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还是自己努力写吧
浅谈信息化与教育变革的融合之路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也由此步入了一个信息化时代,其势必会对我国教育产生影响,继而引发教育领域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理念的变革和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未来十年,教育信息化要从应用整合走向融合创新,需要教育的全面革新:观念变革是先导、组织创新是载体、教育实施是途径、制度革新是保障。探索信息化下教育变革的道路,必将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带来无限生机。关键词:信息化;教育变革;应对措施;融合之路一、信息化教育的提出与必要性自上世纪90年代起,信息技术日益深入应用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人类社会进入崭新的信息时代。教育信息化,就是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推动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全面创新和深刻变革的重要条件。信息技术科学的不断发展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使教育面向信息化,校园网络的建立,和教育信息化硬件化境已经初具规模。信息化教育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体系中战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信息化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必要需求,其主要是认识、了解信息化技术知识,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信息素质道德,是促进信息社会化的必要手段。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学校课堂愈来愈广泛地运用信息技术。应当说,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可能。然而,这仅仅是一种条件和可能,而要使这种“条件和可能”成为现实,则有一个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的问题,其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是当前值得重视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信息技术不仅从深度上促进了教育的发展,让学生增广见识,提高学习兴趣,改善了学生的心理和性格问题,方便了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技术水平,而且拓宽了教育的发展范围,学校教育的主体地位有所转移,学生自学教育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方式变得灵活多样,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教师为适应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哟具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不断的提高自我素质和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再教育观念上跟上时代的潮流,使新的教学技术融入到平时的教学当中来真正地做到,挖掘,培养,肩负起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任。教育信息化必须通过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这就要求教育信息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广泛发动”的方针。以人为本就必须广泛发动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要使教育者和学习者强化信息意识,树立信息化观念,重视信息化工作,投身信息化事业,用人的信息功能推动教育信息化。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是教育信息化的主力军,担负着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和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双重责任。二、信息化对教育变革的促进影响当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迎面袭来时,我国社会、经济、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等方面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为适应及有效利用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我国教育必将迎来深刻的变革,而这决不简单表现为教学中使用计算机网络这么简单。因此,我们既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变革,又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迎接这一挑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推动了面向社会的信息改革,使信息化在新世纪异军突起,对现代社会、科学、经济、文化、教育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信息化的到来对教育的影响也十分深刻,而且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改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的思想观念。从老师的角度来看,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获取信息,是教师提升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现代信息化社会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信息源,教师会经常教育学生善于利用信息达到学习的目的,而不只是传统的直接“灌输法”。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在他们眼里普通的信息化设备已经不再属于“高科技”,如果是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他们接收的信息和从网上学到的知识远远超过他们的老师,远远超过过去大人们所掌握的知识。信息技术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变了一代人的行为习惯,进而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模式。(二)推动了教育的普遍性和终身化。随着信息资源网络化的发展,社会的许多就业者,通过各种获取信息的渠道实现了他们所需要接受的教育,而不一定非得走进学校才能获取知识,如网络教育、网校培训和各类学习网站等。另外,我们可以通过信息资源网络化的平台实现终身教育。(三)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丰富了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传统的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个要素构成的,传统课堂教学往往总是单一、枯燥、乏味、静止的。但是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下,教学系统增加了多媒体,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利用其音像效果、网络信息覆盖面广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高效等优势来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教”。在教学方法上, 如将讲授的特点和媒体播放的特点结合起来的讲授演播法;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过程的探索发现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教学法等等。三、教育信息化支撑教育改革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提出来的。无论是过去、现在或将来,持弱化甚至否定信息技术在推进课程改革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作用的观点是极其错误的。实践证明,从这一视角重新审视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中的作用,科学地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符合信息社会对于教育发展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要求。在信息时代,不注重发挥信息技术巨大作用的课程改革必定是低效和失败的。信息技术对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师生交互方式、课程评价方式发挥着巨大的支撑作用。(一) 教育信息化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供支撑。信息时代学校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实施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教学提供环境、条件和保障。学生通过检索、收集、分析、处理和创造信息,实现主动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学习能力,以适应社会对创新人才的要求。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学生吸收和更新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能力,构建信息丰富、反思性的学习环境和工具;有助于学生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提供自由探索和创造的前提条件;有助于加强课堂教育环境与现实社会的联系,打破时空限制,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使学生获得与现实社会较为接近的体验,利用计算机网络使学校与校外社会连为一体。培养每一名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二)教育信息化有助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教材形式的变革。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设计教学环节,组织教学过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而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师生通过开展多种活动建构知识、探究真理、发展能力、加强沟通、陶冶情操的地方,教学活动采取"学生学,教师导"的方法,从而摒弃以往"先生讲,学生听"的方法,突破时空限制,赋予现代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广域性特征,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在传统的教育中,课本是知识的主要载体,学生学习方式则以听取教师讲授为主。在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现代教学强调的是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学会使用各种信息手段,形成对信息的判断力、选择力,以及搜集能力和处理能力,学会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教育信息化条件下,教材的概念已不再局限于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传统的教材仅作为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及人格建构的范例与中介,可被信息化的课程资源所代替。(三)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建立新课程评价体系。课程评价要求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问题等方面作出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是确保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采用信息技术,改变过去课程评价偏重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综合考量学生情绪、注意、参与、交往、思维、生成等状态因素,建立发展性的、非等级性的教学评价机制。(四)教育信息化有助于改善教学管理和信息资源环境。教育信息化将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与管理实践中,各种与之相适应的信息资源环境应运而生,如远程教育信息网络系统、学校的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以及用于教学管理和教育设施管理的各种信息系统,从而加快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的变革。(五)教育信息化有助于教育与信息产业融合。实践证明,教育信息化大大促进了教育理论创新,促进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不断应用,有力地促进着教育理论的发展,也为信息产业和教育理论融合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发展机遇。四、采取相应措施适应信息化的教育变革—融合之路(一)观念变革——走向融合的先导教育信息化首先是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这么多年了,无论什么场合,也不论是领导、专家还是教师,都在讲观念变革。无疑,大家都意识到了观念变革的重要性。但是,到底需要变革哪些观念,变革到哪儿才算到位,大多数人并不清楚,也不求甚解。转变观念似乎成了一句口号。而在实际应用中,多数的校长和教师还是自觉不自觉地拿信息技术用来为“应试教育”服务。观念和行动的落差,实际上反映了观念转变并未到位。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自然是走向融合的先导。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本质上是“教育”意义上的,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因此,要明确,信息技术无论发展多块,多么先进,都是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服务的,也就是说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应用要“以人为本”。同时,应当看到,信息技术的发展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它不仅变革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更变革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为了学生的未来,教育工作者除了适应、学习别无选择,如果一味排斥,那么我们极有可能会被未来的教育淘汰。在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已经转变,他们是学习的管理者、组织者、指导者;课堂的形态已延伸到课外,家庭、社会都参与其中;学生不仅是知识、信息的接受者,而且也积极参与教学;课程形态也发生了转变,资源型教学使得各学科知识互相融合,学生的获取知识和锻炼能力有了更多的渠道和方式;学习评价和人才评价观念由“高分数”转向“高素质”。教育工作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和教育变革的呼唤,跟踪学习最新技术,与时俱进地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融合奠定思想基础。(二)组织创新——走向融合的载体与观念变革同步的是教育组织各环节的变革与创新。走向全面融合,需要创新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努力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通过情境设学科交叉、信息获取、开放交互、民主讨论、协作互助、作品生成等方式,实现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活动。要实现这样的融合,首先要对教学组织形态进行创新。举例来说,课堂不能仅仅限于40分钟或45分钟,要根据活动要求,交由教师与学生自主安排。如果人为限定课堂时间,必然打断师生的教学活动,影响教学效果!教学活动随时可能发生,无论在学校、家庭、社区甚或行进的路上,而信息技术也支持这样的变革,移动终端设备的大量应用,使实时教学成为可能。其次,需要创新教学组织形式。以往传统教学的单一组织形式往往把学生当做“规格”和“型号”完全相同的“材料”进行批量加工。信息技术的应用完全可以突破单一的班级授课制,无论对于组织或个体来说数字化的环境都能使其“重新定义自己的角色”。目前,可以采取的教学组织形式包括基于能力差异的分组教学、基于合作的分组教学、基于个别指导的开放教学、基于学校互动的协同教学、网络化教学、基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等等。当然最好是把各种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应用,才会起到“因材施教”的作用。(三)教育实施——走向融合的途径老师与家长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家庭与学校的快捷,是实时沟通的教育网络平台。通过手机短信或互联网,教师可以将学生在校的动态信息发送给学生家长,促进了家长与教师的互动交流,使家长和学校零距离沟通。目前,对于农村的留守儿童来说,手机和互联网是儿童与父母的交流平台,也是父母对孩子的远距离教育的一种直接方式方法。对学生而言,手机或互联网是学生成长时期的完整笔记,是给学生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正确指导的有效桥梁。对家长而言,手机或互联网是家长获取子女在校信息的实时手段,是获得家庭教育和课堂培训的有效渠道。帮助教师和家长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少走弯路,健康成长。对学校而言,手机或互联网是实现家校联系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量化管理的有效手段。(四)制度革新——走向融合的保障调查发现,教学改革方案确定后,只有16%的教师能自觉进行教学改革。观念是内隐的,行为是外在的,而制度则对教学活动进行规范和调控,为教学改革提供决策和支撑。三个层面应该整体联动,促进整个教学体系发生根本性变革。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融合,不会自然发生,必须有强制力的约束和规范,因而必须进行教育体制机制的变革,从制度上引导或规范教师进行教学的创新。走向融合,离不开人力、物理、精力、信息等资源。换一种角度看,制度实际上是对各种教学资源的规范、组合与调控。没有制度作保证,理念再先进也不会落实,资源再丰富也会闲置,技术再先进,也会沦为一种时髦的包装。制度同时也是一套分类与激励机制,它对教学中的组织和个人予以分类,赋予一定的角色、地位、责任和权利,形成层级和差别。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促使组织和个人不断向上流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与个人的潜能,促进有效教学的发生。制度的革新要以前述的先进理念为指导,以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为框架,重点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建立新型的适应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管理制度,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组织、督查和调控。新型的教学制度应减少行政指令和行政干预,确立学校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建立第三方教学评估机制、督使学校自我检查与评估,开展校本培训;筹建专门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改革中心,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提供咨询;建立与新型教学一致的评价与激励制度,引导教师进行教学变革。制度的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因为它涉及到教育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升学考试制度等等的变革。任何变革都不会轻松,走向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融合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需要切实的行动。行动需要观念变革的引领,需要制度变革的规范,更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决心和勇气。五、结束语教育信息化与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紧密关联。教育信息化赋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时代特色----即信息技术作用于课程改革各个方面、环节。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重要阶段。面对机遇和困难,要把握时代脉搏,不断研究新形势,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制定新举措,积极主动做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开创一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教育信息化发展新局面。没有教育信息化,新一轮教育改革的目标任务形同虚设,无法实现。课程改革为教育信息化指明了发展目标,明确了创新任务。同时,课程改革还将为教育信息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只有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改革在融合的基础上再融合,如此反复,教育信息化和课程改革才能在发展过程中优化耦合,共振创新,相得益彰。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我国东部与西部教育平衡发展的桥梁,实现东部与西部的教育信息化均衡是我国教育的关键。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教育信息化优秀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与科学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达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科学教育;信息技术;创新实践能力
