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的不清楚 但是如果是英文期刊可以上ISI Web of Knowledge 数据库将计算机通信与技术的学科的所以期刊按照影响因子排序就好了
投稿难度不大。信息技术是省级期刊,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发表的,信息技术期刊设置的主要栏目有研究与探讨,应用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软件技术,控制技术,综述与评论等
期刊名称 总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 382 理论与应用研究 159 Journal of Automation and computing 26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05 办公自动化(综合版) 96 传动技术 53 传感器世界 269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835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155 电脑开发与应用 420 电脑学习 200 电脑与信息技术 213 电脑知识与技术 2233 -电子政务 216 -福建电脑 1043 -高性能计算技术 53 工业控制计算机 684 光盘技术 17 -华南金融电脑 153 化学传感器 52 机器人 959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195 计算机安全 386 计算机仿真 2137 计算机辅助工程 268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112 计算机工程 7152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951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3683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8369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179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1769 计算机科学 2709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13 -计算机时代 505 计算机系统应用 747 计算机学报 4035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3228 计算机应用 3790 计算机应用研究 4063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1594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793 计算机与网络 194 计算机与现代化 969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990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 305 金卡工程 118 -控制工程 853 控制与决策 2567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499 软件工程师 71 软件学报 5372 上海信息化 33 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 140 条码与信息系统 14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490 网络与信息 112 微处理机 236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1844 微计算机信息 10138 微计算机应用 470 微型电脑应用 510 微型机与应用 390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493 系统仿真技术 31 系统仿真学报 5990 现代计算机(专业版) 465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1899 信息系统工程 64 信息与电脑 45 信息与控制 1067 制造业自动化 634 中国金融电脑 162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A 2741 中文信息学报 889 自动化博览 218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642 自动化学报 1994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 76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89
目前学术期刊的种类和数量众多,要使自己的论文被更多的人看到并产生影响,在什么样的期刊上发表是很重要的,现在许多高校和科研单位对科研人员的评价也要看其发表论文的期刊级别。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1)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3)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4)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5)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6)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7)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下面就国内最常见也是最权威的三个核心期刊体系作简单介绍(SCI和Ei的相关介绍可参见本网站其他文章所作介绍)。一、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简称CSSCI)是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攻关项目。CSSCI遵循文献计量学规律,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2700余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现已开发的CSSCI(1998-2006年)9年数据,来源文献近63万余篇,引文文献409余万篇。该项目成果填补了我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空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titation Database,简称CSCD)创建于1989年,收录我国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千余种,目前已积累从1989年到现在的论文记录300万条,引文记录近1700万条。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内容丰富、结构科学、数据准确。系统除具备一般的检索功能外,还提供新型的索引关系——引文索引,使用该功能,用户可迅速从数百万条引文中查询到某篇科技文献被引用的详细情况,还可以从一篇早期的重要文献或著者姓名入手,检索到一批近期发表的相关文献,对交叉学科和新学科的发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还提供了数据链接机制,支持用户获取全文。 三、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在国内最早进行期刊评估的工作,其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就界定了国内核心期刊的范围。该书已于1992、1996、2000、2004年出版过四版,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图书情报界、学术界、出版界和科研管理部门对该项研究成果都给予了较高评价,普遍认为它适应了社会需要,为国内外图书情报部门对中文学术期刊的评估和选购提供了参考依据,促进了中文期刊编辑和出版质量的提高,已成为具有一定权威性的参考工具书。为了及时反映中文期刊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我们开展了新一版核心期刊的研究工作。
可以说现在 全中国 几乎找不出来 不收版面费的期刊了!
