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噬菌体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噬菌体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159 生物技术在水处理药剂中的应用尹文静(安徽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院, 安徽 合肥 230001)〔摘一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 生物技术在水处理药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生物消毒、 生物表面活性 剂、 酶处理技术及噬菌体是水处理杀生剂。 在介绍微生物絮凝剂的分类, 絮凝机理及其特点后, 对微生物絮凝剂的问题进 行了阐述。 〔关键词〕 水处理药剂; 杀生剂; 微生物絮凝; 机理 〔中图分类号〕 Q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489 2009) ( 13-0159-02 水处理药剂是工业用水、 生活用水、 废水处理工程中所需的化 学药剂, 其主要作用是控制水垢、 污泥的形成, 减少泡沫, 减少与水 接触材料的腐蚀, 去除水中悬浮固体和有毒物质, 除臭、 脱色, 软化 和稳定水质等。目前, 我国水处理药剂的种类主要有缓蚀剂、 阻垢 剂、 杀生剂和絮凝剂, 其中缓蚀剂和阻垢剂都是有机和无机化学药 剂, 在品种和开发领域方面都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1]。生物技术主 要应用于杀生剂和絮凝剂。 1、 生物杀生剂 水处理杀生剂主要用于控制或杀灭水中的细菌、藻类和真菌 等, 也可称为杀菌灭藻剂。 生物消毒。由于生物化工等前沿科技的发展, 生态环保型 的生物消毒技术在水处理领域里的研究和应用也愈来愈广泛。传 统的生物消毒法直接使用生物体自身进行消毒, 过程缓慢, 对细菌 芽袍一般无杀灭作用, 消毒效果难以确定, 消毒效率不高, 不利于 规模化应用, 达不到现代水处理工业中水消毒的要求。但是, 随着 一系列具有消毒活性的生物活性物质被提取出来,生物消毒法大 规模地、 经济地应用于市政水处理领域成为可能[2]。 生物表面活性剂。生物表面活性剂是一种生物体系新陈 代谢产生的双亲媒体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日本 Itoh 实 验室从 Pseudomonas sp 得到的鼠李糖脂具有一定的抗菌、 抗病毒 和抗支原体的性能, Besson 实验室从 Bacillus sp. 中分离的一种脂 肽, 具有良好的溶菌和抗菌作用。 酶处理技术。微生物能产生细胞外聚合物并与细胞一起 而酶可以催化水解这些细胞外聚合物,使之变成非聚合类物质而 易于去除。酶用于杀生和处理黏泥是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的新方 法。 噬菌体。噬菌体是一种能够吃掉细菌或藻类的微生物, 它 又称为细菌病毒,它只对细菌或藻类的细胞发生作用。它依靠寄 有絮凝能力的微生物, 其中霉菌 8 种, 细菌 5 种, 放线菌 5 种, 酵母 [3] 菌 1 种 。随后, 国内外的研究有不断地的发现直接利用微生物细 胞的絮凝剂。 利用微生物细胞壁提取物的絮凝剂。 如酵母细胞壁的葡 萄糖、甘露聚糖、蛋白质和 N 一乙酞葡萄糖胺等成分均可作絮凝 剂。1985 年. 等人研制了拟青霉素微生物生产的絮凝剂, 用乙酞沉淀和凝胶色谱法精制得到了称为 PF101 的絮凝剂。 利用微生物细胞代谢产物的絮凝剂。 1991 年 K ? Toeda 和 K. Urane 从上壤中分离山一株苹兰式阴性菌——产碱杆菌 AL201, 该菌在含有蔗糖的培养基中生长并分泌絮凝物质? 和 发现一些海底蓝细菌(蓝藻)如 Pcc6720 和 J -1 能产生数 量可观的胞外絮凝体。 絮凝机理。微生物絮凝剂是带有电荷的生物大分子, 关于 它的絮凝机理目前提出和为人们所接受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中 以桥联机理学说接受度最高。 桥联作用” “ 机理。絮凝剂借助离了键、 氢键, 同时结合了 多个颗粒分子, 因而在颗粒中建起 “中间桥梁” 的作用, 把这些颗粒 连接在一起, 从而使之形成网状结构沉淀下来。有实验表明, 絮凝 剂絮凝膨润土过程时, 通过测定等温线和 Zeta 电位发现絮凝剂确 实是以 “桥联方式” 絮凝的[4]。 “电性中和” 机理。水中胶体一般带有负电荷, 当带有一 定正电荷的链状生物大分子絮凝剂或其水解产物靠近这种胶粒时, 将中和其表面的部分电荷, 使胶体脱稳, 从而使胶粒之间、 胶粒与 许多实验中加入金属离子或调节 pH 即可影响其絮凝效果, 主要就 是通过影响其带电性而起的作用。 化学反应” “ 机理。生物大分子的某些活性基团与被絮凝 物质相应的基团发生了化学变化, 聚集成较大分子而沉淀下来, 通 过对生物大分子改性、 处理、 使其添加或丧失某些活性基团, 其絮 形成一层生物膜, 起到一种屏蔽作用, 使杀生剂难以向细胞内渗透。 絮凝剂分子之间易产生互相碰撞, 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凝聚而沉淀。 生在叫做 “宿主” 的细菌或藻类中进行繁殖, 繁殖的结果是将 “宿主” 凝活性就大受影响。有些学者认为这些絮凝剂絮凝活性大部分依 吃掉, 此过程叫溶菌过程。噬菌体的溶菌作用不会影响生态环境, 赖于活性基团。温度影响絮凝效果,主要通过影响其化学基因活 而且由于自身能够繁殖, 用量少, 时效长, 用于防止和消除冷却水 系统中的生物黏泥。实践证明, 生物杀生剂具对人体健康无影响、 环境友好、 广谱杀菌、 使用安全方便、 成本相对低廉, 是目前相对比 较理想的消毒杀菌方法。因此生物杀生剂在市政水处理领域有比 较好的应用前景。 2、 生物絮凝剂 生物絮凝剂是利用生物技术通过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培养而 制成, 这种絮凝剂不仅可提高被絮物质的沉降性, 而且对环境无二 次污染。 微生物絮凝剂的分类。国外对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 我国则起步较晚。微生物絮凝剂包括以下 3 类。 直接利用微生物细胞的絮凝剂。1976 年 J ? Nakamura 等人从霉菌、 细菌、 放线菌、 酵母菌等 214 种菌株中筛选出 19 种具 作者简介: 尹文静, 安徽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院。 性从而影响其化学反应。 微生物絮凝剂的特点 比表面积大、 转化能力强、 繁殖迅速、 分布广。由于微生 物絮凝剂的来源广泛, 这样, 微生物絮凝剂的生产周期会非常短且 效率高。 高效无毒。 同等用量下, 与现在常用的铁盐、 铝盐和聚丙 烯酰胺相比, 微生物絮凝剂对活性污泥的絮凝效果速度最高, 而且 絮凝沉淀容易过滤。微生物絮凝剂是微生物菌体内菌体外分泌的 生物高分子物质, 属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安全无毒。 消除二次污染。微生物絮凝剂是微生物的分泌物, 自然 不会危害它本身, 不会影响水处理效果, 且絮凝后的残渣可生物降 解, 对环境无害, 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应用范围广、 脱色效果独特。微生物絮凝剂能处理的对 160象有活性污泥、 木炭、 粉煤灰、 墨水、 泥水、 河底沉积物、 高岭土和印 染废水等。而且, 微生物絮凝剂对悬浊液絮凝速度快、 用量少, 对 胶体、 溶液均有较好的絮凝效果, 对富含有机物的屠宰废水和血水 也有较好的去色效果。不足之处在于微生物絮凝剂的效果容易受 到有毒物质的干扰, 因此, 被处理的废水中必须无妨碍菌体生长的 因素。 问题及展望。微生物絮凝剂在处理废水方面有着突出的 优越性, 它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但是从规模 化生产和废水处理角度来看,对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还存在制备 成本高、 测定絮凝剂活性的指标单一、 絮凝机理尚无明确解释、 针 对性不强等方面的问题。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着手解决:1) ( 构建 工程菌体系; 优化原料, (2) 降低成本; 开展复合型微生物絮凝 (3) 剂研究。 (上接第 89 页) 你会乐于学习专业外语这门课程 )A]分组讨 式, ( [ 论 [B]小组情景对话练习: 模拟学术会议、 模拟面试等 [C]实用写作: [D]轮流英语演讲 论文摘要英文简历 [E] 更多引入专业相关的外文文献, 了解专业动态 [F] 联系大 [G]其它。 学外语四六级考试 如: 调查结果中 B、 F 选项均超过了 40%。课堂上可以通过 E、 提问、 模拟面试、 模拟国际会议的议程等多种教学形式实现师生互 动, 关键在于找到本班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形式。 3、 结语 高等院校专业外语教学仍面临一些问题需要校方、 教师、 学生 协作解决, 作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应当认真倾听学生与同行的建 (上接第 140 页) 面做法, “逐层渐变、 按照 柔性抗裂” 的原理进行抹 灰。其基本原理是,各构造层满足允许变形与限制变形相统一的 原则, 各层材料的性能满足随时分散和消解变形应力, 各层弹性模 量变化指标相匹配逐层渐变,外层的柔韧变形量高于内层的变形 量; 按照这一原理建立的柔性渐变抗裂体系, 能够有效地吸收和消 纳应力变形,能够解决外墙表面易出现有害裂缝的技术难题。外 墙抹灰宜待房屋结构封顶 15 天后进行, 以使墙体有一个干缩稳定 的过程, 避免日后粉刷开裂; 顶层内抹灰应待屋面保温, 隔热架空 板施工完后再进行, 以减少温差效应; 外墙抹灰宜从次顶层开始往 下, 最后抹顶层, 这对防止干缩裂缝的产生有效果。实践证明, 采 用这种抹灰工艺, 对于防止墙体开裂有非常好的效果。 4、 结论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它的出现给古 (上接第 157 页) 劳动等, 每周 3 - 5 次, 每次 30 分钟 (分几次完成 3、 结论 水处理技术作为一门跨学科跨行业的综合性技术., 将在环境 污染治理和缓解水资源矛盾中发挥它独有的和重要的作用,因而 将在未来得到相应的发展。生物技术逐渐会成为水处理剂应用中 的热点问题,我们应加大气力开发出更经济适用的微生物水处理 药剂, 使之更快的由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 发挥其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汪红, 王连军, 汪莞.绿色化学概念在水处理材料中的应用及发展状 况[J].无机材料学报, . [2] 马小杰, 杨健, 吴敏等.市政水处理消毒技术现状与进展 [J].北方环 境, . [3]刘宇程, 万里平, 陈明燕.水处理絮凝剂研究进展[J].化工时刊, [4] 王洪媛, 杨翔华.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J].抚顺石油学院 学报, . 议, 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方法, 以行动研究促进专业外语教学, 使学 生外语能力在所学专业领域中得到应用、 巩固和拓展 [4], 真正做到 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荆雁凌.中小学教师怎样进行课题研究 (八) ——教育科研方法之教 育行动研究法.教育理论与实践, . [2] 焦述强, 陈艳. 专业外语教学的几点看法和认识 [J]. 中国地质教育, . [3]李瑞先.专业外语教学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 . [4]久毛措. (下半月) , 关于提高专业外语教学质量的探讨[J].科协论坛 . 老的砌体结构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由于它的诸多优点,已经成为 替代传统的粘土砖最有竞争力的墙体材料,而对于砌块墙体裂缝 的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砌块房屋裂缝问题涉及因素很多, 比较复 杂, 需要开展更深入的试验研究, 研究裂缝生产的机理, 影响因素, 探索具体薄弱部位, 只有建设、 设计、 施工、 科研、 生产、 政府管理等 部门协同工作, 共同努力, 集思广益, 墙体开裂的问题才能够得到 更好的解决。 【参考文献】 [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S] [2] 文竹、 住宅建筑构造破坏预防 100 例 [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3]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12004[S].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 2004. tolRep, . [3] Jorgensen HL, Warming L, Bjarnason NH, How does quantitatet 也行) 。 ive ultrasound compare to dual X-ray absorptiometry at various skeletal sites in 药物补钙。 现在市场上的活性钙大多是沿用早年电解和 relation to the WHO diagnosis categories? Clin Physio,2001. l [4] DuboisEF, den Bergh JP, van Smals AG, Comparison of quanet 水解工艺, 将生物碳酸钙经高温煅炼而生成一些含钙的混合物。 其 titative ultrasound parameters with 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in pre活性原料的饱和水溶液 pH 值高 (pH>12) 对胃粘膜有刺激, , 且其 and postmenopausal women. Neth J Med, 2001. [5] MontagnaniA,Gonnelli S,Cepollaro C,et Usefulness of bone 元素钙含量低。目前我国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的口服钙剂只有含钙 quantitative ultrasound inmanagementofosteoporosis inmen. JClin Densitom, 量较低的碳酸钙 (较好的、 常用的如盖天力咀嚼片, 含元素钙 150mg/ 2001. 片) 葡萄溏酸钙、 、 乳酸钙以及已较少用的磷酸氢钙等。 [6]Hadji P, Hars O,Bock K, Age changes of calcaneal ultrasonet 1999. 其他方面建议: (1)希望局领导能多组织大家多参加户外 ometry in healthy German women. CalcifTissue Int, [7]Landin-W ilhelmsen K, Johansson S,Rosengren A,et Calcaneal 运动, 可以增加同事之间的交流、 增深彼此间的感情, 还可以陶冶 ultrasound measurements are determined by age and physical activity. Studies 2000. 情操锻炼身体; 午间工作休息之余, (2) 各单位可组织工作人员做 in two Swedish random population samples. J InternMed, [8]MagkosF, ManiosY, Babaroutsi E, Quantitative ultrasound calet 广播操, 呼吸新鲜空气、 活动肢体, 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多 (3) caneusmeasurements: normative data for the Greek population. Osteoporos 进行体质测定, 使现有的体测器材得到更充足的利用,体质测定, Int, “ 2005. [9] Vu Thuy TT,Chau TT,Cong DN,et Assessment of low bone 利国利民” 。 mass in Vietnamese: comparison of QUS calcaneal ultrasonometer and data【参考文献】 derived T-scores. J Bone MinerMetab, 2003. [1] Kanis JA, Melton LJ 3rd, Christiansen C, The diagnosis of oset [10]刘忠厚, 杨定焯, 朱汉民等.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试 teoporosis. J BoneMinerRes, . 行)[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1999. [2] Kanis JA. An update on the diagnosis of osteoporosis. Curr

