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安全生产表态发言材料精选(九篇)

2024-03-08 21:0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安全生产表态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产品创新设计;设计;策略;纸材料

纸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材料,其定义为植物纤维经物理、化学作用所提纯与分散,其浆液在多孔模具帘上滤水并形成湿纤维层,干燥后形成由纤维素靠氢键缔合而交结成的薄片状材料[1]。当前还有很多仅以化学纤维等制成的“纸”,如“杜邦纸(Tyvek)”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材料,将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日常生活中,纸材料常见于卫生、办公、包装和工艺美术等领域,较少在现代产品设计中使用。究其原因在于一直以来相对固定的应用领域已给消费者形成了纸材料强度低、阻燃性差、抗水性差等属性的认知,而这些属性与常规产品的耐用、安全等基本设计要求所应具备的属性差异较大。但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设计界不断反思设计与消费的相互关系,消费者的环保理性消费意识逐渐觉醒。“绿色设计”力图成为人们设计产品和购买商品的一个评价标准[2]。因此,纸材料由于原料来源广泛、生产成本低廉并能通过回收加工而反复利用的“绿色”特性引起产品设计师们的注意。纸材料具备设计形式的创新能够创造产品新的功能价值;自然之美与精微之美所具有的审美价值;设计创新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体现出的环保价值[3]。这些设计价值是应用的基础,同时也是创新的基础。将纸材料应用于产品设计必须通过合理地创新策略才能消除人们的疑虑,在满足人们对功能使用需求的同时又能以材料独有的特性满足精神审美需求,进而产生更好的社会意义和商业价值。

一、形式语言创新

产品设计中的形式语言与产品使用材料的特性以及由材料使用所延伸出的文化密切相关。纸在器物化、标准化、民俗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纸文化,同时也产生了独特风貌的形式语言[4]。纸材料产品设计应该从传统形式语言中继承,但过于依附传统也会使设计发挥的空间受到局限,完全打破传统则无法与其他材料的产品设计形成差异化而失去自身的特质。因此,形式语言的创新一定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构形方式创新

早期用于产品设计的纸基材为办公、包装领域常用的纸张和纸板,这种基本形态的限制使得其构形方式只能以弯卷、折叠、拼插、黏合等为主,最终导致了以直面造型形态为主的形式语言。因此不少设计师致力于对纸材料产品曲面造型形态的设计探索,如建筑师弗兰克•盖里(FrankGehry)设计的“EasyEdgesSeats”椅子,将瓦楞纸板切割为弯曲一致的形状,再层层黏合从而形成了较为复杂的曲面造型(图1)。当前,随着纸浆模塑技术的日益发展,纸材料产品设计开始突破对已有的纸张和纸板等成品、半成品纸基材的依赖,转向了对造型更为复杂的曲面造型形式语言的探索,如使用环保纸浆一次成型的“Parupu”儿童椅,其形态中包含了多种不同方向和曲度的曲面造型(图2)。此外,还有设计师将纸材料加工成可编织的基材,以编织的方式构形,从而产生丰富的形态以实现形式语言的创新,如上世纪初的“LloydLoom”织机工艺就是将牛皮纸与金属丝缠绕成线再编织成椅子,获得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2连接方式创新

传统的纸材料产品设计普遍会以拼插、黏合等方式与同类或不同类的材料进行连接固定。尽管不借助其他辅助方式进行连接固定在设计上更符合环保的要求,但其实也限制了其形式语言的创新。在纸材料产品设计中以金属、塑料等非传统连接方式进行部件连接固定除了能大幅提高产品的耐用性和安全性外,亦能实现更为复杂的造型形态,如坐具“Softseating”的设计采用了磁性的方式连接,对用户而言简单易操作且能实现多种创意组合(图3)。3材质搭配创新不同材质搭配使用在产品设计中很常见,一方面是使用功能决定的,即不同的功能及其结构实现需要不同的材质;另一方面是审美功能决定的,即材质的对比会呈现出不同的形式美感。对纸材料而言,其某些性能的不足可以通过与其他材料搭配使用互为补充,在提高产品性能的同时形成肌理、色彩、质地等的对比,也能为用户创造出新的审美体验,如“飘”宣纸椅的设计就将粗糙的宣纸和细腻的木材搭配让人耳目一新(图4)。

二、材料性能创新

产品是通过形态来表达,而形态则是通过材料来实现,任何产品的形态最终必然反映到具体的材料形态上来[5]。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纸材料能够通过技术手段改变一些材料属性以满足特殊的功能使用要求及复杂的形态造型要求。材料性能的创新不但能保持纸材料的基本特征,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其性能上的不足,其创新有以下两种方式。

1添加助剂

助剂添加是造纸工业的重要工序之一,其目的是改变纸的某些特性,提高造纸效率等。纸材料用于产品设计时,其本身会存在不少材料性能上的不足,需要通过在制浆时添加一定的特殊助剂来进行有效的改善,尤其是为提高产品耐用性和安全性方面的部分物理与力学性能的不足,如抗水性、阻燃性、强度和韧性等。除此之外,为满足某些产品的特殊要求还可以研发有针对性助剂进行添加。

2材料混合

纸材料在纸浆状态和碎屑状态下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而且因为其化学性能较为稳定因此易于与其他材料混合,以改变材料的部分性能。目前常见的是将纸材料与塑料等可塑性高的材料混合。由于纸材料纤维性的特点导致其成型受纤维的长短、方向等影响较大,尤其在形成曲面时,纸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明显降低,但通过与塑料等材料的混合使用能获得更好的成型性能,并且能减少化石原料的使用。如深泽直人的“SIWA”家居系列产品设计所采用的“和纸”就是采用聚烯烃材料和木浆进行混合制成的;台湾的和硕设计公司与日本一家纸厂也合作研发了50%的回收纸材料与50%的聚丙烯塑料混合的纸塑料合成物,并以此材料采用注塑成型的方式制作了一款电脑笔记本外壳(图5)。

三、使用方式创新

纸材料产品有质感自然、结构简单、造型丰富、质量轻便、安全环保等设计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在使用方式上具备更多创新设计的可能性。纸材料产品使用方式的创新须依托于材料的特性和上述设计特点,目标是满足人们使用的方便,减少不良感受,提高操作效率,并能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的使用体验,可以从以下两点展开。

1环保性

人们普遍认为在设计中使用纸材料就能达到环保的目的,其实不然。纸材料在加工以及回收后再加工的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污染物,尤其是制浆、漂白环节中产生的废气和废液。因此,不能因为材料的广泛易得、能够降解、便于回收再利用就将纸材料产品定义为短生命周期的产品。这样只会导向更为高昂的环境代价,使产品成为典型的“伪绿色”设计[6]。为达到真正的环保目的,一方面要从材料性能改善着手,另一方面更应该在使用方式上进行巧妙设计以适当延长纸材料产品的生命周期。具体方法包括避免对回收的纸材料进行重新制浆、漂白等重污染环节,而是经过简单处理就能再次设计利用,如“NLGX”设计品牌就是将回收的报纸进行了折叠、覆膜等简单处理,将其与布料结合设计制作了一系列手提包,有效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且大幅度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和污染,获得了不错的商业回报(图6);还有一种方法是在产品原有功能的基础上进行功能扩展的设计,提高产品的使用频率和范围,如获红点设计奖的“吊水架纸箱”就是将运往灾区的医疗设备包装箱进行设计,包装功能完成后可以通过裁剪、拼插等方式组装将其变为能继续使用的吊水架,同样延长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实现了更好的环保要求。

2趣味性

设计以人为本。随着科技与文化的发展,产品已不再仅限于满足人们功能使用的需求,而是转向对人们情感体验需求的不断探索。纸材料产品的趣味性使用方式的创新设计能为人们创造出新的使用体验,从而提高人们对纸材料产品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如“EnvironmentallySound”收音机采用了整张瓦楞纸板为原材料,用户可以按功能结构自行通过折叠、拼插等方式组装成产品,整个过程简单易行,既增加了用户对产品的整体了解,又能使用户从中获得动手的乐趣和成就感(图7);“BlowSofa”沙发设计则必须通过充气的方式才能使用,这种使用方式有很强的新鲜感,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沙发形态和使用方式的认知(图8)。

结语

将纸材料应用于产品设计中具有一定的探索性,这种探索在当前环境问题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具有意义,因此也备受人们的关注。纸材料在产品设计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但短板亦非常明显。常规纸材料产品设计的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固定,使得产品的品质不高,人们的接受程度普遍偏低,导致其探索之路也越来越狭窄。因此,以形式语言、材料性能、使用方式为创新策略,有利于对纸材料产品设计进行重新认识和定位,而不是仅仅将其作为一种环保材料的产品设计,并以此为基础在设计中做到扬长避短,使纸材料产品设计不只是设计师的个性表达,而能在更为广阔的商业领域产生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潘吉星.中国造纸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蒋红斌,卢迪斯,蒋红延.绿色的自觉[J].设计,2013,08:22-25.

