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保洁安全生产制度精选(九篇)

2024-03-08 21:0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保洁安全生产制度范文

湖北端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机械伤害事故调查报告

一、事故相关单位基本情况

(一)保洁项目发包单位概况

1、单位概况:

湖南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吉利公司)成立于2007年4月,位于湖南省湘潭九华经开区,法定代表人兼总经理刘向阳,注册资本8850万美元;经营范围: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公司下设总经理办公室、财务中心、生产物流部、技术部、安技环保办等部门及焊装厂、涂装厂等4个分厂,其中安技环保办主任刘咸雄,涂装厂厂长周军。

涂装厂设有技质科、生产科和喷涂班、精饰班、打磨班等7个班组,生产科科长王伟负责本厂生产组织、安全环保等工作,生产科专职安全员邓烨负责指导监管班组安全管理、现场安全检查等工作。

2、保洁项目合同签订情况:经调查,2017年4月28日和5月5日,湖南吉利公司(甲方)与湖北端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乙方,以下简称湖北端华公司)分别签订《涂装车间2017年度常规保洁项目承揽合同》及《安全管理协议》,将涂装车间常规保洁服务项目(以下简称保洁项目)发包给乙方承揽,合同总金额为195万元,合同周期为12个月;《安全管理协议》约定了甲乙双方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甲方职责第1条:负责对乙方作业场所安全生产、消防等工作的统一监管与协调,第3条:甲方有权对乙方作业现场进行不定期的安全监查,并对发现的不安全因素要求乙方进行限期整改等。

(二)保洁项目承揽单位基本情况

1、单位概况:湖北端华公司成立于2006年1月,位于十堰市红卫街办王湾社区,系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资本1500万元;法定代表人王文明,总经理张荣新。公司经营范围:涂装设备、输送设备、环保设备等设计、制造、安装、销售,清洁服务等。公司下设市场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等6个部门及项目部,现有员工150余人。

2、安全生产管理情况

经调查,湖北端华公司编制了《安全事故处理、奖惩制度》、《项目运营管理手册》和《涂装保洁安全操作规程(001-010)》,规范安全管理;公司与项目部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各项目部经理为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但该公司没有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没有对公司总经理、项目部行政助理、领班及副领班等岗位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编制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等安全管理制度。《项目运营管理手册》第5.13.4.6条(涂装车间一般安全制度):生产进行时,在车间内须沿人行通道行走,禁止进入移行机和升降机区域;第5.13.7.3条(涂装车间区域、设备和人身安全制度)规定:员工在非生产区域进入设备运行区(特别是流水线区域)工作之前,必须由领班级以上管理人员负责安全锁定等;《涂装保洁安全操作规程(002)》规定:在升降机、移行机、辊床工位清理作业时,作业前确认升降机、移行机是否在运行,严禁在运行时进行清理等。

3、湘潭保洁项目安全管理情况

经调查,签订保洁项目承揽合同后,湖北端华公司成立了吉利汽车湘潭项目部,设有项目经理刘超良、行政助理傅艳飞等3名项目管理人员和3个保洁班组(白班20人、中班6人和晚班15人),其中白、中班领班谭菊,中班副领班王良付;2017年5月1日,项目部对新员工进行了一天的上岗前教育培训(上午3课时的课堂教育,下午2课时的保洁现场岗位培训),然后每周再进行1课时集中教育培训,白班、晚班每天上班前由领班组织约10分钟的安全讲话(中班与白班一起),但项目部没有余文湘(9月份新进员工)签字的上岗前教育培训记录,余文湘没有按照要求参加教育培训考核;项目部10-12月份的安全话题记录中没有关于升降机安全保洁的内容,项目部也没有落实《项目运营管理手册》第5.13.7.3条(即生产线保洁作业须安全锁定)的要求,没有对中班作业的安全检查和查处违章等记录。

二、事故班组工作岗位情况

经调查,湖北端华公司湘潭保洁班组中班每天工作时间一般为22:00-次日6:00,主要工作是擦拭、清扫涂装车间室内地面,更换设备过滤袋及清洗槽体等,班组成员工作区域固定,副领班王良付负责更换涂装车间前处理过滤袋、铲胶等保洁工作和班组管理工作,余文湘负责涂装车间打磨线、割灰线和每周日对车间旋转机、平移机和升降机不工作时的保洁工作。

三、事故发生经过、应急救援及善后处理情况

(一)事故发生经过及应急救援过程

2017年12月13日22时左右,湖北端华公司湘潭保洁班组中班副领班王良付和李利群、余文湘等5人开始进入涂装车间上班,王良付巡查了本班组所有工位后,便去自己的工位做事;14日0时35分左右,余文湘在6号升降机防护网4、5米外的打磨班区域清扫卫生;0时50分左右,涂装厂PVC细密封补胶泡员工贾智发现6号升降机上没有小车车身下来,便去查看,发现保洁员余文湘呈弯腰状被挤压在升降机配重块和底部横梁之间,旁边地上有一把扫帚,升降机卡住不动了;贾智马上通知生产线停升降机,这时涂装自由岗龚伟也查看到事故情况,马上用对讲机通知厂机修员、安全员等人赶到事故现场,升起配重块,将保洁员救出,龚伟同时拨打120电话,并告诉保洁副领班王良付出事故了,安全员邓烨打电话向公司安环办主任刘咸雄等报告了事故情况;涂装厂生产科科长王伟等人听到呼喊,马上从办公室赶到6号升降机区域;1时5分左右,湖北端华公司湘潭项目经理刘超良、涂装厂厂长周军和公司安环办主任刘咸雄等先后赶到事故现场,1时15分左右,湘潭市中心医院120救护车赶到,1时55分左右,急救医生确认余文湘抢救无效死亡。

湖南吉利公司向九华经开区安监局报告事故情况,湘潭市安监局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派人于9时50分左右赶到事故现场,并对事故现场进行了勘查。

(二)善后处理情况

12月14日,湖北端华公司对死者的事故赔偿金103余万元已赔付到位,事故善后处理工作结束。

四、事故现场勘查情况

事故现场位于湖南吉利公司涂装车间打磨班工作区域内6号升降机处,升降机上升时长约18秒,下降时长约20秒,辊床输送时长约15秒;升降机配重下降到最低位置时,其底部低于升降机底部横梁约50mm;配重块重约600kg(略重于喷涂前车身重量)。该升降机四周地面上设有防护围栏,东面的防护栏上悬挂有禁止靠近、当心落物两块安全警示标志,南面的防护围栏上没有安全警示标志。

五、事故原因分析及性质认定

(一)直接原因

违章作业。余文湘违反本公司《项目运营管理手册》第5.13.4.6条(涂装车间一般安全制度)和《涂装保洁安全操作规程(002)》的规定,在涂装车间升降机运行时,进入升降机区域,进行保洁,不慎被挤压在升降机配重块和机架底部横梁之间,当场死亡。

(二)间接原因

1、安全管理不到位。一是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湖北端华公司湘潭项目部中班无安全管理人员巡查,没人及时发现当班作业人员违章进入升降机区域作业的行为;二是湖北端华公司没有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督促其湘潭项目部安全检查和查处违章作业行为等不到位;三是湖南吉利公司及其涂装厂对升降机区域安全警示标志设置数量不足,对湖北端华公司保洁作业安全监管不到位。

2、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一是湖北端华公司主要负责人没有对公司总经理、项目部行政助理、领班及副领班等岗位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编制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等安全管理制度;二是湖北端华公司湘潭项目部管理人员没有落实生产线保洁作业须安全锁定等要求,该项目经理对保洁项目安全管理职责落实不到位。

3、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湖北端华公司督促其湘潭项目部对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自我保护能力不够。

(三)事故性质

经调查认定,这是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五、责任认定和处理建议

(一)建议不予追究责任的人员

余文湘,女,湖北端华公司湘潭项目部中班保洁员,事故当天,违反本公司《项目运营管理手册》第5.13.4.6条和《涂装保洁安全操作规程(002)》规定,在涂装车间升降机运行时,进入升降机区域进行保洁,不慎被挤压在升降机配重块和机架底部横梁之间,当场死亡,对这起事故应负责任,鉴于其在事故中死亡,建议不再追究责任。

(二)建议追究责任的人员

1、王良付,男,湖北端华公司湘潭项目部中班副领班,负责中班工作安排和现场管理。事故当天,王良付对本班人员现场管理不到位,对这起事故应负责任,建议由湖北端华公司依据公司有关规定对其进行经济处罚。

2、谭菊,女,湖北端华公司湘潭项目部白、中班领班,负责班组全面工作。谭菊对班组人员安全教育不到位,没有落实涂装生产线保洁作业须安全锁定等要求,查处违章作业行为不到位,对这起事故应负重要责任,建议由湖北端华公司依据公司有关规定对其进行经济处罚。

3、傅艳飞,女,湖北端华公司湘潭项目部行政助理,负责招聘、物料采购和员工安全培训等工作。傅艳飞没有组织、落实好项目部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对这起事故应负重要责任,建议由湖北端华公司依据公司有关规定对其进行经济处罚。

4、刘超良,男,湖北端华公司湘潭项目部经理,负责项目部全面工作。刘超良没有抓好项目部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对中班没有安排安全管理人员巡查,查处违章作业行为不到位,安全职责履行不到位,对这起事故应负主要领导责任,建议由湖北端华公司依据公司有关规定对其进行经济处罚。

(三)相关行政处罚建议

1、湖北端华公司对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查处违章作业行为不到位,违反了《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第四十二条的有关规定,是事故发生的责任单位,建议由湘潭市安监局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一百零九条第(一)项的规定对其进行行政处罚。

2、张荣新,男,湖北端华公司总经理,负责公司全面工作。张荣新没有对总经理、湘潭项目部行政助理、领班及副领班等岗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组织编制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等安全管理制度,违反了《安全生产法》第十八条第(一)、(二)项的规定,对这起事故应负主要领导责任,建议由湘潭市安监局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九十二条第(一)项的规定对其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三十的罚款。

湖北端华公司在收到湘潭市人民政府批复后,一个月内将事故责任追究的落实情况书面报告湘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并抄送湘潭市安委办。

六、事故防范措施建议

1、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湖北端华公司要认真吸取这起事故的教训,举一反三,防止类似事故; 要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强化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加强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工作,及时查处违章作业行为等,确保生产安全。

