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初中生阅读指导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初中生阅读指导的研究论文

关键词:策略训练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英语教学论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阅读策略的概念和分类,简要介绍了阅读策略与阅读策略训练研究的关系,并提出了阅读策略训练的相关建议。

【摘要】学习策略训练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然和有效的途径。本文将阅读策略整合于策略训练,并提出有关训练的操作框架.

【关键词】策略训练;阅读能力;自主学习

0.引言

阅读是人们寻求知识,获取信息的基本手段,阅读能力的高低可以直接反映出一个人对某种语言的熟练程度,因此,它一直是英语学习的突破口。我国学生在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汇之后,仍发现在阅读方面无论是理解还是速度都还不尽人意,不能满足自己扩展知识和获取,处理信息的需要,因而感到十分困惑,其中有语言环境因素以及过去的学习经历的影响等方面的因素,但主要还是学习主体自身的个体差异,如年龄,性别,性格,语言潜能,学习动机,认知方式以及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原因。其中有些差异是不可改变的,如年龄,性别,性格等。有些则可以改变,特别是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经过特别的训练,能使学习者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为了提高阅读能力,学习者应该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克服现有的不良阅读习惯以及根据不同阅读目的和阅读材料调整阅读策略。

1.阅读策略的概念和分类

阅读策略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内容和阅读目的有选择地灵活的使用一定的阅读方法”(Wallace,1992)它是语言学习策略的有机组成部分。“语言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加强对语言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有效的获取,储存,检索和使用信息所采用的各种计划,行为,步骤,程式等,既为学习和调节学习所采用的各种措施”。(O’Malley&Chamot,1990)O’Malley和Chamot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把学习策略分成三种类型:元认知策略(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和社会情感策略(social-affective strategies)。元认知策略是对学习起间接影响的策略,为更高级的执行技能,它包括阅读者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进行计划,监控,调节,评估等策略。认识策略直接作用于输入的信息,并控制这些信息,它是指学习者对学习材料进行分析,转换,综合,重述,推断,组织,借助上下文等策略。社会情感策略表现了一个更为广泛的内容,它不仅涉及与它人的交流,还涉及对自身情感的控制具体指学习者为促进某一学习任务的完成而与别人合作,或能主动克服焦虑,自卑以及阅读当时的情绪低落等弱点的策略。阅读策略的研究是在学习策略的理论框架下进行的,所以很多学者干脆把阅读理解策略看成是一种学习策略。

2.阅读策略与阅读策略训练研究概述

近年来,英语阅读策略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西方学者对阅读策略的研究重点主要围绕在比较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阅读策略使用上的异同。(Knight,Padro&Waxman,1985;Saring&Folman,1987),(参阅刘亦春,2002)对阅读策略的使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的策略有所不同,学生对策略的运用情况随着阅读的任务的变化而变化。国内学者对学习成功者于不成功者在使用学习策略上表现出来的差异进行了研究(文秋芳,1995;刘丹丹,2002;刘亦春,2002),结果表明:1)学习策略与成绩有密切关系。2)有意识的调整学习策略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此外,对阅读策略研究还显示:策略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受过策略训练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比没有受到专门策略训练的学生明显增强。(Nanan,1996)因此,当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成为教学目标时,策略训练应成为外语阅读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

3.阅读策略训练的建议

阅读策略训练可采用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可的分类方法,把阅读策略分为自我管理策略,阅读方法和协作与自我调节策略三类。具体操作建议如下:

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控能力的训练元认知策略不涉及阅读活动本质,它是认知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识。这种认知既是动态的认知,既当前进行的元认知活动(又称自我监控),又是静态的认知,既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以认识过程和结果为对象以对认识活动的调节和监控为外在表现。(杨小虎,张文朋,2002)加强元认知策略的训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阅读本身,自我水平和策略选择方面的意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在阅读中使用自我评估,确定目标和指定计划等策略宏观调控自己的学习,具体的说,就是指导学生:1)进行自主评价,具体表现在:学生基于自己的认识结构,依据学习目标,策略,方法,计划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估,以此对阅读过程进行积极的监控与调节。在阅读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自测或参加标准化考试等不断反思自己的阅读行为,找出阅读中的薄弱环节,是自动认识技能较差,是词汇,语言结构,语篇或社会与文化背景知识缺乏,还是平时对分析,综合评价和监控阅读的元认识知识与技能不够重视等。要使外语阅读正常运作,以上提及的种种知识,技能与策略缺一不可,因为它们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是互相联系与密切配合的一个整体,当某一方面知识比较薄弱时,另一知识会设法弥补它的不足。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在阅读中,当遇到一个生词时,其它知识与技能(社会文化知识,分析与综合技能等)会提供线索给予协助,这就使根据上下文猜出词义成为可能;2)制订明确的阶段性学习目标。制定学习目标是学习过程的重要关键,它与学习动机有密切的关系,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评估,依据自己的语言水平,不断增强阅读材料的难度,并对阅读理解率和阅读速度设定阶段性的学习目标能针对阅读目的与要求逐渐学会有意识,有目的的运用阅读策略,不断提高自己预测,分析,推理,判断,综合概括和语言分析能力;3)制定详细的课外阅读计划,并要注意阅读材料的选择取向,注意自己百科知识的体系,阅读结构和图式(Schema)知识的构建。阅读理解涉及到广泛的知识,尤其是当遇到较长,较为复杂的文章时,除应用词汇意义的一般知识外还需要调动储存在头脑中的多种相关的其它知识;4)自我调节,对照自己阅读目标,寻找学习差距,考虑如何进一步改进策略和方法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调整阅读目标,策略和方法,以促进目标的达成;5)指导学生阅读一些文体学方面的书籍,以提高学生的语篇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掌握一定的文体学知识与语篇知识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英语的各种文体的语言特点,熟悉各类文体英语语言的特点和功能,从而提高学习者假设,预测以及推理能力;6)经常性检查,反思自己运用策略,方法及计划完成成的情况,及时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找出改进的方法及措施。

阅读方法训练的参照模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以改变他们的阅读习惯。教师可按阅读者的认知习惯,阅读目的,阅读材料的类型和难度,以及阅读者对材料及其主题的熟悉程度,提供阅读模式,组织阅读活动,阅读模式可分为以下七种:预测(Prediction):阅读不是被动的接受和理解信息的过程,而是不断的预测—验证与修改—再进一步预测的循环过程。因此,阅读前通常要开展阅读前的暖身活动(warm-up or pre-reading activities)即阅读一篇文章应该先引导学生根据标题图表,文化背景知识或借助选择项对文章内容进行自上而下的大胆预测,不管预测正确与否,这都将对学生理解文章有推动作用,因为通过预测能有效的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储存大脑中的图式知识,形成信息差。抓文章的主题(Getting the Gist):限时让学生通过略读(skimming),快速浏览文章题目,各部分的标题,第一段与最后一段,每一段第一句与最后一句以及有关图表,并让其对自己的预测进行验证,以获取文章大意,明确文章主题。快速查找特定信息(Scannning to Find Specific Information):教师首先提出问题或要求,引导学生进行目的性的阅读,辨认有关具体信息,摄取主题展开的重要细节(suupporting details)。推断作者的态度和语气(Inferring Attitude and Tone):要求学生读完全文,通过已知的信息和文章语言的功能来推断作者的态度。猜测生词的词义(Guessing the Meaning of Unknown words):要求学生掌握三种释词技能:一是利用上下文提供的线索(contextualclues),根据文章上下文出现的同义词,反义词以及连贯与衔接等手段推测生词的词义;二是利用构词法(word formation)推测生词词义;三是通过文化背景知识,生活常识或文章所叙述的场景及相关信息来推测生词词义。理解句内关系(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s withinSentences):在文章中,有些语言的功能在句子层次上就能体现,教师要通过引导,强调理解句子内部的词义关系与词汇功能。如分析,推断出:原因与结果(causes and effects)比较与对比(comparison andcontract),下定义(defining),分类(classifying),举例(exemplifying),下结论(concluding)等。确认语篇模式(Recognizing Discourse Pattern):要求学生阅读全文,确认文章体裁(genre)及其文体结构和特点,然后根据文章的体裁,要求学生说明各个段落的中心思想,指出主题句(topic sentence)。

协作学习与自我调节方法的训练学生学习能力及其它因素的差异是客观存在,他们在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用同样的学习进度来要求能力各异学生,必定会使部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不能满足其需要,在学习活动中会减弱或丧失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从而大大降低学习的成效。通过协作学习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便能弥补这一不足,不仅如此,协作学习还能改变学习较差学生的心理状况,使每一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充分的发展他们的学习和人格,此外交流,协商和合作还是促进学习者自主性的重要因素。建构主义者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一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进而在同学之间开展一对一或小组活动,通过协商,讨论合作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充分调动,不但丰富了他们的知识,阔宽了他们的知识面,与此同时,学生的辨证思维,发散思维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意识等也得到了训练和提高。在外语教学阅读中通常开展的协作学习策略有“同伴指导”(Peertutoring)、“同伴阅读”(Peer reading)和“相互作用阅读”(interactivereading)等。教师在重视学生协作学习策略训练的同时,还应着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情绪的自我调节的指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将学生的学习成效与情感变化及其影响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活动离不开积极,热情的情感投入。在学习过程中,当学生的热情不能维持,甚至出现焦虑自卑与情绪低落时,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适时进行自我激励,以保证学生不断的激励自己,战胜困难,获得学习成功,从而始终处于积极,活泼的良好的学习状态中。

4.结束语

科学地进行阅读策略的训练不但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快更有效的提高目的语阅读能力,而且还能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出策略的内容,策略运用的有效性,并能有意识的去运用策略,总结策略,甚至生成适合自己的新策略。因此,对学习者开展策略训练应该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而纳入教学计划中来。外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研究学习策略,特别是成功学习者与不成功学习者在运用学习策略上的差异比较。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评价,从而增强其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决断自主调控的意识和能力,使其能够自由,和谐,生动,活泼的发展,最终形成自觉,自动,灵活的学习调节与监控的运行机制,从而更加有效的增强其在各种实际情景中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

【参考文献】[1]Cohen,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2]O’malley,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3]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4]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5]左焕琪.外语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陈小虎,张文鹏.元认知与中国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相关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7]刘亦春.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使用阅读理解相关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2.[8]刘丹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阅读策略研究[J].外语界.2002.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教育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教育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是学生语言发展的一个举足重轻的阶段,初中的阅读课是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阵地,是广大英语教师探讨和研究得最多的教学组成部分。但是总的来说,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状况并不理想,学生普遍存在着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现象。尽管教师和学生都在这一块投入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与学习效果不能成正比,形成一种“高耗低效”的现象。不少的学生在英语考试当中阅读题得分普遍偏低。应该如何改变这种高投入低效率的现象,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笔者从实际教学出发,对新课标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进行研究和探索,发现当前阅读教学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优化对策。

一、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词汇量不足够、阅读速度慢。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不能够忽视词汇的学习。已有的研究表明,要想阅读系列等级读物,必须达到95%的理解。也就是说,在阅读时,学生必须认识现有等级读物中95%的词,才能够做到快速顺利阅读。但是,由于学生的词汇量小,阅读的时间不够多,阅读的速度又由于词汇障碍而很慢,从而导致他们接触英语词汇的机会很少,词汇量小又引起他们在阅读过程当中容易引起挫败感,使得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或失去信心,从而产生一种不良的循环。

2、课外阅读量少,不能为理解提供充分的输入。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最有效的方法是置身于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当中去。我们在阅读一篇文字时,要达到对文字的理解,有时候不仅仅需要对词汇的熟悉认识,更需要对该段文字的背景知识的了解。而目前来说,初中生的英语阅读量偏少,不能为理解文章提供充分的输入,并且,过小的阅读量不利于词汇的积累与语言综合水平的发展。

3、教学模式单一,对阅读教材只限于对课文表层的理解。

阅读教学模式单一,阅读教材单一拘泥于学生对所读教材的表层理解,学生不能够对所读文章的重点进行有效推断,难以正确把握文章脉络,从而影响对文章理解的准确性。许多教师甚至还使用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回答的问题都是教师事先确定好的,学生只处于一个被动应付的局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学习主动性。有些教师在日常阅读教学实践当中,把阅读当作精读,阅读教学就是讲解生词,罗列搭配,补充词组,逐句逐段地分析句子结构、语法等;而有的教师则把阅读当作课外阅读,划出词组,提供个标准答案,学生自读完以后只了解了个故事情节。由于教法单一、陈旧,学生接触到的教材基本是课本和试题,难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更没能够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及感受能力。

