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安全生产制度体系精选(九篇)

2024-03-08 21:0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安全生产制度体系范文

一、办公室2014年安全生产风险体系在班站落地运转状况,相关管理标准落地运转中遇到哪些问题

安全生产风险体系建设是今年公司重点工作之一。而且,安风体系建设对于我们公司及办公室来说,是今年2014年刚开始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我们局办在局安风体系工作指引下工作,是摸索着前行,毫无模式可循,工作只是依样画葫芦的推行。一年来,我们主要从思想教育、落地班站、制度建设、人员培训等方面入手,使安全生产风险体系建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对安全生产风险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我们组织办公室全体人员,认真学习了安全生产风险体系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通过教育学习,使大家提高了思想认识,进一步认识到开展安全生产风险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大家普遍认识到: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从管理理念、管理内容、管理方法等方面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对我们供电企业来说,可以有效提高管理软实力,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战略意义。体系从风险控制出发,提出了一套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和方法,解决安全生产“管什么、怎么管,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它从管理理念、内容和方法上,确保安全生产风险可控在控。而我们实际运用的风险管理体系,则是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控制的方法,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危害进行辨识、再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并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控措施,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降低或消除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通过提高大家的思想认识,为推行安全生产风险体系建设奠定一个好的思想基础。

2、落实安风落地班站,实现风险管理渗透到各个岗位

由于风险管理是构成管理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其整个过程按照SECP(系统建立的充分性、系统执行的完整性、执行与系统的一致性、执行的效果)四个环节进行,体系运行循环PDCA管理模式,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运行的主线是风险控制过程,而基础是危害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因此,我们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基本思路是:基于风险、以人为本、规范行为,注重安全生产过程分析,强化安全风险评估,实施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坚持纠正与预防。。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涵盖了办公室安全生产的方方面面。

安风落地班站:1).后勤组。负责安风体系项目有:消防、保安、内务、办公大楼非生产性维修基建、照明、通风、建筑物、环境职业健康、职业健康、应急管理、人机工效共11项。

2).车队(负责安风体系项目有车辆管理和交通安全)

3).人力资源(负责安风体系项目有:安全风险控制能力培训)

3、加强安风体系制度建设,人人有章可循

危险点防控,是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是防止人为责任事故发生的重要举措。我们通过订立各个岗位、工种的危险点防控制度,防患于未然,关口前移,对作业中可能存在的危险点进行分析、判断,制定可靠的安全制度措施,并加以落实,变被动防范为主动控制,保障办公室所以工作现场安全。先后制定了《安全工作计划》《办公室安全指标分解及考核奖罚规定》《安全用器具、消防器具购置计划》《后勤组安全制度》《车队安全制度》《人力资源安全制度》,并在工作监督实施。

加大了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使安全考核奖罚有章可循;安全工作有计划、有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提前做。建立以危险源辨别为基础,以风险防控为核心,以员工行为管控为重点,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手段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的风险预控与防范治理机制,保证办公室的安全工作。

4、加强安全风险控制能力培训,为全公司开展安全生产风险体系建设创造条件

组织员工先后学习《》、《》《》等,加强公司标准化作业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对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实施了动态管理,规范了生产现场工作程序,规范作业人员的行为。组织了各个车间安全员学习了触电应急抢险,增强了职工面对紧急情况的处理能力。

二、办公室2014年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哪些困难

存在问题:1、部分员工安全意识不牢固;2、安全管理环节不紧凑;3、行政事务繁多且影响大,安全漏洞不允许存在。

存在的困难:1、安风建设上经费不足;2、安风建设上技术力量薄弱。

三、办公室2015年安全生产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为安全生产风险体系建设推进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并创造良好的建设条件。在建设过程中加大管理和考核力度,发动班组长和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生产风险体系建设工作,并将体系文件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使体系建设工作才能真正在班组落地,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强化安风制度健全与完善。结合办公室实际情况和岗位特点,根据体系要求重新梳理原有管理制度、标准,废除不适用的制度、标准,按照体系要求重新编制更贴近实际工作、流程更加优化、流程节点间衔接更紧加密、时间节点控制更加合理的体系文件。

——强化员工安全意识教育。警钟常鸣,构筑防线。注重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让员工知道在哪里存在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如何,对可能的危险应该怎么做。只有员工提高了安全意识,做到自觉遵章,才能主动识别风险和正确执行风险控制措施,才会时时刻刻重视安全,方方面面注意安全,才能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

——强化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办公室要坚持进行常规和临时性的安全检查:公司每月组织一次安全大检查,每个组每周组织一次安全小检查,坚持“三工”制度,杜绝“三违”,实行“三不放过”的原则。安全检查的内容包括查思想、查管理、查制度、查现场、查隐患、查整改、点部位和重大危险源,依据法规,严肃处理各类违章行为。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各种不安全行为,通过不断的纠正,逐步让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自觉遵章意识。

——强化安全作业指导。开展使用作业指导书力度,通过使用作业指导书,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和控制作业中各种风险,不断提高员工技术业务水平和作业风险控制水平。做到清楚每个工作节点的危险所在,合规操作,万无一失。

