利用,农、林、渔、畜牧业品种结构单一化,工业化和城市的发展,以及法律法规不健全和全球气候变化等。 技能训练 执法人员判断该餐馆出售的食品中有野生鸟类,是根据该餐馆垃圾桶中鸟的足与家禽的足有明显的不同,野生鸟类的足有尖锐的钩曲或细长的腿。 从几种鸟足的形态来看:左图所示的足,粗大有力,爪锐利而钩曲,是猛禽类的足。猫头鹰、苍鹰和秃鹫等都属于猛禽类。它们以捕食小动物为食,以树栖生活为主,也有的生活在岩洞中。中图所示的足,短而健壮,两趾向前,两趾向后,趾端有尖利的勾爪,适于攀缘,是攀禽类的足。啄木鸟、杜鹃等都属于攀禽类。它们以昆虫为食,以树栖生活为主。右图所示的足,趾间少蹼,腿细长,适于在浅水中行走,是涉禽类的足。丹顶鹤、白鹭等都属于涉禽类。它们以水中鱼、虾及水生小动物为食,适于在近水浅滩或沼泽地中行走。 练习 2.鼠、蚊、蝇等有害动物由于繁殖力强,对人类和部分动物有害,但他们是食物链中的一环,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尽管这些动物对人类直接有害,但不应该完全消灭它们,而应该是控制其发展,使之维持在一定数量。 四、背景资料 鸟类的几大生态类群 根据鸟类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特点,可以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生态类群,主要有鸣禽类、游禽类、走禽类、鹑鸡类、猛禽类、攀禽类、涉禽类(后三种见参考答案中“技能训练”部分)。 鸣禽类 鸣禽类的足短而细,三趾向前,一趾向后。鸣禽类大都善于鸣啭,巧于营巢。常见的种类有家燕、画眉、黄鹂、百灵等。 游禽类 游禽类的足短,趾间有蹼,善于游泳。游禽类通常在水上或近水处生活。常见的种类有豆雁、天鹅、鸬鹚和鸳鸯等。 走禽类 走禽类的足趾减少。翼退化,胸骨上没有龙骨突,善于行走。走禽类是体型最大的鸟类类群,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的沙漠和草原地带。常见的种类有鸵鸟、鸸鹋等。 鹑鸡类 鹑鸡类的后肢中型而强健,趾端有钩爪,善走,不善飞,常以爪拨土觅食。常见的种类有鸡、鹌鹑和环颈雉等。褐马鸡和绿孔雀等珍稀鸟类也属于鹑鸡类。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这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这是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森林的超量砍伐、草原的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以及围湖造田、沼泽开垦、过度利用土地和水资源等,都导致野生生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甚至消失,影响到物种的正常生存。例如,过去北大荒(东北的沼泽湿地)曾出现的“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情景已随着大规模的农垦而消失。我国的脊椎动物由于这方面的原因而造成濒危或灭绝的物种,约占全部濒危或灭绝的物种的67%。 栖息地缩小和破坏已成为我国一些动物数量减少、分布区面积缩小、濒临灭绝的最重要原因。许多为保护濒危物种而建立的自然保护区被大面积的已开发地区所包围,成为“生态孤岛”。由于森林采伐迹地、居民生活区或其他的人类生产活动区的隔绝,使被保护动物在保护区内部的必要迁移受到限制,受到保护的物种在其分布区内被分割在互不相连的保护区内,形成一个个孤立的小种群。例如,我国珍贵濒危动物大熊猫的保护就受到栖息地破坏的严重威胁。 掠夺式的开发利用 滥捕乱杀和滥采乱伐使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例如,在濒临灭绝的脊椎动物中,有37%的物种受到过度开发的威胁。许多野生动物因被作为“皮可穿、毛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药”的开发利用对象而遭到灭顶之灾。 环境污染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1998)报道,我国1998年废水排放量达到395亿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 090万吨,烟尘1 452万吨,工业粉尘1 322万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7 034万吨,酸雨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0%。我国不少河流和湖泊由于遭到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而导致水生生物大量减少或消失。 外来物种的影响 外来物种的引入使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例如,大米草是60年代从美国引进到福建的一种植物,当时认为它有保护海堤、做饲料和燃料的用途。由于大米草的繁殖能力极强,很快遍布9 338 hm2海滩,致使鱼虾及贝类等水产品遭到毁灭性打击,其中霞浦县200多种生物濒于绝迹。 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还有很多,如农、林、渔、畜牧业品种结构单一化,工业化和城市的发展,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更深层的原因,如法律和制度上的缺陷,缺乏科学知识,没有认识到资源和环境的真实价值,生物资源利用和保护产生的效益在占有、管理和分配上的不均衡等。总之,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以及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等等。下面简要介绍其中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就地保护 就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最为有效的一项措施。