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初中科研工作总结范文
根据会议议程,下面我就今年下半年全区学校教研工作作以简短发言,不到之处,请局有关领导和与会同志们加以修正。我发言的题目是: 开拓进取 , 进一步做好下半年我区学校教研工作
一、求真务实,简要总结2009年上半年教研工作。
自二月开始,到六月结束,通过全区上下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在学科兼职教研员的辛苦带领下,多数学科积极开展了教研工作,取得了一定实效,特别是我区的网上教研工作,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这在上半年网上教研会议上已经成为总结内容中的亮点, 简单概括上半年所作工作为:
一是作为开展教研工作的主要力量,兼职教研员发挥了带头和带动作用。各学科在兼职教研员的带领下,认真组织,积极开展了本学科的活动。
二是学校教师们对如何开展网上教研逐渐有了认识。参与者热情高涨,发展势头很好,大家都感觉到了网上教研给予教师的新的感受。通过网上教研,增进了教师之间的感情交流和教学交流。
三是教师们为教学和教研积极谏言献策。在网上教研活动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评价等各方面,教师们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了认真地研讨,分别从不同侧面提出了诸多好的做法和建议。
四是在开展网上交流的过程中,每个教师在研究探讨中研究能力得到锻炼,业务素质得到提高。
二、开拓进取,力争把下半年教研工作做得更加出色。
为了开好这次会议,特别是为了把下半年工作做得更加有实效,从8月下旬开始,教研室通过电话(有的多达4-5次)和网络通知,分别并多次征求各学科教研员的意见,就下半年工作的设想和工作思路进行沟通,于9月18日前进行了汇总,同时利用开学检查的机会,对各学校作出了与会议相关的要求,为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作了一些前期准备。本月15日下午,中学语文组组织召开了各校语文教研组长会,安排布置了本组下半年准备开展的工作,并把形成的语文组计划及时上传在网上,这种积极主动、不等不靠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是值得我们充分肯定和学习的。我们相信,其他各学科也不会甘于落后,定会按照全区的统一布署,认真而积极地开展工作。综合各学校汇报交流的本校准备开展的教研工作和各学科的教研计划,下面就全区下半年教研工作作以下安排和强调。有二个大的方面:
一是认真做好常规教研工作。主要是以教研室为主,主要内容有:
1、全区各学校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教研工作计划(9月上旬)
2、组织开展部分学校常规教学检查 (9月下旬开始)
3、组织落实2012年全区学校课(专)题研究工作。
按照教研室已经上网公布的全区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管理暂行办法,从本月起,各学校认真组织申报,每所中心学校开展2个以上课题的研究。
4、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的检查与指导工作
(2)检查各学校教研工作(教研活动、教研课、教研文章)的落实情况。
(3)参与神农架高中的新课程改革工作。 (从9月开始)
二是扎实开展网上教研活动。主要是以各学科和学校及教师为主,主要内容有:
根据各学科网上教研计划统计, 2009年下半年各学科研究主题分别是:
初中语文: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初中数学:以“同课研究”为主、其他内容相结合,促进教研与教学各方面的交流与互动。
初中英语:针对我区7---9年级英语教学现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从而实施教学目标落实贯彻新课改精神.
初中物理::探讨如何提高初学物理的好方法和技巧,进一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组织物理语言能力和运用物理规律解释解决有关物理问题的能力。
初化学:围绕《新课程标准下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开展专题研究。
初中政治:对初中政治教材及新课程标准深入进行解读,深入研究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深入研究新教材,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要求,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益。以高效、学活、牢记为宗旨,认真探讨乐学、高效、省时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全区加以推广。
初中地理:切实抓好新课程教材的使用和研究。
初中生物:学科育人观,教学合一观,学科教研观,学力培养观,科学评价观
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中的难点突破,提高阅读教学成效初探。
小学数学:通过学习新教材的特点研究讨论适合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实际的新教法。
小学英语: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总结课程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深入研究课堂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追求课堂实效。
小学思品:搞好《品德与社会》课程改革的理论学习和新课标的学习,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以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核心,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研讨活动。
小学科学: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1、充分利用网上教研平台,认真组织实施好各学科网上教研活动。(注:结合各学科内容进行强调,在网上教研的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认真落实下半年研究主题。9-2010.1月)
各学科在开展网上活动过程中严格按照《神农架林区学校网上教研活动方案》说明中的步骤要求,履行好学科、学校、教师等各自的职责(不清楚的,请到神农架教育信息网<教育教学>上查看),对待这项工作,要做到既有分工也有合作,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有计划性。(克服盲目性) 二是要有针对性。(克服随意性) 三是要有互动性。(克服单一性) 四是要有实效性。(克服任务性)
2、积极撰写教研文章进教师博客或博客圈,教研室为全区学校教师的交流搭建了平台,学校要对本校教师2009年在教师博客或博客圈中发表文章的篇数作以统计,对文章质量作以评价。
三、实事求是,做好2009年教研工作的总结工作。
1、各学科对本学科工作进行总结;(主要反映所作工作与实效)
2、兼职教研员个人工作总结;(主要反映所作工作与实效)
3、各学校进行年度教研工作总结。(主要反映所作工作与实效)
第2篇:初中科研工作总结范文
一、工作目标
1、狠抓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使教学工作的管理更上一个新台阶。
2、完善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使之尽快成长起来。
3、初一、初二各科的统测,统招班合格率要达到100%,英语、数学优秀率要超出全镇所有参考班级最高率的16%(语文10%),非统招班两率要达全镇各初级中学重点班最低线;初三的合格率和优秀率要达到全镇所有参考班级的第一名。
4、初三升中考总分合格率、总分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五名,理想目标为前三名,同时要做好学生的分流引导工作。
5、高一语、数、英、物、化市统考合格率保证目标为前六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八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
6、高二语、数、英市统考合格率保证目标为前六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八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
7、高一、高二会考科目合格率、优秀率要达到全市的平均线以上。
8、高三高考上省线人数要达到上级指定的保证目标。
二、工作措施
1、强化目标管理。各级组、科组根据学校教学的整体目标计划和要求以及各学科实际情况制定各学科的教学目标。各科任教师根据学校教学整体目标和学科教学目标,按年级学科要求,按班级学生实际和教师本人特长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上述三种教学目标,从集体到个人,从整体到局部,最后落实到教师个体教学目标和学生个人上,从而实现学校的整体目标。
2、抓好备考工作。高考备考领导小组要加强班风、学风和教风的管理,要注意监控辅导对象的辅导过程和效果。其他各类考试科任要尽早确定培优辅差对象,定好培优辅差计划。各科要加强对临界优生和临界合格生的辅导,在抓好单科优秀率和合格率的同时,提高总分优秀率和总分合格率。
3、初中毕业班,要正确处理好提高升中试成绩和为我校高中输送优秀人才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要辅导好临界优生和临界合格生,提高总分优秀率和总分合格率,又要及早了解学生的报考意向,从关心学生,开展集体活动,宣传我校高中重点班优势等着手,加强学生的爱校思想教育,做好初三年级的分流工作。
4、抓好教学进度。各年级在不影响课堂效率的前提下,要力争把教学进度适当提前,以求得本学期各类统考以及下学期高考、升中考、会考和市、镇统考备考工作的主动权。
5、落实教学工作检查制度。期中和期末教导处和科组联合进行两次教学工作检查,检查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情况,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检查教师备课、辅导及作业批改等情况,检查教师教研工作情况,检查科组建设状况,检查各功能场室的管理状况等等。
6、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各科组在抓好备课质量的基础上,强化作业布置、批改、以及学生书写格式规范化的管理。本学期拟在各班开展一次作业展览活动,安排三次(第6、12、17周)学习质量跟踪测试,把学生的学习质量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
7、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备课组活动要做到“三定”、“四备”和“五统一”,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目的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练习、统一测验考试。使用新教材的备课组要加强对教材、教法、学法以及练习的研究,以便尽快适应新教材。各备课组还要抓好每次集体备课的质量,落实好备课的专题,有效地把备课内容转化到教学实践中。
8、开展教改专题研究。各科组的教研工作要继续以目标分层教学为重点,同时加强学法的指导,并围绕专题进一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组织教师学习理论,掌握操作方法,参加有关教研活动。在研究过程中,各科组要发挥备课组的力量,分工合作,共同研讨,不断总结。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检查仍以目标分层教学为核心,全面检查、考核各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方面对目标分层教学的应用。
9、加强学风建设。班主任不仅要认真抓好班风,通过良好的班风带动学风建设,还要配合科任,参与各科的教学管理。班主任要多组织些与学习有关的活动,在班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科任要结合教学实际多给学生以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逐步掌握学习的技能和技巧。
10、培养青年教师。以结对子、压担子、搭台子、引路子等形式,按照《新教师教学达标规定》和《教师结对子制度》中的有关要求,导师和新教师各自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并分阶段对新教师进行考核,以帮助新教师尽快提高业务水平。
11、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各备课组要组织相应的兴趣小组、竞赛小组,为参加省市有关竞赛作好充分准备,并力争获得好名次。本学期各科组要针对优生抓好辅导的落实,举行1~2次学科竞赛,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素质。
12、加强图书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根据市教育局要求,充实必要的器材、设备、报刊、图书和杂志等,进一步加大课本、辅导材料、练习资料等的订购和管理力度,科组长要切实负责,经常检查督促有关功能室的管理工作。
三、行事历
周次 日期 工作内容 9月3日——8日 开学典礼;稳定学生情绪;教师结对子会议;教师 制定工作计划
2、 9月9日——15日 毕业班教学经验交流会;市完中语.数.政.生.化科组 长会议;市语.数.政.生.化镇中心教研组长会议;市 政治课题组会;高中物理竞赛
3、 9月16日——22日 上学期期末考总结会议;完中物理科组长会;市各 科镇中心教研组长会;“展示你的才能”系列活动 发动工作
4、 9月23日——29日 班优秀作业展览;高中市各科中心教研组长会;市 数学课题实验评比;市教育科研课题工作会;市初 中、高中青年教师化学实验能力竞赛;完中计算机 科组长会;九月份文明班评比;参加镇中小学生文 艺汇演
5、 9月30日——6日 国庆节
