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财务监管工作方案精选(九篇)

2024-03-08 21:0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财务监管工作方案范文

本文首先阐述了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提高财政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要点。

[关键词]

财政;档案管理;监管体系

从宏观角度而言,财政档案真实记录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总历程,并结合相应规范要求、科学程度,对这些记录内容进行分析、总结以及存储,为有关部门工作开展提供参考资料。财政档案管理工作,即通过收集、整理相应的实物、科技、财务及文书等,提高自身财政档案信息的价值,为相应的财务工作提供信息服务。因此,提高财政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不仅可以提高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及制度性,还能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以,分析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要点,非常必要且重要。

1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

1.1提高决策的可行性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流程为,档案管理人员收集、整理各类财政信息,然后对有效财政信息进行统计、分类。档案管理人员将其所整理的财政信息进行存储与上报,部门领导者通过财政信息,可以准确把握该地区的经济建设状况,针对该地区的不足之处,可以制定帮扶政策,促使该地区的经济实现进一步良性发展。由此可见,提高财政档案管理工作质量,有利于为领导者提供切实可行的决策参考信息,提高决策的合理性及有效性,促进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1.2规范财务日常行为提高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可以有效规范财务日常行为,主要表现在财务档案工作记录方面。财务档案工作记录是档案工作人员在财务工作中收集、整理各类财政文件信息及记录的过程。财务方案工作记录过程中,档案工作人员不仅要严格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所记录的财政信息具有真实性、完整性以及有效性,还要严格监督财政资金的具体来源以及实际用途等。除此之外,档案工作人员还要确保在鉴定及上报财政档案的过程中,上级财政可以有效监督下级财政。由此可见,财政档案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监督特性,可以保证财政资金收支运行平稳有序,有效规范财务日常行为。

2财政档案管理工作要点

2.1严格把关财政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首先,要确保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相关部门要对档案人员进行严格且专业的培训,不仅要保证其熟悉财政档案管理方面的各类理论知识,具备良好的财政档案管理技巧与能力,还要确保其全面了解且准确掌握我国财政档案方面的各项方针与政策,有效结合各项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使其形成较强的财政档案管理能力,提高我国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其次,要确保财政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对于财政档案管理人员而言,职业道德素养是保证其执业行为规范的基本品质。执业过程中,财政档案管理人员要时刻坚守社会道德标准原则,即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服务人民、奉献社会。财政档案管理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才能保证财政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此外,良好的道德素养还能约束财政档案管理人员的言行举止,确保其不会泄露国家机密,保证我国财政信息安全。最后,要确保财政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财政档案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其内容多与我国政策方针相关,因此,必须对财政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养,并以此强化其工作使命感与责任感,确保其执业过程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2.2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随着互联网科技的普及,财政档案管理逐渐实现了信息化建设,要想提高财政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加强监管力度势在必行。监管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监督财政档案管理所涉及的相关信息,确保档案信息的真实性。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可以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合理监督财政档案管理工作。要确保监管工作符合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且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相关政府部门必须设立独立的监管部门,并给予其大力扶植,确保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管过程中高效运转,监管价值得以充分实现。实际监管过程中,监管人员不仅要确保档案财政管理信息的真实性,避免出现数据无效的情况,还要监督财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执业行为,确保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稳定性、长期性、全局性和总体性;为监管财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所设计的工作方案,要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监管人员还要结合财政档案信息,编制相应的网络监管内容,通过多维度监管,提高财政档案管理工作质量。财政档案管理监督体系包含多项工作内容,例如,扫描录入、档案整理、软件开发、总体设计等。要提高监督体系在财政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利用率,可以开发相应的档案信息查询系统,并结合政府部门的实际情况,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构建完善的财政档案信息系统,促使财政档案管理信息实现全面共享。

2.3提高财政档案管理的科学性首先,要全面完善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硬件基础,促使财政档案管理工作实现数字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信息技术日益普及,数字化已成为财政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化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还能提高财政档案信息管理的便捷性及利用率。其次,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手段。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理念,是提高社会机构整体生产效率的基本保障,政府部门引进先进管理手段与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完善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升我国财政档案管理工作质量。

3结语

就某种程度而言,财政档案管理工作会直接影响财政工作的整体质量,由此可见,加强财政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紧抓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要点,提升我国财政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保证我国财政信息安全,才能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实现进一步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刘雨兵.做好财政档案管理工作要点分析[J].黑龙江史志,2015(12).

[2]魏琴,石杰.如何做好财政档案管理工作[J].时代金融,2013(15).

第2篇:财务监管工作方案范文

财务档案管理是现代财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财务档案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直接关系到以财务档案信息为依据的各项分析与决策工作的科学性,也关系到企事业单位发展的健康性与长远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当前存在的财务档案信息失真问题予以预防和控制。

[关键词]

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失真;预防;控制

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财务档案管理有利于保持企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并为各项关键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与材料基础。然而当前在一些企事业单位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信息失真的问题,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基于此,本文将针对财务档案管理中信息失真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展开探讨。

1造成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失真问题的原因分析

1.1管理层认识不足

在部分企事业单位中,由于管理层对财务基础工作及财务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足、认识片面,将财务工作等同于账目记录和整理,忽略了财务工作和财务信息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在财务基础工作管理与会计人员专业能力培训方面投入不到位,更不能及时对财会知识与技术进行更新,导致财务工作整体质量得不到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得不到保障,造成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出现失真问题。

1.2会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不完善

许多企事业单位在会计工作队伍的建设方面缺乏重视,对于队伍中工作人员的从业资质及专业素质未进行严格审核,这导致会计工作人员素质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工作人员在专业知识与工作能力方面存在较严重的不足,无法满足各项财务工作的实际需求。同时,财务管理中一些工作人员由于自我提升意识淡薄,不能主动学习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知识与相关法律法规,甚至存在财务信息造价和违规操作等问题,致使财务信息失真问题发生。

