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会计专业论文有关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

会计专业论文有关文献综述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

引用参考文献是会计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体现论文的学术水平,也是衡量会计毕业论文成功与否的依据之一。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会计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 李维安.公司治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31-32.

[2] 王雄元,张士成,高祎.审计委员会特征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8(4):87-96.

[3] 何佳,张晓农.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研究研究报告[R].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2001 年深圳综字第 0043 号.

[4] 林有志,张雅芬.信息透明度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J],会计研究,2007(9):26-34.

[5] 汪炜,蒋高峰.信息披露、透明度与资本成本[J].经济研究,2004(7):107-114.

[6] 凌江红.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1-105.

[7] 翟华云.审计委员会和盈余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6(6):50-57.

[8] 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系统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3(3):4-13.

[9] 于富生,张敏.信息披露质量与债务成本: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5):93-96.

[10]郑新源,刘国常.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研究--基于盈余管理的视角[J].财会通讯,2008(8):98-118.

[1]蔡庆梅。 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73.

[2]帅勇。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外企业家,2016,01:135-136.

[3]杨柠境,刘中友。 职业道德与会计诚信[J]. 中外企业家,2016,02:200.

[4]潘湛明。 对财务会计中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 科技风,2016,02:273.

[5]邱梓轩,孟宪军。 会计职业道德和诚信问题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4:47-48.

[6]邓妍鑫,田倩。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风险与应对措施[J]. 财经界(学术版),2016,02:137+28.

[7]赵婧一。 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浅析[J]. 亚太教育,2016,04:119.

[8]毛晓明。 浅析当前社会的会计诚信问题[J]. 信息化建设,2016,02:186.

[9]金媛媛。 我国会计行业诚信缺失问题研究[J]. 中外企业家,2016,04:148-149.

[10]张粒尘。 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其治理途径[J]. 财会学习,2016,03:84-85.

[11]郭子宾。 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现状调查与改进路径[J]. 财经界(学术版),2016,03:179.

[12]王金凤,刘强。 新准则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 新经济,2016,11:95-96.

[13]王红。 会计职业道德缺失及其防范[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7:170-171.

[14]沈旭东。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J]. 财经界(学术版),2016,06:257.

[15]常根萍。 浅议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J]. 经营管理者,2016,06:57.

[16]刘娜娜。 试论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行业发展的重要性[J]. 经营管理者,2016,06:67.

[17]林春燕。 浅论中国公司会计诚信如何建立[J]. 现代商业,2016,12:156-157.

[18]李艳。 浅析会计诚信问题[J]. 中外企业家,2016,08:76-77.

[19]梁景瑜。 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和重建探究--以餐饮业为例[J]. 中外企业家,2016,11:104.

[20]解淑。 基于社会契约理论的会计诚信问题探究[J]. 经营管理者,2016,06:65.

[1] 陈小林,陈作习.论内部控制审计动因、成本与收益[J].财会月刊,2010,(20):77-79.

[2] 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 孙璐.商业银行内部治理审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

[4] 蔡春.审计理论结构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5] 戴维斯·诺思.制度创新的理论:描述、类推与说明[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6] 于玉林.试论面向新世纪的内部审计制度[J].审计研究,2000,(6):17-21.

[7] 方堃.关于社会责任审计的思考[J].审计研究,2009,(3):38-40.

[8] 余玉苗,黄兵海.我国上市公司战略审计初探[J].财会月刊,2004,(3):37-38.

[9] 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商务印书馆,2000.

[10] 诺斯.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1] 陈青.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述评与实现[J].企业研究,2010,(12):23-25.

[12] 傅黎瑛.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石:治理型内部审计[J].当代财经,2006,(5):119-122.

[13] 何卫东.论非执行董事对于公司战略的参与[J].南开管理评论,1999,(4):20-22.

[14] 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5] 靳磊.企业战略审计初探[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2000,(4):22-25.

[16] 李嘉明,赵志卫.我国企业开展社会责任内部审计的构想[J].中国软科学.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那会计的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呢?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会计专业 毕业 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梁凤梅。 总预算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影响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17,01:175-176.

[2]杨春霓。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浅析[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04:26.

[3]张圣男。 我国中小企业会计职业道德问题及对策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17,03:163-164.

[4]李学敏。 新环境下绿色会计探讨[J]. 商场现代化,2017,01:151-153.

[5]王榕。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 商场现代化,2017,01:154-156.

[6]余宥作。 分析云会计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安全[J]. 劳动保障世界,2017,03:57.

[7]胡其勇。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完善方式分析[J]. 经营管理者,2017,03:38.

[8]李依琳。 网络会计电算化的信息安全风险分析及防范策略[J]. 当代经济,2017,02:104-105.

[9]苏清朗,蔡智眀。 浅析网络会计信息 系统安全 对策[J]. 科技展望,2017,05:10.

[10]孙中芝。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思考[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07:59+24.

[11]甘其华。 战略管理会计助推施工企业财务转型探讨[J]. 中国总会计师,2017,02:38-40.

[12]马浚洋,傅颖诗,张曾莲。 媒体关注与政府会计准则制定与实施的重难点及解决路径[J]. 中国注册会计师,2017,01:91-95.

[13]张立峰。 浅谈科研机构面向管理会计的财务转型[J]. 财政监督,2017,05:95-99.

[14]侯义,李霞。 管理会计的变迁与理论体系建设研究[J]. 中国总会计师,2017,02:51-54.

[15]高逸凡。 司法会计审查介入经济犯罪初查之必要性及运用[J]. 净月学刊,2017,02:38-42.

[16]吴彬。 电子商务对会计的影响及电商会计人才培养探讨[J]. 国际商务财会,2017,02:69-73.

[17]徐佳。 浅议如何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加强职业道德 教育 [J]. 经营管理者,2017,04:323.

[1]李靠队,沈晓峰,刘小娴。 基于责任分散效应视角下的政府环境会计研究[J]. 会计与经济研究,2016,01:34-51.

[2]贾希玲。 大数据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及其风险防范[J]. 经济研究导刊,2016,08:138-139.

[3]王艳。 会计教育理念与创新能力培育--基于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的视角[J]. 会计研究,2016,02:89-94+96.

[4]刘福东,王素敏。 服务型政府会计改革的驱动因素及技术分析[J]. 会计与经济研究,2016,02:25-33.

[5]周卫华,杨周南,库甲辰。 二元结构体系下政府会计技术改进研究--基于事项会计理论的探讨[J]. 会计研究,2016,02:14-21+95.

[6]王欣。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机融合与创新发展[J]. 财经 界(学术版),2016,11:282-284.

[7]金玫。 浅析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措施 [J]. 时代经贸,2016,12:30-32.

[8]彭宏超。 浅析国际租赁会计准则的新变化及影响[J]. 财会月刊,2016,19:92-94.

[9]应唯,张娟,杨海峰。 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中的相关问题及研究视角[J]. 会计研究,2016,06:3-7+94.

[10]刘光军,彭韶兵,王浩。 网络经济环境对会计理论的影响研究[J]. 财会月刊,2016,25:3-7.

[11]金荣安。 加强我国企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 财经问题研究,2016,S1:62-65.

[12]陈广涛。 会计司法鉴定意见的法律效力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

[13]徐甜。 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农业会计信息失真治理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

[14]孙宗国。 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及对策[D].华东理工大学,2016.

[15]杜思。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视角下的政府会计改革[D].山东财经大学,2016.

[16]翟文彬。 ZX银行日照分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管理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6.

[17]胡静慈。 公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6.

[18]高冉。 NJ银行会计操作风险及其控制研究[D].安徽大学,2016.

[19]钱大伟。 云计算环境下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研究[D].南京大学,2016.

[20]赵奇。 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研究[D].江苏大学,2016.

[21]王娟。 火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6.

[1]帅勇。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外企业家,2016,01:135-136.

[2]李星宇。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措施[J]. 中外企业家,2016,03:49-50+53.

[3]戚艳霞,荆新。 政府会计确认基础对财政透明度影响的跨国实证分析[J]. 财经论丛,2016,01:29-37.

[4]裴晋崧。 浅谈建筑企业营改增后对会计核算及财务指标的影响[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1:47-48.

[5]段倩。 浅析收入会计准则的修订及其对企业的影响[J]. 财会学习,2016,03:148-149.

[6]沈双,涂建明。 供应链管理情境下跨组织管理会计研究[J]. 新会计,2016,01:46-49.

[7]姜明辰,张征超。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J]. 中外企业家,2016,04:83-84+105.

[8]许汉友,姜亚琳,张蓓。 “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信息化研究--基于财务共享服务视角[J]. 新会计,2016,01:28-32.

[9]马瑛。 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 中国市场,2016,01:129+138.

[10]韦玮。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职工薪酬核算的影响探析[J]. 财经界(学术版),2016,02:226-227.

[11]李博伦。 会计电算化舞弊及预防对策[J]. 中国林业经济,2016,01:46-47+96.

[12]刘颖斐,郑丹妮。 伦理道德发展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行为学研究探讨[J]. 经济评论,2016,02:151-160.

[13]李敬涛,陈志斌。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的政府会计治理效应[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40-46.

[14]冯巧根。 论管理会计范式的形成规律[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6,01:15-23.

[15]冯巧根。 供给侧改革与管理会计创新[J]. 会计之友,2016,07:128-133.

[16]郑玲,王培培,周瑶。 价值链发展视角的管理会计演变进程探讨[J].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6,01:30-38.

[17]甄红线,刘珊珊。 经济新常态下管理会计的创新--基于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视角[J]. 财务与金融,2016,01:37-41.

[18]高瑞雪。 电子商务网络环境下的财务会计发展分析[J]. 财会学习,2016,06:128-129.

