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总结篇四 《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 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采用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实践中体验,从而获得知识。通过这节 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探讨: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知。 圆柱的体积的导入,在回忆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并强调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接着复习一下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猜想:“圆柱体是否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激发学生好奇心,独立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的愿望。这样联系旧知,导入新知,思维过度自然,易接受新知。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学生在探究新知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思考空间,创设实践操作的条件,营造出思考的环境氛围。教学“圆柱的体积”时,学生亲身参与操作,先用小刀把一块月饼切成一个圆柱体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若干份(例如,分成12等份),然后把圆柱切开,再拼起来,圆柱体就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找一找:这个长方体的长相当于圆柱的什么,宽是圆柱的什么,高是圆柱的什么。圆柱的体积就是长方体的体积,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三、课件展示,加深理解。 为了直观、形象,让学生观看课件:圆转化成近似长方形的过程,使学生很容易猜想出圆柱体也可以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来得出体积公式。在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想象:“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64份……切开后拼成的物体会有什么变化?”学生虽然能说出“拼成的物体越来越接近长方体。” 但是,到底拼成的图形怎样更接近长方体?演示动画后,学生不仅对这个切拼过程一目了然,同时又加深理解了圆柱体转化成近似长方体的转化方法。 四、分层练习, 发散思维 。 为了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进行分层练习,拓展知识,发散思维。如:已知圆柱底面积和高,怎样求圆柱体积;已知圆柱底面半径和高,怎样求圆柱体积;已知圆柱底面直径和高,怎样求圆柱体积;已知圆柱底面周长和高,怎样求圆柱体积;已知圆柱侧面积和高,怎样求圆柱体积;已知圆柱底面积和体积,怎样求高;已知圆柱体积和高,怎样求底面积等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总结篇五 圆柱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在有了圆柱、圆和长方体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知识和技能上,通过对圆柱体积的具体研究,理解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计算圆柱的体积;在方法的选择上,抓信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想象、实际操作,从经历和体验中思考,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解决问题,体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善于探究。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本节课中,我给学生创设了生活情景(装在杯子中的水的体积你会求吗?圆柱形橡皮泥的体积你会求吗?)学生听到教师提的问题训在身边的生活中,颇感兴趣。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交流,找到了解决的方法。而且此环节还自然渗透了圆柱体(新问题)和长方体(已知)的知识联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又进一步从实际需要提出问题:如果要求某些建筑物中圆柱形柱子的体积,或是求压路机滚筒的体积,能用刚才同学们想出来的办法吗?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从问题中思考寻求一种更广泛的方法来解决圆柱体体积的欲望。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因此,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本节课提示课题后,我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要解决圆柱的体积问题,可以怎么办?学生通过思考很快确定打算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那么怎样来切割呢?此时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同爱们有了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经验,经过讨论得出:把圆柱的底面沿直径分成若干等份。在此基础上,小组拿出学具进行了动手操作,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同学们在操作、比较中,围绕圆柱体和长方体之间的联系,抽象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这个过程,学生从形象具体的知识形成过程(想象、操作、演示)中,认识得以升华(较抽象的认识——公式)。 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不是安排了一整套指令让学生进行程序操作,获得一点基本技能,而是提供了相关知识背景、实验素材,使用“对我们有帮助吗?”“你有什么发现?”“你是怎么想的?”等这样一些指向探索的话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创造性地建构自己的数学。通过实验、操作、自主探究,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学习方式的转变,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中通过等分、切、拼将圆柱体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再运用多媒体显示由圆柱体到近似的长方体的变换过程,让学生观察、比较近似长方体与圆柱的关系,使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完全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感悟到转化的思想在几何学习中的妙用。从而产生一种自我尝试、主动探究、乐于发现的需要、动机和能力。 三、 建立切拼表象,渗透极限思想 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时,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有更多的学具提供给学生,只一个教具。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我把操作的机会给了学生。接着再结合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感受“把圆柱的底面分的份数越多,切开后,拼起来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接着教师指导学生悟出这个长方体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哪一部分的长度,宽是圆柱哪一部分的长度,高是圆柱的哪一部分的长度,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的道理,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基本没有亲身参与操作,非常遗憾。 本节课我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不足之处是:由于学生自由讨论、实践和思考的时间较多,练习的时间较少。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总结篇六 本学期,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习惯。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 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较的发展和培养。 七、认真搞好期末总复习。本学期的复习,有相当的份量,内容较多,任务也相对繁重。本学期的复习先拟定了复习计划,掌握了目的要求,明确了重难点及关键,拟定好了课时分配情况。然后按照计划进行复习,同时又灵活运用,对复习了的知识,又编了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力争人人掌握,做到了一课一得,个个过关。 八、存在的不足是,高分生不多,优秀生源少。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小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与家长的联 系不够,缺乏沟通。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良好的成绩将为我今后工作带来更大的动力。不过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一如既往地勤勉,务实地工作,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猜你喜欢: 1.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报告 2.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3. 六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4. 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范文 5. 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6. 数学几和第几教学反思
【 #教案# 导语】《比例尺》这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知识、正反比例和图形的放缩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知识、正比例和乘除法意义的综合应用。 考 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比例尺》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有以下几点:1、情境再现,建立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课内容距离学生生活较远,虽然在今后的地理,制图等知识中,会有所体现,但是以目前六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讲,却不会接触。所以,我将导入情境设置在学校的范围内,通过让学生表演谈话情境,引出问题:“你能把学校的操场画进本子吗?”利用这样的导入,很快拉近了本课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在讲授知识的时候,教师又以卧式的建筑图引出了计算练习,有一次加深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在动手操作中得出概念。 通过让学生设计制作校园平面图,亲身体验设计师的感觉,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如何确定比例尺的大小,如何计算数据,如何作图等。在汇报交流时,恰当的传授知识。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认识缩小比例尺,针对学生们得到的很多结论,我将他们的作品一一展示给同学们看,课堂充满了探索的气息。 3、适当点拨,大胆放手。 新课标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如何充当号者一角色呢?我认为,教师既然是引导者,教学中的讲解和点拨是必需的,教师既然是组织者、参与者,讲解和点拨又应是适时适度的。在将本课概念讲授清楚以后,教师大胆放手,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自主完成任务,而教师的大胆放手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再进行一些适当地点拨,即实现了教学目标,又使教师的教学过程变得轻松自如。 4、对于学生的理解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评价。 以人为本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数学学习的个性化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既要尊重学生的数学的不同理解,又要尊重学生的数学思维成果。 在教学中,求比例尺时,学生出现了多种求法,我就循着学生的思路展开教学,我和学生在认真倾听学生讲解的同时,对不同的方法加以肯定与评价,得出求比例尺的基本方法,并且说明,学生可以有自己不一样的解法,但要注意书里的规范与完整。 总之,要遵循学生学习心理规律,就要尊重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和感悟中总结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学会学习。篇二 1、目标的定位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关键。在课堂设计时,我们应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对新知识掌握的情况等,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比例尺》这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知识、正反比例和图形的放缩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知识、正比例和乘除法意义的综合应用。依据教材和学生已有知识及年龄特点等来重新审视《比例尺》一课,我们不难发现,这部分内容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对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能进行转化,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绘图的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值得关注的是:就数值比例尺而言,教材没有就方法比例尺专门的讲解,但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就是要学生在理解比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比例尺”,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上,其次才是计算比例尺,有了深刻的理解,计算自然水到渠成。这样来把握教材,教学起来得心应手,收到良好的效果。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比例尺》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于理解,而且我觉得书中的练习和情境可能不太适合我们的学生,学生不一定会十分感兴趣,可能只是为了解题而解题。因此我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这样一节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结合人教版教材,我对教材进行了取舍,创设了贴近我所教学生生活实际的题目,考虑线段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很广,因些我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还把比例尺的相关内容拓展进来,从而拓宽和活化教材内容,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亲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上课,我首先设计了一个脑筋急转弯题:“老师开车从濮阳到郑州用3个小时,可是有一只蚂蚁却只用5分钟就从濮阳爬到郑州,这是为什么?”,这里创设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中找出濮阳和郑州。接着,引导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自学:1、什么叫比例尺?2、怎样求比例尺?3、求比例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这样,培养学生尝试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只要学生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本课的重难点也就解决了。最后提问:学习了比例尺,对我们有什么用处?使学生对今天所学知识有更深入地了解,并引出用比例尺解决问题。 这样,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中的不足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孩子们的热情似乎也挺高,反应也不错。像比例尺的概念挺好理解,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也进行了板书,以及必要的练习。自以为这节课的内容也没有什么较大的难度,学生应该都能够接受。可反映到作业本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求比例尺,应该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有变成实际距离比图上距离的。比例尺互化的格式有几个是创新的,可似乎这几种创新写法不是那么正确。为什么?把孩子叫到身边,我问他们:“我在板书的时候,你们仔细看了吗?”都齐刷刷地回答我看了。“看了怎么连写法都乱七八糟的。”孩子们个个无语,一个个冤枉的样子。 后来我冷静地想了想,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对比例尺的接触较少,缩小的比例尺可能看到过,如地图等,放大的比例尺就比较少见。因此,会有一个错误想法,较小的数是图上距离,继而就出现了实际距离比图上距离的情况,其次为了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我在课堂上会比较注意口头交流,认为懂了可以不写,但实际上说跟写还真的是两回事,会说不一定会写。如果我们把图上距离1厘米等于实际距离20千米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会说20千米等于2000000厘米,因此写成数值比例尺是1:2000000。这样,学生在写的时候会觉得怎么写好呢?尽管有板书,但那也是走马观花,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看来以后在课堂上必要的写还真不能省。