1.3财务信息蓄意造假问题

部分企业为了逃避国家的相关税收,窃取国家资产,往往制造企业内部虚假的经营业绩,伪造真实账簿,由此导致企业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失真问题。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企业内部严重违反国家相关的会计法律,改建的账目内容不建全,账目内容不按相应规定如实记载,单位内部管理混乱,财务收支失控;私设“小金库”,账外设账,单位负责人、等等。

1.4财会工作缺乏有效监管

我国对会计工作有着十分明确的法律规定与要求,但在一些单位内部,对财会工作却未进行有效监管,或是缺乏独立的监管部门,或是监管部门虚设,监管制度落实不到位,对财会工作人员的管理缺乏效力,这也导致财会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约束,工作不规范,不能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和标准工作。而由于监管力度不足,对财务信息缺乏严格的审核,这无法充分保障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导致财务信息失真问题得不到解决。

2财务档案管理中信息失真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

2.1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构建健康的外部环境

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至关重要,因此,要加强财会工作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可选取典型正反面案例,并结合我国当前的法律法规,多角度加强财会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升其职业操守与道德水平;同时,还应建立相关人员的信用档案,采取信用评定机制,结合相应的奖惩机制,诚信有奖、失信必罚,强化法律与道德对财会从业人员的双重约束作用,从而实现对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失真问题的有效控制。

2.2完善现代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内部控制作用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避免独断专行的决策情况,降低因部分管理者操纵而出现假会计信息的可能性。其次,要根据现代财务制度建立内部控制措施。严格贯彻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使会计业务处理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分工明确,形成相互协作、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其作用在于有效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使财务档案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2.3完善相关立法与法律,发挥法制监督作用

法治型社会的建设是我国新时期的重要发展目标,因此,法制监督也应在财务档案管理中发挥重要的监管作用,这就需要国家层面上加强相关立法工作,并对现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避免因部分单位或个人钻法律空子,导致财务信息蓄意造假和失真问题。对于财务信息造假等违法行为,应加大处罚力度,一经发现坚决对相关责任人及责任单位予以严肃处理,通过提高财会工作违法成本,遏制财务信息失真问题的发生。此外,要确保法制监督与管理作用的良好发挥,还必须要进一步加强严格执法,提高相应法律法规制度条例的执行力度,确保各项执法工作落到实处,以警示财务工作从业人员和财务档案相关的管理者和使用者,截断信息失真发生的源头。

2.4加强现代技术的应用,科学防控信息失真问题

现代财务信息管理工作大都实现了电子化、智能化,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对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的强化与完善,来提高财务工作及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如加强财务管理软件的安全防护功能,强化权限管理,避免人为篡改财务信息所造成的信息失真问题,还可进一步加强对云处理技术的应用,建立财务信息云数据库,在财会信息生成时自动在云端进行信息记录与存储,通过云端原始信息与内部财务信息的比对能够及时发现信息数据失真的问题,并采取核对与处理措施,保证财务档案的信息真实性。

3结语

本文首先对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失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之后针对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失真的防控措施展开探讨,希望通过本文为我国当前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发展与社会诚信建设提供一定帮助。

作者:徐怀洲 单位:云南省大理卫生学校

第3篇:财务监管工作方案范文

一、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档案管理工作本身就是一项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的工作。财政档案管理工作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资源,作为单位生产、技术、科研和经营等活动的真实记录和一项基础性工作,同时作为与单位同步发展的无形资产,在单位管理等各方面正积极地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规范化、科学化的档案管理,是单位必须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单位发展的同时档案工作不被削弱,建立一套适应财政业务特点、体现财政规范化、科学管理水平的档案体系,使得档案工作的发展不置后于单位发展速度,它将为财政各项综合业务、研究工作的开展创造必要条件,对规避和抵御各种风险起到一定的必备作用。

二、加强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实现财政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财政档案管理制度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办公自动化趋势的到来,需要不断确保财政档案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所以为了更好的推进财政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需要对传统财政管理制度进行适当的改革,因此,这就要建立现代化的财政档案管理制度。一方面新的财政档案管理制度要重视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工作,着重加强对电子档案的保护工作,切实保障电子档案的安全可靠。另一方面,在财政档案的收集、整理、管理和使用各个环节中要按照统一合理的操作规范,才能有效避免财政档案在使用中出现信息丢失等问题,从而维护财政档案电子文件的原始性和真实性,保证财政档案的现代化管理。

(二)健全财政档案管理监管体系

加强对财政管理工作的监管是切实优化档案网络建设的一项重要手段。监管工作的实质其实就是加强对相关信息的监督,更好的实现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健全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体系就是对在财政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科学合理的监督。根据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做好财政档案管理的监督工作,需要具备高效运转的财政档案管理监督部门,才能确保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监督。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也需要不断对财政数据的真实性进行合理的监督,才能防止出现无效的数据。另外,需要对财政档案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进行合理监督,按照档案管理的总体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的要求,合理设计财政档案监督管理的总体方案,制定档案信息网络监管内容,才能全方位对财政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监管。另外,财政档案管理监督体系涉及总体设计、软件开发、档案整理、扫描录入等一套包括硬件和软件的系统。为了提高对财政档案管理的利用率,可以适当设置档案查询系统,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科学合理的建设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进而可以更好的实现财政管理信息的共享,从而从机制上提高对信息的共享能力。

(三)加强财政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提高财政档案管理业务水平需要有一支知识和能力都过硬的档案管理者队伍,针对基层财政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较低、计算机操作水平较差的现状,需要对财政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切实提高这些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加财政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还要针对财政档案管理人员统一进行计算机技术操作培训,让他们掌握信息技术的新知识,提高他们的计算机使用水平,进而从人员层面上更好的保障财政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还要不断提高财政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道德素质,培育其事业心和奉献精神,进一步增加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三、结语