先去知网下载,研究下别人怎么写的,从中提炼出来自己的东西就可以了,不会找的话,可以去我baidu空间里看下论文的查找步骤

噬菌体在自然环境中的意义在于它们能够在宿主体内复制,从而影响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在人体内,噬菌体的作用是保护人体免受致病菌的侵袭;海水中含有4´1030种病毒,这使其成为最大的噬菌体库;土壤噬菌体具有影响其养分循环及植物根系与细菌之间的共生关系的功能。在人工环境中,噬菌体介导细菌生长的能力可以被开发为多种用途,由于其特殊性导致它们可以轻易地被基因改造;在废水处理中,噬菌体可以用来影响现有的细菌群落,从而提高处理效率;在工业上,噬菌体的应用主要为控制食源性病原体和减少石油工业中问题细菌的数量(图1)。病毒组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最初,噬菌体疗法主要应用在医学领域,即对感染人类的相关致病细菌进行治疗。40至50年前,噬菌体疗法作为控制植物病原体的手段,在农业环境中被广泛探索。在这些试验中出现了两个主要问题: (1)病原菌产生的胞外多糖阻止了噬菌体的吸附,(2)菌株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敏感性。随着对病毒组学研究的深入,使用噬菌体疗法来控制植物性细菌病原体的生长已经被越来越多地探索。近年来,在土壤-植物(作物/蔬菜/果树)体系中引入“农业噬菌体疗法”(agricultural phage therapy)来灭活致病细菌的研究也得到了发展(图2)。显而易见,噬菌体疗法(也称为噬菌体生物防治)的一个优点便是减少了对病原体使用化学制剂,这避免了与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破坏和作物残留化学物质有关的问题。土壤“病”了,给农作物供应再多养分也没有意义,土壤微生态失衡被视为农业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青枯菌( Ralstonia solanacearum )是世界范围内最具有毁灭性的植物病原菌之一,由于其致死性和持久性强,并且具有广泛的宿主范围以及广阔的地理分布,受该菌侵袭的土壤经常发生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的情况,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Akiko Fujiwara 等研究发现溶解性噬菌体(FRSL1)对青枯菌具有生物防治作用( Akiko Fujiwara , et al, 2011 )(图3)。当然,为了提高噬菌体在生物防治中的抗菌效果,必须深入了解噬菌体生态学以及各种环境下噬菌体与宿主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这些噬菌体及其宿主细菌的基因组信息将有助于了解噬菌体的特性、噬菌体与细菌相互作用的历史和分子机制。 病毒组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 从大的方面来讲,环境病毒的生态功能主要有三方面( 王光华, 2017 )(1)调控寄主群落结构。众所周知,自然生态系统中有两种主要现象调控微生物群落结构,即从底向上(Bottom-up)和从上而下(Top-down)的两个生态过程( Lenoir L,et al, 2007 and  Thomas WC, et al, 2013)。噬菌体调控细菌群落结构是一种经典的 Top-down 调控,虽然学术界意识到该调控作用的重要性,但目前对这一调控过程的研究还处于黑箱状态,已有的报道主要是针对特定噬菌体及其寄主的动态变化( Ashelford K E, et al, 2009 ),尚缺乏群落水平的研究结果。Allen( Allen B, et al, 2013 )等人以茶提取物作为噬菌体抑制剂添加到阿拉斯加土壤中,发现添加茶提取物在显著降低土壤中噬菌体数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呼吸速率,但该文对细菌群落结构是否产生影响没有报道。(2)直接或间接参与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病毒的这种作用体现在它的感染率、致死率、病毒的周转时间以及其巨大病毒数量上。病毒感染在引起寄主细胞死亡裂解的同时,也促发寄主细胞营养元素释放到环境中去,进而促进了元素的生物化学循环,这种由病毒介导的食物链传递方式叫做 Viral loop。有报道指出,在海洋中由病毒推动的碳环量占该生态系统碳循环总量的6%—26%( Weinbauer MG , 2004 )。但与此相对应的土壤病毒,特别是土壤噬菌体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元素循环还未见报道。(3)作为基因水平移动的媒介。这个功能不难理解,正是病毒与寄主的共进化推动了地球生物群落不断演替,形成了如此多样性的地球生态系统( Thingstad TF, et al, 1997 )。 在调控寄主群落结构方面,通过噬菌体控制细菌宿主,并以此减缓耐抗生素细菌的繁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与细菌共同进化了数十亿年之后,噬菌体拥有了独特的感染宿主的能力,这使其能够在对微生物群落的其他部分几乎没有影响的前提下,控制有问题的细菌。与抗生素或杀菌剂不同,噬菌体可以继续复制并感染目标细菌,因此,部分学者认为可将基于噬菌体的微生物控制应用领域扩展到生态环境保护,比如在废水处理时减缓废水处理厂(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WWTPs)中耐抗生素细菌(antibiotic-resistant bacteria, ARB)的扩散。通常分离的窄价(narrow-host-range)噬菌体的感染性在加入到活性污泥后就会迅速下降,而多价(broad-host-range)噬菌体在活性污泥的微观世界中增殖极快,特别是当与它们的其宿主一起加入时。Pedro等利用非致病性生产宿主(Pseudomonas putida)培养多价噬菌体(PER01和PER02),并测试宿主噬菌体混合物在活性污泥微环境中抑制耐多药(耐内酰胺)大肠杆菌NDM-1的能力,此外,他们对窄价大肠杆菌噬菌体鸡尾酒(MER01和MER02)也进行了测试,以作为对照(图4)。研究发现在抑制耐抗生素细菌模型方面,多价噬菌体鸡尾酒(PER01和PER02)明显比窄价大肠杆菌鸡尾酒(MER01 and MER02)更有效。在实验中, β -耐乳糖大肠杆菌NDM-1的最初浓度为± log10 CFU(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mL,5天后,经多价噬菌体鸡尾酒处理的NDM-1浓度显著降低至± log10 CFU/mL,而大肠杆菌鸡尾酒处理后浓度为± log10 CFU/mL。由于存在替代宿主,多价噬菌体能够达到更大的密度,以增加耐抗生素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含有blaNDM-1抗性基因且存活的大肠杆菌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因此,由非致病性宿主安全生产的多价噬菌体可以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来控制废水处理厂中的耐抗生素细菌,并减缓相关耐药基因在环境中的繁殖和释放(图4)。不仅如此,Pedro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多价噬菌体可以特异性控制目标细菌,而对活性污泥的活性几乎没有影响(以耗氧量衡量)。重要的是,多价噬菌体可以利用多个宿主,因此可以避免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利用病原性或难以培养的宿主。传统的窄价噬菌体必须使用细菌靶标来生产,这可能产生重大的安全问题。此外,由于多价噬菌体可以在良性宿主中产生,因此在使用前可能不需要从宿主中提纯它们(图5),从而大大节省了资金和运营成本。与任何抗菌剂一样,噬菌体必须达到足够的浓度(即必须达到适当的噬菌体与宿主的比例,也称为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才能确保有效的微生物控制。然而,废水中活性污泥组成非常复杂,在感染宿主之前,噬菌体可能会因吸附污泥絮凝体、悬浮颗粒和共生菌而被去除。此外,环境压力,如太阳辐射和极端温度、盐度和pH值,也可能减少噬菌体数量和阻碍感染。总的来说,噬菌体的效价是两个相反过程的结果:生产性感染后的噬菌体复制和各种应激源引起的噬菌体衰变,表明噬菌体在增殖和抑制废水处理厂(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WWTPs )耐抗生素细菌(antibiotic-resistant bacteria,ARB)方面的能力仍需增强,这对于减少耐抗生素细菌对环境的排放是极为重要的。 也有研究通过对比宿主特异性性噬菌体、噬菌体鸡尾酒和多价噬菌体三者对土壤中ARPB和ARGs的抑制效果。发现在各种噬菌体处理中,鸡尾酒噬菌体对土壤和胡萝卜组织中ARPB/ARG耗散作用最显著,其次是多价噬菌体和宿主特异性噬菌体处理,但是多价噬菌体在维持土壤和胡萝卜组织中微生物群落的生态功能方面优于鸡尾酒噬菌体处理(图6) ( Ye Mao,  et al, 2017 )。病毒组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噬菌体疗法指的是将噬菌体作为生物制剂来杀灭目标细菌。溶解性噬菌体开始感染宿主时,吸附在细菌宿主表面的特定受体上,这些受体可能位于革兰氏阳性或阴性细胞壁,以及多糖胶囊,甚至附属物如菌毛和鞭毛上。噬菌体和细菌受体之间的锁钥关系通常决定了病毒能够感染的宿主范围,具有特征性的噬菌体受体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吸附后,病毒将其遗传物质释放到宿主体内,大多数与人类病原体相关的裂解噬菌体属于尾状病毒科和微病毒科,具有双链或单链DNA基因组( Lin DM , et al, 2017 )。接下来,病毒接管细菌的复制机制,创造下一代噬菌体,复制持续到噬菌体编码的蛋白质被激活,以裂解细胞,有效地杀死宿主,并允许新合成的病毒逃逸,重新启动周期。尽管噬菌体不是活的有机体,但它们确实是动态的实体,而溶解周期是噬菌体疗法的基石。相比之下,抗生素是一种只能选择性破坏细菌某些生理过程(如蛋白质或细胞壁合成)的化学物质,和噬菌体的作用机制存在很大的差异(表1)。1915年和1917年噬菌体被发现后( O’Flaherty S, et al, 2009 ),即被提议用于治疗人类细菌感染。目前,已经证实了实验性噬菌体治疗由革兰氏阴性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伯克霍尔德氏菌( Burkholderia cenocepacia )和肺炎克雷伯菌( Klebsiella pneumoniae )所引起肺炎的有效性( O’Flaherty S, et al, 2009),动物模型也证明噬菌体可以作为注射剂来治疗全身败血症感染,而应用噬菌体治疗人类局部感染也取得了成功的结果( Rhoads DD , et al, 2009 and Wright A)。随着其在治疗中补充或替代抗生素的潜力的推进,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的临床试验和多样化的应用。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可发展为致命的全身感染,噬菌体疗法有望对这些严重感染有效。在利用噬菌体对严重败血症的葡萄球菌呼吸道感染进行治疗时发现,噬菌体S130的使用总体上降低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密度,并且在不同组织(例如肝,脾,血和肺)中存在显著的噬菌体复制,实验小鼠感染后6小时腹腔注射噬菌体可减轻其感染的严重程度。在肺中,噬菌体裂解可能在没有生物分子抑制的情况下发生,因为在肺中检测到显着更高的噬菌体浓度。此外,在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的噬菌体裂解实验中未观察到抑制作用。这些结果可能的解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小鼠模型的肺中分布不均匀,并且在肺组织的选择中存在取样偏差。而在一位左胫骨感染了XDR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和 MDR Klebsiella pneumoniae的病例中,噬菌体和抗生素进行的联合治疗能有效对其症状进行控制( Ran N P , et al, 2009 )。 人类刚刚开始扩展噬菌体的用途,尚存在一些技术上的困难( O’Flaherty S, et al, 2009and Lu TK, et al, 2011 )。例如,与将任何药剂配制成半固体剂型(如乳膏或软膏),将噬菌体掺入转移载体中使得整个最终产品具有均匀性是非常重要的,这确保了药物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与其他药物不同,噬菌体是依赖于其结构完整性的大型生物实体,它们的尾巴也有一定的生物功能。最近在欧洲的PhagoBurn临床试验( Jault P , et al, 2019)中观察到噬菌体结构完整性对于治疗应用是非常重要的,据报道,噬菌体治疗效果不佳,可能是由于在制备治疗敷料期间对病毒的物理损伤造成的(图7)。噬菌体给药导致某些受试者产生噬菌体中和抗体,可能也会使噬菌体治疗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促进噬菌体疗法的多功能临床应用,噬菌体和噬菌体疗法的研究应旨在通过开发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的下一代噬菌体疗法来克服技术障碍,在本书特别篇——噬菌体疗法中会进行详细分析。传统培养方法只能以已知的病毒为目标,很难发现新病毒,而宏病毒组的方法则结合了新一代测序技术以及随机PCR技术,能够挖掘大量未知病毒, 而且不需要分离培养,这为部分高分散、低丰度的病毒系统分析和鉴定提供了新的途径。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生物资源,在病毒领域的挖掘潜力极大,这对于我国的宏病毒组学研究是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研究人员借助宏病毒组学的方法已成功地从不同环境样本(人体、自然及人工环境)中鉴定出了多种病毒,这使人们了解到不同的病毒构成及其中间宿主的病毒携带状况,不仅丰富了病毒库,同时也增加了人们对病毒分布以及多样性的认识,进而更能有效地防治病毒的侵袭。此外,利用宏病毒组实时去监控致病性病毒及潜在致病病毒的变化情况,有助于分析新的或尚不明病原体的疾病,对快速检验突发的病毒性公共卫生事件意义重大。 未来在病毒组学方面,宏病毒基因组学将成为强力工具。目前,环境中病毒功能探索仅仅局限于序列筛选。但随着测序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宏病毒组学足以更广泛和精确地应用在病毒相关领域。总之,宏病毒组学的发展必将突破传统技术瓶颈,在未来展现其的优势。 参考文献 Allen B, Willner D, Oechel WC, et al. Top-down control of microbial activity and biomass in an Arctic soilecosystem.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09, 12(3): 642-648. Ashelford KE, Fry J C, BaileyM J,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six bacteriophages of Serratia liquefaciens CP6isolated from sugar beet phytosphere.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1999, 65(5): 1959-1965. BatinovicS, Wassef F, Knowler SA, et al. Bacteriophages inNatural and Artificial Environments[J]. Pathogens. 2019,8(3). Fujiwara A, Fujisawa M, Hamasaki R, et al. Biocontrol of Ralstoniasolanacearum by treatment with lytic bacteriophages[J]. Appl Environ Jun;77(12):4155-62. Gordillo Altamirano FL, BarrJJ. Phage Therapy in the Postantibiotic Era. Clin Microbiol Rev. 2019 Apr;32(2)pii: 32/2/e00066-18. Jault P, Leclerc T, Jennes S,et al. Efficacyand tolerability of a cocktail of bacteriophages to treat burn wounds infectedby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hagoBurn):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double-blindphase 1/2 trial. Lancet Infect. Dis. 2019, 19, 35–45. Lenoir L, Persson T, BengtssonJ, et al. Bottom–up or top–down control in forest soil microcosms? Effects ofsoil fauna on fungal biomass and C/N mineralization.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Soils, 2007, 43(3): 281-294. Lin DM, Koskella B, Lin . Phage therapy: an alternative to antibiotics in the age of multi-drugresistance. World J Gastrointest Pharmacol Ther 8:162-173. Lu TK, Koeris MS. The nextgeneration of bacteriophage therapy. Curr Opin Microbiol 2011; 14: 524e31. Matsuzaki S, Uchiyama J,Takemura-Uchiyama I, Daibata M. Perspective: The age of the phage. Nature. 2014May 1;509(7498):S9. pii: 509S9a. O’Flaherty S, Ross RP, CoffeyA. Bacteriophage and their lysins for elimination of infectious bacteria[J].FEMS Microbiol Rev 2009; 33:801e19 Ran NP, Daniel G, Ayman K, etal.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Antibiotic-resistant, Poly-microbial Bone InfectionWith Bacteriophages and Antibiotics Combination[J]. Clinical InfectiousDiseases, 2019(11):11. Rhoads DD, Wolcott RD,Kuskowski MA, Wolcott BM, Ward LS, Sulakvelidze A. Bacteriophage therapy ofvenous leg ulcers in humans: results of a phase I safety trial. J Wound Care2009; 18:237e43 Thomas W C, David W G S,Stephen M T, et al. Top-down control of soil fung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by aglobally distributed keystone consumer. Ecology, 2013, 94(11): 2518-2528. Thingstad TF, Lignell models for the control of bacterial growth rate, abundance,diversity and carbon demand. Aquatic Microbial Ecology, 1997, 13(1): 19-27. Ye Mao, Sun Mingming, HuangDan, et al. A review of bacteriophage therapy for pathogenic bacteriainactivation in the soil environment.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19, 129:488-496. Yu P, Mathieu J, Yang Y,Alvarez PJJ. Suppression of Enteric Bacteria by Bacteriophages: Importance ofPhage Polyvalence in the Presence of Soil Bacteria[J]. Environ Sci May 2;51(9):5270-5278. Wright A, Hawkins CH, AnggardEE, Harper DR. A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f a therapeutic bacteriophagepreparation in chronic otitis due to antibiotic-resistant Pseudomonasaeruginosa; a preliminary report of efficiency. Clin Otolaryngol 2009; 34:349e57. Weinbauer MG. Ecology ofprokaryotic viruses. FEMS Microbiology Reviews, 2004, 28(2), 127-181. 王光华.掀开土壤生物“暗物质”——土壤病毒的神秘面纱[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06):575-584.