[3]王雪皎.纸材料设计价值的再思考[J].包装工程,2013,20:81-83.

[4]孔祥富,李悦,武岳.纸的形式语言在产品设计中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13,14:53-56.

[5]郎丽娟,蒋雯.基于材料特性的产品创新设计[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77-80.

第2篇:安全生产表态发言材料范文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已经在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相对于这些进步而言,环保、生态环境的维护却滞后了,成为这些进步带来的一个缺陷、一个反向的运动。给人类生存造成了严重的问题,降低了生活质量。在古老的华夏大地,环保更是一个重要环节,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很大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一般而言,企业日益在公众中形成一个"环境破坏者"负面形象。企业有必要改变这种状况,造就"绿色"形象,提高自己的亲和力,促进产品市场的扩大。对于企业来说,一个生态环境的建设者,本身就是一个品牌。

其实,中华先哲的"勤俭节约"、"天人合一"观念包含了深刻的环保思想。在今天,环保主要决定于人们对赖以生活的环境抱有什么样的情感,由此选择一定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以及生活与行为准则。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进步,消费者开始关注生活所依赖的环境,也开始关注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以及产品的使用和消费过程会对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又转化为市场对企业的选择,最终转化为企业对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的选择。一些企业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做得相当出色,如安利。

安利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它的有关运作,在客观上也宣传了环保理念,有利于社会。这是安利创造的社会效益。而安利的环保理念和运作值得中国企业借鉴。安利从几个方面贯彻了环保意识:产品用料、产品包装、生产过程、产品降解。

安利产品的包装采用3R(REDUCE减量,RECYCLE回收,REUSE再利用)环保原则,尽力减少废料、回收再用。生产过程的废纸及其它废料做有效回收及再生处理,大大节省了燃料、原材料和水。中国是个绝对性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600多个城市有一半缺水,水污染严重。亨利的环保措施中,仅节水一项就很值得学习。

为了减低工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安利还不断改良生产技术与配方,如于1978年开始全面停止使用破坏臭氧层的氯氟碳化物,改用碳氢化合物作为喷雾产品的推进剂,以保护臭氧层。

安利在产品生产中贯彻环保理念,计有下列几项:

*使用浓缩配方,减少50-70%的塑料包装材料,节省材料及运输所需燃料。

*清洁用品采用具有生物降解性的表面活性剂,不会沉积于河流湖泊等水体。

*产品不含磷酸盐,避免刺激藻类生长。

*产品使用天然成分。

"典雅"系列家居清洁品是一个例子,其表面活性剂有生物降解性,可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由于不含磷酸盐,因而避免刺激藻类植物生长,能保护河流和湖泊的生态环境。

产品的天然成分能改善其品质,并将引起人体皮肤敏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以体贴顾客需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由于安利产品瓶口设有防伪封纸,或用热缩塑料包装,防止了运输途中意外渗漏;封纸一经破坏,即不可复原,保证了产品的卫生。安利亦致力研制高科技产品,改善人们的生活素质,其中,安利净水器便是以其专利的技术为人们提供更安全的饮用水。

第3篇:安全生产表态发言材料范文

产品形态作为传递产品信息的第一要素,它能使产品内在的质、组织、结构、内涵等本质因素上升为外在表象因素,并通过视觉而使人产生一种生理和心理过程。与感觉、构成、结构、材质、色彩、空间、功能等密切相联系的“形”是产品的物质形体,对于产品造型指产品的外形;“态”则指产品可感觉的外观情状和神态,也可理解为产品外观的表情因素。

对于设计师而言,其设计思想最终将以实体形式呈现,即通过创意视觉化,用草图、示意图、结构模型及产品实物形式加以表现,达到其再现设计意图的目的。因此,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工业设计是作为艺术造型设计而存在和被感知的一种“形式赋予”的活动。形的建构是美的建构,而产品形态设计又受到工程结构、材料、生产条件等多方面的限制,当代工业设计师只有在更高层次上对科学技术和艺术整合,才能创造出可变而多样化的产品或创意。工业设计师通常利用特有的造型语言进行产品形态设计,并借助产品的特定形态向外界传达自己的思想与理念。设计师只有准确地把握形和态的关系,才能求得情感上的广泛认同。

2产品形态的基本要素

现代产品一般给人传递二种信息,一种是知识即理性信息,如通常提到的产品的功能、材料、工艺等,是产品存在的基础;另一种是感性信息,如产品的造型、色彩、使用方式等,其更多地与产品的形态生成有关。从技术美学的角度来看,好的工业设计应该首先给用户带来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案。产品造型设计正是以此为基础而展开,融合了技术、材料、工艺等成就了一种系统的和谐美。产品造型设计不同于纯造型艺术。纯造型艺术追求纯感性美,可以是自然存在的,也可以由艺术家的灵感产生。作为产品造型设计则必须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形成技术解决方案。可以说,产品造型设计需要用理性的逻辑思维来引导感性的形象思维,以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案为标准,不可能天马行空地任意发挥。产品形态美不再仅仅是一种视觉感受,它要体现在产品上和与用户的交互过程中,而不是有一个成果了事。产品造型设计是通过形、色、质三大元素给用户以美感影响的。

2.1形――空间形态和造型艺术的结合

形是营造主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通过产品的尺度、形状、比例及层次关系对心理体验的影响,让用户产生拥有感、成就感、亲切感,同时还应营造必要的环境氛围使人产生夸张、含蓄、趣味、愉悦、轻松、神秘等不同的心理情绪。例如,对称或矩形能显示空间严谨,有利于营造庄严、宁静、典雅、明快的气氛;圆和椭圆形能显示包容,有利于营造完满、活拨的气氛;用自由曲线创造动态造型,有利于营造热烈、自由、亲切的气氛。特别是自由曲线对人更有吸引力,它的自由度强,更自然、也更具生活气息,创造出的空间富有节奏、韵律和美感。流畅的曲线既柔中带刚,又能做到有放有收、有张有弛,完全可以满足现代设计所追求的简洁和韵律感。曲线造型所产生的活泼效果使人更容易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激发观赏者产生共鸣。利用残缺、变异等造型手段便于营造时代、前卫的主题。残缺属于不完整的美,残缺形态组合会产生神奇的效果,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前卫艺术感。造型艺术能够表现引人投入的空间情态,如体量的变化、材质的变化、色彩的变化、形态的夸张或关联等,都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产品只有借助其所有外部形态特征,才能成为人们的使用对象和认知对象,发挥自身的功能。

通过产品形态体现一定的指示性特征,暗示人们该产品的使用方式、操作方式。通过造型形态相似性如裁纸刀的进退刀按钮设计为大拇指的负形并设计有凸筋,不仅便于刀片的进退操作暗示它的使用方式,许多水果刀或切菜刀也设计为负形以指示手握的位置。通过造型的因果联系如旋钮的造型采用周边侧面凹凸纹槽的多少、粗细这种视觉形态,以传达出旋钮是精细的微调还是大旋量的粗调;容器利用开口的大小来暗示所盛放东西的贵重与否、用量多少和保存时间长度等。

通过产品形态特征还能表现出产品的象征性,主要体现在产品本身的档次、性质和趣味性等方面。通过形态语言体现出产品的技术特征、产品功能和内在品质,包括零件之间的过渡、表面肌理、色彩搭配等方面的关系处理,体现产品的优异品质、精湛工艺。通过形态语言把握好产品的档次象征,体现某一产品的等级和与众不同,往往通过产品标志、常用的局部典型造型或色彩手法、材料甚至价格等来体现,如标志“Braun”象征剃须刀无与伦比的档次,象征物主的富有及地位但仅作为计时用的金表等。通过产品形态语言也能体现产品的安全象征,在电器类、机械类及手工工具类产品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体现在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著名品牌、浑然饱满、整体形态、工艺精细、色泽沉稳都会给人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合理的尺寸、避免无意触动的按钮开关设计等会给人生理上的安全感。