二、适应新课改大背景下的阅读教学方法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注重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新课程要求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要从以前的“双基”为主转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主,并且增加了课外阅读量的要求,下面笔者尝试着谈一谈优化阅读教学的一些方法: 1、合理安排步骤,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的开展应该具有步骤性,包括“读前”、“阅读”、“读后”三个步骤。阅读前,应该激活文化背景知识,减少阅读理解障碍。在日常阅读教学当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即尽管学生自己掌握了足够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但仍然无法完全理解全文。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不具备在阅读过程中激活已有知识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开展各种各样的读前活动,开展读前活动时可以参照学生用书中的插图,图片。或者利用挂图,甚至录像VCD等。使得学生对所要阅读的内容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和背景文化支持。而阅读中,则应立足课堂,活用教材。阅读中教师所设计的活动应该以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为目标,视教材为渠道,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意思的能力,读懂并抓住大意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比如,在教学八(下)Unit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时,课前让学生预先收集与UFO相关的信息,可以查看有关的书籍、电视电影,并与同学交流讨论。阅读前,展示关于UFO的电影片断,展现图片,让学生看着图用下列词汇来描述UFO来临时的情景:land,getoutof,alien,while,surprised,anywhere,kid,right,runaway,happen。阅读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说出每一段的段落大意,并进行语句语篇的讲解分析,以使学生对文章结构有更清晰的认识。阅读后则主要是及时对学生读语篇的理解程度进行检查,可以利用课文后附的练习,也可以自行设计,或检查学生对课文中的事实、情节等表层的理解,或检查学生对课文尝的理解。使学生挖掘文中内涵,开展创造性思维。

2、精读与泛读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近年来各种类型各种等级的英语考试都更加注重阅读,阅读的比重在各种英语试题当中越来越大。新课标也对初中英语阅读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就反映了阅读的量应该相应的增加,但是阅读的量不应该盲目的增加。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区分精读与泛读,课内与课外,并且使之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教材中的主题,补充各类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课外阅读材料。课内进行精读,并加以细致的指导;课外进行泛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与开拓学生视野,丰富词汇。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们订阅英语报、英语杂志。课堂上精讲课文内容,讲解词组、语法、分析句子结构与段落等等,然后给学生选定的报刊、杂志上的文章或某一段落,让他们在课外自行阅读并按照老师讲解的方法进行分析,报刊杂志上的其他文章则只要求他们进行泛读,并在课内抽取一定的时间来谈他们课外阅读的体会。

3、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

课文的教学一般都涉及三个方面的知识,分别是语言知识、阅读技能和文化背景知识。我们在教授学生课文的时候,不仅仅只是要求他们认识词汇,理解字面意思与了解文章故事内容而已,更希望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英语文学作品。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又会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甚至会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融入到教材的文化内容中去,对比文化现象的异同,适当介绍英语国家社会制度、历史、民族习性以及价值观等文化现象,进一步提高他们英语阅读分析的能力,初步培养英语作品鉴赏能力。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工作。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不能也不允许通过加大学生的课业负担来实现,要做到轻负担、高效益,只有落实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教学后,学生能获得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能否得到最大化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有效教学的主要指标。落实有效教学需要继承、借鉴、创新。纵观当前有效教学实施的过程,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理念不新、备课不实、内容不齐、整合不力、方法不活、评价不新、发展不全。对实施有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些现象,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制定制度、创新手段、优化行为,加强有效教学的指导,将有效教学的理论主张及操作要求内化为教师教学的需要。

一要加强学习,落实培训

教师教学理念认识不到位,其原因不仅仅在教师一方,学校也有责任。课程改革多年,而新课程学习培训方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虽然开展了一些有成效的工作,但培训面相对狭窄,每年真正参加上级培训的名额非常有限,往往只能派部分优秀的教师教干参加。让每位教师深刻领会新课改的精神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需加大培训力度,统筹安排,积极引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进行自学与研讨。学校要立足本校实际搞好校本教研: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听课评课等要分期、分批有计划地进行,要对课标理念和教材易忽视的内容以小专题的形式进行研究和挖掘,形成具体的带有案例性质的解读材料。

二要明确要求,规范教学

实施有效教学,落实在课堂,关键在教师。因为教师的教学习惯一旦形成,要彻底改变并非易事,所以,仅靠目标管理来改变教师教学行为远远不够,需要有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规范,因此需要在备课、上课、作业、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制订一系列标准。例如备课方面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法、备辅导(阅读),课堂教学务实不务虚,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坚持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力戒拖沓无神的“催眠课”与急风骤雨式的“填鸭课”。作业方面做到布置之前审核,以精当、适量、有层次为标准,克服作业布置的随意性,做到布置之后批阅要及时、认真、准确、全面等。

三要以学定教,顾及全面

现代教学理论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本质上说教学的教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计划者、组织者、引导者。因此,要立足学生,研究他们的学习需求与学习特点,从学生的具体需求与特点出发,结合课程标准的各个阶段目标,去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并结合教材内容,尽可能地利用学校现有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互动性,提高学习参与率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学实效。

四要开发资源,拓宽渠道

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对教师来说确实有难度,但开发校本课程怎么搞应从学校实际出发,可简可繁。有能力形成课程体系的,可从教材研究、课程设置等方面系统整理,没有能力的,可针对学习内容和学生学习兴趣去收集整理一些拓展性材料,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去补充学习内容,从而开辟课程资源,增加学生吸取知识的渠道,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五要“授之以渔”,养成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于个人教育来说离开自我教育是不可思议的'。”要求教师加强自学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自学就是要求学生学会自己提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动脑,少替代学生思考,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自我质疑的习惯。教师要经常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并指导预习,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检查。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在反复强化中逐渐养成预习、质疑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师还要关注学生情感、个性、意志品德、作业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情况,通过针对性地训练和家校互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各个方面向积极的、可持续发展的方面发展。

六要注重评价,倡导反思

教学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学,完善教学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评价包括“教”的评价和“学”的评价两方面。在“教”的评价中,要强调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师可借助写教学反思的形式来进行,要让教学反思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把反思的重点放在方法(如何反思)、角度(从哪些方面去反思)、连续性与实效上。教学反思一方面是每节课后的教学反思,另一方面是阶段性教学行为反思,因为只有把短期反思与阶段反思结合起来,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有深刻的认识并有较大的改进,才能达到“反思”的真正目的。教的评价还要结合有效教学,建立对教学每个环节的评价细则,形成领导点评、教师互评、日常评价和阶段性总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改进教学。“学”的评价要强调评价手段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用成绩报告书作为终极评价手段,平时对学生要采用动作、神情、体态、语言等表扬方式,经常性的随机激励评价,丰富评价的手段。教学中可构建“比、学、赶、超”的评比制度,开展教师评、学生评、师生互评、当堂现场评、课后个别点评等多种形式的评价,并在评价中通过建立学生成长记录等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发挥评价的促进功能。

总之,实施有效教学既近在眼前,又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在思想上重视,从方法上创优、内容上突破、细节上关注,才能取得实效、高效。固然,目前存在的每一个问题、采取的每一项策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只要我们管理者付出艰辛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有效教学一定会显现。

摘要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评价是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新课程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现实教学中,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热情参与教学过程的状况与新课程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小学英语课堂评价还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有效的激励性评价策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促进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激励性评价的作用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等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课堂评价;问题;策略;英语教学论文

1引言

面对新要求,怎样才能通过科学的课堂即时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呢?这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突出的、值得探索的新课题。

2课堂评价的概念界定

关于课堂评价的定义各式各样,但核心基本相同,即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学习,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而对学生的学习信息采集、分析与利用。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课堂评价具有多种类型。例如,从评价内容看,有学习行为评价、学习结果评价、发展趋势评价等。对评价类型的分析与把握,有助于我们科学地建立并合理地使用教师课堂评价标准。本文所述教师课堂评价,仅指即时性评价。

3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理念的提出,课堂即时性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实施,但没发挥其真正的作用。目前课堂评价存在的不足有:评价语言和标准单一、僵化;评价主体单一;鼓励与夸奖的滥用;纠错方式不恰当;缺少体态评价。没有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区别对待。

存在问题的原因

教师受传统评价理念的影响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是权威的,教师单向评价学生。在新课改下,传统评价思想依然存在,学生评价老师和学生互评在课堂上也不多见,老师掌握着课堂评价的主动权,必然造成评价主体单一。教师对评价功能意识淡薄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在课堂上大量运用“万能”的“Good,OK”来表扬学生。老师不指出读得好,好在哪里;对又对在哪里。学生听了表扬当然高兴,可这有利于学生的提高吗?教师淡忘了评价的功能。教师对激励性评价片面理解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在评价时不恰当地使用激励性策略,有的是浮夸的,甚至学生出现严重错误时都一味地鼓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认识不清小学五年级阶段的学生被称为学龄中期阶段或少年期,是各方面蓬勃的、不均衡的发展时期。他们的自尊心开始增强,有的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当面批评指责学生,造成了不良的学习效果。

4激励性评价策略

概念阐述

激励性口头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情境这一特定语境的制约下,当学生的某一行为完成后,教师通过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激发学习动机,诱发其兴趣,进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策略

转变教师观念和课堂教学方式要想新的教学理念付诸于实践,解放教师的思想是前提。有的教师说:“只要学生学到东西就可以了,不一定非要展示。”可见其根本就不重视学生是否参与课堂,教师都不重视那又怎会激励学生去参与呢?而观念的转变要落实在实际的课堂中。英语课堂中如何创设语境是教师要着重思考的问题。毫无疑问,小学生更喜欢在游戏中学习。课堂评价应充满人文关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应凸显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个性的尊重,评价必须坚持正确的人文价值取向。要真诚地爱学生,做到客观公正一堂小学英语课上,学生每回答一个问题,教师就表扬加分,每说一段话,教师就奖励一张贴纸。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没有考虑活动的难易程度,一味进行雷同的表扬。教师要做到客观公正,需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行为作出不同的口头评价,让学生感到“老师的评价就是针对我的。”鼓励学生自评、互评积极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进行面对全体学生的多主题评价。教师在评价某一位学生时可以推而广之,对集体进行激励;也可以开展学生互评。当然,这意味着教师的责任将更重,要机智地引导学生进行正面、友善的互评,否则会导致同学间关系的紧张、矛盾的产生,从而破坏集体的团结。

参考文献:

[1]陈婉琳.熊德信.课堂即场评价型教学评析与启示——以中山大学夏纪梅教授教学艺术为例[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10).

[2]胡小妮,黄秦安.对数学提问环节实施科学的即时性评价的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2010,(7):13-16.

[3]蔡伟.教师课堂评价质量标准研究[J].教育科学,2007,23(5):43-47.

[4]嵇建中.从实例透析小学生心理[J].广东教育综合,2009,(3):22-23.