2、强化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湖北端华公司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督促公司及项目部各部门、各岗位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公司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编制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等安全管理制度,严格安全管理工作。

第2篇:保洁安全生产制度范文

1、环保酵素的介绍

环保酵素(也称为垃圾酵素―Garbage Enzyme),它是以废弃果蔬(鲜垃圾)为原料,同时混合一定比例的糖和水,经三个月发酵后产生的棕色液体。它的生产过程并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物质,在酿制过程中,各种成分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一个复杂而稳定的具有多元功能的酵素生态系统,这种液体具有家居清洁、空气清新、作物肥料三大功效。家居清洁方面,可用作洗碗、清洁油烟机、清洗马桶、清洁家具、拖地、沐浴等。本文通过对环保酵素市场接受程度做一个调查,探索 “环保酵素清洁产品商业化模式”的可行性,从而为废弃果蔬的环保治理提出建议。

2、市场对环保酵素接受程度的调查

通过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调查为辅的调查方式。项目组对环保酵素市场接受程度进行了调查,问卷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上海世纪公园、人民广场、南京路步行街等地发放了共400份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大众对家居清洁剂的使用习惯,选择家居清洁剂的喜好倾向以及对环保酵素类产品的接受程度。在接受调查的目标群体中,男性与女性所占比例基本相同,年龄层主要集中在18~30岁的青年中,被调查者的学历则多为大学本科,月收入则基本涵盖了各个层次。

个人使用清洁类产品的习惯:我们调查了大众是否有购买过清洁部分回答比例如下表剂的经历,在购买清洁时主要关注的方面以及他人意见对个人选择的影响程度。

在问到“您在选用清洁剂时比较关注的方面”时,本文得出个人选择清洁类产品时最关注的四个要点是:是否温和护手,洗涤效果、品牌以及环保性;

购买清洁剂选择上,有60.38%的人是完全自主选择,38.68%的人是结合他人意见自主选择,可以表明,个人在选择清洁剂时是比较独立的

调查大众对环保酵素类产品的接受程度:本文主要询问了调查对象对此类产品的了解程度,对产品的倾向功效、定价建议,购买意愿以及对产品自身的顾虑,部分结果如下图。

您对本产品在哪方面的清洁效果最为期待?

如果价格处于您理想的区间内,你是否愿意购买这款产品? [单选题]

A.是66.4%

B.否33.6%

您对本产品存在的最大疑虑是在哪方面?

安全性40.48%

清洁效果42.86%

质量11.9%

品牌26.19%

售后服务21.43%

根据上表及调查数据可以得出:

调查对象对产品的功效期待主要是厨房清洁方面,几乎占到了5成,而卫生间和衣物清洁也有两成左右的比率;

在价格期待方面,大众比较接受8~10元的价格区间,占到了32.08%;第二位的区间是11~13元,占22.64%。

在购买意愿方面,被调查者中有66.4%表示愿意购买此类产品,说明环保酵素类产品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开发空间;

在问及对产品的最大顾虑时,发现安全性和清洁效果是大众最担忧的两方面,都占到了4成左右;而倾向的购买渠道则是超市最受欢迎,占到了80.72%。

3、环保酵素应用问题

3.1、环保酵素清洁产品定位不明确

当前市场上的环保酵素产品应用范围较广,可以用作家居清洁、空气清新、作物肥料三大方面。但是其效果有所差异,且清洁定位不明确,同市场上的清洁产品相比,应用范围广,但不具有产品竞争力。

3.2、环保酵素清洁产品效果需改进,安全性需保障

在菜市场产品生产意愿调研和清洁产品购买使用接受程度调研过程中,产品的效果和安全性受到质疑。产品效果是产品销售的核心竞争力,而安全性是产品长久有效占领市场份额的有效保证。环保酵素清洁产品目前作为具有环保理念的DIY环保清洁产品,主要针对部分环保家庭主妇,而要实现环保清洁产品的大规模盈利,安全性和产品效果的改进急需解决。

4、环保酵素应用对策

4.1、明确环保酵素清洁产品定位

为了实现环保酵素清洁产品的市场定位,从而有效的开拓市场,首先应该环保酵素的清洁产品进行准确的质量检测,分析酵素清洁产品的成分,针对产品清洁有效成分含量结合公众期望的厨房清洁需求进行清洁产品的改进。在确立其清洁用途的基础上,开拓市场,选择合适的市场消费群体,开展有效的产品销售渠道。

第3篇:保洁安全生产制度范文

论文摘要:农业清洁生产是2l世纪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吸取了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精华,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梳理我国农业清洁生产法律制度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我国农业清洁生产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具体建议。

清洁生产概念从一提出,就已经涉及农业领域,考虑到化学肥料的清洁施用。但从总体上看,农业环境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与关注,清洁生产的重点还是放在T商业领域。事实上,无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还是污染程度,农业都不亚于工业,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工业。因此,将清洁生产的概念引入农业,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1我国农业清洁生产法律制度的现状

2002年通过的《清洁生产促进法》,使我国清洁生产工作有了法律依据,在这之前,我国在农业法律制度建设上没有直接提到“清洁生产”.也没有专门的农业清洁生产法规.农业清洁生产的思想只是分散在一些法律法规中。

1.1相关法律规定

1989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第20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推广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及植物生长激素。”2002年修订的《农业法》第八章《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保护》,对农业投入品的合理使用、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作了一般性的要求。2003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清洁生产促进法》第l1条规定:“……环境保护、农业、建设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有关行业或者地区的清洁生产指南和技术手册,指导实施清洁生产”:第22条规定:“农业生产者应当科学地使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和饲料添加剂,改进种植和养殖技术,实现农产品的优质、无害和农业生产废物的资源化,防止农业环境污染。禁止将有毒、有害废物用作肥料或用于造田。”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对农业清洁生产作出明确规范。

1.2相关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规定

2000年农业部的《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第4条规定,国家鼓励研制、生产和使用安全、高效、经济的肥料产品:第l3条规定对不符合国家有关安全、卫生、环保等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的肥料产品,登记申请不予受理。2001年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第27条对安全使用农药、防止污染农副产品作了规定,同时第38条对销售农药残留量超标的农副产品作了禁止性规定。2001年国家环保总局制定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目的就是防止畜禽养殖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2002年农业部和国家质监总局联合的《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及1993年的《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专门对农产品质量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1.3相关地方性法规

2002年福建省颁布《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该条例对农药、化肥、薄膜合理使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均有所涉及,还涉及农产品质量建设,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防范农业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和生态环境构成的危险或者潜在风险。此外,该条例第19条还规定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应当定点堆放。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利用生物和工程技术对农村生产、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

2我国农业清洁生产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对有关农业清洁生产法律法规的梳理.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在农业清洁生产立法上已有一定进展,但还难以真正将清洁生产的要求贯彻到农业生产之中,清洁生产还难以成为农业生产的一项基本制度。

2,1农业清洁生产理念未得到完整体现

农业清洁生产的一些要求只在部分农业法律条文中有所体现,不够完整全面,清洁生产的思想理念也未能全面反映到立法当中.导致思想认识、工作重点及管理体制上存在不足。首先,农业清洁生产不是单纯的环保措施,而是融环境保护于生产建设之中,兼顾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生产模式,追求的是经济效益最大化和对人类与环境危害最小化;其次.农业清洁生产不是仅仅指清洁的产出,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只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而且还须解决农业自身产生的污染及资源的浪费,即清洁的投入和清洁的生产过程;最后,实践中对清洁生产的领导力度不够,由于立法方面存在不足,《清洁生产促进法》出台至今,全国还没有建立起强有力的包括农业、服务业在内的协调清洁生产的组织管理体系,使清洁生产仍游离于主要经济活动之外。基本没有改变生产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分离的局面[21。

2.2有关农业清洁生产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可操作性

首先,农业清洁生产的要求,在现有立法中仅仅只是附带性的规定,多只根据需要,在立法中增加一些条文。同样的内容在相同或不同位阶的法律规范中多次出现,创新的内容不多,可操作性的措施很少。而且,从整个农业立法内容和政府的工作重点来看.清洁的投入、清洁的生产过程还没有引起普遍重视。现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生产过程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却关注不多。实际上。许多地方尤其是工业不发达地区农产品受污染的罪魁祸首不是工业“三废”。而恰恰是生产中使用的农用化学品。不重视清洁的投入、清洁的生产过程,很难保证有清洁的产出,生产出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其次.实行农业清洁生产会导致生产经营者成本增加,只有通过采取措施,将其转化为生产经营者的自觉行动,清洁生产目标才能得以顺利实现。从农业现行立法情况看.与清洁生产相关的法律规定原则性较强,主要以引导、鼓励和支持性的法律规范为主要内容,直接行政控制和制裁性规范条文很少。《清洁生产促进法》也是一部鼓励性特征极为明显的法律,强制性、处罚性规范的缺失,使得生产经营者很难自觉将清洁生产的技术措施主动应用到生产过程之中。

2.3缺乏推动农业清洁生产的经济激励机制

首先.现阶段我国对清洁生产的建设、改造项目的资金保证.以法规性的规定、政策性的鼓励和原则性的文件为多.清洁生产保证资金来源匮乏、渠道不畅、优惠不明显.农业生产经营者自身难以解决。因此,需要政府出台相关资金支持的政策和法规。

其次,现行的自然资源、水电、农药、化肥等定价过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业生产过程中废物最少化的动力。而且,由于受到现有的经济技术的限制,推行清洁生产可能会增加生产成本、减少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利润,农业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就会降低。其根本原因是缺乏对农业生产经营推行清洁生产的激励机制.加之很多农业生产经营者对实施清洁生产的意义缺乏深刻的认识,获取清洁生产信息的渠道不畅.缺乏技术力量和管理力量,致使农业清洁生产推行不力。

2.4缺乏推动农业清洁生产的社会合力机制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农业清洁生产的实行,离不开政府、社会和公众多层次、全方位的推动。这其中,既有政府部门的法律措施,也有公众的积极参与。然而,由于教育、宣传、环境意识、环保组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限制了从社会角度推进清洁生产的能力建设,多阶层、多行业推动清洁生产的机制在我国尚未形成,主要表现为环境教育培训不足,宣传力度不够,群众环境意识不高,有关环境的社会团体发展不足等。

