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循环经济发展问题分析
循环经济与供应链金融的相关概念
(一)循环经济的相关概念
所谓循环经济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具有非常明显的不同之处。
首先是经济发展方式的不同。传统经济是按照“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的单向流动方式进行运行,而循环经济则是按照“资源—生产—消费—资源”的方式进行运行。
其次是两种经济的主要特点不同。传统经济的特点是“三高一低”,即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而循环经济的主要特点是“三低一高”,即低开采、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
最后是两种经济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同。传统经济由于“三高一低”的特点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非常严重,而循环经济“三低一高”的特点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非常小。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具有现实必然性。目前,我国自然资源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提高的限制性因素。对于不可再生资源而言,随着过度的开采会逐渐减少,最终会枯竭;而对于可再生资源而言,由于其消耗的速度超过了再生的速度,也在不断减少。
而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都非常低下,将会带来巨大的环境和资源压力,因此迫切要求我国寻求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而循环经济则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一种可行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供应链金融的相关概念
供应链金融的思想最早是从供应链管理中获得启示的。
所谓供应链,是指以某一核心企业为中心,由众多原材料供应企业、产品生产企业、产品销售企业以及消费者等众多经济主体共同组成的一个链条系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它又可以进行不同的定位,如从产品角度分析,它就是一条产品链,从信息流动的角度分析,它就是一条信息链,从资金流动的角度分析,它就是一条资金链。
在供应链所涉及的众多要素中,资金是最重要的。企业的目标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即资金的增值,因此资金的有效管理是维持供应链稳定运行的根本保证。而供应链金融就是对供应链上资金流的有效管理。
供应链金融是指银行以供应链为基础,为供应链中的企业提供更多的更加快捷便利的金融服务的金融活动。通过供应链金融服务,银行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及时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可以有效帮助企业解决短期融资难问题,并为企业提供更高效的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使用价值。
同时,还能促进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信用,提高供应链的运行效率,从而增强供应链的竞争力。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靠单个企业单打独斗来求得生存越来越困难,想赢得市场竞争优势就更加困难。
于是各企业开始寻求抱团发展,以产业集群或供应链的方式来应对市场竞争。供应链金融便应运而生,并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国外,供应链金融已经非常流行,成为各商业银行一个十分重要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点。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供应链金融仍然保持着持续高速的增长。国内的供应链金融起步较晚,但发展也十分迅速。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内各商业银行都在供应链金融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开发了很多供应链金融产品,开始提供越来越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供应链金融主要有三种发展模式。
首先是预付款融资模式。它是采购商先从银行处融资支付给供货商,拿到供货商的提货单后将提货单质押给银行,以后分次付款和提货。通过预付款融资模式,银行直接为采购商提供贷款,缓解了采购商的资金压力。同时银行采用提货单作为质押也不存在风险,这种融资活动对于双方而言是互惠互利。
其次是经营融资,是指经营企业将自己的存货交给银行指定的物流公司保管,然后从银行处获得贷款的金融活动。而应收账款融资是指供货商将未到期的应收账款单转让给银行然后从银行处获得贷款的融资活动。
中小企业的自有资金实力有限,并且常常面临资金短缺问题,供应链金融对于中小企业的意义非常重大,可以极大的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供应链金融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循环经济是一种从资源到产品到废弃物再到资源的.闭路发展模式,在一般的情况下,一个企业的废弃物是难以再次被自身进行转化利用的,即使能够自身进行转化利用,其利用成本也极高,也是不经济的。因此,各企业需要相互合作并建立经济联系,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有效的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
因此,企业往往不是单独的,而是形成一个企业集群,相互之间进行生产要素整合,形成相互交织的网络结构。供应链金融是以相互间具有经济合作关系的企业群体为服务对象,以供应链为基础从而降低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收益。
而且供应链融资还主要是对于核心企业之间具有紧密经济合作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并且它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金融活动,围绕着核心企业之间的经济往来提供金融服务。
从循环经济的发展规律和供应链金融的主要特点可以看出,二者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并且循环经济的发展规律符合供应链金融发展的要求,供应链金融的特点决定它可以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服务,二者的结合可以实现互利共赢。本文侧重于研究供应链金融对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促进作用。
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企业的特点来看,供应链金融对于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非常突出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供应链金融可以有效解决循环经济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由于我国的二元金融体制和利率二元化,再加上中小企业自身财务制度不规范、倒闭风险高、抵押财产较少等特点,单独从金融机构贷款非常困难,而资本市场不健全,从资本市场融资的金额少,机会少,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问题。而供应链金融以整个供应链为考察对象,并且有大企业的支撑作用,还可以充分利用企业之间的信用产品,使得银行愿意为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从而可以极大的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并且还可以为整个供应链中的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从而提高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以及资金的使用效率。
其次,供应链金融可以促进循环经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供应链金融不仅可以很好的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而且可以促进各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从而产生集聚经济效益,并增强各企业的竞争力。
最后,供应链金融可以有效推动循环经济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供应链金融要求众多企业围绕某一核心企业进行经济合作,这就从客观上促进了企业的抱团和集聚,并且企业相互建立经济技术联系,形成供应链,也更容易从银行处获得贷款,从而解决融资难问题,在利益动机的驱使下,各企业也会主动寻求经济合作,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集群。
