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安全生产制度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2024-03-08 21:0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安全生产制度的重要性范文

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一个具有多层面内涵的范畴。静态地看,它是安全生产工作系统内部的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动态地看,它是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有效开展和正常运行的一系列制度、规则、组织体系所构成的系统。从微观的角度看,它是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为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有效开展和正常进行的各种制度、规则、体系所构成的系统;从宏观的角度看,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正常开展、有效预防各类事故发生的各种制度、规则、体系等所构成的系统。不论是对一个国家、地区还是对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来说,长效机制都是促使各相关主体形成抓安全生产工作应有的动力、压力和合力的“有形的手”,它将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工作动力不足、压力不够和合力不强的问题,保障各项工作及时、有效地落实到位。

从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作用机理看,它应具有自身相应的特定功能,主要有:(1)组织功能:即组织协调构成长效机制的各种要素、各责任主体,依其定位各守其责、各司其职、各尽其用、有序运行。(2)保障功能:即通过发挥各种制度、规则、措施、政策的作用,保障安全生产各项部署的全面实施,保障各类防范措施的及时到位,保障安全生产监管格局的合理形成,从而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基础性的保障。(3)传导功能:即确保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决策层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部署、重大决策和各项责任、工作措施及时、准确传到基层,落到实处,实现政令畅通,消除政令不畅、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中梗阻现象,解决“严不起来,落不下去”的问题。(4)整合功能:即将涉及安全生产的力量和资源依据工作需要进行某种形式的整合,使各种分散的力量转化为整体的合力,使各种要素所具备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优势。(5)调节功能:即通过一定的制度、方式、规则,对安全生产运行进行协调、监控,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6)反馈功能:即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状况、突出问题及主要成效进行分析与评价,提出可行的对策性建议,为各相关主体进行重大决策提供参考。

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在运行中应具有的特征:(1)覆盖范围的全面性。即长效机制对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作用与影响是全方位、全过程的,全方位是指覆盖安全生产的各个领域,调节各相关主体的行为,消除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空档、“真空”地带;全过程是指机制作用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各个环节,做到一环比一环紧扣,一层比一层具体,一级比一级落实。(2)影响时效的长期性。长效机制可以解决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着的松一阵、紧一阵,将安全生产工作作为一种临时的突击任务和权宜之计的问题,对整个工作的推动和影响是持续、长久的,从基础上、制度上、根本上实现安全生产工作长抓不懈、长治久安。(3)日常运行的规范性。长效机制明确了安全生产工作应有的各项保障制度、运行规则与工作程序,并通过实现安全生产工作机构设置法定化、职责配置明晰化、投入保障强制化、监管体系完完善化、宣传教育制度化、执法监督规范化等,切实消除安全生产工作中非正常的人为因素,使安全生产工作不因领导人的更换和领导个人恶好的变化而受影响。(4)运行动力的内生性。即长效机制可以促使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抓安全生产工作由原来的外在压力转为内在的动力,从被动行为转为自觉行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来关注、关心、帮助、支持、加强安全由原来的外在压力转为内在的动力,从被动行为转为自觉行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来关注、关心、帮助、支持、加强安全生产工作。(5)调节方式的强制性。长效机制是调节与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的强制力量,其作用方式表现为:中央政府对各级地方政府、政府对各有关部门、上级对下级的强制要求,如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与检查、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安全生产一票否决等。通过这种作用,使安全生产工作真正成为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一刻也不敢放松的重要工作。

就长效机制其构成要素及其所起的作用看,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应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

1.领导决策机制 领导决策机制是长效机制的首要内容,处于首脑、中枢地位,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整个长效机制能否正常发挥作用,没有健全、强有力的领导决策机制,构建长效机制将是一句空话。构建领导决策机制,必须突出领导的权威性、决策的科学性及保决策贯彻的及时性、准确性,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安全生产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政府的形象,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更关系到执政党的威信与执政能力问题。抓好安全生产既是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维护国家利益一项责无旁贷的工作,也应是党委“谋全局、抓大事、促发展”这一全局工作的重要内容。二是建设一个以政府主要领导为核心的安全生产决策指挥系统。特别是地(市)一级的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逐步应由政府一把手担任,各级政府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逐步作为同级党委常委,担任安委会的常务副主任。安委会承担安全生产决策指挥系统的工作,主要是:研究安全生产重大部署和重大举措,指导各级各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分析安全生产形势,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三是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研究安全生产工作的正常机制。主要包括:将安全生产情况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内容,每个季度召开各级政府防范重特大事故工作会议,将安全生产工作重大问题列入各级政府行政首长办公会或常务会议的议题等。四是建立一个有权威性的安全生产决策执行监督机构。以现有各级政府安办为依托,充实力量,提高规格,作为各级安全生产决策指挥系统的日常办事机构和监督机构,赋予其监督检查、指导协调同级政府各部门和下级政府的安全生产,组织重特大事故的调查处理,协调组织重特大事故的应急救援等职责。

2.责任落实机制 构建有力、有效的责任落实机制,就是要使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决策、各项工作及相应的责任顺利实现传导,确保层层到位。主要应做到五个方面:

一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明晰化。具体必须明确三个层次的责任主体:首先是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单位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细胞,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更是安全生产最直接、最根本、最重要的责任主体,它在安全生产上所能做、所应做和必须做的工作,没有哪一级政府、哪一个领导、哪一个部门可以替代。它必须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保障制度,扎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为全社会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提供可靠的基础;其次是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这些部门是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的责任主体,在履行监管职责时不应代替包办生产经营单位应承担的工作,也不应以生产经营单位是最直接的责任主体为理由而虚化、淡化自己应负的责任;再次是各级政府,政府是依法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领导的责任主体,即一把手对本级本部门本单位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负具体的领导责任,其他领导在分工范围内负相应的责任。二是责任内容具体化。即应将政府、相关部门、生产经营单位等不同层次责任主体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任范围、责任内容、责任事项、责任要求具体化、明确化,便于他们依法依规履行职责,也便于对他们进行考核、评价、检查与监督。三是考评指标定量化。即对各层次责任主体在安全生产工作上的考评指标及标准应尽可能定量化,以确保责任落实考评工作尽可能客观、公正,具有可比性、可操作性。四是监督检查日常化。逐步将对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情况的监督检查做到经常化,努力消除安全生产工作前紧后松、上级紧下级松、政府部门紧生产经营单位松、工作安排紧落实松的问题。五是责任追究制度化。即对各层次责任主体因工作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而酿成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应负的责任类型、档次、形式尽可能制度化,充分发挥责任追究制度的教育和警示作用。

