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赋予学生们崇高的理想、正直的品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我整理了高中政治论文选题,欢迎阅读!
一、经济类:
1、惠安经济的新起点;打造惠安经济新增长;打造惠安特色经济(石雕产业、)
2、规范惠安工业开发区建设(城南工业区等);喜看聚龙小镇的发展模式;惠安县城改造的冷思考
★3、惠安房地产的发展前景;“三足鼎立”——惠安超市发展现状与前景;从“达利”看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
★4、惠安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斗尾港建设、四大片区建设);打造泉州“最美海岸线”;溪滨公园的保
护与利用;垃圾焚烧与循环经济;
5、从猪肉市场看“两只手”的作用;关注新一轮的“物价上涨”;
★6、对食品安全负责,为生命健康守护;国内食品药品市场危机引发的思考;(地沟油事件)
7、惠安县城区网吧管理状况的调查与建议;从农村超市看三农;惠安零售业的调查
二、文化类:
★8、推广惠安城市品牌标识,开发惠安的文化品牌;惠安民俗文化保护(惠安孔庙、木偶戏、惠女服饰);
惠女服饰文化的前途在哪里
9、新青年的“偶像观”;青年学生的价值观之我见;坚持理想 做新世纪的青年;学生早恋现象不容忽视;
10、关于网络语言的调查研究;浅谈中学生Blog问题、拥有精神家园——中学生课外阅读倾向的调查与分析
★11、打造泉州“东亚文化之都”;建设泉州“海丝经济”; 泉州市发展文化产业若干问题的思考;
12、挖掘本土文化 继承惠女精神;弘扬闽南文化,做自信中国人;从广场舞看社区文化建设;
13、渐行渐瘦的中华文化、日渐飘零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忧思录
14、小小创意,愿助推中华文化腾飞;从“韩流”看中国文化;
15、从“农运会”看泉州新农村文化建设;
★16、城市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泉州文物古迹保护情况调查;
三、社会政治类:
17、未成年人沿街乞讨现象应引起重视;校车安全应落到实处;
18、青少年迷暴力小视不得!打击“酒驾”十分必要;
19、关注民生问题,构建和谐海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会养老制度)
★20、莫让节约随风去(低碳生活理念);让课本在校园中循环起来;厉行节约,校园先行
21、透视中学生使用手机现象;中学生攀比背后的深思;
★22、给心灵刻上感恩的烙印;拒绝冷漠,拥抱温暖社会;三月份学雷锋,四月份学什么
23、社会道德现象之我见;文明礼仪我先行;负责任的中学生
24、教育公平之我见;为收入分配公平撑起一片天
25、如何打造有权威的政府;“南海问题”事关主权;民族问题;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分析
摘 要: 《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综合探究的内容,作者依据新课程理念,从五个方面对教材进行分析:课程标准的规定;综合探究的逻辑结构与作用;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社会生活热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教材处理与完善的建议,以期为政治教师开展综合探究的教学打下基础。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 综合探究 教材分析
一、课程标准的规定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和分析的依据,从左栏“内容目标”和右栏“提示与建议”看出,课程标准对教材的分析提出以下要求。
第一,从教学内容看,该综合探究根据课程标准设计,包括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区别、代价与后果、衡量政治参与有序与无序的准绳。
第二,从教学目标看,按统、分结合的原则进行表达。1.知识目标:了解有序和无序政治参与的区别、代价、后果,理解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2.能力目标:培养研究文献、剖析案例、制订规则的能力,提高有序政治参与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有序参与的意义,培养有序参与的自觉性和社会责任感。
第三,从呈现方式看,教材在第一单元安排了围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展开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要查阅资料,列举政治参与中有序与无序的表现,依据法律讨论其代价和后果。尝试制订、评估一个选举班长的规则,体验什么是有序的民主生活。
二、综合探究的逻辑结构与作用
第一,宏观上看,第一单元由两课《生活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和一个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组成。教材立足公民个体的政治生活,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政治生活为主题,引导学生探究我国公民生活在怎样的政治背景中,享有哪些政治权利与义务,如何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如何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一方面,综合探究沟通了本单元的知识,既对前面所学理论观点进行概括和延伸,又为开展本次活动进行理论准备,使第一单元的知识实现整合和系统化。另一方面,综合探究架起了书本知识和社会的桥梁,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可以提高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增强公民意识。
第二,微观上看,教材用蓝色黑体字揭示了所研究的主题是“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开篇用三段简洁的文字归纳了政治参与的重要内容、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区别、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以此作为理论综述。两个子课题“有序与无序的代价与后果”“有益的尝试真实的体验”与主题紧密相关,通过事例和问题的呈现,为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提供范例和方法上的指导。
三、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社会生活热点
教师结合地区实际情况,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热点事件,比较容易引起学生探究兴趣。例如2015年10月30日南京举行了听证会,上午的水价听证中,14人赞同方案二,认为能最大限度保证多数家庭不受影响。6人赞同方案一,认为利于节水宣传。还有1人反对两个方案,认为水价成本中其他捆绑费用没公开。下午的气价听证中,7人赞同方案一,认为老百姓能承担得起。1人赞同方案二,认为调整幅度可弥补企业成本。另外10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对意见。市物价局将对听证参加人的意见进行梳理,形成情况报告,上报市政府。
教师除了呈现热点事件,还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教材理论知识分析热点事件。价格听证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南京市民代表积极参与阶梯水价、气价听证会体现了有序的政治参与,体现了公民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在听证会上,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可以帮助决策机关发现拟订的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修正、完善。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
本综合探究的教学重点是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和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后果。依据在于: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能够说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可见该知识点对于内容目标的实现很重要。同时,该知识点对于学生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提高政治素养很重要。确定教学重点后,应对它作具体阐释。第一,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有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能力;改善公共管理,创建文明祥和的新社区;促进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有利于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第二,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后果有宪法和法律的权威遭到藐视;公民自身的合法权益无法维护;正常的政治活动无法进行;国家、集体的利益遭到损害;社会生活的安定遭到破坏;人民生活的稳定受到影响。
本综合探究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依据在于:该知识点从理论上说比较容易,但在实践中要真正做到有一定难度。同时,学生参与真正的政治生活的经验比较少,该知识点能为学生有序参与提供方向。确定教学难点后,应对它作具体阐释。公民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要做到以下几点:衡量政治参与的有序与无序的准绳,是法律与规则。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时要遵循法律、规则、程序;要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要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要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五、教材处理与完善的建议
总体来看,《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综合探究的编写是成功的,有如下几个优点。
第一,教材符合新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教材编写者设计了列举事例、作补充、说想法、制订规则等活动,既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
