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渗碳钢检测论文怎么写

发布时间:

渗碳钢检测论文怎么写

环境监测与评价主要侧重环境监测与管理。就业面向:环保部门及生产企业的环境监测部门从事环境监测、评价及管理工作。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培养具有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能够从事三废处理与处置、环境监测等岗位技术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趋于多样化,主要包括:(1)与大气污染、水污染治理及监测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水处理部门从事除污设备、净化装置的采购、安装、调试、使用、检修、维护等岗位。(2)环保仪器设备的制造、销售等环境服务行业。 (3)环境监测、样品分析和环境管理等。

根据机器零件的工作条件及对性能的要求,渗碳钢的化学成分有以下特点。1、低碳含碳量一般为ωC=~。渗碳钢的含碳量实际上是渗碳零件心部的含碳量,这对于保证心部有足够的塑性和韧性是十分必要的。若含碳量过低,表面的渗碳层易于剥落;含碳量过高,则心部的塑性和韧性下降,并使表层的压应力减少,从而降低弯曲疲劳强度。2、加入提高淬透性的合金元素提高心部的强度将提高齿轮的承载能力,并防止渗层剥落。而心部的强度则取决于钢中含碳量及淬透性。当淬透性足够时,心部得到全部位错马氏体组织;如淬透性不足,则出现非马氏体组织。常加入的合金元素有Cr、Mn、Ni、B、Mo、W和Si等。Ni对渗层和心部的韧性和强度都十分有利,因而高级渗碳钢中都含有较多的Ni。3、加入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元素渗碳工艺是在910~930℃高温下进行的,为了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渗碳钢用以铝脱氧的本质细晶粒钢。Mn在钢中有促进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所以在含Mn渗碳钢中常加入少量的V、Ti等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元素。此外,为了提高渗层的碳浓度、渗层深度和渗入速度,可加入碳化物形成元素Cr、Mo、W等,非碳化物形成元素Si、Ni等则降低渗层碳浓度及厚度。但是碳化物形成元素过多,则导致渗层碳浓度分布曲线过陡,块状碳化物增多,降低渗层性能,所以对钢中合金元素的种类及数量必须全面考虑。

重要的一点:表面淬火不改变表面材料成分,改变的只是组织结构 而渗碳是化学表面改性,改变材料表面成分及组织形貌 1.表面淬火:通过快速加热与快速冷却达到淬火目的,使表层淬硬为马氏体,而心部组织不变 2.渗碳:为增加表层含碳量,形成一定碳浓度梯度,后续进行淬火、回火可以提高表面硬度、耐磨性 3表面淬火:一般所需时间短,而渗碳生产周期较长

哎,中国的论文数量很多,好像是前三还是前五的,可惜有质量的论文太少了。希望你能只要求个大纲,内容还是要写出点真东西来。

渗碳钢检测论文

①合金渗碳钢以过共析、共析和过渡层三者之和作为渗碳层深度。②碳素渗碳钢以过共析、共析和过渡层的1/2三者之和作为渗碳层深度。③含铬的渗碳钢以过共析、共析和过渡层的2/3三者之和作为渗碳层深度。