第2篇:安全生产制度体系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影响因素;管理体系

Research on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Liu Hua,Ni Shu-qin

(Jinan City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Group Co., LtdShandongJinan250101)

【Abstract】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constraint the safety of construction. So, the security management is difficult. Then the factors severely restricted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situation for the bett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nstraintfactors to construction project safety management, this paper analysis, and extractthe key factors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Then, put forward to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whichorganization for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iscore, position of the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is means,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is accordance, and, safety target assessment system is protection. The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ensures the investment of staff, construction and finance, and guarante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Key words】Construction project;Construction safety;Influence factor;Management system

1. 前言

(1)2004 年至 2012 年近十年来,建筑业总产值从29021.45亿元逐步增加到137217.86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中建筑业的比重也不断升高,由5.43%逐步增加到6.84%[1]。尽管我国建筑行业安全形势整体逐年变好,万人死亡率由1957年的1.67下降到2012年的0.59%,但由于建筑业从业人数众多,每年建筑业事故发生起数及伤亡人数比重较大,如,2014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522起、死亡648人,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2)目前,针对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的现状,国家和建设部门颁布、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规章制度,扭转了建筑施工安全不利局面,但在进行具体施工操作时施工单位由于缺乏相应的安全管理体系,致使相关的标准规定没有严格遵照执行,安全管理不完善[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频发,因此,有必要开展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提供保障。

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制约因素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众多,保障施工安全的技术、人员、设备、管理制度等方面差异大,总结我国建筑施工中制约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如下:

(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岗位责任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最基本的一项安全制度,也是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核心,是我国现行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3]。施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施工企业必须建立为第一责任人的各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建筑安全生产资金。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在资金投入上包括安全设施、安全防护用品、安全培训、安全技术资料、安全意外保险等没有得到落实或投入不足,不能满足安全施工的需要制约了安全生产。

(3)专门安全管理人员。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形同虚设,一岗多能,年龄普遍偏高,文化素质信偏低,同时,企业对安全管理和作业人员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不够,普遍素质偏差,特种作业人员不持证上岗,兼职多。

(4)安全管理制度。建筑施工单位未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相关业务管理台帐,相关记录不规范、会议、检查和隐患排查记录等不全面,安全管理责任不明确,管理混乱。

3.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关键因素

在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针对目前建筑工程施工存在的不足,从有助于建筑企业从易发事故的薄弱环节人手,立足于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以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关键因素。

(1)安全意识方面。以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章制度为依据,对照检查各部门和职工是否重视安全工作,是否人人关心并能主动搞好安全工作,把安全问题当作工程施工中的头等大事来抓。

(2)安全制度方面。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认真学习,制定切实符合本企业情况的安全制度,使每位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知法、懂法、守法,遵守本企业安全制度以及安全操作规程,杜绝重大伤亡事故。

(3)安全责任方面。安全责任是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的治本之策,它需要有良好的安全文化的支持和高效的安全监管机制,对所承担的建设工程设立安全管理目标,进行目标逐级分解,具体落实到各级管理部门直至个人。

(4)安全技术方面。随着单个建筑工程规模的增大、施工难点的增加,安全技术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在施工安全生产中显得尤为重要,先进的安全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保障。

(5)经济投入方面。必要的安全设备、设施以及劳动保护装备的配备,是保障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安全设备、设施必须要坚持严格实行、定期更新,对安全过期设施必须定期淘汰,不得超安全期限使用,从经济投入上不制约安全生产条件的创造。

4.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管理活动。为保证施工安全必须建立一整套规范、合理、有效并切实可行的保障体系。要做好建设施工的安全管理,首先要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1)安全管理体系组织构建。

安全管理体系组织构建核心是建立以施工单位负责人为第一安全责任人的安全组织机构,由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为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施工单位总工程师对安全技术教育和安全生产的技术工作负责。在实施过程中建立“从上到下”的管理方式,项目部和施工班组建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项目部安全负责人由具有丰富安全经验的人员担任,现场安全管理要建立“项目经理――安全、技术负责人――施工班组长”的管理方式。为保障组织机构的有效运行,建立外部安全监督机制。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当地工程安全监督站等进行安全监督抓好安全工作的落实。

(2)安全管理体系岗位构建。

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各级岗位的的安全生产职责,明确应负有的安全责任,并以安全考核目标对各级岗位进行考核,确保各项安全工作有人管、没人均有安全管理责任。

(3)安全管理体系制度构建。

构建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编制各岗位劳动纪律和安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规定,构筑岗位――工序――技术教育――环境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度,确保安全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施工操作有标准可依、工作环境安全有制度可依。

(4)安全目标考核制度构建。

构建安全目标考核制度,制定以伤亡事故控制、现场安全达标、文明施工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按各级岗位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和项目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分解,定期对各级岗位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和项目管理人员进行考核。

5. 结语

建筑工程参建单位多,从业人员数量大,建筑工序复杂,工程机械、电力设备应用广泛,造成建筑施工安全隐患多,安全管理难度大。为保障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从构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从组织机构、岗位责任、管理制度、监督考核等方面保障人、财、物的投入,做到全员参与,保障建筑工程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武永峰,袁明慧.2004-2012年我国建筑施工事故统计分析[J].价值工程,2014.12:96~98.