怎样培养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作者:毛宝太 单位:吉林省梨树县万发镇学校出生年月:1976年11月 职务:教师 职称:中教二级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工具,语文学科中的阅读理解能力更是重中之重。因此,培养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学生通过阅读各种书籍来开阔视野、了解社会、发展思维、感悟生活。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心,阅读教学的宗旨在于提高效率,培养阅读习惯,营造读书氛围,使学生通过阅读不断吸收人类先进思想和创造思维的成果,获得自学能力,学会终身学习。所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事在必行。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语文课上。经多年教学经验总结:“要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就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对书中的内容感兴趣,让学生在喜欢文学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去读书,从而扩大阅读面,也就增加了阅读量,在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指导学生读书时要有选择性,要选择对身心健康有益的书籍,并及时作好监督,对此,我提出以下几点见议:一、培养学生多读书的习惯习惯在于培养,重复形成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更需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形成,对于学生自主阅读就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千方百计调动学生主动读书的良好习惯。1、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习惯。主观努力是学有成效的根本原因,对学习产生了兴趣,爱上读书与书中的人物同喜同悲,进入情境,才能使学生手不释卷,才能对学习与读书全身心的投入。只有对读书产生了兴趣,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一要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树立远大理想,对未来有个明确的目标,要想达到这些就只有努力学习,刻苦读书。二要为学生制定阶段性目标,依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短期目标达到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再鼓励他们再上新台阶。三要要求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多记笔记,多思考,达到与书中人物心灵相通,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学生有了收获,达到了初步的心理满足,老师再加以认可和鼓励,良好的读书看报习惯就容易形成了。2、拓宽视野,提高认识初中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涉及到天文地理,中外历史文化,古今各大文学家与思想家、教育家的著作,还有科普知识,社会实践,生态环保等多方面的领域,这就要求我们要指导学生拓宽视野,博览群书,提高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的教材,从而提高阅读能力。二、指导学生运用合理的、有效的阅读方法1、指导学生制定读书计划有些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过于盲目与随意,有书读就行,有时间就读,没时间就不读;这样不利于读书习惯的养成。因此,要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有效的读书计划。如:一、每天什么时间读书,每周读多少,以及月计划,学期计划,年计划等。二、先读语言质朴生动、内容吸引人,容易产生兴趣的书,在此基础上读一些励志类、美文类及中外名著等书籍。三、在校期间与假期怎么安排读书时间等,都要有详细的计划,教师也要加以指导。2、指导学生学会合理的阅读方法合理的阅读方法有利于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效果,有助于学生对所读的名著及美文的理解,加深感悟。阅读文章时要做到积累,达到读有所获。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注重提高阅读速度,要求初中生达到每分钟500字左右,第一遍要精读,理解文章及著作大意,得其要领。第二遍要略读,对文章中部分精美语句再次体味,融会贯通,变为己用,掌握文章所要所达的中心,达到与作者共鸣,陶冶情操,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3、做好读书笔记每一篇文章都有精彩之处,如格言警句,优美段落,要求学生将其摘录下来,积累起来。这对理解文章及写作是十分必要的,还要对有教育意义、哲理深刻的文章写读书笔记,概括主要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悟,有效地把读书和生活结合起来。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读写随笔及时检查,在同学间交流探讨,以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三、加强监督指导,实行“三位一体”评价1、教师评价好孩子是夸大的,教师要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取得的成果进行及时的鼓励、表扬等评价,同时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2、学生评价同龄人在一起沟通是最容易的,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把自己的阅读方法及学习心得在组内进行交流探讨,彼此借鉴,相互评价。达到共同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3、家长评价教师要把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与合作,要求家长为孩子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并对孩子的进步给出及时鼓励与表扬,做的不对的地方更要及时批评指正,做到有效监督评价。总之,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指导学生运用合理、有效的阅读方法,加强监督指导,做好“三位一体”评价,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积累语言,切实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为延伸语文课堂开拓一条新路。

小学生阅读指导方法的研究论文

小学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阅读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在信息化社会,阅读能力会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速度,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小学生阅读学习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学生从识字、认字到具备一定的文本阅读能力,并能够通过对文本的感知和体验以及初步的理性分析,提高文学审美修养和分析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也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提出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扩充知识、陶冶情操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和方向。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文字和语文知识基础,并达到一定的阅读数量,日积月累,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和体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首位,从学生心理接受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逐步走入色彩斑斓的读书世界,只有以兴趣为基础,学生才能有阅读的动力。另外,转变阅读教学的模式,灵活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经验,谈谈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注意日常积累,培养兴趣,扩大阅读面

现在的小学生,每天接触的信息量很大,但是很多信息都来源于电视、网络等数字化媒体。图像、图片等直观的信息流通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接受,相反的,许多学生会表现出对书本的厌倦和缺乏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想办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书籍,扩大阅读面,适当地做好导读和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阅读。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一些图文并茂的导读教案,让学生对将要阅读的作品或者书籍,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另外,教师还可以每天利用一定的课堂时间,为学生朗读一些优秀作品的精彩片段,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和审美修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阅读空间,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自主完成这样的内容。只有不断地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获。

二、精读和泛读相结合,适当渗透阅读技巧和方法

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会对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这些技巧和方法,因为小学生还处在感性思维为主的阶段,过多的条条框框会让他们对阅读失去热情。其实,我们的阅读应该是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进行的,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篇章,进行精读讲解,让学生学会快速地抓住主旨和文章大意,并适当训练一下学生的阅读速度,渗透一些阅读技巧。而对于绝大多数的阅读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给学生足够的自我思考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当学生积累到一定的阅读量之后,他们就会对阅读的内容和阅读的方法有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教师可以再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总之,教授和学习阅读的方法要遵循灵活的原则,不能够简单地照本宣科。

三、以多向互动的方式进行阅读体验、交流和探讨

阅读重在情感体验与沟通,学生与作品产生一定的心理共鸣,并能把这种共鸣表达出来,同其他人一起分享,将会极大地提升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建设图书角的机会,让学生们自己提供喜欢的阅读书目,也可以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书拿到学校和同学们互换阅读和分享,这样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让学生养成一种自主阅读的习惯。在学生阅读了一些作品之后,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们互相谈谈阅读的感受和体验,也可以针对书中的某一话题,进行探讨和辩论,教师也可以参与交流和讨论,和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这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向互动和交流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也为阅读延伸出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在班级里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

总之,小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的提升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重视兴趣的培养和方法的引导。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读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法和阅读计划,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做一些应试化的突击训练,要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逐步积累语言素材和阅读经验,以一种欣赏和体验的方式来享受阅读的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让学生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热爱读书,让读书成为他们获取知识、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梁春莲.“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9年36期.

[2]刘慧,冉敏方.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3期.

[3]詹全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8期.

[4]崔峦.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十项策略[J].天津教育,2007(11).

[5]毛爱华,张兴文.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J].教育探索,2004(09).

【摘要】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在信息化社会,阅读能力会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速度,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小学生阅读学习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学生从识字、认字到具备一定的文本阅读能力,并能够通过对文本的感知和体验以及初步的理性分析,提高文学审美修养和分析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也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提出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扩充知识、陶冶情操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和方向。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文字和语文知识基础,并达到一定的阅读数量,日积月累,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和体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首位,从学生心理接受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逐步走入色彩斑斓的读书世界,只有以兴趣为基础,学生才能有阅读的动力。另外,转变阅读教学的模式,灵活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经验,谈谈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注意日常积累,培养兴趣,扩大阅读面

现在的小学生,每天接触的信息量很大,但是很多信息都来源于电视、网络等数字化媒体。图像、图片等直观的信息流通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接受,相反的,许多学生会表现出对书本的厌倦和缺乏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想办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书籍,扩大阅读面,适当地做好导读和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阅读。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一些图文并茂的导读教案,让学生对将要阅读的作品或者书籍,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另外,教师还可以每天利用一定的课堂时间,为学生朗读一些优秀作品的精彩片段,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和审美修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阅读空间,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自主完成这样的内容。只有不断地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获。

二、精读和泛读相结合,适当渗透阅读技巧和方法

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会对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这些技巧和方法,因为小学生还处在感性思维为主的阶段,过多的条条框框会让他们对阅读失去热情。其实,我们的阅读应该是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进行的,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篇章,进行精读讲解,让学生学会快速地抓住主旨和文章大意,并适当训练一下学生的阅读速度,渗透一些阅读技巧。而对于绝大多数的阅读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给学生足够的自我思考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当学生积累到一定的阅读量之后,他们就会对阅读的内容和阅读的方法有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教师可以再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总之,教授和学习阅读的方法要遵循灵活的原则,不能够简单地照本宣科。

三、以多向互动的方式进行阅读体验、交流和探讨

阅读重在情感体验与沟通,学生与作品产生一定的心理共鸣,并能把这种共鸣表达出来,同其他人一起分享,将会极大地提升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建设图书角的机会,让学生们自己提供喜欢的阅读书目,也可以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书拿到学校和同学们互换阅读和分享,这样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让学生养成一种自主阅读的习惯。在学生阅读了一些作品之后,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们互相谈谈阅读的感受和体验,也可以针对书中的某一话题,进行探讨和辩论,教师也可以参与交流和讨论,和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这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向互动和交流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也为阅读延伸出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在班级里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

总之,小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的提升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重视兴趣的培养和方法的引导。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读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法和阅读计划,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做一些应试化的突击训练,要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逐步积累语言素材和阅读经验,以一种欣赏和体验的方式来享受阅读的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让学生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热爱读书,让读书成为他们获取知识、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梁春莲.“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9年36期.

[2]刘慧,冉敏方.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3期.

[3]詹全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8期.

[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首先要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其次引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然后才是指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指导方法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许多作家、学者成功的经验表明,语文素养的提高,大都得益于大量且广泛阅读。新课标第一次规定了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并提出阅读速度的要求。这是对语文教育改革的一次突破,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较好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我想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怎样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披文而入情,读书重在激情。我们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利用一切适当的机会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在教学《福尔摩斯的推断》时,我发现学生对福尔摩斯特别佩服,就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去收集、阅读有关福尔摩斯的文章。学习了《嫦娥奔月》后,让学生收集如《开天辟地》、《女蜗补天》等许多中国古代有名的神话故事。这样有目的的进行课外阅读,既能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能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质量。班级读书会也是小学生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重要形式,主要做法是:先引导学生用一段课外时间读一本教师或同学推荐的书,然后用一个集中的时间由同学和教师共同对该读物自由讨论,也可以交流一些同学的读后感等。可以让阅读成为游戏一样的童年生活。此外,开展读书笔记评展、精彩诗篇朗诵会,以及利用影视作品开展影视主题活动都是营造阅读氛围的好办法,都可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性、有渴求欲的自我行为。二、引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小学生在阅读中,面对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常常不知如何取舍,不知读哪一本好,也不知如何去读,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如果不重视,学生很容易对阅读失去兴趣,引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要注意以下几点。小学生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同时,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都有限。根据这些特点,我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儿童读物,如《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的作品甚至迪尼斯的故事等。这些经典儿童文学书籍既是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又能促进他们完美地发展,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敞亮孩子的心扉,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其次,可以适当推荐给小学生的一些有时代特色的畅销课外读物。比如,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等系列童话故事,成为众多小学生童话梦中的主人公;近两年,《哈利•波特》、《魔法学校》这样的儿童畅销书风靡校园,这种具有时代特色的课外读物也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宝贵契机和资源,可教师往往忽略甚至粗暴地扼杀。很多图书有充分的流行因素,其中包括正义的感召、美好的幻想、过人的机智及天真的童趣等。对这种课外阅读,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积极亲身体验,使其能真正产生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兴趣。三、指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张之洞曾经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小。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1.加强课内外沟通,拓宽阅读渠道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阅读方法,拓宽阅读渠道。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以课本为出发点,有计划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教学《新型玻璃》前,布置学生翻阅与课文相关,相近的文章、资料等。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习兴趣大增,课堂上竞相发言。如有的同学说:“我想做一套这样的房子,它可以飞、可以潜水、还能冲出宇宙,寻找更新的世界。”有的同学说:“我想让每户人家都装上一扇智能门锁。把家庭每个成员的相貌、声音、指纹等信息输入电脑,它就能轻而易举地识别出来,只要主人触摸门锁,它便自动打开,对其他人则不理不睬。”各种有创意的构想如汩汩泉水涌出。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再读读原汁原味的作品或类似的书,使知识纵横沟通。2.根据不同文体,进行分类指导各种课外读物的阅读方法是不同的,应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怎样阅读连环画、童话、寓言、故事、小说、科普读物、优秀作文和少儿报刊进行分类指导。如指导学生读少儿报刊,运用浏览和细读两种方法。指导学生拿到报纸先统览全貌,大致了解有哪些消息和文章,然后选择重要的、新鲜的和自己感兴趣的细读。还教给学生根据专题收集资料剪贴、写摘要、做卡片的方法。3.重视技能训练,培养阅读方法我们重视加强阅读步骤与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粗读,要求能了解主要内容,并能简要复述。第二步细读,理解主要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法。第三步熟读,要求写读书笔记。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小学生乐意阅读、有效阅读、享受阅读。在指导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1.训练读书用眼的习惯。减少眼动次数,逐步扩大阅读视野,缩短注视字词时间,减少回视,这样既提高阅读的准确性,又能提高读速,形成默读习惯。2.训练阅读时用脑的习惯。文章大体分三种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而这三种文章各有不同的阅读步骤,如:记叙文的阅读步骤为:文章题目—文章体裁—主要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中心思想。每次,拿到记叙文的阅读材料时,边读、边思、边记这些要点,达到理解记忆。3.训练定时阅读和限时阅读的习惯。定时阅读指每天某一时间内阅读,限时阅读指每天限定一定的读书时间。为了保证阅读时间,我们开设大阅读课。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让全班同学在一起进行阅读,阅读时有老师及时的点拨、引导,提高阅读的效率。4.训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指导阅读上要求学生圈、点、画、找、记。圈出不懂的地方,点出关键词句,画出好词佳句,找出优美的片段进行熟读、背诵,养成“摘记”的习惯。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情节,丰富自己的词汇,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力,提高阅读的综合效益。课外阅读是小学生丰富生活经验,积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教师要放弃急功近利的思想,端正对课外阅读的认识,正确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卷有益,只要学生读,就一定会有收获。

