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安全网检测报告精选(九篇)

2024-03-12 15:5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安全网检测报告范文

关键词:防雷检测资料 查询系统 开发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B819文献标识码: A

1亳州市防雷检测资料快速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1.1 亳州市防雷检测资料快速查询系统的总体设计目标

1.1.1任何被检测用户均可在网络上方便快捷地查看被检测对象的防雷检测相关信息,被检测用户能通过密码查看和下载历年的检测报告。

1.1.2检测人员能够通过地图上的不同标志直观的查看目前年检单位的检测情况,并能根据被检项目的具体地理位置合理的进行工作安排。

1.1.3检测人员能够在后台对检测项目的基本信息进行处理,并能方便的对其防雷检测档案进行管理。

1.1.4本课题的开发是基于.net 4.0平台,开发工具选择VS2010 ,采用C#语言,地图采用的是开源组件SharpMap,在亳州市地图的获取方面,我们使用ArcGIS软件,通过ArcGIS工具箱得到亳州地图矢量文件。

1.2资料来源

本文主要用到的资料为亳州市防雷中心2012年的防雷设施年检单位基本信息(包括检测单位所在地的GPS定位)、相关防雷检测报告、安徽省相关地图资料。

1.3系统关键技术与方法

本系统根据需求设计分为年检用户信息查询界面和后台管理系统两部分。根据年检用户多年来对防雷检测业务的需求和相关建议,设计网络版被检测用户信息查询流程。有两种查询方法,一种是地图显示,通过检测单位在地图上标注的位置,直接点击即查询;另一种是通过列表显示,查询单位名称,即可查询到资料。后台管理员系统以方便操作、科学合理为设计目的。综合考虑资料和信息的完整性以及上传工作量,设计后台管理员系统,系统报告上传部分设计自动根据检测报告内容抓取基本信息和手动输入基本信息两种途径。

1.4相关功能的实现

1.4.1通过ArcGis软件对安徽省地理信息地图文件进行处理得到亳州市地图文件,并删掉不必要的地图信息。通过SharpMap开源软件将亳州市地图文件导入系统,作为标记检测单位的底图文件。

1.4.2建立不同的文件对用户年检信息、年检单位、年检报告信息进行管理,本系统是通过NA_YearDetect, NA_DetectCompany,FROM NA_FileUpload三张表来实现。

1.4.3使用itextsharp组件对pdf格式检测报告文件中检测用户基本信息的自动读取。本组件的设计思路是:通过组件读取pdf文件,得到一段字符串,再通过分析字符串的规则,写正则表达式,把对应的信息提取出来,比如单位、联系人、防雷类别等信息。

1.4.4地图上显示的检测单位检测情况通过不同色标表示,已检测且合格单位用绿色表示,已检测但不合格的单位用红色表示,未检测的单位用黄色表示。

2 亳州市防雷检测资料快速查询系统的功能界面

2.1客户浏览网页查询单位年检情况

亳州市防雷检测资料快速查询系统检测用户入口是亳州市气象局网站首页防灾减灾栏目。点击防灾减灾栏目,进入防灾减灾页面,便可以看到防雷减灾栏目包括:通知、图审业务、竣工验收、年度检测等项目。被检测单位点击年度检测栏目后,既可以通过列表形式,也可以通过地图显示查看亳州市防雷设施的检测情况。以下主要介绍通过地图方式查询年检信息的检测报告的途径,本项目查询首页地图显示界面如图所示:

绿色球表示已检测且年检合格的单位;红色球表示已检测但不合格的单位;黄色球表示年检已到期,目前尚未检测的单位。各检测单位在地图上显示位置是根据平时工作中记录下的该单位的经纬度信息,通过添加或修改单位信息的方式添加上的。防雷中心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地图上黄标的位置安排检测工作,检测人员可以很顺利的找到被检测对象的地理位置。

图年检单位在亳州行政区划图上的分布情况及防雷检测状况

将鼠标移到此年检单位图标上,便可看到此单位的年检基本情况。通过地图显示方式查看亳州市被检单位年检情况,为相关人员提供了解防雷安全信息和监督的途径。检测用户除了能查看本单位防雷设施检测信息,还能通过点击本单位图标进入用户登录界面,在登录界面上,被检单位可以通过用户名(本单位名称),以及统一分配的密码进行登录,登录成功后用户可以按照自己需求修改自己的登录密码,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查看或下载本单位历年来任何一次检测的检测报告。此种登录方式除了输入用户名以及密码其它不需要键盘操作,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为农村用户提供了方便。除了使用图形界面能够进行登录,检测用户还可以通过在列表显示的界面上通过查询本单位名称,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的方式查看检测报告。

2.2后台管理员操作界面介绍

后台管理员可以通过账号和密码登陆后台管理界面,通过点击“年检单位管理”后,单击“添加”单位,进行单位添加。添加被检项目单位名称、经纬度、联系地址等信息,完成单位添加。对已经添加过的单位如果发现信息错误,可以单击此项目后面的编辑再次进入编辑单位信息界面进行修改。

完成单位信息编辑后,用户便可以在管理界面首页直接点击添加,在弹出来的对话框里查找须添加检测报告的单位进行新的检测报告的添加。除此之外,用户还可以通过单击“上传检测报告”直接添加规范格式的检测报告,采取此种上传方式,系统将自动读取报告中联系人和单位地址等信息,能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3结论与讨论

3.1 在pdf格式文件上读取年检单位的基本信息,是使用itextsharp组件读取pdf,读取出来的内容就是一段字符串,再通过分析字符串的规则,写正则表达式,把对应的信息提取出来,如单位、联系人、防雷类别等信息。

3.2 该系统具有被检项目资料快速查询功能,被检单位(客户)可以快速查询本单位历年防雷设施检测情况和各年年检详细报告。可以通过对历年防雷设施情况和检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对本单位的防雷设施进行及时的维护和整改。

3.3该系统的研发有利于安全管理部门对年检单位的防雷安全进行管理和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登录气象局网站,从被检项目地理分布图上,很直观的了解历年各被检测单位在防雷设施安全方面的情况,从而提高管理部门的防雷安全监管力度。

3.4该系统的研发开发一方面有利于防雷中心为各被检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防雷技术服务,另一方面防雷中心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该系统,快速了解各被检单位的历年检测情况和资料,及时的为检测到期的被检单位提供防雷技术服务。

参考文献:

第2篇:安全网检测报告范文

限速器是载人电梯的安全保护装置,当电梯出现意外情况超速运行时、轿厢速度达到限速器设定的最大值时,限速器安全钳动作使电梯及时制停,起到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国家质检总局《电梯监督检验规程》规定,电梯限速器每使用两年应当检验一次,其动作时的线速度应该符合标准规定。

 

限速器检验时,需每个运行方向的动作速度需测试两次,若均在范围之内,则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校验值。校验结束后,需要出具限速器检验报告,并将测试数据记录在限速器原始记录中。国内目前采用的限速器检验仪器虽然可以具有自动限速器动作速度的功能,但测试数据的记录和输出是采用纸带的方式,需要检测人员事后将测试数据与结果再录入校验报告与校验原始记录中,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大大增加监测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录入时容易产生差错,给检验工作留下隐患。

 

为此,我们开发了一套网络环境下运行的电梯限速器检测软件,以提高限速器检验的工作效率,并使限速器检验的管理更加科学化。

 

1 软件的基本架构与工作流程

 

本系统由管理端软件、测试端软件、SQL Server数据库和Accesss数据库构成,管理端软件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数据,通过网络,与测试端软件进行数据交换,测试端软件后台用Accesss数据库存储测试数据。

 

下图1所示为系统软件的基本架构。

 