篇三 这节《比例尺》教学我在设计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这样一节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引入阶段,我选取了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中国地图和国旗的平面图),让学生观察这些平面图“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进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图形的大小可以随意改变,但形状不能改变。 在推导概念之前,我力求将“猜想与估算”的教学引入课堂,首先让学生猜测购买“两幅住房平面图”中的哪一套面积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考查学生考虑问题是否全面,当学生对购买决策有争议时,我又及时的给他们一个带有比例尺的平面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起学生们对比例尺的注意,及时发现往往针对平面图的大小不能准确的判断实际图形的大小,平面图形的大小与比例尺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引起学生对学习比例尺的好奇心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进一步有侧重点的确定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在认识、研究、推导、归纳“比例尺”概念时,让学生试着画一画教室地面的平面图,亲身体验设计师的感觉,并且提供给学生一个学习资料,让学生自己亲自感受到画图的标准,在汇报交流时,恰当的传授知识,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认识缩小比例尺,针对学生们得到的很多结论,我将他们的作品一一展示给同学们看, (1)9厘米:9米=9:900=1:100 6厘米:6米=6:600=1:100 (2)6厘米:9米=6:900=1:150 4厘米:6米=4:600=1:150 (3)3厘米:9米=3:900=1:300 2厘米:6米=2:600=1:300 (4)18厘米:9米=18:900=1:50 12厘米:6米=12:600=1:50 让学生抓住1:100、1:300、1:50…….进一步认识比例尺有大有小,在讨论1:6000000时,让学生们进一步认识比例尺的意义,但这一环节我认为课堂上还应该展开讨论,让学生打开思路,不拘一格的从多角度来思考比例尺的意义。(另外个别学生出现了,同一幅图中用了两个比例尺,针对这种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就可以分辨出这样做的错误,从而引导学生分类的方法:即每次分类的标准应该统一。) 另外,在教学“放大比例尺”时,这一教学环节我认为教学时比较有层次,由比较“用比例尺1:300画出来的图和1:50画出来的图谁大?为什么?”进一步研究用1:10呢? 1:1呢? 2:1呢?用 2:1的比例尺画的平面图和原来的教室地面相比,结果怎么样?我们会用这样的比例尺画操场的平面图吗?学生当时都在认真地思考琢磨,一脸困惑的样子,我问:“你们谁能画出来?”这时,学生大胆地说“画不出来。”“为什么?”学生在讨论探究中认识到这种比例尺应用在机械图纸、微生物图纸......了解了放大比例尺的作用及用法。教学“缩小比例尺、放大比例尺”之后指出它们都是“数字比例尺”。 在研究线段比例尺时,我让学生通过查找地图的比例尺知道生活中还有另外一种比例尺,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能力。(认识线段比例尺) 在巩固中让学生帮助老师算一算买哪一套住房的面积比较大,进一步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并且给学生留一个研究性作业:试画自己家庭的住宅平面图;帮助老师试算一下每个房间的面积。 这节课也有遗憾之处,如果学生们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那么,学生们的求知欲会更浓。在进行线段比例尺教学这一环节时,由于时间仓促,没有及时抓住机会将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加以比较,错过了一个较好的教学时机。
时间像风,不经意间便从你的身边拂过。欣喜的是在这匆忙的岁月流逝中,留下了老师们辛勤耕耘的足迹。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三班数学教学工作,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为了克服不足,总结经验,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努力抓好常规教学,认真细致备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作业。
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教学方案,选定教学方法。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教学中,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布置作业有针对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基本做到了全部面批,及时当面指出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对于学生作业的布置,我本着"因人而异,适中适量"的原则进行合理安排,既要使作业有基础性、针对性、综合性,又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实际,突出层次性,坚决不做毫无意义的作业。
二、改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理解为前提,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加强师生交流,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习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体现新的育人理念,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真正实施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之中。课堂教学以人为本,注重精讲多练,强化他们探究合作意识。
三、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新接手这个班后,深感这个班的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来自于五个不同的班级),于是进行了一次摸底测试,根据测试卷,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辅导。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经常和部分差一些的学生进行谈话,鼓励他们认真对待学习,明确学习目的。同时给以学习方法的指导,及时复习,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
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较的发展和培养。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缺点,如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和探讨上、教学方法上等方面。本人今后将在教学工作中,汲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本学期,我担任**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教学工作。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我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我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适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有的在课后写出教学反思。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学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五、积极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新课改下的教学实践力度不够,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2、对培养优秀生的拔尖工作和中等生的培优的工作做得欠缺一些。
3、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不足,缺乏与家长的交流。
七、今后整改措施
教书育人是塑造灵魂的综合性艺术。在课程改革推进的今天,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课程标准,研究好学生,做好家访工作,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创造性地搞好学校教学各项工作,使我的教学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如何搞好六年级数学复习如何做好六年级数学复习工作 为了做好六年级数学复习工作,作为在教育第一线的六年级数学教师,应总结经验,找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圆满完成小学数学复习的全部任务。为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学会把书本从厚教到薄 书本上的知识有些比较零散,我们可以概括出一些规律或一般解题思路,使学生见到题时不会产生“狗咬刺猬,无从下嘴”的局面。比如:讲复合应用题时,应用题是一大难点,涉及类型较多,用到的数量关系也很多,这时我们就不应只是就题论题,而应教给学生一些分析应用题的方法。复合应用题解题方法就是分析法和综合法两种,要么从已知条件出发,推导出最后的问题;要么从问题出发,推到最原始的已知条件。再比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我们可归纳几类,然后教会学生找等量关系的方法,这样就可把内容繁杂的知识归为几类,以一般的规律性知识去对待多种题目,从而把课本从厚教到薄。 二、还要把课本再从薄教到厚 这是知识的扩展过程。比如:还说复合应用题,我们总结了一些规律或解题思路,但复合应用题可能涉及好多数量关系,但它们用到的分析方法就只有分析法和综合法两种,我们可以用这两种方法去分析涉及不同数量关系的应用题,从而教会学生解答不同类型的复合应用题。实现对知识的扩展过程。再比如:几何初步知识的复习,课本上只出现了一些计算公式,而推导过程表现得不太具体。我们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就应该细讲一下推导过程,把课本上的知识展开。课本上出现的题较简单,或类型较少,而实际做题时发现学生好多题无法做,这也许是没把课本知识进行扩展的缘故。 三、加强知识问的纵向联系,横向、纵向联系相结合 只有把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结合起来,才会对知识有充分的掌握。比如:应用题的教学,在初学过程中,纵向联系比较突出,分为整数、小数、分数几大类分别讲解,而在12册复习时横向联系比较突出,如何把二者结合起来?我认为可在复习12册时涉及到哪类应用题.就拿出初学这部分应用题的课本进行纵向复习。然后再复习12册相关内容。再比如:甲数是24,甲、乙两数的比是3:2。求甲、乙两数之和,我们可以列为24÷3×2+24(按份数解),也可以24÷ +24(按倍数解),还可以列为24× +24(按分数解),还可以列为24÷ (按比例分配),这样就加强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把分数、份数、倍数、比例的知识结合起来,既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又锻炼了学生从多角度思维问题的能力。再比如:一些应用题,既可用算术方法解,又可用方程解,可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解,从多种角度加以分析,加强两种解法之间的联系,在比较中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四、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是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的教学辅助设施,它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与学习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学生直接获得动态信息,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并为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奠定基础,从而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学中许多问题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由于数学知识的纯理论性和抽象性,使许多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拉开了距离,而通过影视和课件的特别设置,就会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很容易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到数学有关原理,减少学生抽象思维过程,增强了学生理解能力。如在学习点、线、面、体这一节内容时,可以运用大量的图像和影视片段让学生感知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这一几何事实,这就比干巴巴的纯理论讲解知识让学生接受快得多。因此,在新教材的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无论是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是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上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要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 首先应保护好后进生的自尊心。每次考试丢分最多的是后进生,这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很强,也最容易受到伤害。因此我们应充分保护好这部分学生的自尊心。这要求教师说话时注意不说一些挖苦、讽刺的话,适当给予这部分学生一些鼓励。我们应全面看待后进生,不管哪方面,只要有进步,就适当地给予一些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对后进生的进步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后进生的成绩。老师对这部分学生课上应该多提问,课下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对后进生应区别对待,那些难而深的题或练习让尖子生去做,对后进生训练重点应放在中等难度或简单的题型上,学生不可能一口吃成个胖子。 希望老师多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有条理、有针对性地搞好六年级数学的复习工作,使学生圆满地完成小学数学学习的全部任务。
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是帮助学生解答应用题的重要教学手段。通过多变的练习可以达到这一目的。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对应用题改变问题,改变条件或问题和条件同时改变的练习,达到目的。但“变”要为“练”服务,“练”要做到有计划、有针对性。因此,教师就要精心设计练习题,加强思维训练,使学生练得精、练得巧、练到点子上。 一、一题多问一题多问是就相同条件,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提出不同问题,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三年级有女生45人,比男生少1/10。问:(1)男生有多少人?(2)男生比女生多几分之几?(3)男生占全年级总人数的几分之几?二、一题多变这种练习,有助于启发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其异同点,抓住问题的实质,加深对本质特征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区分事物的各种因素,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促进和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一般可以采用“纵变”和“横变”两种形式。1、“纵变”:使学生对某一数量关系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例:某工厂原来每天生产40台机器,现在每天生产50台机器,是原来的百分之几?变化题:(1) 某工厂原来每天生产40台机器,现在每天生产50台机器,比原来增产了百分之几?(2) 某工厂现在每天生产50台机器,比原来增产了25%,原来每天生产多少台机器?(3) 某工厂原来每天生产40台机器,现在比原来增产了25%,现在每天生产多少台机器?2、“横变”:训练学生对各种数量关系的综合运用。例:粮店要运进一批大米,已经运进12吨,相当于要运进大米总数的75%。粮店要运进大米多少吨?变化题:(1) 粮店要运进大米16吨,用4辆汽车运一次,每辆运吨,还剩下多少吨大米没有运到?(2) 粮店要运进大米16吨,先用4辆汽车运一次,每辆运吨,剩下的改用大车运,每辆大车运吨。一次运完,需要大车多少辆?(3) 粮店要运进大米16吨,先用4辆汽车运一次,每辆运吨,剩下的改用大车运,每辆大车比汽车少运吨。一次运完,需要大车多少辆?(4) 粮店要运进大米16吨,先用汽车运进75%;剩下的改用大车运,每辆大车运的吨数是汽车已运吨数的1/24。一次运完,需要大车多少辆?(5) 粮店要运进面粉14吨,是运进大米吨数的7/8。这些面粉和大米,用4辆汽车运,每辆运吨,需要运几次?这样,从“纵”、“横”两个方面进行练习,就不断加深了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从具体不断地向抽象过渡。发展了逻辑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三、一题多解一题多解主要指根据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启发诱导学生得到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沟通解与解之间的内在联系,选出最佳解题方案,从而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例1、某班有学生50人,男生是女生的2/3,女生有多少人?(1)用分数方法解:50÷(1+2/3)=30(人)(2)用方程方法解:X+2/3X=50 或X(1+2/3)=50X=30(3)用归一方法解:50÷(2+3)×3=30(人)(4)用按比例分配方法解:50×3/(3+2)=30(人)例2、某工厂计划10天制造200台机器。结果2 天就完成了计划的25%。照这样计算,可以提前几天完成任务?有以下几种解法:(1)10-200÷(200×25%÷2)=2(天)(2)把计划产量看作“1”。Ⅰ、10-1÷(25%÷2)=2(天)Ⅱ、10-2×(1÷25%)=2(天)Ⅲ、10-(1-25%)÷(25%÷2)-2=2(天)(3)把实际天数看作“1”。10-2÷25%=2(天)这样,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不同方向去分析、思考问题,克服了思维定势的不利因素,开拓思路,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正确、灵活地解答千变万化的应用题。能做到大纲要求的“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解答方法。”通过以上形式多样的练习,不仅调动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深化,而且可以达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资料来源:
“数学小论文”是学生数学学习经历的一种书面写作记录。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小论文集,供大家参阅,希望对你的学习有帮助!