3完善农业清洁生产法律制度的建议

3-1切实落实农业清洁生产的理念

农业清洁生产是指既可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又可合理利用资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农业生产技术和措施。其实质是在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中,通过生产和使用对环境友好的“绿色”农用品(如绿色化肥、绿色农药、绿色地膜等),改善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农业污染物的产生,减少农业生产和产品使用、服务过程对环境和人类的风险。

3.1.1明晰理念农业清洁生产贯穿两个全过程控制:(1)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即从整地、播种、育苗、抚育、收获的全过程,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污染的发生;(2)农产品的生命周期全过程控制,即从种子、幼苗、壮苗、果实、农产品的食用与加工各环节采取必要措施,实现污染预防和控制。

农业清洁生产包括三方面内容:(1)清洁的投入,指清洁的原料、农用设备和能源的投入,特别是清洁的能源(包括能源的清洁利用、节能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2)清洁的产出,主要指清洁的农产品,在食用和加工过程中不致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3)清洁的生产过程。采用清洁的生产程序、技术与管理,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农用品,确保农产品具有科学的营养价值及无毒、无害。

农业清洁生产追求的两个目标:(1)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能源利用、资源的循环利用等节能降耗和节流开源措施,实现农用资源的合理利用,延缓资源的枯竭,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2)减少农业污染的产生、迁移、转化与排放,提高农产品在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与环境的相容程度,降低整个农业生产活动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风险。

3.1.2落实理念首先.要丰富和提升农业清洁生产这种创新性思想,从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高度,将农业清洁生产纳入国民经济计划之中,从源头推动农业清洁生产。其次,应将立法作为推行农业清洁生产的基础和重要手段.将农业清洁生产的理念切实落实到农业立法当中.使我国农业法律体系同时也是一套反映清洁生产的法律体系,使农业清洁生产的实施真正纳入法制轨道。再者,要把清洁生产作为提高农业整体形象、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来对待.从而把污染预防及治理贯穿于农业生产全过程嘲

3.2完善农业清洁生产法律法规

首先,根据《清洁生产促进法》,着手制定农业清洁生产的专项法律法规。必须尽快完善以农业清洁生产为核心的相关的产业鼓励政策、风险分担政策、财政扶持政策、金融扶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将政策法规作为推行农业清洁生产的基础和重要手段,并尽快建立相关清洁生产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为农业清浩生产的快速发展提供政策指导和技术支撑此外,各级政府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还应从农业生产的特点出发.根据各自的职责,严格按照《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和规定,积极主动地开展清洁生产推行计划和促进工作。通过各项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完善.为清洁生产在农业生产领域的更好应用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其次,应由国务院组织制定并颁布有关管理条例和实施细则,由国务院有关部门为加强清洁生产工作颁布有关实施办法和管理规定.以此增强农业清洁生产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清洁生产立法对农业生产经营者要求分为一般性要求、自愿性规定和强制性要求等3种类型。一般性要求是指导性的.不附带法律责任,要求农业生产经营者优先考虑采用清洁生产措施.主动采用与国际接轨的生产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自愿性的规定主要是鼓励农业生产经营者自愿采取行动实施清洁生产强制性的要求规定农业生产经营者必须履行的义务,包括不得使刚对环境有害的高毒、高残留投入品,不得生产加对人畜有危害的农产品,不得焚烧农作物秸秆,必须及时对养殖场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生产农产品的产地环境必须符合卫生标准等

3.3建立农业清洁生产经济激励机制

推行和实施农业清洁生产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为有效促进其推行和实施,应当给予多方面的鼓励。首先。建立清沽生产专项资金。基金的收入来自国家财政拨款、环境税费及社会捐赠,用于对实施清洁生产的农业生产经营者,采用先进工艺生产、销售无毒、无害农业生产资料的工商企业.采取奖励、补助或税收优惠等鼓励支持措施;对进行农业清洁生产科学研究、技术引进、技术示范与推广、技术培训等的单位,采取项目、资金资助。其次,实施财政补贴与政府采购。推行农业清沽生产不能仅仅依靠市场,政府在财政等方面采取相应的限制与鼓励措施也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受到现有的环境无害化技术的限制。推行清洁生产可能会增加生产成本、减少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利润,因此很多生产经营者不愿意投资。出于总的社会环境效益的考虑,国家应该采用财政补贴等手段实现这些产业的正常运转.或者要求某些部门进行政府采购,以解农业生产经营者后顾之忧。

第4篇:保洁安全生产制度范文

电力企业的文化建设是确保电力企业能够将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精神保障,它的建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电力企业当中的生产安全问题,并且可以增加整个电力企业团队的凝聚力。从企业的发展形势上来审视,做好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可以使企业当中的职工在工作的时候有安全感,进而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来。虽然企业文化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但是它为整个电力企业所作出的贡献却不可忽视。电力企业的文化形成,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实践,并且始终坚持以生产安全为准则,把企业中职工的利益作为根本。

二、电力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一)安全生产中的漏洞。目前,电力企业在生产安全方面的相关规章制度还是比较健全的,但是,在具体的执行上,却显得执行力不足。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电力企业生产的责任制度落实困难。电力企业当中的安全管理,在制度分配与调度上的权威性很差,各个级别的人员不能有效执行自己的责任,对自己在安全生产中所扮演的角色不明确。所以在具体的安全生产上不能按照各自的职责规范操作,责任制度上的混乱也使管理上更加举步维艰。其二,对安全生产现场的管理差。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不应该是片面的针对某一部分,而应该全面的监管整个生产过程,对制度以及事故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解决安全漏洞的方案。现在对安全生产的现场管理不到位,使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不能切实的得到解决。(二)企业文化缺乏长期性,影响企业凝聚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是需要经过长期的执行,并在执行中不断去完善的。但是现在有很多电力企业不能够将企业文化的精髓始终如一的传承下去,使企业的文化成为了摆设。电力企业不能对文化的建设有坚持、持之以恒的态度,这样就导致了企业后期建设以及管理上的问题接二连三的出现,最终影响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军心涣散的电力企业在以后的发展当中将会难以实现长足发展。

三、“三集五大”文化体制的形成对电力企业安全

生产及队伍稳定的作用“三集五大”体系其实质是“实施财务、人力资源、物资的集约化管理,构建大建设、大规划、大检修、大运行、大营销”的经营与管理体系。对于“三集五大”体系的实施,是国家电网对于各个电力企业的重要指示。“三集五大”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企业文化的建设,促进了生产安全以及整个电力团队的和谐、向前发展进程。(一)“三集五大”是安全生产的前提。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是整个企业谋求发展的坚实支柱,也是企业实现快速高效发展的首要条件,在整个电力安全生产中,公司的管理机制和文化理念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三集五大”的体制经过改革再次实施之后,企业重新调整了关于安全生产上的部署,力争做到有针对性、综合性、统筹兼顾、全面的展开对于电力企业生产安全的工作。强化生产线上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对他们的安全教育,并且加强电力企业领导对于生产现场安全方面的管理工作。构建“大安全”和“全方位”的管理模式,让安全生产理念能够深入人心。(二)“三集五大”体系实施凝聚了企业职工的向心力。“三集五大”体系的有效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工人在生产过程当中的人身安全以及财产安全,可以真正的做到安全生产。在工人安全可以得到保障的同时,更加凝聚了整个企业的向心力,因为“大安全”的生产环境,可以让生产线上工人们放心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到生产建设当中,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物质、精神上的利益。同时,在整个体系实施的过程中,企业自身也在不断的进行着调整,从管理到实际操作上都重新部署、优化配置,并且组织技术知识方面的培训、学习活动。这样一来,通过活动和学习能够更好地协调职工与职工之间、职工与领导之间的关系,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使整个电力企业团队更加稳定,并且在稳定中持续发展。

四、廉洁文化建设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及队伍稳定的作用

(一)电力企业实施廉洁文化的重要性。廉洁文化的思想内涵主要是以廉政为核心,以企业文化宣传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廉洁文化是治理企业腐败现象的主要方法,它的建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企业腐败现象的出现。同时,廉洁文化也开阔了企业文化的视野,增强电力企业文化的生命力,对企业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在教育上更加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建设廉洁文化,可以使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提高,并且有效的约束自己的行为,进一步做到自律,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安全生产。廉洁文化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整个企业团队的凝聚力,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使企业内部上上下下都可以做到同心同德,共同努力,为企业长远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二)廉洁文化建设的作用。企业廉洁文化的思想为企业在制度上的建设树立了风向标。把廉洁内容纳入到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中来,这样对于整个企业的生产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企业为员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并把这些观念付诸于实际的生产当中,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内部滋生的腐败现象。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并且便于执行的廉政制度,切实加强领导以及工作人员的廉洁思想。维护、并且保证整个电力企业员工的权利,让企业中的权力可以绿色、阳光、透明的运行。这样一来,可以进一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良好的企业生产环境。将反腐倡廉的工作融于电力企业文化制度建设当中来,培养干部、职工遵守制度的自觉性,全身心的投入到电力企业的生产安全当中来,齐心协力,使企业稳固向前发展。

第5篇:保洁安全生产制度范文

【关键词】净化空调;安装;技术措施;清洁

0.引言

在我国的很多领域中,对于工作环境有着严格的要求,在温湿度以及尘埃的存在方面标准非常高,尤其是科学技术领域,在这种形势下,洁净空调应运而生。洁净空调相对于普通空调来讲,在温湿度以及洁净度方面有很大的提高,各个生产厂家也都在不断的研究新的技术,试图提升空调的洁净度。随着空调洁净度的提升,对于洁净空调的安装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执行,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以及素质培养,掌握空调安装的技术要点,保证洁净空调的正常运行。

1.风管与部件制作

在风管与部件制作的过程中,对于场地的要求十分严格,也是施工的首要前提。施工场地必须保证清洁干燥,可以在地坪上铺设橡皮垫,然后清洗干净,既可以保证环境的清洁,同时还可以保证施工部件不易受损。

