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写教育方面论文的,我的是写关于家庭教育的,还有同学写关于”日本的ゆとり教育”、还有写关于中日两国教育的国际化的,也就是现在流行的交换生制度,还有就是关于日本教育中一直存在的问题,“不登校”和“いじめ问题”、先看看你们图书馆哪方面的资料较好找,然后再确定题目,希望能对你有点帮助。
《日本教育现代化进程》
[摘 要] 日本是迅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国家之一,探究其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原因时不难发现,始终把教育作为立国之本,是其从明治维新以来就确定的根本国策。本文主要介绍了日本现代化的三次改革历程,以便我们能对日本的现代化有一个完整而全面的认识,并从中获得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日本;教育现代化;启示
一、日本教育现代化的历程
(一)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明治维新是日本现代化的开端,教育现代化的开端。明治时期为摆脱民族危机,使日本振兴,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日本统治者认识到必须首先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建设,建立日本新的教育体制。
在发展教育过程中,日本政府把普及初等教育放在第一位。1872 年,明治政府文部省颁布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学制》,它是以法国教育制度为范例的全国统一学制,是奠定日本近代学校制度基础的宏伟规划。按照《学制》规划,在全国广泛设置小学,预计每600人就有一所小学,以实现“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的远大理想。
为了解决普及小学教育的最大困难――教师严重缺乏的问题,日本文部省提出了《建立小学教师培训场所的呈文》,要求把在东京建立师范学校当作一项紧迫的任务。因此,在《学制》即将颁布之前,日本教育史上的第一所师范学校就在1874年5月14日的东京诞生了,这所师范学校成为日本后来创立和扩大大学区官立师范学校和府县师范学校的典范。
明治政府高度重视技术教育,形成了一个初、中、高三等级配套的庞大实业教育网。初等实业教育有小学手工科、实业科、实业补习学校等,中等实业教育有师范学校,普通中学的实业科目(工、农、商)实业中学,高等为专门实业学校。日本近代实业教育的重点放在中等实业学校,在高等教育方面,注重培养专门人才。1877年日本创办了驰名世界的东京大学,分设理学、化学、法学、医学、数理学五科,专门培养高级专业人才。根据1886年《帝国大学令》的规定,大学的宗旨,“应国家之需要,教授学术理论和应用,并以深入钻研为目的,兼注意陶冶人格及培养国家主义思想。”使高等学校不仅是教学机构,而且是学术研究机构。
“和魂洋才”是整个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理念。“和魂”指的是以大和民族的精神为特征的日本文化传统。“洋才”指的是掌握西方文化科技为特征的人才。这两种本质的异质文化却在明治维新改革中获得了统一,在教育上则表现为:日本传统的民族文化与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教育并存,成为日本教育改革理念的两个组成部分。
(二)战后教育改革
年代的教育改革。1945年二战结束,日本沦为战败国,美军作为战胜国进驻日本。1946年3月,美国教育使节团到日本考察一个月后提出《美国教育使节团报告书》,虽然名义上只是建议,但实际上已成为日本新教育制度的基础。1947年3月颁布的《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标志着这次改革的开始。战后的日本崛起,得益于教育的发展,这是日本人最重要的一条“治国之道”,也是举世公认的事实。
教育改革后的新教育体制与旧教育体制不同,主要有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教育决策方面的国会立法制。在专制主义天皇制下,教育决策属于天皇,教育决策法令以天皇勒令的形式公布。战后颁布的新宪法,改变了天皇专制主义国家体制,民选的国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及国家唯一的立法机关。1947年的《教育基本法》就是由国会审议会通过并公布的,这标志着日本由敕令主义变为法律主义。
第二,学校教育方面的单轨制。战前日本的学校教育实行双轨制,为少数特权阶层和广大民众提供不同类型的教育,造成教育机会不均等。1947年公布的《学校教育法》确立了六三三四新学制,并把义务教育延长为九年,体现了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
第三,教育行政管理方面的地方分权制。以前,日本的教育行政是中央集权制,教育的行政管理权集中在文部省。1948年公布的《教育委员会法》,决定实行地方分权制,文部省与都、道、府、县,市、镇、村的教育委员会分工协作地方有较多的自主权。由于教育委员会是由当地居民选举产生的,民意得到一定的尊重,能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需要办教育。
~60年代的教育改革。20世纪中期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政府和垄断财团更加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教育结构的调整,并且把教育发展计划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之中,以便培养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需要的各种人才和有较高文化水平、有熟练技能的劳动大军。
1957年12月岸信介内阁制定的《新长期经济计划》(1958一1962年),首次将教育发展计划和教育政策编人国民经济计划。该计划特别强调振兴科学技术、加强科学技术教育、增招理工科大学的学生、确保科技人员的数量和提高科技人员的素质。
1960年12月池田内阁制定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1一1970年)是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计划中最有影响的计划,该计划在教育方面,强调普及提高中等教育,充实科学技术教育,加强职业训练与职业指导,增设工业高中,扩充公共职业训练机构,增招理工科大学生,加速培养科技人员。