6、 10月7日——13日 学习质量跟踪测试;新教师工作座谈会;市高中艺 术教育研讨会;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
7、 10月14日——20日 教学常规检查;市初、高中美术公开课;高一地 理、物理研讨课;全国高中数学竞赛;政治高中课 题组实验研讨活动
8、 10月21日——27日 教研工作检查;市高中艺术课(音乐、美术)教学 调查;初中地理教学研讨;全国中学信息学奥赛; 高一化学研究课;初中化学公开课;粤(顺)港澳 语文单元教学研讨会;初、高中数学教学研讨会; 十月份文明班评比
9、 10月28日——11月3日 教师结对子阶段性总结;高二历史研讨课;高三物 理复习研讨课;政治科高考辅导讲座
周次 日期 工作内容
10、 11月4日——10日 新教材使用情况研讨;市音乐教学研讨课;市教研 室下乡视导;“展示你的才能”系列活动;学校体 育运动会
11、 11月11日——17日 班学法指导工作调查;市高中化学新教材使用情况 调查;省中青年高中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竞赛;高三 政治复习研讨课;初中计算机研讨课
12、 11月18日——24日 学习质量跟踪测试;市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研讨会;初中物理公开课;文学创作大赛 总结
13、 11月25日——12月1日 目标分层教学优质课评选;市中小学落实教学常规 工作调研;十一月份文明班评比,班主任工作调查
14、 12月2日——8日 班学习经验交流会,学习之星评选;市中小学音乐 说课比赛;初中史地生教学情况调查;市中学生即 席作文竞赛;中学数学课题实验视导
15、 12月9日——15日 优秀论文评选,市中学生物说课比赛;市初中化学 单元目标引导探索实验研讨会;政治课题组实验工 作调查;高考备考视导;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16、 12月16日——22日 教学常规检查;市高中化学开展研究探索性学习情 况调查;市学科带头人、新秀、教学能手复评
17、 12月23日——29日 学习质量跟踪测试;市高三物理复习研讨课;数学 课题实验工作总结会;十二月份文明班评比
18、 12月30日——1月5日 期末复习经验交流会;市中小学各科论文评选
19、 1月6日——12日 教研工作检查;目标分层教学总结
20、 1月13日——19日 新教师期末复习督导
第3篇:初中科研工作总结范文
坚持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教学业务管理体制,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和研究,加大教育教学名师培养力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研究水平,创造新的教育科研成果,促进全县教育改革与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奋斗目标】
一、中小学教育教学业务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二、教师进一步明确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学方法进一步改进。
三、课题管理进一步规范,并取得比较显著的课题研究成果。
四、教育教学名师培养工程正式启动,并取得初中步效果。
五、中小学教学质量继续保持全市先进水平。
【主要措施】
一、改进和完善管理体制,强化中小学教学业务管理和指导。
1、建立健全中小学教育教学业务管理制度。小学出台并实施《*县小学教育教学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初中正式实施《*县初中教育教学业务管理暂行办法》;高中研究制订并实施《*县高中教育教学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制订研制订并实施中小学教学质量计算机管理方案。
2、加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年内进行一次小学和初中的教学常规大检查。
3、与教育股联合,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调研。小学每学期调研一个乡镇(时间一个星期),初中每学期调研两所学校(每所学期时间三天),高中每学期调研一所学校(时间三天)。
4、小学以乡镇为单位、初中以片为单位、高中以县为单位召开教学管理座谈会,总结交流教学管理工作经验和体会。
5、加强课改工作的检查督促,提高课改工作成效。小学以乡镇为单位、初中以片为单位,进行课工作专项检查。
6、加强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小学、初中和高中每学期进行两教学质量检查。小学以乡镇为单位、初中以片为单位、高中以县为单位召开质量分析会。建立中小学教学质量数据库,对全部高中学生、部分初中生和部分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录入计算机,并进行跟踪分析。
7、开展初中学生辍学人数大调查,全面了解各学校辍学人数。
8、开展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信息课程的调查,全面了解各学校开课、上课情况。
二、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开展课堂教学大研究,大改革活动
1、继续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明确教学要求。一是继续举办新教材培训班;二是教研员深入学校讲座;三是在*县教育科研网上新课程学习辅导材料。
2、检查各学校按照中小学教学常规和有关管理制度的要求,积极组织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要上一次校内研究课。
3、小学由县、乡镇联合举行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课活动(全部新课程学科);初中由县与片联合举办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课活动(全部新课程学科);高中举行部分学科的全县性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课活动。
4、继续举行全县性的教学开放月活动,引导教师加强和改进课堂教学。
5、继续组织教研员和骨干教师送课下乡。
6、年内举办新教材的小学和初中课堂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
7、组织参加上级举办的学术竞赛活动(含文体活动);县适当组织开展这方面的活动。
三、建立健全骨干教师培养制度,加大培训工作的力度
1、配合教育局教育股,加强对“21世纪园丁工程”培养对象的培训。每个学期,指导老师都深入学校听一次培养对象的课。
2、上期召开一次*县教研室兼职教研员会议,交流和推广成功的教改经验和优秀的科研成果。
3、研究制订*县初中片级兼职教研员考核任命办法,出台《*县片兼职教研员工作职责》,三月份前完成考核聘任工作,并召开第一次工会议。
4、构建设“*县教育教学名师培养工程”,加大名师培养力度。一是出台《*县教育教学名师培养方案》;二是上半年物色、确定名师培养对象名单,出台《*县教育教学名师工作职责》;三是建立名师培养的导师制,从县教研室和学校中考核聘任部分德行好、能力强、水平高、威望高的高级教师作为名师培养对象的导师,出台《*县教育教学名师培养对象导师工作条例》;四是召开第一次名师培养对象及其导师的工作会议;五是组织名师培养对象及其导师外出参观学习;六是建立教育教学名师培养对象的档案。
5、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各级举办的论文评比、优质课评比等活动,让骨干教师在竞争中锻炼成长。
四、加强教育科研培训和管理,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1、举办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培训班,组织部分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教育科研有关知识和方法。
2、加强对“*”期间立项的课题的检查、督促工作。督促课题组制订出每年的研究计划,撰写阶段性工作总结和阶段性成果。研究时间终止的做好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最终成果的鉴定工作。
3、年终召开“*”规划课题研究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总结推广成功的课题研究工作经验和课题研究成果,表彰奖励课题研究工作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4、出台《*县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指导》,做好“*”期间的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工作。
5、继续完善“*县教育科研网”建设,成立网站编辑部和新闻报道小组;通过网站加强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力度。
五、加强毕业班教学复习指导工作,提高毕业班教学质量
1、小学、初中和高中分别出台毕业班教学复习指导意见,印发各有关学校。
2、指导学校开展复习研究课活动。并组织开展以乡镇为单位的小学复习研究课,片为单位的初中复习研究课,高中适当举办部分学科的复习研究课。高中要及时组织毕业班教师学习研究各学科的《考试大纲》,明确考试要求,提高复习指导的针对性。
3、抓好小学、初中、高中的毕业考,抓好中考、高考的统测质量分析。
4、加强中考、高考的信息研究,为学校提供有关的考试命题信息和复习资料。
5、做好中考、高考成绩统计工作。
六、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提高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成效
1、进一步完善教研室内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教育教学研究和其他工作的效率。
2、组织教研员学习教育理论和方法,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继续编印《教研员学习辅导材料》;组织教研员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方法;举办教研员电脑操作、文字输入、课件制作、数据管理和网页制作、网站管理的培训班。
3、继续实施教研员“1112580”工程:每年联系1所学校,指导1位骨干教师,研究1个市级以上的科研课题,撰写2篇教研论文,到学校上5节研究课,到学校听80节课。
4、加强对教研室传统课题和“*”规划课题的管理,督促各课题组做好课题的研究的有关工作。
第4篇:初中科研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科技创新;出口结构;影响因素;向量自回归
中图分类号:F746 文献标志码:A
改革开放30年来,依托于加工贸易方式,我国的出口贸易状况发生了质的飞跃,工业制成品,特别是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显著。同时,出口结构得到很大程度改善。数据显示,1980年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9.7%,1990年这一比例达到74.4%,到2012年这一比例已是95.1%。从这一发展历程看来我国已经真正实现了以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的出口结构。但是,我国出口的产品大部分是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工业制成品技术含量低,缺乏核心技术,受国外技术壁垒的影响很大。与西方一些国家相比,我国出口商品主要面临以下挑战:主要依靠劳动要素优势,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并且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品牌。与之对应的低技术水平基础上的粗犷式的出口增长方式,制约了对外贸易质量与水平的提高。由上述分析知,科技创新制约着出口商品结构的进一步升级。基于此,研究科技创新对我国出口结构演变的影响,对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切实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外贸发展结构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对科技创新与出口结构关系的研究比较早。Paul Krugman提出技术创新会带来的外部效应,增加个人的动态收益,进而影响一国贸易产品的比较优势和贸易结构。Grossman&Helpman认为通过创新参与贸易活动,以及知识的国际溢出可以调节和改善贸易结构。Taylor认为科技创新会对一国长期的贸易结构产生影响;还有学者从要素禀赋方面来分析,Trefler&Daniel认为科技创新差异与资源禀赋共同影响一国的出口结构。Davis利用OECD国家的数据,解释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之间的贸易结构差异原因。Andersson等认为通过对技术进行改造可以创造一个地区的比较优势,进而通过改善出口结构。Li&Robles通过构建水平贸易与产品创新模型,研究贸易与技术创新的反向影响,发现水平贸易对产品创新是负向的影响,即产品创新中贸易的作用不大。Li Dahui将电子商务当作技术创新的一种手段,研究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oachim Wagner通过调研的方式研究了2006年以来国际贸易出口对企业在创新表现方面的影响,发现了显著的正相关关系。John Cantwell研究了企业层面科技创新在国际贸易中的传播机制。Kyunam Kima研究了创新政策对国际贸易出口的影响,发现具有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