洁净风管与部件制作前应进行脱脂处理,以去除板材表面上的油污。制作时,咬口缝都必须涂密封胶或贴密封带。

制作法兰时,法兰铆钉孔间距不应大于100mm,法兰螺栓孔间距不应大于120mm。法兰平整度应小于2mm。短形法兰四角应设螺钉孔。铆接法兰时,宜用直径为Φ4×10mm的半元头镀锌铆钉,而铆钉在镀锌前应作退火处理。不得选用空心铆钉。

制作风管时,当矩形风管大边大于或等于800mm,其管段在1.2m以上时均应采取加固措施,加固方法可采用加固框。加固框用料与法兰相同,但加固框不得设在风管内,也不得采用凸棱方法加固,以保证风管内壁光滑平整,不易积尘。风管与部件制作后,应用无腐蚀性清洗液洗净其表面的杂质和油污。

2.净化空调系统安装的特殊要求及施工保证措施

2.1保证清洁

风管与部件安装中保证清洁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2.1.1安装部位的清洁

在安装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保证各个部位的清洁,以免影响到后期的使用功能。首先,对于安装的墙面以及门窗等部位,要进行彻底的清洁,直到用手触摸没有灰尘为止。对于安装的通道要进行清洁,保证没有灰尘。对于安装的各个部件,要进行清洁,以免影响到安装的质量。

2.1.2系统安装的清洁

对于净化空调的整个安装过程,清洁是最重要的。在对风管以及部件进行运输的过程中,要使用塑料薄膜进行封口处理,防止灰尘以及杂质进入。对于运输中意外划破的部位,要对其重新清洗,然后进行封口处理。在清洗后,要使用白色无纺布进行擦拭干净。在下班时,对于没有进行连接的管件,要使用塑料薄膜进行封口处理,防止受到污染。

对于预埋的各个管件,在进行预埋之前,要对可能存在灰尘的位置进行清理,保证清洁。对于清洁过的管件,在封口处理后直至安装前,不得对其拆卸。在安装的过程中,拆开包装后要立即进行连接。在安装的中途,如果需要停止,则必须将端口重新清洁封口。在安装完毕后要进行漏风检查,检查的步骤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执行,如果没有具体的要求时,可以视洁净程度的高低来进行。

2.1.3从事安装的工作人员必须衣着干净

安装人员是整个安装过程中的主要实施者,所以安装人员的清洁工作一定要做好。在安装已经清洗好的风管时,工作人员应该更换清洁的工作服、手套和工作鞋等,否则,前一段的清洁工作将会前功尽弃。

2.2系统密封

系统密封的措施如下。

2.2.1法兰连接的密封

制作法兰垫片,场地环境应清洁干净,垫片表面应清洁。制作时,法兰密封垫应尽量减少接头,接头采用阶梯形或企口形,严禁用对口连接。接头应严密并涂密封胶,防止漏风。法兰连接时,两侧法兰表面应涂401胶将垫料粘平,不得有隆起或虚脱现象。

2.2.2柔性短管连接的密封

柔性短管应选用柔性好、表面光滑、不产尘、不透气和不产生静电的材料制作(如光面人造革、软橡胶板等),光面向里。柔性短管与风管、部件的连接采用法兰连接,不得将短管直接铆固在风管上。凡缝隙部分应用密封胶密封。

3.高效过滤器安装

3.1高效过滤器安装应具备的条件

高效过滤器在安装前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洁净室全部工程必须安装完毕。洁净室建筑物必须全面进行清扫(包括初、中效过滤段建筑),并用白绸布擦拭,无污染为合格。

(2)系统吹尘应进行吹洗48h,运行到40h时将无纺过滤袋装于送风口,运行结束时视其袋内无灰尘积累为合格。

(3)运行结束后洁净室建筑物再度进行全面清扫,防止回风将尘粒循环到送风高效过滤器内。

3.2高效过滤器开箱

3.2.1开箱前的准备

在过滤器到达后,应该按照包装箱上的标示规范搬运,存放过滤器的场地应该距离安装地较近,并且要保证建筑物内的清洁。搬运至建筑物内后,要对箱体进行清洁处理,防止污染到里边的过滤纸,然后将落到地面的污物处理干净。

3.2.2质量检查包括外观检查、高效过滤器本体及接缝处的渗漏检查和补漏工作等三道工序

(1)外观检查。外观检查是首要的检查环节,也是最为直观的检查,所以首先应该检查各个器件的表面是否有划痕,产品是否具有合格证。然后对端面的平整度进行检查,将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2)渗漏检查。其方法有用浊度汁和用粒子计数器检查两种。

当用浊度计检查时,是在高效过滤器的上风侧引入高浓度烟雾。如油雾、巴兰香烟雾等(浓度≥仪器最小灵敏度的104倍),要求在高效过滤器的下风侧距高效过滤器表面20~30mm处,沿整个高效过滤器的表面和边框进行扫描。扫描速度宜取20~30mm/s。当仪器读数高于高效过滤器穿透率的10倍时,即为有渗漏,应进行补漏。

(3)补漏。如滤纸破损,应用过氯乙烯胶或401胶或88号胶涂抹。如边框接合处等漏风,应用硅橡胶或火漆涂抹。

3.3高效过滤器安装方式

在对高效过滤器进行安装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密封性,密封性的安装质量直接关系到净化的效果。其安装方式的选择主要是根据安装框之间的密封形式,通常情况下,有密封垫法、涂密封胶法、液封法和负压密封法。但是无论采用以上哪种安装方式,最终都要保证密封的质量,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安装质量。

第6篇:保洁安全生产制度范文

关键词 食用菌;质量安全;清洁生产

中图分类号 TS20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0-0341-03

食用菌是生态循环农业系统(种植业、养殖业、菌业)中的重要一环。食用菌生产能使大量的农业下脚料、废弃物得到资源化循环利用,转化出食用菌高档食品,并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消减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应该意识到,生态农产品并不都是安全食品,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由于环境、投入品、人为等因素的潜在不良影响,会导致食用菌的重金属、农药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和污染环境的各类污染事件发生,反之又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该文对食用菌清洁生产进行深入探讨,意在加速推广和实施食用菌清洁生产,转变食用菌发展方式,提升食用菌质量安全水平,保护生态环境,确保菇业可持续发展。

1 食用菌质量安全的潜在问题

食用菌质量安全问题主要为重金属、农药残留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超标准,现对食用菌质量安全问题的潜在因素进行简要分析。

1.1 食用菌的重金属污染途径

据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产地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水和空气都将显著加强食用菌的重金属富集作用,导致子实体重金属含量超标。Michelot et al分析巴黎地区92种食用菌15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发现食用菌中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来自于土壤或水体。Kirchner et al研究表明,食用菌中的铅(Pb)主要来自土壤,大气污染占很小一部分。雷敬傅研究亦发现凤尾菇对土壤可给态镉(Cd)的浓缩倍数达到17倍;但在土壤无污染的情况下,用新收稻草栽培的凤尾菇则不会出现铜(Cu)、锌(Zn)、铅(Pb)、镉(Cd)超标情况;然而在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带,大气浮土和交通污染对食用菌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比较显著。Melgar et al研究表明生长在树木上的刺芹侧耳和肝色牛舌菌中所含的汞(Hg),主要源于大气中的汞(Hg)污染。Garcia et al发现,交通污染程度与草腐菌鸡腿菇中的铅(Pb)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最高含量可达6.51~10.43 mg/kg。

1.2 食用菌的农药残留之源

食用菌的农药残留之源头主要来自2个方面:一是污染的产地环境所致,被农药严重污染的产地环境(土壤、水)和栽培基质原料,通过食用菌菌丝的吸收与富集作用,而后转移到子实体中;二是自觉或不自觉的人为所致,在食用菌生产、加工和贮运等过程中,由于违禁使用高毒农药或不恰当使用农药所造成。例如,一些菇农在双孢蘑菇产菇期使用多菌灵农药预防病害,现场采菇检测结果表明多菌灵农药超标4倍(多菌灵限值≤0.5 mg/kg)。一般鲜菇在1~2 d内就可由产地到达市场进入餐桌,鲜菇期货期很短,因而在食用菌产菇期绝对不能使用任何农药[1]。在食用菌病虫害化学防治中,存在“用何种药剂、什么时候用药、剂量浓度是多少”等安全用药问题,若处理不好,会影响食用菌生长发育,导致子实体农药残留。至今为止,我国尚未研究制订出“农药在食用菌上的使用准则”,现主要参照蔬菜用药规定,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仍是一个相当困惑的难题。

2 食用菌清洁生产的技术依据

在食用菌生产中仍存在质量安全的潜在威胁,只有开展食用菌清洁生产,转变食用菌生产方式,方可主动预防,确保食用菌质量安全。

2.1 清洁生产的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一章第二条指出:“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依据上述清洁生产定义,该文提出食用菌清洁生产内涵:在食用菌生产领域内,引入清洁生产理念,引用ISO9000、HACCP等国际通用质量管理体系方法及标准化原理,将食用菌置于清洁的产地环境中,使用清洁的能源和栽培原料,采用先进的设施装备与先进的配套栽培技术,改善管理,综合循环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减轻或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2]。

2.2 食用菌清洁生产的技术依据

2.2.1 食用菌标准化。在食用菌标准化生产中,应查询和引用相关现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各级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对食用菌全程范围内尚未制订标准的,应该制订标准和申报备案,建立健全食用菌标准体系,作为食用菌清洁生产的主导技术依据。

食用菌标准体系是以实施食用菌标准化生产为目标的相关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有机整体,是由食用菌技术标准、食用菌管理标准、食用菌工作标准3个子系统组成。其中,食用菌技术标准是对食用菌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制定的标准。食用菌技术标准是一大类,包括“产地、投入品、菌种、栽培、产品、收购、加工、销售”等内容的国家或行业、地方、企业所制订的相关标准;食用菌管理标准是对食用菌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质量管理事项制定的标准,是对管理目标、管理项目、管理程序、管理方法和管理组织等所作的规定,是在总结已有的科学管理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运用标准化原则和方法制定的[3]。食用菌工作标准是对食用菌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制定的标准,食用菌工作事项主要为工作的责任、权利、范围、质量要求、程序、效果、考核办法等,一般包括工作目的和范围、工作构成和程序、工作责任和权利、工作质量要求和效果、工作检查和考评、与相关工作的协作和配合等,可由行业组织或企业运用标准化原则和方法制订。

