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村级财务支出流程精选(九篇)

2024-03-10 10:1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村级财务支出流程范文

关键词: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

一、目前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以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政策补助日益增多,使农村集体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从财务角度来衡量,管理的资金总量较之前增加了许多倍。但由于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组织力量薄弱,管理理念落后,财经纪律比较淡薄等原因,导致农村经济类违法、违纪案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和新农村建设的进度。本人通过对村级财务工作的调研,发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财务收支不平衡,赤字情况普遍

受村级财务“入不敷出”发展局面因素的影响,村干部在财务管理及日常工作中常常抱有“寅吃卯粮”的观念,使得村级款项预收问题尤为频繁。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村干部还存在随意延长集体财产租赁期与承包期的时限,部分预收收入甚至延长到了数十年以后,最终将导致集体资产透支问题严重。

(二)挥霍浪费、村级资产严重流失

村干部自身廉洁意识不强,公款私用问题严重,村级资产严重流失,最终造成干群关系不融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成为近些年广大群众投诉和上访比较集中的地方。

(三)弄虚作假,隐瞒招待费用开支

一些村采取虚开沙石料发票套取现金、虚构冒领社员误工费等方式填补招待费开支缺口,隐瞒实际招待费开支。付款凭证不附明细清单,凭证真假难辨,在财务上形成较大漏洞。

(四)违规收费情况依然存在

有的村仍收取新农村建设中旧村改造户的建房押金、配套设施费等,增加了社员负担,损害了社员利益;有些村向农户收取的外墙粉刷等费用,没有使用农业局监制的统一收款收据,也未存入镇农村财会中心账号,而是直接将款项支付给工程施工单位

(五)监督力量薄弱

村务监督委员会流于形式,无法针对财务工作进行系统的监督管理。当前的实际形势在于: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出于情面影响,不敢得罪人,进而至财务监督原则于不顾,村干部不合理的集体资产应用情况无法得到有效抑制,财务开支仍是社长与主任说了算,缺乏行之有效的财务监督机制。

(六)财务管理不规范

有的村应收款增多导致资金沉淀,集体资产、房屋、设施等被个别社员无偿占用;有的村由于财会人员业务水平低下、村主要干部直接介入,亲自进行财务管理活动。导致坐收坐支、账款不符,存款短缺等现象发生。有的村财会人员对凡是社长审批过的凭证就无条件付款,而不管凭证是否有“四章六有”,导致凭证管理不规范。

(七)财会人员素质低,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村财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大部分人上任时一般都缺乏农村财务专业知识,虽然之后有一定的业务培训,但还是远远不够。从而导致账务处理不规范,违反财务制度的业务也时有发生。对于违规开支,村财会人员认为工作做过是事实,而不管是否符合财务制度,社长签字就付。原始凭证审核审批不规范,记账不日清月结、报账不及时。给镇农村财会中心工作人员带来很大压力。

(八)农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缺失且经费拨付不合规

部分农村路面硬化与村庄整治工程存在虚报工程进度、提早支付工程款、随意增加工程项目、追加工程款超过规定额度等现象较多。有的村在没有组织相关人员对质保期内的工程质量进行验收的情况下,就开具工程质量合格证明,退还质量保证金,使质量保证金没有真正起到保障保修期内工程质量的作用。

(九)上级补助款拨款不规范

上级补助款有时没有经过镇农村财会中心,而由相关部门直接拨付给工程队。这种情况最终导致村与镇都不知该工程到底付了多少工程款,所以很可能产生多付与重付现象。

(十)工程管理不规范

根据有关文件精神,村级工程款在3万以上的就要进入镇招标办统一招投标,而有些村的工程款达到几十万都未经过镇招标办;有些村3万元以下零星工程未通过村民主决策程序组织招投标,而由村里自购材料点清工的形式实施,对其中的工程费用很难审核。有些村就算在村里招标过,但事先不会通知相关职能部门参加,事后更不会到招标办备案。零星工程操作很不规范。

二、村级财务管理诸多问题的形成原因

很显然,导致现阶段农村财务管理问题频频凸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而言,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村干部素质参差不齐

部分农村干部财务管理政策观念不强,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办事随意。少数农村干部不能克己奉公,认为接受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是小题大作,存在“只要不把钱装进自己的口袋就是合理合法”的错误认识。

(二)镇财会中心的监管作用发挥不够理想

中心工作人员对村里的日常财务收支情况了解不够,难以进行有效监督,产生了做账不管账的现象,弱化了本应有的监督功能。同时,由于他们本身对农村财务管理水平不够,导致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也失去了部分监管作用。

(三)村级财务清理流于形式

虽然镇里成立了村级财务清理小组,清理小组每年都对全镇三分之一行政村(居)的近三年的财务进行清理,但是没有独立专业有威望的财务清理人员,导致财务清理缺乏独立性与专业性。由于缺乏威望,村干部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与意见不会有效采纳。最终财务清理也只能走过场,即使部分农村财务清理查出问题,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力度也十分有限。

第2篇:村级财务支出流程范文

一是村级组织建设有待加强。当前农村“空心化”现象相当严重,由于人多地少,务农收入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打工的数量剧增,留守农村的大多为妇女、儿童及老人,被戏称为“ 386199 部队”。从调查情况看,村两委班子成员普遍存在结构欠佳的状况,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影响着村集体组织的决策能力,部分村干部对发展村集体企业心存疑虑, 缺乏开拓进取、敢于担当的魄力。

二是村级经济发展不够平衡。由于受管理水平、区位优势、基础条件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区域位置好、管理水平较高的村 , 依靠城镇建设和工商业发展,通过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办法,多渠道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集体经济实力较强,干部精神状态良好,管理协调工作到位,发展氛围浓,服务能力强。而区位和资源优势较差、基础条件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的村,村组织服务功能差,公益事业难于兴办,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难以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三是村级资产经营管理不善。由于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村级集体资产资源经营管理不善、资金使用不当现象仍时有发生。有的村集体鱼塘、林场、零星土地等资源承包租赁合同不规范,承包租赁费偏低,导致村集体资产流失。部分村尚未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规定,财务透明度不够,非生产性支出随意性较大,有的甚至挥霍浪费村级资金,群众颇有微词。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服务农民群众的物质基础,是增强村级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需强化措施,促进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此建议:

1. 发展壮大村级经济。一方面,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应通过“走出去参观学习、请进来传经送宝”等方式,增强村干部引领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等优惠政策,提高村干部和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注重把那些懂经济、善管理、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选进班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和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培训基地,对村干部和农村能人进行分期分批轮训,举办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专题讲座,增强村干部服务“三农”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推进村级经济发展。由于各村地理位置、外部环境、资源状况、干部思想解放程度等情况的不同,发展村集体经济应从实际出发,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的原则,一村一策,稳步推进。对区位一般、资源较少的村,重点发展多种经营基地,走产业兴村之路,在产业服务上下功夫。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围绕本地特色农业优势,组建专业公司、加工企业等,采取“公司+农户”、“协会+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服务,着力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或办不好的事情,以有偿服务的方式增加集体收入。积极创办或参与组建信息、技术、销售服务等中介组织,为农民群众提供销服务,为龙头企业提供引导农民生产和产品收购服务,在农业产业化服务中获取合理报酬,在帮助农民增收中增加村集体收入;对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的村,重点发展产销合作组织,兴办农副产品交易市场,走商贸流通兴村之路。立足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充分发挥人力、区位等优势,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兴建厂房、商业用房、市场基础设施,对外租赁经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积极探索资源开发、资本运作、土地营运、招商引资兴办工业和农业资源开发公司、组建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创收等发展途径,大力推广土地流转型、产业带动型、资源开发型、物业服务型、资产营运型、合作服务型等多种模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2. 规范农村“三资”管理。认真开展村级“三资”清理,对村级资金、资产、资源及各类经济合同进行全面清查。以农村“三资”清理为抓手,推行“三制”管理,着力盘活农村“三资”存量。一是资金管理推行专户储存制。各乡镇依托财政所,成立农村三资服务中心,对村级财务进行委托,实行会计电算化。在保持村级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三权不变”的基础上,不论村级资金来自哪种渠道,一律进入专户储存,先申报再使用。村级资金及账务全部移交服务中心,各村只设一名报账员,负责办理村级财务收支业务。为防止村集体资金被平调、挪用,分别为各村开设资金储存专户,取款时必须加盖村委会公章、村主任及财政统管会计印章后,才能从银行提取现金,确保镇、村两级相互制约,切实取信于民。各村需要支付款项时,先填写村集体用款申报单,据实写清支出项目及金额,经乡镇分管领导审批,方可办理拨付手续。对村级备用金实行报账拨补的办法,确保村级基本支出需要。二是资产管理推行台账登记制。清理盘点村级资产,建立资产登记台账,每年至少对村级资产进行一次盘库,防止集体资产流失。三是资源管理推行公开竞标制。对村集体机动地发包租赁、建设工程发包、闲置资产处置等,全部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拍卖所得用以偿还村级债务或建设公益项目。

第3篇:村级财务支出流程范文

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监督直接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为了推动村级财务管理和监督的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进程,根据《省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和等文件精神,对街道村集体财务管理提出四条意见,具体如下:

实行预算,编制村级财务收支计划

1、与村干部履职承诺工作相衔接,各村要根据收支平衡的原则,对照每年的承诺事项,合理编制年度财务计划。年度财务计划主要包括:财务收支、资金管理、固定资产购置、生产经营、基本建设、收益分配等;

2、编制的财务收支计划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各村将编制的财务收支计划送会计服务中心备案(附村民代表大会会议记录复印件)。

3、本年度结束后,村委会应当在次年二月底前将财务计划执行情况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向村民代表报告;

4、各村本年度的财务收支由街道会计服务中心监督执行。

严格使用,确保村级资金有效运行

(一)规范使用会计科目

严格按照文件要求,统一规范使用村集体会计科目(见附件一);

(二)加强对村级资金的管理

1、建立村级备用金。各村村级备用金核定为5000元,村级备用金主要用于办公费、差旅费和购置零星用品等支出;

2、各村不得隐瞒收入,坐支现金。各村应及时将村集体收入的各项资金缴入街道会计服务中心的集中户;

3、严禁白条抵库,对现金库存(备用金以上的现金)较大的村进行现金盘点,对历史遗留的抵库白条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做以下三种处理:①该个人赔款的则由个人赔款;②该核销的则核销;③该挂账的则挂账;

4、规范专项资金的使用,在各村使用向上争取的专项资金的过程中,街道会计服务中心对其进行监督管理;

5、进一步加强对土地补偿费的管理。

(1)各村按照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的征用土地补偿费分配方案,依法提留各项村集体土地补偿费(提留比例不高于土地补偿费的30%)。

(2)建立土地补偿费专户管理制度

按照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的原则,设立土地补偿费专户,各村集体提留的土地补偿费统一拨入街道会计服务中心专户,按照规定的使用范围和审批程序监督管理。

(3)村集体土地补偿费使用范围

留在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补偿费必须主要用于发展生产、增加积累、集体福利、公益事业等方面。不得用于发放干部报酬、支付招待费用等非生产性开支。

(4)村集体土地补偿费使用审批监管程序

①村两委会研究提议,经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

②报街道会计服务中心审核、备案。

③报挂点领导审查,同意签字。

④村民主理财小组定期对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的土地补偿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审核,并督促定期进行公布。

⑤街道会计服务中心要上报经管、审计机构定期对村集体土地补偿费的支付情况进行专项审计。

(三)建立限额审批制度

严格报批程序,各村每笔开支均须严格按照2006年换届选举后通过的《村民自治章程》中的财务管理制度执行。

(四)加强村经济合同管理

各村经济合同纳入财务管理,各村签订的经济合同都必须向街道会计服务中心报送一份备案。

及时公开,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实行村集体财务一月一公开制度

1、实行“一月一理财”。每月26日至月底,村务监督小组对本村当月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民主理财,成员由各村村务公开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召集。当月的财务收支票据必须经村务监督小组审核并加盖“民主理财专用章”,对不符合规定的票据,要分类作出处理意见,并在“民主理财记录簿”上做好理财记录,村务监督小组成员要在记录簿上逐一签名。

2、实行“一月一报账”。民主理财后,村报账员于次月3日前,将按程序审核审批后的财务原始票据,上报街道会计服务中心审核入账。

3、实行“一月一做账”。每月7日前,街道会计服务中心将各村按程序审核审批后的上一个月财务原始票据进行计算机账务处理,逐项将村集体财务发生额,录入农村财务计算机监管系统。录入的财务收支数据,都要在摘要说明栏中细化收支内容,收入要注明是何种收入及收入来源构成,支出要注明是何种支出及支出项目构成,以确保农村财务计算机监管系统自动生成的“村级货币资金收支明细公开表”,符合村集体财务逐项公开的要求。村报账员要认真制作“村集体财务收支流水账公开表”,逐笔公开收入支出情况,实行单列细化公开,经村务监督小组组长审核后加盖村务监督小组公章。

4、实行“一月一公开”。每月7~9日,街道会计服务中心将农村财务计算机监管系统自动生成的各村上一个月的“村级货币资金收支明细公开表”,加盖会计服务中心公章,交付村报账员。村报账员在“村级货币资金收支明细公开表”上加盖私章后,交村务监督小组组长审核并加盖村务监督小组公章。每月10日,村报账员将“村集体财务收支流水账公开表”“村级货币资金收支明细公开表”一并进行公开(村集体当月确实没有经济往来的,也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告知村民)。在村务公开栏公开的基础上,应延伸拓展到各户代表议事点公开,没有设户代表议事点的至少要在各自然村选择一个群众经常聚集的场所公开。

强化管理,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一)分清责任逐层管理

对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等账务程序处理过程中,村报账员对审核、记账会计负责,审核会计对记账会计负责,记账会计对中心主任负责,分清责任逐层管理;

(二)建立预警制度

1、各村财务收支计划执行情况由会计服务中心每月进行监督管理,每半年对各村支出超出预算总支出的1/2进行预警;

2、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管理费实行限额管理,对超出年度预算标准的村不得报超出年度预算标准部分。

