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论文”是让学生以 日记 的形式描述他们发现的数学问题及其解决,是学生数学学习经历的一种书面写作记录。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小论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对你的学习有帮助!
小学 六年级数学 小论文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数学,经常从人们身边走过,生活中人们都离不开它,它为人们的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们的班级中经常要使用到数学,例如算单元平均分、统计校园电费……等等数不胜数,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购物,买过年吃的糖。超市里糖的花样可多了,有脆皮糖元一斤,牛皮糖元一斤,牛奶糖元一斤,酥酥糖元一斤,巧克力糖元一斤……但主要分为散称和包装。爸爸妈妈问我:“儿子,你希望买什么糖呢?”我望着玲琅满目的“糖果世界”,不知如何抉择是好,但我自幼喜好巧克力,所以我就选了巧克力糖。这时妈妈又给我出题了,他说:“那儿子,你说我们是买散称的呢,还是买包装的呢?”这我就摸不着头脑了,立即心算起来:散称的巧克力糖元一斤,包装的则一盒。散称的巧克力糖一包才10克,包装的巧克力糖一盒就有1000克呢!不过,单单看重量还不能决出胜负,就让我仔细算算——其实算这个并不难,直接用1000克=1千克 1千克=2斤 ÷2=(元) 元>元 所以散称比包装更划算!我高兴的把我得出的结果告诉妈妈,妈妈高兴的点了点头,夸我爱动脑筋,因此我也就成为了妈妈的"小会计"。
在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事情都能从一个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事变成一个个生动的数学题。我们常做的应用题,就是在生活中取材,再稍加改编而成的题目。这不,我又在做数学题时发现了一道趣题:
大河上有一座东西向横跨江面的桥,人通过需要五分钟。桥中间有一个 亭子。亭子里有一个看守者,他每隔三分钟出来一次。看到有人通过,就叫 他回去,不准通过。有一个从东向西过桥的聪明人,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 终于通过了大桥。
我初看这道题,一点头绪也没有,难不成坐船过去?这是不可能的。难道走了一会往回走?唉,这好像行得通……
我经过反复的计算,先想到了走到2分59秒的时候把头转回去,看守的人就会让我往回走,这样不就过去了吗?后来又想了一会,得出只要在走了2分30秒至2分59秒的时候往回走(最好不要到2分59秒的时候走,因为可能你还没转过头来,看守的人就发现了。),就可以成功过桥。
大家肯定都会说这么容易的题谁都会做,我拿出来吹嘘什么?不,这样子你就错了,我并没有在炫耀自己,我是在告诉大家数学在于联系生活思考,在于全心全意去领悟,而不是拿着别人的成果炫耀。
小学数学论文可以怎么写
数学小论文通过学生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观察和发现,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体会到数学贴近他们的生活,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起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通过引导学生对课堂中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实践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提高数学学习的实效;通过探究趣味题和智慧题,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现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谈谈数学小论文的几种具体写法。
1.一道数学题的解答。主要是学生对某一道有挑战性的题目简便的或与众不同的解法(包括一题多解)。例如,书后的思考题,奥数题,教师或家长布置的智慧题,数学刊物上的挑战题,平时自己在做题时遇到的有一定难度的题目等。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但发展了思维,而且体验到一种强烈的成就感,这对他以后数学的学习将是一个巨大的动力。
2.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现实问题。主要指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计算、分析现实问题,获得一种理性的思考。比如,有学生写道: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克水,那全国13亿人口每天可以节约1300吨水,发出了“人人节约一滴水,沙漠也能变绿洲”的感慨!还有学生写道:如果每个去银行储蓄的人每次都能为“希望工程”捐1角钱的话,全国那么多储蓄点捐到的钱可以资助多少贫困学生实现上学的梦想呀!学生能从这些角度通过数学的计算去思考社会意义,它的价值就能远远超过数学研究本身。
3.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主要用来记录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感兴趣并有亲身体验的有关数学的情境记录。写这种数学小论文的题材特别多,比如,有学生写到了人民币为什么只有1元、2元、5元而没有3元、4元、6元、7元、8元、9元的;再如,有学生写到了他家住的楼房每层有24级楼梯,那么他从1楼到5楼要爬多少级楼梯。这些都是生活中每天要经历的很平常的事,但学生一旦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和思考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问题,就在数学和生活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课堂上的数学问题。主要指学生在课堂数学学习过程中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发现。这对学生数学学习非常有帮助,比如,有个学生在学习画三角形的高时,发现书上介绍了锐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而钝角三角形只介绍了一条高。她在课后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尝试,画出了钝角三角形的另外两条高,在得到老师的肯定后,欣喜万分,连忙写下了《我发现了钝角三角形的另外两条高》这篇数学小论文。
5.数学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指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获得的启示和得到的结论等。比如,有个学生在教师还没有上实践活动课“可能性”之前,自己看书并根据书上的内容用红、蓝铅笔去摸,自己动手去探索并验证规律,事后写了一篇 心得体会 ,写出了她在动手实践过程中的想法和体会,让她觉得其乐无穷。
6.数学童话。主要指学生发挥丰富的 想象力 ,用童话的形式(其中包含着数学论述)来记录看到的数学世界。这是语文学科和数学学科一种很好的整合,那种独特的视角,生动的语言描述,让教师耳目一新。
怎样才能写好数学的小论文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六年级数学论文500字以供大家学习。
六年级数学论文500字(一)
小学数学总复习不同于单元复习、学期复习,对学生来说,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所学的知识遗忘率高;对教师来说则感到时间紧、内容多,知识的综合性强,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复习效果。下面我就多年六年级数学教学所得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系统分析
在六年级的数学复习阶段开始前,老师要首先明确数学教学的目的、教学任务、知识范围、顺序与结构,教学重点与难点,这些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其次,要全面了解全班情况,知道每一位学生现在学到了什么程度,还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知识;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明确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起来,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结合六年级知识特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二、抓好基础
在六年级的数学复习中,首先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基础知识运用:一是概念。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每部分的知识点,把容易混淆的内容一一区别开来。比如:让学生判断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吗?等等。二是开拓视野。在数学复习中,老师要注重开拓学生的视野,不断反馈教学。比如:a的3/5与b的1/4相等,比较a、b大小(a、b都不为零)。解答完这个题,再给学生出一道题:甲班的4/5同乙班的3/4的人数相等,那么,甲班同乙班人数谁多谁少?稍微这么一改,有的学生就无从下手了。教师应提示学生a、b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那么甲班和乙班是班级的名称,它同a、b有何联系?这时候有的学生就明白了。三是公式推导。比如圆的面积、圆柱的体积、等计算公式的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让学生进行回顾,亲自实践、亲自品尝。四是知识对比。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意义,尤其是小数、分数的乘法意义,学生们容易混淆。要从整数乘法入手,看学生是不是写成几个数相加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真正理解他们的意义。五是计算能力。很多学生到了六年级,连基本加减乘除计算都算错,更谈不上应用题了。老师普遍认为是学生太粗心、不认真。追根溯源,原因还是在老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首先要让学生观察式子,进行分析,看是否能用简便方法,其次结合四则混合运算进行计算。学会了做题方法,还要让学生反复练习,检查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不断地反馈教学,让学生把知识掌握了,应用更灵活,计算准确率就高了。
三、能力的培养
一要注意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应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的能力。在复习量的计量和几何初步知识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巩固画图和测量的技能。二要培养一题多变的能力。重点是要抓住母题,使学生知道题目源于母题,万变不离其宗。通过改变条件、问题和情境,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还必须注意对学生进行解题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启发学生多思考,从而达到善于思考,逐步提高学生的应变及解题能力。三是是培养操作实践的能力。如:八宝粥公司请包装公司设计一个能装12罐八宝粥的盒子。[八宝粥罐子为圆柱形,底面直径6厘米,高13厘米]你准备怎样设计?(提示:包装盒一般可设计成长方体,要求需要多少硬纸板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所以我们应该想办法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即先确定八宝粥罐子怎么摆)这时不急于让学生做,让学生找易拉罐摆放。通过亲身实践可以获得直接感受把题解出来。但有的同学做得不切合实际,确定的长、宽、高不适中。所以教师必须把学生做的几种方法都一一列出来让学生比较。通过比较学生们选用最省料的方法。
四、学困生转化工作
作为教师要善于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到底困在哪里?用什么手段解决?我认为除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外,还要根据记忆和遗忘的规律,重视信息反馈原理的运用,及时巩固当堂效果;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科学训练,进行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知识素质,在这方面应做到:细水长流逐一补,以新带旧分散补,突出对象个别补。在班里成立几个小组,每小组选择一个学习好的负责,成绩好的学生教成绩差的学生,这样成绩差的学生进步了,成绩好的成绩更好了,整个班掀起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
六年级数学论文500字(二)
我们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知识,这些知识不但有趣而且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离开了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那我们的生活就无法像往常一样正常生活。可见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举个例子,如:银行存款分: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定期存款、活期、国债……这些存款形式各种各样,利率也有大有小,平时我们是这样计算利率的:本金×利率×时间=所得利息,然后还要从利息里扣除20%来上税(除国债外)之后剩下的80%的利息就是你自己应得的利息了。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这些百分数帮忙,恐怕银行就要宣布破产了。
再说科学家们发明的种种东西,气象学家测量的天气情况……这些多要经过各项认真的思考和精密的计算才能获得正确的答案。哪怕不小心写错一个小数点也就前工尽弃了。还有常在天空翱翔的宇航员们他们要操作上百个由数字组成的仪表,如果稍有不慎那么结果就是机毁人亡。可见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缺少,不可马虎的,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
数学不光只有这些价值,我们生活中处处可以见到并用到它。如:农民用几何图形,为了使农场更美观更好管理;工程师使用比例尺,为了让人们更好的了解这件东西;商农使用的四则计算,是为了更简单、准确的计算出该商品价值;制作各类统计表,是为了更好的统计资料,使人一看一目了然;使用百分数,是为了更好的计算出商品打折后的价钱及××率;这些计算表面积而使用进一法,是为了使用最少的材料做出合格的商品;计算容积或体积而使用去尾法,是为了确保无误的让物品存放而不溢出;同一类单位换算,是为了方便我们的计算;使用代数代表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是为了更方便地为研究和解决问题;再说一说球吧,把它切开使切开面积最大,那就要从球心o沿着直径切下,才能使切开面积最大,再细细想想我们有时切西瓜不就是这个道理吗?再看看各种数学知识还不都用在了生活中去了吗?
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思考,那么你一定能学好数学的,因为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六年级数学论文500字(三)
数学知识就像大海一样浩瀚,需要人们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探索。数学知识是必需掌握的,但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必不可少的。好习惯影响我们的学习,习惯是必要的,也许你会知道影响我们一生的好习惯。
一、 认真审题的习惯
读题时候的认真是很重要的,审题不清或没有弄清题意往往会导致错误的结果,或者浪费时间,特别是在考试中,浪费了时间很可能做不完题目,导致丢分。记得上次考试时,有一道题是这样的:小丽和爸爸、妈妈去长城,单程票价成人每人元,儿童半价。问题是:往返交通费要用多少元?可以就是这样简单的一道题,我们班有很多学生都失分了,他们是这样解答的:×2+÷2,只看条件这道题并没有问题,但是就是因为他们在读题的时候不认真,没有看清问题,而造成这样的失误。卷子发下来时,他们看到错号,不用老师再讲解,就会解答了。这就是他们在读题的时候不认真,没有注意问题里面的"往返"两个字,因而也现了大部分的丢分。
二、提高解题效率
这一点是很多学生的通病,我们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你做着做着,突然觉得很厌倦,于是这里看看,那里看看,也许看到一个题目,很长很长,顿时就不想做了,于是今天又要"奋战"到很晚了。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那就很难摆脱了。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同学,他平时是个很聪明的学生,回答问题总是说得很有道理。是我们大家公认的"聪明小子",可是他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做题效率太低,就是像上面所说的做着做着就不想做了,经常被老师留下来比别人多"奋战"一段时间,才能完成任务。
三、清晰的草稿
在打草稿的时候,很多同学的字写得总是很大,并且很不整洁,这就导致计算和后期检验的问题,本人"受益匪浅"啊!所以我在打草稿的时候总是像平常做作业一样,在演算本上写得工工整整的。然后检验,在检验无误之后,再把它们"搬"到作业或试卷上。这样我的正确率就会提高很多。
这些只是我在学习数学时的一些简单的看法,但是这些习惯却让我在学习中总是比别人略胜一畴。当然这些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习惯的培养却要从点一滴做起。只要平时注意有效学习,才能逐步形成使自己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把数学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 六年级数学 教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论文篇1: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及实践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 经验 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基于此认识,我认为在新教材的教学中,应体现以下几点: 一、 源于生活,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以教材为蓝本,注重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 现实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如教学“认位置”,以学生眼前的教室为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的场景,让学生在从指定观察到自由观察、换位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不光会表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还能感受到物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从而使学习变成一种主动探索的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比起现实情境来,幻想的情境更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给他们带来深刻的内心体验。 儿童 最富于想象和幻想,儿童的世界最是千奇百怪、色彩斑澜。儿童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成人常常不可理喻,就像教材中的“小兔采蘑菇”、“青蛙跳伞”、“小蜜蜂采蜜”等,我们认为不合逻辑常理,孩子们却兴趣盎然。因此,我们需要保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善于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努力避免成人化的说教,这样,才能捕捉到一幅幅令他们心动的画面,设计出一个个可亲可近的情境。 例如教学“比一比”通过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蓝猫邀请大家参观客厅来导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引导学生发现猫大哥客厅里的数学秘密,学生兴趣高涨。又如教学“统计”,借助媒体创设大象过生日的情境,并以此为线索展开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数学学习必须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 如在教学“比一比”时,通过找教室周围的物体的长短高矮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 如在学习“认位置”后,回家观察一下自己的卧室,并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一下卧室内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然后说给爸爸妈妈听。观察一下自家房屋周围、村庄周围都有些什么,到学校后,和小伙伴交流。 又如在学习了“统计”后,问学生你准备统计什么?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学而有用的喜悦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一。一年级的小孩子正如他们在课堂上所说的那样,“我把我的书包分类清理好了”、“我学会了数数,上次家里来了好多客人,我就知道摆多少双筷子了”、“我学了加减法,就可以帮助妈妈上街买菜,不会算错钱了”,也就像家长说的那样,“我的孩子回家把他的玩具和他书包里的书都分类收拾好了,真不错!”“我的孩子现在都会自己看钟去上学了”。可见,新教材在培养学生数感和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劳动意识,体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总之,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来于生活、归于生活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论文篇2:浅谈数学的创造性学习 什么是数? 开天辟地之初,人类就开始与数打交道。数即是数目的意思。正如《汉书·律历志上》云:“数者,一十百千万也。” 数进入数学体系就成为它的最基本概念之一,数的概念是随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并且永无止境地发展着。从古至今,以自然数为开端,接着是有理数与无理数、正数与负数、实数与虚数,直至复数,共同构成数的概念不断拓展的系列。每一次拓展都是一次创造思维的跃升。 什么是数学?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古时候,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便获得了数的概念和一些简单几何形体的概念。自此开始,到16世纪,创立了包括算术、初等代数、初等几何和三角的初等数学。17世纪引入变量概念是数学发展史中的转折点,这使得运动和辩证法进入数学,开始研究变化中的量与量之间相互制约关系和图形间的相互变换。近年来,由于数学在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广泛应用,又由于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学对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重要作用也显示得更加清楚了。至今,现代数学已经形成了包括数理逻辑、数论、代数学、几何学、拓扑学、函数论、泛函分析、微分方程、概率论、数理统计、计算数学及边缘学科运筹学、控制论等在内的庞大体系。 与数的发展一样,数学发展史也是创造思维不断发展的历史。 数学是中小学生的主科。数学学习是中小学生增长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广阔天地。 一.驴唇怎能对得上马嘴呢 阴错阳差的巧事,张冠李戴的误会,在大千世界,这等笑话,时有发生。可是,在数学课上,难道也会发生驴唇不对马嘴的事情吗? (一)平地起风雪 话题是从一道浅显的代数题引发的。这是一个发生在某中学初一新生的一节数学课上的小 故事 。快下课时,老师出了一道题:“若a为自然数,说出a以后的7个连续自然数。”一个小女孩举手抢答:“a,b,c,d,e,f,g。”话音刚落,便引起哄堂大笑,老师也愕然了。女孩觉察到,自己的答案,驴唇不对马嘴。出了笑话,落个满脸通红。 接着,一个男孩起来补正:“a+1,a+2,a+3,a+4,a+5,a+6,a+7。”尔后,下课铃响了。 事情平平常常。一个女孩答错了题,一个男孩纠正过来,全班同学都明白了正确答案。下课,大家就都散了。 那么,这件事是否到此就算了结了呢? 请思考10分钟,然后,发表你的见解。 单兵——我看是了结了。老师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也完成了学习任务。 焦小敏——如果说没有了结,那就是老师还得 教育 同学们,不要把这事当成奚落那位小姑娘的笑柄。 张娟——还有,班上的同学也有义务鼓励那位小姑娘。 赵老师——直截了当地说,我认为没有了结。因为任何结果都有原因。小姑娘答成“a,b,c,d,e,f,g”这是她思维的结果。那么,她一定有个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其中深藏着错误的原因。老师与那个小姑娘的任务是找出原因,避免再错。如若不然,再遇类似问题,也许她又答成“甲、乙、丙、丁、戊、己、庚” 呢。 肖冬春——我同意这种看法。换句话说,知道男孩答案正确,并不等于找到自己的错误原因。 韩小彧——前面几位同学的发言,从不同的角度,各有各的道理。但是,又都有一个绝对化的框框束缚着。这就是姑娘的答案一无是处;小男孩的答案绝对正确,天衣无缝。这个框框正是上面5个发言的潜在的共同前提。当然,错误答案之正确部分及正确答案之不足部分,如果真有,我现在还未想出。 赫峰——她提出的问题,是一条崭新的思路,很有启发。我发现小姑娘的答案中有一个合理的因素,7个字母与题目要求的7个自然数合得上。 曹博——这么说来,错误答案中的合理因素,可不止这一个。题目要求“a以后”,按照英语字母表由b到g都在a以后。 姚树——题目要求“连续”,按英语字母表,从a到g是连续的,并没断开,也没跳跃。 祝越——7个符号都可以表示自然数。这一点。也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李河——这么说来,“a以后”、“7个”、 “连续”、“自然数”4大要素都合乎题目要求,错在哪里呢? 讨论至此,真是平地起风云。看来已经结束的问题,却又引出一片新话题。况且本来被公认为绝对错误的答案,现在却找不到一点破绽了。 (二)罕见的对话 正像大家的看法一样,当堂听课的主任觉察到:这件事并未结束。 下课后主任与老师讨论,老师认为“a+1”到“a+7”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全班已懂,教学任务已告完成。主任又去问学生。大家说那个小女孩在小学时,特别喜欢英语。主任领悟了:小学时只是在 英语学习 中才见到过a,题目似乎要求写出“a以后的7个”来,自然,a,b,c,d,e,f,g”在头脑中出现了,又在口中说出了。这正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副定势起了作用。 尔后,主任将女孩找到办公室。先肯定她喜欢英语,大胆举手的优点,接着是双方一连串的对话。 “那题明白了吗?” “明白了。” “你的答案呢?” “全错了。” “一点对的地方也没有?” “没有。” “一丁点儿都没有?” “没有。” “真的吗?” “我没想过。”(唉!没有想过就坚定地认为自已全错了!) “现在想想看。” “想不出。” “b,c,d,e,f,g,不是在a以后吗?” “是”。 “字母不是说了7个吗?” “是”。 “7个字母,排列有序,为什么不跳着说呢。” “题目上说……” “你看,‘a以后’、‘7个’、‘连续’,都有了。这些字母又都能表示自然数。那么,哪有错的地方呢?” “咦,怎么没有错的地方了呢?” 最后,在主任启发下,发现了错误:对于这些字母,没有给出符合题意的数学含义。一句话,把英语字母转化为数学符号的任务,没有完成。 找出错误原因,就能纠正错误。简单说,将7个英语字母赋予符合题意的数学含意就是了。这样,找到了与众不同的答案:若a为自然数,令a'=a+1,b=a+2,c=a+3,d=a+4,e=a+5,f=a+6,g=a+7,则a',b,c,d,e,f,g”便是正确答案。 就是这样,正确与错误之间,只有一小撇之差。 还应指出,运用这种灵活变通的 思维方式 ,求解此题,正确答案是无穷尽的。即使是“甲、乙、丙、丁、戊、己、庚”,只要将其赋予符合题意的数学含义,也能成为正确答案。这么看来,把“a+1,a+2,a+3,a+4,a+5,a+6,a+7”看成唯一正确答案,失之于思维呆板,并且导致片面性和绝对化。 (三)深刻的启示 中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错误常见,改错也常见。但是,这样的改错方式从未见过。 这样的改错方式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是多方面的。 1.在变通性的动态思考中更深刻地掌握数学新原理 掌握数学概念和原理,运用相关概念、原理解答数学问题,从而获得系统的数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这是数学学习的基本任务。 用符号表示数是代数学的根本特点。在小学算术中只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固定的具体数目。而在中学代数中,就要用抽象符号表示多种多样的数学含义。用符号表示数的课题,是代数起始课的重点和难点。上面的题,正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个代数原理而设计的。 两种改错方式对理解原理的作用是不同的。先看一般方式: a,b,c,d,e,f,g→a+1,a+2,a+3,a+4,a+5,a+6,a+7 再看变通方式: a,b,c,d,e,f,g→令a'=a+1,b=a+2,c=a+3,d=c+4,e=a+5,f=a+6,g=a+7→a',b,c,d,e,f,g 后者增加“令a'=a+1,……,g=a+7”的一步,同时也就增加了“a'~g”的新的答案形式,最后回到“a+1,……,a+7”的答案。中间增加两步推导,都运用了“符号表示数”的原理。这样,也就加深了对这一原理的理解。 总之,对比两种处理方式,后者更有利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2.