一个版面 200元-800元不等;
一篇文章 通常在 600-1500元不等版面费。
很少有低于600元的版面费了。
信息技术既不是北大中文核心,也不是科技核心,在中国知网上查的,有图为证。
上知网查一下是不是中文核心期刊,2008版核心期刊就是中文核心。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期刊级别为省级期刊,出刊周期为双月刊,期刊创办于1976年。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是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管、山东电子学会主办的学术性期刊。信息技术与信息化主要栏目设有:综述、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数据库与数据仓库、计算机技术与应用。信息技术与信息化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收录。信息技术与信息化获得荣誉情况: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上一篇:计算机时代是什么期刊下一篇:农业网络信息是什么期刊延伸阅读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是什么期刊电脑与信息技术是什么期刊计算机系统应用是什么期刊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是什么期刊江苏通信是什么期刊首页电话咨询在线咨
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的模式与方法,是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下面是我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素质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课程逐步成为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育任务和教学目标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努力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造出以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尤其是信息学科,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皮亚杰曾经提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有能力做新事的人,而非简单重复前辈已经做成了事情的人。可见,好的教育应该培养造就出大批创新人才。创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 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高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高校要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创新精神,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教育领域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被扬弃,教育信息化全方位地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创新。一是教学过程、教学特征发生了深刻变化。教育信息化就是利用信息化的技术、观念、手段、方法,使教育功能发挥得更广泛、更有效、更及时,其宗旨是培养创新人才,加快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传统教学过程相对刻板、简单,立足于教员精讲,学员理解记忆和练习。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过程以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方式实施,教和学两方面表现出开放性、合作性、整合性、交互性、现代性。在技术手段丰富、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员必须不断进行教学探索,必须努力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以实现教和学的良性互动。一种以学员为主体、教员为主导,师生共同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资源进行教学的.模式正在形成。二是教学形式、授课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粉笔加黑板的授课、辅导方式越来越淡化,运用以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技术授课越来越普及。教育信息化打破了学校围墙的限制,很多教育资源可以实现网上共享,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形成网络化学习,为学员打开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资源体系。网络信息资源以其独具魅力的开放性、探究性和交互性,一跃而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资源。三是教材载体、教学资源发生了根本变化。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学资源十分丰富,教材的外延不断扩大,目前已在纸介质的基础上,发展到磁介质、光介质的广阔领域,这为学习的革命安装了强劲的加速器,为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开辟了一条高速公路。随着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完备的教育体系、完善的教育设施的建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整理资料、备课已被广泛使用,并成为主要趋势。四是学习方式、学习时空实现了新的跨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学习场所、学习形式越来越灵活多样;个性化学习、个别辅导越来越广泛和具体。如何辅导和支持学员的个性化学习,如何因材施教、实现个别化教学,如何检查作业和练习,如何考试等,已成为每个教员的新课题。每个学员的基础不同、对信息资源的兴趣与理解水平不同,教员必须将教材内容与信息资源整合,必须将传统的授课方式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才能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实效性。新的学习方式及个性化学习对启发学员创新思维,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 把好“三道关”抓好信息化教学人才队伍建设