3.运行保障机制 运行保障机制解决的是指直接用于安全生产工作的资源与要素的投入和运行问题,是长效机制得以正常发挥作用的基础条件。其构建应符入于最需要的领域,能产生应有的效果;有力是指投入的资源与要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安全生产工作任务的增加而有所增加,满足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加强的需要。运行保障机制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组织保障机制。重点在于建立一个完善的组织体系,首先是要建立健全独立、有权威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机构,从目前承担的职责看,省级安监机构应在60人左右,设区市级的安全监管应在30人左右,县级(县级市或区)级应在15--20人左右,同时在以上三级分别建立安全生产执法总队、支队和大队,总队人数在20--30人左右,支队人数在15--20人左右,大队人数在5--7人左右。其次是各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专项监管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切实将职能延伸到乡镇、村,实现监管到位。再次是乡(镇)、村(居)两级,在乡(镇)设立安办或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或所),待条件成熟时,逐步作为县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的派出机制;村(居)则发挥好村(居)委会的自治作用,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安全生产的宣传、检查及报告等工作。第四是生产经营单位依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设立安全生产工作机构或配备相应的人员,管好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第五是逐步探索在社会上聘请一部分安全生产义务监督员,同时支持新闻媒体等发挥好监督作用,切实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齐抓共管。二是安全生产投入保障机制。从政府层面来说,对应承担的安全生产宣传经费、基础性研究及关键领域科技进步投入、监管工作经费与公共安全相关的基础设施投入、事故预防所需的资金应给予必要的保障,可以通过纳入正常的年度财政预算并形成应有的正常增长机制加以解决,也可以从现有的工伤社会保险费总额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安全生产宣传和事故预防等,同时研究提出引导生产经营单位增加安全生产投入的有关政策并加大监督力度。就生产经营单位来期说,应依法保障确保安全生产所需的资金及设备投入,逐步推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等,保证安全生产投入有可靠的来源渠道和保障基础。

4.预警监控机制 预警监控机制是现实长效机制调节与反馈功能的基本载体,其作用在于通过研究、分析安全生产运行情况,判断、预测安全生产情况可能出现的走势,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使各级各部门能及时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协调与控制,这是实现安全生产从原来以抓事故调查处理为主转向抓好预防监控为主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安全生产工作针对性、适应性、主动性和前瞻性的前提条件。建立预警监控机制应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安全生产调度与统计分析制度。通过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严格执行事故报告制度等,对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使预警监控的数据真实、可靠。从近期看,应在各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建立事故统计机构,并配备符合相应要求的统计人员,抓好事故的统计工作,并不断提高统计分析的质量与水平。从长远看,应逐步探索将安全生产统计纳入政府统计部门的范围,以提高安全生产统计工作的公正性和独立性;二是安全生产情况通报制度,由各级政府或各级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职责的部门召集,有关部门、单位参加,对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分析,并依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定期通报安全生产工作及重特大事故情况,必要时可逐步将安全生产情况况与经济发展指标情况一并排位进行通报;三是重点监控制度。即对那些危险性大、事故多发、重特大事故隐患多、影响安全生产工作全局的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重点分析、重点监控,督促相关责任部门落实有效的整改、预防和监控措施,确保安全;四是动态分级预警制度。即逐步参照目前统计部门对国民经济运行景气分析预警制度的有关做法,探索建立相关的指标,如当一个设区市一个月内发生三起重大事故,或连续三个月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增幅超过其GDP增幅时,应通过适当的方式给予提示性的警示,要求其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采取必要的措施,切实遏制重特大事故上升的势头。

5.协调配合机制 协调配合机制是有效整合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资源与要素,发挥各种力量作用,实现安全生产工作齐抓共管的重要保证。建立健全协调配合机制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点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各级政府领导或各级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综合管理的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召集,对关系安全生产工作全局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综合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应对措施,并按各自职责分工抓好落实。二是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协调、协商机制。即对安全生产工作中有关涉及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问题,带有全面性的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地方性法规、规章起草与出台,重大隐患整改等,按照“谁为主、谁牵头”的原则,由主办部门牵头召集,其它相关部门配合,进行必要的协商、协调,达成一致意见并形成明确的纪要,按协商协调议定的事项分头抓好落实。三是联合办公机制。主要包括:联合审批、联合检查、联合执法等。对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需要进行审查批准(含批准、核准、许可、注册、认证、颁发证照等)的安全生产重大事项,在涉及几个相关部门时,应尽可能采取联合审批的方式,以提高透明度,搞好各审批环节的合理衔接,确保审批的公正、公平与公开;对生产经营单位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如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安全生产投入是否有效实施、安全生产各项保障措施是否到位等进行监督检查时,尽可能采取联合检查方式,以保证安全生产检查的整体性;对安全生产中的重大执法活动,也应尽可能由相关部门联合执法,以提高执法的效果。

第2篇:安全生产制度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电力生产;安全管理;管理制度

作者简介:孔鸣(1978-),男,浙江金华人,德清县供电局,工程师。(浙江 德清 313200)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7-0182-02

在我国社会高速发展的带动下,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这种生活品质的提高很大一部分需要电力作为基础支撑,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想要继续保持当前的发展势态,也必须要提供充足、稳定的电力,来确保各企业生产工作的正常开展,这就对我国的电力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确保电力的稳定、高效生产,首先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这是一切电力生产工作的最基本、最核心部分,做好了电力生产安全才能进一步谈电力生产的高效与稳定。但客观来讲,在我国当前的电力生产安全管理工作当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得到解决,我们必须要尽快采取积极的措施,做好电力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确保电力生产的高效性与稳定性,确保我国社会的正常生产、运作及发展。

一、我国当前电力生产安全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1.电力生产安全环节存在漏洞

笔者在收集并整理了近年来我国电力生产发展的部分资料后,发现我国多数地方电力生产存在着较大的安全压力,这些安全压力主要来自电力生产安全环节上的漏洞,这些漏洞直接削弱了电力生产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2.安全管理工作的压力巨大