就地保护是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就地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等。就地保护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我国于1956年在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截止到1999年底,我国已建成自然保护区1 146个,约占陆地国土总面积的8.8%。到2000年初,我国已经有16个自然保护区加入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中。 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是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因生存条件不复存在,物种数量极少或难以找到配偶等原因,而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迁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补充,它为行将灭绝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的最后机会。 长白山和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简介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和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都是驰名中外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东部,与朝鲜接壤,保护区的中心是以长白山天池为主的火山群。长白山平均海拔500~1 000 m,是松花江、图门江和鸭绿江的发源地。在这里有茫茫的原始森林和各种珍稀动植物,是景观独特、举世难寻的动植物“博物馆”。 据统计,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存着1 800多种高等植物,栖息着50多种哺乳动物,280多种鸟类,50多种鱼类和1 000多种昆虫。长白山的密林深处盛产五味子等珍贵药材,野生动物有濒临灭绝的东北虎以及紫貂、水獭、黑熊等。 1961年,国家在这里建立了面积达190 000 hm2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已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 青海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大通山、日月山和青海南山之间,因断层陷落而成。面积为4 635 km2,湖面海拔3 196 m,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和最大的咸水湖。 青海湖中有5个小岛,其中以鸟岛最为著名。鸟岛面积只有 km2,岛上生活着许多鸟,主要有斑头雁、棕头鸥、鱼鸥、鸬鹚、燕鸥、黑颈鹤、天鹅、赤麻鸭等10多种鸟类,尤其以前4种最多,约占全岛鸟群总数的70%。有人估计,每年大约有10万只鸟在岛上繁殖育雏。人若登上鸟岛,铺天盖地而来的鸟群会使人产生无立足之地的感觉。 鸟岛主要由卵石和沙砾构成,土层瘠薄,再加上地处青藏高原,冬长夏短,多风少雨,干燥寒冷,日夜温差大,只有少数禾本科植物和豆科植物形成稀疏植被覆盖在地表。吸引成千上万只鸟来这里繁衍生息的是青海湖中丰富的鱼类资源。生活在鸟岛上的鸟类,大都以湖中丰富的鱼类为食。青海湖中的鱼类主要是湟鱼。每年春季,鸟群便成群结队地从南方飞来,它们各自选择舒适的地方,筑巢安家,求偶产卵,孵育幼雏。深秋时节,它们又各自带着子女离岛南飞,度过寒冬。 潘文石教授与白头叶猴的研究 教材中有一个角色扮演活动“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为了顺利开展这项活动,下面介绍有关白头叶猴及其保护的一些背景资料。 白头叶猴别名花叶猴,属于猴科,学名为Presbytis leucocephalus,是我国特有种,有人认为是黑叶猴的一个亚种。白头叶猴的头部连同冠毛及颈部和上肩均为白色,像戴一顶白色风帽,手、足背面亦杂有白色,尾的一段为白色。生活于热带、亚热带丛林中,善于攀缘,不仅能在树上悠荡,也会攀登悬崖。常聚集成家族小群生活,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和路线,并有相对固定的栖息地。一般栖息于峭壁的岩洞和石缝中。以嫩叶、芽、花、果为食。 白头叶猴产于我国广西崇左、扶绥一带。分布狭窄,数量稀少,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在国外还没有活体和标本。白头叶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非常近,具有很多与人类相同的遗传基因,而且具有复杂的社会形态。因此,科学家认为白头叶猴的研究价值并不亚于我国的另一特有种——大熊猫。 最早对白头叶猴进行系统科学研究的是潘文石教授。潘文石教授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熊猫及野生动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是国际公认的大熊猫研究权威。因为他对动物的社会行为课题一直很感兴趣,希望研究一种与人类更接近的灵长类动物的社会行为,于是选择白头叶猴作为研究对象。 潘文石教授在研究白头叶猴的过程中,发现由于栖息地减少及偷猎者的双重打击,广西特有的白头叶猴在野外只剩下约700只,比大熊猫还稀少。因此,开展保护行动是当务之急。 潘文石教授是怎样保护白头叶猴的呢?