2.2.2 产品、产地相关认证。针对食用菌产品目标,即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3类产品开展产品与产地认证。产地认证有助于从源头进行控制,产品认证有助于质量检验和追溯,及时发现问题和纠偏。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及其产地必须按照相关管理办法及程序要求进行认证认定。

无公害食用菌农产品及产地认证:必须遵照《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按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程序》《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程序》要求进行申报和认证认定。

绿色食品及产地认证:必须按照“绿色食品申报程序”和相关规定向省级绿色食品办公室进行申报,然后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办、质检部门分工开展认证认定工作。

有机食品及产地认证:必须按照“有机食品认证程序”,由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

3 食用菌全程质量安全控制

笔者针对食用菌生产实际情况,从清洁源头、清洁过程、清洁产品3个方面,对食用菌清洁生产即全程质量安全控制进行深入探讨。

3.1 清洁的源头

从食用菌的产地、投入品、菌种等源头加以质量安全控制和管理,这是食用菌清洁生产的重要保障。

3.1.1 清洁的产地环境。产地环境(土壤、水、空气)的优劣对食用菌质量安全影响很大,选择良好的产地环境至关重要。应该做好2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首先要选择良好的食用菌产地环境。食用菌产地指基地、园区、场所、厂区,其环境技术条件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采纳的标准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农产品质量安全 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GB/T 18407.1—2001)》《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 391—2000)》。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认定必须遵照有关法规条例,经过有关部门的检测和审定。食用菌生产基地(园区)应远离污染源,地势较高,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较好。另一方面更要做好食用菌环境保护工作。产地环境保护是食用菌全程质量安全控制的最为重要的全局性核心工作。根据食用菌生产环境实际情况,必须时刻保持产地环境卫生,生产过程中污染物应该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循环利用,密切注视周边环境因城市化、工业化带来的潜在污染威胁,对已经污染的环境应采取安全有效的方法进行生态修复,难以整治的环境应该中止生产或自移地搬迁。

3.1.2 清洁的投入品。食用菌生产投入品包含原料、水、化肥、药剂等,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2007)》《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NY 5099—2002)》《绿色食品 食品添加剂使用准则(NY/T 392—2000)》《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规则(NY/T 393—2000)》《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NY/T 394—2000)》等相关标准规定。生产经营者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生产加工所用原料、水进行送检,自觉地执行相关标准和有关规定,不得非法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

3.1.3 清洁的菌种。为种出好菇,在菌种使用方面应严格执行《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和国家农业部颁发的《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一级菌种(试管母种)应从具有菌种供应资质的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和江苏省微生物研究所引进,防止种源混杂。自育菌种在生产试验后,并经权威部门专家论证后才予以应用。同时采用菌种保藏、选育、纯化、复壮和繁育等科学制种技术(不包括转基因技术),保持菌种优良特性,防止菌种污染和退化[4]。

3.2 清洁的过程

食用菌栽培、加工、销售全过程必须做到清洁无污染,这是食用菌清洁生产的关键措施。

3.2.1 食用菌清洁栽培过程。食用菌有多种栽培模式,应采用先进节能的设施装备和生态循环的高效栽培技术,遵守GAP良好农业规范。保持良好的食用菌生态环境,提供良好的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对食用菌栽培所产生的废弃物应循环利用,实现零排放[5]。对杂菌污染应采用无公害综合防治方法,不得使用国家禁用药品和造成环境二次污染。采取正确的鲜菇采摘方法,鲜菇处理必须符合有关规定,不得非法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

3.2.2 食用菌清洁加工过程。在食用菌加工中,必须加强全程质量控制,严格操作规范。产前措施:实施标准化栽培,进行全程质量控制;坚持收购标准,保持原料新鲜,抑制褐变。产中措施:要保持环境卫生,按卫生防疫部门的要求;上岗者必须体检,并定期进行复查;严格工艺技术和操作规范,清洁生产;执行《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2011)》,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不得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使用有毒有害物质[6]。产后措施:在加工产品的贮藏、运输、销售及整个流通环节上,严格管理规范,执行有关标准,要以防止微生物污染为主,严格按要求办事。

3.2.3 食用菌清洁购销过程。主要质量安全控制措施为采用正确的方法及时采收,重视采收卫生工作,按质量分级分类存放;鲜菇收购规范操作,按质论价;漂洗应符合标准要求;做好环境和收购人员的卫生工作,定时对容器和工具等进行消毒;预包装应符合标准要求,符合卫生规定;贮存应符合标准要求,不同产品的贮存条件是不一样的,应因菇制宜;运输时应防止机械损伤,轻装轻卸,不能与其他物品混放,防止有毒物质污染。

3.3 清洁的产品

食用菌产品不仅要通过源头和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还须强化食用菌产品营销过程的质量管理,方可保证产品清洁,这是食用菌清洁生产的最终目标。

食用菌鲜菇或加工产品应符合《食用菌卫生标准(GB 7096—1996)》《绿色食品 食用菌(NY/T 749—2003)》等相关标准规定,包装应符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NY/T 658—2002)》等相关标准规定,以及贮存、保鲜、标志、运输等各环节都要做好质量安全控制和管理工作[7]。同时,要开展品牌建设,实现品牌化销售;建立质量安全责任制及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和问题产品招回制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严格对责任人追究经济或法律责任。

综上所述,食用菌清洁生产是确保食用菌产业又快又好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大力推广食用菌清洁生产、提升食用菌质量安全势在必行。

4 参考文献

[1] 张洪海,袁留照.无公害高温蘑菇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食用菌,2005(3):36-38.

[2] 张洪海,袁留照,周双庆.高温蘑菇培养料不同配方对比试验简报[J].上海农业科技,2005(4):59-61.

[3] 郁建强.食用菌产业及其在实现我国农业清洁生产中的作用[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20(6):380-382.

[4] 宫志远,任鹏飞.山东省食用菌产业发展趋势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19):7-8.

[5] 林彩民.中国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J].中国商办工业,1998(10):48

第7篇:保洁安全生产制度范文

一、提高素质 增强技能 创建学习型班组

今年,本班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完善班组学习环境和内部机制,努力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员工学习积极性,不断改进创新培训方式,将培训的重点放在关键岗位和问题设备上,对员工进行全方位、分层次培训,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每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本岗位操作技能,熟知各项应急预案,掌握应对突发事故的方法,保证员工100%持证上岗,100%掌握应知应会操作知识和技能,100%参加培训学习考试,考试合格率100%。

在培训学习期间,本班从调动员工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两方面入手,在班组中推行“天天半小时培训法”,将生产知识量化分解,使学习内容与生产实际灵活地结合在一起,强化员工实际知识掌握能力,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使员工间形成“互帮互学”的良性学习环境;今年三次培训期间,本班锅炉和水处理岗位,空分和空压站岗位都采取连岗培训,打破工种界限,实行异岗交流,取得良好效果;同时采用“一岗一单式”培训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教育工作,解决个人实际工作的瓶颈问题,使员工培训更具主动性和操作性。

今年,本班部分员工参加岗位技能考核和水处理高级鉴定考试,全部合格,在公司一季度生产受控考试中,本班员工全部一次通过,而员工孟艳杰更是以满分的好成绩,为班组和车间赢得荣誉。

结合安全生产,积极开展多项竞赛活动:3月份开展装置停晃电演练;5月份开展雨季安全生产竞赛;7月份开展保装置长周期运行劳动竞赛;8月份操作卡使用劳动竞赛。

这些竞赛活动的开展,从根本上弥补了员工的技能不足,规范了员工的岗位操作,促进员工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

二、安全第一 杜绝违章 创建安全型班组

为扎实开展安全生产,稳固班组安全根基,今年,本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环保优先、以人为本”的理念,严格执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安全岗位责任制,并按照生产受控和5s管理要求,强“三基”,反“三违”,狠抓安全生产死角;学习杜邦先进管理理念,以实现“零事故”为最终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中油集团反违章六大禁令,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措施,切实抓好冬季“八防”工作,杜绝“三违”行为。

在生产中,严格执行新版操作规程,深度强化班组执行力,全面落实“四有一卡”生产操作制度,安全生产记录、各工艺参数点和测温测震点的数据都及时、准确、内容完整,合格率100%;加强各岗位巡检力度,强化细化岗位责任分工,同时,对设备管理实行“五到位”,即制度到位、措施到位、检查到位、保养到位、维修到位,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坚决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加强作业票现场管理工作,特别是对关键工序和施工项目要严把安全操作关,不放过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细小环节。

为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本班经常开展安全教育培训、督促检查、分析讲评,充分利用班前会上的安全经验分享、安全宣讲,班上的每日一题等活动,宣贯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员工警惕性,特别是节假日前,更是对员工进行“早教育、早提防”,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做到员工100%生产前接受安全教育,包括私家车的上下班交通安全问题。

为了将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位,本班从接班开始,除了要求员工劳保穿戴规整外,班长还会细心留意每个员工的情绪,如果哪个员工情绪低落,班长就会主动上前和他聊天,了解员工家里实际情况,稳定员工情绪,作好思想疏导工作,稳定生产。

今年1至10月份的班组生产中,多次巡检发现锅炉、水处理岗位机泵泵体杂音大、震动大、入口堵、不上量或是有泄露的现象,空压站岗位北风机振动大,这些都及时上报整改治理,有效地缓解了生产状况,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清洁生产 美化环境 创建清洁型班组

为进一步强化班组及周边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控制,本班牢固树立环保意识和清洁发展理念,严格履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执行公司有关清洁生产管理制度,并以“现场清洁、设备清洁、资料清洁、仪容清洁”为标准,将清洁生产贯穿于班组生产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作到“工完、料净、场地清”,实现全过程文明生产、清洁生产。

在污染控制工作方面,本班从源头抓起,由于生产需要,各类危险污染源本班各岗位都有,如co锅炉岗位的一氧化碳、瓦斯、磷酸三钠药剂等;水处理岗位的碳酸氢钠、盐酸、硫酸;回用水岗位的氧化杀菌剂等13种药剂;空分、空压站岗位的氮气等8种污染源。生产过程中,本班各岗位都积极配合车间适时加入药剂调和,完成操作,仅回用水加药一项,本班就加了 桶,确保生产的同时,作到环境无污染,药剂放整齐。