1965年1月佐藤内阁以经济调整为目标,制定“中期经济计划”(1964一1968),进一步强调“提高人的能力和振兴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同时提出扩充后期中等教育,普遍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充实研究生院和大学本科,以培养高才能的人。1967年3月又制定了一个“经济社会发展计划”(1967一1971)。该计划要求:加强初中、高中的升学就业指导;调整后期中等教育结构,向多样化方向发展;改善高等院校办学条件,提高理工科的比例;改革资格考核制度,向能力主义方向发展;改革育英奖学金制度;完善研究生院制度,增招研究生;改善企业雇佣制度,等等。
(三)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教育改革
1973年的石油危机,对日本经济建设造成了严重冲击,日本的就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新的社会意识形态加剧了早已存在与教育上的内在矛盾。这就引起日本70年代中期开始的第三次教育改革。
1984年8月,中曾根内阁设立了临时教育审议会。研究审议为使日本教育适应社会变化和文化发展而进行各项改革的基本方针。“临时教育审议会”在1985-1987年内,先后发表了四份教育改革报告,规划了日本今后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基本思想,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三项教改目标:广阔的胸怀、强健的身体和丰富的创造力;自由、自律和公共的精神;世界中的日本人。它试图打破学校教育的终结性和封闭性,建立终身教育学习体系;通过明确改革的个性化、终身化以及国际化、信息化、时代化等原则,突出教育的灵活性、个别性和综合性,重视提高教育量。这样,日本就为21世纪的国际、科技、经济竞争和国内日益增大的教育需求奠定了基础。
日本政府对审议会的建议非常重视。1987年10月,内阁会议制定了《教育改革推行大纲》。主要进行了以下几项具体的改革:第一,修改了部分法律和法令。3年内,对国会拟定的12个教育改革法中的10个法案进行了修改,并通过和颁布。第二,增加了教育经费的投入。在1990年日本财政状况比较严峻的情况下,文教预算中有关教育改革的经费预算仍比上一年度增加了,达到了8423亿日元。第三,从行政管理方面进行推动。文部省不断向社会发布文教政策和措施的信息资料,并听取意见,第四,具体的审议活动。在临时教育审议会的教育改革提案中,有些问题还需要作更深入、更具体的研究后文部省才能采取实施措施,这就是各专业审议会做作的工作。
继临时教育审议会之后,文部省又设立了第14期中央教育审议会。1989年4月,该审议会接受文部大臣的咨询,审议了《关于适应新时代的各类教育制度的改革》,其最终审议结果于1991年4月19日发布。
二、日本教育现代化启示
(一)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强调政府行为
在日本教育现代化的历程中,文部省有着较大权限。全国上下高度重视教育,坚持教育强国。日本是世界上较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之一,早在1872年明治维新初期就开始实施4年制义务教育,1907年改为6年。二战后,日本政府在经济遭到毁灭性打击下,依然坚持实行9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为日本现代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具有初等教育的合格人才,使日本迅速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日本经济发的两次飞跃发展都与政府大力发展教育密切相关。明治维新后,日本大力发展初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使得工业发展迅速,日本飞速不如东亚强国。二战后,日本政府大力发展教育,大幅度提高国民受教育水平,为日本战后腾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日本无论事业单位、团体、企业、家庭等,都十分重视和支持发展教育事业,视教育为全社会的大事。这些都是日本教育迅速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我国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扶持力度,制定更多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
(二)立足于本国文化传统,善于吸收和改造外来文化
日本教育在实现现代化的同时,并没有丢失本国的文化传统,而是将其吸收改造为适合本国的文化。首先,日本通过吸收外来文化,使自己的思想得以解放,主张普及教育的主张是实现现代化的首要条件。其次日本教育虽然也引进外国文化的精华,但非常注重发扬民族特色。虽仿制美国学制,但首重本国人才。日本对外国教育是有选择地引进,而非全盘照抄照搬。日本教育是集大成者,从中可窥见多国教育的缩影,但更多的仍是日本文化的特征。因此,我国在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经验时,应时刻保持警惕,避免文化殖民。
(三)加强教育立法,确保教育的法律地位
日本蒸发高度重视教育立法,用法律手段维护教育的稳定发展。由于我国建国以来法制建设上不健全,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也不够完善,对于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不能提供很好的保障。因此,应认真总结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尽快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为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合理规划各地办学体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四)大力支持私立教育,发展教育产业
在日本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之中,私立学校功不可没。而我国由于政府及社会的认可度,导致私立学校尤其是私立高等学校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我们应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鼓励民间办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入学机会,促进教育领域内的良性竞争,提高教育质量,是我国教育事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瞿葆奎.日本教育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国家教委情报研究室编.今日日本教育改革[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88.