第二,教材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理念,注重生活主题与学科知识相结合,坚持“三贴近”的原则。事例一是出租车司机维权,事例二是选举村委会主任,这两个事例比较典型,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便于学生从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比较有序与无序的不同结果。
第三,教材符合高中生的年龄特点与认识水平,能够根据学生的阅读心理和学习心理,采用多种方式呈现。事例一是以一段文字材料呈现的正面事例,事例二是以文字概述加上5张图片呈现的反面事例,内容上正反对比、形式上图文配合使得教材文本更具有可读性。
但是,笔者在研读教材时也发现了美中不足之处,在此指出来和大家探讨。
第一,教材在论述“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可以怎样”时已经列出了5点,在论述“公民无序参与政治生活,会造成什么”时已经列出了4点,这给学生再从其他角度补充增加了难度。因此笔者建议,为了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教材编写者适当减少要点罗列的数目,可能各列出3点即可。
第二,教材设计的活动与问题的数量有点多,可能需要两个课时才能完成所有要求。活动过多,会导致活动形式化。问题过多,会导致思考流于表面。因此笔者建议,教材编写者适当精简活动与问题的数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情作适当取舍和调整。比如说课前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第一组查阅宪法的规定,第二组查阅法律对公民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规定,第三组搜集有序政治参与的事例,第四组搜集无序政治参与的事例。如果学生在课前分工合作、准备充分,就节约了课上的时间,就能在课上直接展示各个小组成果,展示完毕后讨论有序或无序参与政治生活的代价与后果。讨论之后制订、评估一个选举班长的规则,如果对规则的评估来不及在课上完成,就放到课后做。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组.思想政治2必修・政治生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谢树平.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及案例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
看了“高中政治论文选题”的人还看:
1.政治论文题目
2.高中政治论文格式模板
3.政治小论文中国梦范文
4.高中经济生活政治论文
5.中学生政治论文格式
写政治小论文是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一项基本要求,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贯彻新课改精神的需要,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各方面的能力。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中学生政治论文题目,一起来看看吧。
略谈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探索
学校德育如何面对社会多元价值观
增强初中生自信心对策研究
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升德育实效
引导学生走出自卑的心理低谷两个案例
中学爱国情感教育初探
孔子德育目标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探索新思路 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接轨的几点尝试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为重点 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低下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对中学生的诚信教育
青少年法制教育价值目标考究
生命哲学视野中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刍议
谈提高学生动作协调性的途径与方法
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思考
试论班级文化的功能与建设
浅谈对学生的“爱心”教育
浅谈中学生的诚信教育
中小学班集体的情感教育
充分利用活动课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环境、误区与对策
论青少年道德能力的培养
试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心育艺术
德育新课程评价初探
中学生践行公民道德规范现状的调查研究
浅谈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
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在德育中的指导作用
初中生自我意识培养的方法研究
如何加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
加快德育教育改革 切实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坚持“三贴近”原则 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论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
利用心理规律进行人格教育
数字化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流行歌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学校德育的病象及诊治
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浅谈学校养成教育的累积效应 学校德育中的竞争意识培养
当前德育问题及改进——兼与中学教师谈德育工作的思路 日本中小学德育的体验教育及其启示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中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及对策
中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未成年人理想教育要遵循其自身规律
德育的几种有效途径
构建生活化德育课程
浅议培养学生的感恩与责任意识
关于班级管理的几点思考
强化中学德育教育 培育学生健康心理
如何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
由“破窗效应”洞悉中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新课改下初中思想政治课进行德育的尝试 弘扬与培育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 浅谈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培养
谈“以人为本”教育磁场的构建
世界新格局下学校国防教育模式的构建
为加强中小学德育创造有利条件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贴近未成年人
努力开创我省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局面
注重理解、宽容与心理健康——解读新守则新规范
忠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资优生德育研究价值与实践探索
建立“三位一体”工作格局 搞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德育取向的嬗变
青少年诚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未成年人道德的知行统一
浅谈中学开展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一、行政学研究政府吗在人们的观念中,往往认为行政学就是研究政府管理的。但“政府”这个概念实际上是一个政治学的概念。所谓政府是指“政议之府”。一般说来,总是在探讨政府与社会以及其它国家机构的关系时,才会使用政府的概念,特别是当一个问题属于政治学的范畴时,肯定会涉及到政府这个概念,但如果在这个层面上来探讨行政学,就显得有所牵强,以致于在行政学的研究和叙述中,何时使用政府和行政这两个概念都表现出了很大的随意性。政府与行政的关系可以这样来理解:行政行为产生于政府和由政府中的组织机构或人员来承担。行政学在政府中所看到的是一个行政体系,而不是政府本身。如果说行政学是以政府为研究对象的话,那是不准确的。因为,站在行政学的视角上,政府是以行政体系而存在的,行政体系是经过行政学的抽象而确立起来的研究对象。或者说,行政学并不研究政府的全部,它只研究政府的行政行为以及与行政行为相关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对于政府的政治归属问题,行政学可以不去涉猎,它的研究更多地倾向于技术性的方面,是属于技术抽象意义上的行政。所以,在行政学的研究中,受过专业训练或有着专业素养的人,一般来说不习惯于使用政府这样的概念,他们总是努力地使用行政的概念。比如,用行政主体、行政组织、行政机构、行政部门等一系列概念来取代作为政治学概念的政府。即使在使用政府这个概念时,他们的真实所指也是政府的行政体系以及行政行为。可见,我们虽然把行政学定义为专门研究现代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科学,但是,这里所讲的政府,只是指与行政活动相关联的方面,并不包含对政府的一切方面的研究。在较长时期内,行政学是作为政治学的分支学科而存在的,所以,它需要接受政治学的政府概念。作为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行政学的研究内容必然很具体。因其自身不需要有什么理论,它作为一个学科而能够成立的理论是由政治学赋予的。虽然19世纪末20世纪初行政学被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了出来[2],但它只是更多地引进了管理学方面的内容,而在学科的理论归属上,还是没有走出政治学为它划定的界限。行政学没有自己独立的理论建树,政府的概念成了行政学分析自己的研究对象的障碍。使得对于“行政学是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的问题一直有人表示疑义。科学界有着不成文的默契:一个没有自己独立理论的学科决不被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行政学要想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就不能现成地接受政治学为他提供的政府理论,它需要把政府抽象为行政体系,并加以分析,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的问题。我们相信,随着一批有着行政学专业素养的学人的出现,它的研究会从对行政体系的分析入手,来建构行政学的学科体系和确定研究的基本内容。二、行政学是不是管理学在我国的行政学研究中,行政学这个学科也被表述为行政管理学,这就造成了行政学与管理学之间划界不清,在教学和研究实际中,这已经成了行政学的学科尴尬。从行政管理学的概念可以看出,在一定程度上,人们是把行政学作为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来看待的,是一门特殊的具体的管理学科,即关于行政的管理学。