第4篇:财务监管工作方案范文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廉政建设

1当前施工企业中存在的腐败问题

在施工企业的各种违法违纪现象中,经济类案件占相当大的比重,这一方面是因为施工项目管理环节过多,使得一些施工企业为了获得工程而进行外部公关活动,使得部分政府官员发生经济犯罪;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内部监督管理不严,财务管理存在漏洞,使得一些有职权的管理人员利用各种手段进行挪用公款、贪污、受贿等腐败活动;并且这些违法违纪案件涉及金额越来越大,从几万元、几十万元到数百万元,甚至更多。施工企业的经济腐败问题主要发生在基层的工程指挥部、工程项目经理部,如工程材料、物资、机械的采购、使用和管理等环节,许多违纪案件中存在多人共同违纪,这些违纪违法人员相互勾结、互相利用,查出一案往往带出多起大案,这些涉及多人违纪案件,主要是在管理中不负责任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案件、造成亏损的案件以及在地亩拆迁工作、物资采购管理中共同合谋贪污公款的案件等。

2导致施工企业经济腐败问题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原因

2.1财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差

一些施工企业的会计人员无证上岗,即使是持证上岗的,也有许多人缺乏专业基础知识,核算方法与程序极不规范,有的随意设置账户,不编制国家统一的基建会计报表,只填制已设计的内部会计报表;有的按工业会计或商业会计设账,编制相应的报表;有的账户对应关系不对,登账不及时、不连续、不完整,入账手续不完备,记账凭证不装订,会计档案不完整,造成资金来路不清、去向不明、债权债务关系不清晰等诸多问题,给各种经济腐败活动提供了条件,并且加大了建设项目执法监察工作的难度。

2.2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有的施工企业无内部基建财务管理制度,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授权批准制度,日常财务管理混乱,原始凭证无人签字,或只有领导,甚至项目负责人自己兼任出纳,自己签字自己报销,缺乏监督和相互制约,使得公物私存,借用他人账户转移收入、套取现金,凭白条、假发票入账等腐败现象大量发生。

2.3财务监督不力

财务部未充分发挥会计监督作用,没有很好地行使其内部控制的职能,没有严格审核收入、成本发生的时间性和真实性,使得财务信息不能及时、真实地反映成本和收入,财务数据不准确,管理人员难以制定相应的对策。目标责任体系不健全、权责不明确,使得企业内部更容易发生经济违法违纪行为,财务部也就无法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不能较好地行使其会计检查监督职能。

2.4内部审计不严

内部审计是企业财务控制的重要环节,但有的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不严,形同虚设,审计责任虚化,有的企业内部审计只是走过场而已,甚至审计结果虚假化,审计人员收取有关人员一定的酬劳,配合其弄虚作假;由于未建立相应的审计结果责任追究制度,即使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往往也是不了了之,降低了审计效果,影响了审计人员的积极性;有的施工企业由于审计力量薄弱,主要是进行经济效益审计,其作用具有滞后性。

3加强财务管理对施工企业廉政建设的作用

3.1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大都与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和道德水平偏低有关。所以施工企业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其业务技术水平和专业技术职称,让其掌握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建立基建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此外,还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政治、法制、职业道德教育,根据我国《财务基础工作规范》,教育财务人员要具有敬业爱岗、提高技能、搞好服务、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等职业道德,不可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同时,还应加强对高层管理人员的教育,使管理人员具备正直、诚实、公正、廉洁的品质。加强财会人员道德建设有利于财务领域反腐倡廉、纠正不正之风,从源头上防止各种经济腐败行为,促进企业的廉政建设,保证企业健康发展、不断壮大。

3.2完善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

施工企业应加强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制度规范权力运作、按制度办事,抓好源头防腐。通过制度来明确相关的责任和权力,制定并完善企业改制、资本运营、资产重组、投资担保、产权交易、项目招投标、营销采购等管理制度及措施,制定现金管理制度、开支审批制度、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制度、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合理分权,适度授权,明确职责,避免权力滥用导致的腐败现象。为较好地落实各种规章制度,还应制定考核奖励制度,对财会人员的工作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和考评,表彰奖励先进单位和个人,对违法乱纪、弄虚作假的予以处罚,账目严重混乱的,吊销其上岗证,并追究其会计人员与领导的有关责任。

3.3加强财务监督

为了更好地落实各种财务管理制度,防止腐败行为发生,还应加强对财务的监督,建立一支优质高效的工程监理队伍,重点加强对基建财务的管理,明确会计职责,对其提交的原始凭证严格审核,严格票据使用,建立资产台账,加强档案管理,做到事前早知道、平时抓检查、事后抓督促。及时发现并纠正财务上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建立一支常设建设工程项目执法监察队伍,变突击性监察为经常性监察,对工程项目实施多层次、多职能、全方位的监理检查,并加大对施工企业的经济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以促进企业的廉政建设。

3.4加强内部审计

为有效地跟踪监督施工项目的建设资金投入使用情况,防止腐败和舞弊行为,施工企业应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不断研究和改进审计方法,注意收集审计中发现的异常情况,以作为审计的线索,有利于发现违纪违法行为;利用会计集中信息管理系统,深化对材料采购与付款、固定资产调拨与租赁、工程结算与收款等流程的控制管理,审查各施工项目报账手续、票据传递以及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等,防止私设“小金库”;加强经营绩效与考核审计,体现公平合理的原则;提升审计监督层次,加大经济责任审计,从源头上遏止腐败现象发生。

第5篇:财务监管工作方案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探讨

一、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在电算化会计环境下,只需录入原始数据或通过外部系统转入机制凭证并在计算机财务软件的指导下进行会计分录处理;对凭证的制作、审核、汇总、登帐、确认均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打印输出,借贷平衡等工作也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同时可以根据需要生成各种会计报表,提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也避免了计算加总等工作出现的错误。在保存方式上,保存介质是“磁盘”,磁性介质。磁性介质的采用节约了数据的保存空问,也使数据存取方便,同时通过数据拷贝、转入等方法避免了手工记录中出现重复记录的现象。磁性介质的保存除了需要纸介质保存所需的部分工作外,还要进行防病毒、防磁化等工作。由于磁盘存在着物理易损性,需要对磁盘进行备份工作。