新媒体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篇二 数字技术环境下传统媒体发展的再思考 摘 要:文章通过对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对比研究,发现传统媒体虽然在信息形式及信息传播方面面临着新兴媒体的冲击,但在信息内容的质量与易读性方面,传统媒体仍有着自身的优势。为此,传统媒体可通过媒体的构成形态、经营方式以及运作模式的重新调整,来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策略。最后,文章还指出,电子商务、物流信息链以及网络信息平台等新的服务内容整合,以及资本运作手段的介入是传统媒体发展所面临的新课题。 关键词:数字技术 传统媒体 新兴媒体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010-03 一、引言 从媒体发展所面临的环境来看,以互联网、多媒体制作以及光纤电缆通讯为基础的数字技术已经全面介入新闻传播领域,吸引社会大众利用新技术去共享信息和娱乐休闲;同时,网络远程通信技术的全面升级,也促使数字电视、车载移动电视、互联网媒体以及手机媒体等多种新媒体的出现,这为信息传播以及文化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与趋势。而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兴媒体无疑具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传播信息的快速化、内容的综合化以及主体的多元化都使得传统媒体的消费者在逐年减少,并使得新兴媒体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更为严峻地是,随着新兴媒体的全面扩张,传统媒体正面临着以下的连锁窘境:传统媒体消费者规模的缩减,导致传统媒体收益的减少;传统媒体收益的减少,进而导致传统媒体行业人才的流失;传统媒体行业人才的流失,又导致传统媒体传播内容质量的下降;传统媒体传播内容质量的下降,最后再导致传统媒体消费者规模的进一步缩减。与新兴媒体相比,传统媒体虽然有不足之处;但就传播信息的内容质量而言,在文字编排的严谨性与易读性方面,传统媒体也有着自身的优势。因此,传统媒体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地面对新兴媒体的挑战,力争做到与新兴媒体有限竞争与共存发展。 二、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对比研究 为了更好地把握传统媒体面临的现状,以提出可行的发展策略,本文特选取了上海师范大学女子学院于2010年4月所开展的上海都市居民文化消费调研的部分数据,以对比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消费现状,从而发现居民在不同媒体选择上的消费分布,并为数字技术环境下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决策的依据与支持。 本次调研以分布全市徐汇、静安等10个区的上海居民作为调研的对象,通过随机访问的形式完成。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1713份,得到有效问卷1601份。在调研的样本分布上,男女的性别比例、年龄层次、教育程度、职业等级及收入水平等都进行了认真的甄别,并按照各年龄阶层的真实人口分布,以中青年作为调研的主要对象,从而保证了调研的数据结果能够真实地反映当前新兴媒体消费的现状。 (一)调研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1.调研群体的性别比例。从此次调研的性别比例来看,男性人数为766,占调研总体的;女性的比例为835,占调研总体的。这表明,女性的人数略占优势,但是从整体来看,男女双方比例接近,可保证本调研结论因性别差异而造成的内在误差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具体的男女比例分布结果可见表1-1: 2.调研群体的年龄层次。从此次调研的年龄层次来看,25岁-29岁群体占据样本总体的30%,为人数最多的群体;45岁-49岁群体占据样本总体的,为人数较多的群体。这表明,在调研的总体年龄分布上,中青年群体成为本调研的主体;一方面,青年人代表着社会消费的主流趋势,另一方面,中年人因社会地位及购买力使得自身群体成为最有可能的实际消费者,这也从侧面保证本调研的对象在年龄层次的分布比较符合社会消费的现状,从而极具参考的价值。具体的年龄层次分布结果见图1-1: 3.调研群体的教育程度。从此次调研的教育程度来看,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群体占据总体样本的,将近调研总体的一半比例;具有大专学历的群体占据总体样本的,与高中及以下学历水平的群体比例基本持平。这表明,本调研对象的整体教育素质较高,可以保证调研对象对本调研目的及意图的认知水平。具体的教育程度分布结果见图1-2: 4.调研群体的职业等级。从此次调研的职业等级来看,机关事业单位职员、公司或企业普通职员及一般专业技术人员等初级职位群体占据样本总体的53%左右;机关或事业单位干部、企业或公司部门经理及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等中级职位群体占据样本总体的30%左右。这表明,本调研群体在职业等级的分布上比较全面,各等级层次上的群体都有所涵盖,并比较符合社会现状中的职位等级分布情况。具体的职位等级分布结果见图1-3: 5.调研群体的收入水平。从此次调研的收入水平来看,4000元以下的较低收入群体占据总体样本的40%左右,基本与4000-7999元中等收入群体在总体样本中的比例持平。这表明,在居民收入分配上,上海保持着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合理消费结构,其在较高层次的媒体文化消费上的现状将具有典型性的代表意义。具体的收入水平分布结果见图1-4: (二)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阅读现状对比分析 在关于阅读“纸质报纸”与“数字报纸”时间的对比研究中,可发现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阅读纸质报纸,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泛读纸质报纸1-10分钟,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略读纸质报纸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精读纸质报纸30分钟以上;同时还可发现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阅读数字报纸,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泛读数字报纸1-10分钟,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略读数字报纸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精读数字报纸30分钟以上。这表明,在即时性信息的传播方面,可能是由于文字编排及易读性的原因,传统媒体比新兴媒体具有更大的阅读优势;同时,在需要对信息进行深入解读时,较多的调研者都会选择传统的报纸作为信息了解的渠道。具体的对比结果可见图2-1: 在关于阅读“纸质杂志”与“电子杂志”时间的对比研究中,可发现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阅读纸质杂志,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泛读纸质杂志1-10分钟,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略读纸质杂志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精读纸质杂志30分钟以上;同时还可发现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阅读电子杂志,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泛读电子杂志1-10分钟,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略读电子杂志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精读电子杂志30分钟以上。这表明,在延时性信息的传播方面,可能由于阅读易读性的原因,传统媒体仍是社会大众主要获取信息的渠道。具体的对比结果可见图2-2: 在关于收看“有线电视”与“网络电视”时间的对比研究中,可发现有16%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收看有线电视,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有线电视1-10分钟,有19%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有线电视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有线电视30分钟以上;同时还可发现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收看网络电视,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网络电视1-10分钟,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网络电视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网络电视30分钟以上。这表明,在社会大众工作之余的娱乐休闲方式上,传统的收看电视节目消遣仍是其主要的娱乐休闲方式。具体的对比结果可见图2-3: (三)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消费内因对比分析 在关于不购买“传统图书”和“电子图书”的原因调查上,可发现因图书内容质量问题而不愿意买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价格原因而不愿意买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没有时间阅读而不愿意买书的人数占总体的20%,因网络可以下载的原因而不愿意买书的人数占总体的;同时还可发现因图书内容质量问题而不愿意买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价格问题而不愿意购买电子图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电子屏幕小而不愿意购买电子图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不了解电子图书而不愿意购买电子图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拥有传统图书而不愿意购买电子图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这表明,传统图书在内容质量与易读性方面比电子图书更具优势,而电子图书在价格因素上更为占优。具体的对比结果可见表2-1: 在关于不收看“有线电视”和“手机电视”的原因调查上,可发现因节目质量问题而不愿意收看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62%,因生活忙绿而没有时间收看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个人兴趣而不愿意收看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同时还可发现因屏幕问题而不愿意收看手机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价格因素而不愿意收看手机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节目质量问题而不愿意收看手机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信号问题而不愿意收看手机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这表明,对于传统的有线电视,社会大众更多的关注于节目的质量因素,而对于新型的手机电视,画面的可视效果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另外,对于新兴媒体的收费模式,因网络等新技术环境下资源免费的影响,消费者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付费收看习惯。具体的对比结果可见表2-2: 三、传统媒体的发展策略研究 通过以上的调研分析可以看出,随着新兴媒体的出现,人们的消费习惯开始发生转变,传统媒体在与新兴媒体比较中,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的内容质量、可信度以及易读性方面,明显占据着优势。另外,由于纸质媒体存在的稀缺性,通常情况下,越是稀缺的版面资源,其广告收入越高。因此,在传统媒体发展策略的制定上,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融合新兴媒体互动的多元化、即时性,并结合消费者消费习惯的迁移等特征,寻求在内容和渠道上的创新,以提升传统媒体的竞争力。具体的策略建议如下: 1.媒体的形态应该将传统平媒与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结合起来。传统平媒是由信息的发布方决定信息的内容及形式,其核心价值在于其背后拥有强大的新闻报道团队,能挖掘新闻背后的信息,这不仅是信息,是知识和智慧。因此,传统媒体应在确保传统阵地不失的同时,利用数字技术力求内容及渠道的创新。 以IPAD这个数字出版平台为例,一线平媒纷纷出版IPAD版。如《时代》周刊的IPAD版,《国家地理》杂志的IPAD版。他们充分利用了IPAD的极具视觉优势的功能,对平媒内容组合进行了创新,这种创新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冲击。同时,平媒内容商和掌握数字技术的渠道商的结合也给内容提供商带去了丰厚的利益。 2.媒体的经营应该将付费化与免费化结合起来。传统媒体的业务模式主要是依靠营运收入及版面收费,与网络环境下免费享受的信息咨询相比,消费者无疑更愿意选择后者;因此,在媒体业务的调整上,传统媒体应大力发展版面收费的模式,并采用DM直投来进行发行,以应对新兴媒体免费模式的冲击。在版面收费模式的制定上,传统媒体应根据自身的定位,来选取是以广告版面的收费为主,还是以内容版面的收费为主;DM直投的发行商,也应根据自身消费者阶层,来选择是在公共场所免费发放,还是选择通过定点直邮或在目的地定点投放的方式去发放。 与此同时,传统媒体业务的部分免费化也不是意味着信息质量的下降,相反应根据现代社会的文化特征,针对自身媒体的受众,传播易于该受众群体接受并认可的“共同生活文化形态理念”。所谓的“共同文化生活形态理念”,不仅涉及到目标受众的性别、年龄及收入等浅层次的社会阶层信息,也应包括其相关的爱好兴趣、价值观念等信息综合形成的地理和信息轮廓;并通过此种“共同文化生活形态理念”的形成,来保持自身受众对媒体的兴趣及忠诚度。 3.媒体的运作应该将职业化与业余化结合起来。传统媒体在信息的采集上主要是依靠职业记者通过专业的设备来完成,而在数字技术环境下,业余人员可以简单地通过数码相机或手机等工具来完成对新闻信息第一手的收集。在信息来源的广度及参与度上,新兴媒体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在媒体具体的运作上,传统媒体应更多地吸引业余人士作为编外记者,以为其提供第一手的新闻线索,并推动自身向专业的纵深向发展。如传统媒体可设立新闻热线,或者在其网络版中设置上传区域,以为社会大众提供信息传播的平台,同时还将对质量高的信息提供者提供奖励,以激发其参与的兴趣与动机,并最终形成所谓的“肖像部落”。 在此“肖像部落”中,参与信息传播的成员,不限年龄与职业等外在的条件,仅以“有社会正义感与偏爱信息传播”作为肖像特征的最好表征;同时,也通过此种媒体信息来源方式的创新,以引导传统媒体从报道角度到新闻素材、从表达方式到话语形态、从外在形式到内在特征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形成媒体文化的再次整合,以新形成的互动性“平民文化意识”去弥补传统单向性“精英文化意识”的局限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媒体的变革及新媒体的冲击带给社会的影响和改变是巨大的;而传统媒体也正在面临着新一轮的产业重组与整合。所谓的重组是指传媒的信息内容生产,读者定位以及运营模式都要更为准确与合理,并在广告投放上也要采取创新的理念,以保证媒体自身内容的独特性,从而保持差异化竞争优势;所谓的整合是指,传媒的发布方在信息的采集、编辑、传播及接受方式上进行重新的组合与再造,从而引发信息采编内容及方式的全新变化,并保证信息互动中主体的多元化,以最大程度地聚集消费者的参与。 尤其值得注意地是,传统媒体的变革,将会让许多既定的社会传统与管理控制体系需要再次的重新建构,而不能简单地采用传统的管理思想和体制去强制和保护传统媒体的发展,因为这很可能会抑制因新媒体的冲击而带给传统媒体的开放性和创造性,并让传统媒体丧失了一次通过产业的重组整合而完成自我调整过程的市场机会。另外,如何利用资本运营的手段将电子商务、物流信息链以及网络信息平台等新兴的服务内容整合进传统媒体的发展中,也是传统媒体产业面临的新课题,这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女子学院 上海 200042) 看了“数字媒体技术论文文献”的人还看: 1.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论文 2.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2) 3. 浅谈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论文 4. 电子商务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5. 数字电视技术论文3000字