首弓小学黄家民 通过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我深深地体会到: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我认为必须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能力。而目前在农村小学,由于受办学条件的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导致作文能力低,学生阅读兴趣不高,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如何针对农村的教学实际情况,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喜爱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我用了一些特殊的方式,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让他们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海底真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这句话展开学习,解决了这个问题,这篇课文也就读懂了。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我常常尊重学生的选择,满足学生的愿望,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从而发展自己的个性。 二、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⒈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太阳》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太阳、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 。而且要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⒉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⒊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默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⒋摘抄评价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 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三、创造条件,让学生快乐阅读。 我要努力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的进行阅读。 每个学生的兴趣、个性特点不尽相同,因此他们所习惯的呈现阅读体验的方式也不一样:有的喜欢朗读,有的喜欢表演,有的喜欢表述 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如阅读了《草原》以后,我鼓励学生说:同学们的感受一定很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他们有的深情地诵读,有的和着音乐翩翩起舞,有的高歌一曲,有的写起了小诗,有的和同桌交流 课堂成了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表现的舞台。 四、积极评价,让学生对阅读有不同的看法。 阅读教学应提倡标新立异,允许学生见仁见智地解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如学习《愚公移山》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内容感悟。这样,学生便会对课文中自己感悟的内容作出个性化的反应:有的同学说,愚公就是很愚蠢,理由有二:一、这是一座山,不是轻易就能移动的,再说,即使要移,也不是少数人能做到的事,要宣传,让所有的人都来帮你。二、人类不能征服自然,要利用自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学生这种独特的思考我们不应扼杀,应该允许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创造性地研读课文。 总之,在提高阅读能力时我们要处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小学阅读指导研究论文

小学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阅读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在信息化社会,阅读能力会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速度,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小学生阅读学习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学生从识字、认字到具备一定的文本阅读能力,并能够通过对文本的感知和体验以及初步的理性分析,提高文学审美修养和分析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也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提出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扩充知识、陶冶情操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和方向。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文字和语文知识基础,并达到一定的阅读数量,日积月累,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和体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首位,从学生心理接受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逐步走入色彩斑斓的读书世界,只有以兴趣为基础,学生才能有阅读的动力。另外,转变阅读教学的模式,灵活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经验,谈谈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注意日常积累,培养兴趣,扩大阅读面

现在的小学生,每天接触的信息量很大,但是很多信息都来源于电视、网络等数字化媒体。图像、图片等直观的信息流通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接受,相反的,许多学生会表现出对书本的厌倦和缺乏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想办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书籍,扩大阅读面,适当地做好导读和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阅读。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一些图文并茂的导读教案,让学生对将要阅读的作品或者书籍,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另外,教师还可以每天利用一定的课堂时间,为学生朗读一些优秀作品的精彩片段,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和审美修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阅读空间,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自主完成这样的内容。只有不断地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获。

二、精读和泛读相结合,适当渗透阅读技巧和方法

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会对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这些技巧和方法,因为小学生还处在感性思维为主的阶段,过多的条条框框会让他们对阅读失去热情。其实,我们的阅读应该是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进行的,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篇章,进行精读讲解,让学生学会快速地抓住主旨和文章大意,并适当训练一下学生的阅读速度,渗透一些阅读技巧。而对于绝大多数的阅读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给学生足够的自我思考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当学生积累到一定的阅读量之后,他们就会对阅读的内容和阅读的方法有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教师可以再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总之,教授和学习阅读的方法要遵循灵活的原则,不能够简单地照本宣科。

三、以多向互动的方式进行阅读体验、交流和探讨

阅读重在情感体验与沟通,学生与作品产生一定的心理共鸣,并能把这种共鸣表达出来,同其他人一起分享,将会极大地提升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建设图书角的机会,让学生们自己提供喜欢的阅读书目,也可以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书拿到学校和同学们互换阅读和分享,这样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让学生养成一种自主阅读的习惯。在学生阅读了一些作品之后,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们互相谈谈阅读的感受和体验,也可以针对书中的某一话题,进行探讨和辩论,教师也可以参与交流和讨论,和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这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向互动和交流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也为阅读延伸出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在班级里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

总之,小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的提升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重视兴趣的培养和方法的引导。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读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法和阅读计划,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做一些应试化的突击训练,要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逐步积累语言素材和阅读经验,以一种欣赏和体验的方式来享受阅读的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让学生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热爱读书,让读书成为他们获取知识、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梁春莲.“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9年36期.

[2]刘慧,冉敏方.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3期.

[3]詹全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8期.

[4]崔峦.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十项策略[J].天津教育,2007(11).

[5]毛爱华,张兴文.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J].教育探索,2004(09).

【摘要】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在信息化社会,阅读能力会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速度,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小学生阅读学习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学生从识字、认字到具备一定的文本阅读能力,并能够通过对文本的感知和体验以及初步的理性分析,提高文学审美修养和分析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也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提出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扩充知识、陶冶情操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和方向。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文字和语文知识基础,并达到一定的阅读数量,日积月累,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和体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首位,从学生心理接受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逐步走入色彩斑斓的读书世界,只有以兴趣为基础,学生才能有阅读的动力。另外,转变阅读教学的模式,灵活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经验,谈谈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注意日常积累,培养兴趣,扩大阅读面

现在的小学生,每天接触的信息量很大,但是很多信息都来源于电视、网络等数字化媒体。图像、图片等直观的信息流通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接受,相反的,许多学生会表现出对书本的厌倦和缺乏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想办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书籍,扩大阅读面,适当地做好导读和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阅读。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一些图文并茂的导读教案,让学生对将要阅读的作品或者书籍,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另外,教师还可以每天利用一定的课堂时间,为学生朗读一些优秀作品的精彩片段,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和审美修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阅读空间,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自主完成这样的内容。只有不断地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获。

二、精读和泛读相结合,适当渗透阅读技巧和方法

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会对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这些技巧和方法,因为小学生还处在感性思维为主的阶段,过多的条条框框会让他们对阅读失去热情。其实,我们的阅读应该是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进行的,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篇章,进行精读讲解,让学生学会快速地抓住主旨和文章大意,并适当训练一下学生的阅读速度,渗透一些阅读技巧。而对于绝大多数的阅读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给学生足够的自我思考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当学生积累到一定的阅读量之后,他们就会对阅读的内容和阅读的方法有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教师可以再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总之,教授和学习阅读的方法要遵循灵活的原则,不能够简单地照本宣科。

三、以多向互动的方式进行阅读体验、交流和探讨

阅读重在情感体验与沟通,学生与作品产生一定的心理共鸣,并能把这种共鸣表达出来,同其他人一起分享,将会极大地提升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建设图书角的机会,让学生们自己提供喜欢的阅读书目,也可以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书拿到学校和同学们互换阅读和分享,这样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让学生养成一种自主阅读的习惯。在学生阅读了一些作品之后,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们互相谈谈阅读的感受和体验,也可以针对书中的某一话题,进行探讨和辩论,教师也可以参与交流和讨论,和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这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向互动和交流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也为阅读延伸出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在班级里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

总之,小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的提升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重视兴趣的培养和方法的引导。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读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法和阅读计划,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做一些应试化的突击训练,要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逐步积累语言素材和阅读经验,以一种欣赏和体验的方式来享受阅读的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让学生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热爱读书,让读书成为他们获取知识、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梁春莲.“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9年36期.

[2]刘慧,冉敏方.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3期.

[3]詹全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8期.

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的策略论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新课程理念也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可见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探究欲望强,图文并茂的绘本是他们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如何让绘本发挥真正的阅读价值,在享受快乐阅读的同时增长知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引导敏锐观察,清晰地阅读绘本

1.从整本书着眼,细致欣赏绘本

绘本是一张到处都隐藏着秘密的“神秘地图”,因为无论是扉页、封面还是环衬,都是绘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些地方作者都为读者献上了很多精美的图画。阅读封面,猜测故事内容,可以激发阅读兴趣;不起眼的环衬可能与故事息息相关,更可能提升故事主题;扉页不仅仅只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门,不仅仅是告诉你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它有时还会讲故事;而封底,则会是故事结尾的延续。这样精彩的绘本,让我们稍稍翻阅就爱不释手,又怎能忍住不静下心来好好欣赏呢?

2.从细微处探究,深入解读文本

绘本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用图和文同时“说话”,图画中隐藏着许多重要信息。只有指导学生细致阅读图画,从细微处探究,才能发现很多常常被读者忽视的小细节。读懂了这些细节,才会对文本的理解有进一步的理解。

《爷爷一定有办法》的图画细腻地描绘了一个充满浓浓人情味的小镇和一个温馨的家庭,不管是人们的表情还是环境物品,都非常生动传神。画面下方的老鼠一家更给读者带来额外的阅读乐趣。然而,学生们阅读时对图的细节并没有关注,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师:(看图)约瑟的纽扣找不到了,十分伤心。猜一猜,大家是怎么安慰他的?

生:爷爷说:“约瑟,纽扣丢了,我也没有办法了。”

生:妈妈说:“爷爷说的对,不可能无中生有呀!”

生:小妹妹说:“我把娃娃送给你吧!”

师:不对呀,这个小妹妹是谁呢?

生:可能是邻居家的小妹妹!

生:不对,是约瑟的亲妹妹!我在前面好像看见妈妈抱着一个小宝宝。

师:到底是谁呢?让我们回看前面的画面……

生:我看到妈妈大肚子了!

生:我看到爸爸为小妹妹做的鞋子了!

生:我发现了这里奶奶在给小妹妹洗澡!

约瑟什么时候多了个小妹妹呢?如果老师不提醒,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发现。由于教师的点拨,绘本阅读变得更清晰有趣了。因此在阅读绘本时,除了阅读故事本身外,还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细节,看看图画中的环境、次要人物,或者通过人物表情的变化猜测心理活动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

二、鼓励大胆想象,深入地阅读绘本

审美与想象是绘本最应具有的特质。绘本中所讲的故事往往想象飞扬,许多用文字难以表达的场景和情节可以用画面轻松直观地表达出来,还能让学生发挥无穷的想象。所以,在绘本阅读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观赏图画中的形象、色彩、细节等,感受画面所流露的情感、所表达的意蕴,遐想文字以外、图画以外的世界。

1.预测故事

无论什么书,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而在阅读前让学生对故事进行猜测,则会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如《逃家小兔》的封面,是一对在草丛中互相对视的母子兔。当请一年级学生猜测这本书可能会讲些什么时,小朋友的想象真是五花八门:“兔妈妈在和兔宝宝说悄悄话!”“它们可能在说这里的草可真好吃!”“兔妈妈肯定在告诉兔宝宝当心大灰狼!森林里的大灰狼可厉害了!”学生们根据画面的预测大大出乎了的意料,一幅图片竟然会有这么多的想象空间。虽然学生们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其以往文学作品的经验进行大胆想象,不也是一种教学收获吗?