根据这个思路,有的学者提出,既然行政的概念本身就包含着管理的含义,那就不应当同义反复地称行政管理学,而应当称作为政府管理学,即政府既是管理主体又是管理对象。这在表面上看来是合理的。但是,深入一步就会看到,政府是一个政治学的概念,在这个概念下进行行政学的学科建设和研究内容的延展,就会遇到一些无法回答的问题。比如,根据政治学的思路所建构的管理学究竟应当是一门管理学还是一门政治学。事实上,行政学时常为了自己是管理学还是政治学而发生争论,因为这是关系到行政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的问题,如果说行政学是政治学或作为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而存在的话,那么在行政学研究中就需要更多地引入政治的观念和原则,而且,如果把行政学定位在政府管理和管理政府的学科位置上,它也就势必会遇到必须回答的政治问题。但是,称之为政府管理学实际上又是把它作为一门管理学来看待的。管理学在20世纪的发展中,一个最为典型的特征就是根据科学的原则来进行管理学的学科建构,排斥价值因素的干扰。在某种意义上,政治学与管理学是两门相距甚远的科学,各自有着自己独立的学科标准和方法论原则,而且这些标准和原则冲突极大。虽然在20世纪的后半期政治学出现过科学化的努力,有的学者试图建立所谓政治科学,但这种努力并没得到广泛认同,事实也证明这种努力不可能取得真正有实质意义的结果。管理学的发展中也有着管理文化学派的理论出现,可也至多只是提出了在管理中要重视文化因素,注重人的价值观念对管理过程的影响,提出了不同文化类型中的管理问题,但管理学家们从来也未准备建立不同文化类型的管理学,至今我们也无法设想所谓美国的管理学或日本的管理学,更不可能设想有所谓社会主义的管理学或资本主义的管理学。总之,政治学管理学化和管理学政治学化都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让行政学在政治学和管理学这样两个学科之间做出妥协是不可能的,至多只能是以行政学家的个人取向来确定行政学的学科位置。行政学家在研究行政学时若是服务于统治目的的,为了强化统治行为的合法性而谋求技术支持,或者为了统治的行政模式进行辩护的话,会更多地运用政治的思想方法来解决行政学问题。当行政学家站在管理的视角上来研究行政学时,他会根据管理学的学科标准和方法论原则去建构行政学。但是,在人类历史上,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产生于政府之中的行政行为都是服务于统治的目的的,政府中的行政体制结构也从属于统治的需要,这种服务于统治的和主要执行着统治职能的行政是一切传统社会中的行政模式。在近代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分离,政府的统治职能和管理职能形成了一个以服务于管理为目的和主要担负着管理职能的政府行政模式。我们把前者称作为统治行政,把后者称为管理行政。统治行政和管理行政作为人类行政发展史上的两个阶段或两种行政模式都有着历史性,它们都不是人类行政的终极模式,未来还必将有一种新型的行政模式取代它们。所以,无论从政治学还是从管理学的角度去建构行政学,都是不可取的。行政学在历史上的不同阶段与政治学和管理学的渊源关系,只是证明了行政学曾在一个时期是作为政治学的分支学科而存在的,而在另一个时期是作为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存在的,但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着独立化的进程,今天已经表现出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存在的可能性了。认识行政学发展的这个特征,对于行政学的研究来说,就找到了一个努力的方向。即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行政学研究工作的重心是把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来建设。有人认为行政学是一门“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这种观点其实是很不负责任的,是那种不愿对新兴学科作深入研究而又要对学科进行定位的托词。任何一门学科在其刚刚出现的时候,都具有边缘性和交叉性,但是它的边缘性和交叉性都是它初生时期的“胎毛”,一俟它走向成熟,就会蜕掉这些“胎毛”。或者说,我们无法把任何一门成熟的学科称作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只是当这门学科还不成熟的时候,才这样临时性地描述它。行政学的发展迄今为止还具有边缘性和交叉性的特点,但这个特点不应当加以强化,而应当在学科发展中逐渐通过学科自身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的确定,通过自己独立的理论建构来加以消除。行政学是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首先取决于它是否有着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我们不同意把行政学仅仅看作是研究政府管理的,这往往会把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相混同。同样,我们提出“统治行政”与“管理行政”概念时,也要强调人类的行政历史有过统治行政的历史时期和管理行政的历史时期,但在人类的未来,可能会是一种既不同于统治行政也不同于管理行政的服务行政。所以,不能因为我们正处于一个管理行政的时代,就把行政学简单地看作是管理学,或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这就决定了行政学既不应像政治学那样把政府作为一个完整的对象来加以考察,也不应像管理学那样主要通过对管理过程和管理行为的分析来进行自己的学科建构。行政学需要从政府这个实体中抽象出行政体系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分析来确定行政体系的合理性结构,把握行政体系运行起来的内部的和外部的机制。当然,处在管理主义泛滥于社会科学的一切领域的时代,在行政学的研究中更多地接受管理主义的洗礼也是难以避免的,我们的愿望是,依然把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加以建构。鉴于行政学与政治学和管理学的渊源关系,在它形成和发展的早期阶段曾经从政治学和管理学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这对于行政学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在行政学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还会不断地从政治学和管理学那里学习和借鉴理论和方法。同样,它也不断地从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各门学科中汲取有益的因素。而且,我们发现,各国都有一大批原先学习和研究其它学科的学者们不断地加盟到行政学的研究中来,为行政学带来其它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这对于推动行政学的发展是极其有益的,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使行政学成为一门当代的显学。但是,行政学从其它学科中学习和借鉴所有有价值因素的行为,并没有推动行政学朝着边缘化交叉化的方向前进,反而更加促进了行政学的成熟,使它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特征更加突出了出来。四、行政学的研究内容认为行政学是专门研究政府管理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科学,这是对行政学的一般性定义,这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描述性的。具体地考察,行政学其实是以行政体系及其运行为研究对象的,是在研究行政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的过程中寻找优化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途径的科学。也就是说,行政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就是行政学的研究内容。行政有着自己的历史,每个时期的行政体系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基础上的,反映着它们的要求并为它们提供整体支持。从行政体系的结构来看,它主要包括3个方面:(1)由行政体制、行政组织、行政机构、行政人事资源等要素构成的客观结构系统;(2)由行政权力、行政法律、行政政策、行政管理方法等要素构成的主观结构系统;(3)由行政意志、行政义务、行政责任、行政人格等要素构成的价值结构系统。这3个系统在总体上的动态平衡是行政体系健全的标志,而它们的协调运行则表现为行政体系的功能。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是行政体制、行政组织、行政机构和行政人事资源等物质性客观要素之间关系的存在和运作方式,是行政体系的客观形式。广义地讲,客观物质环境因素也是其客观结构的要素。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19 17:02因为,客观物质环境影响或制约着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行政体制的选择、组织的建立、机构的设置、人事的状况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体系的客观物质环境的状况。行政学在研究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系统中,形成了关于行政人员、行政组织、行政机构设置以及公务员制度的理论,并且包含着相应的行政体系得以运行的物质的和财政的保障条件和方式。行政体系的主观结构是指行政权力、行政法律、行政政策和行政管理方法等属于精神形态的主观要素构成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它是行政体系的主观形式。在广义上,也应包括占统治地位的政治观念、思想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结构等因素。当然,行政权力是一种客观力量,但在本质上是行政客体的主观认同。所以,它是以组织权威的形式出现的。行政法律和政策,是客观的社会关系的反映,是统治意志及其观念的形式化。行政管理方法是对行政管理客观规律的认识,是前人经验的凝结。与客观结构系统相比,行政体系的主观结构系统具有系统整体的相对灵活性和变动性。由于与具体的行政关系、行政行为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因而,行政关系、行政行为的状况会不断地反映到行政主观结构系统上来。一般情况下,行政主观结构系统是在保持自身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对行政关系、行政行为加以调整。但是,现实社会生活的千变万化总是不断地向既定的行政关系、行政行为提出挑战,要求它们不断地通过变更而适应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提出改变行政体系主观结构方式的要求。因而,行政主观结构系统拥有积极的、活跃的不稳定结构,行政体系的变化、发展总是首先表现为其主观结构系统的变动。当然,行政体系的变化往往直接地表现为国家统治阶层顺应社会生活经济结构的要求而采取的自觉行动。所以,通过对行政体系主观结构系统的研究,可以准确地把握行政体系的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的实现状况,可以较好地认识和处理行政与其政治和文化生态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行政改革和发展的动力所在,并为行政改革作出切合实际的方案设计。