多媒体在舞台设计上的应用研究 序言 近年来,这种建立在艺术与科学基础之上的新兴艺术形式在众多专业人士以及热爱它的人们的努力推动下以迅猛的势头发展着。它以它变幻莫测的艺术魅力和现代科学的新鲜感吸引着人们。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舞台背景设计这种综合艺术得以应运而生。两者的结合是顺应自然的,同时也是有着充分的时代发展的铺垫。它涉及到艺术设计的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设计理念。多媒体舞台背景设计在中国的发展仅仅不到10年,但是它代表了以后艺术设计的综合性的发展趋势。多媒体技术已经深入到舞台设计的方方面面。 一、舞台多媒体艺术表现特点 1.为舞台表演提供更丰富的表现力多媒体把艺术创作“搬”上舞台,让艺术品创作的过程展现在观众面前,如果在节目中仅仅展现艺术品的成品,未免太单调。以书法为例,若加入舞台多媒体背景技术,书法作品在创作时一笔一划都将展现在观众眼前。动态的创作笔法与静态的完成品相比,那种抑扬顿挫的创作过程则更能让观众感受到艺术的气息。这是传统艺术与一般数字艺术、视觉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多媒体背景所能展现的动态背景比传统舞台背景更具有表现力。在真实剧情背景里,动态背景就能把场景表现得更加真实,如多媒体背景中常用的风吹草动的背景,比实物背景布景中不动的道具“草”要生动得多。在渲染氛围背景中,动态背景更能起到渲染整个节目节奏和氛围的作用。如:2008年春晚的杂技表演《花式篮球》,背景以不同姿势动态人物的剪影闪过,突破了以往杂技节目纯粹表演的表现形式,使整个节目氛围活跃且更具时代感。2.电影语言得以运用多媒体所特有的非线性叙事能力能轻松实现时间大跨度转换。如今把非线性叙事搬上舞台,便可使舞台表演时间的转换更直接地传达给观众。如倒叙或插叙叙述方式,只要舞台背景更替,就能很轻松很直观得告诉观众时间的转换。同样,非线性叙事也能让编剧或导演在时间上进行更大胆地进行创作和加以把握。舞台多媒体背景使电影蒙太奇走向舞台,实现舞台空间的灵活转换,如分割方式——技巧转场(淡,化,划,甩如甩出,定格,数字特效)和连贯式转场(相似性转场,逻辑性转场,比喻性转场,过渡性转场),在舞台多媒体技术出现后,都能运用到舞台背景转场,使舞台的场景转换自然、合理、连贯、流畅。同时,舞台多媒体背景能把更多形式的场景“搬”上舞台,实现虚拟空间的真实再现,打破了传统舞台背景的空间局限性。比如大海、太空、沙漠、草原、戈壁等等。在传统舞台背景设计中,这些背景都不可能被“搬”上舞台,而舞台多媒体技术则把这些“不可能”变成“可能”,实现了传统舞台背景中难以实现的布景设置。如:2008年春晚小品《军嫂上岛》中成功地营造了大海的环境背景,让观众真实地感受到军嫂遥望海岛思念丈夫的急切心情。波涛汹涌的大海背景,咆哮的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效果与演员们惟妙惟肖的表演完美融合,整体效果更加真实,更赋感染力。3.降低制作成本传统舞台背景布局基本都采用实物摆设的方式,因此一旦要更换背景就需要拉上帷幕,这就造成节目背景设计的呆板与单调,不能及时做到更替。而舞台多媒体背景解决了这一问题,甚至实现了在几分钟几秒中内的更换,少了“拉帷幕”的环节,使节目更有连贯性,给观众一气呵成之感。并且通过数字压缩,多媒体视频、音响资料可以长时间保存,节省空间,易于保存,不易损坏。同时可利用网络通讯把图像和文件迅速地传到四面八方。将来人们一旦需要某一内容,可通过网络调出,在网络终端上阅读,满意时,再从终端打印机上打印出来。 二、多媒体技术在舞台设计中的应用 多媒体艺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不同阶段来自技术领域的影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更多的电子、物理技术运用进多媒体舞台设计中,为舞台设计注入新的活力。1.LED大屏幕的使用近年来,随着L E D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凭借着高亮度,低电压,功耗小、寿命长、容易拼接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到舞台设计当中。高亮度可以让舞台更加绚丽多彩,容易组合拼接更是可以随意按需要将屏幕装饰成各种形态,既可以作为背景屏使用,更作为舞台道具被随意装饰摆设,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而低能耗,性能稳定,寿命持久更可以保证舞台的安全使用。它的诞生深刻地影响着装饰艺术和其他艺术形式,基于它这些显著的优点,高性能的全彩L E D屏一出现即成主舞台设计的宠儿,被广泛应用在各种舞台设计当中。从小舞台剧到大型文艺会演,它的身影总是那么璀璨。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的击缶表演,安置在缶敲击面四周的L E D灯光与现场的背景灯光相互配合,营造出变化千万的开幕式“倒数”效果。还有空中升起的“奥运五环”标志和表演中心舞台上的卷轴,都是由LED灯管所组成的。2.声光电的运用舞台的发展与舞台声音的发展是并存的。随着舞台的一系列变化,舞台声音的运用也融入了高新科技的成分。多媒体技术在舞台声音上的运用,使舞台的纵深空间大大增加,使舞台声音的层次也更加丰富了。舞台声音也成为舞台多媒体技术的重要表现手段。八声道可以营造出一个立体的空间声音场,坐在下面的观众可以清晰的听到雨水从沿着屋檐的铁皮雨管从左边流到右边,可以听到风从左边的树梢上吹过,听到右前方鸟儿的啼鸣。以往,这些感受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但现在通过多声道的控制,完全可以给观众营造出极致的现场视听效果。同时舞台布光是演出空间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情节的发展,对人物内心和特定场景进行全方位的灯光设计。如:百老汇名剧《猫》运用声、光、电等各种现代技术手段创造出梦幻般的舞美效果,其强烈的视听冲击力让观众真正置身于猫的世界。如从天而降的大鞋,巨型下水道口,猫通向天国的长廊,这些大型道具在全电子控制下制造出让人瞠目结舌的视觉效果。3.互动让舞台空间得到更大的扩展虚拟互动系统结合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图像技术,其核心技术是混合现实,混合现实技术是通过计算机产生影像,提供给观众一个可以感观的虚拟客观世界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提前了虚拟现实与现实混合的后期制作时间,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现实环境和虚拟物品处在同一时空。实时混合现实技术是比较尖端的新技术,我们所研究的舞台多媒体艺术则必须是实时混合的。这有利于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相融。让人们在现实的世界中感受虚拟空间所存在的事物,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给观众带来的更强的感官感受。近年来戏剧界不断进行多媒体戏剧的尝试,在新的作品中采用大量的影像与互动媒体技术作为叙事的表现手段,将248影像与表演两个空间互相交错,演员可以与电脑制作出来的虚拟的角色在舞台上进行对话交流,甚至舞蹈,为观众制造出更多元的艺术体验。如:中国音乐剧《蝶》将先进的混合现实技术和动漫技术融入其中,在剧中加入全息影像技术,代替演员和L E D大屏幕动画出场的将是重生一般的全息虚拟造像,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效果都将事半功倍,让人赞不绝口。 三、未来舞台多媒体艺术的发展方向 1.更广阔的舞台空间目前,多媒体技术在舞台上的运用,还仅仅是在舞台背景上进行尝试。多媒体技术仍可以运用在舞台表演的其他方面。比如把舞台背景的场景扩展到观众席,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我们设想是否可以将观众席置于方形背景之中,让多媒体背景将在场观众包围,并且配合灯光和现场烟雾等舞台效果营造更为幻化虚拟的舞台空间旁观者,而是置身于舞台之中。如2007年星光大道年度总决赛中北京选手张芯的歌曲节目《天下无双》。其背景为三个错落摆放的屏幕上显示的翠绿的竹林,加上绿色的朦胧灯光,虚无缥缈如同仙境。但是,为何不把观众也融入进这动人的场景中去呢?如果把观众席周围也摆放上大尺寸的显示屏,展现出竹林的场景,逼真的效果是否更能打动台下的观众?2.加强舞台的预示性多媒体技术应该可以用来模拟整场舞台表演,即导演可以在正式表演之前对整场演出,包括场景,灯光,特技效果,演员表演等进行全方位模拟(如三维模拟效果,更加真实)。多媒体模拟演出的演出效果有很强的预视性,可以在演员进场彩排之前看到舞台的大体效果,以及为安排演员所在位置提供参照等等。同时导演只需在模拟的多媒体影像中就能很好的掌握整个演出的时间,减少屡次彩排所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2008年春晚在播出前进行了5次彩排,导演在最后两次彩排的时候仍在调整时间。整整5次彩排花费人力物力难以想象。假设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舞台演出模拟上,那么导演对整场演出就能更好把握。 总结 多媒体艺术给舞台设计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使舞台设计形式等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从产生,发展到今天的广泛运用,它的优越性让我们看到多媒体技术将成为今后舞台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中坚力量。它的优越性让我们看到今后舞台设计的多元化,可以说它给了设计者更大的设计空间去展现舞台的魅力。换个角度想,它同样加大了设计者的技术难度和能力要求,设计者不仅要掌握好传统的舞台布景设计,也要研究透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和表现形式。同样,在新兴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上,我们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要想多媒体技术在舞台发展上走得更远,仍需要不断的努力与研究。从舞台背景的运用延伸到其他领域,让多媒体技术融入舞台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 李兴国主编:《影视艺术与高科技应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7 [2] 陈玲著:《新媒体艺术史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 [3] 许鹏等著:《新媒体艺术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4] 陈念群编著:《数字媒体创意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谈谈新媒体技术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

导语:通过利用维系将学生管理相关信息发送到相关学生的手机上,可以更好的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新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了日常交往、工作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高校学生来说,新媒体更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新鲜事物,并迅速在学生中得到了普及。对此,高校管理者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以培养全面发展、创新求实的高素质人才。[1]

一、新媒体在大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一)新媒体能有效促进学校的信息交流

目前,在高校实施的管理体制中,所采用的两级管理,即院校两级或院系两级。在高校中,每个学院或系都是相对独立的,因而在学生培养和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别。虽然这种两级管理方式对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有一定的优势,但其同样有一些弊端,例如造成资源浪费,制度、设施等的重复建设等问题,另外,对教师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而新媒体在高校中的应用和普及,打破了高校管理的这种现状,各院系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都有了更好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2]

(二)新媒体能科学带动学生的文化生活

在高校学生的文化生活方面,传统的校刊、校报仍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但也以逐渐满足不了高校学生对文化的'需求,而新媒体的出现则使学生的这一需求得到了满足。在新媒体平台中,高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需求去选择自己的所需要的信息,可以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从而使自身的文化生活更为丰富多彩。不仅如此,高校学生还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能够实现对文化领域方面的相关内容进行讨论,在拓展了学生们的学习视野的同时,也为广大高校大学生提供了一种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和求职奠定了良性基础。

二、新媒体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一)腾讯QQ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QQ有着很多的交流和娱乐功能,而且操作简单,是在高校中普及最早的聊天工具。在高校中,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常用的QQ,因此,通过利用QQ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可以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从而取得更高实效。1.创建班级QQ群。创建QQ班级群可以有效的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在这一平台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就学习问题、生活问题更好的进行交流,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情感。另外,辅导员也可以在QQ群中发布各类信息,方便对学生的管理,增强管理的实效性。2.利用QQ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在日常的学习中,学生所接触到的知识往往仅限于教材,深度和广度都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通过利用QQ资源共享平台,辅导员可以将相关的学习资料、视频、文件等进行上传,这样可以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下载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丰富学生的知识。

(二)微信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微信是继QQ之后,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新型语音通讯工具。通过微信可以快速的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另外,用户还可以通过搜索、扫二维码、摇一摇等方式来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如今微信已成为高校学生常用的社交软件之一。在高校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利用微信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3]

1.利用微信发布学生工作相关信息。通过利用维系将学生管理相关信息发送到相关学生的手机上,可以更好的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以往教师在发布学生工作信息的时候,往往采用的是面对面或者是由他人转述的方式进行信息传播,这种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而利用微信发布学生工作相关信息,则可以极大地改变这种现象,并进一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对于学生对相关问题的困惑还能够做到实时解答,可以说微信在学生工作管理方面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利用微信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在处理学生工作时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对此,除了必要的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之外,教师和辅导员可以利用微信与学生进行交流,对他们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解,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从而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更好地进行学生管理。

3.利用微信的实时定位功能、构建安全和谐校园。通过利用微信的定位功能可以准确的知道信息发布者的位置,从而能够方便快速地找到发布者,进而加强对其管理。

(三)微博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微博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和个性化的交流平台,能够有效的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高校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利用微博,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1.利用微博与学生互动。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满足不了高校学生的需要,通过微博,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培养师生之间的友谊。另外,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微博中来了解其生活状态和实际需求,从而更好地对其进行指导和帮助。

2.建立学生反馈平台。高校学生朝气蓬勃,有着自己的个性,在很多方面有着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对此,高校管理者可以建立一个微博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这里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而根据学生反馈的意见,进行适当的处理,进而加强管理。

三、结语

在教育领域,新媒体所展现出来的优势越来越明显,通过正确的利用新媒体可以更好地实施对高校学生的管理,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最终成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当然我们也应当意识到新媒体技术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广大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刘怀东.新媒体技术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新媒体研究,2016(2).