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写作规范

文献综述是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能力,从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有效途径,本科学生必须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所学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备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以及专业文献综述的写作能力。

一、 目的和要求

专业文献综述是科研工作的基础,也是每一个大学生必备的基本功。对本科学生进行专业文献综述写作的训练是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学习和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和科研工作能力。

(一) 目的

1. 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会继承和借鉴前人的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

2. 使学生了解本学科专业科技文献的种类,掌握查阅和检索文献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在大量搜集、阅读原始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分析对比和归纳,综合论述有关主题并撰写设计(论文)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 要求

1.专业文献综述属教学实践环节,学生须在第七学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前完成。

2.每篇文献综述要求2000字以上,参考文献1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1篇,近三年的文献数量占文献总量的2/3以上。

3.专业文献综述应由学生本人用计算机排版打印(A4纸),统一封面和格式(由教务处统一印发)。

文献综述是本科生撰写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列入毕业设计(论文)归档资料;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的本科生不能获得开题资格。

二、 内容与特点

文献综述是在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确定后,通过大量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原始文献资料,就与该选题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一种简要评述性论文。其特点包括:

(一)综合性:综述要“纵横交错”,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纵线,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又要从本单位、省内、国内到国外,进行横的比较。只有如此,文章才会占有大量素材,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整理、消化鉴别,使材料更精练、更明确、更有层次和更有逻辑,进而把握本专题发展规律和预测发展趋势。

(二)评述性:是指比较专门地、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论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一般来说,综述应有作者的观点,否则就不成为综述,而是手册或讲座了。

(三)先进性: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将最新的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

总之,文献综述应论述选题的全貌,包括历史概况、最新进展、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等,必须是有论点、有见地的分析对比,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毕业设计(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文献综述切忌简单堆砌。

三、基本写作过程与格式要求

(一)基本写作过程

文献综述的一般过程包括搜集资料、阅读文献、分析对比、草拟提纲和撰写设计报告(论文)等。

1.围绕选题搜集资料和阅读文献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必须结合所学专业围绕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进行综合论述。因此,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本科生所撰写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保持高度一致,本科生应根据选题,利用各种检索工具,采用直接检索和间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搜集和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在阅读文献时要注意做好记录(卡片、笔记等)。

(1)查找文献

查找文献一般可首先搜集有权威性的参考书,如专著、教科书、学术论文集等,教科书叙述比较全面,提出的观点为多数人所公认;专著集中讨论某一专题的发展现状、有关问题及展望;学术论文集能反映一定时期的进展和成就,帮助作者把握住当代该领域的研究动向。其次是查找期刊及文献资料,期刊文献浩如烟海,且又分散,但里面常有重要的近期进展性资料,吸收过来,可使综述更有先进性,更具有指导意义。

查找文献资料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自己所选定的题目,查找内容较完善的近期(或由近到远)期刊,再按照文献后面的参考文献,去收集原始资料。这样“滚雪球”式的查找文献法就可收集到自己所需要的大量文献。这是比较简便易行的查阅文献法。另一种较为省时省力的科学方法,是通过检索工具书查阅文献。常用的检索工具书有文摘和索引类期刊,它是查阅国内外文献的金钥匙,掌握这把金钥匙,就能较快地找到需要的文献。此外,在平时工作学习中,随时积累,做好读书文摘或笔记,以备用时查找,可起到拾遗补缺作用。

(2)阅读文献

查找到的文献首先要浏览一下,然后再分类阅读。有时也可边搜集、边阅读,根据阅读中发现的线索再跟踪搜集、阅读。资料应通读、细读、精读,这是撰写综述的重要步骤,也是咀嚼和消化、吸收的过程。阅读中要分析文章的.主要依据,领会文章的主要论点,用卡片分类摘记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方法、重要数据、主要结果和讨论要点,以便为写作做好准备。

2.分析归纳和草拟提纲

对于查找和搜集到的大量文献资料要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和取舍,然后草拟提纲,对文献综述的全文进行整体构思和结构设计。

对阅读过的资料必须进行加工处理,这是写综述的必要准备过程。按照综述的主题要求,把写下的文摘卡片或笔记进行整理,分类编排,使之系列化、条理化,力争做到论点鲜明而又有确切依据,阐述层次清晰而合乎逻辑。按分类整理好的资料轮廓,再进行科学的分析。最后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写出自己的观点与体会,这样客观资料中就融进了主观资料。

撰写成文前应先拟提纲,决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应重点阐明,哪些地方融进自己的观点,哪些地方可以省略或几笔带过。重点阐述处应适当分几个小标题。拟写题纲时开始可详细一点,然后边推敲边修改。多一遍思考,就会多一分收获。

3.撰写设计报告(论文)

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选题进行综合论述,并撰写设计报告(论文)。通常,提纲拟好后,就可动笔成文。按初步形成的文章框架,逐个问题展开阐述,写作中要注意说理透彻,既有论点又有论据,下笔一定要掌握重点,并注意反映作者的观点和倾向性,但对相反观点也应简要列出。对于某些推理或假说,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作为问题提出来讨论,然后阐述存在问题和展望。初稿形成后,再反复修改加工,直至最终定稿。

(二) 格式要求

专业文献综述的写作格式应参照本科生毕业设计报告(论文)正文撰写格式要求,一般应包括前言、主体、结论和参考文献等部分。

1.引言:点明毕业设计(论文)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

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问题,包括写作目的、意义和作用,综述问题的历史、资料来源、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如果属于争论性课题,要指明争论的焦点所在。

2.主体:无固定格式,可以按文献的时空顺序,层次顺序,毕业设计(论文)的论点顺序等展开,总之要根据毕业论文的具体情况撰写,对毕业设计(论文)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评述,应特别注意对主流、权威文献学术成果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不足。

(1)基本构成

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点及其理论根据,从而反映作者的见解。为把问题说得明白透彻,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述。这部分应包括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和趋向预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历史发展。要按时间顺序,简要说明设计(论文)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②现状分析。介绍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各派观点,包括作者本人的观点。将归纳整理的科学事实和资料进行排列和必要的分析。对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或假说要详细介绍,并引出论据;对有争论的问题要介绍各家观点或学说,进行比较,指问题的焦点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对陈旧的、过时的或已被否定的观点可从简。对一般读者熟知的问题只要提及即可;③趋向预测。在纵横对比中肯定所综述课题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和不同观点,提出展望性意见。这部分内容要写得客观、准确,不但要指明方向,而且要提示捷径,为有志于攀登新高峰者指明方向,搭梯铺路。

(2)写作方法

主体部分的写法有下列几种:

①纵式写法

“纵”是“历史发展纵观”。它主要围绕设计(论文)所涉及的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从而勾划出论文专题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轨迹。纵式写法要把握脉络分明,即对专题在各个阶段的发展动态作扼要描述,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取得了什么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发展趋向如何,对这些内容要把发展层次交代清楚,文字描述要紧密衔接。撰写综述不要孤立地按时间顺序罗列事实,把它写成了“大事记”或“编年体”。纵式写法还要突出一个“创”字。有些专题时间跨度大,科研成果多,在描述时就要抓住具有创造性、突破性的成果作详细介绍,而对一般性、重复性的资料就从简从略。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做到了详略得当。纵式写法适合于动态性综述。这种综述描述专题的发展动向明显,层次清楚。

②横式写法

“横”是“国际国内横览”。它就是对某一专题在国际和国内的各个方面,如各派观点、各家之言、各种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较。通过横向对比,既可以分辨出各种观点、见解、方法、成果的优劣利弊,又可以看出国际水平、国内水平和本单位水平,从而找到了差距。横式写法应该强调“新”字,即虽然发展时间跨度短,但却引起国际、国内同行关注,能起到借鉴、启示和指导的作用。也就是说应该介绍涉及设计(论文)专题方面的新成就,如新理论、新观点、新发明、新方法、新技术、新进展等等。

③纵横结合式写法

在同一篇综述中,同时采用纵式与横式写法。例如,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法,写目前状况采用横式写法。通过“纵”、“横”描述,才能广泛地综合文献资料,全面系统地认识某一专题及其发展方向,作出比较可靠的趋向预测,为新的研究工作选择突破口或提供参考依据。

无论是纵式、横式或是纵横结合式写法,都要求做到:一要全面系统地搜集资料,客观公正地如主反映,都应比较各家学说及论据,阐明有关问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二要分析透彻,综合恰当;三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四要语言简练,详略得当。

3.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设计(论文)具有启示、借鉴或作为毕业设计(论文)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

主要是对主题部分所阐述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重点评议,提出结论,最好是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提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4.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所评述的文献应与毕业设计(论文)的论题直接相关,与毕业设计(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完全一致;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除非第一手资料散失,否则,不得以第二手资料作为参考文献。

在参考文献中无法说明的与文献的采用有直接关联的问题,如版本问题,翻译问题等,应在文献综述中加以说明。

文献综述原则上不采用注释,如确需注释者,应随文说明,不再另加脚注或尾注。引用文献必须确实,以便读者查阅参考。

四、综述写作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综述的内容

1 避免资料的堆积

综述内容切忌面面俱到,成为浏览式的综述。。如果对所综述的专题不熟悉,体验不深,不能很好地把握主题,而只是资料的堆积。这样虽然洋洋大篇, 但内容既无重点又不深入,层次不清,概念模糊,甚至有误,这是大忌。

因此撰写综述要深刻理解参考文献的内涵,做到论必有据,忠于原著,让事实说话,同时要具有自己的见解。

2 避免把综述写成讲座

讲座和综述的共同点是文章的综合性、新颖性和进展性。一般认为,综述是写给同专业和相关专业人员看的,要求系统、深入:讲座是专业人员写给相关专业人员和非相关专业的人员的,一般在深度上不作太高要求。把综述写成讲座最显著的特征是,文章中夹带大量的基础知识性的内容,甚至把教科书上的图表也搬了过来,文章冗长而深度不足。

因此综述的写作应在深度上下功夫,进一步挖掘提炼原始文献中的科研信息,从理论和机制的高度上进行分析归纳。

(二)文献的引用

文献资料是综述的基础,查阅文献是撰写综述的关键一步。文献适用上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参考文献的时间性要求

尽量少用早期文献(5年前,甚至更多年前的),若文献偏旧,无须深入审阅,即给人以资料不新的感觉而留下不好的印象。事实上,科学在不断发展,对一项值得写出综述发表的课题,往往是重要课题或热点课题,其论文每年都以成百上千的数量增长,而新文献又都是旧文献的发展,即新文献能涵盖旧文献;因此,一定要进行文献更新,大胆舍弃旧文献。

因此搜集文献应注意时间性,最好是近一二年的新内容,四五年前的资料一般不应过多列入。

2.文献的列示要求

一般要求综述、设计(论文)的文献应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原文,但也并不是所有读过的文献都统统列出,应选择最主要和最新近的文献。例如:属于综述和论文的论点和论据出处的文献;为分析讨论提供有力依据的文献;为理论和机制提供实验依据的文献等。

避免直接使用摘要检索类文献,即二次文献甚至三次文献。阅读此类文献是一种快捷的途径,它能引导读者进一步查阅原始文献,但若单用第二手或第三手材料,文章的可信度就会大打折扣。

3.参考文献的引用要求

参考文献必须是直接阅读过的原文,不能根据某些文章摘要而引用,更不能间接引用(指阅读一篇文章中所引用的文献,并未查到原文就照搬照抄),以免对文献理解不透或曲解,造成观点、方法上的失误。

4.关于所引用刊物的知名度问题

在国内外期刊族大家庭中,由于刊物的历史、办刊条件和实力以及地域等不同,不同刊物的知名度是有高下之分的。作为综述、论文的主要观点和论据应该是来自最有说服力的研究结果。一般来说,知名度高的刊物所报道的结果应该更具权威性,综述论文引用文献时应特别关注本专业较权威的刊物的动向。

五、评阅和存档

学生完成专业文献综述后与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一起交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对文献综述进行评阅并给出成绩。

教师应从与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是否高度相关;参考文献数量是否充足;观点是否明确;格式是否规范;能否反映当前所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能否独立查阅文献和从事其他调研等方面进行评阅。

专业文献综述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制(即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对于以学校名义在正式出版的报纸期刊(有CN号)上发表的文献综述可评定为优秀。

学生应独立完成专业文献综述,不得剽窃或相互抄袭,如有发现,成绩按零分记,并且开题报告不予通过。文献综述应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撰写,由设计(论文)评阅教师根据学校的有关标准评分;文献综述不及格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不得进入毕业设计(论文)开题环节,必须按规定重做。

