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旅游产品开发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旅游产品开发毕业论文

深度探索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摘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是旅游业管理中心的领域内关注的话题之一。在本文中,科学发展观,分析文化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更新知识,深入挖掘旅游文化旅游产业,提升旅游产业的质量,发展的指导下,旅游业,打造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优势。 [关键字]科学发展观;旅游文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近20年来,中国旅游业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对反思传统发展,人们意识到,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只是一种手段,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成为中央共同关心的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指出了光明之路。旅游行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必要的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从而打造旅游业发展的新优势,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业。 演绎现代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是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主动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并出现全面的公共活动,文化旅游活动有很大的影响的元素。 文化内涵,一直是一个不同的问题。我结合众多学者的观点和理解,对整个的文化内涵,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1。文化广度。文化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包括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文化的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也说明了文化内容丰富,广泛宣传。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细分文化,旅游,文化的分支之一。 2。文化层次。文化具有独特的层次结构,包括表面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核心层,中间层和中间层,制度文化的教育和文化。因此,“文化之邦的文化和心态整个对立的互动旅游活动,而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物质的状态过渡的中间部分的心态,一个连接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文化为确保服务质量,提升旅游业水平,促进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元素,以确保方向和指导意义。“因此,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应该是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 3。文化歧义。因为文化涵盖范围很广,有学者提出是一个自然和文化的模糊的概念,其内容的具体和抽象,模糊模糊的文化和文化,让我们了解,研究文化,我们有时有浅表的理解。“了解和掌握旅游文化内涵必须分门别类,层层递进。 4。文化差异和发展。文化是历史发展的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实践中创造一种产品,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今天的趋势,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不断交流信息材料和动态的开放系统,稳定和发展在反对派不断实现自我维持和自我更新。文化的时代,在发展过程中,人们生活的中心位置。以人为本,客观地看待人口流动所造成的旅游文化,旅游和目的地不解释了两种文化之间的文化差异是更好的。 结合的文化旅游产业,旅游和文化旅游文化的理解不是简单相加,它不局限于传统文化领域,也不仅仅是专注于文化旅游和文化旅游等形式的明显表征,但将旅游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一步揭示其固有的自然法,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旅游和文化的一般形式,相同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多层次架构“,既涉及历史,地理,民族和宗教,餐饮服务,园林建筑,民俗娱乐和自然景观旅游客体文化领域,游客还涉及自己的文化,兴趣爱好,行为,想法和信念,以及其他文化学科领域的质量,还涉及到文化旅游服务,商品文化,管理文化,文化指南,政策和法规,如旅游文化中介“。全面和深刻的理解,旅游文化,旅游和文化建设将更加有目的,有针对性和实际可操作性。 二,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先进的旅游和文化旅游产业引领发展的方向。旅游业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经济和文化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旅游旅游和文化旅游的发展优先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要求,与先进文化的本质特征,引领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现代旅游的游客,以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实施的高消费游客最伟大的成就是精神的喜悦和难忘的回忆,所以就没有文化旅游,旅游产品和旅游产业经济,文化是统一的。只有充分重视文化旅游产品,并挖掘自己的文化,展示文化特色,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为了吸引旅游者,为了使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2。文化旅游经济是竞争的核心。旅游产业的竞争性质是有竞争力的文化,旅游和文化等因素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物质需求是较低级别,轻松满足的需求,但其最终目标是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一个先进和复杂的需求,更难以满足。由于地理,在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往往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独特的,难以模仿和复制性,可比性低,容易创造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形成一个强大的旅游竞争力的文化发展带来了一些独特的种族和地理信息往往是不可再生的,不可替代的,突出文化特色,形成了跨区域的旅游和文化性状,是培育旅游经济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逐步发展,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手为主的旅游经济活动,只有通过文化创新,以建立持续保持旅游经济的深度。 3。文化旅游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经济一体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重视文化因素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强调:发展的原动力其实存在于文化,文化是发展的摇篮。国际经验表明,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越来越依赖于收入增加的数量和内容多样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旅游和文化交流的更高程度的整合,旅游和文化等因素,更多的旅游更经济发达。例如,在北京大观园,从万元,“红楼梦”电视连续剧国王收费制度开始,继续探索红楼文化,按“红楼梦”的配方研制新型红楼宴梦,红楼宴舞,挖掘文化内涵,使企业成为国内旅游企业和品牌。在旅游资源的开发阶段,游历广泛深入文化旅游的发展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推动力。 4。文化旅游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中国旅游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我们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资源。 2002年,海外游客最感兴趣的是中国旅游资源普查,5个种的游客最感兴趣的旅游资源,文化类型占四个,其中中国的调查,文物位列其中。这反映旅游业对文化和其固有的文化属性的依赖,中国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的延续性,深厚的文化底蕴,众多的文化资源,帮助发展一个结构良好的,适应多种旅游期权产品,在形成高品质的品牌。目前,文化旅游市场的发展方兴未艾,大力发展旅游业和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和文化活动的发展,以满足高层次游客的文化需求,是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市场和竞争的必然推动文化旅游的发展,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成为一个旅游大国的游客从选择。 5。旅游与文化的互动。游客通过旅游活动,学习理解了文化的旅游目的地,也将带来自己的文化在该地区的旅游目的地居民,两种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同时,为了吸引旅游者,旅游目的地也日益重视发展和保护文化资源,文化发展无疑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但许多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的研究结果显示,大量的游客继续参观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影响更负面的部分,最明显的是当地文化的商业化是不正常的,这样的变化,那些原本独特的文化作为当地的基本社会旅游资源和民俗风情,以吸引游客参观的目的地是致命的,它将会失去这些目的地的吸引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失去了维持其基本的生存。 三,旅游文化内涵建设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利益最大化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关键是要开发利用各种文化资源,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的旅游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过程中,建立工业健康发展的内部运行机制和外部关系,从而提升工业质量,获得可持续发展。 1。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观念旅游业发展。中国旅游业起步较晚,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建议,“旅游支持旅游”,“五个共同”的发展思路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人们从旅游行业的原因,外事接待然后逐渐清醒的认识,在某一时期内的一些项目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这种粗放式扩张的粗放式发展,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导致自然资源和社会损害旅游目的地文化资源的经济数字难以估量。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旅游业的发展从数量型向质量和效率,通过挖掘旅游文化的深度,提高产品附加值。 2。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功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发展旅游业的条件下,形成了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从而形成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经营,参与产业发展的人趋势目的地,旅游投资管理人员,游客,当地居民三者之间的利益相互交织,只有政府可以协调他们之间的现实矛盾,追求和实现经济和社会文化效益的统一,因此,要提高管理水平政府管理专业化,科学化水平,摒弃短期行为,代表先进文化,引导当地旅游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从而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功能。 3。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旅游的旅游环境。由于中国的法律建设旅游业的逐步完善,促进了旅游市场环境的规范,但在旅游行业的恶性竞争,虚假广告,合同欺诈和其他的短期行为是仍然在旅游经济的侵蚀是不健壮的身体,严重的威胁到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创建一个公平和诚实的商业环境,提高旅游业的形象,旅游企业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管理的法律和法规,以改善旅游建设大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市场秩序,更重要的是,依靠旅游企业,旅游企业自律,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促进诚信守法。 4。深度开发旅游资源,以促进品牌的发展。开发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发展,是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手段。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文化创意的核心是,在分析当地情况的基础上确定的方向和发展的文化主题风格,清晰的定位是围绕主题,通过旅游产品得到反映,不断丰富文化,创意升级。其中,通过明确主题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是关键,其本质在于旅游文化资源一概而论,探索,最终团结的精神升华的区域特点,个性化,然后物化,创新,实现更深层次的整合,将文化渗透,表现在各个方面的旅游产品,形成特色品牌,加强对游客的吸引力。 5。强调对旅游业的影响,社会和文化以及前瞻性研究。后期开始中国的旅游业,旅游业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缺乏市场深度扩展能力;手,羽翼未丰,恰逢中国加入的世贸组织很大的变化,只是一个三岁的孩子都面临着信息技术和全球化的挑战,使中国旅游业客观不可能亦步亦趋地照搬西方的发展国家。同时,因为对中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是很短的,集中对旅游业在经济领域的发展,再加上影响其少直接和容易到检测经济和环境的影响的社会和文化旅游业,往往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结果才逐渐显露出来,但是一旦结果表明,其后果将无可挽回,这是值得注意的,这方面的研究远远落后于经济和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问题上。我们必须注意这种现象,对文化旅游的一项前瞻性研究,在这个阶段的内容主要旅游区,包括商业化的社会和文化问题,传统文化的衰退,种族和文化的异化和文化旅游示范效果等,在这些研究中,不仅包括旅游工作者,也是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所以应注意良好的成果共享和研究,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6。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夯实基础。旅游产业链较长,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加快人才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旅游专业教育放在经济学的背景下,旅游,文化是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文化重视不够。事实上旅游产品设计,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服务基础上的文化基础,但文化水平低的旅游从业者,来自不同文化的认识不足,文化,旅游和文化内涵的“白化”缺失的一环,而不是游客背景做帮助情绪的文化旅游产品,旅游活动只能停留观光容易水平,不能满足现代旅游的发展要求。因此,要加快旅游人才培养,并逐步从一个简单的移位生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业务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在其历史和文化,民俗的了解程度,有必要改善环境做服务员,做教官,每到旅游工作者通过言传身教给游客全方位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提升旅游文化品味。 旅游业四大产业相结合的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的功能,但盲目追求经济忽视文化和其他功能的现象在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适度发展旅游资源和永久继续使用的要求,以提升产业层次,整合的文化元素,品牌运作。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精神和文化的研究,开发,物质文化,打造制度文化和管理文化,促进教育,文化和旅游产业,由政府和有关各方,深度挖掘旅游和文化内涵,积极实践,促进旅游业的成熟,可持续和健康发展。 [1]谢春山。旅游文化 - 中国旅游业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关键[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1,(3)。 [2]安宇,沉山。和谐社会的区域文化战略:建设文化强省的江苏文化产业的研究和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3]匡勇。弘扬优秀文化,加强意识[N]的位置。中国旅游报,2000-01-17。 [4]李天元,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深度发掘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摘 要] 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是旅游管理领域内人们关注的中心议题之一。本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分析文化在旅游产 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更新认识,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业素质,从而构筑旅游产业发展 的新优势,实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旅游文化;可持续旅游发展近20多年,我国旅游产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经过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人们意识到经济增长只是手段,经济发展才是目的,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成为普遍关注的中心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为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指出了一条光明之路。旅游产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从而构筑旅游业发展的新优势,实现旅游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文化内涵的阐释现代旅游是在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主动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而出现的一种综合性大众活动,文化要素对旅游活动影响很大。文化的内涵,一直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笔者结合众多学者的观点和理解,总体上对文化的内涵得出以下认识:1.文化的广泛性。文化是一个大的范畴,包括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们对文化多角度、多侧面的研究也正说明文化内容丰富,外延宽广。从不同视角可以把文化进行细分,旅游文化是其中的一个分支。2.文化的层次性。文化具备特有的层次结构,包括表层的物质文化、核心层的精神文化、中间层的制度文化和中介层的教育文化。所以“物态文化和心态文化互为表里地对立统一于整个旅游活动中。