今年1——10月份,水处理岗位中和外排水总量为 ,合格率100%,锅炉岗位排污率3%以内,确保“三废”稳定达标排放。   1  

工作期间,规范员工的服饰行为,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时刻保持班组环境卫生整洁舒适、认真作好班组区域卫生。

组织员工积极开展安全清洁生产合建征集和各类清洁生产竞赛活动,提高员工环保清洁意识。如8月份雨季安全清洁生产竞赛;10月份“促装置平稳运行、促节日安全清洁生产”专项劳动竞赛;特别是9月份车间举办的“呼吸器使用劳动竞赛”中,本班员工李卫国因动作迅速,表现突出,荣获个人第一名。

今年4月份,本班积极配合公司严格执行员工健康体检制度,18名员工全部去总医院进行查体,有效地预防了职业病的发生。

四、控制成本 节约发展 创建节约型班组

今年,本班紧紧围绕“节能降耗”,在控制成本,加大节约机制方面下工夫,引导员工树立并践行“节约一方水、少用一度电”的理念,确立以实现节约发展为目标,加强班组成本控制,强化全员节约意识。

抓好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定期对各类运行设备进行检查,加强设备管理,延长设备使用周期,确保每台设备都安全平稳运行。

同时,本班大力提倡修旧利废,为降低维修成本,平时本班能自行解决的小故障,就自己动手维修解决,共同努力做好厉行节约和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设备利用率,养成节约意识的同时,班组能耗也逐次降低,形成了具有节约特色的班组文化。

不断加强班组经济核算管理,以创新节约的手段,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而且针对目前生产状况,员工们献计献策,挖潜增效,共提出 条合理化建议,其中上报公司 条,这些合建都是为了将各项高耗指标降到最低,从根本上对班组节能创效工作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围绕“节能降耗”,本班组织员工参加了一系列竞赛:3月份的节能降耗安全竞赛;1——4月份的优化操作、挖潜增效的劳动竞赛;8月份的小指标劳动竞赛;这些竞赛的开展,进一步调节了运行工艺参数,降低了各类物耗,节能效果十分显著。

五、班组建设 和谐发展 创建和谐型班组

“强化民主管理、构建和谐班组“一直是本班在班组民主管理发展道路上的既定目标,本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即坚持“尊重人、关心人、启发人、激励人”情感式管理,牢固树立“和谐发展”的理念,努力在员工内形成关系和谐、工作协调、互助互爱的良好氛围。

每月定期召开班组民主会,就一些相关问题展开讨论,象奖金分配考核问题、休假期间的奖金发放问题,班组考核力度、节日安全生产问题、“五型五好”班组开展中存在的问题都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并进行民主评议,这些都促进了班员的团结,落实班务公开,增强员工民主参与意识,同时也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建设,规范班组员工行为。

关心员工生活,稳定员工队伍,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平时通过聊天拉家常等方式加强与班组成员的沟通,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日常工作中的琐碎问题,又能促进工作的有力开展,使大家都能以工作为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增强了班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努力作好员工的福利工作,为员工排忧解难,定期开展送温暖活动,经常走访员工患病家属,同时发扬互助精神,及时解决员工困难,由于水处理岗位都是女工,一些又脏又累的活干起来极为吃力,本班在生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往往会抽调部分锅炉人员协助水处理人员一起处理工作。

积极组织员工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不断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今年4月份,本班参加的公司拔河比赛获男子组亚军、女子组季军;6月份参加的公司硬笔书法比赛获第一名;10月份员工赵霆参加的全国“扬正气、促和谐“原创漫画大赛中,自创漫画《和谐》获中国石油部三等奖;而公司各类参展板报也由本班一概包揽,并多次获奖。

此外,本班还积极配合各相关部门作好宣传工作,如女工部门的妇女节、计生稿件,安全部门的安全月、12.23演讲稿。

第8篇:保洁安全生产制度范文

[关键词] 设计管理;GMP;压差空调净化系统;二次装修

[作者简介] 韩凌鹏,中国轻工业南宁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工程设计、施工及设备采购,广西 南宁, 530031;李新粮,中共横县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广西 横县,530300;张洁,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教师、政工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广西 南宁,530031

[中图分类号] F2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4)05-0024-0005

一、引 言

设计管理是工程实施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管理单位对项目性质、特点进行分析,通过优化组合,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但是在项目施工设计中,我们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施工图纸出图后,发现存在较多问题,在施工前夕或施工途中又进行大量修改,不仅造成设计、管理、施工各方要重新调整施工方案,在一定程度上额外增加费用,更会严重影响项目的施工进展,增大施工风险管理。因此,做好设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要求各专业设计管理人员要强化对在施工图纸的设计阶段的管控,正式图纸出图前要进行严格审核,严把技术关。

“GMP”是英文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的缩写,是在生产过程中实施对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的自主性管理制度,它作为一套强制性标准,要求企业从原料源头、人员配置、设施设备、生产、包装、运输及质量控制等方面严格遵照按国家有关法规要求,形成一套规范化、可操作性强的作业标准化流程,帮助企业不仅有效地改善企业卫生环境,同时能及时发现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改进。由于GMP涉及的内容较多,本文仅针对糖厂的筛选装包工段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在设计管理阶段中如何初步满足GMP要求。

二、糖厂筛选装包工段现状

食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资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食品的需求量和要求日益提高。近几年来,世界各地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给人们的身心健康、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和影响,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建立了新的食品安全政策支持体系、宏观调控管理体制和配套监督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大规范食品市场经济秩序管理力度,确保食品安全。此外,食品企业除了要遵守相关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外,自身也要通过企业内部各项制度和操作规范建设以及各种相关认证来保障食品卫生安全,GMP就是一项很好的管理制度和认证,可以全方位地保障企业的食品卫生安全。

糖厂白砂糖装包作为制糖中最后一道工序,也是对洁净度要求最高的工序,是最应该要满足GMP要求的工序。在制药行业或其他食品行业GMP已经应用广泛,但在目前,由于以往很多糖厂观念的落后以及行业要求偏低,糖厂白砂糖装工段无论从设计还是二次装修上都比较简陋,与GMP要求相差甚远。目前,大部分糖厂的白砂糖装包工段密闭性维护性较差,室内外的空气可以自由流通,不利于食品安全卫生要求;在保证洁净度上只采取一些简单的方法来保证,如保持装包间的通风干燥一般采用了在墙上安装轴流风机;空间杀毒采用一般的消毒灯;人员进出消毒也只采取普通的洗手消毒方法;此外,人流、物流未做到合理分流,二次装修的材料也不完全符合GMP要求。但是随着食品安全卫生要求的提高,有一些糖厂逐步在寻求一些合理的方法来改进,以满足GMP的要求,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相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会有越来越多的糖厂朝着全面满足GMP要求的目标发展。

三、糖厂筛选装包工段设计应满足GMP要求的要素

从分蜜机分蜜出来的白砂糖落至振动输送机,经过多级转运/筛分,达到干燥冷却的效果,再送至糖斗贮存,进行装包/缝包,然后输送至中转仓堆叠,外运。针对筛选包装工段的每个环节进行考虑,结合GMP的要求,在设计中应该要注意以下几个主要要素:

1.在车间布局设计方面,要合理考虑,做到人流、物流分离,工段内应能密闭,防止昆虫及小动物等进入,不同洁净区域要有隔离污染措施,防止交叉。

2.要有相应的设备及系统来保证车间的环境或洁净程度,以满足生产和GMP的要求。

3.在二次装修方面,设计及材料选用要符合GMP的要求。

四、糖厂筛选装包二段设计

(一)车间布局设计

生产车间的布局设计需要参照相关的设计规范、设计规章的要求进行选择合理成熟经济的工艺流程和计算设备参数选择合理的设备。在工艺专业、建筑专业、暖通专业和给排水专业的相互配合下,完成生产车间里规范性、技术性、先进性、经济型和合理性的GMP设计。具体来说设计中应考虑如下几点:

1.考虑糖厂的生产规模及生产特点,生产区和存储区要规划相应的面积和空间。

2.生产车间应该根据现场生产工艺的流程顺序,综合考虑物料的运输路线,以有效利用生产用地为原则,合理地进行布局,以便于员工的现场操作,并且防止因人员问题产生的污染问题发生。

3.设置人员和物料各自进入洁净区的、有净化用室和设施的通道。对易带来外部污染的物料(如糖袋等),可设置有过滤或隔断设施的专用通道。

4.在进入主生产区域前,应设置缓冲区域和消毒区域。员工应该在缓冲区域内存储与生产操作无关的私人物品,并更换好工作服,随后进入消毒区域进行消毒除菌处理,最后进入生产区域。

5.在生产区域内,设置存储区和暂存区。存储区只允许存放必要的工艺设备或备品备件。暂存区只能暂时存放物料产品。两个区域内的通道禁止作为人员通道。

针对人员和物料进出的流程,见下图:

综上所述,在糖厂筛选装包工段设计时要考虑上述要求,以往分蜜机下层的振动输送机区域,一般均为敞开式,不利于管理,也不符合卫生要求,所以可在设计时设计轻质隔墙密封或者在二次装修用隔断铝合金型材和钢化玻璃进行密封。

(二)洁净设备/系统设计

在GMP要求中,洁净区域和外部区域一般要求有必要的隔离,要达到此目的,除了在车间设计时要考虑合理分区和密闭外,还要考虑由相应的设备/系统来保证,一般采用带有一套带空气过滤和空调温度控制的压差净化空调系统来保证。进入筛选装包工段的空气均经过过滤和净化,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使室内外有一定的压差(一般内外压差>10pa),室内的空气向室外流动,保持装包间内空气的洁净度和恒定的温度湿度,抑制各种菌落和微生物的繁殖,还可降低白砂糖的温度和水分,使包装效果更好。其主要原理如下图所示:

为了抑制各种菌落和微生物的繁殖,车间内要求的温度和湿度分别达到如下参数:控制室温:22~26℃;控制湿度:40%~44%RH。但针对筛选装包的工序不同特点,从分蜜机刚落下来的白砂糖主要要求快速冷却,后半段在进入糖斗装包之前要求尽量干燥,所以可以在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温度、湿度进行多点送风,分段控制。