在社会对电力的高需求下,我国的电网建设工作在近几年来取得了喜人的进步,但这仍不能完全满足我国的用电需求。所以我国电力生产工作第一要保证社会的用电需求,第二要考虑到电网建设未来的发展和规划,第三是要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确保电力生产的安全性。这就使得我国电力生产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3.电力生产安全意识薄弱

当前的电力生产企业中,一部分已经制定了相关的电力生产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对责、权问题进行了细化、明确,这在表面上看起来做得较为理想,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当中,这些纸上的条款却未能得到本质性的落实。还有一分部企业仅在口头上做了工作,并未对电力生产的安全管理工作加大重视力度,其他规章制度不明确、不合理,也并不符合自身的安全生产特征,操作性不高。归根结底这些种种问题都是由于企业的生产安全意识薄弱,对电力生产安全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不能站在科学的角度上来看待电力生产过程当中的安全问题。

4.生产作业不尽规范

在很多电力企业的实际生产中,常常会有工作人员视规章制度为儿戏,按照自身的意愿违规操作,有意或无意违反了各种纪律、规范。而这些违规操作、违规作业就极易在电力生产过程当中导致安全问题的出现。

5.安全生产环节系统性、科学性较低

电力行业不同于其他生产行业,其特殊性较强,其生产过程也较为复杂,在整个生产流程中,一些看似微小的环节尤为关键,它所包含的实质性、理论性复杂,而且操作需求较高,总体来说电力生产是一个巨大的系统性工程。但是在实际的电力生产工作当中,一些企业在管理工作上不得力,这让整个生产过程变得不成体统,科学性、操作性以及系统性都不符合当前的电力生产需求。

6.生产过程受外部影响较大

这里所指的外部影响包括自然及人为的两种影响,自然所带来的影响主要指的是,在夏季常常出现的高温、暴雨、龙卷风、台风等,在冬季常常出现的冬雪、严寒等,此类种种都会对我国的电网运作造成很大的影响。来自人为的影响指的是,部分地方的电网出现人为的损害,甚至有电缆盗窃的情况出现,虽然大多情况下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应对这些情况,但还是有许多未曾完善的地方,这就导致事故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最终导致电力生产的安全管理工作不能按照理想计划实施下去,对电力生产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7.管理工作不得力

管理工作不得力一方面体现在管理者的素质上,另一方面体现在落实力度上。首先,在安全管理上,管理者的自身素质对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起着特别重要的影响。一个管理者如果具有较高的素质,便能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这种积极性不仅包括对待工作的能动性,同时也包括遵守一切电力生产安全规章制度的能动性。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电力企业,尤其是县级基层电力企业中一些管理者自身素质较为有限,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其次,我国的很多电力企业仅对一些大型的作业较为重视,而忽视了平时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最近几年的时间内,出现安全问题的原因多半是因为生产过程中的部分小型作业未能完全按照安全生产标准来进行操作,另有一些企业在口头上、纸面上加强了安全管理,而在实际的生产工作中却未能将“安全”二字落到实处,未能对安全问题的出现起到预防作用。

二、电力生产安全管理工作完善对策

从当前我国电力生产现状来看,要想完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健全、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要想切实做好电力生产安全管理工作,首先是要根据电力生产的自身特征制定好安全管理制度。一方面要确保该安全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另一方面又要使之具有较高的操作性,能够完全符合电力生产安全管理的特殊性。有了一套完善、贴切的安全管理制度,还要将其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每个工作环节上,要在实际的日常工作当中体现其作用、功效。要站在总体的高度上,从细微的工作环节出发,将安全隐患消灭彻底,利用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让所有工作人员能够明白细节决定安全、决定效率。总的来说,要在生产过程当中,将一切职、责、权落实到到每一个工作人员,每一个工作环节,并且要有相应的明文规定,要在现实的生产工作当中,完完全全按照相应规程来进行作业,确保电力生产的安全性。

2.完善考评制度

在日常的生产安全管理工作当中,不仅要有可据可考的管理规章、管理制度,还要有相应的考核制度。考核制度存在的意义在于,一方面能够不断查找出生产作业中安全薄弱的环节,并不断改进管理方式、作业方式,另一方面将考核同酬劳挂钩,能够对员工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使他们切实遵循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考核制度的制定一定要贴合电力生产的特性,要细致考虑,周全谋划,以安全管理制度为基准,保证考评制度的合理性与操作性,这样才能对工作人员起到实际的督促、激励作用。

3.加强对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对于电力生产作业而言,设备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所以要注意对生产、作业设备的安全管理。第一是要确保设备的投入能够完全满足电网运作的实际需要;第二是要尽可能使用优质的生产作业设备,这对电网的稳定性、安全性有着很大的影响,能够非常有效降低生产过程中出现事故的概率,还能够降低维护成本;第三是要对生产设备、作业设备进行及时的维修、维护,生产、作业设备的完整性对于生产、作业的安全性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万不可怠慢。

4.强化电力生产施工现场检查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是电力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要对施工现场进行细致、全面的检查。在施工现场如果发生安全问题,其所引发的事故后果各有不同,但有一定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安全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好。施工现场检查不能只是走过场,要认真细致检查施工细节,检查施工人员使用的施工设备是否合格,要对现场的施工过程进行有利的监督,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应该及时采取防护的措施。要把措施落实到施工现场每个人身上,让他们懂得施工安全的重要性,时刻要把安全放在最重要的地方,同时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的监督,确保施工现场的每个环节都能够正常安全运行。

5.加强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培训工作

首先,企业要有全面的安全生产培训计划,树立安全教育的优先观。结合实际,针对性列入年度“安措”计划,不能放松对每个人、每环节的考核,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考核成绩要与奖金挂钩,奖优罚差。其次,各班组长除巩固自身水平外,要针对不同能力、不同性格的人员去开展形形的学习活动,要思考怎样去培养班组人员的求知欲,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不能人云亦云,不懂装懂,一定要将问题融会贯通,让员工在工作中真正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会安全”的根本转变,这才是对学习深层次的负责。不断增强员工工作责任心。一个员工要称职,首先要忠心,有一颗忠诚于工作的心,安全才会忠诚于工作。

三、结语

进入现代社会,电力已经成为了全球必不可少的一种最重要的能源。作为整个社会生活、生产、运作的基础,电力生产的稳定性至关重要,而在影响电力生产稳定性的众多因素当中,安全又是一个需要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电力生产安全一方面关系到电力生产、供应的稳定性,对整个社会的运作来说意义重大,另一方面它又对电力生产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起着很大的影响,所以要通过落实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完善考评制度,加强对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强化电力生产施工现场检查以及加强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培训工作等措施,做好电力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我国社会的正常生产、运作及发展。

参考文献:

[1]于金辉.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民营科技,2008,(9):122.