[3]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王桂.日本教育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
[5]陈宝堂.日本教育的历史与现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白红梅(1988-),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教育史。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日本教育论文
日本文学指的是以日本语写作的文学作品,横跨的时间大约有两千年。日本文学的论文题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论文的质量高低。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日本文学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日本文学论文题目(一) 1. 日汉否定表达的对比研究 2. 关于中日同形类义词的研究 3. 日本新闻翻译实践与研究 报告 4. 任务型教学法在日语专业语法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5. 浅谈日语寒暄语表现 6. 翻译补偿视角下的《雪国》汉译研究 7. 川端康成小说在中国的翻译·传播和接受 8. 《罗生门》与《鼻子》的汉译本对比研究 9. 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研究 10. 关于日语中“猫”惯用句的研究 11. 从日语教学的角度谈母语迁移现象 12. 从语用学角度对日语会话中省略表达的研究 13. 从语境看日语第二人称代词的隐匿性表达 14. 日本人的集团意识的研究及其 教育 指导 15. 日语外来语的特征及其教育指导 16. 关于日语教育中日本 文化 导入的考察与教育指导 17. 《伊豆的舞女》中文译本中拟声拟态词的翻译 18. 试论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19. 中日同形异义四字 成语 的对比研究 20.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中日 广告 语言对比研究 21.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中日流行语的对比研究 22.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影视翻译中的运用 23.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产品 说明书 翻译 24. 从《探求中国的山水》汉译本看游记类文本的翻译策略 日本文学论文题目(二) 1、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日汉语序对比研究 2、现代日语可能表达研究 3、现代日汉情态对比研究 4、中日同形异义汉字词研究 5、汉日动物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 6、日语拗、长、拨、促音与中古汉语音韵对应规律研究 7、司马辽太郎咱歴史小说研究 8、中国高校日语专业学生格助词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 9、韩日语助词共现对比研究 10、新中国日语高等教育历史研究 11、日本近代言文一致问题初探 12、韩日越汉字本土化过程研究 13、汉、朝、日同形异义汉字词对比研究 14、韩日禁忌语对比研究 15、汉日比较视野下的汉语对比对生性研究 16、汉日隐性性别词语对比研究 17、日语复句句式变化研究 18、中国高校日语专业学生中日同形 近义词 产出难易度影响因素研究 19、明治以来的日本汉字问题及其社会文化影响研究 20、日语多义感觉形容词的语义分析研究 日本文学论文题目(三) 1. 中日色彩语「青」侦娭偡傞対照研究 2. 中日同字词比较研究 3. 关于日语被动句和汉语“被”字句的对比研究 4. 现代日本语感情表现研究 5. 从《伊豆舞女》中文译本看翻译的跨文化交际行为 6. 《源氏物语》和歌汉译研究 7. 关于中日色彩词的对照研究 8. 中日惯用语中动物隐喻的对比研究 9. 中日耻意识及其在言语表达上的体现 10. 惠普日语客服的翻译实践报告 11. 关于低碳增长的日语学术论文翻译实践报告 12. 「逼傛偮偲」的暧昧性及其原因 13. 中日翻译中的语言文化差异与信息再现 14. 时尚类杂志文本的日译汉翻译实践 15. 新闻类稿件的翻译策略研究 16. 关于日语中食感表达的研究 17.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日语中以“心”为中心的惯用句意义 18. 文学作品中人物描写的翻译技巧探究 19. 星新一小说翻译实践中翻译技巧的应用 20. 太宰治《人间失格》汉译本的比较研究 21. 对加译和倒译技巧的研究 22. 日汉翻译技巧-加译在实例中的运用和分析 23. 日译汉实践报告-《日本人和中国人这里不同》中常用翻译 方法 的应用分析 24. 日语长句的翻译方法-《日本人与中国人这里不同》翻译实践报告 25.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日译汉 句子 结构调整 26. 常用翻译技巧的应用 27. 日语中“手”的概念隐喻意义研究 28. 基于跨文化交际理论下的中译日分析 猜你喜欢: 1. 日本文学论文选题 2. 日本文学的相关论文 3. 浅谈日本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4. 日本文化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5. 文学论文题目大全 6. 日本文学方面的论文
《日本教育现代化进程》
[摘 要] 日本是迅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国家之一,探究其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原因时不难发现,始终把教育作为立国之本,是其从明治维新以来就确定的根本国策。本文主要介绍了日本现代化的三次改革历程,以便我们能对日本的现代化有一个完整而全面的认识,并从中获得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日本;教育现代化;启示
一、日本教育现代化的历程
(一)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明治维新是日本现代化的开端,教育现代化的开端。明治时期为摆脱民族危机,使日本振兴,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日本统治者认识到必须首先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建设,建立日本新的教育体制。