在压差空调设备/系统设计选型时,应根据设计的车间的空间大小合理计算车间单位的空气交换量以及生产特点,选用适当参数的设备/系统。压差空调设备/系统一般为成套净化空调系统,净化空调系统按照其特性可分为集中式净化空调和分布式净化空调系统两大类。集中式净化空调系统的成套设备是集中安置在空调房或是生产车间外,洁净的空气通过风管进入生产车间,已达到空气净化效果;分布式净化空调系统则是针对某一个净化单元设置净化设备,如工作台层流罩、化验台等。根据筛选装包工段的特点,应选用集中式净化空调系统。下列图为云南某糖厂选用的集中式净化空调系统:

此外,在输送风管设计上应根据各个区域所要求的风量进行计算,选择合理管型,并合理走线和布置进出分口,下图为云南某糖厂筛选装包工段的风管及进出风口:

除了压差净化空调系统外,还需要其他的杀菌消毒设备来进行人员、物料消毒进出和空间杀菌消毒。人员消毒进出方面,在进入洁净工作区域时,需经过进口处设置洗手池、给皂器,操作人员洗手、换鞋、洗脚后进入缓冲间,然后通过不锈钢空气吹淋室再进入洁净区。物料进入洁净区前,均需要经过处理室处理后再经过气闸或传递窗(柜)然后到达洁净区。在空间杀菌消毒方面,可采用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结合的方式,能最大限度地杀死空间中的细菌和病毒。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装置一般为紫外线消毒灯和臭氧发生器,但需注意的是,在开启紫外线消毒灯和臭氧发生器时,人员均需要离开,待消毒完成后,通过换气后人员方可进入。为了降低系统过滤压力和改善生产环境,还可在扬尘区域如胶带机头部落料处设置糖尘收集器。

其他设备方面,如灭蝇灭鼠装置可根据GMP相关要求放置于室内外,所选用的电气、照明及给排水等装置也应符合要求。

(三)二次装修

筛选装包间设计要满足GMP的要求,除了在设计阶段考虑车间合理布局外,很大程度上是在二次装修的时候进行合理装修后满足。二次装修的时候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生产车间在设计时就应当先一步考虑到后期的施工和装修,以考虑到保证生产车间的干净整洁的环境为基础原则。生产车间在装修后应该保证车间地板、墙面和屋顶的表面防霉、防眩光、防滑、耐清洗消毒、平整光滑、无裂缝痕迹,墙面与地面和屋顶衔接处成弧形且接口严密。

2.生产区域内的门窗采用简单实用的造型设计,且要求不容易积垢积尘。 玻璃建议采用双层真空玻璃,一方面便于采光,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保证减少热量的损失

3.洁净室的门、窗、隔断等装修材料建议实用耐腐蚀、不亲水的建筑材料。

4.当生产车间内有吊顶时,应当考虑在吊顶和屋顶之间设置检修的通道,以便于对过滤器或者出风口进行检修和更换,但要求吊顶夹层墙面与天面必须得粉刷漆面涂料进行防尘处理。

5.生产车间内与墙体有接触的例如门框、窗框、墙面进风口、灯座开关等连接部位,必须进行密封处理。

6.水、电、气的主管线布局应以整洁,美观为原则,尽量埋入技术夹层中。生产车间内的各种管道、灯具、通风口均能够方便清洗打扫。

7.GMP生产车间装修材料选用参照项目材料举例:

五、结 语

设计管理是项目管理单位重点的服务对象,但由于我国在项目管理方面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项目管理单位实施专业的设计管理难度较大,做好设计管理能有效对项目质量、投资、进度控制,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提高公司效益。

[参考文献]

[1]汤.项目管理中设计管理的实施心得[J].建设监理,2010,(3).

第9篇:保洁安全生产制度范文

为规范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凡在本单位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所有餐饮工作人员(包括厨师、洗碗工、采购员、库管员、管理员、餐厅领班等)均应遵守本管理制度。从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新参加或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应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二、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餐饮服务经营者应当将其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

三、餐饮服务经营者应依法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对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及时组织健康年检及新上岗人员健康检查,组织每日人员晨检,督促以上“五病”人员调离。

四、从业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掌握本岗位要求,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严格规范操作。经营餐饮食品时应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头发梳整齐后置于帽后,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时,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售货工具、戴口罩。不得用手抓取直接入口食品或用勺直接尝味,用后的操作工具不得随便乱放。

五、严格按规范洗手,从业人员操作前、便后以及与食品无关的其他活动后应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时,手部还应进行消毒,按消毒液使用方法操作。

六、工作人员不得留长头发、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耳环等饰物。不得面对食品打喷嚏、咳嗽,不得在食品加工场所或销售场所内吸烟、吃东西、随地吐痰、穿工作服如厕及存在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的行为。

七、餐饮服务经营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制定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各种食品安全知识培训。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应针对每个食品加工操作岗位分别进行,内容应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食品安全知识、各岗位加工操作规程、明确食品安全责任,并建立培训档案。加强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食品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

八、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采购、保存、加工、供餐服务等工作人员)包括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餐饮服务工作。

九、建立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记录归档,以备查验。

十、进入食品处理区的非加工操作人员,应符合现场操作人员卫生要求。

二、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制度

为规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检查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餐饮服务活动,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食品安全,按照许可范围依法经营,并在就餐场所醒目位置悬挂或者摆放食品经营许可证,接受社会监督,承担主体责任。

二、建立健全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装裱上墙张贴在相应功能区;建立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经过培训合格的食品安全管理员,对餐饮服务全过程实施内部检查管理并记录,落实责任到人,严格落实监管部门的监管意见和整改要求。

三、食品安全管理员须认真按照职责要求,组织贯彻落实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员工健康管理、索证索票、餐饮具清洗消毒、综合检查、设备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等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进行相关记录,备查。

四、制订定期或不定期食品安全检查计划,采取全面检查、抽查与自查相结合的形式,实行层层监管,主要检查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

五、食品安全管理员每天在操作加工时段至少进行一次食品安全检查,检查各岗位是否有违反制度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告知改进,并做好食品安全检查记录备查。

六、各岗位负责人、主管人员要服从食品安全管理员检查指导,每天开展岗位或部门自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从业人员违反制度要求操作的行为。

七、食品安全管理员每周1-2次对各环节进行全面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限期改进意见,做好检查记录。检查中发现的同一类问题经两次指出仍未改进的,按本单位有关规定处理。

八、如本单位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负责人应当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及时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报告。

三、食品经营过程与控制制度

食品经营过程从食品采购、运输、验收、贮存、销售各环节以及现场加工食品的场所、设施、人员的基本卫生要求和管理准则。

一、食品经营卫生管理要求食品经营者应保证经营环境、设施设备、人员满足食品经营卫生要求。食品经营者应对所经营食品安全进行承诺。经营单位应设立食品安全控制管理部门或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食品经营卫生管理。食品经营者应当接受每年一次的食品安全培训。经营单位应建立与食品经营相关的卫生管理制度。

二、采购应建立食品采购制度。包括供货商的选择和评价、采购流程、食品验收标准等内容。应设立食品采购质量控制部门,对供应商的合法资质、生产能力、加工条件、卫生状况、质量管理水平、信用资质等进行评价,并建立合格供方档案。应查验供货者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等相关证明文件,并存档备案。采购实行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应具有食品生产许可证 QS 标志。

三、运输应建立食品运输制度。明确送货人员在食品运输过程中对于车辆卫生、食品卫生的质量安全职责。食品运输应采用符合卫生标准的运输工具,应保持清洁和定期消毒。车厢内无不良气味、异味。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运输包装材料或容器应完整、清洁、无污染、无异味、无有毒有害物质,达到相关食品卫生标准要求,且应具有一定的保护性,在装卸、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能够避免内部食品受到机械或其他损伤。散装的食品应该具备符合安全卫生和运输要求的独立外包装。冷藏食品的运输可采用冷藏车、保温车、冷藏列车、冷藏船、冷藏集装箱等运输工具。一般情况下,允许冷藏温度接近的多种食品拼箱装运.应查验索取供应商提供的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合格证明及认证证书,并备案。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食品经营企业,可以由企业总部统一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证明文件,进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货证不符的应拒收或单独存放并做好标识;应检查标识是否清楚、正确,标识不清楚的单独应存放。

四、销售应建立食品安全销售管理制度。明确销售人员在食品销售过程中的质量安全责任。应有与经营食品品种、规模相适应的销售场所。营业场所应布局合理,与生活等区域分开。应有与经营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销售设施设备。食品销售有温度要求的应配备销售冷冻食品必备的冷藏库(柜)、冷冻(库)柜等设施设备。销售场所应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和消毒的设施设备。照明设备安装在食品的正上方应使用防爆型照明设备。与食品表面接触的设备与用具,应无毒、无害或无异味、耐腐蚀、不易发霉、表面平滑且可承受重复清洗和消毒的材质制造。销售场所应进行定期卫生检查和清洁,冷藏、冷冻库(柜)应当定期维护保养、清洗、清除异味,温度指示装置应当定期校验。销售冷藏、冷冻食品应按食品标签明示的温度进行控制,超出温度、湿度规定应及时采取措施。应当按照食品标签标示的警示标志、警示说明或者注意事项的要求,销售预包装食品。销售的食品应分类上架摆放或垫离,不应落地码放。上架销售的食品必须严格控制在保质期内,做到先进先出,并为消费者预留合理的存放和使用期。销售预包装食品不应延长原有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限,不应拆封后重新包装或散装销售。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应以破坏性方式处理销毁,并记录。应建立食品销售台账,记录销售食品的基本情况。

五、设备与工具卫生要求加工用设备和工具的构造应有利于保证食品卫生、易于清洗消毒、易于检查,避免因构造原因造成油、金属碎屑、污水或其他可能引起污染的物质滞留于设备和工具中。食品容器、工具和设备与食品的接触面应平滑、无凹陷或裂缝,设备内部角落部位应避免有尖角,以避免食品碎屑、污垢等的聚积。设备的摆放位置应便于操作、清洁、维护和减少交叉污染。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工具和容器,应分开并有明显的区分标志;原料加工中切配动物性和植物性食品的工具和容器,宜分开并有明显的区分标志。

四、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洗消毒和维修保养制度

为规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检查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制定定期或不定期卫生检查计划,将全面检查与抽查、问查相结合,主要检查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