小学六年级数学小论文集1
一天,我正在写作业。妈妈突然对我说:“脱颖呀,你现在是不是在准备数学竞赛,我想考考你是不是真会。
“行啊。’’我说。
“最近,我在一张试卷上看见一道题目,甲数是乙数的3倍,如果乙数给甲数6,那甲数就是乙数的5倍,求甲,乙是几?”
我思考了一会说:“我还真不会,你能教我吗?”妈妈说:“他说甲数是乙数的3倍,那我们先将乙数是1倍,甲数是3倍,乙数给甲数6,甲数是乙数的5倍,由此可以想到,乙数去掉6,甲数就加上6,现在,甲数是乙数的3倍多6,我们可以将甲数分成跟乙数一样多,都去掉6,可以去掉3个6,再加上乙数给的6,一共是4个6,用4乘6等于24,24加上6等于30,再用30除以2等于15,15加上6等于21,求出原来的乙数,那甲数就好求了,现在我不说了,你能求出甲数么?”
“太简单了。用21乘3等于63,甲数是63,乙数是21。耶,原来这么简单!”我欣喜若狂,恨不得跳起来。
妈妈说:“只要你多动脑筋,多思考,什么事都会变成简单的。”
“喔,我会努力的,一定会入选的。”
小学六年级数学小论文集2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数学,经常从人们身边走过,生活中人们都离不开它,它为人们的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们的班级中经常要使用到数学,例如算单元平均分、统计校园电费……等等数不胜数,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购物,买过年吃的糖。超市里糖的花样可多了,有脆皮糖元一斤,牛皮糖元一斤,牛奶糖元一斤,酥酥糖元一斤,巧克力糖元一斤……但主要分为散称和包装。爸爸妈妈问我:“儿子,你希望买什么糖呢?”我望着玲琅满目的“糖果世界”,不知如何抉择是好,但我自幼喜好巧克力,所以我就选了巧克力糖。这时妈妈又给我出题了,他说:“那儿子,你说我们是买散称的呢,还是买包装的呢?”这我就摸不着头脑了,立即心算起来:散称的巧克力糖元一斤,包装的则一盒。散称的巧克力糖一包才10克,包装的巧克力糖一盒就有1000克呢!不过,单单看重量还不能决出胜负,就让我仔细算算——其实算这个并不难,直接用1000克=1千克 1千克=2斤 ÷2=(元) 元>元 所以散称比包装更划算!我高兴的把我得出的结果告诉妈妈,妈妈高兴的点了点头,夸我爱动脑筋,因此我也就成为了妈妈的"小会计"。
在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事情都能从一个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事变成一个个生动的数学题。我们常做的应用题,就是在生活中取材,再稍加改编而成的题目。这不,我又在做数学题时发现了一道趣题:
大河上有一座东西向横跨江面的桥,人通过需要五分钟。桥中间有一个 亭子。亭子里有一个看守者,他每隔三分钟出来一次。看到有人通过,就叫 他回去,不准通过。有一个从东向西过桥的聪明人,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 终于通过了大桥。
我初看这道题,一点头绪也没有,难不成坐船过去?这是不可能的。难道走了一会往回走?唉,这好像行得通……
我经过反复的计算,先想到了走到2分59秒的时候把头转回去,看守的人就会让我往回走,这样不就过去了吗?后来又想了一会,得出只要在走了2分30秒至2分59秒的时候往回走(最好不要到2分59秒的时候走,因为可能你还没转过头来,看守的人就发现了。),就可以成功过桥。
大家肯定都会说这么容易的题谁都会做,我拿出来吹嘘什么?不,这样子你就错了,我并没有在炫耀自己,我是在告诉大家数学在于联系生活思考,在于全心全意去领悟,而不是拿着别人的成果炫耀。
小学数学论文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1.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循序渐进。刚开始写作,起点不要过高,写作内容、形式的选择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还要考虑学生是否具备观察、测试、实验的能力和条件。没有经过实践,没有可靠的材料和数据,是不可能写出有科学价值的文章的。数学小论文的价值与题目的大小没有多大关系,小题目照样可写出大文章来。初学者最好是一题一议。题目大了费时费力,不容易说清楚,往往写不下去。题目缩小,论据材料容易收集,也降低了文章的写作难度,有利于学生的参与。
2.注意结合学生身边的数学实际,做到切实可行。小学生所学数学知识有限,精力和时间也有限,教师指导学生写数学小论文应注意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教师可以有指导性地帮学生选一些题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去写,这样学生易于接受,容易理解,有利于写作。比如,在学完面积单位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后,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测量并估算出课桌、教室地面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并把实践活动的过程写成数学小论文。又如为了教育学生节约粮食,可以让学生调查统计学校食堂每天浪费多少千克粮食,一年下来学校节约的粮食可以派什么用场。这样学生就会有活动,有思考,有内容可写。
3.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撰写数学小论文。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将数学小论文变成自觉的行动,这个活动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开展写作的目的也在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由于小学生知识和能力的限制,大多数学生不大可能写出水平很高的小论文。写数学小论文的活动,对学生来说,最大的意义就是参与。在参与写作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能力会得到提高,才能会得到展现。
你好: 孩子是要从小培养的,但您也不能要求的过高,孩子虽然小但是他和大人一样,我们去和他沟通,看看孩子的长处去发展,不足的地方就会有好转的。
“路漫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会为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不断奋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 一年级数学 教学评价5篇,希望大家喜欢!
一年级数学教学评价1
20__年来到__我最想说的是很感激这个学校给我锻炼的机会!我担任的是一年级下学期的数学 教育 工作。
一、备好课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要学习的新知并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资料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 教学 方法 ,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在课上说些和数学有关趣味的事件拉回学生的注意力,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评价。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教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认识时间》的时候,这课教学难度比较大。一年级 儿童 年龄小,对于时间几点几分是分不不清楚的,不明白到那个数字是几分!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优秀教师的教案,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突出时间在社会生活中的起着重要作用,我在这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很多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我做了学习认识时间的课件,出示了主题图片,让学生明白什么事分针什么事秒针!它们各是什么样貌的,它们是怎样完成它们一天天的任务的。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告诉他们时间是宝贵的!时间是生命,是金钱,告诉他们在平时的时候应当利用好时间,多读些有意义的书,不要光看铠甲勇士和喜羊羊!时间这一单元真的很难学的!在经过课件的演示和实物钟表的演示,他们都明白在钟面上有12个大格,一个大格是5分,一个大格里面还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是1分,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就是60分。时针从何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就是一时,也就是说分针走了整个钟面的一圈就是60个小格,就是60分,也是一小时。经过简单的讲解与演示学生对时间的认识都很清楚。可见,认真备课对教
学十分重要。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异常注意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简便,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教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研究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本事,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此刻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数学课,就连以前极厌恶数学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本事,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忙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忙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我工作的不足,要让学生把我当成他的朋友,愿意学数学就是学数学的第一步,仅有第一步走好了往后的路才能走好。
三、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在课后,为不一样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一样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经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先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难点,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异常注意给他们补习功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简便,提高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可是对于成绩好马虎的也不忽视的,这样整体上能到达很好的效果!
四、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欲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先要有一桶水,尤其是在当今知识更新十分迅速的年代,为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我明白:今日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工作,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就是为了更好地干好教育工作。教到老,学到老,才会永远站在教育领域的前端。在教学中,虚心请教其他教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进取征求其他教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教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我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教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善工作。
五、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所以,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同事学习,争取提高。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评价。由于 经验 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期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与和我共事的各位教师共同参研教学工作,力争取得更好成绩。
今后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我,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完美的明天奉献自我的力量。
一年级数学教学评价2
本学期我担任了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工作,已有18年没有教小学一年级了,因今年我校教师减员,这届入学儿童中有几个素质较差的学生,因为难以提高教学质量等诸多原因,教师们都不敢理解这个班,我自这班的语文教学任务承担下来,作为我的“试验田”进行细心耕耘,下头做一个评价:
一、运用新课标理念
在教学中,认真学习《小学语文新课标》理念,根据新课标精神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真制定“语文教学计划”,做到教学有目标,有方法,有 反思 。经过学习和实际教学,我了解到这个阶段的儿童感性多于理性,对于外界事物,侧重于主观认识。为此,在教学中,我一向用童化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直观事物来指导教学,让学生能迅速理解知识。把孩子当成朋友,当成相互学习的伙伴儿,让孩子们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关怀,明白教师就是他们赖以信任的朋友。
二、习惯养成重于一切
一年级的学生可塑性强,有人说他们是“一张白纸”,看教师怎样在这张白纸上落墨。所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学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1.课前准备,要求学生上课前,要把上课的书、本、文具准备好,不要上课了再手忙脚乱的掏书包。课前,还要把铅笔削好,把铅笔屑扔到垃圾桶里,养成有备无患,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2、上课起立时,要整齐站好,一切服从指挥,落座时,要全心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不要左顾右盼、交头接耳说话,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
3、做到“三个一”,胸离座一拳,眼离书一尺,笔尖离手指一寸。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回答问题时,要大胆发言。声音要洪亮,要用普通话,要“因为、所以”把问题说明白、讲清楚。别人回答问题时,要注意听,当别人回答完毕时,能够补充自我的观点,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更不能三心二意,好像与自我没有关系似的。
5.教师讲课时,注意听讲,记住教师讲的知识和有关的 学习方法 ,要能提出自我的不一样见解,但要举手,获得教师的同意后,才能发言。
6.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书写要认真规范,不敷衍教师。
7.课前要养成预习的习惯,教师要提前做好“预习提示”。
8.每学完一课,要做好复习,有疑必问,要到达全知全解,不能留下不懂得问题。
上头的要求看起来,对学生有点苛刻,过于严肃,笔者认为:这样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是大有裨益的。但我自我也注意要多接触学生,做他们的朋友,让学生明白教师严格要求他们是对他们的人生有好处。还感受到教师和蔼可亲,易于接近。我经常用李大钊的一句话学生“学就学个踏实,玩就玩个痛快!”。
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此刻的一年级学生,较前些年的学生识字量和认识问题、理解问题的本事相对提高了很多,教师应适时的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更能帮忙学生提高识字量和理解写作的水平。一年级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会拼音和识字。在学拼音时运用形象的教学帮忙学生认识拼音,如:l像什么?n想什么?在识字时,运用古代的造字法帮忙学生识字。提前教会学生查字典,运用字典学习拼音、字词。
学完拼音后,让学生用写 日记 的方式学习写作,想什么写什么?拼音、汉字都能够。一学期末,大部分学生能写出100多字通顺易懂的所见所闻了!
