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武汉工程大学报录比

发布时间:

武汉工程大学报录比

武汉工程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的录取难度较大,竞争比较激烈。根据历年来的招生情况,一般先行计划录取比例约占专业总人数的20%-30%,普通计划录取比例则大约在20%左右。即便是在招生人数和录取比例上有所调整的情况下,生物工程专业也仍是比其他普通工科理学专业招收门槛较高的专业之一。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向涵盖比较宽泛,包括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生物化学、发酵工程等等,所以录取要求相应也较高,需要学生有扎实的生物、化学等基础学科知识。

武汉工程大学法学学硕报录比需要根据报名人数去看的。例如同一专业,如果一个学校招生4人,有40人报考,另一个学校招生10人,有100人报考,后一种情况更容易些,因为招生人数过少,有个概率在里面,比如复试时黑谁不黑谁,在招生人数少的时候操作的可能性更大,只有招生人数多,公平竞争的可能性更大,有猫腻的可能性更小。

2023湖北研究生招生信息从哪里看?目前湖北各大院校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专业目录、考试内容/参考书目、报考条件与要求将会陆续公布,为了方便各位考生能及时找到相关内容,猎考考研小编发布湖北各大院校2023研究生招生信息汇总类文章,一旦湖北院校2023考研招生信息公布了,将会及时为进行更新汇总,各位考生可以ctrl+D收藏此页面,便于下次能及时进行查看!湖北各大院校2023研究生招生信息(标红为数据有更新)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长江大学武汉工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纺织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湖北师范大学黄冈师范学院湖北文理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湖北美术学院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科技学院湖北医药学院江汉大学三峡大学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经济学院点击预约:2023年考研招生公告/大纲/招生目录预约 报考早知道推荐内容:汇总:各省市考研院校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录比汇总查阅: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各科目考研复习规划&易踏入的误区预约:考研各地区院校推荐&提前预约•匹配院校挑战:23考研《摸底挑战赛》·了解自己的水平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武汉大学历史学报录比

不好说,年份不一样,一般武大的好考些!

8:5。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是湖北省省会,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2022年武大固体力学考研的报录比为8:5;工程力学的报录比为21:9。可见这2个专业录取比例还是比较大的,而且竞争也不是特别激烈。

武汉大学2010历史学考研报录比是5:1,2011中国古代史招5人,推免1人。我认为武大相对好考点。

武大好!!!!!!!!!!!!!!!!!!!!!!!!!!!!!!!!!!!!!!!!!!!!!!!!!!!!!!!!!!!!!!!!!!!!!!!!!!!!!!!!!!!!!!!!!!!!!!!!!!!!!!!!!!!!!!!!!!!!!!!!!!!!!!!!!!!!!!!!!!!!!!!!!!!!!!!!!!!!!!!!!!!!!!!!!!!!!!!!!!!!!!!!!!!!!!!!!!!!!!!!!!!!!!!!!!!!!!!!!!!!!!!!!!!!!!!!!!!!!!!!!!!!!!!!!!!!!!!!!!!!!!!!!!!!!!!!!!!!!!!!!!!!!!!!!!!!!!!!!!!!!!!!!!!!!!!!!!!!!!!!!!!!!!!!!!!!!!!!!!!!!!!!!!!!!!!!!!!!!!!!!!!!!!!!!!!!!!!!!!!!!!!!!!!!!!!!!!!!!!!!!!!!!!!!!!!!!!!!!!!!!!!!!!!!!!!!!!!!!!!!!!!!!!!!!!!!!!!!!!!!!!!!!!!!!!!!!!!!!!!!!!!!!!!!!!!!!!!!!!!!!!!!!!!!!!!!!!!!!!!!!!!!!!!!!!!!!!!!!!!!!!!!!!!!!!!!!!!!!!!!!!!!!!!!!!!!!!!!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不快。武汉理工大学学报属于【月刊】,审稿周期在【1-3个月】左右,具体周期以杂志社公布为准。《武汉理工大学学报》原名为《武汉建材学院学报》(月刊)创刊于1979年,是由武汉理工大学主办的学术刊物,2001年更名为现名。本刊坚持“双百方针”,以促进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宗旨。重点刊登材料科学与工程、资源与环境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能源与动力、汽车工程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他理工科学方面的基础研究与应用论文。读者对象主要是高等院校的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和国内外的科研院所和工矿企业的科技研究人员。《武汉理工大学学报》在国外发行并被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图书馆所藏,作为源头刊物被“EI、CA、AJ、CSA”等国际权威检索机构收录,2002年被选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核心期刊和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2004年被列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2006年被评为中国高校首届精品科技期刊。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材料科学版》(英文)是SCI、EI收录期刊。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核心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08年以前被EI收录,现在EI不收录了。目前不是中文核心期刊。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但不是中文核心期刊。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是中文核心期刊。共有5个相关刊物,中文核心期刊2008版中只能查到《武汉理工大学学报》和《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核心期刊。但最好的期刊是《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材料科学版》(英文)。因为被SCI和EI双收录。