与国外学者不同,国内学者主要从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结构与改变出口竞争力水平和比较优势来分析。国内学者多从产业结构升级角度进行研究,例如:赵小晨,杨小凯等认为可以通过提高技术的专业化水平来改善出口结构。现在大部分学者均认为我国应增加高科技含量的产品的出口,李舒妍认为我国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低,出口结构呈现低级化与不合理。樊纲等发现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有所增加,但是增加的总量与幅度有待提高。徐元针对中国国际贸易方面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段世德等研究了贸易竞争力中技术创新的作用,认为两者存在内在的互动关系。张军等利用Johansen检验发现,通过自主创新增加我国出口不太容易实现,但是技术引进却是一条可行的方式。王瑞峰等分析高技术产品出口与科技创新的关系,发现两者的正相关性十分显著。王鹏、郭永芹实证分析技术引进、自主创新对珠江三角区域出口结构的影响,发现自主创新对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有促进作用,但是滞后一期的自主创新不利于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而技术引进也有利于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另有一部分学者从技术含量视角进行研究,逯宇铎等基于技术含量角度,利用引人交互项的方法,重点研究技术进步、效率增进对我国不同技术附加值制造业行业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及影响机制。王宇楠分析了企业创新能力、高技术产品出口、出口结构之间的相关关系。隆国强指出,当前经济增长的机遇是出口结构升级,并且指出我国的科技创新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
国外学者对科技创新影响出口贸易的研究虽然研究视角不同,但是都认为科技创新与国际贸易之间具有双向的促进作用。而国内学者却有不同的研究结果,有的学者认为科技创新能够促进出口结构的改善,有的却认为这种作用并不明显,甚至为负向影响。造成各学者研究结论不同的原因主要是各研究学者采用了不同的计量分析,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或是各学者对衡量科技创新选取了不同的指标。
基于此,本文采用国际[SITC]标准对出口产品进行分类,从初级产品与工业产成品的角度分析这一影响的显著程度。文章结合中国实际,把GDP、FDI、人力资本、金融相关率、经济开放度作为控制变量,排除由于输入模仿创新对出口结构的影响。实证分析科技创新对出口结构的影响,旨在揭示科技创新影响出口商品的作用机制,从而为制定依靠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的政策提供相关的依据。并且希望能对现有相关领域的研究也进行一定的丰富和补充
2.研究框架和数据
根据上文的分析可知,科技创新可能会提升产业结构并且改变出口竞争力,从而调整出口结构。另外,科技创新对于出口结构的调整也会因宏观环境,地域差异政府行为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总体上讲科技创新对于出口结构是有很大程度的影响的。本文研究科技创新与出口结构的关系主要包括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静态研究采用面板数据进行估计,动态研究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科技创新与出口结构之间的因果关系,采用面板协整、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分析金融与国际贸易的互动关系,最后对静态与动态研究结果进行总结。
在借鉴前人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中国科技创新对出口商品结构发展影响的事实,以商品出口额(Export)为因变量,以科技创新能力(作为自变量,本文设定如下计量模型来考察科技创新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
计量模型的下标t和i表示第t年,第i个省份,被解释变量是各地区的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用EX表示;核心解释变量为各地区各年份的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用IT表示;控制变量包括:GDP表示国内生产总值;FDI为各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为了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单位一致,已经按照各年份的人民币平均汇率换算为以人民币计价。HC为我国各地区的人力资本存量,是生产产品的人力投入;FIR为金融相关率,表示我国的金融发展水平;OPEN表示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
本文选取2003-2013年为样本空间,包括全国的33省市为研究范围,数据来源于地区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金融统计年鉴》与《科技统计年鉴》。选取指标包括初级产品出口额、工业制成品出口额、R&D人员当量、R&D经费支出、专利授权数、GDP、FDI、人力资本、金融相关率与经济开放度。所有数据均为省际面板数据。由于统计数据缺失,故剔除了的数据。
3.实证结果
3.1格兰杰因果检验
从理论上讲,科技创新与出口结构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那么数据是否支撑此假设,必须对此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在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之前,必须对面板数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如果面板数据不平稳会导致伪回归问题。单位根检验是一种检测时间序列是否平稳的方法等。本文采用Levin检验、ADF检验、PP检验3种方法同时进行检验。经过一阶差分后,变量均平稳,为了减少篇幅,平稳性检验结果不再展示。根据本文的需要,截取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的一部分,如表1所示。
R&D研发人员不是初级产品出口的格兰杰原因,而R&D研发经费在滞后3期的情况下成为初级产品出口的格兰杰原因,专利授权量在1~3期的情况下均是初级产品出口的格兰杰原因;R&D研发人员在第1期是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格兰杰原因,R&D研发经费第1期也是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格兰杰原因,专利授权量在第1~3期情况下都是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格兰杰原因。
3.2面板数据估计
为了辨别出科技创新对不同类产品出口贡献作用的影响的区别,经过一系列回归比较后,在此本文选取专利授权量作为科技创新的变量,分别以2种产品的出口额度为因变量做回归分析,比较科技创新作用的差异,结果如表2所示。根据模型拟合结果看,拟合程度较好,显示了科技创新对于我国出口结构具有比较显著的影响。对比分析科技创新对2种不同产品出口的影响发现,混合回归结果显示科技创新对初级产品作用显著且为负,弹性系数为-0.433。对工业制成品出口的作用显著为正,弹性系数为0.361;固定效应显示科技创新促进初级产品出口的弹性系数为0.075,而促进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弹性系数为0.107,这表明,科技创新对工业制成品出口的贡献作用要显著大于对初级产品出口的贡献作用。
从回归结果看来,科技创新对2种不同产品出口的贡献作用不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初级产品没有经过加工或者简单粗加工,而科技创新对产品出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产品加工的层次与质量上,因此应用科技创新来促进初级产品出口作用有限。
第二,科技创新促进企业提升技术水平,提升产品质量,会进一步增加出口量;科技创新有助于调整和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进而优化出口结构。
3.3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模型
由于前面已经对数据进行了平稳性检验,结果显示各变量经一阶差分后均已平稳,避免了伪回归问题。继而进行协整检验,最佳滞后阶数根据前文的分析确定为2。协整检验后发现存在协整关系。接着建立VAR模型,模型的整体拟合度优良,且VAR模型所有特征根都位于单位圆内,模型结构稳定,拟合效果较好。
由于VAR模型是一种非理论性的模型,它的系数意义不大,在分析VAR模型时,往往不分析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而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进行进一步分析,脉冲响应函数总体情况,如图1和图2所示。
根据图1的反映看来,初级产品出口对其自身标准差的反映最强,且其对自身的冲击响应是逐渐下降的,下降趋势明显;R&D人员对初级产品出口一个标准差的响应,一直为负向的影响;而R&D经费投入对初级产品出口的初期的响应微弱,之后的反映逐步上升;相较R&D人员与经费而言,专利授权对初级产品的出口初期影响就较为强烈,之后又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
总体看来,科技创新指标中专利授权量对初级产品出口的冲击响应最为强烈,且最大,R&D经费对初级产品出口的冲击响应次之,但是专利与R&D经费对初级产品出口的影响都逐步上升。R&D人员冲击响应最低,影响为负。
根据图2的反映看来,工业制成品出口对其自身标准差的反映最强,且其对自身的冲击响应是逐渐下降的,下降趋势明显;R&D人员对工业制成品出口一个标准差的初期响应较为微弱,但是之后的反映逐步上升;R&D经费投入对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响应初期为负,但是之后第8年逐步上升为正向冲击;相较R&D人员与经费而言,专利授权对工业制成品出口初期影响就较为强烈,之后又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
总体看来,科技创新指标中专利授权量对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冲击响应最为强烈,且最大,R&D人员对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冲击响应次之,但是专利与R&D人员对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影响都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R&D经费冲击响应最低,影响为负,之后冲击响应逐步提升。
3.4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variance decomposition)主要研究变量问的影响关系。不同时点变量的预测方差可以分解为不同冲击解释的部分,方差分解不同于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的是每一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比例,进而评价各内生变量对预测方差的贡献比例,也即每一结构冲击的重要性,如表3所示。
表3显示了专利对2种不同产品出口的贡献程度,从表中可以看出来,不考虑两种产品出口对其自身的贡献程度,科技创新对初级产品出口的贡献程度要小于对工业制成品出口的贡献程度。科技创新对2种产品出口的贡献作用都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但是对工业制成品出口贡献的作用增强较快。这说明,科技创新对初级产品出口的贡献作用较小,而对工业制成品出口贡献比较大,是持久的,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强。这一结果与上节面板回归的分析正好大体一致。
3.5科技创新影响不同结构商品出口的对比分析
本部分同样采用以专利授权量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作为自变量,以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出口为因变量。采用对比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的方式,研究科技创新对不同结构商品出口影响机制的差异,如图3和图4所示。
以出科技创新对不同结构商品出口的影响不同,科技创新对初级产品出口冲击的响应在初期为正向,第6年之后呈现负向作用。正向的冲击响应不超过0.12。而科技创新对工业制成品出口冲击的响应前期为负向作用居多,后期基本为正向作用,而且,科技创新对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冲击作用最大达到了0.24,远远超过对初级产品出口的冲击作用。
4.结论与政策建议
4.1基本结论
1)科技创新对工业制成品的作用要明显强于对初级产品的作用。由前文可知,科技创新对工业制成品的弹性系数要强于初级产品,且均为正。这说明,提升科技创新,同时有利于整体出口数量的增长,同时对于提升出口品的技术水平以及技术结构具有重大意义。
2)长期来看,科技创新对出口具有正向冲击。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促进出口的增长。因此,各地区应大力提倡科技创新,提升本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不同结构产品出口,优化出口结构。
3)长久看科技创新更加有利于工业制成品的出口。科技创新对工业制成品的贡献作用大于对初级产品出口的贡献作用,尤其是专利授予量对工业制成品出口的贡献作用比较持久,并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强。这说明,增强地区科技创新的能力与水平,对于提升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具有重大意义。