供应链金融在支持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供应链金融对中小循环经济企业的支持力度还不够。我国目前的供应链金融要求企业必须以某一核心企业为中心形成经济合作才会向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但事实上,目前都是大型国有企业之间相互形成经济合作,只有很少一部分中小企业能够参与大企业的经济合作,并获得供应链金融的服务,还有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并不满足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要求,因而就得不到供应链金融的贷款服务。但实际上,最需要融资服务的恰恰是普遍面临融资难问题的中小企业,大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的资金都非常充足,对供应链金融服务的需求并不是很强,这也导致了供应链金融资源的浪费。
其次就是银行面临的风险仍然较大。虽然供应链金融要求各中小循环经济企业以某一核心企业为中心形成相互合作的关系,但核心企业并不承担给中小循环经济企业担保的责任,银行只是以供货单或应收账款单为质押,为中小循环经济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但中小循环经济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各种质押品的价值和风险性也很难准确评估,并且中小循环经济企业倒闭的风险也大,因此商业银行的风险也较大。特别是如果核心企业出现问题,将会导致整个供应链出问题,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更大的风险。
完善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供应链金融体系的建议
(一)政府层面要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市场经济强调“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但市场也不是万能的,受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市场也存在失灵现象,因此也需要政府的适当干预。而政府的干预不是对循环经济企业的行为进行规定,而只需要为企业营造一种良好的市场环境。一方面,政府要制定有关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并出台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大力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要促进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与创新。政府要从法律层面,完善与供应链金融相关的法律制度,为其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从而引导和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到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供应链金融活动中来,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金融机构要完善和创新风险控制体系,加大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
从国外的供应链金融实践来看,它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是金融机构未来非常有发展潜力的一项业务。目前制约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水平较低,导致其风险较大。因此,促进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关键是商业银行要提高其风险控制水平。为此,商业银行应注意对循环经济企业供应链核心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跟踪评价,清除供应链上的不合格循环经济企业,保证供应链的健康发展。要努力创新风险监控技术手段,提高对于循环经济企业的监控水平,以及风险预测水平,通过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前发现企业存在的各种问题,以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同时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其它金融机构也应积极参与循环经济供应链金融活动中来,形成一个结构和功能完善的供应链金融体系,以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循环经济企业要增强自身实力,赢得金融机构信任和支持
目前,供应链金融对循环经济发展支持不够一方面是金融机构不够积极,其服务水平较差,另一方面是由于循环经济企业自身也存在问题,导致其吸引力不够。因此,循环经济企业必须注重自身的发展,增强自身的实力和信用,才能赢得供应链金融的和合作兴趣。循环经济企业需要不断加强企业的组织结构建设,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同时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增强企业财务信息的规范性、公开性和透明度,以赢得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任。此外,各循环经济企业之间应努力加强合作,以及产业集聚,发挥集聚经济效益,从而增强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
《供应链金融》(深圳发展银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金融”课题组)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供应链金融
作者:深圳发展银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金融”课题组
豆瓣评分:
出版社:上海远东
出版年份:2009
页数:299
内容简介:
最近,《欧洲货币》杂志将供应链金融形容为近年来“银行交易性业务中最热门的话题”。一项调查显示,供应链融资是国际性银行2D07年度流动资金贷款领域最重要的业务增长点。在肇始于次贷问题的金融危机中,供应链金融在西方银行业的信贷紧缩大背景下一枝独秀,高速增长的态势依然。
与此同时,国内银行业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创新实践也方兴未艾。以深圳发展银行为代表,越来越多的银行将供应链金融纳入自身的市场定位和竞争策略体系,产品系列、风险控制理念和营销模式也逐渐成形。不仅如此,供应链金融这一命题的出现,也倏然启动了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银行业变革、产业竞争等一系列老问题的新思维。
在这个背景下,深圳发展银行一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金融”课题组在广泛的实证研究基础之上,从系统论角度及多个分维度,对这一创新进行了专业化的经验梳理和理论建构。本书所论及的一系列实践模型及其价值研析,对金融同业、供应链管理者和中小企业具有很高的借鉴、参考和启发意义。同时,作者所提供的关于供应链金融的创新性理论框架,为学界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了进一步深化的基础。
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怎么创新
近年来,凭借着电子商务、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成熟,一些大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和电商平台,积极向供应链的上下游延展业务,试图分享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市场份额,同时也加速了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阶段的全面到来。那么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应该如何创新呢?
一、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分析
供应链金融是在企业进行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产生的,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只关注信息流和物流,忽视了对资金流的管理,使得信用高、易获得银行贷款的核心企业与供应链中资信较差、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形成流动资金不平衡问题,并且由于核心企业通常会利用其强势地位占用一定的流动资金,使得中小企业资金的收支不能在同一时刻发生,从而产生资金缺口。供应链金融就是通过商业银行的介入,利用核心企业的信用保障,将低成本的资金流引入到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中,解决其资金缺口问题,从而维持整个供应链资金的高效运转。
(一)供应链金融模式
供应链金融模式即传统供应链金融线下模式,阶段的“1+N”模式是指商业银行围绕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的信用作为支持,为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其中,“1”代表核心企业,“N”代表产业链上下游众多中小企业群体。这一概念最早由原深圳发展银行(现平安银行)在2003年提出。
鉴于长期的业务往来与合作,核心企业普遍对于上下游中小企业的实际经营及资信等情况相对了解。该模式的优势在于商业银行可以利用核心企业的风险把控,批量拓展与之相关的上下游企业,依托核心企业对这些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此模式以商业银行为主导,以核心企业为信用载体,主要通过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融资和预付账款融资等形式实现,使得商业银行能够挖掘在传统信用体系下无法拓展的中小型企业客户。