而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则是由物态到心态的中间性过渡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文化是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旅游层次,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具有保证方向和指南的意义”。因此,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应当多方位、多层次思考。3.文化的模糊性。由于文化涵盖面广泛,有学者提出文化天然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其内容既具体又抽象,“模糊的文化和文化的模糊,使得我们在理解、研究文化时,有时不得不不求甚解”。理解和掌握旅游文化内涵必须分门别类,层层递进。4.文化的差异性和发展性。文化是历史发展中各地区各民族实践中创造的产物,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文化作为一个不断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的动态开放系统,在稳定与发展的对立中不断实现自我保持和自我更新。文化与时俱进的发展进程中,人居于中心地位。要以人为本,客观地看待由旅游人群流动带来的文化交流,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文化差异并不能说明两地文化孰优孰劣。结合旅游产业理解文化,旅游文化不是旅游与文化的简单叠加,它不仅仅局限在民族传统文化的领域,也不是仅仅关注文化旅游这类文化表征比较明显的旅游形式,而是要将旅游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一步揭示其内在的固有规律,以利于其可持续发展。旅游文化和一般文化形式相同,也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多层次结构体系,“既涉及历史、地理、民族宗教、饮食服务、园林建筑、民俗娱乐与自然景观等旅游客体文化领域;又涉及旅游者自身文化素质、兴趣爱好、行为方式、思想信仰等文化主体领域;更涉及旅游业的服务文化、商品文化、管理文化、导游文化、政策法规等旅游介体文化”。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旅游的文化内涵,将使旅游文化建设更具目的性、针对性和实际可操作性。二、文化在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先进的旅游文化引领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必然要求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优先发展旅游文化,用先进文化引领旅游可持续发展。现代旅游是旅游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要而实施的一种高级消费,旅游者最大的收获就是精神的愉悦和一段回味无穷的美好记忆,所以没有文化就没有旅游,旅游产品和旅游产业的经济性、文化性是统一的。只有充分重视旅游产品的文化性,挖掘其文化内涵,展示文化特色,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才能吸引旅游者,才能带来旅游业的蓬勃发展。2.文化是旅游经济竞争的核心。旅游业的竞争本质上是文化的竞争,文化因素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物质方面的需求是较低级的需求,易于满足;但是其最终目标是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属于高级而复杂的需求,较难于满足。由于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化差异性往往为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所独有,很难模仿和复制,可比性较低,易于创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形成发展旅游强有力的竞争能力,文化中所带有的民族和地域的独特信息,往往是不可再生也是不可替代的,突出旅游文化特色形成区域间文化特质,是培植旅游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随着旅游开发逐渐向深度发展,文化象一只无形的手支配着旅游经济活动,只有通过文化创新才能保持旅游经济基业长青。3.文化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经济一体化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重视文化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世界性现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强调:实现发展的动力实际上存在于文化之中,文化是发展的摇篮。国际旅游发展的经验显示,旅游业的收益越来越不依靠人数的增加,而来自于多元文化含量的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服务,旅游与文化交流结合程度愈高、旅游文化因素越多,旅游经济越发达。以北京大观园为例,从160万元《红楼梦》电视连续剧的制景费起家,不断发掘红楼文化,按《红楼梦》小说中的菜谱开发红楼宴、红楼宴舞,靠挖掘文化内涵使得企业发展成为国内旅游企业的知名品牌。在旅游资源走过普遍开发阶段之后,文化成为将旅游业发展引向深入的重要驱动力。4.文化旅游是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我国旅游业在近年的迅猛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我国悠久深厚的文化资源。2002年,海外游客对中国最感兴趣的旅游资源调查中,五种游客最感兴趣的旅游资源,文化类型就占了四种,其中对华侨的调查,文物古迹名列第一位。这体现了旅游对文化的依附性以及它本身具有的文化属性,中国独有的历史文化延续性、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繁多的文化资源种类,有利于开发结构完善、选择适应面广的旅游产品,形成优质品牌。目前,文化旅游市场开发方兴未艾,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开发以文化为特色的旅游景点和旅游活动内容,可以满足游客的高层次文化需求,是中国旅游面向国际市场和竞争的必然选择,推进文化旅游的发展,才能使我国由旅游大国成为旅游强国。5.旅游与文化相互作用。旅游者通过旅行活动,学习了解到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同时也将自己本地区的文化带给了旅游目的地的居民,传播和交流了两地的文化。同时,为了吸引旅游者,旅游目的地也日益重视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这对于文化的发展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众多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的有关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旅游者大规模持续来访,对旅游目的地文化影响更多的是消极部分,最明显的是使当地文化不正常的商品化,这类变化对于那些原本以独具特色的文化和地方社会风情民俗为基本的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来访的目的地是致命的,它将使这些目的地失去原有吸引力,失去旅游产业持续发展乃至维持其基本生存的基础。三、旅游文化内涵建设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实现旅游产业利益最大化和不断发展,关键在于开发利用各种文化资源,满足人们对旅游产品和服务中的文化需求,在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的过程中,建立产业良性的内部运行机制和外部发展关系,从而提升产业素质,获得可持续发展。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旅游发展观念。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提出“以旅游养旅游”、“五个一齐上”等发展思路,曾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人们对旅游从外事接待到事业再到产业的认识逐渐明晰,一些项目在一定时期内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这种外延式扩张的粗放型发展,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于旅游目的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造成的破坏难以用经济数字来计量。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旅游产业发展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和效益型,通过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提升产品附加价值,向深度发展。2.坚持政府主导全面发挥旅游产业功能。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条件下,形成了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并由此形成的政府主导、市场主体、企业运作、全民参与的产业发展态势,在旅游目的地,旅游投资经营者、游客、当地居民三者之间的利益交织在一起,只有政府才能协调好他们之间的现实矛盾,追求并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文化效益的统一,因此,政府管理部门要提高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摒弃短期行为,做先进文化的代表,引导当地旅游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并由此全面发挥旅游产业功能。3.构建旅游企业文化营造和谐旅游环境。随着我国旅游法制建设的逐步健全,促进了旅游市场环境的规范,但是旅游行业恶性竞争、虚假广告、合同欺诈等各种短期行为仍然在侵蚀着旅游经济本不健壮的肌体,严重威胁着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营造诚信公平的经营环境,改善旅游行业形象,是旅游经营企业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依法治旅完善旅游法律法规建设,可以一定程度地规范市场秩序,更重要的是依靠旅游经营企业的自律,通过构建旅游经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倡导诚信守法经营。4.深度开发旅游资源以品牌促发展。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文化内涵开发是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手段。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核心是文化创意,在分析地方文脉的基础上确定文化的开发方向和主题格调,明确定位围绕主题进行内容组织,进而通过旅游产品加以体现,并不断丰富文化内涵,进行创造性的升级改造。其中,对旅游资源文化主题的感知和把握并经由旅游产品外显是关键,其本质在于对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概括、发掘、升华最终凝聚区域特色的个性化精神,然后通过物化、创新,实现更深层次的整合,将文化内涵渗透、表现在旅游产品的各个层面,形成特色品牌,强化旅游吸引力。5.重视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做好前瞻性研究。我国旅游产业起步较晚,旅游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缺乏市场的纵深拓展能力;另一方面,羽翼尚未丰满,恰逢中国加入WTO的巨大变革,刚刚蹒跚学步就面临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挑战,客观上使得中国旅游产业不可能亦步亦趋照搬照抄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同时,正是由于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历史很短,旅游产业发展的焦点集中在经济领域,加上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不如它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那么直接和易于察觉,往往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其结果才逐渐显现出来,可一旦结果显现,其后果也就无可挽回,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远远落后于旅游对经济和环境影响的问题研究。我们必须重视这个现象并做好前瞻性研究,现阶段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旅游接待地区社会文化商品化问题、传统文化衰退问题、民族文化异化问题以及游客带来的文化示范对旅游接待地的文化影响问题等等,从事这些研究的不仅包括旅游工作者,还包括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所以还应当重视做好成果共享和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推广。6.加快人才培养夯实旅游产业发展基础。旅游产业链较长,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人才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长期以来,我国旅游专业教育是置于经济学范畴内的,旅游文化还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对旅游人才文化素质的提高重视不够。而实际上旅游产品设计、资源开发和规划、旅游服务都是基于文化基础上的,但旅游从业人员文化层次偏低,对文化的认知度不够,旅游文化内涵的“白化”环节缺失,无法做到帮助不同文化背景旅游者感悟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旅游活动只能停留观光的浅显层面,不能适应现代旅游的发展要求。因此,要加快旅游人才培养,逐步从单纯的生产性投资转向人力资本投资,提高旅游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提高他们对所处环境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了解程度,既要做好服务员,又要做好讲解员,通过每一位旅游工作者的一言一行给与游客全方位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旅游产业是兼有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四大功能的产业,但是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文化及其他功能的现象在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旅游资源的适度开发和永续利用要求提升产业素质,整合文化要素,进行品牌运作。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研究精神文化,开发物质文化,打造制度文化和管理文化,推进教育文化,由政府以及与旅游产业有关各方参与,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积极实践,促使旅游产业走向成熟,持续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谢春山.旅游文化——中国旅游业参与国际竞争成败的关键[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3).[2]安宇,沈山.和谐社会的区域文化战略:江苏建设文化大省与发展文化产业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3]林永匡.弘扬优秀文化,强化阵地意识[N].中国旅游报,2000-01-17.[4]李天元.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在写作旅游 文化 论文前,我们首先要确定的就是论文的题目,一个好的题目对于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旅游论文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旅游文化 毕业 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旅游文化毕业论文题目(一) 1. 河北省智慧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 城乡旅游互动发展长效机制模型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3. 旅游景区不文明行为约束机制研究 4. 旅游需求波动、风险管理与非线性减贫效应研究 5. 河北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6. 促进辽宁旅游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及对策建议 7. 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遗产旅游合作研究--以中国和中亚五国为例 8. 我国旅游业供给侧改革分析 9. 森林旅游区乡村旅游对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基于乌鲁木齐南山林区方家庄的实证分析 10. 基于模型构建的常州休闲旅游发展的诊断研究--以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 11. 日本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对我国的启示 12. 环洞庭湖区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与 措施 13. 基于游客感知的海南旅游网络舆情危机管理与形象修复研究 14. 石林县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 15. 长治市创意旅游农业发展探索 16.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产业集聚及其竞争力提升的策略 17. 高校教师旅游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分析--以江苏和安徽两省部分高校为例 18. 产业融合视角下黟县乡村旅游创新发展路径 19. 基于文化创意视角的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以黄冈市旅游产业为例 20. 新三农视角下的乡村游和乡风文明建设探讨--以北川羌族自治县为例 旅游文化毕业论文题目(二) 1、试述旅游消费在旅游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 2、论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3、试述旅游经济运动的主要矛盾和内在动力 4、试述现代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5、论旅游经济与文化的密切联系 6、论旅游经济对社会的作用与影响 7、论旅游经济对生态环境的作用与影响 8、试论目前我国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9、试述旅游需求规律的内容和作用 10、试论旅游供求矛盾的制度调节 11、试论旅游市场的竞争与合作机制 12、试论旅游市场竞争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13、试论如何测算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 14、试述提高我国旅游经济效益的意义和主要途径 15、试析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区域差异 16、试述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 17、试论世界各国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18、试论我国旅游创新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19、试述目前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0、试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意义 旅游文化毕业论文题目(三) 1. 旅游产业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 2. 旅游活动地理投影下城市旅游空间优化的策略 3. 浅谈旅游电子商务 4. 利用现代电子技术提高对民居客栈的研究 5. 建设旅游强省背景下的湖南旅游演艺品牌发展对策 6.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发展研究综述 7. 体验经济视角下福州地区旅游消费创意开发研究 8. “全域旅游”目的地内部营销中的政府角色创新探析 9. 分析黑龙江流域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 10.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多元化评价的保障体系建设 11. 导游服务质量的提升与管理剖析 12. “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公共服务的新要求 13. 基于低碳视角的西藏旅游可持续发展分析 14. 谈低碳旅游与景区酒店管理服务 15. 电子商务环境下广西龙门水都文化生态旅游景区的网络营销策略分析 16. 乡村家庭旅游业经营状况对居民地方感的影响--以四川彭州九峰村为例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路径研究--以重庆市黔江区为例 18. 探讨乐山市发展医疗旅游的障碍分析和应对策略 19. 遵义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20. 电子商务背景下旅游 市场营销 策略分析 猜你喜欢: 1. 旅游文化方面的论文 2. 旅游文化毕业论文题目 3. 旅游文化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4. 旅游文化论文题目 5. 2017年旅游管理论文题目汇总