[2]张群慧.浅谈新媒体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品牌,2015(2).

[3]蔡晓星,娄明阳,崔志锋,石莹.新媒体手段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5(5).

新媒体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篇二 数字技术环境下传统媒体发展的再思考 摘 要:文章通过对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对比研究,发现传统媒体虽然在信息形式及信息传播方面面临着新兴媒体的冲击,但在信息内容的质量与易读性方面,传统媒体仍有着自身的优势。为此,传统媒体可通过媒体的构成形态、经营方式以及运作模式的重新调整,来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策略。最后,文章还指出,电子商务、物流信息链以及网络信息平台等新的服务内容整合,以及资本运作手段的介入是传统媒体发展所面临的新课题。 关键词:数字技术 传统媒体 新兴媒体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010-03 一、引言 从媒体发展所面临的环境来看,以互联网、多媒体制作以及光纤电缆通讯为基础的数字技术已经全面介入新闻传播领域,吸引社会大众利用新技术去共享信息和娱乐休闲;同时,网络远程通信技术的全面升级,也促使数字电视、车载移动电视、互联网媒体以及手机媒体等多种新媒体的出现,这为信息传播以及文化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与趋势。而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兴媒体无疑具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传播信息的快速化、内容的综合化以及主体的多元化都使得传统媒体的消费者在逐年减少,并使得新兴媒体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更为严峻地是,随着新兴媒体的全面扩张,传统媒体正面临着以下的连锁窘境:传统媒体消费者规模的缩减,导致传统媒体收益的减少;传统媒体收益的减少,进而导致传统媒体行业人才的流失;传统媒体行业人才的流失,又导致传统媒体传播内容质量的下降;传统媒体传播内容质量的下降,最后再导致传统媒体消费者规模的进一步缩减。与新兴媒体相比,传统媒体虽然有不足之处;但就传播信息的内容质量而言,在文字编排的严谨性与易读性方面,传统媒体也有着自身的优势。因此,传统媒体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地面对新兴媒体的挑战,力争做到与新兴媒体有限竞争与共存发展。 二、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对比研究 为了更好地把握传统媒体面临的现状,以提出可行的发展策略,本文特选取了上海师范大学女子学院于2010年4月所开展的上海都市居民文化消费调研的部分数据,以对比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消费现状,从而发现居民在不同媒体选择上的消费分布,并为数字技术环境下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决策的依据与支持。 本次调研以分布全市徐汇、静安等10个区的上海居民作为调研的对象,通过随机访问的形式完成。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1713份,得到有效问卷1601份。在调研的样本分布上,男女的性别比例、年龄层次、教育程度、职业等级及收入水平等都进行了认真的甄别,并按照各年龄阶层的真实人口分布,以中青年作为调研的主要对象,从而保证了调研的数据结果能够真实地反映当前新兴媒体消费的现状。 (一)调研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1.调研群体的性别比例。从此次调研的性别比例来看,男性人数为766,占调研总体的;女性的比例为835,占调研总体的。这表明,女性的人数略占优势,但是从整体来看,男女双方比例接近,可保证本调研结论因性别差异而造成的内在误差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具体的男女比例分布结果可见表1-1: 2.调研群体的年龄层次。从此次调研的年龄层次来看,25岁-29岁群体占据样本总体的30%,为人数最多的群体;45岁-49岁群体占据样本总体的,为人数较多的群体。这表明,在调研的总体年龄分布上,中青年群体成为本调研的主体;一方面,青年人代表着社会消费的主流趋势,另一方面,中年人因社会地位及购买力使得自身群体成为最有可能的实际消费者,这也从侧面保证本调研的对象在年龄层次的分布比较符合社会消费的现状,从而极具参考的价值。具体的年龄层次分布结果见图1-1: 3.调研群体的教育程度。从此次调研的教育程度来看,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群体占据总体样本的,将近调研总体的一半比例;具有大专学历的群体占据总体样本的,与高中及以下学历水平的群体比例基本持平。这表明,本调研对象的整体教育素质较高,可以保证调研对象对本调研目的及意图的认知水平。具体的教育程度分布结果见图1-2: 4.调研群体的职业等级。从此次调研的职业等级来看,机关事业单位职员、公司或企业普通职员及一般专业技术人员等初级职位群体占据样本总体的53%左右;机关或事业单位干部、企业或公司部门经理及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等中级职位群体占据样本总体的30%左右。这表明,本调研群体在职业等级的分布上比较全面,各等级层次上的群体都有所涵盖,并比较符合社会现状中的职位等级分布情况。具体的职位等级分布结果见图1-3: 5.调研群体的收入水平。从此次调研的收入水平来看,4000元以下的较低收入群体占据总体样本的40%左右,基本与4000-7999元中等收入群体在总体样本中的比例持平。这表明,在居民收入分配上,上海保持着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合理消费结构,其在较高层次的媒体文化消费上的现状将具有典型性的代表意义。具体的收入水平分布结果见图1-4: (二)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阅读现状对比分析 在关于阅读“纸质报纸”与“数字报纸”时间的对比研究中,可发现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阅读纸质报纸,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泛读纸质报纸1-10分钟,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略读纸质报纸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精读纸质报纸30分钟以上;同时还可发现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阅读数字报纸,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泛读数字报纸1-10分钟,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略读数字报纸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精读数字报纸30分钟以上。这表明,在即时性信息的传播方面,可能是由于文字编排及易读性的原因,传统媒体比新兴媒体具有更大的阅读优势;同时,在需要对信息进行深入解读时,较多的调研者都会选择传统的报纸作为信息了解的渠道。具体的对比结果可见图2-1: 在关于阅读“纸质杂志”与“电子杂志”时间的对比研究中,可发现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阅读纸质杂志,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泛读纸质杂志1-10分钟,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略读纸质杂志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精读纸质杂志30分钟以上;同时还可发现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阅读电子杂志,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泛读电子杂志1-10分钟,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略读电子杂志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精读电子杂志30分钟以上。这表明,在延时性信息的传播方面,可能由于阅读易读性的原因,传统媒体仍是社会大众主要获取信息的渠道。具体的对比结果可见图2-2: 在关于收看“有线电视”与“网络电视”时间的对比研究中,可发现有16%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收看有线电视,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有线电视1-10分钟,有19%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有线电视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有线电视30分钟以上;同时还可发现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收看网络电视,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网络电视1-10分钟,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网络电视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网络电视30分钟以上。这表明,在社会大众工作之余的娱乐休闲方式上,传统的收看电视节目消遣仍是其主要的娱乐休闲方式。具体的对比结果可见图2-3: (三)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消费内因对比分析 在关于不购买“传统图书”和“电子图书”的原因调查上,可发现因图书内容质量问题而不愿意买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价格原因而不愿意买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没有时间阅读而不愿意买书的人数占总体的20%,因网络可以下载的原因而不愿意买书的人数占总体的;同时还可发现因图书内容质量问题而不愿意买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价格问题而不愿意购买电子图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电子屏幕小而不愿意购买电子图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不了解电子图书而不愿意购买电子图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拥有传统图书而不愿意购买电子图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这表明,传统图书在内容质量与易读性方面比电子图书更具优势,而电子图书在价格因素上更为占优。具体的对比结果可见表2-1: 在关于不收看“有线电视”和“手机电视”的原因调查上,可发现因节目质量问题而不愿意收看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62%,因生活忙绿而没有时间收看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个人兴趣而不愿意收看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同时还可发现因屏幕问题而不愿意收看手机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价格因素而不愿意收看手机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节目质量问题而不愿意收看手机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信号问题而不愿意收看手机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这表明,对于传统的有线电视,社会大众更多的关注于节目的质量因素,而对于新型的手机电视,画面的可视效果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另外,对于新兴媒体的收费模式,因网络等新技术环境下资源免费的影响,消费者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付费收看习惯。具体的对比结果可见表2-2: 三、传统媒体的发展策略研究 通过以上的调研分析可以看出,随着新兴媒体的出现,人们的消费习惯开始发生转变,传统媒体在与新兴媒体比较中,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的内容质量、可信度以及易读性方面,明显占据着优势。另外,由于纸质媒体存在的稀缺性,通常情况下,越是稀缺的版面资源,其广告收入越高。因此,在传统媒体发展策略的制定上,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融合新兴媒体互动的多元化、即时性,并结合消费者消费习惯的迁移等特征,寻求在内容和渠道上的创新,以提升传统媒体的竞争力。具体的策略建议如下: 1.媒体的形态应该将传统平媒与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结合起来。传统平媒是由信息的发布方决定信息的内容及形式,其核心价值在于其背后拥有强大的新闻报道团队,能挖掘新闻背后的信息,这不仅是信息,是知识和智慧。因此,传统媒体应在确保传统阵地不失的同时,利用数字技术力求内容及渠道的创新。 以IPAD这个数字出版平台为例,一线平媒纷纷出版IPAD版。如《时代》周刊的IPAD版,《国家地理》杂志的IPAD版。他们充分利用了IPAD的极具视觉优势的功能,对平媒内容组合进行了创新,这种创新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冲击。同时,平媒内容商和掌握数字技术的渠道商的结合也给内容提供商带去了丰厚的利益。 2.媒体的经营应该将付费化与免费化结合起来。传统媒体的业务模式主要是依靠营运收入及版面收费,与网络环境下免费享受的信息咨询相比,消费者无疑更愿意选择后者;因此,在媒体业务的调整上,传统媒体应大力发展版面收费的模式,并采用DM直投来进行发行,以应对新兴媒体免费模式的冲击。在版面收费模式的制定上,传统媒体应根据自身的定位,来选取是以广告版面的收费为主,还是以内容版面的收费为主;DM直投的发行商,也应根据自身消费者阶层,来选择是在公共场所免费发放,还是选择通过定点直邮或在目的地定点投放的方式去发放。 与此同时,传统媒体业务的部分免费化也不是意味着信息质量的下降,相反应根据现代社会的文化特征,针对自身媒体的受众,传播易于该受众群体接受并认可的“共同生活文化形态理念”。所谓的“共同文化生活形态理念”,不仅涉及到目标受众的性别、年龄及收入等浅层次的社会阶层信息,也应包括其相关的爱好兴趣、价值观念等信息综合形成的地理和信息轮廓;并通过此种“共同文化生活形态理念”的形成,来保持自身受众对媒体的兴趣及忠诚度。 3.媒体的运作应该将职业化与业余化结合起来。传统媒体在信息的采集上主要是依靠职业记者通过专业的设备来完成,而在数字技术环境下,业余人员可以简单地通过数码相机或手机等工具来完成对新闻信息第一手的收集。在信息来源的广度及参与度上,新兴媒体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在媒体具体的运作上,传统媒体应更多地吸引业余人士作为编外记者,以为其提供第一手的新闻线索,并推动自身向专业的纵深向发展。如传统媒体可设立新闻热线,或者在其网络版中设置上传区域,以为社会大众提供信息传播的平台,同时还将对质量高的信息提供者提供奖励,以激发其参与的兴趣与动机,并最终形成所谓的“肖像部落”。 在此“肖像部落”中,参与信息传播的成员,不限年龄与职业等外在的条件,仅以“有社会正义感与偏爱信息传播”作为肖像特征的最好表征;同时,也通过此种媒体信息来源方式的创新,以引导传统媒体从报道角度到新闻素材、从表达方式到话语形态、从外在形式到内在特征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形成媒体文化的再次整合,以新形成的互动性“平民文化意识”去弥补传统单向性“精英文化意识”的局限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媒体的变革及新媒体的冲击带给社会的影响和改变是巨大的;而传统媒体也正在面临着新一轮的产业重组与整合。所谓的重组是指传媒的信息内容生产,读者定位以及运营模式都要更为准确与合理,并在广告投放上也要采取创新的理念,以保证媒体自身内容的独特性,从而保持差异化竞争优势;所谓的整合是指,传媒的发布方在信息的采集、编辑、传播及接受方式上进行重新的组合与再造,从而引发信息采编内容及方式的全新变化,并保证信息互动中主体的多元化,以最大程度地聚集消费者的参与。 尤其值得注意地是,传统媒体的变革,将会让许多既定的社会传统与管理控制体系需要再次的重新建构,而不能简单地采用传统的管理思想和体制去强制和保护传统媒体的发展,因为这很可能会抑制因新媒体的冲击而带给传统媒体的开放性和创造性,并让传统媒体丧失了一次通过产业的重组整合而完成自我调整过程的市场机会。另外,如何利用资本运营的手段将电子商务、物流信息链以及网络信息平台等新兴的服务内容整合进传统媒体的发展中,也是传统媒体产业面临的新课题,这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女子学院 上海 200042) 看了“数字媒体技术论文文献”的人还看: 1.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论文 2.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2) 3. 浅谈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论文 4. 电子商务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5. 数字电视技术论文3000字

媒体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我整理了媒体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对你有用。

参考文献

[1]刘扬。 新媒体语境下的网络影视剧传播与本体美学特征 [J]民族艺术研究 .

[2]陈共德。 我国新媒体电影发展路径分析 艺术评论 [J] .

[3]陈思羽,姜东波。 论影视媒体的新媒体化转型[J] 艺术百家 .

[4]宁翔。 论新媒体广告的现在与未来 [J] 电影评介 .

[5]权亚楠。 微电影流行性成因分析 [J] 电影评介 .

[6]姜燕。 新媒体对新世纪十年中国电影制作的影响 [J] 现代传播 .

[7]陈吉。 一场失却了灵魂的杂耍--新媒体时代的中国电影批判[J] 探索与争鸣.

[8]石磊。 新媒体概论[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5.

[9]郭宇靖,张家正。 微电影:商业色彩下的电影梦 [J] 中国传媒科技 .

[10]齐伟。 微博与华语电影营销的新选择 [N]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

[11]刘瑞红,梁锐。 影视领域中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分析 [J] 电影文学 .

[12]未知作者。 从影视到影像--北京电影学院首届“新视像·新媒体艺术节 [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13]吴徐君。 综合性院校影视和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J] 电影文学 .

[14]孔彬。 消费电子技术发展对广播影视新媒体的影响 [J] 广播与电视技术 .

[15]未知作者。 上海电影节巴塞罗那首度跨界举办新媒体论坛 [J] 互联网天地 .

[16]李鹏。 互联网--第二媒介时代纪录片发展的新纪元 [J] 电影评介 .