二、企业财务档案管理中的现状

企业财务档案管理的目的主要有两个。第一,是为了保证财务档案信息的安全和完整。第二,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使用财务档案,为财务管理活动提供便利。根据当前的一些法律规定,除了一些经济监督部门有权调用财务档案之外,企业财务档案一般不得外借和查阅,如果说非要外借或查阅,则需要经过企业负责人批准,并按照管理规定办理相关手续,才能提供财务档案的查阅和复制。即便是企业内部人员查阅财务档案也要经过档案保管部门负责人的同意和批准,并办理相应的登记手续,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秘密的还要经过企业负责人的批准,且只能查阅,不能复制和外借,没有权限的管理人员是不能接触财务档案的。但是很多企业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却没有这样严格要求,几乎所有的管理人员都能轻而易举的借阅到财务管理档案,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留下了很多安全隐患。而一些企业在财务档案管理上将财务档案与其它档案混合在一起管理,没有将财务档案进行专门的分类管理,在使用过程中查找财务档案比较麻烦,导致财务档案不能为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提供档案服务。

三、企业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问题的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不断完善财务档案管理制度。企业财务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很大程度是企业的负责人和财务档案管理者缺乏对财务档案管理最基本的认识导致的。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应该组织财务档案管理相关人员加强学习,提高对财务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企业要不断完善财务档案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财务档案管理规定,结合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状况,健全和完善企业财务档案管理控制程序和业务操作规范,明确财务档案管理人员及其责任,以及违反财务档案管理制度的处罚,完善财务档案管理设施,突出程序规范及责任,为全面实施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制度创造良好的条件。

2.强化责任,大力提高财务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力。良好的财务档案管理制度只有真正贯彻落实到企业财务档案管理具体工作当中才能发挥其作用,才能体现出制度规范对财务管理工作及企业经营管理的价值。应该在制度中明确监督处罚的措施,定期检查财务档案管理有关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做好财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工作,所有的查阅、复制、销毁应该严格遵守企业的财务档案管理规定。

3.规范程序,严格执行财务档案安全管理和使用规定。在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当中,企业既要保证财务档案信息的安全和完整,又要为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活动提供服务和支持。由于财务档案包含着企业经营管理的很多信息,一些信息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商业秘密,从维护企业根本利益的角度来讲,除相关经济监督部门的检查和工作需要之外,一律不准外借,即便是相关经济监督部门的检查或工作需要,也要经过企业负责人的批准。

4.搞好数据挖掘和整理,建好数据库,并及时采集动态数据。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是整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其他的一切工作都建立在此基础之上。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必须向数字化、信息化档案管理转变。未来的财务档案室就是财务档案的数据采集源泉和基地,是数据存储、管理、处理、查询、检索、传递的数字化信息服务工作基地。必须建立企业财务档案数据库,可以按企业财务档案的内容分类建立若干个主要的数据库,如按标准制度原始凭证、会计账簿、指标文件、工作资料等建立几个主要基本数据库。数据库一经建立,立即着手数据的录入,将本单位的财务档资料及时录入电脑。

5.搞好财务档案信息网络建设,提高档案使用效率。档案的最大价值在于利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将为档案信息的充分利用提供广阔天地。建立完善的财务档案信息络,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同时也可以实行联机公共目录查询、光盘远程检索服务,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BBS等方式开展财务档案信息咨询。

6.搞好财务档案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建设。做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科学管理使用档案财务档案信息,通过采集整理和网络传输,必须依赖于先进的、智能化程度较高的辅助决策系统。以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行为科学和控制论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经济数学等为手段,建立决策支持系统。最大限度地提高财务保障的决策水平。

四、结论

总之,企业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当中,企业应该不断完善财务档案管理制度,并严格贯彻到管理实践当中,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真正发挥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第6篇:财务监管工作方案范文

广东省省属企业财务监管暂行办法具体内容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切实履行出资人职责,建立和完善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出资人财务监督体系,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广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家出资企业(以下简称省属企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财务监管,是指省国资委对省属企业财务活动所进行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 职责与原则

第四条 省国资委负责完善出资人财务监管体系,制定规范省属企业财务行为的监管办法和具体工作规则,建立省属企业财务负责人与省国资委的日常沟通机制,对省属企业执行财经法规以及省属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督促和指导省属企业切实建立以风险控制为中心的财务监管体系。

第五条 省属企业应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相关指引的要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制定本企业以及所属企业的财务监管办法,建立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机制,完善重大财务事项审核程序,积极探索完善上市公司、金融企业以及境外企业等特殊企业的财务监管制度。

第六条 省属企业法定代表人对本企业财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财务监管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全责,是本企业财务监管的第一责任人;主管财务工作负责人是本企业财务监管的主要责任人;财务机构负责人是本企业财务监管的直接责任人。

第七条 省国资委按照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完善内部控制、有利于风险控制、有利于稳健经营的原则对省属企业进行财务监管。

第三章 财务人员管理

第八条 省属企业应按规定设置总会计师职位,配备符合条件的总会计师作为省属企业主管财务工作负责人。省属企业主管财务工作负责人由省国资委对其专业技术资格和工作经验等任职资格进行审核,按照有关干部管理权限与程序任命;财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应事先征求省国资委意见,任免前报省国资委备案。

省属企业主管财务工作负责人及财务机构负责人原则上应具有中级会计师或中级审计师及以上相关专业技术资格。

第九条 省属企业应推行财务人员委派制,通过向所属企业逐级委派财务负责人及财务人员等方式,强化对所属企业的财务监督。

第十条 省属企业领导人员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企业财务机构负责人或财务主管人员,财务机构负责人和财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企业的财务机构担任出纳工作。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以及收入、成本、费用和债权债务等账目的登记工作。

第四章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第十一条 省属企业应按时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建议草案和决算草案,组织执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督促所属企业开展预算执行绩效自评。

第十二条 省属企业应按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定向出资人分配利润,及时足额上交国有资本收益。省属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工作,纳入企业领导人经营业绩考核。