四、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的习惯
在日常教学中,把学生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一般前后桌。让他们相互学习、相互讨论、取长补短,轮流做组长,充分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作用。另外,我把班上一半儿的好学生任命为“小教师”,让他们发挥学习好的带头作用,随时监督、帮忙他带的学生学习,效果很好。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我开始摸索到了一点儿低年级教学的方法,期末语文综合考试,学生的成绩到达了计划的目标。下学期继续探索、实验,评价出适合自我特点的教学方法来。
一年级数学教学评价3
本学期,我担任了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任务。本届一年级学生人数多,底子薄,习惯差,从一开始,我便深深地感受到自我肩上担子的重要。所以,我对自我的这份工作丝毫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立足此刻,放眼未来,取得了必须的成绩和提高。本学期已经近结束,为了更好地评价过去,迎接下学期的工作,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如下评价:
一、做好课前准备——备好课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根据教材资料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趣味教具,课前、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分析和评价,写好教学反思。
二、增强上课技能——上好课
在上课中,我做到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和生动化,注重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我还异常注意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巧妙引入,精心设疑,造成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进取性和主动性。
三、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在课余为不一样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一样层次的学生需求,同时加大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一年级孩子年龄小异常喜欢爱表扬,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越表扬他就会越学越好,在提高兴趣的同时还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并认真细致的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在课堂上抓住机会提问他,鼓励他,表扬他,这样他们就会学得简便学的愉快。提高越快。
四、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景,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评价,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景及时改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注重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有人说:“认真书写不仅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并且对端正学生的 学习态度 ,养成认真的吸光有进取的意义。”在做数学作业时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规范,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对作业的书写以典型示范、表扬为主。
六、教学中的不足和反思
1、对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还不够到位。
2、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3、复习这段时间,我发现学生不看题目要求就开始做题,做完之后不会检查。
4、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小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这些都有待以后改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在评价本学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把下学期各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
一年级数学教学评价4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由此感受到自我肩上的担子之重。由于低年级教学经验尚浅,所以,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立足此刻,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提高,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期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评价检查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本学期,我任教一年级数学。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上课好动,不遵守纪律,爱玩小东西,开小差等等。刚开始时,对于毫无教学幼儿经验的我,有相当大的难度。经过我的不懈努力,请教有经验的教师,不断向她们学习,不断钻研新课标,还经过上网,理解学校培训等 渠道 ,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仅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经过半年的教学,我在关于低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方面,有不少收益。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数学教学生活化。把握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教学语言生活化,让学生易学易懂;让学生把生活中的数学记录下来,成为一篇优美的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进取开展小组互助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团结互助,共同努力,共同提高。经过进取鼓励和表扬,让小组里面的优等生自愿帮忙差生。在练习课时,让学生自我出题目,在组内交换做,交换改。经过出题,做题,改题,巩固了学习的知识。
3、开展适当的竞赛和,提高学习热情。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进取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期望争第一,得到教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能够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能够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能够全班比赛;能够分男女同学比赛;能够分小组比赛;还能够将学生按本事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游戏有很大帮忙。尽量把知识点教学活动,转化成的方式,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仅有充分发挥学生进取性,引导学生自我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我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进取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科学施教同时要求教师不断地完善自身、提高业务水平、扩大知识面,因为学生构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他的 发散思维 得到了开发,提的问题自然就多了,面也广了,所以不管工作有多忙,坚持反复钻研教材,很多阅读参考书,以提高自我的业务本事。
一年级数学教学评价5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学期初,钻研了《数学新课程改革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本事。之后,学生练习不一样坡度,不一样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构成本事,发展思维。最终,尽量让 学生 自我评价 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
(2)及时复习。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所以,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 措施 十分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构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构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构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供给了可能。
3、批改作业。
针对不一样的练习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团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我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本事。学生订正之后,补给优秀,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善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4、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
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我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一年级数学教学评价1300字5篇相关 文章 :
★ 关于一年级教学工作评价5篇
★ 如何评价一年级数学教学课
★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 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分析范文
★ 小学数学教师听课评语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精选大全合集
★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小学一年级数学计划5篇精选
★ 关于一年级数学工作计划范文4篇
★ 最新高中教师工作评价五篇
范例:生活中的数学 摘要: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练习10以内加减法,比大小,增加了我的学习兴趣。 我爸爸经常到青年路菜场买菜,一到家我就帮着拎菜。爸爸说;“买鸡蛋了,你数数多少个”。我数了一下共有10个。爸爸说:“这些鸡蛋是我们2人吃的,你学了10的分减,现在我来考你,分一分”。我说:“好的,我数学学得还不错呢。”爸爸说:“我们都一样多”。我想了一下说:“5和5”,我把鸡蛋分成5个和5个两份。爸爸说:“对,那你比我多4个”。我于是把爸爸那份拿出2个,说“7和3”。爸爸说:“又对了,我比你多2个”。我从我那里拿出3个,我有点得意,说“4和6”。爸爸点点头说:“看来你学得不错嘛,我们再来”。于是我们又继续分下去,最后我说:“徐老师教我口诀1、9,2、8,3、7,4、6,5、5,我都记得很熟了”。爸爸说:“难怪你都分对了,不过我们以后在生活中还能遇到10的分减呢,到时可还要让你帮我算哦”。 后来我和爸爸买东西的时候,一有机会他就拿10元给我去找零,每次我算对了,爸爸都会笑着点点头,说我是“巧算手”。我想原来生活上的能用上数学,我热爱我的老师,热爱我的数学。一、一年级学生数学小论文数瓶子我们家的阳台上堆满了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塑料瓶。要过年了,妈妈说我们一起整理一下吧。爸爸说:“大的塑料瓶2角钱一个,小的塑料瓶1角钱一个,这些瓶子一共得多少钱呢?”我说:“我要和妈妈一起比赛。”比赛开始了,我一个一个地加了起来:1角,2角,3角„„一共是„„?妈妈笑着说:“我早就算出来了,是3元5角。”我不服气地说:“你怎么算这么快呀?”妈妈说:“你看,大的塑料瓶放一堆,小的塑料瓶放一堆,然后把它们加一下,不就很快出来了吗?”“对呀,老师教我们数学的时候,也是10个小棒捆一起,不是和数瓶子一个道理吗?”我重新把它们分了一下,很快就数出来了,我高兴极了。原来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用到数学知识,我要好好学习数学。二、一年级学生数学小论文数学的色彩清晨,鲜红的太阳露出半个笑脸,和谐的阳光洒满人间,我的心情真是好极了。突然接到爷爷的电话,叫我巧算九块五加九十九块五,我马上告诉爷爷:九加九十九,再加一,不就等于一百零九吗?爷爷说我的算法还不算巧,如果凑整减零头就好算得多。我马上打断爷爷的话,告诉他:10+100-1=109(元)。这时爷爷夸我,说我还算灵巧。这是早晨的数学题,我把数学定为红色。上午,爸爸从银行交完电费回来,叫我计算电费。用电量是从1079-1279(度),每度电单价是元,我用心算整好200度,我把单价变为分数是38/100,列式:200×(38/100),先约分再乘,等于76元。爸爸说没错,和电脑算得一样。我很得意,这时已近中午,我把数学定为黄色。下午,我和妹妹在家里切西瓜,把半个西瓜再均匀地切两刀,其中的两份就是2/3,我问妹妹这两份是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妹妹开学才上一年级,当然不会算,我告诉她把西瓜整体看作1,第一分率是1/2,它的分率是2/3,相乘的结果就是这两份是整个西瓜的2/6,约分后就是1/3。这时我想爷爷曾说七色阳光为白色,那么,这个数学就定为白色吧。夜晚在蓝色的星空下,我和妈妈在一起看电视,我怎么也弄不懂考古学家是怎样从腿骨的化石推算出大艾尔恐龙的身高呢?妈妈说这蓝色的数学等你长大了,本事大了自然就会了。生活中的数学简直是太多了,真是绚丽多彩,它随时在你身边出现。我爱数学,我要学好数学。我有一个喜欢捡瓶子的奶奶。院子里经常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废瓶。我经常把瓶子到处乱扔。奶奶看见了,说:“这些瓶子的作用可大了 !我从小没上过学,就是靠这些瓶子学会算术的!”我一点都不相信。奶奶摸着我的头,笑着说:“不信我们比比!”我说:“好的!”我还比不过你吗?我在班上数学还不赖的。我赶紧叫爸爸来做裁判。爸爸拿了十几个瓶子,放在地上说:“小塑料瓶是5分,易拉罐1毛,大塑料瓶2毛。”比赛开始了,我一个一个地加了起来。“1毛,2毛,2毛5,……,我算出来了,是3元5角。”我很得意地朝奶奶笑笑。谁知爸爸给了我张纸条,上面写着“”。我这才明白奶奶早就算好了。我不服气地问奶奶:“你怎么这么快呀?”奶奶说:“你看,如果你先把它们分一下,小瓶一类,易拉罐一类,大瓶一类,不就快了吗?”“对呀,老师教我们数小棒时,把小棒10个一捆,不是和数瓶子一个道理吗?”“奶奶,我来帮你算算你一共收了多少钱的瓶子?”“好呀!我的孙女会帮我做事了。”我先将它们分类,然后十个一算,不到十分钟,我就算好了。我高兴极了。爸爸笑着对我说:“青青真棒!”我也笑着对奶奶、爸爸说:“我发现数学真得很有用,我要好好学数学!”三、一年级学生数学小论文大千世界,数学无处不在。真的,只要你留心观察,善于动脑,你就觉得自己好像置身于数学的海洋。是的,数学无处不在,这个假期,我就深深地感到了这一点。我的肚子莫名其妙地奏起了狂响曲,“好饿啊——”我呻吟道。“来,吃个苹果吧!”还是妈妈好,“但是……”“但是什么?吃个苹果,哪有什么但是啊?”我笑问道,伸手向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抓去。谁知,妈妈一把抓住苹果,夺了过去,神秘兮兮的。我一脸茫然,妈妈这是卖哪门子的药啊?我不耐烦了“妈,别闹了,还让不让人吃啦?”妈妈还是微笑着,洗起苹果来“吃,谁说不让你吃啦,我这不是洗了吗?”“哦!”我还是一脸疑惑。“但是,我还是有一个要求。”终于说出来了,我就知道不对劲了吗。“什么要求啊?”我有点生气了,不就是吃一个苹果嘛,怎么有那么多要求啊。“你不是学过体积了吗?”“是啊,怎么了?”这根吃苹果有关吗?我心想。“那你能不能把数学知识,带到生活中去,算算这个苹果的体积呢?”妈妈又笑了笑,好像小瞧我似的,我的心里升起了一股力量,恩,我一定要做给你看!一定!于是,我赶忙把这个令人馋涎欲滴的红苹果,拿在手里,琢磨起怎样算体积来。苹果既不是长方体,也不是正方体,更不是圆柱体,怎么算它的体积呢?我摆来摆去,没有头绪了,此时的肚子还在咕咕作响,我可不能不遵守承诺,就吃了呀,我可不能让妈妈瞧不起我呀,加油,一定还有什么好方法。于是我又鼓起勇气,忍住饥饿,继续埋头考虑起来。过了一会儿,我终于豁然开朗,我不能用量杯,先在里面装些水,记下水位。随后把那个苹果放入水中,此时的水位上升了不少,再记下上升后的水位。最后用上升后的水位,减去先前的水位,不就算出苹果的体积了吗?我高兴极了,向妈妈汇报了实验结果,妈妈这回是满意的笑了。