2.设疑想象

设置这样的环节,意在培养低年级学生大胆质疑、猜想、预测等主动学习的能力。如《红鞋子》中教师问:奇怪,红鞋子是怎么被人遗失的呢?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猜测:“我猜它可能是被妈妈晒在阳台上时,不小心掉下去了。”“我猜可能是它的主人在踢球时不小心把它踢飞了,找不到了。”在这里,学生的推理也许和故事不谋而合,也许大相庭径,但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猜想、推测中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在有趣的阅读中学会阅读。

3.合理联想

幼儿在看一本书时,不仅会联想到现实的生活、其他的文学作品,还会把自己想象成这个作品中喜欢的角色,这就是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引发的。在《逃家小兔》阅读中,当想象如果自己是小兔会逃到哪里去时,学生们好像自己真的是那只调皮的兔宝宝,边比划动作边说出自己的想法,如陈子玥一边做跳进水里的动作,一边说:“我跳到水里,钻到水底,兔妈妈就找不到我了!”叶辰一边缩着身体一边说:“我躲在密密的草丛里,兔妈妈就看不见我了!”学生们陶醉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享受着作品所引发的快乐。

三、引领情感体验,探究阅读绘本

优秀的图画书,不仅带给人视觉的享受,更带来美妙的情感体验。绘本最大的人文价值就是,简练的语言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人文精神,令人感动又从中受到教育。这些绘本的图画往往也用抒情优美细腻的笔触,美得令人心醉,所以还要引导学生静静地欣赏画面,在视觉的感知与听觉的感受中深入体验人物情感,使心灵变得柔软起来、敏感起来。阅读这些故事,对学生而言,既是一次阅读,又是一次心灵的“盛宴”。有时仅仅只是讲述,就能带领学生走进绘本中人物的心灵深处。因为教师在为学生讲述的过程中,将自己对绘本内涵的感悟,对绘本文字的品味乃至自己的情感,通过声音、神情传达给学生,给学生以强烈的情感熏陶、无声的语言滋养与畅快的阅读享受。此时,情感的体验根本无需强调,只需倾听。

四、启发多形式拓展,充分展现绘本魅力

阅读不仅仅因为一本书的开始而开始,更不因为一本书=的结束而结束。图文并茂的绘本阅读往往让学生们意犹未尽,结合我校开展绘本阅读的实践活动,可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拓展:

1.读一读,说一说

读完《生气汤》,学生们可以为父母读故事、讲故事,通过讲述,不仅把故事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更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

2.读一读,演一演

许多绘本所讲述的故事都是情节丰富,适合表演。如读《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后表演故事,学生们把鳄鱼和牙医的的神情、动作表演得惟妙惟肖,还加进了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兴致高涨。

3.读一读,猜一猜

当绘本中的故事戛然而止时,学生会觉得意犹未尽很想知道故事结果,可以请学生做合理的猜想在绘本教学最后,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自己去演绎去体会,收获的是精彩和纯真。

4.读一读,写一写

读《别再亲来亲去》,可以续写故事;读《爷爷一定有办法》,可以写一写地板下小老鼠一家的故事;读《泰迪熊搬家记》,可以学画地图;读《可爱的鼠小弟》系列,可以直接在绘本的留白处写写画画;读《嘟嘟与巴豆》,可以学习写信,介绍各地风土人情等。

5.读一读,编一编

读完绘本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各种好看的形状,可以从单张的、几张的再到整本的,从老师帮助设计到由学生合作设计或独自设计,然后在设计好的空白绘本合适的地方写上文字,再为文字配上合适的喜欢的图画,做成属于自己的绘本。读《蚯蚓的日记》,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为原型创作《蚂蚁的日记》、《蝴蝶的日记》、《我的日记》等。当然,绘本阅读指导课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有抛弃自己的阅读成见,拓展可能因世俗的影响而变得拥挤狭窄的心灵空间,才能让阅读走进学生们的心里,让学生们真正享受到阅读的快乐。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积极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引领学生奔向童真的心泉,奔向那春草吐绿、繁花盛开的世界。

初中生英语阅读策略的研究论文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教育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教育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是学生语言发展的一个举足重轻的阶段,初中的阅读课是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阵地,是广大英语教师探讨和研究得最多的教学组成部分。但是总的来说,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状况并不理想,学生普遍存在着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现象。尽管教师和学生都在这一块投入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与学习效果不能成正比,形成一种“高耗低效”的现象。不少的学生在英语考试当中阅读题得分普遍偏低。应该如何改变这种高投入低效率的现象,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笔者从实际教学出发,对新课标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进行研究和探索,发现当前阅读教学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优化对策。

一、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词汇量不足够、阅读速度慢。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不能够忽视词汇的学习。已有的研究表明,要想阅读系列等级读物,必须达到95%的理解。也就是说,在阅读时,学生必须认识现有等级读物中95%的词,才能够做到快速顺利阅读。但是,由于学生的词汇量小,阅读的时间不够多,阅读的速度又由于词汇障碍而很慢,从而导致他们接触英语词汇的机会很少,词汇量小又引起他们在阅读过程当中容易引起挫败感,使得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或失去信心,从而产生一种不良的循环。

2、课外阅读量少,不能为理解提供充分的输入。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最有效的方法是置身于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当中去。我们在阅读一篇文字时,要达到对文字的理解,有时候不仅仅需要对词汇的熟悉认识,更需要对该段文字的背景知识的了解。而目前来说,初中生的英语阅读量偏少,不能为理解文章提供充分的输入,并且,过小的阅读量不利于词汇的积累与语言综合水平的发展。

3、教学模式单一,对阅读教材只限于对课文表层的理解。

阅读教学模式单一,阅读教材单一拘泥于学生对所读教材的表层理解,学生不能够对所读文章的重点进行有效推断,难以正确把握文章脉络,从而影响对文章理解的准确性。许多教师甚至还使用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回答的问题都是教师事先确定好的,学生只处于一个被动应付的局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学习主动性。有些教师在日常阅读教学实践当中,把阅读当作精读,阅读教学就是讲解生词,罗列搭配,补充词组,逐句逐段地分析句子结构、语法等;而有的教师则把阅读当作课外阅读,划出词组,提供个标准答案,学生自读完以后只了解了个故事情节。由于教法单一、陈旧,学生接触到的教材基本是课本和试题,难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更没能够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及感受能力。

二、适应新课改大背景下的阅读教学方法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注重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新课程要求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要从以前的“双基”为主转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主,并且增加了课外阅读量的要求,下面笔者尝试着谈一谈优化阅读教学的一些方法: 1、合理安排步骤,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的开展应该具有步骤性,包括“读前”、“阅读”、“读后”三个步骤。阅读前,应该激活文化背景知识,减少阅读理解障碍。在日常阅读教学当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即尽管学生自己掌握了足够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但仍然无法完全理解全文。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不具备在阅读过程中激活已有知识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开展各种各样的读前活动,开展读前活动时可以参照学生用书中的插图,图片。或者利用挂图,甚至录像VCD等。使得学生对所要阅读的内容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和背景文化支持。而阅读中,则应立足课堂,活用教材。阅读中教师所设计的活动应该以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为目标,视教材为渠道,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意思的能力,读懂并抓住大意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比如,在教学八(下)Unit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时,课前让学生预先收集与UFO相关的信息,可以查看有关的书籍、电视电影,并与同学交流讨论。阅读前,展示关于UFO的电影片断,展现图片,让学生看着图用下列词汇来描述UFO来临时的情景:land,getoutof,alien,while,surprised,anywhere,kid,right,runaway,happen。阅读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说出每一段的段落大意,并进行语句语篇的讲解分析,以使学生对文章结构有更清晰的认识。阅读后则主要是及时对学生读语篇的理解程度进行检查,可以利用课文后附的练习,也可以自行设计,或检查学生对课文中的事实、情节等表层的理解,或检查学生对课文尝的理解。使学生挖掘文中内涵,开展创造性思维。

2、精读与泛读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近年来各种类型各种等级的英语考试都更加注重阅读,阅读的比重在各种英语试题当中越来越大。新课标也对初中英语阅读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就反映了阅读的量应该相应的增加,但是阅读的量不应该盲目的增加。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区分精读与泛读,课内与课外,并且使之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教材中的主题,补充各类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课外阅读材料。课内进行精读,并加以细致的指导;课外进行泛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与开拓学生视野,丰富词汇。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们订阅英语报、英语杂志。课堂上精讲课文内容,讲解词组、语法、分析句子结构与段落等等,然后给学生选定的报刊、杂志上的文章或某一段落,让他们在课外自行阅读并按照老师讲解的方法进行分析,报刊杂志上的其他文章则只要求他们进行泛读,并在课内抽取一定的时间来谈他们课外阅读的体会。

3、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

课文的教学一般都涉及三个方面的知识,分别是语言知识、阅读技能和文化背景知识。我们在教授学生课文的时候,不仅仅只是要求他们认识词汇,理解字面意思与了解文章故事内容而已,更希望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英语文学作品。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又会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甚至会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融入到教材的文化内容中去,对比文化现象的异同,适当介绍英语国家社会制度、历史、民族习性以及价值观等文化现象,进一步提高他们英语阅读分析的能力,初步培养英语作品鉴赏能力。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工作。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不能也不允许通过加大学生的课业负担来实现,要做到轻负担、高效益,只有落实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教学后,学生能获得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能否得到最大化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有效教学的主要指标。落实有效教学需要继承、借鉴、创新。纵观当前有效教学实施的过程,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理念不新、备课不实、内容不齐、整合不力、方法不活、评价不新、发展不全。对实施有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些现象,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制定制度、创新手段、优化行为,加强有效教学的指导,将有效教学的理论主张及操作要求内化为教师教学的需要。

一要加强学习,落实培训

教师教学理念认识不到位,其原因不仅仅在教师一方,学校也有责任。课程改革多年,而新课程学习培训方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虽然开展了一些有成效的工作,但培训面相对狭窄,每年真正参加上级培训的名额非常有限,往往只能派部分优秀的教师教干参加。让每位教师深刻领会新课改的精神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需加大培训力度,统筹安排,积极引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进行自学与研讨。学校要立足本校实际搞好校本教研: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听课评课等要分期、分批有计划地进行,要对课标理念和教材易忽视的内容以小专题的形式进行研究和挖掘,形成具体的带有案例性质的解读材料。

二要明确要求,规范教学

实施有效教学,落实在课堂,关键在教师。因为教师的教学习惯一旦形成,要彻底改变并非易事,所以,仅靠目标管理来改变教师教学行为远远不够,需要有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规范,因此需要在备课、上课、作业、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制订一系列标准。例如备课方面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法、备辅导(阅读),课堂教学务实不务虚,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坚持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力戒拖沓无神的“催眠课”与急风骤雨式的“填鸭课”。作业方面做到布置之前审核,以精当、适量、有层次为标准,克服作业布置的随意性,做到布置之后批阅要及时、认真、准确、全面等。

三要以学定教,顾及全面

现代教学理论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本质上说教学的教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计划者、组织者、引导者。因此,要立足学生,研究他们的学习需求与学习特点,从学生的具体需求与特点出发,结合课程标准的各个阶段目标,去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并结合教材内容,尽可能地利用学校现有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互动性,提高学习参与率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学实效。

四要开发资源,拓宽渠道

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对教师来说确实有难度,但开发校本课程怎么搞应从学校实际出发,可简可繁。有能力形成课程体系的,可从教材研究、课程设置等方面系统整理,没有能力的,可针对学习内容和学生学习兴趣去收集整理一些拓展性材料,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去补充学习内容,从而开辟课程资源,增加学生吸取知识的渠道,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五要“授之以渔”,养成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于个人教育来说离开自我教育是不可思议的'。”要求教师加强自学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自学就是要求学生学会自己提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动脑,少替代学生思考,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自我质疑的习惯。教师要经常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并指导预习,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检查。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在反复强化中逐渐养成预习、质疑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师还要关注学生情感、个性、意志品德、作业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情况,通过针对性地训练和家校互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各个方面向积极的、可持续发展的方面发展。

六要注重评价,倡导反思

教学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学,完善教学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评价包括“教”的评价和“学”的评价两方面。在“教”的评价中,要强调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师可借助写教学反思的形式来进行,要让教学反思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把反思的重点放在方法(如何反思)、角度(从哪些方面去反思)、连续性与实效上。教学反思一方面是每节课后的教学反思,另一方面是阶段性教学行为反思,因为只有把短期反思与阶段反思结合起来,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有深刻的认识并有较大的改进,才能达到“反思”的真正目的。教的评价还要结合有效教学,建立对教学每个环节的评价细则,形成领导点评、教师互评、日常评价和阶段性总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改进教学。“学”的评价要强调评价手段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用成绩报告书作为终极评价手段,平时对学生要采用动作、神情、体态、语言等表扬方式,经常性的随机激励评价,丰富评价的手段。教学中可构建“比、学、赶、超”的评比制度,开展教师评、学生评、师生互评、当堂现场评、课后个别点评等多种形式的评价,并在评价中通过建立学生成长记录等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发挥评价的促进功能。

总之,实施有效教学既近在眼前,又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在思想上重视,从方法上创优、内容上突破、细节上关注,才能取得实效、高效。固然,目前存在的每一个问题、采取的每一项策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只要我们管理者付出艰辛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有效教学一定会显现。

摘要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评价是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新课程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现实教学中,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热情参与教学过程的状况与新课程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小学英语课堂评价还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有效的激励性评价策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促进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激励性评价的作用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等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课堂评价;问题;策略;英语教学论文

1引言

面对新要求,怎样才能通过科学的课堂即时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呢?这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突出的、值得探索的新课题。

2课堂评价的概念界定

关于课堂评价的定义各式各样,但核心基本相同,即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学习,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而对学生的学习信息采集、分析与利用。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课堂评价具有多种类型。例如,从评价内容看,有学习行为评价、学习结果评价、发展趋势评价等。对评价类型的分析与把握,有助于我们科学地建立并合理地使用教师课堂评价标准。本文所述教师课堂评价,仅指即时性评价。

3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理念的提出,课堂即时性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实施,但没发挥其真正的作用。目前课堂评价存在的不足有:评价语言和标准单一、僵化;评价主体单一;鼓励与夸奖的滥用;纠错方式不恰当;缺少体态评价。没有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区别对待。