2.2色——情感与文化的象征

色作为产品的色彩外观,不仅具备审美性和装饰性,而且还具备符号意义和象征意义。作为视觉审美的核心,色彩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视觉感受和情绪状态。人类对色彩的感觉最强烈、最直接,印象也最深刻,产品的色彩来自于色彩对人的视觉感受和生理刺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丰富的经验联想和生理联想,从而产生复杂的心理反映。产品设计中的色彩,包括色相明度、纯度,以及色彩对人的生理、心理的影响。色彩对室内空间意境的形成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它服从于产品的主题,使产品更具生命力。色彩给人的感受是强烈的,不同的色彩及组合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红色热烈、蓝色宁静、紫色神秘、白色单纯、黑色凝重、灰色质朴,表达出不同的情绪成为不同的象征。产品设计中的色彩暗示人们的使用方式和提醒人们的注意,如传统照相机大多以黑色为外壳表面,显示其不透光性,同时提醒人们注意避光,并给人以专业的精密严谨感,而现代数码相机则以银色、灰色以及更多鲜明的色彩系列作为产品的色彩呈现。色彩设计应依据产品表达的主题,体现其诉求。而对色彩的感受还受到所处时代、社会、文化、地区及生活方式、习俗的影响,反映着追求时代潮流的倾向。

2.3质——材料质感和肌理的传递

人对材质的知觉心理过程是不可否认的,而质感本身又是一种艺术形式。如果产品的空间形态是感人的,那么利用良好的材质与色彩可以使产品设计以最简约的方式充满艺术性。材料的质感肌理是通过表面特征给人以视觉和触觉感受以及心理联想及象征意义。产品形态中的肌理因素能够暗示使用方式或起警示作用。人们早就发现手指尖上的指纹使把手的接触面变成了细线状的突起物,从而提高了手的敏感度并增加了把持物体的摩擦力,这使产品尤其是手工工具的把手获得有效的利用并作为手指用力和把持处的暗示。通过选择合适的造型材料来增加感性、浪漫成分,使产品与人的互动性更强。在选择材料时不仅用材料的强度、耐磨性等物理量来作评定,而且考虑材料与人的情感关系远近作为重要评价尺度。不同的质感肌理能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如玻璃、钢材可以表达产品的科技气息,木材、竹材可以表达自然、古朴、人情意味等。材料质感和肌理的性能特征将直接影响到材料用于所制产品后最终的视觉效果。工业设计师应当熟悉不同材料的性能特征,对材质、肌理与形态、结构等方面的关系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科学合理地加以选用,以符合产品设计的需要。

优良的产品形态设计,总是通过形、色、质三方面的相互交融而提升到意境层面,以体现并折射出隐藏在物质形态表象后面的产品精神。这种精神通过用户的联想与想象而得以传递,在人和产品的互动过程中满足用户潜意识的渴望,实现产品的情感价值。

3形态观塑造的必要性

设计意味着创新,这决定了必须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设计及其形态,不然所设计的产品就会丧失生命力。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往往也通过产品形态所表达出的某种信息来判断和衡量是否与其内心所希望的一致,从而最终做出购买的决策。不同的时代都有自己的设计语言,时代在发展决定着设计师应不断地培植新型形态观,成为引领消费的先行者。以苹果公司所产个人电脑的设计为例,G3时代,人们看到的是多彩、透明、绚丽的外观,体现活泼的气氛、给人时尚的感受;在G4时代,呈现的是半透明、银灰色的外观,每个细节都体现着科技时尚。两下相比,人们会觉得G3电脑已不属于当前时代,因为它在视觉上已体现不出当前时代的气息,缺乏属于当前时代的设计语言;G4电脑则体现出理性、前卫,引领时尚潮流。关注NOKIA手机造型的趋势与走向,可以发现其产品造型在保留本产品品牌形象DNA的同时增添了几分时尚与动感的色彩,这些在以前的系列产品中是很难见到的,因为用户现在需要这种时尚元素与之共舞。

从苹果和NOKIA的例子可以看出工业设计师的形态观是社会生活文化时尚的缩影,需要这种积极向上的形态观,走在时尚前面。

4形态观的塑造历程

4.1领悟生活的真谛

工业设计要以用户为中心,为人与技术之间的沟通而提供解决方案,让理性的技术获得一种感性的表达。而这是建立在设计师对生活深入理解的基础之上,源于生活体验和对事物的深刻洞察力。因此,设计师应该做生活的先行者。

三菱汽车设计部经理布雷一向以提供触动人心、尽情享受人生、充满情感与灵性的汽车为其设计理念。他认为上流的时尚并非源自上流社会,而是源自街头普通人群,设计师应当从各种艺术中吸取设计灵感。他为三菱打造了全新的汽车设计概念——3P精神:Precision、Performance、Passion(完美精确、极至表现、富于热情)。每一辆三菱车的设计都体现这种精神,我们能感受到这种3P精神是领悟了生活的真谛,是对生活的一种完美追求。

书籍、电影、图片、电视、网络等传递的各种信息,正悄悄地改变着整个世界,当我们观看一场电影、一场球赛,当聆听音乐或轻盈漫步时,都可能获得体验,正是这些体验会激发创意灵感。作为工业设计师,最重要的就是对这些体验加以理解和升华,以感性赋予产品使其造型充满人文关怀。

4.2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新生文化的创造

文化是工业设计的核心所在。工业设计是其民族文化的形象写照。工业设计在反映民族文化的同时又创造着新生文化。在设计史上出现的各种设计风格,都是在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新生文化之下诞生的。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设计,受到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一反中世纪刻板的风格,追求富有人情味的曲线和优美的层次。17世纪中期以后,欧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出现了巴洛克和洛可可等浪漫主义的设计风格。接下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大工业生产,促进了技术革新和各种新思潮新思想的出现,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及各种风格流派等设计都因为新技术的运用、新产品的出现、新思想的传播,形成了新的文化主流。正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新生文化,使设计师产生了新鲜的灵感,时尚、前卫的设计便由此诞生。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不仅拥有优秀的造型艺术累积,也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开发现代文化和现代设计的巨大资源和宝贵财富。作为工业设计师要真正理解和消化我们的传统艺术,追根寻源,把握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融入到我们的产品设计之中。在重新整合的基础上注入新的形态艺术元素,以创造出更具民族精神和美感的优秀设计来。一件产品要更贴切反映时代或引领时尚,必须以传统文化为原点,清晰了解其来龙去脉,并预测其趋势走向。空间意境、时代气息、科学技术、哲学历史、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等都为造型设计提供源泉,用这种观念去思考设计产品的形态,定会给用户带来意外的惊喜。

4.3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

科学技术进步加速了文化的发展与沟通。不同文化的相互碰撞与融合需要设计师具备开放的设计观。在我们民族原有的生活方式与外来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对立、交流与整合过程当中,工业设计师应当在吸取和借鉴中走向现代化,并最终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新型产品形态观和设计观。本土的环境氛围和历史文化是设计师思考的一部分,同时也要开放,尝试用国际现代设计语言表达我们的感受、美学意识及文化背景。文化以经济为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外来文化的冲击会越来越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必须抛弃我们的文化去模仿西方的设计思想,只有植根于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之上,又不断吸收当代先进的设计思想、理念,才能真正提升本土的工业设计水平,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5结语

第4篇:安全生产表态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炸药性能 因素 微观结构 乳化剂

随着我国科学的的发展,技术水平的提高,对炸药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最为一种具有危险特性的物品,炸药属于违禁品,在日常的生活中不容易见到,多用于工业、军事以及矿山的开采和挖掘隧道等。炸药性能的好坏对于使用的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做好对炸药性能影响因素的分析,对于确保炸药性能的良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微观结构对炸药性能的影响

炸药的安全性与爆破性是炸药性能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通过对炸药的研究,很多人发现炸药的微观结构对于炸药的爆破性和安全性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是影响炸药性能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炸药的微观结构方面进行调整可以优化炸药的爆破性和安全性,通过在炸药能量不降低的情况下对炸药的微观结构进行研究,可以使炸药的冲击波敏感性以及炸药的机械敏感度降低,从而使炸药达到最优的使用效果。