学生的专业文献综述作为系教学档案至少保存三年,优秀者长期保存。学生应同时提供纸介成果和相应的电子文档。

有关会计的文献综述论文近几年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1] 李秀柱.  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J]. 华章. 2013(18)[2] 葛家澍,叶凡,冯星,高军.  财务会计定义的经济学解读[J]. 会计研究. 2013(06)[3] 刘英辉.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理论与模型构建[J]. 中国商贸. 2013(05)[4] 秦高翔.  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3(01)[5] 汤伟.  浅谈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 市场研究. 2012(07)[6] 杨月娟,黄迈.  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问题探讨[J]. 企业导报. 2012(13)[7] 李玉丰,王爱群.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基于会计价值评价的视角[J]. 长春大学学报. 2012(05)[8] 曾雪云.  会计管理活动论的理论涵义——回顾、重述与展望[J].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2011(06)[9] 佟成生,潘飞,吴俊.  企业预算管理的功能:决策,抑或控制?[J]. 会计研究. 2011(05)[10] 王扬.  财务会计的本质和特征—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1(02)[11] 程艳.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 财会研究. 2011(02)[12] 董必荣.  企业对外智力资本报告研究[J]. 会计研究. 2009(11)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哟。

再次感谢您的提问,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13] 张琼.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性研究[J]. 会计之友(上旬刊). 2009(10)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一、相关文献介绍 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经济学家大卫.杜兰特(1952)发表了题为《企业债务与权益资本计量方法的发展和问题》的演讲,把当时的融资思想归纳为三种类型:净收入理论、净营业收入理论和传统理论。净收入理论认为企业增加负债,提高财务杠杆,可降低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增加企业的价值,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债务资本为 100%时的资本结构是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净营业收入理论认为当企业利用财务杠杆进行债务融资时,即使能够维持债务成本,也会带来企业权益资本风险的增加,进而造成权益资本成本上升。因此,企业负债比例的提高不会降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企业的总价值固定不变,并不存在最佳的资本结构。传统理论认为企业利用财务杠杆会导致权益成本的上升,但在一定限度内,债务的低成本能与权益成本的上升相抵消,企业就能获得因加权平均资本成本降低所带来的好处。但是一旦超过限度,债务的低成本将无法抵消权益资本的增加,而且债务成本也会随着企业负债率的增加而增大,从而使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上升加快。因此,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从下降转为上升的转折点上,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该点上的负债比例就是最佳资本结构。 Modigliani和 Miller(1958)在其经典论文《资本成本、公司融资和投资理论》中提出,无企业税 MM 模型,即在不考虑税收的情况下,企业总价值不受资本结构的影响,即风险相同但资本结构不同的企业,其总价值是相同的。Modigliani和 Miller(1963)在《企业所得税和资本成本:一项修正》中提出有公司税MM模型,即负债杠杆对企业价值和融资成本确有影响。如果企业负债率达到100%,则企业价值最大,融资成本最小,即最佳资本结构应该全部是债务,不需要发行股票。 米勒(1976)在《债务与税收》一文,为了探讨负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建立了一个同时考虑公司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在内的模型。米勒均衡理论模型的基本结论是:个人所得税的存在,会在某种程度上抵消负债的节税利益,但是在正常税率的情况下,负债的节税利益并不会完全消失。因此,米勒模型认为企业负债率越高,则企业市场价值越大。 在权衡理论、代理理论以及不对称信息理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Myers 和Majluf (1984) 在《财务学刊》杂志的《资本结构之谜》一文中提出了“啄食”优序融资理论(Pecking Order Theory)。公司融资顺序有较明显的先后之分:所需要的资金首先依赖于内源资金;在内源资金不足,需要外部资金注入时,债权融资成为次优选择;而外部股权融资由于成本太高,只是作为一种融资渠道的补充来源形式存在。因此,企业融资通常都遵循所谓的“啄食顺序”,即先内源融资、再外源融资,在外源融资中优先考虑债权融资,不足时再考虑股权融资。 国内的研究状况 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状况的研究。国内学者张人骥、阎达五、黄少安和张岗、方晓霞、刘星等人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状况进行的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与欧美、日本等资本市场发达的上市公司相比,资产负债率明显偏低,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具有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其融资顺序表现为股权融资、短期债务融资、长期债务融资和内部融资。上市公司在进行长期融资决策时普遍存在“轻债务重股权”的股权融资偏好。这种融资顺序安排显然不符合西方的优序融资理论。袁国梁,郑江淮,胡志乾对我国股市的股权结构,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及公司治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其中对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解释中,认为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权融资成本是造成企业融资偏好的主要原因。刘星,魏锋和詹宇对中国的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融资决策时,首选外部融资。而在外部融资中,以股权融资为主,债权融资又以短期债务为主。 近几年,袁卫秋(2004)检验静态权衡理论和啄食顺序理论在我国市场的适用性,发现啄食顺序理论不宜用来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特征,而静态权衡理论可用来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特征。张兆国、宋丽梦、和张庆(2005)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股权代理成本的影响,结果发现经营者持股比例与股权代理成本有较显著负相关性;负债融资比例、法人股比例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均与股权代理成本有不显著的负相关性;国家股比例和流通股比例均与股权代理成本有较显著的正相关性。张兆国、闫炳乾、和何成风(2006)通过实证研究了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治理效应,结果发现主营业务利润率、经营费用率、和资产利用率三个指标比公司价值指标能够更好地解释公司绩效;国家股比例对经营绩效的负向影响越来越不显著;法人股比例和负债融资对公司绩效有不显著的正向影响;流通股与公司绩效之间没有显著关系;股权集中度和经营者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有较显著正向影响;留存收益对公司的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 林凡(2007)《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本书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在中国特定的政策环境以及不健全的市场环境下,股权结构成为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控制人主导是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形成机制的主要特征,由此本书以“制衡控制人的权利”为出发点提出了治理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总体思路和规范措施,这对推动中国相关制度、法律环境的完善和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相关综述和评价 美国学者Myers 和Majluf在1984年提出了优序融资理论,较早的对融资偏好问题进行了直接研究。他们探讨了公司如何选择最优融资渠道,即遵循“啄食顺序”,先内源融资、再外源融资,在外源融资中优先考虑债权融资,不足时再考虑股权融资。此后,又有很多学者对融资偏好进行了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一般都认为,企业融资应该遵循“内源融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的先后顺序。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学者开始对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问题进行研究。他们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与国外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大相径庭,突出表现为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具有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种融资偏好在微观上表现为上市公司通过不同形式的股权融资方式进行“圈钱”行为。在宏观上表现为资本使用效率不高、资源配置效率未得到充分发挥等。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行为如果不及时加以规范治理,最终将影响到中国证券市场以及公司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制度和市场环境各方面的差异,现有西方财务理论尚不能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进行圆满解释。国内有些学者表示,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低是形成融资偏好的直接原因。资金成本是公司决定融资行为的最根本的因素。公司为融入资本必须给予投资者一定的回报,回报率的高低,基本上反映了融资单位成本的高低。与债权投资者相比,股权投资者承担更大的风险,因而要求更高的回报率。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证券市场的过小规模与投资者巨大的需求空间存在反差,加之非流通股的大量存在,证券市场市盈率和股价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上,而与之相比的公司派息水平则显得微不足道,因此投资者并不指望通过获取公司的派息来得到投资回报,而是希望在市场的短期投机行为中获取资本利得。从公司的角度看,股权资本成本是以配股价或新股发行价为计算基础的,而我国的配股价和新股发行价多以市盈率为计算基础,通常要远远高出每股账面净资产,由此计算的股权资本成本很低。正是这种不合理的现状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现象的形成。从公司的角度看,股权资本成本是以配股价或新股发行价为计算基础的,而我国的配股价和新股发行价多以市盈率为计算基础,通常要远远高出每股账面净资产,由此计算的股权资本成本很低。正是这种不合理的现状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现象的形成。近十多年来,中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高速发展。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壮大,上市公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显重要。和非上市企业比较而言,中国上市公司经营行为比较规范,管理理念比较科学,很多上市公司已经成为行业的领头羊。因此,对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针对性治理措施,将有利于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完善证券市场监管,加速证券市场建设,提升公司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 林凡.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 黄少安,张岗.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J].经济研究,2001(11). [3] 刘星,魏锋.我国上市公司融资顺序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4(6). [4] 何佶.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D].东南大学,2005. [5] 张霞.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1). [6] 郑志波.浅议我国企业的融资方式现状[J].经营管理,2009. [7] 杨鑫.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 [8] 谢聪.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分析[J].财会通讯,2008(1).

会计类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

紧张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将要谢下帷幕,毕业前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要怎么写好毕业论文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会计类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 李维安.公司治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31-32.

[2] 王雄元,张士成,高祎.审计委员会特征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8(4):87-96.

[3] 何佳,张晓农.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研究研究报告[R].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2001 年深圳综字第 0043 号.

[4] 林有志,张雅芬.信息透明度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J],会计研究,2007(9):26-34.

[5] 汪炜,蒋高峰.信息披露、透明度与资本成本[J].经济研究,2004(7):107-114.

[6] 凌江红.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1-105.

[7] 翟华云.审计委员会和盈余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6(6):50-57.

[8] 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系统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3(3):4-13.

[9] 于富生,张敏.信息披露质量与债务成本: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5):93-96.

[10]郑新源,刘国常.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研究--基于盈余管理的视角[J].财会通讯,2008(8):98-118.

[11] Frank M. Guy. Audit Committees:A Guide for Directors,Management and Consultants[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74.

[12]Dhaliwa, Naiker, Navissi. Audit committee financial expertise,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accruals quality: an empirical analysis[R].[47]Bebchuck, L., and J. Fried. Pay without performance[M]. 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4.

[1] 陈小林,陈作习.论内部控制审计动因、成本与收益[J].财会月刊,2010,(20):77-79.

[2] 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 孙璐.商业银行内部治理审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

[4] 蔡春.审计理论结构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5] 戴维斯·诺思.制度创新的`理论:描述、类推与说明[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6] 于玉林.试论面向新世纪的内部审计制度[J].审计研究,2000,(6):17-21.

[7] 方堃.关于社会责任审计的思考[J].审计研究,2009,(3):38-40.

[8] 余玉苗,黄兵海.我国上市公司战略审计初探[J].财会月刊,2004,(3):37-38.

[9] 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商务印书馆,2000.

[10] 诺斯.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1] 陈青.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述评与实现[J].企业研究,2010,(12):23-25.

[12] 傅黎瑛.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石:治理型内部审计[J].当代财经,2006,(5):119-122.

[13] 何卫东.论非执行董事对于公司战略的参与[J].南开管理评论,1999,(4):20-22.