旅游产品开发论文

写企业文化论文也好 做人做事也好 有一个主题是不娈的 < 以人为本> 你是聪明人 应该明白怎样下笔 加油!!!

旅游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选题是论文写作关键的第一步,直接关系论文的质量,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旅游专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一、毕业论文选题注意事项

1、论文的论题切记大而空,题目要细,要有 针对性,不要 出现 太大的范围。

2、论文选题时 要经常与导师邮件、电话沟通,但电话沟通要注意时间。

3、 要熟悉 自己的 论文题目,根据题目 和 思路 列提纲,围绕提纲 搜集材料,整理成文字。

二、旅游专业选题

1、家乡所在地的旅游发展规划研究;

2、家乡所在地旅游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研究;

3、城市或主要景区市场供求关系及发展趋势研究;

4、旅游形象设计研究;

5、旅游区划等级系统的研究;

6、旅游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研究;

7、旅游景区开发与保护关系的研究;

8、不同性质旅游景区开发对策研究;

9、长春“雕塑公园”的市场研究;

10、长春“世界风景园”的.市场研究;

11、长影世纪城的市场研究;

12、长春市文化街区的研究;

13、长春市韩国街文化特色研究;

14、吉林市文化街区和旅游景点研究;

15、吉林省渤海旅游资源开发的新探索;

16、我省旅游资源前 瞻 性开发探讨;

17、长春城市旅游形象定位思考;

18、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若干思考

19、主题公园:城市旅游形象的新名片 20、关于开发我国农村旅游市场的思考

21、论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

22、试论当前旅游开发中的资源观和市场观

23、中国入境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探讨

24、旅游资源概念及其认识

25、xx年吉林省(长春市或其他地区)旅游局调研成果

26、生态旅游与当地居民利益 27、浅论我国商务旅游开发 28、吉林省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

27、开展旅游地理研究的意义

旅游景点规划主要从资源分析,市场分析,空间布局,产品开发,线路设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在充分把握地方地脉、文脉的同时,要注重创意。相关论文的撰写也是由此几部分出发。祝你成功!!