第五章 财务监督

第十三条 全面预算。省属企业应以发展战略为导向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通过有效组织、协调和整合各部门、各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资源配置,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十四条 财务决算。省属企业应规范年度财务决算报告编制工作,实现年度预决算工作一体化,准确、全面地反映企业资产质量、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省国资委组织中介机构对省属企业年度决算进行审计,并对参与年度决算审计的中介机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以此作为续聘的重要依据。

省国资委对年度决算报告进行审核,以审核数为基础进行企业领导人经营业绩考核和企业综合绩效评价。

第十五条 利润分配。省属企业应按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章程的规定向股东分配利润。利润分配方案应按有利于股东利益最大化、符合企业发展方向、兼顾企业职工利益的原则制订。

第十六条 捐赠赞助。省属企业应制定和完善捐赠赞助管理制度,明确捐赠赞助的支出范围、限额、权限以及审核流程,严格控制预算外捐赠赞助。

第十七条 结算中心。省属企业应按照统一监管、统一预算、统一信贷、统一调控、统一结算的原则设立财务结算中心(财务公司),构建以资金管理为主导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保障资金安全。

省属企业应以结算中心建设为核心,推行财务信息化,通过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强化财务管理与资金监控。

第十八条 大额资金。省属企业应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严格预算管理,按照授权审批和领导班子联签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大额资金使用管理制度。

第十九条 对外担保。省属企业对外担保要经董事会审议,严禁违规代开信用证、虚构贸易经营等非真实交易的融资业务。未经省国资委批准,不得为所投资企业以外的企业提供担保,以及为所投资企业提供超过其持股比例的担保。

对外拆借。省属企业对外借款要经董事会审议,未经省国资委批准,不得对所投资企业以外的企业提供借款,以及对所投资企业提供超过其持股比例的借款。省属企业对外借款要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履行委托贷款相关手续。

第二十条 财务预警。省属企业应建立健全财务预警机制,重点监测经营性净现金流量与到期债务、资产与负债的适配性,及时化解财务风险。

第六章 审核、备案和报告

第二十一条 省属企业财务事项分为审核事项、备案事项和报告事项。审核事项须经省国资委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备案事项由省属企业填具备案表并报省国资委备案,报告事项为告知事项。

第二十二条 省属企业以下事项为审核事项:

(一)合并报表范围;

(二)年度财务决算报告;

(三)年度财务预算报告和预算调整方案;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建议草案;

(五)利润分配方案;

(六)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信托产品等重大融资事项;

(七)单项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的捐赠事项,同一年度内对同一捐赠对象三次或三次以上的捐赠事项以及未纳入年度预算的赞助事项;

(八)对所投资企业以外的企业提供担保、拆借,以及超过其持股比例对所投资企业提供担保、拆借;

(九)省国资委认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三条 省属企业以下事项为备案事项:

(一)内部财务制度;

(二)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

(三)国有资本经营决算草案;

(四)单项10万元以下的捐赠事项以及纳入年度预算的赞助事项;

(五)不超过持股比例对所投资企业提供担保、拆借;

(六)涉及重组、合并、兼并、分立、破产和关闭退出等经审计的财务清算结果;

(七)省国资委认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四条 省属企业以下事项为报告事项:

(一)年度生产经营情况分析;

(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月报表;

(三)当期发生的对企业财务状况有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包括诉讼仲裁、大额非经营性资金往来等;

(四)省国资委认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五条 重大财务审核事项实行一事一报,省属企业应按下列要求以正式文件报省国资委审核。

(一)利润分配、对外担保、对外拆借和第二十二条第六款规定的对外融资等事项,应在董事会作出决议10个工作日内报省国资委审核;

(二)捐赠赞助事项、合并报表范围、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年度财务预算报告、预算调整方案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建议草案按照有关规定上报。

第二十六条 省国资委在收到省属企业上报的重大财务审核事项材料齐备后15个工作日内出具审核意见书。

第二十七条 重大财务备案事项和重大财务报告事项应以正式文件上报省国资委:

(一)内部财务制度和重要会计政策于印发时抄报省国资委;

(二)捐赠赞助情况、年度生产经营情况分析、国有资本经营决算草案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月报表按有关规定上报;

(三)其他应向省国资委备案和报告的重大财务事项,应在董事会作出决议或事项发生后10个工作日内按以下内容上报:

1、事项主要内容说明;

2、事项对省属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产生(或预计产生)的影响;

3、其他需说明的事项。

第二十八条 省国资委在收到省属企业上报的重大财务备案事项材料齐备后15个工作日内出具回执。

第七章 评价与罚则

第二十九条 省属企业领导人员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有关规定行为的财务人员以降级、撤职、调离工作岗位、解聘或者开除等方式实行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条 省属企业主管财务工作负责人和财务机构负责人玩忽职守,造成省属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严重混乱的,或以权谋私、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以及其他渎职行为致使国有资产遭受损失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对于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行为,主管财务工作负责人和财务机构负责人不抵制、不制止、不报告,造成重大损失的,应当依法追究其相应责任。

第三十一条 省国资委根据出资人监管工作需要,组织对省属企业的财务检查,依照本办法和具体工作规则对省属企业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做出评价。评价结果将作为考核、任免省属主管财务工作负责人以及财务机构负责人的重要依据。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省国资委根据本办法出台具体财务监管工作规则。

第三十三条 省属企业应当根据本办法制定本企业及所属企业财务管理办法。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本办法之前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国资委负责解释。

企业财务监管主要特点一)涉及面广。首先就企业内部而言,财务管理活动涉及到企业、供应、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与资金不发生联系的现象是不存在的,每个部门都在如何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率上接受财务的指导、监督和约束,同时,财务管理部门本身为企业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活动提供及时、准确、完整、连续的基础资料。

第7篇:财务监管工作方案范文

关键词:财政;档案管理工作;分析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财政档案是反映与记录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它能够提高客观的数据,使有效的经济决策促进经济更好的发展。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前提下,财政档案管理工作是壮大财政,并在生财、理财、用财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参考作用。所以,为了有效发挥财政档案管理的作用,做好财政档案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下面笔者就两个方面对财政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进行浅要分析。