创造思维能力在运用中得到增长 运用变通性方式改错,不仅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创造思维能力的增长。 变通性改错方式,加大了思维难度,是进行 发散思维 而获得的结果。当然,这也不是唯一的结果。更为重要的是:原来被认为解法唯一,现在变成无穷了。这就启发我们提出问题: (1)数学概念和数学原理统统都是永恒不变的吗?其表述方式是唯一的吗? (2)被认为只有一种解答 方法 的数学题是统统都不会有第2、第3种解决方法吗? 当我们对这两个问题得出“不见得”的结论时,那么对今后的数学学习产生的影响,也就在其中了。即不以固定方式掌握数学概念、原理和题目解法为满足,而还要运用创造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对每一个数学课题予以审视,积极发掘可能蕴含着的新内容、新方法、新的推理和新的表达方式。 这样坚持下去,就会收到数学学习能力与创造思维能力同步超常增长的效果。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论文篇3: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 原则之一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以小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为宗旨,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 方法。《课程方案》对小学阶段的教育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这个培养目标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为体 现小学阶段性质和任务而设计的国家要求,也就是国家关于知识和能力的质量标准;另一方面是为体现小学生 身心发展规律的个性发展要求。落实到小学数学课,国家质量标准就是要求小学生具有初步的运算技能、逻辑 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四项,这个任务主要由小学数 学的学科课(或者叫必修课)来担当。至于发展小学生个性的要求,《课程方案》明确提出主要由活动课来担 当,其教学目标就是“增强兴趣,拓宽知识,增长才干,发展特长”。有人会提出,这个要求在学科课所包含 的实际活动中就能做到,或者开展课外活动就可以实现。我认为这是误解。诚然,小学数学学科课所包含的实 际活动,诸如观察、实验、练习等,也能培养学生某些个性要素,但它服务的目的不同,它只是为学科课的教 学目标而服务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学科课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没有具体教学时间的界限;而小学数学活动课应 是以发展学生个性要素为首要目标的课型,每节课教学时间与学科课的教学时间相配合。还有,活动课也不同 于课外活动:①活动课属于课程的范畴,课外活动则是“在教学大纲范围之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各种教育活动 的总称”,它不属于课程的范畴;②活动课有一定的结构性,它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活动方式,而且教 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具有层次性,而课外活动则没有这种有序的要求;③活动课的设计和实 施要具有一定的规范,那就是活动课必须有教学纲要和活动课指导书,并严格按此规范实施教学进程,而课外 活动则不具备这个要求。 原则之二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淡化选拔教育,做到“人人受益”。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初级 阶段的教育,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普及教育,平等教育,应当强调其普及 性,淡化其选拔性。”这个要求不仅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活动中要落实,更要在各科的教学活动中落实。学科类 课程的教学活动做到人人受益,比较好操作,因为学科类课程所担负的国家关于知识和能力的各项规定,由统 一的大纲和教材所列举,由国家规范的教学、考查等计划予以落实和检查。而活动课是以培养个性特征为标志 的新课型,系统的操作硬件尚在建立之中,有一定的难处。但是,我们应当这样理解:小学数学活动课所说的 “人人受益”,不应当以分数、成绩的提高来理解,应当从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予以解释。从活动课参予 程度讲,不要像组织数学课外活动小组那样,只允许少数数学 爱好 者参加,而应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从活动 课的课程设计讲,在学科课为每个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的条件下,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兴趣爱好 提供发展空 间;从活动课的教学效果讲,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有的学生数学知识、能力和爱好都得到提高,这是受益。 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有的学生数学知识和能力提高不甚明显,但是通过数学的橱窗对观察课外天地,观察实 际生活的兴趣产生了,这也是受益。更有甚者,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虽然没有引起学习数学的兴趣,但这种 活动课教学尝试在学生记忆中留下思维印象,能成为今后处理问题的一种思维参考,这也应该说是受益。纵或 阻塞了他们对数学的爱好,但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促使他们去爱好 其它 学科,也同样属于受益之列。一言以蔽 之,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受益,就是指小学生的个性要素,主要指兴趣和情感,通过数学的载体而得到发展。 原则之三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注意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保护“童心”。小学生的年龄阶段( 6~11、12岁), 在心理学上称为儿童期(或称学龄早期)。这一阶段,小学生不但身体发育进入了一个相对 平稳阶段,而且由于从一个备受家庭保护的幼儿变成必须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承担一定社会义务的小学生,这 就促使儿童心理特征产生质的飞跃,概括起来,就是产生了在幼儿期没有的“好奇、好动、好胜”的“童心” 。这三个“好”只有“好奇”“好动”充分得到发展,“好胜”的儿童价值特征才能得以建立。但是要注意, 要使“好奇”“好动”的心理状态健康成长,就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控制:①调控环境,促使小学生总是 保持向上振奋的心理状态。小学生向上振奋的心理状态的形成是立足于好奇感,而好奇感的永恒程度又依赖于 环境(包含教学环境)对小学生接受知识是否有一种愉快感。因此建立一种愉快接受教育的氛围是调控环境的 关键。小学数学活动课基于数学学科的抽象特点,愉快教育氛围的建立,特别要注意杜绝成人期望值的强加与 过量过高数学材料的灌输。就是说,不要设想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个个都成为数学神童;也不要认为 ,实施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就是灌输小学数学之外使小学生难以接受的成人处理数学的材料。②树立模仿典 型,促使小学生形成稳固的知识、能力体系和健康的行为与习惯。小学生的“好动”,是建立在模仿基础上的 好动,通过模仿,一旦成为小学生稳定的心理成分,就左右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为了促使小学生形成 稳固的知识、能力体系和健康的行为习惯,我们的教学活动就应当提供学生认为有趣的、益于拓广知识的模仿 典型。小学数学活动课所提供的模仿典型,就是根据数学的特征以及小学生的知识、能力条件,通过游戏、观 察、拼图、制作、不完全归纳等思维及操作办法,让学生得到学科课内所没有的、又能激发学生求知兴趣的数 和形的一些结论(但是不要证明)。这些结论,要求学生都记住它是次要的,掌握得到的过程则是教会模仿的 本意。只有这样,“好动”的心理特点才可以说在数学活动课里得到健康地培育。 原则之四
可以自己删减删减。 数学论文 一、数学技能的含义及作用 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动作或心智活动方式。它是一种接近自动化的、复杂而较为完善的动作系统,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而形成的。数学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数学任务的动作或心智活动方式。它通常表现为完成某一数学任务时所必需的一系列动作的协调和活动方式的自动化。这种协调的动作和自动化的活动方式是在已有数学知识经验基础上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如学习有关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技能,就是在掌握其运算法则的基础上通过多次的实际计算而形成的。数学技能与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本质上的区别。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为:技能是对动作和动作方式的概括,它反映的是动作本身和活动方式的熟练程度;知识是对经验的概括,它反映的是人们对事物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性的认识;能力是对保证活动顺利完成的某些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概括,它所体现的是学习者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反映出来的个体特征。三者之间的联系,可以比较清楚地从数学技能的作用中反映出来。 数学技能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数学技能的形成有助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数学技能的形成可以进一步巩固数学知识; 第三,数学技能的形成有助于数学问题的解决; 第四,数学技能的形成可以促进数学能力的发展; 第五,数学技能的形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六,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数学技能的分类 小学生的数学技能,按照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操作技能(又叫做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也叫做智力技能)两种类型。 l.数学操作技能。操作技能是指实现数学任务活动方式的动作主要是通过外部机体运动或操作去完成的技能。它是一种由各个局部动作按照一定的程序连贯而成的外部操作活动方式。如学生在利用测量工具测量角的度数、测量物体的长度,用作图工具画几何图形等活动中所形成的技能就是这种外部操作技能。操作技能具有有别于心智技能的一些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外显性,即操作技能是一种外显的活动方式;二是客观性,是指操作技能活动的对象是物质性的客体或肌肉;王是非简约性,就动作的结构而言,操作技能的每个动作都必须实施,不能省略和合并,是一种展开性的活动程序。如用圆规画圆,确定半径、确定圆心、圆规一脚绕圆心旋转一周等步骤,既不能省略也不能合并,必须详尽地展开才能完成的任务。 2.数学心智技能。数学心智技能是指顺利完成数学任务的心智活动方式。它是一种借助于内部言语进行的认知活动,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成分,并且以思维为其主要活动成分。如小学生在口算、笔算、解方程和解答应用题等活动中形成的技能更多地是一些数学心智技能。数学心智技能同样是经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它不同于人的本能。另外,数学心智技能是一种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所谓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是指活动的动作构成要素及其次序应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而不是任意的”。这些特性,反映了数学心智技能和数学操作技能的共性。数学心智技能作为一种以思维为主要活动成分的认知活动方式,它也有着区别于数学操作技能的个性特征,这些特征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动作对象的观念性。数学心智技能的直接对象不是具有物质形式的客体本身,而是这种客体在人们头脑里的主观映象。如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其心智活动的直接对象是“想加法算减法”或其他计算方法的观念,而非某种物质化的客体。 第二,动作实施过程的内隐性。数学心智技能的动作是借助内部言语完成的,其动作的执行是在头脑内部进行的,主体的变化具有很强的内隐性,很难从外部直接观测到。如口算,我们能够直接了解到的是通过学生的外部语言所反映出来的计算结果,学生计算时的内部心智活动动作是无法看到的。 第三,动作结构的简缩性。数学心智技能的动作不像操作活动那样必须把每一个动作都完整地做出来,也不像外部言语那样对每一个动作都完整地说出来,它的活动过程是一种高度压缩和简化的自动化过程。因此,数学心智技能中的动作成分是可以合并、省略和简化的。如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学生熟练以后计算时根本没有去意识“看大数”、“想凑数”、“分小数”、“凑十”等动作,整个计算过程被压缩成一种脱口而出的简略性过程。 三、数学技能的形成过程 1.数学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数学操作技能作为一种外显的操作活动方式,它的形成大致要经过以下四个基本阶段。 (1)动作的定向阶段。这是操作技能形成的起始阶段,主要是学习者在头脑里建立起完成某项数学任务的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包括明确学习目标,激起学习动机,了解与数学技能有关的知识,知道技能的操作程序和动作要领以及活动的最后结果等内容。概括起来讲,这一阶段主要是了解“做什么”和“怎样做”两方面的内容。如画角,这一阶段主要是了解需画一个多少度的角(即知道做什么)和画角的步骤(即怎么做),以此给画角的操作活动作出具体的定向。动作定向的作用是在头脑里初步建立起操作的自我调节机制;通过对“做什么”和“怎么做”的了解而明确实施数学活动的程序与步骤,从而保证在操作中更好地掌握其动作的活动方式。 (2)动作的分解阶段。这是操作技能进入实际学习的最初阶段,其作法是把某项数学技能的全套动作分解成若干个单项动作,在老师的示范下学生依次模仿练习,从而掌握局部动作的活动方式。如用圆规按照给定的半径画圆,在这一阶段就可把整个操作程序分解成三个局部动作:①把圆规的两脚张开,按照给定的半径定好两脚间的距离;②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确定出圆心;③将有铅笔尖的一脚绕圆心旋转一周,画出圆。通过对这三个具有连续性的局部动作的依次练习,即可掌握画圆的要领。学生在这一阶段学习的方式主要是模仿,一方面根据老师的示范进行模仿;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有关操作规则的文字描述进行模仿,如根据几何作图规则对各个动作活动方式的表述进行模仿。模仿不一定都是被动的和机械的,“模仿可以是有意的和无意的;可以是再造性的,也可以是创造性的。”②模仿是数学操作技能形成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3)动作的整合阶段。在这一阶段,把前面所掌握的各个局部动作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使其形成一个连贯而协调的操作程序,并固定下来。如画圆,在这一阶段就可将三个步骤综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的操作系统。这时由于局部动作之间尚处在衔接阶段,所以动作还难以维持稳定性和精确性,动作系统中的某些环节在衔接时甚至还会出现停顿现象。不过,总的来讲这一阶段动作之间的相互干扰逐步得到排除,操作过程中的多余动作也明显减少,已形成完整而有序的动作系统。 (4)动作的熟练阶段。这是操作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在这一阶段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数学活动方式能适应各种变化情况,其操作表现出高度完善化的特点。动作之间相互干扰和不协调的现象完全消除,动作具有高度的正确性和稳定性,并且不管在什么条件下全套动作都能流畅地完成。如这时的画圆,不需要意志控制就能顺利地完成全套动作,并且能充分保证其正确性。上述分析表明,数学操作技能的形成要经过“定向→分解→整合→熟练”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自己的任务:定向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掌握操作的结构系统和每一个步骤操作的要领;分解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活动的操作系列进行分解,并逐一模仿练习;整合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动作之间建立联系,使活动协调一体化;熟练阶段的任务则主要是使整个操作过程高度完善化和自动化。 2.数学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 关于数学心智技能形成过程的研究,人们比较普遍地采用了原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的研究成果。加里培林认为,心智活动是一个从外部的物质活动到内部心智活动的转化过程,既内化的过程。据此,在这里我们把小学生数学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概括为以下四个阶段。 (1)活动的认知阶段。这是数学心智活动的认知准备阶段,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并记住与活动任务有关的知识,明确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在头脑里形成活动本身及其结果的表象。如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技能,在这一步就是让学生回忆并记住除法商不变性质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法则等知识,在此基础上明确计算的程序和每一步计算的具体方法,以此在头脑里形成除数是小数除法计算过程的表象。认知阶段实际上也是一种心智活动的定向阶段,通过这一阶段,学习者可以建立起进行数学心智活动的初步自我调节机制,为后面顺利进行认知活动提供内部控制条件。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头脑里确定心智技能的活动程序,并让这种程序的动作结构在头脑里得到清晰的反映。 (2)示范模仿阶段。这是数学心智活动方式进入具体执行过程的开始,这一阶段学生把在头脑里已初步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执行。不过,这种执行通常是在老师指导示范下进行的,老师的示范通常是采用语言指导和操作提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即在言语指导的同时呈现活动过程中的某些步骤。如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时,一方面根据运算法则指导运算步骤;另一方面在表述运算规定的同时重点示范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所得的部分积的对位,以此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顺利地掌握两位数乘多位数计算的活动方式。在这一阶段,学生活动的执行水平还比较低,通常停留在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的水平上。“所谓物质活动是指动作的客体是实际事物,所谓物质化活动是指活动不是借助于实际事物本身,而是以它的代替物如模拟的教具、学具,乃至图画、图解、言语等进行的”。③如解答复合应用题,在这一步学生通常就是借助线段图进行分析题中数量关系的智力活动的。 (3)有意识的言语阶段。这一阶段的智力活动离开了活动的物质和物质化的客体而逐步转向头脑内部,学生通过自己的言语指导而进行智力活动,通常表现为一边操作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如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在这一步学生往往是一边计算,口中一边念:相同数位对位,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很明显,这时的计算过程是伴随着对法则运算规定的复述进行的。在这一阶段,学生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还会逐步向不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过渡,如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在本阶段的后期学生往往是通过默想法则规定的运算步骤进行计算的。这一活动水平的出现,标志着学生的活动已开始向智力活动水平转化。 (4)无意识的内部言语阶段。这是数学心智技能形成的最后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的智力活动过程有了高度的压缩和简化,整个活动过程达到了完全自动化的水平,无需去注意活动的操作规则就能比较流畅地完成其操作程序。如用简便方法计算45+99×99+54,在这一阶段学生无需去回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等运算定律,就能直接先合并45和54两个加数,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即原式=(45+54)+99×99=99×(1+99)=99×100=9900,整个计算过程完全是一种流畅的自动化演算过程。在这一阶段,学生的活动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内部言语进行思考的,并且总是用非常简缩的形式进行思考的,活动的中间过程往往简约得连自己也察觉不到了,整个活动过程基本上是一种自动化的过程。 四、数学技能的学习方法 1.数学操作技能的学习方法。学习数学操作技能的基本方法是模仿练习法和程序练习法。前者是指学生在学习中根据老师的示范动作或教材中的示意图进行模仿练习,以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领,在头脑里形成操作过程的动作表象的一种学习方法。用工具度量角的大小、测量物体的长短、几何图形的作图、几何图形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中的图形转化等技能一般都可以通过模仿练习法去掌握。如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操作技能就可模仿(人教版)教材插图(如图所示)的操作过程去练习和掌握。小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模仿老师的示范动作,所以老师的示范对小学生数学动作技能的形成尤为重要。教师要充分运用示范与讲解相结合、整体示范与分步示范相结合等措施,让学生准确无误地掌握操作要领,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所谓程序练习法,就是运用程序教学的原理将所要学习的数学动作技能按活动程序分解成若干局部的动作先逐一练习,最后将这些局部的动作综合成整体形成程序化的活动过程。如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用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画长方形等技能的学习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用这种方法学习数学动作技能,分解动作时注意突出重点,重点解决那些难以掌握的局部动作,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2.数学心智技能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心智技能主要是通过范例学习法和尝试学习法去获得的。范例学习法是指学习时按照课本提供的范例,将数学技能的思维操作程序一步一步地展现出来,然后根据这种程序逐步掌握技能的心智活动方式。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课本几乎都提供了计算的范例,学习时只需要根据范例有序地进行计算即可掌握计算方法。如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的简便算法,课本安排了如下范例,学习时只需要明确范例所反映的计算程序和方法,并按照这种程序和方法进行计算即可掌握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简便计算的技能。尝试学习法是指在学习中主要由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并在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进而获得数学技能。这是一种探究式的发现学习法,总结运算规律和性质并运用它们进行简便计算、解答复合应用题、求某些比较复杂的组合图形的面积或体积等技能都可以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去掌握。这种方法较多地运用于题目本身具有较强探究性的变式问题解决的学习,如用简便方法计算1001÷,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除法商不变性质,练习时就可通过将除数和被除数部乘以8使除数变成100的途径去实现计算的简便。尝试学习法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耗时太多,学习时最好是将它和范例学习法结合起来,两种学习方法互为补充,这样数学技能的学习就会更加富有成效