[2]陈玉坤.关于电力生产安全管理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2,(6):203.

[3]吕荣富,辛全忠.电力生产中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4):66-69.

第3篇:安全生产制度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安全管理 危险源 规章制度

"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内容。安全工作的成败决定企业的前途和命运,良好的安全环境,可以给企业带来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国家和集体财产免遭损失,职工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否则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从水上的轮船触礁事故到陆地的重大交通事故;从瓦斯爆炸的现场到地下的透水事故;从脚手架倒塌到塔机失稳事故;从高空坠落到触电事故的发生;从地下工程的塌方到地面的山体滑坡等等,一件一件触目惊心的现实已经给世人敲响警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好安全工作,再不能让生命付出代价,再不能让财产遭受损失。安全工作不是单一的部门和个人的工作,它是一项社会化工程、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只有企业领导和全体员工高度重视起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安全意识,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行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实事求是地按照客观规律、扎实的工作才能避免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安全组织机构与规章制度

安全组织机构在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中是一项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工作,组织机构的设置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也就是说企业第一责任人同时也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安全工作重大问题的组织研究和决策。机构的第二内容就是主管安全的负责人负责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机构的第三个内容是企业安全职能部门,施工企业的性质决定必须设立安全职能部门,负责日常安全生产工作管理监督和落实。安全组织机构的设置应体现高效精干,既有较强的责任心又有一定的吃苦精神;既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法律意识,又有丰富的现场实际经验;既有一定的组织分析能力又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也就是说安全机构不能是框架,不能是迫于形式要求的一个设置机构。组织机构要对国家法律、法规知识了解掌握;并贯穿到基层中去;负责修订和不断完善企业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负责组织学习、培训企业在职人员安全管理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负责监督、检查、指导企业的安全生产执行情况;负责查处企业安全生产中违章、违规行为;负责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及相应处理。在组织机构建立完善的同时,层层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制要落实到单位、部门和岗位。

安全规章制度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实现制度化管理是一项重要课题,安全制度的制定依据要符合安全法律和行业规定,制度的内容齐全、针对性强,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应该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反映企业性质,面向生产一线,贴近职工生活,让职工体会并理解透彻。一部合理、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领导的正确决策,有利于规范企业和企业职工行为,有利于指导企业生产一线安全生产的实施,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最终实现杜绝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生存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安全教育与培训

职工的安全教育在施工企业中应该是一堂必修课,而且应该具有计划性、长期性和系统性,安全教育由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纳入职工育、培训计划,由安全职能部门归口管理和组织实施,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生产知识,有效地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安全教育培训要适时、适地内容合理方式多样,形成制度,做到严肃、严格、严密、严谨讲求实效。

1、进厂教育

对于新入厂的职工和调换工种的职工应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方准上岗。一般企业对于进场的职工实行三级安全教育,它也是新职工接受的首次安全生产方面的教育。企业对新职工进行初步安全教育的内容包括:劳动保护意识和任务的教育;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和安全知识的教育;企业安全规章制度的教育。二级单位对新分配来的职工进行安全教育的内容包括:施工项目安全生产技术操作一般规定;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法律和文明施工要求;工程的基本情况现场环境、施工特点、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班组对新分配来的职工进行工作前的安全教育包括:从事施工必要的安全知识、机具设备及安全防护设施的性能和作用教育;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班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基本要求和劳动纪律;本工种容易发生事故环节、部位及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要求。

2、特种及特定的安全教育

特种作业人员,除按一般性安全教育外,还要按照《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划》的有关规定,按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规定进行特种专业培训、资格考核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后方可上岗。再就对季节性变化、工作对象改变、工种变换、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使用以及发现事故隐患或事故后,应进行特定的适时地安全教育。

3、经常性安全教育

企业在做好新职工入厂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和各级领导干部、安全管理干部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同时,还必须把经常性的安全教育贯穿于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并根据接受教育的对象和不同特点,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方法进行安全生产教育。经常性安全教育反应安全教育的计划性、系统性和长期性,有利于加强企业领导干部的安全理念,有利于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更加具体地反映出安全生产不是一招一式、一朝一夕而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社会化公益性工程。施工现场的班前安全活动会就是经常性教育的一个缩影,长期有效地班前活动更面向一线、贴近生活,具体地指出了职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该怎样做,注意那些不安全因素,怎样消除那些不安全隐患从而保证安全生产,提高施工效率。

4、安全培训

培训是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培训分为理论知识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规定、新法规也不断的在施工活动中得到推广和应用。因此就要组织职工进行必要的理论知识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通过培训让其了解掌握新知识的内涵,更好的运用到工作中去,通过培训让职工熟悉掌握新工艺、新设备的基本施工程序和基本操作要点。同样对一些新转岗的职工和脱岗时间长的职工也应该进行实际操作培训工作,以便在正式上岗之前熟悉掌握本岗位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注意事项。

三、危险源的识别与控制

全面做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准确及时地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和有效的控制。危险源的识别和控制是一项事前控制,安全生产只有事前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危险源的确定一般考虑因素有:一是容易发生重大人身、设备、爆破、洪水、塌方、高边坡、滑坡危害等;二是作业环境不良,事故发生率高;三是具有一定的事故频率和严重度、作业密度高和潜在危险性大。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最常见的危险源有:施工生产用电、民用爆破器材管理与使用、特种设备作业现场、地下涌水、有毒有害气体、高空作业、滑坡、塌方危险地质段、重点防火防盗区域等。对危险源的识别和确定要准确才能有效地制定针对危险所采取的相应的技术措施和防护方法。危险源一经确定,就必须纳入控制管理范围及时传达到施工作业区的每位工作人员,并设置危险源安全标志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危险源区域内的安全警示标志,现场指挥人员和施工人员要高度重视本区域安全动态,危险源若发生变化,尤其是升级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人身和机械设备的安全。危险源的撤离和消号必须在确定无安全隐患时才能实施。