一方面,他率领科研小组对白头叶猴的地理分布、种群数量、繁殖组群等进行观察研究;另一方面又不遗余力地向当地农民和政府部门宣传环保知识,并用自己节省下来的财物帮助当地农民改善做饭条件和教育条件。与在秦岭研究大熊猫时相比,他这次更注重寻找一种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的办法。 1996年,潘文石教授和他的同事刚开始研究白头叶猴时,住在简陋废弃的兵营里,从没洗过澡,顿顿方便面,每天只是进山看猴子,这引起当时的县委书记的注意,他请这些学者进城吃饭和洗澡。于是,潘教授认识了许多当地领导,有机会向他们介绍自己的工作,讲保护白头叶猴和它们生存环境的重要性;讲“生态旅游”对保护白头叶猴和发展当地经济的意义。1997年初,按照潘教授的建议,县里关闭了一座采石场。次年又关闭了另一座采石场。后来那里成为白头叶猴一个7口之家的领地。 潘教授走访与白头叶猴比邻而生的雷寨村村民时发现,当地村民喝的是混浊的池塘水。池塘里还有水牛在洗澡,村里许多人肝肿大,青年人想参军都不合格。他把问题反映给了县领导。县政府拨款在雷寨修建了蓄水池,引山泉水进村。雷寨人喝上了清水,潘教授自然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戴,村民们不再偷猎了,有的还教育外来的偷猎者。有一次,三个当地农民在山里救出一只被铁夹子夹住的白头叶猴,他们把受伤的猴子送到潘教授的研究小组。经过包扎以后,猴子被送回大自然,农民们没要一分钱。这些都使学者们认识到,帮助当地老百姓就是帮助白头叶猴。 1998年5月,潘教授邀请一对美国朋友访问崇左,并参观了附近的巴兰屯村简陋的小学校,为这所学校争取到了万美元的捐款。2000年10月,潘教授在美国接受了5万美元的保罗·盖地野生动物保护奖,不久又获得10万元人民币的福特汽车环保奖。他决定把钱用于在雷寨和巴兰屯两村推广使用沼气。他说:“沼气能代替木材为农民提供燃料,这样,农民能放弃砍伐白头叶猴赖以生存的山林。” 他的善意和慷慨得到了回报。如今,当地农民的环保意识有了根本的改变,偷猎动物的行为已基本得到扼制,烧山垦荒毁林的传统生产方式被政府明令禁止了。保护生态环境,爱护野生动物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而且,崇左县政府已于2001年3月投入200多万元把兵营改建成了白头叶猴的研究基地。北京大学医学部也在崇左建起了医疗站。医疗站对所有人开放——所有这些努力的回报都将是白头叶猴的福音。 经过几年的努力,潘文石科研小组欣喜地发现到2001年6月为止,广西崇左县境内的20多平方公里的研究基地内,白头叶猴已由1996年的不足百只增加到212只。潘文石的梦想——“把当地美丽的喀斯特地貌风光与世界独一无二的白头叶猴两大资源合理利用,开发成为一种全新的环保旅游产业,以求兼顾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成为现实。世界上惟一的白头叶猴生态公园将于2002年在广西崇左县建立。这个生态公园,总面积约24 km2,总投资3 000万元左右,在这里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白头叶猴种群,总共有18群约240只。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 1999年8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公布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下面是《名录(第一批)》中一级保护植物的内容。 光叶蕨、玉龙蕨、水韭属(所有种)、巨柏、苏铁属(所有种)、银杏、百山祖冷杉、梵净山冷杉、元宝山冷杉、资源冷杉(大院冷杉)、银杉、巧家五针松、长白松、台湾穗花杉、云南穗花杉、红豆杉属(所有种)、水松、水杉、长喙毛茛泽泻、普陀鹅耳枥、天目铁木、伯乐树(钟萼木)、膝柄木、萼翅藤、革苞菊、东京龙脑香、狭叶坡垒、坡垒、多毛坡垒、望天树、貉藻、瑶山苣苔、单座苣苔、报春苣苔、辐花苣苔、华山新麦草、银缕梅、长蕊木兰、单性木兰、落叶木莲、华盖木、峨眉拟单性木兰、藤枣、莼菜、珙桐、光叶珙桐、云南蓝果树、合柱金莲木、独叶草、异形玉叶金花、掌叶木。 《生物多样性公约》和“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并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迄今为止,已有160多个国家批准,接受或核准了该公约。为纪念《生物多样性公约》正式生效这一有意义的日子,更为认真履行公约,唤起全社会广泛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提高公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联合国大会于1994年12月29日这天决议:决定从1995年起,每年的12月29日(后改为每年的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在这一天里,世界各国都举行大规模的各种纪念活动。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生物多样性保护进程中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件,是关系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性公约,是全面探讨生物多样性的第一个全球性协议,是世界各国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地利用生物资源和公平地分享遗传资源所创效益的庄重承诺。 《生物多样性公约》生效以来,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联合国有关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政府积极行动,认真履行,一起为保护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而努力。 