但由于整个流程是基于线下的传统模式,效率较低,且银行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规模的扩张受到限制,另外该模式也没有实现供应链金融所要求的信息流共享,以及物流、资金流、商流的对接。
(二)供应链金融模式
供应链金融模式进入了供应链金融线上化的阶段。通过技术手段对接供应链的上下游及各参与方,其中包括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银行、小贷公司等资金提供方、物流公司等,将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线化,实时掌握供应链中企业经营情况,从而控制贷款的风险。2010年供应链金融率先由原深圳发展银行推出,该行与国内几家大型物流公司合作,构建了线上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将传统供应链金融线上化。
供应链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线下传统业务的网络平台的迁移,更重要的意义是实现了授权信息共享与在线协同,供应链各方的效率得到迅速提高,同时为进一步提供适应于供应链的征信、融资、结算、理财等风险管理手段与融资金融服务打下基础。
然而这一阶段的本质与时代并没有区别,在此阶段供应链上的物流、商流、资金流等信息数据只是初步实现了归集和整合,核心贸易数据各自掌握在核心企业、物流企业或电商交易平台等各方手中,很难形成综合的大数据风险评估体系,对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等难以做到精准的评估。
(三)供应链金融模式
供应链金融模式也可称为“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是通过互联网技术的深度介入,打造一个综合性的大服务平台,代替核心企业“1”来给平台上的中小企业“N”提供信用支撑,其中“1”代表服务于供应链的综合服务平台,两端“N”分别代表上下游中小企业,以企业的自身交易为核心,不再需要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来为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支持。
目前部分银行已经进入了供应链金融 时代,如2014 年7月,平安银行在自身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基础上推出“橙 e 网”,通过自建的电子商务云服务平台,与第三方物流、信息平台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定位为最适合产业链“熟客交易”的协作生态圈,集成平安集团优势金融资源,为客户提供供应链在线融资、在线支付、在线理财、在线保险等综合金融服务。
该模式不再是传统线下业务的简单转移,而是银行将供应链企业采购、生产、交易、运输仓储等环节的行为信息和相关数据在平台上高度融合,拓展为围绕中小企业自身交易的“N+N”模式,同时整合供应链各主体方,共同打造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
二、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存在问题
整体来看,由于技术手段、市场环境和监管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国内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还存在一系列阶段性问题。
(一)产品结构趋同缺乏创新
自原深圳发展银行在银行业率先提出“供应链金融”品牌后,国内各家银行也相继进行了实践不断演绎发展,并积极向线上化推进,但整体来看,各家银行产品范围、服务内容等方面已趋同,在产品设计理念上并没有绝对的领先优势,缺乏创新和特点,区别仅在于是否能满足供应链金融“短频快”的业务要求,实现全流程风险实施控制。同时相对于大型商业银行,中小商业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产品结构单一,产品系统不够成熟,尚不能很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灵活多样的需求,从而造成了客户和利润的流失。
(二)风险管理水平需不断提高
供应链金融业务参与企业多、业务流程复杂,而且供应链上各个企业相互依存,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影响到整条供应链的正常运行。比如供应链中的共享信息都是由各节点企业的内部信息系统提取或集成的,出于利益方面原因,各节点企业可能会隐藏一些风险性信息和涉及商业秘密的信息,或是伪造数据等方式取银行融资,产生道德风险。随着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不断演进,越来越多新的风险点将暴露出来,这都是对银行全流程风险控制手段的挑战。
(三)信息化管理程度偏低
国际上开展供应链金融的先进银行已经实现信用证贸易下的银行及买方单证统一处理、企业之间通过电子信息化平台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数据共享、信息查询、报告定制等服务,最大程度满足了银企双方合作的自动化和便捷化,为银行创新更多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提供了机会。反观国内,大部分银行金融信息技术与国外存在不小差距,还不能真正实现数据信息共享以及物流和资金流的有效对接,在单证、文件传输、交易环节确认等环节的大量手工操作,这不仅增加了融资成本,大大降低了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效率,也增加了银行操作风险隐患。
三、银行供应链金融创新的建议
(一)加强供应链金融业务产品创新
供应链金融进入模式后,不仅实现了业务的电子化运作,银行和企业的有序性以及彼此间的协调性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高,因此,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创新应以产品创新为主,深度挖掘“互联网+”时代客户需求的变化,通过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为客户创造新的金融供给。在产品创新的基础上,进行流程的优化、信息传递渠道的创新,从而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增强客户粘性。
(二)搭建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对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有着较高的要求,商业银行可与大型电商平台、物流企业强强联合,打造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使银行可以更加便捷地介入供应链的运营管理,多角度、多方面地观测客户资金动向并针对性地挖掘其金融需求。一方面,电商平台对于大数据的处理能力以及信息的整理研究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商业银行与电商平台合作设定对于企业的资信评判标准等其他数据基本要求,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效率。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通过与物流企业的合作能够对交易流程进行追踪,实现资金流、商流、信息流和物流的四流合一,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的信贷成本。
(三)构建供应链金融服务生态圈
传统供应链金融和模式,均以核心企业为重心,以融资服务为主的单一模式,在当前金融脱媒的情况下,核心企业的议价能力不断增强,中小企业仍处于被动地位,由此,商业银行应在升级为线上化模式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对产品的创新。构建以中小企业自身交易为核心的金融服务平台,银行利用平台,整合真实交易的数据,开展以“数据质押”为核心的供应链金融业务,进而逐渐实现去中心化,中小企业能够直接享受综合性的金融服务。
(四)实施差异化供应链金融发展战略
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市场上,不仅仅有各大商业银行,还有大型电商企业、物流企业的角逐。面对同业及异业的激烈竞争,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特色,发展差异化战略,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客户,设计个性化专业化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并根据自身所长,在适合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行业中的某几个领域精耕细作,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才能提升客户的忠实度,提高业务的市场竞争力,打造出自身供应链金融服务品牌。