强调创新,环保。容易接受。。。。

旅游产品开发研究论文

摘要:体验经济发展迅速,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出现的又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体验经济时代所衍生的新型旅游消费形式,对旅游产业大省的四川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而要加快四川旅游优化创新的步伐,努力开发出更具个性化和人性化的体验式旅游产品。 关键词:体验经济;四川旅游业;旅游优化 一、体验经济与旅游 体验经济思想根源于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在1970 年所著的《未来的冲击》,他提出体验经济将是农业经济、制造经济、服务经济等浪潮过后又一个新的经济形态,商家要想赢得新一轮的竞争,需要依靠提供体验服务。随后,B?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首次提出体验经济的概念,书中称体验经济是以服务为基础,借助于商品这一道具,围绕消费者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并最终实现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形态。体验的本质就是要创造出某些条件促使一个人在达到情绪、体力、智力、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时,能够在意识中产生的美好感觉。关于体验经济的类型,派恩和吉尔摩按照消费者参与程度和环境上的关联性,可将体验经济分为四种类型:娱乐的、教育的、逃避现实的和审美的。而伯恩德H施密特则从消费者认知心理过程这一角度,将体验分为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行动体验和关联体验,称为战略体验模块。 旅游产业与体验经济密切相关,一方面旅游是体验经济理论与实践应用和发展的大舞台,另一方面体验经济也为旅游产品设计的创新提供可靠的依据。旅游是旅游者离开居住地到异地寻求精神满足以及体验的过程。对旅游者而言其最关注的是在旅游的过程中能否得到最大的精神满足,旅游地或旅游产品能否让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以及能否获得值得回味的体验。因此,能否给旅游者更多的体验是衡量旅游地以及旅游产品质量高低的重要尺度,也是衡量旅游产业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二、体验旅游产品的构成要素 体验旅游产品要素一般包括主题、活动和形象,这三大要素是对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外部表达的主要载体,能够最为直接地引导旅游者产生体验的要素组合。(一)主题。主题是体验旅游产品的灵魂,没有主题的旅游产品如同一盘散沙,不仅旅游活动项目随意拼凑,既无法给旅游消费者带来深刻的印象以及心灵启发或者震撼,也不能集中发挥自身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主题要是高度提炼每一个体验旅游产品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并能通过通俗的题材展现旅游产品的灵魂。与一般旅游产品主题不同,体验旅游产品主题不仅要建立在对旅游资源基础与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之上,也要充分考虑所要开展的活动与推出的形象能否提供给旅游消费者最广阔的体验空间。(二)活动。活动是体验型旅游产品的血肉,它直接提供旅游者体验的载体,是旅游消费者购买的主要产品要素。体验旅游产品的活动具有很强的参与性以及趣味性,游客通过参与这些活动获得娱乐、教育、启迪等多种体验,从而满足精神需求。(三)形象。形象是体验旅游产品的外衣,是旅游者最早接触旅游产品的途径,因而它从一开始就影响着旅游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体验旅游产品的形象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体现在旅游产品的方方面面,如旅游目的地的标志、口号、图形、色彩、道具、设施、服务等。从深层次看,体验旅游产品形象是对旅游产品主题的具体阐释,塑造旅游主题和活动的整体氛围。因此,在设计和推广形象时,需要外观上色彩协调一致、道具精细逼真、造型夺人耳目等。 三、四川省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 四川省是旅游资源大省,近几年四川省加快了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转化的进程,加快了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迈进的步伐,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较好的业绩。但与此同时,制约四川旅游业发展的客观因素并没有根本改变,与旅游业发达省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 (一)旅游市场主体不成熟,服务意识不强 四川省全省景点共有300多处,但是内部与旅游相关的产业发展跟不上,内部企业结构明显失衡使得行业内部合作性以及联动效应得不到良好体现。另外一方面,旅游产业的从业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有的导游人员途中甩团、因费用不到位而导致的扣团、甚至出现导游人员携款潜逃的现象。导游人员劳动报酬问题及其自身的低素质化是四川省降低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和擅自增减旅游项目问题突出的主要根源。另外也存在旅行社服务不到位、相互之间推诿的现象,浪费游客时间,甚至导致游客无法旅游。 (二)旅游营销力度不够,市场开发能力不强 从总体上看四川省旅游产业的营销,基本是产用单纯的营销模式,缺乏宣传平台,尽管四川拥有九寨沟、黄龙、乐山大佛、峨眉山、青城山、都江堰等世界级的世界景区景点,但是旅游产品知名度不高,特别是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声誉与其他众多国家级景区景点相比仍然有差距。这主要是由于针对于四川主要景区景点所做的推广与促销没有很好地突出四川本身的特色,缺乏差异性、煽动性,市场开拓能力有待于提高。 (三)旅游地基础设施落后,缺乏整体规划 尽管经过多年的建设,四川省旅游配套设施有很大的进步,但是部分设施简单,仍然处于低水平状态,使得游客期望与实际体验的感受差距悬殊,并且景区景点卫生条件跟不上,景点沿途缺乏卫生标准的厕所,另外,旅游景点的交通道路状况不良,公共信息标志落后。 四川省有众多景区景点,但是缺乏统一规划,各个景点景区没有形成各自核心旅游特色,没有形成互补关系,反而存在相互模仿,重复建设,形成恶性竞争关系,这难以发挥旅游资源最大效益。 (四)“”大地震给四川旅游产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四川省在2008年经历了一场浩劫,给四川旅游产业带来一次危机,不仅部分的旅游景点遭到破坏,更使得游客对四川旅游安全出现了信心危机,在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四川省旅游优化与转型迫在眉睫。 四、四川省发展体验式旅游的思路 (一)统一旅游目的地地对外的宣传形象 统一标识以及统一宣传口号可以提高宣传效果,有利于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认识,可以加深游客的印象。因此,四川省在旅游营销时应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上下联动,部门协作,政府和企业联手共同营造发展旅游产业的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并且丰富促销手段,建立统一有效的宣传促销体制,塑造四川旅游整体形象,打造旅游品牌。另外可利用现代媒介推广与四川自然和人文精神相辉映的旅游标识以及简单又朗朗上口的宣传口号,以吸引游客。在宣传资金上可设立旅游宣传促销基金,为宣传工作提供资金保证。 深挖四川旅游的特色主题 (二)旅游特色主题是游客体验的基础 一个好的主题可以加深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对旅游目的地的印象,使他们对旅游产品有一个连贯和清晰认识。旅游特色主题内容丰富,大可到景观布景、文化气氛,小可到服务细节和纪念品,这样就可以用一条主题线把旅游过程中的吃、住、行、游、购、娱贯穿起来,使他们产生难忘的经历。因此,四川省需要深挖自身旅游特色主题,把原本静态的旅游路线通过各种主题赋予其生命,使得游客身临其境。如杭州市通过模仿《清明河上图》,把宋代时期的社会情境再现,使得游客回到一千多年前,体验当时人们的生活。 (三)推出四川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旅游纪念品是对体验旅游的延伸,旅游者在经历了一段难忘的旅游经历之后,随着时间的推逝,这种难忘的记忆会慢慢变淡,但是旅游纪念品却能使得这种记忆加以强化,主要在于纪念品是旅游者经过一番努力(无论是时间还是精力)而得来的,这样可以起到延伸记忆的效果。在设计旅游目的地的纪念品时要结合主题,同时加入自身的文化特色,使得旅游者看到纪念品直觉的反映就是该地区的旅游印象,因此,四川省应尽量设计与推广有四川文化特色的主题旅游纪念品,事实上,四川省有众多少数民族集居,如羌族、彝族、藏族等,文化特色明显,是其他地区无法模仿和复制的,关键是要通过什么创新形式让游客接受并留下深刻印象。凤凰古城对推出自身特色旅游纪念品的方式方法简单但却容易让游客印象深刻,如凤凰古城的蜡染工艺允许旅游者亲身参与纪念品制作,这样的纪念品对于旅游者来说当然是十分具有纪念意义的。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 (四)突出四川旅游的差异化特性 主题和纪念品这两种方式能够留给旅游者一个难忘的经历,但是过度的模仿使主题公园、纪念品出现了十分严重的同质化现象,这意味着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或买到相同的东西,造成了旅游者的审美疲劳。因此,四川省在设计体验旅游产品的时候,要加入与其地域性、文化性、民族性等与众不同的元素,如四川拥有楚文化,具有其他文化所不具备的精神内涵,把它加入体验旅游产品的设计中,会给旅游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感受,体验与其自身拥有文化的不同之处,这也有利于提升旅游产生的品牌价值,赋予旅游产品生命,即使其他地方要进模仿复制,也难以相比拟,难以夺走其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和地位。 (五)重视到川旅游者的感官刺激 体验旅游的本质是“让人难忘”甚至是“流连忘返”,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通过对旅游者进行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上的刺激,从而使其拥有一个美好的感觉,进而“回味无穷”。因此,四川省在优化现有旅游产业以及设计体验旅游产品时,可以从景观设计、环境氛围、风味小吃等方面着手,充分挖掘独特元素,多方位调动旅游者的感官感受,尽量设计和推广一些可以让游客亲身参与的娱乐文化活动,满足游客感官上的需求。 (六)积极开展四川体验式旅游的营销 品牌是现代营销理念的核心和灵魂,是作为吸引消费者进行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引导形成自身稳定文化消费者的重要途径。而体验经济时代发展必然要求突出品牌营销的优势。因此,在营销体验旅游产品时,应结合体验旅游产品的特点,并从旅游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和关联这五个方面体会他们的需求和感受,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向消费者传递本身所代表的独特形象,塑造能征服旅游消费者内心品位的品牌形象,以增加吸引力。特别在旅游产品日趋丰富且同质化的趋势下,以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情形下,单纯利益驱动是不足以打动旅游消费者,只有通过设计出满足其高层次需求的旅游产品更能引起游客的共鸣,进而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如2000年南岳区提出“旅游品牌强区”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大胆的品牌创新,重新定位南岳衡山“中华寿岳,天下独寿”的品牌形象,从而形成以品牌树立形象,以形象扩大影响,以影响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使得这一营销取得了显著成果。 此外,由于在体验经济时代下,现今旅游需求的个性化趋势愈演愈烈,为达到旅游产品的个性化、多样化和差异化的效果,可采用与旅游消费者进行“点对点”互动对话,持续地了解游客的个性化和多样性的消费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为消费者量身定制体验式旅游产品,从而与游客建立逐一持久、长远的“双赢”关系。 总之,在体验经济背景下,四川旅游的优化创新需要深挖自身特色,设计统一的宣传形象,借助于各种主题来体现自身旅游特设和形象,在这一过程中注重旅游消费者的感官体验。 参考文献: [1]余美珠.基于体验经济理论的旅游产品要素设计.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2):41-45. [2]刘静.体验导向的旅游开发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0(17):163-164. [3]刘青.体验经济背景下的体育旅游优化创新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0(4):164. [4]叶玉洁.体验经济时代的观念更新的几个问题.综合管理,2010(2):168-170. [5]黄鑫.体验经济时代下关于体验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的思考.商场现代化,2010(3):136.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毕业论文网

在写作旅游 文化 论文前,我们首先要确定的就是论文的题目,一个好的题目对于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旅游论文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旅游文化 毕业 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旅游文化毕业论文题目(一) 1. 河北省智慧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 城乡旅游互动发展长效机制模型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3. 旅游景区不文明行为约束机制研究 4. 旅游需求波动、风险管理与非线性减贫效应研究 5. 河北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6. 促进辽宁旅游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及对策建议 7. 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遗产旅游合作研究--以中国和中亚五国为例 8. 我国旅游业供给侧改革分析 9. 森林旅游区乡村旅游对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基于乌鲁木齐南山林区方家庄的实证分析 10. 基于模型构建的常州休闲旅游发展的诊断研究--以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 11. 日本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对我国的启示 12. 环洞庭湖区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与 措施 13. 基于游客感知的海南旅游网络舆情危机管理与形象修复研究 14. 石林县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 15. 长治市创意旅游农业发展探索 16.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产业集聚及其竞争力提升的策略 17. 高校教师旅游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分析--以江苏和安徽两省部分高校为例 18. 产业融合视角下黟县乡村旅游创新发展路径 19. 基于文化创意视角的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以黄冈市旅游产业为例 20. 新三农视角下的乡村游和乡风文明建设探讨--以北川羌族自治县为例 旅游文化毕业论文题目(二) 1、试述旅游消费在旅游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 2、论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3、试述旅游经济运动的主要矛盾和内在动力 4、试述现代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5、论旅游经济与文化的密切联系 6、论旅游经济对社会的作用与影响 7、论旅游经济对生态环境的作用与影响 8、试论目前我国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9、试述旅游需求规律的内容和作用 10、试论旅游供求矛盾的制度调节 11、试论旅游市场的竞争与合作机制 12、试论旅游市场竞争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13、试论如何测算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 14、试述提高我国旅游经济效益的意义和主要途径 15、试析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区域差异 16、试述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 17、试论世界各国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18、试论我国旅游创新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19、试述目前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0、试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意义 旅游文化毕业论文题目(三) 1. 旅游产业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 2. 旅游活动地理投影下城市旅游空间优化的策略 3. 浅谈旅游电子商务 4. 利用现代电子技术提高对民居客栈的研究 5. 建设旅游强省背景下的湖南旅游演艺品牌发展对策 6.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发展研究综述 7. 体验经济视角下福州地区旅游消费创意开发研究 8. “全域旅游”目的地内部营销中的政府角色创新探析 9. 分析黑龙江流域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 10.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多元化评价的保障体系建设 11. 导游服务质量的提升与管理剖析 12. “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公共服务的新要求 13. 基于低碳视角的西藏旅游可持续发展分析 14. 谈低碳旅游与景区酒店管理服务 15. 电子商务环境下广西龙门水都文化生态旅游景区的网络营销策略分析 16. 乡村家庭旅游业经营状况对居民地方感的影响--以四川彭州九峰村为例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路径研究--以重庆市黔江区为例 18. 探讨乐山市发展医疗旅游的障碍分析和应对策略 19. 遵义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20. 电子商务背景下旅游 市场营销 策略分析 猜你喜欢: 1. 旅游文化方面的论文 2. 旅游文化毕业论文题目 3. 旅游文化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4. 旅游文化论文题目 5. 2017年旅游管理论文题目汇总

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越来越多的旅游城市提出将旅游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旅游的学术论文,仅供参考!