是的学术刊物《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从2004年开始,进入 美国“EI”中国高校学报核心期刊。成为迄今为止进入该核心类的第34家学术刊物。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于1979年创刊,其刊名为《武汉建材学院学报》,由袁润章任主编,1986年更名为《武汉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更名为《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月刊,由周祖德任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是基础理论与应用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武汉理工大学报材料

成考每年在8月份到9月份开始报名,报名入口开放后,考生需要登录各省市区教育考试院网站报名,根据要求填写个人信息、选报志愿学校和专业,那么武汉理工大学成人高考报名材料有哪些?成人高考、成人自考与远程教育和电大一样,都属于成人继续教育。对于已经走上工作岗位,需要通过继续教育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增加工资待遇,以及享有更加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人们来说,武汉理工大学成人高考都是一种很好的途径。成人高考一般在每年八月份报名,届时大家要多关注成人高考报名网站。那么通过成人高考报名网站报考武汉理工大学成人高考,都需要准备哪些东西呢?第一,身份证及复印件。如果身份证丢失,需要到当地派出所开户籍证明,并及时补办身份证,以免耽误考试。第二,学历证明。需出具本人最高学历的原件及复印件。如报考专升本,需提供大专文凭。第三,工作单位证明。报考某些专业,需出具单位证明。如医学专业需要出具对口单位证明。不在户口所在地报考,也需要出具工作单位证明。武汉理工大学简称"武理工",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以材料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两个学科最为著名,多年来为国家培养出大量的科技人才。选择武汉理工大学成人高考,将会助力国家科技事业,为"第一生产力"添砖加瓦。以上就是有关“武汉理工大学成人高考报名材料有哪些?”的相关回答希望以上的介绍对广大武汉理工大学成人高考考生有帮助成人高考考生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欢迎在线咨询客服老师!猎考网招生老师还可以在线为您答疑:武汉理工大学成人高考学历是社会认可度如何?武汉理工大学成人高考报名流程是什么样的?

2022年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报考人数9642人。2022年全国研究生初试报名结束,一志愿报考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的考生首次突破9000人,达9462人,较去年增长2343人,增幅达,远超全国10%左右的平均增幅。

个人情况

一、写在前面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时光飞逝,一年多的备考生活也已经结束。在收到预录取信息的那一刻,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回顾一年多的备考生活,也来分享一下我的备考经验吧。(希望能对有缘看到的人有所帮助 )

我虽然在3月份就开始准备考研,但我在3月份到9月份这么长的时间中,我只学习了英语单词和基础的高数课,我真正开始准备的时间可以算是9月份,而且在这期间我还要补疫情耽误的课程,我还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想告诉大家,不要担心自己得时间不够,只要坚定自己的目标,勇敢往前冲,我们大家都可以的。根据我复习考研的过程我做了一些总结,希望对想报考武汉理工材料院的同学有帮助。

二、院校选择

由于本科专业为材料物理,专业对口于半导体器件行业,功能薄膜材料行业,纳米材料电子器件领域和等离子体技术领域,未来就业相对热门,因此我选择相应的本专业材料考研升学去到武汉理工大学深造。

在学校的专业实力方面,在全国第四轮学科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评估结果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清华大学均评为A+档,并列全国第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所北京地区的985学校,属于热门地区的热门学校,初试专业课相对困难。

复试分数线也相对较高,考研竞争强难度颇大,而位于湖北武汉的武汉理工大学,地理位置也优异,学校属于211大学,同时专业课难度较低,根据往年的考研数据可以观察到分数线较低,考研性价比极高,推荐材料专业的学生报考。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院从2007年就被列为了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材料复合新技术与新材料生态建筑材料、高分子材料与树脂基复合材料、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新能源关键新材料及其应用、智能材料与结构系统、生物医用材料和成型制造及其关键新材料八大领域。