数学的色彩 清晨,鲜红的太阳露出半个笑脸,和谐的阳光洒满人间,我的心情真是好极了。突然接到爷爷的电话,叫我巧算九块五加九十九块五,我马上告诉爷爷:九加九十九,再加一,不就等于一百零九吗?爷爷说我的算法还不算巧,如果凑整减零头就好算得多。我马上打断爷爷的话,告诉他:10+100-1=109(元)。这时爷爷夸我,说我还算灵巧。这是早晨的数学题,我把数学定为红色。 上午,爸爸从银行交完电费回来,叫我计算电费。用电量是从1079-1279(度),每度电单价是元,我用心算整好200度,我把单价变为分数是38/100,列式:200×(38/100),先约分再乘,等于76元。爸爸说没错,和电脑算得一样。我很得意,这时已近中午,我把数学定为黄色。 下午,我和妹妹在家里切西瓜,把半个西瓜再均匀地切两刀,其中的两份就是2/3,我问妹妹这两份是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妹妹开学才上一年级,当然不会算,我告诉她把西瓜整体看作1,第一分率是1/2,它的分率是2/3,相乘的结果就是这两份是整个西瓜的2/6,约分后就是1/3。这时我想爷爷曾说七色阳光为白色,那么,这个数学就定为白色吧。 夜晚在蓝色的星空下,我和妈妈在一起看电视,我怎么也弄不懂考古学家是怎样从腿骨的化石推算出大艾尔恐龙的身高呢?妈妈说这蓝色的数学等你长大了,本事大了自然就会了。 生活中的数学简直是太多了,真是绚丽多彩,它随时在你身边出现。我爱数学,我要学好数学。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教学的思考摘要: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明确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起来,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关键词:数学总复习 基础知识 计算能力小学数学总复习不同于单元复习、学期复习,对学生来说,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所学的知识遗忘率高;对教师来说则感到时间紧、内容多,知识的综合性强,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复习效果。下面我就多年六年级数学教学所得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系统分析在六年级的数学复习阶段开始前,老师要首先明确数学教学的目的、教学任务、知识范围、顺序与结构,教学重点与难点,这些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其次,要全面了解全班情况,知道每一位学生现在学到了什么程度,还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知识;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明确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起来,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结合六年级知识特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二、抓好基础在六年级的数学复习中,首先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基础知识运用:一是概念。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每部分的知识点,把容易混淆的内容一一区别开来。比如:让学生判断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吗?等等。二是开拓视野。在数学复习中,老师要注重开拓学生的视野,不断反馈教学。比如:a的3/5与b的1/4相等,比较a、b大小(a、b都不为零)。解答完这个题,再给学生出一道题:甲班的4/5同乙班的3/4的人数相等,那么,甲班同乙班人数谁多谁少?稍微这么一改,有的学生就无从下手了。教师应提示学生a、b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那么甲班和乙班是班级的名称,它同a、b有何联系?这时候有的学生就明白了。三是公式推导。比如圆的面积、圆柱的体积、等计算公式的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让学生进行回顾,亲自实践、亲自品尝。四是知识对比。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意义,尤其是小数、分数的乘法意义,学生们容易混淆。要从整数乘法入手,看学生是不是写成几个数相加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真正理解他们的意义。五是计算能力。很多学生到了六年级,连基本加减乘除计算都算错,更谈不上应用题了。老师普遍认为是学生太粗心、不认真。追根溯源,原因还是在老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首先要让学生观察式子,进行分析,看是否能用简便方法,其次结合四则混合运算进行计算。学会了做题方法,还要让学生反复练习,检查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不断地反馈教学,让学生把知识掌握了,应用更灵活,计算准确率就高了。三、能力的培养一要注意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应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的能力。在复习量的计量和几何初步知识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巩固画图和测量的技能。二要培养一题多变的能力。重点是要抓住母题,使学生知道题目源于母题,万变不离其宗。通过改变条件、问题和情境,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还必须注意对学生进行解题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启发学生多思考,从而达到善于思考,逐步提高学生的应变及解题能力。三是是培养操作实践的能力。如:八宝粥公司请包装公司设计一个能装12罐八宝粥的盒子。[八宝粥罐子为圆柱形,底面直径6厘米,高13厘米]你准备怎样设计?(提示:包装盒一般可设计成长方体,要求需要多少硬纸板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所以我们应该想办法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即先确定八宝粥罐子怎么摆)这时不急于让学生做,让学生找易拉罐摆放。通过亲身实践可以获得直接感受把题解出来。但有的同学做得不切合实际,确定的长、宽、高不适中。所以教师必须把学生做的几种方法都一一列出来让学生比较。通过比较学生们选用最省料的方法。剩下的自己总结
数学小论文 “写什么?怎样写?”这是每个学写小论文的同学都会碰到的问题。一篇好论文的产生,对于它的作者来说是一次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性的劳动对劳动者的要求是很高的。其创作的素材、水平,乃至创作的灵感……,绝不是轻易可以得到的,它们需要作者在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实践中,去进行长期的积累与思考。从我校征集的论文来看,作者中有的是在平时十分注意对课本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拓展延伸,学习中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有的是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收获与启发后,获得灵感、得以选题;……更有甚者是,有的作者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注意观察、探究,并与自己的数学学习相联系,对观察、探究的结果进行思考、归纳、总结,升华为理论,写出了令人叫绝的好论文。综观获奖论文的小作者们,他们大多是数学学习的有心人。好论文的作者不仅要有较好的数学感悟,还要有良好的文学修养、综合素养。 (1) 写什么 写小论文的关键,首先就是选题,大家的选题要从自己最熟悉的、最想写的内容入手。 下面我结合我校同学部分获奖论文的选题,进行一点简单的选题分析。 论文按内容分类,大概有以下几种: ①勤于实践,学以致用,对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再利用模型对问题进行分析、预测; 如:探究大桥的热胀冷缩度 ②对生活中普遍存在而又扰人心烦的小事,提出了巧妙的数学方法来解决它; 如: 一台饮水机创造的意想不到的实惠 ③对数学问题本身进行研究,探索规律,得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如: 分式“家族”中的亲缘探究 如: 纸飞机里的数学 ④对自己数学学习的某个章节、或某个内容的体会与反思 如: “没有条件”的推理 如: 小议“黄金分割” 如: 奇妙的正五角星 (2) 怎样写 ① 课题要小而集中,要有针对性; ② 见解要真实、独特,有感而发,富有新意; ③ 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要表达的内容 (四) 评价数学小论文的标准 什么样的数学小论文算是好的论文呢?标准很多,但我以为一篇好的数学小论文必须有以下三个特征——新、真、美。“新”,指的就是选题要有独特的视角,写的内容不是简单地重复别人的东西、不是单纯地下载一段。文字,最好是自己原创的,至少要有自己的创造、自己的观点,属于自己的思想;“真”,指的就是内容要实在、言之有理,既不能空洞无味、也不能冗长拖沓,文章要紧扣主题,力求做到准确、精练,尽量地体现数学的严谨性与科学性;“美”,指的就是语言通顺、文笔流畅,文章要给人以美的享受。当然,从第二届时代数学学习“时代之星”实践与创新论文大赛的名称来看,既有实践又有创新的论文肯定更容易受到评委们的亲睐,所以,我希望同学们更加贴近生活、注意观察、去寻找、去发现,把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把学习撰写论文、争取写出好的论文,作为对自己数学学习的一种评价、一种补充、一种提高,这样你学写小论文的目的就对了,你就会将数学小论文越写越好。 “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肯下大工夫、只要肯吃的起苦,不断地去思考、去揣摸,去学习,好的数学论文就一定会在你的手中诞生。总之,学习撰写论文、争取写出好的论文,对于我们每一位同学来说,始终是一个锻炼自己、提高能力的极好的方式。我相信我校初一、初二的同学们一定会在老师的组织与指导下积极参与第二届《时代数学学习》“时代之星”实践与创新论文大赛的活动与交流,并取得好成绩。祝愿今后有更多更好的数学小论文,在同学们的手中诞生;愿有更多的同学从学写数学小论文开始起飞,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书写出更多的高水平、高质量的论文。 例子:《容易忽略的答案》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千米),=(千米),×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千米),=(千米),×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千米),=(千米),×2=261(千米)和45×=(千米),=(千米),×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把数学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 六年级数学 教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论文篇1: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及实践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 经验 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基于此认识,我认为在新教材的教学中,应体现以下几点: 一、 源于生活,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以教材为蓝本,注重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 现实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如教学“认位置”,以学生眼前的教室为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的场景,让学生在从指定观察到自由观察、换位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不光会表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还能感受到物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从而使学习变成一种主动探索的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比起现实情境来,幻想的情境更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给他们带来深刻的内心体验。 儿童 最富于想象和幻想,儿童的世界最是千奇百怪、色彩斑澜。儿童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成人常常不可理喻,就像教材中的“小兔采蘑菇”、“青蛙跳伞”、“小蜜蜂采蜜”等,我们认为不合逻辑常理,孩子们却兴趣盎然。因此,我们需要保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善于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努力避免成人化的说教,这样,才能捕捉到一幅幅令他们心动的画面,设计出一个个可亲可近的情境。 例如教学“比一比”通过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蓝猫邀请大家参观客厅来导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引导学生发现猫大哥客厅里的数学秘密,学生兴趣高涨。