二、乳化剂组成对乳化炸药性能的影响

乳化炸药是一种油包水(W/O)乳胶型的抗水工业炸药。它是由水溶液(硝酸铵和硝酸钠氧化剂组成)和油相物质(与碳质燃料可燃剂)在乳化剂机械作用下经敏化剂敏化而形成。生产中的原材料,生产的工艺过程和环境等方面都对乳化炸药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例如,受以上因素的影响,会使乳化炸药发生分层、破乳、变形,甚至丧失爆破的能力,因此这些因素对乳化炸药的性能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所以对乳化炸药性能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于确保其良好的安全效果和爆炸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乳化炸药生产过程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乳化剂,它可以起到降低整个体系自由能,提升界面膜强度和致密性的作用,通常占整个体系的2-3%。乳化剂的好坏对于乳化后的基质具有较大的影响。假如乳化后的基质呈现出较高的透明度,则表示基质粒径很小;当基质呈现出不透明或半透明状态,甚至泛白状态时,则表示基质的粒径很大,这就容易导致油膜破裂而造成破乳。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基质呈现出比较稀、不透明的状态,那样生产出来的乳化炸药就会出现药态较软的现象,虽然这样有利于装药,但是这样的炸药性能较差并且贮存期较短;如果基质呈现出比较粘稠的状态,乳化机械系统的一级和二级乳化之间物料管道压力升高,就会导致安全隐患。

三、水相材料的影响

在水相材料中,包含一定数量的硝酸钠,对于高炸药的爆炸性能的提升和贮存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在乳化炸药生产过程中,加入适当比例的硝酸钠,由于硝酸钠中含有丰富的氧,能够促进炸药的氧平衡,有主语爆炸反应的完全实现,对于改善炸药性能具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同时爆炸后生成的固体产物和爆生气体较少,因而导致爆生气体作功贡献降低。而用硝铵代替硝钠,就会使制造水相溶液的温度升高,导致乳化基质的外观发生变化,造成炸药爆速降低。

四、油相用量的影响

油相材料的添加量对炸药的稳定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在W /O型溶液中,油相材料作为连续相形成胶体,对乳化炸药的性能造成如下方面的影响。首先,它在乳化剂作用下,利用自身的大分子长键结构,将分散相覆盖起来,构成W /O乳化液结构,形成连续相。其次,乳化炸药具有的W /O结构,可以使氧化剂水溶液分散得均匀且细,并且其与油相材料呈准分子状态紧密联接时,有加速爆轰的激发和传递的功效,可用作燃烧剂。再次,油相材料能够把氧化剂的水溶液分散包裹在其中,避免液-液分层,又抑制住了外部水的进入,具有较好的抗水性。最后,乳化炸药W /O体系中,由于粒子间的连续相产生的滑动接触、阻力减小和韧性增大分不开,使得乳化炸药的机械感度非常低,从而具有较好的安定性。

对于同一种乳化剂而言,油相材料达到一定比例时,炸药贮存稳定性和性能才能达到最好。将其放置六个月后,其爆速和猛度都不会呈现显著降低;减少油相材料的比例则会对炸药的稳定性能造成巨大影响,而导致炸药的贮存时间变短,爆速和猛度也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但增加油相材料的比例则会导致乳化不充分,而使得炸药的性能下降。因此,油相和乳化剂的比保证在2左右时,炸药的性能达到最佳的理想状态,因为乳化剂和油相种类存在差异,因此具体的比值也会有所改变。

五、敏化温度对乳化炸药性能的影响

在乳化基质一样的状态下,敏化温度会在一个最佳温度范围内,在这个最佳的温度范围内,乳胶基质的黏度适中,有助于基质敏化气泡的均匀分散,所以乳化炸药的爆炸性能和稳定性能都呈现较好转台。而在乳化炸药的储存期中,乳化敏化后产生的气泡就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这样就使得炸药的储存性能受到直接影响。气泡表面黏度决定了气泡的稳定性,对乳胶基质而言,当温度升高时,乳化基质的黏度降低,敏化剂分解就会加快,这就很容易产生大气泡或者由于气泡逃逸而使得敏化的效果不均衡,导致乳化炸药的稳定性和爆炸性能较差。在低温条件下,乳胶基质由于基质的粘度较大,这时就不利于气泡的形成和均匀分散,而易产生发泡的后效问题,这时如果加入敏化剂就不会起到均匀的效果,反而对敏化效果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此时生产的乳化炸药的爆炸性能及稳定性都相对较差。

因为采用珍珠岩物理敏化时,会使得产品呈现出质量稳定、易装药,以及药体成形好等特点,因此在生产中敏化时加入珍珠岩,并调整珍珠岩的加入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珍珠岩的密度在45~55 kg/m3之间时,炸药的综合性能最好,此外,珍珠岩加入量的多少也会对炸药的性能产生影响。在在每吨炸药中加入约37. 8 kg的珍珠岩,乳化炸药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总之,只要对炸药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较好的分析,才能更好的了解和熟悉炸药的性能,从而确保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效果和爆炸性能。

参考文献

第5篇:安全生产表态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园林景观;新材料;应用;发展趋势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summarizes the traditional materials used in landscape design and new materials category,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of new materials,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new materials were summarized.

Key words: landscape; new material;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 引言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住宅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其对舒适度和生态价值、人文价值等的追求等促进了园林景观的建设发展。不管是城市广场、道路景观,还是公园、公共绿地、住宅区园林景观等处处可见园林景观的踪迹。园林景观材料作为园林建设的物质基础,承载着设计者的设计理念。科技发展又促进了很多新型材料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扩展性应用,故对园林景观中新材料的应用和发展进行研究和讨论,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2园林景观设计中材料的类别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材料笼统上分为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两种,人工材料又包括手工材料和工业材料。在早期园林景观中,经过手工加工生产的景观材料包括石雕、盆景、木桥等。工业材料是现代城市景观的主要材料,包括水泥、玻璃、钢材、塑料等经过人类工业加工而成的材料。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材料具体可分为有生命材料(动植物)、无生命材料(混凝土制品、金属材料、陶瓷、玻璃和塑胶等)、天然材料(石材、木材、水和土等)、文化材料和气象材料等。文化材料是指具有某种意义、内涵的符号、文字、标志、音乐等。气象材料是指自然光影、风、云、雾等。园林景观中不可忽视的材料即是绿化植物,其在屋顶、阳台、墙体、围栏、桥体和主题花坛等部位的具体应用,共同构成了园林立体化的绿色景观。

新材料是相对于传统材料而言的,现代新材料的品种繁多。从物理属性上来讲,新型混凝土材料、新型合金材料、高分子橡胶材料、新型塑料材料、复合材料、生物材料及纤维材料等都是新材料。按照材料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功能,新材料包括基建类材料、结构类材料、装饰类材料和铺装类材料。如灯光照明设备中广泛采用的LED灯。这种低耗能的环保灯具更安全,适用空间更广,创设的情景更加梦幻。铺装材料引入了橡胶、亚克力、塑料、复合材料等新型材料,代替了传统的硬质自然石材和烧制砖石、圆石、砾石等材料,丰富了铺装的设计形式,使得园林景观具有不同的质感、色彩和光影等多重表现力。

3园林景观设计中材料的应用阶段

材料作为园林景观设计重要组成要素,其应用历史可追溯到《史记》,其中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记载提到园林建筑的材料,如石材、木材、花草树木、水体等。这些材料隶属于自然材料,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并保持自然本真的特性,人工雕琢的痕迹较浅,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寄情于山水的人文气息。而西方国家的传统景观设计中,采用的材料大多经过精心的处理,如修剪规整的树阵、巨大的大理石雕塑和花岗岩铺装等,充分体现出欧洲贵族文化对改造自然的精神追求。近代的欧美发达国家将工业材料引入景观设计,国际主义和形式主义成功地在景观设计中推广应用了工业材料,最为典型的即是金属材料的运用,但其冰冷生硬的材料属性和机械性的运用导致景观的细腻化程度低、自然亲近度低。

以西方著作《景观美学》为代表的学说倾向于将城市景观设计与城市历史文脉相联系,以促进城市景观设计本土化与材料运用地域化相结合的发展。近代园林景观设计沿用了传统私家园林的手法,其材料运用方式极具文艺复兴、新艺术运动及工艺美术运动的特色,忠实于材料自身属性,追求表现材料的真实质感,反映简约、高雅和向往自然的特点。如合理安排植物的疏密和高矮和水的运用,使景观空间产生动静结合的节奏变化;创造多层次的建筑物空间,结合雕塑、喷泉、凉亭等要素,调节景观空间的氛围。

4 新材料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发展趋势

基于地域文化、生态环保理念和园林艺术性追求,当代园林景观设计对新材料的运用和发展趋势包括:

(1)人文化趋势。景观作为一种物质化的空间形式,应具备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性质,关注城市、自然、历史、人文感受在园林景观中的表现力。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着重于直接反映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工艺技术和民俗生活等。如江阴中山公园,利用现代表现手法,结合高科技技术和历史文化理念,使得古典与现代自然交融。中山公园利用钢结构玻璃影壁形式修葺了中山纪念塔,利用巨石材料镌刻历代的重修碑,并以展品陈列的形式展列于园中,在玉带河沿岸重修了钢结构玻璃长廊立足于地域特性的自然环境,整个设计理念和材料运用手法都体现了江阴古城沿革的历史和地方文脉,成就了珍贵的城市记忆。