管理端软件安装在办公电脑上,检验前将待检验限速器的基本参数录入(使用单位、电梯安装地点、限速器出厂编号、档案号、制造单位、出场日期、额定速度等)并分配检验编号。检验编号具有惟一性,由年份加检验流水号构成,如:2015-00001,每个校验编号对应一个限速器的检验任务,所有检验任务通过网络写入服务器上的SQL Server数据库中。

 

测试端软件安装在仪器配套的电脑上,通过网络读入服务器上SQL Server数据库中的待检验任务,并将其存储在后台的Accesss数据库中。检测过程中,软件能自动显示测试数据,并将每个检验任务的测试数据与检验结论存储在后台的Accesss数据库中,连接上网络后,将所有检测数据与检验结论上传到服务器上的SQL Server数据库中,再由管理端软件自动生成限速器检验报告与检验原始记录。

 

下图2所示为检验软件的基本工作流程图。

2 软件功能设计

 

1)管理端软件功能。

 

管理端软件设计有“校验任务管理”、“文档管理”、“校验历史调阅”与“相关信息配置”四大类功能,下图3所示为管理端软件的功能设置图。

 

管理端软件界面从左到右分别为基本信息录入栏、功能按钮区和待检验任务列表栏三个区域,界面简洁,功能按钮作用一目了然,软件的使用非常简便。

 

下图4为管理端软件主界面设计。

 

2)测试端软件功能设计。

 

测试端软件整合了接收待检验任务、检验测试、数据上传、服务器数据库配置、检验仪器设置等功能,软件的核心是实现检测数据的自动识别与保存,并将测试数据与检验结论上传至服务器上的SQL Server数据

 

库中。

 

下图5为测试端软件的功能设置图。

 

测试端软件界面风格和特点与管理端基本一致,其主界面见下图6所示。

 

选中即将要实施的检验任务,其参数将显示在左面的基本信息栏中,如果信息中有差错,检验人员可以现场进行修改。在对基本信息核对无误后,点击“开始校验”按钮,将进入下图7所示的测试界面。

 

测试数据与结论将自动保存到本机后台的Accesss数据库中,在网络环境下,点击“数据上传”(见图6),所有检验结束任务的测试数据与检验结论将通过网络写入服务器上的SQL Server数据库中。

 

点击管理端软件上“文档管理”(见图4)按钮,将弹出下图8所示界面。

 

在文档管理功能模块中,可以预览限速器检验报告与检验原始记录,并能够直接输出打印。检验报告可以通过网络进入审核和签发流程,检验报告中的检验员、报告审核与审批人员均使用电子签名签署检验报告。

 

3 结论

 

这套电梯限速器检验软件人机界面友好,操作使用非常简便,能大幅度提高电梯限速器检验的工作效率。2014年11月,软件在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无锡分院投入使用,使用证明:它能使得检验人员每天节省3~4个小时的工作时间,把检验人员从繁琐的重复录入工作中解放出来,并基本杜绝了工作差错,并得到检验人员的高度评价。

第3篇:安全网检测报告范文

关键词:网络安全;入侵检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0-0000-02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trusion Detection Technology in the Intranet

Zhang Zenghui,Zheng Tiecheng,Cheng Liquan

(AVIC Shenyang Liming Aero-Engine(Group)Co.,Ltd.Data Center,Shenyang110043,China)

Abstract: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network security,Intrusion Detection technology is proposed,introduces the concepts of the Intrusion Detection technology and the principle of Intrusion Detection technology,in the light of the Intranet actual conditions,deploys and Manages the Intrusion Detection technology,which improves the safety protection level of the Intranet.

Keywords:Network security;Intrusion Detection technology

一、前言

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网络的广泛应用,军工企业的网络安全问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网络的安全防御成为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为了更好地保障军工企业的网络安全,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笔者对入侵检测技术及其在内网的管理应用谈了一些体会及看法。

二、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网络的广泛应用给网络管理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随处可得的黑客工具和系统漏洞信息使我们的网络无时无刻不处于危险之中。一般说来,一个典型的网络攻击是以大量的端口扫描等手段获取关于攻击对象的信息为开端的,这个过程必然产生大量的异常网络流量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真正攻击。网络入侵的直接危害就是破坏了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例如,非法用户在盗取了系统管理员的密码后,就可以完全控制该主机,为所欲为。本来无权访问的文件或数据,现在可以访问,就破坏了系统的机密性;入侵者如果还改变了系统原有的配置,改变了文件的内容,修改了数据,就破坏了系统的完整性;攻击者使用拒绝服务攻击,使得目标主机的资源被耗尽,网络带宽被完全占用,就破坏了系统的可用性。入侵者的企图不同,对系统安全特性的破坏也就不同,但不管是破坏了哪一个特性,都会对系统和网络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使网络管理人员对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以便随时发现入侵征兆并进行具体的分析,然后及时进行干预,从而取得防患于未然的效果,这种技术就是网络入侵检测技术(Network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NIDS)。

三、入侵检测技术

(一)入侵检测技术概念

IDS是英文“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的缩写,中文意思是“入侵检测技术”。专业上讲就是依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对网络、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视,尽可能发现各种攻击企图、攻击行为或者攻击结果,以保证网络系统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二)入侵检测技术工作原理

换句话说,它的工作方式是这样的:你有台机器,连接到网络上,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你也愿意为被授权者设置从网络上访问你的系统的许可。也比如,你有一台连接到网络上的WEB服务器,愿意让客户、职员和潜在客户可以访问存储在WEB服务器上的页面。然而,你并不愿意那些未经授权的职员、顾客或者其他未经授权的第三方访问系统。比如,你不愿意除了公司的网页设计人员以外的人员可以修改储存在机器上的页面。典型的做法之一就是使用防火墙或者某种认证系统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但是,在一些情况下,简单的使用防火墙或者认证系统也可以被攻破。入侵检测就是这样一种技术,它会对未经授权的连接企图做出反应,甚至可以抵御部分可能的入侵。

我们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假如防火墙是一幢大楼的门卫,那么IDS就是这幢大楼里的监视系统。一旦小偷爬窗进入大楼,或内部人员有越界行为,只有实时监视系统才能发现情况并发出警告。

在本质上,入侵检测系统是一种典型的“窥探设备”。它不跨接多个物理网段,无须转发任何流量,而只需在网络上被动地、无声息地收集它所关心的数据即可。

入侵检测通过执行以下任务来实现:监视、分析用户及系统活动;系统构造和弱点的审计;识别反映已知进攻的活动模式并向相关人士报警;异常行为模式的统计分析;评估重要系统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操作系统的审计跟踪管理,并识别用户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

四、入侵检测技术在内网的应用

体现入侵检测技术功能的产品就是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分为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硬件部分部署在内部服务器交换机的连接处,软件部分则安装在服务器上。

(一)入侵检测系统在内网的部署

不同于防火墙,IDS入侵检测系统的监听设备,没有跨接在任何链路上,无须网络流量流经它便可以工作。因此,对IDS的部署,唯一的要求是:IDS应当挂接在所有所关注流量都必须流经的链路上。在这里,"所关注流量"指的是来自高危网络区域的访问流量和需要进行统计、监视的网络报文。在如今的网络拓扑中,已经很难找到以前的HUB式的共享介质冲突域的网络,绝大部分的网络区域都已经全面升级到交换式的网络结构。因此,IDS在交换式网络中的位置一般选择在:尽可能靠近攻击源和尽可能靠近受保护资源的位置。这些位置通常是:服务器区域的交换机上。

内网的入侵检测系统部署在内部服务器交换机的连接处,入侵检测探头使用内部服务器域IP地址,此台入侵检测系统将同时监控经过核心交换机的数据出入流量。监视所有进出内网服务器区的网络数据。从中发现网络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一旦发现攻击能够发出报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阻断、跟踪等。同时,记录受到攻击的过程,为网络或系统的恢复和追查攻击的来源提供基本数据。并把这些信息集中报告给数据中心的集中管理控制台。