二、卫生管理人员负责各项卫生管理制度的落实,每天在营业后检查一次卫生,检查各岗是否有违反制度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改进,并做好卫生检查记录备查。

三、各岗负责人应跟随检查、指导,严格从业人员卫生操作程序,逐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卫生操作习惯。

四、单位卫生管理人员每周 1-2 次全面现场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限期改进意见,做好检查记录。

五、建立加工操作设备及工具清洁制度,各岗位相关人员按规定开展清洁工作,使场所及其内部各项设施随时保持清洁。用于食品加工的设备及工具使用后应洗净,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还应进行消毒(推荐的场所、设施、设备及工具的清洁计划见附件 5),清洗消毒时应注意防止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

六、应建立加工经营场所及设施维修保养制度,并按规定进行维护或检修,以使其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七、品加工经营场所内不得存放与食品加工无关的物品,各项设施也不得用作与食品加工无关的用途。

八、用化学消毒的设备及工具消毒后要彻底清洗。已清洗和消毒过的设备和工具,应在保洁设施内定位存放,避免再次受到污染。

九、食品加工操作的设备及工具不得用作与食品加工无关的用途。

十、食品用具、容器、包装材料应符合有关卫生标准,无毒无害,便于洗刷、消毒、保洁。

十一、用具每天班前、班后要清洗、消毒一次,运行过程要有序、保持清洁、无污垢、见本色。

十二、用具要有专人保管、不混用不乱用。

十三、冷藏、冷冻工具应每天保洁一次,每周洗刷、消毒一次,专人负责、专人管理。

十四、品用具清洗、消毒应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对不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的用具及时更换。

五、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

为规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检查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公司严禁采购下列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二)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三)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四)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五)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

(六)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七)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

(八)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九)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十)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经营的食品;

(十一)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的食品;

(十二)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六条规定的进口的预包装食品;

(十三)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食品。

二、检查预包装食品包装的标签是否标明下列事项。

(一)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

(二)成分或者配料表;

(三)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四)保质期;

(五)产品标准代号;

(六)贮存条件;

(七)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八)生产许可证编号;

(九)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签还应当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三、采购食品时应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注意生产日期或保存期等食品标识,不应采购快到期或超期食品。禁止采购《食品安全法》规定的禁止采购的不合格食品。

四、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进货采用计算机管理,须建立电子台帐。设立一个存放上一级批发商或厂家相关资质和台账的资料柜,按照供货商、进货时间、商品类别等不同内容,将供货凭证进行分类整理,定期装订成册,落实台账管理。食品进货查验记录、票据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六、食品贮存管理制度

为规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检查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贮存场所、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设置纱窗、防鼠网、挡鼠板等有效防鼠、防虫、防蝇、防蟑螂设施,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用品。

二、食品和非食品(不会导致食品污染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工具等物品除外)库房应分开设置。同一库房内贮存不同性质食品和物品的应区分存放区域,不同区域应有明显的标识。

三、食品应当分类、分架存放,距离墙壁、地面均在10cm以上,并定期检查,使用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变质和过期食品应及时清除。

四、有专门的食品库房储存食品,库房周围保证无污染源。食品贮存场所应当防止食品污染,有良好的防潮、防火、防鼠、防虫、防尘等设施。库房内的温度、湿度应符合原辅材料、成品及其他物品的存放要求。食品与非食品、原料与成品、直接入口食品与非直接入口食品应分开贮存,整齐放置,防止交叉污染。食品存放隔墙、离地距离均应在 10 厘米以上。

五、建立入、出库食品登记制度。按入库时间先后分类存放,先进先出。各类食品要按品种分开存放。冷藏、冷冻的温度应分别符合冷藏和冷冻的温度范围要求。

六、对贮存、销售的食品应当定期进行检查,查验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及时清理变质、超过保质期及其它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主动将其退出市场,并做好相关记录。

七、冷藏、冷冻柜(库)应有明显区分标识,设可正确指示温度的温度计,定期除霜(不得超过 1cm)、清洁和保养,保证设施正常运转,符合相应的温度范围要求。

八、冷藏、冷冻贮存应做到原料、半成品、成品严格分开,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和水产品分类摆放。不得将食品堆积、挤压存放。

九、散装食品应盛装于容器内,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十、除冷库外的库房应有良好的通风、防潮设施。

七、废弃物处置制度

为防止“地沟油”流入餐饮服务环节,保障公众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食品安全法》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要求,建立本制度:

一、与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服务企业签订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经营协议。

二、安排专人负责餐厨废弃物的处置、收运、台账管理工作。

三、餐厨废弃物分类放置,做到日产日清。

四、禁止乱堆餐厨废弃物,禁止将餐厨废弃物直接排入公共水域或公共厕所和生活垃圾收集设施。

五、废弃物应当实行密闭化运输,运输设备和容器应当具有餐厨废弃物标识,整洁完好,运输中不得泄漏、撒落;

六、禁止将餐厨废弃物交给未经相关部门许可或备案的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单位或个人处理。

七、不得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废弃物喂养畜禽。

八、建立餐厨废弃物产生、收运、处置台账,详细记录餐厨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去向、用途等情况,并定期向餐饮监督部门及环保部门报告。

九、发现餐饮服务环节违法违规处置餐厨废弃物的,应第一时间向当地餐饮监督部门及环保部门举报。

十、单位负责人应实时监测单位餐厨废弃的处置管理,并对处置行为负责。

八、食品退市和召回制度

为防止不合格食品进入消费领域,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食品经营者必须认真做好上柜及仓储食品的经常性检查,如发现下列情形之一者,必须立即撤下柜台或清除出库,停止销售:

1.已经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2.经法定检测机构和行政执法机关检测为不合格的食品;

3.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4.国家明令禁止生产、销售的食品和发现其生产加工的原料、辅助材料、添加剂为不合格产品或违反国家禁令或其生产工艺不符合法定要求的食品。

二.对已经售出的严重危害人身安全的食品,必须依据销售台帐立即召回,并及时向工商部门报告和退还货款或进行赔偿。

三.对已经售出的严重危害人身财产安全的食品,在发现后一个小时内营业场所公示,并选择能够覆盖销售范围的新闻媒体予以公示,通知购货人立即停止销售、使用,负责将该批产品召回并销毁。

四.不合格食品一经退市或召回,不得再次投入市场。

九、食品安全承诺书

十、食品添加剂使用公示制度

为规范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公示管理工作,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需要公示的食品添加剂是指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所有食品添加剂。

二、需要公示的食品添加剂基本信息包括:品名、生产厂家、生产许可证编号、供货单位等。并将食品添加剂保管人、食品添加剂使用人、产品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名称、功能、最大使用量明示在公示牌上。

三、公示的基本信息要与实际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相符,不得提供虚假信息误导消费者。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变化的要及时更换公示信息。

四、采购的食品添加剂要专店采购、专账记录、专区存放、专器称量、专人负责,并按照有效期使用。严禁采购和使用无合法生产资质以及标签不规范的食品添加剂。

五、公示栏应悬挂在经营单位明显位置,便于公众了解相关信息。

十一、餐饮服务单位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对照执行)

为了加强餐饮单位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监督管理,保障消费者人体健康和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严厉打击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的紧急通知》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名单规定的品种及其使用范围、使用量,杜绝使用《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中物品的现象。

二、不得以掩盖食品腐败变质或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由于使用食品添加剂而降低了食品质量和安全要求。餐饮单位加工经营食品为现制现售模式的,尽可能不用食品添加剂,确须使用的,必须在限量范围内使用。

三、必须采购使用食品添加剂包装标签上有注明中文“食品添加剂”字样的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具体标签要求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47、48和66条的规定。

四、购入食品添加剂时,须索证索票,索取生产许可证明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并登记台账,详细记录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名称、使用方法、数量等内容。

五、餐饮单位自制火锅底料、自制饮料、自制调味料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店堂醒目位置或菜单上予以公示。

六、严禁违法使用硼酸、硼砂、罂su壳、罂su粉、废弃食用油脂、工业石蜡等一切非食用物质;严禁超范围、超量使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

七、油条、糕点、面食等常用的泡打粉等含铝膨松剂,应严格控制用量,以防止铝含量超标;应首选使用不含铝的酵母粉、塔塔粉等食品添加剂。糕点禁用苯甲酸、苯甲酸钠等防腐剂。

八、餐饮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食品添加剂;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使用食品添加剂应配备专用称量工具,严格按限量标准使用,每次使用食品添加剂须有使用记录。存放食品添加剂,专柜必须标示“食品添加剂”字样,并做到“五专”制度(专店采购、专柜存放、专人负责、专用工具、专用台账),不得与非食用产品或有毒有害物品混放。

九、定期检查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食品添加剂应少进勤进,先进先出,避免过量库存和过期。对已使用或库存的食品添加剂应每月检查一次,过期的食品添加剂应及时处理。

十、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管理制度

为规范餐饮服务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工作,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设置专用的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区域(或专间)及设备,清洗消毒设备设施的大小和数量应能满足需要。

二、餐饮具清洗消毒水池应专用,与食品原料、清洁用具及接触非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清洗水池分开。采用化学消毒的,至少设有3个专用水池。各类水池应以明显标识标明其用途。

三、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餐饮具使用前应洗净并消毒,不得使用未经清洗、消毒的餐饮具。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餐饮具。

四、餐饮具做到当餐回收,当餐清洗消毒,不得隔顿、隔夜。

五、餐饮具应首选热力方法进行消毒,严格按照“除残渣、碱水(或洗涤剂)刷、清水冲、热力消、保洁”的顺序操作。使用化学药物消毒的严格按照除残渣、碱水(或洗涤剂)刷、清水冲、药物泡、清水冲、保洁的顺序操作,并注意要彻底清洗干净,防止药物残留。

六、消毒后的餐饮具表面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无泡沫、无不溶性附着物,符合GB1493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

七、消毒后的餐饮具及时放入保洁柜密闭保存备用。盛放消毒餐饮具的保洁柜要有明显标记,保洁柜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要分开存放,保洁柜内不得存放其他物品。

八、采购使用集中消毒企业供应的餐饮具,应当查验其经营资质,索取营业执照、餐饮具集中消毒卫生监督合格证复印件、产品消毒合格证明;清洗消毒餐饮具用的洗涤剂、消毒剂等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