(2)生态化趋势。景观设计的生态观念早已得到人们的重视,抛弃了消耗型新材料运用的发展模式,结合现代技术、地域环境和新材料属性,建立和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生态观念在材料运用中的具体方式包括生态仿真和生态保护、旧物改造等方式,如玻璃纤维强化水泥、CFRC 碳纤维增强混凝土等脱模于传统石材材料的新型材料,具有耐腐蚀、质轻、可批次生产和造价低等特点,且模仿自然石材的纹理相似度高,可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在园林景观中可代替人工手塑石材,在开放式现代园林中应用广泛,是生态仿真的典型事例。近年来,很多园林景观开始利用工业回收或重组产品材料,如麦秆、树皮或木材碎片等材料可用作改良土壤的铺装材料,旧垫圈、旧轮胎等材料进行旧物改造。如用植物纤维和热塑性塑料树脂等材料经过处理而形成的木塑复合材料,兼具木材和塑料的双重性能,具有力学强度良好、抗冲击强度高、耐磨、防虫蛀及非易燃等优点;利用全再生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材料和高技术被动生态技术,建设具有环保、卫生、抗紫外线、节能的生态塑料建筑物。

(3)多元化趋势。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格局复杂化程度的提高,园林景观的风格难以统一。材料使用具备一定的地域识别性,同一园林景观构件在不同地方采用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园林结构、材料选用和园林整体风格都表现出高度的多样化趋势和强烈的本地文化色彩。

5 结论

新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影响着整个园林景观设计的理念,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园林景观仿西式的趋势,衍生了很多粗制滥造、与环境违和的景观作品。设计师们应立足于现状,紧跟新材料的发展趋势,转变园林景观设计理念,积极提升表现手法,理性化地吸纳地域文化内涵,坚持环境保护的理念,从而建设具有高度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王萃. 新材料在当代景观中的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11.

[2]贡鸣. 园林景观材料的选择与应用[J]. 国土绿化,2010,(03):24-25.

[3]李运远. 试论园林材料的应用[D].东北林业大学,2006.

[4]徐哲民. 园林景观材料综述[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08):249-252.

[5]王萃. 浅议园林景观材料的选取[J]. 现代装饰(理论),2011,(03):45-46.

第6篇:安全生产表态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 管理 工程

工程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即施工阶段是把设计图纸和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是实现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主要阶段。施工现场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部分,只有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才能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提高建筑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对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施工企业系列标准的贯彻控制,要求施工企业把质量管理的重点放在施工现场,突出施工现场质量控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考核建筑施工企业的第一系统目标,即质量、安全、成本、工期四大指标的落脚点也都是在施工现场。施工现场露天高空作业多,多工种联合作业,人员流动大,是事故隐患多发地段,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加强工程操作的系统性推行。另外,在施工现场的改善人、物、场所的结合状态,减少或消除施工现场的无效劳动,能减少施工材料的消耗,为施工企业节支增收。工期的拖延或赶工都会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安全和成本因素。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提高合同履行率,能确立企业信誉,保证企业效益。施工现场管理是施工企业各项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是整个施工企业管理的基础。

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着促进与保证作用,因此,安全与生产虽有时会出现矛盾,但从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表现出高度的一致和安全的统一。安全管理的内容是对生主中的人、物、环境因素状态的管理,在有效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或避免事故,达到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的目标。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是从保护生产力的角度和高度,表明在生产范围内,安全与生产的关系,肯定安全在生产活动中的位置和重要性。预防为主,首先是端正对生产中不安全检查因素的认识和消除不安全因素的态度,选准消除不安全因素的时机。安全管理不是少数人和安全机构的事,而是一切与生产有关的机构、人员共同的事,缺乏全员的参与,安全管理不会有生气、不会出现好的管理效果。坚持持续改进,安全管理是在变化着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其管理就意味着是不断改进发展的、不断变化的,以适应变化的生产活动,消除新的危险因素。需要不间断地摸索新的规律,总结控制的办法与经验,指导新的变化后的管理,从而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施工区及环境区的环境卫生管理,从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要有完善的文明施工方案,包括有健全的施工指挥系统和岗位责任制度,工序衔接交叉合理,交接责任明确;工地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水平是该工地乃至所在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水平的综合体现,通过以上措施,能将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安全管理主要是关于防火、禁止乱搭接电线、戴安全帽、脚手架搭设、安全带使用等相应的施工安全问题,需设立专门的安全小组日日抓,天天讲,多培训学习,防患于未然。总而言之,施工项目的现场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管理的各层次和施工现场的每一操作工人,再加上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外界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决定了现场管理的难度较大。

三、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材料管理

建筑安装工程所用的材料费用约占工程造价的60%~70%,因此在安装工程的项目管理中,材料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作为施工单位, 在施工前,对工程所需材料不仅要进行货源的调查研究,广泛收集供货信息,尽量寻找货和价的最佳结合点,而且还要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计算实际需要的材料、设备总量,编制好需求计划。在施工中做好旬、月计划,要充分考虑资金的合理运转和现场场地实际情况以及工程进度需要,合理安排施工所需机械的进退场,特别要注意材料的保管, 以免出现如水泥在保管中因违规堆放出现受潮及底层结块、钢筋未垫好而出现锈蚀导致不能使用等现象,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制定合理的材料采购、保管制度,建立材料价格信息中心和材料价格监管机制,提高采购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保证货比三家,质优价廉的购买材料,减少工程成本,提高企业利润。因此,必须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材料供应。配合设计方确定所需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精心测算所需材料的数量,组织材料商供货。

2.材料采购。面对种类繁多的材料采购单, 必须将数量(含实际损耗) 、品牌、规格、产地等一一标识清楚,尺寸、材质、模板等必须一次到位,以避免材料订购不符,进而影响工程进度。

3.材料分类堆放。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进度情况, 合理安排材料进场,对材料做进场验收,抽检抽样, 并报检于甲方、设计单位。整理分类,根据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指定位置归类堆放于不同场地。

4.材料发放。对于到场材料,清验造册登记,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凭材料出库单发放使用,并且需对发放材料进行追踪, 避免材料丢失,或者浪费。特别是要对型材下料这一环节严格控制。对于材料的库存量,库管员务必及时整理盘点,并注意对各材料分类堆放,易燃品、防潮品均需采取相应的材料保护措施。

四、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1.测量控制,施工前监理人员对施工放线及高程控制进行检查,对质量建筑实体所能出现的容许误差作出严格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工程体的几何尺寸、高程校核等随时进行检查,对不合乎工程实体基本测量要求者,应及时指令施工单位处理。

2.指令文件控制,即监理通过书面形式对施工承包单位提出其所需完成的建筑任务,指出施工单位存在的问题,明确施工单位的责任。

3.实验控制,监理工程师判定材料和各工程项目在品质是以现场实验数据作为评判标准的,分部工程中的每道程序所用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结构的抗拉、压、弯各项强度及拌料的配合比,通常需利用现场实验所得数据来评判质量、情况。

4.驻地监督控制,在施工现场中观察工程的变更过程,及时处理有质量隐患的事故,对有危险苗头的项目予以重视并上报建立人员。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项具体而细致的工作,是搞好工程质量、强化建筑结构、美化装饰工程的依据方法,及其优化控制的科学,它融合了施工管理人员、监理人员以及建筑工人的综合素质。加强工程现场管理,不但可以为施工单位节省资金,而且也为提高施工效益,强化工程质量、美化城市环境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魏永刚,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9.2.