入侵检测控制台服务器部署在内部服务器域,安装了入侵检测系统的软件,用于收集所有引擎的报警信息,并把报警信息上传到控制台。部署如下图所示:

(二)入侵检测在内网的应用

1.配备正确完善的安全策略

正确配置了入侵检测系统的安全策略,分别对如下六项进行了配置:在web页面配置远程控制台;在控制台中设置审计参数;系统设置三员;在控制台上中的日志分析中建立日志维护计划;在web页面中的策略中配置Web安全信息;控制台中的告警信息分别按照技术手段、攻击效果、危险程度、攻击方式、流行程度、服务类型进行分组。

2.有效制定入侵检测规则,并及时升级规则库

入侵设备应能监视网络内所有的数据包;默认情况下使用了最大集检测模板进行监视,现逐步有效制定了入侵检测规则,对大量误报或低危报警经分析确认并履行策略变更流程后已经过滤掉相应规则并做好了记录。入侵检测默认规则库中共有50000余条规则库,通过实际环境的分析,并不断的筛选与测试,现已逐步形成适合内网实际应用环境的规则库。

根据官方网站规则库的频率,及时进行规则库升级。

3.时时监控,形成闭环

对入侵检测服务器控制台上的事件进行监控,经分析后对较危险的事件进行现场查看,并填写《安全产品日常工作记录表》,对于严重事件,将下达《事件处理单》。对于分析后,为误报或为正常工作产生的事件,填写《安全产品系统策略审批表》,进行入侵检测策略的调整,以保证所有事件都有处理,都有跟踪,都形成闭环。

4.设置入侵检测系统分析策略

安全保密管理员每月对入侵检测报警日志进行一次分析评估,形成分析报告,及时进行入侵检测规则的调整,并做好记录。并保证入侵检测报警日志保留六个月以上。

5.制定了入侵检测系统日常运行、维护、检查制度

建立了入侵检测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和检查制度。由系统管理员、安全保密管理员定期对入侵检测设备进行巡检,对其可用性(能否正常登录并稳定运行)、有效性(能否及时发现攻击行为和非授权操作并告警)、及时性(当前策略库是否是最新)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对异常问题的处理以及检查做好记录,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6.实现技术与管理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网络安全“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再多的技术防护产品也是人来配置、管理的,再多的管理制度也是要人来制定执行的。所以安全管理工作显得格外重要。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1)建立了有效的信息安全工作工作机构,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很好地处理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出现危险事件时各部门协调调查,管理上形成整体。(2)系统设置三员,互相监督,互相促进,正确履行相应职责。系统管理员负责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及用户的添加;安全保密管理员负责系统的日常安全保密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用户权限分配以及入侵检测设备产生日志的审查分析;安全审计员负责对系统管理员、安全保密管理员的操作行为进行审计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3)制定了合理的制度、策略和流程,并有可执行性。对各类事件均有一整套处理流程,处理过程安全规范。(4)全体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培训得到加强。人是信息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当人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并能正确地使用信息技术时,我们的内网安全才能真正地落到实处。

7.培养出了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现今网络安全的复杂环境及军工企业的网络安全的防护要求,促使了军工企业的网络管理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培养出了高素质的技术管理队伍。

五、结论

论文简要介绍了入侵检测技术及其在军工企业中的应用状况,针对军工企业内网的现状,进行了部署和管理应用。使军工企业的网络安全有了保障,在保障网络安全的基础上,推进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论文进一步研究方向:虽然入侵检测系统在内网的部署和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最大程度地保障了网络的安全性,但是不足以完全满足军工企业安全的需要。即误/漏报率的持续走高,对于网络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通过管理应用来降低误/漏报率,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保障网络安全将成为下一个研究的主要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晓程,刘恩德,谢小权.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0,4:30-33

[2]刘奇有,程思远.浅谈网络入侵检测技术[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0,1:65-68

[3]付沙.企业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科技和产业,2007,7:45-47

[4]王玉梅,张常有,尹士闪.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研究[J].软件导刊,2007,10:117-118

第4篇:安全网检测报告范文

关键词:钢管 网架 监理

一、事前监理

网架的制作安装质量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即钢材应符合国家标准;几何尺寸应准确;焊缝强度大于母材强度,并且要控制焊接变形。

网架部件在工厂制作,运到施工现场安装,为避免成为乙方施工员或甲方的监工,我们应责成施工方经理承担起自己的职责:

1,应明确:项目经理对该网架工程质量负责。以项目经理为首,建立与健全质量保证体系,采取有效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和各工种操作工艺,实行质量责任制和质量奖罚制度。

2,现场要有三名专职质量检测人员:

A 、一人负责材料和零件、构件进场检验。钢材的品种、型号、规格和质量必须符合《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 7-91的有关规定。向监理工程师提供钢材出厂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和试验报告。

B、一人负责焊缝质量,主要是保证锥头与钢管连接的焊缝强度或封板与钢管连接的焊缝强度大于母材强度。对每根杆件端头焊缝质量进行检验并记入工程资料。

C、一人负责测量放线,包括支座及垫铁规格、位置及标高的正确、支座与柱子或框架梁接触紧贴平稳。还要负责网架的制作和安装质量。

3,开工前,对网架制作安装使用的有关测量、检测仪器,都必须经计量部门检定,特别是制造与安装使用的钢尺必须一致,还要与土建单位钢卷尺进行比长,以求统一。

4,现场的钢管焊接应由四级以上技工操作,焊工上岗前,均须进行培训考试,发放合格证书,无证人员不许上岗。凡上岗的焊工要统一编号,每焊完一条焊缝,在规定位置写上焊工的号码。检验人员应将每条焊缝及焊工姓名一一对应记入工程资料中归档。以便发生质量事故时,追查责任。

二、网架制作的监控

网架制作的质量是关键,只有制作的精度高,才能顺利安装和保证质量。网架由施工方在厂内制作,其制作质量应由符合有关规范,施工方应对产品质量负责,监理人员将会同施工方的专职质量检验人员对进场的零件、构件进行抽样检验。

螺栓球钢管网架由螺栓球节点与钢管连接而成。螺栓球节点则由钢球、螺栓、销子(或螺钉)、套筒和锥头或封板等零件组成。

1,螺栓球

A 、要求施工方提交制造螺栓球节点的钢材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螺栓球宜采用国家标准《优质碳素结构钢钢号及一般技术条件》GB699-88规定的45号钢。

B、螺栓球严禁有过烧、淬火裂缝及隐患。用10倍放大镜目测。每种规格抽查5%,且不少于5只,一旦发现裂纹,则应逐个检查。

C、用标准螺纹规检查螺栓球的螺纹尺寸。每种规格抽查5%,且不少于5只。

D、成品球必须对最大的螺栓孔进行抗拉强度检验,以螺栓孔的螺纹被剪断时的荷载作为该螺栓球的极限承载力值,检验时螺栓拧入深度为1d(d为螺栓的公称直径)。

检验必须符合JGJ 78-91附录一规定的试件承载能力的检验要求。在拉力试验机上检验。检验数量:每项工程中取受力最不利的同规格的螺栓球600只为一批,不足600只仍按一批计,每批取3只为一组随机抽检。

E、螺栓球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JGJ 78-91的表3.1.5的规定。

2,高强度螺栓

A、用于制造高强度螺栓的钢材必须符合设计规定及有关技术条件和标准。要检查出厂质量合格证或试验报告。

B、高强度螺栓应采用国家标准《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GB1228-91规定的性能等级8.8s或10.9s,并符合国家标准《普通螺栓基本尺寸》GB196-81粗牙普通螺纹的规定。要检查出厂质量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C、高强度螺栓必须逐根进行表面硬度试验,严禁有裂纹或损伤。监理工程师可要求制作及安装单位提供该批高强度螺栓的试验报告,并抽样用硬度计,10倍放大镜进行复检。