总体说来,科技创新对贸易结构趋于优化具有一定的作用,且科技创新的能力与水平越强,贸易结构改善的效果也就越好,一国出口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来实现。
4.2政策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政府和企业应着重加强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出口结构的转型升级,有利于中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更有利于中国贸易强国目标的实现。
1)加大R&D人员与经费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继续深入推进创新型国家战略,加大R&D人员与经费投入,尤其是高科技行业相对应产业的R&D人员与经费投入的增加,政府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建立有利于促进工业制成品出口发展的研发创新和吸聚机制,吸纳、集聚研发创新型人才与科研经费。
2)科技创新与引进齐头并进,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政府应当:加大专利研发力度,提高专利使用效率,不断缩短专利应用于整个经济活动的时间,提高社会的技术水平;重点扶持机电产品与技术产品出口的发展,培养这2类产品为出口的支柱产业,引导专利运用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中,营造发明专利应用的技术氛围;通过培养掌握熟悉技术的高素质人才带动科技创新;把引进FDI与技术改造、自主创新相结合,消化、吸收别国的技术优势转为自身的技术优势。
3)加快贸易调整,积极引导外资流向。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大部分还是加工贸易的出口,因此我国在加快贸易调整方面主要还是侧重完善加工贸易政策、促进加工贸易发展,加快加工贸易转型,这也有利于优化和改善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外商直接投资作为中国出口经营的主体之一,对促进我国整体贸易出口尤其是工业制成品出口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提升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规模与层次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动态演进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和改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第5篇:初中科研工作总结范文
【摘要题】体育研究
1前言
在体育社会科学领域,从总体上来研究我国体科所科研工作发展的问题,《中国体育报》2002年1月10日第7版已有报道,但以人才问题为视角,专门研究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可持续发展的论文却尚未见诸报道。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是我国体育科研队伍的重要方面军,与高校体育院系教师所组成的科研队伍不同的是,它是一支专门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队伍,是我国体育科研队伍中的专职队伍。本研究拟结合我国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的整体状况,从其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展开研究。
可持续发展的原始定义为:“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如今,其内在的涵义已得到较大的拓展和延伸,学者们更多地将其理解为一种辩证的发展观。在对人才资源的看法上,该发展观注重人才资源与人才成长环境、人事制度改革以及教育发展、科技发展相适应、相协调。具体到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则指伴随体育科研工作的不断进步,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当走上持续、快速、健康、和谐的发展道路;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的发展要走优化结构之路,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将推进体育科研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作为重要使命;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的发展不仅要重视科研人员学历层次的不断提高,更要注重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共有36所体育科学研究所。虽然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逐渐壮大,科研工作的质量与水平不断提高,但也不可否认在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队伍的结构不够合理,队伍的管理还没有严格按照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去实施,科研工作与运动实践结合得不够紧密,与科技创新的要求尚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我国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的健康发展。欲建设好这支队伍,须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优化队伍的结构,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能力(包括科技创新能力),并努力营造有利于这支队伍茁壮成长的环境。只有科研人员队伍成功地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预定目标,才能促使体科所的科研工作迈上新的台阶,进而提高这支队伍对我国体育科技事业发展的贡献率。因而,对我国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发展状况的问题有必要作深入研究,对其作出合理规划。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从全国体育科学研究所中抽取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及山东、福建、山西、广西、湖北、河北、辽宁8所体育科学研究所,将其科研人员(专职)作为调研对象,共计178人。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读了我国体科所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了解了体科所科研人员的整体状况;从INTERNET网上浏览了朝鲜、韩国、德国体科所科研人员若干方面的情况;参阅了我国科研人员队伍建设与发展的专著,以及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论文。
(2)抽样调查法。从全国体科所中抽取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及山东、福建、山西、广西、湖北、河北、辽宁8所体科所,通过函调的方式,了解这些体科所科研人员的数量、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及承担课题研究的状况,为探讨如何优化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的结构作好准备。调查从2002年10月中旬开始,至2003年元月上旬结束。
(3)比较研究法。为了研究的便利,查阅了武汉体育学院、华中师大体育系、湖北大学体育系、三峡大学体育系等11所高校体育院系教师(均系体育教师)的学历、职称与年龄结构状况。将研究对象即8所体科所科研人员的学历、职称与年龄结构与上述11所高校体育院系教师的同类情况进行比较,于比较中评价其队伍结构之优劣。
(4)统计分析法。运用SPSS10.0软件对调查所得的众多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科研人员的数量状况
1985年,我国共有28所体育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共计729人。至2000年,体育科学研究所增至36所,科研人员则增至1700人,见图1。
图1科研人员的数量统计图
3.2科研人员队伍的结构状况
3.2.1学历结构
学历结构是指科研人员中不同学历人员的比例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由表1可知,8所体科所中学历为硕士研究生的有38人,占科研人员总数的21.4%;学历为本科的有92人,占科研人员总数的51.7%;学历为专科的有35人,占科研人员总数的19.6%;学历为中专以下的有13人,占科研人员总数的7.3%。本科以上学历的科研人员共占73.1%,居主体地位,但硕士研究生学历的科研人员所占的比例与科研出成果需要较高比例的高学历人员的趋势不甚相符。中专以下学历的科研人员虽只占7.3%,但这部分人员学历太低,难以适应科研上水平的要求。从总体上看,科研人员队伍的学历结构基本上合理,但远不够理想。
表18所体科所科研人员的学历结构(人)
硕士研究生本科专科中专以下
总局体科所241175
山东体科所32082
福建体科所11110
山西体科所41960
广西体科所2410
湖北体科所1735
河北体科所11011
辽宁体科所21080
3.2.2职称结构
职称结构是指科研人员中不同职称人员的比例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由表2可知,拥有高级职称的科研人员有76人,占42.7%;中级职称的科研人员有76人,占42.7%;初级职称的科研人员有26人,占14.6%。显然,高级职称人员与中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持平,略显稍高;而初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则略显偏低。这种职称结构不尽合理。从有利于科研人员队伍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高级、中级、初级职称人员的比例搭配宜为1.5:2:1,即中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稍大于高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约为初级职称人员的2倍。
表28所体科所科研人员的职称结构(人)
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
总局体科所2419 4
山东体科所16134
福建体科所652
山西体科所12134
广西体科所250
湖北体科所565
河北体科所445
辽宁体科所7112
3.2.3专业结构
专业结构是指科研人员中不同专业人员的比例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由表3可知,所学专业为体育专业的科研人员共计150人,占科研人员总数的84.3%;所学专业为理工科专业的科研人员共计20人,占科研人员总数的11.2%;所学专业为文科的科研人员共计8人,占科研人员总数的4.5%。8所体科所中除湖北体科所科研人员的专业结构(比值为9:6:1)较合理外,其他均不够合理。总局体科所中虽有4名理工科专业人员和4名文科专业人员,但与其科研人员总数相比,比值显得太小。从总体上看,科研人员队伍的专业结构虽不算单一,却不够合理。
表38所体科所科研人员的专业结构(人)
体育专业理工类专业文科类专业
总局体科所3944
山东体科所3030
福建体科所1120
山西体科所2711
广西体科所700
湖北体科所961
河北体科所940
辽宁体科所1820
3.2.4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是指科研人员中不同年龄人员的比例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统计可知,处于30~50岁年龄段的科研人员占科研人员总数的65.7%,30岁以下与50岁以上的科研人员分别占科研人员总数的18.0%和16.3%。从互联网上搜索到的信息表明,国外著名的体育科研机构中,30岁以下与50岁以上的科研人员至少占科研人员总数的1/5,50岁以上的科研人员中通常有1/4的为学术骨干。与之相比,这两个年龄段的科研人员所占的比例显得稍低一些。人才群体的最佳年龄结构理论认为,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人才的“最佳年龄区”将向高低年龄两个方向延伸,各国将更加重视科技人才的年轻化。因而,这种年龄上的比例搭配就显得不够科学。从有利于科研人员队伍协作攻关、和谐发展的角度考虑,30岁以下、30~50岁、50岁以上这3个年龄段的科研人员较科学的比例搭配宜为3:2:1。
表48所体科所科研人员的年龄结构(人)
30岁以下30~50岁50岁以上
总局体科所8336
山东体科所4227
福建体科所01l2
山西体科所4223
广西体科所700
湖北体科所2ll3
河北体科所463
辽宁体科所3125
3.2.5性别结构
性别结构是指科研人员中男性与女性的比例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统计可知,8所体科所中男性科研人员共计113人,占科研人员总数的63.5%;女性科研人员共计65人,占科研人员总数的36.5%,超出科研人员总数的1/3。这种性别上的比例搭配比较合理,有利于科研人员之间的协调沟通、合作研究。
表58所体科所科研人员的性别结构
男性女性
总局体科所3017
山东体科所2112
福建体科所112
山西体科所1712
广西体科所52
湖北体科所106
河北体科所85
辽宁体科所119
3.3科研人员承担课题(省部级以上)研究的状况