第3篇:安全生产制度体系范文

[关键词] 水利工程 工程施工 施工安全 标准化体系

[中图分类号] TV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293-01

水利工程施工单位为了提高施工质量,并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就要通过加快施工进度来完成。提高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是确保施工质量、保证施工进度的基本条件。将安全标准化体系建立起来,使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有序展开,使得施工现场的安全水平有所提升,而且施工技术也会得到优化,特别是在《规范水利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在各个施工单位普遍落实,使得水利施工的展开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所有施工工作都处于全程监管之下,提高了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水平[1]。

1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成熟度分级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管理中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作为约束机制,据此而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建立起来,同时还要根据施工现场需要将安全预防机制建立起来,以对施工现场的危险隐患以及危险源以有效控制。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施工,要求施工的改革环节都要符合标准规范,并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操作,以使安全生产规范持续而有效地进行[2]。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成熟度可以划分为五级,即初始级、计划级、规范级、控制级和持续改进级。

1.1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之初始级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初始级,属于是安全标准化体系中的基础性级别,并没有将与施工安全管理相关的标准化制度构建起来,而是按照基本要求在施工现场展开各项工作。初始级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主要是经验性地实施安全管理工作,实施中习惯性成分较多。

1.2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之计划级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之计划级对施工现场的安全实施结构化管理。水利工程施工单位根据施工需要将安全标准化运行计划制定出来,其中所涵盖的安全内容包括人员安全管理、安全资金的投入以及岗位资源管理管理等等,值得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计划性展开,在具体执行中可以安全规定的程序操作,且可以重复实施,使得施工安全工作具有稳定性。

1.3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之规范级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之规范级,就是强调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按照规定的标准和制度有组织地展开。随着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规范化展开,一些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就会被纳入其中,将安全管理目标加以明确,以确保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更为完善。

1.4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之控制级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之控制级,属于是集成花的安全管理过程,可以将安全标准化体系运行中的各项工作量化,即根据所制定的评价指标体系监督控制施工安全绩效,并实施必要的数据化分析,以对安全标准化体系运行中所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价,以通过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内容而提高标准化体系的运行效果[3]。

1.5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之改进级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之改进级是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中的最高级别。在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运行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水利工程施工的实际需要而不断地优化。当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进入到改进级,也就意味着其优化并不是暂时性的,而是动态的,就是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进入一个持续优化的过程。对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在运行中所获得的效果采取定量分析的方式,并根据所获得的效果进行分析,对相关内容进行不断地完善,以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水平。

2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体系的评价要素和评价标准

2.1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体系的评价要素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体系评价的评价要素是根据评价文件中的内容确定的,包括13个关键性要素和45个次要性要素,两者存在着被包含的关系。所以,施工安全标准化体系的评价中,根据两种要素之间所建立的关系,将13个关键性要素设定为1 级评价指标[4]。

2.2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体系的评价标准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体系的评价标准所发挥的作用是通过运用各项评价指标针对成熟度级别进行判定。比如,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安全与危害密切关联。如果在安全标准化体系的申报中如果没有对危害因素以申报,就说明安全标准化体系为初始级;有申报危害因素但是并不全面,就说明安全标准化体系为计划级;如果在安全标准化体系的申报的内容比较全面,就说明安全标准化体系为控制级;如果在安全标准化体系的申报中危害因素较为全面,且会根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需要及时修改,就说明安全标准化体系为改进级。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要对施工安全实施过程化控制,并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到具体运行,都是动态化展开的,即根据工程施工需要而不断地完善。提高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成熟度,就是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中的不断完善实施阶梯式分级提升方案,将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成熟度可以划分为五级,即初始级、计划级、规范级、控制级和持续改进级,并在工程施工中逐步落实到位,以将有效的改进路径建立起来。

参考文献

[1]陈璐,史秀志,陈沅江.基于成熟度模型的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体系评估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3,13(01):224-228.

[2]陈述,胡志根,郑霞忠,等.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目标考核方案决策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3,13(02):243-248.

第4篇:安全生产制度体系范文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以建筑施工、城市燃气、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供发电、船舶修造、特种设备等工贸行业领域为重点,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激励约束,促进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依法依规、诚实守信加强安全生产工作。2020年底前,全面建成园区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并实现有效运行。

二、部门分工

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原则,结合部门职能职责分工,各行业领域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负责部门分工如下:

安监分局负责化工园区的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

中小企业园负责中小企业园的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

船舶工业园负责船舶工业园的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

燕尾港镇负责镇上各商铺、店面的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

各负责单位要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制订本行业领域的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方案,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诚信制度,开展信息系统及信息平台建设,指导行业领域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工作。

三、体系建设主要内容

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制度建设、信息系统和平台建设、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三方面内容。

(一)制度建设

1.安全生产承诺制度。各行业领域负责部门分别制订。结合行业领域特点,明确本行业领域企业向社会和全体员工公开安全承诺的具体内容、承诺的方式方法、监督贯彻执行的规定要求等。

2.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制度。安监分局制订,各有关部门配合。明确企业违反承诺及其他列入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的内容,不良信用记录管理期限,责任事故不良信用记录的分级管理办法。