教育信息化强调在科学的教育观指导下,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与教育观念更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全面的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创建信息化背景下新的教学模式关键是要靠广大教员的创新精神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在教育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形势下,要大力开展教员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努力提升教员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针对教员队伍信息化水平低与现代教学手段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的现状,大力培养信息化教学人才,注重把好“三道关”。一是把好选拔关,要改善教学力量不足的现状,就应着力提高教员队伍教学能力,要注重选拔和培养一批懂专业、会操作、能讲会教、精通当代信息技术的教员,要注重把精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人员选配到教员队伍中,作为教学力量重点加以培养。二是把好管理关,在组织民兵预备役部队训练过程中,从各行各业抽调了不少教员,为此,应搞好人才队伍的信息管理,把每个教员的基本信息、联络方式、专业特长、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都录入信息管理数据库,形成教学人才资源网,对信息化教学人才队伍进行合理调配,综合使用。三是把好培训关。要利用各类培训,加大力度对教员队伍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培训。另外采取“请进来教,送出去学”的方法,将外单位的专业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人才请进来讲课辅导,择优挑选部分教学骨干送到院校、上级机构和挂钩单位训练和学习,切实拓宽信息化教学人才培养渠道,使教学人才充分发挥综合效能。
3 建好“三个重点”,抓好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
针对当前军事教学中信息化教学平台不完善,整合程度不高,还不成系统、不成规模的特点,应立足自我,协调地方,整合军地资源,更新和完善训练教学物资器材、设施设备,主要加强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搞好“三个重点”建设。一是重点加强教(器)材库室建设。要加大经费投入,专门拿出经费更新、配齐各类信息化教学教材和物资器材,切实抓好教(器)材库室建设,并做好教(器)材的专项分类、储存和保管。二是重点加强信息化多功能教室建设。可以建设集综合多媒体电化教学、网络训练教学、远程视讯教学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训练教学场地,搞好“声、像、光、影、电”等设施设备配套建设,切实搞好信息化教学场地保障。三是重点加强信息化教学系统建设,重点加强多媒体系统、远程视讯系统等信息化教学系统建设。多媒体系统着重搞好采集、制作、播放等环节的配套建设,确保发挥最大的综合效能;远程视讯系统建设形成网络,达到“纵向连得上,横向能沟通”的要求;训练教学网络系统主要搞好内部局域网络的建设,集成指挥自动化系统、训练作业系统、军事理论考核系统和军事训练评估系统等训练软件;切实形成一个综合、集约、高效的信息化平台。
4 搞好“三个结合”,加强信息化教学手段创新
为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益,采取多种手段并用,多种形式并存的方法搞好课程和教案的设置。一是搞好“人”与“机”相结合。教员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进行理论讲解、演示操作,熟练操作和使用多媒体系统、远程视讯系统和训练教学网络系统等应用系统,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使授课形式与内容相结合,演示与讲解同步;受训者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进行操作实践,进行人机训练,切实强化教学成果。二是搞好“教”与“学”相结合,主要是搞好教员与受训者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进行教学互动。教学准备阶段,提前搞好教案的编写,课件的配套制作,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实施阶段,采用“启发式”、“诱导式”和“对比式”等多种形式,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受训者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搞好教学互动;结合信息化教学平台,运用切实管用的教学形式,科学合理的组训方法,把“教”与“学”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三是搞好“新”与“旧”相结合,在教学手段上,搞好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结合。立足传统教学手段,搞好传统的教学手段与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交叉运用,切实使课堂生动起来,使思维活跃起来,使形式丰富起来,彻底改变教学形式呆板、手段单一、教学互动性差、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状。
计算机病毒论文 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码。就像生物病毒一样,计算机病毒有独特的复制能力。计算机病毒可以很快地蔓延,又常常难以根除。它们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当文件被复制或从一个用户传送到另一个用户时,它们就随同文件一起蔓延开来。 除复制能力外,某些计算机病毒还有其它一些共同特性:一个被污染的程序能够传送病毒载体。当你看到病毒载体似乎仅仅表现在文字和图象上时,它们可能也已毁坏了文件、再格式化了你的硬盘驱动或引发了其它类型的灾害。若是病毒并不寄生于一个污染程序,它仍然能通过占据存贮空间给你带来麻烦,并降低你的计算机的全部性能。 可以从不同角度给出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一种定义是通过磁盘、磁带和网络等作为媒介传播扩散, 能“传染”其他程序的程序。另一种是能够实现自身复制且借助一定的载体存在的具有潜伏性、传染性和破坏性的程序。还有的定义是一种人为制造的程序, 它通过不同的途径潜伏或寄生在存储媒体(如磁盘、内存)或程序里。当某种条件或时机成熟时, 它会自生复制并传播, 使计算机的资源受到不同程序的破坏等等。这些说法在某种意义上借用了生物学病毒的概念, 计算机病毒同生物病毒所相似之处是能够侵入计算机系统和网络, 危害正常工作的“病原体”。它能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各种破坏, 同时能够自我复制, 具有传染性。所以, 计算机病毒就是能够通过某种途径潜伏在计算机存储介质(或程序)里, 当达到某种条件时即被激活的具有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破坏作用的一组程序或指令集合。 与生物病毒不同的是几乎所有的计算机病毒都是人为地故意制造出来的, 有时一旦扩散出来后连编者自己也无法控制。它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纯计算机学术问题, 而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了。 几年前,大多数类型的病毒主要地通过软盘传播,但是,因特网引入了新的病毒传送机制。随着现在电子邮件被用作一个重要的企业通信工具,病毒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扩展得快。附着在电子邮件信息中的病毒,仅仅在几分钟内就可以侵染整个企业,让公司每年在生产损失和清除病毒开销上花费数百万美元。 