从表6可见,年均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最多的为总局体科所,共17项,其次为辽宁体科所,共4项,其他体科所均为2项。反映出在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的能力上,总局体科所与其他7所体科所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山东、福建等7所体科所年均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的总量为16项,不及1所原总局直属体院1年承担该级别课题的数量,说明体科所科研人员的整体科研实力相对不足。
表62000~2002年8所体科所科研人员年均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数量状况(项)
年均数量年均总量
总局体料所17
山东体科所2
福建体科所2
山西体科所233
广西体科所2
湖北体科所2
河北体科所2
辽中体科所4
3.48所体科所科研人员与11所高校体育院系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比较
体育院系教师(均系体育教师)主要从事体育教学、训练与科研工作,也是体育科研人员队伍的一部分,只不过是这支队伍的非专职队伍。体科所科研人员则主要从事体育科学研究工作,是体育科研人员队伍的专职队伍。本研究试图将体科所科研人员与体育院系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作一比较,以揭示这两个群体在队伍结构上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为此,笔者查阅了武汉体育学院、华中师大体育系、湖北大学体育学院、三峡大学体育系、江汉大学体育系、黄冈师院体育系、荆州师院体育系、襄樊学院体育系、湖北师院体育系、咸宁师专体育系、郧阳师专体育系11所高校体育院系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将其作为比较研究的对象。
3.4.1年龄结构比较
虽然用于比较的3个年龄段为近似年龄段,但仍具可比性。由表7可知,体科所科研人员与体育院系教师中年龄在50岁以下与55岁以下的人员均占队伍的主体,超过80%,说明中青年人员构成了这两支队伍的主体。体育院系教师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近50%,较体科所科研人员在近似年龄段的比例高出31.9%,与体育院系教师中硕土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的年龄分布有很大的关系。这些高学历人员大多为35岁以下的青年人,是高校体育院系近年来重点培养与引进的人才。要在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中建设一支年轻的学术骨干队伍,就有必要加大培养与引进高学历人才的步伐。
表78所体科所科研人员与11所高校体育院系教师的年龄结构比较(%)
30岁以下30~50岁50岁以上
体科所科研人员18.065.716.3
35岁以下35~55岁55岁以上
体育院系教师49.940.79.5
3.4.2学历结构比较
由表8可见,体科所科研人员与体育院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均居主体地位,但在体育院系教师中有研究生学历者的比例稍高于体科所科研人员,尤其是博士研究生已达到了2.1%的比例,共有14名,而在8所体科所中仅山东体科所有1名博士研究生。这与体育院系近年来出台的优待博士研究生毕业人才的政策有很大的关系。体科所科研人员中专科以下学历的人员所占的比例要远远高于体育院系教师中同一学历层次人员所占的比例。体科所当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提高这部分人员的学历层次,使其在科研工作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表88所体科所科研人员与11所高校体育院系教师的学历结构比较(%)
研究生本科专科以下
体科所科研人员21.451.726.9
体育院系教师22.772.44.8
3.4.3职称结构比较
由表9可见,中、高级职称人员在体科所科研人员与体育院系教师中均居主体地位,超过80%。稍显不同的是,体科所科研人员中高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略大于体育院系教师中同类人员所占比例,体育院系教师中中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略大于体科所科研人员中同类人员所占比例。初级职称人员在体科所科研人员与体育院系教师中所占比例大致相当,均在16%左右。
表98所体科所科研人员与11所高校体育院系教师的职称结构比较(%)
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
体科所科研人员42.742.714.6
体育院系教师34.947.117.9
4结论与建议
(1)从总体上说,我国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的发展状况不够理想,应从以下4个方面予以优化:在学历结构上,要加大培养与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年龄在35岁以下)的步伐,尽快通过脱产学习或在职进修等途径提高专科以下学历人员的学历层次;在职称结构上,高级、中级、初级职称人员的比例搭配以1.5:2:1较为合理,应朝着这一目标发展;在专业结构上,科研人员所学专业应以体育专业为主,兼有少量的理工类、文科类专业;在年龄结构上,30岁以下、30~50岁、50岁以上3个年龄段的科研人员较科学的比例搭配宜为3:2:1,应向着这一方向迈进。
(2)体科所科研人员的整体科研实力相对不足,应注重与体育院校或综合性大学之间就某一学科或项目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各体科所的职责、功能虽相近似,但在科学研究上却有着不同的特色,对不同运动项目的研究各有其优势,建议体科所之间就某些项目开展合作研究,以利于形成合力优势。
(3)体科所科研人员与体育院系教师中年龄在50岁以下与55岁以下的人员均占队伍的主体,说明中青年人员构成了这两支队伍的主体。体科所科研人员与体育院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及中、高级职称人员均居主体地位,但在体育院系教师中有研究生学历者的比例稍高于体科所科研人员。
【参考文献】
[1]李元伟.我国体育科技事业现状及问题[N].中国体育报,2002-01-10(7).
[2]马淑燕.可持续发展理论内涵的思考[J].宁夏大学学报,1999,20(2).
第6篇:初中科研工作总结范文
一、一般资料和研究方法
1.一般资料
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对我院239例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探讨其人力资源配置现状。239例护理人员中,共有男性14例,女性225例,年龄在19-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87岁,其中,年龄范围在19-34岁之间的有208例,年龄范围在35-44岁之间的有24例,年龄范围在45-55岁之间的有7例。239例护理人员中,主要以大专学历为主,大专学历共137例,占总比的57.32%,本科学历18例,其他学历84例。239例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为1-36年之间,平均工作年限为8年,其中,初级职称的护理人员所占比例最多,其中级师85例、士级121例,共206例初级职称护士,占总比的86.19%。
2.方法
对我院239例护理工作人员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和系统性的分析,分析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工龄、学历、职称、护理科室等。
3.观察指标
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分布、工龄分布、职称分布、学历分布等一般情况进行分析,以研究我院的人力资源配置现状。
4.数据处理
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分布、工龄分布、职称分布、学历分布等一般情况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95%作为可信区,本研究结果的所有指标均使用计数资料表示,采用卡方检验。
二、结果
1.年龄分布
研究结果表明,239例护理人员的年龄在19-5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27.87岁左右,年龄在34岁以下的护理人员共208例,占总比的87.03%,具体详情如表1所示。
2.工龄分布
所有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在1-36年之间,平均工作年限在8年左右,工作年限大于10年的护理人员共69例,仅占总比的28.87%;工作年限范围在1-5年的护理人员共106例,占总比的44.35%,工作年限范围在6-9年的护理人员共64例,占总比的26.78%。
3.职称分布
统计结果表明,初级职称的护理人员所占比例最多,共206例初级护士,占比86.19%,中级职称的护理人员最少,仅24例,占总比的10.04%,另外,其他护理人员分别有9例,占总比的3.77%。
4.学历分布
研究结果表明,本科18例、大专137例、中专84例,分别占总比的7.53%、57.32%、35.15%,有一半的护理人员为大专学历。
第7篇:初中科研工作总结范文
一、常规管理,重在落实;常抓不懈,效果突出。
本学期在原来基础上,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管理力度增强反馈。
一方面:加强课堂常规管理。做到每节课都检查课堂纪律,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而且对课堂检查进行及时反馈。反馈方式1,每半个月对一轮的课堂以班级为单位,将减分情况和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为校长在班主任会上进行的总结和点评准备了第一手数据。反馈方式2,将检查问题及时反馈给年级主任、班主任和相关任课教师。所以,从年级主任到班主任、任课老师都很重视,各班学生也很重视,保证了良好的课堂纪律。尤其是第三节晚自习初二、初三年级的课堂秩序有质的变化,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反馈及时,引起值班老师的高度重视,他们巡视认真,教育到位。从四月份三位年级主任上岗,他们很快投入状态,对年级的全方位管理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尤其徐洪祺老师在初二二班的课堂管理方面卓有成效。
另一方面:解决了多年来没有解决的问题:对大屏幕教室、微机室的公务保护和卫生维护。每个班的安全委员上课前到教务处领取《教学设施使用报告单》,课前、课后由安全委员协助任课教师检查教学设施情况,监督上个班,提醒本班,凡出现问题的在本班或上个班进行量化减分。初一一班开始连续减分,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有了变化,没有再减分。公务的维护很好。解决了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
第三方面:从本学期开始,初一、初二年级建立文化墙,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由教务处组织,坚持检查量化,每一期都有主题,较好的发挥了教育作用。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学生有事做,有兴趣做,为了本班的荣誉愿意做。初一年级比较重视,初一三班的质量高,版面和谐统一。初二年级班主任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五月份运动会举行之后,由于有期中考试和运动会等大量素材,初二年级的文化墙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六月份的文化墙,初二四班以期末考试动员和感恩学校为主题,思想鲜明,教育意义深刻。
二、有效组织教学教研工作。
本学期的教学教研活动是:学洋思,学永威,听课、评课,学生学习效果有了明显变化。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开学至三月中旬是推门课。
以教研组为单位,结合所听课程共同学习河南沁阳永威学校材料,共同探讨。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问题,“学生学会什么”的问题,“怎样学”的问题,“老师明确掌握学生是否学会”的问题。
第二阶段:从三月中旬至四月中旬是赛课阶段。
人人参与,经过近一个月的赛课,评课,老师们有了很大提高。依据评分标准得分如下:
80分以上的有7人,60--70分以上的有5人,70—80分以上的有10人。通过赛课更坚信:教学基本功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教师的基本功过硬,就能够驾驭教材,驾驭课堂,就能准确把握知识点,有效突破难点、有效学习重点。老师们对“学习目标”、“自学指导”有了观念上的变化和更深刻的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尝到了甜头。
第三阶段:从五月下旬到六月中旬为研讨展示课。
老师们精心准备,学生学习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而且老师们的教学手段呈现多样化,对如何更有效的进行学生活动进行了大胆尝试,且能够根据课堂情况进行调整,重视课堂的实效性。
各教研组的特点:英语、语文组优势:采取小组活动,量化计分等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积极性。数学、理化生组:老师大量的时间在学生中“帮助、辅导”学生,解决一层问题,再解决一层问题,不仅是堂堂清,而且是层层清。史地政组:在赛课阶段面临如何把知识点转化为应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在展示阶段米慧娟老师课上有了比较大的进步,教学效果突出。
每个阶段都认真组织学习和评课,每次评课都是一次深入的探讨。贾校长每次亲自参加,她作为教育专家,为老师们提出了很多非常有见地的建议,老师们受益匪浅。 相关专题:第二学期工作总结教务处工作总结2010-2010学年第二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仅供范文写作参考,切勿完全照抄!