对做好旅游管理的探讨

摘要: 如何做好旅游管理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旅游人文资源开发以及应对旅游危机管理两方面阐述了旅游管理的思想。

1旅游管理要加强在人文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建议

促进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统一自然资源不管多么美丽,没有人的参与就失去意义,没有人文的氛围就失去了颜色。以杭州西湖为例,是我国独有兼具美丽的湖光山色和悠久历史文化韵味的景区,这里孕育的文化非常丰富。既有家喻户晓的白蛇娘子传奇,又有文人墨客留下的象“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佳句。这些资源都可以在西湖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西湖旅游区的各个景点,可以充分利用名人故居这一旅游资源。游客在游山玩水之间,也可以充分了解到西湖文化的历史和典故,同样也可以利用杭州的民俗艺术团体在西湖景区表演西湖文化的传统民俗节目,巧妙的将文化资源和自然景物结合起来,使得游客更容易理解杭州,实现西湖景区的人文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保护西湖资源,对西湖的生态、水质、卫生状况加强保护和监督。

努力发掘人文历史旅游资源我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众多的文化资源,像龙舟赛、元宵灯会、清明踏青、五月花会、八月观潮、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十月庙会等民俗活动,开发利用条件极其优越。要充分利用这些民俗文化,重点打民俗旅游,这样不仅可以为当地的旅游产业带来巨大的收入,也会对当地的城市发展和定位等具有很好的作用。

提高人文素质,完善旅游设施文化旅游具有文化传播和交融的作用,具有很强宣传作用,旅游就像一张名片,在带给游客旅游资源享受的同时,也将自己的形象进行了宣传。从事旅游资源服务的人员素质对旅游形象具有重要影响,在旅游景点的一些人性化的配套设施对旅游地形象也有重要影响。好的人文素质、礼貌切近的服务态度会对旅游者带来很大正面的影响,会提高游客对旅游满意度,进而对整个城市的形象具有更好的印象。旅游设施的完善程度也会对游客带来不同的感觉,游客在旅游时一般比较放松,一些人性化的设施会让他们感觉很亲切,一些带有游客可认知的语言无疑会增加亲近感。

优化资源配置,改进旅游经营策略和其他产业一样,人文旅游产业的开发、经营等需要进行细化研究,所不同的是一般其他企业开发的是有形产品,而人文旅游产业开发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产品,产品的质量通过旅游群体的满意程度体现。开发怎样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市场前景如何、如何合理规划使得资源配置优化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旅游产品经营策略都需要因地制宜、通过对人文旅游产业的科学研究实现。目前,我国很多旅游景点在人文旅游开发方面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①通过加强在人文旅游产业方面的研究,使得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更加成功,则可以大大减小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风险;②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值得关注,不同的旅游资源如何配置更加合理,如何配置才能更加吸引旅游者,使得运行成本降低,产业收益增加,这些方面也需要进行科学的研究;③人文旅游产业的经营策略非常值得研究,并非景点门票价格定得越高,旅游产业的收入就越多,不同的旅游景点采用联合消费还是单项消费更好也需要根据消费者的旅游消费心理和旅游景点的具体情况确定。

2加强旅游危机管理的措施

旅游业是一个相对脆弱的行业,由其自身所具有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决定了她的触角极大地延伸到其他各个行业领域,使得外界瞬息的变故都牵动着整个旅游行业敏感的神经。旅游危机已成为世界许多地区的旅游业上空的阴云,良好的危机管理成为旅游业——这个应优先考虑快乐和关照产业的急迫需要。

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一种竞争意识、超前意识、鞭策意识,也是一种凝聚剂。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应在感觉危机、认识危机的前提下,经常地、系统地讲形势、讲问题,使员工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和与企业共同承担危机与风险的主人翁责任感。居民与旅游者要强化安全意识,强调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确保平安健康也是一种增收途径。

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应是政府危机管理的核心和重点,作为旅游地区政府应首先树立危机意识,加强旅游危机战略性研究,从根本上防止危机的形成和爆发或将其及早制止于萌芽状态。

建立预警机制,实施预防管理在建立旅游灾害预警机制方面已经达成普遍共识。所谓"旅游预警制度",主要是有关部门在国内外发生疫情、战争、社会问题、自然灾害等影响旅游的事件,予以发布并警示,从而有利于旅行社和游人预见问题,并主动采取积极的安全措施。

建立应付旅游危机的应急机制旅游危机爆发后,最紧要的是建立起一套快速反应机制,尽量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灾害、事故发生后,在第一时间实施有效抢救,减少人员伤亡;在疫情发生时,防止疫情扩散;在治安事件发生后,尽快侦破案件,惩治违法分子,保护受害人,处理善后事宜。因为自然灾害导致旅游地暂时不能接待旅游者,及时告知旅游者,减少旅游者的期待成本和预期心理,有利当地旅游市场的恢复。

旅游危机过后尽快采取措施复苏旅游业首先,旅游危机过后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促销活动。其次,要利用媒体重树区域旅游形象。旅游危机之后,要尽快挖掘正面报道的价值,予以针对性的促销。第三,做好事件旅游营销,加大市场对旅游地的关注。

总之,当组织或个人面对危机时,应当把社会公共利益放在核心地位,及时反应、控制、补救、总结,并有意识地将危机转化为契机,因势利导,借题发挥,将损失减小到最少。旅游行业是很脆弱,但不经磨练、不经危机,这个行业永远都是脆弱的。作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努力构建比较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推动本部门以及整个行业危机管理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如东.政府在旅游管理中的作用及制度创新[D].同济大学,2006,(08).

[2]牛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的利益相关者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07,(03).

[3]王咏.遗产旅游地管理体制的初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05).

[4]张志娟.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管理[D].厦门大学,2001.

[5]乌杰.浅谈旅游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策略[J].科技资讯,2008,(01).

[6]陈景翊,姜春红.中国旅游业危机管理对策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驱动因素量化分析

[摘要]三亚市是我国旅游房地产发展的代表城市,总体发展水平在我国处于领先地位。本文在对相关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的主要驱动因子,对我国城市旅游房地产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三亚市地处海南省的最南端,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拥有土地面积平方千米。三亚市是中国热带滨海旅游资源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在境内长达209千米,每岸线上,密布亚龙湾、大东海、鹿回头公园、天涯海角、南山文化旅游区等闻名中外的旅游景点。不仅具备现代国际旅游五大要素——阳光、海水、沙滩、绿色植被、洁净空气,而且还拥有河流、港口、温泉、岩洞、田园、热带动植物、民族风情等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作为旅游业与房地产业相互渗透融合产生的新兴产业,旅游房地产目前在中国越来越得到重视,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而三亚市的旅游房地产发展不仅走在全国前列,也最具有代表性。胡浩(2005)以上海为例研究了大都市旅游房地产发展与布局,徐翠蓉(2005)以青岛市、苏琼琼(2006)以杭州市、程叙(2008)以重庆市、谢志林(2008)以南宁市和任宜煊(2009)以山东省海滨城市为例对旅游房地产项目开发及市场发展状况等进行了研究。而有关旅游房地产发展驱动方面,刘艳红(2004)认为经济增长(内因)和经济全球化(外因)共同促进了旅游房地产发展。胡浩(2005)认为休闲时间增加、政府大力推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居住职能变化、商业服务业发展等条件促进了旅游房地产项目开发。从文献综述看,并没有学者对三亚市的旅游房地产发展状况做过研究,也没有专门对城市旅游房地产发展驱动因素进行研究,方法也局限于简单的定性分析。本文利用多元统计学当中的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研究影响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的驱动因子,建立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驱动因子逐步回归方程,并分析各驱动因子间的关系及其作用,为该市旅游房地产可持续发展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寻求城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的共性。

1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现状特征

自从1996年三亚市在亚龙湾成功举行中国度假休闲游开幕式,凯莱度假酒店正式起航,后来几十个大型旅游项目相继投建,三亚市的旅游房地产业开始蓬勃发展,至今已有十多年。

现阶段三亚市的房地产销售主要为旅游房地产,其发展呈现以下特征:

(1)产品特征:旅游房地产产品主要以公寓、住宅、别墅和产权式酒店为主,作为岛外客户的“第二居所”、“第三居所”等,其中公寓、住宅所占比例较高。

(2)产品分布:主要分布具有一定景观的区域,充分利用海景、河景、山景资源。目前正在开发海景沿线的基础上向纵深发展。

(3)置业人群:有调查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购房者来自于岛外,这一群体占到了三亚市总体楼盘客户的90%以上.并且大多为二次甚至多次置业者,集中来源于“两区都”,即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东北高寒地区和首都北京。

2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驱动因素的量化分析

指标选取和数据标准化

本文通过对《三亚年鉴》中社会经济、城市发展、旅游业以及房地产业等方面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选取了第三产业主导性X1、对外贸易商品进出口总值X2、全社会贷款余额X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4、旅游总收入X5、接待过夜旅游者人数X6、社会旅客周转量X7、实有客房数X8、文教卫科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例X9、城市居民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数X10和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Y等11个指标变量进行分析,其中指标Y代表三亚市旅游房地产的发展。由于不同的自变量Xi,它们的取值范围和单位都不相同,为了在无量纲影响下进行计算,利用统计软件对三亚市2000—2006年X1~X10和Y进行标准化处理,结果见上页表1。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因子分析

通过统计软件对标准化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相关系数矩阵,见表2。可见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大都在以上,所选取的10个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可以提取综合指标。而从公因子方差中可以看到X1-X8的共同度都在90%以上,最低的X10也有的共同度,即这些变量的信息丢失较少,都能被因子解释,因此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从因子分析的总方差解释中可知第一个因子的特征根为,解释10个变量总方差的;第二个因子的特征根为,解释10个变量总方差的;第三个因子的特征根为1024,解释10个变量总方差的。前三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能够包含大部分变量的信息,故选取三个主要因子,见表3。

表3显示的是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知,第一因子F1基本反映了X2~X8变量的信息,包含对外贸易、金融、物价、旅游业等方面,因此可命名为“城市经济和旅游发展水平”因子。第二因子F2主要反映了X9、X10变量的信息,可命名为“城市公共事业发展水平”因子。第三因子F3反映了X1变了的信息,可命名为“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因子。根据因子得分的系数矩阵,可以写出以下的各因子的得分函数:

F1=

F2=

F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因子分析只是对多个指标变量的降维处理,并不能解释各因子的影响作用,因此还需要对各因子和因变量Y之间的关系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根据表4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A+

方程式中的常数项为A,值为,偏回归系数B1为,B3为,经T检验,B1和B3的概率P值均小于,按给定的显著性水平的情形下,均具有显著意义。

从表达式可以看出:F1对因变量Y的影响远远大于F3,就是说三亚市旅游房地产的发展主要是受F1(城市经济和旅游发展水平)直接驱动影响。而F3涵盖了城市除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其他产业的发展水平信息,对旅游房地产的发展起到支持作用,驱动力明显不如F1大。具体到城市科教文卫、交通等公共事业的发展水平因子F2,由于主要服务于三亚本地居民而对旅游房地产发展的驱动不明显,被剔除在驱动力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之外,这也与三亚旅游房地产的主要消费群体来自市外的情况是吻合的。

以上分析只是对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驱动因素的量化分析,还有看到一些不能量化的方面:第一,地方政府为增加财政收益,对旅游房地产业大力扶持,出台一系列相关利好政策,促进旅游房地产的发展。第二,居住理念与消费文化的转变也促进了旅游房地产的发展。第三,大量闲余资本的炒房投机行为已经成为影响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的驱动因素之一。

3结论

依托于独特旅游环境和较大的国际知名度,)三亚市旅游房地产的发展呈现出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其所体现出来的特征具有城市旅游房地产的典型意义。综合上述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三亚市旅游业发展水平以及城市综合经济水平,旅游业和综合经济水平越高,对旅游房地产发展的驱动力作用越大。城市其他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旅游房地产的发展业起到一定的辅助驱动作用。

——城市旅游房地产的发展除了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与民间资本的投资推动之外,最根本的驱动因素是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因此,提高城市旅游素质,发展城市旅游经济,发挥旅游产业关联带动作用是城市旅游房地产良好发展的先决条件。

景区旅游产品开发论文格式

写企业文化论文也好 做人做事也好 有一个主题是不娈的 < 以人为本> 你是聪明人 应该明白怎样下笔 加油!!!

