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儿童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龋齿;牙龈出血;牙石;儿童
【中图分类号】 R 788+.1 R 78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11-1008-02
为了解安徽省12岁年龄组儿童口腔的龋病患病状况、口腔卫生状况,实现《安徽省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规划(2004-2010年)》提出的目标,促进中小学生口腔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笔者进行了此项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照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在安徽省范围内,城乡按照GDP水平(大中小城市)兼顾南北地理区划,在2市(合肥市、芜湖市)4县(蒙城县、枞阳县、颍上县、含山县)的36个居委会(村)调查点进行。在相关街道的居委会/村庄进行了随机抽样,选中的居委会/村庄作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随机抽取12岁儿童22名,男、女各半。共抽取794名,其中男生396名,女生398名。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口腔健康临床检查是在同样光源、同样便携式牙椅及参加过专门培训的同一检查员的条件下,对12岁儿童按照同样的调查要求检查牙齿的冠部龋损和牙龈出血及牙石情况,记录员记录检查结果。按城乡和性别分别随机抽取55%的受检者433名进行口腔健康问卷调查,由学校教师和问卷调查员共同组织,在教室统一说明,集体自填答案的方式收集数据。内容重点是口腔健康知识的掌握是否正确,口腔卫生行为现状及自我感觉到的口腔健康问题等。
1.2.2 质量控制 调查前各流调目标市、县卫生局成立流调领导组,并确定1名有卫生行政及基层工作经验的专职联络员,协调相关街道、居委会、学校等单位,做好流调对象的具体安排、物资器械准备等工作。成立技术组织,由全国第3次口腔流调技术组统一培训技术人员,统一龋病、牙周疾病诊断标准[1],进行龋病标准一致性检验,K值检验超过0.8者作为检查者,调查中期再由全国技术组专家进行一次标准一致性检验。为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每天资料由现场技术负责人收集、核查、验收。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恒牙龋患病情况 在受调查的12岁组儿童中,恒牙患龋率为19.3%,男、女儿童分别为16.7%和2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41,P=0.064)。人均恒牙龋(D)失(M)补(F)牙数(龋均DMF)为(0.3±0.7),男、女儿童分别为(0.2±0.6)和(0.4±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57,P=0.019)。
2.2 牙龈出血及牙石情况 12岁组儿童口腔内的牙龈出血率为43.7%,人均牙龈出血牙数为1.2,人均牙石牙数为3.4,男、女儿童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 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情况 12岁组儿童对口腔健康知识的掌握正确率较高,城、乡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每天刷牙次数方面,城、乡儿童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3。
3 讨论
研究发现,12岁组儿童的龋均和患龋率均有明显下降趋势[2]。要继续提倡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完全依靠口腔专业人员来进行口腔健康教育是不够的,有研究表明,受试者在接受健康教育一段时间后,会逐渐淡忘所学知识, 并恢复到以前的行为习惯[3]。要把口腔卫生知识教育纳入公共卫生健康教育体系,推动全社会尤其是家庭和学校的广泛参与。提倡对儿童、青少年开展每年1次的口腔健康检查,预防和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
龋病、牙周病的防治关键是要在中小学校开展口腔健康服务和口腔健康教育,在学校中学到的口腔保健知识和技能对于成年后的口腔健康有显著的意义[4]。要提供龋病的早期充填、洁治等保健服务,积极推广窝沟封闭、非创伤性修复等防治适宜技术。
4 参考文献
[1]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调技术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2005:28.
[2] 韩晓兰,颜雨春,蒋勇,等.安徽省口腔健康状况及行为分析.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3,17(6):553-554.
[3] FISHWICK MR, ASHLEY FP, WILSON RF. Can a workplace preventive programme affect periodontal health. British Dental J, 1998,184(6):290-293.
第2篇:儿童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范文
1.1一般资料
对某小学进行分层随机抽取100名小学生,其中三年级学生有34名,四年级学生有35名,五年级学生有31名。男同学有48名,女同学有52名,他们的年龄在8~12之间岁,平均为(10.69±1.25)岁。
1.2调查方法
(1)口腔保健知识、行为的调查:用问卷的形式对儿童口腔卫生保健的知识以及行为进行调查,其评估标准是我国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坚持饭前饭后洗手,饭后刷牙,每天刷牙的次数在两次以上,牙刷应该选用小头软毛牙刷,因为这能够有效避免牙龈出血以及龋齿的发生,同时可以减少局部细菌的滋生。(2)口腔检查方法:对全部儿童进行口腔体检,评估标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口腔监测标准,监测儿童进食前口腔的牙菌斑指数,然后对所有儿童的评估结果建立档案。
1.3健康教育内容
1.3.1进行健康教育的基础就是宣传口腔的基本知识,主要请专业的口腔医师为儿童进行讲解,其讲解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些基本概念,如儿童乳牙、恒牙的概念,还有牙齿的基本结构,以及牙齿有几种类型,同时介绍不同类型牙齿的功能;除此之外,应该着重向儿童介绍有关牙菌斑和龋齿的知识,明确告诉他们导致龋齿的主要病因就是细菌、口腔内碳水化合物等。
1.3.2其次是指导儿童要养成正确的生活饮食卫生习惯:家长要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饮食习惯,合理饮食,禁止暴饮暴食,禁止食用大量含有糖及淀粉的食用,同时要明确告诉孩儿童口腔卫生疾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邹玲1,赛玉拉2(1.新疆阿拉山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疆博乐833418;2.新疆博州蒙医院口腔科,新疆博州833400)摘要:目的对健康教育应用于儿童口腔保健的作用以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某所小学中的小学生共100名进行研究,然后进行为期一年的口腔卫生疾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并对教育前后儿童对口腔卫生知识、口腔保健行为以及口腔状况的了解进行对比,评估结果。结果在进行健康教育前儿童普遍缺乏对口腔的知识,在经过为期一年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之后,儿童对口腔知识有了明显提高,并且其口腔疾病的患病率也显著降低。结论对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口腔保健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儿童对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同时也能够纠正其错误保健习惯,从而显著提高口腔卫生状况,降低口腔发病率,值得在临床上大为推广。关键词: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R780.1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5.21.180子牙菌斑的主要致病因素就是糖类和淀粉,他们会在结合后产生酸性物质,造成牙釉质的受损,并最终形成龋齿。此外,禁止儿童在睡前吃含糖较高以及淀粉的食物,因为在夜间这些食物残渣会腐蚀牙齿。在日常生活中还应该控制食物的进食量,饭后坚持刷牙或者漱口,用温开水或者淡盐水漱口,防止糖分以及淀粉积聚在牙齿上。此期儿童可以多食富含高纤维食物,例如瘦肉和水果蔬菜,因为这些食物能够清洁牙齿比如蔬菜以及瘦肉等,因为高纤维的食物可以对牙齿产生摩擦而起到清洁的作用。