行政体系的价值结构主要是指行政组织、行政人员或公务员的行政意志、行政义务、行政责任和行政人格等基本要素所构成的深藏于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系统和主观结构系统之中的调节系统。因为这些因素是隐藏在各种行政关系和行政行为之中的,并每时每刻地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发现行政体系的价值结构系统并加以深入的研究,可以为行政道德的建设和充分调动行政系统中人的积极性找到现实的出路。既然行政学是研究政府管理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科学,那么,在这个前提下,行政学对行政体系的研究是从属于效率和公平的目标的。如果行政学仅仅停留在对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和主观结构的把握上,那么这种行政学必然是属于效率中心主义的范畴的。但是,一旦行政学努力在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和主观结构的背后去发现其价值结构,那么,行政学就会把它的效率目标与公平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对行政体系的价值结构的研究,并把研究成果运用于行政体系的设计上,就会较好地解决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从而把人类行政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参考文献】[1] 威尔逊.行政之研究[A].彭和平.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C].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2] 古德诺.政治与行政[M].北京:华夏出版社。我的回答可以吗?如果可以就采纳吧,谢谢
政治学方面的论文题目很多呀,比如说与你专业相关的,旅游产业发展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又如,我们最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上,政府的监管责任失效及其原因分析都可以的。
当代中国发展之道 一 删的文明与我们的传统篇享差三妻蓦 道 , 在中国文化与哲学中有多义,分别对于中国文化,法国启蒙运动的大师们曾为 为:本原 、 法则、方向、方法、真理、规律。探索此充满热情。伏尔泰称赞中国是“举世最优 当代中国发展之道 , 国人的共识是30年来的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 思想解放和市场经济成就了A'fr-~的一代伟国家”。狄德罗则在法国《百科全书>的《中国> 业。而当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分析便会发条目中,赞美“中国民族,其历史悠久,文化、 现:在中国崛起的背后,其实还有更为深刻和艺术、智慧、政治、哲学的趣味,无不在所有民 广阔的文化与精神因素。族之上”。 当代中国虽然属于发展中国家 , 但她其中国长达两干多年的封建社会所带来的 实并不是从“一穷二白”中崛起的,她更不是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社会稳定的局面,一直 一个新兴的暴发户。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经康乾盛世,维持到乾隆末年。其时,中国 史使她底蕴深厚,中国文明之所以能够与其的经济总量仍占世界的第一位,人口占世界 他文明古国相继生发,并且在漫长的岁月里1/3,对外贸易长期出超。由于中国所处的独 超稳定地发展,终于成为古老文明中硕果仅特地理位置以及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长期 存者 , 其决定因素在于中国文明和中国文化以来一直是东亚国家和民族中最先进的,文 本身。无论是与人类文明兴起时的古巴比伦 、 明发展程度在所知世界范围内无可匹敌,古 古埃及 、 古希腊、古印度相比,还是与后来的代中国人的自我中心意识特别强烈,形成了 罗马甚至近代的西文明相比 , 中国文化与完整系统的“华夷”观念及与之相关联的一整 文明一直以其独特的方式发展着,这就不难套处理自己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方式和准则。 理解为什么在17 、 18世纪以前中国曾经是世然而,此时,以英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却正面临 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当世界上其他古文着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工业革命。18世纪中 明相继衰亡以后,她却生生不息。那么,这个叶,从英国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工 从未断续 、 硕果仅存的文明的灵魂又是什么业化革命浪潮,资本主义的工业化浪潮使工 呢?业生产进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创造了人类 历史上,中外文化之交流,可以上溯到东历史上空前的繁荣。这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 汉末年的佛学传入中国,而西方和中国的直宣言》中所说:资本主义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 接接触,则大概要到唐宋时期。其时,无论是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 学术文化,还是经济贸易,中国都要比西方世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界发达得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们曾中国自被迫开启了国门,一直到艰苦卓 经对中国文化心向往之,侣世纪的欧洲人喜绝的八年抗战,最终“唤醒了酣睡的巨人“,所 欢中国的东西成为一种时尚,他们不仅对合谓近代的救亡与启蒙的主题即由此而生。本 乎理性的儒家伦理道德和政府的开明专制制来,一个民族和国家在一个短暂时期的落后, 度加以理想化,而且还狂热地喜爱中国的艺是极为正常的事情。但是,我们还是要感谢 术风格,喜爱中国建筑、瓷器、家具和装饰的“五四”时代,就像我们今天感恩于改革开放 风格。所以,就学术文化而言,在18世纪以3O年的伟大实践一样,因为正是“五四”首先将古老的中国引入了现代。 “五四”是中国学术与文化史上空前 的大时代,她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干多年的 儒家传统,并使其成了博物馆的陈列品: 她开创了现代中国的多元学术与文化时 代,重新估计一切价值:她将马克思主义 引进到中国,创造性地同中国文化与革命 相结合:她促成中国学术文化的现代转型, 最终使中国摆脱了近二个世纪的沉沦与 屈辱,重新昂首走向了世界的前列。首先, 正是“五四”的~代思想领袖和知识精英 将“民主、科学、自由、人权、法制”等人类 的基本价值传播到了中国,他们是那个时 代中国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他们伟大的 思想和不懈的努力使古老的中国走出了 泥潭;其次,代表当时人类先进文化的西 学的输入,特别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各 个学科的建立,使中国文化从更加深厚和 广阔的思想资源中吸取了人类精神的养 料,在传统几乎断裂时重新获得了新生。 二、我们的时代与我们的事业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着人类历史上从 未有过的巨变,一个在30年前经济濒临 崩溃的大国迅速崛起,成为举世瞩目的焦 点。如果说,20世纪曾经是美国梦的世纪, 那么21世纪将是造就“中国梦”的世纪, 人们不分种族、性别、信仰,只要你努力奋 斗,在你的晚年都能够实现你的梦想,过 上幸福、安逸的生活。 对于“中国梦”以及中国的世界意义, 早在1975年,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即有 先见之明。面对当时还是贫穷落后的中 国,他说:“中国今后在地球人类社会中将 要起什么作用呢?……我所预见的和平统 一 ,一 定是以地理和文化主轴为中心,不 断结晶扩大起来的。我预感到这个主轴不 在美国、欧洲和苏联,而是在东亚。”在汤 因比看来,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 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 上、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 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 的成功经验。中国人和东亚各民族合作, 在被人们认为是不可缺少和不可避免的 人类统一的过程中,可能要发挥主导作 用,其理由就在这里。 中国的发展之道之所以是和平的发 展,乃是由其文化、文明的本性与特性所 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当代全 中国人的事业,她的横空出世,既是中国 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社会主义思想 与实践的继承,更是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 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理想与当代中国的 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成果,她蕴涵了中国五 千年伟大文明的智慧,也凝聚了当代中国 共产党人的全球眼光和世界胸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体现 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发展历史,即找到了 一 个符合中国发展的理论和中国发展的 道路:这个“中国之道”的价值目标是马克 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学说。 三、我们的困难与我们的未来 尽管当代中国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恢复了中华民族以往的光荣,但是我们仍 然有太多的困难与问题。这其中有些是发 展的不足,如资源的禀赋、技术的落后;有 些是发展的不当,如环境污染、人口失控; 还有更多的则是我们认识的不够。 与GDP等经济发展的硬指标相比, 我们还需要提升文化软实力。我们对市场 经济不足的方面缺乏深刻的认识,一个时 期内过分地强调GDP的增长而轻视了精 神家园的建设,忽视了文化与道德的意义 与价值。尤其是贫富分化和严重腐败,足 专家讲坛I2009.髹11隶TIo 以对我们的事业构成威胁。发达国家的历 史表明,市场经济并不完全能够自发地形 成公平与正义,这既要完备的制度建设和 相当的监督机制的形成,也需要必要的意 识形态批判。 与当代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所引发的 社会各阶层的分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急 剧变化相比,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还 有相当的发展空间,科学发展观提出“以 人为本”以及党的十七大将人民民主提升 到“社会主义的生命”的高度,深刻表明了 社会主义越发展、民主越发展的道理。 