3.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制度。安监分局制订,各相关部门配合。以不良信用记录作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的主要判定依据,明确纳入省、市、县级管理的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的条件,并根据企业存在问题严重程度、整改情况和责任事故的等级确定列入“黑名单”管理期限,明确信息采集、信息告知、信息公布、信息删除的方式方法。

4.安全生产诚信评价和管理制度。各行业领域的负责部门分别制订。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定的等级作为安全生产诚信等级,明确授信主体和方式方法,根据诚信等级确定各企业分级分类动态管理办法。

5.安全生产诚信报告和执法信息公示制度。各行业领域的负责部门分别制订。明确企业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报告安全生产诚信履行情况的内容、方式方法,各有关部门向社会公示企业受到行政处罚的信息等,接受社会监督。

(二)信息系统和平台建设。各行业领域的负责部门整合现有的部门信息系统,建立监管行业领域企业基础信息平台,以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基础,构建完备的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大数据,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档案,全面、真实、及时记录征信和失信等数据信息,实行动态管理。积极推进园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信息平台与县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县政府信用平台的对接,实现与社会信用建设相关部门和单位的信息互联互通,及时通过网络平台和文件告知等形式,向财政、投资、国土资源、建设、工商、银行、证券、保险、工会等部门和单位以及相关企业通报有关情况,实现对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信息的即时检索查询。

(三)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建设。各企业,各相关部门,要结合本部门、本企业实际,认真研究制订安全生产诚实守信企业的激励扶持政策,加强安全生产诚信结果的运用,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失信企业纠错激励制度。要健全失信惩戒制度,完善市场退出机制,严格惩戒安全生产失信企业,加强行业自律,鼓励社会监督,推动企业加强安全生产诚信建设。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5年底前,各企业,各相关部门要分别制订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成立组织机构,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承诺制度、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制度、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制度、安全生产诚信评价和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诚信报告和执法信息公示制度,制订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相关政策规定。各企业,各相关部门的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方案,请于2015年7月20日前报送安监分局汇总;各企业,各相关部门安全生产诚信体系的制度建设,请于2015年10月20日前完成。

第二阶段:2016年底前,市级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信息化平台(即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依托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实现我县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和“黑名单”与市级信用平台对接,与各企业,各相关部门信息资源共享。按照分级监管和属地监管相结合原则,各企业,各相关部门分别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信用记录、档案,完善基础数据。

第三阶段:2017年底前,各企业,各相关部门的安全生产信用档案信息全面进入平台运营,能够实现对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信息的即时检索查询,积极推进相关部门、单位的互联互通。

第四阶段:2020年底前,各企业,各相关部门全面建成安全生产诚信体系。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扎实有序推进。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是督促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效能、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手段。各企业,各相关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强化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精心制订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细化激励与惩戒措施,加快推进步伐,建立健全各地各部门间的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协调联动机制,确保如期完成任务。企业要把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作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和安全生产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依法依规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第5篇:安全生产制度体系范文

[关键词]冶金企业;安全生产信息披露;体系构建

1引言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2015年由于安全生产事故共造成6.6182万人死亡。国内每产出一亿元生产总值就造成0.098人因安全生产事故死亡。其中,冶金等工矿商贸企业中,每10万人中就有1.071人因安全生产事故而死亡。根据国家安全总局统计,2015年全国安全较大事故727起,其中冶金行业发生7起,冶金行业安全生产问题严峻。2012年,国家财政部和安全监管总局印发《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将冶金行业等纳入了其范围,这意味着高危行业由以前的6个增加到了如今的8个。2014年国家颁布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将冶金行业安全生产的规定提高到了法律层面。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矛盾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者开始关注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积极履行和披露其社会责任。《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构建了责任管理、市场绩效、社会绩效、环境绩效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近年来也出现了几家较权威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评价,与环境绩效一级指标不同,安全生产属于社会绩效指标中的一个二级指标,缺乏更为详细的评价,而对于高危行业的冶金行业来说,安全生产具有尤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应进一步提升冶金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中安全生产信息地位,进一步细化安全生产信息披露,促使冶金企业更加可靠、实际地履行安全生产责任。

2冶金行业安全生产信息披露评价体系现状

CASS-CSR2.0分行业对冶金行业等的社会责任进行了说明,其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责任管理、市场绩效、社会绩效和环境绩效。该指南只对少数行业规定了安全生产的内容,将其作为市场绩效一级指标下的一个二级指标,并对该二级指标共七个方面的内容仅作了泛泛的描述,这七个方面分别是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培训绩效、安全生产投入、员工伤亡人数、安全生产负面信息。该体系对冶金行业安全生产情况的评价还缺乏更为详细的要求和描述。然而冶金行业作为安全敏感型企业,安全生产事态严峻,各利益相关者为了规避风险将更多关注冶金行业安全生产问题,因此,目前的安全生产信息披露体系还略显粗糙,尚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3冶金企业安全生产信息披露体系构建