编写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 写作步骤 1.先拟标题; 2.写出总论点; 3.考虑全篇总的安排:从几个方面,以什么顺序来论述总论点,这是论文结构的骨架; 4.大的项目安排妥当之后,再逐个考虑每个项目的下位论点,直到段一级,写出段的论点句(即段旨); 5.依次考虑各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顺序编码,以便写作时使用; 6.全面检查,作必要的增删。 论文提纲格式

论文摘要] 本文提出了旅游产品营销渠道冲突的内涵和类型,将渠道冲突的原因分为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深入分析了旅游产品营销渠道冲突的根本原因。并从根本上提出了解决旅游产品营销渠道冲突的方法。 自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世界旅游业飞速发展,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营销渠道已经成为旅游企业之间竞争的重要手段。和一般的有形产品一样,旅游产品营销渠道的畅通也需要渠道成员的密切配合。然而,渠道成员之间冲突的存在却妨碍了成员之间的有效合作,阻碍了旅游产品的正常流通。如何解决旅游产品营销渠道的冲突,成为了今天很多旅游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旅游产品营销渠道冲突的内涵与分类 所谓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在旅游市场上销售的各种物质产品和活劳动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和。它以旅游线路为主,可以综合的满足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食、住、行、游、娱、购等多方面的需求。与一般的物质产品一样,旅游产品在市场中销售,也需要有相应的营销渠道加以配合。旅游产品的营销渠道是指旅游产品从旅游生产者向旅游消费者转移过程中经过的一切取得旅游产品的使用权或协助使用权转移的中介组织和个人。因为旅游产品营销渠道是由各个独立的旅游中介组织和机构组成,他们的经营目标不同,追求利益差异,因此,在合作过程中难免出现冲突。旅游产品营销渠道的冲突即指渠道中的一个企业认为另一个企业的活动防碍或阻止了其目标的实现,因此二者发生矛盾。适度的渠道冲突是一种积极的力量,而过渡的渠道冲突则会影响整个渠道系统的和谐发展。 旅游产品营销渠道的冲突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 1.水平渠道冲突 指同一渠道模式中,同一层次的旅游中间商之间的冲突。例如,某一地区经营A企业旅游产品的中间商,认为同一地区经营A企业旅游产品的另一家中间商在定价、促销和售后服务等方面过于进取,抢了他们的生意。 2.垂直渠道冲突 指同一渠道中不同层次企业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较之水平渠道冲突更常见。例如,某些旅游批发商可能会抱怨旅游生产企业在产品价格方面控制太紧,留给自己的利润空间太小;或旅游零售商对旅游批发商或生产企业也存在类似不满。 3.多渠道冲突 又称交叉冲突,是指旅游生产企业建立多个营销渠道后,不同渠道形式的成员之间的冲突。例如,某旅游景区既向旅游者直接销售旅游门票,同时又请旅行社代理销售其门票。当二者的销售对象相同时,就会发生多渠道冲突。 二、旅游产品营销渠道冲突的原因分析 为了能够更加清晰的分析出旅游产品营销渠道冲突的原因,将其分成两大类,即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是指引起旅游营销渠道冲突的直接因素,即导致冲突的“导火索”。根本原因则是指渠道成员之间冲突的内在原因。 1.旅游产品营销渠道冲突的直接原因 (1)价格冲突。旅游产品是一种典型的季节性产品,在淡、旺季,旅游需求差别很大。对于旅游生产企业来说,为了保持其品牌形象,旅游企业希望旅游产品的价格保持相对的稳定。但是旅游中间商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会在旅游淡季时,大幅度的降低销售的旅游产品价格,这样就引起了价格上的冲突。 (2)争占同一目标市场的冲突。旅游生产企业在开发同一旅游市场时,会选择几家旅游中间商,这样就形成了几家中间商抢占同一目标市场的局面。特别是面对旅游大客户时,旅游生产企业和各个旅游中间商都希望能够直接为他们服务,形成稳定的联系,此时,冲突形式更为复杂。 (3)咨询、服务于促销的冲突。旅游产品是以服务为主的无形产品。在销售旅游产品时,要配合很多的旅游服务。旅游生产企业和旅游中间商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都希望对方能够投入更多的服务人员,提供更多的旅游服务,这样形成了咨询、服务冲突。在开展促销活动时,也存在有类似的冲突。 (4)交易或付款方式冲突。旅游生产企业在与旅游中间商进行交易时,生产企业希望中间商在预定旅游客房或门票等产品时,能够支付预付款。而旅游中间商则希望得到从旅游者那里的产品价款之后再向旅游生产企业付款,这样就产生了交易或付款方式冲突。 (5)分销竞争对手的产品。旅游生产企业为了树立旅游品牌形象,加强与旅游市场的联系,希望旅游分销商能够独家分销自己的旅游产品。而旅游中间商从自身的利益考虑,则是希望更多的分销各个企业的旅游产品,以降低分销风险。这样就形成了分销竞争对手产品的冲突。 (6)环境因素变化引发的冲突。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大多数的旅游生产企业都利用各种旅游中间商帮助销售自己的旅游产品。互联网出现之后,旅游生产企业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和旅游者联系。而且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对旅游产品经常产生需求的人,是那些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人,而这些人大部分恰好也正是互联网的用户。这样,对于旅游企业来说,直接接洽旅游者变得更加的方便。因此,现在很多的旅游生产企业都纷纷在网上建立旅游产品的直接销售渠道,这样的行为损害了其固有的分销商的利益,因此二者产生冲突。 以上提到的六种直接原因是旅游产品营销渠道冲突原因的主要表现形式。如果进一步分析这些冲突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即旅游产品营销渠道冲突的根本原因。 2.旅游产品营销渠道冲突的根本原因 渠道企业之间的利益差异。以上种种冲突形式之所以会产生,其根本原因就是各个类型的旅游渠道企业都有自己的经营利益,都从自身的利益考虑,希望自己能够获得最大的收益,而不顾其他渠道成员的利益,而产生了冲突。 (1)渠道企业之间经营目标上的差异。各类型的旅游渠道企业之间经营目标上的差异也是产生渠道冲突的根本原因。比如,旅游生产企业希望树立自身品牌形象,增强渠道的竞争力,因此,希望分销商独家分销自己的产品。而旅游中间商的经营目标是增加企业的分销收入,降低分销风险,因此就要分销多个企业的产品。这种目标上的差异,引起了企业之间的各种矛盾。 (2)渠道企业之间任务分工的不明确。旅游产品营销渠道成员之间之所以会产生咨询、服务的冲突;促销的冲突;争占同一目标市场的冲突;大客户的冲突等,究其根本原因是渠道成员之间的市场区域划分不明确,各自的分工、责任和权利划分的不明确。 (3)渠道企业信息不对称,市场知觉的差异。旅游生产企业主要掌握旅游产品开发生产的信息,而旅游销售商则更加了解旅游者的需求信息。由于二者掌握信息的差异,导致二者对市场状况的理解不同。旅游生产企业可能认为某种旅游新产品会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因此,希望旅游分销商积极分销这个产品。但是旅游分销商从目前市场状况出发,认为市场没有发展到那个程度,因此不愿意积极分销,从而引起冲突。