一、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探究欲望
兴趣对智力起着促进作用,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它使个体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起来,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是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多媒体信息提供了多种外部刺激,如声音、图片、动画、文字等,他们具有直观形象、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量大的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和学习内容以及教学需要,恰当好处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走进情境,更好地体验学习。优美直观的情境,不但能有利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存储和建构,更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发现、研究解决问题;既感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又感受到学习综合实践的乐趣。
二、营造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双边活动,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气氛,使学生敢于创新。而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极易扼杀学生的创新行为,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对教学很重要,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教学中必须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爱好和人格,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提出质疑,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和机会;尊重学生的观点,不强求统一,确保学生创新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才会通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产生归属感,表现出创新的意识。
2.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任何人只有在不断地思考、设计、创作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探究再交流中,获得知识、获得自信、取得进步、培养能力,才能逐步的良性循环向更高更强的方面发展。所以我们在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给学生一个大胆展示的机会,比如我们可以利用虚拟实验给学生展示自己设计实验展示探究结果的机会,让学生在展示中发现问题,这一举措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更肯定了他们辛勤创作的成果,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就要随时随地地激发学生的灵感,不拘泥一种表现成果。在八年级教材《网页制作》一课中,我们的做法就是让学生大胆实践,不要求使用固定的模式和内容镜来完成作品主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制作出多种多样的网页图片。
4.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确保学生全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只有让学生成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才能达到学习知识的最佳效果。所以,教师应注重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氛围,通过分层教学的策略,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共同交流,使学生在个体思维的冲突中开拓自身的思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活力。最终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对不同层次问题的探究和学习,获得各自的成功,产生更强的创新热情和欲望。
5.给学生多留些想像的空间。如在开展“失重现象”的教学中,教师设计在存在重力而产生的现象中逆向思维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有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假设若干情况,不限定学生的发散思维。这一教学方法的实践既巩固了他们重力的理解,又提高他们对知识的运用变通,久而久之养成了一种敢于创新的精神,受益终生。
三、激发思维兴趣,培育创新精神
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源泉,只要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强烈的兴趣,那么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记忆和思维得到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应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为培养创新精神奠定基础。
1.开展竞赛。好胜是人的天性,孩子尤为突出。在教学总创造机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可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分层知识抢答、主题活动设计等活动,发挥学生不同的特长,让他们在活动中展示自我,找到科学知识与生活的共通之处,培养创新的乐趣。
2.目标驱动。合理的任务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围绕既定任务展开活动,激励学生为完成任务努力。我们在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实践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原则,在教和学方面富有探索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过程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如在讲幻灯片制作时,可以将带有时尚动画的文档向学生进行展示,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想动手尝试。
3.创设情境。创设真实的情境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通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将学生带入其中,引导他们在情境中产生兴趣和想法,激发创新思维。如在学习《人体的应激反应》时,教师设计学习蜈蚣爬行和模仿秀让学生体验,这样学生便会将自己融入情境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信息技术既是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和特殊领域,又是有效实施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手段。在科学教育活动实施的过程中,积极应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媒体技术手段,拓展科学教育教学活动的时空范围,提高科学教育对学生能力培养,思维创新意识的强化作用,从而实现信息化教育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助推作用。
摘要:当前我国的国际化进程正处于历史的关键时期,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推进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是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必经途径,是保障当前成人教育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推进经济全面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章指出,大力推动成人教育信息化能够有效、合理地分配教育资源,使成人教育受众能够获得全面、完备、均衡和完善的教育资源,为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提供优质的教育网络信息资源,促进现代远程成人教育和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成人教育;信息化;策略
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全国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人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建设却一直未能得到重视,关于成人教育的信息化方式和途径一直存在较为模糊的认知,在制定成人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方案时,也未能与国家的整体规划或地方的统筹规划相调配,在政策层面上没有凸显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不同,在服务和政策支持上缺乏一定的力度。
高校对成人教育重视不够
各级地方高校在响应信息化的同时积极成立了教育信息化指导机构,职业院校也将信息化进程搬上日程,然而很大一部分高校却缺失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异常不顺,相对于其他同类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成人教育信息化存在师资力量缺乏、教育经费不足、中高端人才短缺和规划方案缺失等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另一方面,也与当前的软硬件环境相关,在注重网络资源、计算机设备等硬件设备的前提下,又会忽视信息化教程、多媒体信息化软资源的配套跟进,未能形成有效的保障体制和机制,难以满足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的要求。由于政府经费投入不足、各级教育部门对成人教育重视不够等原因,成人教育的信息建设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信息社会和网络环境下成人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成人高校信息化设施建设不平衡,信息资源匮乏,使用率低下,导致成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效能不高,工作进度相对缓慢。
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有限
教师队伍是推动成人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原动力,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不高,严重制约成人课程教学信息化的发展。首先是教师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协调性等方面认识还不够。很多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对先进的教学理论认识不足,不敢大胆尝试。这种缺乏全面科学的认识导致了思想和行动上的偏差。认识的不足、信息化概念的不清晰造成了成人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利用仍然处于初级层次,有些信息化设施设备成为摆设,给信息技术的推动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其次是教师整体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偏低。多数教师应用的主要软件是Word,Excel和IE的操作,像数据库、网页制作、图象处理、课件制作等更深层次的软件使用能力更欠一筹。这就直接导致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平台的操作等方面的欠缺。造成成人教育教学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不高的原因一个是大多数教师均来自非计算机专业而对信息化设备驾驭不够好。另一个就是成人高校对教师在信息化培训方面不系统。只有解决教师自身驾驭信息化设备的能力,才能推动成人教育课程教学的信息化,从而推动整个成人教育信息化建设。
成人院校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
教学、科研和实验等多个环境的契合度不高,整体而言,当前很多院校的教育信息化仍然停留在将课本中内容照搬到多媒体平台上,传统的课本宣读方式仍是成人教育信息化的主流方式,将大量的优质资源排斥在外,优质的信息化课程资源未能与学生的实际操作平台和实验平台相结合。
2研究策略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将信息化技术与当前实际的成人教育课程相结合,以课程教育来驱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将信息化的建设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在教学中使成人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教材学习方式转换为信息化的学习方式,提升成人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全面提升成人教育的学生质量和教学质量。为此,应着重以下几点信息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加大力度建设成人教育教学资源库及其平台,实现成人教育教学平台信息资源共享
成人院校的教育教学网站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构建教育资源教学库时,要时刻保持以《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为蓝本,以实际教学、媒体化方法、实验仿真教学和在线学习为重心,推进课程资源的优质优化,在优化教育资源库统筹建设的同时,推动信息资源的平滑转化,从当前结构化的离散型数据资源向结构化的主题丰富性资源进行平滑过渡,在知识形态上从单一不变的技术性资源向动态智慧型资源迁移,整体的管理方式由集中性资源收缩方式转而向开发性资源共享方式进行平稳过渡,力求课程资源的多样性、丰富性、生动性、灵活性和共享性。构建多门类多元素的课程学习资源,保证成人学生能够获得丰富、有效的学习资源,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努力建设一支具备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成人教育师资队伍,提升成人教育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教育信息化首先是人的信息化,因此,当务之急是做好师资的信息化培养和培训。从根本上讲,教师队伍的素质深刻影响成人教育质量的高低乃至整个成人教育事业的成败。无论教学方法如何改革,无论教育政策如何要求加快成人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成人教育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课程教学的能力都是成人教育信息化的最直接、最原始的动力。拥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的师资力量是一所成人院校成功和进步的标志,在保障当前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努力培养和发展一支具备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的师资力量,加快推动成人教学信息化的进程是当前成人院校建设和发展的重点。成人教育应当更加贴近实际,深入调查和分析,在教学中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按照专业教师的学科不同、年龄不同,分层次、有步骤地开展信息化技术培训工作。培训的要义首先要对教师的认知理念进行培训,使得教师认可当前的成人教育信息化方式是一种更加合理和有效的方式,是更加适合成人学生的方式,能够推动成人教育的整体事业全新的发展,打消他们对计算机的偏见。成人教育师资队伍的信息化教育理念、认知、能力能否跟上设施设备更新的步伐,适应操作软件升级的节奏,是开展成人教育信息化的第一步。在成人教育教师有了信息化服务教学的意识以后,逐步进行专职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训,这时就要以计算机的普及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重点,着力于培养成人教育教师应用计算机等信息化设备的能力,并逐步更新培训内容,组织部分基础好、专业对口的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训与学习,强调学以致用,加强学习过程的监督和学习成果的展现,加强技术交流与研讨。最后,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要面向全体教师开展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道德行为规范、网络安全和病毒防护、学校管理系统应用等培训,不断提高成人教育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高成人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成人教育信息化办公平台
信息化建设最依赖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支持。硬件资源是指信息化中需要的一些必须的硬件设备,软件资源是指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师资力量。因此,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兼顾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以可靠的硬件资源作为支持,同时吸纳更新鲜的互联网资源和信息化资源作为成人学生的实践资源,构建以多媒体设备、教学实践设备和互联网在线学习为主流的信息化硬件平台。在推动信息化软实力的同时,一方面要加强原有师资力量的稳定提升,一方面要吸收外来新鲜的资源作为提升,为当前的环境带来一些不一样的血液,在进步中前进,在前进中进步。成人教育的信息化不仅包括硬件设施的信息化,还包括所有的用户界面。在加强硬件管理和资源库建设的同时应着力建设用户平台。最终应以成人院校的网络平台主页为轴心逐步建成对外宣传界面、对内教学资源库、在线教学系统、在线测试系统、行政办公系统等子系统群。逐步开展各教研组、各学科的课程教学网站建设,大力提倡成人教育教师建设个人课程教学网站,链接到网络学习的平台,随时可以浏览课程相关学习内容和信息。部分成人院校已经在使用教务管理系统对学生成绩等信息进行科学管理,而学生学籍管理几乎是各个学校的缺口,成人学生都要登录到学信网查询学籍、学历,而成人院校也没有对学信网的使用规则和流程给出相应的指导性和说明性文件,校园网和学信网没有达到有效链接,严重阻碍了学生对学籍、学历查询的需求。因此,成人院校还要逐步实现和完善成人院校的教务教学管理、学生成绩管理、招生信息管理、学籍学历管理、政教管理、教研管理、后勤总务管理等综合性信息化应用,达到成人教育工作业务的综合性、共享性信息化管理,各部门实时共享信息数据,消除“信息孤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纸化办公,极大地提高成人院校日常管理与教学工作的效率。
3问题与展望
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成人院校往往独立于总校的自动化办公系统而自成体系地单独管理。具体体现在,大多数高等院校已经投入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但总校下属的成人教育部门往往没有参与其中,而是有自己的管理方法,这可能是成人教育的教学模式与其他教育形式不同导致的。其次是在教学平台上,师生互动模块使用率较低,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更喜欢使用微信、QQ等即时通讯工具进行交流,分析其原因应该是平台上的互动模块不具备即时性,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不能及时看到并回复,不如微信等通讯工具直接、便捷。第三是成人教育专业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有差距。这个问题是无法避免的,总体情况是青年教师比中老年教师有优势,接受新事物快,信息化掌控能力强。计算机专业教师比其他专业教师更容易掌握专业的应用软件和工具,对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设计更得心应手。虽然在成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可以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发展,把影响减到最小,不仅不会影响成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局,更有利于激发新课题的研究和探索,使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向更高要求迈进。
未来展望
成人教育信息化可以说是一场革命,它改变了学习者的认知方式,改变了教育者的思维定势,改变了师生间的关系和教学形态。这场革命将成人教育引领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新的高度,积极参与其中是教师的历史使命,更是一种教育行为的自觉,以深化信息技术与成人教育课程的整合,加强信息化建设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指导,建立信息化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推动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手段的终身学习。成人教育工作者应全力以赴,以提升办学质量为己任,倾力打造一个装备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思想现
[参考文献]
[1]罗佰绥.建设网络教学资源服务于现代教学[J].农业网络信息,2009(3):69-71.