在发展教育过程中,日本政府把普及初等教育放在第一位。1872 年,明治政府文部省颁布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学制》,它是以法国教育制度为范例的全国统一学制,是奠定日本近代学校制度基础的宏伟规划。按照《学制》规划,在全国广泛设置小学,预计每600人就有一所小学,以实现“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的远大理想。
为了解决普及小学教育的最大困难――教师严重缺乏的问题,日本文部省提出了《建立小学教师培训场所的呈文》,要求把在东京建立师范学校当作一项紧迫的任务。因此,在《学制》即将颁布之前,日本教育史上的第一所师范学校就在1874年5月14日的东京诞生了,这所师范学校成为日本后来创立和扩大大学区官立师范学校和府县师范学校的典范。
明治政府高度重视技术教育,形成了一个初、中、高三等级配套的庞大实业教育网。初等实业教育有小学手工科、实业科、实业补习学校等,中等实业教育有师范学校,普通中学的实业科目(工、农、商)实业中学,高等为专门实业学校。日本近代实业教育的重点放在中等实业学校,在高等教育方面,注重培养专门人才。1877年日本创办了驰名世界的东京大学,分设理学、化学、法学、医学、数理学五科,专门培养高级专业人才。根据1886年《帝国大学令》的规定,大学的宗旨,“应国家之需要,教授学术理论和应用,并以深入钻研为目的,兼注意陶冶人格及培养国家主义思想。”使高等学校不仅是教学机构,而且是学术研究机构。
“和魂洋才”是整个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理念。“和魂”指的是以大和民族的精神为特征的日本文化传统。“洋才”指的是掌握西方文化科技为特征的人才。这两种本质的异质文化却在明治维新改革中获得了统一,在教育上则表现为:日本传统的民族文化与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教育并存,成为日本教育改革理念的两个组成部分。
(二)战后教育改革
年代的教育改革。1945年二战结束,日本沦为战败国,美军作为战胜国进驻日本。1946年3月,美国教育使节团到日本考察一个月后提出《美国教育使节团报告书》,虽然名义上只是建议,但实际上已成为日本新教育制度的基础。1947年3月颁布的《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标志着这次改革的开始。战后的日本崛起,得益于教育的发展,这是日本人最重要的一条“治国之道”,也是举世公认的事实。
教育改革后的新教育体制与旧教育体制不同,主要有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教育决策方面的国会立法制。在专制主义天皇制下,教育决策属于天皇,教育决策法令以天皇勒令的形式公布。战后颁布的新宪法,改变了天皇专制主义国家体制,民选的国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及国家唯一的立法机关。1947年的《教育基本法》就是由国会审议会通过并公布的,这标志着日本由敕令主义变为法律主义。
第二,学校教育方面的单轨制。战前日本的学校教育实行双轨制,为少数特权阶层和广大民众提供不同类型的教育,造成教育机会不均等。1947年公布的《学校教育法》确立了六三三四新学制,并把义务教育延长为九年,体现了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
第三,教育行政管理方面的地方分权制。以前,日本的教育行政是中央集权制,教育的行政管理权集中在文部省。1948年公布的《教育委员会法》,决定实行地方分权制,文部省与都、道、府、县,市、镇、村的教育委员会分工协作地方有较多的自主权。由于教育委员会是由当地居民选举产生的,民意得到一定的尊重,能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需要办教育。
~60年代的教育改革。20世纪中期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政府和垄断财团更加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教育结构的调整,并且把教育发展计划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之中,以便培养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需要的各种人才和有较高文化水平、有熟练技能的劳动大军。
1957年12月岸信介内阁制定的《新长期经济计划》(1958一1962年),首次将教育发展计划和教育政策编人国民经济计划。该计划特别强调振兴科学技术、加强科学技术教育、增招理工科大学的学生、确保科技人员的数量和提高科技人员的素质。
1960年12月池田内阁制定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1一1970年)是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计划中最有影响的计划,该计划在教育方面,强调普及提高中等教育,充实科学技术教育,加强职业训练与职业指导,增设工业高中,扩充公共职业训练机构,增招理工科大学生,加速培养科技人员。
1965年1月佐藤内阁以经济调整为目标,制定“中期经济计划”(1964一1968),进一步强调“提高人的能力和振兴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同时提出扩充后期中等教育,普遍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充实研究生院和大学本科,以培养高才能的人。1967年3月又制定了一个“经济社会发展计划”(1967一1971)。该计划要求:加强初中、高中的升学就业指导;调整后期中等教育结构,向多样化方向发展;改善高等院校办学条件,提高理工科的比例;改革资格考核制度,向能力主义方向发展;改革育英奖学金制度;完善研究生院制度,增招研究生;改善企业雇佣制度,等等。
(三)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教育改革
1973年的石油危机,对日本经济建设造成了严重冲击,日本的就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新的社会意识形态加剧了早已存在与教育上的内在矛盾。这就引起日本70年代中期开始的第三次教育改革。
1984年8月,中曾根内阁设立了临时教育审议会。研究审议为使日本教育适应社会变化和文化发展而进行各项改革的基本方针。“临时教育审议会”在1985-1987年内,先后发表了四份教育改革报告,规划了日本今后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基本思想,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三项教改目标:广阔的胸怀、强健的身体和丰富的创造力;自由、自律和公共的精神;世界中的日本人。它试图打破学校教育的终结性和封闭性,建立终身教育学习体系;通过明确改革的个性化、终身化以及国际化、信息化、时代化等原则,突出教育的灵活性、个别性和综合性,重视提高教育量。这样,日本就为21世纪的国际、科技、经济竞争和国内日益增大的教育需求奠定了基础。