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研究论文

深度发掘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摘 要] 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是旅游管理领域内人们关注的中心议题之一。本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分析文化在旅游产 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更新认识,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业素质,从而构筑旅游产业发展 的新优势,实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旅游文化;可持续旅游发展近20多年,我国旅游产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经过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人们意识到经济增长只是手段,经济发展才是目的,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成为普遍关注的中心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为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指出了一条光明之路。旅游产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从而构筑旅游业发展的新优势,实现旅游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文化内涵的阐释现代旅游是在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主动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而出现的一种综合性大众活动,文化要素对旅游活动影响很大。文化的内涵,一直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笔者结合众多学者的观点和理解,总体上对文化的内涵得出以下认识:1.文化的广泛性。文化是一个大的范畴,包括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们对文化多角度、多侧面的研究也正说明文化内容丰富,外延宽广。从不同视角可以把文化进行细分,旅游文化是其中的一个分支。2.文化的层次性。文化具备特有的层次结构,包括表层的物质文化、核心层的精神文化、中间层的制度文化和中介层的教育文化。所以“物态文化和心态文化互为表里地对立统一于整个旅游活动中。而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则是由物态到心态的中间性过渡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文化是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旅游层次,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具有保证方向和指南的意义”。因此,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应当多方位、多层次思考。3.文化的模糊性。由于文化涵盖面广泛,有学者提出文化天然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其内容既具体又抽象,“模糊的文化和文化的模糊,使得我们在理解、研究文化时,有时不得不不求甚解”。理解和掌握旅游文化内涵必须分门别类,层层递进。4.文化的差异性和发展性。文化是历史发展中各地区各民族实践中创造的产物,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文化作为一个不断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的动态开放系统,在稳定与发展的对立中不断实现自我保持和自我更新。文化与时俱进的发展进程中,人居于中心地位。要以人为本,客观地看待由旅游人群流动带来的文化交流,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文化差异并不能说明两地文化孰优孰劣。结合旅游产业理解文化,旅游文化不是旅游与文化的简单叠加,它不仅仅局限在民族传统文化的领域,也不是仅仅关注文化旅游这类文化表征比较明显的旅游形式,而是要将旅游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一步揭示其内在的固有规律,以利于其可持续发展。旅游文化和一般文化形式相同,也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多层次结构体系,“既涉及历史、地理、民族宗教、饮食服务、园林建筑、民俗娱乐与自然景观等旅游客体文化领域;又涉及旅游者自身文化素质、兴趣爱好、行为方式、思想信仰等文化主体领域;更涉及旅游业的服务文化、商品文化、管理文化、导游文化、政策法规等旅游介体文化”。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旅游的文化内涵,将使旅游文化建设更具目的性、针对性和实际可操作性。二、文化在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先进的旅游文化引领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必然要求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优先发展旅游文化,用先进文化引领旅游可持续发展。现代旅游是旅游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要而实施的一种高级消费,旅游者最大的收获就是精神的愉悦和一段回味无穷的美好记忆,所以没有文化就没有旅游,旅游产品和旅游产业的经济性、文化性是统一的。只有充分重视旅游产品的文化性,挖掘其文化内涵,展示文化特色,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才能吸引旅游者,才能带来旅游业的蓬勃发展。2.文化是旅游经济竞争的核心。旅游业的竞争本质上是文化的竞争,文化因素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物质方面的需求是较低级的需求,易于满足;但是其最终目标是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属于高级而复杂的需求,较难于满足。由于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化差异性往往为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所独有,很难模仿和复制,可比性较低,易于创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形成发展旅游强有力的竞争能力,文化中所带有的民族和地域的独特信息,往往是不可再生也是不可替代的,突出旅游文化特色形成区域间文化特质,是培植旅游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随着旅游开发逐渐向深度发展,文化象一只无形的手支配着旅游经济活动,只有通过文化创新才能保持旅游经济基业长青。3.文化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经济一体化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重视文化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世界性现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强调:实现发展的动力实际上存在于文化之中,文化是发展的摇篮。国际旅游发展的经验显示,旅游业的收益越来越不依靠人数的增加,而来自于多元文化含量的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服务,旅游与文化交流结合程度愈高、旅游文化因素越多,旅游经济越发达。以北京大观园为例,从160万元《红楼梦》电视连续剧的制景费起家,不断发掘红楼文化,按《红楼梦》小说中的菜谱开发红楼宴、红楼宴舞,靠挖掘文化内涵使得企业发展成为国内旅游企业的知名品牌。在旅游资源走过普遍开发阶段之后,文化成为将旅游业发展引向深入的重要驱动力。4.文化旅游是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我国旅游业在近年的迅猛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我国悠久深厚的文化资源。2002年,海外游客对中国最感兴趣的旅游资源调查中,五种游客最感兴趣的旅游资源,文化类型就占了四种,其中对华侨的调查,文物古迹名列第一位。这体现了旅游对文化的依附性以及它本身具有的文化属性,中国独有的历史文化延续性、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繁多的文化资源种类,有利于开发结构完善、选择适应面广的旅游产品,形成优质品牌。目前,文化旅游市场开发方兴未艾,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开发以文化为特色的旅游景点和旅游活动内容,可以满足游客的高层次文化需求,是中国旅游面向国际市场和竞争的必然选择,推进文化旅游的发展,才能使我国由旅游大国成为旅游强国。5.旅游与文化相互作用。旅游者通过旅行活动,学习了解到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同时也将自己本地区的文化带给了旅游目的地的居民,传播和交流了两地的文化。同时,为了吸引旅游者,旅游目的地也日益重视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这对于文化的发展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众多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的有关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旅游者大规模持续来访,对旅游目的地文化影响更多的是消极部分,最明显的是使当地文化不正常的商品化,这类变化对于那些原本以独具特色的文化和地方社会风情民俗为基本的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来访的目的地是致命的,它将使这些目的地失去原有吸引力,失去旅游产业持续发展乃至维持其基本生存的基础。三、旅游文化内涵建设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实现旅游产业利益最大化和不断发展,关键在于开发利用各种文化资源,满足人们对旅游产品和服务中的文化需求,在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的过程中,建立产业良性的内部运行机制和外部发展关系,从而提升产业素质,获得可持续发展。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旅游发展观念。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提出“以旅游养旅游”、“五个一齐上”等发展思路,曾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人们对旅游从外事接待到事业再到产业的认识逐渐明晰,一些项目在一定时期内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这种外延式扩张的粗放型发展,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于旅游目的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造成的破坏难以用经济数字来计量。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旅游产业发展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和效益型,通过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提升产品附加价值,向深度发展。2.坚持政府主导全面发挥旅游产业功能。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条件下,形成了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并由此形成的政府主导、市场主体、企业运作、全民参与的产业发展态势,在旅游目的地,旅游投资经营者、游客、当地居民三者之间的利益交织在一起,只有政府才能协调好他们之间的现实矛盾,追求并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文化效益的统一,因此,政府管理部门要提高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摒弃短期行为,做先进文化的代表,引导当地旅游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并由此全面发挥旅游产业功能。3.构建旅游企业文化营造和谐旅游环境。随着我国旅游法制建设的逐步健全,促进了旅游市场环境的规范,但是旅游行业恶性竞争、虚假广告、合同欺诈等各种短期行为仍然在侵蚀着旅游经济本不健壮的肌体,严重威胁着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营造诚信公平的经营环境,改善旅游行业形象,是旅游经营企业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依法治旅完善旅游法律法规建设,可以一定程度地规范市场秩序,更重要的是依靠旅游经营企业的自律,通过构建旅游经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倡导诚信守法经营。4.深度开发旅游资源以品牌促发展。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文化内涵开发是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手段。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核心是文化创意,在分析地方文脉的基础上确定文化的开发方向和主题格调,明确定位围绕主题进行内容组织,进而通过旅游产品加以体现,并不断丰富文化内涵,进行创造性的升级改造。其中,对旅游资源文化主题的感知和把握并经由旅游产品外显是关键,其本质在于对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概括、发掘、升华最终凝聚区域特色的个性化精神,然后通过物化、创新,实现更深层次的整合,将文化内涵渗透、表现在旅游产品的各个层面,形成特色品牌,强化旅游吸引力。5.重视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做好前瞻性研究。我国旅游产业起步较晚,旅游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缺乏市场的纵深拓展能力;另一方面,羽翼尚未丰满,恰逢中国加入WTO的巨大变革,刚刚蹒跚学步就面临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挑战,客观上使得中国旅游产业不可能亦步亦趋照搬照抄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同时,正是由于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历史很短,旅游产业发展的焦点集中在经济领域,加上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不如它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那么直接和易于察觉,往往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其结果才逐渐显现出来,可一旦结果显现,其后果也就无可挽回,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远远落后于旅游对经济和环境影响的问题研究。我们必须重视这个现象并做好前瞻性研究,现阶段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旅游接待地区社会文化商品化问题、传统文化衰退问题、民族文化异化问题以及游客带来的文化示范对旅游接待地的文化影响问题等等,从事这些研究的不仅包括旅游工作者,还包括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所以还应当重视做好成果共享和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推广。6.加快人才培养夯实旅游产业发展基础。旅游产业链较长,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人才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长期以来,我国旅游专业教育是置于经济学范畴内的,旅游文化还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对旅游人才文化素质的提高重视不够。而实际上旅游产品设计、资源开发和规划、旅游服务都是基于文化基础上的,但旅游从业人员文化层次偏低,对文化的认知度不够,旅游文化内涵的“白化”环节缺失,无法做到帮助不同文化背景旅游者感悟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旅游活动只能停留观光的浅显层面,不能适应现代旅游的发展要求。因此,要加快旅游人才培养,逐步从单纯的生产性投资转向人力资本投资,提高旅游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提高他们对所处环境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了解程度,既要做好服务员,又要做好讲解员,通过每一位旅游工作者的一言一行给与游客全方位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旅游产业是兼有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四大功能的产业,但是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文化及其他功能的现象在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旅游资源的适度开发和永续利用要求提升产业素质,整合文化要素,进行品牌运作。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研究精神文化,开发物质文化,打造制度文化和管理文化,推进教育文化,由政府以及与旅游产业有关各方参与,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积极实践,促使旅游产业走向成熟,持续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谢春山.旅游文化——中国旅游业参与国际竞争成败的关键[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3).[2]安宇,沈山.和谐社会的区域文化战略:江苏建设文化大省与发展文化产业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3]林永匡.弘扬优秀文化,强化阵地意识[N].中国旅游报,2000-01-17.[4]李天元.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越来越多的旅游城市提出将旅游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旅游的学术论文,仅供参考!

对做好旅游管理的探讨

摘要: 如何做好旅游管理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旅游人文资源开发以及应对旅游危机管理两方面阐述了旅游管理的思想。

1旅游管理要加强在人文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建议

促进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统一自然资源不管多么美丽,没有人的参与就失去意义,没有人文的氛围就失去了颜色。以杭州西湖为例,是我国独有兼具美丽的湖光山色和悠久历史文化韵味的景区,这里孕育的文化非常丰富。既有家喻户晓的白蛇娘子传奇,又有文人墨客留下的象“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佳句。这些资源都可以在西湖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西湖旅游区的各个景点,可以充分利用名人故居这一旅游资源。游客在游山玩水之间,也可以充分了解到西湖文化的历史和典故,同样也可以利用杭州的民俗艺术团体在西湖景区表演西湖文化的传统民俗节目,巧妙的将文化资源和自然景物结合起来,使得游客更容易理解杭州,实现西湖景区的人文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保护西湖资源,对西湖的生态、水质、卫生状况加强保护和监督。

努力发掘人文历史旅游资源我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众多的文化资源,像龙舟赛、元宵灯会、清明踏青、五月花会、八月观潮、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十月庙会等民俗活动,开发利用条件极其优越。要充分利用这些民俗文化,重点打民俗旅游,这样不仅可以为当地的旅游产业带来巨大的收入,也会对当地的城市发展和定位等具有很好的作用。

提高人文素质,完善旅游设施文化旅游具有文化传播和交融的作用,具有很强宣传作用,旅游就像一张名片,在带给游客旅游资源享受的同时,也将自己的形象进行了宣传。从事旅游资源服务的人员素质对旅游形象具有重要影响,在旅游景点的一些人性化的配套设施对旅游地形象也有重要影响。好的人文素质、礼貌切近的服务态度会对旅游者带来很大正面的影响,会提高游客对旅游满意度,进而对整个城市的形象具有更好的印象。旅游设施的完善程度也会对游客带来不同的感觉,游客在旅游时一般比较放松,一些人性化的设施会让他们感觉很亲切,一些带有游客可认知的语言无疑会增加亲近感。