[2]王诚,李璐,唐治中.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23):24-25.
[3]陈光海,韩晋川,黄华.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开发与应用实践[J].软件工程师,2015(1):21-22.
学前教育论文答辩三分钟自述报告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学前教育论文答辩三分钟自述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20xx学前的李燕,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浅谈幼儿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我的指导老师是曾老师,在我论文写作期间,曾老师给予了悉心的指导,这才使得我的论文能够如期的顺利完成。在此,我向曾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将这次论文的任务,目的,意义,所选用的资料文献,写作基本思路,以及文章中我个人的一些新的观点与理解向各位老师作汇报:
这次论文的主要任务是仔细搜集有关当前幼儿数学教育和幼儿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方面的资料,运用所学的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数学教育等理论,结合自身幼儿教育实践对当前幼儿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幼儿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方面的资料,写出一篇合乎学士学位论文质量的文章。我选择《浅谈幼儿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原因在于,我所去过的几所幼儿园中,幼儿数学学习现状并不尽人如意。集中教学中,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致并不高,情绪不愉悦。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种。”试想,幼儿早期的数学学习兴趣开发慢了一步,学习兴趣都没有了,又怎能做到让幼儿现在或者是将来的全面发展呢?因此,我选择《浅谈幼儿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的意义在于:有助于幼儿更好地适应下一阶段的学习。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探究欲。激发幼儿思维的主动性,最终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而我选用的资料主要有黄谨编写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张俊编写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等文献,还在网上也收集了一些资料。
具体来说,我的论文是由幼儿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意义,幼儿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幼儿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这三部分构成的。第一部分由学习兴趣的含义,幼儿学习兴趣的特点,幼儿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意义构成。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家长方面,幼儿园方面,幼儿园教师方面,幼儿自身发展所带来的问题。第三部分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
1是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培养起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是让幼儿在自我发现中培养起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是幼儿教师通过讲解演示来提高幼儿数学的学习兴趣。
4是融入美术元素来提高幼儿数学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次的论文写作,一方面使我掌握了论文写作方面相关的技巧,另一方面也使我在培养育儿数学学习兴趣这一课题上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但是由于我自身存在的知识储备方面的缺陷,使得文章中的相关论点还不够成熟,甚至存在错误观点的'情形。对此,我热切希望能够得到各位老师的指导。
谢谢!
各位老师好!我叫XX,来自学前教育专业,我的论文题目是《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研究现状》。在这里,请允许我向为我指导论文的XXX老师的悉心指导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劳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将从论文的背景意义、研究内容两个方面向各位老师作一大概介绍,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一、研究背景:
教育信息化是近年来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人们坚信以计算机、互联网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优化学习过程,构建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开始从城市走向农村,从高校延伸到中小学甚至学前教育领域,不少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者与实践者对现代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抱以较高的期望,然而现代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领域中应用理论和实践研究并没有像中小学领域、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教育领域成熟。“学前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研究始终处于边缘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现象的出现除了因为研究主体的研究背景和研究兴趣外,一定程度上也是源于学前教育本身的边缘化。学前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长期存在教育资金投入不足、教育资源严重匮乏、城乡发展极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健全等问题,甚至一些地方“入园难”的问题都很突出。如果连基本的“入园”都得不到保证,那么所谓的学前教育信息化也就只能被搁浅。
二、研究内容:
本文从政策法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建设、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应用等五个方面对当前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进行阐述。
1、法律法规方面,学前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与标准制定初现成效,近年来国家发布的各种教育政策和文件都显示出了对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关注与倾斜。
2、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学前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区域性差异显着。我们应参照各地区的经济水平和地域特点,根据幼儿园的不同等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层推进,逐级展开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改善当前学前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区域性差异显着的现状。
3、资源建设方面,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严重匮乏,专业化水平低。
4、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方面,幼儿园教师的信息素养不高,缺乏有效培训。
5、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中得到较广泛应用,但研究水平有待提升。
以上是本人论文的基本情况,请各位专家批评指导。
各位老师好!我叫XX,来自XX届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我的论文题目是《安徽省学前教育普惠性研究》。在这里,请允许我向崔惠民老师的悉心指导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劳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将从论文的目的、研究内容、不足之处三个方面向各位老师作一大概介绍,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第一,在目的和意义上,现如今,普及学前教育已成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起点,因此,在许多国家学前教育已成为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学前教育对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使得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形势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然而,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不相匹配,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立足于安徽省学前教育普惠性的发展问题,目的是探索适合安徽省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的模式,为安徽省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学前教育普惠性,可以让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丰富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内容。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机会平等及权利平等,即每个公民不论其背景、种族等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且能力相当的人有接受相同教育的机会。学前教育普惠性就是学前教育必须做到公平,强调的是起点公平,而起点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本质要求,因此,实现学前教育普惠性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有力手段,对学前教育普惠性的研究丰富了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内容。
学前教育普惠性还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学前教育的正外部性巨大且回报率与收益率最高,理应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组成部分。实现学前教育普惠性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项必要措施,因此,对学前教育普惠性的研究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首先,通过对安徽省学前教育普惠性的发展问题进行探讨,可以帮助发现安徽省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与发达地区的比较找出差距所在;其次,通过对学前教育普惠性的研究,有助于解决安徽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学前教育普惠性的研究也为建设普惠性幼儿园,制定相关法律与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其次,在研究内容上,本文以“学前教育普惠性”为基础论题,对安徽省当前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试图分析安徽省学前教育普惠性发展的可行之路,为建立适合安徽省的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提供一些理论建议。
第二,在结构框架上,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一部分为文章的导论部分,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目的、选题的理论与实际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阐述了文章的理论基础。这一部分主要界定了文章中几个重要的概念,并且介绍了本文的四大理论基础:教育公平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及政府职能理论。第三部分分析了限制安徽省学前教育普惠性实现的因素,主要从财政投入、资源分配、师资建设及公办园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第四部分是对发达地区先进经验的借鉴,本文借鉴的是tk邻安徽省的江苏省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经验,从而对安徽省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第五部分提出了推动安徽省普惠性的学前教育发展的策略建议,结合安徽省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借鉴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提出安徽省学前教育发展的实现路径。
第三,在不足之处上,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统计年鉴及教育发展公报,政策性文件主要来源于教育部、财政部及教育局网站,数据及政策文件都不够全面,且主要分析的是近几年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及学前教育普惠性的推进情况,并未从历史的角度深入分析。对于数据的整理分析方面,本文主要是以总结、比较分析为主,没有进行深入的专业数据分析。
再一次谢谢各位老师。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现代信息技术助力幼儿教育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
本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优势,进行实践探索与思考,科学地借力信息技术,促教师素质提升,深化家园合作,转变教师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等。
关键词 :
现代信息技术;幼儿;教育;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图文并茂、音视频兼具、信息资源丰富等优势改变了人们的认识方式,也对现代教育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幼儿园教育作为幼儿接受教育的起始阶段,在幼儿终生学习中起着奠基作用,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助力幼儿教育教学,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推动幼儿教育新发展。
1借力信息技术,促教师素质提升
教师是幼儿教育教学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综合素质对于提升幼儿教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将有助于促进教师综合素质提升。
1.1改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将有助于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从传统灌输式教学中转变出来,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方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教师将围绕幼儿主体素质的发展,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知识呈现方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挖掘幼儿学习潜能,促进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
1.2培养教师自我学习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将为全园师幼搭建学习的平台,不仅有助于促进幼儿素质的发展,也将促进教师自我学习能力发展。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实现自我提升与自我发展,培养教师自我学习能力,将自我学习内化为一种内在需求。
2借力信息技术,促家园合作深化
目前,家园合作处于停止不前的状态,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将促进家园深度合作,发挥家园合作对幼儿教育的促进作用。
2.1拓展家园互动平台:传统家园互动形式单一,往往是家长会、幼儿园开放日、家访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将有效拓展家园互动平台,家长与幼儿园教师之间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例如家校通、幼儿园网页平台等进行家园互动。微媒体时代下,家园互动平台更加便捷化,教师与家长可以借助智能手机构建家园互动微平台,例如QQ群、微信圈等进行互动,既可以是群体互动,也可以是个别化交流,拓展了家园互动平台。
2.2优化家园信息互动: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家园信息互动,提升家园互动的效应。首先,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加强对家长幼儿教育知识输出。目前,幼儿园家长综合素质层次不齐,不少家长缺乏幼儿教育的科学知识,幼儿园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信息输出,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的理论水平;其次,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丰富的信息。幼儿园教师只能对幼儿在园表现实现有效的掌控,幼儿园在家表现难以把握,运用信息技术平台将促进家长与教师互动,使教师掌握全面的信息,从而更好地对幼儿实施教育。
3借力信息技术,促教学方式转变
幼儿园教师要善于借力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式转变,优化知识呈现方式,丰富教育教学资源,使幼儿园教学更加贴近幼儿学情。
3.1优化知识呈现方式: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的优势,而且能够融声音、视频等多位为一体。幼儿园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知识呈现方式,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知识输出方式。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贴近幼儿形象思维丰富的优势,弥补幼儿抽象思维不足的.劣势,从而提升幼儿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2丰富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幼儿园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育教学资源,通过适度的拓展,丰富课堂容量,拓展幼儿园的视野。目前,不少幼儿园教师课堂教学内容比较薄弱,往往是一本教材,缺乏拓展意识,信息技术的运用将有效改变这一现状,使课堂内容丰富起来,幼儿的视野立体起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方式转变,提升幼儿园课堂教学效率。
4借力信息技术,促学习方式转变
现代教育要求突出幼儿主体地位,而幼儿主体地位的实现又具体落实在幼儿学习方式转变。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学习方式转变。
4.1丰富幼儿学习方式:幼儿对客观世界的认知首先是从模仿开始的,目前不少幼儿园教师在实施教学时,主要是采用教师示范教学法。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将丰富幼儿学习方式,幼儿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模仿。例如,幼儿园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幼儿进行引导,幼儿可以边观看、边学习、边实践,丰富幼儿学习认知方式。
4.2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幼儿园阶段是幼儿良好习惯与兴趣养成的关键阶段,幼儿园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教师通过开发一些寓教于乐的微视频、微课或者多媒体课件等,引导幼儿在家长引领与陪同下利用信息技术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升幼儿自主学习能力。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幼儿园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全面提升自身终身素质,丰富幼儿园教学资源,优化幼儿园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为幼儿教育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赵爱凤.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和思考【c】,2014年2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4.