(五)提升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手段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新模式对商业银行来说是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着不可知的风险,所以在创新产品同时要注重风险的防控。一方面,在企业准入方面,要对行业、市场动态、核心企业经营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防范系统性行业风险。另一方面,在操作流程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技术,对交易数据、行为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对供应链管理的各环节实时监控,充分利用线上供应链金融的优势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我国供应链金融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实现产业之间的跨界与融合,搭建跨产业、跨区域、跨部门,与政府、行业协会、产业资本等各方广结联盟、物联网和互联网相融合的金融生态平台。通过平台链接的商业生态、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创建金融生态系,使得金融能真正服务于整个供应链的各类主体并推动商业生态的发展。未来,供应链金融领域将成为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抓手之一,商业银行需紧抓机遇,积极融入,开拓创新,促进自身“互联网+”时代经营发展的转型升级。
金融危机打破日系供应链模式神话 供应链金融缘何在金融危机中逆市增长?金融危机中供应链应变的几个有意思的问题-----次贷危机系列之5
第一,可以体现作者的总体思路。提纲是由序码和文字组成的一种逻辑图表,是帮助作者考虑文章全篇逻辑构成的写作设计图。其优点在于,使作者易于掌握论文结构的全局,层次清楚,重点明确,简明扼要,一目了然。[2]第二,有利于论文前后呼应。有一个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在检验每一个部分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间是否有逻辑联系,每部分所占的篇幅与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称,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是否恰当和谐,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为全局所需要,是否都丝丝入扣、相互配合,成为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都能为展开论题服务。经过这样的考虑和编写,论文的结构才能统一而完整,很好地为表达论文的内容服务。第三,有利于及时调整,避免大返工。在毕业论文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作者的思维活动是非常活跃的,一些不起眼的材料,从表面看来不相关的材料,经过熟悉和深思,常常会产生新的联想或新的观点,如果不认真编写提纲,动起笔来就会被这种现象所干扰,不得不停下笔来重新思考,甚至推翻已写的从头来过;这样,不仅增加了工作量,也会极大地影响写作情绪。毕业论文提纲犹如工程的蓝图,只要动笔前把提纲考虑得周到严谨,多花点时间和力气,搞得扎实一些,就能形成一个层次清楚、逻辑严密的论文框架,从而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返工。另外,初写论文的学生,如果把自己的思路先写成提纲,再去请教他人,人家一看能懂,较易提出一些修改补充的意见,便于自己得到有效的指导。
供应链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不好写。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供应链融资是把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及其相关的上下游配套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根据供应链中企业的交易关系和行业特点制定基于货权及现金流控制的整体金融解决方案的一种融资模式。
供应链金融循环经济发展问题分析
循环经济与供应链金融的相关概念
(一)循环经济的相关概念
所谓循环经济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具有非常明显的不同之处。
首先是经济发展方式的不同。传统经济是按照“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的单向流动方式进行运行,而循环经济则是按照“资源—生产—消费—资源”的方式进行运行。
其次是两种经济的主要特点不同。传统经济的特点是“三高一低”,即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而循环经济的主要特点是“三低一高”,即低开采、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
最后是两种经济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同。传统经济由于“三高一低”的特点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非常严重,而循环经济“三低一高”的特点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非常小。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具有现实必然性。目前,我国自然资源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提高的限制性因素。对于不可再生资源而言,随着过度的开采会逐渐减少,最终会枯竭;而对于可再生资源而言,由于其消耗的速度超过了再生的速度,也在不断减少。
而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都非常低下,将会带来巨大的环境和资源压力,因此迫切要求我国寻求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而循环经济则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一种可行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供应链金融的相关概念
供应链金融的思想最早是从供应链管理中获得启示的。
所谓供应链,是指以某一核心企业为中心,由众多原材料供应企业、产品生产企业、产品销售企业以及消费者等众多经济主体共同组成的一个链条系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它又可以进行不同的定位,如从产品角度分析,它就是一条产品链,从信息流动的角度分析,它就是一条信息链,从资金流动的角度分析,它就是一条资金链。
在供应链所涉及的众多要素中,资金是最重要的。企业的目标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即资金的增值,因此资金的有效管理是维持供应链稳定运行的根本保证。而供应链金融就是对供应链上资金流的有效管理。
供应链金融是指银行以供应链为基础,为供应链中的企业提供更多的更加快捷便利的金融服务的金融活动。通过供应链金融服务,银行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及时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可以有效帮助企业解决短期融资难问题,并为企业提供更高效的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使用价值。
同时,还能促进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信用,提高供应链的运行效率,从而增强供应链的竞争力。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靠单个企业单打独斗来求得生存越来越困难,想赢得市场竞争优势就更加困难。
于是各企业开始寻求抱团发展,以产业集群或供应链的方式来应对市场竞争。供应链金融便应运而生,并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国外,供应链金融已经非常流行,成为各商业银行一个十分重要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点。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供应链金融仍然保持着持续高速的增长。国内的供应链金融起步较晚,但发展也十分迅速。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内各商业银行都在供应链金融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开发了很多供应链金融产品,开始提供越来越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供应链金融主要有三种发展模式。
首先是预付款融资模式。它是采购商先从银行处融资支付给供货商,拿到供货商的提货单后将提货单质押给银行,以后分次付款和提货。通过预付款融资模式,银行直接为采购商提供贷款,缓解了采购商的资金压力。同时银行采用提货单作为质押也不存在风险,这种融资活动对于双方而言是互惠互利。
其次是经营融资,是指经营企业将自己的存货交给银行指定的物流公司保管,然后从银行处获得贷款的金融活动。而应收账款融资是指供货商将未到期的应收账款单转让给银行然后从银行处获得贷款的融资活动。
中小企业的自有资金实力有限,并且常常面临资金短缺问题,供应链金融对于中小企业的意义非常重大,可以极大的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供应链金融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循环经济是一种从资源到产品到废弃物再到资源的.闭路发展模式,在一般的情况下,一个企业的废弃物是难以再次被自身进行转化利用的,即使能够自身进行转化利用,其利用成本也极高,也是不经济的。因此,各企业需要相互合作并建立经济联系,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有效的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