第7篇:安全生产表态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纤维艺术纤维材料美感

纤维艺术的魅力不仅在于图案美,纤维材料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表现力,不同的纤维材料会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随着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影响与传播,艺术家们逐渐发现了纤维艺术中使用各种材料可以创造崭新的艺术形式和样式,这种手段的运用,从本质上就是突破了传统艺术形式上材料处于隶属地位的观念束缚,在无形之中促进了艺术家对传统纤维艺术观念、形式认识上深化,同时也促使纤维艺术家们对现当代纤维艺术独特语言进行着广泛的探索、大胆的开拓和试验,使纤维艺术构成形式呈现出开放的多元化的风貌。

一、平面性、浮雕式的壁挂;立体性、装置性的软雕塑;环境与纤维艺术互动的陈设性纤维艺术。无疑都给这门古老的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

这一切标志着现代纤维艺术的艺术语言、开拓性的创造思维和自由的试验性特征与现代、后现代美术思潮相同步、相融合,强调了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多维性、强调了材料和技术的综合性、多重性,反映了隐藏在视觉形态中的时代特征。雕塑家吕品昌说过:“将技术理性所遮蔽的材料自身的丰富品质和潜能充分地发掘出来”。在这方面不乏范例,美国纤维艺术家席拉•希克斯的作品就充满了魅力,通过对材料的深刻认识及对其品质的充分挖掘,因材施艺,充分发挥纤维素材的自然特质,引想和想象,创作出令人回味的纤维艺术作品。席拉•希克斯认为:在做纤维艺术作品时,艺术家应该完全自由地创作和表达自己的意图,不需要临摹平面绘画的模式,而应该在编织过程中求开拓、求创新。当她的作品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新异的作品对看惯了墙面壁挂的人来说是非常吃惊的,猜不出究竟是用什么材料来制作的,艺术家的灵感究竟来自何方?其实,希克斯不但吸收了古代秘鲁的编织技艺而且还采用了塔斯科印第安人的编织方法,比如:带子的编织技艺。这使得她作品很好平衡了传统因素与现代语境的关系。在1967年举办的第三届国际壁挂艺术双年展上,希克斯参展的一件壁挂的装饰手法是用包芯经编纱线编织而成的。该技艺是帕拉卡斯人制作葬礼服采用的技艺(Paracas,帕拉卡斯半岛,在今秘鲁伊卡省。以帕拉卡斯半岛为中心的文化,其年代为南美文化早初生期和早中间期,即公元前900年至公元400年,用精美的刺绣织物包裹尸体或作为随葬品,织物图案与纳斯卡彩陶有关)。席拉•希克斯由钻研传统织物出发,在寻求突破与创新的当代背景下,展开了她对织物蕴含物质与精神的永恒性的深刻思索。香港纤维艺术家安琪拉•林的作品就运用了很多点状材料元素。例如我们不太注意到的鱼的眼睛、指甲、鸡蛋皮等,这些材料都是作为点状元素出现的。其作品反映了她的兴趣和爱好。高中时学习的是中国文学,她的阅读广泛而深入,尤其在诗歌写作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她曾在加利福尼亚和夏威夷学习过服装、雕塑和绘画。从1991年起,安琪拉•林举行了很多个人展和联展。2000年,林在“里程碑?刺绣展”展出14件作品,这些作品都是来自阅读挪威神话小说带来的灵感。每一件作品上边都绣有她写的诗。她选择的材料以白色棉布和白色毡子作为主要的塑形基础,然后采用一些“生物材料”:鱼的眼睛、指甲、鸡蛋皮等,来表现大地的生长与生命的延续。她的系列作品中的第二幅作品:《婴儿》;第六幅:《恋爱》;第十幅到第十四幅:《死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第十四幅作品中,细小的白色的线球和一些鸡蛋皮,这件作品中没有诗,意味着结束和新的开始。这种把文字和纤维作品联系起来的方式源于中国艺术传统。美国艺术家苏金•乌尔《分散记忆》这件作品,使用了成串的珠状材料进行密集型的排列,然后围合,形成篮子的形状。通过单纯的色彩,多种大小不同的珠子及串联的技法,艺术家将自己分散的记忆寄予一个筒状的作品之中。各件小珠子犹如珍宝一般召唤观察者去观察去思考,享受珠子带来的视觉和触觉美感,并且其图像给人以隐喻的联想。这种珠子被赋予了特定的意义,象征的手法从较为深层的角度含蓄地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回味和追忆。

二、现代纤维艺术的制作手段从整体上来说已经完全超越了传统的范围,甚至是借用了许多其他工艺的制作手段,一件作品往往是多种手段的综合体现,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现代纤维艺术家们在研究纤维语言时,基本上由两种倾向:仍然利用传统纤维材料,根据材料的特点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开发新的纤维材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新技法。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使作品具有新的形态,显示强烈的个性。”传统的纤维艺术特别是编织类的作品,一般是由设计师设计好画稿,由制作工人按部就班地进行制作的,其制作方法和过程完全是在有序中进行的。现代纤维艺术的创作更多的是纤维艺术家自己完全从设计到制作的全过程,他们不再按稿而作,而是将制作的过程变为创造的一部分,为了创意和情感的表达,他们打破传统的制作手段,进行大胆的改造和创新,从有序向无序的转向过程中亦实现了个性化的反叛。蔚然成势的现代纤维艺术呈现出信息时代各种艺术形式融合和多样性发展的趋势,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艺术爱好者加入到纤维艺术的创作领域。“随着纤维艺术展现面貌的千姿百态,纤维艺术的创作手法也不在于拘泥于传统:缝缀、捆绑、印染、刺绣、粘贴、照相印刷、转移印、烙痕、装置、声音、灯光、塑型灯都成为纤维艺术的表现语言与形成,带给人们崭新的视觉感受。”

第8篇:安全生产表态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 当代艺术 室内设计 观念 材料 空间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3-0117-02

当代艺术,用当代的观念来做艺术,借用当代科技综合媒材,不重复国际国内前辈艺术家走过的路。这里的“当代”不是单纯的时间概念,而是与时间有关的艺术观念及相应形态的概念。它指涉古典艺术、现代艺术之后的艺术,与“后现代”概念有相当的重合。当代的艺术灵魂是思路、观点的表达,它关注的问题具有全球性、普遍性,是给艺术带来真正的内容,有话可说而不是无病。其实任何艺术都是观念的,只不过时间久了就会落入形式主义和唯技术论的俗套,这时的艺术显得空洞乏味,需要重新注入新的内容。

有些人把当代艺术视为西方艺术,或者以拒绝西方化为借口拒绝当代艺术,或者一味地模仿和复制,这种态度对于中国当代精神文化建设十分有害。需要清楚的是,首先,当代艺术不等于西方艺术,而是西方率先进入的人类当代艺术生态环境或曰人类当代艺术语境。正如“完全市场经济”不等于西方经济,而是西方率先进入的人类当代经济生态环境。再者,既然西方率先进入,我们当然需要认真研究西方已有的经验教训,系统掌握西方已有的创造成果。但这并不是说要人们忘记中国的历史,中国艺术家要创造出不同于他人(包括西方人)的艺术,就应该挖掘中国特有的东西。

室内设计,是针对建筑界面、地面、天花等组成空间的建筑构件所限定的内部空间的装饰、氛围的营造,它的目的是完善建筑物的内部环境,以适应使用者对空间使用功能和精神建设的需求。室内设计有三个要素:室内空间设计、装修设计和室内陈设设计。室内设计三要素的关系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不可以割裂,要处理得合理、协调。可以说室内设计是指在建筑构件限定的内部空间中,人们所采取的一种以科学为功能基础,以艺术为表现形式,为了满足人们追求物质和精神并存的室内环境而进行的一系列创造性活动。

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在艺术形式呈现多元景观的文化时期,室内设计需要更多的灵活变通性。随着空间、时间、媒介关系日益缩小,跨学科与多媒体越来越多地影响设计与本质的探索,建筑设计学科的传统界限变得模糊、受到质疑,因此思想上的学科“移植”正在开始,当代艺术理念由抽象艺术作品逐步渗透到实用空间的设计,符合现代人审美要求的室内设计应运而生。应该说室内设计汲取了当代艺术理念的养分,同时又为当代艺术提供了相得益彰的展示平台。室内空间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方盒子,装饰材料也不限于以往市面上出售的产品,室内陈设的种类及形式有了更多创新和突破,灯光决不仅仅是用来照明,色彩更是张扬自我个性的有效表现手段。

一、当代艺术与室内空间设计

室内空间设计是室内设计的灵魂所在,为室内个性的表达奠定基础,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对室内空间形态尺度的设计,第二是对室内空间的物理环境的设计,如光照程度、通风、湿度等,这里主要指空间形态尺度的设计。室内空间的类型按使用功能划分可分为公共空间、商业空间、办公空间、住宅空间、餐饮空间等,不同使用功能的空间设计大不相同。

空间感的创造是基于空间心理感觉,这是来自于形体向周围的扩张而产生的:1.心理空间,随着物体形态在空间变化中的大小,构成一个视觉的心理学范围,称为知觉场;2.间隙空间,指造型与造型之间的空间;3.进深空间,让空间有进深感的一种摆放方法。在视觉艺术中,物理空间与现实的立体形态相互衬托、相互配合可构成不同的虚实层次、不同的空间节奏、不同的体态旋律。当代艺术追求的室内空间用色大胆,造型不拘一格,不用行业内惯有的思维定式进行设计,为使用者创造富有趣味性的空间体验。