其研究领域在全国都是领先的,其材料学在全国得专业排名都是名列前茅的。虽然它只是个211,因为其在武汉,并且专业的优势,每年报考的人数也是特别多的,每年的竞争也是特别激烈的。现在由于政策的提出,考研招生人数在不断扩招,一般专硕的招生简章上会有340左右的名额,学硕会有370左右的名额,整个材料院招生名额还是很多的,但这是大类,没有进行小方向的细分。

以前复试的人数与录取的人数大概是左右,这样看,进了复试留下的可能性还是挺高的。但今年由于武理把复试的时间推到了4月多,真是太晚了,好多人都等不住了,对自己没有十足把握的都进行了调剂,导致今年参加复试的还没达到它得招生名额,今年参加的全部录取,这种情况下,选择也很重要,但只要自己的实力够强,绝对没问题。但也是要做十足的准备才是更加稳妥的。

三、各科备考经验

数学

对于数学的复习,我全程跟的宇哥,我感觉是他讲课挺有意思,不枯燥而且他的解题技巧很有作用,数学想冲高分的可以考虑。然后张宇的基础课程题量较少,所以我买了一本660基础题。建议可以买一本这个书,不一定都要做完。

因为这本书很多题目都是概念性的,可以帮助对概念的理解。然后数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多做题,且要保持一定的训练量,不要让手生了。我自认为数学复习的还行,可惜最后两个星期忙于背专业课,政治,没有做数学题。很遗憾数学只考了73。

高数课程我看的是武忠祥老师的,现代是看的李永乐老师的课,买的也是他们的配套书,练习的题目我只写完了660,330我由于时间原因基本没做,还有历年的真题和预测卷,预测卷我写了张宇的8套卷和李林的6+4。

因为我的时间很短,复习的科目很多,我在看完武钟祥老师的基础课就开始写660,现代我是先看一遍我以前的课本,然后直接看的李永乐老师的加强课,我是一边看一边刷题的,开始写题的时候真是没有一道题是会的,这时候不会不要紧,大家都是一样的,不会就翻一下书,找到对应的知识点,或者类似的题目,看自己能不能解出来,实在不行可以看一下答案。

大概在660全部做完的时候知识点很多都记住了,而且在看课的时候可以将那些易错点记下来,生僻的解题思路等记下来,在题目中遇到时可以直接翻笔记,节约时间。真题的话2000年以前的其实不用做了,那些参考价值也不高,有时间可以把真题多做几遍,多总结知识点,不能为了做试卷而做。

我们是为了查缺补漏的,这过程一定要做好笔记,自己的薄弱点是什么,想办法克服。做题的质量要高,每天学习数学的时间是最多了,如果它的回报不高,那就太浪费了。我推荐大家找一个研友,不管是不是每天一起学习,可以每天给对方出几道题,各个知识点的,这样可以更好的学习不同的方法,能够共同提升。

英语

英语最重要的就是单词了,如果连单词都不认识,读都读不懂,怎么去理解。单词一定要坚持天天背,而且要做好复习,不能背了后面忘了前面,对于单词方面我推荐单词书背单词,它可以对你背过的进行复习,是根据遗忘曲线来规划的,但只要你坚持每天背单词,是每天都可以记很多单词的。

阅读我买了阅读理解书,但我没怎么做,我是直接做真题的,推荐黄皮书,有时间可以多做几遍真题,但开始每做一遍要弄清楚,弄透彻才行,不能只追求对错,有些重点词汇要重点关注。

其实我们可以找到一些解题的规律,这些刘晓艳老师提到过,时间多的可以看她的课。最后我去年考研由于我的真题全部写完了,我在试卷上做的,重新做不好,我就买了黄皮书的预测卷,但有很多人不推荐预测卷,因为预测卷难一点,怕在最后打击大家,但我收获还挺多,因为去年有新增词汇,平时真题中遇不到,结果在考试时我碰到了很多相似的阅读,这对英语不好的我来说帮了大忙。最后作文只要背模版的,最后冲刺的时候背就可以了。

政治

考研政治的复习我是从7月中旬开始的,前期复习跟随徐老师的复习配套核心考案的讲义对知识点有个了解和框架,形成一个知识体系,然后通过肖秀荣的1000题进行知识点复习,每看完一章的视频课就做一章习题。

中期等到陆老师的背诵手册出来,主要每天进行背诵手册上的选择题知识点背诵,继续做1000题。后期等到各个老师的模拟卷和预测卷出来,开始做选择题,同时配套听陆老师的选择题技巧,同时每天背读肖秀荣的时政。最后主要做模拟卷的选择题,然后到了12月份肖4发售,每天主要背诵肖4的大题。

