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村级财务审计常见的问题精选(九篇)

2024-03-10 10:1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村级财务审计常见的问题范文

一、审计前业务培训不足

当前,村级财务审计业务按照资产总额的一定比例收取费用,中介机构为争取业务,往往在报价时给予较大的折扣。考虑到成本效益因素,在外勤人员安排时会减少注册会计师的数量,审计前也较少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1994年起,通过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成为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前提,考试范围在全国考试委员会的《考试大纲》中确定,而《考试大纲》中未包括《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相关的内容。参与村级财务审计的中介机构固然拥有一批执业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但长期执行企业年报审计、资本验证等传统业务,对《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并不熟悉,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环境也不尽了解。实际开展审计工作时,中介机构派出的注册会计师较少,绝大多数审计工作由助理人员完成。由于部分助理可能为非财务专业人员,甚至为应届毕业生或实习生,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财务核算等更不了解,审计前未进行必要的培训,在外勤时难以有效的发现问题,不能保证审计质量。

二、参审人员审计目标不明确

中介机构长期执行企业年报审计,习惯于以对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发表意见作为审计目标,项目负责人按照年报审计的要求实施计划审计工作及风险评估,在村集体经济组织各项制度不尽规范、会计资料不尽完整的情况下,个别项目的认定显得风险偏大;按照资产总额、收支总额的一定比例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缺乏指导性。项目组成员更愿意在制度缺陷、制度执行方面揭示问题,而不是将重点放在在报表数据认定方面。审计目标不明确可能导致项目组成员提交的审计底稿和证据仅按照年报审计程序设计,无法为专项审计中问题的描述和审计建议提供详实的资料。

三、审计程序停留于经济业务表面,未深入追查

当前,村级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方面并不完善,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税收法律法规很容易发现一些浅显的问题。如果仅以此来衡量经济业务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则难以揭示深层次的问题。一笔大额的现金支付,可能被解释为支付对象为个人,而被认为是正常事项,实质上却为个人挂靠资质承包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建设项目,在建设项目管理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并且财务部门未能进行有效的监督。从实际情况看,业务素质不高和外勤时间不足是审计不深入的直接原因。

四、审计发现的问题使用价值不高

由于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较为偏远,在收费不高的前提下,为节约费用支出,中介机构会采取送审的办法,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将财务资料送到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并未实地观察、盘存,审计工作限于账簿、凭证、合同等纸质资料层面,审计程序难以到位。在此情况下,审计发现的问题往往限于会计科目使用错误、折旧计提不准确、收支跨期入账、原始凭证不规范等浅显的事项。即使进行现场审计,在时间预算较少的情况下,这种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五、沟通欠缺

与年报审计相比,专项审计更注重审计发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审计报告对问题的描述将作为被审计单位整改的依据,形成审计结论前需要就审计发现的问题与被审计单位的当事人进行沟通,一般应采取审计事项签证单等书面方式,经被审计单位当事人和负责人确认后作为审计证据。目前,中介机构在审计结果沟通方面明显不到位,如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中反映的多项问题与事实不一致、因未取得完整的审计资料而将正常的事项作为问题反映等。待进一步补充审计程序后,征求意见稿中反映的问题已所剩无几。

六、审计报告格式化,难以达到预定的审计目的

中介机构偏好于出具格式化的审计报告,内容与企业年报审计报告基本相同,审计结论注重于对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发表意见,显然与财务管理及收支专项审计目标不一致,也缺乏使用价值。村级财务审计问题,已经逐步成为村民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维护村级稳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针对中介机构参与村级财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1、规范审计招标工作,确保中介机构提供合格的审计服务。首先,审计收费报价的高低并非选取中介机构的首要标准,低报价往往意味着较低的服务质量;其次,要求中介机构标书中拟参与项目的注册会计师不得更换,或限定更换人数,避免中介机构以助理人员代替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最后,要在招标资料中明确必须进行现场审计以及审计外勤时间。

2、协作执行审计的中介机构进行计划审计工作,合理、周密的安排审计外勤。审计委托方应就审计目标、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状况、资产分布情况、收支情况等内容与中介机构进行充分的交流,并就审计重点、审计程序达成共识,初步确定审计外勤时间、资产盘点时间、债权债务函证方式、沟通方式、审计报告出具日期等,也便于中介机构做出合理的审计分组和人员协调、时间安排。为保证审计质量,还可要求中介机构必须接触村民代表大会记录、村民主理财小组会议记录以及上级部门的文件、制度等资料。

第2篇:村级财务审计常见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村级财务审计;集体经济;财务管理

[DOI]10.13939/ki.zgsc.2017.08.236

1村级财务审计存在的突出问题

1.1审计执行主体比较复杂

审计主体是构成审计行为的重要因素。我们都知道国家审计的主体是国家审计机关和专职审计人员;民间审计的主体是民间审计组织及其专职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主体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专职内部审计人员。

通过对当前村级财务审计的调查情况来看对村级财务进行审计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不仅有政府部门还有社会审计机构。村级财务审计主体复杂化趋势必然会造成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的缺失,容易造成多个部门相互推诿责任、相互扯皮的情况发生。

1.2审计目标不够明确

对于独立审计来说,审计的目标就是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村级财务审计的目标是村级财务审计所期望达到的境界,它体现了村级财务审计的基本职能。只有明确了审计目标才能决定审计范围,从而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

然而,由于村级财务审计的特殊性,加上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发展还比较落后,这使得村级财务审计相比三大审计来说还是很滞后的,不仅缺乏法律、制度的保障,而且由于性质特殊,在具体目标的界定上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就是审计目标不够明确。

1.3审计范围内容比较模糊

审计目标的不明确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审计范围的不清晰。村级财务审计工作就是要对村一级的财务进行审计。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企业法人具有本质上的区别,其财务状况要比企业复杂得多。许多村办有村级企业,这些村级企业以农业(包含林、牧、副、渔)为主,同时还有其他产业存在,部分村还有工业、商业、服务业、施工建筑业等。这些行业都有自己的财务成果和经济利益关系,进行独立核算。

村级财务核算层次多,业务范围涉及面广泛的特点使得村级财务审计在明确审计范围时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哪些应该纳入到村级财务审计的范围之内,哪些不适合纳入到审计范围之内,这些都需要一个明确的界定。