因此,企业往往不是单独的,而是形成一个企业集群,相互之间进行生产要素整合,形成相互交织的网络结构。供应链金融是以相互间具有经济合作关系的企业群体为服务对象,以供应链为基础从而降低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收益。
而且供应链融资还主要是对于核心企业之间具有紧密经济合作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并且它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金融活动,围绕着核心企业之间的经济往来提供金融服务。
从循环经济的发展规律和供应链金融的主要特点可以看出,二者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并且循环经济的发展规律符合供应链金融发展的要求,供应链金融的特点决定它可以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服务,二者的结合可以实现互利共赢。本文侧重于研究供应链金融对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促进作用。
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企业的特点来看,供应链金融对于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非常突出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供应链金融可以有效解决循环经济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由于我国的二元金融体制和利率二元化,再加上中小企业自身财务制度不规范、倒闭风险高、抵押财产较少等特点,单独从金融机构贷款非常困难,而资本市场不健全,从资本市场融资的金额少,机会少,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问题。而供应链金融以整个供应链为考察对象,并且有大企业的支撑作用,还可以充分利用企业之间的信用产品,使得银行愿意为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从而可以极大的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并且还可以为整个供应链中的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从而提高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以及资金的使用效率。
其次,供应链金融可以促进循环经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供应链金融不仅可以很好的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而且可以促进各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从而产生集聚经济效益,并增强各企业的竞争力。
最后,供应链金融可以有效推动循环经济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供应链金融要求众多企业围绕某一核心企业进行经济合作,这就从客观上促进了企业的抱团和集聚,并且企业相互建立经济技术联系,形成供应链,也更容易从银行处获得贷款,从而解决融资难问题,在利益动机的驱使下,各企业也会主动寻求经济合作,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集群。
供应链金融在支持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供应链金融对中小循环经济企业的支持力度还不够。我国目前的供应链金融要求企业必须以某一核心企业为中心形成经济合作才会向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但事实上,目前都是大型国有企业之间相互形成经济合作,只有很少一部分中小企业能够参与大企业的经济合作,并获得供应链金融的服务,还有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并不满足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要求,因而就得不到供应链金融的贷款服务。但实际上,最需要融资服务的恰恰是普遍面临融资难问题的中小企业,大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的资金都非常充足,对供应链金融服务的需求并不是很强,这也导致了供应链金融资源的浪费。
其次就是银行面临的风险仍然较大。虽然供应链金融要求各中小循环经济企业以某一核心企业为中心形成相互合作的关系,但核心企业并不承担给中小循环经济企业担保的责任,银行只是以供货单或应收账款单为质押,为中小循环经济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但中小循环经济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各种质押品的价值和风险性也很难准确评估,并且中小循环经济企业倒闭的风险也大,因此商业银行的风险也较大。特别是如果核心企业出现问题,将会导致整个供应链出问题,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更大的风险。
完善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供应链金融体系的建议
(一)政府层面要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市场经济强调“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但市场也不是万能的,受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市场也存在失灵现象,因此也需要政府的适当干预。而政府的干预不是对循环经济企业的行为进行规定,而只需要为企业营造一种良好的市场环境。一方面,政府要制定有关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并出台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大力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要促进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与创新。政府要从法律层面,完善与供应链金融相关的法律制度,为其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从而引导和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到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供应链金融活动中来,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金融机构要完善和创新风险控制体系,加大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
从国外的供应链金融实践来看,它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是金融机构未来非常有发展潜力的一项业务。目前制约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水平较低,导致其风险较大。因此,促进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关键是商业银行要提高其风险控制水平。为此,商业银行应注意对循环经济企业供应链核心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跟踪评价,清除供应链上的不合格循环经济企业,保证供应链的健康发展。要努力创新风险监控技术手段,提高对于循环经济企业的监控水平,以及风险预测水平,通过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前发现企业存在的各种问题,以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同时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其它金融机构也应积极参与循环经济供应链金融活动中来,形成一个结构和功能完善的供应链金融体系,以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循环经济企业要增强自身实力,赢得金融机构信任和支持
目前,供应链金融对循环经济发展支持不够一方面是金融机构不够积极,其服务水平较差,另一方面是由于循环经济企业自身也存在问题,导致其吸引力不够。因此,循环经济企业必须注重自身的发展,增强自身的实力和信用,才能赢得供应链金融的和合作兴趣。循环经济企业需要不断加强企业的组织结构建设,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同时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增强企业财务信息的规范性、公开性和透明度,以赢得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任。此外,各循环经济企业之间应努力加强合作,以及产业集聚,发挥集聚经济效益,从而增强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