我看的是徐涛老师的课,还有肖秀荣的1000题和肖四肖八,在看课的时候如果大家时间不够的话可以倍速,我到后面都是2倍速看的。

我看第一遍的时候看的好仔细,有时候还停下来做笔记,有时候还自己看一遍书,我发现到后面又没用,笔记根本不看,大家就可以看一遍课,浏览一下书,就开始刷题,题可以多刷几遍,最后就是背诵的时政了,大家也可以看腿姐的课,挺生动的,记忆点也挺好。推荐徐涛老师。

专业课

专业课我是从7月份开始复习的,第一轮复习是跟着视频先把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点先过一遍,每学完一章我会把书上的课后题做一遍,及时进行巩固复习。

大概8月中旬我会进行第二复习,对第一轮的难点专门进行突破,同时会做真题和买的资料里面的习题,对往年的题型和考点做到心里有数。这一轮大概一个月。

9月份开始背诵知识点,武理的专业课需要背的东西比较多,为了避免背诵时间和背诵政治冲突,所以专业课背诵最好9月初就开始。背诵的时候可以先背课本,书上的背完了再背诵真题,为了记得牢固,可以滚动式进行,在背诵的同时复习进度也不要落下,可以早上背诵,然后上午复习专业课,把背诵的时候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

专业课在复习的时候准备一个专门的笔记本,把自己遇到的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和不容易记的名词解释及公式记下来,平常多翻翻,考前再看一看,记得更牢。专业课背诵从9月一直要持续到考试前,只不过前面需要花费的时间多一点,等知识点背诵的差不多了后期为了防止遗忘每天过一遍就可以了,考研后期把背诵时间留给政治和英语。

每年的真题是重中之重,而且会有一部分原题,因此往年的真题需要反复做,复习到最后,能做到看到真题就可以立即想到答案在课本中的具体位置基本就差不多了。

我专业课选的是高分子化学,这也是我本科学习的专业,我认为还是有一定的基础的,我用的课本潘祖仁第五版和配套的绿皮书,还有蓝皮书,其实武理主要考的就是绿皮书和蓝皮书,这两本书一定要重点看,重点背,几乎都是原题出的,最后可以做一些真题,从去年开始就确定没有名称解释了,重点背一下原理分析题,要多做一下计算题,出过的基本不会再出了。

四、复试

22年武汉理工是线上复试,没有给具体的复习科目和书本。复试内容主要是自我介绍、抽题做答、外语问题和老师提问。抽题作答主要涉及的是初试的知识点内容和材料测试的内容,需要复习初试的内容和材料表征仪器的内容。

抽题作答的题目都比较基础,对应初试的某些名词解释和重点的知识点,这些需要自己总结归纳,然后材测的内容需要自己总结每一个材料表征仪器的使用原理,表征方法等,特别是自己毕设所用到的表征仪器需要搞明白。

外语作答的随机性较高,需要自己多准备素材,既涉及到专业英语也涉及到日常英语。老师抽题作答主要是和你本科专业相关与你的本科毕业涉及,所以需要提前了解本科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与热点前沿内容,同时本科的毕业设计是提问的重点,必须完全掌握其理论原理和操作过程以及实际应用意义。

复试包括笔试和面试,笔试占60%,面试占40%。总的复试占30%,初试占70%。所以初试成绩是很重要的,复试笔试有3个模版可以选择,我选的还是高分子相关的,每个模版设计的科目3科左右。

我选的主要考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复合材料学和材料力学等,题目主要包括名词解释、简答和分析题三类,总的来说题目不会很难。推荐大家写徐世爱主编的华东的高分子物理习题集,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书,其他的我是看的资料。复试面试会有5分钟的自我介绍和老师提问环节,提问会有专业的英语问题,其他的就是关于毕业设计相关的问题,一定要把自己毕设弄的十分透彻。

五、结语

我一直很喜欢一句话,“上帝明目张胆地不公平,但凡人保留偏执的权利。”

也许我们都是平凡人,但我们都有选择的权利,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去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努力,把自己的人生故事,书写得像电影一样精彩。

而考研,最是一段这样的日子。

我们为了自己的梦想,勇敢地做出这份选择,毅然决然地来到这条路上;我们拼上了一切,用尽全部的力气,只为了在青春里不留遗憾。

这份青春时勇敢的经历,是可以骄傲地讲给自己的孩子和爱人听的,是多年之后回忆青春时可以笑着怀念的,是可以写成书拍成微电影,把它留在这个世界上的。

它会伴随我们一辈子,也值得我们骄傲一辈子。

老了之后,我们回顾自己的一生时,能够微笑着想起,自己也有过一段精彩的青春故事。

坐在温暖的炉火旁,满膝的儿孙围绕在身边时,我们可以骄傲地跟他们回忆说:

“在那个最好的年纪里,我们也勇敢过一回,我们做出了属于自己的人生选择,并且用自己的努力,把命运紧紧地攥在自己的手里,一生都没有放开。

这一辈子,我们都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我们这辈子,活出的是自己的人生。”

那该有多幸福,多美好啊。

所以,为了这段旅途的圆满,为了日后幸福的回忆,请你务必把这条路,好好地、认真地走完。

武汉工程大学论文期刊

武汉工程大学创建于1972年6月,原名湖北化工石油学院,隶属湖北省。198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武汉化工学院,改由原化工部主管。1998年7月,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调整,学校划转到湖北省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同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价,并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2月,经教育部同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更名为武汉工程大学。学校主页: 学校的化工石油是王牌专业

学校拥有一支精干高效的专兼职科研队伍,有一所集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情报信息、分析测试多功能于一体的研究设计院、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6个省级技术中心(基地)。学校具有化工工程乙级设计资格,A2、D1、D2类压力容器设计资格,化工行业工程甲级咨询资格,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单位乙级资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单位乙级资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乙级资质,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乙级资格,专项工程(环境污染防治)丙级设计资格、建筑工程丙级资格,是湖北省科技厅化学化工查新检索定点单位。同时,还设有湖北省石油产品暨化学试剂质量监督检验站、湖北省石油化工信息中心。 近几年,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91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等国家级项目54项、省部级项目374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和教学成果奖39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及科技进步奖2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其他省级奖4项。近3年来,科研到帐经费共计亿元,科研经费增幅居省属高校前列。学校机器人足球队连续6年7次荣获世界机器人足球大赛冠军。学校教职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收录600余篇。学校主办《武汉工程大学学报》、《化学与生物工程》等科技核心期刊。 院系设置 化工与制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学院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理学院法商学院管理学院外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体育部基础设施 学校现有武昌和流芳两个校区,共占地1527亩;校舍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亿元。建有400米标准田径运动场3个,标准游泳池2个,篮、排、羽、网球场68个;多媒体教室50个(9998个座位),数字化语言实验室17个,教学实验室49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亿元;图书馆馆藏图书 万册,拥有维普、清华同方、万方、中国专利等中文文献数据库,以及CA、Ei Village 2 数据库、EBSCO、Springer 数据库等外文文献数据库,是湖北省高校“优秀图书馆”和“湖北省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 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该学科是我校传统优势学科。拥有“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学工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化工行业技术中心、湖北省化学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湖北省精细化工中试基地和湖北省磷化工中心等研究基地。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涵盖了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和工业催化共5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具备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资格,2006年为湖北省第四批立项建设的拟增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 化学工程:该学科是1994首批鄂部属高等学校重点学科,200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为湖北省第四批立项建设的拟增列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该学科师资队伍雄厚,结构合理。现有教授9名,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其中3人获国务院政府津贴,1人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为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的特约审稿人,1人为中国化工学会涂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师资科研能力强,多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在国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其中被 SCI、EI、ISTP收录28篇。在该学科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学科设有三个研究方向:化学反应及反应器技术、分离过程与技术、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化学工艺:1998年获原化工部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同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获湖北省教育厅“有突出成就创新学科”,2006年为湖北省第四批立项建设的拟增列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8人。本学科主要研究化工工艺分析与设计方面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其任务是要解决化学工业领域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特别是绿色产品、工艺与技术)开发过程中涉及的技术经济问题。本学科拥有一流的实验和计算研究条件,在过程模拟与优化、新产品合成、分离设备设计改造、石油化工与绿色化学工艺研究与技术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鉴定成果的经济效益达数千万元。 生物化工: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授 7人,副教授 7人。本学科主要研究生命科学领域的理论和技术问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药物及中间体的合成工艺研究,制药技术与过程开发,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天然药物成分的提取、分离及应用,药物新剂型的研究,药物制剂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生化反应器与动力学,菌类的深层培养技术,有机酸发酵与分离纯化技术等。近年来,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资助十多项,获奖成果及鉴定成果多项,SCI、EI收录的科研论文数逐年上升。本学科拥有以知名教授为核心、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先进的仪器设备,能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应用化学: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15人。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手性分子的制备与分离、大环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仿生化学、功能高分子材料和精细化学品开发。研究内容涉及手性分子的识别机理、大环配合物合成的方法学、功能高分子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以及附加值高的医药中间体的合成新工艺,其任务是解决相关领域中的理论或技术问题。近年来,共获得五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此外,还获得多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湖北省教育厅基金的资助。被SCI、EI收录的研究论文数量逐年上升,一些应用性研究项目的技术已被有关大型企业采纳,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本学科现有元素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多套大型仪器,为科研工作和研究生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工业催化: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10人。催化科学与工程是当今国际上最活跃的科技领域之一。据统计与催化有关的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5%;催化剂是目前更新换代最快、经济产出比最大的技术产品之一。近年来,材料物理、表面科学、计算机模拟技术、绿色化学和纳米技术的进步给催化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使之成为解决资源、环境、生命和材料等领域中科技问题的支柱科学技术。本专业点拥有高精的仪器设备。 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与很强的科研能力,是该学科的科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教学和科研队伍结构合理。