1.4审计授权(委托)关系不够明晰

委托关系的不明晰是当前一些村在进行村级财务审计时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独立审计、国家审计、内部审计都有明确的审计委托人及被审计单位。而村级财务审计的委托人,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做法。大部分地区对村集体经济进行审计的机构都属于政府部门,这些审计机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国家审计机构派出对村级财务进行审计,其委托人就成了政府部门,但是村级财务审计具有特殊性,它并不属于国家审计的范畴,这种委托关系使得农村财务审计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

另外,一些有条件的村由村委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村级财务进行审计,本来社会审计独立性比较强,但是由于委托人是村委会其独立性也大打折扣。这种委托关系的错位使得最有发言权的农民群众无法真正了解村务状况,其积极性也受到了挫伤。

2村级财务审计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

2.1审计缺乏制度化保障

制度化、规范化问题是当前影响村级财务审计工作力度和质量的主要问题。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混乱,会计资料不全,会计信息失真,审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等问题,没有审计制度和规范或不严格按照审计制度和规范来审计,可能会影响干群关系,甚至严重阻碍新农村的发展。

2.2审计缺乏法律依据

审计制度的建立和审计业务的开展必须要有法可依,而法律法规的层次直接决定了审计的权威性及审计所发挥的作用大小。但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村级财务审计法律,《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可根据工作需要,在县(市)以下设立派出机构,而农业部出台的《农村合作经济内部审计暂行规定》规定“全国农村合作经济审计工作的指导机构,是农业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这容易导致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审计机关争权、多头监管的问题。

2.3审计性质模糊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主体是农村集体经济行政管理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设置的审计机构,它与审计对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存在任何隶属或利害关系,并且不属于国家审计、内部审计或者社会审计的范畴,甚至有人将它列为第四种审计。农村集体经济农村审计性质模糊的问题使其处在非常尴尬的境地。

2.4审计独立性差

有些地区乡镇经管站既负责乡村集体经济的管理工作和财务会计的指导工作,又履行着审计的监督职责,这显然违背了审计的独立性原则,因此其得出的审计结论也可能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

2.5审计方法和手段落后

村级财务审计不同于其他审计,它对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采取什么样的计方法和手段将会影响着审计的质量及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由于我国的村级财务审计还处于初级阶段,加上受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的限制,审计多局限于传统审计方法,像统计抽样、内控制度测试和风险评估、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等方法几乎无法使用。在我国村级财务审计实务中究竟该怎么运用先进审计方法,还需不断实践和摸索。

3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村级财务审计

3.1加强村级财务审计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中央已经把构建和谐社会摆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新农村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版块,是一项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而当前财务管理混乱问题引起的党群、干群矛盾已经严重阻碍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因此,要解决当前农村的矛盾和问题,就必须加强村级财务审计。

3.2加强村级财务审计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经济利益的分配上,农村与城市还是存在区别的。某些时候是以剥夺农民的利益来支撑城市的快速发展。加强村级财务审计可以有效地规范农村分配关系,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地发展,是促进农村经济腾飞、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3.3加强村级财务审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保障

农民是“三农”的主体,也是“三农”建设的关键。新农村的建设要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让农民得到切实的好处,各项支农资金正常运作需要什么来保证?很显然只有通过构造合理有效的财务监督体系才能保证新农村建设是真正为农民谋利的举措。

因此,加强村级财务审计,保证支农资金的有效合法使用,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华.审计理论与案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66.

[2]桂建平.乡镇审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3]广东省农村财务管理办公室.农村审计[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第3篇:村级财务审计常见的问题范文

一、村级财务审计工作中存在问题

1.会计资料不规范

有些村的财务工作仍使用传统的收入减去支出方法,缺乏足够的原始凭证,代之以大量的自制自支的白条、收据和报销单。因为未采用正规的记账凭证,因此不可能按照规范的会计记账程序入账。例如,在对某村进行审计时发现,该村2002年8月12日的招待费为2473.00元,登记在一张自制的记账凭证中,根本没有附上任何原始凭证。在记账凭证的使用上,重复编号、所附原始凭证数与实际数不相符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明细账和总账,给村级财务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村级财务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尚不健全,主要表现在财务工作没能明确的划分审批人、会计和出纳,使会计资料分散在村长、书记、会计和计生专干的手里,待需要时再临时拼凑在一起。另外,由于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出现人人都有审批权和现金控制权的现象,或者自批、自领、自用、一个人说了算的现象。

3、会计处理方法不正确

会计处理方法不正确是村级财务工作中最常见的错误,也是许多重要问题、热点问题的症结所在。具体表现在一是会计科目使用的不合理。例如,同是招待费,有的记入“管理费用”,有的记入“其他支出”或“承包经营支出”;同为一笔借款,借入时记入“短期借款”,返还时却从“其他支出”中冲销。二是会计工作的连续性不强,我们在审计某村时,发现其2001年12月31日的应收账款余额为4327.60元,而2001年1月1日的上年结转数却为零,就其原因,原来是被转入了收益的贷方,但从账面上却无任何反映。三是会计期间没有明确地划分。如2002年的原始凭证中夹杂着大量1999年至2001年的原始凭证。

4、项目支出繁多,无法准确核实

村级财务中的招待费支出并无明确的限额标准,这很容易给某些村干部造成可乘之机。由于许多专项资金被基层用款单位领用之前,已经被层层分解,在此过程中大多以拨代支。有些用款单位的支出仅凭自制的领款单领款或以领款单作为项目支出;有些用款单位财务管理较混乱,大量的白条使资金真正用于项目的可信度大打折扣。例如,我们在具体审查个村时,如果发现该村发放了一笔款项用于统一购买树苗时,我们可以去怀疑村或农户会将该项资金挪为他用,但具体核实起来难度较大,审计人员不可能对此进行详细的核实。

5、财务管理长期混乱,干群关系紧张

近年来,由于某些村干部重发展、轻管理和作风不廉洁等原因,使村级财务管理中出现了会计人员不会记账、不会成本核算的现象,村干部谁收谁支,坐支挪用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村领导和会计人员更换频繁,从而造成财务管理长期混乱。村级财务管理的长期混乱导致了干群关系紧张,一些村干部的形象不佳。