我是金融学专业学生,如果你没有思路,只想写一篇随便过了的话,我建议你不要写实证分析,写一些现状问题描述,做一些数据的统计和简单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和改进办法就可以了。题目给你一些参考:一、中国金融改革与金融深化1.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2.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现状、困境、对策3.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与中国的现行企业制度改革4.利率市场化问题探讨5.我国金融机构的组织结构再造6.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方向7.我国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问题8.中国信用制度的缺失与建设9.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问题和对策10.中国政策性金融的理论与实践11.论建立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问题12.中国金融电子化的发展趋势与问题13.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方向与模式探讨14.非银行金融机构问题研究二、国际金融与汇率问题1.人民币自由兑换问题研究2.当前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3.中国资本市场开放问题研究4.中国资本外逃问题研究5.银行股外资并购问题研究;6.中国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与调节机制7.中国国际储备的规模管理与营运管理8.全球化经济发展趋势与香港联系汇率制问题9.人民币汇率机制与香港的联系汇率制10.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趋势11.论内部经济均衡和外部经济均衡的政策搭配12.人民币有效汇率与贸易收支数量关系研究13. 中国利用外资发展战略与策略三、金融风险与监管问题1.次贷危机下中国金融安全所面临的挑战及对策2.论银行不良资产的化解问题3.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问题研究4.电子银行的监管问题研究5.论金融机构自律或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6.实施信贷风险分类方法的若干思考7.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防范8.实施资产负债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9. 我国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10.开放背景下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研究11.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的构建12.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防范13.我国网络银行的风险管理研究14.银行信用风险评估中的非财务分析15.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分析及管理方法的研究.16,金融监管的成本与效益分析四、投资制度与资本市场1.中国证券市场问题研究2.开发金融创新产品与完善金融市场3.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4.QFII与QDII制度研究5.中国票据市场发展与完善6.各类金融衍生品在我国的发展研究7.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实证分析8.CAPM的实用性分析9.认股权证( 或可转债)定价理论的实证研究10.投资银行在资本市场中的功能11.投资银行组织模式比较与选择12.中国衍生证券市场建立与发展13.银行上市后股权结构与绩效的相关关系研究五、信托、资产证券化与投资基金1.我国信托投资业的改革与发展2.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动因分析3.我国信托公司业务模式的探讨4.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问题研究5.我国理财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6.证券投资基金的绩效评价研究7.中国投资基金运行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8.投资基金发展趋势研究;9.主权基金运作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10.开放式基金融资研究11.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问题探讨六、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1.当前货币当局金融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政策选择2.虚拟货币对货币流通秩序的影响分析3.通货膨胀对当前投资领域的影响4.利率调整与央行的宏观金融政策5.当前我国货币流通状况研究6.公开市场业务与我国国债市场的完善7.论利率在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8.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整与选择9.通货膨胀的表现与对策10.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财政政策目标的协调11.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取12.利率结构的调整与经济结构的调整13.我国的利率弹性问题研究14.我国利率传导机制的优化15.提高商业银行在利率传导中的效果16.久期模型在利率风险管理中的运用17.通缩问题的原因及对策研究18.利率工具和汇率工具在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应用七、国际货币与汇率制度1.欧元在今后国际储备中的地位分析世纪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探讨3.欧元;美元;日元的汇率走势及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影响4.加强IMF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作用5.全球货币体系与亚洲货币合作前景6.日本金融自由化及启示7.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评析八、国际金融市场1.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与监管问题研究2.跨国并购的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3.美元汇率波动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4.国际商业银行发展的新思路5.国际金融危机的预警与防范机制6. 当前世界金融发展的形势与动态研究这些都是我当初学校给的题目参考和范围
学术堂特意整理了二十个适合金融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从案例看团体保险市场的问题与法律适用2、金融发展对就业增长的影响关系检验3、基于异质信号的资产价格学习机制及均衡演化路径4、中国农产品期货主力及近月合约套期保值效果研究5、现货、股指期货与股指期权套期保值组合的Delta中性动态模拟6、基于判别分析法的房地产信贷风险评价7、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实现途径:生态资本运营8、宏观税率对国债依存度影响的实证分析9、商业银行股东关联贷款形成机制及其影响研究10、金融危机时期是产业创新的战略机遇期11、保险公司代销基金的前瞻性研究12、中国A股市场引入做空机制的市场风险分析13、新时期信托业务模式调整与风险控制14、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对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影响15、我国商业银行并购信托业的动机及其经济后果16、中国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的现状与思考17、宏观调控背景下中小城市房地产信贷风险问题研究18、对小额支付系统定期借记业务推广难的实证研究19、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可持续创新研究20、P2P网络借贷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研究文献综述
建议你去看下(金融学)吧,看下别人的论题是怎么样的吧
你好啊.请问下.你的论文写完了吗?还有没有底呀.发一份给我好吗?我现在也在写这个题目,到处找不到资料,可否借参考下呢?我的邮箱是