[17]甘美忠。 消费电子技术发展对广播影视新媒体的影响 [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18]唐乘花,肖凭。 浅论微电影在企业营销中的运用 [J] 消费导刊 .

[19]刘新业。 新媒体环境下的影视传播变革 [N] 沈阳大学学报 .

[20]张名章。 网络剧的'艺术生成与美学特征 [J] 民族艺术研究 .

[21]未知作者。 新媒体,人人看电影?人人做电影?[J] 中国传媒科技 .

[22]林三芳。 新媒体环境下国产电影的平民化路线-兼论新媒体对国产电影平民化的影响[J] 当代文坛 .

[23]韩学周,马萱。 新媒体营销在电影中的推广应用--以《失恋 33 天》为例 [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

[24]谷国庆。 电影发行的新媒体渠道 [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

[25]黄凌子。 影像、网络与大众--以《11 度青春》为例看”新媒体电影“现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J] .

[26]卢志强,张丽。 新媒体冲击下的影视与音乐产业 [J] 电影评介 .

[27]秦翼。 新媒体时代电影趣味的多元化转变 [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8]柳婷婷。 网络新媒体电影评论概析 [J] 电影评介 .

[29]向勇,李天昀。 试论新媒体电影的版权保护问题 [J] 艺术评论 .

[30]未知作者 新媒体:人人看电影,人人做电影[J] 中国传媒科技。2011(6)Christina Fan. Twitter Used to Predict Box Office Revenues. [OL]

[31]Seung-Bo ParkKyeong,Jin OhGeun-Sik Jo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in a movie using character-net. [J] 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

[32]Ufuk SakaryaZiya TelatarA.,Aydin Alatan. Dominant sets based movie scene detection.[J] Signal Processing

[33]Delon, J. Movie and video scale-time equalization application to flicker reduction.[J] 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

[34]Ufuk SakaryaZiya TelatarA. Aydin Alatan .Dominant sets based movie scene detection.[J] Signal Processing

食用菌栽培论文参考文献

[1] 王红霞. 冷库金针菇反季节栽培技术[J]. 北京农业. 2009(31) [2] 林金盛,郭占立,李辉平,陈泽. 金针菇集装箱冷库栽培技术初探[J]. 中国食用菌. 2010(05) [3] 王红霞. 冷库金针菇反季节栽培技术[J]. 北京农业. 2008(01) [4] 金针菇栽培技术[J]. 农民文摘. 2010(01) [5] 王健鹂,吕岩. 金针菇栽培技术[J]. 吉林蔬菜. 2006(04) [6] 姚俊玲. 冬季咋栽金针菇[J]. 农家参谋. 2003(11) [7] 刘春如. 金针菇产量效应探讨[J]. 中国食用菌. 1998(02) [8] 陈建辉. 金针菇袋式两头出菇栽培技术[J]. 农家参谋. 2006(04) [9] 罗向东,蒋晓强,李玉林,陈丽娟,张胜利. 金针菇生长发育条件及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08(11) [10] 李彪,马杰,李小丽. 葫豆壳栽培金针菇技术[J]. 四川农业科技. 2009(07) [1] 吴琼峰. 周年生产白色金针菇主要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J]. 福建农业. 2011(01) [2] 张文艳,王淑华.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规程[J].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1(02) [3] 魏振辉,敖力,许继锋. 金针菇栽培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 上海农业科技. 2011(01) [4] 宋鑫茹,张嘉,陆帅. 金针菇的栽培技术与管理[J]. 陕西农业科学. 2011(01) [5] 广安. 金针菇的栽培技术与管理[J]. 农村实用技术. 2011(01) [6] 韩朝正. 金针菇新法栽培与加工技术[J]. 农村实用技术. 2011(02) [7] 张玉红,池兆臣,韩凤梅. 金针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 吉林农业. 2011(03) [1] 刘清泉,肖秋国,陈丽娟,申少华,易清风. “材料化学”湖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一)——人才培养方案[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11) [2] 任莉莉,齐晖,陈丽娟,李富荣. 胰岛新生相关蛋白肽对体外培养的人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2(04) [3] 王鹏飞,冯涛,陈丽娟,郝小礼. 煤矿乏风低浓度甲烷催化氧化数值模拟[J]. 环境工程. 2012(03) [4] 陈丽娟,李小勇. 基于价值工程的工程投标决策[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2(11) [5] 陈丽娟,朱敏,倪卫荣,丁厚中. 大力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促进小康型医院的发展[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14) [6] 顾伟宗,陈丽娟,李维京,陈德亮. 降尺度方法在中国不同区域夏季降水预测中的应用[J]. 气象学报. 2012(02) [7] 杜华伟,邬关荣,陈丽娟. 女装品牌结构创新研究[J]. 经营与管理. 2012(06) [8] 张文祥,郭继坤,陈丽娟. 数据通信与网络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05) [9] 林雅,施红,苏友新,王晓宁,甘安娜,陈丽娟,余文珍. 实验性衰老糖尿病大鼠模型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2(06) [10] 陈丽娟. 会厌囊肿微波治疗56例的临床疗效观察[J]. 吉林医学. 2012(15)

有,而且不止一篇,但是怎么给您?

有邮箱么?

先上个截图,看是不是您要的……

=============

整出稿子给你吧,但字数超过限制了……

中国的食用和药用大型真菌

卵 晓 岚

(中国科学腕最生物研究所,北京)

近年来,国内对蘑菇、多孔菌、腹菌及子囊

菌中太型真菌资源的开发虚用十分重视,研究

范围相当广泛,尤其在食用和药用真菌方面的

应用和研究进展很快,反映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食用真菌

以蘑菇为主的食用真菌(简称食用菌),风

昧独特,营养丰富,经常食用有益于人体健康。

人工栽培食用菌,繁殖生长快, 经济效益高,已

受到广泛的重视和推广生产。

1.中国食用菌种类资源: 我国大型真菌资

搛相当丰富,其中野生食用菌种类多迭720种,

143属,44科, 几乎包览世界上已知的重要食

用菌种类。其中担子菌有675种,隶属于34科,

1 25属“ ,以伞菌目(Agarieales)中的白蘑科

(Tri曲o1Dmataceae)、红菇科(k~ laceae)、

蘑菇科(Aqaricaceae)、牛肝菌科(Boletaee—

e)、侧耳科(Pleurotaceae)、丝膜菌科(Co—

rtinariaeeae)、及鹅膏科(Amanitaeeae) 为

主“ 】。属于子囊菌的有45种,10科,18屠

‘见表1)。在已知食菌中味道鲜美,质地优良的

有百种以上。目前已经栽培和进行试验栽培的

40—80种。通常栽培的仅l0多种,所以绝大多

数的食用菌仍处于野生状态。但收集利用尚少,

每年不知有多少野生食用菌在山林中腐烂掉。

原因在于现阶段食用和有毒种类的鉴别问题及

食用菌的嘘集加工等具体措施未能解决, 影响

了这类生物资源的充分利用。对于我国食用菌

种类资源的调查研究工作还需要深人进行。

2.食用菌的营养: 食用菌中蛋白质含量一

般较高。其氨基酸多达l8种左右,特别含有一

般蔬菜缺乏的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氢酸、蛋氨

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色氨酸等人体必

额的氨基酸。另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糖类和

矿物质元素等。像金针菇[IOlammullna ·

tipes(Fr.)Sing】、毛木耳[Auricularia po·

lytricha(Moot.)Sac~.】、香菇[Lentinus edo—

de s(Berk.)Sing.]、高大环柄菇[Macrolepi—

ota procera (Fr.)Sing_】、菱红菇(Rmsula

~e$co Fr.)、松口蘑[Tricholoraa raa;sutake

(S.Ito et Imai)Sing.】、滑菇[Pholio;a ^d·

m以D(T Ito)S Ito et Imai】等很多食菌含

有人体必须氨基酸7或8种 尤其食菌中赖氨

酸的含量一般都比较丰富。

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 Fr.)、小

鸡油菌(c.minor Peck)、金耳(Tremellu

ouranHa Schw.ex Fr.)台有类胡萝 素。像

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la(L)Pers.】中

含有稀有的氨基酸即C一3一氨基一L一脯氨酸

(Cis一3'-amino-L-proline),口一氨基异丁酸(

aminoisobutyric), 2,4-2氨基异丁酸(2,4一

diaminobytyric acid)。四孢蘑菇(Aqaricus

campestris L. ex Fr.)、紫丁香蘑[Lepista

nuda(Bul1.ex Fr.) Cooke.】含有丰富的维

生素B 和C等。在食用菌中有1 00多种具有

不同的药用价值 。所以食用菌被誉为“健

康食品”,尤其野生食用菌是极少或没有污染的

“卫生食品 。

3.栽培食用菌的发展概况: 近十多年中,

国内外食用菌栽培业大力发展,特别在中国更

是如此,生产量和销售量大幅度增加。目前已

有近80个国家栽培双孢蘑菇[Aqaricus 6 坤。一

rt4$ (Lange) Sing.】和香菇、侧耳(平菇)

[Pleur OtttS ostreatus(Jaeg ex Fr.)Qud1.】、

白黄侧耳[P.cor~Mcopiae (Pau1. ex Pets.)

RoI1.】等。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蘑菇产量每

年以7—21 的速度增长。1979年垒世界仅

爱1 t甩和药甩真一种羹撬量囊应用羹爿

应用娄刖 真酋种类 科 属 釉 总种数 应 用 方 面

子 1. 食用野生食用菌的于实体

囊 45

菌 2.人工栽培食用菌于实体供食用。

食用 3.利用食用菌菌丝体做深眭发酵培养物食用。

担 4.利用于实体或菌丝体作为诵味品或作为填充香

干 3‘ L25 675 昧物质或作饮料甩

菌 。

1.作为抗癌药物或试验抗癌。

2·抑制致病细菌、真菌和宿‰

子 3.治疗消化系统反病。

囊 1, 28 ●. 医疗心血管系统的疾病。

菌 ,.作用于神经系统。

6.作用于呼吸系巍。

7·作为妇科反崭的药物.

8· 用敢内服稍炎解毒。

9.外敷消曼解毒。

鹤 3B7 lO

. 外伤止血药物。

l1.用于镇慷、明目药物。

l2.治疗痢疾。

用 l3.治疗麻疯瘸。

担 1●

· 用于治疗毒蛇唆伤。

子 ●4 l23 3●, ·治疗血啦虫、蛔虫、啦虫等寄生虫藏

菌 l6.治疗太骨节痛。

l7. 治疗嘟气病

l8.用于食品防腐剂

l9·用于解毒菌中毒。

20·用于生物防冶,除杀农林业害虫.

21. 冶疗神经性应炎。

22· 防冶放射性危害。

他 23.试验治疗爱涟病。

真 3

抗癌真菌 72 266 对内瘤S-IBO和艾氏癌的抑翩率60- t00%

双孢蘑菇的总产量达1 2l,O0 0吨, 1986年已达

21 8万吨。从食用菌栽培业发展状况表明,经济

发达或工业化程度越高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

联邦德国、法国、日本、南朝鲜及我国台湾省,食

用菌栽培业发达, 同时消费量也大。现在食用

菌栽培正向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扩展。据专家

们预言,食用菌将成为人类重要的营养食品。

国外在注重发展食用菌栽培的同时,又重

视采用食用菌菌丝体的深层培养,特别采用那

些风味特殊而鲜美的种类,不过这些食用菌目

前多属于野生或者属于树木的外生菌根菌

ctend0 yc0“hizac) 或者生态习性比较特殊

的种类 ”o像鸡纵菌[Termitomvf j 4lb 一

rainD‘ ‘(Berk.)Helm]、口蘑(Trifholom4

mongolicum Imai)、油口蘑【 . ,Ⅱ 0 ir j

(Pers ex Fr)Lundel1]、虎皮口蘑IT. 一

mbosum (Fr )Gil1.】、大白桩菇[Leucopaxillus

giganteus(Fr) Sing.]、粉紫香蘑[L —

plsta personate(Fr.)Sing.]、松12蘑、斜盖

粉摺菌[Rhodophyllus~aborti “ (Berk. et

Curt)Sing.】、粗壮口蘑[TricholomⅡr06 —

turn (Alb·ct Schw.ex Fr. Ricken]、自香

蘑[Leeista caespitO$a(Bres )Siag.1、黄绿

蜜环菌[Armillaria luteo—virens (A & S

eX Fr)Sacc]、美味牛肝菌(Bolelus edulis

Bull ex Fr.)、鸡油菌 羊肚菌、粗柄羊肚菌

【Morchella crassipes (Vent) Per s]、尖顶

羊肚菌(M.~onica yers.)、黑脉羊肚菌(M

angustip$Pk.)、小羊肚菌(M.deliciosa Fr.)

等 ~。这些种类目前用人工栽培形成子实体

比较困难,但可考虑利用菌丝位培养。

菌丝体的培养物可以新鲜食用、或冷冻和

干燥磨粉,制作富于营养的食品。如羊肚菌的

菌丝培养物同子实体一样鲜美,其风昧不减,在

美国已商业化生产。国内已注意到香菇、金针

菇、侧耳等食用菌的菌丝培养。利用逸些深层

培养的菌丝体还可加工生产,像“宝宝饼干”、

“老人肉”等适应不同对象的多样化食品。另外,

像茯苓[Poria COCO~(Fr)Wolf] 菌核可以

加工成许多花样的食品。我国在制做这类食品

方面具有传统的经验和方法。

在发展食用菌栽培和菌丝培养的同时,国

外曾注意到香味物质的分离提取和化学成分的

分析。已从双孢蘑菇中分离出5 一鸟苦酸,作为

超级增鲜剂。从香菇中分离出香菇精(c H S,),

在日本已人工台成 。另外可在一些蘑菇中

分离出白蘑酸(tricholomic acid), 具有极强

的鲜昧,其鲜度20倍于谷氨酸钠 。在日本还

荆用硫磺多孔莹[Tyromyces sulphureus(Bul

1.ex Fr )Donk]、豹皮香(Lentinus lepi—

deus Fr )、蜜环菌[Armillariella mellf口

(Fr)Kar st】、紫丁香蘑、松口蘑、肉色香蘑

[Lepista irina(n.)Bigelow]、滑菇等l0余

种食用蘑提取香味物质用作增香剂 。

4.可驯化、栽培的食用菌: 食用菌种类虽

多,但目前广泛栽培的一般10多种,最多不超

过20种,栽培种类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

能栽培却质味较差,有的不适合人的食用习惯,

而有的产量低或栽培技术较为复杂。所以选育

广受欢迎,昧鲜,质好,高产;色泽具佳的栽培食

菌是发展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原则。目

前国内栽培广而产量多的食用菌如下: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 (Large)

Sing

大肥菇A.bitomquis(Qu*1.)Sacc

香菇Lentinus edodes(Berk)Sing

— Lentinula edodes(Berk.)P电ler

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Bull ex Fr、

Sing.