百度知道如何提高钢的渗碳率wllW5超过318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气体渗碳中不可避免的产生晶界氧化,降低表层的淬透性,在表层生成非马氏体组织。 渗碳后期碳势过低,出炉时在空气中停留时间过长,淬火加热时保护不好,也会在表面 生成非马氏体组织,导致表面残余压应力的明显下降。 ,控制表面非马氏体层采用在渗碳结束前的 5-10min 内向炉内通氨的方法,对渗层用氮补充合金化,可以提 高渗碳层的淬透性和淬硬性,将晶界氧化造成的非马氏体层控制在 以下。 ,合理的使用抛丸工艺渗碳后进行应力抛丸处理,能显著增加表层的压应力。只有采用渗碳后期通氨以减少内 氧化层的方法,才使应力抛丸能真正提高齿轮的疲劳强度。 ,调正钢的含碳量,控制齿心和表面的硬度心、表硬度差为 20HRC 时,对弯曲疲劳有利。但心部硬度不能过低,一般认为齿心 研度控制在 35-38HRC 为最佳,表面硬度最佳为 60-63HRC 。心部组织基本上为 低碳马氏体时,具有最高强度和韧性。 ,表面含碳量及碳浓度梯度的控制目前大多数渗碳件表面含碳量均控制在 %范围内。当渗碳钢中存在较多的碳化 物形成元素,如 Cr 时,渗碳处理后,表面含碳量> ,显微组织的控制马氏体一般控制在 2-5 级较好,不会产生裂纹。当原材料混晶时,须采用二次 加热淬火工艺细化晶粒。 ,残余奥氏体的控制将残余奥氏体控制在 30 %以下是合理的。可以认为晶粒细时, 级残余奥氏体最好。综合负荷情况、材料、工艺等因素的影响,残余奥氏体控制在 20-40 %之间为宜。 ,碳化物和铁素体的控制有网状碳化物存在会导致产生裂纹,以二级为最好。心部铁素体呈大块和网状都不好, 其含量应 10 ,有效硬化层的控制用硬度法测定 Dc 比用金相法测定总渗碳层要浅 (依钢种和工件厚度而 ,采用予热提高渗碳层质量将渗碳件在 500 90min才进行渗碳,对减少畸变和调正碳势均有利。 10 ,热油淬火减少变畸 一般在 110-150 的油中淬火,可大大减少弯曲量,效果明显。

钢的渗碳在设备制造中,是应用最广的一种化学热处理工艺,它是钢件在渗碳介质中加热和保温,让碳原子渗入表面,获得一定的表面含碳量和一定碳浓度梯度的工艺。渗碳的目的是使机器零件或得高的表面硬度、耐磨性以及高的接触疲劳和弯曲疲劳强度。

40Cr合金结构钢,热处理规范:淬火850℃,油冷;回火520℃,水冷、油冷。

40Cr钢特性:

40Cr钢为中等淬透性调质钢,是机械制造中应用较广泛的合金结构钢钢种之一。40Cr钢有良好的淬透性,在水淬时可淬透到直径28~60mm,油淬时可淬透到直径15~40mm。40Cr钢经调质处理后,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并具有良好的低缺口敏感性和低温冲击韧性。40Cr钢在经调质处理后,常还进行表面高频淬火或氮化处理。当硬度为174~229HBS时,切削加工性能较好,相对切削加工性为60%。40Cr钢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及淬透性均比40号钢高,但焊接性有限,有形成裂纹的倾向。为了节省Cr,在一定条件下,可用40MnB、45MnB、35SiMn、42SiMn、40MnVB、42MnV、40MnMoB、40MnWB等钢种代替40Cr钢制造相应零部件。

40Cr钢执行标准:

GB/T 3077-1999

40Cr钢标准对照:

德国DIN标准材料编号、德国DIN标准钢号41Cr4/42Gr4、英国EN标准钢号18、英国BS标准钢号41Cr4、法国AFNOR标准钢号42C4、法国NF标准钢号38Cr4/41Cr4、意大利UNI标准钢号41Cr4、比利时NBN标准钢号42Cr4、瑞典SS标准钢号2245、美国AISI/SAE/ASTM标准钢号5140、日本JIS标准钢号SCr440(H)/SCr440、美国AISI/SAE/ASTM标准钢号5140、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钢号41Cr4。

40Cr钢化学成分:

碳 C :;

硅 Si:;

锰 Mn:;

硫 S :允许残余含量≤;

磷 P :允许残余含量≤;

铬 Cr:;

镍 Ni:≤;

铜 Cu:允许残余含量≤

40Cr热处理规范:

淬火850℃,油冷;回火520℃,水冷、油冷。

40Cr力学性能:

抗拉强度(σb/MPa):≥980

屈服点(σs/MPa):≥785

断后伸长率(δ5/%):≥9

断面收缩率(ψ/%):≥45

冲击功(冲击值)(Akv/J):≥47

布氏硬度(HBS 100/3000)(退火或高温回火状态):≤207

40Cr钢应用:

40Cr常用的合金调质结构钢,用于制造承受中等负荷和中等速度工作条件下的机械零件,如汽车的转向节、后半轴及机床上的齿轮、轴、蜗杆、花键轴、顶尖套等;也可经调质并高频淬火后用于制造具有高的表面硬度及耐磨性而无大冲击的零件,如齿轮、套筒、轴、主轴、曲轴、心轴、销子、连杆、螺钉、进气阀等;也可经淬火、中温或低温回火,制造承受重负荷的零件;又适用于制造进行碳氮共渗处理的各种传动零件,如直径较大和要求低温韧性好的齿轮和轴。

在40Cr渗碳钢中,Mo有多方面的突出作用:

例如:它大大提高零件渗碳层和心部的淬透性,有利于扩大使用尺寸和控制淬火变形;它明显抑制渗碳层中贝氏体的形成,有利于得到全马氏体组织;它使渗碳层在较宽的碳含量范围内能得到较高硬度,有利于硬化层质量的稳定;它能抑制渗碳层表面氧化等等。从而提高渗碳层的冲击断裂应力和过载加疲劳下的抗力。因此,重要用途的、高质量要求的渗碳钢一般均含有一定量的钼,尤其是对于重载的大型渗碳件更甚。此外,钼还有加快40Cr钢退火软化的作用,有利于改善切削加工性。

40Cr主要规格:

40Cr圆棒、40Cr轧棒、40Cr锻棒、40Cr锻件、40Cr锻环、40Cr板块、40Cr管

渗透检测论文题目怎么定

①根据导师指导意见与个人兴趣及能力,从导师所给参考题目中选定。②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共同商定此论文题目。③在大学各课程的学习中对×××的现状与发展这一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极大的热情对其进行研究与分析,所以就以这个问题作为论文的题目。④通过查阅与专业相关的资料及文献,并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与导师进行讨论确定论文题目。⑤通过自己广泛的阅读资料并与指导老师协商后拟定

怎样准确确定学术论文的题目?科技论文的题名又叫“题目”或“标题”。有的题名还包括副标题或引题。科技论文的题名一般要求以最明晰、最简练且便于检索的词组,简单、恰当、准确地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又要引人注目。简单说,就是“以最少数量的词汇来充分表述论文的内容”。通常来说,科技论文对题名的要求如下:(1) 简洁(brevity).中文题名最好不超过20个汉字,英文题名最好不超过10-12个单词。(2) 准确(Accuracy).题名需要准确反映论文的内容,避免文题不符、以大代小、以小代大、以全代偏、以偏代全等。(3) 清楚(clarity).题名需要清晰地反映文章的具体内容和特色,并力求简洁有效、重点突出。尽可能将表达核心内容的主题词放在题名开头;慎重使用缩略语和不常用的专业术语。(4) 可检索(indexibility).最好不用副标题和引题形式的题名,并避免使用化学式、上下标、特殊符号(数字符号、希腊字母等)、公式、代号、专利商标名称等。(5) 特效(specificity).题名相当于论文的“标签”,需要展现特殊的“魅力”来吸引读者。在撰写题名时,作者可以问一问自己:我怎样在索引中寻找这篇论文,看到论文的题名后是否会继续往下阅读?在科技论文的写作中,往往先草拟一个题名,等论文完成后,再拟定题名。拟定题名过程中,可设想几个题名加以选择,也可查阅有关文献,避免与同类论文的题名相似或雷同。邹承鲁院士指出:如果研究结论或者主要发现能够用一句话表明,那么用它作为论文题名有时可达到醒目、生动的目的。下面举例说明确定论文题名需要注意的事项:(1) 避免采用“…的研究”、“…的分析研究”、“…的探讨”、“…调查”、“…观察”等套话空话,以及“…浅谈”、“试论…”、“…初探”、“… 漫谈”、“…之我见”、“…刍议”等自谦词。英文稿件中最好不用“Study on…”, “Evaluation of…”, “Observations on…”, “Exploration and discussion on…”等套话空话。例如:修改前:Investigation on analysis methods for molecular structures of heavy oils修改后:Analysis methods for molecular structures of heavy oils(2) 空泛不具体、可检索性差,未能反映出“特定的内容”。例如:修改前:Effect of reaction temperature、Effect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product yields修改后:Effect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product yields for heavy oil catalytic cracking(3) 文题不符,以大代小,以小代大,以全代偏,以偏代全。例如:修改前:智慧交通系统在城市的应用研究修改后:智慧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中的应用研究(4) 概念模糊与逻辑错误。例如:修改前:简便柴油质量测试仪的研制(质量有物质的质量(Mass)与产品品质(Quality)等不同含义,文章内容是指测量柴油的酸值,而不是柴油的多少。)修改后:简便柴油酸值测试仪的研制(5) 结构不对。习惯上,题名不用动宾结构,而用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为中心的偏正结构。例如:修改前:提升政府公共政策科学性修改后:政府公共政策科学性的提升(6) 省略不当。例如:修改前:GEM模型分析城市会展产业的竞争力(GEM模型作主语道理上讲不通,隐藏主语为“作者”)修改后:用GEM模型分析城市会展产业的竞争力免责声明: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将于24小时内删除。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在我看来,这和为了哄孩童入睡而编撰睡前故事无异,只不过科研写作并非随意编撰,而是多了独特而严谨的科学内涵,经得起逻辑和历史的层层推敲。创造性是科学家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如此看来,科学写作似乎很适合科学研究者,因为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是一个科学家成功的关键。遗憾的是,许多科学家并不认为自己是合格的作家,他们发现写作这一任务既令人生畏又费时费力。科学家尚且如此,对于刚刚入门的本科或者硕士同学来说,写作更是一项「无法逾越的鸿沟」。