二、当代艺术与室内装饰材料

对于当代艺术来说,材料作为媒介在观念表达上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媒介物质自主化是抽象形色自主化之后,与观念的自主化并行的两大基本新观念之一。所谓自主化,指的是媒介物质从手段、工具、“仆从”的地位中解放出来,自立为直接表达内容的基本艺术语言。当前,随着媒介物资的解放,诸如“综合材料”“实验艺术”这样的术语在美术青年中琅琅上口,但我们对于人类艺术史、特别是对于近百年来艺术表现材料使用的整体梳理和充分认识其实依然浅薄,未必能够通过这些“样式丰富”的文化假象来盛装更丰盛的精神内涵,提供给公众符合“当代”的社会文化需求。这就需要艺术家和设计师建设和强化自己理性思考的能力,对有关材料语言进行必要的梳理。所谓形式语言的“自由”和“多样”并非是一种不需要基本功的简单操作,每一件作品从构思到实现的过程都有着很大的难度。

在室内设计中,材料的使用主要体现在建筑界面的艺术处理、特殊空间造型的设计制作、陈设品的设计创作上。具有当代艺术理念的室内设计师对各种材质非常敏感,传统的室内装饰材料在种类、质感上已不能满足他们形式表现和观念传达的需要,他们在寻求新的媒材以及新的用法,因为假如没有某种材料,很多设计和造型根本不可能产生。这是一个发现材料、制作材料的过程,一个创造和被创造的过程,在现代工业如此发达的社会里,经过机械制造后的产品或被使用过的费旧材料都能为我们所用。各种“工业垃圾”的形态结构、材料肌理和视觉语言都能触发我们新的创作动机和灵感,因为这些材料本身已经是加工成型的物品,这便成为了特殊的媒介,使它在综合材料上的表现力更为真切。

室内设计师在每个案例中要思考和探索的是:材质语言怎样在观念表达中恰如其分地展开叙述,工具与技术怎样在设计中推助表现的力度,物质材料怎样在设计师手中魔幻般地超越原本的文化属性,不同质感在同一空间的表现如何达到和谐与对比的形式美感等等。

三、当代艺术与室内灯光设计

灯光对于现代人来说是生活的一部分,灯光设计也成为室内外环境设计和展示设计的重要组成要素,它不再停留于舞台美术的范畴,其设计范围从单纯的灯光类型、亮度及个性化灯具造型设计发展为一种光艺术,不仅满足照明需要,更多是用来强调空间个性,具有独特的时尚性和理念性。光可以形成空间、改变空间或者破坏空间,影响人对物体的感知。光作为材料媒介,用光面进行渲染,将空间排列出相应的次序,使观者集中注意力而直入主题。有些物质的存在不会引起观者的注意,因为它没有具体的形状、块面和体积,而一旦有了光的照射,我们会突然发现它的造型元素,被光照射的地方有扩张感,能够突出重点,使空间的层次和围合效果改观,有光就有影,影也是材料媒介。

四、当代艺术与室内色彩设计

色彩作为视觉信息,刺激和感染着人的视觉和情感,陶冶着人的情操,提供给人丰富的视觉空间。众多艺术家、设计家师法自然,尽情讴歌大自然无私的赋予,同时也营造着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绚丽的人文色彩环境。色彩具有色相、明度、纯度三个要素,有着相应的“音调”和“音域”,黑与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最低和最高音。色彩以不同光强度和不同波长作用于视觉系统,由此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应,这些反应会与以往的经验相对应,作出诸如情感、意志、情绪方面的心理反应和变化。当代艺术家合理利用色彩的这些特征来创作艺术作品,将色彩用作观念表达的媒介,给人出乎意料的视觉冲击力。当代室内设计中的色彩也打破以往比较保守中性的搭配,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强烈,对情感个性的表达更加直观,将色彩的表现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五、当代艺术与室内陈设设计

室内陈设艺术设计作为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的因素,对于烘托室内的气氛、格调、品位、意境等起到很大的作用。“陈设”二字指不同种类的陈设物品,陈设物品包括具有使用功能的器物和满足精神要求的艺术品、收藏品,具有使用功能的器物有家具、餐具、灯具、容器、书籍、织物、家用电器等,满足精神要求的艺术品和收藏品有绘画、雕塑、装置、纤维艺术、摄影、古玩、工艺品、纪念品、植物等。“陈设”也指陈设方式,陈设方式是研究如何对陈设物品有效地进行排列、布置、安排、展示、摆放。

当代艺术对陈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形式独特的产品设计、艺术作品及其独到的陈设方式上。产品被当作立体主义雕塑来对待,赋予其雕塑的线条和张力,体现挑战重力式的动态韵律。因为设计的形式和材料没有太多限制,从而解放了想象的自由度,一个感触、细节或心得而来的想法都可能实现,实现后的产品更加接近设计概念的原汁原味,也更能满足使用功能的需要。设计师会多角度地探索,有时对过去的设计情节充满怀念,有时对未来的可能性充满好奇……而当代艺术品因其具有极强的思想传达力和视觉表现力而成为提高空间文化氛围的焦点,根据室内环境的需要可选择不同尺度和种类的艺术品进行配搭,如装置、雕塑、绘画等,但在形式和内容上要有一定关联性,同时注意区分主从关系,否则会显得零乱,破坏空间的整体性。

由于艺术与设计的学科互通,当代艺术理念已不可避免的渗透到设计学科的各个方面,室内设计需要与时俱进,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取向,对当代艺术的系统研究有利于设计师更好地把握设计语言,表达设计观念。

参考文献:

[1]张国龙.当代·艺术·材料·空间[M].吉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6.

第9篇:安全生产表态发言材料范文

(安徽工程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摘 要:徽州木雕、砖雕、石雕是珍贵的中华民族地域图形设计文化遗产.砖雕起源于战国花砖与秦砖汉瓦上的图纹.在北宋,由于建筑装饰需求,砖雕开始在住宅、殿宇、墓室、园林装饰上发展.徽州砖雕整体上意境深远、空间层次丰富,展现出了雕刻工精良的技术,人文趣味十足,对当代设计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徽州砖雕艺术;现代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J5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073-03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SK2012B600);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项目(0505)研究成果

徽州砖雕代表了中华民族在传统建筑文化上的杰作,也展现出了地域文化特性,其产生与发展,源于徽州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思想.徽州砖雕有明显的装饰特性,趋向几何化、规律化、平面化,规整简洁的造型,删繁就简的形象,也是民间艺术风格、审美个性的体现.由于徽州砖雕艺术与现代设计审美意识不谋而合,其地位也被日益提升.

1 徽州砖雕的简介

砖雕即将花卉、山水、人物等图案雕刻于青砖之上,以此得到艺术品.砖雕在房屋、墓室、寺塔等建筑物的墙面与构件上常常见到,如民檐、八字墙、门罩、门楼、神位龛座、旌表牌坊,增加了建筑物庄重、典雅之感,看上去非常立体.安徽徽州砖雕历史久远,闻名中外,其独具一格的雕刻风格,代表了汉族居民雕刻的又一巅峰.

立体雕刻、浮雕、平雕是砖雕常见种类,多以戏剧人物、园林山水、龙虎狮象、羽毛花卉为题材.例如,《游春图》,就展现的是人物的出游,观图发现,细腻的雕刻手法,非常有节奏美,虚实结合,细腻与奔放兼得.分析各朝代砖雕风格,在明代,砖雕朴素、粗狂,清初因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富商更加追求生活的豪华,砖雕艺术开始出现层次加深、结构与情节明确、细腻繁复的特点.

砖雕材料为青石,需色泽纯清、掷地有声,并经特殊技艺烧制.打坏、出细是雕刻砖的两道工序.首先,打坏就是从选题立意开始,经构思并最终构图三个环节.主刀人需有经验,画面景观层次与凿砖的深浅有关.主刀人要对运用于砖雕的常用题材与情节比较熟知,懂得从全局把握画面的安排,同时做到灵活操刀,即画面可新颖创新.在第二道工序中,雕刻要精细,将花果、树木、楼台、人物等艺术题材更具体的表现出来,该工序可由助手雕刻.然后,最后还需要修饰、粘补、做榫等.

徽州砖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徽州传统美学观念、徽州艺术、新安理学思想以及徽州民间吉祥图画意识思想等的影响.以儒家传统美学思想为例,就对徽州装饰图形风格产生与发展构成了深深的影响,即“天人合一”的思想.在砖雕装饰图形中,我们常常发现花鸟鱼虫、山水与人间存在着“合和化一”的情景.