二、村级财务审计中的治理对策和建议

1、成立完整的基层专职审计机构

乡镇党委、府应根据本乡镇实际情况,立基层专职审计机构,备专职审计人员,心接受县级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镇党委、府要经常把群众关心的热点、点和难点问题交给专职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查和研究。时要做专职审计人员的坚强后盾,他们放下思想包袱,有后顾之忧,解决专职审计机构所需要的经费,级财务审计专职人员不仅应该具备较全面的财会知识,谙相关制度和法规,且还应该具备较强的协调、往能力和文字综合处理能力。此应对专职审计人员进行基务培训,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2、层审计宣传力度“增强基层干部的法律意识

各乡镇党委、府应该把依法治村纳入发展经济的重要环节,大基层审计宣传力度。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和内控制度,强基层干部的守法意识,高群众的参与意识。村级财务上墙公布以便接受群众监督;各村群众民主选举组成财务清理组织,为村常设的群众监督机构,组织有权参与制定本村全年的财务预算并检查预算执行情况,权把村里的集体财产登记造册并负责保管资产登记册,权于月末听取会计人员关于财务收支的汇报,把有关账页的复印件在专用的财务公开栏上公开张贴。

3、财务审计工作应该协调借助相关部门的力量。采用灵活多变的操作方式

基层专职审计机构每年应根据本乡镇实际情况自行立项或接受委托的开展村级财务审计工作,审计项目确定了审计具体事项之后就可以组成审计组进行审计。村级财务审计中还要乡镇有关部门如经管站、财政所、司法等部门相互配合。村级财务审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送达审计、就地审计或者送达审计与就地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如有必要还要进行审计调查。在具体审计过程,应采取既要沉下去又不能陷进去的灵活方式,对于矛盾小、问题少的村可以集中送达到乡镇所在地进行审计;对于矛盾大、问题多、群众呼声急的村,可以进行就地审计,也可以先送到乡镇进行审计后再到村里进行调查核实。这样更利于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第4篇:村级财务审计常见的问题范文

1.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目前村级会计基础工作差,具体表现在:一是账簿设置不规范。“包包账”“糊涂账”“流水账”较多,核算乱。二是原始凭证不规范。白条抵库存、自买自报等现象时常发生。三是报表不齐。有相当部分乡镇有年报无季报或有季报无年报。四是会计档案不全,有些凭证、账簿、报表没有及时分类归档保管,一两年就遗失了。

2.管理体制不明。目前在村级财务管理权问题上一直意见不一致,客观上存在着乡村两级财务有乡级农经站、乡级财政所两线管理,造成了机构重叠,人员冗多,管理职权、范围不明确。

3.财会人员素质不高。据调查,目前村乡财会人员普遍年龄老化,文化程度低,大多数没有经过专门训练。

4.对管理者制约不严。有的乡村领导财经法纪观念淡薄,有章不循,有法不依,个人说了算,长官意识严重。

5.财务监督不力。不少乡镇很少对村级财务进行定期审计,没有监督机制,缺乏民主理财和群众监督意见。

二、农村财务管理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同时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是农村基层组织、思想、政权建设的需要

由于目前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四不清”问题,造成了目前村级经济的重大损失,影响了村里工作的正常运转,所以完善村级财务管理、财务审计、民主理财制度在当前是刻不容缓。

1.围绕“统”字,加强财务规范化管理。首先要统一思想,规范监督程序;二是统一账、表、册、据,规范会计操作程序;三是统一审批手续,规范支出管理;四是统一业务培训,规范交接手续;五是统一档案专柜,规范财务资料。

2.强化“责”字,加强会计资料管理。一是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进行全面清理,逐月逐年装订成册,立卷归档;二是要专人保管,专地专柜存放;三是对会计档案存档、移交、查阅,要建立存、交、查登记簿,完善手续,明确责任,避免资料的丢失。

3.突出“严”字,定期开展财务审计。首先对村级财务实行定期审计、专项重点审计和不定期抽样审计相结合的审计制度,努力做到“民主评议,逐月定审,季报复审”,及时发现问题,就地解决;二是逐步建立乡村会计报表必须经会计师审签有效制度。

4.明确“章”字,建立约束机制。一是要建立村级财务跟踪审计制度,尤其是不相容职务控制制度,设立主办与出纳会计,是实行账款分开;三是建立“一支笔”审批制度,控制多头批款,多头报销现象。

5.坚持“明”字,真正做到民主理财。农村财务能否如实向群众公布,能否接受群众的监督,事关重大,它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整个农村的稳定,因而农村必须要实行财务公开,进行民主理财。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要本着实事求是,对党和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对财务公开中揭发出来的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要在群众进行民主评议的基础上,该纠正的纠正,该查处的一查到底。

第5篇:村级财务审计常见的问题范文

“五不清”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目前村级会计基础工作差,具体表现在:一是帐簿设置不规范。“糊涂帐”、“流水帐”、“包包帐”较多,核算乱;二是原始凭证不规范。白条抵库现象严重,签字手续不全,自批自报、自买自报等现象时常存在;三是报表不齐。有相当部分乡镇企业有年报无季报或有月报无年报;有的报表数字是根据上级下达的计划和任务倒算出来的,采取“统计加估计”的方式上报的,结果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四是会计档案不全,有些凭证、帐簿、报表没有及时分类归档保留,一两年就遗失了。

2、管理体制不明。目前在村级财务管理权问题上一直意见不一致,客观上存在着乡村两级财务由乡级农经站,乡级财政所或乡镇企业局两线管理,造成了机构重叠,人员冗多,管理职权、范围不明确。

3、财会人员素质不高。据调查,目前村乡财会人员普遍年龄老化,文化程度低,大多数没有经过专门培训。

4、对管理者制约不严。不少乡村领导不熟悉财会知识,“外行”管“内行”现象履见不鲜;而且有的乡村领导财经法纪观念淡薄,有章不循,有法不依,个人说了算,长官意识严重。

5、财务监督不力。不少乡镇很少对村级财务进行定期审计,没有监督机制,没有审计组织机构,缺乏民主理财和群众监督意识。

农村财务管理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同时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是农村基层组织、思想、政权建设的需要。由于目前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着“五不清”问题,造成了目前村级经济的重大损失,影响了村里工作的正常运转,使得村党支部缺乏号召力和凝聚力,各种公益事业难以兴办,所以完善村级财务管理、财务审计、民主理财制度在当前是刻不容缓。为此笔者建议:

1、围绕“统”字,加强财务规范化管理。首先要统一思想,规范监督程序;二是统一帐、表、册、据,规范会计操作程序;三是统一审批手续,规范支出管理;四是统一业务培训,规范交接手续;五是统一档案专柜,规范财务资料。为此,乡镇领导必须提高对村级财务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使之逐步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2、强化“责”字,加强会计资料管理。村级财务档案是记录和反映村级业务的重要证据,是村级财会的信息载体,因而必须要管理好财务档案。首先是对会计凭证、帐簿、报表以及其它会计资料进行全面清理,逐月逐年装订成册,立卷归档;二是要专人保管,专柜专地存放;三是对会计档案存档、移交、查阅,要建立存、交、查登记簿,完善手续,明确责任,避免资料的丢失。

3、明确“章”字,建立健全约束机制。建章立制是村级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要解决村级财务混乱状况,最迫切的任务是在一定区域内制定一套统一的,切实可行的财务规章制度。为此,首先要建立村级财务跟踪审计制度,尤其是不相容职务控制制度,设立主办与出纳会计,实行帐款分开;三是建立“一支笔”审批制度,控制多头批款,多头报销现象。

4、着力“训”字,努力提高业务素质。财会人员是村乡里的“内当家”,一定要有全局观念和法制观念,要有较高政治觉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此,各级领导应重视对村级财会人员的培养,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争取尽快地把国家改革的有关政策和新的财税制度,贯彻落实到乡村一级;同时乡村也要建立会计人员认证上岗制度,即要求会计人员必须上岗,按照其资格证的级次,持证应聘相应岗位之职。

5、注重“稳”字,保持财会队伍稳定。多年来财会人员队伍不稳定问题一直困绕着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要改变这种现状,有必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会计队伍。因此,首先应健全财会人员任免制度。凡经群众推荐,村委会上报,乡镇考核合格,应由乡镇会计管理站审批并统一颁发聘书;二是建立财务人员人事管理制度。对村级财会人员的配备、考核、聘任以及劳动报酬、岗位责任制等均作出明确规定,不经乡主管部门批准,不得任意调换和聘任财会人员;三是对乡村财会人员进行全面清查,建立会计人员档案管理网络,以便储备和统一调配整个乡镇的会计人员。

6、突出“严”字,定期开展财务审计。针对一些乡镇存在的财务不民主,帐目不分开等问题必须建立一整套监督机制,强化内部约束和外部监控制度。因此,首先县、乡两级应尽快建立健全农村审计组织,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审计人员,对村级财务实行定期审计、专项重点审计和不定期抽样审计相结合的审计制度,努力做到“民主评议,逐月定审,季度复审”,及时发现问题,就地解决;二是逐步建立乡村会计报表必须经会计师审签有效制度。由社会专业机制根据“两法”、“两则”等法规,配合政府财税的工作来行使社会监督职能,从而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良好社会氛围。

7、坚持“明”字,真正做到民主理财。农村财务能否如实向群众分开公布,能否接受群众的监督,事关重大,它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整个农村的稳定,因而农村必须要实行财务分开,进行民主理财。对财务公开的时间、内容、地点,管理及效益要进行逐一规范。时间上要定期公开;地点应设在住户集中,位置显眼,群众易看到的地方;公布时,所有的帐目必须都是上级审计部门审计合格的;公布后,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的建议。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要本着实事求是,对党和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对财务公开中揭发出来的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要在群众进行民主评议的基础上,该纠正的纠正,该查处的一查到底。

第6篇:村级财务审计常见的问题范文

当前,引发村干部经济违纪现象呈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有:

1、财务管理不严。制度不健全是导致村级财务管理混乱、村干部经济违纪违法的根本原因。在调查中发现,有的村会计、出纳居于一身,有的没有成立财务审核小组,村里的开支村主任或村支书说了算。有些村虽然建立了一定的财务制度,却形同虚设,开支大权仍然掌握在“一把手”手中,会计、出纳充当“好好先生”,不敢得罪“一把手”,有的村里的“一把手”把个人请客吃饭的费用拿到村财务帐上报销。有的村财务处理不规范,记的是流水帐;有的村财务报表没有日清月结;有的村在收取农民建房审批费、砍伐指标审批费、超生社会抚养费时,该入帐的不入帐或只入一部分帐、该上缴的不上缴,村干部进行私分。

2、村务不公开。不少村虽然有村务公开栏,但是只当摆设,没有按规定进行公开。即使公开,也只公开一些鸡毛蒜皮之事,如山林、土地、水面、矿产、企业承包经营,国家扶贫金分配,救济物资发放,宅基地审批,计划生育指标审批等群众关注的事项以及涉及到村级财务收支等敏感问题不公开,群众想知道的却知道不了,想监督却监督不了,如遇村干部办事不公,心存私心,往往会出问题。还有的村把一些见不得“阳光”的支出列入“其他支出”,群众看不明白,“其他支出”中往往问题多多。

3、监督检查不到位。县、乡两级对村级财务的监督检查不规范、不到位,村一级财务往往是监督检查的“真空”地带,人们总是认为,村里的收入不多,村里比困难,放松了对村级财务必要的监督检查。有的村十几年没有进行财务审计和检查,村干部离任也不进行离任审计。

4、廉洁意识不强。少数村干部的素质不高,法纪观念淡溥,平时放松思想教育,受拜金主义影响,人生观、价值观扭曲,他们认为,当官就是为了挣钱,自己一个小小“村官”,当一年算一年,能捞则捞,过了这村没了这店;有的则认为自己为村里做了不少工作,经常加班,吃点喝点、拿点用点不算什么。由于思想上出问题,村干部很容易出现不廉洁行为。

村干部经济违纪是一种腐败现象,解决这个问题,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做文章。

1、抓村干部队伍建设,认真选配好村级班子。特别要注意选配好村支部书记。要真正把政治坚强、公正廉洁、年纪较轻、有一定文化,能带领广大农民致富的党员选拔到村支部书记位置上来。同时,要发挥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群众组织的作用,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整体水平,建设一支适应新的历史条件的高素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要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管理,进一步健全村党支部“”制度,使党员活动进一步制度化、经常化。要抓好党纪教育,学习宣传好《两个条例》,通过教育,使村干部知道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允许做什么,禁止做什么,进而增强纪律观念。