D、高强度螺栓的承载力必须符合JGJ 78-91附录一规定的抗拉强度检验系数允许值( )。检查数量:与螺栓球的检查数量相同。检验方法:取高强度螺栓与螺栓球配合,用拉力试验机进行破坏强度检验。监理工程师应在现场检查产品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有怀疑时可抽样复检。

E、高强度螺栓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JGJ 78-91的表3.2.5的规定。

3,封板、锥头、套筒

A、用于制造封板、锥头、套筒的钢材必须符合设计规定及相应的材料技术条件和标准,检验方法同高强度螺栓的A。

B、封板、锥头、套筒外观不得有裂纹、过烧及氧化皮。每种抽查5%,不少于10只。用放大镜观察检查。

C、封板、锥头、套筒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JGJ 78-91的表3.3.3的规定。

4,杆件

A、用于制造钢管的钢材品种、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应标准。

焊接用的焊条、焊剂、焊丝和施工用的保护气体,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钢结构焊接的专门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

B、各种杆件按网架翻样图下料并用车床加工出30°角焊接坡口。经加工的杆件应及时按翻样图编号。钢管下料长度必须准确,使同类型的杆件具有互换性。其长度允许偏差±1mm,用钢尺检查。每种杆件抽测5%,且不少于5件。

C、钢管杆件与封板或锥头连接,其连接焊缝应与连接的钢管等强度。封板和锥头的坡口部位伸进钢管杆件内应>7mm。焊缝质量标准必须符合《钢结构施工验收规范》GBJ205二级质量标准。每种杆件抽测5%,且不少于5件。用超声波无损检验,每一焊口必须全长检测。

D、钢管杆件与封板或锥头的连接应进行抗拉强度检验,其承载能力检验系数应满足JGJ78-91附录一规定的要求。检查数量:取受力最不利的杆件,以同规格杆件300根为一批,每批取3根为一组随机抽查,不足300根仍按一批计。检验方法:生产厂用拉力试验机检验。现场应检查试验报告及出厂合格证。

E、杆件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钢管杆件的允许偏差:杆件长度±1mm ;杆件轴线不平直度1‰且不大于5mm ;封板或锥头与钢管轴线垂直度0.5%r,r---封板或锥头底半径。

检查数量:每种杆件抽测5%,且不少于5件。

5,除锈、涂漆

网架结构所用钢管及球件等均应除锈。除锈后,应经检验人员检查合格方可涂刷底漆。管件出厂前应完成二度底漆,一度面漆,现场安装完成最后一度面漆。

焊缝应在清除焊渣后涂刷防锈漆。

螺栓球节点网架安装后,必须将所有接缝用油腻子填嵌严密,并将多余螺孔封口。严禁漏涂。

油漆、稀释剂、固化剂及防腐、防火涂料的品种、规格质量、涂层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应技术标准。对此,应检查出厂合格证或复验报告。

三、螺栓球节点网架施工

1,网架的施工方案

网架的安装有多种多样。根据工程的施工现场实际,一般宜用高空散装法。

2,施工准备

A 、编制网架的施工组织设计。

B、安装前应对螺栓球节点的零部件、所有的杆件,如前所述,进行检查验收,均应有出厂合格证和原材料、焊缝的检验报告。对所有的杆件、球进行试排编号。

C、测放支座轴线和水平控制线,校核支座预埋件位置、标高。

D、搭设满堂脚手架。

3,安装方法

A、支座安装

首先测量混凝土结构的预埋钢板的标高、平整度,平整度偏差不大于2mm,每两块预埋钢板之间的标高偏差不得大于15mm。根据测出的标高和平整度值,选择最高的作为基准,低的用楔形铁垫平,消除预埋钢板的偏差。然后将球支座按设计位置放在预埋钢板上,再将球支座的轴线、标高校正好,随即焊接球支座。为使球支座底部密实,焊时预留两个孔,焊好后再灌入环氧树脂。

B、搭设满堂脚手架

满堂脚手架宜用钢管搭设。脚手架要在组装时支承网架、控制标高和作为操作平台。支架应验算其承载力和稳定性,必要时可进行试压,以确保安全。脚手架上满铺木板作为操作平台,应低于球节点0.7m左右,视安装方便而定。

C、杆件和球节点的安装

高空散装,应先确定好安装顺序,以保证安装的精度,减少积累误差。根据JGJ 7-91,在正式施工前应进行试拼及试安装,当确有把握时方可正式施工。

组装宜从中间开始,向两边对称进行。先组装成小立体单元。单元的上弦支点采用套管式活动台模,内管可以升降。内外管有配套销孔,孔距根据需要设计,升降到安装要求的标高后用钢销定位固定。立体单元要有上、下弦支点各8个。

组装顺序:下弦钢球

下弦杆

上弦钢球

斜腹杆

上弦杆,然后依上述顺序向两边对称安装。

安装时,先将杆件上的套筒用销钉固定好,把下弦杆对准下弦钢球上螺栓孔,用手拧动螺栓至拧不动为止,再用专用板手拧紧,但不可一次拧紧到位。再将斜腹杆安装到下弦钢球和上弦钢球上,同样,不可将螺栓一次拧死,要留几丝扣,待网架安装完成,并经测量复核后,再将螺栓全部拧死。

D、安装注意事项

①安装时,严禁将网架的杆件和螺栓节点连接件强迫就位,以防止网架结构改变受力状态和内力重分配。

②在螺栓球节点连接零件组装时,应分阶段逐步拧紧,任何一个杆件不允许一次拧紧到位,必须保持螺栓球节点连接部位的均衡受力。

③网架在拼装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基准轴线、标高及垂直偏差,有问题应及时纠正。

④安装螺栓时,若发现螺栓孔眼不对,不可任意扩孔,要重新加工;若丝扣拧不动或出现死拧,应将螺栓拧开,找出原因进行处理,严防螺栓假拧。

⑤安装完毕,在拧紧螺栓后,应将多余的螺孔封口,并应用油腻子将所有接缝处填嵌严密,补刷防腐漆两道。

⑥在拆除支架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防止个别支撑点集中受力,宜采用分区分阶段按比例下降拆除支撑点。

四、螺栓球钢管网架结构安装质量的监理

JGJ78-91第六章“网架结构安装”规定的保证项目,基本上仍属于网架制作质量问题,因为只有制作的精度高,才能顺利安装和保证质量。

网架的制作与安装都由施工方承担,其质量应由施工方负责,按JGJ78-91的规定检查验收,办理有关验收手续,连同“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及一份全套资料给监理工程师,供审查。监理工程师还应会同现场施工安装单位的检验人员,按各“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逐项抽样检查,检查结果符合有关规定,才认为该批产品合格,准予拼装和安装;不合格,不允许使用。

监理工程师应在审核施工方的施工组织设计时,提出具体要求,一定要掌握“预防为主,防患未然”的原则。

网架安装过程中,监理工程师要督促施工方遵循有关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掌握好质量标准。对施工方确定的轴线控制线和标高控制点进行复核;检查支座处预埋件的标高和位置的正确性;检查脚手架牢固程度。要督促检验人员随时检查基准轴线位置、标高及垂直偏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网架的质量检验标准为:

网架各杆件与螺栓球节点连接时中心线应汇交于球心。

网架纵横向边长L的允许偏差(mm)为±L/2000,且不应大于30mm;

支座中心偏移允许值L/3000,且不应大于30mm;

对周边支承网架相邻支座(距离L )高差为L /400,且不应大于15mm,最高与最低支座高差30mm;

对多点支承网架相邻支座(距离L )高差为L /800,且不应大于30mm;