[14] 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5] 靳磊.企业战略审计初探[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2000,(4):22-25

1、邓春华, 《财务会计风险防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年版。

2、王春峰, 《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3、王卫东, 《现代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4、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第二版。

5、《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操作指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

6、罗飞.《成本会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33—338

7、王立彦,刘志远.《成本管理会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76,367—374

8、龚曼君.《管理会计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350,459—474

9、马海清,朱光林.《决策会计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434

10、Gary .《作业成本管理》.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11、刘仲文著《人力资源会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12、张文贤主编《人力资源会计制度设计》,立信会计出版社

13、中国会计学会主编《人力资源会计专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4、[美] 弗兰霍尔茨著《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5、[美] 加里·S·贝克尔著《人力资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16、[美]查尔斯·亨格瑞著《成本与管理会计》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7、[加]斯科特著《财务会计理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

18、[美]马歇尔著《会计信息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高伟富著《人力资源会计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刘永泽著《高级财务会计》,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1、李海波著《新编企业会计》, 立信会计出版社

22、赵书和著《会计学》, 南开大学出版社

23、顾爱春著《会计法规》, 科学出版社

24、夏恩著《会计与控制理论》,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5、翟文莹著《试论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基本问题》,现代财经,

26、徐勇、岳欣等《关于我国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探讨》,对外经贸会计,

27、曹世文著《试探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财会月刊,

28、徐国君、刘祖明著《人力资源会计研究述评》,财会通讯,

29、张磊、陈伟著《略谈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问题》,财会月刊,

30、袁晓勇著《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若干问题》,财会通讯,

31、安明硕著《对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几点思考》,财会月刊,

32、 牛莉侠. 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考[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01)

33、董丽晖. 提高会计电算化实践能力的课堂因素分析[J]. 甘肃农业, 2006,(09)

34、陈兴霞, 曹军, 费淋淇. 浅析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仿真模拟题库建设[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4)

35、杜思晓. 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研究[J].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08,(10)

36、刘秋月. 会计电算化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构思与实践[J].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8,(Z1)

37、王健. 加快林业企业会计电算化进程的建议[J]. 绿色财会, 2006,(09)

38、包准, 程宝华. 做好林业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几点体会[J]. 绿色财会, 2006,(09)

39、高俊杰, 张东红. 种子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之我见[J]. 种子科技, 2008,(02)

40、丁丽娜. 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问题研究[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9,(03)

41、芦杰. 关于中专财会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科设置的构想[J]. 中国林业教育, 2000,(02)

和会计舞弊有关的论文文献综述

造假是犯法的,会计部造假。

财务造假问题由来己久,现今全球都存在财务造假的问题,人们采用了众多的手段和方法,却一直未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与国外财务造假状况相比,我国财务造假的现象更为普遍,并且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我国财务造假的原因有自身的独特性。[1]这些财务造假事件引起中国的资本市场的巨大震动,并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不仅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对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证券市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危害,已成为各国证券市场的公害。因此,识别财务造假的主要手段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已成为会计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议题。

为解决会计造假这一不良现象,我们要探究会计造假的成因,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会计造假防范与治理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企业发展迅猛,需要规划会计信息。当前一些会计从业者追求自身利益,抛弃了原有的职业操守,频频出现企业会计造假行为,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平稳有序发展,对经济体制产生了不良影响,本文对会计造假形式和危害做出了深刻的阐述,进而分析会计造假的成因和条件,从而得出会计造假的防范和治理措施,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关键词】会计造假 成因 治理

一、会计造假的形式和危害

会计造假行为表现的多种多样,主要是为了逃避税费或者故意牟利,一些会计人员造假是为了将资产转移到自身名下,还有一些则是被授意进行造假活动。为了达到获利目的,会计往往通过对业务程序和会计凭证更改来进行造假。会计程序造假主要是违反国家的规定,进行非法获利,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而凭证篡改则是用一些假的发票或者报销凭证来获得私人利益。当私人利益满足以后又会引发更强烈的愿望,导致更为严重的会计造假事件,这种影响经济发展和企业良性发展的做法非常不可取。

因为会计造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利,因此在个人或者部分组织获利的同时,就会损害集体利益,给企业和国家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这种损失扩大化以后,甚至会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导致国家经济发展减速,因此我们应该杜绝此类行为。对会计造假行为细分原因可以分为五大类:第一是影响资本市场运作,导致市场发展不健康,不积极;第二是影响股东和权益人的利益,让一些违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不当获利;第三会影响经营者的决策,导致经营者不可获知真实数据,严重干扰了经济发展体系;第四导致企业蒙受损失,很多不当收购或者出售,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灾害[2]。

二、会计造假的成因

(一)会计人员本身缺乏职业操守,自身素质不高

很多会计人员在从业那天起,就经受着各类诱惑,同时社会上的享乐主义、自私主义盛行,每天经手很多钱,但自身收入又有限,自然会对会计人员的人生观产生冲击,因此一些人放弃应有的职业操守,自己或者协同他人伪造会计凭证,为一些人的不法行为大开方便之门,甚至自己贪污挪用,使得企业利益受损。

(二)法律监督体制不严格,行业内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

在法律方面,虽然我国推出了很多管理会计造假行为的法律法规,但社会发展迅速,造假的技术和手段不断更新,而且有一些造假行为不是第一时间能够被发现和查处,上面缺少有效的监管体系[3]。各部门由于资源有限,无法随时随地监管,同时内部审计部门通常是迫于国家规定建立的,人员素质有限,往往只是个形式,没有发挥实际效能,反而给企业增添了不必要的负担和拖累。

(三)企业外部利益复杂,外部监管有限

很多企业的会计造假行为,来源于企业想要盲目扩张经营或者迎合地方政府的任务需求。因为好多地方的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很多人的切身利益,难免不采用会计造假的行为来掩饰发展力的不足,争取等多的账面利润和国家投入。同时国家对于发票的开具管理不是十分严格,存在很多漏洞,很多地方可以很轻易的开出虚假的发票,使得会计造假行为有机可乘。

三、会计造假的防范措施与整治方案

(一)提升企业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严格把关选拔人才,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应该严格把关,选拔有素质的人才,提升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谨记朱�F基给国家会计学院留下的墨宝“不做假账”,加强对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的训练,培训其业务知识,只有熟悉业务才能不被利用,自检自查。另外完善企业内控体系,对于内控一定要严格认真的对待,发现问题及时清查,严格准守规章制度,对会计凭证和流程体系层层把关,相互牵制,反复检查和确认,杜绝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

(二)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对会计造假行为重罚不怠

因为会计主体责任的模糊,所以一些会计作假后,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罚,而是接受调查和处分后调离岗位,或者一些指使和强迫会计作假的人很容易就脱罪[4]。虽然会计法中规定了单位负责人为会计行为的主体,但是对于指使会计造假的人却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因此需要完善会计法,对会计造假的行为加以重罚,以儆效尤。加重会计造假的处罚力度也会规范会计行为,让会计在造假时思考再三,一旦会计进行造假或者协助造假,那么不仅仅要处罚会计,更是要从重处罚要求会计造假的人员,如何把握证据,需要会计从业者的配合,也需要完善监管和查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规范会计行为。

(三)加强对企业内部利益和外部利益的把控,管理层多下功夫

由于一些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的混杂,很多人希望通过会计造假来不正当得利,所以应该优化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倡导廉洁从业精神,改进一些企业考核手段,合理的分配职权和利益,考虑不同岗位之间的约束作用,加强对会计业务处理的监控,使得会计造价人员一旦付出行动 ,立即就会得到发现和抑制[5]。同时对发票要严格把控,不仅仅是贴票报销的人员需要对票据负责,审批的人员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要防止虚假的发票流入企业内部,要加强监管,控制会计造假行为。

四、结语

总之,我们需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水平,规范化其操作,留住高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加强管理和控制,控制好企业外部利益和内部利益,改变以往的财务模式,相互监督和合理分配职权,争取会计账务透明化,防范好会计造假行为。

参考文献:

[1]洪荭,胡华夏,郭春飞.基于GONE理论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研究[J].会计研究. 2012(08).

[2]盛岚.强化会计监督 杜绝会计造假[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0).

[3]韦琳,徐立文,刘佳.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基于三角形理论的实证研究[J]. 审计研究.2011(02).

[4]侍冬岳.浅谈中小企业会计人员职业能力及素质要求[J].办公室业务.2012(07).

[5]朱秋月.谈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1(22).

浅谈会计造假问题防治分析

0 引言

会计造假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包括内在动因和外部 环境两个方面:会计信息生产者与会计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是产生虚假会计信息的内在动因; 企业 产权不明晰、 政治 经济 、 文化环境和会计人员业务、道德水平等因素,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外部条件。上述两方面共同作用,才会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1 会计造假的原因

产权不明晰,使会计失去信用建立的基础。在国有产权制度下,企业经营者与其经营的企业信用没有长期的相关性。民营企业虽有明晰的产权和天然的制度优越性,但在国有经济为主体的经济体系中,他们深感产权没有安全的保障,面临随时被剥夺的可能,因而产权实际上也是不清晰的。于是只好追求短平快,不愿为维护信用的建立而投资,导致其失去了长远而稳定的预期;企业受短期利益的驱动又会导致会计师事务所等 社会 审计部门也因此失去了利害关系人(股东)对他们公正审计的压力。当受托人着眼短期利益时,他们就不可避免会选择不守信,而这些不讲信用的行为将通过会计造假并以会计失信的形式表现出来。

“委托——代理”契约中缺乏独立存在的委托人。所谓委托代理关系,应包括委托方、代理方两方:一方是资产的实际所有人即委托人;另一方为资产的实际经营者即代理人。委托方独立地位如何决定着信息不对称情形下会计诚信的实际履行程度。若委托人能明确其存在,意味着委托方有可能对会计产生足够的影响,会计诚信的实现会比较现实;相反,一旦找不到确定的委托人,就意味着委托方不可能对会计产生作用,此时会计诚信就失去了实现的动力和必要,于是会计造假会层出不穷。

在目前我国的产权制度下,确定独立的委托人是不存在的。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以规范的财务分析为评价标准的理性投资观念远未形成,真正愿意以“股东”身份出现的长期投资者并不多,相对而言,赚取短期差价为主要目的的“股民”却是大有人在,投机与炒作之风盛行;委托人不能独立明确,委托方高度自由流动,使得企业会计完全受制、听命于 管理当局;而真正代表委托方行使权利的股东大会则行同虚设,给会计行业诚信建设增加了难度。

企业及会计人员独立性差,且 法律 保护不够。会计人员身为领导的下属则成了领导直接操纵并反映其意图的工具;加之单位领导、会计人员法律意识差、法制观念淡薄、 职业道德素质弱化、内部控制不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会计人员往往既负责信息提供又充当内部审计,两个班子一套人马, 现代 企业制度在现实当中并没有得到切实的实现,没有真正发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的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功能,弱化了企业的内部监督和内部约束效力。有时也存在监事会成员身份与行政关系不能保持独立,其职位、待遇等基本由管理层决定,从而无法担当起监督董事会及管理层的职责。

政府监管部门政策行为多变,为会计失信创造了条件。政府管制越多,其政策就越变化无常,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就越不稳定,建立长期的社会信用机制就越困难。