因此,许多同学纷纷发问:一个好的论文标题到底多重要?如何通过拟一个好的标题来提高自己文章发表的成功率?我的建议是:「四要素标准」可以作为指导标准:

1. 尽量缩短标题长度。如果标题太长,通常表明有太多不必要的词汇。避免使用诸如「一项针对 xx 的研究」或「对xx 研究的结果讨论」之类的语言。这些词语即是显而易见的,又是多余的,除非它们必须出现在标题中以点明你的研究内容,否则尽量不要使用。

2. 标题太短通常意味着使用了太宽范的词汇,这不能告诉读者你正在研究什么。例如,标题为「人工智能」「中国经济」「生命科学」等的论文就显得太不具体。好的标题不能模棱两可,应该提供有关你的研究重点和/或范国的有效信息。

3. 好的标题应该限制在 5-15个词。

4. 避免使用不会帮助读者/审稿人理解论文目的词汇。

5. 学术写作是一项认真且须深思熟虑思考的工作。因此应避免使用搞笑、夸大或抖机灵般的措辞。在标题中避免使用「独一无二的研究」「超级新颖的研究」「世界首次研究」等词句,这样的标题只会降低你研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6. 论文写作不同于常规的文章创作,正如我前面所述,在过去的 350年里,科学期刊已经发展出一种独特的风格、结构和组织,因此,在撰写科学论文标题时,也不必严格遵循语法结构或文体标准。

7. 除非众所周知,否则应很少使用缩写词或首字母缩写词。

上述介绍的这些科学论文标题的撰写方法,这其中有需要遵循的规则,也有应该避免的操作。希望你在阅读时能根据自身学科和所期望投稿期刊进行综合考虑,取本文精华反哺己身。

一、联系工作实际

选题要结合我国行政管理实践(特别是自身工作实际),提倡选择应用性较强的课题,特别鼓励结合当前社会实践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建议立足于本地甚至是本单位的工作进行选题。

选题时可以考虑选些与自己工作有关的论题,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上升为理论,或者以自己通过大学学习所掌握到的理论去分析和解决一些引起实际工作问题。

二、选题适当

所谓选题要适当,就是指如何掌握好论题的广度与深度。选题要适当包括有两层意思:

一是题目的大小要适当。题目的大小,也就是论题涉及内容的广度。确定题目的大小,要根据自己的写作能力而定。如果题目过大,为了论证好选题,需要组织的内容多,重点不易把握,论述难以深入,加上写作时间有限,最后会因力不胜任,难以完成,导致中途流产或者失败。

补充一点:

无损检测和渗透检测论文

我所说的有两种,一种是便携式X光检测仪(常用于工业管道、壳罐焊接检测),二种是磁粉探伤。不知道你所说的管道类型及使用部位,所以不知道是否适用。 另外,如果磨损造成的损伤会出现表面裂纹时,采用着色渗透探伤法也很简便。