我国是世界上最先加入该公约的少数国家之一,是最先批准该公约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于1993年底就编制完成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并于1998年完成了《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为指导和推动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国际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自己写吧,给你一些资料【生物多样性概念】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 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中,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 我们目前已经知道大约有200万种生物,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物种就构成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由遗传(基因 )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部分组成。遗传(基因)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上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区域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物种(生态)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点。 有人问根据对自然界的研究可以推断造物主的工作有何特点,据说英国科学家约翰·波顿·桑德森·霍尔丹(. Haldane)回答:“过于喜爱甲虫。”因为甲虫是地球上最大的动物群。美国史密森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ion)的特里·欧文(Terry Erwin)推断,多数未知的甲虫种类可能生存于我们无法靠近的30米高的热带森林树冠层。 【生物多样性与健康 】 生物多样性同样关系到我们的健康和这个星球的健康。实际上,你的健康和这个星球的健康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我们依赖自然环境去帮助我们恢复健康。多少年以来,人们从自然世界中寻找对于伤病的治疗方法。植物为现代医药提供了有效的成分,比如制作阿斯匹林的成分。顺势疗法的医药也是大量利用植物成分的。从金钱的角度看,入药的植物的价值是无法算清的。世界上这些以植物作为基础的药物的总价值大约是6千亿。 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是多数人并不了解的,但在医药公司的科学家们正在忙着从植物中寻找治疗一些特定疾病的特定药物成分。就在不久以前,专家们在太平洋紫杉树和马达加斯加长春花中发现了用于治疗癌症的植物成分。也许,某一天我们能够从一株植物上发现杀死艾滋病病毒的植物成分。 传统医学的医生依赖植物和药草治疗疾病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在现代,人们也十分欣赏传统医学的疗效。比如说,东部非洲的Maasai人以他们的传统方式做肉、牛奶或血制品时,他们会加入一些树皮,这样的方法做出来可以减少胆固醇。 然而,对入药植物和动物的收获也并不都是好事。实际上,对这些植物、动物的需求导致这些物种濒危。传统药物用乌龟入药导致这个物种的极度衰落。 我们反复地从地球的药柜中搜寻药物。我们需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以便大自然的药柜能够储有现存医药的成分,和未来我们需要抵制新的疾病时制造新药的所需成分。 【生物多样性与你呼吸的空气 】 在一些城市中,尤其是在夏天,呼吸外面的空气是不健康的。我们知道我们必须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工厂废气污染、发电厂的空气污染来保证现代生活。是的,我们都知道这些,但是你知道生物多样性对于环境的自动清洁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吗?你知道生物多样性帮助清洁空气吗? 树和其他绿色植物吸入二氧化碳--这种主要由汽车尾气和工厂排放的产生的温室气体,然后还给自然纯净的氧气。生物多样性是这个世界的空气净化器。 然而,我们持续不断的砍伐树木,把它们切开运往各地。世界上,492种树木物种已经有濒临灭种的危险。我们已经砍伐掉曾经装点着地球的大约一半的树木。我们砍伐但不修复,如此已经伤害了地球的肺。就像一个一天要抽10包烟的瘾君子,一直吸烟,而损坏的肺一块块地被切掉。我们的肺还剩多大一块? 另外,在许多地方,我们引入外来入侵物种。在过去的200年里,我们将一些树种从世界的这一头运到那一头。这种行为有的已经发展到一种产业的规模,像桉树和藤条。也有一些退休人员或旅行者从他们的家乡将土产的植物或是树木带上,随他们旅游。 问题是,这些植物完全适应它们原本的生长地,它们却并不适应新的地点生长。它们也许比当地物种需要更多的水,或者需要杀虫剂来帮助它们不被当地的虫子蛀食。 我们必须尊重自然的安排,不要强迫某些特性的改变。顺其自然。这样,地球的肺能呼吸得更舒服些。 【生物多样性与我们喝的水 】 所有的生命都离不开水,所以,生物多样性也与水资源有关。 因为我们只有有限的水--不是说我们将来什么时候都能从火星上运一船下来--生物多样性、特殊的不同生态系统净化我们的水:森林、土壤和细菌、小溪与云彩一起运作--实际上是过滤,才使我们重新喝到水。没有生物多样性,这个世界就会变得贫瘠与中毒--更像火星--然后我们就不能再生存在地球上了。 所以,问题是,你已经准备好搬到另一个星球上去生活了吗? 【生物多样性、气候和灾难 】 你意识到最近我们一直在遭遇奇怪的气候吗? 