本专业获得国家发明奖壹项,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鉴定成果和发明专利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60余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学科拥有“等离子体化学与新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本学科主要研究材料制备、成型加工、模具设计、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制备工艺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其任务是开发国民经济中需要的具有各种特性的新材料。本学科拥有一流的材料制备、成型加工、结构与性能研究所需要的实验和计算研究条件,在等离子体技术与薄膜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塑料成型与模具设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鉴定成果的经济效益显著。该学科具备一级学科硕士点授权资格,涵盖了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3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 材料学: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为湖北省第四批立项建设的拟增列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学术力量雄厚,已建设了一支高水平、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多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攻关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鉴定成果的经济效益显著,在该学科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学科已形成了稳定的并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如:等离子体技术与薄膜材料、功能矿物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与技术等。 材料物理与化学: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术力量雄厚,已形成一支梯队结构合理、研究方向稳定的学术队伍。多次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并曾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通过多年的建设,在功能薄膜材料、功能矿物材料、光电功能高分子材料、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信息光电功能材料、纳米材料与器件、材料设计与计算材料科学、高分子设计与计算模拟等领域已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 材料加工工程: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材料加工理论及特种加工、材料加工新方法及基本原理(如等离子体技术、电脉冲热爆合成、高能束流加工)、材料表面改性及防护(包括材料表面改性原理及方法)、无机材料成型新技术、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及应用、高聚物合金化高性能化和功能化技术与应用、高分子材料成型新工艺和新技术、高分子材料成型模具设计及CAD/CAE/CAM、高分子复合材料及成型加工等。 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无机化学: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大环配合物的合成与金属酶的模拟,功能配合物的合成与应用,过渡金属生物无机化学,精细无机化学品开发。研究内容涉及活性大环配合物的合成方法,模拟物与生物分子的作用及其研究方法,分子识别和分子剪裁;功能配合物光、电和磁性质的研究方法,功能配合物的应用;微囊技术在无机纳米材料中的应用,新型精细无机化学品开发,撞击流技术、超重力场技术的应用,无机纳米材料和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材料的制备;新型生物无机配合物与细胞以及DNA的相互作用,保健品的开发和特殊药物的开发。其任务是解决相关物质制备过程的反应机理,分子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生物活性与结构及键型的关系,同时解决相关领域的理论和技术问题。近几年来,多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每年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篇以上,被SCI收录论文10余篇,平均每年获得专利1项。本学科拥有元素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核磁共振仪等多套大型仪器,为科研工作和研究生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紧密与湖北及中南地区对材料领域发展要求相结合,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承担了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以“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学工艺”和“等离子体化学与新材料”两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为依托,拥有了一支较强的师资队伍,涌现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形成了合理的学术梯队。多次承担并完成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多次获得省部级奖项。主要研究方向有:生物医用高分子、功能与高性能高分子、聚合物的功能化与高性能化、有机高分子/无机杂化材料制备、结构与性能、高分子合成、高分子结构与性能、新技术在高分子制备中的应用、靶向药物及缓释技术、高分子药物等。 环境工程: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主要研究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废物资源化和环境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其任务是要解决环境工程领域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过程中涉及的技术经济问题。本学科拥有一流的实验和计算研究条件,从事本专业教学与科研的教师承担了省、部、委攻关项目的研究工作,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和科技进步奖,在化工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废物资源化、环保材料研究与技术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是土木工程、地震工程、环境工程、信息工程等学科中的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新兴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发展用以提高工程结构和工程系统抵御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能力的科学理论、设计方法和工程技术,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保障灾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能力。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灾害、地震地质灾害、城市灾害及大型工程结构灾害。研究内容包括:各类灾害的成灾机理、损伤效应,各类工程结构与工程系统在灾害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工程结构反应分析方法与实验技术,防灾减灾的设计理论、方法与工程技术,灾害荷载引起的工程结构与工程系统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等。 化工过程机械: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为湖北省第四批立项建设的拟增列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本学科拥有较强的实验和计算研究条件。在过程工业中的高效节能传热设备的开发与研究,化工过程用泵、压缩机等流体机械的改造、研究与技术开发,过程设备的腐蚀、损伤与延寿技术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鉴定成果的经济效益达数千万元。研究方向有:过程工业中的传热设备及节能技术;化工单元传质设备和相分离设备;化工过程用泵、压缩机等流体机械的改造与开发;压力容器及管道的设计、制造和安全保障的技术;过程设备的腐蚀、损伤与延寿技术等。 机械电子工程: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师资队伍和实验研究等条件均已有良好的基础,已形成合理的专业梯队,取得了一批对国民经济有显著效益的研究成果,科研立项多,经费充足。现代机械电子工程是将机械学、电子学、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精密工程技术等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机械与电子、激光技术、计算机以及控制等技术有机结合而产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系统和新产品,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光机电一体化设备以及生产过程自动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科技的发展,尤其面向武汉-中国光谷的产业发展,起着重大促进作用。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精密机械与控制技术、图象识别与智能控制、机电系统智能控制工程、机器视觉技术与系统设计、机械系统自动化与仿真技术、电液控制工程及自动化系统、机器智能设计与CAD/CAM技术、故障诊断与现代测试系统等。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是在信号处理、人工智能、控制论、计算机技术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学科。该学科以各种传感器为信息源,以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的理论技术为核心,以数学方法与计算机为主要工具,探索对各种媒体信息进行处理、分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构造具有某些智能特性的系统或装置,以提高系统性能。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控制科学与工程的重要分支。近年来本学科承担了大量国家级和省部级等纵向科研项目,以及一大批横向科研项目,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已在智能机器人技术、数字图像分析、智能信息处理、智能控制、智能计算及模式识别等方面形成自身的研究特色和优势,拥有一流的实验和计算研究条件。研究方向包括:智能系统理论与应用、图像分析及图像理解、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智能计算与智能信息处理等。