论我国企业物流运输效率的提高 摘要:在分析我国物流运输业现状的基础上,着力对影响我国物流运输效率的基础设施、管理部门、物流观念、专业人才等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如何提高我国物流运输效率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物流;运输;效率;因素 物流运输是整个物流系统的支柱,物流运输效率的提高是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国的物流运输市场刚刚走出萌芽阶段,但物流运输效率低下仍属于一个悬而未解的问题,找出影响运输效率的主要因素,弥补其不足之处,对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一、我国物流运输业的现状 1.物流运输成本高 运输成本在物流总成本中占较大的比例。即便是在欧洲发达国家,运输成本一般也要占到物流总成本的三分之一以上。而我国的物流运输成本更是一直居高不下。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2004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的统计核算,200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29 114亿元,物流总费用相当于GDP的21.3% ,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高出1倍,其中运输费用为16 558亿元,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56.9%。目前,我国很多的商业企业要比美国的商业企业多花费高达40%~50%的成本用于物流运输。2007年,意大利调查机构“亚洲观察家”组织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是世界物流运输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每年用在物流运输上的资金高达2 000亿美元,是美国的两倍。 2.物流运输时间长,资金周转率低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制造企业用在物流上的时间约占90% 。而生产只占10%左右。运输时间较长导致我国流动资金周转率较低,我国流动资金周转率分布从国有工业企业的1.2到国有商业企业的2.3不等,美国平均为15~20,一些大型跨国企业可以实现30。 3.物流运输企业运作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物流运输企业都是由传统的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在管理水平、技术力量及服务范围上尚没有质的提高,此外,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规模小,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单一、运作经验不足、信息化程度低、高素质人才缺乏等现象,企业的整体运作水平较低,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物流运输业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整体成本高、效率低。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必须对影响我国物流运输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 二、影响我国物流运输效率的因素 1.基础设施 近年来,我国政府已经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并且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因此,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尤其表现在物流产业的交通运输方面。目前我国最普遍的运输方式是公路,再次是铁路、海运、空运。 公路运输成本一般高于铁路运输、海路运输,但公路运输仍然是很多企业优先考虑的运输方式。这是因为公路运输可以控制发运时间及弹性,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货物的运送状态。当前,我国已经投入了上百亿美元用于升级公路运输网络,截至2006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345.70万公里,全国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 334公里,主要的经济区域和四个经济中心省份已经连接起来,并将实现沿海岸线和长江的公路线,实现从兰州到连云港,北京至广州的公路线。但是,我国公路运输存在着超载运输,服务质量差,预防性维护不足,质量控制空缺,以及价格协议不合理,空载率高等诸多问题,从而导致我国物流运输业每年的损失高达80亿美元。 铁路运输在1997年以前担负着我国绝大部分物资的运输工作,但在1997年以后,尤其是在近几年,随着公路运输的不断发展,零担货物基本上由公路运输代替,但是对于谷物、煤炭及大型的超重超长的设备等物资来说,采用铁路运输仍是一种最经济的运输方式。现如今铁路运输方式很少被优先考虑,除了铁路运输经常存在着大量的货运能力短缺和服务质量等问题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铁路建设不够完善。这不单是我国物流运输业存在的问题,埃森哲公司研究报告表明,铁路货物运输大约存在25% ~30%的短缺,因为世界上大约2 000个城市没有铁路。这些问题归结于一点就是缺少铁路线路的铺设。举个例子,港口和工厂通常缺少联合运输的连接口和铁路支线,没有联合运输,集装箱不能从火车上直接转载到货车上,没有铁路支线,货物必须在装运点和卸货点进行两次操作,增加了破损的几率,这就使选择铁路运输变得不可行。 目前,海运运输是进出口贸易活动中经常采用的一种运输方式。但是海运不适合时间敏感性货物和成品货物的运输,它适合大宗货物、需长距离运输的货物,但这仍然需要更完备的基础设施,否则这种方式很难高效地发挥作用。空运运输成本比较高,但时间短,适合有较短时效的物品、急需使用的商用或救灾物品的运输。目前的航空货运行为依然存在以下的问题:高价位、线路少、发货人和航空公司之间信息阻滞、航线的网络分布不均衡、航线凌乱、规划性差。 2.物流管理部门 我国物流管理部门各自为政,物流运输合力难以形成,例如,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资源,分别直属铁道部、交通部、航空总局等管辖,各部门从上到下一统到底,都有自己的物流体系、物流设施和资源,各部门为了各自的利益而难以形成物流合力,不能做出物流运输整体发展的战略考虑。物流管理和资源的分散使物流本应具有的整体功能被大大削弱,阻碍了物流运输业的发展,难以形成社会性的物流配送体系。这种条块管理体制,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纵向隶属和管理格局,严重制约着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地对物流运输进行整体统筹和规划,阻碍了物流运输的社会化进程,不能发挥物流运输的整体效率。 3.物流运输观念 在一些物流运输企业管理者的思想中,目前仍有三种意识在他们的思想中占据着一席之地,也正是因为这三种陈旧的观念导致物流运输效率低下。第一,“重利轻义”。在与客户进行方案议定时,总是从成本、价格方面考虑,而不从服务质量方面考虑,交易的一次性现象较多,缺乏稳定的客户关系。第二,“闭关自守”。一些物流企业将业务信息看做是企业的机密、盈利的源泉,不轻易泄漏,也不进行信息共享。这种意识将导致有的物流企业因为运输能力有限而不得不暂时储存待运货物,而另一些物流企业则闲置大量的设备、人员,造成资源严重浪费。第三,“各自为政”。目前,物流运输业中“单打独斗”现象比较严重,企业之间联合运输的思想非常薄弱,而往往正是各种不同运输方式的结合才能发挥联合运输的最大效用。 4.物流专业人才 在过去,人们由于过分注重生产制造过程中价值的增长,而忽视了由于物流运输的高效所带来的丰厚利润,从而致使国内有关物流方面的研究和教育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物流方面的人才还比较短缺。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物流从业人员当中拥有大学学历的仅占2l% ,高中及中专、中职学历的占了50%以上。事实上,我国最缺的不是具体从事物流运输操作的人员,而是具有比较扎实的物流、运输理论基础,又懂得管理和经营的高素质人才。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 要: 通过阐述企业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历程、主要区别,系统介绍了企业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提出了优化的企业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标准,并为企业物流和供应链管理者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物流;供应链;管理
Abstract: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nterprise logistics management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e main difference, the system introduces the basic theory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ptimization of proposed logistics management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tandards and corporate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rs suggested.
Keywords: Logistic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1、企业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企业物流管理的使命是计划和协调所有活动,以便在达到期望的服务水平和产品质量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成本。因此,物流管理必须作为连接市场和供应的基础。从原料管理到最终产品送货,物流深深渗透到企业中。从下图可以说明这点:
从系统的视角出发,物流管理它要求协调物流和信息流以扩充市场,也要求企业跨过供应商直接进行操作。与传统企业所遇到的典型问题相比,现代企业要想达成横向一体化的目标,需要一套完全不同的定位策略。举例说明,多年来营销和制造在企业中被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活动单独存在。制造重视效率:大规模生产、较少的组织结构变化和产品标准化。而营销重视的则是:由多样化带来的竞争优势,包括服务品质和多样化的产品。最好的状况也只能是两者并存,最坏的状况就是两者的矛盾难以调和。在当今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营销被广泛地接受了,理解和满足客户需求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制造和营销活动再各自为政,就无助于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现代物流提出了物流系统化(或叫总体物流、综合物流),并付诸实施。具体地说,使物流向两头延伸并加入了新的内涵,企业物流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 因此,从本质上讲, 物流管理就是一体化的概念,这一概念要求从系统的角度审视企业。