网架安装及屋面工程完成后应测量网架下弦中央点的挠度值,所测挠度的平均值,不应大于设计值的15%,实测的挠度曲线应存档。

五、网架工程验收文件

网架工程验收应具备下列文件:

第5篇:安全网检测报告范文

关键词:人工免疫系统;网络安全风险;网络攻击;风险检测

中图分类号:TP393.08

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网络安全威胁给网络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潜在风险。2011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了《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调查的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遇到过病毒或木马攻击的网民达到2.17亿,比例为44.7%[1]。2012年9月,赛门铁克了《2012年诺顿网络犯罪报告》[2],据该报告估计,在过去的一年中,全球遭受过网络犯罪侵害的成人多达5.56亿,导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100亿美元。计算机网络安全环境变幻无常,网络安全威胁带来的网络安全风险更是千变万化,依靠传统的特征检测、定性评估等技术难以满足网络安全风险检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要求。

鉴于上述网络安全形势,如何对网络安全风险进行有效地检测已成为网络安全业界讨论的焦点和网络安全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大量研究人员正对该问题开展研究。冯登国等研究人员[3]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研究,其研究成果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国内外现状、评估体系模型、评估标准、评估方法、评估过程及国内外测评体系进行了分析及探讨。李涛等研究人员[4]提出了一种网络安全风险检测模型,该研究成果解决了网络安全风险检测的实时定量计算问题。韦勇等研究人员[5]提出了基于信息融合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模型,高会生等研究人员[6]提出了基于D-S证据理论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1 系统理论基础

在网络安全风险检测的具体实现中,需要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工程技术方法,而将人工免疫系统[7]引入到网络安全风险检测技术中便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法。人工免疫系统借鉴生物免疫系统的仿生学原理,已成功地应用到解决信息安全问题中[8],它具有分布式并行处理、自适应、自学习、自组织、鲁棒性和多样性等优良特性,其在解决网络安全领域的难点问题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9]。

为了对网络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的检测,本文借鉴人工免疫系统中免疫细胞识别有害抗原的机理,设计了一种基于人工免疫系统的多结点网络安全风险检测系统,对网络攻击进行分布式地检测,并对网络安全风险进行综合评测。本系统的实现,将为建立大型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网络安全风险检测系统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架构

本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它由主机安全风险检测子系统和网络安全风险检测子系统组成。主机安全风险检测子系统部署在网络主机中,它捕获网络数据包,将网络数据包转换为免疫格式的待检测数据,并根据人工免疫原理动态演化和生成网络攻击检测特征,同时,将攻击检测器与待检测数据进行匹配,并累计攻击检测器检测到网络攻击的次数,最后以此为基础数据计算主机的安全风险。网络安全风险检测子系统部署在单独的服务器中,它获取各主机安全风险检测子系统中的主机安全风险,并综合网络攻击的危险性和网络资产的价值,计算网络安全风险。

图1 系统架构

本系统采用分布式机制将主机安全风险检测子系统部署在多个网络主机结点中,各个主机安全风险检测子系统独立运行,并与网络安全风险检测子系统进行通信,获取网络安全风险检测子系统的网络攻击危险值和网络资产价值,用以计算当前主机结点的安全风险。

2.2 主机安全风险检测子系统

主机安全风险检测子系统由数据捕获模块、数据转换模块、特征生成模块、攻击检测模块和主机安全风险检测模块构成,其设计方法和运行原理如下。

2.2.1 数据捕获模块

本模块将网卡工作模式设置为混杂模式,然后捕获通过本网卡的网络数据包,采用的数据捕获方法不影响网络的正常运行,只是收集当前主机结点发出和收到的网络数据。由于收到的网络数据量比较多,本模块只保留网络数据包的包头信息,并以队列的形式保存在内存中,这些数据交由数据转换模块进行处理,一旦数据转换模块处理完毕,就清除掉这些队列数据,以保证本系统的高效运行。

2.2.2 数据转换模块

本模块从数据捕获模块构建的网络包头队列中获取包头信息,并从这些包头信息中提取出源/目的IP地址、端口号、数据包大小等关键信息,构建网络数据特征。为了采用人工免疫系统原理检测网络数据是否为网络攻击,将网络数据特征转换为免疫数据格式,具体转换方法为将网络包头关键信息转换为二进制字符串,并将其格式化为固定长度的字符串,最后将其形成免疫网络数据队列。

2.2.3 特征生成模块

本模块负责演化和生成检测网络攻击的免疫检测特征。在系统初始化阶段,本模块随机生成免疫检测特征,以增加免疫检测特征的多样性,从而发现更多的网络攻击。免疫检测特征与免疫网络数据队列中的数据进行匹配,采用人工免疫机理,对发现异常的免疫检测特征进行优化升级,达到生成能实际应用到检测网络攻击的免疫检测特征,本文将这些有效的免疫检测特征称为攻击检测器。

2.2.4 攻击检测模块

本模块采用特征生成模块生成的攻击检测器,检测免疫网络数据是否为网络攻击。采用优化的遍历算法,从免疫网络数据队列摘取所有的免疫网络数据,并利用所有的攻击检测器与其进行比较,一旦攻击检测器与免疫网络数据匹配,则判定该免疫网络数据对应的网络数据包为网络攻击,同时累加攻击检测器检测到网络攻击的次数。

2.2.5 主机安全风险检测模块

本模块计算当前主机因遭受到网络攻击而面临的安全风险,它遍历所有的攻击检测器,如果攻击检测器检测到网络攻击的次数大于0,则从网络安全风险检测子系统中下载当前网络攻击的危险值和该主机的资产价值,将这三个数值进行相乘,形成当前网络攻击造成的安全风险值,最后计算所有网络攻击造成的安全风险值之和,形成当前主机造成的安全风险。

2.3 网络安全风险检测子系统

网络安全风险检测子系统由主机安全风险获取模块、网络安全风险检测模块、网络攻击危险值数据库和网络资产价值数据库构成,其设计方法和运行原理如下。

2.3.1 主机安全风险获取模块

为了检测网络面临的整体安全风险,需要以所有的主机安全风险作为支撑,本模块与所有主机结点中的主机安全风险检测子系统进行通信,获取这些主机面临的安全风险值,并将其保存在主机安全风险队列中,为下一步的网络安全风险检测做好基础数据准备。

2.3.2 网络安全风险检测模块

本模块遍历主机安全风险队列,并从该队列中摘取所有的主机安全风险值。同时,从网络资产价值数据库中读取所有主机的资产价值,然后计算所有主机结点在所有网络资产中的资产权重,并将该权重与对应的主机安全风险值相乘,得到主机安全风险对整体网络安全风险的影响值,最后累加这些影响值作为整体网络面临的安全风险值。

3 结束语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人工免疫原理的多结点网络安全风险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分布式机制,在多个主机结点中部署主机安全风险检测子系统,并采用免疫细胞识别有害抗原的机制,动态生成能识别网络攻击的攻击检测器,针对网络攻击的实际检测情况计算主机面临的安全风险,并对所有结点的安全风险进行综合,以判定整体网络面临的安全风险,该系统的设计方法为网络安全风险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DB/OL].http:///dtygg/dtgg/201107/W020110719521725234632.pdf.

[2]Symantec.2012 NORTON CYBERCRIME REPORT[DB/OL].http:///now/en/pu/images/Promotions/2012/cybercrimeReport/2012_Norton_Cybercrime_Report_Master_FINAL_050912.pdf.

[3]冯登国,张阳,张玉清.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综述[J].通信学报,2004(07):10-18.

[4]李涛.基于免疫的网络安全风险检测[J].中国科学E辑(信息科学),2005(08):798-816.

[5]韦勇,连一峰,冯登国.基于信息融合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模型[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9(03):353-362.

[6]高会生,朱静.基于D-S证据理论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06):157-159.