(三)实行绩效考评制

村主干考评工作与街道对村级绩效考评工作相衍接,村级报账员考评工作主要是日常考评为主。

1、村主干考评内容

(1)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要联名写出村集体财务一月一公开,特别是村集体财务收支流水账公开的承诺书;

(2)每月各村村务公开领导小组组长及时负责召集村务监督小组对本村当月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民主理财;

(3)负责村级财务收支计划的编制和执行,并于次年二月底前在村民代表大会上通报财务收支计划的执行情况。

2、村级报账员工作考评内容

(1)各村报账员写出村集体财务一月一公开、村集体财务收支流水账公开的承诺书;

(2)各村不得隐瞒收入,不得坐支现金,不得私设小金库搞体外循环,不得自制和在市场上购买收款票据;

(3)是否按规定填写《原始凭证审核记录簿》,记录簿中理财人员是否签字、是否加盖理财章;

(4)报账员要在月底及时将按程序审核审批后的财务原始票据交由村务监督小组审核并加盖“民主理财专用章”;

(5)民主理财后,村报账员于次月3日前,将按程序审核审批后的财务原始票据,上报街道会计服务中心审核入账;

(6)流水账是否与原始凭证相符;

(7)对重大经济事项(5000元以上含5000元)在《村集体经济事项登记薄》中按要求登记在记录簿中;

(8)“村集体财务收支流水账公开表”与“村级货币资金收支明细公开表”上手续是否齐全,每月是否及时将两种表交由各公开点负责人,确保每月10日能及时上墙公开;

第4篇:村级财务支出流程范文

关键词:农村;制度建设; 监督监管

Abstract: Governing and improving the rural village-level financial management chaos, normalizing its management procedures and improving its management quality,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strengthening the rural society management, resolving the social conflicts in rural areas and promoting the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rural area; system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and regulation

中图分类号: F25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农村村级财务由“双代管”向“委托服务”的转型,财政部门在推进农村村级财政财务管理过程中正面临越位与缺位并存、主体与客体不分、运动员与裁判员职责不明等多种考问,给财政部门推进农村财政财务管理带来许多负面效应,已经引起社会和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尽管目前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尽管存在诸多问题,出现新矛盾,但这些问题并非无药可救、无法解决。只要建立规范的制度、规范的管理程序、强有力监督机制和相应的配套措施,诸多问题肯定会迎刃而解。

1、积极推行和全面普及“四四”工作方法,加强全过程监管

a、四审保证合规性。一是村“两委”自查自审。由村“两委”主职干部月终对照《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对本村当月村级各项活动产生的费用进行审核,对不规范票据或白条对当事人进行逐一问询,通过村集体否决剔除不合规支出。二是由村民审核小组复审。将经村“两委”自查自审后的支出凭单传递给村民审核小组,由村民代表再议再审,村民代表对支出超标或不应列入村级支出范围的,由审核小组提出复核意见、出据审核结果后交由村“两委”再进行核对调整。三是送达乡镇纪委审核。乡镇“纪委村级财务审查小组”对村级送达的支出费用凭证中原始凭证及村民代表审核意见进行复查,重点检查原始凭证的合法合规性和村民代表审查事项意见整改落实结果,并签署业务处理意见。四是乡镇服务中心审查。经三审后送达到乡镇服务中心的村级财务支出凭证,由服务中心专柜(组)业务人员按照《村级财务委托操作程序》对其合规性进行全面审核,并依据乡镇纪律审核意见进行相关业务处理。通过四审程序,基本保证村级当期支出合规性,既体现纪律监督又保障群众监督。

b、四查保证合法性。根据村多面广的实际,一般情况下,村民人数在1000人以下的当月报账,1000-3000人的一年报6次账,即2个月报一次账。经过四审后的村级财务支出原始凭证,由于财务支出发生与财务处理之间存在较长时差,委托服务中心还必须对其时效性、准确性、合法性进行监督检查,这项工作由委托服务中心进行。一是查取得的原始凭证真伪,凡不是税务部门提供的正式发票,或明令禁止使用的发票,由委托服务中心通知相关村,退回处理,不予核销。二是查原始凭证内容,对不属村级财务核算范围,经核查且内容与村级当期经济活动明显不符,属虚列支出的不予列支。三是查要素是否齐全,发现原始票据要素不齐的退回给村报账员补办。四是抽查核对,指定专人,随机提取票据,与提供票据源进行核对,杜绝和严防假票、鸳鸯票等鱼目混珠、弄假成真。

c、四评确保规范性。一是群众评议,委托业务处理结束后,由服务中心专柜(组)人员,将业务处理流程和结果送达所在村,召集群众代表对账务处理结果进行评议,并在“评议反馈表”上填写评价级次(满意、不满意)。满意即表示通过,不满意,村、乡(镇)纪委、服务中心必须限时进行整改。二是村村互评,以乡镇为单位,定期开展村级财务互评。组织村报账员、邀请群众代表参加“村级财务互评展示”会,由委托服务中心将全乡(镇)各村财务收支凭证及财务处理结果进行公开展示并进行展评,对报送及时、合规性、合法性保障程度高的村给予表彰。三是乡(镇)党委点评,每半年举办一次村级财务点评会,由乡镇党政负责人和乡镇纪委对当期村级财务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和服务中心抽查检查结果进行现场点评,及时总结经验,纠正不良作风和错误作法,限期督办纠错。四是全县展评,由县财政局在全县18个镇(办)随机提取村级账务资料,汇同县纪委、县审计局等进行综合评审,对评审优胜单位进行奖励,同时责令受处罚单位及相关责任人及时整改。

d、四公开保障公开性。一是公开收入,由各乡(镇)村级财务服务中心定时分别对各村各类收入进行公开,保障群众对村级公共收入有充分的知晓权。二是公开财产,在村级财产变动前,及时公开相关信息,保障村民对村级财产变动、处置、增置、转租等质询决策权。三是公开支出,定期举行村民代表大会,将村级财务支出结果向村民及村民代表公示公布,保障群众监督权。四是公开强农惠农政策,村级获得上级财政专项资金、项目资金、村民应享受各项强农惠农资金及时在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进行公示,便于群众及时了解村级经济发展情况和自身利益获得情况。

2、着力推进乡镇村级财务绩效管理,加强监督监管

a、坚持“还政于村”的管理理念。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的主体必须是村“两委”和肩负村级财务监督职责的“村民议事小组”及全体村民,事实上他们才是村级财务的真正主人,“乡镇服务中心”实际上是他们的“账房先生”,是为他们服务的,只有让他们充分发挥好管理职能,管理好、维护好、监管好自身的合法权益,服务工作才能正本清源,才能取得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干部群众才会真正满意。

第5篇:村级财务支出流程范文

一、 做好财政管理工作

(一)、财政一体化建设

1、扩大国库集中支付。一是扩大范围:2016年对镇属各部门的工资及数额较大的项目进入国库集中支付平台,2017年将在2016年国库集中支付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范围,拟对镇内部各部门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对机关外部单位分批纳入支付系统,加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力度,扩大集中支付范围。并对政府基本建设资金全部纳入财政直接支付。二是扩大财政集中支付内容,增加财政直接支付金额,增加预算支出中集中支付的百分比。2017年将进一步增加集中支付的内容,增加财政直接内容,提高财政直接支付金额,增加集中支付占财政全部支出的比例。