科学证据是无法驳斥的:地球的气候正在变化。整个地球上一直发生着奇奇怪怪的事情--珊瑚礁死亡、大型泥石流、不寻常的倾天大雨、一些地区的持续干旱。不管是因为工业排放原因还是自然因素的原因,世界对这些现象的应付机制依旧是相互紧密联系的,从生态系统方面到生态系统中的各类生命间。 例如,在地球上的许多地方,人们发现当他们砍伐森林后,它们的乡村和城镇就容易遭遇洪水。当这种洪水来时,就比以往的洪水要更凶猛、更快速。为什么?不是火箭的推力让它们变得更快,而是因为树可以用它们的根保持水土。根在湿潮季节里吸水并在夏天放出水分来。这是一种自然调节方法。 现在你有两个选择: 1, 帮助保护生物多样性 2, 什么都不作只是去承受 我们希望你选择第一项。我们正是那样做的! 同样的,人们一点也不考虑生物多样性,甚至很少考虑风暴可能造成的危险就把珊瑚红树林全部清除。红树林是自然暴雨的良好缓冲区,同时也是富于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当它们被砍伐,这个缓冲区就不复存在了,无论是对于人类还是其它的物种。 当我们忽视我们应该得到的教训的时候,这个世界上人们的做法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山坡坍塌,整个群落全部被冲走,造成生命的丧失。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也正在用极度悲痛的方式伤害着我们人类。也许现在是我们拾起我们早就该得到的教训的时候了。 什么是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一词是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于自然保护刊物上,《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二条中对“生物多样性”作了如下解释:“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除其他外,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995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NNEP)发表的关于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巨著《全球生物多样性评估》(GBA)给出了一个较简单的定义:“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用句通俗的话说:生物多样性是由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的。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其意义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直接价值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建筑和家具材料、药物及其他工业原料。单就药物来说,发展中国家人口的80%依赖植物或动物提供的传统药物,以保证基本的健康,西方医药中使用的药物有40%含有最初在野生植物中发现的物质。例如,据近期的调查,中医使用的植物药材达1万种以上。 生物多样性还有美学价值,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美化人们的生活。如果大千世界里没有色彩纷呈的植物和神态各异的动物,人们的旅游和休憩也就索然寡味了。正是雄伟秀丽的名山大川与五颜六色的花鸟鱼虫相配合,才构成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的美景。另外,生物多样性还能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的灵感。 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无论哪一种生态系统,野生生物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野生生物之间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共同维系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野生生物一旦减少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要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就要受到影响。 潜在使用价值野生生物种类繁多,人类对它们已经做过比较充分研究的只是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这些野生生物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它的各种潜在使用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因此,对于目前尚不清楚其潜在使用价值的野生生物,同样应当珍惜和保护。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目前,大家公认的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是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或称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这是组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基本层次。 物种多样性常用物种丰富度来表示。所谓物种丰富度是指一定面积内种的总数目。到目前为止,已被描述和命名的生物种有160万种左右,但科学家对地球上实际存在的生物种的总数估计出入很大,由500万到1亿种。