[7]莫宏伟,左兴权.人工免疫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8]李涛.计算机免疫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9]Dasgupta D.An immunity-based technique to characterize intrusions in computer networks[J].IEEE Transac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2002(03):281-291.

第6篇:安全网检测报告范文

在同期的AV-C动态测试(考验杀毒软件防护能力)中,360杀毒则是以99.6%的高分并列第一,查杀防护双双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AV-C“新病毒检测”查杀率第一

据悉,AV-C“回溯性测试”采用断网、冻结病毒库的测试方法,以此考验杀毒软件是否具备“预知”新型病毒的启发式检测技术。

AV-C报告特别指出,尽管大多数杀毒软件提供每日、每小时或者以云为基础的实时更新病毒库,但如果没有启发式检测,这意味着总有那么一段时间用户的计算机安全无法得到可靠的保护。

AV-C“回溯性测试”报告显示,在参加该项测试的12款全球顶级杀毒软件中,360杀毒以67.6%的检测率排名第一,相比57.1%的平均成绩高出10个百分点。其他一些同期参与检测的知名杀毒软件的检测率分别为62.4%、61.6%、60.1%和57.2%。

“360杀毒之所以能在新病毒检测中取得佳绩,360自主研发的QVM人工智能引擎发挥了重要作用。”360安全专家石晓虹介绍说,QVM人工智能引擎具备自学习、自进化的特点,通过对海量病毒样本的分析掌握病毒变化规律,无需升级病毒库即可查杀大多数病毒变种。

来自360的数据称,截至今年9月底,360杀毒月度用户量达到3.17亿,市场份额在国内遥遥领先。同时,360杀毒也是获得AV-C、AV-Test、VB100以及Checkmark国际认证“四大满贯”的杀毒产品。

VB100测试表现优越

由于近年来国产杀毒软件没有参与AV-Test杀毒测试,因此在这里只选择AV-C、VB100和英国西海岸实验室这三项在全球范围内较受认可的杀毒测试来统计国内一些主流软件厂商的表现。

尽管360杀毒正式还不到两年,已经在各大国际权威测试中取得突出成绩。尤其是在难度最高的AV-C测试中,360杀毒首次参加便获得国产杀毒软件历史上第一个AV-C手动扫描认证,而360自主研发的“主动防御引擎”也在动态防御测试中取得佳绩,成绩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目前AV-C动态测试仍在分期进行中,尚未公布最终认证结果。

360杀毒仅6次参加VB100测试,其中只有1次未获认证,通过率高达83.3%。

英国西海岸实验室的Checkmark认证难度较低,三个国产杀毒软件厂商表现都不错。

360“1秒云鉴定”引关注

对付病毒,就要快、准、狠,如果慢一步,就会给用户带来损失。因此,衡量杀毒软件的优劣,病毒识别速度往往是关键要素。

据360安全专家石晓虹透露,本次AV-C“回溯性测试”是在断网环境下进行的,如果在联网环境下,360杀毒独有的“1秒云鉴定”将发挥更优异的查杀作用。

QVM云鉴定技术在真实测试环境下1秒内的检出率能达到95%以上。

此外,QVM拥有强大的自学能力,能在学量现有病毒文件、正常文件后进行总结、归纳,对病毒的新变种、类似新病毒具有极强的识别能力,因而能快速识别出新病毒、未知病毒,在抗免杀能力方面表现强劲。

因为具备了迅速鉴别、快速反应的能力,QVM云鉴定技术实现了传统杀毒软件无法实现的功能。

中文网站“反钓鱼”能力突出

PC安全实验室(简称PCSL)近期公布针对中文网站的月“反钓鱼”测试结果。在所有参加测试的12款软件中,360安全浏览器以92.91%的拦截率排名第一。

PCSL是国际反恶意软件测试标准组织AMTSO和亚洲反病毒研究者协会AVAR的独立会员,其测试结果在中国地区专业安全软件测试中极具代表性和参考价值。值得注意的是,PCSL“反钓鱼”测试的全部是中文网页,因此一些 国外软件的表现并不理想。

据悉,360安全浏览器的“反钓鱼”功能是通过云查杀技术实现的。也就是说,当360云安全数据中心发现并收录一个新的钓鱼网站时,360安全浏览器就能在瞬间将其拦截,而360安全卫士、360杀毒也采用了相同机制。

360安全中心的《2011中国互联网安全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共出现40余万家钓鱼网站,主要为购物钓鱼欺诈、虚假中奖、欺诈、假冒网银等,对网民的财产和账号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此,“反钓鱼”正在成为评测安全软件性能的重要指标。

获微软、Adobe联名致谢

在三次独立发现Windows漏洞而获微软公开致谢之后,日前360安全中心再次受到微软和Adobe两大国际软件巨头的联名致谢。在致谢邮件中,微软和Adobe的安全团队确认360截获的“Flash媒体漏洞”(CVE-2011-2140)攻击为全球首例,并对360报告该漏洞信息表示感谢。

360安全中心透露,“Flash媒体漏洞”攻击网页最早出现在8月10日凌晨,360安全卫士和360杀毒第一时间将其拦截。随即,360将该漏洞信息提交给Adobe公 司,并向全体用户推送Adobe Flash播放器升级版本,使漏洞得到修复。

Adobe Flash播放器在个人电脑的覆盖率超过90%,被广泛应用在网页视频、网页游戏、网页广告等领域,因此Flash漏洞对Windows系统安全影响极为严重。

为了快速响应漏洞威胁,Adobe公司与微软共同针对漏洞展开MAPP(主动防护)计划,并将360报告的“Flash媒体漏洞”信息通报给所有MAPP合作伙伴。

第7篇:安全网检测报告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 桩基检测 存在问题 对策

1 当前建设工程桩基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桩基是隐蔽工程,支撑着地面上的构筑物,它是建筑物的基础,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这些建筑物的安全。重视桩机质量,加强桩基检测,是保证桩基质量的重要环节。当前,建筑工程基桩质量检测技术日趋成熟,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检测单位工作方法、地区管理办法等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基桩质量检测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检测单位软硬件条件存在巨大差异

由于单位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限制,许多专业检测单位在组织实施桩基技术质量检测过程中,在技术设备配置、检测技术应用、设备管理和维护、检测结果处理等都存在巨大差异。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地区,其硬件配备和检测技术相对落后于发达地区。例如桩基静载检测项目,由于缺乏大小应变检测设备。检测周期被显著延长,检测精度也受到明显影响。

1.2 桩基检测机构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实际工作中,不少桩基质量检测企业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管理制度,工作操作随意性较大,检测人员无证上岗操作的现象十分普遍,检测报告签字不符合规定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桩基施工质量检测水平的提高,也降低了其权威性。

1.3 检测市场运作体系不规范

当前,可以提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服务的主要有两类机构,一种是国有企业,另一种是民营机构。不同检测单位的收费标准不一,导致不少资质较差的检测单位为了争取业务,采取低价竞争策略,而在得判订单后为了保证获利草率处理工作,严重降低了监测工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检测单位不具备检测资质、或者将随意捏造的检测报告盖章给送检单位以节省检测时间和费用;也有的单位在没有经过系统检测的情况下明码标价出售检测报告,也有的检测单位在收受送检企业好处后,违规操作,将原本不合格的检测结果修改成合格.埋下了巨大的施工质量隐患。

1.4 工程检测报告不规范

1.4.1 检测报告不规范

当前,施工质量检测行业存在检测报告不规范、检测内容不全面、检测结果不客观等问题,无法达到国家检测行业标准。在一些检测单位出具的报告中,检测资料引用不规范,结论模棱两可,没有体现出检车报告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例如针对某工程地下室基坑施工质量检测报告中,虽然针对配筋拉力强度进行了检测,但是报告中却没有将检测不达标结果列出来,存在有意掩盖事实的问题。