1.3.3指导儿童学会使用正确方法刷牙:最先要大力宣传进行刷牙的目的,明确告诉儿童坚持刷牙能够去除牙菌斑,同时也能够保障个人口腔健康。最好使用小头软毛牙刷进行刷牙,因为这不但适合儿童口腔的大小,而且能够充分接触到孩子牙齿的周围,可以彻底对牙周进行清扫。牙膏的选择应该使用含氟牙膏并且定期更换品牌。坚持每天刷牙两次,采用竖刷法。
1.3.4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每隔半年去口腔医院检查一次口腔卫生,做到及早发现疾病,及早治疗,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卫生习惯,防止疾病的发生。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若P<0.05说明存在明显差别,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2结果
对实验中的儿童进行健康教育,然后对比教育前后儿童的口腔卫生知识、口腔保健行为以及口腔状况,结果教育后儿童对于口腔知识的了解,口腔保健行为以及口腔疾病状况均大大优于教育之前(P<0.05),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3讨论
第3篇:儿童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范文
1.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口腔科,浙江金华 321000;2.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摘要] 目的 调查金华市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分析社会因素及祖辈口腔健康行为的影响。 方法 随机抽取金华市在园的1316名3~5岁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并随机抽取468名受检幼儿祖辈。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结果 共有750名学龄前儿童有龋病发生。不同性别儿童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儿童龋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包括:祖辈看护幼儿、祖辈刷牙行为、祖辈拜访牙医时间、(外)祖父母受教育程度(P < 0.05)。 结论 金华市3~5岁儿童具有较高的乳牙龋病发生率,对其进行定期的口腔健康检查及对祖辈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均为防治龋病的重要环节,从而降低儿童龋病发生率。
[关键词] 龋病;社会因素;祖辈;口腔健康行为
[中图分类号] R78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3(c)-0146-03
Analysis of deciduous teeth caries status, social factors and effect of grandparents oral health behavior on children
WANG Tingbin1 ZHAO Jin2
1.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Jinhua Central Hospital, Zhejiang Province, Jinhua 321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Urumqi 83005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eciduous teeth caries status of children in Jinhua City, analyze the effects of the social factors and grandparents oral health behavior on it. Methods 1316 preschool children aged 3 to 5 of Jinhua City were selected and oral health check was given to them, while 468 children's grandparen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he survey was done with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ere were 750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dental decay in this stud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uffering from dental caries rate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 (P > 0.05). Taking care of children by grandparents, brushing behavior of grandparents, frequency of visiting the dentist of grandparents, education degree of grandparents were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cavities in children (P < 0.05).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caries in children aged 3 to 5 of Jinhua City is high, oral health check on a regular basis and giving oral health education to grandparents are the important element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ooth decay,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aries disease in children
[Key words] Caries disease; Social factors; Grandparents; Oral health behavior