供应链管理起源于后勤学管理。后勤学首先使用在军事方面。二战以后,美国公司为了高效地管理材料采购、储藏、交通和设施地点规划,首先将后勤学引进工业领域。在面临今天全球市场的变化,企业必须重新审核进入和流出的供应渠道,以及相应的操作价值和管理策略。有多方面的原因促使企业投资改进供应链管理。高效管理供应网络是对全球市场的顾客需求进行快速反应的前提。
依照传统思想,大多数企业把自身看作一个独立整体,认为必须同其他企业竞争才能生存。这多是受到达尔文“适者生存”概念的影响,然而,如果因竞争反而导致相互间不可预见的合作,那么该理论就不攻自破了?这里因有一个不同的理论,即供应链一体化。
2、企业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区别
必须认识到供应链的概念不仅是“物流”的简单扩展。物流管理主要涉及企业内部的最优化,而供应链管理则认为仅仅实现内部一体化是远远不够的。下图说明了一体化是如何逐步达成的`。
第一阶段,各商业职能如制造、采购等彼此间是孤立的,它们分别完成各自的任务。例如,为了优化制造成本,制造部门在长期生产运作上下功夫,不考虑是否增加库存,不关心库存空间的需求状况,更不在意对运作资金的影响。 第二阶段,企业认识到了相关功能间最为基本的一体化要求,如配送和物料管理或采购和实物控制。很自然的,第三阶段就是要建立和执行端到端的计划框架。第四阶段,是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一体化,是第三阶段的进一步扩充。在这一步协调好上游至供应商和下游至消费者的关系。由此可见,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3、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理论
伴随供应链竞争时代的来临,出现了很多指导管理者的理论。总结起来,就是“4R”——快速响应(Responsiveness)、可靠性(Reliability)、弹性(Resilience)和互相关系(Reliationsships)。
快速响应:在这个要求“及时制”的世界,能以较短的时间窗响应客户需求是企业一项重要能力。为了企业必须以需求推动生产而不是依靠预测进行生产,及应依靠敏捷来进行交易。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努力的就不只是公司自身,而是整个供应链。
可靠性:提高物流可靠性的要点之一是提高供应链可视性。设法令供应链更开放,使端到端一路清晰可视。
弹性:当今市场的特点之一是多变。商业和经济环境既不确定又不连续。结果是,供应链容易中断,商业的连续性受到威胁。以往,供应链的设计的主要出发点是成本最小化或服务最优,现在则是“弹性”。弹性具有更好应对不确定环境的能力。富有弹性的供应链有许多特征,其中最主要是在它最易受到伤害的地方投入更多的关注。
相互关系:竞争优势可以来自一种双赢的模式,既同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的良好关系。相互之间的依存度越高,竞争者就越无法打破它们的链条。
快速响应、可靠性、弹性、互相关系的四个理论为成功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提供了基础。
4、优化的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通过Internet、电子商务把过去分离的业务过程集成起来,覆盖了从供应商到客户的全部过程,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外协加工和组装、生产制造、销售分销与运输、批发商、零售商、仓储和客户服务等,实现了从生产领域到流通领域一步到位的全业务过程。这需要在供应链的每一个阶段都选择最优秀的公司并与之合伙,还需要建立新的商业系统和流程以使得产品、信息和资金的流动更为有效。在公司的内部供应链关系被理顺后,被调查的公司将迅速与关键顾客和供应商建立牢固的合作关系。建立供应链和物流等方面的评估体系,对服务与质量进行评价。为公司的发展作出相应的计划与策略。日本企业取得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将供应链中的各环节进行协调、集成。比如在企业内部,采用TQM(全面质量管理)、JIT(准时制管理)等强调各部门合作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在企业外部,采用外包制并减少零部件供应商数目,并与它们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达到共同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另外,将顾客需求纳入企业管理系统内部,采用柔性制造系统(FMS),提高企业应变能力和服务水平。
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的全部目的在于,保证供应链成本增幅较小的,同时,按客户要求提供服务。以市场制定物流战略,要能够用持久的、成本效益高的方式实现“服务完美度”。
只有事先确定好标准,才能有效地控制服务绩效。从根本上讲,服务标准只有一个,就是100%满足客户期望。为此供应商需要清楚、客观地理解客户需求,同时要使客户期望的服务形象化。也就是说,供应商所愿提供、所能提供的服务应与客户期望完全匹配。
由客户指定的标准最为有效。因此需要进行客户调查和竞争性标杆研究,以便设计出每一种市场细分的客户服务标准。某些重要领域必需制定标准:订单周期、库存可得性、订单规模限制、订单便捷性、送货频率、送货可靠性、文档质量、索赔程序、订单完美性、技术支持、订单状态信息。每一项标准都可定量衡量客户需求。不仅如此,它们也都用于与竞争性绩效比较。
5 对未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者的启示
要成为成功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者,对7种商业转变应具备管理技能。下表列举了管理者对7种商业转变所应具备的技能。
这些虽然只是一些代表性的技能,但它也充分说明,在信息系统和变革管理等领域,企业建立正规的教育和培训已经势在必行。因为这些技能不是仅仅依靠经验和自身慢慢地融会贯通就可以获取的,而必须通过适当的管理教育项目的培训才能牢固掌握。
参考文献
[1]牛鱼龙.现代物流实用词典[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
[2](英)马丁.克里斯托福着.何明珂等译.物流供应链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物流管理的 什么题目 有什么特殊要求?
第一,可以体现作者的总体思路。提纲是由序码和文字组成的一种逻辑图表,是帮助作者考虑文章全篇逻辑构成的写作设计图。其优点在于,使作者易于掌握论文结构的全局,层次清楚,重点明确,简明扼要,一目了然。[2]第二,有利于论文前后呼应。有一个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在检验每一个部分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间是否有逻辑联系,每部分所占的篇幅与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称,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是否恰当和谐,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为全局所需要,是否都丝丝入扣、相互配合,成为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都能为展开论题服务。经过这样的考虑和编写,论文的结构才能统一而完整,很好地为表达论文的内容服务。第三,有利于及时调整,避免大返工。在毕业论文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作者的思维活动是非常活跃的,一些不起眼的材料,从表面看来不相关的材料,经过熟悉和深思,常常会产生新的联想或新的观点,如果不认真编写提纲,动起笔来就会被这种现象所干扰,不得不停下笔来重新思考,甚至推翻已写的从头来过;这样,不仅增加了工作量,也会极大地影响写作情绪。毕业论文提纲犹如工程的蓝图,只要动笔前把提纲考虑得周到严谨,多花点时间和力气,搞得扎实一些,就能形成一个层次清楚、逻辑严密的论文框架,从而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返工。另外,初写论文的学生,如果把自己的思路先写成提纲,再去请教他人,人家一看能懂,较易提出一些修改补充的意见,便于自己得到有效的指导。
题目1:Electronic Commerc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链接1: 题目2:Privacy in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the Economics of Immediate Gratification 链接2: 题目3:THE ECONOMIC AND SOCIAL IMPACT OF ELECTRONIC COMMERCE 链接3:URL 题目4:Transatlantic Issues in Electronic Commerce 链接4: 找了很久,以下这个模板不错 《现代企业信息化经典教材2008版之——供应链的电子商务平台》《百家讲坛—玄奘西游记》《2008最新商务机关创建节能型机关方案与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及清单制定规范实务全书》
你好,可以给你几个新题目,和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