又如教学“统计”,借助媒体创设大象过生日的情境,并以此为线索展开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数学学习必须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 如在教学“比一比”时,通过找教室周围的物体的长短高矮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 如在学习“认位置”后,回家观察一下自己的卧室,并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一下卧室内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然后说给爸爸妈妈听。观察一下自家房屋周围、村庄周围都有些什么,到学校后,和小伙伴交流。 又如在学习了“统计”后,问学生你准备统计什么?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学而有用的喜悦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一。一年级的小孩子正如他们在课堂上所说的那样,“我把我的书包分类清理好了”、“我学会了数数,上次家里来了好多客人,我就知道摆多少双筷子了”、“我学了加减法,就可以帮助妈妈上街买菜,不会算错钱了”,也就像家长说的那样,“我的孩子回家把他的玩具和他书包里的书都分类收拾好了,真不错!”“我的孩子现在都会自己看钟去上学了”。可见,新教材在培养学生数感和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劳动意识,体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总之,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来于生活、归于生活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论文篇2:浅谈数学的创造性学习 什么是数? 开天辟地之初,人类就开始与数打交道。数即是数目的意思。正如《汉书·律历志上》云:“数者,一十百千万也。” 数进入数学体系就成为它的最基本概念之一,数的概念是随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并且永无止境地发展着。从古至今,以自然数为开端,接着是有理数与无理数、正数与负数、实数与虚数,直至复数,共同构成数的概念不断拓展的系列。每一次拓展都是一次创造思维的跃升。 什么是数学?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古时候,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便获得了数的概念和一些简单几何形体的概念。自此开始,到16世纪,创立了包括算术、初等代数、初等几何和三角的初等数学。17世纪引入变量概念是数学发展史中的转折点,这使得运动和辩证法进入数学,开始研究变化中的量与量之间相互制约关系和图形间的相互变换。近年来,由于数学在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广泛应用,又由于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学对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重要作用也显示得更加清楚了。至今,现代数学已经形成了包括数理逻辑、数论、代数学、几何学、拓扑学、函数论、泛函分析、微分方程、概率论、数理统计、计算数学及边缘学科运筹学、控制论等在内的庞大体系。 与数的发展一样,数学发展史也是创造思维不断发展的历史。 数学是中小学生的主科。数学学习是中小学生增长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广阔天地。 一.驴唇怎能对得上马嘴呢 阴错阳差的巧事,张冠李戴的误会,在大千世界,这等笑话,时有发生。可是,在数学课上,难道也会发生驴唇不对马嘴的事情吗? (一)平地起风雪 话题是从一道浅显的代数题引发的。这是一个发生在某中学初一新生的一节数学课上的小 故事 。快下课时,老师出了一道题:“若a为自然数,说出a以后的7个连续自然数。”一个小女孩举手抢答:“a,b,c,d,e,f,g。”话音刚落,便引起哄堂大笑,老师也愕然了。女孩觉察到,自己的答案,驴唇不对马嘴。出了笑话,落个满脸通红。 接着,一个男孩起来补正:“a+1,a+2,a+3,a+4,a+5,a+6,a+7。”尔后,下课铃响了。 事情平平常常。一个女孩答错了题,一个男孩纠正过来,全班同学都明白了正确答案。下课,大家就都散了。 那么,这件事是否到此就算了结了呢? 请思考10分钟,然后,发表你的见解。 单兵——我看是了结了。老师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也完成了学习任务。 焦小敏——如果说没有了结,那就是老师还得 教育 同学们,不要把这事当成奚落那位小姑娘的笑柄。 张娟——还有,班上的同学也有义务鼓励那位小姑娘。 赵老师——直截了当地说,我认为没有了结。因为任何结果都有原因。小姑娘答成“a,b,c,d,e,f,g”这是她思维的结果。那么,她一定有个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其中深藏着错误的原因。老师与那个小姑娘的任务是找出原因,避免再错。如若不然,再遇类似问题,也许她又答成“甲、乙、丙、丁、戊、己、庚” 呢。 肖冬春——我同意这种看法。换句话说,知道男孩答案正确,并不等于找到自己的错误原因。 韩小彧——前面几位同学的发言,从不同的角度,各有各的道理。但是,又都有一个绝对化的框框束缚着。这就是姑娘的答案一无是处;小男孩的答案绝对正确,天衣无缝。这个框框正是上面5个发言的潜在的共同前提。当然,错误答案之正确部分及正确答案之不足部分,如果真有,我现在还未想出。 赫峰——她提出的问题,是一条崭新的思路,很有启发。我发现小姑娘的答案中有一个合理的因素,7个字母与题目要求的7个自然数合得上。 曹博——这么说来,错误答案中的合理因素,可不止这一个。题目要求“a以后”,按照英语字母表由b到g都在a以后。 姚树——题目要求“连续”,按英语字母表,从a到g是连续的,并没断开,也没跳跃。 祝越——7个符号都可以表示自然数。这一点。也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李河——这么说来,“a以后”、“7个”、 “连续”、“自然数”4大要素都合乎题目要求,错在哪里呢? 讨论至此,真是平地起风云。看来已经结束的问题,却又引出一片新话题。况且本来被公认为绝对错误的答案,现在却找不到一点破绽了。 (二)罕见的对话 正像大家的看法一样,当堂听课的主任觉察到:这件事并未结束。 下课后主任与老师讨论,老师认为“a+1”到“a+7”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全班已懂,教学任务已告完成。主任又去问学生。大家说那个小女孩在小学时,特别喜欢英语。主任领悟了:小学时只是在 英语学习 中才见到过a,题目似乎要求写出“a以后的7个”来,自然,a,b,c,d,e,f,g”在头脑中出现了,又在口中说出了。这正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副定势起了作用。 尔后,主任将女孩找到办公室。先肯定她喜欢英语,大胆举手的优点,接着是双方一连串的对话。 “那题明白了吗?” “明白了。” “你的答案呢?” “全错了。” “一点对的地方也没有?” “没有。” “一丁点儿都没有?” “没有。” “真的吗?” “我没想过。”(唉!没有想过就坚定地认为自已全错了!) “现在想想看。” “想不出。” “b,c,d,e,f,g,不是在a以后吗?” “是”。 “字母不是说了7个吗?” “是”。 “7个字母,排列有序,为什么不跳着说呢。” “题目上说……” “你看,‘a以后’、‘7个’、‘连续’,都有了。这些字母又都能表示自然数。那么,哪有错的地方呢?” “咦,怎么没有错的地方了呢?” 最后,在主任启发下,发现了错误:对于这些字母,没有给出符合题意的数学含义。一句话,把英语字母转化为数学符号的任务,没有完成。 找出错误原因,就能纠正错误。简单说,将7个英语字母赋予符合题意的数学含意就是了。这样,找到了与众不同的答案:若a为自然数,令a'=a+1,b=a+2,c=a+3,d=a+4,e=a+5,f=a+6,g=a+7,则a',b,c,d,e,f,g”便是正确答案。 就是这样,正确与错误之间,只有一小撇之差。 还应指出,运用这种灵活变通的 思维方式 ,求解此题,正确答案是无穷尽的。即使是“甲、乙、丙、丁、戊、己、庚”,只要将其赋予符合题意的数学含义,也能成为正确答案。这么看来,把“a+1,a+2,a+3,a+4,a+5,a+6,a+7”看成唯一正确答案,失之于思维呆板,并且导致片面性和绝对化。 (三)深刻的启示 中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错误常见,改错也常见。但是,这样的改错方式从未见过。 这样的改错方式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是多方面的。 1.在变通性的动态思考中更深刻地掌握数学新原理 掌握数学概念和原理,运用相关概念、原理解答数学问题,从而获得系统的数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这是数学学习的基本任务。 用符号表示数是代数学的根本特点。在小学算术中只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固定的具体数目。而在中学代数中,就要用抽象符号表示多种多样的数学含义。用符号表示数的课题,是代数起始课的重点和难点。上面的题,正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个代数原理而设计的。 两种改错方式对理解原理的作用是不同的。先看一般方式: a,b,c,d,e,f,g→a+1,a+2,a+3,a+4,a+5,a+6,a+7 再看变通方式: a,b,c,d,e,f,g→令a'=a+1,b=a+2,c=a+3,d=c+4,e=a+5,f=a+6,g=a+7→a',b,c,d,e,f,g 后者增加“令a'=a+1,……,g=a+7”的一步,同时也就增加了“a'~g”的新的答案形式,最后回到“a+1,……,a+7”的答案。中间增加两步推导,都运用了“符号表示数”的原理。这样,也就加深了对这一原理的理解。 总之,对比两种处理方式,后者更有利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2.创造思维能力在运用中得到增长 运用变通性方式改错,不仅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创造思维能力的增长。 变通性改错方式,加大了思维难度,是进行 发散思维 而获得的结果。当然,这也不是唯一的结果。更为重要的是:原来被认为解法唯一,现在变成无穷了。这就启发我们提出问题: (1)数学概念和数学原理统统都是永恒不变的吗?其表述方式是唯一的吗? (2)被认为只有一种解答 方法 的数学题是统统都不会有第2、第3种解决方法吗? 当我们对这两个问题得出“不见得”的结论时,那么对今后的数学学习产生的影响,也就在其中了。即不以固定方式掌握数学概念、原理和题目解法为满足,而还要运用创造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对每一个数学课题予以审视,积极发掘可能蕴含着的新内容、新方法、新的推理和新的表达方式。 这样坚持下去,就会收到数学学习能力与创造思维能力同步超常增长的效果。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论文篇3: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 原则之一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以小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为宗旨,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 方法。《课程方案》对小学阶段的教育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这个培养目标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为体 现小学阶段性质和任务而设计的国家要求,也就是国家关于知识和能力的质量标准;另一方面是为体现小学生 身心发展规律的个性发展要求。落实到小学数学课,国家质量标准就是要求小学生具有初步的运算技能、逻辑 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四项,这个任务主要由小学数 学的学科课(或者叫必修课)来担当。至于发展小学生个性的要求,《课程方案》明确提出主要由活动课来担 当,其教学目标就是“增强兴趣,拓宽知识,增长才干,发展特长”。有人会提出,这个要求在学科课所包含 的实际活动中就能做到,或者开展课外活动就可以实现。我认为这是误解。诚然,小学数学学科课所包含的实 际活动,诸如观察、实验、练习等,也能培养学生某些个性要素,但它服务的目的不同,它只是为学科课的教 学目标而服务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学科课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没有具体教学时间的界限;而小学数学活动课应 是以发展学生个性要素为首要目标的课型,每节课教学时间与学科课的教学时间相配合。还有,活动课也不同 于课外活动:①活动课属于课程的范畴,课外活动则是“在教学大纲范围之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各种教育活动 的总称”,它不属于课程的范畴;②活动课有一定的结构性,它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活动方式,而且教 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具有层次性,而课外活动则没有这种有序的要求;③活动课的设计和实 施要具有一定的规范,那就是活动课必须有教学纲要和活动课指导书,并严格按此规范实施教学进程,而课外 活动则不具备这个要求。 原则之二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淡化选拔教育,做到“人人受益”。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初级 阶段的教育,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普及教育,平等教育,应当强调其普及 性,淡化其选拔性。”这个要求不仅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活动中要落实,更要在各科的教学活动中落实。学科类 课程的教学活动做到人人受益,比较好操作,因为学科类课程所担负的国家关于知识和能力的各项规定,由统 一的大纲和教材所列举,由国家规范的教学、考查等计划予以落实和检查。而活动课是以培养个性特征为标志 的新课型,系统的操作硬件尚在建立之中,有一定的难处。但是,我们应当这样理解:小学数学活动课所说的 “人人受益”,不应当以分数、成绩的提高来理解,应当从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予以解释。从活动课参予 程度讲,不要像组织数学课外活动小组那样,只允许少数数学 爱好 者参加,而应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从活动 课的课程设计讲,在学科课为每个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的条件下,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兴趣爱好 提供发展空 间;从活动课的教学效果讲,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有的学生数学知识、能力和爱好都得到提高,这是受益。 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有的学生数学知识和能力提高不甚明显,但是通过数学的橱窗对观察课外天地,观察实 际生活的兴趣产生了,这也是受益。更有甚者,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虽然没有引起学习数学的兴趣,但这种 活动课教学尝试在学生记忆中留下思维印象,能成为今后处理问题的一种思维参考,这也应该说是受益。纵或 阻塞了他们对数学的爱好,但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促使他们去爱好 其它 学科,也同样属于受益之列。一言以蔽 之,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受益,就是指小学生的个性要素,主要指兴趣和情感,通过数学的载体而得到发展。 