武汉工程大学 教务处官网: 武汉工程大学 创建于1972年6月,原名湖北化工石油学院,隶属湖北省。198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武汉化工学院,改由原化工部主管。1998年7月,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调整,学校划转到湖北省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2006年2月,经教育部同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 武汉工程大学 。 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覆盖工、理、管、经、文、法、艺术、医学、教育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以化工为鲜明办学特色的高校。学校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2年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4年整体进入一本高校行列;2018年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化学、材料科学和工程学学科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湖北省属高校并列第一);在2019软科“中国最好 大学排名 ”中,我校位列第126位。 学校现有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及国际教育,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67个专业招生,2 个博士学位授权,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面向全国一本招生。截止到2018年9月,全日制在校生21789人,其中研究生3339人(全日制研究生2911人),普通本科生18878人。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2038人,其中专职教学科研人员1226人,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243人,副高级职称463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占教师总数的,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分别占教师总数的和。教师中,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1人,“*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高端人才引领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2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3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74人,湖北省教学名师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津贴的专家29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8人,湖北省特聘岗位专家59人,湖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6人,“工大学者计划”特聘岗位人员34人。创新团队入选“*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学校现有武昌和流芳两个校区,共占地约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固定资产亿元。建有400米标准田径运动场3个,标准游泳池1个,篮、排、羽、网球场68个;多媒体教室241间,教学实验室48间;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亿元;图书馆馆藏图书(含电子图书)300余万册,是湖北省高校"优秀图书馆"和"湖北省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学生公寓均配有空调和开水、热水供应设施。风景优美,教学设施齐备,办学条件完善,是湖北省“绿化红旗单位”、“生态园林式学校”。 学校科技创新平台成绩显著。有一所集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情报信息、分析测试多功能于一体的研究设计院。有1个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磷资源开发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绿色化工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部委级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62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技术中心(基地)。学校有化工、石化、医药行业(化工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化工、医药、石化行业(化工工程)咨询甲级资质,特种设备设计(压力容器)设计资格,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乙级资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乙级资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乙级资质,建筑工程丙级资质,检测计量认证资质,节能检测资质,湖北省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施工资质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制药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矿物加工工程4个专业先后通过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开展的工程教育认证。设有湖北省石油产品暨化学试剂质量监督检验站、湖北省石油化工信息中心,是湖北省科技厅化学化工查新检索定点单位。学校与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建武汉化工新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是武汉市唯一设在省属高校的工业技术研究院。 2008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338项,其中“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等国家级项目335项,省部、市级项目1588项。获国家、省部、市级教学、科技成果奖15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省部、市级科技奖励153项。获专利授权1690余项。教职工发表的学术论文被SCI、EI、ISTP、SSCI、CSSCI、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检索收录4020余篇。机器人足球队共荣获10余项世界机器人足球大赛冠军。2015--2017年,科研入帐经费共计亿元,科研经费增幅居省属高校前列。学校建有科技产业园和科技孵化器大楼,被评为“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武汉市科技管理先进集体”。主办《 武汉工程大学 学报》、《化学与生物工程》等科技核心期刊。