1.4.2 被检测数据不符合 规定

被检测数据格式不符合有关规定,无法全面客观反映工程具体问题。例如在对桩基施工管理质量进行检测时,由于样本容量较少,同时抽检到了质量相对较好的桩基,这样就导致整个检测报告结论倾向于更为乐观的结果,使得检测报告严重背离实际情况,不利于施工单位进行技术整改,影响了工程质量。

1.4.3 被检测数据不规范

国家行业应检测内容与执行的规范不符,原始记录潦草且涂改严重,观测时间不充分基准梁安置不标准,长度不够,Q—S曲线、S-Lgt曲线采用手工绘制,误差大,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基本值判断不准。

1.4.4 曲线一致性差

低应变检测采集的曲线一致性差、有的注意锤重、落距的选择,锤击力不够,分析时选用的参数不合理。同一个工程有不同版本的二套检测报告。

2 改进建设工程桩基检测的对策

2.1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要严格按照《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不断健全和完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测管理制度,针对桩基施工质量检测制定一套完善的工作方案和流程,为开展工程项目桩基施工质量检测提供可靠的制度支撑。

2.2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和体系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质量检测体系监督管理,特别是加强对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的检查,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办法,特别是完善检测方法。建筑工程桩基均必须按国家现行规范规程进行检测,否则不予验收,严禁进行后工序施工。

2.3 提高人员素质

提高检测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提高建筑工程检测从业人员整体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对上岗的检测人员定期进行技术培训,进一步对技术负责人及上岗人员就有关的法律法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有关桩基管理方面的文件及行业规范、规程进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因为要求出具的报告的数据正确,关键是要求检测人员对输入数据的正确,分析、判断,判断处理的正确。

2.4 强化管理体系模式化管理

管理体系要达到规范,就必须形成一种科学管理模式,有了科学的管理模式才能克服长官意识、随意裁量、任意践踏规范的不良行为。在加强检测单位的内部管理工作的同时,积极鼓励桩基检测单位进行计量认证和ISO质量体系的贯标,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检测质量保证体系。将各项管理工作落实到检测工作的每个环节。

2.5 加强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在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加强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桩基检测工作手册》它既是桩基检测单位开展业务工作和现场测量情况的初始记录。又反映桩基检测单位的工作真实情况,也是对桩基检测单位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过程中,作为实行动态管理的重要依据。检测单位应重视手册的填写和管理,确保原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2.6 采用合同管理与市场监督约束

桩基检测加大市场行为的管理和约束力度,推行桩基检测合同审查备案制度和制定桩基检测行业自律公约。对自身专业水平和道德素质低的检测单位应进行严肃的查处,严肃查处利用不正当手段进行恶性竞争的单位,确保桩基检测行业有序健康地发展。

2.7 利用现代网络技术

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技术,采用网络信息技术提升桩基工程管理水平,将基桩检测工作全过程纳入到网络监控范围内。一方面,通过网络渠道可以提高基桩检测工作沟通效率,更好处理各种工作数据,提高检测行业市场透明度。引入良性市场竞争。另一方面可以及时桩基工程质量信息,让社会对工程质量有一个更为直接的了解,增强社会舆论对桩基工程检测单位的监督约束,以增强检测单位及检测人员质量意识、法律责任意识。

3 结束语

桩基检测工作中,应根据建筑工程需要和不同的检测目的,选择相应的检测技术对工程的基桩进行检测,规避存在的问题,规范检测管理,对桩基质量做出科学评价,以确保建设工程的质量。只有客观、准确的基桩检测技术才能够有效发现各种施工质量问题,为施工单位改进桩基施工方法提供有益指导建议,从而促进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第8篇:安全网检测报告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 RFID 在线监测 GIS

中图分类号:TM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b)-0103-02

随着电网规划的逐步推进,配电网大量采用地埋和管沟方式布设,由于特殊的敷设方式及环境因素,对于电缆的监测及监控手段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随着运行时间的推移,电缆接头由于工艺质量、自然老化、受潮等因素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一旦出现故障将导致电缆烧毁,其覆盖地域面临断电风险,由于社会对供电安全高度敏感,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实时监测在运行电缆时的工作状态,提前预判故障,确保电缆安全运行。

1 配网电缆监测面临的主要问题

电力系统由输变配三大供电环节组成,国网公司于2010年开始进行了输变电专业的状态在线监测实施,截止2013年底,各网省公司基本实现了项目的上线运行,通过与PMS等系统的集成,基本上解决了输变电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故障预警的问题。配电专业由于网络复杂多变,同时大量采用地埋、管沟的电缆敷设方式,监测手段匮乏,截止目前基本还没有一套完整的针对电缆的监测系统,仍然采用一些带电检测手段监测设备的健康状态,如,红外测温、局放测试、环流监测等;也会结合状态检修计划,做一些停电检测项目,如,震荡波局放、接地系统检查、外护套绝缘检测等。有部分区域虽然在一些高电压等级的电缆线路、通道上,逐步加装在线监测装置,如,光纤测温、水位、气体、非法进入、接地环流超限定值等,但由于缺少统一的管理和数据共享机制,难免形成了监测信息的孤立和应用的局限性,无法系统化地对电缆监测进行全面管理和提升,无法形成完整、统一的设备运行状态全局描述和资源信息库,无法将离散的设备状态信息资源按状态监测的角度进行深度整合、分析和应用。综上所述,关于电缆监测目前存在人工定期检测作业方式,效率低、人力成本过高,存在监测不全面、不及时。人工监测方式存在监测不到位、不完整的问题,下埋设备无法直接进行监测。部分加装监测装置的线路,由于缺少统一的规划,造成了信息的孤岛、信息应用不全面、数据价值无法有效体现。

2 系统解决方案

应用系统由“感知层”“数据传输层”“应用层”组成,监测应用实现思路图见图1。

感知层设备主要包括现场各种无线传感器节点,这些传感器不依赖外部供电,仅从环境或自备一次长寿命电池完成长时间(5~10年)信息采集任务,主要可以完成配网设备的工作温度、电压、电流、振动等信息的采集,同时还采集了配网工作的环境参数:环境温湿度、水浸、水位等信息。感知层设备采集的信息采用统一的格式化数据传输到汇聚节点,这些格式化信息由其所属单个传感器自有的传感器信息模型定义,应用根据每个传感器的信息模型对格式化数据进行解析,得到可用的现场实时信息。

传输层设备由汇聚节点(无线数据传输基站)和汇聚控制器组成,汇聚节点负责各传感器节点的入网管理、网络维护、路由查找、传感器信息解密与再加密和格式化数据传输任务,汇聚控制器负责各汇聚节点的接入、汇聚信息解密、非格式化数据传感器信息接入(个性化定制协议栈)与格式化转换,并完成传感器信息模型到IEC61850信息模型的转换与重定义、重建模。汇聚网关将获得的传感器信息归一化为IEC61850信息模型,将这些信息加密后发送到应用层存储服务器。

应用层设备主要包括存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存储服务器解密接收到的汇聚控制器的信息,用IEC61850信息模型解析这些信息,并按IEC61850信息格式统一存储。通过与电力系统的其他管理系统集成,提供信息展示应用。

3 监测信息的接入方式

通过安全接入平台,在无线数据传输基站加装安全加密芯片,适用于省公司层面统一建设,部署结构图见图2。

采用安全接入平台的部署方案,在感知层及应用层与上面介绍的“通过安全隔离装置”的部署方案原理相同,传输层未使用安全隔离装置,通过在无线数据传输基站上加装安全加密芯片,通过虚拟的公网VPN通道直接接入电力系统的安全接入平台,将采集数据传输至内网环境的主站存储服务器。