优化资源配置,改进旅游经营策略和其他产业一样,人文旅游产业的开发、经营等需要进行细化研究,所不同的是一般其他企业开发的是有形产品,而人文旅游产业开发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产品,产品的质量通过旅游群体的满意程度体现。开发怎样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市场前景如何、如何合理规划使得资源配置优化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旅游产品经营策略都需要因地制宜、通过对人文旅游产业的科学研究实现。目前,我国很多旅游景点在人文旅游开发方面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①通过加强在人文旅游产业方面的研究,使得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更加成功,则可以大大减小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风险;②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值得关注,不同的旅游资源如何配置更加合理,如何配置才能更加吸引旅游者,使得运行成本降低,产业收益增加,这些方面也需要进行科学的研究;③人文旅游产业的经营策略非常值得研究,并非景点门票价格定得越高,旅游产业的收入就越多,不同的旅游景点采用联合消费还是单项消费更好也需要根据消费者的旅游消费心理和旅游景点的具体情况确定。

2加强旅游危机管理的措施

旅游业是一个相对脆弱的行业,由其自身所具有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决定了她的触角极大地延伸到其他各个行业领域,使得外界瞬息的变故都牵动着整个旅游行业敏感的神经。旅游危机已成为世界许多地区的旅游业上空的阴云,良好的危机管理成为旅游业——这个应优先考虑快乐和关照产业的急迫需要。

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一种竞争意识、超前意识、鞭策意识,也是一种凝聚剂。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应在感觉危机、认识危机的前提下,经常地、系统地讲形势、讲问题,使员工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和与企业共同承担危机与风险的主人翁责任感。居民与旅游者要强化安全意识,强调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确保平安健康也是一种增收途径。

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应是政府危机管理的核心和重点,作为旅游地区政府应首先树立危机意识,加强旅游危机战略性研究,从根本上防止危机的形成和爆发或将其及早制止于萌芽状态。

建立预警机制,实施预防管理在建立旅游灾害预警机制方面已经达成普遍共识。所谓"旅游预警制度",主要是有关部门在国内外发生疫情、战争、社会问题、自然灾害等影响旅游的事件,予以发布并警示,从而有利于旅行社和游人预见问题,并主动采取积极的安全措施。

建立应付旅游危机的应急机制旅游危机爆发后,最紧要的是建立起一套快速反应机制,尽量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灾害、事故发生后,在第一时间实施有效抢救,减少人员伤亡;在疫情发生时,防止疫情扩散;在治安事件发生后,尽快侦破案件,惩治违法分子,保护受害人,处理善后事宜。因为自然灾害导致旅游地暂时不能接待旅游者,及时告知旅游者,减少旅游者的期待成本和预期心理,有利当地旅游市场的恢复。

旅游危机过后尽快采取措施复苏旅游业首先,旅游危机过后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促销活动。其次,要利用媒体重树区域旅游形象。旅游危机之后,要尽快挖掘正面报道的价值,予以针对性的促销。第三,做好事件旅游营销,加大市场对旅游地的关注。

总之,当组织或个人面对危机时,应当把社会公共利益放在核心地位,及时反应、控制、补救、总结,并有意识地将危机转化为契机,因势利导,借题发挥,将损失减小到最少。旅游行业是很脆弱,但不经磨练、不经危机,这个行业永远都是脆弱的。作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努力构建比较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推动本部门以及整个行业危机管理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如东.政府在旅游管理中的作用及制度创新[D].同济大学,2006,(08).

[2]牛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的利益相关者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07,(03).

[3]王咏.遗产旅游地管理体制的初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05).

[4]张志娟.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管理[D].厦门大学,2001.

[5]乌杰.浅谈旅游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策略[J].科技资讯,2008,(01).

[6]陈景翊,姜春红.中国旅游业危机管理对策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驱动因素量化分析

[摘要]三亚市是我国旅游房地产发展的代表城市,总体发展水平在我国处于领先地位。本文在对相关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的主要驱动因子,对我国城市旅游房地产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三亚市地处海南省的最南端,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拥有土地面积平方千米。三亚市是中国热带滨海旅游资源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在境内长达209千米,每岸线上,密布亚龙湾、大东海、鹿回头公园、天涯海角、南山文化旅游区等闻名中外的旅游景点。不仅具备现代国际旅游五大要素——阳光、海水、沙滩、绿色植被、洁净空气,而且还拥有河流、港口、温泉、岩洞、田园、热带动植物、民族风情等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作为旅游业与房地产业相互渗透融合产生的新兴产业,旅游房地产目前在中国越来越得到重视,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而三亚市的旅游房地产发展不仅走在全国前列,也最具有代表性。胡浩(2005)以上海为例研究了大都市旅游房地产发展与布局,徐翠蓉(2005)以青岛市、苏琼琼(2006)以杭州市、程叙(2008)以重庆市、谢志林(2008)以南宁市和任宜煊(2009)以山东省海滨城市为例对旅游房地产项目开发及市场发展状况等进行了研究。而有关旅游房地产发展驱动方面,刘艳红(2004)认为经济增长(内因)和经济全球化(外因)共同促进了旅游房地产发展。胡浩(2005)认为休闲时间增加、政府大力推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居住职能变化、商业服务业发展等条件促进了旅游房地产项目开发。从文献综述看,并没有学者对三亚市的旅游房地产发展状况做过研究,也没有专门对城市旅游房地产发展驱动因素进行研究,方法也局限于简单的定性分析。本文利用多元统计学当中的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研究影响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的驱动因子,建立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驱动因子逐步回归方程,并分析各驱动因子间的关系及其作用,为该市旅游房地产可持续发展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寻求城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的共性。

1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现状特征

自从1996年三亚市在亚龙湾成功举行中国度假休闲游开幕式,凯莱度假酒店正式起航,后来几十个大型旅游项目相继投建,三亚市的旅游房地产业开始蓬勃发展,至今已有十多年。

现阶段三亚市的房地产销售主要为旅游房地产,其发展呈现以下特征:

(1)产品特征:旅游房地产产品主要以公寓、住宅、别墅和产权式酒店为主,作为岛外客户的“第二居所”、“第三居所”等,其中公寓、住宅所占比例较高。

(2)产品分布:主要分布具有一定景观的区域,充分利用海景、河景、山景资源。目前正在开发海景沿线的基础上向纵深发展。

(3)置业人群:有调查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购房者来自于岛外,这一群体占到了三亚市总体楼盘客户的90%以上.并且大多为二次甚至多次置业者,集中来源于“两区都”,即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东北高寒地区和首都北京。

2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驱动因素的量化分析

指标选取和数据标准化

本文通过对《三亚年鉴》中社会经济、城市发展、旅游业以及房地产业等方面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选取了第三产业主导性X1、对外贸易商品进出口总值X2、全社会贷款余额X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4、旅游总收入X5、接待过夜旅游者人数X6、社会旅客周转量X7、实有客房数X8、文教卫科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例X9、城市居民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数X10和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Y等11个指标变量进行分析,其中指标Y代表三亚市旅游房地产的发展。由于不同的自变量Xi,它们的取值范围和单位都不相同,为了在无量纲影响下进行计算,利用统计软件对三亚市2000—2006年X1~X10和Y进行标准化处理,结果见上页表1。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因子分析

通过统计软件对标准化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相关系数矩阵,见表2。可见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大都在以上,所选取的10个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可以提取综合指标。而从公因子方差中可以看到X1-X8的共同度都在90%以上,最低的X10也有的共同度,即这些变量的信息丢失较少,都能被因子解释,因此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从因子分析的总方差解释中可知第一个因子的特征根为,解释10个变量总方差的;第二个因子的特征根为,解释10个变量总方差的;第三个因子的特征根为1024,解释10个变量总方差的。前三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能够包含大部分变量的信息,故选取三个主要因子,见表3。

表3显示的是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知,第一因子F1基本反映了X2~X8变量的信息,包含对外贸易、金融、物价、旅游业等方面,因此可命名为“城市经济和旅游发展水平”因子。第二因子F2主要反映了X9、X10变量的信息,可命名为“城市公共事业发展水平”因子。第三因子F3反映了X1变了的信息,可命名为“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因子。根据因子得分的系数矩阵,可以写出以下的各因子的得分函数:

F1=

F2=

F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因子分析只是对多个指标变量的降维处理,并不能解释各因子的影响作用,因此还需要对各因子和因变量Y之间的关系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根据表4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A+

方程式中的常数项为A,值为,偏回归系数B1为,B3为,经T检验,B1和B3的概率P值均小于,按给定的显著性水平的情形下,均具有显著意义。

从表达式可以看出:F1对因变量Y的影响远远大于F3,就是说三亚市旅游房地产的发展主要是受F1(城市经济和旅游发展水平)直接驱动影响。而F3涵盖了城市除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其他产业的发展水平信息,对旅游房地产的发展起到支持作用,驱动力明显不如F1大。具体到城市科教文卫、交通等公共事业的发展水平因子F2,由于主要服务于三亚本地居民而对旅游房地产发展的驱动不明显,被剔除在驱动力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之外,这也与三亚旅游房地产的主要消费群体来自市外的情况是吻合的。

以上分析只是对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驱动因素的量化分析,还有看到一些不能量化的方面:第一,地方政府为增加财政收益,对旅游房地产业大力扶持,出台一系列相关利好政策,促进旅游房地产的发展。第二,居住理念与消费文化的转变也促进了旅游房地产的发展。第三,大量闲余资本的炒房投机行为已经成为影响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的驱动因素之一。

3结论

依托于独特旅游环境和较大的国际知名度,)三亚市旅游房地产的发展呈现出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其所体现出来的特征具有城市旅游房地产的典型意义。综合上述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三亚市旅游业发展水平以及城市综合经济水平,旅游业和综合经济水平越高,对旅游房地产发展的驱动力作用越大。城市其他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旅游房地产的发展业起到一定的辅助驱动作用。

——城市旅游房地产的发展除了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与民间资本的投资推动之外,最根本的驱动因素是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因此,提高城市旅游素质,发展城市旅游经济,发挥旅游产业关联带动作用是城市旅游房地产良好发展的先决条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