小学 六年级数学 的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作为数学 教育 工作者,我们有义务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教学论文,欢迎阅读! 六年级数学教学论文篇一:浅谈小学六年级数学趣味教学法的应用 【摘要】 小学数学的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然而很多学生因为数学的计算以及逻辑关系的复杂而学不好数学,甚至不喜欢学习数学. 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因此,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有着深刻且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针对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趣味教学提出几点意见,目的在于让学生们体会到数学的奥妙,并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来,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让学生有着本质上的进步. 【关键词】 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研究 目前,对于许多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学好数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数学中的计算难度、枯燥的题目以及应用题中的逻辑复杂程度都是导致他们学不好数学的重要原因,这些学生也因此对学习数学失去了信心和兴趣. 教师们应该对于这种现象有警觉性,不能放任孩子们的不自信和倦怠情绪,应该通过自己的实践 经验 以及对班里学生的了解程度,找出教学中的不足,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整改和完善,让学生体会到数学这门学科的魅力,从而开拓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争取在学习成绩上让学生达到质的飞跃. 一、题目上的趣味 小学数学的题目常常以一些假设的场景为基调,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甚至有些题不符合常理,这样在做题的时候学生容易觉得单调、枯燥、乏味. 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完全可以对题目进行一个趣味性的改动,或者直接出一些和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题目,这样的教学方式主要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加专注于题目,潜意识里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好感. 案例分析:笔者在进行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统计”的教学时,书上有一道例题:根据A,B两个公司去年下半年的月薪情况统计图,你能得出什么结果?这类的题目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完全没有熟悉的感觉,做起题来也没有那么高的热情,不如直接换成与学生息息相关的题目:统计本班学生中喜欢打 羽毛球 、打 乒乓球 、踢 足球 、打 篮球 以及喜欢其他体育活动的人数,并画出扇形图. 首先,这样的题目与学生们有关,可以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和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题目内容;其次,这道题要求“统计”的过程,可以让学生们学会统计和整理资料;另外,统计的过程中可以调动全班的积极性,让全班同学都有参与感,消除做题做错的恐惧感. 首先,在老师的带领下,对全班同学通过举手和画“正”字的方式,对喜欢打羽毛球、打乒乓球、踢足球等体育项目的人数进行统计,接着算出百分比,通过所算百分比画出扇形图,进而通过扇形图的呈现作出一个结果的分析. 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其中,增强了每个人的参与感,除了原题的分析结果之外,还增加了调查统计的过程,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另外,增强了学生的解题兴趣,减少了对数学学习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二、课堂上的趣味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经常是“遇题――讲解――列式计算”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倦怠情绪,因此,教学模式需要趣味化,从多方面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丰富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达到课堂趣味化的 方法 有很多种,比如开展活动、布置特殊任务,等等,让学生在做游戏的时候轻松完成了学习任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案例分析:笔者在进行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的乘法”的教学时,在课堂上开展了相关的活动. 在课前,笔者事先做好了几个带有分数和运算符号的标牌供学生们系在头上,课堂上,随机挑选五名学生站上讲台,由老师出题,如:■ × 2 = ? ■ + ■ = ? ■ × 8 = ? ■ - ■ = ?……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在标牌中自行寻找合适的标牌系在头上,组成一个等式,让台下的学生判断正误. 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高效地提高学生的兴趣以及积极性,更能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让全班学生全程参与进来;另外,还可以进一步考验台上五名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由于课堂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对学习数学报以乐观愉悦的心态,缓解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不自信的心理,也为以后数学教学的开展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另外,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们开始对自己的计算速度引起重视,这一点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有着深刻的促进作用. 再者,对于活动过程中参与活动的学生们,可以通过在与同学的合作找出正确的等式构成并完成游戏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提升学生之间配合的默契程度,让学生体会到团队的重要性,这为以后学生们的学习和工作的开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教师应该注意的是,在本课的教学中,虽然是以分数的乘法为主要内容,但也不能忽略对以前所学的分数的加减法知识的复习,出题时要包含全面,不仅包括分数的乘法,让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有所训练,也要包括加法和减法,让学生对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复习;另外,可以在标牌中写一些假分数和带分数以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比如1■,■,… 三、总 结 目前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是以“快乐教学”为主旨,然而,很多小学生却十分头疼数学的学习,计算的难度以及 逻辑思维 的复杂度让学生没有自信,甚至害怕学习数学,这与“快乐教学”的宗旨完全背道相驰. 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对我们目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善,通过趣味教学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保持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也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上数学. 【参考文献】 [1]王秋丽.试论小学数学趣味化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4(2). [2]龚卫民.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有效方法[J].新课程(小学),2012(4). [3]高冰.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略谈[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2(7). 六年级数学教学论文篇二: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 、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 故事 ,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 教学方法 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 总结 。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四,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 爱好 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六年级数学教学论文篇三:加强训练提高数学能力 “没有训练就没有能力”,这是跟随马芯兰老师在数学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深刻体会。我们所说的训练,是 指师生在课堂上的双边活动。这种活动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到两点:一是深钻全套教材,将每一课的训练内容, 都置于知识整体结构之中;二是全面深入地了解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的进度 设计出训练的内容。所以训练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要有新的突破 训练是以知识中最原始的基本概念为魂,以知识的内在联系为线,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多方位、多角度 的再现。在知识再现的过程中,对学生要有更新、更高的要求,使他们对旧知识有新的认识和理解。这个“新 ”,蕴含着学生的一种新的学习能力。 二、要抓准关键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以恰到好处的“提示”。这一“提示”,绝非是将新知识、新内容 指点给学生,也绝非讲授;而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朝着教师提示的方向去探索、去发现、 去认识、去提高。 三、要设计精当 在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问题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发现的机会,有充分思考、探索、 研究的时间,使他们都能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创造性。 四、要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思考方法和见解,要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各 自不同的思路,以及有哪些闪光的东西或较深的理解,教师从中得到准确的反馈,从而确定下一步训练的内容 和方法。 五、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造更多思考、争论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内在潜力,促使他们不 断地产生创造的欲望。学生在不断探索发现的过程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若干次错误或不完善的思考。教 师则努力使他们在活跃的思维中,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增长,数学能力随之逐步提高。 下面仅就一节课来具体阐述。 应用题训练 一、教学内容:“求和、求剩余”的加减应用题(一年级第二学期 北京市实验教材) 二、课型:训练(系统整理、发散型) 三、教学目的: 1.加深理解“和”的概念,掌握有关加、减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以“和”的概念为核心,从整体高 度寻求解题的方法。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把数学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 六年级数学 教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论文篇1: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及实践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 经验 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基于此认识,我认为在新教材的教学中,应体现以下几点: 一、 源于生活,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以教材为蓝本,注重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 现实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如教学“认位置”,以学生眼前的教室为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的场景,让学生在从指定观察到自由观察、换位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不光会表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还能感受到物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从而使学习变成一种主动探索的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比起现实情境来,幻想的情境更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给他们带来深刻的内心体验。 儿童 最富于想象和幻想,儿童的世界最是千奇百怪、色彩斑澜。儿童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成人常常不可理喻,就像教材中的“小兔采蘑菇”、“青蛙跳伞”、“小蜜蜂采蜜”等,我们认为不合逻辑常理,孩子们却兴趣盎然。因此,我们需要保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善于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努力避免成人化的说教,这样,才能捕捉到一幅幅令他们心动的画面,设计出一个个可亲可近的情境。 例如教学“比一比”通过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蓝猫邀请大家参观客厅来导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引导学生发现猫大哥客厅里的数学秘密,学生兴趣高涨。又如教学“统计”,借助媒体创设大象过生日的情境,并以此为线索展开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数学学习必须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 如在教学“比一比”时,通过找教室周围的物体的长短高矮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 如在学习“认位置”后,回家观察一下自己的卧室,并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一下卧室内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然后说给爸爸妈妈听。观察一下自家房屋周围、村庄周围都有些什么,到学校后,和小伙伴交流。 又如在学习了“统计”后,问学生你准备统计什么?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学而有用的喜悦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一。一年级的小孩子正如他们在课堂上所说的那样,“我把我的书包分类清理好了”、“我学会了数数,上次家里来了好多客人,我就知道摆多少双筷子了”、“我学了加减法,就可以帮助妈妈上街买菜,不会算错钱了”,也就像家长说的那样,“我的孩子回家把他的玩具和他书包里的书都分类收拾好了,真不错!”“我的孩子现在都会自己看钟去上学了”。可见,新教材在培养学生数感和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劳动意识,体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总之,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来于生活、归于生活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论文篇2:浅谈数学的创造性学习 什么是数? 开天辟地之初,人类就开始与数打交道。数即是数目的意思。正如《汉书·律历志上》云:“数者,一十百千万也。” 数进入数学体系就成为它的最基本概念之一,数的概念是随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并且永无止境地发展着。从古至今,以自然数为开端,接着是有理数与无理数、正数与负数、实数与虚数,直至复数,共同构成数的概念不断拓展的系列。每一次拓展都是一次创造思维的跃升。 什么是数学?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古时候,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便获得了数的概念和一些简单几何形体的概念。自此开始,到16世纪,创立了包括算术、初等代数、初等几何和三角的初等数学。17世纪引入变量概念是数学发展史中的转折点,这使得运动和辩证法进入数学,开始研究变化中的量与量之间相互制约关系和图形间的相互变换。近年来,由于数学在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广泛应用,又由于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学对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重要作用也显示得更加清楚了。至今,现代数学已经形成了包括数理逻辑、数论、代数学、几何学、拓扑学、函数论、泛函分析、微分方程、概率论、数理统计、计算数学及边缘学科运筹学、控制论等在内的庞大体系。 与数的发展一样,数学发展史也是创造思维不断发展的历史。 数学是中小学生的主科。数学学习是中小学生增长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广阔天地。 一.驴唇怎能对得上马嘴呢 阴错阳差的巧事,张冠李戴的误会,在大千世界,这等笑话,时有发生。可是,在数学课上,难道也会发生驴唇不对马嘴的事情吗? (一)平地起风雪 话题是从一道浅显的代数题引发的。这是一个发生在某中学初一新生的一节数学课上的小 故事 。快下课时,老师出了一道题:“若a为自然数,说出a以后的7个连续自然数。”一个小女孩举手抢答:“a,b,c,d,e,f,g。”话音刚落,便引起哄堂大笑,老师也愕然了。女孩觉察到,自己的答案,驴唇不对马嘴。出了笑话,落个满脸通红。 接着,一个男孩起来补正:“a+1,a+2,a+3,a+4,a+5,a+6,a+7。”尔后,下课铃响了。 事情平平常常。一个女孩答错了题,一个男孩纠正过来,全班同学都明白了正确答案。下课,大家就都散了。 那么,这件事是否到此就算了结了呢? 请思考10分钟,然后,发表你的见解。 单兵——我看是了结了。老师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也完成了学习任务。 焦小敏——如果说没有了结,那就是老师还得 教育 同学们,不要把这事当成奚落那位小姑娘的笑柄。 张娟——还有,班上的同学也有义务鼓励那位小姑娘。 赵老师——直截了当地说,我认为没有了结。因为任何结果都有原因。小姑娘答成“a,b,c,d,e,f,g”这是她思维的结果。那么,她一定有个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其中深藏着错误的原因。老师与那个小姑娘的任务是找出原因,避免再错。如若不然,再遇类似问题,也许她又答成“甲、乙、丙、丁、戊、己、庚” 呢。 肖冬春——我同意这种看法。换句话说,知道男孩答案正确,并不等于找到自己的错误原因。 韩小彧——前面几位同学的发言,从不同的角度,各有各的道理。但是,又都有一个绝对化的框框束缚着。这就是姑娘的答案一无是处;小男孩的答案绝对正确,天衣无缝。这个框框正是上面5个发言的潜在的共同前提。当然,错误答案之正确部分及正确答案之不足部分,如果真有,我现在还未想出。 赫峰——她提出的问题,是一条崭新的思路,很有启发。我发现小姑娘的答案中有一个合理的因素,7个字母与题目要求的7个自然数合得上。 曹博——这么说来,错误答案中的合理因素,可不止这一个。题目要求“a以后”,按照英语字母表由b到g都在a以后。 姚树——题目要求“连续”,按英语字母表,从a到g是连续的,并没断开,也没跳跃。 祝越——7个符号都可以表示自然数。这一点。也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李河——这么说来,“a以后”、“7个”、 “连续”、“自然数”4大要素都合乎题目要求,错在哪里呢? 讨论至此,真是平地起风云。看来已经结束的问题,却又引出一片新话题。况且本来被公认为绝对错误的答案,现在却找不到一点破绽了。 (二)罕见的对话 正像大家的看法一样,当堂听课的主任觉察到:这件事并未结束。 下课后主任与老师讨论,老师认为“a+1”到“a+7”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全班已懂,教学任务已告完成。主任又去问学生。大家说那个小女孩在小学时,特别喜欢英语。主任领悟了:小学时只是在 英语学习 中才见到过a,题目似乎要求写出“a以后的7个”来,自然,a,b,c,d,e,f,g”在头脑中出现了,又在口中说出了。这正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副定势起了作用。 尔后,主任将女孩找到办公室。先肯定她喜欢英语,大胆举手的优点,接着是双方一连串的对话。 “那题明白了吗?” “明白了。” “你的答案呢?” “全错了。” “一点对的地方也没有?” “没有。” “一丁点儿都没有?” “没有。” “真的吗?” “我没想过。”(唉!没有想过就坚定地认为自已全错了!) “现在想想看。” “想不出。” “b,c,d,e,f,g,不是在a以后吗?” “是”。 “字母不是说了7个吗?” “是”。 “7个字母,排列有序,为什么不跳着说呢。” “题目上说……” “你看,‘a以后’、‘7个’、‘连续’,都有了。这些字母又都能表示自然数。那么,哪有错的地方呢?” “咦,怎么没有错的地方了呢?” 最后,在主任启发下,发现了错误:对于这些字母,没有给出符合题意的数学含义。一句话,把英语字母转化为数学符号的任务,没有完成。 找出错误原因,就能纠正错误。简单说,将7个英语字母赋予符合题意的数学含意就是了。这样,找到了与众不同的答案:若a为自然数,令a'=a+1,b=a+2,c=a+3,d=a+4,e=a+5,f=a+6,g=a+7,则a',b,c,d,e,f,g”便是正确答案。 就是这样,正确与错误之间,只有一小撇之差。 还应指出,运用这种灵活变通的 思维方式 ,求解此题,正确答案是无穷尽的。即使是“甲、乙、丙、丁、戊、己、庚”,只要将其赋予符合题意的数学含义,也能成为正确答案。这么看来,把“a+1,a+2,a+3,a+4,a+5,a+6,a+7”看成唯一正确答案,失之于思维呆板,并且导致片面性和绝对化。 (三)深刻的启示 中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错误常见,改错也常见。但是,这样的改错方式从未见过。 这样的改错方式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是多方面的。 1.在变通性的动态思考中更深刻地掌握数学新原理 掌握数学概念和原理,运用相关概念、原理解答数学问题,从而获得系统的数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这是数学学习的基本任务。 用符号表示数是代数学的根本特点。在小学算术中只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固定的具体数目。而在中学代数中,就要用抽象符号表示多种多样的数学含义。用符号表示数的课题,是代数起始课的重点和难点。上面的题,正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个代数原理而设计的。 两种改错方式对理解原理的作用是不同的。先看一般方式: a,b,c,d,e,f,g→a+1,a+2,a+3,a+4,a+5,a+6,a+7 再看变通方式: a,b,c,d,e,f,g→令a'=a+1,b=a+2,c=a+3,d=c+4,e=a+5,f=a+6,g=a+7→a',b,c,d,e,f,g 后者增加“令a'=a+1,……,g=a+7”的一步,同时也就增加了“a'~g”的新的答案形式,最后回到“a+1,……,a+7”的答案。中间增加两步推导,都运用了“符号表示数”的原理。这样,也就加深了对这一原理的理解。 总之,对比两种处理方式,后者更有利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2.创造思维能力在运用中得到增长 运用变通性方式改错,不仅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创造思维能力的增长。 变通性改错方式,加大了思维难度,是进行 发散思维 而获得的结果。当然,这也不是唯一的结果。更为重要的是:原来被认为解法唯一,现在变成无穷了。这就启发我们提出问题: (1)数学概念和数学原理统统都是永恒不变的吗?其表述方式是唯一的吗? (2)被认为只有一种解答 方法 的数学题是统统都不会有第2、第3种解决方法吗? 当我们对这两个问题得出“不见得”的结论时,那么对今后的数学学习产生的影响,也就在其中了。即不以固定方式掌握数学概念、原理和题目解法为满足,而还要运用创造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对每一个数学课题予以审视,积极发掘可能蕴含着的新内容、新方法、新的推理和新的表达方式。 这样坚持下去,就会收到数学学习能力与创造思维能力同步超常增长的效果。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论文篇3: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 原则之一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以小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为宗旨,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 方法。《课程方案》对小学阶段的教育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这个培养目标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为体 现小学阶段性质和任务而设计的国家要求,也就是国家关于知识和能力的质量标准;另一方面是为体现小学生 身心发展规律的个性发展要求。落实到小学数学课,国家质量标准就是要求小学生具有初步的运算技能、逻辑 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四项,这个任务主要由小学数 学的学科课(或者叫必修课)来担当。至于发展小学生个性的要求,《课程方案》明确提出主要由活动课来担 当,其教学目标就是“增强兴趣,拓宽知识,增长才干,发展特长”。有人会提出,这个要求在学科课所包含 的实际活动中就能做到,或者开展课外活动就可以实现。我认为这是误解。诚然,小学数学学科课所包含的实 际活动,诸如观察、实验、练习等,也能培养学生某些个性要素,但它服务的目的不同,它只是为学科课的教 学目标而服务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学科课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没有具体教学时间的界限;而小学数学活动课应 是以发展学生个性要素为首要目标的课型,每节课教学时间与学科课的教学时间相配合。还有,活动课也不同 于课外活动:①活动课属于课程的范畴,课外活动则是“在教学大纲范围之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各种教育活动 的总称”,它不属于课程的范畴;②活动课有一定的结构性,它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活动方式,而且教 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具有层次性,而课外活动则没有这种有序的要求;③活动课的设计和实 施要具有一定的规范,那就是活动课必须有教学纲要和活动课指导书,并严格按此规范实施教学进程,而课外 活动则不具备这个要求。 原则之二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淡化选拔教育,做到“人人受益”。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初级 阶段的教育,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普及教育,平等教育,应当强调其普及 性,淡化其选拔性。”这个要求不仅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活动中要落实,更要在各科的教学活动中落实。学科类 课程的教学活动做到人人受益,比较好操作,因为学科类课程所担负的国家关于知识和能力的各项规定,由统 一的大纲和教材所列举,由国家规范的教学、考查等计划予以落实和检查。而活动课是以培养个性特征为标志 的新课型,系统的操作硬件尚在建立之中,有一定的难处。但是,我们应当这样理解:小学数学活动课所说的 “人人受益”,不应当以分数、成绩的提高来理解,应当从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予以解释。从活动课参予 程度讲,不要像组织数学课外活动小组那样,只允许少数数学 爱好 者参加,而应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从活动 课的课程设计讲,在学科课为每个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的条件下,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兴趣爱好 提供发展空 间;从活动课的教学效果讲,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有的学生数学知识、能力和爱好都得到提高,这是受益。 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有的学生数学知识和能力提高不甚明显,但是通过数学的橱窗对观察课外天地,观察实 际生活的兴趣产生了,这也是受益。更有甚者,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虽然没有引起学习数学的兴趣,但这种 活动课教学尝试在学生记忆中留下思维印象,能成为今后处理问题的一种思维参考,这也应该说是受益。纵或 阻塞了他们对数学的爱好,但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促使他们去爱好 其它 学科,也同样属于受益之列。一言以蔽 之,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受益,就是指小学生的个性要素,主要指兴趣和情感,通过数学的载体而得到发展。 原则之三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注意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保护“童心”。小学生的年龄阶段( 6~11、12岁), 在心理学上称为儿童期(或称学龄早期)。这一阶段,小学生不但身体发育进入了一个相对 平稳阶段,而且由于从一个备受家庭保护的幼儿变成必须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承担一定社会义务的小学生,这 就促使儿童心理特征产生质的飞跃,概括起来,就是产生了在幼儿期没有的“好奇、好动、好胜”的“童心” 。这三个“好”只有“好奇”“好动”充分得到发展,“好胜”的儿童价值特征才能得以建立。但是要注意, 要使“好奇”“好动”的心理状态健康成长,就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控制:①调控环境,促使小学生总是 保持向上振奋的心理状态。小学生向上振奋的心理状态的形成是立足于好奇感,而好奇感的永恒程度又依赖于 环境(包含教学环境)对小学生接受知识是否有一种愉快感。因此建立一种愉快接受教育的氛围是调控环境的 关键。小学数学活动课基于数学学科的抽象特点,愉快教育氛围的建立,特别要注意杜绝成人期望值的强加与 过量过高数学材料的灌输。就是说,不要设想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个个都成为数学神童;也不要认为 ,实施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就是灌输小学数学之外使小学生难以接受的成人处理数学的材料。②树立模仿典 型,促使小学生形成稳固的知识、能力体系和健康的行为与习惯。小学生的“好动”,是建立在模仿基础上的 好动,通过模仿,一旦成为小学生稳定的心理成分,就左右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为了促使小学生形成 稳固的知识、能力体系和健康的行为习惯,我们的教学活动就应当提供学生认为有趣的、益于拓广知识的模仿 典型。小学数学活动课所提供的模仿典型,就是根据数学的特征以及小学生的知识、能力条件,通过游戏、观 察、拼图、制作、不完全归纳等思维及操作办法,让学生得到学科课内所没有的、又能激发学生求知兴趣的数 和形的一些结论(但是不要证明)。这些结论,要求学生都记住它是次要的,掌握得到的过程则是教会模仿的 本意。只有这样,“好动”的心理特点才可以说在数学活动课里得到健康地培育。 原则之四
“数学小论文”是让学生以 日记 的形式描述他们发现的数学问题及其解决,是学生数学学习经历的一种书面写作记录。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小论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对你的学习有帮助!