三、本学期教学成绩突出、教学活动形式多样。
本学期组织中考、高考、会考;期中、毕业班模拟、期末考试;三、五月考等各级各类考试合计十次。每次考试教务处都认真、科学的组织安排,严格考试中出卷、阅卷、评卷等过程管理。在考场设置、考生编座、监考等每一个环节中正规化,和中考、高考接轨。统一出卷,统一登分,考后都有成绩统计分析,及时召开各级各类教师会议,寻找问题,商量应对措施,要求教师及时讲评,对学生实行个别面谈,帮助学生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这样一来,既严肃了考纪,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又训练了学生的应试技巧和应试心理。每次考试都有总结表彰大会,对成绩优异和取得进步的同学颁发奖状进行鼓励。初一、初二年级的表彰会共进行了四次,让学生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形成“学习最重要”的舆论氛围。
在四月份期中考试,我校初中部取得了突出成绩。
初一年级刘博、丁萌萌同学在区名列第一、第三名的优异成绩。
(1)
以下内容与本文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相关,可查阅参考:
查看更多>>
初一年级的重点班,七科三率21项有17项名列区第一,达标率是81%,英语特色班,21项有16项达标,达标率是76.2%。初一的政治、语文、生物达标率较高,分别为:政治,达标率是100%,语文,12项11项达标,达标率是91.7%;初一生物,达标率是91.7%。
初二年级英语特色班八科24项有20项在区名列第一,达标率是83.3%,初二、三班进步很大,达标率是79.2%。
初三全市模拟考试文综、理综成绩突出,北市区排名第一。英语特色班三班的数学、文综、理综成绩突出。二模中,全年级的整体成绩提高,总分平均分名列区第二。
期末考试成绩与期中相比,大部分学科又有了提高。其中初一、初二年级达标率为100%的有7位老师。达标率最高的是初二四班,除了地理优秀率为第三,其他各科均为区第一名。初一三班、四班达标率分别是90.5%。,各班达标率都有提高。
期末考试中,初一年级总分平均分为573.48分,北市区第一名,高出第二名18.46分;初二年级总分平均分为651.87分,北市区第一名,高出第二名35.41分。初一年级丁萌萌、聂玉洋、刘博三位同学成绩优异,总分分别在区名列前茅。
《保定晚报》2010年7月9日记者唐靖茹报道:在2010-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全市统测中,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均以绝对优势夺得市区第一,十多年来扎实而严谨的办学历程,已将保定东方双语学校打磨成一颗具有国际化气魄的教育“明珠”——一所国际化学校在古城崛起。
成绩的取得与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是息息相关的。初一年级坚持每天中午加半小时的午自习,四位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张丽丽老师中间接的二班和四班的英语课,为了让学生们提高成绩,牺牲个人休息时间为学生补课,学生英语成绩有了明显提高。还有冯艳茹、杨占全等很多老师利用中午或回宿舍利用休息时间为学生辅导课程。初二一班自觉上好午自习。
初二四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强,学习主动性高。在班主任的科学管理下,每天中午,第三节晚自习都能自主学习,学习效率高。
老师们采取了多样的教学方式鼓励、激励、鞭策学生学习。初一年级的语文、英语的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走在了前面,这些老师做了很多有效地探索和尝试,产生一定的效果。
本届初一有刘博、丁萌萌、聂玉洋等一大批很有实力的学生。为了提高优秀生的综合素质,初一年级本学期组建了“向保定市前一百名冲刺”提高班。利用活动课时间进行语文、数学、英语的提高课,目前有43名同学入选。这项活动受到家长的广泛欢迎。
语文教研组每次大考有一本作文专辑,学生自己设计封面,而且参加了第四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初一一班李倩文、初一三班聂玉洋、杨颖、初二一班张苗、初二四班董文伟、李松六名同学荣获铜奖。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励学生拿起手中的笔记录成长历程。
为了鼓励先进,督促后进,我校于暑假放假日举行2010-2010学年度奖学金颁发仪式。初中共有30人荣获奖学金,初一年级获得年级一、二、三等奖学金的同学分别是丁萌萌、聂玉洋、刘博;初二年级获得年级一、二、三等学金奖的同学分别是孔还庆、董文伟、杨碧兰;另外韩笑、杨柳等24人分别获得班级一、二、三等奖学金。高中有6人获得班级奖学金,他们是高二综合班李同乐、刘亚楠、高源,高二美术班马威、赵丽娜、安静。奖学金的颁发极大的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再次烘托“谁学习最棒,谁进步最大,谁最光荣”的学校氛围。阿克毛、巴哈顿两位俄罗斯留学生分别获得成绩优秀奖和热爱集体奖。两位留学生也异常激动。 相关专题:第二学期工作总结教务处工作总结2010-2010学年第二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仅供范文写作参考,切勿完全照抄!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业务素质学习。
推门课阶段,对于青年教师,听课之后立即评课,逐字逐段学习相关的材料,交流体会,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之后再听,再评,通过反复的听评课,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教学管理组织能力在不断提高。如:冯艳茹老师、张立老师、杨占全老师等。
市教科所和区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和统一评卷等活动,我校老师积极参加。六月初,教务处把市教科所语文组两位语文教研员请到学校,为全体语文老师分析今年的中考形势,指导教学方式,为语文老师上了一堂精彩的培训课。
六月份,各教研组推出五节展示研讨课,当时没有上课的全体老师参加听课。目的就是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五、本学期,初中教师教学业务档案进一步完善,科学合理性提高。
教师业务档案的完善,是教学管理精细化的直观体现。考核内容的丰富性避免了内容单一带来的偏颇;根据统一标准进行的量化,把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通过增加检查次数,克服偶然性带来的不平等因素,从而使各项数据公平、公正、合理。这些调动了老师们的积极性,变压力为动力。真正爱岗敬业,成绩优秀的老师凸显出来。
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仍需要加强。学生活动的有效方式还需探讨,有的班级学生有睡觉、趴桌等现象,个别教师课堂驾驭能力有待提高。 (2) 以下内容与本文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相关,可查阅参考:
查看更多>>
2、教研组、备课组的工作要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活动还要落到实处。
3、,部分学科的考试成绩与期望值相比差距较大,还需进一步加强。
4、微机老师经过与联通的多次沟通,下学期对全校各部门的网络使用情况还需加强监控和管理。马庚明、张珊老师对联通建议“重新铺设一条光线线路到综合楼,以解决旧线路网络不稳定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认为此建议可行,可在搬迁机房时一并实施。
第8篇:初中科研工作总结范文
一、问题提出
(一)课程改革的客观诉求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发展纵向深入的应然需求,数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价值虚化、目标弱化、内容窄化、实施僵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有悖于以学生为核心课程理念的践行,而且桎梏数学本质凸显,严重弱化了数学的育人功能,影响了生师学科素养和教学质量提升。基于问题解决,不少人士都积极投身于基于本土化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究。江苏省洋思、东庐中学和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探索的自主教学模式,既能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又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力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尽管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论文、案例数以万计,但因山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水平相对薄弱,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如何引导县域初中教师理性移植并有效嫁接先进教改、学改经验,由此催生具有本土特色、能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尚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二)县域初中数学校本研修进一步深化的客观诉求
旬阳县地处陕南山区,辖22镇,现有初中、九年制学校29所,初中数学教师200余名。一直以来,我们以校本研修为抓手,立足县情,大胆实践,开拓创新,总结出行政推进、统筹资源、校际合作、活动引领的校本研修经验和三模四载研修方式。十一五期间,在充分调研分析新课程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申报立项安康市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实施中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探寻出创新课标教材学习方式、启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资源整合工程和探索建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等三项策略,引领全县数学教师积极建构人文化生态课堂,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由讲堂向学堂转变,努力探寻课堂教学与远程教育资源的最佳切合点,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尝试将学科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经过反复探索求证、筛选提炼,构建了具有开放探究特点、能充分体现生本理念和人文和谐的三部五环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消除了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盲区和死角,极大地增强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建构了覆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资源库。然而,由于参研教师教育理念、施教水平、教学环境等良莠不齐,致使成果生成参差不齐、普适性受限、新型教学模式运用效度受阻,难以适应课标教材变化和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要求,如何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创新学科研修方式、提升研修品位、实化研修价值、强化研修目标、深化研修内容、活化研修策略,解决课堂上过于追求热闹,忽视教学绩效,过于倚重现成资源,忽视个性化创新,导致学生课业负担加重,数学素养有所降低等问题,已成为数学学科校本研修进一步深化的客观诉求。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本课题研究是对《新课程实施中初中数学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的自然延伸,重点围绕前期研究所探索建构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和课例研究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引导县域初中数学教师理性移植并有效嫁接先进教改、学改经验,由此催生具有本土特色、能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索具有县域特色的轻负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助推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整体优化,促进师生数学素养质性提升。
三、课题名称界定及解读
本课题主要研究义务教育第三学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课堂教学就是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有一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制定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策略,即:有效果的计策、谋略。在此特指有效教学策略,即: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所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有效课堂教学(effective teaching in class)最初起源于20世纪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并在杜威实用主义教学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核心指向为有效,即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下运用一定教学策略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获得预期效益的最优化,使师生双方都能获得最大进步与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假设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的目标
1. 合理移植嫁接洋思、杜郎口经验,建构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模式框架和各类课型课堂教学模式,引领学科教师突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预设与实施低效化瓶颈,促使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步入规范、高效的快车道。
2.探索符合课改理念要求,能强力推动学科校本研修深化的课例研究基本模式,引领学科教师围绕课堂教学有理、有效助推自身的专业发展。
3.探索建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有利于初中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数学学习方式,助推学生在善学乐学的轨道上良性运行,使人人都要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的课程理念得以优效落实,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4.不断完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与管理机制,推动高效课堂建设持续发展。
(二)研究内容
1.研究优化初中数学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六课型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模式。建立覆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质资源库。