【2】李蕊.在幼儿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0,(01):67-68.
幼儿教育信息化就是通过恰当的手段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幼儿教育中,开发适合幼儿教育的现代化资源,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创新思考,并不断改进,从而培养幼儿的信息化素养,促进幼儿的启蒙学习和全面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育信息化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教学的整合中,应做好“两动一享”,即自动、互动与共享。比如指导幼儿自动学习信息技术;教师与小朋友、小朋友与小朋友、家长与幼儿进行互动;利用数字电视、电脑、磁性板、手机、照相机、摄像机、QQ、微信、网络等多媒体,形象化、具体化地进行教学,在QQ群、微信“朋友圈”上传图片、微视,共享整合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成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教学;整合两动;共享
信息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利用现代电子通信技术从事信息采集、存储、加工、利用以及相关产品制造、技术开发、信息服务的新学科。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的社会,信息已无处不在,幼儿园也不例外。通过实践,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教学的整合中,我体会到应做好“两动一享”,即自动、互动与共享。下面我具体谈谈自己浅薄的认识。
一、自动,即自己动手
信息硬件属于工具。我们说,不要怕孩子玩手机、电脑,它们都属于工具,只要家长正确引导。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的整合中,培养幼儿使用这些工具的能力是目的之一。邓小平早就说过:“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现在两三岁的幼儿,在没有入园之前,就已经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玩得比较顺畅,小手指能划出音乐、动画、图画等,连一些家长都望尘莫及,感到惊奇和佩服。所以,在幼儿园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中,培养幼儿的自动能力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比如我在进行图形教学时先指导幼儿打开网络电视机顶盒与电视的开关,再指导他们使用遥控板点选“哈哈”→“动画”→“米菲的快乐课堂•米菲的形状”,让小朋友观看,为拼组图形做好铺垫。接着,讲完课程后,再指导幼儿点选出“米菲的快乐课堂•米菲的数字”,边互动边让小朋友选择教师准备的图形和数字贴在磁性板上。小朋友看着屏幕上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拼成的图形,兴奋不已,一个个踊跃地回答图形的名称、图形的数字,争先恐后地到磁性板上贴图形、粘数字。然后,让孩子们选择图形圈帽,做“找朋友”游戏;分小组拼图,最后让小朋友回家后在家长的指导下利用图形,拼贴小动物、交通工具、小房子等,巩固学习。通过这些活动与方式,小朋友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掌握信息技术的本领。
二、互动,即教师与小朋友、小朋友
与小朋友、家长与幼儿的互动首先,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的整合中,教师与小朋友之间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如我在教学“图形”时让小朋友看了数字电视“米菲的快乐课堂•米菲的形状”后,再用电脑连接,点出我自作的电子课件,用不同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一一跳出来,组成一幅动物图画:小鸡、小狗等,同时与幼儿互动,让幼儿选择形状、数字在磁性板上粘贴,并组织开展游戏活动——“找朋友”,让幼儿自己选择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形状的圈圈帽子戴在头上,然后让戴着同样形状圈圈帽子的小朋友走到一起,我再组织他们一个小组一个小组地数出数字。这样,通过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就达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目的。其次,是小朋友与小朋友之间的互动。夸美纽斯说过:“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和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在进行了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后,我把小朋友分成几个小组,利用磁性七巧板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拼贴小房子图形,看哪个小组的小朋友把信息技术利用和掌握得好,图形拼得又快又漂亮。小朋友们叽叽喳喳,你争我抢,激发了“人人参与”的欲望,从而主动参与到了学习中。孩子们情趣交融,既认识了图形,又学习了信息技术,还培养了协作精神。再次,是小朋友与家长的互动。在幼儿园的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中,一个班里人人参与的机会毕竟有限,我让家长把小朋友接回家,利用休息时间,与小朋友一起用彩色剪纸剪成不同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剪贴图形,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第二天,小朋友们上交了各种各样的剪纸图形,有乡村烟囱里冒着烟的小屋,有形状不同的小轿车,有嘎嘎欲叫的鸭子,有抢夺小虫子的小鸡,有长长的火车、三角形的松树、空中飞的小鸟,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三、拍摄照片、录制微视,上传共享
在活动中,比如分小组拼图形时,我把幼儿的拼图过程用手机或照相机、摄像机等拍摄成照片和录像。课余,我把拍摄较好的照片及小朋友上交的在家长指导下制作的较好的剪纸张贴在学习信息栏内,制作成微视,上传到家长QQ群和微信“朋友圈”,让小朋友及家长分享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整合的成果。家长们不是在QQ留言,便是在圈子评论,或者在接送孩子时高兴地聊上几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的整合中,我注重“两动一享”,利用数字电视、电脑、磁性板、手机、照相机、摄像机、QQ、微信、网络等多媒体,形象化、具体化地进行教学,上传图片、微视共享,既做到了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的整合,又让幼儿接触、学习了信息技术,激发了幼儿自动学习的兴趣,多方互动,共享成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马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J].中国电化教育,2002(1).
[2]刘俊英.浅谈多媒体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7).
[3]蔡莉.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8).
[4]刘春梅.浅谈多媒体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3(16).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与教育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育的整合成为整个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现阶段幼儿园课程改革迅速,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产生了冲击,新型的教学模式急需要引进到幼儿教学当中,以提高幼儿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做好幼儿学习的启蒙教育。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教育;整合策略;
一、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整合的内涵
第一,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而非教学结果。首先从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整合的本质上看,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帮助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在整合过程中,要清楚的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应该以信息技术应用的程度作为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结果。美国福瑞克教授曾经提出技术与工具之间的应用规则:“技术在教育中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结果,不能为了突出技术而使用技术。”由此可见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要着重发展信息技术为教育服务的功能,实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探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才能够达到最优教学效果,而不是盲目追求对信息技术的研究和追捧。
第二,幼儿教育是一个广义概念。众所周知幼儿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是教育的基础启蒙阶段,因此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不仅仅能够使孩子提高对幼儿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情操,从而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幼儿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幼儿园的课堂教学,还应当将范围扩展到家庭和社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日常行为和价值观的养成,因此应该尤为重视。教育学家陈鹤琴曾经谈到:幼儿教育是复杂的过程,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胜任的,需要共同合作。由此可见对幼儿教育的广义认识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教育的全面性。
第三,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不是混合。整合的意义是在一定条件下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根据某种客观规律形成一个新的整体的过程。在这个新整体的构建过程中其中的元素会发生协调性的变化,以实现新整体内部结构的优化,产生协同效益,因此整合并不是单纯的混合,而是通过相互结合实现最优的效果。在信息技术和幼儿教育的整合过程中要根据幼儿教育的特点和信息技术的优势相互融合,以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共同目标,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讲究方式和方法。
二、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策略
第一,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幼儿教学质量。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相整合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科的特点进行信息技术的选择,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幼儿教育提倡教学的全面性,不论是语言知识、社会科学还是艺术、身心健康等方面都应该兼顾。但是众多的教学内容各具特点,要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因此在信息技术手段的选择时要注意其特点。还要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考虑到幼儿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由于处于知识的启蒙阶段,要利用信息技术将知识呈现的更为直观有趣,让学生多多开阔眼界认识世界。在教学媒介选择时还要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其中要包括讲故事、做游戏、听音乐、看视频等内容,营造良好的幼儿课堂氛围,使幼儿的多种感官被调动起来。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可以进行歌曲的播放、视频动画的播放,还能够进行舞蹈教学和游戏教学,实现多种教学方式的组合,让幼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并从而学习知识,得到身心的良好发展。
第二,利用信息技术创建良好幼儿园文化。创建良好的幼儿园文化能够帮助实现提高对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在幼儿园中利用信息技术建设校园广播平台、网络平台、活动平台等,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生活环境,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还可以在节日进行表演活动和比赛,提高幼儿的自我表现能力和特长发展,鼓励学生进度自我展示,并提高自信心。利用校园广播和校园网络的建设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使教学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还能够起到一定的宣传引导作用,全方位提高教学环境的创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三,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幼儿创新培养。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幼儿教育中可以实现教育过程的动态化、教学的连贯化和授课模式的趣味化。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够给予学生不同感官刺激,使学生提高对学习的参与度,实现教学互动。还能够实现对幼儿的正确引导与发散思维的培养,使学生敢于表现自己的想法和个性,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并鼓励学生的多方位全面化的能力发展。与此同时还能够开拓幼儿的知识面和对世界的认识,能够塑造幼儿的世界观和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实现能力的提高和认知的培养。
三、结束语
在20世纪90年代教学媒体被应用到幼儿教学中来,其形式由幻灯片、投影仪等,实现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渐被广泛认可和应用,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进一步整合,实现了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优化。幼儿教育是教育的起步阶段,也是奠定未来学习和生活方向的基础,因此对幼儿的全面培养是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点,将信息技术应用与幼儿教育中能够帮助实现教学的趣味性和内容的多样化,提高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实现其综合能力的提高。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整合过程中的最优化手段,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和教学的科学化,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实现幼儿教育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红霞.水乳交融相得益彰——信息技术与幼儿音乐欣赏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02):23.
[2]隽国斌.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以上海市Z幼儿园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5.