小学 六年级数学 小论文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数学,经常从人们身边走过,生活中人们都离不开它,它为人们的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们的班级中经常要使用到数学,例如算单元平均分、统计校园电费……等等数不胜数,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购物,买过年吃的糖。超市里糖的花样可多了,有脆皮糖元一斤,牛皮糖元一斤,牛奶糖元一斤,酥酥糖元一斤,巧克力糖元一斤……但主要分为散称和包装。爸爸妈妈问我:“儿子,你希望买什么糖呢?”我望着玲琅满目的“糖果世界”,不知如何抉择是好,但我自幼喜好巧克力,所以我就选了巧克力糖。这时妈妈又给我出题了,他说:“那儿子,你说我们是买散称的呢,还是买包装的呢?”这我就摸不着头脑了,立即心算起来:散称的巧克力糖元一斤,包装的则一盒。散称的巧克力糖一包才10克,包装的巧克力糖一盒就有1000克呢!不过,单单看重量还不能决出胜负,就让我仔细算算——其实算这个并不难,直接用1000克=1千克 1千克=2斤 ÷2=(元) 元>元 所以散称比包装更划算!我高兴的把我得出的结果告诉妈妈,妈妈高兴的点了点头,夸我爱动脑筋,因此我也就成为了妈妈的"小会计"。
在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事情都能从一个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事变成一个个生动的数学题。我们常做的应用题,就是在生活中取材,再稍加改编而成的题目。这不,我又在做数学题时发现了一道趣题:
大河上有一座东西向横跨江面的桥,人通过需要五分钟。桥中间有一个 亭子。亭子里有一个看守者,他每隔三分钟出来一次。看到有人通过,就叫 他回去,不准通过。有一个从东向西过桥的聪明人,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 终于通过了大桥。
我初看这道题,一点头绪也没有,难不成坐船过去?这是不可能的。难道走了一会往回走?唉,这好像行得通……
我经过反复的计算,先想到了走到2分59秒的时候把头转回去,看守的人就会让我往回走,这样不就过去了吗?后来又想了一会,得出只要在走了2分30秒至2分59秒的时候往回走(最好不要到2分59秒的时候走,因为可能你还没转过头来,看守的人就发现了。),就可以成功过桥。
大家肯定都会说这么容易的题谁都会做,我拿出来吹嘘什么?不,这样子你就错了,我并没有在炫耀自己,我是在告诉大家数学在于联系生活思考,在于全心全意去领悟,而不是拿着别人的成果炫耀。
小学数学论文可以怎么写
数学小论文通过学生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观察和发现,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体会到数学贴近他们的生活,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起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通过引导学生对课堂中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实践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提高数学学习的实效;通过探究趣味题和智慧题,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现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谈谈数学小论文的几种具体写法。
1.一道数学题的解答。主要是学生对某一道有挑战性的题目简便的或与众不同的解法(包括一题多解)。例如,书后的思考题,奥数题,教师或家长布置的智慧题,数学刊物上的挑战题,平时自己在做题时遇到的有一定难度的题目等。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但发展了思维,而且体验到一种强烈的成就感,这对他以后数学的学习将是一个巨大的动力。
2.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现实问题。主要指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计算、分析现实问题,获得一种理性的思考。比如,有学生写道: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克水,那全国13亿人口每天可以节约1300吨水,发出了“人人节约一滴水,沙漠也能变绿洲”的感慨!还有学生写道:如果每个去银行储蓄的人每次都能为“希望工程”捐1角钱的话,全国那么多储蓄点捐到的钱可以资助多少贫困学生实现上学的梦想呀!学生能从这些角度通过数学的计算去思考社会意义,它的价值就能远远超过数学研究本身。
3.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主要用来记录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感兴趣并有亲身体验的有关数学的情境记录。写这种数学小论文的题材特别多,比如,有学生写到了人民币为什么只有1元、2元、5元而没有3元、4元、6元、7元、8元、9元的;再如,有学生写到了他家住的楼房每层有24级楼梯,那么他从1楼到5楼要爬多少级楼梯。这些都是生活中每天要经历的很平常的事,但学生一旦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和思考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问题,就在数学和生活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课堂上的数学问题。主要指学生在课堂数学学习过程中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发现。这对学生数学学习非常有帮助,比如,有个学生在学习画三角形的高时,发现书上介绍了锐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而钝角三角形只介绍了一条高。她在课后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尝试,画出了钝角三角形的另外两条高,在得到老师的肯定后,欣喜万分,连忙写下了《我发现了钝角三角形的另外两条高》这篇数学小论文。
5.数学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指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获得的启示和得到的结论等。比如,有个学生在教师还没有上实践活动课“可能性”之前,自己看书并根据书上的内容用红、蓝铅笔去摸,自己动手去探索并验证规律,事后写了一篇 心得体会 ,写出了她在动手实践过程中的想法和体会,让她觉得其乐无穷。
6.数学童话。主要指学生发挥丰富的 想象力 ,用童话的形式(其中包含着数学论述)来记录看到的数学世界。这是语文学科和数学学科一种很好的整合,那种独特的视角,生动的语言描述,让教师耳目一新。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集锦
数学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手抄报,希望大家喜欢。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1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2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3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4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5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6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7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8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9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10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11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1:
最近,我们学习了圆柱、圆锥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式。我认真学习了课内知识,并做了一些课外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综合学习和练习情况,我对相关知识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此方面的考好主要有一线六个方面:
一是卷。就是把一个长方形形状的纸卷成圆柱的形状,然后算圆柱的最大体积。例如:一个长12,56米、宽9。42米的长方形,卷成一个圆柱,重叠部分忽略不计,求圆柱的最大体积。这种题目有两种可能,以长为圆形或以宽为圆形。因此,要把这两种可能都算出来,然后比较。这种题目要注意的是:必须看清楚是用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卷成圆形。
二是转。就是把一个长方形的纸,延一条边旋转3600,求所得形状的体积或面积。举个例子:一个长方形长8厘米,宽5厘米,以长为轴旋转一周,算得到的形状的体积。一个长方形的纸,旋转一周得到的形状是圆柱体,然后利用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就能得到答案。这种题目要注意是用什么形状的纸旋转的。
三是削。就是一种形状的物体,按一定规则消除一些部分,计算剩下形状的体积或表面积,这种题目要注意的是:要把所有的可能全部计算出来,不能偷懒只计算一种。
四是铸。就是把一种形状的物体融化成液体,然后重新浇铸成另一个形状的物体。这种题目要抓住形状虽然变化,但体积不会这一关键点来考虑。
五是增。就是在一种形状上再继续增加一种形状。这种题目路要注意增加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六是切。就是吧把一种形状切成几段,然后告诉你增加了什么,增加了多少,让你计算原理的,这种题目要看清楚是怎么切的,切了以后有什么变化,面积如何增加,等等。
以上是我对近期学习内容的总结和思考,大家说数学是不是很神秘而又充满趣味呢?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2:
今年春节前,我们回了外婆家乡——电白。那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周围都是山,还有一个大水库。这里的人们都是吃自己种的菜。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大块的菜地。
这天我们让外婆带我们去看看她的菜地。我们来到田里,一眼望去,绿油油一片映入我的眼帘,就像一块块毫无瑕疵的碧玉。慢慢看去,地里种的是各种各样的蔬菜。突然,外婆问我:“羡欣,我要你算一算这块田的面积,这块田是梯形的,上底是9米。下底是14米,高是下底的二分之一,那么这个田的面积是多大?”我想刚好可以利用这学期的'知识: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然后先算高:14÷2=7(米),接着按梯形的公式来计算:(9+14)×7÷2=80。5(平方米),最后等于80。5平方米,于是我回答外婆:“这块田有80。5平方米。”外婆说:“嗯,没错,那你再算一算如果这块田种的是大白菜,每颗菜占地面积是225平方厘米,这一块地共能种多少棵白菜?”我灵机一动:把225平方厘米化成0。0225平方米。然后80。5÷0。0225≈3577(棵)。外婆欣慰的说:“嗯,不错,不错,看来你数学学的不错,要知道,在生活中数学可是有很大用处的。”我笑着点点头。
在生活中处处都会用到数学,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数学。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3:
今天在数学的课本中看见了一道题“生活中的数学题”。题目是:“我们国家大约13亿的人口,如果我们每人每天节约1角钱,如果这样的话,我国全国就节约了约1300万元了。如果小学生从一年级到大学大约要节约1万几千元钱了,那么这笔钱可以供给1805位失学没钱上学的小朋友,把这笔钱给那些人,那岂不是很好吗!”
看了上面的信息,我想啊:可真是人多力量大啊。突然我想起来了,人多力量大?不好的啊,因为我想了想:如果这大约13亿的人口,都浪费了1滴水,那么一共约浪费13亿滴水了,那么大家想一想13亿滴水大约有多重呢?
我做了一个小实验:在水龙头下面滴1000滴水,用称称了一下,1000滴水重200克,我又动笔算了一下。
1300000000÷1000×200=260000000(克)
260000000克=260吨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呀:如果按每人一个月用了一吨水计算的话,那么260吨水就足足可以用上2年了。我去问我父亲:“1吨水能够发多少度的电?”父亲说:“1吨水能发100度的电。”那也就是说260吨的水可以发26000度的电了。
哇!我一下子惊呆了,260吨水竟然可以发挥这么多的作用啊!所以我们现在要节约所有的水,不要浪费掉一滴滴的水了,我们要养成节约这个好习惯,不能再浪费了。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4:
下午父亲从顺德回来了,吃过晚饭,父亲说:“飞飞,我来考考你数学,好不好?”我拍着胸脯说:“没问题 !”父亲说:“这个月我涨工资了,我比你妈工资高,我俩的月工资加起来是3500元,月工资差是300元,你说我一个月拿多少工资?” 听了父亲的话,我动手在纸上画出了线段图帮助我理解,
我很快算出了答案,并且告诉父亲。首先把母亲的工资看作和父亲同样多,那么父亲、母亲的月工资一共是3500+300=3800(元),再把月工资和平均分成2份,求出的1份就是父亲的月工资。就是3800/2=1900(元)。
父亲听了,满意地直点头。这时,正在做饭的母亲对我说:“你还有其它方法吗?”我静下心来再次观察、思考,我发现此题关键是找出以谁作标准的问题,标准不同,方法也就不同。于是,我有了第二种方法:“就是以母亲的工资作标准,假设父亲和母亲的工资同样多,那么俩人的月工资和就是3500-300)=3200元,再把月工资和平均分成2份,求出的1份就是母亲的月工资最后加上父亲比母亲多的300元,就是父亲的月工资啦,也就是3200/2+300=1900(元),对不对?”父亲听了,满意的点点头,“看来奥数班没白上嘛!哈哈!”父亲还表扬了我,都是数学帮了我忙呀!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 1、数学格言:1、 数学是无穷的科学.——外尔(Weil)2、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哈尔默斯( )3、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终止或衰亡.—— 希尔伯特(Hilbert )4、 数学中的一些美丽定理具有这样的特性:它们极易从事实中归纳出来,但证明却隐藏的极深.——高斯 (Gauss)5、数学是科学的皇后,而数论是数学的皇后 ——高斯(Gauss) 6、数学比喻:古希腊哲学家芝诺号称"悖论之父",他有四个数学悖论一直传到今天.他曾讲过一句名言:"大圆圈比小圆圈掌握的知识要多一点,但因为大圆圈的圆周比小圆圈的长,所以它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就比小圆圈大,因此更感到知识的不足,需要努力去学习".7、 把数学当成一门语言学习,学会每一个术语的用法,熟悉每一个符号的意义8、不要放过任何一道看上去很简单的例题——他们往往并不那么简单,或者可以引申出很多知识点.9、会用数学公式,并不说明你会数学.10、如果不是天才的话,想学数学就不要想玩游戏——你以为你做到了,其实你的数学水平并没有和你通关的能力一起变高——其实可以时刻记住:学数学是你玩“生活”这个大游戏玩的更好!2、数学故事: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1+2+3+ .+97+98+99+100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 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1+2+3+4+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4+3+2+1 =101+101+101+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3、数学小问题:(1)在下题数字之间分别添上合适的运算符号.1()2()3()4=1 1()2()3()4()5=1 1()2()3()4()5()6=1 1()2()3()4()5()6()7=1 1()2()3()4()5()6()7()8() =1 (2)改正一个错的符号.1+2+3+4+5+6+7+8+9=44 1+2+3+4+5+6+7+8+9=50 1+2+3+4+5+6+7+8+9=86 1+2+3+4+5+6+7+8+9=39 1+2+3+4+5+6+7+8+9=31。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 第一写关于数学的名言 罗素说:“数学是符号加逻辑” 毕达哥拉斯说:“数支配着宇宙”哈尔莫斯说:“数学是一种别具匠心的艺术” 米斯拉说:“数学是人类的思考中最高的成就” 培根(英国哲学家)说:“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 布尔巴基学派(法国数学研究团体)认为:“数学是研究抽象结构的理论” 黑格尔说:“数学是上帝描述自然的符号” 魏尔德(美国数学学会主席)说:“数学是一种会不断进化的文化” 柏拉图说:“数学是一切知识中的最高形式” 考特说:“数学是人类智慧皇冠上最灿烂的明珠” 第二写关于数学的意义 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逻辑推理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它的基本要素是:逻辑和直观、分析和推理、共性和个性。虽然不同的传统学派可以强调不同的侧面,然而正是这些互相对立的力量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综合起来的努力,才构成了数学科学的生命力、可用性和它的崇高价值。 第三写关于数学的小故事 数学名人小故事-康托尔 由于研究无穷时往往推出一些合乎逻辑的但又荒谬的结果(称为“悖论”),许多大数学家唯恐陷进去而采取退避三舍的态度。在1874—1876年期间,不到30岁的年轻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向神秘的无穷宣战。他靠着辛勤的汗水,成功地证明了一条直线上的点能够和一个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也能和空间中的点一一对应。这样看起来,1厘米长的线段内的点与太平洋面上的点,以及整个地球内部的点都“一样多”,后来几年,康托尔对这类“无穷 *** ”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通过严格证明得出了许多惊人的结论。康托尔的创造性工作与传统的数学观念发生了尖锐冲突,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攻击甚至谩骂。有人说,康托尔的 *** 论是一种“疾病”,康托尔的概念是“雾中之雾”,甚至说康托尔是“疯子”。来自数学权威们的巨大精神压力终于摧垮了康托尔,使他心力交瘁,患了精神分裂症,被送进精神病医院。 真金不怕火炼,康托尔的思想终于大放光彩。1897年举行的第一次国际数学家会议上,他的成就得到承认,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罗素称赞康托尔的工作“可能是这个时代所能夸耀的最巨大的工作。”可是这时康托尔仍然神志恍惚,不能从人们的崇敬中得到安慰和喜悦。1918年1月6日,康托尔在一家精神病院去世。 最后,可以写关于数学的笑话 小明小学数学考试,回来后他妈问他考得怎么样.小明说:"我基本上会做,但有一题3乘7,我怎么也想不出来.最后打铃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写了个18." 归纳、总结六年级上、下册课本的数学解题方法最好能剪短点,写在手 一、借助图表法.二、整体思维法 1.化零为整:有一些问题,按常规方法求解比较麻烦,但如果将问题看作一个整体,这样解题效果特好.2.化整为零: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看成是由许多比较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的,当这些简单问题都解决后,原问题也就解决了,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化整为零的思维方法.三、以退为进法所谓以退为进的思维方法是指在解决复杂的问题时,将其退回到最简单的情况,由此获得启发,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的一种思维方法.四、逆向思维法当某一思路出现障碍时,能够迅速地转移到另一思路上去,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思维过程五、巧妙列举法所谓列举思维法,它是根据题目某一方面的要求一一举出(不可遗漏)基本符号要求的数据;然后从中挑选出完全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六、设特殊值法在数学中特殊化可以指用具体的数字去进行代入也可以指就”极端”的情况进行考虑还包括作出具体的图形等.在解题中有选择地取一些特殊的值代入所求问题中研究解的情况使问题迅速获解..够用了吧?给你点参考网址一片诚心,朋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都这么长时间了,帮忙采纳一下呗!。 小学六年级四季风光手抄报 最后一缕最美,最美的斜阳又踏上了归家的远程.此时的农家生活正是我们最向往的那种温馨而又亲和的家,那种农民们劳作回来后感到的舒适而又温暖的家. 这样的生活只有这里才会有,不知多少个春春秋秋,不知多少个日日夜夜,匆匆的依旧一片片滑落下来,依旧一片片舒展开来,不管是开花结果还是枯萎荒凉. 这儿仿佛已经隔离了多年,而多年的遗忘总也寻找一块心灵洁净的土壤,在饥饿时添饱肚皮,在快乐时自由来往. 也不知走了多少年,时钟的步子是那样长,永远的走,只是永远的停留,停留了若干年,若干年只是求得这种安定与幸福的农家生活,让这里的人感到了生命的真实与心灵的执著. 这里的动物爱那种傍晚一群一队地站在门外享受那余光普照的生活,这里的人们更爱那种饭后踏上最后一缕阳光寻求幸福的生活. 心在流浪,血却在这儿飞溅? 让美丽的生活洞穿生命,这里会让一切更壮美,更美丽? 平缓的山坡上镶嵌着一块块粉红色的荞麦田,路边铺着碧绿的青稞地,圆木建成的围栏顺着弯弯曲曲的土路,一直通向远方的原始森林,藏式吊脚楼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路旁,煮奶茶的淡蓝色烟雾中,牛群、羊群时隐时现……整个氛围呈现着一种中世纪乡土意味. 黄龙乡 *** 所在地是一个山区小集镇,颇富特色.全乡主要佬民为内地移民的汉族,为适应环境,长期以来他们在房屋建筑、饮食等方面都已具有明显的藏区特点,但日常生活习俗仍然保持着汉族的习惯,形成较为独特的民风民情.游人如果到当地农家作客,通常都会受到热情的款待,品尝酥油茶,喝一碗青棵酒,再骑上主人的高头大马去山间牧场一游,能充分领略到这里的田园风光. 数万亩挑花梨花和数十万亩金黄菜花,把彭州乡下点染的缤纷斑斓,构成了彭州旖旎的川西风情.日前,以中国乡村游为主题的2006彭州首届田园赏花节在葛仙山镇和红岩镇拉开大幕. 此次田园赏花节由彭州市人民 *** 主办、葛仙山镇、红岩镇人民 *** 承办,从3月18日起将延续至5月份. 开幕当天,在葛仙山熙玉园区和红岩梨花坪,数以万计的市民,踏着绿茵,赏花于浅丘田园,并参加了以“中国乡村游”为主题的2006彭州首届田园赏花节开幕式. 四川省人民 *** 副秘书长敖玉明宣布田园赏花节开幕. 漫步于乡间小路,观赏成片的菜花、梨花、桃花,体验乡村的淳朴自然,一杯清茶和着清凉的心境,这三月的乡下是一幅别致的画卷. 一条条小河宛如蓝色的缎带缠绕着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远处一座座造型古朴、色彩和谐的小屋,一派美丽动人的田园风光! 一座座古老的风车,风车的风叶像张开的翅膀,迎风转动,与绿草、野花构成了独特的景致更为这童话般世界增添神奇色彩! 一对对色彩鲜艳、精致绚丽,象征着甜蜜爱情的木鞋!还有那华丽的郁金香倾倒无数情人…… 郁金香飘香的季节,娇艳妩媚的女孩的笑容如花传芬芳…… 黄龙乡 *** 所在地是一个山区小集镇,颇富特色.全乡主要佬民为内地移民的汉族,为适应环境,长期以来他们在房屋建筑、饮食等方面都已具有明显的藏区特点,但日常生活习俗仍然保持着汉族的习惯,形成较为独特的民风民情.游人如果到当地农家作客,通常都会受到热情的款待,品尝酥油茶,喝一碗青棵酒,再骑上主人的高头大马去山间牧场一游,能充分领略到这里的田园风光. 幽幽湖边,风车,绿草,小房,多惬意 红红火火郁金香花田,阵阵芳香,风车悠悠转!这是梦吗? 高高的建筑也是一种艺术品,古典、优雅,像一幅浓郁的油漆彩画! 到处弥漫着绿色,连空气也飘着青草味 四周一片绿油油,绿色的惊艳,风车也停下来,陶醉在美景中…。 【科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手抄报要急】 物质变化就是说物质的形态或者种类发生了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是说物质的种类不变,只是形态变了,比如说,冰,水和水蒸气都是水,只不过一个是固态的水,一个是液态的,还有一个是气态的,但他们的分子都是水分子.化学变化是说物质的种类有变化,即生成了新的物质.比如说,汽油燃烧变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他从汽油分子变成了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前后对比,显然是发生了物质种类上的变化,因为汽油,二氧化碳和水显然不是一样东西.颜色变化、气体产生、温度变化、ph变化,他们都既有可能是物理变化,也有可能是化学变化,或者两者都是状态改变只是物理变化.铁熔化成铁水是一种典型的物理变化,因为铁还是铁,物质种类没变,只是从固态的变成液态的了.。
六年级数学的手抄报内容
导语:在数学的领域中, 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六年级数学的手抄报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数学格言:
1、 数学是无穷的科学. ——外尔(weil)
2、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哈尔默斯( )
3、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 它就充满着生命力, 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终止或衰亡.—— 希尔伯特(hilbert )
4、 数学中的一些美丽定理具有这样的特性: 它们极易从事实中归纳出来, 但证明却隐藏的极深.——高斯 (gauss)
5、数学是科学的皇后,而数论是数学的皇后 ——高斯(gauss)
6、数学比喻: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号称"悖论之父",他有四个数学悖论一直传到今天。他曾讲过一句名言:"大圆圈比小圆圈掌握的知识要多一点,但因为大圆圈的圆周比小圆圈的长,所以它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就比小圆圈大,因此更感到知识的不足,需要努力去学习"。
7、 把数学当成一门语言学习,学会每一个术语的用法,熟悉每一个符号的意义
8、不要放过任何一道看上去很简单的例题——他们往往并不那么简单,或者可以引申出很多知识点。
9、会用数学公式,并不说明你会数学。
10、如果不是天才的话,想学数学就不要想玩游戏——你以为你做到了,其实你的数学水平并没有和你通关的能力一起变高——其实可以时刻记住:学数学是你玩“生活”这个大游戏玩的`更好!