龋病是牙齿硬组织在以细菌为主的多因素作用下发生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幼儿龋病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为儿童及家长口腔健康行为对口腔卫生状况所造成的影响。有报道表明,中国城市家庭多由祖辈照顾儿童,而作为主要看护人的祖辈与幼儿具有较多的接触,但临床较少报道祖辈口腔健康行为对儿童龋病发生的影响[1-2]。本研究对金华市3~5岁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状况进行调查,旨在探讨幼儿龋病的发生受祖辈口腔健康行为及相关社会因素的影响情况,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3年3~8月随机抽取浙江省金华市12所托幼机构,以各托幼机构为基点,随机抽取在园的1316名3~5岁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所有调查对象均为金华市常住人口,即在入选本项研究时在金华市居住的时间超过6个月,其中,男728名,女588名。同时,随机抽取468名受检幼儿祖辈。所有儿童的家属对于本次调查均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①龋病的诊断标准参照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4版)[3],检查者为4名口腔科专业医师,均具有5年以上的临床工作经验,在调查前均接受统一的理论及操作培训,合格后方可进行口腔检查,检查项目为儿童的乳牙患龋情况,现场有统一的检查条件。②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表由金华市中心医院自行设计,调查内容包括社会因素及祖辈口腔健康行为,分别为家庭主要看护人[父母/(外)祖父母]、(外)祖父母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专、大学及以上)、被调查儿童采用何种喂养方式(母乳、混合、人工)、祖辈的刷牙行为(每天2次或以上、每天1次、偶尔或不刷)、祖辈拜访牙医时间(无、1年前、1年及1年内)。问卷当场发放,其相关内容由受检幼儿祖辈或幼师填写并当场回收,回收率为100%。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乳牙龋病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儿童龋均及患龋率比较
1316名3~5岁学龄前儿童中共有750例发生龋病。不同性别儿童的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儿童的龋均及患龋情况比较
2.2 儿童龋病发生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主要看护人为(外)祖父母、(外)祖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祖辈刷牙行为较差、拜访牙医度低的儿童龋病发生率明显高于主要看护人为父母、(外)祖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祖辈刷牙行为较好、拜访牙医度高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的喂养方式对儿童龋病的发生率影响较小(P > 0.05)。见表2。
2.3 儿童龋病发生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儿童龋病发生的危险影响因素包括祖辈看护幼儿、祖辈刷牙行为差、祖辈拜访牙医度低(OR > 1,P < 0.05),而(外)祖父母受教育程度高为儿童龋病发生的保护影响(OR < 1,P < 0.05)。见表3。
3 讨论
在我国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口腔疾病,细菌、宿主及食物等多种因素均会对龋病的发生产生影响,该病有较大的危害。乳牙龋病发展速度较快,患儿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此外,儿童不能准确的表述,导致早期的龋病容易被家长忽视,待患儿有疼痛症状出现时才发现,而龋病对患儿颌骨的发育及继承恒牙的健康具有严重影响。因此,对龋病发生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在疾病的早期进行阻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学者均广泛关注口腔健康行为是否会影响龋病的发生[4-5]。有报道表明,家长口腔卫生行为会影响儿童龋齿的发生,两者之间呈现显著的相关性,其发生率可以通过实施健康的口腔卫生行为得到有效降低[6]。本次研究对金华市1316名3~5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患龋率为56.99%,龋均为2.77,男性儿童与女性儿童的患龋率及龋均较为接近,、差异无显著性(P > 0.05),该结果与相关报道中性别对儿童乳牙患龋率没有明显影响具有一致性[7]。
口腔卫生行为、自我口腔保健行为、选用预防保健措施行为及口腔服务设施利用行为等均为口腔健康行为的主要内容[8]。以往也有关于儿童龋病与家庭中家长口腔健康行为之间关系的报道,但是该类报道中的对象大多数为儿童的父母,但是在现代城市中三代同堂的家庭占所有独生家庭的半数左右,而由祖辈照顾儿童的家庭的比例更是高于1/3。这种现象主要是大多数儿童的父母由于工作原因而时间有限,导致儿童主要看护责任由祖辈承担[9]。有报道表明,祖辈看护人变形链球菌的基因型与其看护的学龄前儿童口腔变形链球菌基因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约为81.8%,该结果进一步提示儿童龋病的发生会受到祖辈看护现象的影响[10]。此外,祖辈看护人与儿童父母相比,受教育程度较低,传统习惯对其造成的影响较大,口腔卫生习惯较差。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祖辈看护是儿童乳牙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其具体的危险因素包括祖辈刷牙的行为差、祖辈拜访牙医度低及受教育程度低(P < 0.05)。儿童中患龋率较高的多为祖辈照顾生活起居者及祖辈口腔卫生行为较差者。
与学龄前儿童接触最多的为家庭主要看护人,此外,他们的另一个主要学习生活场所为幼儿园,儿童学习的指导及生活的照顾均由幼儿教师完成,幼儿每周上学5 d,接触时间为8~9 h/d,与Caufield的主要看护人的定义相符[11-12]。因此,关于幼师在龋病预防知晓度、幼师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因素是否会影响儿童乳牙患龋状况需要深入研究。
总之,金华市3~5岁儿童具有较高的乳牙龋病发生率,对其进行定期的口腔健康检查是防治龋病的一项重要环节,可以使龋齿在早期即被发现,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使失牙率降低。在儿童龋病预防工作计划中应将祖辈有计划口腔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其中,以使防治儿童龋病发生工作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赵磐玉,宫建,郑刚,等.沈阳市3岁儿童龋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3):3-5.
[2] 马数艳,姜秀杰,李敬秋.乳牙龋病患者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2):297-298.
[3] 黄芳,林征,张丁娟,等.福州市台江区学龄前儿童龋病现况调查及饮食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5):547-550.
[4] 胡晓潘,余占海,李志强,等.龋病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J].口腔医学研究,2013,29(2):188-190.
[5] 张蓓蓓,赵丽娟.社会心理因素与龋病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3,40(2):245-248.
[6] 王丽芬.儿童口腔行为习惯与龋病发生的关系研究[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2,19(13):32-33.
[7] 唐国旗.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率的调查[J].中外医疗,2012, 31(26):87-88.
[8] 赵锡群,孙玉荣.济南市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情况及其家长口腔保健知识调查[J].口腔医学,2013,33(4):265-267.
[9] 谢玲,陈丽娟,蒋勇.某幼儿园3~5岁儿童龋病的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医药,2012,16(10):1462-1463.
[10] 袁芳华,廖天安,谢莉莉.海南省5岁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及家庭影响因素[J].海南医学,2012,23(11):130-132.
[11] 梁远卫.儿童口腔健康行为与龋病发病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1):135-136.