1.1 规范日常财务行为。规范日常财务行为体现在财政档案工作的记录上。它是通过在财政工作中对各种财政文件进行记录、收集并整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相关的档案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使财政信息真实有效,还要通过财政档案的记录,把各种财政资金的用途、来源等进行有效监督。然后,在工作人员把财政档案鉴定、上报的过程中,就能够有效实现上级财政对下级财政之间的有效监督。所以,通过财政档案管理工作具有监督的性质,就能够使得财政资金的收支有序,最终得意日常财务行为的规范。

1.2 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财政档案的管理工作是通过档案人员在对各种财政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从而统计出有效的财政信息。通过档案人员整理出的财政信息上报给上级,上级就能通过财政信息上反映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从而为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制定相关的政策。因此,做好财政档案管理工作能够为领导者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并促进经济的和谐、健康发展。

2 档案服务的创新

档案服务创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档案服务创新是档案事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档案服务是档案工作的中心,档案工作通过服务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使档案事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使档案事业充满生机与活力,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二是服务创新是档案部门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重要体现,档案部门要以党的指导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塑造档案部门的好形象。档案部门要立足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通过服务创新,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切实提高服务水平,不断开拓,与时俱进。

档案服务创新一定要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可能性、现实性,不能办那些不可能办或暂时办不到的事情。档案服务创新必须面向社会,面向人民群众,实现档案资源的最大限度开发利用。

档案工作的创新,是新形势的迫切要求,也有利于档案工作新局面的开创和推新。但是,我们还应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管理与利用的关系,不能只强调利用,就放松管理,削弱管理的行政职能。二是社会效益与部门经济效益的关系。在档案信息利用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社会效益,其次才是部门的经济效益,不能不顾社会效益一味追求部门的经济利益。三是保密与开放的关系。档案中有许多国家机密,是不能公开的,必须以国家的政治利益为重,不能牺牲国家的经济利益,威胁国家的政治安全。唯有与时俱进,正确处理三个关系,才能不断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首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彻底改变旧观念,牢固树立新观念。盲目追求“小而全”“大而全”,以藏为主,重藏轻用,被动服务,各自攻破,封闭自导,势必造成档案文献资源的极大浪费。观念创新是管理创新的前提。管理创新的过程将始终贯穿着观念创新的思想,观念创新就是使管理创新得以成功的保证。管理创新必须确立现代化管理意识,特别是档案管理知识化、网络化、社会化,把知识和创新作为档案工作的管理目标。本着“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把满足全社会用户和学校的需求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和价值走向,以创新理念和创新行为来加强档案管理,开辟档案管理发展的新途径。

总之,加强档案的管理水平,要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着手。档案工作者只有不断更新理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档案管理工作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才能在经济快速增长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3 做好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要点

财政档案管理是为了提高财政档案的质量,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促进财政档案的科学管理,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财政而设立的一种管理工作。它是在业务上接受档案局的指导,在财政工作中直接形成各种具有价值的文字、图案、声像等不同形式,并保存记录下来,使之能够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因此,为了保证各种政策的有效性,做好财政方案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3.1 加强财政档案人员队伍建设

加强财政档案人员队伍建设,首先就要培养档案人员具有优秀的专业素质。这也是一个合格的财政档案人员起码的素质。所以就需要严格培养档案人员对财政档案工作各种能力技巧,熟知各种财政档案方针政策,熟悉各种财政档案工作的基础知识,并加强档案人员知识运用能力,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的财政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其次,财政档案人员应该具备职业道德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档案人员出于该岗位的基本要求。坚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社会职业道德准则,坚持保证财政档案信息的真实性,严格保守国家机密文件,全心全意为人民,为国家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最后,财政档案人员应该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财政档案人员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主要是因为财政档案工作本身的政治性比较强,涉及国家政治因素。所以,就应该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并培养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而促使财政档案管理人员能更好地做好财政档案工作。

3.2 与时俱进,进行现代化的财政档案管理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也要求运用新的科学技术服务于财政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与时俱进的现代化财政档案工作一方面就要求在档案工作过程中能够融入先进的科技设备。当财政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时,就能够有效地把相关资料输入计算机中,通过计算机的智能化进行资料整理,通过新科技的运用不仅能够得出真实、有效的数据,还能够减轻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另一方面,做好现代化的财政档案管理工作就需要提高档案工作的规范性。它要求不仅要做好财政档案管理中的收集、整理、上报等工作,还要求对历史财政档案数据进行保存、保密等工作,使得每一项档案管理工作都符合法律条例的规定,让财政档案管理工作能够规范化、制度化进行。

3.3 健全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管体系

健全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体系,是针对财政档案管理工作中出错而进行的。做好财政档案的监督工作首先要建立一个高效的财政档案管理监督部门,从而使得各种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能够有效监督。其次,要对各种财政数据来源的真实性进行监督,以防无效的数据给领导造成了错误的经济决策,避免经济、社会发展不乐观的情况出现。最后,对档案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防止档案管理人员有意或则无意的使得档案工作出现错误,使得财政档案管理工作出现各种纰漏。

财政档案管理与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它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资源,所以,健全财政档案管理机制,做好财政档案管理工作,不仅仅是政府、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求,它也是整个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第8篇:财务监管工作方案范文

合理设置乡镇财政所的机构和人员编制

各乡镇要规范乡镇财政所名称和人员编制,统一使用“××乡(镇)财政所”名称;重新合理核定乡镇财政所的人员编制,确保5名工作人员到岗,从而确保乡镇财政所工作的正常开展。