2、数学故事: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 高斯叫住了!! 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505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3、数学小问题:
(1)在下题数字之间分别添上合适的运算符号。
1()2()3()4=1
1()2()3()4()5=1
1()2()3()4()5()6=1
1()2()3()4()5()6()7=1
1()2()3()4()5()6()7()8() =1
(2)改正一个错的符号。
1+2+3+4+5+6+7+8+9=44
1+2+3+4+5+6+7+8+9=50
1+2+3+4+5+6+7+8+9=86
1+2+3+4+5+6+7+8+9=39
1+2+3+4+5+6+7+8+9=31
古时候,有一位糊涂的县官,因为听信他师爷的谗言,就把无辜的张三抓了起来,在审问时,他对张三说:"明天给你最后一次机会,到时我这里有两枚签,一枚签上写着'死'字,另一枚签上写着'生'字,你抽到哪一枚签,就判你什么。"小朋友,如果让张三抽的话,可能会怎样呢?"
可是,一心想害死张三的师爷却在两个签上都写了一个"死"字,小朋友,如果再让张三抽的话,结果会怎样呢?幸亏张三的一位朋友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第二天,县官在开堂时,让张三抽签。张三抽了一枚签,连忙吞进肚子里。县官只好打开另一枚签,发现上面写着"死"字,以为张三抽到的是"生"字签,就只好放了张三。
小明是个喜欢提问的孩子。一天,他对0—9 这几个数字产生了兴趣:为什么它们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呢?于是,他就去问妈妈:“0—9 既然叫‘阿拉伯数字’,那肯定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了,对吗?妈妈。”
妈妈摇摇头说:“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印度人发明的。大约在1500 年前,印度人就用一种特殊的字来表示数目,这些字有10 个,只要一笔两笔就能写成。后来,这些数字传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觉得这些数字简单、实用,就在自己的国家广泛使用,并又传到了欧洲。就这样,慢慢变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数字。因为阿拉伯人在传播这些数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就习惯了称这种数字为‘阿拉伯数字’。”
小明听了说:“原来是这样。妈妈,这可不可以叫做将错就错?”妈妈听了小明的话,笑了。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长时间,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
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们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唐僧很快说出他们每人摘桃子的个数。你知道他们每人摘了多少个桃子吗?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把数学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 六年级数学 教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论文篇1: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及实践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 经验 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基于此认识,我认为在新教材的教学中,应体现以下几点: 一、 源于生活,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以教材为蓝本,注重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 现实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如教学“认位置”,以学生眼前的教室为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的场景,让学生在从指定观察到自由观察、换位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不光会表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还能感受到物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从而使学习变成一种主动探索的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比起现实情境来,幻想的情境更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给他们带来深刻的内心体验。 儿童 最富于想象和幻想,儿童的世界最是千奇百怪、色彩斑澜。儿童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成人常常不可理喻,就像教材中的“小兔采蘑菇”、“青蛙跳伞”、“小蜜蜂采蜜”等,我们认为不合逻辑常理,孩子们却兴趣盎然。因此,我们需要保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善于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努力避免成人化的说教,这样,才能捕捉到一幅幅令他们心动的画面,设计出一个个可亲可近的情境。 例如教学“比一比”通过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蓝猫邀请大家参观客厅来导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引导学生发现猫大哥客厅里的数学秘密,学生兴趣高涨。又如教学“统计”,借助媒体创设大象过生日的情境,并以此为线索展开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数学学习必须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 如在教学“比一比”时,通过找教室周围的物体的长短高矮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 如在学习“认位置”后,回家观察一下自己的卧室,并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一下卧室内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然后说给爸爸妈妈听。观察一下自家房屋周围、村庄周围都有些什么,到学校后,和小伙伴交流。 又如在学习了“统计”后,问学生你准备统计什么?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学而有用的喜悦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一。一年级的小孩子正如他们在课堂上所说的那样,“我把我的书包分类清理好了”、“我学会了数数,上次家里来了好多客人,我就知道摆多少双筷子了”、“我学了加减法,就可以帮助妈妈上街买菜,不会算错钱了”,也就像家长说的那样,“我的孩子回家把他的玩具和他书包里的书都分类收拾好了,真不错!”“我的孩子现在都会自己看钟去上学了”。可见,新教材在培养学生数感和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劳动意识,体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总之,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来于生活、归于生活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论文篇2:浅谈数学的创造性学习 什么是数? 开天辟地之初,人类就开始与数打交道。数即是数目的意思。正如《汉书·律历志上》云:“数者,一十百千万也。” 数进入数学体系就成为它的最基本概念之一,数的概念是随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并且永无止境地发展着。从古至今,以自然数为开端,接着是有理数与无理数、正数与负数、实数与虚数,直至复数,共同构成数的概念不断拓展的系列。每一次拓展都是一次创造思维的跃升。 什么是数学?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古时候,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便获得了数的概念和一些简单几何形体的概念。自此开始,到16世纪,创立了包括算术、初等代数、初等几何和三角的初等数学。17世纪引入变量概念是数学发展史中的转折点,这使得运动和辩证法进入数学,开始研究变化中的量与量之间相互制约关系和图形间的相互变换。近年来,由于数学在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广泛应用,又由于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学对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重要作用也显示得更加清楚了。至今,现代数学已经形成了包括数理逻辑、数论、代数学、几何学、拓扑学、函数论、泛函分析、微分方程、概率论、数理统计、计算数学及边缘学科运筹学、控制论等在内的庞大体系。 与数的发展一样,数学发展史也是创造思维不断发展的历史。 数学是中小学生的主科。数学学习是中小学生增长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广阔天地。 一.驴唇怎能对得上马嘴呢 阴错阳差的巧事,张冠李戴的误会,在大千世界,这等笑话,时有发生。可是,在数学课上,难道也会发生驴唇不对马嘴的事情吗? (一)平地起风雪 话题是从一道浅显的代数题引发的。这是一个发生在某中学初一新生的一节数学课上的小 故事 。快下课时,老师出了一道题:“若a为自然数,说出a以后的7个连续自然数。”一个小女孩举手抢答:“a,b,c,d,e,f,g。”话音刚落,便引起哄堂大笑,老师也愕然了。女孩觉察到,自己的答案,驴唇不对马嘴。出了笑话,落个满脸通红。 接着,一个男孩起来补正:“a+1,a+2,a+3,a+4,a+5,a+6,a+7。”尔后,下课铃响了。 事情平平常常。一个女孩答错了题,一个男孩纠正过来,全班同学都明白了正确答案。下课,大家就都散了。 那么,这件事是否到此就算了结了呢? 请思考10分钟,然后,发表你的见解。 单兵——我看是了结了。老师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也完成了学习任务。 焦小敏——如果说没有了结,那就是老师还得 教育 同学们,不要把这事当成奚落那位小姑娘的笑柄。 张娟——还有,班上的同学也有义务鼓励那位小姑娘。 赵老师——直截了当地说,我认为没有了结。因为任何结果都有原因。小姑娘答成“a,b,c,d,e,f,g”这是她思维的结果。那么,她一定有个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其中深藏着错误的原因。老师与那个小姑娘的任务是找出原因,避免再错。如若不然,再遇类似问题,也许她又答成“甲、乙、丙、丁、戊、己、庚” 呢。 肖冬春——我同意这种看法。换句话说,知道男孩答案正确,并不等于找到自己的错误原因。 韩小彧——前面几位同学的发言,从不同的角度,各有各的道理。但是,又都有一个绝对化的框框束缚着。这就是姑娘的答案一无是处;小男孩的答案绝对正确,天衣无缝。这个框框正是上面5个发言的潜在的共同前提。当然,错误答案之正确部分及正确答案之不足部分,如果真有,我现在还未想出。 赫峰——她提出的问题,是一条崭新的思路,很有启发。我发现小姑娘的答案中有一个合理的因素,7个字母与题目要求的7个自然数合得上。 曹博——这么说来,错误答案中的合理因素,可不止这一个。题目要求“a以后”,按照英语字母表由b到g都在a以后。 姚树——题目要求“连续”,按英语字母表,从a到g是连续的,并没断开,也没跳跃。 祝越——7个符号都可以表示自然数。这一点。也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李河——这么说来,“a以后”、“7个”、 “连续”、“自然数”4大要素都合乎题目要求,错在哪里呢? 讨论至此,真是平地起风云。看来已经结束的问题,却又引出一片新话题。况且本来被公认为绝对错误的答案,现在却找不到一点破绽了。 (二)罕见的对话 正像大家的看法一样,当堂听课的主任觉察到:这件事并未结束。 下课后主任与老师讨论,老师认为“a+1”到“a+7”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全班已懂,教学任务已告完成。主任又去问学生。大家说那个小女孩在小学时,特别喜欢英语。主任领悟了:小学时只是在 英语学习 中才见到过a,题目似乎要求写出“a以后的7个”来,自然,a,b,c,d,e,f,g”在头脑中出现了,又在口中说出了。这正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副定势起了作用。 尔后,主任将女孩找到办公室。先肯定她喜欢英语,大胆举手的优点,接着是双方一连串的对话。 “那题明白了吗?” “明白了。” “你的答案呢?” “全错了。” “一点对的地方也没有?” “没有。” “一丁点儿都没有?” “没有。” “真的吗?” “我没想过。”(唉!没有想过就坚定地认为自已全错了!) “现在想想看。” “想不出。” “b,c,d,e,f,g,不是在a以后吗?” “是”。 “字母不是说了7个吗?” “是”。 “7个字母,排列有序,为什么不跳着说呢。” “题目上说……” “你看,‘a以后’、‘7个’、‘连续’,都有了。这些字母又都能表示自然数。那么,哪有错的地方呢?” “咦,怎么没有错的地方了呢?” 最后,在主任启发下,发现了错误:对于这些字母,没有给出符合题意的数学含义。一句话,把英语字母转化为数学符号的任务,没有完成。 找出错误原因,就能纠正错误。简单说,将7个英语字母赋予符合题意的数学含意就是了。这样,找到了与众不同的答案:若a为自然数,令a'=a+1,b=a+2,c=a+3,d=a+4,e=a+5,f=a+6,g=a+7,则a',b,c,d,e,f,g”便是正确答案。 就是这样,正确与错误之间,只有一小撇之差。 还应指出,运用这种灵活变通的 思维方式 ,求解此题,正确答案是无穷尽的。即使是“甲、乙、丙、丁、戊、己、庚”,只要将其赋予符合题意的数学含义,也能成为正确答案。这么看来,把“a+1,a+2,a+3,a+4,a+5,a+6,a+7”看成唯一正确答案,失之于思维呆板,并且导致片面性和绝对化。 (三)深刻的启示 中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错误常见,改错也常见。但是,这样的改错方式从未见过。 这样的改错方式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是多方面的。 1.在变通性的动态思考中更深刻地掌握数学新原理 掌握数学概念和原理,运用相关概念、原理解答数学问题,从而获得系统的数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这是数学学习的基本任务。 用符号表示数是代数学的根本特点。在小学算术中只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固定的具体数目。而在中学代数中,就要用抽象符号表示多种多样的数学含义。用符号表示数的课题,是代数起始课的重点和难点。上面的题,正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个代数原理而设计的。 两种改错方式对理解原理的作用是不同的。先看一般方式: a,b,c,d,e,f,g→a+1,a+2,a+3,a+4,a+5,a+6,a+7 再看变通方式: a,b,c,d,e,f,g→令a'=a+1,b=a+2,c=a+3,d=c+4,e=a+5,f=a+6,g=a+7→a',b,c,d,e,f,g 后者增加“令a'=a+1,……,g=a+7”的一步,同时也就增加了“a'~g”的新的答案形式,最后回到“a+1,……,a+7”的答案。中间增加两步推导,都运用了“符号表示数”的原理。这样,也就加深了对这一原理的理解。 总之,对比两种处理方式,后者更有利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2.创造思维能力在运用中得到增长 运用变通性方式改错,不仅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创造思维能力的增长。 变通性改错方式,加大了思维难度,是进行 发散思维 而获得的结果。当然,这也不是唯一的结果。更为重要的是:原来被认为解法唯一,现在变成无穷了。这就启发我们提出问题: (1)数学概念和数学原理统统都是永恒不变的吗?其表述方式是唯一的吗? (2)被认为只有一种解答 方法 的数学题是统统都不会有第2、第3种解决方法吗? 当我们对这两个问题得出“不见得”的结论时,那么对今后的数学学习产生的影响,也就在其中了。即不以固定方式掌握数学概念、原理和题目解法为满足,而还要运用创造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对每一个数学课题予以审视,积极发掘可能蕴含着的新内容、新方法、新的推理和新的表达方式。 这样坚持下去,就会收到数学学习能力与创造思维能力同步超常增长的效果。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论文篇3: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 原则之一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以小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为宗旨,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 方法。《课程方案》对小学阶段的教育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这个培养目标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为体 现小学阶段性质和任务而设计的国家要求,也就是国家关于知识和能力的质量标准;另一方面是为体现小学生 身心发展规律的个性发展要求。落实到小学数学课,国家质量标准就是要求小学生具有初步的运算技能、逻辑 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四项,这个任务主要由小学数 学的学科课(或者叫必修课)来担当。至于发展小学生个性的要求,《课程方案》明确提出主要由活动课来担 当,其教学目标就是“增强兴趣,拓宽知识,增长才干,发展特长”。有人会提出,这个要求在学科课所包含 的实际活动中就能做到,或者开展课外活动就可以实现。我认为这是误解。诚然,小学数学学科课所包含的实 际活动,诸如观察、实验、练习等,也能培养学生某些个性要素,但它服务的目的不同,它只是为学科课的教 学目标而服务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学科课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没有具体教学时间的界限;而小学数学活动课应 是以发展学生个性要素为首要目标的课型,每节课教学时间与学科课的教学时间相配合。还有,活动课也不同 于课外活动:①活动课属于课程的范畴,课外活动则是“在教学大纲范围之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各种教育活动 的总称”,它不属于课程的范畴;②活动课有一定的结构性,它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活动方式,而且教 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具有层次性,而课外活动则没有这种有序的要求;③活动课的设计和实 施要具有一定的规范,那就是活动课必须有教学纲要和活动课指导书,并严格按此规范实施教学进程,而课外 活动则不具备这个要求。 原则之二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淡化选拔教育,做到“人人受益”。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初级 阶段的教育,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普及教育,平等教育,应当强调其普及 性,淡化其选拔性。”这个要求不仅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活动中要落实,更要在各科的教学活动中落实。学科类 课程的教学活动做到人人受益,比较好操作,因为学科类课程所担负的国家关于知识和能力的各项规定,由统 一的大纲和教材所列举,由国家规范的教学、考查等计划予以落实和检查。而活动课是以培养个性特征为标志 的新课型,系统的操作硬件尚在建立之中,有一定的难处。但是,我们应当这样理解:小学数学活动课所说的 “人人受益”,不应当以分数、成绩的提高来理解,应当从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予以解释。从活动课参予 程度讲,不要像组织数学课外活动小组那样,只允许少数数学 爱好 者参加,而应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从活动 课的课程设计讲,在学科课为每个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的条件下,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兴趣爱好 提供发展空 间;从活动课的教学效果讲,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有的学生数学知识、能力和爱好都得到提高,这是受益。 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有的学生数学知识和能力提高不甚明显,但是通过数学的橱窗对观察课外天地,观察实 际生活的兴趣产生了,这也是受益。更有甚者,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虽然没有引起学习数学的兴趣,但这种 活动课教学尝试在学生记忆中留下思维印象,能成为今后处理问题的一种思维参考,这也应该说是受益。纵或 阻塞了他们对数学的爱好,但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促使他们去爱好 其它 学科,也同样属于受益之列。一言以蔽 之,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受益,就是指小学生的个性要素,主要指兴趣和情感,通过数学的载体而得到发展。 原则之三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注意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保护“童心”。小学生的年龄阶段( 6~11、12岁), 在心理学上称为儿童期(或称学龄早期)。这一阶段,小学生不但身体发育进入了一个相对 平稳阶段,而且由于从一个备受家庭保护的幼儿变成必须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承担一定社会义务的小学生,这 就促使儿童心理特征产生质的飞跃,概括起来,就是产生了在幼儿期没有的“好奇、好动、好胜”的“童心” 。这三个“好”只有“好奇”“好动”充分得到发展,“好胜”的儿童价值特征才能得以建立。但是要注意, 要使“好奇”“好动”的心理状态健康成长,就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控制:①调控环境,促使小学生总是 保持向上振奋的心理状态。小学生向上振奋的心理状态的形成是立足于好奇感,而好奇感的永恒程度又依赖于 环境(包含教学环境)对小学生接受知识是否有一种愉快感。因此建立一种愉快接受教育的氛围是调控环境的 关键。小学数学活动课基于数学学科的抽象特点,愉快教育氛围的建立,特别要注意杜绝成人期望值的强加与 过量过高数学材料的灌输。就是说,不要设想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个个都成为数学神童;也不要认为 ,实施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就是灌输小学数学之外使小学生难以接受的成人处理数学的材料。②树立模仿典 型,促使小学生形成稳固的知识、能力体系和健康的行为与习惯。小学生的“好动”,是建立在模仿基础上的 好动,通过模仿,一旦成为小学生稳定的心理成分,就左右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为了促使小学生形成 稳固的知识、能力体系和健康的行为习惯,我们的教学活动就应当提供学生认为有趣的、益于拓广知识的模仿 典型。小学数学活动课所提供的模仿典型,就是根据数学的特征以及小学生的知识、能力条件,通过游戏、观 察、拼图、制作、不完全归纳等思维及操作办法,让学生得到学科课内所没有的、又能激发学生求知兴趣的数 和形的一些结论(但是不要证明)。这些结论,要求学生都记住它是次要的,掌握得到的过程则是教会模仿的 本意。只有这样,“好动”的心理特点才可以说在数学活动课里得到健康地培育。 原则之四
怎样才能写好数学的小论文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六年级数学论文500字以供大家学习。
六年级数学论文500字(一)
小学数学总复习不同于单元复习、学期复习,对学生来说,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所学的知识遗忘率高;对教师来说则感到时间紧、内容多,知识的综合性强,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复习效果。下面我就多年六年级数学教学所得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系统分析
在六年级的数学复习阶段开始前,老师要首先明确数学教学的目的、教学任务、知识范围、顺序与结构,教学重点与难点,这些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其次,要全面了解全班情况,知道每一位学生现在学到了什么程度,还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知识;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明确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起来,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结合六年级知识特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二、抓好基础
在六年级的数学复习中,首先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基础知识运用:一是概念。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每部分的知识点,把容易混淆的内容一一区别开来。比如:让学生判断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吗?等等。二是开拓视野。在数学复习中,老师要注重开拓学生的视野,不断反馈教学。比如:a的3/5与b的1/4相等,比较a、b大小(a、b都不为零)。解答完这个题,再给学生出一道题:甲班的4/5同乙班的3/4的人数相等,那么,甲班同乙班人数谁多谁少?稍微这么一改,有的学生就无从下手了。教师应提示学生a、b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那么甲班和乙班是班级的名称,它同a、b有何联系?这时候有的学生就明白了。三是公式推导。比如圆的面积、圆柱的体积、等计算公式的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让学生进行回顾,亲自实践、亲自品尝。四是知识对比。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意义,尤其是小数、分数的乘法意义,学生们容易混淆。要从整数乘法入手,看学生是不是写成几个数相加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真正理解他们的意义。五是计算能力。很多学生到了六年级,连基本加减乘除计算都算错,更谈不上应用题了。老师普遍认为是学生太粗心、不认真。追根溯源,原因还是在老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首先要让学生观察式子,进行分析,看是否能用简便方法,其次结合四则混合运算进行计算。学会了做题方法,还要让学生反复练习,检查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不断地反馈教学,让学生把知识掌握了,应用更灵活,计算准确率就高了。
三、能力的培养
一要注意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应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的能力。在复习量的计量和几何初步知识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巩固画图和测量的技能。二要培养一题多变的能力。重点是要抓住母题,使学生知道题目源于母题,万变不离其宗。通过改变条件、问题和情境,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还必须注意对学生进行解题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启发学生多思考,从而达到善于思考,逐步提高学生的应变及解题能力。三是是培养操作实践的能力。如:八宝粥公司请包装公司设计一个能装12罐八宝粥的盒子。[八宝粥罐子为圆柱形,底面直径6厘米,高13厘米]你准备怎样设计?(提示:包装盒一般可设计成长方体,要求需要多少硬纸板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所以我们应该想办法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即先确定八宝粥罐子怎么摆)这时不急于让学生做,让学生找易拉罐摆放。通过亲身实践可以获得直接感受把题解出来。但有的同学做得不切合实际,确定的长、宽、高不适中。所以教师必须把学生做的几种方法都一一列出来让学生比较。通过比较学生们选用最省料的方法。
四、学困生转化工作
作为教师要善于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到底困在哪里?用什么手段解决?我认为除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外,还要根据记忆和遗忘的规律,重视信息反馈原理的运用,及时巩固当堂效果;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科学训练,进行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知识素质,在这方面应做到:细水长流逐一补,以新带旧分散补,突出对象个别补。在班里成立几个小组,每小组选择一个学习好的负责,成绩好的学生教成绩差的学生,这样成绩差的学生进步了,成绩好的成绩更好了,整个班掀起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
六年级数学论文500字(二)
我们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知识,这些知识不但有趣而且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离开了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那我们的生活就无法像往常一样正常生活。可见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举个例子,如:银行存款分: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定期存款、活期、国债……这些存款形式各种各样,利率也有大有小,平时我们是这样计算利率的:本金×利率×时间=所得利息,然后还要从利息里扣除20%来上税(除国债外)之后剩下的80%的利息就是你自己应得的利息了。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这些百分数帮忙,恐怕银行就要宣布破产了。
再说科学家们发明的种种东西,气象学家测量的天气情况……这些多要经过各项认真的思考和精密的计算才能获得正确的答案。哪怕不小心写错一个小数点也就前工尽弃了。还有常在天空翱翔的宇航员们他们要操作上百个由数字组成的仪表,如果稍有不慎那么结果就是机毁人亡。可见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缺少,不可马虎的,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
数学不光只有这些价值,我们生活中处处可以见到并用到它。如:农民用几何图形,为了使农场更美观更好管理;工程师使用比例尺,为了让人们更好的了解这件东西;商农使用的四则计算,是为了更简单、准确的计算出该商品价值;制作各类统计表,是为了更好的统计资料,使人一看一目了然;使用百分数,是为了更好的计算出商品打折后的价钱及××率;这些计算表面积而使用进一法,是为了使用最少的材料做出合格的商品;计算容积或体积而使用去尾法,是为了确保无误的让物品存放而不溢出;同一类单位换算,是为了方便我们的计算;使用代数代表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是为了更方便地为研究和解决问题;再说一说球吧,把它切开使切开面积最大,那就要从球心o沿着直径切下,才能使切开面积最大,再细细想想我们有时切西瓜不就是这个道理吗?再看看各种数学知识还不都用在了生活中去了吗?