与国力的逐年大幅增长相比,我国国 民收入的增长幅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藏 富于民、国强民富、共同富裕是我们事业 的目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 不是社会主义。 就不断出现的腐败案件和我们的反 腐败政策而言,我们在体制和机制方面还 有更多的工作要做,“没有监督的权力必 然产生腐败”,在体制、机制和舆论监督方 面着手,同时要依靠教育和道德的力量。 腐败对于我们事业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 毒瘤,关系到我们事业的成败。 与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状况相比 较,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更需要与时俱 进。必须强化意识形态的文化功能。变硬 诉求为软诉求,变传统诉求为现代诉求, 变概念性诉求为人格诉求。当代中国,已 经进入到一个各种文化与社会思潮相互 激荡的大时代,如何重建理想信念和与时 代生活相适应的精神世界、特别是当代中 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建构;如何体现全 民族的共识,凝聚全民族的理想,从世界 优秀文明和中国古代传统资源中撷取精 华,以引领我们走向一个更加伟大的时 代,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全新课题。 对于未来的中国来说,一方面,以和 平发展与和谐世界的理念影响世界,成为 多元世界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另一方 面,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这本身就是中 国对未来世界的特殊与杰出的贡献。满意请采纳
改革开放 政治小论文 1500字如下: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是从100多年以前开始的。1840年以后,中国就开始了这一艰难的历程。但是,一直到1978年以前,都还只是为现代化提供某些条件和基础,而没有真正走上现代化的道路。中国真正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则是从1978年以后开始的。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国家、多元文化、开放社会。而中国在1978年以前的情况则与此完全相反,是计划经济、权威政治、人治国家、单一文化、封闭社会。因此向现代化的转变对于中国来说是一种根本性的转变。这一转变过程先后在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中逐渐地展开,从而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和继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弄清楚这些变化的状况及其发展的脉络,对于今后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如何走得更好,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这个过程是从经济生活中开始的,尤其是从经济生活的最深刻的层次即社会利益结构的大变动开始的。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结构以1978年为界限,前后形成了巨大的差别。关于这个问题,我曾在许多文章中做过阐述,这里可以简单地说一说。在1978年以前的30年间,中国的社会利益结构是一种整体性的利益结构。这个利益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个体利益绝对地服从整体的利益,同时,个体之间在国家的控制与调节之下,实现平均化。而整体利益实际上是由几个大的板块构成的,即: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政府官员等。所谓利益的平均化则是在各个板块内部实现的。在这种利益结构中,国家所有制以及从属于国家所有制的集体所有制构成了人们追求利益的唯一源泉,离开了这个唯一的利益源泉,人们就会丧失一切利益,从而失去生存的条件。为了维持这个整体性的利益结构,国家运用经济的、行政的和意识形态的力量和手段对个人利益进行压制,使人们逐渐忘掉了个人利益,从而使社会处于失去动力的状态。再加上文革的破坏,便使国民经济衰落到崩溃的边缘。这便是改革开放的根本动因。因而,改革开放以后的首先也是最大的变革就是社会利益关系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从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出现开始的: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发展起来以后,中央的政策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即允许在公有制之外的多种所有制的存在。这样便造成了利益源泉的多元化,使人们有可能摆脱公有制的束缚而到体制外去追求利益。同时,原有的对个人利益的压抑政策也开始松动了。这样,就在人们的观念上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即人们的利益意识开始觉醒。与此同时,原有的整体性的利益结构便崩解成无数个小碎片,造成了社会利益单元的个体化。也就是说,,社会利益结构从几个板块构成的整体性结构变成了原子结构。从而使个人利益问题被提上日程,使得个人利益的追求变成合理、合法的事情了。而当长期被压抑的利益意识一旦觉醒,就如洪水决堤一样产生了普遍而强烈的利益饥渴现象。人们开始如饥似渴地追求利益,而且这种追求向各个领域中迅速展开,形成一股巨大的浪潮。正是这股浪潮便给整个经济生活以及整个社会生活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和动力。改革开放20年来我们的一切成就,特别是经济方面的巨大而迅速的发展,都是靠这种活力和动力的支撑才取得的。这是主流的一面。
政治是牵动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并支配其行为的社会力量。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400字政治小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最近一段时间,出现了一个社会现象,或者说是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的一个现象——“钓鱼”执法。
“钓鱼”执法,英美叫执法圈套,这是英美法系的专门概念。从法理上分析,这种行为指的是当事人原本没有违法意图,在执法人员的引诱之下,才从事了违法活动。而在近期,在我国部分城市,却主要体现在交通方面。具体表现为:一位由执法部门派出的“钩子”,“发生了紧急状况”,向私家车主“求助”。车主动了恻隐之心将其搭载。孰不知落入了一个圈套,因为不远处的执法人员,按照所谓的证据,将其定为“非法营运”。然后“依法处置”,罚款。这位车主自然是百口莫辩,除了“乖乖受罚”,哪有半点回手之力?这样的执法方式固然荒谬。然而在我国的部分城市,却有许多这样的案例。
如在上海,一位私家车主在上班途中,因路人“胃疼”,动了恻隐之心搭其上路。结果,搭客拔了他的车钥匙,车外七八个身着制服的人将他拖出,还把他双手反扣,卡住脖子,搜去驾驶证和行驶证。对方告诉这位车主,他们市城市交通执法大队的执法人员,要他交钱才能拿回车。在各种压力下,最后这位车主交了一万元才取回车
同样是在上海,另一位车主也是动了恻隐之心,却引来“非法运营”的横祸。尽管他采用了“断指”的方式想要证明自己的清白,却也只是徒劳。
庆幸的是,最后他们一个采取诉讼的方式,一个采取向政府求助的方式,让法律还给了他们一个公道。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执法者找出了诸多的理由以示执法的正当性,但却掩盖不了实质上程序上的违法性,以及背后的利益驱动。回顾类似行为造成的结果,发现在鱼钩上晃荡着的除了当事人,还有更大的鱼——那就是法律,道德和人们的善良之心。
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生活在法治国家里,人人都要和政府部门打交道。政府能否自觉的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影响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能否顺利实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是国家的公共管理活动依法进行,符合法律的规定。然而在“钓鱼”执法过程中,执法者却变成了违法者,引诱守法者违法。这让社会对法律产生强烈的质疑。而执法者的做法所影响的也不仅是这一部门的形象,更影响了法律的形象。动摇了人们心中的法制观念和信心。行政执法中的“钓鱼”行为,不但会让公众在守法与违法的困惑之中,模糊守法与违法之间的界限,更是对道德釜底抽薪般的打击。
但是为何会有“钓鱼”执法的产生,其主要原因或许就是因为执法经济。
1996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虽然有这样的规定,“任何行政部门都没有权利私自处理罚没款,都要上交国库”,但各地财政一般会按40%到50%的比例将罚没款返还给行政执法部门,有关部门再按照四六或五五的比例返还给各分支机构,此办法被俗称为“两次五五分成”。这就等于是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与个人联手设套盘剥司机。
从这个利益链条中,我们看到,利益的始端和源头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不给交通执法部门经费或所给经费很少,不足以维持部门生存,而是寄望于其创收;中端是执法部门,执法单位创收多少与单位和领导的绩效考核挂钩,创收得越多,单位提成和政府财政返回得就越多,领导和员工的奖金、福利等也就越多;末端是执法人员,单位又将创收任务分解给每一个执法人员,并与个人奖金、福利、考核、提职加薪等挂钩。这样就在地方政府、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之间结成了一个公权力与私利错位纠缠的利益共同体,共同体及其成员的目标是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而且现在执法部门法治意淡薄,特权思想严重,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由于利益的驱动,更不把法律当回事,以致以罚代法屡禁不止。“钓鱼”执法则成了执法经济作用下的必然产物。
在执法经济的利益驱动下,“钓鱼执法”呈不断向社会扩充“执法力量”之势,提成机制让有关部门公然在社会上“招聘”大量“钩子”,也就是所谓的“协查员”乃至“有正义感的社会人士”。他们败坏了“正义”和“正义感”的名声,使社会诞生出大量不从事生产性、创造性劳动的寄生虫,也使法律、公权力的公信陷于崩溃的危险边缘。
当“钓鱼”成为常态,社会的信任危机也自然会加重,互助友爱的美德将在“钓鱼”中失去生存的土壤。 执法者的“钓鱼”,守法者固然是那条鱼,法律、道德也同样是那条鱼。
“本车拒绝一切搭载求助,临盆产妇、车祸、中风、触电、溺水都不关我事,尤其是胃疼的!”这句话是最近在网上流传的一句“最牛私家车标语”。当然这无疑是网民们针对“钓鱼”执法的黑色幽默。但是这或许成为了私家车主面对“钓鱼”执法的无奈之举。不过,如果这样的标语出现在每一台私家车上,是否就表示,社会公德每况愈下,人们的善良,同情,友爱之心被迫穿上了重重自我保护的外衣,使那些社会上的弱者再也得不到人们的同情和帮助。那么我国的民族精神中的“团结互助”,又该如后得到弘扬,得到发展。而这种情况还有可能随时随地陷公民于危险与不安,甚至生命都得不到保障的境地!