今后任何时候病毒都不会很快地消失。按美国国家计算机安全协会发布的统计资料,已有超过10,000种病毒被辨认出来,而且每个月都在又产生200种新型病毒。为了安全,我们说大部分机构必须常规性地对付病毒的突然爆发。没有一个使用多台计算机的机构,可以是对病毒免疫的。 计算机病毒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计算机病毒的产生是计算机技术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社会信息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产生的背景是: (1)计算机病毒是计算机犯罪的一种新的衍化形式 计算机病毒是高技术犯罪, 具有瞬时性、动态性和随机性。不易取证, 风险小破坏大, 从而刺激了犯罪意识和犯罪活动。是某些人恶作剧和报复心态在计算机应用领域的表现。 (2)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危弱性是根本的技术原因 计算机是电子产品。数据从输入、存储、处理、输出等环节, 易误入、篡改、丢失、作假和破坏;程序易被删除、改写;计算机软件设计的手工方式, 效率低下且生产周期长;人们至今没有办法事先了解一个程序有没有错误, 只能在运行中发现、修改错误, 并不知道还有多少错误和缺陷隐藏在其中。这些脆弱性就为病毒的侵入提供了方便。 (3)微机的普及应用是计算机病毒产生的必要环境 1983年11月3日美国计算机专家首次提出了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并进行了验证。几年前计算机病毒就迅速蔓延, 到我国才是近年来的事。而这几年正是我国微型计算机普及应用热潮。微机的广泛普及, 操作系统简单明了, 软、硬件透明度高, 基本上没有什么安全措施, 能够透彻了解它内部结构的用户日益增多, 对其存在的缺点和易攻击处也了解的越来越清楚, 不同的目的可以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目前, 在IBM PC系统及其兼容机上广泛流行着各种病毒就很说明这个问题。 计算机病毒的来源有哪些? (1)搞计算机的人员和业余爱好者的恶作剧、寻开心制造出的病毒, 例如象圆点一类的良性病毒。 (2)软件公司及用户为保护自己的软件被非法复制而采取的报复性惩罚措施。因为他们发现对软件上锁, 不如在其中藏有病毒对非法拷贝的打击大, 这更加助长了各种病毒的传播。 (3)旨在攻击和摧毁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系统而制造的病毒----就是蓄意进行破坏。例如1987年底出现在以色列耶路撒冷西伯莱大学的犹太人病毒, 就是雇员在工作中受挫或被辞退时故意制造的。它针对性强, 破坏性大, 产生于内部, 防不胜防。 (4)用于研究或有益目的而设计的程序, 由于某种原因失去控制或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资料: 还有很多: 自己看吧
深度融合是指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探讨论文,欢迎阅读!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探讨全文篇1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信息技术与 教育 教学全面深度融合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现状、对策及融合案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深度融合 教育信息化本质是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现状 1.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内涵认识存在偏差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就是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有些教师认为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就是融合了,在理解上有偏差,不全面。 2.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开展存在懒惰、畏惧的心理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展首先需要学科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如何进行有机融合。有些教师不想动,在思想上存在着懒惰的心理;其次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教龄偏大的教师对新技术的使用缺乏信心,不愿使用。 3.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需掌握的技术操作有待提高 信息技术是进行融合的工具,技术不到位,融合就不能有效顺利地进行,对于非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而言,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也是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 二、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对策 1.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学校领导的重视与否直接决定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决定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程度。学校要根据应用的需要推动信息化设备的配备,这是进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重要支持性物理环境,其次要给予行政上的支持。对于在课堂上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融合方面研究的教师和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技术教师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2.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相结合 (1)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要从思想上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观念,通过理论学习讲座、亲身实践体验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改变了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增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与课堂教学融合的研究和实践的信心。 (2)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 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一是培训教师熟练掌握通用教学软件(如,PPT和Word等)的使用,在此基础上用好常用的学科软件;二是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把计算机作为备课、上课和组织学生的工具;三是对电教设备使用培训,让教师了解设备的性能、用途与使用 方法 ,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 (3)鼓励教师钻研,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融合的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对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校要鼓励教师在这些方面的专题研究,要着重探讨融合的方式、方法,探索出一条科学高效的途径。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融合案例 1.主题学习网站 主题学习网站是依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科教材内容建立主题网站,并通过该网站进行资源的上传和下载,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主题学习网站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教师与学生实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创新了课堂的 教学方法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2.班级网络学习空间 基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在课堂教学”和“班级授课制”长期存在的事实,建立班级网络学习空间,它依托于省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以班级为单位构建而成,教师可以在网络班级空间开展教学。 3.基于“云计算”环境的翻转课堂学习 基于“云计算”环境的翻转课堂构建了“学生白天在课堂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知识内化过程,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的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它不仅创新了教学方式,而且翻转了传统教学结构、教学模式,建立起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创设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只有抓好学校教学工作,才能把握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深入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论文篇2 《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学科教学的整合》 【摘 要】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信息社会的到来,计算机应用与教育领域,给化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搭建了新的平台。在教学中人们通常用文字、声音和图形来表现教学内容,通过与学生的交互、使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探索并逐步推广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新的教学和学习模式。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化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直观;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进行整合 以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以及视频等各种信息为一体的多媒体技术,以表达形式更为丰富,从不同的感观、不同的侧面加深加深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以多媒体电脑和 网络技术 为依托的,呈现、传递、加工、处理信息的技术,使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成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它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学科的教学和学习中,通过构建真实的的问题情境,利用多媒体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探究能力以及优化教学效果。所以巧妙合理的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课件素材,是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学科教学发展的趋势。 完全按照常规单一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来说缺乏吸引力,多媒体手段就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用生动、活泼、形象、直观、动态的方式多 渠道 、全方位、立体化的传递教育信息,刺激学生感官,传播教学信息。它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过程。能积极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以化学学科的教学来说,初中化学一些理论如质量守恒定律、氧化还原反应、分子结构等等是比较抽象的,有效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将瞬间变化定格分析,化枯燥为生动,比完全靠挂图、模型、教师的比划、学生的想象要有效的多,易于突破课堂教学的难点。所以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进行整合,有选择性地利用好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网络资源、光盘资源,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成为化学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项很值得研究的课题。现将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探究、摸索 总结 整理如下: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使用化学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不是代替教师,而是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化学课堂教学不是每堂课都适宜用多媒体手段,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以及教学内容相对之后的缺陷,才是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根本目的。