第4篇:儿童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范文
【摘要】目的:了解固原市原州区小学生(7-9岁)口腔健康状况和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探讨预防口腔疾病及提高小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对3000名在校小学生(7-9岁)进行口腔保健知识问卷调查 结果?小学生(7-9岁)多数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为70%以上,部分知识知晓率过低。结论?应进一步加强以口腔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的研究,提高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
【关键词】口腔保健;知晓率;小学生,调查
【Abstract】 Objective?Understand the Yuan zhou qu GuYuan pupils ( 7-9 years old ) oral health and oral health care knowledge knows rate, To prevent the disease and oral health care knowledge know the rate of effective measures.Methods?On 3,000 school pupils (7-9 years old) for oral health knowledge questionnaire . Results?Pupils (7-9 years old) most oral health knowledge about 70%, part for knowledge about too low. Conclusion?Should further strengthen education mainly with oral health study of comprehensive control strategy, improve students, parents, and even the society as a whole knowledge about of oral health.
【Key words】 oral health ;know the rate;Pupils ;Investigation
小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是国家实行的民生项目中衡量儿童口腔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健康教育对口腔保健的重要意义,意识到口腔预防保健重点人群是儿童。为此,我科于2011年3月至5月对固原市原州区3000名小学生进行了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问卷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按随机原则抽取了原州区三所小学,39个班级,检查人数3000人,平均年龄为7-9岁,男女生比例为1:1。
1.2 方法:设计口腔保健知识问卷调查表,以了解本区小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情况。调查表根据“2010年度固原市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试点项目实施方案”中要求的的口腔保健知识内容设计。调查内容包括:刷牙方法、刷牙次数、牙膏的使用、六龄牙的定义、窝沟封闭的意义、吃糖的危害、牙疼的处理办法等口腔知识等[1]。为了便于统计,采用选择题型,当面由受试者本人独立填写问卷,完成后立即收回,有效答卷100%。
2 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有73.5%的学生选择横刷和竖刷结合,有7%的学生选择横刷法;有76.2%的学生选择每天应早晚刷牙各一次;有51.2%的学生知道应该选用含氟牙膏刷牙;知道 “六龄牙”是6岁萌出的恒牙者为22.8%;81.6%的学生不清楚什么是窝沟封闭,不知道窝沟封闭能预防龋病;有77.4%的学生认为刷牙能预防龋齿;有86.3%的学生知道吃糖能导致“虫牙”; 有67.3%学生认为牙疼时应该去医院找医生,21.2%的学生认为只要忍一忍就过去了。
3 讨论
3.1 口腔卫生方面:有73.5%的学生选择了正确的刷牙方法;有76.2%的学生知道每天应早晚刷牙各一次;半数学生懂得选择含氟牙膏有益于牙齿健康。结果表明: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口腔健康教育和口腔健康促进的日益重视,一些基本的口腔卫生知识已为小学生逐渐接受。这方面的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较有了明显提高,但按照《2010年度固原市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试点项目实施方案》中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需达到85%的要求仍有待加强。小学生正处于接受教育的阶段,可塑性强,从小接受正确的口腔卫生教育,能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并且使口腔保健知识通过学生影响家庭,影响社会。
3.2 龋病的预防及处理方面:有86.3%学生知道糖是引起龋齿的原因,77.4%的学生认为刷牙能预防龋齿,61.3%的学生认为牙疼时应该去医院找医生,只有31.2%的学生认为只要忍一忍就过去了。这些结果表明,更多的小学生对龋齿的预防意识增强,也能正确的处理龋病的发生,但还是有相当多的一些家长口腔保健意识淡薄、口腔保健知识欠缺、依从性差,虽明知道自己的孩子患有龋病,却不肯引导其积极接受治疗,这主要与口腔健康教育力度不够,有些治疗方法也不易为学生和家长所接受有关,致使干预性治疗不能顺利实施。以上结果符合WHO口腔流行病学资料库和相关的多项调查结果,表明龋病在发达国家呈下降趋势,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呈上升趋势[1]。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材料统计,我国乳牙龋齿患病率高达60%-80%,恒牙龋齿患病率亦在40%左右,严重危害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身心健康,今后对这些方面的宣教教育仍不能松懈。还应当加强对细菌和牙齿结构缺陷与龋病关系的宣教,使更多学生对龋病病因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以利于降低龋病的发生率。对小学生们树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观念,在龋病还在萌芽状态时就积极处理,使龋病的危害降低到最小。
3.3 部分知识点的知晓率过低:多数学生对口腔基本常识缺乏全面的了解,81.6%的学生不清楚什么是窝沟封闭,不知道窝沟封闭能预防龋病,只有22.8%的学生知道“六龄齿”的定义。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从深度和广度加强对小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应根据小学生对口腔健康的了解程度,制定系统的教学大纲,从基本知识开始做到全面细致,同时针对口腔保健的基本常识及预防措施进行针对性地宣教。并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手段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好奇心理。掌握基本的口腔健康知识,理解保健和定期检查的必要性,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龋齿的病因,以及如何刷牙。更应让学生从小了解什么是六龄齿,保护六龄齿有什么意义,从而更好地引导儿童进行口腔保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最终降低儿童牙病的发病率。
3.4 小学生牙病防治: 本文调查的对象均为(7-9岁)的小学生,正处于恒磨牙刚萌出阶段,恒牙龋中患龋率磨牙高于切牙,且好发于面的点隙裂沟,因此,仅仅依靠加强小学生口腔卫生等预防措施尚不足以从根本上遏制小学生牙病的高发态势[2]。目前我科已开展儿童口腔疾病综合防治项目,对7-9岁适龄儿童进行窝沟封闭治疗,以进一步提高恒牙的保护率[3]。要对小学生进行口腔卫生指导,使之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做到有效刷牙。还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提高龋病的充填率。笔者认为应进一步加强以口腔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的研究,提高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使家长与小学生都能认识到龋病的危害性,达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扩大宣传效应,从而帮助改善固原地区儿童口腔卫生状况,减少消耗社会资源和个人负担等问题,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公平化。
参考文献
[1] Burt B. Trends in caries prevalence in North American children. Int Dent J,1994,44:403
[2] 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0-132.