第7篇:村级财务审计常见的问题范文

乡镇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做法与体会

××镇地处××市西北部,宜昌市东郊,镇域面积223平方公里,辖25个村,4个林场,3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5.3万,既是湖北省中心镇,又是全国重点镇。近年来,我们在全镇全面推行了以民主理财,村帐站审,会计,财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四位一体”村级财务管理模式,形成了“收、支”两条线,“管、理”相分离的格局,全面提高了我镇农村财务管理的质量,受到了村组干部和广群众的普遍赞誉。我们的主要作法是:版权所有

一、深化认识,强化责任

2001年3月份以前,我镇对村级财务管理实行的是村帐站管模式,这种模式对于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提高记帐水平,减少行政成本,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模式弊端也较多,老百姓意见很:一是民主监督不够,经管站专管收支、记帐,老百姓对村级收支知晓难;二是财务审计不够,仅靠记帐员来审计收支的真实性难度;三是公开透明不够,村级账目一般在年头岁尾按财务科目向群众公开,老百姓记不清、看不懂。鉴于此,镇委、镇政府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基础上,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要求,深入调查研究,于2001年底探索出台了“四位一体”的村级财务管理新模式,开启了村级“阳光理财”的新篇章。实际工作中,我们一是强化认识。采取入户宣讲、典型引路、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强化对广干部和群众的教育引导,为“四位一体”管理模式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加强领导。成立了全镇村级财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积极组织和引导各村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加强对村级财务工作的监督管理,形成了党政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共同参与、财经部门组织协调、全镇上下齐抓共管的推进格局。三是细化目标。镇委、镇政府结合本镇实际,专门制定下发了,××,!注:去掉中间符号在百度搜索第一个《××镇村级财务管理实施细则》,对财务管理的内容、时间、形式、程序、方法以及要求达到的目标,进行全面细化。并按照细化目标,把这项工作与驻村干部、村组干部的年终奖励、工资待遇相挂钩,落实责任目标考核机制,确保全镇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分明,有力地推动了工作落实。

二、建章立制,健全机制

镇委、镇政府针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坚持从完善制度入手,确保工作的规范化运作。2001年至今,先后制订完善各类规章制度10余项,80多条。

一是根据《××市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先后制定了《××镇农村财务管理实施办法》、《××镇村级报帐员百分制考核办法》、《××镇农村财务公开管理办法》、《××镇村级“一事一议”资金管理办法》、《××镇村级“谁受益、谁负担”资金管理办法》、《××镇村集体多经管理办法》等财务管理制度。

二是成立了“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会计服务中心属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中心设主任一名,聘请专职记帐员2名。村与服务中心签订合同,中心会计员相对独立,实行记帐与审计分开。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在不改变村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的前提下,受各村委托对村级财务实行有偿服务。

三是健全了村级民主理财机构。各村村民代表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3—5名原则性强、村民信得过的群众代表组成村民主理财小组,任期与村委会每届任期同步,理财小组组长由理财小组成员推荐产生,现任村组干部的家属或直系亲属不能担任理财小组成员。全镇25个村共选举民主理财代表157人。

三、突出重点,把好“四关”

“四位一体”村级理财活动涵盖着“村民自我民主理财,会计服务中心实行会计,村级帐目由经管站审计,村级财务收支及时公开”四环节,各环节环环相扣,互相制约,互为补充,从而构筑起一套完整的村级理财体系,堵塞了村级财务管理上的漏洞。

(一)民主理财,把好收支关。

一是民主议定,编制计划。每年年初由各村组织村民代表、理财小组成员集体讨论,按照“量入为出、略有节余”的原则,认真编制村级全年收支计划,并报镇政府审批后在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下严格执行。对于计划外的项目(特殊或紧急情况除外),在没有资金来源的情况下坚决不予支出,确保村级当年收支平衡。

二是会计报帐,村民批条。按照民主理财规定,每月28日前,由村报帐员收集本月开支的原始单据(必须有经办人签名和开支事由),逐笔登记并由经办人在登记表上签字,在未报帐前村报帐员不得支付现金或出具欠条;28日由驻村干部召集村“两委”班子和理财小组全体成员对该村财务收支进行会签。会上由村报帐员逐笔公布收支单据和事由,经理财小组集体审核通过后加盖“准予报帐”印章及理财组长私章,然后由村主任签字同意列支,驻村干部签名证明情况属实,做到每张原始单据“四签”手续齐全,最后由理财小组对收支情况分单据进行登记并做好记录。会签未通过的单据由报帐员退还给经办人自行处理。近四年来,共有123笔、7.8万元资金经过会签未通过。如前年廖家林村为村组干部购买挂历15幅、金额300元,经过村理财小组审核,认为不符合财务管理制度,不准报帐,由责任人负责退回。

三是额支出,集体决策。各村在经费开支上坚持执行事前报告,分级审批的制度。1000元以上的开支项目须经民主理财小组集体决策同意后报财经所审核通过,再由财经所统一报镇政府分管领导审批后方可执行。

(二)村帐站审,把好审计关。

村帐站审是“四位一体”理财模式的关键环节,对此,我们着重加了审计力度,建立健全了审计岗位责任制,将审计工作与各审计人员工资挂钩,从而增强了审计人员的责任心,牢牢把好了村级帐务审计关。

一是单独设立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站。为切实搞好农村财务审计,我镇组建了集体经济审计站,常年负责村级财务的审计工作。审计站由5名同志组成,其中专职审计员2名,兼职审计员3名。

二是坚持帐前审计。2名专职审计员负责各村的帐前审计工作,报帐时审计员先对村级当期收入及现金入库情况进行审核,再对支出单据合规性进行全面审计。经帐前审计符合规定的单据由审计员加盖“经审核准予入帐”印章,交由会计服务中心入帐;对不符合规定的单据加盖“不准入帐”印章,并在审计备查簿上做好记载交由报帐员按规定程序处理,由审计员跟踪督查,直至处理落实为止。据统计,近三年来,财经所经过帐前认真审计,共有81笔、3.82万元支出不符合财务管理制度,未予入帐,为村集体挽回了经济损失。如徐家嘴村组织村组干部于2002年7月到外地旅游,共报销资金2000元,虽然“四签”已通过,但审计人员认真审计,发现此笔开支不应由村级报销,当即加盖“不准入帐”印章,深受群众好评。