2.研究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学习策略,探索优化初中数学课堂学习方案设计与实施策略。
3.研究初中数学课例研究基本模式,探索提高课例研修质量有效策略。
4.研究构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资源运用与管理长效机制。
(三)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1.研究假设:针对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设计中存在问题,建立科学、系统的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操作体系,加强教师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培训,改革课堂教与学行为,建构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模式,促进师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2.创新之处
(1)构建三部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所涉及的六类课型教学设计进行统摄性研究,从而规范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设计针对性、有效性。
所谓三部五环教学模式,即按照教学设计问题化,教学过程活动化要求,以问题为载体,活动为依托,以整体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的,实现学、思、习、行等智力条件和情、意等非智力条件达到高度统一。终极指向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按照问题诱导、自主探究、交互评价三个部分横向展开,具体实施则按照导、探、变、结、展五个环节纵向延伸,从而架起教学内容、教师、学生之间的交互桥梁,扬 生命灵动之帆、行知识探秘 之船,体现在文本上,则按 问题情境、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及媒体运用三栏并行、横向贯通,且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问题诱导,探究新知(探)变式训练,巩固新知(变)全课小结,细化新知(结)推荐作业,延展新知(展)活动序列展开。从而支撑起课堂教学的基本架构,是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优化的部件和要素。
(2)作为有效课堂学习引擎式 学习指南,既规避了因预习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符合以学定教理念,层递性问题序列利于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过程,在发展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与教学设计有效对接,不仅有利于减负增效,而且有利于学科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3)案(课)例研究模式为学科教师深度关注课堂教学细节优化提供了操作要领和技术支撑。
五、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以人教版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助推初中数学教师施教水平提升和专业化发展为重点,探索适合初中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和学的模式。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采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诊断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
2、行动研究法。以实践研究为主,动态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3、综合运用文献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三)技术路线
采用 统一要求,严格标准;分校承担,责任到人;加强引领,通力协作;分步实施,循环递进的研究策略。
1.形成上下沟通的研修共同体。本课题以县师训教研中心组织由片校学科教研(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和有代表性初中学科教师全员参与的研修共同体,共同研究课堂教学有效策略设计、跟进实践、优化提升。
2.聘请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学科专家,成立由县域初中数学教学骨干教师参与的指导小组,负责课题研究策划指导、流程监控。
3.在课题组指导下,县、片、校数学教研组围绕总课题,开展子课题研究。
4.边研究边改进,因需开展课例研究、课堂观察、难题会诊等系列活动,推进课题深入研究。
六、研究过程及操作策略
(一)课题研究时限及阶段划分
本课题研究计划用三年时间(2012.9---2015.9)分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2.92013.7):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法和文献法。重点工作如下:
(1)拟定调查问卷,对全县初中数学教师和有代表性的学校学生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
(2)制定研究方案,初步确定研究框架,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3)召开课题开题会,进行子课题研究任务分解,完成实验校的布点。
2.实施研究阶段(2013.92014.6):本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和比较研究法,重点工作如下:
(1)课题负责人编写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设计基本框架要求,主要参研人员按照统一要求分课型编写相应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导学案样例。
(2)各子课题负责人在总课题的引领下,根据各自的子课题研究方案,分年级、按章节开展优化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编写实践研究,聚焦课堂,开展学案导学实验探索,并在比较实践中修改完善。
(3)修订《旬阳县初中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暨学科资源整合管理办法》,制定《旬阳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4)完成中期研究报告。
3.总结完善阶段(2014.72015.7):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法、文献法和行动研究法,重点工作如下: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分册形成课堂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汇编,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2)整理校本教学设计案例、制作课堂教学实录光盘、总结实验经验、撰写实验报告等,按照分工安排完成相应任务。
4.应用推广阶段(2015.9):本阶段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于文献法、调查法。主要工作如下:
(1)按照《旬阳县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暨学科资源整合管理办法》和《旬阳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实践探索、修改完善、优化提升,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普及共享。
(2)按照个人申报,片校筛选,县级展评的程式,组织优秀成果评推,特优成果推介参加上级成果评选。
(二)具体分工序号研究
七、成果预期及呈现方式
1. 成果预期
(1)建立完善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题教学有效性策略,主要包括:有效设计策略,有效实施策略,有效管理与评价策略。
(2)建构描述性概念课、推导型概念课、习题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活动课等六种课型课堂教学模式。
(3)建构导学案设计基本框架和学案导学实施策略。
(4)修订完善初中数学课例研修基本模式,引导教师围绕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有效开展课例研修。
(5)形成覆盖初中数学学段的课堂教学资源库(包括:章节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
2.成果呈现方式
(1)阶段性成果
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现状调查报告
②《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实施方案
③《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④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窥(论文)
⑤《初中数学学案导学课堂教学实录》(光盘)
⑥《太极探航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指南》(教与学系列成册)
⑦《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研究报告
⑧《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索论文、叙事、反思集》(装订成册)
(2)最终成果
①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窥(论文)
②《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结题报告(报告)
③《太极探航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指南》(见阶段成果)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夯实责任
本课题研究是在县师训教研中心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本中心及时成立由中心主任担任组长,课题负责人及各初中教研联片组长校校长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课题研究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协助课题负责人做好参研教师的选定和研究进程的督察。成立由课题负责人担任组长,主要参研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实施组。课题负责人具体负责课题选题、申报立项,负责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和参研人员的选定,负责子课题选定及任务分解,承担对片校参研教师的业务指导,负责对课题研究技术路线的跟进调控。各片区数学教研联组协助实施组负责辖区所承担研究任务完成情况的过程督查、成果收缴、展评遴选、汇总上报等。各中学、九年制学校的学科教研组长或带头人除完成各自研究任务外,负责组内任务分解、收缴、审核、修改与上报,所有初中数学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上的可通过青蓝共进方式结对协作)参与既定成果的优化完善。各中学、九年制学校不仅要进一步确立校长第一责任人地位,充分认识课题研究在优化数学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校本研修、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弱化管理的行政色彩,增强管理的观念点拨、心灵震撼、情感慰藉等心理效能,想方设法为参研教师提供必需的研究保障,促进学科教师真心实意地、积极主动地投身其中。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积极担当参研教师的支持者、服务者,体会教师的甘苦,用自己的研究情感、专业造诣、人格魅力感召教师、吸引教师、带动教师积极前行。
附: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1)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
(2)课题研究工作实施组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充分利用联片研修工作机制和网络平台,进行广泛宣传,促使数学教研组长明确职责、认识到位,充分发挥其引领拉动作用,确保此项工作扎实有效运行。通过专题培训、提供资讯、难题会诊等引导学科教师认识到生源日渐锐减、人们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现实需求日渐强烈、教师准入政策日渐拓宽等现状,迫使教师不得不发展,不能不发展,形势逼人、时不我待,教师应充分感受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在促进自身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等引领教师认识到本课题研究是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有效载体,是促进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积累专业知识、磨练专业能力、明确研修方向、丰富专业智慧、塑造专业人格的有效方式,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聚焦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上,从而增强参研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研修时效性。
(三)加强引领,确保实效
课题负责人定期通过网络平台和实践跟进等为教师提供资讯服务,做到六个及时:及时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咨询或资讯服务;及时发现、遴选推介优秀研究成果,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及时征集、汇总、求证、解决问题;及时组织过程性监控和展评引领;及时向上级专业网站、新闻媒体、报刊杂志推介优秀作品;及时引导学科教师在规范中优化,在优化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在提升中升华,在升华中发展。带领学科教师在辛勤中收获智慧,在矫正中收获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成功。
(四)筹措经费,确保运行
采取三个一点的方式保障经费投入。一是县上投一点,即争取协调加大县级经费投入,确保课题负责人深入学校的各种开销、网络耗材供给、资讯购买和县级层面活动开展;二是片校筹一点,一方面,想方设法争取学校的支持认同,确保参研教师岗位研究和学习培训的经费投入,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联片研修工作机制,协同联片包校人员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确保片区层面展评引领活动常态运行;三是教师挤一点,在引导教师充分认识课题研究的意义、作用的基础上,动员教师不仅要舍得挤出时间和精力投入研修,而且要舍得挤出经费用于岗位研修参考资料订购和网络购买服务的购置,从时空和资讯供给上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持续运行。
第9篇:初中科研工作总结范文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选取研究对象,在山西省某农科高校发放调查问卷总计200份,收回176份,其中有效问卷174份,回收率达到87%.