四、安全生产的检查与奖罚

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是工作的一般程序,安全生产也不例外,在安全生产布置的同时,制定相应的检查计划。检查形式是多样的,施工企业安全检查一般分为常规性安全检查、特殊性安全大检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施工场区生产环境复杂,工作面多、工序繁杂、施工机械的性能和施工人员的技术等级、文化素质穿插不齐,因此施工活动场所内常规性安全检查成为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环节,常规性同时也反映了长期性,安全作业人员对那些带有安全隐患的工作场所长期地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特殊性安全大检查是在某一特定时段和区域进行参加人员层次多、检查范围广,有时带有针对性。定期检查是施工企业在日常的生产活动中制定的一项检查制度,有固定的时间属于例行检查范畴。不定期的检查虽不是制度化的检查,但它的意义非同一般,不定期检查带有突击性检查的性质,也就是说在没有预先通知和施工现场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所接受的安全检查,它更有实际性这样反映的安全问题更真实更客观,解决处理的安全问题更有效,做为施工企业尤其是施工现场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检查和指导,目的在于扎扎实实的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第4篇:安全生产制度的重要性范文

一、工作制度化

制度带有根本性。在安全生产方面,除了继续完善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外,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一要完善安全检查制度。逐级建立定期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的安全检查制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二要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要逐级逐单位逐企业排查隐患,建立档案,分类管理,落实整改责任和治理措施,建立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及时消除重大事故隐患;三要严格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并在找准原因、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从严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同时关口前移,认真追究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行为;四要强化社会监督制度。建立事故隐患和生产安全事故举报奖励制度,公开举报电话和查办程序,接受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

二、管理规范化

安全工作重在落实。当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各项工作制度制定建立之后,认真贯彻落实这些法律制度,切实加强安全管理,则是各级政府及安全监管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的重要责任。首先,各级人民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要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解决有人管事问题。当前更要把乡镇人民政府没有安全管理机构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解决。其次,要加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提高执法能力和管理水平。针对目前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大量的民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多是“半路出家”的状况,切实加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尤为重要。要及时采取分层次、多渠道、多途径的办法,切实加强这方面的工作。第三,要严格执法,严格管理。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办事,严格执法,公正执法,从严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各生产经营单位要认真修改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并充实加强安全管理人员,切实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确保生产经营安全。第四,建立奖优罚劣制度,严格考核奖惩。各级人民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都要建立安全生产考核奖惩制度,并严格考核奖惩,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推动安全生产工作。

第5篇:安全生产制度的重要性范文

一、工作制度化

制度带有根本性。在安全生产方面,除了继续完善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外,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一要完善安全检查制度。逐级建立定期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的安全检查制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二要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要逐级逐单位逐企业排查隐患,建立档案,分类管理,落实整改责任和治理措施,建立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及时消除重大事故隐患;三要严格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并在找准原因、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从严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同时关口前移,认真追究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行为;四要强化社会监督制度。建立事故隐患和生产安全事故举报奖励制度,公开举报电话和查办程序,接受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

二、管理规范化

安全工作重在落实。当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各项工作制度制定建立之后,认真贯彻落实这些法律制度,切实加强安全管理,则是各级政府及安全监管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的重要责任。首先,各级人民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要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解决有人管事问题。当前更要把乡镇人民政府没有安全管理机构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解决。其次,要加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提高执法能力和管理水平。针对目前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大量的民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多是“半路出家”的状况,切实加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尤为重要。要及时采取分层次、多渠道、多途径的办法,切实加强这方面的工作。第三,要严格执法,严格管理。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办事,严格执法,公正执法,从严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各生产经营单位要认真修改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并充实加强安全管理人员,切实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确保生产经营安全。第四,建立奖优罚劣制度,严格考核奖惩。各级人民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都要建立安全生产考核奖惩制度,并严格考核奖惩,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推动安全生产工作。

第6篇:安全生产制度的重要性范文

2009年将继续以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十八字方针,"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作为全区安全生产工作的警句。从讲政治、顾大局、保稳定的高度来认识安全生产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长期作战的思想,出实招、使真劲,把"安全第一"的方针真正落到实处。通过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解决领导意识问题,真正把安全生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安全生产工作切实摆到"第一"的位置。只有思想上重视起来,责任意识才能到位,才能管到位、抓到位,才能深入落实安全责任,整改事故隐患,确保全区大局的安全稳定。二、深入开展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根据我区现状,确定出200X年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单位、重点部位,制定出事故处理应急预案,加大重大隐患的监控和整改力度。尤其要突出对全区六大重点行业和部位的安全防范,做好专项整治工作。一是化工、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存储、使用及废弃物处置等环节的安全。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继续强化专项整治,将兽药企业、化工企业和个体加油站做为整治重点,加速推进安全评价工作。二是公共聚集场所消防安全。我区的公共聚集场所众多,监管责任重大,消防部门要加大对宾馆、饭店、商场、医院、学校、集贸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不符合条件的场所坚决予以取缔和关闭。三是建筑施工安全,建设局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及时查处违章操作和无证上岗,保证施工安全。四是学校校舍及师生安全,文教局要继续做好危房改造和师生安全教育工作,杜绝发生中小学生群死群伤事故。五是烟花爆竹治理工作。公安部门要继续加大对烟花爆竹的治理整顿,坚决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储存、运输烟花爆竹行为。六是大化"天然气排空管"隐患安全工作,在该隐患未得到彻底整改之前,严密监控,彻底保护好周围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三、继续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

四、促进全区生产企业安全水平的提高。

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是生产经营单位,而企业自身又有要求安全环境和追求利益的两面性,实际表现出来的往往是重效益轻安全的居多。因此,200X年我区的安全生产工作从改善主体安全环境入手,从审批、验收、监管等方面把好安全生产准入关。在辖区生产企业大力推行"六项制度"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制度、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机构力量配置制度、安全培训制度、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工伤保险制度,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推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和奖惩制度,推行企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等制度,完善企业的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由企业根据自身特点,适时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事故预防和安全生产检查。以制度的形式,实行规范化管理,积极做好预防性安全生产工作,从而将企业主体由被动扭转到主动局面上来,有利于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和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倾向性问题,以便于及时做好整改工作。五、深入做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工作。

第7篇:安全生产制度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 安全生产管理 问题 对策

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关系着国家能源安全可靠、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起居等问题。它既是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也是检验改革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不管电力体制如何改革,电力生产内在的固有特点和客观规律不会变化,各级领导的安全责任不会减弱。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衡量一名领导干部的政治敏锐性、思想觉悟高不高,关键是看对“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措施落实得深不深、细不细、严不严、力度大不大。本文对电力生产安全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