2、规范国库集中支付程序。在2016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单位管理。加强纳入集中支付单位的支付管理工作,按市财政局的要求,按规定的支付流程进行管理。

(二) 、部门预决精细化

1、完成2015年度决算及2016年财政及部门总预算工作。

2、拟在今年抽取一至两个财政资金额度较大的已实施完成的项目开展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并上报市财政局。

(三)、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工作

参与镇级、村级等涉及财政资金的招标工作,参与工程开工、过程管理等工作,工程完工后,有重点性的参与重大项目工程验收等工作。建设资金的拨付、支付严格实行审批制度,分别由施工单位填制工程申请支付申请,现场监理人员签字,监理单位盖章,业主现场管理人员审核,财政复核,分管领导签署意见,镇长审批的多级控制、分人分工把关的程序,并严格控制支付比例,预留一定工程质保金。严格按照市政府相关规定,实行工程审价制度,工程完工后不审价的工程余款一律不予支付。工程全面完工验收后,及时编制工程财务竣工决算。

(四)、融资工作

1、解决年度财政运行所需资金4亿元。

2、加强债务风险管理,做好到期债务偿还及贷款资料准备收集工作。

3、与相关银行对接做好棚户区改造20个亿的融资项目工作。

(五) 、资产管理工作

1、通过2016年的清产核资,进一步理顺镇存量资产,继续加强对出租资产的管理,及时处置2016年尚未处理的闲置存量资产。

2、在完成预征土地实地丈量工作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核实工作。

(六)、个体税收社会化管理工作

1、尾欠扫尾工作。2017年春节前完成今年剩余2%的扫尾工作任务。

2、2017年度征收工作。从1月至5月,对所辖范围的街道、路段停开业情况进行巡查、核实,尽可能拓展征收面,并确立2016年度的应征数据。6月份,对所掌握的数据登记建帐、计算每户应税金额,输入电脑,完成纳税通知书发放。7月起征收工作展开,力争9月底完成90%,到11月底全面完成。

3、日常管理工作。2017年全年度经常对各出租户巡查、走访,了解停开业情况,为今后更加公正、公平的征收工作打好扎实的基础。进一步完善、加强家纺城的个人出租房产税的征收管理工作。

(七)、培训及内审工作

1、会计人员会计继续培训工作。完成许村片400名会计人员会计继续培训工作。

2、加强工会财务工作。

3、村级报账人员培训工作。

4、内部审计工作。根据市内部审计及市审计局、农经局有关内部审计内容,2017年将改变以往的村级财务审计模式,实行三年一轮审,一审审三年的模式。明年,我镇将着重以内部审计回头看,对前几年审计中发现的比较特出的问题进行一次回头看,看是否已实施整改,整改措施是否到位,是否真正落实到位。

5、农资综合补贴信息统计,配合市完成对本镇农资综合补贴农户种植面积。

4、做好各项资金监管工作。

二、做好农经工作

(一)、继续加强村级“三资”规范化管理工作

1、加强村级财务规范管理,加强镇对村财务的监督职能。制定有针对性的财务专项整治工作,逐步梳理完善村级财务管理。

2、继续做好村级资产、资源交易的公开、公正、公平,发挥交易平台优势,挖掘村级资产资源潜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3、强化村级“三资”监管系统提升工作。根据市要求,切实开展、落实好“双”、“村级资产专管员”等工作。

(二)、加快完成农村三权改革工作任务和目标

1、集中主要力量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行公示、入户核实、完善合同、换发权证等重要工作环节。

2、完成土地流转任务,摸清各村土地流转情况,出台方案,进一步提升土地流转规范性,种养殖也的导向性,对不符合相关要求和不利于土壤地力保持的流转项目清理整改。

(三)、争取村级扶持项目,加快村级经济发展

1、推进村级经营性物业建设任务进度。统筹安排2017年度扶持村经营性项目申报工作。针对工程推进中问题,积极协调前期手续办理,加快进度,完成上两批次建设任务。

2、加快村级“一事一议”工程项目申报和推进工作。

三、临杭新区财务工作:

(一)、财务工作

1、安置房税务结算工作:对已经具备结算条件的安置房工程土地增值税项目开展清算;

2、土地款结算工作:临杭新区早期已经出让地块的土地款可到国土局进行结算返还。

3、工程财务竣工审计:对已经具备财务竣工决算条件的工程项目会同工程建设部进行财务竣工决算审计工作;

(二)、资金筹措

1、会同相关部门拟订各平台年度资金需求计划,主要包括收入预算、项目投资、还本付息及时间进度。

2、全力保障可结返资金及时到位;

3、确保项目贷款授信5.7亿,力争项目融资授信7.7亿;确保项目贷款到位5.7亿,争取到位7亿;

第6篇:村级财务支出流程范文

第二,一个流程运行。凡村级实现的各项收入、财政部门核拨的转移支付资金,以及上级下拨的各类专项资金,一律缴纳或拨付到农村财务核算中心在信用社开设的专户上,实行专户管理,从根本上解决村级财政资金体外循环、坐收坐支及其它违纪违规问题。对村级正常运行的资金,如村组干部工资发放、订阅报刊等开支,一律通过“一本通”或收款方提供的银行账户直达单位或个人账户;对用于公益性建设或其他项目的必要支出,先由村委会提出用款申请,然后报经财经所审批,通过县国库集中收付局或镇信用社直达收款单位与个人账户,确保专款专用,进而遏制截留挪用、乱支乱补或举债办事的行为发生。

第三,一份预算管全年。为帮助村级组织理好财,用好财,增强财务收支计划与增收节支意识,每年年初,分村编制财务收支计划,计划包括五保供养经费统筹、村组干部工资与干部补助、订阅报刊费用及公益建设开支等。执行计划时,按收入进度拨付,按村级可用财力办理业务,年终进行总决算,实现村村预算平衡目标并保证工资兑现得到保障。

第四,一种信誉理财。镇财经所建立农村财务核算中心之后,仍然坚持村级组织核算主题不变、集体资产所有权不变、村级债权债务清偿权不变的原则,尊重村级组织享有集体资产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决策权,做到代管而不越权,而不包揽,处理好与村级组织委托和的业务关系,保障村级资金能够随时缴进来与拨付出去,以诚信赢得基层干群的支持与信任。

第五,一副监管重担系在肩。财政干部在行使记账的同时,积极履行财政监督与财务审计职责,确保村级财政资金在保证五保供养、村组干部工资发放、正常办公支出与应急支出、公益事业发展的前提下运行,为防止村级组织出现新增债务、招待费开支、截留挪用及不合理开支。财政干部在履行财政监管职责的同时,积极配合上级纪检、监察及检查机关查处村组干部违反财经纪律案件,将财政监督与财务审计融于服务之中,促使村级组织依法理财,节约财力,提高效益。

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维护和农村社会的稳定。2005年1月1日起,新《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已在全国范围内施行。新《制度》针对目前村级财务混乱的现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和规定,对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工作,推进村集体财务管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许多财务人员在理解收入和支出的核算原则上采用权责发生制时存在误区。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对权责发生制在现实中的应用进行思考。