第5篇:儿童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儿童;牙周状况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ituation of children and related factors of periodontal gum. Methods The dental clinic in our hospital without other diseases, study of 96 children, by age group, and use the questionnaire periodontal health status of the parents who observe the child’s diet and brushing habits. Results The various data showed that the periodontal status of children and the child’s age, parental level of education and whether education had a direct relationship to help children brush their teeth. Conclusion In children, regular periodontal examinations at the same time, the parents are to enhance their dental health promotion and education.
【Key words】 Children;Periodontal status
儿童乳牙因其解剖形态和替牙期的牙列不齐,容易菌斑堆积和食物嵌塞;再加上年龄小,未养成口腔卫生习惯;因此易患牙周疾病。但有关儿童牙周健康状况的文献非常之少,本研究目的是在学习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儿童的牙周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维护儿童牙周健康和强化儿童口腔健康促进提供更多的依据而尽一份力量。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了我院儿童口腔科门诊中无其他系统疾病,且治疗前2周未曾服用抗生素的12岁以下未长恒牙的初诊儿童96名。其中男孩48例,女孩48例。平均年龄为7.5±0.25岁。分成3组:3~5岁组16例,6~8岁组16例,9~11岁组16例,且统计学检验各年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
1.2 调查方法 ①牙周健康状况调查:采用了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方案中牙周调查的标准,在人工光源下,使用平面口镜和CPI探针,采用视诊和探诊相结合方法检查全口牙周;②口腔健康问卷调查:参考了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问卷设计,其内容包括家庭一般情况,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家长口腔保健知识与态度等。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2.0软件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用t检验对牙龈炎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多因素分析:选择Logistic回归来分析牙龈炎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参考描述性分析和单因素分析的结果确定自变量。
2 结果
2.1 牙周情况与儿童性别以及年龄的关系:见表1。
注:由表1可见,在未出恒牙的儿童中,随着年龄增长,其牙周疾病患病率有降低的趋势。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儿童牙周情况的多因素分析:见表2。
注:观察上表发现:年龄、家长文化程度和家长辅助刷牙对牙周情况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口腔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牙周疾病的发生。儿童因年龄小,口腔卫生情况往往不佳,故产生的牙周疾病的几率也高。
研究资料表明,如果在早期阶段对儿童进行正确的刷牙指导将有助于口腔健康[1]。因此,尽早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让儿童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卫生习惯。
多因素分析表明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对幼儿牙周情况有显著的影响。同时家长是否辅助儿童刷牙也至关重要。因为没有家长辅助刷牙,幼儿很难有效清除口腔内的菌班。观察前人石四箴[2]的相关报告发现他所统计的儿童牙周患病率为65%。本次调查显示的患病率为84.7%。二者差距明显,总结其原因是因为目前对幼儿牙周疾病的调查缺乏统一的检查标准和方法.标准不一,是造成可比性差的根本原因。
本研究中一天刷牙2次的儿童不足50%,刷1次,晚上不刷牙的比例超过了40%。因此,在总结前人的经验,以及我们自己研究的数据。我们更应该明确加强多次刷牙,晚上必刷,认真有效刷牙的宣传教育。同时对低年龄段的孩子,父母应该辅助其刷牙[3]。
总之,预防孩子的牙周病应从孩子的父母学习正确的口腔知识做起。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孩子的口腔健康。
参 考 文 献
[1] 石四箴.儿童口腔医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6篇:儿童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范文
儿童口腔健康是一生健康的基础,我国儿童龋病患病率高,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5岁儿童、12岁儿童、35岁-44岁人群组、65岁-74岁人群组的龋齿患病率分别是66.0%、28.9%、88.1%和98.4%。其中,5岁儿童龋齿患病状况处于世界较高水平,且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养成率低,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口腔卫生服务能力较弱,儿童口腔卫生工作亟需加强。
我县于2011年开始实施该项工作,通过有组织地开展群体口腔疾病预防干预,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促进了我县儿童口腔健康,提高了儿童口腔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带动了口腔疾病防治队伍建设。但口腔疾病防治的严峻形势迫使我们需要探索更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1 现状
儿童口腔疾病防治是业务广泛,多学科、跨部门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综合性。中央财政从2008年起设立了中西部地区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支持在项目地区建立儿童口腔卫生工作机制,开展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基层口腔卫生专业人员培训,对适龄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窝沟封闭等。项目对探索适合我国中西部地区特点的口腔卫生工作模式,增强中西部地区口腔卫生保健服务能力,改善中西部地区儿童口腔健康状况,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口腔干预不仅是在防治的方法,还体现组织管理、宣传动员等方面,是社会化的工作体系,综合性防治措施。
1.1 覆盖范围较少 我县开展的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由于受经费和医疗水平的限制,导致该项工作不能全面覆盖,受益人群较少,大部分儿童仍不能得到较好地口腔卫生保健服务。