4 系统平台的应用功能

4.1 告警信息监视与处理

对于异常告警的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故障段的精准定位,通过监视屏幕视窗提醒或响铃告警、与短信平台接入通过短信提醒相关人员,系统提供异常信息及处理结果的记录功能并进行存储,作为运行巡视、检测、检修、大修的依据。

4.2 监测信息组合监视

主要提供状态监视的灵活组合功能,可以对多个设备、多个监测类型进行多维度自有组合,在一个监视界面上显示跨监测点、跨监测类型的多种信息,为用户在不同应用场景下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状态监视功能。如,监视施工区域的电缆、监视保电区域的电缆、监视刚刚投运的电缆、监视水灾地震等特殊区域的电缆;对于高温天气可重点监视设备的温度属性等。

4.3 设备监测信息综合展示

可以在GIS地图上,通过点选具体设备(电缆段、中间接头、终端头、电缆分支箱、接地箱、交叉互联箱等)进行定位,以组态图、表格等方式展示电缆单体设备的状态监测详细信息,可以将状态监测信息与PMS中的其他生产类信息(台账信息、缺陷信息、故障信息、检修信息等)组合展示给用户,同时提供针对单体设备的状态评价、诊断等功能。

4.4 监测信息综合展示

通过GIS的集成,依托GIS图形,以“业务主题”的方式从宏观上展示整个电网电缆设备的状态监测情况。可以按监测类型进行分层展示,对于状态异常的电缆段可以通过高亮、冒泡提醒或者铃声提醒的方式进行告警。

4.5 监测报表

此类应用提供常规的状态监测报表功能,包括监测装置的故障率统计报表、误报率统计报表、覆盖率统报表以及状态告警分布和处理情况统计报表等,提供报表的导出与打印功能。

5 结语

通过监测系统实现对设备监测、评估、诊断、事故预警及辅助决策等的智能化管理,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可视化的智能技术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适应统一加强智能电网发展的需求,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电源。

参考文献

[1] 陈海滢,郭佳肃.物联网应用启示录――行业分析与案例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 刘建明,李祥珍.物联网与智能电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3] 杨猛.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用电服务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第9篇:安全网检测报告范文

[关键词]故障诊断 数据信息平台 状态检修

中图分类号:U22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1-0370-01

在发电厂运行过程中,故障往往是因为缺陷积累的过程,如何进行设备状态变化的经常性实时监督,及早发现设备所存在的缺陷和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超前控制设备的故障风险,减少设备突发性故障,提供有针对性的维护,提高设备利用率,确保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电气设备的状态在线监测,建立一个能为实际生产检修带来有效指导和缺陷分析的数据信息平台,为故障诊断提供可靠依据,从而指导状态检修,消除设备缺陷,减少设备突发性故障,提高设备稳定性,确保发电厂主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1 状态检修的概念和意义

状态检修是利用先进的在线状态检测和诊断技术提供的设备状态信息,通过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和挖掘,判断设备的异常及预知设备的故障,并在故障发生前进行检修的一种方式,即用先进的设备状态检测手段和分析诊断技术,实时了解设备的健康状况和运行工况,然后根据设备的健康状态,合理安排检修项目和检修时机,节约工时和费用,使检修工作更加科学化。

数据信息平台的建立,为设备的状态检修提高了良好的条件,通过对主设备进行实时的监视,采集电厂主设备的运行信息,提供人机交流界面,为检修维护工作人员实时掌握主设备的运行情况。

2 数据信息平台系统和故障诊断系统结构

2.1 数据信息平台系统网络结构图

二次设备数据信息平台系统,以架构安全、稳定、高效的网络(Internet/Intranet)信息平台、实时数据平台、大型数据库平台为基础,采用全分布、全开放式体系结构和面向服务的设计思想,有效整合电厂对各个子系统实时过程数据监测、综合数据分析与处理等不同层面的实际需求,提升资源利用水平、降低生产维护成本、改善资源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二次设备信息子站系统由数据库服务器、Web应用服务器、通信管理机、网络通信管理机和相关网络设备组成。该系统从主变油色谱在线监测、主变套管在线监测和水轮机在线监测系统等系统中获取数据,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处理,实现状态监测趋势的图形化分析,并生成相关分析报告和报表,并通过Web浏览器以文字、声音、表格、图形、曲线、报表等方式进行网络。

2.2 数据信息平台系统和故障诊断系统的一般原理

状态监测系统通过对监测对象的生产信息进行实时采集,系统可以根据管理需要采集电站的各自动化系统信息,包括主变油色谱在线监测、主变套管在线监测等系统的数据,对全站生产运行信息进行监视,为生产了解设备运行情况提供了直观的手段。监测系统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挖掘,数据处理分析之后的数据可以通过监视功能web浏览器多种表达方式(如:图表、曲线等)来呈现在检修维护工作人员的眼前,并且提供了多维度、更灵活的数据查询、统计和分析的手段,实现了对设备数据按照对象进行相关性分析的功能,可以在线对设备进行诊断和分析,方便工作人员实时掌握设备的健康状况。

状态监测系统可以通过数据共享,诊断系统自动完成所有监视设备的数据采集和存储,对主要监测设备各种运行方式下的特征数据及各种状态参数进行分析和状态识别,确定设备状态变化程度和异常表现,从而根据异常变化和历史数据(正常运行参数)相互比较,进一步确定设备的缺陷及其位置和原因,预测缺陷的潜在危险,自动生成缺陷报告,并由此提出应采取的措施和决策来指导检修维护工作人员做好状态检修。

综上,数据信息平台、故障诊断系统和状态检修的联系密不可分,相互关联,整个网络基于全开放分布式在线监测数据信息平台,对机组运行设备的实时监测、分析、诊断、决策管理和状态维护形成统一整体,实现运行设备的实时监测和维护管理。以下以主变油色谱在线监测系统来对主变故障进行探讨。

3 主变油色谱在线监测与主变的故障诊断

3.1 主变油色谱在线监测平台主要监测的几种参数

主变运行过程中,随着机组的运行方式不同,存在着放电和过热的现象,而变压器油是矿物油,是各种碳氢化合物的有机组成,具有高温不稳定的特点,从而裂解产生气体。主变油色谱在线监测主要实时监视以下几种参数的含量:氢气(H2)、一氧化碳(CO)、甲烷(CH4)、二氧化碳(CO2)、乙烷(C2H6)、乙烯(C2H4)、乙炔(C2H2),总烃含量,总可燃气体,油温,微水,水活性。

3.2 基于主变油色谱分析之上的故障诊断

主变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气体能够融入油中,主变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通过对变压器油取样,对样品进行处理分析,得出油中溶解性气体种类和相关浓度,通过比较溶解性气体的成分和相关比例来判断主变的实时运行情况,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上传至数据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通过计算机监控达到远程诊断的功能。

故障诊断系统通过采集数据信息平台共享的状态信息数据,实现实时采集数据、历史数据比较、趋势形式曲线等方式显示,根据历史数据比较和趋势发展图进一步确定主变运行的健康状态和异常表现,自动生成分析报告,将报告通过WEB网页,报警或手机短信通知检修维护人员开展状态检修,同时,利用计算机通讯,执行远程监测和专家诊断。

比如:通过故障诊断系统,如果发现监测之中CH4值呈现主要上升趋势,附带C2H4也有上升趋势,且逼近告警点,同时,诊断系统自动完成分析报告,通过WEB网页、报警和手机通知的方式告知检修人员。检修人员通过现地或远程分析,确定分析报告的准确性。通过分析可以得知变压器油过热,过热的原因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查找:1.变压器在监测时间内处于过容量运行;2,主变冷却效果不明显,可能是油泵出现故障,也有可能是冷却系统出现了堵塞,冷却水量水温不符合要求。通过色谱分析我们到现场对设备进行状态评估并排查设备,消除设备存在的缺陷和故障隐患点。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