一、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在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中,经济业务的发生和货币的收支是不完全一致的,即存在着现金流动与经济活动的分离,由此而产生两个确定和记录会计要素的标准,一个标准是权责发生制;另一个标准则是收付实现制。因此,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互关联。

(一)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亦称应计基础,是指以实质取得收到现金的权利或支付现金的权责的发生为标志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及债权和债务。凡本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都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因此,权责发生制属于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的要求,解决收入和费用何时予以确认及确认多少的问题。在权责发生制下,应归属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不仅包括本期实际收到的收入和实际支出的费用,也包括下期收到的收入和支付的费用,或包括在上期已经取得的收入和付出的费用。所以,在会计期末要确定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必须根据账簿记录按照归属原则进行调整。

(二)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确认基础。收付实现制又称现金制或实收实付制,是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在现金收付基础上,凡在本期实际以现款付出的费用,不论其应否在本期收入中获得补偿均应作为本期费用处理;凡在本期实际收到的现款收入,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均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反之,凡本期还没有以现款收到的收入和没有以现款支付的费用,即使它归属于本期,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因此,在处理经济业务时不考虑预收收人、预付费用、以及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的问题,会计期末也不需要进行账项调整。

(三)两种核算基础的评价及应用范围一是权责发生制的评价及应用范围。该方法认为,只要交易发生即使没有收到款也可确认为收入;凡当期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付或开票,都视为当期费用,任何预期费用包括各种税收都确认为当期费用。所以,它是从本质上对收入或费用加以确定,具有真正的经济含义。其优点在于:收入和费用在同一时期是匹配的,很容易做出准确的损益表,能更加真实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同时,权责发生制使管理层了解所有的财务变化,并在需要的时候进行更正。权责发生制在反映其财务状况时也存在其局限性:在损益表上看来经营很好、效率很高的村集体,在资产负债表上却可能没有相应的变现资金而陷入财务困境。一般情况下,只有经营性收支业务的核算才采用权责发生制。二是收付实现制的评价及应用范围。该方法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处理经济业务,即现金收支行为在其发生的期间全部记作收入和费用,而不考虑与现金收支行为相连的经济业务实质上是否发生。该核算方法比较简单,收付实现制提供的信息有其优越性:用收付实现制确定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入、费用及利润具有客观性和可比性;收付实现制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实际拥有的现金,而村集体能否按期偿还债务、支付利息、年终分红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村集体所实际拥有的现金。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量是长期投资的决策目标。投资者注重现金的实际流入或流出,只有投资期限内现金总流入量超过现金流出量,投资方案才是能够被接受的。其局限性在于:收付实现制所描述的只是收入的收取行为或费用的支出行为已发生,它只是表面形式上的确认,并没有收入或费用的真正经济含义,难以全面反映单位的资产负债状况,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按照这种方法计算的盈亏不准确,对各 期收益和费用水平的反映不合理。因此,收付实现制不适合核算经营性收支业务,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收支业务的核算则可采用收付实现制。

村集体经济组织除了是一个经济实体,具有经营性功能外,还具有行政、事业的职能,这一特点使得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在农村会计核算中共同存在、相互补充。财务人员在根据具体的会计事项和特定的环境、条件选择较为合理的核算基础时,需要把握的一个原则是:对村集体经济组织各种收入和支出的核算,经营性收支业务的核算遵循权责发生制,其他收支业务的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

二、权责发生制的实际应用

(一)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核算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入是属于可以抵偿当年支出,纳入当年收益分配的收入,包括经营收入、发包与上交收入、农业税附加返还收入、补助收入及其他收入。一般情况下,经营性收入包括: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等,以及部分其他收入(如利息收入)应当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其他收入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但更多的情况是,由于种种原因(如承包人无故拖欠或破产或其他原因)导致村集体无法按期收到款,许多村财务人员在这种情况下不挂账。这样不仅违背了权责发生制,还可能使村集体蒙受损失。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本期已经实现的收入,不论其款项是否已经收到,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处理。在确认收入的同时,按债务人(即欠款人)设明细在“应收款”账户中反映。这样做既合理确认了收入,又可提醒村集体尚有钱未收回,促使村集体积极追款,避免受损,确实收不回来,再按要求转作坏账。因此,对于村集体经济组织应收而未收的各种经营性往来款项应遵循权责发生制来核算。

第7篇:村级财务支出流程范文

第二,一个流程运行。凡村级实现的各项收入、财政部门核拨的转移支付资金,以及上级下拨的各类专项资金,一律缴纳或拨付到农村财务核算中心在信用社开设的专户上,实行专户管理,从根本上解决村级财政资金体外循环、坐收坐支及其它违纪违规问题。对村级正常运行的资金,如村组干部工资发放、订阅报刊等开支,一律通过“一本通”或收款方提供的银行账户直达单位或个人账户;对用于公益性建设或其他项目的必要支出,先由村委会提出用款申请,然后报经财经所审批,通过县国库集中收付局或镇信用社直达收款单位与个人账户,确保专款专用,进而遏制截留挪用、乱支乱补或举债办事的行为发生。

第三,一份预算管全年。为帮助村级组织理好财,用好财,增强财务收支计划与增收节支意识,每年年初,分村编制财务收支计划,计划包括五保供养经费统筹、村组干部工资与干部补助、订阅报刊费用及公益建设开支等。执行计划时,按收入进度拨付,按村级可用财力办理业务,年终进行总决算,实现村村预算平衡目标并保证工资兑现得到保障。

第四,一种信誉理财。镇财经所建立农村财务核算中心之后,仍然坚持村级组织核算主题不变、集体资产所有权不变、村级债权债务清偿权不变的原则,尊重村级组织享有集体资产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决策权,做到代管而不越权,而不包揽,处理好与村级组织委托和的业务关系,保障村级资金能够随时缴进来与拨付出去,以诚信赢得基层干群的支持与信任。

第五,一副监管重担系在肩。财政干部在行使记账的同时,积极履行财政监督与财务审计职责,确保村级财政资金在保证五保供养、村组干部工资发放、正常办公支出与应急支出、公益事业发展的前提下运行,为防止村级组织出现新增债务、招待费开支、截留挪用及不合理开支。财政干部在履行财政监管职责的同时,积极配合上级纪检、监察及检查机关查处村组干部违反财经纪律案件,将财政监督与财务审计融于服务之中,促使村级组织依法理财,节约财力,提高效益。

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维护和农村社会的稳定。2005年1月1日起,新《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已在全国范围内施行。新《制度》针对目前村级财务混乱的现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和规定,对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工作,推进村集体财务管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许多财务人员在理解收入和支出的核算原则上采用权责发生制时存在误区。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对权责发生制在现实中的应用进行思考。

一、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在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中,经济业务的发生和货币的收支是不完全一致的,即存在着现金流动与经济活动的分离,由此而产生两个确定和记录会计要素的标准,一个标准是权责发生制;另一个标准则是收付实现制。因此,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互关联。