三是坚持离岗审计和定期审计相结合。认真做好村组干部的离任审计,对离任干部在任期内的业绩和经济活动给予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时每年组织专班对部分村的财务进行重点清理审计,对于审计出的经济问题及时按规定程序处理。

(三)会计,把好入帐关。版权所有

税费改革后,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全年报帐原则上不少于3次;报帐月29—31日为报帐日,各村报帐时带齐所有通过“四签”的收支原始凭证集中到会计服务中心按报帐程序办理结算。报帐前先由审计员审计签章,再由报帐员将“四签一审”通过的收支凭证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分类,填制一式两联的原始凭证汇总单,中心会计凭汇总单编制记帐凭证,并于次月6日前完成登帐、报表工作,报表一式四份,村主任、报帐员、帐内留存、会计服务中心各一份。报帐员凭汇总单登记有关明细帐及登记簿。

(四)财务公开,把好监督关。

为充分接受群众监督,杜绝理财小组审核把关的局限性,我们狠抓了帐后的财务公开工作。一是统一设置了公开栏。各村均在交通方便、便于群众阅览、醒目的地方建立了财务公开栏。二是统一了公开的内容。每年末要全面公开年度收支计划的执行及结算情况,资产负债及债权债务情况,村组干部报酬和五保优抚、农业税减免到户情况,一事一议资金提取使用情况等。每年初要对农业税分解方案、年度收支计划、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进行全面公开。平时每次记帐后以条目形式详细公开当期的收支情况。三是统一公开时间。每次报帐后于次月6日前由理财小组负责按时公开,公开后10日内由理财小组成员广泛收集意见,收集的意见于每月15日前交村“两委”班子集体研究后采取召开会议或在公开栏上公开的办法予以答复,由财经所包村专管员负责督促落实。

四、强化考核,常抓不懈

推行村级“四位一体”财务管理重在持之以恒。近年来,为确保村级财务管理工作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我们强化机制建设,坚持常抓不懈。一是给予高度重视。坚持每年把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列入镇委、镇政府工作要点,针对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及时研究、及时部署。二是加强检查督办。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建立了领导督办、会议督办、专题督办、暗访督办的督办络,除镇委、政府每年组织两次检查外,还经常组织财经所、审计站等有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工作检查。对一般性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对难点问题,专题研究解决办法;对少数地方存在的一些重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如2002年初,镇政府接到群众举报,反映灵芝山村有财务违纪问题,党委、政府非常重视,迅速组织纪委、财经所对该村财务进行全面审计,发现该村私设小金库,3名村干部贪污公款4万余元,群众反映强烈,影响极坏。对此,镇委、镇政府毫不手软,严肃进行了查处。三是完善工作保障。始终坚持班子不撤、人员不减、经费不少。镇委、镇政府每年安排一定工作经费,重点用于村务公开,保证了村级财务管理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位一体”村级理财模式在我镇实施以来,已显示出强的“生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为:

一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四位一体”的民主理财模式充分发挥了村民理财小组成员全程参与理财的决策职能,充分调动了广群众监督村级理财的积极性,全程“阳光作业”,广干部群众对财务一目了然,消除了干群之间的疑点,村民对干部变怀疑为信任,变误解为理解,变对抗为支持,农民群众高兴的说,以前是“糊涂帐”,现在才是“明白帐”;以前没“谱”的开支,现在有“谱”了。全镇自实行“四位一体”民主理财以来,经济社会稳定,干群关系融洽,农民安居乐业。

二是加了村级财务控管力度。实行“四位一体”村级财务管理,把村干部的行为置于村民的监督之下,促使干部廉洁自律,勤俭办事,艰苦创业。全镇自推行“四位一体”民主理财以来,已有90%以上的村实现“两降两增”,即村级管理费用、非生产性支出费用全面下降,农业投入、公益性开支全面提升。同时,镇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在镇信用社为村级开设了资金专户,市镇对村各项拨款,均可直接拨付到村级资金帐户,确保了村级工作正常运转,也便于村级资金充分接受财经所的监管。近三年来,通过推行“四位一体”财务管理新模式,共为村组杜绝不合理开支12.3万元,节约非生产性支出27.8万元。

三是破解了“三农”工作难题。推行“四位一体”村级理财模式,把村级理财小事务的知情权交给群众,把财务开支的决策权交给群众,满足了广农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愿望,使他们充分感觉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使各种“三农”工作难题,通过农民群众的理解支持迎刃而解。

第8篇:村级财务审计常见的问题范文

一、由来

1、市领导摸清村底的初衷。2007年,市政府主要领导为了摸清税改后村级财务底细,给市政协出题进行专题调研。于是,由市政协牵头组织了审计、财政、农业等部门参加的调研小组,对全市21个乡(镇)场、街道的村级财务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调研结果表明,村级财务管理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白条抵库严重;(2)无手续借支公款;(3)虚开发票报账,用非正规发票入账;(4)村务公开、村民理财没有落到实处;(5)项目工程竣工结算未经审计而报账;(6)村级招待费用过多,资金使用不合理;(7)村级债务负担沉重。

2、市政府另辟蹊径的安排。针对村级财务存在的诸多问题,市政府另辟蹊径,摒弃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由农业局经管站负责的传统做法,下发专门文件,授权市审计局对码头等4个村2006~2007年村级财务状况进行审计调查。

3、审计局拓展领域的探索。近年来,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面越来越窄,拓展审计领域是摆在基层审计机关的新课题。在对乡镇主要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延伸审计过程中,发现村级财务管理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于是我们把审计监督的目光转向关注村级财务上来,利用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这个平台,把审计的触角延伸到村级财务管理领域,我们的思路正好与市政府的决策合拍。