存在问题的原因

教师受传统评价理念的影响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是权威的,教师单向评价学生。在新课改下,传统评价思想依然存在,学生评价老师和学生互评在课堂上也不多见,老师掌握着课堂评价的主动权,必然造成评价主体单一。教师对评价功能意识淡薄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在课堂上大量运用“万能”的“Good,OK”来表扬学生。老师不指出读得好,好在哪里;对又对在哪里。学生听了表扬当然高兴,可这有利于学生的提高吗?教师淡忘了评价的功能。教师对激励性评价片面理解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在评价时不恰当地使用激励性策略,有的是浮夸的,甚至学生出现严重错误时都一味地鼓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认识不清小学五年级阶段的学生被称为学龄中期阶段或少年期,是各方面蓬勃的、不均衡的发展时期。他们的自尊心开始增强,有的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当面批评指责学生,造成了不良的学习效果。

4激励性评价策略

概念阐述

激励性口头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情境这一特定语境的制约下,当学生的某一行为完成后,教师通过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激发学习动机,诱发其兴趣,进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策略

转变教师观念和课堂教学方式要想新的教学理念付诸于实践,解放教师的思想是前提。有的教师说:“只要学生学到东西就可以了,不一定非要展示。”可见其根本就不重视学生是否参与课堂,教师都不重视那又怎会激励学生去参与呢?而观念的转变要落实在实际的课堂中。英语课堂中如何创设语境是教师要着重思考的问题。毫无疑问,小学生更喜欢在游戏中学习。课堂评价应充满人文关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应凸显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个性的尊重,评价必须坚持正确的人文价值取向。要真诚地爱学生,做到客观公正一堂小学英语课上,学生每回答一个问题,教师就表扬加分,每说一段话,教师就奖励一张贴纸。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没有考虑活动的难易程度,一味进行雷同的表扬。教师要做到客观公正,需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行为作出不同的口头评价,让学生感到“老师的评价就是针对我的。”鼓励学生自评、互评积极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进行面对全体学生的多主题评价。教师在评价某一位学生时可以推而广之,对集体进行激励;也可以开展学生互评。当然,这意味着教师的责任将更重,要机智地引导学生进行正面、友善的互评,否则会导致同学间关系的紧张、矛盾的产生,从而破坏集体的团结。

参考文献:

[1]陈婉琳.熊德信.课堂即场评价型教学评析与启示——以中山大学夏纪梅教授教学艺术为例[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10).

[2]胡小妮,黄秦安.对数学提问环节实施科学的即时性评价的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2010,(7):13-16.

[3]蔡伟.教师课堂评价质量标准研究[J].教育科学,2007,23(5):43-47.

[4]嵇建中.从实例透析小学生心理[J].广东教育综合,2009,(3):22-23.

一、尽早抓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而是需要经过师生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方能一点一点的提高。那种你认为让学生在初一、初二打好英语基础知识的底子,等初三再突击阅读能力的训练之方法是不可取的。因此,在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教师就需要制定周密的计划,有条不紊,坚持不懈的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长期的系统的训练。经过这样长期的坚持训练,学生的阅读量会日益扩大,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加大,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自然而然的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二、合理安排教学步骤,有层次地引导学生阅读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捕捉大意,扩大阅读视幅面,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训练阅读速度,提高概述能力。 2.指导学生精读全文,把握信息,然后有效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培养他们理解、掌握和应用语言知识的能力。3.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本,强化课文整体理解教学,课文是最好的阅读材料,须充分利用。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课文时,应把课文当作一个整体来组织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除此之外,采取一定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必要的。如:在安排学生预习课文时可让学生找出重点段落的中心句或用英语来说出这部分的意思来,这样经过长期不懈的训练,就可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中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摘 要】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教学。“精讲、多练、细查、常补”的教学程序包含了师生的共同活动,调动了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一方面要看到教与学同时并存,缺一不可,相互制约,教学相长,教好是学好的前提,学好是教好的标志,教和学是统一的。另一方面,教和学又有区别,只能相互影响不能互相代替。在实施程序教学过程中,必须灵活而辩证地发挥这一作用。

【关键词】中学英语 课堂教学 策略研究

中学英语新教材的使用,标志着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开始从单纯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转向注重外语素质的培养。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讲得多,学生实践少,造成两极分化,使一些学生丧失了学习外语的兴趣,乃至最后放弃。即使成绩好的学生,也往往灵活运用能力、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不强。众所周知,语言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经过漫长的实践获得的,外语也不例外,它往往需经过反复的循环和大量的实践才能习得。中国学生学外语不具备耳濡目染的语言环境,只有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并通过多次强化和反馈来获得并巩固知识,加之外语的遗忘率很高,若不及时复习,学生就有掉队的可能,这就需要教师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加以巩固和补充,以增强学生学习外语的信心。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跟不上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我们每位教师应主动投入到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去,以积极的态度不断探索适应新教材的教学策略。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总结和进行新旧教材的对比,摸索到了一些既符合学生学习外语的特点,又符合循序渐进原则的教学新策略——“精讲、多练、细查、常补”教学程序。按照这一程序进行教学,符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往往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精讲

讲,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学生百思不解之时,在疑难问题的关键之处,教师应给予“少、精、活、透”的讲解。教师要注重讲的艺术,如有声有色的语音语调、恰如其分的动作表情等等,这样就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取得较好的听课效果。讲课是教学中的主要教学形式,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法。

(一)讲解法

将单词、词组、句型同课文融汇在一起进行讲解,在单词中学语音,在课文中理解句子。在讲解的过程中可采取设疑与答疑的方法:教师边讲边问,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教师对于学生已懂的知识可不讲、少讲,学生未知的知识要重点讲,讲明讲透。对课文的词组、句型、语言点要作扼要的重点讲解。

(二)设疑法

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设疑。疑要设在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上、设在学生不易理解和易混淆的知识点上,然后以课文情节发展为主线,围绕疑问作重点讲解。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答疑、辩论、练习、启发的方式激发他们的思维,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三)答疑法

在学生预习课文之后,教师可采用答记者问的方式,让学生提出难点,教师根据他们的难点启发式地进行少而精的讲解与归纳。经过学生的思考提出的难点,有时就是教师要讲的重点,这样老师在讲难点时,他们就感到如饥似渴,注意力集中,积极主动。通过讲解法、设疑法、答疑法,学生获得的知识印象深、记得牢,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到了学习的方法,越学越会学,越学进步越快。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准、透、活的.讲解是十分重要的。

二、多练

练,是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又是巩固知识、检查课堂效果的重要环节。外语课就是听、说、读、写的实践课,学生必须经过多次反复的实践训练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练的形式要多样化、层次化。练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次到高层次,注意学生个体差异性;同时还要注重外语教学的连续性、循环性和阶段性。在设计课程时,要注意练密度、宽度和深度。所谓密度,就是教师充分利用45分钟,合理分配教学内容,注意教学效果,进行密集快速的活动。所谓宽度,就是学生练的面要大,要尽可能让全体学生都要“动起来”,每节课学生的活动面一般要在80%以上。所谓深度,是指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难度,要注意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贯彻可接受性与高难度相结合;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耳、动脑,使学生在运用英语中获得兴趣,提高能力。上课时学生积极“动”,老师善于“诱”,“诱”、“动”配合,就会形成教学高潮。

练是多层面的,是通过听、说、读、写来完成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听力训练

“听”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听得懂才能学得会课堂上用英语组织教学,教材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很好材料。要使学生听得懂、听得明白听得有趣,教师每堂课必须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课堂设计,教学要有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训练听力不是仅仅靠开设语音课或补充听力材料来进行我们也可从教材中发掘材料。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可启发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词组或短语来解释新词或新词组与短语,用学过的句型来套用新出现的句型并加以引申、归纳。这样,学生既训练了听力又学到了新的知识,可较好地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二)口头训练

“说”是在听的基础上把所学得的知识经过自己的理解,以说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学生不仅用英语来讲,而且用英语来想。为了说清楚,学生必须把所要说的内容在脑海里经过一番整理。因此,这是一个有难度的综合练习。现在使用的新教材,语言环境设计形象、生动、活泼,适合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我们可以采用值日生报告、学生问答、背诵课文、复述课文、做游戏、表演小品等多种形式来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复述课文是培养学生组织语言和连贯表达的很好训练,这项能力一开始对有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老师可以采用问话方式,提示并鼓励他们说下去,逐渐过渡到不加提示独立复述的程度。如果在外语教学中,我们能长期坚持听说训练,就会使学生越说越流畅、越读越准确,大大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三)阅读训练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需要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学生接触的文章越多,语言点重现率越高,所学的知识掌握得就越牢。在阅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有效方法,要求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做到快速浏览、整体把握、重点精读、理解分析、猜测词义教师应结合所学课文,补充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阅读材料,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每周可以采取限时阅读、难易结合、长短结合的方法,并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四)笔头训练

写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写,可检查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的程度。大量的练习,是通过写来完成的。对于练习,提倡少而精,不提倡多而杂的“题海战术”,笔头训练题目要具有典型性、综合性和多变性。同时,可采取听写、默写、缩写、写日记等多种形式以达到练的目的。英文的写作是英语课教学的难点,必须是细水长流、积土成山。每节课,适当做些听写等笔头练习,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每周布置一、两篇小作文,常练多写,迈小步、不停步,循序渐进地进行课堂训练,最终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步提高。

总之,练是英语教学中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以练为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有利于学生智力开发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细查

查,就是对所讲的知识验收,是教育对象接受力的反馈。在整个教学完成后,教师应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检查,比如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还有哪些知识需要补充和提高,学生还存在哪些问题等等。这一步要查得细而实,从而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查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平时的练习、作业、单元过关、阶段测试、个别谈话来检查,也可以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复述课文、听写等查出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时更正、及时辅导。

四、常补

补是程序教学法中落实教学效果的最后阶段,是对学生已学知识的缺漏之处给予充实、完善和提高的有效措施,常查常补是防止两极分化的重要手段。补有多种形式,课上补和课后补、集中补和单个补、口头补和书面补。对于后进生,可列出常错题,限时当面做,及时面批、讲透;对于优等生为了使他们吃得饱,教师可以编一些灵活性、综合性强的试题,以弥补能力的不足。可以把作业、考试、练习中学生常犯的错误、带有普遍性的错句编成“学生错句集”发给学生改错。口头练习出差错,如回答问题、值日报告等,可当面给予纠正和补充。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查漏补缺要尽量做到堂堂清、段段明、时时补。

“精讲、多练、细查、常补”是一种综合教学方法,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各环节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是统一的整体,但并不是每节课都必须采用所有的方法。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将其中几种重新组合,如可用讲、练结合形式,练、查结合形式,查、补结合形式,也可以采用讲、练、查、补同时综合进行。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是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讲中有补、补中有练,灵活运用,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冯克诚,西尔枭.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2]陈仕清.外语课堂教学的层次性原则[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2,(3):7-8.

[3]葛文山,朱俊爽.英语听力理解及其策略训练[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1): 25-28.