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思考,那么你一定能学好数学的,因为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六年级数学论文500字(三)
数学知识就像大海一样浩瀚,需要人们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探索。数学知识是必需掌握的,但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必不可少的。好习惯影响我们的学习,习惯是必要的,也许你会知道影响我们一生的好习惯。
一、 认真审题的习惯
读题时候的认真是很重要的,审题不清或没有弄清题意往往会导致错误的结果,或者浪费时间,特别是在考试中,浪费了时间很可能做不完题目,导致丢分。记得上次考试时,有一道题是这样的:小丽和爸爸、妈妈去长城,单程票价成人每人元,儿童半价。问题是:往返交通费要用多少元?可以就是这样简单的一道题,我们班有很多学生都失分了,他们是这样解答的:×2+÷2,只看条件这道题并没有问题,但是就是因为他们在读题的时候不认真,没有看清问题,而造成这样的失误。卷子发下来时,他们看到错号,不用老师再讲解,就会解答了。这就是他们在读题的时候不认真,没有注意问题里面的"往返"两个字,因而也现了大部分的丢分。
二、提高解题效率
这一点是很多学生的通病,我们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你做着做着,突然觉得很厌倦,于是这里看看,那里看看,也许看到一个题目,很长很长,顿时就不想做了,于是今天又要"奋战"到很晚了。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那就很难摆脱了。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同学,他平时是个很聪明的学生,回答问题总是说得很有道理。是我们大家公认的"聪明小子",可是他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做题效率太低,就是像上面所说的做着做着就不想做了,经常被老师留下来比别人多"奋战"一段时间,才能完成任务。
三、清晰的草稿
在打草稿的时候,很多同学的字写得总是很大,并且很不整洁,这就导致计算和后期检验的问题,本人"受益匪浅"啊!所以我在打草稿的时候总是像平常做作业一样,在演算本上写得工工整整的。然后检验,在检验无误之后,再把它们"搬"到作业或试卷上。这样我的正确率就会提高很多。
这些只是我在学习数学时的一些简单的看法,但是这些习惯却让我在学习中总是比别人略胜一畴。当然这些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习惯的培养却要从点一滴做起。只要平时注意有效学习,才能逐步形成使自己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
六年级的数学论文,让我们可以写一写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数学应用的地方,然后具体的数学公式也写一写,具体怎么使用的也写一些。可以看一看下面的这篇例文。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知识,这些知识不但有趣而且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离开了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那我们的生活就无法像往常一样正 常生活。可见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举个例子,如:银行存款分: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定期存款、活期、国债……这些存款形式各种各样,利率也有大有小,平时我们是这样计算利率的:本金× 利率×时间=所得利息,然后还要从利息里扣除20%来上税(除国债外)之后剩下的80%的利息就是你自己应得的利息了。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这些百分数帮忙,恐怕银行就要宣布破产了。再说科学家们发明的种种东西,气象学家测量的天气情况……这些多要经过各项认真的思考和精密的计算才能获得正确的答案。哪怕不小心写错一个小数点也就前功尽弃了。还有常在天空翱翔的宇航员们他们要操作上百个由数字组成的仪表,如果稍有不慎那么结果就是机毁人亡。可见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缺少,不可马虎的,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数学不光只有这些价值,我们生活中处处可以见到并用到它。如:农民用几何图形,为了使农场更美观更好管理;工程师使用比例尺,为了让人们更好的了解 这件东西;商农使用的四则计算,是为了更简单、准确的计算出该商品价值;制作各类统计表,是为了更好的统计资料,使人一看一目了然;使用百分数,是为了更好的计算出商品打折后的价钱;这些计算表面积而使用进一法,是为了使用最少的材料做出合格的商品;计算容积或体积而使用去尾法,是为了 确保无误的让物品存放而不溢出;同一类单位换算,是为了方便我们的计算;使用代数代表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是为了更方便地为研究和解决问题;再说一说 球吧,把它切开使切开面积最大,那就要从球心o沿着直径切下,才能使切开面积最大,再细细想想我们有时切西瓜不就是这个道理吗?再看看各种数学知识还不都 用在了生活中去了吗?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思考,那么你一定能学好数学的,因为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六年级数学作文10篇,欢迎大家分享。
“我们班来了个新数学老师!”“我们班的数学老师是冯老师!”这个最新消息使我们高兴极了。因为我早已听说这位冯老师教书教得特别好,这回能教我们班真是太好了。
冯老师果然名不虚传,确实教得好。她每次上课口里不时会冒出一句小笑话,逗逗大家,让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变得趣味横生。
哎!你们会问:“冯老师对工作怎么样呢?”这就更不用说了:冯老师每天一大早就抱着昨天做错题的同学的本子,走到教室把他们叫到跟前,一个个的跟他们讲解,直到同学们会做为止。
冯老师很和蔼可亲,从来不打人,她常说:“我就好比孙悟空,而你们就好比那群猴儿们,孙悟空跟猴儿们的关系那么好,它怎么忍心打猴儿们呢?”你就会问:“如果有人做小动作,冯老师会不会管呢?”你们不要着急,冯老师会这样回话:“冯老师的眼睛就是火眼金睛,什么事都瞒不过老师的眼睛。”说完后,冯老师又瞄那位同学一眼,如果看到那位同学还在做小动作,冯老师就会边从桌子下搬出椅子,边对同学们说:“同学们,我给大家表演一个小品,请大家不要见笑。”后来,老师学着那个同学的样子:低着头,手在下面东摸西摸,那个同学看了,马上知道老师在学自己的样子,连忙收起东西,认真听老师讲课。同学们,你们看冯老师这招多妙,既不失那个同学的面子,又让他停止了做小动作。
下课,同学们围在一起议论老师:有人说:“冯老师都把我们看作是朋友了,我们也要认真听课。”有人说:“我开始还以为冯老师很凶,没想到她竟这样和蔼可亲,让我的心暖暖的。”有人说:“冯老师一进门就笑容满面,让我一下子有了精神。”有人说:“冯老师的微笑打动了我,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还有人说┉┉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来见识一下我们班既和蔼可亲又不失幽默的数学老师呢?
在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事情都能从一个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事变成一个个既生动又引人深思的数学题。我们常做的应用题,就是取材于生活中,再稍加改编而成的题目。“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下面是我的一些亲身经历,它都证明了这是条真理。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大润发超市购物,妈妈说:“家里的洗衣液用完了,今天要买一瓶。”走到洗洁用品货架边,我一看傻眼了,洗衣液的品牌很多,而且各品牌的种类也有好几个,规格也不一样,我就找家里用的品牌,发现有三种规格:第一种是500克包装的标价元,第二种是公斤包装的标价元,第三种是2公斤包装的标价元。我正在想买哪一个,忽然想到用数学中平均数的方法算出各种规格每公斤的单价后,再比较一下单价的高低,单价低的就比较实惠,我算了一下,第一种单价是元,第二种单价是元,第三种单价是元,我果断地推荐妈妈买2公斤包装的,妈妈说:“为什么”,我就把计算方法和妈妈讲了后,站在一旁的爸爸和妈妈都夸我讲得好,这时别提我有多高兴了。
当我们买完所需的东西之后,刚要离开,我看见货架上正好摆着火腿肠,于是我让爸爸买些火腿肠,爸爸同意了。可是刚走几步,我又看见货架上摆着一包一包的,同样品牌,同样重量,里面有10根,每包元。到底买一包一包的呢,还是买一根一根的?突然,我的脑子一转,有了,只要再用数学方法比较一下,哪一种合算就买哪一种。于是我开始算起来:零卖的如果买10根,每根4角,共是4元,而整包的要元,多了3毛钱,所以我决定买散装的。我把我计算的过程说给爸爸听,爸爸听了直夸我爱动脑,因此我也就成为了爸爸的“小会计”。
数学是很奥妙的,也是很灵活的,生活中的数学还有很多种呢!所以数学能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你瞧,一个生活中的小事也能变成一道数学题,数学是无处不在的,让我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吧!
一次补习班里的数学测验,我成绩没有考好,好几处不该出错的地方还是出错了。
回家的路上我紧紧的把试卷攥在手心里,我心里忐忑不安,看着试卷的分数我仿佛听到了妈妈的`批评和自己小声抽泣的声音。回到家里我默默地把试卷放在桌上,自己站在旁边。妈妈看着我行为举止很怪,走过来一看怒气“噌噌”的往上升了上去。她一只手叉腰,一只手指着我大吼道:"你看看你不过是一只小测验就考成这样,以后怎么办。"我的眼眶红了,泪水在里面直打转。
“雯蕾考多少分?”妈压低了火气说。
“9···9···96.”我结巴的说。
“ 什么九十六,你只考了七十五中间整整相差二十一分!”妈妈又用手指着试卷,今晚你别吃饭了。我不敢接妈妈的目光,只敢偷偷瞟几眼。
这时奶奶走了过来,摸了摸我的头说:“下次努力呀。”
妈,你别管她,就只考了这么点儿,一点用都没有。”妈妈对奶奶说。
你出去。”奶奶低吼了一声。妈妈不好顶撞奶奶只好走了。
奶奶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下次要细心,不可以再马虎了,不然奶奶我也要生气了好了你先回房吧。 ”我点了点头,默默的走向自己的房间。
下次我一定要考好,不让奶奶和妈妈失望。
小雨落了,漫步于回家的这条路,昏暗的灯光衬出树叶逐渐蜡黄的脸,心中有不甘,真的不甘心......
回想起这次期中考试,三科成绩已经揭晓,我明白,语文一直是我的强项,英语也差不到哪去,数学……没错,数学,我的弱项。
一直以来心中都有个过不去的坎,数学,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别的同学眼中那些简单的填空与应用题,在我眼中尽是如此深奥复杂。
数学课,我有认真听;数学题,我有认真做;可为什么,我的数学期中考试,却只有那鲜红的87。
我问苍天,我何时才能挣脱数学之绳?我问树木,我何时才能摧毁数学之墙?我问虫儿,我何时才能逃出数学之牢?我问一切一切的生灵,我何时才能从数学中跳出来?
世界蓦然寂静,耳畔只留有淅沥淅沥的雨声。
这天夜晚,躺在床上,心中久久不能平息。屈指算来,数学拖了我太多分数,也耗了我太多心血,我明白,人不是十全十美的,三科之中必有一科唯弱,是我的学习方法有问题?仔细想来,不置可否。一遍一遍安慰心灵的港湾,心中竟升起逃避,放弃数学吧,放弃它……这样的声音一直在耳边回响……不!我绝不放弃!心中猛然升腾起炽热的火焰。既然语文英语我都能上90,数学又有何不可?如果放弃数学,就等于放弃了总分;放弃总分,就等于放弃了自己;放弃自己,就等于放弃了人生!
不!永不放弃人生!再说,有压力就有动力,有失败才有潜力,咬咬牙,迈出这一步!期末,这座巨大的岩石,终有攀登者!
想到这儿,只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从此,沙沙的落笔声不绝于耳,桌上的练习题不断增多,上课的脸执着而坚定……心中有目标,我在不断向着目标前进,前进!
期末考试,我将用我的努力驰骋出一片崭新的天地。数学,咱们不见不散!
邓老师是我印象最深刻的老师,她30多岁,穿着很时尚,戴着一副眼镜,小小的嘴有着洁白的牙齿,长得很漂亮!
邓老师是一个非常有耐心的老师。记得开学第一天,她给我们上小数除法,由于错误率很高,全班都改用了计算器。邓老师见了,急忙说:“大家不要用计算器了,你们再怎么用,都不会学会的。”同学们听了,都放下了计算器。可有一个同学家庭作业还在用计算器做,第二天早上邓老师叫那位同学到办公室里,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不能再用计算器了,小数乘法计算可是基础,以后你怎么学高难度的计算呢?”那个同学听了以后,就再也不用计算器了。
邓老师不仅有耐心,还是一个严厉的老师呢!还记得有一次,有一位同学因为贪看电视,到了晚上才想起来没有做数学作业,但是已经来不及做了。第二天早上,邓老师把那位同学叫道办公室说:“你的作业呢?”那个同学说:“邓老师,我昨晚上忘记收书包了,数学作业就放在家里的书桌上。”邓老师一眼就看出他再撒谎,便说:“你确定没有带吗?是不是没有做?”“邓老师,我做了,只是今天没有带来。”“那好,我问你,昨天作业第五题怎么列式?”只见那个同学的脸刷地一下就红了,但还是不想承认错误,邓老师便拉着他的手说:“走,现在到你家找去。”那个同学听了,脸色苍白,连忙承认说:“邓老师,我错了,我没有做作业,昨天晚上我贪看电视,忘记了!”邓老师这个时候却用原谅的口气说:“这次就原谅你了,以后不准不做作业了,看电视固然好,但是要以学习为主。”那个同学听了,以后不敢再忘记作业了。
邓老师就是这样一个好老师!
按照学校的安排,这学期我继续担任六年级数学,目前我还不知道会担任四个班中的哪一个班的课。我思考最多的是当我接手一个新班时,我的第一节课该如何让学生接纳我,如何让学生喜欢我的数学课。想来想去还是用数学阅读来让学生爱上数学,喜欢上我这个数学老师。
我准备用“你知道什么是数学阅读吗?”来开始我的第一课。
一、教师引入:
随着“社会的数学化”,数学阅读已经作为人所必备能力,如对成本、利润、产出、贷款、效益、市场预测、风险评估、股市走势等经济情况的理解都需要数学阅读。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对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形成终身学习理念意义重大。
首先,谈谈小学数学阅读与语文阅读的不同
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数学阅读又有不同于一般阅读。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
二、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对数学阅读的理解,了解学生的小组活动情况。
三、学生交流自己的数学阅读理解
四、共同学习一篇文章《数学阅读的分类》
根据阅读内容的不同,可以大致分为两类:
(一)、读课本教材
(二)、读课外书刊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本教材的阅读
(一)、课前阅读
(二)、课内阅读
根据课本教材的不同阅读方式,可以把课内阅读分为这样几类:1、以“疑”导读
2、以“动”带读
3、以“议”促读
4、以“比”引读
(三)、课后阅读
课后阅读,就是课后复习课本,巩固认知要求,课后整理归纳。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形成后,尚未达到掌握的程度,课后整理归纳每学完的一个小节或一个单元,把主要知识分门、分类加以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概括化,以形成学习能力。
五、制定自己的数学计划。欢迎大家加入“数学王国”博客圈。
数学阅读可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加深数学学习的体验,达到深入理解知识的目的。通过拓展性阅读可以拓宽视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充分挖掘潜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这是我第一节数学课的畅想,希望我的第一节课可以给孩子播下数学阅读的种子,也希望我的数学课不仅学习知识,更学习方法。
我们班有一个数学课代表,有一个数学课代表特别不像话,爱打小报告,爱欺负人,还有点男生的气质。真不知说她什么好。(因为她太厉害,所以我不想透露此人姓名,不然会有纠纷的,哇咔咔!,其实是她会掐人的。)
那是一个冰凉的冬天,我和我的同学玩打雪仗和堆雪人,没想到她来了,可是,他可不是来玩的,而是给我们布置“陷阱”来了(陷阱是指作业),可真是应了那句古话“喝凉水都塞牙,哎!