(一)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亦称应计基础,是指以实质取得收到现金的权利或支付现金的权责的发生为标志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及债权和债务。凡本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都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因此,权责发生制属于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的要求,解决收入和费用何时予以确认及确认多少的问题。在权责发生制下,应归属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不仅包括本期实际收到的收入和实际支出的费用,也包括下期收到的收入和支付的费用,或包括在上期已经取得的收入和付出的费用。所以,在会计期末要确定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必须根据账簿记录按照归属原则进行调整。

(二)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确认基础。收付实现制又称现金制或实收实付制,是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在现金收付基础上,凡在本期实际以现款付出的费用,不论其应否在本期收入中获得补偿均应作为本期费用处理;凡在本期实际收到的现款收入,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均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反之,凡本期还没有以现款收到的收入和没有以现款支付的费用,即使它归属于本期,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因此,在处理经济业务时不考虑预收收人、预付费用、以及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的问题,会计期末也不需要进行账项调整。

(三)两种核算基础的评价及应用范围一是权责发生制的评价及应用范围。该方法认为,只要交易发生即使没有收到款也可确认为收入;凡当期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付或开票,都视为当期费用,任何预期费用包括各种税收都确认为当期费用。所以,它是从本质上对收入或费用加以确定,具有真正的经济含义。其优点在于:收入和费用在同一时期是匹配的,很容易做出准确的损益表,能更加真实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同时,权责发生制使管理层了解所有的财务变化,并在需要的时候进行更正。权责发生制在反映其财务状况时也存在其局限性:在损益表上看来经营很好、效率很高的村集体,在资产负债表上却可能没有相应的变现资金而陷入财务困境。一般情况下,只有经营性收支业务的核算才采用权责发生制。二是收付实现制的评价及应用范围。该方法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处理经济业务,即现金收支行为在其发生的期间全部记作收入和费用,而不考虑与现金收支行为相连的经济业务实质上是否发生。该核算方法比较简单,收付实现制提供的信息有其优越性:用收付实现制确定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入、费用及利润具有客观性和可比性;收付实现制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实际拥有的现金,而村集体能否按期偿还债务、支付利息、年终分红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村集体所实际拥有的现金。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量是长期投资的决策目标。投资者注重现金的实际流入或流出,只有投资期限内现金总流入量超过现金流出量,投资方案才是能够被接受的。其局限性在于:收付实现制所描述的只是收入的收取行为或费用的支出行为已发生,它只是表面形式上的确认,并没有收入或费用的真正经济含义,难以全面反映单位的资产负债状况,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按照这种方法计算的盈亏不准确,对各期收益和费用水平的反映不合理。因此,收付实现制不适合核算经营性收支业务,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收支业务的核算则可采用收付实现制。

村集体经济组织除了是一个经济实体,具有经营外,还具有行政、事业的职能,这一特点使得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在农村会计核算中共同存在、相互补充。财务人员在根据具体的会计事项和特定的环境、条件选择较为合理的核算基础时,需要把握的一个原则是:对村集体经济组织各种收入和支出的核算,经营性收支业务的核算遵循权责发生制,其他收支业务的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

二、权责发生制的实际应用

(一)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核算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入是属于可以抵偿当年支出,纳入当年收益分配的收入,包括经营收入、发包与上交收入、农业税附加返还收入、补助收入及其他收入。一般情况下,经营性收入包括: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等,以及部分其他收入(如利息收入)应当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其他收入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但更多的情况是,由于种种原因(如承包人无故拖欠或破产或其他原因)导致村集体无法按期收到款,许多村财务人员在这种情况下不挂账。这样不仅违背了权责发生制,还可能使村集体蒙受损失。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本期已经实现的收入,不论其款项是否已经收到,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处理。在确认收入的同时,按债务人(即欠款人)设明细在“应收款”账户中反映。这样做既合理确认了收入,又可提醒村集体尚有钱未收回,促使村集体积极追款,避免受损,确实收不回来,再按要求转作坏账。因此,对于村集体经济组织应收而未收的各种经营性往来款项应遵循权责发生制来核算。

第8篇:村级财务支出流程范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促进村级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坚持村级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不变,确保村委会对集体资产的支配权。

二、目标任务

改革村级财务管理体制,着力解决农村财务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增强村级财务管理的透明度,维护农村稳定。主要任务是建立新的农村财务管理体制,使村级财务管理走向规范化、公开化、制度化的轨道。

三、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年7月27--30日)

召开党政班子会和乡村干部会议进行宣传发动,成立磨溪乡“村财乡”领导小组和磨溪乡村级财务核算中心。

(二)清理核算阶段(8月1日--5日)

由副组长乡纪委书记李汉友同志带队对各村财务进行清理,登好《村财乡财务清理情况银行账户情况表》、《单位资产情况表》、《财务清理情况登记表》,签好《会计核算委托书》。

(三)财务移交阶段(年8月5日--10日)

各村的财务移交“乡村级财务核算中心”。

(四)全面实施报账阶段

年8月10日起,村财务核算中心全面实施对各村的支出的报账制。

四、机构设置和相关职能

磨溪乡“村级财务核算中心”对全乡各村的所有的资金实行集中管理、分户核算,具体办理村级财务核算管理业务。财务核算中心在磨溪乡信用社开设“村级财务”银行专户,用于办理村级财务工作。核算中心主任但兼稽查工作,副主任同志兼会计工作,财政干部同志担任出纳工作。

(一)村级设立报账员和备用金

村级取得的所有资金存入核算中心账户,统一进行分户核算。在村级设立报账员。财务核算中心给每个村3000元的备用金,备用金用完后,报账员到财务核算中心报账,补充备用金。

五、村级财务核算的操做流程

(一)资金流入。财务核算中心在银行统一设立结算专户,各村的所有收入,包括上级拨入款,专项收入,经营收入及其他收入都缴纳统一账户,由财务核算中心村级进行统一分户核算。

(二)资金流出。各村支出按规定的审批权限审批后,由报账员持票到核算中心办理报账和资金拨付,零星开支实行报账或“备用金”方式管理。

(三)财产物资管理。各村委会购置的财产物资,财务核算中心根据有关凭证记账,登记数量和金额。各村委会建立财产物资保管备查簿,并定期与财务核算中心核对,保证帐证相符,确保集体财产的安全和完整。

六、有关要求

(一)村级财务核算中心必须与各村委会签订村级财务协议:会计核算使用统一的会计科目,按统一核算方法登记账簿,制定统一的会计报表。

(二)各村委会的报账员要根据统一制定的村级开支标准和范围,定期到财务核算中心办理报账业务,村级财务支出建立一支笔审批制度,由主任审批,同时村民理财小组签字,再报乡财务核算中心审核。重大支出必须召开村委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并张榜公布。

(三)财务核算中心每个月向村委会提供村级财务收支报表,各村委会根据财务报表定期公开村级财务收支情况,接受群众监督,提高村级财务的透明度。

七、组织领导

第9篇:村级财务支出流程范文

1.集体经济的含义

集体经济,即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是指由部分劳动群体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它是劳动群众根据自愿互利原则组织起来的,实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合作经济组织。