初中阅读教学的研究论文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教育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教育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是学生语言发展的一个举足重轻的阶段,初中的阅读课是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阵地,是广大英语教师探讨和研究得最多的教学组成部分。但是总的来说,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状况并不理想,学生普遍存在着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现象。尽管教师和学生都在这一块投入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与学习效果不能成正比,形成一种“高耗低效”的现象。不少的学生在英语考试当中阅读题得分普遍偏低。应该如何改变这种高投入低效率的现象,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笔者从实际教学出发,对新课标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进行研究和探索,发现当前阅读教学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优化对策。

一、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词汇量不足够、阅读速度慢。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不能够忽视词汇的学习。已有的研究表明,要想阅读系列等级读物,必须达到95%的理解。也就是说,在阅读时,学生必须认识现有等级读物中95%的词,才能够做到快速顺利阅读。但是,由于学生的词汇量小,阅读的时间不够多,阅读的速度又由于词汇障碍而很慢,从而导致他们接触英语词汇的机会很少,词汇量小又引起他们在阅读过程当中容易引起挫败感,使得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或失去信心,从而产生一种不良的循环。

2、课外阅读量少,不能为理解提供充分的输入。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最有效的方法是置身于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当中去。我们在阅读一篇文字时,要达到对文字的理解,有时候不仅仅需要对词汇的熟悉认识,更需要对该段文字的背景知识的了解。而目前来说,初中生的英语阅读量偏少,不能为理解文章提供充分的输入,并且,过小的阅读量不利于词汇的积累与语言综合水平的发展。

3、教学模式单一,对阅读教材只限于对课文表层的理解。

阅读教学模式单一,阅读教材单一拘泥于学生对所读教材的表层理解,学生不能够对所读文章的重点进行有效推断,难以正确把握文章脉络,从而影响对文章理解的准确性。许多教师甚至还使用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回答的问题都是教师事先确定好的,学生只处于一个被动应付的局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学习主动性。有些教师在日常阅读教学实践当中,把阅读当作精读,阅读教学就是讲解生词,罗列搭配,补充词组,逐句逐段地分析句子结构、语法等;而有的教师则把阅读当作课外阅读,划出词组,提供个标准答案,学生自读完以后只了解了个故事情节。由于教法单一、陈旧,学生接触到的教材基本是课本和试题,难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更没能够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及感受能力。

二、适应新课改大背景下的阅读教学方法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注重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新课程要求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要从以前的“双基”为主转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主,并且增加了课外阅读量的要求,下面笔者尝试着谈一谈优化阅读教学的一些方法: 1、合理安排步骤,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的开展应该具有步骤性,包括“读前”、“阅读”、“读后”三个步骤。阅读前,应该激活文化背景知识,减少阅读理解障碍。在日常阅读教学当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即尽管学生自己掌握了足够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但仍然无法完全理解全文。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不具备在阅读过程中激活已有知识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开展各种各样的读前活动,开展读前活动时可以参照学生用书中的插图,图片。或者利用挂图,甚至录像VCD等。使得学生对所要阅读的内容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和背景文化支持。而阅读中,则应立足课堂,活用教材。阅读中教师所设计的活动应该以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为目标,视教材为渠道,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意思的能力,读懂并抓住大意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比如,在教学八(下)Unit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时,课前让学生预先收集与UFO相关的信息,可以查看有关的书籍、电视电影,并与同学交流讨论。阅读前,展示关于UFO的电影片断,展现图片,让学生看着图用下列词汇来描述UFO来临时的情景:land,getoutof,alien,while,surprised,anywhere,kid,right,runaway,happen。阅读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说出每一段的段落大意,并进行语句语篇的讲解分析,以使学生对文章结构有更清晰的认识。阅读后则主要是及时对学生读语篇的理解程度进行检查,可以利用课文后附的练习,也可以自行设计,或检查学生对课文中的事实、情节等表层的理解,或检查学生对课文尝的理解。使学生挖掘文中内涵,开展创造性思维。

2、精读与泛读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近年来各种类型各种等级的英语考试都更加注重阅读,阅读的比重在各种英语试题当中越来越大。新课标也对初中英语阅读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就反映了阅读的量应该相应的增加,但是阅读的量不应该盲目的增加。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区分精读与泛读,课内与课外,并且使之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教材中的主题,补充各类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课外阅读材料。课内进行精读,并加以细致的指导;课外进行泛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与开拓学生视野,丰富词汇。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们订阅英语报、英语杂志。课堂上精讲课文内容,讲解词组、语法、分析句子结构与段落等等,然后给学生选定的报刊、杂志上的文章或某一段落,让他们在课外自行阅读并按照老师讲解的方法进行分析,报刊杂志上的其他文章则只要求他们进行泛读,并在课内抽取一定的时间来谈他们课外阅读的体会。

3、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

课文的教学一般都涉及三个方面的知识,分别是语言知识、阅读技能和文化背景知识。我们在教授学生课文的时候,不仅仅只是要求他们认识词汇,理解字面意思与了解文章故事内容而已,更希望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英语文学作品。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又会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甚至会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融入到教材的文化内容中去,对比文化现象的异同,适当介绍英语国家社会制度、历史、民族习性以及价值观等文化现象,进一步提高他们英语阅读分析的能力,初步培养英语作品鉴赏能力。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工作。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不能也不允许通过加大学生的课业负担来实现,要做到轻负担、高效益,只有落实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教学后,学生能获得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能否得到最大化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有效教学的主要指标。落实有效教学需要继承、借鉴、创新。纵观当前有效教学实施的过程,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理念不新、备课不实、内容不齐、整合不力、方法不活、评价不新、发展不全。对实施有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些现象,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制定制度、创新手段、优化行为,加强有效教学的指导,将有效教学的理论主张及操作要求内化为教师教学的需要。

一要加强学习,落实培训

教师教学理念认识不到位,其原因不仅仅在教师一方,学校也有责任。课程改革多年,而新课程学习培训方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虽然开展了一些有成效的工作,但培训面相对狭窄,每年真正参加上级培训的名额非常有限,往往只能派部分优秀的教师教干参加。让每位教师深刻领会新课改的精神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需加大培训力度,统筹安排,积极引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进行自学与研讨。学校要立足本校实际搞好校本教研: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听课评课等要分期、分批有计划地进行,要对课标理念和教材易忽视的内容以小专题的形式进行研究和挖掘,形成具体的带有案例性质的解读材料。

二要明确要求,规范教学

实施有效教学,落实在课堂,关键在教师。因为教师的教学习惯一旦形成,要彻底改变并非易事,所以,仅靠目标管理来改变教师教学行为远远不够,需要有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规范,因此需要在备课、上课、作业、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制订一系列标准。例如备课方面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法、备辅导(阅读),课堂教学务实不务虚,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坚持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力戒拖沓无神的“催眠课”与急风骤雨式的“填鸭课”。作业方面做到布置之前审核,以精当、适量、有层次为标准,克服作业布置的随意性,做到布置之后批阅要及时、认真、准确、全面等。

三要以学定教,顾及全面

现代教学理论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本质上说教学的教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计划者、组织者、引导者。因此,要立足学生,研究他们的学习需求与学习特点,从学生的具体需求与特点出发,结合课程标准的各个阶段目标,去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并结合教材内容,尽可能地利用学校现有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互动性,提高学习参与率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学实效。

四要开发资源,拓宽渠道

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对教师来说确实有难度,但开发校本课程怎么搞应从学校实际出发,可简可繁。有能力形成课程体系的,可从教材研究、课程设置等方面系统整理,没有能力的,可针对学习内容和学生学习兴趣去收集整理一些拓展性材料,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去补充学习内容,从而开辟课程资源,增加学生吸取知识的渠道,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五要“授之以渔”,养成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于个人教育来说离开自我教育是不可思议的'。”要求教师加强自学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自学就是要求学生学会自己提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动脑,少替代学生思考,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自我质疑的习惯。教师要经常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并指导预习,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检查。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在反复强化中逐渐养成预习、质疑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师还要关注学生情感、个性、意志品德、作业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情况,通过针对性地训练和家校互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各个方面向积极的、可持续发展的方面发展。

六要注重评价,倡导反思

教学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学,完善教学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评价包括“教”的评价和“学”的评价两方面。在“教”的评价中,要强调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师可借助写教学反思的形式来进行,要让教学反思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把反思的重点放在方法(如何反思)、角度(从哪些方面去反思)、连续性与实效上。教学反思一方面是每节课后的教学反思,另一方面是阶段性教学行为反思,因为只有把短期反思与阶段反思结合起来,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有深刻的认识并有较大的改进,才能达到“反思”的真正目的。教的评价还要结合有效教学,建立对教学每个环节的评价细则,形成领导点评、教师互评、日常评价和阶段性总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改进教学。“学”的评价要强调评价手段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用成绩报告书作为终极评价手段,平时对学生要采用动作、神情、体态、语言等表扬方式,经常性的随机激励评价,丰富评价的手段。教学中可构建“比、学、赶、超”的评比制度,开展教师评、学生评、师生互评、当堂现场评、课后个别点评等多种形式的评价,并在评价中通过建立学生成长记录等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发挥评价的促进功能。

总之,实施有效教学既近在眼前,又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在思想上重视,从方法上创优、内容上突破、细节上关注,才能取得实效、高效。固然,目前存在的每一个问题、采取的每一项策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只要我们管理者付出艰辛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有效教学一定会显现。

摘要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评价是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新课程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现实教学中,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热情参与教学过程的状况与新课程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小学英语课堂评价还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有效的激励性评价策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促进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激励性评价的作用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等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课堂评价;问题;策略;英语教学论文

1引言

面对新要求,怎样才能通过科学的课堂即时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呢?这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突出的、值得探索的新课题。

2课堂评价的概念界定

关于课堂评价的定义各式各样,但核心基本相同,即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学习,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而对学生的学习信息采集、分析与利用。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课堂评价具有多种类型。例如,从评价内容看,有学习行为评价、学习结果评价、发展趋势评价等。对评价类型的分析与把握,有助于我们科学地建立并合理地使用教师课堂评价标准。本文所述教师课堂评价,仅指即时性评价。

3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理念的提出,课堂即时性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实施,但没发挥其真正的作用。目前课堂评价存在的不足有:评价语言和标准单一、僵化;评价主体单一;鼓励与夸奖的滥用;纠错方式不恰当;缺少体态评价。没有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区别对待。

存在问题的原因

教师受传统评价理念的影响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是权威的,教师单向评价学生。在新课改下,传统评价思想依然存在,学生评价老师和学生互评在课堂上也不多见,老师掌握着课堂评价的主动权,必然造成评价主体单一。教师对评价功能意识淡薄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在课堂上大量运用“万能”的“Good,OK”来表扬学生。老师不指出读得好,好在哪里;对又对在哪里。学生听了表扬当然高兴,可这有利于学生的提高吗?教师淡忘了评价的功能。教师对激励性评价片面理解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在评价时不恰当地使用激励性策略,有的是浮夸的,甚至学生出现严重错误时都一味地鼓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认识不清小学五年级阶段的学生被称为学龄中期阶段或少年期,是各方面蓬勃的、不均衡的发展时期。他们的自尊心开始增强,有的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当面批评指责学生,造成了不良的学习效果。

4激励性评价策略

概念阐述

激励性口头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情境这一特定语境的制约下,当学生的某一行为完成后,教师通过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激发学习动机,诱发其兴趣,进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策略

转变教师观念和课堂教学方式要想新的教学理念付诸于实践,解放教师的思想是前提。有的教师说:“只要学生学到东西就可以了,不一定非要展示。”可见其根本就不重视学生是否参与课堂,教师都不重视那又怎会激励学生去参与呢?而观念的转变要落实在实际的课堂中。英语课堂中如何创设语境是教师要着重思考的问题。毫无疑问,小学生更喜欢在游戏中学习。课堂评价应充满人文关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应凸显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个性的尊重,评价必须坚持正确的人文价值取向。要真诚地爱学生,做到客观公正一堂小学英语课上,学生每回答一个问题,教师就表扬加分,每说一段话,教师就奖励一张贴纸。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没有考虑活动的难易程度,一味进行雷同的表扬。教师要做到客观公正,需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行为作出不同的口头评价,让学生感到“老师的评价就是针对我的。”鼓励学生自评、互评积极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进行面对全体学生的多主题评价。教师在评价某一位学生时可以推而广之,对集体进行激励;也可以开展学生互评。当然,这意味着教师的责任将更重,要机智地引导学生进行正面、友善的互评,否则会导致同学间关系的紧张、矛盾的产生,从而破坏集体的团结。

参考文献:

[1]陈婉琳.熊德信.课堂即场评价型教学评析与启示——以中山大学夏纪梅教授教学艺术为例[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10).

[2]胡小妮,黄秦安.对数学提问环节实施科学的即时性评价的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2010,(7):13-16.

[3]蔡伟.教师课堂评价质量标准研究[J].教育科学,2007,23(5):43-47.

[4]嵇建中.从实例透析小学生心理[J].广东教育综合,2009,(3):22-23.