有一种用于金属设备,准确的说是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技术”[论文关键词]压力容器 无损检测 新技术 [论文摘要]介绍当前压力容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无损检测技术,包括射线、超声、磁粉、渗透等常规技术和声发射、磁记忆等新技术,并论述他们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和应用范围。 一、引言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对产品质量和结构安全性,使用可靠性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由于无损检测技术具有不破坏试件,检测灵敏度高等优点,所以其应用日益广泛。目前对压力容器的检测方法有多种,本文主要介绍无损检测的常用技术如射线、超声、磁粉和渗透及新技术如声发射、磁记忆等。 二、无损检测方法 现代无损检测的定义是:在不损坏试件的前提下,以物理或化学方法为手段,借助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器材,对试件的内部及表面的结构,性质,状态进行检查和测试的方法。 (一)射线检测 射线检测技术一般用于检测焊缝和铸件中存在的气孔、密集气孔、夹渣和未融合、未焊透等缺陷。另外,对于人体不能进入的压力容器以及不能采用超声检测的多层包扎压力容器和球形压力容器多采用Ir或Se等同位素进行γ射线照相。但射线检测不适用于锻件、管材、棒材的检测。 射线检测方法可获得缺陷的直观图像,对长度、宽度尺寸的定量也比较准确,检测结果有直观纪录,可以长期保存。但该方法对体积型缺陷(气孔、夹渣)检出率高,对体积型缺陷(如裂纹未熔合类),如果照相角度不适当,容易漏检。另外该方法不适宜较厚的工件,且检测成本高、速度慢,同时对人体有害,需做特殊防护。 (二)超声波检测 超声检测(Ultrasonic Testing,UT)是利用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产生衰减,遇到界面产生反射的性质来检测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 超声检测既可用于检测焊缝内部埋藏缺陷和焊缝内表面裂纹,还用于压力容器锻件和高压螺栓可能出现裂纹的检测。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指向性好、穿透力强、检测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且超声波探伤仪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和操作,对人体没有危害。但该方法无法检测表面和近表面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表面的缺陷,此外,该方法对缺陷的定性、定量表征不准确。 (三)磁粉检测 磁粉检测(Magnetic Testing,MT)是基于缺陷处漏磁场与磁粉相互作用而显示铁磁性材料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 在以铁磁性材料为主的压力容器原材料验收、制造安装过程质量控制与产品质量验收以及使用中的定期检验与缺陷维修监测等及格阶段,磁粉检测技术用于检测铁磁性材料表面及近表面裂纹、折叠、夹层、夹渣等方面均得到广泛的应用。 磁粉检测的优点在于检测成本低、速度快,检测灵敏度高。缺点在于只适用于铁磁性材料,工件的形状和尺寸有时对探伤有影响。 (四)渗透检测 渗透检测(PenetrantTest,PT)是基于毛细管现象揭示非多孔性固体材料表面开口缺陷,其方法是将液体渗透液渗入工件表面开口缺陷中,用去除剂清除多余渗透液后,用显像剂表示出缺陷。 渗透检测可有效用于除疏松多孔性材料外的任何种类的材料,如钢铁材料、有色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和塑料等材料的表面开口缺陷。随着渗透检测方法在压力容器检测中的广泛应用,必须合理选择渗透剂及检测工艺、标准试块及受检压力容器实际缺陷试块,使用可行的渗透检测方法标准等来提高渗透检测的可靠性。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缺陷显示直观,检测灵敏度高,可检测的材料和缺陷范围广,对形状复杂的部件一次操作就可大致做到全面检测。但只能检测出材料的表面开口缺陷且不适用于多孔性材料的检验,对工件和环境有污染。渗透检测方法在检测表面微细裂纹时往往比射线检测灵敏度高,还可用于磁粉检测无法应用到的部位。 (五)声发射检测 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是指材料或结构受外力或内力作用产生变形或断裂,以弹性波形式释放出应变能的现象。而弹性波可以反映出材料的一些性质。声发射检测就是通过探测受力时材料内部发出的应力波判断容器内部结构损伤程度的一种新的无损检测方法。 压力容器在高温高压下由于材料疲劳、腐蚀等产生裂纹。在裂纹形成、扩展直至开裂过程中会发射出能量大小不同的声发射信号,根据声发射信号的大小可判断是否有裂纹产生、及裂纹的扩展程度。 声发射与X射线、超声波等常规检测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是一种动态无损检测方法。声发射信号是在外部条件作用下产生的,对缺陷的变化极为敏感,可以检测到微米数量级的显微裂纹产生、扩展的有关信息,检测灵敏度很高。此外,因为绝大多数材料都具有声发射特征,所以声发射检测不受材料限制,可以长期连续地监视缺陷的安全性和超限报警。 (六)磁记忆检测 磁记忆(Metal magnetic memory, MMM)检测方法就是通过测量构件磁化状态来推断其应力集中区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其本质为漏磁检测方法。 压力容器在运行过程中受介质、压力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易在应力集中较严重的部位产生应力腐蚀开裂、疲劳开裂和诱发裂纹,在高温设备上还容易产生蠕变损伤。磁记忆检测方法用于发现压力容器存在的高应力集中部位,它采用磁记忆检测仪对压力容器焊缝进行快速扫查,从而发现焊缝上存在的应力峰值部位,然后对这些部位进行表面磁粉检测、内部超声检测、硬度测试或金相组织分析,以发现可能存在的表面裂纹、内部裂纹或材料微观损伤。 磁记忆检测方法不要求对被检测对象表面做专门的准备,不要求专门的磁化装置,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金属磁记忆方法能够区分出弹性变形区和塑性变形区,能够确定金属层滑动面位置和产生疲劳裂纹的区域,能显示出裂纹在金属组织中的走向,确定裂纹是否继续发展。是继声发射后第二次利用结构自身发射信息进行检测的方法,除早期发现已发展的缺陷外,还能提供被检测对象实际应力---变形状况的信息,并找出应力集中区形成的原因。但此方法目前不能单独作为缺陷定性的无损检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必须辅助以其他的无损检测方法。