2.时期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制度

化时期,在自然乡村的范围内,由农户自愿联合,将其所有的生产资料(土地、较大型农具、耕畜等)投入集体所有。集体利用整合的资源优势进行统一组织农业生产经营。农民进行集体劳动。化时期,实行政社合一,强调一大二公,搞一平二调。这种生产经营模式虽然强化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行政化管理,但却脱离了当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的性质和规律,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我国农村财务管理体制存在的基础是的一大二公体制。该体制下土地等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农产品和各种经营收入由生产队统一支配,农民个人和农户没有生产和经营自,对农产品没有支配权。生产队每年上交给大队一定数额的公积金和公益金。与之相适应,公社、大队、小队逐级设立了附属于行政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也应运而生。农村的财务管理体制是农村社会制度高度集体化、公有化的象征,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农村政策体系中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

3.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村集体经济及其财务管理模式

1978年12月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种全会提出了“必须在经济上充分关心农民的物质利益,必须在政治上切实保障农民的民利”。1984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广大农村普遍展开。其实质是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转变到市场经济体制上来,并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农村经济体制与基层的管理体制。这种经营体制的重要特征就是土地归集体所有的性质不变,把经营权即耕种权承包给农民家庭。其所得产品在交纳国家税收和集体提留之后的剩余归自己支配。这一改革从根本上废除了一大二公的制度,抛弃了大锅饭,平均主义体制。把集体所有的土地这一基本的生产资料交给了农民去管理和经营。这一政策的出台使广大农民得到了自主、自由和实惠,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充分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仍然是集体经济中的一部分,并非分田单干和私有化。与时期的不同之处在于,已经由过去的那种集中经营变化为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组成的两个经营层次。家庭经营在集体经营双层经营中属于分散经营层次。但仍属于集体经济的范畴。与此同时,农村的财务管理体制和运作的社会基础发生根本的变化。该体系所服务的对象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原来为人民公设体制下的集体经济服务开始转向服务于以农户为基础的农村经济组织。

二、双层经营体制下的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也由此而产生,其本身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村财务制度执行不严,集体资金管理类混乱、物资管理手续不全,财务帐目混乱,财务信息披露不准确及时,以及集体资产流失严重等。

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之下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以自主经营取得收益来维持基层政权稳定,履行农村社会管理和经济经营管与理的双层职能。从而也说明了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同时上述特点也反映出我国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及其制度与执行层面的复杂性。

1.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特征

1.1村级财务管理设置特点,改革开放前,由于集体经济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与之相对应的农村集体经济财务设置相对比较简单。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推行,农村集体经济整体实力大大增强,但农村财务管理的制度设置并没有实现较大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会计科目设置不健全、不规范。总账与明细帐,总账与日记账不分。甚至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村集体连正式的账簿都没有,随意用一个个本本充当账簿。由于会计科目与账簿设置上出现诸多漏洞,致使一些集体经济业务无法反映和控制以及集体资产流失。尤其是一些涉及到修路、移民以及占用耕地而补偿的款项因为没有与之相对应的会计账务处理程序而无法清晰地反映。

1.2财会人员设置特征。随着集体经济的逐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在每一村级经济组织中设置会计与出纳人员。村级会计等财务人员负有对本村一切经济经营活动和所有的收支业务进行真实、全面系统、连续地反映与核算职能,并对本村的经济经营活动拥有一定程度的监督权。换句话说,会计等财务管理人员在村级这一特殊的管理体制中具有相当重要作用和意义。但是就目前总体状况来看,农村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甚至在一些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村财务人员对现行的会计制度和财务处理程序不了解,在做账方式上长期采用单式记账法,只简单地记录现金收支业务,而对其他会计核算内容不记录,从而不能全面反映和监督集体资产的全貌,有的甚至继续沿用传统的单式记账法和收付实现制的做账法进行账务处理。在调查中竟然发现个别村不记账形成包包账和空账等。

1.3货币资金管理制度特征。货币资金管理是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的核心和重点。货币资金主要指农村集体经济在日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一货币形态存在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形式的货币资金。由于农村集体经济业务量少,业务范围相对狭窄,故主要以现金、银行存款的形式而存在。因为货币资金流动性很强,因此。每一个村组织包括村民小组都设有会计人员负责管理具体的账务,出纳人员负责货币资金的收支及其日记账业务。但由于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实施缺乏力度,以及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在一些村集体经济组织离出现了职责不分,收支不分,会计出纳人员于一身等现象。由于财务人员本身素质相对不高以及个人反映与监督作用发挥不利,致使农村货币资金管理方面漏洞百出,不规范运作方面经常发生,如多头开户,多人插手管账,村干部随意坐支,钱账不分,出纳人员常年无掌控现金。而一些村书记、主任甚至是一些村民小组长随意操纵现金收支。长期存在多人收钱、多人管钱、多人用钱,长期不到账、不记账、不对账和不结账现象。

2.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制度

2.1村级财务收支预算制度,财务收支预算制度是一个组织进行财务管理与核算的重要制度和原则。农村集体经济财务支出应做到量入为出。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一个集基层行政与经济管理于一身的特殊的双层职能的组织,因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必须建立收支预决算制度,以做到收入有源、支出有度,坚持量入为出。村级财务预算收入一般包括:集体资源包租收入、财政转移支付收入、集体资产投资、变现收入等等。而预算支出一般包括:村干部的薪金报酬、五保户特殊困难户的供养和扶助。村级行政费用以及村级债务等。根据农村村务公开制度及原则要求,村级财务应于年度结束时及时公布村级财务收支预算和决算情况,接受群众的监督和审查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审计监督等等。但是村级两委一些主要干部特别是村主任或村支书责任心不强,对各种支出审批不严,而民主理财、收支预决算制度以及民主议事制度形同虚设。预算决算具体实施时寅吃卯粮现象是时有发生。村级财产不仅无法实现基本的保值增值,反而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资产流失现象。甚至有些村干部在其位不谋其职,而是想方设法,贪污、挪用集体资金、挥霍公款等。非生产性开支过大,经常导致村级财政入不敷出等。

2.2村级财务信息披露制度。信息公开是现代经济运行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层面。而信息不对称也往往增加了经济运行的成本。作为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财务会计信息,是否存在与之相对应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集体经济的发展,更为严重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建设。作为对农村集体经济及财政资金运行始末进行反映的信息披露,必须做到及时、有效。而且必须坚持内容的真实性,即有用性、相关性、可靠性及中立性。但是就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运行机制而言,财务信息披露是一种非商品化信息,而且披露过程需要成本,也增加了村级组织披露的惰性。更为严重的是一些村级财务运作机制与管理缺乏透明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级财务信息披露的积极性。虽然有些地区响应国家所提出的村务公开等,但大部分往往流于形式,如公开力度不够,内容不具体,比较空洞,避实就虚。对一些重大项目及核心内容往往避而不谈,大谈空、大、虚的东西。而且相当部分的村公开披露一次应付一下就不再见下文信息公开栏就冷淡下来。在调查中一些村竟然连着十几年没有公开过村级财务信息。