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 (Curt ex

Fr.) Sing.

侧耳(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 (Jacq.

eX Fr.)Qu∈I_

黄自侧耳P.f。r co 口 (Pa~i.ex Pe—

r8,)Rol1.

一P sapidus(Schutz ap.Kalchbr)Sacc.

凤尾侧耳[P.saior—caju (Fr)Sing.】(?)

金顶侧耳(P.f打r 。p 口 Sing.)

佛洛里迭侧耳(P.[1oridanus Sing:)

滑菇Pholiota.ameko I.Ito

黄伞P.adiposa(Fr) Qu61

毛头鬼伞Coprlnus comatus (Miill ex

Fc.、Gray

榆耳Gloestereum incanatum S lto et

lm ai

金耳Tremella aurantia Schw.ex Fr.

银耳T fucilormis Berk

、术耳Auricularia auricula(L_eX Hook)

Uriderw

毛术耳A.polytricha(Mont.) Sacc.

褐术耳A.[usco rucclnea (Moat)Fari

灰榭花Grifola frondo sa(Fr )Gray

猴头菌Heri~ium erinaceus (Bull eX

Fr.)Pets.

长裙竹荪Dictyophora in dusiata(Bosc)

Fisther

目前已驯化栽培或未推广的食用菌主要

有:

野蘑菇Aqaricus aroensis Schaefi.ex Fr

阿魏侧耳Pleurotus feralae Lenzi

毛柄库恩菌Kuehneromyces mutabi&}

(Schaef.ex Fr.)Sing.et Smith

砖红韧伞Naematotome Sublateritum

(Fr)Kzrst.

大杯伞clitocybe

Mey ex Fr.)Q ll

紫丁香蘑Leplsta

Cooke

m口 m口 (G tn e

nuda (Bul1.eK Fr)

花睑香蘑L sordida(Fr.)Sing.

蜜环菌Armilla riella mellea (Vahl ex

Fr Karst

假蜜环菌A. tabescen s (Stop.ex Fr.)

Sing

豹皮香菇Lentinu s tigrinus(Bul1.) pr.

榆离褶伞Lyophytlum ulmarius (Bul1.

tax Fr.) Kfihner

银丝草菇Volvariella bombycina (Scha·

efi.ex Fr、Sing.

杨树田头菇Agrocybe ~ylindracea(DC.

ex Fr)Maire

田头菇A. r口 。 (Pets ex Fr)Fayod

粉褶环柄菇Leucoagaricus naacinus(Fr.)

Sing.

茶耳(血耳)Tremella foliacea Pets.ex Fr

皱木耳Auricularia delicata(Fr.)Henri

角术耳A. cornea (Ehrenb ex Fr)

Spreng.

盾形木耳A.Peltata Lloyd

贝形圆孢例耳Pleurocybella porrlgens

(Fr)Sing.

亚侧耳Hohenbuehelia serotin (s:Mad

taK Fr.)Sing

高大环柄菇Maeroleplota procera(Fr)

Sing.

小孢毛鬼伞Coprinus OVa~$ (Schaef )

Fr

羊肚菌Morvhelta f 口(L )Pers.

皱环球盖菇Stropharia rugsoannulata

Farlow

变褐蘑菇Agarivus br~tn#cscens Peck

扇形侧耳Pleurotus [1abelletus (Berk.

cc B r) Sacc.

硬柄小皮伞Ma} asmim oreades Fr.

裂褶苗Schizophyllum corl,$ngu2~$Fr.

雪白蘑菇Agarivu~nlvescen~Mblkr

赭鳞蘑菇Agaricus subrubescens Peck

大紫蘑菇Agaricu~auqustus Fr.

要想筛选优良的食用菌栽培菌种,就必须

加强对野生食用菌种类的调查研究和鉴定分类

工作。在野外分离菌种,首先得掌握各类菌的

生态习性。作者曾将野生食菌生态习性分作五

种类型即I.术生菌,II.粪生菌,III土生菌,

IV 虫生菌,V 菌根真菌 。前两类一般容易

分离活菌种或进行驯化,而后三类则相反。

我国发展人工栽培食用菌很有希望,首先

具备了如下优越的条件:

(1)食用菌种类丰富, 从中筛选质昧优良

的菌种选择余地大。尤其在野生食用菌资源调

查、分类、鉴定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同时对

影响食用菌利用有关的霉蘑菇种类、分布及生

态习性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2) 我

发展食用菌栽培业劳动力充足, 即人力资源丰

富o(3)培养料来源多而广泛,如棉籽壳、锯末、

秸秆、玉米芯(穗轴)、甘蔗渣、树叶、草茎、纱]_

废棉、酒糟,还有废茶叶等工、农、林、副产品

全国仅秸秆年产三、四亿吨,部分用于种菇,就

可年产数千万吨。({)我国栽培食用菌历史丝

久,特别是南方具有很大一批菇农以及食用菌

有关的科学技求队伍,近年中迅速壮大,即栽培

技术人员素质比较高。(5)食用菌作为一类营

养丰富的食品。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国

内外产品销路广o(6)食用菌栽培投资少,见效

快,经济效益较高,适宜广大农村脱贫致富,又

和城市环保及废物利用相结合,于是受到各级

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欢迎。综上所述,我国食用

菌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在科学技术相配合的

情况下, 食用菌生产和研究将会进入世界最前

列,成为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

(二)药用真菌

1.发展中的药用真筐: 中医中药唯我国特

有。中药里包括了许多真菌类药物。明代李时

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获苓、猪苓、雷丸、槐

耳、蝉花、芝类等20余种。这类 大型真菌为主

的真菌药物,久经实践考验至今仍在应用,并在

药用的范围、真菌种类、研究方法等方面日益扩

大和深入发展,受到世界关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药用真菌本身所

具备的优点,越来越显示出这类药物在防病治

病中的独特作用。近十余年来在挖掘祖国医药

学宝库的基础上, 我国科学工作者对真菌类药

物的种类、生化、药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

工作。如对灵芝[Ganoderma lucidum (Leyss.

ex Fr) Kar st)、紫芝(G sinensis Zhao,xu

et Zhang)、密纹灵芝(G.teflu S Zhao,XU et

Zhang)、云芝[C0riolus versicolor (L ex

Fr)Qu亡1]、蜜环菌、假蜜环菌(亮篚)、金针

菇、安络小皮伞【Marasmius androsaceus —

ex Fr.) Fr.】、猴头菌[Herivium er~aceu$

(Bull ex Fr.)Pets】、猪苓、【Gri[ola umb·

ellata (Pets) Fr.]、茯苓、银耳、冬虫夏草

【Cordyceps Hnensis(Berk)Sacc.]、亚香棒

虫草(c.haw如sii"Gray)、榆耳、竹黄(Shi·

raia bambuHaola P.Henn) 等多种真菌,进

行了人工培养、菌丝体发酵、临床治疗以及抗癌

研究, 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些工作在传统药

用真菌的基础上太大的前进了一步。目前还在

攻克癌症、心血管等疑难病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药用真菌将作为重要的药物筛选对象,受到医

药界的高度重视。

2.丰富的药用真菌资源: 目前已知我国传

统药用、试验药效显著以及民间药用的真菌迭

387种,137属,51科。其中担子菌345种,123

属,44科。以多孔菌目(AphyllophorMes)、伞

菌目、和腹菌类种类最多 。其中有子囊菌

类药用真菌28种、1 5属,7科,其他类真菌11

种。作者曾在“药用真菌分类概述” 一文中将

我国药用真菌按分类简单地分作(1)子囊菌类;

42)银耳和木耳类(茇质类);(3)多孔菌类;44)

伞菌(蘑菇)类;(5)蝮菌(马勃)类,其类别不同

则加工方法或药效不同,对研究药用真菌有一

定的好处。

药用真菌的应用范围较广,大约有20多个

方面(见表I)。 还有更多的大型真菌有待研究

试验,特别是在多孔菌、伞菌和腹菌方面种类最

多,筛选新的药用真菌潜力很大

3药用新药的筛选: 目前对人类危害傥较

严重的癌症、心血管病以及近些年发展较快的

爱滋病的治疗,从真菌中筛选药物也不例外。近

年中已有香菇、灵芝等治疗爱滋病的报道o

I.抗癌等新药的筛选: 1930年开始,德国

首先报道了蘑菇属(Aearicu s)、干朽蓖(Me·

rulius lacrymans Fr) 和自鬼笔(Phallus

impudicus L.eX Pet s) 等发酵产物, 经过一

系列处理后,对癌症病人的主观症状有所改善。

5O年代又用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 Bul1.

ex Fr)的提取物,证明对小鼠肉瘤 一l80)

的生长有阻滞怍用。从此引起有关方面的注

意,并将大型真菌作为筛选提高机体免疫力药

物的重要对象之一。日本、美国等科学家也在

真菌中进行了大规模筛选、研究。据统计对内

癌(s一1 so)和艾氏癌(Ec) 的抑制率达6O一

100%的真菌266种,7 2属,51科 。像长根

菇[Oudemansiella radlcata(Fr.)Sing.】、野

蘑菇、胶勺【PhlogioHs helvelloides(DC.ex

Fr)Martin]、虎掌菌[Tremellodon gelati一

o m (Scop.ex Fr)Pers.】、香菇、粗柄口

蘑、绒鬼伞(coprinus lagopus Fr.)、黄绿口

蘑 [Tricholoma f m (Sow. ex Fr.)

Qu亡l】、金黄锈伞【Phaeolepio 。aurea(Ma·

rt.ex Fr)Konr.et Maubl】、墨汁鬼伞[Co

prinus atramenturlus(Bul1)n.】、紫绒丝膜

菌【Cortlnarius violaceus (L_) Fr】、毛头

鬼伞、多鳞韧伞[Naematoloma squamosum

(Fr)Sing.】、日本美口菌(Calostoma lapo.

nicum P.Henn) 等,抗癌率达9O一1 00% 的

104种,38属,l4科。

目前认为蘑菇等大型真菌的抗癌物质主要

是多糖 。研究报道较多的有以下数种多糖。

(1)香菇多糖(1entinan)。是香菇子实体

的热水提取物加入酒精后, 产生沉淀再进行精

制而得到的六种多糖之一,分子量为1 O0万。对

小白鼠皮下肉瘤(s一1 8o)有抑制作用,其抑毹

率为80.7% 。香菇多糖可使带瘤而降低的辅助

。r细胞功能得到恢复,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间接

抑制肿瘤。香菇多糖还能活化巨噬细胞,降低

甲基胆蒽诱发肺痛的生长率,对化疗药物起到

增效作用。

(2)银耳酸翌异多糖(acidi 0g11】can)。

是从钣耳子窭体及酵母状分生孢子分离出的一

种酸性异多糖,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对小自鼠肉

瘤18 0有效。另外对肝脏解毒、老年性吏气管

炎及心脏病和厦子辐射有疗效和预防作用。

(3)云芝多糖(PSK)。是从云芝菌丝体用

热水提取而精制成的,是一种分子量为lO万的

蛋白质多糖。日本人首先分离成功并试验对小

白鼠肉瘤(s-lso)有强烈抑制作用。另外,有

活化巨噬细胞的功能。“PSK 作为抗癌药物

已在日本市场销售。近年来我国东北地区已有

云芝多糖药物生产,对白血症、肝炎和气管炎等

疾病均有疗效。

(4)茯苓多糖(pachymaran)。是从茯苓

菌核中分离出的一种多糖,具有较强的抗癌作

用, 对小白鼠肉瘤(s一1 8O)的抑制率高达

96.9% 。

(5)裂摺菌多糖(schiz0phy1lan) 是从裂

褶菌( 。砷y ,“m commun6 Fr) 中提取

的,对肉瘤(s一1 so)和艾氏癌的抑制率达

7O% 。

(6)猪苓多糖(glucan)。是从猪苓菌核

中提取的一种水溶性葡萄糖,对小白鼠肉瘤有

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高达99.5%。另外,对

肺癌、食道癌、宫颈癌、胃癌、肝癌、肠癌、乳腺

癌、白血病等病症等都有显著的疗效。

(7)竹黄异多糖。是竹黄提取物, 由葡萄

糖、半乳糖、甘露糖和阿拉伯糖等四种单糖组

成,对胃癌有效。另外竹黄对风湿性关节性、气

管炎、咳嗽等症有一定的疗效。

(8)猴头菌多糖。是从猴头菌分离的。此

种菌含多糖、多肽等物质,对胃癌、贲门癌等消

化道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9) 灵芝多糖。是从灵芝子实体申提取的,

对一些疾病有医疗作用,井试验抗癌。另外,灵

芝中锗的含量是人参的4—6倍。近午来已在日

本、台湾省及香港等地区掀起灵芝保健食品热o

(10) 蜜环菌多肽葡聚糖(peptide一~ichglu’

can)。是从蜜环菌子实体中分离而得, 同样对

小白鼠肉瘤(s-1 8 0)有作用,抑铷辜70两,对

艾氏癌的抑制率8 0%。

在我国已知的抗癌真菌中,大约160种是

食用菌。另有34种是毒菌。 某些毒蘑菇对肉

瘤(s—iso) 和艾氏癌(Ec) 的抑制率高述

1O0知t6,71D

II.抗抑菌(细菌、真菌、病毒)羹药用真菌

许多大型真菌具有抗细菌、抗真菌及抗病

毒的活性 。报道较多的有以下种类。

(1)大白桩菇【Leucopaxiltus gigan~eu$

(Fr)Sing.]和白桩菇[L candidus(Bres)

Sing ]中分离出一种杯伞素,对革兰氏阴性、阳

性细菌有抑制作用。堇紫珊瑚菌(Clavarie

zoltlngeri L .) 的发酵液具有抗结核菌的阼

用。

(2) 头状秃马勃[Calvatia craniiJormis

(Schw.) pr 】的培养液申提取的马勃酸

(cal~atlc~cia),邸马勃索(cal~adn),对革兰

氏阴、阳性细菌、霉菌有抑制作用。大秃马勃

【c gigantF (Batsch ex Pers.)Lloyd]同样

产生马勃素,并有抑癌作用。

(3)从长根菇的培养液中提取的奥德蘑酮

(oudenone),能抑制霉菌, 井对大白鼠自发性

高血压经腹腔给药后,显示较强的降压作用。

(4)鲑贝芝[Polystictus consors(Berk)

Teng]的培养液及菌丝体中分离的鲑贝芝素

(coriorin), 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双孢蘑菇、

紫丁香蘑等对革兰氏阴、阳性细菌有抑制作用。

(5) 从橄榄杯伞[Clitocybe illudens(So

h )Sate】的发酵物中分离出的杯伞素s

(illudin,S ), 对霉菌有抑制作用和抗癌作用。

从月夜菌[Lampteromyce~ aponicus(Kawa—

m ) Sing ]的子实体中可分离出月夜菌醇

(1amptero1), 同样对某些霉萤有抑制作用。

(6) 从金针菇【Flammullna velutipes

(Fr.)Sing.】子实体的水提取液里分离出的金

·295 ·

针菇素(flammulin), 对小白鼠肉瘤S-1 80

和艾氏峦卿制率分别为81— 1 0O 和8O 。

(7)树皮生卧孔菌【Poria corticola(Fr)

Cooke]的菌丝体水提取液中获得的卧孔 素

(po ricin), 是一种酸生蛋白质,具有强的抗肿

瘤活性。黄白卧孔菌【P.subacida(Pk.)sa一

]也同样有抗癌作用。

48) 白粘奥德蘑【Oudemansiella muc~da

(Fr)Hoehne1]中分离出的粘荤素(mueldin),

是一种具有抗真菌的抗生素。

(9)隆跛黑蛋巢葭(c I“ slri f

Willd.ex Pers)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的

抑制作用。

(10)绣球菌[Sparassis crispa (Wulf.)