社会监管部门未能充分发挥有效作用。在会计信息对外披露过程中,审计的作用至关重要,原因在于委托人对于会计信息的判断及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注册会计师的鉴证意见。

2 防治会计造假的措施分析

明晰产权 产权制度的基本功能是给人们提供一个追求长期利益的稳定预期和重复博奕的前提或规则。讲求信用就是人们为获得长远利益而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使之符合特定环境下的社会道德规范。由此可见,清晰的产权是保证人们考虑长远利益的前提,在此前提现实存在的条件下,信用便得以建立和维护;否则没有清晰的产权作基础,也就不会有人为获得长远利益而恪守信用,信用就无从谈起。

明确委托人的独立地位 在会计行业中,会计成为维系投资者与经营者、企业与市场之间关系的基础。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方若处于信息劣势,则可通过现代会计制度用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有效保护委托人利益;但若委托方未能独立明确其地位,会计造假就会成灾,由于委托方不明确又会导致会计信用缺失的受害主体不确定,从而会进一步加剧会计信用缺失。为此,明确委托人的独立地位十分重要。

严格内控

加强 会计 基础 工作。合理配备会计岗位人员,实现会计岗位之间的内部牵制,加强内部控制的实施;规范会计核算资料所需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同时对会计账簿、报表的合法有效性进行规范,以保证各单位依法设置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明确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内部 审计制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加大对各类会计基础资料的监审力度,保证账证、账账、账表相符,保证其真实性、合法性。

实行 管理参与制,以有效监督经理层的日常经营活动,防止会计舞弊行为。管理参与制是使处于服从地位的雇员或其代表有机会参与决定公司 发展 目标的决策、监督经理的日常经营活动,是对经理管理权力的再分配,即对雇主、雇员之间的不平等权利关系进行的调整,从而使掌权者权力受到更好的约束,使服从者的权利和自主得到提升和补偿,以实现权力的监督、约束和平衡,防止舞弊行为发生。

建立股东对经理的强力约束机制。股东大会要定期审议公司财务 报告,严格评估经理经营业绩,并决定对经理的聘免撤换。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切实建立 现代 企业 制度。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彻底分离,并建立起决策权、监督权、挂靠权等分离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出资人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委托代理关系,有利于强化财务约束力,真正发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者不同的职能作用,从而形成互相监督、互相约束的体系。

分散大股东股权。通过持股结构的调整,分散大股东股权,增加股权之间的相互制衡,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

完善业绩评价机制。考虑增加一些涉及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等的非财务会计指标,使代理人所得利益与企业目标约束挂钩。

推行诚信 保险制度。即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在保险公司投保诚信险,当上市公司因诚信问题损害投资人利益时,保险公司必须负责赔偿。这样既保证了投资人利益免受损失,又可使保险公司为了自身利益免受损失而加大对公司的监督力度。

改进并逐步完善利益分配及激励机制 利益分配与考核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不尽合理是诱发会计造假的 经济 根源,只有改进和完善利益分配及激励机制,才能从根本上防止会计信息造假。

建立起利益分配均衡机制,理顺国家、地方、企业及职工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兼顾各方利益。

改进现行绩效考核制,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对领导干部及管理人员的考评除看数字外,更要与定性考核结合进行。

规范政府行为,让政府成为讲信用的表率 西方国家的失信者是由 社会和市场 自然 淘汰的,所以不可以给政府过多的权力,要严格限制并明确界定其权力范围。比如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审批;清理政府部门几乎不受限制的制定利己不利人的 法律 和政策的权力;禁止政府直接参与市场交易活动;保持政策稳定性等。只有政府率先守信,政府政策才能真正有效,管制也才能恰到好处,产权才能得以保护,整个社会才会形成讲信用的风尚。

另外,依靠政府获得垄断权力的行业协会和认证中介机构,对信用的建立有害而无益。他们依靠垄断寻租,根本不会考虑自己的信用,因此,必须对与会计密切相关的 中国 会计协会、注协进行市场化改革。在市场中成长起来的行业协会才会真正懂得关心信用问题。

实行市场退出机制 我国应尽快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对那些不守行业操守的企业或个人,一旦出现失信行为后就应将其驱逐出相关行业。如对会计造假上市公司要立刻退市;对参与造假的中介机构要进行取缔;对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不允许继续从事相关 职业。

实施诚信工程,建立诚信档案 加紧建立和实施注册会计师、企业单位和会计人员的诚信档案管理及考评制度,对违反诚信的单位、事务所和个人要记录在案,以便于公民随时查询,从而增强单位和个人的执业危机感及诚信意识。

舞弊是一个敏感而沉重的话题,它像一块毒瘤,时刻危险着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的良性发展。同时舞弊也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据称,美国联邦调查局将舞弊列为发展最为迅猛的犯罪行为,舞弊问题的严重程度使得联邦调查局每年需要投入约24%的经费来进行反舞弊的工作。舞弊是指用欺的方式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包括人们能够设想的所有通过虚报以牟取利益的方法。舞弊一般分为针对某组织(企业)实施的舞弊和某组织(企业)实施的舞弊两种,而企业实施的舞弊中最为常见的是财务报告舞弊。本文将着重从企业财务报告舞弊产生的主要表现形式、造成的危害出发,提出防范、检查舞弊的几点粗浅见解,与同行商榷。一、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危害性企业财务报告舞弊主要是指企业管理当局蓄谋的舞弊行为,主要目的是通过虚增资产、收入和利润,虚减负债、费用,粉饰企业的经营成果,来欺投资者和债权人,从中谋取私人利益。主要表现形式有:①向财税部门和银行提供的财务报告不一致。目前这种现象比较普遍,企业为谋求财政补贴或减免税收而向财税部门提供的财务报告和欲向银行谋求贷款提供的财务报告,所反映的销售收入、利润、存货、应收(付)账款等数据就会大相径庭。②编造虚假利润,取上市资格,以欺投资者,进行圈钱。企业欲取得上市资格,不惜在财务报告上做手脚。如据成都某会计师事务所公布的案例反映,成都某企业在股票发行上市申报材料中称1996年度盈利5400万元。经查实,该企业通过虚构产品销售、虚增产品库存和违规账务处理等手段,虚报利润15700万元,1996年实际亏损10300万元。③虚报盈利,夸大业绩。在国有企业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某些管理层受功利心驱使,为提高自身政绩、声誉和影响,授意编制虚假财务报告,取名利。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危害性很大,它所制造的错误信息将严重误导各类决策者做出错误的决策;虚假的赢利或亏损报告将使国家资产流失,使企业股东、债权人、顾客及雇员的合法权益遭受侵犯,使其经济蒙受巨大损失。而企业发生财务报告舞弊涉及的金额往往是也触目惊心的。如美国施乐企业五年虚报收入60亿美元;我国的银广厦集团,1998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虚构销售收入万元,少计费用万元,导致虚增利润万元。这些舞弊现象涉及的金额之大,在对社会、国家及投资者个人造成极大伤害的同时,也可能导致社会公众对上市企业、中介机构乃至整个资本市场信心的丧失。二、企业财务报告舞弊产生的原因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其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企业财务报告舞弊也不例外,主要有:(一)私欲膨胀,道德缺失舞弊者的动机直接驱使于其本人内在的动因,基于某种目的而实施故意的违法犯罪行为,最典型的动因来自于私欲膨胀带来的压力。这里的私欲包括对政治地位提高的需求和对经济上的占有两方面。有的企业管理层,为夸大自身工作业绩,从而提升政治地位,迫使企业编造虚假财务报告,使财务报告不仅有经济意义,而且具有政治意义。同时作为社会组成元素之一的人,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除了维持正常生活所需的正当的经济需求外,有的还因追求奢侈的生活方式、染上恶习或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等,使日常入不敷出,诸如此类需求都需要大量的经济资源的支持。当一个人的需求超出了自身条件承受能力,严重的私欲膨胀,道德缺失足以促使舞弊者实施舞弊行为。(二)制度不严,惩罚不力舞弊者之所以能实施舞弊,是因为有机可乘。此处“机”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控制制度(措施)存在漏洞或缺陷,难以防范、发现舞弊。舞弊者作假账,首先是瞅准该项控制制度(措施)存在的漏洞或缺陷;其次是会计控制系统是否严密,是否能使其舞弊行为不留痕迹,不被发现。二是指给予某些企业管理层过大的权利,权利一旦失去控制,就会为犯罪创造条件。财务报告舞弊一般由企业的管理层、决策层授意,财务人员实施,如多计存货价值、提前确认收入、隐瞒重要事项的披露等,只有企业管理层、决策层才能有权、有条件做到。舞弊者如果缺少“机会”这个条件,是无法实施的。另外惩罚不力也使舞弊者无所顾忌、胆大妄为。目前针对财务报告舞弊适用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明确,使舞弊的成本远低于收益;对财务报告舞弊惩罚力度不够,大多数以行政处分、罚款为主,使法律缺乏足够的威慑力。(三)监管机制缺陷,诚信理念不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追本逐利是其本能,出现违规现象在所难免,但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进行纠偏。然而,目前的监管机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在税收、媒体、政法、银行、审计等等监管体制中,不管是站在国家还是企业的立场上行使监管职能,当财务报告供给链中管理层的利益与投资者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某些监管机构没有真正树立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为重的理念,没有真正树立对国家、企业、个人诚信的理念。如美国安然企业会计造假案的揭露,使人们对审计的诚信提出疑问。诚信对于企业、个人也是一样。守信用、讲信誉、重信义、恪守职业道德是企业和个人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如今社会格局多元化,特别是受分配不公、贫富不均,加上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因素的影响,社会各层次难免会存在不诚信现象,如果缺乏诚信理念,都会有可能出于各种动机为实现自身不同的利益,千方百计地实施舞弊行为。三、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防范我们知道,如果舞弊案件一旦发生,在社会上造成的负面影响及给国家、投资者、债权人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而存在反舞弊措施与否,对国家或企业蒙受舞弊的损失会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反舞弊措施上首先要防范舞弊。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防范主要是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增强法律威慑力、建立多元化监管机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等措施,确保企业正常、有序、安全的运转,使企业的各项目标顺利实现。(一)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大对违规的处罚力度首先,完善制度是防范舞弊的根本,也是消除舞弊机会的手段之一。制度是人们的行为准则,也是一种社会激励机制,不完善的制度为舞弊提供便利,只有符合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为防范舞弊提供合理的保证。要防止舞弊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对于企业来说,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不仅要培养员工的自我控制意识,包括培养员工的诚信和良好的道德观、培养工作能力和经营风格等,而且还要建立员工之间、管理层之间、员工和管理层之间的相互控制机制,建立清晰的组织结构和有效的内部审计,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2、建立有效的会计系统。有效的会计系统可以提供审计轨迹,使得舞弊能被发现或难以掩盖。要建立有效、及时、完整的会计系统,以区分真实的舞弊和无意的错误。3、建立适当的控制程序。适当的控制程序可以减少舞弊的机会,企业要建立包括能提供资产的实物控制、恰当的授权制度和明确的职责分工等的控制程序。其次,加大惩罚力度是防范舞弊的保障。要区分不同的责任主体,强化责任者的责任者,明确责任分担标准,对舞弊者惩处。明确区分法律法规的适用标准与范围,对舞弊者不仅依照《会计法》进行经济处罚,还需依靠法律的力量,该诉诸法律的绝不手软,该追究民事和刑事责任的绝不姑息,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各自的约束力,起到打击一小撮,教育一大片的作用。(二)建立多元化监管机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1、恰当发挥政府职能的作用。市场经济离不开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调节,当今世界,不存在没有任何政府监管的纯粹的市场经济,也不存在没有任何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如国家某些政策、规章制度之间存在摩擦,会使得有些企业有机可乘,有空可钻。政府应培育完善的监管环境,完善市场机制和法律体系,净化法律环境,以法律的震慑力防范舞弊。2、加强独立审计职能。我国的审计结构是由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组成,国家审计的重点是对政府宏观管理部门和国家重点建设资金的审计,对企业监督的力度不强;民间审计与被审企业间形成的被雇佣与雇佣关系,使得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难以充分发挥。因此需进一步加强独立审计职能,笔者认为:①应引入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等制度,并正确处理好审计委员会和监事会等的关系。因为我国的企业虽均设有内部审计机构,但其职责仅仅是对企业下属部门或单位按照企业管理层的安排进行内部审计,受制于企业经营者,独立性不强,对企业监督难有成效,而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等制度的引进有助于改变此现状。②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使注册会计师对同一企业的职业服务内容不交叉;不在受聘企业任职;保持经济上的独立性,不受制于企业等等。同时还要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制建设和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3、强化内部监督机制。要建立具备健全的制度体系的企业治理结构,实现高层管理人员控制经营,制度控制高层管理人员,强化高层管理人员的责任,约束高层管理人员行为,严格信息披露制度,强化信息对称性。建立起企业内部人员相互监督机制或设立举报热线,使舞弊者时时处在“有人在监视我”的意识中,起到防范舞弊的作用。(三) 加强诚信理念教育,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工作环境对舞弊的滋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社会存在着严重的信用危机,工作环境中到处充斥着假冒伪劣、权钱交易、贪污受贿,就会为做假账、出具虚假财务报告培植一块赖以生存的土壤。因此:整个社会要树立良好的风气,形成相互信任的氛围。目前“会计假账普遍、审计诚信严峻、会计审计诚信危机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要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赢得公众的信任,要从个人做起,每个人要实实在在地做足“本分”的工作,而不是以权宜之计搪塞,或以擦边球试探底线,只有将可信、诚实原则贯彻到底,才能建立公众信任的环境。企业要加强诚信教育,创造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加强道德建设和诚信教育,只有潜移默化的诚信教育,才能使道德发挥效能,使员工在遇到巨大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法律规范发生碰撞时,不至于迷失方向;要制定科学的制度,实行公开的政策,宣传行为准则或道德守则,并要求员工严格遵守,使制度和规则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四、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检查舞弊的检查主要包括发现舞弊和对舞弊的调查。由于舞弊是一种不易察觉的违法犯罪行为,其从计划到实施再到被发觉一般需持续一段时间。因此,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检查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了解、评价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防范舞弊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内部控制不充分、员工疏忽造成的内部控制失效,会给舞弊者提供机会。在检查舞弊时,采取询问有关管理层和员工,抽取部分资料进行符合性测试等方式了解、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是否合理、有效,关注可能存在的舞弊信号或迹象,如会计系统不完善、管理当局承受着重大的压力、凭证和记录不齐全、经营或财务决策只有少数几个人决定,缺乏必要的控制和监督等现象表明内控存在漏洞,是舞弊检查需关注的线索。(二)分析企业经营的敏感点1、关联交易。目前关联交易有关联购销、受托经营、资金往来和费用分担等方式,是管理当局利用关联方交易掩饰亏损, 其发生大多是为了调节利润的需要。在检查舞弊时,要仔细寻找关联方及其交易,理顺整个上市企业的产权关系,仔细审阅企业的会议记录,有策略地向管理当局询问,尤其要关注年末这一时点,关联交易常常被用来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企业提高形象或体现管理层经营业绩的重要舞弊途径。另外还应分析关联方交易价格是否合理、与下属子企业或股东的交易(转让)是否正常。2、收入的确认。检查时应通过核对发票存根、发货凭证,审阅大额或非正常交易的会计记录,验证重大交易合同等方法,分析是否存在虚构收入情况。是否存在通过提前确认收入或记录虚假交易的方式虚报收入,达到虚增利润、夸大业绩的目的。3、存货的变动。存货往往被用来操纵主营业务成本,从而达到虚增或需减利润的目的。因此,检查时要关注存货的异常变动,掌握存货的成本核算资料,必要时进行实地盘点核实库存。4、期后事项的调整。重点分析企业对重大的期后事项有否未加以披露的现象。检查有否在来年年初记录虚假的交易以掩盖上年的虚假记录;有否存在资产负责表日后发生的合并、清算等重点事项;有否存在会计报表与同时披露的其他信息之间重大的不一致等。(三)抽查重要会计资料会计记录、有关原始凭证等是舞弊实现的载体之一,舞弊行为通常会在有关会计资料中留下痕迹。在舞弊检查时,有针对性地抽取重要会计资料,进行查证、分析,以发现舞弊信号。如抽检查“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其他应收款”的列账依据是否充分、合理,是否按收益期限进行摊销,来验证企业有否将当期发生的管理费用、经营费用,虚列在上述科目中,不计入损益,同时还要检查总账与明细账是否相符,对于应收、应付款,还应追根刨底,彻底弄清它的内容和性质。(四)征询对舞弊的检查除了了解、评价内控制度,掌握有关证据,找准薄弱环节外,还应通过征询手段找出发现舞弊的切入点。检查企业的财务报告是否存在虚盈实亏或隐瞒利润以蒙投资者现象,需通过向政府部门、行业主管、银行询证,了解其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经营、财务情况,是否存在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情况,核实是否存在以虚构销售收入、少转销售成本、少提或不提银行贷款利息等情况虚增利润;是否存在以销售收入不入账、虚构成本、虚列负债等情况隐瞒利润。当今社会大多的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经济违法犯罪活动,以及大量的腐败现象,都与做假账分不开。企业的会计造假现象屡禁不止,而每一次虚假财务报告的曝光都给投资者的信心带来沉重打击,消除舞弊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配合,需要一个公平、合理、和谐的环境,需要诚信的个人素质支撑