“钓鱼”执法对这个社会的影响,对人们法制观念的影响,实在太大。我们每一位公民,都应该思索,面对这一切,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如何把“钓鱼”斩草除根。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根据十六大的决策,在认真试点总结的基础上,对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了部署。这是全面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基础工程,也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根本保证。为了开展好这一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教育活动,必须进一步学习和实践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的集中教育活动
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坚持加强党的建设,开展党员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条成功经验,是保证党领导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已经开展过三次成规模的集中教育活动。一次是在改革开放后不久,我们党进行了一次党内整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一步把全党的思想统一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上来。一次是在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以后,为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教育干部始终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一致、增强在复杂形势下承受和抵御各种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密切联系群众,从1998年底到2000年底在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中深入进行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第三次是在全国农村开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这些集中性教育活动都取得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进党的事业的显著成效。
这次由党的十六大作出决定、十六届四中全会进行部署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来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以后,第一次在全党开展的集中性教育活动。同前三次集中教育活动相比,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二是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基本要求。显而易见,这是进入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的马克思主义的自我教育活动。
坚持党的先进性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
党的十六大强调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全党同志要牢牢把握这个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这个论断明确地告诉我们,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围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进程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先进性。这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为什么要强调坚持党的先进性呢?
首先,党的先进性是党的性质的集中体现。我们党从来就是一个由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先进部队。根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党章对党的性质作了进一步表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个表述,首先重申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新世纪,不论形势发生什么变化,包括广大知识分子在内的中国工人阶级,仍然是与中国先进生产力联系在一起的先进的阶级。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对此不能有丝毫含糊和动摇。
同时,我们党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我们党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共同目标;我们党从来就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而且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的特点和优势。因此,从党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看,把党的先锋队性质由“一个先锋队”表述为“两个先锋队”,符合执政后的党情,符合时代要求,也有利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可以说,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先锋队性质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新的丰富与发展。
坚持党的先进性,是由党的“先锋队”性质决定的。“先锋队”是列宁建党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列宁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不仅仅是工人政党,而且指导思想必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干部是一批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职业革命家,党员队伍是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其他阶级、阶层的成员要成为党员,首先要用工人阶级世界观即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自觉地为党的纲领和路线而奋斗,成为具有工人阶级觉悟的先进分子。所以,强调“先锋队”也就是强调先进性。先进性和阶级性都是坚持党的先锋队性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党性质的鲜明体现。
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党的先进性从来都是同党在各个时期的具体历史任务相联系的,而不是抽象的;从来都是在不断发展的实践中体现出来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建党时这个党是先进的,并不是以后就永远是先进的。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个论断,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又是对我们党的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因此,党只有紧跟时代发展的进步潮流,根据不同时期人民的利益要求,制定正确的理论、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
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两点:一是不能空谈党的先进性,而要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在党的模范行为上。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面前,党的先进性无疑应当包含新的时代要求,要同先进的执政理念、执政能力相联系,同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相联系。这也就是十六大报告指出的:“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党的先进性的要义。否则,党的先进性就无从谈起,党的执政地位也就无从巩固。
二是不能满足于党在历史上取得的辉煌,而要在与时俱进中体现党的先进性。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因此,党要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三个代表”,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就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做到永不自满,永不懈怠。
考察政党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并非任何政党都能做到这一点。在一个时期里也许可以做到,但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却不容易。如一些国家的工人阶级政党过去无疑是先进的,但是后来落后了,因循守旧,思想僵化,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结果被人民所抛弃。实践证明,任何政党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才能“适者生存”。所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抓住坚持与时俱进这个关键,不断开拓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样,党才能始终站在时代潮流前列,立于不败之地。
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必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保持先进性,至少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做到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和中央领导集体能够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二是各级党组织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和充满活力的制度机制。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正确了,干部是一个决定性因素。有没有一个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这是一个重要问题。与此相联系的是有没有一个制度保障,有没有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制度机制。三是广大党员能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仅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普通党员也要保持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和重要基础。离开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先进性就无从谈起。
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广大党员怎样才能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呢?我认为至少要坚持做到:
第一,要树立党员意识、执政为民意识。
每一个党员干部,尤其是在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工作的干部,一定要树立执政为民意识,即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的意识。要认识到我们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能把权力变成私人权利,甚至以权谋私。有了执政意识,才能自觉提高执政能力。对于每一个共产党员来讲,都要有党员意识。要深刻理解共产党员是一个崇高的称号。这个称号凝聚了无数革命先烈作出巨大牺牲所赋予的理想,反映了我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也是对我们每一个党员的思想和行动提出的明确规范。牢记党员要求,履行党员义务,享有党员权利,就是党员意识。必须时刻牢记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树立党员意识,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中是个最普遍、最基本的要求,广大党员必须自觉增强党员意识,才能保持共产党员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第二,要保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增强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觉性。
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体现和运用。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人,必须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特别是我们正处在一个历史大转折的年代,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如果我们思想僵化,固步自封,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那就谈不上保持先进性。所以对每一个同志来讲,就是要坚持实践标准,尊重实际,尊重规律,把我们的思想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真正自觉地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一致。为此,我们只有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才能在人民群众中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