一、安全生产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一)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

目前,各电力生产企业大部分都已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的制度,也明确了安全生产职责,但也有一些单位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只停留在开会讲话,只作一般性、原则性的动员和要求水平卜。分管生产的领导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很少分析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没有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一些事故通报内容不详,语言含糊,没有把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的根源及事故责任、需要吸取的教训等介绍清楚。

(二)习惯性违章

习惯性违章是指定安全生产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习以为常的违章行为。它包括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有些临时性工作,特别是配电修理工作容易发生无票作业。如某配电修理人员,在没有填写修理票的情况下开始进行修理工作,导致了一起人身触电死亡事故。有些需要停电的作业,在没有停电、验电、挂地线情况下,就开始工作。如一些人身死亡事故,就是在处理变压器二次刀闸接触不良故障时,没有对变台停电、验电,未挂地线,严重违章作业而酿成的。

(三)管理工作不到位

一些电力企业重视大型作业的管理,轻视日常管理。近几年发生的事故,多数是在进行小型、分散作业时发生的。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部分领导仍然习惯于靠搞运动的形式抓经济建设,抓企业管理,不注重研究事物的客观规律,不注意通过规章制度管理,不注重通过抓事前控制来预防事故。同时,设备的检修记录、试验报告、设备档案记录也不及时、不准确、不规范,保管不认真。

二、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的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安全意识

各级领导要树立“管理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要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好《安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安全网络。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了解每 个员工的思想状态和喜怒衰乐,既严格要求他们,又热陇关心他们。这是因为,电力生产一线的职工日常工作单调、重复、枯燥,要应对随时发生的电力事故,心理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此外,我们还要对全体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安全思想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全体职工自保、互保意识。

(二)坚持理论、制度、机制、科技创新。是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

安全生产管理也要根据形势的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要求。首先要坚持理论创新,树立与市场化运作相适应的现代管理理念。其次要坚持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指能使创新者获得最大利益的变革,是在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方面的一种新发明的结果。再次要坚持机制创新,关键是继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要开展多层次的员工职业道德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管理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以适应电力体制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最后要坚持科技创新,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要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安全管理上充分发挥计算帆信息网络的优势,利用先进的微机监控系统与网络结构可极大降低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三)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现场管理是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的关键,必须从严要求,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班组管理是安全作业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抓细抓实。在一些电力安全事故中,往往是由于现场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疏忽大意,酿成了事故。一些工作人员或者是贪图省事,抱着侥幸心理,或者是自以为是,盲目自信,不仅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了不幸和灾难,而且也给国家和人民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因此,建议对多发性和重复性的事故进行认真的总结,提高改进办法,并形成规定和制度,治理薄弱环节。

(四)加强安全工器具的质量管理

其一,要求严格工器具的报废制度。到期的,已损坏的和定期试用中检查到不合格的工器具一律要强制报废并破坏至不能使用。要禁止以任何形式将己报废的工器具转售(租)给其他企业或个人使用。其二,要严格外包施工队伍的资质审查制度。发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应认真行使安全监督职能。其三,要制定并落实安全工器具检修管理标准化制度。对使用的工器具,需要的材料,修试记录、验收记录都应做出具体详细的规定,做到有据可查,责任落实。

(五)加强安全性评价工作

开展安全性评价是实现安全生产的管理创新并与国际安全生产管理先进水平接轨的重要体现。以往的安全管理手段在预见事故的水平和超前控制事故的能力上不尽人意。安全性评价是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推动安全生产全员、全方位、全过程闭环管理的方法。它综合运用系统工程这一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日常生产工作的安全性进行度量和预测,确认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相应的整改和控制措施,达到预防、控制隐患和事故。开展安全性评价是对现有的安全工作进行诊断,做到心中有数,也是提高安全管理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

总之,只有不断加大安全监督力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奖惩规定,严格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努力提高电力生产的科学管理的水平,才能确保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任国明,邵玉槐.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及问题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

第8篇:安全生产制度的重要性范文

同志们:

按照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确定的工作计划,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全省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培训班。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这次培训班非常重视,专门派出了江克莹处长和丁昆处长莅临培训班,并将对调度快报、事故跟踪新规定和要求、事故统计制度、事故统计软件进行专业培训讲解。在此,我代表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他们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借此机会也向长期以来为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工作做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谢意!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调度统计工作,为全省安全生产工作的科学决策和形势的正确评估提供了可靠依据

近年来,在国家安监总局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各级政府和各级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相互协作,按照“组织健全、技术先进、运行规范、反应快捷、保障有力”的工作要求,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调度统计信息体系为目标,以改革完善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为主线,创造性地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

(一)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加强

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省安委会、省安委办成员单位和各级安监部门都分别明确了一名领导分管调度统计工作,确定了具体负责人,落实了工作职责,把调度统计工作纳入安全监管工作的总体范畴,与其它各项工作一起统一安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

二是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相继出台。《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云南省安全生产条例》等一系列法规

的相继出台,为强化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保障。

三是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工作质量大幅提高。省直有关部门、各级安监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加强了重要时期、重点时段的安全值守,保证了按时限、按规范要求向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安监总局报送各类安全生产信息、报表及安全生产形势分析资料,为各级领导提供了快捷、全面、详实的决策依据。

(二)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及考核体系日趋完善

一是绝对控制指标从最初的5项增加到现在的工矿商贸、道路交通、火灾、铁路交通、农业机械、水上交通等6个大项12个子项;考核单位扩展到16个州市、4个省直部门、12个大型企业。控制指标采取分块分解、综合下达、分头监控、共同考核、统一奖惩的原则进行落实。

二是“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已纳入《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约束性指标体系。“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工矿商贸从业人员十万人死亡率”三项相对指标,正在与省发改委协调,争取也纳入《“十一五”规划》。

三是按照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的要求,自20xx年起,安全生产四项相对控制指标要纳入我省统计指标体系,并列入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告的内容之一。

四是考核体系日趋完善。各级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将控

制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乡镇、街道、社区及各个生产经营单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考核体系,将控制指标纳入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业绩考核内容。省综治委将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内容,并实行“一票否决”。