本文参考《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CASS-CSR2.0)的社会责任披露体系,并结合国家为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而制定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以及具体到冶金行业标准化的《全国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办法》,从冶金企业实际出发,力求冶金企业从安全生产机构及人员、安全生产制度、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生产投入、安全生产奖励、安全生产负面信息七个方面披露企业安全生产情况,并对每一项建立了更为详细的披露规定。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该体系将安全生产责任单独作为冶金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一级指标进行列示,旨在突出所属高危行业的冶金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信息,突出所属高危行业的冶金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地位,满足利益相关者对于冶金企业安全生产信息更为强烈和严格的需求。此外,该体系构建了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机构及人员、安全生产制度、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生产投入、安全生产奖励、安全生产负面信息7个二级指标,和其下属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等20个三级指标。第一,对于安全生产机构及人员,从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特种作业人员管理三个方面披露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配备情况和合法性情况。第二,对于安全生产制度,从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三个方面披露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各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和安全检查制度、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事故管理制度、危险源管理制度、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等制度制定情况,以及各工种岗位操作规程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制定情况。第三,对于安全应急管理机制,从应急组织、应急预案、应急演练三个方面披露冶金企业事故救援人员和装备、设施配备情况,和应急预案制定和宣贯情况,以及定期组织应急救灾演习情况。第四,对于安全教育与培训,从安全教育与培训计划和档案、安全教育与培训内容、安全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披露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制订情况,其是否按规定贯彻落实并定期评估企业安全生产“三级”教育,建立企业各类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档案,以及披露企业为端正全员安全态度和行为、建立安全价值观而举办的各类安全文化活动情况,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水平自主性的提高。第五,对于安全生产投入,从安全生产费用提取标准、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方向四个方面披露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合法性、投入力度和具体使用情况。第六,对于安全生产奖励,从安全生产补助和安全生产奖励及荣誉两个方面披露企业因为积极投入安全生产建设项目而获得的行政补助,以及良好的安全生产表现而获得的奖励及荣誉称号。第七,对于安全生产负面信息,从安全隐患与风险的提示和安全事故发生情况两个方面披露企业有关安全隐患的排查情况,尽管整治了安全隐患,但安全生产风险依然无法完全避免的风险提示,以及安全事故的发生和伤亡损失等情况。

作者:吴园 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汤道路.安全生产的市场推进机制及其法律保障[J].学海,2015(6):38-43.

第6篇:安全生产制度体系范文

以党的十八代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以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行为为目标,以健全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投入机制和市场准入机制为主线,以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为重点,以严格监督检查为手段,完善机制,健全网络,深化治理,努力开创我镇安全生产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按照市政府要求,2015年我镇安全生产工作总体目标是:减少一般事故发生,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不发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

三、工作重点

2015年,我镇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一条主线”,遏制“两个现象”,实现“两个转变”,开展“三项行动”,搞好“四个创新”,突出“五个重点”,完善“体系”,抓好十二项工作。

围绕“一条中心”: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我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为主线。

遏制“两个现象”:狠抓安全生产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基本遏制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棚架”现象;狠抓安全检查的深入,基本遏制安全生产检查的“应付”现象。

开展“三项行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行动,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违规违章生产行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理行动,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搞好“四个创新”: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创新,监管手段的创新,宣教方式的创新和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创新。

突出“五个重点”:安全技术的普及,行政执法的严格,教育培训的全面,信息资源的共享,应急救援的统一。

完善“体系”:即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技术保障体系,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安全生产信息管理体系,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安全生产责任追究体系。

围绕上述工作思路,着力抓好以下十二项工作:

(一)夯实基础,完善监管体系。健全安全生产的监管体系。一是以开展农村安全标准化建设活动为载体,要求各村和各企业要配备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落实资金、装备、办公场所等,使安全监管机构日臻完善,不断提高农村安全管理水平。二是完善安全生产“四个台帐”,加大事故隐患的排查、监控、整改力度。三是严格落实有关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完善考核机制,将责任追究的侧重点前移,强化事前防范。

(二)完善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健全安全生产的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责任目标管理、考核、奖惩机制,长效监管机制,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工作协商机制,应急救援机制,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安全生产监管相关部门之间的联席会议制度、专项整治重大问题协商制度等各项制度。

(三)科技兴安,加快安技推广。一是邀请安全生产专家和相关技术人员,对有关行业存在的共性问题拿出符合企业实际的整改方案或组织科研攻关,帮助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措施,解决安全技术难题。二是对现已成熟的HAN阻隔爆技术、中深孔爆破技术、煤气发生炉回火装置等安全生产新技术,加大推广和应用力度,促进企业安全技术升级。

(四)严格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加强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改治理,全年组织开展4—6次全镇性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经常性地开展专项安全检查和督查;加强对各村各企业、各部门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行业)安全标准的日常监督检查,全面排查事故隐患;督促企业做好自身安全检查,强化企业日常检查,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班组、岗位,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五)集中整治,解决突出问题。集中解决煤矿、消防、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存在突出的安全问题,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活动和整治不符合安全条件的企业,将安全专项整治推向深入。