日本政府对审议会的建议非常重视。1987年10月,内阁会议制定了《教育改革推行大纲》。主要进行了以下几项具体的改革:第一,修改了部分法律和法令。3年内,对国会拟定的12个教育改革法中的10个法案进行了修改,并通过和颁布。第二,增加了教育经费的投入。在1990年日本财政状况比较严峻的情况下,文教预算中有关教育改革的经费预算仍比上一年度增加了,达到了8423亿日元。第三,从行政管理方面进行推动。文部省不断向社会发布文教政策和措施的信息资料,并听取意见,第四,具体的审议活动。在临时教育审议会的教育改革提案中,有些问题还需要作更深入、更具体的研究后文部省才能采取实施措施,这就是各专业审议会做作的工作。
继临时教育审议会之后,文部省又设立了第14期中央教育审议会。1989年4月,该审议会接受文部大臣的咨询,审议了《关于适应新时代的各类教育制度的改革》,其最终审议结果于1991年4月19日发布。
二、日本教育现代化启示
(一)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强调政府行为
在日本教育现代化的历程中,文部省有着较大权限。全国上下高度重视教育,坚持教育强国。日本是世界上较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之一,早在1872年明治维新初期就开始实施4年制义务教育,1907年改为6年。二战后,日本政府在经济遭到毁灭性打击下,依然坚持实行9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为日本现代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具有初等教育的合格人才,使日本迅速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日本经济发的两次飞跃发展都与政府大力发展教育密切相关。明治维新后,日本大力发展初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使得工业发展迅速,日本飞速不如东亚强国。二战后,日本政府大力发展教育,大幅度提高国民受教育水平,为日本战后腾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日本无论事业单位、团体、企业、家庭等,都十分重视和支持发展教育事业,视教育为全社会的大事。这些都是日本教育迅速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我国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扶持力度,制定更多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
(二)立足于本国文化传统,善于吸收和改造外来文化
日本教育在实现现代化的同时,并没有丢失本国的文化传统,而是将其吸收改造为适合本国的文化。首先,日本通过吸收外来文化,使自己的思想得以解放,主张普及教育的主张是实现现代化的首要条件。其次日本教育虽然也引进外国文化的精华,但非常注重发扬民族特色。虽仿制美国学制,但首重本国人才。日本对外国教育是有选择地引进,而非全盘照抄照搬。日本教育是集大成者,从中可窥见多国教育的缩影,但更多的仍是日本文化的特征。因此,我国在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经验时,应时刻保持警惕,避免文化殖民。
(三)加强教育立法,确保教育的法律地位
日本蒸发高度重视教育立法,用法律手段维护教育的稳定发展。由于我国建国以来法制建设上不健全,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也不够完善,对于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不能提供很好的保障。因此,应认真总结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尽快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为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合理规划各地办学体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四)大力支持私立教育,发展教育产业
在日本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之中,私立学校功不可没。而我国由于政府及社会的认可度,导致私立学校尤其是私立高等学校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我们应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鼓励民间办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入学机会,促进教育领域内的良性竞争,提高教育质量,是我国教育事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瞿葆奎.日本教育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国家教委情报研究室编.今日日本教育改革[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88.
[3]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王桂.日本教育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
[5]陈宝堂.日本教育的历史与现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白红梅(1988-),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教育史。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日本教育论文
关于日本人的民族文化观 关于日本学校教育中拒绝上学的现象 浅谈日本的现代教育 关于日本对外来文化的态度 浅谈日本近代文化的特征 从日本人集团意识看日本的民族文化 关于日本漫画的影响—围绕对中国的影响日本武士文化对现代人的影响 日本人是如何在接受先进文明的同时坚守传统 从就业制度分析日本男女平等 浅谈日本人的宗教意识 中日两国青年社会意识的对比 中日企业中“共同意识体”是如何形成的 从单词看日语—包括与中文的对比 关于日语的敬语—包括与中文的对比 中日被动句的比较 日语自动词和他动词的比较分析 中日否定表现的比较 关于对日本汉字的考察 关于日语外来语 中日助数词的比较 中日动物名称的对比 中日副词的比较 关于日语的女性用语 浅谈日语终助词 关于“ながら”的接续及用法 日语中表示主语的“は”和“が” 形容词「ない」和助动词「ない」的区别 关于日语中拟声拟态词以及与中文的对比 日语惯用句的翻译 中日被动句的翻译 翻译与日本文化 外来语在科技日语中的应用质量和效率才是第一—对日本企业文化的感想日本老龄化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日企业文化的比较 年薪制对日本企业发展的影响在日资企业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 松下企业员工管理体制 日资企业如何考评人才 日资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日外贸政策对比分析 日语中「L/C」与「信用状」的比较 中日贸易发展前景分析 外来语和和语在贸易中的正确使用