1.2 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发展不平衡 由于受领导重视程度、技术条件,地区经济状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县各地也存在口腔卫生保健工作不平衡,部分地区缺乏长期有效地工作机制,网络建设、服务内容和质量都处于较低的水平。
1.3 口腔专业医务人员和设备缺乏 目前全县67个公立医疗卫生单位,能从事口腔治疗的单位只有15个,有资格人员25人,且相应医疗设备不足,远远无法满足我县口腔卫生保健的需求。部分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低、主动性和责任心不强,对工作方法、工作内容不了解,也在一定程度影响项目的开展。
1.4 口腔疾病综合干预单一 口腔综合干预还只停留在单一的宣传和窝沟封闭的方式上,未更深入开展干预工作,虽然项目的实施为我县在口腔疾病预防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但相对日益增长的口腔卫生保健需求来说,无论从内容、形式还是服务的质量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 对策
2.1 加强组织领导 在实施过程中各相关单位或部门应充分认识当前口腔综合干预项目工作的重要性,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各尽其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组织管理体系,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规划。充分发县级医院的资源和技术优势,逐步建立以卫生行政部门为主导,县级医院为技术主体,各镇乡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的口腔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
2.2 加强口腔医师和相关工作人员培训力度 加强基层口腔医师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各级已经从事口腔综合干预的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培训内容要符合实际工作需要,要让基层管理人员明白做什么、怎样做,使他们掌握工作方法、程序,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技术水平,同时在全科医生培训中增加口腔防治内容。
第7篇:儿童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龋齿;病因;龋齿预防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愈发的多样性与精确化,父母的溺爱,对儿童的纵容,使儿童养成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加之由于乳牙的解剖形态、矿化程度及所处环境等,儿童乳牙较恒牙更易龋坏。而乳牙的健康完整与正常脱落对于儿童的正常咀嚼、恒牙的健康萌出、颌面部的正常生长发育等有着极其重要的生理作用。与此同时,完整健康的乳牙也将对儿童的心理降康产生极大地影响。故如何保护好儿童乳牙的健康完整及父母如何在整个过程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是本文重点讨论内容。
一、儿童龋齿的概念、成因、特点、危害
龋齿俗称“蛀牙”,通常是由于细菌侵蚀牙齿造成牙齿表面颜色暗黄甚至发黑,如不及早预防和治疗,病变继续发展,形成龋洞,将会引起牙髓炎、根尖周炎、甚至颌骨炎等,最终导致牙周破坏,甚至牙齿丧失的严重后果。
儿童龋病在病因学与组织病理学上与成人相似,但由于乳牙的组织与解剖特点:抗酸性弱,釉质及牙本质薄;生理间隙、冠部的点隙与裂沟易成为菌斑和食物残渣滞留的地方。儿童的生长环境:随着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儿童所进食物愈发的精细,而父母对儿童的溺爱使得儿童过度的进食甜的,细腻的食物,粘着性强,附于牙面上后易于产酸而致龋齿的发生。加之不良的饮食喂养习惯:父母将食物碾碎,易于儿童的进食,睡前给儿童进食牛奶、甜点等;④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在进食之后不进行漱口、刷牙,尤其是夜间睡眠之前,家长不注意引导儿童养成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听之任之,使得乳牙易在致病菌的作用下更容易产生龋坏。
儿童乳牙产生龋齿的概率明显高于成人,发生的时间早,一旦发生龋齿后,由于乳牙的自身特点:釉质牙本质薄,矿化程度低,龋齿的进展速度快,自觉症状不明显,易被家长忽略,儿童龋齿很容易发展成牙髓炎、根尖周炎、残根残冠等严重后果。而儿童龋齿常常为多发,龋坏的范围相对于成人来说更为广泛。
无论从局部还是从整体,从生理还是心理,儿童龋齿的危害很多。如果有儿童过早的出现乳牙龋坏或者是部分缺损,对儿童正常的咀嚼能力以及其领骨的发育正常都会产生影响,严重时或导致恒牙出现异常发育的状况,于是对于预防儿童乳牙出现龋齿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儿童龋齿的预防方法
目前,龋病成为儿童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父母在关注儿童健康成长的同时,也应重视儿童口腔的健康完整。因此如何预防儿童龋齿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一)健康宣教
对小儿及其家长开展关于口腔健康宣教活动或向其发放口腔预防保健宣传单,主要内容涉及:家长应携小儿至少每3个月去医院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均衡饮食、龋齿的诊断等相关常识;向孕妇普及幼儿口腔预防保健常识,主要包括乳牙的特点、作用及其意义,小儿龋齿的病因、防治措施、注意事项等内容,嘱怀孕期间应充分摄取优质蛋白质,如鱼类、牛肉、蛋清等食品,多食含维生素及膳食纤维的果蔬,并及时补钙,从而促进胎儿牙胚正常发育。因为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父母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在胎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少年期这些不同的年龄段,父母所承担的责任均不可忽视。
(二)使用窝沟封闭剂预防窝沟龋
尤其对于第一恒牙来说,预防龋病尤为重要。第一恒牙的萌出时期大约在6岁左右,此事儿童处于学龄前期,此时的儿童刷牙能力虽显著提高,但未完全掌握,加之此时的儿童自律性差,也偏爱软糯甜粘类的食物,没有良好的口腔卫生是形成龋齿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恒牙在人的一生中发挥99%的咀嚼效能,对于牙合系统的稳定,咬合关系的正常,牙列的完整都有着重要意义,在其萌出后的6个月内进行窝沟封闭是保护它的最佳方法。我国于2008年起开始实施中西部儿童口腔综合干预项目,对7~9岁儿童的第一颗恒牙进行窝沟封闭,这正是国家对于儿童龋病预防重视的重要体现。
(三)相关人员
要根据儿童的喜好、饮食特点等为依据,为儿童制定饮食方案帮助儿童建立合理饮食、均衡营养的饮食方案,使儿童的日常饮食搭配合理,达到促进儿童牙齿钙化的目的,以预防龋齿的发生。相关人员要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儿童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并帮助儿童改善和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四)针对已经发生的龋齿
应当及时就诊,配合医生,分析龋齿原因,积极治疗龋坏,根据龋坏制备出相应的窝洞,并进行预防性的扩展,邻面扩至自洁区,主要采取充填、药物等治疗方法,充填材料应选择适当,医生规范操作,小儿应克服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其家长还要预防其他龋齿的发生。对于口腔卫生较差而极度不愿意配合的儿童,在进行良好沟通,正确诱导为主的情况下,可酌情选用何种含氟制剂,如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水,含氟涂漆等,可有效的防止龋齿的发生。
总的来说,龋病的发生需要菌斑、环境、食物及时间四联因素的共同作用,儿童乳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防止龋病的发生需要家长、儿童、医生等的共同配合,从而提供给儿童良好的口腔环境及口腔习惯。