重新界定乡镇财政所主要职责

1、负责乡镇财政预算管理与执行,保证乡镇政权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2、负责提供和落实农村范围内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并做好相应的综合协调工作。3、负责各项涉农惠农补贴项目数据的统计和审核,监督管理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4、负责管理乡镇机关财务收支活动,参与建设项目招投标,办理政府集中采购事项,组织实施乡镇和村级财务核算及监督工作。5、负责管理乡镇国有资产,实施债权债务监督管理工作。6、负责落实农村综合改革政策,建立健全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监督制约机制,保护农民的利益。7、负责新农合参合人员基金的代收工作。8、完成乡镇党委、政府和上级财政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建立健全乡镇财政所规章制度

1、完善财政所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乡镇财政所人员岗位职责、行为规范、工作目标及考核奖惩制度,完善乡镇财政预决算编制、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资产清查、会计档案、民主理财、内部控制、政务公开等管理制度。

2、规范财政所工作制度。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申报、立项、决算、跟踪问效等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监管制度及财政支农资金监管信息通报制度。建立财政各项惠农补贴资金的申报、认定、审核、公示管理制度,促进基层财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提高乡镇财政干部的执行力。

3、建立工作考评奖惩机制。建立乡镇财政所工作绩效评价机制、基础工作考核机制、财政资金落实与业绩挂钩和违法违纪“一票否决”惩罚机制,为确保乡镇财政工作完成,提升乡镇财政工作质量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

切实加强乡镇财政所干部队伍建设

采取多种途径全面提高乡镇财政所人员的综合素质,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通、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夯实乡镇财政所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1、加大乡镇财政所硬件建设的投入。将乡镇财政所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办公用房采取单门独院或综合办公区中相对独立办公,设有办公室、档案室、财务室、财政服务大厅,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其中财政服务大厅不少于40平方米,一律柜台时开放办公,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大厅设有便民临时休息排椅、饮水机、资金发放明白卡、服务电话。统一配备桌椅、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用品。统一制作室外政策宣传栏或宣传牌、电子屏、自行车存放处,做到室内外整洁优美,干净卫生。财务室安装防盗门窗,配备保险柜、报警器等。档案室配有5-8组铁皮档案柜,有档案管理“七方”措施。财政所人员统一制作岗位牌,佩戴胸牌上岗,衣着整洁,语言文明,精神饱满,服务热情,坚持原则,廉洁奉公,无违法违纪行为。

2、加快乡镇财政所信息化建设步伐。要加快“金财工程”向乡镇财政所的延伸,为乡镇财政所配备计算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实现办公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全面实现乡镇财政与省市县财政信息共享,实现电子记账、重要制度上墙,设立举报台和监督电话。减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各乡镇要把加强乡镇财政所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成立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实行乡(镇)长负责制,明确专人负责,责任落实到人,尽快全面开展工作。要认真研究和着力解决乡镇财政所建设中的实际问题,积极为乡镇财政所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各乡镇的领导小组名单务于2010年9月15日前上报县财政局。

制定方案,加强督导,务求实效

各乡镇要结合实际,制定加强乡镇财政所建设的工作方案。认真研究分析乡镇财政所的基本现状,县财政局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乡镇财政所规范化建设分类指导,2010年确定新马头镇和香城固镇两个乡镇财政所为标准化建设试点,试点乡镇要严格按照示范点规范化标准要求必须在11月底前达标。其它乡镇也要认真谋划,制定精细、科学实施方案予以推进,但必须在2011年底前完成财政所标准化建设任务。各乡镇的实施方案于2010年8月30日前上报县财政局。

第9篇:财务监管工作方案范文

关键词:基层工商所 经费保障 工商职能转型

基层工商所是监管执法的基层单位,行政执法经费保障力度直接关系到其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工商部门的财政体制由“以收定支”转变成完全依靠财政拨款的新形势下,如何为基层工商部门提供足够的经费保障,确保其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完成“收费监管型”——“服务执法型”——“法治型、信用型、信息型”的职能转变,是摆在各级工商部门的重要课题,也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必须面对的棘手问题。

一、基层工商所经费保障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忽略基层工商所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监管漏洞

目前,基层工商所均为报账单位,虽每个所都设置1名出纳人员,负责本单位经费收支管理及月末报账工作,但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参差不齐:部分人员虽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却是其他岗位或专业转任的;有的不仅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也没受过任何财务知识培训,属于财务工作的“门外汉”。另基层工商所财务人员均属兼职财务,除了财务工作外,还担任登记、巡查或办案等工作。因此很大一部分财务人员对财务工作的态度为应付式、得过且过、充当“老好人”,对不符合财务规定、不合理的经费支出等听之任之,既不加以制止,也不向领导汇报,未起到监管基层财务的作用。

(二)“零收费”下的“以收定支”,凸显行政经费短缺的矛盾

目前基层工商部门的经费保障模式已由“收支两条线”管理下的“以收定支”转变为“零收费”条件下的财政保障。虽仍是“以收定支”,但从行政性收费返还到财政性资金的经费保障,使基层工商所原来的结构平衡彻底被打破,压缩了筹措行政经费不足的空间,使行政经费供求不平衡的矛盾逐渐呈现。同时随着工商部门职能的转型升级,基层工商所的监管执法工作日趋繁重,监管内容与监管对象的增多,必导致监管执法成本的增加。当执法办案经费不能满足监管执法成本时,将出现挤占行政经费的现象;反之,当行政经费不能保障正常运转时,也必将会挤占执法办案经费。这种恶性循环,将严重影响基层工商所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不利于基层工商部门的职能转变。