其中以昆虫和微生物所占的比例最大。 基因多样性代表生物种群之内和种群之间的遗传结构的变异。每一个物种包括由若干个体组成的若干种群。各个种群由于突变、自然选择或其他原因,往往在遗传上不同。因此,某些种群具有在另一些种群中没有的基因突变(等位基因),或者在一个种群中很稀少的等位基因可能在另一个种群中出现很多。这些遗传差别使得有机体能在局部环境中的特定条件下更加成功地繁殖和适应。 不仅同一个种的不同种群遗传特征有所不同,即存在种群之间的基因多样性;在同一个种群之内也有基因多样性——在一个种群中某些个体常常具有基因突变。这种种群之内的基因多样性就是进化材料。具有较高基因多样性的种群,可能有某些个体能忍受环境的不利改变,并把它们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环境的加速改变,使得基因多样性的保护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基因多样性提供了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的育种材料,使人们能够选育具有符合人们要求的性状的个体和种群。 生态系统多样性既存在于生态系统之间,也存在于一个生态系统之内。在前一种情况下,在各地区不同背景中形成多样的生境,分布着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后一种情况下,一个生态系统其群落由不同的种组成,它们的结构关系(包括垂直和水平的空间结构,营养结构中的关系,如捕食者与被捕者、草食动物与植物、寄生物与寄主等)多样,执行的功能不同,因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也不一样。 总之,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体现,是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中心;基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可以说每一个物种就是基因多样性的载体;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最有效的形式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一般特点 我国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全世界占有十分独特的地位。1990年生物多样性专家把我国生物多样性排在12个全球最丰富国家的第8位。在北半球国家中,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如下。 1.物种高度丰富 我国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仅次于世界高等植物最丰富的巴西和哥伦比亚。 2.特有属、种繁多 我国高等植物中特有种最多,约17 300种,占全国高等植物的57%以上。581种哺乳动物中,特有种约110种,约占19%。尤为人们所注意的是有活化石之称的大熊猫、白鳍豚、水杉、银杏、银杉和攀枝花苏铁,等等。 3.区系起源古老 由于中生代末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上升为陆地,在第四纪冰期又未遭受大陆冰川的影响,所以各地都在不同程度上保存着白垩纪、第三纪的古老残遗成分。如松杉类植物,世界现存7个科中,我国有6个科。动物中的大熊猫、白鳍豚、羚羊、扬子鳄、大鲵等都是古老孑遗物种。 4.栽培植物、家养动物及其野生亲缘种的种质资源异常丰富 我国有数千年的农业开垦历史,很早就对自然环境中所蕴藏的丰富多彩的遗传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培植繁育,因而我国的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的丰富度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例如,我国有经济树种1 000种以上。我国是水稻的原产地之一,有地方品种50 000个;是大豆的故乡,有地方品种20 000个;有药用植物11 000多种等等。 5.生态系统的类型丰富 我国具有陆生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包括森林、灌丛、草原和稀树草原、草甸、荒漠、高山冻原等。由于不同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又进一步分为各种亚类型约600种。如我国的森林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草甸有典型草甸、盐生草甸、沼泽化草甸和高寒草甸等。除此之外,我国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类型也很齐全。 6.空间格局繁复多样 我国地域辽阔,地势起伏多山,气候复杂多变,从北到南,气候跨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生物群落包括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从东到西,随着降水量的减少,在北方,针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向西依次更替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化草原、草原化荒漠、典型荒漠和极旱荒漠;在南方,东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于江南丘陵)和西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于云贵高原)在性质上有明显的不同,发生不少同属不同种的物种替代。参考资料: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