渗透检测可以检测非磁性材料的表面缺陷,从而对磁粉检测提供了一项补充的手段。渗透检测方法,即在测试材料表面使用一种液态染料,并使其在体表保留至预设时限,该染料可为在正常光照下即能辨认的有色液体,也可为需要特殊光照方可显现的黄/绿荧光色液体。此液态染料由于“毛细作用”进入材料表面开口的裂痕。毛细作用在染色剂停留过程中始终发生,直至多余染料完全被清洗。此时将某种显像剂施加到被检材质表面,渗透入裂痕并使其着色,进而显现。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人员可对该显现痕迹进行解析。渗透检测可广泛应用于检测大部分的非吸收性物料的表面开口缺陷,如钢铁,有色金属,陶瓷及塑料等,对于形状复杂的缺陷也可一次性全面检测。无需额外设备,便于现场使用。其局限性在于,检测程序繁琐,速度慢,试剂成本较高,灵敏度低于磁粉检测,对于埋藏缺陷或闭合性表面缺陷无法测出。

荧光渗透检测论文

渗透检测(Penetrant Testing),业内人士简称PT,是工业无损检测(Nondestructive Testing)应用早的无损检测方法,由于渗透检测简单易操作,其在现代工业的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渗透检测主要的应用是检查金属(钢、铝合金、镁合金、铜合金、耐热合金等)和非金属(塑料、陶瓷等)工件的表面开口缺陷,例如表面裂纹等。工业产品在制造和运行过程中,可能在表面产生宽度零点几微米的表面裂纹, 断裂力学研究表明,在恶劣的工作条件下,这些微细裂纹都会是导致设备破坏的裂纹源。按照不同特征,可将渗透检测分为多种不同的方法:按显示材料,分为荧光法(Fluorescent)和非荧光法(Non-Fluorescent)。前者称为“荧光渗透检测”,后者称为“着色渗透检测”。典型的荧光渗透检测缺陷示意图。(图片来源于网络)肉眼无法察觉的微裂纹,经荧光渗透检,在紫外线灯的照射下,黄绿色荧光格外醒目,对某一液体而言,表面张力越小,当液体在界面铺展时克服这个力做功越少,则润湿效果越好。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层由于分子引力不均衡而产生的沿表面作用于任一界线上的张力。毛细现象:当液体润湿毛细管或含有细微缝隙的物体,液体沿毛细缝隙流动的现象。如果液体能润湿毛细管,则液体在细管上升,管子的内径越小,它里面上升的水面也越高 。例如水在玻璃毛细管内,液面是上升的,相当于水渗入毛细管内。如果液体不能润湿毛细管,则液体在细管降低。例如水银(Hg)在玻璃毛细管内,液面是下降的。渗透检测基本原理:由于毛细现象的作用,当人们将溶有荧光染料或着色染料的渗透剂施加于试件表面时,渗透剂就会渗入到各类开口于表面的细小缺陷中(细小的开口缺陷相当于毛细管,渗透剂渗入细小开口缺陷相当于润湿现象),然后清除依附在试件表面上多余的渗透剂,经干燥后再施加显像剂,缺陷中的渗透剂在毛细现象的作用下重新吸附到试件的表面上,形成放大的缺陷显示。用目视检测即可观察出缺陷的形状、大小及分布情况。