(二)研究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农科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该量表由德若伽提斯(L.R.Derogatis)编制于1975年,包括10个因素(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强迫、恐怖、偏执、敌对、精神病性和其他),共90个题目。被试结合自身实际,将每个题目进行对照,选择符合程度从1到5不等的选项。该量表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在国内已经建立常模[8],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三)研究步骤
第一,选取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并回收。第二,整理调查问卷,剔除数据有缺漏的无效问卷,并将有效问卷录入数据库。第三,使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频数分析结果
1.总分及总均分
农科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总分的平均值为147.75,标准差为44.96,总均分的均值为1.64,标准差为0.50。按照总均分的分布情况来看,73.6%的青年教师处于正常的心理健康水平,有26.4%的青年教师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21.8%出现轻到中度的心理问题,4.6%则出现中到重度的心理问题.2.各因子分农科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各因子分布的总体趋势和总均分的分布趋势一致,但其分散程度上又存在不同(见图1)。从结果看,强迫和人际关系敏感这两种因子的分布相对分散,出现问题的人员比例均超过30%,其中表现出轻度以上人际关系敏感问题的为32%,表现出轻度以上强迫症状的则达到48.9%。其他有问题的因子比例按降序排列依次为抑郁28%,躯体化24.7%,敌对24%,焦虑21.7%,偏执17.7%,精神病性14.3%和恐怖13.2%。在这九个因子中,被检测出存在中度到严重心理问题的前三个因子是强迫10.9%,抑郁6.9%和焦虑5.7%。
(二)差异分析结果
1.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及专业差异
农科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年龄、学历和专业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样本在婚姻状况中的“其他(离异或丧偶)”类别人数仅为1,无法代表该类别的总体情况,因此研究仅就已婚和未婚两种类别进行差异比较,结果发现两者也不存在显著差异。
2.工作岗位差异
农科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在躯体化、强迫、偏执、敌对、总均分和总分这六个项目上随着工作岗位的不同而呈现明显的差异。其中,强迫和敌对两个项目在0.01水平上差异显著,躯体化、偏执、总均分和总分则是在0.05的水平上差异显著。进一步检验发现教师岗和管理岗的青年教师在以上六个项目均有明显的差异,且管理岗位教师的得分明显偏高,而教辅岗和教师、管理岗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则没有明显的差别.
3.职称状况差异
不同职称的青年教师在抑郁和敌对两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0.05的水平),但在其他项目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具体差异分数为:抑郁因子的F值为3.289,P值为0.040,敌对因子的F值为3.229,P值为0.042。中级职称的教师在抑郁和敌对两个因子上得分明显比副高级的得分多,而初级和副高级仅在抑郁这个因子上存在明显差别,且初级大于副高级的得分。
(三)常模比较结果
研究将各维度因子分与1986年的全国常模和2006年的大样本分别进行差异比较,发现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在调查样本与1986年常模之间没有出现差别,但却与2006年的大样本出现了显著差异,而其他的因子及总分在两次比较时均出现了显著的差别,且显著性水平达到了0.01。
三、结果的讨论
(一)频数分析结果的讨论
1.总分及总均分的结果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在农科高校的青年教师群体中大多数人(73.6%)心理健康水平良好,但仍有26.4%的人出现心理健康问题,需要进行疏导和调整。这一研究结果与张才安(2012)对湖南省多所高校青年教师的研究结果(超过1/3的青年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基本一致。这说明农科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普通高校教师一样不容乐观。根据了解,高校教师不仅承担着日常的教学任务,同时也担负着科研和职称晋升的压力。82.65%的高校教师平均每天工作超过8个小时,有时甚至会持续到晚上12点,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往往会感觉疲累,日积月累就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2.各因子分的结果讨论
当前农科高校青年教师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大多集中在强迫和人际关系敏感等方面,而中到重度心理问题的表症则更多的是强迫、抑郁和焦虑。这与张才安的研究结果(更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三个方面)基本一致[4]29,但又略有差异。研究发现农科高校青年教师在强迫问题上有突出表现,例如,超过50%的人表现出“忘性大”、“担心自己的衣饰整齐及仪态的端正”,而将近40%的人都会“感到难以完成任务”,或者“做事必须反复检查”。这种突出表现说明在农科高校中将近1/2的青年教师可能具有过于追求完美、谨小慎微等不良个性,也可能正承担着较大的工作压力,感受到长期的思想紧张和身心疲劳。众所周知,农科高校的学科覆盖门类较少、各学科之间的实力发展并不均衡,其享有的关注和资源也有所差别。在这种情况下,学科之间甚至学科内部都会存在激烈的竞争。青年教师们往往为追求卓越的表现而严格要求自己,最终出现强迫症状以及抑郁、焦虑和人际关系敏感等其他心理问题。
(二)差异分析结果的讨论
1.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及专业差异结果讨论
在本次调查中,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与婚姻状况方面的差异分析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不同[3]307,[4]31,[11]212,在年龄方面的差异分析结果也与张虎祥(2008)的结果不同。以往的研究者在这些变量上都调查出不同程度的差异,但本次调查却并未有所表现。这一结果可能是因为研究选取样本的数量较少、分布比例不均。在本次调查中,女性被试远远多于男性被试,年龄31~35岁的人数大于另外两个年龄段的人数总和,已婚人士也远远多于未婚者。这一分布情况虽然能直接反应被调查农科高校青年教师的人员构成,但同时也可能对数据结果产生影响。另外,农科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不存在专业与学历方面的差异。这有可能是因为学历、专业等因素对农科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产生了综合性的影响。在调查样本中,44.4%的博士学历教师集中在农科类专业(如农学、动物科学专业等)中,剩余的分散在其他专业里。虽然高学历者承担着较重的工作压力,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但他们同样享有自身的专业优势(如丰厚的财力支持、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优秀的人力资源),两个因素综合作用下,高学历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低学历者便没有了差别。
2.工作岗位差异结果讨论
在高校中,教师岗位和管理岗位有截然不同的工作职责,农科高校亦然。调查涉及的管理人员以分管学生工作的辅导员为主。这个岗位需要每天处理大量的、与学生相关的事宜,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除此之外,其他的管理人员也需要处理日常的琐碎事务,甚至还要应对某些突发事件。相比较而言,专任教师的工作就比较自由和分散,而且有更大的自主性和自觉性。这种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上的差别导致管理岗位的青年教师在部分因子上得分明显偏高,表现出身体各部分的不适、做事反复检查与确认、经常烦恼、想摔东西,甚至责怪他人制造麻烦等症状。对此,农科高校应当积极关注管理人员的心理状况,采取适当的措施为他们排除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职称状况差异结果讨论
在农科高校中,副高级职称的青年教师在抑郁和敌对两个因子方面优于初、中级职称教师,这个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截止到2012年,在全国普通高校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中副高级别的占据14.75%,中级的占52.79%,初级的为23.15%。按照这个人员比例,能够在40岁以内取得副高级别的职称(职务)的教师已经走在了同龄人的前列,心理压力较小。这一类人不会过多感受到“孤独”、“苦闷”、“担忧”和“前途没有希望”,更加不会“容易烦恼和激动”、“不能控制地大发脾气”,甚至产生“想打人或伤害他人的冲动”。相比较而言,初、中级职别的青年教师则要承担更多的压力、在这些心理问题上表现得也更加明显。因此,这就需要有关部门适当多关注初、中级职别的教师,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地疏解。
(三)常模比较结果的讨论
SCL-90量表于1984年引入中国、1986年建立国内的首个正常人常模。此后近30年的心理健康研究中,部分研究者曾经做过一些合并常模或者新的全国常模,这些常模或者来自往年的文献资料,或者来自某个特殊地域、特殊群体,有较强的针对性,却不具备足够的代表性,很少被后续的研究所采纳。到2006年,有研究者从全国21个省市抽取1890人的大样本进行调查并得到了相关数据,发现当时的样本与20年前有明显的差异,表现为强迫、恐怖、躯体化、精神病性以及总分等方面显著增高,焦虑、人际敏感却显著降低。这说明全国人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已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是本次研究发现,无论与哪个年代的常模相比,农科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因子得分均普遍增高,对应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普遍下降。这个结果又一次验证农科高校内部的竞争正变得日益激烈,许多青年教师在教学评估、项目申报、成果发表、职称晋升等工作压力和结婚生子、养家糊口等生活压力的双重挤压下正变得身心俱疲。社会各界以及高校管理者应当深切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及时做好应对准备,设置或引进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来疏导、排解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问题,调整其心理健康状态,使其恢复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上来。另一方面,高校的心理健康研究者们也应当尽快编制一份关于高校教师的标准化常模,以更加客观的数字作为农科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评估的科学依据。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第一,多数农科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良好,少数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是强迫、抑郁、焦虑和人际关系敏感。第二,农科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年龄、学历、专业及婚姻状况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管理岗位的教师在躯体化、强迫、偏执和敌对四个因子上显著高于专任教师;中级职别教师在抑郁、敌对两个方面得分显著高于副高级职别,初级职别教师在敌对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副高级。第三,农科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表征明显:除人际关系敏感外的其他因子分及总分均比1986年全国常模有显著增加;全部因子分及总分比2006年大样本显著增高。
(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