难,还是自己努力写吧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我国东部与西部教育平衡发展的桥梁,实现东部与西部的教育信息化均衡是我国教育的关键。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教育信息化优秀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与科学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达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科学教育;信息技术;创新实践能力
一、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探究欲望
兴趣对智力起着促进作用,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它使个体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起来,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是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多媒体信息提供了多种外部刺激,如声音、图片、动画、文字等,他们具有直观形象、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量大的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和学习内容以及教学需要,恰当好处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走进情境,更好地体验学习。优美直观的情境,不但能有利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存储和建构,更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发现、研究解决问题;既感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又感受到学习综合实践的乐趣。
二、营造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双边活动,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气氛,使学生敢于创新。而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极易扼杀学生的创新行为,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对教学很重要,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教学中必须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爱好和人格,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提出质疑,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和机会;尊重学生的观点,不强求统一,确保学生创新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才会通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产生归属感,表现出创新的意识。
2.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任何人只有在不断地思考、设计、创作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探究再交流中,获得知识、获得自信、取得进步、培养能力,才能逐步的良性循环向更高更强的方面发展。所以我们在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给学生一个大胆展示的机会,比如我们可以利用虚拟实验给学生展示自己设计实验展示探究结果的机会,让学生在展示中发现问题,这一举措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更肯定了他们辛勤创作的成果,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就要随时随地地激发学生的灵感,不拘泥一种表现成果。在八年级教材《网页制作》一课中,我们的做法就是让学生大胆实践,不要求使用固定的模式和内容镜来完成作品主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制作出多种多样的网页图片。
4.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确保学生全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只有让学生成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才能达到学习知识的最佳效果。所以,教师应注重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氛围,通过分层教学的策略,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共同交流,使学生在个体思维的冲突中开拓自身的思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活力。最终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对不同层次问题的探究和学习,获得各自的成功,产生更强的创新热情和欲望。
5.给学生多留些想像的空间。如在开展“失重现象”的教学中,教师设计在存在重力而产生的现象中逆向思维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有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假设若干情况,不限定学生的发散思维。这一教学方法的实践既巩固了他们重力的理解,又提高他们对知识的运用变通,久而久之养成了一种敢于创新的精神,受益终生。
三、激发思维兴趣,培育创新精神
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源泉,只要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强烈的兴趣,那么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记忆和思维得到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应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为培养创新精神奠定基础。
1.开展竞赛。好胜是人的天性,孩子尤为突出。在教学总创造机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可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分层知识抢答、主题活动设计等活动,发挥学生不同的特长,让他们在活动中展示自我,找到科学知识与生活的共通之处,培养创新的乐趣。
2.目标驱动。合理的任务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围绕既定任务展开活动,激励学生为完成任务努力。我们在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实践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原则,在教和学方面富有探索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过程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如在讲幻灯片制作时,可以将带有时尚动画的文档向学生进行展示,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想动手尝试。
3.创设情境。创设真实的情境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通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将学生带入其中,引导他们在情境中产生兴趣和想法,激发创新思维。如在学习《人体的应激反应》时,教师设计学习蜈蚣爬行和模仿秀让学生体验,这样学生便会将自己融入情境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信息技术既是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和特殊领域,又是有效实施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手段。在科学教育活动实施的过程中,积极应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媒体技术手段,拓展科学教育教学活动的时空范围,提高科学教育对学生能力培养,思维创新意识的强化作用,从而实现信息化教育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助推作用。
摘要:当前我国的国际化进程正处于历史的关键时期,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推进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是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必经途径,是保障当前成人教育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推进经济全面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章指出,大力推动成人教育信息化能够有效、合理地分配教育资源,使成人教育受众能够获得全面、完备、均衡和完善的教育资源,为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提供优质的教育网络信息资源,促进现代远程成人教育和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成人教育;信息化;策略
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全国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人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建设却一直未能得到重视,关于成人教育的信息化方式和途径一直存在较为模糊的认知,在制定成人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方案时,也未能与国家的整体规划或地方的统筹规划相调配,在政策层面上没有凸显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不同,在服务和政策支持上缺乏一定的力度。
高校对成人教育重视不够
各级地方高校在响应信息化的同时积极成立了教育信息化指导机构,职业院校也将信息化进程搬上日程,然而很大一部分高校却缺失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异常不顺,相对于其他同类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成人教育信息化存在师资力量缺乏、教育经费不足、中高端人才短缺和规划方案缺失等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另一方面,也与当前的软硬件环境相关,在注重网络资源、计算机设备等硬件设备的前提下,又会忽视信息化教程、多媒体信息化软资源的配套跟进,未能形成有效的保障体制和机制,难以满足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的要求。由于政府经费投入不足、各级教育部门对成人教育重视不够等原因,成人教育的信息建设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信息社会和网络环境下成人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成人高校信息化设施建设不平衡,信息资源匮乏,使用率低下,导致成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效能不高,工作进度相对缓慢。
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有限
教师队伍是推动成人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原动力,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不高,严重制约成人课程教学信息化的发展。首先是教师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协调性等方面认识还不够。很多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对先进的教学理论认识不足,不敢大胆尝试。这种缺乏全面科学的认识导致了思想和行动上的偏差。认识的不足、信息化概念的不清晰造成了成人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利用仍然处于初级层次,有些信息化设施设备成为摆设,给信息技术的推动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其次是教师整体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偏低。多数教师应用的主要软件是Word,Excel和IE的操作,像数据库、网页制作、图象处理、课件制作等更深层次的软件使用能力更欠一筹。这就直接导致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平台的操作等方面的欠缺。造成成人教育教学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不高的原因一个是大多数教师均来自非计算机专业而对信息化设备驾驭不够好。另一个就是成人高校对教师在信息化培训方面不系统。只有解决教师自身驾驭信息化设备的能力,才能推动成人教育课程教学的信息化,从而推动整个成人教育信息化建设。
成人院校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
教学、科研和实验等多个环境的契合度不高,整体而言,当前很多院校的教育信息化仍然停留在将课本中内容照搬到多媒体平台上,传统的课本宣读方式仍是成人教育信息化的主流方式,将大量的优质资源排斥在外,优质的信息化课程资源未能与学生的实际操作平台和实验平台相结合。
2研究策略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将信息化技术与当前实际的成人教育课程相结合,以课程教育来驱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将信息化的建设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在教学中使成人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教材学习方式转换为信息化的学习方式,提升成人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全面提升成人教育的学生质量和教学质量。为此,应着重以下几点信息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加大力度建设成人教育教学资源库及其平台,实现成人教育教学平台信息资源共享
成人院校的教育教学网站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构建教育资源教学库时,要时刻保持以《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为蓝本,以实际教学、媒体化方法、实验仿真教学和在线学习为重心,推进课程资源的优质优化,在优化教育资源库统筹建设的同时,推动信息资源的平滑转化,从当前结构化的离散型数据资源向结构化的主题丰富性资源进行平滑过渡,在知识形态上从单一不变的技术性资源向动态智慧型资源迁移,整体的管理方式由集中性资源收缩方式转而向开发性资源共享方式进行平稳过渡,力求课程资源的多样性、丰富性、生动性、灵活性和共享性。构建多门类多元素的课程学习资源,保证成人学生能够获得丰富、有效的学习资源,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努力建设一支具备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成人教育师资队伍,提升成人教育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教育信息化首先是人的信息化,因此,当务之急是做好师资的信息化培养和培训。从根本上讲,教师队伍的素质深刻影响成人教育质量的高低乃至整个成人教育事业的成败。无论教学方法如何改革,无论教育政策如何要求加快成人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成人教育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课程教学的能力都是成人教育信息化的最直接、最原始的动力。拥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的师资力量是一所成人院校成功和进步的标志,在保障当前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努力培养和发展一支具备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的师资力量,加快推动成人教学信息化的进程是当前成人院校建设和发展的重点。成人教育应当更加贴近实际,深入调查和分析,在教学中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按照专业教师的学科不同、年龄不同,分层次、有步骤地开展信息化技术培训工作。培训的要义首先要对教师的认知理念进行培训,使得教师认可当前的成人教育信息化方式是一种更加合理和有效的方式,是更加适合成人学生的方式,能够推动成人教育的整体事业全新的发展,打消他们对计算机的偏见。成人教育师资队伍的信息化教育理念、认知、能力能否跟上设施设备更新的步伐,适应操作软件升级的节奏,是开展成人教育信息化的第一步。在成人教育教师有了信息化服务教学的意识以后,逐步进行专职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训,这时就要以计算机的普及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重点,着力于培养成人教育教师应用计算机等信息化设备的能力,并逐步更新培训内容,组织部分基础好、专业对口的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训与学习,强调学以致用,加强学习过程的监督和学习成果的展现,加强技术交流与研讨。最后,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要面向全体教师开展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道德行为规范、网络安全和病毒防护、学校管理系统应用等培训,不断提高成人教育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高成人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成人教育信息化办公平台
信息化建设最依赖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支持。硬件资源是指信息化中需要的一些必须的硬件设备,软件资源是指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师资力量。因此,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兼顾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以可靠的硬件资源作为支持,同时吸纳更新鲜的互联网资源和信息化资源作为成人学生的实践资源,构建以多媒体设备、教学实践设备和互联网在线学习为主流的信息化硬件平台。在推动信息化软实力的同时,一方面要加强原有师资力量的稳定提升,一方面要吸收外来新鲜的资源作为提升,为当前的环境带来一些不一样的血液,在进步中前进,在前进中进步。成人教育的信息化不仅包括硬件设施的信息化,还包括所有的用户界面。在加强硬件管理和资源库建设的同时应着力建设用户平台。最终应以成人院校的网络平台主页为轴心逐步建成对外宣传界面、对内教学资源库、在线教学系统、在线测试系统、行政办公系统等子系统群。逐步开展各教研组、各学科的课程教学网站建设,大力提倡成人教育教师建设个人课程教学网站,链接到网络学习的平台,随时可以浏览课程相关学习内容和信息。部分成人院校已经在使用教务管理系统对学生成绩等信息进行科学管理,而学生学籍管理几乎是各个学校的缺口,成人学生都要登录到学信网查询学籍、学历,而成人院校也没有对学信网的使用规则和流程给出相应的指导性和说明性文件,校园网和学信网没有达到有效链接,严重阻碍了学生对学籍、学历查询的需求。因此,成人院校还要逐步实现和完善成人院校的教务教学管理、学生成绩管理、招生信息管理、学籍学历管理、政教管理、教研管理、后勤总务管理等综合性信息化应用,达到成人教育工作业务的综合性、共享性信息化管理,各部门实时共享信息数据,消除“信息孤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纸化办公,极大地提高成人院校日常管理与教学工作的效率。
3问题与展望
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成人院校往往独立于总校的自动化办公系统而自成体系地单独管理。具体体现在,大多数高等院校已经投入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但总校下属的成人教育部门往往没有参与其中,而是有自己的管理方法,这可能是成人教育的教学模式与其他教育形式不同导致的。其次是在教学平台上,师生互动模块使用率较低,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更喜欢使用微信、QQ等即时通讯工具进行交流,分析其原因应该是平台上的互动模块不具备即时性,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不能及时看到并回复,不如微信等通讯工具直接、便捷。第三是成人教育专业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有差距。这个问题是无法避免的,总体情况是青年教师比中老年教师有优势,接受新事物快,信息化掌控能力强。计算机专业教师比其他专业教师更容易掌握专业的应用软件和工具,对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设计更得心应手。虽然在成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可以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发展,把影响减到最小,不仅不会影响成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局,更有利于激发新课题的研究和探索,使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向更高要求迈进。
未来展望
成人教育信息化可以说是一场革命,它改变了学习者的认知方式,改变了教育者的思维定势,改变了师生间的关系和教学形态。这场革命将成人教育引领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新的高度,积极参与其中是教师的历史使命,更是一种教育行为的自觉,以深化信息技术与成人教育课程的整合,加强信息化建设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指导,建立信息化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推动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手段的终身学习。成人教育工作者应全力以赴,以提升办学质量为己任,倾力打造一个装备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思想现
[参考文献]
[1]罗佰绥.建设网络教学资源服务于现代教学[J].农业网络信息,2009(3):69-71.
[2]王诚,李璐,唐治中.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23):24-25.
[3]陈光海,韩晋川,黄华.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开发与应用实践[J].软件工程师,2015(1):21-22.