有关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撰写文献综述步骤:

1、搜索相关文献

2、评价来源

3、识别主题、辩论和差距

4、概述结构

5、写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怎么写方法如下:

一、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

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慧饥学术研究的“堆砌”。

二、撰写文献综述的好处

要求同学们学写文献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

1. 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2. 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3. 通过文献综述的写作,有利于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4. 毕业设计(论文)的文献综述,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撰写。

三、文献综述的结构

文献综述要求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 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 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以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以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 ,不管用哪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配碧渣搜集到的 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 ,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四、撰写文献综述应注意的问题

文献综述顾名思义由“综”和“述”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的“综”不算太难,根据所查阅大量的文献进行综合的归类、提炼、概括。

后半部分的“述”与分析则是一篇“综述”质量高的分界线,这需要融入作者自己理论水平、专业基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问题进行合情培悄合理的剖析基础上,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选定题目后,就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选题有关的文献。

文献综述是论文题目的相关的文献的综述。罗列相关的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以及不足点等。 书写方式一般可以以时间为顺序来书写,或者分块研究以中国研究或者国外研究,或者以各个论文的小主题来分块。比如写《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的文献综述,可以从国内外的金融危机相关的文献作为一块内容书写,然后再写中小企业的研究现状及对策的研究,比如XX,在2000年分析了国内多少家中小企业,从什么角度研究了中小企业的现状,发现了什么,并提出了什么对策。这些内容一般可以从文章的摘要里面获得。 我们是工作室就是专业做这个的,希望能帮到你。

1、确定综述的主题材料人怕选错研究方向,研究方向决定了我们是否能轻松发表期刊论文,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市场。每一个时代都有很多热门的研究课题,有些可能是好的论文发表,但没有什么实际用途。有些资料你做出来就可以开公司去卖钱,但是发不好。选择综述的主题也是一样的,聚焦研究热点的投稿综述接受率比较高。2、相关文献检索确定综述的主题后,就可以开始找相关的研究论文了。简便易行的方法是首先搜索相关综述,查看里面提到的所有论文。一个文献综述要引用很多篇文献,那么这些文献是否要仔细阅读?另外,有许多文章,我们只看它的摘要,它的目的、方法和结论都已经很清楚了,这部分文章不需要下载下来。3、确定综述框架,对文献进行分类整理