原则之三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注意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保护“童心”。小学生的年龄阶段( 6~11、12岁), 在心理学上称为儿童期(或称学龄早期)。这一阶段,小学生不但身体发育进入了一个相对 平稳阶段,而且由于从一个备受家庭保护的幼儿变成必须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承担一定社会义务的小学生,这 就促使儿童心理特征产生质的飞跃,概括起来,就是产生了在幼儿期没有的“好奇、好动、好胜”的“童心” 。这三个“好”只有“好奇”“好动”充分得到发展,“好胜”的儿童价值特征才能得以建立。但是要注意, 要使“好奇”“好动”的心理状态健康成长,就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控制:①调控环境,促使小学生总是 保持向上振奋的心理状态。小学生向上振奋的心理状态的形成是立足于好奇感,而好奇感的永恒程度又依赖于 环境(包含教学环境)对小学生接受知识是否有一种愉快感。因此建立一种愉快接受教育的氛围是调控环境的 关键。小学数学活动课基于数学学科的抽象特点,愉快教育氛围的建立,特别要注意杜绝成人期望值的强加与 过量过高数学材料的灌输。就是说,不要设想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个个都成为数学神童;也不要认为 ,实施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就是灌输小学数学之外使小学生难以接受的成人处理数学的材料。②树立模仿典 型,促使小学生形成稳固的知识、能力体系和健康的行为与习惯。小学生的“好动”,是建立在模仿基础上的 好动,通过模仿,一旦成为小学生稳定的心理成分,就左右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为了促使小学生形成 稳固的知识、能力体系和健康的行为习惯,我们的教学活动就应当提供学生认为有趣的、益于拓广知识的模仿 典型。小学数学活动课所提供的模仿典型,就是根据数学的特征以及小学生的知识、能力条件,通过游戏、观 察、拼图、制作、不完全归纳等思维及操作办法,让学生得到学科课内所没有的、又能激发学生求知兴趣的数 和形的一些结论(但是不要证明)。这些结论,要求学生都记住它是次要的,掌握得到的过程则是教会模仿的 本意。只有这样,“好动”的心理特点才可以说在数学活动课里得到健康地培育。 原则之四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教学的思考摘要: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明确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起来,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关键词:数学总复习 基础知识 计算能力小学数学总复习不同于单元复习、学期复习,对学生来说,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所学的知识遗忘率高;对教师来说则感到时间紧、内容多,知识的综合性强,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复习效果。下面我就多年六年级数学教学所得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系统分析在六年级的数学复习阶段开始前,老师要首先明确数学教学的目的、教学任务、知识范围、顺序与结构,教学重点与难点,这些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其次,要全面了解全班情况,知道每一位学生现在学到了什么程度,还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知识;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明确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起来,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结合六年级知识特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二、抓好基础在六年级的数学复习中,首先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基础知识运用:一是概念。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每部分的知识点,把容易混淆的内容一一区别开来。比如:让学生判断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吗?等等。二是开拓视野。在数学复习中,老师要注重开拓学生的视野,不断反馈教学。比如:a的3/5与b的1/4相等,比较a、b大小(a、b都不为零)。解答完这个题,再给学生出一道题:甲班的4/5同乙班的3/4的人数相等,那么,甲班同乙班人数谁多谁少?稍微这么一改,有的学生就无从下手了。教师应提示学生a、b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那么甲班和乙班是班级的名称,它同a、b有何联系?这时候有的学生就明白了。三是公式推导。比如圆的面积、圆柱的体积、等计算公式的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让学生进行回顾,亲自实践、亲自品尝。四是知识对比。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意义,尤其是小数、分数的乘法意义,学生们容易混淆。要从整数乘法入手,看学生是不是写成几个数相加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真正理解他们的意义。五是计算能力。很多学生到了六年级,连基本加减乘除计算都算错,更谈不上应用题了。老师普遍认为是学生太粗心、不认真。追根溯源,原因还是在老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首先要让学生观察式子,进行分析,看是否能用简便方法,其次结合四则混合运算进行计算。学会了做题方法,还要让学生反复练习,检查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不断地反馈教学,让学生把知识掌握了,应用更灵活,计算准确率就高了。三、能力的培养一要注意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应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的能力。在复习量的计量和几何初步知识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巩固画图和测量的技能。二要培养一题多变的能力。重点是要抓住母题,使学生知道题目源于母题,万变不离其宗。通过改变条件、问题和情境,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还必须注意对学生进行解题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启发学生多思考,从而达到善于思考,逐步提高学生的应变及解题能力。三是是培养操作实践的能力。如:八宝粥公司请包装公司设计一个能装12罐八宝粥的盒子。[八宝粥罐子为圆柱形,底面直径6厘米,高13厘米]你准备怎样设计?(提示:包装盒一般可设计成长方体,要求需要多少硬纸板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所以我们应该想办法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即先确定八宝粥罐子怎么摆)这时不急于让学生做,让学生找易拉罐摆放。通过亲身实践可以获得直接感受把题解出来。但有的同学做得不切合实际,确定的长、宽、高不适中。所以教师必须把学生做的几种方法都一一列出来让学生比较。通过比较学生们选用最省料的方法。四、学困生转化工作作为教师要善于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到底困在哪里?用什么手段解决?我认为除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外,还要根据记忆和遗忘的规律,重视信息反馈原理的运用,及时巩固当堂效果;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科学训练,进行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知识素质,在这方面应做到:细水长流逐一补,以新带旧分散补,突出对象个别补。在班里成立几个小组,每小组选择一个学习好的负责,成绩好的学生教成绩差的学生,这样成绩差的学生进步了,成绩好的成绩更好了,整个班掀起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
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是帮助学生解答应用题的重要教学手段。通过多变的练习可以达到这一目的。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对应用题改变问题,改变条件或问题和条件同时改变的练习,达到目的。但“变”要为“练”服务,“练”要做到有计划、有针对性。因此,教师就要精心设计练习题,加强思维训练,使学生练得精、练得巧、练到点子上。 一、一题多问一题多问是就相同条件,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提出不同问题,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三年级有女生45人,比男生少1/10。问:(1)男生有多少人?(2)男生比女生多几分之几?(3)男生占全年级总人数的几分之几?二、一题多变这种练习,有助于启发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其异同点,抓住问题的实质,加深对本质特征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区分事物的各种因素,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促进和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一般可以采用“纵变”和“横变”两种形式。1、“纵变”:使学生对某一数量关系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例:某工厂原来每天生产40台机器,现在每天生产50台机器,是原来的百分之几?变化题:(1) 某工厂原来每天生产40台机器,现在每天生产50台机器,比原来增产了百分之几?(2) 某工厂现在每天生产50台机器,比原来增产了25%,原来每天生产多少台机器?(3) 某工厂原来每天生产40台机器,现在比原来增产了25%,现在每天生产多少台机器?2、“横变”:训练学生对各种数量关系的综合运用。例:粮店要运进一批大米,已经运进12吨,相当于要运进大米总数的75%。粮店要运进大米多少吨?变化题:(1) 粮店要运进大米16吨,用4辆汽车运一次,每辆运吨,还剩下多少吨大米没有运到?(2) 粮店要运进大米16吨,先用4辆汽车运一次,每辆运吨,剩下的改用大车运,每辆大车运吨。一次运完,需要大车多少辆?(3) 粮店要运进大米16吨,先用4辆汽车运一次,每辆运吨,剩下的改用大车运,每辆大车比汽车少运吨。一次运完,需要大车多少辆?(4) 粮店要运进大米16吨,先用汽车运进75%;剩下的改用大车运,每辆大车运的吨数是汽车已运吨数的1/24。一次运完,需要大车多少辆?(5) 粮店要运进面粉14吨,是运进大米吨数的7/8。这些面粉和大米,用4辆汽车运,每辆运吨,需要运几次?这样,从“纵”、“横”两个方面进行练习,就不断加深了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从具体不断地向抽象过渡。发展了逻辑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三、一题多解一题多解主要指根据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启发诱导学生得到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沟通解与解之间的内在联系,选出最佳解题方案,从而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例1、某班有学生50人,男生是女生的2/3,女生有多少人?(1)用分数方法解:50÷(1+2/3)=30(人)(2)用方程方法解:X+2/3X=50 或X(1+2/3)=50X=30(3)用归一方法解:50÷(2+3)×3=30(人)(4)用按比例分配方法解:50×3/(3+2)=30(人)例2、某工厂计划10天制造200台机器。结果2 天就完成了计划的25%。照这样计算,可以提前几天完成任务?有以下几种解法:(1)10-200÷(200×25%÷2)=2(天)(2)把计划产量看作“1”。Ⅰ、10-1÷(25%÷2)=2(天)Ⅱ、10-2×(1÷25%)=2(天)Ⅲ、10-(1-25%)÷(25%÷2)-2=2(天)(3)把实际天数看作“1”。10-2÷25%=2(天)这样,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不同方向去分析、思考问题,克服了思维定势的不利因素,开拓思路,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正确、灵活地解答千变万化的应用题。能做到大纲要求的“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解答方法。”通过以上形式多样的练习,不仅调动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深化,而且可以达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资料来源:
怎样才能写好数学的小论文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六年级数学论文500字以供大家学习。
六年级数学论文500字(一)
小学数学总复习不同于单元复习、学期复习,对学生来说,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所学的知识遗忘率高;对教师来说则感到时间紧、内容多,知识的综合性强,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复习效果。下面我就多年六年级数学教学所得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系统分析
在六年级的数学复习阶段开始前,老师要首先明确数学教学的目的、教学任务、知识范围、顺序与结构,教学重点与难点,这些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其次,要全面了解全班情况,知道每一位学生现在学到了什么程度,还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知识;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明确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起来,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结合六年级知识特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二、抓好基础