在化学教学中能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个人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微观粒子的运动 微观粒子的运动、变化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比如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的运动变化是用肉眼甚至显微镜所看不到的,通常用挂图和模型,而微粒运动变化的过程却无法充分展示;我们在讲氧化还原反应时,把微粒得到(失去)电子,化合价降低(升高),体现氧化性(还原性),这些内容光靠教师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如果我们利用我们手边现有的教材配套的教学光盘中提供的多媒体影像素材或者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的多媒体素材,则很容易通过在电脑上的模拟演示,让学生就能很形象直观地看到这些内容的动感过程,其教学效果比老师的口头讲解显而易见要强的多。而教师也省去了口舌之苦。 二、微粒在化学变化中的行为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概念及原理大多较为抽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且化学变化又是在原子的基础上重新组合的结果。因此单靠语言和文字的描述,学生较难理解。通过电脑软件或课件进行动画模拟,能形象生动地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原理。如在讲解质量守恒定律中解释化学反应时,用flash动画模拟白磷分子和氧气分子分别拆分为原子,然后再重新组合为五氧化二磷分子的过程。学生便很容易想象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行为,同时也加深了对“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和“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却不能再分”的理解,为学生在后续的章节中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 三、难以实现的化学实验的模拟 农村学校由于化学实验室硬件条件的限制,并考虑到实验经费的不足和实验课程时间、安全等因素,很多实验难以作为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走进课堂,这时可采用多媒体课件模拟演示。 1、装置复杂、药品稀缺贵重的实验 实验室验证空气成分需用曲颈甑,绝大多数学校的实验室已不存在,这类实验可以用模拟实验来代替。 2、操作技术要求高的实验。比如温室效应实验、酸雨形成实验、饱和溶液配制实验等等。 3、错误实验操作后果的危害的实验 如吹灭酒精灯、排水法收集氧气先撤酒精灯再抽导气管、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后通氧气、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不检验气体纯度、稀释浓硫酸将水往装有浓硫酸的烧杯里倾倒等实验操作后果。由于有些实验老师只讲不应该这么做,而不敢让学生进行这类错误操作。但把这些危害后果通过多媒体动画课件展示给学生,学生将直观地得到感受,在以后的实验中避免错误操作。 4、反应速度过慢的实验。受到时间因素和课堂节奏的制约,一些反应速度过慢的实验,如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实验;铁的生锈实验等模拟实验可摆脱这种时间上的限制而进入课堂。 四、应用投影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提高实验的可视性 众所周知化学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中的演示,投影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常用到的工具。在课堂上教师操作的演示实验除了前几排学生外,后面的学生较难看到变化的现象。投影机能把一些现象放大,帮助学生观察。如讲到氢气的制取原理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用玻璃器皿盛稀硫酸和锌或稀硫酸和大理石的反应,利用投影观察其反应放出气泡的过程,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以电脑为载体的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是主体,使用它只是为教学服务,这一工具运用得当与否,效果完全不一样。为了使这一工具更好地服务教学,真正有助于传授知识技能,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还要不断地对我们所采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对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认真分析,做到有的放矢地去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论文篇3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 摘 要: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它能使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数学知识趣味化,深奥的理论形象化,学习的过程生活化,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随着多媒体科技应用日益普及,它也给数学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多媒体科技给教学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本文对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存在的优点、问题及矫正 措施 进行了一些论述。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数学学科;辅助教学 在当今这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改变了人类学习与生存发展的环境,同时也改变了几个世纪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的方式。由于它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迫使人们不断思索数学与现实的切合度;更是因为信息技术与数学技术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使人们认识到它在数学课程结构中的重要性。信息技术必将改变人们对数学的内容、形式、应用、人文价值以及评价的认识与看法,因此,信息技术发展与数学学科课程发展中的互动客观存在的。 所谓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揭示数学思维的过程,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学习研究事物的科学方法,使数学成为终身学习的奠基石。 一、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如果解决了动力不足或动力缺乏问题,那么学生的学习障碍就几乎解决了一半。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在解决这个难题上发挥了很大的优势。在数学教学中,不仅有数、式的变换,更重要的是一些“形”的变换。利用多媒体技术flash软件画出函数图像,展示几何模型,进行图像的平移、翻转、伸缩变换,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同时把数学中的对称美、和谐美和曲线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领略到数学学习中的无限魅力,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情趣。 