毕业论文会计相关文献综述

一、相关文献介绍 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经济学家大卫.杜兰特(1952)发表了题为《企业债务与权益资本计量方法的发展和问题》的演讲,把当时的融资思想归纳为三种类型:净收入理论、净营业收入理论和传统理论。净收入理论认为企业增加负债,提高财务杠杆,可降低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增加企业的价值,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债务资本为 100%时的资本结构是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净营业收入理论认为当企业利用财务杠杆进行债务融资时,即使能够维持债务成本,也会带来企业权益资本风险的增加,进而造成权益资本成本上升。因此,企业负债比例的提高不会降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企业的总价值固定不变,并不存在最佳的资本结构。传统理论认为企业利用财务杠杆会导致权益成本的上升,但在一定限度内,债务的低成本能与权益成本的上升相抵消,企业就能获得因加权平均资本成本降低所带来的好处。但是一旦超过限度,债务的低成本将无法抵消权益资本的增加,而且债务成本也会随着企业负债率的增加而增大,从而使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上升加快。因此,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从下降转为上升的转折点上,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该点上的负债比例就是最佳资本结构。 Modigliani和 Miller(1958)在其经典论文《资本成本、公司融资和投资理论》中提出,无企业税 MM 模型,即在不考虑税收的情况下,企业总价值不受资本结构的影响,即风险相同但资本结构不同的企业,其总价值是相同的。Modigliani和 Miller(1963)在《企业所得税和资本成本:一项修正》中提出有公司税MM模型,即负债杠杆对企业价值和融资成本确有影响。如果企业负债率达到100%,则企业价值最大,融资成本最小,即最佳资本结构应该全部是债务,不需要发行股票。 米勒(1976)在《债务与税收》一文,为了探讨负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建立了一个同时考虑公司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在内的模型。米勒均衡理论模型的基本结论是:个人所得税的存在,会在某种程度上抵消负债的节税利益,但是在正常税率的情况下,负债的节税利益并不会完全消失。因此,米勒模型认为企业负债率越高,则企业市场价值越大。 在权衡理论、代理理论以及不对称信息理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Myers 和Majluf (1984) 在《财务学刊》杂志的《资本结构之谜》一文中提出了“啄食”优序融资理论(Pecking Order Theory)。公司融资顺序有较明显的先后之分:所需要的资金首先依赖于内源资金;在内源资金不足,需要外部资金注入时,债权融资成为次优选择;而外部股权融资由于成本太高,只是作为一种融资渠道的补充来源形式存在。因此,企业融资通常都遵循所谓的“啄食顺序”,即先内源融资、再外源融资,在外源融资中优先考虑债权融资,不足时再考虑股权融资。 国内的研究状况 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状况的研究。国内学者张人骥、阎达五、黄少安和张岗、方晓霞、刘星等人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状况进行的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与欧美、日本等资本市场发达的上市公司相比,资产负债率明显偏低,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具有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其融资顺序表现为股权融资、短期债务融资、长期债务融资和内部融资。上市公司在进行长期融资决策时普遍存在“轻债务重股权”的股权融资偏好。这种融资顺序安排显然不符合西方的优序融资理论。袁国梁,郑江淮,胡志乾对我国股市的股权结构,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及公司治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其中对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解释中,认为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权融资成本是造成企业融资偏好的主要原因。刘星,魏锋和詹宇对中国的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融资决策时,首选外部融资。而在外部融资中,以股权融资为主,债权融资又以短期债务为主。 近几年,袁卫秋(2004)检验静态权衡理论和啄食顺序理论在我国市场的适用性,发现啄食顺序理论不宜用来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特征,而静态权衡理论可用来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特征。张兆国、宋丽梦、和张庆(2005)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股权代理成本的影响,结果发现经营者持股比例与股权代理成本有较显著负相关性;负债融资比例、法人股比例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均与股权代理成本有不显著的负相关性;国家股比例和流通股比例均与股权代理成本有较显著的正相关性。张兆国、闫炳乾、和何成风(2006)通过实证研究了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治理效应,结果发现主营业务利润率、经营费用率、和资产利用率三个指标比公司价值指标能够更好地解释公司绩效;国家股比例对经营绩效的负向影响越来越不显著;法人股比例和负债融资对公司绩效有不显著的正向影响;流通股与公司绩效之间没有显著关系;股权集中度和经营者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有较显著正向影响;留存收益对公司的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 林凡(2007)《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本书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在中国特定的政策环境以及不健全的市场环境下,股权结构成为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控制人主导是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形成机制的主要特征,由此本书以“制衡控制人的权利”为出发点提出了治理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总体思路和规范措施,这对推动中国相关制度、法律环境的完善和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相关综述和评价 美国学者Myers 和Majluf在1984年提出了优序融资理论,较早的对融资偏好问题进行了直接研究。他们探讨了公司如何选择最优融资渠道,即遵循“啄食顺序”,先内源融资、再外源融资,在外源融资中优先考虑债权融资,不足时再考虑股权融资。此后,又有很多学者对融资偏好进行了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一般都认为,企业融资应该遵循“内源融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的先后顺序。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学者开始对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问题进行研究。他们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与国外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大相径庭,突出表现为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具有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种融资偏好在微观上表现为上市公司通过不同形式的股权融资方式进行“圈钱”行为。在宏观上表现为资本使用效率不高、资源配置效率未得到充分发挥等。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行为如果不及时加以规范治理,最终将影响到中国证券市场以及公司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制度和市场环境各方面的差异,现有西方财务理论尚不能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进行圆满解释。国内有些学者表示,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低是形成融资偏好的直接原因。资金成本是公司决定融资行为的最根本的因素。公司为融入资本必须给予投资者一定的回报,回报率的高低,基本上反映了融资单位成本的高低。与债权投资者相比,股权投资者承担更大的风险,因而要求更高的回报率。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证券市场的过小规模与投资者巨大的需求空间存在反差,加之非流通股的大量存在,证券市场市盈率和股价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上,而与之相比的公司派息水平则显得微不足道,因此投资者并不指望通过获取公司的派息来得到投资回报,而是希望在市场的短期投机行为中获取资本利得。从公司的角度看,股权资本成本是以配股价或新股发行价为计算基础的,而我国的配股价和新股发行价多以市盈率为计算基础,通常要远远高出每股账面净资产,由此计算的股权资本成本很低。正是这种不合理的现状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现象的形成。从公司的角度看,股权资本成本是以配股价或新股发行价为计算基础的,而我国的配股价和新股发行价多以市盈率为计算基础,通常要远远高出每股账面净资产,由此计算的股权资本成本很低。正是这种不合理的现状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现象的形成。近十多年来,中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高速发展。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壮大,上市公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显重要。和非上市企业比较而言,中国上市公司经营行为比较规范,管理理念比较科学,很多上市公司已经成为行业的领头羊。因此,对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针对性治理措施,将有利于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完善证券市场监管,加速证券市场建设,提升公司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 林凡.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 黄少安,张岗.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J].经济研究,2001(11). [3] 刘星,魏锋.我国上市公司融资顺序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4(6). [4] 何佶.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D].东南大学,2005. [5] 张霞.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1). [6] 郑志波.浅议我国企业的融资方式现状[J].经营管理,2009. [7] 杨鑫.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 [8] 谢聪.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分析[J].财会通讯,2008(1).

会计类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

紧张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将要谢下帷幕,毕业前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要怎么写好毕业论文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会计类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 李维安.公司治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31-32.

[2] 王雄元,张士成,高祎.审计委员会特征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8(4):87-96.

[3] 何佳,张晓农.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研究研究报告[R].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2001 年深圳综字第 0043 号.

[4] 林有志,张雅芬.信息透明度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J],会计研究,2007(9):26-34.

[5] 汪炜,蒋高峰.信息披露、透明度与资本成本[J].经济研究,2004(7):107-114.

[6] 凌江红.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1-105.

[7] 翟华云.审计委员会和盈余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6(6):50-57.

[8] 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系统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3(3):4-13.

[9] 于富生,张敏.信息披露质量与债务成本: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5):93-96.

[10]郑新源,刘国常.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研究--基于盈余管理的视角[J].财会通讯,2008(8):98-118.

[11] Frank M. Guy. Audit Committees:A Guide for Directors,Management and Consultants[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74.

[12]Dhaliwa, Naiker, Navissi. Audit committee financial expertise,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accruals quality: an empirical analysis[R].[47]Bebchuck, L., and J. Fried. Pay without performance[M]. 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4.

[1] 陈小林,陈作习.论内部控制审计动因、成本与收益[J].财会月刊,2010,(20):77-79.

[2] 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 孙璐.商业银行内部治理审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

[4] 蔡春.审计理论结构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5] 戴维斯·诺思.制度创新的`理论:描述、类推与说明[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6] 于玉林.试论面向新世纪的内部审计制度[J].审计研究,2000,(6):17-21.

[7] 方堃.关于社会责任审计的思考[J].审计研究,2009,(3):38-40.

[8] 余玉苗,黄兵海.我国上市公司战略审计初探[J].财会月刊,2004,(3):37-38.

[9] 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商务印书馆,2000.

[10] 诺斯.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1] 陈青.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述评与实现[J].企业研究,2010,(12):23-25.

[12] 傅黎瑛.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石:治理型内部审计[J].当代财经,2006,(5):119-122.

[13] 何卫东.论非执行董事对于公司战略的参与[J].南开管理评论,1999,(4):20-22.

[14] 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5] 靳磊.企业战略审计初探[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2000,(4):22-25

1、邓春华, 《财务会计风险防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年版。

2、王春峰, 《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3、王卫东, 《现代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4、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第二版。

5、《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操作指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

6、罗飞.《成本会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33—338

7、王立彦,刘志远.《成本管理会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76,367—374

8、龚曼君.《管理会计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350,459—474

9、马海清,朱光林.《决策会计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434

10、Gary .《作业成本管理》.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11、刘仲文著《人力资源会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12、张文贤主编《人力资源会计制度设计》,立信会计出版社

13、中国会计学会主编《人力资源会计专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4、[美] 弗兰霍尔茨著《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5、[美] 加里·S·贝克尔著《人力资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16、[美]查尔斯·亨格瑞著《成本与管理会计》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7、[加]斯科特著《财务会计理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

18、[美]马歇尔著《会计信息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高伟富著《人力资源会计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刘永泽著《高级财务会计》,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1、李海波著《新编企业会计》, 立信会计出版社

22、赵书和著《会计学》, 南开大学出版社

23、顾爱春著《会计法规》, 科学出版社

24、夏恩著《会计与控制理论》,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5、翟文莹著《试论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基本问题》,现代财经,

26、徐勇、岳欣等《关于我国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探讨》,对外经贸会计,

27、曹世文著《试探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财会月刊,

28、徐国君、刘祖明著《人力资源会计研究述评》,财会通讯,

29、张磊、陈伟著《略谈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问题》,财会月刊,

30、袁晓勇著《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若干问题》,财会通讯,

31、安明硕著《对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几点思考》,财会月刊,

32、 牛莉侠. 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考[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01)

33、董丽晖. 提高会计电算化实践能力的课堂因素分析[J]. 甘肃农业, 2006,(09)

34、陈兴霞, 曹军, 费淋淇. 浅析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仿真模拟题库建设[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4)

35、杜思晓. 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研究[J].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08,(10)

36、刘秋月. 会计电算化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构思与实践[J].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8,(Z1)

37、王健. 加快林业企业会计电算化进程的建议[J]. 绿色财会, 2006,(09)

38、包准, 程宝华. 做好林业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几点体会[J]. 绿色财会, 2006,(09)

39、高俊杰, 张东红. 种子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之我见[J]. 种子科技, 2008,(02)

40、丁丽娜. 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问题研究[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9,(03)

41、芦杰. 关于中专财会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科设置的构想[J]. 中国林业教育, 2000,(02)

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写作规范

文献综述是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能力,从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有效途径,本科学生必须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所学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备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以及专业文献综述的写作能力。

一、 目的和要求

专业文献综述是科研工作的基础,也是每一个大学生必备的基本功。对本科学生进行专业文献综述写作的训练是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学习和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和科研工作能力。

(一) 目的

1. 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会继承和借鉴前人的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

2. 使学生了解本学科专业科技文献的种类,掌握查阅和检索文献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在大量搜集、阅读原始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分析对比和归纳,综合论述有关主题并撰写设计(论文)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 要求

1.专业文献综述属教学实践环节,学生须在第七学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前完成。

2.每篇文献综述要求2000字以上,参考文献1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1篇,近三年的文献数量占文献总量的2/3以上。

3.专业文献综述应由学生本人用计算机排版打印(A4纸),统一封面和格式(由教务处统一印发)。

文献综述是本科生撰写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列入毕业设计(论文)归档资料;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的本科生不能获得开题资格。

二、 内容与特点

文献综述是在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确定后,通过大量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原始文献资料,就与该选题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一种简要评述性论文。其特点包括:

(一)综合性:综述要“纵横交错”,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纵线,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又要从本单位、省内、国内到国外,进行横的比较。只有如此,文章才会占有大量素材,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整理、消化鉴别,使材料更精练、更明确、更有层次和更有逻辑,进而把握本专题发展规律和预测发展趋势。

(二)评述性:是指比较专门地、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论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一般来说,综述应有作者的观点,否则就不成为综述,而是手册或讲座了。

(三)先进性: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将最新的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

总之,文献综述应论述选题的全貌,包括历史概况、最新进展、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等,必须是有论点、有见地的分析对比,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毕业设计(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文献综述切忌简单堆砌。