二、作法

1、在认识上突破两个误区。在安排年度计划项目之初,局部分干部甚至少数班子成员对村级财务审计也心存疑虑,在“能不能审”和“有没有审头”两个方面并未形成共识。对此,我们组织大家反复钻研《审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学习讨论,大家有了基本一致的看法:虽然现行法律法规未对审计机关进行村级财务审计作出明确规定,但是审计机关受政府的授权,对村级财务进行审计监督,是履行自身职责的行为,符合《审计法》第八条:“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的审计机关分别在省长、市长、州长、县长、区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审计工作。”和第二十六条:“除本法规定的审计事项外,审机关对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由审计机关进行审计的事项,依照本法和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审计监督”的规定;同时也符合中办、国办《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中关于“村干部任期届满或离任时必须审计”以及农业部《农村集体经济审计规定》中关于“农业部门负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审计业务接受审计机关的指导”的规定精神。村级财务审计的可行性不言而喻,从而使大家在“能不能审”的问题上消除了疑虑。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反复分析我市村级经济发展现状,结合学习市政协的村级财务状况调查报告,使大家认识到村级财务管理混乱问题已成为农村基层各种矛盾的焦点、审计监督的盲点,坚定了大家对村级财务审计必要性的认识,从而在“有没有审头”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2、在定点上选择三种类型。如何定点,我们主要选择了“大、活、多”三种类型的村。“大”就是集体收入大。这类村的村干部财大气粗、花钱大手大脚,违纪违规问题就在所难免,审计发现问题的几率就比较大,审计成果也就容易体现;反之,集体经济来源少的村,仅靠转移支付资金,就只能支付村干部的基本工资和保持低水平的运转。“活”就是经济交往活。这类村往往地处城郊,与市里有关部门、单位、企业乃至外商交往频繁,尤其是城市扩展,征地拆迁、土地补偿和房地产开发收入较多,审计从这块资金切入,最容易发现问题,“多”就是群众反映多。这类村往往在村级财务管理中问题突出,群众积怨太深,群众强烈要求我们进行审计,以期给广大村民一个明白。

3、在内容上突出六审六查。一审现金存款,查账款是否相符。在对四个村库存现金进行盘库时,发现都存在白条抵库现象,个别村白条抵库现象严重,有的是几年甚至是十多年前的条据。二审各项收支,查是否符合规定。抽审的四个村,村干部借支公款时,均未履行借款手续,有的虽有借据,但既无审批人,又无证明人,出纳只得私下用笔记本逐笔记录,以备查对。三审财产物资,查账物是否相符。在审计肇陈镇华坊村账物时,通过走访群众获知,该村砖厂的一幢旧房屋变卖4000元没有入账,我们查实后,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作出了相应处理。四审各项往来,查债权债务是否落实。抽审的四个村都存在一定债务,至2008年8月份,四个村债务平均达14.32万元。五审专项资金,查是否专款专用。抽审的四个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挤占专项资金的现象。六审基建项目,查是否漏缴税费。在审计码头村往来账时,发现该村下属经济实体从事了房地产开发,延伸审计后发现其工程结算中有偷漏税收和多支付工程款等情况。在税务部门的协助配合下,责令其补交了偷漏的税款,同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其作出了相应的处理处罚,收缴违纪资金13万元。

4、在方法上注重两个结合。在使用传统的查询法、审阅法、复核法、核对法的基础上,我们特别注重了两个结合。一是查访结合。在着力查深查透会计资料的同时,我们通过召开会议、个别走访、鼓励举报等形式进行调查取证,广泛发动群众尤其是老支书、老村长、老会计参与审计,鼓励大家提供审计线索,摸清经济交往和财务往来的真相,从而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真实资料,为正确定性和处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二是审慑结合。在审清问题的来龙去脉、掌握真凭实据的基础上,对隐瞒事实真相、编造假账、设立账外账、收支不入账的当事人,讲清政策法规、说明处理原则、分析利害得失、告知最终移送检察机关的后果,使当事人亲身体验到审计的威慑力,变被动接受询问为主动提供实情。码头村基建及土地开发漏税问题,就是充分发挥审计的威慑力而查清的。

5、在处理上把住三道关口。一是事实关。初步发现问题后,我们还反复调查、研究、核对被审单位(或人员)以及村民群众的意见,坚持依据事实真相来敲定发现的问题,模棱两可的东西没有列进审计报告。二是定性关。依据事实和情节,划清界限、分清责任、依法处理。对于业务工作中的疏忽和差池,允许自行纠正,不予追究;对于一般性的违规和错误,恰当处理,治病救人;对于贪赃枉法和民愤难平的责任人,绝不姑息,坚决依法处理。三是执行关。在作出处理决定之前,同有关乡镇进行了反复协商,多次听取了当事人的意见,使之口服心服。决定作出之后,我们毫不动摇地执行,有力地维护了审计决定的严肃性。

6、在善后上搞好三项服务。一是帮助摸清家底。做到每审计一个村,就摸清一次家底,协助建好一套完整的资产、财务台账。二是指导健全内控制度。做到在查出违纪违规问题的同时,又指出如何预防这类问题的发生,指导建立一套较为严密的内控制度。三是培训财务人员。做到每审计一个村,都要对该村财会人员甚至主要负责人进行一次系统的当家理财、财会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财务管理水平。通过我们的帮助、指导、服务,给被审的村留下一个常驻的审计组。

三、体会

1、领导重视是保证。村级财务审计,审计机关过去从未涉猎。如果没有市政府领导的重视,我们就师出无名、无法介入;如果没有乡镇领导的支持,我们的审计也可能陷入“查账时轰轰烈烈,处理时静静悄悄”的尴尬境地。为此,我们的村级财务审计计划,争取了以市政府的名义专门发文;对每个村的审计情况都与所在乡镇主要领导进行了沟通,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9篇:村级财务审计常见的问题范文

一、由来

1、市领导摸清村底的初衷。2007年,市政府主要领导为了摸清税改后村级财务底细,给市政协出题进行专题调研。于是,由市政协牵头组织了审计、财政、农业等部门参加的调研小组,对全市21个乡(镇)场、街道的村级财务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调研结果表明,村级财务管理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白条抵库严重;(2)无手续借支公款;(3)虚开发票报账,用非正规发票入账;(4)村务公开、村民理财没有落到实处;(5)项目工程竣工结算未经审计而报账;(6)村级招待费用过多,资金使用不合理;(7)村级债务负担沉重。

2、市政府另辟蹊径的安排。针对村级财务存在的诸多问题,市政府另辟蹊径,摒弃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由农业局经管站负责的传统做法,下发专门文件,授权市审计局对码头等4个村2006~2007年村级财务状况进行审计调查。