可以写自己怎样看待日文的,或怎样学习的
日本文学指的是以日本语写作的文学作品,横跨的时间大约有两千年。日本文学的论文题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论文的质量高低。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日本文学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日本文学论文题目(一) 1. 日汉否定表达的对比研究 2. 关于中日同形类义词的研究 3. 日本新闻翻译实践与研究 报告 4. 任务型教学法在日语专业语法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5. 浅谈日语寒暄语表现 6. 翻译补偿视角下的《雪国》汉译研究 7. 川端康成小说在中国的翻译·传播和接受 8. 《罗生门》与《鼻子》的汉译本对比研究 9. 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研究 10. 关于日语中“猫”惯用句的研究 11. 从日语教学的角度谈母语迁移现象 12. 从语用学角度对日语会话中省略表达的研究 13. 从语境看日语第二人称代词的隐匿性表达 14. 日本人的集团意识的研究及其 教育 指导 15. 日语外来语的特征及其教育指导 16. 关于日语教育中日本 文化 导入的考察与教育指导 17. 《伊豆的舞女》中文译本中拟声拟态词的翻译 18. 试论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19. 中日同形异义四字 成语 的对比研究 20.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中日 广告 语言对比研究 21.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中日流行语的对比研究 22.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影视翻译中的运用 23.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产品 说明书 翻译 24. 从《探求中国的山水》汉译本看游记类文本的翻译策略 日本文学论文题目(二) 1、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日汉语序对比研究 2、现代日语可能表达研究 3、现代日汉情态对比研究 4、中日同形异义汉字词研究 5、汉日动物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 6、日语拗、长、拨、促音与中古汉语音韵对应规律研究 7、司马辽太郎咱歴史小说研究 8、中国高校日语专业学生格助词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 9、韩日语助词共现对比研究 10、新中国日语高等教育历史研究 11、日本近代言文一致问题初探 12、韩日越汉字本土化过程研究 13、汉、朝、日同形异义汉字词对比研究 14、韩日禁忌语对比研究 15、汉日比较视野下的汉语对比对生性研究 16、汉日隐性性别词语对比研究 17、日语复句句式变化研究 18、中国高校日语专业学生中日同形 近义词 产出难易度影响因素研究 19、明治以来的日本汉字问题及其社会文化影响研究 20、日语多义感觉形容词的语义分析研究 日本文学论文题目(三) 1. 中日色彩语「青」侦娭偡傞対照研究 2. 中日同字词比较研究 3. 关于日语被动句和汉语“被”字句的对比研究 4. 现代日本语感情表现研究 5. 从《伊豆舞女》中文译本看翻译的跨文化交际行为 6. 《源氏物语》和歌汉译研究 7. 关于中日色彩词的对照研究 8. 中日惯用语中动物隐喻的对比研究 9. 中日耻意识及其在言语表达上的体现 10. 惠普日语客服的翻译实践报告 11. 关于低碳增长的日语学术论文翻译实践报告 12. 「逼傛偮偲」的暧昧性及其原因 13. 中日翻译中的语言文化差异与信息再现 14. 时尚类杂志文本的日译汉翻译实践 15. 新闻类稿件的翻译策略研究 16. 关于日语中食感表达的研究 17.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日语中以“心”为中心的惯用句意义 18. 文学作品中人物描写的翻译技巧探究 19. 星新一小说翻译实践中翻译技巧的应用 20. 太宰治《人间失格》汉译本的比较研究 21. 对加译和倒译技巧的研究 22. 日汉翻译技巧-加译在实例中的运用和分析 23. 日译汉实践报告-《日本人和中国人这里不同》中常用翻译 方法 的应用分析 24. 日语长句的翻译方法-《日本人与中国人这里不同》翻译实践报告 25.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日译汉 句子 结构调整 26. 常用翻译技巧的应用 27. 日语中“手”的概念隐喻意义研究 28. 基于跨文化交际理论下的中译日分析 猜你喜欢: 1. 日本文学论文选题 2. 日本文学的相关论文 3. 浅谈日本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4. 日本文化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5. 文学论文题目大全 6. 日本文学方面的论文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日语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银河铁道之夜〉意向分析——作品关于生命和幸福的思考2、《日本文化私观》中坂口安吾的日本文化论3、1990年代以来日本终身雇佣制度的变化4、从风间敬之进的没落解读岛崎藤村的《破戒》5、从和食器看日本饮食文化6、从流行语浅析日本年轻人现状7、从日本的包装文化看日本的国民性8、从日本的盂兰盆节和中国的清明节看两国传统文化的继承9、从日本恐怖片看日本社会问题--以欺凌问题、儿童虐待和自杀问题为中心10、从新海诚的《追逐繁星的孩子》中感悟生与死的意义11、从云南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考察日本人的寻根情结12、从中国诗学的意境角度分析艾兴多夫诗作《月夜》在中国读者中的接受13、对日语教科书中前置表达现象的分析和考察——围绕《新编日语》中的会话文14、关于日语中应答叹词的正确使用15、关于日本媒体禁忌语的研究
日语专业毕业论文可参考题目
一、语言学方向
1.日本镰仓时代文学探索
2.谈日本文字的发展.