2.3干部与会计人员离任审计制度;相关职能人员离任审计制度是对相应职能人员在职期间的管理与经营的结果进行盘点,以做到账实相符,并且无违规操作等事项。因此该制度不仅是对上届人员的离职监督,也是上下交接并对下届进行明晰监督的需要。由于在传统的农村财务管理体制下,收支监督不透明,收支管理不到位、不规范,出现了相当数量的村干部自行进行税费征收、自行开支、直接坐支等现象。更甚者一些村干部直接取代了会计和出纳的职能包办代管,挥霍公款现象较为严重,公款私存,挪用现金现象时有发生。一些村干部长期借用集体货币资金不还,实际占有集体财产不返还等。对于农村会计人员,目前大部分村的财会人员实际上是由村干部指定和任免,任免原则是根据亲疏远近。这些在一定程度违背了财务管理规范中的回避制度。每逢村两委换届,会计出纳也随之走马换将,造成村级财务工作专业性和连续性差,导致断头帐和节节账。一旦审计就会暴露出一些人营私舞弊的行为。所以经常换人而相关人不愿交账现象。另外,一些新任领导不愿接受前任出现的累累债务而不愿接账,而是另立会计出纳另做新账。节节账就随之产生。而目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干部、财务离任审计制度并没有产生,即使有些村实施了财务公开,包括新老交替的盘账现象,但大都流于形式,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作用。

2.4集体财产物资管理与价值评估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村集体财产的价值管理体系也在发生着变化,但农村集体财产特别是各种实物物资的管理和技术评估方式并没有改进,导致我国集体财产价值出现虚增和缩水现象,从而导致集体资产流失,侵占集体利益现象市场有之。如以集体所有或支配的土地、树木。果木,工厂。矿山等资源的价值确认数十年不加调整,这种做法也不完全符合历史成本计价原则,特别是一些资产价值已经变动很大,但对外进行发包,租赁时仍然按照原有价值评估体系下的价格出租,承包,尤其是一些村干部借此损公肥私,侵害集体利益,一些村承包出去多年的土地承包收入收不上来,所欠多年债务不予偿还,严重影响了集体经济的正常发展和运行。

三、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1.体制过渡期间的原因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行。我国农村农业经营体制实现了逐步向市场经济运行体制过渡。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体制存在和运作的社会基础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且该体系所服务队的对象也发了一系列变化,但是财务管理体制的并没有实现同步的的过度,改革和变化。于是体制所能提供的服务的质量与需求的标准发生了严重的脱节。从而出现了一系列体制所不能弥补的空缺与漏洞,给一些法不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

2.农村社会生产力与政治文化水平相对落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与广大农户经济都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农村物质生产力水平也明显提高。但与城市这种高效集中的管理经营模式相比,农村分散性的社会运作模式总体上仍是低效的。具体表现在工业经济的的总体生产效率仍远远低于城市经济。农村政治民主、文明与文化的普及与发展程度仍然与我国的发展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具体到财务管理模块,广大农村没有系统化和标准化的财务管理制度;广大农村干部和财会人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最终致使农村财务管理漏洞百出,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热情不高。

3.农村财务管理监督和审计渠道不畅

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相对于城市经济而言是一种资源分散型经济,而且农村财务管理规模相对较小和隐蔽,因此一些乡镇以及村级组织对财务管理问题不加以高度重视。加之农户个体以分散经营为主,集体资产产权主体和受益主体不明确。使得农户集体观念、民主管理观念淡薄。民主管理与监督和审计往往流于形式。因此群众监督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加之审计环节无力实施,故农村财务的监督和审计形同虚设。

四、对策与建议

针对我国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出现的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我们映积极及时地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从而规避和防止上述问题及新问题的出现和发生。从而使制度、运行监督等方面趋于完善。

1.完善农村经济会计的反映与控制制度,尤其是对会计科目与账簿的设置必须个呢倨农村经济模式和发展的需要。做到科目健全,设置规范,总账与日记账、明细账根据具体经济业务的需要加以设置和记账等。做到不记错账,不漏记和做到账实、账证与账帐相符。财务信息内容做到内容真实、数字正确、条理清晰等。

2.建立财务人员互派和上级总体控制与监督制度

建立和健全会计反映与监督、核算与控制制度的同时,必须配备良好的财务人员核算制度。虽然村级集体经济日常业务量不是频繁发生,有其在新税制下,村级财务管理的的内容趋于简单化。但是由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兼经济正直双重管理,而且是一种拥有微观层面的直接管理的基层式管理,故如果完全取消村级财务即财务管理退出村级组织,在一定意义上违背了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之一即会计主体的要求。既然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兼具 企与事业单位双重特点,如果撤出村级财务,就无法对村级经济业务行为进行具体的、及时地反映和核算。那么失去了一个直接密切相对应的财务管理与控制制度,村级财务管理体统是否会出现紊乱现象呢?结果可想而知。建立双层财务人员核算监督和控制制度更符合我国农村既分又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特点。具体做法在分的层面改变本村人担任本村会计,尤其是直接由村两委任命的会计人员产生制度而是采用互派制。由比较大的村民小组在镇级政府统一筹划和管理下实行财务人员互派制度,互派的财务人员必须经镇乡政府统一组织考核并对合格人员进行互派与轮派制度。在统的层面,由乡镇组织一批专业素质高,业务时间能力强而且熟悉村级集体经济运行与业务管理的财务人员。一方面对个村集体经济财务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审查与监督,另一方面,定期对各互派财务人员进行能够轮训等业务内容的培训,以适应新农村新形势尤其农村改革的需要。

3.加强货币资金管理与稽核

货币资金是村级集体经济中很重要的一笔资产,主要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等。是村两委的日常管理活动以及村级集体活动所需经费的必要来源。因为货币资金流动性很强,被称为速冻资产,故最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侵占、挪用与贪污。故村级货币资金必须加强管理,做到严格职责分工明确,钱账分开,管钱的不能管账,管账的不能管钱。鉴于村级货币收支环节随意性较大,出现的一些村级干部以收代支,所收公款私带私存现象,必须做到收支分开,将货币资金尤其是现金支出业务与收入业务分开处理。建立稽核制度,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稽核及时发现和纠正货币资金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4.建立村级财务预算和决算制度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像纯粹的企业一样,不是一个单纯的经营与营利性单位。但他却是一个兼基层(村级)行政与经济管理双重管理的组织。因此,收入源的相对匮乏而支出面的宽大使得大部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出现了入不敷出的局面。由此可知,村级财务建立预算和决算制度的重要性,每年年初,开村民大会,充分发扬民主。并兼顾各方利益基础上,坚持量入为出,留有余地的原则,编制财务预算方案。收支预算编制应做到呵护财经法律法规的规定的基础上,内容要做到详实、可靠、实用等。而且预算方案必须经全体村民表决通过,在实施的过程中西部严格按照预算方案执行。有需要重大调整项目,必须经村民大会表决通过,年终应根据本年实际收支情况编制决算方案并公布于众,接受群众审查监督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审计和监查。

参考文献:

[1]郑文凯.新编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教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11.

[2]曾培清.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操作指南[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3]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管理问题[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

[4]曹明贵,盛正国等.新农村的制度建设[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8.

[5]陈吉元等.21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4.

[6]贺雪峰.乡村研究的国情意识[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9.

[7]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生,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2005-2006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4.

[8]周志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农业发展道路[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

[9]张根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M].广东:海天出版社,2004.

[10]董忠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纲[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