第三,要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觉悟和本领,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好事。
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都特别强调,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一名党员,要认真贯彻党的宗旨,一要有为人民服务的觉悟和精神,二要有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本领。为人民服务要有真本事,要增强党员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驾驭工作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能力。
随着我国进入“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的新阶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特别注重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上的实际问题,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想方设法带领困难群众解困致富。同时,生产生活困难的党员也要顾全大局,积极进取,学习新本领,实现再就业,努力在新的岗位上建功立业。
第四,要具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的宽广胸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志存高远,心底无私,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应有的精神境界。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成就,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十分珍惜党的团结统一,始终坚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面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形成了新的利益关系、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复杂多变的状况,共产党员要以宽广的胸怀,正确处理同志间、不同阶层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和认识差异。有不同认识、不同做法,只要不涉及原则问题,都应该相互谅解和理解,努力防止和克服各种破坏团结的现象。同时还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勤劳致富、扶贫济困、团结互助的良好风尚,帮助困难群体,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五,加强道德修养和自律意识,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在当今多样、多元、多变的社会生活面前,共产党员作为社会的一员,必然面临着各种消极影响和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只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慎独意识和自律精神,自重、自醒、自警、自励,模范地遵纪守法,把党纪国法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才能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作风、生活作风的侵蚀,经受住严峻考验,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对于党组织来说,要积极探索党员管理工作新机制和新方法,使广大党员得到有效的教育和监督,从而做到忠实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保持先进性。
对于这个论文来说的话,可以从许多方面就行讲解。
论文的题目是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是提纲挈领的综述概要。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英国文学 毕业 论文题目大全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英国文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一) 1. 《浮士德》的善恶冲突论 2. 论《浮士德》思想体系的矛盾 3. 论卢梭《忏悔录》的自审意识与超俗意识 4. 济慈及其《夜莺颂》的美学魅力 5. 欧洲社会的讽刺画卷——《唐璜》浅析 6. 论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7. 《巴黎圣母院》中的美丑对照原则 8. 论《红与黑》中于连的形象 9. 论司汤达小说心理描写的艺术 10. 司汤达在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 11. 成功与幻灭——拉斯蒂涅(《高老头》)与吕西安(《红与白》)之比较 12. 巴尔扎克小说的现代 文化 意蕴 13. 论《包法利夫人》 14. 19世纪英国女小说家研究 15. 《傲慢与偏见》的戏剧叙述 16. 夏洛蒂·勃朗笔下的女性形象系统 17. 《呼啸山庄》的叙述技巧与结构艺术 18. 试析《简·爱》和《呼啸山庄》的情感模式 19. 《呼啸山庄》与《金锁记》情感世界之比较 20. 梅里美中短篇小说的艺术魅力 21. 《茶花女》的悲剧艺术 英国文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二) 1. 茶花女与杜十娘比较 2. 从蒙太里尼形象看《牛虻》的反宗教主题 3. 论哈代小说中的新女性形象 4. 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艺术风格之比较 5. 论威尔斯的科学幻想小说 6. 论《恶之花》的历史地位与意义 7. 略论马克·吐温的艺术风格 8. 易卜生《玩偶之家》娜拉形象 9. 易卜生有肖伯纳的“社会问题剧”的异同论 10. 19世纪俄国文学中“多余人”的形象 11. 俄罗斯文学中的妇女形象 12. 果戈理《死魂灵》的讽刺艺术 13. 屠格涅夫笔下的女性形象 14. 屠格涅夫的抒情手法 15. 屠格涅夫与郁达夫比较研究 16.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 17. 谈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景物描写 18.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现代派文学 19. “现代性”历史文化语境中的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 英国文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三) 1. 古希腊神话 传说 中的文化精神 2. 英雄符码及其解构——荷马史诗主要史诗主要形象论析 3. 论《俄狄浦斯王》的冲突艺术美 4. 论《美狄亚》在戏剧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5. 从古希腊到18世纪西方文学中人的观念 6. 《埃涅阿斯纪》主题的原型意义 7. 试论__伦理在西方文学中的演变 8. 但丁与__文化 9. 哥特式小说的原理与发展 10. 中国武侠小说与骑士文学的比较 11. 《堂吉诃德》的多重意义 12. 论流浪汉小说的艺术特征 13. 试论《威尼斯商人》的冲突艺术 14. 《奥瑟罗》悲剧冲突艺术 15. 论《李尔王》的人文主义思想 16. 论《亨利四世》中的福斯塔夫形象 17. 《罗密欧与朱丽叶》与《西厢记》抒情艺术之比较 18. 试论莎士比亚喜剧风格 19. 莎士比亚悲剧风格的特殊性及其历史意义 20. 论《汤姆·琼斯》人物刻画的美学原则
哈哈 写这方面的论文要以小见大,不可把题目写得太大,写就像题目 :论中国文化 ,我们要写的东西太多了,那样就不可能写好,总是泛泛而谈! 所以你要以小见大,从英美社会的一个角度来洞悉他们社会的文化氛围和生活思想!其实一个社会的文化从一些小的事件或是现象就可见一斑,关键在于你的分析和联系,我们要从它的历史,发展,还有社会变革等各个方面来分析联系,那样你要做的的准备就会很多了,看好多资料,分析记录。。。。 所要阐述的观点也会深刻,写起来就是文思泉涌!所以在题目的确定上你要从你的论文表达的思想观点来提炼,反映你所要最终表达的思想! 别人是不好随意给你下题目的,当然如果你要写的是交任务的东西那就逃简单了!哈哈! 英美同属西方有许多共同点,其实不同的地方还是很多的,英国是是一个有由几个主要民族组成的有历史的白人岛国,看看《勇敢的心》就会有感想的,思想比较保守,各民族归属感比较强,他们的足球队都是分各地区参加世界比赛的,如英格兰 苏格兰 威尔斯等,而美国是多人种多 民族国家,所以更加的开放,思想追求自由 个人,以自我为中心,所以他们不同的地方还是很多的!一时半刻难说完啊,打得累了!自己去研究吧! 就我自己而言,比较喜欢英国生活方式一点! 自己定吧 ,有疑问再问 哈哈!
yrk5ykio7o8o
英语 文化 论文的题目是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即 毕业 论文写作第一步,题目是论文的眼睛 ,是一篇 文章 写作的关键。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英语专业文化类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英语专业文化类毕业论文题目(一) 1. 浅析 议论文 语篇衔接词 2.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形成与幻灭 3. 圆满的精神之旅——重新解读李尔王的一生 4. 商务谈判中模糊限制语的分析 5. 后殖民女性主义在《喜福会》中的体现 6. 论《卡斯特桥市长》的自然主义特色 7. 中西方茶文化比较 8. 隐喻在 商务英语 中的应用及翻译 9. 惠普公司和联想公司 企业文化 对比研究 10. 网络聊天室中网络语言的词汇构成特征 11. 迈克尔·翁达杰《英国病人》中的后殖民主义 12.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中美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对比分析 13. 从文化的角度探讨英谚的翻译 14. 以黑人女性主义解析《日常用品》 15. 言语行为理论在公示语中的应用 英语专业文化类毕业论文题目(二) 1. 探究IBM公司的企业文化:基于其网站内容的文本分析 2. 在中英文化背景下对隐喻的理解 3. 浅析汤姆·索亚性格特征 4. 交际教学法在中国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5. 浅析商品 说明书 的翻译 6. 从电影《花木兰》中看中美文化的嫁接 7. 从语言文化差异视角看英汉幽默翻译 8. 冰山下的真相——运用冰山原则分析海明威的《五万大洋》 9.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及谈判策略的选择 10. 美国 广告 语中的文化价值观探析 11. 论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12. 简述现代英语流行语 13. 从《毕业生》看美国六十年代的反文化运动 14. 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及语言策略 15. 浅析论英国工会在战后英国政治重建中的角色定位及其政治文化内涵 16. 新闻委婉语语用功能分析 英语专业文化类毕业论文题目(三) 1. 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语音及拼写之差异 2. 英汉词汇中色彩词的语义 3. 来源于地名的英语词汇的隐喻映射 4. 临沂方言对英语辅音音素发音的负迁移及方式 5. 汉英文字发音特点对比 6. 关联认知语境对话语标记语的解释 7. 英语重音看汉腔英语 8. 浅析中美反倾销法律及实践的差异 9. 中美 家庭 教育 的差异 10. 中美版权侵权行为结构的差异 11. 略论中美日韩学前情感教育之民族差异 12. 谈中美两国地学本科高等教育的几点差异 13. 贸易统计差异与中美贸易平衡问题 14. 中美刑法因果关系的差异 15. 略论中美日韩学前情感教育之民族差异 16.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猜你喜欢: 1. 英语系文化类毕业论文 2.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3. 英语语言学论文题目参考大全 4.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文化 5. 翻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6. 英语专业论文范文
如何看待网络网络的功能是很强大的。如果没有了网络许多机构都会像没有能源的机器一样——停止工作。例如:我们的手机,没有了网络信号就不能与外界沟通;我们的银行,没有实现网络连接,就不可能实现人在他乡却可以凭着一张信用卡直接存取款的方便;我们的教育,没有网络就不会有远程教育的出现;新兴的网上交易,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称心如意的东西;我们还可以上网看电视、电影、新闻等等,过去的现在的都可以一目了然;我们还可以参加一些论坛,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习别人的知识......无可否定这都是网络的功劳。在人类发展史上,电子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已有一段相当长的历史。但是,以计算机为载体的互联网,不知从何时开始,悄悄地进入、并且融入我们的生活。现代的社会发展,对于互联网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依赖程度。网络,给信息带来了强大而有力的传播途径,并且大大缩短了信息发布和接收的时间,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自从网络开始慢慢普及,各大公司纷纷在网上建立自己的网页和网站,介绍公司的情况、宣传公司的产品。更多的公司已经在网上公开征集订单,更好地推销自己的产品。类似的网站越开越多,许多不同种类的网上商城开业,并且标榜自己的产品比平常到市场中购买更便宜更合算。顷刻之间,信息在上网一族之间广泛地传播开来,致使供给和需求的信息得到充分交流。人们只要在网上输入自己想要的商品,搜索一下,大篇幅的供应商资料就会呈现眼前,而供应商也可以籍着网络的资料,查询哪些消费者对于自己的商品有最大的消费能力,统计数据,以便更好地针对性地宣传。足不出户,人们就可以在网上达成交易,大大促进了市场的供求两旺的局面。在信息产业高度发展,并且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今天。网络成了最好的传播媒体。对于学生来说,许多大型的考试报名和分数查询,都可以在网上进行,而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打永远繁忙而且昂贵的声讯电话去查询。近两年来,国家的统一公务员考试也在网络上公布详情,考生们只要打开所在地区的招考网页,招聘部门、招考人数、职位、要求等一系列详细情况就一目了然。