我认为,根据渗透剂所含染料成分,渗透检测分为荧光渗透检测法、着色渗透检测法和荧光着色渗透检测法,简称为荧光法、着色法、和荧光着色法三大类。渗透剂内含有荧光物质,缺陷图像在紫外线能激发荧光的为荧光法。渗透剂内含有有色染料,缺陷图像在白光或日光下显色的为着色发。荧光着色法兼备荧光和着色两种方法的特点,缺陷图像在白光或日光下能显色,在紫外线下又能激发出荧光。根据渗透剂去除方法,渗透检测分为水洗型、后乳化型和溶剂去除型三大类。水洗型渗透法是渗透剂内含有一定量的乳化剂,工件表面多余的渗透剂可以直接用水洗掉。有的渗透剂虽不含乳化剂,但溶剂是水,即水基渗透剂,工件表面多余的渗透剂也可直接用水洗掉,它也属于水洗型渗透法。后乳化型渗透法的渗透剂不能直接用水从工件表面洗掉,必须增加一道乳化工序,即工件表面上多余的渗透剂要用乳化剂“乳化”后方能用水洗掉。溶剂去除型渗透法是用有机溶剂去除工件表面多余的渗透剂。

利用毛细管现象和渗透液对缺陷内壁的浸润作用,使渗透液进入缺陷中,将多余的渗透液出去后,残留缺陷内的渗透液能吸附显像剂从而形成对比度更高、尺寸放大的缺陷显像,有利于人眼的观测。

据我所知,渗透检验局限性是只能检查非多孔性材料的表面开口缺陷,应用范围较窄。渗透检测又称渗透探伤,是一种以毛细作用原理为基础的检查表面开口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这种方法是五种常规无损检测方法(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涡流检测)中一种,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同其他无损检测方法一样,渗透检测也是以不损坏被检测对象的使用性能为前提,运用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及工程学理论为基础,对各种工程材料、零部件和产品进行有效的检验,借以评价它们的完整性、连续性、及安全可靠性。渗透检测是产品制造中实现质量控制、节约原材料、改进工艺、提供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也是设备维护中不可或缺的手段。渗透检测不受被控工件化学成分限制。渗透检测可以检查磁性材料,也可以检查非磁性材料;可以检查黑色金属,也可以检查有色金属,还可以检查非金属。

渗透检测不受被检工件结构限制。渗透检测可以检查焊接件或铸件,也可以检查压延件和锻件,还可以检查机械加工件。渗透检测不受缺陷形状(线性缺陷或体积型缺陷)、尺寸和方向的限制。只需要一次渗透检测,即可同时检查开口于表面的所有缺陷。但是,渗透检测无法或难以检查多孔的材料,例如粉末冶金工件;也不适用于检查因外来因素造成开口或堵塞的缺陷,例如工件经喷丸处理或喷砂,则可能堵塞表面缺陷的“开口”,难以定量的控制检测操作质量,多凭检测人员的经验、认真程度和视力的敏锐程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