(六)规范管理,提升企业安全水平。提升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督促企业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安全技术标准化、安全装备标准化、环境安全标准化和安全作业标准化五要素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尽快淘汰危及安全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广泛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提高安全装备和设施质量,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促进企业工作规范、管理规范、操作规范、技术规范,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七)突出重点,搞好日常监控。强化重大危险源的日常监控,按照市政府要求,进一步完善危险源数据库,积极开展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建立重大危险源评估监控的日常管理体系,实现对重大危险源的动态管理、有效监控。

(八)强化宣教,提高整体素质。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一是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竞赛”、“安全进校园”等群众性、社会性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全社会“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浓厚氛围;二是利用各村村民小报,面向公众广泛宣传以安全发展为核心的安全文化;三是积极开展对各村两委干部的安全法律法规教育培训,增强村两委干部安全生产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四是进一步加强安全工作人员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五是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安全管理和安全操作水平;六是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搞好全员培训,提高全体从业人员安全素质。

(九)抓源头,严格市场准入。严格企业安全的市场准入。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坚决予以关闭。

(十)严格执法,严打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建立安全生产联合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加强对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依法严管重罚,有效遏制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第7篇:安全生产制度体系范文

一、认真贯彻落实xx公司和xx公司200年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

200年是xx公司的安全年,我们以xx公司1号文为指导,按照xx公司、xx公司20年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xx公司安全生产监察工作会议精神,把多种产业系统的安全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及时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1号文,领会精神实质,提高思想认识,将工作思路统一到xx公司和xx甘肃公司安全年的总体要求上来。并围绕“落实责任、夯实基础”这个主题,结合多种产业的工作实际,制定了贯彻落实1号文实施措施,研究部署了多种产业系统“安全年”工作的重点,明确了安全年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并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将全年工作内容量化分解,落实完成时间、完成部门、责任人。

二、逐级分解,层层落实,确保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真正落实

我们按照xx公司和xx甘肃公司关于推进xx化运作和建立三级责任体系的要求,重点抓好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的落实,明确安全生产三级主体的责任、对责任行为、职责范围进行了规范;与各级人员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了责任内容、工作原则、工作目标,并组织全体人员进行了安规考试。促使岗位责任制、规章制度100%落实到班组和个人,做到凡事有人负责,责任逐级追究,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安全生产互保机制。

三、认真开展冬、春季安全大检查工作

今年元月15日,xx公司对我公司多种产业系统安全情况进行了检查。对查出来的问题,我们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分析,并逐条逐项的进行整改。车辆配备了车载灭火器;餐饮业增配了应急灯;酒店、俱乐部等人员比较集中地方规范了紧急疏散通道的标志;消防器材进行补充和年检等。

5月16日至17日xx公司春季检查组对我公司进行了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隐患提出了指导意见。为此,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下发了《xx公司春季安全大检查整改工作的通知》,多种产业部门也下发了相应的文件,从防人身伤害、防交通肇事、防火、防汛、重大危险源管理等6个方面制定了整改计划,对整改工作做了细致的部署和安排,并要求所属分场要以防人身伤害、防交通肇事、防汛为重点,查“两票三制”的执行情况,查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查合同工的管理情况,查习惯性违章;查酒店、灰坝等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情况,按照春检对照表,逐项进行检查和整改,各部门自查整改217项缺陷。

四、以春检整改为切入点,推进“安全月“的各项工作

在“安全月”活动期间,多种产业系统结合春检整改工作,突出主题,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注重实效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营造“遵纪守法,关爱生命”的良好氛围,组织员工观看了消防知识讲座;191名职工重新进行了安全规程考试;参加了公司义务消防员灭火演习和电视安全知识培训班。通过春检和“安全月”活动,从安全管理、制度建设、重大危险源管理、文明生产等方面做了扎实有效的工作,职工关爱生命、重视安全的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五、夯实安全基础、规范制度建设

我们根据xx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xx公司系统多种产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xx公司多种产业安全大检查的通报》要求,以xx公司安全年为契机,结合安全性评价整改、春检整改,继续完善多种产业系统的安全生产建章立制工作,对现有的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对不适应或不完善的进行了修订或补充,为安全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提供了保证。制定了多种产业系统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明确了各自的安全责任和工作重点,制定了《安全生产及时汇报制度》、《餐饮业安全工作规定》、《防火工作管理制度及紧急预案》、《防汛工作管理制度及紧急预案》等制度,为确保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

六、加强雇佣工的使用管理

我们始终把雇佣工管理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把雇佣工作为危险源来管理。按照xx公司要求,通过有资质的中介公司派遣劳务用工,签订劳务合同,上岗前首先进行安全教育并进行安规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在此基础上,使用部门也要进行安全教育和安规考试。雇佣工的日常安全管理和正式工一样,组织参加各部门的安全学习,按规定配备各种劳保用品,在工作中加强对他们的安全管理。对雇佣工宿舍统一进行管理,严禁在房间使用易燃易爆品,腾出房子统一配置灶具,集中管理,既方便了他们的生活也从安全上得到保证。

七、加强车辆的安全管理

多种产业系统有各种车辆30多台,我们把司机安全教育和车辆的维护保养放在突出的位置,首先从管理入手,制定了《全员控制差错细则》、《机动车辆安全管理制度》、《危险点分析预控卡》、《车辆定期检查制度》等11项安全管理制度及措施,坚持每天安全交底,确保了行车安全,200年多种产业系统被xx市xx区评为交通安全先进单位。截止200年8月31日安全行车2435天。