3.中日寒暄语之我见
二、日本文学
1.《我是猫》赏析
2.现代中日文学之异同
三、日本文化、社会、语言与文化
1、从日本人的习惯看其心理
2.浅谈丰田企业文化
3.论日本企业文化给我国企业发展的启发
4.论日本国花---缨花
5.中日酒文化之比较
6.论日本饮食文化
7.论中日茶文化的异同
8.浅谈日本礼仪
9.论日本的剑道精神
10.日本清酒的起源
11.浅谈日本艺妓
12.论中日礼节的差异
13.关于人口老龄化
14.关于战后日本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的研究
15.关于现代日语的敬语
四、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1.大学日语听说探索
2.试谈日语单词的速记法
3.浅谈日语助词
4.论中日教育的发展前景
明治维新对日本近代教育制度的影响
日本汽车企业集团用语中语言变迁的观察研究
从岛国日本看日本人的安全意识
从企业博客的语言看日本企业文化传播
从“真心话和场面话”来考察日本人的人际关系
从やる、くれる探讨日本人“知恩”精神
日本人“缩志向”的考察与分析
从“胜组”“负组”看日本人中流意识变化
外来语背后的日本人的异文化意识
对日本传统祭祀文化的考察
日本传统祭祀文化研究
忠义--日本社会の柱
关于日语专业毕业论文可参考题目
因此透过寿司的制作和发展历程就可以看出日本人善于思考,富有创新精神;追求自然,崇尚自然;日本人的创新意识,日本人追求的自然与完美,以及生活的快节奏。日本民族对自己的.文化有着自己的看法,日本文化的融合性,日本文化的包容性,是日本文化得以强大的推动力。
追求自然,崇尚自然,形成了日本料理的特色。寿司的崇尚自然,保持生鲜,正是日本人所追求的。
日本文化几乎就是世界文化的大熔炉,既重视传统又善于创新,饮食文化也是文化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在反映日本饮食文化的众多食物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寿司,本文。。逐渐深入的分析日本食文化的特点,进而得出日本博大精神文化的优点。
随着饮食业的快速发展,食文化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更加突出的体现了日本人注重创新的精神。在高效率快节奏的日本社会中,寿司仍然受到许多人的青睐,从小小的寿司中,反映出日本饮食文化的许多优点,这是值得世界人今后学习和借鉴的。
追求自然,崇尚自然,形成了日本料理的特色。寿司的美味不仅体现在食上,更体现在形与色上,这都是日本人所追求的料理美
日语专业毕业论文可参考题目
一、语言学方向
1.日本镰仓时代文学探索
2.谈日本文字的发展.
3.中日寒暄语之我见
二、日本文学
1.《我是猫》赏析
2.现代中日文学之异同
三、日本文化、社会、语言与文化
1、从日本人的习惯看其心理
2.浅谈丰田企业文化
3.论日本企业文化给我国企业发展的启发
4.论日本国花---缨花
5.中日酒文化之比较
6.论日本饮食文化
7.论中日茶文化的异同
8.浅谈日本礼仪
9.论日本的剑道精神
10.日本清酒的起源
11.浅谈日本艺妓
12.论中日礼节的差异
13.关于人口老龄化
14.关于战后日本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的研究
15.关于现代日语的敬语
四、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1.大学日语听说探索
2.试谈日语单词的速记法
3.浅谈日语助词
4.论中日教育的发展前景
明治维新对日本近代教育制度的影响
日本汽车企业集团用语中语言变迁的观察研究
从岛国日本看日本人的安全意识
从企业博客的语言看日本企业文化传播
从“真心话和场面话”来考察日本人的人际关系
从やる、くれる探讨日本人“知恩”精神
日本人“缩志向”的考察与分析
从“胜组”“负组”看日本人中流意识变化
外来语背后的日本人的异文化意识
对日本传统祭祀文化的考察
日本传统祭祀文化研究
忠义--日本社会の柱
关于日语专业毕业论文可参考题目
因此透过寿司的制作和发展历程就可以看出日本人善于思考,富有创新精神;追求自然,崇尚自然;日本人的创新意识,日本人追求的自然与完美,以及生活的快节奏。日本民族对自己的.文化有着自己的看法,日本文化的融合性,日本文化的包容性,是日本文化得以强大的推动力。
追求自然,崇尚自然,形成了日本料理的特色。寿司的崇尚自然,保持生鲜,正是日本人所追求的。
日本文化几乎就是世界文化的大熔炉,既重视传统又善于创新,饮食文化也是文化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在反映日本饮食文化的众多食物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寿司,本文。。逐渐深入的分析日本食文化的特点,进而得出日本博大精神文化的优点。
随着饮食业的快速发展,食文化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更加突出的体现了日本人注重创新的精神。在高效率快节奏的日本社会中,寿司仍然受到许多人的青睐,从小小的寿司中,反映出日本饮食文化的许多优点,这是值得世界人今后学习和借鉴的。
追求自然,崇尚自然,形成了日本料理的特色。寿司的美味不仅体现在食上,更体现在形与色上,这都是日本人所追求的料理美
2013年 七月刚毕业的 日语本科论文 出售 864613905