2 徽州砖雕的美学特征与语言符号

2.1 徽州砖雕的美学特点

2.1.1 线形造型美.主要包括了动态气势之美、蕴藏的生命之美、细腻典雅之美等,突出了工匠造型手段.例如,动态气势之美,其曲线特点具有蜿蜒流动、连绵不绝之感,题材仿佛在运动并具有力量,气势磅礴,速度逼真,在静态的青砖上,欣赏者可感觉到矫健、敏捷、轻盈的视觉动态.如下图《龙纹砖雕》,概括而传神,好似龙正在飞腾.再如,生命之美,表示了砖雕的艺术感染力,是“流动的、活生生的、富有表现力量与生命暗示的美”.以《云鹤砖雕》为例,生动逼真的祥云、仙鹤,方圆适中、虚实相生、刚柔并济,祥云与仙鹤的局部细小特征都做到了精确表现.

2.1.2 意象结构美,主要有气韵美、教化美、意蕴美、情趣美、儒雅美.如,自然朴素的儒雅美.徽州地域环境以山地为主,狭巷夹天、白墙黑瓦,体现出平淡自然、严谨朴素的人文内涵.在砖雕题材上,多以“琴棋书画图”、“竹林七贤”、四君子、菊、兰、梅等为内容,在砖雕的中间,菊、竹、梅等位于其上,即清新自然,也凸显人的不屈不饶、坚贞、高洁等人格品质,正是借物咏志.再如,寓教于美的教化美,凸显出伦理道德观,题材有喜鹊登梅、太师少师、麒麟送子、二十四孝等.作品如《送米图》,就以弘扬赡养老人、尊敬长辈的道德品质为主;《百忍堂图》,讲述的则是谦忍、恭敬的道理.

此外,美学特点还包括形态美,如含蓄美、虚实美.砖雕造型在空间处理上,近、中、远三种景观层次数量多,以透雕与镂雕雕刻为主,使得画面虚实结合.在含蓄美上,因君子不外露、不张扬,美表现的隐隐约约,砖雕空间布局也就平稳、均匀,中和、中庸思想给人深刻印象.

2.2 徽州砖雕语言符号

徽州砖雕语言符号主要表现在图像性符号、象征性符号、吉祥符号、文字符号.徽州砖雕,是民间文化的载体,砖雕中承载着人文价值与功能,这就是砖雕的象征性符号.图像性符号主要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再现、模仿刻画,比如商人远行、贵族生活、文人墨客饮酒作诗画面、牛背上的牧童、砍柴的樵夫等.文字符号主要指将喜、寿、禄、福等文字,雕刻在青砖上,并以卷云环绕,艺术、个性张力十足.吉祥符号有吉祥动物、吉祥礼器符号、吉祥植物符号与神仙人物吉祥符号等,如鱼、鹿、龙、鹤、柿、荷花、兰、梅、百合、桃、酒具、寿石、文房四宝、三星高照、天女散花、和合二仙、嫦娥奔月等.

3 现代设计中的徽州砖雕艺术应用

3.1 现代装饰设计应用

在《抽象与移情》一书中,沃林格认为,“装饰艺术的本质在于最纯真的表现了民族的艺术意志.”徽州砖雕概括力明显,几何化与规律化的造型上,删繁就简特点历历在目,正是国内民间艺术风格和审美个性的无限张扬.装饰艺术寄托着人们的精神价值,装饰艺术设计,着力于视觉感官,肯定与认同构成主义、功能主义,继承着包豪斯之现代主义设计.为此,不难发现,装饰艺术与砖雕艺术在抽象、象征、概括与单纯感上的价值相似性.比如,现代装饰中应用了砖雕上的喜鹊、仙鹤、狮子与麒麟等图案,就符合大众的审美习惯.

3.2 旅游产品设计应用

3.2.1 创新图形语言符号元素.在徽州本地旅游产品中,虽然借鉴了砖雕图形,但多是直接引用,程序过于保护,形式大多简单.同时,还出现了原封不动的照抄照搬,即拿青砖雕刻作为旅游产品,体积大,质量重,携带不方便.所以,在设计旅游产品时,应该创新图形元素,变形事物真实形态,以原形分解重构、概括、变形、夸张、对比的巧妙应用,实现形神相似.比如,下列旅游靠枕设计,在分解了龙纹与狮子纹后,变形处理了狮子的头部,借鉴徽州门楼形象,去展现龙纹与狮子纹,实现靠枕与龙纹、狮子纹头部巧妙整体性结合,夸张与转化,增加了装饰品韵味.

3.2.2 工艺材料与图形元素的结合.时代不断推进,创新徽州砖雕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很大一点就是工艺材料的更新.比如,在金属材料、艺术玻璃、纺织面料上凸显砖雕图形元素,也会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受.

3.2.3 多元文化与砖雕图形元素的结合.设计旅游纪念品不应该埋头本区域,还要打造多元化元素,借鉴国外优秀艺术.比如,将异国风情、绿色经济、生态文化等元素与砖雕艺术融合,打造出多层次的图形语言.以《所罗门封印砖雕》为例,其技术手段采用传统徽州砖雕工艺,而题材却为西方故事,小小的方砖上,中西文化碰撞交融.

3.3 现代环境设计应用

3.3.1 直接性借鉴.优秀的文化艺术是需要传承的.在现代家居、园林景观、酒店宾馆应用徽州砖雕,突出了品味、庄重、古雅.在许多酒店,装饰材料多为不锈钢、合金,无特色,品味乏味,没能体现出酒店的文化.若借鉴砖雕艺术,建筑物整体风格也会更加大气、简洁.比如,某酒店回廊设计.回廊主要是空间中的引导地带,回廊中应用砖雕语言符号,如该酒店的百子闹元宵、民间舞龙灯等,体现出的含蓄美,凝集了酒店的朴素价值观,也带给顾客以宁静、平静的享受.因为原始的图形语言,会给观众生命回归感.此外,砖雕采用绿色材料,吸潮环保,也是绿色酒店的首选.

3.3.2 提炼与生成.将砖雕语言艺术中具有价值型的典型符号用以提炼、创新,融入现代设计技术,将之再次组合与排列,同时,母题由典型符号因子为主,这样,当代环境设计便能让观众出现联想.比如,某墙面装饰,其以徽派门楼为主要的造型语言,将传统窗格冰裂纹、现代青砖、传统门楼设计一体,凝练与简洁,突出时代个性,也不失传统空间运用.

另外,再如室外环境设计,某博物馆门楼装饰,门楼上融入彩画艺术,观察发现西洋画派艺术控制整体造型,但也出现民族传统视觉绘画语言,正是中西合璧.

总之,现代环境设计中砖雕艺术应用时,要考虑空间的整体布局,以及系统化的生态、社会文化、经济领域.不管室内与室外环境设计,要以精湛的砖雕技术为依托,采用现代化新材料、工艺,丰富空间装饰,凸显人文性,打造现代、传统融合的环境.

3.4 现代设计中砖雕艺术应用特点

现代设计中应用砖雕艺术主要采用的解构手法.解构,即分离砖雕雕刻工艺、内涵、功能与图形等,并重新加上现代化元素.解构主义让徽州砖雕艺术“支离破碎”,但也扩大了其内涵、外延,丰富了表现形式与素材.现代设计中对徽州砖雕的解构,主要体现在思想内涵与形式、技艺与风格、形式与功能的解构.如,思想内涵与形式的解构,就是让传统砖雕艺术在现代产品中绽放出崭新的生命.技艺与风格的解构,就是在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砖雕传统艺术可以通过大量的复制,而使得其延存;全球一体化将砖雕艺术与其他地域风情文化充分聚于某个载体.

4 结语

保护与继承传统文化,就需要延续其生命力.徽州砖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重点发掘砖雕艺术的美学与语言符号特征,并应用到现代设计中来,有利于传统文化继续向前.创新是艺术的灵魂,徽州砖雕艺术要想走得更远,需要的是创新,也需要砖雕传承人继续将技艺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宋尧,黄凯.徽州回形纹饰的美学价值[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1):105-108.

(2)田慧子,黄凯.从徽州砖雕到徽派图形创意表现[J].美术教育研究,2012(16):60-61.

(3)詹学军.徽州砖雕的源流与艺术特点[J].美术大观,2012(4):70-71.

(4)佘庭.对徽州木雕门窗的装饰美及其文化内涵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3(12):92-9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