她给我们的任务是,40篇小楷,20篇作文,30篇小练笔,而且老班也同意,而且又翻了一倍。x2,哎!全班同学顿时怨气冲天,叫苦连连。
这就是我班的“数学课代表”想知道她是谁吗?她就是我们班的数学科代表-丁乙轩。
寒假即将结束时,小博友峰玉雨杨发来纸条,要儿子关注郑州外国语(高中部)学校信息,希望有时间有机会的话,参加一下郑外组织的一些拔高考试,评估一下自己的实力,找找与郑州市同级学生的差距。儿子看过纸条后,让问一下雨杨哥哥,考察哪些科目,试题难易程度多高。不久,雨杨又发来详细的说明:考试内容多为数学和物理,难度较大,但在初中一直参加竞赛的同学会感觉不是特别难,如果没有参加竞赛,感觉会非常难。如果有能力不影响中考的话可适当做一些拔高题。
雨杨的纸条也给我和孩子带来一些信息,就是不参加这样那样的考试,为马上到来的中考,乃至今后高中学习,也该拔高拔高数学水平了。可从小到大,儿子没上过竞赛班,也没参加过各类竞赛考试,拔高题到底有多高,竞赛题都有啥,内容又有多难,心里没数。开学前一天,儿子让我和他一起去县新华书店,想买本竞赛书籍自学一下。
书店距我家并不远,没事时我和孩子也经常去光顾,但从没关注过竞赛书。书店的书籍摆放是开放式的,我俩在里面开始一个柜台一个柜台地找,最后终于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一摞中学竞赛书,许是少的缘故,还没有书目介绍。赶紧一本一本地翻找,十几本不同的书籍翻完后,竟有点失望。虽然数理化三科都有相关资料,可看看出版日期,都是20xx年出版的,近几年发行的却没有,或许是县城的学生很少参与竞赛,买此类书的人少,所以书店没有更新,书架上这些应该是前几年剩下的,不过有总比没有强,何况教学大纲没变动多少。儿子三科各挑了一本自认为适合的书,高高兴兴抱着回家了,说等有时间再看。
开学一周后,周五下午到校门口接儿子放学回家。他出校门告诉我:“老妈,学校告诉同学们,县里组织全国数学竞赛选拔赛,谁有兴趣的话可以参加一下,我报名了。”“这真是瞌睡给个枕头啊!咱们想着学点竞赛题,机会便来了,这样可以集中一段时间攻它一下,不会时可以请教老师,比你自己单独啃难题的效果要好得多。”
说干就干,我上网给他搜索一套09年考过的竞赛预赛试题,让他试做。试卷共十四道题,题量不大,可做起来并不轻松,他凭着自己的数学功底,勉强把会的做完后,拿过答案仔细核对和琢磨起来。看他纠完错,我问做题感受,他说:“有点难,有些题即便是看看答案,也不知道所采用的哪些方法,看来得找些例题看看解题方法,查找一下涉及到的数学公式和定理。”
忽然想起看过的一篇文章,里边一位博士生在辅导中学生学数学时说的一段话,对我很有启发。他说:“学自然科学的都知道,哲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本源,数学思想方法其实属于哲学方法论的范畴。我们国家的中等教育很忽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讲解与提炼,却经常考察一些涉及数学思想方法的题目,这个本身就是一个矛盾。是不是经常有一些题目(比如大型考试的压轴题),学生会出现没有思路,不知道怎么下手的情况?如果基础过关的情况下,那就是数学思想方法还不到位,就是常说的“不开窍”。中学数学主要涉及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思想、化归与转化这四种方法,我如果是数学教师,我一定不按教学计划讲课,我会专门讲一个月的思想方法,对数学思想方法掌握后,学生能够站在高屋建瓴的角度看题目,几何和代数已经没有明确的界限,有的时候看到一些题目,就有思想方法像虫子一样在脑子里蠢蠢欲动,这时学生才是开窍了。比如看到数列我就想到用函数的方法去解答,看到一个函数解析式,我就试图作出它的图像,数形结合看看它的性质。磨刀不误砍材工,大有裨益啊!”卢强军老师讲数学学习提到要经历三个阶段:最低阶段是基础知识的学习,第二阶段是基本技能的训练,最高阶段是数学能力的提高。儿子要想轻松攻克难题,看来需具备一定的数学能力,适当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
想到此,我建议儿子还是先看看书店买的那本《初中数学竞赛核心思想解析》,又在网上找了全国数学竞赛考试大纲和专题训练,同时结合众享课程讲的一些解题方法,让他边学理论方法边实践着做题。等他把10年、11年的预赛试题做完核对答案后,孩子高兴地说:“通过边做题边翻书找应用方法,对这几年考题进行总结后,我现在有点感觉了。”临考前三天,学校组织需参加的几十名同学进行了集训,采用上午考一套试卷,下午老师专门讲解解题过程的方法拔高。儿子通过老师直观详细的讲解,对一些题型有了更深的理解。
竞赛预赛考试全国统一时间和试卷,我早早来到考点,等儿子从考场出来。考试结束铃响,最早从学校走出几个其他学校的学生,边走边议论考试情况,一个学生说:“我最后一道题最后一问没做。”另一个学生说:“有点难,最后两道题的最后一问,我都没做出来。”看儿子和几个同学说说笑笑走出校门,看来状态还不错。我俩边走边聊,“今年的试题还可以,题型都见过,只是感觉有一道填空题和最后大题的最后一问比较难。检查一遍后,只剩30分钟时间,这两道小题还没做出来,都有思路但做着比较麻烦,我先保证填空题做对,占八分呢,题中一步让把20xx分解质因数(忘带计算器),就花费我几分钟时间,等最后求出答案,只剩5分钟就交卷了,没办法最后一问我边在图上比划边口算得数,赶在铃响前算出正确答案,没写操作步骤,可能会扣几分,其它题应该全对。”儿子把他解题过程讲述一遍,我劝慰他:“考试重在参与,主要查找学习上的经验和不足,为今后再考积累实战经验。”
“经过这半个月的学习总结,我觉得竞赛题和平时练的压轴题差不多,不外乎计算、方程、数论、函数和几何这些知识点,只是它涉及的内容与高中知识衔接的比较紧,关联到的“梅氏定理”“托勒密定理”等,到高中学过后很轻松就能做出来。现在测试的目的主要提升初中生逻辑思维和推理分析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考后几天,有同事从教育局得到消息,说儿子以116分稳居预赛第一。果然只扣了四分过程分,成绩还算满意,通过结果看过程,这半个月采用方法还是行之有效的。虽然决赛不再组织,但这次小测试的成功激发了孩子的兴趣,他自觉主动地对各类试题进行揣摩、钻研和总结,上网搜素解题方法。一个月后,他又参加了几次拔高考试,也都取得不错的成绩,我感到他的解题能力在不知不觉中一点点提高,对数学也越来越自信。跟他探讨我对他近段变化的感受时,儿子说:“我也感觉现在的解题能力又上升了一个台阶,做题能很快想出思路,就像你给我讲的‘下棋无招胜有招’的办法,我根本不考虑用的什么方法,也不知道用的什么方法,看到题基本能做出来。”
“不是你不考虑数学思想方法,而是你现在对方法熟练掌握了,做到灵活运用了。不信给你个高中试题,让你用没学过的向量知识求,你还能很快出思路吗?”我提醒他。
数学博大精深,知识学无止境。能在孩子通往知识的道路上,引导他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学到更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打开广阔的数学视野,充分享受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带来的成功和快乐,是数学竞赛的目的,也是家长应该重点关注的。
后记:青春问诊室中,几位九年级的家长发来纸条,都说孩子数学成绩一直在110左右徘徊,问如何再往上提高。给他们建议让孩子适当做一些拔高题,特别是关注中考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最后一道,属于压轴题,让孩子重点攻克一下。我孩子处在小县城,没有省会郑州学生能跟着众享可以面授的便利条件,也没有市里可找一对一的有利资源,只有引导孩子自我攻克难关,学会自主学习。把孩子学习的一些简单的方法和感受写出来,和博友共同提高吧!
我的数学老师可怪了!
他总是找一些让我们莫名其妙的事情哎!真的有些心酸呀不过我们真的非常喜欢我们的数学老师。
一个圆圆的脸上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老师的脸上每次都露出了笑容。让人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亲切感。总之啊,数学老师让我们感到非常的亲切。我们也非常喜欢我们的数学老师。他交书不仅认真,而且每一次讲的数学题都让我们听得明明白白,细致的不能再细致。哎!考试了,可是我没有考好。我真怕数学老师会生气。因为他可从来不让好学生考不好的。我觉得数学老师肯定会生气于是我就去找了数学老师。
数学老师却满脸笑容的对我说。没关系,下次考好就可以了。我觉得心里暖暖的老师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再说谁没有失手的时候。于是我就鼓起勇气准备迎接下一次的考试。
几天后老师又搬来一台我们没有见过的机器在教室里。老师说这个机器学校里没有人会用。所以他就在储存室里搬了出来。让我们用我们都觉得数学老师真的很好。
哎!可是呢?六年级很快就过去了我真的有一点点舍不得我的数学老师。因为他的可爱数学老师上课时可有去啦,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听得可入神了。总之,我们都喜欢数学老师。因为……
所以我想在这里,提前对我的数学老师说一声。再见了因为我再也不待在这个学校了。
最近数学小考总是考得不理想,也因此被爸爸、妈妈训了好几次,爸爸、妈妈不能理解,为什么费了许多心思反覆多次教我,而我还是考得不理想呢?
其实我心里有一个深藏已久的秘密,那就是我很害怕数学,对数学总是会莫名奇妙的出现恐惧!从进入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就觉得数学很难,父母亲为了提高我对自己的要求,也希望我能学习对自己的课业负责,所以常会为我订定成绩标准,严格的要求我必须达到设定的成绩目标,每当我一想到父母亲对我的要求,就让我更紧张了。可怕的是,往往我一紧张,就把我原先会写的题目也失误频繁的出错了,如此一来,成绩自然不会好看,成绩不好看,我就更紧张、更恐惧了,如此恶性循环的结果,让爸、妈更加操心,而我也更加惧怕数学。
老师和妈妈分享后,爸爸、妈妈告诉我:“以后我们不会因为你的成绩不理想而处罚你,只要你有用心、认真去学习就好了。”我听完,如释重负,像心中卸下了一块大石头,我想起老师说的:“每天不要贪多,慢慢来,一次理清一个观念就够了!”让我信心增加不少,也下定决心要克服我的心理障碍,勇敢迎向数学,试着与数学做好朋友,相信我的数学能力一定能愈来愈好,我也能变得更有自信!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六年级数学作文7篇,欢迎大家分享。
前几天,我们班数学上完了第一单元,于是,尹老师在星期五给我们考试了。
我拿到试卷,仔细地浏览了一遍。题目不难,但是如果不细心,还是会失掉很多分的。我想到这里,便开始写起来。由于题目不难,我十分顺畅地写完了这张试卷。
写完以后,我长出了一口气:题目也不是太难嘛。这时,我便胡思乱想起来,一会儿想自己得了一百分的情景,一会儿想应该让家人怎么奖励我。突然,我想起自己还没有检查试卷,急忙以最快的速度和非常细心的态度将试卷检查了一遍。幸亏我想起要检查试卷,检查的过程中,我竟然一连检查出好几个错误,如果没想到要检查的话......天哪!我不敢大意了,又一连检查了好几遍,才放心的交了卷。
下午,尹老师来布置作业。当他写到“订正试卷”时, 全班同学都发出惊呼:尹老师批改试卷的速度也太快了吧!然而,也有小部分同学用无比悲惨的语调说道:“唉,早不发晚不发,偏偏这个时候发,看来,我整个周末都不能好好过了!”
“安静,安静!”尹老师高声说道,“这次考试,我们班90分以上有25人,还需要努力。下面,我把前八名同学的分数报一下,希望大家向他们学习!”
我虽然不怎么担心考得不好,但是如果连前八名都排不上,那可就太丢脸了。于是,我竖起耳朵,专心地听尹老师报分数。
“这次考试的第一名是——刘珺仪同学!一百加二十!大家鼓掌!”尹老师说。
我?第一名?不会吧?我第一反应就是老师是否报错了。
然而,看到老师微笑的目光和同学们的惊讶表情,我也就不再怀疑了,三步并作两步地走上讲台。 老师对我说:“你考得很好,我准备奖你一本本子和一支有趣的圆珠笔,以资鼓励。”说完,尹老师就将我的试卷、一本写了我名字的本子和一支浅绿色的圆珠笔递给我。
我细细的端详着这支圆珠笔,它的表面十分光滑,上面有一个打着“OK”手势的手 ,每根手指上都有各种不同的表情。笔杆由细到粗,笔盖被隐藏得十分巧妙,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我用手轻轻一扭,它竟然弯了过来,真好玩!接着,我在同学们无比羡慕的地呼声中,自豪地走回了自己的座位。
尹老师这种做法,不仅能使被报到名字的同学受到鼓励,继续保持,,还能使没点到名字的同学知道了考前八名的好处,从而奋发向上,可真好呀!
在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事情都能从一个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事变成一个个既生动又引人深思的数学题。我们常做的应用题,就是取材于生活中,再稍加改编而成的题目。“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下面是我的一些亲身经历,它都证明了这是条真理。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大润发超市购物,妈妈说:“家里的洗衣液用完了,今天要买一瓶。”走到洗洁用品货架边,我一看傻眼了,洗衣液的品牌很多,而且各品牌的种类也有好几个,规格也不一样,我就找家里用的品牌,发现有三种规格:第一种是500克包装的.标价元,第二种是公斤包装的标价元,第三种是2公斤包装的标价元。我正在想买哪一个,忽然想到用数学中平均数的方法算出各种规格每公斤的单价后,再比较一下单价的高低,单价低的就比较实惠,我算了一下,第一种单价是元,第二种单价是元,第三种单价是元,我果断地推荐妈妈买2公斤包装的,妈妈说:“为什么”,我就把计算方法和妈妈讲了后,站在一旁的爸爸和妈妈都夸我讲得好,这时别提我有多高兴了。
当我们买完所需的东西之后,刚要离开,我看见货架上正好摆着火腿肠,于是我让爸爸买些火腿肠,爸爸同意了。可是刚走几步,我又看见货架上摆着一包一包的,同样品牌,同样重量,里面有10根,每包元。到底买一包一包的呢,还是买一根一根的?突然,我的脑子一转,有了,只要再用数学方法比较一下,哪一种合算就买哪一种。于是我开始算起来:零卖的如果买10根,每根4角,共是4元,而整包的要元,多了3毛钱,所以我决定买散装的。我把我计算的过程说给爸爸听,爸爸听了直夸我爱动脑,因此我也就成为了爸爸的“小会计”。
数学是很奥妙的,也是很灵活的,生活中的数学还有很多种呢!所以数学能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你瞧,一个生活中的小事也能变成一道数学题,数学是无处不在的,让我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吧!
吃过晚饭,爸爸对我和妈妈说:“今天我来表演一个猜扑克牌的魔术,好不好?”
“好!”我和妈妈一听高兴极了,齐声回答。
爸爸从袋中拿出1——13共十三张扑克牌展成扇形,然后把牌面反扣在桌面上。“下面我请孙柳到我这儿来,抽出一张牌,看清所抽的牌,并默记点数,然后再将牌放回原来的扑克牌中。请注意,不要告诉别人你抽的是几。”等我把牌放回扑克牌后,爸爸又把这堆牌交给妈妈洗了数遍。爸爸接过牌对我说:“请把你抽出的那张牌的点数乘5,再加上8,然后乘2,最后减去6,算出结果。”
不一会儿,我就按照爸爸的要求,算出了结果。爸爸说:“只要你把得数告诉我,我就能立即找出你所抽出的那张扑克牌。”
“我最后的结果是50。”我自豪地说。
“你抽出的牌是4。”爸爸得意地说。
“为什么?”妈妈问我。
“噢,我知道了!”我高兴地跳了起来:“爸爸只要用50先加上6,再除以2,然后减去8,最后除以5就算出来了。”
教数学的妈妈说话了:“我们通常从已知条件向所求问题推想下去,有时会比较困难,但是如果从所求问题出发,倒着想,回到已知条件,解起来比较容易,这种倒着想的思考方法,在数学解法上叫做逆推法,这类问题叫做逆推问题。
“呵呵,数学真有趣!我越来越喜欢数学了!”我不由自主地说。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知识带给我的乐趣。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运用学到的知识,玩扑克也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不知不觉中,两周都已过去了,做为一名快要毕业的毕业生,我不禁感慨万千。大家都在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做一件事——坚持写周记!这对大家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它不但可以帮助大家巩固所学的学习内容,而且可以锻炼写作能力。 回顾前几天的学习生活,我不禁受益匪浅。 经过一个星期的学习,我们学习了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等知识。让我们再来回忆回忆我们所学的内容吧!首先想想圆柱有什么名称: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圆柱的底面,围成圆柱的面还有一个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可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这样我们很容易看出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呢?把圆柱的表面全部展开,那么我们就看出它像一个除号,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接下来又要做题了,而且还是要求很麻烦的圆柱体表面积。唉,求表面积还真不容易。需要求出底面积和侧面积,还得相加,稍不留神就会算错,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一块求完呢?我思考着。看看底面积和侧面积的公式吧!
S底=πr2,有两个底面,也就是2πr2,再看看侧面积公式:S侧=2πrh,将它们两个相加在一起,提取同类项:2πr,利用乘法结合律,组成一个新的公式:S表=2πr(r+h)。一个新的公式从此诞生。有了这个公式只用相
乘一次就万事ok啦!
以前我曾经求过环形面积,运用了一个公式:S环=π(R2-r2),仔细想想,其实这也是公式的组合啊!由两个圆相减,提取共同的π,得到了新的公式。
这些新的公式的诞生都得归功于灵活的偷懒!如果不是觉得太麻烦,其实也不会有这样的公式。其实,灵活的运用公式也是很重要的,有时候,出题的人偷了一个懒,少说了一个条件,那么我们就可以多求一下。但是,有的地方需要我们偷懒,不偷懒都不可以。
有这么一道题:在一个大正方形里有一个内切圆,大正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求圆的面积。
如果按照常理,我们应该先求出大正方形的边长,也就是d。然后再求出r,最后求出面积。可是,在这道题里,怎么才可以求出r和d呢?除非开方,可是这样是很麻烦的,而且肯定求不尽,怎么办呢?这时候就需要灵活的运用公式了。既然圆的面积公式是πr2那么求不出r求r2也可以呀!这时候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整体a,也就是说,我们只用求出aπ就可以了。a怎么求呢?正方形的面积应该是(2r)2,化简之后就是4r2,也就是4a这样呢我们就可以用20÷4=5(cm2)求出a,再用5×π≈(cm2)。圆的面积就约为。这样,不用开方,也可以求出圆的面积aπ。 有很多公式相互结合就可以组成一个简单方便的实用新公式。 只要创新,其实在把巨人们吃过的馒头揉在一起,做成一个新的花卷,那不也是很好吗?