提供一些日语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 1 对日本高速成长期的研究——以国民意识变化为中心 2 对日中韓三国饮食文化的考察 3 从依赖心理看日本文化 4 关于日中“食文化”中人性的研究 5 探索日本动漫对世界的影响 6 论日本女性的意识変化 7 中日动漫文化的比较研究 8 对日本“欺负人现象”的意识分析 9 探讨日韓两国传统服饰的差异性 10 试论日语中的“和制英语” 11 浅论太宰治“奔跑吧,梅洛斯”的“人性善” 12 从日语的暧昧表现探讨日本人的性格 13 关于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人气浅论 14 日语“国字”初论 15 议日本谚语的中译 16 从介川的“鼻子”析介川的人生观 17 论日本贫富分化的现象 18 关于中日两国惯用语的考察 19 关于日本人名的考察 20 关于日语汉字读音的考察 21 关于日本人集团意识的考察 22 日语书面语及口语的异同分析 23 关于中日同形词的比較研究 24 关于日语外来语的考察 25 从宮崎骏的动画片看日本人的自然观 26 关于日本語女性语特性的考察 27 对日本人服务意识的分析—商品的售前和售后服务 28 关于日语句型的语法作用的分析 29 试析语言行动中的日语特点 30 关于日语流行语的研究 31 通过“寒暄”观察日本的文化特点 32 日中敬语表达对比研究 33 日本「职业女性文化」分析――以日中职业女性为中心 34 根据樱花观察日本国民性 35 电视剧台词中日语性差别现象分析
关于日本人的民族文化观 关于日本学校教育中拒绝上学的现象 浅谈日本的现代教育 关于日本对外来文化的态度 浅谈日本近代文化的特征 从日本人集团意识看日本的民族文化 关于日本漫画的影响—围绕对中国的影响日本武士文化对现代人的影响 日本人是如何在接受先进文明的同时坚守传统 从就业制度分析日本男女平等 浅谈日本人的宗教意识 中日两国青年社会意识的对比 中日企业中“共同意识体”是如何形成的 从单词看日语—包括与中文的对比 关于日语的敬语—包括与中文的对比 中日被动句的比较 日语自动词和他动词的比较分析 中日否定表现的比较 关于对日本汉字的考察 关于日语外来语 中日助数词的比较 中日动物名称的对比 中日副词的比较 关于日语的女性用语 浅谈日语终助词 关于“ながら”的接续及用法 日语中表示主语的“は”和“が” 形容词「ない」和助动词「ない」的区别 关于日语中拟声拟态词以及与中文的对比 日语惯用句的翻译 中日被动句的翻译 翻译与日本文化 外来语在科技日语中的应用质量和效率才是第一—对日本企业文化的感想日本老龄化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日企业文化的比较 年薪制对日本企业发展的影响在日资企业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 松下企业员工管理体制 日资企业如何考评人才 日资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日外贸政策对比分析 日语中「L/C」与「信用状」的比较 中日贸易发展前景分析 外来语和和语在贸易中的正确使用
我也是写教育方面论文的,我的是写关于家庭教育的,还有同学写关于”日本的ゆとり教育”、还有写关于中日两国教育的国际化的,也就是现在流行的交换生制度,还有就是关于日本教育中一直存在的问题,“不登校”和“いじめ问题”、先看看你们图书馆哪方面的资料较好找,然后再确定题目,希望能对你有点帮助。
可以写日本经济政治的发展情况
可以写历史发展相关的,当时为了论文花了我一个月时间,还是师兄给的莫文网,有高手帮助就是简单许多啊日本文化产业大国战略研究日本文化与日本经济发展关系研究关于日语教育中日本文化导入的考察与教育指导日本文化产业发展及对当前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启示日本动漫的全球扩散与日本文化输出战略日本文化外交的案例研究日本文化对道教的文化认同——以民俗宗教为中心试论日本文化对其外交的影响对梅棹忠夫的日本文化论的考察浅析日本文化软实力开发——以“酷日本”战略为例试论日本文化外交(1991—2012)浅析日本文化中的“哀”因素试析日本文化特性及其对当代中日关系的影响近代以来日本文化的变迁——以外来语的引进为视角新世纪日本文化外交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日本文化财保护制度的历史审视试论战后日本文化外交日本文化中的中空构造——以日本思想、宗教、社会构造为中心圆仁的入唐求法及其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日本文化与其战后“普通国家”的战略追求林和靖意象在日本文化中的流播与变异——以汉诗文为中心从衣食住看日本人审美意识的对立性日本文化产业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日本的文化民族主义论冷战后的日本文化外交战略日本企业文化特征及其渊源研究
关于日本人的民族文化观 关于日本学校教育中拒绝上学的现象 浅谈日本的现代教育 关于日本对外来文化的态度 浅谈日本近代文化的特征 从日本人集团意识看日本的民族文化 关于日本漫画的影响—围绕对中国的影响日本武士文化对现代人的影响 日本人是如何在接受先进文明的同时坚守传统 从就业制度分析日本男女平等 浅谈日本人的宗教意识 中日两国青年社会意识的对比 中日企业中“共同意识体”是如何形成的 从单词看日语—包括与中文的对比 关于日语的敬语—包括与中文的对比 中日被动句的比较 日语自动词和他动词的比较分析 中日否定表现的比较 关于对日本汉字的考察 关于日语外来语 中日助数词的比较 中日动物名称的对比 中日副词的比较 关于日语的女性用语 浅谈日语终助词 关于“ながら”的接续及用法 日语中表示主语的“は”和“が” 形容词「ない」和助动词「ない」的区别 关于日语中拟声拟态词以及与中文的对比 日语惯用句的翻译 中日被动句的翻译 翻译与日本文化 外来语在科技日语中的应用质量和效率才是第一—对日本企业文化的感想日本老龄化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日企业文化的比较 年薪制对日本企业发展的影响在日资企业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 松下企业员工管理体制 日资企业如何考评人才 日资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日外贸政策对比分析 日语中「L/C」与「信用状」的比较 中日贸易发展前景分析 外来语和和语在贸易中的正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