(三)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功能进一步延伸扩展

一是由单一的伤亡事故调度向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完成情况、重大未遂伤亡事故调度扩展。二是由事故发生后监管部门直接调度向群众监督举报调度扩展。三是增加了行政执法统计、三项基础工作调查统计、隐患排查治理统计等专项调度统计项目。

(四)调度统计分析为科学决策和重点监管提供了依据

一是《云南安全生产》为全省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较为准确、详实的信息,得到了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

二是建立了定期分析通报制度。省安委会定期分析通报各地、各行业的安全生产情况和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完成进展情况;通过控制指标监督,促进全省的安全生产工作。

三是有关监管部门根据统计分析建议,加强了对重要时段、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事故多发企业的安全监管,有效地提高了安全监管的针对性。

通过努力,今年1-9月,全省安全生产形势表现出“两个下降、一个稳定、一个较好”的特点。即: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下降;大部分地区安全生产状况较为稳定;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进展较好。全省1-9月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721起,造成1949人死亡。其中:发生一次死亡3-9人的较大事故66起,死亡244人;一次死亡10-29人的重大事故5起,死亡64人。与去年同期对比,各类事 故同比减少896起、少死亡302人,分别下降13.5%、13.7%。与国务院下达给我省的控制考核指标进度比较,少死亡358人。16个州、市中,除楚雄州(超2人)、迪庆州(超5人)外,其余14个州、市均未突破省政府分解下达的控制指标进度。

我省的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国家安监总局、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全省安全生产的形势任务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一是调度统计职能部门及人员力量整体较弱,装备条件较差的现状仍未得到根本改变;二是事故信息专报不专,快报不快,跟踪续报不及时,极个别的甚至还有迟报、瞒报的现象;三是部分报表不及时、不规范、缺项、数据失真,统计分析不主动、不及时,离标准和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等。以上问题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但最重要的,还是与部分地区、单位对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具体工作人员不积极主动,责任心不强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快地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调度统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搞好调度统计工作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明确要求,是各级政府及安全监管部门的重要职责。《安全生产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云南省安全生产条例》,《刑法修正案(六)》均对事故报告的责任单位、报告时限、报告内容以及迟报、瞒报的相关法律责任等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我们要按照要求,从确保安全发展的大局出发,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高标准地做好调度统计工作。

2、调度统计是评定分析安全生产形势的客观要求。要准确把握好各地安全生产的总体形势和发展趋势,必须通过调度统计,集中分析各个地区、各个行业领域的综合指标和诸多个分类指标,进而深入分析和科学判定阶段性的安全生产形势,指导和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3、调度统计是搞好安全监管工作的内在要求。通过调度统计才能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找出对策,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监管工作水平。

4、调度统计是制定安全生产政策的依据。安全生产需要政策支持,这是全社会的共识。因此,科学、及时、准确的调度统计分析始终是为政策制定提供详实、可靠依据的关键。

5、调度统计是加强应急管理的前置性工作。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第一位的是要摸清情况,第一时间按程序作好事故报告,争取应急处置的主动权。

对此,各级地方政府、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尤其是安监部门具体负责调度统计业务的同志一定要深刻地认识到,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工作不是简单的事故报告和数据统计,而是事关安全生产的大局;是一项法规性、政策性、系统性、专业性、科学性的工作,也是安全监管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高度自觉地做好这项全局性、基础性的工作。

三、明晰思路、强化措施,努力做好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遵循安全发展指导原则,按照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的总体要求,围绕全省安全生产的重点工作,以全面贯彻落实“两个条例”为主线,紧紧围绕国家安监总局提出的“三个提升”(调度功能、统计功能、信息支持功能)的目标,抓好调度统计机构、队伍和信息网络建设,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工作质量,为安全监管工作提供全面、科学的决策依据,促进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一)严格执行“两个条例”,做到事故统计及时准确,力争事故统计分析客观全面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云南省安全生产条例》涵盖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的原则、制度、机制、程序和法律责任等重大问题,实现了事故报告和处理工作的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是各级人民政府、安监部门和负有安监职责的有关部门、同时也是具体负责生产安全事故调度统计分析人员做好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统计分析工作必须严格遵循和充分依托的法律武器。

各级安监部门、负有安监职责的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要严格执行“两个条例”,使事故统计及时准确,力争事故统计分析客观全面,认真做好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工作。一是要及时上报事故信息。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要按照规定及时上报,有关报送内容一时难以填全的,可先上报事故单位、死亡人数、发生时间和发生地点等基本情况,待有关情况查清后,再及时补报。二是月报时间更加严格。各州市、各行业在每月月初准确、及时报送事故报表的同时,还要一并报送事故统计分析材料。事故统计分析主要包含本地区安全生产的主要特点分析;存在的规律性、倾向性和突出性问题及原因分析;对下一阶段安全生产情况的预测;指出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改进和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三是在确保数据准确、及时的基础上,逐步加强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分析工作,开展统计数据的挖掘、加工和分析,使事故统计分析更加清晰明了、统计分析更加深入、统计工作更加规范,进一步提高事故统计调度分析工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分解考核体系,促进安全生产责任的全面落实

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是各地、各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成效的直观反映,也是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的有效手段。根据国务院下达给我省的控制考核指标,年初省政府与16个州、市政府和相关部门通过签订“责任状”的方式下达了绝对控制指标、较大事故起数控制指标。9月份经省政府同意省安委会向16个州、市政府和相关部门补充下达了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等4项相对控制考核指标。目前,四项相对控制指标还未纳入地方《“十一五”规划》指标体系和统计指标体系。对此,省局要求:

一是各州、市要高度重视,要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要求和做法切实做好安全生产相对控制考核指标的落实工作,确保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逐级分解落实到县(市、区)人民政府,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并列入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告的内容。

二是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控制指标调度统计分析通报制度。定期调度统计分析和通报各地区、各行业指标落实进展情况,认真分析工作中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富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确保指标控制进展顺利。

三是要以落实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任务为中心,采取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专业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加大控制指标的量化考核比重。对控制指标采取分块分解、综合下达、分头监控、共同考核、统一奖惩原则进行落实。以之进一步推进《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意见》、《云南省落实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规定》和《云南省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的贯彻落实。