连同报考需要带备的资料和报名地点也明确地在网上显示,使考生们能非常方便、非常容易地了解情况。对于发布信息的单位来说,不再需要逐个地点逐个地点派遣人员去宣传;对于想知道情况的考生来说,也不必千里迢迢、奔波劳碌地去到指定地点索取招生简章、了解招生情况,两方面都从网络信息的传播中获益匪浅。网络,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大大拉近。众所周知,网络上的游戏在不断发展壮大,游戏类别也越来越多。就拿我们最常接触的OICQ为例。许多朋友之间因为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没有办法常常在现实联系。QQ就为处于这些情况的朋友提供了良好的联络途径。在QQ中,不但可以和老朋友联络,还可以认识许多新朋友。在短短的聊天和沟通中,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拉近。在其他不同的网络游戏中,人们也可以通过游戏中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相识相知,成为肝胆相照的好朋友。人们也可以通过E-mail在网上进行书信来往,互相告知安好。在SARS横行的最近两个月,各地区疫情不一。在疫情严重的香港和北京,就有为数繁多的中小学生停课。在学生停课期间,教育部门就是利用网络在网上开办“空中教室”,为学生们提供基本的学术问题解答和习题演练,使得学生们在家也能如常学习,并且学习方式的新颖更加吸引学生们的注意、更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类似的远程教育在许多其他教学中也有应用。像我们现在大四的学习中,因为有部分同学已经出去参加工作,不能回校参加剩余课程的学习。但是无论在校上课还是在外工作,都必须进行毕业考试。老师为了方便缺课的同学,就把笔记放在网上,让同学们易于自学。不但是教育和学习,贸易会议等也可以在网上进行。“net meetting”一词在网络上广泛流行起来。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商家、公司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网络会议,协调和讨论商业上的重要问题,省却了召集与会人员、商定会议时间、地点一系列繁琐的程序步骤,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网络给我们带来种种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弊端。网络却像一把双刃剑,它既有好的方面又有不好的方面。随着网络的发展,很多有关网络道德问题也随之出现,其中包括反动、色情、病毒、盗版、犯罪等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呢?这是一个值得认真考虑的问题。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却不到位,或者可以说是经验不足,这样就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首先,网络的迅速发展,给不法商人带来了可钻的空子。不少的色情、暴力、赌博等不良网站应运而生。这些不法商人为了牟取暴利,不顾网站的信息对于青少年的思想健康有多大的危害性,不断在网站上传播色情暴利信息。更有甚者制造不同的色情小电影,要求浏览者先付款后浏览。除了色情暴利网站,还有一些网站在里面设置了电话的收费系统,一旦浏览者打开其网页浏览,就会被收取及其昂贵不合理的长途电话费用,令浏览者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网络上还有许多介绍工作、征友、征婚的中介网站,但是其中也不乏人钱财、没有履行义务的网站。网民们如果一不小心,就会踩进这些精心布置的陷阱里。其次,网络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的许多纷争。因为对于网络,政府出台的政策不够完善,所以有许多关于知识产权的问题在源源不断地产生。例如一些文章在网上发布后,被人多次复制、修改,纳为己有后重新发布,严重侵犯了原创作者的版权。但是由于网络的繁复、不确定性,常常找不到抄袭改编的源头。又如我们在网络游戏中所拥有的帐户,有时会被非法盗用,这其实也是一种刑事责任,但是我们却常常因为找不到偷窃者而使事情不了了之。游戏的帐号还是小事,如果被盗的是重要的商业资料,相关的商业机密被泄露,那被盗窃的公司企业就会因此损失严重。如果被盗窃是国家机密,那后果更是不堪设想。整个国家的军事、防御系统有可能遭到极大破坏,甚至要花难以估量的人力物力重新建立关于军事方面的数据。网络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思想上无形的伤害,对于许多网民的健康也造成不可忽视的伤害。在电视上我们就曾经多次看到这样的报道:某某青少年由于上网玩游戏时间过长,造成下身忽然瘫痪、不能动弹,严重的还有休克昏迷的例子。由于电脑对于人体的辐射,如果人长时间地坐在电脑前不活动,就极容易造成种种难以预期的身体上的伤害。最显著的就是对于视力的损害。经数据统计,从事长时间电脑工作的人总体视力是比很少接触电脑的人的视力差很多的。
有很多种,比如说:1、政治在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2、政治的本质3、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研究4、网络发展与政治现代化研究5、政治权力来源研究
网络扩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创新。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摘要】本文初步阐释了在新的科技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在不断普及的过程中,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这种影响具体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
【关键词】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积极作用;消极影响
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也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我们应该乘势而上,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主动权。
一、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作用
大学生是互联网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所以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新的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1、有利于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
互联网图文并茂的形式更为大学生所接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不同于传统教育传播的途径,融影视作品、历史资料、先进人物事迹于互联网,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使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得以内化而具有持久的影响。
2、有利于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互联网的虚拟性使每一个人都可以在网上自由发表言论,可以抱怨、诉苦甚至发泄。这些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却是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把握学生内心世界的极好平台。
3、互联网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个新平台
目前各高校都建有自己的校园网,高校可充分利用这一不同于课堂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利用互联网的生动性、新颖性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二、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消极影响
网络虽然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但难免也会有一些负面影响。
1、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
对于师生关系而言,由于高等学校教育方式正发生某种根本性的变革,学生对新型学习方式的迷恋和对传统授课方式的反感,将使师生关系日益疏远;对学生之间关系而言,由于他们将大量时间用在人机对话上,而疏远了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造成人际情感的逐渐萎缩和淡漠。
2、容易造成大学生理性缺失、道德失衡
在网络中每个人的角色只有自己知道,对于一些人物、事件可以随心所欲地做出评判,即使很荒.唐也只是会遭致一些网上的谴责,在现实中却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和义务。这种言论自由对有丰富思想又急于表达的大学生有很大的诱惑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学生的非理性认识极大地增强。
3、大量的信息污染容易干扰大学生的正常思想
虽然近年来国家已经加大了对网络色情暴力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网络安全和健康已明显改观,但新的网络违法犯罪手段仍层出不穷,信息污染与安全隐患防不胜防。西方国家的一些不良分子利用其技术优势向我国大学生灌输其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
三、抢占网络新阵地,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鉴于网络信息丰富而庞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尤其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错综复杂,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发展对策,进一步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和网络道德教育,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
1、制定网络行为规范,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是要建设有吸引力的思想工作网站。二是提高学生对网络的认识,进行有效引导与教育。三是教会、引导学生自我调节。四是本着“主动出击・把握导向”的原则,认识并尊重当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特征,以“服务学生成才・提升网络素质”为核心,组织和引导大学生文明、有效地使用网络资源,养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2、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优化教育环境
网络环境既要宽松自由,又要规范有序,才能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同时把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点,促进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应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利用网络文化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高雅的审美熏陶。
3、建立新型思政队伍,提高教育者信息素养
在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因为信息素养是网络时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俗话说:打铁先得本身硬。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教育别人,首先要先教育好自己。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者、塑造者,应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要着力培养一支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又能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特点、能够在网络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是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保证。
4、开展网上心理咨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进入信息网络时代,随着网络化程度的普及和提高,部分大学生热衷于“身居斗室,神游世界”的网络生存,较少与社会或他人联系,疏于处理人际关系,容易导致一定的心理障碍与人格畸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积极开展网上咨询,对症下药,做到有的放矢。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避免因网络带来心理和生理问题的影响,培养健全人格,使学生健康成长。网络的交互功能有利于双向沟通,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向大学生提供各方面信息和多种选择方案,让他们在选择中学会思考,既强调了德育的自我教育,也突出了引导塑造功能。通过教育者的启发、指导,使大学生自主地选择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信念。
5、树立网络道德教育观,加强行为监控和管理
高校要建立起网络信息管理的常设机构,制定网络行为准则,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对网上不健康、不文明的内容进行清理。要通过各种途径,增强学生上网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对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做到“防微杜渐”,从而在校园中形成一种健康的网络环境。应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加强行为监控和管理,引导他们自觉地址网络垃圾的侵蚀,做遵纪守法的文明网民,自觉维护网络秩序。
【参考文献】
[1] 吴远,郝文清. 心理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4.
[2] 王文宏,高维钫. 网络文化研究[M].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