Fr.]产生一种绣球菌醇,能抑制霉菌。

(1 1)榆离褶伞【Lyophyllum ulmarius

(Bull ex Fr )Ki[hner], 产生多孔菌酸(po—

lyporenic acid) 可抑制革兰氏阴、阳性细菌的

繁硝。

(1 2)卷边杯伞[Clitocybe inversa(Scop

ex Fr) Qu∈I.]、粗柄杯伞【c.f avipes(F )

Qu ]、油口蘑、皂味口蘑[Tricholoma sepo一

~aecum (Fr)Kummer]、管形鸡油菌(cd —

harell“ tubi]ormis Fr)、四孢蘑菇、黄伞、蜜

环蘸、硬田头菇【Agrocybe dura(Bolt.eK Fr.)

Sing]、尖棱瑚菌【Ramaria apiculata (Fr.)

Pohk]等对某些细菌有抗菌和抑翩作用。后

一种还产生去氧醋酸(dehydroacetlc acid),可

做食 防离荆。

(1 3)美喙牛肝菌、大秃马勃、香菇、莫尔根

环柄菇(Lepiota morganii Pk.)、毒红菇

[Russula emetica(Fr)S F.Gray]、亚环花

褶伞【Panaeol subbalIedl (Berk.et Br)

Sacc.]等,具有抗病毒的作用。

(1 4)从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L

ex Fr)Link】、冬丑夏草【c HnenHs(Be—

fk)Sacc.]培养物中得到的虫草菌素(cordyce—

pin), 具有抗菌和抑制细菌分裂的作用。冬虫

夏草还抑制多种病源真菌。

(1 5)从香菇和蘑菇中分离出的一种“蘑菇

核糖核酸(mushroom RNA) , 可刺激诱导蛐

胞产生干扰素,抑制流感病毒的增殖。

以上抗细菌、真菌及病毒的真菌至少有3O

种,上述所列举的只不过是已知国内有记载的

各类大型真菌。

III.毒菌的药用价值

目前国内已查明毒菌1 90余种, 8属,26

科。下述种类具有特殊的药理活性。毒光盖伞

……

后面字数超出了,这里放不下

您还是尽快留下联系方式吧,否则没法给你全的

关于香菇的探究。1.探究香菇名称、生活史、生活习性。香菇的特点香菇属担子菌,伞菌目,侧耳科,香菇属。香菇又名香菌、香信、椎茸(日本)或者冬菇。野生香菇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新西兰和尼泊尔等,俄罗斯萨哈林地区(库页岛)、泰国和马来西亚也有分布。我国主要生产地是浙江、福建、台湾、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和贵州等省(区)。香菇从何时开始种植在我国历史上已经无从考证。但是关于栽培的起源,目前多倾向于龙泉说。相传是宋朝浙江省龙泉县龙岩村的农民吴三公发明的,并经菇民不断摸索、改进,至元朝,由农民王祯总结文字。香菇的生育条件影响香菇生长发育的因素包括营养、温度、湿度、光线、空气、酸碱度等。香菇是水腐菌,体内没有叶绿体,依靠分解吸收木材或其他基质内营养为主。香菇属于变温结实醒菌类。菌丝生长温度范围较广,为5度~32度,为25度~27度之间,子实体发有温度在5度~22度之间,以15度左右为最适宜。变温可以促进子实体分化。香菇亦称为好气性菌丝,对二氧化碳虽不如灵芝等敏感,但如若二氧化碳积累过多,就会一直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香菇是好光性菌类。香菇菌丝虽在黑暗条件下也能生长,但子实体则不能发生,适度的光照下,子实体顺利生长发育,并散出孢子。香菇菌丝生长要求偏酸的环境,菌丝在Ph3~7之间都可生长,以上下最为适宜。2. 香菇的栽培技术。代料栽培代料栽培,就是利用各种农林业副产物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辅助材料,制成培养基,来代替传统的栽培材料(原木、断木)生产各种食用菌。代料栽培的原料阔叶树木屑、部分针叶树木屑(如:柳、杉、红松)以及刨花、纸屑、棉籽壳、废棉、甜菜渣、稻草、玉米秆、玉米芯、麦草、高粱壳、花生壳、谷壳等。此外,许多松木屑高温堆积发酵或者摊开晾屑的办法,除掉其特有的松脂气味;亦可用来栽培香菇。食用菌人工栽培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人为地创造对香菇菌丝和子实体发育有利,而对其他杂菌生长不利的环境条件过程。香菇代料栽培即源于此理。并且代料栽培可以节省木料,充分利用生物资源,变废为宝。扩大栽培区域适用于家庭中小型栽培,也便于工厂大量生产。并且从产品质量以及经济效益,都超过段木生产,是栽培香菇行之有效的途径。一般每1000斤木屑或棉籽壳等代料栽培,可收600~800斤鲜菇,从产品质量及其经济效益看,都超过段木生 产,是栽培香菇行之有效的途径。代料块栽香菇的技术措施香菇体菌种的培育,一般有孢子分离法、组织分离法和蒸水分离法三种。孢子分离法是有性繁殖,菌种生活力强, 但变异率高,一般难掌握,选育新品种时可采用此法。组织分离法及菇木分离法系无性繁殖,种性比较稳定、而且简便易行,生产上应用较多。 3.培育原种和栽培种注意事项 第一,原种及栽培种的接种必须遵照无菌操作要求;第二,当接种后,从第三天开始就要经常检查有无杂菌污染,发现有污染的瓶子要及时取出处理。一般检查要继续到香菇菌丝体覆盖整个培养基表面并深入培养基2厘米时为止;第三,培养好的菌种如暂时不用,要将其移放在凉爽、干净、清洁的室内避光保存,勿使菌种老化。 出菇前的管理:防止高温产生霉,促使菌丝迅速愈合;利用温差、干湿差刺激子实体形成。出菇期管理:加强各期的水分管理是最重要的环节。当出现小菇蕾时,应把覆盖的塑料薄膜提高5~6寸,让其出菇;随菇大小、多少、气温高低,灵活掌握水量,保持空气湿度85%~90%;第一批菇收后,停水几天,以利菌丝恢复,然后连续喷水几天,使它干干湿湿;拉大温差10℃以上,有利于下一批子实体的形成。采收和加工:采收时候要坚持先熟先来的原则才能达到高产优质。并注意干燥,烘干和晒干方可。4.香菇的药用价值,经济价值。香菇的营养很丰富这些大家都知道,因其含有18种氨基酸,人体内必须的八种氨基酸中香菇含有7种,富含各种糖类。并且它常用来治疗脾胃肠一些疾病、四肢倦怠乏力,痔疮出血,子宫功能性出血以及小儿天花麻疹。更重要的是香菇能阻止癌细胞发生,对已诱发的癌细胞,则具有抑制作用。香菇是我国一种著名的药用菌,许多医药学家对香菇所谓药性及功能均有著述,如《本草纲目》认为,香菇“甘,平,无毒”;《医林纂要》认为,香菇“甘、寒”,“可托痘毒”。现在已经在知道,香菇中含有一种抗肿瘤成分----香菇多糖,含有降低血脂的成分----香菇太生,香菇还含有抗病毒成分----干扰素的诱发剂双链核糖核酸。总之,向股市不可多得的保健食品。并且香菇可用于煎汤、炖食、炒菜,味道浓厚、香醇,更因其有“山珍之王”之称。香菇的经济价值十分显著,生产鲜香菇所需成本约为元每公斤,然而市场价格为6~7元每公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香菇的需求也会日益增加。

群体智能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物联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推荐

大学生活在不经意间即将结束,毕业论文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优秀的毕业论文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物联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瞿中,熊安萍,蒋溢.计算机科学导论(第3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

[2]Peter Norton著;杨继萍,钱伟等译.计算机导论(第6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3]郭卫斌,杨建国. 计算机导论.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

[4]吴功宜,吴英.物联网工程导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7月

[5]刘云浩. 物联网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年3月

[6]张雯婷.物联网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年4月

[7]董荣胜. 计算机科学导论-思想与方法.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年8月

[8]陈国良.计算思维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10月

[9] 彭力.基于案例的物联网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年10月

[10]王志良,王粉花.物联网工程概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年4月

[11]石志国,王志良,丁大伟.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年8月

[12]詹青龙,刘建卿.物联网工程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年1月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能力构成与培养》(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3月)

《高等学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试行)》(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7月)

《高等学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7月)

[1].吕淑玲与侍红军,主从多智能体网络快速随机一致性.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14(01):第65-70页.

[2].彭换新与戚国庆,离散高阶分布式一致性算法.计算机应用研宄,2013(09):第2700-2703 页.

[3].赵海与刘倩,一种面向多智能体群集的避障算法.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第347-350页.

[4].范国梁与王云宽,基于几何方法的多智能体群体刚性运动的路径规划.机器人,2005(04):第362-366页.

[5].朱旭,不同延迟下离散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电子与信息学报,2012(06):第1516-1520 页.

[6].杨洪勇,具有领航者的时延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电子学报,2011(04):第872-876 页.

[7].孟红云与刘三阳,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多智能体遗传算法.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1):第13-16页.

[8].闫超与朱伟,具有动态拓扑和不同时延的二阶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分析.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1(04):第478-482页.

[9].Zhao, ., et al., Distributed output feedback consensus of discrete-timemulti-agent systems. NEUROCOMPUTING, 2014. 138: 86-91.

[10].Hu, . and G. Feng, Distributed tracking control of leader-follower multi-agent systems under noisy measurement. AUTOMATICA, 2010. 46(8): 1382-1387.

[11].Yan, al.,Decentralized event-triggered consensus control for second-ordermulti-agent systems. NEUROCOMPUTING, 2014. 133: 18-24.

[1]郭愈强,樊玮.数据挖掘技术在民航CRM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2005(31):169-171.

[2]刘彬,白万民.浅析数据挖掘技术在CRM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4,01(17):16-17.

[3]杨虎猛,朱汝岳.金融业分型CRM系统探索与应用[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3,07(30):259-261.

[4]徐国庆,段春梅.数据挖掘技术在CRM中的应用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2,02(12):38-40.

[5]王一鸿.体检中心CRM构建及数据挖掘的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

[6]潘光强.基于数据挖掘的CRM设计与应用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1.

[1]王顺.PHP网站开发实践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黄缙华.MySQL入门很简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CP/OL]..

[4]钟伟财.精通与MySQL架构Wed数据库实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5]赵鹤芹.设计动态网站的`最佳方案:Apache+PHP+MySQL[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

[6]贾素来.常见动态网页技术比较[J].大众科技,2008(9).

[7]张晋芳.PHP在网站后台建设中的优势[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2(12).

[8]徐旭阳.浅谈SQLServer2008+JSP网站开发[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0).

[1]安德森ASP NET高级编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秦鑫,朱绍文NET框架数据访问结构[J]计算机系统应用[M]2002,12

[4]张辉鹏基于NET的电子商务系统的研究和设计[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06

[5]廖新彦ASP NET交互式Web数据库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6]Jeffrey Richter Applied Microsoft NET Framework Programming[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8]蒋秀英SQL Server 2000数据库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9]龚小勇关系数据库与SQL Server 2000[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10]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1]李中华基于NET的模式实现与应用[D]四川:四川大学,2006

[12]任开银,黄东在NET上架构公司级应用程序[J]微型机与应用2003,1

[13]叶春阳基于Web服务的流程协作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14]李琳NET开发平台核心服务的研究与应用[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03

[15]张莉,王强,赵文防,董莉,SQL server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06

[26]王国荣,ASP net网页制作教程[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17]吴晨,ASP NET数据库项目案例导航[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8]郝文华,ASP NET与网络数据库开发培训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9]李律松,VisualC#数据库高级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06

[20]申朝阳,宋颜浩,ASP NET与相关数据库技术[M],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1

群体智能是指集体行动和智能的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在自然界中发现,也可以在人工环境中实现。自然界中的群体智能现象包括蚂蚁的群体行动、鸟群的集群飞行、鱼群的集群游动等,这些现象展示了群体智能的协同效应和自组织能力。

在人工环境中,群体智能可以通过模拟自然界中的群体智能现象而实现,也可以通过人工设计和控制来实现。群体智能在人工智能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智能交通、机器人控制、分布式计算、优化问题、决策支持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群体智能的特点是可以通过简单的个体行为和局部信息交换来实现全局的协同效应,具有强大的适应性和鲁棒性。群体智能技术可以应用于解决复杂的优化问题,例如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粒子群优化等算法都是基于群体智能的思想而设计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