(三)认真解决调度统计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调度统计工作质量

1、切实提高事故报告的时效性。在接到伤亡事故报告后,要立即按规定的内容、时限、程序逐级向上级安监部门报告。切实解决信息倒流问题,避免工作被动。

2、切实提高事故报告的连续性。要按照规定的内容,及时跟踪续报事故基本情况和抢救进展情况。事故抢救结束后,要将事故的基本原因、应该吸取的教训和已经采取的防范措施一并上报,形成从事发到事终较为完整的事故调度报告。

3、加大对生产安全事故举报信息的调查核实和处理力度。一是各级安监部门要设立举报电话和信箱,建立健全举报信息的受理登记、调查核查、情况反馈制度,通过线索寻访、实地调查,现场取证等措施,核实举报内容真相,做到件件有回音。对上级要求调查核实的举报事件,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核实处理并反馈核实情况。二是对瞒报、谎报事故要一查到底,依法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三是要认真履行职责,避免被问责。

4、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和协作,建立联席会议和信息共享机制。各级安监部门和负有安监职责的有关部门是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有机整体,是各级安委会的成员单位,也是安全生产调度统计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各级安监局要加强与公安交警、公安消防、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煤监、建筑、技术质量监督、铁路、民航、农业机械等有关主管部门的联系与协调,保证各类事故上报渠道的畅通。各级有关主管部门也要一如既往地支持安监局的工作。各级安监局是各级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的综合监管部门,必须综合调度各口信息后及时、准确地向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部门报告。尤其在一些上级部门和领导要求的临时性的信息调度上更需要大家的理解、支持、配合。

5、强化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工作。首先要准确分析阶段性安全生产的特点、规律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另外要增强预见性和前瞻性。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一定要在预见性和前瞻性上下功夫,力求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发展趋势,预见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6、进一步提高各类报表质量。要进一步提高伤亡事故统计、行政执法统计和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调度统计月报、季报、年报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规范性,坚决消除估计加统计、随意填报、数据失真现象。

7、加强重要时期、重要节假日的安全值守。尤其要保质、按时做好上级有关部门、领导要求的相关信息的调度统计工作。

(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机构队伍及信息网络建设

各级安监局和负有安监职责的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调度统计工作,切实加强调度统计机构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要建立完善责任明确、职能到位、上下对应、协调统一、运转有序的全省安全生产调度统计组织管理体系,要明确调度统计工作机构和人员。各单位既要对调度统计人员压担子,又要关心他们的成长进步,为他们的工作积极创造条件。

二是要加强安全生产调度统计技术装备建设。要为调度统计业务人员配备保证工作开展需要的设施、设备,确保调度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推广应用国家安监总局统一开发的调度统计软件,逐步形成语音、数据、传真、视频“四位一体”的安全生产调度统计信息传输网络,提高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工作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三是要加强调度统计信息资料的收集,建立各级安全生产调度统计数据库。要完整地收集历年的伤亡事故资料,建立伤亡事故数据库并实施安全备份,为安全监管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支持。

第9篇:安全生产制度的重要性范文

那么,什么是安全生产责任制呢?我们知道,不安全因素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要控制工伤和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凡是和生产有关的各个因素环节和部门都要事先把好安全关,每个操作者既要完成生产任务,又要避免本人发生工伤、职业中毒,还要防止伤害他人。所以,安全工作涉及各个部门和每个人,只有各个部门和每个人都做好本部门和本人的安全工作,企业的安全工作才能真正做好。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用制度的形式明确各类人员对安全工作应负的责任,这就叫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又建立了安全生产管理的约束机制。有了这个制度才能使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贯穿到整个管理工作之中,真正做到层层有人负责,事事有人管理。

安全生产责任制作为安全管理的一项制度,早在60年代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中就提出,长期以来,行政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企业都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制定了相应的责任条文。但是落实情况如何?落实不好出了事故又该怎么办?显然,安全生产责任制自身无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有完善的安全生产法、责任追究制度来作为保障。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追究的规定》的出台,为加强安全生产,防止特大、恶性事故和一般事故提供了重要保障,是从制度上保证各级领导干部对安全生产切实负起责任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它是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深化,也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只有严肃追究责任,才能增强主体的压力感、危机感和责任感,从而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有效实施。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核心是“谁主管,谁负责”,企业第一把手要对安全生产负总责。责任追究制的实质是指对安全生产负有责任的领导、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职工对于自己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因失职而出现安全事故,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就要追究领导的责任和责任者的责任。责任追究制主要是为了解决责任主体抓安全生产工作未能正确履行职责,出了问题怎么办的问题,使各级责任主体感觉到对安全生产工作不抓不行,不真抓、抓不出成效不行,抓得不好出了问题也不行。

安全生产工作重在抓落实,同样,安全生产责任制也重在依法抓落实。责任追究制增强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强制性,使安全生产责任制由“软”变“硬”。安全生产责任制已经实施多年,但有些单位的特大事故仍不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安全生产责任制缺乏强制性,缺乏对责任对象,尤其是领导的刚性、具体、可操作的处罚规定。因此,一些领导往往把它看作是“软任务”,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尤其是生产车间一级,只停留在“挂帅不出征”的状态,致使责任制难以落实。建立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就是要对不履行责任者,出了问题就坚决追究,这样就会增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强制性,使责任主体有安全危机感,真正感到不抓不行,必须要真抓、实抓、严抓,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作为工厂企业,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应该怎样依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以确保生产安全、顺利进行呢?笔者认为除了必须有完善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责任追究制度等来作为保障外,还应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提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安全生产责任制能否建立和落实,关键在于企业各级领导,尤其企业最高管理层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只有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才能把安全生产责任制做为安全工作的基础来抓,形成一个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的局面。

(2)、要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加强对职工执行安全责任制的教育,使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知道自己在安全生产中应负的责任和应有的权限。

(3)、在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时,要充分发动群众,广泛听取意见,使安全生产责任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便于执行。

(4)、将安全生产责任制条文具体化为每一个岗位的工作程序,并把这种程序规范为标准化,严格执行。

(5)、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定期检查责任制的执行情况。考核办法可将责任制分解为若干方面,制成考核表,分层检查考核。例如可分解为:厂领导对安全工作的安排、厂部月检查、车间周检查、班组日检查、安全宣传教育、安全活动、安全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事故隐患整改等项目。在检查中,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和领导要给予表扬,对不负责任的要进行批评,对那些因为不负责任而造成事故的责任者,要给予必要的行政纪律处分直到追究刑事责任。“”版权所有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