三、基本写作过程与格式要求

(一)基本写作过程

文献综述的一般过程包括搜集资料、阅读文献、分析对比、草拟提纲和撰写设计报告(论文)等。

1.围绕选题搜集资料和阅读文献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必须结合所学专业围绕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进行综合论述。因此,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本科生所撰写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保持高度一致,本科生应根据选题,利用各种检索工具,采用直接检索和间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搜集和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在阅读文献时要注意做好记录(卡片、笔记等)。

(1)查找文献

查找文献一般可首先搜集有权威性的参考书,如专著、教科书、学术论文集等,教科书叙述比较全面,提出的观点为多数人所公认;专著集中讨论某一专题的发展现状、有关问题及展望;学术论文集能反映一定时期的进展和成就,帮助作者把握住当代该领域的研究动向。其次是查找期刊及文献资料,期刊文献浩如烟海,且又分散,但里面常有重要的近期进展性资料,吸收过来,可使综述更有先进性,更具有指导意义。

查找文献资料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自己所选定的题目,查找内容较完善的近期(或由近到远)期刊,再按照文献后面的参考文献,去收集原始资料。这样“滚雪球”式的查找文献法就可收集到自己所需要的大量文献。这是比较简便易行的查阅文献法。另一种较为省时省力的科学方法,是通过检索工具书查阅文献。常用的检索工具书有文摘和索引类期刊,它是查阅国内外文献的金钥匙,掌握这把金钥匙,就能较快地找到需要的文献。此外,在平时工作学习中,随时积累,做好读书文摘或笔记,以备用时查找,可起到拾遗补缺作用。

(2)阅读文献

查找到的文献首先要浏览一下,然后再分类阅读。有时也可边搜集、边阅读,根据阅读中发现的线索再跟踪搜集、阅读。资料应通读、细读、精读,这是撰写综述的重要步骤,也是咀嚼和消化、吸收的过程。阅读中要分析文章的.主要依据,领会文章的主要论点,用卡片分类摘记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方法、重要数据、主要结果和讨论要点,以便为写作做好准备。

2.分析归纳和草拟提纲

对于查找和搜集到的大量文献资料要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和取舍,然后草拟提纲,对文献综述的全文进行整体构思和结构设计。

对阅读过的资料必须进行加工处理,这是写综述的必要准备过程。按照综述的主题要求,把写下的文摘卡片或笔记进行整理,分类编排,使之系列化、条理化,力争做到论点鲜明而又有确切依据,阐述层次清晰而合乎逻辑。按分类整理好的资料轮廓,再进行科学的分析。最后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写出自己的观点与体会,这样客观资料中就融进了主观资料。

撰写成文前应先拟提纲,决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应重点阐明,哪些地方融进自己的观点,哪些地方可以省略或几笔带过。重点阐述处应适当分几个小标题。拟写题纲时开始可详细一点,然后边推敲边修改。多一遍思考,就会多一分收获。

3.撰写设计报告(论文)

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选题进行综合论述,并撰写设计报告(论文)。通常,提纲拟好后,就可动笔成文。按初步形成的文章框架,逐个问题展开阐述,写作中要注意说理透彻,既有论点又有论据,下笔一定要掌握重点,并注意反映作者的观点和倾向性,但对相反观点也应简要列出。对于某些推理或假说,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作为问题提出来讨论,然后阐述存在问题和展望。初稿形成后,再反复修改加工,直至最终定稿。

(二) 格式要求

专业文献综述的写作格式应参照本科生毕业设计报告(论文)正文撰写格式要求,一般应包括前言、主体、结论和参考文献等部分。

1.引言:点明毕业设计(论文)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

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问题,包括写作目的、意义和作用,综述问题的历史、资料来源、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如果属于争论性课题,要指明争论的焦点所在。

2.主体:无固定格式,可以按文献的时空顺序,层次顺序,毕业设计(论文)的论点顺序等展开,总之要根据毕业论文的具体情况撰写,对毕业设计(论文)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评述,应特别注意对主流、权威文献学术成果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不足。

(1)基本构成

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点及其理论根据,从而反映作者的见解。为把问题说得明白透彻,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述。这部分应包括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和趋向预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历史发展。要按时间顺序,简要说明设计(论文)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②现状分析。介绍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各派观点,包括作者本人的观点。将归纳整理的科学事实和资料进行排列和必要的分析。对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或假说要详细介绍,并引出论据;对有争论的问题要介绍各家观点或学说,进行比较,指问题的焦点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对陈旧的、过时的或已被否定的观点可从简。对一般读者熟知的问题只要提及即可;③趋向预测。在纵横对比中肯定所综述课题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和不同观点,提出展望性意见。这部分内容要写得客观、准确,不但要指明方向,而且要提示捷径,为有志于攀登新高峰者指明方向,搭梯铺路。

(2)写作方法

主体部分的写法有下列几种:

①纵式写法

“纵”是“历史发展纵观”。它主要围绕设计(论文)所涉及的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从而勾划出论文专题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轨迹。纵式写法要把握脉络分明,即对专题在各个阶段的发展动态作扼要描述,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取得了什么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发展趋向如何,对这些内容要把发展层次交代清楚,文字描述要紧密衔接。撰写综述不要孤立地按时间顺序罗列事实,把它写成了“大事记”或“编年体”。纵式写法还要突出一个“创”字。有些专题时间跨度大,科研成果多,在描述时就要抓住具有创造性、突破性的成果作详细介绍,而对一般性、重复性的资料就从简从略。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做到了详略得当。纵式写法适合于动态性综述。这种综述描述专题的发展动向明显,层次清楚。

②横式写法

“横”是“国际国内横览”。它就是对某一专题在国际和国内的各个方面,如各派观点、各家之言、各种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较。通过横向对比,既可以分辨出各种观点、见解、方法、成果的优劣利弊,又可以看出国际水平、国内水平和本单位水平,从而找到了差距。横式写法应该强调“新”字,即虽然发展时间跨度短,但却引起国际、国内同行关注,能起到借鉴、启示和指导的作用。也就是说应该介绍涉及设计(论文)专题方面的新成就,如新理论、新观点、新发明、新方法、新技术、新进展等等。

③纵横结合式写法

在同一篇综述中,同时采用纵式与横式写法。例如,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法,写目前状况采用横式写法。通过“纵”、“横”描述,才能广泛地综合文献资料,全面系统地认识某一专题及其发展方向,作出比较可靠的趋向预测,为新的研究工作选择突破口或提供参考依据。

无论是纵式、横式或是纵横结合式写法,都要求做到:一要全面系统地搜集资料,客观公正地如主反映,都应比较各家学说及论据,阐明有关问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二要分析透彻,综合恰当;三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四要语言简练,详略得当。

3.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设计(论文)具有启示、借鉴或作为毕业设计(论文)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

主要是对主题部分所阐述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重点评议,提出结论,最好是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提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4.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所评述的文献应与毕业设计(论文)的论题直接相关,与毕业设计(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完全一致;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除非第一手资料散失,否则,不得以第二手资料作为参考文献。

在参考文献中无法说明的与文献的采用有直接关联的问题,如版本问题,翻译问题等,应在文献综述中加以说明。

文献综述原则上不采用注释,如确需注释者,应随文说明,不再另加脚注或尾注。引用文献必须确实,以便读者查阅参考。

四、综述写作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综述的内容

1 避免资料的堆积

综述内容切忌面面俱到,成为浏览式的综述。。如果对所综述的专题不熟悉,体验不深,不能很好地把握主题,而只是资料的堆积。这样虽然洋洋大篇, 但内容既无重点又不深入,层次不清,概念模糊,甚至有误,这是大忌。

因此撰写综述要深刻理解参考文献的内涵,做到论必有据,忠于原著,让事实说话,同时要具有自己的见解。

2 避免把综述写成讲座

讲座和综述的共同点是文章的综合性、新颖性和进展性。一般认为,综述是写给同专业和相关专业人员看的,要求系统、深入:讲座是专业人员写给相关专业人员和非相关专业的人员的,一般在深度上不作太高要求。把综述写成讲座最显著的特征是,文章中夹带大量的基础知识性的内容,甚至把教科书上的图表也搬了过来,文章冗长而深度不足。

因此综述的写作应在深度上下功夫,进一步挖掘提炼原始文献中的科研信息,从理论和机制的高度上进行分析归纳。

(二)文献的引用

文献资料是综述的基础,查阅文献是撰写综述的关键一步。文献适用上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参考文献的时间性要求

尽量少用早期文献(5年前,甚至更多年前的),若文献偏旧,无须深入审阅,即给人以资料不新的感觉而留下不好的印象。事实上,科学在不断发展,对一项值得写出综述发表的课题,往往是重要课题或热点课题,其论文每年都以成百上千的数量增长,而新文献又都是旧文献的发展,即新文献能涵盖旧文献;因此,一定要进行文献更新,大胆舍弃旧文献。

因此搜集文献应注意时间性,最好是近一二年的新内容,四五年前的资料一般不应过多列入。

2.文献的列示要求

一般要求综述、设计(论文)的文献应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原文,但也并不是所有读过的文献都统统列出,应选择最主要和最新近的文献。例如:属于综述和论文的论点和论据出处的文献;为分析讨论提供有力依据的文献;为理论和机制提供实验依据的文献等。

避免直接使用摘要检索类文献,即二次文献甚至三次文献。阅读此类文献是一种快捷的途径,它能引导读者进一步查阅原始文献,但若单用第二手或第三手材料,文章的可信度就会大打折扣。

3.参考文献的引用要求

参考文献必须是直接阅读过的原文,不能根据某些文章摘要而引用,更不能间接引用(指阅读一篇文章中所引用的文献,并未查到原文就照搬照抄),以免对文献理解不透或曲解,造成观点、方法上的失误。

4.关于所引用刊物的知名度问题

在国内外期刊族大家庭中,由于刊物的历史、办刊条件和实力以及地域等不同,不同刊物的知名度是有高下之分的。作为综述、论文的主要观点和论据应该是来自最有说服力的研究结果。一般来说,知名度高的刊物所报道的结果应该更具权威性,综述论文引用文献时应特别关注本专业较权威的刊物的动向。

五、评阅和存档

学生完成专业文献综述后与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一起交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对文献综述进行评阅并给出成绩。

教师应从与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是否高度相关;参考文献数量是否充足;观点是否明确;格式是否规范;能否反映当前所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能否独立查阅文献和从事其他调研等方面进行评阅。

专业文献综述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制(即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对于以学校名义在正式出版的报纸期刊(有CN号)上发表的文献综述可评定为优秀。

学生应独立完成专业文献综述,不得剽窃或相互抄袭,如有发现,成绩按零分记,并且开题报告不予通过。文献综述应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撰写,由设计(论文)评阅教师根据学校的有关标准评分;文献综述不及格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不得进入毕业设计(论文)开题环节,必须按规定重做。

学生的专业文献综述作为系教学档案至少保存三年,优秀者长期保存。学生应同时提供纸介成果和相应的电子文档。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