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美国杜克大学、佛罗里达理工学院、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法国上法兰西理工大学、兰斯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爱尔兰唐道克理工学院;加拿大渥太华大学、魁北克大学三河城分校;韩国国民大学;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沙巴艺术学院;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泰国暹罗大学;南非金山大学等40余所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展开了一系列合作办学、学生交换、师资互访、共同科研等多方面的合作;每年有百余名世界著名科学家及国外专家、学者应邀来校讲学、访问。每年派出大批专业教师及管理人员出国访学进修、攻读学位、合作交流调研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了解学科发展前沿信息进行科研合作等。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包括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国际交流班、双学位、本硕连读等。 学校具备招收留学生资格,已招收来自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津巴布韦、加纳,埃塞俄比亚、喀麦隆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就读于我校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工商管理等专业,在籍在册各类留学生300余人。与 南京工业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国内高校长期开展校际互换生工作。 学校成立有130余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地方政府参加的董事会、38个校友分会以及 武汉工程大学 教育发展基金会,与武汉市洪山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黄陂区、宜昌、十堰、黄冈、荆门等市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学校与社会双向参与、双向服务、双向受益的机制。学校设有“企业佳助学金”、“人福药业奖学金”等社会奖助学金19项。 近年来,学校承办了“电气与自动化控制国际学术会议”、中国科协年会“重化工与湖北石化产业结构调整”及“湖北磷化工可持续发展”专题论坛、“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武汉论坛之化工论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学部冶金与矿业领域在研项目交流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化学工程青年科学家学科发展前沿研讨会”、“全国稀土资源、材料和环境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全国微波化学会议”、“全国制药工程专业研讨会”、“全国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第六届中日化工学术研讨会”、“湖北省第二届楚天学者论坛”、“生态设计国际学术会议”、“国际磷资源开发学术研讨会”、“全国高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与科研校际交流会”等高层次学术会议。 学校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按照“立足湖北,辐射全国,服务化工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面向,树立“全面成长,追求卓越”的培养理念。不断深化以“三实一创”(实训、实验、实习、创新)为核心的“两型两化”(创新型、复合型、工程化、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已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12万余名。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力量。仅以湖北省化工、医药行业为例,在产值1亿元以上的80余家大中型化工、医药单位中,近70%的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我校的毕业生,被誉为“化工高层次人才的摇篮”。五年来,我校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得国际奖项8项, 国家级奖218项、省部级奖项570项。获得世界杯机器人足球大赛冠军、国际设计大赛“红点之星”设计概念奖至尊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创业实践大赛冠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全国瑞萨超级MCU模型车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一等奖、“西门子杯”中国智能挑战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一等奖等高水平奖项。近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本科生考研率在25%以上。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贯彻“三全育人”要求,大力培育和践行,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抢救3名落水少年而光荣献身的全国优秀大学生许志伟,“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快乐天使韦庆秀、刘健,乐于助人的优秀大学生李孟、李炳昊,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的带着妈妈上大学的“豆腐女孩”贾鑫和舍己救人的吴达,他们的感人事迹在校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学校多次获得各级各类表彰,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新闻宣传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红旗团委”、“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理论学习先进单位”、“湖北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学校”、“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湖北省‘创先争优’先进高校”、“湖北省‘两访两创’先进高校”、“湖北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湖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胜单位”、“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北省档案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博士服务团’工作先进高校”、“湖北省人才工作‘十强高校’”、“湖北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就业湖北’先进高校”、“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先进高校”等荣誉称号。 站在******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以,大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格物明理 致知笃行”的校训和“艰苦奋斗 自强不息”的工大精神,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大力实施“质量强校、人才强校、特色强校、创新强校、文化强校”内涵式发展战略,加快化工学科领域国内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步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工大力量。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