八、加强外包工程的安全管理

随着对外市场的不断开拓,多种产业系统承揽的电力设备检修、安装项目也逐渐增多,我们按照《中国xxxx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把加强外包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部分。对所有的外包工程,我们都制定“三措一案”,配备了专职安全员,并按照内部安全管理的要求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和管理。

九、坚持安全监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多种产业系统担负着公司生产系统除灰和灰渣拉运工作,设备大小修维修机加工任务、公司生产建筑物、生活福利设施的维修工作,点多面广,如何加大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是关系到生产、经营、发展的头等大事。公司领导十分重视多种产业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建立了公司、分场和班组的三级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配备专职安全员;每周一多种产业系统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各部门汇报上周安全生产和经营工作,本周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周三参加xx公司安全例会。每月月底召开多种产业系统月度安全生产分析会,通报当月安全情况、存在的问题,布置下月工作重点,并提出安全生产预控目标、安全重点防范事项。通过加强监督检查,有效地促进了安全管理工作,为多种产业开展各项经营活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十、下一步要做的工作

1.进一步加强员工的安全学习和安全教育,针对“三违”现象加大反违章管理工作,建立反违章暴光制度,加大考核力度。

2.做好安全性评价的整改工作,按照评审组提出的问题对表、对标逐条逐项认真整改。

第8篇:安全生产制度体系范文

关键词:风险预控;安全工作;落地应用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2.185

1 传统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与风险预控体系建设的关系

(1)发电企业生产环节较多,设备种类繁杂,自动化程度高,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高温高压设备、易燃易爆物质和有毒有害物资,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问题复杂,安全管理工作难度大。传统电力安全管理是以安全目标、安全组织机构、安全规程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为基础的综合性安全管理,其按照“事前预防”、“事中应急”和“事后调查处理”三个维度进行管理,并通过安全检查和安全奖惩实现安全管理的闭环控制。

(2)随着发电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电力以往安全管理模式已经逐渐难以适应新常态下发电企业对安全绩效的更高追求,导致发电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绩效的改进出现“瓶颈”,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发电企业必然选用更加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更加科学的安全管理模式。风险预控安全管理体系就是基于“本质安全”理念和“闭环管理、持续改进”的思想而建立的新的管理体系,不但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的精华,与传统安全管理的方向一致,没有对现有安全管理方法进行全面性地颠覆,不需要做全面、大幅度的转变。

(3)风险预控体系建设是以风险管理为灵魂,以闭环管理为手段,以持续改进实现体系的不断更新,通过技术与管理的综合措施管控风险,实现“一切意外均可避免”、“一切风险皆可控制”的风险管理目标,进而实现人员无违章、设备无故障、管理无漏洞,环境氛围好的目标。风险预控体系建设既是现代企业安全管理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实现安全生产“可控”、“能控”、“在控”的客观要求,是在传统管理体系基础上的系统化、程序化、科学化的补充与完善,实现的是管理的提升。

(4)风险预控体系建设就是实现“人、机、环、管”的和谐统一和本质安全。人的本质安不仅指人的知识、技能、意识素质,还包括人的观念、伦理、情感、态度、认知、品德等人文素质。首先,应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择与任用机制,基于人的生理、技能等因素,搭建稳定的人员结构,以保证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其次,开展长期的人才综合培训战略,一方面是业务素质的训练与提高,另一方面是价值观和思想的引导与培养;其三,实施人文管理,将人员管理的重心由传统的行政命令向情感管理、文化管理转变,这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策略。

设备的本质安全就是质量的可靠性。设备质量是关乎安全表现的最基础条件,设备质量直接影响生产管控的策略与结构,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本质安全的进程。其次,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实施设备改造和设备替代,提高设备和系统可靠性。

环境的本质安全就是应用科学的、先进的隔离闭锁装置和安全防护设施,控制危险源,降低风险,同时,使人员能够远离危险源,不承担风险,保证生产环境的安全可靠。

管理的本质安全是贯穿整个生产过程的枢纽,是将人、设备、生产环境、生产技术统一协调的纲领。管理是多层面的,包括安全管理、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信息管理、档案管理等等。开展科学安全管理理论的研究,深入认识企业发展全过程中人、设备、生产环境、生产技术等要素的本质和相互关系,建立和完善发电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使之具备本质安全的特质,达成发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均衡发展与协调。

此外,对于发电企业的生产系统,生产技术认识与技术控制是伴随整个生产过程的核心工作,安全的最终绩效是要以技术能力的形式表现出来。生产技术的本质安全就是组织在存在安全隐患的条件下,应用科学的安全技术,运用系统理论,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多角度的技术管理,对隐患进行技术认识和超前的技术控制和消除,保证安全局面的稳定。

2 风险预控体系建设不能有效落地的原因

风险预控体系建设作为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方法,在哈密煤电有限公司大南湖电厂推行三年以来,还没有完全和传统安全生产管理有效结合,呈现出“两张皮”现象,成了一种管理上的负担,究其原因,主要是被动运用了体系,没有主动去做。