幼儿教育信息化就是通过恰当的手段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幼儿教育中,开发适合幼儿教育的现代化资源,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创新思考,并不断改进,从而培养幼儿的信息化素养,促进幼儿的启蒙学习和全面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育信息化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教学的整合中,应做好“两动一享”,即自动、互动与共享。比如指导幼儿自动学习信息技术;教师与小朋友、小朋友与小朋友、家长与幼儿进行互动;利用数字电视、电脑、磁性板、手机、照相机、摄像机、QQ、微信、网络等多媒体,形象化、具体化地进行教学,在QQ群、微信“朋友圈”上传图片、微视,共享整合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成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教学;整合两动;共享
信息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利用现代电子通信技术从事信息采集、存储、加工、利用以及相关产品制造、技术开发、信息服务的新学科。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的社会,信息已无处不在,幼儿园也不例外。通过实践,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教学的整合中,我体会到应做好“两动一享”,即自动、互动与共享。下面我具体谈谈自己浅薄的认识。
一、自动,即自己动手
信息硬件属于工具。我们说,不要怕孩子玩手机、电脑,它们都属于工具,只要家长正确引导。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的整合中,培养幼儿使用这些工具的能力是目的之一。邓小平早就说过:“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现在两三岁的幼儿,在没有入园之前,就已经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玩得比较顺畅,小手指能划出音乐、动画、图画等,连一些家长都望尘莫及,感到惊奇和佩服。所以,在幼儿园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中,培养幼儿的自动能力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比如我在进行图形教学时先指导幼儿打开网络电视机顶盒与电视的开关,再指导他们使用遥控板点选“哈哈”→“动画”→“米菲的快乐课堂•米菲的形状”,让小朋友观看,为拼组图形做好铺垫。接着,讲完课程后,再指导幼儿点选出“米菲的快乐课堂•米菲的数字”,边互动边让小朋友选择教师准备的图形和数字贴在磁性板上。小朋友看着屏幕上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拼成的图形,兴奋不已,一个个踊跃地回答图形的名称、图形的数字,争先恐后地到磁性板上贴图形、粘数字。然后,让孩子们选择图形圈帽,做“找朋友”游戏;分小组拼图,最后让小朋友回家后在家长的指导下利用图形,拼贴小动物、交通工具、小房子等,巩固学习。通过这些活动与方式,小朋友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掌握信息技术的本领。
二、互动,即教师与小朋友、小朋友
与小朋友、家长与幼儿的互动首先,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的整合中,教师与小朋友之间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如我在教学“图形”时让小朋友看了数字电视“米菲的快乐课堂•米菲的形状”后,再用电脑连接,点出我自作的电子课件,用不同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一一跳出来,组成一幅动物图画:小鸡、小狗等,同时与幼儿互动,让幼儿选择形状、数字在磁性板上粘贴,并组织开展游戏活动——“找朋友”,让幼儿自己选择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形状的圈圈帽子戴在头上,然后让戴着同样形状圈圈帽子的小朋友走到一起,我再组织他们一个小组一个小组地数出数字。这样,通过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就达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目的。其次,是小朋友与小朋友之间的互动。夸美纽斯说过:“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和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在进行了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后,我把小朋友分成几个小组,利用磁性七巧板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拼贴小房子图形,看哪个小组的小朋友把信息技术利用和掌握得好,图形拼得又快又漂亮。小朋友们叽叽喳喳,你争我抢,激发了“人人参与”的欲望,从而主动参与到了学习中。孩子们情趣交融,既认识了图形,又学习了信息技术,还培养了协作精神。再次,是小朋友与家长的互动。在幼儿园的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中,一个班里人人参与的机会毕竟有限,我让家长把小朋友接回家,利用休息时间,与小朋友一起用彩色剪纸剪成不同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剪贴图形,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第二天,小朋友们上交了各种各样的剪纸图形,有乡村烟囱里冒着烟的小屋,有形状不同的小轿车,有嘎嘎欲叫的鸭子,有抢夺小虫子的小鸡,有长长的火车、三角形的松树、空中飞的小鸟,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三、拍摄照片、录制微视,上传共享
在活动中,比如分小组拼图形时,我把幼儿的拼图过程用手机或照相机、摄像机等拍摄成照片和录像。课余,我把拍摄较好的照片及小朋友上交的在家长指导下制作的较好的剪纸张贴在学习信息栏内,制作成微视,上传到家长QQ群和微信“朋友圈”,让小朋友及家长分享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整合的成果。家长们不是在QQ留言,便是在圈子评论,或者在接送孩子时高兴地聊上几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的整合中,我注重“两动一享”,利用数字电视、电脑、磁性板、手机、照相机、摄像机、QQ、微信、网络等多媒体,形象化、具体化地进行教学,上传图片、微视共享,既做到了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的整合,又让幼儿接触、学习了信息技术,激发了幼儿自动学习的兴趣,多方互动,共享成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马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J].中国电化教育,2002(1).
[2]刘俊英.浅谈多媒体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7).
[3]蔡莉.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8).
[4]刘春梅.浅谈多媒体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3(16).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与教育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育的整合成为整个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现阶段幼儿园课程改革迅速,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产生了冲击,新型的教学模式急需要引进到幼儿教学当中,以提高幼儿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做好幼儿学习的启蒙教育。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教育;整合策略;
一、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整合的内涵
第一,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而非教学结果。首先从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整合的本质上看,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帮助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在整合过程中,要清楚的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应该以信息技术应用的程度作为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结果。美国福瑞克教授曾经提出技术与工具之间的应用规则:“技术在教育中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结果,不能为了突出技术而使用技术。”由此可见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要着重发展信息技术为教育服务的功能,实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探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才能够达到最优教学效果,而不是盲目追求对信息技术的研究和追捧。
第二,幼儿教育是一个广义概念。众所周知幼儿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是教育的基础启蒙阶段,因此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不仅仅能够使孩子提高对幼儿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情操,从而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幼儿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幼儿园的课堂教学,还应当将范围扩展到家庭和社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日常行为和价值观的养成,因此应该尤为重视。教育学家陈鹤琴曾经谈到:幼儿教育是复杂的过程,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胜任的,需要共同合作。由此可见对幼儿教育的广义认识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教育的全面性。
第三,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不是混合。整合的意义是在一定条件下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根据某种客观规律形成一个新的整体的过程。在这个新整体的构建过程中其中的元素会发生协调性的变化,以实现新整体内部结构的优化,产生协同效益,因此整合并不是单纯的混合,而是通过相互结合实现最优的效果。在信息技术和幼儿教育的整合过程中要根据幼儿教育的特点和信息技术的优势相互融合,以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共同目标,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讲究方式和方法。
二、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策略
第一,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幼儿教学质量。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相整合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科的特点进行信息技术的选择,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幼儿教育提倡教学的全面性,不论是语言知识、社会科学还是艺术、身心健康等方面都应该兼顾。但是众多的教学内容各具特点,要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因此在信息技术手段的选择时要注意其特点。还要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考虑到幼儿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由于处于知识的启蒙阶段,要利用信息技术将知识呈现的更为直观有趣,让学生多多开阔眼界认识世界。在教学媒介选择时还要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其中要包括讲故事、做游戏、听音乐、看视频等内容,营造良好的幼儿课堂氛围,使幼儿的多种感官被调动起来。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可以进行歌曲的播放、视频动画的播放,还能够进行舞蹈教学和游戏教学,实现多种教学方式的组合,让幼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并从而学习知识,得到身心的良好发展。
第二,利用信息技术创建良好幼儿园文化。创建良好的幼儿园文化能够帮助实现提高对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在幼儿园中利用信息技术建设校园广播平台、网络平台、活动平台等,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生活环境,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还可以在节日进行表演活动和比赛,提高幼儿的自我表现能力和特长发展,鼓励学生进度自我展示,并提高自信心。利用校园广播和校园网络的建设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使教学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还能够起到一定的宣传引导作用,全方位提高教学环境的创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三,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幼儿创新培养。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幼儿教育中可以实现教育过程的动态化、教学的连贯化和授课模式的趣味化。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够给予学生不同感官刺激,使学生提高对学习的参与度,实现教学互动。还能够实现对幼儿的正确引导与发散思维的培养,使学生敢于表现自己的想法和个性,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并鼓励学生的多方位全面化的能力发展。与此同时还能够开拓幼儿的知识面和对世界的认识,能够塑造幼儿的世界观和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实现能力的提高和认知的培养。
三、结束语
在20世纪90年代教学媒体被应用到幼儿教学中来,其形式由幻灯片、投影仪等,实现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渐被广泛认可和应用,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进一步整合,实现了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优化。幼儿教育是教育的起步阶段,也是奠定未来学习和生活方向的基础,因此对幼儿的全面培养是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点,将信息技术应用与幼儿教育中能够帮助实现教学的趣味性和内容的多样化,提高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实现其综合能力的提高。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整合过程中的最优化手段,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和教学的科学化,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实现幼儿教育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红霞.水乳交融相得益彰——信息技术与幼儿音乐欣赏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02):23.
[2]隽国斌.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以上海市Z幼儿园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5.