(三)未能突破执法办案经费供给的旧框架,经费保障水平偏低

受物价飞涨、职能拓宽及监管任务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基层工商部门的经费保障水平明显呈现出标准偏低的情况。首先,现行执法办案经费的返拨比例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基层工商部门的经费需求。随着监管执法力度的加大,执法办案数量与罚没款收入必有所增加,上缴的罚没款越多,监管执法成本就越高,返拨的执法办案经费也越多。但执法办案经费与监管执法成本的增长并不成正比,这加剧了办案经费的有效供给与经费支出需求增长过快的矛盾,当执法成本大于执法经费,即执法“利润”为负时,如不适当提高执法办案经费的返拨比例,必将严重影响基层工商所的正常运转和执法力度。其次,传统的办案经费供给模式不利于基层工商所的经费保障。目前基层工商所执法办案经费的供给还是根据上缴的罚没款按相对统一的比例进行返拨的方式。因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管辖区域多寡,必造成基层工商所履行同样的职能上缴的罚没款有所差别,甚至相差甚远,导致返拨的经费也大相迳庭。虽上级工商部门对基层工商所执法经费的返拨比例有所侧重,但比例的设定仍不甚合理,对监管任务繁重、辖区较大、地区边远工商所的经费返拨比例倾斜不够,经费保障略显不足。在这种经费保障模式势必造成对基层工商所的考核偏重于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社会效益,不利于新形势下基层工商所职能的充分发挥。

二、提高基层工商所经费保障的对策建议

伴随职能的转型升级,基层工商部门的监管幅度和频率大幅提高,为实现“零收费”条件下的经费保障与履行职能相匹配,应通过“走出工商看工商”的方式,以新的视角审视新形势下应如何提高基层工商所的经费保障。

(一)改变旧的报账方式和监管模式,规避财务风险

目前基层工商所的财务管理工作仍实行手工操作,基层财务人员少、素质参差不齐且流动性大,导致绝大部分基层所报账工作不统一、不规范,且易出现监管漏洞。应按照“操作简单、记录方便、高效实用”的原则,统一开发基层工商所的报账管理系统,系统应设置自动汇总、出账、上报报表及检查分析等功能,使较为繁琐的记账、统计数据、填报报表等工作,仅需录入数字和点击鼠标便可完成,促使基层工商所的财务管理工作跟上时代步伐。通过发挥报账管理系统的查询分析、预算执行和预警功能,强化对基层工商所预算收支管理的监督和规范,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从而有助于提高基层工商所的经费保障能力。

(二)开源节流,提升经费保障水平

提高基层工商所的经费保障水平,不仅要加大资源投入,形成“物往基层流、装备往基层投、经费往基层斜”的良好保障格局,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基层工商所的主观能动性,确保经费使用“精简、节约、效能”。

1、加大资源投入,保障基层工商所正常运转

为缓和基层工商所经费保障与经费需求的矛盾,更好的发挥其监管执法、服务发展的职能,我们必须重心下移,在经费投入和物资配备上,坚持向基层工商所的执法一线倾斜,。同时,在资源倾斜的过程中必须保持一个“度”,明确基层工商所经费需求的合理标准,做到“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确保运转”。

对于资源倾斜“度”的把握,必须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预、决算管理模式,并结合现有的经费保障体系,将预、决算数据分析透、研究细,确保精、细、准合理预测基层工商所的经费需求,将有限的经费投入到必须的工作中,在保障基层工商所必要经费的基础上改善执法办案条件。

2、建设“节约型工商”, 提升经费使用效能

“节流”也是“开源”,对于基层工商所经费的使用,应当遵循“保障公务、厉行节约、务实高效、收支合理”的原则,严格控制可节省或没必要的开支,在降耗中提效率,努力实现降低运行成本和提高办公效率的双赢目标。

(1)注重节约内容的合理性。基层工商部门的经费使用应养成“开支从紧、节约为先”的习惯,以改变“电灯长开无人理、水管长流无人管、电脑昼夜不关机、文山会海时常有”等陋习。在全方位节约经费支出的同时,应遵循“一保人员、二保运转、三保建设”的原则,合理安排资金,优先保障人员经费和正常运转需求。对于行政执法过程中必须的经费支出应当尽量满足,在确保重点支出的同时,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特别是“三公”支出。其次,严格控制项目支出,对于基层工商所的基础建设、执法装备购置等方面要根据“轻重缓急”进行合理的分配,充分发挥有限资金和资源的效益。

(2)强化节约监管的经常性。强化监督管理,是基层工商所经费节约增效工作的重要保障,只有畅通监督渠道,才能将节约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首先,建立健全节约增效考核责任制。 从“以收费论英雄”到“以节约比高低”的考核制度,把节约增效工作融入绩效考核,用“硬指标”更好地推动行政经费节约增效工作的落实。其次,利用信息化工作平台,建立基层工商所报账管理系统——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系统,实现工商所——县局——市局——省局财务信息的四级连通。通过形成会计支出、会计核算、预算执行和预警的信息化链条,强化财务监管的精细化程度,以“横到边、纵到底”的全方位监管,提升基层工商所的经费使用效能。

(三)走出办案经费返拨的旧框架,合理分配办案经费

随着基层工商所监管执法重心的前移,执法战线拉长、执法面积拓宽、执法办案力度的加大,必将导致监管执法成本相应增加,原有的预算规模和执法办案经费的返拨模式已难以保障监管执法所需的经费。为鼓励基层工商所更好的履行监管执法职责,首先,要适当提高执法办案经费的返拨比例。执法办案经费的返拨比例要遵循“以支定收,收支匹配”的原则,即执法办案返拨的经费应与监管执法的合理成本相适应,但不能只强调“支”,而是“收”和“支”相匹配,以满足工商部门能够充分履行职能为标准。其次,在保持相对统一的返拨比例下合理倾斜。从规范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根本点来看,只要工商部门履行了法定的职责,不管其处于什么样的经济区域,无论其上缴办案罚没款的多寡,对其付出的劳动成本和必要的经费都应给予相应地供给和补偿。而且,这种供给和补偿应相对地平衡,即通过合理的倾斜政策来维护不同地域经费供给比例的平衡,重点加强对监管任务繁重、辖区较大、地区边远基层工商所的倾斜,以实现经费保障与履行职责相匹配。

四、结束语

基层工商所处于工商行政管理的最前沿,人多事杂监管重,经费保障与经费需求的不平衡,势必直接影响基层工商所正常工作的开展,不利于监管执法职能的充分发挥。为此,应树立“心往基层想,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事往基层办”的工作理念,采取一系列对应措施,切实做好基层工商所的经费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