“我们班来了个新数学老师!”“我们班的数学老师是冯老师!”这个最新消息使我们高兴极了。因为我早已听说这位冯老师教书教得特别好,这回能教我们班真是太好了。
冯老师果然名不虚传,确实教得好。她每次上课口里不时会冒出一句小笑话,逗逗大家,让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变得趣味横生。
哎!你们会问:“冯老师对工作怎么样呢?”这就更不用说了:冯老师每天一大早就抱着昨天做错题的同学的本子,走到教室把他们叫到跟前,一个个的跟他们讲解,直到同学们会做为止。
冯老师很和蔼可亲,从来不打人,她常说:“我就好比孙悟空,而你们就好比那群猴儿们,孙悟空跟猴儿们的关系那么好,它怎么忍心打猴儿们呢?”你就会问:“如果有人做小动作,冯老师会不会管呢?”你们不要着急,冯老师会这样回话:“冯老师的眼睛就是火眼金睛,什么事都瞒不过老师的眼睛。”说完后,冯老师又瞄那位同学一眼,如果看到那位同学还在做小动作,冯老师就会边从桌子下搬出椅子,边对同学们说:“同学们,我给大家表演一个小品,请大家不要见笑。”后来,老师学着那个同学的样子:低着头,手在下面东摸西摸,那个同学看了,马上知道老师在学自己的样子,连忙收起东西,认真听老师讲课。同学们,你们看冯老师这招多妙,既不失那个同学的面子,又让他停止了做小动作。
下课,同学们围在一起议论老师:有人说:“冯老师都把我们看作是朋友了,我们也要认真听课。”有人说:“我开始还以为冯老师很凶,没想到她竟这样和蔼可亲,让我的心暖暖的。”有人说:“冯老师一进门就笑容满面,让我一下子有了精神。”有人说:“冯老师的微笑打动了我,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还有人说┉┉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来见识一下我们班既和蔼可亲又不失幽默的数学老师呢?
记得在读五年级时的一个星期天,我因为做不出一道很难的解方程题,毁了一个本来可以尽情玩耍星期天。
我本来打算星期六做完全部作业,然后星期天在家里玩,或者约同学去玩。但是就因为这道该死的数学题毁了我一个星期天。
虽然这道数学题的内容渐渐在我的记忆中淡忘,但是我绝不会忘记那个星期天的。
从早上8点多,我就开始想那道数学题了。我苦思冥想但总是想不出来。在这重紧急关头之下,我只能去问身边的人了。我问了好多人,但他们都不知到。有些人是懒,不想和我‘分享’这道数学题,但有些人是真的不知道,可能是他们学历低的原因,也可能是他们忘记了该用什么方法来教我。
大约到了晌午9:30,我对这道数学题的研究终于有了一些进展,我左顾右盼,想早些盼到做完题目的那一刻。虽说我的那‘研究’有了一些进展,但是接下来的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了。我还是在那里想下一步该怎么做。时间差不多到了10点钟,但是我还是没有想出来,这时候我只能用我的绝招了,就是去问我的小外婆了。她在我们家工作,我有时候做不来的题目就会拿去问她。
小外婆向我解说了一番后,我也半信半疑,就又去问了一下别人,有些人说对的,有些人说错的,但还是说对的占多办一些。现在已是下午2点时刻,我也不得不验算一遍就把答案给写上去了。
就这样,我几乎一整天的时间都花在了这道数学题上,这难道是我做错了什么事了,这时上天给我的惩罚,还是‘另有原因。’我心里不得不在想:颜宗祺,赶紧去玩吧,给你玩的时间不多了,别再想其它东西了……
一张纸如果对折几十次、上百次,会有多厚呢?几十米?几百米?对折多少下可以有一座山那么高呢?
我们知道,一张纸的厚度一般不会超过毫米。假设纸的厚度为毫米,对折1次是毫米,对折2次是毫米……依此类推,对折10次就是厘米……
我忽然想到以前读过的一个故事。一个人在围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放2粒米,第二个格子里放4粒米,第三个格子里放8粒米……每一个格子里的米是上一个格子里的米的2倍……依此类推,米最后能够堆成一座小山。
折纸的计算方式不也和这米的计算方式一样吗?我又开始算起来。折1次毫米,折2次毫米,折3次毫米,折4次毫米……折12次2分米……折22次20 9米……折28次13421米!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4500多米,真是一个让人吃惊的数字啊!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作文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前几天,我们班数学上完了第一单元,于是,尹老师在星期五给我们考试了。
我拿到试卷,仔细地浏览了一遍。题目不难,但是如果不细心,还是会失掉很多分的。我想到这里,便开始写起来。由于题目不难,我十分顺畅地写完了这张试卷。
写完以后,我长出了一口气:题目也不是太难嘛。这时,我便胡思乱想起来,一会儿想自己得了一百分的情景,一会儿想应该让家人怎么奖励我。突然,我想起自己还没有检查试卷,急忙以最快的速度和非常细心的态度将试卷检查了一遍。幸亏我想起要检查试卷,检查的过程中,我竟然一连检查出好几个错误,如果没想到要检查的话......天哪!我不敢大意了,又一连检查了好几遍,才放心的交了卷。
下午,尹老师来布置作业。当他写到“订正试卷”时, 全班同学都发出惊呼:尹老师批改试卷的速度也太快了吧!然而,也有小部分同学用无比悲惨的语调说道:“唉,早不发晚不发,偏偏这个时候发,看来,我整个周末都不能好好过了!”
“安静,安静!”尹老师高声说道,“这次考试,我们班90分以上有25人,还需要努力。下面,我把前八名同学的分数报一下,希望大家向他们学习!”
我虽然不怎么担心考得不好,但是如果连前八名都排不上,那可就太丢脸了。于是,我竖起耳朵,专心地听尹老师报分数。
“这次考试的第一名是——刘珺仪同学!一百加二十!大家鼓掌!”尹老师说。
我?第一名?不会吧?我第一反应就是老师是否报错了。
然而,看到老师微笑的目光和同学们的惊讶表情,我也就不再怀疑了,三步并作两步地走上讲台。 老师对我说:“你考得很好,我准备奖你一本本子和一支有趣的圆珠笔,以资鼓励。”说完,尹老师就将我的试卷、一本写了我名字的本子和一支浅绿色的圆珠笔递给我。
我细细的端详着这支圆珠笔,它的表面十分光滑,上面有一个打着“OK”手势的手 ,每根手指上都有各种不同的表情。笔杆由细到粗,笔盖被隐藏得十分巧妙,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我用手轻轻一扭,它竟然弯了过来,真好玩!接着,我在同学们无比羡慕的地呼声中,自豪地走回了自己的座位。
尹老师这种做法,不仅能使被报到名字的同学受到鼓励,继续保持,,还能使没点到名字的同学知道了考前八名的好处,从而奋发向上,可真好呀!
我们的数学老师姓朱,我们都很爱朱老师。她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颗小巧玲珑的鼻子,脸上总是带着迷人的微笑,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和她亲近。朱老师不仅长得美,还像妈妈一样处处关心疼爱我们。
记得有一次,我数学考试考得很不好,只有92分。这是我从来都没有考过的成绩,我很伤心,沮丧地趴在桌子上。朱老师分析完试卷,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亲切地对我说:“张子健你怎么了?气馁啦?这次你没有考好要找找丢分的原因,后面还有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呢,你怎么能就此放弃呢?只要你专心听课,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我相信下一次你一定能考到100分的。”这句话仿佛有一股无穷的力量,给了我学习的动力,我一下子就从阴影中走了出来。回到家,我不再像往常一样出去玩了,而是把《练习与测试》拿出来,专心致志地做了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下一章的小数除法考试中拿到了100分。当然,这和朱老师的关心、鼓励是分不开的。
朱老师在学习上对我们要求很严格。有一次,我抢着做作业,把720除以2的结果算成了66,朱老师改完作业后,严厉地批评了我:“你为什么这么不认真?720除以2都算不来?真是太不应该了!”看到自己犯的这个低级错误,我惭愧极了。想到朱老师那么辛苦地教我们,我做作业还这么不认真,我十分惭愧。
后来,我每次写数学作业时,都感觉朱老师总在我耳边叮咛:“计算要打草稿,即使看起来很简单的题目也要认真细心,考试考的就是你的学习态度。有的题目你还有‘陷阱’呢!不认真就容易出错,知道了吗?”
朱老师对我们的爱像涓涓细流,滋润着我的心田;朱老师的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走向洒满阳光的只是彼岸。我爱我们的朱老师!
元旦的小假已经结束了,我的这个短假因为有众享短训班而充实,在这里的数学课中,我可是学到了不少的知识。
首先学习了行程问题与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先来说一道浓度问题:
在浓度为20%的糖水中加入50克糖,浓度变为40%,再加入多少水,糖水浓度为25%?
我一看到这道题就蒙了,看了三遍,也毫无头绪,王老师仿佛看穿了我们的心思,开始引导式讲解:“同学们,思维可不要局限于算术法,试试列个方程!”
哦!我怎么没有想到列方程呢!好了认真听讲吧,老师可是开始讲课咯!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个方程:
解:设浓度为20%的糖水有x克。
20%x+50=(x+50)40%
50-20=
30=
X=150
好了,这时,我们已经知道,那个弄对位20%的糖水有150克,那么下面就好算多了哦!
那个浓度为40%的糖水中有糖(150+50)×40%=80克糖,根据题目我们就可以明白,要变成浓度为25%的糖水,需要加水,糖就是“不变量”,所以,浓度为25%的糖水有800÷25%=320克,此时我们就可知加进了320-200=120克水。
这就是数学的奥妙啊!一道看似没有头绪的题被仅有的几条算式给算了出来,把我们心中的疑惑层层解开,多么神奇啊!经过这次短训班的学习,我对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又有了更深的了解,那些曾经在我面前大餐一桶的浓度问题现在也变得小菜一碟,我也不仅为这些数学的奥妙而惊叹。
按照学校的安排,这学期我继续担任六年级数学,目前我还不知道会担任四个班中的哪一个班的课。我思考最多的是当我接手一个新班时,我的第一节课该如何让学生接纳我,如何让学生喜欢我的数学课。想来想去还是用数学阅读来让学生爱上数学,喜欢上我这个数学老师。
我准备用“你知道什么是数学阅读吗?”来开始我的第一课。
一、教师引入:
随着“社会的数学化”,数学阅读已经作为人所必备能力,如对成本、利润、产出、贷款、效益、市场预测、风险评估、股市走势等经济情况的理解都需要数学阅读。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对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形成终身学习理念意义重大。
首先,谈谈小学数学阅读与语文阅读的不同
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数学阅读又有不同于一般阅读。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
二、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对数学阅读的理解,了解学生的小组活动情况。
三、学生交流自己的数学阅读理解
四、共同学习一篇文章《数学阅读的分类》
根据阅读内容的不同,可以大致分为两类:
(一)、读课本教材
(二)、读课外书刊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本教材的阅读
(一)、课前阅读
(二)、课内阅读
根据课本教材的不同阅读方式,可以把课内阅读分为这样几类:1、以“疑”导读
2、以“动”带读
3、以“议”促读
4、以“比”引读
(三)、课后阅读
课后阅读,就是课后复习课本,巩固认知要求,课后整理归纳。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形成后,尚未达到掌握的程度,课后整理归纳每学完的一个小节或一个单元,把主要知识分门、分类加以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概括化,以形成学习能力。
五、制定自己的数学计划。欢迎大家加入“数学王国”博客圈。
数学阅读可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加深数学学习的体验,达到深入理解知识的目的。通过拓展性阅读可以拓宽视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充分挖掘潜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这是我第一节数学课的畅想,希望我的第一节课可以给孩子播下数学阅读的种子,也希望我的数学课不仅学习知识,更学习方法。
我的数学任课老师——朱老师,身高1。65米左右,30岁上下,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扎着一把马尾辫。圆圆的笑脸上长着两只大大的千里眼和一双顺风耳,让你上课时什么小动作也做不了,但她却是一个十足的趣味老师。
说朱老师趣味,是因为上课时,她随时能吊起我们学习的味口,让我们学得轻松、愉快。
有一天,学校里停水,同学们没水喝,上数学课时都表现出无精打采的样子。朱老师就想到了一条妙计,叫一个同学讲了一个笑话,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我们一下子精神奋发,上课的学习气氛活跃了起来,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明显增加了很多。
朱老师为了让我们提高学习的兴趣,还采取了一种星星制的奖励办法。
有一次,朱老师见我们写数学作业马马虎虎的,不怎么认真。就面带微笑的说:现在只要在课堂或家庭作业本上得一个A+或一颗五角星,就算一颗红星。只要集齐了五颗红星朱老师就奖一颗糖,一颗糖虽然很少,却是老师的一点希望。在之后的作业中,得A+和五角星的同学越来越多。一转眼,又进入了期末复习阶段,朱老师发现在检测中,我们的成绩并不怎么理想。朱老师又想出了一个新点子,对我们说:现在,上了98分的奖一根棒棒糖,上了100分的奖两根。这下子,我们的学习积极性大涨,成绩迅速地提高。我在这种措施的激励下,得了很多棒棒糖,成绩也提高了不少。在期末考试中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虽然,我懂得学习并不是为了得到老师的糖果,但我们在趣味学习中取得的成绩比吃了棒棒糖更甜。这样的趣味老师,我喜欢!
我家是个“数学”之家,这倒不是我家都精通数字,而是因为我和爸爸妈妈的关系可以用一些数学式子来表示。一般来说“我=爸爸+妈妈”,因为我是爸爸妈妈的儿子,不但与他们外表相像,同时也继承了他们的好强,不服输的性格。别看我人小,却真正是家庭的一员,爸爸妈妈对我是平等对待,遇到家事商量对策时,我就和他们坦诚而言,俨然一个小主人的模样。
于是,也有时侯“我<爸爸+妈妈”,这是在遇到问题无法对付时。例如,数学解答错误,知识贫乏……,记得有一次,我报名参加了朋友们的航模比赛,在准备阶段,我试做了几个模型,但总是失败,我气馁了。这时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波,做事切记不能半途而废,一个人做事不怕困难,怕的是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爸爸则看着我做模型,哪儿错了,就给我指点。在爸爸和妈妈的鼓舞和帮助下,我顺利完成了比赛任务,还得了二等奖。我深深体会到此时与爸爸妈妈相比,我的确“小”得多。
不过,也有“我>爸爸+妈妈”的时候。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爸爸妈妈在做农活时,看见哪里不对,就和我讨论,问我如何下对策。我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这时,我感觉我就是一位老师,而他们就像学生。
我们家就是这么一个名副其实的“数学之家”。
“我们班来了个新数学老师!”“我们班的数学老师是冯老师!”这个最新消息使我们高兴极了。因为我早已听说这位冯老师教书教得特别好,这回能教我们班真是太好了。
冯老师果然名不虚传,确实教得好。她每次上课口里不时会冒出一句小笑话,逗逗大家,让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变得趣味横生。
哎!你们会问:“冯老师对工作怎么样呢?”这就更不用说了:冯老师每天一大早就抱着昨天做错题的同学的本子,走到教室把他们叫到跟前,一个个的跟他们讲解,直到同学们会做为止。
冯老师很和蔼可亲,从来不打人,她常说:“我就好比孙悟空,而你们就好比那群猴儿们,孙悟空跟猴儿们的关系那么好,它怎么忍心打猴儿们呢?”你就会问:“如果有人做小动作,冯老师会不会管呢?”你们不要着急,冯老师会这样回话:“冯老师的眼睛就是火眼金睛,什么事都瞒不过老师的眼睛。”说完后,冯老师又瞄那位同学一眼,如果看到那位同学还在做小动作,冯老师就会边从桌子下搬出椅子,边对同学们说:“同学们,我给大家表演一个小品,请大家不要见笑。”后来,老师学着那个同学的样子:低着头,手在下面东摸西摸,那个同学看了,马上知道老师在学自己的样子,连忙收起东西,认真听老师讲课。同学们,你们看冯老师这招多妙,既不失那个同学的面子,又让他停止了做小动作。
下课,同学们围在一起议论老师:有人说:“冯老师都把我们看作是朋友了,我们也要认真听课。”有人说:“我开始还以为冯老师很凶,没想到她竟这样和蔼可亲,让我的心暖暖的。”有人说:“冯老师一进门就笑容满面,让我一下子有了精神。”有人说:“冯老师的微笑打动了我,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还有人说┉┉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来见识一下我们班既和蔼可亲又不失幽默的数学老师呢?
我的数学老师个子一米七左右,戴了一副近视眼镜,扎着马尾辫,头发在阳光下一照泛着黄色的光。她整天给我们板着一张“木头脸”在我们眼里,她就是一个“魔鬼”老师!
有一天,我们考试数学,我考的还不错,但我们班整体考的不太好。我心里想:这下考不及格的可都惨了,因为老师在考试之前就给我们打了“预防针”了。老师说,如果我们考不到80分以上,就“杀”了我们。可是我们班不及格的大约有10个人。第二节课,老师又摆着那张让人讨厌的“木头脸”走进教室,从数学课代表那里看到了卷子,勃然大怒,气势汹汹的叫到:“你看,你们考的是什么呀!”然后又大声叫道:“关加威!你给我过来。”关加威低着头,慢慢地走到老师身旁。“你看看你的成绩,59分,你考的什么呀!”我心里想:小关关这下惨了,肯定被训得没脸见人了。老师又看到下边的同学一个个在那议论,大声吼道:“我看谁还在说话,谁就给我滚出去!”我们班顿时安静了下来。没人敢违背她的.意思。
说她是“魔鬼”还不只是考试,还有在课堂上。星期三,数学课上,老师讲着题,我开起了小差,谁知老师给我来了个措手不及。“章辰,你说怎么答?”我支吾了半天,也没答上来,我的心里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我出了一手的冷汗。当时,“魔鬼”用了一个“文明”的办法,也是一个痛苦的办法。那就是:扎马步。头上放一张纸,双臂上放20本书,大腿上放一支笔,什么时候犯的错,扎到什么时候。我心想:这下我死定了,离下课还有三十分钟。“章辰来扎马步,扎到下课,快!”而且因为上次考试,我们全班人都不能下课,不管是大课间还是小课间,一律要补课!
这就是我的“魔鬼”数学老师,这就是我们班的“魔鬼”!
一双闪着纯真的热情的眼睛。就像一对能使金石为开的钻石一个纤小而又美丽的鼻子。
两片薄嘴唇特别富于表情似乎随时准备张开扎一个马尾辫。穿一件蓝色的衣服黑色的裤子和黑色的鞋子。这就是我的数学老师。
我们很喜欢她,她有时严厉有时和蔼可亲有时像母亲一样关心我们。
我的数学老师有时很和蔼。她上的课生动有趣,简单易懂,总是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如果有一个同学听不懂老师就耐心地讲到他听懂为止,这就是我的数学老师。
我的数学老师有时也很严厉。最近老师在班上开展了“打假活动”(据我所知是打击假装学习的学生)如果让老师逮到你假装学习 ,嘿嘿,下场你应该知道的。
这就是我的数学老师一个严厉和蔼像母亲一样的数学老师。
善者的面具是百色的,百色代表纯洁;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那么,老师的面具是什么颜色的呢?哦,老师的面具是善良、严格、慈祥的。
一谈起我们的数学老师,不得不为他竖起大拇指。他中等身材,微黑的脸庞,显得很健壮,一双不大的眼睛,总是露出温和的目光。这便是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也是我们的数学老师——张老师。
那是一个酷热的夏天,天渐渐热了起来,夏季来临了。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知了在树上大概也嫌天气热了,拼命地叫着。同学们个个都趴在书桌上呼呼地睡觉,只有张老师一个人默默坐在他的卧室里不知疲倦地批改同学们的作业。多少个沸腾的白天,他在明亮的教室里孜孜不倦地给我们讲课。为了把我们培养成才,他流下了多少汗水,耗费了多少心血!
记得那次倒霉的期中考试,我的数学只得了69分,气得妈妈狠狠给了我两耳光。是他那温和、可亲的劝说平息了妈妈心中的怒火。他还语重心长地教育我定要牢记教训,发奋努力。那耐心细致、循循善诱的话,像娟娟的小溪流进我的心田。当时,我是多么激动!
张老师更是个责任心极强、非常随和的老师。每天中午他都来教室里看看我们这些调皮的孩子们。我们在做作业时,他总是在讲台上辅导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给大家讲解。有时,同学们的作业做完了,他还带我们到山沟里玩耍,让大家呼吸新鲜空气,让我们玩个痛快。一路上,他与大家说说笑笑,还不时和我们开开玩笑,说一些关于他的经历以及我们爱听的奇闻趣事。仿佛他并不是我们的老师,而是一位阅历丰富的长者、智者。
他对我的培养、教育,我无法忘记;他对我们班的辛勤付出,我们无法忘记。忘不了他跟别的老师打球时,那精神抖擞的身影;忘不了同学们丢钱丢物时,他那焦急的神情;忘不了春游时他那欢快的笑容……
此时此刻,我难忘与老师走过的每一分钟。有过感动的泪水,有过会心的微笑。他如挚友,迷惘时,给过我星光般的鼓舞;失落时,给过我清风般的慰藉。
啊!我真想说:“张老师,你是我永远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