[摘要]本文根据西藏地区小学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的现状调查所得到的结果,分析了西藏地区小学教育信息化技术环境建设、小学教师对教育信息化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以及教育技术培训等有价值的资料、数据,并得出了相关结论,找出了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发展该地区的信息化教育提供有益对策。
[关键词]西藏自治区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分析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省市的政策支持及对口援助下,在西藏人民的努力下,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各类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西藏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该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机遇。本文在调查研究和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西藏地区基础教育教育技术可持续发展对策,以期加快西藏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一、调查问卷基本信息简介
本项调查在2009年7月至9月间进行。调查范围涉及拉萨、山南、日喀则、那曲、阿里等地区,共计79所小学,包括县级和乡级中心小学以及农牧区小学等;调查对象为小学任课教师。问卷实发350份,收回306份,其中有效问卷297份。问卷回收率达,有效率达。调查对象的教龄在5年以下的占年以上的占,教龄最长的为27年。调查对象中女教师占,学历主要以本科为主,80%为藏族。调查包括语文、藏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音乐、社会、体育等科目。
二、西藏自治区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调查现状分析
本项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学校教育信息化技术建设;第二,教师对教育信息化技术的认识程度;第三,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第四,教育技术培训。
(一)学校教育信息化技术建设
在对于该问题的回答中,19%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的教育技术环境建设很好,51%认为一般,30%认为很差。在不同地区的比较中发现数据差别较大,那曲地区7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很差,而拉萨认为很差的不到30%。在学校需要添置哪些设备的调查中,33%的调查对象要求添置常用教具、幻灯投影;42%要求添置电脑和网络;23%要求建立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21%要求配置远程教育接收设备;另外还有9%要求提供足够的电力资源。调查表明,受经济、地理、交通等多种因素制约,西藏地区的学校教育技术硬件设施建设离现代化差距较大,教育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农牧区的学校电力资源十分紧张,个别学校仅能勉强维持照明。
(二)教师对教育技术的认识程度
调查问卷的该部分设计了7道题。第1题是关于教育信息化技术在您教学中的作用,选A(提高教学质量)的占24%;选B(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的占19%;选C(培养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占32%;选D(缩短教学时间,减轻教师负担)的占10%。第2题在关于教育信息化技术在您教学中的作用回答中,67%的人选择作用很大,29%选择作用不太大。在不同年龄和教龄的数据比较中,差异很大。其中年龄分布在21—30岁、教龄在1—5年的调查对象认为作用很大的最多。在不同学科的比较中,思想政治、藏文、社会等学科教师中认为作用很大的不到20%,而英语、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认为作用很大的接近50%。
从总体上看,西藏地区小学教师对教育信息化技术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认同,且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这是很好的趋势,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
(1)对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如在教学中的作用也多是仅仅因为减轻负担。
(2)不同学科间的差异很大,就藏文学科而言,藏文是自治区人民的母语,是最主要的科目之一,但就教育信息化技术在藏文教学中发挥作用没有得到广泛认同。
(3)由于资金等问题,影响了教育信息化技术活动的开展。
三、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此方面的内容涉及4个题。
第1、2题是关于对教学设备的应用程度的叙述,对投影仪、计算机、网络等不了解的教师达50%以上。在不同类别的比较中,年龄超过30岁的教师掌握信息化技术的情况的比较差,不同学科相比较而言,语、数、外教师应用能力较强。第3、4题是关于制作教学课件的调查,55%的教师选不能自制课件,37%选择用PowerPoint自制课件,38%的教师不会用PowerPoint、Flash、Excel等软件。
从以上统计结果来看,教师在使用教学设备和教学软件、自制课件、使用网络教学等方面的能力较差,这说明需要加大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力度。在使用网络的目的方面,用于为教学服务的非常少,说明需要改变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观念,不能只停留在低层次的应用上。
(四)关于教育信息化技术培训
该部分包括4个问题。第1题中65%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一般,23%认为不好。第2题93%的调查对象希望自己能够参加教育技术培训。第3题55%的教师回答学校没有安排过教育技术培训。第4题中只有34%的`被调查者参加过教育技术培训;在培训内容的调查中,44%的教师选择了教学理论,30%选择教学软件和教学媒体的使用;在培训效果的回答中,69%的教师回答是一般。
从以上分析结果看,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技术能力的自我评价不高,但他们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教师得到培训的机会较少并且培训效果一般。在培训内容方面,教师希望加强理论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笔者了解到,目前的培训课堂采用的培训方式大都是大班授课,培训氛围比较差,培训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对技术培训的计划、内容、方式、效果、考核等要进一步探索,以满足西藏自治区小学教师的需求,为自治区教育信息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西藏自治区小学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发展对策
西藏的教育信息化技术发展将会直接影响到西藏教育现代化的推进。今后一段时期内西藏自治区基础教育信息化技术发展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扩大资金筹集渠道,加大基础教育设施建设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西藏的教育事业,极大地改善了该地区教育落后的面貌。西藏自治区每年拨出大量经费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已为各地的大部分小学建立了有线电视系统。但资金问题仍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难题。教育部门实施的“校校通工程”,农牧区学校建设希望网校以及各教学点远程教育的设立都需要巨大的经费开支。仅靠国家专项拨款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多方面筹备资金。学校应广开筹资渠道,调动多方支援,吸引东部发达地区的帮助,同时积极吸引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建立对口支援关系。
(二)更新教育理念、发挥主观能动性
西藏地区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关键学校领导能够吸收学习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并在实践中将先进教育理念本土化,从而进一步带动一线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可以通过开展区内校际互动、东西部校际互动的方式,选派领导和教师互相考察学习,交流先进的办学思想、教学模式、现代化教育理念、管理制度。
(三)完善技术培训机制
西藏教育要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而建设师资队伍,必须走科学高效的培训之路。在教育信息化技术能力培训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统筹安排培训计划,扩大受培训教师的比例。
2、在培训内容方面,做到因人因地和因学科而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不同年龄、不同需求、不同地区、不同学科的教师量身定制培训方案。照顾年龄偏大的藏族教师,增强学员的信心。学科方面,可面向藏文教师开设培训班,培训计算机基础知识、藏文输入法、藏文软件资源的开发等内容。在不同需求方面,可提供弹性的培训课程,如开设各种不同内容的培训班供教师选择。
3、在培训方式方面,可以组织学员听报告、看视频资料,实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刘秀菊.谈教育信息化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教育学刊,2009.
[2]薛若雯.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学习方式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4).
[3]王珠珠等.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下)[J].中国电化教育,2005(11).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我国东部与西部教育平衡发展的桥梁,实现东部与西部的教育信息化均衡是我国教育的关键。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教育信息化优秀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与科学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达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科学教育;信息技术;创新实践能力
一、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探究欲望
兴趣对智力起着促进作用,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它使个体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起来,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是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多媒体信息提供了多种外部刺激,如声音、图片、动画、文字等,他们具有直观形象、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量大的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和学习内容以及教学需要,恰当好处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走进情境,更好地体验学习。优美直观的情境,不但能有利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存储和建构,更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发现、研究解决问题;既感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又感受到学习综合实践的乐趣。
二、营造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双边活动,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气氛,使学生敢于创新。而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极易扼杀学生的创新行为,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对教学很重要,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教学中必须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爱好和人格,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提出质疑,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和机会;尊重学生的观点,不强求统一,确保学生创新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才会通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产生归属感,表现出创新的意识。
2.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任何人只有在不断地思考、设计、创作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探究再交流中,获得知识、获得自信、取得进步、培养能力,才能逐步的良性循环向更高更强的方面发展。所以我们在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给学生一个大胆展示的机会,比如我们可以利用虚拟实验给学生展示自己设计实验展示探究结果的机会,让学生在展示中发现问题,这一举措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更肯定了他们辛勤创作的成果,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就要随时随地地激发学生的灵感,不拘泥一种表现成果。在八年级教材《网页制作》一课中,我们的做法就是让学生大胆实践,不要求使用固定的模式和内容镜来完成作品主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制作出多种多样的网页图片。
4.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确保学生全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只有让学生成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才能达到学习知识的最佳效果。所以,教师应注重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氛围,通过分层教学的策略,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共同交流,使学生在个体思维的冲突中开拓自身的思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活力。最终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对不同层次问题的探究和学习,获得各自的成功,产生更强的创新热情和欲望。
5.给学生多留些想像的空间。如在开展“失重现象”的教学中,教师设计在存在重力而产生的现象中逆向思维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有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假设若干情况,不限定学生的发散思维。这一教学方法的实践既巩固了他们重力的理解,又提高他们对知识的运用变通,久而久之养成了一种敢于创新的精神,受益终生。
三、激发思维兴趣,培育创新精神
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源泉,只要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强烈的兴趣,那么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记忆和思维得到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应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为培养创新精神奠定基础。
1.开展竞赛。好胜是人的天性,孩子尤为突出。在教学总创造机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可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分层知识抢答、主题活动设计等活动,发挥学生不同的特长,让他们在活动中展示自我,找到科学知识与生活的共通之处,培养创新的乐趣。
2.目标驱动。合理的任务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围绕既定任务展开活动,激励学生为完成任务努力。我们在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实践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原则,在教和学方面富有探索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过程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如在讲幻灯片制作时,可以将带有时尚动画的文档向学生进行展示,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想动手尝试。
3.创设情境。创设真实的情境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通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将学生带入其中,引导他们在情境中产生兴趣和想法,激发创新思维。如在学习《人体的应激反应》时,教师设计学习蜈蚣爬行和模仿秀让学生体验,这样学生便会将自己融入情境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信息技术既是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和特殊领域,又是有效实施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手段。在科学教育活动实施的过程中,积极应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媒体技术手段,拓展科学教育教学活动的时空范围,提高科学教育对学生能力培养,思维创新意识的强化作用,从而实现信息化教育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助推作用。
摘要:当前我国的国际化进程正处于历史的关键时期,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推进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是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必经途径,是保障当前成人教育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推进经济全面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章指出,大力推动成人教育信息化能够有效、合理地分配教育资源,使成人教育受众能够获得全面、完备、均衡和完善的教育资源,为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提供优质的教育网络信息资源,促进现代远程成人教育和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成人教育;信息化;策略
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全国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人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建设却一直未能得到重视,关于成人教育的信息化方式和途径一直存在较为模糊的认知,在制定成人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方案时,也未能与国家的整体规划或地方的统筹规划相调配,在政策层面上没有凸显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不同,在服务和政策支持上缺乏一定的力度。
高校对成人教育重视不够
各级地方高校在响应信息化的同时积极成立了教育信息化指导机构,职业院校也将信息化进程搬上日程,然而很大一部分高校却缺失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异常不顺,相对于其他同类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成人教育信息化存在师资力量缺乏、教育经费不足、中高端人才短缺和规划方案缺失等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另一方面,也与当前的软硬件环境相关,在注重网络资源、计算机设备等硬件设备的前提下,又会忽视信息化教程、多媒体信息化软资源的配套跟进,未能形成有效的保障体制和机制,难以满足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的要求。由于政府经费投入不足、各级教育部门对成人教育重视不够等原因,成人教育的信息建设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信息社会和网络环境下成人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成人高校信息化设施建设不平衡,信息资源匮乏,使用率低下,导致成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效能不高,工作进度相对缓慢。