在六年级的数学复习中,首先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基础知识运用:一是概念。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每部分的知识点,把容易混淆的内容一一区别开来。比如:让学生判断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吗?等等。二是开拓视野。在数学复习中,老师要注重开拓学生的视野,不断反馈教学。比如:a的3/5与b的1/4相等,比较a、b大小(a、b都不为零)。解答完这个题,再给学生出一道题:甲班的4/5同乙班的3/4的人数相等,那么,甲班同乙班人数谁多谁少?稍微这么一改,有的学生就无从下手了。教师应提示学生a、b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那么甲班和乙班是班级的名称,它同a、b有何联系?这时候有的学生就明白了。三是公式推导。比如圆的面积、圆柱的体积、等计算公式的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让学生进行回顾,亲自实践、亲自品尝。四是知识对比。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意义,尤其是小数、分数的乘法意义,学生们容易混淆。要从整数乘法入手,看学生是不是写成几个数相加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真正理解他们的意义。五是计算能力。很多学生到了六年级,连基本加减乘除计算都算错,更谈不上应用题了。老师普遍认为是学生太粗心、不认真。追根溯源,原因还是在老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首先要让学生观察式子,进行分析,看是否能用简便方法,其次结合四则混合运算进行计算。学会了做题方法,还要让学生反复练习,检查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不断地反馈教学,让学生把知识掌握了,应用更灵活,计算准确率就高了。
三、能力的培养
一要注意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应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的能力。在复习量的计量和几何初步知识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巩固画图和测量的技能。二要培养一题多变的能力。重点是要抓住母题,使学生知道题目源于母题,万变不离其宗。通过改变条件、问题和情境,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还必须注意对学生进行解题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启发学生多思考,从而达到善于思考,逐步提高学生的应变及解题能力。三是是培养操作实践的能力。如:八宝粥公司请包装公司设计一个能装12罐八宝粥的盒子。[八宝粥罐子为圆柱形,底面直径6厘米,高13厘米]你准备怎样设计?(提示:包装盒一般可设计成长方体,要求需要多少硬纸板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所以我们应该想办法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即先确定八宝粥罐子怎么摆)这时不急于让学生做,让学生找易拉罐摆放。通过亲身实践可以获得直接感受把题解出来。但有的同学做得不切合实际,确定的长、宽、高不适中。所以教师必须把学生做的几种方法都一一列出来让学生比较。通过比较学生们选用最省料的方法。
四、学困生转化工作
作为教师要善于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到底困在哪里?用什么手段解决?我认为除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外,还要根据记忆和遗忘的规律,重视信息反馈原理的运用,及时巩固当堂效果;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科学训练,进行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知识素质,在这方面应做到:细水长流逐一补,以新带旧分散补,突出对象个别补。在班里成立几个小组,每小组选择一个学习好的负责,成绩好的学生教成绩差的学生,这样成绩差的学生进步了,成绩好的成绩更好了,整个班掀起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
六年级数学论文500字(二)
我们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知识,这些知识不但有趣而且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离开了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那我们的生活就无法像往常一样正常生活。可见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举个例子,如:银行存款分: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定期存款、活期、国债……这些存款形式各种各样,利率也有大有小,平时我们是这样计算利率的:本金×利率×时间=所得利息,然后还要从利息里扣除20%来上税(除国债外)之后剩下的80%的利息就是你自己应得的利息了。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这些百分数帮忙,恐怕银行就要宣布破产了。
再说科学家们发明的种种东西,气象学家测量的天气情况……这些多要经过各项认真的思考和精密的计算才能获得正确的答案。哪怕不小心写错一个小数点也就前工尽弃了。还有常在天空翱翔的宇航员们他们要操作上百个由数字组成的仪表,如果稍有不慎那么结果就是机毁人亡。可见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缺少,不可马虎的,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
数学不光只有这些价值,我们生活中处处可以见到并用到它。如:农民用几何图形,为了使农场更美观更好管理;工程师使用比例尺,为了让人们更好的了解这件东西;商农使用的四则计算,是为了更简单、准确的计算出该商品价值;制作各类统计表,是为了更好的统计资料,使人一看一目了然;使用百分数,是为了更好的计算出商品打折后的价钱及××率;这些计算表面积而使用进一法,是为了使用最少的材料做出合格的商品;计算容积或体积而使用去尾法,是为了确保无误的让物品存放而不溢出;同一类单位换算,是为了方便我们的计算;使用代数代表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是为了更方便地为研究和解决问题;再说一说球吧,把它切开使切开面积最大,那就要从球心o沿着直径切下,才能使切开面积最大,再细细想想我们有时切西瓜不就是这个道理吗?再看看各种数学知识还不都用在了生活中去了吗?
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思考,那么你一定能学好数学的,因为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六年级数学论文500字(三)
数学知识就像大海一样浩瀚,需要人们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探索。数学知识是必需掌握的,但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必不可少的。好习惯影响我们的学习,习惯是必要的,也许你会知道影响我们一生的好习惯。
一、 认真审题的习惯
读题时候的认真是很重要的,审题不清或没有弄清题意往往会导致错误的结果,或者浪费时间,特别是在考试中,浪费了时间很可能做不完题目,导致丢分。记得上次考试时,有一道题是这样的:小丽和爸爸、妈妈去长城,单程票价成人每人元,儿童半价。问题是:往返交通费要用多少元?可以就是这样简单的一道题,我们班有很多学生都失分了,他们是这样解答的:×2+÷2,只看条件这道题并没有问题,但是就是因为他们在读题的时候不认真,没有看清问题,而造成这样的失误。卷子发下来时,他们看到错号,不用老师再讲解,就会解答了。这就是他们在读题的时候不认真,没有注意问题里面的"往返"两个字,因而也现了大部分的丢分。
二、提高解题效率
这一点是很多学生的通病,我们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你做着做着,突然觉得很厌倦,于是这里看看,那里看看,也许看到一个题目,很长很长,顿时就不想做了,于是今天又要"奋战"到很晚了。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那就很难摆脱了。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同学,他平时是个很聪明的学生,回答问题总是说得很有道理。是我们大家公认的"聪明小子",可是他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做题效率太低,就是像上面所说的做着做着就不想做了,经常被老师留下来比别人多"奋战"一段时间,才能完成任务。
三、清晰的草稿
在打草稿的时候,很多同学的字写得总是很大,并且很不整洁,这就导致计算和后期检验的问题,本人"受益匪浅"啊!所以我在打草稿的时候总是像平常做作业一样,在演算本上写得工工整整的。然后检验,在检验无误之后,再把它们"搬"到作业或试卷上。这样我的正确率就会提高很多。
这些只是我在学习数学时的一些简单的看法,但是这些习惯却让我在学习中总是比别人略胜一畴。当然这些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习惯的培养却要从点一滴做起。只要平时注意有效学习,才能逐步形成使自己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
“数学小论文”是让学生以 日记 的形式描述他们发现的数学问题及其解决,是学生数学学习经历的一种书面写作记录。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小论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对你的学习有帮助!
小学 六年级数学 小论文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数学,经常从人们身边走过,生活中人们都离不开它,它为人们的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们的班级中经常要使用到数学,例如算单元平均分、统计校园电费……等等数不胜数,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购物,买过年吃的糖。超市里糖的花样可多了,有脆皮糖元一斤,牛皮糖元一斤,牛奶糖元一斤,酥酥糖元一斤,巧克力糖元一斤……但主要分为散称和包装。爸爸妈妈问我:“儿子,你希望买什么糖呢?”我望着玲琅满目的“糖果世界”,不知如何抉择是好,但我自幼喜好巧克力,所以我就选了巧克力糖。这时妈妈又给我出题了,他说:“那儿子,你说我们是买散称的呢,还是买包装的呢?”这我就摸不着头脑了,立即心算起来:散称的巧克力糖元一斤,包装的则一盒。散称的巧克力糖一包才10克,包装的巧克力糖一盒就有1000克呢!不过,单单看重量还不能决出胜负,就让我仔细算算——其实算这个并不难,直接用1000克=1千克 1千克=2斤 ÷2=(元) 元>元 所以散称比包装更划算!我高兴的把我得出的结果告诉妈妈,妈妈高兴的点了点头,夸我爱动脑筋,因此我也就成为了妈妈的"小会计"。
在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事情都能从一个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事变成一个个生动的数学题。我们常做的应用题,就是在生活中取材,再稍加改编而成的题目。这不,我又在做数学题时发现了一道趣题:
大河上有一座东西向横跨江面的桥,人通过需要五分钟。桥中间有一个 亭子。亭子里有一个看守者,他每隔三分钟出来一次。看到有人通过,就叫 他回去,不准通过。有一个从东向西过桥的聪明人,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 终于通过了大桥。
我初看这道题,一点头绪也没有,难不成坐船过去?这是不可能的。难道走了一会往回走?唉,这好像行得通……
我经过反复的计算,先想到了走到2分59秒的时候把头转回去,看守的人就会让我往回走,这样不就过去了吗?后来又想了一会,得出只要在走了2分30秒至2分59秒的时候往回走(最好不要到2分59秒的时候走,因为可能你还没转过头来,看守的人就发现了。),就可以成功过桥。
大家肯定都会说这么容易的题谁都会做,我拿出来吹嘘什么?不,这样子你就错了,我并没有在炫耀自己,我是在告诉大家数学在于联系生活思考,在于全心全意去领悟,而不是拿着别人的成果炫耀。
小学数学论文可以怎么写
数学小论文通过学生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观察和发现,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体会到数学贴近他们的生活,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起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通过引导学生对课堂中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实践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提高数学学习的实效;通过探究趣味题和智慧题,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现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谈谈数学小论文的几种具体写法。
1.一道数学题的解答。主要是学生对某一道有挑战性的题目简便的或与众不同的解法(包括一题多解)。例如,书后的思考题,奥数题,教师或家长布置的智慧题,数学刊物上的挑战题,平时自己在做题时遇到的有一定难度的题目等。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但发展了思维,而且体验到一种强烈的成就感,这对他以后数学的学习将是一个巨大的动力。
2.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现实问题。主要指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计算、分析现实问题,获得一种理性的思考。比如,有学生写道: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克水,那全国13亿人口每天可以节约1300吨水,发出了“人人节约一滴水,沙漠也能变绿洲”的感慨!还有学生写道:如果每个去银行储蓄的人每次都能为“希望工程”捐1角钱的话,全国那么多储蓄点捐到的钱可以资助多少贫困学生实现上学的梦想呀!学生能从这些角度通过数学的计算去思考社会意义,它的价值就能远远超过数学研究本身。
3.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主要用来记录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感兴趣并有亲身体验的有关数学的情境记录。写这种数学小论文的题材特别多,比如,有学生写到了人民币为什么只有1元、2元、5元而没有3元、4元、6元、7元、8元、9元的;再如,有学生写到了他家住的楼房每层有24级楼梯,那么他从1楼到5楼要爬多少级楼梯。这些都是生活中每天要经历的很平常的事,但学生一旦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和思考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问题,就在数学和生活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课堂上的数学问题。主要指学生在课堂数学学习过程中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发现。这对学生数学学习非常有帮助,比如,有个学生在学习画三角形的高时,发现书上介绍了锐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而钝角三角形只介绍了一条高。她在课后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尝试,画出了钝角三角形的另外两条高,在得到老师的肯定后,欣喜万分,连忙写下了《我发现了钝角三角形的另外两条高》这篇数学小论文。
5.数学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指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获得的启示和得到的结论等。比如,有个学生在教师还没有上实践活动课“可能性”之前,自己看书并根据书上的内容用红、蓝铅笔去摸,自己动手去探索并验证规律,事后写了一篇 心得体会 ,写出了她在动手实践过程中的想法和体会,让她觉得其乐无穷。
6.数学童话。主要指学生发挥丰富的 想象力 ,用童话的形式(其中包含着数学论述)来记录看到的数学世界。这是语文学科和数学学科一种很好的整合,那种独特的视角,生动的语言描述,让教师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