二、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德国数学教育家栋科教授认为:“思维着的教学活动决定着学习的质量。”学习如果过分依赖学习者的 经验 或感性世界,即纯粹的经验堆积,而不是通过认识活动对经验进行加工,那么学习将会出现危机。因此必须重视人的思维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这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际与理论间的矛盾,利用信息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集于一体。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三、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教学认为,创新培养的最好场合和手段应该而且可以是日常教学活动。信息技术课是一种最能体现信息潮流的课程,目前也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学生基本掌握计算机的性能之后,便可适当布置一些创造性作业,让有条件的学生在自己的家用电脑上独立作业,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在 圣诞节 、 教师节 、 春节 等,学生通过家用电脑发送卡片,这些卡片中,有的可以充满着幽默风趣的话,有的还可以制造出简单的动画,这些知识,我们平时都没教,但学生通过自学或家长的指导都制造出来了。这样,学生的 爱好 、特长得到了充分发展,兴趣得到巩固。 四、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其中,信息处理能力是重要的一种能力。基于网络的数学课程教学,所选择的学习素材附带一定的情境或背景,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提取有关素材,对相关素材进行分析、研究和比对,通过实验、观察、类比、联想、交流和讨论,最后归纳、综合,实现意义建构。教师的角色和行为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源,而是教学活动中的导航者,设计者和帮助者;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组织、学会协作、学会思考和交流。 五、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培养学生个别化、协作学习的能力 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努力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合作与交流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与人之间越来越需要沟通与互助,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因此,在教学中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使资源共享,组织引导学生合作和讨论,让学生在共同探讨中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在讨论中交流,在合作学习中完善、提炼和概括知识,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数学,学会在合作学习与交流中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极大地拓展了数学教学的空间,丰富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给教学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但是,无论计算机技术如何完善,它都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和基本功,还必须熟悉和掌握多媒体教学,将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法有机地结合,在课堂上找准使用多媒体的最佳时机,把握好“度”和“量”,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从而进一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为全面推进数学素质教育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数学教育的全球化、开放化和信息化.数学教学,1998(5). 2.王其云.媒体与学习.中国电化教育,. 3.方钧鹤.对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的几点看法.中国电化教育,. 4.李华.中小学教育媒体的选择与应用探讨.中国电化教育,. 5.刘云生.信息网络时代与教育最优化.2002. 猜你喜欢: 1.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2.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浅析论文 3.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论文 4.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探讨论文
投稿难度不大。信息技术是省级期刊,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发表的,信息技术期刊设置的主要栏目有研究与探讨,应用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软件技术,控制技术,综述与评论等
1.《信息技术与信息化》双月刊 省级期刊, 主办:山东电子学会;2.《中国电子商情》 双月刊 国家级期刊,主办:中国电子器材总公司;3.《通讯世界》 半月刊 国家级期刊,主办: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4.《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半月刊 国家级期刊,主办:中国电子学会;5.《数字化用户》省级刊物,四川科学技术学会主管、四川电脑推广协会 电脑商情报社主办;6.《中国新通信》半月刊 国家级刊物,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电子工业出版社主办;7.。。。。。。挺多的,都是正规期刊,知网收录,国内外公开发行。这些刊物——中州期刊联盟网站都有合作,而且是直接跟杂志社编辑合作的。
不是北大核心,是普通省级期刊,山东电子学会主办的,但是最新的2015版本的北大核心期刊目录还没有出来,如果这个杂志在2015年被北大核心收录的话,那就可以说是北大核心了
是。《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月刊)创刊于1976年,是山东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主管、山东电子学会主办的省级核心期刊。期刊,定期出版的刊物。如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等。
我查的是国家级期刊哎,省级普刊怎么来的。
主管部门是教育部,肯定是国家级刊物,但是有的地方有自己特殊的期刊认定方式,具体要参考本单位的职称论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