参考文献:
[1]魏芳.口腔综合保健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5,12(4):5253
[2]沈益明.口腔综合保健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2013,11(7):9192
第8篇:儿童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集体儿童;健康体检
集体儿童卫生保健工作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期健康检查可以发现集居儿童存在的重点健康问题和变化趋势,为改善儿童健康提供理论依据。为了解芜湖市鸠江区集体儿童健康状况和体格发育变化趋势,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我们选择对芜湖市鸠江区34所幼儿园2008――2012年集体儿童体检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自芜湖市鸠江区34所幼儿园每年一次的在园儿童常规体检记录,其中一类园2所,二类及私立幼儿园19所,体检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血色素、龋齿,视力等。
1.2 方法 所有体检项目均由专业儿保、检验医师完成,工作人员按照芜湖市儿童保健管理规范由市卫生局、市妇幼保健所进行培训,统一体检标准和方法,在每年六一前后对辖区在园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在园儿童系管卡,市级组织督导组开展现场质控。
1.3 诊断标准 身高、体重的评价参照《WHO推荐0-6岁儿童身高、体重参考值及评价标准》,采用苏州市东吴医用电子仪器厂生产的EA型儿童保健电脑进行生长发育评价。疾病诊断参照《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其中贫血为采无名指末梢血,经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Hb110g/l者为贫血;龋齿参照牙防所制定相关标准。体重大于同性别、身高的体重中位数20%且排除继发性肥胖的诊断为单纯性肥胖。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X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 儿童体格发育情况 2008――2012年鸠江区累计完成体检儿童数为14536人,其中男童7529人,女童6647人,男童身高达标率为75.7%,女童身高达标率为76%,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童体重达标率为57.3%,女童体重达标率为62.2%,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儿童身高、体重达标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体重达标率由2008年54.1%上升至2012年59%,身高达标率由2008年的63.1%上升至2012年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园儿童肥胖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儿童常见病患病率变化情况 鸠江区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贫血发病率由2008年的12.7%下降至2012年的4.8%,经X2检验,儿童贫血发病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龋齿发病率同年不同年龄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在园儿童龋齿、视力不良发病率呈上升趋势,X2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 论
体检结果显示,2008年以来,鸠江区在园儿童身高、体重超过均值的儿童呈增加趋势,身高体重低于2SD的比例也呈下降趋势,表明这些儿童体格发育状况良好,儿童身体素质在不断提高,数据符合该区卫生、经济发展状况。这与区保健机构加强对托幼机构的管理,定期体检并反馈体格发育情况,宣传体格发育健康处方和常见病的防治有一定关系。
集体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和健康状况,是衡量幼儿园保健工作好坏的标准,其结果基本上可以反映出托幼机构饮食营养是否合理。近年来,鸠江区发育迟缓等营养不良检出率呈下降趋势,肥胖发生率逐步上升,肥胖已成为了影响儿童健康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国1996年8大城市进行的儿童单纯性肥胖症调查,肥胖儿童检出率为11.76%。儿童肥胖与成年期慢性病有密切的关系,对儿童的健康及社会影响巨大[1]。医学专家认为,防治儿童时期的肥胖,可减少成人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率[2]。应加强健康教育,改变家长错误的育儿观念和儿童不良的饮食习惯,早期干预,从而有效控制和降低儿童肥胖的发生。家长过渡溺爱、不良饮食习惯、过渡饮食、贪食、进食过快、喜食油炸食品、甜食、活动少,宜车贷不、看电视、玩游戏等静坐为主的方式军事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3]。幼儿园除应配备保健医生外,还应在区保健机构的指导下加强保健知识的培训,合理制定食谱,平衡膳食,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保健机构可以开设家长学校,针对体检中突出的儿童健康问题进行指导宣传,提高家长卫生保健意识,并协助保健老师对体弱儿建立专案加强管理,从而保证儿童健康水平。
贫血是上个世纪以来儿童的常见病,儿童贫血与营养状况直接相关,是儿童健康状况的重要衡量指标。目前我国儿童贫血已得到有效的控制,发病率相对较低,鸠江区近年来贫血患病率虽整体呈下降趋势,体检出的贫血儿童也均以轻度贫血为主,但2012年贫血的发病率为4.8%,明显高于上海某区贫血检出率1.19%[4],须引起重视。在园儿童挑食.偏食的饮食习惯,托幼机构安排饮食结构过于简单,家长缺乏营养知识,幼儿园保健老师缺乏保健意识,对体检中查出贫血的儿童未引起重视,不进行有效的个案管理和追踪,多数幼儿园未正规制定带量食谱进行营养分析都可能是造成区域内儿童贫血发病率偏高的原因。缺铁性贫血是世界范围内的公共营养缺乏问题,能造成人体多系统功能损伤。缺铁可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缓,影响儿童认知能力发育。儿童每周进食一次以上动物内脏、瘦肉等含铁量高的食物,有计划地使用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对预防贫血是十分有效地。
龋齿是儿童口腔疾病中的常见疾病,本区集居儿童龋齿发病率较陕西榆林的34.16%高,较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的我国5岁以下儿童乳牙患龋率76.55%相比略低[5];龋齿的发生于牙齿的结构、排列,唾液的成分,饮食习惯,口腔卫生有关,近五年该区在园儿童儿童龋齿率有所上升,各年龄组患龋率显示,患龋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应加强宣教,对保健老师和家长强化口腔卫生保健意识,共同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同时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氟化泡沫护齿。
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儿童较早频繁接触电子产品,如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等,致用眼疲劳,视力低下儿童呈上升趋势。人类视力发育的敏感期为出生至12岁,在此期间,家长知道孩子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弱势儿童经恰当的治疗和训练,视力可恢复。儿童应生活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和适当的休息。
参考文献
[1] 詹冬梅.武汉市江夏区2006――2011年城区集体儿童体检结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05(上):2671.