3、审计局拓展领域的探索。近年来,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面越来越窄,拓展审计领域是摆在基层审计机关的新课题。在对乡镇主要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延伸审计过程中,发现村级财务管理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于是我们把审计监督的目光转向关注村级财务上来,利用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这个平台,把审计的触角延伸到村级财务管理领域,我们的思路正好与市政府的决策合拍。

二、作法

1、在认识上突破两个误区。在安排年度计划项目之初,局部分干部甚至少数班子成员对村级财务审计也心存疑虑,在“能不能审”和“有没有审头”两个方面并未形成共识。对此,我们组织大家反复钻研《审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学习讨论,大家有了基本一致的看法:虽然现行法律法规未对审计机关进行村级财务审计作出明确规定,但是审计机关受政府的授权,对村级财务进行审计监督,是履行自身职责的行为,符合《审计法》第八条:“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的审计机关分别在省长、市长、州长、县长、区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审计工作。”和第二十六条:“除本法规定的审计事项外,审机关对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由审计机关进行审计的事项,依照本法和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审计监督”的规定;同时也符合中办、国办《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中关于“村干部任期届满或离任时必须审计”以及农业部《农村集体经济审计规定》中关于“农业部门负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审计业务接受审计机关的指导”的规定精神。村级财务审计的可行性不言而喻,从而使大家在“能不能审”的问题上消除了疑虑。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反复分析我市村级经济发展现状,结合学习市政协的村级财务状况调查报告,使大家认识到村级财务管理混乱问题已成为农村基层各种矛盾的焦点、审计监督的盲点,坚定了大家对村级财务审计必要性的认识,从而在“有没有审头”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2、在定点上选择三种类型。如何定点,我们主要选择了“大、活、多”三种类型的村。“大”就是集体收入大。这类村的村干部财大气粗、花钱大手大脚,违纪违规问题就在所难免,审计发现问题的几率就比较大,审计成果也就容易体现;反之,集体经济来源少的村,仅靠转移支付资金,就只能支付村干部的基本工资和保持低水平的运转。“活”就是经济交往活。这类村往往地处城郊,与市里有关部门、单位、企业乃至外商交往频繁,尤其是城市扩展,征地拆迁、土地补偿和房地产开发收入较多,审计从这块资金切入,最容易发现问题,“多”就是群众反映多。这类村往往在村级财务管理中问题突出,群众积怨太深,群众强烈要求我们进行审计,以期给广大村民一个明白。

3、在内容上突出六审六查。一审现金存款,查账款是否相符。在对 四个村库存现金进行盘库时,发现都存在白条抵库现象,个别村白条抵库现象严重,有的是几年甚至是十多年前的条据。二审各项收支,查是否符合规定。抽审的四个村,村干部借支公款时,均未履行借款手续,有的虽有借据,但既无审批人,又无证明人,出纳只得私下用笔记本逐笔记录,以备查对。三审财产物资,查账物是否相符。在审计肇陈镇华坊村账物时,通过走访群众获知,该村砖厂的一幢旧房屋变卖4000元没有入账,我们查实后,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作出了相应处理。四审各项往来,查债权债务是否落实。抽审的四个村都存在一定债务,至2008年8月份,四个村债务平均达14.32万元。五审专项资金,查是否专款专用。抽审的四个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挤占专项资金的现象。六审基建项目,查是否漏缴税费。在审计码头村往来账时,发现该村下属经济实体从事了房地产开发,延伸审计后发现其工程结算中有偷漏税收和多支付工程款等情况。在税务部门的协助配合下,责令其补交了偷漏的税款,同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其作出了相应的处理处罚,收缴违纪资金13万元。

4、在方法上注重两个结合。在使用传统的查询法、审阅法、复核法、核对法的基础上,我们特别注重了两个结合。一是查访结合。在着力查深查透会计资料的同时,我们通过召开会议、个别走访、鼓励举报等形式进行调查取证,广泛发动群众尤其是老支书、老村长、老会计参与审计,鼓励大家提供审计线索,摸清经济交往和财务往来的真相,从而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真实资料,为正确定性和处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二是审慑结合。在审清问题的来龙去脉、掌握真凭实据的基础上,对隐瞒事实真相、编造假账、设立账外账、收支不入账的当事人,讲清政策法规、说明处理原则、分析利害得失、告知最终移送检察机关的后果,使当事人亲身体验到审计的威慑力,变被动接受询问为主动提供实情。码头村基建及土地开发漏税问题,就是充分发挥审计的威慑力而查清的。

5、在处理上把住三道关口。一是事实关。初步发现问题后,我们还反复调查、研究、核对被审单位(或人员)以及村民群众的意见,坚持依据事实真相来敲定发现的问题,模棱两可的东西没有列进审计报告。二是定性关。依据事实和情节,划清界限、分清责任、依法处理。对于业务工作中的疏忽和差池,允许自行纠正,不予追究;对于一般性的违规和错误,恰当处理,治病救人;对于贪赃枉法和民愤难平的责任人,绝不姑息,坚决依法处理。三是执行关。在作出处理决定之前,同有关乡镇进行了反复协商,多次听取了当事人的意见,使之口服心服。决定作出之后,我们毫不动摇地执行,有力地维护了审计决定的严肃性。

6、在善后上搞好三项服务。一是帮助摸清家底。做到每审计一个村,就摸清一次家底,协助建好一套完整的资产、财务台账。二是指导健全内控制度。做到在查出违纪违规问题的同时,又指出如何预防这类问题的发生,指导建立一套较为严密的内控制度。三是培训财务人员。做到每审计一个村,都要对该村财会人员甚至主要负责人进行一次系统的当家理财、财会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财务管理水平。通过我们的帮助、指导、服务,给被审的村留下一个常驻的审计组。

三、体会

1、领导重视是保证。村级财务审计,审计机关过去从未涉猎。如果没有市政府领导的重视,我们就师出无名、无法介入;如果没有乡镇领导的支持,我们的审计也可能陷入“查账时轰轰烈烈,处理时静静悄悄”的尴尬境地。为此,我们的村级财务审计计划,争取了以市政府的名义专门发文;对每个村的审计情况都与所在乡镇主要领导进行了沟通,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