语文阅读活动承载着语文学习的内容,不仅包含着语文知识的学习,而且还包含着各种情感的体验和学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语文阅读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可被忽视的,它不仅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也对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有诸多帮助。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寻求相应的解决对策,能够让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问题;对策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但是有些却背离了阅读教学的总目标。在近几年来的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付出了很多汗水,促进了教学水平整体的提高,但也出现了很多不如意的地方,阅读教学所具有的独特性并未被充分重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阅读教学应该“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1]但是在现实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目标并没有得到充分实现。本文试通过结合近年来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状况,总结出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1.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关系处理欠妥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含内容较为丰富,涉及范围较为广泛,所以学习这门学科就应该正确对待不同内容所侧重的方面,充分意识到目标导向的重要性。一方面,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于文章中个别词句的解释,偏重于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探究,而不能够深入挖掘隐藏于整个文本背后的思想,不能让学生与文章思想产生心灵共鸣。学生完全致力于字词的辨析、语法手段和语法格式的辨别、语篇和句法形式的层次划分。这些项目类型本身的独有特点决定了处于初学阶段的学生在心智和趣味性上都不容易接受。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仅侧重于对文本整体性和人文性的把握,仅仅沉醉于文章抒发的感情之中,而不对好词好句进行相应的辨析。这容易导致老师自我沉醉,而学生并不能够很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意义,进而在充分把握和体会文本上遇到更大的瓶颈。所以,对学生阅读审美性评价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而对于文章语言风格、字词运用的方式等也应该有所了解,二者综合起来才能够真正达到合理性发展的目的。

2.阅读教学的方向性指导偏移

在教学的主要方面我们不应该只注重细节性的词句理解,而应该学习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从阅读文本的基本思路上出发,从整体上学会体会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态度及表达的感情,这应该是语文素养乃至文学素养所应该培养的目的所在。而我们现在的阅读训练和教学乃至整个评价体系中的主要导向也过于偏重对词句的理解,缺少从重复性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解读深层次文本能力的培养,缺乏发掘学生心智的意识。考试是整个教学的辅助性手段,主要的作用应该是甄别学生学业水平,考试题目应该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但很多时候我们把评价性考试作为教学的准绳,这是很大的问题。必须建立并推行目标性体系才能不让阅读教学举步维艰。考试题目并不能单纯地发挥相应的目标性和系统性指导作用。从本质上来讲,教学课文仅是为了给学生举例子,让学生从其内容表达的技巧中获得写作的启示,学习到表现自己思想内容的方法和技巧。然而,当前在阅读教学中,考试题目和考点解析成为了教师日常的教学重点,甚至很多教师对于阅读教学仅仅是考点式的梳理和单纯记忆性的知识训练,这就不能有效发挥整篇文章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3.课堂形式过分倚重辅助性手段,舍本逐末

我们不否认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和奇迹,但是多媒体教学等辅助性教学设施的引进所产生的负面效果也是不容忽视的。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一部分教师过多追求多媒体产生的视觉效果,只注重形式而忽略教学内容,教师仅仅能够在浅层面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却难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深层共鸣的效果。许多教师的课件都设计得色彩斑斓、形态万千,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会让语文课堂变成课件的堆砌,让学生丧失了主观能动性。”[2]42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赏心悦目的课件上,而对老师的讲解启发却无动于衷,不能深刻理解并掌握课件上所展示的知识。大屏幕虽然可以把很多声音,画面,视频等引入课堂,增加课堂的丰富性,但是阅读教学作为人文性较强的领域,更应该通过阅读和语言上的修饰调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联想想象。从这一点而言,多媒体又是局限的,难以和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产生的多种多样的想象相媲美。

二、改善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1.逐步确立阅读教学的引领作用,拓宽学生阅读思维发散的界域

在传统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考试一直处于指导性的地位,阅读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在考试时能够做出最完美的答案。然而,考试的评价性作用并不能更不应完全决定整个阅读学习的体系目标,不能作为对学生语文思维导向的标杆性评价,而仅能对督促学习,提高积极性有一定作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要把眼光局限在对于一篇课文的拆解和分析,更应该从整个语文教学的实质性作用出发,以课文为引导,从讲解和学习课内阅读的藩篱中突破出来。例如,在学习莫怀戚《散步》这篇课文中,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浓浓的亲情;通过阅读朱自清的《背影》能够从父亲的一举一动中察觉到父爱表达的方式。这是人性和生物个体永远无法磨灭的本性。学生从本真的角度散发出来的觉悟是语文教学中所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抓住这样的关键点发动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关于亲情的优秀作品。这样一来,通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价值,更能够让学生体会一篇篇关于情感、想象、推理等优秀的文学作品的人文价值。这样,阅读就不仅仅是让学生顺利地完成学科任务,而更能够促使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这不是考试能够得来的。

2.发挥阅读独特魅力吸引学生自主阅读

任何的学习动力都应该源于自身,而不是外在的压迫和推动,外来的压力所造成的影响是不能持久的主动性的学习和接受是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因素,教师的进解技巧和引导从本质上就是要保持兴趣的持久性。教师要能够抛砖引玉,从一点一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吸引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让其明白阅读的情感内涵,把阅读变成体验和享受。”[3]首先,应该让学生树立阅读学习的信心,让学生体会到阅读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通过阅读能够收获到很多意外惊喜,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其次,教学形式要多样。比如,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采用情景再现、分角色朗读等方式以更真实的画面感来加强学生对于文章的把握和对于中心思想的领会体悟。在学习一篇文章之前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类似经历来告诉学生阅读是和生活密切相关,而不是千里之外的空中楼阁。

3.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种持久力,也是学习 程中保鲜知识的重要方式。从兴趣中可以寻找更多的阅读快乐,而从习惯中能够发现因量变引起质变而达到的阅读上乃至自身素养上的新水平。所有的阅读技巧和阅读积累都是在前人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完成的,学生和老师都应该首先具备经常阅读的习惯。这不仅是知识上的积累,更能对心灵和精神进行崇高的洗礼。比如,可以让学生朗读一些古诗词,体会古人对于生活的热情豪迈,品读诗人对人生的俊逸洒脱,回味从字行间飘洒出来的对国家人民的炽热情怀。当然必要的阅读技巧还是要掌握的,但阅读技巧是为阅读实践而服务的,不能单纯地讲解技巧而忘记技巧怎么才能落到实处,怎么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心灵上的共鸣,而不单单是对于所谓技巧的填鸭式介绍。有时候技巧不单单是从教师在黑板上列出来的公式中得来,而是在自己反复品味和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去发觉和体悟的,任何教师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充当的应该是引路人的作用,而不是像厨师一样直接给学生提供美味。所以学生和教师都应该对自己的定位有一个更精确的了解。

4.更加注重将传统文化道德培养和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

人文性学科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传递一代代保存下来的值得学习和尊崇的精神品质,任何一个学习语文的人都应该体会到这点,并切实地去做。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古典文学的相关篇目的教学中,这样的目标和任务显得更加明显。比如在阅读和学习《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时,不能简单地让学生认为鲁智深是一个好勇斗狠,不务正业的形象,而应该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鲁智深的故事,让学生知道我们应该从他身上学到更多积极的人格魅力,如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不顾及自身安危的牺牲精神、朋友之间诚实互助的忠义之情,这些都是当今社会缺少的,也是应该大力发扬和积极提倡的。我们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以这样的方式结合当下的道德缺失、人与人之间缺少信任的社会背景,教育学生从传统的优秀文化中培养更完美的人格,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达到心灵的释放和思想境界的自由舒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范丽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5(3).

[3]赵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学习体会。想要学生学好语文,不仅要有良好的写作能力,更要有丰富的情感,比如写作文,我们想要写好一篇作文就必须具备丰富的情感。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关注学生的文学修养、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要想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重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不断增加学生语文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获得学习成就感。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不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的阅读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的灌输为主,课堂教学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与老师的交流较少,学生渐渐失去了阅读的兴趣,降低了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2.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一般都是老师带领着学生学习,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较少,学生无法独自思考、感悟文章的内涵,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枯燥化、单一化、死板化,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引导机械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并没有真正做到自我吸收,自我感悟。

3.缺乏情景创设模式的有效应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但是当前的语文阅读课堂忽略了情境创设的应用,语文阅读教学形成了为学习而学习,针对阅读课文内容而学习的教学模式,导致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过于僵化,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善对策

1.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对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对话的关系,让学生想说、愿说、乐说。因此,我们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探索的机会,使学生置身于探索问题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的形象,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仅能启迪学生的思维,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盘古开天辟地》,由于学生难以走进文字描述的童话故事情境中,我们的课堂应创设出山林大火、洪水喷涌、猛兽出没等动画情境,将文字阅读表象化,借助形象、真实的画面渲染情境,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和情感,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2.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能够将学生带入到文章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头脑中浮现出阅读文章中的情景,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要生动形象,要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将学生引入到阅读内容中,或对阅读文章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笔者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创设出学生扮演小蝌蚪的游戏情境,结合情境品读文章。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要创设多样的对话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热情。首先,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向学生提供具体的条件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其次,通过创设游戏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阅读问题。

3.利用阅读情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学习体会。想要学生学好语文,不仅要有良好的写作能力,更要有丰富的情感,比如写作文,我们想要写好一篇作文就必须具备丰富的情感。对于情感丰富的学生,会觉得写作文时总有说不完的话,他们也能写出很优美的语言。但是有些学生一看到作文就会无从下笔,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更应该对其情境教育,提高他们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比如,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课后,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完成一项“做好事”的任务,并将感受写成作文,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多媒体技术也可以互相借鉴和学习,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参考优秀老师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让自己的教学更生动有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文学修养和素质教育培养至关重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需要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立足学情,立足教学,立足生活实际,及时创设出合适的情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语文教育民族化”的一个尝试——批注式阅读孙立权东疆学刊2005-03-25

新课标下个性化阅读教学浅析的论文

摘要: 《新课标(修改稿)》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关键词: 个性化阅读;自主探究;质疑

一、探究作者独特的创作个性

文学长廊里的任何一部作品,从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炼到体裁的运用,从对生活的思考方式到感情的表达习惯,从审美趣味到语言特色,无不显示出各自独特的特点。不管哪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感情和个性的凝结。无不打上作家的创作个性的烙印,而这些不同的特点呈现出作者各自不同的创作个性。如鲁迅语言的犀利、激情、冷峻;郭沫若的狂热、汪洋恣肆;朱自清的柔丽、含蓄;郁达夫的沉郁忧伤;巴金的温暖亲切;老舍的细腻生动……作家的个性,无论如何总是在他的作品中保持着的,学生只有体察到这些个性特色,他们才能从探究中认同、理解、明白文章的创作是和自己人生相联系的,其个性才能在多次的反复训练中逐渐地培养并丰富起来,并在有所感悟的同时,自己的个性才能得以丰富。

二、注重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探究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这就是说,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他们的阅读活动只能通过他们自己的阅读实践去完成,别人谁也代替不了。自主探究,还学生一片宁静的空间。让学生用心去感悟、融合、揣摩和感悟文本,学生的凝神静思不是枯死的沉寂,恰是为形成讨论的高潮而酝酿、蓄势。只有让学生凝神独思,深刻的思想才会在学生的脑中产生,学生的思维才能得以激发、个性的解读才能生成。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

三、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质疑

质疑,实际上从问“是什么”到问“为什么”,体现了由浅入深的探究过程。阅读教学面对的不是零度空间,阅读教学的空间极其广阔、深远而且是多有差异、千变万化的。阅读主体在读书进程中以积极思维方式对文字材料发掘意义的不确定性和空白越多,其思维越活跃,想象越丰富,创造性越大。进而从多方面体会其博大精深,得出其独创性见解,阅读个性才能真正体现,阅读质量和效率也才能有效提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引发自我思维,这是阅读活动的最高境界。

四、加强学生在阅读中的小组交流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经常组织有针对性的讨论,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激发学生通过讨论来发现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交流,发现他人思考方法、理解问题的独特之处,寻找自己的不足及原因,并获得调整思路、修正知识、改进方法的启示,达到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及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的目的。在学生讨论之中,教师要注意调控学生,适时“煽风点火”,引发思考,同时又不要说出自己的见解,以免束缚学生的思维。。

五、拒绝“唯一答案”,期待丰富多彩

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喜欢“人云亦云”,不敢提出或不能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显然就不利于个性化阅读。教学重点在于提倡自由学习,教学内容在于提倡表现“我”、尊重“我”、弘扬“我”,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思路去思考和理解,去参与讨论和辩论,在充分表达独到见解的基础上,明是非,分主次,求同异,达到培养个性、发展创新能力的目的。教师不必一种模式,一个标准来规范学生的.人知,也不必对所有问题都“讲深讲透”来做“终极性”的分析结论。

六、注重对学生的答案在阅读中的延时评价

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师要引入人性化的评价手段语文课堂应该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共生并存,和谐统一。实现个性化的阅读,就需要我们能自觉地跳出唯成绩是瞻的窠臼,将人性化的评价手段纳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这些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既为学生准确理解文本内容提供了情感上的支持,也为那些异彩纷呈的答案的存在预留了广阔的空间。

七、培养阅读个性的审美素质

具有较高审美素质是个性阅读走向成功的标志。审美是阅读主体对读物进行品评鉴赏的多层次的思维活动。学生可以在阅读中不断净化精神世界,提高明辨是非、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从作品分析鉴赏中领悟其塑造形象的内在美、精神美、个性美,由此受到感染教育,明确前进方向,得到向上力量。只有具备以上审美素质,阅读主体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才能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形成内在美的气质修养,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文精神、个性阅读、语文素质的提高。实践证明,个性化阅读教学能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信心,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黎永江.浅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读书文摘,2014,(04).

[2]杜儒虎.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及改革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