[2] 王素燕,阿玫亚,王磊,等.高中学生超重与代谢紊乱相关性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9):1749-1751.
[3] 马彩兰.凌源市2011年集体儿童健康检查7265人结果分析.中国社区医师.2013,15(7):365.
第9篇:儿童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范文
【中图分类号】 R 169.1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12-1111-01
【关键词】 口腔;健康教育;学生保健服务
口腔疾病是当前对人类危害大、患病率高的疾病,其中龋病是WHO重点防治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牙周病更是造成中老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1]。据1995年全国第2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辽宁省儿童乳牙患龋率高达89.49%,居全国首位;2005年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辽宁省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74%,人均有4.38颗龋齿,其中患龋率农村为84%,城市为64%,与10 a前相比虽有下降,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很高。为让广大中小学生掌握更多的口腔保健知识,以便有效地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笔者谈谈如何在中小学开展口腔健康教育。
1 在中小学开展口腔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小学生正处于恒牙萌出、乳牙依次替换的时期。恒牙萌出后易患龋,且此期为儿童牙颌系统的快速发育成长期,牙齿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恒牙牙合关系的建立和恒牙列的健康;而中学时期乳恒牙替换已经完成,恒牙牙合关系刚刚建立,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如果不注意保持口腔卫生,菌斑和牙石会对牙龈产生局部刺激,造成牙龈出血、炎症性肿大,引起牙龈炎。因此,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意义十分重大。
2 学校口腔健康教育课的内容与设计
2.1 口腔健康教育内容 学校口腔健康教育课程应循序渐进,根据学生年龄进行由浅入深的强化教育,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口腔卫生知识,如口腔与牙齿的结构和功能、龋病和牙周病的发生及临床表现、口腔疾病的危害等;(2)口腔保健意识,如常见口腔疾病的预防、定期检查与早防早治等;(3)口腔保健行为,如正确刷牙、漱口,选择保健牙刷、药物牙膏,纠正不良习惯(偏侧咀嚼、口呼吸、咬手指、吐舌等);(4)其他,如窝沟封闭与氟化物的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龋病的发生,预防牙周病要不断地彻底清除牙菌斑,定期口腔检查与保健是保持口腔健康所必需的,吸烟和饮酒是口腔癌、牙周炎的主要危
2.2 口腔健康教育课的设计 学校的口腔健康教育应分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口腔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及恢复牙颌系统的功能3个阶段进行。此外,还应设立实习课程,如自我观察牙龈颜色与形态、牙菌斑附着部位、刷牙前后清除牙菌斑的效果与牙刷的选择等。
对口腔健康教育的实施,可通过文字、电化、艺术等方式[3]:文字宣教包括传单、标语、图书、画册、各种报刊等,范围广泛,效果持久;电化宣教有录像、电影、幻灯等,形象逼真,通俗易懂;艺术宣教包括歌舞、说唱、戏剧、小品、诗歌、散文、故事、小说等,生动活泼。此外还可通过举办报告会、座谈会、专题讲座、学校讲课的方式进行。
2.3 注意事项 (1)口腔健康教育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易受成人言行的影响,往往以成人言行为准则,做事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因此对他们正确的口腔健康行为要肯定与鼓励;中学生自尊心强,对别人的评价敏感,应鼓励和诱导,防止粗暴批评后使他们失去信心与自身口腔健康的责任感,且中学生开始喜欢独立思考,爱美心理明显增强,可以从文明与健康美学的角度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增强其主动参与的意识。(2)学校的健康教育要与口腔预防保健人员密切配合。学校不仅要把口腔健康教育纳入课程范围,而且要利用学生在校的时间,开展一定的防治活动。这时需要口腔预防保健人员的配合,协助选用有效的口腔预防保健措施,如窝沟封闭、氟化物的应用,同时提供口腔预防保健方面最新的科学信息,来共同促进学生的口腔健康。
3 结论
学校的口腔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口腔健康水平不可缺少的一项措施,也是完成我国2010年口腔保健目标规划的必要保证。学校的口腔健康教育与口腔专业人员的预防措施相结合,必然会共同促进学生口腔预防事业的发展,为实现《规划》打下牢固的基础,对构建健康和谐的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4 参考文献
[1] 卞金有,胡德渝,主编.预防口腔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0-31.
[2] 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 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