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有限
教师队伍是推动成人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原动力,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不高,严重制约成人课程教学信息化的发展。首先是教师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协调性等方面认识还不够。很多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对先进的教学理论认识不足,不敢大胆尝试。这种缺乏全面科学的认识导致了思想和行动上的偏差。认识的不足、信息化概念的不清晰造成了成人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利用仍然处于初级层次,有些信息化设施设备成为摆设,给信息技术的推动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其次是教师整体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偏低。多数教师应用的主要软件是Word,Excel和IE的操作,像数据库、网页制作、图象处理、课件制作等更深层次的软件使用能力更欠一筹。这就直接导致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平台的操作等方面的欠缺。造成成人教育教学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不高的原因一个是大多数教师均来自非计算机专业而对信息化设备驾驭不够好。另一个就是成人高校对教师在信息化培训方面不系统。只有解决教师自身驾驭信息化设备的能力,才能推动成人教育课程教学的信息化,从而推动整个成人教育信息化建设。
成人院校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
教学、科研和实验等多个环境的契合度不高,整体而言,当前很多院校的教育信息化仍然停留在将课本中内容照搬到多媒体平台上,传统的课本宣读方式仍是成人教育信息化的主流方式,将大量的优质资源排斥在外,优质的信息化课程资源未能与学生的实际操作平台和实验平台相结合。
2研究策略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将信息化技术与当前实际的成人教育课程相结合,以课程教育来驱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将信息化的建设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在教学中使成人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教材学习方式转换为信息化的学习方式,提升成人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全面提升成人教育的学生质量和教学质量。为此,应着重以下几点信息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加大力度建设成人教育教学资源库及其平台,实现成人教育教学平台信息资源共享
成人院校的教育教学网站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构建教育资源教学库时,要时刻保持以《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为蓝本,以实际教学、媒体化方法、实验仿真教学和在线学习为重心,推进课程资源的优质优化,在优化教育资源库统筹建设的同时,推动信息资源的平滑转化,从当前结构化的离散型数据资源向结构化的主题丰富性资源进行平滑过渡,在知识形态上从单一不变的技术性资源向动态智慧型资源迁移,整体的管理方式由集中性资源收缩方式转而向开发性资源共享方式进行平稳过渡,力求课程资源的多样性、丰富性、生动性、灵活性和共享性。构建多门类多元素的课程学习资源,保证成人学生能够获得丰富、有效的学习资源,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努力建设一支具备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成人教育师资队伍,提升成人教育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教育信息化首先是人的信息化,因此,当务之急是做好师资的信息化培养和培训。从根本上讲,教师队伍的素质深刻影响成人教育质量的高低乃至整个成人教育事业的成败。无论教学方法如何改革,无论教育政策如何要求加快成人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成人教育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课程教学的能力都是成人教育信息化的最直接、最原始的动力。拥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的师资力量是一所成人院校成功和进步的标志,在保障当前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努力培养和发展一支具备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的师资力量,加快推动成人教学信息化的进程是当前成人院校建设和发展的重点。成人教育应当更加贴近实际,深入调查和分析,在教学中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按照专业教师的学科不同、年龄不同,分层次、有步骤地开展信息化技术培训工作。培训的要义首先要对教师的认知理念进行培训,使得教师认可当前的成人教育信息化方式是一种更加合理和有效的方式,是更加适合成人学生的方式,能够推动成人教育的整体事业全新的发展,打消他们对计算机的偏见。成人教育师资队伍的信息化教育理念、认知、能力能否跟上设施设备更新的步伐,适应操作软件升级的节奏,是开展成人教育信息化的第一步。在成人教育教师有了信息化服务教学的意识以后,逐步进行专职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训,这时就要以计算机的普及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重点,着力于培养成人教育教师应用计算机等信息化设备的能力,并逐步更新培训内容,组织部分基础好、专业对口的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训与学习,强调学以致用,加强学习过程的监督和学习成果的展现,加强技术交流与研讨。最后,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要面向全体教师开展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道德行为规范、网络安全和病毒防护、学校管理系统应用等培训,不断提高成人教育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高成人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成人教育信息化办公平台
信息化建设最依赖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支持。硬件资源是指信息化中需要的一些必须的硬件设备,软件资源是指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师资力量。因此,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兼顾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以可靠的硬件资源作为支持,同时吸纳更新鲜的互联网资源和信息化资源作为成人学生的实践资源,构建以多媒体设备、教学实践设备和互联网在线学习为主流的信息化硬件平台。在推动信息化软实力的同时,一方面要加强原有师资力量的稳定提升,一方面要吸收外来新鲜的资源作为提升,为当前的环境带来一些不一样的血液,在进步中前进,在前进中进步。成人教育的信息化不仅包括硬件设施的信息化,还包括所有的用户界面。在加强硬件管理和资源库建设的同时应着力建设用户平台。最终应以成人院校的网络平台主页为轴心逐步建成对外宣传界面、对内教学资源库、在线教学系统、在线测试系统、行政办公系统等子系统群。逐步开展各教研组、各学科的课程教学网站建设,大力提倡成人教育教师建设个人课程教学网站,链接到网络学习的平台,随时可以浏览课程相关学习内容和信息。部分成人院校已经在使用教务管理系统对学生成绩等信息进行科学管理,而学生学籍管理几乎是各个学校的缺口,成人学生都要登录到学信网查询学籍、学历,而成人院校也没有对学信网的使用规则和流程给出相应的指导性和说明性文件,校园网和学信网没有达到有效链接,严重阻碍了学生对学籍、学历查询的需求。因此,成人院校还要逐步实现和完善成人院校的教务教学管理、学生成绩管理、招生信息管理、学籍学历管理、政教管理、教研管理、后勤总务管理等综合性信息化应用,达到成人教育工作业务的综合性、共享性信息化管理,各部门实时共享信息数据,消除“信息孤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纸化办公,极大地提高成人院校日常管理与教学工作的效率。
3问题与展望
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成人院校往往独立于总校的自动化办公系统而自成体系地单独管理。具体体现在,大多数高等院校已经投入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但总校下属的成人教育部门往往没有参与其中,而是有自己的管理方法,这可能是成人教育的教学模式与其他教育形式不同导致的。其次是在教学平台上,师生互动模块使用率较低,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更喜欢使用微信、QQ等即时通讯工具进行交流,分析其原因应该是平台上的互动模块不具备即时性,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不能及时看到并回复,不如微信等通讯工具直接、便捷。第三是成人教育专业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有差距。这个问题是无法避免的,总体情况是青年教师比中老年教师有优势,接受新事物快,信息化掌控能力强。计算机专业教师比其他专业教师更容易掌握专业的应用软件和工具,对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设计更得心应手。虽然在成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可以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发展,把影响减到最小,不仅不会影响成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局,更有利于激发新课题的研究和探索,使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向更高要求迈进。
未来展望
成人教育信息化可以说是一场革命,它改变了学习者的认知方式,改变了教育者的思维定势,改变了师生间的关系和教学形态。这场革命将成人教育引领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新的高度,积极参与其中是教师的历史使命,更是一种教育行为的自觉,以深化信息技术与成人教育课程的整合,加强信息化建设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指导,建立信息化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推动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手段的终身学习。成人教育工作者应全力以赴,以提升办学质量为己任,倾力打造一个装备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思想现
[参考文献]
[1]罗佰绥.建设网络教学资源服务于现代教学[J].农业网络信息,2009(3):69-71.
[2]王诚,李璐,唐治中.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23):24-25.
[3]陈光海,韩晋川,黄华.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开发与应用实践[J].软件工程师,2015(1):21-22.
[摘要]本文根据西藏地区小学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的现状调查所得到的结果,分析了西藏地区小学教育信息化技术环境建设、小学教师对教育信息化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以及教育技术培训等有价值的资料、数据,并得出了相关结论,找出了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发展该地区的信息化教育提供有益对策。
[关键词]西藏自治区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分析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省市的政策支持及对口援助下,在西藏人民的努力下,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各类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西藏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该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机遇。本文在调查研究和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西藏地区基础教育教育技术可持续发展对策,以期加快西藏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一、调查问卷基本信息简介
本项调查在2009年7月至9月间进行。调查范围涉及拉萨、山南、日喀则、那曲、阿里等地区,共计79所小学,包括县级和乡级中心小学以及农牧区小学等;调查对象为小学任课教师。问卷实发350份,收回306份,其中有效问卷297份。问卷回收率达,有效率达。调查对象的教龄在5年以下的占年以上的占,教龄最长的为27年。调查对象中女教师占,学历主要以本科为主,80%为藏族。调查包括语文、藏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音乐、社会、体育等科目。
二、西藏自治区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调查现状分析
本项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学校教育信息化技术建设;第二,教师对教育信息化技术的认识程度;第三,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第四,教育技术培训。
(一)学校教育信息化技术建设
在对于该问题的回答中,19%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的教育技术环境建设很好,51%认为一般,30%认为很差。在不同地区的比较中发现数据差别较大,那曲地区7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很差,而拉萨认为很差的不到30%。在学校需要添置哪些设备的调查中,33%的调查对象要求添置常用教具、幻灯投影;42%要求添置电脑和网络;23%要求建立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21%要求配置远程教育接收设备;另外还有9%要求提供足够的电力资源。调查表明,受经济、地理、交通等多种因素制约,西藏地区的学校教育技术硬件设施建设离现代化差距较大,教育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农牧区的学校电力资源十分紧张,个别学校仅能勉强维持照明。
(二)教师对教育技术的认识程度
调查问卷的该部分设计了7道题。第1题是关于教育信息化技术在您教学中的作用,选A(提高教学质量)的占24%;选B(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的占19%;选C(培养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占32%;选D(缩短教学时间,减轻教师负担)的占10%。第2题在关于教育信息化技术在您教学中的作用回答中,67%的人选择作用很大,29%选择作用不太大。在不同年龄和教龄的数据比较中,差异很大。其中年龄分布在21—30岁、教龄在1—5年的调查对象认为作用很大的最多。在不同学科的比较中,思想政治、藏文、社会等学科教师中认为作用很大的不到20%,而英语、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认为作用很大的接近50%。
从总体上看,西藏地区小学教师对教育信息化技术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认同,且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这是很好的趋势,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
(1)对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如在教学中的作用也多是仅仅因为减轻负担。
(2)不同学科间的差异很大,就藏文学科而言,藏文是自治区人民的母语,是最主要的科目之一,但就教育信息化技术在藏文教学中发挥作用没有得到广泛认同。
(3)由于资金等问题,影响了教育信息化技术活动的开展。
三、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此方面的内容涉及4个题。
第1、2题是关于对教学设备的应用程度的叙述,对投影仪、计算机、网络等不了解的教师达50%以上。在不同类别的比较中,年龄超过30岁的教师掌握信息化技术的情况的比较差,不同学科相比较而言,语、数、外教师应用能力较强。第3、4题是关于制作教学课件的调查,55%的教师选不能自制课件,37%选择用PowerPoint自制课件,38%的教师不会用PowerPoint、Flash、Excel等软件。
从以上统计结果来看,教师在使用教学设备和教学软件、自制课件、使用网络教学等方面的能力较差,这说明需要加大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力度。在使用网络的目的方面,用于为教学服务的非常少,说明需要改变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观念,不能只停留在低层次的应用上。
(四)关于教育信息化技术培训
该部分包括4个问题。第1题中65%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一般,23%认为不好。第2题93%的调查对象希望自己能够参加教育技术培训。第3题55%的教师回答学校没有安排过教育技术培训。第4题中只有34%的`被调查者参加过教育技术培训;在培训内容的调查中,44%的教师选择了教学理论,30%选择教学软件和教学媒体的使用;在培训效果的回答中,69%的教师回答是一般。
从以上分析结果看,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技术能力的自我评价不高,但他们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教师得到培训的机会较少并且培训效果一般。在培训内容方面,教师希望加强理论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笔者了解到,目前的培训课堂采用的培训方式大都是大班授课,培训氛围比较差,培训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对技术培训的计划、内容、方式、效果、考核等要进一步探索,以满足西藏自治区小学教师的需求,为自治区教育信息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西藏自治区小学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发展对策
西藏的教育信息化技术发展将会直接影响到西藏教育现代化的推进。今后一段时期内西藏自治区基础教育信息化技术发展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扩大资金筹集渠道,加大基础教育设施建设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西藏的教育事业,极大地改善了该地区教育落后的面貌。西藏自治区每年拨出大量经费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已为各地的大部分小学建立了有线电视系统。但资金问题仍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难题。教育部门实施的“校校通工程”,农牧区学校建设希望网校以及各教学点远程教育的设立都需要巨大的经费开支。仅靠国家专项拨款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多方面筹备资金。学校应广开筹资渠道,调动多方支援,吸引东部发达地区的帮助,同时积极吸引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建立对口支援关系。
(二)更新教育理念、发挥主观能动性
西藏地区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关键学校领导能够吸收学习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并在实践中将先进教育理念本土化,从而进一步带动一线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可以通过开展区内校际互动、东西部校际互动的方式,选派领导和教师互相考察学习,交流先进的办学思想、教学模式、现代化教育理念、管理制度。
(三)完善技术培训机制
西藏教育要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而建设师资队伍,必须走科学高效的培训之路。在教育信息化技术能力培训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统筹安排培训计划,扩大受培训教师的比例。
2、在培训内容方面,做到因人因地和因学科而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不同年龄、不同需求、不同地区、不同学科的教师量身定制培训方案。照顾年龄偏大的藏族教师,增强学员的信心。学科方面,可面向藏文教师开设培训班,培训计算机基础知识、藏文输入法、藏文软件资源的开发等内容。在不同需求方面,可提供弹性的培训课程,如开设各种不同内容的培训班供教师选择。
3、在培训方式方面,可以组织学员听报告、看视频资料,实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刘秀菊.谈教育信息化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教育学刊,2009.
[2]薛若雯.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学习方式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4).
[3]王珠珠等.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下)[J].中国电化教育,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