(1)个别领导认识不到位,没有认真学习风险预控体系建设相关知识,不能把风险预控体系建设重要性的理念灌输到员工中去,致使部分员工一方面认为风险预控体系建设是一套新的管理体系,内容繁杂而难懂;另一方面在思想上不重视,把体系建设当做一种负担,甚至认为只是安监部或者是安全员的事,没有将体系建设和日常生产工作有效结合。

(2) 职责划分不够清晰,造成体系建设任务分工不能有效落实。首先,安全监督体系和保证体系职责分工不明,两个体系在职责履行、执行中还不能完全到位,特别是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主体作用未能有效发挥,设备管理、定期工作、技术监督、可靠性管理、缺陷分析、事件分析等工作不能有效纳入风险预控体系建设当中;二是职能处室之间存在推诿扯皮,针对体系建设过程中新的管理内容和要求,没有结合实际工作去学习、理解、消化和吸收,反而推三阻四,致使体系建设不能有效推进。

(3)职工素质参差不齐,新老安全管理文化还不能有效融合。一是一些年龄偏大的职工,对新的安全生产管理念不易接受,加上不能有效掌握自动化办公系统,影响了体系建设和落地;二是一些年轻职工,工作时间短,对存在的风险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对现场较复杂的故障不能及时进行分析解决,技术技能不能满足现有的安全生产需要,不具备承担体系建设的重任。

(4)规章制度杂多,制定随意性大,造成体系文件不能有效落地。集团公司下发的风险预控体系建设制度本身比较多,加之企业本身的补充规定和细则更是又多又长,延长了记忆和掌握的过程、遵循和落实的时间;而有的部门在编写体系文件时,没有结合企业工作实际,直接套用其他单位的管理制度,导致执行上扭曲和不到位。更有甚者,随意制定规章制度,产生了一个将军一个令的现象,使制度缺乏连贯性和一致性,员工无所适从,体系建设相关制度无法有效落地。

3 解决风险预控体系建设工作不能有效落地的方法

风险预控体系建设解决了传统电力系统安全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有效提高了电力系统安全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但是如何在大南湖电厂有效落地,如何与传统安全生产管理融合在一起,是各级领导干部和每一位职工都应该认真思考、努力完成的工作。

(1)公司领导分别挂帅,任务逐级进行分解。制定年度风险预控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将风险预控体系各项管控要素分解、细化、量化工作任务、措施,明确时间进度、工作目标,落实到各级领导、职能部门、车间班组和员工岗位。同时,将体系建设情况与干部职工绩效奖励以及年终评先相挂钩,使各级人员能够高度重视风险预控体系的建设,营造企业主要负责人亲力亲为、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干部员工人人重视的氛围。

(2)加强各级人员培训,提高对本安体系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聘请专家讲课,驻厂指导以及到其他单位学习等方式,让全体员工知道并且做到风险预控体系的各项要求,对照《火力发电企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考核评级标准》,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体系文件,将安全生产工作全部纳入风险预控体系建设中,通过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使生产各系统、安全管理各环节、工作各岗位更加完善可靠,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3)完善安全技术体系建设,为风险预控体系落地提供保障。生产技术管理部门要按照风险预控体系建设要求,把技术监督工作贯穿于工程设计、设备选型、技术改造、运行、检修、试验工作的全过程,从源头控制隐患和危险源;通过修订、完善技术监督标准,健全技术监督台帐,提高各项技术监督现场诊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根据设备、技术发展和岗位变动,及时修订运行规程、检修工艺规程等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技术管理工作,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第9篇:安全生产制度体系范文

《办法》指出,此项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要求,以开展网格化管理、标准化建设、信息化控制、社会化监督“四化融合”和属地管理、行业监管、综合监管“三位一体”安全监管防控体系建设为核心,牢固树立“红线”理念、突出责任落实,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水平。

目标任务是:健全和完善省农业委员会安全生产“五大体系”(安全监管责任体系、目标责任考核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应急救援管理体系)和“二项制度”(隐患排查整治制度、工作巡视和暗访制度),实现所有单位“划干分净”、“定级、定格、定人、定责”的安全监管网格化包保和分级负责的目标责任制,逐步建立安全生产工作长效机制,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稳定,遏制各类事故发生。

《办法》指出,根据吉林省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安全监管防控体系“网格化管理”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吉安委办〔2014〕43号)要求,要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具体规定,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原则,落实安全生产工作部门行业监管责任。

《办法》中对考核内容做出了规定,要求细化本部门本单位对安全生产组织领导,合理划分各级安全工作负责人安全监管工作责任,强化综合监管职能,规范安全工作秩序,建立层级分明、重点突出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体系,实现安全工作责任具体化、标准化和网格化。

《办法》要求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省农业委员会安全生产工作考核领导小组。各部门各单位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进一步提高领导层级、充实骨干力量,严密分工、落实责任,切实统一思想、提高安全意识,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工作顺利开展。

各部门各单位要紧密结合所管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实际,充分认识深化安全生产领域复杂性、艰巨性,切实加大投入力度,确保人、财、物满足安全生产工作需要,做到责任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同时认真总结和完善已经形成的有效经验和做法,探索创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安全发展长效机制。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